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蠕形青霉

仪器信息网蠕形青霉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蠕形青霉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蠕形青霉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蠕形青霉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蠕形青霉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蠕形青霉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蠕形青霉相关的解决方案。

蠕形青霉相关的资讯

  • 从“红曲风波”认识软毛青霉酸、桔青霉素和红曲色素
    软毛青霉素及相关青霉菌毒素近期,日本著名药企小林制药被推上了风口浪尖,部分消费者在服用该公司含有红曲成分的保健品后,出现肾脏等方面的健康问题,导致小林制药已撤回8种红曲保健品作为功能性标识食品的备案,其中3种商品已经召回。图片图片来源:财经网一般情况下,红曲类保健食品会检测是否含有已知的真菌毒素—桔青霉素。小林制药表示,他们选择的红曲菌不携带能产生桔青霉素的基因,在原材料测试报告中也的确没有检测到桔青霉素。3月29日,小林制药公司向日本厚生劳动省报告,其红曲产品中导致问题的成分可能为“软毛青霉酸(Puberulic acid)”。软毛青霉酸是在发酵过程中由青霉菌产生的天然毒素。据文献报道,从青霉菌发酵液中已分离出软毛青霉酸(Puberulic acid)、密挤青霉酸(Stipitatic acid)及其三种类似物Viticolins A–C等环庚三烯酚酮类(Tropolone)毒素。青霉菌毒素具有耐高温和侵害实质器官的特性,加热烹调也很难使其毒性减弱。目前,有关软毛青霉酸等青霉菌毒素导致的肾脏毒性报道较少,仍需进行相关研究。由于红曲菌在发酵过程中并不能产生软毛青霉素,有专家推测小林制药的红曲产品可能因为原料受到了青霉菌的污染而产生了软毛青霉酸,但具体原因还需后续的调查确认。相信该事件的发生将进一步促进红曲类食品检测的加强,相关检测标准将在不远的将来应运而生。红曲及其用途图片来源:财经网红曲也叫红曲红、红曲霉、红曲米,其作为一种天然发酵产物,成分复杂,包括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红曲可应用于制药、酿酒、食品着色等方面,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公认的保健价值,特别是在降血脂、降胆固醇方面具有积极效果。目前,国内生产的红曲主要有三类,分别是酿酒红曲、色素红曲和功能红曲。▶ 酿酒红曲的糖化力高、酯化力强、有独特的曲香,广泛用于各种黄酒、白酒、醋、酱的酿造;▶ 色素红曲的色价很高,是纯天然的食品着色剂,通常用于肉制品、腐乳等食品的着色。▶ 功能红曲是指以大米为原料,用纯培养的红曲菌发酵生成的莫纳可林K(又称洛伐他汀,结构式见下图)等生物活性物质的红曲,常被用作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保健品和药品的原材料。各大厂商包括小林制药已将红曲米类食品开发为具有降血脂、降胆固醇功能的保健食品。我国对红曲类产品的使用要求红曲色素,属于复合色素,常用红曲添加剂为大米的红曲酶发酵产物或其提取物,为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目前, 已确定出化学结构的红曲色素主要有6种,包括黄色素、橙色素和红色素,结构如下: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对食品安全要求的提高,我国对红曲及其制品的应用和管理日趋严格。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关于以红曲等为原料保健食品产品申报与审评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红曲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2g,产品中洛伐他汀应当来源于红曲,总洛伐他汀推荐量每日暂定不超过10mg,且不适宜在少年儿童、孕妇、哺乳人群使用等;《GB 2760-202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红曲米及红曲红作为着色剂可用于腐乳、碳酸饮料、果冻、糕点、配制酒等多种食品中,其中风味发酵乳中的最大使用量不得超过0.8g/kg,糕点中的使用量不得超过0.9g/kg,焙烤食品馅料及表面用挂浆不得超过1.0g/kg;另外,《GB 5009.150-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红曲色素的测定》规定了对风味发酵乳、果酱、腐乳、干杏仁、糖果、方便面制品等食品中红曲红素、红曲素、红曲红胺3种红曲色素的测定方法。值得注意的是,红曲色素(又称红曲红)是发酵产生的多种天然色素的混合物,由于发酵工艺的不同,市售红曲色素所含的色素成分及其含量不尽相同,也并非上述所有常见成分均可检出。另外,GB 5009.150-2016和SN/T 3843-2014标准中将红曲红胺的CAS号3627-51-8写为126631-93-4,而后者对应的名称为N-芴甲氧羰基-8-氨基辛酸(N-Fmoc-8-Aminooctanoic acid),对应的结构式见下图。尽管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和分子量与红曲红胺完全相同,导致二者在一级质谱的分子离子峰完全相同(均为[M+H]+ = 382, [M-H]- = 380),然而二者的化学结构却差别巨大,因此其核磁谱图和二级质谱上的碎片离子峰有显著差别,在HPLC上的出峰时间和UV吸收也有明显的区别。检测人员在标准物质选择、采购和使用中应多加注意,避免产生错误的检测结果。红曲在发酵过程中可能因菌株变异或污染产生桔青霉素,其有很强的肾脏毒性,摄入过量会导致肾损害,因此桔青霉素是红曲类产品必检项。《GB 1886.181-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红》中规定红曲红中桔青霉素的限量为0.04 mg/kg。《GB 1886.66-2015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 红曲黄色素》中规定红曲黄色素中桔青霉素的限量为1.0 mg/kg。阿尔塔科技作为被CNAS认可的食品安全检测有机标准物质生产制造商,根据科研单位检测热点,快速响应,积极研发软毛青霉酸、桔青霉素、红曲色素及其相关产品,助力食品安全检测,为守护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红曲发酵过程可能产生的相关毒素标准品:了解更多产品或需要定制服务,请联系我们
  • 诺奖得主手中的那株青霉菌被首次测序
    1928年,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在伦敦圣玛丽医院的医学院工作时发现了第一种抗生素——青霉素(penicillin)。这种抗生素是由青霉属中的霉菌产生的,能够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凭借此项发现,弗莱明在194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后,弗莱明所发现的青霉菌菌种被交给牛津大学的研究小组保存。如今,来自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和国际应用生物科学中心(CABI)的研究人员利用五十多年前冷冻保存的样本,对这个原始青霉菌菌株开展了基因组测序。这项成果于9月24日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研究小组还将弗莱明的青霉菌菌株和美国现在大规模生产抗生素所用的菌株进行比较。他们发现,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生产青霉素的方式略有不同,这可能对抗生素的工业生产有意义。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和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的Timothy Barraclough教授说:“我们原本打算将亚历山大?弗莱明的青霉菌用于一些其他实验,但让我们惊讶的是,没有人对这个原始的青霉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尽管它在生物界具有历史意义。”尽管弗莱明霉菌因青霉素的发现而闻名,但后来美国研究人员却选择发霉哈密瓜上的霉菌来生产抗生素。他们从发霉的哈密瓜上分离出原始的野生霉菌分离株,经过多轮X射线、化学和紫外线诱变以及人工选择,最终获得青霉素产量高的分离株。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获得了保存在CABI菌种保藏库中的冷冻样本,并重新培养了弗莱明的原始青霉菌(Penicillium rubens)。他们提取出DNA,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开展基因组测序,并将此基因组与先前发表的两种青霉属工业菌株的基因组进行比较。研究人员特别关注两类基因:一类是编码各种酶的基因(pcbAB、pcbC和penDE),青霉菌利用这些酶来产生青霉素;另一类是调控基因,这些基因能够控制酶的产量。他们发现,对于英国和美国的菌株,调控基因有着相同的遗传密码,但美国菌株拥有更多的拷贝,使得菌株产生更多的青霉素。不过,青霉素生产酶的编码基因却不相同。这表明,英国和美国的野生青霉菌经过自然进化,产生了略有不同的版本。像青霉菌这样的霉菌会产生抗生素来对付微生物,而微生物也会不断进化以躲避这些攻击,如此这般,“军备竞赛”不断升级。英国菌株和美国菌株的进化方式可能不同,以适当其当地的微生物。就目前而言,微生物进化已成为一个大问题,因为许多细菌已对我们的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研究人员表示,尽管他们尚不清楚英国和美国菌株中不同酶的序列对抗生素有何影响,但这有望带来青霉素生产的新方法。文章的第1作者、帝国理工学院生命科学系的Ayush Pathak表示:“我们的研究有望激发对抗耐药性的新解决方案。青霉素的工业生产主要关注产量,而人为提高产量的步骤导致基因数量的改变。”
  • 岛津推出牛奶中青霉素分解剂—β-内酰胺酶检测方法
    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和部分乳制品企业无抗奶目标的提出,抗生素残留问题成为影响乳制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青霉素作为&beta ‐内酰胺类药物是治疗牛乳腺炎的首选药物,是牛奶中最常见的残留抗生素。由于国内多数乳品企业对抗生素残留超标的牛乳采取降价收购的原则,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不法奶站为了谋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人为的使用解抗剂去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生产人造&ldquo 无抗奶&rdquo 。目前市售解抗剂的主要成分是&beta ‐内酰胺酶,它是由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和分泌的,可选择性分解牛奶中残留的&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beta ‐内酰胺酶为我国不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该酶的使用掩盖了牛奶中实际含有的抗生素。&beta ‐内酰胺酶能够使青霉素内酰胺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导致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类药物耐药性增高,从而大大降低了人们抵抗传染病的能力,给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为此,长期关注中国&ldquo 食品安全&rdquo 的岛津公司发挥技术优势,推出了基于岛津超快速液相UFLCXR的&beta ‐内酰胺酶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通过检测牛奶中的青霉噻唑酸钾,间接检测牛奶中是否添加了&beta ‐内酰胺酶,供相关检测人员参考。在本方法中,使用岛津超快速液相UFLCXR,配合岛津shim pack XR‐ODS II 75 mm L.× 3.0 mm I.D.,2.2 &mu m 快速分析色谱柱,测定了市售牛奶中青霉噻唑酸钾的含量,标准曲线线性良好,重现性良好,1#样品中青霉噻唑酸钾为31.2&mu g/mL , 2# 样品中青霉噻唑酸钾为5.4&mu g/mL,说明牛奶中添加过&beta ‐内酰胺酶。 有关本方法的详细内容请参见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277/down_171132.htm。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 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广东东莞在国际货物首次检出青霉属病原菌
    中新网东莞5月4日电 记者今天从广东东莞检验检疫局获悉,日前东莞检验检疫局太平口岸在近半个月时间内连续两次从国际航行船舶食品舱检出青霉属,这也是东莞检验检疫部门首次从国际航行船舶食品舱检出青霉属病原菌。  据东莞检验检疫局官员介绍,东莞检验检疫局太平办事处船检人员在3月18日和3月30日,分别对来自印度尼西亚的“嘉畅”轮、澳大利亚的“粤电81”两艘货轮进行检疫查验时,在蔬菜库的存放架上均发现有表面已开始霉烂的马铃薯和茄子,遂采样送东莞检验检疫局植检实验室检测,并督促船方对余下霉烂的马铃薯和茄子进行销毁处理。  经实验室检测,该两种食物中均检出青霉属病原菌,此病原菌可使许多农副产品腐烂,也有少数种类可使人或动物致死。这是太平口岸首次从入境船舶食品中截获该有害病原菌。  “五一”节日期间,为了保障出入境安全,东莞检验检疫局各旅检口岸人员严阵以待,在做好出入境货物检验检疫同时,积极落实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保证人员充足、仪器设备运转良好。一方面,及时与客运公司沟通,在柜台张贴疫情提醒告示,加强对出入境旅客的宣传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对出入境人员的体温监测及医学巡查,及时发现可疑病例。  据了解,4月29日至5月1日,太平办事处旅检口岸共查验出境旅客2017人次,同比增长31.7% 入境旅客566人次,同比增长7.4% 截获旅客禁止携带物肉丸及鸡肉1批次 未发现发热旅客。常平办事处旅检口岸共查验出境旅客1920人次,同比增长16.7% 入境旅客1636人次,同比下降2.9% 截获旅客禁止携带入境动植物2批次 发现发热旅客1人。
  • 兽药分析大讲堂丨青霉素类新标实施,一起解锁分析难点!
    导读兽药残留是影响动物性食品安全的主要化学因素之一,尤其是兽用抗生素残留会进一步加速细菌耐药性进程。青霉素类作为最早应用的抗生素,历经九十余年,已发展三代,曾为增进人类健康做出过巨大贡献。青霉素价格低廉、抗菌性强,在水产养殖上被广泛用于鱼、虾细菌感染的防疗。然而,此类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其产生的耐药性问题或将导致人类进入无药可用的后抗生素时代或可怕的“耐药时代”。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实施《GB 31656.1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青霉素类含有β-内酰胺环,是一类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的物质,容易在高温、水或酸碱条件下发生降解,一度给分析检测带来挑战。针对该难点项目,我们推出了岛津最新的应用解决方案,来一起看看!水产品中青霉素类分析相关法规GB 31650-201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兽药最大残留限量》中规定,在鱼虾中青霉素G、阿莫西林、氨苄西林残留限量(MRLs)为50 μg/kg,氯唑西林、苯唑西林MRLs为300 μg/kg。近期,农业农村部发布的《GB 31656.12-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水产品中青霉素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GB/T 22952-2008 河豚鱼和鳗鱼中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哌拉西林、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双氯西林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标准进行了更新,增加了阿洛西林和甲氧西林,并增加了固相萃取和超滤管离心的净化步骤,修改了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青霉素类分析难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如下图,β-内酰胺环易光解,或与水、醇发生反应。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基本结构(左:青霉素类、右:头孢菌类)[1]因此,实验过程中需注意:• 宜采用粉末标品,现配现用,前处理避光,配制后尽快分析;• 考虑到溶解性和溶剂效应,标准品母液推荐30%乙腈水配制,-18℃避光存储,保质期5d,工作液则现配现用,尽快上机分析;• 有机相为甲醇时,青霉素G与甲醇生成了青霉酸甲酯,如下图所示,青霉素甲酯MRM通道有色谱响应,且响应强度比青霉素G更高。为了保证定量准确,流动相、前处理试剂应该避免接触醇类试剂。岛津解决方案• 分析仪器岛津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 目标物青霉素类抗生素药物的化合物信息11种青霉素类抗生素在2~300 ng/mL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部分代表性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校准曲线• 样品加标分析结果对市售南美白虾进行分析,未检出青霉素成分,并且在出峰区域无杂峰干扰。以下是在南美白虾样品中添加5 μg/kg青霉素得到的加标样品MRM色谱图。青霉素加标样品MRM色谱图(5 μg/kg)结语看了本期的难点项目经验分享,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β-内酰胺类化合物稳定性差,分析测试过程尤其注意光照、pH等的影响。除此之外,岛津应用云后续还将发布兽药分析大讲堂系列,聚焦难点项目,陆续发布检测关键点小贴士及解决方案,帮助大家共克食品安全难关。“兽药分析大讲堂系列”后续预告四环素分析篇多肽类抗生素分析篇硝基呋喃分析篇… … 参考文献[1] .刘创基.动物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检测方法的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0.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赛默飞方案:TSQ Quantis 测定9 种 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本文参考GB/T 20755-2006、GB/T 21315-2007 等国标,在赛默飞全新三重四极杆TSQ Quantis 上建立了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液质检测方法。9 种化合物在其相应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8),完全满足国标对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要求。引言青霉素(Penicillins)是属于β- 内酰胺类药物的一类广谱抗生素,一直广泛应用于人类、畜禽业及水产养殖中的各种细菌感染的防治。随着产量和用量的不断增加,加之药品的盲目使用,食品、水体等抗生素残留问题日益突出。抗生素的残留可增强细菌耐药性,破坏人体和动物胃肠道及环境微生态平衡,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建立了基于Thermo Fisher TSQ Quantis 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检测9 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方法。本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满足GB/T 20755-2006 畜禽肉中九种青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测定以及GB/T 21315-2007 动物源性食品中青霉素抗生素残留量检测方法,适用于食品安全监控中有关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残留检测。结论本文建立了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TSQ Quantis)分析9 种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检测方法。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基于Thermo Fisher TSQ Quantis 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优异的灵敏度和线性范围,可用于青霉素类抗生素的日常分析检测。点击 TSQ Quantis 测定9 种 青霉素类药物残留 查看详细实验方案。
  • 周青梅:我与近红外的故事
    仔细拜读了各位老师讲述的近红外故事,在佩服学习之余也有些动笔的冲动。相对于各位专家,我对近红外技术研究不值一提,但对近红外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在啤酒行业的应用时时刻刻想去关注。  对近红外的了解,从1997年进入检测行业就有听说,实验室的前辈们反映的情况是近红外检测只是快速但不够准确,不适合实验室的仲裁检测。但其快速环保的检测手段还是让我时刻关注其应用情况,希望自己的实验室也能有这样的仪器。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对检测频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检测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啤酒的原辅料属于农产品,产品质量经常是参差不起,需要加大检测的频次才能更好的评价产品质量。特别是2007年,啤酒生产的原料大麦,由于进口大麦产量的减少,价格不断飘升,啤酒企业纷纷把眼光转向国产大麦,由于我国是各家各户的种植方式,每家的品质都会有所区别,必须进行大批量的快速检测来对大麦进行筛选分类才能满足工艺要求,寻找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方法成了当务之急,此时实验室人员又把目光聚焦在了近红外上,不同的仪器厂家都表示能解决我们的检测难题,但由于以前购买近红外仪的使用效果不是很理想、关于近红外在啤酒行业的应用及相关文献少造成各部门对近红外仪实际应用的担心,又加上仪器的价格高等原因,所以采购仪器在进行审批时困难重重。在这种情况下,FOSS公司为我们提供了一台试用仪器,通过与FOSS公司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对近红外分析法和国家标准方法进行了显著性检验,通过大量数据得出了近红外光谱法和国家标准方法的检测准确性无显著性差异且精确度高于国标方法。消除了各部门对检测准确性的怀疑,很快就购买了第一台近红外分析仪,对啤酒原料大麦进行快速检测。高效准确的检测结果让我们对近红外分析仪的应用有了信心,在工作之余也进行相关的探索,建立了一些适合啤酒原料(如大米、麦芽等)的分析模型,解决了因检测速度慢而影响采购进度和生产工艺调整的难题,得到了行业专家的认可。  2013年,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的燕泽程、刘慧颖老师带领的专家团队到燕京进行调研活动,也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近红外的应用情况。2015年褚小立老师建立了近红外光谱微信群,有幸成为大家庭中的一员,群中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我受益匪浅,更坚信近红外在啤酒行业的应用前景,于2015年公司再次购买了两台近红外分析仪,在应用的同时也进行相关的研究。  有了近红外在石油、制药、饲料和烟草等行业的应用先例,有了行业协会建立的良好平台,有了各行业专家的先进经验,许多先进的理论研究一定能很快进行推广应用,充分发挥其在啤酒检测行业的作用。    燕京啤酒技术中心 周青梅
  • 解读抗药性极强的超级病菌
