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花椒毒素

仪器信息网花椒毒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花椒毒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花椒毒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花椒毒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花椒毒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花椒毒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花椒毒素相关的解决方案。

花椒毒素相关的资讯

  • 外媒称中国辣椒、花椒及胡椒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较高
    据sciencedirect数据库消息,2013年4月《食品控制杂志》(Food Control)杂志刊登一项关于中国调味料中黄曲霉毒素B1风险及风险概率评估的研究,旨在评估中国调味料消费过程中黄曲霉毒素B1暴露风险。  研究者共计采集了市售的包括胡椒、辣椒、花椒、肉桂、八角、茴香、咖喱粉、孜然、姜在内的共计480份调味料样品。研究内容包括调味料中黄曲霉毒素浓度变化 利用来自5个地区的调味料消费数据估算中国人口的调味料消费情况 黄曲霉毒素对乙肝病毒传染性影响及对癌症风险影响。风险评估过程针对不同黄曲霉毒素含量阀值的三种不同的风险防控措施进行对比。  研究发现,大约11%的调味料中具有可检出的黄曲霉毒素水平,辣椒、花椒及胡椒样品中含量最高。480份调味料样品中黄曲霉毒素浓度与相关研究测定结果一致,评估结果表明,中国人口黄曲霉毒素B1暴露量中,调味品黄曲霉毒素贡献率为10%。  更多详情参见:  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956713513001345
  • 警方查获上万斤毒花椒 部分已制成火锅底料
    震惊:   送检底料查出“有毒”  3月25日,九龙坡区质监局从重庆火锅研究所食品生产基地送检的某品牌火锅底料、麻辣鱼底料中,检验出均含有害物质“罗丹明B”。  “罗丹明B”,俗称“大红粉”,呈红色粉末状,部分不良商贩将其作为苏丹红替代品,属于非食品原料,会导致人体皮下组织生肉瘤,具有致癌和致突变性。2008年,我国明确规定禁止将其用作食品添加剂。  火锅底料和麻辣鱼底料涉毒,问题出在哪里?随即,同批次底料使用的原材料被送往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经检测,确定为花椒染毒,劣质花椒被人为染毒后混入了正品花椒中。  仓库内存放着大量的毒花椒  万幸:  染毒底料未流入市场  4月16日,九龙坡警方立即介入调查,局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专案组。  经查,这批次的花椒原材料,系重庆火锅研究所食品生产基地于今年1月中旬从盘溪农贸市场干副区经营户柏志刚、周佳慧夫妇(均系化名)处购入。当时购买花椒共计880公斤,其中860公斤已用作生产,共制出火锅底料729件和麻辣鱼底料1件。  所幸,由于该批次底料处于送检环节,并未上市销售,警方对这730件涉毒底料全部予以封存。  怀疑:  商贩私藏染毒花椒  与此同时,专案民警迅即控制了柏志刚、周佳慧夫妇,追查毒花椒进货来源和出货去向。出人意料的是,夫妇俩经营的仓库内,再无毒花椒库存。  莫非毒花椒已售罄?销售量到底有多大?接受调查时,柏志刚夫妇称,他们的货源来自成都一家大型花椒市场的一位长期合作的批发商,而且花椒发货时已装袋,他们对花椒掺毒一事并不知情。  民警随即奔赴成都调查,反复查证核对该批发商与柏志刚夫妇的打款记录、资金账本、进出货记录单等。警方发现,柏志刚今年1-3月先后两次从成都购入花椒,第一次进货880公斤,各项记录清晰完整 第二次进货4920公斤,却没有存货出货记录。显然,第二批4920公斤的花椒被柏志刚夫妇“私藏” 了。  此外,民警暗中蹲守发现,成都当地系大批量装袋整包发货,难以部分掺假染毒。民警推断,柏志刚夫妇很可能在说谎。  行动:  查获毒花椒刑拘商贩  随即,民警对柏志刚夫妇加大审讯力度。  前日,对方对“知毒、购毒、售毒”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并带领民警查获了藏于另一货运仓库内的4920公斤“染毒花椒”。  柏志刚交代,为牟取暴利,他以16元/公斤的低价,从别处购入200公斤已掺染“罗丹明B”的劣质花椒,雇人分两次(头次为50公斤、第二次为 150公斤)混入了从成都购进的正品花椒中。其中,第一批次的880公斤“混合染毒花椒”,以52元/公斤的市场价,卖给重庆火锅研究所食品生产基地。第二批次的4920公斤“混合染毒花椒”,还没来得及出手。  目前,这4920公斤花椒中,部分已检测出含“罗丹明B”,被九龙坡警方暂扣。专家介绍,虽然只是少部分花椒掺毒,但由于混合装袋“毒素发酵”,导致所有花椒都易染毒,因此都属于“涉毒花椒”。  目前,柏志刚、周佳慧夫妇因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已被刑拘。  染色花椒叫做“颜椒”  常混入正品花椒卖  据业内人士介绍,花椒涂染“罗丹明B”,已成为不少不法商贩牟利的潜规则,对方还对“染毒花椒”取有行话暗语“颜椒”(意为“涂了颜色的花椒”)。  据悉,市面上的正品花椒售价约52元/公斤,而“颜椒”只要16元/公斤。“颜椒”的原料多是未成熟的小红花椒,因个头小,品质差,属于被淘汰的花椒。这种花椒红色鲜艳度不够,与正品花椒有明显差异。不法分子用“罗丹明B”对其染色后,再混入正品中销售,牟取暴利。
  •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粮油检验 油料油脂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荧光定量快速检测法》等7项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
    各有关单位:我们组织起草的《粮油检验 油料油脂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荧光定量快速检测法》等7项行业标准已形成征求意见稿,现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4年2月8日。请将意见和建议反馈至全国粮标委油料及油脂分技术委员会(TC270/SC2)秘书处。联系人:田华 13308655730电子邮箱:oilfatbz@163.com附件: 1.《低温压榨花生油》(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rar 2.《大豆分离蛋白》(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rar 3.《花椒籽》(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rar 4.《粮油储藏 食用植物油储藏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rar 5.《初榨椰子油原料及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rar 6.《粮油检验 粮食感官检验辅助图谱 花生》(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rar 7.《粮油检验 油料油脂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荧光定量快速检测法》(征求意见稿)文本及编制说明.rar 8.意见反馈表.doc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标准质量中心 2023年12月7日 (此件公开发布)
  • 染色花椒现身调料市场,普立泰科为您保驾护航
    继4月底重庆查获上万斤染色毒花椒以后,北京也发现有类似的染色花椒出售。染色花椒用水浸泡后会迅速褪色,而清水则会变成红色。这种染色花椒大多都是被一种有毒致癌物质&ldquo 罗丹明B&rdquo 进行染色、提亮后,进入市场,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 罗丹明B(Rhodamine B)又称玫瑰红B,或碱性玫瑰精,俗称花粉红,是一种具有鲜桃红色的人工合成的染料。经老鼠试验发现,罗丹明B会引致皮下组织生肉瘤,被怀疑是致癌物质。曾经用作食品添加剂,但后来实验证明罗丹明B会致癌,现在已不允许用作食品染色。罗丹明B的分子式 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共同起草并发布了SN/T 2430-2010《进出口食品中罗丹明B的检测方法》,此标准适用于腊鱼、腊肉、香肠、果汁、果酱、辣椒粉、辣椒油、糖果、话梅、葱头及饼干中罗丹明B 的测定和确证。用乙酸乙酯/环己烷提取试样中的罗丹明B,经凝胶色谱净化系统净化,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或液相色谱-质谱/质谱仪测定和确证,外标峰面积法定量。其中样品的前处理部分使用了美国J2的凝胶渗透色谱仪,使样品得到了很好的净化,为精确检测罗丹明B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如需更多相关信息,请进入polytech.instrument.com.cn, 或拨打400-690-8820进行咨询。
  • 【应用分享】温中止痛中药——花椒的33种农残测定分析(固相萃取法)
    中药花椒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青椒、花椒的干燥成熟果皮。由于花椒基质中含有大量油脂类、色素类成分,这些成分易造成GC-MS/MS上目标物保留时间漂移、化合物不出峰和污染柱前端;LC-MS/MS上易导致目标物不出峰,从而导致分析结果干扰大、回收率差、线性不达标。今天,我们用固相萃取法来看花椒项目的前处理效果吧。适用范围本方法参考中国药典2020版2341第五法中的固相萃取法方式二,适用于含色素、挥发油、基质复杂中药材的农残检测。实验步骤一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1.1 混合对照品配制精密量取禁用农药混合1 mL,置20 mL量瓶中,加乙腈稀释至刻度,摇匀,备用;1 .2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用内标溶液的制备取磷酸三苯酯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腈溶解并制成每1 mL含1.0 mg的溶液,即得。精密量取适量,加乙腈制成每1 mL含0.1 μg的溶液。1.3 空白基质溶液的制备取花椒空白基质样品,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处理制成空白基质溶液。1.4 基质混合对照溶液的制备分别精密量取空白基质溶液1.0 mL(6份),置氮吹仪上,40 °C 水浴浓缩至约0.6 mL,分别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10 μL、20 μL、50 μL、100 μL、150 μL、200 μL,加乙腈稀释至1 mL,涡旋混匀,即得。二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QuEChERS法)提取:取花椒粉末(过3号筛)5 g,精密称定,加氯化钠1 g,加入50 mL乙腈,匀浆处理2 min,离心后分取上清液,残渣再加50 mL乙腈,匀浆处理1 min,离心后,合并两次提取上清液,减压浓缩至3~5 mL,加乙腈定容至10 mL,摇匀,置-20 ℃冷藏3 h或家用冰箱冷藏过夜,取出趁冷离心1 min(4000转/min),分取所有上清液置离心管中,摇匀,待净化。三 / 净化3.1 GC-MS/MS样品 SPE柱:SelectCore HLB-C中药农残专用柱500mg/6mL净化:取SelectCore HLB-C固相萃取柱500mg/6mL,加乙腈5 mL活化,再取上述花椒提取液2 mL置已活化的SelectCore HLB-C固相萃取柱中,收集样品液,待所有样品液进入柱体填料后,取5 mL乙腈洗脱,合并样品液与洗脱液,氮吹至2 mL即得。GC-MS/MS测定:精密量取上述减压回收后的样品溶液1 mL,氮吹至0.4 mL加入混合对照溶液,乙腈定容至1 mL,再加入0.3 mL磷酸三苯酯溶液,混匀,过0.22 μm尼龙针式过滤器,上机分析。3.2 LC-MS/MS样品 SPE柱:SelectCore HLB固相萃取柱500mg/6mL净化:量取上述花椒提取液3 mL,过SelectCore HLB固相萃取柱500mg/6mL,收集全部净化液,混匀,即得。LC-MS/MS测定:精密量取过固相萃取柱后溶液1 mL氮吹至0.4 mL加入混合对照品液,乙腈定容至1 mL,再加入0.3 mL水,混匀,过0.22 μm尼龙针式过滤器,上机分析。四 / 仪器分析4.1 GC-MS/MS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岛津GC-MS-TQ8040 NX)色谱条件色谱柱:NanoChrom BP-50+MS, 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50 ℃;升温程序:初始温度为60 ℃,保持1 min;以10 ℃/min升温至160 ℃;再以2 ℃/min升温至230 ℃,最后以15 ℃/min升温至300 ℃,保持6 min;载气:高纯氦气(纯度99.999%);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恒压模式:146 kPa;进样量:1 μL质谱条件电离方式:电子轰击电离源(EI);电离能量:70 Ev;接口温度:250 ℃;离子源温度:250 ℃;监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溶剂延迟:10 minGC-MS/MS监测目标物注意事项:目标物定量离子CE电压参考离子CE电压地虫硫磷245.90137.005245.90109.0015甲基对硫磷263.10109.0013125.0047.0010甲拌磷砜124.9096.905153.0097.0010特丁硫磷砜198.90143.0010124.9096.905特丁硫磷亚砜186.0097.0020186.00124.9010氟甲腈、氟虫腈、氟虫腈亚砜、氟虫腈砜、久效磷、水胺硫磷采用LC-MS/MS监测结果,GC-MS/MS可不监测以上化合物。4.2 LC-MS/MS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岛津LC-MS 8045)色谱条件色谱柱:ChromCore C18-MS Pesticides, 2.6μm, 2.1×100mm;流动相:A:0.1%甲酸水溶液(含有5 mmol/L甲酸铵);B:乙腈-0.1%甲酸水溶液(含有5 mmol/L甲酸铵)=95:5;流速:0.3 mL/min;柱温:40 ℃;进样量:2 µL;梯度:时间(min)流速(mL/min)流动相A(%)流动相B(%)00.3703010.37030120.30100140.3010014.10.37030160.37030质谱条件离子源:电喷雾离子源(Electrospray ionization,ESI)正离子扫描;监测方式:多反应监测模式(MRM);离子源接口电压:4.5 kV;雾化气:氮气3.0 L/min;加热气:干燥空气10.0 L/min;DL温度:250 ℃;加热模块温度:400 ℃;接口温度:300 ℃;干燥气:N2 10 L/minLC-MS/MS监测目标物注意事项:目标物定量离子CE电压参考离子CE电压氟虫腈434.9081.0015434.90249.8030氟甲腈386.90350.8010386.90281.8035氟虫腈砜450.90281.8030450.90243.8066氟虫腈亚砜419.10383.1010419.10262.1027治螟磷、甲拌磷、甲拌磷砜、特丁硫磷砜、特丁硫磷亚砜、地虫硫磷参考GC-MS/MS分析结果;为提高仪器灵敏度可采用分段采集模式进行,分段采集可设置测定时间为各目标物保留时间前后0.5 min;挥发油基质样品自动进样器托盘温度不宜过低,否则个别样品会出现分层,导致分析结果不准确,建议25 ℃为宜。五 / 实验结果花椒样品液净化后颜色对比1花椒提取液2花椒提取液过SelectCore HLB固相萃取柱500mg/6mL3花椒提取液过SelectCore HLB-C固相萃取柱500mg/6mL六 /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数据比对,可以看出,SelectCore HLB-C 500mg/6mL固相萃取柱,针对花椒的挥发性成分和色素成分去除效果良好,这样,不仅保护了气相柱和离子源,还消除了由于基质效应带来的检测灵敏度下降等问题。其中普遍反映GC-MS/MS中存在较大基质抑制效应的地虫硫磷、甲拌磷砜、特丁硫磷砜、特丁硫磷亚砜等农残的回收率都得以保证。另外SelectCore HLB 500mg/6mL固相萃取柱,对花椒中挥发性成分去除效果良好,减轻了由于基质中干扰物导致的LC-MS/MS上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响应低等问题。两款固相萃取柱搭配使用可为花椒的农药残留实验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良好的帮助。中药农残相关实验耗材:方法类别推荐产品货号适用品种快速样品处理法(QuEC-hERS)SelectCore QuEChERS 萃取盐包6g MgSO4, 1.5g NaOAc 50/pkgQS-002川桐皮、川赤芍、木通、通草、灯心草、白芍、麦冬、泽泻、益智、姜黄、枸杞、大枣等含碳水化合物和少量色素类SelectCore QuEChERS 净化管15mL, 900mg MgSO4, 300mg PSA, 300mg C18, 300mg Silica, 90mg GCB 50/pkgQ-15PCSG01注意事项:前处理步骤较多,提取效率较为充分,溶液颜色较深,基质标每次只能一个点,加入盐包时会放热,注意冰浴降温对杀虫脒有吸附,回收率可能偏低SelectCore QuEChERS 净化管 15mL, Pesticide Residue A06(含色素挥发油中药农残Q法) 50/pkgQ-15A06木香、厚朴、羌活等含挥发油和色素类注意事项:改良后的配方可以吸附更多的色素和挥发油基质SelectCore QuEChERS 净化管15mL, Pesticide Residue A07(丹参中药农残Q法) 50/pkgQ-15A07丹参专用注意事项:改良后的配方提高了丹参农残测定的稳定性和重现性固相萃取方法1SelectCore QuEChERS 净化管15mL, 1200mg MgSO4, 300mg PSA, 100mg C18 50/pkgQ-15PC04基质简单,色素较少如:人参、西洋参、茯苓、白芍、山药、隔山撬、浙贝母、麦冬、葛根、粉葛、川赤芍、赤芍、白附片、川木通、桑白皮、三七、黄芪、甘草、天花粉注意事项:适用于含有较多有机酸和糖干扰的样品,对磺隆类和杀虫脒化合物吸附较强固相萃取方法2SelectCore HLB固相萃取柱200mg/6mL 30/pkgHLB060-060200-1紫草、北柴胡、陈皮、山楂、大黄、柴胡、当归、党参、地黄、防风、黄芪、桔梗、苦参、益母草、黄精、灵芝、茯苓、大青叶、板蓝根、甘草等含少量色素类注意事项:吸附色素能力相比固相1要好,对滴滴滴类化合物吸附力较强故GC-MS/MS样品分析不适用,多用于LC-MS/MS样品净化SelectCore HLB-A中药农残专用柱200mg/6mL 30/pkgHLBA60-060200-1千年健、桃仁、苦杏仁、花椒、没药、紫苏叶、厚朴、金银花、艾叶、款冬花、乌梅、桑叶、牛蒡子、菟丝子、酸枣仁、莪术、槟榔、小茴香、枳实、郁金、白头翁、菊花、陈皮、白花蛇舌草、褚实子、化橘红、川防风、当归等富含挥发油和色素类气质质测定项目注意事项:对磺隆类化合物吸附力强,且对三氯杀螨醇类、滴滴滴类化合物具有一定吸附作用,故LC-MS/MS样品分析不适用,GC-MS/MS样品分析需5mL样品上柱净化SelectCore HLB-B中药农残专用柱200mg/6mL 30/pkgHLBB60-060200-1色素较多,挥发油较多如:火麻仁、菟丝子、厚朴、酸枣仁、羌活、川芎、莪术、蛇床子、紫苏叶、姜黄、干姜、陈皮、枳实、青皮s、防风、莱菔子、槟榔、当归、小茴香、豆蔻、黄连、黄柏、虎杖、大黄、马钱子、化橘红、当归注意事项:对滴滴滴类化合物具有一定吸附性,适用于LC-MS/MS样品分析,3mL样品上柱净化SelectCore HLB-C中药农残专用柱500mg/6mL 30/pkgHLBC60-060500-1血竭、补骨脂、吴茱萸、沉香、没药、蛇床子、火麻仁、小茴香、马钱子等富含挥发油、色素和生物碱类气质质测定项目适用于重油重色素和生物碱的果实和种子类中药,GC-MS/MS样品分析需2mL样品上柱净化固相萃取方法3SelectCore GCB/NH2-II 固相萃取柱500mg/500mg/6mL 30/pkgGN100-061000-2色素含量多,含少量挥发油如:金银花、菊花、款冬花、忍冬花、益母草、淫羊藿、龙胆草、大黄、虎杖、何首乌、麻黄、苦丁茶、刘寄奴、山银花、忍冬藤、川牛膝、地黄、桑叶注意事项:洗脱液中有甲苯,毒性较大,且洗脱时间较长;对磺隆类农药有一定吸附LC-MS/MS样品分析时应联合其他净化方式分析磺隆类数据SelectCore GCB/NH2-A 固相萃取柱500mg/500mg/6mL 30/pkgGNA100-061000-1紫草、黄连、黄柏、何首乌、干益母草、吴茱萸、虎杖、大黄、决明子、胡黄连、苕叶细辛、菊花、千里光、蒲公英、艾叶、荆芥、茵陈、金银花、番泻叶、龙胆草、蛇床子、川乌、草乌、车前子、地耳草、金钱草、薄荷、广藿香、老鹳草、紫苏叶、忍冬藤、栀子、连翘、莲子心、竹叶柴胡、矮地茶、红景天、麻黄、白鲜皮、赶黄草、款冬花等注意事项:适用于干扰较为严重的GC-MS/MS样品分析。若用于LC-MS/MS样品分析,应联合其他净化方式液相色谱柱ChromCore C18-MS Pesticides 2.6μm, 2.1×100mmS013-026018-02110S气相色谱柱NanoChrom BP-50+MS, 0.25μm,30m×0.25mmG5025-3002
