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血平皿

仪器信息网血平皿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血平皿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血平皿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血平皿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血平皿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血平皿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血平皿相关的解决方案。

血平皿相关的资讯

  • 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代谢组学与代谢流分析技术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代谢是生理的基础。近年的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人类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都与代谢异常相关。因此,针对疾病的代谢水平上的分子机制研究已成为基础生物、转化医学研究和药物研发的焦点之一,而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是代谢研究重要技术手段。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今天介绍的这位专家是清华大学药学院的胡泽平,其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课题组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以先进的生物质谱为平台,发展高效、精准的新型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技术;揭示生理、疾病及药物耐药性的代谢分子机制与功能;针对疾病及药物耐药性的代谢漏洞,设计新型药物治疗靶标和治疗方案;并以功能性生物标志物和药物代谢组学促进药物研发、实现精准治疗。以下内容整理自网络资源,以飨读者。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5c22bd31-db8f-4927-a06a-643abb6f2757.jpg" title=" 胡.jpg" alt=" 胡.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清华大学药学院 胡泽平研究员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bcc4f1f2-3e98-495b-ba32-e7fce58b1e48.jpg" title=" 胡2.png" alt=" 胡2.pn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Q:代谢组能让我们全面理解一个生物系统,它能为研究者提供许多功能性信息。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代谢组学主要研究手段有哪些?该领域目前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情况如何?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胡泽平:代谢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代谢紊乱已被证明与糖尿病、肿瘤、炎症等诸多疾病密切相关。代谢组学是代谢研究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从研究目的和方法的角度看,通常可将代谢组学分为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两种类型。非靶向代谢组学致力于尽可能全面地对生物体系中的所有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进行系统分析,而靶向代谢组学则更侧重于针对科研人员所感兴趣的一组特定的代谢物进行分析。此外,近年来,结合非靶向和靶向两种方法优势的“拟靶向”代谢组学方法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分析手段方面,代谢组学主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核磁共振(NMR)等分析平台,其中最为常用的是LC-MS平台。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随着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代谢研究的重要性,代谢组学在生命科学和医药研究中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包括细胞代谢调控、代谢新通路、疾病代谢机制、药物新靶标发现与确证、药物药效及毒性评价、疾病诊断或预后生物标志物、药物代谢组学、精准用药等领域。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Q:我们看到目前代谢组学在促进药物研发、实现精准治疗的过程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它的优势有哪些?还有哪些需要克服的困难?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胡泽平:代谢物处于生物系统中生化活动的终端,因此反映的是已经发生的生物学事件。此外,基因表达和环境因素的变化对生物系统所产生的影响都可在代谢物水平上得到最终的表型体现。因此,与其他组学相比,以小分子(通常指分子量& lt 1000)代谢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代谢组学能够更为准确地反映生物体的终端和整体信息。通过代谢组学分析,可以深入理解相关的代谢异常。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尽管代谢组学在上述的研究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其自身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代谢物种类多样且浓度差异大,代谢物的分析仍然存在多方面的挑战,如基质效应、离子化抑制、代谢物的鉴定等。与其他组学特别是已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标准化的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相比,代谢组学的应用受到了不同实验室间差异性的阻碍,涉及大样本量如临床样本的代谢组学研究更需要高度可重复的可靠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因此亟需进一步推进代谢组学的方法学标准化,包括从样品采集、制备和处理到数据的分析和解释的整个过程,从而在各实验室之间实现更为一致和可重复的代谢组学研究,以更高的准确度和精确度检测代谢表型的微妙差异。此外,检测和鉴定更多低丰度代谢物以实现更广泛的代谢组覆盖是代谢组学的另一项技术挑战。如干细胞代谢、肿瘤代谢异质性、发育代谢、免疫代谢等很多代谢研究中的可及样本量通常极少,需要超高灵敏度的方法来实现准确分析。另外,多组学数据整合正成为代谢研究的重大需求和技术瓶颈,需要开发新的生物信息学工具,将代谢组学与其他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相结合,并对多组学数据进行数据整合和预测建模,以加速大数据的多组学研究。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Q:通过生物质谱发展超灵敏度的新型痕量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技术是您的课题组研究方向之一,请您介绍下,为什么要发展超灵敏的痕量代谢组学方法?什么是代谢流分析?它的具体作用是什么?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胡泽平:如前面提到的,如干细胞代谢、肿瘤代谢异质性、发育代谢、免疫代谢等很多代谢研究中的可及样本量通常很少,需要超灵敏的方法来实现准确分析。这将为深入理解干细胞、疾病、发育和免疫细胞的代谢分子机制提供必需的技术支持,同时也将为捕捉早期肿瘤病人血液中细微的代谢变化、检测和鉴定更多低丰度代谢物以实现更广泛的代谢物覆盖、及发现早期诊断生物标志物提供技术基础。我们前期发展的基于三重四级杆质谱的超灵敏靶向代谢组学技术率先使在5,000-10,000个分离自小鼠的造血干细胞中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成为可能,并由此取得重要生物学发现,这充分证明了超灵敏痕量代谢组学技术的重要性。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虽然代谢组学是研究代谢的重要技术手段,但由于代谢网络是复杂并且动态变化的,而代谢组学仅能提供静态的代谢物丰度信息,因此仍存在局限性。代谢流分析技术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局限。代谢流分析技术利用稳定同位素标记特定的化合物,通过分析下游代谢产物的稳定同位素标记模式,推算出该化合物在在细胞内代谢通路中的周转速率、方向和分布规律 通过对不同状态的生物体进行代谢流分析,即可得到生物体特定代谢通路的活跃程度,从而在动态水平上描述细胞的代谢活性。结合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技术,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内代谢网络的代谢物水平变化、流量分布和周转速率,发掘主要代谢异常通路及其生物学功能,并揭示其上下游相互调控机制。这可为理解疾病发生机制、药物靶点发现与确证等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代谢流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代谢相关疾病如糖尿病、癌症、免疫、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研究中。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Q:我们了解到,您在2016年12月加入了清华大学药学院并建立了代谢组学与疾病代谢课题组。您认为您课题组的主要特色是什么?到目前为止,课题组进展怎样?已经取得哪些重要成果?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胡泽平:我们课题组多年来致力于疾病的代谢机制研究与药物新靶标的发现与确证,重点专注于以发现和确证药物新靶标为导向,通过发展新型痕量代谢组分析(包括代谢组学和代谢流)技术,揭示生理、疾病、或耐药性的代谢异常新通路并深入阐释其分子新机制,来发现和确证新型药物靶标,逐步形成了“发展新技术、揭示新机制、鉴定新靶标”的主要研究特色。具体来说为: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发展并验证基于色谱-质谱联用技术(LC-MS和GC-MS)的超灵敏痕量代谢组学方法,用于分析痕量样本(尤其是干细胞、发育)中的代谢物变化规律 发展基于稳定同位素示踪的代谢流分析技术,用于分析代谢异常通路的动态周转速率与方向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以所发展的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技术,结合转录组学、生物信息学和分子 / 细胞生物学等方法,发掘与生理(干细胞、发育)、疾病(癌症、感染性疾病、心肌肥大)或药物耐药性相关的代谢重编程通路及其关键代谢酶,揭示其相应的功能与分子调控机制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基于上述功能和机制研究,发现与疾病、耐药性相关的代谢漏洞(代谢脆弱性),确证其作为新药、克服耐药的新型分子靶标的可行性,进而用于新药研发或联合用药 发掘相应的生物标志物,用于指导临床精准用药。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我们课题组目前已经发展了一系列基于色谱-质谱平台的代谢组学(靶向和非靶向)和代谢流分析技术方法。其中包括一种前面所提及的超灵敏的痕量靶向代谢组学方法,可在极少量(~5,000)细胞中进行代谢组学研究,并应用该方法与合作者揭示了造血干细胞异于其他造血细胞群的代谢特征及其生物学意义。此外,我们以所创建的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方法为基础,进行了多项疾病代谢机制的合作研究,包括阐释了癌症细胞中新的代谢通路 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恶性黑色素瘤的转移、以及造血干细胞的代谢重编程及其分子机理,为深入理解癌症发病或转移机制,并发现新型治疗靶标提供了分子基础。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在2016年12月回国以来的工作中,我们:1. 率先揭示了ASCL1低表达的小细胞肺癌(SCLC)亚型依赖于次黄嘌呤脱氢酶(IMPDH)介导的嘌呤从头合成的代谢机制,确证了IMPDH可作为该亚型SCLC治疗的药物新靶标,并发现了特异性靶向IMPDH的新药咪唑立宾,突破了数十年来SCLC治疗缺乏有效靶向治疗药物的瓶颈(Cell Metabolism, 2018) 2. 率先揭示了“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病毒感染后引发精氨酸代谢异常,继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和T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的潜在致病机制 并在临床试验中确证了“精氨酸补充疗法”可以促进患者恢复,为治疗这一致死率高达10-30%的病毒性传染病、降低病死率提供了重要的新理论和新策略(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8)。另外,我们在非小细胞肺癌对EGFR TKI的耐药性、心肌肥大的代谢机制等研究中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目前相关工作正在顺利开展中。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Q:在许多代谢过程中代谢产物的动态变化范围存在个体差异问题,且易受到饮食、环境、年龄等各种因素影响,所以代谢物作为生物标记物存在一定局限性。在高噪音背景下检测出代谢组生物标记物有一定难度。您在研究过程中是否遇到过类似情况?针对这一问题,研究人员有何对策?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胡泽平:作为精准医学的“关键词”之一,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已经成为当前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包括代谢组学等在内的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发现生物标志物带来了更大的可能性。如前所述,代谢物是存在于信号通路的终端产物,因此代谢组学所提供的信息与表型更为接近,更适于疾病分型和标志物发现的研究。但是在实际研究尤其是在人体研究中,不同代谢物的水平本身相差悬殊,并且容易受到年龄、性别、饮食、是否用药等其他因素的干扰。此外代谢组学常用的技术手段如质谱检测也容易受到其他杂质的干扰,表现为强烈的背景噪声,而且不同的检测和分析体系,有不同的噪音模式。因此,基于代谢组学的生物标志物发现需特别注意排除artificial的因素影响,而这一直以来都是相关研究的挑战和难题。从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层面来说,可通过利用高特异性、高灵敏度的平台,如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和高分辨质谱等,并采用严格的质量控制,来对包括低丰度次生代谢物在内的尽可能多的代谢物进行全覆盖分析,并进行可靠的代谢物鉴定。从生物学角度来说,单独某一种代谢物的升高,既可能是因为合成途径的增强,也可能是由于消耗途径的抑制。因此可通过分析代谢通路上、下游代谢产物来寻找一组(而不是单一的)相关性生物标记物 尤其重要的是,针对相关性生物标记物进行进一步的生物学功能和机制验证,从而实现“功能性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将对疾病的准确诊断或预后发挥更为重要的意义。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strong Q:您在清华大学药学院开展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和疾病代谢研究,您认为代谢组学分析技术在药物研发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将来还可以应用在哪些方面? /strong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胡泽平:多年来的研究证实,代谢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代谢组学研究生物体在受到病理生理刺激或遗传修饰后(包括基因或环境的改变),其内源性代谢产物的种类及数量变化,因此所有对生物体系有影响的因素均可反映在代谢组中。利用代谢组学技术对代谢组的静态和动态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代谢异常的生物学变化过程,在疾病的病理机制、治疗靶点的发现和验证、药物的作用及毒性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近年来,代谢组学在理解疾病(如肿瘤)的病理机制,以及药物的作用、毒性、耐药机制研究中的作用已经受到广泛关注。因此,代谢组学在新药靶标发现与确证,以及克服耐药性的研究,以及相应的药物研发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此外,药物代谢组学在指导临床精准用药中也将扮演更令人鼓舞的角色。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胡泽平课题组研究方向: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line-height: 1.75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   基于色谱-质谱联用平台的新型代谢组学(靶向、非靶向)和代谢流分析(metabolic flux analysis)技术开发:创建和验证基于色谱-质谱联用平台(LC/MS和GC/MS)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通量的代谢组学技术,用于分析和发现生物样本的代谢组特征与异常 创建稳定同位素示踪的代谢流分析技术,用于测量分析代谢异常相关通路的动态周转速率和方向。两者作为代谢水平上分子机制研究的互补有力工具。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indent: 0em " 生理(干细胞、发育)、疾病(癌症、肥厚型心肌病、感染性疾病)、抗癌药物耐药性的代谢分子机制与功能:利用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结合转录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细胞、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发掘与疾病、干细胞或药物耐药性相关的代谢重编程与异常代谢通路,理解其功能与分子调控机制 并针对其代谢脆弱性发现新型药物或联合用药的分子靶标,用于新药研发、疾病分子分型和精准治疗。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indent: 0em " 基于分子机制的功能性生物标志物研究:基于代谢组学筛选和代谢分子机制研究,发现并验证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的功能性生物标志物,用于癌症早期检测或药物疗效预测 并对患者进行分层,以不同治疗方案实现精准治疗。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75em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indent: 0em " 药物代谢组学(pharmaco-metabolomics)与精准治疗:以药物代谢组学分析用药患者代谢表型的个体差异及其与药物应答(药效和毒性)及药代的相关性,并揭示其分子机制,以指导临床用药、促进药物研发、实行精准治疗。 /span /p p style=" line-height: 1.75em " br/ /p
  • 实验室瓶皿清洗方式革新设备更新
