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对称引达省

仪器信息网对称引达省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对称引达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对称引达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对称引达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对称引达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对称引达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对称引达省相关的解决方案。

对称引达省相关的资讯

  • 拖尾因子、对称因子、不对称因子三者间的关系
    相信小伙伴们在日常测试中会发现,评价色谱峰的峰形对称性,有拖尾因子、对称因子、不对称因子三种参数。而目前使用的分析软件,ChemStation工作站中的对称因子,Empower工作站中的USP拖尾因子,Chameleon工作站中并没有对称因子参数,是以不对称度评价的。这三种参数的关系是什么,有什么区别,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下。理想条件下,色谱峰应该具有高斯型的特征:式中,χ等于(t-tR)/σ,t是时间,σ=W/4,y是峰高。色谱图中的真实峰通常会稍稍偏离对称的高斯峰形,通常会或多或少带一点拖尾。如下图所示: 拖尾因子:Tailing factor常用Tf表示,以峰高5%处计算。不对称因子:Asymmetry factor常用As表示,以峰高10%处计算。对称因子:Symmetry factor常用S表示,与不对称因子As互为倒数关系。As和Tf值的关系大概可以表达为:As≈1+1.5(Tf-1)所以一般来说As的值在一定程度上大于Tf的值。峰形随着不对称因子(As)和拖尾因子(Tf)而变化。当As或者Tf=1.0时,对应的是一个完美的对称色谱峰,在这种情况下,两个色谱峰可以很好地彼此分开。然而,随着峰拖尾的程度加重,它们之间的分离也变得糟糕。多数情况下峰拖尾的程度并不是很严重(Tf欧洲药典(EP)和英国药典(BP)规定进行有关物质或含量测定时,除另有规定外,色谱图中定量用对照品溶液的色谱峰对称因子应为0.8~1.5。美国药典(USP)中出现了对某些化合物拖尾因子要求不大于2.0。日本药典(JP)中没有具体规定拖尾因子的范围。从各国药典对拖尾因子范围的约束来看,拖尾因子并没有一个数值范围的确定标准,在实际的色谱实验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打破对称!卵母细胞如何脱颖而出?
    在哺乳动物和果蝇中,雌性多细胞雌性生殖细胞包囊(Female germline cyst)中只有一个细胞会成为卵母细胞,但是这颗卵母细胞是如何打破对称性从中脱颖而出的还不得而知。为了揭开这一问题的答案,英国剑桥大学D. St. Johnston研究组与D. Nashchekin(第一作者)合作在Science发文题为Symmetry breaking in the female germline cyst,发现微管负极稳定蛋白Patronin/CAMSAP通过标记果蝇中的卵母细胞,促使生殖细胞打破对称性从而特化形成卵母细胞的具体分子机制。在许多生物中并非所有的雌性生殖细胞都会变成卵母细胞,一部分细胞会变成辅助细胞为卵母细胞提供物料和营养支持【1】。举例来说,小鼠卵巢中一个生殖细胞包囊中包含约30个细胞,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细胞会变成卵母细胞,大多数的细胞会作为营养细胞(Nurse cells)经历细胞凋亡,将胞质的内容物通过环管(Ring canals)输送卵母细胞(图1)【2, 3】。在果蝇中,生殖细胞包囊形成于生殖腺,包囊具有三个区域。生殖干细胞产生成囊细胞(Cystoblast),成囊细胞在不完全的胞质分裂的情况下分裂四次,产生一个包含16个生殖细胞组成的包囊,这些生殖细胞通过环管相连接(图2)。卵母细胞的选择依赖于非中心体组织中心(noncentrosomal microtubule organizing center,ncMTOC)在未来的卵母细胞中组织一个具有极性微管网络指导动力蛋白(Dynein)依赖的细胞命运决定因子的运输。但是这颗卵母细胞是如何脱颖而出获得命中注定的卵母细胞命运呢?为了揭开这一问题的答案,作者们将目光集中在了Patronin以及其脊椎动物同源蛋白CAMSAPs上。该蛋白是微管负极结合蛋白,是 ncMTOCs非常关键的组分【4,5】。作者们在patronin突变体中检测了卵母细胞标记物的分布,发现突变体中卵母细胞标记物的累积显著地降低。限定表达在区域3中卵母细胞中的联会复合体蛋白C(3)G也在patronin突变体中也显著降低。这些结果说明Patronin对于卵母细胞的决定非常关键。为了对Patronin在生殖腺包囊中的定位进行检测,作者们对内源荧光标记的Patronin-Kate品系进行成像,发现Patronin在2a区域时开始在单独的一个细胞中表达,早于既定卵母细胞标记物的表达,该信号会持续累积在此单个细胞中到区域2b-3,发育到该时期时会在细胞中形成点状信号,最终此细胞发育成为卵母细胞。但是作者们发现patronin的mRNA并不会定位在包囊之中,因此这种不对称的分布依赖于Patronin蛋白而非mRNA的定位或者新蛋白的合成。另外作者们发现动力蛋白在patronin突变体中的定位在推定的卵母细胞中,该结果说明Patronin的缺失会破坏前体卵母细胞中MTOC的形成,从而导致极化的微管网络形成的缺失。通过检测微管正极末端追踪蛋白EB1-GFP对包囊中的MTOC进行可视化观察,作者们发现EB1-GFP信号与Patronin的信号在相同的细胞中共定位。同样,EB1-GFP的不对称定位在patronin突变体的包囊中会消失,此时EB1-GFP的分布模式会相对比较均质。随后,作者们想知道中心体是否对Patronin MTOC的形成是否有一定的贡献,为此对中心体蛋白Asterless与Patronin的共定位进行了探究。作者们发现Patronin与Asterless只有小部分共定位,大部分的Patronin信号都在中心体聚集体的之外,该结果说明Patronin形成的MTOCs是非中心体依赖的。目前,Patronin成为了未来卵母细胞最早的标记物。那么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即Patronin是如何富集在卵母细胞中从而打破包囊中细胞的对称性的。其中一个可能的机制是对称性打破依赖于融合体(Fusome)的不对称继承【6】。融合体在区域1的有丝分裂过程中就出现了不对称分布,因此母细胞会比子代细胞继承更多的组分,四环管时期两个细胞中的一个会具有比其他细胞更多融合体。为了验证这一想法,作者们使用融合体标记物Hts检测该观点。Patronin与融合体共定位于早期2a区域,但在包囊向区域3发展时信号会集中在一个细胞之中。因此,该结果说明Patronin的最初定位由融合体决定于早期2a区域,随后被某些机制进一步将此不对称性进行扩大。进一步地,作者们想要探究其中可能的扩大机制。Spectraplakin蛋白Shot引起了作者们的注意,因为该蛋白定位融合体上并且与卵母细胞的特化相关【7】。作者们发现在shot突变体中,Patronin不能在一个细胞中累积并且也不能形成点状信号,而且也不能与融合体相互作用。因此,Shot对于招募Patronin到融合体上是非常关键的,从而能够将融合体不对称信号带给Patronin从而交给细胞命运决定过程进行解码。由此,作者们得到了一个卵母细胞命运决定的工作模型,该模型被称为“四步走”模型(图3),第一步,在包囊形成过程中融合体的不对称性促使一个细胞中继承更多的融合体内容物;第二步,在区域2a,Patronin通过Shot蛋白被招募到融合体上,形成一个微微极化的微管网络结构;第三步,包囊中其他细胞通过动力蛋白将Patronin蛋白结合的微管蛋白运输到预卵母细胞之中;第四步,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通路,动力蛋白运输更多的Patronin以及微管蛋白到卵母细胞中,进一步扩大微管的极性,从而促进动力蛋白运输更多的卵母细胞命运决定因子进入该细胞之中。通过该不对称性建立并逐渐扩展的方式,卵母细胞从包囊中“脱颖而出”。Patronin是CAMSAP家族中保守的成员,这说明该机制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虽然在哺乳动物中未发现融合体的存在,但是微管依赖的细胞器通过细胞环管运输已被证明在小鼠卵母细胞分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发现对于卵母细胞命运建立提供了新的思考。原文链接:http://doi.org/10.1126/science.abj3125
  • LHAASO最新实验验证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对称的正确性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认为,宇宙中物质运动最快的速度是光速,这一限制有没有可能被打破?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洛伦兹对称性的破缺来检验。近日,位于我国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宇宙线实验LHAASO合作组利用其观测的高能伽马射线事例,对洛伦兹对称性进行了检验。实验结果将洛伦兹对称性的破缺能量标度提高了约10倍,这是迄今对此类洛伦兹对称性的最严格检验,并再次验证了爱因斯坦相对论时空对称的正确性。  洛伦兹对称性和相对论有何关系?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石,相对论原理要求物理规律具有洛伦兹对称性。自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后的100多年时间里,洛伦兹对称性的正确性经历了无数的实验检验。然而,描述引力的广义相对论和描述微观世界规律的量子力学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理论物理学家为了把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统一起来而不懈努力,提出了弦论、圈量子引力理论等不同理论。这些理论预言洛伦兹对称性在很高的能量下有可能被破坏,这意味着在高能量下相对论可能需要被修正。因此,在实验上寻找洛伦兹对称性破坏的迹象就成为检验相对论、寻找更基本物理规律的“突破口”。  然而,根据这些理论的推断,洛伦兹对称性破坏只有在所谓的普朗克能标下才显著,这个能标高达1019 GeV。对于人工加速器只能达到大约104 GeV能量的今天,在实验室里这种破坏产生的效应非常微弱,需要极高的实验精确度才可能被测量到,因而难以探测。而在天体活动中存在非常高能的过程,例如,宇宙中存在能量远远高于人造加速器能够加速的能量的粒子,洛伦兹对称性破坏在这些高能粒子上的表现会更加显著,也更易探测。又如,尽管从天体源发射的粒子带有非常微弱的洛伦兹对称性破坏效应,但经过长距离传播的累积而变得更易探测。因而天体物理观测便成为寻找洛伦兹对称性破坏的天然实验室。  位于我国四川稻城的高海拔大型宇宙线实验LHAASO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运行的宇宙线观测实验。2021年,LHAASO尚未建设完成,便探测到目前人类已知最高能量的伽马射线光子,能量达到1.4拍电子伏,刷新这项记录的同时,也为探索基本物理规律、严格检验洛伦兹对称性正确性提供了机会。  在LHAASO观测中,洛伦兹对称性破坏会造成高能量的光子不再稳定,能够快速衰变为一对正负电子对或者衰变到3个伽马光子。换句话说,高能量的光子在飞往地球的旅程中自动消失了。对于我们在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即使天体源已经发出了能量更高的光子,我们测量到这个天体的光子能谱也在这个特定的能量忽然截断了。而LHAASO的观测数据显示,目前的伽马射线谱到拍电子伏以上都是一直向高能延续的,未发现任何高能伽马事例“神秘”消失的现象,表明洛伦兹对称性在接近普朗克能标下仍是正确的。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毕效军与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张毅、袁强合作,带领博士研究生高林青、陈恩生、赵世平等共同完成。相关研究成果以Exploring the Lorentz Invariance Violation from Ultra-high-energy Gamma Rays Observed by LHAASO为题,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  论文链接
  • 大气污染成因重点实验室开建
    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暨第一次学术委员会工作会议近日在上海召开。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环科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院士、专家参加会议。   会上,环境保护部代表宣读了&ldquo 关于同意建设国家环境保护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的复函&rdquo ,指出建设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符合国家大气环境保护战略需求。   据与会专家介绍,建设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的城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与防治重点实验室,为我国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控领域搭建了很好的创新平台,有利于提升我国复合型大气污染防控的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能力。   据悉,重点实验室主要针对我国东部沿海城市突出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开展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臭氧污染形成机制、大气污染来源和防控对策等应用基础研究和创新性研究。力争至2016年,建成气溶胶实验室、挥发性有机物实验室、大气氧化性实验室、源谱技术实验室、数值模拟实验室5个专业功能实验室以及1座城市大气污染超级观测站和1个可移动观测平台。在技术上,基本形成针对东部地区城市和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的污染实时来源解析、污染趋势预报和成因诊断能力,具备对大气有毒有害污染物的快速检测能力,为我国城市和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防控提供关键科技支撑。
