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重组人生长激素

仪器信息网重组人生长激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重组人生长激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重组人生长激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重组人生长激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重组人生长激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重组人生长激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重组人生长激素相关的解决方案。

重组人生长激素相关的资讯

  • 重磅!赛默飞助力金域医学开创国内生长激素精准检测新纪元
    广州金域医学检验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域医学)是一家以第三方医学检验及病理诊断业务为核心的高科技服务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国内第三方医学检验行业的市场领先企业。 开拓精准检测服务新市场近日,金域医学宣布与美国最大的第三方医学实验室Quest联合开发了采用高分辨质谱检测的IGF-1精准检测项目,旨在为广大患者提供更精准的生长激素检测服务。此项目,正采用了赛默飞带有在线样品前处理功能的Transcend多通道液相和Orbitrap高分辨质谱联用仪。金域医学成为国内第一家将多通道液相和高分辨质谱联用技术引入临床检测的实验室,开拓了精准检测服务新市场。关于生长激素和IGF-1生长激素对于儿童生长发育非常重要。若生长激素不足会导致身材矮小、发育迟缓、侏儒症;生长激素过多会导致巨人症、肢端肥大症等疾病。生长激素临床上常用类胰岛素生长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1, IGF-1)来评估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和营养水平,因为IGF-1在体液内的浓度受到生长激素的调控,是反应生长激素生物功能的灵敏指标。 提高通量 效率飞升在临床检测中,实际样品数量多,对仪器通量要求较高。赛默飞多通道液相Transcend系统就是为这种需求量身定制的。对于IGF-1的检测,金域医学选择了Transcend II TLX-4四通道在线固相萃取前处理液相来进行。这套系统配备4台上样泵,4台洗脱泵,1台CTC双臂自动进样器和一个阀箱(图1),可提高至四倍通量,真正实现高通量检测。图1.Transcend II TLX-4四通道在线前处理液相系统实物图 智能自动优化 硬件和软件完美结合得益于Transcend系统的Aria OS智能化控制软件,使用者不需要考虑通道之间的复杂阀切换,只需设置色谱梯度和质谱采集的时间窗口,软件即会自动优化通道切换,从而实现四通道同时检测。在进行UHPLC分离和MS分析之前,Transcend在线固相萃取技术可进行全自动的在线样品前处理,从而使得高通量、低成本和减少样本处理时间得以并存。 多通道液相结合Orbitrap临床IGF-1检测的首选IGF-1是一个蛋白质,其三对二硫键非常靠近自身的N端和C端,因此难以碎裂产生特异性高的碎片离子来进行传统的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的定量。2011年开始,美国的第三方独立医学实验室Quest就开始探讨利用超高分辨质谱定量IGF-1的可能性,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证明了其可靠性。在金域医学大量的生物样品检测中,赛默飞多通道液相结合Orbitrap的解决方案经受住了考验,成为了IGF-1检测的固定合作伙伴。 新品速递赛默飞多通道Transcend液相色谱系统赛默飞2019年全新推出的Transcend系统,相比前一代Transcend II系统,采用了耐用性强、稳定性好和完全生物兼容的Vanquish UHPLC平台,可用于临床样品高通量检测或食品等分析。采用了TurboFlow技术的Transcend TLX-1/TLX-2/TLX-4系统 高通量在线固相萃取技术:采用专利TurboFlow技术,对样品进行选择性的净化处理。 无需前处理:生物样品或食品等直接进样 有效降低离子抑制:样品在线净化,特异性高 节省时间:简化复杂样品制备过程 简化方法开发:可将相同方法应用于不同基质 独一无二的多通道技术:多通道技术采用多个平行的UHPLC通路,增加质谱利用率,可数倍提升通量。 提高生产力:每小时分析更多的样本 提高效率:二倍或四倍提升质谱通量 增强灵活性:同一时间可运行2/4个不同的实验方法 基于Vanquish平台的Transcend Duo LX-2 赛默飞高通量自动化智能化的仪器平台,帮助金域医学实现了IGF-1高效精准的临床检测,降低了时间、成本投入。赛默飞也通过和金域医学的合作,践行了自己的使命,帮助客户让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
  • 欧洲药品管理局审查生长激素药物安全性 辉瑞受审
    欧洲药品管理局10日宣布,开始审查在欧洲联盟市场销售的生长激素药物的安全性。法国药物监管机构经过观察研究发现,服用这类药物可能增加死亡风险。美国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美国礼来公司、瑞士诺华公司的相关药物将受到审查。
  • Peprotech推出新品IGF-I LR3,更有效促进细胞生长。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是一种促有丝分裂的生长因子多肽,能刺激各种细胞,包括肌肉、骨和软骨组织在体外的增殖和存活。虽然多种组织可在不同时间产生IGFs,但是IGFs主要由肝脏产生。IGFs属于胰岛素基因家族,其中还包含胰岛素和松弛素(relaxin)。IGFs与胰岛素的结构和功能相似,但其促生长活性远高于胰岛素。IGF-II的表达受胎盘催乳素的影响,而IGF-I的表达受生长激素的调节。IGF-I和IGF-II都可以通过酪氨酸激酶I型受体(IGF-IR)传递信号,但IGF-II也可以通过IGF-II受体/甘露糖-6磷酸受体传递信号。成熟的IGFs由无活性的前体蛋白(含有N-末端和C-末端前肽区)经蛋白水解而得。重组人IGF-I和IGF-II为球状蛋白质,分别含有70和67个氨基酸,并均含及3个分子内二硫键。IGF-I LR3是人IGF-I的类似物,包含完整的IGF-I序列,但用精氨酸替代IGF-I第三位的谷氨酸,并在N末端加上13个氨基酸的延伸肽。 由于体外设计的高生物活性,IGF-I LR3在体内的半衰期比IGF-I长,而且更易与天然蛋白结合,使其非常适用于研究和大规模的培养。重组人IGF-I LR3是分子量为9.1 kDa,含有83个氨基酸残基的非糖基化单链多肽。可用于科研和大规模培养特异性地工程改造,较胰岛素有更高的促进生长活性半衰期长,更易与天然蛋白结合适合于多种类型细胞,如HEK293、CHO、成纤维细胞等提高重组蛋白产量产品名称 货号 规格 目录价(¥) Human IGF-I LR3 100-11R3-200 200 μg 960 Human IGF-I LR3 100-11R3-1000 1000 μg 2340 阅读原文:http://www.liankebio.com/ProductCenterShow/articleID/2014070013.html
  • 理财周报:生物医药483个在研产品
    证券市场的交易反应,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基础物质。  尤其是研发各类重大疾病的制药公司。每次一有风吹草动,都会掀起市场的一阵旋风。从抗肿瘤的江苏吴中,到疫苗类的智飞生物、天坛生物,再到抢筹单抗的沃森生物。  然而在仿制药遍地的市场上,究竟有多少中国上市公司在真正从事新药的研发?又有多少新药研发有可能走上市场?这些不确定性中的新药将会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收益?又会对市场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疑问,本期的理财周报将重点呈现最原始信息,全面整合医药上市公司在研项目。以基础目录的形式呈现不同上市公司不同在研项目的进程。汇集201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全部在研项目,分类成疫苗类87种、抗肿瘤类35种、基因工程类38种、化学制剂类150种。  一种新药的诞生过程  开发创新药物并且将其推向市场,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并且没有捷径可寻。证明新药安全、有效是一个十分关键而漫长的环节。  当病理已经分析清楚,研究就是要发现或者合成一种可以治疗疾病并且服用安全的分子。这就是新药研发的“开发”阶段,通常在此时,制药公司才会参与进来。例如抗肿瘤类,治疗艾滋病等类型的药物。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进行的研发大多数是专利药的仿制研究。这比专利药的研究少了许多风险,而项目中止的情况则会让前期投资如石沉大海。A股上前有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后有各类公司无限延长的研发时间,如长春高新等。  根据美国制药业的资料统计,只有五千分之一的备选药物最终进入了市场。也就是说,在所有备选药物中,只有千分之一的药物通过了临床前测试阶段,这其中又只有五分之一通过了临床测试。所以说让制药公司急着开发下一种全新的创新药物,实在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  仿药研发战拉响  以目前市场最追捧的抗肿瘤药物为例,沃森生物刚刚与上海丰茂合作开发的6种单抗药物全部为仿制药。而据统计目前在全国16大城市中,广州是最大的抗体药物市场,占市场份额的30%。沃森投资研发的利妥昔单抗,目前的用药金额占据绝对优势,市场份额都在50%~60%之间。  据中山肿瘤医院放疗科医生介绍,“广州市目前肿瘤药物的报销额度很高,有些高达80%-90%,能够承受的患者还是愿意选用进口药物,国内的目前抗癌药物基本都是仿制药,但其实效果并不差。”  无论是基因工程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研发战,还是单抗药物仿制战,国产药物的市场空间远远没有打开。在基础目录的制备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当下制药公司的研发进程以“开发支出”这一财务数据为线索,高额的开发支出一定能说明公司投入的研发经费不少——  华北制药1.2亿元,双鹭药业4000万,智飞生物4000万,莱美药业4000万等等。  而开发支出少的公司却不能认为它们没有投入进行研发,还有一种可能是研发没有突破性进展,看不到市场化的方向,而将研发支出计入了当期的费用。长春高新的重组人生长激素临床研究进行了多年,终于有项目开始申报生产。  丰原药业与中人科技对赌协议将在9月底前见分晓,如9月底前中人科技的顺铂植入剂抗癌新药未能上市,中人科技股权将逐次下降,无偿转让给丰原药业。  智飞生物的Hib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简称GMP),将开始量产上市。  还有更多的动态时时在更新。  许多曾经被国外药物垄断的领域,随着专利的到期,将爆发仿制研究争夺战。
  • 独家监测:医药上市公司310个在研产品
    证券市场的交易反应,最重要的是上市公司基础物质。尤其是研发各类重大疾病的制药公司。每次一有风吹草动,都会掀起市场的一阵旋风。从抗肿瘤的江苏吴中,到疫苗类的智飞生物、天坛生物,再到抢筹单抗的沃森生物。然而在仿制药遍地的市场上,究竟有多少中国上市公司在真正从事新药的研发?又有多少新药研发有可能走上市场?这些不确定性中的新药将会给公司带来多大的收益?又会对市场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疑问,本期的理财周报将重点呈现最原始信息,全面整合医药上市公司在研项目,以基础目录的形式呈现不同上市公司不同在研项目的进程。汇集201家医药上市公司的全部在研项目,分类成疫苗类87种、抗肿瘤类35种、基因工程类38种、化学制剂类150种。  一种新药的诞生过程  开发创新药物并且将其推向市场,是一个非常漫长而艰难的过程,并且没有捷径可寻。证明新药安全、有效是一个十分关键而漫长的环节。  当病理已经分析清楚,研究就是要发现或者合成一种可以治疗疾病并且服用安全的分子。这就是新药研发的“开发”阶段,通常在此时,制药公司才会参与进来。例如抗肿瘤类,治疗艾滋病等类型的药物。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进行的研发大多数是专利药的仿制研究。这比专利药的研究少了许多风险,而项目中止的情况则会让前期投资如石沉大海。A股上前有重庆啤酒的乙肝疫苗,后有各类公司无限延长的研发时间,如长春高新等。  根据美国制药业的资料统计,只有五千分之一的备选药物最终进入了市场。也就是说,在所有备选药物中,只有千分之一的药物通过了临床前测试阶段,这其中又只有五分之一通过了临床测试。所以说让制药公司急着开发下一种全新的创新药物,实在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  仿药研发战拉响  以目前市场最追捧的抗肿瘤药物为例,沃森生物刚刚与上海丰茂合作开发的6种单抗药物全部为仿制药。而据统计目前在全国16大城市中,广州是最大的抗体药物市场,占市场份额的30%。沃森投资研发的利妥昔单抗,目前的用药金额占据绝对优势,市场份额都在50%~60%之间。  据中山肿瘤医院放疗科医生介绍,“广州市目前肿瘤药物的报销额度很高,有些高达80%-90%,能够承受的患者还是愿意选用进口药物,国内的目前抗癌药物基本都是仿制药,但其实效果并不差。”  无论是基因工程的重组人生长激素研发战,还是单抗药物仿制战,国产药物的市场空间远远没有打开。在基础目录的制备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当下制药公司的研发进程以“开发支出”这一财务数据为线索,高额的开发支出一定能说明公司投入的研发经费不少——  华北制药1.2亿元,双鹭药业4000万,智飞生物4000万,莱美药业4000万等等。  而开发支出少的公司却不能认为它们没有投入进行研发,还有一种可能是研发没有突破性进展,看不到市场化的方向,而将研发支出计入了当期的费用。长春高新的重组人生长激素临床研究进行了多年,终于有项目开始申报生产。  丰原药业与中人科技对赌协议将在9月底前见分晓,如9月底前中人科技的顺铂植入剂抗癌新药未能上市,中人科技股权将逐次下降,无偿转让给丰原药业。  智飞生物的Hib疫苗获得国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简称GMP),将开始量产上市。  还有更多的动态时时在更新。  许多曾经被国外药物垄断的领域,随着专利的到期,将爆发仿制研究争夺战。
  • 默克密理博调整重组人胰岛素供应链
    2011年1月25日,德国默克生命科学部——默克密理博宣布了它与世界著名的糖尿病治疗公司诺和诺德(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NVO)达成的一项协议,即默克密理博将用于细胞培养介质的重组人类胰岛素的销售转移至诺和诺德。  从2011年5月1日开始,用于细胞培养介质的重组人胰岛素产品(该类产品曾作为默克密理博品牌旗下Incelligent™ SG与Incelligent™ AF的产品)将由制造商诺华诺德直接供应。生物制药生产企业与研究人员将仍能从诺和诺德直接获得安全供应的胰岛素。  默克密理博继续在新产品与技术方面进行投资,以便能成为一个细胞培养介质补充剂的主要供应商,细胞培养介质补充剂被用于众多FDA允许的、在世界范围内销售的生物医药产品中。  诺华诺德将通过提供高质量产品、具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与客户支持,将成为一个用于细胞培养介质胰岛素的主要供应商。诺和诺德生产的胰岛素广泛应用于生物工程研究中。且诺和诺德将确保长期供应。  关于诺和诺德  诺和诺德是世界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在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开发和生产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
  • 合成生物学新进展:利用莱茵衣藻生物反应器表达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抗体或激素等重组蛋白在生物制药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重组蛋白主要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中生产,这种类型的生产非常昂贵的。因此,人们需要开发新的、更便宜的和有效的表达系统。微藻便成为了一种很好的替代品,因为,微藻作为光合单细胞生物,它们的生长不需要昂贵和复杂的培养基,同时也能够在培养基中分泌蛋白质并进行蛋白质N-糖基化。近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在线发表了题为“Fine-tuning the N-glycosylation of 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using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mutants”的研究论文。作者主要研究莱茵衣藻N-聚糖免疫原性表位缺失而开发的敲除策略是否适用于治疗蛋白的糖工程,这对于进一步开发微藻生产人类相容性生物制品至关重要。该研究进行了与人促红细胞生成素(hEPO)相关的聚糖的结构研究,以及这些聚糖在野生型莱因哈特氏C.菌株和关键高尔基糖基转移酶受损的突变体中表达。通过在野生型菌株中表达的重组hEPO (rhEPO)的糖蛋白组学分析表明,3个n -糖基化位点与含有4 ~ 5个甘露糖残基、携带核心木糖、核心焦点和o -甲基的成熟n -聚糖100%糖基化。此外,在C. reinhardtii插入突变体中,木糖基转移酶A、B和聚焦转移酶缺陷的表达导致与rhEPOs相关的n -聚糖的核心木糖基化和核心聚焦化急剧减少,从而表明该策略为衣原体制备的生物制品的n -糖基化人源化提供了前景。文献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full/10.1111/pbi.14424
  • 奶粉激素检测标准将公布 雌激素检测须为“零”
    “奶粉可能造成宝宝性早熟”的新闻在社会上被炒得沸沸扬扬。然而8月15日,卫生部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却表明:检测结果符合规定含量范围。请关注——儿童性早熟:“奶粉问责”之后还需做什么?  喧嚣了10天的奶粉导致婴儿性早熟事件,在8月15日似乎终于尘埃落定。卫生部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通报指出,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奶粉雌激素检测须为“零”  针对媒体报道有婴幼儿因食用圣元乳粉导致性早熟的情况,卫生部委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等检测机构,采用国际通行的检测方法(《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981-2008),对乳粉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进行了平行检测。  检测结果表明,42份圣元乳粉中未检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雌酮)和内源性孕激素(孕酮和17α-羟孕酮)的检出值分别为0.2-2.3μg/kg和13-72μg/kg,其中患儿家中存留样品雌激素和孕激素检出值分别为0.5μg/kg和33μg/kg。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  “奶粉里不允许检出雌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许,因此它在标准中不允许检出。”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强调,中国在2008年制定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规定禁止销售、收购和加工尚处于用药期和休药期内的奶畜产品。  中国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兴民解读称,“不得检出”的含义是奶粉中的雌激素检测结果应该为“零”。  激素检测是国内奶粉业盲区  王丁棉认为,虽然激素是能用仪器检测出来,但是现在还不是必检项目。“如果牛奶遭激素污染,可能来源于产奶环节,问题可能出在养殖环境,厂家应该对奶源进行彻底检验。”  王丁棉分析说,在对奶牛安胎时,可能使用到激素,另外在奶牛繁殖上,比如奶牛的配种环节也可能使用到激素。“养殖是不主张使用激素的。有的国家甚至是禁止的,但即使是进口的原料,也可能有些养殖者违反这样的规定。”王丁棉认为,对激素的检测、监控是国内奶粉业的一个盲区。“激素出现,主要问题在于奶源供应,生产商和监管部门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侯彩云透露,国家标准对奶粉主要是做一些常规指标的检测,检测其奶粉里应该含有的物质,而激素并不属于这些项目。因此国家质检机构无法对奶粉进行激素检测。“激素是药物类,可以由药监部门来进行一些检测。”侯彩云说。  奶粉雌激素检测标准将发布  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中,关于乳粉的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等7项要求,但并没有提及关于雌激素的检测项目。  据介绍,现代牛奶中的雌激素包括内源性雌激素(即奶牛本身产生的雌激素)和外源性雌激素(即应用于奶牛发情和泌乳的雌激素),但目前普遍认为在规范用药的前提下雌激素药物残留量可忽略不计。“所谓的不允许检出雌激素,是指不能检出人为添加的合成雌激素物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王树槐解释说,雌激素是指奶牛体内天然产生的激素,包括两类激素,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这些激素人体内也含有。“奶粉中如果有这两类激素,并且含量符合国际组织的标准,是农业部允许的,属于正常现象。”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公布了动物性食品,包括肉、蛋的雌激素含量检测方法,奶粉的检测标准也即将公布。  “这个标准,准确地讲是一个检测标准,是一个检测技术。”王树槐解释说,有了这个技术,我们就能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利用这个标准来证明事物的对或错。“前年开始,我们单位已经完成了该项技术的实验,目前已经在走相关程序,预计最快在三四个月时间内,农业部就会颁布该项技术标准,这样就能做权威检测了。”  警惕“吃”出来的性早熟  “性早熟是‘吃’出来的”,这不是一句戏言,而是医生们给家长们的忠告。他们表示,目前患上性早熟的患儿,城里比农村多,这与城市孩子吃得太好有直接的关系。  “食物中含有激素,是患儿引发性早熟的一大原因,比如洋快餐、油炸类膨化食品,都含有过高的热量。儿童吃了这些食物以后,热量会在体内转变为多余的脂肪,不仅会出现肥胖,还会导致身体内分泌紊乱,容易引发性早熟。”青医附院营养科主任韩磊介绍说,此外,有些禽畜在饲养时由于采用生长激素刺激其早熟,肉中所含有的激素对儿童也有“催熟”作用,“现在很多儿童饮食多以荤菜为主,平时甚至都不吃蔬菜,营养过剩也容易导致性早熟,家长应当让孩子荤素搭配、饮食均衡,避免营养过剩”。  韩磊还建议,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进食人参、蜂王浆、燕窝、花粉、冬虫夏草、阿胶、鹿茸等补品。儿童体质毕竟不同于成年人,家长不要觉得补得越多越对孩子发育有利,这是因为,这些营养品或补品可能会起到“拔苗助长”的效果。  此外,青医附院副院长孙运波也表示,一些反季节蔬菜和水果中也含有激素,因为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大多是在“催熟剂”的作用下才反季或提早成熟的,应当避免给儿童食用。
  • 重磅专利药到期将助推我国生物仿制药产业大发展
