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氟己酸

仪器信息网全氟己酸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全氟己酸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全氟己酸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全氟己酸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全氟己酸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全氟己酸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全氟己酸相关的解决方案。

全氟己酸相关的资讯

  • 中国科学家在量子计算机领域获得里程碑式突破,走近“量子计算霸权”时代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同事陆朝阳教授等在量子计算机研究方面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相关研究结果被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接收。在光学体系,我国科学家团队次实现利用高品质量子点单光子源构建了量子计算原型机,并且演示了其超越经典电子计算机(ENIAC)与晶体管计算机(TRADIC)的计算能力,向真正的“量子计算霸权”时代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图1 玻色子抽样量子计算实验示意图。实验主要由单光子器件,多路解编器,低损耗光子电路(9模干涉仪),探测器等部分组成 “我们发现了两个关键的方法来达到高效的玻色子抽样:超低损耗的多光子干涉计与高效率,高纯度,不可分辨的多路解编的量子点单光子源。我们实施了3个,4个和5个玻色子抽样,计算速度比所有之前实验展示的高出了至少2,4000倍,大约比于人类历史上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与晶体管计算机(TRADIC)快10-100倍。这是单光子的量子机器次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我们的工作是光学量子计算技术领域的一个崭新的开始,不仅仅是原理证明,此次搭建的量子机器实质性地超越了两代计算机原型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教授 陆朝阳 教授 图2 高效率与不可分辨的单光子源:(a)单光子器件计速率达9MHz,(b)单光子不可分辨率达到0.939。低损耗的多光子干涉计:多路解编器输入与9模干涉仪输出后的模式振幅(c)与相位(d)结果图3 3-,4-和5-玻色子抽样计算实验结果,工作频率分别为4.96kHz, 151Hz, 4Hz。实验证实量子光学计算机工作速度超过台电子计算机ENIAC与晶体管计算机TRADIC 在此之前,陆朝阳教授在2016年6月被《自然》评选为十位在科学界做出了巨大贡献的科学家之一,称为“中国科学之星”。“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从2016年到2017年的现在,该科研团队连续发表了一系列的量子计算相关文章,本次的量子计算实验结果是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的。 此次量子计算实验中的单光子器件(高效率与不可分辨的单光子源),陆老师课题组使用的是德国attocube公司生产的attoDRY低温恒温器,低温位移台与扫描台,低温物镜等设备。我们也相信两位老师定能在量子领域再次攀登科研高峰。中科大科研团队近期相关发表文献:次实验量子计算论文:High-efficiency multiphoton boson sampling (Nature Photonics, 2017)次实现10光子纠缠论文:Experimental ten-photon entanglement, arXiv:1605.08547, Phys. Rev. Lett. (2016)单光子器件论文:Time-bin-encoded sampling with a single-photon device (PRL, 2017)高不可分辨率单光子源论文:On-Demand Single Photons with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 and Near-Unity Indistinguishability from a Resonantly Driven Quantum Dot in a Micropillar (PRL, 2016)相关产品链接:高精度纳米位移台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980/C168197.htm无液氦低温强磁场共聚焦显微镜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59541.htm低温强磁场纳米精度位移台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80795.htm
  • 我公司“气体配制计算设计系统 V 1.0”成功获得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认证
    日前,由大连大特气体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气体配制计算设计系统 V 1.0”软件系统顺利通过国家版权保护中心审核,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这是大连大特气体在将计算机应用于气体配制设计、计算方面取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枚成果。 大连大特气体在20多年气体设计、生产配制中不断摸索、不断创新,积累大量经验,发明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气体配制计算方法,并根据气体特有的压力、浓度、钢瓶体积、气体分子量等性质,结合计算机编程技术,通过电脑编程将气体配比进行设计,计算出每种气体需充装的质量,广泛应用于气体生产当中。 此次申报的气体配制计算设计系统软件由大连大特气体研发团队独立开发,并经过不断测试、实践后运用到气体生产中,相比于以前的计算方法,操作更加便捷,结果更加精准。 本次软件著作权的取得,有利于我公司进一步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持续创新机制,发挥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 湖北省计量院计算机噪声检测实验室获德国TÜV莱茵实验室授权
    近日,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顺利通过德国TÜV莱茵实验室审核,其计算机噪声检测实验室获得TÜV授权认可证书。  近年来,以“光芯屏端网”等战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湖北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而其面临的国际化检测和认证门槛也在不断提高,没有本地化检测认证支撑,就无法有效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计算机噪声检测认证,就是这样一道“新门槛”。   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已开始广泛使用成熟的计算机噪声自动监测系统,并拥有相对完善的计算机噪声检测标准,部分主要国际企业标准要求计算机噪声值A计权低于22dB(分贝),即通过模拟人耳听觉响应特性的网络处理后,计算机噪声值应低于22分贝。   与国外相比,我国尚未制定一套完整的计算机噪声检测技术规范体系,相应的检测用软硬件也还处于研究阶段。由于我国的噪声标准与国外存在差异,且各国计算机产品研发各具特点,因此需要先进的计算机噪声检测技术作为强有力的辅助手段,尽快构建符合我国特点的计算噪声检测系统。此外,对计算机噪声检测技术进行研究,有助于促进量子计算机研制工作,推动提高我国尖端科技竞争力。   此次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计算机噪声检测实验室获得德国TÜV莱茵实验室授权认可,填补了中南大区计算机噪声检测领域的空白。该院将积极搭建国际市场准入一站式检测认证服务平台,支持湖北乃至中南大区“光芯屏端网”和计算机产业更为便捷、更低成本地拿到国际市场“通行证”,打破国际技术壁垒、参与国际产业竞争。   以此为契机,湖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将逐步加强“光芯屏端网”产业噪声检测领域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参与推进我国相关领域检测认证技术、设备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科研创新中试服务水平,助推“光芯屏端网”和量子计算机等产业更多“中国造”产品创新升级、质量提升,助力湖北“51020”现代产业集群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发展先机、赢得未来主动权,努力为湖北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贡献更多计量力量!
  • 水质49种全氟和多氟化合物,一针进样全搞定
    导读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 PFAS)是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用品中。研究表明这些化合物易于生物累积,且可能导致肝毒性、致癌性、生殖毒性以及干扰内分泌等特性。如今,天然环境中化学抗性PFAS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同时这些人为污染物在天然和处理水域、人类和动物生物体中的存在都构成了巨大的环境挑战。 全氟辛酸小档案中文名:全氟辛酸英文名:Perfluorooctanoic AcidCAS号:335-67-1分子式:C8HF15O2分子量:414.07 PFAS法规要求及分析特点PFAS含有几乎无法被破坏的C-F键,被称为“永生的分子”,由于其没有显示出任何被生物降解的迹象,因此也被称为“永久性化学品”。 斯德哥尔摩公约于2009年通过了全氟辛烷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烷磺酰氟成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一个重要检测项目。2010年3月17日,欧盟委员会发布2010/161/EU号议案,建议对食品中全氟烷基化合物进行监控。 PFAS的检测面临诸多挑战,一是来源于玻璃器皿和实验器材的本底污染,这对前处理耗材、检测仪器纯净的要求极高,简单的前处理步骤也更有利于降低干扰;二是浓度低,美国EPA于2016年发布的水质安全建议中,要求水质中PFOA和PFOS的限量是70 ppt,因此要求仪器具备较高灵敏度。 岛津解决方案岛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8050 参考美国ASTM D7979标准水质PFAS的分析方法,采用岛津超高速LC-MS/MS(UFMSTM)技术,建立了快速、稳定、高灵敏度的49种PFAS(30种目标物和19种内标)分析方法,为客户提供环境中PFAS痕量分析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表 1 PFAS检测标准比较 样品前处理分析条件 表2 梯度条件干扰的消除PFAS可能存在于溶剂、玻璃器皿、移液管、导管、脱气机和LC-MS/MS仪器的其它部件中。为了避免来自系统的干扰,在溶剂和样品阀之间放置一个延迟柱,延迟来自系统的PFAS出峰时间,从而消除系统的干扰。图1 PFOA色谱图:(a)无延迟柱(b)使用延迟柱 绘制9点校准曲线对PFAS目标物进行校准,线性范围5 ppt-200 ppt,所有化合物线性回归系数R20.99。各标准品校准误差均在±30%以内。 图2 49种混标溶液(100 ppt)TIC图(黑色)和MRM图(其它颜色) 表3 保留时间、检出限、线性范围、准确度、精密度*FHEA, FOEA ,FDEA使用400 ng/L计算准确度和精密度 结语 随着PFAS的不断向全球扩散,或许我们已经找不到一片极净之境。在你所不知道的隐秘角落,这种 “永生的分子”正在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水源安全。淘汰有害PFAS制品的活动正在一步一步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岛津公司愿与所有致力于地球和人类健康的人们一道,利用科学、高效、灵敏的分析手段共同守护我们的生命之泉。 *数据来源于岛津科学仪器-美国 参考资料: 1.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 EPA Method 537: Determination of Selected Perfluorinated Alkyl Acids in Drinking Water by Solid Phase Extraction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 /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Washington D.C., 2009.2.ASTM International, "ASTM D7979-17: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Water, Sludge, Influent, Effluent and Wastewater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West Conshohocken, 2017.3.ASTM International, "ASTM D7968-17a: Standard Test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Perfluorinated Compounds in Soil by 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LC/MS/MS)," West Conshohocken, 2017.United State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US EPA - PFAS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14 August 2018.
  • 世界第三个!我国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
    在最近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2》中,有一被誉为“全场最有价值道具”的最高算力智能量子计算机MOSS贯穿全局,它可以满足数万座发动机协同运作,并支撑“数字生命”计划所需算力。事实上,量子计算机并非科幻。1月28日,记者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合肥本源量子已研发出多台中国量子计算机,并成功交付一台量子计算机给用户使用。该量子计算机的成功交付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这是我国继实现“量子优越性”之后,又一次确立了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全球有100多家量子计算公司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进行研制,加拿大的量子计算公司2011年出售了其第一个量子计算机,美国IBM公司在2019年将其商用量子计算机交付部署,中国公司本源量子的量子计算机在2021年就已交付用户。”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张辉介绍,量子计算机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之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单位和大型公司企业的加入,将加速可实用化通用量子计算机研制的进程。据了解,本源量子是中国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其在2020年已上线国内首台国产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源,并通过云平台面向全球用户提供量子计算服务;在2022年发布了国内首个量子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协同计算系统解决方案,该方案可以双向发挥量子计算机和超级计算机的优势。
  • 朗诚《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证书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审核,根据《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的规定,由深圳市朗诚实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于2011年11月18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即日起,其版权将得到&ldquo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rdquo 的有效保护。 海洋浮标自动监测系统是基于自动监测浮标的监测对象,分别对水质、气象、营养盐等各类数据信息进行综合管理,建立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价,开发管理决策专题子系统,满足海上运动赛区环境监测、海水浴场与滨海旅游区环境、赤潮灾害监测预警、海洋排污监控管理、海洋环境信息发布等功能,为政府管理部门、海上运动执行部门、海水浴场和滨海旅游区管理部门、及其它涉海企业、社会公众等提供海洋环境信息应用服务。附证书:
  • 首次商业交付!国仪量子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ION I
