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表熊果酸

仪器信息网表熊果酸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表熊果酸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表熊果酸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表熊果酸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表熊果酸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表熊果酸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表熊果酸相关的解决方案。

表熊果酸相关的资讯

  • 客户通过仪器信息网订购远慕苹果酸钠、胃蛋白酶、猪胆盐
    上海远慕是国内elisa试剂盒优质供应商,本司代理销售不同elisa试剂盒品牌的进口/国产elisa试剂盒,专业供应科研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抗体,动物血清血浆,标准品对照品,化学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盒,白介素试剂盒,金标检测试剂盒,微生物,蛋白质,ELISA种属涵盖广,凭借多年行业经验,完善的售后服务,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客户一致好评,欢迎来电咨询! 客户通过仪器信息网订购远慕苹果酸钠、胃蛋白酶、猪胆盐 【苹果酸钠676-46-0】产品详情介绍如下: 产品名称:苹果酸钠676-46-0 产品规格: BR,98% 产品包装: 500毫升,25克(大包装电询) 库存状态: 现货 产品用途: 科研实验 运输方式: 快递送货上门(特殊条件下保存的产品我司会用专业的包装盒进行包装,请放心购买) 【苹果酸钠676-46-0】生物试剂的使用常识: (1)试剂切忌与手接触(有些试剂有强腐蚀性、等特性)。 (2)要用洁净的药勺,量筒或滴管取用试剂,绝对不允许用同一种工具同时连续取用多种试剂。取完一种试剂后,应将工具洗净(药勺要擦干)后,才可取用另一种试剂。 (3)试剂取用后一定要将瓶塞盖紧,不可放错瓶盖和滴管,绝不允许张冠李戴,用完后请及时将瓶放回原处,以免遗忘,带来不便。 (4)已取出的试剂不能再放回原试剂瓶内(怕产生原试剂的再次污染)。 我们给这位客户介绍了该产品并报完价格发去产品说明书,客户和我们沟通的非常顺畅,了解我们的产品后,客户对我们非常有信心,当即就下了订单,下面是和客户的沟通记录: 远慕生物,专业供应科研实验所需的培养基,抗体,动物血清血浆,标准品对照品,化学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盒,白介素试剂盒,金标检测试剂盒,微生物,蛋白质,ELISA种属涵盖广,凭借多年行业经验,完善的售后服务,高质量的产品,赢得客户一致好评,欢迎来电咨询与订购!
  • 重磅| 北京胸科联合广州胸科、湖南胸科和新疆胸科发表活动性结核诊断新方法!
    在本月初出版的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2020年影响因子5.531)刊登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广州市胸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共同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诊断研究成果,该研究为活动性结核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研究背景结核病一直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死因之一。WHO 推荐的结核病分子诊断方法在培养阳性结核患者中有较好的效果,但它们的灵敏度难以涵盖到培养阴性结核病例。IFN-γ释放试验虽然可以用做结核感染诊断,但无法区分活动性结核和结核潜伏感染。在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如何准确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特别是实现菌阴结核的实验室诊断,是控制结核病传播和终止结核的难点。在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该团队使用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 联合检测技术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方 法该项研究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连续纳入了3245例疑似结核患者,最终,2536例被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和718例非结核病例,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病例有1092例为结核病确诊病例,1444例为临床诊断病例(详见Table 1)。对患者同时采取痰液样本和血液样本,针对每位受试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结核特异性蛋白ESAT-6–CFP-10-Rv1985c刺激后,分析其IFN-γ和IL-2的释放水平,建立活动性结核预测模型。 研究结果新的检测靶标IL-2特异性高达94.3%研究结果发现IFN-γ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59,而IL-2 的ROC 曲线面积0.865(详见Fig. 2 ) ,IFN-γ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8% 和81.5%,IL-2 的特异性为94.3%,灵敏度为72.6%(详见Table2)。新的检测靶标IL-2提高结核病的检出率双因子检测的敏感性为87.9%,单因子检测敏感性为83.8%,敏感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引入新的检测靶标IL-2,表明约16%的活动性结核患者中IFN-γ结果为阴性,而这些患者中有1/4的病例IL-2 结果为阳性。当IFN-γ和IL-2 串联组合时,特异性进一步提高到96.0%,可与分子诊断的培养阳性检测结果相媲美,甚至可以对培养阴性的患者产生可靠的结果。 并联检测敏感性高达87.9%,串联检测特异性高达96.0%进一步分析IFN-γ和IL-2联合应用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对IFN-γ和IL-2 进行并联检测时,敏感性升至最高的87.9%,特异性达到79.8%,阳性预测值达93.9%;当IFN-γ和IL-2 进行串联检测时,718 例非结核患者中有689 例检测结果为阴性,特异性为96.0%,敏感性为68.5%,阳性预测值为98.4%。值得注意的是,串联检测在结核病确诊患者的敏感性(72.1%),高于临床诊断敏感性(65.8%),提示IFN-γ和IL-2串联检测的准确度与结核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双因子联合检测灵活性高,满足不同的检测场景研究团队根据活动性结核病不同流行模型,分别阐述了IFN-γ和IL-2 联合检测在不同模型中诊断价值,并提出了适用于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各自的诊断算法。在综合性医院中,约有10%的结核疑似患者最终确诊为活动性结核,与常规涂片镜检相比,使用具有更高敏感性的双因子并联检测可帮助临床医生发现更多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如图B);在结核病专科医院,结核病疑似患者中活动性结核病的比例达到50%,使用具有高特异性的双因子串联检测可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特别是菌阴结核患者提供诊断依据(如图A)。 根据在不同医院中结核病患者不同的比例,采用IFN-γ/IL-2并联和串联检测进行预测 迪澳生物DeFine.TB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检测试剂是“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防治专项成果转化产品,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该试剂盒的检测原理与文章所用技术一致,选取了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但在卡介苗和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中普遍缺失的RD1区和RD2区编码的ESAT-6、CFP-10、Rv1985c蛋白,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其表达成为融合蛋白(ESAT-6-CFP-10-Rv1985c)。在检测时,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从全血样本中分离出来,消除血液本底干扰因素,通过计数单个核细胞数量,排除人群中免疫细胞数量的个体差异影响。将定量的单个核细胞与融合蛋白ESAT-6-CFP-10-Rv1985c在细胞培养板上共培养,结核特异性 T 细胞由于记忆反应而分泌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因子,再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的浓度,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能够及时发现活动性结核患者,同时对于潜伏感染患者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排筛。“双因子”检测临床应用的价值: 发现更多的活动性结核患者 病原学阴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用于免疫抑制剂用药前结核感染的排查 健康及高危人群结核病的筛查 肺外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非结核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过程中结核病活化状态风险预测
  • 环保监测站检测结果表明:熊猫“泉泉”因吸入有毒气体致死
    大熊猫“泉泉”突然去世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其死因也引发各界诸多猜测。生前的泉泉在雪中玩耍(资料片)  山东新闻网讯 7月26日晚8时,济南市动物园召开新闻通报会,公布大熊猫“泉泉”死亡原因:为大量吸入防空洞透风孔排出的有毒烟雾呼吸衰竭死亡。  7月22日18时50分左右,熊猫馆内出现大量烟雾。19时左右,熊猫管理人员赶到馆内,熊猫馆内弥漫并有严重刺激性气味,熊猫泉泉出现疑似中毒症状。19时20分左右,兽医、单位领导及市城市园林绿化局领导相继赶到现场,组织人员迅速展开抢救,对熊猫实施吸氧、心脏按压、注射强心剂和呼吸兴奋剂、输液等措施。同时向济南军区总医院求援,向警方报警。19时50分左右,公安人员及军区总医院的专家先后赶到现场,医务人员迅速展开抢救工作。抢救过程持续了近三个小时,但仍然未能挽回熊猫的生命。警方当晚对现场进行了勘察,并询问承包防空洞的责任人,确定烟雾是人防设施承包人员在防空洞内点燃药物(优氯净,化学成分:二氯异氰尿酸钠),进行消毒杀菌时所产生,大量烟雾通过防空洞的透风口涌入了熊猫馆。此通风口系1995 年为夏季调节熊猫馆内所设,一直使用至今。  当晚23时58分,市环保监测站对熊猫馆内空气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表明,馆内的氯气浓度为16.1mg/m3,氯化氢浓度为17.8mg/m3,一氧化碳浓度为48.6mg/m3。而GBZ-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设置的标准为:氯气最高容许浓度≤1.0mg/m3,氯化氢最高容许浓度≤7.5mg/m3,一氧化碳短时间内容许接触浓度≤30mg/m3。  为查明熊猫死亡原因,7月24日上午,由山东农业大学动物医学教授、济南市动物园兽医专家以及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兽医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熊猫尸体进行剖检,剖检诊断结果为:吸入强烈刺激性气体,导致肺脏高度充血和水肿,因呼吸衰竭死亡。  根据环保检测、熊猫剖检和警方了解的情况,初步判定,熊猫死亡的原因为:防空洞透风孔排出的烟雾进入熊猫馆,熊猫大量吸入后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目前警方已立案调查。
  • 全国人大代表熊维政:建立中医药质量标准体系 释放企业创新力
    中医药独特的理论和应用方式决定了中药质量标准的建立与评价的特殊性。”3月7日,对于中药企业新时期实现创新发展的机遇,记者连线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羚锐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熊维政。此次两会上,熊维政提交了多项建议,“建立符合传统中医药特色的质量标准体系,促进中药产业发展”是其中之一。熊维政表示,中药外用药品如传统中药膏药,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应用中的辅料大多无药物标准,但在国外早已广泛应用(如合成橡胶、热可塑橡胶等)。按我国现行法规要求,如改变基质辅料需要进行临床试验,而进行临床试验投入大、周期长,不利于中药生产企业技术创新。在产品开发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质量评价体系,如对中药外用制剂基质辅料免做临床研究,对基质辅料实行备案制,并借鉴国外经验增加外用制剂所需辅料纳入药典的数量等,将会释放企业的自主创新力。此外,熊维政认为,国家将中药产业化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但中药资源商品化的程度仍然相对缓慢,中药的市场份额占比一直处在20%-30%左右,其中,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的中药品种过少。他希望国家加大力度支持中药产品特别是中药保护品种进入国家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加快中药产业化、商品化进程。并提出“加强市场监管,保障经典廉价药品的市场有效供给”的建议,以改善廉价经典药品“跟风申报或扎堆生产”,而罕见病、市场需求量小的急需药品企业不愿意申报生产的现状。对于《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熊维政充满期待。他希望通过实施中医药产学研医政联合攻关工程,制定鼓励政策,激发产学研各方积极性,开展经典名方和临床验方的开发和研究,使其转化为市场化产品,一方面可以为老百姓提供疗效好的药品,同时符合国家对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的要求。
  • 熊友辉博士当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副理事长
    2012年8月5-8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春召开,来自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共200多人出席此次会议。 会议主要分两部分,一是第七届理事会五年工作汇报,二是对第八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理事长进行换届选举。本次换届选举,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关亚风研究员当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长;敖小强、陈义、储晓刚、姜雄平、刘召贵、齐文启、宋全厚、田禾、王静、熊友辉、阎超、张新荣、赵冰、朱新强14位同志当选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第七届理事会闫成德理事长贡献突出,授予闫成德先生为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于1979年在北京成立,是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所属全国性专业分会,长期致力于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推动我国分析仪器科技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和政、产、学、研、用之间的有机结合,起到了积极的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 想用户之所想,节省成本和时间-东西分析HPLC,半制备兼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速度快,色谱柱可反复利用,流出组分易收集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到生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食品分析、医药研究、环境分析、无机分析等各种领域。 东西分析从用户角度出发,研究、生产的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通过更换流通池,实现对样品的分析及少量样品的制备的功能,一机两用,为用户节省更大的成本和时间,广泛应用到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少量样品的制备,如药物和少量天然产物的半制备分析、有机物转化产物(中间体)分离纯化,新兴有机污染物及其代谢转化产物的分离富集和纯化,复杂基质(沉积物、生物样品等)的前处理净化等。LC-5520分析兼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仪微机反控,轻松实现分析条件设置;积木式结构设计,立体式柱温箱;可快速实现分析型与半制备液相的互换;可连接柱后衍生,可兼容UV\ELSD等检测器。高性能可变波长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抑制示差拆光技术,保证低噪声和漂移;多波长10段时间程序编程,全波段停泵扫描,可精确选择波长。高精度立式柱温箱可容纳任意两根分析色谱柱,可安装半制备色谱柱;色谱柱安装更换更人性化,兼顾了半制备色谱柱的安装需求。