    预计到2015年,全球将有年销售额约500亿至600亿美元的生物专利药到期,为生物仿制药提供了巨大发展空间。欧美日韩等已相继出台政策鼓励生物仿制药产业快速发展。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宜紧抓生物仿制药大发展期,培养产业转型升级,缩小我国生物医药领域与国外的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 重磅专利药到期将助推我国生物仿制药产业大发展  生物仿制药将进入快速增长期  生物仿制药是指与生物专利药“高度相似”的生物制品。其非活性成分与被仿药可能有微小差别,但在安全性、纯度和效力上并无实际差异。生物仿制药有望以专利药  10%到30%的折扣出售,有利于更多患者在重大疾病方面获得治疗机会。  未几年,生物仿制药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根据英国知名的行业分析公司Datamonitor的研究显示,到2015年,生物仿制药的全球市场规模将由201O年的2.43亿美元增长到37亿美元。在2011年到2015年期间,将有30多个品牌生物药失去专利保护让出市场独占权,这些产品目前的市场销售额达500亿至600亿美元,为生物仿制药的上市销售提供了巨大空间。  面对巨额市场空间,欧美已经相继出台政策鼓励产业发展。据国内最大生物医药门户“生物谷”总经理扬春介绍,2006年欧盟药品评审委员会(EMA)批准了山德士的重组人生长激素(Omnitrope)上市,欧洲第一个生物仿制药出现。欧盟还制定了全球最早、最完善的生物仿制药研制、审批、生产和监管的法律框架,得到印度、韩国等国采纳。世界卫生组织生物仿制药的相关指南和原则,与EMA制定内容相差不大。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月拟议了生物仿制药的审核指南,目前草案正在讨论。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印度等国也已开始生物仿制药国家战略。杨春说,韩国利用其电子行业巨头三星公司的声望准备打开全球生物医药市场,专门成立了三星生物制剂,声称将以大折扣推出生物仿制药。印度则侧重与国际巨头合作占领市场,比如为了在大量抗糖尿病药物失去专利保护时控制16亿美元的胰岛素市场,印度班加罗尔的博枞公司与辉瑞公司合作,生产的胰岛素模拟产品(重组人胰岛素、甘精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赖脯胰岛素)已经在印度上市。  带动产业全面升级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鉴于我国生物医药仿制技术相对成熟、自主知识产权少、产业化水平较低、新药研发周期长等特点,可考虑鼓励生物仿制药发展,依靠国内巨大的市场空间带动,集中科研优势、鼓励中小企业创新、支持大企业走出去,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小差距,并用获利资金反哺新药创制,从而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全面升级,实现突破。  一是生物仿制药战略意义重大。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问题突出,对专利药的仿制将大幅降低一批治疗重大疾病的药物价格,有利于我国直接转化国外成熟技术成果,促进国民身体素质改善。上海赛金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健说,我国市场潜力巨大,新的商机有望带来更多海外人才回流,可为我国进一步在世界范围内抢占生物医药产业份额带来人才和科技驱动力。  二是生物仿制药特性易避开知识产权纠纷。  据业内人士介绍,生物仿制药的复杂程度远超过一般化学药物,要仿制出与专利药一模一样的化学结构目前无法做到。已经获批的生物仿制药准确地说是高度相似药,安全性、纯度、效力在临床上并无差别,但与原厂药非活性成分上存在细微不同。正因为如此,美国2010年为专利药提供了12年的保护期,一旦到期,就意味着仿制者可避开知识产权纠纷。  三是我国是仿制药大国,具有相对成熟的产业基础。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药物审评专家、北京昭衍新药研究中心首席技术官龚兆龙认为,我国生产的化学药品绝大多数是仿制药,近年来批准的新药数量不少,但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一类新药占比不到10%。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批准上市的13类25种382个不同规格的基因工程药物和基因工程疫苗产品,只有6类9种21个规格的产品属于原创,其余都属于仿制。同时国内一些企业已经开始拓展生物仿制药业务。以上海为例,已经有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华新生物、万兴生物等七家企业拥有干扰素、生长激素等药物。  生物仿制药发展需给予支持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生物仿制药较专利药研发难度低,但从国外经验看,一种生物仿制药研发仍需五至八年,花费平均一亿美元。我国需明确发展生物仿制药战略,建立专门的药品审批制度,并提高标准化门槛防止出现“一窝蜂”上马项目。  一是加大对生物仿制药的支持力度。据介绍,我国尚未明确对生物仿制药发展做出规划。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菌苗室主任王国治说,专利药研制过程漫长,需要长期投入,生物仿制药投入产出比高,不能放弃。生物药物的创新研究、老产品更新改造、非创新药物的仿制应该构成我国生物技术研究整体战略布局三大基础。建议组织有关部门成立课题组,对国内外专利过期药的品种、产量、关键技术、评价标准、临床安全性与有效性等方面进行系统评价,为我国生物仿制药研究战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二是制定出台专门法规并加快审批。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宇学峰介绍说,不管是原创还是仿制,我国所有生物药必须当作新药进行审批,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生物仿制药的研发成本,延长了研发周期。建议为生物仿制药简化申请程序,采取比新药灵活的政策,缩短研发和临床研究周期,从而扭转生物仿制药发展劣势。同时增加我国药品审批部门人员和技术力量,以弥补客观条件不足。  三是提高标准化门槛防止“一窝蜂”上项目。业内人士认为,鉴于仿制药均为国外已有药品,有关部门宜提前获取产品,提前建立不同产品的检定方法与相应检测参考品,为检验生物仿制药品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保证。同时建议适当提高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门槛。制定相应的技术要求,以确保仿制药的质量。同时应辅导企业开展国际注册和生产质量体系国际认证,为将来生物仿制药能扩大出口,特别是增加面向美国、欧洲、日本等世界主要医药市场的销售做好准备。
  • 多省长江野生鱼被测出环境激素 可致性早熟
    8月25日,一家国际环保组织发表了24页纸的题为《“毒”隐于江——长江鱼体内有毒有害物质调查》的报告。调查报告显示,在取自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城市的鲤鱼和鲶鱼体内,均测出了被称为“环境激素”的壬基酚和辛基酚,这两种物质可导致雌性性早熟等性发育和生殖系统问题。  28日,记者从整篇调查报告中发现,该组织在来自重庆、武汉、南京以及马鞍山四市的野生鲤鱼与鲶鱼体内,检测出了广受国际关注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氟辛烷磺酸,部分鱼体内还检测出了汞、铅和镉等重金属。  样本检验:  野生鲶鱼、鲤鱼“有毒”  “今年1月到3月,工作人员在长江沿岸的重庆、武汉、马鞍山、南京四座城市采集长江中野生的鲤鱼与鲶鱼,所有样本都是由当地渔民提供的新鲜活江鱼。样本在收集到之后均由锡箔纸包装,冷冻避光保存,随后被运送至位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的研究实验室。”检验显示长江中野生的鲶鱼和鲤鱼体内都不同程度地累积了有毒有害物质,包括有机化学物质和重金属。  记者在报告中发现,马鞍山除一条鲤鱼样本外,其他所有两类鱼样本中,均检测出含有壬基酚和辛基酚,还被检出全氟辛烷磺酸。报告中还写到,汞在所有的肌肉样本和除一条重庆鲤鱼肝脏样本外,所有样本中均被检出。所有的鲶鱼肝脏样本均被检测出含有镉,在马鞍山提供的鲶鱼样本中,部分肝脏样本被检测出含有铅,但肌肉样本中铅的含量均小于最低可测出值。  研究发现:  环境激素是性早熟诱因之一  “壬基酚和辛基酚是洗涤剂、纺织产品和皮革涂饰中极为常见的化学原料,属于环境激素,即可以干扰内分泌并影响性发育水平的内分泌干扰素。全氟辛烷磺酸则被广泛用于纺织品、地毯、造纸、防水涂料等产品之中,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记者在报告中了解到,被测有毒物质,均为化学用品,被大量地用于工业生产之中。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累积性,因而可以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形成健康隐患。”在报告中,该组织水污染防治项目主任武毅秀介绍了这些物质的危害性,“由于这些有毒有害物质对环境和健康有巨大的负面影响,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将其列为禁止或限制使用的化学物质,因而其产量在这些国家已大幅减少。”  环保专家:  加强水质监测  长江流域大面积水域为什么会“中毒”如此之深?长江流域现在“毒情”已到了什么程度?  “目前,环保部门正在大力治理汞、铅和镉等重金属引发的污染问题,但是国内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生产、使用和排放进行管理,也没有对壬基酚和辛基酚的检测、排放、产量控制和质量控制及毒性设定相关规定,另外,也未对制造和使用全氟辛烷磺酸和其他全氟化合物作出规定。正是如此,导致了这些化学物质在我国肆虐‘生长’”。安徽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博导孙庆业告诉记者,对于这些污染物包括壬基酚、辛基酚及全氟辛烷磺酸,以及水污染方面,发达国家早在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并采取了相关措施防治,而我国目前监管漏洞还是很大。希望尽快加强水质监测,同时应尽快立法。  新闻链接:  防范环境激素,专家支招  早在32年前,日本学者就提出了“环境激素”一词,但未引起重视。  所谓“环境激素”,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影响人和动物内分泌系统的化学物质,由于它具有“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学术上称之为“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  如何来防范环境激素的危害,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比如,不要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方便面容器90%是泡沫苯乙烯产品,它是一种致癌的环境激素 不要将聚氯乙烯包装食品放在微波炉中加热,因为在高温条件下,环境激素双酚A会从中渗出 对含有激素的药要慎用 食用糙米、荞麦、菠菜、萝卜等,容易使环境激素二噁英从体内排出 多饮用茶水也有助于内脏中的环境激素排出体外。
  •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蛋白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技术在蛋白药物研发和质量控制中的发展 随着蛋白药物的开发热潮在全球兴起,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作为一种新兴的研发和质控的分析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各大生物制药公司的青睐和法规机构的重视。全球大部分生物制药公司均已使用毛细管电泳系统用于蛋白药物的研发及质量控制分析。从培养基优化、克隆筛选、配方稳定性研究和纯化过程监测,到蛋白表征、相关杂质检测、蛋白结构鉴定和蛋白质药物产品的质量控制,蛋白药物的各个环节都需要使用到毛细管电泳。例如蛋白的纯度测定,已经从SDS-PAGE转变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毛细管凝胶电泳(CE-SDS)方法;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比传统胶条方法更为准确;糖蛋白药物的糖基异质性表征,毛细管电泳是高分辨率分析方法之一。在各国药典中,毛细管电泳技术用于蛋白药物的检测方法也不断丰富与发展。药典中最早出现其对蛋白药物检测方法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糖异构体测定。糖蛋白的异构体差异小,普通的分析方法很难将EPO中的多种异构体分离定量。欧洲药典和美国药典将毛细管电泳方法确定为EPO异构体分析的标准,解决EPO产品中各种糖基化异构体的分离和定量问题。此外,生长激素的相关杂质检测标准也采用了毛细管电泳的方法。对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的分析,在2006年,由惠氏、安进、基因技术、礼来、辉瑞、强生及加拿大卫生署等十几个实验室对“CE-SDS方法对单抗药物纯度分析”进行了联合验证。他们对方法的稳定性、可靠性、准确性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考察。研究结果表明CE-SDS方法比传统的SDS-PAGE更适合单抗药物的表征与质量控制,其结果的稳定可靠性要远远超过SDS-PAGE,建议各生物制药公司使用CE-SDS代替原有的SDS-PAGE作为研发与质量分析的平台。随后,上述生物制药公司及机构又针对“CIEF方法进行单抗药的等电点测定及电荷异质性分析”、“CZE方法快速分析单抗药的电荷异质性”,“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单抗药中的糖基分析”进行了多实验室联合验证,结果展现了CE技术用于单抗药质量控制的优势及可行性。美国药典于2013年发布了利妥昔和曲拓珠等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纯度检测、等电点/电荷异质性分析和糖基分析采用毛细管电泳方法。在中国,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于2012年联合国内外生物制药机构对“CE-SDS方法对单抗药物纯度分析”进行了验证,确认了CE-SDS方法在分辨率、定量准确性及自动化程度等方面的优势,并指出CE可以对单抗非糖基化重链进行准确定量。基于以上工作以及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单抗药分析中的强大优势,中国药典2015版的第三部中增加了CE技术,明确了CE是单克隆抗体药物大小变异体、电荷变异体、鉴别与一致性和糖基化修饰分析中的重要方法。随着CE技术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快速发展,以及新的蛋白质药物的不断上市,将会有更多的CE方法出现在各国药典中。毛细管电泳技术在单克隆抗体药物分析中的应用(1)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纯度及大小异质性分析SDS-PAGE方法对单抗药物进行纯度分析,在分辨率、定量准确性和自动化程度上,已经不能满足生物制药研发和质量控制的要求。CE-SDS方法基于蛋白分子量的差异分离,用于还原和非还原单抗药物的纯度分析,免去了复杂的人工操作、定量更加准确,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在还原模式中可对非糖基化重链进行分离和准确定量。图1. CE-SDS对还原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纯度分析[1]选用不同的毛细管长度,可以实现高分辨率模式和快速模式的纯度分析。高分辨模式的CE-SDS方法提供最高的分辨率,快速模式的CE-SDS方法提供更短的冲洗和分离时间,提高了分析的通量。CE-SDS结合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CE-SDS-LIF),通过5-Tarma或FQ染料对蛋白进行标记,可以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可以检测到含量在0.01%的杂质碎片。此外,LIF检测器的使用,可以最小化基线波动,使积分和定量更加准确。(2)单克隆抗体药物等电点的测定和电荷异质性的分析单抗药物在结构上会发生糖基化、脱酰胺化、异构化、氧化等翻译后修饰,造成蛋白表面电荷的改变,引起单抗的电荷异质性。每个变异体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基于等电点分离的毛细管等电聚焦技术(cIEF),可以对单抗药物的变异体进行高分辨率的分离和定量,可分离0.03个pI差异的变异体。方法使用等电点Marker制作校准曲线,对变异体的等电点进行准确的测定。是单抗药物等电点测定和电荷异质性分析的重要方法。图2. CIEF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等电点和电荷异质性分析[5]针对不同pI范围的蛋白样品,可以通过选用适当的两性电解质来实现高分辨率的分析。如对于大部分单抗,其pI值位于7-10之间,可使用pH 3-10范围的两性电解质;对于pI 在5-7范围内的蛋白样品,可使用pH 5-8的窄范围两性电解质;而对于pI 小于5的酸性蛋白,则可以使用反向聚焦和迁移模式,实现更好的分析。 (3)CZE方法对单克隆抗体药物电荷异质性的快速分析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基于分析物电荷/体积的比进行分离,是毛细管电泳技术中最简单、快速的模式。由于单抗药物的各个变异体分子体积近乎相同,因此在CZE分离模式中,电荷变异体的分离取决于表面电荷的差异,与CIEF模式的变异体分离相一致。因此,CZE成为快速电荷异质性分析的平台方法被生物制药行业所使用。此外,由于CZE方法简单快速的特点,它也被用于单抗药的鉴别分析中。图3. 同一种CZE方法对23种单抗药物的电荷异质性分析[3](4)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糖基异质性分析单克隆抗体等糖蛋白药物中,糖基的种类和排列顺序会导致糖基异质性。单抗药物的糖基化修饰对其安全性和药效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对糖基异质性的质量控制十分重要。毛细管电泳方法对糖基异质性分析的流程包括糖蛋白中糖基的释放、糖基的标记和毛细管电泳分离。磁珠辅助的糖基释放和标记,使得前处理可在1小时内完成,加快了前处理的时间。采用APTS作为荧光标记物,不仅可以通过增加电荷提高分离效率, 还通过LIF检测实现了高灵敏的糖基分析。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糖基分析的优势在于分辨率高,速度快。不但可以区分出一个糖基的差别,相同分子量的糖基异构体也可以得到分离,整个分离过程可在5-20分钟内完成。图4. CE-LIF方法对单抗药糖基分析的电泳图毛细管电泳技术在重组蛋白类药物分析中的应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高度糖基化的蛋白药物。糖基化的异质性导致了多种变异体的存在。采用CZE方法可对EPO的变异体进行分离和定量,该方法已经成为欧洲药典中EPO变异体分析的标准方法。此外,CIEF方法也可以实现对EPO中各个变异体的高分辨分离,不但可以获得与CZE方法相同的变异体数目和定量信息,还可以提供每个变异体的精确的等电点数值。在对不同来源的EPO产品与参考品的比较中,可使用等电点对变异体进行鉴定。图5. CZE方法对EPO变异体的分析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的纯度及异质性分析中,CZE方法分离度高、定量准确,也已为欧洲药典所采用。图6 CZE方法对rhGH的电荷异质性分析总结在蛋白药蓬勃发展的今天,毛细管电泳技术以其分辨率高、模式多等优势,在蛋白药研发和质控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监管机构所认可,用于蛋白药的纯度、等电点及电荷异质性、糖基等分析中。随着蛋白药物、细胞/基因治疗以及新型疫苗等生物制品的不断发展,毛细管电泳技术将会具有更大的应用空间,在蛋白、核酸及病毒颗粒等分析中,发挥它的优势,提高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标准。
  • 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YY/T 1888-2023《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的公告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制修订替代标准适用范围实施日期1YY/T 1888-2023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制定/本文件规定了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稳定性、生物学评价以及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本文件适用于作为医疗器械原材料的不含非人胶原蛋白氨基酸序列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的质量控制。2023年7月20日YY/T 1888-2023《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医疗器械行业标准已经审定通过,现予以公布。标准编号、名称、适用范围和实施日期见附件。特此公告。    附件:医疗器械行业标准信息表国家药监局  2023年1月18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2023年第14号公告附件.doc
  • 世界首条转基因鱼将上餐桌 生长速度快一倍
    据英国《每日邮报》网站12月24日的报道,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近日公布了一份针对转基因鲑鱼(又称三文鱼)的评估草案,草案认为由美国AquaBounty公司研制的“转基因大西洋鲑鱼”不会对人类构成重大健康或环境方面形成威胁,这意味着转基因鲑鱼有可能将会成为世界上首个可食用的转基因动物。两条年龄相仿的大西洋鲑鱼,较小的为正常鲑鱼,较大的则是转基因鲑鱼。  据了解,转基因鲑鱼是一种融合两种鱼类基因、生长速度是普通鲑鱼两倍的特殊鱼类,由于体内的生长激素能让其维持长达一年的生长期,所以16到18个月的转基因鲑鱼的体型基本与30个月左右的普通鲑鱼相当。FDA在对其经过严格的食品安全检查之后,认为目前并没有发现有力的科学证据来禁止转基因鲑鱼的生产,所以它可能很快就会投入商业养殖。FDA将在未来60天内征询公众意见之后才会给出最终的结论。  转基因鲑鱼体内的生长激素能让其维持长达一年的生长期。  FDA的这一结论在美国当地引起了各方讨论,支持者认为转基因鲑鱼由于成长速度快,同时对环境条件要求不高,所以能够有效提高养殖效率,并降低养殖场的运营成本。但反对者却认为引进转基因鲑鱼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带来威胁,此外它们还有可能会逃到野外与野生鱼杂交,让本已濒临灭绝的大西洋鲑鱼的生活处境雪上加霜。  AquaBounty公司表示所有的转基因鲑鱼为雌性,绝大部分不具备繁殖能力。  AquaBounty公司表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转基因鲑鱼在味道、质地、颜色和气味上与普通鲑鱼存在区别。  据AquaBounty公司的介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迹象显示转基因鲑鱼在味道、质地、颜色和气味上与普通鲑鱼存在区别,同时由于转基因鲑鱼全部为雌性,体内拥有3条染色体(普通鲑鱼只有两条),再加上大部分转基因鲑鱼并不具备生殖能力,所以它们与野生鲑鱼交配成功的概率非常低,但英国“冻结转基因组织”的皮特雷利(Peter Riley)却认为:“即便大部分转基因鲑鱼不具备繁殖能力,也难以保证那些具备生殖能力的不会逃到大自然中进行繁殖,此外如果转基因鲑鱼在销售时被标注出来,人们会不会购买或许还是个疑问。”
  • “中国干扰素”之父侯云德:科学家要敢讲真话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ba35b535-be8a-430c-81ba-e344d5c787ab.jpg"//pp  同样的问题,60年前也被人问过。当时,前苏联《病毒学杂志》的编辑特意询问:“侯云德是谁?他是什么样的人物?他的论文怎么会发表这么多?”不怪编辑好奇,这位中国留学生在前苏联学习的3年半时间,发表了17篇学术论文,并在仙台病毒等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最终直接越过副博士,被原苏联高等教育部破格授予医学科学博士学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4e6d6c88-1dee-4d5c-9568-705da3660e8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侯云德院士留学苏联照片/strong/pp  一辈子与病毒打交道,作为我国分子病毒学和基因工程药物的开拓者,侯云德说:“认识世界的目的应当是要改变世界,学习病毒学、研究病毒学,目的应当是预防和控制病毒,为人类做出更加切身的贡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73c8e6ed-ec14-4d7a-ac34-6967c4deb84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侯云德院士在病毒基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大楼门口留影/strong/pp  “道固远,笃行可至 事虽巨,坚为必成”,集毕生精力编织传染病防控网络/pp  2008年,侯云德79岁。这一年,他被国务院任命为“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总师。/pp  这时,距离2003年的“非典”疫情已经过去5年。公众或许已淡忘了当时的恐慌,侯云德却不敢忘。“‘非典’来得太突然,我们没有准备,病毒研究不充分,防控体系太薄弱了。传染病在历史上是可以让一个国家亡国的,老的控制了,还会不断出现新的,传染病防控绝对不能轻视!”这位少时立志学医、并且要当名医的科学家,一生都在为祖国的防病事业而奋斗。/pp  本该颐养天年的年龄,侯云德又忙碌起来,担负起我国现代传染病防控体系顶层设计的重任。他带领专家组,设计了2008-2020年降低“三病两率”和应对重大突发疫情的总体规划,主导建立了举国体制协同创新的传染病防控技术体系,全面提升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pp  第一次挑战很快来临!/pp  2009年,全球突发甲流疫情,国外死亡人数上万名。在国务院领导下,我国成立了由卫生部牵头、38个部门组织的联防联控机制,侯云德作为专家组组长,针对防控中的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多学科协同攻关研究。“这个组长可不好当,相当于坐在火山口上,责任重大。一旦判断失误,防控不当,疫情就有可能蔓延。”中国疾病预防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董小平研究员回忆说。/pp  当时,我国仅用87天就率先研制成功新甲流疫苗,成为全球第一个批准甲流疫苗上市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注射两剂,侯云德则提出不同观点:“新甲流疫苗,打一针就够了!”/pp  在疫情随时有可能爆发的情况下,提出这一建议的侯云德,承担的压力可想而知。打两针是国际共识,只打一针,万一达不到免疫效果呢?/pp  “科学家要敢讲真话,为国家和人民着想,不能只计较个人得失。”侯云德是有底气的。依据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新疫苗的抗体反应曲线和我国当时的疫苗生产能力和注射能力,侯云德坚定地提出了一次接种的免疫策略。最终,这一方案大获成功,世界卫生组织也根据中国经验修改了“打两针”的建议,认为一次接种预防甲流是可行的。/pp  2009年的甲流疫情,我国取得了“8项世界第一”的研究成果,实现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对流感大流行的成功干预。据来自清华大学第三方的系统评估,我国甲流的应对措施大幅度降低了我国发病率与病死率,减少2.5亿发病和7万人住院 病死率比国际低5倍以上。这一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一流科学家高度赞赏和一致认同,获得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pp  侯云德提出了应对突发急性传染病的“集成”防控体系的思想,重点布置了病原体快速鉴定、五大症候群监测、网络实验室体系建立的任务,全面提升了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防控能力,使我国成功应对了近十年来国内和国际数次的重大传染病疫情。“MERS、寨卡、H1N1等病毒在我国都没有流行起来,N7N9也得到了有效控制,我国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的能力大幅提升,进入世界一流行列。侯院士作为这一体系的总师,功不可没。”卫计委科教司监察专员、“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管理办公室主任刘登峰表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4.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9098ed3f-6e0a-48d1-806b-f89717141406.jpg"/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1992年工作会议/strong/pp  是“中国干扰素”之父,更是杰出的战略科学家/pp  侯云德是一位科学家,更是一名战略科学家。