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替诺福韦二乙酯

仪器信息网替诺福韦二乙酯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替诺福韦二乙酯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替诺福韦二乙酯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替诺福韦二乙酯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替诺福韦二乙酯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替诺福韦二乙酯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替诺福韦二乙酯相关的解决方案。

替诺福韦二乙酯相关的论坛

  • 【原创】替诺福韦酯-最具成本效能的第5代抗乙肝新药

    20X106 copy/ml,并持续至少一年,其中四例HbeAg阳性。加用替诺福韦酯后,经24到30周治疗,患者HBV载量降至均数为5460 copy/ml(4000-7800),前后对比差异显著。10例经拉米夫定治疗出现耐药,换用阿德福韦再次出现耐药的慢性乙肝患者,经替诺福韦酯单一治疗,至12个月时HBV DNA下降4.4log10 copy/ml,治疗17个月时,5例患者HBV DN

  • COTO标准品|诺福韦杂质研究

    替诺福韦杂质是一种化学物质,它是替诺福韦的同分异构体或相关化合物。替诺福韦是一种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用于治疗HIV和乙型肝炎。COTO标准品是一种高纯度的标准物质,用于测定替诺福韦及其杂质的纯度、含量和化学性质。通过与COTO标准品进行对比和分析,可以确定替诺福韦及其杂质的结构、组成和含量,从而保证替诺福韦的质量和安全性。在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COTO标准品的使用非常重要。它可以提供可靠的参照物,用于质量控制、药物分析和化学计量学研究。通过使用COTO标准品,可以确保替诺福韦及其杂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保障。总的来说,COTO标准品在替诺福韦杂质的研究和控制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使用COTO标准品,可以更好地了解替诺福韦及其杂质的性质和含量,从而确保药物的安全和有效性。同时,也需要加强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和监督,加强质量标准和监管措施的执行力度,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

  • 迟来的美丽-迎接2017年,原创2-Welchrom® C18测定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迟来的美丽-迎接2017年,原创2-Welchrom® C18测定富马酸替诺福韦酯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2005_01_1621890_3.png迎接2017年,原创2。由于前段时间网络问题以及电脑问题,一直没有上传文章,这周上传文章,谢谢大家的关心。色谱柱sn:W13211841,pn:00310-02041(5μm,150mm×4.6mm)标准:参照网址截图,网址:http://www.drugfuture.com/standard/search.aspx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555_01_1621890_3.png呵呵,无意给京东打广告了哈!简介:用途核苷酸逆转录酶抑制剂,是替诺福韦(PMPA,2)的前药,临床主要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2008年4月和8月,欧盟和美国FDA根据大量的临床试验结果,又分别批准其用于治疗乙型肝炎(乙肝),并被专家和媒体誉为最好的抗乙肝药物之一。无疑将进一步扩大其销售额,值得仿制开发。替诺福韦酯在中国的核心专利有两个即CN100384859C和CN100383148C,分别保护了替诺福韦酯化合物、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盐及其晶型。这两个专利都已授权,到期时间为2017年7月25日和2018年7月23日。参照网站截图,网址:http://www.chemicalbook.com/ChemicalProductProperty_CN_CB7946998.htm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552_01_1621890_3.png色谱条件自拟:流动相为乙腈-pH值约为3.8的0.1M醋酸铵溶液(40:60),检测波长为263nm,进样量为10μl,分析时间约为20分钟。操作:取本品适量置20ml容量瓶中,先用适量乙腈使溶解并加流动相并稀释制成每1ml约含富马酸替诺福韦酯2mg的溶液作为供试液。本品空白溶剂为流动相。取以上供试液注入液相色谱仪中并记录色谱图,其典型色谱图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07_01_1621890_3.png保留时间约为2.3分钟的色谱峰为富马酸色谱峰,16.3分钟的色谱峰为我们的活性成分(API)替诺福韦酯。多来几张漂亮的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11_01_162189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12_01_162189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12_02_1621890_3.png大家感觉图谱不错嘛!拖尾因子、分离度和理论板数等色谱参数是不是杠杠的,当我们看到事物光鲜的一面,必定有其非常丑陋的蜕化过程,如茧化蝶。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19_01_162189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21_01_1621890_3.png富马酸替诺福韦酯的未提纯前的色谱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23_01_1621890_3.png出峰时间约为2.4分钟为富马酸,出峰时间约为14.4分钟为我们想要得到的目标物。全图: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27_01_1621890_3.png当它还是蚕茧的时候,毫无端倪看出有蝶的影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33_01_1621890_3.png可能它本身就是蚕茧,。。。我也没有看出哈!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49_01_1621890_3.png失望,彷徨、、、慢慢的,只要我期待,我们努力。。。世界会为我们改变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55_01_162189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56_01_162189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56_02_162189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56_03_162189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57_01_1621890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2/201702261657_02_1621890_3.png小结,感谢合成同志们的不懈努力以及分析同志们的坚持,终于化茧为蝶。也感谢月旭公司提供的色谱柱能在如此复杂的样品中,还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因为在提纯过程中,用到很多高浓度的盐及酸碱,若色谱柱崩溃了,估计会让分析走很多的弯路或让合成的同志“无计可施”,就如同我们去旅行,路还是那么远,那么崎岖,作为坚持到达旅途目的地的我们,需要有耐心,更需要好的旅行车,月旭公司的色谱柱就是我们值得信赖的“伙伴”。

  • Wavefunction:2012年诺贝尔奖预测

    预测每年的诺贝尔奖变得越来越容易(我说的是预测,而不是证实人们的预测),这是因为尽管有一些变化,但是往上年的名单上添加的选项确实非常少。如今,我能够高兴地将Plucky Palladists从名单中划掉。像以前一样,我将名单中的选项分化为“简单”和“困难”两类,并且对每个预测给出正反两面的看法。下面给出的是对我去年的名单进行修正和更新后的版本。Paul已经剔除一些预测选项。简单的预测选项是那些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发现;这些发现每年不可避免地被人们纳入到列表之中,Plucky Palladists明显是属于此类。困难的预测选项是那些很少被人预测的发现或者那些‘不是显而易见的’发现。但是如何精确地界定非显而易见性发现的重要性呢?那么,我对因非显而易见性发现而授予一个人诺贝尔奖给出的评判标准之一就是在一个领域获得的总体成就,而不是特定发现,这就像授予拄着手杖的男性和女性终身成就学术奖。这些预测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更难作出,这是因为因一个领域取得的成就而获奖要比特定发现非常少见。当预测诺贝尔奖时,对那些让一个人作出“当然,这是显而易见的”判断的发现也应保持慎重。授予诺贝尔奖的电荷耦合装置(2009年)、集成芯片(2000年)和体外受精(2010年)属于这类。

  • CATO独家 |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富马酸沃诺拉赞杂质

    CATO独家 | 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富马酸沃诺拉赞杂质

    ◇关于[font=UICTFontTextStyleBody]富马酸沃诺拉赞杂质[/font][font=UICTFontTextStyleBody][/font] 富马酸沃诺拉赞是一种抑酸的药物,又称为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通过[font=.pingfang sc]竞争性的阻断[/font]H+,K+-ATP酶(质子泵)K+结合位点,抑制了K+对H+,K+-ATP酶(质子泵)的结合作用,从而达到抑制了胃酸分泌的效果,除此之外还可以抑制胃肠道上部黏膜损伤的形成,在临床上可以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富马酸沃诺拉赞与普通抑制胃酸的药物,例如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相比较,本品因为无需肠溶包衣,所以奇效更快,效果时间也更长。 [font=UICTFontTextStyleBody]CATO[/font]标准品提供的[font=UICTFontTextStyleBody]富马酸沃诺拉赞杂质[/font],可以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font=UICTFontTextStyleBody][font=.pingfang sc] [/font][/font][img=,631,80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2/202402021602111695_2371_6381607_3.png!w631x804.jpg[/img][font=UICTFontTextStyleBody] [/font]

  • 【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美两科学家获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人罗伯特·J·莱夫科维茨和布赖恩·K·科比尔卡因为对蛋白受体的研究而获得201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诺贝尔化学奖评审委员会认定,两名获奖者对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所获成果具有“奠基意义”,揭示了这一类重要受体发挥作用的内在机理。在新闻发布会现场,宣布这一消息后,一名委员会成员10日向新华社驻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一名记者确认,两人获奖成果涉及医学,堪称“跨界”成果。寻“受体”莱夫科维茨及其同事的获奖研究始于1968年,针对生物细胞“感知”周围环境的能力,试图解密肾上腺素之类激素物质促生血压升高和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的机理。这以前,科学界推测,细胞表面包含某种激素“受体”。在莱夫科维茨的实验室内,研究人员把一种碘同位素附着到多种激素物质上,借助同位素的辐射性状追踪以至揭示多种激素受体,包括β肾上腺素受体。他的研究小组最终在细胞壁内分离出β肾上腺素受体,继而对这种受体发挥作用的机理形成了初步认识。依照现有理解,人体包含数以10亿计个细胞,由这些细胞构成一个相互作用、精细调适的系统,而每个细胞都包含细小的受体。受体的作用,是让细胞感知所处环境,进而调整并适应环境。再“挑战”科比尔卡二十世纪80年代加入莱夫科维茨的研究小组,接受一项挑战,即在人类染色体基因组中确定为β肾上腺素受体“编码”的特定基因。在包含浩瀚信息的人体基因组中,科比尔卡以创新方式实现了这一目标。后续研究中,借助对与β肾上腺素受体相关基因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受体与促使眼睛具备捕捉光线能力的受体相似。他们意识到,存在一整类受体,不仅形似,发挥作用的机理也相同。这类受体如今名为G蛋白偶联受体。诺奖评审委员会在向媒体发布的新闻稿中介绍,大约1000种基因为G蛋白偶联受体“编码”,与人体对光线、味觉和气味的感知以及肾上腺素、组胺、多巴胺和血清素等物质相关。显“跨界”评审委员会说,现有所有药物中,大约半数借助G蛋白偶联受体发挥效用。2011年,科比尔卡实现一项新突破:他主持的研究小组捕捉到β肾上腺素受体的画面,恰逢它由某一种激素激化、向细胞发出“信号”的瞬间。评审委员会说,这一画面,集几十年研究成果为一体,是“分子层面的杰作”。与莱夫科维茨和科比尔卡的学历以及两人的研究历程吻合,本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似乎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有某种“渗透”,无法界定包含更多化学因素还是更多医学因素。现场回答新华社记者刘一楠提问时,一名评审委员说,本年度获奖成果确实涉及化学和医学,这种“跨界”现象构成科学“美感”。审视近些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相对集中在材料学和生物化学领域;材料学多与物理关联,生物化学多与医学关联。=================================================================================================相关话题:1、【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89946/2、【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会被独揽吗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90582/3、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0/4293043/4、【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美两科学家获化学诺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1/4296824/5、聊聊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分析仪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4/4302440/

