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玉米油试剂级

仪器信息网玉米油试剂级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玉米油试剂级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玉米油试剂级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玉米油试剂级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玉米油试剂级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玉米油试剂级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玉米油试剂级相关的解决方案。

玉米油试剂级相关的资讯

  • 世界粮食日,关注粮食安全丨玉米、大米、小麦和玉米油中的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介绍01为加快粮食产业经济发展,推进粮食产业供给和结构性质改革,国家粮食局推出“优质粮食工程”,并开展“中国好粮食”行动。睿科集团积极响应政策的同时,凭借丰富的实验室经验,针对相关政策标准制定了系列解决方案,并将各种自动化设备应用于前处理过程,尽可能地帮助实验员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粮油产品检测的准确性。值此世界粮食日(2021年10月16日)来临之际,我们分享用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分析粮油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解决方案。试样经过90%乙腈水溶液提取,提取液经离心、稀释后用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特异抗体的免疫亲和柱自动净化。用5 mL水淋洗柱子将免疫亲和柱上的杂质除去,以甲醇洗脱免疫亲和柱。将洗脱液在55°C条件下氮吹干,用1 mL初始流动相定容,经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机分析。图-1玉米赤霉烯酮结构式本应用文章参考GB5009.209-2016《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第一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建立了复杂粮油样品基质中玉米赤霉烯酮高灵敏度的前处理和分析方法,得到四种常见粮油基质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加标回收率在88.0%-112.0%之间,RSD值小于5%。仪器与耗材02Auto Prep 200全自动液体样品处理工作站;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 ;Auto EVA 80 全自动平行浓缩仪;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和柱 (Romer,1500ng/3mL);高效液相色谱: Waters ACQUITY UPLC I-Class配备大体积流通池;甲醇(Merck,色谱纯);乙腈(Merck,色谱纯);吐温-20(Sigma,试剂纯);超纯水(Waston);PBS盐包配标净化浓缩标准曲线配制03使用Auto Prep 200全自动液体样品处理工作站可实现标准品的全自动化配制,将单标母液(1000 mg/L)通过工作站的直接稀释模式,配制成浓度为10 mg/L的工作中间液,紧接着可通过程序设置,吸取该工作液,配制一条浓度分别为0.01 mg/L,0.02 mg/L,0.1 mg/L,0.2 mg/L和0.5 mg/L的标准工作曲线。图-2. Auto Prep 200 液体工作站配标程序样品提取与前处理04大米、玉米、小麦样品准确称取5 g粉碎过的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L乙腈-水溶液(9:1)(v/v),涡旋震荡提取20 min,以7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取5 mL上清液于试管中,加入20 mL 0.1%吐温-20的PBS缓冲液混匀,以7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取10 mL上清液于80 mL上样管中,待用。玉米油样品准确称取5 g样品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L乙腈-水溶液(9:1)(v/v),涡旋震荡提取20 min,以5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余下步骤同上。固相萃取净化条件全自动固相萃取仪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固相萃取柱玉米赤霉烯酮免疫亲柱 (1500ng/3mL)淋洗超纯水洗脱甲醇表-1 固相萃取净化条件以2 mL/min的速度精确上样10 mL待测液,5 mL水清洗样品瓶,5 mL水淋洗免疫亲和柱,气推30 mL吹干免疫亲和柱,推速为80 mL/min。最后用2 mL甲醇以0.5mL/min的速度洗脱样品,收集洗脱液用Auto EVA 80 全自动平行浓缩仪于55°C、1 L/min条件下吹干,用初始流动相定容至1 mL,过滤膜上机分析。详细步骤见图-3。检测条件05
  • 玉米油品牌长寿花 首建专业研发中心
    伴随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科技研发在企业发展中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科技研发不断使企业焕发新活力,使企业持续保持有利竞争优势,推动企业长久、稳定发展。国内知名玉米油品牌长寿花自创立之初便深知科研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启了民企研发的先河,在国内民企行业首次建立了研发中心。   据了解,长寿花在发展之初便致力研发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玉米油。为此,长寿花不断对技术进行创新,不断建设生产线,并首开国家民营企业研发之先河建立了国内领先的专业研发中心,为我国民营企业的研发之路指明了方向。研发中心内配置了先进的研发设备,特聘专业研发人才指导研发工作,不断增强长寿花的自身研发实力 同时研发中心的建立为长寿花持续、稳定走在自主研发道路上提供了可靠保障。     自此之后,长寿花的科技研发之路越来越顺利、越走越宽广,在研发方面所投入的力量越来越大。继首个研发中心之后,长寿花又斥巨资建设了高标准的国家级实验,该实验室总面积2300平方米,主要负责油脂成品的生产检验及出厂检验。经过不断发展,该实验室的设备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拥有高效液相色谱仪、安捷伦气相色谱仪、近红外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仪、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等120余台(套)设备,先进设备为长寿花研发人员快速提供了准确的检测数据,确保玉米油研发工作顺利、稳定进行,为长寿花持续走在行业发展前沿提供了坚实可靠的科技保障。   除此之外,长寿花还为科研提供大力的资金支持,每年以不低于销售收入5%的资金投入到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和研发中,保证玉米油各项科研工作有序开展,从而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品质一流的健康、营养玉米油。   长寿花创新发展在国内民营企业领域首个建立专业研发中心既开创了自己的专业研发之路,同时也为后续研发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保障,使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稳居国内玉米油行业发展前列。
  • 食用调和油配比成谜国标讨论9年仍难产
    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商家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ldquo 共识&rdquo 。而从2004年就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直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目前,市场上充满着香芝麻炒菜油、橄榄调和油等旗号的食用植物调和油,但其主要成分却是大豆油。这其中芝麻油、橄榄油又有多少?消费者无从得知。由于长期缺乏国家标准,商家在调和比例上混淆概念,打擦边球已成为业内&ldquo 共识&rdquo 。而从2004年就酝酿制定的国标《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直到现在还在难产中。   市场调和油大多不标配方比例   走访北京各大超市发现,各大食用油企业均有调和油产品出售。如某品牌食用调和油配料表中显示含有8种食用油,包括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米糠油、亚麻籽油、油茶籽油。该产品标签上有显著的&ldquo 1:1:1&rdquo 字样,但是对于这些食用油配料究竟在所购产品中的比例是多少,消费者并不知情。   其实,在我国《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有相关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者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或成分,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或在成品中的含量。   探因检测方法缺失无技术支撑   市场上调和油的种种乱象为何能够长期存在?&ldquo 这是因为我国8种食用油新国标实施已多年,唯有调和油国标一直缺位&rdquo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表示,目前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于2004年10月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但是,上述法规对调和油却无任何束缚。   而业内有说法称,目前的技术下,只有调和油中成分在15%以上的油类才能比较准确地测定出来,但是很多调和油中的成分都是8~9种油,一些油的比例不到1%,而成分在5%以下就很难在机器中测定出来了。由于技术的空白,使得调和油的检测方法无法普遍运用于目前的调和油产品。
  • 业界称一半散装香油掺假 检测不足缺处罚
    一斤纯芝麻油成本至少在18元之上,但大量流入餐馆和农贸市场的芝麻油,售价却跌破18元,有的甚至低到9元。这一发生在多地且持续多年的怪异现象,让不少品牌产品的地方经销商倍感无力。   这里所言的芝麻油,即是香油。“好的,里面有一些芝麻油 差的,直接是四级玉米油和香精,一粒芝麻不用。”曾做了近十年芝麻油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如果用最廉价的办法炮制“芝麻油”,其成本可以控制在每斤4元左右,稍有规模的作坊,年利润可以达到六七十万元。   “市场丢给掺假的,芝麻扔给做饼的,往外没有出口的,回头没有种地的。”问题芝麻油在售价上的明显“优势”,让经销商担心市场进一步异化,进而影响芝麻种植。有数据显示,我国作为世界四大芝麻产地,近年来进口量正以10%逐年递增,而业界则认为实际增量可能还要高。   “我们的结论是,市场中恐怕有一半的芝麻油是有问题的,有的掺了其他油但没标明确,有的则完全和芝麻没关系。”河南某知名品牌代理商称,他们曾在2012年进行过一定范围调查,结果令人震惊——伪芝麻油和假芝麻油在市场中的份额,仍在不断提升。   “油掺油,神仙愁”,由于检测与监管上的难度,问题芝麻油较少被查处,但也不乏刑事案例出现,不过其警戒作用显然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   半价“香油”   即使大厂商将价格压到最低,但仍是“杂牌军”售价的两倍。而小作坊则可以做到其1/3的售价,所向无敌。   芝麻油,又名香油、麻油(下称香油),这种中国人最熟悉的调味品,在罗小军眼里,却有着完全陌生的一面——作为某知名品牌香油河南区销售人员,他发现市场中许多香油的售价低到不及他们产品价格的一半,甚至更低。   “最好的工艺,最好的芝麻,撑死也是两斤多芝麻出一斤油,传统工艺得两斤半出一斤。如果真是纯芝麻油,售价怎么可能比成本都低呢?”罗小军说如果标明是“芝麻调和油”尚能说得过去,但许多号称纯芝麻油的,售价却低得吓人。   以目前芝麻市场价7元/斤计算,纯芝麻油的最低终端售价应该在16元/斤至18元/斤左右,其差别主要由生产工艺决定:传统水代法,由于采用石磨磨制,出油率较低,其成本较高 而现代工艺的机制法,则出油率较高,但其上限也达不到50%。   而记者在河南、陕西查看的农贸市场中,450毫升装的香油(约为一斤),不少售价竟低于16元,有的甚至达到令人震惊的12元。其中不少标明是传统工艺、纯芝麻油,但也有部分标明为芝麻调和油。   这种明显“赔钱”的香油,不仅出现在农贸市场中,罗小军他们发现这些香油也大量流入饭店,生产者除了一些闻所未闻的“杂牌军”,更有附近“现场制作”的小磨油作坊。   “小作坊和管后厨的联系好,送点礼甚至直接给回扣,饭店到了夏天要做凉菜,香油的用量不少,城市周边一个小作坊的销量,都会超过我们一些县级代理商。”罗小军称他们曾考虑出大包装香油专销饭店,但高层在2012年调研后发现,不少饭店早已被廉价香油攻入。   罗小军他们则更愿意提“问题香油”而非“假香油”,因为他们认为部分标明为芝麻调和油的香油,其成分做出了相应标明,作假问题可能不大,被他们称为假香油的,则是掺的比例太高,甚至和芝麻毫无关系的“香油”。   假香油“秘籍”   “就算你亲眼看着,现场磨制,他照样可以掺假。”掺假者称,假香油的成本可以低到4元/斤。   陕西三原县拥有全国唯一的香油产业园,当地40多个注册香油企业集中在方圆两公里内。   “散的,可以给你做到10块钱,要包装就稍微高一点,拿得多咱们再商量。”4月18日上午,陕西三原县的生意人向记者报出远低于超市的价格。随后,这位生意人为记者引荐了一位香油产业园老板,也给出了相同的报价,但在记者提出想要看下生产情况时,二人婉拒并笑称:“十块钱的香油你不知道咋生产?”   在三原县,记者尝试以采购者、外地代理的身份来到多家企业门外,希望能够进到生产车间查看,但小企业几乎一律拒绝,只有一家大企业带记者进入了厂区。一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那些大门紧闭的企业即使在工商、质检前来时,也不会轻易打开大门。   那些以廉价抢占市场的香油因何能够如此廉价,他们都有着怎样的制作秘籍?这一问题对于曾经的掺假者刘永山和郭建平而言,根本算不上秘密。   “冬天掺菜色拉油,夏天掺豆色拉油,掺豆色拉油的时候最好先熬一下,这样就不会凝结了。”刘永山十几年前从一个小磨坊做起,之后做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小作坊,他说自己的掺法算得上是最常见的,而更多人则用更为廉价的四级玉米油加香精、色素制作,和芝麻毫无关系。   事实上,玉米油、豆油、棉油、浓香菜油均可以和香油勾兑。而刘永山的经验是,香油的比例如果能够达到50%以上,且前期炒芝麻的时候稍微焦一些,那么在色相、味觉方面均可以不再添加香精和色素。   以最廉价的掺假,即玉米油加香精为例:四级玉米油市价大概3元/斤,而香精的价格则在20元/斤到40/斤之间,色素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刘永山称一斤香精可以掺近一吨香油出来,这样的香油成本就低到了4元/斤,如果散装卖饭店,售价起码翻倍,若略加包装走农贸市场,售价则可以达到12元/斤,若再装入礼品盒,走名烟名酒店,其利润翻六七倍都不是难事。   “前三年没作假,结果一斤只赚七八毛都没市场,因为别人比我卖得便宜好几块,逼得你不得不掺,掺的比例越大越赚钱。”郭建平在鲁山县做小磨坊的时候,为了能够送入饭店,最后只好以掺假压低价格。他的观察是,稍大一点的饭店里,一天的香油用量就能达到20斤,联系几个饭店,一个月就能销出一吨,纯利润便在1.5万元左右。   郭建平还告诉记者,所谓现场磨制的小磨坊,实际上早已将掺好的油注入桶内,你盯着看根本发现不了问题,而出现在超市里的石磨,其实只能磨制芝麻酱,根本没法现场磨制香油。   产业链陷落   拼售价,更多的制造者开始掺假,甚至造假,最终导致芝麻收购价无法提升,种植者热情下降,进口增长。   在不掺假就无法进入市场的怪异逻辑下,郭建平称越来越多的作坊甚至企业已经开始放弃纯芝麻油制作,掺已经成为常态,而一粒芝麻没有造假,也开始大行其道。   “他从我这儿买色拉油,然后原价卖给饭店,那他的利润在哪里?利润就在他把从我这里买的不少色拉油变成了香油,也卖给了饭店。”河南一位市级经销商笑称,品牌经销商已经沦为造假者的供货商。   记者不仅在河南、陕西等地发现芝麻油香精,甚至在北京,产自四川的芝麻油香精也出现在农贸市场中。湖北一家生产商告诉记者,其芝麻香精年销量在一吨左右,每斤只需要60元即可运至北京。   据媒体报道,2010年时,江苏泰州、四川滕州质监部门先后查处大量掺假、造假香油,其中四川的案例曾引发公众惶恐,当地政府不得不出面澄清假香油中并不含有地沟油,此后,参与造假者被判刑。2012年,宁波一对夫妻勾兑香油被判刑。   但刑事案件似乎并未能够阻止廉价掺假、造假,除了价格上的明显优势外,某种消费心理也让问题香油的市场扩大。“很多人认为到小磨坊买香油送礼,会显得更质朴,送给对方的时候可以说这是他在那儿看着、等着现场磨制的,但实际上也一样造假。”郭建平说因为对于小磨坊而言,饭店才是他们的主要客户,而要进入饭店,造假和廉价随之而来。   业内人士分析称,中国内地自产芝麻产量每年约35万吨,进口约40万吨,总计约75万吨。其中约40万吨用于榨取香油,按照2.5∶1的出油比例,其产量应为17万~18万吨,但每年平均销量约为24万吨,存在约6万~7万吨缺口。   “就这样算都存在六七万吨的缺口,但事实是,这几年芝麻收购价一直没有大幅提升,农民的种植热情一直在下降。”某知名品牌国内营销负责人称,他们的观察是,目前餐饮行业已成为假香油重灾区,其次便是农贸市场。   “市场丢给掺假的,芝麻扔给做饼的,往外没有出口的,回头没有种地的。”三原兴邦油品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安告诉记者,他们从2007年开始,率先在企业主营的传统工艺制作“张兴邦小磨香油”上打出“假一赔一千”承诺,但市场占有率增长并不明显,原因仍在掺假、制假者通过廉价占有的市场份额太大。   张安更深远的担心在于,作为与印度、苏丹、埃塞俄比亚并列四大芝麻主产区、有着2000年种植历史的中国,官方数据显示近年的进口增长每年均超10%,长期下去,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可能都会交给国外,届时无论罗小军他们采用机制压榨的知名品牌,还是像自己一样的传统工艺都会受到前后夹击:原料话语权在国外,而市场话语权则给了造假者。   “在陕西,香油在50%以上才能被卫生厅通过,但四川30%也能通过。”张安称目前各省在所谓芝麻调和油的标准方面,并没有明确规定,但审批部门会有标准不一的把关,此外不少企业虽然标明成分,但实际比例并不一定相符。   他认为国家应该加强标准制定,加强监管,通过严查掺假、造假,清理市场,捍卫餐饮安全。