他的很多科研成果和举措,在当时都是具有前瞻性和开创性的,并且影响深远。/pp  “中国干扰素”之父,是业内不少人对侯云德的尊称。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瑞士等国的科学家以基因工程的方式,把干扰素制备成治疗药物,很快成为国际公认的治疗肝炎、肿瘤等疾病的首选药,但价格极为昂贵。/pp  侯云德敏锐地捕捉到基因工程这一新技术,1977年,美国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生长激素释放因子获得成功,这一突破使侯云德深受启发:如果将干扰素基因导入到细菌中去,使用这种繁衍极快的细菌作为“工厂”来生产干扰素,将会大幅度提高产量并降低价格。他带领团队历经困难,终于在1982年首次克隆出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人α1b 型干扰素基因,并成功研制我国首个基因工程创新药物——重组人α1b 型干扰素,这是国际上独创的国家I类新药产品,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创新药物研发的先河。α1b 型干扰素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毛细胞性白血病等有明显的疗效,并且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副作用小,治疗病种多。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1993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此后,侯云德带领团队又相继研制出1个国家I类新药(重组人γ干扰素)和6个国家II类新药。/pp  侯云德更具前瞻性的,是他没有固守书斋,不仅主导了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产业化,更推动了我国现代医药生物技术的产业发展。/pp  “我现在还记得,26年前在侯云德先生的办公室里,他打开抽屉给我看,一抽屉都是各种各样的论文。侯先生说,这些科研成果如果都能转化成规模化生产,变成传染病防控药品,该有多好啊!”北京三元基因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永庆回忆,那时缺医少药,很多药都需要进口,而且价格高昂。/pp  一年后,在一间地下室里,当时60多岁的侯云德创立了我国第一家基因工程药物公司—北京三元基因药物股份有限公司。/pp  侯云德主导了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产业化,将研制的8种基因工程药物转让十余家国内企业,上千万患者已得到救治,产生了数十亿人民币的经济效益,对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pp  “那时的干扰素药品100%进口,300元一支,一个疗程要花两三万元。现在的干扰素90%是国产的,价格下降了10倍,30元一支。但是侯先生还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希望价格能再降到20元钱、10元钱,让普通百姓都能用得起!”程永庆感慨地说。/pp  侯云德的战略性,还体现在他对国家整个生物医药技术发展的顶层设计。/pp  “侯云德院士是当之无愧的科学大家,在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做什么、不做什么,都是侯院士在把握方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钦佩地说。在对我国科技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863”计划中,侯云德连续担任了三届863计划生物技术领域首席科学家,他联合全国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出色完成了多项前沿高技术研究任务。顶层指导了我国医药生物技术的布局和发展。在此期间,我国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药物等5大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生物技术研发机构成十数倍增加,18种基因工程药物上市,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增加了100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05.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c0030ebb-cac3-42a0-b720-a1fe1139835a.jpg"/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侯云德院士(右一)全家福/strong/pp  “双鬓添白发,我心情切切,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pp  “侯老师能够做出方向性的判断,靠的不是拍脑门,而是长期以来扎实的积累。”侯云德的学生、中国医科院病原所所长金奇研究员告诉记者,尽管已是89岁高龄,但侯老师的勤奋,很多年轻人都比不上。/pp  “侯老师每天都会关注国内外病毒学的最新动态,并且亲自翻译、撰写,送给相关部门领导和同事参阅。每期都有上万字,两周一期,已经写了200多期。”金奇说,他读研究生时,侯老师工作非常忙碌,但仍然会在下班后到实验室找学生聊天。“聊什么?聊的就是他掌握的最新技术和动态,通过侃大山的方式实时输送给我们。侯老师对我们这些学生,对年轻人,在培养提携上总是不遗余力。”/pp  在学生和同事眼中,侯云德是无私的,愿意将自己的知识与技术传授给他人。在做干扰素研究的初期,试剂紧缺,都是他自己从国外背回来的,但其他同事有需要,他二话不说就分享给大家使用 上世纪80年代初他的实验室建立了一系列基因工程技术后,不少人到他的实验室取经,侯云德乐于分享,从不留一手,常常还要赔上昂贵的试剂。有人认为他这么做不利于保持本室的技术优势,他却不以为然。“我国科学家应当团结起来,不能把持技术不外流,技术优势要靠不断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使自己处于优势地位。”/pp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党委书记兼法人代表武桂珍研究员告诉记者,尽管创造的经济效益数以亿计,但侯先生对生活的要求非常低。“他的汽车超期服役要淘汰了,我们问他想换辆什么车?侯先生说,带轱辘的就行。生病住院,也从来不跟组织提任何要求。有时输完液晚上8点了,还要自己回家做饭吃。”武桂珍说,侯先生所思所想所求,都是我国的防病事业。在他身上,深深映刻着老一辈科学家的家国情怀。/pp  采访时,谈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成就,侯云德院士谦虚地笑了:“我做的都是分内之事,只是认真做了,并没有很特别。而且很多事也不是我一个人做的,我是领头人而已。”/pp  今年89岁的侯云德,仍然每天7点就开始工作,并且不吃早饭。据说,这是年轻时养成的习惯,因为要抓紧一切时间做实验。尽管动过两次大手术,但老人看起来仍然精神抖擞。耄耋之年,他曾赋诗一首以明其志:“双鬓添白发,我心情切切,愿将此一生,贡献四化业。”/p/p/p
  • 2015版中国药典总则第二次公开征求意见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工作进度安排,第一批拟增修订通则草案已于2014年3月在国家药典委员会网站面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2014年6~7月国家药典委员会陆续组织召开各相关专业委员会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内容进行了全面审定,并对第一批公示内容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了研讨,根据会议讨论审核意见,经整理形成了第二次总则(草案)征求意见稿(详见附件)。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并说明如下:  一、为进一步完善2015年版药典总则内容,现将药典总则(草案)整体框架和药典通则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内容在我委网站公开征求意见,即日起公示期一个月。  二、独立一卷的名称为&ldquo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rdquo ,包括现有药典一部、二部、三部的附录(现改为&ldquo 通则&rdquo )内容和药用辅料品种正文(详见附件1)。  三、通则编码按照&ldquo XXYY&rdquo 四位罗马数字表示,其中XX代表现有附录编码的大罗马字母(Ⅰ、Ⅱ、Ⅲ&hellip &hellip ),YY代表现有附录编码的英文字母(A、B、C&hellip &hellip )。新旧附录/通则编码对照表详见附件2。  四、拟增修订的通则草案详见附件3。请相关单位认真研核,若有异议,请附相关说明及/或实验数据,及时来文来函(见附件4)。  五、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许华玉(电话:010&ndash 67079521)  尚 悦(电话:010&ndash 67079578)  靳桂民(电话:010&ndash 67079527)  传 真:010&ndash 67152769  E-mail: ywzhc@chp.org.cn  附件:1.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草案)2. 新旧附录/通则编码对照表3. 药典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内容 《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目录 编号 通则名称0100 制剂通则0101 片剂0102 注射剂0103 胶囊剂0104 颗粒剂0105 眼用制剂0106 鼻用制剂0107 栓剂0108 丸剂0109 软膏剂、乳膏剂0110 糊剂0111 吸入制剂(第一次公示)0112 喷雾剂0113 气雾剂(第一次公示)0114 凝胶剂0115 散剂0116 糖浆剂0117 搽剂0118 涂剂0119 涂膜剂0120 酊剂0121 贴剂0122 贴膏剂0123 口服溶液剂 口服混悬剂 口服乳剂0124 植入剂0125 膜剂0126 耳用制剂0127 洗剂0128 冲洗剂0129 灌肠剂0181 合剂0182 锭剂0183 煎膏剂(膏滋)0184 胶剂0185 酒剂0186 膏药0187 露剂0188 茶剂0189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0200 其他通则0211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未修订)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第二增补本)0213 炮制通则(未修订)0251 药用辅料0261 制药用水029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第二增补本) 0300 0301 一般鉴别试验(第二增补本) 0400 光谱法04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0402 红外分光光度法0405 荧光分光光度法04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0407 火焰光度法04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04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0421 拉曼光谱法0431 质谱法0441 核磁共振波谱法0451 X射线衍射法 0500 色谱法(未修订)0501 纸色谱法0502 薄层色谱法0511 柱色谱法(未修订)0512 高效液相色谱法0513 离子色谱法0514 分子排阻色谱法0521 气相色谱法(未修订)0531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0532 临界点色谱法0541 电泳法0542 毛细管电泳法 0600 物理常数测定法0601 相对密度测定法(未修订)0611 馏程测定法0612 熔点测定法0613 凝点测定法0621 旋光度测定法0622 折光率测定法(未修订)0631 pH值测定法0632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0633 黏度测定法0661 热分析法(第二增补本)0681 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未修订)0682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未修订) 0700 其他测定法0701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未修订)0702 非水溶液滴定法0703 氧瓶燃烧法(未修订)0704 氮测定法0711 乙醇量测定法0712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未修订)0713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未修订)0721 维生素A测定法(未修订)0722 维生素D测定法(未修订)0731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0800 限量检查法0801 氯化物检查法(未修订)0802 硫酸盐检查法(未修订)0803 硫化物检查法(未修订)0804 硒检查法(未修订)0805 氟检查法(未修订)0806 氰化物检查法0807 铁盐检查法(未修订)0808 铵盐检查法(第二增补本)0821 重金属检查法(第一增补本)0822 砷盐检查法(未修订)0831 干燥失重测定法0832 水分测定法0841 炽灼残渣检查法(第二增补本)0842 易炭化物检查法(未修订)0861 残留溶剂测定法(未修订)0871 甲醇量检查法0872 合成多肽中的醋酸测定法(未修订)0873 2-乙基己酸测定法(未修订) 0900 物理特性检查法0901 溶液颜色检查法0902 澄清度检查法0903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0904 可见异物检查法0921 崩解时限检查法0922 融变时限检查法(未修订)0923 片剂脆碎度检查法(未修订)0931 溶出度测定法(合并释放度测定法)0941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0942 最低装量检查法0951 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法0952 粘附力测定法0981 结晶性检查法(未修订)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一增补本)0983 锥入度测定法 1000 分子生物学技术 1100 生物检查法1101 无菌检查法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1107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1121 抑菌效力检查法1141 异常毒性检查法1142 热原检查法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144 升压物质检查法1145 降压物质检查法(未修订)1146 组胺类物质检查法1147 过敏反应检查法(未修订)1148 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1200 生物活性测定法1201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未修订)1202 青霉素酶及其活力测定法(未修订)1205 升压素生物测定法1206 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未修订)1207 玻璃酸酶测定法(未修订)1208 肝素生物测定法(第三增补本)1209 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1210 缩宫素生物测定法1211 胰岛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1212 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延缓作用检查法(未修订)1213 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未修订)1214 洋地黄生物测定法(未修订)1215 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未修订)1216 卵泡刺激素生物测定法1217 黄体生成素生物测定法1218 降钙素生物测定法1219 生长激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1401 放射性药品检定法(详见药典委网站:关于&ldquo 附录ⅩⅢ放射性药品检定法&rdquo 修订草案的公示)1421 灭菌法(未修订)1431 生物检定统计法(未修订) 2000 中药相关检查方法2001 显微鉴别法(第二增补本)2101 膨胀度测定法(第二增补本)2102 膏药软化点测定法(未修订)2201 浸出物测定法(未修订)2202 鞣质含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2203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未修订)2204 挥发油测定法(未修订)2301 药材和饮片杂质检查法2302 灰分测定法(未修订)2303 酸败度测定法(未修订)2321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未修订)2322 汞和砷元素形态及其价态测定法2331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2351 黄曲霉毒素测定法 2400 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未修订) 3000 生物制品相关检查方法3100 含量测定法3101 固体总量测定法3102 唾液酸测定法3103 磷测定法3104 硫酸铵测定法3105 亚硫酸氢钠测定法3106 氢氧化铝(或磷酸铝)测定法3107 氯化钠测定法3108 枸橼酸离子测定法3109 辛酸钠测定法3110 乙酰色氨酸测定法3111 苯酚测定法3112 间甲酚测定法3113 硫柳汞测定法3114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测定法3115 O-乙酰基测定法3116 己二酰肼含量测定法3117 高分子结合物含量测定法3118 人血液制品中糖及糖醇测定法3119 人血白蛋白多聚体测定法3120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IgG单体加二聚体测定法3121 人免疫球蛋白类中甘氨酸含量测定法3122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蛋白质含量测定法3123 组胺人免疫球蛋白中游离磷酸组胺测定法3124 IgG含量测定法 3200 化学残留物测定法3201 乙醇残留量测定法3202 聚乙二醇残留量测定法3203 聚山梨酯80残留量测定法3204 戊二醛残留量测定法3205 磷酸三丁酯残留量测定法3206 碳二亚胺(EDAC)残留量测定法3207 游离甲醛测定法3208 人血白蛋白铝残留量测定法3209 羟胺残留量测定法 3300 微生物检查法3301 支原体检查法3302 病毒外源因子检查法3303 鼠源性病毒检查法 3400 生物测定法3401 免疫印迹法3402 免疫斑点法3403 免疫双扩散法3404 免疫电泳法3405 肽图检查法3406 质粒丢失率检查法3407 SV40核酸序列检查法3408 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法3409 抗生素残留量检查法3410 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测定法3411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3412 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测定法3413 大肠杆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3414 假单胞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3415 酵母工程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3416 类A血型物质测定法3417 鼠IgG残留量测定法3418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鉴别试验3419 抗毒素、抗血清制品鉴别试验3420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3421 伤寒Vi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3422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多糖含量测定法3423 人凝血酶活性检查法3424 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检查法3425 肝素含量测定法3426 抗A、抗B血凝素测定法3427 人红细胞抗体测定法3428 人血小板抗体测定法3429 猴体神经毒力试验3430 人血浆病毒核酸检测技术要求3431 单抗纯度茨顶方法-CE-SDS毛细管电泳(还原和非还原) 3500 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法3501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3502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3503 人用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法3504 吸附破伤风疫苗效价测定法3505 吸附白喉疫苗效价测定法3506 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法3507 白喉抗毒素效价测定法3508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3509 气性坏疽抗毒素效价测定法3510 肉毒抗毒素效价测定法3511 抗蛇毒血清效价测定法3512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3513 人免疫球蛋白中白喉抗体效价测定法3514 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15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E玫瑰花环形成抑制试验)3516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淋巴细胞毒试验)3517 人凝血因子Ⅱ效价测定法3518 人凝血因子Ⅶ效价测定法3519 人凝血因子Ⅸ效价测定法3520 人凝血因子Ⅹ效价测定法3521 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法3522 重组人促红素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3 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4 重组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5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6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7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8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29 重组链激酶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30 鼠神经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31 尼妥珠单抗生物学活性测定法3532 白介素-11-生物活性测定方法 3600 特定生物原材料/动物3601 无特定病原体鸡胚质量检测要求360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要求3603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要求3604 新生牛血清检测要求3611 细菌生化反应培养基 8000 试剂与标准物质(待定)8001 试药8002 试液8003 试纸8004 缓冲液8005 指示剂与指示液8006 滴定液8061 标准物质 9000 指导原则9001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未修订)9011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9012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9013 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未修订)9014 微粒制剂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9015 药品晶型研究及晶型质量控制指导原则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9102 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9103 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未修订)9104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未修订)9105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9106 基于基因芯片药物评价技术指导原则9107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指导原则9201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未修订)9202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指导原则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9204 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9206 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指导原则9301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9302 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指导原则9303 色素检测指导原则9304 中药中铝、铬、铁、钡元素测定指导原则9305 中药中真菌毒素测定指导原则9401 生物制品定量分析方法指导原则9501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9502 锝[99mTc]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9601 药用辅料功能性指标研究指导原则(第三增补本)9621 药包材通用要求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9622 药用玻璃材料和容器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990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第二增补本) 附表 原子量表附表 国际单位转换表 一部正文品种后 成方制剂中本版药典未收载的药材和饮片 4. 反馈意见单国家药典委员会2014年7月30日
