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活性艳红

仪器信息网活性艳红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活性艳红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活性艳红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活性艳红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活性艳红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活性艳红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活性艳红相关的解决方案。

活性艳红相关的资讯

  • 王颜红:用分析仪器检测出人生的分量
    她以女性特有的秉赋,精心呵护、培养团队,一丝不苟为各个科研团队和中小企业提供检测服务,攻克农产品检测技术难关,保障&ldquo 舌尖上的安全&rdquo ,情系检测工作二十四年,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她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王颜红。1986年7月,王颜红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应用化学系,分配到辽宁省地质实验研究所从事地球化学工作,1990年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检测中心工作至今,现担任检测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环境、食品中重金属及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研究及风险评估工作。   艰难起步,以仁爱之心呵护培养团队   2002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体制改革大量裁减人员,检测中心只剩下包括王颜红在内的三人,然而随着研究所科研项目的增加和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重视,检测需求却成倍提升,政府、企业的检测技术服务也在不断增加,中心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身为中心主任的王颜红常常夜不能寐,辗转反侧。她立足于生态所的科研需求,着眼于国家食品安全发展的大趋势,积极与所领导沟通,制定中心发展规划,申请人员编制,广纳贤才迅速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技术队伍&mdash &mdash 其中百分之七十是女孩,她们有的是从王颜红门下研究生毕业,有的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本科生。王颜红以女性特有的细心、耐心和人文关怀,从管理体系建设、技术培训、实验室环境改造、检测技术研究等方面培养、锻炼着这支年轻的队伍,从婚姻、住房和个人的进一步深造发展为她们搭桥、铺路,呵护着这群娃娃兵。她反反复复勉励大家:&ldquo 年轻人要有冲劲,出点格,偶尔犯错误没什么,千万不要迈不开步。&rdquo   而今,检测中心培养出了多名专家型技术人才,一支技术过硬、管理出色、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也已形成。依靠这支队伍,检测中心先后获得了绿色食品(环境)定点检测机构、无公害农产品定点检测机构、有机食品定点检测机构、地理标志产品定点检测机构、沈阳市食品安全检测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因子风险评估实验室(沈阳)等资质,在辽宁省乃至全国的检测行业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获得了辽宁省直属机关团工委&ldquo 青年文明号&rdquo 、辽宁省直属机关&ldquo 三八红旗集体&rdquo 、省总工会&ldquo 五一巾帼先进集体&rdquo 和辽宁省&ldquo 三八红旗集体&rdquo 等荣誉称号。   专注检测,孜孜以求做好科研的&ldquo 后勤兵&rdquo   检测中心作为生态所大型科研仪器的集中技术服务部门,每天承担着大量所内科研人员和研究生的检测服务任务。在王颜红的带领下,针对检测的需求特点,将仪器设备重新整合,组建了无机、有机和同位素分析服务平台,并每年定期举办有针对性的仪器原理与操作培训班,使检测效率大大提高。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检测方法不断更新,王颜红又组建了检测中心项目组,瞄准国际前沿检测技术,持续开展检测技术研发,累计开发检测技术30余项,多项技术在检测实践中得到了应用,检测效率进一步提升。建立的元素形态分析、组学分析和同位素溯源等技术,为国家科技支撑项目、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为更好地调配资源,王颜红负责建立了中科院所级服务中心的管理平台,完善了各项制度、管理措施。通过每周定期检查网上记录,每个月公布运行情况,及时准确地填报生态所大型仪器的运行数据。为争取财政部的中央级科学事业单位修缮购置专项,王颜红从全所整体利益和需求出发,设计和规划了&ldquo 十二五&rdquo 生态所仪器装备购置计划,围绕现有仪器与科研需求之间的矛盾、仪器的功能定位,完成了项目申报书的编制和申报,使得4000余万元的仪器修购计划得以落实,保证了生态所科研用仪器的先进性。   心怀社会,以责任感谋求&ldquo 舌尖上的安全&rdquo   在食品安全质量检测方面,王颜红殚精竭虑,既是给相关企业提供数据让厂家安心,更是为社会、为公共安全操心。2008年我国奶粉污染事件爆发,各地奶粉样品蜂拥而至。王颜红放弃了节假日,带领检测中心在第一时间建立了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第一批通过了国家的能力验证;24小时不停机,轮流倒班保证检测按时完成。   地沟油、瘦肉精及工业明胶等问题的不断出现让王颜红陷入沉思。光靠检测还不能完全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通过科研的积累提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防治措施。她多次主持、参与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科学院项目、农业部专项、省市地方科技项目,建立了农产品检测技术和风险评估关键技术,为实现绿色农业生产、进而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科学依据,形成了特有的食品安全控制技术和违禁添加物的筛查方法,解决了监督检查和企业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的技术难题。与比利时根特大学组建了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联合实验室,引进、吸收欧洲先进技术,为我国检测标准的制定提供了科学的手段。主持研发了水质速测仪、食品安全速测系统及配套试剂,为汶川大地震后灾区水质监测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手段。   经过近10年科研成果的积累,获得2013年度农业部丰收奖二等奖、2014年度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了《农产品安全生产原理与技术》等2部专著,编制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绿色食品荞麦》、《绿色食品方便主食品》和《土壤中乙草胺、丁草胺残留量的测定》等行业和地方标准13项。发表文章50余篇,专利8项。   情系检测,一组组数据凸显不平凡的贡献   王颜红领导的检测中心一直秉承&ldquo 客户第一&rdquo 的服务宗旨,处处为客户着想,细致周到地为外地客户买好车票,亲自送上车,耐心通俗地给农民解释。&ldquo 客户第一&rdquo 首先是要保证检测的质量,&ldquo 价格可以商量,质量不能打折&rdquo &mdash &mdash 这句话成了王颜红的座右铭。   她领导团队承担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等的监督检测,累计为社会提供分析数据30余万个;率先提出以县为单位的绿色食品基地环境监测、评价与规划,完成辽宁省38个县区的环境评价项目,监测面积累计达6000余万亩,为全省农业结构布局和调整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报告;针对省市县及企业不同层次检测机构的现状和需求,开展实验室建设及检测技术培训。五年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理论和实际操作培训,已累计为全国培训检测技术人员1100余人次,推动了辽宁省检测体系建设,为食品安全监督和企业自律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面对让全国老百姓痛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她清醒地认识到:确实有不法商家利欲熏心,但大多数生产企业还是有责任感的,他们积极送样检测就是担心产品里有毒有害的物质超标。通过承担国家省市相关科研项目,针对辽宁省设施蔬菜的特点,她的团队研究发现了设施蔬菜农药残留间隔期不足的问题,及时向相关监督部门提交咨询报告;倡导12家技术力量强的单位企业成立了沈阳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针对辽宁省各市、县检测机构普遍存在的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员实验能力低、质量管理不严格等问题,采用重点突出、逐步推进的方式,协助辽宁省农委在省内各市建立了市县级质检中心,其中20个市县级农产品质检站已通过省级验收。通过不断努力,又积极争取到辽宁省绿色农产品检测服务平台、绿色农业沈阳研究中心、辽宁省中小企业服务平台、辽宁省土肥站有机肥检测站、辽宁省商检备案实验室等多项资质,为社会服务创造了技术条件。   为了维护社会的公信、保证食品的安全,王颜红以其柔弱的身躯带领团队用分析仪器检测出了无数个数据,同时也检测出了人生沉甸甸的分量。
  • 辉光放电光谱技术受青睐 市场前景可瞻——访HORIBA辉光放电光谱仪应用支持工程师武艳红及汕头大学王江勇教授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1968年,W.R.Grimm(格里姆)推出了辉光放电光源,很快发展为辉光放电光谱(GD-OES)和表面分析技术,用于材料及镀层金属的逐层分析 1978年,出现了第一台商品化仪器 20世纪90年代,GD-OES在表面分析领域上得到迅速发展......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与其它表面分析技术相比,辉光放电光谱仪在深度剖析材料的表面和深度时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它的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无需超高真空部件,并且维护成本低。鉴于此,辉光放电光谱仪受到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关注,其应用领域也不仅仅限于最初的钢铁行业,可分析的材料越来越广泛。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那么,辉光放电光谱仪目前的技术水平和市场情况怎么样?用户的实际反馈情况如何?为了深入了解辉光放电光谱仪的技术及市场概况,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HORIBA辉光放电光谱仪应用支持工程师武艳红及汕头大学王江勇教授。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辉光放电光谱仪中国市场需求量逐年提升 /strong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177px height: 246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750dd2b6-0440-4ffc-8f38-83060d85a331.jpg" width=" 177"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46"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HORIBA辉光放电光谱仪应用支持工程师武艳红 /strong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从行业发展角度分析,辉光放电光谱仪目前的技术水平如何?有哪些新的技术亟待推出或者有哪些技术瓶颈亟待突破? /strong /p p    strong 武艳红: /strong 目前,辉光放电光谱仪已经是一类成熟的表面分析设备,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中。辉光放电光谱技术是有损分析技术,在分析后会在表面留有一个溅射坑,但溅射坑使得分析更加深入,检出限更好,当然样品不可回收也是它的主要缺点。不过,如果对内部结构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利用这个溅射坑为其他表面分析设备服务,比如样品剥蚀完后还可以用扫描电镜观测袒露出来的内部表面结构,或是与XPS联合使用获得镀层结构、元素、分子等方面的信息。此外,辉光放电光谱仪目前在定量方面仍受限于国际标准样品的种类及数量,无法为新型镀层材料做定量曲线,尤其是新型材料还处于定性分析阶段,或实验室自行制备参比样品进行定量。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您认为辉光放电光谱仪未来的市场需求情况怎么样? /strong /p p    strong 王江勇: /strong 目前辉光放电光谱仪主要应用于工业界,比如,钢铁及半导体等行业,相信今后随着相关理论工作进一步地跟进与完善,辉光放电光谱仪不仅会拓宽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范围,而且也将逐渐被学术界所接受,更多地应用于表面、薄膜、涂层科学研究,所以,可以肯定辉光放电光谱仪未来市场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2.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9b4addd0-8eee-4b0b-afed-fbb63472c775.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汕头大学 王江勇教授 /strong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为什么会选择购置辉光放电光谱仪?主要是基于哪方面的科研需求? /strong /p p    strong 王江勇: /strong 实验室选择购置辉光放电光谱仪主要有以下原因:深度分辨率较高,溅射速度快 较其它深度剖析设备价格低 完善现有的深度剖析定量分析理论模型 薄膜相变及功能多层膜成分的表征需求等。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贵实验室采购的辉光放电光谱仪的配置情况如何?目前的使用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 /strong /p p    strong 王江勇: /strong 我们实验室于2016年购置的HORIBA GD-Profiler 2辉光放电光谱仪, 配有47个谱线通道,并配有一个可进行扫描的单色通道,可以说是目前配置最为完备的辉光放电光谱仪,原则上可以测量所有元素的辉光激发光谱。另外,该谱仪还配备了去年开发出来的新附件-微分干涉测厚仪(DIP),可进行溅射坑深度的实时测量。 /p p   该仪器目前使用良好,几乎每天都有使用。在成果方面,从理论上定量分析了溅射坑形貌对深度分辨率的影响 实验上,对各种基底材料(包括有机材料)最佳的深度剖析条件进行了探索,以确保高分辨率深度剖析的测量。总体来说,目前已对纳米级的金属-金属、氧化物、功能多层膜等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深度剖析测量。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为什么会选择HORIBA的辉光放电光谱仪? /strong /p p    strong 王江勇: /strong 选择HORIBA的辉光放电光谱仪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产品技术比较成熟,性价比高,售后团队强大等。 /p p   从仪器技术的角度,HORIBA的辉光放电光谱仪的射频光源可以适用于导体、半导体及非导体材料,应用面广,符合实验室多类型材料分析的需求 全自动脉冲分析模式对于玻璃衬底样品、热敏感样品或脆性样品的分析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抑制元素在分析过程中的元素层间扩散或样品受热下非期望性变化 深度分辨率高,样品剥蚀坑底部更加平整,有效支撑理论计算和模型建立 此外,HORIBA的辉光放电光谱仪还有多项专利技术为仪器性能改善、实际分析带来益处。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多项专利技术 HORIBA辉光放电光谱仪优势明显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3.jpg" style=" width: 300px height: 357px "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8/insimg/142d7c83-5317-4315-aeb8-ffdf91597c79.jpg" width=" 30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57" border=" 0" /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HORIBA在辉光放电光谱仪方面的研发历史?目前主推的仪器类型? /strong /p p strong   武艳红: /strong 1984年HORIBA拥有了辉光放电光谱仪产线,从此踏上了辉光放电光谱仪不断改进、创新研发之路。。