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结肠癌细胞

仪器信息网人结肠癌细胞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人结肠癌细胞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人结肠癌细胞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人结肠癌细胞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人结肠癌细胞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人结肠癌细胞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人结肠癌细胞相关的解决方案。

人结肠癌细胞相关的论坛

  • 武汉大学科学家解析结肠癌抑制因子

    4月11日,《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杂志发表了武汉大学基础医学院和美国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科学家的研究论文,解析了IL-17细胞因子家族成员IL-17F对于结肠癌发生发展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Th17是一种近年来被发现的在炎症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疾病中起主导作用的效应T细胞,其产生的特征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7 (IL-17)越来越广泛地受到关注。迄今为止,已发现了六个IL-17家族成员IL-17 A、IL-17B、IL-17C、IL-17D、IL-17E(亦命名为IL-25)和IL-17F,以及五个IL-17受体(IL-17RA-IL-17RE)家族成员。其中IL-17F与IL-17A具有最高同源性。有研究证实IL-17F在免疫反应中发挥多重功能。过去的研究表明IL-17A在癌症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对于IL-17F是否也在肿瘤形成中起作用却并不清楚。研究人员证实IL-17F表达于正常人类结肠上皮细胞中,然而在结肠癌组织中IL-17F的表达显著减低。为了进一步检测IL-17F在结肠癌中的作用。研究人员对IL-17F过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系和IL-17F缺陷小鼠进行了研究。研究人员在小鼠实验中证实相比于移植到小鼠体内的对照组细胞,转染IL-17F的结肠癌细胞生长显著减慢。IL-17F基因敲除小鼠在接受结肠癌细胞移植后肿瘤数目和肿瘤体积相较于野生型对照组大大增高。这些结果表明IL-17F在结肠癌形成中发挥了重要的抑制作用。在IL-17F过表达的肿瘤中,研究人员未发现白细胞渗出发生显著改变,然而却证实VEGF水平和CD31+细胞出现下降。在IL-17F缺陷结肠癌小鼠组织中VEGF水平则显著增高。新研究结果表明IL-17F在结肠癌形成中发挥了保护性功能,而这一作用或有可能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而实现的。(

  • 阿司匹林或延长部分结肠癌患者寿命

    新华社华盛顿4月1日电 (记者林小春)荷兰一项新研究显示,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能有助部分结肠癌患者改善生存预期。 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研究人员对2002年至2008年间接受手术的999名结肠癌患者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服用阿司匹林的182名患者死亡率为37.9%,而未服用阿司匹林的817名患者死亡率为48.5%。这一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对结肠癌患者有益。 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如果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存在一种叫做HLA-I的特殊抗原,那么阿司匹林的辅助治疗“最有效”。反之,则可能没有效果。因此,对诊断为结肠癌且肿瘤表达HLA-I抗原的患者而言,使用阿司匹林可改善他们的预期寿命。 这一研究结果刊登在新一期《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学卷》上。 在该杂志配发的评论文章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艾尔弗雷德·诺伊格特博士指出,新诊断出的结肠癌患者或其家人经常询问,除正常的医疗方案外,患者还应做些什么。他此前从未推荐过阿司匹林,但现在准备这么做。

  • 维生素C可以杀死一类顽固癌细胞

    有研究说足够浓度的维生素C可以杀死一类顽固癌细胞,对治疗胰腺癌、结肠癌和卵巢癌有疗效。所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对健康很有帮助。

  • 48.10 5'-DFUR在小鼠结直肠癌模型内转化分析

    48.10 5'-DFUR在小鼠结直肠癌模型内转化分析

    【作者】 但操;【导师】 张继民; 【作者单位】 广州医学院, 外科学,【摘要】 研究背景:5’-脱氧氟尿苷(5’-deoxy-5-fluorouridine, 5’-DFUR)是临床治疗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口服抗癌药物,为5-氟尿嘧啶(5-FU)的前体药物。其本身没有细胞毒作用,需要在细胞内经过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转化为5-FU才能发挥抗肿瘤作用。已有文献报道乳腺癌和胃癌细胞可以表达TP活性,而大肠癌细胞是否表达TP则持论不同。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大肠癌组织中TP活性主要由间质细胞中的巨噬细胞表达,而测定6株结肠癌细胞系也几乎没有TP蛋白表达。在癌细胞不表达TP的情况下5’-DFU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如何转化尚属疑问。我们前期体内实验对结肠癌小鼠动物模型应用化疗药物5’-DFUR进行治疗,结果发现与5-FU相比平均荷瘤生存期更长,平均瘤重轻,同期平均体重下降缓慢,提示5’-DFUR在小鼠结肠癌组织比正常组织中转化率高,抗癌选择性高。其原因可能是TP酶在癌组织中分布较正常组织多。前期体外实验把5’-DFUR加入培养基中同人血单核细胞一起培养24h,5’-DFUR对4种癌细胞的IC50明显下降,提示血液中单核细胞也可表达TP。由于尚未发现实验比较在癌组织和血液中TP含量,故两者TP的含量高低尚需要实验进一步证实。本实验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应用5’-DFUR后癌组织和血液中5-FU的转化情况,间接推断TP酶在癌组织和血液中分布差异,为进一步研究5’-DFUR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转化及TP酶调控机制提供资料。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SPF级近交系BALB/c小鼠28只,6-8周龄,雄性,体重20.00±2.34g,购自广东省医学实验动物中心。2、肿瘤细胞株BALB/c小鼠结肠腺癌细胞株(CT26),购自美国菌种保藏中心(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ATCC)。3、实验药物5’-DFUR由Roche公司日本研究中心提供; 5-FU注射液,江苏南通精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 080607);5-FU标准品购自Sigma有限公司提供(批号: 097K1352)。4、实验仪器岛津高效液相系统;色谱柱:Diamonsil C18柱(250mm×4.6mm,5μm)实验方法:1、小鼠结肠癌CT-26细胞株的培养10%胎牛血清1640培养基,含青霉素100×103 U/L和链霉素100 mg/L,37℃,5%CO2水浴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隔日换液,2-3天酶消化法传代。2、细胞悬液制备制备模型当天取指数生长期的细胞,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机械吹打成细胞悬液,2 000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加适量生理盐水调整细胞浓度至1×107个/ml,以台盼蓝测定细胞活力在95%以上。3、结肠癌模型制作方法将体外培养的CT26细胞悬液0.2ml注入小鼠(BALB/c)背部皮下,约2周后基本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肿瘤隆起。4、动物分组及给药荷瘤小鼠28只随机分为4组:①5’-DFUR给药15分钟组;②5’-DFUR给药30分钟组;③5-FU给药15分钟组;④5-FU给药30分钟组。根据动物体重,5-FU用量0.020mg/g ,配制浓度为1.0 mg/ml。5’-DFUR用量0.038mg/g;配置浓度为2.0mg/ml。各组分别腹腔注射给药15分钟、30分钟后处死小鼠立即取血和瘤组织。5、标本处理小鼠眼眶动静脉取血0.5 ml后放置入37℃水浴30分钟,32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4℃保存。肿瘤组织用滤纸吸干血迹后称重,然后按0.5g组织与4 ml生理盐水(1:8)加入匀浆器匀浆5min, 3200rpm离心5min,取上清液4℃保存。6、制作血液和肿瘤组织的5-FU药物标准曲线取未给药小鼠血清7份,每份90μL,分别加入由5-FU对照品和蒸馏水配制的系列标准液适量并混匀配成100μL,使血清中药物浓度分别为6.25,12.5,25.0,50.0,100.0,200.0,400.0μg·mL-1,制作血清标准曲线;取未给药小鼠肿瘤组织匀浆液7份,每份90μL,分别加入由5-FU对照品和蒸馏水配制的系列标准液适量并混匀配成100μL,使肿瘤匀浆液中药物浓度分别为1.0,2.0,4.0,8.0,16.0,32.0,64.0μg·mL-1,制作肿瘤标准曲线。7、测量各标本浓度取血清100μL,置于5mL玻璃试管中,加入乙酸乙酯2mL,漩涡振荡2min后,3200rpm离心5min,取上层析液置于另一玻璃试管中。再次加入乙酸乙酯2mL进行第二次提取,漩涡振荡2min后,3200rpm离心5min,取上层析液,然后合并两次提取的上层析液,离心浓缩挥干。加入100μL流动相定容,混匀取出,置于EP管中,10000rpm离心7min,取上层析液20μL进样。记录药物峰面积,代入相应标准曲线计算药物浓度;取肿瘤匀浆液100μL,以同样方法处理标本测量浓度。8、观测指标给药15分钟、30分钟处死组5’-DFUR组和5-FU组小鼠血液与癌组织5-FU浓度。9、统计学方法应用统计软件SPSS13.0数据包对5’-DFUR组和5-FU组小鼠血液与癌组织5-FU浓度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注射药物5’-DFUR 15、30分钟后,癌组织转化的5-FU浓度分别54.64μg/g±12.80μg/g和45.58μg/g±18.82μg/g,血清中中5-FU浓度分别为8.83μg/ml±1.68μg/ml和9.82μg/ml±2.93μg/ml,15分钟、30分钟组癌组织5-FU浓度分别为血清的6.36、4.47倍(P0.05);2、注射药物5-FU 15、30分钟后,癌组织转化的5-FU浓度分别86.13μg/g±15.42μg/g和94.68μg/g±39.89μg/g,血清中5-FU浓度分别为133.35μg/ml±20.69μg/ml和112.70μg/ml±26.27μg/ml,15分钟、30分钟组血清5-FU浓度分别为癌组织的1.59、1.62倍(P0.05)。结论:小鼠结肠癌模型体内,癌组织内5’-DFUR转化率高于血液,考虑分布在癌组织中的PyNPase酶比血液高。 【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8/201208142214_383901_1609970_3.jpg