  • 迪马科技:奶粉中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检测方法
    奶粉激素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迪马科技作为助您保障人类食品、环境、药品安全的实验合作伙伴,开发出下列分析方法,能够满足奶粉中雌二醇、雌三醇、炔雌醇、雌酮、己烯雌酚、己二烯雌酚、己烷雌酚等雌激素以及孕酮、乙酸甲地孕酮、乙酸氯地孕酮、甲基炔孕酮、甲羟孕酮等孕激素的检测。希望能对您的检测工作提供帮助。 1反相SPE净化方法 1.1 提取 称取2.0 g奶粉(精确至0.01 g),加入内标液(使用内标法时才需加入内标液),加入16 ml 80%甲醇水溶液,振荡提取2 min或超声提取5 min。6000 rpm下离心5 min,取4 ml上清液,加入12 ml纯水,混匀得到样品稀释液,待净化。 1.2 SPE柱净化 ProElut PLS亲水亲脂平衡柱,150 mg/6 ml 活化、平衡:5 ml甲醇活化,5 ml水平衡; 上样:让样品稀释液通过PLS小柱,流出液弃去; 淋洗:5 ml 5%甲醇水溶液淋洗,淋洗液弃去; 洗脱:5 ml纯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 样品重组:40 ℃下将洗脱液氮气吹干,用1 ml 50%甲醇水溶液重新溶解残渣,微孔滤膜过滤后供仪器分析。 2 正相SPE净化方法 2.1 提取 称取2 g奶粉(精确至0.01 g),加入内标液(使用内标法时才需加入内标液),加入20 ml 80%甲醇水溶液,振荡提取2 min或超声提取5 min。6000 rpm下离心5 min,取10 ml上清液,与50 ml纯水混合得到样品稀释液,待净化。 2.2 SPE柱净化 ProElut CARB石墨化炭黑柱,500 mg/6 ml ProElut NH2氨基柱,500 mg/6 ml 将样品稀释液通过经活化的ProElut CARB柱*,液体全部通过后将小柱抽干。然后将经活化的ProElut NH2柱*串接在ProElut CARB柱下方。10 ml二氯甲烷-甲醇溶液(7+3)洗脱并收集洗脱液,然后取下ProElut CARB柱,用2 ml二氯甲烷-甲醇溶液(7+3)洗脱ProElut NH2柱,合并洗脱液。然后氮气吹干洗脱液,再用1 ml 50%甲醇水溶液溶解残渣,微孔滤膜过滤后供仪器分析。 *ProElut CARB柱依次用6 ml二氯甲烷-甲醇溶液(7+3)、6 ml甲醇、6 ml水活化平衡;ProElut NH2柱活化平衡 3 仪器分析 3.1 雌激素分析条件 A HPLC条件: 色谱柱:Leapsil C18,100 x 2.1mm,2.7 &mu m 流动相:A,水;B,乙腈 梯度:略 流速:0.3 ml/min 柱温:40 ℃ 进样体积:10 &mu l B 质谱条件 电离源:ESI,负电离模式 电离源温度:100 ℃ 毛细管电压:3 kV 脱溶剂气体温度:450 ℃ 脱溶剂气体流量:0.2 l/min 3.2 孕激素分析条件 A HPLC条件 色谱柱:Leapsil C18,100 x 2.1mm,2.7 &mu m 流动相:A,0.1%甲酸水溶液;B,甲醇 梯度:略 流速:0.3 ml/min 柱温:40 ℃ 进样体积:10 &mu l B 质谱条件 电离源:ESI,正电离模式 毛细管电压:3.5 kV 电离源温度:100 ℃ 脱溶剂气体温度:450 ℃ 脱溶剂气体流量:0.2 l/min 关于迪马 迪马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制造科学、高效的化学分析产品,提供完善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的知名色谱消耗品制造商,在色谱填料研发,色谱柱制造和相关分离产品等多个技术领域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核心技术产品包括:液相色谱柱、气相色谱柱、固相萃取柱、色谱溶剂和化学标准品。
  • 2015年版《中国药典》草案发布 或由三部变为四部
    2014年3月28日,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发布关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通知中称,目前国家药典委组织相关专业委员会已完成了通则(附录)编制及编码的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1月通过国家药典委员会官网的药典论坛向全体药典委员征求意见。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草案)则征求意见稿显示,2010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三部分别收载的附录凡例、制剂通则、分析方法指导原则、药用辅料等三合一,独立成卷作为第四部。  2015版《中国药典》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征求意见稿增订了多种仪器和方法,如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拟)新增了拉曼光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临界点色谱法、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黄曲霉毒素测定法,(拟)新增了抑菌效力检查法、组胺类物质检查法、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元素形态及其价态测定法等。  通知原文如下:关于对《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编制大纲有关要求,我委组织相关专业委员会开展了药典一、二、三部附录整合、增修订及单独成卷工作。经过各相关专业委员会的努力和各有关单位的大力配合,目前已完成了通则(附录)编制及编码的研究工作,并于2014年1月通过我委网站的药典论坛向全体药典委员征求意见。根据反馈意见和建议,目前已形成了&ldquo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草案)&rdquo 的整体框架和内容。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并说明如下:  一、为进一步完善新版药典总则内容,我委将对药典总则(草案)整体框架和药典通则内容(征求意见稿)分批在网站公开征求意见,现将第一批征求意见稿予以公示,即日起公示期为三个月。  二、独立一卷的名称为&ldquo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rdquo ,包括现有药典一部、二部、三部的附录内容和药用辅料品种正文(详见附件1)。  三、通则编码拟采用&ldquo XXYY&rdquo 两层四位罗马数字来表示,其中XX代表现有附录编码的大罗马字母(Ⅰ、Ⅱ、Ⅲ&hellip &hellip ),YY代表现有附录编码的英文字母(A、B、C&hellip &hellip )。新旧附录/通则编码对照表详见附件2。  四、根据文字整合和试验研究,已完成的增修订通则草案详见附件3。请相关单位认真研核,若有异议,可填写反馈意见表(见附件4.),并附相关说明及/或实验数据,以来文来函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反馈我委。未完成的增修订内容将在第二批进行公示。  五、为保证《中国药典》2015年版的顺利实施,我委对药典通则内容在网上公示的同时,也将其进行汇编成册,并于2014年4月份举办新版药典通则增修订内容的宣讲班,以便广大药品标准工作者更好地了解《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的编制情况,请予以关注。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许华玉(电话:010&ndash 67079521)  靳桂民(电话:010&ndash 67079527)  洪小栩(电话:010&ndash 67079593)  传 真:010&ndash 67152769  E-mail: ywzhc@chp.org.cn  附件:  1. 《中国药典》2015年版总则(草案)  2. 新旧附录/通则编码对照表  3. 《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目录及增修订内容  0100 制剂通则  0101 片剂  0102 注射剂  0103 胶囊剂  0104 颗粒剂  0105 眼用制剂  0106 鼻用制剂  0107 栓剂  0108 软膏剂  0109 乳膏剂  0110 糊剂  0111 吸入制剂  0112 喷雾剂  0113 气雾剂  0114 凝胶剂  0115 散剂  0116 滴丸剂  0117 糖丸  0118 糖浆剂  0119 搽剂  0120 涂剂  0121 涂膜剂  0122 酊剂  0123 贴剂  0124 贴膏剂  0125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  0126 植入剂  0127 膜剂  0128 耳用制剂  0129 洗剂  0130 冲洗剂  0131 灌肠剂  0181 丸剂  0182 合剂  0183 锭剂  0184 煎膏剂(膏滋)  0185 胶剂  0186 酒剂  0187 流浸膏剂与浸膏剂  0188 膏药  0189 露剂  0190 茶剂  0200 其他通则  0211 药材和饮片取样法(未修订)  0212 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第二增补本)  0213 炮制通则(未修订)  0251 药用辅料通则  0261 制药用水  0271 药包材通则(待定)  0272 玻璃容器(待定)  029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通则(第二增补本)  0300  0301 一般鉴别试验(第二增补本)  0400 光谱法  040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0402 红外分光光度法  0405 荧光分光光度法  040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0407 火焰光度法  041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041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增订)  0421 拉曼光谱法(新增)  0431 质谱法  0441 核磁共振波谱法  0451 X射线衍射法  0500 色谱法(未修订)  0501 纸色谱法  0502 薄层色谱法  0511 柱色谱法(未修订)  0512 高效液相色谱法  0513 离子色谱法  0514 分子排阻色谱法  0521 气相色谱法  0531 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拟新增)  0532 临界点色谱法(拟新增)  0541 电泳法  0542 毛细管电泳法  0600 物理常数测定法  0601 相对密度测定法(未修订)  0611 馏程测定法  0612 熔点测定法  0613 凝点测定法  0621 旋光度测定法  0622 折光率测定法(未修订)  0631 pH值测定法  0632 渗透压摩尔浓度测定法  0633 黏度测定法  0661 热分析法(第二增补本)  0681 制药用水电导率测定法(未修订)  0682 制药用水中总有机碳测定法(未修订)  0700 其他测定法Other Assays  0701 电位滴定法与永停滴定法(未修订)  0702 非水溶液滴定法  0703 氧瓶燃烧法(未修订)  0704 氮测定法  0711 乙醇量测定法  0712 甲氧基、乙氧基与羟丙氧基测定法(未修订)  0713 脂肪与脂肪油测定法(未修订)  0721 维生素A测定法(未修订)  0722 维生素D测定法(未修订)  0731 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0800 限量检查法  0801 氯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02 硫酸盐检查法(未修订)  0803 硫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04 硒检查法(未修订)  0805 氟检查法(未修订)  0806 氰化物检查法  0807 铁盐检查法(未修订)  0808 铵盐检查法(第二增补本)  0821 重金属检查法(第一增补本)  0822 砷盐检查法(未修订)  0831 干燥失重测定法  0832 水分测定法  0841 炽灼残渣检查法(第二增补本)  0842 易炭化物检查法(未修订)  0861 残留溶剂测定法(未修订)  0871 甲醇量检查法  0872 合成多肽中的醋酸测定法(未修订)  0873 2-乙基己酸测定法(未修订)  0900 物理特性检查法  0901 溶液颜色检查法  0902 澄清度检查法  0903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  0904 可见异物检查法  0921 崩解时限检查法  0922 融变时限检查法(未修订)  0923 片剂脆碎度检查法(未修订)  0931 溶出度测定法(合并释放度测定法)  0941 含量均匀度检查法  0942 最低装量检查法  0951 吸入制剂微细粒子的空气动力学评价方法(原雾滴粒分布测定法)  0952 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  0981 结晶性检查法(未修订)  0982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第一增补本)  0983 锥入度测定法  1000 分子生物学技术  1001 核酸分子鉴定法(待定)  1100 生物检查法  1101 无菌检查法  1105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1106 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控制菌检查法  1107 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  1121 抑菌效力检查法(第三增补本、新增)  1141 异常毒性检查法  1142 热原检查法  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1144 升压物质检查法  1145 降压物质检查法(未修订)  1146 组胺类物质检查法(新增)  1147 过敏反应检查法(未修订)  1148 溶血与凝聚检查法  1200 生物活性测定法  1201 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未修订)  1202 青霉素酶及其活力测定法(未修订)  1205 升压素生物测定法  1206 细胞色素C活力测定法(未修订)  1207 玻璃酸酶测定法(未修订)  1208 肝素生物测定法(第三增补本)  1209 绒促性素生物测定法  1210 缩宫素生物测定法  1211 胰岛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2 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延缓作用检查法(未修订)  1213 硫酸鱼精蛋白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4 洋地黄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215 葡萄糖酸锑钠毒力检查法(未修订)  1216 卵泡刺激素生物测定法  1217 黄体生成素生物测定法  1218 降钙素生物测定法  1219 生长激素生物测定法(未修订)  1401 放射性药品检定法(未修订)  1421 灭菌法(未修订)  1431 生物检定统计法(未修订)  2000 中药相关检查方法  2001 显微鉴别法(第二增补本)  2002 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法(新增)   2101 膨胀度测定法(第二增补本)  2102 膏药软化点测定法(未修订)  2201 浸出物测定法(未修订)  2202 鞣质含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  2203 桉油精含量测定法(未修订)  2204 挥发油测定法(未修订)  2301 药材和饮片杂质检查法  2302 灰分测定法(未修订)  2303 酸败度测定法(未修订)  2321 铅、镉、砷、汞、铜测定法(未修订)  2322 元素形态及其价态测定法(拟新增)  2331 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  2341 农药残留量测定法(第二增补本+增订)  2351 黄曲霉毒素测定法(第二增补本+增订)  2400 中药注射剂有关物质检查法(拟修订)  2401 中药注射剂蛋白质检查法(待定)  2402 中药注射剂鞣质检查法(待定)  2403 中药注射剂树脂检查法(待定)  2404 中药注射剂草酸盐检查法(待定)  2405 中药注射剂钾离子检查法(待定)  2406 中药注射剂高分子聚合物检查法(待定)  3000 生物制品相关检查方法(待定)  3100 含量测定法  3101 固体总量测定法  3102 唾液酸测定法  3103 磷测定法  3104 硫酸铵测定法  3105 亚硫酸氢钠测定法  3106 氢氧化铝(或磷酸铝)测定法  3107 氯化钠测定法  3108 枸橼酸离子测定法  3109 辛酸钠测定法  3110 乙酰色氨酸测定法  3111 苯酚测定法  3112 间甲酚测定法  3113 硫柳汞测定法  3114 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含量测定法  3115 O-乙酰基测定法  3116 己二酰肼含量测定法  3117 高分子结合物含量测定法  3118 人血液制品中糖及糖醇测定法  3119 人血白蛋白多聚体测定法  3120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IgG单体加二聚体测定法  3121 人免疫球蛋白类制品甘氨酸含量测定法  3122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蛋白质含量测定法  3123 组胺人免疫球蛋白中游离磷酸组胺测定法  3124 IgG含量测定法  3200 化学残留物测定法  3201 乙醇残留量测定法  3202 聚乙二醇残留量测定法  3203 聚山梨酯80残留量测定法  3204 戊二醛残留量测定法  3205 磷酸三丁酯残留量测定法  3206 碳二亚胺(EDAC)残留量测定法  3207 游离甲醛测定法  3208 人血白蛋白铝残留量测定法  3300  微生物检查法  3301 支原体检查法  3302 病毒外源因子检查法  3303 鼠源性病毒检查法  3400  生物测定法  3401 免疫印迹法  3402 免疫斑点法  3403 免疫双扩散法  3404 免疫电泳法  3405 肽图检查法  3406 质粒丢失率检查法  3407 SV40核酸序列检查法  3408 外源性DNA残留量测定法  3409 抗生素残留量检查法(培养法)  3410 激肽释放酶原激活剂测定法  3411 抗补体活性测定法  3412 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测定法  3413 大肠杆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4 假单胞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5 酵母工程菌菌体蛋白质残留量测定法  3416 类A血型物质测定法  3417 鼠IgG残留量测定法  3418 无细胞百日咳疫苗鉴别试验(酶联免疫法)  3419 抗毒素、抗血清制品鉴别试验(酶联免疫法)  3420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  3421 伤寒Vi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  3422 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多糖含量测定法  3423 人凝血酶活性检查法  3424 活化的凝血因子活性检查法  3425 肝素含量测定法  3426 抗A、抗B血凝素测定法  3427 人红细胞抗体测定法  3428 人血小板抗体测定法  3429 猴体神经毒力试验  3500  生物活性/效价测定法  3501 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  3502 甲型肝炎灭活疫苗体外相对效力检查法  3503 人用狂犬病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4 吸附破伤风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5 吸附白喉疫苗效价测定法  3506 类毒素絮状单位测定法  3507 白喉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08 破伤风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09 气性坏疽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10 肉毒抗毒素效价测定法  3511 抗蛇毒血清效价测定法  3512 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  3513 人免疫球蛋白中白喉抗体效价测定法  3514 人免疫球蛋白Fc段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15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E玫瑰花环形成抑制试验)  3516 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效价测定法(淋巴细胞毒试验)  3517 人凝血因子Ⅱ效价测定法  3518 人凝血因子Ⅶ效价测定法  3519 人凝血因子Ⅸ效价测定法  3520 人凝血因子Ⅹ效价测定法  3521 人凝血因子Ⅷ效价测定法  3522 重组人促红素体内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3 干扰素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4 重组人白介素-2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5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6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刺激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7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8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529 重组链激酶生物学活性测定法  3600  特定生物原材料/动物  3601 无特定病原体鸡胚质量检测要求  3602 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检测要求  3603 实验动物寄生虫学检测要求  3604 新生牛血清检测要求  3611 细菌生化反应培养基  8000 试剂和标准物质(待定)  8001 试药  8002 试液  8003 试纸  8004 缓冲液  8005 指示剂与指示液  8006 滴定液  8061 标准物质  9000 指导原则  9001 原料药与药物制剂稳定性试验指导原则(待定)  9011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待定)  9012 生物样品定量分析方法指导原则(待定)  9013 缓释、控释和迟释制剂指导原则(未修订)  9014 微粒制剂指导原则(待定)  9015 注射剂制备指导原则(拟新增,待定)  9101 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9102 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  9103 药物引湿性试验指导原则(未修订)  9104 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未修订)  9105 多晶型药品的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新增)  9106 基于基因芯片技术的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新增)  9201 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未修订)  9202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9203 药品微生物实验室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第三增补本)  9204 微生物鉴定指导原则(新增)  9205 药品洁净实验室微生物监测和控制指导原则(新增)  9206 无菌检查用隔离系统验证指导原则(新增)  9301 注射剂安全性检查法应用指导原则  9302 有害残留物限量制定指导原则(新增)  9401 中药生物活性测定指导原则  9501 正电子类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  9502 锝[99mTc]放射性药品质量控制指导原则(未修订)  9701 药用辅料性能指标研究指导原则(第三增补本、拟新增)  9901 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制备指导原则(第二增补本)  附表 原子量表(未修订)  附表 国际单位转换表(待定)  4. 《征求意见稿》反馈意见表国家药典委员会2014年3月28日