    超级病菌是一种耐药性细菌。这种超级病菌能在人身上造成浓疮和毒疱,甚至逐渐让人的肌肉坏死。更可怕的是,抗生素药物对它不起作用,病人会因为感染而引起可怕的炎症,高烧、痉挛、昏迷直到最后死亡。这种病菌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它对人的杀伤力,而是它对普通杀菌药物——抗生素的抵抗能力,对这种病菌,人们几乎无药可用。2010年,英国媒体爆出:南亚发现新型超级病菌NDM-1,抗药性极强,可全球蔓延。  超级病菌的历史  192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链球菌。  1960年,产生了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MRSA取代链球菌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菌种。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同时出现。  1990年,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耐链霉素的“食肉链球菌”被发现。  2000年,出现绿脓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西力欣等8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达100% 肺炎克雷伯氏菌,对西力欣、复达欣等16种高档抗生素的耐药性高达52%-100%。  2010年,研究者发现携有一个特殊基因的数种细菌具有超级抗药性,可使细菌获得超级抗药性的基因名为NDM-1。同年10月巴西大规模爆发KPC超级病菌导致多名感染者丧生。  抗生素的发展历史  1877年,Pasteur和Joubert首先认识到微生物产品有可能成为治疗药物,他们发表了实验观察,即普通的微生物能抑制尿中炭疽杆菌的生长。  1928弗莱明爵士发现了能杀死致命的细菌的青霉菌。青霉素治愈了梅毒和淋病,而且在当时没有任何明显的副作用。  1936年,磺胺的临床应用开创了现代抗微生物化疗的新纪元。  1944年在新泽西大学分离出来第二种抗生素链霉素,它有效治愈了另一种可怕的传染病:结核。  1947年出现氯霉素,它主要针对痢疾、炭疽病菌,治疗轻度感染。  1948年四环素出现,这是最早的“广谱”抗生素。在当时看来,它能够在还未确诊的情况下有效地使用。今天四环素基本上只被用于家畜饲养。  1956年礼来公司发明了万古霉素,被称为抗生素的最后武器。因为它对G+细菌细胞壁、细胞膜和RNA有三重杀菌机制,不易诱导细菌对其产生耐药。  1980年代喹诺酮类药物出现。和其他抗菌药不同,它们破坏细菌染色体,不受基因交换耐药性的影响。  1992年,这类药物中的一个变体因为造成肝肾功能紊乱被美国取缔,但在发展中国家仍有使用。  超级病菌产生的原因  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但在自然状况下,变异菌在不同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未必处于优势地位,较易被淘汰。  抗生素的滥用则是这类细菌今日如此盛行的导火线!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使得原平衡中的优势种被淘汰,而这种“抗抗生素”的细菌则树立成长的成为了优势种,取得了生存斗争的优势地位,从而得以大量繁衍、传播。  综上,基因突变是产生此类细菌的根本原因,抗生素的滥用对微生物进行了定向选择,导致了超级细菌的盛行。所以,一方面,我们在寻找解决途径的同时,必须注意对抗生素等物质的使用。否则,超级细菌的生存状况将迅速从“优势”走向“盛世”。另一方面,我们应该积极探索,继续寻找解决方案,而不能过分悲观,因为优势与盛世的距离从不小于劣势与失败。  超级病菌怎样传播?  (1)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   (2)胎源性传播: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   (3)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 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亦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 血液透析患者常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证实   (5)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各种吸血昆虫,可能对病毒传播起一定作用   (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液、血液、胆汁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
  • 博纳艾杰尔提供粮油、乳品、 饲料检测新方案
    三聚氰胺、地沟油、麦乐鸡&hellip .食品安全已经日益引起我们的重视,如何更进一步了解我们日常所接触的食品?知道它们之中有哪些我们需要的成分和我们不需要的成分?博纳艾杰尔为您提供粮油、乳品、饲料检测新方案,有利器在手,您可高枕无忧! 三聚氰胺分析 博纳艾杰尔可提供适合多种方法的耗材,客户可以任意选择: 三聚氰胺分析全攻略 《GB/T 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 《GB/T 22400-2008原料乳中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液相色谱法》氨基酸分析方法包 博纳艾杰尔科技推出的Venusil-AA 氨基酸分析方法是基于目前广泛使用的PITC(异硫氰酸苯酯)衍生剂的HPLC 氨基酸分析方法。  ■ 衍生方便、快速,只需室温反应30min;  ■ 衍生物单一、稳定,-20℃可贮存数月;  ■ 分析时间短(水解氨基酸仅需12min);  ■ 结果准确,试剂、副产物、溶剂等多种干扰因素可通过快速蒸发去除;  ■ 紫外检测(254nm)灵敏度高,可达1 pmol;  ■ 一级、二级氨基酸均可检测。&beta 内酰胺酶试剂盒 本试剂盒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NICPBP)监制,试剂盒内所采用试药、菌株和培养基均是通过NICPBP验证的国家级标准品,可溯源。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乳及乳制品中舒巴坦敏感&beta -内酰胺酶类药物检验方法》。 NICPBP 2007年发表的文章《Development of a Method for the Detection of &beta -Lactamases in Milk Samples》被AOAC认可为&ldquo 已知的第一个牛奶中&beta -内酰胺酶检测方法&rdquo ,同时NICPBP根据实验结果,开发了&beta -内酰胺酶的专用试剂盒,并授权博纳艾杰尔科技独家代理销售。 牛乳中添加&beta -内酰胺酶并未进行安全性评价,因此,属于非法添加。本试剂盒是检测牛乳中添加&beta -内酰胺酶的专用试剂盒,检测限为4 U/mL。 检测原理:&beta -内酰胺酶可水解&beta -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使其失去抗菌活性。而&beta -内酰胺酶抑制剂(如舒巴坦)可抑制&beta -内酰胺酶活性,使抗生素(如青霉素)维持其抗菌活性。 免疫亲和柱: 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抗体连接在柱体内,选择性吸附样品中的待检物,杂质不被吸附,流出柱外,柱上结合的目标物再被特定的洗脱液洗下来,可以用于液相色谱(HPLC)分析或者ELISA含量测定,是一种高效的前处理柱。 特点及应用:主要用于含黄曲霉毒素的样品,如玉米、花生、麦类、面粉、薯干、豆类、花生酱、油类、牛奶、肉类。  ■ 黄曲霉毒素(G1,G2,B1,B2)  ■ 黄曲霉毒素(G1,G2,B1,B2,M1,M2)  ■ 黄曲霉毒素B1  ■ 黄曲霉毒素M1 固相萃取前处理柱: 利用理化原理,用吸附性填料装填萃取柱,用于净化含真菌毒素的样品,高效快速,且成本较低,萃取柱易于保存。 Cleanert PEP&mdash 黄曲霉毒素、呕吐毒素 Cleanert PAX&mdash 赭曲霉毒素 ELISA试剂盒: 竞争性酶联免疫吸附(ELISA)检测方法,通过抗原抗体的特异反应以及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TMB显色,样本吸光值与目标物的含量成负相关,采用酶标仪检测,实现目标物的定量测定。 特点及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酶标仪;定量测定  ■ 三聚氰胺  ■ 黄曲霉毒素总量  ■ 黄曲霉毒素总量  ■ 黄曲霉毒素B1  ■ 黄曲霉毒素B1  ■ 黄曲霉毒素M1  ■ 玉米赤霉烯酮  ■ 呕吐毒素 胶体金快速检测试纸: 将特异性的抗体或抗原以条带装固定在硝酸纤维膜的某一区待,胶体金试剂(抗体或单克隆抗体)吸附在结合垫上,当待检样本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本垫上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 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相互反应,再移动至固定的抗原或抗体区域时,待检物与金标试剂的结合物又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聚集在检测带上,可通过肉眼观察到显色结果,从而实现特异性免疫诊断。 测试卡分析快速,仅需3-5分钟,无需专业人员操作,无需借助仪器,可以凭肉眼观察到结果,定性检测,测试卡可常温保存。 特点及应用:快速;定性检测;三聚氰胺;常温保存  ■ 三聚氰胺  ■ 黄曲霉毒素总量  ■ 黄曲霉毒素B1
  • 月旭科技推出乳品行业最全面的检测解决方案
    近几年,乳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明显增多,公众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这个越来越炙手可热的话题&mdash &mdash 乳品安全检测。因而,乳制品行业也迫切地需要更多的解决方案以满足日益增加的检测需求。 从农场一直到餐桌,月旭科技可以为您提供各类色谱柱和全面有效的检测解决方案。我们专门整理了乳制品中目前能检测的所有项目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愿为您提供&ldquo 有助您检测&rdquo 的任何协助,包括方法咨询和应用支持等,我们也会不断汲取乳品行业最新的相关信息从而给您提供最好的服务。 乳制品检测应用方案汇总(请分别点击浏览) 检测乳制品中三聚氰胺的解决方案 检测婴幼儿食品和乳制品中烟酸和烟酰胺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苯甲酸和山梨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原料乳和乳制品中盐酸克伦特罗的解决方案 检测牛奶和奶粉中甲醛的解决方案 检测牛奶中糠氨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L-羟脯氨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四环素类药物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13种喹诺酮类药物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磺胺类药物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氯霉素的解决方案 检测牛奶中青霉素类药物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维生素K1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维生素B1、B2、B6、B12、B9(叶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碘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塑化剂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糖类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激素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核苷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黄曲霉素M1、B1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脂肪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植物油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beta -雌二醇残留量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六种聚醚类抗生素残留量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泛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游离生物素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肌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牛磺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beta -胡萝卜素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反式脂肪酸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多氯联苯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1,2-丙二醇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共轭亚油酸(CLA)的解决方案 检测乳制品中氢化可的松残留量的解决方案
  • 台媒曝光统一、味全等品牌乳品含避孕药塑化剂
    台湾七成鲜奶惊现禁药(资料图来源:香港大公报)  凤凰财经综合讯 综合中通社及中央社二十日报道:台湾《商业周刊》委托检测专家、铭传大学生物科技学系副教授陈良宇检测5款鲜乳品牌包括统一、统一瑞穗、味全、光泉及乳香世家。另检测4款调味乳品牌包括统一瑞穗、味全、比菲多及光泉,均验出抗生素代谢物嘧啶氮杂,研判残留抗生素、麻醉剂等来自乳牛治疗用药剂。  9款乳品均验出微量塑化剂。&ldquo 统一瑞穗&rdquo 牌巧克力调味乳和光泉全脂鲜乳有人工雌激素与避孕药代谢物。&ldquo 比菲多&rdquo 奶品则验出抗抑郁及止痛剂药物代谢物氯米帕明 &ldquo 统一&rdquo 出口的Dr. Milker极鲜乳全脂有抗抑郁及止痛剂药物代谢物去氢氧长春蔓汀。  农委会抽检问题奶品  农委会19日针对据媒体点名的光泉、统一、味全3大厂进行抽验,也将加抽其他市售鲜乳、乳品厂商生乳,送交位于屏东的中央畜产会检验室检验,若有结果会尽快对外说明。  据指出,长期喝到有动物用抗生素残留的牛奶,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如皮肤长荨麻疹等。林口长庚医院肾脏科主治医师颜宗海强调,以特殊感受族群,如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年幼孩童或老人、所受的影响是健康成人的5倍、10倍。  酪农协会疑有人抹黑  针对周刊报道,统一企业回应表示,统一于生乳进厂生产前,每批次均依法规经过抗生物质、磺胺剂、抗生素(青霉素、四环霉素、氯霉素)等项目检测,确认合格后,才会投入生产制造,制成成品也定期送检,检测项目包含9种塑化剂、多项动物用药残留等,检验结果都符合政府规范。  味全则回应表示,公司在收奶过程及制造过程,均依政府法规项目定期检验,确认合格后才上市。味全并未添加抗生素。  台湾酪农协会则强调,酪农每天自己快速检验,有问题的生乳不能缴交,认为若该检验未复验即公布,协会很不服气,疑有心人士抹黑鲜乳。
  • 涉及质谱法,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发布
    共识中提到: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路径基本一致,包括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检测(PCR、mNGS),再通过形态学、质谱、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菌种,进一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提出治疗建议。  根据共识文件中的数据显示:质谱对曲霉菌属、毛霉属、淡紫紫孢霉和宛氏拟青霉等均有较高鉴定准确率,有的甚至能达到100%。  摘要  侵袭性真菌病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继发布了重要文件,呼吁提高对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视程度和认知水平,以应对侵袭性真菌病对全球造成的威胁。霉菌是侵袭性真菌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且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临床诊断和治疗面临极大挑战。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检验医学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真菌病监测网侵袭性霉菌感染监测项目组组织专家制定该文件,对曲霉菌属、毛霉菌目、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节荚孢霉属、拟青霉属、暗色霉菌、双相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共8种临床重要侵袭性霉菌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要点形成共识,并对实验室诊断及与临床沟通过程中遇到的六大常见问题形成专家共识,旨在为提升侵袭性霉菌感染的实验室诊断能力提供借鉴和指导。  全球每年真菌感染患者超过3亿,因侵袭性真菌病(invasive fungal disease,IFD)死亡的患者超过150万[1,2] ,而我国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受到IFD的威胁,其中侵袭性霉菌是重要病原菌之一,但临床对侵袭性霉菌感染诊断困难,患者预后较差。国内外IFD相关指南均明确指出,病原微生物的实验室检测在诊断标准中极为重要 [ 3 , 4 ] 。IFD相关实验室检测,除传统的涂片镜检和培养外,血清学检测如真菌1,3-β-D葡聚糖试验(G试验)、半乳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GM)试验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质谱技术以及分子生物学检测如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等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逐渐得到肯定。但目前我国真菌实验室发展非常不均衡,特别是针对霉菌的实验室检测,不管是临床医生对于检测项目的认知,还是霉菌实验室的检出能力均需进一步提高 同时,不同检测方法的送检时机、检测性能以及结果的正确解读仍面临很多问题。鉴于此,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检验医学研究与转化专业委员会、中国医院协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专业委员会和全国真菌病监测网侵袭性霉菌感染监测项目组组织我国真菌感染领域内的多学科专家和学者,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和最新研究数据,结合多学科专家临床经验共同制定本共识,旨在更好地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送检真菌相关的实验室检测,提升真菌实验室的检测能力,助力临床IFD的诊断和治疗。  该共识通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真菌重点病原体清单”以及全国真菌病监测网最新数据 [ 5 ] ,共筛选出8种临床常见的侵袭性霉菌,即曲霉菌属、毛霉菌目、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节荚孢霉属、拟青霉属、暗色霉菌、双相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共识第一部分围绕不同霉菌感染建议送检标本类型,实验室检测方法(直接镜检、培养、鉴定、血清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及性能评价,体外药敏试验及治疗建议等要点形成推荐意见 共识第二部分,通过前期问卷调查,筛选出6个霉菌实验室检测最常见问题,并形成专家推荐意见。  本共识适合从事真菌感染相关领域的临床医护人员、实验室技术人员、感染控制人员、科研学者等阅读,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广大同仁交流意见。  一、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要点  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及路径基本一致,包括直接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曲霉IgG抗体测定等)、分子生物学检测(PCR、mNGS),再通过形态学、质谱、分子生物学鉴定具体菌种,进一步进行体外药敏试验并提出治疗建议( 图1 )。因检测不同霉菌适用的样本类型,以及每种检测方法针对不同霉菌的检测性能及要点有很大差别,故本共识针对8种霉菌感染,建议送检的标本类型以及不同检测方法的操作要点及性能评价分别形成推荐意见。  (一)曲霉菌属  曲霉菌在自然环境中广泛存在,临床最常见的感染类型是侵袭性曲霉病(invasive aspergillosis,IA)和慢性肺曲霉病(chronic pulmonary aspergillosis,CPA),其中IA临床表现和进展速度与患者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 [ 6 , 7 ] 。血液恶性肿瘤、慢性肺病、移植(包括实体器官移植和造血干细胞移植)、糖皮质激素治疗、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慢性肝病均是IA的危险因素。肺外脏器和组织的曲霉菌感染可为原发感染,也可播散至邻近脏器感染而造成继发感染。除肺部外,鼻窦旁、中枢神经系统、骨骼、皮肤、心脏、眼部及消化系统等部位也可发生曲霉菌感染。临床最常见的曲霉菌为烟曲霉,其次是黄曲霉、黑曲霉、土曲霉和构巢曲霉。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唑类耐药曲霉菌感染病例持续增加。曲霉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活检组织、分泌物等,怀疑曲霉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1 。  (二)毛霉菌目  毛霉菌目由55个属250多个种组成。引起人类发病最常见的是根霉属、毛霉属和横梗霉属,其次是根毛霉属和小克银汉霉属等。毛霉菌目可引起皮肤、软组织、肺部、鼻-眶-脑、胃肠部位感染,病死率达40%~80% [ 20 ] 。不同种属可能会导致不同感染部位的复发,如横梗霉属易引起皮肤毛霉病复发,而小克银汉霉属常见于肺部或播散性感染患者。毛霉菌目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痂皮或活检组织等,怀疑毛霉菌目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2 。  (三)镰刀菌属  镰刀菌属是一类全球性分布的土壤腐生菌,也是植物病原菌,能引起感染和中毒。镰刀菌属可广泛感染人类,包括浅表感染(如角膜炎和甲真菌病等)、局部侵袭性和播散性感染。局部侵袭性和播散性感染主要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特别是长期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或严重T细胞免疫缺陷患者。引起人类感染的镰刀菌种多为茄病镰刀菌复合群、尖孢镰刀菌复合群。此外,摄入镰刀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可引起中毒。镰刀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角膜刮片、眼内容物、指(趾)甲、皮肤组织、呼吸道标本(痰液、BALF、刷取物、肺穿组织)、关节液、胸腹水、脓液、血液等,怀疑镰刀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3 。  (四)赛多孢菌属  赛多孢菌属呈全球性分布,广泛存在于土壤、污水、腐物等环境中,可定植于囊性纤维化患者呼吸道,是一种重要的条件致病真菌。未经有效治疗,6个月病死率达55% [ 3 ] 。感染类型以创伤后局部感染为主,其次为溺水后感染、免疫功能明显受损后感染及呼吸道内定植感染等 [ 36 ] 。临床主要致病菌种为尖端赛多孢和波氏赛多孢。赛多孢菌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痂皮、血液或活检组织等,怀疑赛多孢菌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4 。  (五)暗色霉菌  暗色霉菌是一大类可产生黑色素的真菌群体,可分离于多种临床感染标本,根据临床表现及其在组织中的分布特征,暗色霉菌所致常见感染性疾病包括着色芽生菌病、暗色丝孢霉病、孢子丝菌病和足菌肿。暗色霉菌感染常因环境中暗色霉菌经创伤性植入皮肤或皮下组织所致,但肺部感染或播散性感染常为吸入分生孢子所致。虽然暗色霉菌具有相似的生长特征及形态学特征,但部分菌属仍具有明显特征。临床上分离率较高的菌属包括弯孢霉属、离蠕孢属、着色霉属、链格孢霉属、枝孢霉属等。暗色霉菌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组织、脑脊液、脓液、关节腔液、腹水、人工瓣膜、BALF、痰液、骨髓、血液等,怀疑暗色霉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5 。  (六)节荚孢霉属  节荚孢霉属包括多育节荚孢霉(原称多育赛多孢)和 L.valparaisensis 2个菌种,其中仅多育节荚孢霉有感染人类的报道。多育节荚孢霉是一种常见的土壤腐生菌,多分布于干旱气候地区。目前,关于多育节荚孢霉的报道以病例报道和小规模队列研究为主,缺乏流行病学数据。感染类型主要是肺部感染、血流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虽然多育节荚孢霉感染罕见,但其易发生播散性感染,并且其固有多重耐药表型的播散性感染致死率高达77% [ 44 ] 。节荚孢霉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痰液、BALF、脓液、分泌物或活检组织等,怀疑节荚孢霉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6 。  (七)拟青霉属  拟青霉属中临床常见的菌种包括宛氏拟青霉和淡紫紫孢霉(淡紫拟青霉)。宛氏拟青霉常见感染类型包括肺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髓炎、腹膜炎、真菌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症状为发热、呼吸困难和咳嗽,其侵袭性感染致死率为16.9% [ 48 ] 。淡紫紫孢霉常引发角膜炎、眼内炎、皮肤感染、肺部感染和真菌血症,疼痛和发热为最常见症状,其引发的感染致死率为45.5% [ 49 ] 。