  • 【分享】诺贝尔奖之2010----生理学或医学奖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4日宣布,将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有“试管婴儿之父”之称的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位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卡罗琳医学院的诺贝尔大会称,“他的贡献代表了现代医学发展的里程碑。”“他的成就使治疗不育症成为可能,不育症折磨着包括全世界10%以上夫妇在内的庞大人群。” 罗伯特·爱德华兹现为英国剑桥大学教授,被称为“试管婴儿之父”。他1925年出生于英国曼彻斯特,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兵役。战后,爱德华兹先后在英国威尔士大学、爱丁堡大学学习生物学,于1955年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其博士毕业论文是有关在实验鼠体内培育胚胎的研究。  1958年,爱德华兹进入英国医学研究院,开始在生殖医学领域的研究。从1963年起,爱德华兹开始在剑桥大学供职,并与帕特里克·斯特普托研发出体外受精技术,即试管婴儿技术。基于这一技术,1978年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路易丝·布朗出生。随后,爱德华兹与斯特普托又共同创立了全球首个体外受精研究中心——伯恩霍尔生殖医学中心。爱德华兹多年来一直担任该中心研究部主任,并同时担任生殖医学领域多个有影响力刊物的主编。  在获得今年诺贝尔奖前,罗伯特·爱德华兹已多项荣誉加身。2001年,这位“试管婴儿之父”获得艾伯特·拉斯克医学研究奖,而这一奖项的得奖者中有一多半获得过诺贝尔奖。

  • 【分享】L著名科学家 米华罗蒙诺索夫

    中文名称: 米华罗蒙诺索夫   外文名: LOMON0SOV,MIKHALL VASILEVICH   生卒年: 公元1711年—1765年   洲: 欧洲   国别: 俄国   省: 霍尔莫果尔罗蒙诺索夫1711年生于俄国霍尔莫果尔海滨的渔民之家,1730年冒充贵族子弟考入了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在这里,几年的功夫他就掌握了拉丁语、俄语和数学,学习成绩名列前矛。173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被保送入彼得堡科学院学习。1736年春天,作为三名优秀学生代表之一的罗蒙诺索夫被派往德国学习。在马尔堡,得到了欧洲公认的科学巨匠--克里斯蒂安沃尔夫的指导。罗蒙诺索夫喜欢听这位教授讲的课,他同意沃尔夫的见解,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应该是实验。罗蒙诺索夫阅读了介绍波义耳和伽里略最新发现的资料,以及沃尔夫本人的许多新理论。但是沃尔夫的声望并没有防碍罗蒙诺索夫对于沃尔夫的许多假说批判态度。在科学上,他力求担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对其他科学家的假说,他的态度也是如此。借助于实验,罗蒙诺索夫推翻了1703年施塔尔提出院“燃素”学说。罗蒙诺索夫是最早应用天平来测量化学反应重量关系的化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包括推翻“燃素”学说的实验)之后,1756年,罗蒙诺索夫提出了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观点。1748年,罗蒙诺索夫创办了俄国第一个装备有精密的分析天平等仪器的化学实验室。他最先将定量方法引入化学分析中。1751年以后,他进行了二十多种试剂及其同各种溶剂互相作用,以及其他许多化学反应实验。1752年,他起草了关于物理化学的教学大纲。对于俄国的教育事业,罗蒙诺索夫作出了巨大的努力,1755年,他创办了莫斯科大学。由于罗蒙诺索夫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刻苦努力的工作,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1765年月4月4日,这位伟大的科学家病逝了。终年54岁。这对俄国科学界是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研究领域:罗蒙诺索夫在物理、化学、天文、地质、仪器制造、哲学和文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借助于实验,罗蒙诺索夫推翻了1703年施塔尔提出的“燃素”学说。罗蒙诺索夫准备了专用的玻璃容器,分别放入铅屑、铜屑和铁屑,将容器口封死,而后加热,最后铅屑溶化了,光闪闪的银白色容器镀上了一层灰黄色;红色的铜屑变成了暗褐色粉末;铁屑变黑了。“燃素”是否进入了容器?它是否同金属化合了?如果它进入了容器,那么容器的重量就应该增加,但称重结果表明,这些容器的重量都没有变化!而金属灰却比原来重了。据此,罗蒙诺索夫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金属没有与“燃素”化合!因为所有的容器重量都没有变化,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然而容器内部有一定数量的空气,肯定是金属与空气的微粒化合了!因此重量增加了,有多少空气与金属化合,金属就应该增重多少!”。罗蒙诺索夫是最早应用天平来测量化学反应重量关系的化学家,经过大量的实验之后,1756年,罗蒙诺索夫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量。”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作为化学科学基石的质量守恒定律。实际上,早在1748年2月16日,在罗蒙诺索夫写给彼得堡科学院院士列昂纳德.欧拉的信中就曾经写道:“自然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都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失去多少,另一种东西就获得多少。因此,如果某个物体增加了若干物质,另一物体必然有若干物质消失。我在梦中消耗了多少小时,那么我必然失眠多少小时,如此等等。因为这是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所以它也应推广适应运动的诸法则:一个物体如果靠本身的动力,引起另一物体产生运动,那么前者由于推动而失去的动量,必然等于后者受推动时获得的动量。”应该说,这种观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的雏形。在物理学方面,罗蒙诺索夫创立了热的动力学说,指出热是物质本身内部的运动,从本质上解释了热的现象;他提出了气体分子运动论,认为空气微粒对容器器壁的撞击是空气产生压力的结果;1741年,他创立了物质结构的原子一分子学说,认为微粒(分子)由极小的粒子--(原子)所组成,如果物质是由同一种粒子组成的,它便是单质;如果物质是由几种不同粒子组成的,它们便是化合物,物质的性质并不是偶然形成的,它取决于组成物体微粒的性质……。这些理论为俄国的物理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相关作品:《关于冷和热的原因的探讨》《试论空气的弹力》《论化学的效用》《真实物体化学概论》《论地层》《数理化学原理》《占领霍亭》——俄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首新体长诗《俄语修辞学》《俄语语法》《波尔塔瓦战役》——美术作品

  • 诺贝尔化学奖成果为制药业带来变革

    对于一些科学家而言,荣获诺贝尔奖也许意味着硕果累累的科研生涯的终结。但对于57岁的诺贝尔化学奖得主Brian Kobilka博士而言,这仅仅是开始。他是加利弗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的教授,导师 Robert Lefkowitz博士,是北卡杜克大学医学院的教授,一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Kobilka 在他加利弗尼亚州帕洛阿尔托的家里接受了电话采访,他是在周三早晨得知自己获奖消息的。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科学家们各自或合作以期解读一类命名为G-蛋白偶联受体或 GPCRs的结构,它们是化学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主要通道。大约有1000个人类基因携带着受体的基因密码,它们参与了一系列的机能,从心脏跳动到大脑工 作,甚至嗅觉细胞都闪现着他们忙碌的影子。一个包括大约数百个受体的亚集,对体内荷尔蒙和神经递质做出应答,它们可以成为药物设计的靶点,许多案例甚至是在研究人员知道这些受体存在之前就已经出现了。大约40%的药物应用这些受体进入细胞,包括 Eli Lilly公司的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片和布里斯托尔梅约公司的糖尿病药物百泌达。问题是这些药物可能作用于不只一个受体,这就意味着,它们具有副作用。“我们越能彻底地解析这些蛋白的结构,就越可能制造出更安全,更有效的药 物,”Kobilka在采访时说。Lefkowitz在20世纪70年代证实了这些受体的存在,它们可以被研究,克隆,控制以设计新的药物。20世纪80 年代,Kobilka在Lefkowitz的实验室工作,他在分子水平确定了受体中每一个原子的精确晶体结构,从而拓展了这个领域,也解决了困惑了科研工 作者很多年的问题。“他们的发现为揭秘荷尔蒙,神经递质和药物控制细胞功能照亮了道路,并为研究可以潜在治疗一系列疾病的新疗法打开了大门,”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Bernadette Byrne 说。这一刻人们已经等待了几十年,长效药物研究者 Sid Topiol说,他是新泽西州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公司 3D-2Drug的首席科学家。“毫无疑问,最最重要的一类药物蛋白即是GPR-偶联受体,”Topiol说,他补充了Kobilka解析蛋白3D结构的 工作,“是药物研发的分水岭。”