  • 第十届岛津杯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在沪举行
    仪器信息网讯 2011年9月15日-9月18日,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十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药物分析在药品质量、用药安全及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自1992年以来,该交流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业已形成精品系列会议和药物分析学科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对促进药学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十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会议现场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药学杂志》社承办、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协办。近150位来自药检所、科研院所、制药企业等单位业内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该交流会共收到论文137篇。会议期间安排了4个特邀报告、34个大会报告、46个分会报告。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田颂九主持交流会开幕式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袁天锡、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黄乔书、中国药学会副秘书长陈兵、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浪冲、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柴逸峰、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桂良、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苏、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古泽宏二、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通用分析仪器事业部部长吴彤彬、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韩凤、上海药学会秘书长张晓敏等出席了此次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田颂九主持。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袁天锡致开幕辞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袁天锡在开幕式上致辞并指出,当前医药科技事业发展迅猛,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这个大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创新发展之路,成为了药学科技人员的共同心声。药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而药物分析检验学作为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药研发、药品生产、临床用药、以及确保药品质量疗效,加强药品监管等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药物分析技术的提高与普及对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古泽宏二致开幕辞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古泽宏二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岛津杯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旨在表彰中国的药物分析优秀论文,奖励药物分析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在科技领域从全球化角度来说,中国学术水平越来越高,在许多行业已经起到了世界领袖的作用,特别是制药行业。如今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健康,对于即将迎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如何构筑强化中国特色的医疗体系、构筑新药研发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会议特邀报告  此次会议特邀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浪冲教授、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柴逸峰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品标准物质处处长马双成研究员、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静博士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浪冲教授  报告题目:药物分析技术与学科发展  贺浪冲教授在报告中介绍,由2004-2011年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的文章来看,利用荧光、标记、成像技术发表的文章最多,生物、医学技术方面的文章数量次之。他还指出,HPLC/MS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从HPLC/MS应用于中药分析的SCI学术论文分布情况来看,其中以中药材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最多。在谈到药物分析学科发展问题上,他讲到,我国正处于健康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针对此种现象,提高我国食品药品检测技术及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静博士  报告题目:制备纯化新技术在药物开发领域的应用  董静博士在报告中介绍,新药研发前期目标化合物的制备过程较为繁杂,且效率较低,而岛津公司开发的质谱信号和紫外信号共同触发的制备色谱系统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该系统可实现目标化合物的自动收集,且其操作简单快捷。此外,她还提到,新药研发的后处理程序存在着步骤多、周期长、样品质量纯度易受影响、生物兼容性差及化合物易降解等问题,而在上海药明康德试用的由GSK与岛津公司联合开发的Crude2pure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柴逸峰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四逆汤药效作用研究  柴逸峰教授在报告中介绍,药物分析学正在由简单体系分析向复杂体系、静态信息向动态分析、单一仪器分析向多源信息整合分析的转变。在中药研究领域,中药分析是“眼睛”,其核心是对中药复杂体系的信息获取、表征、评价和综合分析,重点是实现“看得清、看得全、看得准”。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其近期的研究成果——四逆汤物质基础及整体药效的研究,该研究进一步开展了成分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为开发精炼四逆汤新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品标准物质处处长马双成研究员  报告题目: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现状和展望  马双成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标定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并且负责组织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检验所、药品研究机构或者药品生产企业协作标定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质量通过以下几种手段进行确保:根据各国药典收载情况及本次标定采用的药品标准等进行概述;利用HPLC纯度分析、干燥失重等方法进行理化检测;利用UV、IR、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确证,利用质量平衡法、外标法、容量法等手段进行定值;根据质量平衡法、外标法等进行稳定性实验;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及分析给出结论。在供应保障方面,目前采用两级供应方式,并且各级供应单位按照全国统一零售价销售国家药品标准物质。  颁奖现场及会议总结  报告结束后,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苏教授宣布了此次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的评奖说明及20位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名单。 颁奖现场  大会最后,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浪冲教授做了会议总结,并对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如下总结:(1)药物发现领域是药物化学发展的热点之一。药物分析技术需要不断为药物发现领域提供新技术、新方法,以此推动药物化学的发展。(2)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真正的药物分析需要涉及到生命科学。如果药物分析技术能够融入生命科学,那么药物化学就有了生命力,其发展就有了广大的前程。就目前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来看,药分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加强生物学、技术医学等专业知识,才能够达到药物化学领域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统一。(3)目前,我国生物制品药品的质量控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其进一步的研究还需更多人的努力,这同时也是我国药物化学发展的热点之一。  参观与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一起参观了位于上海市淮海西路的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并与工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会代表参观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附录  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十届全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获奖名单一等奖1HZ08有关物质的联用鉴定孙晶,宋敏,钱海,等2结合亲水液相色谱和反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大鼠心肌梗死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应用谭光国,李武宏,廖文婷,等3重组人源化兔抗VEGF单克隆抗体质控方法与质量标准研究毕华,范文红,韩春梅,等二等奖1大鼠体内四氢小檗碱对映体的定量分析及其手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张寅瑛,石宽,闻俊,等2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鉴定地高辛药品中的微量组分马康,董静,赵敏,等3苗药头花蓼活性鞣质成分FR429的代谢转化研究马婧怡,符洁,冯茹,等4冬虫夏草子实体形成可能分子机制冯昆,廖东江,卢心鹏,等5石墨烯在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陈秋水,刘武,林金明6龟甲胶、鹿角胶、黄明胶专属性方法的建立及龟甲胶、鹿角胶中非法添加黄明胶的检测方法研究程显隆,魏峰,肖新月,等三等奖1大鼠肠道菌对虎杖苷的生物转化张文婷,黄琴伟,向智敏,等2HPLC-DAD-TOFMS联用技术快速分离鉴别罗布麻中的化学成分梁珊珊,赵亮,张海,等3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标准研究杨凤梅,张幸福,才毛,等4拉曼光谱法快速鉴别人血白蛋白王玉,王思寰,陈建国,等5液相肽图法推断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的PEG修饰位点李晶,何辉,程速远,等6GC-MS法测定金银花中192种农药残留金红宇,王莹, 兰钧,等7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杨慧元,杜玥,徐伟东8UPLC/Q-TOF MS法鉴定左旋丁苯酞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刁星星,邓泮,钟大放,等9中药材中15种无机元素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王枚博,夏晶,王欣美,等10UPLC-ESI-MS/MS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头孢呋辛的浓度赵龙山,李清,陈晓辉,等11RP-HPLC/UV法测定兰索拉唑肠溶胶囊中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王瑾,谢晶鑫,李晓东,等
  • 第十届岛津杯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在沪举行
    2011年9月15日-9月18日,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十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在上海隆重举行,本届大会主题为:药物分析在药品质量、用药安全及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自1992年以来,该交流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九届,业已形成精品系列会议和药物分析学科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对促进药学学科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十届全国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会议现场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药学杂志》社承办、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协办。近150位来自药检所、科研院所、制药企业等单位业内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该交流会共收到论文137篇。会议期间安排了4个特邀报告、34个大会报告、46个分会报告。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田颂九主持交流会开幕式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袁天锡、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黄乔书、中国药学会副秘书长陈兵、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浪冲、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柴逸峰、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陈桂良、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苏、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古泽宏二、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通用分析仪器事业部部长吴彤彬、中国药学杂志编辑部主任韩凤、上海药学会秘书长张晓敏等出席了此次会议。开幕式由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田颂九主持。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袁天锡致开幕辞  中国药学会副理事长袁天锡在开幕式上致辞并指出,当前医药科技事业发展迅猛,新产品、新技术层出不穷,在这个大背景下,建设创新型国家,走创新发展之路,成为了药学科技人员的共同心声。药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而药物分析检验学作为药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药研发、药品生产、临床用药、以及确保药品质量疗效,加强药品监管等各项工作的基本保障。药物分析技术的提高与普及对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古泽宏二致开幕辞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古泽宏二在开幕式上致辞并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岛津杯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旨在表彰中国的药物分析优秀论文,奖励药物分析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在科技领域从全球化角度来说,中国学术水平越来越高,在许多行业已经起到了世界领袖的作用,特别是制药行业。如今人们越来越关心自身的健康,对于即将迎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来说,如何构筑强化中国特色的医疗体系、构筑新药研发体系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会议特邀报告  此次会议特邀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浪冲教授、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柴逸峰教授、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品标准物质处处长马双成研究员、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静博士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浪冲教授  报告题目:药物分析技术与学科发展  贺浪冲教授在报告中介绍,由2004-2011年发表在Nature Methods上的文章来看,利用荧光、标记、成像技术发表的文章最多,生物、医学技术方面的文章数量次之。他还指出,HPLC/MS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呈逐年上升趋势。从HPLC/MS应用于中药分析的SCI学术论文分布情况来看,其中以中药材为研究对象的学术论文最多。在谈到药物分析学科发展问题上,他讲到,我国正处于健康安全风险高发期和矛盾凸显期,食品药品安全事件频发,针对此种现象,提高我国食品药品检测技术及能力、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素质显得尤为重要。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董静博士  报告题目:制备纯化新技术在药物开发领域的应用  董静博士在报告中介绍,新药研发前期目标化合物的制备过程较为繁杂,且效率较低,而岛津公司开发的质谱信号和紫外信号共同触发的制备色谱系统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该系统可实现目标化合物的自动收集,且其操作简单快捷。此外,她还提到,新药研发的后处理程序存在着步骤多、周期长、样品质量纯度易受影响、生物兼容性差及化合物易降解等问题,而在上海药明康德试用的由GSK与岛津公司联合开发的Crude2pure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一系列问题。  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柴逸峰教授  报告题目:基于代谢指纹图谱分析的四逆汤药效作用研究  柴逸峰教授在报告中介绍,药物分析学正在由简单体系分析向复杂体系、静态信息向动态分析、单一仪器分析向多源信息整合分析的转变。在中药研究领域,中药分析是&ldquo 眼睛&rdquo ,其核心是对中药复杂体系的信息获取、表征、评价和综合分析,重点是实现&ldquo 看得清、看得全、看得准&rdquo 。他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其近期的研究成果&mdash &mdash 四逆汤物质基础及整体药效的研究,该研究进一步开展了成分与药效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为开发精炼四逆汤新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药品标准物质处处长马双成研究员  报告题目: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现状和展望  马双成研究员在报告中介绍,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标定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并且负责组织有关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检验所、药品研究机构或者药品生产企业协作标定国家药品标准物质。国家药品标准物质的质量通过以下几种手段进行确保:根据各国药典收载情况及本次标定采用的药品标准等进行概述;利用HPLC纯度分析、干燥失重等方法进行理化检测;利用UV、IR、MS、NMR等方法进行结构确证,利用质量平衡法、外标法、容量法等手段进行定值;根据质量平衡法、外标法等进行稳定性实验;通过上述实验结果及分析给出结论。在供应保障方面,目前采用两级供应方式,并且各级供应单位按照全国统一零售价销售国家药品标准物质。  颁奖现场及会议总结  报告结束后,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苏教授宣布了此次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的评奖说明及20位一、二、三等奖获奖者名单。 颁奖现场  大会最后,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贺浪冲教授做了会议总结,并对药物化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如下总结:(1)药物发现领域是药物化学发展的热点之一。药物分析技术需要不断为药物发现领域提供新技术、新方法,以此推动药物化学的发展。(2)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真正的药物分析需要涉及到生命科学。如果药物分析技术能够融入生命科学,那么药物化学就有了生命力,其发展就有了广大的前程。就目前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来看,药分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加强生物学、技术医学等专业知识,才能够达到药物化学领域与生命科学领域的统一。(3)目前,我国生物制品药品的质量控制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其进一步的研究还需更多人的努力,这同时也是我国药物化学发展的热点之一。  参观与交流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一起参观了位于上海市淮海西路的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并与工程师进行了深入交流。 与会代表参观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中国药学杂志岛津杯第十届全药物分析优秀论文评选交流会获奖名单 一等奖1HZ08有关物质的联用鉴定孙晶,宋敏,钱海,等2结合亲水液相色谱和反相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大鼠心肌梗死血清代谢组学研究及其应用谭光国,李武宏,廖文婷,等3重组人源化兔抗VEGF单克隆抗体质控方法与质量标准研究毕华,范文红,韩春梅,等二等奖1大鼠体内四氢小檗碱对映体的定量分析及其手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研究张寅瑛,石宽,闻俊,等2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飞行时间质谱法分析鉴定地高辛药品中的微量组分马康,董静,赵敏,等3苗药头花蓼活性鞣质成分FR429的代谢转化研究马婧怡,符洁,冯茹,等4冬虫夏草子实体形成可能分子机制冯昆,廖东江,卢心鹏,等5石墨烯在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中的应用研究陈秋水,刘武,林金明6龟甲胶、鹿角胶、黄明胶专属性方法的建立及龟甲胶、鹿角胶中非法添加黄明胶的检测方法研究程显隆,魏峰,肖新月,等三等奖1大鼠肠道菌对虎杖苷的生物转化张文婷,黄琴伟,向智敏,等2HPLC-DAD-TOFMS联用技术快速分离鉴别罗布麻中的化学成分梁珊珊,赵亮,张海,等3十八味诃子利尿丸质量标准研究杨凤梅,张幸福,才毛,等4拉曼光谱法快速鉴别人血白蛋白王玉,王思寰,陈建国,等5液相肽图法推断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hGH)的PEG修饰位点李晶,何辉,程速远,等6GC-MS法测定金银花中192种农药残留金红宇,王莹, 兰钧,等7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氨基糖苷类药物残留杨慧元,杜玥,徐伟东8UPLC/Q-TOF MS法鉴定左旋丁苯酞人体内的代谢产物刁星星,邓泮,钟大放,等9中药材中15种无机元素分布规律及其相关性研究王枚博,夏晶,王欣美,等10UPLC-ESI-MS/MS测定比格犬血浆中头孢呋辛的浓度赵龙山,李清,陈晓辉,等11RP-HPLC/UV法测定兰索拉唑肠溶胶囊中三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王瑾,谢晶鑫,李晓东,等 关于岛津 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为扩大中国事业的规模,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 目前,岛津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2个分公司,事业规模正在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分析中心;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60多个技术服务站,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 岛津作为全球化的生产基地,已构筑起了不仅面向中国客户,同时也面向全世界的产品生产、供应体系,并力图构建起一个符合中国市场要求的产品生产体制。以&ldquo 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rdquo 为目标,岛津人将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