  • 美陆军研发超级抗癌药 宣称可彻底消灭癌细胞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20113/00241d8fef0e1079d1f91e.jpg美国陆军开发出超级抗癌药物腾讯科技讯(亮亮/编译) 据国外媒体报道,来自美国陆军部队的专家近日在位于德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市军事医疗中心成功研制出一种名为“E-75”的超级抗癌药物,对多种肿瘤的治疗都具有很好的效果。据了解,研究人员研制这种化学药物最开始的初衷是为了降低乳腺癌的再发率,但在研究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却意外的发现这种药物同时还具有其他的功效。因为,那些吞服了这种药物的人们与服用普通控制药物的人们相比,前者患上结肠癌、前列腺癌、肺癌的概率有了明显的降低。研究人员在实验中选择了一些经基因测试或医疗审定后,被断定为有患上乳腺癌危险的女性,并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吞服控制性药物,另一组吞服了“E-75”药物。研究结果显示,吞服“E-75”药物的研究对象的乳腺癌再发率仅有10%,而吞服控制药物的一组竟高达20%。这就意味着超级抗癌药物“E-75”具有着正面积极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之所以会选择这样的研究方法,是因为避免出现类似人们在感染流感后再注射流感疫苗的现象。研究人员解释说,抗癌药物“E-75”的“工作方式”相对来说较为简单,它能够成功的在人们体内建立一个特有的免疫系统,这种系统能够搜寻、识别以及确认呈现在多种类型癌细胞表面的蛋白质,从而对应的进行免疫。但是并不是所有肿瘤都是由分泌这种蛋白质分子的细胞组成的,这也是为何抗癌药物“E-75”不能治疗目前所有癌症类型的主要原因。而且,抗癌药物“E-75”在人体内所建立的特有免疫系统不能击败所有癌症细胞的主要原因之一,还因为有一些癌细胞具有“欺骗”免疫系统的功能,以至于当免疫系统进行识别时,会把这些癌细胞误认为是人体的一部分。但是一旦免疫系统“揭穿”这些癌细胞的“伪装面具”,它们就会毫不留情的对这些癌细胞进行消灭,不留任何一个“活口”。但是即便这样,研究人员仍然坚信,只要在该药物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未来一定会出现治疗癌症的新型药物和治疗方法,它们定会拥有帮助全世界数百万人改善生活质量的巨大潜力。研究人员表示,它们在过去几十年的主要研究任务就是激活该独特的免疫系统,这也是与癌症“战斗”的主要方法之一。该军队的陆军上校补充解释道,现在出现的关键问题是大多数癌症疫苗在被发现时,癌症患者往往已经处于癌症末期或晚期,因此通过直观的方式去检查是没有意义的。(中国科技网)

  • 显微镜下西达本胺影响细胞克隆

    显微镜下西达本胺影响细胞克隆

    显微镜下西达本胺影响细胞克隆平板克隆的结果显示,随着加药浓度的增加克隆集落数减少,且单个集落体积逐渐减小(图 b).平板克隆结晶紫染色结果同样印证了上述结果,集落数明显减少(图c).由此可见,西达本胺显著影响 了结肠癌细胞的生物学形态和克隆形成能力. [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302201105759_3735_5389809_3.png[/img]

  • 伟大的发现——中山大学发现杀癌细胞病毒 不损伤正常细胞

    广州中山大学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可杀灭癌细胞中新网广州10月13日电(许青青 蔡珊珊) 记者13日从广州中山大学获悉,该校中山医学院颜光美教授课题组研究发现天然病毒M1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全球癌症发病率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现有的治疗手段远远未能满足临床需求。颜光美教授课题组发现,M1病毒是一种从中国海南岛分离得到的天然病毒,能选择性地感染并杀伤包括肝癌、结直肠癌、膀胱癌、黑色素瘤在内的多种体外培养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整体动物实验表明,经尾静脉注射的M1病毒能显著富集在肿瘤组织并抑制肿瘤生长,正常器官则不受影响。除细胞水平及动物实验之外,课题组还使用临床标本离体活组织培养模型进一步证实了上述新型溶瘤病毒的有效性和特异性。据悉,该研究成果对阐明新型天然溶瘤病毒M1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和研发新型靶向抗肿瘤药物都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资料:癌细胞增殖方式癌细胞是一种变异的细胞,是产生癌症的病源,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不同,有无限生长、转化和转移三大特点,也因此难以消灭。癌细胞由“叛变”的正常细胞衍生而来,经过很多年才长成肿瘤。“叛变”细胞脱离正轨,自行设定增殖速度,累积到10亿个以上我们才会察觉。癌细胞的增殖速度用倍增时间计算,1个变2个,2个变4个,以此类推。1912年8月13日,法国医生发现癌细胞。

