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梅氏弧菌

仪器信息网梅氏弧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梅氏弧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梅氏弧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梅氏弧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梅氏弧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梅氏弧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梅氏弧菌相关的解决方案。

梅氏弧菌相关的资讯

  • “海洋中的无声刺客”创伤弧菌如何高效检测?
    黄金周,海鲜季!作为这个季节大家最喜欢吃的食物之一“海鲜”登上主场,螃蟹、大虾、海蛎子那是万万不能少的。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谨防其携带的致病菌引发的风险,尤其是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sha手”的创伤弧菌。何为“创伤弧菌”?创伤弧菌又称海洋弧菌,被称为“海洋中的无声刺客”,属致病性弧菌。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0~30℃,当温度低于13℃ 时,创伤弧菌会进入一种可存活但停止生长的状态。创伤弧菌感染的高峰期在每年的3~11月份,因为该时期的海水温度处在上升期,适宜创伤弧菌的增殖。常寄生于海产生物内部,如生蚝、海鱼、牡蛎、螃蟹等生物查查这些年创伤弧菌的“案底”1、在美国与海产品相关的死亡案例中,创伤弧菌感染占95%以上,并且创伤弧菌脓毒症的平均病死率超过 50%。(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援引《国会山报》当地时间9月5日报道,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发出警告,提醒医生需密切关注致命性食肉菌,这种细菌可能存在于美国墨西哥湾和东海岸水域。美疾控中心表示,由热浪、洪水和风暴等极端天气事件引起的海面温度上升可能增加这种细菌的感染风险,并导致感染范围扩大。此前,美国纽约州、康涅狄格州和北卡罗来纳州均报告过与该细菌感染相关的致死案例。)2、我国大陆地区文献报道的创伤弧菌感染案例较少,卢中秋等报道的1995年至2008年间的34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中,有16例死亡,病死率为47.1% 。3、Chao等报道的1998年至2011年间的121例创伤弧菌感染患者中,即使所有患者都接受了抗生素治疗和外科干预,病死率也高达28.9% 。创伤弧菌主要感染哪些食品?食用被创伤弧菌污染的水产品,如牡蛎、生蚝等贝类,或开放性伤口暴露于有创伤弧菌的海水中,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感染,包括急性胃肠炎、 脓毒症、坏死性筋膜炎等。如果由创伤弧菌感染引起败血症,发病急、致死快,常在1~2天内患者就会死亡,死亡率高达60%以上。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污染杨舒然等对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污染状况分析,结果显示:1、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 14. 7%(437/2 980) ,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为 2. 9%( 83/2 909) 创伤弧菌检出率为 3. 5%(104/2980) 。2、采样于批发市场的样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均高于餐饮店和零售店。3、第三季度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污染水平>100 MPN/g 的样品比例和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包括原产地污染,储存不当及加工过程交叉污染。所以,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存在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的污染,其健康风险应引起关注。欧盟于2003年要求从我国进口的鱼虾等海产品必须进行创伤弧菌检测。目前我国关于创伤弧菌检验标准的汇总GB 4789.44-202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创伤弧菌检验(PCR法已进入标准)SN/T 2754.13-201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 第13部分:创伤弧菌SN/T 5364.4-2021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检测方法 微滴式数字PCR法 第4部分:创伤弧菌;SN/T 5228.5-2019 出口食品中病原微生物快速筛选方法 MALDI-TOF MS法 第5部分:创伤弧菌SN/T 5516.16-2023 出口食品中致病菌荧光重组酶介导链替换核酸扩增(RAA)检测方法 第16部分:创伤弧菌美正为弧菌检测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弧菌菌种鉴定试剂盒(PCR-探针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针对弧菌特异性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PCR扩增过程中,与模板结合的探针被Taq酶分解产生荧光信号,荧光定量PCR仪根据检测到的荧光信号绘制出实时扩增曲线,从而实现弧菌在核酸水平上的菌株鉴定。本产品可鉴定副溶血性弧菌、霍乱弧菌、创伤弧菌、拟态弧菌、溶藻弧菌、河弧菌等菌株;同时还可以鉴定副溶血性弧菌的毒力基因(TDH、TRH1和TRH2),以及霍乱弧菌的血清型O1和O139。
  • 创伤弧菌的培养特性与生长环境及感染途径!
    创伤弧菌的培养特性与生长环境及感染途径! 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或称为海洋弧菌,是一种栖息于海洋中的细菌。如果伤口暴露在含有这种细菌的海水中,创伤弧菌会在伤口上繁殖,可能引发溃烂,甚至导致组织坏死。若食用了遭污染的海鲜,也有罹患肠胃炎的可能。在2003年12月,中国台湾卫生研究院主导的基因体定序团队,完成了创伤弧菌的基因体定序与分析工作。 一、形态特性 创伤弧菌属革兰氏阴性弧菌。在液体培养基中菌体大小为0.7*2-3μm,稍弯曲。在固体培养基中呈多样性。有极端单鞭毛。 二、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一般,最适生长温度为30℃,兼性厌氧。在无NaCl及超过8%NaCl的培养基中不生长,可在0.5%NaCl及3%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在含6%NaCl的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 三、流行病学 创伤弧菌广泛分布在海水中,可从牡蛎等海产品中分离得到。本菌主要通过伤口接触海水造成感染,也可经口感染。 经伤口感染时可导致蜂窝织炎及骨髓炎等多种炎症,经口感染时常迅速导致菌血症或败血症。 感染本菌后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很高。 四、临床表现 感染后的症状包括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需要尽快使用抗生素治疗。 若感染此弧菌,临床最常出现的两种表现为伤口感染以及原发性败血病。如果伤口接触到海水、贝壳或鱼类,便有可能感染到此弧菌。一般来说这样的感染多半很轻微,但在高风险的族群上,此类弧菌感染可以很快速的传播,并导致严重的肌炎和肌膜炎引发严重的坏疽。 五、感染途径 美国佛罗里达海滨爆发“吃人肉细菌”致死率超过30%,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据悉,感染吃人肉细菌后,会发生呕吐、发烧、腹泻、低血压、肿胀和疼痛等症状,另外,吃没有煮熟的贝类(如牡蛎)也可能造成感染。 这种名为创伤弧菌(Vibriovulnificus)的细菌可通过人体表面伤口,或者是游泳者吞咽海水而进入人体内繁殖作乱。 虽然多数游泳者不会受上述细菌影响,可一旦感染,患者体表伤口附近的肌肉组织将被细菌“杀死和吃掉”。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人(如肝肾功能不全者)最容易感染这种致命的细菌。另外,吃没有煮熟的贝类(如牡蛎)也可能造成感染。 其实海产品很易受副溶血型弧菌以及其他致病性弧菌的污染,根据2003年中国部分沿海地区零售海产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的主动监测,38.6%的海产品检出VP(副溶血性弧菌),浙江省试样的VP阳性率最高。甲壳类、贝类和鱼类试样VP阳性率分别为49.3%、37.9%和25.5%,生食海鲜尤其不推荐。 当被虾枪刺伤以后,伤口小而深,创口不容易暴露,也就不容易冲洗干净,在这个相对封闭的小环境里,海鲜上携带的创伤弧菌会趁虚而入,积累到一定数量,就会伺机入血,形成菌血症 。在免疫细胞的攻击下,细菌裂解释放出脂多糖LPS,LPS会引起免疫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甚至引起细胞因子风暴,导致败血症性休克。由此可能会引起重要脏器如脑干血液灌注不足,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 六、生长环境 创伤弧菌和嗜水气单胞菌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弧菌科细菌,广泛分布于近岸海域的海水、海洋生物的体表和肠道中。其中,海洋弧菌是海水和许多海洋生物的正常或有益菌群成员,有许多海洋弧菌是养殖虾类和鱼类的重要病原菌。 创伤弧菌大多生长在热带及亚热带的海洋地区,且自然生存于河海交界处,需要一定盐分(0.7%~1.6%)和适宜的温度(20~40℃)才可生长。人感染创伤性海洋弧菌和海水污染无关。 所致感染多在夏秋两季,一方面夏秋季水温较高,适合海洋弧菌的生长和繁殖;另一方面,人们和海洋接触的机会增加,感染的风险增加。 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提供微生物菌种保藏、测序、购买等服务,是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服务平台,并且是集微生物菌种、菌种,ATCC菌种、细胞、培养基为一体的大型微生物查询类网站,自设设备及技术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韩国禁止进口带创伤弧菌的海产品
    由于在进口检验中,从泰国产速冻馄饨和饺子中检测出创伤弧菌污染,韩国食品药品管理局(KFDA)于2010年5月13日对泰国含虾馄饨实施禁令并拒绝入境。  人食用被上述病原体污染的海鲜产品(如牡蛎、蛤和螃蟹等)后,或开放伤口接触此物污染的海水后,会受到感染。如果是经食物感染的,健康的成年人会犯肠胃炎,而身体虚弱者则可能导致原发性败血症或死亡。  要确定海产品是否带有创伤弧菌,通常采用ISO/TS 21872-2: 2007和美国FDA细菌分析手册(BAM)中的鉴别和确认方法。KFDA认可这些传统检测方法。除此以外,为节约时间和劳力,一些实验室还采用快速方法,如DNA探针和实时 PCR检测方法。
  • 数字PCR应用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技术定量DNA标准品助力弧菌NGS检测
    导 读弧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革兰氏阴性菌属,广泛存在于温带水生和海洋环境中,随着水温升高,给人类健康带来新的问题,弧菌由100多种弧菌属组成,其中12种可致人类感染,其中霍乱弧菌最为常见,可引起严重腹泻病,其他两种常见的非霍乱弧菌是副溶血性弧菌和创伤弧菌,与弧菌病有关,例如伤口感染、败血症和胃肠炎,主要通过接触受污染的水和食用受污染的海产品(主要是牡蛎)传人。弧菌的表征与检测正在从基于培养的传统方法转向新方法的应用,如定量PCR,数字PCR,NGS等。瑞士科学家发表于BMC Genomics的文章“Vibrio-Sequins - dPCR-traceable DNA standards for quantitative genomics of Vibrio spp”建立Vibrio-Sequins的DNA标准使用数字PCR(dPCR)进行绝对定量,再通过DNA标准品对弧菌属进行NGS测序定量分析,降低文库制备和测序的技术偏差。应用亮点:▶ 开发六种DNA标准品,命名为Vibrio-Sequins ,同时配套优化的 TaqMan检测方法,用于dPCR方法进行DNA文库绝对定量拷贝数浓度(cp/μL)的检测。定量限LOQ 范围:20-120 cp/μL,检测限LOD均为 ~ 10 cp/μL。▶ 数字PCR作为更精准的方法,用于验证NGS定量方法的准确性。▶ 通过DNA标准品将NGS和dPCR两种技术串联应用,提高基于NGS测序定量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研究成果:dPCR方法验证(A)三种用于定量弧菌DNA基质中Vibrio-Sequins的双链dPCR 方法(HC1-LC1、rplA-xni、ushA-valS)拷贝数浓度对数的线性拟合分析。(B)用于定量弧菌DNA 基质中Vibrio-Sequins的三种 dPCR 方法(HC1-LC1、rplA-xni、ushA-valS)的未转化的线性关系。斜率表示标准品的Qubit和dPCR 测量值之间的差异。(A-B)测量相应标准品的PCR扩增子的拷贝数范围为3–50000 cp/μL。数据表示扩展测量不确定度(±MU)的平均值 (n = 10 nruns= 3)。(C)Vibrio-Sequins标准品的dPCR方法验证的相关结果。显示的数据是三次dPCR实验总体平均拷贝数浓度(cp/μL)和总体CV值(%),重复性(%),批间重复性(%),标准不确定度(%),以及k=2的MU不确定度。Vibrio-Sequins进行归一化和定量NGS分析(A) 散点图显示单DNA文库中Vibrio-Sequins标准品的预期拷贝数浓度 (cp/μL)与测量拷贝数浓度 (cp/μL) 的线性关系。预期拷贝数浓度是指在对样品进行加标后为每个标准品计算的拷贝数浓度,基于Vibrio-Sequins的dPCR定量结果。测得拷贝数浓度是指样品经过文库制备后dPCR测得的拷贝数浓度。图中显示了Vibrio-Sequins混合物(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的六种标准品 HC1(紫黑色)、LC1(深蓝色)、rplA(青蓝色)、ushA(绿色)、valS(浅绿色)和 xni(黄色)中每个标准品的单个重复的拷贝数 (cp/μL)(1 = 圆形),以及变异系数(黑色)±变异系数 (%CV n = 10)。