  • 卫生部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今日截止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12月13号卫生部在网站发出通知表示,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正在开展地沟油检测方法的研究和论证工作,并向社会征集检测的方法,今天将是卫生部公开征集检测方法的最后一天了,下面我们连线中国之声记者冯会玲。   主持人:从10月份开始已经陆续有人将地沟油的检测方法送到了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这些方法从目前来看有没有可行的方法来可以利用呢?   记者:其实今年8月,卫生部就征集到了北京、武汉、上海、陕西多家技术机构的五种地沟油检测方法,并且组织13位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先后对5种方法进行了3次检验和论证。专家组在公安部的配合下,还专程到山东采集了多种地沟油的样本,同时还采集了合格的像玉米油、花生油、橄榄油和菜籽油等食用油样本。   为了使样本更具多样性,他们还按照不同比例,把地沟油和食用油进行混合,最终确定了20多个盲样,并且采用了专业化的双盲实验。 双盲实验是指在验证的过程当中,一组是食用油,另一组是不同浓度的地沟油,专家们在不知道具体分组的情况下,利用征集到的方法对油进行逐一检查,看哪一种方法能够把两种油有效的区分开。但是遗憾的是,结果显示五种方法都没有办法有效的识别地沟油。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副所长王竹天说,地沟油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过去的时候地沟油的气味很大,靠鼻子就能闻出来,但是现在精炼程度比较高的地沟油无论是在外观,还是在气味上与正常的食用油都没有任何的差别,靠感官是很难识别的。
  • 调和油乱象调查:占市场三成 二十年无国标规范
    调和油里有什么、有多少?这样的问题不仅令消费者困惑,实际上,连“标准”也无法回答。距今为止,食用调和油已出现了约20个年头,现雄踞三成以上食用油市场。而就是这样一种历史长、市场占有率高的大宗油种却迟迟不见相关国标规范。与此同时,现行的、也是已实行15年的行业标准也无法回答上述问题。   “一滴橄榄油也能叫橄榄调和油”的说法属实吗?企业为什么不愿标注成分比例?国标缘何“难产”久久……调和油陷入质疑,“标明食用调和油成分比例”的呼声越来越大。   ■市场之乱   名称:哪个贵写哪个   配料:哪个便宜哪个多   在北京的几个大型超市记者看到,调和油是食用油市场的“大头”之一,往往摆满一个货架,至少占所有食用油的四成。“调和油走得最快,其次是花生油和玉米油。”超市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都买调和油,不是说健康吗?而且有便宜的也有贵的,选择多。”正如销售人员所说,调和油几乎占满了整个价格区间:以五升桶的产品为例,调和油既有四十余元的全油品“最低价”、七、八十元的中端产品,也不乏百余元的高端产品。   记者拿起一桶5升售价79.9元的坚果调和油询问销售人员其中坚果的比例,销售人员称:“叫坚果调和油的话,就是以花生油、瓜子油为主的油。”而事实并非如此。产品标签的配料表显示,这款油包含“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初榨橄榄油、山茶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等8种油。按照《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各种配料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的规定,调和油中配料排得越靠前,表明当中此成分含量越高。这也就是说,这款“坚果调和油”中含量最高的,却是与“坚果”毫不相关的大豆。无独有偶,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的“花生油”成分排在第三位、金龙鱼鱼油调和油中鱼油成分排在配料表中的倒数第二位……此外,胡姬花花生浓香调和油4升售价49.9元,是该超市所有油品中最廉价的,这种包含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在内的产品价格低过其配料表中每一种单独的油品。   记者发现,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都是以较为廉价的“大豆油”为基油,而在配料表的后几位油的橄榄、鱼油、花生油、葵花油、坚果油等“高级油种”往往被提到产品名中。业内人士表示,调和油定价通常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则,哪种油贵就按哪种油起名、定价,哪种油便宜,就在配料时多添加该种油的比例,而消费者无法知晓其中不同油的比例,只能按照产品名称做一个简单区分。   “这些消费者并不清楚,还以为自己买得很值得。”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市场上调和油产品鱼龙混杂,为谋利益,不少企业在没有产品研发能力的情况下,自行进行调和油各油种的比例调配,更多调的是价格而不是营养,消费者权益因此受到侵害。”   “当下的调和油市场确实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能以某种油品的名称来归并到调和油名称中来,这样容易引起误导。”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   ■标准之乱   配比:企业讳莫如深   检测:国标难产之源   记者致电各粮油企业询问现售调和油配比,各家企业无一例外地拒绝向记者透露相关内容。金龙鱼等食用油行业大企业均以技术保密、没有授权不方便提供为由拒绝透露调和油产品配比。阿格利司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公司将于今年“十一”前后推出一款注明成分配比的调和油产品,而同样拒绝回答当下出售的阿格利司橄美乐橄榄葵花油等产品的成分配比。   “老百姓越来越懂健康,舍弃了吃了多年的、便宜的大豆油、菜籽油,购买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葵花籽调和油,殊不知最后买到的还是大豆油。橄榄、花生,这些加一点,是撑身价的。”一位在粮油行业工作多年的行业人士称:“橄榄油价格是大豆油的4至5倍,花生油、葵花籽油的价格比大豆油高很多,在标准不强制标注成分比例的情况下,你说企业怎么加?”   而被数度提及的调和油国家标准已“在制定中”7年,仍尚未出台。   据了解,《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直到去年8月,中国粮油学会一位负责人表示,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有望于当年底或今年上半年出台……对比市场上的其他油品,花生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第二版国标已于2003年修订完成 2008年,亚麻籽油也更新了国标 新近流行的橄榄油与油橄榄果渣油也于2009年制定相关国家标准。至此,历时七年,食用调和油的国标仍未见踪影。   就标准问题,记者连线两位负责制定标准的中国粮油学会专家,截至记者截稿,均未收到两位专家的答复。“目前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还有部分在专家讨论中,将择机出台。”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问题正在于调和油成分配比与检测上。“为什么标准没有出来?主要原因就在检测方法上。”中国粮油协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在公开场合表示:“测定方法是油检测方法是非常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发愁。”   而中储粮近日发布的调和油检测方法或许能为检测调和油助力,据称,该方法联合专业院校与科研机构共同研发,只要是添加不低于5%的油种均可检测。然而该方法同样存在局限:“第一要求油种不能太多,第二,每一种油种含量不能太低。”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称。据悉,中储粮近日推出了新品金鼎3D芥花调和油,这是其注明成分配比的第二款调和油产品。“专家、消费者、行业都呼吁国标尽快出台,公布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对消费者明白消费、规范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好处。”田鸿儒称。记者 邵瑞琳   名称 配料表 价格   金龙鱼 大豆油、葵花籽油、添加剂 56.9元/5升   葵花籽清香食用调和油   金龙鱼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鱼油、芝麻油、添加剂 89.9元/5升   深海鱼油调和油   金龙鱼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62.9元/5升   花生浓香食用调和油   金龙鱼橄榄原香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红花籽油、亚麻籽油、添加剂 128.8元/5升   胡姬花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49.9元/4升   花生浓香调和油   金鼎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47.5%、菜籽油 41.4%、 花生油6.0%、 玉米油2.5%、葵花籽油1.0%、橄榄油0.6%、茶籽油0.6%、芝麻油 0.4%、添加剂 61.5元/5升   福临门 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米糠油、芝麻油、小麦胚芽油、添加剂 66.6元/5升   天天五谷调和油   福临门 非转基因食用调和油DHA藻油 大豆油、玉米油、花生油、芝麻油、DHA藻油、添加剂 89.9元/5升   福临门 食用调和油 大豆油、花生油、芝麻油、添加剂 63.5元/5升   阿格里司橄美乐 初榨特级橄榄油、葵花油 121元/4.5升   橄榄葵花油   多力葵花花生油 葵花籽油50%、花生油50% 107元/5升   ■小链接   营养师家吃什么油?   食用调和油本是一种健康与营养相结合的食用油,但是,这种好的油品被少数不良企业随意挂名以次充好,致使食用调和油的名誉受到影响。在国家标准尚未出台之前,消费者该如何识别和选择食用油?让我们来看看知名营养师顾中一家是如何买油、吃油的。   “由于在家做饭的机会不多,我家一直用小包装的食用油,以防变质浪费。”顾中一营养师说:“在油品的选择上,我倾向于选择橄榄油。很多人对橄榄油存在误解,认为其只能用来拌凉菜,其实橄榄油的特点就是单不饱和脂肪酸特别多、油酸特别丰富、耐热性较好,所以只要避免长时间高温爆炒,都可以使用橄榄油。另外,在一些进口超市中会有芥花籽油,这种油各方面的营养价值与橄榄油相当,但在价格上要低于橄榄油,是一种性价比很高的油品。”   专家提示,一种油健康与否,主要取决于其含有的脂肪酸。根据是否含有不饱和键以及不饱和键的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长期大量进食会对人体造成损害,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单不饱和脂肪酸适量摄入对人体的健康维护是有益的。可特别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的供热比例,即“单不饱和脂肪酸n3多不饱和脂肪酸n6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来选择食用油。   顾中一表示,选择植物类食用油,要因人而异。不同种类的食用油在营养、口感、烟点等方面各有利弊。在购买食用油时尽量根据家中人数和食用状况买较小包装油,储存时远离炉灶等高温区域,以防变质。此外,顾中一特别提示,无论选择何种食用油,每日的控制每日摄入量是最重要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不超过25克或30克,控制食用油总量是健康的关键。”   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人均每日食用油摄入量已超过40克,其中北京居民平均每天吃油达到65克,大大超标。   常见植物油的脂肪酸构成表(百分比)   油品 饱和脂肪酸 多不饱和脂肪酸 单不饱脂肪酸   大豆油 15.9 58.4 27.4   花生油 18.5 38.3 40.0   玉米油 15.4 54.6 30.0   橄榄油 13.8 11.1 75.1   棕榈油 43.4 12.1 44.4
  • 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步骤及检测仪器
    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步骤及检测仪器,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小米和燕麦等谷物。其中玉米的阳性检出率为45%,*高含毒量可达到2909mg/kg;小麦的检出率为20%,含毒量为0.364~11.05mg/kg。玉米赤霉烯酮的耐热性较强,110℃下处理1h才被完全破坏。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1980年李季伦教授发现植物体内也存在玉米赤霉烯酮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CSY-YG701真菌毒素定量检测系统可快速准确检测定出玉米、大米大麦、小麦、花生、火锅底料、豆瓣酱、粮油等食品乳制品、中药材、制药原料、谷物及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的黄***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操作简便,只需一步加样,无需标准品,无需做标准曲线,采用荧光免疫定量分析仪读数,结果准确可靠且可现场打印,准确性高度符合HPLC法的检测结果,为饲料质量安全的快速检测和控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粮油监测中心、中药材加工厂、制药厂、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养殖企业、面粉厂、豆制品加工生产企业、粮食局、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产品优势:1.仪器使用寿命长:采用高性能LED光源,金属丝杆设计,非连续工作模式,使用寿命可达10年;2.液晶触摸屏7英寸中文显示,人性化操作界面,读数准确、直观;3.本仪器具备数据储存功能,接口方式采用USB、RS232等设计,方便数据的存储和相关处理;4.自动保存检测结果,数据存储量大,内置微型热敏打印机,终身无需更换色带,可实时打印检测结果检测报告单;5.检测结果报告:可准确报告出检测项目、被测物质的浓度、检测单位、被检查单位、检验员、检测时间、检测限等信息可在触摸屏上显示,可通过仪器内置打印机输出6.支持网络通信(wifi、网络端口),可以进行数据传输功能(选配定制功能);7.内置6通道检测卡恒温孵育装置并带有温度孵育计时功能,解决不同区域温度对数据的影响;8.封闭式检测仓门设计,避免灰尘进入仪器内部,延长仪器使用寿命;9.配置齐全:所需设备、试剂、耗材一站式提供,开箱即检;10.内置标准曲线,通过ID卡导入标准曲线,无需检测时再做标准曲线,既节省了成本,也避免了操作人员与霉菌毒素的接触,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11.整机支持按客户要求定制(ODM加工及OEM项目合作)技术参数:1.激发光谱中心波长:365nm2.接收光谱中心波长:610nm 3.重复性:CV<3%4.稳定性:CV<3%5.台间差:CV<3%6.检测通道:单通道定量检测结果7.前处理:≤15分钟(根据项目而定)8.检测仪外观尺寸:350*300*160mm9.一体化拉杆箱尺寸:800*480*280mm真菌毒素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步骤及检测仪器
  • 食用油快检试剂盒盘点,让每一滴油都清晰可见!
