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吉法酯

仪器信息网吉法酯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吉法酯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吉法酯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吉法酯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吉法酯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吉法酯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吉法酯相关的解决方案。

吉法酯相关的论坛

  • 格氏试剂的实验室制法!

    所有溶剂、试剂、仪器均经过干燥/烘干处理。 无水乙醚或者 THF,加 1.05 eq 镁屑,惰性气体保护,温热(有些非常活泼的用室温甚至冰冷)条件下滴加约 1/10 的卤代烃,引发格氏反应(镁屑上冒小泡泡),如果引发不易,可以加热至微弱回流或者加少量的碘。引发后缓慢滴加剩余的卤代烃,过快会猝灭格氏反应或者引起偶联。加完所有的卤代烷后微弱回流 1 小时,绝大多数的镁屑会反应完全,体系为灰色近透明液体。降温后有可能析出格氏试剂沉淀,如果漏气也会出现沉淀物。 残余的镁屑,如果很少,可以不经处理,直接进行下步反应。如果镁的投料当量较大(有时用 1.2~1.5 eq),可以将格氏试剂静置后吸取上清液或者压滤至新的反应瓶中。 实验室制法,与工业制法没本质的差别。

  • 铝钒土熔融制样法?????急

    我们这里需要具体的铝钒土熔融制样法,熔剂配比?脱膜剂配比?是否需要氧化剂?需要多高的温度?(我们的炉子最高1200摄氏度),敬请各位高手提供详细的方法,谢谢!!

  • 空白值,激发强度

    1关于空白值,设备在进行操作前,先打的水空白,但是最近出现个问题,就是如图所示,v的空白值很高,以前都是几百的,这两天直接就到5000多,而且多次打,不同时间打,不同空白液打都是这个值,所有的设置和条件都没有发生改变,这个问题怎么处理?2关于元素激发强度,个人认为,同一种元素,在不同的条件下激发强度可能会不同,但是不会产生数量级的变化吧?目前我们用的v的激发强度主要集中在2个数值的分布,一个经常出现的是20w,另一个经常出现的是100w强度,这个是正常的吗?应该怎么调试,能让某一元素的的某一波长激发强度稳定在一个数值范围内波动?谢谢各位老师![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040734452852_6831_5073098_3.png[/img][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3/06/202306040734456464_6834_5073098_3.png[/img]

  • 介绍化学制剂的发展

    在介绍化学制剂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小编为大家讲解的也是比较多的,今天为大家介绍的是关于化学制剂发展方面的内容,希望大家能够简单的了解一下,看看在我国化学制剂有哪些是需要我们大家了解的。  化学药品制剂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医药工业中的优势子行业,具有高技术含量、高资金投入、高风险、高收益和相对垄断的行业特征。从价值链来讲,化学药品制剂处于价值链高端,按价值递增依次为通用名药(非专利药)和专利药,专利药是整个价值链的顶端。  化学药品制剂涉及国民健康、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国民经济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产业。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化学药品制剂工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近几年的工业总产值增长率都保持在18%以上,销售收入增长率基本保持在20%以上。从发展趋势看,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未来发展空间巨大,但利润分配将更加不均衡,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具有研发、规模和产品优势的企业将强者恒强。  中国化学药品制剂行业已经完全发展成为一个竞争性的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有所提高。在中国内地,外资及合资制药企业与内资制药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近两三年,外资及合资企业大幅增加在华投资,强化市场力度。截至2011年底,中国大陆规模以上的化学药品制剂企业有1032家,经过快速发展阶段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的锤炼,基本格局初步形成。外资及合资制药企业占据着中国化学药品制剂的高端市场,但内资品牌也正在逐步进军高端。