在过去的三十年间,HORIBA应用了17项专利技术以提高其性能,如高动态检测器、全自动脉冲式射频源、polyscan技术、超快速溅射、微分干涉测厚系统(DIP)等。现在辉光放电光谱仪可以分析含量ppm级以上元素随镀层深度的变化,深度分辨率小于1nm,可测深度200um。目前主推的仪器型号为GD-Profiler 2,最新技术有DIP深度测试附件等。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HORIBA的辉光放电光谱仪器相比同类产品有哪些优势? /strong /p p strong   武艳红: /strong 相对于其它表面分析技术如SIMS、XPS、俄歇、能谱仪等,辉光放电光谱仪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且无需超高真空(UHV),良好的深度分辨率还可为扫描电镜剥蚀制备样品。 /p p   在同类竞争产品中,HORIBA的辉光放电光谱仪在光谱分辨率相同的情况下,能减小设备的焦长,可提高仪器的稳定性和光通量 采用两个真空泵维持辉光灯的气氛的稳定性,使其深度分辨率低于1nm HDD高动态检测器的线性动态范围可达10^9,当样品浓度从无到100%变化时不会饱和溢出,且无需手动设置电压 HORIBA作为全球光栅领导者,可根据设备特性改良光栅使其光谱分辨率和光谱响应达到当前最佳水平。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HORIBA辉光放电光谱仪在中国的用户情况? /strong /p p strong   武艳红: /strong HORIBA辉光放电光谱仪目前主要应用于渗氮渗碳、镀锌钢板、LED芯片、太阳能光伏、金属镀层、半导体器件、彩涂板、微弧氧化陶瓷、表面处理等领域。中国对辉光放电光谱仪的接触历史比较短,客户主要集中于钢铁行业、高校研究所和半导体公司。代表客户如鞍钢、武钢、汕头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原子能研究所、LED公司等。 /p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针对辉光放电光谱仪,HORIBA在市场方面的推广重点在哪里? /strong /p p strong   武艳红: /strong 从近年来用户的关注可以看出,目前主要的问题还是如何快速的让更多科研院所、半导体公司了解该技术。HORIBA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市场费用,用于技术交流会、会议赞助、网络讲堂、线下光谱学堂等,以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熟知辉光放电技术,并通过这个技术将自己的研究推向更高。 /p p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后记: /span /strong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今年8月份,由汕头大学等单位协办的“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821/227131.shtml" target=" _blank" 2017年全国表面分析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 /a ”于8月10日-13日在在汕头大学召开。本届学术会议旨在推动我国表面分析科学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促进国内外表面分析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探讨表面分析技术与其它学科的共同发展,进一步拓展表面分析技术的应用领域。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约130多人,创历届之最,云集了国内外学术界的专业人士,除了来自国内的代表外,还有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匈牙利、西班牙、新加坡及南非等的国外代表。 /span /p p span style=" 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 SimKai "   大会开幕式由汕头大学王江涌教授主持,会议组织安排的六个大会报告既是各位专家对自己研究成果的精彩总结、也是对国内外近年来表面分析科学及其应用技术的高度概括,对广大年轻人的表面分析科学及其应用技术学习、成长和进一步凝练方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大会报告更是令大家开拓了新的视野。 /span /p
  • 单细胞拉曼结合靶向宏基因组揭示土壤活性抗生素耐药组
    抗生素耐药性(AMR)在人类、环境和动植物间的传播,加剧全球“One Health”的负担。土壤是“One Health”的关键环节之一,所携带的抗生素耐药性可通过食物链等方式转移至人类而带来健康威胁。土壤中栖息着地球上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其中活性耐药菌在驱动土壤耐药性传播中具有关键作用。然而,由于高达99%的土壤微生物不可培养,针对土壤原位活性耐药菌的探索较少,土壤中抗生素耐药性风险的研究面临挑战,阻碍了AMR环境行为及阻控策略的发展。  虽然分子生物学技术提升了我们对土壤微生物组和抗性组的认识,但基因信息仅反映耐药潜力而非耐药表型,且不能区分胞外、死亡或休眠菌的DNA,因此难以解析具体发挥作用的耐药微生物,影响AMR健康风险的精确评估。基于培养的方法仅能关注少数可培养的指示菌,忽视了土壤中大量未培养菌的贡献。因此,亟需开发合适的技术手段,从表型和基因型两个层面全面解析土壤中重要的活性耐药菌。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朱永官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上,发表了题为Active antibiotic resistome in soils unraveled by single-cell isotope probing and targeted metagenomics的论文。该研究通过发展单细胞拉曼-稳定同位素标记和靶向宏基因组联用技术,示踪了土壤原位活性抗生素耐药菌,量化了其表型耐药水平,并结合单细胞靶向分选与测序揭示了土壤高活性耐药菌的抗性组和移动组。朱永官团队长期致力于环境耐药性研究,并在“One Health”的背景下提出监测和防控抗生素耐药风险的方法理论框架。  该研究利用单细胞拉曼-重水同位素标记技术,针对土壤的复杂性以及对抗生素有效性的影响,通过优化抗生素剂量、孵育时间、采谱深度,建立了准确示踪土壤活性耐药菌的单细胞方法与判别标准,利用土壤原位环境的多种已知抗性菌和敏感菌,对方法在不同土壤和不同机制抗生素的普适性和准确性进行交互验证,将方法从简单的临床耐药菌的研究拓展至包含大量未培养菌的复杂土壤环境。  利用该方法,研究在单细胞水平和表型层面克服培养限制,直接示踪和定量了土壤原位活性耐药菌的丰度和活性水平,揭示了人类活动(如农业耕种和污染排放)显著增加土壤的表型耐药水平。由于高代谢活性耐药菌对AMR环境传播的重要作用,研究进一步提出将表型耐药水平作为环境AMR风险评价的新指标,改进了长期以来AMR风险评价仅有基因信息而无耐药表型信息的境况。  该研究针对拉曼技术识别具有潜在健康风险的高度活跃土壤耐药菌,利用单细胞分选与靶向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鉴定出多数高表型耐药菌属于之前难以研究的未培养菌以及一株新型的抗生素抗性病原菌,证明了土壤未培养菌是AMR的重要宿主。科研团队在单细胞水平破译了活性耐药菌携带的抗性基因、毒力因子、可移动遗传元件(包括质粒、插入序列和前噬菌体)。该工作将多种抗生素耐药表型和多种基因型关联,为剖析环境中大量未培养耐药菌提供了崭新的方法。  该工作发展的单细胞拉曼结合靶向宏基因组的方法,为复杂环境耐药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深化了科学家对土壤活性抗生素耐药性的认知。该方法可广泛用于其他生态系统,并对在“One Health”框架下推进环境耐药性的风险评估与制定防控策略具有重要价值。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面上项目,以及中科院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计划“从0到1”原始创新项目的支持。
  • 欧盟延长7种农药活性物质的使用期限
    8月8日,欧盟发布委员会实施条例(EU)NO762/2013,修改条例(EU)NO540/2011附件A部分,延长了毒死蜱(chlorpyrifos)、甲基毒死蜱(chlorpyrifos-methyl)、代森锰锌(mancozeb)、代森锰(maneb)、二甲四氯(MCPA)、二甲四氯丁酸(MCPB)、代森联(metiram) 7种农药活性物质的使用期限。   • 二甲四氯、二甲四氯丁酸的使用期限延长到2017年10月31日   • 毒死蜱、甲基毒死蜱、代森锰锌、代森锰及代森联5种活性物质的使用期限延长到2018年1月31日。   法规自公布20日起生效。
  • "凤凰"号火星探测新发现:火星土壤可能有害
    东方网8月6日消息:“凤凰”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水和冰的消息令人惊喜,但目前它又传来不好的消息:在火星土壤样本中发现了一种对生命有害的物质。   据美国媒体8月5日报道,亚利桑那大学的首席科学家彼得史密斯4日发表声明指出:第一次实验结果显示火星土壤与地球类似,但是经过进一步的检验发现了火星土壤成分中与地球土壤不同的方面。“凤凰”号将火星土壤样本和地球水放在烧杯中搅拌,并通过24个烧杯内置传感器检测土壤的pH值,寻找各种矿物质的痕迹。第一次检测结果显示火星土壤呈弱碱性,含有生命必需的镁、钠和氯化钾等成分,但第二次检验就发现了高活性的高氯酸盐。   高氯酸盐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是火箭固体燃料的主要成分,烟花爆竹和其他爆炸物中也有它。目前,还不清楚火星上高氯酸盐的成因和含量。美国宇航局正在调查高氯酸盐是否是由凤凰 ”号着陆前的外来污染所致。“凤凰”号的动力系统燃料是联氨,而非高氯酸盐。   这次发现需要进一步证实,因为“凤凰”号的另一个仪器8月3日在对土壤样本进行烘烤试验时并没有发现高氯酸盐的踪影。   不过,美国布朗大学地质学家约翰马斯特德认为,在得到所有数据前,断言火星土壤能够支持生命存在还为时尚早。   “凤凰”号于今年5月25日登陆红色火星,已经成功地证实了火星北极冰的存在,现在它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火星环境是否能够支持原始生命形成,美国宇航局已经将“凤凰”号3个月的任务延长了5周。
  • 地质地球所火星研究团队关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最新研究成果发表
    9月26日,中科院地质地球所火星研究团队召开“祝融号巡视雷达揭秘火星浅表结构”媒体解读会,解读“天问一号”火星探测最新研究成果。   2021年5月15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在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开启巡视探测工作。乌托邦平原是火星最大的撞击盆地,曾经可能是一个古海洋,预示着火星早期可能存在过宜居环境。这里的地质如何演化?现今具有怎样的地下结构?地下是否存在水或冰?我所联合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和北京大学,利用“祝融号”获得的第一手科学探测数据分析结果,通过最新《自然》论文,报道了围绕这些重要科学问题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研究表明,“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火表数米厚的风化层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层序,可能反映了约35-32亿年以来多期次与水活动相关的火表改造过程。现今该区域火表以下0-80米未发现液态水存在的证据,但不排除存在盐冰的可能。   详细的火星地下结构和物性信息是研究火星地质及其宜居环境演化的关键依据。我国“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能够对巡视区地下浅层结构进行精细成像,深化我们对乌托邦平原演化、地下水/冰分布等关键科学问题的认识。   “祝融号”火星车搭载的次表层探测雷达是世界上首次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实施的巡视器雷达探测。到目前为止,人类在地外天体上共开展了四次巡视雷达探测。其中,我国嫦娥三号和嫦娥四号分别实现了对月球正面和背面浅表结构的精细探测。美国毅力号和我国“祝融号”火星车于2021年先后开启了火星巡视雷达探测。不同的是,毅力号的探测区域为杰泽罗撞击坑边缘,其实际最大探测深度为15米。“祝融号”火星车探测区域为乌托邦平原南部,雷达频带较宽,其实际最大探测深度达80米。   在最新的研究中,科研人员对前113个火星日、探测长度达1171米的“祝融号”火星车低频雷达数据展开了深入分析,获得了浅表80米之上的高精度结构分层图像和地层物性信息,发现该区域数米厚的火壤层之下存在两套向上变细的层序。第一套层序位于地下约10-30米,含有较多石块,其粒径随深度逐渐增大。距今大约16亿年以来的短时洪水、长期风化或重复陨石撞击作用可能导致了这一套向上变细沉积层序的形成;第二套层序位于地下约30-80米,其石块粒径更大(可达米级)且分布更为杂乱,反映了更古老、更大规模的火表改造事件。基于前人撞击坑统计定年结果推测,这次改造事件可能发生在距今35-32亿年前,与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大型洪水活动有关。   “祝融号”火星车次表层探测雷达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探测乌托邦平原南部现今是否存在地下水/冰。低频雷达成像结果显示,0-80米深度范围内反射信号强度稳定,介质具有较低的介电常数,排除了巡视路径下方含有富水层的可能性。热模拟结果也进一步表明,液态水、硫酸盐或碳酸盐卤水难以在“祝融号”火星车着陆区地下100米之内稳定存在,但目前无法排除盐冰存在的可能性。   研究所高度重视“天问一号”火星探测的研究工作,在“天问一号”科学探测数据发布后,第一时间组织全所行星科学领域的科研人员,成立所内火星探测研究工作任务团队,开展多学科交叉的优势队伍协同攻关,全面开展开“天问一号”载荷数据的综合分析和研究。此次发表于《自然》的论文文章,是该团队取得的首批研究成果,也是研究所前沿科学联合攻关模式下的新收获。由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发布的“天问一号”科学探测数据,为本次火星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数据保障。
  • 大连化物所实现表面金属—氢物种精确表征及活性探索
    近日,大连化物所固体核磁共振及前沿应用研究组(510组)侯广进研究员团队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在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表面上金属—氢(M-H)活性物种的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M-H是一类特殊的物种,已有近百年的研究历史。其通常具有很高的反应活性和独特的化学性质,在许多化学反应中作为中间体普遍存在。然而,在多相催化体系中,鉴于实际固体催化剂表面生成的金属氢物种固有的高反应活性,以及固体催化剂表面结构的复杂性,针对它们的全面表征和化学性质探索一直具有挑战。迄今为止,在常用的表征方法中,表面镓—氢(Ga-H)物种的特征信号仅在有限的文献中通过红外光谱检测到。 本工作中,研究人员利用固体核磁共振技术研究纳米Ga2O3催化剂上直接H2活化和丙烷脱氢反应中产生的表面物种,提出了表面Ga-H物种的明确的固体核磁共振谱学证据。Ga-H物种由于强的1H-69Ga/71Ga核自旋耦合作用(J耦合和偶极/四极耦合)产生了复杂的1H核磁共振特征信号,研究人员利用先进多维核磁技术对复杂谱线进行解析,并结合数值模拟与DFT理论计算,揭示了这种特殊中间体物种的结构构型、形成机制。进一步利用CO2吸附模型实验,研究人员揭示了Ga-H物种是CO2加氢转化过程中的关键中间体。   相关成果以“Direct Detection of Reactive Gallium-Hydride Species on Ga2O3 Surface via Solid-state NMR Spectroscopy”为题,于近日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是我所510组博士研究生陈虹余和高攀副研究员。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国家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
  • 依托咪酯列入管制,拉曼光谱助力“烟粉”等新精神活性物质快检
    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1年中国毒情报告》中指出:“受du pin供应和流通数量‘双降’影响,国内主流du pin价格居高且普遍掺假,du pin买不到、吸不起、纯度低成为普遍现象,部分吸毒人员减量降频,或寻求麻精药品和非列管物质进行替代,或交叉滥用非惯用du pin以满足毒瘾。”随着du pin越来越难获得,吸毒人员开始吸食目前还未被列管的有麻醉、兴奋或抑制精神作用的麻精药品,其中就包括有麻醉作用的依托咪酯。吸食依托咪酯的途径一般有两种,在吸毒圈内,依托咪酯被称为“烟粉”,一种是将香烟中的部分烟丝取出来,另一种是将依托咪酯添加入普通烟油中。 公安机关现场缴获的含有依托咪酯的电子烟一般说来,依托咪酯的有效催眠剂量为0.3mg/kg,普识纳米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原理自主研发了“烟粉”等新型du pin的检测方案,实现了ppb级别检测限,是低于有效剂量的快检手段。 拉曼光谱是指纹图谱,可以准确的对邮票进行检测,如下图。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能对拉曼信号实现百万倍的放大,结合简单的前处理技术,能够实现依托咪酯的检测。 准确识别烟油中新精活物质-依托咪酯-实现50ppb检测限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社会危害性十分严重,相较于传统du pin,新精神活性物质成为du pin替代品,由此事带来的最大的风险是在不是du pin的表象下,非吸毒人员忽视了其中的危害,容易贪图一时的“上头”,或自主或被人怂恿而去吸食。新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危害严重,准确的du pin检测对打击du pin犯罪、侦破du pin案件、遏止du pin蔓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该案件犯罪手段新、du pin种类新、滥用方式新等特点,普识纳米针对公安机关对新型du pin的现场检测需求,开发出手持拉曼光谱仪(PERS-HR650D),以满足侦查现场的快速检测。普识纳米痕量手持拉曼,相较于其他检测快检手段,具有以下优势:1、具有数据库更新快:新精活数据库约300余种,新物种出现三天可出新检测方案),传统du pin及易制毒化学品数据库数量近300种。2、检测速度快:约1分钟(含前处理时间);3、操作简单:简单培训即可上手,现场即可检测,对检测环境没要求;4、检测结果一对多:一次检测,自动与谱图数据图逐一匹配;5、识别准确,重复性高。普识纳米痕量手持拉曼光谱仪除了对电子烟油新精活物质的快检,还能实现对烟草、酒水饮料、尿液中du pin物质的快速检测。