(B) DNA 文库中Vibrio-Sequins测序定量的准确性。散点图显示了Vibrio-Sequins中(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六种标准品 HC1 (蓝色)、LC1 (紫色)、rplA (粉红色)、ushA (红色)、valS (橙色) 和 xni(黄色)中每个标准品单个重复的非归一化覆盖率 (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 与Vibrio-Sequins的投入浓度 (attomoles/μL)。(C) DNA 文库 (S28-S47) 内Vibrio-Sequins测序定量的准确性。散点图显示了两种Vibrio-Sequins(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中六种标准品 HC1(淡紫色)、LC1(紫色)、rplA (粉红色)、ushA(红色)、valS(橙色)和 xni(黄色)中每个标准品单个重复的归一化覆盖率 (1 = 圆形和 2 = 正方形) 与Vibrio-Sequins的投入浓度 (attomoles/μL)。通过对DNA文库中Vibrio-Sequins的最低覆盖率进行子采样读取,进行归一化。(D) 三种不同的弧菌DNA混合物(A、B 和 C)由 Qubit 定量,包括来自霍乱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和梅茨尼科维弧菌的不同量的DNA,并以 2%的丰度加入Vibrio-Sequins混合物 1(混入 A 和 B)或Vibrio-Sequins混合物 2(混入C)。(E) 采用 [23] 中开发的方法,使用DNA文库(S28、S29和S38 = 弧菌混合物A-C)中Vibrio-Sequins的dPCR拷贝数浓度(cp/μL),针对三种弧菌DNA混合物(A、B 和 C)中的对弧菌来源的DNA进行定量。微生物DNA的基因组分析和定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弧菌属的基础研究和诊断。与传统的基于培养的方法相比,基于测序的方法的显著优势是不需要任何关于样品的前期信息。此外,可以检测到非常少量的弧菌衍生DNA以及不可培养的弧菌菌株。然而,尽管(宏)基因组学具有不可或缺的技术优势,但由于文库制备、测序和比对过程中出现的技术偏差,很难对结果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样本间比较。Vibrio-Sequins可用于确定和减少误差源和DNA文库间的差异,也可用于在不同的文库制备和测序方法之间、实验和批间以及单个 DNA 文库之间进行归一化,保留生物学上有意义的差异的同时,显著减少技术变量来源的偏差。除了质量标准化外,Vibrio-Sequins还是弧菌属 DNA定量的重要工具。作者已经证明,通过将NGS与可量值溯源标准品的 dPCR 方法串联,并通过使用Vibrio-Sequins标准品,实现了混合样本中几种弧菌 DNA 的精确定量。因此,该方法可能应用于定量宏基因组样品中未知数量的DNA,从而能够检测痕量的弧菌DNA。Vibrio-Sequins的实施以及NGS与dPCR的联合应用,将提高现有宏基因组测序方法的准确性。结论:通过参考标准品将NGS和dPCR联合应用,提高基于NGS的定量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为测序定量的计量可追溯性提供了途径,为将测量科学整合到基于NGS的方法中开辟了新思路。原文链接: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10318669/艾普拜生物为您提供标准品开发和定值服务,针对您的需求全程定制化服务,满足您的实验需求。目前已服务几十家客户,广受好评。
  • naica® 数字PCR系统助力霍乱弧菌复制关键基因定量检测并验证猜想
    导读霍乱弧菌是人类霍乱的病原体,霍乱是一种古老且流行广泛的烈性传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现为剧烈的呕吐,腹泻,失水,死亡率甚高,属于国际检疫传染病。了解霍乱弧菌的复制原理能够帮助人们更系统的探索其感染机制。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及华沙大学细菌遗传学系的科学家们在国际知名杂志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了一篇学术论文,揭示了霍乱弧菌的复制机制。(IF=16.971)应用亮点:▶ 揭示了霍乱弧菌的两条染色体的复制协调机制。▶ 通过naica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对霍乱弧菌复制的关键调控基因进行定量检测并验证猜想。▶ 该研究发现的霍乱弧菌复制机制可能存在于所有弧菌科物种中,对于其他弧菌复制研究具有参考意义。研究背景:霍乱弧菌是引起霍乱的病原菌,它由两条染色体(Chr1、Chr2)以精心编排的顺序进行复制。研究发现只有在Chr1上的crtS 位点复制后才会触发Chr2启动。本研究提供了关于 crtS 如何触发Chr2复制起始的新思路,对Chr1-Chr2复制协调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成果:❶、crtS(位于Chr1上,启动子结合位点)和39m位点(位于Chr2上,启动子结合位点)通过与启动子RctB竞争结合影响Chr2的复制,crtS的存在降低了RctB与39m的结合。▲crtS 能够抵消39m位点的抑制作用。Chr2复制起点 (ori2)和39m 位点的序列比对。RctB结合位点以绿色(iterons,启动子结合位点)和红色(39m)表示。❷、RctB分为4个结构阈,研究发现其通过相同的DNA结合域与crtS和39m相互作用。进一步研究表明RctB域IV对于ori2(Chr2)起始位点的39m和crtS调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并且RctB域IV的C端对于crtS协调两条染色体的复制至关重要。基于该调控模型,文章使用naica微滴芯片式数字PCR系统(Stilla Technologies)对霍乱弧菌中的(ori1 /ori2)和对照大肠杆菌中的(oriC / pORI2)进行定量,同时使用naica多重数字RT-dPCR (Stilla Technologies) 对来自指数生长培养物 (OD600 0.4) 的霍乱弧菌中的 RctB mRNA 进行了定量并证实了上述猜想的正确性。▲B、 pORI2 相对于大肠杆菌菌株染色体的拷贝数 (CN),通过在 rctB 中插入终止密码子构建各种 pORI2缺失表达载体。C、在有和没有染色体 crtS 位点 (+/- crtS)的情况下,大肠杆菌中 pORI2 拷贝数的比率。D、Chr2 在非复制型霍乱弧菌中相对于 Chr1 (ori2/ori1) 的拷贝数。在所有突变体中,crtS位点被敲除,RctB结合位点被插入 Chr1 的 attTn7 插入位点(平均值±标准偏差)。最后文章解释了霍乱弧菌的复制机制模型:▲crtS 协调 Chr1 和 Chr2 之间复制的模型。RctB 结合位点以绿色 (iterons)、红色 (39m) 和蓝色 (crtS) 显示。OFF = Chr1:crtS 未被复制。Chr2:与39m位点结合的RctB主要通过红色箭头所示来抑制ori2的复制起始。ON = Chr1:crtS 已复制。RctB与复制的crtS位点的瞬时结合导致与39m位点亲和力降低(蓝色箭头),从而释放ori2。RctB与甲基化iterons的结合导致DNA解旋元件 (DUE) 打开,RctB寡聚化到单链DNA上(绿色箭头)。期刊介绍:Nucleic Acids Research (NAR):1974年创刊,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经过同行评审公开出版的科学期刊。期刊主要发布涉及核酸代谢和/或相互作用的核酸和蛋白质的物理,化学,生化和生物学方面的前沿研究结果。最新影响因子16.971。
  • 耐药性与甲基化|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助力霍乱弧菌耐药性机制分析
    导读自青霉素发现以来,抗生素已经成为人类对抗细菌的最有效武器,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但随着抗生素使用上的无节制,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全球问题。因此了解微生物对抗生素适应的分子机制成为抗击抗生素耐药性(AMR)的一个重要途径。近日,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科学家运用转录组测序、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等技术证实VchM(霍乱弧菌特有甲基转移酶)参与应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应激反应,这表明,DNA甲基化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文章刊载于《PLOS GENETICS》。应用亮点:▶ 运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分析霍乱弧菌操纵子表达情况。▶ VchM缺失会导致生长缺陷,但却可以使霍乱弧菌对氨基糖苷产生应激。▶ VchM直接调节groES-2(伴侣蛋白编码基因)的胞嘧啶甲基化,从而改变其表达情况,影响霍乱弧菌耐药性。氨基糖苷(AGs,如:妥布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新霉素)是一类针对细菌核糖体小亚基的抗生素,其破坏翻译保真度,增加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质的水平。而本文的研究主要针对霍乱弧菌对其的耐药性机理。科学家们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特定DNA甲基转移酶基因突变(VchM)的霍乱弧菌相比WT具有更强的耐药性,这表明DNA甲基化可能在霍乱弧菌适应AGs中发挥作用。VchM编码一种Orphan m5C DNA甲基转移酶,导致5‘-RCCGGY-3’基序的胞嘧啶甲基化,虽然VchM的缺失会导致生长缺陷,但霍乱弧菌细胞可以在亚致死浓度和致死浓度的抗生素下对氨基糖苷应激。▲图1:霍乱弧菌ΔVchM对亚致死浓度氨基糖苷的敏感性较低。GAs类,TOB(妥布霉素),0.6 μg/ml、GEN(庆大霉素),0.5 μg/ml、NEO(新霉素),2.0 μg/ml;非Gas类,CAM(氯霉素),0.4 μg/ml和CARB(β -内酰胺类西林),2.5 μg/ml对于ΔVchM霍乱弧菌的转录组测序和遗传分析发现,ΔVchM菌株中有4个直接参与蛋白质折叠的基因被上调。包括groEL-1,groEL-2,groES-1,groES-2。通过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对基因表达进行验证分析发现,ΔVchM霍乱弧菌中groES-2的表达在不同时期均有较大上调。进一步通过缺失验证表明了groESL-2对ΔVchM的抗生素高耐受性的作用。▲图2:ΔVchM菌株中groESL-2操纵子上调(对数生长期,Exp, OD600 ≈ 0.3;指数生长期,Stat, OD600 ≈ 1.8–2.0)在groESL-2区域观察存在四个VchM甲基化基序存在。进一步对基序分析发现,破坏这些基序会导致groESL-2基因表达增加(如图3)。且基序破环越多,则导致的表达上调更加明显。同时,ΔVchM中的groESL-2基因表达一直高于基序突变,表明还存在其他因素与甲基化协同控制groESL-2表达。这些结果表明,在霍乱杆菌中,一组特定的伴侣蛋白编码基因受DNA胞嘧啶甲基化的控制,将DNA甲基化与伴侣蛋白表达的调节和对抗生素的耐受联系起来。▲图3:在WT中,groESL-2区域的VchM位点突变导致基因表达增加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研究所之一,成立130余年来一直走在世界科技前沿,是微生物学、免疫学、传染病学等学科的起源地,曾开发出狂犬病疫苗、天花疫苗、流感疫苗、黄热病疫苗等多个造福人类的疫苗产品,并培养了10名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实现研究、教育、健康、创新“四位一体”的研究机构。
  • 上海检验检测行业规模以上机构468家,户均收入7471.2万元
    记者从6月4日在上海举办的“世界认可日”主题宣传活动上获悉,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共有各类检验检测机构1340家、认证机构189家,机构数量分别较上年增长2.7%和6.2%,全年共对社会出具各类检验检测报告3366万份,发放认证证书62万张,检验检测认证业务收入再创新高,达到434.69亿元,其中,检验检测行业规模以上机构468家,户均收入7471.2万元。上海以占全国2.5%的检验检测机构数,创造了占全国8%的业务收入;行业户均收入和人均收入分别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约3倍和2倍,已连续多年领跑全国。活动现场举行了上海市质检中心授牌、首批数字化认证获证企业颁证仪式及中国企业出海总部服务中心——海外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平台启动仪式;发布了“上海品牌”认证新获证名单、“一带一路”参与国家认证信息手册及重点出口产品国际认证指南,集中展示上海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发展成果和支撑产业优化升级的突出作用。此次批筹的6个上海市质检中心,即上海市关键陶瓷材料与器件质检中心、上海市医疗机器人质检中心、上海市绿色土工合成材料质检中心、上海市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及智能终端质检中心、上海市民用航空装备质检中心、上海市液流电池储能质检中心等6个上海市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涵盖了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绿色低碳、高端装备等上海市先导产业和重点产业。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我国与参与国家的贸易合作日益紧密,我国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发展机遇。2023年,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3.92万亿元,增长2.9%,占出口总值的58.6%。其中,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活动现场,发布了第七批26家企业的27项“上海品牌”认证产品和服务。此次发布的获证项目中,服务类项目占比超73%。除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物业管理等服务行业,逐步覆盖了智慧食堂、智慧菜场、新能源汽车销售等与市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以及精神卫生、环境治理等城市治理领域。截至目前,共161家企业持有有效“上海品牌”认证证书,涉及204项产品和服务,涉及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教育养老、绿色低碳等诸多领域的产品和服务。