  • 那些年一起获的诺贝尔奖

    10月11日,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维库仪器仪表网在此表示祝贺。 同时,2012年诺贝尔奖与自然科学有关的奖项已经全部揭晓。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有数百位科学家因数百项研究成果获奖,那么在这么多研究成果中哪些与仪器相关?又有哪些研究成果最终使得某种仪器诞生?为此,维库仪器仪表网列出以下十项诺贝尔奖,以飨大众。    1、1922年,阿斯顿 (Francis Willian Aston,英国),研究质谱法,发现数规划。1925年,阿斯顿凭借自己发明的质谱仪,发现“质量亏损”现象,获诺贝尔化学奖。  2、1926年,斯维德伯格((Theodor Svedberg,瑞典),发明超离心机,用于分散体系的研究,获诺贝尔化学奖。  3、1952年,马丁 (Arcger Martin,英国)、辛格(Richard Synge,英国),发明分配色谱法,成为色谱法其中一大类别,获诺贝尔化学奖。  4、1953年,泽尔尼克(Frits Zernike,荷兰),发明相衬显微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5、1972 年,穆尔(Stanford Moore,美国)、斯坦 (William H.Stein,美国) 、安芬林 (Christian Borhmer Anfinsen,美国), 研制发明了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利用该仪器解决了有关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复杂的生物化学问题,获诺贝尔化学奖。  6、1979年,科马克 (Allan M. Cormack,美国)、蒙斯菲尔德(英国),发明X 射线断层扫描仪(CT扫描),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7、1981年,西格巴恩(Nicolaas Bloembergen,瑞典),开发高分辨率测量仪器以及对光电子和轻元素的定量分析;肖洛(Arthur L.Schawlow,美国),发明高分辨率的激光光谱仪,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8、1986年,鲁斯卡(Ernst Ruska,德国),设计第一台透射电子显微镜;比尼格(德国)、罗雷尔(Heinrich Rohrer,瑞士),设计第一台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9、1991年,恩斯特 (Richard R.Ernst,瑞士) ,发明了傅立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使核磁共振技术成为化学的基本和必要的工具,获诺贝尔化学奖。  10、2002年,芬恩(John Fenn,美国),田中耕一(日本),发明了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分析法。其中芬恩发明了电喷雾离子源(ESI)、田中耕一发明了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源(MALDI),获诺贝尔化学奖。

  • 中国第一人!施一公获瑞典皇家科学院2014年爱明诺夫奖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3/09/17/496868601_small.png根据清华大学官方网站消息,2013年9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宣布授予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Gregori Aminoff Prize),奖励他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突出贡献,奖金10万瑞典克朗(折合人民币93358.4元),颁奖典礼将于2014年3月31日在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上举行。细胞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是在所有多细胞生物中起关键作用的基本生命过程,细胞凋亡的异常会导致严重病变,比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等等,因此揭示细胞凋亡的分子机理可以加深科学家对这一基本生命过程的了解,并为开发新型抗癌、预防老年痴呆的药物起提供线索。爱明诺夫奖官方新闻稿提到,作为细胞凋亡机制研究的一部分,施一公的蛋白质晶体学研究不仅能让研究者深入了解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还能让他们详细了解蛋白质调节系统的详细机制。除此以外,施一公团队在生物学其他领域也提出了诸多开创性见解,例如,他的研究小组曾经确定了一组与早衰相关的跨膜酶,该酶在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施一公此次获得爱明诺夫奖,是该奖设立35年来,首次颁给中国科学家。对于施一公来说,是实至名归。施一公是中国著名的结构生物学家,长江讲座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千人计划”首批国家特聘专家,现任清华大学教授,生命科学院院长,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其领导的实验室主要运用X-射线晶体学,结合其它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生命科学的基本问题,在细胞凋亡调节机制、生物大分子机器组装与功能、重要膜蛋白结构与机理三个主要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的原创贡献。施一公2013年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成为美国双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爱明诺夫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创建于1739年,以其专设的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而闻名世界。自1901年起,瑞典皇家科学院就开始负责每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的评选,自1968年起,又加入了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瑞典银行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评选。除诺贝尔奖外,瑞典皇家科学院还负责评选克拉福德奖、肖克奖等国际性大奖。爱明诺夫奖同诺贝尔化学奖一样,是属于瑞典皇家学院颁发的国际类奖项,设立于1979年,用以奖励世界范围内在晶体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每年颁发给不超过3名科学家,个别年度空缺。本年度的爱明诺夫奖只有施一公一人获奖。

  • 诺贝尔华裔自然科学奖之四,朱棣文

    朱棣文 (1948.2) 男,祖籍江苏太仓,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汉族,199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第56届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美国能源部长。 http://c.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072e4f7320a446237acaa260a8227246/cb8065380cd79123fdd1a17dad345982b2b78081.jpg 工作的朱棣文朱棣文的父亲朱汝瑾是太仓人,母亲李静贞是天津人,他的祖父母也是太仓人。他们40年代来到美国育有三子,都学有所成。朱棣文排行老二。在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1998年曾经访校一次。   朱棣文1970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学位,1976年获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后留校做了两年博士后研究,1978年到贝尔电话实验室工作,1983年任该实验室量子电子学研究部主任。1987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教授,1990年任该校物理系主任。1993年6月被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7年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与他同获该奖项的是美国科学家威廉·菲利普斯和一法国科学家科昂·塔努吉。还曾获费萨尔国王国际科学奖。1998年6月5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4年6月被任命为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美国能源部下属的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2008年获得美国第56届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美国能源部长。   朱棣文高中毕业时,父亲本不赞成他选择物理学,认为善於绘画的他应该去学建筑,因为物理学界高手太多,不易出成就,而且做实验是枯燥无味的,然而朱棣文却对物理学情有独钟,学问做得津津有味。从1983年起朱棣文开始从事原子冷却技术的研究,1985年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他荣获诺贝尔奖的科研项目的主要工作是1987年到1992年期间在斯坦福大学完成的。   朱棣文从事的是目前世界上最尖端的激光致冷捕捉技术研究,有着非常广泛的实际用途,这项研究为帮助人类了解放射线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特别是深入理解气体在低温下的量子物理特性开辟了道路。在原子与分子物理学中,研究气体的原子与分子相当困难,因为它们即使在室温下,也会以上百公里的速度朝四面八方移动,唯一可行的方法是冷却,然而,一般冷却方法会让气体凝结为液体进而结冻。朱棣文等3位学者则利用激光达到冷却气体的效果,即用激光束(molassos)达到万分之一绝对温度,等于非常接近绝对零度(摄氏零下273度)。原子一旦陷入其中,速度将变得非常缓慢,而变得容易俘获。该技术可以用来做精确测量,特别是做"重力测量";人们还可以利用此技术做成重力分析图,由此解开地球上的许多谜团:例如观察油田的内层、勘探海底或地层内的矿物质,在生物科技上可以解读去氧核糖核酸(DNA)的密码;科学家还可以借此研究“原子激光”,制造精密的电子元件;也可以测量万有引力,进一步发展太空宇航系统,进行准确的地面卫星定位。科学家们普遍认为,这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研究成果。成长背景学生时代  中学时,朱棣文的成绩不算拔尖,倒是他哥哥的成绩是第一名。但上了大学以后,朱棣文说:“我不 http://d.hiphotos.baidu.com/baike/s%3D220/sign=c23ec8acd143ad4ba22e41c2b2025a89/060828381f30e924a394a9384c086e061d95f782.jpg 朱棣文光是学书本上的东西,而是自己想学的就下功夫学。”结果朱棣文成了最优秀的学生,而他哥哥的名字反而无人知晓了。朱棣文后来居上,1970年又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8年,朱棣文进入美国贝尔实验室任研究员;1987年起斯坦福大学教授至今。   朱棣文最早发展出了一套利用激光冷却并捕捉原子的方法。打个比方,犹如以喷水的方式来使一个行进当中的小球静止下来,让它悬浮在空中,把它看个够。这项成就,可使科学家在前人所无法到达的领域内操控物质,同时也是对物理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此,朱棣文从1976年做博士后起整整奋斗了20年的时间。 家庭教育  朱棣文非常感谢父母在学习上给了他们很大的自由度。升到中学后,父母就很少再过问三个孩子的功课,还一直鼓励他们要以自己的兴趣为主来选择科系专业,一旦选定目标就要持之以恒,不懈努力。朱棣文高中毕业时,父亲本不赞成他选择物理学,认为善于绘画的儿子应该去学建筑,因为物理学界高手太多不易出成就,而且做实验是枯燥无味。但朱棣文却对物理学情有独钟,学问做得津津有味。生平履历  其专业为物理应用物理(原子物理);1970年毕业于罗彻斯特大学,获数学学士和物理学学士;1976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   1993年6月,他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1987年,他到斯坦福大学任物理学教授,是该校第一位华裔教授。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6月,朱棣文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2004年8月起,他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是首位掌管这个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的亚裔人士。   目前供职于美国斯坦福大学物理学和应用物理教授。   朱棣文于2008年12月15日被美国新当选总统奥巴马提名出任能源部长。   2009年1月20日,美国联邦参议院无异议通过朱棣文担任能源部长的提名。中西文化    朱棣文是在中西文化共同浸染下成长起来的,他继承了中西文化的