  • 真菌毒素测定液相方法
    2020版药典第四部通则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由于中药材从种植、生产、流通的全过程周期较长,控制不当易受真菌毒素危害,再加上真菌毒素的产生与宿主基质特性密切相关,不同类型中药材会产生种类和性质各异的真菌毒素,不经控制而被消费者使用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2020版药典加强了中药材外源性污染控制方法的制定,在真菌毒素方面,通则名称由2015版2351黄曲霉毒素测定法变化为2020年版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并增加了赭曲霉毒素A测定法、玉米赤霉烯酮类测定法、呕吐毒素测定法、展青霉素测定法,以及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法。有关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法的检测技术(LCMSMS法)请点击上一篇:速领!十大真菌毒素,一包应对同时,本版药典全面制定了易霉变中药材、饮片的真菌毒素限量标准。对黄曲霉毒素有限量要求的具体品种包括:九香虫、土鳖虫、大枣、马钱子、水蛭、地龙、肉豆蔻、延胡索、全蝎、决明子、麦芽、远志、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莲子、桃仁、蜈蚣、蜂房、螳螂、酸枣仁、僵蚕、薏苡仁。▲对玉米赤霉烯酮作出限量要求的品种是薏苡仁。岛津实验器材作为专业的色谱耗材服务厂商,全面致力于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有关色谱消耗品及周边设备等专业的解决方案,先推出一系列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方法包,助您应对2020版药典中药真菌毒素的分析。岛津 / 多种真菌毒素 / 测定方法包01今天就为大家介绍,如何利用岛津黄曲霉毒素定量方法包对薏苡仁中黄曲霉毒素进行定量分析。黄曲霉毒素定量方法包,包括岛津SHIMSEN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产品对样品进行提取净化,Shim-pack GIST C18色谱柱进行分离,SHIMSEN黄曲霉毒素混标溶液作为标准品对中药中的黄曲霉毒素进行分析,根据方法说明书进行操作,回收率高,重复性好,满足《中国药典》要求,此方法包可应对于黄曲霉毒素的测定。▲点击查看大图02●样品前处理●利用SHIMSEN IAC系列免疫亲和柱(黄曲霉毒素小柱 货号:380-00910)进行前处理,不需要缓冲盐溶液洗脱,仍能保证回收率与提取效果。详细流程如下:▲点击查看详情03●参考2020年版中国药典●▲色谱柱:Shim-pack GIST C18(250mm×4.6 mm,5μm;P/N:227-30017-08)▲薏苡仁加标样品液相色谱图进样量:20 μL加标浓度:黄曲霉毒素B1/G1为1 ng/g;黄曲霉毒素B2/G2为0.3 ng/g将薏苡仁样品进行加标(添加浓度分别为:黄曲霉毒素B1和G1 为1 ng/g;黄曲霉毒素B2和G2为0.3 ng/g),按照上述前处理方法处理后上机,平行3份样品考察回收率和RSD,具体结果如下:04如果您对此方法包和应用感兴趣,欢迎扫码留下您的需求,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资料与服务。
  • 如何理解研究内毒素的重要意义?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杆菌生长时释放或死亡时裂解出来的细胞壁脂多糖成分。体内外实验早已证明,内毒素具有耐热,耐酸碱等特性。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可引起发热,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中性粒细胞增多,补体激活、机体血压下降等病理生理反应,严重时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由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内毒素的结构、功能、作用机制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临床上也发现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内毒素关系密切。内毒素血症在临床上可涉及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神经科,急诊科等,但是与之关系较为密切的仍然是败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病等。因此,积极开展内毒素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对于阐明这些疾病的发生机制并进而建立相应的治疗措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尽管对内毒素的研究已开展数十年之久,但是,目前国内尚无一部完整的书籍来专门阐述内毒素的基础与临床的关系。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内毒素的作用机制及信号转导途径认识的不断深化,建立和发展了抗内毒素血症的多种战略,这为以后治疗内毒素血症提供了新的思路。 内毒素进入机体后,可直接对细胞的生物膜产生毒性,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单核-巨噬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作用使机体产生多种炎症介质,从而影响细胞的代谢,最后导致细胞死亡,影响脏器功能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Toll样受体家族的阐明使内毒素的信号转导途径更为完善。一般认为,内毒素进入机体后,与脂多糖结合蛋白结合形成复合物,将脂多糖传递给单核-巨噬细胞膜上的CD14受体,并与Toll样受体4的具有亮氨酸富集重复体的结构域发生物理接触,使Toll样受体4构象发生改变,通过其胞质结构域募集细胞内髓系分化蛋白88(My88)和白细胞介素-1(IL-1)受体相关激酶发生自身磷酸化,引发酶系级联反应,最终激活NF-MκB等多个转录因子,合成和分泌大量细胞因子发挥作用。 许多炎症介质参与内毒素的生物学效应,如TNF-α,白细胞介素类,NO、补体,前列腺素类,血小板激活因子等。肠细菌及内毒素转位是内毒素血症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多器官功能衰竭及肝病内毒素血症致死的重要原因。重视对肠细菌及内毒素转位的处理是减少外科手术及其他危重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减少肝病患者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至今,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仍无特效措施,抗生素的应用虽然能够有效地控制细菌感染,但有增加内毒素血症的危险。内毒素抗体曾经被认为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有效,但是临床研究却证明其无效;其他措施包括抑制脂质A合成,阻断内毒素信号转导以减少细胞因子分泌,可能对内毒素血症的治疗有效,但仍需经过临床实践证实。
  • 真菌毒素检测如何采样?
    真菌毒素的检测误差一直是粮油、饲料等领域令技术人员非常头疼的问题,有时甚至会达到百分之几百的偏差,误差的来源和影响因素非常之多,如检测产品本身、操作流程和细节掌握程度、实验环境和条件、不同种类样品的基质效应等。前边跟大家分享了“同一车粮食,为什么真菌毒素的测值不一样?”,反响很好,笔者在这里就跟大家聊一聊,影响检测结果的最大因素——采样。  同其他检测项目一样,真菌毒素的检测也包括采样、制样、分析检测等步骤。那么,这些步骤中哪个对真菌毒素的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呢?  根据相关文献(Whitaker & Dicken,1974)报道,在真菌毒素分析检测过程中,误差产生的概率情况如下图1所示。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第一步的采样是最为关键的,其错误概率高达88%,二次取样错误概率为10%,而分析方法的错误概率仅为2%,由此可见取样及二次取样的关键性。  取样的关键性  造成采样及二次取样步骤容易出现误差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  1、真菌毒素在样品中的分布是不均一的 上图以蛋白质和真菌毒素在样品中的分布情况,向我们说明真菌毒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2、真菌毒素检测的精度在ppb(ng/g)级别  真菌毒素的检测精度都在ppb级别,尤其对于毒性超强的黄曲霉毒素。ppb(ng/g)即10亿分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微量的单位,如果没有足够大的采样量,会造成很大的误差。  下表为美国农业部提供的信息,在一卡车玉米中加标20ppb的黄曲霉毒素污染的测值情况。   从上表可以得知,如果只取0.45公斤的玉米,检测得到的污染数值范围为0-46.9ppb;而若取样量为4.5公斤,其检测范围为11.6-28.4ppb,由此可见因为取样量的不同,引起的误差范围会相去甚远。  采样注意事项  1、采样的原则  由于真菌毒素分布的随机性,采样的时候要做到多点、随机、均匀,使得每个部位都有相同的概率被取到。  2、采样的数量  FAO和WTO建议每200公斤物料采样一次,如果所采样品是混合比较均匀的粉状物料,可以适当的减少采样点数。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人力、物力有限,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采样点数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及物料情况来确定采样点数。  3、采样量  原料送检样品采样成品可在500g,原料样品在1000g,这样可以保证检测的最低检测量和检测样品的霉菌毒素的分布均一性。GB 5009.22规定,固体样本采样量要大于1kg。  具体采样方法  1、流动物料采样  采样方式:采用适当的采样设备,并控制物料流的速度,使得采样器能从整个物料流截面采样而不会溢出。  适用范围:适用于运输卡车、火车、轮船散装物料卸料时;筒仓物料存储采样口采样;饲料企业打包出料口采样。  2、散装物料采样  采样方式:采用探针式采样器。 探针采样器的长度应该能够刺到容器底部。  适用范围:适用于驳船、漏斗车、厢式货车、卡车、火车厢、槽车运输的散装物料。  3、袋装物料采样  选择适当长度采样器,将探针采样器从包装袋一角斜插到对角。  采样器长度必须和包装袋对角线长度接近。  4、圆桶仓存储物料采样  对于料仓存储的物料,只有在出料口采样流动物料采样方案才可能获得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若料仓中物料储量不多时,也可以分散取多点采样以获得比较有代表性的样本。  5、饲料生产过程采样  在出料扣安装自动采样设备或者采用鹈鹕嘴取样器采样。  对已经进入仓库的饲料,按照袋装物料的采样程序进行采样。  6、仓储饲料采样  对已经进入仓库的饲料,按照袋装物料的采样程序进行取样。  7、养殖场饲料及原料采样  饲料样品从料槽中中采样,每个料槽采样量可在500g,料槽应该随机性选择原料样品应该从存储袋中按照多个采样点采样,每次采样可1000g。
  • 速领!十大真菌毒素,一包应对
    2020版药典第四部通则岛津推出中药10种真菌毒素筛查方法包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食品或饲料里生长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对人类和动物都有害。由于中药材从种植、生产、流通的全过程周期较长,控制不当易受真菌毒素危害,再加上真菌毒素的产生与宿主基质特性密切相关,不同类型中药材会产生种类和性质各异的真菌毒素,不经控制而被消费者使用后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版药典在“四个最严”背景下,全面制定了易霉变中药材、饮片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具体品种增加至24个。在方法方面,增加了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法。2020年版《中国药典》自2020年12月30日起正式实施以来,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相信中药相关企业都在积极地完成应对工作,在四个最严的背景下,中药企业对真菌毒素的监控也成为了2020年版《中国药典》对应工作的重中之重。中药 / 10种真菌毒素 / 方法包01岛津实验器材作为专业的色谱耗材服务厂商,全面致力于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有关色谱消耗品及周边设备等专业的解决方案。现推出中药中10种真菌毒素筛查测定方法包(PRC-KIT-040)助您应对2020药典中药真菌毒素的分析。利用岛津10种真菌毒素筛查测定方法包建立了10种真菌毒素的LC-MS/MS快速筛查方法,下文展现了采用岛津LCMS-8050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系统进行薏苡仁中10种真菌毒素的LC-MS/MS快速筛查方法的部分实验结果。 02●UHPLC条件●色谱柱:Shim-pack GISS-HP C18 [Metal free column](100×2.1 mm,1.9 μm;P/N:227-30922-02)流 速:0.3 mL/min 进样量:5 μL柱 温:50 ℃流动相:A:0.01%甲酸水溶液 B:乙腈-甲醇(1:1)梯度洗脱程序如下:●质谱条件●离子化模式:ESI,正负离子同时扫描 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MRM)碰撞气:氩气 加热气:空气 3.0 L/min雾化气:氮气 2.5 L/min 干燥气:氮气 3.0 L/min接口温度:400℃ DL温度:150℃ 加热模块温度:500 ℃ 03●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黄曲霉毒素 B1、黄曲霉毒素 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 G2、赭曲霉毒素 A、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伏马毒素 B1、伏马毒素 B2 及 T-2 毒素混合对照品溶液(SHIMSEN 10种真菌毒素混标溶液,货号:380-03538)适量,加50%乙腈溶液制成不同浓度的混标贮备溶液;再用 50%乙腈溶液稀释成不同浓度的系列混合对照品溶液。●样品前处理●取供试品粉末约5 g(过二号筛),精密称定,精密加入70%甲醇溶液50 mL,超声处理30分钟,离心,精密量取上清液10 mL,用水稀释至20 mL,摇匀。精密量取3 mL,待净化。3 mL甲醇、3 mL水活化,弃去流出液;3 mL上述待净化液上样,直至有适量空气通过,收集流出液;3 mL甲醇洗脱,收集流出液;合并两次洗脱液,于40℃氮气缓慢吹至近干,加50%乙腈溶液定容至1 mL,用微孔滤膜(0.22 μ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净化流程▼10种真菌毒素混合对照品溶液的MRM色谱图04将0.2、0.4、1.0、2.0、4.0 ng/mL系列薏苡仁基质混合对照品溶液(以黄曲霉毒素B1计)进样分析,以浓度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校准曲线。薏苡仁基质中10种真菌毒素线性相关性良好,r均大于0.995,准确度在93.4%~108.9%之间。对薏苡仁空白样品进行高、中、低浓度(以黄曲霉毒素B1计,分别为0.4 ng/g、1.0 ng/g、2.0 ng/g)加标后,按照上述前处理方法处理后上机,各添加浓度平行3份样品考察回收率,结果显示,加标回收率为61.3%-97.4%。▲点击放大05采用岛津10种真菌毒素筛查方法包建立了10种真菌毒素的LC-MS/MS快速筛查方法。对薏苡仁空白样品进行高、中、低浓度(以黄曲霉毒素B1计,分别为0.4 ng/g、1.0 ng/g、2.0 ng/g)加标后,按照上述前处理方法处理后上机,各添加浓度平行3份样品考察回收率,结果显示,加标回收率为61.3%-97.4%,回收率高,满足药典要求。该方法可为中药材中10种真菌毒素同时测定提供参考。如果您对此方法包和应用感兴趣欢迎扫码填写您的需求我们将为你提供更多资料与服务●更多推荐●真菌毒素液相定量方法
  • 贝类毒素中毒?爱吃海鲜的小伙伴速看!
