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印度树胶

仪器信息网印度树胶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印度树胶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印度树胶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印度树胶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印度树胶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印度树胶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印度树胶相关的解决方案。

印度树胶相关的资讯

  • 《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行业标准发布
    《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mdash &mdash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行业标准GH/T 1081-2012已于7月9日发布并于8月1日正式实施。一直以来,蜂胶产品检测手段的滞后发展为市场上以树胶等物质冒充蜂胶的造假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长期困扰着蜂产品行业。蜂胶是工蜂采集树脂等植物分泌物与其上颚腺、蜡腺分泌物等混合形成的胶黏性物质,杨树胶是杨属植物的芽、叶子或树皮等组织经人工熬制加工,再经乙醇提取而成的提取物。浙江大学胡福良、张翠平等发现:树脂中水杨苷会在蜜蜂腺体分泌的&beta -葡萄糖核糖苷酶等作用下水解,然而在杨树胶的加工过程中却能够稳定存在;此外,杨树胶中含有而蜂胶中不含有的特征成分&mdash CCP(分子量为406)。因此建立了将试样经乙醇提取,浓缩,溶解于水后,紫外检测213nm处水杨苷和CCP的有无判断蜂胶中是否含有杨树胶的方法。 该标准采用赛分科技生产的HP-C18(4.6 x 150 mm,5 µ m)色谱柱,建立了以水杨苷和CCP为参照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案。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epax HP-C18(4.6 x 150 mm,5 µ m);流速:1mL/min;采用乙腈和0.5%磷酸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3 nm;柱温:30oC;进样量:5 µ L。这种鉴别方法可准确定性并定量,从而判断出蜂胶中是否掺入杨树胶。此次《蜂胶中杨树胶的检测方法&mdash &mdash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行业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必将为广大养蜂者、蜂产品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Sepax HP-C18色谱柱产品介绍: Sepax HP-C18色谱柱专门为高比例水相流动相下的分离而设计,十八烷基官能团通过亲水性极性基团键合至硅胶表面(如上图),从而使得色谱固定相在高比例水相的流动相中仍保持高度稳定,因此,特别适合各种极性化合物的高效分离。另外,HP-C18采用单层官能团键合技术和残余硅醇基封尾技术,因此具有高选择性和高分离效率。 Sepax HP-C18固定相的理化参数:硅胶:球形, 高纯度(金属杂质10ppm)孔径:120Å 200Å 粒径:3、4、5、7和10µ m3、5和10µ m孔体积:1.0mL/g1.0mL/g比表面积:300m² /g200m² /g固定相结构:单层全封尾单层全封尾碳载量:17%10%关于赛分科技 赛分科技有限公司(Sepax Technologies, Inc)总部位于美国特拉华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致力于开发和生产药物与生物大分子分离和纯化领域的技术和产品。赛分科技是集研发、生产和全球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型企业。公司主要产品为液相色谱柱及耗材、固相萃取柱(SPE)及耗材、液相色谱填料以及分离纯化仪器设备。在液相色谱领域里,赛分科技已开发出了100多种不同型号的液相色谱材料,涵盖了反相、正相、超临界(SFC)、手性(Chiral)、离子交换、体积排阻、亲和、HILIC等各种类别,为世界范围内液相色谱产品最为完善的企业之一。 赛分科技的创新技术使之生产出具有最高分辨率及最高效的生物分离产品,包括体积排阻、离子交换、抗体分离、和糖类化合物分离色谱填料和色谱柱,可广泛地应用于单克隆抗体、各种蛋白、DNA、RNA、多肽、多糖和疫苗等生物样品的分析、分离和纯化。赛分科技先进的技术和完善的产品线已使赛分成为全球生物分离的领航者。 公司网站: www.sepax-tech.com.cn www.sepax-tech.com
  • 央视曝光销售假蜂胶:蜂胶用树胶造假整整10年
    这就是用来造假的树胶。  我国每年蜂胶销量3倍于产量 造假者称国内最尖端仪器检测不出  央视曝光浙江全金药业销售假蜂胶 杭州不少药店均有销售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蜂胶好是好,但是产量比较稀少,一个五六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所以蜂胶又被誉为“紫色黄金”。  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蜂胶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  河南省长葛市是全国有名的蜂胶生产基地,在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的专卖店,销售人员却告诉记者,一些所谓的天然蜂胶其实是用树胶冒充的。  所谓的蜂胶中90%是树胶  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销售人员称,现在纯天然蜂胶大多都是冒充的。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厂生产蜂胶软胶囊之类的蜂胶产品,所用的原料在当地叫“提纯蜂胶”,里面蜂胶含量高达95%以上,但是在这家厂的提纯加工车间,记者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天然蜂胶原料。在车间的角落,有两口大锅,锅里正在熬制一种黑色的胶状液体。  这名负责人承认,真正的天然蜂胶数量稀少,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这里正在熬制的确不是什么天然蜂胶,而是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胶,每公斤只要160元。  在每年产值达数千万元,蜂胶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的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一名工人承认,这种黑色的液体其实不是蜂胶,而是树胶。  这种浸泡好的“树胶”液体,经过过滤、沉淀、提纯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一种黑色的胶状固体,然后经过简单包装便可出售。厂里的负责人后来承认,他们厂生产的所谓“提纯蜂胶”,正是使用这种“树胶”加工而成,其中90%是“树胶”,每公斤最低售价140元。  河南维康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国内最尖端的仪器也是检测不出来的。  据了解,所谓的“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而《蜂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非蜜蜂采集,人工加工而成的任何树脂胶状物不能称之为蜂胶,更不允许添加到真正的蜂胶里面。  造假厂商竟自称有原则不能害人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使用“树胶”假冒蜂胶的做法,有些厂家竟然还有一套所谓的“原则”。  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做,我倒有一个原则,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绝对可以放心。有任何问题这个……因为这包括蜂蜜我们做了很多年了。咱做食品的,这几年国家管理也严格了。你做食品,说个土话,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不能做一些坏良心的事。”  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发现,树胶要变成蜂胶蒙混过关,厂家还要偷偷往里加一些神秘的原料。其中一种黄色的粉末是槲皮素,此外还有芦丁。  据称,槲皮素和芦丁都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就是在使用“树胶”生产所谓“提纯蜂胶”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添加,用来提高总黄酮含量。  所谓的“黄酮”,在《蜂胶国家标准》中统称为“总黄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蜂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因为蜂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但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饮食中摄取。  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这是潜规则,只要销路可以,反正这个配方已经经历了十年,很多厂家都是这样去做的。  造假蜂胶杭州也有销售  从这名总经理提供的销售单据中,记者看到,购买这种所谓“提纯蜂胶”的客户多达十几个,其中有不少知名厂家,采购价大多都是200多元一公斤。  这种每公斤售价200多元的所谓“提纯蜂胶”,除了18%左右的蜂胶成分,其余大部分都是“树胶”。据称浙江的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也是其中的客户。  几天后,记者在浙江省杭州市找到了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具有40多年医药生产研究的专业背景,目前主要生产全金牌蜂胶软胶囊等几十种保健品。这家公司在产品手册中宣称,所用的原料是“巴西天然蜂胶”。一名销售负责人再三强调,这种蜂胶原料货真价实。  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称,“蜂胶我们是用最好的原料。每一步都要考究。”  随后,记者来到这家厂的原料库房,只见门口堆放的一批原料非常眼熟,包装外面也裹着白色的编织袋,上面贴着河南“长葛”至浙江“杭州”的货运单。  原来,这批原料正是记者之前在河南长葛蜂源公司看到的那种所谓的“提纯蜂胶”,采购价每公斤只有200多元、里面含有大量的“树胶”成分,但是这种原料到了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了所谓的“巴西天然蜂胶”。  在这家厂的GMP车间,这种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就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全金牌蜂胶软胶囊。通过印刷精美的产品手册,被宣传成“巴西天然蜂胶”,然后进入北京、杭州等一些大中城市的药店进行销售。在杭州市天天好大药房,全金牌蜂胶软胶囊每瓶售价高达148元。药店销售人员宣称,这种蜂胶使用起来效果很好。( 据央视)
  • 药监局严查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行为
    新华网北京11月25日电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25日发布通知,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依法严肃处理。  近期,有媒体报道少数生产企业存在使用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为保障消费者安全,通知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蜂胶原料采购是否符合要求,产品质量是否合格进行重点检查。  通知指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  通知强调,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蜂胶原料管理,不得采购树胶假冒蜂胶,应当严把进货关,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和供应商档案,保证原料采购可溯源,确保原料质量。
  • 树胶冒充“提纯蜂胶” 河南5家企业被查封
    树胶冒充“提纯蜂胶”  近日媒体曝光,现在市场上销售的蜂胶,有一些竟然是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的“树胶”制成的。一家蜂胶产品生产厂家负责人介绍,真正的天然蜂胶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而所谓“提纯蜂胶”最低售价140元。该负责人表示,“提纯蜂胶”其实就是树脂胶状物。  河南  记者从河南省长葛市监察局了解到,长葛市4家蜂产品企业“蜂胶中掺树胶”问题被曝光后,长葛市实施蜂胶行业大整顿。5家企业已实行查封处理,8名干部被处以行政记过和记大过处分。  据了解,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它被公认为具有调节免疫力和抗氧化功效以及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不过虽然蜂胶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可产量比较少。一些不良商家为牟取暴利竟然用人工熬制的杨树胶作为原料替代蜂胶。  11月21日晚,长葛市政府组织公安、工商、质监、药监、卫生等部门执法人员,对曝光的4家企业进行了查封,并责令其停业整顿。税务部门已对4家企业的纳税情况开展稽查,司法机关介入对企业负责人和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同时,各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和分工,对分管区域内的蜂胶生产经营和流通领域,进行一次拉网式的清查,依法对问题企业实施停业整顿,对蜂胶销售的商场、超市、专卖店进行全面清查,逐户登记造册,查清蜂胶来源,对经营的所有蜂胶产品全部查封,待检测后予以处理。  目前,该市15家蜂胶企业,已全部被勒令停业整顿。对其中已查出问题的5家企业已实行查封处理。  鉴于蜂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监管不力问题,长葛市监察局对官亭乡乡长、大周镇镇长、长兴办事处主任、卫生局局长,分别给予行政记过处分 对官亭乡、大周镇、长兴办事处、卫生局分管副职,分别给予行政记大过处分。
  • 格瑞德曼|菩提树下 恒河之上:初遇印度
    在这之前说起印度我能想到的是天竺的佛国传奇菩提树下悟道的释迦牟尼佛泰戈尔笔下的“飞鸟集”尤其是那句“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再就是阿米尔汗的高评分电影《摔跤吧!爸爸》但今天再说起印度我会想到格瑞德曼与印度的初次相遇2018年9月6日,格瑞德曼公司获得了北京市科委颁发的新产品新技术证书,与此同时,格瑞德曼参加的2018印度慕尼黑分析生化展在海得拉巴盛大召开。印度之行,是格瑞德曼公司继德国慕尼黑之后的又一次海外创牌之旅,截止目前,格瑞德曼产品已成功出口至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泰国、葡萄牙、塞尔维亚、俄罗斯、土耳其、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但印度市场却从未涉足.初次涉足,可以说是格瑞德曼打开这一市场的第一步。展会现场,格瑞德曼展出了振动球磨仪GT200,年度新品超离心研磨仪FM200以及振动筛分仪SS2000.这三款最具特色的产品在今年德国慕尼黑展会亮相就曾受到欧美客户的高度认可,而此次在印度参展,同样受到了高度好评。就印度市场而言,用格瑞德曼公司总经理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市场,多层次多维度,只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去培植等待,值得国内企业家去期待。”印度市场的开拓发展,我们有信心,也很期待。去过迪拜,到过德国慕尼黑,来过印度,带着使命,不忘初心,不久的将来,相信格瑞德曼终会是闪耀在世界舞台上的那一颗璀璨耀眼的明星。
  • 检测技术受限成假蜂胶霸市主因
    中国蜂行业今年可谓风波不断。继不久前蜂蜜被曝掺蜜精等勾兑后,近日被业内誉为“紫色黄金”的蜂胶又被推到风口浪尖,有报道称中国蜂胶市场近9成为假货,一时舆论哗然。行业专家表示,假蜂胶横行,蜂农和蜂行业都很受伤,而技术受限是这一问题持续长达十余年的主要原因。  树胶当蜂胶 一场长达十年的行业骗局  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树胶),混入其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因其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而倍受推崇,但其产量却很有限。有数据显示,一个5~6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生产蜂胶100-150克,蜂胶也因稀而贵,被誉为“紫色黄金”。  但近日“紫色黄金”遭遇了尴尬。有媒体报道称,我国每年实际的蜂胶销量近1000吨,而中国蜂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小川表示“我国年产蜂胶350吨”,两者之间有近650吨的出入。  据报道,这650吨是被“潜规则”了,“树胶”冒充“蜂胶”,长期霸市。该报道称中国蜂胶市场近9成为假货。对此,赵小川表示没有做过相关统计,不能做相关评价。  而据记者了解,涉及制假的企业从1998年就开始拿树胶当蜂胶,这个潜规则已在蜂胶行业内潜伏了十余年,甚至成了医药公司共识。本次被曝光名单中,甚至涉及中国蜂行业协会多家会员单位,而浙江全金药业等知名制药公司等悉数在列,树胶变蜂胶几乎成了一场行业骗局。  参与《蜂胶国家标准》制订的我国知名蜂产品研究专家、浙江大学教授胡福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上确实存在部分蜂产品企业利用树胶假冒蜂胶问题,“有些是出于自我保护,别的企业在做,成本低,他们就跟风。”  胡福良曾经和他的博士生们一起利用自己发明的检验技术对市面上的蜂胶产品做过检测,而对检测所得假蜂胶比例问题,胡福良教授显得很保守,“只能说较多。”  芦丁:蜂胶中的“三聚氰胺”  树胶如何能充当真蜂胶不被识破?一场行业骗局为何十年后才被拆穿?  原来,蜂胶制假者利用“蜂胶来源于植物树枝”这一原理,采集杨树树皮、叶等加入水进行压榨和熬煮,取得粘手的树胶,而其与蜂胶在外观、气味上等极其相似,感官上难以辨别。  尽管通过此种手段提取的树胶在外观上与蜂胶基本无异,但它并不含黄酮——一种蜂胶含有的并且是有关部门检测时的质量指标物质。于是制假者在树胶中加入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槲皮素和芦丁,这恰与假劣奶粉为过氮成分检验关就添加三聚氰胺的手段类似。有些假蜂胶产品甚至还堂而皇之地打出“选蜂胶看黄酮”、“蜂胶黄酮含量越高越好”之类广告蛊惑消费者。  据胡福良介绍,黄酮是目前我国对蜂胶检测的主要质量指标,真蜂胶中含有包括芦丁、槲皮素在内的100多种黄酮物质,统称为总黄酮。但目前我国对蜂胶的检测以检测“芦丁”含量换算总黄酮为主,称为“芦丁法”,也有部分检测“芦丁”和“槲皮素”两种成分。  “由于检测成分单一,制假者就有可趁之机,他们利用人工合成的芦丁和槲皮素,计算好成分,来替代本来应该是蜜蜂合成的动物性黄酮,有关部门在检测时是无法做出判别的。”胡福良表示,技术性问题是这场骗局得以维持十余年的主要原因,目前国际上还没有很纯熟的检验蜂胶的技术。  胡福良同时表示,在和他的博士生们一起推广检验蜂胶的新技术时,“受到了一些阻力,主要是一些蜂产品企业家们,但目前我们已经申请了专利。”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已介入调查  记者昨天从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官方网站获悉,由于浙江省内的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涉及此次蜂胶产品质量问题,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已于22日下发紧急通知,加强对该省所有以蜂胶为原料的保健食品企业的监管,并将对所有蜂胶产品进行抽样调查。
  • 蜂胶产品原材料掺假成潜规则 仪器检测不出