  • 邢志忠:折桂诺贝尔奖的最短科学论文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2/04/04/1332914879_small.jpg从二十世纪初算起,科学家们在基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重要学术成果,几乎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在专业期刊上。那些最终有幸荣获诺贝尔奖的科研成果,毫无疑问都是精品中的精品;而那些记载了重大科学发现的论文,自然也都是学术论文中的上乘之作。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一篇仅仅一、两页纸的学术论文很可能包含了革命性的科学思想或者描述了里程碑式的科学突破,并因此征服全世界,包括诺贝尔奖的评委们。回顾诺贝尔奖一百余年的历史,最短的获奖论文当属居里夫人的长女伊雷娜·约里奥-居里(Irene Joliot-Curie)与丈夫弗雷德里克·约里奥-居里(Frederic Joliot-Curie)于1934年2月10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论文,题目为“一种新型放射性元素的人工产生”。这篇不足一整页纸的学术论文仅有大约620个单词和1个化学反应方程式,但它却是人工放射性的开山问鼎之作,以超乎寻常的速度一举拿下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令后人惊叹不已。另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经典短文是美国生物学家詹姆斯·杜威·沃森(James Dewey Watson)与英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的神来之笔。1953年4月25日,沃森和克里克在这篇题为“核酸的分子结构”的论文中向世人宣告:引导生物发育和生命机能运作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具有双螺旋结构。他们用了大约1100个单词和1张图阐述他们的重大发现,整篇文章的长度仅仅一页出头。1962年,沃森和克里克与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Maurice Wilkins)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弥漫于宇宙全空间的微波背景辐射最早是由美国射电天文学家阿尔诺·艾伦·彭齐亚斯(Arno Allan Penzias)和罗伯特·伍德罗·威尔逊(Robert Woodrow Wilson)在1964年发现的。这一出人意料的观测结果与爱德文·哈勃(Edwin Hubble)观测到宇宙膨胀的事实一道强有力地支持了大爆炸宇宙学。他们的论文 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Astrophysical Journal)1965年第1期上,既没有公式,也没有图表。虽然这篇论文的长度超过了一页半,但由于《天体物理学杂志》属于小开本的期刊,所以该论文的总字数其实只有大约940个单词,比沃森和克里克的那篇经典论文还要短。1978年,彭齐亚斯与威尔逊分享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或许短小精悍的论文承载重大科学发现的时代正渐行渐远,而且今天的科学家也很难再单独或以二人小组的方式从事复杂的测量和实验活动。以高能物理学实验为例,其前沿探索越来越依赖大科学装置,包括庞大而复杂的加速器和探测器。最典型的加速器当属正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运行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那里的一个国际合作组竟然由3000位科学工作者组成,而在每篇论文中罗列出所有作者的名字和工作单位则需要10余页的空间。正因为如此,我们可能愈发怀念二十世纪的科学研究方式和论文写作手法,怀念那些英雄辈出、充满传奇的光荣岁月。(邢志忠,2012年2月29日。本文已正式发表在《科学世界》2012年第四期)

  • 【分享】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

    [center]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center] 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被传为取得经济利益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获得诺贝尔奖。瑞典检察官确认对此事进行了“初步调查”。 上周正值各界名人齐聚斯德哥尔摩欢度诺贝尔周,瑞典广播电台报道了有关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丑闻,该丑闻还未经证实。该电台声称:总部设在伦敦的阿斯利康药物制造公司已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能以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的发现稳得诺贝尔奖。 原因据称是:阿斯利康公司持有抗HPV疫苗的股份,如果有人发现其用途并拿到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闻关注,二者将强强联合。 所谓的诺贝尔奖丑闻很快成为持相反态度者的谈资,他们无视大量的科学证据,始终坚持认为艾滋病毒不是引起艾滋病的原因。其中包括著名记者希礼雅法柏,她曾报道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的诺贝尔贿赂传闻。 当瑞典检察官克里斯范德尔科瓦斯特接受《瑞典医学杂志》采访并表示他正调查是否存在刑事指控时,指控传闻初浮水面。在另一个与美国科学网的电话采访中,范德尔科瓦斯特表示他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但诺贝尔基金会官员和阿斯利康公司都表示他的办公室尚未与他们接触。 诺贝尔基金会执行董事迈克尔索尔曼将此次调查视为让检察机关成为焦点的一个机会。“(范德尔科瓦斯)现在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外交术语应该怎么说来着?”索尔曼说。即:最近,一个连环杀手推翻了他先前的供词并提出上诉,瑞典电视纪录片普遍指责检察官;一些报道称范德尔科瓦斯是在隐瞒了证据的情况下获胜。 至于诺贝尔奖,这些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几乎没有任何证据。首先,阿斯利康公司与抗HPV疫苗的关系是站不住脚的:早在2007年它购买了一家名为MedImmune公司,已经开发出病毒样颗粒(VLP)技术,许可默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使用,都旨在防止HPV感染。但这项技术并不是单单针对HPV,公司正在努力使之适用于VLP和其他其他包括流感在内的类似疫苗。 毫无疑问,阿斯利康公司的利润远不止于此:去年,该公司全球许可证版税收入就达2.36亿美元。但据发言人周毅所称,这在其高达296亿美元的年收入中,仅仅只是沧海一粟。 另有传言斯德哥尔摩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K.L)诺贝尔投票委员会中有两人不抵金钱诱惑,将面临指控。该委员会共有50人,他们的投票将决定谁是诺贝尔医学奖最后的赢家。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药理学家,产生诺贝尔奖候选者的诺贝尔五人委员会主席贝蒂尔弗雷德霍尔姆,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公司在2006年曾支付他1400美元。这笔钱是为支付他在实验室所做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即化合物嘌呤的研究。弗雷德霍尔姆称,这些蛋白质(被称为受体)研究是他的专业,并且这笔钱中的25%被用来支付税款,36%用于研究所经费,其余用于他的实验室的研究预算。 另一个被指控的委员会成员是波安格林,卡罗林斯卡研究所新陈代谢专家,自去年7月25日始任阿斯利康公司董事会成员。据该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中称,去年他当了五个月的非执行董事会成员,得到了约三万美元的工资。 该报告指出,安格林因其科学专业知识被选为董事会成员,并将服务于该公司的科学委员会,在那里他帮助评估研究活动的“质量,诚信和竞争力”。但是,他并不“期望能审查个别研究或许可项目”。 在医学科学界,经济关系在学术家们中并不罕见,关键是这些关系是否被公开。诺贝尔委员会主席HansJrnvall表示他们就是实例。“我们已经知道阿斯利康与某些成员间的关系”,Jrnvall在与美国科学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但没有任何关系或阻碍能左右表决。任何讨论都不能改变委员会在投票时的完整性或委员会为值得尊敬的发现所做的深入调查”。 据Jrnvall称,即便安格林和弗雷德霍尔姆的工作是一个冲突,但他们都没有倾向投票给楚尔豪森,因为他们不知道阿斯利康与抗HPV疫苗有关系。他还驳斥了另一指控,该指控声称阿斯利康公司赞助诺贝尔基金会旗下的子公司--诺贝尔媒体和诺贝尔网络--操控了诺贝尔选拔工作。去年11月份宣布的这个为期三年的赞助,为生理学或医学的诺贝尔奖得主提供讲座、教育网站以及电视纪录片的资金支持。(阿斯利康公司没有透露赞助的具体金额,诺贝尔基金会声称其旗下媒体公司没有提供详细的个人赞助商。) Jrnvall表示,与事实不符的指控自然会烟消云散,但他并不责怪媒体的报道。“一般来说,我们与媒体的关系很融洽”,但这次,他说,“他们大多被蒙蔽了”。信息来源:环球科学

  •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离诺贝尔物理奖有多近?