    近日,国仪量子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ION I正式交付。  该套交付设备由国仪量子与国内某高校用户围绕科研场景需求,在系统的设计、制造、测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合作研发。用户将基于该平台进行量子计算、量子模拟与量子算法等领域的研究。据公开报道显示,该平台为国内首台实现商业化交付的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  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ION I  ION I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具有超高的集成化和小型化优势,整机由真空与阱系统、光路与稳频系统、测控与电子学系统、激光与微波控制系统组成,具有较高的量子比特保真度和操作精度。  ION I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可操控比特数目2~12任意可选,单比特门保真度超99.97%,两比特门保真度超99.7%,相干时间T2*大于100 ms。该系统可稳定囚禁离子数目超90+,一维离子阱晶体数目数小时不变云。多项核心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准。  国仪量子离子阱量子计算机项目负责人吴亚表示:“ION I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基于用户科研需求,充分整合了真空、激光和光学、射频和微波技术以及电子学系统等,进行了模块化设计与标准化制造。它的首次商业化交付,标志着我国科研团队在离子阱量子计算领域已具备了较高的研发水平与一定的产品化、工程化能力。”  国仪量子基于在量子信息技术与高端科学仪器领域长期的技术积累与产品工程化经验,根据用户需求,打造了高度工程化、适应多场景、稳定可靠的离子阱量子计算研究平台。未来,国仪量子将与用户携手,充分发挥离子阱量子计算平台优势,开展量子计算算法、应用研究,为量子计算技术的突破贡献力量。
  • 量子计算机的“心脏”长啥样? 揭秘量子计算机核心部件--离子阱
    量子计算机前段时间着实在朋友圈火了一把,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陆朝阳教授和潘建伟教授领导的科学团队研发出10个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的重要成果。经过各大新闻的争相播报,它现在不仅是“人尽皆知”,更让我国在量子领域步入国际行列。那么,量子计算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简单来说量子计算机是一个计算速度非常快的计算机,如果将现代的计算机比做自行车,那量子计算机就是飞机。但是对于它的长相,我们现在无法想象,就好比处在晶体管和电子管时代的人不能想象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长什么样。谁曾想过智能手机芯片已经“完爆”了占地上千平方米的初期计算机呢! 话不多说,今天就带你看看现在的量子计算机长啥样。目前初阶段的量子计算机还真说不上高颜值,跟早期计算机一样,它的“身躯”遍布在实验室的各处。但是谈到关键部分,也就是量子计算机的“心脏”,那可就是“高大上”了。与现在计算机的cpu不同,量子计算机的核心部分是参与运算的量子比特,通常来说是相干光子或离子。产生这些相干光子或离子的方法通常有超导环和离子阱两种方法。其中超导环在多量子比特拓展方面还有一些困难,从而离子阱成为目前较为优势的手段。而无论是超导环还是离子阱,这些器件的稳定运行都需要端苛刻的外界条件,那就是超高真空和低温,也就是说他们要冻在抽真空的“冰箱”里...... advanced microfabricated ion traps. left: high-optical access (hoa) trap from 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 (image courtesy of duke university). right: ball-grid array (bga) trap from gtri/honeywell (image courtesy of honeywell). 上图中的器件就是典型的芯片式离子阱,用于产生量子比特的原子就在该芯片的中心位置被激发并被电磁场和库伦相互作用所束缚。而下图是为芯片提供超高真空和超低温环境的montana超精细光学恒温器。该恒温器具有超低温(3k)、超高真空的特点,并且提供多路自由光学通道和光线通道以及多可达100根电学引线,是量子计算机的“心脏”所在。(做为离子阱的标准装置,图片来源于christopher monroe发表在《nature》旗下《量子信息》杂志上的综述文章)。说完“心脏”的外观,那这个心脏的能力如何呢?采用传统离子阱式的量子计算机方案能做到多少比特呢?预计是50个!不要小看这个数字哦,如果能够完全利用它们的相干性,那就是250个数据量,并且信息处理速度可以达到ghz。经过改进的新型离子阱预计可以达到1000个量子比特甚至更多,计算能力和信息量也会大大增加,这会给以后的计算机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 compact cryogenic uhv enclosure for trapped ions. (a) on-package vacuum enclosure, sealed in a uhv environment, that contains the ion trap, getter pumps and the atomic source. (b) upon installation and cooling in a compact cryostat, the uhv environment is established. (c) the optical components can be arranged in a compact volume around the cryostat to support the ion trap operation. 后再次祝贺quantum design的用户陆朝阳教授和潘建伟教授在量子计算机领域取得的惊人成就,希望祖国科研再上新台阶。相关参考文献:co-designing a scalable quantum computer with trapped atomic ions. npj quantum information (2016) 2, 16034相关产品链接:美国montana无液氦超低振动低温光学恒温器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22418.htm无液氦低温强磁场共聚焦显微镜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159541.htm低温纳米位移台-attocube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80795.htm
  • 南科大科学家获固态量子计算突破,实现单原子直写的量子计算芯片
    如今,量子计算研究已成为全球科技发展的一大热点,各主要国家高度关注量子计算的发展,启动国家级量子战略行动计划,大幅增加研发投入,同时开展顶层规划以及研究应用布局。同时,国际产业界也纷纷投资量子计算,如谷歌、IBM、英特尔、微软等巨头企业更是积极推动量子计算产业的发展,其中以谷歌公司在 2019 年首次实现量子霸权,为产业界在量子计算方面发展的标志。据波士顿咨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预测,量子计算机将很快开始解决许多今天的计算机无法解决的工业问题。那么量子计算机离我们还有多远呢?从当前硬件、算法和计算机架构上来说,量子计算机还不是很成熟。在 20 多年前,澳大利亚的量子计算机专家 Bruce Kane 在《自然》上发表了名为“A silicon-based nuclear spin quantum computer”论述了搭建硅基量子计算机的问题,并指出之中的关键是要将量子比特放置在间距 10—20nm 时所能够实现的一种两比特门。众所周知,我们的电脑是由很多具有特定功能的复杂电路组成,其中就有很多逻辑门电路。这些逻辑门电路及其有序组合就是电脑中形形色色的功能的基础,进而成就了人类数字社会的今天,而逻辑门操作的稳定性和开关特性决定了电脑的很多关键性能,例如计算速度等。这种特殊的两比特门就像是我们通向通用硅基单原子量子计算机的最后一道门一样,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贺煜副研究员也许就是开启这扇通向单原子级别硅基量子计算大门的开门人。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利用高精度微纳加工方式,将两个磷原子构成的量子点分别放置在相距 13nm(也就是130)的位置上,实现了第一个适用于量子计算机的高速两比特门。图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入选者贺煜贺煜现在是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的副研究员、独立 PI、硅量子器件和量子计算方向团队带头人。多年来,他在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方面取得了系列开创性成果,利用前沿量子技术操纵单个原子、电子和光子,在微观世界构建未来信息技术。突破关键量子门,推进量子计算机构建从硬件的角度来说,如果能基于硅制作量子计算机无疑是最方便的,因为从材料上来说,硅在地球上的含量是十分富足的。再者,如今的半导体工艺大都基于硅材料,那么与传统半导体工艺的兼容性也能使得量子计算机的构建变得更加方便。在 2019 年,贺煜带领团队证明了硅基磷原子体系第一个两比特门,是满足通用量子计算判据的最后一条,也正是 Bruce Kane 提出的量子计算方案中关键的一环。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的俞大鹏院士以此推荐贺煜博士入选“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榜单,并表示:“这个工作为大规模量子计算芯片奠定了坚实基础,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工作。”该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在《自然》上,贺煜为第一作者,且该工作被列为“2019 年量子计算实验十大进展”。图 | 贺煜发表在《自然》的论文贺煜创造性地采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STM)实现纳米尺度芯片加工,成功地以单原子级别的精度将两个磷原子构成的量子点放置在 13 纳米间距上,在硅基量子芯片上实现了第一个高速两比特门——800 皮秒的根号交换门,并实现了利用全统计计数方法对比特读出保真度的优化、参与构建比特读出保真度分析的理论工作等。这是一种高精度的微纳加工方式,可用于制备单原子、单电子量子器件以及人工量子材料,并能够实现单原子尺度的量子计算,为大规模可扩展的硅基量子计算奠定了坚实基础。师从潘建伟院士和陆朝阳教授多年来,贺煜在量子计算和量子网络方面取得了系列开创性成果,用前沿量子技术操纵单个原子、电子和光子,在微观世界构建未来量子信息技术平台。回顾他的求学之路,用“根正苗红”来形容再合适不过。自本科起,贺煜就在中科大这片量子的土壤中成长,并以优异的成绩保送本校硕博连读。期间在导师潘建伟院士和陆朝阳教授的指导下,贺煜主要研究砷化镓自组装量子点,核心成果包括一系列单光子源方面开创性工作,以及首次观察到自发辐射谱线擦除效应——实现量子光学的实验突破,以及单光子向单电子自旋的量子传态等。谈及选择量子技术作为研究方向的原因,他告诉 DeepTech:“之所以一直选择量子物理、量子计算的方向,首先是兴趣爱好,是自己对于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对量子世界的喜爱所驱动,其次是因为量子计算是一个将改变人类未来的前沿科技,尤其是硅量子计算芯片具有很大的产业潜力,希望通过自己的耕耘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为科学发展做一份努力。”图 | 贺煜发表在《自然-光子学》的论文2015 年以后,贺煜继续在陆朝阳教授团队做了半年的博后研究,结合博士期间的工作,实现了当时世界最高光子数玻色抽样——证明了量子计算机对于第一台电子管计算机 ENIAC 的超越和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 TRADIC 的超越,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于 2017 年的《自然-光子学》上,并入选“2017 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论文指出,为完成高性能玻色抽样实验,研究团队克服的技术难点有两个:一是基于砷化镓量子点,研究团队设计了稳定的高亮度单光子源;二是设计并使用了性能卓越的多光子干涉仪(multiphoton interferometers),其传输效率高达 99%。研究团队完成并实现了 3 光子、4 光子以及 5 光子玻色抽样实验,采样率分别为 4.96kHz、151Hz 和 4Hz,都达到之前实验的 24000 倍以上。图 | 贺煜团队开发的高性能玻色抽样实验平台这是一项十分惊人的突破,是首次量子计算机超越传统计算机的案例。火车刚刚出现时比马车还慢,飞机刚刚问世时只能在空中短暂停留,如今都是改变生活的重要科技成果。量子计算机从理论上来说,会比传统计算机快很多,是基于量子比特运行的计算机。通过量子物理学中的两个奇异的原理——“纠缠(entanglement)”和“叠加(superposition)”,量子计算机能以指数形式扩展计算机的处理速度。着眼未来,布局固态量子网络从根本上来说,量子计算机目前仍处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但军工、金融、石油化工、材料科学、生物医疗、航空航天、汽车交通等行业都已注意到其巨大的发展潜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预计 2050 年左右将达到每年 3000 亿美元的营业收入,将成为改变世界的下一代技术革命关键领域之一。回顾计算机的发展历史,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 ENIAC,它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任务是计算弹道,是一台军用计算机。而计算机的全面普及其实与商业计算机的出现和网络的构建息息相关。那么量子计算机会不会也沿着这一条“老路”发展呢?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贺煜认为,量子计算机要走向应用,量子网络和通信是十分关键的技术,必须做以突破。如今他任教于南方科技大学,除了量子计算之外,主要研究方向还有量子网络。2017 年,他和团队实现了单光子到单电子的量子传态,开发了一整套全新的单光子频率比特控制和测量方案,验证了单个光子和电子之间的纠缠,并且把光子的量子信息传递到 5 米远的电子自旋上去,为固态量子网络研究的重要突破。图 | 贺煜及研究团队完成的“单光子-单电子”量子传态而谈及接下来的研究方向,贺煜表示:“根据硅量子计算的发展趋势,在南方科技大学量子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我将带领硅量子计算团队,研究硅基量子计算芯片和量子计算,从根本问题入手,解决目前的一些技术瓶颈:进行硅基单原子量子器件的基本物理研究;研究新型的硅基原子比特和研究比特耦合技术;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直写技术构建新型芯片等。并将研发的新工艺和半导体芯片产业化进行对接,为将来的广阔商业前景奠定基础。”
  • 上海量子科研工作者在合肥重归老本行,所研发的量子计算机已成功交付使用
    1999年,18岁的上海人张辉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本科期间曾跟随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完成了关于量子不可克隆的研究。2003年,张辉保研到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硕博连读,继续师从郭光灿,从事量子相关科研工作,并成为国内第一个半导体量子计算的博士。然而,彼时的量子技术仍只是实验室中的项目,尚未走向商用。毕业后,张辉一度找不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直到2009年,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团队成立国内第一家量子通信产业化公司,量子技术逐渐从实验室走出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此后,一批量子信息企业相继从合肥涌现,量子领域的产业化开始加速。2017年9月,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张辉也回到合肥,重归老本行,如今成了总经理。除他以外,许多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早期毕业生也陆续回归。在张辉和研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本源量子已发展成国内头部的量子计算企业,研发出多台量子计算机,并成功交付使用。本源量子已研发出多台量子计算机,并成功交付使用近年来,合肥正在打造“量子之都”。数据显示,合肥高新区直接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人员超过600人,合肥市量子信息产业相关专利占全国的12.1%,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还有投资人直言:“做量子领域的投资之前,必须得逛逛合肥的‘量子大道’和中科大。”为什么是合肥?记者试图在与张辉的对话中寻找答案。“毕业就失业”“遇事不决,量子力学。”这句网络热梗曾被用来调侃量子科学。对张辉来说,从事量子领域的科研学习,也颇有种冥冥中注定的玄学意味。张辉开玩笑:“当时保研选择半导体量子计算方向,因为实验室项目经费最充足,看起来最有前途。”当时,国内的量子计算相关研究刚刚起步。张辉到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导师团队一起组建实验室,包括搭建平台和实验设施等。张辉记得,实验室大到挖坑埋设备,小到在铝质屏蔽盒上打孔,几乎都由他们手工完成。“我们那一批人,动手能力都很强。不过,我们真正参与科学研究的时间比较短,很多实验都没有过多参与。”张辉说。好不容易搭完了平台,他又开始愁起了毕业。做实验需要的周期很长,也有可能会失败,还会导致延期毕业,为此他只好转向理论研究。好在,那时候很多相关领域都是一片空白,张辉很快就发表了几篇论文并顺利毕业。回过头看,张辉认为,这可能是早期国内量子计算难以跨步向前的症结所在。当时的量子计算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很多研究者都面临毕业的压力以及转行或科研“二选一”的抉择,不少科研成果难以传承。张辉给记者解释:“比如,‘前浪’做了五六年研究就毕业了,‘后浪’又要从头再来,那时候我们实验室的工艺技术就一直停留在那个五六年的水平。研究成果缺少延续性,很难向前进。”张辉在工作中。受访者供图没想到,毕业难只是第一道坎。由于当时国内尚没有一家量子计算企业,甚至在实验室所在的合肥,张辉也找不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张辉回忆:“我们这些早期的毕业生,除了极个别的留在实验室继续做科研,其他人基本毕业就失业了。”毕业后,张辉回到老家上海,放下量子计算博士的光环,进入了某园区的招商部门,从零开始,接触金融服务投资等。等张辉再回到合肥,已过去将近10年。在此期间,合肥发展在加速,中科大对合肥的反哺效应逐渐显现。在张辉熟悉的量子领域,全球量子领域的顶尖科学家,几乎全部出自中科大,并涌现出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墨子号”、全球首台光量子计算机、全球首条量子保密通信网络“京沪干线”等一批重大成果。同时,量子技术逐渐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国盾量子、国仪量子、本源量子等多家拥有量子核心科技的企业相继在合肥成立。其中,本源量子脱胎于张辉曾就读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由郭光灿和他的学生郭国平联合创立,是国内第一家量子计算公司。