  • 地沟油检测难保真实性 信息不对称成公众参与掣肘
    近日卫生部发布消息称,正在全力组织科研攻关鉴别地沟油检验方法。就目前已经征集到的5种地沟油检测方法,因特异性不强而被否,为此卫生部将继续向社会征集鉴别方法。对此,在10月15日召开的2011年中国食品安全法治高峰论坛陕西分论坛上,重庆大学法学院教授曾文革坦言,到现在仍没有攻克地沟油的检测技术关,表明我国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技术支撑不够,后果就是造成公众在参与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过高。   真实性无法保证是短板   据介绍,此次地沟油检验方法论证方案,由卫生部组织科技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粮食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等共同制定。除上述机构外,还包括油脂加工、食品安全、卫生检验、化学分析等13名专家组成的检验方法论证专家组,对相关技术机构研发的检验方法进行科学论证。   曾文革向《法制日报》记者坦言,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所依赖的是完善的技术法规和分布广泛、技术先进的科学实验室。但我国由于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技术水平都不高,信息披露的技术要求支撑不够,最终造成所发布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比如明明是“地沟油”,却检测不出来。这种监管尴尬,是食品安全信息披露的短板,也揭示了食品安全公众监督的无奈,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社会监督最大的问题。   曾文革介绍,按照欧盟的经验,食品安全信息应是来源广泛、数量庞大、客观真实并公开供公众获知,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知情权主要通过公众信息平台,由独立的科学检验机构为技术支持,否则无法制止掺假制假、以次充好行为,也无法验证食品安全信息的真实性。应该披露的信息既包括食品经营者提供的产品信息,也包括政府履行监管职责作出决策的依据、结果,以及对食品安全风险、事故处理的措施等。   因此,他建议食品安全信息应朝着公众与政府互动的方向发展,而要达到这些要求,需要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将现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升为法律。   对食品广告风险重视不够   “一碗汤的钙质含量更是牛奶的4倍、普通肉类的数十倍。”常去味千拉面的消费者,对这样一份广告词一定不会陌生。但实际证明,以猪骨汤精勾兑的味千面汤,广告宣传存在多处不实。   与会法律界人士认为,味千拉面的所为,以不实宣传欺骗消费者,应属消费欺诈。其夸大宣传不仅违反广告法,也侵犯了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有权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   曾文革认为,类似味千拉面那样的不实广告宣传所蕴含的食品安全风险,目前还未引起充分重视,也没有纳入食品安全监管视野。对食品宣传中营养成分的介绍,也只规定了“可以”而非强制标注的范围,更没有达到考虑膳食平衡、特殊人群需要层次,食品广告宣传仍作为竞争行为来规制,这是产生味千拉面“骨汤门”的深层次原因。   信息透明是监督核心环节   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食品安全法、行政许可法等规定,与食品安全监管有关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食品生产标准、食品安全执法等方面的信息,都应当予以主动公开。但来自社科院《法治蓝皮书》“中国政府2010年透明度年度报告”的数据显示,在食品安全执法方面,43个地方城市中,能够公布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预警信息或者食品安全曝光信息的有31个,占比为7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网站,公开2010年度食品安全监督检查、专项治理方面信息的分别有30家、30家、31家,监督检查信息披露只有7成。   曾文革认为,信息透明是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的核心环节,信息不对称是当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中最大的问题。政府部门在食品安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单向性,公众监督的触角没有覆盖食品安全保障的整个过程,公众监督者的意志很难被纳入食品安全制度中。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社会监督的回应性不够,在我国现行食品安全制度中,还没有对公众提供的食品安全信息和消费者投诉处理的法定时限与步骤的规定。在法律责任规定中,更没有对因拒绝公众参与或侵犯公众监督权利的惩戒措施。虽然公众可以通过信访、相关部门负责人信箱等渠道反映,但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信息的处理具有随意性,不处理也无法律责任,诉讼机制也不能满足社会监督的制度需求。   他建议,在食品安全监督法律关系中,公众、政府部门和食品经营者三者间的角色应明确划分。在监督法律关系下,经营者应提供真实、客观的食品安全信息 政府部门履行监管职责,验证经营者在标签和信息上提供的产品信息是否真实,对违法经营、不实标注、虚假宣传等行为进行惩戒,弥补经营者信息提供的缺陷,充当食品安全信息的筛子,通过听证会、网络采集等方法吸纳公众参与食品风险预防、政策制定等过程,透明、公开地向公众提供行政执法信息 公众在信息链末端通过食品消费和日常生活接触,验证政府和经营者信息的真实性,根据标签、食品标准及指导性规则识别是否安全,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向政府进行回馈,政府必须根据法定程序进行处理,否则将承担相应责任。
  • 西南交通大学准环对称仿星器项目启动建设
    8日笔者获悉,在日前举行的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场推进活动上,西南交通大学准环对称仿星器项目启动建设,该装置建成后将提升我国在受控核聚变领域的原始创新能力。据介绍,准环对称仿星器是目前受控核聚变领域磁场位形最先进的仿星器装置,它兼具了等离子体稳态运行和约束性能高的优势,装置大半径1米、平均小半径0.25米,由线圈系统、真空系统、支撑系统、电源系统、加热系统、水冷系统、中央控制系统和诊断系统组成。西南交通大学相关项目负责人表示,该装置的建成将突破三维非平面模块化线圈制造关键技术和准环对称位形下的新经典输运、湍流输运和磁流体不稳定性等关键科学问题,填补我国在仿星器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为推进人类探索先进磁约束位形和受控核聚变技术作出开创性贡献。同时,还将加快磁约束核聚变能技术研发和应用进程,带动和促进三维复杂精密机械制造、强磁场、超导、微波技术等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从科学研究到成果转化的可持续发展格局,支撑国家能源高效安全战略和“双碳”战略实施。准环对称仿星器建筑效果图。西南交通大学供图
  • 北京谱仪III开创探索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新方法
    近期,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高能物理实验装置北京谱仪III合作组实现一种创新实验方法,为研究物质和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极其灵敏的实验探针。相关研究成果于6月2日发表在《自然》上。  宇宙大爆炸之初应该产生等量的正反物质,但为什么我们的宇宙却只有物质组成而非反物质?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界半个多世纪。物质和反物质遵循不同的规律吗?粒子衰变为研究正反物质不对称性提供了重要线索:如果粒子和反粒子的衰变模式存在差异,那么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我们今天丰富的物质世界形成的原因。然而,由于粒子衰变通常是由多种相互作用诱导发生的,比如一种类似质子的短寿命粒子叫做科西超子,它的内部含有两个重的奇异夸克和一个轻夸克,带一个负电荷,其衰变过程中既有弱也有强作用发生。如何识别是哪种作用导致正反物质衰变行为不同呢?北京谱仪III实验最近首次利用处于量子纠缠的正反科西超子对的级联衰变,成功把导致正反物质不对称的弱作用力从强作用力中分离出来,这一创新方法和实验结果引起该领域世界同行的密切关注。  实验数据北京谱仪III实验国际合作组收集的。合作组成立于2008年,由来自亚洲、欧洲和美洲等17个国家80个研究机构约500名科学家组成。在北京谱仪III实验中,电子与其反粒子正电子碰撞的能量是其固有质量的上万倍。在这些碰撞中,电子和正电子湮灭,并从释放的能量中产生其他粒子或粒子对。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正反科西超子的“自旋”信息和量子关联来揭示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粒子物理学家称为“CP破坏”。超子衰变是寻找CP破坏的一个很有希望的狩猎场,因为它们的“自旋”方向可以通过其“子粒子”的衰变直接测量。考虑成对的正反超子级联衰变,可以把强力和弱力的贡献分开,导致对CP破坏测量的敏感度显著提高。北京谱仪III实验这一创新方法为寻找CP破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尽管该研究给出的结果显示没有CP破坏的迹象,但这一创新方法为科学家未来确认或排除超出标准模型的CP破坏来源带来了希望。“这是理解正反物质不对称性的一个里程碑,我期待北京谱仪III合作组将取得更多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说。“北京谱仪III实验的灵敏度远高于之前费米实验室的HyperCP实验,是HyperCP实验单事例灵敏度的1000倍,这得益于北京谱仪III实验上正反科西超子的自旋极化和量子纠缠。”BESIII国际合作组发言人李海波表示。  北京谱仪III探测器拥有目前国内正在运行的最大国际合作组。此次研究由中国科学家和国外合作者共同完成,是国际合作的典范。  论文链接 北京谱仪III探测器侧面照  正反科西超子级联衰变演示图:如果物质和反物质遵循相同的物理法则,科西超子与反科西超子的衰变应该是镜像对称的,只是空间坐标是相反的。镜像之间纽带连接表示正反超子的量子关联。
  •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超疏水表面多尺度液滴定向输运
    液滴的自发定向输运在芯片实验室、能源电力系统、油气输运、水收集和除湿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主要取决于表面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的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浸润性梯度、各向异性结构和曲率梯度等。液滴输运的速度和距离是判定输运效率的有效指标。合理的设计并制备表面结构是实现快速、长程的液滴自发定向输运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的加工技术加工精度较低、加工结构单一,很难满足结构性能要求。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冯诗乐副教授,受松针表面多级非对称结构启发,使用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PμSL 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制备了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实现了快速、长程的液滴自发定向输运。该研究以“Tip-inducedflipping of droplets on Janus pillars: from local reconfiguration to globaltransport”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Advances》上,为液滴的定向输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第一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冯诗乐副教授,通讯作者为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和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David Quéré教授。图1 松针和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的形貌结构特征图2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的形貌结构参数调控要点:研究者借鉴松针表面结构特征,设计并制备包括第一级的倾斜阵列结构、第二级的高度梯度结构和第三级的平面/曲面组合的半锥形结构的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上述表面(图1)由nanoArch S140微尺度3D打印设备加工,使用材料为HTL耐高温树脂,打印层厚为10微米。阵列间距为300微米,尖锥倾斜角度β为70°,高度梯度α为20°,尖锥顶端大小为10-20微米。在打印过程中,通过精密刮刀刮除细小的气泡,来保障加工质量。同时,研究者还设计了仅包含倾斜阵列结构和半锥形结构的对照样品,与仅包含倾斜阵列结构和高度梯度结构的对照样品。通过nanoArch S140微尺度3D打印技术,实现了包括倾斜、高度梯度及平/曲面组合的复杂三维结构表面参数的精确调控及大规模制备(图2)。图3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微液滴自发定向输运图4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尖端效应要点:在凝结过程中,液滴先随机在表面凝结,然后向尖端汇聚,然后尖端液滴会在合并过程中重新配置,并从半锥形结构的平面旋转到曲面位置,随后合并的液滴会沿着高度增加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液滴的定向输运,其液滴定向输运的速度可以达到10 cm/s。研究者发现液滴在合并过程中重新配置是非对称结构诱导的尖端效应导致的,并通过建立能量变化模型证明,当液滴尺寸大于结构尺寸时,液滴坐落于平面的系统能量大于坐落于曲面上的系统能量,从而揭示了液滴从平面向曲面运动的机理。研究者发现毫米级的液滴在合并过程中依然会从平面运动到弧面上,证明非对称结构诱导的尖端效应普遍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液滴。论文链接: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8/eabb4540/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超疏水表面多尺度液滴定向输运