    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科研成果离诺贝尔物理奖有多近2013年04月11日 来源: 中国科技网 作者: 林莉君 李大庆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410/051365597244421_change_wtt3427_b.jpg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示意图,拓扑非平庸的能带结构产生具有手征性的边缘态,从而导致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http://www.stdaily.com/stdaily/pic/attachement/jpg/site2/20130410/051365597244437_change_wtt3428_b.jpg理论计算得到的磁性拓扑绝缘体多层膜的能带结构和相应的霍尔电导 “这个研究成果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来了诺贝尔物理奖级别的论文,这不仅是清华大学、中科院的喜事,也是整个国家发展中喜事。”4月10日,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教授高度评价了我国科学家的重大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由清华大学薛其坤院士领衔、清华大学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组成的实验团队从实验上首次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美国《科学》杂志于3月14日在线发表这一研究成果。由于此前和量子霍尔效应有关的科研成果已经3获诺贝尔奖,学术界很多人士对这项“可能是量子霍尔效应家族最后一个重要成员”的研究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和期望。那么什么是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对它的研究为什么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兴趣?它的发现有什么重大意义? 重要性 突破摩尔定律瓶颈 加速推动信息技术革命进程 在认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量子霍尔效应。量子霍尔效应,于1980年被德国科学家发现,是整个凝聚态物理领域中重要、最基本的量子效应之一。它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 薛其坤院士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我们使用计算机的时候,会遇到计算机发热、能量损耗、速度变慢等问题。这是因为常态下芯片中的电子运动没有特定的轨道、相互碰撞从而发生能量损耗。而量子霍尔效应则可以对电子的运动制定一个规则,让它们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无前”地前进。“这就好比一辆高级跑车,常态下是在拥挤的农贸市场上前进,而在量子霍尔效应下,则可以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的高速路上前进。”薛其坤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然而,量子霍尔效应的产生需要非常强的磁场,“相当于外加10个计算机大的磁铁,这不但体积庞大,而且价格昂贵,不适合个人电脑和便携式计算机。”薛其坤说,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美妙之处是不需要任何外加磁场,在零磁场中就可以实现量子霍尔态,更容易应用到人们日常所需的电子器件中。 自1988年开始,就不断有理论物理学家提出各种方案,然而在实验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2006年, 美国斯坦福大学张首晟教授领导的理论组成功地预言了二维拓扑绝缘体中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并于2008年指出了在磁性掺杂的拓扑绝缘体中实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新方向。2010年,我国理论物理学家方忠、戴希等与张首晟教授合作,提出磁性掺杂的三维拓扑绝缘体有可能是实现量子化反常霍尔效应的最佳体系。这个方案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德国、美国、日本等有多个世界一流的研究组沿着这个思路在实验上寻找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但一直没有取得突破。 薛其坤团队经过近4年的研究,生长测量了1000多个样品。最终,他们利用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出了高质量的Cr掺杂(Bi,Sb)2Te3拓扑绝缘体磁性薄膜,并在极低温输运测量装置上成功观测到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可在未来解决摩尔定律瓶颈问题,它发现或将带来下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我国科学家为国家争夺了这场信息革命中的战略制高点。”拓扑绝缘体领域的开创者之一、清华大学“千人计划”张首晟教授说。 创新性 让实验材料同时具备“速度、高度和灵巧度” 从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丹于1988年提出可能存在不需要外磁场的量子霍尔效应,到我国科学家为这一预言画上完美句号,中间经过了20多年。课题组成员、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何珂告诉记者:“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现非常困难,需要精准的材料设计、制备与调控。尽管多年来各国科学家提出几种不同的实现途径,但所需的材料和结构非常难以制备,因此在实验上进展缓慢。” “这就如同要求一个运动员同时具有刘翔的速度、姚明的高度和郭晶晶的灵巧度。在实际的材料中实现以上任何一点都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而要同时满足这三点对实验物理学家来讲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课题组成员、清华大学王亚愚教授这样描述实验对材料要求的苛刻程度。 实验中,材料必须具有铁磁性从而存在反常霍尔效应;材料的能带结构必须具有拓扑特性从而具有导电的一维边缘态,即一维导电通道;材料的体内必须为绝缘态从而对导电没有任何贡献,只有一维边缘态参与导电。 2010年,课题组完成了对1纳米到6纳米(头发丝粗细的万分之一)厚度薄膜的生长和输运测量,得到了系统的结果,从而使得准二维超薄膜的生长测量成为可能。 2011年,课题组实现了对拓扑绝缘体能带结构的精密调控,使得其体材料成为真正的绝缘体,去除了其对输运性质的影响。 2012年初,课题组在准二维、体绝缘的拓扑绝缘体中实现了自发长程铁磁性,并利用外加栅极电压对其电子结构进行原位精密调控。 2012年10月,课题组终于发现在一定的外加栅极电压范围内,此材料在零磁场中的反常霍尔电阻达到了量子霍尔效应的特征值h/e2—25800欧姆——世界难题得以攻克。 课题组克服薄膜生长、磁性掺杂、门电压控制、低温输运测量等多道难关,一步一步实现了对拓扑绝缘体的电子结构、长程铁磁序以及能带拓扑结构的精密调控,最终为这一物理现象的实现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下一步我们主要的努力方向是全面测量材料在极低温下的电子结构和输运性质,寻找更好的材料体系,在更高的温度下实现这一效应。那时,也许我们能对其应用前景作更好的判断。”王亚愚告诉记者。 外界评说 这是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 “实验成果出来以后,量子霍尔效应的发现者给我发了一封邮件。他写道:我深信拓扑绝缘体和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科学王冠上的明星。”张首晟向记者展示了这封邮件。 《科学》杂志的一位审稿人说:“这项工作毫无疑问地证实了与普通量子霍尔效应不同来源的单通道边缘态的存在。我认为这是凝聚态物理学一项非常重要的成就。”另一位审稿人说:“这篇文章结束了多年来对无朗道能级的量子霍尔效应的探寻。这是一篇里程碑式的文章。” 延伸阅读 霍尔效应与反常霍尔效应 霍尔效应是美国物理学家霍尔于1879年发现的一个物理效应。在一个通有电流的导体中,如果施加一个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由于洛伦兹力的作用,电子的运动轨迹将产生偏转,从而在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导体两端产生电压,这个电磁输运现象就是著名的霍尔效应。产生的横向电压被称为霍尔电压,霍尔电压与施加的电流之比则被称为霍尔电阻。由于洛伦兹力的大小与磁场成正比,所以霍尔电阻也与磁场成线性变化关系。 1880年,霍尔在研究磁性金属的霍尔效应时发现,即使不加外磁场也可以观测到霍尔效应,这种零磁场中的霍尔效应就是反常霍尔效应。反常霍尔效应与普通的霍尔效应在本质上完全不同,因为这里不存在外磁场对电子的洛伦兹力而产生的运动轨道偏转。反常霍尔电导是由于材料本身的自发磁化而产生的,因此是一类新的重要物理效应。 量子霍尔效应的相关研究已3次获得诺贝尔奖 量子霍尔效应在凝聚态物理的研究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就像一个富矿,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之着迷和献身,他们的成就也多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奖。 1985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德国科学家冯·克利青,他于1980年发现了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1998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美国科学家:美籍华人物理学家崔琦以及施特默、劳弗林。前两人于1982年发现了分数量子霍尔效应,而后者则对这一效应进一步给出了理论解释。 2010年,诺贝尔物理奖颁给了英国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他们俩在2005年发现了石墨烯中的半整数量子霍尔效应。 此外,量子化自旋霍尔效应于2007年被发现,2010年获得欧洲物理奖,2012年获得美国物理学会巴克利奖。(记者 林莉君 李大庆) 《科技日报》(2013-04-11

  • 【分享】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

    [center]阿斯利康涉嫌购买诺贝尔奖被调查[/center]制药巨头阿斯利康被传为取得经济利益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获得诺贝尔奖。瑞典检察官确认对此事进行了“初步调查”。 上周正值各界名人齐聚斯德哥尔摩欢度诺贝尔周,瑞典广播电台报道了有关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丑闻,该丑闻还未经证实。该电台声称:总部设在伦敦的阿斯利康药物制造公司已买通诺贝尔奖表决委员会成员,以帮助哈拉尔德楚尔豪森能以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引发宫颈癌的发现稳得诺贝尔奖。 原因据称是:阿斯利康公司持有抗HPV疫苗的股份,如果有人发现其用途并拿到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奖以及由此带来的新闻关注,二者将强强联合。 所谓的诺贝尔奖丑闻很快成为持相反态度者的谈资,他们无视大量的科学证据,始终坚持认为艾滋病毒不是引起艾滋病的原因。其中包括著名记者希礼雅法柏,她曾报道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滩的诺贝尔贿赂传闻。 当瑞典检察官克里斯范德尔科瓦斯特接受《瑞典医学杂志》采访并表示他正调查是否存在刑事指控时,指控传闻初浮水面。在另一个与美国科学网的电话采访中,范德尔科瓦斯特表示他进行了“初步的调查”,但诺贝尔基金会官员和阿斯利康公司都表示他的办公室尚未与他们接触。 诺贝尔基金会执行董事迈克尔索尔曼将此次调查视为让检察机关成为焦点的一个机会。“(范德尔科瓦斯)现在经常出现在媒体上,外交术语应该怎么说来着?”索尔曼说。即:最近,一个连环杀手推翻了他先前的供词并提出上诉,瑞典电视纪录片普遍指责检察官;一些报道称范德尔科瓦斯是在隐瞒了证据的情况下获胜。 至于诺贝尔奖,这些指控是毫无根据的,几乎没有任何证据。首先,阿斯利康公司与抗HPV疫苗的关系是站不住脚的:早在2007年它购买了一家名为MedImmune公司,已经开发出病毒样颗粒(VLP)技术,许可默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和葛兰素史克公司的宫颈癌疫苗使用,都旨在防止HPV感染。但这项技术并不是单单针对HPV,公司正在努力使之适用于VLP和其他其他包括流感在内的类似疫苗。 毫无疑问,阿斯利康公司的利润远不止于此:去年,该公司全球许可证版税收入就达2.36亿美元。但据发言人周毅所称,这在其高达296亿美元的年收入中,仅仅只是沧海一粟。 另有传言斯德哥尔摩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K.L)诺贝尔投票委员会中有两人不抵金钱诱惑,将面临指控。该委员会共有50人,他们的投票将决定谁是诺贝尔医学奖最后的赢家。瑞典卡罗林斯卡研究所药理学家,产生诺贝尔奖候选者的诺贝尔五人委员会主席贝蒂尔弗雷德霍尔姆,在接受《美国科学》杂志采访时表示阿斯利康公司在2006年曾支付他1400美元。这笔钱是为支付他在实验室所做的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即化合物嘌呤的研究。弗雷德霍尔姆称,这些蛋白质(被称为受体)研究是他的专业,并且这笔钱中的25%被用来支付税款,36%用于研究所经费,其余用于他的实验室的研究预算。 另一个被指控的委员会成员是波安格林,卡罗林斯卡研究所新陈代谢专家,自去年7月25日始任阿斯利康公司董事会成员。据该公司2007年年度报告中称,去年他当了五个月的非执行董事会成员,得到了约三万美元的工资。 该报告指出,安格林因其科学专业知识被选为董事会成员,并将服务于该公司的科学委员会,在那里他帮助评估研究活动的“质量,诚信和竞争力”。但是,他并不“期望能审查个别研究或许可项目”。 在医学科学界,经济关系在学术家们中并不罕见,关键是这些关系是否被公开。诺贝尔委员会主席HansJrnvall表示他们就是实例。“我们已经知道阿斯利康与某些成员间的关系”,Jrnvall在与美国科学网的一封电子邮件中说道,“但没有任何关系或阻碍能左右表决。任何讨论都不能改变委员会在投票时的完整性或委员会为值得尊敬的发现所做的深入调查”。 据Jrnvall称,即便安格林和弗雷德霍尔姆的工作是一个冲突,但他们都没有倾向投票给楚尔豪森,因为他们不知道阿斯利康与抗HPV疫苗有关系。他还驳斥了另一指控,该指控声称阿斯利康公司赞助诺贝尔基金会旗下的子公司--诺贝尔媒体和诺贝尔网络--操控了诺贝尔选拔工作。去年11月份宣布的这个为期三年的赞助,为生理学或医学的诺贝尔奖得主提供讲座、教育网站以及电视纪录片的资金支持。(阿斯利康公司没有透露赞助的具体金额,诺贝尔基金会声称其旗下媒体公司没有提供详细的个人赞助商。) Jrnvall表示,与事实不符的指控自然会烟消云散,但他并不责怪媒体的报道。“一般来说,我们与媒体的关系很融洽”,但这次,他说,“他们大多被蒙蔽了”。信息来源:环球科学