  • "植物激素"安全性惹争议 专家称毒性比味精小
    ●农业专家:毒性比味精还小 ●食品专家:滥用会危害健康  最近催熟剂、膨大剂、催红剂、增甜剂等植物生长调节剂被推向风口浪尖,这些调节剂被媒体冠名为"植物激素"之后,引起了消费者的不少担忧。  究竟"植物激素"危害大不大?应该禁止还是推广?针对这些消费者关心的问题,记者昨天采访了有关专家和官员。记者了解到,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国内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农作物。农业专家表示,植物生长剂属于农药范畴,基本都属于低毒和微毒农药,大部分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是一种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并且是安全的。  不过一些食品专家也担忧,瓜农果农菜农为了高额利润,存在滥用植物激素,随意提高浓度,随意更改施用时间等现象,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  植物生长剂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农作物  "我们认为,最近的一些报道对消费者有误导作用。"昨天,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研究员江腾辉开门见山地对记者说,最近一些媒体把植物生长剂讲得太过恐怖。  "事实上,植物生长剂归属农药管理,并且属于低毒和微毒农药。"江腾辉说,前几天,省农业厅植保总站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部分专家,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问题,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包括催熟剂和膨大剂在内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农作物生产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措施,在农业增产、增效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加强对植物生长调节剂使用技术的宣传普及,指导农业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引导社会公众科学看待,避免因一些不实信息或虚假消息误导消费者,切实维护公众的健康安全和广大农民的利益。  "作为一项农业增产、增效的重要技术措施,植物生长剂已被广泛使用于多种农作物,技术也已经比较成熟。"江腾辉说"广东每年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约220吨,大概占全国使用量的3%多一点。"江腾辉说。  "植物生长剂跟化肥以及其他的农药本质是一样的,而且它还是低毒、微毒的。"江腾辉说。  农业专家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  "绝大部分的植物生长调节剂毒性比味精和盐还小。"华南农业大学资环学院徐汉虹教授说。  徐汉虹说,首先,作为一种农药,我国的农药管理制度还是比较严的。凡是在我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必须进行农药登记。在申办农药登记时,必须进行药效、毒理、残留和环境影响等多项使用效果和安全性试验,经国家农药登记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才允许登记。  "如果植物生长剂是一种危害很大的农药的话,国家为什么还要允许它的存在和使用?"徐汉虹说,与杀虫剂、除草剂等其他的农药相比,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毒性要小得多。  "另一方面,在一些农作物中,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是必须的。例如香蕉便是这样。"徐汉虹说,在香蕉等一些水果中,使用"乙烯利"几乎是惯例,如果不这样,就得等到香蕉自熟以后再采摘,那么香蕉往往会在运输的过程中便烂掉。  食品专家过量激素聚集人体会危害健康  "植物激素添加剂真的无害吗?"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一位研究食品安全问题的专家,昨天对记者表示,对这个问题的判定应该看看医学专家们的意见,毕竟那些用了膨大剂的西瓜最终还是要被人吃掉的。那些搞植物激素的专家们应该不会做人体健康试验的,因为这是医学专家们的领地。  "我接触的不少医学专家都认为: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大部分都是激素催成的,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郑风田说,一份报告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生物系植物学教授因萨尔警告说,果菜中含有的过量激素,聚集在人体内对健康非常有害。  "瓜农果农菜农为了高额利润,存在滥用植物激素,随意提高浓度,随意更改施用时间等现象,会给人类健康带来很大的风险。"郑风田担忧地说。  "其实许多生长剂都不应该去使用,乙烯利等催熟剂必须要去禁止。"郑风田表示。他甚至"教大家一招":在瓜果市场,形状异常,外观色泽太美丽,味道差而平淡,一般都是被催熟剂、膨大剂搞出来的,要尽量少买少吃!  不过对于郑风田的观点,徐汉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以一种物质的化学成分来分析它的危害是片面的,科学的态度是,要考虑它的含量问题"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在作物上使用剂量极低,不会对农产品(16.80,0.05,0.30%)质量安全造成危害。"徐汉虹说,作为一种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很低的含量就可以发挥作用,一般都是几千分之一,甚至上万分之一。"而且植物生长调节剂超剂量使用或使用剂量不够,不但难以达到理想的调控作物生长效果,甚至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减收。"  关键是加强激素残留监测  "植物生长调节剂作为一种低毒或微毒的农药,已有38个经过国家批准登记,它们的安全性都是经过严格的试验的。"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研究员江腾辉呼吁,各界不要妖魔化植物生长调节剂。  "关键还是要加强监督和管理。"业内人士表示,目前,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对植物生长调节剂制订了严格的农药残留标准。我国今后应加快制订和完善相关标准,加强农产品中农药的残留监测,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 牛初乳“重装上阵”激素问题专家仍有分歧
    牛初乳“重装上阵”  专家指出应该正确认识合理食用  日前,记者在北京各大超市及丽家宝贝、乐友、红孩子等母婴产品营销店(或网站)发现,随着甲流疫情肆虐,牛初乳产品在经历了2004年的低迷之后,再度卷土重来。  粗粗统计了一下,牛初乳类产品有几十种之多,涵盖奶粉、胶囊、冲剂、咀嚼片等各种形态,售价更是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记者注意到,不少厂家的产品都称牛初乳的初乳蛋白质含量更高,其蛋白质大多数为免疫球蛋白,可以为婴儿输送抵抗病菌和病毒入侵的天然活性免疫球蛋白。一些牛初乳产品更是宣称:预防流行疾病(甲流、肺炎)、促进身体骨骼和神经发育等等。  果真如此吗?  行业规范促产业健康发展  华南理工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曹劲松认为,比之普通牛奶,奶牛分娩后最初两三天分泌的乳汁才可以被称为初乳。母牛产犊后2~3天内所产的乳汁,是母牛供给牛犊在新生环境下抵抗外来病毒及细菌的。它富含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等活性功能成分,是一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生长的健康功能性食品。  湖南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宗军也表示,牛初乳具有广谱的免疫抗病功能,尤其适合婴幼儿童、孕产妇、老年人等,对于尚处于免疫功能不全期的婴幼儿更具有显著的营养健康价值。  据悉,2003年非典后,倡导健康理念的牛初乳开始被人们认知。但是由于缺少行业规范和企业自律,商家蜂拥而上,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70多个牛初乳品牌,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厂家、经销商过度的宣传吹嘘,将牛初乳行业推到了信任危机的边缘。一位多年专门研究牛初乳的专家曾经痛心地说:“如此好的产品被市场打败,让消费者不信任,只能说明一个道理:必须统一产品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利益,引导牛初乳产业健康发展。”  为了让牛初乳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于2005年12月正式颁布了牛初乳行业首部规范,正式确认牛初乳具有“免疫调节、改善胃肠道、促进生长发育”等多种健康功能,目前国内有几十家企业生产100多个品牌的牛初乳制品,市场规模发展迅速。  据中国牛初乳行业规范(标准)起草小组组长陆东林介绍,规范中对牛初乳的定义、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卫生指标和掺假项目都有明确的要求,对相关指标的测定方法及检测规则等内容也做了规定。同时规定了牛初乳标示性指标免疫球蛋白设定最低线为10%。即所有走向市场的牛初乳产品中,免疫球蛋白含量不得低于10%。这就使得市场上牛初乳产品有了一道门槛。  激素问题专家仍有分歧  在肯定牛初乳的诸多优点的同时,牛初乳也遭到不少质疑,最多的就是牛初乳中是否含有相对较多的激素,是否会对幼儿产生危害。  北京东四妇产医院儿科医生付小青表示,牛初乳是刚生完牛宝宝的牛妈妈头几天的乳汁,里面的促性腺激素含量较高,而这种激素补充过量,如果不能被孩子正常代谢,将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如果宝宝长期过量服用,这些激素在身体中不能自然代谢,就会留在身体里促进性腺发育,所以不少孩子10岁以下就性早熟,都和吃了激素食品有关系。  曹劲松则认为,其实许多天然食品中都含有激素类成分,激素是植物、动物生长的基础物质之一。“国外有学者认为,人是杂食动物,在饮食结构合理均衡的前提下,人吃各种食物的结果是导致激素综合效应为零,不会对人体产生负面影响。国外有关机构的相关检测表明,牛初乳中的激素含量属于正常范围,合理食用对幼儿及成人的健康有益无害。”  曹劲松强调,据其所知,在近二三十年来,由于食用牛初乳制品而导致雌激素不良反应的事件在国内外从未发生或有相关报道。  正确认识方能避免误区  尽管不少牛初乳产品宣称自己与人体的初乳相似,不过,专家提醒,牛初乳维生素、矿物质以及蛋白比例,并不能与人体所需要的完全吻合,牛初乳并不能代替人初乳。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国际生命科学学会中国办事处顾问陈春明教授指出,牛初乳说得再好,也好不过人初乳。牛初乳对小牛有提高免疫力作用,但对幼儿不一定能产生免疫功能,毕竟人体和牛的免疫机制不同。而母乳才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母乳能够为新生婴儿提供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付小青也表示,目前市场上一些牛初乳配方奶粉极力宣传能够替代母乳,实际上牛初乳与人初乳的相同营养成分含量很低,如果长时间单一喂养这样的牛初乳奶粉,很可能导致婴儿营养摄入不足,影响婴儿的健康。“如果宝宝本身体质并不差,自然健康的膳食就足够了,千万不能把牛初乳产品当饭吃。”  专家建议,作为一种健康产品,牛初乳应该和奶粉配合着吃。这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牛初乳营养成分比较固定,并不完全符合人体需要,所以和普通奶粉配合,可以起到营养物质综合的效果 其二,普通奶粉里的乳蛋白,对牛初乳的活性成分起保护作用,在前者配合下,后者的功效更加容易发挥出来。另外,切记要看包装说明服用。不同牛初乳产品成分含量不同,不同年纪的人适合服用牛初乳产品的量也不一样。服用者应该先做仔细阅读。
  • 从“大头娃娃”事件浅谈化妆品激素检测
    近日,某网络博主发布的一段婴儿使用抑菌霜后出现“大头娃娃”现象的视频引发热议。视频称,给5个月大的孩子使用“嗳婴树”牌的“益芙灵多效特护抑菌霜”后出现了脸部肿大的现象,并伴有发育迟缓、多毛等症状。将样品送至专业机构检测,结果显示,该抑菌霜激素超标。其氯倍他索丙酸脂的含量在30mg/kg左右。据悉,激素有消炎的作用,但使用激素有严格的标准,检测结果表明这款面霜的激素含量大大超出添加标准。氯倍他索丙酸酯又称丙酸氯倍他索,为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长期、大面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者会出现库欣综合征,表现为多毛、痤疮、满月脸、高血压、骨质疏松、精神抑郁、伤口愈合不良等。另外,儿童长期使用可抑制生长发育。激素使用症状与上述患病儿童表现症状相似,进一步的结论和最终结果,则有待相关部门的调查。公开资料显示,检测机构主要对化妆品中的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等进行检测。1.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对皮肤具有一定的嫩白作用,短期内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可使皮肤光滑细腻、红润白嫩,有较好的美容效果。但长期使用,通过皮肤的吸收则可能引起全身的副作用,导致面部皮肤损害、骨质疏松、肌肉萎缩、生长发育迟缓、诱发或加重感染和消化性溃疡、情绪异常、代谢紊乱等各种不良反应。化妆品中禁用的糖皮质激素有41种。基本分子结构如下:液相色谱-质谱鉴定法膏霜类化妆品用饱和氯化钠溶液分散,精油类化妆品用正己烷分散,用乙腈从分散液中提取糖皮质类激素,用亚铁氰化钾和醋酸锌从提取液中沉淀大分子基质,经固相萃取小柱净化,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测定,外标法定量。部分糖皮质激素的提取离子流图如下: 检测方案:化妆品中41 种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检测方案(液相色谱仪)2.性激素主要对化妆品中的7种性激素进行检测,分别为睾酮(T)、孕酮(P)、甲基睾酮(MT)、雌二醇(E2)、雌三醇(E3)、雌酮(E1)、己烯雌酚(DES)。化学结构见下图:(1)高效液相色谱法以有机溶剂提取化妆品中的性激素,用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以保留时间和紫外吸收光谱图或荧光光谱图定性,以峰面积进行定量。性激素在色谱中的保留时间如下:检测方案:化妆品中雌三醇等7种性激素检测方案(液相色谱柱)点击查看更多方案(2)气相色谱-质谱鉴定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同时分析水性化妆品中的 7 种激素。样品经提取、去脂、使用 C18 固相提取小柱净化,目标物用七氟丁酸酐衍生化,用 GC-MS-SIM 分析。性激素在气质中的保留时间如下:在日常生活中,化妆品必不可缺。那么,自己长期使用的化妆品中是否含有激素这个问题足以引起我们的重视。为了自身和家人安全使用化妆品,企业对其进行激素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 牛奶激素含量:增长的烦恼
    8月15日,卫生部举行的专题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圣元乳粉疑致儿童性早熟”调查结果:患儿乳房早发育与所食用奶粉没有关联,目前市场上抽检的圣元奶粉和其他婴幼儿奶粉激素含量没有异常。不过,此事件暴露出食品检测和管理中的问题。武汉三名食用同一品牌的女婴出现性早熟,怀疑奶粉含有激素的家长想弄个明白,却送检无门。“所有的检测机构都不愿意接手。”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检测专家对《科学新闻》说。  消费者遭遇“送检无门”,本能的知情权被无情地阻挡,对于怀疑有问题的食品,消费者究竟从何得到权威和专业的答复?  检测无门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相关规定,协会组织、消费者可以委托法律规定的有资质的食品检验机构对疑有问题的食品进行检验。“由于种种原因,现实中的确存在检验机构不接受个人送检的情况。比如有些检验机构不具备送检项目的检测资质或能力。一些机构担心样品的来源,担心有目的不纯的送检,还有一些机构怕承担法律责任,不想介入纠纷等。消费者如果怀疑食品有问题,可以向卫生部门举报,卫生部门接到举报应组织进行检验。”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说。  8月10日,卫生部责成湖北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调查并及时公布结果,两天后,卫生部直接介入事件调查,称接受举报。随后,卫生部组织由疾控中心牵头,内分泌、儿科、妇幼、食品安全等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事件进行调查。  卫生部的迅速介入,表明了政府对此事件的高度重视。某个侧面,也许正是为了解答消费者所遭遇的送检无门的窘境。  对于送检无门,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究员王树槐告诉《科学新闻》:“对样品来源不清楚,谁都不愿意负责。此外样品量少,成本就高,如果要价高,别人还以为是敲诈,所以估计谁都不愿意接。”目前,中国的实验室管理很严格,国家认监委认证、认可之后,每3年要对实验室硬件、人员等各方面进行考核,并且实验室能做的检测也只有几项,如三聚氰胺、重金属、激素等专项都要专家现场考核认证,超出实验室检测范围的项目要申请。而这一程序申请非常繁琐,且成本高昂。  不仅如此,中国目前还将检测的技术方法也当标准限定。“这是阻碍科学进步的,是滞后的。以前美国和欧盟也是这样,但上世纪90年代之后,就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出台相关技术指南,实验室按照标准操作流程操作,只要在最后的文书上签字画押负责就行。这样反而能够快速对应急事件做出反应。”前述专家这样认为。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等检测机构负责此次检验,采用国际通行的检测方法(《动物源食品中激素多残留检测方法液相色谱-质谱-质谱法》GB/T21981-2008),主要对乳粉中雌激素和孕激素含量进行检测。  “这项检测技术是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可以肯定。”王树槐说。  卫生部专家组成员之一、食品安全国家审评委员会检验方法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兵介绍,目前能开展类似检测的机构有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农业部的一些实验室,以及北京市的质量监控中心。这些机构都可以接受个人送检。  但无疑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在中国可谓寥寥。同时,检测费用往往受到仪器设备、试剂成本的影响。只有同批检测样本多,成本才会有所下降。  “内外有别”  今年6月以来,中国乳业“新国标”正式实施,涉及生乳、巴氏杀菌乳、灭菌乳、发酵乳、调制乳等所有乳类和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这是自“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卫生部对这些标准进行的重新修订。  其中,《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乳粉(GB19644-2010)》中,关于乳粉的要求包括原料要求、感官要求、理化指标、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与营养强化剂等7项要求,但并没有提及关于雌激素的检测项目。  卫生部在发布会上公布,在抽调的奶粉样品中,未检出己烯雌酚和醋酸甲孕酮等禁用的外源性性激素,内源性雌激素(17β-雌二醇和雌酮)和内源性孕激素(孕酮和17α-羟孕酮)的检出值分别为0.2~2.3μg/kg和13~72μg/kg,其中患儿家中存留样品雌激素和孕激素检出值分别为0.5μg/kg和33μg/kg。  其结论是:“检测结果符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含量范围。”文献资料显示,美国、韩国、荷兰等原料奶和市售牛乳中雌激素含量在0.16~4.4μg/kg,孕酮最高数值是98.0μg/kg(将液态奶按8:1换算为乳粉的含量)。  一位长期从事牛奶激素研究、小儿性早熟的临床专家告诉《科学新闻》:“卫生部给出的国内外文献标准是比较权威的,可信的。”  不过,奶粉中到底能不能含有雌激素?对此,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卫生部办公厅副主任邓海华给出的解释是:奶粉里不允许检出使用兽药残留的外源性性激素,世界上也不允许。  王树槐说:“对于个体来讲,其本身还有内源性雌激素。如奶牛体内天然产生的激素,这些激素人体内也含有。奶液中完全没有雌激素是不可能的。”  目前,国际上内源性激素的含量研究仍处于循证阶段,牛奶中激素的含量达到多少,就会对人体有影响?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和说法,还需要长期研究。也许正因为如此,所以才有了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的结论:“国内外都没有制定牛乳中内源性性激素限量的标准,一般情况下不作为常规的检测指标。但是在特殊情况下,比如北京奥运会期间,有关机构对于动物源性的食品中所含的激素进行检测,是为了避免运动员兴奋剂的问题。”  含量激增  2005年,日本山梨大学环境健康系医学博士Davaasambuu Ganmaa在《医学假说》(Medical Hypotheses)杂志发表文章指出,现在消费的牛奶中雌性激素含量较100年前明显增加。其原因除饲养方法和奶牛品种不同外,主要与妊娠奶牛奶有关。  因为,“现代奶牛生产中,奶牛在生产后三个月即可进行人工受精,替代了自然交配,几乎在整个怀孕期间持续泌乳,尤其是妊娠后期,其血清中雌激素水平显著提高,牛奶中的雌激素也随之增加。”Ganmaa指出,据估计大约75%的市售牛奶来源于妊娠奶牛奶。  商业化牛奶是经均一化作用和巴氏灭菌法作用后的产物,而销售前牛奶的巴氏灭菌过程不能彻底灭活这些激素,西方饮食中动物源性雌激素主要来源于牛奶和乳制品,占雌激素消费的60%~70%。因此对商业化牛奶中雌激素的评估更有价值。  同样来自日本山梨大学环境健康系的Li-Qiang Qin及其研究团队在检测两种商业化奶牛(Holstein和Jersey)所产牛奶中的雌激素浓度时发现,它们的浓度已显著高于20年前报道的浓度,提示近期乳制品的激素水平随着现代乳品工业的发展而快速增加。  而中国奶牛的饲养主要以小规模、分散型的农户饲养为主,奶源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尤其在激素使用方面,如规范使用兽药和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等监控较难,有可能造成牛奶中激素含量增加。  2005年9月~2006年3月期间,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教授徐庄剑及其同事曾对无锡市销售的部分本地和外地生产的全脂纯牛奶中的雌性激素进行检测,发现市售全脂纯牛奶中含有一定数量的雌性激素,不同品牌全脂纯牛奶中雌性激素水平有差异,同一品牌不同批号中雌性激素水平也有波动。  今年,徐庄剑发表在《食品科学》上的文章认为,现代市售纯牛奶与人类健康的研究仅见流行病学方面的文献,有关动物研究也较少,且有分歧。徐庄剑的课题组前期系列实验研究显示:喂食妊娠奶牛奶或以妊娠奶牛奶为主的市售纯牛奶可使雌性幼鼠24小时尿雌三醇和P4孕酮排泄增多 对雄性幼鼠睾丸生精上皮和精囊腺的发育可能有一定的影响,并可能波及血清睾酮水平 还可能降低雄性幼鼠血清总胆固醇作用和升高雌性幼鼠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徐庄剑给出结论:妊娠奶牛奶成分复杂,除含有雌性激素外,还可能含有类雌性激素样物质和促进雌性激素分泌的物质,当然也可能含有拮抗雌性激素或抑制其分泌的物质。