  • 抚研院开发出高活性VOCs废气处理催化剂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简称抚研院)在挥发性有机物(VOCs)环保处理方面,开发出WSH-5型催化燃烧催化剂,适用于炼化企业含VOCs废气的环保处理。处理后的气体排放满足当前国家和地方环保标准。该技术已申请中国发明专利8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通过了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组织的技术评议。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催化氧化技术是处理含VOCs废气的主要技术之一。抚研院结合炼化企业有机废气催化燃烧装置长周期、高效、稳定运行的需求,开发的高活性WSH-5型催化燃烧催化剂具有贵金属用量低和活性高的特点。科研人员通过在催化剂涂层配方和制备工艺方面的创新,提高了催化剂中贵金属成分的分散度,使催化剂的活性得到有效提升,VOCs起燃温度降低20℃以上,同时降低了催化剂的生产成本。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采用WSH-5型催化燃烧催化剂处理炼化企业PO/SM、污水处理场等含VOCs废气,非甲烷总烃去除率可达99%以上。处理后,废气中的非甲烷总烃低于20mg/m3,苯、甲苯、二甲苯等特征污染物浓度均满足《石油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1-2015)和《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1570-2015)。 /p p & nbsp & nbsp & nbsp & nbsp 抚研院开发的废气处理催化燃烧催化剂及工艺已在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20多家企业应用。所开发的顺丁橡胶生产废气深度治理及能量回收技术获得2016年度中国石化科技进步二等奖。WSH-5型催化燃烧催化剂广泛适用于PO/SM尾气等工业含VOCs废气的环保处理,能够为企业废气处理达标排放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p
  • 生物活性分子在种植体骨结合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活性分子在种植体骨结合中的研究进展!百欧博伟生物 良好的骨结合是人工种植体成功的关键,钛或钛合金人工种植体由于其较为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植入体内后与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结合而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的人工种植体。但钛类材料表面生物惰性的缺点不利于种植体骨结合的进一步提高,尤其对一些伴有系统性疾病如骨质疏松、糖尿病的缺牙患者,这些全身代谢性疾病使种植体周骨愈合能力下降,使种植体骨结合产生时间上的延迟或质量上的下降,导致种植体骨结合率下降。 因此,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和初期稳定性进而提高种植体长期成功率仍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其中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学改性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成为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的重要方向,方法是将生物活性分子如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小分子多肽等采用一定的方式固定于种植体表面,通过其成骨诱导作用促进种植体周骨形成,提高种植体骨结合。本文就近年来应用于钛类人工种植体表面的生物化学改性方法以及几类主要生物活性分子对种植体骨结合作用及其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生物化学改性方法 1、物理吸附 物理吸附是在对种植体表面进行一定的粗糙处理后,将种植体浸入生物活性物质与磷酸缓冲盐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一段时间,使生物活性物质吸附在种植体表面。此法操作简单,对设备要求较低,但是吸附形成的作用力为静电力、范德华力或氢键,较难牢固结合在种植体表面,并且较难控制生物活性物质在种植体表面的均匀分布。 2、共价结合 生物活性物质可通过接枝分子共价结合在种植材料表面,接枝分子在种植材料表面形成自组装单分子层再与生物活性物质的某些基团共价连接,使生物活性物质稳定连接在种植材料表面。常见的接枝分子包括聚乙二醇、硅烷偶联剂、聚多巴胺、磷酸自组装单分子层等。此外,近些年人们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发现一些可以直接与金属钛共价结合的短肽(ATWVSPY、RKLPDAPGMHTW等)可以将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层粘连蛋白衍生肽)连接在金属钛表面,从而对钛种植体进行表面改性。共价结合可以将生物活性分子稳定的结合在种植体表面,避免了初始爆发释放,但生物活性分子可能在共价结合的过程中发生构象的改变。 3、聚电解质多层 聚电解质多层由层层自组装技术将带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顺序吸附到带电表面制备而成。这种方法的特点是改变电解质沉积数量可以调控聚电解质多层的厚度,逐层组件可以将生长因子、蛋白质、遗传物质、抗体等直接集成到层中,或者可以用聚电解质预先络合各组分,然后组装成复合物。分子量大于10kDa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以永久固定在聚电解质层中,随着聚电解质逐层的降解实现药物的逐渐释放。 二、钛种植体表面生物化学改性主要生物活性蛋白 1、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是骨组织细胞外基质中的主要成分,也是骨组织的钙化中心,可促进间充质干细胞中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同时可以提高成骨细胞对骨基质的黏附。在钛片表面沉积磷酸钙和Ⅰ型胶原制备的矿化胶原涂层利于细胞伸展以及伪足的生长,可以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黏附及增殖。 此外,吸附有Ⅰ型胶原的钛片也更有利于促进小鼠前成骨细胞株MC3T3-E1黏附斑蛋白与护骨素基因的表达。将Ⅰ型胶原修饰的钛种植体植入SD大鼠胫骨内,HE染色发现4周后种植体周围形成的新生骨的密度要优于对照组。Ⅰ型胶原还可以参与携带药物,从而调控种植体骨结合过程。Li等通过层层自主装技术将Ⅰ型胶原和透明质酸修饰在钛纳米管表面,使管内的依诺沙星缓慢释放,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同时还促进了种植体表面新生骨的形成。 2、非胶原蛋白 结合在胶原表面特定位点的非胶原蛋白,包括纤连蛋白(fibronectin)和层粘连蛋白(laminin)等在启动羟基磷灰石晶体成核、生长及调控无机相相变的过程以及促进细胞黏附、迁移和分化等过程中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将非胶原蛋白结合在种植体表面能够有效提高骨结合的效果。纤连蛋白能够增强对成骨细胞的粘附,进一步提升种植体表面微槽对细胞的粘附作用,加快成骨细胞的成熟,使种植体表面接触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呈现出成骨细胞自然成熟的多边形态。 Chang等将纤连蛋白吸附在钛种植体表面,发现其在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增加骨形成量以及提升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方面较无纤连蛋白组有一定的提高。纤连蛋白上存在增强细胞活性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arginine-glycine-asparticacid,RGD)序列和RGD协同序列(PHSRN)以及其中间一段有20个氨基酸的序列F20(PHSRNSITGTNLTPGYTITVYAVTGRGD)。 有学者推测是纤连蛋白中间的这一段活性序列在发挥促进骨结合的作用。将F20和纤连蛋白分别吸附到钛片上,发现二者对基质细胞系ST2粘附、增殖和分化能力的提升效果相似,此外还发现F20对成骨作用的促进可能与Erk信号通路有关。层粘连蛋白作为细胞与基质黏着的介质,参与调节细胞的黏附、生长和分化。 Bougas等将层粘连蛋白浸泡吸附在钛种植体表面后植入兔的股骨中,4周后发现种植体周围的骨结合程度得到明显提高。在一项层粘连蛋白对种植体骨结合作用的回顾性研究中,91%的研究都表明层粘连蛋白可以促进相关成骨相关标记物的表达和(或)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 3、生长因子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ic proteins,BMP)是一组信号分子,是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超家族的成员,可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促进骨缺损区新骨的形成。BMP-2修饰的脱蛋白牛无机骨块在犬牙槽嵴进行垂直覆盖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第3个月时比未使用BMP-2的骨块显示出更高的骨矿化水平和更多的新骨形成量。 BMP-2缓慢均匀释放似乎有利于促进骨结合。Seo等发现在水凝胶环境中BMP-2的持续释放显著促进了钛种植体周围垂直骨的再生。Yang等利用肝素连接BMP-2与生长分化因子5(growth and differentiation factor-5,GDF-5)结合在钛片形成Ti-BMP-2-GDF-5涂层,肝素延长了BMP-2和GDF-5的半衰期,并且使其持续均匀释放30天,将MC3T3-E1细胞放置含有该涂层的表面,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显著增加,骨钙素(osteocalcin,OCN)、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也明显升高。兔体内实验显示植入兔股骨内的表面修饰有BMP-2和GDF-5的钛棒也表现出骨与种植体界面处新骨形成明显的增加。 但种植体表面的BMP-2剂量对种植体骨结合有一定的影响,高剂量的BMP-2会导致局部、暂时的骨损伤。在一项高剂量BMP-2(150μg/mL)治疗大鼠的临界大小的股骨缺损实验中,2周后观察到炎症和异常骨形成。Guillot等也发现当大剂量BMP-2(9.3μg)附着于种植体表面时,第4和第8周BMP-2修饰的种植体骨结合率都低于无BMP-2组。 TGF-β2和TGF-β3是TGF-β超家族的两个亚型,调节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及参与骨改建过程。在新西兰兔拔牙窝内即刻植入种植体,种植体周围增加TGF-β2以及牙髓干细胞,术后第4、8周骨涎蛋白、骨钙蛋白、Ⅰ型胶原表达水平明显提高,种植体骨结合率以及种植体周围骨小梁宽度明显增加。Kim等通过电喷涂技术将聚乳酸丙交酯(PLGA)/重组人类TGFβ2颗粒喷涂在阳极氧化钛种植体表面,种植体植入兔的胫骨第3周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实验组的种植体骨接触率(Bone-To-Implant Contact,BIC)和骨面积百分比明显高于未喷涂重组人TGFβ2的对照组。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可诱导成骨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促进局部血管生成并且增加ALP的活性。Guang等将大鼠重组VEGF吸附于钛片表面,发现其可以明显促进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将大鼠重组VEGF修饰的钛种植体植入大鼠膝内,在第2周和第4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CD31阳性和骨钙素阳性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多。 VEGF对放疗患者种植体骨结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将钛种植体植入经过15Gy射线辐射的兔胫骨中,在种植体中心的孔隙注射高表达BMP-2/VEGF165的慢病毒载体,第2周和第8周通过PCR分析发现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2,Runx2)、骨钙素、ALP和CD31表达水平增加,Micro-CT显示新骨形成量明显增加。 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的成员,对交感和感觉神经元以及神经元嵴细胞有很强的促进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NGF还参与骨改建过程,对骨再生有一定的促进。将含NGF的明胶海绵应用于犬前磨牙缺损模型可以有效刺激骨的形成。在小鼠腿骨植入钛种植体区局部注射外源性NGF,可以促进小鼠股骨钛种植体植入早期的骨再生,加速早期骨胶原以及骨小梁的成熟,缩短种植体骨结合时间。但由于NGF半衰期较短,NGF多被用于种植体局部注射,用于种植体表面改性的研究还较少。 骨的改建由多种生长因子共同参与,BMP、VEGF、TGF、NGF等在促进骨生成方面有积极作用,控制生长因子在种植体表面的缓慢持续释放,增加其作用时间可以进一步促进成骨,并且多种生长因子的联合使用似乎可以取到更好的促进效果。 三、生物活性肽 生物活性蛋白因其固有的生物活性为种植体表面的生物功能化提供了选择,但是蛋白质分子存在免疫原性且缺乏良好稳定性,动物提取的蛋白也具有病原体传播和变异的风险。相比较而言,仅包含细胞结合序列的短肽可以发挥生物活性作用并能规避这些风险,具有良好应用潜能。它们易合成、纯化和存储消毒,与大分子蛋白相比具有成本效益,并且其活性不依赖于其三级结构。 下面着重于介绍4种具有促进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功能多肽或寡肽,如RGD,P-15,成骨生长肽(osteogenic growth peptide,OGP)以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s-1,IGF-1)。RGD序列存在于纤连蛋白的细胞结合域,是细胞粘附所需要的最小序列,可以促进细胞的扩散粘附和增殖。 贻贝来源蛋白(mussel derived peptide,MP)是一种包含L-3,4二羟基苯丙氨酸(DOPA)结构的蛋白,可以作为接枝分子把RGD和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HBP)固定在钛片上。Pagel等将人类骨肉瘤细胞(sarcomaosteogenic,SaOS-2)置于附着MP-RGD的钛片上培养,发现其可以促进SaOS-2黏附、生存和增殖,MP-RGD-HBP的促进作用则进一步增强。 将抗菌肽和RGD肽共同结合在钛种植体表面,不仅可以促进SaOS-2细胞的附着和扩散,同时阻止了细菌的生长。此外肽的结构也对骨结合过程也有一定影响,研究发现环状RGD相比线性RGD会引起垂直方向骨量的更明显增加,并且发现环状RGD可能是通过激活成骨细胞的黏着斑激酶(FAK),上调MARK信号通路c-fos转录阈值水平,进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 P-15是模拟Ⅰ型胶原蛋白结合域合成的短肽(GTPGPQGIAGAGQRGVV),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增强细胞黏附、迁移和存活的功能。Fu等通过表面引发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SI-ATRP)原位生长含酮聚合物,并通过肟化反应将P-15共价连接在钛表面。结果显示聚合物接枝P-15的实验组相比未含P-15的对照组在第6h展现出更高的细胞存活率,细胞核染色法检测24h细胞数显示共价接枝P-15的钛片吸附有更多细胞,21d茜素红S染色也显示P-15的存在增加了钙沉积。 Lutz等将P-15吸附修饰在钛棒表面并植入猪股骨中,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发现30d时相比未修饰的种植体展现出更高的BIC值。同样,将磷酸钙和P-15沉积吸附修饰的钛种植体植入成年比格犬的双侧胫骨中,1周时也呈现出比其它对照组更高的BIC值,提示P-15能够有效诱导种植体周围的骨形成。然而植入部位以及个体异质性对生物活性物质的作用可能会有一定的影响。Schmitt等对植入比格犬颌骨内的种植体中部、顶部以及顶部两侧进行骨形态计量学分析后,发现在第2d和7d,P-15修饰的钛种植体与对照组种植体周围的BIC无统计学差异,因此P-15以及其它生物活性物质在人体内对骨结合的促进作用仍需进一步验证。 