高压输液泵双柱塞往复式大冲程高压泵,精度高,流量范围宽;程序控制实现双泵的梯度洗脱 具有柱塞杆在线自动清洗功能。色谱工作站中英文界面,更好地满足国内外用户需求;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可实现各种定量算法;记录谱图原始采集数据及相关信息,遵循GLP规范。应用案例紫外检测器测定多环芳烃图1 16种多环芳烃标样谱图(3ug/mL)色谱柱:Inertsil C18 4.6 mm×250mm 流动相:ACN和H2O(梯度洗脱) 紫外检测器:多波段时间编程紫外检测器测定铁皮石斛中甘露糖图2 铁皮石斛中甘露糖的测定谱图 色谱柱:Inertsil C18 4.6 mm×250mm 流动相:ACN-0.02mol/L:NH4OAc:20:80 检测波长:250nm 紫外检测器测定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中对羧基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酸图 3 工业用精对苯二甲酸中对羧基苯甲醛、对甲基苯甲酸测定谱图色谱柱:Inertsil C18 4.6 mm×250mm 流动相:MeOH-0.02mol/L HOAc 1:9 检测波长:254nm紫外检测器测定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图4 双黄连口服液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测定谱图流动相:ACN-0.4%H3PO4 梯度洗脱 色谱柱:Inertsil C18 4.6mm×250mm 检测波长:324nm 紫外检测器测定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中盐酸头孢噻呋图5 盐酸头孢噻呋注射液中盐酸头孢噻呋的测定谱图色谱柱:Inertsil C18 4.6mm×250mm 流动相:H2O-ACN-TFA(950:50:1200:800:1); 检测波长:254nm 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黄芪甲苷图6 250ppm黄芪甲苷标准品测试谱图色谱柱:Inertsil C18 4.6x250mm 流动相:35%ACN流速:1mL/min 进样量:20uL漂移管温度:70℃ 气体流速:90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齐墩果酸、熊果酸图7 50ppm齐墩果酸和100ppm熊果酸标样测试谱图色谱柱:Inertsil C18 4.6×250mm 流动相:MeOH-0.2%HOAc(88:12) 流速:1mL/min 进样量:20μL漂移管温度:60℃ 气体流速:900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测定银杏叶提取物图8 银杏叶提取物标样测试谱图色谱柱:Inertsil C18 4.6×250mm流动相:MeOH-THF-H2O(25:10:65)漂移管温度:65℃ 气体流速:900ml/min 进样量:20uL 样 品:银杏内酯A 236ppm 银杏内酯B 92ppm银杏内酯C 176ppm 白果内酯 252ppm
  • Science发表人类胸腺的细胞图谱,揭示T细胞的形成过程
    来自英国和比利时的一组研究人员近日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人类胸腺的单细胞转录组图谱,对人类T细胞的发育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普查。共同通讯作者、比利时根特大学的Tom Taghon教授表示:“我们现在非常了解T细胞如何在健康组织中形成。我们能够从发育中的胸腺和肝脏中鉴定出相似的前体细胞,且我们相信这些前体对于启动胎儿的T细胞发育和建立完全有功能的胸腺器官至关重要。”胸腺是T细胞发育和T细胞受体(TCR)库形成的关键器官,可以帮助人们形成适应性免疫。胸腺中的T细胞发育在空间上是协调的,而且这一过程需要胸腺微环境中的各类细胞精心配合。为了绘制一个完整的胸腺细胞图谱,研究人员从发育期、儿童期和成年期的人类胸腺样本中分离出细胞,并进行单细胞RNA测序。在开展质量控制去除doublet后,他们从发育中的胸腺中获得了138,397个细胞,从出生后胸腺中获得了117,504个细胞。他们对细胞簇进行注释,标记为40多种不同的细胞类型或状态。为了比较人类胸腺和小鼠胸腺的结果,他们随后利用出生后4周、8周或24周的小鼠样本生成了一份完整的小鼠胸腺单细胞图谱,并将这些数据与先前发表的产前小鼠胸腺scRNA-seq数据相结合。成熟T细胞的整合分析表明,不同物种之间的细胞状态有交叉。人类的GNG4+ CD8αα+ T细胞与小鼠的上皮内淋巴细胞前体A型最为相似,不过它们之间也存在高度差异表达的基因,表明其功能存在潜在差异。研究人员还比较了不同细胞的TCR库,以分析不同类型的细胞之间是否存在TCR库的差异。他们观察到,CD8+ T细胞与其他细胞明显分离,这个趋势在所有样本中都是一致的。这与外周血中分离出的幼稚CD4+/CD8+ T细胞极为相似。作者写道:“我们从人类胸腺中鉴定出50多种不同的细胞状态。在胚胎发育以及儿童和成年时期,人类胸腺细胞的丰度和基因表达谱都在动态变化。”研究人员还鉴定出全新的人胸腺成纤维细胞和上皮细胞亚群,并对其进行定位。通过计算机模拟,他们还预测出人类T细胞发育的轨迹,从胎儿肝脏中的祖细胞到多种成熟的T细胞。利用这一轨迹,他们还构建了驱动T细胞命运决定的转录因子框架。作者总结道,他们此次绘制的人类一生的胸腺单细胞转录组图谱以及不同物种的转录组图谱对天然组织微环境下的T细胞发育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普查。“人类和小鼠胸腺之间的系统比较突出了人类特有的细胞状态和基因表达特征。我们详细的T细胞发育网络将有助于建立体外类器官培养模型,从而真实地再现体内的胸腺组织。”资深作者、纽卡斯尔大学的Muzlifah Haniffa教授还指出,胸腺细胞的图谱可帮助研究人员阐明发育中胸腺的细胞信号,揭示哪些基因打开才能将免疫前体细胞转化为特异性T细胞。“这张图谱可作为在体外改造T细胞的参考图谱,为人们提供量身定制的治疗方案,”他说
  • 这所双一流高校要来雄安,十几所重点大学表态合作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这所双一流A类高校,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南大旁边的——东南大学。/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近日,东南大学副校长吴刚带队与河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雄安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刚等新区管委会领导座谈。/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1f31f831-1584-4b45-8bd7-8f418152649c.jpg" title="cSan-hkvrhps3807676.jpg" alt="cSan-hkvrhps3807676.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知道君了解到,东大主要想在雄安建设一个设计院和研究生院。/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座谈时,吴刚提出,希望东南大学能在雄安新区建设创新研究院和建筑交通规划设计院,以更大力度推进双方的合作,并希望着眼于未来发展目标,逐步研讨并推进东南大学雄安研究生院的建设。/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东大与雄安合作已久/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知道君发现,东大与雄安合作已久。/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陈刚在座谈时高度肯定了东南大学段进教授团队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进程中所开展的出色工作,欢迎并希望东南大学能够进一步发挥在土木建筑交通等学科的优势,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撑。/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在去年雄安新区宣告成立不久之后,东南大学团队就参与了新区规划的制定。/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2017年4月25日,雄安新区规划工作营启动,重点将围绕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两个规划的总体布局方案开展优化完善工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中规院规划编制工作组以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六个规划设计团队共同参加。/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这个工作营,东南大学由全国工程勘查设计大师段进教授领衔,率领精干设计团队应邀参加。/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简单说两句,段进教授是我国城市空间发展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代表性人物,2016年成为我国目前城市设计领域唯一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157c189-954b-43e3-919f-23bb538524c2.jpg" title="Fei7-hkrzyam8311747.jpg" alt="Fei7-hkrzyam8311747.jp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十几所重点大学表态合作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在东南大学之前,全国已经有十几所重点大学表态有意愿同雄安合作。/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比如,北京大学将在雄安新区建立学科齐全,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服务于一体的一流医学中心,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将在雄安新区建立培训中心。/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清华大学则考虑把雄安新区作为学生创业创新联盟的一个基地,这个联盟由150多个学校、50多家企业组成,将来会组织一些实践活动。/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此外,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林业大学,以及河北工业大学、河北大学等也都表态与雄安合作。/p
  • 化妆品:“超级功效”实则重金属超标
    继顾客疑似因敷屈臣氏面膜致死的消息后,近日,使用可丽蕊儿化妆品汞中毒事件通过法院判决最终尘埃落地。事实上,在今年之内,已经有东洋之花等品牌被陆续曝出添加重金属汞,部分产品含汞量超标甚至达17万倍。  “汞添加于护肤品中是最为普遍的,相当于行业内企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类似情况主要存在于国内品牌,背后是出于功效的考虑。因为没有成熟的技术来达到其对外宣传的效果,就用违规成份添加来替代。”国内日化专家冯建军指出。  检测显示可丽蕊儿汞超标万余倍  据中国质量新闻网报道,消费者孙女士购买了一套价值2980元的上海艾颜化妆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可丽蕊儿”化妆品。孙女士在按照说明书使用该产品半年后,就出现了全身乏力和下肢浮肿症状,经检查,孙女士被诊为亚急性生活性汞中毒、中毒性肾病。由于怀疑致病源为化妆品,孙女士将“可丽蕊儿”化妆品中的保湿美白按摩膏,和焕彩靓肤霜带到青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汞含量检测。送检结果显示,孙女士使用长达半年的焕彩靓肤霜中,汞含量高达16667mg/kg,超出《化妆品卫生规范》中规定汞含量1mg/kg之限一万多倍。于是,孙女士一纸诉状将经销商栾某,和生产商艾颜化妆品有限公司告上法庭。  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处理协调,案件终于以判决被告生产商和销售商共同赔偿治疗费、精神抚慰金,合计近18万元最终落幕。  重金属超标的多为本土小品牌  日化业界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的一些较成熟的品牌多选择不加重金属等违规物质,转而全力打造品牌、投入广告宣传,只有中小品牌依然如此操作。而一些国际大牌之所以没有选择添加,主要是担心重金属添加后所引发的天价索赔,因此坚持通过聘请大牌明星代言来宣传,淡化产品实际的功效承诺。毕竟,在这一问题上,外资大牌已经“吃过苦头”。  2006年,宝洁旗下SKII品牌部分化妆品被检出含有重金属铬及钕,一度造成下架处理和引发公众谴责。后虽经企业多番澄清,但销售经过很长时间才“恢复元气”。“因为添加重金属等违规成分,一旦遭到处罚的成本非常之高,对成熟品牌的伤害也极为深远。而小品牌就不怕罚,罚多了就重新建立新品牌,因此,这些企业一直在加这些东西,这就是现状。”该人士坦言。更重要的是,虽然化妆品本身成本较低,且价格上升相对较慢,但以达到同等功效为目的,使用重金属的成本明显更低。安全的美白原料则要1万多元/公斤,而含有汞、砷、铅的美白原料只需要数百元/公斤。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美容化妆品业商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志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不允许加违规成份的总共有800多种,而违规添加手法数以百计,这些情况专业人员都很清楚。除了汞这种重金属,很多企业开始添加氢醌、维甲酸和果酸等违规物质。”  本土小品牌借“超级功效”推广产品  杨志刚告诉记者,企业添加这些违规成份更多是出于功效的考虑,而非成本因素,“化妆品、护肤品本身成本并不贵”。相比国际大品牌的重金宣传攻势,国内小品牌没有这个财力,只能靠承诺超过现有技术所能达到“超级功效”来竞争。  “使用"氯化氨基汞"这类汞化合物能够提高祛斑美白产品的效果表现,强调皮肤表面的物理变化,这也迎合了很多消费者对于护肤品希望尽快见效的心理。此外,每种护肤品的受众皮肤情况各不同,因此,要达到产品使用后"千人一面"的快速效果,很多厂商也会采取"非常规"的手段”。冯建军指出,“可以说,市场上众多宣传多少天之内立即变白功效的产品,极可能都是添加了这样的成份。”  一位国内日化企业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涉及祛斑美白的配方达上百种,在违规的监管上可以说是“防不胜防”。“比如,氢醌就主要是添加在美白祛斑的产品中,其添加出的效果与汞的化合物差不多,虽安全性比汞要略好。但是长期使用,亦可能导致皮肤肌素脱失,甚至引起外源性白斑病等病症。此前,东洋之花的美白面膜产品就是因被查出氢醌而曝光。另外,还有维甲酸和果酸这类成分的添加,其中果酸主要用于抗衰老产品。”此外,有业内人士表示,国内的一些小日化企业甚至在产品中添加白芷等禁用物质,并在产品成份列表中明确标识。  相关  23%美白化妆品汞超标  事实上,汞、铅等重金属超标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特别是在具有祛斑和美白功效的化妆品中。今年5月份,一份由10家民间环保组织发布的美白、祛斑化妆品重金属含量调查报告显示,在北京等10个城市抽检的化妆品产品中,有112个汞含量超过了国家标准,占所有抽检产品数量的23%。  2011年末国家食药监部门对美白、祛斑类化妆品抽检结果也显示:18项不合格产品中16项为汞超标。而实际上,早在2006年,当时国内知名品牌“白大夫”旗下的产品就曾因重金属被检超标而声名狼藉,企业发展严重受损。时隔六年,日化化妆品中禁用或限用的重金属铅、汞、砷依然屡禁未止。  业界分析  洋品牌  为挤压竞争对手力促国标制定  以帮助美白功效的有效添加物成本为例,目前禁用的氯化氨基汞的市场价约为400元/千克,替代物α-熊果苷的价格则在1100元/千克左右。由于成分功效的差别,要达到同等美白功效,合规成分α-熊果苷的投入将高出数倍。成本的巨大差异和“一用就白”的承诺,让美白化妆品成为质量问题高发区。但是,杨志刚同时指出,化妆品添加品的去留问题“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背后另有故事。  根据第15届中国美妆产业创富论坛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化妆品(护肤品)市场2011年销售额突破2000亿元大关,市场规模跻身全球第且每年保持15%的销售额增速,成为全球化妆及护肤品核心市场之一。其中欧莱雅、宝洁、雅诗兰黛、资生堂等跨国集团占据了利润丰厚的中高端市场。  在销售额不断稳步增长的情况下,外资品牌也在不断向中西部以及三四线城市下潜。而中国持有效期生产许可证的化妆品企业约3300家,以民营企业为主,除上海家化规模和业绩表现还可以之外,其他企业总体处于势弱的格局,甚至很多曾经风光的企业也今不如昔。以上市企业索芙特为例,其2012年上半年的亏损额已达到去年同期的五倍。  杨志刚表示,跨国集团尤其是部分市场垄断企业想要干掉竞争对手,拼命推动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在一定范围内限制某种成分的使用。因此,除了对人体有明显伤害的重金属等物质外,一些现被禁用的成分也许并非不能使用。“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一些小厂家添加了某些特殊成分的产品取得好的效果,大厂若跟进添加可能承担巨大风险,不添加又在功效上难以与之竞争,就推动了对这个成分的限制。”杨志刚指出,“比如维甲酸和果酸等物质,原则上在医学专业人员指导下是可以加的,效果也不错,但日化厂家私自添加就不行。”
  • 都江堰熊猫谷———大熊猫的乐园
    由我司承建的都江堰熊猫谷景区负氧离子监测及数据发布系统完成安装调试,并通过相关部门验收。靖安县观音岩风景区负氧离子监测及数据发布系统是在景区内安装了一台负氧离子监测仪及1块LED显示屏,负氧离子监测及数据发布系统主要用于监测该景区的环境大气负氧离子浓度、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实时数据。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繁育野放研究中心———熊猫谷,位于都江堰玉堂镇白马村,距离成都市大约50公里。野放中心总体规划用地2004亩,计划投资3亿元,野化研究生态面积1.4平方公里建成后,将容纳30~40只大熊猫,以及50~100头(只)小熊猫等伴生野生动物。
  • 4大胸科医院联合发表研究结果,活动性结核诊断有了新方法!