  • CATO独家 | 米诺地尔杂质标准品

    CATO独家 | 米诺地尔杂质标准品

    [font=宋体]◇米诺地尔杂质[/font][font='Segoe UI'][color=#05073b][back=#fdfdfe] 米诺地尔杂质是在米诺地尔的生产或保存过程中产生的非目标化合物。这些杂质可能会影响米诺地尔的纯度和效果。[/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05073b][back=#fdfdfe]在临床上,[/back][/color][/font][font='Segoe UI'][color=#05073b][back=#fdfdfe]米诺地尔是一种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男性型脱发的药物[/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05073b][back=#fdfdfe]。[/back][/color][/font][font='Segoe UI'][color=#05073b][back=#fdfdfe]米诺地尔杂质有多种类型,每一种都具有不同的化学特性,如CAS号、分子式、分子量等。例如,米诺地尔杂质E、米诺地尔EP杂质A35139-67-4、米诺地尔杂质C1798387-81-1以及米诺地尔杂质18等。[/back][/color][/font][font=宋体][font=Calibri] CATO[/font][font=宋体]标准品提供的米诺地尔全套的杂质[/font][/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这些杂质对于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研究至关重要,也是药物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font][font=宋体]。[img=,605,52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4/02/202402182145360113_7602_6381607_3.png!w605x525.jpg[/img][/font][font=宋体][color=#05073b][back=#fdfdfe] 广州[/back][/color][/font][font='Segoe UI'][color=#05073b][back=#fdfdfe]佳途科技[/back][/color][/font][font=宋体][color=#05073b][back=#fdfdfe]股份有限公司[/back][/color][/font][font='Segoe UI'][color=#05073b][back=#fdfdfe]深知药物研发与质量控制的重要性[/back][/color][/font][font=宋体][font=宋体],[/font][font=Calibri]CATO[/font][font=宋体]标准品厂家,提供米诺地尔全套[/font][/font][font=宋体]的[/font][font=宋体]杂质,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可靠的分析标准品,助力药物研发事业的快速发展[/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以满足客户在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的需求。[/font]

  • 问鼎诺贝尔奖的10大检测技术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该奖项授予世界上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于1901年首次颁发,截止2016年共授予了881位个人和23个团体。今天我们将盘点一下那些与新型仪器设备诞生密不可分的诺贝尔奖。01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X射线的发现02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031922年诺贝尔化学奖——质谱技术041924年诺贝尔医学奖——心电图机制051929年诺贝尔化学奖——超离心机06193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拉曼效应07195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核磁共振08197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X 射线断层扫描仪09198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电子显微镜10199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中子衍射技术

  • 【分享】N著名化学家 诺贝尔

    中文名称: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   外文名: Noble,Alfred Bernhard   生卒年: 公元1833——1896   洲: 欧洲   国别: 瑞典   省: 斯德哥尔摩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于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诺贝尔的父亲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的性格。他经常和父亲一起去实验炸药,几乎是在轰隆轰隆的爆炸声中度过了童年。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著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他从父亲I.诺贝尔那里学习了工程学基础,也象父亲一样具有发明才能。诺贝尔到了8岁才上学,但只读了一年书,这也是他所受过的唯一的正规学校教育。诺贝尔一家于1842年离开斯德哥尔摩同当时正在圣彼得堡的父亲团聚。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为了使他学到更多的东西,1850年,父亲让他出国考察学习。先是离开俄国赴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4年。几年的时间里,他先后去过德国、法国、意大利和美国。由于他善于观察、认真学习,知识迅速积累。很快成为一名精通多种语言的学者(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和有着科学训练的科学家。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回国后,在工厂的实践训练中,他考察了许多生产流程,不仅增添了许多的实用技术,还熟悉了工厂的生产和管理。在这他一直工作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  重返瑞典以后,诺贝尔开始制造液体炸药硝化甘油。在这种炸药投产后不久的1864年,工厂发生爆炸,诺贝尔最小的弟弟埃米尔和另外4人被炸死。由于危险太大,瑞典政府禁止重建这座工厂,被认为是“科学疯子”的诺贝尔,只好在湖面的一支船上进行实验,寻求减小搬动硝化甘油时发生危险的方法。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硝化甘油可以被干燥的硅藻土所吸附;这种混合物可以安全运输。上述发现使他得以改进黄色炸药和必要的雷管。黄色炸药在英国(1867)和美国(1868)取得专利之后,诺贝尔继续实验并研制成一种威力更大的同一类型的炸药爆炸胶,于1876年取得专利。大约10年后,又研制出最早的硝化甘油无烟火药弹道炸药。  他曾要求弹道炸药的专利权要包括柯达炸药,但遭到法庭否决。诺贝尔在全世界都有炸药制造业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国巴库油田的产权,所拥有的财富是巨大的,他因此而不得不在世界各地不停地奔波。诺贝尔本质上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希望他发明的破坏性炸药有助于消灭战争,但他对人类和国家的看法是悲观主义的。  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把大部分财产都交付给了信托,设立了后来成为国际最高荣誉的奖金--诺贝尔奖金,即和平、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共5项诺贝尔奖金(其中,诺贝尔经济学奖金是瑞典国家银行在1968年提供资金增设的)。  诺贝尔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生前有两句名言:“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桑利玛由于心脏病突然发作而逝世,终年63岁。研究领域:化学

  • 【讨论】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为何挥之不去?

    核心提示: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人对此越加重视,就如中国人至今依然没有得到过诺贝尔奖一样,在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揭晓之际,有关诺贝尔奖人选的猜测,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国人心中诺贝尔奖情结。 2008年度诺贝尔奖明日起陆续揭晓。一直以来都热衷于诺奖预测的汤姆森路透科技信息集团再次预测指出,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将水母发出绿光的能量应用在实验中,有望夺化学诺奖。记不得谁说的了,越是得不到的东西,人对此越加重视,就如中国人至今依然没有得到过诺贝尔奖一样,在一年一度的诺贝尔奖即将揭晓之际,有关诺贝尔奖人选的猜测,又一次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国人心中诺贝尔奖情结。别的不论,诺奖上榜的21名科学家中,放着诸多的科学大腕不提,偏偏拿出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可能得到化学诺奖说事,这本身就表明了一种对获得诺奖迫不及待的饥渴与焦虑。而在这种普遍性的饥渴与焦虑的背后,则是这个民族百余年来一直无缘这一著名奖项的充分不自信。根据媒体的报道以及笔者所查的资料,应该可以确定的是,钱永健的名字虽然还是汉化的,但其国籍则应是美国的,充其量,钱永健不过是个美籍华人,就算钱永健拿到了诺贝尔化学奖,最应该为钱永健感到自豪的,也应该是美国人,其与中国的唯一联系,恐怕就是在钱的身上还流淌着黄种人的血液,仅此而已。衡量一个国家的科学发达程度固然可以以诺奖为一个指标,但诺奖的指标却并非唯一的一个,还有更多的衡量指标需要加入。用更综合的指标去衡量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去判定一个国家的科学与文化实力,这才是更为精确的判断。由此看来,我们完全不必奉诺奖的结果为唯一的圭臬,得诺奖固然好,不得诺奖亦欣然,持着这样一种放松的心态,才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国民应有的心态。[color=#DC143C][I]madprodigy提醒您:请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发帖,否则导致删帖损失后果自负喔~您的那网址已经删除,切记切记!!![/I][/color]

  • 【原创】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一览表

    [size=3][font=宋体][/font][/size]诺贝尔化学奖[font='Times New Roman'] [/font](瑞典文:[font='Times New Roman']Nobelpriset i kemi[/font])是诺贝尔奖的六个奖项之一,[font='Times New Roman']1895[/font]年设立,由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颁发给在化学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根据奖项设立者阿尔弗雷德[font='Times New Roman'][/font]诺贝尔的遗愿,该奖由诺贝尔基金会管理,瑞典皇家科学院每年选出五人委员会来评选出当年获奖者。第一个诺贝尔化学奖于[font='Times New Roman']1901[/font]年颁发给荷兰科学家雅各布斯[font='Times New Roman'][/font]亨里克斯[font='Times New Roman'][/font]范托夫。每一位获奖者都会得到一块奖牌,一份获奖证书,以及一笔不菲的奖金,奖金的数额每年会有变化。例如,[font='Times New Roman']1901[/font]年,范托夫得到的奖金为[font='Times New Roman']150,782[/font]瑞典克朗,相当于[font='Times New Roman']2007[/font]年[font='Times New Roman']12[/font]月的[font='Times New Roman']7,731,004[/font]瑞典克朗;而[font='Times New Roman']2008[/font]年,下村脩、马丁[font='Times New Roman'][/font]查尔菲和钱永健分享了总数为一千万瑞典克朗的奖金(略多于[font='Times New Roman']100[/font]万欧元,或[font='Times New Roman']140[/font]万美元)。该奖每年于[font='Times New Roman']12[/font]月[font='Times New Roman']10[/font]日,即阿尔弗雷德[font='Times New Roman'][/font]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以隆重的仪式在斯德哥尔摩颁发。[font='Times New Roman'][/font]就获奖领域而言,有至少[font='Times New Roman']25[/font]名获奖者在有机化学研究中做出贡献,比其他化学领域的获奖者都多。有两位诺贝尔化学奖获奖者,德国的里夏德[font='Times New Roman'][/font]库恩([font='Times New Roman']1938[/font]年获奖)和阿道夫[font='Times New Roman'][/font]布特南特([font='Times New Roman']1939[/font]年获奖),受其政府阻止不能接受奖金。他们虽然后来收到了奖牌和获奖证书,但没有收到奖金。弗雷德里克[font='Times New Roman'][/font]桑格是至今唯一一位两次([font='Times New Roman']1958[/font]年和[font='Times New Roman']1980[/font]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科学家。其他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玛丽[font='Times New Roman'][/font]居里([font='Times New Roman']1903[/font]年获物理学奖,[font='Times New Roman']1911[/font]年获化学奖)和莱纳斯[font='Times New Roman'][/font]鲍林([font='Times New Roman']1954[/font]年获化学奖,[font='Times New Roman']1962[/font]年获和平奖)都是在不同领域获奖。有三位女性获得过化学奖:玛丽[font='Times New Roman'][/font]居里、艾芙[font='Times New Roman'][/font]居里([font='Times New Roman']1935[/font]年获奖)和多萝西[font='Times New Roman'][/font]克劳福特[font='Times New Roman'][/font]霍奇金([font='Times New Roman']1964[/font]年获奖)。截至[font='Times New Roman']2009[/font]年,已经有[font='Times New Roman']156[/font]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从[font='Times New Roman']1901[/font]年至今,该奖有[font='Times New Roman']8[/font]年因故停发([font='Times New Roman']1916[/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17[/font]年、[font='Times New Roman']1919[/font]年、[font='Times New Roman']1924[/font]年、[font='Times New Roman']1933[/font]年、[font='Times New Roman']1940[/font]-[font='Times New Roman']1942[/font]年)。[font='Times New Roman'][/font]