    导读海鲜一向以唇齿留香的滋味被人们视为珍馐。不管是生活在海边的居民,还是内陆的小伙伴们,对于海鲜总是有一番特别深厚的情感。然而,近年来随着海洋环境污染逐渐严重,海洋生物毒素对公共健康和海产品养殖业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尤其在沿海地区城市,如珠海、宁波、厦门、秦皇岛、唐山等,贝类毒素中毒事件屡见报端。贝类毒素按其化合物性质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其中,脂溶性毒素最为常见。如今,包括脂溶性贝类毒素在内的海洋生物毒素对海产品污染已成为食品安全相关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脂溶性贝类毒素如何检测呢?一起来看看吧。贝类毒素小知识贝类毒素按照中毒症状主要分为四类,即麻痹性贝毒、腹泻性贝毒、神经性贝毒和记忆缺失性贝毒,按其化合物性质则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其中,脂溶性贝类毒素指在贝类脂肪组织富集而不易排出体外、具有热稳定性、易溶解于有机溶剂的一大类毒素,属于多环聚醚类的脂溶性化合物,主要包括大田软海绵酸毒素(OA)、鳍藻毒素(DTX)、蛤毒素(PTX)、虾夷扇贝类毒素(YTX)和原多甲藻毒素(AZAs)等。这些毒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富集在脂肪组织内不易代谢排出,导致慢性病的发生甚至会诱发肿瘤。下图为AZA的基本结构。美国对OA组和AZA组毒素的安全限量为160 μg/kg,欧盟在此基础上还设置了PTX组和YTX组的安全限量,分别为160 μg/kg(PTX)和3750 μg/kg (YTX)。原多甲藻酸毒素(AZA)结构图岛津解决方案● 分析利器: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本方案使用碱性流动相分析扇贝萃取液中的脂溶性贝毒。萃取和分析步骤依据欧盟LC-MS/MS Ver.5测定软体动物中亲脂性海洋生物毒素的统一操作流程。● 方案特色:自动进样器的预处理功能分析时可采用自动进样器的预处理功能,吸出5 μL扇贝基质溶液,之后再吸出等量的各浓度混合标准溶液后进样。对于实际样品分析,吸取甲醇溶液来替代混合标准溶液。使用该功能,在配制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时可大大节省制备空白基质的时间,并且软件的自动化功能使得结果具有更佳的重现性和线性。自动进样器的预处理功能示意图● 方法学结果下图为标准曲线最低点处各化合物的色谱图。水解可将自然界贝类中存在的OA和DTXs的酰化酯基团转化成游离形式,但水解处理后,PTX、AZA的毒素基团将被分解而无法检出,因此,AZA1、PTX2采用未水解的萃取液作为基质溶液,其它物质不论是否水解均可获得95~104%的良好回收率。表1. 定量结果和回收率注:N.D.表示未检出结 语贝类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是大海馈赠给人类的礼物,只是人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也要小心毒素的残留。通过在方法中设置自动进样器的预处理功能,可自动配制高精度的基质匹配标准曲线,扇贝中5种脂溶性贝类毒素的检测方法灵敏度高、线性良好,加标回收率高。捍卫食品安全,岛津与您共筑食品安全防线!撰稿人:骆丹如需深入了解更多细节,欢迎联系津博士 sshqll@shimadzu.com.cn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应用及光度法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实操培训班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帮助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和相关制药生产企业提升细菌内毒素检测能力,海南省药师协会联合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定于2023年11月14日-15日在海口举办“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应用及光度法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实操培训班”。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培训组织主办单位:海南省药师协会协办单位: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二、培训对象药品生产企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药检所以及医疗机构从事细菌内毒素检查工作的质检人员。三、培训时间、地点及费用(一)培训时间:11月14日-15日,培训为期1.5天;(二)培训地点: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金盘南侧建设一横路1号吉兴雅苑1栋一楼109会议室。(三)培训费500元/人(含资料费、中餐费、证书费等)。四、培训讲师尹雪雁 科德角国际资深技术主管秦焕甲 科德角国际高级应用工程师五、培训内容(一)细菌内毒素基础知识及2025版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趋势介绍1、内毒素、鲎试剂和内毒素检测概述2、鲎反应干扰因素及方法选择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法规介绍(二)细菌内毒素光度法检测开发实例分享1、细菌内毒素光度检测开发实例2、基因重组鲎试剂方法介绍(三)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系统的应用指导1、计算机要求2、数据库3、Pyros eXpress 软件安装和注册4、通用设置的介绍5、库的介绍6、检测模板介绍7、软件扩展(四)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系统的现场实操培训六、报名(一)参训人员用微信扫以下二维码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23年11月10日18:00,有特殊情况请与李老师联系联系方式:400-860-5168转5075 七、其他事项联系电话:400-860-5168转5075办公地址:海口市龙华区金盘建设一横路1号吉兴雅苑西门1栋一楼102室。
  • 安谱实验用数据说话——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大揭秘
    近日,著名打假人士方舟子,质疑普洱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等致癌物质,引起茶界一片哗然,各界人士及网友们众说纷纭,同时方舟子也列举出广州疾控和南昌大学硕士论文对普洱茶相关毒素的检测结果,所采集样品均呈阳性。面对如此情况,聚光科技下属子公司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谱实验”)立即安排实验,采用液相色谱法对普洱茶中的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进行了检测,用详实的数据、谱图来探究普洱茶中所含毒素的真实情况。 样品1:在茶叶商店里选择了存放长达9年的生茶样品2:经过发酵技术发酵过的熟茶一、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参考GB 5009.22-201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第三法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  样品前处理  准确称取2 g 粉碎的茶叶试样,置于50 mL 离心管中,加入10 mL( 乙腈+ 水) 溶液(84+16),涡旋3min,超声15min,4000rpm离心8min。取4mL 上清液,加12mL PBS 缓冲溶液稀释,混匀,待净化  加标溶液:CDGG-116870-03 (o2si 品牌) 黄曲霉毒素B1、B2、G1、G2 混标 1:0.3:1:0.3ppm 25uL  小柱操作  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SBHL-20-0383,Beacon 品牌) 恢复室温后,让柱内缓冲液流完。  上样:控制流速1d/s  淋洗:5mL PBS 淋洗,5mL 水淋洗,淋洗完后抽干,  洗脱:用2mL 甲醇洗脱,控制流速1d/s 50℃氮吹到近干,用流动相定容到1mL,过滤,待进样。  色谱条件  a) 流动相:A:水,B:甲醇/ 乙腈(16+16)  b) 色谱柱:CNW Athena C18-WP 液相色谱柱 (4.6*150mm,5um)  c) 流速:1.0mL/min  d) 柱温:40℃  e) 进样体积:20μL  f) 检测波长:激发波长360nm 发射波长440nm二、普洱茶中呕吐毒素的检测(参考GB 5009.111-2016 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 第二法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样品前处理  取2g 茶叶,加入20mL 去离子水,涡旋1min,超声20min,4000rpm 离心8min,取上清液2mL 过柱。  加标溶液: CDGG-014445-06 (o2si 品牌)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呕吐毒素) 标准品 200 ug/mL 于甲醇加标50uL  小柱操作  呕吐毒素免疫亲和柱(SBHL-20-0347,Beacon 品牌)恢复室温后,让柱内缓冲液流完  上样:2mL 上样液加到小柱上面,控制流速1d/s  淋洗:5mL PBS 溶液 洗涤,5mL 水洗涤  洗脱:2ml 甲醇洗脱,控制流速1d/s  甲醇氮吹近干后,加流动相定容到1mL。涡旋, 过滤, 待上机检测。  色谱条件  a) 流动相: 甲醇:水(2:8)  b) 色谱柱: CNW Athena C18-WP 液相色谱柱(4.6*150mm,5um)  c) 流速:1.0mL/min  d) 柱温:35℃  e) 进样体积:20μL  f) 检测波长:218nm三、实验谱图图1:黄曲霉毒素10ppb 标准品谱图(黄曲霉检测)图2:生茶基质谱图(黄曲霉检测)图3:熟茶基质谱图(黄曲霉检测) 图4:生茶基质加标10ppb 谱图(黄曲霉检测)图5:熟茶基质加标10ppb 谱图(黄曲霉检测) 图6:呕吐毒素1ppm 标准品谱图(呕吐毒素检测)图7:生茶基质谱图(呕吐毒素检测)图8:熟茶基质谱图(呕吐毒素检测)图9:熟茶基质加标1ppm 谱图(呕吐毒素检测)四、实验数据  黄曲霉毒素目标物生茶基质熟茶基质生茶加标10ppb熟茶加标10ppb生茶加标回收率%熟茶加标回收率%黄曲霉 G2 (ng/mL)003.95.939%59%黄曲霉G1 (ng/mL)0076.970%69%黄曲霉B2 (ng/mL)0088.380%83%黄曲霉B1(ng/mL)008.78.187%81%  呕吐毒素目标物生茶基质熟茶基质熟茶加标1ppm熟茶加标回收率 %呕吐毒素000.92ppm91.2五、分析讨论  1、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市面上购买的普洱茶生茶和熟茶均没有检测到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但是限于我们样品来源有限,从我们检测的样品来看,正常渠道购买的普洱茶一般都没有问题,大家可以放心饮用。  2、黄曲霉毒素B2、B1 的加标回收率可以达到80% 以上,但是G2、G1 平均只有40-70%,不是很稳定,后来经过排查,发现G2、G1极易降解,隔一段时间进样,峰面积就会降低很多,相对来说,B2,B1的回收率比较稳定,另外食品中最容易污染,关注度最高的也是黄曲霉毒素B1,并且是毒性最强,致癌性最强的毒素。呕吐毒素的回收率非常稳定,达到90%以上。  3、总体来说,免疫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柱后光化学衍生法检测普洱茶中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呕吐毒素是非常可靠的方法,目前国家对黄曲霉B1的限值,玉米制品为20ppb,稻谷及其制品10ppb,小麦及其制品5ppb,呕吐毒素在玉米小麦中的限值为1ppm,根据国标方法,黄曲霉毒素的定量限达0.5ppb,呕吐毒素的定量限可以达到0.2ppm,均低于国家的限值。六、黄曲霉毒素和呕吐毒素检测实验耗材包货号名称规格品牌SBHL-20-0383美国Beacon黄曲霉毒素总量免疫亲和柱(B1,B2,G1,G2)3mL,20支/盒BeaconSBHL-20-0347美国Beacon呕吐毒素免疫亲和柱3mL,20支/盒BeaconCDGG-116870-17-1ml黄曲霉毒素B1、B2、G1、G2混标(GB/T 5009.22-2016)标准品1 mg/L于乙腈, 1 ml于Certan VialO2SICDGG-116870-03黄曲霉毒素B1、B2、G1、G2混标(GB/T 5009.22-2016)方法2方法3 标准品不同浓度于乙腈, 1 ml于Certan VialO2SICDGG-014445-06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 标准品200 ug/mL于甲醇,1mLO2SILAEQ-461572Athena C18-WP 液相色谱柱4.6*150mm,5umCNWSBHL-YQ-01凯斯科光化学衍生器PCS凯斯科SBEQ-CR0002SPE 小柱连接件【1,3,6mL】,PP 材质12 个/ 包CNWSBEQ-CR1012CNW 12 位固相萃取真空装置12 位CNWSCAA-114 亲水PTFE针式滤器 13mm*0.22um, 100 只/ 罐ANPELSCAA-113亲水PTFE针式滤器 13mm*0.45um, 100 只/ 罐ANPELQBAA-0020122ml 无针注射器100 只/ 包ANPELABEQ-3300002-25CNW 50ml 尖底离心管25/袋CNWADEQ-26001113ml 塑料巴斯德吸管、160mm、未灭菌500/ 箱CNWVAAP-32009E-1232A-100CNW 9mm 透明螺纹口自动进样瓶( 带刻度、书写)2ml,12*32mm, 9mm,100 只/ 盒CNWVEAP-5394-09FRB-100兼容Agilent 的9mm 蓝色开孔拧盖、含PTFE/ 橡胶隔垫,Bond100/ 袋CNWCAEQ-4-003306-4000HPLC 级别通用型乙腈( 也适用于生化,无水分析领域)4LCNWCAEQ-4-003302-4000HPLC级甲醇,梯度级4LCNWEOFO-945605Talboys 基本型旋涡混合器,230V/150W外形尺寸: 20.3×10.2×14.0cm, 包装重量:5.3kgTalboysEDAA-2101TH超声波清洗器,100W ( 带加热功能) 槽内尺寸: 300*150*100mm,4LANPEL
  • 内毒素与补体之补体的概况
    内毒素等可激活补体级联反应,补体激活则形成过敏毒素C3a,C5a,以及末端补体复合物。多数研究表明,高浓度的过敏毒素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或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关。亦已发现补体固有成分C3和C4对内毒素休克有保护作用,末端补体复合物可溶破和消耗靶细胞,从而起到保护机体的作用。补体是一类重要的免疫分子。19世纪80年代,Grohman和Buchner发现血浆和新鲜血清能杀灭细菌,并命名具有这种杀菌作用的物质为防御素。1894年,Pfeiffer在豚鼠体内发现溶菌现象,并鉴定防御素对热敏感,55℃30min即被灭活,故认为这种溶菌活性是血清酶的作用。其后,Bordet发现在加热灭活的血清中加入新鲜血清可恢复杀菌作用,并认为血清的杀菌作用需要两种不同的物质:一种是耐热的,因免疫而作用增强,并特异性地与免疫原发生反应,即现在所知的抗体;另一种不耐热,在免疫与不免疫血清中均存在,提示是一种非特异的补充成分,被命名为补体。以后又证明,防御素与补体为同一成分,统称为补体。各种动物红细胞抗体加补体可引起免疫溶血现象,所以认为补体为血清的单一成分。直到20世纪初,Ferrata首先发现补体成分并不单一,透析新鲜血清可得到非水溶性的优球蛋白部分和水溶性的假球蛋白部分。这两部分单独都不能使已结合抗体的红细胞溶解,如先与优球蛋白部分结合,再与假球蛋白部分作用可导致溶血;如次序相反,则无溶血现象。由此可见,补体的溶血作用是由两种成分依次反应引起的,优球蛋白和假球蛋白部分分别被命名为补体第一成分(C1)和补体第二成分(C2)。后来又陆续提出了补体第三成分和补体第四成分,直至20世纪50年代才确定这四个补体的反应顺序为C1→C4→C2-C3。50年代至60年代发现C3也并非单一成分,而是由六个因子组成的复合体,即由C5、C6、C7、C8与两个C9组成的补体末端复合物。60年代,研究者发现C1也非单一成分,是由C1q、C1r及C1s三个亚成分组成的。以上所述即为补体经典途径的11种成分。1954年,Pillemer等在血清中发现一种非抗体成分,命名为备解素(即现在所称的B因子),它可与一些多糖类物质作用,不经补体前段成分C1、C4 及C2而直接活化C3,并经补体末端效应成分C5~9,即通过补体活化的第二途径而溶破靶细胞。以后,研究者又逐渐认识了C1r、C1s及C4在本质上属于酶成分,发现了补体调节因子如C1抑制物(C1-in)、1因子、备解素(P)以及补体成分的cDNA克隆等。补体的成分是蛋白质,补体的激活需经蛋白水解发挥作用。补体通过肽链的有限蛋白水解,产生一些新的片段,其中有些直接表现某种功能,有些则再行组装,形成一些新的复合酶,再进一步进行有限的蛋白水解,从而形成复杂的级联反应。
  • Sievers Eclipse内毒素检测仪为您简化内毒素检测程序的每一步
    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分为两类,凝胶检测技术和光度检测技术。凝胶检测技术又分为凝胶限度法和凝胶半定量法;光度检测技术又分为浊度法和显色法,其中,浊度法分为动态浊度法与终点浊度法,显色法分为动态显色法与终点显色法。在这些方法中,定量分析使用较多的为动态显色法,下表从不同维度比较了不同内毒素动态显色检测系统的区别。Eclipse为您简化内毒素检测程序的每一步——从库存到批次放行Sievers Eclipse月食细菌内毒素检测仪使用微流控自动化和最新的兼容软件来简化您内毒素检测程序的每一步,从供应链和存储到验证、常规检测和签字放行。通过以下方式降低成本并最大程度减少仓储微孔板仅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储藏鲎试剂冷藏可降低10倍无需存储RSE或CSE — 内毒素标准品已预先存储于Eclipse微孔板中使用以下方式改进系统实施和cGMP放行几天内即可完成系统验证每个Eclipse微孔板能够验证7种最终产品最少化台式分析仪的维护量 — 无需机器人通过以下方式简化并提高检测量9分钟内即可轻松完成检测,少于30个移液步骤自动执行标准曲线、阳性产品对照PPC和自动混合仅需要简短的分析人员培训出现错误的机会有限省时的模板和附件信息库通过以下方式简化产品放行简化批次检测、数据审核和放行远程数据审核和样品签核全面的专属性检测的审计追踪通过以下方式最大化灵活性并确保合规性企业级的软件解决方案自定义权限数据可靠性和ALCOA+21 CFR Part 11微流体技术的使用让内毒素检测变得轻松、快速。通过简化内毒素检测,制药商可以确保产品安全、同时提高样品检测率并减轻分析员的负担。立刻联系我们,了解更多Eclipse内毒素检测仪的信息。◆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告别传统内毒素检测方式,试试事半功倍的Eclipse细菌内毒素检测仪!