    近期,“罐车运油乱象”这一热点事件再次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推向高潮,特别是关于食用油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如何确保进入我们餐桌的食用油都安全无虞,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食用油检测试剂盒这种快检方式受关注的程度也空前高涨。仪器信息网特别对食用油检测试剂盒产品技术进行了盘点,以飨读者。针对本次事件,仪器信息网特别建立“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食用油安全与检测知多少”专题,针对当前食用油安全检测相关热点,检测新技术及新标准的最新动态,提供仪器检测仪器、解决方案、行业最新会议等内容。(https://www.instrument.com.cn/topic/oil2024.html)检测物质公司产品名称用途食用油黄曲霉毒素检测广东达园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盒(胶体金)适用于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性筛查检测山东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曲霉毒素B1荧光定量检测试纸条适用于小麦/面粉、玉米、部分成品饲料、豆瓣酱、植物油的检测黄曲霉毒素B1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谷物、饲料、粮油)适用于快速定量检测饲料原料(如大米、玉米、小麦、大麦、高粱、豆粕、玉米粕、花生粕、麸皮、DDGS等)及饲料成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残留浓度黄曲霉毒素B1 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可定性、定量检测玉米、大米、麦类、豆类、花生、饲料、食用油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B1深圳市艾瑞斯仪器有限公司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卡用于检测谷物、饲料、粮油等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残留北京智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黄曲霉毒素B1 ELISA试剂盒可定性、定量检测玉米、大米、麦类、豆类、花生、饲料、食用油、婴儿配方食品,婴儿辅助食品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总量ELISA试剂盒可定量检测玉米、大米、麦类、豆类、花生、饲料、食用油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总量无锡科智达科技有限公司食用油黄曲霉毒素 荧光定量快速检测卡谷物、坚果、水果及其制品,以及食用油、饲料等在存贮、运输等过程中,可能产生黄曲毒毒素北京普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黄曲霉毒素B1快速测卡检测样品包括谷物及其副产物、饲料、酱油、食用油等黄曲霉毒素B1检测试剂盒可定性、定量检测玉米、大米、麦类、豆类、花生、花生酱、饲料、食用油等样本中的黄曲霉毒素B1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盒(胶体金)适用于粮食作物(玉米、大米、豆类、花生等)及其发酵产物(酱油、食醋、食用油、米酒等)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定性筛查检测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检测深圳市艾瑞斯仪器有限公司食用油酸价快速检测试剂盒适用检测食用油中酸价食用油过氧化值快速检测试剂盒适用食用油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用油酸价快速检测试纸适用于对常温下为液态的食用油中的酸价进行快速检测食用油过氧化值快速检测试纸适用于对常温下为液态的食用油中的过氧化值进行快速检测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快速检测试纸适用于常温下为液态的食用油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进行快速检测食用油酸价速测盒适用于食用油中酸价的快速检测食用油过氧化值速测盒食用油中过氧化值的快速检测上海酶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食用油酸价速测盒适用于食用油中酸价的快速测定食用油酸价检测试纸适用于常温下为液态的食用油中酸价的快速测定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快速检测试纸适用于食用植物油及食用动物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快速测定食用油过氧化值速测盒适合现场对食用油过氧化值进行快速检测天津朗瑞安科技有限公司朗瑞安食用油酸价快速检测卡适用于食用油酸价检测廊坊众仪科技有限公司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快速检测试纸型号:DY266-C420适用于对常温下为液态的食用油中的酸价进行快速检测。麦科仪(北京)科技有限公司MKY5503 食用油酸价、过氧化值快速检测试纸适用于食用植物油及食用动物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快速测定。苏州露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食用油酸败快速检测试纸适用于食用油中酸价和过氧化物值的半定量测量北京普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食用油酸价速测盒/食用油过氧化值速测盒食用油新鲜度和过氧化酸败程度的快速检测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食用油酸价快速检测试剂盒适用于检测食用油中的酸价四川精卫食品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食用油酸价快速检测试剂盒食用油、火锅红油等油品食用油过氧化值快速检测试剂盒食用油、火锅红油、火锅底料等油品其他有害物质检测广东达元绿洲食品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食用油有害表面活性剂快速检测盒适用于食用油等样品的快速筛查食用油中巴豆油快速检测盒适用于食用油中污染、掺入及中毒残留油中巴豆油的快速检测食用油中蓖麻油快速检测试剂盒适用于食用油中污染、掺入或非法添加蓖麻油的快速检测食用油中大麻油快速检测试剂盒适用于食用油中污染、掺入或非法添加蓖麻油的快速检测食用油中矿物油快速检测试剂盒适用于检测食用油食用油中桐油快速检测试剂盒适用于食用油中污染、掺入及中毒残留油中桐油的快速定性检测劣质油检测试剂盒适用于 可快速检测食用油是否为地沟油、煎炸老油或变质油的检测深圳市艾瑞斯仪器有限公司食用油中蓖麻油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食用油中是否掺有蓖麻油食用油中桐油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食用油中污染、掺入及中毒残留油中桐油食用油中巴豆油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食用油中是否掺有巴豆油食用油表面活性剂快速检测试剂盒检测食用油中是否为回收的油脂北京智云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ZYD-GDX食品安全检测箱食用油中桐油速测盒适用于食用油中污染、掺入及中毒残留油中桐油的快速定性检测食用油中大麻油速测盒适用于食用油中污染、掺入或非法添加蓖麻油的快速检测食用油中巴豆油速测盒适用于食用油中污染、掺入及中毒残留油中巴豆油的快速检测食用油中矿物油速测盒适用于检测食用油山东美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呕吐毒素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饲料、饲料原料、粮油玉米赤霉烯酮ELISA快速检测试剂盒饲料、饲料原料、粮油玉米赤霉烯酮快速定量检测试纸条适用于玉米、小麦、面粉、面饼、植物油等样本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定量检测针对油罐车混用事件,为了切实保障食用油的质量安全,矿物油作为食用油中可能存在的化工残留物,其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针对食用油中矿物油污染物的定量测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尚不完善,相关部门已经着手加快制定更为具体的定量测定标准!关于本次事件涉及的食用油标准方法,仪器信息网还将持续跟踪报道,敬请关注!点击图片 免费报名近期,“罐车混用”事件再次将食品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油罐车在未经彻底清洗的情况下,从运输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转而装运食用油,导致食用油可能遭受化工残留物的污染。本次粮油会议特别设立了“粮油质量安全检测技术”专题,其中对食用油中矿物油的检测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届时,我们将特别邀请行业专家及相关厂商技术人员参与本次网络研讨会,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检测技术呈现给大家。
  • 中储粮炮轰调和油猫腻 国标缺失已八年
    8月23日,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宣布推出“金鼎”食用调和油。作为市场新兵,中储粮此次使出了必杀技——国内首个公布调和油各种原料占比配方,意图打破食用调和油市场长期混乱的局面,也为自己迅速占领市场奠定坚实基础。   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介绍,目前调和食用油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分配比不透明,消费者缺乏知情权。“调和油生产企业通常用价格低的食用油做主要成分,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价格高的油品仅添加很少比例,然后在商品名称上着重突出良好油品,比如橄榄调和油、茶籽调和油。但是,消费者却看不到这些调和油中各种油料具体的成分和比例。” 市场人士指出,中储粮金鼎此举意义重大,有望引领行业发展方向,带动调和油市场的规范、健康发展。就在今年7月,有消息称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粮食局将重新启动制定《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中储粮金鼎此举无疑传递出强烈的政策信号。   调和油市场乱象丛生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调和油市场消费量已经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终端市场上存在的调和油品种不下二十余种。   据了解,金龙鱼、福临门等大品牌凭据多年的市场深耕,在调和油市场中稳稳占据了前两名。AC尼尔森数据显示,Top10品牌占据市场72%左右的调和油份额,其余被区域品牌瓜分;金龙鱼坐稳调和油市场头把交椅,且同比增幅明显;福临门份额维持稳定,与第三品牌拉开了很大距离。   一个突出的现象是,这些调和油尽管都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和最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却看不到调和油所含各种油料的具体成分和比例。   业内专家认为,这释放给食用油行业的信号是,调和油生产企业往往仅将具有较高营养价值、价格高的油品放很少比例,用价格低的食用油作主要成分,却将调和油以前者来命名。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当前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即盈利6%,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还是由于利益的驱使,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市场自然行为。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对调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从而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告诉和讯网。   不仅于此,由于消费者缺乏对调和油各种油品构成比例的了解,导致长期误食,给身体营养均衡带来严重影响。   据了解,中储粮金鼎此次公布调和油的配方中,大豆油是主要成分,占比47.5%,而这已经是国内调和油非常理性的配方了;菜籽油是第二主要成分,点比41.4%,在目前调和油的配方中也属于较高的占比;另外添加了茶叶籽油和橄榄油等木本精华,使其含有茶多酚和橄榄多酚等抗氧化抗衰老的活性物质,添加了花生油和芝麻油,提升了产品的风味,更适合中国传统的口味习惯。   调和油国标长期缺位   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于2004年10月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   首先,在国标中,所有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油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在产品外包装上标明产品的生产工艺是“压榨”还是“浸出”法。压榨法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其过程不涉及化学添加剂。从安全与环保上来看,采用物理方法的压榨油较有优势。它能够保持原料原有营养,油的品质比较纯正,但以压榨法生产食用油,出油率低,对原料的利用程度低,加工成本较高。这种方法常用于生产花生油。   浸出法是采用某种溶剂油将油脂原料经过充分浸泡后再进行高温提取,经过脱脂、脱胶、脱水、脱色、脱臭、脱酸后加工成成品油。浸出法制油,具有糟粕中残油少,出油率高,加工成本低等优势。只要合乎国家标准,以浸出法生产的食用油,其化学成分的残留很低,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任何影响。此法常用于生产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   长期缺位的是调和油。   2004年新的国家食用油标准开始施行后,当时食用调和油市场的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问题就已经引起有关部门注意,食用调和油的国家标准制定工作也顺势而提上了国家粮食局等有关部门的议程。   2007年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上,形成了“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送审稿》”;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08年10月25日,但事实上,直到今天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也始终未有见到其真面目。   如何界定调和油存分歧   据了解,在当年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对于食用调和油的命名规则,有的油脂企业提出产品名称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才能命名,例如花生大豆调和油,名称中所涉及的原料油由前到后比例递减,而且由两种油调制而成的调和油,其中的主原料比例应不少于50%。   还有企业认为调和油中比例最大的原料油脂超过三分之一时,可以加在调和油前成为冠名调和油,建议营养型调和油(如橄榄调和油、葵花调和油等)营养油脂超过三分之一时,加在调和油前成为冠名调和油;风味型调和油(花生芝麻调和油),以调香为主的油品则另当别论。   食用调和油究竟是以占比三分之一还是50%的油料比例来命名,迄今未有定论。这正是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的原因所在,标准如何定,调和油概念如何界定,这都是非常复杂而且非常专业的问题,涉及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不得不慎之又慎。   对于迟迟未能出台的《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上述业内人士称,我国始终没有一种调和油标准来规范市场行为,仅仅依靠企业自行去监管机构进行备案,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公布配方、推动国标出台,是所有有责任企业的共同愿望,只有这个行业做好了,每个品牌才能更好地发展,我相信所有的同行在这一点上的态度都是一致的。”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说。
  • 花生调和油里有多少花生油 检测机构称测不出来