拟青霉属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角膜组织、眼拭子、血液、痰液、BALF、甲屑、鼻窦组织、脓液和皮肤组织等,怀疑拟青霉属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7 。  (八)双相型真菌(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  马尔尼菲篮状菌,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温度依赖性双相型真菌,在我国广西、广东等地,以及东南亚等地流行。目前在世界34个国家、我国21个省/直辖市均有报道。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好发于免疫低下人群,尤其是CD4+T细胞小于1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 在亚洲的艾滋病患者中,马尔尼菲篮状菌病总发病率为3.6%。马尔尼菲篮状菌可侵犯全身各器官,导致播散性感染。但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被误诊为肺结核、肿瘤,误诊导致的病死率超过85%。  荚膜组织胞浆菌也是双相型真菌,可引起组织胞浆菌病。该菌常见于被蝙蝠粪和鸟粪污染的土壤中,在建筑、洞穴挖掘和接触鸟类处理等活动中吸入分生孢子可致感染。荚膜组织胞浆菌有3个变种,分别为荚膜变种、杜波变种和鼻疽变种。其中荚膜变种分布最广,主要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和拉丁美洲 杜波变种主要分布在乌干达和尼日利亚等非洲国家 鼻疽变种主要引起马和狗的感染,但也有少数人类感染病例报道。我国引起发病的主要为荚膜变种,呈地区性分布,多雨潮湿的中南、华南和西南地区感染率较高,而干旱的新疆地区感染率低。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诊断可选择的样本类型包括血液、骨髓、体液、痰液、BALF、支刷物、脓液、分泌物、穿刺液(肝、脾、淋巴结)或活检组织等,怀疑马尔尼菲篮状菌和荚膜组织胞浆菌引起的侵袭性真菌感染诊断方法及要点见 表8 。  二、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常见问题及推荐意见  为更好地提升我国侵袭性霉菌感染实验室诊断能力,解决实验室工作中最常见、最困惑以及与临床交流最多的问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到来自全国76位临床和检验医师的共207个问题。经过归纳分类后,整理出6大类最常见问题,并由专家组形成推荐意见。  (一)霉菌检测阳性,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1.直接镜检霉菌阳性,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建议1 直接镜检阳性时,应首先区分标本来自无菌部位还是非无菌部位。无菌部位标本(血液标本除外)直接镜检有特征性菌丝和孢子且与组织病理结果、真菌培养结果相符,可确诊为致病霉菌 非无菌部位标本直接镜检到霉菌,要结合培养结果、血清学检测结果、患者流行病学史和临床感染表现等综合分析。  2.培养霉菌阳性时,如何判断是污染菌、定植菌还是致病菌?  建议2 培养霉菌阳性时,重点关注送检标本类型,直接镜检、组织病理检查与霉菌阳性培养的一致性,以及霉菌致病性、感染部位等。无菌标本如血培养为曲霉菌属或毛霉菌目,污染菌的可能性大 如为镰刀菌属、赛多孢菌属和马尔尼菲篮状菌,可能为致病菌。非无菌标本,视情况而定:2个试管有单一形态真菌生长,真菌镜检同时阳性者提示有临床意义 仅1管生长真菌,生长部位为非接种部位,菌落为霉菌样则可能是污染 培养出的真菌与直接镜检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现相符,连续培养阳性,且真菌具备36~37 ℃生长的能力提示有临床意义。  (二)不同检测结果不一致问题  1.临床怀疑真菌感染,实验室相关检测阴性,可从哪些方面与临床沟通?  建议3 分析前应评估标本留取是否规范并适于特定检验项目 分析过程应评估镜检和/或培养方法检测敏感性是否充分、培养条件是否适宜、所选检测项目是否适于检测疑似真菌类型(如G试验不能检测隐球菌和毛霉菌目) 分析后过程应结合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结果,参考其他感染指标结果(如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分析是否存在导致血清学结果假阴性的因素等。  2.如何解释镜检和/或培养结果与血清学检测(G试验、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4 鉴于真菌体内增殖及血清标志物出现时间不同,不同感染期血清学与镜检和/或培养结果常不一致。血清学检测方法敏感性常高于传统镜检、培养方法,而单纯培养结果常难区分感染、定植或污染。此外,应考量是否存在导致血清学结果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因素以及宿主免疫功能。  (三)血清学检测相关问题  1.血清学检测常见干扰因素有哪些?  建议5 血清学检测假阳性因素包括药物因素(血液制品如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等)、医疗因素(纤维素膜血液透析)、宿主因素(细菌菌血症)、样本因素(如采血管污染或过度操作)、方法学因素(传统鲎试剂法干扰因素多) [ 65 , 66 ] 等 假阴性因素包括使用抗真菌药物、脂血或黄疸样本 [ 65 , 66 ] 等。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尽量排除干扰因素的存在,并谨慎评估对结果的干扰影响。  2.如何解释血清G试验与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6 G试验与GM试验检测标志物不同,G试验是泛真菌检测,而GM试验为曲霉菌特异性抗原检测 另外,2种标志物的释放时间和释放量的不同也可能导致二者结果不一致,例如1,3-β-D葡聚糖只有被吞噬细胞吞噬处理后才被释放出来,而GM是表达在曲霉菌细胞壁表面的一种多糖成分,在曲霉菌繁殖生长时由菌丝释放出来。因此,在感染早期,曲霉菌的生长分泌强于死亡消化裂解,可出现GM试验阳性,而G试验未达到阳性水平 粒细胞缺乏患者,不能将1,3-β-D葡聚糖从真菌中释放出来,也可导致二者检测结果不一致。  3.如何解释血清与BALF的GM试验结果不一致?  建议7 二者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不同,可能会导致检测结果的不一致。GM试验对免疫抑制患者IA检测敏感性高,BALF样本敏感性优于血清样本 [ 9 ] 。另外BALF样本采样和处理的标准化问题(灌洗量、回收量、血性、痰性、灌洗技术等)对GM试验结果的影响很大。  (四)mNGS检测相关问题  1.mNGS检测霉菌相比于传统检测方法的优势有哪些?  mNGS检测敏感性高,更适合混合感染病例的病原学检测,多项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研究表明mNGS检测阳性率高于传统检测,且对免疫缺陷患者和混合感染时较传统检测更具优势 [ 67 , 68 , 69 ] 。外周血可作为深部组织器官真菌感染的mNGS检测样本:侵袭性真菌感染可累及多种组织和器官。当感染部位样本获取困难时,外周血可作为替代样本进行检测。mNGS可作为少见真菌或培养困难真菌的平行检测手段,如毛霉菌目、组织胞浆菌、拟青霉等。  建议8 对免疫功能低下、疑似混合感染、传统检测阴性或疑似少见真菌感染患者,在进行传统微生物学检测的同时留取样本进行mNGS检测。外周血样本检测敏感性低于感染部位样本,因此在不能获得感染部位样本时可进行替代检测,检出真菌应结合临床谨慎评估。  2.mNGS检测有哪些局限性?  真菌的细胞壁相对较厚,mNGS可因破壁效率低而影响核酸提取效率,且检测性能可因真菌类型、临床样本种类及实验流程差异而有所不同。有研究显示IA患者的BALF样本其mNGS检测敏感性低于GM检测 [ 15 ] 。公共数据库中真菌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度低于细菌及病毒,已有的核酸序列质量参差不一,可导致结果假阴性或真菌鉴定准确率降低。对于检出的非常见真菌类型,应进行其他方法的验证,如一代测序或靶向PCR检测。mNGS假阳性较常见,主要原因为湿试验过程引入微生物核酸及生信分析错配,前者更常见。湿试验所致假阳性原因包括样本采集环节、实验室环境背景菌以及样本间污染 [ 70 ] 。  建议9 mNGS假阳性率高于传统微生物学检测,仅mNGS检出真菌不应作为真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应对检出真菌进行其他方法验证,并需结合临床谨慎评估。与此同时,因真菌结构特点及数据库原因,mNGS可存在假阴性结果,mNGS阴性不应作为排除真菌感染的标准。  3.当临床考虑IFD时,如何解释镜检、培养、血清学检测与mNGS检测结果不一致?  不同方法学的诊断性能存在较大差异。(1)传统微生物学未检出真菌,而mNGS检出:与培养、镜检方法相比,mNGS的敏感性较高,需结合临床考虑检出真菌是否为致病菌,同时应考虑送检其他真菌相关检测以验证mNGS结果。(2)传统微生物学检出真菌,而mNGS未检出:无菌样本培养和/或镜检检出霉菌,应充分考虑致病菌可能,mNGS可因真菌细胞壁较厚、人源背景高等原因造成漏检。  建议10 当临床考虑IFD时,应充分考虑阳性结果检出,结合未检出的检测方法性能特征考虑漏检可能,有条件情况下进行重复检测或重新采集样本检测。  (五)霉菌体外药敏试验相关问题  1.霉菌是否均需常规开展体外药敏试验?  建议11 微生物实验室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尽量开展重要病原真菌的体外药敏试验,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具体用药原则建议由临床相关科室、微生物实验室、药剂科、感控部门共同讨论决定。特别是下列情况,实验室应该开展体外药敏试验:(1)建立致病性霉菌抗菌谱和耐药性监测。(2)使用标准剂量的抗霉菌药物治疗失败的患者。(3)临床上已有临床耐药菌株报道。(4)曾接触过抗真菌类药物或正在接受长期抗真菌治疗的患者。  接受抗真菌治疗的患者发生深度感染、治疗失败的情况下,若无菌部位分离出霉菌菌种为罕见或新出现的菌种,或怀疑特定菌种可能对所使用的抗真菌药物耐药的情况下,应优化患者个体化治疗,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等情况,建议进行体外药敏试验。  2.对无判定折点的药敏结果,如何向临床发送报告?  建议12 如分离出高度疑似或确诊为病原体的霉菌,应尽量向临床提供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暂无判定折点的霉菌也需提供体外药敏试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  由于诸多因素,目前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研究所(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欧洲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委员会(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EUCAST)以及我国对多数霉菌缺乏临床药敏试验判读折点。对已有规范化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霉菌(如曲霉、毛霉、镰刀菌、赛多孢、孢子丝菌、皮肤癣菌等),可按照抗丝状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肉汤稀释法标准(WS/T411-2024) [ 71 ] 向临床提供体外药敏试验MIC值,临床可结合抗真菌药物的血药谷浓度和峰浓度值,选择相应的药物种类和剂量。对于尚无规范化体外药敏试验方法的霉菌(如暗色真菌等),可参考类似菌体外药敏试验方法测定其MIC值,报告临床,并注明体外药敏试验非标准化方法操作,此结果仅供参考。  (六)如何保证侵袭性霉菌实验室检测的生物安全,避免实验室污染?  建议13 霉菌实验室不应与细菌、结核实验室共用,应单独设置 霉菌检测需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特别是可疑高致病性病原真菌 紫外线仍然是必备的空气消毒设备 定期使用高锰酸钾或甲醛熏蒸24 h,对空气进行消杀 每天实验完成后用0.5%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500 mg/L)消毒。如遇操作台被真菌或标本污染,应立即覆盖纸巾,并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消毒20 min。一旦实验室环境或培养箱发生污染,应立即停止实验操作,对实验室或培养箱进行彻底消毒,可用含氯消毒液(500 mg/L)进行表面消毒擦拭,然后进行过氧乙酸或甲醛熏蒸,熏蒸后再进行表面消毒,连续3 d监测实验室或培养箱空气质量和表面染菌量,确认无污染后方可重新启用。  执笔人(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存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杜君洋(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范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辜依海(三二〇一医院微生物免疫科),黄晶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刘亚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王贺(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王俊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徐春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检测中心),徐和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  专家组成员(按姓氏拼音排序):曹存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曹俊敏(浙江省中医院检验科),褚云卓(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杜君洋(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范欣(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感染和临床微生物科),辜依海(三二〇一医院微生物免疫科),郭大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韩崇旭(苏北人民医院医学检验科),胡付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临床微生物室),黄晶晶(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贾伟(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医学实验中心),金炎(山东省立医院检验科),康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实验医学科),李轶(河南省人民医院检验科),梁伟(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林宁(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检验科),刘亚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罗燕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办公室),马筱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逄崇杰(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感染科),王贺(侵袭性真菌病机制研究与精准诊断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王俊瑞(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检验科),王瑶(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魏莲花(甘肃省人民医院检验科),肖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徐春晖(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检测中心),徐和平(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许建成(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检验科),徐雪松(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检验科),徐英春(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喻华(四川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张丽(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张利侠(陕西省人民医院检验科),张义(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检验医学中心),朱镭(山西省儿童医院临床检验中心)
  • 广州地铁检出超级致命性细菌
    广州地铁系统检出超级细菌——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由于包括甲氧西林在内的多种青霉素都难以杀死这种细菌,因此,它引发的感染可能导致死亡。广东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姚振江带领的研究团队完成了这一研究。他们在广州地铁的7条线路(1,2,3,4,5,8号线和APM)上采集了320个样本,取样点涉及32个地铁车站,包括地铁中经常被乘客触碰的位置,例如扶手、座椅、售票机、自动扶梯等。研究人员发现,60.31%(193个)的取样点含有耐药的葡萄球菌,其中8个含有超级细菌,检出率2.5%。姚振江表示,一般而言,人群中携带超级细菌的比例约为1%-5%,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等问题,这一比例有升高的趋势。广州地铁上超级细菌的检出率与此前日本一列火车上的检出率持平。姚振江提醒,感染超级细菌虽然比较危险,但不用恐慌。正常人如果手上没有伤口,而且勤洗手,不用担心感染。超级细菌对免疫力较差的人威胁比较大,从传染病防控角度来看,地铁是可能是超级细菌和其他耐药菌的传染源之一,应该进行更严格感染控制和监控措施,比如加强消毒,乘客也应注意个人卫生防护。人博卡病毒IgM(BocavirusIgM)ELISA检测试剂盒
  • 华药集团旗下公司药渣倾入石家庄母亲河
    [导读]华北制药集团倍达有限公司未经处理的抗生素药渣,被直接倾倒在滹沱河河床上。  有石家庄市“母亲河”之称的滹沱河,大量黑色软泥状污染物附着在河床上,散发强烈的刺鼻气味。藁城市当地人士指认称,这是“烘药渣”小作坊倾倒的药渣。  近日有媒体报道,华北制药集团倍达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倍达公司)未经处理的抗生素药渣,被直接倾倒在滹沱河河床上。  《每日经济新闻(微博)》记者调查发现,藁城市东四公村、西四公村、北四公村存在多个“烘药渣”小作坊。上述华药集团环保部部长陈平承认公司和个别药渣加工厂有合作关系,但已经中止与他们合作。  据悉,每年产生的药渣废物超过百万吨,而通过小加工厂处理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百万吨药渣背后的环境隐患令人担忧……  药渣直接倾倒滹沱河  6月29日,石家庄以东,藁城。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藁城东四公村附近看到,滹沱河干涸的河床上,随处可见采沙形成的不规则大坑,各种工业、生活垃圾散见其中,下雨后已形成诸多污水池。  在东四公村外、靠近滹沱河堤坝的一个地段,记者看到大量黑色软泥状污染物附着在河床上,散发强烈的刺鼻气味。当地人士指认称,这是“烘药渣”小作坊倾倒的药渣。  有村民称,东四公村、西四公村、北四公村存在多个“烘药渣”小作坊,为躲避监管,这些小作坊通常在夜晚开工。  “你是要买药渣,还是要卖?”面对以做药渣生意的身份前来打听小加工厂的记者,西四公村一村民这样问道。“有做青霉素的,还有做头孢的,你是要找哪一个?”  东四公村的孙先生告诉记者,周边村庄有多个“偷着干”药渣烘干业务的小加工厂,“华药”向小工厂提供药渣。  根据村民的介绍,记者随后找到了一家墙体标有 “XX肥业公司”字样的工厂,工厂大门紧闭,门口栓着一条大狼狗,右侧及对面的平地上堆放着黑色软泥状物体。看到记者后,一位妇女从厂里走出,听到记者手头有一批药渣要处理,她打量一番后表示,“我们去年就已经不做这个生意了。”  随后,记者找到了两个被指称为药渣加工厂的小作坊:它们外表看去就像大号的农家院,有高墙、大铁门、狗,不过均是大门紧闭。一个小作坊门口也堆放着黑色软泥状物体,有强烈刺鼻气味,记者还看到露天安放的两个外皮生锈的大铁罐子,即加工设备。  孙先生表示,环保部门曾经对当地药渣小加工厂进行查处,但“等风头过去了,就又开始了。白天不开工,晚上开工。”“晚上的时候,一刮风,就飘过来一股臭味……特别臭,关上窗,味还能进屋里。”  记者查阅资料得知,环保部对实施危险废物处理有明确规定,“委托不具有运营资质的单位运行其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未取得资质,擅自从事环境污染治理设施运营活动的”持证单位,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法给予处分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环保部门正在调查  根据村民指证,向小作坊提供药渣的正是华药集团。  6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巧遇进入东四公村调查的石家庄市环保局人员,但对于调查进展情况,对方称正在调查不便透露。  与环保局调查人员同行的还有华药集团环保部门工作人员,其中华药集团环保部部长陈平承认公司和个别药渣加工厂有合作关系。他表示,目前倍达公司与藁城境内大约三家药渣加工厂建立了合作关系,“不全是跟小的工厂(合作),也有大的工厂。”将药渣交给加工厂的同时,华药集团向加工厂提供部分处理资金。  陈平说,“我们苦于现在没有自主处理厂,也没有办法。”  6月30日,陈平再次向记者表示,“我们已经和它(药渣加工厂)中止合作了。”他表示,事件发生后,华药集团将加强监管,“不能像前两天那样,设备一坏,就倒河滩上去了,这肯定不行”。  资料显示,倍达公司产品包括头孢氨苄原料药、头孢拉定原料药、药用中间体青霉素钾等,其中头孢拉定产量居全国首位。  百万吨药渣隐患  如果说“药渣倾倒事件”打开了半合成抗生素企业制药污染的一条缝隙,那么行业普遍行为背后潜在的更大隐患不容轻视。  据相关人士介绍,全国超过50家半合成抗生素企业,每年产生的药渣废物超过百万吨,而通过小加工厂处理已经成为行业普遍现象。  “以前这种东西是可以直接到农场去用的,后来政策法规标准提高了,就要按照要求来做,(但)落实需要一个过程。”陈平说,企业适应环境标准改变需要时间,此外,抗生素药渣的处理在技术准备、成本控制方面均遇到了挑战。“(企业)危害物处理中心处理那些危害更大的废物已经不堪重负,没有能力再来处理这些药渣。要是按危险废物去焚烧,石家庄这几个药厂加一块,一年焚烧成本要几个亿。”  垃圾焚烧厂据称也不愿意接受华药集团的抗生素药渣,“我跟他们经过两年的谈判,最后(也)没谈成。”陈平说。  但依赖小加工厂不是长久之计,不仅因其散乱难以掌控,大型药企也无法保证倾倒药渣事件不会再次发生,陈平补充道。另外,监管压力更逼迫企业寻求改变,“这些小企业过不了多长时间可能都会关闭,它们不干了,那我们的生产不就停下来了吗?”陈平表示了自己的担忧。  相关链接  华药:上亿元投建抗生素药渣处理厂  每经记者 吴丰恒 发自石家庄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华北制药集团 (以下简称华药集团)获悉,该集团正计划兴建一家抗生素药渣处理工厂,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  此前,华药集团倍达有限公司一车抗生素药渣被指未经无害化处置即被倾倒进滹沱河。  据悉,华药集团于2011年承担了河北省 “抗生素菌渣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课题,以倍达公司的青霉素和头孢菌素菌渣为研究对象,通过处理使部分有机物转化为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使用,沼渣再经过进一步热处理后用于生产有机肥。  华药集团环保部部长陈平告诉记者,华药集团、哈尔滨工业大学参加了上述课题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取得重大突破。华药集团将新建的抗生素药渣处理厂,即基于该课题的研究,新处理厂将投资过亿元。  陈平表示,处理厂建立以后,收支基本可持平,“靠我们的药渣维持基本运转,然后靠社会服务带来利润。”  陈平表示,“环保部去年立了一个项目,给一笔资金,让企业对药渣进行处理,一个是提高利用率,再一个是减少危害程度。”  目前,华药集团处理抗生素药渣主要基于与其他小型加工厂合作。陈平指出,药渣处理工厂建成后,华药集团将完全摆脱对小加工厂处理药渣的依赖,届时将取消与小加工厂的合作。  但在新工厂建成并发挥效力前的过渡期,华药集团与小型药渣处理加工厂的合作仍将持续。陈平表示,在这段时间,华药集团会采取“运输车辆跟人”、“加强监管”等措施,避免再次出现加工企业随意倾倒抗生素药渣事件。  背景资料  抗生素药渣污水存污染地下水隐患  滹沱河发源于太行山区,通过引水渠道和石家庄市水网连为一体,有石家庄市“母亲河”之称。  2011年9月27日,石家庄市宣布实施以保护饮用水源和重点河流为重点的 “碧水工程”,同时要求,石家庄市“三年内无较大环境事件”、“公众对环境满意率达到80%”。对于滹沱河,石家庄市制定了 “滹沱河万亩城市森林公园工程”、“滹沱河百里绿色长廊工程”等一系列生态绿化工程。  然而,《地质通报》第27卷第7期中,关于滹沱河的研究报告显示,“通过滹沱河石家庄段污水排放可能对该区地下水污染的环境风险评价,认为河道内污水排放沟里流动的污水和沙坑里汇集的污水存在污染地下水环境的风险”。
  • 睿科:样品前处理设备如何为乳品检测保驾护航?
