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萘甲酰基

仪器信息网萘甲酰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萘甲酰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萘甲酰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萘甲酰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萘甲酰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萘甲酰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萘甲酰基相关的解决方案。

萘甲酰基相关的资讯

  • 科学家发现乳腺癌对FGFR抑制剂耐药的表观遗传机制
    三阴性乳腺癌 (TNBC) 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复发率和远端转移率最高的乳腺癌亚型,目前很少有特异性疗法能够对 TNBC 患者实现持久性缓解。即使是免疫疗法,患者的缓解率也只有10-20%左右。尤其是对于中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仍然以化疗为主要手段。大约有15%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肿瘤存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 (FGFR) 基因的拷贝扩增(amplification), 突变(mutation),以及融合(fusion),这意味着FGF信号通路在肿瘤中的过度激活导致肿瘤生长,并且与肿瘤转移和生存率降低直接相关 。因此, FGFR也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除乳腺癌外,FGFR基因异常广泛存在于多种实体瘤中,FGFR抑制剂也成为了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小分子药物之一,并且先后被FDA授予临床治疗胆管癌,膀胱癌以及胃癌。如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也能够受益于FGFR抑制剂,患者的生存率将会极大的改善。然而,乳腺癌患者对FGFR抑制剂治疗产生的耐药性是目前影响临床获批的最大阻碍 。因此,系统的研究FGFR抑制剂的耐药性机制,发现有效的联合用药靶点,并设计更为精准有效的组合疗法无疑将会为携带FGFR基因异常的肿瘤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2021年11月4日,哈佛大学医学院,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的李一豪和邱新涛博士(共同第一作者),以及刘小乐,Alex Toker 和Myles Brown 教授(通讯作者) 研究组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发表了文章FGFR-inhibitor-mediated dismissal of SWI/SNF complexes from YAP-dependent enhancers induces adaptive therapeutic resistance,发现了FGFR抑制剂治疗可导致SWI/SNF染色质重塑复合物从染色质上解离,这一过程促进了YAP/TEAD转录因子依赖型增强子的激活,并上调氨基酸诱导的 mTORC1信号途径从而对靶向治疗产生适应性耐药性。Infigratinib 是一种目前正在临床开发和应用于乳腺癌和其他实体瘤的FGFR抑制剂。为了系统的鉴定infigratinib的潜在联合用药靶点,作者选用了对于infigratinib 适中敏感的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系进行全基因组 CRISPR 基因敲除筛选,鉴定了调控细胞生长的关键因子mTOR 和 YAP的敲除可增加药物敏感性,而参与染色质重塑的SWI/SNF 复合物成员 ARID1A 与BRG1 的失活会导致细胞出现耐药性。与CRISPR 基因敲除筛选结果一致的是,长时间infigratinib处理会同样导致肿瘤细胞中mTORC1复合体的激活。有趣的是,YAP信号的靶基因以及多种氨基酸转运蛋白如SLC1A5,SLC7A5,SLC3A2等是在耐药过程中最显著上调的转录物和蛋白质。TNBC细胞内几种氨基酸,包括谷氨酰胺、精氨酸和亮氨酸,均在FGFR 抑制过程中大量积累。这些发现说明对 FGFR 抑制剂的适应性耐药性是由增加的氨基酸转运介导的,并导致 mTORC1 复合体的激活。这些结果表明,氨基酸转运蛋白在耐药过程中的高度表达很有可能与表观遗传变化有关。作者接下来发现FGFR抑制剂的长期处理导致了增强子在染色质开放区域高度激活,并且这些染色质区域含有大量的YAP/TEAD DNA 结合基序(motif)。几种氨基酸转运蛋白的增强子均在耐药过程中被激活并且可与YAP转录因子结合。而且,SWI/SNF 复合体及其核心蛋白BRG1的染色质结合谱也与YAP/TEAD 结合位点高度重合,但是对FGFR的抑制导致了BRG1从染色质上解离。与耐药过程相似的是,在TNBC细胞中敲除BRG1极大的促进了YAP依赖性增强子的激活以及YAP靶基因的转录。为了开发了精准性组合疗法用于潜在的临床转化,作者在FGFR基因异常的TNBC病人来源肿瘤异种模型(PDX)中测试了infigratinib与 mTOR抑制剂依维莫司或 YAP 抑制剂CA3联用的治疗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两种药物组合都可将肿瘤生长降低到基线以下,并显著抑制了肿瘤生长。鉴于infigratinib 和依维莫司在一些国家已经用于临床肿瘤治疗,靶向FGFR和mTORC1的联合用药方案可以快速的转化为临床试验,在其它FGFR异常表达的肿瘤中也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56-021-00781-z
  • 耐心资本养成记丨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开栏的话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耐心资本的长期陪伴。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要积极发展风险投资,壮大耐心资本。作为金融领域的一个专业术语,耐心资本投早、投小、投科技,更看重未来的价值。本报特推出“耐心资本养成记”系列报道,聚焦河南通过政府投资基金、财政直投、科技金融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服务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从0到1”的原始创新,需要久久为功的沉淀。“科研人员要摒弃浮夸、祛除浮躁,坐得住‘冷板凳’。”河南师范大学副校长聂国兴说,有“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才能成就“大器”“重器”。2023年7月,由河南师范大学牵头成立的平原实验室揭牌运行,聚焦传染病、重大慢病及精神类疾病,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河南牌”创新药从平原实验室走向生产线,走向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随即,依托平原实验室,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也获批建设,聚焦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研发,打造抗病毒药物研发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平原实验室、抗病毒性传染病创新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为何由河师大牵头?“这并非横空出世,而是源于河师大在药物研究方面的长期积累。”聂国兴介绍。科研要有静待“铁树开花”的耐心。花朵绽放的耀眼夺目,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浇灌。目前,平原实验室1.4亿元省级财政资金已落实到位,组建的相关PI(课题组长负责制)团队正在进行科研攻关。实验室是培育创新成果的重要基地。近年来,省财政累计以前补助方式安排资金23.8亿元,推动嵩山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等20家省实验室开展基础研究,重构重塑省实验室体系 以后补助方式安排资金3.1亿元,对全国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予以支持,提升我省现有创新平台水平。从郑州市红专路上不起眼的几层小楼,到龙子湖畔科研新“航母”起航,重建重振省科学院,是河南实施“第一战略”的“头号工程”。有着悠久历史的省科学院,“一生志在一事”的科学家精神薪火相传。财政资金对其倾斜聚焦,也有着充分的耐心与信任。一是真金白银的投入。省财政足额保障省科学院年度专项经费,主要用于高端人才团队引育、科研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创新项目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日常运行,以及落实人才相关待遇等支出。省财政累计安排重建重振专项资金17.3亿元,统筹用于重建重振省科学院工作相关经费支出。二是经费管理的改革。财政部门将省科学院纳入以“信任和绩效”为核心的科研经费管理改革试点,全面实施“放权限、四自主”,由省科学院自主制定资金管理办法,在预算控制数范围内,自主组织项目申报、自主确定项目、自主核定项目资金额度,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经费管理权。“科研怎么干,科学家说了算。科研经费管理一系列改革,充分体现了我省尊重科研人员、遵循科研规律的务实态度。这些举措将有效提升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有利于科研攻关的开展。”省科学院财务审计部负责人王向华说。重建重振以来,在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省科学院围绕科学前沿与我省产业需求,前瞻布局了量子、智慧创制等16家研究所,与100余家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联合开展科研攻关、人才培养、平台建设、成果转化。开辟量子信息、生命科学、类脑智能等新赛道,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一路有耐心资本“陪伴”。河南从“吃饭财政”向“发展财政”的转变中,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实处,一不穷教育、二不穷科研,归根结底是不亏待人才,推动更多创新成果实现迈向产业化“最后一跃”。(河南日报记者 曾鸣) 记者手记 要“慢科研”更要“慢考核”基础研究相当于科研大厦的“地基”,而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就是“打地基”的人。原创性、突破性科研成果,都是来自长期的探索和积累。近年来,我省对基础研究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都更有力度。基础研究要做的工作,有的很难在短期内见到经济效益。因此,绩效考核如何衡量、好政策如何落实好,仍是值得探讨的问题。要“慢科研”更要“慢考核”。在科学研究中,那些所谓“做错的”、被“证伪”的成果也有其试错价值,应当给予更多耐心和宽容。放眼全国,不少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了有益尝试。比如,同济大学探索建立以学术贡献和价值创造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南京大学在职称评审中为冷门学科增设了特殊岗位组等。对于需要长期积累的基础研究,需要探索更加多元、灵活的监督评价机制。
  • 业界回应:激素奶并非新鲜事
    圣元回应婴儿奶粉“早熟门”: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   8月以来,据媒体报道,有消费者报称怀疑圣元奶粉致婴儿性早熟,又指除武汉外包括广东等多地均出现病例,事件引发高度关注,日前,圣元打破沉默强硬回应称旗下奶粉安全,“激素含量更无懈可击”。不过除了公开信外,圣元尚未向媒体公布奶制品关于激素的送检报告,也没有说明检验机关的名称及检验日期。   乳业风波再添新例,再度让人困扰。8月以来,有消费者报称怀疑圣元奶粉致婴儿性早熟。据引爆这次“早熟门”事件的武汉媒体上周报道,家住武汉三镇的三名女婴,因一直食用标称圣元品牌奶粉,身体出现早熟特征,乳房开始发育。报道又表示,读者反映江西、山东、广东目前也发现婴儿激素检测超标案例,他们均自出生就食用所涉品牌奶粉。   圣元在上周末一封给媒体的公开信中表示,圣元公司生产销售的产品是安全的,不存在添加任何“激素”等违规物质的行为。“圣元公司的产品反复接受各级政府职能部门的检测,均未发现任何质量问题。”公开信说,圣元公司对圣元的科学性、安全性“具有充分的把握和信心”,“特别是激素含量更无懈可击”,部分报道认定配方奶粉导致“性早熟”是“不科学非理性的”。   公开信又透露,近期报道中说,政府职能部门已经采集了武汉地区“性早熟”消费者使用的产品,请媒体记者向政府职能部门咨询,并敦促尽早公布结果,澄清事件真伪。   1998年成立于青岛的圣元是国内营养食品企业正式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不过三鹿事件发生后,“圣元”牌部分批次奶粉曾被检出含三聚氰胺。公司网站称,截至2008年5月公司在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份额达到10.66%,位居第二位,其后部分新产品开始采用欧盟奶源。   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圣元股票6日在美国收报17.41美元,跌0.07美元或0.4%。   业内:厂家应检验奶源   昨日,资深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激素是不允许添加到奶粉中的,这已有明文规定。虽然激素是能用仪器检测出来,但现时还不是必检项目,他怀疑如果牛奶遭激素污染,问题可能出在养殖环境,厂家应对奶源进行检验。   随着科学的发展,“激素奶”并非业内新鲜事。例如1994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批准使用人工激素rBGH(中国不允许使用),可使奶牛增产15%~20%,此外饲料中也可能会混入部分催产激素。   检测人士:激素非必检项目   虽然激素可能被乳业上游启用,但是广州一名熟悉食品检测的人士昨日表示,激素非标准中规定的必检项目。   不过在《食品安全法》实施后,规定对风险因素也要风险监测,即根据行业情况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来进行监测,这一工作在全国来说是由卫生部门牵头进行。“现在出现连串早熟事件,相关部门还应组织专家开展调查。”   专家:早熟有多种原因   “这么小的孩子出现早熟,并不多见。”中山大学毒理学教授、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专家杨杏芬表示,从个案看,内分泌干扰物环境中就存在不少,到底是来自食物还是环境需再分析。   但她强调,“偶然报告一例婴儿早熟是不幸事件,但是这种罕见情况出现区域性增加就要引起高度关注,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专家应该介入。”   杨杏芬建议市民如果怀疑孩子出现类似情况,先尽早到儿科问诊,对高度怀疑的食物如水、饮料、奶粉等暂停使用或更换其他品牌,再进一步治疗。