    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正式将内毒素检测试剂所用原料鲎(中国鲎和圆尾褐鲎)列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鲎试剂的供应或多或少受到了一定影响。然而,鲎试剂仍是目前世界最灵敏高效的内毒素验证手段,我国药典也尚未完全接纳鲎试剂以外的替代方法,各大制药厂商仍需遵循各国药典规范,使用鲎试剂作为内毒素检测的合规方法。Sievers Eclipse月食细菌内毒素检测可最多减少90%的鲎试剂使用量,是您在当前鲎试剂供应减少情况下的理想选择!Sievers分析仪研发了新一代革命性的细菌内毒素检测Sievers Eclipse月食细菌内毒素检测(Bacterial Endotoxin Testing,BET)平台,使用户意识到当今社会的需求,既要保护珍贵的自然资源,又要遵守药品和医疗器械制造商必须满足的严格的分析和监管要求。通过最高减少90%的鲎(Horseshoe Crab,HSC)试剂使用量,Eclipse月食检测平台可减少这个星球上最敏感且无可匹敌的天然内毒素检测试剂的需求量。Eclipse月食平台在提供完全合规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同时,能够保护鲎物种的存续。Sievers Eclipse月食细菌内毒素检测平台最高可减少85%的化验准备时间,同时又能满足《美国药典》、《欧洲药典》、《中国药典》和《日本药典》的要求。通过创新性的设计,Eclipse月食平台可显著减少移液步骤,减少操作员之间的操作差异,并简化化验准备。优势节省鲎试剂的使用量,减少检测时间,并增加样品检测量,同时又不牺牲准确度或监管合规性。Sievers Eclipse月食平台提供完全合规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同时能够保护鲎物种的存续。分析仪吸光度分析仪具备稳定的37℃培养控制与离心技术,并能确保数据传输安全。 软件 高度定制化的企业解决方案,符合21 CFR Part 11和ALCOA+数据可靠性要求。微孔板精确的微流体处理设备,可通过微流控技术以及嵌入式内毒素标准品与阳性产品对照PPC(Positive Product Control),实现自动化操作。事半功倍,简约而不简单最高减少90%的鲎试剂使用量最高减少85%的准备时间,可在最短9分钟内完成化验准备最高减少89%的移液步骤,并降低操作员重复性压力损伤的风险提高每日样品检测量满足全球监管要求符合21 CFR PART 11和数据可靠性准则Sievers Eclipse月食细菌内毒素检测平台具有四大关键优势:监管合规性Eclipse平台包含三个组件:分析仪、微孔板和软件。专为制药、医疗器械和透析市场的水和药品质量控制检验所设计。本平台使用了商业化供应的、FDA许可的制造商所生产的鲎试剂LAL,满足全球药典:《美国药典》USP85、《欧洲药典》EP 2.6.14、《中国药典》ChP四部1143和《日本药典》JP 4.01的所有相关要求。Eclipse月食平台提供给用户每次分析运行21个样品的能力,灵敏度低至0.005 EU/mL。本平台集成了自动化技术和动力学显色方法,满足监管合规性,具有无与伦比的性能和效率。简化操作Eclipse月食平台极大地简化了化验设置,使用了嵌入式的内毒素标准品(Reference Standard Endotoxin,RSE)和阳性产品对照(Positive Product Control,PPC),节省了时间。移液步骤最高减少89%,且降低了操作员重复性压力损伤的风险。分析性能专利的Sievers Eclipse微孔板通过精确的微流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分析性能。该技术通过嵌入式内毒素标准品和阳性产品对照PPC,并采用一致的液体处理,实现了自动化操作,可以获得准确的结果,并降低误差和污染风险。效率提高本系统通过最高减少85%的劳动量和90%的昂贵的鲎试剂使用量,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检测效率。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更高的精确度,并采用更少的步骤,Eclipse平台减少了对操作员进行广泛培训的需要,且降低了重复性压力损伤的风险,同时增加了用户的单日化验次数。Eclipse微孔板Eclipse微孔板是一种精密设计的微流体处理设备,旨在大幅简化用于检测细菌内毒素的动力学显色试验。这一突破性的微孔板可进行完全合规的内毒素检测试验,同时每板可提供21个样品的检测量。与Eclipse分析仪和软件配合使用的Eclipse微孔板使用了离心力和气动腔来进行测量,并将精确量的鲎试剂水、样品以及鲎试剂均匀滴加至104个光学池中检测。104个光学检测池包含26个分区:5个标准曲线分区,可选择运行3、4或5点标准曲线,一式三份。这些分区预先储存有内毒素标准品,其范围在50-0.005 EU/mL之间。其中每个分区均包含一个阴性对照池。21个样品分区,用于运行样品和0.5 EU/mL阳性对照PPC,一式两份。为确保在37±1℃条件下发生鲎试剂LAL与内毒素的反应,Sievers Eclipse月食分析仪使用了红外温度监控仪(NIST可追溯型)来测量微孔板在整个检测期间的精确温度——这在业界属于首创。如何开始01在准备开始执行化验时,分析员将55 μL的鲎试剂水吸入每个标准曲线分区中,然后,分别将55 μL的每种样品吸入其余的21个分区中。如果鲎试剂制造商的使用说明有要求,则用户可以选择预孵育样品和标准品。加入了所有样品之后,向检测板的中心加入1.0 mL的鲎试剂,总计27个移液步骤,并开始进行化验。02微孔板旋转,自动将鲎试剂和样品分配进每个计量室,为专门设计的气压室加压。然后,微孔板缓慢下降,以去除施加在气室上的重力,然后按其梯度,将鲎试剂和样品压入光学检测池中,以1:1的精确比例进行混合。03预先储存的内毒素标准品、鲎试剂和样品的独特混合程序,使用Sievers Eclispe平台的专属动作和技术将溶液完全混合。溶液均匀后,每5秒在405 nm处,读取每个光学检测池,从而得到每个反应的高清视图。创新的设计与精确的微流控技术相结合,最高可减少90%的鲎试剂使用量,在最短9分钟内,以27个移液步骤完成化验准备设置。如果您想更详细地了解Sievers Eclipse月食细菌内毒素检测仪,欢迎联系我们!◆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筷子的秘密--黄曲霉毒素需谨慎!AIC80 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
    筷子没洗干净容易产生黄曲霉素很多家庭也都有这个习惯,筷子用到细缝发黑都不舍得扔掉,洗碗布也完全没有形状了,还在努力服役。而年轻人的早期肝癌可能跟我们使用的筷子有关。筷子本身并不会长黄曲霉菌,但我们平时使用筷子来吃花生、玉米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时,筷子缝里最容易藏淀粉,一来二去霉变了,黄曲霉素就藏在里面了。建议选择铁筷子,平时洗筷子的时候要记得先泡一泡,软化上面的食物残渣,以便容易清洗掉。新闻多看点黄曲霉毒素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68倍,1毫克就是致癌剂量,对肝脏组织的破坏性极强。居家生活,除了筷子容易滋生黄曲霉素,还有哪些地方容易长呢?1.发霉的花生玉米黄曲霉素藏在发霉的食物里,特别是淀粉含量高的食物里,比如花生、玉米、大米、小米、豆类等。因为黄曲霉菌以孢子形式传播,食物容易牵连霉变,如果您发现有一颗花生坏了,那存放的一袋子的花生米都得扔掉。2.发苦的坚果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经常摄入会增加肝癌风险。3.不正规作坊的自榨油一些油料作物如花生、玉米等在储存过程中如果发霉,榨得的油中还可能带入黄曲霉毒素。4.久泡的木耳很多人应该都听过这条很火的新闻,浙江瑞安的一位消费者因为食用泡发了三天的黑木耳,导致食物中毒,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一度生命垂危。对付黄曲霉毒素有妙招油热了先加盐食盐对黄曲霉素的中和和降解,大概能消除95%的黄曲霉素。在食用油倒入锅里加热后,放入少量食盐,搅拌10~20秒,这样基本上就能消除大部分食用油里的黄曲霉素。多吃点绿叶蔬菜多吃绿叶蔬菜可以让我们平时不小心吃下去的黄曲霉素失效一部分,因为叶绿素能够阻止黄曲霉素的吸收,预防肝癌。检测黄曲霉毒素看这里AIC-80 黄曲霉毒素分析仪AIC80黄曲霉毒素分析仪基于液相色谱法,采用目前国际最先进的黄曲霉毒素专用荧光检测器,是一款功能集成、系统优化、模块化设计的仪器。该仪器完全按照 GB/T 18979-2003、GB/T 5009.23-2006、GB 541337-2010、GB/T 30955-2014、GB 5009.22-2016 等一系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要求,所测结果准确合规。 可广泛适用于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卫生防疫、食品企业、农产品生产及流通企业、食品安全监测系统等单位,可定量检测粮食、食品、饲料、油脂、乳制品、药物、饮料、酒水等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含量,具有准确、可靠、快速、易操作等优点。运行费用极低 检测器灵敏度高 长期性能稳定功耗低 开机稳定时间短,只需要15分钟可以达到稳定 故障率低 固定波长,数据权威
  • 科德角国际 | 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应用及PKF型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系统实操培训
    多年来,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始终专注于细菌内毒素检测服务,积累了丰富的细菌内毒素检测经验,为了进一步帮助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和相关制药生产企业提升细菌内毒素检测能力,我司于2023年5月30日-2023年5月31日举办“科德角国际细菌内毒素检测技术应用及PKF型细菌内毒素定量检测系统实操培训”。一、培训组织主办单位: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协办单位:北京阿克庇斯医药有限公司二、培训对象(一)各省 (区、市)药品审评中心、核查中心、药检(院)所相关人员;(二)制药企业、研发公司、CRO 公司、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相关专业人员。三、培训时间报名时间:2023年5月4日-2023年5月29日报到时间:2023年5月29日培训时间:2023年5月30日-2023年5月31日四、培训地点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50号院18幢五、培训内容※本次培训结业学员,将由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颁发培训合格证书。六、培训讲师范玉明科德角国际资深技术总监【专业及专长】药理学、毒理学及药事管理擅长细菌内毒素检测领域的研究医学硕士研究生,执业药师,编辑,GLP 、GMP 、GCP 培训证书七、公司荣誉细菌内毒素检测实验室ILPQ国际能力认证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能力验证结果报告通知单 2022年度细菌内毒素LGC能力验证八、实验环境九、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报名▲扫描二维码进入报名页面十、培训费用2000元/人(包括资料费、培训费、证书费、午餐费,其他费用自理)。地址: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50号院18幢科德角国际生物医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市大兴区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华佗路50号院18号楼2层
  • 食品及相关产品中毒素检测标准汇总
    本汇总主要是食品及饲料等相关产品中的毒素检测方面标准汇总:  国家标准:  GB 13078.2-2006 饲料卫生标准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允许量  GB/T 17480-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  GB/T 18979-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和荧光光度法  GB/T 19539-2004 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GB 21693-2008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允许量  GB/T 23212-2008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 23215-2008 贝类中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含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 23217-2008 水产品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  GB/T 23501-2009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23502-2009 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  GB 2761-2005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  GB/T 4789.12-200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  GB/T 5009.118-2008 谷物中T-2毒素的测定  GB/T 5009.198-2003 贝类 记忆丧失性贝类毒素软骨藻酸的测定  GB/T 5009.206-2007 鲜河豚鱼中河豚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12-2008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13-2008 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GB/T 5009.22-2003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GB/T 5009.23-2006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GB 5009.24-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1和B1的测定  GB/T 5009.96-2003 谷物和大豆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GB 5413.37-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和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测定  GB/T 8381-2008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半定量薄层色谱法  GB/T 8381.4-2005 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 薄层色谱法  农业行业标准:  NY/T 1286-2007 花生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NY/T 1664-2008 牛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  水产行业标准:  SC/T 3023-2004 麻痹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法  SC/T 3024-2004 腹泻性贝类毒素的测定 生物法  进出口行业标准:  SN 0277-1993 出口粮谷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  SN 0339-1995 出口茶叶中黄曲霉毒素B1检验方法  SN 0347-1995 出口饲料中棕曲霉毒素A的检验方法  SN 0352-1995 出口贝类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SN 0637-1997 出口油籽、坚果及坚果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液相色谱法  SN/T 1040-2002 出口动物毒素(东亚钳蝎毒)检验方法  SN/T 1101-2002 进出口油籽及粮谷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  SN/T 1569-2005 进出口河豚中河豚毒素检验方法 ELISA法  SN/T 1571-2005 进出口粮谷中呕吐毒素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法  SN/T 1572-2005 进出口粮谷、饲料中伏马毒素检验方法 液相色谱法  SN/T 1573-2005 贝类中神经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小鼠生物法  SN/T 1664-2005 牛奶和奶粉中黄曲霉毒素M1、B1、B2、G1、G2含量的测定  SN/T 1735-2006 进出口贝类产品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1736-2006 进出口蜂蜜中黄曲霉毒素的检验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1763.1-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 第1部分:肉毒毒素  SN/T 1763.2-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 第2部分: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SN/T 1763.3-2006 出入境口岸生物毒素检验规程 第3部分:蓖麻毒素  SN/T 1771-2006 进出口粮谷中T-2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液相色谱法  SN/T 1773-2006 进出口贝类中麻痹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  SN/T 1827-2006 进出口食品中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检验方法  SN/T 1940-2007 进出口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方法  SN/T 1958-2007 进出口食品中伏马毒素B1残留量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SN/T 1996-2007 贝类中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  SN/T 2008-2007 进出口果汁中棒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SN/T 2131.1-2008 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测方法 第1部分:荧光磷酸酶抑制法  SN/T 2131.2-2010 进出口贝类腹泻性贝类毒素检验方法 第2部分:小鼠生物法  SN/T 2357-2009 可疑样品中烟曲霉毒素现场排查检测方法
  • 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对猪的影响