    共同打造高质量的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11月14日,我们栏目播出了《甜蜜的谎言》,对一些蜂蜜厂用果葡糖浆大量掺假勾兑假蜂蜜的情况做了报道。节目播出后,浙江省质检部门对节目中报道的问题蜂蜜厂产品进行封存和抽样检测,将根据抽检结果进行处罚,北京、浙江等地的工商部门也对蜂蜜市场进行了清查整顿。我们也将跟踪报道对造假企业的处理结果。我们今天的节目继续关注另一种蜂产品,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被公认为具有调节血脂、血压、血糖等保健功能。蜂胶好是好,但是产量比较稀少,一个五六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所以蜂胶又被誉为“紫色黄金”。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显示,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我国蜂胶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那么这些多出来的蜂胶又是从哪冒出来的呢?  【正文】  河南省长葛市是全国有名的蜂胶生产基地,这里有一些专卖店,专门销售蜂胶软胶囊、蜂胶片等蜂胶产品,很多产品包装上都标称“天然蜂胶”。  然而在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的专卖店,销售人员却告诉记者,真正的天然蜂胶被称作“紫色黄金”,每年产量稀少。  这名销售人员还透露,一些所谓的天然蜂胶其实都是用别的东西冒充的。  【同期】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专卖店 销售人员  现在都冒充纯天然蜂胶。都是冒充天然蜂胶了,蜂胶还是要从蜂巢里面刮出来的胶才叫蜂胶。  【正文】  那么,用来冒充天然蜂胶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按照产品包装上的地址,记者找到了这种蜂胶的生产厂家——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  据公司负责人介绍,他们厂生产蜂胶软胶囊之类的蜂胶产品,所用的原料在当地叫“提纯蜂胶”,里面蜂胶含量高达95%以上,是使用天然蜂胶为原料提纯加工而成。但是在这家厂的提纯加工车间,记者并没有看到所谓的天然蜂胶原料。  在车间的角落,有两口大锅,锅里正在熬制一种黑色的胶状液体。(空镜)  这名负责人承认,真正的天然蜂胶数量稀少,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这里正在熬制的确不是什么天然蜂胶,而是一种价格相对便宜的胶。  【同期】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这个出厂价多少钱一公斤?  我给你咱说实话,(每公斤)160元。  【正文】  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胶正是用来冒充蜂胶的东西,当地其他一些厂家也在使用。随后,记者对蜂源、维康、长兴等几家规模较大的蜂产品公司进行了调查,发现事实的确如此。在河南维康蜂业有限公司,记者看到,这种“类似蜂胶的东西”经过提纯加工后,就变成了一种黑色的胶状物,外观和真正的“提纯蜂胶”非常相似,几乎看不出有什么差别。(空镜)  【同期】河南维康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国内蜂产品行业当中,咱们国内最尖端的仪器也是检测不出来的。  【正文】  那么,这种几乎能够以假乱真的黑色胶状物究竟是什么呢?在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记者目睹了这种胶状物的加工过程。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是当地规模较大的蜂胶生产企业,每年产值达数千万元,蜂胶产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同期】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蜂胶我们排第一位。  记者:你们排第一位。  没有比上我们的。  记者:哦,那你这个一年蜂胶的产量是多少?  我们产量最高是80吨。  【正文】  在蜂胶生产车间,大量用来浸泡蜂胶的塑料桶摆放整齐。一名工人承认,这种黑色的液体其实不是蜂胶。  【同期】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 工人  记者:你那个桶里是什么?  这是“树胶”。  【正文】  这种浸泡好的“树胶”液体,经过过滤、沉淀、提纯等多道工序,被加工成一种黑色的胶状固体,然后经过简单包装便可出售。  这家厂里的负责人后来承认,他们厂生产的所谓“提纯蜂胶”,正是使用这种“树胶”加工而成,每公斤最低售价140元。  【同期】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140一公斤那个是?  “树胶”。  记者:“树胶”是占多少?全部是“树胶”还是?  90%,90%的“树胶”。  记者:90%的“树胶”  对。  【正文】  那么,这种“树胶”究竟是用什么东西加工的呢?  【同期】河南长兴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原料就是树胶,杨树芽。  记者:就是杨树芽子?  对。杨树芽再挤挤,再加工加工把胶挤出来,皮扔掉不要。  记者:然后就提取出来了?  对,再提提。挤出来再敖干,干了再粉碎以后再提(取),要几道工序。  【正文】  原来,所谓的“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蜂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非蜜蜂采集,人工加工而成的任何树脂胶状物不能称之为蜂胶,更不允许添加到真正的蜂胶里面。然而当地一些生产厂家却使用这种人工提取的“树胶”,按比例进行配制加工,冒充真正的“提纯蜂胶”。  【同期】河南维康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你这边的销量是蜂胶多还是“树胶”多,一年的话?  “树胶”多。  记者:“树胶”能销多少吨一年?  “树胶”能占60%。  【正文】  而且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使用“树胶”假冒蜂胶的做法,有些厂家竟然还有一套所谓的“原则”。  【同期】河南宇枫苑蜂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做,我倒有一个原则,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对人体造成伤害。这个绝对可以放心。有任何问题这个……因为这包括蜂蜜我们做了很多年了。咱做食品的,这几年国家管理也严格了。你做食品,说个土话,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不能做一些坏良心的事。  【演播室】  用杨树芽做的所谓“树胶”来冒充纯天然蜂胶,生产厂家负责人居然还说不能做坏良心的事情。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发现,树胶要变成蜂胶蒙混过关,厂家还要偷偷往里加一些神秘的原料,那么,加的究竟是些什么东西,大量掺假的所谓天然蜂胶最终又流向了哪里呢?  【正文】  在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无意中透露,他们厂在使用“树胶”加工所谓“提纯蜂胶”时,还要添加其他一些特殊的东西。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这个其他的都是什么东西呢?  ”“树胶”,你就知道是“树胶”就可以了。  记者:别的没有了?  我给你讲,这些东西不可能什么都(跟你讲),我们这叫商业机密。  【正文】  那么,这种被称作“商业机密”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记者跟随一名生产负责人来到车间,看到的也都是一些塑料桶、沉淀罐等生产设备,和其他厂家相比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在生产车间旁边一个小屋里,几个牛皮纸包装桶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只见生产负责人打开包装桶,从里面取出一种黄色的粉末。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生产负责人  记者:这个叫什么?这个,叫什么?  槲皮素。  记者:槲皮素?  对。它本身就是黄酮的一种。  【正文】在旁边另一个桶里,装着一种名叫“芦丁”的黄色粉末。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生产负责人  记者:这就是芦丁?  对。  【正文】  这名负责人承认,槲皮素和芦丁都是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主要就是在使用“树胶”生产所谓“提纯蜂胶”的过程中,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添加,用来提高总黄酮含量。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生产负责人  记者:现在(加这个黄酮的)客户多吗?  有不少,基本上三分之二要,黄酮给我高一点、高一点。  【正文】  这名负责人所说的“黄酮”,在《蜂胶国家标准》中统称为“总黄酮”。按照国家标准规定,“总黄酮”含量是检验蜂胶的一项重要指标。蜂胶之所以有良好的保健效果是因为蜂胶中含有大量的黄酮类物质,但这种物质在人体内不能合成,只能从饮食中摄取。据这名负责人透露,“树胶”里面也含有总黄酮,所以才会被用来冒充蜂胶。另外,像蜂胶软胶囊、蜂胶片等蜂胶产品,同样也是把总黄酮含量作为检测指标,因此这些产品原料的总黄酮含量越高,用量就越少,生产成本也就越低。最后,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承认,他们厂一直使用这种方法生产所谓的“提纯蜂胶”,经过多年的论证,技术和配方都很成熟,产品得到市场普遍认可。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两百多的,大家在市场上论证过的。大家已经这都属于潜规则了,只要销路可以,反正这个配方也是经历了将近十年。都是这样去做的,你何必呢?对不对。  记者:啊,这种勾兑的蜂胶已经干了十年了?  十年了。  记者:流行了十年了?  整整十年。  【正文】  从这名总经理提供的销售单据中,记者看到,购买这种所谓“提纯蜂胶”的客户多达十几个,其中有不少知名厂家,采购价大多都是200多元一公斤。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200多元这个,230元这个,像全金药业要的那个呢?  他这个就是18%的。  记者:就是18%的蜂胶?  对。  【正文】  原来,这种每公斤售价200多元的所谓“提纯蜂胶”,除了18%左右的蜂胶成分,其余大部分都是“树胶”。在这家厂的院内,这种所谓的“提纯蜂胶”装车待发。记者注意到,这批产品在包装外面又裹了一层白色的编织袋。  【同期】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总经理  记者:这是哪个厂家要的?  这就是浙大的。  记者:浙大叫什么?全金?  全金药业。 它叫全金药业,也叫浙大生命药业。  记者:哦,那这个价位怎么样?  这个230元的。  记者:这个就是230元的。  对。  【正文】  几天后,记者在浙江省杭州市找到了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具有40多年医药生产研究的专业背景,目前主要生产全金牌蜂胶软胶囊等几十种保健品。这家公司在产品手册中宣称,所用的原料是“巴西天然蜂胶”。一名销售负责人再三强调,这种蜂胶原料货真价实。  【同期】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销售负责人  蜂胶这一块,对我们来说呢,是买原料过来,我们是用最好的原料。每一步都要考究,最后这个产品才对得起你这么大的企业,你这个品牌。  【正文】  随后,记者来到这家厂的原料库房,只见门口堆放的一批原料非常眼熟,包装外面也裹着白色的编织袋,上面贴着“长葛”至“杭州”的货运单。  【同期】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工人  记者:蜂胶在哪里?  这个是今天刚到的。  记者:今天到的,这是从哪个地方过来的?  这个是河南长葛。  记者:河南长葛什么厂子?  药厂。  记者:有名字吗?  有名字,叫河南长葛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  【正文】  原来,这批原料正是记者之前在河南长葛蜂源公司看到的那种所谓的“提纯蜂胶”,采购价每公斤只有200多元、里面含有大量的“树胶”成分,但是这种原料到了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了所谓的“巴西天然蜂胶”。在这家厂的GMP车间,这种原料经过进一步加工,就摇身一变,成了所谓的全金牌蜂胶软胶囊。通过印刷精美的产品手册,被宣传成“巴西天然蜂胶”, 然后进入北京、杭州等一些大中城市的药店进行销售。在杭州市天天好大药房,全金牌蜂胶软胶囊每瓶售价高达148元。药店销售人员宣称,这种蜂胶使用起来效果很好。  【同期】杭州天天好大药房 销售人员  三高人群降血脂、血糖啊,糖尿病都可以吃,高血压。抗菌消炎的,各方面的。  记者:明显吗这个效果?  很明显、很明显的。  【正文】在另一家药店,销售人员表示,这种蜂胶产品的真实性不容质疑。  【同期】杭州九洲大药房 销售人员  我们这么大的药店如果你都有这种怀疑的话,那小药店干脆你就不敢去了。在杭州的话这种假产品是不大会有的,我们药店开了这么久了从来不会去进假货。这种东西都不好乱来的,全部是通过药监局检测以后认证出来的,你没有药监局的检测,你这种产品都不能上柜卖的,说句实在话。  【演播室】  片子当中浙江全金药业的那位销售负责人称,他们是用最好的原料,最后这个产品才对得起这么大的企业,对得起这个品牌,而事实却截然相反。我们注意到,从上期节目的假蜂蜜到今天的假蜂胶,造假的原料厂无一例外都是行业内上规模的大企业,而今天的节目中像浙江全金药业这样的知名制药企业也身陷其中。片子当中造假蜂胶原料厂家负责人有一句话:大家都属于潜规则,都流行十年了。蜂胶原料掺假的严重情况可见一斑,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将在全国范围开展蜂产品打假专项执法行动,严查蜂产品造假,我们也将继续关注。好,感谢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 指纹图谱鉴别 假蜂胶轻松现形
    最近正是蜂产品的收购淡季,但是浙江蜂之语公司已经为即将到来的春节旺季紧张地准备开了。“蜂胶市场干净了很多,这在我们的检测数据上可以看出来。”蜂之语相关负责人说。  前不久,央视报道了一些不法厂家用树胶冒充天然蜂胶上市的新闻,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假冒蜂胶在检测的时候能够蒙混过关、拿到检测合格报告的现象,也引起了监管部门和业界的重视。近日,央视新闻频道以浙江蜂之语蜂产品实验室为例,报道了国内一些先进的实验室辨别蜂胶造假的方法。  日前,从位于桐庐的浙江蜂之语公司总部了解到,用杨树胶冒充的蜂胶,在检测时能蒙混过关,主要是由于天然蜂胶是树胶和蜜蜂分泌物的混合物,也有树胶成分,因此很多人难辨真伪。多年从事真假蜂胶鉴别研究的周萍主任说,杨树胶之所以能检测合格,主要是由于国家标准中只要求检测蜂胶中的总黄酮含量,而总黄酮含量在造假者那里可以通过添加芦丁和槲皮素等黄酮类物质蒙混过关。  作为一家获得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企业实验室,浙江蜂之语蜂产品实验室是如何辨别蜂胶造假的呢?“通过指纹图谱鉴别法,假冒的杨树胶立即现形。” 周萍说,浙江蜂之语蜂产品实验室通过将原料蜂胶制成分析液,再通过气相和液相质谱仪分析后,可以发现一些蜂胶和树胶的不同特质。采用HPLC指纹技术将真蜂胶通过各项数值表现成一张图谱,如果与这张图谱不吻合,便是假冒蜂胶,原理类似于人类指纹。这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还获得了杭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蜂之语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蜂王浆加工、出口基地之一,全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蜂之语检测中心试验面积达1500平方米,配有LC/MS/MS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酶联免疫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这个检测中心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1995年,我们建这个检测中心的时候,业界几乎所有企业都还在用人工品尝的方式来测定蜂王浆质量。” 周萍说。
  • 紫色黄金蜂胶潜规则揭秘:市场2/3或为假蜂胶
    继央视称在淡水珍珠之乡浙江诸暨和海水珍珠粉集散地广西北海,发现使用贝壳粉冒充珍珠粉已是公开的秘密之后,关于“紫色黄金”蜂胶的潜规则再被揭露。  据悉,国内每年实际蜂胶销量近1000吨,而中国蜂行业协会秘书长赵小川表示“年产蜂胶只有350吨”,近650吨的销量出入,令整个行业陷入尴尬。国家药监局上周末发出紧急通知,称企业除不得采购树胶假冒蜂胶外,还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责令召回,加诸保健食品之上的紧箍咒今年以来不断收紧。  市场2/3或为假蜂胶  据了解,156万只的蜂群一年只能产100多克蜂胶,按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字和赵小川的说法,我国蜂胶年产量只有300-350吨。而每年近1000吨的实际销量其实是均用杨树芽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这种树胶出厂价每公斤60-140元,真正的天然蜂胶每公斤售价则高达700-800元,正是其中巨大的差价令相当多企业十年如一日地参与造假行为。  就如同在蜂产品中加入果葡糖浆、淀粉、麦芽糖等以达到国家标准一样,要使得树胶变成蜂胶蒙混过关,还要添加槲皮素和芦丁等人工提取的黄酮类物质,以满足国标中的蜂胶总黄酮含量。据专家介绍,原料蜂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一级品≥15%,二级品≥8%,但由于黄酮类含量很容易造假,所以并非含量越高越好。  记者了解到,供应真蜂胶的蜂农们由于蜂胶本身产量低,又对温度极其敏感难以处理,且价格偏低,仅是韩国市场上蜂产品的七八分之一,因此部分已不愿再生产蜂胶。  食品药品监督局严查保健食品  在蜂胶事件忽如一夜沸沸扬扬之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上周末正式发布“关于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称对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要求依法严肃处理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与此同时,像对三聚氰胺实现源头控制一样,要求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蜂胶原料管理,严把进货关,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和供应商档案,保证原料采购可溯源。  记者了解到,今年5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印发《2010年保健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对保健食品进一步念起了紧箍咒,要求严格查处制售假劣保健食品等行为。紧接着,保健品质量安全事件频频曝光,监管法规与通知也层出不穷。被誉为“二十一世纪最理想食品”、产业规模数十亿的螺旋藻市场中,国内打着同样品牌的产品价格差异高达5倍以上,其中要么品质极度低劣,要么假冒。而两月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同样发布通知,对以珍珠粉为制剂原料的药品生产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贝壳粉事件让珍珠粉行业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山下湖股价应声下跌,网上颇受追捧的浙江长生鸟也一时间无人问津。本次树胶事件则让今年上半年刚完成股份制改造、原本正谋求上市的全金药业28个自然人股东上市造富的美梦遭遇障碍。  专家观点  全国蜂产品协会副会长郑尧隆  蜂产品剧减使造假更加横行  正常产品供应不上,造假成本又低廉,自然使得一部分不良企业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市场。尤其是今年的极端天气严重破坏了油菜等各种蜜源植物的生长、开花与泌蜜,造成蜂产品急剧减产50%以上,造假更因此而横行。
  • 蜂胶造假缘何能横行十年
    继曝光蜂蜜造假之后,最近央视又揭开了蜂胶造假的“黑幕”。不法企业用树胶冒充蜂胶,国内蜂胶九成是树胶。调查结果可谓触目惊心,更可怕的是,如此造假在业内竟已横行10年。  所谓的树胶,其实就是一种使用杨树芽为原料,人工提取加工而成的树脂胶状物。而《蜂胶国家标准》明确规定:非蜜蜂采集,人工加工而成的任何树脂胶状物不能称之为蜂胶,更不允许添加到真正的蜂胶里面。  不法厂家用树胶冒充提纯蜂胶,背后当然是利益驱动。一家蜂胶产品生产厂家负责人介绍,真正的天然蜂胶提纯后每公斤售价高达700多元,而所谓“提纯蜂胶”最低售价140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对于使用蜂胶造假有些厂家竟然还有一套所谓的“原则”。河南一家公司总经理声称,“最起码不能伤害人”、“不能干那坏良心的事,这是最起码一个底线”。听了这话,实在让人心寒,如今做食品的,已把吃不死人作为最后底线了,这也难怪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了。  蜂胶造假事件曝光后,有关部门已采取紧急行动。然而,公众仍然有疑问,蜂胶造假已经横行10年,为何要等到媒体曝光后,有关部门才能发现问题?记者暗访都能揭露造假,专业监管部门为何就发现不了?