  • 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得主:嫁给科研的女子

    http://img.dxycdn.com/cms/upload/userfiles/image/2013/05/16/773274745_small.jpg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1909年的4月22号在意大利都灵的一个犹太夫妇家降生了一对孪生姐妹。其中一位取名保罗,一位取名丽塔·列维,而后者也是后来因发现神经生长因子(NGF)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得主。两个小家伙有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大她们5岁的姐姐安娜。身为电子工程师和数学家的父亲颇具维多利亚风格,作为一家之主的该老爸认为女儿若从事与科研相关的工作,就会对她们成为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他决定不准他的三个女儿从事科学研究,也不准她们读大学。姐姐安娜从小就对诺贝尔奖得主塞尔马·拉格乐夫(Selma Lagerl?f)非常崇拜,这种热情也深深的感染了丽塔·列维。让小丽塔萌生了做第二个塞尔马·拉格乐夫的念头,并期待自己有朝一日也会像这位诺奖得主一样,成为意大利的传奇。可能受父亲的影响,丽塔的经历显得比较拧巴。成年之后,她将母亲娘家的姓氏“蒙塔尔奇尼”加在父亲之后,于是开始叫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这也似乎预示着这位犹太血统的女性将干出一番与其家人完全不同的非凡事业。20岁时,她意识到自己不可能适应父亲为自己规划的那样一种全职太太的女性角色,于是向父亲恳求应允自己开始职业研究生涯。加上最疼爱她的一位女老师死于胃癌,促发了她学医的愿望。她用8个月时间填补了自己拉丁语、希腊语、和数学方面的空白,顺利地高中毕业并考入了都灵学医院校——一个人才辈出的学院①。1936年,蒙塔尔奇尼从医学院毕业,一如当今的大学生毕业季的迷茫期,顺利拿到了医学学位的她,即便在医学院已经经过了3年的神经学和精神病学的专业训练,仍然不确定自己是应完全投身医学行业还是该进一步跟进自己在神经学基础领域的研究。颇有主见的她其实并没有犹豫太久,毕业之后她当上了意大利著名的组织学家G·莱维(Giuseppe Levi)教授的助手,专攻神经生物学。好景不长,1938年墨索里尼发表宣言并颁布法令,禁止非雅利安人的意大利公民从事学术研究。于是,身为犹太人的蒙塔尔奇尼被迫在1939年离开意大利去布鲁塞尔的一个神经研究所待了一小段时间。1940年春,当比利时被德国占领时,她又重返意大利。而此时摆在她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是移民美国,二是留下来继续“享受”这种既得不到援助又被排斥在雅利安人世界之外的刺激。然而,她还是选择了后者,在她的闺房中,自己搭建了一个小实验室!她发现小鸡胚胎是理想的研究材料,因为受精的鸡蛋价格低,又很容易买到,而且小鸡胚胎的神经系统比人脑的神经系统要简单的多。一次旅途中她读到了被称为当代“顶尖生物学家”的维克多·汉堡(Viktor Hamburger)的一篇论文。汉堡认为,当小鸡胚胎中的一个肢体被切除后,脊髓内的运动神经元就会消失,不能再生长、扩散。当时蒙塔尔奇尼的研究还没怎么开展,碰巧她过去的老师G·莱维也从被纳粹入侵的比利时逃脱过来协助她,成为了她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助手。他们师徒二人重复汉堡实验时却发现,将小鸡胚胎中的一个肢体切除,髓内神经元会先扩散并生长,然后才凋亡,而并不是汉堡所描述的“不能再生长、扩散”。这让他们兴奋不已。1943年是个多难之秋,德军对意大利的入侵使得他们不得不放弃他们当时在皮埃蒙特的避难所,转逃到佛罗伦萨,并在乡间重建了一个实验室。在佛罗伦萨的日子,她每天都能和许多好朋友和勇敢的游击队员接触。在英美的总部,她被聘为医生并且分管一个阵营的战争难民的救治。流行性疾病和致命的伤寒在难民中传播开来,她则挑起了既当护士又当医生的重任,与这些难民共同承担随时可能到来死亡之苦。然而也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每几天一次的停电和实验室鸡蛋的供应短缺让他们不得不在一年之后远涉重洋去美国佛罗里达州,住在那里的地下室里直到战争结束。那段时间,她一直被当做持有假身份证的危险分子看待,所幸的是,她重复汉堡小鸡胚胎的试验的论文被比利时杂志《生物学文献》收载,然而同时寄回祖国意大利的几家杂志的论文,则由于她没有用雅利安语署名而被退了稿件。意大利的这场战争于1945年终于结束了,她回到了故乡都灵和家人团聚,并且重拾了她在大学的学术职务。二战结束后,远在大洋彼岸的汉堡看到了《生物学文献》刊登的蒙塔尔奇尼的这篇论文,并邀请她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访问。他特别想知道“谁是正确的”。1947年秋天,蒙塔尔奇尼就受维克多·汉堡之邀,加入了后者所在的世界上最卓越的神经生物学家组成的一个小团队,并且重复很多年前自己做过的小鸡胚胎实验,当时她只是计划在圣路易斯待10-12个月,但是优秀的研究成果让她必须为之一再推迟回意大利的行程。她反复思考着记录着在摘除肢体和不摘除肢体两种情况下神经元分别形成的数目。终于有一天她让汉堡看到了那些切片,从而证明:在神经元细胞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细胞死亡的过程。如果摘除一个肢体就会使这个过程更加明显。这表明一个发育过程中的神经元细胞的命运,取决于某种来自肢体的反馈信号或激素。没有这种信号或激素,神经元细胞就会死亡。接着,蒙塔尔奇尼又从汉堡的助手所做的实验(即“将老鼠的肿瘤移植到鸡胚去除肢芽的部位后,神经纤维长入该肿瘤组织”)中获得启示:这是肿瘤释放某种生长因子的结果。这种生长因子究竟是什么物质呢?汉堡与青年生物化学家科恩进行合作试验,他们在老鼠肿瘤中提取出一种蛋白质和核酸的混合物,注入鸡胚后,同样出现了促进神经发育的情况。两人在用蛇毒(只破坏核酸而不影响蛋白质)鉴别过程中,意外地发现蛇毒形成的神经纤维“晕圈”比老鼠肿瘤产生的神经纤维“晕圈”要大的多。计算表明,蛇毒所含的生长因子比老鼠肿瘤药多3000倍。蛇毒来自蛇毒腺,而蛇毒腺对应哺乳动物的同源物就是唾液腺。后来他们果然在雄鼠的唾液腺里找到了丰富的生长因子。1954年,这种物质正式被命名为神经生长因子(NGF)。而蒙塔尔奇尼也因发现神经生长因子,于1986年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她获诺贝尔奖时已届77 岁高龄, 距离她1954 年发表关于第一个生长因子的论文有30 余年的时间。她的科学发现之所以经过了如此漫长的历程才为诺贝尔基金会所承认, 重要的原因之一在于这项发现的基础性质, 这类成果往往需要经过大量科学家长时间的集体研究, 才能显示出重大的科学价值NGF对神经损伤具有促进修复与再生等作用,这一系列特性,为许多病人带来了福音。例如,把NGF敷于伤口上,能提高愈合速递4-5倍。NGF与另一种表皮生长因子的结合,更可促进植皮的生长,成为治疗烧伤的良药。进入本世纪后,国内科学家们进一步通过大量临床实验证实:运用一种鼠神经生长因子对急性脑血管意外、小儿脑性瘫痪、颅脑外伤等都有明显的疗效。NGF还为征服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癌症等“不治之症”带来了新的希望。在医院针灸康复病房实习阶段,每天给那些脑梗死、偏瘫的病人进行针灸治疗的同时,基本上每个病人都还会配合上鼠神经生长因子来治疗,而此药也因安全没有副作用而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这也让我这个实习阶段的小医生,深深体会了科研成果对人类的造福。而这位经历了战乱、辗转奔波于各地终发现神经生长因子的伟大女性,将自己的毕生献给了科研事业,终身未婚。①在1986年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获得诺贝尔奖之前已经出了两位诺奖得主,既是她的同事也是好伙伴:1969年获得生理或医学奖的萨尔瓦多·罗利亚(SalvadorLuria)和1975年的杜尔培科(RenatoDulbecco)。他们三个都是意大利著名的组织学家G·莱维(Giuseppe Levi)教授的弟子。②据澳大利亚《每日电讯报》2012年12月31日报道,当地时间2012年12月30日,意大利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RITA Levi-Montalcini)在其罗马住所去世,享年103岁。罗马市长吉安尼·阿莱曼诺(Gianni Alemanno)随后宣布了她去世的消息,然后表示,蒙塔尔奇尼的去世是人类的一大损失。

  • 【盘点诺贝尔奖】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

    今天10日17时45分 就会颁布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可是,你还记得那些年高考,我们都考了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吗?我记得,那时候的高考经常会考与诺贝尔奖相关的试题,整的我们也会关注诺贝尔化学奖。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最让你记忆犹新的是什么呢?================================================================================================相关话题:1、【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89946/2、【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会被独揽吗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90582/3、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0/4293043/4、【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美两科学家获化学诺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1/4296824/5、聊聊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分析仪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4/4302440/

  • 【讨论】恩诺沙星,二氟沙星固体分解快吗?