现代市售纯牛奶中的雌性激素对人类有无影响及如何影响,尚待进一步相关临床和动物实验研究。  健康隐患  Ganmaa分析了40个国家饮食与女性乳腺癌、卵巢癌及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性,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17、0.779和0.814,最后推测,牛奶和乳制品中雌激素与乳腺癌、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有关。也有学者指出牛奶及乳制品中的雌激素可能为前列腺癌发生的诱因之一。  虽然牛奶中的雌激素是否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生殖系统发育等,目前研究资料甚少,但是,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医学院教授Anna-Maria Andersson研究发现,青春期前儿童体内产生雌激素少,对于外源性激素敏感性较高,暴露于外源性性激素是极其危险的,可能使其生长加速或出现乳房发育等。  来自意大利和比利时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环境因素可能是性早熟的重要病因之一。虽然目前没有直接证据表明牛奶中的雌性激素可能引起上述疾病,但上海瑞金医院儿内科主任医师倪继红研究发现,人参蜂皇浆就含有相当量的雌激素,可引起儿童性早熟。  Ganmaa等的动物实验研究也表明,虽然并未发现现代牛奶对大鼠亲代和子代生殖功能有明显影响,但子代中有1 例出生时即死亡,3 例有骨骼异常。  2007年,徐庄剑发表在《国际内科学杂志》的文章指出,目前尚无直接证据证实牛奶中的雌性激素对人体有害。现代牛奶中的雌激素对人类健康是否有影响及影响有多大,是现代食品激素安全所面临的新课题。  目前,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欧盟(EC)、美国FDA等对牛奶生产的认证、包装、标识及检测试验方法等都逐一进行了规定,而对于牛奶中雌激素标准尚无明确规定。而中国目前对于牛奶的安全性管理和相关研究大多集中在食品的微生物指标、重金属指标、农药及抗生素残留指标等方面,对牛奶中激素的安全性研究甚少。  监管难题  无论是外源性激素还是内源性激素,国内外似乎都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有的只是零星的文献报道。而没有参考系,如何确保检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邵兵认为,此次采用的检测方法是经过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联合攻关的实验成果。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国际专家的匿名评审,已经发表在国际专业期刊上。  “我们采用的是同位素稀释之后的方法,这是对国际上痕量或超痕量化合物检测的通行方法。”他说。“这次承担检测的几个单位,在奥运会期间都承担了奥运会运动员食品的检测,每个单位都检测过超过一千份样品。”  而针对目前奶粉激素不在检测范围之内,有专家则建议,可以将雌激素列入抽检项目。“从技术上说,我们可以把这个项目纳入到日常检测的范围。这种检测复杂,也需要检测成本,检测方法要求使用同位素,而同位素是比较昂贵的。我们可能将来会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里纳入相关的监测内容。”邵兵说。  王树槐透露,中国关于奶粉中激素的检测方法和标准已制定,“目前正在走相关程序,经过相关机构审核批准后,预计能够尽快颁布该项技术标准”。  王树槐说,美国目前也没有什么标准。1996年之后因为超标激素的检出率很低,美国国会认为,这部分投资不应该再投入了,就把残留监控计划给取消了。尽管这几年恢复了,但是也没有那么大的样本量,只要出事,企业基本破产。这一点在中国很难做到,这也是中国监管的问题之一。  因此,“即使出台标准,我觉得也没什么太大的作用,只会增加成本。单单靠检测、靠标准,今天解决了一个,明天还会出来其他的,永远闹不清楚。”王树槐指出,要想不出问题,“关键责任应该落实到企业上,要做良心产品。靠监管,这么大国家,总会有漏洞的。而且目前中国的终端监管也不是办法。体制上要进行改革,只有对过程进行监管方能见效。同时要对违法的企业狠狠地处理,给予严厉打击。”
  • 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
    p  一、引言br//pp  由于分子遗传学、核酸化学及重组DNA(rDNA)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已能够确定和获得许多天然活性蛋白的编码基因,将其插入表达载体或引入某种宿主细胞后,能有效地表达该基因产物,再经分离、纯化和检定,可得到用于预防和治疗某些人类疾病的制品,诸如现有的乙型肝炎疫苗、胰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等。/pp  用不同于常规方法的rDNA技术生产的制品,是近年来出现的新产品,评价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亦不同于常规方法。这一领域中的知识和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为了有利于这类制品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并为这类制品的审评提供依据,有必要制定一个原则性指导文件,以保证在人群中试验或应用时安全有效。/pp  本“人用重组DNA制品质量控制技术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不可能面面俱到,可能有许多专门技术问题会出现,对于这类问题或某一特定制品,则应视具体问题具体研究决定。本《指导原则》亦将随科学技术发展和经验积累而逐步完善。/pp  二、总则/pp  (一)本《指导原则》适用于rDNA技术生产并在人体内应用的蛋白质、肽类制品。/pp  (二)凡属与一般生物制品有关的质量控制,均按现行版《中国药典》有关规定执行。有关生产设施的要求应参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执行。/pp  三、质量控制要求/pp  (一)原材料的控制/pp  1.表达载体和宿主细胞/pp  应提供有关表达载体详细资料,包括基因的来源、克隆和鉴定,表达载体的构建、结构和遗传特性。应说明载体组成各部分的来源和功能,如复制子和启动子来源,或抗生素抗性标志物。提供至少包括构建中所用位点的酶切图谱。应提供宿主细胞的资料,包括细胞株(系)名称、来源、传代历史、检定结果及基本生物学特性等。/pp  应详细说明载体引入宿主细胞的方法及载体在宿主细胞内的状态(是否整合到染色体内)及拷贝数。应提供宿主和载体结合后的遗传稳定性资料。/pp  2.克隆基因的序列/pp  应提供插入基因和表达载体两侧端控制区的核苷酸序列。所有与表达有关的序列均应详细叙述。/pp  3.表达/pp  应详细叙述在生产过程中,启动和控制克隆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的表达所采用的方法及表达水平。/pp  4.原辅料/pp  原辅料应按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规定执行。动物源性原料的使用应提供来源及质控检测资料 发酵用培养基不能添加β内酰胺类抗生素。/pp  (二)生产的控制/pp  1.主细胞库(MASTERCELLBANK)/pp  rDNA制品的生产应采用种子批(SEEDLOT)系统。从已建立的主细胞库中,再进一步建立生产细胞库(WCB)。/pp  含表达载体的宿主细胞应经过克隆而建立主细胞库。在此过程中,在同一实验室工作区内,不得同时操作两种不同细胞(菌种) 一个工作人员亦不得同时操作两种不同细胞或菌种。/pp  应详细记述种子材料的来源、方式、保存及预计使用寿命。应提供在保存和复苏条件下宿主载体表达系统的稳定性证据。采用新的种子批时,应重新作全面检定。/pp  真核细胞用于生产时,细胞的鉴别标志,如特异性同功酶或免疫学或遗传学特征,对鉴别所建立的种子是有用的。有关所用传代细胞的致癌性应有详细报告。如采用微生物培养物为种子,则应叙述其特异表型特征。/pp  一般情况下,在原始种子阶段应确证克隆基因的DNA序列。但在某些情况下,例如传代细胞基因组中插入多拷贝基因。在此阶段不适合对克隆基因作DNA序列分析。在此情况下,可采用总细胞DNA的杂交印染分析,或作mRNA的序列分析。对最终产品的特征鉴定应特别注意。/pp  种子批不应含有外源致癌因子,不应含有感染性外源因子,如细菌、支原体、真菌及病毒。/pp  有些细胞株含有某些内源病毒,例如逆转录病毒,且不易除去。但当已确知在原始细胞库或载体部分中污染此类特定内源因子时,则应能证明在生产纯化过程可使之灭活或清除。/pp  2.有限代次生产/pp  用于培养和诱导基因产物的材料和方法应有详细资料。对培养过程及收获时,应有敏感的检测措施控制微生物污染。/pp  应提供培养生长浓度和产量恒定性方面的数据,并应确立废弃一批培养物的指标。根据宿主细胞/载体系统的稳定性资料,确定在生产过程中允许的最高细胞倍增数或传代代次,并应提供最适培养条件的详细资料。/pp  在生产周期结束时,应监测宿主细胞/载体系统的特性,例如质粒拷贝数、宿主细胞中表达载体存留程度、含插入基因的载体的酶切图谱。一般情况下,用来自一个原始细胞库的全量培养物进行监测,必要时应做一次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分析。/pp  3.连续培养生产/pp  基本要求同2项。/pp  应提供经长期培养后所表达基因的分子完整性资料,以及宿主细胞的表型和基因型特征。每批培养的产量变化应在规定范围内。对可以进行后处理及应废弃的培养物,应确定指标。从培养开始至收获,应有敏感的检查微生物污染的措施。/pp  根据宿主/载体稳定性及表达产物的恒定性资料,应规定连续培养的时间。如属长时间连续培养,应根据宿主/载体稳定性及产物特性的资料,在不同间隔时间作全面检定。/pp  4.纯化/pp  对于收获、分离和纯化的方法应详细记述,应特别注意污染病毒、核酸以及有害抗原性物质的去除。/pp  如采用亲和层析技术,例如用单克隆抗体,应有检测可能污染此类外源性物质的方法,不应含有可测出的异种免疫球蛋白。/pp  对整个纯化工艺应进行全面研究,包括能够去除宿主细胞蛋白、核酸、糖、病毒或其它杂质以及在纯化过程中加入的有害的化学物质等。/pp  关于纯度的要求可视制品的用途和用法而确定,例如,仅使用一次或需反复多次使用 用于健康人群或用于重症患者 对纯度可有不同程度要求。/pp  (三)最终产品的控制/pp  应建立有关产品的鉴别、纯度、稳定性和活性等方面的试验方法。检测的必要性和纯度要求取决于多种因素:产品性质和用途、生产和纯化工艺及生产工艺的经验。一般说来下列试验对控制产品质量是可以采用的。新的分析技术及对现有技术的改进正在不断进行,适当时应使用这些新的技术。/pp  1.物理化学鉴定/pp  (1)氨基酸组成/pp  使用各种水解法和分析手段测定氨基酸的组成,并与目的蛋白基因序列推导的氨基酸组成或天然异构体比较。如需要时应考虑分子量的大小。多数情况下,氨基酸组成分析对肽段和小蛋白可提供有价值的结构资料,但对大蛋白一般意义较小。在多数情况下,氨基酸定量分析数据可用于确定蛋白含量。/pp  (2)氨基酸末端序列/pp  氨基酸末端分析用于鉴别N-端和C-端氨基酸的性质和同质性。若发现目的产品的末端氨基酸发生改变时,应使用适当的分析手段判定变异体的相应变异数量。应将这些氨基酸末端序列与来自目的产品基因序列推导的氨基酸末端序列进行比较。/pp  (3)肽谱/pp  应用合适的酶或化学试剂使所选的产品片段产生不连续多肽,应用HPLC或其他适当的方法分析该多肽片段。应尽量应用氨基酸组成分析技术,N-末端测序或质谱法鉴别多肽片段。对批签发来说,经验证的肽谱分析经常是确证目的产品结构/鉴别的适当方法。/pp  (4)巯基和二硫键/pp  如果依据目的产品基因序列存在半胱氨酸残基时,应尽可能确定巯基和/或二硫键的数量和位置。使用方法包括肽谱分析(还原和非还原条件下)、质谱测定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pp  (5)碳水化合物结构/pp  应测定糖蛋白中碳水化合物含量(中性糖、氨基糖、唾液酸)。此外尽可能分析碳水化合物的结构、寡糖形态(长链状)和多肽的糖基化位点。/pp  (6)分子量/pp  应用分子筛层析法、SDS-PAGE(还原和/或非还原条件下)、质谱测定法、和/或其他适当技术测定分子量。/pp  (7)等电点/pp  通过等电聚焦电泳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测定。/pp  (8)消光系数(或克分子吸光度)/pp  多数情况下,可取目的产品于UV/可见光波长处测定消光系数(或克分子吸光度)。消光系数的测定为使用UV/可见光或分光光度计检测已知蛋白含量的溶液,蛋白含量应用氨基酸组成分析技术或定氮法等方法测定。/pp  (9)电泳图型/pp  应用PAGE电泳、等电聚焦、SDS-PAGE电泳、免疫印迹、毛细管电泳法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获得目的产品/药物的一致性,同一性和纯度的电泳图谱和数据。/pp  (10)液相层析图谱/pp  应用分子筛层析、反相液相层析、离子交换液相层析、亲和层析或其他适当方法,获得目的产品/药物的一致性、同一性和纯度的层析图谱和数据。/pp  (11)光谱分析/pp  适当时,应用紫外或可见光吸收光谱法测定,使用圆二色谱、核磁共振(NMR)、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检测制品的高级结构。/pp  2.杂质检测/pp  (1)工艺相关杂质/pp  工艺相关杂质来源于生产工艺,可分三大类:来源于细胞基质、培养基和下游工艺。/pp  ①来源于细胞基质的杂质包括源于宿主生物体的蛋白/多肽 核酸(宿主细胞/载体/总DNA) 多糖及病毒。对于宿主细胞蛋白,一般应用能检测出较宽范围蛋白杂质的灵敏的免疫检测方法。应用不含目的基因的生物体粗提物,即不含产品编码基因的生产用细胞,制备上述试验使用的多克隆抗体。可通过对产品的直接分析方法(如杂交技术法)检测宿主细胞的DNA水平,和/或通过标记实验(实验室规模)检测证实通过纯化工艺能去除核酸。对于有意导入的病毒,应验证生产工艺中去除/灭活病毒的能力。/pp  ②来源于培养基的杂质包括诱导剂(多核苷酸,病毒)、抗生素、血清及其他培养基组分。/pp  ③来源于下游工艺产生的杂质包括酶、化学/生化处理试剂(如溴化氰、胍、氧化剂和还原剂)、无机盐(如重金属、砷、非有色金属离子)、溶剂、载体/配体(如单克隆抗体),及其他可滤过的物质。/pp  (2)产品相关杂质/pp  以下为最常见的目的产品的分子变异体,并列出了相应的检测方法:/pp  ①化学修饰类型:应考虑脱酰胺、异构化、错配S-S连接和氧化形式的分离和鉴别。对这些变异体的分离和鉴别,可应用层析法和/或电泳法(如HPLC、毛细管电泳、质谱法、圆二色谱)。/pp  ②降解物和聚合体:聚合体包括二聚体和多聚体:可用分子筛层析法(如SE-HPLC)进行定量 降解物:应建立降解物的判定标准,并对稳定性试验产生的降解产物进行监测。/pp  3.生物学测定/pp  (1)鉴别试验/pp  应用免疫印迹法,或者在可能情况下,应用参考品将rDNA制品与天然产品通过生物学比较试验,确定其与天然产品是一致的。/pp  (2)效价测定/pp  采用国际或国家参考品,或经过国家检定机构认可的参考品,以体内或体外法测定制品的生物学活性,并标明其活性单位。/pp  (3)特异比活性测定/pp  在测定生物学活性的基础上,对有些制品还应用适当方法测定主药蛋白含量,测定其特异比活性,以活性单位/重量表示。/pp  (4)热原质试验/pp  应采用家兔法或鲎试验法(LAL)作热原质检测,控制标准可参照天然制品的要求。/pp  (5)无菌试验/pp  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有关规定进行,应证实最终制品无细菌污染。/pp  (6)抗原性物质检查/pp  必要时,如制品属大剂量反复使用者,应测定最终制品中可能存在的抗原性物质,如宿主细胞、亚细胞组分及培养基成份等。患者反复接受大剂量的这类制品时,应密切监测由这些抗原可能产生的抗体或变态反应。/pp  (7)异常毒性试验/pp  可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有关规定进行。/pp  4.其他/pp  根据产品剂型,应有外观(如固体、液体、色泽、澄明度等方面的描述)、水分、PH值、装量等方面的规定,可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执行。/pp  四、临床前安全性评价/pp  临床前安全性试验的目的主要是确定新制品是否会在人体引起未能预料的不良反应。但是,用于一般化学药物的传统安全性或毒性试验对rDNA产品不一定适用,用传统毒性试验来评价rDNA产品往往有困难,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某些蛋白质,如干扰素,具有高度种属特异性,这种人的蛋白质对人的药理学活性远高于对动物的活性,而且人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常常与来自其它种系的蛋白质不同,例如糖基就不一样。因而由基因工程技术所制备的蛋白质或肽类往往会在人体以外的其它宿主中产生免疫应答,其生物学效应有所改变,并可能因形成免疫复合物而导致有毒性反应,而这样产生的毒性反应与人体安全性显然无关。/pp  另外,由于产品效价、生产工艺或者产品稳定性等要求,对产品进行修饰或者改构,应提供与未修饰或者改构产品比较的研究资料。以简化生产工艺为目的在产品中引入的额外多肽片段如His-tag,在最终产品中应尽可能去除。/pp  综上所述,对rDNA产品的临床前安全性试验要求,难以一概而论,应采取较为灵活的处置方法。除了一般生物制品的毒性试验要求之外,其它如长期毒性试验、药代动力学试验、药理学试验、毒理学试验,以及致畸和致突变等试验,应根据制品性质,与国家检定机构及药品审评中心商定所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以及判定标准。/p
  • 万亿产业待掘金 生物技术十二五规划发布
    相关新闻:生物技术“十二五”发展规划发布  科技部28日发布《“十二五”生物技术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表示将建立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推动“十二五”期间我国生物技术整体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推动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等产业快速崛起。  《规划》指出,至2015年,我国生物产业整体布局将基本形成,力争推动生物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生物技术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生物产业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  生物医药是重点  五大类产品将成为产业发展重点,包括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生物农业技术及产品、生物制造技术及产品、生物能源技术及产品、生物环保技术及产品。  其中,生物医药技术及产品将针对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突破临床诊断、预测预警、疫苗研发和临床救治等关键技术,研制新型诊断试剂和新型疫苗,有效降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的新发感染率和病死率。  《规划》表示,将建立疫苗和抗体的大规模和快速反应生产新技术、系统的疫苗效果及质量评价技术体系、人源化抗体构建及优化技术 对传统疫苗进行改造增效,针对新发、再发重大传染病和多发感染性疾病研制新疫苗和抗体药物 针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非感染性疾病,研制治疗性疫苗和抗体药物。  此外,12项核心关键生物技术将成为“十二五”期间突破重点。包括“组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技术、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生物芯片与生物影像技术、生物过程工程技术、生物催化工程技术、药靶发现与药物分子设计技术、动植物品种设计技术和生物安全关键技术。  加大财政投入  为保障以上目标实现,《规划》强调,将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建立稳定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增加中央财政投入,创新支持方式。整合政府科技计划(基金)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等资金,加大财政对生物技术及产业的支持力度。  将制定完善的税收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建立适应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大力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鼓励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生物技术领域创业投资。同时,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生物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 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建立良好的激励制度 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模式,扩大国际与地区合作。  《规划》指出,当前,生物技术正在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全球生物产业的销售额每5年翻一番,年增长率高达30%,是世界经济增长率的10倍,生物产业已成为增长最快的经济领域。  截至2010年底,全球(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欧洲和澳大利亚)约有生物技术企业4700多家,其中上市生物技术公司622家。上市生物技术公司总收入846亿美元,研发投入228亿美元,净盈利47亿美元,比2009年增长30%。  我国2009年生物产业产值达1.4万亿元人民币左右,其中医药产业产值为10381亿元,生物农业约1200亿元,生物制造约1800亿元,生物能源约280亿元。2010年我国生物产业产值超过1.5万亿元。  生物制药行业投资分析:研发制胜“重磅”出击  受益于“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和生物研发加速,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将维持高景气发展。随着化学制药研发遇到瓶颈和生物科技的迅猛发展,生物制药已成为医药产业中发展最快、活力最强和技术含量最高的领域,在全球医药产业中所占比重逐年上升。我国生物制药与国外差距不大,目前发展迅速,每四年便翻一番。随着 “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启动、生物研发加速和医药内需扩大,尤其是我国哺乳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平台的建立,以及单抗、长效蛋白和干细胞的产业化,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即将来临。  看好单抗、疫苗、重组蛋白和干细胞四个子行业,建议关注单抗、新型疫苗和长效蛋白三类产品。  基因工程药物是“重磅炸弹”的集散地。基因工程药物由单抗、新型疫苗和重组蛋白组成,“重磅炸弹”率高达30%,“超级重磅炸弹”占全部医药的44%。基因工程药物已占全球生物制药市场的76%,具备高成长、高市场潜力、高壁垒、高回报等与TMT行业极为相似的特征,也将与TMT行业一样出现跨越式增长。我国基因工程药物96年至08年的复合增速高达49%,平均毛利率高于80%。  单抗:“领头羊”,开辟蓝海市场。单抗是具有高度靶向性的“生物导弹”,在肿瘤等多种疾病治疗中具有突出优势,已进入蓝海市场。单抗位于生物制药金字塔的顶端,具有最高的成长性、市场潜力、进入壁垒和 “重磅炸弹”率,同类竞争少可保持高毛利率。国内单抗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小,目前是发展的有利时机,研发高潮即将来临。  疫苗:行业维持高景气度,新型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是发展方向。受益于一系列疫苗行业政策,我国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市场均在高速发展,06年至09年疫苗市场CAGR达 42%。受益于医疗模式转变、政策扶持和新产品上市,预计未来几年疫苗行业将持续高速发展。当前二类疫苗是市场主体,流感疫苗、狂犬疫苗和乙肝疫苗等迅速崛起。新型疫苗和治疗性疫苗是未来发展方向,宫颈癌等癌症疫苗、肺炎疫苗、治疗性乙肝疫苗、治疗性艾滋病疫苗等陆续进入临床,备受市场关注。  重组蛋白:稳步发展,加速向长效蛋白进发。以EPO、重组胰岛素、重组干扰素、重组生长激素和凝血因子等品种为主,具有其他药物无法取代的疗效,市场空间巨大。当前我国重组蛋白市场稳步发展,复合增速约为25%。  随着长效蛋白陆续上市,将加速重组蛋白市场的新一轮扩张。常规类蛋白中,重组生长激素仍有巨大的成长空间,由国产产品占据市场主体 重组干扰素和重组胰岛素竞争激烈,由进口产品占据市场主体,国产产品市场份额逐渐上升。长效蛋白已占据我国重组蛋白市场主体且份额逐渐上升,盈利水平明显高于常规蛋白,但主要被进口产品占据。目前国内企业正在加速研发长效蛋白。  行业估值已趋于底部回升,“十二五”生物产业规划驱动估值修复。建议关注行业趋势突出、研发能力强、产品线优秀的企业:长春高新、华兰生物、智飞生物、迪安诊断、ST中源。  单抗:建议关注中信国健(兰生股份参股公司)。中信国健为单抗行业领军企业,研发优势突出,产品储备丰富,可能成长为中国的基因泰克。  疫苗:建议关注华兰生物、智飞生物。华兰生物作为血液制品领军企业,具有领先行业的浆源拓展力和最为丰富的产品线,重庆子公司有投产预期,血液制品行业供不应求局势和行业整合趋势,公司有望从中受益 疫苗业务长期看好。智飞生物具有疫苗行业最完善的销售网络,在疫苗研发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完善的销售网络便尤其重要 公司研发实力逐渐加强,自主产品储备丰富 2012年新产品获批在即,业绩可能大幅增长。  重组蛋白:建议关注长春高新。长春高新的利润增长点有望陆续展开,主要体现在两个重磅新药(长效生长激素和重组人卵泡激素)可能投产,人用狂犬疫苗恢复批签发。公司研发实力国内领先,储备产品丰富,甲肝疫苗和艾塞那肽值得期待。公司利空因素基本出尽,诉讼费用和狂犬疫苗亏损基本止损在2011年。  其他:建议关注迪安诊断、ST中源。迪安诊断为国内独立诊断服务领军企业,研发实力强,市场空间广阔 “服务+产品”商业模式领先,利于公司外延式扩张 募投项目和医改驱动,加速公司成长。ST中源为干细胞行业龙头企业,脐血干细胞储存行业尚在起步期,公司占我国70%以上的市场份额,市场潜力大 外延式扩张值得期待,收购和泽生物的定向增发将大力开拓公司的干细胞库版图 干细胞行业的后续发展值得长期关注。  风险提示:新产品上市低于预期 行业政策性风险。  齐鲁证券:聚焦创新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前瞻  1.我们认为生物医药行业会继续在符合自身经济规律的轨道上前行,政策的助推将有助于行业的发展。  