    液滴的自发定向输运在芯片实验室、能源电力系统、油气输运、水收集和除湿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主要取决于表面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的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浸润性梯度、各向异性结构和曲率梯度等。液滴输运的速度和距离是判定输运效率的有效指标。合理的设计并制备表面结构是实现快速、长程的液滴自发定向输运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的加工技术加工精度较低、加工结构单一,很难满足结构性能要求。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冯诗乐副教授,受松针表面多级非对称结构启发,使用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PμSL 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制备了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实现了快速、长程的液滴自发定向输运。该研究以“Tip-inducedflipping of droplets on Janus pillars: from local reconfiguration to globaltransport”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Advances》上,为液滴的定向输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第一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冯诗乐副教授,通讯作者为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和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David Quéré教授。图1 松针和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的形貌结构特征图2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的形貌结构参数调控要点:研究者借鉴松针表面结构特征,设计并制备包括第一级的倾斜阵列结构、第二级的高度梯度结构和第三级的平面/曲面组合的半锥形结构的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上述表面(图1)由nanoArch S140微尺度3D打印设备加工,使用材料为HTL耐高温树脂,打印层厚为10微米。阵列间距为300微米,尖锥倾斜角度β为70°,高度梯度α为20°,尖锥顶端大小为10-20微米。在打印过程中,通过精密刮刀刮除细小的气泡,来保障加工质量。同时,研究者还设计了仅包含倾斜阵列结构和半锥形结构的对照样品,与仅包含倾斜阵列结构和高度梯度结构的对照样品。通过nanoArch S140微尺度3D打印技术,实现了包括倾斜、高度梯度及平/曲面组合的复杂三维结构表面参数的精确调控及大规模制备(图2)。图3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微液滴自发定向输运图4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尖端效应要点:在凝结过程中,液滴先随机在表面凝结,然后向尖端汇聚,然后尖端液滴会在合并过程中重新配置,并从半锥形结构的平面旋转到曲面位置,随后合并的液滴会沿着高度增加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液滴的定向输运,其液滴定向输运的速度可以达到10 cm/s。研究者发现液滴在合并过程中重新配置是非对称结构诱导的尖端效应导致的,并通过建立能量变化模型证明,当液滴尺寸大于结构尺寸时,液滴坐落于平面的系统能量大于坐落于曲面上的系统能量,从而揭示了液滴从平面向曲面运动的机理。研究者发现毫米级的液滴在合并过程中依然会从平面运动到弧面上,证明非对称结构诱导的尖端效应普遍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液滴。论文链接: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8/eabb4540/ 官网:http://www.bmftec.cn/smart
  • 上海有机所在PdH催化的不对称迁移烯丙基取代研究中获进展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天然产物有机合成化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何智涛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alladium-Catalyzed Regio- and Enantioselective Migratory Allylic C(sp3)-H Functionalization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利用链行走的策略为惰性烯丙位C-H键的不对称官能团化提供了新思路,揭示出亲核试剂的pKa值对迁移和取代历程的影响,并通过机理研究阐释和验证了反应的基本历程。  相较于传统带有离去基的烯丙基取代反应,不对称烯丙基C-H键的直接官能团化更为直接和步骤经济。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面临诸多问题。大部分相关催化工作要求烯丙位C-H被相邻的杂原子或sp2碳单元进一步活化,对非活化的烯丙位C-H键的不对称官能团化的研究相对局限。过渡金属催化的链行走策略已被证实可以有效活化远程的惰性C-H键。基于此,科研人员设想利用过渡金属参与的链行走策略来定位烯丙位的C-H金属化,由此产生的稳定烯丙基金属中间体再被分子间的亲核试剂捕获,从而实现非活化的烯丙位C-H键的高效不对称官能团化(图1)。  该反应对于不同的链长度和取代基均有较为突出的结果,兼容复杂迁移体系的同时也能实现了手性控制(图2)。此外,亲核试剂的pKa值与反应的活性密切相关。只有当亲核试剂的pKa值处于13-18间时才有相对较高的反应活性。pKa值高的亲核试剂往往无法促进开始的烯烃迁移的发生,而pKa值低的亲核试剂虽能有效实现金属迁移,但却具有相对较弱的亲核取代能力。  进一步探究反应机理(图3)并结合传统的迁移反应和烯丙基取代过程,研究推测,反应可能首先由二价钯在亲核试剂作用下还原形成零价钯启动,随后在碱的作用下被质子氧化形成二价PdH物种,与末端烯烃配位继而发生快速链行走过程得到烯丙基钯中间体,再接受亲核试剂的进攻,从而得到烯丙位C-H官能团化的产物,同时再生零价钯完成催化循环历程。研究发现,反应初期存在诱导期,为初始零价钯形成过程。该串联过程对于催化剂和亲核试剂均呈现出一级反应,而对二烯底物的动力学符合Micheaelis-Menten模型,即饱和动力学关系,由此推断反应决速步为亲核取代过程。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科院等的资助。
  • 贴心指南丨离心机配平:合力为零,中心对称
    离心机是一种利用离心力原理对样品进行分离的机械设备,广泛应用于制药、化工、食品、环保等行业。在使用离心机前必须进行配平,若未进行配平、或配平操作不当,离心机会产生较大的振动和噪音,样品的分离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严重时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引发安全事故。离心机转子一般分为角转子和水平挂篮,两种配平都遵循合力为零计算法,具体如下。固定角转子配平对于固定角转子的配平,按照“合力为零,中心对称”法则,可分为2倍配平、3倍配平及2+3结合配平。2倍配平2、4、6管配平示意图3倍配平3、6、9管配平示意图2+3结合配平5、7、11管配平示意图实际操作需保证每一组均平衡*对于特殊情况,如:样品出现单管情况,需要另外取用一只离心管进行配平(平衡管)。但需要注意:(A)平衡管的材质、规格必须与装载样品的离心管一致;(B)必须选择与样品密度相近的配平物质进行填充。水平转子配平而对于水平转子,配平时不仅要考虑单个吊篮内的样品是否对称,还要考虑对应吊篮间的样品是否平衡。简单来说,就是先确保挂篮的重心在挂篮的中心点,再按照中心对称配齐对应挂篮的样品。挂篮讲解示意图正确示范(左),错误示范(右)对于生产较早的老式离心机而言,通常未配备检测自停功能,一旦没有配平,转子就有飞出的风险,引起伤害事故。因此,务必养成良好的习惯,离心前对样品进行称重、配平,确保安全使用离心机。Titan/泰坦台式离心机系列产品钜惠来袭,惊喜不断!即日起至12月31日,通过【探索平台】及其APP和小程序下单台式离心机,可享受买一赠一!买一赠二优惠!活动详情请咨询您身边的泰坦销售或联系marketing@titansci.com。
  • 复享光学-R1在手性超表面非对称光学传输效率测量中的应用
    【概述】光学手性超构表面是由亚波长尺度单元所组成的平面或准平面光子器件。非对称传输是手性超表面的一大光学特性,该特性可应用于集成光路中的光学二极管,与电二极管类似,光学二极管要求器件具有单向性。目前,单层手性超材料中,非对称传输率在理论上被限制在 25% 以内,并伴随很高的吸收损耗,这成为该材料作为光学二极管的应用阻碍。而通过多层三维结构去实现非对称传输,虽然能将传输率突破 25%,但是其加工工艺更加复杂、困难,尤其是亚微米尺度以下的多层结构精准对准目前还很难实现。图1,单层手性超表面2022年,南开大学泰达应用物理学院齐继伟副教授在 Optical Express 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symmetric reflection based on asymmetric coupling in single-layer extrinsic chiral metasurfaces》的文章。作者制作了一种单层手性超表面,创新地以圆偏振光斜入射反射的形式提升了非对称传输率,获得了与三维结构相当的非对称传输率。 【样品 & 测试】作者采用电子束光刻技术与金属镀膜技术在石英基底上制备了横向周期 1000nm,纵向周期 650nm 的单层 U型分裂环,该分裂环厚度 100nm,环形宽度 200nm,环形半径 350nm。为观测不同角度倾斜入射的反射情况,作者使用了复享光学的角分辨光谱仪R1,借助设备的自动旋转模块,灵活调整入射角与接收角,实现多角度反射光谱测量。同时,得益于角分辨光谱仪中的通用光学元件插口,作者使用线性偏振片与四分之一波片形成左旋与右旋圆偏振光,轻松获得合适的实验条件。图2,测试示意图作者通过模拟和测量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倾斜入射时超表面的反射光谱,并对比了正向入射与反向入射在 30°~45° 之间的测量结果,如图3 所示。研究发现,在 1120nm 处,右旋圆偏光正向入射与左旋圆偏振光反向入射的反射光谱均呈现出较宽的反射峰;在 1650nm 和 1075nm 处,右旋圆偏光反向入射与左旋圆偏振光正向入射的反射光谱分别显示出相对较窄反射峰。这一结果与 COSMOL 的模拟结果一致。通过理论分析结合实测光谱,作者发现 1120nm 处的反射峰源于四极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模式,而 1650nm 和 1075nm 处的反射峰则源于表面晶格模式。这些发现为深入理解手性超表面的光学特性提供了重要线索。图3,U型分裂环超表面30°~45°反射光谱:(a,b)COSMOL模拟结果;(c,d)角分辨光谱仪测量结果进一步研究中,作者分别对比左旋圆偏振光与右旋圆偏振光正反向反射效率差异,如图4 所示。值得注意的是,反射效率差异在 1000~1600nm 波段最高可达 40%,突破了二维非对称传输理论效率 25% 的限制。图4,圆偏振光非对称反射效率测量结果【总结】作者制备了一种基于单层手性超表面,旨在实现巨大的非对称反射,并将圆偏振光斜入射反射作为关键步骤。复享光学的角分辨光谱仪R1 具备高度适应性,能够轻松适应不同的实验条件,包括变化角度、偏振、相位延迟等参数。这一设备对研究以调控光束特性为主要功能的超表面至关重要。图5,文章对复享光学 R1 的标注【参考文献】 ✽ Fu, Xianhui, et al.Asymmetric reflection based on asymmetric coupling in single-layer extrinsic chiral metasurfaces. Optics Express (2022).