    今天用固体配制一个新的二氟沙星,标准出峰很小,用以前配制好的标准溶液(2009.5左右配制的)进样就很好,我都不知道是不是固体出问题了,还是之前配制的溶液浓度有问题?这个东西一直很少做,所以还不是太清楚。

  • 【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日本京都大学物质-细胞统合系统据点iPS细胞研究中心长山中伸弥与英国发育生物学家约翰·戈登因在细胞核重新编程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而获得201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ttp://y3.ifengimg.com/59f80fa320e59d43/2012/1008/rdn_50729f26c4609.jpg山中伸弥与约翰·戈登http://y2.ifengimg.com/33580ba19e95d179/2012/1009/rdn_50737bd97d880.jpg戈登细胞核转移研究图解:除去青蛙卵细胞核(1),再以抽取自蝌蚪的细胞核取代(2),经改造的卵子成长成正常的蝌蚪(3)。科学界之后利用这技术进行更多细胞核转移实验,复制出多种哺乳类动物。 http://y2.ifengimg.com/33580ba19e95d179/2012/1009/rdn_50737bdd72412.jpg山中伸弥诱发性多功能干细胞研究图解:山中伸弥致力研究干细胞功能,将四个特定基因(1),放进抽取自老鼠皮肤的细胞中(2),这些细胞再被重组成多功能干细胞(3),可再转化成老鼠体内任何种类的细胞。山中将这些细胞命名为诱发性多功能干细胞(iPS cells)。 http://y2.ifengimg.com/33580ba19e95d179/2012/1009/rdn_50737be179881.jpg现时诱发性多功能干细胞,已可应用到人类身上,可培育出神经、心脏和肝脏细胞等,有助科学家寻找新方法研究疾病机制。近五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及其主要成就2011年,美国科学家布鲁斯·博伊特勒、法国科学家朱尔斯·霍夫曼和加拿大科学家拉尔夫·斯坦曼。他们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这使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2010年,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他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2009年,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萝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他们解决了一个生物学的重要课题,即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是怎样实现完全复制,同时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而不至于发生降解。2008年,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及两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和吕克·蒙塔尼。豪森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这种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的获奖成就则是发现了艾滋病病毒(HIV)。2007年,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基、奥利弗·史密斯和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他们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为“基因靶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深入研究单个基因在动物体内的功能并提供相关药物试验的动物模型成为可能。================================================================================================相关话题:1、【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89946/2、【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诺贝尔物理学奖,会被独揽吗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09/4290582/3、聊聊那些涉及诺贝尔奖的高考化学题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0/4293043/4、【盘点2012年诺贝尔奖】美两科学家获化学诺奖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1/4296824/5、聊聊那些获得诺贝尔奖的分析仪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21014/4302440/

  • 【分享】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五十年评介与思考

    【内容介绍】 本书在总结50年来诺贝尔生命科学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及有关生命科学的化学奖)的基础上,系统介绍了各奖项内容及奖项之间的联系,并就其方法论、与科学哲学的关系、获奖的科学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奖项的定量研究、有关学科的交叉,以及在我国自己国土上取得的科研成果尚未得奖的原因等进行了探讨,提出有必要将诺贝尔奖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使其成为一门学科。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的理工农医科师生阅读。 【本书目录】 第1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遴选标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颁发机构??卡罗琳斯卡学院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提名和遴选过程与生命科学有关的诺贝尔化学奖对于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舆论批评常被提到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错误颁发第2篇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50年奖项评介第1章 DNA、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1.1 DNA双螺旋三维结构模型的建立§1.2 与DNA双螺旋模型有关的诺贝尔奖项§1.3 DNA、基因调控与遗传密码§1.4 遗传信息流中心法则的修订和断裂基因§1.5 真核细胞的转录§1.6 基因工程的端倪??限制性内切酶、DNA测序和DNA重组§1.7 RNA病毒、致癌基因§1.8 有关RNA的研究第2章 免疫学及分子机理§2.1 现代免疫学的开端§2.2 抗体的化学结构§2.3 放射免疫分析??极灵敏的生命物质的测定方法§2.4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5 免疫网络学说、单克隆抗体与杂交瘤技术§2.6 抗体多样性的分子基础§2.7 免疫移植§2.8 组织相容抗原与丁细胞作用机制第3章 细胞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3.1 第二信使??激素作用机制§3.2 亚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研究§3.3 前列腺素的发现及其生物学作用§3.4 胆固醇的代谢调控§3.5 神经与上皮生长因子的发现§3.6 可逆性的蛋白质磷酸化过程§3.7 G蛋白及其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3.8 动物基因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模式§3.9 一氧化氮生理功能的发现§3.10 蛋白质信号序列决定其在细胞内的位置和转运§3.11 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3.12 细胞分裂周期的调控机制§3.13 程序性细胞死亡(细胞凋亡)第4章 神经生物学与听觉、视觉、嗅觉得基础研究§4.1 神经的兴奋抑制与膜的离子通透性§4.2 神经递质和突触理论§4.3 细胞质膜上单离子通道的发现§4.4 大脑半球的分工§4.5 神经系统内的信号转导§4.6 耳蜗刺激(听力)的物理机制§4.7 视觉的生理和化学与视觉信息处理§4.8 嗅觉基因编码和信号大脑皮层定位第5章 新方法、新疗法和新发病机制的研究§5.1 个体和社会行为模式的建立§5.2 X射线-CT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技术§5.3 手性催化剂合成具有新特性的分子§5.4 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5.5 乙型肝炎和库鲁病病因的发现§5.6 朊蛋白,一种新的传染机制§5.7 溃疡病与幽门螺杆菌§5.8 修改小鼠基因,创建人类疾病模型第3篇 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的方法论研究第6章 生命科学诺贝尔奖的研究层次§6.1 科学、技术与科学方法§6.2 诺贝尔奖的研究层次§6.3 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中的重要发现和发明第7章 自然科学诺贝尔奖的定量研究§7.1 数据的选取§7.2 诺贝尔物理学奖§7.3 诺贝尔化学奖§7.4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8章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8.1 把复杂的生命现象简单化§8.2 对线虫研究取得的成果§8.3 DNA双螺旋模型及复制假说的验证第9章 关于交叉学科§9.1 科学发展的一般趋势§9.2 学科交叉与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中的奖项第10章 科学哲学与生命科学§10.1 科学与哲学§10.2 科学结论的证实与证伪§10.3 “科学革命”与“范式”§10.4 “新工具主义”??科学革命产生的另一个源泉第11章 处理生物复杂性问题的现实与未来§11.1 生命系统的三大特性??非线性、自组织性和系统性§11.2 生物复杂性问题§11.3 处理生物复杂性问题的一些方法§11.4 世界观的转变第12章 生命科学诺奖产生的科学环境和人文环境§12.1 生命科学诺奖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科学环境§12.2 生命科学诺奖产生的人文环境第13章 国人的诺贝尔奖情结第14章 诺奖学 [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7307]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五十年评介与思考01[/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7308]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五十年评介与思考02[/url][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37310]诺贝尔奖和诺贝尔奖学:生命科学诺贝尔奖五十年评介与思考03[/url]太大了。。。就分割了一下。。。

  • 日本福岛土壤所受核污染超过切尔诺贝利

    环球时报驻日本特约记者刘芳报道,据日本新华侨报网8月30日消息,福岛核电站事故是切尔诺贝利事故以来最为严重的一起,日本政府一直尽力清除放射性物质,但是,事故灾区将几十年内无法居住。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后,放射性物质扩散造成大范围土壤污染。8月29日,日本文部科学省就受污染的土地范围在研讨会上发布了报告。   警戒区域以及计划性避难区域的土壤测量结果显示,共6个市町村34个测试点的污染浓度超过切尔诺贝利事故所规定的移居标准,即1平方米的放射性铯137超过148贝克勒尔。文部科学省表示,通过此调查也可以进一步确定当地住民遭受的辐射线量。   根据测定结果,截止到6月14日,铯137浓度最高的地区为警戒区域内的福岛县大熊町,数值为1平方米约154万贝克勒尔。加上铯134在内共计达到2946万贝克勒尔。   铯137浓度超过300万贝克勒尔的地区为大熊町、双叶町、浪江町、富冈町共计16个地点。浓度较高的地点向核电站西北方向延伸,超过切尔诺贝利事故移居标准的地点为饭馆村、南相马等共计6个市町村。   据悉,日本文部科学省对共计2200个地区的土壤进行了测量。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