    在7月初出版的Journal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2020年影响因子5.531)刊登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联合广州市胸科医院、湖南省胸科医院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共同开展的一项前瞻性多中心诊断研究成果,该研究为活动性结核病的精准诊断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研究背景结核病一直是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死因之一。WHO 推荐的结核病分子诊断方法在培养阳性结核患者中有较好的效果,但它们的灵敏度难以涵盖到培养阴性结核病例。IFN-γ释放试验虽然可以用做结核感染诊断,但无法区分活动性结核和结核潜伏感染。在结核病高负担国家,如何准确诊断活动性结核病,特别是实现菌阴结核的实验室诊断,是控制结核病传播和终止结核的难点。在国家十三五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支持下,该团队使用结核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 联合检测技术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案。 研究方法该项研究在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期间连续纳入了3245例疑似结核患者,最终,2536例被诊断为活动性肺结核和718例非结核病例,其中活动性肺结核病例有1092例为结核病确诊病例,1444例为临床诊断病例(详见Table 1)。对患者同时采取痰液样本和血液样本,针对每位受试者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结核特异性蛋白ESAT-6–CFP-10-Rv1985c刺激后,分析其IFN-γ和IL-2的释放水平,建立活动性结核预测模型。研究结果①新的检测靶标IL-2特异性高达94.3%研究结果发现IFN-γ的ROC 曲线下面积为0.859,而IL-2 的ROC 曲线面积0.865(详见Fig. 2 ) ,IFN-γ的总体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8% 和81.5%,IL-2的特异性为94.3%,灵敏度为72.6%(详见Table2)。 ②新的检测靶标IL-2提高结核病的检出率双因子检测的敏感性为87.9%,单因子检测敏感性为83.8%,敏感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引入新的检测靶标IL-2,表明约16%的活动性结核患者中IFN-γ结果为阴性,而这些患者中有1/4的病例IL-2 结果为阳性。当IFN-γ和IL-2 串联组合时,特异性进一步提高到96.0%,可与分子诊断的培养阳性检测结果相媲美,甚至可以对培养阴性的患者产生可靠的结果。 ③并联检测敏感性高达87.9%,串联检测特异性高达96.0%进一步分析IFN-γ和IL-2联合应用对活动性结核病的诊断价值。对IFN-γ和IL-2 进行并联检测时,敏感性升至最高的87.9%,特异性达到79.8%,阳性预测值达93.9%;当IFN-γ和IL-2 进行串联检测时,718 例非结核患者中有689 例检测结果为阴性,特异性为96.0%,敏感性为68.5%,阳性预测值为98.4%。值得注意的是,串联检测在结核病确诊患者的敏感性(72.1%),高于临床诊断敏感性(65.8%),提示IFN-γ和IL-2串联检测的准确度与结核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④双因子联合检测灵活性高,满足不同的检测场景研究团队根据活动性结核病不同流行模型,分别阐述了IFN-γ和IL-2联合检测在不同模型中诊断价值,并提出了适用于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各自的诊断算法。 在综合性医院中,约有10%的结核疑似患者最终确诊为活动性结核,与常规涂片镜检相比,使用具有更高敏感性的双因子并联检测可帮助临床医生发现更多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如图B);在结核病专科医院,结核病疑似患者中活动性结核病的比例达到50%,使用具有高特异性的双因子串联检测可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特别是菌阴结核患者提供诊断依据(如图A)。 根据在不同医院中结核病患者不同的比例,采用IFN-γ/IL-2并联和串联检测进行预测 迪澳生物DeFine.TB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细胞因子(IFN-γ和IL-2)检测试剂是“十三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传染病防治专项成果转化产品,目前国内已获批上市。该试剂盒的检测原理与文章所用技术一致,选取了存在于结核分枝杆菌,但在卡介苗和大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中普遍缺失的RD1区和RD2区编码的ESAT-6、CFP-10、Rv1985c蛋白,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其表达成为融合蛋白(ESAT-6-CFP-10-Rv1985c)。 在检测时,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从全血样本中分离出来 ,消除血液本底干扰因素,通过计数单个核细胞数量,排除人群中免疫细胞数量的个体差异影响。将定量的单个核细胞与融合蛋白ESAT-6-CFP-10-Rv1985c在细胞培养板上共培养,结核特异性 T 细胞由于记忆反应而分泌γ-干扰素及白细胞介素-2因子,再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的γ-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的浓度,来判断其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反应。用于结核病的辅助诊断,能够及时发现活动性结核患者,同时对于潜伏感染患者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排筛。“双因子”检测临床应用的价值: 发现更多的活动性结核患者 病原学阴性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用于免疫抑制剂用药前结核感染的排查 健康及高危人群结核病的筛查 肺外结核病的辅助诊断 非结核病的鉴别诊断 治疗过程中结核病活化状态风险预测
  • 方家熊院士:卫星遥感技术民用化 促进国产光谱仪发展——访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方家熊院士
    方家熊院士是我国光传感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副总工程师,兼任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光学学会红外与光电器件委员会主任。  方家熊院士历年来从事中、长波红外传感器、紫外传感器、短波红外传感器等半导体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其主持开发的多种传感器成功应用于“风云1号”、“风云2号”气象卫星,“神舟3号”航天飞船等,相关成果获6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航天红外遥感解决了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开拓了中国航天遥感用红外传感器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方家熊院士  近日,仪器信息网编辑专访了方家熊院士,方家熊院士系统介绍了航天遥感用红外传感器技术民用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目前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发表了见解。航天红外遥感技术在民用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我们原来一直在研究航天红外遥感技术,并未涉及民用近红外光谱仪领域。而现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开始全面涉足红外多光谱技术的研究。”方家熊院士说道。  “为什么我们会对航天红外遥感技术民用化感兴趣?”  方家熊院士首先介绍了他和他的同事们由原来研制航天红外传感器转向民用近红外光谱仪器技术研究的相关背景。  2006年,我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获得了一个有用的信息:一些仪器公司在生产小型光谱仪器时,一些关键的器件国内没有,都是向国外公司购买。对此我们进行了调研,结果发现,近10年来科技部等部委通过各个渠道支持了很多研制小型、微型近红外光谱仪项目。但这些项目研制出的仪器其核心部件都采用了国外的,并且,这些仪器完成后并没有产业化。  事实上,上面所说的核心部件正好是四年前我们为航天应用研发的“铟镓砷近红外焦平面”,仪器就缺这个器件,用户很迫切,而我们又能够生产这个核心部件,那么,我们应该在这方面做一点事情了。  另外,将航天红外遥感技术民用化还有一个大的背景:国家明确提出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中,希望中国科学院不光是研究一些“大”科学,像发展航天技术等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发表科技文章,还要为工业、农业、医学等各领域做“一些”具体事情,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在这个指导思想下,中国科学院有两个“大部署”:一是创办新所,这个新所要和地方政府联合创办,其目的很明确,不仅要研究尖端技术,更要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二是一些老所办分所,分所的研究领域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特色相结合。中国科学院各个所都在“动”,我们所也在努力。例如,我们所办了两个分部,一个常州分所 另一个嘉定分部正在建设中。  航天仪器技术转向民用:重点在于研发低成本技术  中国航天遥感用红外传感器技术,毋庸置疑是先进的、高水平的。但航天仪器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需要突破哪些“瓶颈”呢?针对这一问题,方家熊院士谈到:  将一些航天仪器技术转向民用有许多需要再研发的地方,以近红外光谱为例,近红外光谱技术发展是以应用为驱动的,所以,我们在2008年就开始和“外面”联系。其中,一位是江苏大学的陈斌教授,他研究的领域主要是食品工业,自己也研制一些近红外光谱仪器分析软件和硬件。另外一位是浙江大学的龚淑英教授,她研究的领域主要是茶叶质量评价。两位教授都是从事应用研究的,他们对近红外光谱仪的要求是小型化、可靠、便宜。  说实话,研制符合这三个要求的近红外光谱仪的难度不比研制航天仪器低。航天仪器也要求小型、可靠以及低功耗,但对成本没有过多要求。小型、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器在工业、农业、医学等各方面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但是现在一般一台仪器需要几十万,如果是野外使用的常常需要上百万,所以迫切要求降低成本。  然而,对我们来说,“便宜”不是通常认为的扩大生产规模来降低成本,而是要研发低成本技术。例如,原来在航天仪器中使用铂金、黄金材料,现在转向民用需要使用铝等普通金属材料,成本降低的同时要保证相应的性能也能满足使用要求。低成本技术要求从原理上、基础上研究,进而带动基础技术研究。而且,这些相关课题的提出是我们从应用中移植过来的,不是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完全是我们自创的。  成立“组件应用技术研究组”:已完成微型近红外光谱仪原理样机  2009年的时候,方家熊院士团队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组——组件应用技术研究组,研究组的近期发展目标是建立三个设计平台、三个测试平台,还要研制出微型近红外光谱仪。  其中,设计平台分别是大规模电路设计平台、工艺设计平台、可靠性设计平台;测试平台分别是红外器件MTF(调制传递函数)测试平台、小型光谱仪参数测试平台、短波红外焦平面参数测试平台。这些设计平台、测试平台属于应用基础技术,主要是为了我们的“铟镓砷近红外焦平面”器件能在近红外光谱仪中得到很好应用,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器件性能、降低成本,也为航天应用中的器件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手段。  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近红外光谱仪的原理样机,正在测试“铟镓砷近红外焦平面”器件的应用效果。同时,我们也搭建了MTF测试系统,现阶段主要测试“铟镓砷近红外焦平面”的传递函数,目标是找出传递函数与器件的设计、加工、物理机理之间的关系,将器件本身搞清楚,以提高器件的传递函数。MTF测试系统项目就是我们从应用中提炼出来的基础研究课题。  在这个过程中,方家熊院士团队有两点体会:首先,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以应用带动有关技术的发展,这里的“技术”包括软件技术、基础技术、硬件技术,基础技术主要是化学计量学;其次,从新应用要求——低成本技术要求中提炼出基础技术课题进行研究,获得我们自己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而且这个成果是可以马上实现应用的。方家熊院士谈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存在问题及与国外差距  方家熊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光传感器专家,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针对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方家熊院士以其40多年科研工作的经验指出:  我国分析仪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生产制造脱节  首先最大的问题:我国科研力量分散,如何将其“捏合”起来?  我国科研力量存在着分散、“小打小闹”、“捏不起来”的问题。如何能把科研力量捏合起来,形成我国分析仪器硬件技术、软件技术的攻坚力量是目前我们着重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如何与国外仪器公司相处?  一方面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应该感谢国外仪器公司的帮助,另一方面两者之间还存在着竞争关系。所以,国产分析仪器公司与国外仪器公司之间是一种又合作又竞争的关系,而在这个关系中,最好的结果是能够获得双赢,国外仪器公司能够赚到钱,我们的相关工业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共同使仪器的价格降下来,共同努力使应用范围更广泛。  