  • 物理所铁基高温超导体超导能隙对称性和轨道相关性研究取得新进展
    最近,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丁洪研究组与日本东北大学高桥隆教授小组合作,在铁基高温超导体超导能隙对称性和轨道相关性研究的中取得新进展。   高温超导电性一直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最近发现的铁砷化合物超导体的超导转变温度达到55K,从而结束了铜氧化合物在高温超导领域内的统治地位,更是将这一课题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和铜氧化合物超导体的情况一样,揭示出这种新型超导体的物理性质,特别是超导能隙对称性和轨道相关性成为理解这种高温超导机理和相关物理特性的最关键的问题。   丁洪及其合作者利用高分辨角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对新发现的超导体Ba0.6K0.4Fe2As2 (Tc = 37 K)进行了研究。他们观察该材料具有两不同值的超导能隙:较大的能隙(Δ~12meV)处在两个小的类空穴和类电子费米面上 较小的能隙(~6meV)处在一个大的类空穴费米面上。两个能隙都在体转变温度(Tc)处同时闭合,在其各自的费米面附近无节点且几乎各项同性。随着在不同能带上耦合系数2Δ/KBTc从弱耦合变化到强耦合,各向同性的配对相互作用表现出强烈的轨道依赖性。这种相同且相当大的超导能隙归因于两个小费米面上的强配对作用,而这两费米面通过母系统(parent compound)中反铁磁自旋密度波矢量联系。这就表明配对机制源于两个相互嵌套费米面的带间相互作用(inter-band interactions)。   该项工作以发表在 Europhys. Lett 83 (2008) 47001。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Michael Norman最近为美国物理学会今年创刊的Physics杂志中“trends”栏目撰写了关于铁基超导体物理研究的短评文章,重点介绍了此项工作。同时 EuroPhysics News以 Pairing symmetry of iron-based superconductors为题目选作研究亮点进行报道。2008年8月1号日本《科学新闻》以“铁系高温超导体的超导电子对对称性的成功确定对于物质结构的解析带来很大进步 ”为标题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报道。   此外,他们还对多种铁基超导体进行了一系列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母体材料、空穴型和电子型掺杂材料、欠掺杂和过掺杂材料。主要成果包括:观察到了一种可能是电子配对媒介的反铁磁性玻色子模式,同时对电子结构进行了完整描述,并发现了超导能隙和费米面随掺杂浓度变化的演变。这些成果已被写成6篇论文,即将发表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刊物上。   以上研究工作得到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相关项目的资助。
  • 大连化物所铜催化不对称炔丙基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p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胡向平领导的研究团队在铜催化不对称炔丙基转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通过运用一种脱硅活化的新策略,成功实现了Cu-催化的炔丙醇酯与β-萘酚及富电子苯酚间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相关研究结果以通讯形式发表在最新一期的《德国应用化学》(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5014-5018)上。 /p p   在炔丙基转化反应中,有效形成亚丙二烯基铜活性中间体是实现反应的关键。针对传统的由端基炔丙基化合物形成亚丙二烯基铜活性中间体能力不足的缺点,该研究利用铜能高效促进Csp-Si键开裂的特点,提出以三甲基硅基保护的炔丙醇酯为底物,通过脱硅活化的策略,实现亚丙二烯基铜活性中间体的不可逆形成。基于这一反应策略,研究组利用自主发展的高位阻手性P,N,N-配体,成功实现了炔丙醇酯与β-萘酚及富电子苯酚间的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这是该研究组继2014年提出脱羧活化的炔丙基转化策略(Angew. Chem. Int. Ed. 2014, 53, 1410-1414)后,在炔丙基转化反应中实现的又一催化活化策略。这些反应策略的提出与实现有效拓展了催化不对称炔丙基转化反应研究的思路。 /p p   上述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资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500px height: 216px " title=" W020160419304595129181.jpg" border=" 0" hspace=" 0" vspace=" 0"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4/insimg/dc0e2990-2b81-4183-b6ca-5d3434096321.jpg" width=" 500" height=" 21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font-size: 14px " 大连化物所铜催化不对称炔丙基转化研究取得新进展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 nbsp /p
  • 国家纳米中心非形状依赖对称性纳米棒组装研究获进展
    style type=" text/css" .TRS_Editor P{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DIV{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D{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TH{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SPAN{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UL{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LI{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TRS_Editor A{margin-top:0px margin-bottom:12px line-height:1.8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0.5pt } /style p   微纳加工方法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基本类型。前者是目前广泛应用于微纳加工领域的主流技术,但其由于受到物理极限的制约,一般加工分辨率在几十纳米量级上。后者则可在更小的尺度(包括分子尺度)上实现加工,被认为是一种突破物理限制的有效途径。然而,“自下而上”的组装方法由于科学认知和实验技术的不足,导致其在低缺陷、大面积、组装过程、组装结构等四个方面存在持续的挑战。相对而言,组装结构面临的障碍最大。这其中最重要问题是如何实现组装对称性的可调控,组装对称性可调控对于组装结构多样性和组装体功能的丰富至关重要。一般而言,由于形状互补性,组装结构对称性受到组装单元的形貌限制,四方单元易于形成四方密排结构,而球型则形成六方密排对称结构。由于在组装动力学过程中组装单元间的复杂力平衡和热力学最小原理的要求,打破形状依赖的组装结构对称性或是难以实现的目标。 /p p   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中科院纳米科学卓越中心刘前课题组与吴晓春课题组、邓珂课题组,以及美国科罗拉多大学Ivan I. Smalyukh课题组合作,通过引入一种新概念的主导控制力,首次实现了纳米金棒的四方对称性组装,一举突破了一直以来八面体金棒只能是形状依赖的六方对称结构的实验结果。这一结果在八面体银和钯纳米棒上也得到了实现,展示了这种方法的普适性。多尺度模拟计算进一步揭示这种控制力主导了非形状依赖的组装过程,并解释了四方对称比六方对称具有更高的热力学稳定性的实验结果。这一方法开辟了打破形状依赖组装对称性的新途径,为组装结构的多样性和纳米材料组装结构的可设计、可控提供了有力工具,将为推动纳米组装技术的进步提供助力。 /p p   该项工作是刘前课题组前期研究的进一步拓展,相关研究结果在线发表在《自然· 通讯》上,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国家基金委和欧盟项目的支持。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 img alt=" " oldsrc=" W02017111633581590395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uepic/363e43be-098e-40e6-9983-f0fef4b2e479.jpg" uploadpic=" W020171116335815903956.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多尺度模拟计算揭示四方对称的主导控制力和更小的热力学势能 /p
  • 《Science Advances》: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超疏水表面多尺度液滴定向输运
    液滴的自发定向输运在芯片实验室、能源电力系统、油气输运、水收集和除湿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主要取决于表面形貌结构和化学组成的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浸润性梯度、各向异性结构和曲率梯度等。液滴输运的速度和距离是判定输运效率的有效指标。合理的设计并制备表面结构是实现快速、长程的液滴自发定向输运的有效方法。然而,传统的加工技术加工精度较低、加工结构单一,很难满足结构性能要求。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冯诗乐副教授,受松针表面多级非对称结构启发,使用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PμSL 3D打印技术(nanoArch® S140),制备了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实现了快速、长程的液滴自发定向输运。该研究以“Tip-inducedflipping of droplets on Janus pillars: from localreconfiguration to globaltransport”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ScienceAdvances》上,为液滴的定向输运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论文第一作者为大连理工大学冯诗乐副教授,通讯作者为香港城市大学王钻开教授和巴黎高等物理化工学院David Quéré教授。图1 松针和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的形貌结构特征图2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的形貌结构参数调控要点:研究者借鉴松针表面结构特征,设计并制备包括第一级的倾斜阵列结构、第二级的高度梯度结构和第三级的平面/曲面组合的半锥形结构的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上述表面(图1)由nanoArch S140微尺度3D打印设备加工,使用材料为HTL耐高温树脂,打印层厚为10微米。阵列间距为300微米,尖锥倾斜角度β为70°,高度梯度α为20°,尖锥顶端大小为10-20微米。在打印过程中,通过精密刮刀刮除细小的气泡,来保障加工质量。同时,研究者还设计了仅包含倾斜阵列结构和半锥形结构的对照样品,与仅包含倾斜阵列结构和高度梯度结构的对照样品。通过nanoArch S140微尺度3D打印技术,实现了包括倾斜、高度梯度及平/曲面组合的复杂三维结构表面参数的精确调控及大规模制备(图2)。图3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表面微液滴自发定向输运图4 仿松针多级非对称结构尖端效应要点:在凝结过程中,液滴先随机在表面凝结,然后向尖端汇聚,然后尖端液滴会在合并过程中重新配置,并从半锥形结构的平面旋转到曲面位置,随后合并的液滴会沿着高度增加的方向运动,进而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多尺度液滴的定向输运,其液滴定向输运的速度可以达到10 cm/s。研究者发现液滴在合并过程中重新配置是非对称结构诱导的尖端效应导致的,并通过建立能量变化模型证明,当液滴尺寸大于结构尺寸时,液滴坐落于平面的系统能量大于坐落于曲面上的系统能量,从而揭示了液滴从平面向曲面运动的机理。研究者发现毫米级的液滴在合并过程中依然会从平面运动到弧面上,证明非对称结构诱导的尖端效应普遍适用于各种尺度的液滴。论文链接: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28/eabb4540/
  • 锂电池起火屡见不鲜,背后成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发生?