  • 皇氏乳业水牛奶广告涉嫌虚假宣传
    编者按:广西壮族自治区最大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皇氏乳业正在积极进行全国性扩张。在上海的楼宇宣传广告中,皇氏乳业称摩拉菲尔“水牛奶高于普通黑白花 牛奶,维生素A含量253倍,铁含量122倍,锌含量7倍”。但此宣传语却被发现与其招股书自相矛盾,被公众质疑涉嫌欺诈。那么水牛奶真如皇氏乳业宣传的 那么好吗?如此宣传难道只为普及知识?   广告与招股书自相矛盾   在上海的楼宇宣传广告中,皇氏乳业称摩拉菲尔“水牛奶高于普通黑白花牛奶,维生素A含量253倍,铁含量122倍,锌含量7倍”。上述广告中称,这些数据源于《中国水牛科学》、《液态奶》、《乳品制造学》。   但是,这些数据却与皇氏乳业2009年首次公开募股(IPO)时发布的招股书自相矛盾。招股书中援引中国农科院广西水牛研究所专家章纯熙主编的 《中国奶牛科学》的数据称,水牛奶中含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如铁、钙、锌和维生素等,远高于荷斯坦牛奶,水牛奶含铁量为荷斯坦牛奶的82倍,含维生素A为 38倍,含锌为12倍。   皇氏乳业回应   皇氏乳业回应指出,公司宣传及招股说明书中引用的数据确实存在差异,二者采用的标准不同,公司在编写招股说明书时采用的是中国科学院《关于呈报 “中国发展奶水牛业的建议”的报告》中的数据。但在今年公司推出的广告宣传资料中,广告策划部门侧重从市场推广的角度对水牛奶与黑白花牛奶的描述采用了 《中国水牛科学》、《液态奶》、《乳品制造学》这三本书中的研究数据的中间值。   水牛奶营养“甲天下”?   根据中国农科院广西水牛研究所的专家介绍,牛奶主要的三大营养指标是蛋白质、脂肪和糖,进一步才能细化到维生素A之类的指标上,尽管水牛奶上述 的营养指标确实超过了普通黑白花牛奶,但是过分突出部分数据容易造成消费者理解上的问题,然而对于企业的产品而言,往往突出宣传部分,有益成分含量很高, 就可能达到了卖出高价的目的。   由此,律师指出,如果皇氏乳业广告中采用的数据是虚假的,皇氏乳业就可能涉嫌到了虚假宣传。   专家称越描越黑 方舟子质疑   “维生素A含量是普通牛奶的253倍,吹牛要不要上税啊?求方舟子科普。”网友“酱果果”,昨天在微博上向方舟子求助,并附上一张“摩拉菲尔水 牛奶”的广告宣传海报照片。广告海报这样表述:摩拉菲尔,人生第一杯水牛奶。水牛奶高于普通黑白花牛奶,维生素A含量253倍,铁含量122倍,锌含量7 倍。数据源于《中国水牛科学》、《液态奶》、《乳品制造学》……   面对“酱果果”的提问。方舟子马上诙谐作答:“—杯昔通牛奶含68微克维生素A,253倍就是17204微克,远远超过了维生素A中毒量(3000微克),甚至喝一口就达到中毒量,喝这种水牛奶究竟是在进补还是在吃毒啊?”   水牛奶“营养高”价更高   记者走访广州牛奶市场,发现广东生产水牛奶的只有一个品牌,该品牌的水牛奶220ml售价在3.5元左右,而普通的牛奶250ml价格为2.5元左右。   至于此次被质疑营养含量广告宣传或有水分的皇氏水牛奶,在价格上则表现得更“高人一等”:记者查询资料发现,在部分渠道,皇氏摩拉菲尔水牛奶12盒装售价为99元,当中每盒的规格为250ml,这也是普通牛奶的常规规格。   也就是说,一盒普通牛奶250ml只卖2.5元左右,而皇氏的水牛奶同样规格的一盒均价则为8.25元,价格已超过蒙牛高端产品特仑苏和伊利高端产品金典。
  • 呼和浩特鲜奶吧被指名不副实:当日鲜奶或产自昨日
    每天下班,家住内蒙古农机院附近的李女士都会提前一站下车,在学府花园一家鲜奶吧买半斤鲜奶回家,已经持续半年。"这都是当天的鲜奶,又不加防腐剂,喝着挺放心。"李女士说。   "当日鲜奶、巴氏消毒、安全健康"这几乎是每家鲜奶吧的标准宣传语,然而记者在调查中却发现,被鲜奶吧高价销售的鲜奶存在诸多让人忽视的问题。   时间不准确 "当日鲜奶"或产自"昨日"   在牛嬷嬷鲜奶栈光华街总店,鲜奶每斤8元的售价要比超市里的袋装奶、盒装奶贵上许多,但前来买鲜奶的人络绎不绝。店员介绍牛嬷嬷鲜奶栈在呼和浩特有20余家加盟店。   "牧场每天早晨7点左右送来鲜奶,当天的奶当天卖".牛嬷嬷鲜奶栈段姓工作人员称。   在滨河湾小区阿妈牧场鲜奶吧、学府花园路幸福鲜奶吧等多家鲜奶吧,店主无一例外声称每天早晨5点鲜奶便从牧场送来。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为这些鲜奶吧供奶的牧场大多距离市区较远,牧场挤奶一般分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   "早晨送到市里的奶,都是前一天晚上挤好的。"呼和浩特市裕田牧场的郝姓工作人员对记者说。而牧场每天清晨挤好的牛奶,送往市区大约在上午10点以后。   "鲜奶配送和销售时均需冷藏,且冷藏也仅有3天保质期。"在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餐饮服务管理科(以下简称食药局餐饮科)这一说法得到证实。   如此来看,消费者买到手的"当日鲜奶"可能产自"昨天".   安全无保证 "巴氏消毒"程序各异   巴氏消毒机是每个鲜奶吧必备的硬件设施,其原理来自于巴氏消毒法,或是将牛奶加热到62到65℃,保持30分钟,或是将牛奶加热到75到90℃,保温15到16秒。经巴氏消毒的鲜奶依然需要冷藏。   在光华街上的鑫奶屋鲜奶吧,墙壁上贴着几张宣传巴氏消毒奶诸多优点的宣传画,女店员将进过巴氏消毒的鲜奶按照大小瓶分装,随后放进冷藏柜。"喝的时候用微波炉热一下就行。"女店员称。   "别家鲜奶吧卖的都是现成的热奶,你家为什么还得加热?"记者询问。   女店员回答:"饭一直放在锅里热着时间长了都会馊,你说鲜奶一直热着能行吗?"   但记者发现不论是任何时段,许多鲜奶吧都可以从巴氏消毒机中盛出冒着热气的鲜奶。店员们称,奶一直都热着,随时可以饮用。   呼和浩特食药局餐饮科的工作人员介绍,70℃以上的鲜奶可以存放2个小时,温度太高鲜奶的营养价值就会被破坏,而在10到60℃之间,则是细菌繁殖最好的温床。   质量无检测 "安全健康"没有依据   在粮饷府街特牧尔有机鲜奶吧,店内一面墙壁上悬挂餐饮服务许可证、有机产品认证书以及特牧尔牧场获得的多个证书。店员称这里的鲜奶都来自于特牧尔牧场。   记者与该牧场负责鲜奶吧加盟工作的马姓人员联系后得知,该牧场在向伊利送牛奶的同时,还向呼和浩特市区6家加盟店供奶。   当记者问道"送往鲜奶吧的牛奶有没有经过蛋白质、三聚氰胺、重金属含量等相关检测"时,马姓人回答"送伊利的奶跟送鲜奶吧的奶一样,通过伊利的检测就说明没问题。"   裕田牧场拥有奶牛500余头,在向蒙牛供奶的同时,也向呼和浩特市区8家鲜奶吧供奶。"我们个人没有检测条件,通过蒙牛检测的奶肯定没问题。"郝姓工作人员说。   "会不会有牧场以次充好将达不到检测标准的牛奶送给鲜奶吧?"呼和浩特市赛罕区苏女士提出疑问。   食药局餐饮科工作人员介绍,目前针对牛奶的微生物、蛋白质、重金属含量等各种检测达30余项,牧场和鲜奶吧都不具备这种检测技术,且个人检测数据不能作为法律依据。   由于鲜奶吧是一种新兴行业,其制售鲜奶的环节分别对应卫生、质监、工商、食药、农牧业5个部门,目前内蒙古没有针对鲜奶吧的相关管理办法。   记者同时在呼和浩特市食药局了解到,关于鲜奶吧的监管问题市政府曾组织召开研讨会,部署技术人员对鲜奶吧的鲜奶进行抽检,并将根据抽检数据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今后鲜奶吧可能会由食药部门统一监管,只要有了实际可行的管理办法,对鲜奶吧的监管就会不打折扣的进行。"食药局餐饮科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 生鲜奶原来也不是那么的“鲜”
    面对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消费者愿意花金钱和精力去寻求那一丝的健康。所以现在市面上有“原生态、纯天然、XX制造工艺”特点的产品是越来越多。其实这是一种很好的现象,但是大家没有想过这类原生态的产品反而不适合我们呢?就像近期,很多消费者在牛乳方面的品味是越来越高,愿意选择“生鲜奶”顾客更是在增长。在这里,什么是“生鲜奶”,在跟与普通牛奶的选择中,又有什么区别呢? 1.在营养成分和人体健康功能方面,“生鲜奶”与纯牛奶没有太大差别 其实“生鲜奶”也就是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一般消费者购买后需要煮沸饮方可用。然而市面上的纯牛奶,则是将“生鲜奶”经过一系列加工工序过后,例如原料奶检验、除杂、均质、杀菌(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灭菌),这种奶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相比之下,“生鲜奶”在没有处理的情况下反而存在有致病微生物的风险影响健康。 2.“生鲜奶”由于灭菌不彻底等存在安全隐患,不宜直接饮用 日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在2015年第11期《食品安全风险解析》中解读“生鲜奶”。引起“生鲜奶”微生物污染的主要是来源于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等,以及源于动物体的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等。这种情况下,“生鲜奶”杀菌不充分,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人群中,尤其是儿童、老人、孕妇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食用“生鲜奶”后被病原菌感染的风险更大。 3.乳制品的致病菌检测 我国对生鲜乳的监管一直有严格的要求,制定颁布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一系列相关法规标准,明确要求乳品企业在收购“生鲜奶”时均按照国家标准要求进行合格性检验,致病菌指标作为检测重点,不合格原奶不允许进入生产环节。传统的奶源检测工序根据不同企业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检测项目多、操作繁琐、耗时长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随着科技进步,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使得整个乳制品检测变得更加方便快捷,像是迪澳生物(Deaou)等生物公司就有提供这种检测致病微生物的产品。不需要复杂的检测工序,简单的一台小的精密仪器就能在简单的操作下进行准确、高效的乳制品致病菌检测,能全面满足乳制品生产和流通的监管要求。
  • 科学家发现癌细胞耐药的新机制
    当一小部分肿瘤细胞(称为持久性细胞)在化疗中存活下来时,癌症就会复发。在使用治疗药物时,这些细胞大部分是不分裂的(非循环持久性细胞),但有一个罕见的亚群(循环持久性细胞)能在治疗期间增殖。近期来自美国的研究团队发现了持久性细胞耐药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Nature》期刊上,标题为:“Cycling cancer persister cells arise from lineages with distinct programs”。  研究人员开发了一个名为Watermelon的慢病毒条形码文库系统,能同时追踪每个持久性细胞的谱系、增殖状态和转录状态。实验中观察到,在治疗暂停后再次将持久性细胞暴露于抗癌药物,循环持久性细胞和非循环持久性细胞都能重新获得药物敏感性,从而发现了非遗传、可逆的耐药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循环持久性细胞显示出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增加,并产生了一系列独特的代谢物,细胞的氧化还原状态在其耐药性调节中起作用。研究表明,循环持久性细胞依赖于脂肪酸氧化的代谢途径,抑制这一代谢途径能抑制癌细胞的发展。  这项研究阐述了肿瘤持久性细胞耐药的新机制,所开发的Watermelon系统为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肿瘤细胞耐药机制提供了方法。此外,脂肪酸氧化代谢途径及其相关基因,在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时值得予以考虑。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796-6
  • 巴氏奶“禁鲜令”基本解除
    卫生部近日出台了最新的《乳品安全标准》,给乳制品行业带来了又一次洗牌的契机。   由于新标准中强化了对“巴氏奶”和“常温奶”在标识上的区分,各家乳品企业生产的液态奶,将得以明确标示“鲜牛奶”“纯牛奶”和“复原乳”。   乳业资深人士王丁棉表示,这种标识上的严格区分,对直接由鲜奶加工成的巴氏奶企业有明显利好。“可以说,一直困扰巴氏奶企业的‘禁鲜令’基本解除了。”   所谓“禁鲜令”的说法,源自2004年年底颁布的强制性国家标准《食品标签国家标准实施指南》。“禁鲜令”中规定,巴氏杀菌乳不得在包装上出现“鲜”字样。   而新的标准另一个指向很可能是,奶源再次成为乳品企业投入和竞争的“高地”。   根据新标准,以后液态奶的原料——“生鲜奶”的质量规定将进一步严格。不仅首次对收奶环节的农药残留和兽药残留检测做了规定,还首次出现了对生鲜奶“体细胞”含量标准的明确规定,这被王丁棉描述为“中国乳业的一大进步”。   资料显示,体细胞含量是反映生鲜奶质量的标准之一。在此次出台的《乳品安全标准》中,生鲜奶的体细胞数规定每毫升不得超过100万个。
  • 食品添加剂新规本月实施 一盒牛奶含11种添加剂
    从本月起,国家质检总局颁发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根据新规,所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必须要在包装上毫无保留地进行明示。昨天,南京市民许女士特意看了一下,孩子几乎每天都喝的一款牛奶新包装,不禁被吓了一跳,因为这款牛奶饮品中,竟添加了11种食品添加剂。   一看吓一跳:喝的不是奶,是食品添加剂 250ml饮品中含11种添加剂   “1、2、3、4……11!”当许女士数着手中一款市场上热销的“乳味饮品”的食品添加剂成分时,着实被吓了一跳,因为细细一数,这款只有250毫升容量的乳味饮品中,竟然含有11种食品添加剂。   而对于这些食品添加剂的用处,许女士一点都不知道。“这添加的都是些什么东西呀,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处?”许女士给记者念出了一堆词组,包括乳酸、果胶、柠檬酸钠、琳甲基纤维素钠、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瓜尔胶、阿斯巴甜、安赛蜜、柠檬酸、苯丙氨酸等,很是深奥。读完后,许女士有些揪心,因为她感觉孩子以前喝的不是牛奶,而是食品添加剂。   许女士告诉记者,以前买这款牛奶的时候,也注意到了包装中的配料表成分,当时这款产品只是写了“食品添加剂”几个字,但是具体成分由于产品没有写,因此她也就没太在意。在她的思维中,适当加点食品添加剂也是正常的,但让她感到无法理解的是,为啥一款乳味饮品,一下子要加上这么多玩意儿。面对长长的一串没听说过的名字,她深深地感到惊讶和不安。她说,以后再也不会买这种饮品给孩子喝了。   7行配料介绍添加剂占5行   本月起,《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正式实施。在“新规”的威力下,记者在南京数家超市的食品柜台采访时发现,以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食品添加剂,如今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清晰地出现在了消费者的面前。   也正因为此,记者在采访时惊讶地发现,一些产品中的食品添加剂数量之多,着实令人感到有些吃不消。在琳琅满目的牛奶柜台,虽然产品都放在一起,但调味牛奶、乳饮料、乳味饮品、乳酸菌饮料等称谓足以让人头昏,不过在这些产品的包装上,共性的地方在于,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的身影,除了许女士看到这种含有11种之多食品添加剂的乳味饮品之外,另外一个品牌的高钙牛奶,也成了食品添加剂的展示区域,总共才占据7行的配料介绍中,食品添加剂就占据了5行的位置,成分多达9种。   生产商直言:添加剂就是为了“好看好吃好卖”   “添食品添加剂,为的就是让产品好看、好吃、好卖!”一家食品企业的负责人面对消费者疑虑的食品添加剂随处可见的现状直言,食品添加剂对于食品企业而言不可或缺。   在他看来,正是因为食品添加剂有着“神奇”的功效,因此食品企业才在食品中大量使用添加剂。他举例说,在牛奶中常见的黄原胶、海藻酸丙二醇酯的物质,其实起到的作用就是增稠,让消费者在喝奶制品的时候,感觉牛奶更浓稠,口感更好。而在蜜饯中常见的阿斯巴甜或是安赛蜜,则可以增加产品的甜度。   这位人士表示,在他看来,食品添加剂本身没有错,问题出在被无节制地滥用。一些食品添加剂在规定的用量范围内,能让我们吃到美味可口的食品。比如,现在的猪肉价格都上涨了,有些火腿肠为啥还很便宜?就是一些杂牌火腿肠生产厂家在火腿肠里放很少的肉,兑上点儿香精和大豆蛋白,再加上点儿色素,让你吃起来仍然感觉像肉。这些对人体的危害还不算大,更大的危害在于一些商家违法使用化工原料,吊白块、苏丹红、三聚氰胺、福尔马林都属于化工原料,根本不是食品添加剂。