2017年,张辉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帮助本源量子处理融资事宜。两年后,他正式入职,先担任公司副总裁、行政与人力资源总监,负责企业的日常运营管理和相关人才招募,后任职总经理,全面统筹量子计算工程化研发、项目规划等工作。量子计算火了记者在办公室见到张辉时,他正在打电话。通话结束后,他边整理有些褶皱的衬衫边连连表示歉意:“实在不好意思,公司最近有点忙。”采访期间,他接了5次电话,两部调成振动模式的工作手机时不时会收到消息提醒。张辉感觉到,量子计算真的火了。然而,就在几年前,形势还是另一幅光景。当时,尽管市场上已成立了不少应用量子技术的公司,但大部分人对此几乎一无所知。张辉决定入职本源量子的选择,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我之前在企业已经做到管理层,收入不低,来这里的收入可能只有之前的1/3。再加上刚毕业的时候差点找不到工作,还要背井离乡,家里人都不理解。但我始终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张辉说。投资人也不了解。创立本源量子之前,郭光灿、郭国平曾接触过一些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但这些企业普遍认为量子时代还很遥远,无一愿意在当时就提前布局。转机出现在2019年。2019年9月,谷歌宣布率先实现“量子霸权”,他们研发的“悬铃木”量子计算原型机,可以在200秒内完成百万量子采样,而美国最快的“顶点”超级计算机需要1万年才能模拟完成。这一下子引爆了当时的科技圈。张辉记得,当天晚上,他就接到好多投资人的电话,还有人直截了当地问:“你们的量子计算机什么时候能造出来?”一年后,本源量子推出国内首个工程化的量子计算机——本源悟源超导量子计算机,而且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实现了国产自主研发。同年,本源量子还发布了超导量子计算云平台和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作为一家致力于量子计算全链条开发的企业,本源量子已成功完成多台量子计算机工程化研制,正发力量子芯片设计与生产制造链,还开发出国产自主知识产权量子芯片工业设计软件、量子芯片激光退火仪、量子芯片无损探针仪等量子芯片工业母机。工作人员正在调试量子计算机有硬核科技的加持,再加上量子赛道的火爆,张辉笑着说,近年来,只要坐在办公室里,就有各类资本主动找上门,还有不少政府部门来考察调研,商讨研究产业政策,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去年8月,本源量子宣布完成近10亿元B轮融资,刷新全球量子计算企业融资纪录,未来将用于更高位数量子计算机的研制、量子计算应用的落地推广。本源量子的成长轨迹也是量子行业从无到有的发展缩影。2021年,“量子信息”首次出现在“十四五”规划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家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测量等量子信息科学重点领域的投入将持续增加,并将大力支持相关企业的发展。市场资本也持续涌入,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量子信息公司共完成23.5亿美元以上的融资,超过2021年,相比2020年实现翻番。未来还有多远?今年春节,《流浪地球2》上映。电影中,以MOSS为代表的“550系列量子计算机”拥有顶尖算力,可以调动全球计算资源,控制太空电梯、行星发动机的运行等。张辉表示,在可见的未来,量子计算机将为金融交易、药物研发、新材料设计、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提供“量子算力”支持,这些都是经典计算无法超越的。对很多人来说,MOSS的形象可能是他们第一次对量子计算机有直观印象。2月6日,本源量子宣布其4台量子计算机首次向社会开放参观活动后,受到广泛关注。不到5天时间,预约报名超过2000人,开放的参观名额仅为30人。张辉觉得,推动量子计算这一前沿技术的普及,相应的科普必不可少,“要让更多人对量子计算产生兴趣并参与进来”。此前,他们在合肥落成了本源量子计算体验中心,并携手广东德美、容山中学共同探索量子计算教育在中小学校园的实践。从2021年开始,教育部正式把量子信息学科加入本科生教育,旨在加快量子领域人才梯队培养。3年前,张辉和同事筹办量子计算编程比赛,计划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高校和相关团队参加。“当时根本搞不起来。一共就只有20多支队伍,大家互相之间都认识。”张辉苦笑。去年,姗姗来迟的首届量子计算编程挑战赛终于开赛,吸引到约700支队伍参赛。今年4月,第二届比赛举办,参赛队伍超过800支,还分设了高校组和专业组两个赛道。除量子计算机外,本源量子还自主研发出国内首个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越来越多的人才、资本流向量子赛道,带动的是整个产业的蓬勃发展。比如,聚焦量子计算全产业链开发,本源量子在量子计算机的工程之路上“沿途下蛋”,催生出一大批原创性成果,并推动了量子计算产业联盟的成立。张辉的设想是,通过产业联盟集聚起包括计算科技、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在内的上下游企业,加速量子计算技术开发,探索量子计算应用落地,共同建立和拓展量子计算产业生态圈。这也是合肥乃至安徽的雄心。早在2017年,安徽省就专设总规模100亿元的量子科学产业发展基金,并设立墨子量子科技基金等。如今,依托中科大的人才优势和众多量子信息头部企业的聚合优势,合肥正成为量子产业发展的高地。这些年,张辉和不少地方政府打过交道,但相比而言,合肥提供的政策落地性更强,规划也更为长远。未来,合肥还将规划建设覆盖全产业链的量子科技产业园。接下来,本源量子即将发布最新量子计算机“悟空”,同时将开启新一轮融资。对张辉来说,他和量子计算的故事,还有更多可书写的篇章。
  • 这一地方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拟任授权签字人新增计算机笔试
    为了完善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确保授权签字人能力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要求,省市场监管局决定改进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考核方式,建立拟任授权签字人试卷考核和现场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现将有关事项通告如下:一、考核范围自2023年5月10日起新申请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行政审批中的授权签字人,均需参加试卷考核,具体包括检验检测机构(含机动车检测机构)首次申请的拟任授权签字人,以及扩项、地址变更、复查换证等需现场评审所涉及的新增拟任授权签字人。二、考核时间、地点检验检测机构授权签字人试卷考核与组建评审组并行准备,试卷考核在评审专家现场评审前进行。考核时间原则上为每周星期五上午,考核用时60分钟。网上审批系统将以短信方式告知参考人员考核的具体时间、属地考点、联络人及联系电话等。三、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分为通用知识和补充要求。通用知识主要包括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能力评价 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RB/T214-2017),以及其他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中涉及检验检测的通用条文和内容;申请的行业领域涉及国家有补充要求的,同时考核补充要求的内容。四、考核方式计算机生成试卷进行闭卷考核,由相关市场监管局组织实施,试题均为客观题,满分100分,试行期60分(含)以上为合格。五、相关要求1.参考人员携带身份证并放于考桌右上方,供监考人员核对身份。考试用电脑由相关市场监管局提供,参考人员不得将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和与考核相关的资料带入考场。2.参考人员应在约定的时间参加考核,迟到超过15分钟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考核。3.通过试卷考核的拟任授权签字人方有资格参加现场评审中的现场考核。拟任授权签字人不得以已通过试卷考核为由拒绝参加现场考核,评审组长也不因相关人员已通过试卷考核而降低现场考核标准或减少考核项目。未通过试卷考核的拟任授权签字人不能参加现场考核,若相应的授权签字领域无其他授权签字人覆盖,相应的检测能力不予推荐。若所有拟任授权签字人均为新增授权签字人,且考核均不合格,检验检测机构的行政审批申请将不予许可。4.省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处将通过现场或视频等方式对相关市场监管局授权签字人试卷考核现场进行抽检巡查。5.相应取消《省市场监管局关于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相关变更审批改为报备的通告》中授权签字人报备的规定。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4月6日
  • 华大智造 “超级生命计算机”DNBSEQ-T7 正式交付商用
    p  2019年9月9日,由深圳华大智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大智造”)自主研发的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DNBSEQ-T7正式交付商用,首批测序仪已抵达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和微基因(WeGene)等合作伙伴的实验室。来自交付前的用户测试数据表明,T7数据表现符合预期,各项指标均表现良好。/pp  作为“全球日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因测序仪,DNBSEQ-T7自发布就拥有多个“光环”:“首个4联芯片的测序平台”、“满负荷PE150不超过24小时”、“日产数据量高达6T”、“1天最多可完成60例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等等,堪称“超级生命计算机”。此次交付商用,将帮助中国基因测序产业进一步打破海外公司技术壁垒,实现在测序设备技术和性价比上的全面引领,并成为推动全球基因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pp  今年是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20年。曾经6国的科学家用了13年的时间完成第一个人类全基因组图谱,花费了将近30亿美元。到今天单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成本已经降到了不到1000美金,随着DNBSEQ-T7投入商用,将有望推动个人全基因组测序成本进一步降低至500美元以下。/pp  正式投入商用的T7有了新的大名DNBSEQ-T7,由MGISEQ-T7产品升级更名而来。为了更好地传播华大智造独有的DNBSEQ?测序技术,自T7开始,华大智造计划将测序仪命名前缀由 “MGISEQ”更改为“DNBSEQ”,对应的测序试剂名称亦将同步变更。据悉,这一切换工作将在全球范围内分区域、分步骤实施,以促进其核心技术为更多行业客户所熟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52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a641268e-597f-47a1-ba7d-0ca37962f4db.jpg" title="DNBSEQ-T7.jpg" alt="DNBSEQ-T7.jpg" width="600" height="525"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NBSEQ-T7/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更高通量、更快速度——加快人人基因组时代进程/span/strong/pp  华大基因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华大科技)和微基因(WeGene)都是DNBSEQ-T7测序仪的第一批客户。华大科技CEO高强博士表示,“华大智造测序平台拥有自身可控的核心技术和快速领先的研发创新能力,所开发的多款测序仪在各方面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并逐步实现了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和标准制定。”他很愿意看到上游厂商成功本土化,因为对于应用层而言,想要做出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实际上与上游发展密不可分。“先进的设备平台,结合华大科技在基因组学行业多年积累,将为广大从事基因组学科学和技术研究开发的专家、学者提供更加准确、专业、快速的服务。/pp  对于此次交付,微基因创始人兼CEO陈钢博士表示:“以个人基因组和群体基因组服务为核心业务,WeGene 致力于通过基因组和大数据技术,推动重大疾病的研究和防控,加速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发。DNBSEQ-T7测序仪以其超高的测序通量和全面自动化能力,将会成为WeGene产出基因组数据的核心平台,也是承载着WeGene发展目标的最重要基础设施。配合云计算和机器学习,DNBSEQ-T7正在开启基因组大数据的新篇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e8af60f-238f-4e18-9052-14d9f6184866.jpg" title="02.jpg" alt="02.jpg" width="600" height="40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DNBSEQ-T7交付至微基因/pp  在测序产业链中,基因测序仪作为起点,为整个中下游测序服务提供最基本的支撑。但是长久以来,中国的基因测序上游一直都是国际企业垄断的局面。随着我国研发实力的不断提升,在测序仪的研制生产上,中国开始崭露头角,包括华大智造等内的企业通过自主研发逐步打破外企的市场垄断,也体现了我国自主研发基因测序仪的核心技术的先进性和生产能力。/pp  华大智造首席运营官蒋慧表示,“基因测序成本按“超摩尔定律”指数级降低,有助于前沿基因科技成果快速普及。T7 的正式交付,体现了华大智造在行业上游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创新能力,凭借领先的产品,华大智造将全力支持行业用户获得更高质量,更具性价比的测序设备及服务,加快人人基因组的进程,并重塑行业生态。”/pp  DNBSEQ-T7首次亮相是在2018年第13届国际基因组学大会上。这款 “全球日生产能力最强的基因测序仪”一经发布,就备受业内关注。基于华大智造独有的测序技术DNBSEQ?, T7全面升级了芯片、流体、生化及光学系统,从而进一步提升测序效率。无论是单张芯片运行,还是4张芯片同时独立运行,DNBSEQ-T7都能保持强大的处理能力,PE150仅需不到24小时。此外,其芯片密度提高20%,单张芯片即可实现Tb级数据产出,每天最多可产出6Tb数据,真正帮助客户实现强大的数据产出。/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良好数据质量、灵活运行方式——全面服务各类大规模基因测序应用/span/strong/pp  DNBSEQ-T7全面支持全基因组测序、超高深度全外显子组测序、表观基因组测序、肿瘤大Panel基因检测等多种应用场景。/pp  以全基因组测序为例,DNBSEQ-T7的首批测序数据表现不俗,这批测序数据采用人细胞系标准样本,利用MGIEasy PCR-free DNA文库制备试剂盒完成建库,通过DNBSEQ-T7RS高通量测序试剂套装 (PE100)进行测序,并采用华大智造自研的生物信息分析硬件加速系统MegaBOLT进行全基因组数据分析。/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9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325561c5-ec94-4d2c-973f-102e7426b5b6.jpg" title="03.jpg" alt="03.jpg" width="600" height="194" border="0" vspace="0"//pp  全基因组测序的SNP和Indel检测结果显示,20X覆盖度在95%以上,变异检测的SNP精确度和敏感度均在99%以上,Indel的精确度和敏感度均在98%以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112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4694f9f8-9678-4674-b611-3cfaa76732e1.jpg" title="04.jpg" alt="04.jpg" width="600" height="112"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超高通量和高数据质量之外,DNBSEQ-T7的自动化程度相比之前的产品进一步提高,支持自动清洗和测序载片自动回收,无缝衔接下一轮测序,可以支持24小时无休运转。同时,作为DNBSEQ-T7的配套装置,MGIDL-T7可将预先制备的DNA纳米球(DNA Nanoball)或试剂加载到芯片上,可在2小时内完成1~2张芯片的加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1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b50f6f43-a0bc-4e69-9bb2-dd76bba8c98d.jpg" title="05.jpg" alt="05.jpg" width="600" height="215" border="0" vspace="0"//pp  与DNBSEQ-T7的超高通量相匹配,华大智造还提供完整的测序前处理和测序后分析解决方案,支持超高通量的数据持续产出。在这套解决方案中,无论是核酸提取、文库制备,还是下机数据的加速分析,均适配可选的自动化设备,以全方位、最大程度地释放DNBSEQ-T7强大的数据生产能力。华大智造将推动全球基因测序行业大幅降低测序成本,进入百美元全基因组时代的后半程冲刺。/p
  • 第83届中国电子展:构筑覆盖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平台