  • "假蜂胶"后续:企业基本属知假造假 药监局责令整改
    市场上大量假冒蜂胶产品客观存在 蜂胶、树胶之间有较大差异,企业基本属知假造假最简便辨识方法:低于1.2元/粒的蜂胶胶囊基本为假货  蜂产品的信任“危机”还在延续。  其实在上周成都召开的相关蜂产品行业培训会议上,就有人担忧:蜂蜜的问题出来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轮到蜂胶。  当时人们没想到,作为蜂产品中的高端系列,假蜂胶的盖子被揭开得那么快,而且更加触目惊心。  央视《每周质量报告》对蜂胶产品质量问题的曝光中称,浙江全金药业生产的假蜂胶在杭州不少药店均有销售。还称在蜂胶原材料中添加树胶造假是行业内非常普遍的现象,已经存在十余年。  并且,在央视报道之后,仍有三个问题困扰人心:一是蜂胶和树胶真的无法区别吗?央视报道中,造假者称“国内最尖端的仪器检测不出”,所以“造假整整10年” 二是市场上确实大多数为假冒蜂胶吗?“产量300吨,实际市场销量却近千吨”?三是蜂胶生产企业是否知假造假?  蜂产品的水,究竟有多深?  “技术”问题:蜂胶、树胶是否可检  我们先来探讨技术问题。尖端仪器真的检测不出假蜂胶吗?  桐庐“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是浙江省比较大的蜂产品经销商,副总陈建清说,树胶冒充蜂胶,这个情况他们大约在1998年就发现,确实如报道所称,造假横行10年了。  因为蜂胶和树胶主要成分都是黄酮类物质,如何区分一直是业界的一道难题。  经过十年的研究,“蜂之语”研究出了一套“指纹图谱”技术。  技术很专业,实验室周主任解释尽量深入浅出:通过技术手段从蜂胶或者树胶中将黄酮类物质提取出来,然后放到高校液相色谱仪里,每个物质都出现一张类似于“心电图”一样的波峰。不同的物质会在不同的地方出现不同的“峰”,技术上称为“谱带”。  正是根据蜂胶和树胶谱带的不同,是以区别。  就此,我们继续向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浙江省蜂业协会理事长胡福良教授求证。胡老师从博士开始就专注于研究蜂产品,尤其是蜂胶。  胡老师说,目前他带领的两个博士生有两项检验技术已申请国家专利。一项类似于“指纹图谱”,另一项更具说服力,原理是分析树胶和蜂胶的成分,有一种物质是树胶当中有,而蜂胶当中没有的。而且该物质非常稳定,难以去除,一经检测,真假立判。  据了解,这些检测技术目前都处在实验室阶段,如果要上升到“行业标准”阶段,还需一个过程。  “市场”问题:绝大多数都是树胶吗  央视报道中称:据中国蜂产品协会公布的数据,我国蜂胶每年产量约300吨,然而据业内人士透露,每年的实际销量却将近1000吨。  市场上蜂胶产品真的有很多是假冒的吗?假冒比例有如此之高吗?  胡福良教授说,市场真实数据很难统计,但大量假冒是“客观存在”的。  根据今年以来的原料价格,基本可以判断:纯蜂胶价格应该在800元/公斤以上,一般的蜂胶胶囊,消费者可以自己算一下,如果价格低于1.2元/粒,基本上都是假的。  “企业良心”问题:蜂胶企业是否知假造假  根据上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又想到第三个问题,是不是因为蜂胶、树胶难以检测,会不会有些企业不小心买到了假原料,也就是树胶原料,然后当作蜂胶来生产,换句话说是不是那些卖假蜂胶成品的企业本身也是受害者?  浙江全金公司昨晚在其网站上发布的《关于全金蜂胶产品质量问题处理紧急公司函》中也提出:原料厂家“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有出厂合格检验报告书……国家标准规定的蜂胶原料的功效成分检测指标仅仅是总黄酮,我公司按照国家标准GB/T24283-2009进行检测,结果都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但无法识别生产厂家原料中总黄酮的来源。  但是,多方采访下来,“那些卖假蜂胶成品的企业本身也是受害者”的可能性被无情地推翻了。  有生产厂家坦言,原料进来的时候,一是价格判断,近年来,纯蜂胶价格每公斤为七八百元,而树胶每公斤只要150元上下。二是外形判断,树胶的原料是杨树芽,只要稍有经验,那和蜂胶还是一眼就能辨别出来的,提取过程中气味也完全不一样。即便是提取后两者外观接近,但是气味还是能够分辨出来的。  所以,“知假造假”,不可原谅。  在对胡福良教授的几次采访中,他都会说到蜂农。他担心制假现象对整个行业带来的冲击,研究了几十年,蜂产品确实是个好东西,假的应该被去除,行业则需要维护,“尤其是蜂农,靠天吃饭,很辛苦,现在蜂蜜价格甚至低于白糖,如此被低估,蜂农们需要保护”。  相关新闻     将记者请出公司后,全金药业的员工关上了大门。  浙江全金药业:停止蜂胶产品生产召回相关批号产品  11月2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杭州九堡九环路48号的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从一楼到四楼的楼梯两边,挂满了宣传公司业绩的海报。  记者找到副总裁办公室,一位女工作人员拦住了我们。该工作人员请示后告诉记者:“不好意思,现在不方便接受采访。”并说,下午公司已再次接受了央视采访,事件结果会在当天晚些时候公布在公司官网和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  记者提出希望能直接和负责人对话,也遭到了拒绝。同时,记者发现,该公司网站上登出的热线咨询电话已经停机。  傍晚,记者登录该公司网站,首页“公司新闻”一栏中,最新更新的《关于全金蜂胶产品质量问题处理紧急公司函》中表示,对全金蜂胶以下批号产品因使用了“河南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的原料作如下处理:  1、从零售货柜上撤柜,上述批号产品停止销售。  2、希望代理商协调好零售商,对于购买该上述批号产品的消费者给予退货、退款等处理,由我公司承担。  3、零售终端客户同意退货给代理商,代理商将上述批号产品暂就地封存,等待官方处理结果,我公司做统一处理决定。  函中还提到“对蜂胶产品停止生产销售”,附表中有一批停止销售产品的批号。  下午,记者随机走访了两家大型连锁药店和一家大型连锁超市,都没有发现“全金”牌蜂胶产品。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封存原料、产品并送交检验机关检测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已于昨天对全金药业进行了现场检查。  与此同时,昨天下午,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首页上已经出现《省局迅速部署应对蜂胶产品质量事件》的通报。  其中称:据检查,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浙江浙大生命药业有限公司,2010年5月进行改制变更为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证照齐全的专业生产保健食品的生产企业。2006年3月该公司取得全金牌蜂胶软胶囊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国食健字G20060355),2008年正式生产。该企业于2010年6月和9月从河南省长葛市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购进蜂胶原料生产成全金牌蜂胶软胶囊上市销售。执法人员在全金药业的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分别发现了蜂胶原料(标识为河南省长葛市蜂源蜂产品有限公司生产)及全金牌蜂胶软胶囊成品,并对其进行了现场抽样和封存。  11月22日上午,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召开紧急会议,部署下一步工作,提出四项措施。一是立即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发出整改通知书,责令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整改 二是立即对有关原料和成品进行抽样封存,并及时送交检验机构进行检测 三是对企业违法违规生产行为进行立案调查 四是立即发出通知,要求各地迅速对相关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检查。  据悉,全金药业目前已经主动停止生产,并发布产品召回公告。
  • “全金蜂胶”被曝造假 武汉多家药店仍销售
    楚天都市报 11月28日,家住江岸徐洲四村的胡女士反映,上网时,突然发现自己吃了5年的全金蜂胶软胶囊,已被央视曝光为假冒伪劣产品,但是,在武汉许多药房柜架上还能买到这种假蜂胶。  据了解,11月22日,CCTV《每周质量报告》报道,浙江全金药业股份有限公司销售的蜂胶是用人工熬制的杨树胶作为原料,而并非自称的巴西天然蜂胶。而“全金药业”前身为浙江浙大生命药业有限公司。记者在胡女士家里看到,7瓶还没有吃完的蜂胶胶囊,的确都产自该公司。  胡女士说,这些“蜂胶”每小瓶的售价均在160元以上,她每年要吃几十瓶,逢年过节,还经常买来送好友。“如今牙齿缺钙,经常拉肚子,也不知道是不是和吃这个有关?”胡女士说,想到自己吃了好几年的假蜂胶,不免忧心忡忡。  记者随后走访了徐洲新村、二七路、黄石路等5家大小药房,发现蜂胶产品非常多,其中3家药房还在出售“全金蜂胶”。在徐洲新村一家药房,记者看到该品牌蜂胶售价每瓶168元,营业员一再强调说,该产品为天然蜂胶,可降低高血糖、高血脂,具有免疫调节功能。记者询问,是否知道该产品已被央视曝光?对方称:“不知道。也没有接到下架通知。”  对此,华中农业大学蜜蜂研发中心主任张新军介绍,蜂胶是蜜蜂从树芽、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蜜蜂自身分泌物形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具有抗氧化功效及调节血脂、血糖等保健功能,而树胶对人体没有任何保健作用,很普遍 蜂胶价格在每公斤800元左右,而杨树树胶价格仅60元左右,因此不少商家以树胶充蜂胶,以牟取暴利。  记者随即将情况反映到相关工商部门。工商部门表示,将尽快调查。
  • 假冒蜂胶或致重金属中毒 专家支招如何鉴别
    蜂胶,无论是保健,还是治病, 已被公众所认同。但最近一些不良企业用树胶冒充蜂胶,或在胶囊中灌注酱油的造假行为被曝光之后,立刻引起人们的质疑和谴责。蜂胶为什么具有保健功能?它适 应于哪些人群?怎样才能买到质量好的蜂胶?假蜂胶对人体有何危害?下面,让我们听听专家的解答。  天然配比是保健关键  营养专家认为,蜂胶是一种纯天然的健康物质,对人体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和免疫系统具有综合性作用。蜂胶的保健治疗作用,关键不在于 高含量的黄 酮,而在于它绝妙的天然配比,以及多种物质起到多病同治的目的。因此,我国批准蜂胶的保健功能是调节血脂、调节血糖、调节免疫。  蜂胶为 什么具有这样的作用?专家介绍,蜂胶是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混入其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胶状物质,含有大量的黄酮类、萜烯类 等化合物以及人体必须的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因为蜂胶生产量少,收集困难,特别是具有特殊的保健功能,被人们誉为“紫色黄金”。  蜂胶含有300多种天然成分、30多种黄酮类化合物,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防治,如预防流感、消炎抗菌、治疗溃疡、健肠胃等。  医疗专家说,蜂胶的主要作用是清理血管、降血脂等,适应于高血脂、高血糖、免疫力低下人群使用。但它毕竟是一种保健品,保健品不等于药品,有病 还应看大 夫。他们提醒,保健品也不能当饭吃,也有一定的服用数量、疗程以及禁忌,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服用。  多种多样的鉴别方法  专家指出,蜂胶的功效取决于其300多种天然有效成分,并非单一的黄酮,总黄酮含量并不是鉴别蜂胶好坏的标准。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蜂胶只具备国家批准功能的一项或两项,少数蜂胶才能同时具备3项功能。  专家说,购买蜂胶时,我们应知晓其主要特性和鉴别方法。注意查看是否有正规的国食健字的批准文号,可先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上查找 一下该产 品是否通过国家的GMP认证及进口蜂胶有没有《进口保健食品批准证书》 正宗蜂胶滴到玻璃杯中的水面上,可形成不易消散的油膜,而树胶滴入水中后,会迅速 扩散到杯壁上 蜂胶闻起来有芳香气味,而树胶则有一股恶臭味 正宗蜂胶摸起来黏度较大,树胶黏度明显不够。同时,还可用眼看来鉴定蜂胶的外观和颜色 用口 尝去鉴定蜂胶的味道 用95%的酒精溶解的方法去鉴定蜂胶的纯度。  专家对一些人喜爱用蜂胶软胶囊的做法持反对意见。这是因为软胶囊在经过高温定型时,大量珍贵成分流失,大幅降低了蜂胶特有功效。专家说,蜂胶是否易吸收在于蜂胶分子结构,并非取决于产品剂型,消费者认为软胶囊好吸收的观点是错误的。  假冒蜂胶有较大危害  近年研究报告表明,大约两万只蜜蜂只能生产20千克的蜂胶,而我国每年的蜂胶原料产量为200多吨,而市场上销售的产品竟然达到500吨之多。可见,有超过一半的蜂胶产品都是假冒或者真假参半的。  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违规厂家生产的假冒产品是数不胜数,造成蜂胶市场极度混乱。很多蜂胶产品包装上都标称“天然蜂胶”字样,实际上主要原料却 是杨树 芽。 这些杨树芽经浸泡、过滤、沉淀、提纯等多道工序,再加入少量蜂胶,即可被加工成类似蜂胶的黑色胶状固体。树胶要变成蜂胶,厂家还偷偷加了一些槲皮素 和芦丁,提高蜂胶中的黄酮含量,以应对检测。其实,这些人工黄酮对人体是有害的。  专家指出,蜂胶的保健功能是其天然配比形成的,人为添 加槲皮素和芦丁等物质来提高蜂胶中的黄酮含量,一是破坏了蜂胶成分的原有配比,二是起不到养生保健作用。假冒蜂胶因多项技术不过关,会给人体造成极大危 害。如将没有经过提纯过滤的毛胶加入到胶囊里面,毛胶里面的病菌和重金属严重超标,会造成人体重金属中毒。又如将灌注酱油胶囊冒充天然蜂胶,自然没有蜂胶 的保健功能。因此,专家提醒大家,买蜂胶千万不要图便宜,万一食用了劣质蜂胶或假胶,既损害了身体,又耽误了病情。
  • 蜂胶造假行为震惊高层 国家药监局要求从严处理
    核心提示: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要求依法严肃处理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  每经网11月25日快讯(每经记者 陈时俊 发自上海)11月25日晚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一则名为《关于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就近期媒体广泛关注的不法蜂胶生产厂商以树胶冒充食用蜂胶一事作出紧急回应。  根据该《紧急通知》中内容的要求,“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保健食品生产日常监管等有关工作要求,对辖区内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蜂胶原料采购是否符合要求,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同时,“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要求依法严肃处理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最后,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蜂胶原料管理,不得采购树胶假冒蜂胶,应当严把进货关,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和供应商档案,保证原料采购可溯源,确保原料质量”。  此外,该《紧急通知》还要求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于2010年12月30日前将监督检查情况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司。  据了解,除了国家食药监局的紧急处理“树胶丑闻”,中国蜂产品协会也于11月24日发布了一则《关于严防掺杂使假和加强行业诚信建设的通知》,要求“严防掺杂使假 提高认识,配合做好专项检查工作 加强自查自纠 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 加强企业自律,抵制恶性竞争 深入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等。”  通知全文如下:  关于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  食药监办许[2010]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监督管理局):  近期有关媒体报道少数生产企业存在使用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为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安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检查。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保健食品生产日常监管等有关工作要求,对辖区内含蜂胶原料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实施全面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蜂胶原料采购是否符合要求,产品质量是否合格。  二、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尤其是使用树胶假冒蜂胶原料生产保健食品的违法行为,一律要求依法严肃处理 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产品,一律暂停生产销售,向社会公布有关信息,通知销售者停止销售,告知消费者停止使用,并采取责令召回等措施。  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必须加强蜂胶原料管理,不得采购树胶假冒蜂胶,应当严把进货关,建立原料采购记录和供应商档案,保证原料采购可溯源,确保原料质量。  请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于2010年12月30日前将监督检查情况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食品许可司。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二○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 杭企砸下千万元买设备检测蜂胶真伪