  • 守护食品安全,杭州大微提供高效病原菌检测方案
    夏秋季气温高、湿度大,加之近期长江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气候潮湿闷热,有利于肠道致病菌和霉菌的生长繁殖,若食物加工贮存不当、生熟交叉污染,或未完全加热,致病菌都在食物上大肆生长繁殖,不仅会造成食物变质,还会引起食物中毒。常见的食物中毒可分为四类:细菌性食物中毒、霉菌毒素与霉变食品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与有毒动植物中毒。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我国食物中毒事件的最主要原因。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25个省通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食物中毒事件共291起,中毒人数7856人,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107起,中毒人数4958人。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中,常见的病原菌为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等,其中我国近年来较为常见和高发的是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食品安全领域,国家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致病菌限量》、GB 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微生物检测方法》、卫生行业标准等,其中对病原菌具体的检测方法主要参照GB 4789食品安全国家标准。《WS/T 81-1996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4789.7-2013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副溶血性弧菌检验》在对病原菌进行检测时多采用传统培养法,存在大量人工操作,费时费力。检测时间往往需要两天以上,而对食物中毒事件的处理需要快速、高效地完成,这让微生物检测领域的自动化设备成为一种更优选择。【杭州大微食物中毒快速检测】DW-ES800型 微生物实时检测系统DW-BT100型 快速微生物定量检测系统食物中毒检测流程【杭州大微食物中毒解决方案】第一步:样本采集DW-28系列 水中微生物膜过滤装置仪器是对“包含少量微生物污染”水样进行微生物检测的新一代仪器,用于食品、化妆品、环境监测等水中微生物质量控制。第二步:重量稀释DW-JURAY系列 微生物样品自动重量稀释仪仪器用于食品、药品、化妆品等含微生物样品的前处理自动稀释,仪器可自动计算并完成对任意重量样品的准确稀释,使工作简易化,提高效率。第三步:样品均质DW-4型 拍击式均质器仪器是微生物实验室进行“样品匀液”制备的最佳工具,可对样品进行均质处理,独有的静音设计可使您摆脱噪音困扰。第四步:螺旋接种DW-L2000型 全自动微生物平皿螺旋接种仪仪器是依据阿基米德螺旋,以递减比率自动接种样本,可实现标准化生成大量单颗菌落,方便后续菌落计数、分离纯化等需求,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药学实验等微生物实验室。第五步:培养DW-100A-K系列 智能厌氧微生物培养系统仪器服务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需的厌氧菌和微需氧菌培养,可根据需要选择特定氧气浓度(1%-15%可选)和CO2浓度(5%-15%可选),能够快速生成环境,微需氧最快约2min,厌氧最快约4min,仪器稳定可靠,确保重现性100%。第六步:生化鉴定/药敏分析DW-M80型 自动微生物生化鉴定系统仪器通过生化反应原理捕获细菌生化表型特征,对微生物进行鉴定,可用于食源性致病菌的分离鉴定和耐药分析,可鉴定550种以上常见微生物,广泛运用于食品安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疾控等微生物实验室。【如何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用餐前应洗手,改变生食等不良饮食习惯。选用新鲜食材,对食物进行彻底清洁、加热熟透后才能食用。食物加工环节保持清洁,定期做好食具、加工工具以及容器的消毒。加工后的食物应尽快食用,或低温储存,并尽可能缩短储存时间,再次食用前应彻底加热。生熟食物应分开保存,防止交叉污染。
  • 淡水发光细菌 2010世博饮用水安全卫士
    在水样中加入微量青海弧菌液体,半小时内就能知道饮用水是否安全——著名发光细菌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文杰和他的团队凭借青海弧菌检测水质的专利技术,承担了保障2010年世博会饮用水安全的检测项目  水是生命之源。即将到来的世博会上,如何保证展览现场的饮用水安全?著名发光细菌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朱文杰拿出了他的撒手锏——青海弧菌作为生物检测材料。“发光细菌是能自身发出蓝绿色可见光的细菌,青海弧菌这样的发光细菌,一旦接触到有毒物质,发光强度就会受到抑制,它们的发光强度和水样中毒物的浓度、大小相关。”只要在水样中加入微量青海弧菌液体,用便携式监测仪读取相关数据,饮用水是否安全,在半个小时内就能知道答案。  朱文杰教授和他的团队凭借青海弧菌检测水质的专利技术,承担了保障2010年世博会饮用水安全检测项目和上海市科委“登山行动计划”世博科技专项课题。与发光细菌打了40多年交道的朱文杰对这些微小的细菌菌株再熟悉不过了。这些发光细菌,不但会在世博会的饮用水安全检测中担任重要角色,其实在上海的苏州河治理、主要污染源的监测,尤其是在“512”汶川地震灾区水质快速检测中,已经立下过汗马功劳。朱文杰在接受CBN专访时,介绍了这种发光细菌的神奇之处。  众里寻“菌”千百度  “水体里的发光细菌达到一定数量时,就会使这个水体发出绿荧荧的光。海洋中就会有这种现象发生,海水整个都变成绿色的发光体,闪现着绿荧荧的波浪,这就是所谓的‘海火’。当然,毕竟发光细菌所发光的亮度是很低的,因此只有在黑暗的环境中才能看到,在白天光线较亮的地方是看不到的。”关上灯,拉上厚实的窗帘,在生物实验室中,朱文杰小心翼翼地从培养箱里拿出了刚培养好的青海弧菌。在黑暗的背景中,锥形瓶里的液体发出了幽幽的蓝绿色荧光。为了寻找这种发光细菌,朱文杰在上世纪80年代走遍了全国各大湖泊。“太湖、鄱阳湖、洞庭湖、鬲湖、洪泽湖、巢湖,我们都走遍了,最后终于在青海省的青海湖里发现了青海弧菌。”在青海湖盛产的唯一一种没有鳞片的鱼——裸鲤身上,朱文杰找到了梦寐以求的淡水型发光细菌。  “其实,海洋才是发光细菌的主要栖息地,绝大部分的发光细菌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来看,均是海洋性的,仅少数在淡水或陆地上生存。”目前已经命名的发光细菌共18种,其中霍乱弧菌和青海弧菌为淡水发光细菌。为什么朱文杰他们除了研究海洋发光细菌外,会将注意力集中于菌种稀少的淡水湖泊呢?“海洋发光细菌必须有一定浓度的钠离子存在,才能生长和发光,而淡水型发光细菌就没有这种要求。”上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发现,如果要用海洋发光细菌进行检测,为了满足海洋发光细菌的生理需要,必须在淡水样品中添加食盐达到3%。但如此高浓度的Na+或Cl-离子,会影响某些有毒物质的生物学毒性表现,因此根据细菌的发光情况来判断水质就会产生偏差。这是海洋发光细菌的一个“死穴”。而利用淡水型发光细菌检测,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避免这样的偏差。从另一方面来说,不少发光细菌本身就是致病菌。比如哈维氏弧菌可致虾生病死亡,Photorhabdus asymbiotica 能导致人类身体疾患,寄生于线虫体内的发光杆菌则会感染毛虫、蛾子、蝴蝶等鳞翅目昆虫,致它们于死地。朱文杰他们当时发现的青海弧菌,是罕见的淡水型发光细菌,也不是致病菌,因此是难得的水质检测好材料。  培养发光细菌是一件比较麻烦、专业的事情,这个因素会阻碍发光细菌检测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于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朱文杰开始把青海弧菌由液态的保存方式转变为冻干粉的形式。“就像把面条做成方便面,开水一泡就能食用那样。”检测人员拿到冻干粉后,可以保存在-10℃以下的冰箱中,使用前只要加入复苏液,几分钟之后冻干粉中的青海弧菌就自动恢复了活力。“使用青海弧菌进行检测,要比使用进口发光细菌价格上便宜三分之二。”朱文杰说。  发光细菌应用潜力无穷  “如果有某一条河流受到污染,或者出现某种化学物质突然泄漏的事故,判断污染来源和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可以用物理—化学的监测方法很快得到结果,但要回答对流经区域周围的生物或居民的健康有什么影响,这些监测是无能为力的。”朱文杰介绍说,当下使用较多的检测污染物毒性的方法,是从医学毒理学引用过来的小鼠或是鱼类或是溞、藻类等的毒性试验,以受试生物的死亡数来判断毒性的大小,一般需几天时间才能有结果。“每条鱼、每只小鼠对毒物反应都不相同,为减小个体差异的影响,每次用大量的鱼或小鼠用于试验,这不仅造成检测工作量的增加,而且用成百上千的小鼠或鱼来用于一些普通样品的检测是不可能实施的,因为成本太高。”  “而用发光细菌来检测环境污染毒性,不仅灵敏,而且成本低廉,在一刻钟到一小时内便可以有结论。其检测结果跟鱼类、小鼠毒性试验结果是吻合的。”朱文杰举了去年“512”汶川地震灾后水体检测的例子,“工作人员不但要检测当地河流的水质,很多农民也拿出自家的井水样本要求检测,如果用传统的检测方法,成本就是天文数字,时间也不允许。”而工作人员利用青海弧菌这样的发光细菌,在半小时内就知道了结果。上世纪90年代,有科学家提出利用发光细菌快速综合评价苏州河水质的方法,并得以实施。朱文杰回忆说:“苏州河治理是上海的一件大事。最近,浙江环保部门为了加强对蓝藻爆发的预警监测,也使用了我们研制的发光细菌急性毒性监测仪。”  “发光细菌在应用方面还有很大的潜力。”朱文杰说,“现在,科学家对发光细菌利用技术的开发依旧如火如荼,比如食品卫生的快速检测、化学合成物及其降解物的毒性检测、分析有机合成化合物分子结构中不同取代基对毒性的影响等等,也有科学家在基因克隆的实验用细菌发光基因作为报告基因。”现今,朱文杰仍然继续着他每日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希望有关方面能够多采用我们国家研究人员自己研发的发光细菌检测技术和仪器。”
  • 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存在诸多问题
    仪器信息网讯 &ldquo 我国平均6个半人就有1人次罹患食源性疾病,其中有50%比例是由微生物引起的。&rdquo 6月5日,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主办的&ldquo 第二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rdquo 上,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的刘箐在所作 &ldquo 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研究、检测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rdquo 报告时引用CDC2003-2005年监测结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凡是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病原体使人体患上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统称为食源性疾病。  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霍乱弧菌等。2003年席卷全国,并一度引起国人恐慌的SARS病毒最终被怀疑是人食用果子狸而感染致病菌引起的。  近些年来,食源性疾病逐渐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陈君石院士、刘秀梅教授等在多个场合多次倡议重视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 我国对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和检测也存在许多问题。  对我国食源性致病菌研究、检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刘箐在报告中进行了总结。他在报告中提到,我国在对食源性致病菌的风险评估中,缺乏代表性的样品量和检测数据,这源于检测手段的匮乏。而我国食源性致病菌标准化快速检测却没有认证体系、评价体系及推广体系,打击或间接抑制了企业、科研工作者的自主研发热情。且我国致病菌的检测标准更新慢,可行性差,食源性致病菌研究的基础&mdash &mdash 基因组学、蛋白组学、毒理学的研究起步较晚都在制约其发展。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刘菁对此保持乐观,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在2012年,首次制定《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撰稿:孙立桐)报告人: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 刘箐报告题目:我国食品性致病菌研究、检测若干关键问题的思考会场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我部组织制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11年2月16日前按以下方式反馈意见:传真010-67711813或电子邮箱foodsafetystandards@gmail.com.  附件:  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doc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二○一○年十二月十六日  标准表1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食品致病菌指标采样方案及限量(若非指定,均以/25 g或/25 mL表示)检验方法备注ncmM肉及肉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适用于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50100 CFU/g-GB 4789.10空肠弯曲菌500-GB/T 4789.9适用于预制肉制品。