    备受瞩目的第83届中国电子展将于4月10日至12日在深圳会展中心举办。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最权威的电子行业展会,今年其以&ldquo 新技术、新产品打造一站式选型采购平台&rdquo 为主题,吸引了众多专业展商和观众,构筑了一个覆盖电子全产业链的平台。  为了充分展示2014年电子信息产业的最新发展和热点,促进中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为广大参展商和专业观众提供服务,第83届中国电子展特与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2014年中国锂电新能源展同期展出,打造了一个覆盖电子信息产业全产业链的平台,囊括了数字视听、移动智能终端、计算机、网络设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集成电路、平板显示、LED、锂电、光伏、新型电子元器件、电子材料与设备、测试测量及汽车电子、医疗电子、金融电子等行业应用领域。  另外,本届展会还将同期举行中国智能终端产业高峰论坛、2014新型采购与供应模式峰会、2014全球智能互联网博览会暨极客嘉年华、第二届中国国际平板显示产业大会、北斗应用高峰论坛、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层论坛、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2014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2014中国锂电新能源高峰论坛、中国光伏产业峰会、第十七届电路保护与电磁兼容技术研讨会、2014年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发展论坛、中国创新微应用与新媒体高峰论坛、中国触摸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中国LED产业健康发展高峰论坛、全球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及创业大赛以及2014中国健康物联网高峰论坛等等,涉及了电子信息产业链的方方面面。  目前,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2013年,整个产业销售收入突破了十万亿元大关,达到11.0万亿元,增幅超过15% 其中,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收入84619亿元,销售产值85044亿元,软件业实现收入25022亿元,增加值增长12.1%,在工业经济中的领先和支柱作用进一步凸显。手机、计算机、彩电、集成电路等主要产品产量分别达到11.8亿部、3.5亿台、1.3亿台和823.1亿块,同比增长4.3%、10.5%、4.8%和14.4% 手机、计算机和彩电产量占全球出货量的比重均超过50%,稳固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正是有了电子信息产业如火如荼的发展,才有了本次展会100.000平方米、2000家展商的超高规模和水准,CITE主题馆、平板显示馆、LED馆、物联网与应用电子馆、软件与互联网馆、电子仪器与设备馆、新能源馆及元器件馆内展品的玲琅满目以及覆盖全产业链条的品牌影响力。  依托繁荣的电子信息行业,立足口碑相传的品牌实力,第83届中国电子展正在中国电子第一大展的基础上策马扬鞭,全力谱写促进电子信息产业跨越发展的傲人传奇。  附:关于第83届中国电子展(CEF)  联手:2014第二届中国电子信息博览会  2014中国锂电新能源展  时间:2014年4月10-12日  地点:深圳会展中心  主题: 促进信息消费 引领产业转型  了解更多:立即登陆www.iCEF.com.cn  展区设置:  1号馆:数字视听展区:智能电视、音响、数字家庭、数码产品 移动智能终端展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电子 计算机与网络展区:台式机、笔记本、计算机外设、下一代网络   2号馆:平板显示馆 LCD展区、OLED展区、触摸屏展区、平板显示设备材料展区   3号馆:LED馆 LED芯片、设备、材料展区、LED照明显示展区   4号馆:物联网与应用电子馆 北斗应用展区、汽车电子展区、医疗电子展区、金融电子展区   6号馆:软件与互联网馆 软件产品展区、与计算与大数据展区、互联网展区   7号馆:电子仪器与设备馆 电子仪器、仪表、测试测量展区、电子工具   8号馆:新能源馆 专用设备展区、锂电新能源展区、   9号馆:元器件馆 高端元器件展区、IC、特种元器件展区   同期研讨会:1中国智能终端产业高峰论坛智能终端22014新型采购与供应模式峰会元器件分销3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消费电子42014全球智能互联网博览会暨极客嘉年华互联网5第二届中国国际平板显示产业大会平板显示6北斗应用高峰论坛北斗应用72014中国互联网金融高层论坛互联网金融8中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信息消费9中国智慧城市高峰论坛智慧城市102014中国车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车联网112014中国锂电新能源高峰论坛锂电12中国光伏产业峰会光伏13第十七届电路保护与电磁兼容技术研讨会电磁兼容14全球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及创业大赛Day 1互联网创新15中国商用显示系统产业峰会平板显示16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Technical Session I, II消费电子172014汽车电子与高效设计研讨会汽车电子18机器人论坛机器人192014年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发展论坛移动智能终端20中国创新微应用与新媒体高峰论坛互联网创新应用21中国触摸屏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平板显示22中国LED产业健康发展高峰论坛LED23全球移动互联网创新大会及创业大赛移动互联网242014中国健康物联网高峰论坛健康物联网25智能移动电源设计研讨会新型元器件26大数据时代与家电业转型之路论坛云计算、大数据27互联网千人论坛互联网金融28低功耗无线技术论坛无线技术29可穿戴技术沙龙移动智能终端30移动保健技术沙龙移动智能终端31参展商新产品新技术推介会集成电路、智能终端等32医疗电子应用电子(医疗)33电子信息领域专利态势发布会专利发布34中国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峰论坛节能环保   国电子展官方微博:@中国电子展CEF  官方微信:  下届展会信息  展会名称:2014年中国(成都)电子展  时间:2014年7月10--12日  地点: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  了解更多请登录http://www.icef.com.cn/
  • 硬科技出海!国仪量子量子计算装置交付美澳发达国家
    以“第二次量子革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国家将量子信息技术定义为国家战略级科研项目。2021年3月起,多家欧美高校着手引入国仪量子的高端科学仪器,成为发达国家在量子信息领域持续加大投入的一个缩影,也显示出中国在量子科技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长足进步。 基于金刚石NV色心的量子计算教学机2021年9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收到一台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这台用于开展近代物理实验教学和NV色心科学研究的科学仪器,由中国的国仪量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并提供实验教学解决方案。“我们是今年3月发起需求的。量子计算是量子信息中心最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体验量子计算,我们计划利用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为学生提供量子计算实验课程。”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量子信息中心主任Eden Figueroa介绍,根据学校计划,2021年下学期,即9月份将正式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始教学。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产品交付在此之前,澳洲两所知名学府也基于这款仪器制定了教学计划。为结合学校量子教育计划、量子计算与量子通信卓越中心(CQC²T),2021年8月,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采购了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结合现有的量子力学、量子计算理论课程,用于量子人才的培养和量子计算基础教学。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产品交付另外,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也向国仪量子下了采购订单。麦考瑞大学Thomas Volz表示,“我们2022年第一学期将开设量子计算的理论课程,同时,由几位研究金刚石NV色心的老师共同提交的量子计算实验课,也已经通过学校的审批。购买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符合学校建设量子中心的长远目标,同时满足学校正常授课的需求。” 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当前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布局量子信息产业,然而全球量子人才普遍短缺,亟需高校重点培养相关人才。美国诺特丹大学、阿联酋沙迦大学等名校也计划与国仪量子展开合作,而在此之前,基于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中国近百所知名高校和顶级中学开展了实验教学课程。 2020年12月,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量子计算实验课正式开课国仪量子的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是一台基于金刚石中NV色心和自旋磁共振为原理,通过控制激光、微波、磁场等物理量,对NV色心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和读出,从而实现量子计算功能的教学仪器。该仪器在室温大气条件下运行,桌面型的设计让它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实验室,都可以进行量子力学与量子计算实验教学。 量子计算教学机光路模块国仪量子是一家源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高新技术企业,自主研发的量子精密测量仪器应用于量子计算、材料科学、生命科学、医疗诊断、药物研发、环境科学、食品科学等众多领域,已交付到遍及全球的高校、企业、医院等数百家单位,如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德国美因茨大学、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等。目前,除了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国仪量子的高端科学仪器如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等,也在国际市场发力。 量子钻石原子力显微镜中国科技创新令人瞩目,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迈向全球。科学仪器是经济发展和产业进步的一面镜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水平、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的科学仪器正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
  • 认监委对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9家单位继续授权
    国家认监委日前下发通知,对国家电子计算机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电子标签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印刷装潢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燃气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汽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长春)、国家轿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石化有机原料合成树脂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安全玻璃及石英玻璃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9家单位继续授权。  这9家单位已按要求通过了实验室资质认定和实验室认可,国家认监委批准这些单位可以继续以国家产品质检中心名义,在授权检验的产品范围内开展质量监督检验业务,业务工作受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的监督和指导。  国家认监委要求这9家单位应继续抓好自身建设,加强管理,保证出具的检验数据公正、科学、准确。
  • 基因测序的云计算平台可能带来的变革与进步
    p  自二代测序的技术问世以来,就一直是研究和临床领域关注的重点。随着整个行业的技术发展,二代测序也带动了整个基因研究的产业链。在二代测序的产业链中,上游做检测,中游做分析,下游做应用。在测序价格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中游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成为了提高效率最大的瓶颈。/pp  传统的测序数据分析依赖于本地服务器的性能。而可以预见的是不断下降的测序价格将会带来更多海量测序数据的产生,而巨大数量的测序数据无疑会延长获得测序分析结果的时间。目前可能较好的解决方法是通过云计算的方式去做,云计算的优势在于能够通过分布式计算对大数据进行处理,从而极大提升运算效率以及降低成本。/pp  目前国外的云计算平台Seven Bridge已经做的比较成熟,对二代测序数据也能够进行快速分析。缺点是作为典型的pipeline式分析,对用户的要求比较高,对于国内用户群体的使用会有一些障碍。而在国内的云计算平台中,GCBI将于2016年2月底发布新的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平台,虽然还没有公布具体的信息,但是希望能够体现基本功能的高效率和高可用性。/pp  接下来我们看看在不同的领域,测序的云计算平台可能带来的变革与进步。/pp  strong科研领域/strong/pp  科研研究者一直是测序的重要使用群体,由于测序成本的持续降低及更多的测序服务供应商选择,可以预见的是测序数据的产量与规模大幅度提升。而这部分数据是必然需要分析的,在没有大规模数据分析平台之前,分析的效率受限于本地服务器的规模,数据量越大,分析的时间也越久。而测序的云计算平台将有望突破这个瓶颈,100个样本,1000个样本,分析的时间都仅跟1个样本的分析时间类似,这将极大降低用户的时间成本。预计随着数据分析平台化的出现,科研研究的周期将大大缩短。/pp  strong临床应用领域/strong/pp  在传统的诊疗模式下,临床医生需要各种检查数据以及查体来对病人进行诊断。一旦分子层面的检测在临床进行开展,云计算平台可以通过对同一种疾病临床数据及分子检测数据的收集和快速分析,对特定的病人给出相应的辅助诊断参考,甚至给予相应的用药方案。临床医生在合理应用的情况下,整个诊断的过程将会变得更快速以及更准确。如果未来疾病的发展演变成依据分子水平的变化进行分类,那么诸如GCBI等云计算平台对临床的帮助会更大。/pp  strong个人健康/strong/pp  随着测序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市面上已经有不少针对个人健康的检测业务了,检测方法包括个人全基因组测序、定制化基因芯片等等。而这些数据的分析与解读也会随着检测成本的下降变得越来越普遍。当每个人都会去做这样的检测时,云计算平台将有望对这部分数据的快速解读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个人用户将更快速地获取自己的结果报告。/pp  strong合作模式/strong/pp  鉴于生物信息云计算平台的强大功能,有望在平台与科研单位、临床研究者甚至企业之间搭建各种各样的合作模式。科研单位与云平台的合作能加快科研成果的输出,云平台可以帮助科研单位进行成果的转化与应用 临床研究者可以借助云平台进行辅助诊断,云平台通过临床数据的输入不断使诊断模型优化 企业通过云平台可以推广自有产品,云平台也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样的供应商选择。/pp  可以预见的是,生物信息云计算平台的强大能力不仅仅会体现在其计算能力上,临床应用,合作转化等方面都可以展现其潜力。就让我们拭目以待看看云计算平台的发展吧。/p
  • “生物计算”:比超级计算机更聪明、高效、紧凑