  • 昆明植物所等发现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的铂类抗癌化合物

    铂类药物是一类重要的肿瘤化疗药物,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成为治疗包括肺癌、胃癌、结肠癌、卵巢癌、睾丸癌等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线药物。然而,目前临床使用的铂类抗癌药物对肿瘤细胞缺乏选择性,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有较大伤害,导致明显的临床毒副作用。同时,肿瘤病人容易对铂类药物产生耐药性,导致化疗失败。 针对铂类药物存在的以上两大问题,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艳研究组与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刘伟平研究组合作,发现mixed-NH3/cyclopentamine和不对称的3-X-1,1-cyclobutanedicarboxylato与Pt(II)配合物对肿瘤细胞显示出明显的选择性,能选择性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影响很小,同时对顺铂耐受的非小细胞肺癌和卵巢癌细胞株有较高的杀伤活性,显示出重要的研究开发前景。 近日,这类化合物的结构和用途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101027465.2)。

  • 【资料】人肝癌细胞系研究进展

    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发病率高、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全球每年有1000000人死于肝癌。我国肝癌的死亡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二位,年死于肝癌的人数占全世界肝癌年死亡总数的53%。虽然肝癌的诊断和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生存率在总体水平上变化不是很明显。迄今已建立的一系列人肝癌细胞系(cell line)和人肝癌细胞系的动物模型,为肝癌的发病机理和治疗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咱们坛子里是否有做这方面工作的战友,分享一下相关文献。[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22088]人肝癌细胞系研究进展[/url]

  • 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显著降低患肠癌风险

    长期服用阿斯匹林显著降低患肠癌风险英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aspirin)可显著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医学刊物《柳叶刀》网站上发表报告指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能把因为遗传因素引发的结肠直肠癌风险降低60%。  这项研究开始于1999年,共有800多名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每天服用600毫克阿司匹林,服药时间至少持续两年,另一组则服安慰剂,作为对照。  参与者多是一种名为林奇综合症(Lynch Syndrome)的患者,林奇综合症患者体内负责修复细胞的基因发生缺陷,会导致结肠直肠癌和其他癌症。  该综合症的发生率为千分之一,大约3%至5%的肠癌都是这个原因引起的。  在2007年首次检查时,两个组的肠癌发生率没有差别。但是,到2010年,情况改变了。在参照组里,有34人患了肠癌,阿司匹林小组只有19例,癌症发生率减少了44%。  医生又对其中60%确定服用阿司匹林或安慰剂超过两年的病人进行分析,发现在服用安慰剂组的250人中,肠癌发病率是23%。阿司匹林组的258人中则只有10%,减少了63%。两个小组出现肠胃出血或溃疡等副作用的比例差不多。  领导该研究的伯恩教授说,这项研究揭示的是阿司匹林在防癌方面的长期效果,这种效果在短期内不一定显现,需要多年之后才能看到好处。  他也提醒说,阿司匹林有一些副作用,比如容易导致胃溃疡等,人们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但总的来说,有林奇综合征等遗传病而患癌风险较高的人群服用阿司匹林应是利大于弊。

  • 癌症检测新技术知多少——神奇的纳米追踪技术

    http://i1.sinaimg.cn/IT/2012/0710/U5385P2DT20120710181155.jpg癌症早期检测  生物工程师正在开发微小的纳米颗粒,用来检测早期癌症。  一些微小的颗粒可能会解决医学上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些所谓的纳米颗粒,直径只有几纳米(一纳米为十亿分之一米),500个这样大小的颗粒排列在一起,才有一根头发丝那么宽。科学家正在对它们进行改造,希望能完成多种任务:将药物输送到人体的特定部位;获取更清晰的器官影像……现在,它们又多了一种用途,科学家想用这些微小颗粒来探测癌细胞,不论它们藏在哪里。  目前,只有当肿瘤大到在扫描图上看得见时,常用的成像工具才能检测到它们。而纳米颗粒,则可以在一个由1 000万个正常细胞组成的样本中发现单个癌细胞。例如,实验性的纳米医学乳腺癌检测,能够发现比乳房X射线所能发现的小100倍的肿瘤。在包裹上肿瘤细胞特有的蛋白质或遗传物质后,纳米颗粒还可以帮助医生区分肿瘤是在恶性生长,还是进行性炎症,或是良性病灶。  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生物医学工程教授格里高利•兰萨(Gregory Lanza)和同事正在研制一种纳米颗粒,能够追踪并标记新形成的、专为肿瘤供血的血管,而这类血管的产生,是结肠癌、乳腺癌和其他癌症发生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在非肿瘤的组织中,通常不会有这样的血管。理论上,通过这项技术,医生还可以知晓癌症生长的速度,应该采取怎样的治疗措施。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诊断放射学教授桑吉夫•萨姆•甘姆希尔(Sanjiv Sam Gambhir)和同事正在研究大肠癌,希望能发现常规结肠镜检查发现不了的轻微恶性病变。研究小组用金和硅制成纳米颗粒,然后添加上一些分子,用来引导纳米颗粒,让它们附着在特定癌细胞上。当附着到结肠或直肠中的肿瘤上时,用一种特殊的内窥镜照射,纳米颗粒就会散射其所发出的光,显示癌细胞的存在。

  • 抗癌蔬菜排行榜

    很多人都知道蔬菜能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但对蔬菜的抗癌功效却知之甚少。近来,美国、日本等科学研究证实,科学食用蔬菜对预防癌症有着积极作用。  日本排出抗癌蔬菜榜  蔬菜的抗癌功效一直是各国科学家研究的热点。早在1995年,美国生物学家就发现,多吃花椰菜的人患肠癌、肺癌的风险会小得多;而英国科学家则证实了西兰花的抗癌功效。  最近,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所的科学家,又对蔬菜的抗癌功效进行了更全面详细的研究。他们对26万人的饮食生活习惯进行了跟踪调查,最终发现,蔬菜的确具有一定的防癌作用,并从高到低排出了20种对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效应的蔬菜,分别是:熟红薯、生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花菜、芹菜、茄子皮、甜椒、胡萝卜、金针菜、荠菜、番茄、大葱、大蒜、黄瓜和白菜。  对此,上海华东医院营养科主任营养师陈霞飞告诉《生命时报》记者,营养学家一直把蔬菜视为人体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重要来源,不过近些年研究的确发现,蔬菜中存在一些植物化学物质,能对致癌物质和促癌因子起到一定抑制作用,从而更好地防癌。不同蔬菜防癌效用各异  不过,蔬菜不同,预防的癌症也各异。此次,日本国立癌症预防研究所也对排行榜中蔬菜的抗癌功能进行了区分。  红薯预防结肠癌、乳腺癌。科学家发现红薯中含有一种化学物质叫氢表雄酮,可以用于预防结肠癌和乳腺癌。番茄预防前列腺癌、乳腺癌。研究人员指出,番茄中的番茄红素能促进一些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细胞因子的分泌,激活淋巴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研究表明,摄入适量的番茄红素还可降低前列腺癌、乳腺癌等癌症的发病率,对胃癌、肺癌也有预防作用。  十字花科蔬菜可防胃癌。花椰菜、花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的硫甙葡萄甙类化合物,能够诱导体内生成一种具有解毒作用的酶。经常食用,可预防胃癌、肺癌、食道癌的发生。  此外,大蒜能预防结肠癌,胡萝卜则能降低肺癌患病率。