    在猪场上中,仔猪的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各种呼吸道疾病和种猪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发病率极高。虽然免疫程序一步不缺、常规消毒按规定进行,用药也很到位,但是猪的各种疾病依然是层出不穷。其原因主要是猪场上存在着隐形杀手——霉菌毒素。不管过去对霉菌污染下过多大功夫及防患措施,霉菌毒素的产生至今仍是全世界养猪业无时不存在的自然威协,给饲养者*大的危害与损失。本文主要针对各种霉菌毒素对猪只的影响及预防措施作一一的阐述。 霉菌毒素是某些霉菌在基质上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的有毒二次代谢产物。毒素在谷物的生产过程、饲料制造、贮存及运输过程中都会产生。畜禽食入这些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霉菌毒素中毒。霉菌毒素产生的临床症状会因饲料中毒素的含量、饲喂的时间、其他霉菌毒素的存在与否、动物本身的物种、年龄及健康状况而有所不同。 一、黄***素黄***素主要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其他曲菌、青霉菌、镰孢霉菌和链霉菌属的放线菌也能产生黄***素。所有的动物对黄***素敏感,然而不同动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在家禽中以雏鸭尤其敏感,在家畜中以仔猪*为敏感。依污染的严重程度,造成的损失包括饲料效率下降、生长延迟、屠体品质不佳、死亡。在20~200ppb的低浓度时,黄***素减少饲料摄入量、降低饲料利用率和免疫抑制。泌乳母猪的饲粮中若出现500ppb以上含量时,则会因乳汁中的黄***素而造成仔猪迟缓和死亡。即使离乳后不再饲喂含黄***素饲粮,但是仔猪生长受阻,饲养效果下降的情况一直至上市。而且低浓度的黄***素还会造成微血管脆弱而容易引起皮下出血及挫伤等。长期饲喂含有黄***素的动物,其肝脏、免疫系统及造血功能都会受损。黄***素通过干扰肝脏中脂肪向其它组织的输送,使脂肪大量堆积在肝脏而产生斑点,同时还会干扰肝脏的合成维生素和解毒的其他功能。 而黄***素对免疫系统所造成的伤害比肝脏要严重,即使是在较低剂量下的黄***素也会伤及免疫系统。黄***素通过与DNA和RNA结合并抑制其合成,引起胸腺发育不良和萎缩,淋巴细胞减少,影响肝脏和巨噬细胞的功能,抑制补体(C4)的产生和T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及其他淋巴因子。黄***素还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组织的发育。而且黄***素还能危害通过接种疫苗的获得性免疫,如黄***素B1会干扰猪丹毒免疫所获得的免疫力。 二、呕吐毒素直到最近,呕吐毒素已被作为梭霉菌属的霉菌毒素污染的“标记”,故即使在饲料中发现含量很低的呕吐毒素,但仍会有梭霉菌属霉菌毒素中毒症的出现。对生长肥育猪而言,含有14ppm呕吐毒素的饲料饲喂后10~20分钟内即会出现呕吐、不正常的焦虑和磨牙现象。呕吐现象仅发生*一天(Williams et al.,1988)。持续低剂量饲喂会导致皮肤温度下降、胃食管部增生和血浆中α-球蛋白含量降低(Rotter et al.,1994)。呕吐毒素会强力抑制猪的采食量和生长速度,在呕吐毒素的含量在0~14ppm的试验中,Williams et al(1998)发现饲粮中每增加1ppm呕吐毒素,生长肥育猪的采食量即减少6%,在含毒量10ppm以上即完全拒食。而且呕吐毒素是潜在的蛋白质合成抑制剂,主要对快速生长的组织(如皮肤和粘膜)和免疫器官产生影响,导致对传染病的易感性。 三、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也称为F2毒素,是由禾谷镰孢霉菌产生,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霉菌毒素,其临床症状随接触剂量和猪年龄不同而异。在所有的圈养动物中,猪对玉米赤霉烯酮*为敏感,而受影响最大的部位主要是其生殖系统。较低浓度会诱发女性化现象,较高浓度会干扰排卵、受孕、植入及胚胎的发育。后备母猪*为敏感,0.5~1.0ppm低含量下即可造成假发情和阴道脱垂或脱肛(Blaney和 Williams,1991)。玉米赤霉烯酮会增加怀孕母猪发生流产及死产的几率、初生仔猪的存活率较差、出现八字腿及外阴*肿胀(Vanyi,1994)。Golhl(1990)指出饲粮中10ppm的F-2毒素会延长母猪自离乳至配种的间隔时间,降低窝仔数和增加畸形猪的数量。F-2毒素使年轻公猪*欲下降、睾丸变小、睾丸生精细胞上皮细胞变性最后形成精子发育不良和不孕、生精细管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等。 四、T-2毒素T-2毒素是由念珠球菌属产生的新月毒素中的一种,新月毒素已超过100种,饲粮中的含量超过0.4ppm的毒素就会对动物产生中毒症状。T-2毒素属于组织刺激因子和致炎物质,直接损伤皮肤和粘膜。表现为厌食,呕吐,瘦弱,生长停滞,皮肤、粘膜坏死,胃肠机能紊乱,繁殖和神经机能障碍,血凝不良,肝功能下降,白细胞减少和免疫机能降低。T-2毒素通过影响DNA和RNA的合成及其通过阻断翻译的启动而影响蛋白质合成,而且T-2毒素还会引起胸腺萎缩,肠道淋巴腺坏死;破坏皮肤粘膜的完整性。抑制白细胞和补体C3的生成,从而影响机体免疫机能。 五、麦角毒素麦角毒素是麦角霉产生的一种毒素,它对所有的猪都会产生危害。其中毒的症状在数天内或数周内出现,包括精神沉郁,采食量减少,脉搏和呼吸加快,全身状况不佳,后腿常发生跛行,严重者尾巴、耳朵和蹄坏死及腐肉脱落,寒冷气候可使病情加重。麦角毒素还会通过引发无乳症而间接影响猪的繁殖。在妊娠期给怀孕青年母猪饲喂含0.3%麦角毒素的饲料,可导致新生仔猪出生体重下降,存活率降低和增重缓慢。日粮中含有0.1%的麦角毒素会使肥育猪生长缓慢。 六、赭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Asp.ochraceus)及鲜绿青霉(P.viridicatum)等所产生的一种霉菌肾毒素,它分为A、B两种类型。赭曲霉毒素A的毒性较大,且在自然污染的饲料中常见。猪摄入1ppm的赭曲霉毒素A可在5~6天致死。饲喂养含1ppm浓度的赭曲霉毒素的日粮,3个月后可引起烦渴、尿频、生长迟缓和饲料利用率降低;对于受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预防很重要,需要借助专业的仪器对以上多种霉菌毒素进行检测筛查,如果发现饲料中含量超标,及时处理预防后续引发的相应疾病的产生,给养猪户少一分危险多一份保障。 深芬仪器生产的霉菌毒素快速检测仪能够快速定量检测粮食、饲料、谷物、食用油、调味品等食品中黄***素、T2毒素、呕吐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霉菌毒素快速检测仪适用于粮油监测中心、粮油饲料生产加工、食品加工贸易、畜禽养殖户自查、工商质监部门用于市场快速筛查等。
  • CBIFS:食品安全与生物毒素检测
    仪器信息网讯 2012年3月27-28日,由北京食品学会及北京食品协会联合主办,太平洋国际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食品安全高峰论坛(CBIFS)”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高峰论坛旨在为食品行业及食品安全检测部门提供更加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机会,针对当前重要的食品安全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发布最新的食品安全前端技术和应用解决方案。论坛吸引了800余名业内人士参加、60余家企业参展,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亦参加了本次会议。  在“微生物、毒素及致病菌检测”专题研讨会上,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李培武研究员作了主题为“食品安全与生物毒素检测”的报告,现对该报告作简要报道:报告人: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李培武研究员报告题目:食品安全与生物毒素检测  目前,我们现已发现生物毒素约2000多种,可分为动物毒素、高等生物毒素、真菌毒素、细菌毒素及海洋毒素五大类。其中,高等生物毒素、真菌毒素及海洋毒素与食品安全关系密切。  目前,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较为密集,在农产品及药材中都发现过如黄曲霉毒素(真菌毒素的一种)的存在,黄曲霉毒素在食品中出现的几率及转化率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之一。  生物毒素在食品中的含量通常较低,含量水平在ppm-ppb级别,但其毒性强、危害大、管控难,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李培武研究员进一步介绍了高等生物毒素、真菌毒素及海洋毒素的检测技术概况,并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为检测某些生物毒素而研发的仪器及其实验结果。  李培武研究员介绍说,生物毒素的检测技术大致可以分为确证类检测技术和以免疫学为基础的快速检测技术等。前者准确度高,但耗时长、仪器昂贵,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而后者能克服前者的一些不足,具有快速、操作简单等优点。  近年来,李培武研究员等在生物毒素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上取得了不少新的进展,包括:  (1) 在超灵敏高特异单抗研制上的突破;  (2) 研制成功免疫亲和微柱;  (3) 研制成功黄曲霉毒素速测仪,其检测结果一致性好;  (4) 近期还成功研制出了数码免疫试纸条与传感试纸条,对H5N1病毒的检测效果很好,能有效对慢性疾病进行前期诊断,相应的检测仪器预计于今年5月上市;  (5) 研制成功NYDL-2000/3000速测仪,它以硫苷检测为技术原理,用于鉴别双底菜籽油,得到了国家大面积的推广。  这些科研成果也获得了不少国家科技奖项及发明专利。
  • 我国现行真菌毒素检测标准概述
    1 真菌毒素标准的发展  真菌毒素是产毒真菌在粮食(或果蔬)的种植、收获、运输、储存过程中侵染粮食(或果蔬),并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真菌毒素污染谷物、饲料、果蔬,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禽生产安全。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把真菌毒素列为食源性疾病的三大根源之首。我国是真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人们发现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我国重点关注黄曲霉毒素(主要是Aflatoxin B1,AFB1和Aflatoxin M1,AF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展青毒素(Patulin,Pat)、T-2毒素(T-2 toxin,T2)和伏马毒素(Fumonisins,FBs)等,这些毒素具有强毒性和高污染频率等特点,每种毒素的化学结构、生物毒性及适宜生长的基质不同;有些毒素会在饲用动物体内发生结构转化,以结构类似物存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危害人类健康。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这些限量标准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黄曲霉毒素M1结构式从“十五”到“十二五”,国家重点关注农、兽药等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对真菌毒素的重视较晚,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起步也晚。国家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在标准制定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积极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促使我国真菌毒素检测标准的制修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些标准制定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国有品牌树立了标杆和发展方向。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真菌毒素相关标准,但还需要在检测技术、作用毒理、公共危害等领域得到加强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和丰富。研究人员曾对我国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进行探讨,但那些被讨论过的标准很多已被废止,侧面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真菌毒素标准制定的活跃和国家的重视。  真菌毒素标准包括限量标准和检测标准。按照检测方法,可分为大型仪器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按照适用范围,可分为食品类、原粮类和饲料类。本文对我国现行真菌毒素检测标准进行了梳理、阐述和分析,根据笔者对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了解,对各类标准涉及的技术进行思考和探讨,并从应用和市场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我国真菌毒素标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2 我国现行的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标准  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限量标准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属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GB 2761包括限定的毒素种类、限量、食品类型及检验方法的标准。最早的GB 2761是1981年颁布实施的,先后经过四次修订。1981年版只规定了AFB1的限量和食品种类;2005年版增加了AFM1、DON、Pat;2011版又增加了OTA、ZEN。2017版没有增加毒素种类,但对食品类型的划分更加细致。该标准没有做出受饲料行业监管、污染原粮的FBs、T-2的限定。GB 2761的修订,反映了国家对食品真菌毒素污染的重视。下边将对每种真菌毒素的现行检测标准逐一阐述和分析:  2.1 黄曲霉毒素(AF)  AF是产毒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毒性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目前分离鉴定出的AF包括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等18种。1993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将AF确定为一级人类致癌物。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作物易遭受AF污染,居民肝癌发病率较高。  GB 276l-2017规定了食品中AFB1/M1的最大限量标准及其存在的食品类别: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籽类、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6大类18小类,限量范围为0.5~20 μg/kg,其中特殊膳食用食品的限量最低。AFM1限量的食品类别分为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2大类8小类,统一限量0.5 μg/kg。GB 276l-2017的限量明显比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严格,但低于欧盟食品的限量要求。  AF的检测标准(见表1)包括国家标准(GB)、粮油行业标准(LS)、农业行业标准(NY)、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地方标准(DB)及食药局快检标准(KJ)等,涵盖了真菌毒素检测的所有方法。涉及的检测方法有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和胶体金定量/定性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时间分辩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双流向酶联免疫法、薄层色谱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等快检方法。  一种作物可能被多种真菌毒素污染,因此对多种真菌毒素同时检测的技术很有实际应用价值。刚刚实施的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稳定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谷物中多种毒素同时检测,该技术除了检测我国日常监管的毒素外,还可以检测其衍生物或结构类似物。  快检方法不仅仅是对实验室方法的有益补充,根据2015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国家认可的快检方法可以作为执法依据。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和国家食药总局先后颁布了8个免疫检测技术的标准。粮食行业标准率先将胶体金定量检测技术纳入标准中,之前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只是作为定性筛查的手段。2017年国家食药局颁布了三个真菌毒素快检标准,其中两个是AF的标准。这些都为免疫层析技术在农业、粮油、食药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标准支撑,同时也有效保障了这些领域AF的监管和检测。唯一写入GB或GB/T的免疫方法是市场应用剧减的酶联免疫,目前应用广泛的免疫层析技术只出现在行业标准中。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食品和饲料中AF限量标准。我国对食品中AFB1和AFM1的最高允许量有严格规定,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主要对AF总量(B1+B2+G1+G2)做出限定。为了满足进出口的需求,SN标准是针对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测。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覆盖了AF污染的大多数食品,2020年《中国药典》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更是增加了药材、饮片及中药制剂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但是,一些过时检测技术的行业标准依然有效:如NY/T 1664-2008《牛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该技术操作繁琐,专业性要求高,且只能定性检测,市面上已很难买到相应的检测试剂。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前处理复杂、当前应用很少的检测技术,依然作为第五法写入GB 5009.22-2016中。编者建议废止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一些标准。表1 我国现行标准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GB5009.2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M 族的测定乳、乳制品和含乳特殊膳食用食品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三法: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第一法:液态乳、酸奶,取样4g。AFM1:0.005/0.015; AFM2:0.005/0.015。乳粉、特殊膳食用食品、奶油和奶酪,取样1g。AFM1:0.02/0.05 AFM2:0.02/0.05;第二法:液态乳、酸奶 4g,AFM1 :0.005/0.015;AFTM2 0.0025/0.0075。乳粉、特殊膳食用食品、奶油和奶酪 1g,AFM1:0.02/0.05;AFM2:0.01/0.025 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 族的测定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籽类、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婴幼儿配方食品和婴幼儿辅助食品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第三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第四法: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第五法:薄层色谱法第一法:B1:0.03/0.1;B2:0.03/0.1;G1:0.03/0.1;G2:0.03/0.1。第二法:B1:0.03/0.1;B2:0.03/0.1;G1:0.03/0.1;G2:0.03/0.1。第三法:B1:0.03/0.1;B2:0.01/0.03;G1:0.03/0.1;G2:0.01/0.03。第四法:B1(谷物、坚果、油脂、调味品样品): 1/3;B1(特殊膳食用食品):0.1/0.3第五法:B1:5 GB/T 30955-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B1:0.2/1.0;B2:0.2/1.0;G1:0.3/1.0;G2:0.3/1.0。GB/T 17480-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饲料原料、配合饲料及浓缩饲料酶联免疫0.1LS/T 6111-2015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小麦、玉米、大米等胶体金定量检测2LS/T 6108-2014谷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测定免疫层析法大米、糙米、玉米等胶体金免疫层析(定性)4~20LS/T 6122-2017粮油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测定 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粮油及其制品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B1: 0.5;B2: 0.25;G1: 1.0;G2: 0.5LS/T 6128-2017粮食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粮食及其制品超高效液相色谱法B1: 0.2/0.4;B2: 0.1/0.3;G1:0.5/1.5;G2: 0.1/0.3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玉米、稻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B1、B2、G1、G2:0.3/1.0NY/T 2547-2014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M1筛查技术规程生鲜乳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层析法0.45NY/T 2548-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层析法饲料及饲料原料时间分辩荧光免疫层析法0.3NY/T 2071-201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单一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0/2.0NY/T 2549-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免疫亲和荧光光度法饲料及饲料原料免疫亲和荧光光度法0.3NY/T 2550-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 胶体金法饲料及饲料原料胶体金法1NY/T1664-2008牛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生牛乳、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乳粉双流向酶联免疫法0.5DB 34/T 813-2008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 配合、浓缩饲料和单一饲料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B1+B2+G1+G2 总量:1 DB37/T 2617-2014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 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高效液相色谱法5SN/T 3136-2012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的测定花生、谷类及其制品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方法AFB1:0.5;AFB2、AFG1、AFG2:1SN/T 3263-2012出口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残留的测定玉米、茶叶、花生果、苦杏仁、花生米方法一: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二:荧光光度法方法一:B1、B2、G1、G2:0.5。