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去甲基罗红霉素

仪器信息网去甲基罗红霉素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去甲基罗红霉素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去甲基罗红霉素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去甲基罗红霉素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去甲基罗红霉素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去甲基罗红霉素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去甲基罗红霉素相关的解决方案。

去甲基罗红霉素相关的论坛

  • 【求助】2010版药典中罗红霉素的HPLC

    2010版药典中,罗红霉素的含量检测项下的系统适用性下新增加的红霉素峰与罗红霉素峰的分离度不得小于15.0,我们试做了几次都不成功,请教各位前辈,是否可告知具体操作

  • 【求助】做罗红霉素含测出现的问题,求救!

    [em09509]请大家帮帮忙,看看是出现什么问题了。我用的仪器是agilent 1100周五的时候白天做了一个检验芦荟苷的样品,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什么异常。于是,晚上就序列上了罗红霉素的含测。做罗红霉素时要求用流动相做溶剂溶解样品,所以最初配制流动相的时候就配了8000ml,已经用了大概4000ml的流动相做了两批样品,做第三批的时候应该不会出现什么问题了,于是就序列上了。但是第二天看图谱的时候发现出现很大的异常。首先,出峰时候比以前晚很多,以前是大概11分钟出峰,而这些样品的出峰时间都推后到了大概15分钟,峰明显展宽,像是蒙谷包。峰面积也出现了很大差别。其次,当时晚上也序列上了有关物质,对照的出峰时间是大概15分钟,而样品却出现在40分钟,而且峰形很难看。基于上述问题我做了一些工作。首先换了一根色谱柱,用那个流动相和样品,但是未出峰(以前这个柱子能够做出来结果),其次,还是用这个流动相和样品在岛津上做有关物质,能够出峰也比较正常。今天,我重新配了流动相换了多根色谱柱在agilent1100上做,发现要么出峰,峰形展宽,要么就不出峰。请问大家这倒底是什么原因?谢谢。

  • 【第二节网络原创参赛作品】液相色谱分析罗红霉素方法对比

    【第二节网络原创参赛作品】液相色谱分析罗红霉素方法对比

    罗红霉素的分析向来让各位做这个品种的色友大伤脑筋,主要是峰形极差,而加三乙胺来改善峰形也是不太好使,因为三乙胺在这个波长有强吸收,加进去后本底上升,峰高很低,甚至看不到峰。经过我们的一番努力,终于让它变老实了,得到了非常漂亮的对称峰形,贴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呵呵。。。罗红霉素药典方法色谱柱:Ultimate XB-C18, 5um, 4.6×250mm 检测波长:210 nm 流动相:67mM磷酸二氢铵(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6.5):乙腈=65:35 温度:室温 21度 流速: 1.0 ml/min 进样量:20 ul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101512_183486_1896702_3.jpg开发的新方法色谱柱:Ultimate® XB-C18, 5um, 4.6×250mm检测波长:210 nm 流动相:甲醇:乙腈:10mM硫酸四丁氢铵溶液=11:26:63(三者混合好后用NaOH溶液调节pH至4.90)10mM硫酸四丁氢铵溶液的配制:准确称取硫酸四丁氢铵3.395g溶于1000ml水中,搅拌均匀,使之溶解 温 度:室温21℃流 速:1.0ml/min;进样量:20ul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101513_183487_1896702_3.jpg

  • 【原创】:【极限体验+原创作品】HPLC-UVUltimate色谱柱试用测定罗红霉素分散片、盐酸丁咯地尔片含量报告

    【原创】:【极限体验+原创作品】HPLC-UVUltimate色谱柱试用测定罗红霉素分散片、盐酸丁咯地尔片含量报告

    罗红霉素分散片含量的测定一.样品分子结构分子式:C41H76N2O15分子量:837.05CAS号:80214-83-1罗红霉素分散片测定主成分的结构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202247_185655_1621890_3.gif二. 样品来源记录样品商品名 样品测定描述(主成分含量测定):生产厂家:海南xxx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批号:080502,规格:150mg三. 液相方法条件液相色谱条件: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0.067mol/L磷酸二氢铵溶液(用三乙胺调节pH值至6.5)-乙腈(65﹕3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罗红霉素的保留时间不少于9分钟,其与前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不得小于1.0,与后相邻杂质峰的分离度不得小于2.0;理论板数按罗红霉素峰计算不低于2500。测定法 取本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含1mg的溶液,精密量取20µ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另取罗红霉素对照品,同法测定。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供试品中C41H76N2O15的含量。谱图:使用UltimateTM XB-C18, 5um, 4.6×200mm柱子得到的色谱图详见图一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9/11/200911202249_185656_1621890_3.jpg