    上图 真菌可能与标准电子设备相连。图片来源:安德鲁阿达马茨基下图 实验室培养的脑细胞可用于计算。图片来源:托马斯哈滕/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细菌和超级计算机有什么区别?区别是细菌更“高级”,因为它有更多的回路和更强的处理能力。所有生命都在“计算”。从响应化学信号的单个细胞,到在特定环境中航行的复杂生物体,信息处理是生命系统的核心。经过数十年的尝试,科学家终于开始收集细胞、分子甚至整个生物体,来为人类自己的目的执行计算任务。从本质上讲,计算机也只是信息处理器,而且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大自然拥有丰富的这种能力。最明显的例子是复杂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它能处理来自环境的大量数据并对各种复杂的行为“下指令”。但即使是最小的细胞,也充满了复杂的生物分子通路,这些通路响应输入信号,打开和关闭基因、产生化学物质或进行自我组织。最终,生命中所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壮举,都依赖于DNA存储、复制和传递遗传指令的能力。如何构建一台生物计算机?生物系统有自身的独特优势:更紧凑、能源效率更高、可自我维持和自我修复,而且特别擅长处理来自自然界的信号。在过去的20年里,强大的细胞和分子工程工具让人们终于能在构建生物计算机领域迈出一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合成学家克里斯托弗沃伊特说,该方法的核心是“生物电路”,类似于计算机中的电子电路。这些电路涉及各种生物分子相互作用以获取输入,并对其进行处理以产生不同的输出,就像它们的硅对应物一样。通过编辑支撑这些过程的遗传指令,人们现在可以重新连接这些电路以执行自然界从未计划的功能。2019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利用CRISPR技术,构建了相当于计算机中央处理器(CPU)的生物等效物。这个CPU被插入一个细胞,在那里它调节不同基因的活动以响应专门设计的RNA序列,使细胞实现了类似于硅计算机中的逻辑门。印度萨哈核物理研究所在2021年更进一步,诱使一群大肠杆菌计算简单迷宫的解决方案。该电路分布在几个大肠杆菌菌株之间,每个菌株都被设计用来解决部分问题。通过共享信息,该电路成功地实现了如何在多个迷宫中导航。大多数生物系统并不同于经典计算机的二进制逻辑,它们也不会像计算机芯片那样一步步解决问题。它们充满了重复、奇怪的反馈循环和以不同速度并排运行的截然不同的过程。更怪异的是,生物的计算能力还能完全脱离其自然环境。瑞典隆德大学科学家正在试验一种完全不同的生物计算方法,使用由分子马达驱动的微小蛋白质丝围绕迷宫推进。迷宫的结构经过精心设计,而细丝能同时探索所有路线。这意味着解决更大的问题不需要更多的时间,只需要更多的细丝。重新设计生物系统会带来什么?但美国马萨诸塞州塔夫茨大学的迈克尔莱文认为,生命系统已经在生物学的各个层面展示了令人惊叹的计算壮举,人们应该将重点从尝试重新设计生物系统,转移到寻找与现有系统交互的方法。莱文实验室已经证明,他们可以操纵细胞之间的电通信,帮助它们决定如何以及在哪里生长。举个恐怖的例子,这可能让蝌蚪的内脏上长出眼睛,或让青蛙长出额外的腿。它并不等同于计算,但团队认为它代表了如何将自然界预先存在的电路折射为一个“新目标”。类似的方法可用来解决广泛的计算任务。此外,真菌计算的深奥领域也正在显示其应用潜力。英国布里斯托尔西英格兰大学研究显示,真菌在感知pH值、化学物质、光线、重力和机械应力等方面具有的能力令人印象深刻。它们似乎使用电活动的尖峰进行交流,这开辟了将它们与传统电子设备连接的前景。类器官智能有多智能?要探寻生物计算,离不开人们迄今已知的最强大计算设备:大脑。当前组织工程学的进步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从干细胞中培育出相当于微型大脑的复杂神经元簇,也就是“大脑类器官”。与此同时,能将信号传输到脑细胞并能解码它们的反应,意味着人们已经开始试验类器官的记忆和学习能力。今年早些时候,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团队概述了“类器官智能”这一新领域的愿景。目标与人工智能相反:他们不会让计算机更像大脑,而是试图让脑细胞更像计算机。初创公司Cortical已可训练在硅芯片上培养的人类脑细胞来玩电子乒乓游戏Pong。而在它们的新软件中,任何具有基本编码技能的人都能为“培养皿大脑”编程。不过,所有这些生物计算方法目前都远未成为主流。与设计和制造硅芯片的能力相比,人们操纵生物学的能力仍处于初级阶段。但生物计算的巨大潜力和投入生物技术的数十亿美元,将在未来几年为这个领域带来快速进步。
  • 上海大学依托国仪量子教学机开启量子计算实验课程
    2020年8月26日,上海大学理学院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Quantu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rtist)依托国仪量子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开启第一堂量子计算实验课。1. 量子技术发展背景&现状2014年,英国《自然》杂志吹响“第二次量子革命”的号角。以量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量子调控,是量子力学的最新发展,其带来了“第二次量子革命”。人类对量子世界的探索已从单纯“探测时代”走向主动“调控时代”,成为解决人类对能源、环境、信息等需求的重要新手段、新技术。2018年9月,美国发布了量子信息发展国家战略书,特别强调了量子技术和量子科技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欧盟从2018年开始,投入10亿欧元实施“量子旗舰”计划。英国早在2014年就发布了量子科技发展蓝图并在牛津大学等高校建立量子研究中心,投入约2.5亿美元培养人才。2016年,我国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其中强调了量子技术发展的重要性,量子通信与量子计算被列为“十三五”科技规划100项重大技术与工程项目的前三位。谷歌量子技术团队2019年10月谷歌公司发布论文宣称已成功演示“量子霸权”,引来中外媒体纷纷报道,其研发的量子系统只用了约200秒就完成了经典计算机大约需要1万年才能完成的计算任务,这一划时代的技术进展是量子计算研究也是量子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IBM亦成功研制50多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原型,虽然技术离真正付诸实用尚需时日,但美国已经在考虑对量子计算等技术领域设置出口禁令,我们不禁要问中国如何在未来的量子技术应用领域不被外国“卡脖子”并实现领先?2. 量子教育量子技术应用广泛现阶段,与量子技术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是,我国量子技术从业人员严重缺乏,工程技术人员对量子技术的理解不够深入、实操能力不足,这些已严重限制该技术发展和应用。人才的匮乏源于教育的缺失,更源于教育方式的桎梏,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开设了量子力学相关课程,但是现有的课程和教材从思维模式和体系结构上,大多侧重讲述物理原理和基础方案的验证性实验,缺乏类似工科专业教学的案例、教材和实验资源。“物理定律不能单靠“思维”来获得,还应致力于观察和实验。—— 普朗克”量子力学的教育,离不开量子理论和实验的紧密结合。推进量子力学学科建设,完善和创新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仅符合我国建设量子技术科技强国的国家需求,还能解决高校量子技术相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际问题。3. 上海大学理学院QuArtist中心教学机开课上海大学理学院量子人工智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Quantum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QuArtist)于2019年5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QuArtist中心由国际著名物理学家Enrique Solano担任中心主任。上海大学QuArtist中心QuArtist中心致力于量子计算和人工智能的基础和应用的前沿研究,将以21世纪“量子二次革命”为契机,融合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建设量子软件和量子硬件的世界级中心作为发展的核心目标。QuArtist中心的愿景是为颠覆性量子技术创造一个极具影响力和占主导地位的生态系统,将艺术,科学,技术和企业家精神相融合,最大限度地提高创造力和生产力。QuArtist中心将结合高端人才、辛勤工作和原始创新三大要素,为科创中心的建设贡献力量。自从了解到国仪量子的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设备以来,QuArtist中心积极与我们联系并就量子计算相关课程开设和量子教育发展进行沟通交流。8月26日,国仪量子应用工程师应邀至QuArtis中心的老师及研究生同学开启了第一堂“量子计算实验课”,现场演示了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进行量子计算基础实验的相关原理和功能。我们详细专业的理论讲解及生动有趣的现场展示受到了QuArtis中心师生一致好评。课后,上海大学理学院陈院长评价道: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在QuArtist中心现场进行了调试,培训,让平日里退相干,Rabi振荡,Dynamical Decoupling这些理论概念通过量子计算教学机让同学们都有了感性的认识。整合资源,将企业生动教育教学资源引入第一、第二课堂,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不仅是为未来服务国家和社会蓄能,更是为攻克国家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卡脖子”技术贡献上大智慧。QuArtis中心开课现场此外,上海大学计划将基于国仪量子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给研究生及理学院的本科生开设量子计算课程,新学期开学后就会启动开课筹备相关工作,其中包括课程内容选择,课程方案设计等。国仪量子也将依据专业技能和经验积极配合上海大学做好课程开设相关工作,基于其课程定位提供定制服务,一起为我国量子教育发展及量子技术人才培养贡献力量。4. 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简述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是国仪量子为了更好地促进量子力学和量子计算相关的教学,推出的全球首款、面向大众的基于金刚石中NV色心,以自旋磁共振为原理的设备,通过控制光、电、磁等基本物理量,实现对NV色心发光缺陷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和读出,从而实现量子计算等功能的教学仪器。该仪器可以在室温大气下运行,无需低温真空环境,使得设备有着几乎为零的运行成本,桌面型的设计让它能适应各种不同的教学环境,无论是课堂还是实验室,都能轻松进行量子力学和量子计算实验教学。不仅如此,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丰富的硬件模块支持学生动手搭建和调试,多功能的软件支持支持自定义脉冲序列编写。国仪量子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可以帮助和促进高校、科研机构在开设、优化大学物理实验课、近代物理实验课、量子信息科学专业课程的相关工作,方便教师展示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提高学科水平和教学质量。基于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机,国仪量子可以提供包括实验室建设、教学讲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示范课培训等量子计算教学相关的整体配套解决方案定制服务,让学校和老师们更轻松的开设相关实验课程。QuArtist中心量子计算实验课堂的顺利开启对上海大学在量子教育的发展创新有着重要的意义,未来国仪量子也将与包括上海大学在内的国内各大高校院所共同努力、砥砺前行,为量子教育事业的发展、为量子技术人才的培养、为中国高科技的发展与创新、为量子技术科学强国做出更多贡献!
  • 京企发布国内首台相干光量子计算机
    量子计算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应用的步伐正在加快。北京玻色量子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发布了自研100量子比特相干光量子计算机——“天工量子大脑”,该成果目前已在通信、金融、生物医药、交通等产业领域进行了真机应用测试。量子计算,是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随着电子计算机赖以提升算力的摩尔定律逐渐走到尽头,人们对新一代计算工具无比渴求,量子计算机正是备受关注的新一代计算工具的代表。量子比特是量子计算机的基本信息单元,当前,在实验室里制备单个或少量的量子比特对量子物理学家来说已经不再是难题,如何制备出成百上千的量子比特并使其在系统中稳定运行,成为量子计算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的最大挑战。据悉,“天工量子大脑”具有100个计算量子比特,可以解决最高超过100个变量的数学问题,已达国际领先水平。此外,它还实现了上百规模光量子之间的“全连接”控制,具备完整的可编程能力,也就是对应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不同算法时硬件无需修改,完全通过软件配置就能实现可扩展、可编程,充分利用光量子计算优势,极大降低了实际问题的建模复杂度。公司首席技术官魏海介绍,当光穿过非线性材料时,其光子的波长和相位都会发生变化,在精准控制其能量和相位的过程中,在相空间会出现量子叠加态效应,这也是“天工量子大脑”实现加速计算的根本原因,玻色量子技术团队利用该效应,完成了100光量子比特的并行加速计算。为了满足光量子存储运算的极高精度需求,实现超过100个量子比特的存储,技术团队自主研发了一款光量子计算专用光纤恒温控制设备——“量晷”,该设备能将光纤的温度变化稳定在千分之一摄氏度量级,即能够做到0.001摄氏度的温度稳定维持,有效避免环境温度波动带来的光纤内存长度误差。为了导入计算问题的参数矩阵,玻色量子自研了光量子测控一体机——“量枢”,集光量子测量反馈、系统状态检测、计算流程控制等功能于一体,同时控制、读取和执行快速反馈来操控100个计算量子比特。量子计算应用在产业的实际场景中,究竟有何优势?平安银行LAMBDA创新实验室负责人崔孝林介绍,其在“天工量子大脑”上实现了对德国信用数据集特征筛选计算的加速,在不到一毫秒的时间内完成了相关问题的求解。这一计算速度与传统的经典计算机最优算法相比,至少实现了100倍加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数据智能与智慧管理工信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俊杰也举例说道,在复杂环境下的动态决策问题困扰了其很久,量子计算为其提供了新的解决思路和技术路径。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科研副院长、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龙桂鲁说,在量子计算机的多种技术路径里,“天工量子大脑”所属的相干伊辛机是最经济实用的,也是当前具产业化应用条件的方向之一。据悉,玻色量子2020年11月成立于北京朝阳区,其团队来自斯坦福、清华、中科院等顶尖院所,目前其成果已率先在金融、通讯、生物医药、交通等领域进行了应用探索,推动光量子计算领域实用化与产业化。3个月前,因“天工量子大脑”在通信、金融等领域的巨大潜力,玻色量子团队获得了中国移动的产业投资,这也是量子计算行业里首例来自产业领域的战略投资。
  • 研发量子关键技术 我国首个量子计算技术创新中心获批
    据合肥市政府近日发布的《第三批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认定名单》,本源量子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共建的量子计算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通过认定,成为国内首个围绕量子信息技术建设的技术创新中心。该中心将在量子测控技术、量子技术升级与工程化等方面展开科研攻关。  量子计算:信息时代的“核武器”  量子计算作为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单元,从而进行高速数学和逻辑运算的新型计算模式,被喻为信息时代的“核武器”。量子计算具有天然的并行计算能力,可以实现计算规模和速度的指数级提升,能够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提供超越经典计算极限的核心算力,尤其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相结合,为当前智能制造、金融分析、新材料研发、生物医疗、航空航天、气象预警等领域带来革命性转变。  作为前沿的高新科技,量子计算已成为世界各大巨头公司争相入局的新兴产业,量子计算未来的潜力巨大。国际上,谷歌、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英特尔、三星、空中客车、洛克希德马丁和富士通等巨头企业纷纷投入量子计算研发领域。  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台多项政策支持研究量子技术。2020年,IBM公司公布了量子计算机未来十年的发展路线:计划在2021年建成包含127个量子比特的中型计算机,在2030年达到100万个量子比特。2021年11月,该公司宣布制造出了127个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这也是当前世界上最强大的量子计算机。每增加一个量子比特都代表着能力的巨大进步,经典计算机的能力以线性的方式增长,而每增加一个量子比特能使量子处理器的潜在能力加倍。IBM已经开始了它在全球部署量子计算机的计划。截至目前,已经在德国、日本等国家部署量子计算机达20余台。  在量子计算机领域,IBM不是唯一有野心的公司,谷歌同样如此。2019年9月20日,谷歌内部研究报告显示,其研发的量子计算机Sycamore成功地在3分20秒时间内,完成现今最先进的传统超级计算机需1万年时间处理的问题。它声称在全球首次实现“量子霸权”。“量子霸权”指的是量子计算机处理某一类问题的能力超过经典计算机,这种计算机属于专用量子计算机。  我国进入量子计算产业化的时间相对较晚。近几年,伴随国家层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国内科技巨头已经在投资并开发相关产品及技术,更有以本源量子为代表的、孵化于知名大学实验室及科研机构、代表量子技术最前沿的初创企业崭露头角。  量子计算技术创新中心:坚持自主研发,不落人后  据了解,量子计算合肥市技术创新中心将在量子测控技术、超导量子技术升级与工程化、量子计算应用开发、量子云服务等方向开展科研攻关,研发出可替代进口的量子计算软硬件及应用产品,形成一批相关技术专利,掌握国际行业标准制订的话语权。  获批后,该中心也将承担更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攻关,加速量子计算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更好地驱动国内工业部门与中心推进量子计算与行业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  据了解,本源量子是国内首家将量子计算推向商用领域、国内唯一可实际交付量子计算机整机并使用的企业,从测控系统、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到云平台进行整机全栈式布局,立志“为量子计算贡献中国力量”。目前,本源量子已经推出搭载24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并可投入实际商用,60+比特的超导量子计算机正在研发中。  “科学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乎人民的幸福安康。量子计算机具有经典计算机指数级提升的算力,它可以运用在军事、密码破译等方面。同时,量子计算又可以模拟分子结构,将在新材料研发、生物医药、金融分析、人工智能等领域发挥重要的作用,彻底颠覆现有的行业格局。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在量子技术领域显得尤为重要。”本源量子总经理张辉深有感触地说:“放眼全球,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进行量子计算的研发,美国更是在全球部署它的量子计算机计划。这迫使中国人必须要在量子科技上坚持自主研发,决不能再落人后。”  立足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应用探索带来新的契机  技术创新中心的建立,也将为未来应用探索带来新的契机。从2018年开始,本源量子就牵头成立了本源量子计算产业联盟,成员企业单位包括金融建模、海洋超算、轮船制造、传感应用、人工智能、低温制冷、生物科技、大数据等领域,并与相关高校、行业用户共同探索量子计算应用场景,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案例。  “任何一项科研技术的攻关最终都是为了服务生产生活,不断探索落地应用。从全栈式开发开始,本源量子就在造量子计算机的同时,不断加深量子计算在各行业领域的应用。今后,技术创新中心将利用该联盟成熟的上下游生产制造、应用及教育科普平台,加强量子计算及其应用产业前沿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量子计算机应用技术转移转化和商业化应用,推动量子计算产业链快速发展壮大,推动我国量子计算产业集聚及生态圈形成,提高我国量子信息行业的国际地位。”张辉说。