    乳和乳制品是营养价值最高的食品之一,是其它任何食物所难以替代的,因此也成为许多国家居民膳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乳及乳制品的安全问题却屡屡触动着人们的神经。喝放心奶成为人们非常关心的热门问题。因此,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解决我国乳及乳制品中的非法添加物质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2008年,奶粉中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卫生部相继发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及《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其中,与乳及乳制品相关的违禁添加物有4种:三聚氰胺(蛋白精)、硫氰酸钠、皮革水解物、β-内酰胺酶(金玉兰酶制剂),除三聚氰胺的检测方法有国家标准(GB/T 22388-2008 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涉及三种检测方法: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 质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外,其他3种尚无国家标准。为帮助仪器用户快速了解乳及乳制品中的非法添加物的检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情况,仪器信息网特制作专题“乳制品中的非法添加物质检测技术”,并特此约稿。本期,我们特别邀请睿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工程师 江春温,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对于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质检测技术的看法。睿科应用工程师 江春温仪器信息网:请您介绍下乳及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质的危害,以及国内目前的现状?睿科:乳制品通常是指以牛乳、羊乳为主要原料,经过多道工序加工制成的乳制食品,包括牛奶、酸奶、奶酪、奶粉。乳制品中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营养物质十分丰富,且营养价值极高。如果在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质,会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如青霉素被大量摄入人体后很容易破坏健康人的正常菌群环境,导致免疫力降低;氯霉素对人体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地塞米松的过量摄入,会导致其在动物源性食品中的残留,人体食用后,进而影响人类健康。 目前,我国对乳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是有关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事件也在不断发生,人们对国产品牌的乳制品缺乏信心。此前我国乳制品的安全检测技术效率不高,未能实现乳制品从生产到成品的全程监管。尤其在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卫生部相继发布了《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一批)》、《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第二批)》以及《全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近期工作重点及要求》,列出了七大"高危"行业,包括乳品、肉制品、米面、酒、水产品、调味品、餐饮食品加工。仪器信息网:请您介绍下我国乳及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质检测目前主要的检测技术有哪些?有哪些难点?有待解决的痛点是什么?未来会有哪些发展趋势?睿科:在我国,对乳制品的检测手段主要是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非法添加物质的检测。在乳品检测时,前处理过程作为非常关键的一步,要求较高,同时需要的时间较长;而目前的检测过程中,实验前处理一般都需要实验人员全程看守。实验时间较长、不能够使用自动化仪器来进行实验前处理,成为了实验人员及实验室目前在前处理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急需解决。睿科对前处理仪器的应用不断进行升级改进,通过全自动固相萃取仪(Raykol 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平行浓缩仪(Raykol EVA 80 )、真空平行浓缩仪(Raykol MPE)等一系列自动化仪器,能够极大的节省实验室及实验人员的前处理时间,大大提高实验效率。使用全自动仪器还能有效减少人员与试剂的接触时间,从而达到保护实验人员身体健康的目的。仪器信息网:请介绍下近年来有关乳及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质检测的政策和标准有哪些?近期是否将有新的政策和标准发布?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贵司会有哪些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睿科:由于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较大影响,所以近年来国家对乳品中非法添加物质的检测越来越重视,相继颁布的标准及政策也越来越多,如:GB/T 22388-2008《原料乳与乳制品中三聚氰胺检测方法》、GB 29688-2013《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GB 29692-2013《牛奶中喹诺酮类药物多残留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一系列法规对乳制品中的非法添加物质进行控制及规定。在未来,人们选择乳制品的首要条件就是健康及安全,健康及安全甚至已经超过了营养、价格及功能等方面。所以如何高效、精准的对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质的检测显得尤为重要。食品检测行业包括第三方实验室将来对乳制品的检测将会越来越多,对人员的要求也会越来越严格,所以使用一些前处理设备对于实验人员及实验室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睿科在前处理设备方面做了一系列的改进及升级,能够为实验人员及实验室检测提供更精准、更快速的样品处理模式。仪器信息网:请介绍贵公司在乳及乳制品中非法添加物质检测方面具有哪些仪器产品或解决方案?相比于同类产品,贵司产品在技术上有哪些优势?请举例说明。睿科:在乳及乳制品的检测中,睿科做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包括《全自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奶粉中的黄曲霉毒素M1》、《全自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奶粉中的三聚氰胺》、《全自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牛奶中16种磺胺类药物》、《全自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 牛奶中氯霉素残留量》等一系列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但由于技术的限制,某些违法添加物质只能通过传统化学检测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检测周期较长,检测成本相对较高成为限制发展的主要原因。睿科在乳品检测解决方案中使用到的全自动固相萃取仪(Raykol Fotector Plus)采用全自动操作,可以排除人员操作带来的误差,从活化到上样、洗脱一步到位,六通道同时进行;同时Fotector Plus能够实现样品高通量处理,最多一天能够处理180个样品,省时省力,真正为批量检测提供帮助。点击查看:睿科Fotector Plus高通量全自动固相萃取仪此外,解决方案中使用的高通量全自动平行浓缩仪(Raykol EVA 80),通过独特的氮吹针自动追随液面技术可以极大地减少氮气使用量,同时避免手动氮吹需要经常去调节氮吹针高度带来的麻烦。点击查看:Auto EVA 80高通量全自动平行浓缩仪另外,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Raykol Auto Prep 200)可实现混标、标准曲线的自动配置,全程无需人为值守,让实验人员远离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保护身体健康。点击查看:睿科 Auto Prep 200全自动液体样品处理工作站通过全自动固相萃取仪、全自动氮吹浓缩仪、全自动液体处理工作站的使用,能够大大的减少实验员对样品前处理的时间,提高实验效率的同时还能够对实验人员身体健康起到保护作用,为乳制品检测保驾护航。稿件来源:睿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津津有卫| 关注食品安全,当心食品中的“隐形杀手”-真菌毒素
    概述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在农作物、食品、饲料及中药中污染较为普遍,目前已知的真菌毒素有400多种,常见的真菌毒素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展青霉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伏马毒素等。真菌毒素是天然存在而非人为添加的,尽管污染量小,但危害性大。在适宜的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条件下,食品可以直接感染真菌并被其产生的毒素污染,且这种污染可以发生在食品链的任何阶段如生产、加工处理、运输和储藏过程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全球每年有25%的食品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真菌毒素污染。 真菌毒素的危害 大多数真菌毒素可抑制动物体内蛋白的合成,破坏细胞结构,进而影响动物体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正常运作。人或动物摄入被真菌毒素污染的农、畜产品,或通过吸入及皮肤接触真菌毒素可引发多种毒害作用,如致幻、催吐、皮炎、中枢神经受损,甚至死亡;许多真菌毒素还可在体内积累后产生致癌、致畸、致突变和免疫毒性,这些均对人和动物的生命与健康造成重大威胁。 国内限量及监测 我国食品安全限量标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真菌毒素限量》(GB 2761-2017)中规定了6种真菌毒素在不同类别食品中的限量值。由于真菌毒素污染的普遍性和危害的严重性,每年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均包含真菌毒素的检测项目,2022年新版《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实施细则》中检测的真菌毒素种类与GB 2761-2017一致,食品涉及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饮料、罐头等17大类食品。小编列出了所测毒素的限量值、检测方法及检测仪器,具体见表1。 表1 真菌毒素列表目前常用的检测真菌毒素的方法有:薄层色谱法(TLC)、酶联免疫法(ELISA)、胶体金法、液相色谱法(HPLC)以及液质联用法(LC-MS/MS),其中LC 和LC-MS/MS最为常用。 在真菌毒素检测方面,岛津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推出了多重解决方案。 01液相色谱 黄曲霉毒素柱后化学衍生分析系统该系统具有灵敏度高的荧光检测器以及性能优异的化学反应器,温控精密度高,确保反应效率稳定和良好的重现性;同时高效的软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应用示例—中药材莲子中黄曲霉毒素的测定:结果见下图,标准曲线线性方程相关系数均0.999,添加回收平均回收率在78.7~95.0%之间,RSD为0.71~1.44%,重现性试验化合物保留时间和峰面积RSD见下表,从结果可以看出,该系统完全满足检测的需求。 02液相色谱 黄曲霉毒素柱后光衍生系统岛津柱后光衍生系统采用高品质的紫外光源和电路元器件,光源寿命高达9000小时;且衍生系统延迟体积小,衍生效率高;无需化学衍生试剂和高温反应系统,操作简单、安全。PR-1000光化学衍生器可使黄曲霉毒素B1和G1的荧光强度增强4-6倍,满足高灵敏度分析需求。PR-1000光化学衍生器值得一提的是,无论是光衍生系统还是化学衍生系统,都可以基于岛津不同系列的HPLC搭建,可以灵活选择您的配置方案哦。 03i-Series 液相色谱 真菌毒素分析方法包使用内置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及外置的荧光检测器(RF-20AXs),方法包包含专用色谱柱、方法文件、必要组件及使用说明书等; 使用此方法包可在14 min以内实现10种常见真菌毒素的高灵敏度检测。无需衍生的情况下满足各国标准的最低检测要求。 04LC-MS/MS法测定真菌毒素 岛津LC-MS/MS生物毒素数据库包含了谷物、水果、水产品中常见的100余种生物毒素的化合物信息、MRM参数、分析方法及操作指南,帮助用户快速建立分析各种毒素的方法。同时岛津还提供多个LC-MS/MS法测定真菌毒素的应用分享,客户可在岛津官网免费下载。 应用实例:岛津参考标准NY/T 3803-2020饲料中37种霉菌毒素的测定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了37种毒素的LC-MS/MS检测方法。该方法采用正负模式同时扫描的方法,一针进样可在16 min完成37种生物毒素的同时检测;通过方法学考察此方法灵敏度高,分析时间短,结果准确,可用于饲料中多种霉菌毒素的定量检测。 岛津Q-TOF筛查真菌毒素目前,高分辨质谱法在非法物质筛查,未知组分鉴定等多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下面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公告均采用了高分辨质谱法对化合物进行筛查和确认。 √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12号 饲料中风险物质的筛查与确认导则 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LC–HRMS)。√ 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97号-9-2019 畜禽血液和尿液中150种兽药及其它化合物鉴别和确认 液相色谱-高分辨串联质谱法。 针对真菌毒素,岛津建立了Q-TOF生物毒素数据库,包括GB 2761中毒素在内的50余种真菌毒素的化合物信息及不同碰撞能(CE)下的300多张二级质谱图,可以对常见的真菌毒素进行筛查和确认。 扫码可以在岛津官网下载【生物毒素检测整体解决方案】查看更多精彩内容哦。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药物一致性评价热潮】10种热门品种!
    参比制剂是指用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对照药品,通常为被仿制的对象,如原研药品或国际公认的同种药物。参比制剂应为处方工艺合理、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药品。 随着药物一致性趋势不断的越演越烈,一些热门的药物也开始被各大医疗企业争相进行检测审核,cato归纳了近期一致性参比制剂备案前10品种的杂质列表 。 第一种:通用名:克拉霉素英文名:Clarithromycin主成分化学名:6-O-甲基红霉素主成分结构式:(CHP2015)主成分分子式:C38H69NO13主成分分子量:747.96主成分cas登记号:81103-11-9 品种简介:克拉霉素是红霉素的衍生物,为半合成抗生素。20世纪80年代初由日本大正公司开发成功,并以商品名Clarith注册。尔后,大正公司首先将其技术转让给美国雅培公司生产 1990年在爱尔兰、意大利上市。1991年在日本获批上市。1991年10月获FDA批准上市,商品名Biaxin,1993年以Klacid在中国香港上市,在欧洲和亚洲的商品名为克拉仙,已在全球50多个国家上市,市场用量稳步增长,并在临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克拉霉素剂型主要为片剂、颗粒剂或混悬剂,目前生产的剂型还有分散片、缓释片、注射剂和复方制剂。目前为WHO和多个国家的基本药物。第二种:通用名:阿莫西林英文名:amoxicillin主成分化学名:(2S,5R,6R)-3,3-二甲基-6-[(R)-(-)-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 2. 0]庚烷-2-甲酸三水合物 主成分分子式:C16H19N3O5S?3H2O主成分分子量:419.46主成分cas登记号:61336-70-7 品种简介: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类半合成抗生素,原研公司为葛兰素史克公司,最早于1972年上市,商品名为AMOXIL。 第三种:通用名:头孢拉定英文名:Cefradine主成分化学名:先锋瑞丁、头孢拉丁、头孢握定、头孢雷定、己环胺菌素、头孢环己烯、环己烯胺头孢菌素、环烯头孢菌素。主成分分子式:C16H19N3O4S主成分分子量:349.40主成分cas登记号:38821-53-3 品种简介:头孢拉定属于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且为第一代头孢菌素,对不产青霉素酶和产青霉素酶金葡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A组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草绿色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的部分菌株具良好抗菌作用。厌氧革兰阳性菌对本品多敏感,脆弱拟杆菌对本品呈现耐药。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属对本品耐药。本品对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的作用与头孢氨苄相似。本品对淋球菌有一定作用,对产酶淋球菌也具活性;对流感嗜血杆菌的活性较差。第四种:通用名:头孢氨苄英文名:Cephalexin主成分化学名:头孢菌素Ⅳ、先锋霉素Ⅳ、头孢力新、苯甘孢霉素、西保力、头孢立新主成分分子式:C16H17N3O4S主成分分子量:347.39主成分cas登记号:15686-71-2 品种简介:头孢氨苄,抗生素\β-内酰胺类\头孢菌素类。它能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使细胞内容物膨胀至破裂溶解,杀死细菌。 第五种:通用名:氨氯地平英文名:Amlodipine主成分化学名:3-乙基-5-甲基-2-(2-氨乙氧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6-甲基-3,5-吡啶二羧酸酯苯磺酸盐主成分分子式:C20H25N2O5ClC6H6O3S主成分分子量:567.1主成分cas登记号:111470-99-6 品种简介:氨氯地平,钙离子拮抗药,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高血压(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和心绞痛,尤其自发性心绞痛(单独或与其他药物合并使用)。氨氯地平的作用是通过松弛在动脉壁的平滑肌,降低总外周阻力从而降低血压;在心绞痛时,氨氯地平增加血液流向心肌。本品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制剂有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甲磺酸氨氯地平片、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等。 第六种:通用名:二甲双胍英文名:METFORMIN HYDROCHLORIDE TABLETS主成分分子式:C4H11N5?HCL主成分分子量:165.63主成分CAS号:1115-70-4 品种简介:二甲双胍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糖尿病一线用药。该化合物最早于1922年开发,后期由Jean Sterne医师重新开发并于1957年在法国上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1958年在英国上市,1972年在加拿大上市,并最终于1994年获得FDA批准,1995年上市。申请机构为施贵宝。二甲双胍口服制剂有速释片、缓释片、口服溶液,其中速释片有250mg、500mg、850mg、1g。缓释片规格为500mg、750mg、1g。我国国产上市的二甲双胍片以250mg为主。原研本地化的产品有中美上海施贵宝公司的格华止片,规格有500mg、850mg。国内有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的二甲双胍片上市,规格为250mg。进口二甲双胍片有 Alphapharm Pty Limited的迪化唐锭片上市,规格为250mg。 第七种:通用名:布洛芬英文名:Ibuprofen主成分化学名:2-(-4-异丁基苯基)丙酸;异丁苯丙酸,异丁洛芬,芬必得,α-甲基-4-(2-甲基丙基)苯乙酸主成分分子式:C13H18O2主成分cas登记号:15687-27-1 品种简介:布洛芬是世界卫生组织、美国FDA唯一共同推荐的儿童退烧药,是公认的儿童首选抗炎药。布洛芬具有抗炎、镇痛、解热作用。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稍逊于乙酰水杨酸和保泰松。适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和神经炎等。 第八种:通用名:奥美拉唑英文名:Omeprazole主成分化学名:5-甲氧基-2-[[(4-甲氧基-3,5-二甲基-2-吡啶基)甲基]亚磺酰基]-1H-苯并咪唑主成分分子式:C17H19N3O3S主成分cas登记号:73590-58-6主成分分子量:345品种简介:奥美拉唑,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溃疡和卓-艾综合征,也可用于胃溃疡和反流性食管炎;静脉注射可用于消化性溃疡急性出血的治疗。与阿莫西林和克林霉素或与甲硝唑与克拉霉素合用,以杀灭幽门螺杆菌。 第九种:通用名:雷尼替丁英文名:Ranitidine主成分化学名:1,1-Ethenediamine, N-[2-[[[5-[(Dimethylamino)methyl]-2-furanyl]methyl]thio]ethyl]-N' -methyl-2-nitro-主成分分子式:C13H22N4O3S主成分cas登记号:66357-35-5主成分分子量:314.40品种简介:雷尼替丁与西咪替丁一样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溃疡病的药品。由英国葛兰素(glaxo)公司开发。1976年由英国普赖斯(price)等合成,1979年布拉德肖(bradshaw)阐明其药理,1980年贝斯塔(berstad)报告用于十二指肠溃疡有效,1981年上市,在世界近百个国家应用。我国于1985年由上海第六制药厂生产。 第十种:通用名:辛伐他汀英文名:Simvastatin主成分化学名:舒降脂 辛伐他丁(1S,2S,6S,8S,8aR)-1,2,6,7,8,8a-六氢-3,7-二甲基-8-[2-[(2R,4R)-四氢-4-羟基-6-氧代-2H-吡喃-2-基]乙基]-1-萘酚 2,2-二甲基丁酸酯 辛伐他汀 塞瓦停 斯伐他汀 西伐斯汀 辛伐司他汀主成分分子式:C25H38O5主成分cas登记号:79902-63-9主成分分子量:418.57品种简介:辛伐他汀是他汀类的降血脂药物,用于控制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辛伐他汀是土曲霉发酵产物的合成衍生物。CATO全力支持药物一致性的政策,并提供以上优质的10个品种杂质!Amlodipine氨氯地平Amoxicillin阿莫西林Cefradine头孢拉定Cephalexin头孢氨苄Clarithromycin克拉霉素Ibuprofen布洛芬Metformin二甲双胍Omeprazole奥美拉唑Ranitidine雷尼替丁Simvastatin辛伐他汀
  • “超级细菌”传播性不强,但应高度重视滥用抗生素问题
    一种名叫NDM-1的&ldquo 超级细菌&rdquo 最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它具有极强的耐药性,哪怕最高级的抗生素都很难对付它。对此,瑞金医院临床微生物科主任倪语星教授昨天表示:&ldquo 超级细菌的出现提醒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滥用抗生素问题,但细菌与SARS这类的病毒有截然不同的传播方法,它的传播性暂时还不会太强。&rdquo 最先报道这种超级细菌的是新一期的英国《柳叶刀传染病》杂志,英国卡迪夫大学医学院蒂莫西&bull 沃什发表了一篇论文,论文称&ldquo 超级细菌&rdquo NDM-1具有超强的抗生素耐药性。 NDM-1并不是细菌的名称,而是一种耐药基因,能够在细菌之间传递,一旦细菌获得这一基因,就可能变身为超级耐药细菌。目前,科学家多在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中发现了此类变异的细菌。携带了这一耐药基因的细菌能够产生一种酶,名叫新德里一号金属酶,英文缩写为NDM-1,而它恰恰能水解和破坏大多数抗生素,使之失效。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是两种比较常见的细菌,前者会引起泌尿道感染,而后者是细菌性肺炎的致病因素。 作为临床微生物专家,倪语星对NDM-1的出现非常重视和警惕,但他也表示,公众需要了解的是超级细菌的传播途径,学会预防,而非恐慌。与此前引起人们广为关注的SARS、甲流或者禽流感不同,这些细菌虽然常见,但并不是通过呼吸道或飞沫传播的,而是通过接触传播的,因此养成&ldquo 勤洗手、勤洗澡&rdquo 等个人卫生习惯,医疗机构加强消毒隔离等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就能够防护。 不过,倪语星说:&ldquo 我们需要反思超级耐药细菌产生的原因,人类正在自尝滥用抗生素的苦果。&rdquo NDM-1的出现已经是国际上大众媒体关注的第二种超级细菌了,此前一种名叫CA-MRSA,也就是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近80年来,人类一直在用抗菌药物与细菌打一场&ldquo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rdquo 的消耗战,在此过程中,抗菌药物不断升级,从青霉素到头孢菌素再到碳青霉烯类,而细菌也从普通耐药进化为超级耐药。 根据调查,这两种携带NDM-1的细菌最初都源于医院。在最初感染的患者中,有不少病例曾去过南亚&ldquo 医疗旅行&rdquo ,在当地接受过整容或者移植手术。超级细菌一般最初仅在医院内流行,感染住院且机体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这表明此类细菌虽然耐药性极强,可致病能力相对较弱。 令人担忧的是,细菌会继续变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就经过变异,增强了致病能力,&ldquo 走出了医院,走进了社区&rdquo 。 倪语星说:&ldquo 人们不能再继续制造超级细菌了,抗生素在更大的范围内甚至整个社会都必须慎重使用。&rdquo 对于普通病人而言,不要随便服用抗生素。患上例如感冒等上呼吸道疾病都是病毒感染而不是细菌感染,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只需要喝水、卧床休息,大部分情况下,就能够自行痊愈。 对于畜牧业者,也不能给鱼、猪、牛、羊等动物滥用抗生素,因为由此产生的耐药菌会通过排泄物进入泥土、水等环境中,最终也会回到人类身上。
  • 生物打印肝脏模型评价药物的肝脏毒性研究