  • 文献速递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与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强强联合
    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研究人员Moritz Kueblbeck, Andrea Callegari等在bioRxiv分享了一项基于CRISPR方法优化的技术文章,目的在于提升从基因编辑产生的细胞中筛选纯合子的效率。众所周知,使用CRISPR精确敲入 (knock-in) 外源性DNA后,产生的基因编辑克隆需要严格的筛选才能得到目的克隆(纯合子)。基于常规PCR和Southern Blot检测目的克隆的方法耗时长、需要大量劳动力。因此研究人员对传统方法进行了优化,采用荧光标记蛋白和naica数字PCR联合的方法,精准快速的实现了基因编辑后目的克隆的筛选,大大降低了检测的人力、物力、时间成本。亮点:☑ 采用数字PCR和荧光标记的方法,可以在基因组编辑的早期阶段进行检测,整个流程只需要大约3-4小时即可获得结果,能够及时停止“不理想”的编辑克隆的培养,节省人力物力成本。☑ 数字PCR方法只需要检测少量的细胞,相较于Southern Blot大大减少样本制备时间。☑ 基于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的多重检测能力和Crystal Miner软件的荧光补偿校正功能,能够快速、可靠的对CRISPR编辑细胞进行定量筛选检测。文章内容分享背景原理介绍:CRISPR(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是一种RNA引导的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对基因进行精确性敲除,敲入,替换等,从而实现探究基因功能,修复致病基因等目的。但是,CRISPR技术也会导致有潜在危险的“脱靶”问题,带来不可预测的基因变化,因此对于CRISPR基因编辑的脱靶情况需要灵敏且精准的验证及检测。▲CRISPR结构示意图研究目的:提升从基因编辑产生的细胞中筛选纯合子的效率。传统方法筛选目的克隆的局限性:基因编辑后,筛选纯合子的方法是生成杂合克隆后,通过轮次迭代产生纯合子,整个过程耗时甚至能长达一年,且容易发生脱靶修饰。使用常规PCR区分纯合克隆和杂合克隆的方法只能检测到目的基因,还需要金标准Southern Blot检测脱靶整合的情况,然而,Southern Blot是一种耗时且低通量的技术,需要相对大量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材料,这些材料的制备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成本。优化后的新方法:针对上述问题,Moritz Kueblbeck等人优化了CRISPR的实验流程,改进了CRISPR的转染效率,通过添加荧光标签蛋白实现CRISPR编辑的克隆菌落中相关标记蛋白的正确亚细胞定位,并通过dPCR 来定量目的基因和脱靶基因组编辑事件。通过该方法,快速、可靠的对荧光标记CRISPR编辑细胞进行了定量筛选。【见下图】▲Moritz Kueblbeck等人优化的CRISPR纯合子筛选实验流程▲PCR进行两种细胞系中的标签基因检测。U2OS- TPR-SNAP标签基因整合总数检测 (左);HK- Nup93-mEGFP标签基因整合总数及目的标签基因检测(右)。矩形图代表克隆,每个红点代表一次测量结果。对于多重荧光检测实验,进行荧光溢出的补偿校正是十分必要的。本研究使用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进行多重检测,并使用Crystal Miner软件进行荧光补偿校正分析,确保每一个荧光基团被单一检测通道捕获,得到的结果精准可靠。如想对荧光补偿校正有更多了解,请复制下方链接地址到浏览器进行查看:http://dx.doi.org/10.1016/j.bdq.2016.10.002原文链接如下:https://doi.org/10.1101/2021.06.23.449557CRISPR WEBIANR相关视频链接:▲点击上方图片观看相关视频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系统法国Stilla Technologies公司的naica® 微滴芯片数字PCR技术在进行核酸检测时具有独特的优势。系统利用cutting-edge微流体创新型芯片—Sapphire芯片(或高通量Opal芯片)作为数字PCR过程的唯一耗材。样品通过毛细通道网格以30,000个微滴的形式进入2D芯片中。3色荧光检测仪器,整个流程只需要两个半小时,并可进行数据的质控和结果追溯分析,获得的数据真实可靠。
  • 专家称牛奶添加激素或超20种 目前只能查三成
    王丁棉:乳业激素催奶问题值得警惕   “牛奶添加激素或超20种 目前只能查三成”   近日媒体引用乳业专家王丁棉观点,称化学品二氧化氯被添入牛奶中。昨日,王丁棉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关报道存在误解,这一情况是他两年前在广西考察时发现的,目前情况如何并不清楚。王丁棉表示,广东乳业中暂未发现添加二氧化氯的情况,但使用激素催奶的现象值得警惕,据其透露,牛奶中添加的激素目前可能达二十几种,但政府只能检查其中的1/3。   “我是想告诉监管方,这一化学品在牛奶中不能使用。这一问题最近已经引起了相关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王丁棉说。按照我国目前的食品添加剂标准,二氧化氯只能用于果蔬和部分水产品的防腐保鲜,并不允许直接添加在牛奶内,而乳品厂使用二氧化氯也多用于生产设备和环境的消毒。但对此,国家标准中没有检测要求。   同样,已成业内潜规则的激素催奶现象的存在,也跟国家标准中对激素的检测要求有关。王丁棉称,靠激素催奶的情况确实存在。据其所知,目前业内可能使用的激素已达二十几种,但政府只能检查其中的1/3,部分没有检测的手段和方法。王丁棉称,在圣元“激素门”事件时,相关部门曾经大范围检查过一轮,但检测种类依然偏低,目前激素也未纳入乳品的日常检测。   “目前国内对奶业的标准定得太低了。标准低,政府管理就轻松 标准制定严格,管理力度就大,成本就重。”王丁棉表示,目前对乳制品行业的监管中,政府只能通过偶然的抽检来发现问题。从整个食品安全的整治来看,靠质检部门抽检发现的问题,连1/3都不到。   食品安全国家审评委员会检验方法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邵兵曾对媒体表示,从技术上说,可以把奶粉激素的检测纳入到日常检测的范围。但这种检测复杂,也需要检测成本,检测方法要求使用同位素,而同位素是比较昂贵的。
  • 生态环境部关于多氯萘等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要求的公告
    关于多氯萘等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风险管控要求的公告  2022年12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审议批准了《〈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列入多氯萘等三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正案》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列入短链氯化石蜡等三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修正案》(以下统称《修正案》)。《修正案》自2023年6月6日对我国生效。  《修正案》对六氯丁二烯、多氯萘、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酯类、十溴二苯醚和短链氯化石蜡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作出了淘汰或者限制的规定。结合我国相关管理规定,现就限控上述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具体事项公告如下:  一、禁止生产、使用、进出口六氯丁二烯、多氯萘、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酯类。  二、禁止生产、使用、进出口十溴二苯醚(以下用途除外)。  (一)需具备阻燃特点的纺织产品(不包括服装和玩具);  (二)塑料外壳的添加剂及用于家用取暖电器、熨斗、风扇、浸入式加热器的部件,包含或直接接触电器零件,或需要遵守阻燃标准,按该零件重量算密度低于10%;  (三)用于建筑绝缘的聚氨酯泡沫塑料;  以上三类用途的豁免期至2023年12月31日止。  三、禁止生产、使用、进出口短链氯化石蜡(以下用途除外)。  (一)在天然及合成橡胶工业中生产传送带时使用的添加剂;  (二)采矿业和林业使用的橡胶输送带的备件;  (三)皮革业,尤其是为皮革加脂;  (四)润滑油添加剂,尤其用于汽车、发电机和风能设施的发动机以及油气勘探钻井和生产柴油的炼油厂;  (五)户外装饰灯管;  (六)防水和阻燃油漆;  (七)粘合剂;  (八)金属加工;  (九)柔性聚氯乙烯的第二增塑剂(但不得用于玩具及儿童产品中的加工使用);  以上九类用途的豁免期至2023年12月31日止。  四、排放六氯丁二烯、多氯萘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减少排放量或消除排放源。鼓励开发和应用替代技术,以防止六氯丁二烯、多氯萘的生成和排放。  五、除非另有规定,用于实验室规模的研究或用作参照标准的化学物质、在产品和物品中作为无意痕量污染物出现的化学物质,不适用于上述有关禁止或限制生产、使用、进出口的要求。  六、各级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农业农村、商务、应急管理、市场监督管理、疾病预防控制等部门以及海关,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对上述5种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生产、使用、进出口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违反公告的行为,依法严肃查处。  七、本公告自2023年6月6日起施行。  特此公告。  附件:《修正案》限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清单  生态环境部  外交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应急管理部  海关总署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  2023年6月6日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3年6月6日印发   附件  《修正案》限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清单序号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称化学文摘社编号参考海关商品编号1六氯丁二烯87-68-329032990202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酯类87-86-5131-52-227735-64-43772-94-91825-21-4290811000029081990232908199024291590001429093090173多氯萘,包括二氯萘、三氯萘、四氯萘、五氯萘、六氯萘、七氯萘、八氯萘-2903999050等4十溴二苯醚1163-19-529093090185短链氯化石蜡*例如:85535-84-868920-70-771011-12-685536-22-785681-73-8108171-26-23824890000  注:短链氯化石蜡是指链长C10至C13的直链氯化碳氢化合物,且氯含量按重量计超过48%,其在混合物中的浓度按照重量计大于或等于1%。
  • H7N9病毒出现耐药变异,专家呼吁加快新药研发
    H7N9病症相对较轻的患者在达菲治疗中,其咽拭子的病毒载量显著下降并较快转阴 而重症患者的病毒核酸载量在达菲治疗过程中呈持续阳性。   抗病毒“神药”达菲一直是H7N9病毒的有效“克星”,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学分子病毒学重点实验室主任袁正宏带领团队研究发现:该病毒已出现基因突变和耐药趋势。今天,该成果在线发表于《柳叶刀》杂志。   今年2月下旬起,我国华东地区陆续出现异常的系列流感样病例,该研究团队通过与国家疾控中心等通力合作和艰苦攻关,3月首次发现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认为本次上海地区人感染新型禽流感病毒为“H7N9病毒”。为指导病情判断、临床治疗及病人出院等工作,该团队承担了检测收治患者标本中H7N9病毒“核酸”载量的重要任务,收集了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多个时间点的咽拭子、血液、尿液和粪便标本,使用先进的、自行设计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上述标本中的H7N9 流感病毒“核酸”载量进行了定量检测,并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了病毒载量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发现,病症相对较轻的患者在达菲治疗中,其咽拭子的病毒载量显著下降并较快转阴 而重症患者,特别是在后期需要依靠人工肺治疗的患者中,其咽拭子的病毒核酸载量在达菲治疗过程中呈持续阳性,甚至出现载量进一步升高的罕见现象,个别患者在达菲抗病毒治疗19天后仍在其咽拭子标本中检测到了H7N9病毒的重要组成部分——“核酸”。   为此,袁正宏继续带领团队,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两个最重要蛋白HA和NA进行了扩增研究和多态性分析,结果发现两例重症病例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其体内H7N9毒株的神经氨酸酶(NA)“292位氨基酸”从R(精氨酸)突变为K(赖氨酸)。更为重要的是,该实验室运用“Q-PCR单核酸多态性分析法”后发现:病人标本中“292R毒株”竟然出现了逐渐被“292K毒株”取代的过程。   该结果强烈提示:这一突变毒株的出现可能与达菲治疗效果不佳有关。   有关专家认为,该项研究表明病毒在药物“压力”下,会促使患者体内病毒产生变异突变,从而导致H7N9禽流感病毒呈现耐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H7N9禽流感防治专家组组长闻玉梅认为,该研究结果说明,达菲治疗依然对绝大部分患者有效,一旦确诊应尽早治疗 同时提示,在达菲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必须要对病毒载量和耐药“基因位点”进行密切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她呼吁,必须加快新药的研发。