第三个问题:如何将企业人才培养计划提升至更重要的位置?  国家基金委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主要有两个任务:第一就是把基础研究成果成功延伸到应用研究和生产制造环节中,为应用研究和生产制造提供科学方法 第二是培养科技人才。当前的科技人才培养主要在大学和科研院所,未来应该把企业人才培养列到更重要的位置上,促进企业提升技术水平,促进企业能很快将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到生产中。  第四个问题:我国科技界只紧盯、跟踪国际前沿技术,这是一个误区!  紧盯、跟踪国际科技前沿以前是需要的,但做不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所谓“紧盯国际科技前沿”就是一些人在做,但领头的人多是外国人,等于说我们是跟着别人跑、是落后的。“跟踪国际先进技术”则是别人已经做了五六年、已经产业化了,我们再跟着做,距离“前沿”就更远了。  为什么过去我们一直都是在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我认为是我们对应用技术没有研究透彻。没有研究透彻,就发现不了问题、提炼不出基础研究课题。我们的基础研究通常是看到国际上发表了什么文章,跟着做。我想我们要努力改变这种状况了。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水平而主要在可靠性  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与国外的技术水平相差并不大,差距主要在可靠性方面。但我国分析仪器行业对仪器的可靠性研究并不太重视。陆婉珍院士曾经提出的“我国分析仪器企业应发展稳定、可靠的硬件”的经验之谈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另一个差距是在仪器的配件方面,通常,国产仪器配备的附件没有国外仪器配备的完善。国内仪器生产企业与应用者的联系不紧密,生产企业对用户不了解,不知道用户想干什么。并且,若只是为一部分用户的应用需求而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多数国内生产企业是不愿意的。  事实上,在仪器的关键器件方面,国内与国外差不多,国内外仪器公司的关键部件都是购买的,区别只在于,国外仪器公司的国内有这方面的器件,或有价格的优势;而我国的仪器公司则需要向国外购买,无法实现完全本土化生产。  对年轻基层科研工作者的建议:在干中学、在干中提升水平、在干中获得利益  首先,做好当前的工作。即使只做一天的工作,也不要马虎的混过去。遇到什么问题,记录下来,再寻求各种方式去解决。  第二是碰到任何分析仪器、分析方法时,主动把它们的原理搞清楚,这个学习过程比在大学里的学习有效得多。  第三是在做一个实验时,尽力将实验的所有配置以及它们相互之间是如何配合的全部弄明白。  总的来说,就是在干中学,在干中提升自己的水平,在干中获得自己的利益。在当前的工作中磨练创新思维,从小改小革向重大创新发展。  后记  采访过程中,方家熊院士谈到,“今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未来我国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转变,我国科技界肩负着重大使命。”  “那么,科技界如何为国民经济发展贡献力量?我认为具体就是提炼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如专利、生产方式等。大家常说为国家做出贡献,但上升到‘贡献’的程度还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只是做一点有用的事情吧。”  “科技要为国家经济战略转型做贡献”,是方家熊院士反复强调的观点。这充满深情的话语,折射出这位年过七旬的老科学家对国家民族、对科学事业的强烈责任感和远大抱负!  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方家熊院士简历  方家熊,1939年出生,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光传感技术专家,安徽黄山市人,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方家熊院士多年从事光传感器研究,为我国空间遥感系统提供了多种红外传感器。他提出了变能隙半导体红外传感器的工程优值参数概念和测试方法 解决了空间用红外传感器的技术基础及工程问题,满足了我国首次从卫星对地球的长波红外遥感的要求;为新型空间遥感系统的需要实现了碲镉汞红外器件对1~15微米探测的全波段覆盖;提出了我国第一个多光谱红外焦平面组件方案并研制成功;为“风云1号”卫星、“风云2号”卫星以及“神舟3号”飞船提供了各种多波段红外传感器组件,并推广应用于航空遥感系统和工业、交通、环境和医学等领域。  方家熊院士近几年从事光传感器组件应用技术研究,包括组件应用功能的增强方法,涉及微弱信号提取和处理电路设计和测试分析以及各个接口技术及综合集成系统组件的发展。  联系方式:jxfang@mail.sitp.ac.cn
  • 中国导弹技术专家陈敬熊院士逝世
    中国工程院院士、电磁场理论和天线设计专家陈敬熊,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3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陈敬熊,1921年10月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1947年6月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系,1950年6月在上海交大电信研究生毕业。曾担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研究员,航天工业总公司第二研究院23所副所长,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敬熊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起,一直从事电磁波地面波传播、电磁场理论、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他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麦克斯韦尔方程的直接解法理论,解决了大量微波技术和天线工程中的理论问题,为我国国防通信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制导雷达天线设计早期开拓代表人物之一。陈敬熊是我国第一代航天人,曾为我国第一枚国产地地导弹研制导弹天线,让“1059”导弹成为“有的之矢”;带头攻克了我国第一枚地空导弹“543”制导站的研制难题,该制导站应用在红旗一号、红旗二号、红旗二号甲武器系统,承担起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卫祖国领空的神圣职责;在我国空天防御系统研制起步期承担起“101”雷达、“102”雷达、“715”雷达的研制任务,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相控阵雷达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1954年,陈敬熊第一次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其中写道:“要想中国富强起来,一定要有发达的科学技术为前提… … ”在与科研相伴的70余年里,他始终秉持着这样的理想而不懈努力。
  • 气质联用分析仪揭秘大熊猫“身份证”
    圈养大熊猫(雄:左图 雌:右图)在墙面和护栏上擦蹭臀部留下气味  在人类的眼中,所有的大熊猫不论雌雄,其外形、体态和毛色等都是相同的,大熊猫个体之间如何相互识别?划地盘和吸引异性是动物世界最为热衷的头等大事,即使憨态可掬的大熊猫也对这两件大事具有战略意识,大熊猫们如何吸引配偶和示警天下?它们采用什么方式来区分亲属和非亲属,从而避免和近亲个体交配繁殖?对于科学家来说,揭示大熊猫“相亲”的秘密是很有意思的课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和中国保护大熊猫国际合作项目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及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两项合作研究日前分别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文章称,大熊猫的肛腺气味可以充当它们的身份证,从而帮助大熊猫划分自己的地盘 在发情交配季节,雄性个体的尿液还充当了区分亲属和非亲属的主要标志物。这两项新成果对解释圈养雌性大熊猫的配偶选择行为,进一步推动野生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大熊猫也有“身份证”  有关大熊猫肛腺含有性别和个体“气味指纹”的研究结果近日发表在国际化学生态学会官方刊物《化学生态杂志》(Journal of Chemical Ecology)上,该结果修正了Hagey和 MacDonald于2003年发表在该杂志上的类似研究。这也是我国有关大熊猫化学通讯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刊发于国际专业权威杂志上。  看过野生大熊猫录像或者去过动物园繁育中心的人会发现,野生和圈养大熊猫经常在地面、墙面或者树干上擦蹭胖胖的臀部,其实那是在遗留一些气味标记,有时也会通过排尿的方式遗留标记。哺乳动物化学信息素的研究和分析是近几年的热门研究领域。文章作者之一、中科院动物所副研究员张健旭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介绍说:“肛腺是哺乳动物的一个重要气味腺,大熊猫正是通过肛腺标记,将分泌物留在领域内的物体上传递信息,从这些气味信息中,我们可以辨识大熊猫的一些特征。”擦蹭臀部的小动作实际上是大熊猫在出示自己的“身份证”,即向它的同类传递自己的性别、性成熟、健康状况等信息。  研究人员利用常规的溶剂萃取和气质联用分析,从16只成年大熊猫的特化气味腺体——肛腺的标记物中检测到39种成分。但其间并没有发现性别特有的化合物。但之前,张健旭等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啮齿类动物等信息素建立的方法,于是研究人员以这个方法为基础,将39种成分中含量较高的21个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进行定量比较找到了其中的成分,即:5-甲基乙内酰脲、吲哚和芥酸在雌性中含量较高,角鲨烯和对苯二酚在雄性中含量较高。它们分别被确定为雌性和雄性的推定信息素,证明肛腺标记物存在传递性别信息的物质基础,即性别的气味指纹。  另一方面,研究人员通过个体特有成分,各主要成分组成的个体间变异度(相对标准差)以及同一个体不同肛腺标记物化学组成的聚类分析,证明肛腺的气味含有大熊猫的个体信息,即与DNA指纹相类比的个体气味指纹。  这样,研究人员逐步认识到,大熊猫通过肛腺标记,将分泌物留在领域内的物体上以传递信息,其性别和个体“气味指纹”是传递相应嗅觉信息的物质基础,在大熊猫配偶识别、领域行为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另外,此前有研究人员已经研究并公布了吲哚、角鲨烯和一些直链脂肪酸等成分,这次研究不但证实了这些成分,还从大熊猫肛腺气味中新发现了三种醛类、苯乙酸、5-甲基乙内酰脲、对苯二酚、苯丙酸和芥酸等成分。  “但所有这些成绩还只是迈了一小步,我们正在考虑进一步利用行为实验验证这些推定性信息素的活性,并将研究处于繁殖期的大熊猫的化学信息素的变化情况。”张健旭说。  凭借尿液“认亲择偶”  而另一项合作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通报》第9期上的《雄性大熊猫尿液中包含亲缘关系的信息》。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刘定震带领的研究组发现,大熊猫肛腺分泌物和尿液是用于其亲缘识别的主要亲缘气味源。  近亲回避是动物(包括人)的本能行为。动物一般通过一些特殊的机制来完成这种回避,如某一雄性(或雌性)个体在性成熟前离开出生地,扩散到其他的地方,并与那里的同类繁衍后代。如果分布区狭窄,它们会通过一些特殊的辨别机制区分亲属和非亲属,从而避免和近亲个体交配繁殖。因为近亲繁殖会导致个体适合度的下降。  刘定震说,除非在发情交配季节,一般大熊猫相互间不会发生直接的接触。气味标记就是它们保持相互联系、护卫家域和维持社会等级的主要方式。课题组人员采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采自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不同年龄、性别的大熊猫尿液和肛腺分泌物化学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并与个体间的亲缘关系进行相关分析。他们发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结果——大熊猫的尿液中包含有关亲缘关系的信息,即亲属之间在尿液的化学物质成分及其比例上是相似的,而且这种亲缘信息仅存在于发情季节的成年雄性个体尿液中,幼年、雌性个体的尿液及非发情季节的雄性个体尿液则缺少该信息。  大熊猫属独居型动物,行为学观察表明,野生和圈养大熊猫都表现强烈的配偶选择行为。对于雄性不参与亲代抚育和后代关怀的一夫多妻制中的雌性,其较雄性参与后代抚育的单配制中的雌性,选择配偶时会更为慎重。每年仅在春季发情一次的雌性大熊猫就更符合这种情况。  “但是,若在这个短暂的时间中失去交配、繁殖的机会,它们则将错过一年的繁殖。根据测算,如果野生大熊猫错失一次繁殖期就意味着在其生命周期中繁殖成功率降低16%~20%。面对如此大的代价,雌性大熊猫应选择最合适的配偶使其繁殖成功率最大。所以,在选择配偶的过程中,寻找一个既非过分近亲也非过分远亲的雄性配偶就显得尤为重要。”刘定震进一步解释说。  这是首次在大型哺乳动物的尿液中发现这种亲缘信息。科学家曾在小型动物,如金仓鼠和野生北美河狸的研究中证实亲缘气味的存在。刘定震说:“虽然有关亲缘气味产生的内在基因机制还不是十分清楚,但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表明,基因和皮肤腺体的化学分泌物是协同变化的。肛门腺或肛腺在食肉类动物中尤为发达,其腺体分泌物经常被用来进行化学通讯。尽管目前人们对这种腺体在食肉类动物中的广泛存在是趋同进化还是趋异进化现象还不是十分清楚,但大家普遍认识到其在食肉类动物的社会生活和相互通讯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 低碳行动,拯救北极熊于一声“碳”息