  • 【讨论】都说常吃绿花菜(西兰花)能抗癌,现在知道为什么了。

    食用蔬菜如芥菜、水芹、水芥子及甘兰等含有各种各样的有机异硫氰酸盐(-N=C=S,ITC)类,经证明它们都有抑制化学致癌作用。此外也证明许多ITC能在体内抑制致癌物在肺、胃、结肠、肝、食管、膀胱及乳腺诱导肿瘤的生成。ITC的化学预防性能是因它能在致癌过程中打断多个步骤,如抑制致癌物激活酶、诱导致癌物去毒素酶及诱导癌细胞的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停止。芬兰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发酵的卷心菜,又名为德国泡菜,它要比生的或者是烹制过的卷心菜更加符合健康要求。研究人员发现,卷心菜在发酵后能够产生多种不同的化合物,被称为异硫氰酸盐。在试验室和动物实验中已经证实能够预防肿瘤的生长,尤其是对乳腺癌、结肠癌、肺癌和肝癌。许多食物中都含有异硫氰酸盐,其中也包括十字花科蔬菜,比如说花茎甘蓝、芽甘蓝等。ITC除了阻断化学致癌作用外,还有潜力在培养的人癌细胞系列中诱导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止而成为治疗癌症的药物。烯丙基ITC(AITC)腹腔内注射后能抑制小鼠的人前列腺癌异种移植物的生长。有趣的是,苯乙基ITC(PEITC)或其半胱氨酸轭合物三小时即可最大程度地抑制人白血病细胞的生长,提示与细胞靶位的快速相互作用。故在体内PEITC的抗癌活性大部分不会受到这类化合物快速处理动力学的影响。研究人员报告了AITC、PEITC或苯甲基ITC以不受时间影响的方式抑制一系列癌细胞,如血液(HL60/S及8226/S)、乳腺(MCF-7)、肝脏(HepG2)、结肠(HT-29)及皮肤(HaCaT)的增殖。这一发现是有意义的,因ITC进入人体后很快从尿中排出。在白血病HL60/5细胞中,发现AITC及BITC能调节增殖的多个细胞靶位,包括破坏线粒体膜电位,激活多种caspase,停止细胞周期进展及诱导细胞分化。这些发现提示选出的ITC能很快同时调节多个细胞靶位而启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它们抑制生长的活性可能不会因体内代谢及处理因素而受到很大的影响。口服异硫氰酸盐(ITCs)对于肿瘤的预防有一定的作用,十字花科的蔬菜富含ITCs,结合食疗亦值得关注。许多致癌化合物在体内经细胞色素酶P450激活后发挥作用,而ITCs则可抑制此种激活作用。例如苯乙异硫氰酸盐(PEITC)便可抑制细胞色素酶IAZ。ITCs的毒性在毒性研究中,虽然曾发现ITCs也具有较弱的致突变作用,且在某些动物实验中可促进肿瘤的出现,但所需剂量较大。人类膳食中摄入的ITCs量较小,所以是安全的。

  • 新型微芯片可快速检测癌细胞

    新华社华盛顿11月20日电 (记者林小春)美国研究人员20日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开发出的一种微芯片可简单、快速地检测人体体液中是否存在癌细胞,这一成果将有助于早期的癌症诊断。 癌变细胞的变形能力要比正常细胞大得多。研究人员利用癌变细胞的这一特征开发出一种有多个小孔的微芯片,从胸水提取的细胞进入这些小孔后会撞上芯片的“墙壁”弹回而发生变形,变形程度会被高速成像设备记录下来,以每秒100个细胞的速度分析,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癌细胞。 领导研究的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饶建宇对新华社记者说,他们利用微芯片检测了100多个样本,结果100%地找出了癌变样本。而现有的癌症检查方法通常只能检测出80%到90%。下一步,他们将开展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 饶建宇说,目前的癌症检查往往是间接地判断癌变细胞的一些行为特征,如浸润性和转移能力、对药物的敏感性等,一般要先对细胞进行固定处理再染色,或提取DNA及蛋白成分等进行分析,程序多而复杂,但所得结果往往是片面和间接的。 而微芯片技术则是直接判断癌变细胞的物理及行为特征,无需对细胞处理或染色,因此简单而快速,也更加精确。饶建宇说:“这就好像判断一个人的角斗能力,光看高矮胖瘦或家庭背景等也许有一些帮助但不够,而直接的比赛是最管用的。” 他说:“人们谈癌色变往往是由于癌细胞具有浸润和转移的共性,同时又有千变万化的个性,因此以直接的方法来判断癌细胞的物理及行为特征尤为重要,这使得我们对癌细胞的认识更直接、全面和准确,对癌症的诊断由此上了一个新平台。”

  • 【分享】日本成功利用有机 EL材料发光识别癌细胞

    [font=Arial,Helvetica,sans-serif]据日本共同社网站6月12日报道,日本群马大学副校长竹内利行(内分泌代谢专业)等人近日成功研发出了通过有机EL材料使体内的癌细胞发出红色可视光的新技术。极为细小的癌细胞若仅靠肉眼经常容易被忽视。据称,该技术在内视镜检查的配合下,有助于发现胃和肠等器官表面上细小的癌细胞。 据竹内等人介绍,有机EL材料“铱络化物”在特殊光线的照射下,在与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同的氧气浓度约20%的环境下不会发光,而在浓度低于10%时则会发光。癌细胞因扩散速度快而经常处于低氧状态,因此在“铱络化物”的作用下可以发光。 竹内等人将“铱络化物”注射到带有癌细胞的白鼠的静脉中,成功令发生癌变的部位发光。据称,实验中即使仅2毫米的癌细胞也可以识别,只要距离表面深度1厘米以内均可以发现。 该技术应用于人体时,通过从内视镜的前端喷射“铱络化物”,被消化道吸收后即可凭借发光与否识别癌细胞。与目前癌细胞检查所使用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装置(PET)和磁共振成像装置(MRI)相比,此项技术的费用相对较低。[/font]