成骨生长肽是由1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ALKRQGRTLYGFGG),能增强ALP活性,加速基质矿化、促进骨再生。沉淀吸附有成骨生长肽的钛片可以促进大鼠间充质干细胞的附着、增殖和成骨分化。当纤连蛋白与成骨生长肽共同附着于钛片时,成骨分化作用进一步加强。Lai等通过聚多巴胺将成骨生长肽共价连接在有钛纳米管的钛片上,在其上接种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相比未修饰成骨生长肽的钛片,ALP的水平明显提高,成骨相关基因表达增加。 IGF-1是一种与胰岛素结构相似的小分子肽,可作为骨骼生长的调节剂,具有促进细胞粘附的作用。Xing等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在加载有IGF-1的明胶/壳聚糖聚电解质多层的钛种植体表面,检测发现ALP、Runx2、Ⅰ型胶原和骨钙素的mRNA的表达水平提高,细胞增殖以及基质矿化水平增加。 将IGF-1修饰的种植体植入骨质疏松模型大鼠股骨中,8周后通过亚甲蓝/品红和micro-CT观察,相比对照组,实验组新骨厚度和连续性明显增加,当IGF-1为100ng/mL时促进作用最强,为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种植修复提供了新的策略。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克服了生物活性蛋白的诸多缺陷,降低了在体内被内源性酶降解的风险,在促进细胞的粘附,增殖和分化以及促进新骨形成增加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在种植体表面改性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但这些肽类生物活性物质发挥促进骨结合效果最恰当的浓度还有待进一步确定,如何使肽类活性物质在种植体表面更稳定的释放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小结 生物活性分子在种植体表面的应用有助于提高种植体骨结合。这通过其促进成骨相关标记物表达,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增加细胞的粘附和增殖等方式证实,而且动物体内研究也表明种植体表面的生物活性分子增加了种植体周围新骨的形成,促进种植体骨结合,展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聚电解质多层、水凝胶、纳米粒子以及微球等缓释系统的研究为生物活性物质更加稳定持久释放提供了更广阔的前景,但缓释系统在种植表面对生物活性物质的缓释效果仍需在进一步验证。 目前研究大多数都是体外或动物体内实验,由于体内影响因素较多,缺乏对其确切效果的临床证据,尚未转化为可供临床应用的产品。而且,这些生物活性分子用于种植体表面的制备方法、对种植体储存和消毒带来的难题以及体内吸收、降解等对骨形成的影响体等一系列问题尚需更多、更深入的研究来解决,尤其是大量的、严谨科学设计的体内研究有助于揭示其临床应用价值。欢迎访问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质检总局检验司:进口食品添加剂标准将放宽
    4月21日,质检总局正式发文,明确进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适用标准对暂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食品添加剂,在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前,现行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仍然有效,可作为进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的适用标准。  依据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的新《食品安全法》,进口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应当符合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不得继续使用其它标准作为进口食品检验的适用标准。  检验检疫部门在执行过程中,陆续接到进口企业反映,由于部分产品尚无对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严格执行新《食品安全法》要求无法进口,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进口贸易。  对此,检验检疫部门积极沟通国家卫计委、食药监总局等单位,争取其同意放宽相关适用标准要求。  除上述进口食品添加剂适用标准放宽外,2016年1月还明确在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前,现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和有关食品的行业标准仍然有效,食品生产经营活动及其监督管理应当按照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深圳口岸是我国进口食品的主要口岸之一。2015年10月以来,深圳检验检疫局严格贯彻落实新《食品安全法》要求,截至2016年4月中旬,共监管深圳口岸进口食品30987批,151.23万吨,货值35.16亿美元,实验室检测83046项次,检出不合格187批次,主要不合格项目为大肠菌群、菌落总数及食品添加剂。对检出不合格食品,均严格做退运或销毁处理。  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有哪些?  (一) 防腐剂  防腐剂就是能够杀灭微生物或抑制其繁殖作用,减轻食品在生产、运输、销售等过程中因微生物而引起腐败的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不同。狭义的防腐剂主要指山梨酸、苯甲酸等直接加入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广义的防腐剂除包括狭义防腐剂所指的化合物质外,还包括那些通常认为是调味料而具有防腐作用的物质,如食盐、醋等,以及那些通常不直接加入食品,而在食品贮藏过程中应用的消毒剂和防腐剂等。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的防腐剂是指为防止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存期,抑制食品中的微生物繁殖的物质,但在食品中具有同样作用的调味品如食盐、糖、醋、香辛料等不包括在内。食品容器消毒灭菌的消毒剂亦不在此列。常见的几种防腐剂:苯甲酸及其钠盐(目前食品工业中最常见的防腐剂之一,主要用于饮料等液体的防腐。在偏酸性的环境中,具有较广泛的抗菌谱。)  (二) 抗氧化剂  能防止或延缓食品成分氧化变质的食品添加剂称为抗氧化剂。抗氧化剂按溶解性可分为油溶性与水溶性抗氧化剂两类。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的与人工合成的两类。抗氧化剂能够防止或延缓食品氧化反应的进行,但不能在食品发生氧化后使之复原。因此,抗氧化剂必须在氧化变质之前添加。抗氧化剂的用量一般很少(0.0025%-0.1%),但必须与食品充分混匀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另外,柠檬酸、酒石酸、磷酸及其衍生物均与抗氧化剂有协同作用,起到增效剂的效果。  (三) 酸味剂  酸味剂是以赋予食品酸味为主要目的的食品添加剂,它还有调节食品pH的作用。酸味剂分为有机酸和无机酸。食品中天然存在的主要有机酸包括柠檬酸、酒石酸、苹果酸和乳酸等。目前,实际应用的酸味剂主要是这些有机酸。酸均有一定抗菌作用,尽管单独使用酸来抑制防腐所需浓度太大,并且会影响食品感官特性,因而难以实际应用。但是,以足够浓度的酸味剂与其他保藏方法并用,可以有效的延长食品的保存期。上述各种酸味剂虽然都可以参加人体内正常代谢,但受消费者可接受性的限制,食品中加入酸味剂的量不可过大。  (四) 着色剂  着色剂是使食品着色和改善食品色泽的食品添加剂,通常包括合成色素和食用天然色素两大类。食用合成色素主要是指化学方法所制得的有机色素。合成着色剂的着色能力强、色泽鲜艳、不易褪色、稳定性好、易溶解、易调色、成本低,但安全性较差。按化学结构又可分为偶氮类和非偶氮类两类。前者有苋菜红、柠檬黄等,后者有赤藓红和亮蓝等。油溶性偶氮类着色剂不溶于水,进入人体内不易被排出体外,毒性较大,目前基本不在使用。水溶性偶氮类着色剂较容易排出体外,毒性较低,目前世界各地允许使用的合成色素几乎全是水溶性的色素。  (五) 漂白剂和护色剂  漂白剂是破坏、抑制食品的发色因素,使其褪色或使食品免于变色的添加剂,分为氧化漂白剂及还原漂白剂两类。氧化漂白剂是通过其本身强烈的氧化作用使着色物质被氧化破坏,从而达到漂白的目的。还原漂白剂大都属于亚硫酸及其盐类,它们通过其所产生的SO2还原作用可使果蔬褪色。而氧化漂白剂主要指过氧化苯甲酰等面粉漂白剂,其他实际应用很少。漂白剂除可改善食品色泽外,还有抑制及抗氧化等作用,在食品加工中应用甚广,可广泛应用于食品的保藏,如果蔬干制和糖制都要熏硫处理使其获得很好的 保藏性。  护色剂又称发色剂,是能与肉及肉制品中成色物质作用,使之在食品加工,保藏等过程中不致分解,破坏,呈现良好色泽的物质。这主要是由亚硝酸盐所产生的NO与肉类中的肌红蛋白和血红蛋白结合,生成一种具有鲜艳红色的亚硝酸基肌红蛋白所致。硝酸盐则需在食品加工中被细菌还原生成亚硝酸盐后再起作用。亚硝酸盐是具有一定毒性,尤其可与胺类物质生成强致癌物亚硝胺,因而人们一直试图开发出某种适当的物质取而代之。亚硝酸盐除可护色外,还能抑制梭状芽孢杆菌为代表的腐败菌的繁殖,从而防止其产生毒素,阻止蛋白质的分解,特别是对于食物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具有抑制作用,抑制或延缓其产毒。此外,亚硝酸盐还具有增强肉制品风味的作用。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即能护色又能抑菌,又能增强肉制品的风味的替代品。为此,各国都在保证安全和产品质量的前提下,严格控制亚硝酸盐的使用量。  (六) 乳化剂  乳化剂就是指添加于食品后可显著降低油水两相界面张力,使互不相溶的油和水形成稳定的乳浊液的食品添加剂。食品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其分子结构的共同特点是分子两端不对称,一端是极性的亲水基,另一端是非极性的疏水剂。乳化剂从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两大类。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的乳化体系的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型和油包水型。  食品是含有水、蛋白质、糖、脂肪等成分的多相体系,食品中许多成分是互不相溶的,由于各组分混合不均匀,致使食品多相体系中各组分相互融合,形成稳定、均匀的形态,改善内部结构,简化和控制加工过程,提高食品质量的一类添加剂。在食品工业中,常常使用食品乳化剂来达到乳化、分散、起酥、稳定、发泡或消泡等目的。此外,有的乳化剂还有改进食品风味、延长货架期等作用。  (七) 增稠剂  增稠剂是指改善食品的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使食品黏滑适口的食品添加剂,也称增黏剂、胶凝剂、乳化稳定剂等。它们在加工食品中的作用是提供稠性、黏度、黏附力、凝胶形成能力、硬度、紧密度、稳定乳化及悬浊体等。由于增稠剂均属亲水性高分子化合物,可水化形成高黏度的均相液,故也称水溶胶、亲水胶体或食用胶。  使用增稠剂后可显著提高食品的粘稠度或形成凝胶,从而改变食品的物理性状,赋予食品黏润、适宜的口感,并兼有乳化、稳定或使其悬浮状态的作用。  增稠剂有60余种,品种很多,按来源可分为天然和人工合成增稠剂两类。多数天然增稠剂来自植物,也有来自动物和微生物的。来自植物的增稠剂有树胶、种子胶、海藻胶和其他植物胶,改性淀粉也被列为食品增稠剂。改性淀粉是一大类物质,由淀粉经不同工序处理后制得,如酸处理淀粉、碱处理淀粉和氧化淀粉等,它们在凝胶强度、流动性、颜色、透明度和稳定性等方面均不同。来自动物的有明胶、酪蛋白酸钠等,来自微生物的有黄原胶等。明胶、酪蛋白酸钠、改性面粉除有增稠作用外,还有一定营养价值、安全性高,应用较广。人工合成的增稠剂如羧甲基纤维素和聚丙烯酸钠等应用较广,安全性也较高。  (八) 稳定剂和凝固剂  稳定剂和凝固剂使食品结构稳定或使食品组织结构不变,增强黏性固形物的一类食品添加剂。常见的有各种钙盐,如氯化钙、乳化钙等。它能使可溶性果胶成为宁胶状果胶酸钙,以保持果蔬加工制品的脆度和硬度,防止果蔬软化。用低酯果胶可制造低糖果冻等。在豆腐生产过程中,则用盐卤、硫酸钙等蛋白凝固剂,来达到固化的目的。另外,金属离子螯合剂能与金属离子在 其分子内形成内环,使金属离子成为此环的一部分,从而形成稳定而又能溶解的复合物,消除了金属离子的有害作用,从而提高食品的质量和稳定性。最典型的螯合物是EDTA。  (九) 水分保持剂  水分保持剂用于保持食品的水分,属于品质改良剂,品种较多。我国允许使用的磷酸盐是一类具有多功能的水分保持剂,广泛应用于各种肉、蛋、水产品、乳制品、谷物制品、饮料、果蔬、油脂以及改性淀粉中中具有明显品质的作用。例如,磷酸盐可增加制品的持水性,减少加工时的原汁的流失,从而改善风味,提高出品率,并可延长贮藏期 防止水产品冷藏时蛋白质变性,保持嫩度,减少解冻损失 也可增加方便面的复水性 还可用于生产改性淀粉。食品加工中常用的磷酸盐、焦磷酸盐、聚磷酸盐和偏磷酸盐等。  延伸阅读:  《进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适用标准问题通知》原文: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根据《食品安全法》和国务院、质检总局的相关文件要求,以及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的沟通情况,现将进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适用标准有关问题进一步明确如下:  一、在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前,现行的国家标准,即相关标准号中带“GB”字样的食品卫生标准、食品质量标准仍然有效,可作为进口食品添加剂检验监管的适用标准。  二、对于暂无国家标准的进口食品添加剂,应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切实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管的通知》(国办发﹝2011﹞20号)以及《关于印发的通知》(国质检食监﹝2011﹞241号)要求,有关企业或者行业组织可以依据有关规定向卫计委提出参照国际组织或相关国家标准指定产品标准的申请,各地检验检疫机构应严格按照卫计委指定标准进行检验。  质检总局检验司  2016年4月12日
  • 聚焦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前沿——CBIFS 2021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杭州盛大召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6月2日,“CBIFS 2021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召开,近千位代表出席。本次会议是由中国认证认可协会、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太平洋国际展览(北京)有限公司主办,上海市食品安全工作联合会 、江苏省食品生产安全协会、南京食品工业协会等多家单位协办,旨在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了解食品安全新技术和食品领域的最新进展,共同探讨食品安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本次会议共安排了4个大会报告、12个专题论坛以及同期举办的食品安全法规标准与技术应用研讨会。组织方不仅邀请了自身的食品安全专家,而且还汇聚了年轻的科研力量,报告内容涵盖了食品安全快检、检测实验室质量控制、农兽残残留检测、真菌毒素检测、食品营养品质检验、微生物检测及环境微生物监测、食品真实性鉴别与溯源、乳制品质量安全、粮油质量安全等。其中大会报告聚焦食品质量安全科技发展、检验标准概况、微生物现场检测技术等。南京工业大学食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熊晓辉教授主持会议本次会议由南京工业大学食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熊晓辉教授主持,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副秘书长周琦、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种焱、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谢宏发表了开幕式致辞。中国认证认可协会副秘书长周琦致辞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种焱致辞浙江省食品工业协会会长谢宏致辞随后进入大会报告环节,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四室主任肖晶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杨瑞馥研究员、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河南省冷链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白艳红分别带来了精彩的报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 陈颖研究员《食品质量安全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陈老师围绕着新时代食品产业发展背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和食品质量安全科技发展趋势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她提到,食品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中坚力量,也是高技术产业和健康产业。