    锂离子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因其具有电压高、比能量高、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轨道交通、新能源等动力领域。然而...关于锂离子电池起火的案例却屡见不鲜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成因?小谱在线来解答请输入当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存在铁(fe)、铜(cu)、铬(cr)、镍(ni)、锌(zn)、银(ag)等金属杂质时,电压达到这些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电位后会到负极还原为固体单质,当累积到一定程度,沉积金属坚硬的棱角就会刺穿隔膜,造成电池自放电,从而发生起火现象。所以,在新能源锂电池行业中禁用锌、铜、镍元素,其杂质含量也应得到严格管控,从而避免锂电池起火等事件发生。元素检测利器icp-o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作为一种快捷、准确检测元素含量的分析仪器,是锂离子电池及相关材料元素检测的常用设备。相关标准如 gb/t 20252-2014《钴酸锂》、gb/t 24533-2009《锂电池石墨负极材料》、gb/t 30835-2014《锂离子电池用复合磷酸铁锂正极材料》、gb/t 30836-2014《锂离子电池用钛酸锂及碳复合负极材料》及iec 62321中,均规定使用icp-oes测试锂离子电池中常量及微量杂质元素含量。难点分析一、杂质元素含量低,常量及微量元素需同时检测;二、锂电池电解液含有机溶液,直接进样易形成积碳;三、基体光谱干扰严重,对仪器的基体耐受性和抗干扰能力带来极大挑战。谱育科技解决方案expec 6000 icp-oes谱育科技expec 6000 是一款经典的高性能国产icp-oes仪器,可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帮助您解决锂离子电池元素检测中遇到的难题。- 基体耐受性强:炬管垂直放置,功率可达1600w,具备更强的抗基体干扰能力;- 高低浓度同时检测:防饱和溢出ccd,智能积分以获得最佳信噪比、高动态线性范围;- 干扰校正功能:多种干扰校正方法和全自动实时背景扣除功能,消除基体背景干扰。- 功能扩展:配置有机进样系统,有机物直接进样;超级微波消解仪实现全自动消解。典型应用数据(一) 磷酸铁锂电池材料中锂元素及13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expec 6000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中13种金属元素含量,样品做5个平行加标。检测结果:各元素检测值与参考值基本吻合,方法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良好,检测结果准确可信,完全满足分析测试要求(如下表所示)。(二) 锂离子电池电解液成膜添加剂采用expec 6000测定了2种锂电池电解液成膜添加剂中8种金属元素,每个样品做5个平行加标。检测结果:方法精密度与加标回收率良好(如下表所示),检测结果稳定、准确,仪器完全满足分析测试要求。
  •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在非对称扩散增强的比色传感器件研究中获进展
    超灵敏传感器的构建在危险化学品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和体内成像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环境监测和安全监控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探针的传感器是最常用的痕量分析方法之一,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速响应等优势。作为常用的加载探针的介质,液相有利于探针分子与目标分析物进行有效碰撞,从而提高反应速度和效率。然而,液体介质中的自由体积扩散特性会导致反应信号的分散,引起来自痕量分析物的信号进一步减弱,影响痕量检测的灵敏度。水凝胶作为含有聚合物网络和液相分散介质的材料,可通过聚合物链的非共价作用以及聚合物网络的筛分效应限制溶质扩散。然而,对于各向同性的水凝胶体系,扩散性质的受限或降低反应的有效碰撞,使得检测反应灵敏度下降。多相界面处产生的化学反应受体系化学势影响,可在不影响溶液自身扩散性质的同时限制反应物迁移方向。因此,在水凝胶体系构建存在非对称扩散性质的反应界面,在保持快速反应的同时有效地限制信号扩散,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爆炸物传感检测团队基于非对称扩散行为对信号分子的限制作用,设计了双层水凝胶体系以增强传感信号,实现了纳克级别亚硝酸盐的比色识别。研究设计了一种双层水凝胶体系,其中聚丙烯酰胺(PAM)进行采样和重氮化亚硝酸盐的瞬时两步反应,而聚乙烯醇(PVA)用于耦合显色反应实现对亚硝酸盐的识别。为了破坏两种紧密接触的水凝胶的扩散对称性,研究通过调控合成方法将PAM和PVA水凝胶之间的孔径比控制为10,扩散系数比控制为1.7。结果表明,显色产物在水凝胶中的扩散具有明显的有界性,且其面内扩散由于PAM和PVA水凝胶的非对称扩散性质得到有效的限制。由此设计的传感器对亚硝酸盐的裸眼检测限为2.898纳克,呈现出优异的灵敏度和抗干扰性。检测图像对目标物残留信息的良好保护性进一步证明了扩散控制对于增强传感信号以及构建适用于实际场景的高性能便携式检测器的重要性,为针对痕量固体样品识别的传感器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科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及国家高层次人才等的支持。a、具有非对称扩散的水凝胶体系示意图;b、用于亚硝酸盐检测的双层水凝胶器件
  • 物理所在对称性失配诱导的界面铁磁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4d钌酸盐(ARuO3)作为复杂氧化物体系中一个重要家族,表现出巡游铁磁性、磁性Weyl费米子、磁单极、非常规超导、非费米液体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物理性质。SrRuO3作为唯一天然具有铁磁性和强自旋轨道耦合(SOC)的钙钛矿氧化物,成为该体系研究的明星材料。 SrRuO3高达160K的铁磁居里温度和良好的金属导电性使它在自旋电子学器件研究中具有巨大潜力,而由铁磁性和强SOC共存所导致的巨大反常霍尔效应、拓扑霍尔效应甚至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等新奇物性也备受人们关注。然而,在各种4d、5d过渡金属氧化物中,SrRuO3的巡游铁磁性似乎成为一个特例,给以此为基础的新型自旋/轨道器件设计带来局限性。 4d、5d氧化物虽然具有较强的SOC,但由于d轨道能带的扩展导致电子关联性下降,通常难以形成长程磁序。人工设计出更多集强SOC和时间反演对称性破缺(即铁磁性)于一体的新材料体系,是目前自旋电子学研究中高度关注的问题。  CaRuO3的块体材料具有与SrRuO3完全相同的GdFeO3型正交晶体结构和电子构型。但由于Ca离子半径较小,使得CaRuO3的Ru-O-Ru键角仅为148°,远低于SrRuO3的 163°。因此CaRuO3体材料或薄膜材料在整个温区中均表现为顺磁金属性。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团队近年来致力于氧化物异质界面物性设计及调控方面的研究工作,希望利用异质界面晶体场、应力场、电荷重组、轨道重构等效应,诱导出完全不存在于体相材料的界面新物态。 近日,团队研究人员等成功利用结构近邻效应在CaRuO3体系中诱导出了长程铁磁序。他们利用脉冲激光沉积技术在衬底基片上交替生长抗磁SrTiO3 (a0a0a0)和顺磁CaRuO3(a-a-c+)两种对称性失配薄膜,获得了高质量的外延超晶格样品;利用界面氧八面体的耦合畸变,成功抑制了CaRuO3层中RuO6八面体的倾斜/旋转。 扫描透射电镜的结果表明,界面处约3个晶胞厚度的CaRuO3层的RuO6八面体的扭转度被大幅度地调控,其Ru-O-Ru键角从~150°增加至~165°,与SrRuO3薄膜中的Ru-O-Ru键角较为接近。这种界面结构耦合的调控必然会带来电子结构的改变。第一性原理计算表明,RuO6八面体的倾斜/旋转的抑制将大幅提高CaRuO3费米面处的态密度【N(EF)】,最终使得界面3个晶胞层CaRuO3层将满足巡游铁磁性的Stoner判据【IN(EF) 1,I为Stoner系数】,由块体的顺磁态进入铁磁有序态。 霍尔输运测量以及宏观磁测量给出了该体系出现界面铁磁相的充分证据,其最高居里温度约为120K,最大饱和磁化强度为~0.7μB/f.u.。各向异性磁电阻测量进一步表面CaRuO3界面铁磁相的磁易轴在面内方向。该工作报道了一种完全基于界面氧八面体耦合畸变设计产生界面铁磁性的示例,特别是构成异质界面的两种氧化物各自均不具备长程磁序,其部分原理也将适用于其他具有类似对称失配的氧化物体系,为探索多功能氧化物材料和器件提供了新思路。   相关成果以Symmetry-mismatch-induced ferromagnetism in the interfacial layers of CaRuO3/SrTiO3 superlattic为题发表在《先进功能材料》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上。相关研究工作得到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中科院重点项目的支持。
  • 一赌成瘾!名牌大学研究生偷卖实验室仪器筹赌资
    今年5月10日,警方接到上海某大学某研究生学院负责人报案,称院里某仪器被盗。调查后,警方将目标锁定在该院研究生武某身上。日前,杨浦区检察院以盗窃罪依法对武某提起公诉。  那么,武某是如何偷走仪器的?有着大好前程的他又为何要偷窃试验室里的仪器呢?  周密盘算 等待时机盗窃得手  2016年4月中旬,武某在自己的实验室做实验之际,看见隔壁实验室大门敞开,便进入隔壁实验室,趁同学们讨论问题不注意,顺手拿走了放在实验桌上的公共钥匙。随后几次进出,武某了解了实验室里的各种仪器,并将目光锁定在柜子中不常用的一台仪器上。记住了仪器的品牌和型号,武某在网上寻找买家,并通过聊天软件和对方谈妥了价格。“我在网上搜索过这台仪器的价格,从8000元至8万元不等,大多在1万元左右,所以我也摸不清具体的价格。”武某告诉笔者:“当时我通过聊天软件联系上买家,他一开口就报价3.7万。我吓了一跳,因为我不知道这仪器竟然能卖这么多钱。”除此之外,为了使自己不被认出,武某还提前在网上以及超市购买了一套黑色运动服、一双黑色运动鞋、一个深蓝色口罩和一顶棒球帽。  4月23日下午,武某从学校步行至附近的一家小旅馆开了间房。在房内换好了“较为遮蔽”的衣服后,武某打的直接前往学校实验室大楼,再从平时不怎么走人的备用楼梯前往隔壁的实验室。随后,武某拿出事前偷来的钥匙打开隔壁实验室的大门,匆匆将柜子中的仪器装入自己的双肩包中,然后锁上门,顺着原路返回旅馆。  当晚,武某将仪器留在旅馆后返回宿舍睡觉。次日清晨,武某返回旅馆退房,按照事前联系的买家,将仪器寄了出去,然后若无其事地返回学校。  一赌成瘾 为筹赌资动歪脑筋  那么,武某究竟将赃款花在何处了呢?原来,2016年3月底的一天,正在上网的武某因巧合加入了一个“足彩群”。本就爱看足球的武某没有立刻退群。几天“潜水”下来,武某发现群里都跟着几个大庄一起买足彩,赚了不少钱。快速的赚钱方式让武某跃跃欲试。第一次买足彩,武某下了400元的本,没几天竟赚回了1000余元。如此容易便收获了人生“第一桶金”,让武某吃惊之余更充满欣喜。此后,他几次下注又都赚了不少,慢慢地,武某越赌越大。“3月底到4月初的那两个星期,我几乎每天都在赌球。现在想起来,我当时已经完全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了。”