大肠埃希氏菌O157:H7/NM500-GB/T 4789.36适用于预制牛肉制品。水产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适用于生食水产品和熟制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500-GB/T 4789.7适用于熟制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50100 MPN/g-适用于生食水产品和预制水产品。蛋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粮食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适用于熟制粮食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51100 CFU/g1000 CFU/gGB 4789.10适用于熟制粮食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511000 CFU/g10000 CFU/g适用于生制粮食制品。豆类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焙烤及油炸类食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糖果、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蜂蜜及其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加工水果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藻类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副溶血性弧菌500-GB/T 4789.7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饮料类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冷冻饮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发酵酒及其配制酒沙门氏菌500 -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 -GB 4789.10调味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适用于除香辛料外的其它调味品。副溶血性弧菌500-GB/T 4789.7适用于水产调味品。脂肪,油和乳化脂肪制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适用于含水乳化油脂(大于1%为限值)。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果冻沙门氏菌500-GB 4789.4-金黄色葡萄球菌500-GB 4789.10即食食品沙门氏菌500-GB 4789.4适用于表中未列出的其他即食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500-GB 4789.30
  • 食品致病菌限量国标7月1日实施
    近年,本市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不断下降。/晨报记者 何雯亚  春天的脚步日益临近,随着气温逐渐升高,食物污染和变质导致的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开始发生。全方位阻截食品致病菌,将从国标开始。今年7月1日,卫生部首次制定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mdash &mdash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将开始实施。近日,卫生部门在官网上公布了相关问答。  上海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顾振华昨天透露,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最大威胁。去年,本市集体性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发生率为0.77例/10万人口,在已查明致病因素的6起食物中毒中,4起为细菌性。  去年二季度集体食物中毒多  2013年上海共报告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8起,中毒人数184人(无死亡),中毒发生率为0.77例/10万人口,继续保持低位,食物中毒起数、人数和发生率同比2010年,分别下降 20%、38.3%和50.3%。上海的集体性食物中毒发生率2006年后控制在6例/10万人口以下,到2011年后已经控制在1例/10万人口以下。  从中毒发生时间分析,去年上海集体性食物中毒高峰发生在第二季度,达5起,三、四季度各发生1起和2起。从中毒肇事单位分析,食物中毒中涉及公共餐饮单位3起、集体食堂2起、集体用餐配送单位1起、农村家庭自办酒席1起、无证餐饮单位1起。从中毒致病因素分析,已查明致病因素的6起食物中毒中,4起为细菌性,其中沙门氏菌2起,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1起,副溶血性弧菌1起 另外2起食物中毒的致病因素分别为亚硝酸盐和皂素。这些中毒事件均由食品从业人员不规范操作等原因造成,其中生熟交叉污染3起,从业人员带菌操作、熟食储存不当、食品未烧熟煮透、食品污染和亚硝酸盐误用分别各有1起。&ldquo 在去年的集体食物中毒中,三分之二是由食品致病菌引起的,与全国情况相当。&rdquo 顾振华指出,由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是当前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据悉,食源性疾病亦称食物中毒,即食用了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比如呕吐、腹泻等,严重的甚至导致肝、脑、肾等脏器损伤以及死亡。  食品中可能造成食源性疾病的生物性危害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致病菌及其毒素,如沙门氏菌、单增李斯特菌、金葡菌等,它们主要导致胃肠道疾病,严重的会造成肝、脑、肾等脏器的损害,甚至死亡 第二类是产毒真菌和真菌毒素,包括黄曲霉毒素等,它们或造成人的急性中毒,或因长期摄入造成消化道癌症等疾病 第三类是病毒和寄生虫。  即食生肉制品等列入标准  如何预防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保证食品安全?专家坦言,以往涉及食品致病菌限量的现行食品标准共计500多项,标准中致病菌指标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而今年7月1日将实施的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弥补了这些缺陷,对肉制品、水产制品、粮食制品等共11大类预包装食品分别制定了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5种致病菌的限量规定。  记者发现,此次纳入规定的11大类食物绝大多数为细菌性食物中毒风险高的预包装即食食品,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等都被列入在内。  其中,肉制品包括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 水产制品包括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和即食藻类制品,包括活、鲜、冷冻鱼(鱼片)、虾、头足类及活蟹、活贝等,也包括以活泥螺、活蟹、活贝、鱼籽等为原料,采用盐渍或糟、醉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腌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指以藻类为原料,按照一定工艺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的藻类制品,包括经水煮、油炸或其他加工的藻类。粮食制品,包括方便面、米制品、糕点、蛋糕、片糕、饼干、面包等食品。冷冻饮品则包括冰淇淋类、雪糕(泥)类和食用冰、冰棍类。即食调味品包括酱油、沙拉酱、鱼露、蚝油、虾酱。  果冻等暂不设致病菌限量  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涉及食品较多。新规中,全部11类食品都有沙门氏菌限量规定。  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后会引发败血症、脑膜炎等,此次仅在肉制品中有限量要求。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容易引发出血性腹泻和肠炎,副溶血性弧菌则主要感染水产制品,或交叉污染肉制品。  根据新规定,在肉制品中沙门氏菌的限量要求为,在同一批次采集的五份样品中,不允许任一件样品检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的限量要求与此相同。  乳与乳制品、特殊膳食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按照现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执行。由于蜂蜜、脂肪和油及乳化脂肪制品、果冻、糖果、食用菌等食品或原料的微生物污染风险很低,不设置致病菌限量。标准在实施过程中,根据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适时修订增加相关食品类别。  另外,志贺氏菌污染通常是由于手被污染、食物被飞蝇污染、饮用水处理不当或者下水道污水渗漏所致。根据我国志贺氏菌食品安全事件情况,以及我国多年风险监测极少在加工食品中检出志贺氏菌,此次标准未设置志贺氏菌限量规定。  7月1日前,监管部门允许并鼓励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按照本标准执行。在标准实施日期之后,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和检验机构应按照本标准执行。在实施日期前已生产的食品可在保质期内继续销售。顾振华表示,7月1日以后,上海食品监管部门也将严格按照食品中致病菌限量这个标准,对食品中致病菌进行检验。食品生产经营者应当严格执行食品生产经营规范标准或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严格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微生物控制。
  • 马上购买梅特勒天平,就有机会抽大奖游瑞士
    梅特勒-托利多经典系列天平以其紧凑的设计、可靠的性能,在过去二十年中赢得众多中国用户的青睐。为满足用户更高地称量需求,梅特勒-托利多隆重推出新经典系列ME天平。为了答谢广大用户的厚爱,梅特勒-托利多特别举办&ldquo 感恩20年,真情大放送&rdquo 活动。只要您购买ME系列天平,就有机会到梅特勒-托利多瑞士总部参观,和赢取Mettler-Toledo限量版厨房秤、罗技无线鼠标及移动电源等精美礼品,礼品多多,乐趣更多! 活动规则1、所有在2013年12月31日前购买梅特勒-托利多ME系列天平的用户均可参与本活动2、无论是最终用户还是经销商均可参加该活动3、用户可通过登陆网址:www.mt.com/cn-me ,真实填写问卷信息并提交,即可参与本活动4、活动截止日期:2013年12月31日(以收到反馈日期为准)5、抽奖日期:2013年第二、三、四季度各抽取季度奖一次,全年抽取特等大奖一次6、抽奖结果将公布于梅特勒-托利多公司网站,并致电通知获奖者礼品: 特等奖 梅特勒-托利多瑞士总部参观一等奖 苹果iPad mini二等奖 Mettler Toledo限量版厨房秤 三等奖 罗技无线鼠标/移动电源 马上参与ME系列天平感恩大回馈活动梅特勒-托利多保留对此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 气候变暖使致命细菌感染增加
    气候持续变暖影响的不只是动植物,还有肉眼难见的细菌。不过对后者来说,气候变暖带来的不是毁灭而是生长的温床。近日,一项发表于《科学报告》的研究发现,气候变暖导致美国部分海岸创伤弧菌引发的致命感染和传播增加。30年来,美国东海岸创伤弧菌感染人数从每年10人上升到了每年80人,成为此类感染的全球热点区域。该研究利用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1988年~2018年的创伤弧菌感染数据,首次模拟绘制了创伤弧菌病例在美国东海岸线的位置变化。这是第一项探索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未来疾病传播的研究。创伤弧菌生活在温暖的浅海岸。当人们的伤口、昆虫叮咬的部位接触海水时,就可能被创伤弧菌感染。这种感染通常在夏天达到高峰,传播迅速,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创伤弧菌又有“食肉细菌”之称,感染死亡概率为1/5,许多幸存下来的人也都不得不截肢。该研究发现,创伤弧菌感染在美国正向北蔓延。20世纪80年代末,墨西哥湾和大西洋南部海岸发现了创伤弧菌感染病例,而乔治亚北部这种感染还很少见。但是现在,就连更北部的费城也出现了这种细菌感染。研究人员预测,2041年~2060年,创伤弧菌感染可能会蔓延到纽约周围的人口中心区域,加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易被感染,每年病例数可能会翻一番。而到2081年~2100年,在中高排放和全球变暖背景下,美国东部都可能出现这种感染。“预计感染人数的增加凸显了在受影响地区提高个人和公共卫生意识的必要性。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在出现症状时及时采取行动是防止重大健康威胁发生的必要条件。”该研究主要作者、英国东英吉利大学(UEA)环境科学学院的Elizabeth Archer说。Archer指出,气候变化对世界海岸线的影响可能特别大,因为海岸线是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之间的主要边界之一,也是人类疾病的重要来源。“我们的研究表明,到21世纪末,创伤弧菌感染将进一步向北延伸,其延伸程度则取决于变暖程度,也取决于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情况。”研究小组建议,可以通过海洋或特定弧菌预警系统,实时报告个人和卫生当局危险环境条件,加强高危群体对感染的认识,并在感染高峰期的热点沿海区域设立警告标识。研究合著者、UEA 教授Iain Lake表示:“观察到创伤弧菌病例沿美国东海岸向北扩展,表明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健康和海岸线产生了影响。了解未来可能发生的病例将有助于卫生部门早做打算。”