  • 红霉素、林可霉素

    [color=#444444]最近 我在做猪肉中红霉素、林可霉素、替米考星遇到点问题,想请教同仁一些关键控制点,首先我用的标准是GB 20762 内标用的罗红霉素,发现不过柱内标跑步出来,林可霉素外标法回收率能做到60%多,请教同仁谢谢![/color]

  • 红霉素、林可霉素

    [color=#444444]最近 我在做猪肉中红霉素、林可霉素、替米考星遇到点问题,想请教同仁一些关键控制点,首先我用的标准是GB 20762 内标用的罗红霉素,发现不过柱内标跑步出来,林可霉素外标法回收率能做到60%多,请教同仁谢谢![/color]

  • 【原创大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河豚鱼及鳗鱼中的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螺旋霉素、吉它霉素、交沙霉素残留的研究

    【原创大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河豚鱼及鳗鱼中的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螺旋霉素、吉它霉素、交沙霉素残留的研究

    0.9940。河豚鱼中的8种抗生素和鳗鱼中林可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吉它霉素方法检出限(LOD)为2.0 μg/kg;鳗鱼中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交沙霉素、替米考星方法检出限(LOD)为5.0µg/kg。回收率在75.4%~124.0%之间。八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RSDr)在1.34%~5.79%之间,再现性相对标准偏差(RSDR)在6.20%~15.27%之间。可以用于河豚鱼和鳗鱼中8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的定性和定量。河豚鱼和鳗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营养丰富。由于目前中国的河豚鱼和鳗鱼主要是养殖的,在养殖过程中不可避免使用抗生素用于保护鱼体正常生长。养殖用药主要是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和泰乐菌素等,该类抗生素通过羟基以苷键与去氧氨基糖或二甲氨基糖缩合成碱性苷,作用于细胞核糖体50 S亚单位,阻碍细菌蛋白质合成,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曾广泛应用于食用动物作为预防和治疗用药,而通过食用途径进入人体,导致中毒,甚至死亡。世界各国对抗生素药物残留均有严格的限量要求,欧盟已限制在供食用动物中的饲料中使用,中国也有相应的要求。近年来,日本、韩国针对河豚鱼以药物残留为借口相继对中国河豚鱼实行贸易技术壁垒,限制和排斥中国河豚鱼出口。因此,为破解该类壁垒、促进出口,一种高灵敏度的测定河豚鱼和鳗鱼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多残留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林可霉素等抗生素的吸收光谱多在紫外末端区,缺乏可用的特征紫外吸收区位。已见报道的文献中,主要分析方法有微生物法、荧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薄层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CE)和液质联用技术LC-MSn法法。在近期的文献报道中,测定大环内酯类残留,样品前处理大多采用缓冲溶液提取合固相萃取技术分析技术,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检测。这种技术灵敏度高、选择性和特异性好,能够对低浓度的样品进行很好的定性确认,已经成为食品和环境中污染物定性、定量分析的重要手段。文献报道的测定大环内酯类分析方法多应用于食品和动物产品,未见到同时适用于河豚鱼、鳗鱼的相关检测研究。在参考以上文献的基础上,建立用Tris缓冲溶液提取河豚鱼和鳗鱼中8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残留,Oasis HLB固相萃取柱萃取、净化,罗红霉素为内标,LC-MS-MS检测河豚鱼和鳗鱼中8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新方法。该方法经过4年的推广使用,提取操作简单、回收率稳定、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未发现不良反应,林可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吉它霉素检出限达到2.0µg/kg,鳗鱼中的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交沙霉素、替米考星检出限达到5.0µg/kg,低于国际上该类药物残留限量的检测要求。1 实验过程1.1 主要试剂水,符合GB/T 6682,一级。甲醇、乙腈,色谱纯。甲醇溶液(2+3)。定容液:0.01 mol/L乙酸铵溶液+乙腈(17+3)。tris溶液:依次溶解12.0 g三羟甲基氨基甲烷(tris)和7.35 g氯化钙(CaCl2·2H2O)于1000 mL水中,用盐酸调节pH值为9。标准物质:林可霉素(CAS 7179-49-9)、竹桃霉素(CAS 7060-74-4)、红霉素(CAS 59319-72-1)、替米考星(CAS 108050-54-0)、泰乐菌素(CAS 74610-55-2)、螺旋霉素(CAS 8025-81-8)、吉它霉素(CAS 1392-21-8)、交沙霉素(CAS 16846-24-5)和内标物质罗红霉素(CAS 80214-83-1),纯度≥95%。2.0 μg/mL标准工作溶液:依次准确称取每种标准物质适量,用甲醇溶解至浓度为1.0 mg/mL的标准储备溶液;将标准储备溶液用甲醇逐步稀释为2.0 μg/mL的标准工作溶液。1.0 μg/mL内标标准溶液:准确称取罗红霉素适量,用甲醇溶解为浓度1.0 mg/mL的内标储备溶液;将内标储备溶液用甲醇逐步稀释为1.0 μg/mL内标标准溶液。测定河豚鱼用基质标准混合工作溶液系列:分别吸取1.0 μL、2.0 μL、5.0 μL、25.0 μL浓度为2.0 μg/mL的标准工作溶液,依次加入到相应的试剂瓶中,再分别加入20.0 μL内标工作溶液,用河豚鱼样品空白提取液定容至1.0 mL。配成内标物浓度均为20 ng/mL,林可霉素、竹桃霉素、红霉素、替米考星、泰乐菌素、螺旋霉素、吉它霉素和交沙霉素分别为2.0 ng/mL、4.0 ng/mL、10.0 ng/mL、50.0 ng/mL的四个浓度水平的测定河豚鱼用基质标准混合工作溶液系列。测定鳗鱼用基质标准混合工作溶液:分别吸取浓度为2.0 μg/mL的林可霉素、红霉素、泰乐菌素、吉它霉素标准工作溶液各1.0 μL、2.0 μL、5.0 μL、25.0 μL和螺旋霉素、竹桃霉素、交沙霉素、替米考星标准工作溶液各2.5 μL、5.0 μL、10.0 μL、25.0 μL,依次加入相应的试剂瓶中,再分别加