  • 进口液态奶有风险——《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首次发布
    p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奶产品质量与风险评估创新团队发布2015年度《中国奶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进口液态奶UHT灭菌奶(俗称常温奶)的糠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国产UHT灭菌奶,存在过度加热、添加复原乳风险。为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和利益,专家建议加强对进口液态奶质量的风险评估研究,消费者需理性消费。 /p p    strong 进口常温奶中糠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国产品牌 /strong /p p   糠氨酸是牛奶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副产物,热加工程度越强,糠氨酸含量越高。在国际上,把糠氨酸含量作为反映牛奶热加工程度的一个敏感指标。糠氨酸含量过高,表明牛奶中乳球蛋白等生物活性物质损失严重,消费者喝到的不是优质牛奶。 /p p   据国内外文献数据显示,生鲜乳中糠氨酸(Furosine)含量微乎其微,约为每100克蛋白质2~5 毫克,且含量不受奶牛品种和饲养环境变化影响。经过热加工后奶制品里糠氨酸含量增幅很大,原因是在热处理条件下,乳蛋白质的氨基与乳糖的羰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糠氨酸。 /p p   《报告》汇集了2015年我国南北方23个城市的巴氏杀菌奶、常温奶和部分调制奶等液态奶的调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112批次国产常温奶中糠氨酸的平均值为每100克蛋白质196.1毫克,46批次进口UHT灭菌奶中糠氨酸的平均值为每100克蛋白质227.0毫克,显著高于国产品牌(p& lt 0.05)。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width: 473px height: 280px " title=" QQ图片2016031116355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22d05716-c011-4652-957f-513b09e5aa67.jpg" width=" 528" height=" 34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UHT灭菌奶中糠氨酸的含量(mg/100g蛋白质) /p p   根据风险评估的研究结果判断,46批次进口UHT灭菌奶样品中,81.8%属于正常UHT灭菌奶,18.2%属于过热加工UHT灭菌奶。4个批次进口品牌巴氏杀菌奶中,2批次为正常巴氏杀菌奶,1批次添加了复原乳,1个品牌批次为非巴氏杀菌奶却使用了巴氏杀菌奶的外包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tu4.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cf570224-953c-4174-861c-9f47dfdeb7ad.jpg" width=" 520" height=" 372"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进口品牌巴氏杀菌奶中乳果糖与糠氨酸含量 /p p    strong 国际奶业竞争日趋激烈 /strong /p p   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后,我国消费者对国产奶制品的质量安全信心下降,热衷购买进口奶制品。近几年,除了奶粉外,国外液态奶也大量涌入我国市场。 /p p   据国际乳品联合会(IDF)预测,2016年全球奶类产量将持续增长,国际生鲜乳及奶制品低价竞争仍将比较激烈。我国生鲜乳生产和奶制品加工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p p   《报告》显示,在2014年进口的193.39万吨奶制品中,有32.89万吨液态奶(含酸奶)、92.34万吨大包奶粉(包括全脂、脱脂)、12.14万吨婴幼儿配方奶粉、0.92万吨炼乳、6.60万吨奶酪、8.04万吨黄油和40.47万吨乳清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tu6.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4c5c0dce-a3d5-478f-a51b-78b63f3839ff.jpg" width=" 452" height=" 323"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14年我国进口奶制品类型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中国奶业统计摘要(2015) /p p   就液态奶而言,有25.19万吨从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进口,占进口总量的78.7%。其中,从德国进口12.57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9.2% 从新西兰进口4.52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4.1% 从澳大利亚进口4.25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3.3% 从法国进口3.85万吨,占进口量总的12.0%。 /p p   就大包奶粉而言,有82.89万吨进口于新西兰、美国、澳大利亚、法国,占进口总量的89.8%。其中,从新西兰进口72.81万吨,占进口总量的78.9% 从美国进口4.98万吨,占进口总量的5.4% 从澳大利亚进口3.3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3.6% 从法国进口1.80万吨,占进口总量的1.9%。 /p p    strong 2015年奶制品合格率99.5% /strong /p p    a style=" color: rgb(255, 0, 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application/industry-S03.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奶制品质量安全 /strong /span /a 事关公众健康、国计民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中合格食品166769批次,不合格食品5541批次,合格率96.8%,不合格率3.2%。奶制品中合格产品9306批次,不合格产品44批次,合格率99.5%,不合格率0.5%。奶制品不合格比例远低于整个食品的不合格比例,是名副其实的安全食品。 /p p   欧盟官方的食品与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2013年年度报告中,食品不合格通报3137起,其中奶产品相关43起,占1.4% 2014年年度报告中,食品不合格通报3097起,其中奶产品相关66起,占2.1%。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报告显示,我国不合格食品5541批次,其中不合格奶产品44批次,不合格奶产品仅占不合格食品的0.8%。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tu8.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b086b06b-7978-4907-a4ad-753a02dd447d.jpg" width=" 534" height=" 354"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RASFF) /p p   资料显示,农业部连续7年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保持在100%,规模牧场生鲜乳的乳蛋白、乳脂肪含量均大幅高于国家标准。近年来,我国多个乳品企业的多款产品在国际奶制品质量评比中获奖,或通过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这些充分说明,我们乳制品生产企业完全有能力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奶制品。 /p p   《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5年,奶制品加工量和消费量年均递增率均在6.0%以上,远高于生鲜乳产量年均递增0.8%的速度,主要原因为奶制品进口量增加,为加工业提供了额外的原料。 /p p   据统计,2015年奶制品加工量2761.1万吨(预计数),比前一年2651.8万吨增长4.1% 奶制品净消费量2919.6万吨(预计数),比2014年2829.1万吨增长3.2%。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tu9.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0e027916-11ea-4c1d-a33f-5cd83b7d8d5c.jpg" width=" 558" height=" 345"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2008~2015年我国奶制品加工量和净消费量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2015年数据为预计数)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国内奶制品净消费量=国内奶制品产量+奶制品进口量-奶制品出口量) /p
  • 巴氏奶和常温奶都用廉价进口奶粉勾兑
    日前,卫生部在其官方网站发布消息,11月22日前就乳品安全标准(下称“新标”)公开征求意见。之前由乳业专家上书建议的“产品名称分类可用到标准正式文本中”、“调制乳应单独制定相关办法”以及“必须在标识上区分巴氏消毒乳、灭菌乳以及复原乳”等建议被新标采纳。   昨日刚刚从重庆西部乳业协作发展论坛会议归来的西部乳业发展协作会秘书长王丁棉对记者表示,一直为乳企避忌的复原乳产品要真正向消费者明示身份才能破除尴尬。   乳业潜规则   复原乳指用奶粉还原的液态奶,即用水冲调奶粉做回牛奶。中国奶业协会理事陈渝介绍,这种产品曾经一度在原奶匮乏的情况下非常盛行,大量使用复原乳是发展中国家乳品消费处于快速增长时期的特有现象。加工企业用奶粉生产复原乳操作方便,风险低,不需要建设奶源基地。其保留了部分牛奶的营养,但因经过了两次超高温处理,营养成分相对新鲜原奶有所流失。   随着我国乳业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伊利、蒙牛、光明等全国性乳品生产企业,还是新希望、飞鹤、燕塘这类区域性乳品生产企业,都加强了对上游奶源的建设力度,能提供优质原奶的奶源日益丰富。但部分奶源储备不足的乳品企业仍需依靠复原乳维持生产,以奶粉兑制的复原乳被加进一些牛奶、酸奶产品,与生鲜乳原料混在一起,以次充好。   据陈渝透露,国内奶业的真实潜规则是,巴氏奶和常温奶都在使用复原乳来做原料制造“鲜奶”和“纯牛奶”。“复原乳的存在,根本还是在于低廉的进口奶粉价格。”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宋亮说。一吨奶粉可还原8.3吨—8.5吨液态奶,而每吨复原乳的价格仅相当于一吨鲜奶收购价的三分之二。   归属的尴尬   此次新标的制定目标之一,就是希望对复原乳的生产加以更好的规范,让消费者“喝得明白”。而据透露,在此次修定标准的过程中,复原乳尴尬身份的归属也一度成为巴氏奶企业和常温奶企业“口水仗”的焦点。   资深乳业专家指出,由于我国现行缺乏一套精确的判断复原乳的检测标准,误判的几率很大。所以,无论将复原乳纳入到巴氏杀菌乳还是常温奶(灭菌乳)的范围中,用生鲜乳作为原料的产品都将被混淆 而如果将复原乳“招安”到某个乳品阵营,则会恰好给那个乳品阵营模糊原料概念制造可乘之机。   据悉,为保障消费者利益,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液态奶生产经营管理的通知》特别规定:使用复原乳的乳制品必须标注“复原乳”名称。但记者发现,迄今市场上只有旺旺、达能几个屈指可数的品牌循规标注。   有针对管理   关于复原乳混淆鲜奶概念的话题在中国乳业界已争论多年,国内一度出现禁止复原乳的呼声。   “复原乳被明确规定允许使用,禁止生产的提法是误解。”王丁棉指出,国家新乳业政策第十七条“液态乳生产企业所用生鲜乳100%使用稳定可控奶源基地产的生鲜乳”,应该理解为,当你这家液态乳生产企业在做产品的时候,你使用的奶源是来自你能掌控得住的那些奶源基地,而不是来自那些散养户。“有些人将此说法认为是在禁止使用还原奶,这是理解和认识上发生了偏差。”   多位乳业专家都称,现阶段,复原乳会在市场上继续存在,并且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有存在下去的必要。陈渝表示,我国的奶牛养殖带具有不均衡性,在东南沿海不适合奶牛生长的地方,复原乳体现出存在的必要。“在调节生鲜乳上,生鲜乳产量过剩,也会制成奶粉进行储存。”   对于单独制定管理办法,企业的反应也很积极。国内某大型乳业公司代表认为:“如果复原乳从其他乳品中‘分家’,自然不会再造成什么混淆,应该单独规定加以明晰。”一位巴氏奶产品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则称:“以前很多产品不愿标注复原乳是因为如果加得少却同样标注就觉得自己吃了亏,希望新办法能做完善。”   “用现行杀菌乳和灭菌乳的规定都无法有效监管复原乳,而禁止又不现实,只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才是出路。只要复原乳产品如实标注,就可以大大方方生产,清清楚楚选购,落实才是关键。”王丁棉说。
  • 新国标再审 鲜奶将分级销售