    继曝光蜂蜜造假之后,最近央视又揭开了蜂胶造假的“黑幕”,蜂产品行业再次陷入诚信危机!  11月23日,在浙江桐庐的蜂之语公司总部参加了一场由百余位蜂农和日本客商参与的养蜂大会,听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声音,尤其是在目前国内蜂产品市场出现问题的现状下,蜂农、厂商有苦难言,当然也有一向最挑剔的日本客商对这家公司产品的肯定和赞言,更有诸多蜂农对本报记者的疾呼:“如果再没有更先进的检测标准出台,没有有效的市场监管,养蜂业将受到重创。”  蜂业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尴尬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市场上不少所谓的天然蜂胶,其实很大一部分都是用树胶熬制而成。而这些所谓的纯正“蜂胶”在经过制假企业包装之后,就变成了昂贵的天然蜂胶。而市场上同样是500克左右的洋槐蜜,有的售价近40元,有的售价却不到15元,差距为何如此之大?原因是这种价格低廉的蜂蜜中掺入了一种名叫“果萄糖浆”的人造蜂蜜。由于“果萄糖浆”为无色透明、粘稠状的液体,采购价差不多比普通蜂蜜便宜一半,掺到蜂蜜里可以使生产成本降低三四成。  这些制假产品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大摇大摆地出现,与目前的国家标准滞后有关。“果萄糖浆”各项指标都是针对《蜂蜜》国家标准规定而进行研制的。其中的“糠醛”等指标和《蜂蜜》国家标准规定的甚为接近,大都能够通过检测。  由商业部早先颁发的标准代号为SB/T10096-92的蜂胶标准和国家农业部颁发的标准代号为NY/T5136-2002的无公害食品蜂胶,用这两个标准均无法鉴别蜂胶与杨树胶,原因是标准中的胶含量、总黄酮、氧化指标等项目,杨树胶均能达到要求。  “每公斤800元左右的真蜂胶要和每公斤200元左右的假蜂胶来拼,40元一瓶的好蜂蜜要和15元一瓶的假蜂蜜拼,谁拼得过谁?”一位蜂农告诉我们,“因为好品质的蜂产品与假冒伪劣产品一直拼价格战,正规蜂产品企业将没有盈利空间,直接导致蜂产品企业不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最终受害的是我们这些养蜂人,如果持续下去,中国的养蜂事业将后继无人。”  自购千万元检测设备  检测中心获国家认证认可  在养蜂大会上,一位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了两块黑乎乎的东西,外形和色泽看起来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都是黑乎乎的,气味也有些相似。“这两块蜂胶,一个真,一个假,”蜂之语公司产品研发部的负责人周萍告诉我们。如果用总黄酮这个指标来对比,反而是假蜂胶更胜一筹。  据介绍,蜂之语目前是全国最大的蜂皇浆加工、出口基地之一,全国蜂产品行业龙头企业。目前,蜂之语用的是HPLC指纹技术鉴别蜂胶。此项技术将真蜂胶通过各项数值表现成一张图谱,如果与这张图谱不吻合,便是假冒蜂胶。这就很像人的指纹。据悉,这项叫做《一种利用液相指纹图谱鉴别蜂胶真假的方法》的技术,早在2008年就获得国家专利,填补了蜂胶行业准确鉴别真假蜂胶标准的空白。  今年4月16日,“蜂之语”收到了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委员会寄来的认可证书,这张证书的获得标志着“蜂之语”检测中心成为我国蜂行业企业中第一家获国家实验室认可的企业实验室。“这张证书,是对我们多年付出的认可。”周萍说,“1995年,我们建这个检测中心的时候,业界几乎所有企业都还在用人工品尝的方式来测定蜂王浆质量。”  目前,这个检测中心与“蜂之语”企业一起发展,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检测中心试验面积1500平方米,配有LC/MS/MS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酶联免疫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其中“利用液相指纹图谱鉴别蜂胶真伪技术”获得了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保护。  建立养蜂基地从源头控制质量  前几天,蜂之语蜂业合作社刚刚开了年度交流大会,120位来自浙江、安徽、江苏等地的蜂农代表齐聚在蜂之语的厂区。  “这些蜂农是我们的原料供应方,与我们产品的质量有最直接的联系。”周萍说。作为收购方,“蜂之语”并不仅仅是收购,而是建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建立自己的蜜蜂养殖基地,把蜂农组织起来,进行培训和管理,从源头控制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高的蜂农,还能得到蜂之语的特别奖励。今年,蜂之语还专门邀请了中国养蜂学会专家来给蜂农讲课。  据了解,“蜂之语”是业内极少数拥有自己养蜂场的企业,他们的有机蜂场,主要作用是试验和示范,再把成功经验向广大蜂农推广。  在蜂之语工厂,我们还遇到了一群来自绍兴的蜂之语会员正在参观。其中一位阿姨告诉记者:“我们选择了蜂之语,就想到它的实验室、到蜂场看看,回去才能更加坚信自己的选择。”  为了让蜂之语的数10万会员了解产品,蜂之语每年都要花费上百万元安排近万名会员到工厂参观。“目前蜂产品市场上混淆视听的营销太多了,我们只能让消费者亲眼到实验室、到蜂场看过,才能让他们明白什么样的蜂产品是值得信赖的。”蜂之语公司总经理章征天如是说。广大蜂农也表示,希望广大消费者,不要因为市场暂时的问题,放弃浑身是宝的小蜜蜂。
  • WTO:9月关于各国标准修订的通报
    新西兰制定鱼食及鱼饵的进口健康标准  新西兰近日发出G/SPS/N/NZL/425号通报,新西兰生物安全局对鱼食及鱼饵制定进口健康标准。内容主要涉及:规定了无论产地国或出口国在签发商品准许入境新西兰的生物安全检验许可证书前必须执行的过境或检疫期间动物卫生要求。在进口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适用于所有产地国的鱼食及鱼饵的进口健康修订标准。  该标准的拟批准日期为2009年10月19日。  新西兰修订谷物等进口植物卫生要求  新西兰近日发出G/SPS/N/NZL/295/Add.1号通报,对用于消费、饲料或加工的谷物或种子的进口卫生标准进行了修订。内容涉及:(1)罂粟新计划。罂粟进口要求以前书面写在内部程序里,现在已纳入进口卫生标准,还没有明确的生物安全要求。罂粟种子进口商在进口前必须获得新西兰卫生部的书面批准。(2)修订小麦计划。明确将出口国对监管的真菌进行检测的选项纳入植物卫生要求和补充声明中。  该修订要求无须再征求意见。  新西兰对进口中国食用鲜洋葱头制定植物卫生风险草案  新西兰近日发出G/SPS/N/NZL/42号通报,新西兰农林部生物安全局对进口中国产食用洋葱头制订了植物卫生风险的风险分析草案。  该草案的拟批准日期为2009年8月。  美国修订瓶装水法规  美国近日发出G/SPS/N/USA/1869/Add.1号通报,美国FDA公布了一项最终法规,修订了FDA瓶装水法规,以保证按排泄物指标大肠埃希杆菌显示,瓶装水未受排泄物污染。新法规包含以下要求:(1)瓶装厂家每周对水源的大肠菌总数进行微生物检测 (2)如水源或成品瓶装水中发现任何大肠菌,瓶装厂家必须确定大肠菌生物体是否是大肠埃希杆菌(E.coli.) (3)含E.coli的水源的水质被认为是不安全、不卫生,将禁止用于瓶装水生产 (4)在瓶装厂家使用E.coli检验结果为阳性的水源之前,必须采取适当措施纠正或根除使用水源受E.coli污染的原因,必须保存对该措施的记录 (5)含E.coli的成品瓶装水将被认为掺假。  该最终法规已经公布。  加拿大制定多项农药最高残留限量标准  加拿大近日发出G/SPS/N/CAN/362、364、365、368、369、370/Add.1号多项通报,对农药咪唑菌酮、稀禾定、甲霜灵、吡虫啉、氟酮磺隆以及赛座灭分别制定了最高残留限量。  上述法规均已生效。  韩国制定食品标准规范修订案  韩国近日发出G/SPS/N/KOR/331号通报,韩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拟修订食品标准规范,涉及产品包括食品仪器、容器及包装。主要内容:(1)规定苯甲酮用作印刷油墨成分的迁移限量及测试方法。  (2)加严以下成分的迁移标准:聚乙烯对苯二酸酯(PET)中的锑(Sb)、-烯-苯乙烯树脂、聚甲基丙烯酸酯(MS)及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腈(acrylonitrile)-丁苯(butadiene-styrene)共聚合(MABS)异丁烯酸甲酯内的(Methylmethacrylate)及木材内二氧化硫、邻苯基苯酚(ortho-phenylphenol)、噻苯咪唑(thi?鄄abendazole)、联苯(biphenyl)及戴挫霉(i?鄄mazalil)。  另外,对纸或加工纸内多氯联苯(PCBs)的残留限量及测试方法提出更高要求。该修订案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  韩国拟修订食品添加剂标准规范  韩国近日发出G/SPS/N/KOR/329号通报,韩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拟修订食品添加剂标准规范,修订内容包括:强化重金属规范,或规范以下30种食品添加剂的成分:微晶纤维素、瓜尔胶、蛋黄素、刺槐豆胶、溶菌酶、万寿菊萃取物、蜂蜡、高岭土、纤维素粉、甜菜红、黄原胶、虫胶、环糊精、阿拉伯树胶、胭脂树萃取物、藻酸、液体石蜡、蔗糖酶、葛兰胶、巴西蜡棕蜡、焦糖色、卡拉牙胶、卡德兰凝胶、胭脂虫提取物、塔拉胶、鞣酸、浓缩微生物E(混合物)、浓缩生育醇(d-a-toco?鄄pherol)、黄蓍胶、辣椒油。  (1) 规定以下5种残留溶剂的规范:瓜尔胶、刺槐豆胶、黄原胶、环糊精、鞣酸。规定以下12种微生物标准:瓜尔胶、刺槐豆胶、溶菌酶、高岭土、黄原胶、环糊精、藻酸、蔗糖酶、葛兰胶、卡拉牙胶、卡德兰凝胶、黄蓍胶。  (2) 修订环糊精和浓缩d-生育酚(混合物)含量的规范。  该法规还规定了转基因食品添加剂的生产标准。修订了次氯酸水、环糊精及浓缩d-生育酚(混合物)的定义以及修订了烟熏味香料的使用标准。修订规范的拟批准日期待定。  韩国拟定修改食品添加剂标准规范  韩国近日发出G/SPS/N/KOR/333号通报,韩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拟定修改食品添加剂标准,内容涉及:(1)加强重金属包括铅、镉、汞的规范、以及对30种食品添加剂的成分进行规范:稀释过氧苯甲酰、过氧化氢、果胶、葡萄皮萃取物、乙烷、红花油、红花黄色素、活性碳、酶催分解蛋黄素、葡甘露聚糖、皂树萃取物、印度树胶、番红花色素、叶红素、小烛石、叶绿素、甜蛋白、支链淀粉、达玛树脂、番茄红素、月桂酸、硬脂酸、棕榈酸、蓖麻油、肉豆蔻酸、油酸、癸酸、辛酸、尼生素、游霉素 (2)规定6项微生物标准: 葡甘露聚糖、印度树胶、甜蛋白、支链淀粉、尼生素、游霉素 (3)加强果胶溶剂残留规范 (4)制定活性碳内氰化合物的规范 (5)制定乙烷及活性碳内多环(或更高)芳香烃的规范。另外,还修订了食品添加剂法规一般测试方法内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及制定汞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测定法。  该修订标准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中。
  • 欧美药企临床测试致印度15万人沦为“小白鼠”
    根据英国媒体爆料,印度2005年放宽药物测试限制后,多家欧美药厂如阿斯利康(AstraZeneca)、辉瑞(Pfizer)及默沙东(Merck)等相继在当地进行了至少1600项活人临床药物测试,涉及的“小白鼠”逾15万人,4年内最少酿成1730人死亡。并且由于参与测试的人大多为长期病患者,外界要调查真正死因非常困难。  虽然不少关键测试依指引进行,但药厂没有向贫民区及部落的民众清楚解释,他们根本不明白同意书的内容便盲目签署。“小白鼠”中介行业乘机牟取暴利,估计现时行业总值1.89亿英镑。印度人口众多,绝大部分医生通晓英语,加上政府医院配套完善,均为试药创造有利条件。  盖茨夫妇基金涉足夺命研究  经过媒体调查,在印度中央邦、安得拉邦及德里,有数百名部落少女未经家长同意,在学校宿舍参与疫苗研究,多人其后死亡。研究由微软创办人盖茨夫妇的慈善基金资助,事后被印度政府叫停。  同时,印度警方又在印多尔市一家公立医院发现有医生私下进行药物测试,调查指行为“违反道德规范”。政府介入后测试暂停,但一名告密者被解雇。  东南亚国家个案近年急升  欧美药业外判测试可节省研究成本约60%,估计目前全球178个国家或地区正进行12万项测试,其中东南亚的个案近年急升。药厂所有提交欧洲药物监管机构作新药批核的临床数据,估计有1/4取自低中收入国家,这比例近期更可能升至近50%。  印度退休内科医生钱德拉收集了10多年来国内的试药纪录,数据反映测试缺乏监管,不少主要药厂公然违反印度及国际规范。印度卫生部长年初向国会表示,去年有10家外国药厂向22名因试药身亡的家属赔偿,但每名死者平均仅获23.8万卢比(约3万人民币)。钱德拉慨叹印度人惨成“小白鼠”,沦为药厂赚大钱的工具,因他们根本买不起如此昂贵的药物。
  • 蜂胶市场造假严重 专家称国标过低是重要原因
    山东省蜂业协会、中国蜂业学会、中国蜂产品学会等专家在接受齐鲁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国内蜂产品混乱,“国标”太低是很重要的原因。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胥保华介绍,现在市场上的蜂胶产品纯正的不多,蜂胶产品掺入树胶的情况比较普遍。“主要原因是检测起来比较困难,普通消费者无法分辨。目前,浙江大学的专家正在研究比较可行的检测仪器和方法。”胥保华说。  对于现在的蜂产品市场,研究蜂学的胥保华用“乱象横生”来形容,“蜂蜜、蜂王浆掺假早就被市民所知,现在又爆出了蜂胶造假,在我看来,国家标准也有一定问题。”  山东省蜂业协会副理事长、山东蜂业与蜂产品质量检验所所长张西坤说,蜂胶的“国标”确实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消费者购买蜂胶看的主要是“黄酮类含量”,这也是国家标准检测的重点。  据张西坤解释,国家有关规定中,蜂胶总黄酮含量指标,即原料蜂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一级品≥15%,二级品≥8%.“但黄酮类含量很容易造假,加入一些物质就可以随意控制黄酮类的含量,所以并不是黄酮类含量越高越好。”  知蜂堂专家刘玉敏认为,假蜂胶产品乱象的根源就是国家检测标准低,不少人往蜂胶里非法加入中药、西药,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市场上蜂胶产品大多傍上“巴西胶”,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养蜂学会副会长、中国蜂产品学会副会长宋心仿表示,巴西蜂胶是比较早的,但是巴西实行机械化养蜂,产量还没有我国大,所以出口的可能性比较小。  宋心仿认为,市场上蜂产品造假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原来是在蜂产品中加白糖,再后来为了达到国家标准增加果葡糖浆、淀粉、麦芽糖等。这样造出的蜂产品在口感、含量上都能达标,这也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他看来,解决方法就是修改国家标准,让造假“没那么容易”.  记者了解到,山东蜂业协会已经在山东多地对纯正蜂胶进行检测试验,得出数据后进行分析,最终推动“国标”的修改。
  • 五道检测关口看护原料 鉴别蜂胶真假