  • MSI1 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1. MSI1 在实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1.1 胶质母细胞瘤脑癌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的恶性肿瘤,而胶质母细胞瘤是最具破坏性的脑癌之一, 其中位生存期仅有 16 个月[7]。MSI1 在神经发育中起重要作用,MSI1 的高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的恶性进展呈正相关且预示着不良预后。研究发现,MSI1 通过增强血管细胞粘附因子-1(VCAM1)在修复同源重组、逃避凋亡和上调 DNA 损伤反应中的作用来调节辐射抗性,进而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8,9]。Aliaksandr[10]等人发现在胶质母细胞瘤中MSI1 直接调控 YTH-N6 甲基腺苷 RNA 结合蛋白-1(YTHDF1),而 YTHDF1 能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化疗耐药以及癌细胞样特性,MSI1 与 YTHDF1 呈正相关,且MSI1 与 YTHDF1 表达上调预示了患者的不良预后。另有研究发现在胶质母细胞瘤细胞中 MSI1 过度表达时,会增加巨噬细胞抑制因子 1(MIF1)的表达和分泌,由此导致巨噬细胞分化为 M2 表型,从而促进肿瘤的进展[11]。因此胶质母细胞瘤中对 MSI1 功能的进一步探索,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1.2 乳腺癌乳腺癌是女性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2]。有研究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分析 20 个乳腺癌细胞系和 140 个原发性乳腺肿瘤中 MSI1 的表达中发现,MSI1 正常人乳腺组织中表达极低,但在 68% 的原发肿瘤和 100% 的淋巴结转移中表达,MSI1 成为了乳腺癌患者生存率的负预后指标[13]。Yun[14]等人发现 MSI1 在侵袭性乳腺肿瘤中表达增高,证实了 MSI1 是乳腺癌转移的关键调节因子,MSI1 表达上调直接抑制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抑制剂 Timp3 的表达,导致 MMP9 的表达和活力增强,从而增强了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同时促进了乳腺肿瘤细胞的肺转移。Wang[15]等人还发现 MSI1 通过触发 Notch 和 Wnt 信号通路促进乳腺干细胞的增殖。研究者发现调节多种类型乳腺癌进展的潜在因子 miR-125b 能与 MSI1 的 3'UTR 结合,上调 miR-125b 表达能抑制肿瘤细胞中 MSI1 的表达。但 MSI1 作为 miR-125b 的潜在靶点,其分子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16]。如今 MSI1 在乳腺癌进展中的致癌作用已被证实,我们可以通过对乳腺癌中 MSI1 的表达及相关机制研究,为乳腺癌转移的治疗策略提供新的见解。1.3 宫颈癌宫颈癌是一种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身体健康[17],尽管对于宫颈癌的预防已经突飞猛进,但是宫颈癌的治疗仍然是一大难题。癌细胞的永生化是宫颈癌进展的关键因素,早期有研究发现 MSI1 在宫颈癌组织中高表达,MSI1 可以与周期调节因子 P21、P27 和 P53 的 mRNA 3’UTR 结合并抑制其翻译过程,加速宫颈癌细胞的G0/G1-S 细胞周期转化,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18]。最新研究发现,宫颈癌细胞中 MSI1 过表达导致 AKT 信号的负调节因子 PTEN 以及 AKT 信号下游的凋亡因子 BAK 的表达均下调,从而使宫颈癌细胞凋亡受到抑制[19]。MSI1 参与肿瘤的进展,MSI1 通过激活宫颈癌中的 Wnt 信号通路促进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的进展,且 MSI1 高表达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20,21]。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SI1 可以作为宫颈癌的候选治疗靶点。1.4 结肠癌随着时代发展,人类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22], 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生物标志物用于结肠癌的高精度早期筛查和治疗。有研究表明,MSI1 通过靶向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 p21cip1 的负调节而改变细胞周期, 并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细胞增殖、集落形成以及体内的肿瘤形成[23]。有报道称,癌基因Circ_KIAA1199 通过竞争性靶向 miR-34c-5p 激活 MSI1,驱动了结肠癌的恶性发展[24,25]。另有研究发现,在结直肠癌中 miR-137 作为肿瘤抑制性 miRNA 发挥作用,并对致癌基因 MSI1 产生负性调节,MSI1 表达下调抑制了结肠癌细胞生长和化疗耐药性[26]。Li[27]等人进一步研究发现,外泌体 circ_IFT80 能通过调节 miR-296-5p/MSI1 轴促进结肠癌细胞发生并降低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这为结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化疗耐药仍然是癌症治疗中不可忽略的问题,研究指出 Circ0032833/miR-125-5p/MSI1 在FOLFOX 治疗中能调节 5-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敏感性[40],对结肠癌治疗难的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1.5 肺癌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肺癌的 85% 左右[28]。研究发现 NSCLC 中 MSI1 呈高表达状态,MSI1 参与了 NSCLC 细胞的发生发展[29]。Guo[30]等人研究了 MSI1 在 NSCLC 恶性肿瘤和化疗耐药中的作用,发现 miR-181a-5p能够抑制 MSI1 基因的 3'-UTR 活性,从而在 NSCLC 中发挥肿瘤抑制作用,同时MSI1 的表达水平与 Akt 信号通路的活性呈正相关,MSI1 通过激活 Akt 信号通路促进 NSCLC 的恶性增殖和耐药。晚期癌症患者 MSI1 表达水平较高的结果表明,MSI1 不仅在 NSCLC 的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癌症的进展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 MSI1 除了作为癌症的生物标志物,还可能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 食堂里最常见的3种抗癌食品(今日早报)

    跟大家说说最常见的3种抗癌食物:豆制品、嫩玉米、熟红薯。 目前肯定有防癌效果的食品,首推大豆,这在国际上已得到普遍承认。它的抗癌功效主要有:含有异黄酮,可阻断新血管形成,断绝给癌细胞提供"营养"的通路,将其饿死;在大豆榨油和提取蛋白之后的残留物中,有一种活性植物化学物皂角苷,可抑制癌细胞生长,可使DNA免受破坏,这是在发现大豆含有异黄酮之后又一新的发现。美国研究人员还发现,大豆渣中可提炼出乙醇汁,经实验室试验,可抑制癌细胞生长。大豆中还含有微量元素硒,它能与细胞内的活性物质一起防止细胞膜受损,能使某些致癌物质的代谢活性下降。据报道,豆腐中含有5种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物质,豆浆也具有同样的抗癌保健功能。大豆及其制品可降低乳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是理想的营养型防癌抗癌保健食品。早上喝杯豆浆,对男女都是健康的选择。 如果食堂里经常供应玉米,你可以每周吃两次左右。玉米富含纤维素和维生素A、C、E及赖氨酸等,能加速大便排泄,有通便防癌作用;含有谷胱甘肽抗癌因子,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使致癌物失去活性;大量的赖氨酸能抑制癌细胞生长,还能减轻抗癌药物的毒副作用。 日本在研究植物的抗癌作用时,发现红薯的抗癌作用超过人参,名列榜首,对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制率为98.7%(熟的)、94.4%(生的)。红薯中含有脱氢表雄酮,对防治癌症有一定效果。红薯中还分离出一种叫DHEA的活性物质,有抑制癌细胞发展的作用。红薯含有丰富的纤维素,有通便防癌的作用。对常吃精米白面,而且又爱吃肉、蛋的人,适量吃些红薯有利于人体内酸碱平衡,有益于健康。

  • 【分享】电磁辐射会加速癌细胞增长

    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电磁辐射过度还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长。专家提醒消费者——由于电脑产品具有生产组装过程相对简单,市场需求较大的特点,吸引了很多企业加入电脑的生产行业。目前国家信息技术设备电磁兼容性标准要求在生活环境中使用的电脑产品辐射干扰指标要达到《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中B级限值的要求。非生活环境中使用的电脑产品辐射干扰指标要达到A级限值的要求。抽查结果表明,一些企业在批量生产时产品一致性没有很好的控制,致使被抽样品电磁兼容辐射干扰指标达不到B级限值的要求。辐射干扰是台式电脑工作时向空间发射的一种电磁波干扰。医学研究证明,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此外,电磁辐射过度会影响人体的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的还会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的癌细胞增长。这种电磁辐射污染已经成为室内环境污染的新威胁。庭用户要尽量避免把家电摆放得过于集中,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限量辐射的危险之中。特别是一些易产生电磁波的家电,如电脑、电视、冰箱、收音机等,最好不要集中摆放在卧室里。要避免长时间使用家用电器、手机等,还要尽量避免同时启用多种家电。与家电保持安全距离很有必要,距离越远,受电磁波侵害就越小。另外,必须长期处于高电磁辐射环境中工作的人需要多食用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此加强机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 5大易致癌食物、8大防癌食物你造吗(⊙o⊙)?