    p   继我国对婴儿配方奶粉实施史上最严检测标准后,生乳新国标也正在制定过程中,讨论稿已经在近日发布。值得注意的是,生乳新国标首次提出将对生乳进行分级,并公布了检测方式。虽然新国标本次能否获得通过仍是未知数,但业内普遍认为,生乳分级制度将鼓励“养好牛、产好奶”,尤其是改变当前越是规范化大型牧场反而因为管理成本偏高而亏损的状况。此外,此举也能引导牛奶加工企业积极自建优质奶源基地,形成整个乳业链条的良性发展。不过,在监管层面,如何在鲜奶分级价格利润上升的情况下,杜绝奶企产品造假、以次充好等现象的发生,也是未来将面对的难题。 /p p    strong 国标再审 /strong /p p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牵头主持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生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巴氏杀菌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灭菌乳》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复原乳检验方法》4项国家乳业新标准讨论稿对外公布,开始向社会征求意见。 /p p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公布的生乳新国标讨论稿显示,在调整理化指标要求之外,首次提出将对生乳进行分级,并公布了检测方式。未来将根据每毫升菌落总数指标将生乳分为优级、良级和合格级三级,实行优质优价,既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也鼓励“养好牛、产好奶”,改变目前“好奶卖不出好价”的状况。 /p p   业内认为,生乳新国标实行生乳分级标准,一方面能给乳品行业提供正向激励,引导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和产品品质,并最终以价格兑现价值 另一方面,在鲜奶包装上明示原奶等级,也能给消费者提供更多信息参照,这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引导消费升级大有裨益。 /p p   据了解,这是国家五部委2017年公布《全国奶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奶业“十三五”规划)以来,乳业国标修订工作第一次有了明确进展。目前,国内实施的生乳国家标准制定于2010年,由于对部分关键指标限值规定过低,甚至低于1986年的旧一版生乳国标,导致该版国标被认为是拖了中国乳业后腿而饱受争议。 /p p   生乳新国标2017年已经申请了3次,但是并未获得国家卫计委批准,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生乳新国标未获批,但是一直在行业实行,不过,由于不是国标无法对企业进行限制,效果并不明显。 /p p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生乳新国标出台,是对于整个中国乳业的一个分化,起到了助推作用,对于拥有好奶源、好牧场、好硬件的企业来说,将得到政策红利,对整个中国乳业产业结构的提升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 /p p    strong 大势所趋 /strong /p p   事实上,目前我国奶牛养殖的确存在多层次并行的局面,既有规范化的几千头牛的规模牧场,也有散户养牛,不同运营模式的牛场所供应的奶源品质存在很大差异。很多大型牛奶加工企业往往把各种奶源混在一起,各档次奶源的产品在终端市场上都卖一样的价格。这就导致加工企业没有更多的积极性寻求优质奶源,而规范化运作的牧场也没有因为更先进的运营管理而多受益,这种局面本身就不利于中国鲜奶品质的提升。 /p p   其实,从2010年现行生乳标准开始实施以来,各界关于乳业条款机械单一、卫生指标偏低的质疑一直存在。其中,一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乳企不断表达不满。除此以外,消费者越来越对自身的知情权、选择权变得敏感和关心。 /p p   据了解,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都采取了原奶分级制,这种模式有助于鼓励养殖企业养好牛、加工企业用好奶,对整个产业链的升级都有利,最终会依靠市场的力量引导整个奶业向优质发展。消费者也愿意为产品的差异化特性支付溢价。 /p p   “消费者越来越重视身体健康,尤其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市场对优质牛奶的需求越来越大。”业内普遍认为,鲜奶目前仍然执行统一的国家标准,使得优质奶与低质奶的售价相同。而实行分级后,通过细菌数量进行管理,能够用高标准倒逼产业升级,从保证奶源品质和规范乳制品加工工艺方面下手,做出真正的放心奶。 /p p   乳品行业专家宋亮也认为,分级制虽然错过了最佳的实施期,但如果可以实现,仍将对指标更好的中大型牧场企业形成利好,分级制将可以帮助这些企业制定更合理的收购价格标准。“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生乳分级标准是行业大势所趋,这不仅是规范市场秩序的必然选择,也是平衡各方利益的最佳方案。”宋亮说。 /p p    strong 监管难题 /strong /p p   不过,生乳新国标如果获得通过,分级制也势必将带来鲜奶市场新一轮涨价潮。目前,龙头乳企在推出鲜奶时,已经将奶源地、奶源品质、工艺严格等作为卖点。而如果将生乳新国标推行至全行业,或将拉动一批高价鲜奶产品的出现。宋亮表示,如今,中国奶牛存栏量下降得很厉害,如果生乳新国标通过,鲜奶价格毫无疑问上涨。 /p p   除了价格上涨,采访中,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很多消费者表示担心,在生乳分级背景下,优质生乳的利润优势会加剧企业产品作假,出现标注优级鲜奶实际上却是普通奶等一系列问题。 /p p   对于监管难题,有业内人士认为,在利润驱使下,市场会出现以次充好等现象。对此,监管部门必须尽职尽责,公平公正严格地执行行业标准。朱丹蓬则认为,生乳新国标是鼓励优质优价的市场规律,如果触碰政策红线一定会受到惩罚。 /p p   此外,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对鲜奶分级的监管应该着重考虑安全性,严查严控添加物,不要一味在提高营养指标上做文章。 /p p   “虽然生乳新国标通过会使市场面临奶源供应不足等问题,但是业内依然希望生乳分级标准能够获批,毕竟对行业和消费者是利好政策。”宋亮说。 /p
  • 贵州再次发现三聚氰胺奶
    据中国国家媒体报导,中国奶制品在去年年初再次检出含有有毒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这一最新报导表明在中国乳品行业于2008年曝出重大食品安全丑闻后,中国政府对此类违法行为的打击并未全面解决问题。 贵州省1月19日的一则报导称,该省在检测中发现,山东淄博绿赛尔乳业有限公司(Shandong Zibo Lusaier Dairy Co.)、辽宁省铁岭五洲食品有限公司(Liaoning Tieling Wuzhou Food Co.)和河北唐山乐亭县凯达冷冻厂(Laoting Kaida Refrigeration Plant)生产的奶制品含有过量的三聚氰胺,目前贵州省已将问题产品下架。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周一对此事的报导引起了全国反响,报导称此次问题产品下架事件发生在去年早些时候。 贵州省政府发言人拒绝就此置评。该省卫生局的一位发言人没有回复记者的质询电话,接听电话的人否认知情。记者尚无法联络到报导中的问题产品生产商。 近几周来,中国国有媒体另有两次报导了在其他省市再次发现乳制品中掺有三聚氰胺的消息,其中一起发生在上海。在近来曝光的、包括上述贵州省毒奶事件在内的几起案件中,主管部门似乎都是在2009年年初即已将有毒产品下架,当时距中国政府承诺大力整顿乳品行业、保护公众利益不过几个月时间,不清楚为何现在新闻媒体把它们拿出来炒冷饭。 在2008年中,三聚氰胺毒奶丑闻造成30万儿童患病,六名婴儿因此夭折。中国政府通过了食品安全法,内容包括承诺加强检测和召回制度。政府还表示决不允许隐瞒实情。 此次在国有媒体曝光的两家乳品企业,河北唐山乐亭县凯达冷冻厂和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Shanghai Panda Dairy Co.)早在2008年政府检查出的22家涉毒企业清单中就已是“榜上有名”。三聚氰胺商业用途广泛,它之所以被加入牛奶中是因为它可以在检测中虚增蛋白质含量。 报导称,现在的问题之一是,不法企业对2008年下架但未销毁的有毒牛奶进行了重新包装。 中国媒体在2010年新年前夕报导了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的毒奶事件,尽管当时问题发生在去年4月份。 上海市政府近日首次证实了这一事件。一位发言人在1月11日说,政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产品召回、并关闭了涉案工厂;他承认未能及时公开政府在此案上的行动,因为此案涉及跨省办案。
  • 儿童牛奶多为企业噱头 添加剂多易让孩子厌食
    最近,有媒体调查发现,市面上所见标称“儿童牛奶”的奶制品,价格大都比普通牛奶高出许多,原因是这种牛奶中添加了一些所谓 “适合儿童成长发育的营养成分”。然而,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儿童牛奶不见得就如厂家宣称的那么好,它们并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纯牛奶,只能说是调制乳品。  事实上,厂家之所以在牛奶中添加糖和香精等,只是抓住儿童喜欢甜味的特点,用来增加口感而已。医学和营养学专家认为,目前我国儿童的肥胖率呈上升趋势,因此孩子长期喝含有大量糖分的儿童牛奶并不是一件值得提倡的事。除含糖外,儿童牛奶中的添加剂对孩子的成长发育也有一定影响,有可能造成孩子食欲降低、厌食等症状。至于添加的其他“营养成分”,其效用目前仍未得到证实。给孩子补充营养,最好的办法是喝普通的纯牛奶和多吃蔬菜水果。  显然,所谓“儿童牛奶”多是企业的营销噱头。  企业乱添加会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麻烦,同样也会给自身经营发展带来麻烦。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消费者在超市购买了几袋某品牌酱牛肉,发现该产品外包装配料表中显示含有食品添加剂焦糖色。他查阅产品标准号对应的国家标准GB/T23586-2009《酱卤肉制品》,了解到这种添加剂的使用范围不包括酱卤肉制品。因此,他认为其购买的酱牛肉产品属于滥用食品添加剂的不安全食品,将超市诉至法院,请求判令超市退还货款,并进行10倍赔偿。法院经审理,支持了消费者的请求。  这一案例提醒食品生产企业和商家,食品安全无小事,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能违法滥用食品添加剂,否则就要为此付出代价。当然,商家给消费者找麻烦,消费者也不要怕麻烦,应该像上述这位消费者一样勇于并善于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在使用添加剂这事上,乱添加就是给食品安全添麻烦,若因此受到惩处,实属自讨苦吃,也是自作自受。若再涉及法律条款,那苦头就更大了。  近日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了18家食品安全违法企业黑名单,其中有4家餐饮店非法使用了罂粟壳、罂粟粉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按照我国法律以及最高法、最高检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这些餐饮店涉嫌构成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根据处罚结果,相关的涉事餐饮店以及负责人均受到刑事处分和经济处罚。其他有问题的店也被移送公安机关进行刑事犯罪侦查。  这样的食品安全违法案例再次警示我们,在食品添加剂问题上马虎不得。在近日召开的第14届中国食品安全年会论坛上,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刘兆彬指出,当下食品安全最突出的问题是各类添加剂的滥用,国家对添加剂的生产、准入、使用存在部分执法不到位的情况,要想做到食品安全,必须严控添加剂的使用。  政府要加强对添加剂生产使用的管控,相关企业也要打起精神来,在添加剂生产使用上要倍加小心,一定要杜绝乱添加行为,以免在给社会添乱的同时,也乱了企业方寸,毁了自家前程。
  • FOSS拓展鉴定掺假鲜奶的软件功能可用性
    新检测选择扩大了食品安全筛查范围   丹麦 HILLER0D 2009年9月29日电 /美通社亚洲/ -- FOSS 已经拓展了帮助鉴定掺假鲜奶的软件功能的可用性。   通过该软件,基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FTIR) 技术的 MilkoSCan(TM) 分析仪可进行编程,针对鲜奶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异样发出警报。MilkoScan 仪器已被世界各地用来检测牛奶,以确保付款和质量。   含异物的鲜奶是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问题。这些异物可能由蓄意掺假引起,如兑入猪油或三聚氰胺,也可能是偶然事件,如母牛和水牛的奶混在一起。   之前,该软件功能仅适用于 MilkoScanFT 120 分析仪。   通过筛查改善食品安全   对日常检测作业中使用的分析仪进行编程的能力使用户能够对引入的鲜奶样品进行筛查。   经过编程的分析仪不能识别具体的污染物,但作为每日检测的一个常规环节,能帮助迅速发现可疑的鲜奶样品。然后便能对可疑样品进行进一步分析,确定污染物。   该系统的运行方式是监控利用红外光谱所作分析得出的结果。从分光镜的角度来看,天然鲜奶拥有特定的光谱,即一种独一无二的指纹。可以对红外光谱分析仪进行编程,确定代表正常牛奶的光谱(或指纹)。当样品与指纹不符时,便会发出警报。   FOSS 奶制品市场经理 Dorthe BISgaard 表示:“这种方式可有效解决牛奶掺假问题,无论是不小心还是蓄意为之。通过这种筛查选择,质量保证人员能够迅速检测多种不同的异物,在每次常规检测时,都无需花费额外的时间或成本。”
  • 珍珠奶茶:无奶无茶无珍珠 多是添加剂
    珍珠奶茶夏季热销,从中小学的校门口到商业街的主要路口,都有奶茶的身影,但就是这样一个热销的产品,目前尚无产品标准可言。   珍珠奶茶,一个美丽的名字下,却隐藏着诸多的健康隐患。   没有奶,没有茶,没有珍珠,绝大多数有的只是添加剂,这就是从沈阳各大中小学门口到商业街摊点夏季热销的珍珠奶茶的真实身份。  珍珠奶茶的成分多是添加剂   记者以加盟商和购货商的身份咨询珍珠奶茶制作过程。从南二到大东,沈阳有多家珍珠奶茶的材料供货商,加盟商和材料批发商提供的制作材料大同小异。   珍珠奶茶的主要成分是:果粉+奶精+珍珠粉圆。而在沈阳市南二批发市场,这三样东西都要在专供添加剂的批发商那里才能买到,这意味着珍珠奶茶中几乎没有天然成分,绝大多数都是添加剂勾兑而成,以致有人戏称“珍珠奶茶”已成了“化工制品”。   果粉是色素加食用香精,喝过奶茶后马上查看舌苔的颜色就一目了然,业内人士都建议要少喝,即使使用果粉在饮料当中,也建议要用很少的比例。   奶精的主要成分氢化植物油是一种反式脂肪酸,一位业内人士说,每天一杯500毫升珍珠奶茶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已超出正常人体承受极限,饮者易患心血管疾病。   珍珠奶茶中的“珍珠”弹性十足,公开的主材料是木薯淀粉。然而,单纯的木薯淀粉并不能让珍珠弹性十足,为了让珍珠更有“嚼头”,业内公开的做法是再添加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专家说这样的成分根本不可能被人体吸收,这就是所谓的珍珠粉圆。   奶茶成本:“珍珠”几千粒仅5元钱   市面上,珍珠奶茶售价在4元至6元不等。按照调制珍珠奶茶的三大“法宝”奶精、果粉和“珍珠”,相对于成品价格,珍珠奶茶的原料价格十分低廉。   记者从沈阳的各批发商了解到,950克装的“珍珠”零售价仅5元,批发价4.5元,约有几千颗珍珠,煮熟之后就成了人们经常吃的黑色珍珠,以320毫升的杯子计量,批发商估计,调配40杯奶茶没问题。   一袋一公斤装的果粉批发价12元到25元不等,一公斤装的奶精批发价约15元,同样以320毫升杯子为例,至少分别能冲50杯和70杯。批发商介绍,这只是小袋装的成本,如果换成25公斤大袋装的,奶精的成本将更低廉,达到每公斤近13元。   在沈阳中街的一家吸吸吧,记者询问奶茶中是否有奶,销售人员迟疑地说:“如果你想要,也可以加。”“加的是什么?”当记者再追问时,对方就不再回答了。   沈阳一加盟商针对加盟成本时回答,加上塑料杯的成本、人工费及店铺租金,按成本最高计算,一杯珍珠奶茶的毛利最少应在50%以上。   奶茶标准:缺少行业标准,属不明不白消费   记者从管理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国尚没有类似针对珍珠奶茶这样现制现售饮料的质量标准,因此很难实现规范管理。可以说珍珠奶茶这一行业还缺少国家、行业、企业标准。为此在目前的情况下,消费者王纯松建议,是否可以用相关管理条款将其对号入座,否则长期没有行业标准,消费者的消费太不明不白了。   珍珠奶茶夏季热销,从中小学的校门口到商业街的主要路口,都有奶茶的身影,但就是这样一个热销的产品,目前尚无产品标准可言。