    实验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推动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责任。实验室全自动清洗机已经是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标配设备,很多海外归来的科研人员刚回到国内时对于国内实验室没有清洗机的情况一时都难免有些不适应。习惯了机洗很难适应手洗,就像人们用惯了洗衣机后很难再退回到所有衣服都要手洗的时代一样。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相信国内实验室瓶皿清洗也终将告别手洗时代迎来机洗普及的新时代。值此国家鼓励各行各业大力淘汰落后设备落后产能之际,也为实验室瓶皿的自动化清洗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机洗相比于手洗,有着其他自动化设备一样的天然优势。优势1. 清洗量大且不知疲累试想下,如果当天的实验多且瓶皿用量大,负责清洗瓶皿的人员内心是不是早已崩溃?做了一天的实验心神基本已被耗尽,兢兢业业终于完成了,本该迎来好好休息的时刻,面前却是堆积如小山的瓶宝子们,不洗到腰酸背痛眼冒金星怎能结束呢?崩个小溃是不是很正常。机器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不像人类一样容易感知到疲累。人类能够承受的极限,在机器这里也只是轻松拿捏。回到上述情境,实验室里有一台全自动清洗机,在实验结束时,只需把瓶瓶罐罐们好好安放进去,然后关上门启动清洗程序,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该休息休息,该放松放松。在不久的将来,实验室里还可以有一台智能化的清洗机。实验结束后,只需给一道指令,就会有机器人帮忙摆放瓶皿,帮忙启动清洗,洗好了再帮忙取出......最大化地保护科研人员的体力与精力,是不是很值得期待?优势2. 不仅能洗还能洗的很好像人一样,想要把事情做好,只有力气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一颗聪明的大脑。实验室清洗机二者兼备,既有稳定的清洗力输出,也有非常好的清洗效果可以呈现。主控板相当于清洗机的大脑,各种各样的电路就像人的神经网络一样,操控着清洗机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瓶皿和不同种类的污染物输出对应的清洗流程。和人类清洗不同的是,每次输出的清洗结果都可以保质保量,不会受到今天心情不好、状态欠佳、漏掉了一步等等不确定因素的人为干扰。更不会出现前面的瓶子洗的挺干净,后面累了就随便洗洗的状况,让SOP形同虚设。怎么才能洗的更好呢?这就要从洁净度上做些文章了。清洗标准达到ppb级,同样是人工清洗难以企及的高度。优势3. 无后顾之忧长期的人工清洗会造成一些不大受欢迎的“并发症”出现。例1:瓶皿上出现划痕,在制药等对于精度要求高的实验中,微量药液吸入划痕中,都可能导致含量测量的极大误差,不仅影响实验结果,还造成贵重瓶皿的低级浪费。例2:瓶皿破损,导致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还伴有感染风险的发生,如果情况严重,会超出实验室能够承担的责任范畴。上述情况在应用实验室清洗机后都可以避免。清洗过程中将无瓶皿受损风险,无人员伤害风险出现,消除瓶皿清洗的后顾之忧。白小白实验室清洗机兼具以上优点,是实验室清洗的新选择。在此次设备更新产能升级的政策激励下,希望每一个实验室都能拥有一台全自动清洗机,希望拥有清洗机的实验室,可以拥有一台更加优质的清洗机。上海汉尧自去年开始成为白小白上海、浙江、江苏地区制药行业总代理商。汉尧一直专注于为中国的生物制药/食品/化工实验室行业用户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秉持一贯的服务宗旨,践行“诚信、利他、感恩”的价值观,以客户满意度为前提,提供周到的服务,与我们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共同成长的同时,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 飞利浦联合Illumina为肿瘤学提供整合基因组学解决方案
    此次合作旨在结合Illumina世界级的DNA测序技术、BaseSpace Sequence Hub和飞利浦基于云端的创新基因组学平台,获取、分析并解释癌症研究中的基因组学数据荷兰阿姆斯特丹与美国圣地亚哥 —— 健康科技的全球领先企业皇家飞利浦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PHG, AEX: PHIA)与DNA测序和阵列式技术的全球领先企业Illumina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ILMN)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会整合Illumina用于大规模分析遗传变异与功能的测序系统和飞利浦的IntelliSpace Genomics临床信息学平台,并对由此开发的解决方案进行市场营销合作。飞利浦与Illumina同时也将寻求与美国境内希望在肿瘤学领域开展精准医疗项目的健康机构进行临床研究合作。在复杂癌症病例中使用基因组信息对肿瘤进行基因检测非常关键,而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正越来越多地在此方面得到应用,该测序是对基因组的许多部分进行快速平行基因检测的过程。然而,要快速并精确地解释从不同患者身上采集的基因组数据仍面临重大挑战。虽然癌症患者的肿瘤中会有数以百计的基因突变,不过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直接导致了个体所罹患的特定癌症或是对这一特定患者具有可发挥的治疗作用。如果要对基因数据作出有意义的解释,那么就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测并确定其癌症类型。飞利浦将与Illumina合作开发全新的解决方案,旨在从肿瘤学病例中获得、分析、注释与解释基因组学数据。这些数据将会从与仪器相连的Illumina BaseSpace® Sequence Hub中获得,然后通过飞利浦针对肿瘤学的IntelliSpace Genomics进行处理。这样一个解决方案会从包括放射学、免疫组织化学、数字病理学、医疗记录以及实验室检测等多个渠道整合数据,然后在一个控制面板视图中显示出来。这个系统让研究人员更加高效地获取有价值信息,最终降低医疗成本,改善治疗效果。“个性化医疗,特别是用于癌症患者治疗的基因组信息具有巨大的价值,”飞利浦医疗信息部CEO Jeroen Tas说。“到目前为止将基因组数据用于精确诊断癌症、改善治疗方法的措施主要还是学术研究机构在使用。通过此次合作,我们将会把基因组学的价值扩展到更多实验室与医疗健康机构中,帮助他们更快将基因组学运用到精准医疗中,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我们相信此次合作能够为我们的新一代测序系统融合进美国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医疗机构中铺平道路,”Illumina总裁兼CEO Francis deSouza说道。“将基因组学连接到日常的医疗保健中是实现我们承诺的一步关键战略,此过程会整合患者数据,嵌入到临床路径中,并由实效证据和医疗补偿模式所支持。”双方有意在系统集成、群组分析以及健康经济学应用和未来研究项目方面开展合作。采用该解决方案的实验室能够将多个来源获得的信息(例如:影像学、病理学和实验室)与测序数据整合在一起。Illumina与飞利浦合作开发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会提供先进的分析功能、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参考文献印刷品、指导手册以及实证资源,这些都能全部显示在一个视图中。IntelliSpace Genomics是一个飞利浦数字健康平台驱动的生态系统,安全、基于云端技术,包括系统、临床应用以及数字化工具,具有大数据管理、预测分析、人工智能和物联网(IoT)功能,帮助临床医生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的决定。上述功能让飞利浦IntelliSpace Genomics能够随时随地为医生和专家提供关于治疗方案的可行信息。BaseSpace® Sequence Hub是一个基于云端的平台,延伸了Illumina仪器获取并分析基因组数据的功能,能够管理测序运行和Illumina测序平台并优化操作体验。一系列超值的Illumina与生态系统分析应用都可以在该平台上共享基因组数据。仅供研究使用。不得用于诊断。 关于皇家飞利浦皇家飞利浦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PHG, AEX: PHIA)是全球领先的健康科技公司,致力于在健康生活、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家庭护理等一系列领域改善人类健康。飞利浦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对临床、消费者的深入了解,提供集成的解决方案。公司总部位于荷兰,是一家在诊断成像、图像引导放射治疗、患者监测与健康信息学,以及消费者保健和家庭护理领域的领先公司。飞利浦医疗技术2015年的销售额为168亿欧元,雇用约70000名员工在100多个国家开展销售与服务业务。 关于IlluminaIllumina公司通过解码基因组而改善人类健康。我们注重创新,这使我们成为DNA测序和芯片技术的全球领导者,并为科研、临床和应用市场的客户提供服务。我们的产品应用在生命科学、肿瘤学、生殖保健、农业及其他新兴市场上。
  • 点赞关注|石家庄两名农民获评初级职称
    于江取得的职称证书于江 受访者供图10月31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官方微信发布消息,河北石家庄两名农民获评初级职称,成为石家庄市最早获得职称的农民。11月2日,当事农民于江告诉极目新闻记者,未来自己仍将继续参加学习,拿下自考本科学历,冲击更高的职称。此事随即引发广泛关注,不少网友感慨:农民也能参加评职称了。事实上,给农民评职称并非新鲜事,此前甚至有人获得了正高职称。正儿八经的农民才能评职称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10月31日消息,10月14日,石家庄鹿泉区的李永平和于江顺利通过石家庄市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成为该市最先取得初级职称的新型职业农民。1996年,20岁的于江中专毕业后,进入了石家庄一家工厂当工人,之后又成为了销售员。在他之前,父辈都是传统农民,一家人靠着家里一亩多地生活。在销售员岗位工作多年后,2011年,于江看到国家对农业农村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决意辞职回乡种地。于江从乡亲们手里拿到了8亩地,全部种上了玉米和小麦。但时间一长,于江觉得一个人难以干出成绩,于是便开始组建合作社。当年,有80个农民以土地或资金入股的方式加入了合作社,在种植农作物之外,还开辟了养殖项目。2021年,合作社的入股人数已经达到102人,土地面积超过3000亩。今年10月初,石家庄出台政策,开展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农业局当时鼓励我报名参加。”于江说。到10月底,于江顺利通过评审并获得了初级职称,成为农民助理工程师。于江介绍,“农民职称”的评定,要求参加者是正儿八经的农民,“对种植规模、农技都有一定要求。”截至目前,于江的合作社内仅有他一人获得了初级职称。“我们还有很多同志符合条件,未来希望合作社内有更多的同志能够顺利取得职称。”于江说。“职业农民”早已出现随着消息的不断发酵,不少网友对“农民职称”这个概念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农民何时也能评职称了?是在河北首次出现吗?极目新闻记者查询发现,1994年10月,国家原人事部、农业部曾发布《农业九专业中、高级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文件。文件主要针对于从事农业工程专业技术推广、科技研究、生产指导、技术监督等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了职称分类。而对于申报条件,文件中有明确的学历和资历的要求。2017年7月,浙江省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范围,评审并轨、证书统一。2020年7月,在浙江首次承接的农业正高级职称评审工作中,薄永明等4人成为浙江省首批拥有正高级职称的“职业农民”。2018年,果农靳志强被甘肃省人社厅按照特殊人才评为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成为该省首位取得正高级职称的农民专家,截至今年5月,甘肃省累计47435名基层人才获得高级职称,2万多农民获得职称。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开展农民职称评审试点工作以来,有111名农民提交了职称申报材料,经评审最终共有45人获评相应职称。今年,宁夏将在五市全面推行高素质农民职称评审工作。北京一高校社会学教授告诉极目新闻记者,职称评定是对于农民的一种认可。“可以为乡村人才建设起到示范作用。”该教授称,对农民的职称评定,符合社会从业人员职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相关职称的评定,也能够改变社会上对于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刻板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现代农民职业的社会认同感。“这也有利于改进我国就业结构。”该教授表示,往长远角度来看,也能在一定程度改善农村青年的就业现状。
  • 万深检测科技发布HiCC-D 型2平皿全自动菌落计数分析仪新款
    万深检测科技发布HiCC-D 型2平皿全自动菌落计数分析仪新款 有效实现2960万像素光学分辨率自动聚焦的均匀背光、暗视野2平皿彩色自动成像和自动菌落计数。配有500万像素拍照平板电脑,便于随手拍实现全自动计数菌落,使用更便捷。适合50~180mm倾注、3M纸片、膜滤、涂布、螺旋平皿及相应矩形平板。 万深检测科技为考验创新的自动菌落计数技术有效性,在日常开放式光照环境下,仅用手机拍摄的菌落照片来做全自动计数性能评测。评测对象包括:倾注法、涂布法、螺旋接种法、滤膜、3M测试片培养的各种菌落,包括花形的霉菌菌落,且对纸培养基或滤膜还允许有不同颜色、大小的网格线。 新发布的HiCC-D 型2平皿全自动菌落计数分析仪新款沿用了万深智能化的菌落自动增强技术。自动区分菌落目标与非菌落的背景,是有效进行自动菌落计数的核心点。图1、2、3显示了万深该创新技术对用手机拍摄的菌落照片自动矫正增强效果和自动计数标记结果。 无痕剔除网格及文字技术在HiCC-D 型2平皿全自动菌落计数分析仪也体现得非常完美。3M纸培养基或滤膜上存在的网格线,没影响对菌落的自动计数,其自动计数标记详见下图: 相对于6平皿自动计数分析菌落的万深HiCC-G型而言,HiCC-D 型2平皿扫描成像时间更短、价格也更低,其特别适合乳品行业中自动分类计数带网纹3M纸片培养的极微小菌落。 更多信息,请访问http://www.wseen.com/ProductDetail.aspx?id=25&classid=27 关于万深 万深检测科技www.wseen.com是一家智能化的视觉检测解决方案提供厂家。其HiCC系列全自动菌落计数及抑菌圈测量仪(抗生素药敏效价分析)、AlgaeC藻类浮游动物计数智能鉴定系统、MIA-V显微细胞计数系统、LA-S系列植物图像分析仪(叶面积、叶色、作物冠层、根系、年轮、瓜果分析)、SC系列自动考种分析系统、大米外观品质检测系统、小麦外观品质面粉麸星检测系统、农产品霉变粒检测分析系统,以及高精度LED芯片计数系统等均有明显的可PK优势。网址:www.wseen.com邮箱:hzwseen@163.com电话:0086-0571-81387570,89714590传真:0086-0571-89714590
  • 于敏南仁东袁隆平屠呦呦等入选百名改革先锋
    p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宣读了获得改革先锋称号人员名单。名单如下: /p p & nbsp /p p 改革先锋名单(100名) /p p & nbsp /p p 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于敏 /p p & nbsp /p p 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 于漪 /p p & nbsp /p p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p p & nbsp /p p 率先到内地投资的澳门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马万祺 /p p & nbsp /p p 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马云 /p p & nbsp /p p “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 马化腾 /p p & nbsp /p p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人民调解员 马善祥 /p p & nbsp /p p “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 王大珩 /p p & nbsp /p p 海洋维权的模范 王书茂 /p p & nbsp /p p 推动汉字信息化的“王码五笔字型”发明者 王永民 /p p & nbsp /p p 科学治沙的探路人 王有德 /p p & nbsp /p p 打造寿光蔬菜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代表 王伯祥 /p p & nbsp /p p 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 王启民 /p p & nbsp /p p 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 王选 /p p & nbsp /p p 支持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香港工商界优秀代表 王宽诚 /p p & nbsp /p p 推动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者 王家福 /p p & nbsp /p p 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 王瑛 /p p & nbsp /p p 保卫改革开放和平环境的战斗英雄 韦昌进 /p p & nbsp /p p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 韦焕能 /p p & nbsp /p p 知识型企业职工的优秀代表 巨晓林 /p p & nbsp /p p 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孔繁森 /p p & nbsp /p p 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厉以宁 /p p & nbsp /p p 载人深潜事业的实践者 叶聪 /p p & nbsp /p p 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 申纪兰 /p p & nbsp /p p 外交领域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史久镛 /p p & nbsp /p p 三峡移民安置的实践探索者 冉绍之 /p p & nbsp /p p 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 包起帆 /p p & nbsp /p p 西藏牧区改革的“排头兵” 尼玛顿珠 /p p & nbsp /p p 扎根牧区、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优秀基层干部 廷 巴特尔 /p p & nbsp /p p 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 刘汉章 /p p & nbsp /p p 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 刘永好 /p p & nbsp /p p 远洋运输体制改革的推动者 许立荣 /p p & nbsp /p p 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 许振超 /p p & nbsp /p p 我国首位奥运冠军 许海峰 /p p & nbsp /p p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许崇德 /p p & nbsp /p p “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的主持者 孙永才 /p p & nbsp /p p 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孙家栋 /p p & nbsp /p p 农村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杜润生 /p p & nbsp /p p 民营汽车工业开放发展的优秀代表 李书福 /p p & nbsp /p p 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李东生 /p p & nbsp /p p 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 李谷一 /p p & nbsp /p p 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愚公” 李保国 /p p & nbsp /p p 海归创业报国推动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李彦宏 /p p & nbsp /p p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 李雪健 /p p & nbsp /p p 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杨善洲 /p p & nbsp /p p 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步鑫生 /p p & nbsp /p p 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吴仁宝 /p p & nbsp /p p 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吴良镛 /p p & nbsp /p p 乡镇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吴金印 /p p & nbsp /p p 厦门航空事业的开拓者 吴荣南 /p p & nbsp /p p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民警代表 邱娥国 /p p & nbsp /p p 乡镇企业改组上市的先行者 何享健 /p p & nbsp /p p 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的执行者 何载 /p p & nbsp /p p 深度贫困地区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优秀代表 余留芬 /p p & nbsp /p p 司法体制改革的“燃灯者” 邹碧华 /p p & nbsp /p p 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 库尔班 尼亚孜 /p p & nbsp /p p 对外开放法制建设的积极实践者 张月姣 /p p & nbsp /p p 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张瑞敏 /p p & nbsp /p p 创新型一线劳动者的优秀代表 张黎明 /p p & nbsp /p p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模范检察官 张飚 /p p & nbsp /p p 中外合作“平朔模式”的创造者 陈日新 /p p & nbsp /p p “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推动者 陈冯富珍 /p p & nbsp /p p 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 陈景润 /p p & nbsp /p p 社区党建和治理创新的探索者 茅永红 /p p & nbsp /p p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 林毅夫 /p p & nbsp /p p 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驱 杰桑 索南达杰 /p p & nbsp /p p 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的优秀代表 罗阳 /p p & nbsp /p p 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 周明金 /p p & nbsp /p p 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 郑举选 /p p & nbsp /p p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 郑德荣 /p p & nbsp /p p 塑造传承“女排精神”的优秀代表 郎平 /p p & nbsp /p p 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优秀农民工代表 胡小燕 /p p & nbsp /p p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 胡福明 /p p & nbsp /p p “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南仁东 /p p & nbsp /p p 温州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 南存辉 /p p & nbsp /p p 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 柳传志 /p p & nbsp /p p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钟南山 /p p & nbsp /p p 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 禹国刚 /p p & nbsp /p p 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 施光南 /p p & nbsp /p p 体育领域交流开放的优秀代表 姚明 /p p & nbsp /p p “张家港精神”的塑造者 秦振华 /p p & nbsp /p p 改革开放试验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创立者 袁庚 /p p & nbsp /p p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袁隆平 /p p & nbsp /p p 企业“军转民”实践的创新者 倪润峰 /p p & nbsp /p p “雷锋精神”的优秀传承者 郭明义 /p p & nbsp /p p 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屠呦呦 /p p & nbsp /p p “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 蒋子龙 /p p & nbsp /p p 空军实战化创新战法的优秀代表 蒋佳冀 /p p & nbsp /p p 三巡苍穹的英雄航天员 景海鹏 /p p & nbsp /p p 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程开甲 /p p & nbsp /p p 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 鲁冠球 /p p & nbsp /p p 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 曾宪梓 /p p & nbsp /p p 助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电影艺术家 谢晋 /p p & nbsp /p p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谢高华 /p p & nbsp /p p 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路遥 /p p & nbsp /p p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 鲍新民 /p p & nbsp /p p 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 樊锦诗 /p p & nbsp /p p 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 潘建伟 /p p & nbsp /p p 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香港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霍英东 /p p & nbsp /p p 航母战斗力建设的实践探索者 戴明盟 /p p & nbsp /p p br/ /p
  • 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课题组应邀发表“代谢组学、代谢流技术及肿瘤药理”的综述文章
    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课题组应邀发文系统总结了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肿瘤药理学应用中的重要研究进展,包括发现抗肿瘤药物靶点以及生物标记物、揭示药物作用机制和耐药机制、促进精准治疗等。值得一提的是,该综述首次系统地总结绘制了代谢流分析中各种稳定同位素标记示踪物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详见图2),这将为代谢流分析技术在代谢研究领域和肿瘤药理中的广泛应用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增殖中的肿瘤细胞通常以代谢重塑的方式来提供更多的生物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自身快速增殖的需求。譬如,沃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描述了即便是在有氧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仍然会上调糖酵解途径,并产生更多的乳酸。深入理解肿瘤中的代谢重塑对于我们发现新型治疗靶点,开发抗肿瘤药物有着重大的启示作用 而代谢组学和代谢流技术的发展则极大地促进了我们对于肿瘤代谢的理解。代谢组学能够给我们提供某一静态时刻下的大量代谢物信息,而代谢流分析能够动态地告诉我们某一代谢通路的流量变化。代谢组学和代谢流相辅相成,为我们理解肿瘤代谢打开了全面且动态的崭新视角。  图1. 基于液相色谱-质谱的代谢组学-代谢流分析流程简图  代谢组学分析主要分为三步骤:样品制备、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分析与生物学意义阐释。生物样本经过提取处理后,通过色谱-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联用或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来对代谢物进行分析和数据采集。简要数据处理则主要包括通过火山图和热图呈现代谢物的丰度和倍数变化,对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后续则可选择使用同位素标记的代谢流分析来揭示代谢通路的动态变化,并使用体外或者体内模型来进行代谢重塑的功能和机制验证。近年来的代谢组学技术取得一些重要进展,如胡泽平课题组发展的可用于极微量样本(如1,000-5,000个造血干细胞或者60个卵母细胞)的超灵敏代谢组学技术和Sabatini课题组发展的线粒体代谢组学等,都推动了代谢组学在代谢生物学和肿瘤生物学中的应用。  代谢流分析(metabolic flux analysis, MFA)可以动态地揭示代谢通路的流量变化。当一个代谢物产生积累时,可能是由于其生产的增加或者是消耗的减少。基于稳定同位素示踪法的MFA则可以帮助我们测量代谢流量:带有稳定同位素标记的代谢物经过生化反应,则会导致下游代谢产物的标记,产生在特定位置被同位素标记的M+1,… ,M+n代谢物。通过分析下游代谢物的标记模式及被标记代谢物的量,我们可以计算得出感兴趣的代谢通路的流量速度和方向信息。  图2. 稳定同位素标记示踪剂标记葡萄糖代谢通路(节选部分)  例如图2(A)中全13C标记的葡萄糖经过糖酵解反应,生成糖酵解终产物丙酮酸。丙酮酸又可经丙酮酸脱氢酶生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TCA cycle)。另外,葡萄糖作为磷酸戊糖途径和丝氨酸生物合成的底物,可以标记这两条代谢途径中的中间产物。通过分析特定通路的下游产物标记,我们可以得到在某段时间内的代谢流量。图2(B)则展示了全13C标记的葡萄糖通过糖酵解代谢为丙酮酸后,可以通过丙酮酸脱氢酶和丙酮酸羧化酶两种方式进入三羧酸循环,从而产生M+2以及M+3的TCA中间产物,进而我们可以分析得到两种酶所介导的不同通路信息。  代谢是高度复杂且受严密调控的动态变化网络。除了基于特定酶、转运体的调控外,通路之间可以通过同一中间产物而产生关联。如果能找到肿瘤细胞中相较于正常细胞而特定依赖的代谢通路,那么我们就可以精确地靶向肿瘤细胞进行治疗和干预。   图3. 促进肿瘤细胞生长的代谢通路及潜在治疗靶点  图3.展示了细胞中复杂的代谢通路,包括葡萄糖的代谢(糖酵解、磷酸戊糖途径)、脂肪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叶酸代谢等,其中特别标记了值得调控的关键酶和转运体,以及针对这些作为靶标已进入临床试验或者已经被FDA批准的小分子药物。譬如,在胶质瘤中曾报道过突变的异柠檬酸脱氢酶(IDH)可以介导肿瘤代谢物2-羟戊二酸(2HG)的产生,展示了IDH作为抗肿瘤靶标的潜力,从而引发IDH抑制剂的开发、获批与应用。  代谢组学与代谢流分析也可以在肿瘤药物研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可贯穿于每一步中:从发现靶点到理解药物作用机理,从耐药机制研究到指导精准治疗。  经过代谢组学分析后,差异代谢物和代谢通路可引导发现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和可靶向的代谢依赖性和弱点。潜在的生物标记物可帮助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和药物有效性预测。通过结合代谢流分析,代谢靶标可以帮助新药研发,或者是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理解现有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如何产生耐药,从而改善现有疗法。药理代谢组学可以用于指导精准治疗 饮食干预疗法则可以作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  图4.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技术在肿瘤药物研发和药理学中的应用  尽管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极大拓展了我们对于肿瘤生物学的理解,但是领域中依旧存在诸多技术挑战和瓶颈,比如灵敏度不足、精准度不够、难以进行代谢流分析,以及至今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细胞代谢组学(特别是由于灵敏度的技术瓶颈)等等。相关的技术进步和新型方法开发都将进一步促进代谢组学和代谢流分析技术在不同生物医学背景下的应用。下一阶段的研究需要更好地整合、利用所获取的代谢重塑表型和机制信息,将其转化成更好的抗肿瘤疗法。药物研发方面需要更多地关注肿瘤微环境,尤其是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之间的代谢相互作用。多组学整合的应用,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于肿瘤生物学的理解和利用,进一步加速抗肿瘤药物的研发。  以上综述文章于2021年3月1日应邀在线发表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药理学&治疗》(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题为《代谢组学、代谢流分析与肿瘤药理学》(Metabolomics, metabolic flux analysis and cancer pharmacology),此前,胡泽平课题组曾于2019年获邀在国际知名临床药理期刊《临床药理学&治疗》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发表代谢组学技术及其在临床药理中应用的相关综述。  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研究员与烟台大学药学院王洪波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2016级药学院本科毕业生梁凌帆与胡泽平课题组2020级博士研究生孙菲分别为本文第一、第二作者。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糖脂代谢重大计划重点项目(92057209)、基金委面上项目(81973355)、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2019YFA0802100-02, 2020YFA0803300)、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市高精尖结构生物学中心的资助。  点击链接,阅读原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3725821000292
  • 清华胡泽平团队揭示代谢组学结合AI模型在胃癌诊断及预测患者预后中的临床应用潜能
    2024年2月23日,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团队与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Metabolomic machine learning predictor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胃癌患者血浆的代谢重编程图谱,并发现基于代谢组学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准确诊断胃癌患者,并预测患者预后风险。 研究背景 胃癌是东亚地区高发的致死性肿瘤。胃癌的早期确诊和及时干预对改善临床结果至关重要。然而,作为胃癌诊断金标准的内镜活检因其侵入性高且费用昂贵而限制了临床应用。因此,迫切需要开发具有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新型非侵入性胃癌检测方法。此外,对病人进行预后监测并及时进行干预有助于更好的临床结果。因此,开发一种更精确的患者预后预测方法至关重要。胃作为具有高度异质性的消化器官,其癌变和进展受到基因突变和环境扰动的双重影响,伴随显著的代谢重塑。然而,代谢重编程及其在胃癌诊疗中的潜在应用并未被系统性深入地研究过,未能满足临床对胃癌早诊和患者分层治疗的需求。目前的胃癌生物标志物研究很大程度上受限于队列规模小、缺乏独立的验证队列、样本类型和检测方法的差异导致的结果再现性低,以及受分析技术限制的检测灵敏度有待提高等问题。因此,使用多中心、大队列、特征明确的胃癌和对照人群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对于识别和验证具有转化潜力的生物标志物,从而开发和完善适合临床应用的代谢生物标志物的仍然势在必行。 研究过程 研究人员收集了702例胃癌患者和非胃癌对照的血浆样本,进行了靶向代谢组学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浆发生了明显的代谢重编程,其中最显著改变的代谢通路为谷胱甘肽代谢。通路中的两种关键代谢物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和氧化型谷胱甘肽 GSSG 在胃癌血浆中显着降低。此外,作为氧化应激紊乱指示物的GSH/GSSG 比率在胃癌患者中显着上调,并随着疾病进展而逐渐增加。表明胃癌患者血浆中氧化应激严重失调。此外,胃癌患者的半胱氨酸和蛋氨酸代谢通路也发生显著失调。与非胃癌对照相比,胃癌患者的 S-腺苷-L-同型半胱氨酸 (SAH) 下调,S-腺苷甲硫氨酸 (SAM) 上调,并且 SAM/SAH 比值随疾病进展而增加。作为通用甲基供体,SAM 丰度和SAM/SAH 比值的失调可能反映了胃癌患者甲基池的扰动。这些胃癌血浆中的代谢重编程特征为开发胃癌检测和患者预后预测生物标志物奠定了基础。图1. 本研究设计及流程图尽管代谢组学在全面分析胃癌整体代谢特征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能够大规模识别用于 GC 诊断和预后的有希望的生物标志物,但复杂的组学数据的解释始终是一个挑战。在过去的几年中,机器学习算法已被用于发现组学数据和疾病状态之间的潜在关联并创建预测模型。因此,研究人员分别使用随机森林和随机生存森林算法建立了基于10个代谢物的胃癌诊断模型(10-DM)和基于28个代谢物的胃癌患者预后预测模型(28-PM)并在测试集中验证了模型的优越性能。对模型效果评估时发现,10-DM诊断模型即使对早期胃癌患者(stage IA)也能准确诊断,表现出比临床正在使用的癌症蛋白标志物CEA,CA19-9,CA72-4等更优越的诊断效果(灵敏度0.925:0.428)。10-DM模型的准确性和重现性在覆盖521人的多中心队列中得到证实,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健性和临床应用潜力。