    5大易致癌食物、8大防癌食物你造吗(⊙o⊙)?一、5大易致癌食物1、咸鱼咸鱼产生的二甲基亚硝酸盐,在体内可以转化为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胺。虾酱、咸蛋、咸菜、腊肠、火腿、熏猪肉同样含有致癌物质,应尽量少吃。2、烧烤食物烤牛肉、烤鸭、烤羊肉、烤鹅、烤乳猪、烤羊肉串等,因含有强致癌物不宜多吃。3、油炸食品煎炸过焦后,产生致癌物质多环芳烃。咖啡烧焦后,苯并芘会增加20倍。油煎饼、臭豆腐、煎炸芋角、油条等,因多数是使用重复多次的油,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4、霉变物质米、麦、豆、玉米、花生等食品易受潮霉变,被霉菌污染后会产生致癌毒草素———黄曲霉菌素。5、槟榔嚼食槟榔是引起口腔癌的一个因素。二、专家推荐8大防癌食物饮食不当可以致癌,但吃对食物也可以防癌。不久前,湖北中医学院副研究员黄志杰在深圳讲学时指出,自然界中并不缺乏防癌抗癌的物质,它们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之中。目前,国际国内公认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蔬菜依次是:红薯、芦笋、卷心菜、花椰菜、芹菜、茄子、甜菜、胡萝卜、荠菜、金针菇、雪里蕻、大白菜;水果依次是:木瓜、草莓、橘子、柑子、猕猴桃、芒果、杏、柿子、番茄和西瓜。黄志杰具体介绍了10种具有防癌抗癌作用的食物。★ 胡萝卜研究发现,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有防癌抗癌作用。胡萝卜还含有较多的叶酸,而叶酸亦有抗癌的作用。所含有的木质素能提高生物体免疫能力2-3倍,从而间接地抑制或消灭体内的致癌物质和癌细胞。此外,胡萝卜中的钼也可以防癌抗癌。所以,常吃胡萝卜能预防癌症发生。★ 花菜黄志杰认为,花菜的防癌作用首先在于其中含有的吲哚类物质,它能降低人体内雌性激素水平,可预防乳腺癌发生;而吲哚类衍生物如芳香异硫氰酸、二硫酚酮等,可抵抗苯并芘等致癌物质的毒性。此次,花菜中含有一种酶类物质——萝卜子素,能使致癌物失活,可减少胃肠及呼吸道癌的发生,因此营养医学认为,患有胃病尤其是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多食花菜可以预防胃癌、乳腺癌的发生。此外,花菜中含有较多的纤维素、维生素C、胡萝卜素、微量元素,它们均有防癌作用。花菜还可预防前列腺癌。美国的研究发现,吃十字花科的蔬菜会降低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不过,吃花菜必须依靠咀嚼才能使它的抗癌作用发挥出来。★ 红薯在20种对肿瘤细胞有明显抑制效应的蔬菜中,红薯排在第一位,熟红薯的抑癌率为98.7%,生红薯为94.4%。研究者发现,红薯中含有抑制癌细胞生长的抗癌物质,名为糖脂;红薯中还有一种活性物质叫脱氧异雄固酮,它可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并且能使衰弱的免疫系统重新振作,防治乳腺癌和结肠癌。★ 葡萄葡萄具有较强的抗癌性能,因为它含有的白藜芦醇可以防止健康细胞癌变,并能抑制已恶变细胞扩散。在包括葡萄、桑树和花生在内的七十多种植物中都发现了白藜芦醇,不过,以葡萄以及葡萄制品中的白藜芦醇含量最高。所有的葡萄酒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白藜芦醇,含量最高的是红葡萄酒,因此经常饮用红葡萄酒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柚柑橘存在于天然食品中的钙可以预防大肠癌,而最好的补充钙的天然食品之一是柚子,每100克柚子含钙达519毫克,所以经常食用柚子可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柚子还可以作为癌症患者放疗前的预防保护性食品。科学家还发现,柚皮本身有和人参一样强的抗癌活性,对子宫颈癌细胞的抑制率,在体外试验中高达70%-90%。柑橘汁中存在着一种抗癌作用很强的物质,即“诺米林”,它能使致癌化学物质分解,大大降低其毒性,还可切断病毒核酸的长碳链,抑制癌细胞生长,防止胃癌的发生。此外,柑橘中还存在一类叫萜烯的物质,它和浆果中存在的鞣花酸能激活细胞中的蛋白分子,将侵入人体细胞中的致癌物质包围起来,并利用细胞膜的吞噬功能,把致癌物质排出细胞外,从而防止癌症发生。★ 芦笋芦笋即龙须菜,含有多种抗癌营养成分。首先,它富含一种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组织蛋白;其次,芦笋中大量的叶酸、核酸、硒和天门冬酰胺酶,能很好地抑制癌细胞生长,防止癌细胞扩散;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即芦笋提取物能促使癌细胞DNA双链断裂,这就使芦笋抗癌具有了科学家最希望的选择性:既可以直接杀灭癌细胞,对正常细胞又没有副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当芦笋用来辅助治疗肿瘤疾患时,保证每天食用才会有效。芦笋可炒、煮、炖、凉拌,也可以做汤,但不宜生吃,否则可能引起腹胀、腹泻。★ 番茄番茄中含丰富的番茄红素,具有独特的抗氧化能力,能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使脱氧核糖核酸及基因免遭破坏,阻止癌变进程。其细胞素的分泌,能激活淋巴细胞对癌症细胞的溶解作用。西红柿除了对前列腺癌有预防作用外,还能有效减少胰腺癌、直肠癌、喉癌、口腔癌、肺癌、乳腺癌等的发病危险。★ 黄豆黄豆对预防乳腺癌、结肠癌和直肠癌效果非常好。饮食中只要含有5%的黄豆或其制成品,就能显著抑制诱发乳腺癌的化学致癌物。黄豆中含有丰富的异黄酮质,这是一种较弱的雌性激素,更年期前的妇女经常食用黄豆,能对雌激素的分泌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减轻更年期症状,也能调节乳腺对雌激素的反应,使乳腺组织不易发生异常改变,具有预防乳腺癌的作用。黄豆中含有的多种微量元素,如钴、硒、钼等,常食黄豆和豆腐,能明显减少患结肠癌和直肠癌的危险。