    Lightway- 点亮未来 - 2020年7月20日,国际权威杂志《Nature Climate Change》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北极熊的研究报告《Fasting season length sets temporal limits for global polar bear persistence》,并迅速登上各大热搜头条。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北极海冰消融,使得北极熊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北极熊被迫前往海岸地区。而在那里,北极熊很难找到食物和哺育幼崽,这将使北极熊的数量大幅下降。在部分地区,北极熊已经陷入数量螺旋式下降的恶性循环。 全球气候变暖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室效应的不断累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就像一层厚厚的玻璃,把地球变成了一个大暖房。除非人类采取更多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否则这一物种或将在2100年左右几乎消失。 光催化CO2还原 如何实现CO2的捕捉、储存和利用,以及如何降低地球大气中的碳含量,成为了全球科学家研究的焦点。光催化方法还原CO2,可以在比较温和的光照反应条件一步直接获得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化学品及燃料,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光反应量子产率(PQY)为光催化过程的评价及催化剂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指标,PQY越高,说明光反应对光子的利用率越高,催化剂的性能也越好。 Ru-Re超分子复合物光催化剂体系CO2还原反应 钌-铼(Ru-Re)超分子复合物是近年来研究比较热门的光催化剂,可催化太阳光照下CO2还原为CO的光化学反应。 图1. Ru-Re超分子复合物催化下光反应示意图 光反应量子产率测试 CO2还原过程的光反应量子产率使用岛津公司最新发布的Lightway PQY-01光反应评价系统进行测试。实验中照射光波长为470nm,强度为17 × 10-9爱因斯坦/秒。PQY-01测试得到吸收光谱及吸收的光子数。CO2还原反应生成的CO使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定量。图2显示了CO生成量和吸收光子数相关的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反应的量子产率,计算得到CO生成的量子产率为40%。 图2. 一氧化碳生成量 vs 吸收光子数 中间体追踪 光反应中间体的追踪对于研究反应机理,开发高效的催化剂体系十分有用。PQY-01可以直接检测到在Ru-Re超分子复合物催化下二氧化碳还原反应的中间产物(图1)。从图3和图4可见,随着反应的进行,在550nm附近出现了一个新的吸收峰,此峰为光反应中间产物的吸收光谱。经过与文献报道的数据进行对比,确认中间产物为单电子还原产物,为Ru-Re超分子复合物的光电子转移反应所生成。 图3. Ru-Re超分子复合物光催化反应的光谱测量结果 图4 Ru-Re超分子复合物光催化剂反应的微分光谱结果 如果这类Ru-Re催化剂能够投入实际应用,那么就如同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合成为淀粉和蔗糖等碳水化合物一样,人类就可以通过效法自然的人工光合成,缓解温室效应,应对未来能源危机。
  • 熊猫事件让《食品安全法》沦为一纸空文
    一个幽灵,一个三聚氰胺的幽灵,在中国大地徘徊不去。  就像是一种宿命与诅咒,当新年伊始,三聚氰胺再次扑面而来。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据1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此次问题依然出现在奶源上,而且可能是使用了当年的遗留有毒奶源。而且据了解,对于上海熊猫乳品问题的查处,早在2009年4月已经进行,但在之后长达8个月的时间内,一直处于对公众“保密”状态。  相关部门对上海熊猫乳品问题长达8个月的“保密”,与他们在2008年三鹿事件暴发之前的隐忍与沉默,如出一辙。一切都未曾淡漠,一切也犹可追记:在三鹿事件中,早在2008年3月,就有许多消费者反映奶粉问题,幼儿罹患肾结石的病例不时出现,至当年8月初,专家鉴定问题奶粉中有大量三聚氰胺,有关部门却表示“不便透露进展情况”。直到大量结石患儿涌现,舆情为之汹汹,卫生部才于当年9月11日公开结果。其间相关部门长达近半年时间的沉默,既没有发布预警提示,更无信息公开,都曾经让人悲愤莫名。  相似的情节重复着相同的悲情。他们总是这样,不惮以更长时间的 “保密”与无可奉告,来作为对这样一种悲情的铺垫与淤积。三鹿事件一年之后,当我们再次置身于“上海熊猫”的悲愤之中,回望那个被三聚氰胺命名的2008,不免自问我们从中到底得到什么?除了那些被祸及而且至今得不到赔偿的结石宝宝,我们真的有什么真实的触动与改善吗?我们已经看到,因“三鹿”事件引咎辞职的国家质检总局的官员已经复出履新,因三鹿及后续众多品牌的问题奶粉事件受到冲击的中国乳业已经全面复苏。但当上海熊猫事件再度上演,一切仿佛又只是刚刚开始。  我们真的能够走出2008那个奶粉漫天飞扬的迷茫秋天?在支付了无比沉重的生命与社会代价之后,我们真的能够获得进步与“补偿”?从三鹿事件到上海熊猫事件,无不表明政府的社会责任及监管职能,永远是一些食品安全问题中最让人痛心与不安之处。  固然,上海熊猫事件中,8个月前政府已经予以“秘密查处”。但这却不是对公众保密的理由。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中,公众有权第一个知道真相。显然,一种秘而不宣的查处,于消费而言是一种冷血,因为它无疑是将一些可能的受伤害者忽略掉了,同时也忽略了他们要求赔偿的权利 于不法企业而言则是一种姑息养奸,因为它助长了不法企业的侥幸心理。报道中,对于政府部门为何在查处了8个月之后才把情况通报给公众的问题,业内人士仅表示,“目前乳业恢复形势很好”。为了行业的利益,不惜以公众生命安全为代价,这正是一种冷血行政。  作为一个更加重大的事实,是在 “上海熊猫”事件对公众保密的8个月时间内,正值《食品安全法》颁行之际。这部于三鹿事件之后推出的,于2009年6月1日正式施行的法规,不论在信息公开及安全监管方面,都曾被寄予厚望,舆论亦乐观地表示,它“将为系统有序地解决当前食品安全问题提供法律制度保障”。然而一次“上海熊猫”事件,却让《食品安全法》沦为一纸空文。
  • 上海三聚氰胺事件 熊猫乳品三高管将被起诉
    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涉嫌生产、销售含有超量三聚氰胺的奶制品事件,上海检察院官员昨天表示,公司总经理等三名高管将在近期被起诉。  据外电报道,三人最快将在2月被控上庭。  事件连日来在海内外媒体引发各种质疑之声,因为情况显示这一波“毒奶”事件至少早在8个月前就已被发现,却到现在才对外界公开 奉贤区检察院官员昨天更表示,调查行动其实早在去年2月就开始,因此当局对整个事件的“保密”长达11个月。  上海舆论担心此次事件会不会演变成有如2008年9月的全国性毒奶事件,进而使国际社会再度责难中国隐瞒真相。  在巨大舆论压力下,上海市新闻处昨天下午表示,今天将对外提出说明。  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是在去年最后一天发布上海熊猫乳品涉案及被查禁的相关消息。  《21世纪经济报道》本周二却表示取得一份《关于上海质监局查处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违法生产伪劣乳制品情况的通报》,显示早在去年4月29日,国家质检总局就已下发给各省市地方政府,通报有关上海在4月23日查处上海熊猫公司的发现,《通报》表示上海政府当时采取的行动包括全面检查、回收、勒令停产、追查流向及调查相关负责人。  报道也指出,卫生部长陈竺去年11月26日也在内部会议上,点名谈及此案。  但所有发现和行动消息一直没有向社会公众披露,以致毒奶事件最少“保密”了8个月。  上海质监部门近日面对媒体追问,开始时以“事件已进入司法程序”回应,不愿进一步说明,昨日则已经无法联系。  本报前天和昨天都致电上海市质监局,对方表示这问题应该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的食安办联系 但食安办人员则表示他们只对食品流通领域负责,不对生产事务负责,“毒奶”是生产事务,应该由质监局负责,而质监局新闻处表示要了解情况,应该直接问质监局办公室。  各方报道显示,这是一年多前三聚氰胺事件的续篇。当时被查禁的不合格产品并没有完全销毁,而是进入了库存,事过境迁,乳品业复苏,这些产品又回到生产线上。  舆论因此质疑“瞒报”是为了不要打乱形势逐渐好转的乳品业市场,甚至担心会影响经济的复苏。  监管部门调查发现,上海熊猫公司就是违法将三聚氰胺超标的回收炼乳用于回炉生产,并且使用了由宁夏熊猫乳品公司提供、因三聚氰胺超标被当地质监部门明令禁止销售的奶粉原料。公安部门并且已将宁夏熊猫的相关嫌疑人移送宁夏公安部门处理。  但是,《每日经济新闻》昨天报道,宁夏质监局内部人士对该报表示已经发函给上海食安办,质疑上海方面所发布的内容和事实,要求上海方面出具产品检测报告。  在中国乳制品行业中,使用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过去一直是公开的秘密,当局也允许微量的使用。但自从2008年爆出多家乳制品公司使用过量以致多名幼儿受害的事件后,便遭到明令禁止使用。  不过有关方面的监管显然效果不佳,上个月,陕西的金桥乳业有限公司也被查出5.25吨问题奶粉,其中275公斤含超标三聚氰胺。
  • 专访熊伟教授:新型质谱技术让神经化学研究进入单细胞时代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0bb94937-6370-4e0c-8471-e1a4f208f43b.jpg"//pp  采访嘉宾:熊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pp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细胞也是。然而,科学家们在进行现代生物学研究时,大多时候都考察的是细胞群体,而忽略了细胞异质性。/pp  就拿神经细胞来说,大脑中有亿万个神经细胞,这些神经细胞在细胞形态,突触连结,细胞结构,电生理以及生理功能上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不同种类的神经细胞中,其基因组、蛋白组、化学分子组成、含量、代谢也都有着很大的差别。在直径不到1毫米的一个很小的脑区,可能就存在几十种甚至上百种完全不同的神经元以及胶质细胞类型。甚至很多情况下,即使物理距离上相邻的两个神经元也可能是两个不同的神经元类型。因此,对脑内单个神经元的基因组、蛋白质组以及代谢组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生物学价值。/pp  单细胞技术在近年发展非常迅速,比如单细胞测序,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生命学科的研究。2014年1月Nature Methods上发表的年度特别报道,将“单细胞测序”(Singled out for sequencing)的应用列为2013年度最重要的方法学进展。/pp  单细胞技术不仅在测序方面取得了极大进展,单细胞质谱分析也正在逐渐得到更多的关注。与用于分析单个细胞基因组的单细胞测序不同,单细胞质谱主要是研究单个细胞内的代谢物情况,例如化学小分子的组成、含量和代谢等等。单细胞质谱的优势在于可以高通量检测目前其它单细胞技术无法检测的小分子化合物,以及它们的代谢过程。同时,由于质谱本身的优势,不需要采取测序或者特异性抗体等外部手段,就可以精确分析检测到的化学物质信息,可以说是“物美价廉”。 不过,由于质谱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目前还无法做到类似单细胞测序那样的大规模测量。/pp  strong1. 多学科交叉合作,开发单神经细胞质谱/strong/pp  2013年,熊伟教授结束了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国后加入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申请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时,熊伟教授认识了另一位中科大化学学院的“青千”黄光明教授,当时,黄光明教授课题组正在发展一种小样品(pL级别)质谱测量技术。经过多次讨论,他们决定将两个实验室的优势技术进行结合,开发单神经细胞质谱这一新技术。/pp  目前质谱技术在神经科学中的应用,主要还是采用对大量组织细胞匀浆后的样品进行分析。在单细胞检测中,质谱分析因为具有高灵敏度,大的线性范围以及高通量分析化学分子的特点,逐渐被用于单细胞的细胞代谢分析。但目前的方法需要使用大量有机试剂对细胞进行处理,无法保持采样时细胞的活性 冗长的处理和分离过程也导致较慢的分析速度,无法短时间内完成大量单细胞分析 并缺乏来自同一细胞的电生理信号 最终导致单细胞代谢物的质谱分析无法大规模用于神经细胞的分析。/pp  strong2. 新技术让质谱分析活体单个神经元成为现实/strong/pp  2017年1月26日,熊伟教授与黄光明教授等人在PNAS上发表了一项题为“Single-neuron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metabolism using mass spectrometry”的研究。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团队依托电生理膜片钳以及电喷雾离子源技术建立了一种稳定的单神经元胞内组分取样和质谱组分分析技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705ccfee-dabe-4de5-8fa8-1bde4c73181d.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膜片钳与单细胞质谱分析联用技术分析单个神经细胞示意图/strong/pp  电生理膜片钳能将玻璃微电极接触并吸附在细胞膜上,高阻抗封接后将膜打穿成孔,记录膜片以外部位的全细胞膜的离子电流。而电喷雾技术主要是利用一个高压交流电使分析物被离子化然后被质谱检测,该离子源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与传统的质谱方法相比,这一新方法最大的优势是可以原位对活细胞进行取样,并且同时采集细胞位置、电生理活动以及细胞内化学成分等多方面的信息。/pp  strong3. 质谱分析让神经化学研究进入单细胞水平/strong/pp  研究人员利用这一方法对小鼠海马、前额叶、杏仁核、纹状体等脑区单个神经元内的数千种化学小分子进行了快速质谱检测,并同步采集了电生理信号。/pp  海马、前额叶、杏仁核、纹状体这四个核团无论是在人类还是低等动物中都非常重要,与学习、记忆和情绪等行为以及相关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核团内的神经元种类繁多,目前国内外有多个课题组正在从单细胞测序的角度解析这些核团的神经元分类及对其功能进行鉴定。熊伟教授表示,他们对这四个核团神经元进行质谱研究,也正是想从单细胞水平全面分析这些核团神经元的代谢组学情况,以及这些代谢通路和代谢组在学习、记忆和情绪等行为及其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pp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主要对不同年龄段的小鼠海马、杏仁核、纹状体等脑区单个神经元中的谷氨酰胺(Gln)、谷氨酸(Glu)以及GABA等化学小分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对其进行神经元分类。/pp  Glu和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两大类神经递质(兴奋性或抑制性)的代表性分子。早期人们认为一个神经元内只存在一种递质,其全部末梢只能释放同一种递质,这被称之为戴尔原则(Dale' s principle)。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两种或两种以上递质(包括调质)可存在于同一神经元内,在适当的刺激下可经突触前膜共同释放。这种新的观点得到了众多电生理及免疫组化等实验的证明。