    发明专利鉴别蜂胶真假 五道检测关口看护原料  ――杭州蜂之语蜂业有限公司十年潜心钻研蜂产品检测防假技术抵御假冒  “到底现在有多少蜂产品的质量是安全可靠?”  “潜规则存在有10年了,到底有没有人能够鉴别出蜂产品的真伪?”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蜂蜜和蜂胶等蜂产品造假的潜规则被媒体揭露,一时间引起了消费者的高度关注,他们为了自己的消费安全大声疾呼。  其实媒体曝光的这些假冒蜂产品还是有技术手段可以鉴别出来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止一位业内专家表示,虽然目前法定的检测标准有些滞后,但是鉴别蜂产品的办法还是有的,只不过是这些办法目前还是属于科学研究的成果,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标准,还不能成为执法检查的依据。  专家介绍说,浙江大学和一些有良心和责任感的企业在科研和生产实践中积极开展研究,已经形成了几种成熟的鉴别检测方法。杭州蜂之语蜂业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他们自1998年首次发现蜂产品原料存在掺假现象以来,就一直把防假技术研究作为公司的核心工作,并且成功地把这些技术方法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图为质检中心实验室一角。  虽然亚洲养蜂业联合会主席SIRIWAT WONGSIRI教授第一次到这家公司就大声惊叹:“我非常震惊在中国蜂业界能看到如此好的加工企业,我要让全世界的蜂业同仁都来中国看一看。”  虽然这家公司10年来陆续在检测设备和检测技术的软硬件建设上投入了上千万元巨资,建立了国家认可的业内一流的检测实验室,研究出了获得国家专利的真假蜂胶原料鉴别技术,建立了有五道关口的蜂蜜原料检测程序,来保证产品纯正。  虽然最挑剔的日本人也对这家公司产品给予充分肯定,让公司的蜂皇浆产品占据日本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但是在国内失灵的市场中,它却没有办法从假冒伪劣的包围中脱颖而出,无法有效把自己安全优质的蜂产品送到尽可能多的消费者手中。  这家公司就是杭州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  资料显示,蜂之语有累积10多年的品牌美誉度,有占地约6.7公顷的现代化厂房,数千名员工,还有遍布江浙沪的200多家专卖店和近10万名会员……在很多人看来,拥有这些资本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销售应该至少在5亿元以上,而蜂之语现在的年销售只有1亿元。  公司负责人钱志明不无伤感地说,蜜蜂养殖和蜂产品加工,向来被人称为甜蜜的事业,但是面对横行的假货,他们的内心却是充满了苦涩。面对泛滥的假冒,他们选择了坚守,坚守良心和品质,苦练内功,等待市场规范的那一天。  为什么好产品没有人要。  那是因为假冒太强大,强大到了以假乱真,劣币驱良币的程度。  钱志明说,由于便宜的假货、劣质货太多,慢慢的,蜂之语的新客户少了,老的客户虽然买你的东西,但也怨声载道,以为企业有暴利,一边吃,一边抱怨。  每每听到这样的反馈,钱志明都感觉像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据介绍,从2004年~2007年,“蜂之语”每年的增长速度保持在30%左右,而近两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10%,今年前10个月,销售居然刚刚和上年持平。  尽管日子越过越艰难,但是钱志明和他的“蜂之语”并没有气馁,在国内蜂产品假冒伪劣愈演愈烈的情形之下,依然坚守洁身自好、踏踏实实追求品质。  钱都花在“里子”上  建成国内一流实验室  对于保健品行业来说,“面子”工程最重要。一般企业都会把大把的钞票花在广告宣传上,但是“蜂之语”却反其道而行之,而是把大部分的资金都花在了如何提高产品质量上。而且钱志明和同事们有一个朴实的观点,一流的产品品质需要有一流的检测手段做保证。因而从1995年起,蜂之语就筹资投建检测中心。当业界几乎所有企业还在用人工品尝的方式来测定蜂王浆质量时,“蜂之语”已经开创行业先河,引进全国第一台高效液相色谱仪。  此后企业在检测装备上的投入就没有停止过,为了提高检测水平,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资金购置检测设备。目前,检测中心现有试验面积1500平方米,配有LC/MS/MS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色谱仪、酶联免疫分析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检测设备。  2007年,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领导来蜂之语检查指导工作时特别指出,蜂之语检测中心已具备了完善的检测能力,要积极推进国家实验室的认可。为此,蜂之语检测中心开展了包括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检测标准、补充各种操作规程、提高检测人员业务素质培训等工作。  2008年,浙江出入境检验检验局将蜂之语公司检测中心列入省级出口企业实验室认可的6家试点实验室之一,并于当年10月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审核。  “完全没有想到在我国蜂产品企业中会有这样的实验室规模和管理水平。”2009年9月,国家认证认可委员会专家在考察了蜂之语的实验室后对蜂之语检测中心大加赞赏,认为蜂之语检测中心在蜂产品行业里是顶尖的。同年10月国家认可委安排专家对蜂之语检测中心进行初评。  2010年4月16日,国家实验室认证认可委员会寄来了认可证书,从此,杭州蜂之语蜂业股份有限公司检测中心,成为我国蜂行业企业中率先获国家实验室认可的企业实验室。  加强与科研院专家的技术合作,积极与质检主管部门的沟通,是“蜂之语”加强企业检测科研实力的另一个有力手段。“蜂之语”与浙江大学签订5年的合作协议,与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养蜂学会等单位形成了长期合作的机制。而与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不定期的交流,特别是请浙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专家每年1~2次为全体职工进行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讲座培训,极大地提高了职工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同时,“蜂之语”每年定期与日本蜂产品实践家进行技术交流,使“蜂之语”对产品的检测水平和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把握始终走在前面,保持了“蜂之语”在蜂产品行业中的领先水平。  钻研防假冒技术  率先建立了我国蜂胶指纹图谱库  “蜂之语一直从原料控制着手,与假冒伪劣作斗争,发现行业内有什么问题,马上就解决。”  在蜂之语采访,碰巧看到了一本大红证书,是由杭州市科技局颁发的,原来蜂之语研究的一种鉴别蜂胶真假的科研成果――《一种利用液相指纹图谱鉴别蜂胶真伪技术的研究》获得了杭州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公司检测中心主任周萍告诉记者,这个鉴别方法是12年前开始研究的,已经在2009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保护。也就是说,蜂之语与假蜂胶的斗争,已经持续了10多年了。  周萍说,蜂之语第一次发现蜂胶有假是在1998年。当时的假蜂胶可以用感官鉴别的方法来作明确判断,但如果制假手段越来越高明,以至于用感官方法不能鉴别真伪的时候,该怎么办?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应该可以使用仪器检测的手段来解决,于是他们就从利用现有的仪器开始,研究蜂胶真伪鉴别的方法,2006年又去买国际上最先进的仪器,200万元一台,仪器买回来之后,又开始收集全国及世界各国的蜂胶原始样本,全部收集回来,总共是56个样本,然后利用HPLC指纹技术,一个样本一个样本地建立蜂胶的指纹图谱,通过比较液相指纹图谱中的选定共有峰的特征来判断蜂胶真伪,经过多年的摸索,方法不断成熟,最终建立起了我国蜂产品行业的种类最齐全的蜂胶指纹图谱库。  到现在为止,蜂之语是我国蜂产品行业率先拥有这样的蜂胶指纹图谱库的企业,有了这个蜂胶指纹图谱库,什么样的蜂胶产品,只要测出来一对照,是真是假就全都清楚了。  在研究中,蜂之语公司的技术人员先后撰写了《蜂胶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一种利用液相指纹图谱鉴别蜂胶真伪技术的研究》、《蜂胶在不同载体中的抑菌试验研究》等多篇高水准的论文,发表在国家一级专业期刊《蜜蜂杂志》和《中国蜂业》上。  2009年,蜂之语的蜂胶真伪鉴别技术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了发明专利,专利号是ZL200510060230.8。  从源头防假  五道关口筛查蜂蜜原料  和蜂胶一样,蜂蜜的造假多年来也十分严重,而且造假手段不断升级。  据了解,控制蜂蜜质量的现行蜂蜜国家标准GB18796-2005,是国家强制性标准,其中的真实性指标是用来判断蜂蜜的真伪的,是强制性质量指标,蜂蜜产品必须符合要求。这个蜂蜜的真实性指标就是碳4植物糖,检测标准是秦皇岛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发布的国家检测标准GB/T18932.1《蜂蜜中碳-4植物糖含量测定方法 稳定碳同位素比率法》。国家标准出台的当时,确实对蜂蜜的掺假行为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蜂蜜市场得到了净化。然而,没有多久,市场上就出现了碳-3植物糖,即以大米、甜菜等为原料的糖浆,而国家标准检测的是碳-4植物糖(即以玉米、甘蔗为原料的糖浆)含量。所以,近来越来越多的碳-3植物糖浆开始用于蜂蜜的掺假,而这种掺假的蜂蜜完全能够通过碳-4植物糖检测,也就是说符合国家标准。因此,现行国家标准已经不适用现在蜂蜜市场的实际情况,大部分掺假蜂蜜按现行国家标准检验都符合要求,而新版蜂蜜国家标准正在修订之中。这也是不法厂家造假猖獗的一个原因。  为了保证自己不受假冒侵害,蜂之语潜心搜集国内外各种检测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研究,制定了蜂蜜原料的五步检测法,即每一批蜂蜜原料在入库前都要经过五道检测关口。  第一关是蜂蜜感官鉴别。  第二关是国家标准要求的碳-4植物糖检测。  第三关是TLC试验:通过薄层层析的方法检测蜂蜜中的寡糖。  第四关是羟甲基糠醛(HMF)含量检测。  第五关是蛋白质含量分析。  在五次检测中只要有一项达不到要求,原料都被退回。  要保证蜂蜜的真实性,还必须从源头和原料抓起。蜂之语还建立了一套严密的蜂农管理制度,把握好蜂农源头关。蜂之语早于2002年建立了蜂业合作社,对加入合作社的蜂农进行信誉评定、登记,并报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备案,公司聘请专家、技术员对合作社蜂农进行养蜂指导和现场养蜂生产监督,确保产品的真实性。  在生产过程中,蜂之语蜂蜜还需要检测二次质量指标,一次是在浓缩后,检测蜂蜜的水分、色度和微生物 另一次是灌装前,检测同样项目,以监控生产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蜂之语蜂蜜在包装完毕前要取样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检测,另有留样备查。只有成品检测结果完全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才可以出具产品检验合格证。  整个生产进程中,蜂之语蜂蜜生产车间的洁净度为10万级,完全按照保健食品GMP的要求进行生产环境洁净度的设计要求,其生产过程的生产管理要求也是完全按照GB17405保健食品GMP的要求。同时,执行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ISO22000(HACCP)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标准、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四大管理体系整合,对产品生产全过程进行控制与监督,确保产品质量。  相关链接  蜂之语蜂蜜原料  五道检测关口  第一关是蜂蜜感官鉴别:蜂蜜与高果糖浆有着不同的感官,蜂蜜有花香,味鲜而甜润略酸,滋味饱满,富于光泽,而糖浆就没有。掺入糖浆的蜂蜜,天然的花草香气弱小,味道也比较单一,口感不丰满,没有蜂蜜独有的鲜味,颜色比不掺假的蜂蜜要浅。  第二关是碳-4植物糖检测:这是目前蜂蜜国家标准真伪鉴别的一个指标,市场中仍有碳-4植物糖的假蜜在流通,因此很有必要检测。  第三关是TLC试验:即通过薄层层析的方法检测蜂蜜中的寡糖,因为高果糖浆在制备过程中,淀粉中的高分子糖类被残留在蜂蜜中,检测这些糖能够判定蜂蜜的真伪。出口日本的蜂蜜必需通过TLC试验,我国有一个国家检测标准:GB/T18932.2-2002蜂蜜中高果糖淀粉糖浆测定方法――薄层色谱法。现在已经有部分糖浆生产企业能够生产高纯度的产品,能够通过TLC的试验。  第四关是HMF的控制检测:蜂之语研究发现,新鲜的蜂蜜羟甲基糠醛(HMF)含量为零,随着贮存时间延长、或者蜂蜜加工时受热,其含量会慢慢升高 而高果糖浆是淀粉的水解物,淀粉水解、脱色精制后,最后需要加热浓缩,以达到蜂蜜相似的水分含量,才有利于产品的保存。经过检测,糖浆中的HMF在16mg/kg~163mg/kg之间,因此掺入糖浆的蜂蜜原料HMF必须被检测出来。国家《蜂蜜》标准中HMF的质量标准是小于40mg/kg,而蜂之语原料蜂蜜中HMF的质量标准是小于2mg/kg。  第五关是蛋白质含量分析:蜂蜜因为蜜蜂在采蜜时混入蜂花粉,因此蜂蜜中有一定的蛋白质,其含量一般为0.1~1%之间,如果原料中的蛋白质未被检出,或者小于0.05%,则怀疑掺假。  蜂胶、树胶和掺黄酮类化合物的指纹图谱     典型的蜂胶HPLC指纹图谱(1、2、3、5号峰信号强)     典型的杨树胶HPLC指纹图谱(1、2号峰信号弱, 3、5号峰无信号或者很弱)     典型的杨树胶中掺入芦丁、槲皮素的蜂胶制品HPLC指纹图谱(1、2号峰信号弱, 3、5号峰无信号或者很弱,芦丁、槲皮素峰信号异常高)
  • 印度学者谈印度冷冻电镜应用现状:全国已安装2套 呼吁配置更多
    冷冻电镜(Cryo-electron microscopes, CEMs)作为现在结构生物学的前沿技术,逐渐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与重视,从安装配置高端冷冻电镜数量来看,据悉,目前中国已经采购高端冷冻电镜约50套,已成为继美国、欧洲之后的第三大阵营。1月31日,一位国外学者在外媒发布了一篇关于印度冷冻电镜应用现状的报道,整理如下,以飨读者。着眼于未来,印度需要更多的冷冻电镜冷冻电镜(CEMs)是现在结构生物学的前沿技术。该技术手段在科学家发现各种重要生物分子的结构、在不同生命功能和疾病中的作用以及后期试图开发治疗方法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典型冷冻电镜图,图片:CDC/Pexels目前,印度安装了两套冷冻电镜。第一套于2017年9月在印度国家生物科学中心安装,第二套则是随后安装在印度科学研究所的先进CEM中心。这两个研究中心都在班加罗尔,两套冷冻电镜都是由印度生物技术部资助。冷冻电镜通过电子来观察被研究的样品,由于电子具有较短的波长,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生物样品的水分在电镜真空环境中蒸发,可能破坏样品组织,而冷冻电镜将样品进行低温冷冻,这样就避免样品受损。每套冷冻电镜的价格大概在4-6亿卢比。(按当前汇率,约3500万元-5300万元人民币)印度科学与工程研究委员会的秘书Sandeep Verma最近表示,该委员会已批准在印度各地新建四个国家冷冻电镜设施。他相信,这些设施将有助于为印度的冷冻电镜研究建立一个深厚的知识和技能积累,从而在结构生物学、酶学、配体/药物发现以及抗击新出现的疾病方面建立全球竞争力。即使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关于这种病毒及其刺突蛋白有很多需要了解的地方。在印度,我们无法做到这一点,因为我们只有两套冷冻电镜。”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校生物科学和生物工程系副教授Arun Shukla说,“即使有人真的感兴趣研究它们,由于封锁,他们也不可能进入这些研究中心。”“如果我们想为下一次大流行疾病做准备,我们全国应该至少配置10套冷冻电镜设施。”蛋白质数据库每年发布的x射线、核磁共振和冷冻电镜结构数量趋势,图片: Masahide Kikkawa/Twitter结构生物学的早期几十年被核磁共振、x射线晶体学和电子显微镜等技术所主导。利用它们,科学家们能够推断出核糖体、G蛋白偶联受体、离子通道蛋白和许多病毒等重要大分子的结构。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其短板也很快显现出来。为了解析分子的形状和结构,电镜需要使用聚焦的高能电子束,就如同光学显微镜使用透镜聚焦光子。如果科学家需要更高分辨率的图像,电子束需要更高的能量,但能量超过某一点,电子束可能变得太强,此时就无法在不破坏样品的同时成像。电镜可以分辨30-40个Å宽的特征,当前的冷冻电镜分辨率可以达到1-4个Å。20世纪80年代初,瑞士洛桑大学的Jacques Dubochet和他的研究团队将一个生物样品浸入温度约为-180℃液态乙烷中,然后将其装入电子显微镜。令他们惊讶的是,他们发现样本中的分子保持了原来的形状,使研究小组能够以比以前更高的分辨率成像。利用这一改进,英国剑桥MRC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Richard Henderson和他的团队在1990年首次利用冷冻电镜记录了蛋白质的原子分辨率图像。不久之后, Joachim Frank和他在美国的团队开发了优化这项技术所需的图像处理工具和软件,供实验室的生物学家使用。此三人因这项工作获得了2017年诺贝尔化学奖。“冷冻电镜让我们可以观察单个病毒、几种大分子和非常小的蛋白质,”Shukla说,“冷冻电镜结构也有助于我们预测可能与靶蛋白结合的潜在药物,早些时候,这只能通过x射线晶体学来实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冷冻电镜技术发展迅速,除了更好的显微镜硬件外,还支持先进的样品制备方法、自动数据采集和确定结构的算法。例如,像K3相机这样的直接电子探测器已经用电荷耦合器件取代了相机。工程师们还开发了自动将目标最大化的内置机制,使科学家们能够实现超高的分辨率,并减轻实验室显微镜工作者的工作量。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冷冻电镜技术已经完善。首先,制药公司需要原子分辨率显微镜来破译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分子的完整结构,从而加快药物发现的进程。另一方面,我们有机会开发更快的算法,从给定的冷冻电镜图像中揭示分子的结构。鉴于这些机会,尽快安装新的冷冻电镜将为印度的科学家和学生打开大门,他们不仅可以从事前沿研究,还可能在未来的生物医学技术上领先一步。