  •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不死原因

    【西班牙《国家报》1 0月26日报道】巴塞罗那瓦尔德希伯伦大学附属医院的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宣布,确认了癌细胞的一种基因物质能够使恶性肿瘤不老化并失控地增殖。   玛蒂尔德·列奥纳特医生领导的这项研究成果刊登在《医学研究评论》杂志上。研究报告指出,小核糖核酸(m icroARNs)对细胞不死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核糖核酸在蛋白质的生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此前对小核糖核酸的功用实际上并不了解。最新研究表明,小核糖核酸与另一种遗传物质之间相互作用,阻断或激活细胞的增殖过程。瓦尔德希伯伦大学的研究小组已经确认了28种能使癌细胞继续增殖的小核糖核酸。研究人员认为,对这些小核糖核酸采取行动会为阻止甚至消除癌细胞的这种特性打开大门,是在抗击癌症方面的一大显著进步。癌细胞会不停地分裂和增殖,而健康细胞能够进行40-60次分裂,然后就停止分裂,最终死亡。  癌细胞的有害之处正是其不老化的能力,这种能力使其成为一种不死组织,因为它在不会自我消灭的同时还毫无控制地成倍增加。新研究成果确认了造成这种不死特性的小核糖核酸,便于今后研究出一种能够阻断这种能力,让癌细胞像健康细胞一样老化和自我毁灭的机制。 (来源: 新华国际)

  • 【讨论】闻味识癌症

    癌症是人类健康的大敌。提起癌症,人们往往谈之色变,“不治之症”的观念根深蒂固。曾有个笑话说:世界上哪句话最让人心情愉快?答案不是“爱你一生一世”或“你中了500万”,而是“您的肿瘤是良性的”……罹患癌症的患者往往在病痛还没有造成巨大伤害之前,心理已经遭受了沉重打击,对康复和治疗失去了信心。但癌症其实并非总如人们想象的那般凶残。在医生眼中,癌症实际是一类疾病的统称。很多癌症在早期经过合理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还有一些癌症即使病情一直进展,也不至于影响自然寿命。因此,对于癌症,大家伙儿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像我们不能对所有的违法分子等量齐观一样。不过关于癌症,至少有一条是大家的共识,那就是要注重预防,争取早期发现并进行医疗干预,以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此前提下,对高危人群进行有效筛查就成了行之有效的公共卫生手段。目前很多单位都为职工安排了定期体检,这些体检的主要任务就是筛查癌症:比方说对40岁及以上的人群进行直肠指检,可筛查出大约70%的直肠癌,同时对男性来说,直肠指检还能触摸前列腺,筛查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等疾患;大便常规潜血检查可以帮助发现早期的结肠癌,因为结肠癌往往伴有微量出血,虽肉眼难以发现,但是化验可以查出;已婚妇女每年还要进行宫颈刮片检查,这项检查能够早期发现恶变的宫颈癌细胞,大大提高治疗效果;对女性进行定期乳腺检查并教育女性注重自查能够使得早期乳腺癌的发现率明显提高;体检医生的颈部触诊还能提高甲状腺癌的检出率……这些手段都已经为大家所接受。不过,要是有朝一日你在体检中心遇到一些花色不同的狗狗,在对你左嗅嗅右嗅嗅打量一番后,旁边的医生先是意味深长地点点头,然后扶一扶眼镜,告诉你“兄弟,很不幸,您很有可能得了xx癌,需要马上住院手术”,你会作何感想?是不是很山寨很无厘头?别急,这也许不是一家骗子机构,此情此景没准还真有可能出现。

  • 世界最快速相机可用于探测“流氓”癌细胞

    http://photocdn.sohu.com/20120710/Img347740451.jpg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光学显微镜,显微镜上配备了世界上最快速的相机,可用于探测“流氓”癌细胞。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工程师们近日研制出了一款世界上最快速的相机,可用于探测难以捉摸的“流氓”癌细胞。这一科研成果的研究报告发表在了最新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从大量各类正常细胞中识别和分离出一些罕见细胞对于某些疾病的早期发现、监测和治疗来说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罕见细胞中,在体内自由移动的癌细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常情况下,在10亿个健康细胞中也只有一小撮癌细胞,然而它们会抢先转移,癌细胞扩散导致癌症患者的死亡率高达约90%。这样的“流氓”细胞除了癌细胞以外,还包括用于再生医学的干细胞及其它类型的细胞。不幸的是,检测这样的细胞是很困难的。要取得良好的统计准确性需要一台自动化、高通量的仪器,可以在相当短的时间内对数以百万计的细胞进行检测。配备了数码相机的显微镜是目前分析细胞的唯一设备,但是该设备对于这项研究来说速度显得太慢了。  现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工程师们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光学显微镜,可以让这项艰巨的任务变得轻松许多。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电气工程学院的工程师巴赫拉姆•贾拉利(Bahram Jalali)说:“为了抓拍到这些难以捉摸的细胞,相机必须具备在非常高的帧速率下持续捕获并对数百万张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的能力。传统的CCD和CMOS摄像头达不到这样的速度和灵敏度,因为从像素阵列读取数据需要时间,它们在速度极快的情况下对光变得不那么敏感。”  目前的流式细胞仪具有较高的通量,但是因为它依靠单点的光散射而不是拍照,在检测非常罕见的细胞类型时还不够灵敏,比如对于那些目前处于早期阶段或癌细胞转移前的癌症患者不适用。为了克服这些限制,巴赫拉姆•贾拉利和UCLA的的生物工程学副教授迪诺•迪•卡罗( Dino Di Carlo)领导的一个包括生物技术、光学、高速电子和微流体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开发出了高通量流式光学显微镜,这款显微镜非常灵敏,具备实时探测含量为百万分之一的罕见细胞的能力。  贾拉利的团队以他们在2009年创建的光子时间飞梭相机技术为基础,研制出了世界上最快的连续运行的相机。贾拉利、迪•卡罗和他们的同事在报告中描述了他们如何将这台相机与先进的微流体和实时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整合,以对血液样本中的细胞进行分类。新的血液筛查技术每秒可筛查10万个细胞,比传统的基于成像的血液分析仪高出约100倍的通量。迪•卡罗说:“这项科研成果需要与一些尖端技术进行整合,通过生物工程部门、电气工程部门和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的合作,并采用了UCLA细胞诊断学部门开发的重要的技术基础设施。”贾拉利和迪•卡罗均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的成员。  他们的研究演示了如何实时辨别血液中罕见的乳腺癌癌细胞。初步结果表明,这种新技术有可能迅速地在大量血液中检测到极稀少的循环癌细胞,并将提高癌症早期检测、监测药物和放射治疗的效率。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电气工程和生物工程的项目经理本田惠介(Keisuke Goda)说:“这项技术可以大大减少错误,并将降低医疗诊断成本。”  研究人员通过将实验室生长的癌细胞与模拟现实生活中的病人的不同比例的血液进行混合得到了检测结果。加州纳米技术研究院的一名成员格达(Goda)说:“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我们目前正在与临床医生合作进行临床试验。这项技术也将可能用于进行尿液分析、水质监测和相关的应用。”(尚力)