  • 猪肉中林可霉素回收率

    求救诸位大神,请问有人用液质做过林可霉素吗?我现在跟GB/T 20762-2006做,用罗红霉素作为内标,但是回收率一直只有40%左右,也不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请教大家怎样才能把回收率提上去,谢谢~

  • 【转帖】红霉素工业用菌种遗传改造获突破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刘文领衔的课题组立足于国内生物产业的现实需求,结合该所在化学合成方面的优势,致力于化学的理念促进现代生物技术的合理运用。他们与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张嗣良等合作,在国家“863”项目“红霉素发酵工业用菌种改造和过程优化控制技术”中取得了重要突破,获得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质量和产量得以明显提升的新型红霉素生产重组菌株。目前该成果已在湖北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成功地进行了放大和试生产,其潜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在人类与致病微生物的斗争历史上,以抗生素为代表的微生物药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霉素是一类广泛使用、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的广谱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临床应用领域的扩大和以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为代表的新型半合成红霉素的出现,快速拉动了红霉素原料药的生产需求。过去几年,国际抗生素的市场规模大约在350亿~380亿美元之间,2012年有望达到450亿美元。据西方经济学家预测,2010年红霉素系列产品的全球市场总规模达70亿美元以上,市场前景乐观。抗生素发酵生产本身是高耗能产业,存在环境污染等问题,发达国家近年来正逐步把抗生素原料药的生产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目前,我国是世界上红霉素生产和出口的第一大国,年产量超过7000吨。刘文介绍,由于许多抗生素具有十分复杂的化学结构,采用化学方法大量合成往往需要繁杂的工艺途径和苛刻的反应条件,在制药工业上的实际应用价值相当有限。采用微生物发酵是获取药用抗生素原料的主要途径,而我国作为世界上原料抗生素的主要生产大国,发酵单位偏低、产品质量偏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生素药物等一系列原因却严重制约了这一产业的发展。自红霉素作为一种广谱抗生素药物进入临床以来,以提高其产生菌种发酵单位为目的的遗传育种工作一直未曾停止。由于对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的机制了解不多,常规诱变选育的方法存在周期长、效率低和随机性大的缺点,近年来在红霉素高产菌株的筛选方面收效不大。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在红霉素产生菌种的基因工程改造方面进行了诸多尝试;然而,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与红霉素产生相关的底物供应或限制因素的改进方面,并未就红霉素生物合成的次生代谢途径做特异性的遗传修饰,因此,在解决红霉素生产中经常面临的有效组分偏低等问题时,缺乏有效的针对性。作为中科院“百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自2007年以来,刘文带领课题组以包括红霉素、阿维菌素、林可霉素、泰乐菌素和螺旋霉素等大宗抗生素产品为对象,就我国抗生素原料药产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组分优化为切入点、采用遗传操作来控制体内合成的化学反应,从而改善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研究思路。基于红霉素各组分结构的差异和相互转化的化学本质,他们运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的方法和原理对红霉素工业用高产菌株进行了针对性的遗传改良。通过发酵过程中后修饰酶的表达比例调整,他们将无效副产物组分B和C几乎完全转化为有效组分红霉素A,从而在提高了产品质量(基本消除主要的副产物)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产品的产量达25%左右。部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应用和环境微生物》上,引起国内外同行的关注。有关重组菌株在华东理工大学的协助下完成了中试,已在湖北宜都东阳光生化制药有限公司进行了放大和试生产,具备了工业化生产的价值。据厂方估计,相关生产技术若能得以推广使用,每年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将达10亿元以上。这一重要成果还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申请国家专利4项。