  • 鲜奶检出β-内酰胺酶 长期进服易产生超级细菌
    继三聚氰胺之后,老百姓又要从牛奶行业里学习到一个全新的名词了--β-内酰胺酶。   日前,有网友在宁波的论坛里贴出一份"2012年宁波奶制品抽检不合格清单",此份清单实为"宁波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关于2012年宁波市乳制品评价性抽检结果的通报》。其中,有宁波牛奶、新希望、光明和涌优这4个牛奶品牌的标本检出大肠菌群超标或β-内酰胺酶。   那么β-内酰胺酶到底是什么东西?含有β-内酰胺酶的牛奶有什么危害?市民平时又如何做到健康饮用牛奶?   鲜奶检出β-内酰胺酶   去年,宁波市食安办、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委托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对宁波市2012年下半年市场上销售的乳制品进行了评价性抽检。在《关于2012年宁波市乳制品评价性抽检结果的通报》中指出,全年共抽检鲜奶(巴氏杀菌乳)、酸奶、纯奶(超高温灭菌奶)、婴幼儿配方奶粉4个品种乳制品608批次,不合格63批次,合格率89.64%.4个品种中,酸奶、婴幼儿配方奶粉、纯奶的合格率均为100%.乳制品中的不合格样品均是鲜奶 共抽检鲜奶201批次,63批次不合格,合格率为68.66%.   《通报》中指出,鲜奶合格率较低,原因是部分样品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和β-内酰胺酶阳性。63批次不合格鲜奶中,大肠菌群超标41批次、β-内酰胺酶阳性40批次。大肠菌群超标会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危害人体健康安全。而β-内酰胺酶被列入食品中可能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名单,是不能在牛奶中添加的。   检测部门分析,造成鲜奶大肠菌群超标的可能原因包括:生乳在采集、贮存或运输过程中被污染 生产加工过程中消毒杀菌不严 运输、贮存、销售鲜奶过程中冷链断裂导致微生物繁殖。常温下乳制品很容易导致微生物生长,家庭订奶户取奶不及时造成冷链断裂是鲜奶大肠菌群超标的主要原因。   企业质疑检测过程   昨天,宁波牛奶集团在微博上发出声明,当时的抽查是在酷暑时对宁波市整个乳制品市场进行的,在抽检过程中,有可能脱离了2-6℃的保存温度条件而影响了产品的质量。这并不能代表公司2012年全年产品的整体质量。2012年,质监部门共对公司进行鲜奶出厂检验335批次,合格率100%.   针对此次抽检的β-内酰胺酶为阳性,宁波牛奶集团回应称一定为内源性,属于奶牛本身产奶过程带入的,"我们绝对不会添加β-内酰胺酶".   声明中分析,导致鲜奶β-内酰胺酶阳性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源性的即由奶牛体内的耐药菌株产生的 二是为降解牛乳中残留的抗生素而外源性加入的。对内源性β-内酰胺酶的监测方法和判定标准从2009年至今尚无国家标准,也无科学的检验鉴定方法,因此该指标只能作为参考指标,不能直接作为牛奶质量判定标准。而公司的奶源是100%自控化的,无任何中间贩卖环节,自己不会进行添加,那么只可能是内源性的。   杭州新希望双峰乳业有限公司赵总昨天告诉记者,目前还未收到宁波有关部门的通知,但对检测的过程和结果存在疑义。他表示,针对大肠菌群超标的结果,在检测报告的分析中就指出有可能是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冷链断裂的原因。以往的现场抽查都是要用冰块保证牛奶的温度,再送到抽检中心进行检测。"最重要的冷链不能断。"赵总说,2012年,公司对大肠菌群的检测上万多次,都是符合标准的。β-内酰胺酶则是奶牛自己产生的,而且去年,公司对β-内酰胺酶也自检过上千次,都未呈现阳性。赵总表示,由于目前未收到任何通知,公司还是正常进行乳制品的生产。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东区帅经理则表示,对有关部门的抽检从头到尾不清楚,目前总部准备对此事进行核实。   β-内酰胺酶可分解抗生素   在这次检测报告中,大肠菌群超标可以用冷链断裂来解释,而β-内酰胺酶从何而来却没有定论。   浙江大学生物化学研究所所长李永泉告诉记者,β-内酰胺酶是一种细菌所特有的分解抗生素的酶,这种酶能分解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比如青霉素、头孢等都属于β-内酰胺类的抗生素。而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在牛乳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抗生素,用于治疗牛乳腺炎和其他细菌感染性疾病。因此,牛奶中检测出β-内酰胺酶有可能是奶牛体内自身产生的,也有可能是牛奶在加工过程中感染了一些细菌所产生的。   另一种可能就是在加工过程中,人为加入β-内酰胺酶,因为它能分解牛奶中残留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为抗生素打掩护。《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鲜乳中抗生素残留检验》标准中,对青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等抗生素都设定了标准。李永泉说,β-内酰胺酶可以从细菌中进行提炼,这一技术并不复杂。记者在某电子商务网站上看到,有企业在销售β-内酰胺酶,价格在158元到500元不等。   杭州市畜牧兽医局的有关负责人则表示,在对乳制品进行检测时,并未对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而是会对部分抗生素进行检测。该负责人表示,一些企业为了增加牛奶中蛋白的含量就添加三聚氰胺,当然也有为了减少抗生素而添加β-内酰胺酶的可能。   β-内酰胺酶存在一定危害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医药前沿》2012年第17期上有一篇《细菌的耐药性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论文。论文作者于源认为:"自1929年发现青霉素,1940年将其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至今,β-内酰胺类抗生素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为治疗人类感染性疾病起了重要作用。目前,用于临床的各类抗生素近200种,其中仅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就达130多种。然而随着抗生素的应用,细菌的耐药性随之产生,细菌产生耐药性的原因很多,如产生各种各样的酶,水解、钝化相应抗生素 细胞壁通透性下降或排泄力提高 抗生素作用的靶位发生改变等等。但是β-内酰胺酶仍是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   昨天记者还就此采访了浙江大学药理毒理与生化药学研究所所长楼宜嘉,她告诉记者:"微量的β-内酰胺酶对人体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β-内酰胺酶的本质是一种蛋白,摄入体内之后,会被分解,不会长期存在体内。"   李永泉则认为,在偶然的情况下,还是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假设,病人在服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后,再喝下含有β-内酰胺酶的牛奶,那么抗生素的作用就会减弱,从而影响疾病的治疗。"时间久了,临床上将无药可用,即产生所谓的超级细菌。
  • advanced science | 研究发现新型可降解耐高温和低温粘合剂
    作者:李晨 来源:中国科学报可同时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粘合剂的制备及应用。中国农科院供图聚硫辛酸3D打印新材料。中国农科院供图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麻类研究所可降解材料开发与利用团队联合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在环保型可降解粘合剂开发与利用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超分子聚合的方法从小分子出发制备出了一系列粘附性能好,使用范围大的粘合材料,并利用其粘性效果,将其作为3D打印材料。这些超分子聚合物基可降解粘合材料不仅粘附效果高于同类型材料,而且在应用上提供了一种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化学工程杂志》(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和《先进科学》 (advanced science ),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粘合剂在日常生活、医疗卫生、汽车工业、航天航空等领域有着普遍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提升,开发环保型可生物降解粘附材料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现有粘合剂存在粘附效果不佳,特别是在极端环境下效果更差。更重要的是这些粘附材料无法进行增材制造,无法使其应用更广泛。研究人员利用分子识别和超分子聚合的策略合成一系列具有同时耐高低温的粘合剂,这些粘合剂在高温150°C达到了5.18MPa ,在低温-196°C达到了9.52MPa。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80℃至150°C) 成功实现了对粘附行为的实时和定量监测,使用定制设备,可轻松监测粘附持续时间、衰减和失效。这项工作制备了一系列可同时耐高低温的、粘附效果好的粘附材料,同时也为粘附效果的监测提供了新思路。针对以往的粘附材料缺乏进一步增材使用的问题,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天然小分子硫辛酸的热响应开环聚合形成聚硫辛酸,制备了新型粘合剂。基于此粘合剂的时间依赖自增强效应,将其应用在增材制造的热熔沉积3D打印中。通过聚硫辛酸的3D打印,完全实现了不同尺度上的模型形成。3D打印后,聚硫辛酸打印的模型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机械增强的特征。这是由聚硫辛酸和硫辛酸的微观自组装引起的。这项工作实现了微观层面的自组装和宏观层面的自组装有机结合。该研究也为粘合材料的可控制造和机械增强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为下一代功能粘合材料的应用开辟了道路。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16/j.cej.2022.138674https://doi.org/10.1002/advs.202203630授权发明专利:可同时耐高温和耐低温的粘合剂的制备方法ZL202011312658.8
  • 离子色谱法测定鲜奶中的重铬酸根
    重铬酸根(CrO4-)是一种强致癌物,毒性远大于三价铬。铬还是一种致敏源,六价铬有刺激性和腐蚀性,口服可刺激和腐蚀消化道,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血便等 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休克、肝损害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目前在牛奶行业中,由于个别企业存在着向牛奶中添加皮革蛋白粉来提高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而皮革蛋白粉主要来自制革工厂的边角废料,制革边角废料中含有大量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用这种原料生产水解蛋白,重铬酸钾和重铬酸钠自然就被带入产品中,被人体吸收。目前检测牛奶中的重铬酸根大多采用定性的方法,而光谱法仅能测定铬离子的总量,因此使用离子色谱法测定重铬酸根具有重要意义。   附:   英蓝技术是Metrohm最新开发的先进离子色谱技术,其英文为Metrohm Inline Sample Processing (MISP),意思是:分析通道内样品直接进样连续处理的离子色谱分析技术。它将离子色谱的应用和分析功能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真正实现了离子色谱分析由样品制备到分析的全过程连续自动化。   渗析是通过渗析膜把低分子物质从高分子物质中分离出来的方法。最早应用于“血液冲洗”,用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瑞士万通公司研制了专利渗析技术“停止流动渗析”,是样品溶液和接受溶液最终可以达到浓度平衡,渗析率的范围为97%-100%,大大提高了样品分析的准确性。
  • 四川奶农喂奶牛脱霉剂 奶站无法检测黄曲霉毒素