    背景介绍 药物性肝损伤(DILI)会影响肝脏代谢和解毒能力,但其根本机制仍有很多未知。为了准确和可再现地预测人的DILI,非常需要体外肝脏模型来替代昂贵和低通量的2D细胞培养系统、动物研究和芯片实验室模型。我们提出了一种新的“droplet in droplet”(DID)生物打印方法,该方法可以产生用于肝毒性研究的生理相关肝脏模型。这些模型,或称微型肝脏,是用BIO X微滴打印包裹在ⅰ型胶原中的肝(HepG2和LX2 肝星状细胞)和非肝(HUVEC 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制成的。培养7天后,将微型肝脏暴露于急性和高剂量的对乙酰氨基酚或氟他胺,然后评估细胞活力、白蛋白分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脂质积累的变化。微型肝脏ALT活性增加,白蛋白和脂质生成减少,表面这两种药物均有细胞毒性反应。这项研究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3D生物打印是一种可行的、可用于模拟肝组织和筛选特异性药物反应的中到高通量的解决方案。 材料和方法 细胞准备根据建议的方案培养两种肝细胞(HepG2和LX2)和一种非肝细胞(HUVEC)细胞系,并每3-4天传代一次。HepG2在含有谷氨酰胺的MEMα中生长,并补充1%丙酮酸钠(Gibco,Cat#11360070)和1%MEM非必需氨基酸溶液(Gibco,Cat-#11140050)。LX2细胞在IMDM(Gibco,Cat#12440053)中生长,HUVEC在EGM-2生长培养基(Lonza,Cat#CC-3156)中培养,并添加单体补充剂(Lonza,Cat#CC-4176)。所有培养基均添加10%的FBS(Gibco,16000044类)和1%的青霉素链霉素(Gibco,参考文献1509-70-063)。.生物墨水的制备和DID生物打印中和并制备3mg/mL浓度的Coll I bioink(CELLINK,SKU#IK4000002001)用于生物打印。以1:1:2(LX2:HUVEC:HepG2)的比例将5x106个细胞/毫升装入冷冻墨盒。在未经处理的96孔板(Thermo Fisher Scientific)中,使用BIO X(CELLINK,SKU#0000000 2222)上的液滴打印功能对微型肝脏进行生物打印。使用设置为8°C的温控打印头(TCPH,SKU#0000000 20346)将胶原液滴分配到设置为8°C–10°C的冷却打印床上。在第一轮液滴打印后,样品在37°C下培养3分钟,然后返回BIO X,使用相同参数进行第二轮液滴打印。在37°C条件下,将得到的封装液滴热交联20分钟,并为每个孔提供200微升混合培养基(25%IMDM+25%DMEM+50%MEM)。培养液每2-3天更新一次。药物处理和分析培养7天后,用不同浓度的APAP[0.1,0.5,1,5,10,25,50 mM](Abcam)或FLU[10,25,50,75,100,150,200µM](Selleckchem)处理微型肝脏72小时。采用比色溴甲酚绿(BCG)测定法(Sigma-Aldrich)、ALT活性测定法(BioVision)和活/死染色试剂盒(Invitrogen)分别检测白蛋白产生、肝损伤和细胞活力。所有分析均按照制造商的说明进行。 结论 胶原I中的细胞生长和球体形成胶原I中的细胞生长和球体形成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评估了Coll I bioink中的细胞生长、球体形成和迁移模式。到第2天,HepG2和LX2已紧密组装成小簇,HUVEC已拉长,形成同心网络(图1)。使用胶原蛋白作为支架可以在整个培养过程中进行细胞重组、球体极化和细胞增殖(数据未显示)。此外,根据图1,很明显,细胞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渗透DILI模型,并可能在内部和外部液滴层之间迁移。生物打印微型肝脏的药物治疗和细胞毒性第10天的毒性评估结果表明,生物打印微型肝脏对APAP(图2A)和FLU(图2B)具有细胞毒性和剂量依赖性反应。这种肝功能下降表现为白蛋白分泌和脂质生成减少,ALT活性上调。同样明显的是,基于ALT活性的增加,两种药物的毒性剂量都会对细胞活力产生破坏性影响。后者在图3中尤为明显,其中活/死图像表明,在较高浓度的APAP或流感病毒下,细胞活力显著降低。药物治疗的动态细胞内反应研究了APAP和FLU如何调节细胞内脂肪含量。肝组织的ORO染色通常用于识别脂肪酸或药物引起的不同阶段纤维化或脂肪变性(Pingitore,2019)。在我们的研究中,经处理的微型肝脏的ORO染色显示,在高剂量药物处理的样本中,脂肪积累最小,而在未经处理或低剂量药物治疗的样本中,脂肪积累显著(图4A)。一种解释是APAP和FLU与脂质过氧化有关,其中毒性药物水平引起的氧化应激可能引发脂质降解和膜损伤(Behrends,2019)。图4B中未处理样品的详细观察提供了液滴模型中液滴的横截面图。这张图片显示了大量细胞向液滴外壳迁移并产生脂肪,可能表明存在营养和氧气梯度,并验证了细胞重组模式和胶原内的球体极化。▶ 作为2D细胞培养系统、动物研究和芯片实验室原型的可靠替代品,BIO X可作为中高通量工具,用于制作功能性3D生物打印肝脏模型,实现药物筛选和分析,并减轻药物消耗的成本。▶ CELLINK Coll I作为DID模型的支架,为模型提供了一个稳定、可调和高度相容的环境,且具有丰富的肝细胞重排和球体形成的结合位点。▶ 基于脂质过氧化、白蛋白分泌减少和ALT活性上调的证据,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DID微型肝脏具有功能性,并且对APAP和FLU具有剂量依赖性和细胞毒性反应。▶ DID模型允许组织层之间的细胞间相互作用,并为研究不同硬度层之间的迁移模式提供了独特的机会。未来的毒性研究可以采用该模型复制纤维化的各个阶段,或研究药物治疗后肝脏组织的再生能力。参考文献:1.Behrends, V., Giskeødegård, G. F., Bravo-Santano, N., Letek, M., & Keun, H. C. Acetaminophen cytotoxicity in HepG2 cells isassociated with a decoupling of glycolysis from the TCA cycle, loss of NADPH production, and suppression of anabolism. Archivesof Toxicology. 2019 93(2): 341–353. DOI: 10.1007/s00204-018-2371-0.2.Chen, M., Suzuki, A., Borlak, J., Andrade, R. J., & Lucena, M. I. Drug-induced liver injury: Interactions between drug properties andhost factors. Journal of Hepatology. 2015 63: 503–514. DOI: 10.1016/j.jhep.2015.04.016.3.Pingitore, P., Sasidharan, K., Ekstrand, M., Prill, S., Lindén, D., & Romeo, S. Human multilineage 3D spheroids as a model of liversteatosis and fibro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9 20(7): 1629.
  • 专家称抗生素耐药性已成“全球威胁”
    今年夏季以来,一种“超级细菌”在多个国家传播,媒体曾将此归咎于医疗旅游。而加拿大医学专家约翰康利11月8日接受世界卫生组织采访时强调,是滥用和错用抗生素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催生了“超级细菌”,这才是更为重要的问题。  康利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抗生素耐药性中心教授。他介绍说,这次在多个国家传播的是一种可以产生NDM-1酶的细菌。NDM-1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有耐药性,而这是目前最强效的抗生素类别之一,因此这种细菌才被归为“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并非首次出现,但这次却有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康利说,首先与以往相比,这种新的耐药模式出现在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菌中,而且这些能够产生NDM-1酶的菌株中至少有十分之一似乎具有广泛耐药性,即所有已知的抗生素都对其无效。其次,主导NDM-1耐药模式的基因很容易从一种细菌传到另一种细菌,而更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全球在抗生素新药研发方面没有显著进展。  康利说,可以产生NDM-1酶的“超级细菌”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人类将可能退回到没有抗生素可用的时代。  2011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是“滥用和错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康利认为,这种对抗生素耐药性的关注对世卫组织是一次独一无二的机会,可以向公众普及抗生素使用常识,可以协调相关领域的工作人员,让全球重视这一问题。  康利提醒说,在那些抗生素处方监管不力或是可以非处方购买抗生素的国家,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更应该引起重视。他介绍说,有不少国家在控制抗生素耐药性方面有一些有益的尝试。比如法国实施一项名为“抗生素不是自动的”国家规划,5年中使得抗生素用于流感类疾病的情况减少了26.5% 美国实施“擦亮慧眼”计划,宣传理智使用抗生素 加拿大的“需要为细菌用药吗”计划使社区一级用于呼吸道感染的抗生素减少了近20%。
  • 耐药性与甲基化|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助力霍乱弧菌耐药性机制分析
    导读自青霉素发现以来,抗生素已经成为人类对抗细菌的最有效武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随着抗生素使用上的无节制,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问题。因此了解微生物对抗生素适应的分子机制成为抗击抗生素耐药性(AMR)的一个重要途径。近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运用转录组测序、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等技术证实VchM(霍乱弧菌特有甲基转移酶)参与应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激反应,这表明,DNA甲基化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章刊载于《PLOS GENETICS》。应用亮点:▶ 运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分析霍乱弧菌操纵子表达情况。▶ VchM缺失会导致生长缺陷,但却可以使霍乱弧菌对氨基糖苷产生应激。▶ VchM直接调节groES-2(伴侣蛋白编码基因)的胞嘧啶甲基化,从而改变其表达情况,影响霍乱弧菌耐药性。氨基糖苷(AGs,如:妥布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是一类针对细菌核糖体小亚基的抗生素,其破坏翻译保真度,增加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质的水平。而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霍乱弧菌对其的耐药性机理。科学家们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特定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VchM)的霍乱弧菌相比WT具有更强的耐药性,这表明DNA甲基化可能在霍乱弧菌适应AGs中发挥作用。VchM编码一种Orphan m5C DNA甲基转移酶,导致5‘-RCCGGY-3’基序的胞嘧啶甲基化,虽然VchM的缺失会导致生长缺陷,但霍乱弧菌细胞可以在亚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的抗生素下对氨基糖苷应激。▲图1:霍乱弧菌ΔVchM对亚致死浓度氨基糖苷的敏感性较低。GAs类,TOB(妥布霉素),0.6 μg/ml、GEN(庆大霉素),0.5 μg/ml、NEO(新霉素),2.0 μg/ml;非Gas类,CAM(氯霉素),0.4 μg/ml和CARB(β -内酰胺类西林),2.5 μg/ml对于ΔVchM霍乱弧菌的转录组测序和遗传分析发现,ΔVchM菌株中有4个直接参与蛋白质折叠的基因被上调。包括groEL-1,groEL-2,groES-1,groES-2。通过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分析发现,ΔVchM霍乱弧菌中groES-2的表达在不同时期均有较大上调。进一步通过缺失验证表明了groESL-2对ΔVchM的抗生素高耐受性的作用。▲图2:ΔVchM菌株中groESL-2操纵子上调(对数生长期,Exp, OD600 ≈ 0.3;指数生长期,Stat, OD600 ≈ 1.8–2.0)在groESL-2区域观察存在四个VchM甲基化基序存在。进一步对基序分析发现,破坏这些基序会导致groESL-2基因表达增加(如图3)。且基序破环越多,则导致的表达上调更加明显。同时,ΔVchM中的groESL-2基因表达一直高于基序突变,表明还存在其他因素与甲基化协同控制groESL-2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在霍乱杆菌中,一组特定的伴侣蛋白编码基因受DNA胞嘧啶甲基化的控制,将DNA甲基化与伴侣蛋白表达的调节和对抗生素的耐受联系起来。▲图3:在WT中,groESL-2区域的VchM位点突变导致基因表达增加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研究所之一,成立130余年来一直走在世界科技前沿,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的起源地,曾开发出狂犬病疫苗、天花疫苗、流感疫苗、黄热病疫苗等多个造福人类的疫苗产品,并培养了10名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实现研究、教育、健康、创新“四位一体”的研究机构。
  • 新型污染物的治理令人头大?Detelogy为你出谋划策!
    新型污染物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风险管理的角度看,新污染物是指的那些具有生物毒性、环境持久性、生物累积性等特征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这些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进入环境后,对生态环境或者人体健康存在较大风险。现状部分新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环境/生物持久性、明显的生物富集性、可以进行长距离全球迁移等特性,能够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构成危害。目前生态环境部已将新污染物治理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考核,而近日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始落实新型污染物的治理方案。目前的新型污染物主要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内分泌干扰物、抗生素、微塑料等。抗生素类污染物抗生素不但被广泛用于人和动物的防病治病,还被添加于动物饲料中作为饲料添加剂以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促进动物生长。近年来,随着禽畜养殖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抗生素使用量大增,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进入动物体内的抗生素不能被完全吸收,部分会随着动物的排泄物排出体外,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危害抗生素用于人和动物治疗后,通过排泄进入到环境中,再通过污泥农用化、有机肥施用以及灌溉水的形式进入农田土壤系统,造成土壤中抗生素污染,导致蔬菜吸收积累抗生素,进而通过食物链形成恶性循环链,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类建康。青霉素钠青霉素作为广泛使用的抗生素,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而青霉素钠(钾)作为青霉素的一种,对革兰阳性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各种急性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脑膜炎等,抗生素的滥用导致的生物耐药性会使人们免疫力下降,重新面临感染性疾病的威胁。针对刻不容缓的新型污染物的治理。Detelogy马不停蹄,提供可行方案!实验室仪器分析仪器:高效液相色谱仪带PDA检测器前处理仪器:iQSE-06智能快速溶剂萃取仪、电子天平、iSPE-864全自动智能固相萃取仪、FV32Plus全自动高通量智能平行浓缩仪、超纯水系统、MultiVortex多样品涡旋混合器实验流程提取:称取样品放入10ml萃取池中,置于iQSE-06智能快速溶剂萃取仪中按以下条件进行快速溶剂萃取 :萃取完成后,收集提取液 ,将HLB 型净化小柱固定于iSPE-864全自动智能固相萃取仪,按以下条件进行净化:收集洗脱液于FV32Plus全自动高通量智能平行浓缩仪 40℃浓缩,用超纯水定容至2.0 mL,MultiVortex多样品涡旋混合器涡旋 10 min,过滤膜后进行 HPLC 检测。Detelogy推荐产品参考方法:马珊珊,刘燕,余冉,等.加速溶剂萃取( ASE) -固相萃取( SPE) -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 测定土壤中青霉素钠[J].环境化学,2014,33 ( 11) : 1978-1985
  • 专家:预防“超级细菌”的关键是抵制滥用抗生素
    在印度、巴基斯坦等国出现的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的超级病菌在我国出现了。10月26日,中国疾控中心报告称我国检出3例超级细菌病例。3个病例来自宁夏和福建,其中一例因肺癌死亡。“超级细菌”的露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这是怎样一个病菌?为什么耐药?什么人容易感染?老百姓如何应对、预防“超级细菌”?昨日,记者就此采访了疾控、医疗专家。  超级细菌能自由复制移动  广西临床检验中心主任周向阳称,这次,人们将在印度首先发现耐药病菌称为“超级细菌”,主要是因为此类细菌对绝大多数现有的抗菌药物耐药,并根据发现地命名为(NDM-1)新型超级病菌。  面对这种超级病菌,我国卫生部门高度重视,专门组织专家制定了相关诊疗指南。据指南介绍,此类细菌能够产生可水解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酶,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碳青霉烯类药物广泛耐药。  实际上60%—70%的细菌都有耐药性,但不会对全部的抗菌药物耐药,而超级病菌则对绝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而细菌虽小,但很聪明,耐药的方式有多种机制。周向阳说,有的细菌耐药是能分解抗生素,使药物失效 有的细菌则是采用抽水的方式,将到来的抗生素泵出细胞,从而不受危害。超级病菌的这种耐药性是以DNA 的结构出现的,带有耐药基因的质粒在细菌细胞里,它可以在细菌中自由复制和移动,从而使这种病菌有传播变异的惊人潜能。  滥用抗生素催生超级细菌  滥用抗生素是出现超级细菌的原因。据介绍,所有的“超级细菌”都是由普通细菌变异而成的。也正是由于滥用抗生素,导致细菌基因突变,从而产生了“超级细菌”。  除了人在治病中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外,养殖鸡、鸭、鱼等农产品时,养殖户也使用抗生素给鸡、鸭、鱼等防病治病。这种情况下,自然环境中的一些抗生素敏感的细菌会死亡,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会生存下来,从而产生耐药细菌。不知不觉的循环,变异细菌越来越多,人类费大力气研制出的新药,寿命越来越短。这些都会威胁到人的健康。  住院病人易感染超级细菌  超级细菌的传播途径和普通细菌一样。  “由于医院的病人集中,经常进行手术、器械操作,也就成了超级病菌传播的高危地带。”周向阳说,易感人群包括疾病危重、入住重症监护室、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插管、机械通气等患者。感染超级病菌后,并不会马上发病,当人的免疫力降低时才会发病,发病后才会发现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  据卫生部制定的诊疗指南介绍,超级病菌的传播方式尚无研究报道,但根据患者感染情况以及细菌本身特点,可能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如污染的手和物品等方式感染。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伤口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血流感染、导管相关感染等。感染患者抗菌治疗无效,特别是碳青霉烯类治疗无效,需要考虑产NDM-1细菌感染可能,及时采集临床样本进行细菌检测。  提高自身免疫力预防超级细菌  今年9月底,国家卫生部召集各省有关人员,专门就超级病菌的出现,举办了一个培训会。会上介绍了超级病菌的最新情况,及预防和控制。  参加培训的周向阳告诉记者,超级病菌的传播途径和普通细菌一样,主要通过接触传染。开放的腔道、溃烂的伤口都易粘染细菌。因此预防超级病菌,首先是医院,在易感染病菌的环节做好消毒。如公共场所中的门把手。医务人员和去过医院的人,要勤洗手。尤其是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前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用含醇类速干手消毒剂擦手。  普通人如何预防超级病菌呢?专家呼吁,预防更多的细菌突变成超级细菌,关键是整个社会要在各个环节上合理使用抗生素,普通人要做到勤洗手,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的免疫力。自身免疫力是对付超级细菌的最好武器。  区医院临床药学中心危华玲主任医师告诉记者,90%以上的初期感冒是病毒引起,不需要服用抗菌药物,更没有必要服用抗菌药物来防病。抗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要自行购买。本来你的病只需要使用二代青霉素就可治愈的,你使用了最新的青霉素治病,病好了,但下次生病时,病菌会对所有青霉素耐药。作为不知道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平时小病,能不用抗菌药物就不用 只在有病症的情况下,经医生指导服用抗菌药物,同时不要自行去药店买抗菌药物。出入医疗场所,一定要记得消毒、洗手,做好最基本的个人卫生防护,以免细菌持续扩散。
  • 做一个在科研领域“寻路”的人 ——访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会洲研究员
    p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从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到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条件保障与财务局局长,再到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刘会洲一直都在与“化工分离”打交道,从冶金,扩展到生化、石化、环境,甚至能源领域。/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多岗位的工作,多行业的涉猎,让刘会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如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工作又让其“近水楼台”,有了更详细的数据支撑,他说要做一个在科研领域“寻路”的人。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借全国分子光谱会之际,特别采访到了刘会洲研究员,请他介绍一下自己的科研经历,及对行业的感悟和建议。/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title="微信图片_20181127124924.jpg" border="0" alt="微信图片_20181127124924.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1958f13-a8e8-464c-b3eb-d525ff5d7718.jpg" width="450" height="30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 刘会洲研究员/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0,0)"strong致力于化工分离 青霉素破乳剂攻关是最自豪的事情/strong/span/pp  虽然经历了多个工作岗位,但是刘会洲一直在从事和“化工分离”相关的工作。他说,“绿色化工分离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而我一辈子都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pp  回顾刚进入化工分离领域的时候,刘会洲说,那时我国化工分离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阶段,当时化工放大过程只能做一些模拟计算,或者是模型的建立,对化工反应的过程和机理并不清楚,可以说是一个“黑箱操作”,只能逐级放大。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就要求对化工反应过程中的机理进行深入的研究,进而提高化工分离和过程放大的效率。/pp  1988年,刘会洲进入中科院化冶所博士后流动站,开展萃取机理及新方法研究工作。他一开始进入的是湿法冶金领域,主要的工作是用化工原理和手段来强化冶金的过程。之后,相继扩展到了生物、医药、环境、能源等各个领域,他说这其中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青霉素生产的八五攻关项目。/pp  据介绍,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的青霉素生产非常落后,为了实现青霉素生产的国际化先进水平,致力于此的国家八五攻关项目由华北制药厂牵头,多个高校、研究所通力合作,其中萃取分离阶段由化工冶金研究所承担,这也是刘会洲第一次介入青霉素研究领域。据悉,为了改进工艺,当时引进了最先进的装备,但使用国外工艺过程及辅助材料的时候运转一切正常,用国产原材料代替进口材料的时候就出现了堵塞等一系列的问题,最后发现关键问题出在萃取分离的阶段,其中破乳剂至关重要。对此,刘会洲等利用拉曼、红外技术随时监测破乳的过程,发现了破乳的规律,进而设计、并生产出了不同于国外破乳剂组成的、新的、国产高效的破乳剂,性能甚至超过国外。此项工作不仅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最重要的是,成本要远远低于国外。据悉,当时国产破乳剂成功上市之后,国外相关产品就开始降价了。/pp  正是因为在此项工作中的突出贡献,刘会洲也获得了“八五”科技攻关做出突出贡献优秀个人的荣誉。刘会洲说,“值得欣慰的并不是获奖,而是因为我们破乳剂的成功研发,真正把我国青霉素的提取工艺提高了一大步。后来,几乎百分之七八十的青霉素生产都转移到中国了。同时,我们自己的破乳剂产品也几乎就涵盖了全国80%以上的市场,这是我感到非常自豪的事情。”/pp  除了青霉素破乳剂的攻关,刘会洲还将化工分离拓展到了石化领域,与美国相比,我们国家的原油来源复杂,汽柴油等原用油的含硫量很高,为了寻找更温和的脱硫办法,刘会洲领导的团队提出生物脱硫新方法和工艺,并且通过努力,筛选出来了用于生物脱硫的专一性的菌,从而提高脱硫的选择性,实现温和条件下的清洁生产。