此外,28-PM预后模型比利用临床参数的传统模型的预测效果更好(C-index值0.816:0.591),并能有效地将患者分为高低两个风险组。在中位数为40个月的随访期间,28-PM 模型区分的高风险患者的预后与低风险患者相比更差,证明了模型的预测能力。被分层为高危险组的患者更有可能受益于强化监测、及时干预和新型治疗药物的试验。 研究结果 综上,该研究描述了胃癌患者血浆的整体代谢重编程,并结合机器学习算法构建了两个模型,分别识别胃癌患者并预测其预后。该工作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胃癌的分子病理学特征,促进了胃癌早期检测的发展,并为实现胃癌的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迄今为止报道的胃癌组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探究以 DNA、RNA 和蛋白质作为胃癌生物标志物的潜力,而该工作强调了胃癌中循环代谢物的预测价值。通过使用高灵敏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覆盖共计702例胃癌和非胃癌对照的多中心样本已经独立测试集的设定,该研究成功应对了生物标志物探究工作普遍面临的结果再现性低,无法进行临床推广应用的挑战。未来可以通过建立靶向两个模型中代谢物的特定子集的靶向定量代谢组学检测方法以提高效率并降低成本,并在来自更多中心的更大规模临床样本中进行验证和优化。此外,基于这两种预测模型有望促进胃癌无创早期检测,并根据患者的风险分层为临床决策提供信息,从而实现辅助胃癌精准诊疗策略的临床转化。胡泽平 清华大学个人简介:分别于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医学学士、药理学硕士和Ph.D.学位。后于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Richard D. Smith组从事生物质谱和代谢组学的博士后研究。2012年受聘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任研究助理教授、儿童研究所代谢组学平台技术主任。2016年12月起任清华大学药学院准聘系列PI、特别研究员,2024年1月任长聘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基于新型代谢组学/多组学技术研发的疾病代谢重塑研究、新药靶标与生物标志物发现”,包括:1)肿瘤微环境中不同类型细胞(特别是神经细胞/神经递质与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的代谢互作与单细胞代谢异质性、功能与代谢调控分子机制解析,与新药靶标发现;2)心血管疾病的代谢重塑规律、功能、调控分子机制解析,与新药靶标发现;3)超灵敏、单细胞代谢组学技术,及基于AI的多组学数据智能化整合分析技术与大模型研发;近年来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Cell Metabolism (2018), Nature Metabolism (2021a 2021b), Nature Cancer (2022),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2018),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2), Nature Cardiovascular Research (2022),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 2021a 2021b), Cancer Research (2024), Cell Discovery (2022),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1)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邀在Nature Metabolism (2023), TrAC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2023),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 (2023),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21),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herapeutics (2019)等期刊发表Viewpoints或综述,共已发表论文60余篇,引用8000余次(Google scholar),H-index为41。研究成果多次被Science, Nature Cancer, Nature Reviews Cancer等期刊作为研究亮点专评。先后主持/参与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集成项目、“未来生物技术”原创探索项目;科技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专项(2项)等共7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及国际头部药企资助的新药研发合作项目。担任国家基金委项目会评专家,Nature Metabolism, Nature Communications, Science Advances, Cell Reports等多个期刊审稿人,及Life Metabolism, 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等期刊编委。
  • 专注成就未来——访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
    导读:从2011年成立至今,万总是看着中科光电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内,中科光电便在环境立体监测这一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核心产品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已达70%以上。对于中科光电自身的发展,万学平表示,正确的战略定位和与之相匹配的战略经营能力是中科光电取得目前这一成绩的关键因素,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近年来,在一些国家重大活动及国际赛事上,像2013年的南京亚青会、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2015年的青运会和乌镇物联网大会、2016年的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和G20 峰会、还有刚刚过去不久的北京一带一路大会等,我们总能看到一批环境监测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激光雷达立体监测技术,为活动和赛事提供环境检测服务,他们来自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电”)。随着人们对“激光雷达”认知度的提高,“中科光电”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日前,借CIEPEC2017之际,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的采访,带我们走近“中科光电”。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成立初衷—专注大气立体监测业务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万学平就职于无锡的一个研究所。在研究所工作的四年中,他并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在不断地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恰逢1998年的“聚焦太湖零点行动”,凭借灵敏的“嗅觉”,万学平和他的一些同事意识到,环保会越来越重要,环保行业大有可为。于是,他们就果断决定自己创业。当时国家刚刚提出环保”黑匣子“的概念,即污水处理自动监控仪,他们就是从代理“黑匣子”开始切入到环保这个行业的。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从2000年到2009年,这9年的时间里,公司代理的业务不断扩大,万学平也在环保行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在工作过程中他慢慢发现,自己团队缺乏资本支撑和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支撑,在无锡当地也整合不出特别好的行业资源,这制约着公司的发展。所以当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找国内经营理念最好的一个公司去锻炼锻炼,最后就选择了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万学平在2010年1月加入聚光时,聚光正在从单一的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型供应商往解决方案型供应商去转型。当时他在聚光就是负责解决方案这个团队,最核心的一件工作就是环保业务的战略规划,即关于环保,未来要做什么。具体内容就是,分析仪器应该怎么样形成针对环境行业的解决方案、怎么样利用信息化去支撑应用 再者,除了老业务的整合以外,还要去看新的方向,比如说治理上将来会有一些什么新的机会等。在环境监测这个领域,当时聚光比较关注的一点就是,未来中国大气监测的发展方向。在PM2.5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老少皆知时,他们已经在研究什么是大气复合污染、它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它在中国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等问题。研究之后他们意识到中国未来的大气环境监测仅靠这些地面站是不够的,它说不清污染的过程、污染的特征、污染的来源、污染的变化趋势等等。恰逢当时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光所”)所长刘文清提出了“大气立体监测”这一概念。刘文清指出,大气需要地空天一体化的立体式监测,除了需要获取整个地面的数据以外,还需要时空演变的数据:大气在空间上是怎么表现的、区域和区域之间是怎么样相互影响的等等。解决这些疑问就需要很多空间探测的仪器设备来获取空间数据,这个设备就是激光雷达。现在大家对激光雷达的概念可能比较熟悉了,但是在当时是鲜为人知的。聚光当时重点分析了三个相关政策规划:一个是863计划中“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重大项目 另一个是中国环境监测预警2011-2020十年的一个规划里提出来的三个说清:说清污染源现状、说清环境质量、说清环境风险 还有一个是十一五末提出来的环保管理会向以质量为主、总量协同这个方向去转变。在认真分析了这些国家政策导向后,再结合刘文清所长提出的“大气立体监测”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大气立体监测一定是有前景的。于是就有了中科光电,中科光电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做大气立体监测。从2010年开始,聚光就和安光所谈合作。2011年8月,由聚光和安光所所长刘文清团队共同发起创建的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2012年3月,万学平回到无锡,负责中科光电的经营发展。从整个公司的前期发起、和安光所的合作谈判,到这个公司的成立推动,万总都是主要参与者。立足方向—构建“地空天一体化环境监测解决方案”万学平讲到,中科光电初期的时候定了两个方向:一个是要研发关键设备 第二个是要做科学的应用。在2010年的时候,万学平就体会到,环境科学和环境监测仪器是有一定脱节的,用环境监测仪器的数据很多时候是没办法说清科学问题来支撑环境管理的,譬如,当时环境监测仪器的数据既说不清污染来源又说不清污染变化趋势。这其中既有数据不够的问题,又有环境科学的知识没有业务化的问题。因此中科光电成立之后非常关注如何形成基于数据的深度的分析能力,现在他们也一直在沿着这个方向在进行。万学平表示,作为安光所的产业化单位,在所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中科光电成功产业化了针对颗粒物和气体成分分析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等环境要素地基遥感设备 通过国内外技术引进与合作,成功产业化了温湿度雷达、风廓线雷达等气象要素地基遥感设备 同时在整体解决方案层面,中科光电把仪器工程、环境科学和气象科学紧密结合,形成一套数据应用服务业务模式,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研究和业务发展。以地基遥感设备为核心,应用大气立体监测技术构建“地空天一体化环境监测解决方案”正是中科光电的核心业务方向。从2011年成立至今,万总是看着中科光电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内,中科光电便在环境立体监测这一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核心产品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已达70%以上。对于中科光电自身的发展,万学平表示,正确的战略定位和与之相匹配的战略经营能力是中科光电取得目前这一成绩的关键因素,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战略定位要正确,组织经营能力也要不断地改进。除了这两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技术的传承。万总认为,中科光电有着不错的战略方向,传承了聚光非常优秀的组织能力,又传承了安光所技术的沉淀,这三大方面强强联合,未来中科光电应该可以做得更好。在谈到大气激光雷达未来市场时,万学平认为现在大气激光雷达还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未来大气激光雷达的增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气激光雷达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布点的密度也越来越大 二是监测的范围会从一个点向一个城市再到一个区域最后向全国扩展。激光雷达的应用方向也在不断地丰富,原来激光雷达只能垂直探空,但是中科光电率先把激光雷达发展到三维探测,从只能垂直探测到现在可以多角度的去获取不同角度上的物理或化学变量。万总认为,未来五年内激光雷达的市场应该能够维持20%-30%的复合增长率。坚守创新—新一代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在CIEPEC2017上,中科光电展出了他们的激光雷达相关新品,大气环境立体监测走航车。我们也借此机会请万总为我们介绍了这款设备。中科光电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以下简称“走航车”)是由安光所的核心技术团队带领中科光电的小伙伴们一起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产品。万总介绍到,走航车是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的:一是污染事件的快速溯源 二是通过遥感遥测的方式去开展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三是环境质量的评估和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的保障。中科光电走航车搭载遥测设备,结合三维高精度电子地图,可实现边走边测,既能说清污染成因、污染来源、污染趋势,也能起到及时发现来源、精确定位污染源位置的作用,为管控和监督污染源排放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可以做到“测管”协同,在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系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谈到这三个应用市场的现状和未来,万总表示,目前污染事件的快速溯源需求已经比较普遍了,空气质量保障是阶段性的,而遥测执法才刚刚起步,还在发展阶段。未来,遥测执法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科光电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新闻来源:仪器信息网)
  • 杜雪平教授获2010年笹川卫生奖
    记者从卫生部国际合作司获悉,世界卫生组织第63届世界卫生大会5月20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颁奖仪式,将2010年笹川卫生奖授予中国卫生部提名的北京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雪平教授。   杜雪平于1996年创建了北京市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红苹果社区卫生服务站,并致力于预防、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以及社区科研、教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她还帮助中国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地区改善社区卫生服务。杜雪平在获奖致辞中表示,将把奖金用于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工作,继续努力进一步改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   笹川卫生奖由日本船舶振兴会兼笹川和平财团会长笹川良一先生于1984年设立并提供基金支持,授予在卫生发展方面取得成就的个人或机构,以推动卫生规划或初级卫生保健发展。每年各国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历任获奖者可以向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获奖候选人,由世界卫生组织执委会作出决定。
  • 一号文件再强调食安问题,食安检测中瓶皿洁净度起到关键作用
    一号文件概述文件指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食品安全现状食品安全的隐患和食品安全问题日趋严重,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和关注程度也不断增强,国内发生了很多食品安全事件,如2010年青岛毒韭菜事件、2011年瘦肉精事件等等,这些食品安全问题都直接威胁着人们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检测的技术发展至今,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已逐渐趋于成熟,常见的检测技术有:1、色谱技术:广泛的应用于天然毒素、农药、食品添加剂、兽药等的检测。2、光谱技术:在农畜产品、食品的品质与安全性检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3、生物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可应用于食源性微生物、病毒、药物、真菌毒素以及转基因食品等的检测分析。4、快速检测:在现场对样品进行筛查,其特点是相对危害指标进行定性检测,检测速度快,能赢得时间,可消除食品安全隐患。瓶皿的洁净度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重要性无论运用哪种检测技术,在检测中采集样品、制配样品环节必定少不了玻璃瓶皿的使用,如试管、烧杯、容量瓶、三角瓶等等,其玻璃器皿的洁净程度往往决定着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那大家都会使用何种清洗方式呢?手工刷?人力资源消费大,还不一定洗干净;换新的?不仅废料处理麻烦更是一笔不小的财力支出。何不来看看这台全自动洗瓶机?洗瓶机的清洗方式将瓶皿放入洗瓶机后,最快三键便捷启动提供完美的人机交互体验360°上下旋转喷淋臂与一对一注射式清洗完美结合瓶皿内外清洗无死角模组模块化设计,自由搭配,想洗什么就洗什么!清洗完成后自动开门,散发腔体内剩余热气,保护使用者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一直是国家乃至全世界一直关注的一大难题,食品安全的检测在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瓶皿的清洁度成了重中之重。全自动洗瓶机的普及及使用,是对瓶皿洁净度的保障,更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最后防线!