  • “印度科学大会”沦为学界笑柄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u=868399123,155559807& fm=21& gp=0.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1/noimg/892ec44b-f351-4f9e-b3b0-5e8540eae865.jpg"//pp  印度科学大会自成立以来迎来了第二个年头,不过如今它却受到了印度国内许多知名科学家的谴责与蔑视。/pp  今年的年会在印度的迈索尔召开,其中大部分都是合法化的科学研究。然而,有一些报告则超出了这一范围。比如,1月5日的一场报告宣扬了对着贝壳吹气有助于健康的谬论,而该报告竟然有12500名观众参加。Rajeev Sharma是一个拥有植物学硕士学位的城市公务员,他利用一个可以隔音两分钟的贝壳在会议中宣扬这一本土的心理学结论。Sharma称这一贝壳带有着印度教的神谕,能够治疗大部分心理疾病。每天吹一吹,能够使肠胃得到很好地锻炼。当他提到这一动作产生的血液流动能够将白发变黑的结论时,不少观众都开始自发的喘气了。/pp  第二天,有报纸刊登了关于“印度教神湿婆是最伟大的环境学家”的文章。相关的证据是湿婆乘坐者大鼠,孔雀以及一只虚构的公牛,通过利用自己的头饰将恒河水变得纯净。该文章的作者Akhilesh Pandey是印度知名的植物学家,因为上下楼梯时被绊倒摔伤了腿,因而缺席了当天的会议。不但如此,他还公开袒护自己的文章:“所有我们的科学发现在古老的印度经典中都找得到原文”。/pp  这样的报告使得印度许多严肃的科学家们对此放弃了。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自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家Venkatraman Ramakrishnan告诉印度时报,这样的会议简直就是马戏。“我再也不会参加这样的科学会议了”。生物学家,海德拉巴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中心的建立者P. M. Bhargava也认为准备多年的印度科学大会现在看来完全是浪费钱。/p
  • 生物制药行业—印度的“世外桃源”
    导读印度,与中国同属亚洲文明古国,渊源颇深。这个曾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国度,在国人眼里总是充满神秘的异域风情。中国热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更是把印度描述为“药神圣地”!众所周知,制药行业不仅技术壁垒高,投资大,而且对环境清洁、设备的先进性、生产工人的素质都有极高的要求。很难想象在印度这样一个现代文明与贫穷落后交织、大量的贫民窟与少数亿万豪宅并立的社会,城市大环境普遍是尘土飞杨,垃圾乱丢,交通混乱,大多数人安于现状,懒散、不修边幅,却孕育出如此高端发达的制药产业,成为众药神争相“取药”的圣地。近日,因要在印度注册公司之故,我在时隔5年之后又一次来到印度,整整一周时间,走访了Deli, Bangalore, Mumba, Pune, Aurangabad等五大城市,与嫁到印度的中国女同胞、与陪同走访的印度朋友深度交流,拜访了印度中产阶级居住的花园式别墅区,也走进了印度下层百姓的贫民窟。一路走来,看到的山河水域,感受到的风土人情,体会到印度制药产业的发展,感触颇深,在返程飞机上写下了自己的感受(一家之言,难免偏颇)。雾霾与尘土飞扬并存雾霾不仅中国专有,印度首都新德里的雾霾严重程度完全不亚于北京,一下飞机就可以呼吸到熟悉而浓厚的雾霾味道,坐上出租车可以看到整个城市笼罩在灰蒙蒙之中。令人瞠目的是,新德里居民除了要“享受”醇厚的雾霾外,还要接受路边扬起尖土的洗礼。印度公共设施基础差,街道除了中间铺上水泥路面外,两边走路的道经常都是裸露的泥土地面,人车一过,或风一吹就会尘土飞杨。这种灰尘颗粒远远大于雾霾颗粒,因此尘土扬起来后很快就会沉下去而消失,而雾霾因颗粒很小很难下沉。我们都知道,去除雾霾主要是“人努力、天帮忙”,除了减少排放,更多的是靠刮风这种自然界的力量。相对而言,除尘则比较容易,属于环境卫生范畴,只要减少裸露地面,铺好水泥或种好草地、搞好城市卫生就可以解决了。如果说雾霾的形成是因为城市过度工业化产生过度排放所致;扬尘则是因为经济落后、社会管理水平低造成的。按理说,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往往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雾霾才重,而同时因为经济发展好,基础设施和卫生管理也应该比较好,尘土就应该相应较少,同理,边远贫穷地区,因为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卫生差,尘土多,但空气清新,雾霾少。然而,我看到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却是雾霾和尘土同时存在,正如同印度有大量的贫民窟与亿万豪宅同时在一个城市一样并肩而立。这也是印度的奇特之处。惊心动魄的交通乱象在印度最让我胆战心惊的就是坐车。美国交通基本上是依靠自觉及警察潜伏在路旁监管,美国警察会经常出其不意冒出来给违规的司机罚单;中国交通基本上是依靠无处不在的摄像头,随处的“天眼”。而印度的交通,可谓无序无监管,印度的交通也充分体现了”民主”,任何车辆都可上路,包括汽车、摩托车、马车、三轮车、自行车等等,任意穿梭。很多人在美国住的时间长了,刚回到中国是不敢开车的,时间长了才慢慢适应。有一次一位英国教授到北大深圳研究生院访问,我们开车带他出去,我请他坐在前排副驾驶座上,没想到他拒绝了,说中国汽车乱转乱插道太可怕,不敢坐前排而非要坐后排。当时还成为笑谈。然而,中国的交通乱象与印度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我这次来到印度坐车的感受,可能就与那位英国教授在中国坐车感受是一样的。印度开车跟骑自行车一样,完全无视车道,有孔必入。奇怪的印度交通这么乱,可在印度一个星期,我见到的交通事故却很少,很多次都感觉差一点就要撞上,结果还是安然无恙。我想,也许是在印度呆的时间不够长,不足以形成代表性的印象,也许是印度人早已习惯于这种开车方式随时保持警觉,或者是印度人虽然不遵守交规,但因为宗教信仰,内心还是比较平和,没有中国人的急躁,在关键时可以刹得住。平和与宿命的民族特点印度人的特点是平和、欢乐、相信宿命,全民有一半的人都在吃素。其实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社会各阶层能够和谐相处,但另一方面,容易造成奋斗精神的匮乏。印度特有的世袭等级制度、相信轮回转世,让印度人乐天知命,不同宗教、不同种族、贫富差距巨大的社会可以和平相处。在Mumbai,既可以看到大片的贫民窟,也可以看到亿万的豪宅,这种巨大的贫富差距并没有引起穷人对富人的仇恨。在现代社会还可看到穷人两代人为同一家富人做工。但是过于相信宿命,也带来整体社会缺乏奋斗动力和发展能量,很多印度人安于现状,工作懒散,不守时间,说得多做得少。从这一点来讲,中国人往往比较自律,勤快,吃苦,要脸面,只要有好的制度,其潜在能量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当时经济状况不比印度好)变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证明了这一点。同样,因为中国缺乏宗教信仰约束力,遇到不好的环境时也容易造成巨大伤害,过去的历史仍记忆犹新。另外中国人普遍对成功的欲望过于强烈,很容易急功近利甚至不择手段。如果印度和中国在这方面适度中和一下,可能对两个国家都会更好。 社会阶层固化提到阶级或阶层,中国人往往会抱怨目前中国阶层越来越固化,“寒门难出贵子”。而如果与印度相比,中国底层百姓发展的机会好得太多。中国人不相信宿命,“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中国特有的科举以及现在的高考制度,都为底层贫民百姓提供了向上发展通道及改变命运的机会。而印度阶层的固化是真正难以撼动的。贫民百姓相信宿命,因而没有改变命运的动力,且很多底层百姓没有机会和能力接受现代教育,能够从事的工作也往往是低工资的体力活,所以一般来讲,这些人很难有机会走出原来的阶层。这也是印度阶层固化很大的原因之一。 制药公司——印度的“世外桃源”印度城市脏乱差是有名的,即使在印度的首都新德里,无论走到哪里,基本上都是尘土飞杨,垃圾乱丢,很多印度人看去也是很懒散,不修边幅的感觉。制药事关到百姓生命安全,是一个非常严谨和规范的产业,生物制药不仅技术含量高,投资大,对人才要求也高,对环境整洁有苛刻的要求,与印度懒散和脏乱差的大环境非常不匹配。但就是这样的一个国度,其制药产业之发达超乎国人的想象。几乎全世界发展中国家的“药神”或付不起高昂药费的百姓都想尽一切办法到印度买药。历史上,印度是佛教徒的圣地;现如今,印度成为众“药神”的圣地!从上海飞到新德里,一下飞机就遇到一位中国同胞由于不懂英语不知道怎么打出租车到医院求我们帮忙, 他夫妻俩飞到印度的目的就是为了买药。另外也有不少在印度工作或出差的国人经常会受托从印度带药。这次印度之行让我有机会拜访了五六家印度比较大的制药公司。 感觉印度制药公司简直就是印度的“世外桃源”。印度药厂外围街道可能到处是垃圾和尘土飞杨的状况,可走进每家制药公司,就像进了一个干净整洁的花园,与药厂外围形成巨大的反差。印度制药公司不仅环境优美,干净,整洁,而且产区管理和设备的先进性也丝毫不比发达国家差。首先所有药厂进出人员有非常严格的管理登记制度,要有明确的拜访目的和联系人。客人要进药厂还要有药厂工作人员到门口接。有的药厂人行道和车道还有严格的规范。很多厂区也禁止客人带手机拍照,随身携带电脑也要登记等等规范的管理。其次印度制药公司有先进的研发和生产设备,其制药用设备基本都是从欧美日进口的。 印度制药产业链其实是断层的,医药研发和生产设备及其关键耗材基本没有自己生产的。而中国国产的设备和耗材虽然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别,但产业链还是较完善的。在非关键步骤,中国药厂还是有一部分仪器和耗材是国产的。因此,印度在如此缺乏完善产业链的短板基础上,可以把药做得如此之,也是印度让人深感神奇之处。印度制药行业崛起的思考首先,印度政府不认可药品专利保护权,制药公司不必承担昂贵的研发和专利费用。一般来讲,由于投资大、周期长、风险大、技术门槛高,一款新药研发上市,往往要耗费高达上百亿美金、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因此专利药刚上市时就会定价很高,远远高于生产价格。而在印度,只要发达国家研制出来的新药,制药公司就可直接生产,投资成本大幅度降低,仿制药价格定的很低,如辉瑞生产的一种乳腺癌抗癌药物,价格定在每瓶1万元人民币,而印度生产的同样药物只须1500元人民币,只有原创药的15%!在中国,政府是遵守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因此专利没过期的药未经授权在中国都不能生产,只能以昂贵的价格购买原创药,或者通过“药神”从印度非法购买,为印度制药公司发展做贡献。其次,印度有一大批在发达国家学习制药或学医的人才回归本土,帮助印度建立起能满足美国FDA要求的生产管理体系,且提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和最宝贵的经验。比如,我这次拜访的Wockhardt 公司的Dr. Sahib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人物。Dr. Sahib被誉为印度胰岛素之父 (有些印度人甚至把他誉为亚洲胰岛素之父,这种说法无从考证),早年在美国留学,工作多年,后回到印度,为印度胰岛素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Sahib博士现已80多岁,却还在负责公司研发,且思维异常灵敏,对新技术非常感兴趣,在听我的报告时,居然坐了一个多小时,中间还提了很多尖锐问题,比很多年青人的思想都敏捷。听完报告后,还主动要帮我牵线搭桥,找一个印度大学实验室与纳微合作开发填料应用,直接为印度制药公司提供服务。正是有像Dr. Sahib这样一批一生致力于印度制药事业的本土人才,才使得印度制药能够获得今天非凡的成就。第三,据了解,印度制药企业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是印度所有产业中工资收入最高的。如果说印度底层百姓的收入只有中国同类人员收入的三分之一,印度药企的人员收入比中国同等人员的工资要高!高收入确保药企能够吸引和聚集印度最优秀的人才,如此形成良性循环,造就了印度堪称“世外桃源”的制药产业。 第四,印度药企对新产品新技术更敏感,更容易接受。这次印度之行,在造访制药公司的同时,我还做了几场学术报告。近年来纳微公司打破欧美日垄断,成功生产出用于制药分离纯化和药品质量检测的色谱填料和色谱柱。对于印度来说,纳微是新公司且来自中国,没有名气,没有在印度的销售业绩。但在得知纳微独特的色谱填料精准制备技术和产品后,印度药企表现出非常的热情和接纳,对我们的欢迎程度一点不亚于对从欧美日来的老牌公司。本来印度药企禁止在厂房拍照,听完报告后破例与我们合影留念。短暂的印度之行虽然结束,在我而言,还沉浸在深深的思考和两国的对比当中。虽然看似印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整个大环境难以满足制药行业的高标准、严要求,但事实上,制药业已经在印度形成一方“世外桃源”!不得不承认,国家政策对产业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一是对药物专利的宽松政策,制药企业不受药物知识产权限制,可以仿制任何新药,与其它遵守国际专利产权的国家相比占有先机优势;二是对人才的激励政策,在欧美留学的从事医学和生物制药人才大量回归,占据人才优势;三是对制药行业的薪酬政策,制药行业高收入确保本土优秀人才加盟药企,凸显行业可持续发展优势。纳微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已拥有独特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的精准制造技术,是世界上唯一一家可大规模生产单分散聚合物层析介质和单分散硅胶色谱填料的厂家。纳微已经为国内外多家生物制药企业提高生物制药分离纯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先进的单分散色谱填料和层析介质产品,和高效的技术服务方案。印度之行,打开了纳微新时代“送经之路”,希望纳微的产品有机会为印度的制药行业更好发展增添一抹靓丽,服务印度药厂生产出更好更便宜的药品,当然更希望能够助推中国制药行业同样展现出“世外桃源”的神韵,让百姓吃得起药、治得起病,共享技术进步的红利。
  • 中国药企开始从印度挖人
    中国的制药公司开始以高薪从印度公司“挖墙角”,吸引资料汇编归档和英语能力皆强的顶尖科学家以加强制药配方部门的能力。这一趋势愈演愈烈,而眼下印度正试图减少制药所用原料药或原材料对中国供应的依赖。跨界挖人才可能会危及印度的制药商,并进一步加剧这两个亚洲经济之间的竞争。 据印度《经济时报》网站9月1日报道,虽然两国吹嘘拥有的得到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的制药机构的数量旗鼓相当,但是中国在原料药方面要领先印度一大块,印度则是在生产和出口非专利药特别是对受管制市场出口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报道称,印度拥有约700家得到美国FDA认证的制药厂,而中国有约600家。据金融服务机构埃德尔魏斯集团2014年11月发布的报告称,然而,印度获批的“药物主文件(DMF)”超过300份,占到美国市场的近三分之一,而中国则落后于印度,获批的DMF约为150份。 印商业部一位高官在希望不透露姓名的情况下说:“近来中国公司加大力度雇佣制药界科学家中的佼佼者,那些具有很强系统陈述分析能力的高级科学家,他们中一些人目前就效力于在华有业务的印度制药公司。过去两年中至少有50到60名印度制药界的专家被中国企业挖角。” 报道称,Natco制药公司执行副总裁纳拉扬拉奥说,为吸引印度科学家到中国公司工作,中国的制药公司提出了诱人的一揽子薪酬,几乎是印度公司支付薪酬的2.5倍到3倍。拉奥说:“除丰厚的一揽子薪酬外,,印度科学家还被中国生机勃勃的都市和中国公司提供的健全的制造业基础设施及安全的工作环境所吸引。”拉奥曾在中国工作近5年,担任下属雷迪博士制药公司的这家合资企业亚太业务的负责人。 印度药品出口促进委员会会长阿帕吉说:“几起某些中国大制药公司雇佣印度高级制药科学家的例子已引起我们的关注。其目的可能是为了加强在美国和其它受监管市场提出简略新药申请(ANDA)的能力。目前中国正在构建生产仿制药品的强大能力。我们猜测这一趋势应该在一段时间里有助于印度公司增加在华的存在,反之亦然。”此番讲话证实了这一趋势的存在。
  • 医疗产业成国际投资最热产业:印度产值2800亿美金!