现如今,刘会洲又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利用超顺磁性来强化分离等。/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0,0)"strong拉曼、红外是分析手段,更是科研的“眼睛”/strong/span/pp  对刘会洲而言,可以说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一批涉足光谱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不管是湿法冶金的研究,还是青霉素破乳剂的八五公关项目、生物脱硫,以及目前正在进行的超顺磁性强化分离,拉曼、红外一直是重要的分析和表征手段。比如,破乳剂破乳机理的研究以及过程的监测、生物脱硫工作中碳硫键及碳碳键的表征等,拉曼、红外等光谱技术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pp  “因为我是化学化工出身,我在科研中一定会考虑工业化问题,最终要实现产业化,最关心的是性价比、要解决实际问题,而不仅仅是发论文。” 刘会洲说,“由于红外和拉曼光谱本身是对分子层面的解析,可以研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反应机理进行更深入地认识,进而基于实际需求提出更好的设计原理。/pp  对机理的研究越深入,就越能更多的去理解一些宏观分离所表现出的性质,可以提出别人认识不到的问题,相应的,工作就比别人更进一步。借助红外、拉曼等光谱技术,深入的研究化工分离的过程,这也是刘会洲取得科研突破的一个重要原因。/pp  刘会洲说,“从我的工作经历来说,虽然涉猎比较多,但都是以油水的分离为主线。在这个过程中,拉曼、红外一直伴随、并指导着我科研的整个过程,他们是科研的‘眼睛’,像显微镜一样,引导我去深入地观察化工分离的过程。”/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0,0)"strong科研热点:拉曼+单细胞/strong/span/pp  基于多年的工作经历,以及现在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近水楼台”的优势条件,刘会洲认为细胞最能代表生物学发展的最基础的工作,拉曼光谱与单细胞的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在本届分子光谱会以中,刘会洲特别做了题为《拉曼光谱在单细胞研究中的应用》的报告。报告统计分析了单细胞、光谱学与单细胞、拉曼光谱与单细胞的研发态势,包括SCI论文发文量、被引频次等,引起了与会代表的重视。/pp  从研究内容上来说,拉曼光谱学与单细胞研究领域主要包含生物物理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 以单细胞类型划分,拉曼光谱与单细胞研究论文以红细胞、癌细胞、干细胞、酿酒酵母细胞、肿瘤细胞、白血细胞为主 从细胞结构的角度,拉曼光谱学与单细胞研究中以细胞器、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研究为主。/pp  从全球的发展态势上来说,拉曼光谱与单细胞研究的第一篇SCI论文出现在1994年,2005年以前,拉曼光谱学与单细胞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很少,每年都低于10篇 2005年以后,拉曼光谱与单细胞领域的SCI论文快速增长,全球约94%的拉曼光谱与单细胞SCI论文主要集中在2005-2017年。/pp  对于我国的研究态势,刘会洲从SCI论文的发文量和被引频次两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据统计,拉曼光谱学与单细胞SCI论文,美国每年SCI论文都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位居世界第1位,2014年开始,中国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超过英国和日本,与德国数量相同,2016年开始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二位 而从被引频次上来说,中国拉曼光谱学与单细胞领域SCI论文的被引频次的世界份额为14.8%,中国的篇均被引频次为30.3次/篇,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30.8次/篇),落后于美国、德国,排名世界第3位。/pp  报告中,刘会洲还特别以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徐健团队作为典型的案例。“选择好一个方向,找准结合点,就可能实现一个引领。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徐健回国之后就选择了拉曼光谱-单细胞分选技术这个方向,虽然难度很大,但是经过努力,已经实现了世界的引领。”据介绍,近5年,拉曼技术应用于单细胞分选SCI论文篇均被引频次10.73,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所单细胞中心SCI发文篇均被引频次16.8,排名世界第一。/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0,0)"strong分子光谱仪器:在线、定制化是重要的发展方向/strong/span/pp  1982年本科毕业,刘会洲就开始与红外、拉曼打交道。20多年前,就曾为课题组采购过拉曼光谱仪。之后,这些光谱技术也始终伴随在后续科研中。正是因为这样的经历,刘会洲对拉曼、红外等分子光谱仪的发展有切身的体会。他说,“80年代,如果能做出一张红外光谱图,那就是一篇硕士论文。而现在,基本上是秒级,还可以在线,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且,原来红外、拉曼光谱仪体积大,需要占据很大的空间,现在已经发展到手持式,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进步。”/pp  感慨之余,刘会洲也谈到了分子光谱类仪器的发展趋势。他认为,当前红外、拉曼分子光谱正在向在线方向发展,要求更精准、更快速、更高效,这跟数据处理技术的进步、仪器设备的改进都密切相关 从技术上来说,表面增强、针尖增强等一些新的技术可能会有一个更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定制化也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方向,因为只有定制才会更有针对性,测定的工作才会更有创新性。/pp  谈到国产仪器的差距,刘会洲说,过去国产仪器的研制多是跟踪国外产品的技术,即便是现在,大部分领域的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究其原因还是基础研究不够。“以芯片为例,仔细分析芯片落后的多个方面,包括设计、分装、精加工等,其实最终只有一个方面是最落后的,就是最基础的材料还依赖进口,这方面必须引起重视。”/pp  不过对于未来,刘会洲还是充满信心,他说,“其实,通过近几年参与分析仪器设备相关专项的评审,我明显感觉到这方面的发展已经在加速了。虽然目前国产仪器与进口产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发展空间会很大,速度也会很快。而且,科技部、基金委在仪器设备的研制方面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我相信通过若干年的努力,分析仪器设备的发展有一天也会像我国的卫星研发一样摆脱‘跟踪’,实现引领。”/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strong后记:/strong/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科研水平与创新能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依旧是不争的事实。不论是学术界还是产业界,如何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发展是一直是业界讨论的话题。在这样的局势下,瞄准一个创新的、领先的方向,并通过长时间的积累,进而实现全球引领对我国现阶段的科研工作来说至关重要。/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科研如何实现引领?选择和坚持同等重要!一方面,需要更多像刘会洲这样的,有专业、经历、有经验,并有数据支撑的科研“寻路人” 另一方面,坚持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科研工作者耐得住寂寞,静下心来去做事情。/span/p
  •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公开征集对《乳制品中A2型β-酪蛋白的测定》等108项轻工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意见
    根据标准化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申请立项的《猫砂》等108项轻工行业标准计划项目予以公示(见附件1),截止日期为2023年6月12日。如对拟立项标准项目有不同意见,请在公示期间填写《标准立项反馈意见表》(见附件2)并反馈至我部,电子邮件发送至qgbz445@163.com(邮件注明:轻工行业标准立项公示反馈)。联系电话:010-68396445附件: 1. 2023年6月轻工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征求意见稿)2.标准立项反馈意见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质量标准部2023年6月6日 相关标准如下:序号体系编号标准项目名称代替标准项目周期(月)标准化技术组织1210000003000000005CP聚合级γ-氨基丁酸24中国轻工业联合会2210000003000000006CP生物基聚丁内酰胺24中国轻工业联合会3041010001000000007JC轻工机械 智能化通用技术要求24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045510003050000001CP降膜式蒸发器QB/T 1163-200018全国食品加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045510003050000002CP外循环列管式真空蒸发器QB/T 1829-199318全国食品加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045510001000000011JC乳品机械名词术语QB/T 3921-199918全国食品加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045510001000000010JC乳品机械型号编制方法QB/T 1823-199318全国食品加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084100006020399002CP金属保温饭盒24全国金属餐饮及烹饪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9081740101040100055CP旅行剪刀QB/T 1234-199118全国五金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日用五金分技术委员会10201190720010105001CP冷库保温门24全国制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冷藏柜分技术委员会11093770003010000011CP玻璃容器 化妆品瓶罐24全国日用玻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2152950001000000024GL食盐安全信息追溯体系规范QB/T 5279-201818全国盐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3061410403040500177CP滤嘴棒纸QB/T 2689-201518全国造纸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4041010201010200020CP连续式软管吹瓶机24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酒饮料机械分技术委员会15041010201010100059CP白酒灌装旋盖一体机24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酒饮料机械分技术委员会16041010201010200002CP饮料灌装旋盖机QB/T 2371-199818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酒饮料机械分技术委员会17041010201019900021CP果蔬汁(含颗粒)饮料热灌装生产线QB/T 4441-201218全国轻工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制酒饮料机械分技术委员会18140640014030800025CP植物提取物 螺旋藻多糖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140640000040200011FF食品中L-阿拉伯糖的测定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140640001040000105FF乳制品中A2型β-酪蛋白的测定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1140640016050000025GL芒果粉加工技术规程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2140640016040000026FF大蒜制品中蒜氨酸的测定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3140640014030400026CP抗性淀粉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4140640011050000001GL灵芝孢子油加工技术规范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5140640001050000100GL婴幼儿配方乳粉行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规范QB/T 4971-201818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6140640001040000101FF生乳及纯奶中钙的快速测定方法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7140640001040000102FF乳及乳制品中低聚果糖的检测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8140640001040000103FF乳及乳制品中蛋白酶活力的检测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9140640001040000104FF生乳及液态乳中脂肪酶活力的检测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0140640019040101029GL预制菜加工技术规范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1140640000040200017FF食品中叶酸的测定 预包被微孔板式微生物法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2140640000040200018FF食品中泛酸的测定 预包被微孔板式微生物法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3140640000040200012FF食品及食品生产过程中致敏原的测定 第1部分:麸质致敏原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4140640000040200013FF食品及食品生产过程中致敏原的测定 第2部分:乳致敏原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5140640000040200014FF食品及食品生产过程中致敏原的测定 第3部分: 花生致敏原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6140640000040200015FF食品及食品生产过程中致敏原的测定 第4部分:蛋致敏原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7140640000040200016FF食品及食品生产过程中致敏原的测定 第5部分:芝麻致敏原的免疫分析检测方法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8140640017030600005CP素肉 第4部分:熏煮素肉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39140640017030700006CP素肉 第5部分:素肉干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0140640019020100005CP方便菜肴QB/T 5471-202018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1140640019030100026FF预制菜肴消费者喜好测试规范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2140640019030100027FF预制菜肴感官货架期确定规程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3140640019030100028FF预制菜肴感官品质评价规范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4140640014030500027CP食用食叶草粉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5140640014050000028GL食用食叶草粉生产技术规范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6140640007040218033CP氨基酸、氨基酸盐及其类似物 第18部分:L-组氨酸及其盐酸盐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7140640007040123034CP氨基酸、氨基酸盐及其类似物 第23部分:羟脯氨酸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8140640007040124035CP氨基酸、氨基酸盐及其类似物 第24部分:四氢甲基嘧啶羧酸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49140640007040126036CP氨基酸、氨基酸盐及其类似物 第26部分:麦角硫因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0140640007040127037CP氨基酸、氨基酸盐及其类似物 第27部分:N-乙酰基-L-半胱氨酸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1140640007040128038CP氨基酸、氨基酸盐及其类似物 第28部分:L-丙氨酰-L-谷氨酰胺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2140640007050102005CP核苷(酸)及其衍生物 第2部分:胞嘧啶核苷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3140640007070100084CP乳酸菌类后生元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4140640007089900006CP酵素制品通则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5140640007069900062FF食源性多糖的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6140640007020300029CP海藻糖酶制剂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7140640007060200025CP伊代欣糖(浆)QB/T 4916-201618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8140640007010100018CP谷胱甘肽酵母粉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59140640007010100019CP富营养素酵母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0140640007079900082JC工业用菌种基因组追溯管理通则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1140640007060300056CP阿拉伯木聚糖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2140640007079900083JC食品生产用微生物工程菌鉴定和检测技术规程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3140640000050000007GL食品中微量营养素混合均匀度技术评价规范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4140640000040200019FF茶叶及制品中茶多糖总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5140640004030400025CP葛根全粉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6140640115000000001GL冷熏海水鱼加工技术规程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7140640115000000002GL冻熟小龙虾加工技术规程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8140640115000000003CP预挂浆鱼片(冻预调制淡水鱼片)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69140640115000000003GL冻预调制淡水鱼片加工技术规程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0140640019040300037GL预制菜肴产品追溯体系规范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1 140640001010100106JC乳制品工业术语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2140640000030000019GL短保食品检验规则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3140640006080300084CP盐渍青梅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4140640004010000025JC 冻干食品术语和分类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5140640205010300006CP海参罐头和海胆罐头24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罐头分技术委员会76140640205000000005CP肉酱类和蔬菜酱类罐头QB/T 4630-201418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罐头分技术委员会77140640205000000005JC罐头食品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QB/T 4631-201418全国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罐头分技术委员会78144710008040000121CP特种葡萄酒 第2部分:加香葡萄酒24全国酿酒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9203830020020601001JC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基本技术要求SB/T 222-2013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0203830020020601002JC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机械加工技术要求SB/T 223-2013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1203830020020601003JC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装配技术要求SB/T 224-2013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2203830020020601004JC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铸件技术要求SB/T 225-2017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3203830020020601005JC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焊接、铆接技术要求SB/T 226-2017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4203830020020601006JC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电气装置技术要求SB/T 227-2017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5203830020020601007JC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表面涂漆SB/T 228-2017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6203830020020601008JC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包装技术要求SB/T 229-2013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7203830020020601009JC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检验规则SB/T 230-2013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8203830020020601010JC食品机械通用技术条件 产品的标志、运输与贮存SB/T 231-2013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9203830020020202001CP绞肉机技术条件SB/T 10130-200818全国饮食加工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90213970405030102003CP玻璃器皿 醒酒器24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91213970505040200003FF食品金属容器内壁腐蚀的测定 第2部分:电化学法24全国食品直接接触材料及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 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和研究进展!