赢过几次后,武某常胜的局面便被打破,接踵而来的是一次次的输钱。不久,武某不仅输掉了自己的零花钱,连自己的生活费也输得精光。  没有生活来源的武某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他首先想到了自己的父亲,便给父亲打电话详装自己要和同学创业需要资金,问父亲要了1.2万余元。拿到钱后,武某不顾吃喝随即将钱拿去“翻本”,不想很快又输光了,还欠了一屁股债。没有了赌资,武某便天天惆怅起来,盘算着如何“弄点钱”回本。“因为实验室管理松散,我便动起了偷仪器的想法。我在隔壁实验室里找到了一台不常用的仪器,想着先把它卖了周转一下,回了本赚了钱便再把仪器赎回来。”拿到卖仪器的钱后,武某也立刻拿去买了足彩,却将这些钱也一并输得精光。  寒窗苦读 一步错前程尽毁  据调查,武某来自于河北省一个较为偏僻的乡村,父母都是农民。即使是家中独子,小时候因家境窘困武某没钱读书,直到12岁才有了念书的条件。因为学校距离家里很远,从小学起武某就寄宿在学校里。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收入也不高,却坚信“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努力在外打工赚钱,不曾让武某因为学费费过一分神,一路从小学供武某读到大学。  考上了河北数一数二的大学后,武某开始有了更清晰的目标。“因为南方经济发展好,文化氛围浓厚,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就励志要去南方读研。”有了这个目标以后,武某的大学生活充实了起来。他的孜孜不倦,让他在考研的道路上顺风顺水。2015年初,武某如愿考上了上海某大学的研究生,成了全村和父母的骄傲。  然而,研究生生活并没有武某想象的那么美好。开学后,武某才知晓自己选中的导师因为名额有限,使得他被分配给校外企业导师带教。这使得本就来自偏远山区的他更加地孤独和内向。“校外企导基本上不管我什么,学校课余之外又没有丰富的活动,让我常常觉得生活和前途都很迷惘,再也找不到大学时期的那种奋斗感。”武某告诉笔者:“我被分给校外企导,让我觉得我在班级里像个外人。从小在外读书,更是和父母没有什么内心的沟通。我的好朋友又都在河北。”迷惘自卑的情绪难以疏导,使得武某整日浑浑噩噩度日,没日没夜的上网,最终迷上了赌球,步上了偷窃的不归路。  “我完全不知道那些日子我是怎么度过的,现在想想都难以相信。”事发后,武某表示后悔:“我对不起的不仅仅是自己,首先更是含辛茹苦让我读书的父母。”  检察官说法  办案检察官认为,刑法规定的盗窃罪,即以秘密手段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而本案中,武某窃得的仪器经鉴定,数额已经达到刑法认定的“数额巨大”的标准,按照刑法规定,应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十年以下,并处罚金。一个本能拥有美好人生的年轻人,因此葬送了自己的人生,实在令人扼腕。  纵观武某的犯罪道路,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赌博这一亘古不变的毒瘤对他的侵蚀,能清楚地看到缺乏法治理念、缺少守法意识对一个人走上邪路的推动。近年来,大学校园内学生参与网络赌博情况屡有发生,不劳而获,一夜暴富让这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蒙蔽了双眼,孰料十赌九输,赌到最后不仅是经济的输家,更有可能成为人身的败者。而武某身为名牌大学的在读研究生,考试为其所长,但在这一路求学的过程中,唯独缺少了系统的法制教育,缺少了对法律的敬畏,如果说之前他的积累是零的话,遵纪守法就是零之前的那个一,如果没有一,零就只能是零。
  • 5亿元!“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公示
    p   3月26日,科技部公示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名单。 /p p   这次公示的是“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共有22个项目,总经费近5亿元。 /p p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按照《关 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 发〔2014〕64 号)要求,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地方,制定了国 家重点研发计划“场地土壤污染成因与治理技术”重点专项实施 方案。本专项结合《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紧紧 围绕国家场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大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场地土壤 污染形成机制、监测预警、风险管控、治理修复、安全利用等技 术、材料和装备创新研发与典型示范,形成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 系统解决技术方案与产业化模式,在典型区域开展规模化示范应 用,实现环境、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p p   本专项要求以项目为单元组织申报,项目执行期 3~4 年。2019年拟安排 22 个研究方向,国拨经费总概算约 5 亿元。 /p p   从实际立项情况看,包括定向项目在内共有21项进入公示名单,总经费预计达到近5亿元。11个项目由高校牵头,其中北京大学共牵头2项,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吉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矿业大学、上海大学等各牵头1项。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e2677fa9-0c7e-49d2-bac5-c4bda61935c2.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5ed8f7fa-7acb-4fb0-bafd-4a55ac2e8ff7.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3f1afe29-5d1f-4ee0-af53-d8eb1f799e73.jpg" title=" 3.jpg" / /p
  • 百灵威祝贺第一届不对称催化合成大会成功举办
    第y届不对称催化合成大会暨第y届世界药化大会,以 “创造绿色、经济的生物活性分子、高效药物化学”为主题,于2010年5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g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本次大会作为世界z有影响力的免疫疾病与治疗l域专业会议之y,吸引着来自世界上40多个g家和地区的业内人士参与,同期举办70多场的研讨会、论坛、专题讲座。 百灵威占据业内l先地位,联合全球dj供应商,提供300,000种精细化学品及各项服务,可助您研究之路y臂之力。 百灵威将参与此次会议,向广大客户推荐杂环化合物、筛选化合物库、硼酸硼酯、PI3激酶、新型催化剂、手性配体等相关产品;同时会上还为您准备了专业资料。我们将在北京g际会议中心三楼24号展位敬候您的光临! 展位图:
  • “不对称有机催化,2021诺贝尔化学奖” | 微波合成革新了人类合成分子的方式
    你知道吗?图片来源网络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不对称催化方面”做出贡献的两位科学家。北京时间10月6日下午5时许,2021年诺贝尔奖的最 后一个科学类奖项揭晓——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德国科学家本杰明李斯特(Benjamin List)教授与普林斯顿大学的美国科学家大卫麦克米伦(David MacMillan)教授因在“不对称有机催化”上的突破性贡献,被授予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在化学领域,分子合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化学家可以将小的化学构件连接在一起,以此创造新分子。但若要控制看不见的化合底物,并令它们以所需的方式结合是非常困难的。诺奖委员会指出,这两名科学家的贡献,为合成分子提供了一种巧妙的工具。这一工具不仅可以被用来研发新药,还能让化学更环保。利用这些反应,研究人员现在可以更有效地构建很多东西,从新药物到可以在太阳能电池中捕获光的分子。可以说,通过这种方式,有机催化剂正在为人类带来利益。图为化学合成教学图体现有机催化如何让化学合成更高效的一个例子,就是合成天然存在且极其复杂的士的宁分子。许多人从“谋杀小说女王“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的书中知道了士的宁。然而,对于化学家来说,士的宁就像一个魔方:一个你想用尽可能少的步骤解决的挑战。1952年士的宁被首次合成时,需要29次不同的化学反应,只有0.0009%的初始材料彩才可合成士的宁。来到2011年,研究人员使用有机催化和级联反应,仅用12步就合成了士的宁,效率提高了7000倍!微波合成:更快!更有效!更安全!传统的回流设备受限于溶剂的沸点,这导致了化学研究是一个非常耗时的工作。提高反应速率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提升反应温度,因此就要借助密闭反应管。同时将玻璃反应管代替不锈钢反应管,并结合微波这一现代的加热方法,这便是微波反应器的基本设计理念。专用微波合成仪通常是一种紧凑的台式设备,它一般使用由玻璃或者其它惰性材料制成的耐压管。这种管子可以使内部的反应液在高密度的微波辐射下迅速的升到高达 300℃的温度。大多数微波合成都高度自动化且拥有人性化的操作界面。是时候请出安东帕微波合成Monowave系列出场啦!安东帕微波设备为客户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合成家族,每个家族成员在日常化学研究中都有这一个独特的优势:单模反应器:Monowave 系列• 手动或自动的连续方法开发和优化;• 从毫克到克级的合成;• 通过使用插入式和IR测温的精确方法开发。图为安东帕微波合成家族如何设计并开始一个微波合成实验?将密封好的反应管放入微波腔体后,就可以设置需要的反应条件了。之后,就可以通过点击“Start”来开始程序了。此外在实验过程中,也可以随时的通过“Edit Experiment”或者直接的点击显示在主屏幕上的参数来对实验过程进行实时的更改。图为Monowave 200/400/450的程序编辑界面如何监测一个实验?编辑好的加热步骤可以通过主屏幕上显示的过程曲线温度、压力、微波功率来进行监控。如下图所示,曲线包括了从开始加热到反应温度的整个过程。图为IR温度曲线(橘色),Ruby温度(红色),压力(Bar,绿色)和微波功率(W,蓝色)安东帕微波反应器拥有精确的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内置磁力搅拌、功率控制、软件操作和精妙的安全设计,即使在极端的温度/压力条件下,也可保证安全便捷的操作与良好的重复性。福利来了《安东帕微波合成指南》本书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对安东帕的微波合成有一个深入的了解。通过阅读本书,你将会学到关于微波合成的历史、微波加热原理、微波合成的巨大优势以及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仪器。 获取方式识别下方二维码,申领书籍电子档关注我们公众号,留言微波合成,更有微波合成试用活动等你来!