  • 我国首次制定食品致病菌限量标准
    各种肉类、巧克力、饮料等内含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限量值,首次有了明确的标准。昨日,卫生部发布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的征求意见稿,该标准拟自正式发布后6个月施行,这是我国首次制定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  标准制定考虑潜在危害  据介绍,在标准制定过程中,充分考虑了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对健康造成实际或潜在危害的证据,原料中致病菌状况,加工过程对致病菌状况的影响,贮藏、销售和食用过程中致病菌状况的变化,食品的消费人群,致病菌指标应用的成本/效益分析等因素。  本次标准制定中梳理分析的标准共计562项。  标准提出了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等几种主要致病菌,在对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谷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加工果蔬、饮料及冷冻饮品类、即食调味品、坚果籽实制品共9类食品进行了限量要求。  其中,公众比较熟悉的沙门氏菌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值均为0,也就是说,样品中不得检出这类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各类食品中的限量则均为100CFU/g.  乳制品不含在该标准  此外卫生部表示,非即食生鲜类食品中的致病菌污染主要通过生产加工过程标准进行控制,不在本标准中进行规定 乳与乳制品已清理完毕,也不包含在该标准之中。  卫生部表示,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是食品安全基础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作组参考分析了欧盟、澳新、日本、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区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标准及其规定制定了这一标准。
  • 【行业动态】重磅来袭!新标准GB 29921-2021解读: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已于11月22日正式实施!该标准仅适用于预包装食品!不适用于执行商业无菌要求的食品、包装饮用水、饮用天然矿泉水。根据GB 7718-2011,预包装食品是指预先定量包装或者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的食品,包括:预先定量包装以及预先定量制作在包装材料和容器中并且在一定量限范围内具有统一的质量或体积标识的食品。01、新标准修订及实施时间近几年,国内外频发的食源性疾病给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而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 为了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强化食品生产、加工和经营全过程管理,助推行业提升管理水平和健康发展。我国在2013年制定和发布的《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两部新的食品致病菌限量标准,分别是《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和本文讨论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31607-2021)标准将于2022年3月7日实施。02、标准具体变化一览表表1:《GB 29921-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变化情况表2:《GB 31607-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全新总体来说,GB 31607-2021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是全新增加,包含了5种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而GB 29921-2021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标准与2013版比较,主要变化:修改了标准名称、范围描述、应用原则描述,增加了乳制品和特殊膳食用食品两大类食品,以及增加了“附录A 食品类别(名称)说明”,致病菌检测项目新增“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 ”,此外,即食果蔬制品和冷冻饮品这两类食品新增“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检测项目。03、根据新标准提供的产品方案为了保证检测的准确性,针对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胞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 这些致病菌 ,坛墨质检商城均可以提供相应的标准菌株和质控样品菌株,来为食品企业和实验室保驾护航!
  • 北京将建18个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点
    食物中某些致病菌如果超标也会导致人体耐药。11月12日,记者获悉,市卫生局已向各区县卫生局和食品办等部门印发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方案,拟在超市、集贸市场等地设立18个监测点,对全市消费量大的2500多件食品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并据此耐药趋势建立耐药图谱库。  市卫生局称,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采用常规监测与专项监测相结合形式,常规监测是针对本市居民消费量大、流通广的食品,监测重点为即食食品。根据监测方案,食源性致病菌常规监测包括10类食品12种微生物指标。专项监测中耐药监测包括沙门氏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溯源分析包括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增李斯特菌。  抽样地点包括餐饮店、农贸市场、超市、专卖店以及农村地区、城乡结合部的超市、集贸市场、小卖部、小餐饮店和农家院。市卫生局表示,开展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的目的在于掌握和分析本市消费量大、流通广泛的食品中主要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确定危害因素的分布和可能来源 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为风险评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制定微生物食品安全标准提供依据。
  • 二碳箱的抗菌防护罩-氧化铜涂层
    在生物培养实验室中,最令人头痛的事,莫过于培养箱污染的问题。对于细胞培养的污染来说,生物污染是最常见的,污染源为真菌,细菌,病毒,支原体等。金属离子消毒的作用机理是,真菌细胞能够富集金属离子,吸附在真菌表面的金属离子破坏了细胞膜的功能而进入细胞内部,使某些细胞成分逸出,干扰细胞代谢过程或干扰各种酶的作用,使其失去应有的生物功能,后导致细胞的死亡。许多重金属离子如铁、锰、锌、铅、锡、汞、铜、镉等都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氧化铜会使细胞内产生游离氧,从而引起氧化损伤,DNA损伤,细胞器膜破坏,从而抑制微生物生长。氧化铜对多种微生物,如对弧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绿脓杆菌、沙门杆菌等的生长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铜离子杀菌氧化铜纳米材料的粒径为1-100nm,具有抗菌和抗生物活性特点,喷涂于培养箱内层表面,可制成抗菌层。WIGGENS二氧化碳采用纳米喷涂技术,为客户提供带有纳米氧化铜涂层的培养箱内腔体。可以有效的抗菌,抑菌,减少二氧化培养箱在使用过程中的污染问题,让您的细胞培养更放心。
  • 【新旧对照】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
    致病菌是常见的致病性微生物,能够引起人或动物疾病。食品中的致病菌主要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据统计,我国每年由食品中致病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报告病例数约占全部报告的40%至50%。  《食品安全法》规定,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食品、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目前,我国涉及食品致病菌限量的现行食品标准共计500多项,标准中致病菌指标的设置存在重复、交叉、矛盾或缺失等问题。 为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预防微生物性食源性疾病发生,同时整合分散在不同食品标准中的致病菌限量规定,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牵头起草《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以下简称GB29921)。标准经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审查通过,于2013年12月26日发布,自2014年7月1日正式实施。  GB29921属于通用标准,适用于预包装食品。其他相关规定与本标准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本标准执行。其他食品标准中如有致病菌限量要求,应当引用本标准规定或者与本标准保持一致。该标准实施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在历年食品安全抽检实施过程中得到反馈的问题较多,因此相关部门于2017年1月正式启动修订,2019年12月公开征求意见,现GB 29921-2021于2021年9月7日发布,2021年11月21日实施。同期公布的《GB 31607-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散装即食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也如约而至,这两个新标准 的正式实施将为食品人提供强有力的法规支持,话不所说,我们还是先重点看一下GB 29921-2021较GB 29921-2013有哪些变化吧。新版变化1.修改标准名称2021版标准由《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修改为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2.修改适用范围3.应用原则4.指标要求(1)食品类别增加增加了乳及乳制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的致病菌限量要求,食品类别由11类增加到13类。(2)肉制品删除2013版肉制品类别下的熟肉制品和即食生肉制品删除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要求增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要求,并在备注中限定仅用于牛肉制品,即食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3)水产制品01删除2013版水产制品类别下熟制水产品、即食生制水产品、即食藻类制品02增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要求03删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要求(4)即食蛋制品无变化(5)粮食制品01删除粮食制品类别下熟制粮食制品(含焙烤类)、熟制带馅(料)面米制品、方便面米制品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6)即食豆制品01删除即食豆制品类别下发酵豆制品、非发酵豆制品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同时m和M单位由CFU/g改为CFU/g(ml)(7)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无变化(8)即食果蔬制品01删除 大肠埃希氏菌 O157:H7 要求02增加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要求,并在备注中限定仅用于牛肉制品,即食生肉制品、发酵肉制品。03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04增加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要求05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要求仅适用于去皮或预切得水果、去皮或预切的蔬菜及上述类别混合食品。(9)饮料01删除饮料食品类别下(包装饮用水、碳酸饮料除外)02删除金黄色葡萄球菌要求(10)冷冻饮品01删除冷冻饮品类别下冰淇淋类、雪糕(泥)类、食用冰、冰棍类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11)即食调味品01删除即食调味品类别下酱油、酱及酱制品、水产调味品、复合调味料(沙拉酱等)02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由GB4789.10第二法改为GB4789.10,不再限定金黄色葡萄球菌检验方法为第二法。(12)坚果与籽类食品01食品类别由坚果籽实制品修改为坚果与籽类食品,同时删除坚果及籽类的泥(酱),腌制果仁类(13)备注01增加解释 表中“m=0/25g或25ml或100g”代表“不得检出每25g或每25ml或每100g”。02原“注1”调整为应用原则中2.403原“注2”调整为应用原则中2.3(14)增加附录A 食品类别(名称)说明详细的标准全文如下图:
  • 五分钟,芯片“抓”出食物致病菌
    一分钟,就能检测出牛奶中到底含多少真正的蛋白质 五分钟不到,就能检测出食品中的致病菌含量是否超过安全“警戒线”!昨日下午,在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记者见到了刚问世的“牛奶蛋白质分析仪”和“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俩兄弟,研究人员介绍说,别看它们外表朴实、个头也不大,未来,它们将携手在食品安全领域发挥无穷的潜力!  检测牛奶“真蛋白”一分钟可出结果  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是衡量其营养价值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牛奶的蛋白质含量中,还分“真蛋白”和“假蛋白”。  “目前,牛奶中蛋白质含量测定的国家标准是‘凯式定氮法’,这个方法不能直接检测牛奶中的蛋白质成分,而是通过测总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这就有了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非蛋白成分造成蛋白质含量虚高的漏洞。”中科院智能所的余道洋介绍。他负责的攻关项目,研制出一种基于荧光技术的牛奶蛋白含量便携式快速检测仪器。记者看到,小小的样机还没普通微波炉大。十余个牛奶样品倒进比色皿,加入荧光指示剂后,启动机器,不到一分钟时间,自动打印出一份蛋白质含量多少、是否达标的“报告单”。  “检验原理是通过荧光指示剂与液体中的真蛋白质结合,在光的激发下产生强烈的荧光,测试结果不受三聚氰胺、尿素等含氮物质的干扰,并且能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弱,反推出真正蛋白质的含量。 ”余道洋说,以后完全可做成同时检测1、2份样品的手持式仪器,常喝牛奶的家庭也可备上一个,随时检验。  食品致病菌是否超标五分钟就能确定  一盘麻婆豆腐里的致病菌是否超标了?用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5分钟就知道结果。  杨良保博士在中科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的实验室里介绍,“核心不在机器,在那个只有指甲盖五分之一大小的芯片上! ”在芯片上滴一滴从食品中取样的液体,芯片中的“小抓手”们就能迅速“抓”住食物样品中的致病菌,连接“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的电脑显示屏上5分钟之内就会初步给出食品是否“安全”的判断。目前,这台快速检测仪器已可实现对正常食品中的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等多种致病菌的检测,稍加改造,还可用于水体中各种重金属离子的检测。 “芯片的研制成本很高,但今后如批量生产,成本会大大降低,一个芯片不过块把钱,能检测的致病菌种类也更多。 ”杨良保说。
  • 网络会议:5.28 梅特勒工程师开讲“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曲线解析”
    【网络会议】:DSC(差示扫描量热仪)曲线解析【讲座时间】:2015年05月28日 14:00【主讲人】:范玲婷(现任梅特勒-托利多热分析仪器部技术应用顾问,长期从事热分析仪器的应用研究工作,有丰富的DSC、TGA等热分析仪器的实践经验。)【会议介绍】 DSC(差示扫描量热仪)作为一种最常用的热分析仪器,在各个行业的基础测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本次在线技术交流讲座中,我们将讨论一些常见的DSC曲线的分析,并对常见的热效应进行总结,同时会介绍DSC曲线数据处理的技巧和研究方法。 讲座纲要: 1)17种 DSC 升温曲线的解释; 2)DSC 曲线常见热效应的总结,如熔融和结晶的各种情形,单/双向固固转变,伴随失重的转变和台阶式转变等; 3)DSC 等温曲线的解释; 4)DSC 曲线的假象及基线的选择; 5)DSC 曲线的数据处理 6)DSC 测试常用的研究方法,如通过两次升温测试消除热历史,通过升降温分离熔融与玻璃化转变。 -------------------------------------------------------------------------------1、报名条件:只要您是仪器网注册用户均可报名参加。2、报名并参会用户有机会获得100元手机充值卡一张哦~3、报名截止时间:2015年05月28日 12:004、报名参会: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meetingInsidePage/14265、报名及参会咨询:QQ群&mdash 379196738
  • 如何快速鉴定餐饮食品中的致病菌?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餐饮业也不断发展起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人们对餐饮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伴随着餐饮业快速发展的同时,餐饮食品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食品安全问题,strong尤其是食源性微生物引起的餐饮安全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我国餐饮食品的主要特点:/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餐饮食品不同于一般的农产品,它是直接提供给消费者的。餐饮食品也不同于包装食品,一般都是手工制作,不采用自动化技术,这样一来就会给食品安全带来偶发性风险。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出现对食物的储存不当、加工的程序不正确等一些问题,都会给餐饮食品安全带来威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餐饮食品生产是通过对食品原材料的加工、切配、烹调制作来完成的。餐饮生产的过程短,现制现售。即时性是指生产的速度快,及时性是指顾客点菜后立即生产,即最大限度地缩短顾客的等候时间,一份产品制作往往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即使是一次宴会所需全部产品的生产时间也不会超过几个小时。餐馆的生产原料种类繁多,而且很多属于鲜活产品,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旦保存处理不当,就很容易腐烂变质,不仅严重影响菜品质量,而且会使餐饮成本增加。餐饮工器具和餐具多样,锅、铲、盆、盘、碟、勺、筷、 杯、刀、叉、盏、盅、碗等,不易实现自动化洗涤消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二、餐饮食品致病菌风险/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餐饮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在餐饮过程中由某种危害因素或管理不当所引起的,对人们健康或环境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餐饮食品安全一般是受食材、流通、场所、内部管理等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致病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全球贸易推动下,全球范围内屡次发生的食品安全事故为食品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病原微生物污染导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根据2015年大陆食源性疾病爆发监测结果显示,家庭和餐饮服务场所是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发生场所,事件起数分别占50.9%和43.8%,微生物性因素所致的发病率占51. 5%,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所致事件起数最多,占比33.1%,其次为沙门氏菌占比22. 7%,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占比12. 6%,蜡样芽胞杆菌占比 8.6%,致泻大肠埃希菌占比 7. 0%。美国国家疫情网数据显示,近 2 年食源性疾病暴发的主要病原体为诺如病毒、非伤寒沙门菌、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菌 (STEC) 、弯曲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肠毒素、副溶血性弧菌和志贺菌等。2018 年,欧盟 RASFF 通报涉及 26 类食品风险,其中微生物污染排名第一,高达 936 例。在肉类及肉制品问题中, 微生物污染占 81.3%,主要为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单增李斯特菌污染,其中法国、波兰、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等国家被通报的主要问题中都涉及动物源性肉及肉制品的微生物污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三、餐饮食品致病菌污染途径/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原材料,原料由于本身质量不过关或者储存条件不当受到污染,如鸡蛋不够新鲜、面粉太潮湿长虫、胶体乳化剂等吸附空气中微生物等。其次,经二次加工环节的产品经常用到含微生物数量非常高的原料,如豆沙馅料、肉松、肉膏、果酱、可可粉、奶油、沙拉酱等,大大提高了原始菌量。包装材料密封性不好,外包装或表面不清洁,附着有微生物,最终带入到产品中。/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加工与储存环节,物料应按照不同产品的特性进行储存,如冷冻产品应存放在-18℃以下的冷库或冰柜中,并保持温度稳定。食物的热加工时间与温度不足,例如扁豆熟制程度不够,鲜黄花菜未经过开水烫,里面残留的生物毒素可以使人中毒。还有一些需熟制的食品加热不彻底,致病微生物不能被杀灭,从而导致细菌性疾病。食品接触材料,一些小型甚至中型的餐馆,生熟不分,冷拼没有专间, 在厨间任意位置进行。清洗、消毒设施不全,洗手、洗菜、洗餐具等共用一池。生、熟工用具未明确分开摆放,刀具、菜板等生熟混用,各类厨具、餐具的混放, 都将会导致交叉污染。在食物储藏柜、熟食专用存放间放入加工食品,可直接入口食品和待加工食品混放。餐具的清洗消毒不彻底亦是行业痼疾,很多小餐馆甚至仅做简单清洗而根本没有消毒,餐具的卫生得不到保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  人员卫生,由于卫生习惯未养成,餐饮从业人员导致交叉污染的现象十分常见。咳嗽、喷嚏也会把致病菌带进食物之中,从而间接导致细菌性疾病。/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四、质谱技术的发展/span/strong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0, 0) "历经多年发展,食品工业已经习惯于使用经AOAC或ISO1614认可的快速检测方法——这些定性或定量方法被食品安全管理机构所接受。新技术的发展,如基质辅助激光解吸(MALDI)飞行时间质谱(TOF)或测序技术凭借其更快速、更可靠的结果被大范围应用。/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检测时间的长短往往是考量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合格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MALDI-TOF MS快速准确地确认与鉴定微生物的能力在常规测试中具有极高价值。/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video_103858.html" target="_blank" title="MALDI-TOF法快速鉴定食源致病菌"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1ee3c28e-a6b9-4cf9-8931-2ed24ac990a5.jpg" title="3.png" alt="3.png" width="600" height="335" border="0" vspace="0"//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点击图片可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了解更多MALDI-TOF-MS快速鉴定食源致病菌方法技术。/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点击了解更多MALDI-TOF技术进展: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50.html" target="_blank" title="MALDI-TOF仪器专场"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50.html/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MALDI-TOF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传统微生物学鉴定的问题,MALDI-TOF微生物鉴定技术现状以及未来的市场前景如何,点击下方专题了解更多。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t/MALDITOF2020" target="_blank" title="MALDI-TOF临床微生物鉴定"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8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5728c04-ae66-49ed-b12c-7443570a4168.jpg" title="微信截图_20200702154830.png" alt="微信截图_20200702154830.png" width="600" height="289" border="0" vspace="0"//a/ppbr//p
  • ​全球视角下的食品致病菌