    花生调和油里究竟有多少花生油 检测机构回应北青报称"测不出来"   "冠名"调和油比例检测无门   超市货架上的食用调和油配方比例往往不得而知供图/CFP      导读: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海洋鱼油调和油、坚果调和油……市场上的调和油新品不断,但一些标称营养价值高、售价不菲的调和油,油料比例不透明让消费者选购时既困惑又有疑虑。由于缺乏检测方法,多家专业粮油检测机构表示无法检测调和油的具体配比。   市场   调和油只标名称不见比例   在各大超市食用油货架上,食用调和油品种越来越丰富,而配料表上各种油料的具体成分和比例不透明,令消费者缺乏基本的知情权。以某品牌坚果调和油配料表为例,其中就包括大豆油、葵花仁油、花生油、亚麻籽油、初榨橄榄油、山茶籽油、核桃油、葡萄籽油等成分,但这8种油的配方比例却不得而知。另一款某品牌的花生调和油,其配料表中仅标注含有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芝麻油,各类油的比例不详。   北京青年报记者调查发现,金龙鱼、鲁花、胡姬花、福临门等品牌都推出了调和油产品,虽然叫法不同,配料也略微不同,但都均没有标注各配料油的比例,尤其是冠名配料油的比例。   对于各品牌角逐调和油市场的原因,玉泉路粮油市场分析师刘敬亮介绍,从价位方面考虑,一般来说,大豆油价格低,花生油、玉米油、芝麻油等油品价格相对较高,而调和油价位处于二者之间,从价位上来说满足了一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   现象   最贵油品冠名成"潜规则"   据了解,多数食用油企业仅仅是将其调和油的配方到相关机构进行备案,并依照要求在产品标签上"按原料配比从大到小注明使用原料的油脂名称",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的另一个"潜规则"也由此产生: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油品,并以此进行冠名。而实际上,产品主要成分仍以大豆油、菜籽油等低价油占大头。   按照去年实施的《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中明确规定,包装标签上必须标注主要成分信息,并从高到低进行排序。北青报记者发现,市场上多数食用调和油都是以较为廉价的"大豆油"为基油,而在配料表排后几位的橄榄油、鱼油、花生油、葵花籽油、坚果油等"高级油种"往往被命名到产品名称中,身价和档次也因此提高了不少。   以同样是5升包装的海洋鱼油调和油、第二代金龙鱼调和油为例,在前者配料表里10种成分中,前三位是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鱼油仅占第6位 后者8种成分配料表里,前三位是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但在卖场里,每桶海洋鱼油调和油要比普通二代调和油贵20元左右。   《标签通则》规定:如果在食品标签或说明书上特别强调添加了某种或者数种有价值、有特性的配料,应标示所强调配料的添加量。国内最大的粮油加工集团益海嘉里方面曾公开回应,旗下的金龙鱼深海鱼油的含量约为1.4%-1.8%,但这一数值并未标注在产品外包装上。   "当下的调和油市场确实还存在诸多不规范之处,不能以某种油品的名称来归并到调和油名称中来,这样容易引起误导。"北京市粮食行业协会会长田鸿儒表示。   追访   专业机构难测调和油配比   北青报记者致电各粮油企业询问现售调和油配比,各家企业无一例外地拒绝向记者透露相关内容。金龙鱼等食用油行业大企业均以技术保密、没有授权不方便提供为由拒绝透露调和油产品配比。   那么权威检测机构是否可以鉴定某种调和油中的成分?近日,北青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致电国家粮油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市粮油食品检验所),工作人员表示,油料配比是企业自己的事,质检中心可以检测出调和油中过氧化值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地沟油都很难检测出油料比例,更何况调和油".   国家粮食局标准质量中心工作人员称,该部门仅负责起草粮油标准,检测问题可咨询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而该院科研人员也回绝了北青报记者送检的要求,"我们有检测设备,但还得有检测配方比例的技术方法,这事仍然在科研阶段,是很复杂的一套体系。比如说将康师傅的水和冰露倒在一起,很难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区分。"另一家食品领域第三方检测机构也表示无法对食用油配比进行检测。   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副会长王兴国也表示:调和油的检测是非常困难的,"油加油就是神仙都发愁".为什么食用调和油新国家标准没有出来?主要原因就是检测方法。   探因   调和油盈利是纯大豆油一倍   强大的宣传攻势、促销广告冲击,让很多消费者选购食用油时更多的是关注价格,而忘记看配料表。正在超市选购花生油的王女士告诉北青报记者,有一次看到花生调和油促销,5升装的比普通花生油便宜了30元,但买回家后吃起来却没有一点花生油香味,后来就不考虑调和油了。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于调和油配方比例的不明确和质疑,食用调和油的销量正在衰退。AC尼尔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作为国内第一大食用油消费品类,2010年调和油占比40.6%,2011年下降到37.1%,2012年下降到33.7%,已经连续两年下滑。   但对于很多品牌而言,调和油的利润仍要远远高于普通的大豆油,这正是近年众多企业投身调和油品类,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的缘由所在。曾有报道指出,例如100元的大豆油品,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相比较调和油而言,100元的以大豆油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即盈利6%,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   标准   成分配比有"行规"没"国标"   继食用油市场新兵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旗下正式推出两款注明成分配比的调和油后,近期一家橄榄油企业也率先在国内市场标注出橄榄油和果渣油比例,据该公司总经理杜先生介绍,在西班牙等国的调和油市场,标注成分配比的做法非常普遍。在现行法规缺失情况下,希望行业内有更多公司加入公布配比的队伍中。   据业内人士介绍,由于国家尚未制定出统一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更没有对调和油配料比例作出统一要求,目前各个企业采用和执行的都是企业标准。   据了解,食用调和油最早是标注各成分所占比例的,如金龙鱼第一代调和油标注了"97%的大豆油、2%的菜籽油、0.5%的芝麻油、0.5%的花生油".但由于调和油尚无国标的强制规定,随着生产企业和调和油品类增多,渐渐就不标注油中各成分量比例。   现行的《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从2005年开始制定,当年10月形成征求意见稿,至今已多次公开征求专家和企业的意见。2008年,《食用植物调和油》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完成,并提交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定。虽然有专家近期也表示标注成分比例是与国际接轨的做法,但历时七年,食用调和油的新版国标仍未见踪影。   业内人士指出,专家、消费者、行业都呼吁国标尽快出台,公布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对消费者明白消费、规范企业公平竞争都有好处。
  • 美国主要使用以玉米为原料的第一代生物燃料,逐渐过渡到第二代纤维素乙醇燃料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能源科学研究所主任肯尼斯卡斯曼认为,美国对进口蔗糖乙醇燃料征收高额关税是正确的,可以保障美国纤维素乙醇燃料发展。他认为,市场一旦放开,美国很可能从依赖进口石油转为依赖进口乙醇燃料。巴西方面则认为,美国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牺牲了环保利益。虽然要求降低或取消进口蔗糖乙醇燃料关税的呼声已引起奥巴马的注意,但观察人士认为,关税调整落实较难,那些以农业为支柱产业的美国某些州,将以政治手段阻挠降低蔗糖乙醇燃料的进口关税。ELISA试剂盒在这场新能源热潮中,如何发展更环保、效益高的能源成为讨论的焦点,也由此激起无数热议。近日,巴西蔗糖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埃德瓦多莱奥公开表态,抗议美国对进口巴西产蔗糖乙醇燃料征收54%的高额关税。他表示,蔗糖乙醇燃料比美国广泛使用的玉米乙醇燃料环保,负面影响较低,社会效益更佳。ELISA试剂盒由于外汇匮乏,巴西在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中,经济濒临崩溃。于是该国政府决定大力发展乙醇燃料,降低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如今,巴西乙醇燃料的使用比例达55%,数千条管道输送乙醇燃料,几乎所有加油站都供应乙醇燃料。不仅如此,近年来巴西生产的汽车几乎都配装弹性燃料发动机,可使用汽油或车用乙醇。今年4月,巴西总统卢拉在一次地区峰会上,ELISA试剂盒曾向美国总统奥巴马表达对美限制进口蔗糖乙醇燃料的不满。他指出,美国的再生能源政策影响巴西对美国出口蔗糖乙醇燃料。卢拉认为,美国选择玉米为乙醇燃料的主要原料是错误的,会造成玉米供应紧张、价格上涨等问题,还会使那些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国家陷入粮食危机。密歇根大学汽车研究中心主任安娜斯坦菲诺保罗持相同观点:“美国中西部地区种植的玉米被广泛用于制造乙醇燃料,造成食品价格持续上涨。”
  • 食用调和油配方不明,盼“国标”出台
    市场上的调和油配料表只标成分而无具体占比  今年以来,食用调和油涨价一波接着一波来袭,油脂企业将原因归于成本上升,但消费者却始终不知道究竟是哪种油料的成本涨了,又涨了多少。23日,中储粮率先公布了自己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炮轰”行业存在的不透明现象,呼吁食用调和油标准早日出台。   “市场上大部分的调和油都是打着好油脂的幌子,实际却掺杂了低价油脂。”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庆荣说。   王庆荣指出,目前食用调和油最大的问题就是成分配方不透明,老百姓缺乏知情权。很多企业所谓的调和油,只是一个概念,添加了很少量的良好品种,就可以叫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或叫茶籽调和油,而实质上其中却掺杂了大量的低价棕榈油和棉籽油。而因为所谓的配方“保密”,消费者并不知调和油的具体成分。   “100元的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王庆荣说道。   在大曝行业“潜规则”的同时,中储粮还首次公布了自己的调和油配方,将其新上市的金鼎调和油的8种成分比例全部公开。“以后我们会将自己所有油脂产品的比例对外公开,让消费者一起监督。”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表示,对比中储粮调和油的比例,消费者就可以大致核算出每升调和油的成本,进而判断该产品是否存在“暴利”和企业涨价是不是合理。   此次中储粮公布食用调和油配方,再次引起了业界对出台“食用植物调和油标准”的讨论。   “食用调和油究竟是以占比三分之一还是二分之一的油料来命名,迄今没有定论,这正是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的原因。”粮油学会会长王瑞元介绍,虽然我国于2004年出台实施了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但调和油标准长期缺位。因而出现了食用调和油市场,存在随意勾兑现象、标识混乱、名称繁杂的现象。   王瑞元表示,此次中储粮自曝食用调和油成分虽然“开了个好头”,但这种方法并不能解决行业现有的问题。他呼吁政府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快食用调和油国标的制定进度,真正消灭食用调和油行业中的“潜规则”。
  • 德国元素:成功助力科学攻坚,提升玉米蛋白含量
    如今,玉米已成为世界上最高产的农作物之一,全球年产12亿吨,中国年产2.7亿吨。其中,70%的玉米都是用作饲料,玉米产量高,有效能量多,是最常用且用量最大的一种饲料,故有“饲料之王”的美称。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肉蛋奶的需求不断增加,玉米的消费量也日益增加,致使近年来玉米进口量也不断提升。由于普通玉米籽粒蛋白含量较低,大部分杂交种籽粒蛋白含量不到8%,因此饲料中需要补充大豆蛋白,然而大豆严重依赖进口,这些成为了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卡脖子”问题。如果普通玉米蛋白含量每提高一个百分点,相当于中国可以少进口近800万吨大豆!因此,提高玉米蛋白含量不仅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战略需求,也是保障我国畜禽养殖业和饲料加工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团队于2012年开始进行玉米高蛋白供体材料的寻找、蛋白含量测定、遗传分析以及群体构建。此外,研究团队在三亚南繁基地进行了大规模田间试验,将野生玉米高蛋白基因Thp9-T杂交导入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玉米生产栽培品种郑单958中,可以显著提高杂交种籽粒蛋白含量,表明该基因在培育高蛋白玉米中具有重要的应用潜能。同时,在减少氮肥施用条件下,可以有效保持玉米的生物量以及植株和籽粒中氮含量水平,这对于在低氮条件下促进玉米高产、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德国元素elementar rapid N exceed 杜马斯定氮仪为巫永睿研究组的玉米蛋白研究提供了精准的蛋白质含量测定。“德国元素elementar的杜马斯定氮仪准确的测定了我们研究材料的蛋白表型,对于我们克隆野生玉米高蛋白基因至关重要。”——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课题组德国元素elementar在杜马斯快速定氮分析仪的研发脚步从未停歇。自1964年公司推出世界第一台杜马斯定氮仪后,公司响应食品、农产品、饲料等样品的分析需要更大样品量的需求,于1989年,进一步推出了全球首款克级样品量的杜马斯定氮仪。逐步推动了杜马斯定氮法在法规中的应用。如今,国际上(如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已经将杜马斯定氮法应用在食品、饮料、宠物食品、饲料和肥料等领域。1964年,德国元素elementar第一台杜马斯氮/蛋白质分析仪德国元素elementar杜马斯定氮仪rapid N exceed® 杜马斯定氮仪经济型氮/蛋白质测定解决方案rapid N exceed® 快速氮/蛋白质分析仪,对重量高达1克的样品,仍能准确测定氮或蛋白质的含量。新型EAS REGAINER催化剂可确保在不消耗还原金属的情况下结合燃烧后过量的氧气。EAS REDUCTOR管(还原管)的寿命可处理高达2000个样品。rapid MAX N exceed 杜马斯定氮仪高通量、高灵活性氮/蛋白质测定解决方案rapid MAX N exceed 利用不锈钢坩埚进样,可容纳高达重量为5g或体积为5ml的样品,同时具备自动除灰功能。且可以选择氦气或氩气作为载气。直立的坩埚设计可确保任何液体样品的最佳燃烧,如:牛奶、啤酒、软饮、果汁、酱油等,与独特的二级燃烧技术相结合,可为您提供可靠的、无基质效应的测试结果。德国元素Elementar 在125年前(1897年),就一直致力于元素分析领域的发展,并于1904年,成功研发并推出第一台元素分析仪。1923年,Fritz Pregl凭借Heraeus(德国元素的前身)分析技术,在微量元素分析基础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作为引领元素分析的技术主导者,德国元素Elementar 历经125年的传承和创新,德国元素研发并推出了满足各个领域分析需求的元素分析仪。
  • 投资1.26亿 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吉林
    近日,经国家发改委批准,“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落户吉林农业大学,标志着该校国家级科研平台实现了“零”的突破。   “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由吉林农业大学牵头,与河南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共同建设。该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期为2年,总投资1.26亿元,其中吉林农业大学投入2414万元。   在该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中,吉林农业大学主要承担玉米深加工工程实验室的建设任务。主要研究方向为:玉米高效分离分级技术研究,玉米食品品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玉米加工减损增效关键技术研究,高效节能玉米深加工新技术研究,清洁安全玉米深加工新技术研究,玉米主食及玉米功能性食品生产技术与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玉米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研究以及工程化推广应用。   玉米深加工在我国农产品加工产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吉林是农业大省和粮食大省,以玉米为主的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已成为吉林重要的支柱产业。该工程实验室建成后,可以在国家玉米深加工产业化关键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研究和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应用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香港理工大学研发质谱方法 5min鉴别食油真伪