方法二:黄曲霉毒素总量:1.0SN/T 3868-2014出口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测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花生油、芝麻油、橄榄油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B1、B2、G1、G2:1.0KJ201708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花生油、玉米油、大豆油及其他植物油脂等食用油胶体金免疫层析法B1 玉米油、花生油:20;其他植物油脂:10 KJ201709液体乳中黄曲霉毒素M1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生鲜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胶体金免疫层析法0.52.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为呕吐毒素,广泛存在玉米、小麦、大麦等谷物中,是污染食物的主要真菌毒素。DON破坏人和动物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世界各国都对食品中DON做出了限量要求。GB 276l-2017规定谷物及其制品中DON的限量是1000 μg/kg,与美国对小麦的限量标准一致。而欧盟标准规定的非常细致:未加工的硬质小麦、谷物和玉米中DON的限量为1750 μg/kg,未加工的谷物(除前述之外的谷物)的DON限量是1250 μg/kg,终端销售的谷物面粉、麸皮和胚芽的DON限量为750 μg/kg,谷物为原料的婴儿食品中DON限量不得超过200 μg/kg;日本规定小麦和小麦制品的DON限定量为1100 μg/kg。  DON的检测标准有9个(见表2),包括4个LS,1个KJ,3个GB和1个SN,其中GB 5009.111-2016《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是GB 2761-2017指定的检验方法,可以检测谷物及其制品、酒类、酱油、醋中的DON及其乙酰化衍生物。与AF相比,DON检测标准的数量和方法明显减少,但DON作为粮食行业重点关注的毒素,LS占比非常大。DON的结构类似物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对我国中东部作物的污染较常见,但目前只有DB32/T 3205-2017《饲料中雪腐镰刀菌烯醇(NIV)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出了它的检测方法。  表2 我国现行标准中呕吐毒素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GB5009.111-2016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食品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二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三法:薄层色谱测定法第一法:谷物及其制品、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取样2g,DON、3-AC-DON、15-AC-DON: 10/20。酒类取样5g,DON、3-AC-DON、15-AC-DON 5/10 第二法:谷物及其制品、酱油、醋、酱及酱制品取样25g ,DON:100/200;酒类取样20g,DON:50/100 第三法:DON:300GB/T 8381.6-2005配合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薄层色谱法饲料薄层色谱法1000GB/T 30956-2014饲料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原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100LS/T 6110-2014谷物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测定胶体金快速测试卡法小麦、玉米等谷物胶体金快速测试卡法1000LS/T 6113-2015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测定胶体金快速定量法小麦、玉米等及其粮食制品胶体金快速定量法120LS/T 6127-2017粮食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的测定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粮食及其制品超高效液相色谱法50/150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玉米、稻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ON:45/150DON-3G:7.5/253-AcDON:12/4015-AcDON:6.0/20SN/T 3136-2012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的测定花生、谷类及其制品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方法50KJ201702食品中呕吐毒素的快速检测胶体金免疫层析法谷物加工品及谷物碾磨加工品胶体金免疫层析法10002.3 玉米赤霉烯酮(ZEN)  玉米赤霉烯酮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及其制品。动物食用被ZEN污染的饲料会引起中枢神经中毒,妊娠期的动物则可能流产、死胎、畸胎。GB 2761-2017规定小麦(粉)、玉米(粉)中ZEN的限量为60 μg/kg,未规定以小麦、玉米为原料的玉米油、调味品等的ZEN限量。ZEN现行的检测标准有8个(表3),包括4个LS,3个GB, 1个NY,基本覆盖了市场上ZEN的检测技术。GB 2761-2017指定的ZEN的检验方法GB 5009.209-2016《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中规定的方法,适用很多检测样本:粮食和粮食制品、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玉米油、大豆、牛肉、猪肉、牛肝、牛奶、鸡蛋。ZEN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常以代谢物玉米赤霉烯醇的形式存在,玉米赤霉烯醇对动物具有类似ZEN生物效应,但目前关于玉米赤霉烯醇的检测标准非常不完善。LS/T 6112-2015的检出限是5 μg/kg,远小于GB 2761确定的限量值,应用上没太大实际意义,但对推动检测技术和国家限量标准的改进具有积极的作用,建议放宽此类标准的检出限,给国内产品更多的市场机会。  表3 我国现行标准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GB/T 5009.209-2016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第一法:粮食和粮食制品、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第二法: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第三法:牛肉、猪肉、牛肝、牛奶、鸡蛋 第一法 液相色谱法;第二法:荧光光度法;第三法:液相色谱-质谱法第一法:粮食和粮食制品:5/17;酒类:20/66;酱油、醋、酱及酱制品:50/165;大豆、油菜籽、食用植物油:10/33。第二法:10/33。第三法:1/4。GB/T 28716-2012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2/10GB/T 19540-2004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测定于配合饲料和饲用谷物原料第一法:薄层色谱法第二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第一法:500第二法:500LS/T 6112-2015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胶体金快速定量法小麦、玉米、大米胶体金快速定量法5LS/T 6109-2014谷物中玉米赤霉烯酮测定的胶体金快速测试卡法小麦、玉米胶体金快速测试卡法60LS/T 6129-2017粮食中玉米赤霉烯酮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粮食及其制品超高效液相色谱5/10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玉米、稻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ZEN:6/20NY/T 2071-201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单一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5/10  2.4 伏马毒素(FB)  伏马毒素是串珠镰刀菌产生的毒素,包括FB1、FB2和FB3。我国主要检测FB1和FB2总量,但目前尚无食品中的FB限量标准。GB 13078-2017规定了不同饲料及原料中FB的限量,范围是5~60 mg/kg。随着检测技术的改进和国家对检测标准统一的要求,近年来FB标准废止力度较大。我国现行的伏马毒素的检测标准(表4)有6个,包括1个GB和5个行业标准,适用样本包括粮食及其制品、玉米及其制品、花生、谷物、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等。今年刚颁布实施的DB 36/T 1023-2018规定了饲料及其原料中FB的胶体金快速定量法,是FB唯一的现行有效的快检标准。GB(GB/T)或行标缺乏FB的快检方法,限制了FB快检技术及产品在相关行业领域的应用。  表4 我国现行标准中伏马毒素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GB 5009.240-2016食品中伏马毒素的测定玉米及其制品第一法:免疫亲和柱净化-柱后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第三法: 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一法:FB1、FB2、FB3:17/50、8/25、8/25;第二法:FB1、FB2、FB3:7/20、8/25、8/25;第三法:FB1、FB2、FB3:17/50、8/25、8/25;LS/T 6130-2017粮食中伏马毒素B1、B2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粮食及其制品超高效液相色谱法50/250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玉米、稻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FB1: 6/20FB2: 3/10NY/T 1970-2010饲料中伏马毒素的测定植物源性饲料原料、精料补充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第一法: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二法:液相色谱法第一法:10/50;第二法:10/50SN/T 3136-2012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的测定花生、谷类及其制品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方法50DB 36/T 1023-2018饲料中伏马毒素的快速筛查 胶体金快速定量法饲料及饲料原料胶体金快速定量法100  2.5 赭曲霉毒素(OT)  赭曲霉毒素是由赭曲霉等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物,分为OTA、OTB和OTC等。其中毒性最大、污染最严重、分布最广的是OTA。GB 276l-2017中详细的规定了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葡萄酒等共五大类7小类食品中OTA的限量标准,限量范围为2~10 µg/kg。我国现行的OTA检测标准中共有7个(表5),包括3个GB和5个行业标准,适用样本包括玉米、小麦、大麦、大米、大豆及其制品、稻谷、油菜籽、油料、葡萄酒、咖啡、酱油、葡萄干、胡椒粉等。GB 2761制定的检验方法GB 5009.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包括免疫亲和净化-仪器分析、酶联免疫和薄层色谱等五种检测方法。这些检测标准基本涵盖了国内OTA的检测技术。  表5 我国现行标准中赭曲霉毒素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GB 5009.9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第一法:谷物、油料及其制品、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葡萄干、胡椒粒/粉;第二法:玉米、稻谷(糙米)、小麦、小麦粉、大豆、咖啡、葡萄酒;第三法:玉米、小麦等粮食产品、辣椒及其制品等、啤酒等酒类、酱油等产品、生咖啡、熟咖啡;第四法:玉米、小麦、大麦、大米、大豆及其制品;第五法:小麦、玉米、大豆。第一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液相色谱法第二法:离子交换固相萃取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三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四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第五法:薄层色谱法第一法:粮食和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大豆、油菜籽、葡萄干、胡椒粒/粉:0.3/1;酒类:0.1/0.3;酱油、醋、酱及酱制品:0.5 /1.5;第二法:葡萄酒:0.1/0.33;其他样品:1.0/3.3;第三法:玉米、小麦等粮食产品、辣椒及其制品:1.0/3.0;啤酒等:1.0/3.0;熟咖啡、酱油等:0.5/1.5;第四法:玉米、小麦、大麦、大米、大豆及其制品:1/2;第五法:未列出GB/T 19539-2004饲料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配合饲料、饲用谷物原料第一法:薄层色谱法;第二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薄层色谱: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方法:0.05 GB/T 30957-2014饲料中赭曲霉素A的测定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原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精料补充料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定量限:5.0LS/T 6114-2015粮食中赭曲霉毒素A测定的胶体金快速定量法小麦、玉米、燕麦等粮食及其制品胶体金定量检测3LS/T 6126-2017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测定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粮食及其制品超高效液相色谱法0.5/1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玉米、稻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0.6/2SN/T 3136-2012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的测定花生、谷物及其制品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方法2SN/T 4675.10-2016进口葡萄酒中赭曲霉素A的测定 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葡萄酒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0.2  2.6 T-2毒素(T-2)  T-2是由拟枝孢镰孢等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下,粮食受T-2毒素污染的程度会增加。我国颁布了一系列T-2毒素的检测标准,但尚无食品中T-2的限量标准。由表6可知,T-2共有3个GB和3个行业标准,包括强制性标准GB 5009.118-2016《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GB 13078-2017规定了饲料中T-2的限量是500 μg/kg。显然,GB/T 8381.4-2005《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 薄层色谱法》的检出限高于国家限量,已无法满足检测要求,建议相关部门改进或废止该检测标准。  表6 我国现行标准中T-2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GB 5009.11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T-2毒素的测定 第一法:粮食及粮食制品、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第二法、第三法:粮食及粮食制品 第一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液相色谱法; 第二法:间接ELISA 法;第三法:直接ELISA 法第一法:粮食及粮食制品:10/33;酒类、酱油、醋、酱及酱制品:5/17第二法:粮食及粮食制品:1/3;第三法:粮食及粮食制品。直接ELISA法一:1/3;直接ELISA法二: 3.5/11。 GB/T 8381.4-2005配合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 薄层色谱法配合饲料薄层色谱法1000GB/T 28718-2012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饲料原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10/30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小麦、玉米、稻谷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T-2:0.6/2HT-2:3/10SN/T 3136-2012出口花生、谷类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B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T-2毒素、HT-2毒素的测定花生、谷物及其制品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检测方法10NY/T 2071-2011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单一饲料、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0/2.0SN/T 5026-2017饲料中T-2毒素的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2.7 展青霉素(Pat)  展青霉素是由展青霉、扩展青霉、棒曲霉等多种真菌产生的有毒代谢产物,主要污染果蔬类,是GB 2761-2017标准中唯一不污染谷物的真菌毒素。在果蔬贮藏和运输的过程中,真菌通过寄主表面的伤口或自然孔口侵入并感染宿主。展青霉素可以诱发一系列急性、慢性疾病及细胞水平的病变。依据GB 2761-20l7,以苹果、山楂为原料的水果制品、果蔬汁及饮料和酒类中,展青霉素不得超过50 μg/kg,与欧盟限量一致。我国针对Pat的检测标准只有两个,包括GB 2761指定的检测方法 GB 5009.185-2016《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Pat近年来废止力度较大,是国家监管的真菌毒素现行检测标准最少的,目前只有仪器检测方法。  表7 我国现行标准中展青毒素检测方法标准号标准名称适用样本检测方法检出限/定量限(μg/kg)GB 5009.185-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第一法:苹果和山楂及其制品、果蔬汁类和酒类;第二法:苹果为原料的果蔬汁类和酒类 第一法: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第二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第一法:净化方式:1、混合型阴离子交换柱:澄清果汁:1.5/5;苹果酒:1.5/5;固体、半流体:3/10;2、净化柱法:澄清果汁:3/10;苹果酒:3/10;固体、半流体:6/20;第二法:液体试样:6/20;固体、半流体试样:12/ 40;DBS 53/016-2013食品中展青霉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果汁饮料、果酒、果酱、果干及薯类制品等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5  3 结论  近年来,我国真菌毒素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导致我国真菌毒素检测标准的新旧更替也很频繁。真菌毒素因其社会危害程及国家重视,虽然近年来废止很多,但还拥有较其他化学污染物更多的检测标准。一些市场上应用剧减的技术,如薄层色谱等,虽然不像过去作为GB的唯一方法,但依然作为方法之一,但可以预测,这类检测方法会被逐步删除的。  如何使真菌毒素检测标准体系科学、统一、权威,这是一个与技术相关但不限于技术的问题。目前我国现行的检测标准,检出限普遍远小于或等于国家限量。太低的检出限市场应用意义并不大,但会推动我国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国家限量标准的改进。方法检出限等于国家限量也是不科学的,因为每种检测方法都存在一个不确定区间。正常的情况应该选择检出限略低于国家限量的检测方法。尤其对于免疫分析方法来说,受抗原-抗体的来源影响非常大,检出限过低,特别容易形成技术瓶颈和市场垄断。因为真菌毒素物种污染的特异性和广泛性,多种类检测依然是市场需求的重点,但目前来看,快检技术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后记  本文是编者曾发表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学报》【2019,10(4):837~847】上的一篇综述性论文,两年过去了,真菌毒素的标准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突出的是2020年《中国药典》2351 真菌毒素检测法的颁布实施。因此,本文发布前,编者又做了一定的修改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真菌毒素标准领域。