    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和研究进展!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很大的难题,因为鲍曼不动杆菌极易对各种消毒剂和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对重症患者、ICU病房的患者等威胁很大。MDR-AB(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等的广泛传播更是成了医生和患者的噩梦。 在院内感染中,不动杆菌属的感染占有较高的比例,而在院内提取到的不动杆菌属的菌株,绝大多数为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故对万古霉素等存在固有耐药,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氯霉素、四环素、diyi及第二代头孢菌素也保持着较高的耐药率。通常情况下,对鲍曼不动杆菌有较强作用的药物主要有抗绿脓杆菌的青霉素类、第三和第四代头孢菌素(主要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等)、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替加环素、多粘菌素、舒巴坦等。但是因为近年来抗菌药物的滥用,鲍曼不动杆菌对以上药物的耐药率也在不断上升,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耐药率甚高,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也有上升。 考虑到鲍曼不动杆菌极易对抗菌药物耐药,故用药时应联合用药。常用的方案有β-内酰胺类+氟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我个人shouxuan的方案为头孢哌酮/舒巴坦+磷霉素(时间差攻击疗法),也可选择氨苄西林/舒巴坦+环丙沙星等)。 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疾病特别是危重病的救治水平不断提高,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是其重要手段之一。但是,临床治疗中滥用抗生素现象非常普遍,在抗生素的强大压力下,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耐药菌株,这些耐药菌株已成为当代医院感染的棘手问题,从本组资料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对亚安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原因是碳青霉烯类药物对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亲和力强。  但仍有少部分鲍曼不动杆菌对其耐药,原因可能是其能产生一种能水解碳青霉烯类药物的β-内酰胺酶ARI-I,这无疑是一个可怕的信号。此外,与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化学结构不同或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性表达形式不同有关。而对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率达60%以上,这可能是近年来喹诺酮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引起抗菌药物介导的耐药性基因突变,编码DNA旋转酶的gyra 或gyrb基因发生突变被认为是细菌产生耐药的主要原因。此外,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率皆较高,这可能是本院普遍应用该类抗生素出现的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应注意各类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试验结果表明,临床上不动杆菌感染中,鲍曼不动杆菌占绝大多数(75.0%),其次为醋酸钙不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琼氏不动杆菌,与有关报道不一致,可能是由于不动杆菌属的命名较混乱,分类原则及鉴定系统不同所致。在4种不动杆菌的鉴定中,41℃培养时生长,苹果酸盐同化试验阳性,可初步鉴定为鲍曼不动杆菌与琼氏不动杆菌,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苯乙酸盐同化试验阳性,且氧化木糖,而后者不氧化木糖,且苯乙酸盐同化试验阴性。41℃培养时不生长,癸酸盐同化试验阳性,可初步鉴定为醋酸钙不动杆菌与洛菲不动杆菌,两者区别在于前者枸橼酸盐、苯乙酸盐同化试验均阳性,而后者均阴性。  从7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来源看,其感染部位分布广泛,如呼吸系统、泌尿系统、伤口、腹腔及神经系统等。其中以呼吸系统感染占多数(54.2%)。不动杆菌是近几年医院内感染出现率较高的菌属,其中鲍曼不动杆菌所引起的感染应引起重视。 2001~2005年对12种抗菌药物的药物敏感监测显示,12种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总体上升趋势,耐药率zuijin的IMP,其耐药率从2001年的6.5%上升至2005年的31.7%,头孢菌素类(CAZ、CFP、FEP)的耐药率从2001年的20.0%、38.6%、31.5%上升至2005年的66.7%、72.4%、67.7%;PIP、SXT、ATM、CIP、TZP、LEV耐药率也从2001年的19.6%~60.2%增加到2005年的52.2%~72.1%;耐药率下降的有TOB和GEN 2种药物,其耐药率分别从2001年的62.8%和63.6%下降到2005年的48.2%和45.2%,这可能与这类药物临床上现在不常使用有关。从表3可见,ICU 12种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非ICU,差异存在非常显著性(P0.01),在ICU耐药率较低的是IMP和TZP,耐药率分别为41.7%和53.3%,除此外其余抗生素的耐药率均在70.0%以上,由此可见,ICU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现象已十分严重,且表现为多重耐药。这与鲍曼不动杆菌产生多种酶有关:对头孢菌素类的耐药,主要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亚胺培南耐药,主要与产金属β-内酰胺酶有关;喹诺酮类的耐药主要与gyrA和parC基因突变有关。 综上所述,鉴于近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这应当引起临床医师及微生物界的高度重视。为减少该菌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我们应对医疗器械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及对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规范的连续监测,弄清其耐药机制并及时监测其耐药情况。同时,临床医师应重视获得性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密切协作,加强耐药性的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欢迎访问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Detelogy应用方案】中药及饮片真菌毒素测定
    中药材霉变现象中药材生产、储存、运输、流通过程中,若管理不当,在外界条件(温度、湿度、车间环境、虫害等)和药材自身因素(含水量>15%、含糖量高等)的综合作用下,易出现霉变现象。真菌滋生对中药材进行分解和消耗,药材中所含的糖类和脂类物质渗出,从而导致粘连、泛油、异味、变色等现象,其有效药用成分含量降低。轻度霉变的药材经二次加工处理后入药,也会造成气味变淡、色泽转暗、品质降低、影响疗效的后果。常见真菌毒素及其危害真菌毒素(mycotoxin)是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易产生于中药种植、储存环节中。绝大多数的产毒真菌为曲霉属、镰刀菌属和青霉属。曲霉属: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A 等镰刀菌属:玉米赤霉烯酮、T- 2毒素 、呕吐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伏马毒素等青霉属:青霉素、桔青霉素等真菌毒素检测方法分类药典2351通则对比相较于2015版药典黄曲霉毒素测定法,2020版药典2351通则中新增赭曲霉毒素A、玉米赤霉烯酮测、呕吐毒素、展青霉素对应的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方法,并增添了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法。1、由于各类真菌毒素毒理不同,容易受污染药材品种也不同。2、处方中含有易污染的药材以及生粉投料的中成药品种应注意相关真菌毒素的检测。3、黄曲霉毒素:粮谷类、种子类、油性成分多的药材品种4、赭曲霉毒素、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与粮谷类基质类似的药材,如淡豆豉、薏苡仁、白扁豆等5、展青霉素:酸性果实类药材,如枸杞子、乌梅、酸枣仁等新增第六法[多种真菌毒素测定]样品前处理流程1. 量取供试品粉末约 5g (过二号筛)2. 加入70 %甲醇溶液 50ml, 超声30min3. 离心后取上清液10ml,用水稀释至20ml,MultiVortex混匀4. 3ml甲醇和水依次预处理HLB小柱(规格:3ml,60mg)5. 准确量取3ml样品液过柱,直至有适量空气通过,收集洗脱液6. 再次用3ml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合并两次洗脱液7. 通过FV64或FV64UP缓氮吹至近干(水温40℃)8. 50%乙腈溶液定容至1ml, 用经0.22μm滤膜过滤,即得分析设备(LC-MS/MS)液相色谱: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0.01%甲酸为流动相 A 相 ,乙腈-甲醇(1 : 1)为流动相B相,0.3ml/min流速下进行梯度洗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电喷雾离子源ESI)黄曲霉毒素(B1、B2、G1、G2)、伏马毒素(B1、B2)、T-2毒素选正离子采集方式,赭曲霉毒素A 、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则为负离子采集模式。Detelogy优选智能实验室设备轻松应对药典2351真菌毒素测定法MHS-60多样品均质系统多刀头并联,同时快速均质6位样品兼容5-180ml样品管,转速1800-25000rpm2351通则内,1-5法前处理流程均适用MultiVortex多样品涡旋混合器标配26位&12位试管架,兼容100ml以内的样品转速范围200-3000rpm,触屏可存12个涡旋方法每个方法可设多达6段变速,样品混匀更充分QSE系列固相萃取装置12/24位,每通道配优质独立阀门控制特制加厚真空腔体,可耐80Kpa负压MFV智能氮吹仪通用型圆盘氮吹仪,可选12/24/36位可分组控制启停,每通道配数字刻度微调阀兼容1-150ml样品管,具备观察窗和排水口FV64全自动智能氮吹仪氮吹针自动下降,最多容纳64个样品每氮吹通道多路供气设计,平行性良好延时增压功能,同时自动近干氮吹所有样品FV64UP全自动智能双模式氮吹仪兼容双模式:针追随式或涡旋式氮吹三面透视水浴设计,样品观察更方便DTLabs微信小程序异地远程监控Tip 残留有黄曲霉毒素的废液或废渣的玻璃器皿,应置于专用贮存容器内浸泡 24小时以上(10%次氯酸钠溶液),再用清水冲洗干净。下期Detelogy应用方案再见
  • 离子色谱分析氨基糖苷类药物及在各国药典中的应用
    离子色谱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近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色谱分析领域中十分重要的分支,被广泛应用于无机阴阳离子、有机酸、糖醇类化合物、氨基酸、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具有方便快速、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同时分析多种化合物、样品用量少等优点。离子色谱的检测器主要有电化学检测器与光学检测器,在药品控制领域,应用得最多的为电化学检测器,包括电导检测器和安培检测器。电导检测器主要用于测定无机阴阳离子与部分极性有机物如羧酸等。安培检测器又可分为直流安培检测器与积分安培(包括脉冲安培)检测器,其中积分安培检测器主要用于测定糖类、氨基酸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都是以碱性环己多元醇为苷元,与氨基糖缩合成苷,是临床应用较早的一类抗生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根据其来源可分为发酵与半合成2种,其中发酵来源的主要有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巴龙霉素、妥布霉素、庆大霉素、核糖霉素及大观霉素等;半合成是以发酵来源的抗生素为前体,再进行结构改造而得到,主要有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异帕米星及我国自主研发的依替米星等,具有更强的抗菌活性、低耐药性及低毒性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结构中无紫外吸收基团,难以采用常规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控制质量,目前国内常用的分析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HPLC-ELSD)。由于其结构中含有多个氨基(-NH2)与羟基(-OH),在强碱性溶液中易解离成阴离子,在一定电压下,可在金电极表面发生氧化反应,实现脉冲安培检测,因此国外药典中多采用离子色谱法检测该类药物。本文概述了本实验室近十几年来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实例,并简述离子色谱法在各国药典中控制该类药物的应用与发展趋势。1. 硫酸阿米卡星、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与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有关物质1.1 色谱条件YMC ODS-Aq C18(4.6mm×250mm, 5µm)色谱柱,流动相为1L无二氧化碳的去离子水中加三氟乙酸20mL,五氟丙酸300μL,七氟丁酸300μL,50%(V/V)氢氧化钠溶液8mL,用50%(V/V)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3.3,加乙腈10mL;流速1.0 mLmin-1;柱后加碱2.1%(V/V)氢氧化钠溶液,流速为0.3mLmin-1;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直径3mm),参比电极为Ag-AgCl复合电极,四波形检测电位(T1: 0.00~0.40s,E1: 0.1V;T2: 0.41~0.42s,E2: -2.0V;T3: 0.43s,E3: 0.6V;T4: 0.44~0.50s,E4: -0.1V)。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1.2 结果硫酸阿米卡星与其杂质A、杂质B、杂质 C、杂质D、杂质E、杂质G、杂质H、杂质I均能分离,见图1。阿米卡星质量浓度在0.4985~9.969 µgmL-1范围内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阿米卡星峰检测限为2.0ng,定量限为5.0ng。供试品溶液中除辅料峰外,各杂质均以主成分自身对照法计算,其中杂质B校正因子为1.4,杂质C校正因子为1.3,杂质D校正因子为0.8,杂质E校正因子为1.2,杂质H校正因子为1.4,杂质I校正因子为0.6。结果8批次硫酸阿米卡星原料总杂质含量为1.2%~1.7%,77批次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总杂质含量为1.1%~2.3%,10批次注射用硫酸阿米卡星总杂质含量为1.2%~2.2%。1. 杂质I 2.杂质B 3.杂质G 4.杂质A 5.杂质C 6.杂质D 7.杂质E 8.杂质H图1 硫酸阿米卡星系统适用性色谱图中国药典2020年版(ChP202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末端吸收法测定硫酸阿米卡星及其制剂的有关物质。英国药典2024年版(BP2024)与欧洲药典11.0版(EP11.0)均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体系均为辛烷磺酸钠-无水硫酸钠-四氢呋喃,其中四氢呋喃是影响该方法测定的关键因素,同样纯度不同品牌、甚至同一品牌不同批号的的四氢呋喃都会影响该方法的重复性。此外,EP 11.0 与BP2024的方法还存在运行时间太长大于100min,三电位检测对金电极损耗较大,盐浓度较大对仪器损耗大等缺点。本实验室同样采用离子色谱法,用多氟烷酸体系代替辛烷磺酸钠体系,简化了流动相的配制,缩短了分析时间为35min,用四电位取代三电位保护了工作电极,检测的杂质数量与杂质总量均多于ChP2020的紫外末端吸收法,可用于硫酸阿米卡星及其制剂的有关物质控制。2. 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硫酸庆大霉素片与硫酸庆大霉素颗粒2.1 色谱条件TSK-gel ODS-81Ts C18(4.6mm×250mm,5µm)色谱柱;流动相为0.7%三氟乙酸(含0.025%五氟丙酸,50%(V/V)氢氧化钠4ml,用50%(V/V)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2.6)-乙腈(97:3);流速为1.0mLmin-1;柱后加碱为2%(V/V)氢氧化钠溶液,流速为0.3mLmin-1;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3mm),参比电极为Ag-AgCl复合电极,四电位检测:同前;柱温为35℃;进样量20µL。2.2 结果硫酸庆大霉素含有4个主组分,分别为C1、C1a、C2a、C2,还含有结构相似的小组分西索米星与小诺霉素。该方法可完全分离4个主组分,并可同时分离出22个有关物质。庆大霉素C1a、西索米星与小诺霉组分的检测限分别为5.3ng、3.5ng与8.0ng,定量限分别为17.8ng、11.6ng与26.7ng。ChP2020采用HPLC-ELSD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组分,而BP2024与EP11.0均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硫酸庆大霉素原料的组分与有关物质,USP现行版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其原料的组分,均未采用离子色谱法对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进行控制。本实验室对比了离子色谱法与HPLC-ELSD法同时测定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的有关物质,发现两种方法的分离效能相当,但采用离子色谱法时各组分的响应值随其电化学活性不同而差异明显,如西索米星的响应因子大于小诺霉素,在以西索米星为外标法进行有关物质测定时,结果小于HPLC-ELSD。 3 硫酸庆大霉素片组分与有关物质3.1 色谱条件Thermo AcclaimTMAmG C18(4.6mm×150mm, 3µm)色谱柱,流动相为0.7%三氟乙酸(含0.025%五氟丙酸,50%(V/V)氢氧化钠4mL,用50%(V/V)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至2.6)-乙腈(96.5:3.5),流速1.0mLmin-1,柱后溶液为2%(V/V)的氢氧化钠溶液,柱后加碱为0.3mLmin-1;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直径3mm),参比电极为Ag-AgCl复合电极,四波形检测电位(T1: 0.00~0.40s,E1: 0.1V;T2: 0.41~0.42s,E2: -2.0V;T3: 0.43s,E3: 0.6V;T4: 0.44~0.50s,E4: -0.1V)。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3.2 结果该方法中庆大霉素C1、C1a、C2a、C2分别在1.328~132.8µgmL-1、1.606~160.6µgmL-1、7.378~737.8µgmL-1、1.276~127.6µ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2%~101.8%。有关物质测定中,西索米星在2.632~52.64µgmL-1、小诺霉素在2.006~25.07µ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西索米星检测限为0.01µg,小诺霉素检测限为0.02µg,各杂质与庆大霉素各组分均能完全分离,见图2。156批次中148批次的硫酸庆大霉素片各C组分的绝对含量分别为C1a为26.3%~37.1%,C2+ C2a为41.8%~49.3%,C1为16.5%~22.2%,4个组分总含量为90.6%~105.0%。148批次的有关物质为小诺霉素1.8%~2.8%,西索米星为未检出~1.5%,其他最大单杂为 0.3%~0.9%,其他总杂为1.2%~4.2%。发现其余8批次样品组分与有关物质均不符合规定,原因为企业采用不符合标准规定的原料所致。1-5,7-8.未知杂质 6. 西索米星 9.小诺霉素图2 硫酸庆大霉素片有关物质典型色谱图ChP2020采用微生物检定法控制其含量,未控制有关物质。BP2024、EP11.0与USP现行版均未收载该品种。本实验室在参考国外药典离子色谱法测定其原料的基础上建立了硫酸庆大霉素片组分与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对乙腈的比例进行了调整,工作电位由四电位取代三电位,可有效的分离硫酸庆大霉素片各组分与各杂质。4.硫酸庆大霉素颗粒组分与有关物质 4.1 色谱条件YMC-Pack Pro C18 RS(4.6×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1.6%三氟乙酸(含0.05%五氟丙酸,50%(V/V)氢氧化钠8ml,用50%(V/V)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2.6)-乙腈(94:6),流速1.0 mLmin-1,柱后加碱为2%(V/V)的氢氧化钠溶液,柱后加碱为0.3mLmin-1;脉冲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直径3mm),参比电极为Ag-AgCl复合电极,四波形检测电位(T1: 0.00~0.40s,E1: 0.1V;T2: 0.41~0.42s,E2: -2.0V;T3: 0.43s,E3: 0.6V;T4: 0.44~0.50s,E4: -0.1V)。柱温为35℃,进样量20μL。4.2 结果硫酸庆大霉素颗粒的辅料主要为蔗糖,含量较高,与主成分的比例约为200:1,出峰时间约为5min。采用硫酸庆大霉素片的方法测定颗粒时,蔗糖的拖尾峰会导致前15min的基线抬高,严重干扰颗粒有关物质的测定。因此本实验室在硫酸庆大霉素方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三氟乙酸、五氟丙酸与乙腈的比例,成功解决了蔗糖对硫酸庆大霉素颗粒有关物质测定的干扰。该方法中庆大霉素C1、C1a、C2a、C2分别在5.264~131.6µgmL-1、5.032~125.8µgmL-1、5.595~139.9µgmL-1、3.410~85.24µ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7%~100.8%。有关物质测定中,西索米星在1.987~39.74µgmL-1、小诺霉素在2.045~51.13µ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西索米星检测限为0.003µg,小诺霉素检测限为0.01µg,各杂质与庆大霉素各组分均能完全分离,见图3。1-14,16-18-未知杂质;15-西索米星;19-小诺霉素图3 硫酸庆大霉素颗粒有关物质典型色谱图5.盐酸大观霉素与注射用盐酸大观霉素有关物质 5.1 色谱条件采用离子色谱法及HPLC-ELSD法同时分析注射用盐酸大观霉素的有关物质。两法色谱柱均为Apollo C18 (250mm× 4.6mm,5µm),流动相均为0.1molL-1三氟乙酸溶液,柱温均为30℃,进样量均为20µL。离子色谱检测:柱后加减为21g/L氢氧化钠溶液,流速0.5mlmin-1,工作电极为金电极(直径3mm),参比电极为Ag-AgCl复合电极,四波形检测电位(T1: 0.00~0.40s,E1: 0.1V;T2: 0.41~0.42s,E2: -2.0V;T3: 0.43s,E3: 0.6V;T4: 0.44~0.50s,E4: -0.1V)。ELSD检测:漂移管温度110℃,载气流速2.6Lmin-1,增益1。5.2 结果ChP2020采用HPLC-ELSD法控制其原料,BP2024与EP11.0采用离子色谱法控制其原料。注射用盐酸大观霉素为无菌原料直接分装,本实验室参考国外药典方法测定了盐酸大观霉素及其制剂的有关物质,并同时与HPLC-ELSD方法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检测出的有关物质种类和数量基本一致,但离子色谱灵敏度比ELSD高,离子色谱检测限为2.4ng,ELSD为72.8ng。两种方法测定的31批次注射用盐酸大观霉素,杂质D与杂质E结果基本一致,但杂质A、4R-双氢大观霉素及总杂质结果差异较大,原因为杂质A、4R-双氢大观霉素杂质在两种检测器上响应不一致。因此采用离子色谱测定时需对杂质A与4R-双氢大观霉素杂质进行校正因子计算,按校正因子计算后的有关物质结果两种方法基本一致。6.青霉胺与青霉胺片含量与有关物质6.1 色谱条件Dikma Spursil C18(4.6mm×250mm,5µm)色谱柱;流动相为5.3g无水磷酸二氢钠-0.25g己烷磺酸钠,加去离子水1L溶解后,用磷酸调节pH值为2.85,加乙腈9ml;流速为1.0mLmin-1;柱后加碱为21gL-1氢氧化钠溶液,流速为0.3mLmin-1;脉冲积分安培电化学检测器,工作电极为金电极(1mm),参比电极为Ag-AgCl复合电极,六电位检测(T1为0~0.04s,E1为0.13V;T2为0.05~0.21s,E2为0.33V;T3为0.22~0.46s,E3为0.55V;T4为0.47~0.56s,E4为0.33V;T5为0.57~0.58s,E5为-2.0V;T6为0.59~0.60s,E6为0.93~0.13V);柱温为30℃;进样量20µL。6.2 结果含量测定方面,青霉胺浓度在49.88~199.5µ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为98.4%~101.5%,31批次青霉胺片含量为97.6%~101.5%。有关物质测定方面,各杂质与主成分青霉胺均能完全分离(见图4),青霉胺浓度在3.118~49.88µgmL-1,青霉胺二硫化物杂质浓度在1.616~19.39µ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均良好,青霉胺与青霉胺二硫化物杂质的检测限均为0.02µg;青霉胺二硫化物结果为0.4%~0.8%,最大单杂为0.9%~2.9%,其他总杂为2.4%~7.3%。1. EDTA 2.辅料3~8.未知杂质 9.青霉胺10.青霉胺二硫化物图5 青霉胺片有关物质典型色谱图ChP2020采用电位滴定法测定其含量,USP现行版采用HPLC法测定其含量,二者均未控制其有关物质。青霉胺虽不属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但其结构中含有多个氨基与羧基,无共轭双键,同样可以采用离子色谱法测定。