    据香港《明报》网站报道,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最新研发运用质谱仪快速鉴别食油成分真伪。   该研究搜集市面主要品牌的花生油、橄榄油、芥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葡萄籽油、葵花籽油共32个样本,分析及建立食用油图谱库。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副教授姚钟平说,不同种类的油有不同图谱,质谱仪可以激光照射及分析食油图谱,建立数据库,日后可以此作对照,辨别食油种类声称真假。他表示,如食油样本图谱偏离数据库,可以其他方法核查是否地沟油。   姚钟平又说,新技术可以5分钟鉴别食油样本,较传统方法的数小时快,成本数则只要10元(港元),是传统成本的十分之一。
  • 特色应用(二) | SPME-GC-MS/MS研究不同储藏年份玉米风味物质差异
    风味物质是粮食作物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的重要衡量指标。小麦、玉米等谷类作物在储藏过程中的品质劣变与其风味物质含量密切相关。岛津中国创新中心与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科学研究院杨永坛研究员团队合作,基于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MS)对玉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玉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与储藏年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由此可构建玉米储藏年份的分类模型,为玉米储藏品质的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手段。研究成果以“SPME-GC-MS/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不同储藏年份玉米风味物质差异”为题,已发表在《粮油食品科技》期刊。背景介绍粮食在贮藏期间会受到温度、湿度、微生物等环境因素影响,其食用品质和营养价值也会随着储藏时间延长而发生改变。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储备粮的重要组成。由于玉米原始水分含量相对较高,同时内部富含脂肪,其相较于其他粮食品种储藏稳定性较差,易发生品质劣变,进而影响其种用、食用和加工品质。因此在玉米收购入仓和轮换出库前对其储藏品质进行评估十分必要,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挥发性风味物质是影响玉米食用和加工的主要因素之一,风味物质的类型、含量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着玉米的风味。玉米储藏过程中风味物质含量变化间接反映其品质改变,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通过测定玉米中典型挥发性风味物质对其进行品质鉴别。已有多项研究发现玉米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受不同储藏条件的影响,但尚未阐明不同储藏时间玉米的特征差异物质。固相微萃取技术能对含量较低的挥发性物质进行富集,在挥发性物质检测中具有方便、灵敏、高效的优点,在食品风味物质检测领域应用广泛。本研究以吉林地区2019—2022年收获玉米为研究对象,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MS)对玉米储藏过程中的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数据分析,阐明不同储藏年份玉米的特征差异物,建立玉米储藏年份判别模型。以期为玉米储藏品质的动态监测提供技术手段,更好地指导储备玉米科学储存与适时更新轮换。研究内容本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GCMS-TQ系列),搭配专属型风味物质多反应监测(MRM)数据库,对玉米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图1为某采收自2019年的玉米样品的总离子流图,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共129种,包括醛类、醇类、酯类、酮类、苯系物、杂环类、酸类、醚类、烃类和酚类化合物共10类。检出化合物中醛类物质种类最为丰富,共检出26种,其次为醇类物质和酯类物质,分别检出23种和17种。对不同储藏年份玉米中各类风味物质的相对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酸类物质在玉米中相对含量最高,是玉米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并发现不同储藏年份玉米中风味物质相对含量发生了变化,需进一步探究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图1. 2019年玉米样品总离子流色谱图为明确风味物质含量与玉米储藏年份之间的关系,对不同储藏年份玉米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PCA分析。从图2(A)可以看出,不同储藏年份玉米呈一定的聚类趋势。其中2019年和2022年储藏玉米区分度较为显著,表明该模型对储藏年份相差较大的样品区分能力较强。对不同储藏年份的样品组进行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如图2(B)所示,表明每个年份的样品组与其相应年份的样品组之间有很强的正相关性。图2. 2019—2022年玉米风味物质的统计分析结果: (A) 主成分分析得分图 (B) 皮尔逊相关分析为进一步直观体现不同储藏年份玉米的风味物质特征,对检测数据进行了PLS-DA分析。如图3(A)所示,4个储藏年份的样品分别聚为一类,表明不同年份间玉米的挥发性化合物差异显著。利用5倍交叉验证对PLS-DA模型的预测精确度和拟合度进行验证,结果如图3(B)所示,使用3个组分时,模型的R2=0.98,Q2=0.96,预测精确度为1.0,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按照变量投影重要性(VIP)值大于1的标准,共筛选出47种关键差异化合物。图3 2019—2022年玉米风味物质的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 (A) 三维PLS-DA得分图 (B) 不同组分数下PLS-DA分类性能 (C) VIP值图进一步比较不同年份间玉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差异,可以看出有6种挥发性化合物出现规律性变化。其中,1-辛烯-3-醇、丁酸橙花酯和2-正戊基呋喃3种化合物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如图4(A)~(C));此外,DL-泛酰内酯、辛酸甲酯和2-乙酰基呋喃化合物的含量随储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如图4(D)~(F))。图4. 不同储藏年份玉米特征风味物质箱线图结论基于岛津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建立玉米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分析方法,对2019至2022年收获东北地区玉米样品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采用PCA和PLS-DA方法对不同储藏年份玉米的风味物质数据进行分析,筛选出在不同年份的玉米间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化合物,根据检出的差异化合物在不同储藏年份玉米中的含量分布构建分类模型,将为不同年份玉米的储藏品质动态监测提供参考,以更好指导储备玉米的科学储存与适时更新轮换,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节粮减损具有重要意义。岛津多功能自动进样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参考文献:[1] WANG S, CHEN H, SUN B. Recent progress in food flavor analysis using 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 [J]. Food Chemistry, 2020, 15(315): 126158.[2] 徐瑞, 李洪军, 贺稚非. 玉米冻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变化及主成分分析[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 45(1): 210-218. XUN R, LI H J, HE Z F. Changes an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of volatile compounds in corn ears during frozen storage[J]. Food and Fermentation Industries, 2019, 45(1): 210-218.[3] 李云峰, 范競升, 陈冰琳,等. 3个甜玉米品种在不同储藏条件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挥发性风味成分变化[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1, 42(03): 33-44. LI Y F, FAN J S, CHEN B L, et al. Changes of soluble solid contents and volatile flavor components of three sweet corn cultivars under different storage conditions[J]. Journal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21, 42(03): 33-44.[4] 郭瑞, 李盼盼, 张晓莉, 等. SPME-GC-MS/MS 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储藏年份玉米风味物质差异[J]. 粮油食品科技, 2024, 32(3): 179-186. GUO R, LI P P, ZHANG X L, et al. Diversity analysis of volatile flavor compounds of corn with various storage years based on SPME-GCMS/MS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ereals, Oils and Foods, 2024, 32(3): 179-186.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利用废弃玉米秸秆制备高效除磷器件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获悉,该研究所王光辉研究员带领的多孔催化材料研究组以废弃玉米秸秆为载体,开发了一种用于连续流水体除磷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MOFs)材料器件。相关研究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上。  MOFs材料具有比表面积高、密度低、易于调控修饰等优点,在污染物吸附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质。然而,合成的MOFs材料通常是纳米/微米级粉末,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通过添加胶黏剂或压片等手段成型,这一过程会导致孔道减少、传质受阻,大幅降低MOFs材料的效率。如何在保持MOFs材料固有特性的前提下,将其塑造成面向应用的整体材料仍具挑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该研究团队利用溶剂热法,在玉米秸秆的细胞壁表面均匀生长了一层UiO-66 MOFs材料膜,制备了UiO-66/MS材料,并将其组装成了过滤器件。玉米秸秆独特的生物结构提供了发达的传质通道,UiO-66的单层膜形态促进了吸附位点的暴露,使UiO-66的本征磷酸盐吸附性能得以充分发挥。在连续流实验中,UiO-66/MS器件可将初始浓度为3ppm(百万分之三)的磷污染水体修复至中国一级污水排放标准的要求范围内。同时,该研究也为废弃玉米秸秆的增值利用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 调和油调出橄榄油 不法厂家玩花招
    橄榄油在中国消费量快速增长,不法厂家开始玩花招   “不能什么都山寨,一桶油里加一点点橄榄油弄成‘调和橄榄油’,以低廉的价格争抢正规橄榄油市场,这样下去会毁掉正在成长中的中国橄榄油行业,最后吃亏的还是广大消费者。”深圳巨万阳光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进锋拿着在市场上买到的山寨橄榄油直摇头,“希望消费者能睁大眼睛抵制‘山寨橄榄油’!”   “调和油”调出山寨橄榄油   几乎一夜之间,深圳超市里,冒出了很多品牌的“橄榄调和油”。不明真相的消费者一下子搞不清橄榄调和油与橄榄油的区别,受橄榄调和油价格低廉的诱惑,将调和油误认为是橄榄油买回家。   “尽管有橄榄的字样,调和油与橄榄油完全是两码事。”林进锋说,调和油的组成油料由三四种到八九种不等,各品牌调和油对构成油料成分标注得比较详细,却没有一个调和油品牌在标签上标注了各种油料的配方比例。   记者在多家超市采访发现,橄榄调和油与目前市场上的调和油乱相有很大关系。由于调和油没有行业标准,一些企业将多种材料合在一起搞成的调和油只强调一种油的名称。如某种花生浓香调和油的配料中就标注了大豆油、玉米油、菜子油、花生油、芝麻油,只笼统以花生调和油取名,对各种油的比例却忽略不提。一些二三线调和油品牌除了在名字上标注了是哪种调和油外,甚至都没有标注其他油料,也就更不知道各种油所占的比例是多少了。   “现在出现的橄榄调和油,玩的就是调和油在原材料配方上的花招。”林进锋说,由于食用调和油缺乏明确的国家标准,使得市场上流通的调和油具体成分让人无法明晰。高端的橄榄调和油和茶籽调和油里面橄榄油和茶籽油的成分能占到多大比例,消费者完全无法知道。   专家告诉记者,市场上的茶籽油或橄榄油每吨的价格在4万元左右,而棕榈油或者大豆油的价格在每吨6000~8000元。2009年国内消费油脂2300万吨,棕榈油进口800~900万吨,中国菜籽的产量的1200~1400万吨,菜籽油的产量是200~300万吨,大豆每年大约有800万吨用于榨油,产量为150~160万吨。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油类中大多都是标称大豆油或菜籽油,却很少见棕榈油产品,那进口的棕榈油都去了哪里?因为基本上都掺兑做了调和油,是调和油中主要的成分。有业内人士表示,现在的餐馆用油基本都是棕榈油,占到70~80%。   富裕人群青睐“液体黄金”   调和油争打“橄榄”牌的背后,与国内富裕人群越来越喜欢食用橄榄油密切相关。随着国人对食用油的重视,橄榄油在中国的消费量快速增长。   据介绍,目前世界橄榄油主产国集中在地中海沿岸国家,主要为西班牙、意大利、希腊、突尼斯、土耳其、叙利亚、摩洛哥,这7个国家橄榄油产量占世界橄榄油总产量的90%。西班牙、意大利、希腊为世界最大的三大橄榄油生产商和出口商。西班牙橄榄油产量居世界之首,但出口量排在世界第二位,居意大利之后 意大利橄榄油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但却是最大消费国、最大的出口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进口国。全世界橄榄油的年产量目前只有250万吨左右,而我国目前的花生油、大豆油等草本植物油年产量已经超过1700万吨。橄榄油因其产量和上佳的营养成分成为世界稀缺资源。   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橄榄油品牌有几十个,价格差异却是非常明显的。一位从事橄榄油业务的人士披露,与橄榄调和油市场的混乱相比,橄榄油市场也是有过之而不及。橄榄油国标于2009年10月份开始实施,然而很多消费者还是很容易被误导。橄榄油的等级一共有8个,最高等级的为特级初榨橄榄油,价格相对较高。   制定标准规范橄榄油市场   “将棕榈油里添加一点橄榄油后号称是调和橄榄油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希望加快橄榄油行业标准制定,认真维护橄榄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林进锋说。   中国是调和油的发源地,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2008年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开始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但至今食用调和油国家标准仍未出台。   对于食用调和油市场目前的乱相,业内人士表示,不公开调和油比例是侵犯消费者知情权的行为,鱼龙混杂的贴牌企业、小作坊以次充好、随意勾兑,扰乱了食用调和油市场,最终将伤害食用油行业的整体利益。标准缺失甚至可能带来行业风险,奶粉界的三聚氰胺就是前车之鉴。   相关链接   橄榄油的等级分类   1.特级初榨橄榄油:酸度不超过0.8的特级初榨橄榄油是质量最好的橄榄油。用橄榄鲜果在24个小时内压榨出来的纯天然果汁经油水分离制成。其压榨方法采用纯物理低温压榨方法,无任何防腐剂和添加剂。生化指标和感官特性也必须达到相关标准。   2.中级初榨橄榄油:榨取获得的橄榄油酸度不超过2.0,符合规定的食用标准。   3.初榨油橄榄灯油:榨取获得的橄榄油酸度大于2.0,只用于提炼精炼橄榄油。   4.精炼橄榄油:用低级初榨橄榄油提炼的无色无味的橄榄油。酸度不超过0.3。   5.混合橄榄油:精炼橄榄油与初榨橄榄油不同比例的合成油,酸度不超过1.0。   6.粗提油橄榄果渣原油:不能食用,可提炼精炼橄榄果渣油。   7.精炼油橄榄果渣油:用橄榄果渣油原油提炼的酸度不超过0.3果渣油。   8.混合油橄榄果渣油:精炼橄榄果渣油和初榨橄榄油混合油,酸度不超过1.0。
  • 超级简单的玉米DNA提取方法,净信为您私人订制...