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快速转型为食品产业到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目前我国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已基本建成,不过仍然面临很多问题。未来,食品质量安全领域将迎来更智慧的新时代。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标准四室主任 肖晶研究员《食品安全检验方法标准展望》肖老师在报告中指出,食品安全标准应当包括多种内容,如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中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生物毒素、重金属等污染物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限量规定;与食品安全有关的质量要求;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食品检验方法与规程等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包括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经营过程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标准。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杨瑞馥研究员《食品安全:微生物现场检测技术的挑战》杨老师具体阐述了单分子免疫检测检测技术探索在微生物现场检测中的挑战。同时,杨老师在报告中提到,目前微生物现场检测的困难主要有病原样品含量少纯度低,且种类丰富、状态多样,生物样本混杂困扰因素多,因此对检测技术提出更高的挑战,如检测灵敏要求更高、生物样本拉曼数据库、标准数据分析方法等。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河南省冷链食品质量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 白艳红《纳米技术在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白老师的报告主要围绕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基于纳米材料的荧光检测技术在食品快检中的应用、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检测技术在食品安全快检中的应用、基于纳米材料的其他食品安全快检技术等方面进行。报告中提到,纳米技术的发展为食品安全快检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此外,本次CBIFS 2021第十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安全技术论坛得到了厂商们的大力支持,100多家食品安全化学分析、微生物检验、快速检测仪器设备和试剂厂商亮相展会,并吸引了参会代表驻足咨询。后续会议还安排了多个专题技术报告,仪器信息网将持续为大家到来精彩报道! 另外,本次会议(专题论坛—合格评定助力食品安全)将由仪器信息网的姊妹平台我要测网全程为您现场同步直播,未能到达现场的小伙伴们可以通过线上的直播方式来免费观看学习!点击下方链接收看直播: https://www.woyaoce.cn/webinar/meetings/rzrkzlspaq/
  • 清华大学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
    3月1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党组书记余艳红,副局长、党组成员秦怀金赴清华大学考察调研,与校长王希勤、校长助理王宏伟就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进行会谈,双方签署《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王希勤致辞王希勤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医疗服务等方面给予清华大学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表示,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开启了清华大学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合作的新篇章,对于双方共同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将进一步调动校内外与中医药相关的资源,开展科研协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相关学科和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他希望双方携手探索中医药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加强高层次复合型中医药人才培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余艳红致辞余艳红对清华大学长期以来对中医药工作的重视与支持表示感谢。余艳红表示,中医药振兴发展前景广阔,局校双方合作未来可期,相信清华大学一定能在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方面发挥引领作用,成为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标杆示范。她强调,签署关于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的框架协议,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希望双方能够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开放发展,加快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以科技创新引领中医药现代化;坚持协同优势,创新培养模式,培养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坚持特色发展,探索中西医协作医疗新模式。双方签署协议秦怀金、王宏伟分别代表双方签署《中医药创新发展合作框架协议》,余艳红、王希勤见证签约。余艳红一行还参观了清华大学校史馆,调研了中医药交叉研究所和蛋白质研究技术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清华大学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活动。
  • 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明显疗效,中药鉴别仪器一般为光谱和色谱仪器
    中医药治疗新冠肺炎有明显疗效,筛选出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药品。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中医药人di一时间上场,仁心仁术,大医精诚,凝聚了前行动力,彰显了特色优势,贡献了重要力量。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于湖北武汉举行的第九场发布会上,中央指导组成员、国家中医药局党组书记余艳红等介绍了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中发挥的作用,并回答记者问。中医药的介入,成为这次武汉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并发挥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全国新冠肺炎确诊案例中,有74187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1.5%,其中湖北省有61449人使用了中医药,占90.6%。临床疗效观察显示,中医药总有效率达到了90%以上。与会专家表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早期没有te效药、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总结中医药治疗病毒性传染病规律和经验,目前已筛选出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血必净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等,这些以“三药三方”为代表的药品有明显疗效。目前,中国有关组织和机构已经向意大利、法国等国和我国的港澳地区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捐赠中成药、针灸针等药品和器件。及时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把中国zui新版本的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翻译成英文,跟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分享。同时,中国还通过远程视频交流提供技术方案,向日本、韩国、意大利、美国、伊朗、新加坡等分享救治经验。(记者 喻京英)中药鉴别仪器一般为光谱和色谱仪器:1 高效液相色谱仪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近年来,紫外、可见色谱法鉴别中药比较常见。3 此外,还有差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核磁共振分析仪等,这些仪器一般价格昂贵。
  • 传承经典 面向未来 岛津四款色谱新品齐亮相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10月22日下午,在第23届全国色谱学术报告会及仪器展览会前期,“思领慧致”岛津色谱新产品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本次发布会上,岛津在充分了解中国市场用户需求之后,带来了4款全新色谱新品。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南方科技大学田瑞军教授等数十位专家以及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资深顾问曹磊、分析仪器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中国开发中心副中心长国広沖之等岛津企业高层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现场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资深顾问曹磊博士致辞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资深顾问曹磊博士致欢迎辞,他表示,岛津是一家有着146年历史的专业分析仪器企业,为更好应对市场变化,发挥岛津宽产品线优势,2019年10月,岛津中国整合成立分析计测事业部,涵盖成分分析、力学性能分析和X射线CT测试等全方位分析手段,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同年成立岛津中国创新中心,聚焦医药、临床、环境、食品、组学等大健康领域,成为尖端用户与岛津合作研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平台。近年来,岛津贴合用户需求,不断推出新的色谱产品。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国旺研究员与岛津分析仪器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胡家祥与新品揭幕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致辞在新品揭幕之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致辞。他表示,岛津是一家历史悠久的公司,已在中国扎根超过40年,不断把新的分析技术带到中国,伴随了众多中国科学家成长。今天,岛津又带来了4款新的色谱产品,以及其在智能化、远程监控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祝贺岛津新产品成功发布,也希望岛津能为中国研发出更多的新产品帮助中国的科学家创造出更多成果。岛津中国研发中心副中心长/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副部长国広沖之致辞岛津中国研发中心副中心长/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副部长国広沖之发表致辞,在致辞中他提到中国是岛津最为关注的市场,近些年,岛津为贴合中国市场需求,陆续发布了多款新品,包括:旗舰级液相色谱仪LC-40,制备级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Nexera UC Prep”、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数字离子阱质谱仪MALDImini-1、质谱成像 iMScope QT ,以及离子色谱产品HIC-ESP、IC-16等。同时,岛津也在不断完善在中国的生产线,今天发布的Prominence Plus新产品,也是融入中国元素开发而成。希望这款新仪器在未来可以为大家的工作,带来更多帮助。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液相色谱产品经理尹宏瑞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液相色谱产品经理尹宏瑞以拥抱未来、复刻经典为主题,详细阐述了Nexera XS inert 生物惰性超高效液相色谱仪、全新i-Series LC2050/2060一体化液相色谱仪、以及Prominence Plus高效液相色谱仪等三款岛津液相色谱新品的创新细节。其中,Nexera XS inert 生物惰性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专门为满足生物药市场而开发,不仅可以应对高盐浓度和极端pH流动相,同时可最大限度降低样品因与金属配位吸附而造成的损失,在灵敏度、重现性以及分离度上都有上佳表现。该新品是一款样品无金属接触,完全意义上的生物惰性流路系统。而全新的i-Series一体化液相色谱产品,是未来与经典结合的产物。在原有的i-Series一体化液相色谱仪LC2030/2040的基础上,面向未来实验室需求,特别是“新常态”下,减少人员聚集的工作方式等变化,仪器在智能远程自动化上做了一系列升级。包括分析自动、远程控制、过程辅助、不同仪器间转移分析方法的“ACTO”等一系列分析智能功能,可大幅减少实验室人工操作以及能耗等问题。本次岛津发布的第三款液相色谱新品,是由岛津中国研发生产的升级版Prominence Plus高效液相色谱仪。该产品传承自岛津经典的液相色谱系统LC 20A,将先进技术与本土化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在原来基础上进一步升级,带来了高效、灵动、可靠、专业等性能优势,是一款为了更好满足中国客户需求而带来的深度本土化产品。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气相色谱产品经理温焕斌除了三款液相色谱产品新品之外,岛津本次还带来了Nexis GC-2030加强版气相色谱仪。岛津分析计测市场部气相色谱产品经理温焕斌为在场专家用户介绍了这款产品的创新之处。岛津Nexis GC-2030自2017年推出以来,受到国内用户的广泛好评。而本次推出的Nexis GC-2030加强版气相色谱仪在原有的功能上,加入了岛津近年来最新的AI技术成果,大大优化人机交互体验。同时,针对国内市场需求,岛津也拓展一系列气相色谱相关技术,比如新一代冷柱头进样口OCI-2030 NX、全新气袋自动进样器cGBS-2030,升级的惰性化进样口、柱温箱性能提升等,扩展了气相色谱在化工和环境等各个领域的适用性,提高了配置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经理侯艳红主持新品发布会4款新品齐亮相本次发布会,岛津以 “传承”和“创新”为主题,同时发布了四款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色谱新产品。在发布会上,岛津也反复强调,满足中国用户需求对于岛津的重要性,岛津旨在愿与客户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 突破!原位电镜揭示双金属催化剂反应状态下的真实活性表面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能源研究技术平台电镜技术研究组副研究员刘伟、杨冰与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员髙嶷团队及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谷猛团队合作,在观察和确认NiAu催化剂在CO2加氢反应中的真实表面方面取得进展。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催化研究中,常规静态显微分析只能提供催化剂反应前或反应后的非工况结构信息。然而在热振动、气体分子吸/脱附等作用下,催化剂的表面原子难免发生迁移导致表面重构,变化后的表面才是与催化反应活性相关的真实表面,要看清这一表面状态需要借助原位表征技术。尤其对于容易发生表面重构的多元金属催化体系而言,无法原位观测反应气氛下催化剂的原子结构,就不能确认贡献催化活性的真实表面,更无法建立可信的催化构效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具有宏观统计特性的原位谱学手段已经从精细的能量维度对动态催化过程做出了先驱性探索,例如原位FTIR、原位XPS(AP-XPS)以及原位XAS。在此基础上,实空间下直接观测反应中催化剂的表面原子排布是研究人员长期追寻的目标。针对此问题诞生了环境透射电子显微技术(ETEM),ETEM是主要基于TEM成像的原位手段,适用于原子分辨下追踪气固相反应中催化剂的结构演化过程。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69a53f56-f8b2-4cb7-adbb-cf19e4397bed.jpg" title=" 原位电镜揭示双金属催化剂反应状态下的真实活性表面.jpg" alt=" 原位电镜揭示双金属催化剂反应状态下的真实活性表面.jpg" /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在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基于环境透射电镜以及特殊设计的mbar级负压定量混气系统,研究了NiAu/SiO2体系催化CO2加氢反应过程。初期静态显微结果表明,该催化剂以Ni为核心,表面包裹2至3层Au原子壳层,为一种典型的Ni@Au核壳构型。而考虑到Ni具有强大的加氢活性,会导致反应的CH4选择性,因此,该核壳构型可合理地解释本工作中CO2加氢高达95%以上的CO选择性。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但是,环境透射电镜原位观测发现,该催化剂在反应气氛和温度下,内核Ni原子会逐渐偏析至表面与Au合金化;在降温停止反应时,会退合金化返回Ni@Au核壳型结构。原位谱学手段(包括原位FTIR和原位XAS)的结果很好地证实了上述显微观测结果。理论计算和原位FTIR结果表明,反应中原位生成的CO与NiAu表面合金化起到了关键而微妙的相互促进作用,这是该催化剂构型演变及高CO选择性的原因。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该工作为研究核壳型双金属催化过程提供了启发,例如反应条件下核壳表面是否真实存在,是否贡献催化活性?又如催化剂制备中追求构建核壳表面是否有必要?该工作是一套原位环境下微观结构表征与宏观状态统计的综合应用案例,突出局域原子结构显微观测的同时,借助原位谱学手段,尤其是原位XAS技术,确保了电子显微发现与材料宏观工况性能的关联置信度。从而为发展原位、动态、高时空分辨的催化表征新方法和新技术提供了范例,也为设计构筑特定结构和功能催化新材料提供了借鉴和思考。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此外,期刊特别邀请审稿人撰写并独立刊发了题为The dynamic of the peel& nbsp 的工作评述(news & amp views),以表明本工作对于催化研究的独特启发。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相关成果发表在《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自然-催化 /span 》(Nature Catalysis)上。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连市人才项目、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资助,尤其得到了研究员苏党生的大力支持。 /p