    近几年,国内外频发的食源性疾病给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危害,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不断扩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而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重要原因,预防和控制食品中致病菌污染是食品安全风险管理的重点内容。国际食品卫生法典委员会(CCFH)是CAC的通用法典委员会,负责制定食品卫生的一般原则、操作规范、指南以及食品微生物标准,在国际层面提出微生物风险评估的优先领域和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并审议食品微生物风险管理措施等。CAC于2013年修订了《制定和应用食品微生物标准的原则和指南》(CAC/GL 21-1997),其中规定了微生物标准的适用范围、定义和要素,以及制定标准的目的、需要考虑的因素、采样方案和检验方法等微生物标准制定和实施原则等内容,用于指导各国微生物限量标准管理工作。根据CCFH提出的要求,FAO和WHO联合成立的微生物风险评估专家组(JEMRA)对多种重要的“食品-病原”组合进行风险评估。其中,关于“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风险评估报告”(2004),“粉状婴幼儿配方食品中沙门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风险评估报告”(2004、2006)的科学结论均被CCFH采纳,CAC于2009年修订了《应用食品卫生一般原则控制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的指南》(CAC/GL61-2007)。该文件为控制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提供了框架和建议,同时提出了即食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限量标准。2009年修订的《婴幼儿粉状配方食品卫生操作规范》(CAC/RCP 66-2008)中提出了粉状婴儿配方食品、粉状较大婴儿和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等产品中的沙门氏菌和克罗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限量标准。2002年,国际食品微生物标准委员会(ICMSF)出版的《食品微生物检验与食品安全控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第七卷)》,对微生物标准的选择、制定和应用,以及分级采样方案原理、类型和应用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ICMSF提出的分级采样方案是食品微生物标准的重要组成元素,已被CAC和国际社会广泛认可采纳。2011年,ICMSF出版了《食品加工过程的微生物控制原理与实践-食品中的微生物(第八卷)》,对18大类不同食品中的微生物危害及其潜在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按食品类别及加工工艺特点提出了应该加以控制的主要致病菌种类、限量要求及相应的关键控制点等。欧盟、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均参照CAC的标准制定和实施原则,以及ICMSF的分级采样方案,制定和/或修订了食品中微生物限量标准。我国于2013年制定和发布了《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 29921-2013),该标准的发布对保障食品安全、控制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发挥了积极作用。按照《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适应行业的发展以及监管部门的使用需求,根据最新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结合国际上近年来食源性致病菌标准的修订动态及GB 29921-2013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启动了该标准的修订。本次修订将标准名称由《食品中致病菌限量》修改为《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整合了乳制品和特殊膳食用食品中的致病菌限量要求,增加了食品类别(名称)说明的附录,对乳制品、肉制品、水产制品、即食蛋制品、粮食制品、即食豆类制品、巧克力类及可可制品、即食果蔬制品、饮料、冷冻饮品、即食调味品、坚果与籽类食品、特殊膳食用食品等13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克洛诺杆菌属(阪崎肠杆菌)等6种致病菌指标和限量进行了调整。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屡见报端,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其中食品接触材料的安全性是重要因素之一。由食品中致病菌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对消费者的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为了促进食品中致病菌行业分析检测技术交流,研讨国内外最新研究应用进展,仪器信息网在6月19-21日举办的第四届“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及检测新技术”主题网络研讨会中设立食源性微生物检测技术专场。特别邀请到行业专家及相关厂商技术人员参与本次网络研讨会,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检测技术呈现给大家。点击图片 免费报名点击链接,报名会议: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grfood2024/扫描二维码报名
  • 青奥会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标准出台
    青奥会即将召开。日前,江苏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首次发布《青奥会食品中致病菌快速检测标准》(下面简称《标准》),此标准为江苏省食品安全地方标准。《标准》规定了食品中黄金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大肠埃希氏菌O157:H7、副溶血性弧菌的病原菌自动检测系统检测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以及志贺氏菌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据介绍,其他的大型活动可参照此标准执行。  记者获悉,青奥会是大型活动,深海鱼、河豚、鲐鱼、青条鱼、金枪鱼等都禁止进入青奥会的餐桌。 四季豆、豆浆、较大块的肉、肉圆也被列入慎用食品。青奥会期间,餐饮服务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执行,并禁用、慎用附录A、附录B中所列的食品、原料类别(品种)。禁用食品、原料类别(品种)主要是高风险食品、公告禁止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含有生物毒素的动植物类食品、原料。慎用食品、原料类别(品种)主要是特别需要强调烧熟、煮透的,洗净或消毒的,需控制存放温度和时间的,防止加工过程工具、用具、操作人员手交叉污染的四类食品、原料,如四季豆、豆浆、较大块的肉、肉圆等。  附件一  禁用名单  1.非本单位加工的直接入口食品(不含预包装食品),如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制品、凉菜、蛋糕、烧饼、油条等。  2.直接入口的生海产品、淡水产品,如海蜇、海带、海产贝类、深海鱼、虾、蟹及其炝制、酱制、腌制、冰制品等。  3.已死的甲鱼、黄鳝、虾、蟹(不含冰鲜虾、蟹和冷冻虾、蟹)等。  4.生的围边菜、雕花菜、塑胶雕花围边,隔餐剩余饭菜。  5.食品添加剂硝酸盐、亚硝酸盐(亚硝酸钠、亚硝酸钾)。  6.河豚、鲐鱼、青条鱼、金枪鱼、毛蚶、织纹螺、荔枝螺、泥螺、狗肝、鲨鱼肝、鱼胆、野生蘑菇、生(苦)杏仁、枇杷仁、木薯、发芽马铃薯、牲畜甲状腺及其它不明动物的组织、器官和腺体。  7.未经许可的药膳。  附件二  慎用名单  1.需强调烧熟、煮透的:四季豆、扁豆、白果、豆浆、鲜黄花菜、较大块的肉、肉圆以及整鸡、整鸭、整鹅等。  2.需强调洗净或消毒的:即食果蔬、果盘、盘花等。  3.需注意存放温度和时间的:熟肉制品、熟制水产制品、凉菜、沙拉、鲜奶制品、鲜奶油裱花食品、改刀装盘食品、生鲜啤酒、现榨果蔬汁等。  4.需特别注意防止加工过程工具、用具、操作人员手交叉污染的:生禽畜及其内脏、鲜蛋、海产品、淡水产品等。
  • 美正生物提供预制菜全产业解决方案!
    预制菜肴是以农产品为原料,融合传统烹饪技艺、食品科学以及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多采用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先进 装备,进行工业化、标准化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预包装菜肴制品。受近几年新冠疫情的影响,拉动了餐饮外卖以及居家做饭的需求,居民对预制菜的需求也同步大增,这促进了预制菜行业迅速发展。预制菜多种分类形式按照使用的主要原料划分,预制菜肴可以分为预制蔬菜产品、预制水产品、预制禽畜产品等。按照流通时所需的温度进行划分,可分为常温流通预制菜肴、冷藏流通预制菜肴、冷冻流通预制菜肴 3 种。按照消费端再加工方式,预制菜肴还可分为 4R食品, 即食、即热、即烹、即配。目前这种分类方式虽然在专业领域没有统一,但行业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预制菜主要参考标准T/CCA 024-2022 《预制菜》 SB/T 10648-2012《冷藏调制品》SB/T 10379-2012《速冻调制食品》QB/T 5471-2020《方便菜肴》GB 7098-2015 《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罐头食品》GB 19295-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速冻面米与调制食品》GB 29921-202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限量》其他GB产品标准,如肉及肉制品、水产制品、果蔬制品等。综合以上标准,预制菜主要涉及的微生物指标有: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大肠埃希氏菌、霉菌酵母、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利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风险监测指标有:李斯特菌属、蜡样芽胞杆菌;环境卫生方面除了指示菌外还需要关注洁净度、过敏源等指标。美正生物提供预制菜全产业解决方案美正生物自2012年正式建立微生物产品线,经过十多年的研发和优化,逐渐建立了微生物测试片、荧光定量PCR、环境监测等几大应用平台,涵盖对常见细菌、病毒及细菌毒素等检测范畴,可为食品加工如从原料、过程、终产品提供微生物从快检到阳性确认的解决方案。
  • 《食品中沙门氏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AT)方法》等五项CAIA标准发布
    p 来自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的消息:2017年4月17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筛检技术标准化工作组”组织有关专家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营养科学研究所申报的四项CAIA标准,山东荣成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等三家单位共同申报的一项CAIA标准进行了预审。/pp 五项标准的起草人根据工作组专家的意见,修改了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CAIA标委会秘书组将修改后的标准草案报批稿和标准草案编制说明用电子邮件发给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的每一个委员进行审议。规定的审议时间内,委员们在同意五项标准草案的前提下,对标准草案和编制说明提出了修改意见。五项标准草案的起草人根据委员们提出的修改意见,对标准的报批稿进行了修改,形成了五项“CAIA标准”的正式文件,报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玉奎院士审批。经张玉奎院士审查同意,现将这五项CAIA标准正式发布(发布的五项标准附后)。/ppbr//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6341c16a-dbfc-406f-9808-8278797b84bf.pdf"食品中沙门氏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AT)方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f135c3a7-2018-426a-ae82-cf4cb4b10877.pdf"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AT)方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f19ff5eb-a321-45b6-9523-0457c32bf76d.pdf"食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AT)方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66b64ad7-7385-4fc8-ab63-0f721cc54451.pdf"食品副溶血性弧菌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SAT)方法.pdf/a/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4bbda0d5-f741-49de-9215-5defa486a5fd.pdf"清酒 铅砷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pdf/a/p
  • 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解决方案