    玉米是四大粮食作物之一,处于国际食品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前列,它是一种很多人都百吃不厌的普及化美食,其不仅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还含有异麦芽低聚糖、维生素、多糖等等大量营养物质,而且玉米既是饲料、食品工业的重要原料;同时也是畜牧养殖业的基础,随着世界范围内生物能源产业的兴起与壮大,玉米已成为重要的生物能源作物。目前,我国玉米主推品种的产量、品质尚不能完全满足各行业的需求,对于玉米育种的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对玉米的研究是国家食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然而各大科研院所、管理部门、种子公司等单位在玉米种子的研究过程中,最主要的一项既是——玉米DNA的样本提取工作。   由于植物基因纯度的随机性,所获得的基因组往往在分子特征和性状上会呈现多样性。因此:DNA提取的获得需要经过谨慎细致得分离,以及复杂的筛选过程和萃取流程,如果能够将玉米DNA定向插入特定位置并对针对其将其分离将极大提升提取的效率。上海净信在中国农业大学与研究人员开发了一套高效的利用研磨仪分离性、破碎性与相关试剂的整合技术,并在玉米种子上成功实现了。   传统的玉米研磨压是用人力或者畜力推磨将玉米碾成粉末,随着工业社会的到来,机械研磨代替了传统的碾压方式,但是研磨粉碎效果并不好,粉碎不均匀,如何选择一种研磨效果好,碾压均匀,科技水平高的研磨机既成为了一个问题。   Tissuelyser-24L实验室多样品组织砂磨机采用密闭式结构,设计为能使用小于5微米的研磨介质,用于超细研磨分散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物料。适合于多次研磨或循环研磨与分散操作。样品可以在短时间内就能够达到超细成品和分散的效果。该系列产品的价值体现是粒径分布均匀,温控好,能耗低。   净信多样品组织研磨机Tissuelyser-24L   研磨实例:  1.将玉米种子放在液氮里浸泡几分钟。  2.将冷冻的玉米种子装进研磨管,再放入一颗钢珠。  3.将装好样品的研磨管放在适配器中。  4.盖上盖板,固定好旋钮。  5.设定好所需相关参数,启动仪器至研磨程序结束。  样品研磨前后对比:
  • 助力粮食安全,玉米孢囊线虫有了检测“神器”
    日前,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蒋士君/崔江宽研究团队联合河南农业大学学术副校长、省部共建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汤继华教授系统开展了河南玉米作物线虫危害损失和监测预警的相关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6.5亿亩左右,在粮、果、饲料和工业等方面的多元用途,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河南省地处黄淮海平原,是全国四大玉米主产区之一,河南玉米产量的变化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玉米孢囊线虫是玉米的重要新发病害,主要危害玉米根部,能够导致玉米根系发育不良,扭曲畸形,阻碍植株的正常生长和发育,造成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玉米孢囊线虫并非只侵害玉米这一种作物,它主要寄生在禾本科作物和杂草上,同时还可侵染茄科蔬菜和扁桃树、无花果等。自1971年印度拉贾斯坦邦首次发现玉米孢囊线虫以来,目前在巴基斯坦、埃及、泰国、尼泊尔、葡萄牙、美国、希腊、阿富汗以及我国广西等地均有报道。在我国,玉米孢囊线虫最早于2015—2016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玉米田被发现。2017年,河南农大科研团队在河南省禹州市玉米田发现玉米孢囊线虫,调研发现,这些玉米孢囊线虫分布比较密集,繁殖力惊人。随后,研究团队在河南省郑州市荥阳、濮阳市清丰县韩村镇、许昌市长葛市董村镇和禹州市范坡镇检测点再次发现玉米孢囊线虫。“科研数据表明,当每毫升砂壤土里有5~6条玉米孢囊线虫J2幼虫时,便可造成玉米总产量下降21%~29%。”崔江宽说,而研究数据显示,河南省许昌市长葛市董村镇、禹州市范坡镇和濮阳市清丰县韩村镇地区的玉米孢囊线虫土壤中卵含量分别达到23.0、54.2和6.8粒/毫升,均已超出玉米孢囊线虫卵量的危害经济阈值。“学界之前普遍认为,玉米孢囊线虫主要分布在热带地区,而我们经过调研发现,我国黄淮海平原等温带地区也极可能是玉米孢囊线虫的重灾区。同时,根据室内接种发现,玉米孢囊线虫可以侵染小麦、水稻、大麦、谷子和高粱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并完成其生活史。”崔江宽告诉记者。为探究河南省主要禾谷类作物的孢囊线虫发生分布,明确不同作物孢囊线虫的危害情况,团队于2017—2021年对河南省18个市50个县(区)的小麦、玉米和水稻作物的孢囊线虫种类和发生分布进行了系统取样调查。该研究共采集全省土壤样品308份,其中224份样品检测到孢囊,孢囊检出率为72.7%,覆盖了调查地区的92.0%。为监测玉米孢囊线虫在我国发生扩散,防止对玉米造成严重的减产损失,开发一套玉米孢囊线虫快速分子检测技术体系迫在眉睫。“在我国,玉米孢囊线虫是一个近几年才被发现的‘新物种’,我们是凭借经验和技术识别到它的。但其他科研人员不了解,也不好识别这种病原物的危害,我们想通过研发出玉米孢囊线虫检测‘试剂盒’,让科研机构、农业技术员和检测人员等能够简单、快速地识别到它,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崔江宽说。检测技术的研发需要大量样本作为支撑。5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崔江宽博士跑遍了河南省及其周边省市,采集了2500余份土壤样本,通过近缘种群大批量筛选,终于获得了玉米孢囊线虫的特异RAPD片段,进而设计出SCAR-PCR检测引物,建立了一套快速、准确、稳定的玉米孢囊线虫检测技术体系,为玉米孢囊线虫的检测和防治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据介绍,该检测体系既避免了孢囊线虫ITS区异质现象而导致RFLP酶切图谱的差异,也弥补了RAPD技术的重复性差、结果不稳定的缺点,能够快速将玉米孢囊线虫从禾谷孢囊线虫、菲利普孢囊线虫、大豆孢囊线虫、旱稻孢囊线虫和甜菜孢囊线虫种群中区分开,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可用来对玉米孢囊线虫的传播、扩散进行监测预警,相关研究成果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得授权。“玉米线虫对玉米的危害非常严重,常与多种其他病原微生物复合侵染,引起多种玉米土传病害的发生。然而玉米线虫尤其是玉米孢囊线虫的研究人员非常稀缺,这对玉米线虫的监测和防治非常不利。目前我们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系统普查了河南及其周边省市地区玉米线虫的发生种类和危害情况,首次明确了玉米孢囊线虫的潜在威胁;第二,我们研发的微量检测技术可以在土壤中线虫密度非常低的情况下完成,对玉米孢囊线虫的早发现、早预警具有非常重要的实用价值。”汤继华告诉记者,“未来,我们将集中重要科研力量,完成我国玉米孢囊线虫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的相关研究,系统解析玉米孢囊线虫的侵染发病机制。同时,我们将深入开展玉米抗线虫和抗病育种的相关工作,早谋划、早着手,为我国玉米抗病、育种等种业‘卡脖子’问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多方博弈致食用调和油国标难产
    花生油调和油、橄榄油调和油,面对纷繁复杂的食用油品种,一些消费者为均衡营养而选择调和油,但你知道这些调和油的成分占比多少吗?日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京公布其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披露目前市场上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冠名混乱的行业潜规则,一时间踢爆食用调和油行业乱象。为何2004年前就酝酿的调和油标准,至今为何迟迟未能出台?   现象:地沟油勾兑食用调和油   日前,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推出其首款食用调和油,率先公布其食用调和油的成分比例,并称目前市场上食用调和油随意勾兑、冠名混乱现象普遍存在,呼吁尽早出台相关国家标准。一时间关于食用油调和油的各种质疑声不绝于耳。   中国粮油学会常务副会长王瑞元也在会上表示,市场上的橄榄调和油、花生调和油,其中橄榄油和花生油的占比还不到1%或者更低,厂家加入大量廉价的棕榈油、地沟油等,并以高品质油冠名,市场售价不菲。调和油成分配比不透明,企业随意命名,严重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甚至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调查:品牌调和油未标配方比   昨日,记者走访我市一些市场发现,尽管多个品牌调和油都在名称上突出其最昂贵和最看重的油品,也会标注产品配料,但所有品牌的调和油均未标出其油料的配方比,不同品牌的售价在67元到169元不等。记者在大坪某超市发现一款售价169元的橄榄油调和油,尽管在名称上突出了非转基因,也标注产品的配料,但是看不到该调和油所含的具体的成分和比例。   随后记者致电一些生产调和油的使用油企业寻求答复,不过对方均对记者表示,配比涉及商业机密,不便透露。   国家三级公共营养师吴晓静表示,从营养学的角度讲,食用油里面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为1:1:1时对人体最有益。橄榄油、芝麻油、深海鱼油等主要含不饱和脂肪酸,所以其比例不得少于整个油的三分之一。“比如橄榄油调和油,橄榄的成分必须占三分之一以上才能称为橄榄油。”吴晓静说,如果橄榄油其中的成分没有达到一定标准,其营养成分大打折扣,难以实现商家所称的营养均衡。   质疑:调和油国标为何8年难产   2011年我国调和油市场消费量已占小包装油消费总量的30%以上,终端市场上存在的调和油品种不下二十余种。在2004年10月,我国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八大食用油产品国家标准正式施行,标准明确要求产品等级、生产工艺、原料产地等须在包装上标示,尽管8种食用油新国标实施多年,但唯有调和油标准至今缺位。   为何调和油国标8年难产?   王瑞元说,食用调和油究竟是以占比三分之一还是50%的油料比例来命名,迄今未有定论,由于业界对调和油概念如何界定分歧较大,导致调和油国标长期未能出台。   律师:国家无标准企业难规范   宣称是调和油但未标出其成分占比,是否涉嫌欺诈消费者?对此重庆康实律师事务所律师杨建明告诉商报记者,如果国家食用油标准中有规定食用油生产企业必须标注,而企业未标注便涉嫌欺诈消费者。“但据我了解,调和油并没有国家标准,企业即便不标注成分占比,并不涉嫌欺诈消费者。”他表示,国家标准的缺失让调和油的生产和监管都出现了问题,企业难规范。“如果声称是多种原料的调和油,但经检测只有一种原料油脂成分,那就涉嫌欺诈消费者。”   重庆市粮油行业协会油脂分会一位不愿具名的负责人表示,调和油一直没有标准约束,造成调和油的乱象丛生。例如当前100元的纯大豆油,除去生产、包装和销售成本,只能赚3元钱,即3%的盈利。而100元的以大豆为基础油的调和油,盈利可以达到6元,是纯大豆油盈利的一倍。在利益诱惑下,一些企业可能会对调和油中各原料的比例进行调节,从而出现欺骗消费者的行为。这种现象在散装油中尤为明显。一些商家甚至可能把地沟油放到食用调和油里面去,由于目前没有调和油国际和有效的检测方法,就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企业违规,也就难以进行处罚和整治行业乱象。
  • 北航冯林课题组: 磁流体基靶向给药微纳米机器人小鼠体内实现肿瘤杀伤
    近几年具有出色变形能力和可控性的磁流体机器人受到广泛关注。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是在体外进行的,将磁流体用于体内医疗应用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同时,将磁流体机器人应用于人体也需要解决许多关键问题。本研究创建了基于磁流体的毫米机器人,用于体内肿瘤靶向治疗,其中考虑了生物相容性、可控性和肿瘤杀伤效果。针对生物相容性问题,磁流体机器人使用玉米油作为基载液。此外,该研究使用的控制系统能够在复杂的生物介质中实现对机器人的三维磁驱动。利用1064纳米的光热转换特性,磁流体机器人可以在体外杀死肿瘤细胞,在体内抑制肿瘤体积、破坏肿瘤间质、增加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这项研究为基于磁流体的毫米机器人在体内实现靶向治疗提供了参考。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学院冯林课题组提出了一种通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磁流体机器人实现肿瘤的光热治疗方法。该方法将磁流体的基载液改为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植物油,通过三维电磁控制系统实现磁流体机器人的靶向控制,对该种磁流体机器人在体外与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光热肿瘤杀伤效果进行了细致的研究。本研究中的所有3D模型均使用摩方精密nanoArch® S140设备打印。相关研究内容以“Biocompatible ferrofluid-based millirobot for tumor photothermal therapy in Near-Infrared II window”为题发表在《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期刊上,冯林教授为通讯作者,硕士生纪易明为第一作者。图1.用于近红外 II 窗口肿瘤光热治疗的生物兼容磁流体液滴机器人(BFR)概念图。图2. BFR表征。(A)Fe3O4纳米粒子的 XRD 图。(B)Fe3O4纳米颗粒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图。(C)油酸包裹Fe3O4纳米颗粒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图。(D) BFRs 中纳米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果。(E) 所制备磁流体的磁滞线。(F) 磁流体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G) 不同浓度的BFR在 1064 纳米近红外照射下的温度曲线。(H) 5个加热-冷却循环过程中BFR的光热稳定性研究。该研究制备了一种生物相容性磁流体(BFR),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表征,如图2所示。该生物相容性磁流体由超顺磁性纳米颗粒(磁响应组分)和生物相容性植物油(基载液)构成。双层的油酸包裹磁颗粒使磁流体获得较好的稳定性。磁滞回线展现出该磁流体良好的磁响应能力。红外吸收光谱和光热升温曲线体现了该磁流体较好的光热转换效率和光热稳定性。图3. BFR在体外模拟血液循环环境中的运动。(A) BFR 可被控制移动到全血环境中三维血管模型的任意分支。比例尺:5 毫米:(B) BFR 在肝门静脉血管模型中的运动控制,显示了 BFR 由于可变形性和分裂能力而在血管中的可移动性。比例尺:2 毫米。(C) 磁流体机器人越过障碍物的侧面示意图。(D) BFR 在磁阻力作用下穿过障碍物和心脏组织表面的沟槽。(E) BFR 超声成像示意图。比例尺:5 毫米:(F) BFR 在一块牛心血管组织的内表面形成一个稳定的球体。(G) 超声成像视频快照,显示运动控制过程中 BFR 在不同时间的位置。比例尺:2 毫米。(H) BFR 在全血环境中逆流而上。比例尺:1 毫米。同时该研究对BFR在针对模拟体内靶向治疗环境的运动控制进行了详细研讨。通过四线圈三维电磁系统,磁流体机器人可以实现高精度三维运动控制。由于其具有极强的变形、分裂和融合能力,BFR可以在更为复杂的血管环境(如模拟肝门静脉模型)中运动,以及逆血流的运动。此外,因所选磁流体基载液材为有机液体,该种磁流体并不会与血管和心脏内壁发生粘连,可以实现在血管中和心脏表面的运动控制。磁颗粒与体内环境的密度差异也使得超声成像对BFR在体内的位置进行实时显示。图4. 体内肿瘤杀伤实验。(A) 各实验组裸鼠在治疗六天后的肿瘤情况,(B) 体重曲线。(C) 肿瘤大小曲线。(D) 六天治疗后离体肿瘤组织的体积统计。(E) 小鼠肿瘤切片的 H&E 染色结果。比例尺:50 微米。(F) 和 (G) 肿瘤切片的 TUNEL 和 KI67 染色结果。黑色背景图像为荧光图像,白色背景图像为特征荧光图像。比例尺:100 μm。此外,该种磁流体对体内肿瘤的治疗效果得到了验证。通过小鼠实验可以观察到治疗组小鼠的肿瘤体积有明显的减小。在染色结果中治疗组也展现出了对肿瘤组织的杀伤和抑制生长效果。
  • 接触霉变玉米后女子肺部长满黄曲霉菌,毒性极强的黄曲霉毒素该如何鉴别?