  • 相关厂商齐聚2014国际真菌毒素大会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5月19-23日,由国际真菌毒素学会(ISM)、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主办的&ldquo 2014国际真菌毒素大会&rdquo 在北京友谊宾馆召开,来自全球各地32个国家的科学家约30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现场  真菌毒素是真菌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镰刀菌毒素等,具有强毒性和致癌性,能够污染几乎所有种类的食用和饲用农产品。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25%的粮油作物受到真菌毒素的污染,为应对真菌毒素的严重危害,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制定了相应的限量标准和法规。  本次会议,各国科学家就真菌毒素检测、监测和预警,真菌毒素合成的分子路径,种植、收货、储藏、运输和加工全产业链真菌毒素防控,食品和饲料中真菌毒素的去除与脱毒以及全球真菌毒素防控策略进行深入研讨,共商真菌毒素防控大计。合影  笔者从会议上了解到,目前真菌毒素检测主要有ELISA和试纸条两种快速检测方法,及液相、液质及荧光光度计等仪器检测的确证方法。就真菌毒素检测的挑战而言,与会专家表示,采样及样品前处理是难点,如何在大宗样品中选取有代表性的样品是关乎整个检测成败的关键。  作为真菌毒素研究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权威性最高的唯一国际学术论坛,会议吸引了众多相关仪器和耗材供应商参展,展示真菌毒素检测相关产品和技术,以下是相关厂商及产品:华安麦科华安麦科相关产品Romer Labs:有最全的真菌毒素标准品,以及专利技术净化柱AB SCIEX博欧实德沃特世旗下VICAMVICAM的免疫亲和柱及荧光光度计TECNA安捷伦NEOGEN 纽勤勤邦生物(撰稿:杨娟)
  • 去内毒素亲和填料的常见问题解答
    内毒素亲和填料 内毒素是一种常见的蛋白污染物,它的存在使得蛋白的活性研究变得十分复杂,并且内毒素是一种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它能引起发热、微循环障碍、内毒素休克及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一系列不良症状,因此,检测和去除蛋白中的内毒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月旭Endotoxin rem Tanrose 4FF 内毒素亲和填料以自制的琼脂糖凝胶为基质、多占菌素B为配基,用于去除生物源蛋白类产品(包括多肽、抗体、多糖等)中的内毒素,但多占菌素B只对部分内毒素有抑制作用,而不能抑制所有内毒素。 技术参数 常见问题解决方案 #01 内毒素去除效率低,应当怎么做? ①可能原因:样品pH值不在内毒素结合范围。解决方法:用0.1M NaOH或0.1M HCl调节pH至7-8。 ②可能原因:样品与填料接触时间短。解决方法:降低流速,增加样品接触时间。 ③可能原因:检测系统被内毒素污染。解决方法:确保所有试验用品均为无热源产品。 ④可能原因:内毒素与目的蛋白结合较强解决方法:优化样品pH,使样品能够与内毒素分离。 #02 样品被污染,应当怎么做? ①可能原因:该填料纯化过其他样品。解决方法:增加接触时间;不要用使用过的填料来去除不同样品的内毒素。 #03 样品回收率低,应当怎么做? ①可能原因:样品非特异性吸附在填料上。解决方法:增加样品和平衡液中的NaCl浓度。 ②可能原因:目的蛋白与内毒素结合一起被去除。解决方法:优化样品pH,使样品与内毒素分离。 订购信息
  • 鱼贝类毒素之质谱分析
    导读春季是细菌病毒等滋生的活跃期,对于吃河鲜海鲜来说不是好季节,中毒事件往往会在每年的这段时间频发。那么如何避免吃到有毒海鲜?对吃了染毒的海鲜中毒的病人如何快速检测从而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呢?让我们从毒素本身说起。 对人类有毒害的鱼、虾及贝类食品一般是因有毒藻类污染产生的,海洋中的有毒藻类通过食物链传递给藻食性的鱼、虾及贝类等生物,并在其体内蓄积形成的有毒高分子化合物。由于这些毒素最早是从摄食有毒微藻的鱼类和贝类体内发现的,往往被大家习惯性地称为鱼类毒素或贝类毒素。对水体或鱼贝类进行有害物质的监测,或者发生群体性中毒事件后能迅速检测并协助临床进行救治是应对的关键。 鱼类毒素质谱分析 世界上可食用的鱼类约有3万种,其中约有600种鱼类体内含有毒素不可食用。鱼体内含有两大天然毒素,即雪卡毒素和河豚毒素。另外还有一种常见的鱼类过敏物质毒素—组胺,当人体摄入较多组胺时会产生组胺中毒。【1】 ①雪卡毒素雪卡毒素(Ciguatoxin,CTX,亦称西加毒素)是目前赤潮生物产生的主要毒素之一。属神经毒素,是已知的对哺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比河豚毒素强100倍。中国南海诸岛、台湾海峡和香港地区常有雪卡毒素中毒事件发生,【1】已成为影响渔业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的一大障碍。由于毒素在鱼体内含量低,而染毒鱼类在感官、嗅觉、味觉上均没有什么异常,用常规化学分析法很难检测出来,需要使用质谱仪器进行高灵敏度的分析。但是,由于对于雪卡毒素的检测尚缺少相应的检测标准,【2】以及很难购买标准品,有关检测还处于研究阶段。岛津使用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进行了两种雪卡毒素的分析。【3】 仪器:LCMS-8050色谱柱:L-column 2 ODS (100 mmL. x 2.1 mmI.D., 3μm)流动相:A: 2 mmol/L Ammonium formate aqueous solution;B: Methanol containing 2 mmol/L ammonium formate洗脱梯度:B conc. 70%(0 min)→ 95%(10-20 min)→ 70%(20.01 - 25 min)离子源:ESI+接口电压:+1 kV雾化气流速:2.5 L/min加热气流速:15 L/min样品分析结果:CTX1B 43 ng/mL C60H86O19 单同位素质量 1110.57CTX3C 39 ng/mL C57H82O16 单同位素质量 1022.56 ②河豚毒素春季是河豚鱼产卵季节,此时河豚鱼的毒性最强,是河豚鱼中毒的高危险期,因鱼体内毒素含量高且热稳定性好,不能通过加热烧煮解毒,中毒两三小时就会导致死亡,无快速治疗药物。【4】 仪器:LCMS-8050色谱柱:XBridge Amide column (2.1x100 mm, 1.7 μm)流动相:A-acetonitrile B-water containing 10 mM formic acid / 5 mM ammoniumformate in channel B. 0-5min: 85 %-60 % A 5-8 min: 60 % A 8-8.5 min: 60 %-85 % A离子源:ESI+加热气流量:10 L/min干燥气流量:10 L/min 河豚毒素实际样品检测结果鱼干24 μg/kg织纹螺 387μg/kg ③组胺鱼体不新鲜或腐败时,污染鱼体的细菌如组胺无色杆菌,产生脱羧酶,使组氨酸脱羧生成组胺。在某些罐装食品中也会含有少量的组胺。【5】 岛津开发了液质质的方法应对包含组胺在内的多种生物胺的同时分析技术。 仪器:LCMS-8045色谱柱:HILIC 2.1 mm I.D. × 100 mm L., 1.7 μm流动相:A相:乙酸铵水溶液;B相:乙腈离子源:APCI干燥气流速:5 L/min雾化气流速:3 L/min 实际样品中9个生物胺化合物检测结果,定量限值在2-10 μg/L之间。 贝类毒素质谱分析 每年的4-6月份我国经常发生群体性贝类中毒事件,这类食源性中毒事件大多是由于食用了被污染的贝类食品导致。 贝类毒素按中毒症状分为以下四类:• 麻痹性贝毒(PSP):石房蛤毒素STX、河豚毒素TTX等• 腹泻性贝毒(DSP):软海绵酸OA、鳍藻毒素DTXs等• 神经性贝毒(NSP):Brevetoxin A&B(BTX-A&B)• 失忆性贝毒(ASP):多莫酸(DA) 已发生了群体中毒事件,如何能快速对样本中的微量或痕量目标物进行检测以协助临床进行救治? 首先要保存好中毒样品,首选样本如剩余的鱼或者贝类食物、吃剩的残渣、汤汁,中毒后第一次抽的血和留尿等,同时注意保存治疗前后和治疗过程中的血尿样本,样本经前处理后进质谱分析。理化实验室通常使用在线SPE-LCMSMS系统,用于生物样本中微量或痕量目标物的检测。样本经前处理后大体积上样,通过在线固相萃取系统净化以祛除干扰物,从而获得比常规LCMSMS分析灵敏度更高的分析结果。以水溶性麻痹性贝类毒素(PSPs)分析举例。【6】【7】 在线SPE-LCMSMS系统 2mL样品通过样品环实现大体积进样,FCV阀切换使得目标物在SPE柱中捕集,再通过FCV 阀的切换实现SPE柱解析,解析后的样品经色谱柱分离,MS定性定量分析。【8】 仪器:LCMS-8050/60色谱柱:Amide column 2.1 × 100 mm, 1.7 μm或相当色谱柱流动相:A(含6 mmol/L甲酸铵,10 mmol/L甲酸的水溶液);B:乙腈离子源:ESI正负同时扫描方式 经在线SPE-LCMSMS分析的典型阳性样品结果见下图。阳性的是GTX2&3, GTX1&4, NEO和STX。 使用在线SPE-LCMSMS方法进行食品或者血尿样本检测时灵敏度更高,前处理快速,能迅速协助临床医生判断病因,从而进行有效的救治。 微囊藻毒素 水中的微囊藻毒素是鱼贝类毒素产生的罪魁祸首,如何检测水中的多种微囊藻毒素也非常重要。通常使用LCMSMS进行多种微囊藻毒素的分析,如使用岛津的LCMS-8045/50/60检测水中10种微囊藻毒素举例(参数略)。 更多分析数据请登录岛津官网或与岛津相关工作人员联系获取。 注:以上产品仅供科学研究,不用于临床诊断。 参考文献【1】李春媛,周玉,张磊等。雪卡毒素的研究概况[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09,18【2】吕颂辉,李英。我国雪卡鱼毒流行现状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06,22【3】Analysis of Diarrhetic Shellfish ToxinUsing Triple Quadrupole LC/MS/MS (LCMS-8050). LAAN-A-LM-E075, ShimadzuApplication News.【4】Profile differences in tetrodotoxintransfer to skin and liver in the pufferfish Takifugu rubripes [J]. RyoheiTatsuno, Wei Gao, Kotaro Ibi, Tomoka Mine, Kogen Okita, Gregory Naoki Nishhara,Tomohiro Takatani, Osamu Arakawa. Toxicon. 2017【5】崔成祥,于夕娟,曹珊珊食用变质鲐鱼引起急性组胺中毒87例报告[J],预防医学论坛,2012, 18(10):781-782. 【6】Xiao-min Xu?, et al. Fast and quantitativedetermination of saxitoxin and neosaxitoxin in urine by ultra performanceliquid chromatography-triple quadrupole mass spectrometry based on the cleanupof solid phase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mechanism.Journalof Chromatography B 1072 (2018) 267–272.【7】岛津脂溶性和水溶性贝类毒素测定标准操作程序【8】Screening of pesticides in water using SPEon line, PO-CON 1360E, Shimadzu Application News.岛津超快速液相质谱联用仪LCMS-8050
  • 华人学者解析致命的神经毒素
    肉毒杆菌(Clostridium botulinum)是一种生长在缺氧环境下的致命病菌,存在于腐烂、未煮熟的食物和土壤中。这种细菌分泌的肉毒杆菌毒素对人体的危害极大,是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也是一种潜在的生化武器。日前,加州大学Irvine医学院的科学家们解析了肉毒杆菌毒素穿过肠道壁进入血液的分子基础,相关论文刊登在了近期出版的《科学》(Science)杂志上。这项研究为人们揭示了阻断这种致命毒素的新途径。肉毒杆菌释放的神经毒素能够使感染者瘫痪甚至死亡,人们把肉毒杆菌引发的这种疾病称为肉毒杆菌中毒(botulism)。这种神经毒素根据抗原性的不同分为A、B、C1、D、E、F、G等血清型,而这项研究针对的是A型。加州大学的副教授金荣生(Rongsheng Jin,音译)一直致力于肉毒杆菌的相关研究,曾在Nature、Science等顶尖杂志上发表多项成果。(例如Science:首个神经毒素复合物3D结构)肉毒杆菌的神经毒素发挥作用,需要穿越肠道的上皮屏障。为此,神经毒素与三个细菌蛋白(血凝素HA)结合形成了复合体。为了理解毒素复合体与细胞粘附蛋白的互作机制,研究人员在神经毒素、血凝素和 E-cadherin三者结合之时,解析了整个复合物的晶体结构。E-cadherin是维系肠道上皮屏障的重要蛋白。研究显示,肉毒杆菌毒素与E-cadherin的结合,影响了E-cadherin的正常功能,破坏了肠道壁细胞之间的紧密联系。复杂的毒素分子可以由此穿越肠道的上皮屏障,进入血液循环。“肉毒杆菌分泌的毒素太大了,看起来难以突破上皮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金荣生副教授说。但现在我们知道,这种毒素有个内应可以从内部开启“城门”。人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发更有效的方法,阻止致命肉毒杆菌的致命毒素进入血流。最后,研究人员还在晶体结构的基础上,构建了突变版的肉毒杆菌毒素复合体,使其中的HA不能与上皮细胞的E-cadherin结合。他们发现,尽管这种复合体含有活性完全的神经毒素,但口服毒素的小鼠并没有受到毒害。这是因为突变HA丧失了破坏细胞连接的能力,毒素无法被肠道避的上皮层吸收。
  • 当心!别让这些真菌毒素毁了你的餐桌美味
    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秋冬季节都是温暖潮湿的环境,此时也是霉菌生长的好时机。丰收的粮食由于储存条件不当很容易滋生霉菌,霉菌生长过程中会产生有害的代谢产物。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全球每年约有25%的粮食会受到真菌污染,约2%的农作物因为污染严重而失去利用价值。从种植到存储、加工,任何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真菌毒素,长期食用被污染的粮食会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什么是真菌毒素? 真菌毒素(Mycotoxins) 一词源于希腊语“Mykes”和拉丁语“Toxicum”,它是由产毒的真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广泛污染农作物、食品及饲料等植物源性产品,可引起人类和动物急性或慢性中毒,部分已被证实具有致癌、致畸、致细胞突变的“三致”作用。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200多种,按其主要产毒菌种可分为曲霉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等)、镰刀菌毒素(如T-2毒素、HT-2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玉米赤霉烯酮等)等几大类。(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世界各国对粮食中各种毒素的限量和检测手段都趋于严格。2017年,我国颁布了《GB 2761-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标准,规定了多种真菌毒素在粮食、水果、坚果及乳制品中的限量值。除了国家标准外,各行业也制定了相应标准用于市场监管,确保我们可以在餐桌上吃到安全放心的食物。 岛津解决方案 实验部分 检测仪器本实验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40和三重四极杆质谱LCMS-8050联用系统。岛津超快速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前处理方式参考粮油系统粮食行业标准《LS/T 6133-2018 粮油检验 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中的要求,样品采用乙腈-水-乙酸溶液提取后,离心过滤,加入稳定同位素内标,通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 主要方法参数色谱柱:UHPLC C18 2.1 mmI.D.×100 mmL., 1.6 μm流动相:A相-水(含1%乙酸,5 mM乙酸铵);B相-甲醇洗脱方式:梯度洗脱离子源:ESI,正负离子同时 分析结果十六种真菌毒素及内标标准样品的MRM色谱图 标准曲线将配制的不同浓度的基质加标样品,按上述分析条件进行测定,采用内标法制作校准曲线,校准曲线如下图所示。 玉米基质匹配标曲中部分真菌毒素的校准曲线 回收率考察 选取小麦和玉米两种基质,分别添加低、中、高三个水平的真菌毒素进行回收率考察实验,16种真菌毒素在两种基质中的加标回收率在88.52~119.77%之间,回收率良好。 小 结 岛津公司长期以来都在关注食品安全问题,为了有效应对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推出了一系列产品以及解决方案,更好守护我们的餐桌安全。本实验使用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仪LC-40和三重四极杆质谱仪LCMS-8050联用,参考粮油系统《LS/T 6133-2018 粮油检验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行业标准中的要求,建立了一种简单净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同时检测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方法。该方法前处理快速、操作简单、重复性好、灵敏度高,适合谷物中真菌毒素的高灵敏度检测。
  • 我国现行真菌毒素检测标准概述