  • 【转帖】纳米微粒结合转铁蛋白 猎杀癌细胞

    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文理学院的首席化学教授约瑟夫—德西蒙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人体中的一种正常的良性蛋白质,如果和纳米粒子相结合,就能瞄准并杀死癌细胞,而无须负载那些携带化疗药物的粒子。此前,研究人员曾认为,纳米粒子只有携带了有毒的化学载体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转铁蛋白是人体血液中数量第四多的蛋白质,近20年来一直被作为肿瘤靶向载体用以递送治癌药物。纳米粒子通常也是无毒的,需要通过负载标准化疗药物来治疗癌症。然而,结合转铁蛋白的“打印”纳米粒子,不仅能识别它们,还能诱导癌细胞死亡。而不与任何纳米粒子结合的自由转铁蛋白,能从拉莫斯癌细胞中获得养料生长,即使在很高浓度下也不会杀死任何拉莫斯癌细胞。然而令人吃惊的是,转铁蛋白附着在纳米粒子表面后,其能有效地筛选标靶,攻击并杀死B细胞淋巴瘤。在许多迅速生长的癌细胞表面,蛋白质受体被过度表达,于是和转铁蛋白配体结合的治疗就能找到并瞄准它们,而结合转铁蛋白的纳米粒子被认为是安全且无毒的。德西蒙实验室发明了一种“打印”技术,能人为造出尺寸精确且形状符合预期的纳米颗粒。他们采用这种技术制作出一种可与人类转铁蛋白相结合的生物相容性纳米粒子,其能安全且精确地识别广谱癌症,除了B细胞淋巴瘤外,还能有效地指向非小型细胞,如肺、卵巢、肝脏和前列腺的癌细胞。研究人员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携带转铁蛋白的纳米粒子如何及为何对于拉莫斯癌细胞是有毒的,而对其他细胞却无毒。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曾被认为是癌症的最有效疗法,但这些疗法通常会损害健康组织和器官。这一发现将可能发展出一种全新的策略来治疗某种类型的淋巴瘤,而副作用更小。不过,德西蒙承认,该研究也会引起一些人对不可预期后果的担忧,即一个设计好的针对某类癌症的靶向化疗载体是否会偏离目标。

  • “光测”让癌细胞难逃法眼

    记者5月26日从南开大学获悉,该校物理科学学院田建国、刘智波研究组利用全内反射下石墨烯对介质折射率异常敏感的光学现象,实现了超灵敏单细胞实时流动传感。这一成果可以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即被精确“光测”出来,将为癌症预防提供一条新途径。 石墨烯是一种呈蜂巢状排列的单层碳原子结构,是目前已知的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在全内反射这种特殊的结构下,对于介质折射率异常灵敏是石墨烯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田建国、刘智波领导的研究组发现,折射率的灵敏度与石墨烯的层数有极大关系,并且层数有一个最优值。他们通过与南开大学化学学院陈永胜课题组合作,不断控制石墨烯的层数,最终制出厚度为8个纳米的石墨烯材料,其折射率的灵敏度和分辨率达到目前国际上最高水平。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结合微流体技术和病变细胞的折射率差异,将这一超高的折射率灵敏度成功应用于单细胞传感。记者在实验室看到,实验人员将制备出的8纳米厚石墨烯均匀铺于一块三棱镜的一面,紧贴石墨烯上方建有一条细胞通道。实验时,一束光从棱镜一面射入,穿透石墨烯照射在细胞通道上,反射光从棱镜另一面射出。实验人员通过光电转化,即可得到一份波形图。如果细胞通道中存在癌细胞,则波形图上将会呈现出明显的波峰。即使数千个正常细胞中有一个发生了病变,这种“光测”方法都可以将其准确识别出来。 该课题组论文已在国际纳米科学技术领域权威刊物《Nano Letters》上发表,美国著名的纳米技术与纳米科学网进行了同步报道。

  • 【求助】(已应助)两篇期刊网中文文献,谢谢!

    【序号】: 1【作者】: 杨志平 王璐 任传英 崔洪斌 【题名】: NF-kBP_(65)及Bcl-2蛋白在植酸诱导人胃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期刊】: 《营养学报》 【年、卷、期、起止页码】: 2007年03期 【全文链接】: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YYXX200703015.htm【序号】: 2【作者】: 宋莉 宋扬【题名】: IP_6对人结肠癌细胞HT-29凋亡Caspase3基因作用【期刊】: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年、卷、期、起止页码】: 2008年 03期 【全文链接】: http://epub.cnki.net/grid2008/detail.aspx?filename=BATE200803005&dbname=CJFD2008穷人,分不多,但充满了感激之情!!!Thanks very much!

  • 水果。你想不到的功效

    一些最为人们熟知的水果,却有着让人意想不到的健康功效。美国《医学日报》近日对此进行了总结。  苹果有益于大脑。加拿大魁北克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苹果中含有的抗氧化剂槲皮素,能改善神经系统的整体健康状况。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者则发现,苹果有助于保护神经细胞免受氧化应激反应,降低了人们患上认知障碍症的风险。  香蕉预防心脏病。香蕉中所含有的膳食纤维、钾元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B6协同工作,能确保心脏处于最优的工作状态。 葡萄有助于燃烧脂肪。葡萄中富含的白藜芦醇,燃烧脂肪的效果特别好。美国佐治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白藜芦醇能导致脂肪细胞的分解速度比正常速度快出2.46倍。  橙子能减轻皱纹。橙子中丰富的维C有助于逆转阳光和污染引起的皮肤损伤,减少皱纹,提高皮肤的整体质地。  梨能预防癌症。梨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要比其他水果都要多,它有助于结肠中致癌物质的排出,从而降低人们患上结肠癌的风险。此外,它还含有根皮素这种类黄酮,能抑制黑色素瘤、淋巴癌、肝癌和结肠癌细胞的生长。

  • 新的抗癌药物靶标——脂质化学信使

    来源: 生物谷  一半以上的人类癌症都具有脂质代谢化学信号异常上调,但这些信号在肿瘤形成过程中是如何被调控的仍没有得到充分的理解。  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Youhai Chen博士等人发现:TIPE3(一种新近被新发现的致癌蛋白),通过靶向这些脂质信号途径促进癌症。  第二信使--脂质在细胞膜外信号到细胞内部的传递和放大过程中发挥基本作用。一个最好的例子就是脂质第二信使PIP3,其传递数以百计的膜受体信号进入细胞内。  因此,当PIP3的功能出差错时,靶向PIP3药物可有效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包括癌症和炎症性疾病。TIPE3属于一种新的蛋白质家族,是人类癌症和炎症的危险因素,但对其作用机制知之甚少。  Chen和同事们发现,TIPE3是第二信使PIP3的转运蛋白,但它被癌细胞“劫持”,导致失控的细胞分裂。TIPE3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显示其蛋白结构有一个大的空腔,捕获和传输PIP3及其化学前体PIP2,导致癌细胞的内膜中PIP3的增加,这就促进了激活下游PIP3效应,导致癌症。  重要的是,人类肺癌,结肠癌,卵巢癌和食道癌都有显著的TIPE3表达上调。敲除TIPE3后,能减少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剔除小鼠TIPE3,能阻断肿瘤的形成。  这些发现解释了为什么正常的细胞可以控制自己的脂质信号,但癌细胞不能,虽然这一现象被广泛认可,但了解甚少。新研究揭示在正常细胞中,TIPE3的表达量恰到好处,以确保适当的信号传送,调控细胞分裂。 而在癌症情况下,TIPE3表达上调,TIPE3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标靶用于治疗恶性疾病。  该小组目前正在研究对策,以控制异常TIPE3表达来治疗或预防癌症。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