    12月8日早间,“女子接触霉变玉米后肺部长满真菌”冲上热搜第一。据人民网,一23岁女子前段时间回老家帮忙收玉米,事后连续1个多月咳喘不止。经医生检查,她的肺部长满了黄曲霉菌,引发了真菌感染。该女子回忆,当时她在无防护措施情况下收玉米,有些玉米可能淋雨霉坏。[1]什么是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寄生曲霉等产生的代谢产物。当粮食未能及时晒干及储藏不当时,往往容易被黄曲霉或寄生曲霉污染而产生此类毒素。在各类食品中,花生、花生油、玉米污染最严重。黄曲霉毒素是一种剧毒的致肝癌物质,人摄入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后可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事实上,世界范围内有多次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事件,非洲的霉木薯饼中毒,印度的霉玉米中毒,肯尼亚黄曲霉玉米污染事件… … 所以把食物中的黄曲霉毒素控制在安全值以内,也是各国都在严格把关不敢松懈的事儿。[2]怎么鉴别食物中是否黄曲霉素超标?首先是快速识别,黄曲霉素是很苦的,食用花生、核桃等食物时如果感觉很苦,马上吐出来,并漱口。此外,睿科集团建立了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测定玉米、大米和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分析方法,供广大食品检测客户参考。试样经过70%甲醇水溶液提取,提取液经离心、稀释后用含有黄曲霉素特异抗体的免疫亲和柱自动净化。用20mL水淋洗柱子将免疫亲和柱上的杂质除去,以甲醇洗脱免疫亲和柱。将洗脱液在50℃条件下氮吹干,用1mL初始流动相定容,经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机分析。图-1.4种黄曲霉毒素的结构式下文参考GB5009.22-201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中第三法,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建立了复杂粮油样品基质中黄曲霉毒素高灵敏度的前处理和分析方法,得到四种常见粮油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加标回收率在83-100%之间,RSD值小于5%。1.标准曲线配置使用睿科Auto Prep 200全自动液体样品处理工作站可实现标准品的全自动化配置,可将购买的混合标液(1000ug/L)通过工作站的直接稀释模式,配置成浓度为10ug/L的工作中间液,紧接着可通过程序设置,吸取该工作液,配置一条浓度分别为0.5ug/L,2.0ug/L,5.0ug/L,25ug/L和100ug/L的标准工作曲线。图-2. Auto Prep 200 液体工作站配标程序2.样品提取与前处理花生油样品前处理准确称取5g花生油样品于50mL离心管中,加入20mL甲醇-水溶液(7:3)(v/v),涡旋震荡提取20min,以7000r/min的转速离心5min,取4mL上清液于80mL玻璃上样管中,加入23mL 0.1%吐温-20的PBS缓冲液混匀,待用。(此处以花生油样品前处理为例,玉米粉、大米样品操作步骤同上)固相萃取净化条件全自动固相萃取仪Fotector Plus固相萃取柱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Romer,60 mg/3 mL)淋洗超纯水洗脱甲醇表-1 固相萃取净化条件以2mL/min的速度精确上样27 mL待测液,10mL水润洗样品瓶,10mL水淋洗免疫亲和柱,气推30mL吹干免疫亲和柱,推速为80mL/min。最后用2mL甲醇以0.5mL/min的速度洗脱样品,收集洗脱液用睿科Auto EVA-60全自动平行浓缩仪于50°C、2psi条件下氮吹干,用初始流动相定容至1mL,过滤膜上机分析。详细步骤见图-3。图-3. Fotector Plus 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净化方法3.样品测试油样加标测试取空白花生油样5g,添加2ug/kg的黄曲霉毒素G2、B2、G1和B1的标准品,进行上述步骤的前处理净化,样品回收率如下表-2所示:表-2添加水平为2ug/kg花生油样的回收率大米样品加标测试大米中添加水平为2ug/kg的黄曲霉毒素G2、B2、G1和B1的回收率结果:表-3添加水平为2ug/kg大米的回收率结果玉米样品加标测试玉米中添加水平为2ug/kg的黄曲霉毒素G2、B2、G1和B1的回收率结果:4.注意事项由于黄曲霉毒素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稳定,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该避免紫外光和太阳光的照射。谷物中离心完成后,不可放置过长时间,否则谷物容易重新吸水,可能导致提取液的浓度过高,使样品的回收率偏高,影响测试结果。固相萃取进行提取液净化前,特别对于偏酸或偏碱性样品,应用PBS缓冲溶液(pH=7.4)进行稀释后上机,否则可能会导致回收率偏低。5.总结净化
  • 中国首个转基因玉米种子产品将卖给美国
    中国首个转基因玉米种子产品,将进入世界顶尖农业科技公司的本土主场——美国。据路透社12月6日报道,农业生物技术企业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NASDAQ:SEED)宣布将试水美国市场。美国市场一直以来被转基因巨头孟山都等企业把持,这是中国企业进入这一高技术产业的又一突破。中国投资了数十亿美元用于相关技术研发,希望确保14亿人口的粮食供应,与此同时,受制于深层次的对转基因食品的抵触情绪,迄今没有一种主要粮食作物品种获批用于种植。奥瑞金公司目前正接洽潜在的合作伙伴。不过,即使是与当地公司合作,中国产品进入美国也需要监管部门批准,耗时可能长达数年。以长远目光来看,进入最高段位的美国市场,意味着如获得成功,将增强市场对中国技术的信心,从而也为中国政府批准更多转基因产品扫清障碍。上海圻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提供ELISA检测试剂盒。
  • 【瑞士步琦】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玉米品质检测中的应用近红外应用”1介绍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 2021 年玉米播种面 4332 万 hm2,玉米产量达 2.7 亿 t。玉米中的水分、蛋白质、脂肪、糖类等主要化学成分含量会直接影响到玉米的经济效益。化学成分含量的测定已成为原料品质评价中的重要环节。玉米种子作为生产中最基本的资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及品质。玉米品质指标(水分、蛋白质、淀粉等)的检测常用理化方法,安全指标(毒素等)的检测使用液相等物理或化学方法,可用冷浸法等对种质品质进行分析,但这些方法均会对样本本身造成破坏,存在处理时间较长以及需要专业人员操作、仪器成本高等缺点。因此,探究一种可以对玉米进行无损、快速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样品不需复杂耗时的前处理、无损耗、多成分同时分析、无污染的检测优势,近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是利用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反射与透射等特性对待测物进行分析的检测技术,通过样品的吸收光谱及理化分析结果可对样品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的检测步骤为使用化学计量法对近红外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建立模型,将样本的预测集通过模型进行检测,验证模型是否精准,并对模型进行评价及优化。近红外光谱技术常用处理方法,由于近红外光谱中强大的背景信息造成的噪声干扰和存在冗余变量,导致从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中提取与检测目标相关的信息较困难,因此,需对光谱数据进行预处理。常用的光谱预处理方法有去噪自编码器(DAE)、正交信号校正法(OSC)、标准正态变换(SNV)、多元散射校正(MSC)等。2近红外光谱技术模型评价指标定量模型评价指标 评价近红外光谱定量模型预测准确性的实质是模型的预测结果与样品结果的接近程度,评价预测模型一般采用校正决定系数(R2c)、验证决定系数(R2v)、校正相关系数(Rc)、验证相关系数(Rv)、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验证均方 根 误 差(RMSEV) 和 相 对 分 析 误 差(RPD)等参数,决定系数与相关系数是预测值与使用化学方法检测出的真值样本集相关性的标准,通常 R2c、R2v、Rc、Rv 越大时,认为所建模型效果越好;RMSEC 和 RMSEV 是校正集与验证集的预测值和使用化学方法检测出的真值之间差异大小的量度,RMSEC 和 RMSEV 越小,认为所建模型性能越优;RPD 是衡量模型可靠性的指标,当 RPD3,认为所建立的预测模型可靠性较高,3RPD2.5,认为模型可用于分析;RPD定性模型评价指标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定性分析中多用于样品分类,常用判定指标有正确率、敏感性、特异性等。相关检测设备从采样现场到实验室快速无损检测样品的指标,主要包括水分、脂肪、蛋白、灰分等。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过程,控制最终产品质量,提高利润。近红外光谱仪检测过程无需化学试剂,可大大降低实验室湿化学成本。检测快速,可大大减少操作人员的劳动力,降低使用门槛,节约管理费用。▲ 步琦近红外光谱仪 ProxiMate防水型不锈钢外壳,入口防护等级为 IP69,可进行高压管冲洗,即使是最苛刻的工作环境也能满足多种即时可用的预校准,适用性广泛直观的现触摸屏界面,简单、明了样品使用磁耦合驱动装置旋转器,分析完成后该装置可拆除,轻松清洁允许用户利用近红外光,可见光或将两种信号结合来提高测量性能和全面评估样品,从而使其测量性能达到最大化3相关模型参数ProductParameterRangeSpectraSEPMaizeStarch16-76%6553.5MaizeFat3.14 -5.352980.2MaizeProtein6-21%6821.3MaizeMoisture7-13%6820.5MaizeAsh1-8%3070.04步琦公司为您提供完整的玉米检测解决方案,同时提供定制化服务和使用,欢迎用户前往我司实地参观考察。
  • 法国权威机构否定转基因玉米致癌论
    法国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国家卫生安全署10月22日先后否定了关于美国孟山都公司NK603转基因玉米致癌的研究结论,同时建议对转基因作物的长期影响进行研究。   这两家机构当天均表示,此前法国卡昂大学研究者质疑转基因玉米安全的研究存在诸多不足,其报告中陈述的实验结果和分析不足以支持喂食NK603转基因玉米会毒害实验对象的结论,无法推翻“这种玉米无害”的早先评估结果。与此同时,这两家机构建议对转基因作物进行长期研究,以加深人们对转基因作物的认识。   法国农业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与能源部当天发表的联合公报说,根据上述两家机构的调查结果,卡昂大学研究者的“有毒”论述不足以推翻此前的“无害”评估结果,但政府会考虑对转基因作物和杀虫剂长期影响加强研究的建议,并提议对欧洲转基因作物和杀虫剂的评估、进口批准和控制政策进行审查。公报还重申了法国政府继续禁止在法国种植转基因玉米的立场。   英国期刊《食品和化学毒物学》今年9月19日刊登了法国卡昂大学分子生物学家塞拉利尼等人的一份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其长达两年的研究显示,喂食美国孟山都公司NK603转基因玉米的实验鼠寿命比正常实验鼠短,且前者出现肿瘤的几率更高。该报告对已在欧盟获准上市的这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性提出疑问。   在获悉上述发现后,法国国家卫生安全署、生物技术最高委员会和欧洲食品安全局均对法方的研究展开调查。根据欧洲食品安全局10月4日公布的初步调查结果,这项研究的目标不明确,实验设计、指导和数据分析方面的诸多重要细节被省略,仅凭报告中给出的信息并不能得出相关结论,该报告也不能作为评估转基因玉米健康风险的有效依据。   目前共有两种转基因作物获准在欧盟种植,分别是美国孟山都公司的MON810转基因玉米和德国巴斯夫公司的Amflora转基因土豆。此外,包括NK603转基因玉米在内的44种转基因作物获准进口到欧盟销售,品种涵盖棉花、大豆、油菜、土豆和甜菜等。
  • 中国批准进口巴西转基因玉米