    12月28日,四川洪雅县阳坪村,一名奶农将攒了两天的奶倒入奶瓶准备出售。     12月28日,洪雅县阳坪村,一辆运奶车刚收走一名散户的鲜奶。   牛奶中强致癌物黄曲霉超标的消息,正被公众广泛关注。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日前通报的抽检结果,福建长富纯牛奶(10月8日生产)和蒙牛四川眉山工厂产的纯牛奶(10月18日产),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   事件发生后,饲料被认为是黄曲霉毒素源头,散户被企业列为最大嫌疑。饲料入牛口前是否经过检测?散户的鲜奶又经过怎样的途径到达奶企,有哪些环节可能检出问题?   记者对眉山市洪雅县的散养奶牛状况进行了调查。   何天军是四川眉山市洪雅县阳坪村的一户奶农。   最近,两种品牌的纯牛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的事,被何天军关注。   有20多年养牛经验,何天军知道黄曲霉毒素这个词,还是在一个多月前。当时他从奶站看到传单,提醒说天气潮湿,注意黄曲霉毒素。   洪雅也是西南地区奶源大县。几年来,吸引了新希望、菊乐等奶制品企业进驻。   据洪雅县畜牧局统计,截至今年年底,洪雅县共存栏4.5万头奶牛,年产鲜奶13.55万吨。集中奶牛养殖小区(牧场)27个,存栏1.7万头。其余2.8万头奶牛散养在8000余农户家中,约占总量的62%。   何天军养了3头奶牛。他现在知道,如果牛吃了发霉的饲料,奶就可能被倒掉。   在洪雅县,为了应对黄曲霉毒素,畜牧局推荐奶农喂食脱霉药品。据了解奶牛吃了这种药品后,牛奶不会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   散养牛的三种食物   成品饲料、鲜草和干草,是散养牛的三种食物。畜牧局称禁止喂干草,养牛户则称不知   12月27日,何天军跟其他几名奶农在屋里打麻将,他养的奶牛在路边牛棚里吃草。   何天军所喂奶牛,饲料来源共有3种。一种是长在农地里的鲜草,另一种是从附近饲料厂买来的饲料。除此,还有干草。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在畜牧局的培训中,禁止投喂干草,因潮容易霉变。何天军并不知道这个消息。   鲜草都是现割现喂的。饲料则是一种混合料,袋装出厂,多以玉米、棉粕等为主。   散户的饲料被认为是此次黄曲霉毒素事件的最大怀疑对象。何天军觉得不可思议,他说散户的饲料都是从正规厂家购买的。   东岳镇大安奶站的负责人认为,散户购买的饲料量少,频率大,不可能积存大量饲料。只有牧场才会大批存积草料,加上当地多雨潮湿,容易导致霉变。   何天军说,他的饲料来自两三公里外的洪雅县共发饲料厂。这家工厂就设在阳坪村,很多当地散户都是该厂的客户。   共发饲料厂一名负责人称,每天在当地销售三四十吨饲料。   就全县范围内来说,饲料的选择范围则要大,“有眉山的,也有成都的,用什么的都有。”何天军说,当地有多个饲料代理商。   12月28日,村民王秀均家里,几袋饲料横躺在水泥地上。   按照该县畜牧局的说法,洪雅多雨潮湿,饲料容易发霉变质,因此他们对农户培训期间,要求地面上铺上防水薄膜,饲料离地20公分。   王秀均和何天军说,并未接受过培训,喂了十几、二十年的牛,还是头一遭听说。   阳坪村的几名村民说,畜牧局工作人员几无造访,无论是检查饲料还是技术指导。兽医站的人倒是每年来,给奶牛做防疫。   一个多月前,何天军从奶站拿到一张宣传单,上面说最近天气潮湿,很容易发生黄曲霉毒素,进而使鲜奶超标。“就是让我们多注意,没说啥子。”   何天军说,近日他们才知道黄曲霉毒素这个词,也才开始将注意力转向饲料。  饲料厂近期曾调饲料   几名奶农称,曾接连两三天被查出鲜奶黄曲霉毒素超标,换过饲料后,才恢复正常   王秀均每天都会亲自将鲜奶交到奶站,这是她和附近几家农户十几年来的习惯。   从10月份开始,王秀均等奶农明显感觉牛奶查得很严格。仅黄曲霉毒素一项,便让王秀均家的鲜牛奶接连两天被倒掉。   王秀均怀疑饲料有问题,今年11月初,她找到了共发饲料厂。   “刚开始他们不认账,后来找的人多了。”王秀均说,后来饲料厂出面,找人把接下来几天的鲜奶拉走,他们不知道那批奶的去向,不过最终收到了奶钱。   共发饲料厂经理刘晓强称,他们并没有帮农户卖奶,只是帮着联系奶站,让奶站检测,也必须是合格后才能卖。如果农户拿到了钱,那肯定是合格奶。   据上述几户奶农称,11月初,共发饲料厂专门上门调换了饲料。王秀均家剩余的几袋饲料则被调换了,何天全家拿着旧饲料到厂里换了新的。   洪雅县东岳村的李志军称,共发饲料厂的车曾到他家,问是否要更换饲料。此时,他家的饲料已喂完。   当地一名收奶人称,他听说共发的饲料出了问题。   对此,该厂的刘晓强称,他们换饲料并不一定是饲料出了问题。黄曲霉毒素事件让很多散户产生了恐慌心理,怀疑饲料有问题,奶农要求更换饲料,他们才进行调换,草料换回后即被销毁。他称往年也有调换饲料,属正常现象。   何天全和附近一家奶农称,他们也曾接连两三天被查出鲜奶的黄曲霉毒素超标,换过饲料后,才恢复正常。   王秀均称,调换饲料后,没再检出黄曲霉毒素超标。   何天军没有为奶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而发愁过,他将奶卖给收奶人。   有“关系”的收奶人   一名奶农说,收奶人都是有关系的,“洪雅卖不掉可以卖到雅安,眉山也有”   收奶人在当地已发展成一个行当。近两年,随着几家乳品企业进驻,洪雅县的奶源变得紧俏。何天军估计,收奶人不下百人。   何的妻子说,有收奶人为了争取奶源,前两年曾以高出奶站收购价入户购奶,最近价格和奶站持平或略低一些。   12月28日上午,记者看到一行三人驾驶四轮货车,携带几十个奶桶,挨门收奶。车主称,他的客户有50余家。他说当地收奶的有几十台车(货车)。   何还是坚持一大早挤奶的习惯。挤完奶后,他只需将装满鲜奶的桶拎到家门口。早上七八点钟,总会有一辆收奶车将他的奶收走,记下时间和重量。   何天军可以把奶卖给任何一个收奶人,都是相互熟识的当地人。他并不知道这些奶被卖到哪里。   何天军说,收奶人都是“凭关系吃饭的”,奶一定能卖掉。“他们有关系,洪雅卖不掉可以卖到雅安,眉山也有”。   收奶人欧万兵负责几十个农户。哪个奶站的价钱高,他会把收来的奶送到哪里。   欧万兵说,他们从奶农手中收奶后,差不多等价交给奶站。   但奶农的多少决定他的收入。欧万兵称他的收入并不来自奶农,而是奶站。在检验合格后,他相应获得每公斤一毛五至两毛不等的运费。运费的单价以总量计算,交的多了,钱还会涨。   也有收奶人称,他们交奶的价格要比收价高一些。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据他了解,有一些人受奶农委托送奶到奶站,每人经营三五户,收取一定运费,这样解决了很多年长者、少劳力家庭的麻烦。   他说目前该局共为30辆大型奶罐车办理营运执照,其他的收奶人并不在监管范围内。至于他们的营运证、健康证及操作规范也未纳入管理。   洪雅县畜牧局生鲜牛奶质量管理站站长魏才祥称,以前收散奶的现象比较多,一年要打击几十次。这两年比较少,一旦接到举报,将立刻追查。   付加楷称,如果这些收奶人买进卖出,则是非法经营。这些奶最终交到奶站,如果奶站检验不过关,也不能交易。   奶站不检测黄曲霉   奶站会进行营养成分等基本的检测,但没有检测黄曲霉毒素的能力   洪雅县有28家奶站。魏才祥介绍,其中7个是企业奶站,12个是菊乐乳品公司的收编奶站,9个是合作社的奶站。   多数散户与奶站签有收购协议,奶站集中了散户的牛奶后,交到奶企。   据介绍,收奶后,奶站会做基本的检测,用一个塑料罐先收集一罐奶样。快速检测蛋白、酸度等,检测营养成分是否合格以及是否变质。但这些奶站没有检测黄曲霉毒素的能力。鲜奶送到奶企后进行的检测中,才有此项。   将军乡的将军奶站,签约有约百名散养户,该奶站一名收奶员说,他此前不清楚黄曲霉毒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在检测合格后,小罐奶将被留存3天左右。不同供奶户的奶被倒入大型奶罐,然后被罐车运往奶企。   12月29日,将军奶站一名运奶员称,奶企有快速检测机制。一般20分钟出结果,精密检测差不多4小时能出结果。   该运奶员称,如果检测合格,这些奶将进入加工环节,奶农会收到钱。但如果发现黄曲霉毒素、抗生素等超标,整罐奶将被倒掉,奶农便拿不到钱。   而留在奶站的小罐奶将作为倒查的依据,上面的每个数字编号即代表一个奶农。   魏才祥称,每个奶站都有畜牧局派出的监督员现场督导。他说畜牧局对生鲜奶的监督工作也有难度,有个别养殖场并不配合畜牧局的管理,甚至不允许畜牧人员进场采样。   据魏才祥介绍,生鲜牛奶的生产、储存、管理属于畜牧局,鲜奶进入企业工厂,则属于质监部门管理。   黄曲霉分水岭   收奶人欧万兵说,他从事了10余年收奶工作从未因黄曲霉超标被倒过奶。今年10月后,先后被倒掉8桶   魏才祥介绍,今年3月份,省里抽查的时候,他们才得知黄曲霉毒素是必检项目,才引起重视。   洪雅县畜牧局副局长付加楷称,今年3月份后,他们要求县内的饲料加工厂购进检测设备,对加工饲料进行自检。   共发饲料厂经理刘晓强称,他们的设备购自今年上半年,花了3.9万,今年以来已经检测了七八次。每一次进原料时进行检测,出厂时也会检测。但是由于工作人员技术有限,检查出来的结果不是很准确。每次检测后,还要拿到新希望公司再检。   刘晓强又称,该厂的检测设备中途出了故障,显示屏不显示数据。有段时间是在调换维修设备。   付加楷称,今年10月25日,该县开展了第3次针对性培训。参加人员中,包括饲料厂人员、奶牛小区人员和散户代表等。几次培训中,草料的存放、辨别问题被多次提及。   在四川菊乐食品有限公司贴在奶站的通知中,严禁在奶牛饲喂过程中添加自配料(尤其玉米粉),“因为自配料容易导致鲜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   此前,10月19日,洪雅县畜牧局接到眉山市畜牧局通知,文件为“关于做好生鲜乳中黄曲霉毒素监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文件级别为“秘密”。指出近期受季节性变化影响,奶牛草料霉变可能性大,而禁止销售黄曲霉毒素超标的生鲜乳是国家强制规定。文件强调了黄曲霉毒素上报制度。   付加楷称,这是上级部门第一次发布关于黄曲霉毒素的紧急通知。   收奶人欧万兵说,明显的改变来自10月份以后。他从事了10余年的收奶工作,今年10月前从未有鲜奶因黄曲霉毒素超标被倒掉。10月后,先后被倒掉了8桶奶。   走红的脱霉剂   洪雅县畜牧局说,他们向养牛户推荐了脱霉药物,但不强制购买   洪雅县东岳村村民李志军说,10月份以来,他看到过奶农的鲜奶因不合格被倒掉的情况。   10月份,在奶站交奶时,他听说了一种药。据奶站的人说,奶牛吃了这种药,鲜奶便检不出黄曲霉毒素。他以50元每斤的价格购得,一种棕色的粉末,没有外包装。   记者调查发现,这是脱霉药物。昨日,一名奶农称,“听说是畜牧局让喂的”,他说他买的药物来自奶站。   将军奶站的工作人员称,给牛喂食脱霉药是县畜牧局的要求,该奶站共进了50斤药粉,以每斤35元的价钱“都分下去了”。   在奶站旁边,一家兽药店正在销售“脱霉素”和“脱霉金方”两种药。该药店人员称,近几个月,他们开始销售专治脱霉的药,以前不卖。药主要供给散户和一个养牛场。他听说,现在一些饲料厂和养牛场里开始自己添加脱霉药品了。   李志军及该药店员工称,除了药品经销商、兽药店、奶站,还有一些饲料经销商也在经营脱霉药物。   对于李志军所购买的脱霉药粉,洪雅县畜牧局一名负责人称,这是该县畜牧局向奶农推荐的药物。奶站并不是超范围经营,而是为奶农提供方便。   该负责人称,10月份,一个药品经销商找到他,向他推荐这种药,称对黄曲霉毒素效果好。对方提供了一张“登记许可证”复印件和两张传单。   他还听说一家奶牛小区在使用这种药,遂打电话得到“效果很好”的回复。  他称于是在畜牧局的一次培训会中,便推荐了这种药,不强制购买。   魏才祥说,他们认为,凡是符合标准的脱霉药品,能让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通过,就可以使用。   将军奶站的工作人员称,在奶户饲料中添加了药粉后,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值“从300多下降到了200多”,国家标准的限定值是500(ng/kg)。   12月27日,李志军家中尚有半斤药粉,他至今也不知道这种药叫什么名字,到底是怎么起作用。他说,他和周围的很多奶农都买了这种药。鲜奶在检测中也都顺利过关。
  • 赛默飞隆重推出新一代X-射线检测系统NextGuard(耐佳得)
    &mdash &mdash 旨在满足全球日益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检测标准 中国上海,2013年7月5日&mdash &mdash 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推出新一代X-射线检测系统NextGuard(耐佳得)&trade 。该系统不仅构造精良、便于使用,且具有超高性价比,能够完美应用于食品药品和其他相关领域,旨在助力企业满足全球市场对食品药品等领域污染状况的全面检测需求。 &ldquo 根据客户的反馈,我们发现,X射线系统的保有总成本一般都过于高昂,许多公司因此放弃使用这项技术。&rdquo 赛默飞金属检测和X射线检验产品经理Bob Ries表示,&ldquo 该反馈信息也告诉我们耐用、经济、便于使用的X射线检测系统将带动整个检测产品市场的变革。&rdquo 根据赛默飞的测试,耐佳得能够提供比先前EZx型X射线系统最多高出50%的检测灵敏度。耐佳得系统设计可靠、便于安装且紧凑(长度为1米),同时配有直观的软件。 耐佳得&trade 以性能为导向的功能也取决于不断变化的行业格局。&ldquo X射线检测解决了一系列客户关注的问题,包括不断变化的HACCP标准和一些接受X射线检验的产品的零售商要求。&rdquo Ries补充道。&ldquo 此外,我们发现金属薄膜包装得到越来越多的使用,这种包装会给金属检测仪的检测带来问题。在产品方面,由于产品影响问题,金属检测仪也无法用于检测许多湿润或半冷冻的食品,如奶酪、冰激凌、烘烤食品等。&rdquo 耐佳得&trade 配有通常仅见于高端系统的功能,得以为使用者提供更优质的检测体验。这些功能包括: 多种污染物检测算法,增加检测概率 在设备运行时修改、测试和改变检测参数的功能 质量保证检查模式,操作人员审核自动化和记录保存 多种可选的不同能量的X射线发射源,延长保修成本低 旨在减少&ldquo 盲点&rdquo 的环绕式检测器 内置式因特网远程支持硬件和软件 拆卸便利的传送带,便于快速清洁和维修 检测器诊断功能在需要进行预防性维护措施时发出警报 本机剔除图像保存长达90天 该系列的第一款机型NextGuard C330专为包装产品污染检测而设计,用以补充目前在世界各地工厂中运行的?中高端赛默飞XPERT POWERxX射线检测系统。 欲了解更多有关赛默飞检测产品的信息,请访问:www.thermoscientific.com/productinspection.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 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 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销售额130亿美元,员工约39,000人。主要客户类型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过程控制行业。借助于Thermo Scientific、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trade Lab Services三个首要品牌,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为客户、股东和员工创造价值。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帮助客户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 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有30多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台湾、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超过24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5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北京和上海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400 名经过培训认证的、具有专业资格的工程师提供售后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n
  • 农业部新标准“剑指”牛奶违规添加“还原奶”