有关专家认为,其在红霉素发酵工业方面的应用,将明显改善产品质量、简化下游纯化工艺;同时,缓解企业在环境污染方面所面临的压力。“抗生素在微生物体内的合成其本质是化学问题,化学过程和机制的解析可以使生物学技术的运用找到合适的目标并发挥更大作用。”刘文表示,“以上是我们构建的第一代红霉素生产重组菌株,主要侧重于品质(组分优化)的提升。目前我们侧重于产量提高的第二代重组菌株已完成中试,结合前两代优势、综合提高质量和产量的第三代重组菌株完成了小试,初步数据表明效果明显。”作为上海有机所开展红霉素菌种遗传改造工作的最初建议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戴立信高度关注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科学研究。“以汪猷先生为代表的有机所老一辈科学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开展了抗生素的研究工作,并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应用,解决了当时有和无的问题。我国现在已经成为红霉素第一生产大国,对于技术创新的需求尤为迫切。”他思路非常清晰,“我听了刘文教授关于生物合成的学术报告后,又了解了一些红霉素生产企业的现状和需求,感觉在生物技术中融入化学的理念,应该有可能解决一些生产中的瓶颈问题并产生不错的效果。”“这是有机所在知识创新过程中,在面向国家需求、立足原始创新方面所做的一件有重要意义的研究工作,充分体现了学科交叉的优势。”中科院上海有机所所长丁奎岭表示,“我们以化学的思想促进生物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大宗医药抗生素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为研究目标,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抗生素生产中具有普遍意义。红霉素工业用生产菌种的遗传改造取得的系列创新技术在生产中成功实施,预示着这样的理念在其他抗生素发酵生产中将有着普遍的推广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传统抗生素生产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

  • 文献检索任务一四七(147.1-147.10)

    文献检索任务一四七(147.1-147.10)

    147.1 HPLC-UV法用于人血浆中罗红霉素的浓度测定及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作者】 张娟 张红 隋双明 刘建明 王萍 熊玉卿【Author】 ZHANG Juan,ZHANG Hong,SUI Shuang-ming,LIU Jian-ming,WANG Ping,XIONG Yu-qing(Institute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Medical College of Nanchang University,Nanchang 330006,China)【机构】 南昌大学医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摘要】 目的建立HPLC-UV法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的方法,并探讨罗红霉素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1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1 mol磷酸二氢铵=39∶61(v/v),流速1 mL/min;以卡马西平为内标,检测波长为210 nm。血浆样品用正己烷(含5%的异丙醇)液-液萃取后经C18分离。结果罗红霉素在0.25~16.0 mg/L线性关系良好,r=0.999,最低检测限为0.25 mg/L。萃取回收率70%,方法回收率99.8%~110.5%,批内、批间精密度均15%。结论HPLC-UV方法结果准确、灵敏度高,适用于罗红霉素药代动力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11/201211042246_401316_2379123_3.jpg

  • 文献检索任务一六七(167.1-167.10)

    文献检索任务一六七(167.1-167.10)

    167.1 HPLC-MS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的浓度姜俊1,ZHEN w2,潘杰3,徐艳1,施爱明3(1苏州留学人员创业园,江苏省苏州新药创制中心,江苏苏州21 5011;2.Nu probeInc,FosterCity,CA,US;3.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江苏苏州21 5004)【摘要】目的:建立人血浆中罗红霉素的高压液相城谱(HPLC,MS)5m4定方法。方法:采用Diamonsil—c 18柱(200mmX 4 6mm,5um),流动相为甲醇(10mmol/L)醋酸铵缓冲液(PH=3 5)80:20,流速为1 0 ml/min。用含内标(克拉霉素)的乙腈液沉淀蛋白,离心后取上清液进样,以质谱为检测手段,按内标击定量。结果:本法在0 05~10.0 u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批内RSD

  • 【求助】求助大环内酯测定内标物!