  • 科学家在嫦娥五号月壤中发现歧化反应成因的单质金属铁
    关于Apollo等月壤样品的研究认为,月壤中的纳米级单质金属铁(nanophase iron particles,np-Fe0)主要形成于陨石、微陨石轰击引起的汽化沉积作用(vapor deposition)或者太阳风主要组分H+注入引起的还原作用。前者得到大量月壤样品分析及模拟实验结果的验证而被学术界广泛认同,而后者迄今为止尚缺少充足的直接证据与机理解释。嫦娥五号月壤是人类44年以来再次获得的月球返回样品,与Apollo和Luna样品具有不同的采样位置、矿物组成与演化历史,故或为探究单质金属铁的形成机制提供新证据。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与昆明理工大学合作,针对嫦娥五号表取月壤粉末(CE5C0200YJFM00302)中的铁橄榄石颗粒开展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工作,在亚微米级尺度的二次撞击坑中发现了歧化反应成因单质金属铁的可靠证据。同时,理论计算结果显示该二次撞击坑的形成速度低于3.0km/s。歧化反应成因纳米级单质金属铁的发现与证实,革新了数十年来学术界对月壤中单质金属铁形成机制的既有认知。同时,由于低速撞击作用广泛存在于太阳系中,因而对于探索月球特别是两极永久阴影区、小行星以及外太阳系固态天体表壤中单质金属铁的形成机制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9月1日,相关研究成果(Impact-driven disproportionation origin of nanophase iron particles in Chang' E-5 lunar soil sample)以长文(article),在线发表在Nature Astronomy上。  铁橄榄石是嫦娥五号月壤的主要含铁矿物之一,且少见于Apollo等月壤之中,故被选择为重点研究对象。科研团队在部分铁橄榄石颗粒表面非晶层中发现原位热分解成因的单质金属铁,为嫦娥五号月壤中存在新的成因机制的纳米金属铁提供了直接证据,相关成果发表在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022年2月)上。随着工作的推进,研究人员在一颗铁橄榄石颗粒的表面发现分布有亚微米级尺度的微型撞击坑,同时表面熔融溅射物较少,保存了较好的撞击改造的特征。  研究团队使用聚焦离子束对两个选定的微撞击坑制备了超薄切片,进一步的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研究表明,这两个不同直径的微撞击坑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撞击过程中惯性力产生的凹陷区和撞击坑;橄榄石在撞击体的动能产生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形成的非晶层;非晶层中np-Fe0含量丰富,浅层直径较大≈10 nm,深层直径较小≈3 nm;非晶区域边缘的单晶橄榄石的晶体结构中产生晶格缺陷;冲击延伸方向产生的附加非晶区;撞击坑周围存在溅射沉积物;表面覆盖的外来撞击体残余物。  透射电镜明场图像显示太阳风注入形成的缺陷层的厚度为60-80 nm,并没有完全非晶化而是具有辐射损伤的特征。此外,缺陷层作为一个整体仍遵循基底橄榄石的晶体取向。这表明太阳风和宇宙射线辐射尚未完全破坏橄榄石的晶体结构或使其重新结晶。同时,橄榄石颗粒表面没有太阳风离子大量注入形成的气泡等结构特征,由此认为这些微撞击坑受太阳风改造的程度较为微弱。  在微撞击坑的高角度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图像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图中,微撞击坑最外层存在富Al、Ca、Si的撞击体残留物,同时,微撞击坑底部非晶层中的np-Fe0中不含有S和Ni元素。这表明np-Fe0既不是来自撞击体也不是来自其他撞击溅射物,可能原位形成于橄榄石熔融层中。此外,两个微撞击坑表层撞击体残留物的成分相近表明这组微撞击坑可能具有相同的起源,即形成于同一次的撞击事件,而撞击体则为斜长质溅射物。      透射电镜的分析结果表明,微撞击坑中的np-Fe0均属于α-Fe。此外,靠近微撞击坑表层的np-Fe0具有较大的粒径(约10 nm),而在非晶层深处具有较小的粒径(约3 nm)。Fe的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的L2,3谱线表明橄榄石颗粒母体和微撞击坑熔融层中均有Fe2+的谱峰(707.5eV)。此外,在冲击层和非晶层的混合区存在Fe3+峰(709.5 eV),证明这些np-Fe0形成于撞击引发的橄榄石熔体中Fe2+的歧化反应。反应方程式为3Fe2+in melts = Fenanophase + 2Fe3+in melts。热力学计算结果显示,撞击过程中的高压能够有效促进Fe2+歧化反应的发生和进行,但当压强达到5×1010Pa以上后则对反应几乎无影响。研究通过能量守恒定律联立撞击体动能与基底的改造焓变,结合重积分的体积估算,可以得到撞击体的速度与粒径的关系。研究进一步通过惯性力产生的额外非晶区的撞击方向直径来获得撞击体粒径即可得到撞击速度小于3 km/s,撞击最大动压力可以满足歧化反应条件。  综合以上太阳风改造特征、撞击体残留物以及撞击坑底部熔融层中铁元素价态的分析结果,研究推断微撞击坑底部熔融层中np-Fe0的形成过程为:来自斜长岩的撞击溅射物(速度小于3km/s)在撞击铁橄榄石的过程中,形成了多个二次微撞击坑,撞击过程的高温与高压引发铁橄榄石发生熔融,同时,Fe2+发生歧化反应形成Fe0与Fe3+,Fe0在高温下进一步生长形成np-Fe0。由于温度的不均一性,靠近撞击坑顶部的np-Fe0粒径较大,而靠近底部的np-Fe0粒径较小。  研究工作得到中国国家航天局嫦娥五号月壤样品、中科院类地行星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基金、国防科工局民用航天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科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计划等的支持。    图1.a、d:嫦娥五号月壤铁橄榄石颗粒表面微型撞击坑的二次电子图像(Second Electron Image,SE);b、c:聚焦离子束(Focus Ion Beam,FIB)制备的微撞击坑超薄切片。  图2.a:微撞击坑超薄切片的透射电镜明场图像;b-d:微撞击坑边缘及内部分布的非晶层、纳米级单质金属铁颗粒以及晶格损伤;e-f:微撞击坑底部的纳米级单质金属铁和晶格缺陷。  图3.a-d:超薄切片中两个微撞击坑的剖面结构与元素组成的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证明表面分布有来自于斜长石质撞击体的残留组分;e:二次微撞击坑形成过程的示意图。  图4.a-e:微撞击坑底部橄榄石熔融层中不同粒径np-Fe0的晶面间距与电子能量损失谱分析结果;f-g:FeO发生歧化反应与分解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计算结果。
  • 北京将开展细颗粒物成因研究和减排关键技术攻关
    记者从16日开幕的北京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悉,今年北京市将全力治理大气污染,开展细颗粒物成因研究和减排关键技术攻关,基本取消五环路以内的燃煤锅炉,退出污染企业300家。   16日,雾霾再次紧锁京城,上午空气重污染蓝色预警、霾黄色预警齐发。雾霾,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据悉,北京市今年将改造燃煤锅炉4100蒸吨,基本取消五环路以内的燃煤锅炉,推进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加快治理城乡接合部和农村地区原煤散烧,全面建成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全年削减燃煤260万吨,退出污染企业300家。   今年,北京还将基本淘汰黄标车,基本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主体任务,加快推进气象现代化,开展细颗粒物成因研究和减排关键技术攻关,抓好重污染日应急预案实施。   北京市于2013年制定实施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当年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3%以上,完成3428蒸吨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实施核心区4.4万户煤改电工程,更新老旧机动车36.6万辆,退出污染企业288家,压缩水泥产能150万吨,农村地区换用优质煤36万吨、减少用煤44万吨。   据了解,备受关注的《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修改稿)》也将在今年北京市两会进行审议,这是北京市拟出台的首部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北京市环保局法制处处长芦建茹表示,修改稿亮点之一是对主要大气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一改大气污染防治主要靠行政手段推动的局面。
  • 第二批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推荐实验室名单(共26家)
    p   日前,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第二批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推荐实验室名单。第二批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推荐实验室共26家。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关于公布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第二批实验室筛选工作的通知 /strong /p p   各有关单位: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第二批实验室遴选工作已经结束。大气攻关项目质控实验室组织专家开展实验室申报材料审查和实验室现场核查,对申报实验室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提出第二批推荐实验室名单,经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2018年第三次主任办公会审议通过,现予以公布(排名不分先后)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f8c86cc-dd63-496c-a786-2b13f5ef9621.jpg" title=" 2018032910192870.jpg" / /p p br/ /p
  • 北京PM2.5污染现状成因厘清 结果公布日期未定
    昨日早高峰雾霾下的长安街。晨报记者 王巍/摄   解析结果公布日期尚未确定 市人大建议列出污染源清单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了解到,北京PM2.5的浓度、时间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污染现状及成因等信息相关部门均已厘清。市人大建议,列出污染源清单,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和社区分级监控体系。   市环保局:解析结果尚待公布   市环保局介绍,《北京市大气环境PM2.5污染现状及成因研究》今年已经完成,厘清了本市PM2.5及其组分的浓度水平、时间变化规律、空间分布特征,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全国最清晰、最系统、最科学的一次源解析结果。不过,何时会把这&ldquo 最清晰、最系统、最科学&rdquo 的结果向社会公布,昨天在介绍时并未谈及具体日期。   市人大建议:列出污染源清单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梁伟介绍,今年4月下旬开始,市人大执法检查组开展了系列活动,先后就建设施工扬尘、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工业和挥发性有机物、燃煤等污染防治以及能源结构调整、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制度等内容开展了6次专题调研,通过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等方式深入调查、了解情况,广泛听取了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以及代表、专家和各方面利益主体的意见、建议。   梁伟介绍,执法检查组在深入进行执法检查后建议,市政府应尽快制定《北京市环境总体规划》,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从资源环境承载力出发,从环境优先出发,合理设定城市规模、结构和布局,并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等有机衔接。   同时应尽快出台《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将取得排污权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的前置条件,加强量化分解,合理分配排污权,从而将总量控制落实到各个排污单位 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加快排污权交易研究和试点工作。   另外,建议做好基础性数据调查工作,列出污染源清单,并建立完善全市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形成市、区县、乡镇、街道和社区分级监控体系。   措施:电动车摇号占比逐年增加   市环保局介绍,控制机动车污染方面,严格控制新增量,鼓励使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自2011年起,实施小客车总量调控政策,每年新增24万辆。从2014年起,小客车年新增总量压缩到15万辆。   同时制定电动汽车推动应用行动计划,在15万辆新增量内逐步提高电动车数量,2014-2017年电动车分别新增2万、3万、6万、6万辆。也就是说,未来三年,北京将总共新增15万个电动车摇号指标。   市环保局介绍,2014年度计划中的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污染企业调整退出等主要治理措施已于10月底前全部完成。本市已将&ldquo 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rdquo 纳入2014年市政府立法调研计划。目前已完成《北京市排污许可证管理暂行办法(草案)》、《北京市排污许可证工作方案(草案)》及相关立项论证报告,市政府法制办拟于近期召开立项论证会。   数据   1454   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环保系统共立案查处大气环境违法行为1454起,同比增长78.6% 。其中依据《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立案处罚1065 起。   3309.15   今年1至10月份,全市就大气环境违法行为,共罚款3309.15万元,同比增长259.1% 其中依据《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处罚2419.07万元。   375   市环保局制定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以及污染行业、生产工艺调整退出及设备淘汰目录后,截至今年10月底退出污染企业375家。   12370   环保、公安交管部门加强执法的联勤联动,今年1至10月份处罚超标车辆12370辆,罚款金额436.91万元。