    农业部新标准“剑指”牛奶违规添加“还原奶” 来源:新华网 作者:于文静 林晖 核心提示:记者30日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将于2016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修订出台完善了我国复原乳鉴定标准,为监管违规添加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 新华社北京3月30日电(记者林晖、于文静)记者30日从农业部获悉,农业部新修订的《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复原乳的鉴定》标准将于2016年4月1日起实施。该标准的修订出台完善了我国复原乳鉴定标准,为监管违规添加复原乳提供了科学依据。 复原乳又称还原奶,是指把新鲜牛奶经过高温杀菌干燥制成奶粉后,再兑入一定比例的水或者牛奶还原成液态奶的乳制品。通俗地讲,还原奶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作为乳品工业的一种乳原料,奶粉在复原之后至少要再经过一次商业性热杀菌,复原乳制品所经受的热伤害程度总体上强于以生鲜乳为原料的乳产品。 据了解,该标准选取了糠氨酸和乳果糖两种标示物,其中糠氨酸是牛奶热加工过程中出现的副产物,乳果糖是牛奶在加热过程中乳糖发生碱基异构的产物,二者在生乳中含量极低。通过测定生鲜乳、巴氏杀菌乳、UHT灭菌乳(即常温奶)和奶粉中糠氨酸和乳果糖的含量并结合其比值建立模型,可判定巴氏杀菌乳和UHT灭菌乳中是否添加了复原乳。 该标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修订,增加了超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糠氨酸的方法、修改了原有乳果糖的测定方法,有效缩短了检测时间,提高了检测效率。经多家检测机构验证,该标准能够确保检出结果的准确性。天津兰博气相色谱专注食品安全 产品报价:面议  气相色谱领域的第5代机  凭借其超前的设计和优异的性能引领世界GC市场,所有模块使用增强的APCs,全方位提升系统压力与流速稳定性。灵活生成不同的GC配置应对复杂成分的分析。独一无二的高达26阶的升温程序更有利于精准化分离。拥有稳定的进样系统、高灵敏度的检测器,尤其在农残检测中的ECD具有无可比拟的超高检测极限高达10-15,同时创新的超大彩色触屏以及直观友好的色谱数据处理系统使其拥有近乎完美的用户体验,每一部分的倾心设计保证其为用户提供更为可靠、精确的数据。  天津兰博现 诚征省市分销商  招商电话:022-23592982  24小时服务热线:13920418181、400-616-1607
  • 圣元涉嫌修改奶源地信息 官网宣传与年报不同
    8月10日登陆圣元优博官网所见的奶源地为“欧盟纯净牧场”    圣元优博官网内容显示其奶源地为欧盟而非年报中所称的新西兰   继上周末发出公开信坚称奶粉没有问题后,圣元昨日再度强硬回应婴儿“早熟门”事件,宣布起诉凤凰卫视等媒体。而记者昨日致电国家卫生部获悉,将在今日举行的发布会上就此事作出回应。   据记者调查,卷入风波的圣元奶粉奶源地,已从之前宣传的欧盟悄然调整到新西兰,而该国供应商昨日对本报称,新西兰政府是明令禁止加激素的。   检测部门:解释不办个人业务疑云   处于监管位置的卫生部将如何应对圣元事件呢?昨日本报记者致电卫生部,有关人员称已考虑到“在今天进行的例行发布会上,圣元事件会成为媒体关注的问题之一”,届时将会有相关回应。   另一遭舆论讨伐的焦点是,武汉女婴家长称检测部门不接受个人申请,无法检测奶粉中的激素。对此,昨日,一名质检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最近上级部门发文规范检测机构的委托检验行为,对于不是生产企业和监管部门送检的产品,无法证明产品的生产企业的,检验报告上不会标示。也就是说,即使个人拿圣元奶粉去检,报告里生产单位一栏也不能写上“圣元”,或者只能写“标称”。“因为以前就试过有人拿某品牌产品做文章,出具检测报告的机构变得很被动。”该人士说道。   他还表示,目前只有部分激素项目能作检测,比如黄体酮等。有些激素即使是理论上可以检测,但也缺乏检测标准,甚至连标样都没有。而且鉴定时无法判定是人为添加还是本体(奶牛)产生。   境外检测需考虑机构资质   那么消费者能不能把产品拿到境外检测?该人士表示,只要境外机构获得国内的资质认可,出具的报告就会有法律效力,否则是不能向社会公布检测结果的。除非双方协商确定第三方检测机构,不过这种方式也多数只在贸易结算时用到。   供应商:新西兰明令禁加激素   一名畜牧业资深人士昨日表示,由于政府明令禁止,所以新西兰的奶农完全不在饲料中添加激素以提高牛奶产量。   美国可应用生长激素   该人士昨日表示,生长激素在欧盟、新西兰等地方都被禁止了,唯独美国FDA批准应用。“当时FDA审阅了激素生产商文件,未在当中发现问题。”这种激素名为rbGH,FDA科学家认为残留在牛奶中的激素和人体自身拥有的激素含量比起来是微不足道的。“这种激素属于蛋白质型,当被人食用后就基本没用。”这名人士说。   未有针对婴儿的研究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不少专家都认为配方奶粉和导致早熟之间仍未有一个定论。上述人士告诉记者,目前未有足够证据断定牛奶中的激素会不会导致性早熟,因缺乏大规模临床案例,也没有针对婴儿的报告。   圣元最新声明   公司已经委托律师事务所起诉凤凰卫视,指控香港凤凰卫视“断章取义,编造奶粉导致性早熟的谎言,扰乱社会视听,蒙骗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抹黑中国著名品牌公司,严重干扰企业正常经营,是这次激素风波的始作俑者。”   奶源地官网和年报不一致   有专家表示,因为厂家故意添加激素毫无用处,因此不排除激素可能是在奶源中就有所残留。那么圣元的奶源地是哪里?记者发现,圣元本身的介绍也存在前后不一的情况。   据圣元“优博”奶粉的官网刊登,当中宣传“精选来自欧盟纯净牧场的优质奶源”。不过,当本报翻阅圣元在美国发布的年报,却发现已悄然改为进口自新西兰。圣元在风险提示中警告,对于海外采购的原料不一定能做到像自己工厂那种程度的质量控制。
  • 德国耐驰西安技术研讨会圆满结束
    10月12日,德国耐驰公司在13朝古都西安举办热分析技术研讨会,来自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航天43所、西航公司等多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51名科研人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会场上气氛热烈,与会者与耐驰公司的技术专家曾智强博士热烈讨论了有关热分析方面的技术问题,会议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耐驰公司在西安的热分析用户众多,并且很多用户是做航空航天方面的研究,这些客户对仪器的测试要求非常苛刻,在某些方面代表了目前测试的最高要求,耐驰公司的仪器都可以很好的满足,从另外一个方面也反映了耐驰仪器的性能和品质。此次会议主题以高温仪器为主,同时介绍了耐驰仪器的最新进展。耐驰公司不但能够全线提供热分析仪器,而且近几年在仪器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新近又推出一系列新款仪器,F3系列的同步热分析仪,差示扫描量热仪、热机械分析仪等。同时在绝热量热领域也有新品推出,绝热量热仪(ARC244、ARC254和APTAC264),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灵活配置不同的模块,该仪器非常适用于工业安全领域,可以测量放热化学反应的热量和压力,帮助研究者掌握过程安全的关键因素,实现制造、运输、贮运等方面的安全评估,应用领域涵盖化工、医药、能源(电池、煤炭、石油)、军工(爆炸物)等。 会议就客户经常碰到的技术难题做了现场解答,并提供给客户详实的应用实例,对于新仪器应用方面客户感兴趣的问题,耐驰的技术专家也给予了全面的解答,会议内容充实,讲解仔细,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肯定,会议在愉快的气氛中顺利结束。 耐驰下一站将移师天津,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热分析方面的技术问题,欢迎您参加耐驰的热分析技术研讨会,或者登录耐驰的网站:www.netzsch.cn。
  • 光明鲜奶再爆不合格,大肠杆菌超标千万倍
    2月28日消息称,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管局2月26日公布的乳制品抽检结果显示,该市去年下半年抽检的201批次鲜奶有63批次不合格,涉及光明、宁波、涌优、一鸣、新希望双峰等5个品牌,其中光明鲜奶产品共被抽检71批次,有21批次经检不合格,合格率为70.42%。   抽检结果显示,光明旗下的200毫升和500毫升盒装优倍高品质鲜牛奶分别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菌群超标,而浙江杭江牛奶公司乳品厂生产的200毫升盒装和220毫升瓶装光明鲜牛奶也分别检出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杆菌超标。此外,上海乳品四厂有限公司生产的220毫升瓶装鲜牛奶,还同时存在β-内酰胺酶阳性及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   大肠杆菌超标千万倍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牛奶又闹安全问题了,昨天(27日),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公布了一份2012年下半年全市乳制品的抽检结果。报告显示:鲜奶合格率不到7成,只有68.66%,大肠杆菌最高超标1000万倍。   最令人震惊的不是检测结果,而是在结果发布之后,宁波市质监局和涉事的牛奶公司却称不存在质量问题。为何,身负监管责任的质监局和食品药品监督局“唱了反调”?宁波的市民糊涂了,到底该相信谁?这奶到底还能不能喝?   昨天一整天,宁波市民蒋女士的心情只能用“特别气愤”四个字来形容。他们家喝宁波牛奶集团的鲜奶已经5年了。当时因为听说外地奶不放心,所以才特地定了本地产的牛奶,而且还是宁波牛奶集团特别推出的有机奶——涌优牛奶。谁知道,在这次食药局公布的检测中,涌优奶的问题最为突出。一想到自己平常喝的奶里含有那么多的大肠杆菌,蒋女士顿时觉得一阵恶心。   蒋女士:第一反应就是很恶心,因为我已经喝下去很多了呀。我就觉得那一灌就是一罐细菌一罐大肠杆菌,实在喝不下去,都扔了,两罐都扔了。然后退订了。我姐姐退订了,我妹妹也退订了。   引发牛奶退订潮的是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公布的一份全市乳制品评价抽检结果。在这份文号为甬食安办【2013】9号文件里,通报了去年的乳制品抽检结果。报告显示:鲜牛奶合格率普遍较低,为68.66%,其中玻璃瓶装鲜奶合格率仅为14.81%,不合格原因是部分样品被检出大肠菌群超标和β-内酰胺酶阳性也就是俗称的抗生素残留。涉及品牌有涌优、宁波和光明。而涌优和宁波两个品牌均为宁波牛奶集团所有,宁波市有60万人次在饮用宁波牛奶。整份报告连续用了多个“问题很严重”这样的词语来下结论,并在”大肠菌群最高标值超过标准限量值1000万倍”这句话后面加了感叹号。   这份报告究竟是怎么出炉的?记者随后联系上了宁波市食品药品监督局食品处的负责人,不过对方告诉记者:这只是一份评价性检测结果,是用来做提醒用的。   负责人:抽样有两种,一种是监督性抽样,一种是评价性抽样。我们这是评价性抽样,本身就是不定期的对一些产品进行抽检,然后到年底的时候进行一个综合性分析,作为一个监管性消费提醒,不能作为一个执法依据的。我们不是监管部门,是质监局在管。   不过,对于食品药品监督局的这份检测结果,宁波市质监局副局长朱学峰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肯定的说:宁波牛奶的质量没有问题:   朱学峰:从我们监管角度,宁波牛奶合格率还是很高的。我们也是按照国务院要求按照六天啊七天啊这样的周期在检的,检下来的情况都是比较好的。食药局它可能从一个评价性的角度,是从居民家里抽。这里面情况就比较多了。我们是在企业的冷库里抽检,也就是厂门这一块。   宁波市质监局认为,食品药品监督局是从居民家中取样,不少居民没有及时把牛奶进行冷藏从而导致了细菌超标。而宁波牛奶集团随后发布的一份声明里,也把责任推到了奶箱上,认为是居民没有按规定温度保存造成的。该集团副总经理廉立伟甚至对记者喊起了冤:   廉立伟:它说宁波奶都是不好的,都不要喝,那我们其他人也都在喝啊,你想想要是不合格率那么大,那宁波所有的医院是不是都住得满啊。   廉立伟不仅对产品质量喊冤,还坚持说检测结果不全是宁波牛奶一家的事,而是整个宁波乳制品市场的问题。他说他甚至之前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检测结果。   廉立伟:官方也没说全是我们,它说是我们了?它说它是对全年的整个市场的乳制品进行评价性抽查,鲜牛奶合格率普遍较低,为68.66%。这里没说我们。   记者:那食药局不是过来告诉你们结果了吗?   廉立伟:它过来告诉我们就是我们的结果啊?它没说啊。那都不是我们的结果,这里面要说清楚的。   不过,宁波牛奶集团冤不冤,看数字就知道了。报告显示:涌优、宁波、光明三个品牌鲜奶的合格率是68.66%,但同属宁波牛奶集团的涌优、宁波两个品牌的合格率却分别只有64.26%和67.17%,也就是说都低于平均合格率。   然而,面对这样的数字和事实,企业喊冤,药监和质监两个政府部门给出两个截然不同的结果。身为消费者,究竟应该相信谁呢?市民蒋女士表示,她有点晕:   蒋女士:你说那个小房子奶,它包装如果是合格的,中间到底怎么会出问题,又没破。它如果裸露的可能有问题,又没有裸露没有拆封过,我不知道为什么有问题。   在公布检测结果后,除了宁波牛奶公司做出了一份把责任归于市民贮存不当的说明外,其他政府部门也没有举行相关的新闻发布会。宁波的消费者这下真的有点懵了:我们到底应该相信谁呢?
  • 新西兰乳品陷“双氰胺门” 国产品牌奶源说不清
    中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 目前进口的新西兰乳制品占到了全进口婴幼儿食品的40%左右   事实上,中国市场上的新西兰奶源奶粉,并不仅仅只有可瑞康等新西兰奶粉品牌,光明旗下的培儿贝瑞奶粉等多个国产品牌也同样是“新西兰奶源”。   新西兰官方近日证实,恒天然集团乳制品检测出双氰胺(DCD)残留。尽管据称这些残留物不会影响食品安全或导致健康问题,但由于市面上多个“洋奶粉”品牌对奶源标注含糊不清,用“100%进口”的标注模糊奶粉“血统”,还是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专家指出,应尽快填补双氰胺的标准,让消费者放心。   乳业巨头陷入“双氰胺门”   新西兰第一产业部官员25日证实,在新西兰出产的小部分牛奶和奶粉中检测出少量双氰胺化学残留物,但这些残留物不会影响食品安全或导致健康问题。   针对新西兰部分奶粉中被检出双氰胺化学残留物的情况,国家质检总局已紧急与新西兰相关部门取得了联系,要求对方尽快提供详细信息,包括奶粉中检出双氰胺物质的含量,涉及的奶粉具体品牌、产地、批次等具体情况。   据了解,乳制品是新西兰的主要出口商品,其95%的乳制品用于出口,中国是新西兰乳制品最大的出口市场。目前中国市场上进口的新西兰大包奶(包括脱脂奶粉、全脂奶粉)占到了中国总进口量的80%,而新西兰乳制品占到了中国全进口婴幼儿食品的40%左右。   知名品牌奶源“说不清”   专家指出,目前乳制品中的双氰胺尚没有国际限量标准。而新西兰作为乳制品的出口大国,向中国出口奶粉的除了新西兰本土的乳制品品牌外,更多的则是以新西兰为奶源地的众多“洋奶粉”和国产品牌。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乳业分析师宋亮表示,新西兰奶粉主要出口到海外作为奶粉制造商和供应商的原料粉来源。由于新西兰奶粉主要作为原料奶,全球60%的奶制品企业和乳品供应商采用新西兰奶源的奶粉。   事实上,中国市场上的新西兰奶源奶粉,并不仅仅只有可瑞康等新西兰奶粉品牌,光明旗下的培儿贝瑞奶粉等多个国产品牌也同样是“新西兰奶源”。另一些“洋奶粉”则只对产品标称为“全进口”、“进口奶源”,对奶粉的具体“血统”更是多以含糊带过。比如,雅培0到12个月金装喜康宝婴儿配方奶粉,原料奶是“100%新西兰、美国、欧洲优质奶源”。   美赞臣客服人员表示,中国市场上销售的婴幼儿奶粉产地包括新西兰、澳大利亚、荷兰等多国,对哪些奶粉产于新西兰则含糊带过,表示“消费者个人无法区分”,“如果消费者由此感到担心也是个人的自我选择”。   “洋奶粉”安全关难过   恒天然集团并不是第一个栽在安全关的乳制品企业。近年来,包括美赞臣“金属门”、日产奶粉“缺碘门”在内的“洋奶粉”安全负面事件层出不穷。   国家质检总局从2011年7月到2012年8月公布的每月进境不合格食品名单上,先后有34个批次超过270吨不合格进口奶粉被销毁或退货,其中以婴幼儿奶粉居多。记者发现,包括德国产的“泓乐”、新西兰产的“可益多”、澳大利亚的“亨氏”在内的多个品牌产品均“黑榜有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