  • 核酸质谱下一站:病原体检测——访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彭俊平研究员
    由于传播途径多样、影响范围广泛,症状发展迅速,传染病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引起人类大量死亡的重要原因。21世纪以来多次严重疫情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一是2003年的“非典”(SARS),二是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猪流感),再有就是现在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因此,传染病的防控一直是医学科学工作者面临的巨大挑战。其中,对病原体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是传染病精准防控的基础。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彭俊平研究员自2000年起即深耕于病原体检测技术方法及基因组学、耐药机制相关的研究工作。近日,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彭俊平研究员,与他就核酸质谱技术在病原体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深入交谈。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 彭俊平研究员“国内最早开展核酸质谱病原体检测研究的团队之一”随着各项科学技术的进步,病原体检测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由病原分离、电镜观察、免疫学检测等传统生物学方法发展到PCR技术、芯片技术、测序技术、质谱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方法。“因为引起疾病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单一的平台技术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所以,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利用各种平台技术对病原体进行筛查。”彭俊平介绍到,“多年来我们课题组一直致力于搭建一个病原体组合筛查技术体系,这也是我国在传染病防控领域的一个重要工作。另外,我们利用多重PCR反应结合飞行时间质谱技术(以下简称:核酸质谱)在病原体检测领域开展了10多年的工作,这也是我们多年来的一个重点发展方向。”核酸质谱是什么?彭俊平为笔者解答到,核酸质谱其实是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在核酸水平的应用,是一种将多重PCR反应与质谱结合的复合技术。此前,MALDI-TOF主要应用于蛋白质水平的微生物鉴定研究,应用发展不过30多年,而MALDI-TOF在核酸水平的相关应用则是近些年提出的概念,应用发展时间就更短。最初,MALDI-TOF在核酸研究领域开展的应用是SNP基因分型,其首先通过PCR扩增含有SNP的基因组片段,再通过检测核酸分子在真空管中的飞行时间而获得样品分析物的精确分子量,从而检测出SNP位点信息。因为MALDI-TOF本身的高灵敏度和高通量等特点,使其非常适合应用于SNP多位点的筛查。而MALDI-TOF在病原体检测领域的研究则鲜少有报道。彭俊平课题组是国内最早开展核酸质谱病原体检测研究的团队之一。“我们是在2009年引进的这个技术平台,正好是H1N1全球大流行的时候,当时核酸质谱的技术水平还不足以帮助我们开展相关工作,因此我们就开始自己开发方法。”核酸质谱病原体检测的原理是利用MALDI-TOF检测多重PCR反应的产物,即单碱基延伸的产物质量大小,来判定检测靶基因的有无,从而进一步判定样本中目标病原体的有无。与传统的病原体检测技术相比,核酸质谱在灵敏度、检测通量以及操作简便性等方面均有一定优势。此外,核酸质谱检测的核酸序列均来源于公共数据库,不需要依赖其他的数据库。 “开发了7种人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成功申请专利”经过多年的技术摸索,彭俊平团队利用核酸质谱在病原体检测领域做出了很多成果。最近其团队开发了7种人冠状病毒的检测方法,并申请了发明专利。目前,已知可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共有7种,其中包括2003年的“非典”SARS冠状病毒、2012年在中东地区出现的MERS冠状病毒以及2019年12月爆发的严重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SARS-Cov-2。彭俊平介绍到,课题组是从2012年开始开展人冠状病毒的检测技术研究,其中一部分工作内容就是利用核酸质谱进行检测应用。该部分成果是与岛津公司合作开发的,利用一步法多重反应PCR与MALDI-TOF质谱联用鉴定7种人冠状病毒与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突变位点。“本次合作中我们将多重PCR反应从两步法改进为一步法,既缩短了实验时间,又减少了人为操作的工作。而且我们改进的方法适用于所有的RNA病毒,可以说是摸索出了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彭俊平介绍到,“和岛津合作成果的应用价值很明确,我非常期待未来该方法的推广。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和岛津合作在MALDI-TOF平台上开发出更多病原体检测解决方案,并合力推动核酸质谱在临床领域的应用。”笔者追问到目前国际上核酸质谱在病原体检测领域的应用现状如何?彭俊平坦言道,国际上相关的成果并不多,而团队于2009年就开展了相关研究,可以说是走在了国际前列。不过,目前核酸质谱病原体检测的应用还以科研阶段为主,临床应用正处于拓展阶段。此外,彭俊平也谈到他认为核酸质谱走向临床所面临的瓶颈,一是MALDI-TOF本身的硬件设备比较贵;其次,基于MALDI-TOF平台提供给临床应用的成熟方法不多。因此,核酸质谱这样的技术平台想要真正推广到临床,首先需要提供“一揽子”的解决方案,这样应用场景就会被打开。不过,彭俊平也观察到,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越来越多的团队和厂商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相信核酸质谱的临床应用情况将在短短几年之内得到很大的改变。最后彭俊平表示,未来核酸质谱病原体检测值得重点关注的方向有呼吸道感染疾病、腹泻性疾病和性传播疾病等,其涉及的病原体种类繁多,是核酸质谱可以“大展身手”的方向。后记:采访中彭俊平反复提到“病原体的组合筛查技术体系”,他也为笔者解释到,为了获取更全面的生物信息,往往需要多种技术平台共同解决问题,而不是希望用一个技术平台去解决所有的问题。回到MALDI-TOF这一技术来说,总有人拿质谱与NGS测序相比较,其实它们的应用场景和目标都不一样,发展核酸质谱也并不是为了替代测序技术。事实上,核酸质谱只需要在中高通量的检测中建立并巩固其“王者地位”,在此基础上能够再提升灵敏度和分辨率等性能,就为自身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 专注成就未来——访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
    p   近年来,在一些国家重大活动及国际赛事上,像2013年的南京亚青会、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2015年的青运会和乌镇物联网大会、2016年的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和G20 峰会、还有刚刚过去不久的北京一带一路大会等,我们总能看到一批环境监测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激光雷达立体监测技术,为活动和赛事提供环境检测服务,他们来自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电”)。随着人们对“激光雷达”认知度的提高,“中科光电”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关注。 /p p   日前,借CIEPEC2017之际,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的采访,带我们走近“中科光电”。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DSC02210_meitu_5.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e553b223-9943-4582-ab7d-f9203e24a01a.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 /strong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成立初衷—专注大气立体监测业务 /span /strong /p p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万学平就职于无锡的一个研究所。在研究所工作的四年中,他并没有按部就班,而是在不断地思考和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恰逢1998年的“聚焦太湖零点行动”,凭借灵敏的“嗅觉”,万学平和他的一些同事意识到,环保会越来越重要,环保行业大有可为。于是,他们就果断决定自己创业。当时国家刚刚提出环保”黑匣子“的概念,即污水处理自动监控仪,他们就是从代理“黑匣子”开始切入到环保这个行业的。 /p p   从2000年到2009年,这9年的时间里,公司代理的业务不断扩大,万学平也在环保行业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然而,在工作过程中他慢慢发现,自己团队缺乏资本支撑和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支撑,在无锡当地也整合不出特别好的行业资源,这制约着公司的发展。所以当时他就下定决心要找国内经营理念最好的一个公司去锻炼锻炼,最后就选择了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 /p p   万学平在2010年1月加入聚光时,聚光正在从单一的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型供应商往解决方案型供应商去转型。当时他在聚光就是负责解决方案这个团队,最核心的一件工作就是环保业务的战略规划,即关于环保,未来要做什么。具体内容就是,分析仪器应该怎么样形成针对环境行业的解决方案、怎么样利用信息化去支撑应用 再者,除了老业务的整合以外,还要去看新的方向,比如说治理上将来会有一些什么新的机会等。 /p p   在环境监测这个领域,当时聚光比较关注的一点就是,未来中国大气监测的发展方向。在PM2.5还没有像现在这样老少皆知时,他们已经在研究什么是大气复合污染、它有什么样的表现形式、它在中国未来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等问题。研究之后他们意识到中国未来的大气环境监测仅靠这些地面站是不够的,它说不清污染的过程、污染的特征、污染的来源、污染的变化趋势等等。 /p p   恰逢当时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以下简称“安光所”)所长刘文清提出了“大气立体监测”这一概念。刘文清指出,大气需要地空天一体化的立体式监测,除了需要获取整个地面的数据以外,还需要时空演变的数据:大气在空间上是怎么表现的、区域和区域之间是怎么样相互影响的等等。解决这些疑问就需要很多空间探测的仪器设备来获取空间数据,这个设备就是激光雷达。现在大家对激光雷达的概念可能比较熟悉了,但是在当时是鲜为人知的。 /p p   聚光当时重点分析了三个相关政策规划:一个是863计划中“重点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防治技术与集成示范”重大项目 另一个是中国环境监测预警2011-2020十年的一个规划里提出来的三个说清:说清污染源现状、说清环境质量、说清环境风险 还有一个是十一五末提出来的环保管理会向以质量为主、总量协同这个方向去转变。在认真分析了这些国家政策导向后,再结合刘文清所长提出来的“大气立体监测”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大气立体监测一定是有前景的。 /p p   于是就有了中科光电,中科光电成立的初衷就是要做大气立体监测。从2010年开始,聚光就和安光所谈合作。2011年8月,由聚光和安光所所长刘文清团队共同发起创建的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2012年3月,万学平回到无锡,负责中科光电的经营发展。从整个公司的前期发起、和安光所的合作谈判,到这个公司的成立推动,万总都是主要参与者。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立足方向—构建“地空天一体化环境监测解决方案” /span /strong /p p   万学平讲到,中科光电初期的时候定了两个方向,一个是要研发关键设备 第二个是要做科学的应用。在2010年的时候,万学平就体会到,环境科学和环境监测仪器是有一定脱节的,用环境监测仪器的数据很多时候是没办法说清科学问题来支撑环境管理的,譬如,当时环境监测仪器的数据既说不清污染来源又说不清污染变化趋势。这其中既有数据不够的问题,又有环境科学的知识没有业务化的问题。因此中科光电成立之后非常关注如何形成基于数据的深度的分析能力,现在他们也一直在沿着这个方向在进行。 /p p   万学平表示,作为安光所的产业化单位,在所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中科光电成功产业化了针对颗粒物和气体成分分析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等环境要素地基遥感设备 通过国内外技术引进与合作,成功产业化了温湿度雷达、风廓线雷达等气象要素地基遥感设备 同时在整体解决方案层面,中科光电把仪器工程、环境科学和气象科学紧密结合,形成一套数据应用服务业务模式,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研究和业务发展。以地基遥感设备为核心,应用大气立体监测技术构建“地空天一体化环境监测解决方案”正是中科光电的核心业务方向。 /p p   从2011年成立至今,万总是看着中科光电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的。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内,中科光电便在环境立体监测这一领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核心产品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市场占有率已达70%以上。对于中科光电自身的发展,万学平表示,正确的战略定位和与之相匹配的战略经营能力是中科光电取得目前这一成绩的关键因素,这两者是缺一不可的。战略定位要正确,组织经营能力也要不断地改进。除了这两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技术的传承。万总认为,中科光电有着不错的战略方向,传承了聚光非常优秀的组织能力,又传承了安光所技术的沉淀,这三大方面强强联合,未来中科光电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p p   在谈到大气激光雷达未来市场时,万学平认为现在大气激光雷达还是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未来大气激光雷达的增量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气激光雷达的种类会越来越多,布点的密度也越来越大 二是监测的范围会从一个点向一个城市再到一个区域最后向全国扩展。激光雷达的应用方向也在不断地丰富,原来激光雷达只能垂直探空,但是中科光电率先把激光雷达发展到三维探测,从只能垂直探测到现在可以多角度的去获取不同角度上的物理或化学变量。万总认为,未来五年内激光雷达的市场应该能够维持20%-30%的复合增长率。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坚守创新—新一代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 /span /strong /p p   在CIEPEC2017上,中科光电展出了他们的激光雷达相关新品,大气环境立体监测走航车。我们也借此机会请万总为我们介绍了这款设备。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 DSC02427_meitu_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insimg/d22aa73b-1a87-4cd5-b961-d9c3ce7c6e12.jpg" / /p center /center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 COLOR: rgb(0,112,192)" strong  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 /strong /span /p p   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以下简称“走航车”)是由安光所的核心技术团队带领中科光电的小伙伴们一起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产品。 /p p   万总介绍到,走航车是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的:一是污染事件的快速溯源 二是通过遥感遥测的方式去开展环境监察执法工作 三是环境质量的评估和重大活动的空气质量的保障。 /p p   中科光电走航车搭载遥测设备,结合三维高精度电子地图,可实现边走边测,既能说清污染成因、污染来源、污染趋势,也能起到及时发现来源、精确定位污染源位置的作用,为管控和监督污染源排放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可以做到“测管”协同,在环境监测和环境监察系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p p   谈到这三个应用市场的现状和未来,万总表示,目前污染事件的快速溯源需求已经比较普遍了,空气质量保障是阶段性的,而遥测执法才刚刚起步,还在发展阶段。未来,遥测执法将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p p   在采访的最后万总讲到,“中科光电去年的产值是一亿多,在环保行业从零做到一个亿相对来说是不太容易的一个过程,既然我们有能力做到一个亿,我们就敢想做到十个亿的事儿。” /p p   万总表示,环保行业的机会是存在的,但是仅仅抓住眼前的机会是不够的,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要不断地优化它的战略,不断地去发现、挖掘未来的需求。现在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监测部门、环境执法部门等机构的需求跟以前是不同的。从原来简单的结果监测变成要说清楚这个结果、说清楚它的来源、说清它的变化趋势。如今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大气环境质量目标,像地区的颗粒物浓度未来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优良天气天数要达到多少天等等,这些都是综合性、科学性的要求。围绕这些需求去构建自己的业务,去构建自己的竞争力,去建立自己的发展能力,那么在你的眼中,市场机会将是巨大的,不止是一个亿、十个亿的问题。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采访后记:在采访过程中,笔者感受到,万总是一个拥有前瞻性眼光和良好组织经营能力的企业老总。他在工作过程中不是刻板的亦步亦趋,他在不停地思考,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战略方针、不停地求变、不断地创新。并且一旦做出决策,就全力以赴地去付诸实现。在访谈中,万总透露了一个当时的细节。为了成立中科光电,他和聚光的创始人之一王健博士,亲自开着车到合肥去拜访当时的刘文清所长,在反反复复几次磋商之后,终于达成合作。“专注专业、坚守创新、不忘初心”是中科光电一直以来的经营理念,这样的经营理念加上传承自聚光的管理组织能力以及安光所的技术研发支持,相信中科光电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会走得更快、更稳!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strong (采访编辑:李亚楠) /strong /p
  • 安捷伦与Stemina宣布在代谢组学领域合作