然而这些证据大部分都是间接的证据,尚无直接证据表明二者的共存。这项研究首次在单细胞水平,通过质谱分析给出了二者共存于同一神经元内的直接证据。同时,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尚未在神经系统中被发现的小分子,他们正在努力研究其作用和分子机制。/pp  此外,研究还鉴定了单个神经元内谷氨酰胺的代谢路径。Gln-Glu-GABA通路是谷氨酸和GABA代谢的经典通路,尤其是谷氨酸,它不仅仅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存在于神经元内,还大量参与到蛋白质的合成代谢以及细胞能量供应体系中。而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递质,可以防止神经细胞过度兴奋。二者与各种脑疾病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自闭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等。该通路在大脑的发育和衰老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对单个神经元内谷氨酰胺的代谢路径的鉴定对于深入理解这条代谢通路以及与之相关的疾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pp  这项研究首次利用化学质谱方法直接无稀释地检测单个神经元中多种神经递质、代谢物、脂质等化学小分子,对单个神经元化学成分及代谢物进行了即时分析,并将目前神经细胞成分分析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活细胞及单细胞水平。这一技术在将来或许能够帮助科学家们在单细胞层次上去研究神经生物学、代谢组学、毒理学等生命科学的重大问题。/pp  谈到临床应用前景时,熊伟教授的态度也十分肯定。他表示,该技术允许研究人员对血液、脑脊液等样品中的单个细胞进行质谱检测,结合相应的生物标记物,完全有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pp  strong4. 后记/strong/pp  熊伟教授从事神经科学研究,他认为现代神经科学研究需要技术的快速研发以及多领域多学科的交叉合作,必须发展包括显微成像、分子示踪、质谱分析、光遗传学以及转基因操作等最新的生物、物理、化学与工程材料等多学科交叉技术。熊伟教授表示,对他而言,科研不仅仅是工作,也是兴趣,尤其是对新技术的热切追求,驱动着他不断前行。熊伟教授及其研究团队也正在和中国科大的其它实验室展开合作,和不同的领域的科学家交流和分享科研心得是一种享受。/pp  strong关于研究人员/strong/pp  该项工作由中科大生命学院博士后朱洪影、生命学院博士研究生邹桂昌、王宁在熊伟教授和黄光明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科技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以及国家青年千人计划等的资助。该工作还得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步辐射实验室光电离质谱线站的仪器与技术支持。/pp  strong关于熊伟教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feba38ed-9bd1-4fc4-9016-bb72aef280df.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熊伟 教授/strong/pp  国家中组部“青年千人计划”获得者,200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2006至2013年,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酒精滥用与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3月加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骨干成员。中科大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中心暨脑资源库核心成员。长期从事与神经化学、药理学、小分子药物研发相关的神经科学研究,运用多种先进的实验技术从分子、细胞水平、到动物行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 Nature Chemical Biolog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PNAS,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Molecular Pharmac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上。获得过多项国家级基金资助。/pp  strong参考文献:/strong/pp  Single-neuron identification of chemical constituents, physiological changes, and metabolism using mass spectrometry/pp /p
  • 上海再曝三聚氰胺事件 熊猫乳品3人被拘
    上海再现三聚氰胺问题,有关部门近期已对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标的上海熊猫乳品公司进行查处,吊销其食品卫生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并拘捕三名责任人。  据指出,上海质监部门是在抽样检查食品中发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批次中老年高钙奶粉三聚氰胺超标。经调查,共发现这公司生产的四批次奶粉和四批次的炼奶三聚氰胺超标。上海当局立即封存所有库存产品,并监督企业召回所有售出的问题产品。调查发现,这家公司违法将三聚氰胺超标的回收炼乳用於回炉生产,同时使用了由宁夏公司提供的、因三聚氰胺问题被当地质监部门明令禁止销售的奶粉原料。上海熊猫乳品公司的法人代表、总经理及副总经理三人已被依法起诉。
  • 上海市府:没瞒报熊猫乳品含毒事件
    上海市政府昨天下午针对一周以来境内外媒体关注的上海熊猫乳品公司产品含有三聚氰胺(Melamine)事件,作出了公开回应。  事件引起许多关注,也造成诸多解读,市府发言人陈启伟昨天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查处情况其实在去年4月就已经由国家质检总局的公开刊物加以发布,因此他强调“瞒报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市府新闻办在前天晚间针对此事发了新闻稿,证实了媒体先前的一些报道。  陈启伟昨天在回答本报提问时,进一步澄清说,去年4月23日,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在日常的污染物清查监测中,发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的产品中,含有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立即要求停产,并封存了所有的问题成品及原料,同时追查成品的流向。  发言人指出,经过多方面的追查,“问题产品已被全面回收,没有造成社会影响”。  新闻稿也表示,上海熊猫公司已经在去年9月16日被注销出口证,产品没有向国外销售。  针对一些舆论质疑事件在去年最后一天才公开,距离4月份的调查隔了八个月,陈启伟强调,当局在4月28日将涉案嫌犯移送上海市公安后,立即将查处情况上报国家主管部门,第二天,国家质检总局通报了查处情况,随后“在公开出版的公报上刊登了相关情况,就初步情况向社会进行了公告,因此瞒报的情况是不存在的”。而期间由于涉及跨省和多个部门的调查,所以持续时间较长。  至于在去年12月31日的公布,则是因为侦办机关工作告一段落,移送检察机关,现在进入司法程序,市府不便表示意见。  他表示未来宣判后一定会要求相关部门即时向媒体发布信息。
  • 熊幼翎当选美国食品科学协会会士
    江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熊幼翎  江南大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熊幼翎(Youling L. Xiong),于2010年7月当选为美国食品科学协会(IFT)的会士 (Fellow),成为首位获得IFT Fellow 的华人食品科学家(中国大陆)。  美国食品科学协会是一个拥有2万5千多会员的国际组织,会员包含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食品领域学术界、企业界、政府机构部门等的权威人士。Fellow是国际食品界公认的最高荣誉(类似中国两院院士)。众多会员中,每年有资格荣获Fellow头衔的不足20名。要获此殊荣,必经严格筛选,由前几任Fellow评定。要达到申请标准并最终获得Fellow的人士必须是“在食品科学和技术领域具有重大影响的,并做出非凡贡献的杰出人士”。衡量标准包括研究及创新水平、对基础科学和企业界应用的贡献、专业领域的广泛认可(如获奖等)和领导才能等。  熊幼翎博士是肯塔基大学终身教授。1982年,于原无锡轻工业学院获得食品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1985年获得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食品科学硕士学位,1989年在华盛顿州立大学获得食品科学博士学位,1990年在康奈尔大学做完博士后之后受聘美国肯塔基大学,1995年获得终身教授。  熊幼翎教授已从事食品科学与营养教学和研究20多年,在食品科学与技术尤其是食品蛋白质化学和肉品加工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开创性成就,成为国际知名的食品蛋白化学专家。2006年,熊幼翎教授受聘为江南大学长江学者,先后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北京锦绣大地技术检测分析中心有限公司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个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2009年6月3日,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十八站:北京锦绣大地技术检测分析中心有限公司。  北京锦绣大地技术检测分析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独立法人单位,已于2002年通过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计量认证(CMA认证),于2005年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并被其指定为有机产品认证检测机构,可出具权威、科学的第三方检测报告。 左: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计量认证(CMA认证)证书右: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认可证书    据中心主任赵孟彬教授级高工介绍:中心可对食品、饲料、水质、土壤、肥料、食品包装材料、一次性卫生材料、保健品等按标准方法进行分析检测,样品主要来源于所属集团公司生产的产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销售的商品、认证基地与产品基地的样品、外送抽检样品及自送样品等,“为了蔬菜、食品能够及时上市,我们每日还安排了晚班”。  中心目前有专业工作人员20余人,占地1200多平米,设有综合办公室、无机室、有机室、微生物室、质量控制室等,安全报警、空气流通、温度控制等设施齐全,环境条件良好。中心现配有安捷伦气质联用仪、沃特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安捷伦气相色谱仪、安捷伦液相色谱仪、珀金埃尔默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科创海光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戴安离子色谱仪、岛津紫外分光光度计、赛默飞世尔酶标仪、Organomation氮吹仪、Sigma低温离心机、新科微波消解仪、天大天发智能崩解仪等检测仪器及配套设备170余台。赵孟彬主任强调,中心会定期检定这些仪器,并有专人负责对其维护和保养,“有的仪器已经用了七、八年,现在仍然能完好地进行检测工作”。工作掠影  中心设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已经培养博士后10名,其中包含分析检测博士后3名,研究领域涉及农业无土和有机栽培、动物繁殖与克隆、干细胞与转基因技术、湿地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与营养等。  在工作管理上,中心采取电子化的管理模式,工作人员通过软件系统办公;在提高人员工作素质上,中心采取提高学历、请专家授课、交流讨论的方式,开展了法律法规与安全培训、基础理论与数据统计培训、操作技能与专业外语培训,并通过考核评审建立人员档案。  问及中心的发展方式,赵孟彬主任说:“通过参加能力验证、实验室间的比对,以及参与制定检测方法和定值项目,提高了中心的检测水平,加强了对分析过程各环节的质量控制,自然也能逐渐扩大中心在市场中的影响和知名度”。迄今为止,中心已多次参加这些项目及活动,基本取得满意的成绩。目前,中心已制定了15个企业标准,参与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4个,申请并承担多个国家资助项目。  北京锦绣大地检测中心外景  谈及业务发展,赵孟彬主任介绍到:中心将依据开始实施的《食品安全法》、《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以及相关的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积极开展食品安全、营养标签标示以及与环境领域相关的检测工作,积极参加项目研发、标准方法制定工作,高度关注相关的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与报道,保持中心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附1:北京锦绣大地技术检测分析中心有限公司检测项目介绍检测项目分类检测项目食品安全方面(包括饲料)农药残留:有机磷类、有机氯类、拟除虫菊酯类、氨基甲酸酯类;兽药残留:氯霉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磺胺类、克伦特罗(瘦肉精)、己烯雌酚、伊维菌素、孔雀石绿、喹乙醇、硝基呋喃类、喹诺酮类等;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三聚氰胺、苏丹红、甲醛、硼酸与硼砂、溴酸钾、富马酸二甲酯等;添加剂:防腐剂、甜味剂、增白剂、色素等;食品中污染物: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多氯联苯等;食品中真菌毒素;致病菌微生物;对人体有毒有害物质食品营养与标签标示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饱和脂肪酸、胆固醇、糖(单/双糖)、膳食纤维、维生素(维生素A、D、E、K、B1、B2、B6、B12、C、叶酸、烟酸、泛酸)、微量元素(钙、磷、钾、钠、镁、铁、锌、碘、硒、铜、氟、铬、锰、钼)等保健品保健品功效成分中的大豆异黄酮、银杏黄酮、原花青素、淫羊藿、多糖、水苏糖、茶多酚、绿原酸、白藜芦醇和普利醇、红景天、核苷酸、番茄红素、总皂甙、人参皂甙、齐墩果酸、熊果酸等微生物大肠菌群、细菌总数、乳酸菌、酵母菌、霉菌、商业无菌、致病菌(沙门氏菌、志贺菌、金黄葡萄球菌)等环境参数(水质、土壤)多环芳香烃、挥发性有机物VOCs、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重金属、COD、BOD、溴酸盐、农药残留及总磷、总氮、氨氮、酸根阴离子及常规检测等肥料全磷、全氮、全钾、铜、锌、铁、锰、有机物总量等   附2:北京锦绣大地技术检测分析中心有限公司联系方式  电话:(010)88206688-8267   (010)88207530  传真:(010)88207529  Email:dadijiance@vip.sina.com  网址:www.glac.com.cn