  • “单细胞内活性小分子物种检测荧光分析仪”项目过验
    p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在北京召开了2017年度“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结题验收会。唐波教授作为山东师范大学获批的首个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适用于单细胞内活性小分子物种检测的荧光分析仪”的负责人参加会议,并进行结题汇报。 /p p   该项目在以活性小分子为重点对象的新型荧光探针研究的基础上,以设计的多功能微流控、单细胞分析芯片、双激光诱导荧光三色检测以及信号采集与系统控制等关键技术为单元模块,研制出了适用于单细胞内活性小分子物种检测的荧光分析仪 建立了单细胞内浓度差别大的多种重要小分子(活性氧、活性氮、巯基化合物、金属离子等)的同时定量检测新方法,获取了单细胞内这些活性小分子的含量、水平变化与细胞分子事件的相关性信息。 /p p   项目研制的仪器,解决了目前商品化荧光光谱仪不适应单细胞、激光共聚焦与流式细胞仪难以准确定量单细胞内活性小分子的不足,为单细胞分析、小分子检测等领域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科学仪器。项目建立的分析方法,突破了难以同时获取单细胞内多种重要小分子定量信息的瓶颈,将在单细胞水平上为活性小分子相关的生理病理机制研究提供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项目执行期间发表SCI论文74篇,总引用1676次 申请发明专利14件,授权5件 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着成效。 /p p   验收专家组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观看了研制仪器核心部件及仪器正常工作状态的录像,经质询、评议,认为该项目研究工作全面完成了研究计划,取得了突出进展,以综合评价优秀的优异成绩通过验收。 /p p br/ /p
  • ​基于HOOKE单细胞分选平台的嗜冷电活性微生物的mini-metagenome分析研究
    2020年11月,哈尔滨工业大学城市水资源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邢德峰教授团队应用辰英核心产品——拉曼单细胞分选仪HOOKE PRECI SCS-R300,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发表文章“Mini-metagenome analysis of psychrophilic electroactive biofilms based on single cell sorting”。相关文章链接一、研究背景微生物群落的活性对生物电化学系统(BES)中的细胞外电子转移(EET)过程具有重要影响,而了解这些复杂的微生物代谢相互作用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温度是影响细菌活性和胞外电子转移效率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嗜冷电活性细菌的代谢功能对于研究低温(4-15℃)下细胞外电子转移(EET)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拉曼细胞分选耦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准确获得嗜冷细菌群落的基因信息。首次通过拉曼光谱聚类分析,精准识别出杆菌属目标类群,并通过mini-metagenome测序分析,获知生物膜群落中膜运输功能基因ftsEX的相对丰度较高,说明其对低温的适应有助于电活性细菌在低温下生存;基础代谢如柠檬酸循环和糖酵解途径为胞外电子转移过程提供电子,高丰度铁(iii)转运系统基因的鉴定表明它们存在于电子转移过程的主动代谢反应中,细胞色素c(coxA和cox1)可能参与胞外电子转移。本研究揭示了嗜冷地杆菌在低温下具有细胞色素c介导的有效EET。二、实验设计mini-metagenome具有单细胞分辨率、低复杂度和高通量等优点,非常适合环境样本。在本研究中,作者通过单细胞拉曼分选获得了嗜冷微生物Geobacter,通过MDA扩增获得mini-metagenome。通过结合SCS和宏基因组测序,进而对嗜冷EABs的代谢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三、结果与讨论1. 单细胞分选和分类鉴定嗜冷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电压持续时间曲线如图1A所示,峰值电压达到0.419~0.448 V。对运行至300天的嗜冷MFC中的微生物群落进行了基于16S rRNA基因的扩增子高通量测序,分析了嗜冷阳极生物膜的细菌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大多数优势种群属于地杆菌属 Geobacter(相对丰度为68.29%)(图1B)。Fig.1 嗜冷MFC的电压持续时间曲线(A)和原始生物膜的群落结构(B)。结合拉曼光谱对35个具有短杆状形态的细菌细胞进行了检测,并通过依照其拉曼图谱进行的聚类分析将它们分为3个聚类组别(图2A和B)。单细胞拉曼分选后,目标菌从分选芯片上调入接收器中,其他菌保持不变(图2C和D)。Fig.2 基于拉曼光谱的嗜冷微生物单细胞聚类分析。不同簇的拉曼光谱(A)和聚类分析图(B),分选前(C)和分选后(D)。分离菌成功获得基因组DNA,并通过16S rRNA基因扩增验证(图3)。Fig.3 分选细胞的基因组扩增(A)和PCR验证(B)。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确定了mini-metagenome(聚类组别)的群落组成。从三个拉曼聚类组别样本中获得了超过100,000个高质量的16S rRNA基因有效reads。 Chao1以及Shannon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表明,Cluster2的丰富度和物种均匀度比其他簇最低(Table 1)。Table 1. 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不同类群的群落多样性在纲水平上确定的主要菌群是Cluster1中的Alphaproteobacteria(94.41%)和Cluster2中的Deltaproteobacteria(99.97%),而在Cluster3中,GammaProteobacteria(53.16%)和Deltaproteobacteria(46.56%)占主导地位(图4A)。此外,在属水平上,不同簇之间的微生物群落组成存在实质性差异(图4B和C)。在Cluster1和Cluster2中,主要属为Sphingomonae(94.41%)和Geobacter(99.97%),而在Cluster3中,Geobacter(46.56%)和Polaromonas(44.25%)是两种主导菌属。在Cluster1和Cluster3中,本研究感兴趣的Geobacter的相对丰度分别为5.43%和46.56%。这些结果表明,Cluster2是目标细菌的准确选择,因为Geobacter的相对丰度为99.97%。随后,对Cluster2进行了宏基因组测序,以生成微型宏基因组,以研究嗜冷细菌的潜在代谢活性。Fig.4 (A)和(B)不同簇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基于OTU(C)的PCA和基于微型宏基因组(D)中代表性回收细菌的基于16S rRNA基因的系统树。2. 嗜冷微生物的mini-metagenome分析基于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研究表明,基于单细胞分选回收得到的mini-metagenome与Geobacter thiogenes 和 Geobacter lovleyi的基因组相似(图4D)。 与KEGG数据库匹配的mini-metagenome序列显示了嗜冷细菌的代谢网络和功能的概述。这表明,膜运输(membrane transport)功能在mini-metagenome中占主导地位(图5A)。Fig.5 mini-metagenome中KEGG注释基因的数量(A)和特定基因的相对丰度(B)。此外,有大量的基因参与细胞运动(cell motility)、信号转导(signal transduction)、转运(translation)和碳水化合物代谢(carbohydrate metabolism),也有很多占比的未知功能基因。为了进一步表征嗜冷EAB的潜在代谢途径,列举了一些重要代谢途径(翻译、膜运输、电子转移和能量代谢物)的功能基因(图5B)。其中,与膜转运相关的基因afuAB和ftsEX的丰度相对较高(12%)。其他相对丰度较高的基因序列包括核糖体蛋白编码基因rpsDEKM(0.33%)和rplFTOQR(2.10%),编码cox1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1.36%),柠檬酸循环(TCA循环)或与糖酵解相关的korABD (0.51%) icd(0.50%)和pckA(1.31%)。此外,鞭毛蛋白(fliEOZ)、电子转移黄蛋白β亚基(fixA)和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 (coxA)相关基因的相对丰度也较低。四、结论采用单细胞分选、层次聚类分析和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宏基因组测序相结合的方法,深入研究了嗜冷EAB的代谢功能。成功地表征了地杆菌属Geobacter的生理信息和胞外电子传递的潜在代谢途径,并实现了准确的分离。mini-metagenome表现出嗜冷MFC群落结构对低温的适应和对电位电子转移过程的主动代谢反应。细胞色素c等关键基因在低温嗜冷EAB的EET中起重要作用。文章中提到的相关仪器:辰英科仪自主研制的单细胞分选仪PRECI SCS具有独特的可视化分选功能,所见即所得,精准实现目标细胞的逐一分离。采用独特的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原理,对于复杂生物样本中形态各异的细胞,可实现非标记状态下的精准分离。对于百纳米级的单个微生物细胞也同样适用。单细胞分选仪HOOKE PRECI SCSPRECI SCS具有可视化、精准、广泛适用等特点。分选过程不依赖标记,可与形态、拉曼、荧光等多种识别方式结合,多种机型可选,满足不同应用需求。搭载潜心研制的HOOKE IntP智能软件,实现单细胞图像智能识别、一键自动分选、全自动细胞获取等。设备操作流程简易,为单细胞测序、未培养微生物开发、工程细胞筛选、细胞图谱绘制等研究提供完美解决方案,助力前沿科学研究。拉曼单细胞分选仪HOOKE PRECI SCS-R300PRECI SCS具有可视化、精准、广泛适用等特点。分选过程不依赖标记,可与形态、拉曼、荧光等多种识别方式结合,多种机型可选,满足不同应用需求。搭载潜心研制的HOOKE IntP智能软件,实现单细胞图像智能识别、一键自动分选、全自动细胞获取等。设备操作流程简易,为单细胞测序、未培养微生物开发、工程细胞筛选、细胞图谱绘制等研究提供完美解决方案,助力前沿科学研究。
  • 东华大学朱美芳院士、张耀鹏教授 Adv. Sci.:3D打印仿生高强度、多尺度、高精度的生物活性牙冠
    牙釉质是一种高度钙化的硬组织,具有紧密有序的羟基磷灰石(HAp)纳米晶体排列结构,以满足其所需的力学强度和韧性等性能。目前可通过生物矿化、无机模板合成等方法仿生天然牙釉质的独特结构。然而,上述方法只能在纳米尺度、微米尺度或以粗糙的宏观形状实现单个水平面HAp的有序排列。且天然牙釉质不仅有平行排列的外层结构,还有一定偏转角度的内层结构。更重要的是,其清晰的宏观结构(厚度大于1 cm,尺寸大于1 cm)也进一步增加了制备仿生牙釉质的难度。目前3D打印牙齿从最初的简单材料打印牙齿模型的阶段,到性能优化打印阶段,到进一步混合活性细胞、抗菌材料、生长因子等功能打印阶段,其打印精度和效果在不断地提高,但也并未复刻天然牙齿的各项性能,离临床应用还有较远的距离。 图1. 多尺度、高精度牙冠的3D打印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朱美芳院士、张耀鹏教授受到天然牙齿中牙釉质多阶段生长的启发,基于单分散的“超重力+”HAp基齿科修复树脂材料,采用挤出成型3D打印技术,开发了一种自下而上的逐步组装策略,利用剪切诱导构建了多尺度高度有序HAp结构的高精度仿生牙冠(图1),实现了天然牙的成分(HAp)、结构(紧密有序)以及性能(力学及再矿化)仿生。相关成果以题为3D Printed Strong Dental Crown with Multi-Scale Ordered Architecture, High-Precision, and Bioactivity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博士生赵梦露为第一作者,北京化工大学博士生杨丹蕾、范苏娜博士、姚响副教授和北京化工大学王洁欣教授为共同作者,张耀鹏教授和朱美芳院士为共同通讯作者。部分实验完成于上海光源BL19U2线站,北京化工大学合作制备“超重力+”羟基磷灰石。 图2. 基于高度有序HAp基复合树脂牙冠的3D打印流程示意图图3. 3D打印牙冠的个性化修复 本工作制备了单分散的“超重力+”HAp基齿科修复树脂材料,使HAp纳米棒均匀且稳定地分散在树脂基体中。根据不同配方浆料的流变学行为,通过理论计算选择了最适合剪切诱导有序的打印墨水配方。并基于此浆料的流变特性,通过计算流体力学设计了具有逐渐收缩通道的定制喷嘴,从而有利于浆料顺利的挤出和稳定的剪切(图1)。以HAp的纳米晶体结构作为基础(原子尺度),到单分散的纳米棒在打印过程中受到剪切诱导而沿着打印方向进行有序的排列(纳米尺度),进一步控制打印路径使其平行排列(微米尺度),在宏观上制备三维高度有序的树脂样品,最后根据牙冠的三维模型,打印出个性化修复的牙冠(图2)。其打印精度可达95%(图3)。由于中断了裂纹扩展,当使用最小直径260 µm的喷嘴进行打印时,取向程度最高,其弯曲强度最高可达138 MPa,压缩强度可达370 MPa,优于传统模具法制备的样品(图4)。其优异的再矿化活性减少了细菌聚集和继发龋齿的机会(图5)。此工作为制备具有独特结构和功能的仿生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图4. HAp基复合树脂的力学性能及断面形貌图 图5. HAp基复合树脂的体外生物活性 此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A0201702)及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项目(20XD1400100)等项目的资助。特别感谢岛津公司宁棉波工程师在Micro-CT测试中提供的帮助。 近年来,张耀鹏教授团队在3D打印仿生生物材料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Compos. Sci. Technol., 2021, 213, 108902 Cellulose, 2021, 28, 241-257 Carbohyd. Polym., 2019, 221, 146)。 原文链接:http://doi.org/10.1002/advs.202104001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info@polymer.cn 本文转发自高分子科技公众号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合肥研究院阐明贵金属微纳结构的拉曼增强和光催化活性