    安捷伦科技公司与 Stemina 生物标记物发现公司(Stemina Biomarker Discovery, Inc.)日前宣布,两家公司将共同努力促进 Stemina 的代谢组学研究。Stemina 将应用代谢组学方法进行干细胞的生物标记物发现,继而用于药物筛选和药物研发。   安捷伦提供1290 Infinity UHPLC 系统用于分离干细胞代谢产物,结合 6530 精确质量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Q-TOF MS)进行代谢产物的鉴定。安捷伦还提供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 软件,帮助 Stemina的研究人员对代谢组学实验得到的复杂数据进行阐释。   “我们很高兴能够拓展与安捷伦的合作,从而改善我们的科学平台,促进我们对于发育毒性和孤独症相关的重要小分子的发现,”Stemina 首席执行官 Beth Donley 说,“Stemina自2007 年成立以来就一直使用安捷伦的技术,我们对安捷伦的仪器、支持与合作非常满意。”   “代谢组学是我们的一个主要增长领域,Stemina所进行的创新工作正是我们希望支持的,”安捷伦副总裁兼生物系统事业部总经理 Gustavo Salem 说,“我们近年来积极开发用于生命科学的 LC/MS 产品组合,而 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 软件能够对代谢组学研究中得到的大量复杂数据集进行可视化的生物学通路分析。”   关于 Stemina 生物标记物发现公司   Stemina 研究团队是基于首席科学官、兽医师 Gabriela Cezar 博士的研究而建立的,致力于发现、开发以及商品化分子生物标记物,从而提高药物安全,保障人类健康。Paul R. West 博士是公司的生物分析化学部主任。Stemina 细胞分析是两种顶尖技术的战略性结合:人类胚胎干细胞(hES)技术和代谢组学技术。Stemina 使用安捷伦质谱系统分析hES 细胞响应药物、损伤或疾病时所分泌的小分子以及产生的分化细胞(例如心肌细胞和神经细胞)。该公司已经在人类胚胎干细胞对药物响应的代谢组学分析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该项研究的成果就是筛选致畸药物的分析方法“devTox™ ”。更多 Stemina 相关信息,请访问www.stemina.com。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16,000 名员工在 110 多个国家为客户服务。在 2009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45 亿美元。更多安捷伦科技相关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 构建区域大气环境立体监测体系——访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导致本应在不同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短期内集中体现和爆发出来,各种污染物相互耦合叠加,并逐渐呈现区域性和复合型污染的新特点。面对我国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采用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以科学的方法、准确的数据表征我国当前环境质量现状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实现环境质量预报和预警是必然的选择。   近年来一些新的环境监测技术和设备不断出现,相关科研机构与仪器企业也加大了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新装备的研发力度。其中,针对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这几年逐渐获得业界认可,而这一技术的标杆企业及相关设备的供应商正是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科光电)&mdash &mdash 中科光电成立于2011年,在仪器行业算是后起之秀。随着大气立体监测技术获得认可及被广泛应用,中科光电2013销售额达到近3000万元,同比增长将近200%。大气立体监测技术将在环境监测体系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是否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仪器信息网近日采访了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   环境监测技术新思想   万学平讲到,我国城市空气污染状况主要由近地面空气质量监测网提供,目前的空气质量评价指标仅包括SO2、NO2、CO、O3、PM2.5和PM10最基本的污染表征数据,监测方法除常规点式空气质量监测技术外,卫星雷达遥感离地面5km内误差较大、探空气球及飞机受时间空间限制,现有的表征手段及评价指标不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来确定污染物的动态时空演化过程和变化趋势,因而难以揭示污染的形成、来源、输送影响等根本问题,缺乏对污染浓度水平的必要了解和预见能力,不能够为环境污染源解析及预警预报提供有效数据支撑,亦不能为政府决策者制定污染控制策略提供必要的依据。   &ldquo 大气立体监测技术&rdquo 将地基遥感监测技术与常规近地面监测技术、星载机载监测技术有效结合,建立地空天一体化监测网络,形成立体监测数据平台,在时间与空间纬度上综合分析本区域污染形成过程、污染表现特征、污染输送来源,同时利用环境要素与气象要素探空数据同化污染预报模式系统,提升预报预测准确度。对污染防控措施的执行效果以及善环境的进展进行评价。   万学平表示,作为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产业化单位,在所领导、老师的大力支持下,中科光电成功产业化了针对颗粒物和气体成分分析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以下简称:激光雷达)与多轴差分吸收光谱仪等环境要素地基遥感设备 通过国内外技术引进与合作,成功产业化了温湿度雷达、风廓线雷达等气象要素地基遥感设备 同时在整体解决方案层面,公司把仪器工程、环境科学和气象科学紧密结合,形成一套数据应用服务业务模式,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研究和业务发展。以地基遥感设备为核心,应用大气立体监测技术构建&ldquo 地空天一体化环境监测解决方案&rdquo 正是中科光电的核心业务方向。   环境监测技术产业化   万学平坦言,作为支撑大气立体监测技术的核心组成部分,国内地基遥感探空技术与产品的产业化任重而道远,就拿颗粒物激光雷达来说,虽然产品本身具有高时空分辨率、高灵敏度等优势,也在国内如奥运会空气安保等重大活中得到了充分应用,但是最初的市场调研及市场开拓,在付出汗水、收获喜悦的同时,也掺杂着艰辛。最初大家都是把激光雷达看做是科学研究工作中才会用到的设备,激光雷达复杂、抽象的数据难以得到合理应用,很少会被考虑应用于常规监测工作。在激光雷达产业化之初,中科光电研发团队走访了全国主要的环境监测站和气象观测部门,在了解业务部门需求之后,历时两年时间,公司研发团队将激光雷达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进行了很大的提升,并开发出了一套适合业务部门的激光雷达应用软件。该软件可实时生成图片、量化报表等监测结果,实现多参数联合分析,省去了大量人工分析数据的工作。安全、可靠、省时、省力的激光雷达系统逐渐得到了用户的认可,通过协助环境监测管理部门与气象业务部门建立业务分析模型,让用户感觉到这才是他们想要的产品、是环境监管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有效辅助工具。   市场和企业发展有着较大潜力   历经近三年的不懈努力,中科光电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设备及解决方案已逐步打开国内市场,公司核心产品激光雷达已处于国内市场的领先地位,打破了国外昂贵进口设备的垄断地位,为实现民族环保产业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对于中科光电的自身发展,万学平表示:&ldquo 目前我们的成绩,主要是来自于正确的定位和富有创业激情的技术团队,中科光电自成立以来定位于区域性大气立体监测,发展、推广环境立体监测技术和解决方案,可以说是选对了方向,以刘文清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技术支撑团队,为我们奠定了非常好的技术基础。&rdquo   &ldquo 中科光电2013年销售额接近3000万元,2014年目标是6000万元,我们希望通过三到五年发展,中科光电销售额能达到2-3亿元,并成为立体监测领域标杆性企业。我们未来的业务模式会以自主研发生产为主,并引进高端监测设备,逐步巩固提升大气立体监测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区域性立体监测的布局到整体的建设、后期的综合数据分析服务等。我们的发展会以业务部门需求为导向,把自己的核心业务做专做精。&rdquo   站在新时代的前端,中科光电将秉承&ldquo 协同,创新,责任,客户&rdquo 的核心价值观和&ldquo 让客户信赖,受社会尊敬,令员工自豪&rdquo 的企业愿景,超越自我,永不停歇。为国家大气环境环保事业做出贡献!重拾碧水蓝天,实现中国环境梦! 采访编辑:魏昕
  • 雪碧饮料再陷“虫子门” 厂家欲送3瓶雪碧了事
    瓶里的虫子让樊先生看起来就反胃   近日,有消费者樊先生反映,近日他在打开一瓶雪碧喝了几口后,意外发现瓶内竟然漂着一只虫子。随后,厂家表示愿意赠送3支同等产品,樊先生并没有接受。   据樊先生介绍,该雪碧是他的亲戚年前赠送给他的,2月5日中午他才打开喝,才喝两口就发现有虫子在里面。当天晚上,他按照饮料瓶上的电话与厂家联系。6日中午,厂家工作人员伍先生找到樊先生,表示瓶盖已经打开,无法确定事发的具体原因,根据公司相关规定,愿意赠送樊先生3支相同雪碧产品。对于这样的结果,樊先生并不能接受。“希望他们能给我个合理解释。”   对于雪碧中存在虫子的事情,厂家工作人员并没有否认,称如果樊先生不能接受公司处理意见,则只能请樊先生将产品拿到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在确定原因后再分析各方责任。   雪碧饮料异物不断   雪碧瓶中漂烟头   2010年11月8日,沈阳消费者在雪碧中喝出烟头,透过玻璃瓶体,一个近3厘米长的烟头漂在瓶内,烟头被一团透明物包裹,没有被泡散。饮料中悬浮着不少半透明物体,看上去有些浑浊。而之后,沈阳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外事部主任在查看实物后他表示,漂有烟头的雪碧确实是自己公司产品,并判断没有开封过。   未开封雪碧出现3厘米虫子   2007年6月23日,北京消费者高先生购买了北京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600毫升雪碧一箱。饮用到第20瓶时,高先生发现雪碧里有一条约3厘米长、类似蟑螂状的虫子。为此,高先生将可口可乐公司起诉到法院,要求可口可乐公司赔偿2.05元雪碧购买款和2.05元罚金,并在可口可乐销售区域内,在报纸上公开道歉。
  • SCIEX和Illumina 共同研发整合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的新方法
    最近,美国的三个研发机构发布了分析和比较蛋白质组学和基因组学数据的最新应用,这些应用方法是OneOmics项目的一部分。OneOmics是Illumina和SCIEX(原AB SCIEX)的独家合作项目。   为了消除不同组学之间的信息壁垒,OneOmics项目将SCIEX基于新一代蛋白质组学(NGP) 的SWATH 采集系统和Illumina公司基于BaseSpace云计算的新一代测序(NGS)数据相结合。Advaita Bioinformatics公司、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SB)和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也在采用SWATH蛋白质组学数据开发云技术的应用程序和数据库。   系统生物学研究所(ISB)副教授Rob Moritz带领团队开发了SWATHAtlas Ion Library Generator应用程序,它提供了快捷进入ISB数据库的方法,为具有SWATH采集系统的NGP服务。目前,ISB数据库已经包括了人、酵母和结核杆菌蛋白质组数据库。&ldquo 我们很高兴成为SCIEX和Illumina合作项目的一部分,&rdquo Moritz说,&ldquo ISB和整个学术界开发的这些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解决方案,这不仅给蛋白质组学研究道路带来很大影响,而且将会建成系统生物学数据系统。&rdquo   Advaita公司为BaseSpace平台研发了iPathwayGuide分析包。该应用分析包可以用作生化途径分析、GO分析、miRNA预测、药物和疾病分析。它简化了从整合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数据库寻找生物数据的过程,并将有助于推进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疾病研究。   耶鲁大学的Chris Colangelo和Rob Kitchen共同为BaseSpace平台开发了RNASeq应用程序。这个应用程序能将一个Illumina的RNASeq实验数据转换为一种蛋白质数据组,得到的数据可以为建立SCIEX SWATHTM采集系统数据库。因此,它是一个更有针对性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这对某特殊疾病的遗传学研究者来说非常有用。这一系列工作流程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普通需求,但直到现在只有少数专业的实验室能满足这些复杂的生物信息学条款。   &ldquo SWATHTM采集系统使研究人员能够准确、多次的从成百的样品中定量数以千计的蛋白质,从而得到在不同环境刺激下蛋白质组的变化等非常有意义的结论。&rdquo SCIEX公司的理论与临床研究业务高级总监 Aaron Hudson说,&ldquo 下一步是将得到的这些蛋白质组学的结论与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等其他组学的结论整合在一起。此项目的三家合作机构ISB、耶鲁大学和Advaita Bioinformatics公司都推出了免费的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对此工作方法的深入实验室很有帮助,同时也铺设了通向横跨生命科学中两大领域的标准化数据分析的道路。&rdquo   编译:郭浩楠
  • 【来因科技】光合仪|光合作用测定仪高灵敏触摸屏
    植物是生物的食物源头。无论是动物还是人,其食物归根结底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植物。因此,植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植物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来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从而在体中储存有机物的。这些有机物不仅能为植物自身的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还是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作用匪浅。光合作用除了为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外,还能维持呼吸作用的氧气及防御紫外线杀伤作用的臭氧层,是生物圈形成、发展和繁荣及持续运转的基础、关键环节和驱动力。正因如此,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如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光合作用测定仪产品详情介绍→https://www.instrument.com.cn/show/C460790.html增强植物的光合速率可以增加过氧化物酶及硝酸还原酶的活动,加快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调节植物的碳氮比,大大的加强了植株的免疫能力,让植物可以呈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不仅如此,光合作用还能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并与生物质能源、秸秆还田、碳基肥等建立密切的关系,帮助农业生产的同时保护了环境。但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比较难掌控,所以说,能否测定植物光合作用对于农业生产种植的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这时,光合作用测定仪的出现就彰显出了我们农业科研水平了。 光合作用测定仪产品优势:  产品特点:  1、智能化: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高灵敏触摸屏。高效的人机交互,测定过程实时显示,更好的操作体验;  2、高稳定性:双波长红外二氧化碳分析器,加入温度调节及大气压力测量单元,有效的提高了二氧化碳的稳定性及准确性。有效地避免了因为温度变化而造成二氧化碳数值过大波动的弊端;  3、多功能:同时测定光合速率、蒸腾速率、胞间二氧化碳浓度、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二氧化碳浓度、相对湿度、光合有效辐射和空气温度、叶片温度、大气压力等指标;  4、自定义:用户可根据测量需要自定义编辑实验备注,并可显示Pn曲线、Tr曲线、光-光合曲线以及湿度-蒸腾曲线;  5、数据分析:试验完毕后可将多组数据同时分析,生成放不同颜色的曲线图,方便进行实验数据对比;  6、大屏幕:10寸高灵敏触摸屏,人性化操作界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数据显示。  7、数据导出:支持wifi、蓝牙传输,数据可无线上传;同时支持U盘拷贝数据,免驱动插拔。  8、配置云平台:检测结果可选择性或批量无线传至平台,方便用户进行长期数据管理和可视化分析。辅助科研。  9、长续航:满电状态下可在野外连续使用10-12个小时。  10、便捷性:体积小,重量轻,配手提箱随身携带,方便单人流动测试。  11、配置支架:方便长时间无人值守检测,主机支架高度可调,检测手柄三脚架高度角度均可调。光合作用测定仪是通过测量植物叶片既定时间内CO2吸收或释放量,并同时测量空气温湿度,叶片温度,光照强度以及同化CO2的叶片面积等要素,来直接计算出植物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细胞间CO2浓度和气孔导度等光合作用指标。该仪器具有反应迅速,抗干扰性强,操作方便,结果精度高,可以进行连续的测定等突出优点,因而得以应用于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为农林业的进步发展贡献了力量。
  • 展会邀请函 | 上海世平邀您参加2023合成生物学产业嘉年华
    由中国微生物学会、“科创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科技服务团、山东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经纬、佰傲谷BioValley联合主办的2023合成生物学产业嘉年华(SyntheticBiologyCarnival简称:SBC2023)将于4月21-22日在江苏南京举办,本次产业嘉年华将聚焦前沿合成生物技术的运用,聚焦新势力的崛起,关注行业政策导向和未来发展趋势,共同促进合成生物学技术在我国各领域的全方位发展。上海世平携带明星产品“Master-JX2021RCO2”参展,诚邀您莅临和世平展位参观指导。地址:南京市建邺区江东中路100号南京朗昇希尔顿酒店三楼颂庭厅展位号:32展品浏览MasterJX系列精密智能细胞培养振荡器是生物培养最完善的培养设备,适合各类细胞培养,包括CHOHEK293等哺乳动物细胞,杂交瘤细胞,SF9昆虫细胞、植物细胞等,适用于细胞培养所需要的温和条件,更是细胞和组织在体外培养振荡器的最佳首选设备。
  • 新品发布!喜瓶者全自动酸蒸清洗机,解决痕量样品瓶皿清洗难题
    痕量分析用于测定痕量元素在试样中的总浓度,和用探针技术测定痕量元素在试样中或试样表面的分布状况,主要用于测定Pb、As、Hg、Cd、Cr、Ni等痕量元素,常用方法有化学光谱法、中子活化分析法、质谱法、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光谱法、极谱法等多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化学、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环境科学、表面科学等领域。洁净的样品反应容器是获得正确分析结果的前提。痕量分析所使用的微波消解罐、超级微波消解管、常压消解罐、玻璃器皿(试管、烧杯、容量瓶等)等的痕量清洗,对于实验人员来说,始终是一个非常繁琐而又非常重要的挑战。而酸蒸清洗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酸蒸超净清洗是一种自动、密闭、酸蒸汽清洗方法。通过内置可控温加热系统,利用酸蒸汽安全高效地对所有可溶于酸中的任何痕量金属污染物进行超净清洗,并将其留在液体酸中,绝不会接触正在清洗的反应容器。传统的清洗方式酸缸浸泡,有极大的弊端1、效率低 效果差,常常要浸泡24小时以上,需多买一套消解管周转,成本极高;2、酸缸存放困难,大量酸气渗出,污染实验室环境;3、 为避免交叉污染,需定期换酸,酸消耗量大,且危险;4、酸泡之后,还需手工冲洗和干燥,繁琐且二次污染。之后有了微波空消的清洗方式,虽摆脱了长时间酸缸浸泡,但清洗效果一般,且也有一定缺陷。1、每个消解管清洗需耗纯酸5mL;2、 高温高压条件下运行,减少一半消解管寿命,成本极高;3、 空消之后,还需手工冲洗和干燥,繁琐且二次污染;4、因脏酸始终在消解管内循环,清洗效果有限。然而现在使用全自动酸蒸清洗机进行清洗,逐渐被被各大实验室所接受:1、效率高,一批可处理多达66个55mL消解管;2、热蒸汽的高效淋洗,一般只需2-5小时,AC400清洗最快只需30分钟;3、一批只需100-300mL酸;4、程序控制,清洗重复性好;5、全自动型号还进行超纯水预清洗。以及在酸蒸清洗之后,自动纯水冲洗和热空气干燥,一条龙式流程。 全自动酸蒸清洗机,解决了痕量分析中样品反应容器的清洗难题,为实验的准确性于便捷性提供助力。喜瓶者,让清洗工作更幸福!