  • 第四届“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完美落幕
    2020年11月7日-8日,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与华侨大学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第四届“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在厦门落幕。此次会议参会人数高达500余人,现场座无虚席,人气火爆。本届会议主题为:计算成像,一切皆有可能。自2017年, “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每届会议都在行业内产生重大影响,这更像是整个计算成像技术研究人员的“年会”,平均每届与会人员达到三百多人,本次会议更是达到了参会人数的历史新高,这也反应了行业的不断发展与壮大,凌云光也作为重要支持单位连续两年参加会议。凌云光与计算成像 2013年,凌云光&清华大学共同建立了北京市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学实验室,2016年、2017年、2018年,以实验室为依托连续三年举办了 “多维多尺度计算摄像学产业及应用创新大会”,获得专家学者的认可,受到各界行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支持。一直以来,凌云光持续关注计算成像技术发展,并应用到公司的技术研究、产品创新以及客户需求中,以推动行业发展为己任,不断学习与创新。本次会议,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影女士基于公司20多年在视觉图像领域的经验,以“视觉让生活更美好”为题介绍了推动光学测试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不断追求:要看得见、然后看得清楚、后看得准确和明白。目前成像器件正按照:高分辨率、全光谱范围、高速与高灵敏、高动态范围、3D 立体等 5 个纬度不断提高,提供过人类视觉极限的成像能力,改善我们的生活。报告还与各位专家学者分享了近年来,依托“计算成像技术”凌云光在工业、立体视觉、生命科学等方向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更是与清华大学、上海微系统所、南京大学等科研单位深度合作,创新设计了多款视觉器件和科研仪器。杨影总也表示,凌云光会继续努力与各位专家学者一起推动计算成像技术的发展。span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yahei",="" arial,="" sans-serif ="" font-size:="" 14px ="" letter-spacing:="" 0.544px ="" text-align:="" justify ="" white-space:="" normal =""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 style="box-sizing: border-box color: rgb(136, 136, 136) "▲凌云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助理杨影女士报告《视觉让生活更美好》部分精彩报告回顾此次会议组委会邀请了国内计算成像领域的知名专家和学者到会交流,针对计算成像领域的前沿技术和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旨在促进计算成像技术发展,为相关领域人员提供交流新思想、切磋新技术的舞台,促进相关学科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计算成像研究方向的教学科研水平及计算成像研究在光电成像技术领域的影响力。历时两天,本次研讨会落下帷幕,各位参会者收获颇丰,在会议结束时主办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邵晓鹏教授也表示:开展本次研讨会的宗旨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计算成像中来,带着开放包容的心态,将“蛋糕”做大。华侨大学蒲继雄教授表示了对邵晓鹏教授的感谢,认为本次参会的学生将是计算成像界的未来,并祝福他们的未来灿烂发光。凌云光也将和各位专家一起,以推动计算成像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使命,继续走在计算成像技术探索的道路上,期待下一届“计算成像技术与应用”专题研讨会的举行!
  • 12月9日全球直播:“九章”量子计算加速实验演示
    关于“量子计算加速实验演示”线上研讨会通知会议主题:量子计算加速实验演示Photonic 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主办单位:牛津仪器科技(上海)有限公司Oxford Instrument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协办单位:仪器信息网Instrument.com.cn会议形式:线上Webinnar (via Zoom )会议时间:2021年12月9日17:00—18:00(北京时间)5:00 pm (CST) December 9th of 2021报告人: 陆朝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peaker: Chao-Yang L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Technology of China, China陆朝阳,1982年12月出生于浙江,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长期致力于面向实用化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在包括《自然》和《科学》11篇、《自然》子刊12篇、《美国科学院院刊》5篇、《物理评论快报》48篇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15800余次。2020年,潘建伟、陆朝阳等研究团队成功构建了76个光子100个模式的高斯玻色取样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输出量子态空间规模达到了10^30,处理高斯玻色取样的速度比超级计算机快一百万亿倍。这一成果使得我国成功达到了量子计算研究的第一个里程碑:量子计算优越性(国外也称之为“量子霸权”)。今年,他们又升级到了“九章二号”,达到了113个光子。“九章”先后入选了包括中国科技年度十大进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选的全球十大数字创新、Falling Wall Top Ten Breakthroughs of the Year、腾讯青少年科学小会和Science评选的年度科学突破榜首等一系列奖项。此次的报告中,陆朝阳教授将为我们介绍团队如何自主研发具备高效率、高全同性、极高亮度和大规模扩展能力的量子光源,并且分享“九章”的最新研究进展。AbstractThe main challenge for scaling up photonic quantum technologies is the lack of perfect quantum light sources. We have pushed the parametric down-conversion to its physical limit and produce two-photon source with simultaneously a collection efficiency of 97% and an indistinguishability of 96% between independent photons. Using a single quantum dot in microcavities, we have produced on-demand single photons with high purity (99%), near-unity indistinguishability, and high extraction efficiency—all combined in a single device compatibly and simultaneously. Based on the high-performance quantum light sources, we have implemented boson sampling—which is an intermediate model of quantum computing, a strong candidate for demonstrating 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and refuting Extended Church Turing Thesis—with up to 76 photon clicks after a 100-mode interferometer. The photonic quantum computer, Jiuzhang, yields an output state space dimension of 10^30 and a sampling rate that is 10^14 faster using the state-of-the-art simulation strategy on supercomputers.Speaker IntroductionChao-Yang Lu was born in 1982 in Zhejiang, China. He obtained Bachelor' s degree from the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USTC) in 2004, and PhD in Physics from the Cavendish Laboratory,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in 2011. Since 2011, he is a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USTC.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 includes quantum computation, solid-state quantum photonics, multiparticle entanglement, quantum teleportation, superconducting circuits, and atomic arrays. His work on quantum teleportation was selected as by Physics World as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2015”. His work on single-photon sources and optical quantum computing was selected by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n (OSA) as one of “Optics in 2016”, “Optics in 2017”, and “Optics in 2019”. His work on photonic quantum computational advantage was selected by “UNESCO Netexplo 10 Digital Innovation”. He has been awarded as Fellow of Churchill College (2011), Hong Kong Qiu Shi Outstanding Young Scholars (2014),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2015), Nature’s top ten “science star of China” (2016), OSA Fellow (2017), Fresnel Prize from the European Physical Society (2017), AAAS Newcomb Cleveland Prize (2018), Huangkun Prize from Chinese Physical Society (2019), Nishina Asian Award (2019), Xplorer Prize (2019), IUPAP-ICO Young Scientist Prize in Optics (2019), OSA Adolph Lomb Medal (2020), 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 (2021), World Economic Forum Young Global Leader (2021), and James P. Gordon Memorial Speakership (2021). He is the Chair of Quantum 2020 and has served as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in international journals such as Quant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otoniX, Advanced Photonics, Advanced Quantum Technology, Science Bulletin, and iScience.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下方链接进入报名页面。Registeration: Scan the QC code below or click the link below to registration in advance!扫码立即报名报名链接 Registration:https://us02web.zoom.us/webinar/register/WN_N0la67R9RmeU_8Bi1_JnSg
  • 光损失波色采样实验成功,光量子计算保持国际领先
    p  最新发现与创新/p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教授及其合作团队实验研究了一种量子计算模型玻色采样对光子损失的鲁棒性,证明容忍一定数目光子损失的玻色采样可以带来采样率的有效提升。该研究成果为通过玻色采样实现量子霸权开辟了一条高效的途径。/pp  在量子计算领域,能演示量子机器在特定问题上优于经典计算机的实验,被国际学术界称为量子霸权。2010年,麻省理工学院Aaronson等在理论上提出玻色采样,并严格证明此模型是实现量子霸权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玻色采样的一个实验挑战是光子的损耗。/pp  对此,潘建伟及其同事陆朝阳等首次在实验上探索了可容忍光子损耗的玻色采样。研究人员发展了国际上最高效率和品质的量子点单光子源,并自主研发了集成127个分束器的具有最高透过率的光量子线路。结合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尤立星团队研制的高性能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SNSPD),实验证明,在损耗一定光子数的情况下,玻色采样仍然保持其原来的计算复杂度。与此同时,这种新型的玻色采样可以指数级地提升采样速率。该研究成果表明我国继续在光学量子计算方面保持国际领先水平,并向超越经典计算能力的量子霸权研究目标又近了一步。/pp  据了解,该成果近日以“编辑推荐文章”的形式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的《物理评论快报》上。美国物理学会网站邀请澳大利亚量子计算和量子通信技术国家研究中心Austin Lund博士以“光子损耗不会使得量子采样脱轨”为题,对这一研究成果作了评述。/p
  • 我国建成12万亿次刀片式超级计算机
    来自中国科学院网站的消息:近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12万亿次刀片式超级计算机建成。子午工程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是子午工程研究与预报系统的核心硬件设备,为子午工程的运行计划的制定、子午工程物理与应用预报模式的大规模计算以及空间环境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提供支撑。   子午工程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刀片式超级计算单元由1024颗INTEL Xeon E5450(主频3.0GHz、内存16GB)CPU构成,计算刀片之间的通信通过目前最先进的全线速、无堆叠20Gb Infiniband高速互连网络完成,支持并行软件和并行运算及开发环境(GNU和Intel C/C++ 、Intel fortran、MPI),其计算峰值为12.28万亿次、Linpack性能为10.33万亿次 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存储单元为全光纤SAN架构,I/O结点配备了4路4核Intel Xeon E7440处理器,采用并行文件系统,支持基于阵列的快照和克隆及异地远程同步和异步镜像复制等 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的虚拟现实可视化及数字视频会议单元采用SGI32核CPU、NVIDIA Quadro FX 4600专业图形生成器,两台高清分辨率三片多晶硅LCD的BARCO iCon H600投影机以实现背投、被动全三维立体可视化表达。  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经过半年的试运行,已有效集成子午工程L1-磁层-电离层因果链物理模式、数值磁层库软件及地磁暴预报模式、电离层预报模式、多站点中层大气气候模式等五个空间天气物理与应用预报模式,使得240*160*160网格规模下的地球磁层准稳态解的模拟计算时间由过去的三个月缩短为三天,模式计算数据与空间环境监测数据的展示实现了由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本质转变,极大提升了系统开展子午链模式与基于子午链的空间天气预报方法的综合研究能力,在两种主要的行星际扰动(动压脉冲、激波)与地球磁层相互作用、太阳高能粒子传播与加热机制及磁层电流体系研究方面取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发现在IMF南向时,弓激波和磁层顶均对越尾电流供电的创新结果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这样一个资源共享、信息交互的协同工作平台的建成有助于进一步充分利用子午工程空间环境监测系统的观测能力和产出,开展和组织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的连锁过程、时变模式及空间天气变化规律的系统研究,直接服务于子午工程整体建设目标的实现。  专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已通过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组织的测试与验收。