    大家好: 我测定大环内酯类化合物,红霉素(ERM)、罗红霉素(ROM)、替米卡星(TIL)、泰乐菌素(T Y L ) 、北里霉素(K I T ) 、交沙霉素(JOS)、竹桃霉素(OLM)、螺旋霉素Ⅰ(SPM-Ⅰ)、螺旋霉素Ⅱ 、螺旋霉素Ⅲ,我想用内标法测定,但是目前我查询方法好多都是采用罗红霉素作为内标,但是我要测定罗红霉素,请问有没有其他更好的内标物,谢谢!

  • 抗生素国际单位与质量的换算关系

    链霉素:798.3 单位/mg卡那霉素:831.6单位/mg磺苄西林:904.0单位/mg四环素:1000单位/mg土霉素:927单位/mg多西环素:866.45单位/mg美他环素:923.86单位/mg西索米星:646.3单位/mg磷霉素:711.5单位/mg克拉霉素:1000单位/mg大观霉素:670.9单位/mg小诺霉素:654.3单位/mg金霉素:1000单位/mg红霉素:1000单位/mg氯霉素:1000单位/mg去甲万古霉素:975.2单位/mg两性霉素B:1000单位/mg奈替米星:660.1单位/mg阿奇霉素:1000单位/mg妥布霉素:1000单位/mg罗红霉素:1000单位/mg阿米卡星:1000单位/mg头孢噻肟钠:951.85单位/mg

  • 沃特世TQ液质跑替米考星的液相与质谱条件

    这几天让实验员进行了不同流动相的测试 主要是甲酸和乙酸铵的有无及添加量林可霉素一直跑的很好目前加入少量乙酸铵 罗红霉素和林可霉素跑的都很好但是哪种条件都没能改善替米考星的响应值 同样浓度能比罗红霉素低了2个数量级文献中也看了一些 类似条件我都试过了求助各位大佬。。不会是标准品的问题吧?

  • 依托红霉素

    做依托红霉素中游离红霉素,系统适用性实验,依托红霉素峰难看,或出双头峰,怎么回事?

  • 【讨论】常用抗菌药物分类

    [size=4] 一、青霉素类: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等; 二、头孢菌素类:头孢氨苄(先锋霉素IV)、头孢唑啉钠(先锋霉素V)、头孢噻呋、头孢曲松钠等; 三、氨基糖苷类: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新霉素、壮观霉素、安普霉素等; 四、四环素类: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金霉素等; 五、氯霉素类:氯霉素、甲砜霉素、氟苯尼考等; 六、大环内脂类:红霉素、泰乐菌素、替米考星、螺旋霉素、罗红霉素、北里霉素、阿奇霉素等; 七、喹诺酮类:氧氟沙星、恩诺沙星、环丙沙星、达氟沙星、敌氟沙星、沙拉沙星、氟派酸(诺氟沙星)等; 八、磺胺类: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基嘧啶、磺胺甲基异噁唑(新诺明)、磺胺喹噁啉、磺胺氯吡嗪钠等; 九、多粘菌素类:多粘菌素B、多粘菌素E(粘菌素)等; 十、呋喃类:呋喃妥因(呋喃坦啶)、呋喃唑酮(痢特灵)等。 十一、二氨基嘧啶类(抗菌增效剂):二甲氧苄氨嘧啶(DVD)、三甲氧苄氨嘧啶(TMP) [/size]