  • 滨松推出扁平型微型光谱仪FT系列,内置高灵敏度CMOS图像传感器
    滨松微型光谱仪FT系列 C13053MA滨松新型微型光谱仪FT(扁平型)系列为封装在小且薄盒子的多色仪,其内部集成了光学元件、图像传感器以及驱动电路。使用时可通过光纤将测量光导入光谱仪,后通过USB接口传输测量结果。而该光谱仪也不需要任何外部电源,可直接通过USB总线供电。产品外形(80*60*12 mm)该产品使用了石英透射光栅,因此具备高通量的优点,而内部没有运动部件,则保证了测量能够连续稳定地进行。另外,值得注意的是,FT系列内置了高灵敏度的CMOS图像传感器,其灵敏程度与CCD保持了相同的水平,且同时具有电源功耗低的优点。微型光谱仪FT系列连接示例该产品的光谱响应范围在500到1000nm,可应用于食品酸甜度分析、塑料分类以及膜厚测量等。另外,其还具有可用于短时间积分的触发功能,亦可胜任对脉冲发射的光谱测量。在软件方面,滨松除了拥有免费软件能够进行测量条件、获取保存数据、画图等等的设置以外,DLL函数规格也是完全公开的,因此用户可以创建自己原始的测量软件程序。点击按钮,查看产品详细信息:欢迎关注滨松中国官方微信号
  • Illumina,缔造基因测序界的“苹果”——访Illumina中国区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和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
    Illumina是由David Walt博士、CW 集团的Larry Bock、兽医学博士John Stuelpnagel、 Anthony Czarnik博士及Mark Chee博士于1998年4月共同组建的,总部设于加利福尼亚的圣地亚哥,2000年7月公开上市。Illumina致力于基因序列分析的研究和应用,主推高通量芯片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参与了人类基因组计划、全基因组连锁关联项目等大型科研项目,帮助推进了产前筛查、癌症诊断等多个应用领域的发展,在基因测序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截止到2012年,Illumina公司进入中国已有7个年头,从生物芯片产品为主到进入高通量测序领域,再到现在占据了高通量测序的主导地位,Illumina在中国一直保持着每年双位数的增长,并占有着世界高通量测序市场70%左右的份额。在技术研发方面,Illumina公司2011年推出的MiSeq系统推动了基因测序从大型实验室向中小型实验室发展的步伐,2012年即将推出的HiSeq2500更是使“一天一个基因组”的愿望成为现实。而这些与苹果公司通过不断创新来推动智能手机的革命,并取得了全球高端手机市场大部分的份额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么,Illumina公司为何能获得广大客户的普遍认可?它的产品又有哪些特点?近期,带着以上疑问,仪器信息网编辑在Illumina北京分公司采访了Illumina中国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和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   高通量与中低通量兼顾,全面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需求   Illumina公司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为我们介绍了公司的产品线,从GA到HiSeq到MiSeq,产品系列可满足整个测序市场的需求。 Illumina中国区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   高通量测序方面,Illumina有HiSeq2000和最新推出的HiSeq2500,HiSeq2000一次运行可产生600Gb的数据,在单次运行中实现了大量基因组、外显子组、或转录组的测序,让大型研究能在最少的运行中完成。另外,HiSeq2500在拥有HiSeq2000高产量模式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快速运行模式,可在一天以30倍覆盖度完成基因组测序或其他的快速多重应用,如外显子组重测序等,使“一天一个基因组”成为现实。而且客户可在高产量模式和快速运行模式间无缝转换,以满足不同研究需求。   中低通量测序方面,Illumina有MiSeq系统,该系统将基因扩增、测序和数据分析整合在一起,实现了测序仪的一体化,外观小巧,操作简便是开展快速、经济、高效测序的理想平台。MiSeq同样采用了HiSeq的化学原理,保证了实验的稳定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同时,MiSeq简化了人工操作和仪器运行的时间,配备了专门的样品制备的试剂盒,使处理时间从过去的6-8小时缩短到2小时,人工操作不超过15分钟,让研究人员在8小时内就可从起始样本得到分析好的数据,更值得一提的是MiSeq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数据处理除了可用整合在仪器内部的软件进行拼接、比对等基本分析,还可把数据上传到BaseSpace系统,利用BaseSpace中多家专业公司提供的大量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型客户在数据分析存储等方面的困难。 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兼顾,从各检测环节入手全方位提高产品性能   Illumina公司每年在产品和技术研发上投入大量资金,旨在开发更先进的技术和应用,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Illumina中国区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   Illumina中国区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研发的两大组成部分,一部分是新产品的研发,比如各种应用试剂盒,包括样品制备试剂盒、簇生成试剂盒和测序试剂盒等,及新的数据分析软件,如与MiSeq连接的BaseSpace云计算环境,不但方便世界各地的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分享,还能有效的保证使用的安全性,还有最新推出的MyGenome App软件,可在苹果的iPad上直接下载和运行,软件分为基因组图谱、健康卡、报告三部分,用户既可使用该软件将自己得到的数据和参考数据进行比对,又可查询软件中提供的所有基因的相关信息。可以直观的观察不同位置的基因变异对人体健康或生物性状的影响,也可以查阅到有关遗传变异可能引起的健康问题的250多种情况,还能用来预期不同的遗传变异位点给健康增加的风险,使得基因和医疗、健康连接的更加紧密。   另一部分是现有产品的升级、更新,如HiSeq2500是在HiSeq2000的基础上增加了快速运行模式的新功能,既满足了客户对快速、可靠结果的需求也增加了实验的灵活性,提高了实验的进度。未来,Illumina还将推出更多具有创新意义的技术和应用,包括HiSeq2500与BaseSpace的顺畅连接,MiSeq系统测序长度、测序通量的增加,在BaseSpace上实现更多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等。 “硬件”与“软件”兼顾,尽最大努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服务   “Illumina一直与客户保持紧密的合作,以帮助客户用好仪器、做好应用为最终目标。”Illumina公司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说。   对仪器的研发和改进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在推出新仪器的同时,Illumina也为还在使用老款仪器的客户推出了一些相应的升级政策。其中,MiSeq系统从今年第三季度起开始发售升级后的新机,每次运行数据可达7.0Gb,老款用户可免费升级,升级费用由Illumina公司承担 HiSeq2500由今年第四季度起正式发货,有意愿升级的HiSeq2000用户,可在今年内以极具竞争力的价格升级成HiSeq2500,升级主要是针对一些部件的更改。   除了硬件维护,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还着重介绍了Illumina的“软件”方面。Illumina一直非常重视一点,销售给客户的是整套的解决方案而非仪器本身。事实上,Illumina也在一直帮助客户开发、拓展测序应用领域,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截至目前为止,Illumina已经成功的协助客户在新药筛选、临床诊断、癌症基因检测、动植物基因组测序、生物能源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另外,Illumina还推出了Certified Service Provider(CSPro)业务。该业务在世界范围内选择一些拥有Illumina仪器的第三方实验室进行认证,签订合作协议,旨在建立一个拥有统一、严格标准的服务商体系,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测序服务。销售部经理江滔先生表示,目前国内,华大基因已经成为Illumina的认证服务商,北京、上海还有2-3家实验室正在认证中,预计在他们成为Illumina的合作伙伴后,国内用户将会享受到更好、更及时的测序服务。   Illumina公司市场部经理刘雪燕女士还补充介绍了公司努力将科研成果向应用方面转化的一些情况。如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筛查,农业育种等领域,尤其在辅助癌症治疗方案的确立,产前诊断,一些疾病用药的疗效评估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进展。这些进展必然会带动医疗诊断行业乃至整个生命科学的革命性变化,相信Illumina公司也会一直在基因测序方面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加速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后记:   Illumina公司无论在产品性能还是服务质量上都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并以客户满意为己任不断地进行完善和提升,相信这就是Illumina得到客户广泛认可和好评的法宝,也是Illumina堪比苹果公司的信心来源。   如今,二代测序技术日新月异,已经从科研院所、大型实验室逐渐推广到中小型实验室,既预示着个人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也预示着各大基因测序公司新一轮竞争的开始。采访中,市场部经理刘雪雁女士表示,面对挑战,Illumina公司将继续努力,把读长的增加、通量的提高、数据分析的简化以及成本的下降作为研发的重点,逐步取代毛细管测序,引领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客户走入基因革命的新时代。 采访编辑:刘立洋 附录:Illumina公司网站 http://www.illumina.com.cn/
  • 295万!清华大学超灵敏高分辨靶向蛋白标志物组学检测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清设招第20221063号(0873-2201HW3L0997)项目名称:清华大学超灵敏高分辨靶向蛋白标志物组学检测仪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95.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1.本次招标共1包:包号名称数量预算金额(人民币万元)是否接受进口产品投标1超灵敏高分辨靶向蛋白标志物组学检测仪1批295是 本次招标、投标、评标均以包为单位,投标人须以包为单位进行投标,如有多包,可投一包或多包,但不得拆包,不完整的投标将被拒绝。本项目为非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本项目所属行业为工业。2.采购用途:用于教学科研。以上货物的供应、运输、安装调试、培训及售后服务具体招标内容和要求,以本招标文件中商务、技术和服务的相应规定为准。3.需要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本项目落实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支持监狱企业发展、促进残疾人就业等政府采购政策。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之日起至质保期满结束。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0997采购需求.pdf
  • 热烈庆祝无锡中科光电总经理万学平入选为无锡新吴区第一届政协委员
    2016年6月2日无锡市新吴区第一届政协会议通过了无锡市新吴区第一届政协委员会委员名单。此次会议共有178人入选,入选人员分别来自不同的行业。在科技界24名入选名单中,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先生入选为其中一员。 万学平先生的入选是无锡新吴区党和政府对中科光电在科技创新方面影响力的肯定,同时也预示着无锡中科光电又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无锡中科光电在万学平先生的领导下,将更加紧密的团结在新吴区党和政府周围,为新吴区的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献计献策。作为环境立体监测设备领域的国有科技型企业,中科光电将全面助力新吴区科技技术发展,力求在科技创新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提高支撑核心业务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开放合作,强化协同创新,提升科技资源效益。我们也将有更伟大的雄心和战略去开创环境立体监测技术新的辉煌,为环保科技事业作出贡献。
  • 科研人员设计出一种应用于血液中凝血酶精准检测的高灵敏度传感器
    近期,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智能所吴正岩和张嘉团队设计出一种高灵敏度的适配体传感器,可以实现对血液中凝血酶浓度的精准检测。相关研究成果已被分析化学领域权威期刊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接收发表。 传感器的制备及检测机理图   凝血酶是一种蛋白水解酶,能催化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促进血液凝固,与白血病、血栓性疾病、血管壁炎症、阿尔茨海默症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在正常情况下,血液中不存在凝血酶,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由凝血酶原转化生成。因此,精准地检测低浓度凝血酶对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药物疗效的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此类问题,课题组开发出高灵敏度的适配体传感器,利用具有优异电子传输通道的Ti3C2Tx MXene多级孔结构框架作为传感材料,同时选择具有高的电催化效应的金属纳米探针作为信号放大器,构建出应用于血液中凝血酶精准检测的高灵敏度适配体传感器。该传感器可以检测皮摩尔浓度的凝血酶,同时也展现出优异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该研究工作得到安徽省高校协同创新计划项目、安徽省科技重大专项的资助与支持。
  • 舜宇恒平仪器获得2009年科学仪器创新奖、科学仪器贡献奖