    近期,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刘锦淮课题组的杨良保研究员等人在阐明单个的各向异性的金微米片上拉曼增强与光催化活性之间关系的研究上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已发表在《欧洲化学》杂志上。该研究对于理解SERS活性纳米结构的增强机制和等离子体有关的催化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各向异性贵金属微纳结构因其独特的尺寸依赖效应和形状依赖效应,成为了越来越多的研究领域的热点,逐渐应用于光学、催化等领域。但是,在如何克服化学效应的贡献并获得分子层面信息的同时,阐明贵金属结构上的拉曼散射和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仍然是一个巨大挑战。   研究人员刘洪林博士等人通过简单的方法合成了纳米厚度的金微米三角片和六角片,并直观地展示了这些结构不同位置上拉曼信号和光催化活性之间关系。通过等离子体光催化敏感分子的结构的变化,利用其SERS信号峰相对强度的变化,成功刻画了金微米片角、边、面上不同位置的光催化活性的可视画面,排除了常规研究中浓度效应和分子覆盖度差异的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金微米片上特定位点分子吸附数目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更高的光催化转化率,而是与其等离子体共振强度、电磁场强度密切相关,这与理论模拟的结果一致。相关研究策略排除或者弱化了等离子体局域热效应,也在一定程度了成功克服了浓度差异效应和化学贡献效应在贵金属等离子体光催化中的作用,清晰的刻画了等离子体共振强度相关的催化特性。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专项项目&ldquo 应用纳米技术去除饮用水中微污染物的基础研究(2011CB933700)&rdquo 以及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子任务&ldquo 动态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用于农药残留检测&rdquo 和&ldquo PERS仪器在环境污染物检测领域中的应用&rdquo (2011YQ0301241001 & 2011YQ0301241101)等项目的支持。    合肥研究院阐明各向异性贵金属微纳结构的拉曼增强和光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
  •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所780万专项采购进口仪器
    2011年7月7日,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11年修购专项进口仪器采购项目评标结果公布,涉及金额约780万元,详细公告如下: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11年修购专项进口仪器采购项目评标结果公示   采购人名称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委托招标单位: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2011年修购专项进口仪器采购项目   采购项目编号:OITC-G11031160   结果确定日期:2011年7月7日   招标公告日期:2011年6月14日   第一包   中标商: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中标商地址: 北京市安定门东大街28号雍和大厦西楼F座7层   中标金额: 495,000美元   评标家组名单:王波、杨树民、赵晓光、纪威、王颜红   第二包   中标商: 珀金埃尔默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中标商地址: 沈阳市沈河区北站路51号   中标金额: 人民币1,229,000元   评标家组名单:王波、杨树民、赵晓光、纪威、王颜红   第三包   中标商: 戴安中国有限公司   中标商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安定路33号   中标金额: 95,000美元   评标家组名单:王波、杨树民、赵晓光、纪威、王颜红   第四包   中标商: 天美科技有限公司   中标商地址: 沈阳市铁西区北二中路5号   中标金额: 93,000美元   评标家组名单:王波、杨树民、赵晓光、纪威、王颜红   第五包   中标商: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中标商地址:北京市安定门东大街28号雍和大厦西楼F座7层   中标金额: 95,000美元   评标家组名单:王波、杨树民、赵晓光、纪威、王颜红   第六包   中标商: FEI香港有限公司   中标商地址: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7号光华长安大厦1座1709   中标金额: 233,500美元   评标家组名单:王波、杨树民、赵晓光、纪威、王颜红   本项目联系人:王军 联系电话:68725599—8440
  • 液相高分辨质谱法—连花清瘟胶囊抗新冠肺炎药理活性成分取得新进展
    连花清瘟胶囊是以中医络病理论为指导,集合传统经典名方及临床实践研制的创新中药,其成分为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连花清瘟作为国家层面推荐的“三方三药”之一,先后被国家卫健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五/六/七/八版)及20余个省市的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推荐,在疫情的防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近日,厦门大学药学院吴彩胜教授联合海军军医大学柴逸峰教授团队在连花清瘟胶囊防治新冠肺炎的药理活性成分和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基于人体暴露和ACE2生物色谱筛选传统中药连花清瘟胶囊的抗COVID -19药理活性成分》在药学顶级期刊《药学学报》(《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该杂志影响因子7.097)获得发表,这是中药连花清瘟防治新冠肺炎的最新证据。这项研究基于HRMS和智能非靶向数据挖掘技术,全面分析了多次给药后人血浆和尿液中的连花清瘟胶囊成分,合成了全新的ACE2生物色谱固定相,筛选出连花清瘟胶囊提取物和人尿液样品潜在的ACE2靶向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在多次给药后的人体内成功鉴定出连花清瘟85个相关成分,并选择小部分成分通过SPR分析验证了ACE2结合能力,成分苦杏仁苷、野黑樱苷、甘草酸、连翘苷A、连翘苷I、大黄酸、芦荟大黄素等都与ACE2有结合亲和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成分不仅显示出对ACE2的良好亲和力,而且通过计算机辅助对接结果证实可以有效地结合在ACE2和S蛋白复合物的接触表面上,这些ACE2结合成分可能通过有效影响ACE2和S蛋白之间的结合而抑制新冠病毒(SARS-CoV-2),为连花清瘟胶囊预防和治疗新冠肺炎(COVID-19)提供了实验依据。  这次刊发的研究成果是连花清瘟胶囊的人体体内成分研究信息的首次阐述,为其在抗新冠肺炎(COVID-19)的药理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化学和药理学理论依据,从人体体内的角度进一步阐述了连花清瘟是如何发挥作用和是什么成分发挥作用的,是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实验研究和临床证据的延伸。
  • 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闭幕,岛津赞助优秀论文奖
    (续前)2018年11月26日,为期三天的中国质谱学术大会在广州东方宾馆圆满闭幕,在闭幕式上,隆重举办了岛津公司赞助的“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颁奖仪式。经过组委会的精心筛选,共有十位青年学者获得优秀论文奖。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侯艳红经理发表了颁奖致辞,对优秀论文奖获得者致以衷心地祝贺。大会闭幕式由北京师范大学质谱中心主任、中国质谱学会秘书长谢孟峡主持。闭幕式上颁发“2018年中国质谱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 北京师范大学质谱中心主任、中国质谱学会秘书长谢孟峡主持闭幕式 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侯艳红经理发表了颁奖致辞 侯艳红经理在颁奖致辞中说到,2018年,中国质谱步入了新时代,质谱技术迅速发展,在食品安全,临床医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宽泛,在质谱研究领域中,中国研究学者也在积极地推动着全球研究的前进步伐。岛津公司作为专业的质谱厂商,一直遵循着“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这一宗旨,在质谱领域中不断创新。今年6月份ASMS会议上岛津发布了首台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LCMS-9030,9月份JASIS会议上发布了全新GCMS NX系列,我们将会为客户提供更高分辨率,更高精度的质谱产品。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你眼里的西红柿,在拉曼看来只不过是番茄红素罢了
    p    strong 你眼中的红色 /strong /p p   最近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和HPLC相比,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可以更好地研究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 /p p   抗氧化剂对人类健康是否真的会有益处呢?这个争论到现在依然存在,尤其是人们认为遵循水果和蔬菜中高度着色色素膳食补充元素可以对人体有积极的作用。西红柿富含的番茄红素当中含有大量的红色素,人们认为这种化合物总体来说对人体有益处,尤其是食用大量的西红柿可以预防前列腺癌的发生。 /p p   来自德国耶拿大学的科研人员在Analyst杂志上发表了一片文章帮我们弥补了关于番茄红素和其他类胡萝卜素的知识。尽管我们对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了解很多,但是对于植物相中的这些化合物却知之甚少。因此他们借助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SERS)寻找这些植物当中类胡萝卜素的差别。 /p p strong   关于摄入量 /strong /p p   科研团队建造了一种模拟矩阵,简单的将两种特定比例的类胡萝卜素混合,之后使用电子束曝光SERS有源衬底和488纳米激励源进行样本的探索。他们从真实的番茄植株中提取类胡萝卜素并对其进行了测量,然后使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他们将使用SERS方法得到的样本与HPLC测量得到的提取物进行比较。大多数番茄样本通过HPLC和SERS两种方式得到的结果之间找到了一致性。 /p p   之所以说这种技术及其重要,是因为尽管现在科学家已经掌握了600多种已知的类胡萝卜素,但是仅仅有50%会出现在人们的日常饮食当中,而且在这50%当中仅有很少一部分类胡萝卜素可以从人体的血浆当中检测到,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α和β胡萝卜素、β隐黄素、番茄红素,叶黄素和玉米黄质。如果这些化合物真的对人体有益,那么我们好像真的缺少这些化合物的摄入。 /p p   通过代谢活动,一些类胡萝卜素是形成维他命A的维他命原,但一些类胡萝卜素有自己的氧和自由基清除性能。如果来自鱼油、动物肝脏和蛋类食物的维他命不能总是满足我们对此类维生素的需求的话,那么我们的发现就会显得非常重要。番茄红素本身,5或6类胡萝卜素通常在血浆中可检测到,他们是最有效的中和活性氧。在癌症扩散期间,中和活性氧可以有效的组织或减少癌症细胞的扩散。而吸烟和酗酒对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据说是因为摄入过量的类胡萝卜素所引起。 /p p strong   让我们取悦SERS技术吧 /strong /p p   因此从健康饮食的角度,我们必须保持饮食规律的平衡,为了达到这种平衡我们必须拥有关于我们所食用食物的成分和质量的详细信息。研究团队指出,HPLC是衡量食物中所含物质的“黄金标准”分析技术。但是HPLC技术不仅复杂缓慢而且费用昂贵,而SERS技术却可以提供区分现实世界样本中类胡萝卜素的优势。使用HPLC技术和SERS技术对不同成熟程度的番茄进行的测试结果之间达成了很好的一致性,这也为SERS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奠基。 /p p br/ /p
  • 【强合作促公卫】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岛津合作实验室成功签约
    四季皆如诗,人间三月天,春的浪漫已洒满了整个武汉。2023年3月25日我们相约在这里,共同鉴证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岛津)合作实验室的签约仪式。该签约旨在通过合作实验室的平台加强双方的学术交流以及科研合作,共同推动公卫学科的发展。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朱俊勇、副院长袁必锋、党政办公室主任樊杰、特聘研究员黄贞贞、特聘副研究员陈帅、特聘副研究员朱泉霏;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营业部华中大区经理葛惕菲、湖北省区域经理徐学武、武汉分析中心经理李强、武汉分析中心骆丹、市场部教育行业经理侯艳红、市场部朱挺锋参加会议。领导致辞大会伊始,首先由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朱俊勇致辞。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朱俊勇书记朱俊勇书记对到场的与会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2001年成立独立建制的公共卫生学院,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初步建成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优势和特色突出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岛津历史悠久,开发生产出大量优质产品并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体系,其分析仪器产品在国内外均拥有非常好的口碑。冯钰锜教授与岛津前期建立了合作实验室,在代谢组学、分析化学、环境检测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我们秉承前期良好的合作基础,今天相聚于此举办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岛津合作实验室签约活动,也将为双方今后的深度合作产出更多更好的成果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促进公共卫生学院学科建设,加速推动岛津优质产品的研发,同时更深度地开发前沿应用。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副事业部长李军波致辞。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始终坚持“教育为本、立德树人、服务健康、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理念,岛津则一直秉持“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的宗旨。立足服务国家社会的共同志向铸就了双方合作发展的坚实基础。也是因此,武汉大学与岛津保持着长久而优良的合作。今天,基于深化合作的愿景,双方将进一步推动合作升级,成立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岛津合作实验室,共同推动分析技术在代谢组学和环境卫生领域的研究应用和岛津仪器功能方法开发。希望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切实为各位科学技术的前进贡献力量。再次真诚祝愿未来我们双方合作成功,互相促进,共同发展。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副院长袁必锋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经理侯艳红,作题为《百年岛津 合作创新》的发表。岛津分析计测事业部市场部教育行业经理侯艳红揭牌签约仪式实验室参观最后,在武汉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副院长袁必锋的陪同下,一起参观了实验室。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美探测器十年火星照片:壮观陨坑宽20公里(多图)