  • 我国将新增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 实现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全覆盖
    近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在现有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和即将建成的广东新丰国家大气本底站基础上,在胶东半岛、黄淮、四川盆地等区域选址新建8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实现16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国家大气本底站全覆盖。此举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增强大气本底观测能力和温室气体本底浓度联网观测能力,加快完善国家大气本底观测站网,提升关键大气成分长期观测能力,助力应对气候变化。大气本底站观测温室气体和大气臭氧等反应性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等数十个要素,其观测结果体现较大尺度大气不直接受人为污染影响且混合均匀之后的平均状况。作为较早开展该项观测业务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建立了“1(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6(北京上甸子、黑龙江龙凤山、浙江临安、湖北金沙、云南香格里拉和新疆阿克达拉区域大气本底站)”共7个国家大气本底站,形成国家级大气本底观测网络。“十四五”是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结合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的观测要求,中国气象局将在环渤海陆海气、黄淮农田生态、四川盆地环境、锡林郭勒草原、敦煌沙漠陆面过程、青藏高原陆面与大气过程等8个综合观测区新增国家大气本底站。在这8个尚未开展大气本底观测的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内新建国家大气本底站,将实现每个气候系统关键观测区至少有一个国家大气本底站。这样的新增选址布局,由中国气象局依据中国气候观测系统(CCOS)实施方案布局要求,按照需求牵引、科学合理、着眼长远、统筹节约的原则展开。大气本底站站址选定工作要求严苛,一般选择在远离人类活动和污染源的地区,以最大限度“还原”大气的本来面目。中国气象局对站址气流三维轨迹计算分析、环境场遥感情况、站址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和规划、土地使用及基础设施等明确了具体要求,组建了由气象探测中心和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专家构成的实施组,并将邀请部分专家指导选址工作,以确保站址筛选、可行性观测试验等工作的科学性、严谨性。
  • 联合仪器制造工作正在研制俄罗斯首款工程计算系统
    据报道,2016年7月4日,新型100%国产程序将在“厄尔布鲁士”平台上开发。  联合仪器制造公司与莫斯科SPARC技术中心、TESIS公司联合开发俄罗斯首款工程计算系统。新程序将在“厄尔布鲁士”平台上进行开发。  联合仪器制造公司已经完成“厄尔布鲁士”平台复杂空气动力学和流体力学FlowVision转化的第一阶段,创造了国内工程计算软硬件系统的新型工作样件。  FlowVision可解决水力、气体动力学及燃烧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该系统广泛用于军工企业、导弹航天领域、航空及船舶制造业和“俄罗斯原子能公司”。利用该系统可以进行复杂计算,例如,描述各种管线和泵的特性,计算航天器的降落,绘制舰船或飞机外层流线图。  联合仪器制造公司IT部门主管帕韦尔赫里蓬诺夫表示,“各合作企业共同推进全寿命周期的国产工程任务解决方案软硬件系统的研制进程”。  赫里蓬诺夫表示,该项目实施的迫切性取决于工业领域,特别是国防工业领域日益提升的各项需求。  赫里蓬诺夫强调,“该系统可与国外类似产品相媲美,价格具有竞争力,已准备全面应用于企业,以对抗西方制裁”。  目前FlowVision软件可兼容四路服务器“厄尔布鲁士-4.4”开展计算工作,以及 “厄尔布鲁士401” 可视化及数据分析工作站。
  • 首届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日程安排公布
    随着蛋白质组学的兴起,特别是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组学研究中产生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大。依靠简单的手工处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问题的需求,通过先进的计算机算法与软件工具来自动处理大批量的蛋白质组数据已经成为蛋白质组学研究的重要分支,这就是“计算蛋白质组学”(Computational Proteomics)。  “计算蛋白质组学”是以计算技术为主要手段,通过开发高效的算法和实用的软件工具来处理大规模的蛋白质实验或模拟数据,解决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蛋白质鉴定、翻译后修饰分析、蛋白质定量、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定位、蛋白质结构或蛋白质动力学等领域中的问题。我国的计算蛋白质组学与国际基本处于同步的发展态势,特别是最近十年内在中国蛋白质组学项目的驱动下,计算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发展迅速。  为了推动计算技术在中国的蛋白质组研究中发挥出更加切实的作用,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主办的“首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将于2010年11月10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主题:计算蛋白质组学  研讨内容:质谱数据分析、蛋白质鉴定、翻译后修饰、蛋白质定量、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定位、蛋白质结构、蛋白基因组学等。 会议报告日程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上午: 大会邀请报告(一)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Invited talks 地点: 中科院计算所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主持人: 王通 应万涛 时间 Time 报告题目 Title 报告人 Speaker 报告人单位 Institution 报告摘要页码 Abstract Page 8:30-9:00 签到注册 参加培训的不需注册 (不收注册费) 9:00-9:10 首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to CNCP2010 贺思敏 中科院计算所 9:10-9:20 欢迎词 Opening Ceremony 所领导 中科院计算所 9:20-9:40 合影 Photo 全体 (计算所一楼大厅) 9:40-10:10 糖蛋白结构的质谱数据库 杨芃原 复旦大学 19 10:10-10:40 核心岩藻糖化蛋白质特异性发掘的系统解决方案 Establishment of a systematic method coupling consecutive MSn and software tools for charactering core-fucosylated glycoproteins 应万涛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20 10:40-11:10 利用串联质谱技术解析多糖结构 Glycan Structure Sequencing with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张凯中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21 11:10-11:20 休息 Break 11:20-11:50 解码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信号通路网络 Deciphering the Signaling Network in the Leading Edge of the Migrating Cells 汪迎春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22 11:50-12:20 信号通路分析辅助的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 Pathway analysis-assisted study strategy in functional proteomics 王通 暨南大学 23 12:20-13:30 午餐 Lunch 全体 2010年11月10日星期三下午: 大会邀请报告(二) Wednesday, November 10, 2010: Invited talks 地点: 中科院计算所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主持人: 谢鹭 陆豪杰 时间 Time 报告题目 Title 报告人 Speaker 报告人单位 Institution 报告摘要页码 Abstract Page 1:30-2:00 利用稳定同位素代谢标记研究哺乳动物动态蛋白质组的数据处理平台 A data processing platform for mammalian proteome dynamics studies using stable isotope metabolic labeling 关慎恒 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 24 2:00-2:30 大规模SILAC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 in large scale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study with SILAC approach 徐平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25 2:30-3:00 体内终端氨基酸标记在定量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In vivo termini amino acid labeling for quantitative proteomics 陆豪杰 复旦大学 26 3:00-3:30 利用基于肽段计数的无标记定量技术揭示线粒体蛋白质组的功能特性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Mitochondrial Proteomes using Normalized Spectral Abundance Factor 邓宁 浙江大学 27 3:30-3:50 休息 Break 3:50-4:20 尿液蛋白质疾病标志物数据库 The urinary protein biomarker database 邵晨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8 4:20-4:50 基于质谱数据发现小鼠基因组新蛋白质编码区域 The discovery of novel protein-coding features in mouse genome based on mass spectrometry data 谢鹭 上海生物信息中心 29 4:50-5:20 从新一代测序技术的组学到基于质谱仪的蛋白质组学 -- 华大基因的生物信息学 From NGS Genomics to MS-based Proteomics -- BGI's bioinformatics activities 张勇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30 5:20-5:50 腾冲嗜热菌的多温度条件下的蛋白质组基因组学研究 赵屹 中科院计算所 31 5:50-7:30 宴会 Banquet 邀请专家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上午: 大会邀请报告(三) 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Invited talks 地点: 中科院计算所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主持人: 邹汉法 孙瑞祥 时间 Time 报告题目 Title 报告人 Speaker 报告人单位 Institution 报告摘要页码 Abstract Page 8:30-9:00 签到注册 未注册的人员 (不收注册费) 9:00-9:30 基于HCD谱图的肽段从头测序 De novo Sequencing of Peptides Using HCD Spectra 董梦秋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32 9:30-10:00 从未知基因组到可测定的蛋白质组:通过从头测序来研究依赖于pH值的N10细菌蛋白质组 From an unknown genome to a measurable proteome: Studying on the pH-dependent proteomes in N10 bacteria by denovo sequencing 王全会 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33 10:00-10:30 利用质谱和同源数据库进行全蛋白测序 Complete Protein Sequencing with MS/MS and a Homologous Database 马斌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34 10:30-11:00 电子转运裂解质谱:特征发现与鉴定应用 Electron Transfer Dissociat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s in Protein Identification 孙瑞祥 中科院计算所 35 11:00-11:20 休息 Break 11:20-11:50 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数据处理新方法和平台发展 Development of Methods and Platform for Data Processes in Mass Spectrometry Based Proteome Research 邹汉法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6 11:50-12:20 基于优化的肽质量指纹谱方法鉴定蛋白质混合物 Optimization-Based 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 for Protein Mixture Identification 余维川 香港科技大学 37 12:20-13:30 午餐 Lunch 全体 2010年11月11日星期四下午: 大会邀请报告(四) Thursday, November 11, 2010: Invited talks 地点: 中科院计算所一楼多功能报告厅 主持人: 张红雨 付岩 时间 Time 报告题目 Title 报告人 Speaker 报告人单位 Institution 报告摘要页码 Abstract Page 1:30-2:00 基于相关谱图对的非限制性修饰检测 Unrestrictive modification detection based on related spectral pairs 付岩 中科院计算所 38 2:00-2:30 评价诱饵库设计,搜索策略,匹配误差和质量控制对鸟枪法蛋白质组学中肽段鉴定精确性的影响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decoy design, search strategy, mass tolerance and quality control method on the accuracy of peptide identifications in shotgun proteomics 朱云平 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 39 2:30-3:00 BuildSummary : 一个基于目标-诱饵策略的蛋白质鉴定整合软件 BuildSummary: A software tool for assembling protein 盛泉虎 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40 3:00-3:30 冷冻电镜中的计算方法:图像数据处理和三维重构 Computational methods in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image data processing and 3D structure reconstruction 张法 中科院计算所 41 3:30-3:50 休息 Break 3:50-4:20 DomainRBF: 一种对疾病相关蛋白质结构域进行优先排序的贝叶斯回归方法 DomainRBF: a Bayesian regression approach to the prioritization of associations between protein domains and human complex diseases 江瑞 清华大学 42 4:20-4:50 蛋白质结构“字母表”设计 Designing Succinct Structural Alphabets 卜东波 中科院计算所 43 4:50-5:20 蛋白质作为分子化石 Proteins as molecular fossils 张红雨 华中农业大学 44 5:20-5:30 会议总结 杨芃原 复旦大学 5:30-7:00 晚餐 Supper 附件:首届中国计算蛋白质组学研讨会参会手册CNCP2010 Program.pdf