    1 真菌毒素标准的发展  真菌毒素是产毒真菌在粮食(或果蔬)的种植、收获、运输、储存过程中侵染粮食(或果蔬),并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真菌毒素污染谷物、饲料、果蔬,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禽生产安全。因此,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FAO)把真菌毒素列为食源性疾病的三大根源之首。我国是真菌毒素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目前,人们发现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我国重点关注黄曲霉毒素(主要是Aflatoxin B1,AFB1和Aflatoxin M1,AFM1)、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DON)、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赭曲霉毒素(Ochratoxin A,OTA)、展青毒素(Patulin,Pat)、T-2毒素(T-2 toxin,T2)和伏马毒素(Fumonisins,FBs)等,这些毒素具有强毒性和高污染频率等特点,每种毒素的化学结构、生物毒性及适宜生长的基质不同;有些毒素会在饲用动物体内发生结构转化,以结构类似物存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危害人类健康。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这些限量标准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黄曲霉毒素M1结构式  从“十五”到“十二五”,国家重点关注农、兽药等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对真菌毒素的重视较晚,相关检测技术的研究起步也晚。国家标准委员会曾提出在标准制定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技术、积极与国际接轨的要求,促使我国真菌毒素检测标准的制修订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一些标准制定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检测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国有品牌树立了标杆和发展方向。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真菌毒素相关标准,但还需要在检测技术、作用毒理、公共危害等领域得到加强的基础上逐步改进和丰富。研究人员曾对我国真菌毒素的检测标准进行探讨,但那些被讨论过的标准很多已被废止,侧面反映了近些年来我国真菌毒素标准制定的活跃和国家的重视。  真菌毒素标准包括限量标准和检测标准。按照检测方法,可分为大型仪器方法和快速检测方法;按照适用范围,可分为食品类、原粮类和饲料类。本文对我国现行真菌毒素检测标准进行了梳理、阐述和分析,根据笔者对真菌毒素检测技术的了解,对各类标准涉及的技术进行思考和探讨,并从应用和市场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意见,希望能为我国真菌毒素标准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我国现行的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标准  现行的食品安全国家限量标准GB 2761-2017《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属国家强制执行的标准。GB 2761包括限定的毒素种类、限量、食品类型及检验方法的标准。最早的GB 2761是1981年颁布实施的,先后经过四次修订。1981年版只规定了AFB1的限量和食品种类;2005年版增加了AFM1、DON、Pat;2011版又增加了OTA、ZEN。2017版没有增加毒素种类,但对食品类型的划分更加细致。该标准没有做出受饲料行业监管、污染原粮的FBs、T-2的限定。GB 2761的修订,反映了国家对食品真菌毒素污染的重视。下边将对每种真菌毒素的现行检测标准逐一阐述和分析:  2.1 黄曲霉毒素(AF)  AF是产毒真菌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毒性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目前分离鉴定出的AF包括AFB1、AFB2、AFG1、AFG2、AFM1和AFM2等18种。1993年国际癌症研究所将AF确定为一级人类致癌物。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作物易遭受AF污染,居民肝癌发病率较高。  GB 276l-2017规定了食品中AFB1/M1的最大限量标准及其存在的食品类别:谷物及其制品、豆类及其制品、坚果及籽类、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6大类18小类,限量范围为0.5~20 μg/kg,其中特殊膳食用食品的限量最低。AFM1限量的食品类别分为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2大类8小类,统一限量0.5 μg/kg。GB 276l-2017的限量明显比GB 13078-2017《饲料卫生标准》严格,但低于欧盟食品的限量要求。  AF的检测标准(见表1)包括国家标准(GB)、粮油行业标准(LS)、农业行业标准(NY)、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SN)、地方标准(DB)及食药局快检标准(KJ)等,涵盖了真菌毒素检测的所有方法。涉及的检测方法有柱后光化学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柱前衍生法等仪器分析方法和胶体金定量/定性检测技术、酶联免疫吸附筛查法、时间分辩荧光定量检测技术、双流向酶联免疫法、薄层色谱法、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荧光光度法等快检方法。  一种作物可能被多种真菌毒素污染,因此对多种真菌毒素同时检测的技术很有实际应用价值。刚刚实施的LS/T 6133-2018《主要谷物中16种真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稳定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谷物中多种毒素同时检测,该技术除了检测我国日常监管的毒素外,还可以检测其衍生物或结构类似物。  快检方法不仅仅是对实验室方法的有益补充,根据2015年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国家认可的快检方法可以作为执法依据。农业部、国家粮食局和国家食药总局先后颁布了8个免疫检测技术的标准。粮食行业标准率先将胶体金定量检测技术纳入标准中,之前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只是作为定性筛查的手段。2017年国家食药局颁布了三个真菌毒素快检标准,其中两个是AF的标准。这些都为免疫层析技术在农业、粮油、食药行业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和标准支撑,同时也有效保障了这些领域AF的监管和检测。唯1写入GB或GB/T的免疫方法是市场应用剧减的酶联免疫,目前应用广泛的免疫层析技术只出现在行业标准中。  全球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制订了食品和饲料中AF限量标准。我国对食品中AFB1和AFM1的最高允许量有严格规定,而美国、加拿大等国家主要对AF总量(B1+B2+G1+G2)做出限定。为了满足进出口的需求,SN标准是针对黄曲霉毒素总量的检测。  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标准覆盖了AF污染的大多数食品,2020年《中国药典》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更是增加了药材、饮片及中药制剂中真菌毒素的检测。但是,一些过时检测技术的行业标准依然有效:如NY/T 1664-2008《牛乳中黄曲霉毒素的快速检测 双流向酶联免疫法》,该技术操作繁琐,专业性要求高,且只能定性检测,市面上已很难买到相应的检测试剂。薄层色谱法是一种前处理复杂、当前应用很少的检测技术,依然作为第五法写入GB 5009.22-2016中。编者建议废止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一些标准。  2.2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称为呕吐毒素,广泛存在玉米、小麦、大麦等谷物中,是污染食物的主要真菌毒素。DON破坏人和动物免疫系统,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和致畸性。世界各国都对食品中DON做出了限量要求。GB 276l-2017规定谷物及其制品中DON的限量是1000 μg/kg,与美国对小麦的限量标准一致。而欧盟标准规定的非常细致:未加工的硬质小麦、谷物和玉米中DON的限量为1750 μg/kg,未加工的谷物(除前述之外的谷物)的DON限量是1250 μg/kg,终端销售的谷物面粉、麸皮和胚芽的DON限量为750 μg/kg,谷物为原料的婴儿食品中DON限量不得超过200 μg/kg;日本规定小麦和小麦制品的DON限定量为1100 μg/kg。  DON的检测标准有9个(见表2),包括4个LS,1个KJ,3个GB和1个SN,其中GB 5009.111-2016《食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及其乙酰化衍生物的测定》是GB 2761-2017指定的检验方法,可以检测谷物及其制品、酒类、酱油、醋中的DON及其乙酰化衍生物。与AF相比,DON检测标准的数量和方法明显减少,但DON作为粮食行业重点关注的毒素,LS占比非常大。DON的结构类似物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对我国中东部作物的污染较常见,但目前只有DB32/T 3205-2017《饲料中雪腐镰刀菌烯醇(NIV)的测定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提出了它的检测方法。
  • 黄曲霉毒素高快准检测技术难题破解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最新消息,该院油料作物所研究员李培武带领农业部生物毒素检测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成功破解了黄曲霉毒素高灵敏快速准确定量检测的技术难题,研制出黄曲霉毒素系列检测仪器和配套产品,如牛奶等单个样品从取样到结果打印最快9分钟即可完成,用时相当于国外同类产品的一半,检测技术达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发达国家在该领域的垄断。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的真菌毒素。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氰化钾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致癌力是标准致癌物二甲基硝胺的75倍。此前,国际通行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不仅需大型仪器,而且相关设备价格昂贵(每台几十万元甚至几百万元)。由于缺少现场高灵敏准确定量检测技术产品,误食黄曲霉毒素污染超标的农产品或食品时有发生,致使一些地区肝癌发生率偏高。这不仅对百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威胁,而且严重影响农产品和食品出口贸易。  该所研究团队成功选育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黄曲霉毒素系列杂交瘤细胞株,研制出多个高亲和力抗体,是目前国内外报道的灵敏度最高、特异性最强的黄曲霉毒素通用抗体和分量抗体。该团队还研制出黄曲霉毒素系列配套试纸条、试剂盒、黄曲霉毒素标准品替代物、免疫亲和微柱,开发出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荧光速测仪、黄曲霉毒素单光谱成像速测仪和黄曲霉毒素流动滞后免疫时间分辨荧光速测仪,如牛奶等单个样品从取样到结果打印最快9分钟即可完成,破解了黄曲霉毒素高灵敏快速准确定量检测技术难题。  据介绍,这些技术成果和产品已应用于农产品(花生、玉米、稻米等)、食用油(花生油、玉米油等)、调味品(花生酱、酱油、醋等)、乳制品(鲜牛奶、奶粉等)和饲料(饼粕等)等5大类65种农产品和食品检测中,并被德国慕尼黑理工大学等一些国内外权威科研机构应用,为农产品和食品黄曲霉毒素检测、监管、评估与防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取得了显著社会经济效益。
  • 内毒素检测——业界为何寻求改进?如何改进?
    细菌内毒素检测是一项关键的QC放行检测,这意味着生物制品只有通过该项测试才能向公众放行使用。过去30年来,内毒素检测一直使用从鲎中提取的鲎试剂,检测药品和疫苗。在这段时间里,内毒素检测和技术几乎没有变化,直到最近才有了极小的改进。业界已经看到了传统内毒素检测的弊端,并表达了很多理由,为什么改进内毒素检测会非常有用。业内通过采用创新技术来寻求改进内毒素检测,这些创新不仅可以减少检测时间,还可以提高数据可靠性,以便更有效、更安全地将产品提供给患者。使用传统的凝胶法和96孔板方法有一些注意事项。这些陈旧的技术都是手动的,需要分析员在QC实验室里花大量时间操作。需要的人工干预越多,内毒素检测就越容易出现错误。凝胶法是一种定性测试,也就是一种合格或不合格的测试。96孔板动力学方法是凝胶法的升级版,因为这些测试是定量的、半自动化的。但这些方法仍需要大量时间来设置和执行,并容易出现一系列的错误。内毒素检测是一项非常敏感的测试,可检测到低至万亿分之一的内毒素(相当于奥林匹克标准泳池中的一粒沙子)。这种检测手段灵敏度非常高,但也意味着用户造成的任何类型的小污染都很可能会被检测到。药企希望更快地将他们的产品推向市场以帮助患者,因此如果由于污染导致内毒素检测失败或无效,这将需要重新检测、调查原因,并最终延迟向有需要的患者放行此产品的时间。通过采用目前的新工具,例如Sievers Eclipse微孔板提供的微流控技术,QC实验室可以放心,他们不仅将大大减少分析员的实际操作时间,而且还将降低潜在的无效测试的概率,以及重新测试和撰写调查报告所花费的时间。此类产品的易用性有助于实验室更加成功、及时地出具分析结果,因为与96孔板相比,微孔板的上样步骤大大减少。当不再需要这两项工作时,节省下来的时间将使分析员有时间进行更多的内毒素检测或专注于其他实验室优先事项。拥有一个内嵌标准曲线的微孔板以及利用参考标准内毒素(RSE)的阳性产品对照(PPC)还可以减少不同分析员间检测时产生的显著差异。业界寻求改善内毒素检测的另一个原因是数据可靠性。这与人为错误以及与传统的内毒素检测相关的许多过程都允许出现误差有关。由于实验室使用过时的方法,如凝胶法,由于是手动检测,他们面临着数据可靠性问题和人为误差。凝胶法具有主观性,因为它基于分析员的观察。分析员必须在孵育一小时后读取试管并说明凝胶是否已凝结(阳性结果)或未凝结(阴性结果)。该测试通常有另外一名分析员,作为二级分析员来审查和确认结果。这被称为“四眼原则”,是作为数据可靠性检查而引入的。但这一测试需要两名分析员,并且占用了实验室资源。随着创新动力学方法的引入,主观方面的问题随之消失了。检测不再是合格/不合格,因为引入了内毒素检测软件,可以为实验室提供实际的定量数据。内毒素检测仪器公司生产的软件必须符合21 CFR第11部分的规定,并遵守为电子数据规定的准则。内毒素数据必须是安全的、不可更改的,并且容易获得,以便进行审计。较新的内毒素检测软件可以实现QC实验室从任何地方安全地审查和签署检测结果,进一步减少了走到执行化验的地方,才能检查结果的时间。数据审查过程的安全和高效是至关重要的。QC实验室希望随时以安全的方式审查和签署数据和批次放行信息,以便放行产品或加工中的材料以继续其制造过程。从比较陈旧的内毒素检测方法改为一个更新的创新方法,向审计员和监管机构表明立场,即您的实验室正在寻求改进当前的数据可靠性。通过消除潜在的人为误差并提供安全和简化的数据审查,内毒素检测现已变成一种可以轻松及时完成的实验。*原文英文版刊登于《American Pharmaceutical Review》2021年11月刊,本文有所修改。◆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适宜条件下产生的一类小分子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约有400多种。研究表明,大多数真菌毒素可抑制动物体内蛋白的合成,破坏细胞结构,进而影响动物体肝脏、肾脏、神经、造血等组织器官的正常运作,具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对人和动物的生命与健康造成重大威胁。由于农产品作物生长、收获、贮藏及运输中都易受到产毒真菌的侵染,且所产生的真菌毒素在加工处理过程中不易被清除,因此,真菌毒素污染被认为是不可避免的污染问题。更为重要的是,多重产毒真菌可能侵染同一农产品,同时侵染的产毒真菌往往可以同时产生多种真菌毒素,因此在农产品中多种真菌毒素的共存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必然现象,这就需要建立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技术。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环境医学与作业医学研究所的陈瑞鹏、周焕英*、高志贤*等人综述了近5 年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法、免疫层析法、化学比色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等,分析了这些方法在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与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1、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法集中了色谱的分离性能与质谱的分子确证优势,其在检测器阶段利用质量分析器对待测物进行二次选择,将离子丰度转换为可定量计算的峰,同时提供被测物的质量数与分子结构信息,具有稳定性好、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再现性好等优点,已经成为分析检测多组分真菌毒素的主要方法。样品前处理是指对目标物进行提取、富集和净化的步骤,以减少杂质干扰,提高检测灵敏度。目前常采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有一步提取法和分散固相萃取QuEChERS(quick, easy, cheap, effective, rugged and safe)法。Zhao Hongxia等利用HPLC-MS/MS法同时检测植物油中的16 种真菌毒素,首先采用一步提取法对目标物进行提取:使样品经体积分数85%乙腈溶剂提取和C18吸附剂处理,随后将目标物在多反应检测模式下的保留时间和离子对信息进行定量分析,该方法对16 种真菌毒素的加标回收率为72.8%~105.8%,检出限为0.04~2.9 ng/mL。2、免疫层析法免疫层析法是指将识别元件(抗原)和采用胶体金、磁珠、荧光微球等标记的捕获元件(抗体)固定在硝酸纤维素膜上,标记物作为信号指示物的检测方法。在分析时,待测液溶解标记的抗体在毛细管作用下沿着试纸条迁移,结合区域产生颜色、荧光等信号变化定性或定量分析多组分真菌毒素。免疫层析法根据目标物的大小分为双抗夹心法和竞争法,其中真菌毒素是单一抗原表位的小分子物质,适用于竞争免疫分析法。3、化学比色法化学比色法是指利用待测物与化学试剂之间发生明显的化学显色反应,通过与标准品比较颜色或在一定波长处比较吸光度,从而对待测物进行定量检测的方法。化学比色法中的显色反应通常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反应生成的有色化合物性质稳定,颜色差异明显。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单、检测迅速、结果直观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的多重快速检测中。在近5 年内,化学比色法基于金纳米粒子独特的光学性质开发的多重检测真菌毒素在选择性、灵敏度、快速性和便携性等方面有了显著改善,但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对待测物自身的化学性质依赖性较强,在检测过程中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干扰,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该问题可以通过提高金纳米粒子的稳定性,基于其表面等离子体对应光谱偏移的颜色变化进行检测,增加检测方法准确性;使金纳米粒子信号可控放大,对真菌毒素进行更准确的定量分析。4、电化学法电化学法是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物质的电化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建立在电学量(电流、电位、电阴或电量)与待测目标物之间的计量关系的基础上,对目标物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的方法。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易于自动化、操作简便等优点,在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近5 年电化学法在多重检测真菌毒素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目前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1)样品前处理的过程比较费时费力,需要进一步简化样品的前处理流程;2)电化学传感器的分子识别元件的稳定性、使用寿命以及非特异性结合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3)电化学信号指示剂的种类有限,需要研发更多的电化学信号指示剂。5、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是指由化学反应引起的发光现象。化学发光法是指利用化学发光反应,对化学发光物质由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发出的光信号进行检测分析的方法。该方法在检测过程中不需要外加光源,可以避免其他光源产生的干扰以及带来的其他误差,具有操作简便、易于实现自动化和分析速度快等分析检测的优点,已广泛运用于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分析中。目前在实际应用中化学发光法仍然存在几个问题:1)化学发光剂和增强剂种类较少,急需研发更多的化学发光剂和增强剂来拓展化学发光法的应用范围;2)发展化学发光法和传感技术、毛细管电泳技术等联用,扩大化学发光法在真菌毒素检测分析中的应用;3)研发化学发光法仪器设备的小型、便携式、自动化和一体化,有助于推进化学发光仪器的商业化。6、荧光法荧光法是利用待检测物经外加频率的紫外线照射后,激发出能够反映其特性的荧光,通过微孔板荧光仪、荧光显微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检测荧光强度,从而实现对待检测的定量分析。荧光分子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大量反复的激发和监测,量子产率较高,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强和定量精准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近5 年荧光法多重真菌毒素的检测时间缩短且灵敏度得到极大改善,但是大多数常用的荧光团的荧光寿命以秒为单位,并且需要特定的储存条件来稳定其荧光响应,目前荧光法还未应用于多重真菌毒素的现场检测分析中。目前荧光分析法主要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针对自身无荧光物质,研发反应活性高、量子产量大的荧光探针,从而拓宽检测的领域;2)针对不同基质及目标化合物,探索最佳提取方式以及净化手段,实现最佳回收率及特异性;3)将荧光分析技术与光学、电化学等多方面技术结合,构造成集成便携式的综合检测体系,实现实时同步获得检测和分析的信息。7、拉曼光谱法拉曼光谱是光穿过透明介质时由于分子的非弹性散射使光频率发生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散射光谱。拉曼效应是光子与光学及声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拉曼散射光谱可以获取分子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跃迁的特征信息,具有强大的分子识别能力,是分子信息快速获取的理想手段。但常规拉曼散射强度比较弱,灵敏度不高。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极大地克服了常规拉曼光谱灵敏度不高的不足同时又保留了拉曼光谱的实时、快速的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8、其 他目前也有一些其他技术广泛应用于真菌毒素的多重检测中。已知传统真菌毒素检测方法与智能手机的结合是达到便携化的一个良好手段,因此,基于智能手机图像处理的平台,寻找一种配套检测与编码的载体,使其编码信号清晰、可变、容量高、检测信号灵敏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结 语本文重点介绍了近5 年真菌毒素多重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主要检测方法有HPLC-MS/MS法、免疫层析法、化学比色法、电化学法、化学发光法、荧光法等,分析比较了这些方法在真菌毒素多重检测中的优缺点。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