    北京时间12月21日消息,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奥德赛”探测器自2001年进入这颗红色行星的轨道以来,已经对其进行了近10年的观测,下面是该探测器拍摄的部分火星图片。   1.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   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一颗陨石猛烈撞击火星,在地表形成巴库洛尔(Bacolor)陨石坑,碰撞产生的能量使地表远古物质向四面八方飞溅。巴库洛尔陨石坑是这颗红色行星表面的一个直径12英里(20公里)的深坑。这张“宏伟壮观的”火星陨石坑图片,是利用“火星奥德赛”探测器上的热辐射成像系统(THEMIS)在2002年到2005年间拍摄的照片合成的。据美国宇航局说,这周“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成为火星史上工作时间最长的飞船。   该飞船在2001年10月24日进入火星轨道,到今年12月15日,它已经在这颗红色行星周围工作了3340天(近10年)。“火星奥德赛”打破了“火星全球探勘者”号之前创下的记录,后者在1997年9月11日进入火星轨道,2006年11月2日停止运行。据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火星奥德赛”项目科学家杰弗里普朗特说,迄今为止“火星奥德赛”获得的最有名的发现,也是它的第一项发现——找到有大量水冰埋藏在干燥的火星地表下的证据。他说:“这一发现非常令人兴奋,因为这是该任务的一个重要目标。”   2.崎岖不平的火星地形   崎岖不平的火星地形(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从这张合成图上可以看到夜迷宫(Noctis Labyrinthus)裸露区的高原和山谷,这是利用“火星奥德赛”在2003年到2005年收集的数据合成的。这种崎岖不平的地形是由火星外壳拉伸和碎裂形成的。当断层分开时,地下冰和水会从裂缝涌出,导致地表坍塌。普朗特表示,“火星奥德赛”的最初任务有两个:确定火星表面的组成成分和测量这颗红色行星的放射性,为未来可能进行的人类火星探索任务做准备。   3.火星峡谷合成图   火星峡谷合成图(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这张迷宫(Noctis Labyrinthus)的峡谷伪彩色合成图,是用“火星奥德赛”在2003年4月到2005年9月间收集的图片合成的。该图着重强调了一个峡谷交汇处形成1.3万英尺(4000米)深的洼地。   按照最初计划,“火星奥德赛”还有一个飞船同伴,即已知的“2001火星观测者”登陆器,但是1999年火星气候轨道器和火星极地登陆者”号探测器失灵后,美国宇航局取消了该任务。   然而,为被取消的这项登陆器任务设计的仪器,又用在了美国宇航局的其他火星登陆器——“凤凰”号上,这颗探测器于2008年到达火星表面,现在已经停止运行。美国宇航局的普朗特表示,“火星奥德赛”的飞船同伴以这种方式“最终到达火星”。“这也是该探测器取名‘凤凰’号的原因——凤凰燃为灰烬后,再从灰烬里得到重生。”   4.泪滴状台地   .泪滴状台地(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从这张由“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位于火星战神谷(Ares Vallis)地区附近的泪滴形状的台地向外延伸开来。科学家认为,凸起的岩石结构曾转变了火星表面的洪水流向。这个探测器长期围绕该行星运行,使科学家可以监控火星上每年的季节变化,其中包括冬季极区上空大气里的二氧化碳是如何凝结的。   5.被穿透的陨石坑   被穿透的陨石坑(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火星上的这个重叠陨石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被箭穿透的苹果。这张图片是美国宇航局的“火星奥德赛”探测器在2005年5月拍摄的。每个陨石坑的直径都有几英里,这是由一颗陨石在落地前的很短时间内分裂成两个后,在地面撞击出来的两个碗状陨坑。普朗特表示,“火星奥德赛”一生比较幸运,没有遇到过真正的困难。但在2003年的万圣节期间发生过“最大危机”,一个“超级太阳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对火星表面的所有电子设备都造成了巨大破坏。“火星奥德赛”上的辐射测量仪失灵,不过稍后它又恢复了正常。   6.火星沙海   火星沙海(图片提供:NASA/JPL-Caltech/ASU)   在这张合成图上看到的这些由风塑造的黑色沙丘海洋,是利用“火星奥德赛”在2002年12月到2004年11月间拍摄到的照片合成的。这片沙丘位于火星北极极冠上,面积相当于德克萨斯州那么大,它拥有更冷区域(蓝色)和更温暖的区域(黄色和橙色)。普朗特表示,对于一艘在轨道里运行了将近10年的飞船来说,“火星奥德赛”目前的状况非常好。   它的大部分仪器仍在继续运行,“火星奥德赛”的备用系统还从没用过。也许这艘飞船面临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它在轨道里运行一周所需的少量燃料。据科研组成员估计,如果这艘飞船的轨道没有太大调整,“火星奥德赛”剩下的燃料最少还可供它运行10到15年。   7.沙丘艺术   沙丘艺术(图片提供: NASA/JPL-Caltech/ASU)   在2006年“火星奥德赛”拍摄的这张照片上,由众多风塑沙丘构成的图案,看起来很像一幅抽象画。按照最初计划,该飞船是去执行一项持续时间仅为3年的任务,但是到今年的10月,美国宇航局已经把它的工作寿命延长了3倍。现在该飞船打算运行到2012年底,这项任务可能还会被延长,用来帮助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科学实验室——“好奇”号,该计划预计将于2012年8月发射升空,前往火星。   美国宇航局的普朗特表示,目前“火星奥德赛”担任该局的火星车“勇气”号和“机遇”号的通讯中转站,它或许也能为“好奇”号提供相同服务。他说,“如果2012年后这艘飞船依旧很‘健壮’,我们将会继续让它再运行几年。”
  • 数智化浪潮下,医学实验室将如何建设与创新?请看iCIVD2024
    近年来,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正在不断深入到医学检验中,随着检验技术自动化和检验方法标准化的不断进步,我国医学检验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的同时,临床与患者对检测质量与效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验医学正向数字化、智慧化时代大步迈进,工作模式也转变为流水线式作业的全实验室智能化。到底怎样的实验室称为智慧医学实验室?医学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在质量管理中遇到的痛点和难点有哪些?目前医学实验室智慧化进程如何?有哪些新技术新应用?为此,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分析专业委员会与仪器信息网将于2024年8月20-22日联合主办“第七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网络会议(iCIVD 2024),《现代仪器与医疗》为协办单位。其中,8月20日上午将举行“医学实验室自动化创新与应用”主题会场,特别邀请来自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颜光涛、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高艳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程歆琦、南京血液中心检验科主任张立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副主任朱岩5位嘉宾进行探讨交流,欢迎报名参会: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LRo(点击报名)会议日程8月20日上午 医学实验室自动化创新与应用报告时间报告主题专家单位09:00-09:05致辞颜光涛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09:05-09:35检验智能化实践探索高艳红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 检验科副主任09:35-10:05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程歆琦北京协和医院 检验科副主任10:05-10:35血站智慧实验室的构建与场景应用张立波南京血液中心 检验科主任10:35-11:05智慧实验室构建及应用实践朱岩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 检验科副主任报告预览颜光涛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记免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大会致辞高艳红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检验科副主任报告题目:《检验智能化实践探索》【摘要】就分析前、中、后实验室检验智能化实践做一分享。程歆琦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报告题目:《实验室自动化、智能化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摘要】随着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全自动流水线、中间体软件在实验室的不断应用,既往一些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的痛点问题,包括室内质控、性能验证、结果审核等得到不断的改善,使得检验人员能够释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临床沟通、教学培训等工作中。张立波 南京血液中心检验科主任报告题目:《血站智慧实验室的构建与场景应用》【摘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检验科设备的自动化是检验发展的一个永恒主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经历了人工血液检测的最初时代,也经历并见证了从血液检测从半自动化分析到全自动化分析的飞跃发展历程。 实验室通过LIS系统作为基础网络,将实验室的各种类型设备组网,实现物联网功能。无论是样本处理,检测自动化流水线,样本后处理设备,设备运行的日志、状态、故障情况可以实时在线,软件系统进行收集和分析,呈现给工作人员及实验室管理者。朱岩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深圳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副主任报告题目:《智慧实验室构建及应用实践》【摘要】随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算法等技术与医学检验的深入融合,检验医学正向数字化、智慧化时代大步迈进,工作模式也转变为流水线式作业的全实验室智能化。 深圳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一直关注着医学实验室自动化的创新和发展,致力于智慧实验室的建设探索和新技术的应用,以自动化、智慧化、标准化、人文化的管理理念,推进实验室全面的提质增效。iCIVD2024 交流群(发送备注姓名+单位+职位)附:第七届先进体外诊断技术大会全日程公布通知 (点击查看)▌联系我们【参会咨询/合作】赵编辑 +86 13331136682邮箱: zhaoyw@instrument.com.cn
  • 详解“好奇”号火星车上搭载的分析仪器
    据美国太空网站报道,美国宇航局好奇号火星车将于两个星期后将着陆火星表面,将开始宏伟的火星勘测计划,预计能够持续工作两年时间。但是火星并不缺乏有待发现的谜团,那么,将有哪些仪器为我们揭秘这些谜团?   气象站:负责测量环境变量,生成每日报告,这将是第一份关于火星气象的持续性记录。此外,生成的气象报告还将指引火星车的运作。   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可以在岩石与土壤中烧灼出孔洞,并远距离检测岩石与土壤的化学成分。该装置的最远工作距离可达7 米。   彩色摄像机组:能以高分辨率拍摄周围环境,也能拍摄岩石与土壤的表面构造。通过这些图像,科学家能重现这些岩石与土壤形成的过程――也许,液态水曾在这一过程中发挥过作用。其中一个摄像机安装在火星车底部,视角向下,它将记录火星车下降、着陆的全过程。   化学-矿物分析仪:能用X 射线照射极细微的粉末样品,形成衍射图,通过这样的衍射图,科学家可以确认所有矿物质的种类。以前的登陆器上搭载的光谱仪只能识别出特定种类的矿物质,例如含铁的矿。   机械臂:可以伸展到2 米长,承载30 千克重的精密装置,用于挖掘孔洞、粉碎岩石。它还配备了一套筛子,可以为火星车上搭载的实验仪器筛选粉末样品。   阿尔法粒子X 光光谱仪:用于就地检测岩石与土壤的化学成分。   火星样品分析系统(SAM)这套仪器:可以进行化学分析。它带有小炉子,可以直接点燃火星物质,或是加入化学熔剂进行加热,使气体逸出 随后,气相色谱-质谱仪对逸出的气体进行分析,重点寻找有机碳。这套仪器也能直接从大气中提取样品。   辐射传感器:负责监测太阳辐射和宇宙辐射。   主动式中子光谱仪(active neutronspectrometer):可以确认火星车下方的岩石和土壤中是否有水。
  • 北京光谱年会岛津多项新技术获关注
    以食品药品检测技术为主题2016年北京光谱年会于2017年2月28日在北京天文馆举行,来自光谱及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100余人出席会议,就食品药品检测分析技术动态、光谱分析仪器方面的新进展进行了深入交流。2016年北京光谱年会现场北京光谱学会理事长郑国经教授首先在年会上报告了2016年光谱活动情况,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范春林做了题为《食品中农药化学污染物高通量侦测技术研究与示范》的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农药残留高分辨高通量检测面临着农药残留检测如何实现电子化、农药残留大数据报告如何实现自动化、农药残留风险溯源如何实现视频化的三大挑战。面对挑战其课题组分别提出了农药残留定性鉴定能够以电子标准取代实物标准,实现农药残留鉴定电子化;高分辨质谱(HRMS)+互联网+智能分析三元融合技术实现农药残留大数据报告生成自动化;HRMS+互联网+GIS三元融合技术实现风险溯源视频化的完整解决方案。随后,中国农科院王静做了题为《色谱-质谱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的报告;北京中医药大学陈建波做了题为《基于显微振动光谱成像非法添加物的分析与表征》的报告。2016年北京光谱年会现场在新技术报告环节,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侯艳红经理做了题为《智能化新技术全面提高分析工作效率》的精彩报告。岛津公司在过去的一年里推出的分析仪器智能化新技术,新技术的应用让中国的化学家和分析工作者能够专注于研究,快速得到分析的结论,而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操作仪器或考证数据的准确性。侯艳红经理在报告中介绍岛津公司在2016年投放市场了两款智能化分析仪器,分别是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2030和红外显微镜AIM-9000,两款产品智能化的硬件和软件设计,能够大大提高分析工作者的工作效率。ICPMS-2030完全从客户需求角度进行设计,智能化的软件使得专业的方法开发和数据结果判定实现全自动化,方法开发助手基于内置的全元素数据库,自动选择最佳的质量数和内标元素,并自动给出校正曲线样品的浓度范围。诊断助手能自动检查存在的干扰,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此功能极大地提高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使用户将不再为方法的建立、数据结果的准确性判定而苦恼;仪器采用普通纯氩即可稳定运行,无需高纯氩气,加上Mini炬管及Eco模式的设计,岛津ICPMS-2030的运行成本低于常规ICP-MS的30%,实实在在地大幅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AIM-9000 是全新设计的高性能红外显微镜,适用于异物分析等需要微区分析、微量分析的场合,并且具有业界最高的灵敏度和自动化程度。从大视野到显微尺寸的330倍连续放大能力,测量点位置自动识别,光阑自动设定,所有测量点的红外光谱测量可以自动完成,另外可配置异物红外光谱的自动解析程序。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侯艳红岛津多项新技术获与会专家的关注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 岛津微信平台
  • 美法科学家交付火星化学成分分析仪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表示,美、法两国科学家合作研究小组9月21日将研制的、名为“ChemCam”的仪器交付给了喷气推进实验室。该仪器将安装在计划于2011年发射的火星探测车“好奇”(Curiosity)上,其作用是帮助人们了解火星上的化学元素。   据悉,未来新的火星探测车抵达火星表面开始工作时,“ChemCam”仪器带有的激光器会向距离火星探测车7米处的目标发射激光,并利用激光诱导分解光谱(laser-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技术检测被激光照射目标物质所含的化学成分或元素。   具体分析过程是,首先用激光束轰击分析目标,轰击点仅为针头大小。在激光的作用下,被轰击的物质发生蒸发。随即利用光谱分析仪捕捉和分析蒸发物质发出的闪光。由于原子在激光作用下转变成电离原子时将发出光波,而不同的原子在电离时发出的光波波长不同,因此“ChemCam”可以通过将观察到的光波波长与自身携带的原子光谱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被轰击目标物质中所含的原子或元素。   研究人员表示,即使岩石目标被灰尘遮盖也难不倒“ChemCam”分析仪,因为它可以先用激光清理掉灰尘或其他覆盖物,再对岩石样品进行分析。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ChemCam”仪器研制负责人罗杰维恩斯说,他们汇集了众多的新理念才将该仪器变为现实。   “ChemCam”仪器法国参与人员负责人斯尔维斯特莫瑞斯认为,该仪器如同地质化学观察仪,将为人们提供有关火星的组成成分数据,以了解它过去、现在或将来是否适于居住。同时该仪器还将帮助火星探测车控制组选择最有价值的目标,供探测车上的其他仪器进行研究。未来,美、法联合研究小组将共同操控“ChemCam”在火星上的元素分析活动,并解释获得的数据。   “好奇”火星探测车是迄今为止针对火星探测最大且能力最强的机器人。它采用核动力驱动,自身重量超过了900公斤,尺寸大小如同小汽车。搭载它进入火星大气层的太空舱的大小甚至超过了当年搭载3名宇航员的“阿波罗”登月舱。包括“ChemCam”在内,“好奇”探测车上所要携带的仪器总数为10台。其他的仪器能够帮助人们了解火星矿产、嗅出有机物质、观察气象和辐射环境、钻探火星岩石(深度为数厘米)。根据原定计划,“好奇”探测车将于2011年11月从佛罗里达航天中心发射,2012年8月抵达火星。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