  • 【讨论】求教标准品和对照品的区别

    在抗生素类的标准物质使用时,经常会遇到标准品和对照品的概念。关于这二者的区别,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在做HPLC时使用的标准物质应为对照品。摘录典型观点如下:[B]“标准品都是按效价单位(或μg)计,以国际标准品进行标定。标准品的标示量是按生物活性来计算的,不是按纯度来标示,此种标示法对单组分或多组分物质均适用,尤适用于多组分物质,如乙酰螺旋霉素标准品,是由4种有效成分组成,若欲于一个纯度来标示其含量是不可能的,但用效价(即生物活性)来标示是可行的;对照品的标示量则必定是某单一组分的纯度指标。所以日常工作中,标准品和对照品在定量时是不可相互替代的。以罗红霉素为例,现今是国家标准品与对照品并存,以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测其含量时,必须使用罗红霉素标准品;但以HPLC法测定其含量时,又必须使用罗红霉素对照品,不可混淆。”[/B]但是我见过一些行业标准,比方说HPLC测土霉素残留中,在说到标准液的配制时,写得就是“土霉素标准品”。难道这里面的“标准品”是“对照品”的错误用法?[em0716] 请大家发表一下看法

  • 【求助】求教红霉素效价检测

    [size=4]请教各位抗生素发酵过程检测的高手,由于我公司现在在转产,即将上马红霉素。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红霉素发酵与提炼过程中红霉素效价检测的方法过于繁琐,不太适合批量检测。现在的检测方法大致是根据效价的高低,稀释倍数也就不相同,加入碳酸钾的量也不同,但是发酵液与碳酸钾的总量20ml,再加入乙酸丁酯20ml,摇匀,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液10ml,再加入HCL溶液10ml,摇匀,静置,分层后取下层溶液5ml,再加入5ml硫酸。摇匀后放入水浴锅中3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度。得出的吸光度带入线性公式计算,再乘以稀释倍数就得到效价。我们也尝试了利用高效液相检测红霉素发酵液的效价,但是杂质峰比较难分开,而且理论值与测定的值相差比较大。[/size] 化学方法很是繁琐,不知道各位高手中有没有做过红霉素的,请教一下各位有没有其他快速的检测方法,能够提供高效液相的方法最好。在此本人深表谢意!

  • 【求助】红霉素效价检测

    [size=4] 请教各位抗生素发酵过程检测的高手,由于我公司现在在转产,即将上马红霉素。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红霉素发酵与提炼过程中红霉素效价检测的方法过于繁琐,不太适合批量检测。现在的检测方法大致是根据效价的高低,稀释倍数也就不相同,加入碳酸钾的量也不同,但是发酵液与碳酸钾的总量20ml,再加入乙酸丁酯20ml,摇匀,静置,分层后取上层液10ml,再加入HCL溶液10ml,摇匀,静置,分层后取下层溶液5ml,再加入5ml硫酸。摇匀后放入水浴锅中30min。最后,冷却至室温,利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吸光度。得出的吸光度带入线性公式计算,再乘以稀释倍数就得到效价。我们也尝试了利用高效液相检测红霉素发酵液的效价,但是杂质峰比较难分开,而且理论值与测定的值相差比较大。[/size] 化学方法很是繁琐,不知道各位高手中有没有做过红霉素的,请教一下各位有没有其他快速的检测方法,能够提供高效液相的方法最好。在此本人深表谢意!

  • 【求助】红霉素A组分测定

    请问红霉素A组分测定德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怎才能获得很哈很好的峰形和分离度。pH值流动相对分离有没有影响?样品中除红霉素A外还有没有其他较大的峰?

  • 红霉素回收率特别低

    过柱淋洗是12ml水,洗脱是9ml甲醇,氮吹到剩一点,回收率做出来只有1%,这是什么原因?标曲里面红霉素没有问题。

  • 【求助】红霉素的红外图谱

    红霉素的红外图谱,单纯的样品的图谱,是跟红外谱库的编号167的谱图对得一致的,可是红霉素标准品的谱图却跟谱库的编号167的谱图对得不是很一致。样品跟标准品均经过前处理之后,两个图谱是一致的,可跟谱库的编号167的谱图对得不是很一致。那是要跟标准品图谱比对呢,还是跟标准谱库比对呢?

  • 红霉素的液相条件

    有没有在做红霉素液相的大神,最近做红霉素液相一点进展都没有,试了各种液相条件,都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要不然就是不出峰,要不然就是浓度和峰面积不成比例。又跑去分析中心测,最后的结果说在210nm处没有吸收峰。分析中心的用的流动相是:A0.1%的甲酸+10mmol的乙酸铵,B甲醇,以梯度洗提的方式A:B=95:5到5:95.最后在210处没有任何峰了,,问问题可能出在了哪里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