    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解决方案饮用水微生物铜绿假单胞菌检测仪深芬仪器厂家生产的铜绿假单胞菌/绿脓杆菌检测仪能快速测定矿泉水、包装饮用水、等水体中铜绿假单胞菌;微生物致病菌检测仪广泛应用于天然矿泉水行业、饮用水行业、制药行业、饮料行业、研究单位、检验检疫机构、质量监控机构等部门。在致病菌微生物检测领域,测量准确性和测量速度之间的矛盾一直没有解决,针对这一现状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研制了一款集温控技术、生物技术、光谱分析技术于一体的微生物致病菌检测仪,CSY-WSW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仪操作简单,无需增菌,缩短了检测时间,测试时间不超过1小时,是一种新型快速检测微生物致病菌含量的仪器。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仪检测项目: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溶藻性弧菌、阪崎肠杆菌、沙门氏菌、蜡样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定量检测。(支持检测项目定制)对于铜绿假单胞菌,我国最新的饮用水标准 GB19298-2014《包装饮用水》明确规定:水样中铜绿假单胞菌不得检出。另外,按照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出厂前应对每批次成品进行铜绿假单胞菌检测,如果检出,则为不合格产品,应该立即停止销售和召回。饮用了含有铜绿假单胞菌的饮用水,是否会损害健康呢?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第一,铜绿假单胞菌含量情况,第二,不合格饮用水的饮用量情况。因为人体免疫系统能有效地抵抗该细菌的感染,因此,正常情况下,如果铜绿假单胞菌在水中的含量不高,并且饮用量也不多,一般不会出现什么不良反应。但是,像刚出生不久的婴儿或是受到大面积烧伤的病人这类情况,由于其免疫系统不健全或是出现免疫缺陷时,则极易受到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受感染的病人通常会出现发热、黄疸、脾大、伤口溃烂,并产生肺炎、泌尿系感染、脑膜炎、败血症等继发性疾病。所以,铜绿假单胞菌对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存在较大健康风险,容易引起急性肠道炎、脑膜炎、败血症和皮肤炎症等疾病。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仪技术参数:1、显示屏幕:7寸彩色中文液晶触摸显示屏2、操作系统:Android 9.0操作系统,芯片A53 联发科 2G+16G(外置TF内存支持扩展128G)3、样品信息:检测通道可独立设置样品名称、样品来源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三级联动)、责任人、联**式、信用代码等信息4、智能检测:无需增菌,兼容单通道独立检测或多通道同时检测测试时间(前处理+测试)不超过1小时5、用户信息:可设置检测单位名称、单位地址(三级联动)、联**话、责任人、检测人员、审核员等,可多账户设置6、数据分析:对检测结果进行圆饼图、柱状图、折线图进行统计、汇总、分析;7、数据导出:支持USB数据导出,格式可选(TXT、Excel)8、GPS定位:支持卫星定位功能9、系统更新:支持远程更新、新版本自动更新10、通讯接口:外置SIM卡插口(支持2G/3G/4G全网通)、外置存储TF内存插口、RS232、USB A型、USB B型、网口、wifi、蓝牙11、打印功能:内置热敏打印机,可通过USB B型外链打印机,单条或多条数据合并打印,可打印检测结果检测报告可打印检测项目、样品名称、检测结果、结果判断、检测日期 、检测单位、检验人员、被检测单位等信息;USB B型接口可连接A4打印机打印结果。12、数据上传:支持SIM(2G/3G/4G全网通)、网口、wifi进行数据传输及对接各地监管平台13、检测通道:16通道检测14、检测结果:定性定量分析15、检测时间:60分钟16、样品类别:可检测固体、液体、表面17、饮用水中铜绿假单胞菌快速检测仪尺寸:385mm*330mm*170mm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主营业务:农药残留检测仪、ATP荧光检测仪、食品安全检测仪、水质检测仪、土壤肥料养分检测仪、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仪、免疫层胶体金/荧光分析仪、兽药残留检测仪、重金属检测仪、水分测定仪/固含量检测仪、检测试剂检测卡检测箱定制等,OEM代工/ODM贴牌等项目合作,详细内容可咨询夏经理。
  • 多重naica® 数字PCR方法同时监测水质中多种细菌种类和计数
    导读在现代水产养殖中,水产养殖系统是为鱼类或其他物种的集约养殖而设计,其水质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和生产,而微生物在去除有机物和氮循环、有毒硫化氢(H2S)的产生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微生物种类和数量会直接影响鱼类的健康,准确计数特定种类的细菌对控制潜在风险至关重要,尤其是那些对养殖鱼类及其最终消费者具有致病性的细菌。因此亟需高精度、高特异性、高敏感性且快速的方法,监测特定种类的细菌和数量。挪威海洋科技研究中心SINTEF Ocean科学家建立基于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的多重数字PCR绝对定量评估鲑鱼三种关键病原体、人病原体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影响鲑鱼生存环境的硫酸盐还原菌(SRB),用于水产养殖的相关优势细菌进行监测。该方法在发表于《Journal of Microbiological Methods》杂志上,题为“Absolute quantification of priority bacteria in aquaculture using digital PCR”。应用亮点:▶ 使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直接绝对定量水产养殖系统中五种细菌。▶ 开发同时定量水产养殖水质检测相关五种细菌的多重数字PCR检测方法。▶ 基于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高、耗时少的优势。科学家建立数字PCR方法监测与鲑鱼养殖生产过程中三类不同的细菌:第一类:鱼类病原体,与鱼类的溃疡性疾病有关的粘放线菌Moritella viscosa,会引起肠性红嘴病的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以及与鱼类的细菌性冷水病有关的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第二类:人类病原体,可以从海产品转移到消费者身上的人病原体,单核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第三类:破坏鱼类生长环境的细菌。通常硫酸盐还原细菌(SRB)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将硫酸盐(SO42-)转化为有毒的硫化氢(H2S)来影响鱼类健康。可通过以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为参考菌株进行SRB检测。研究学者利用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的单重和多重检测方法对上述优势菌种进行绝对定量。结果表明粘放线菌Moritella viscosa,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检出限低至20fg,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和脱硫弧菌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DNA检测含量可低至2fg,均具有更宽的线性范围,线性拟合度R2均在0.999以上(图1)。多重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检测结果与单重分析中检测到的目标基因浓度吻合(图2,图3)。此次研究充分证明了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可以同时精确定量复杂水质样品中多种类细菌。▲图1:naica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定量5种细菌的线性回归图,分别给出相应的方程和回归系数。▲图2:对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A)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B)的单、双重分析结果进行比较。在MMC-DNA背景(1 ng/μl)中添加鲁氏耶尔森菌Yersinia ruckeri ,黄杆菌Flavobacterium psychrophilum gDNA,10倍稀释后进行基因拷贝数定量。▲图3:在1 ng/μl MMC-DNA背景下,单重(圆形)和三重(三角形)测定的靶基因拷贝浓度绘制。恒等线表示每个点的X坐标和y坐标相等的位置。原文链接如下: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挪威海洋科技研究中心SINTEF Ocean为全球开展的海洋相关科学研究和创新,致力于海洋技术、生物标记和海洋环境技术研究。
  • 杜美红10年努力换来3天的“提速”
    p  一瓶黄色的溶液,在磁铁的作用下,溶液中的微小颗粒定向移动逐渐聚集,而这些微小颗粒就像鱼钩一样,将含在溶液中的目标物体细菌紧紧地“钩住”。这并不是科幻电影中的场景,而是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的杜美红博士和她的团队潜心研究的免疫磁珠捕获分离技术。/pp  从2008年起,杜美红和她的团队不断改进致病菌检测技术。如今,她们将免疫磁分离技术与快速检测技术结合,不仅提高了快检结果的准确性,还进一步缩短了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时间。与国标方法相比,这种方法将检测时间缩短了2到3天,为食品安全有效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3天,虽然不长,却每时每刻都事关食品安全。10年与3天,悬殊数字的背后印证的是这支科研团队的努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llin8349_b.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11589f69-82b1-4729-ad6b-23bee2e9f99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杜美红博士(右)和她的团队/strong/pp  strong让小磁铁捕获致病菌/strong/pp  2008年,杜博士来到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开始钻研免疫磁珠捕获分离技术。其实,早在1979年,挪威的一名科学家就研发了一种磁性材料,并成功用于靶细胞的分离。随后,这种免疫磁分离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医学、食品、环境等领域。虽然经过了多年发展,免疫磁分离技术也有了一定的突破,但在微生物检测领域中,尤其是在食物检测的实际应用中,还是会遇到一定的困难。/pp  “这是因为致病菌在加工的食物中含量少,而且,它们并不会老老实实地等着让检测人员发现。别看含量少,可是这些致病菌却很危险,如果被吃到肚子里,轻一点儿的会闹肚子,重一些的则有可能引发生命危险。”所以,针对食品样品的复杂性,如何能将这些“狡猾”的致病菌找到,是杜美红和团队一直在攻克的难题。/pp  拿起手中一小瓶黄色的溶液,杜博士告诉记者,这种不起眼的溶液里就含有免疫磁珠。为了能让它们均匀地分布在溶液里,小磁珠外层包裹了高分子材料,这层材料也是整个团队这十年来努力的一大成果。科研团队还为小小的“磁颗粒”表面分布上了一种名为“抗体”的物质,每种“抗体”对应不同的致病菌。抗体就像是一把钥匙,当这些小磁颗粒加入待检样品中,就可以“一眼识破”溶液中的致病菌,并迅速将其“捕获”,最终,依靠磁力的作用将它们分离。/pp  strong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strong/pp  在攻克免疫磁珠技术的难题中,每一个关键环节都像是一道关卡,杜博士和团队成员进行了大量严谨的实验。从适宜的培养条件、操作方法以及实验环节中的各个参数,大家进行反复的实验和论证。/pp  就拿细菌培养过程来说,这个环节工作比较复杂。为了能精准地掌握细菌菌群增殖的数量,杜美红和同事们在对培养时间上,进行了大量的尝试。“致病菌的种类非常多,食品中常见的有沙门氏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等,非常庞杂,有可能被这些致病菌污染的食品也是多种多样。”/pp  杜美红说,细菌种类不同,培养的时间也不同,混杂在食物中,如何提取很复杂,因此,她们的工作量非常大。有时候吃着饭,大家都得惦记着培养箱里正在进行培养着的细菌,到底增殖了多少,能否被检测出来。“一旦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实验就得从头来做。”因此,每次实验,大家都非常小心。/pp  如今,免疫磁分离技术与快速检测技术的结合,大大提高了快检结果的准确性,还将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时间缩短了2到3天,为食品安全有效监管提供了技术支撑。/p
  • 外媒称国产仪器商是食品检测市场最大竞争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食品安全测试的需求,全球食品检测市场正在增长。据国外一份市场调研报告显示,2013-2018年全球食品检测市场有望以6%的速度增长,即从2013年的34.5亿美元增长至2018年46.3亿美元。  该市场调研报告称,来自于当地实验室测试仪器公司和仪器OEM厂商的竞争是这一市场的最大竞争。其中特别提到了中国的仪器制造商,包括普析通用、聚光科技、北分瑞利、上海天美将在实验室分析仪器市场,对安捷伦、岛津、珀金埃尔默和赛默飞世尔构成挑战。  检测仪器和实验室服务主流供应商的核心增长战略是以低成本的分析仪器进行市场渗透,并通过投资新建实验室进行积极扩张。  微生物学分析拥有巨大的收入份额和增长潜力,未来五年将成为主要的产品销售市场。其中,病原体市场主要是指对诺如病毒、沙门氏菌、梭状芽孢杆菌、弯曲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耶尔森氏菌、弓形虫、弧菌属和李斯特菌的检测。其他细分市场是过敏原分析、掺假和转基因生物检测、脂肪和油的分析。  公众关注度的提升、全球食品供应商的产品召回事件、政府法规和严格政策的增加也是刺激因素。  目前,全球第三方检测公司如SGS、Eurofins将其战略目标市场定位在了中国、印度等国家,以增加他们的市场份额和收入。这些跨国公司将会建立检测实验室,以满足当地政府设立安全标准和要求的需求。(编译:刘玉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