    医疗产业是今年国际投资人投资最多的产业之一,这背后存在怎样的逻辑?  虽然同是十亿级人口的发展中国家,但印度的医疗产业水准远超中国。政府的支持、人均收入和医疗支出的不断增长、医疗保险的不断完善都保证了该产业未来很多年的快速增长。此外,印度已经发展出了一个现象级市场——旅游医疗,值得大家好好聊聊。  2800亿美元的巨大市场  近年来印度医疗产业发展迅速,年均增长16.5%,行业年产值从2008年的450亿美元跃升至2015年的1000亿美元,并有望于2020年达到2800亿美元(中国商务部数据)。  人均收入增加、获得高质量医疗设施服务的更加便利以及国民健康知识普及率的提高,这些都是促进印医疗卫生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印度二、三线城市对高质量和专业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增长较快,印度政府已经出台了五年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去二、三线城市设立医院。  目前,印度医疗服务体系覆盖面不断扩大,对公立和私人医疗服务机构的投入也随之增加。同时,医疗保险也获得发展动力,2006年至2010年医疗保险费以年复合增长率39%的速度扩张。  从2010-2015财年,印度的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呈现出每年5%的年复合增长率,到2015年印度人均医疗支出总额已经达到68.6美元。  医疗投资火热,互联网+医疗成新宠儿  由于需求增长、成本优势以及政策支持,印度医疗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投资人争抢的新阵地。2000年至2013年间,印度制药业累计吸引国际投资达103亿美元。此外,还有外资投资医院和诊断中心16亿美元、投资医疗器械制造领域6亿美元。  到了2015年,印度医疗产业共完成57个投资交易,涉及金额达2.77亿美元,互联网+领域是投资热点。从2014年至今,印度医疗产业投融资交易呈现出显著上升态势,在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上增涨的幅度都很大。  有市场分析师表示,与亚洲和西方国家相比,印度医疗卫生业的主要竞争优势是低成本。如外科手术成本仅为西欧和美国的十分之一。另一个优势是印度公司申请新药批准的成功率较高。投资人不论投资医院还是药企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吸引投资最多的包括以下企业:  Practo  Practo提供了一款在线搜索工具,供患者找到医疗保健专家,比如牙医和专科医生。该公司运营着一家网站,并提供移动应用,能够通过位置、咨询费以及其它指标来过滤搜索。  Practo还为医生提供医疗管理工具PractoRay,允许诊所对日程安排、医药库存、医药账单和其它服务进行数字化管理。  据Shashank ND提供的数据,Practo现在每月的增长量是20%到30%之间,印度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90%。2015年2月和8月,Practo分别获得了红杉领投的3000万美元B轮融资和腾讯领投的9000万C轮融资。  Portea  Portea提供全科级别的护理服务,包括院后护理,日常检查、产后护理、姑息治疗、慢病管理、家庭肿瘤护理,老年人护理是其核心业务。  在印度Portea服务覆盖的区域,人们可以用app方便地呼叫服务,可以叫医生、护士、或者理疗师,以及其他专业护理服务人员提供上门服务。同时Portea还提供医疗设备的租赁服务。  据悉,Portea已经成为印度最大的居家护理公司,在24个城市提供服务。公司目前有超过5万名客户,每月提供6万次以上的上门护理服务,员工数量达3000人。  Portea 称,该公司今年员工数量将会扩展到8000人。该公司分别约2013年11月和2015年9月获得了来自Accel领投的的A轮900万和B轮3750万美元的投资。  MedGenome  MedGenome专注于基因研究与诊断,通过解码人类个体基因内含的基因信息为制药企业加速药物探索的研究。  MedGenome自称是印度目前唯一提供HiseQ4000 NGS(下一代基因测序仪器)的实验室,而且是印度第一个建立无创产前检测染色体疾病的设施。  2014年6月,该公司获得了来自Papillon Capital的400万美元A轮融资。2015年7月,该公司获得了来自Sequoia Capital的2000万美元B轮融资。  Lybrate  Lybrate是一家连接患者和医生的网络移动平台。它有三个板块,咨询问题,预约医生,健康小贴士。患者可以利用这些免费服务找到当地的值得信赖的医生,获得靠谱的医疗建议。在注册之前,医生需要提供医疗执照和证书以备核查。  如果用户希望得到医生一对一服务,可以支付一定费用,给医生发短信照片或是语音。匿名是这个网站的一大特色,人们可以自由的在上面进行交互,医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帮忙,使用这个简单易用的平台来管理诊所的预约、病历和结算。  2015年7月,该公司获得了来自老虎资本领投的1020万美元投资。  1mg  1MG是印度一家数字医疗平台,其前身为Healthkart Plus,2015年正式更名为1MG。用户可在平台上进行咨询,该公司会为用户提供最优的购买建议或解答疑问。内容涵盖健康常识、药品比价等。  用户还可以在平台上选购便宜的仿制药,1mg目前在印度多个大城市提供送货服务,他们为穷人提供了更廉价药品的获得渠道。截至目前,平台下载量已超600万次,年度访问量逾8000万次,其电子诊断服务已覆盖印度23个城市。  除了上述几家公司,受资本青睐的还有:为连锁诊所提供基于云端的医疗数据系统的Attune Technologies 在线提供顺势疗法的远程诊疗平台WelcomeCure 开发与生产血管支架系统与血管造影导管的初创公司Relisys等企业。  资本方投资上述企业主要有两方面逻辑:  这些企业解决了目前印度医疗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廉价药品、医疗护理、看病挂号等。  重视高新科技,比如基因科技、云计算、远程医疗等领域。这类公司代表了未来医疗的发展方向,也代表着强大的市场潜力。  旅游医疗成印度新名片,蕴藏巨大商机  近年来,旅游医疗概念兴起,人们开始借着到国外旅游的机会看病修养。而印度就是全球最受欢迎旅游医疗市场,为什么?  印度的私立医院技术水平世界一流,印度各大医院的医生大部分从欧美国家的医学院取得博士学位后归国工作。这批精英人才将印医传统和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使得印度的医疗技术水平不仅不落后于西方国家,有些指标甚至还遥遥领先。  正如刚刚提到的那样,低成本是印度最大的竞争优势。印度的医院以最节省的方式开发了有效且性价比高的治疗方法,有些手术的费用仅为西方国家的1/10。而且服务体贴,吸引了不少外国人千里迢迢赶到印度看病,这在印度形成了知名的“医疗旅游(Health Tourism)”现象。  据均富咨询一项调查估算,印度每年从外国病患收益的净利润达到30亿美元,而2015年的年均增长将达到20%。该调查还称,至2020年,印度靠医疗旅游获得的收入将达到80亿美元。目前,印度已经接待了约23万名到印度医疗旅游的游客。  病人们蜂拥来到印度,从牙科到整容手术等非必要性的治疗,到肝脏疾病治疗等救命的手术。去医院只为做一个体检的游客也不在少数。目前,已有中国企业从事中印之间的医疗旅行服务,这后面代表着巨大的商机。
  • 天祥集团在印度古尔冈开设鞋类测试实验室
    Intertek天祥集团是质量和安全解决方案的领先提供商,为全球众多行业服务。该集团宣布在印度古尔冈开设一家技术最先进的鞋类测试实验室,此举使集团拥有更多引以为豪的设施。新设施将提供全系列的鞋类测试服务,使鞋类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零售连锁店、进口商、时尚设计师和时尚品牌能够做好准备,以达到不同市场的质量标准要求。  全球各地的Intertek消费品实验室目前可以测试传统鞋、拖鞋、运动鞋、安全鞋等适合各年龄段的各种鞋类产品。测试范围包括:依照《欧洲玩具安全指令EN71》以及美国《消费品安全改进法》(CPSIA)所适用的防滑测试、条带拉力强度、车缝强度、鞋跟拉脱强度、耐曲折、配件测试(拉链或其他鞋扣)、色牢度测试、防水测试和危险物质测试。  新建的鞋类实验室设备齐全,能够评估鞋子从设计到穿着方面的各项必要结构属性,从而帮助生产商充分满足消费者对鞋子合脚舒适以及对鞋子外观的要求。形式、形状和色彩协调性等一些有价值的时尚特征将成为可以用数值度量的属性,这非常有利于达到鞋类生产的舒适、功能、耐穿性以及环保标准。Intertek技术专家将可确保成品鞋达到期望的品质,为用户提供可靠的舒适及安全保障。  美国服装鞋业协会(AAFA)高级总监Susan Lapetina和执行副总裁StephenLamar莅临揭幕仪式现场,使活动增色不少。Intertek和美国服装鞋业协会开展合作,为该协会全球各地鞋业会员的技术需求提供支持。出席仪式的还有产品安全测试专家Seemanta Mitra先生,他现任Intertek北美消费品业务部业务开发技术服务总监。  印度消费品业务部总监Dilip Gianchandani先生代表Intertek说,"我们很高兴能把这项服务带到印度市场。服装和鞋类行业一直紧密相连,我们在印度纺织品与服装测试市场的雄厚业务实力令我们感到自豪。多年来,Intertek孜孜不倦,努力提高这两个行业的质量和安全标准,并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我们希望推出这项服务之后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价值。"
  • 访谈|康宁连续流技术在印度的最新发展
    “据印度《经济时报》消息,辉瑞印度公司已成为首家向印度药品管理局(DCGI)申请疫苗紧急使用权的制药公司” 这一消息出来,世界制药业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到印度 。在政府大力推动与支持下,印度制药业非常发达,有“世界药房”之称,尤其是其仿制药闻名于全球。制药业的蓬勃发展也促进当地企业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智能制造技术。连续流反应器技术在印度也成为众多制药行业用户的首选。近期康宁反应器技术高管Alessandra Vizza接受了印度制药行业第一大新闻杂志Express Pharm的采访,分享了高通量微通道反应器(AFR)技术及其在印度的最新发展状况。她透露康宁反应器技术计划与Lakshmipriya Nair合作,进军更多印度市场。本文将详细报道采访内容。Q1: 请给我们介绍一下康宁公司的高通量微通道反应器。这项技术能怎样帮助制药行业提高效率并带来利益呢?与传统的釜式反应器相比,微通道反应器的生产效率更高。因为它的持液量更小,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的放大转化时间不到釜式的一半。原料流入反应器,通过特殊设计的心形混合结构,以促进物料充分混合,同时保持卓越的换热效率。这些特性使得微通道反应器适用于大量化学反应,比如硝化、氯化、氧化、氢化等等。通过控制进入反应器的物料比例,让企业安全、高质量和低成本地生产产品。基于康宁的工程和生产经验,连续流技术能更经济更环保地替代批量生产。康宁微通道反应器技术能提高反应收率、降低废料的生成并消除安全隐患,为精细和特种化学品,以及制药公司提供了成本效益解决方案,来满足当前他们对产品的需求。Q2:目前印度的制药市场正在向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为什么这项技术会适合对成本敏感的印度市场呢?对于精细化学品和特种化学品制造商而言,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并保持产品质量和性能稳定性是他们一直面临的挑战。传统的釜式技术已经使用了数百年,但是可能存在效率、质量和安全性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特种化学品生产中尤为麻烦。流动化学是科研与工业生产上的一项新兴技术,能够快速优化反应过程和合成大量有机化合物,尤其对一些危险的,不易实现的反应,极大地推进了绿色合成化学工艺研究的发展.由于该技术相对于传统的生产具有优势,例如能大批量工业化且成本效益高,因此已引起了市场上许多人的关注。印度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发展迅速,是全球最大的仿制药供应商,按数量计算占全球供应量的20%,产量和产值也在全球排名第三。印度是美国以外拥有最多符合US-FDA标准的制药厂(包括原料药在内超过262家)的国家。印度拥有2000多家经WHO-GMP批准的制药厂和253家经欧洲质量药品理事会批准的制药厂。2020年,印度政府批准了生产相关激励 (PLI)计划,以促进关键原料 (KSMs)、药物中间体、活性药物成分 (APIs)的国内生产。印度政府希望通过这一计划,制药公司能实现自给自足并减少对进口的依赖;推动印度制药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复杂制剂方面,帮助该行业重获主导地位。这一计划让制药、精细和特殊化学品制造商有机会投资开发和扩大对新技术的关注,例如微通道连续流技术,它比传统的釜式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以及更低的风险和成本,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Q3:AFR能否定制以满足特定需求,并集成到印度制药公司现有的生产设备中?高通量微通道反应器可以满足客户的特定需求,也可以集成到现有的生产设备中,并且几乎不需要停工期。微通道反应器占地面积小,因此企业不必为新的生产线而扩建或建造新设施。用微通道反应器扩大产量就像增加注入原料的数量一样简单。康宁微通道反应器无缝放大,可将新产品从实验室到工业化生产的项目周期减少50%,并保证质量的一致性。相比之下,釜式工艺是根据固定配方,将定量原料投入反应釜中生产出特定数量的产品。修改配方或重复生产会导致批次之间的质量差异。此外,釜式工艺生产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一旦物料通过了生产线的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就会闲置,直到下一批次的生产。同时,因为釜式生产工艺中有大量的活性化学品发生反应,有很高的安全风险。在微通道反应器中,参与反应的化学物质量更少,因此可以减少发生事故的风险。Q4:您提到印度是康宁非常重要的市场。那么,能否告诉我们贵公司近期在印度市场上的计划呢?作为一家全球性的公司,我们制定了全球性战略。我们在印度专门部署一个团队来满足当地市场的需求。我们尽最大努力,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充分与客户交流,以便能够解决所有技术问题。通常我们会安排一名应用工程师到现场支持,客户同时也可以接受我们的远程团队的在线服务。在印度,我们与德里的印度工学院(IIT Delhi)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正在建设一个反应器应用技术中心。这个中心不仅可以帮助业界人士接触到微通道反应器,做一些化学实验,还可以教育未来的化学工程师了解这种技术。将来他们就可以把微通道反应器当做一种常用的应用工具。 这既是一项研究计划,也是一项商业计划。我们希望客户来德里的印度理工学院做实验,这样他们不仅是见证这项技术,而且可以真实的感受它,亲自使用这项技术。在中短期内,我们的策略是帮助所有的客户成功使用这项技术。与此同时,我们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的产品,确保新用户和业内人士对我们的技术有足够的认识。编者语康宁反应器技术在印度的业务不断发展壮大,印度排名前十家药企有八家已经选用了康宁反应器,越来越多的制药生产及科研单位和印度理工学院一样积极拥抱新技术加入到连续流行列中来。应用微通道连续流技术进行创新,优化或改变落后工艺获得高效、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的共识。在中国该技术的新应用更像雨后春笋一样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技术的应用推广涉及诸多新情况、新要求,需多方同心协力,多层次交流和知识碰撞,突破传统思维有效推进。守护安全,助力发展,康宁反应器技术始终坚持不懈拓展全球应用,愿携手有识之士通力合作,为医药化工连续智造贡献力量。
  • 精彩成功-----2013新仪印度巡展