  • 北京科委组织申报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专项
    根据《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5〕384号),为做好“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项目的申报及推荐工作,按照科技部相关要求,现将我市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请有关单位严格按照《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下载地址http://www.most.gov.cn)要求进行申报。  二、项目申报内容应紧密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部署,紧密结合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紧密结合北京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和首都蓝天行动。  三、请各单位结合本单位的优势和条件,首先进行网上填报,将网上生成的项目申报书加盖公章并装订成册,将项目申报书(纸质版五份及电子版光盘一份)报送至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北京市朝阳区广顺北大街5号融创动力文化创意产业园B119室),截止时间为2015年12月21日下午5:00。  四、申报材料受理后,市科委将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审核,对通过审核的项目予以推荐。  特此通知。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15年11月27日  联系人: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姜晓、孟祥文  联系电话:58952682  附件:“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doc
  • HPLC-ICP-MS和HPLC-AFS助力食品安全检测
    近期,天津滨海新区召开2011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隆重表彰为滨海新区科技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工作者。天津检验检疫局动植物与食品检测中心申报的天津检验检疫局重点科技项目《食品安全关键因子的新型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TK041-2009)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该项目针对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有机砷、有机汞兽药和有机锡农药,采用的是两种最先进的元素形态分析联用技术,方法研制成功,满足了国内及进出口检验工作需要,同时,这一高难度检验方法的研制还显示了检验检疫部门高水平的检测技术,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   课题组成员正在进行试验操作   微生物实验室检验人员进行食品微生物项目无菌操作   在现代化食品生产过程中,农、兽药,重金属、致病菌污染食品,危害人类健康。在食品安全中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农、兽药,致病菌以及未获审批的转基因玉米的检测方法的建立。   随着世界贸易的快速发展和各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日本肯定列表中对有机砷兽药(硝苯砷酸和洛克沙砷)以及有机锡类农药(三唑锡、三环锡、三苯锡和苯丁锡)要求检测。美国FDA也要求对动物产品中的有机砷残留进行检测。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已被瑞典禁止注册,丹麦于1998年也已经禁止了氟乐灵的使用,其他国家也相应制定了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最高残留限量。而阪崎杆菌引发的脑膜炎、败血症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例在全球范围内相继出现,仅在2004年的上半年就召开了两次关于婴儿配方奶粉中阪崎肠杆菌的全球及区域性会议,研讨乳品中阪崎肠杆菌的污染、污染源及检测方法等问题。   这些国家对未经过安全评价的转基因产品实施零允许量。因此,非常迫切需要解决食品安全中的关键因子的检测方法研究。加强食品的安全卫生检测,是保证人们健康,改善人们生活的必要手段。   近十年来,我国相继引进了国外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并积极采用先进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使得我国在食品安全因子的检测技术领域发展很快,在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水准。但从整体来看,我国的相应检测技术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非常落后。因此,我国在相关领域的前瞻性探索以及应用性研究任重而道远,开展《食品安全关键因子的新型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研究工作,旨在加快食品安全因子检测的相关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相关领域的检测水平尽早与国际接轨,适应现实的需求。   该项目以食品安全关键因子检测的相关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为主线,针对食品中有代表性的安全因子,在有害元素、农药残留、致病菌及转基因检测4个方面建立了相应的新型检测技术。该项目在结题后实现了大量技术创新,部分技术和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弥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9篇,申请专利5项,制定检验检疫行业标准3项。   本项目针对目前使用较广泛的有机砷、有机汞兽药和有机锡农药,采用的是两种最先进的元素形态分析联用技术,方法总体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课题为有关部门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检验手段和依据。另外,本研究采取的检测手段可以为其他元素形态分析方法提供参考,检测方法也可以给系统内外有关试验用以参照。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标准已经成为检验检疫行业标准,这就意味着全国32个直属局及其分支局只要进行这些项目的检测就必须采用这些标准。因此其社会效益显著。   该项目研究建立的不对称引物恒温扩增法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检测范围等指标上相当于或优于PCR技术,检测成本远低于荧光定量PCR 技术,尤其适合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实验装置简单,仅需要普通水浴锅或者其他得到稳定热源的设备即可 结果观察客观且不需使用电泳仪等设备,只需要通过试纸条的显色即可进行结果判读,简单、快速。总体而言,是一种既有PCR反应的高通量、高灵敏度,又具有免疫学检测的特异性好、操作简便又不需要任何复杂仪器的快速检测方法。从而使得有关的检测工作能在口岸快速筛查、基层或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顺利开展,为出入境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体系的建立提供一种新的手段,为口岸快速筛查病原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相关链接   研究重点   元素形态检测。以HPLC-ICP-MS联用技术,同时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阿散酸、硝苯砷酸、洛克沙砷残留量 采用酸、碱提取液提取样品中的硫柳汞,以HPLC-AFS联用技术来检测其含量。   农药残留检测。根据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特性及植物源性食品中残留限量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并结合灵敏度和多残留检测的要求对不同基质进行相应的前处理步骤的摸索,最终确立植物源性食品中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多残留检测方法。   致病菌及转基因检测。建立了一种新型阪崎肠杆菌快速筛选检测方法——不对称引物恒温扩增法结合免疫金标检测方法 使用一种快速简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转基因玉米MIR604,MON890034和3272。   成果创新   ■采用了两种先进的元素形态分析联用技术(HPLC-ICP-MS和HPLC-AFS),提高了元素形态分析的能力。   ■改进优化了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提取、净化技术,在食品基质中建立了十二种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的同时检测方法。   ■建立了不对称引物恒温扩增法。在灵敏度、特异性和检测范围等指标上相当于或优于PCR技术,检测成本远低于荧光定量PCR技术,尤其适合现场快速检测的需要。   ■在检测结果观察上利用免疫金标检测技术,避免环介导等温扩增使用肉眼观察沉淀的不客观性,PCR需要电泳观察及荧光PCR对仪器的依赖,在10至15分钟内就可呈现出清晰的条带,使核酸扩增物的检测周期大大缩短。
  • 1.6亿元!“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等3个重大专项2017拟立项项目公示
    p   近日,科技部发布通知,对“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以及“海洋环境安全保障”三个重点专项2017年度定向指南拟立项的项目信息进行公示,公示日期为2017年12月22日至2017年12月26日。 br/ /p p   通知内容显示,“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大专项2017年拟立项项目共4个,中央财政经费共计9580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为3年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2017年拟立项项目共2个,中央财政经费共计2483万元,项目实施周期为3.5年;“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2017年拟立项项目共3个,中央财政经费共计4906万元。 /p p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已经立项的重大专项资金总额超过10亿元,而本批次公示的三个重大专项的拟立项项目资金合计为1.6969亿元,,由此可见,重点专项的投资力度之大。随之,此类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为科学仪器行业带来一定的市场。 /p p   具体拟立项项目如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8c6b50b1-c585-49f4-b0b6-f9e7205e6fce.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fc558673-b27b-45f2-a5cd-4267d381300a.jpg" style=" float:none "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2/insimg/442ca774-61e1-48f9-b529-1d672a7beec2.jpg" title=" 1.jpg" / /p p   依据通知要求,公示期间,对于公示内容有异议者,请于公示期内以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提交书面材料,个人提交的材料请署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单位提交的材料请加盖所在单位公章。 /p p   1.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 /p p   联系人:王兰英 /p p   联系电话:010-58884865 /p p   传真:010-58884860 /p p   电子邮件:dqzx@acca21.org.cn /p p   2. “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 /p p   联系人:何霄嘉 /p p   联系电话:010-58884861 /p p   传真:010-58884860 /p p   电子邮件:stzx@acca21.org.cn /p p   3.“海洋环境安全保障”重点专项 /p p   联系人:韩鹏、钱洪宝 /p p   联系电话:010-58884875,010-58884877 /p p   传真:010-58884870 /p p   电子邮件:hanpeng@acca21.org.cn /p p   qhb@acca21.org.cn /p p br/ /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