  • ATAGO(爱宕)发布最新型号的迷你数显水果酸度计
    新产品信息 迷你便携式数显酸度计 PAL-ACID系列 各位亲爱的客户: 很高兴向您介绍ATAGO(爱宕)的最新产品&mdash PAL-ACID酸度计!PAL-ACID酸度计秉承PAL系列一贯的迷你数显便携的特质,用于测量样品的总酸度并将之转换成柠檬酸和酒石酸的含量。 Cat.no.4651迷你数显柠檬酸酸度计PAL-ACID1PAL-ACID1工具箱包含主机1台, 反应试剂 10瓶 (5ml/瓶), 微量移液器1只, 微量吸头 10只, 一次性塑料吸管 10 只,校正液 1瓶, 挥发性样品适配器1个, AAA电池2节.柠檬酸是柑橘类水果、番茄、梨等蔬果的主要酸类成分。 Cat.no.4642 迷你数显酒石酸酸度计PAL-ACID2PAL-ACID2工具箱包含主机1台, 反应试剂 10瓶 (5ml/瓶), 微量移液器1只, 微量吸头 10只, 一次性塑料吸管 10 只,校正液 1瓶, 挥发性样品适配器1个, AAA电池2节.酒石酸是葡萄、鲜葡萄汁、葡萄酒等的主要酸类成分。 Q. 我的样品能用这款仪器测量吗? A. PAL-ACID1用于测量柑橘类水果、番茄、梨等蔬果的酸度,以柠檬酸含量来表征;PAL-ACID2用于测量葡萄、鲜葡萄汁、葡萄酒等样品中的酸度,以酒石酸含量来表征,请联系我们了解更多详情。 Q.如何测量? A.请点击http://www.atago.net/manual/查看使用方法视频演示。
  • 四方光电 感知四方—熊友辉博士谈四方光电的创新理念
    仪器信息网讯 2016年8月20-21日,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2016学术年会暨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北宜昌召开,此次大会上有多位专家和企业家都以“创新”为题分享了观点和经验。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博士以三个具体案例展示了四方光电的创新理念。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熊友辉博士  目前传感器及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一是创新驱动发展。采用新材料、新机理、新技术的传感器与仪器仪表实现了高灵敏度、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并向嵌入式、微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二是企业形态呈集团化垄断和精细化分工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形成垄断地位,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另一方面小企业则向“小(中)而精、精而专、专而强”方向发展,技术和产品专一,独占细分市场。  四方光电以传感器为主要业务,2003年至2012年期间,我国在建材、冶金、石化、煤化工等领域有大量投资,也带动了监测仪器的发展,可谓“黄金十年”。但随着产能过剩,供给侧改革,工业企业大量停产、停建,四方光电该如何发展呢?熊友辉博士说:“我们对自己的分析仪器进行了转型升级,一方面是对核心传感器进行应用开发,一方面是打造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之后,熊友辉以三个具体案例展示了四方光电的创新理念。  第一个案例是沼气流量计。“最初,我们都认为我们的沼气流量计是做的最好的产品,因为销售量超过六万台,遍布全国,但很少有返修服务。后来经过深入的市场调查发现,我国的沼气工程虽然投资巨大,但是实际应用并不多,没有使用的仪器自然不会需要维修。我国沼气实际应用不多的原因之一就是缺少一套监督管理体系,但是随着养殖业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考虑天然气的运输成本,沼气工程在农村还是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为此四方光电开发了可以同时监测成分和流量的沼气流量计,在此过程中,解决了超声波原理同时测量流量和成分、超声波探头耐腐蚀性、低流量测量等问题,并建立了可同时查看所有传感器测量参数的网络平台,方便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未来,四方光电将基于此技术开发家用超声燃气表。”  第二个案例是空气品质传感器。“我们的空气品质传感器主要测量二氧化碳和粉尘两个指标,为飞利浦、霍尼韦尔、开立、安利、美的、格力等空调领域的客户提供ODM服务。在此过程中,我们学习到了这些大企业完善的生产理念,如传感器和整机性能测试的标准作业流程、新产品导入流程等,也使我们自身在项目开发思路、项目管理办法、新产品导入步骤、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有了提升。”  第三个案例是煤气成分热值在线监测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发挥我们在传感器方面的优势。由于我们掌握了核心技术,可以将传感器的成本控制的很低,所以在这个产品上,我们可以配套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氢气、氧气、烃类化合物等多种传感器,从而增加了此款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最后,熊友辉博士总结道:“分析仪器如果不解决核心传感器,将缺乏长期竞争力。国内不少科技成果不能转化,核心还是没有解决核心关键部件。‘能做’与可以产业化相差很远的距离。核心传感器的解决为分析仪器的上下游整合提供了基础。核心传感器的品质提升需要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从新产品导入工程的角度将传感器的基础工业做扎实。”(编辑:李学雷)关于四方光电:  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东湖高新区凤凰产业园,是专业从事气体传感技术、气体分析仪器及基于核心传感器的物联网行业解决方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日前,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将相关业务进行了拆分,将气体成分流量仪器仪表业务及相关资产负债、人员、研发、生产和销售环节转入全资子公司湖北锐意自控系统有限公司。即传感器业务划归为总公司武汉四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环境监测系统生产销售项目、工业过程分析系统生产销售项目、分析仪器生产销售项目、仪器仪表研发中心项目划归为全资子公司湖北锐意自控系统有限公司。
  • 黑土粮仓荣耀吉林,托普云农多措并举守护“耕地中的大熊猫”
    松辽大地,田畴万顷;黑土地上,生机勃勃。近日,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在长春共同举办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珍爱黑土、保护黑土”。世界主要黑土国家代表、国际土壤学界知名专家等200多名代表出席。与会同期,吉林省还举行了首个黑土地保护日的发布仪式。黑土地保护利用国际论坛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在会上指出,黑土地是重要的生态屏障、天然的生物基因库、调节温室气体的缓冲器。保护好利用好黑土地,就是保住人类粮食安全的“饭碗田”就是留住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根基,是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共同责任。 作为“耕地中的大熊猫”,黑土地于国人而言,和大熊猫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托普云农一直高度重视黑土地的变化情况,帮助政府做好耕地质量监管,开发便民应用服务于农,多措并举守护黑土粮仓。 为便捷政府职能管理,吉林省农业农村厅联合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研发设计了吉林省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的搭建以“1个中心、1个平台、N个应用”的平台模式展开,通过建设一个耕地质量保护大数据平台,汇聚土、水、肥三大耕地质量数据,为耕地质量保护监测、管理、服务、应用提供数据支撑。智能管理人员通过地力评价、土壤墒情监测、应急指挥等内容的大数据分析,达成精准管理,科学决策,形成指挥耕地新业态。吉林省黑土地耕地质量监测大数据平台 促进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最重要的主体是农户,为响应农业绿色发展理念,帮助农户更高效利用土地开展农事生产,托普云农在进行了大量的土样采集,精准的肥料试验后,设计研发了集肥料资料、测土配方、墒情信息查询功能于一体的农业服务APP——“土肥管家”,同时还有农业资讯、专家种植技术指导等信息功能。通过简单便捷的操作以及互联网手机定位系统,用户足不出户便可了解自己地块的土壤墒情信息、农作物品种和施肥方法,农业领域专家还可以随时指导疑难种植技术问题,为农业生产加持精准科学数据。“土肥管家”APP测土配方分析系统 作为农业农村部耕地质量监测保护中心战略合作单位和吉林省土壤肥料总站技术支撑单位,托普云农此前还曾参与吉林省黑土地质量保护监测中心揭牌仪式,通过技术合作,共同展开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工作,探索建立东部固土培肥、中部提质增肥、西部改良培肥为主的黑土地保护试点模式,多措并举,推进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吉林省黑土地质量提升提供技术支撑,让“耕地中的大熊猫”永葆活力。
  • 熊罗英:近红外从业之路,被动抉择、莫名欢喜
    p  最近聆听了各位大咖娓娓道来与近红外的结缘之路,我感动各位近红外同仁的激情和情怀,更感叹近红外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我不知如何描述我与近红外的相遇相识相知,踌躇犹豫了许久。现在仔细想来,我的近红外从业之路,虽与各位大咖们相差甚远,却带有一丝柳暗花明的意味。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78c51adf-8012-4c8f-a452-39703a0ffca8.jpg" title="熊罗英2.jpg"//pp  我专业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一般可选择从事的工作与近红外是没有交集的。毕业后最初的职业规划是配方师或者品控经理,从没想过从事与近红外相关的工作。我刚进入公司时是在科研中心,做一些饲料新产品开发试验,分析数据,写写总结报告。日子不紧不慢的过着,但这不是我想要的。生命的价值在于折腾,后来我申请调岗到检测中心,在这里我第一次接触到近红外,然而我并没在意。我的职业规划是品控经理,我想去从基层做起。于是我便从检测化验开始做起,开始品管、生产、仓管各个岗位轮岗学习与代班。就这样充实的一年过去了,在我满心欢喜的以为下一个品控经理就是我的时候,我的上司给我分配了一个任务,他让我负责近红外定标整体运行情况和进度跟踪,包括近红外项目与饲料厂的对接和湿化学数据审查、分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030783ae-a84d-470c-8171-0888b3c45700.jpg" title="熊罗英1.jpg"//pp  这是我与近红外首次正面交锋,让我对它有了具体的印象。接下来的日子,我的生活充满了近红外的影子,我需要每个季度对近红外定标工作做一次总结分析,这让我不得不打起精神认真了解它。当时我们公司有两台近红外,一台FOSS的DS2500和一台Bruker的Matrix-I。对于一个近红外的小白来说,我工作的乐趣之一就是以一个外行人的认识标准来比对两台仪器的优缺点。我记得那段时间是最忙碌的,我需要从头开始学习近红外,包括参加仪器厂商的应用培训以及跟应用工程师的沟通交流。刚开始我们不了解近红外这台仪器的特性,也走了不少弯路,我觉得我跟近红外的相识一直处于反复疑惑、纠结、郁闷、豁然开朗动态平衡中。直到后来慢慢熟悉和理解了,虽然小问题不断,但并不影响我们近红外项目的进展和我对它的喜爱。2013年8月,公司正式成立近红外项目小组,我被领导调任为近红外项目负责人。这偏离了我原本的职业规划,我想我应该纠结的。可是当我在升职竞聘中,面对公司的行政总经理提出的疑问为什么不去做品控经理而选择做近红外时,我很认真地回答说自从接触了近红外以后,我发现我更喜欢做近红外项目。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自己的内心需求,而我今后的职业规划里就只有一个近红外了。/pp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所有的认知和应用都是全新,没有现成的标准可以参考,都需要自己去尝试和摸索,积累经验。因为我的经历比较特殊,我不懂近红外光谱学,也不懂化学计量学,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就是以品控的立场分析,近红外能够为饲料厂做些什么,怎么做,存在哪些问题,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些问题能不能解决。仪器原理这些大问题交给近红外大咖们解决,我们考虑的是在实际生产中如何有效的将近红外利用好。/pp  现在公司的近红外项目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包括定标、应用和网络化管理。公司的近红外快速检测系统已经建立起来,截至目前管理的仪器有FOSS DS 2500 1台,Bruker Matrix-I 2台、Bruker TANGO 8台,需要给9家饲料分公司和2家鱼粉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工作。目前分公司的近红外应用情况不错,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pp  饲料行业的近红外应用以它独有的行业特点,已经走上了集团化管理的道路,未来饲料行业的近红外在线应用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它同时对近红外技术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在仪器设备改进上还是近红外应用技术上。作为一名近红外从业人员,我心欣然向往之,并为之而努力。继续走在近红外应用的道路上,诚如肖雪博士所说,我已陷入到一个怪圈。对于刚接触到的新样品或了解的新检测项目,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能不能用近红外检测,如果能,就先收集光谱和数据吧。这大概就是近红外令人如痴如醉的魅力吧,作为近红外从业者的我一头扎进去了,终生痴迷不悔。/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5月5日有感而发/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广东恒兴饲料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熊罗英/pp  /ppbr//p