  • 计算光学显微成像研究技术取得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研究员潘安、研究员姚保利、研究员马彩文团队在Science China-Physics Mechanics & Astronomy上,在线发表题为High-throughput fast full-color digital pathology based on Fourier ptychographic microscopy via color transfer的封面文章(Cover Story)。 傅里叶叠层显微成像术(FPM)是一种高通量计算成像技术,其在组织切片显微数字病理学中可以避免传统的扫描拼接伪影,提高成像通量和效率。然而,传统FPM彩色化要对三波长进行重复操作,故其效率偏低。受到颜色匹配思路的启发,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基于彩色传递的全彩色化方法,命名为CFPM。研究人员在实验中比较了30组不同样本CFPM的成像情况,相比于传统方法,CFPM以平均0.4%的精度牺牲代价换得了数据采集和重构时间2/3的缩减,使彩色成像的效率有了较大提升。CFPM易于操作与推广,该方法不需要如交叠率、采样率、训练数据集等的其他要求。此外,CFPM可看作是基于物理模型的“无监督迁移学习”,但是相比于传统迁移学习,它无须迭代优化过程,这可能给未来的相关工作提供新的启示。 CFPM成像结果对比。(a,a1)4×/0.1NA物镜下低分辨率的彩色图像及其局部放大图;(b,b1)4×/0.1NA物镜绿光下高分辨率FPM重构的全视场及其局部放大图结果;(c)10×/0.3NA高倍率物镜下的真实情况;(d)将(a1)的彩色纹理信息传递给(b1)的结果
  • GMP法规附录《计算机化系统》那些事儿
    2015年5月26日,CFDA正式发布了2010版GMP法规的新附录之一《计算机化系统》,引起了国内制药行业的广泛讨论和高度关注。其实许多制药企业对它的内容并不陌生,因为这则法规于2013年作为征求意见稿已经添加到新版GMP法规附录中。而现在,它将作为正式的法规于2015年12月1日起执行。这则法规附录将给国内制药企业带来什么新的挑战?从近两年来CFDA的一系列举措(频繁的飞行检查,2014年至今已取消近100家药企的GMP证书)来看,国内GMP的监管力度是显著增强的。所以届时如果企业不能满足《计算机化系统》法规的要求,将可能面临十分严重的后果。 CFDA为何要发布这则法规? 国内外GMP法规有许多差异,而对计算机化系统的要求差异尤为明显。CFDA所执行的2010版GMP法规内容与国际上其他法规机构的cGMP法规是对等的,如FDA 21 CFR Part 211。但美国的制药企业除了执行 21 CFR Part 211以外,同时还要遵守21 CFR Part 11法规;欧盟国家的制药企业除了执行欧盟GMP以外,还要遵循Annex 11法规。FDA的21 CFR Part 11与欧盟的Annex 11的内容是类似的,都是针对于制药企业使用计算机化系统的法规要求。新颁布的《计算机化系统》法规附录是国内法规与国际接轨的重要一步,将填补国内对于计算机化系统要求的法规空白,是实现与国际法规监管机构之间相互认可的前提条件之一。 法规到底讲了些什么? 《计算机化系统》法规附录究竟讲了哪些内容?其实,我们发现内容并不多,全文共24条要求、6页,共计2500字。我们尝试对这些法规条文作了初步的解读,把所理解的核心内容概括如下: 1.CFDA明确提出进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要求 以往,法规对于仪器的确认是一直有要求的,但对计算机软件验证的要求不明确。因而,大部分的制药企业不对计算机系统进行验证,或仅进行最简单的确认。真正按照GAMP5指南基于风险评估进行完整验证的企业不多,仅某些企业有国外业务、需要通过FDA或欧盟审计时才会考虑。而这则法规发布以后,明确对所有的国内制药企业提出进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要求,为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提供了法规依据。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法规附录里要求进行基于风险评估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实际上就是指遵循GAMP5的验证方法学,即计算机化系统验证的形式应该是验证(Validation),通常所说的确认(Qualification,IQ/OQ/PQ)是不足够的。 2.数据合规性要求 法规明确了对数据输入的准确性和数据处理过程的正确性要求,以保证数据的合规性。概括来说,对计算机系统合规性的功能要求可以总结为:访问控制、权限分配、审计追踪和电子签名。 访问控制:只有经许可的人员才能进入和使用系统。 权限分配:应当对进入和使用系统制订授权、取消和授权变更的操作规程。 审计追踪:用于记录数据的输入和修改以及系统的使用和变更。 电子签名:明确了直接对电子数据进行电子签名是合规的,但电子签名需要符合相应法规。 其中,电子签名是“可以有”,而不是“必须”,这取决于企业对于主数据的定义是电子数据还是纸质数据。这与21 CFR Part 11和Annex 11是一致的。对于审计追踪记录的要求,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考虑在计算机化系统中建立数据审计跟踪系统”,这可能是考虑到很多软件自身功能设计上无法实现的情况。然而,对于色谱数据系统这样的关键原始数据系统来说,审计追踪肯定是必然的要求。 3.电子数据安全性要求 电子数据安全性一般分为逻辑安全性和物理安全性。逻辑安全性即是通过软件自身的权限控制对数据的访问、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确保不被人为误操作或有意的篡改行为而影响数据安全。而物理安全性,即是对数据存储的介质(如硬盘、光盘、服务器等)进行保护,确保系统本身不会因为物理介质的损坏或故障造成数据丢失。 4.数据备份要求 关于电子数据的备份要求不算是新的法规要求,GMP法规也一直要求数据备份以保证原始数据的安全性。国内制药企业通常也都制定了数据备份策略,但我们发现通常只是一个月甚至半年才做一次数据备份,真正发生故障时原始数据还是会严重丢失。这样的数据备份归档,其形式意义大过于实际意义;而即使是这样的一个备份频率,企业都已经觉得数据备份的工作任务很重。其根本原因是缺乏良好的解决方案。《计算机化系统》单独列出这条要求,将提高制药企业对数据备份的重视,进而采纳更先进的解决方案。 那么这些新的要求将对国内制药企业带来什么影响?会为实验室工作带来哪些变化? 预期影响一:单机版色谱软件被网络版软件取代的步伐将加快 目前,国内有些制药企业采用单机版色谱工作站来处理色谱数据,尤其是在规模较小的实验室(少于5套色谱系统),在仪器数量较少时,单机版软件初始成本较低,能满足实验室日常操作需求。当仪器数量超过5台以上,企业就需要考虑单机版和网络版软件的平均成本了。而《计算机化系统》附录对计算机化系统明确提出了验证的要求,如果按照这一要求来做,网络版软件在合规性和成本上的优势将越发显著。 1.成本有效降低 按照以往的认知,网络版软件价格是贵于单套单机版软件的,通常在实验室规模化了之后,企业才会考虑。而现在,《计算机化系统》附录明确要求对每套计算机化系统进行验证,这将大大增加单机版色谱系统的验证成本。比如,如果一家企业的实验室有10套色谱系统,就意味着需要做10次验证,每一台仪器都需要作为独立系统逐一进行计算机系统验证。而一套网络版软件可接入多套仪器,只在第一次部署的时候产生验证成本。未来再接入新仪器时,都只需对仪器硬件进行确认即可,无需再对软件进行全面的重新验证。这样下来,单机版和网络版的验证成本可能相差数十倍。 这种情况下,网络版软件无疑将成为制药企业满足验证要求的同时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沃特世Empower 3网络版软件可控制包括安捷伦、PE、岛津、Thermo等在内的多家色谱系统,最大程度上将实验室的计算机化系统数量和类型减至最低,帮助制药企业摆脱单机版高昂的验证成本,一劳永逸地解决色谱系统的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问题。 2.数据的合规性与安全性 《计算机化系统》附录明确表示电子数据是可以接受的。其实电子数据相比纸质数据,可以更完整地反应数据的状态,包括:报告、仪器方法、积分方法、样品序列、审计追踪报告等。当电子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它的合规性和安全性需要得到足够的保障。 单机版软件都会面临一个物理安全性的问题,那就是数据都存储于本地电脑,而电脑处于实验室环境中,存在客观的物理损坏、易被获取等风险。普通的电脑硬盘也有一定的工作寿命,一旦硬盘损坏,数据将会丢失。而网络版软件采用服务器将原始数据存储于更为安全的IT机房,并采用服务器的硬件镜像技术,确保了数据的物理安全性。此外,通过服务器可以实现数据的自动备份,并且可以将备份周期从原来的一个月或半年提高到每天,显著提高了便利性和效率。 除了确保电子数据的物理安全性,数据的逻辑安全性也要得到保障。所谓的逻辑安全性,即是通过软件自身的权限控制对数据的访问、录入、修改和删除等操作,确保不被人为误操作或有意的篡改行为而影响数据安全。Empower 3网络版软件基于Oracle数据库而开发,具有严谨详细的权限控制功能,通过权限控制使用户无法对仪器方法、积分方法和原始数据等进行篡改或删除,确保了数据的逻辑安全性。 图1. 通过Empower 3软件指导,管理员可确保该系统配置符合GxP和21 CFR Part 11的规定。 预期影响二: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需求显著增长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比较耗时且操作复杂,需要多领域的专家花费大量时间去完成。沃特世从欧洲ISPE制药工程协会聘请了资深的验证咨询顾问(GAMP5指南的编辑之一),为国内企业提供全套专业的合规性和验证(Computer System Validation, CSV)服务,可协助广大用户顺利完成验证工作,使系统尽快投入运行,并满足法规要求。 非色谱类数据管理 前面提到Empower 3网络版软件可以解决色谱数据的安全性、合规性和备份问题。那么,对于非色谱类仪器,如何解决它们的数据管理问题? 根据《计算机化系统》附录的要求,除了色谱类(LC和GC)数据,实验室也要确保非色谱类数据的安全性和合规性,比如质谱、红外、核磁等仪器。对于这些无法通过Empower网络版软件控制的系统,沃特世提供另一种数据管理解决方案——NuGenesis SDMS科学数据管理系统,它可以自动采集、编目原始数据和报告数据,将来自任何仪器的原始数据归档至安全、可靠的Oracle数据库中,符合电子记录和电子签名的规定等,最终帮助企业满足法规要求。 1.数据备份、归档 CFDA的《计算机化系统》法规附录里强调了电子数据的备份和归档的重要性,不论是以电子数据作为主数据,还是纸质打印件作为主数据。而FDA也认为,完整、准确的数据副本非常重要,因为纸质打印件已不再适合代替电子数据。NuGenesis SDMS以Oracle作为底层数据库,可以自动、准确地采集原始数据和报告数据,并归档到数据库中;可对数据的变化进行追踪,并将每一次变化保存到数据库,保护其不被篡改。相比其他备份软件采用的固定备份周期,如:每天一次或每周一次,NuGenesis SDMS对数据进行实时备份,显著降低了故障发生时的数据丢失率。 2.审计追踪 通过“审计追踪”功能,可追踪对数据的访问的更改,是维护系统安全的关键。审计追踪不完整或缺失会影响数据的完整性,甚至影响产品质量。从过去的审查案例中可以看到,通过审计追踪可以有效发现是否有数据操纵行为发生。而当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数据偏差时,审计追踪显得尤为重要。 NuGenesis科学数据管理系统(SDMS)审计追踪自动生成,能够为所有非色谱类系统提供: –采集所有历史信息(人员、时间、内容),包括任何数据的插入、对元数据的修改、记录副本及删除等动作。 –不允许更改数据本身 –追溯用户权限的修改 –识别无效或已修改的记录 –能够对所有原始数据和报告数据进行校验确认,保护系统内的数据免遭修改。 这些功能大大降低了信息丢失或修改的风险,保持记录的完整性。当面临审计要求、要提供客观证据时,可以从在线NuGenesis SDMS数据库中快速、方便地找到证明文档,而无需人工翻查纸质打印报告,显著提高了效率。 3.电子审批 《计算机化系统》附录明确认可电子数据和电子签名,这意味着原始数据可以不用像以往那样打印出来再签名,直接对电子数据进行签名是合规的。在不久的将来,制药企业或将由传统的纯纸质记录逐渐转向更为灵活的电子数据和信息环境。如果企业决定采用电子审批,那么同样的,Empower网络版软件可以快速、方便地解决色谱类仪器的电子签名;而对于实验室中的非色谱类仪器,同样可以交给NuGenesis SDMS去解决它们的电子审批过程。 虽然《计算机化系统》附录并没有明确电子签名的相应法规,但从NuGenesis SDMS在满足21 CFR Part 11对电子签名的要求中可以看出,它可以提供一系列功能,满足Part 11对电子签名的要求。 –签名的显示——NuGenesis SDMS中的电子签名可显示:1)签名者的完整印刷体姓名;2)执行签名的日期和时间;3)签名的含义(复核、审批、授权、职责)。在签署记录时,这些都是必需要素。此外,NuGenesis SDMS可防止电子签名被重新分配和使用,不允许在应用电子记录后删除该电子记录中的签名信息,确保了电子签名的唯一性。 –签名/记录链接——NuGenesis SDMS能够在电子签名和原始电子记录间建立无法破坏的链接,确保签名无法被删除、复制或转移。 以上仅列出了NuGenesis SDMS的几项关键功能,帮助制药企业轻松、可靠地管理非色谱类仪器数据,满足合规性要求。 如您对法规、软件、验证等有任何问题,欢迎发送邮件至yong_jin@waters.com,沃特世信息学专家将为您解答,感谢您的关注。
  • 本源量子公司与晶合集成公司共建量子计算芯片联合实验室
    4月2日,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量子计算芯片联合实验室签约仪式在合肥举行。省领导邓向阳、张红文出席签约仪式,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同志主持,合肥市政府、省科技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同志参加。量子科技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领域。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量子科技产业发展,“十四五”将加快建设量子科技创新成果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形成量子科技产业创新链,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量子中心”。本源量子和晶合集成分别是量子计算和驱动芯片代工领域的龙头企业,双方的合作,是充分发挥量子计算和晶圆制造技术优势、共建创新联合体的一次探索,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态构建提供了新的路径。双方共建的安徽省首个量子计算芯片领域联合实验室,将在极低温集成电路领域进行工艺合作开发以及工程流片验证,实现从芯片设计到封装测试全链条开发。联合实验室的建设,将对量子计算芯片集成化发展、填补国内制造空白、加快应用落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量子科学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其可以突破信息和物质科学技术的经典极限。量子科学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除了本源量子的量子计算外,以国仪量子为代表的量子精密测量产业也备受关注,量子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超高精度的测量,可大幅超越经典测量手段。目前量子精密测量已在生物与医疗、食品安全、化学与材料科学等领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我国量子精密测量在系统工程化和实用化仍有待探索,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不成熟,产业合作和推动力量有限。为推动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进程,2021年4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0)将召开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论坛,邀请领域内技术专家教授、研究院、技术公司、资本投资专家等,共同研讨如何推进并加快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现诚邀各领域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学习 ! (报名参会)ACCSI 2021“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论坛”邀请报告及报告嘉宾一、论坛时间:2021年4月23日 9:00-12:00  二、论坛地点: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  三、参会嘉宾:领域内技术专家教授、研究院、技术公司、资本投资专家;相关仪器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工、市场总监、研发总监、销售总监等。  四、会议形式:现场会议 / 线上会议内容嘉宾国仪量子:引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国仪量子 联合创始人、CEO贺羽皮秒高重频相干脉冲产生及量子光学应用复旦大学 教授吴赛骏量子测控系列新品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应用国仪量子 测控事业部总经理吴亚量子精密测量在地球物理探测中的应用国仪石油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系统工程师孙哲新型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的原子构筑和性能调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廖昭亮基于量子精密测量的科学仪器——从系综到单自旋国仪量子 高级应用工程师代映秋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将于2021年4月21-23日在无锡市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14年的发展,单届参会人数已突破1000人,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1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力求对过去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会议期间将颁发 “年度优秀新品”、 “年度绿色仪器”、“年度行业领军企业”、“年度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年度售后服务厂商”、“年度网络营销奖”“年度人物”等多项行业大奖,引领科学仪器产业方向。参会咨询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124 13671073756 杜老师 15611023645李老师 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老师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qK 报名二维码扫描二维码查看最新会议日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