离子色谱法测定该品种的关键点为检测电位的选择,直接采用糖四电位时主成分响应很弱,采用仪器自带的六电位时峰型严重拖尾,因此本实验室采用循环伏安法分别对青霉胺与杂质青霉胺二硫化物进行扫描,确定了最佳的六电位波形,解决了主成分严重拖尾的问题。讨论讨论1: 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离子色谱电化学检测在操作过程中常存在背景信号较高、基线噪音较大,重复性差等问题,导致试验耗时耗力,进展缓慢。如硫酸阿米卡星及其制剂测定过程中会出现响应信号下降的现象,原因为流动相中的三氟乙酸可使金电极表面钝化,使用一段时间后需用水擦拭金电极。硫酸庆大霉素制剂测定过程中,出现了背景信号缓慢增加,基线噪音增大的情况,使用一段时间后需用硝酸冲洗管路或打磨电极。为解决该问题,本实验室与离子色谱工程师们查找问题与原因,耗时近3年,终于初步解决了上述问题。首先,所有涉及的容器、试剂与过滤装置均应单独使用,试剂均应为高纯度试剂。其次,对仪器的部分管路用聚醚醚酮材料的管线取代原白色塑料管线,降低管路的透氧性。再次,仪器使用前分别用1.5molL-1的硝酸溶液、2.4gL-1的EDTA溶液、乙腈与去离子水依次冲洗管路。接着,使用时分别对流动相、柱后碱液的水离线脱气15min,除去溶解在其中的氧气,脱气完成后再用氮气或氦气保护。使用时所有的管路须充满液体,防止氧气进入系统中导致重复性降低。最后,更换了进样阀。初步解决了重复性差的问题,但测定时仍需要在碱液中加入一定浓度的EDTA,降低金属离子的影响。虽然重复性差的问题初步得到解决,但背景信号较高,剂型噪音较大等问题在日常操作中还存在着,还需要继续磨合。讨论2:各国药典中离子色谱法分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情况(1)中国药典ChP2005年版在“附录V D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器下提到了电化学检测器。从2010年版开始在附录中单独列出了“离子色谱法”,对离子色谱的色谱柱、洗脱液、检测器、测定法均进行了详细说明。直到2015年版才首次将该法收录至正文中,涉及的品种为硫酸依替米星,检测项目为有关物质与含量,同时还设有第二法为HPLC-ELSD法,二者选其一。现行2020年版药典仍沿用2015年版方法测定硫酸依替米星。收载的氨基糖苷类药物主要都采用HPLC-ELSD法。硫酸依替米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一种半合成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也是ChP 2020年版唯一一个采用离子色谱法安培检测器控制的品种。有关物质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均一致,为采用C18色谱柱,以0.2molL-1三氟醋酸溶液[含0.05%五氟丙酸、1.5gL-1无水硫酸钠、0.8%(V/V)的50%氢氧化钠溶液、用5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3.5]-乙腈(96:4)为流动相,四电位检测,柱后加碱(50%氢氧化钠溶液1→25),柱后流速为0.5mLmin-1。(2)国外药典美国药典USP25-NF20首次采用高容量的三乙胺阴离子交换色谱柱,以氢氧化钠为淋洗液测定了阿米卡星(包括硫酸阿米卡星及阿米卡星注射液)、卡那霉素(包括硫酸卡那霉素、卡那霉素注射液及硫酸卡那霉素胶囊)的含量。随后,USP27-NF22开始采用耐强酸、强碱和高浓度盐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填料色谱柱代替传统的阴离子交换柱,并首次用四电位取代三电位测定了硫酸链霉素原料、硫酸链霉素注射液及注射用硫酸链霉素的含量。随着离子色谱不断发展,USP37-NF32及之后的版本用十八烷基键合硅胶代替了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共聚物色谱柱,流动相以烷基化有机酸如三氟乙酸、五氟丙酸等作为离子对试剂测定庆大霉素原料的组分。该方法采用柱后加碱的模式,较美国药典常用的氢氧化钠淋洗液体系更能避免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分析系统更稳定。BP从2002年版、EP从4.0版开始收载了硫酸新霉素的离子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柱后加减模式测定了硫酸新霉素原料的有关物质。随后,BP2003年版、EP5.0版及之后的版本陆续将离子色谱法应用于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庆大霉素、大观霉素及阿米卡星等品种。方法的共同特点为采用耐强酸碱的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柱或耐酸的C18柱,以烷基磺酸盐或三氟乙酸等离子对试剂作为流动相,与氨基糖苷类药物形成离子对增强其保留,再加入少量的有机改进剂改善分离,三电位检测。直到BP2007年版、EP6.0版开始陆续采用更为普及的辛烷基键合硅胶或十八烷基键合硅胶色谱柱测定了盐酸大观霉素、硫酸庆大霉素、阿米卡星与硫酸阿米卡星等。其中从BP2011年版、EP7.0版开始,硫酸庆大霉素有关物质与组分方法中,流动相由烷基磺酸盐体系变更为三氟乙酸-五氟丙酸体系,减少了流动相中的盐在金电极表面沉积并使检测信号更稳定。发展趋势与展望中国药典是药品研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督管理等均应遵循的法定依据,是我国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典。中国药典具有使用范围广,权威性强的特点,因此其收载的质量标准应具有操作性强、重现性好、耐用性好、成本适中等特点。目前中国药典中采用离子色谱安培检测法测定的品种仅硫酸依替米星一个,而国外药典多采用安培检测法测定氨基糖苷类药物。离子色谱安培检测法在中国药典中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有2点:一是国内外离子色谱仪的普及率不同。国内制药企业规模参差不齐,离子色谱仪价格较高,仅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采购了离子色谱仪;而国外制药企业规模通常较大,大多有条件购买价格昂贵的仪器。二是国内外离子色谱仪使用情况不同。国内使用离子色谱电导检测比较多,而国外电导检测与安培检测发展基本持平。由于离子色谱安培检测器在分析无紫外吸收或紫外吸收较弱的药物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无需衍生化可直接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而且目前国产离子色谱仪蓬勃发展,日趋成熟与稳定,为今后离子色谱在药物分析方面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和选择性。但相关离子色谱生产企业也需解决操作过程中仪器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提高仪器的重复性和易操作性,使离子色谱在今后的应用更加深入和广泛。本文作者:李茜,王立萍,刘英*(河南省药品医疗器械检验院,郑州,450018)作者简介:李茜,女,副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抗生素质量分析与质量控制*通讯作者:刘英,女,主任药师 研究方向:抗生素质量分析与质量控制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最佳吸光度范围和光谱带宽选择方法的研究
    李昌厚(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上海 200233)李菁菁(上海中医药大学公共健康学院 上海 201203)摘要:本文根据仪器学理论[3]并结合作者的实践,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最佳吸光度范围(或最佳浓度范围)和最佳光谱带宽的选择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本文可供从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研发、制造、使用和维修的科技工作者参考。0、前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是目前国际上使用最多的常规分析仪器之一,但如何选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最佳吸光度范围(最佳浓度范围)和光谱带宽,很多从事分析工作的科技工作者没有引起重视。对使用者来说,选择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最佳吸光度范围(或最佳浓度范围)和最佳光谱带宽,是用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最关键的问题之一,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作者根据仪器学理论和自己的长期实践,对如何选择最佳吸光度范围(或最佳浓度范围)和选择最佳光谱带宽及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选择的方法,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1、吸光度范围(或试样浓度范围)的选择1.1、认真选择最佳吸光度(Absorbance-Abs)范围的重要性[1] 、[2]根据比耳定律[3],吸光度(Abs)与试样的浓度(C)成正比。所以,不同的浓度范围内测量(即不同的吸光度范围内测量),会引起不同的误差。这一点,所有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析工作者,都必须高度重视。有时,很多科技工作者,在工作中往往忽视这个问题,例如:作者曾看到有一位分析人员,用一台光度噪声为0.005Abs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小于吸光度为0.005Abs的样品。她的工作做了很长时间,一是测试结果不稳定,二是结果比标准值小很多,总是得不到可靠的结果。于是,她开始怀疑所用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有问题,后来,请制造厂的工程师来维修仪器,维修工程师一到现场,稍加检查,就立即指出仪器没有问题。但这位使用者仍坚持仪器有问题,制造厂的工程师经过反复检查,断定仪器肯定没有问题,并指出是样品太稀。后来,对样品稍加浓缩,很快就得到了令人满意的测试结果,所测得的数据,与标准值完全一致。还有一位科研工作者,他使用一台中档偏下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食品中的添加剂,他发现所测得的样品含量总是偏低。后来,也怀疑仪器有问题。结果,经维修工程师检修,认为仪器没有问题。最后,发现被分析的样品浓度太高,被测量样品的吸光度值达到2.5Abs。在把样品稀释到0.8Abs后,再反复多次测量,结果非常准确,与文献值完全一致。这两个例子,充分说明在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时,对被分析样品的吸光度范围的选择非常重要。1、2、最佳吸光度范围(或最佳试样浓度)选择的原则1.2、1 吸光度范围不能太小(或试样浓度范围不能太稀)为什么吸光度范围不能太小?因为噪声是主要分析误差的来源之一[2] 、[3] ,它限制被分析试样吸光度值的下限。吸光度太小(或试样太稀)时,有用的信号会被仪器的噪声淹没;当光度噪声大到一定程度或样品吸光度小到一定程度时,吸光度就根本不与样品的浓度成正比。甚至会产生试样浓度变稀时,吸光度值反而增大(噪声所致)的现象,以致无法得到稳定的测量数据,产生很大的分析误差。例如:作者曾用某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黄曲霉素,因为仪器的噪声太大,测试数据从0.4Abs就开始超过1%的相对误差。作者的实践表明,一般常规分析时,对大多数试样浓度取10µg/ml~100µg/ml(相当0.3~0,7Abs)左右为最佳。1.2.2、最佳吸光度值范围(或最佳试样浓度范围)不能太大为什么吸光度不能太大?因为杂散光是分析误差的主要来源之一[2]、[3],它限制被分析试样吸光度值的上限,如果试样的吸光度太大,因为杂散光的原因,可能会使分析误差增大。因为杂散光会使分析测试结果严重偏离比耳定律(分析测试结果的数据可能偏小,也可能偏大;若杂散光被试样吸收则测量数据偏小,若杂散光不被试样吸收则测量数据偏大)。如果仪器的杂散光很大、被分析的试样吸光度值太大,吸光度就根本不与试样的浓度成正比,甚至会产生试样浓度增大时,吸光度值反而减小等反常现象。1.3、 试样浓度的选择原则1.3.1、试样不能太稀(理由如1.2、1所述)1.3.2、试样不能太浓(理由如1.2、2所述)1.3.3、在试样量允许时,试样的浓度应选择靠近最佳吸光度值(0.434Abs)。因为,从理论上讲,比耳定律在吸光度值为最佳值0.434Abs时,分析误差最小 。所以,如果被测试样太浓时,应向靠近0.434Ab的方向稀释。假设被测试试样太浓,达到2Abs左右,这时,应稀释到1Abs以下,但要注意不能太稀。在不同的吸光度上测试,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都不同;作者研究的结果如下:(设仪器给出的△T=0.3%T;目前,国际上的高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一般都给出△T=0.3%T)。2、最佳光谱带宽的选择[4]、[5]、 [6]2.1、认真选择光谱带宽(Spectrum Band width)的重要性光谱带宽是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主要分析误差的来源。我国广大的分析测试工作者,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光谱带宽的重要性并没有引起重视。甚至,有的分析工作者,根本就没有认识到光谱带宽会影响分析误差,这是影响我国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和应用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之一。作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光谱带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指标,并对它进行了认真研究[2]、[4]。作者为了研究光谱带宽对分析误差的影响,曾对青霉素钠、青霉素钾进行过测试研究。我国药典规定对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的分析测试用1nm光谱带宽,但作者对同一种浓度的青霉素钠测试用2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为0.805Abs;用1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为0.825Abs;用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 吸光度值为0.865Abs;用0.2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为0.823Abs。实践证明,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最大,2nm光谱带宽测试的结果比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小0.060 Abs,1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比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吸光度值小0.04Abs,说明0.3nm光谱带宽是最佳光谱带宽。2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和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绝对误差△A为0.06Abs,相对误差为△A/A=0.06/0.865=0.69(6.9%);1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和0.3nm光谱带宽测试时的吸光度值绝对误差△A为0.040Abs,相对误差为△A/A=0.046(4.6%)。由此可见,光谱带宽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有许多科技工作者很不重视光谱带宽问题。例如:我国某地的某某制药厂,采用国外某公司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作为质检仪器,该仪器的光谱带宽为5nm,根本不符合我国和世界各国药典规定用于药品检验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其光谱带宽应为2nm的要求。作者从理论上计算,5nm光谱带宽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若要用于药品检验,其测试误差为3%,而很多药品检验时,药典规定要求其分析误差在1%以内。所以,使用者一定要高度重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谱带宽的选择。2.2、光谱带宽选择的原则[2]2.2.1、根据分析工作的误差要求选择光谱带宽因为不同的光谱带宽对同一种药品进行分析测试有不同的误差,所以,不同行业应对光谱带宽有不同的要求。使用者应根据分析工作的误差要求来选取不同的光谱带宽。特别是制药行业、科研工作或要求较高的使用者,更应如此。2.2.2、光谱带宽不能过大或过小的原因我们应根据被分析样品对误差的要求,选用不同的光谱带宽来进行分析测试。一般来讲,不同的试样要求用不同的光谱带宽来分析,并且,我们应该选择最佳光谱带宽或选择靠近最佳光谱带宽的光谱带宽来分析,才能得到最佳分析结果。有些科研工作者以为光谱带宽越小越好(分辨率高),也有科研工作者以为光谱带宽越大越好(能量大,灵敏度高)。其实不然,如前所述,作者对同一浓度的青霉素钠、青霉素钾的测试就很好的说明了问题。2.3、光谱带宽与分析误差的关系在理想状态下[7]、 [8],光谱带宽与分析误差的关系如表2:表2 在理想条件下,A obs与SBW在吸收极大时的关系[4]RBWA obs/ARBWA obs/ARBWA obs/A0.01000.99950.06000.99830.20000.98190.02000.99950.07000.99770.30000.96040.03000.99950.08000.99700.40000.93210.04000.0.99920.09000.99620.50000.89870.05000.99880.10000.9954表2中:RBW 为相对带宽;RBW=SBW/NBW;NBW为被测样品的吸收带半宽度,指样品的吸收值达到最高峰值之半的两点间的波长间隔;A obs为吸光度实际测量值;A为吸光度理论值。表2 可供分析工作者用来修正实验值,但只适用于吸光度实际测量值小于1.0时的情况。因为一般的常规分析中,被测样品的实际测量吸光度值基本上都小于1.0,所以,表2具有实际参考价值。有学者对光谱带宽与分析测试误差的关系进行过研究,如Owen[5] 研究后指出:当仪器的光谱带宽(SBW)与被测样品的自然带宽(NBW,即吸收带半宽度,一般为20nm)之比小于或等于1时(即SBW/NBW≦0.1时),该光谱仪器可满足99%的样品的分析测试工作,且分析测试的准确度在99.5%以上。这也是我国和世界各国药典规定用于药检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谱带宽要求≦2nm的原因。曾有文献[6] 报道过光谱带宽对分析测试误差的影响,此不赘述。作者研究过光谱带宽对青霉素钠、青霉素钾定量分析的影响,发现青霉素钠定量分析的最佳光谱带宽与药典规定不一致(药典规定:取本品加水制成1ml含1.80mg的溶液,… … ,用1nm光谱带宽、在264nm处测试,吸光度应为0.80-0.88)。笔者在药典规定的条件下,将光谱带宽从1nm开始减小,一直减到0.3nm,其峰高一直在增高!但低于0.3nm时,峰高就开始下降。这说明青霉素钠的最佳光谱带宽是0.3nm,而不是1nm。为此,作者向当时国家药典委员会的专家张淑良先生(上海药检所)反映,他们接收了此意见。所以,今天的药典委员会已经去掉了每一种药品,一定要采用多大的光谱带宽检测了。笔者根据表2计算:当SBW为2nm以下时,由于SBW引起的分析测试的相对误差小于0.5%;但是,当SBW为5nm时,分析测试的相对误差将达到2.7%。可惜,我国有很多分析工作者不注重这个问题,有些药厂用SBW为5nm的UVS来作质量控制,其仪器本身的误差就远远超过我国药典规定的1%的要求,这必须要引起我国广大药检工作者重视。3、讨论3.1目前,国内外很多科技工作者经常将光谱带宽和狭缝宽度混为一谈,很多仪器制造商经常在自己的说明书中说:“狭缝宽度为XXXnm”,这是不对的。因为在光谱仪器中,狭缝宽度以mm计,而光谱带宽以nm计,二者相差一百万倍(106)。所以只能说“光谱带宽为XXXnm”,而不能说“狭缝宽度为XXXnm”。同时还必须注意,光谱仪器的狭缝宽度制造商一般是不会告诉使用者的,因为它涉及到仪器设计时所选用的准直镜焦距、光栅和物镜的焦距等指标。所以,我们对仪器的技术指标描述应该注意科学性、国际接轨和规范性。3.2 有许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使用者,很不注重对吸光度范围的选择,他们不了解不同浓度(或吸光度)分析时,有不同的分析误差。因此,往往在样品前处理上有时比较马虎,。他们此外,也不大注意或不懂得将样品稀释到最佳浓度范围,这是很多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分析工作者应该特别引起重视的问题。3.3目前,国外有些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制造商,在自己的说明书中写某某最高级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仪器的最大光谱带宽为8nm(特别是在招标时,作为仪器的“特点”提出),这完全在误导使用者。因为,从文献[2]可以非常简单计算出,光谱带宽为8nm时,分析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达到了6.79%。而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是一种精密分析,有些样品(如药品)分析时,要求相对误差小于1%。例如: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药典规定,用于药品检验的紫外仪器,要求的光谱带宽为2nm,此时的相对误差只有0.5%。所以,在高档(或最高级)的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中,写出光谱带宽为8nm是不合适的。4、主要参考文献[1]陈国珍主编,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原子能出版社(北京),1983.[2]李昌厚著,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李昌厚著,仪器学理论与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李昌厚,光谱带宽对分析误差影响的研究,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10(2),65~67,2004[5]T. Owen, Fundamentals of UV-Visible Spectroscopy,© Copyright Hewlett-Packard Company, Printed in Germany 09/96,Hewlett-Packard publication number 12-5965-5123E[6]E.disbury, J. R. Practical Hints on Absorption Spectrometry,UV/Visible,NewYork, Plenum Press,1967作者简介李昌厚,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终身享受者;原仪器分析室主任、生命科学仪器及其应用研究室主任;曾任华东理工大学等兼职教授、上海化工研究院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五届和第六届副理事长、全国光谱仪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高速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认监委实验室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国家级常任评审员、《生命科学仪器》副主编、《光谱仪器与分析》副主编、国家科技部多项重大仪器及其应用专项的专家组组长等职。主要从事各类光谱和色谱仪器及其应用研究;在仪器学理论、分析仪器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光电技术等方面有精深研究;以第一完成者身份,完成了15项科研成果,其中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含国家发明奖1项);发表论文280篇(退休后97篇)、出版了:仪器学理论与实践、光谱仪器及其应用、色谱仪器及其应用等的专著5本。曾先后任北京普析、美国ISCO等国内外十多家高科技公司的专家组、顾问组组长、《仪器信息网》、等多个高科技学术团体的技术专家顾问或专家委员会成员等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
  • 分配型蠕动泵:高效可靠的流体输送装置
    分配型蠕动泵是一种利用蠕动原理工作的流体输送装置,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环保、食品等行业。它以其独特的工作原理和卓越的性能,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分配型蠕动泵采用了蠕动原理,通过柔软的管道和旋转的转子实现流体的输送。其工作过程中,转子通过不断挤压蠕动管道,使得管道内的流体向前流动,从而实现输送的目的。与传统的离心泵相比,分配型蠕动泵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点。首先,分配型蠕动泵具有极高的输送精度和稳定性。由于其工作原理的特殊性,蠕动泵可以实现连续而准确的流量调节,能够精确控制液体的流速和流量。这在需要精确控制的工艺行业尤为重要,如化工行业中的配料、医药行业中的药液输送等。其次,分配型蠕动泵具有出色的耐腐蚀性能。蠕动泵的管道采用高耐腐蚀材料制作,如氟橡胶、氟塑料等,能够在各种强腐蚀性介质中长期稳定运行。这使得蠕动泵成为处理腐蚀性液体的首选设备,有效保障了生产过程的安全和稳定。另外,分配型蠕动泵还具有良好的自吸性能和带固体颗粒输送能力。蠕动泵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它具有很强的自吸能力,能够在较低的吸程条件下正常运行。同时,蠕动泵通过外加压力挤出管道内的泥浆和固体颗粒,适用于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的介质,如污泥处理、废水处理等。此外,分配型蠕动泵还具有噪音低、维护成本低等特点。蠕动泵的工作过程中没有机械摩擦,几乎没有噪音和振动,为生产环境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条件。同时,蠕动泵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维护成本低,能够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总的来说,分配型蠕动泵是一种高效可靠的流体输送装置,具有输送精度高、耐腐蚀性强、自吸性能好、带固体颗粒输送能力强等优点。在各种工业领域中,它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分配型蠕动泵将会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独特的价值。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