    2009年6月2日,由上海科学仪器自主研制协作服务联盟和中国国际生物技术和仪器设备博览会主办的&ldquo 2009年科学仪器创新奖、科学仪器贡献奖&rdquo 颁奖礼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博导庄松林、上科院院长助理韩华、市科委副总师陈晓华、上海发明家协会名誉理事长李树均等有关领导和专家出席了颁奖大会。上海市分析测试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马兰凤致颁奖词。 此次评奖活动经过专家的仔细评审,本次共评出10个科学仪器创新奖,12个科学仪器贡献奖。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的AD04-03易制毒化学品检测仪获得2009年科学仪器创新奖。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新强获得2009年科学仪器贡献奖。
  •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高度聚焦、创新人才、运营机制是环保企业的三大制胜法宝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主持人:据了解中科光电拥有国内顶尖的技术专家与科研创新团队,您能谈谈相关情况吗?万学平:关于科技创新,我有几个方面的体会。第一,要“聚焦”。高度聚焦一个行业、一个细分市场上。中科光电的聚焦核心是在大气环境立体监测技术、产品和应用上,坚持以此为创新主干再往外延伸,这条路才能走很远。第二,创新人才要充足。创新理念要靠有创新能力的队伍实现。中科光电在人才队伍上有先天优势,本身是由中科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专家团队发起成立的,除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外,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名,863领域专家2人。从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工程应用的研究员、高级工程师、技术员超过50人,65%以上为硕士、博士学历。在非常多的技术沉淀的基础上,我们特别重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社会上广泛吸收专业人才。因为近年来环境监测技术应用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应用需要多学科人才的配合,包括大气科学、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大气遥感等,我们把这些人才综合起来,才会做的更有深度。第三,好的运营机制。好的队伍缺乏好的运营机制保障就无法高效率、高质量的产出。作为聚光科技旗下控股的子公司,秉承了聚光的运营体制,这种传承对我们的创新质量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作用。主持人:关于环保产业人才流动性大,吸引力相对较低等问题,您有哪些体会和变化?万学平:我认为这些现象与整个环保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比如环境监测分析仪器行业里,原来是散点状态,集中度不高,随着集中度越来越高,我相信人才流动会放缓,更好的更稳定的平台对人才更有吸引力,才能给予个人综合性的成长。主持人:这次参加中国国际环保展,中科光电带来什么新产品新技术,有哪些亮点?万学平:中科光电在大气环境遥感监测技术研究、产品开发与集成应用的战略方向上,每年不断分析总结,都会推出新的产品和应用。近年来,大气污染防治形势变化较快,从“大气十条”的制定、实施、完成到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提出,特别是要打赢蓝天保卫战,各地、各区域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不断升级,这个过程中,作为企业就会感受到需求的微妙变化。最新的体会是,如何把环境监测和环境执法、环境监管打通,让监测成果直接为空气质量达标和大气环境改善提供有效的支撑和服务,这是目前比较活跃的需求。从产品角度来看,过去是监测单一颗粒物的激光雷达,现在发展到可以监测多种污染物指标的激光雷达。原来只有气溶胶技术,慢慢有了大气臭氧探测激光雷达,今年又推出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双镜微脉冲雷达)、大气环境遥感监察执法车的技术与服务、风廓线雷达等,可能明年就有激光雷达在监测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上的应用。目前把多指标集成在一台设备上困难比较大,因为关键的光源技术、监测技术还达不到要求,可能是单一指标或者一两个指标的结合。刘院士有一句话,激光雷达未来总的发展方向是能够探测任意路径上的物理、化学参数,从大气污染防治的角度来讲,这项技术还是有比较广的发展空间。第二,中科光电的产品结合不同应用场景和需求,产品类型也在不断丰富。比如气溶胶激光雷达,原来只有一款产品。现在针对国家空气质量监测和评价体系需要,有很多类型的监测站,像超级站、颗粒物组分站、光化学成分站、区域输送传输站等,针对这些不同的监测站,我们在产品配置、产品形式上不断创新。第三,现在的监测仪器有小型化、便携化的趋势。小型化是把激光雷达慢慢的传感器化,这是未来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比如我们这次参展的小型激光雷达,除了传统测气溶胶的功能外,还集成了视频技术、无线传输和云计算技术,能与其他监测参数快速融合联用的技术,使之成为智能设备。未来,我们要把光学技术和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更好地结合起来,使监测仪器专业化提高同时增强智能化。来源:中国环境报
  • 雪迪龙崂应怡文佳明等获评AAA级环保信用等级
    根据原全国整规办《关于印发〈商会协会行业信用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整规办发[2005]29号)以及商务部信用工作办公室、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关于行业信用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商秩字[2009]7号)的文件要求,经商务部信用工作办公室、国资委行业协会联系办公室《关于公布第七批行业信用评价参与单位名单的通知》(商信用函[2011]2号)批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批环保产业行业信用等级评价工作。北京雪迪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怡文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崂山应用技术研究所、青岛佳明测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杭州富铭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等仪器企业于近日在环保护业行业企业信用等级评价中,获评AAA级信用等级,并在第十三届中国国际环保展览会期间举办的仪式上,接受了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颁发的奖牌。 信用等级A级以上企业接受颁牌 信用等级A级以上企业接受颁牌 信用等级A级以上企业接受颁牌 信用等级A级以上企业接受颁牌 信用等级A级以上企业接受颁牌 雪迪龙、怡文环境、青岛崂应、青岛佳明、宇星科技、杭州富铭等此次获评AAA级信用等级。
  • 直播中国国际环保展 | 高端装备+高质量服务,为环境持续改善提供强大支撑 ——专访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学平(右)接受采访  主持人:万总您好,贵公司是一家科技型公司,请问这次展会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新产品、新技术呢?  万学平:中科光电的核心技术路线是立体监测装备集成和综合应用,我们每年会推出一两款新产品和新应用,从大气颗粒物激光雷达到臭氧探测激光雷达、温湿度激光雷达和风激光雷达,我们在立体监测领域提供和气象、环境相关的五条廓线——颗粒物、臭氧、风、温度、湿度,由这五条廓线结合卫星和地面数据,能够更好地分析大气环境质量的时空演变过程。  今年展会上,除了传统的颗粒物和臭氧激光雷达以外,我们还推出了温度和湿度激光雷达。以前,大气层物理气象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逆温层,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扩散,所以在监测过程中,我们很难知道在不同空间高度上的温湿度现状,以及变化过程的数据,现在,有了温湿度的空间数据,对了解雾霾生消过程有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还带来了新一代便携式的颗粒物激光雷达,它有两个特点:小型化和高集成度。这款激光雷达不仅能提供污染物信息,还能提供影像信息和位置信息,将来可以广泛应用于污染物溯源和污染源监控。这款设备也搭载了高清晰度自动摄像机,具备一定的雾霾透视功能,所以在不利气象条件下也能发挥较好作用。  这次在展会上展出的是移动超站,是我们在国内率先推出的,去年在厦门金砖会议上初次试水,目前已经在福建省、甘肃省形成产品和应用了。  主持人:我发现每年您都有新技术和新产品带过来,除了今年的新产品,未来还有什么规划,比如技术、项目或地方政府的配合方面?  万学平:我觉得一方面,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要往“真准全”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要解决地方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问题,除了环境监测以外,我们需要把管理、管控和信息化等充分结合起来,变成地方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服务支撑。  中科光电未来的发展方向围绕两条主线,一是进一步创新、发展立体监测核心高端装备。目前我们已经具备了五条廓线的监测能力,后续还可能往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等方向进一步发展。除了装备本身的集成和应用以外,我们希望在核心装备的核心部件上能够解决国产化问题,包括原来比较受制约的激光器问题。总的来说,从技术到部件,甚至器件,我们希望在装备的整个创新体系上有所发展。  二是提供高质量服务。我们的理解是,“蓝天保卫战”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性的环境质量改善工作,作为给地方提供解决方案的服务支撑,要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装备集成、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  所谓装备能力,就是未来地方需要一个区域性、一体化的立体监测网;信息化建设方面,需要把管理目标、管理任务,以及企业污染排放管控和区域环境质量评价等形成一个动态闭环系统,通过信息化平台把数据分析、预警和公众分享等信息打通。实现这些的前提是要建立一个跨学科的高层次人才队伍,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环境“医生”,从监测到预警、管控,都能够服务地方。  总之,中科光电围绕高端装备和高质量服务两条主线,积极构建高质量服务的三个重要能力支撑,即“一网一平台一队伍”。不断提升综合能力,在持续性环境质量改善过程中,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
  • 从Illumina MiniSeq 开始着手NGS
    作者:Allison Yunghans,公共卫生硕士,研究助理,Illumina核心应用组如今,全世界都知道了Illumina的新款测序仪——MiniSeq,它是专为那些需要简单实惠、但功能强大的靶向测序方案的研究人员而设计的。不过,我试用这个小仪器已有几个月的时间,当时我加入了Illumina核心应用组。我的背景是普通生物学和公共卫生,尽管我曾经在科研和工业实验室担任研究助理,但我对新一代测序(NGS)没有任何经验。虽然掌握对工作很关键的技术和应用还存在挑战,但我能相对轻松地安排实验并运行。从指导运行设置到数据分析的功能,自始至终,MiniSeq都在为我这样的NGS新手用户而考虑。我的职责之一是支持Illumina的文库制备产品,包括TruSeq? Targeted RNA,一种对几十至几千个基因同时进行表达谱分析的扩增子方法。在文库制备之后,我将在MiSeq?上测序我的文库,并在BaseSpace?上分析数据,MiSeq是近几年Illumina主力的桌上型测序系统。尽管MiSeq系统是用户友好的,但是当我开始使用MiniSeq时,我还是惊讶地发现了更多简单和有用的功能,它们来自MiSeq和NextSeq?系统的最佳创意组合。MiniSeq流动槽是干燥包装的,这节省了MiSeq流动槽因为液态运输所需的准备时间。MiniSeq一体化试剂盒的设计节省了实验所需的时间和空间。MiniSeq的进一步改进包括,试剂盒是全包的,含有全部洗涤液,因此不需要在每次运行时购买和识别不同的缓冲液和部件。同时,MiniSeq是Illumina台式测序系统中占地面积最小的,只有18 x 19英寸,将更多实验室台面上空间留给其他任务。MiniSeq运行所需的设置时间极少;最终的文库准备只需要不到10分钟。仪器设置简单至极,屏幕上一步一步的动画指引我完成上样试剂盒和流动槽的过程。经过一些系统检查,仪器就可以开始运行了。MiniSeq在大约24小时内即可完成2 x 150 bp的测序运行,使得计划第二天下一次运行更加容易。仪器还显示了运行大约在什么时候完成。图1:运行过程中MiniSeq控制软件的截屏,它显示了预计的完成时间。当运行完成时,MiniSeq直接进入洗涤过程,像NextSeq一样,因此直到计划下一次运行才需要回到仪器边。MiniSeq系统也有在运行后自动将试剂盒中的所有试剂清理到废液瓶中的选项,协助安全处理用过的试剂盒。与Illumina其他的测序系统一样,MiniSeq与BaseSpace完全兼容。不过MiniSeq最棒的地方在于:此系统内置Illumina新的Local Run Manager软件。这个仪器上的软件追踪运行,并自动开展数据分析。我曾以为所有的NGS分析都绝对需要大型的计算机系统或BaseSpace这样的云端分析环境(你仍然可以使用这些来分析),但Local Run Manager不同– 所有分析都在MiniSeq上自动完成。通过Local Run Manager来设置运行非常简单,可以通过标准的网页浏览器来操作。第一步是选择预先设定好的应用。Local Run Manager可以选择一个预定义的模板来作为你的模板,以方便设置所需的读长和样品索引,并输入样品信息。图2:Local Run Manager上的TruSeq Targeted RNA运行设置我喜欢在设置界面剪切和粘贴文库和样品信息,或导入简单模板这样的功能。Local Run Manager运行模板还可以让你选择分析的选项。在设置运行并完成后,Local Run Manager将自动开展分析,并生成报告,总结运行的测序结果。图中显示了一些结果,是利用Local Run Manager Targeted RNA流程分析我的Targeted RNA文库所产生的。同样,这一切都在MiniSeq仪器上完成– 不需要大型计算机系统或连接到云端。对于那些不使用云计算的实验室,或作为生物信息学家开展更广泛分析之前的第一轮自动分析,这的确是一个很大的好处。图3:Local Run Manager中显示的TruSeq Targeted RNA结果。曲线和表格显示了人脑参考RNA(HBRR)的两个技术重复之间的基因表达计数数据。表格中选中的EGFR基因突出显示了散点图中的特定数据点(红色)。我很享受与Illumina的团队一起工作,为MiniSeq和Local Run Manager赋予生命。我想,那些一直想着手NGS但又担心设备太过复杂或没有足够的IT和生物信息学支持的研究人员,将会惊喜地看到MiniSeq在你手中的表现。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