2.“创新”是生物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石,只有创新才能不断带来有竞争力的产品。着眼全球,化学专利药、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都是主流的创新方向。  3.“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在创新推动下提升产业规模的必由之路。  4.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尚未正式发布,基于媒体已经披露的信息和我们对行业的理解,我们建议关注以下三类公司:研发驱动型公司,尤其是在“基因工程药物、单克隆抗体药物、疫苗”方面有实力的公司,它们可能将直接受益于中央财政扶持资金,例如:双鹭药业(002038),沃森生物(300142)、恒瑞制药、恩华药业(002262)。  医药生物行业:创新主题引领生物医药的“十二五”  产业“十二五”规划出台在即生物医药创新主题关注空前  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出台在即。政策引导行业走向更高层次的创新之路可能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其中包括:加快推进创新药、重大及多发性疾病用药等品种的开发,完成临床用量大的专利到期药物开发,加强医药创新体系建设等。因此,目前时点上生物医药的创新主题值得二级市场高度关注。我们将对创新的分析落实到创新的“重磅品种”上,因为无论是欧美发达国家抑或是中印等新兴市场国家,创新药物的大品种资源优势都得到了业内的空前重视。  “重磅炸弹”引领全球医药行业发展  “重磅炸弹”药物这个名词形象地体现出了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能够给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药品给医药产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在研发成本及难度提升的背景下,全球大型国际医药企业逐渐转向以少数“重磅炸弹”药物为核心进行“精耕细作”的发展战略。重磅品种成长速度快于行业平均增速,而企业对重磅品种的依赖度也愈来愈高。  正确识别终端需求+创新的专利药+品牌优势及国际化联合销售=“重磅炸弹”  (1)终端需求是最为核心的推动因素。我们从重磅炸弹所处的心血管、神经系统、肿瘤、消化及代谢系统、骨科等大病种领域,对其发病率及国际最新的主流临床治疗方案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我们认为只有符合终端治疗需求及治疗方案变化趋势的品种才可能成为大品种。  (2)创新是“重磅炸弹”药物的火药。对于重磅药物的出现,我们认为核心影响因素包括创新动力(国家对于创新的政策支持)和创新能力(企业层面的研发投入及产出)两方面。  (3)品牌的优势及联合销售策略则是助力器。  专科药、生物药、罕见病药和治愈/预防药是未来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  从欧美国家近年的发展规律来看,重磅炸弹的发展方向是:专科用药(治疗的针对性更强)、生物制药(新的化学分子实体研发难度大幅上升,生物制药拥有研发政策优势、也提供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罕见病用药(政府政策法规的鼓励)及治愈/预防类用药(临床治疗理念及需求的提升)。  中国的重磅炸弹呼之欲出  从驱动因素和发展程度看,中国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还远未结束 但是,在行业繁荣的背后也有大品种缺失的尴尬。而随着国内新药审批难度不断加大,品种资源的潜力挖掘及储备成为判断上市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认为在抗肿瘤、神经系统用药、肌肉骨骼、心血管及消化代谢等大病种或发病率持续攀升的治疗领域有丰富品种梯队的公司,必定会走出中国的“重磅炸弹”。  投资建议:短期建议关注生物医药创新主题,长期投资优势品种资源丰富的公司  短期建议关注生物医药创新主题。目前时点处于业绩真空期,而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十二五规划”出台在即,创新是非常明确的政策导向,我们认为生物医药创新主题的相关公司短期可能有较好的主题投资机会。  长期投资优势品种资源丰富的公司。自下而上的角度,品种资源的储备及潜力挖掘成为我们判断上市公司长期投资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结合以上分析,我们从A股上市公司的产品梯队中遴选出了未来潜在的“重磅炸弹”。  涉及这些品种的六家上市公司也是我们认为值得长期看好的标的,它们分别是恒瑞医药、华东医药、人福医药、双鹭药业、天士力及康缘药业。  风险提示新药审批进程可能慢于预期。药品降价及招投标政策的压力。  第一创业证券:《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受益医药股推荐  资金将从十一五规划的190亿元翻番,达到400亿元以上,研制30个创新药物,改造200个药物大品种。全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目标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15年达到3万亿元。相关创新实力企业将受益:信立泰(002294)、沃森生物、天士力(600535)、康缘药业(600557)。  整合:《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全国销售收入居前100位的企业将占到全行业销售收入的50%以上,医药流通行业集中度将大幅提高。医药流通龙头将充分受益:国药控股、上海医药(601607)、九州通(600998)、瑞康医药(002589)。  制剂出口:《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制剂出口所占比重由目前的7%提高到20%以上。具备制剂出口能力的相关企业将充分受益:海正药业(600267)、华海药业(600521)。  药用辅料:《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首次把药用辅料写入规划内容。相关受益企业:尔康制药(300267)(A股唯一一家做药用辅料的上市公司)。  风险提示:正式版《规划》内容可能与上述预计略有出入 《规划》存在不能如期发布可能。  高盛高华:中国企业在全球仿制药大潮中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欧洲等市场的用药规模非常大,近几年专利药到期以及各个国家医疗支出的缩减将给仿制药企业带来很大的机会,中国企业有望凭借低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占得一席之地。但目前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挑战也是非常大的,步伐不会特别快,因为:  (1)中国企业需要提高生产设施标准,改善生产工艺,以达到国外的产品质量标准   (2)国外的制剂认证周期比较长,需要中国企业有足够的耐心和资金支持   (3)当前中国国内医药市场仍处在快速增长时期,国内企业还没有足够的动力和压力做出口,因此步伐不快。  中国在制剂生产外包中和印度的竞争比较。  印度企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产品的目标市场就是西方国家,当时正是美国行业发展最黄金的时间段,印度企业抢得了先机。而目前中国虽然有很多企业的产品质量还不错,但要做cGMP和ANDA认证非常难,同时规模还不够大,这造成了在成本上的优势不够明显 等更多的企业在中国的规模做大,语言障碍逐步解决后,中国企业将会有更好的机会。目前中国最快能进入的领域是疫苗,中国的研发实力和国外的差距也相对较小,通过认证WHO的标准,中国企业有望很快进入国外市场。  中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受到外资企业的挑战。  由于中国市场高增长的巨大诱惑力,当前已经有近400家外资企业的产品进入了中国,分享这块蛋糕。而外资企业在政府关系和销售模式等方面越来越本土化,能很好的适应中国国情 同时越来越多的仿制药外资企业开始关注中国,这也将给国内的仿制药企业带来竞争。中国企业需要正视这一挑战:  (1)小企业需要在研发上更大的投入,提高产品质量   (2)中型企业需要提高生产规模,更好的实现规模经济和成本优势   (3)大企业需要在医改政策指导下做好招标等工作。  对中国未来政策导向的预测。  中国医药(600056)行业在近三年的政策支持下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同时药品降价的趋势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未来的政策重心将集中在:  (1)公立医院改革,这仍是政府要逐步完善的重要改革   (2)医药行业的整合,企业集中度将继续上升   (3)县级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的扩建将持续   (4)药品降价,进口产品的降价幅度将大于本土产品。我们推荐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具有多样化组合的公司和产品降价风险较小的公司。我们推荐昆明制药(600422)(600422.SS,强力买入)和康哲药业(0867.HK,强力买入)。  招商证券:仿制药产业升级谋世界局行中国路  跨国药企即将迎来2012年“专利悬崖”,重磅炸弹专利到期、新药研发陷入困境,为了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业务外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中国制药企业正面临着全球仿制药市场大发展和国外药企生产外包、研发外包的历史机遇。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并不意味着全行业都能受益,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领先企业能够分享CRAMS的蛋糕并实现自身向产业链高端的迈进。海正药业和华海药业的产业升级值得期待,我们首次给予“强烈推荐-A”的评级。  全球仿制药市场发展迅速。在过去的十年中,全球仿制药市场的增速是专利药的两倍有余,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超过1300亿美元,IMS预测未来5年内仍将保持10~14%的增速,仿制药在全球药品市场中的比重,从2000年的7%,提高到目前15%左右,预计2015年将超过20%。  专利到期高峰来临,仿制药的历史性机遇。2012年原研药企将迎来“专利悬崖”。大型跨国药企一方面并购已有研发产品基础的潜力制药公司,或直接介入仿制药领域 另一方面倾向于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中印等国的制药公司,未来五年内全球CRAMS市场规模增速有望突破20%。中国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整个制药行业升级的机遇近在眼前。我们也勾勒出了适合中国药企的仿制药产业升级之路。  “印度模式”以出口为导向,中国药企不应忽视国内市场。印度制药企业利用本国宽松的专利保护、低成本优势和文化优势,积极开发避专利工艺技术,进行规范市场认证,承接国际原料药转移订单,并逐步将制剂卖到发达国家。  印度药企在90年代取得了巨大成功。这被称为“印度模式”。印度国内医药市场规模和增速都远不如中国,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必须走出国门。“印度模式”是逼出来的成功。中国是世界第三大药品市场,当跨国药企纷纷挤入中国时,中国医药企业没必要放弃国内市场的开拓。仿制药的产业升级,并不是只有制剂出口一条路,在国内市场的耕耘同样能获得高回报。
  • 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植物激素检测平台举办技术讲座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一系列天然微量有机物小分子化合物, 调控着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重要的生理反应,但其定量分析检测一直是限制研究深入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从2007年开始致力于植物激素测定平台的建设,经过不断努力探索,目前已经建立了稳定的生长素、脱落酸、茉莉酸和水杨酸等激素的测定方法,并对外提供技术服务,部分数据已发表在Plant Cell、Cell Host & Microbe等杂志上。  为了充分发挥植物激素检测平台的作用,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北京)于11月26日举办了植物激素检测技术讲座。  此次讲座由负责植物激素检测平台工作的褚金芳主持。Waters公司的王则含首先介绍了超高效液相—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在痕量组分定性、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及优势。随后,褚金芳就国内外植物激素检测的现状、植物激素检测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植物激素检测方法的建立以及植物激素检测流程需要注意的问题作了详细说明。来自所内外多个科研院所的70多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培训。大家就植物激素检测相关问题踊跃提问,并得到了细致耐心的解答。
  • 大连化物所痕量植物激素分析研究获得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研究员关亚风、副研究员耿旭辉团队在微量样品中痕量植物激素分析检测研究中取得新进展。该团队发展了一种微型基质固相分散(microscale MSPD)萃取的前处理方法,能够有效地处理亚毫克级植物样品,方法简单、重复性好且收率高。同时,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衍生试剂用于柱前衍生,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赤霉素的质谱检测灵敏度。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pp  植物激素是植物体内合成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信号分子,准确检测植物体内激素的种类和含量对于深入揭示植物生命现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植物激素作用的分子机理”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的启动,国内大批的研究机构投身到植物激素的分析研究中来。但由于某些激素,尤其是赤霉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极低,而且植物体内的代谢物组成非常复杂,基质干扰严重,使得样品前处理过程变得十分繁琐。加之,激素调控的信号传导和生物化学过程通常具有组织(或器官)特异性,因此,测定激素在植物体内的时空分布具有重要意义。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测定微量样品中的痕量植物激素。/pp  研究团队针对极少量植物样品(亚毫克级),发展了一种新型的micro-scale MSPD方法,这种方法集研磨、浸提、净化于同一离心管中,不需要任何样品转移步骤,有效地降低了前处理过程中的损失。同时,针对赤霉素本身离子化效率低,研究人员研发了一种新型的衍生试剂3-溴丙基三甲基溴化铵(BPTAB),通过化学衍生后,检测灵敏度提高3至4个数量级,是目前的最好水平。这种衍生试剂具有低毒性,这一性质使得其在后续的研究中具有很好的应用潜力。该团队将此方法运用到单片拟南芥叶中赤霉素分布的分析中,实现其空间分布测定,空间分辨率达2X2mm2。此外,该方法对于其他酸性植物激素的时空分布测定也具有适用性。/pp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8f9dc25-9b87-4d68-b0cb-809b6717f3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大连化物所痕量植物激素分析研究取得进展/strong/pp/pp 论文题目:Spatial Profiling of Gibberellins in a Single Leaf Based on Microscale Matrix Solid-Phase Dispersion and Precolumn Derivatization Coupled with 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pp/p
  • 拒绝激素滥用,赛默飞让您认清“毒面霜”
    拒绝激素滥用,赛默飞让您认清“毒面霜”近日,某测评博主发布的“大脸宝宝”视频引起广泛关注,速上热搜。视频中5个月大的宝宝脸部肿大、发育迟缓、毛发多生,疑似因长期使用某款抑菌霜而导致。经专业机构检测,该款婴儿霜中激素含量高达超30mg/kg(氯倍他索丙酸酯),引起大众哗然,宝宝的样子更是让人揪心气愤。糖皮质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是糖皮质激素的一种,具有一定的嫩白作用,短期内使用含有糖皮质激素的化妆品可使皮肤光滑细腻、红润白嫩,有较好的美容效果。但长期使用,则可能引起全身的副作用,导致面部皮肤损害、骨质疏松、肌肉wei缩、生长发育迟缓、代谢紊乱等各种不良反应。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化妆品卫生规范》和欧盟化妆品规程(Directive 76/768/EEC)中均明确规定,糖皮质激素、雌激素、雄激素、孕激素等激素为化妆品中禁用物质。化妆品激素滥用化妆品中激素滥用问题的警钟再次被敲响,严格的法律法规及准确快速的检测手段,是成为杜绝该类问题的根本方法。赛默飞立即响应,为您整理了针对糖皮质激素检测的全面解决方案。01基于Orbitrap高分辨质谱的快速筛查糖皮质激素类的化合物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实并不少见。很多文献或报道都会提到这些化合物在自然水体1、中药2、化妆品等会有残留,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甚至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Orbitrap的超高分辨质谱仪 基于Orbitrap的超高分辨质谱仪,其以超高的分辨率及质量精度,出色的灵敏度和稳定性,再配合强大的数据库,是痕量物质筛查的利器。而全新一代的Orbitrap Exlporis 平台在更高的分辨率下提供更快的扫描速度,为激素化合物的筛查提供更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图1 Orbitrap Exploris 120硬件结构示意图(点击查看大图)在高分辨质谱的筛查数据中,通常依靠保留时间(偏差至少小于0.2min)、一级质谱精确质量数(小于5ppm)、二级碎片离子(小于5ppm)、同位素丰度以及二级谱图来对一个化合物进行有效的确证。而这些信息都可以以数据库(Compound Database)的形式记录到TraceFinder 软件中,利用软件自动地将原始数据与数据库进行匹配筛查。下面文献报道的示例数据中,客户基于Orbitrap质谱平台和上述的评价标准,快速筛查了水体中的18种糖皮质激素残留,并对阳性结果同时做了定性定量。图2 样品的TIC谱图及部分化合物的提取离子流图(窗口5ppm)(点击查看大图)图3 文献中化合物ke的松与皮质醇一级与二级质谱图(点击查看大图)基于三重四极杆质谱的准确定量目前,针对于激素的定量检测,大多数的文献或法规还都是基于三重四极杆的方法。当然,赛默飞除了高分辨筛查的方案之外,还提供了基于LC-QQQ平台的多种激素的定量方法3。该方法可同时快速检测化妆品中41种糖皮质激素,让激素无处遁形。图4 方法中部分化合物的质谱参数信息图5 方法中部分化合物的色谱图TSQ系列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结合赛默飞全新一代的TSQ系列三重四极杆质谱仪,让您的检测方法更加快速简单,结果更加可靠!这里,再次提醒大家,激素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从日用化妆品到药物甚至到饮用水,都有可能有激素的影子。在使用含有激素类化合物的产品时,一定要注意产品说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使用,避免“大脸娃娃”这类事件的再次发生!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获取赛默飞全行业解决方案,或关注“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gong众号,了解更多资讯+
  • 农业部提供奶粉激素检测方法 结果近期公布
    “奶粉疑致婴儿性早熟”引发人们高度关注。据有关部门消息,农业部已经向湖北省提供检测激素方法,至于奶粉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仍需等待检测结果。目前,湖北省工商等部门已对奶粉取样。由于奶粉过去没有激素检测项目,也无相应标准,有关方面正进行论证,将尽快公布调查结果。  农业部提供检测方法  8月9下午,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称,卫生部已关注到媒体对“武汉三女婴性早熟事件”的报道,现在正向主管业务的司、局了解情况。邓海华透露,卫生部没有为这一事件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的计划。  另据卫生部最新消息,农业部已向湖北省提供检测激素的方法,至于奶粉是否存在质量问题,仍需等待检测结果。目前,湖北省工商等部门已对反映的奶粉取样。有关方面正在论证。  8月9日下午,设在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武汉市食安办工作人员表示,主管此事的是武汉市食安办,统筹的是湖北省食安办。由于事涉重大事项,相关调查结果由武汉市委宣传部统一发布。这位工作人员称:“有一部分关于调查结果的信息已经报给市委宣传部,近期应会发布。”  圣元称奶源为纯进口  圣元国际集团公关部经理张迎玖说:“对于企业来讲,在奶粉中添加激素,不仅没有任何好的功效,还增加企业的成本,因此企业是不可能去添加激素的。”据她介绍,圣元的优博、优聪等系列产品的奶源都是纯进口,都有严格的检测,不仅出口国以及我国海关都要进行检验,圣元也要进行检测。  北京超市未下架圣元奶粉  8月9日,北京家乐福、物美等各大超市卖场都表示,正在密切关注该事件,但是在没接到政府部门的正式通知前,暂时不会下架处理。  圣元集团的张迎玖表示,集团位于北京的管理总部和位于青岛的生产企业,目前均没有接到任何政府部门通知,说圣元所生产的奶粉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已委托律师准备起诉相关媒体,近期将提起诉讼。  “目前,个别地区工商部门要求对圣元公司产品进行下架处理,圣元公司对此表示不解。”她说,报道已经影响圣元公司所产奶粉的销售,圣元公司急盼政府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尽快对圣元公司奶粉进行质量检测,并尽早公布结果,告知公众事实真相。  专家称性早熟成因复杂  武汉市儿童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姚辉说,婴儿“性早熟”的说法不准确,婴儿症乳房开始发育的正确诊断应为“单纯性乳房早发育”。起病常小于2岁,乳腺仅轻度发育,但不存在生长加速和骨骼发育提前。病因尚不明确,摄入雌激素只是可能的病因之一。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理事长宋崑岡说:“当前吃的、用的,包括洗涤用品,都可能导致孩子‘性早熟’,不可贸然把罪过扣在乳制品上。应当通过调查来验证牛奶激素含量是否正常,比如牛奶中含量是多少,乳制品中的含量又是多少。”宋崑岡说,牛奶当中本身就含有性激素,但这是非常微量的,不足以导致性早熟。现在,国家相关部门正在对市场上的牛奶性激素含量进行调查,要等待调查检测结果出来之后才能下结论。  湖北省食品安全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表示,奶粉生产企业添加激素的可能性不大,但不排除在奶源环节,如牧场环境、使用饲料、环境污染都有可能导致奶粉中含有激素。如为了催奶,饲养员会在奶牛饲料中添加激素,过量激素会残存在牛奶中,经加工进入奶粉。  公众希望尽快查明真相  在武汉光谷家乐福超市,一位正在选购奶粉的刘姓女士说,她女儿已经两岁了,听说了关于问题奶粉可能导致婴儿性早熟的报道后,让她对奶粉质量更为担心了,虽然商场有很多品牌可以选择,却依然提心吊胆,对奶粉质量不放心。  合肥市民文明说:“希望政府职能部门尽早介入调查,尽快查明事实真相,向社会公布。拖得越久,老百姓的不信任感就越强。”
  • “大头娃娃”事件卷土重来!如何“避雷”婴儿激素面霜?
    近日,许多网络平台相继爆出了“大头娃娃”事件,罪魁祸首竟然是这款“宝宝面霜”。宝妈们一定要提高警惕,避免宝宝受到伤害。涉事宝宝面霜为“益芙灵特效抑菌霜”,家长反映,使用后宝宝出现面部肿胀、毛发生长旺盛、生长发育变缓等诸多不良反应。经检测,此款宝宝面霜中含有“氯倍他索丙酸酯”是一种超强效的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一些皮肤疾病,如湿疹等等,但是用于宝宝长期使用的面霜,可能会导致宝宝身体发育异常。其实关于宝宝面霜的问题,之前就有报道过。前年3.15期间曝光了一系列“网红宝宝湿疹霜”违禁添加激素。比如这个杏璞霜就是前年3.15曝光的一款宝宝用的湿疹霜,检测发现里面含有倍他米松。此类激素同样也属于糖皮质激素家族中的一类强效激素。 除了已经查处了的宝宝面霜外,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号称能够达到美白、祛痘、消炎等功能的面霜或者化妆品,实际上是添加了“糖皮质激素”一类的违禁添加。 (数据来源于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网站)而市面上出现的大多数问题化妆品除了添加糖皮质激素外,还包括甲硝唑、咪康唑、氧氟沙星等违禁添加药物。因此在选择时,一定要注意“避雷”!!! 对于宝妈们来说,最担心的还是如何鉴别和避免这类“有毒”面霜,那么多产品我们该如何选择呢,给大家以下几个建议。宝宝的面霜或者护肤品的选择,主要以保湿、润肤为主。宣称有抑菌、祛痘、治疗湿疹等功效的,一定要谨慎再谨慎!!!注意购买产品上的批文,“消”字号的产品只是消毒卫生用品,而不能够起到治疗的作用。很多厂家用这个打擦边球。宣称有特别功效,尤其是一擦即可消除症状的,一定是问题产品!!!选择正规的,信得过的大品牌,而不是吹出来的功效,千万别病急乱投医。 那么不确定自己已经买到的产品是否有问题???没关系,我们简智仪器为您提供专业的检测服务,整个检测流程耗时仅5分钟!非专业人士同样可以操作。 简智仪器专业检测试剂盒,5分钟即可对面霜、祛痘膏、乳霜、水等化妆品进行快速检测,判定是否糖皮质激素超标。为您和宝宝的健康保驾护航。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