  • 我科学家绘制成世界首张大熊猫基因组序列图谱
    10月11日,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宣布,大熊猫&ldquo 晶晶&rdquo 基因组框架图绘制完成,大熊猫基因组与狗的基因组最接近。这是我国科学家继完成第一个黄种人基因组后又一生命科学里程碑式的贡献,对其在分子水平上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自今年3月初启动至今,该项目的科研合作团队已经完成了大熊猫&ldquo 晶晶&rdquo 基因组框架图的测序工作。其染色体21对,基因组与人的大小相似,约为30亿个碱基对,包含2&mdash 3万个基因;在已经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的物种中,大熊猫基因组与狗的基因组最接近;数据分析结果同时还进一步支持了大多数科学家所持的&ldquo 大熊猫是熊科的一个亚种&rdquo 这种观点,证明了熊科内部各类群的分类情况。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大熊猫基因组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空白,将从基因组学的层面上为大熊猫这种濒危物种的保护、疾病的监控及其人工繁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并为保护我国其它一级保护动物提供范例。  自1999年正式加入&ldquo 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rdquo 以来,华大基因的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重要动植物基因组图谱的绘制,曾成功完成了水稻、家蚕、家鸡、家猪等重要基因组计划,在基因组学研究领域一直跻身国际前列。大熊猫基因组只是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ldquo 生命之树&rdquo 计划的启动项目。该计划将对动物、植物、微生物三个生命学领域的所有具有经济、社会、科学价值的主要物种进行基因组序列的解读与分析。
  • 探无垠,启新径 —清华熊启华课题组与 HORIBA 共建联合实验室
    2023年9月,HORIBA 与清华大学物理系熊启华教授课题组联合实验室(以下简称:联合实验室)正式挂牌成立。联合实验室旨在促进光谱学在基础物理研究的深度应用,提高科研效率,推动高质量新型人才培养,助力我国在量子信息、量子计算及凝聚态物理等领域早日实现弯道超车。△ HORIBA 团队与熊启华教授在联合实验室合影留念熊启华教授长期投身于凝聚态光谱学以及低维量子材料中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物理机制和量子调控的研究,研究课题涉及低维量子材料如二维层状材料、半导体量子点以及半导体微腔体系。拉曼光谱、荧光光谱及超快光谱技术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例如,针对二维材料相变、应力、层数的研究,配置的光谱仪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光谱分辨率。而针对低维量子材料荧光光谱研究,光谱仪又必须具备低杂散光、高灵敏度等卓越性能,才能实现对微弱信号的测量。对时间分辨动力学测量,则需要选择合适的探测器,优化不同光谱波段的探测效率,以实现时间分辨测量。面对课题组复杂多变的测试需求,研究团队更为常用的手段之一则是自主搭建显微光谱测量系统。熊教授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其团队多年来搭建了多套定制化的光谱学测量设备,与 HORIBA 技术团队达成了良好合作基础。熊启华教授于2021年回国后,又陆续引进了一系列 HORIBA 光谱仪产品,用于各种显微光谱以及时空分辨光谱学测量系统的搭建。△ 熊启华教授课题组物理实验室内的 HORIBA 仪器但随着各项研究的不断展开,越来越多的搭建方案需要研究小组根据不同实验目的进行个性化设计。为了更高效地搭建显微光谱系统,提升实验效率,熊教授研究团队与 HORIBA 的深度合作被提上议程。最终在熊教授与 HORIBA 科学事业部总经理濮玉梅女士的努力下,共建联合实验室的方案敲定落地!在联合实验室中,熊教授研究团队不仅能就具体项目,定期与 HORIBA 技术人员密切交流,展开探讨,设计搭建方案,还能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突发状况时,得到及时的技术支持,确保项目按时完成。2023年,HORIBA 前沿应用开发中心(Analytical Solution Plaza,简称 ASP )在上海嘉定成立,更组建了强大专业的研发工程师团队,可以更有效的深入参与解决方案的本地化开发,帮助课题组通过光谱技术推动更多原创科研成果持续产出。 △ HORIBA前沿应用中心位于上海 C-CUBE 厚立方△ ASP设有多款先进光谱检测分析仪器有了可靠的“硬”实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指日可待。根据不同实验需求,高效搭建光谱系统将是学生们的必备技能之一。在联合实验室,HORIBA 技术团队,将充分发挥光谱学专业技术,结合多年累积的显微光谱系统搭建经验,为学生们提供系统性的培训服务。此外,基于联合实验室合作模式的不断拓宽,学生们还将有机会参与各种专业光谱技术交流研讨会,了解最前沿的信息和成果,获取最先进的知识和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将得到快速提升。△ HORIBA团队与熊启华教授在教学楼大堂合影留念谈及对联合实验室未来的期许,熊启华教授课题组与 HORIBA 开放包容的姿态也奠定了它不凡的使命。除了继续为清华大学物理系的科研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并持续培养高端物理人才之外,双方还希望联合实验室能沉淀出可借鉴的技术方案,为更多物理研究从业者开辟新的道路和方向。期望在顶尖高校的科研思维和 HORIBA 先进仪器的有力支撑下,熊启华课题组产出更多独创性研究成果,引领我国物理学研究跻身世界前沿梯队。
  • 中科院动物所等揭示大熊猫对竹子黄酮类化合物的代谢规律及其肠道微生物适应性响应机制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PSMs)在植食性哺乳动物的觅食生态中起到重要作用。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PSMs,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显著的促进健康的作用,包括抗菌、抗病毒、增强免疫,以及心血管保护等功能。目前,对食源性黄酮类天然复合成分的整体代谢规律及其与动物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尚缺乏清晰的认识;关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生态学功能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其对濒危野生动物的生理影响及动物对食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适应性演化机制鲜有研究。  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动物,具有食肉目动物的消化生理特征,但其食性特化为专性食竹。竹中具有丰富的黄酮类化合物。因此,大熊猫-竹子为研究食源性黄酮类化合物在植食性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态学功能提供了理想模型。  9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辅文团队联合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在Microbiome上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reveals the positive leverage of plant secondary metabolites on the gut microbiota in a non-model mamm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运用代谢组学、宏基因组学和体外培养等方法,在完整的年周期内同步采集野外大熊猫的可获得样本(食物和粪便);采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中圈养大熊猫的食物、粪便和血浆,剖析了大熊猫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代谢、利用偏好和生物转化,以及黄酮类化合物对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组成和功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大熊猫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利用规律:利用代谢组学方法,在竹子中鉴定了97个黄酮类单体化合物;与竹笋相比,竹叶中含有更多种类和更高丰度的黄酮类化合物。因此,随着食笋和食叶的季节性转化,黄酮类物质的摄入存在显著的季节性差异。血浆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发现,直接以原型化合物的形式进入血液的化合物仅有12种。食物与粪便代谢组的比较分析发现,大熊猫对食物源黄酮类化合物的利用在亚类和单体水平上均有不同的偏好性,对食物源中的38种单体具有较高的利用率,且粪便中有新的黄酮类单体化合物生成。  大熊猫肠道微生物适应性响应机制:粪便代谢组和宏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PSMs-黄酮类化合物与肠道微生物的季节性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体外培养实验证明,黄酮类物质的季节性的差异摄入驱动了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季节性变化,如野外大熊猫肠道微生物关键物种的变化(狭义梭菌属1,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特别是对有益菌的生长促进作用,如益生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食物中黄酮类摄入越高,大熊猫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越低,微生物毒力因子的丰度也更低。宏基因组功能分析揭示了70%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转化由肠道微生物参与完成,且肠道微生物也促进大熊猫对黄酮类物质的转化和利用偏好。  以上结果证明,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大熊猫季节性食物转化行为是大熊猫对竹中有益元素最大化利用的适应。其中,黄酮类化合物对维持大熊猫肠道微生态的动态平衡发挥重要作用。该研究拓展了关于大熊猫营养生态学的认识:有益的PSMs可以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正反馈调节宿主生理,从而影响大熊猫的觅食策略。此外,该研究也为圈养大熊猫管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即食物源黄酮类化合物是大熊猫重要的天然益生元,对大熊猫的临床健康管理,特别是肠道疾病的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研究首次以非模式野生动物为模型,探索食源性黄酮类化合物的吸收代谢规律及其与肠道微生物的互作模式。从动物生态学的视角,应用多组学方法探讨有益的PSMs对植食性哺乳动物的生理作用。黄酮类化合物与肠道微生物的双向作用为探究动物-肠道微生物共演化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得到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 梅特勒托利多向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捐赠设备
    近日,梅特勒托利多2022年熊猫公益主题设备捐赠活动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隆重举行。今年,伴随着梅特勒托利多全国工业产品路演,集团提出了一个关于熊猫公益保护的宣传口号。众所周知“熊猫”在英文单词中又叫“PANDA”,而"PANDA"的五个字母正好也契合了梅特勒托利多一直所坚持的产品发展理念即:Productivity高效生产、Accuracy精准必达、No Worries安全合规、Data integrity数据完整和Automation自动化。在成立逾百年的过程中,梅特勒托利多一直通过自身的产品创新来影响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从全球第一台具备全自动重量和价格显示的店铺秤到世界上第一台全电子精密天平,梅特勒托利多的革新技术不断的在引导全球衡器行业的技术革命。除此之外全球化也是梅特勒托利多集团一贯奉行的发展战略。在1987年,梅特勒托利多就开始涉足中国,在江苏省常州市实施并创建了以各类工业及商用衡器及称重系统为主的生产和销售基地。随着中国业务的快速发展1992年,梅特勒托利多再度投资中国上海,在上海市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兴建了主要生产和销售电子天平、实验室分析仪器、自动化化学反应系统、过程检测系统、包装检测系统的基地。自此,梅特勒托利多在中国以更完整、更全面的产品线为实验室、工业和商业的用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本次梅特勒托利多共捐赠三种型号的仪器设备,总价值60万元人民币,其中4台ICS689台秤搭载了梅特勒托利多自主研发的高精度传感器,让大熊猫宝宝的成长可以在更加精准的数据保护下进行监护,方便饲养员专家老师们对大熊猫宝宝们做日常的健康管理。2台梅特勒托利多全新一代平台秤系列产品,360°全面清洁卫生设计及可视化的称重操作指示,让饲养员的日常培育工作变得更加轻松便捷。她将会被用来对我们的成年国宝大熊猫们进行体重的称量。5台ICS465K:高精度台案秤,在2020年承担了称量从嫦娥五号带回来的月球月壤重量的神圣使命。本次ICS465K高精度台案秤将会用来为国宝大熊猫们进行食品配方的称量。守护大熊猫宝宝们的健康成长。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