    北京时间11月6日晚间消息,据巴西当地媒体报道,中国已批准从巴西进口转基因玉米,双方官员将在未来几小时内签署一项正式协议。   巴西发行量最大报纸《圣保罗之页》(Folha de Sao Paulo)的记者从中国报道了这一消息。但巴西农业部代表称,他们不能证实这一报道。   中国目前主要从美国进口玉米,但今年8月首次批准从阿根廷进口转基因玉米。巴西也一直在努力应对中国方面对植物检疫问题的担忧,试图证明当地作物没有病虫或真菌风险。   虽然中国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商,但预计仍将扩大粮食进口,以满足迅速增长的中产阶层的需求。   根据美国农业部的数据,2012-13种植季中国进口了300万吨玉米,预计2013-14种植季进口量将增至700万吨。   与此同时,过去十年巴西的玉米产量增长了60%,2012-13种植季的产量达到了8000万吨,远远超过了国内所需。   巴西农业部预计中国最终每年将从巴西进口至多1000万吨玉米,尽管2013-14种植季的进口量可能较小。
  • 守护亿万亩玉米,这场战斗,我们必须打赢
    ——草地贪夜蛾来犯,迅速蔓延云南、广东、广西等多省 不知道大家听说没有,最近草地贪夜蛾频频出现在小托的朋友圈,为了提升大家的防范意识,小托在此整理了一些资料,帮助大家理解一下这件植保领域的大事。生物入侵!“妖蛾子”来了! 2019年1月11日,我国云南省发现并确认草地贪夜蛾侵入为害,随后在云南省西南部地区草地贪夜蛾继续蔓延为害。4月24日,农业农村部新闻办公室通报,草地贪夜蛾已在云南、广东、广西等3省(区)67县(区、市)见虫,发生面积为7万亩左右,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严防草地贪夜蛾蔓延。 据悉,草地贪夜蛾俗称秋粘虫,食性杂,繁殖能力强,迁飞扩散快,原产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是玉米上的重大迁飞性害虫,玉米苗期受害一般可减产10%-25%,严重危害田块可造成毁种绝收。2016年初,草地贪夜蛾首次被发现入侵非洲西部并暴发成灾,2018年在非洲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0-30亿美元,玉米毁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5%-6%。2018年7月,草地贪夜蛾首次传入亚洲地区。 据专家介绍,截至1月29日,缅甸在9个邦(市)已经发现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80多万亩;斯里兰卡玉米发生为害面积120多万亩,可见草地贪夜蛾在境外建立起数量较大的种群虫源。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吴秋琳博士风温场分析结果显示,3-4月,以玉米种植为主的缅甸东部虫源可依靠自身飞行能力,通过连续多个夜晚进入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州、普洱市、临沧市、红河州以及玉溪市等西南部;5月份开始,缅甸虫源可远距离迁入广东、海南、贵州、湖南等南部省份,也可波及四川、重庆、江西、福建等地。夏季缅甸草地贪夜蛾将集中往东北方向迁移,主要进入云南和广西,也有可能迁飞入侵贵州、广东、海南、湖南,或通过连续迁飞进入四川、江西与福建等地区。春季缅甸草地贪夜蛾随东亚季风可能的迁飞路径 以上便是草地贪夜蛾虫情的发展态势,预计未来的虫情将会进一步恶化,如何有效遏制虫情的蔓延呢?我们需要先了解虫情扩散背后的原因。“妖蛾子”为何能够大肆作妖?●天敌少,气候适宜生长 草地贪夜蛾原产于美洲,进入亚洲、非洲的现象属于生物入侵,在传入地缺乏天敌,而气候又适合其生长,因而得以大肆繁衍,四处为害。●迁飞能力强 草地贪夜蛾属于迁飞性害虫,在原产地美洲即可进行长距离的迁飞,在美国,成虫可借低空气流在30小时内从密西西比州扩散到加拿大,可谓是迁飞能力惊人,强大的迁飞能力让草地贪夜蛾可以“打一枪换一地”,进行大规模的游击战转移。●意识不够,防治不到位 草地贪夜蛾就虫情测报防治而言,其实技术难度不算大,但为何能够在非洲等地区为非作歹,导致部分地区颗粒无收呢?主要是因为草地贪夜蛾的主要传播是靠蔬菜里的幼虫与成虫迁飞进行传播的,而非洲部分国家的监管意识与防治技术不够成熟,导致前期未对虫源检测,中期未能有效进行防治灭杀,因此才让虫患成灾,并且持续蔓延。草地贪夜蛾成虫(左为雌蛾,中、右为雄蛾)如何歼灭“妖蛾子”大军? 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那我们如何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呢? 其实,农业农村部已经早就开始关注国际上的草地贪夜蛾的发展态势,提前进行了谋划部署。2018年12月即下发通知,及时组织各地技术人员加密监测预警,在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设立重点监测点,架设测报灯和黑光灯,开展灯诱成虫系统监测,力争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警。 而在后续工作当中,农业农村部也组织专家研究制定了《草地贪夜蛾测报调查方法》,制定发布了《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确定采取生态调控、理化诱控、应急防控、区域联防、统防统治等防控策略。当地农业农村部门也在利用救灾资金购置防治物资器械,指导农民选用药剂开展应急防治,全力组织做好防控工作。 总而言之,目前国内已经有了相对成熟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与防治措施,小托觉得,草地贪夜蛾的发展趋势还将进一步蔓延,但随着测报工作与灭杀工作的落实,虫情发展态势将会被遏制下来。尽管形式乐观,但过程不容松懈,需要农民与植保部门共同建立防治防线,打赢这场粮食保卫战。 最后也和大家打个广告,我们托普云农一直致力于农业数据的采集以及产业化应用的探索,在植保领域也凝练了一套成熟的解决方案,能够有效实现病虫害监测预警以及绿色防控。它们在本次草地贪夜蛾的攻坚战当中亦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我们的田间哨兵——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图片上为新款虫情测报灯图片上为老款虫情测报灯 AI加持的它能够实现病虫害性诱捕捉与智能识别,自动测算病虫害种类及其数量,从而对监控区的虫情进行建模测算,结合系统内的气象监测系统,预估虫情发展趋势,向植保部门发送预警信息,用大数据辅助植保防治工作的开展。它是一年四季坚守在田间地头的植保哨兵。 其次是我们的害虫杀手——风吸式杀虫灯图片为杀虫灯在茶园的实景应用,灯杆可伸缩,适配玉米地使用环境 它是物理防治的头号武器,性诱害虫,风吸杀虫,无害防控,全天续航,宛若24小时伫立于田间的高科技模特型杀手,在害虫眼里它可能是姿态妖娆的异性虫伴,要是害虫进入灯体,等待它们的只有粉身碎骨。总而言之,我们这款杀虫灯功能强大,外型时尚,不仅能在田里迷杀害虫,还可以激发作物争相斗艳,茁壮成长,其实就是少了虫害的困扰。它是7*24小时不停歇的害虫致命杀手。 好啦,草地贪夜的介绍就到此为止了,最后附上农业农村部发布的《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希望大家同心协力,共同击退草地贪夜蛾这个难缠的外敌,捍卫粮食国土,绝不姑息。2019年草地贪夜蛾防控技术方案(试行)一、防控目标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比例达到30%以上,综合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内。二、防控策略云南侵入区坚持生态防控指导思想,加强防控。南方玉米区做好害虫种群动态监测和控制,减少向长江中下游及以北地区迁入的虫源基数,黄淮海和东北主产区加强监测,做好应急防控准备。利用理化诱杀控制成虫种群数量,抓住低龄幼虫防治关键期,加强普查,注重区域联防和统防统治。三、防控措施(一)监测预警在云南、广西等西南省(区)设立重点监测点,结合高空测报灯和黑光灯监测成虫迁飞数量和动态。在华南、江南、长江中下游、黄淮海、东北地区开展灯诱、性诱监测成虫发生情况。玉米生长季开展大田普查,确保早发现、早控制。(二)分区防控重点云南、广西等周年繁殖区加强成虫诱杀、卵和幼虫防控,黄淮海夏玉米区及东北春玉米区加强迁飞成虫监测和防治。(三)主要技术措施1.生态调控及天敌保护利用:有条件的地区可与非禾本科作物间作套种,保护农田自然环境中的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敌,发挥生物多样性的自然控制优势,形成生态阻截带。2.成虫诱杀技术: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使用杀虫灯诱杀,可搭配性诱剂和食诱剂提升防治效果。3.幼虫防治技术:抓住低龄幼虫的防控最佳时期,施药时间最好选择在清晨或者傍晚,注意喷洒在玉米心叶、雄穗和雌穗等部位。(1)生物防治:在卵孵化初期选择喷施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杆菌制剂以及多杀菌素、苦参碱、印楝素等生物农药。(2)应急防治:玉米田虫口密度达到10头/百株时(参考玉米田二代黏虫防控的虫口密度指标),可选用防控夜蛾科害虫的高效低毒的杀虫剂喷雾防治。(联合国粮农组织防控草地贪夜蛾指导手册及国外登记防控该害虫的化学农药有氯虫苯甲酰胺、氟氯氰菊酯、溴氰虫酰胺等)。
  • 会议邀请 I 瀚辰光翼邀您参加2023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
    为加强我国玉米遗传育种学科的学术交流,促进玉米种业振兴, 充分展示我国玉米种质创新、遗传育种及产业化最新研究动态和科研成果,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拟定于 2023年9月11日-13日在甘肃省酒泉市召开“2023年全国玉米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主办,甘肃省玉米种业研究院、 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种子总站、甘肃亚盛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大学承办,农业农村部机械化生产玉米品种创制重点实验室、酒泉市科学技术局、酒泉市农业农村局协办。会议主办单位将特邀科技部、农业农村部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主办单位还将邀请国内玉米遗传育种领域专家学者与优秀青年科学家做学术报告。瀚辰光翼参加此次大会并设立展位,欢迎各位专家学者莅临交流!会议信息大会时间:9月11日:全天报到(酒泉市世纪大酒店一楼大厅)9月12日:开幕式及大会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9月13日:上午展示品种田间观摩、参观生物育种实验室 下午制种玉米机械化收获现场观摩、参观敦煌种业先锋良种有限公司生产加工线主办单位: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承办单位:甘肃省玉米种业研究院、 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种子总站、甘肃亚盛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兰州大学大会地点:甘肃省酒泉市国际会展中心瀚辰光翼展位信息展位号:10号
  • 加拿大对玉米产品中的伏马毒素开展检测
    原标题:加拿大食品检验局对玉米产品中的伏马毒素开展检测   来自加拿大渥太华消息,作为加拿大食品检验局(CFIA)针对多种食品开展的常规检测的一部分,CFIA近日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所有经检测的玉米产品中伏马菌毒素(fumonisin,FMN)的毒性水平都是安全的。伏马菌毒素是玉米在田地生长过程中(收割前),以及在玉米原料/玉米成品储藏过程中(收割后)由镰刀霉菌素自然释放的一种毒素。   CFIA对2010至2011年期间276个来自国内及进口的玉米产品样本进行了FMN检测。经分析,大多数样本(57%)含有较低但达到可检测到水平的FMN。只有8个样本超过了既定国际最高限量水平,但加拿大卫生部确定其不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因此没有要求召回。这项调查提供了基准监控数据,将被加拿大卫生部用于更新加拿大公民对FMN的估计暴露程度。   据悉,FMNs会干扰人体细胞的新陈代谢,被认为可能是致癌物。同时FMNs还被与食道癌和世界上一些区域的神经管缺陷联系在一起。加拿大饮食中FMN的主要潜在来源为受污染玉米产品。   CFIA还公布了指导文件用以帮助行业防止食品污染和减少霉菌毒素,如FMN。目前加拿大食品并未建立FMN最大限量水平。CFIA警告说,当检测到FMN含量提高时,就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加拿大卫生部的额外评估将帮助决定食品是否构成健康风险。这个评估将基于污染水平、预期暴露频率和在整体饮食中的比重开展。然后CFIA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包括产品扣押和/或召回。若发现存在人类健康风险,将立即发布公开召回通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