    2013年9月上旬,上海新仪微波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印度经销商AIC (Analytical Instruments Consortium)在新德里、孟买、奥兰加巴德和加尔各答四城市举办了4场主题为&ldquo 微波化学助力化学研究&rdquo (Accelerating Chemistry Research with Microwave Technology)的专题报告,与会听众反响热烈。 上海新仪微波进入印度市场已进入第七个年头,多年来新仪微波和印度AIC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作为印度的独家代理商,AIC公司每年都会派工程师到新仪公司来进行培训,而新仪则定期前往印度开展市场活动,为科学研究人员开拓研究领域、实验室操作员提高样品前处理效率与精度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七年间,新仪已经在印度积累了300多个优质客户,品牌形象日益深入人心,在与西方品牌的竞争中表现优异、毫不逊色。 本次新仪印度行的四场专题报告分别在在印度国家电力公司(NTPC),Dr. Babasaheb Amvedkar Marathwada University,和Jadavpur University举行,面向工业界用户和科研人员分别介绍了新仪的微波消解设备在电厂质控、安检及环保方面的应用;以及新仪各类微波化学工作站(MAS-II微波化学工作站,Uwave-1000三合一工作站,Mwave-5000超大容量带压反应工作站)应用于拓展化学研究的范例及思路。新仪公司的对产品及应用的积累,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得到了与会专家的大加赞赏。使听众对新仪产品有了深入体验了解,对于中国制造有了颠覆性的认识。印度行期间,公司人员也拜访了印度国家环保中心,国家食品检测院,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客户。 新仪公司以20年行业经验,制造安全可靠,经久耐用,创新实用的微波化学工作站为己任,在客户的口碑中积累品牌优势,在国际舞台上站稳了脚跟。
  • 赛默飞世尔流变仪在印度销售展开合作
    印度孟买(2009年1月2日)-服务科学,世界领先的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今天对外宣布,已与TTL Technologies Pvt. Ltd.(仪表解决方案的先锋企业)签署协议,就Thermo Scientific流变仪和粘度计在印度的销售展开合作,协议自2009年1月1日起生效。借助TTL在市场营销方面的专长来销售同行业中首屈一指的Thermo Scientific仪器,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和TTL公司可为客户提供应用专知和各种流变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在市场上获得更大成功。 除了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设在孟买、浦那、钦奈和德里的直销服务办事处之外,还将通过TTL分布在印度各地的子公司为印度客户提供效率更高的支持服务。Thermo Scientific流变仪和粘度计原先在印度市场上以HAAKE品牌进行销售,代表了可靠、精确的粘度或流变测量,通常是人们的第一选择。 “我们认为流变学对于聚合物、食品、油类、化妆品、油漆等无数产品的开发、生产与加工有着重大意义。”TTL Technologies公司CEO兼董事总经理乔伊约瑟夫(Joey Joseph)先生表示,“TTL在流变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专长和经验,而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拥有技术超群的产品,两家公司强强联手,一定能为印度地区的客户提供最佳的产品与服务。” “此次合作对于我们两家公司来说都是一个令人兴奋的里程碑。我们将提供丰富全面的流变产品组合以及各类专业知识和服务,能满足客户因不同业务性质或应用场合而提出的不同要求,”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材料物性表征部副总裁兼总经理马库斯施莱尔(Markus Schreyer)表示。TTL是我司在印度地区极为重要的流变仪和粘度计经销商,专门为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以及特殊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它将对我司在迅速发展的印度市场上所开展的产品直销活动起到补充作用。 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是流变学领域的先驱之一,凭借其全面的Thermo Scientific物料表征解决方案成功为各行各业提供支持。物料表征解决方案能对塑料、食品、化妆品、药品和涂料、化学制品或石化产品以及各种流体或固体的粘度、弹性、加工性能及受温度影响的机械变化等特性进行分析和测量。欲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hermo.com/mc 。 Thermo Scientific是服务科学全球领先的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旗下品牌。 Thermo Scientific HAAKE MARS流变仪 Thermo Scientific流变仪和粘度计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Inc.)(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该公司年度营收达到100亿美元,拥有员工30,000多人,其客户超过350,000家。这些客户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该公司借助于 Thermo Scientific 和 Fisher Scientific 这两个主要品牌,帮助客户解决从常规测试到复杂的研发项目中所面临的各种分析方面的挑战。Thermo Scientific 能够为客户提供一整套包括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装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在内的实验室工作流程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 则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以及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一系列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以及其他用品和服务。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欲获取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英文),www.thermo.com.cn (中文)。 关于TTL Technologies Pvt. Ltd. TTL Technologies是一家主要的精密仪器供应商,销售全球各地精密仪器企业生产的精密仪器。该公司于1982年成立,起初只是印度领先的专业电子设备制造公司Aplab Ltd.旗下一家从事进口贸易的小公司。如今,TTL Technologies已发展成为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仪器仪表解决方案。凭借在仪器仪表领域25年的丰富经验,TTL Technologies赢得了众多大公司的信赖,如福禄克、GE Kaye、赛默飞世尔科技、千兆微波、PAMAS、Infors等公司均通过TTL销售自己的产品。近几年来,TTL在印度精密仪器销售公司的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欲获取更多信息,请访问公司网站:www.ttlindia.com 。
  • 印度首都已为雾霾“操碎了心”
    褐色乌云笼罩在印度新德里上空  冬夜里,印度新德里的人行道和街角到处点着篝火,穷人围坐在火堆前取暖和煮饭。缓缓上升的羽状烟雾和货车排放的废气及带起的尘埃,将这座城市笼罩在雾霾中。漆黑的夜空看不到一颗星星。  黎明带来一丝温暖,但阳光依然被阴霾掩盖。一个“让德里无污染”的标语被绑在远处用来保护树木幼苗的金属网上,让人觉得毫无希望。  尘埃是让印度首都地区和2500万居民烦恼的最主要污染物。直径小于2.5微米的污染物PM2.5能深入人体,到达肺部。这些汞合金污染物有自然存在的,但越来越多是人为制造的,而后者的源头位于这座城市的边境和数百公里之外。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这种污染物的安全阈值是0。  2年前,德里的PM2.5水平在WHO调查的1600个城市中居首位。WHO近日发布城市空气质量数据库,德里的年度PM2.5水平为122微克/立方米,远超过WHO的10微克/立方米的标准。而污染物主要来自木材、煤炭、天然气、柴油和作物残茬的燃烧。冬季尤为严重,PM2.5日平均值超过600微克/立方米。去年年底,德里高等法院宣布这座城市是“毒气室”。  这些PM2.5预计每年导致德里1.6万人过早死亡和600万例哮喘发作,并导致该市居民预期寿命减少6年。尽管WHO的数据将德里置于风口浪尖,但不容忽视的是,空气污染是全球性问题:与其他污染相比,颗粒污染物会影响更多人。  空气“监察队”  与墨西哥城、伦敦和洛杉矶等大城市一样,德里一直致力于减轻污染,即便其人口仍在爆炸性增长。研究人员和政府部门正试图分析不同的污染源,官方也在试行减轻相关危害的方法,例如,机动车限号和关停发电厂等。  但印度面临独一无二的挑战。其人口主要集中在北部,而该地区在地理上易于污染物沉积,而且这里的居民也渴望发展。逐渐壮大的中产阶级热衷于购买汽车,而1/5的居民仅仅希望拥有基础电力。这些因素让德里的环境保护行动不断妥协。  “事实是,德里的污染物十分复杂,有诸多来源,并具有季节变化性,甚至不同时刻、不同地区也不同。”德里对话委员会污染特别小组成员Namit Arora说。不过,他强调该市能取得一些进步。“我们需要在多个战场行动。”  德里也在试着这样做。在身陷世界最脏城市丑闻之前,印度已经采取诸多步骤减缓空气污染。21世纪初,由于汽油除铅、提高机动车排放标准和老旧商用车禁止上路等措施的实施,德里的机动车排放物减少。2002年,德里地铁系统开始运营。燃煤发电厂除两家外全部改为天然气发电。包括砖窑在内的一些工厂被移出德里。  这些努力得到巨大收益,但却随着城市的不断膨胀而消弭。自2000年以来,德里的人口翻了近一番,机动车数量也增至三倍。而且,PM2.5研究十分有限。今年1月,印度政府和印度理工学院发布了一份报告,努力填补这些空白。研究人员采用更加复杂的方法调查了德里空气质量,发现机动车、柴油发动机、建筑尘埃、生物质和煤炭燃烧以及企业排放是全年性污染源,而季节性污染源则包括从附近沙漠吹来的夏季尘土、秋季作物残茬焚烧、排灯节焰火和取暖等。  机动车排放量是恒定的,甚至排气管的排放随时可见,因此它们通常能“抓住”治污部门的眼球。针对该问题,从1月起,德里实施单双号限行。但在临时实施阶段,空气检测结果显示,PM2.5水平约为184微克/立方米,仍然超过外出警戒线。  尽管PM2.5水平居高不下,许多研究人员仍认为单双号限行在减少排放和提高人们环保意识方面十分重要。不过,政府官员和科学家也承认,该方法在长期尺度上作用有限,因为实施禁令非常困难。在试行期间,人们已经开始打算购买第二辆车作为变通方案。在4月再次施行单双号限行后,政府数据显示,路上车辆比1月试行期间多了约50万辆。  时任德里污染控制委员(DPCC)环境处秘书长的Ashwani Kumar说,单双号限行政策获得人们极大关注,“但这并不是解决方案”。  公共交通  尽管德里的公共交通体系令人印象深刻,但其他方面却存在欠缺。印度媒体称,政府增加德里公交车数量的计划被迫推迟,而且公交专用道试行方案也遭到各方阻碍最终“夭折”。  “如果公共交通系统强健,做到安全、舒适和可靠,人们就会自动转换交通工具。”德里城市排放情报中心主任Sarath Guttikunda说。  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只能部分解决交通污染问题。尽管机动车贡献了德里约1/4的PM2.5,但货车的排放量是小客车的两倍。为了减少穿城而过的卡车,高等法院增加了新卡车税费,并在德里建设了绕城高速。  另一个主要因素是机动车燃料。柴油发动机比汽油发动机产生更多悬浮颗粒,柴油车比例的提高是令人不安的趋势。因此,今年年初,印度政府临时禁止柴油机动车登记。  与印度其他地区相比,德里的排放标准更加严格,但仍远远落后于欧洲。然而,所有这些对机动车的关注有些不合时宜,因为它们并非颗粒污染物的最大来源。“如果目标是减少PM,我们需要超越交通范畴。”研究德里空气质量的美国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分校大气科学家Pallavi Pant说。  但有一个重要因素是人们无法控制的:德里的位置。这里远离海洋,农作物废料燃烧的烟雾和沙尘暴从西部涌到这里,而北部,来自喜马拉雅山脉的冷空气会锁住污染物。“对于空气污染而言,这座城市的地理位置十分不利。”DPCC环境学家M. P. George说。  虽然德里无法避开沙尘暴,但它能控制“永无止境”的建设造成的尘土。政府部门正试着通过修改和强制实施建筑条例减轻空气污染。实际上,德里面临的环境问题也让该地区其他城市“痛苦不堪”。  “这不是德里一座城市的问题。”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环境和发展问题专家Milind Kandlikar说。WHO罗列的20个最脏城市中印度北部城市占了一半。Kandlikar表示,如果其他城市不行动,德里的努力也将成空。  市民行动  追求更洁净空气让德里与人们对发展的渴望分庭抗礼,为2.4亿居民提供电力。在去年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印度承诺扩大其可再生能源比例。但该国也为使用化石燃料的权利进行了辩护。“为了实现可靠、充足和负担得起的电力供应,煤炭将继续在未来发电领域中占主导地位。”  但也有人认为印度不应遵循依赖化石燃料的传统发展模式。“我们不应该走发达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路子。”Kumar说。目前人们尚不清楚印度能否越过污染最严重的能源形式。  不过,一个令人鼓舞的信号是,空气质量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话题的一部分。媒体呼吁市民支持单双号限行,德里政府也与芝加哥大学德里学术中心合作,启动名为城市实验室创新挑战的设计比赛,以众包提升空气和水质量的方法。  无论是德里还是世界其他地区,居民、政府和研究人员都希望有更多的空气质量数据。政府监测数据能对外开放,但接口十分笨拙。因此出现了独立媒体IndiaSpend,它能从自己的监测器上读取数据,然后制成便于用户使用的格式。  同时,人们越来越担忧污染问题。在德里高端市场,空气面罩和空气净化器随处可见,家长还会给患有哮喘的孩子购买装饰着动物图案的喷雾器。医生甚至建议肺病患者离开这里。“生活并不容易,我们应该做什么呢?”  不过,许多德里人也开始在绝望和希望之间徘徊。3月底,天气开始变化,风力抬升。打开窗户,新鲜空气迎面而来。7月,雨季来临,大雨能将空气洗净。这几个月里,人们走进夜幕下的街头,抬头能看见天上的繁星。
  • 耶拿在印度设立子公司
    耶拿已在印度成立了子公司(AJ Instruments India Pvt. Ltd.),以加强在这一市场的影响力。子公司位于新德里,这样耶拿将可以更好地为南亚次大陆国家的分析仪器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子公司及其新应用实验室的开幕仪式将于这周举行,耶拿的用户、合作伙伴、供应商及员工将会出席开幕式。目前,耶拿印度子公司在Upendra Dixit的领导下开始各项工作。  耶拿首席执行官Klaus Berka表示:&ldquo 我们的战略旨在巩固我们在过去数年里建立的全球影响力,以及扩展相应的活动。最主要的战略考虑是促进具有实际增长潜力的区域的有机增长。作为一个人口高度密集的金砖国家,印度是我们的产品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南亚次大陆国家正在越来越多的步入高科技行列,这将为我们带来巨大的销售潜力。印度的人口数已超过10亿,仅次于中国,这样庞大的人口将促进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和农业领域的新需求,这正是我们的潜力所在。&rdquo   &ldquo 耶拿进入印度市场已超过15年,已经安装了大量仪器。公司一开始是和当地的几家经销商合作。2011年到2013年底,Metrohm India Ltd.成为耶拿在印度的独家代理商。虽然,在印度耶拿有一家代表处,多年来帮助耶拿的产品进入市场,但它不能直接开展任何业务活动。  耶拿分析仪器业务部总经理Torsten Olschewski表示:&ldquo 在新德里的代表处一直是我们在印度业务的重要支柱。通过建立子公司,将来我们可以与客户进行直接的联系。我们很高兴耶拿本身拥有一位具有丰富的分析仪器技术经验的国际经理人Upendra Dixit。&rdquo   Upendra Dixit为耶拿引入了大量的国际高级管理经验,并拥有在美国和印度的管理咨询经历。Upendra在仪器和资本设备行业,拥有丰富的全球工作履历,他在跨国公司惠普/安捷伦科技工作了约20年,曾在印度、香港、德国和美国工作生活过。  耶拿印度子公司总经理Upendra Dixit介绍说:&ldquo 目前印度所有的经济指标都预示着增长。特别是制药和生物技术行业数年来一直保持着高增长率。食品生产加工以及环境/水分析行业目前对于分析愈来愈重视。成本效益、清洁能源供应是国家发展计划的重要部分,这将使得石油/天然气/石化行业对于分析的需求十分强劲。同时得益于政府的广泛支持,在教育和研究领域对于这些领域的分析技能发展也给予了强力支持。此外,化工、冶金、钢铁和纺织行业在印度已经有成熟的发展,而耶拿历来这些行业有着稳固的基础。&rdquo (编译:秦丽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