  • 微生物制剂发酵发酵的物理条件

    [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b]微生物制剂发酵[/b]的物理条件研究主要有[b]发酵温度[/b]、[b]初始[/b]、[b]溶解氧[/b]。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微生物的生长实际是生物体的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和酶反应的有机组合,温度是影响这些反应的主要因素。由于不同来源、不同菌株和培养基成分的差异,zui适培养温度有一定的差异。[/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PH值影响微生物的发育增殖和各种能量代谢的化学活性等,在工业发酵过程中,值PH直接影响菌体的生长和目的产物的产生和积累,菌体还会产生酸碱物质导致发酵液值的变化,为保持值的稳定以至于不影响菌体的生长及产物的生成,常常需要补加酸碱来平衡值。[/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在好氧微生物发酵时溶解氧是重要的限制性因素,尤其是液体深层发酵对氧的供应要求更高。溶解氧的调节主要靠通气量、搅拌速度、罐压等进行调节。[/font][/size][size=10.5pt][font=微软雅黑]此外,在液体发酵过程中往往要产生大量的泡沫,为了防止逃液和染菌,保证生产顺利进行,需在发酵液中加入消泡剂。常用的消泡剂有植物油,如花生油、豆油等,还有的用一些高分子化合物,如聚醚类消泡剂、高碳醇、有机硅消泡剂等,这类消泡剂的消泡抑泡[/font][/size]

  • 重金属富集系数法的沉积物背景值

    前言:正在家中写毕业论文想用重金属富集系数法确定沉积物中金属元素的累积能力,已知公式EF=[(Ci/Cref)samples]/[(Bn/Bref)baseline],我现在有重金属的实测值以及土壤元素背景值,但是暂时还没有查到河北省一级构造单元水系沉积物元素背景值。请问,我能从哪里找到这个背景值?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与指导!!!第一次发帖,感谢大家!!!

  • 树脂基复合材料低导热系数测试时稳态法和激光脉冲法的选择

    树脂基复合材料低导热系数测试时稳态法和激光脉冲法的选择

    最近有朋友对导热系数测试方法如何选择想进行一些讨论,这里就我们在导热系数测试中的经验,以及导热系数测试设备研制和测试方法研究中的体会谈一些感受,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采用两类测试方法,一类是稳态法,主要包括护热板法、护热板热流计法和护热式圆筒法等;另一是非稳态法,主要包括激光脉冲法、热线法、热探针法和平面热源法等。这些方法国内外都有相应的测试标准,是比较成熟和经典测试方法。 对于稳态护热板法和激光脉冲法来说,这两种测试方法基本上属于互补性关系,即分别覆盖不同导热系数范围的测量。通常,稳态法的导热系数测试范围为0.005~1 W/mK;非稳态激光脉冲法的导热系数测试范围为1~400 W/mK。在满足测试条件的前提下,稳态法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3%以内,激光脉冲法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5%以内。 材料的导热系数一般采用两类测试方法,一类是稳态法,主要包括护热板法、护热板热流计法和护热式圆筒法等;另一是非稳态法,主要包括激光脉冲法、热线法、热探针法和平面热源法等。这些方法国内外都有相应的测试标准,是比较成熟和经典测试方法。 低导热材料一般泛指导热系数在0.1~1W/mK 范围的隔热材料。这类材料由于导热系数低常被用作工程隔热材料,如各种玻璃钢类材料、树脂基类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等。在这类低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测量中,测试方法的选择常常容易出现偏差,很多测量机构由于只有激光脉冲法测试设备,而就用激光脉冲法测量这类低导热材料,测量结果往往出现比稳态法准确测量值低15%~20%的现象。采用氟塑料(导热系数0.2 W/mK 左右)和纯聚酰亚氨树脂材料Vespel SP1(导热系数0.4W/mK 左右),用稳态法和瞬态激光脉冲法进行的比对试验也证明激光脉冲法的测试结果确实偏低。有些材料研制机构也利用这种现象来证明研制的材料达到了验收标准,这样很容易误导材料设计和使用部门的正常使用。 对于低导热材料的测试,造成激光脉冲法测量结果总是要低于稳态法测量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测量装置的固有因素造成,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激光脉冲法测量装置的影响 激光脉冲法测试设备的试样支架,一般都是采用导热系数较低的陶瓷材料做成,其目的是在固定试样的同时尽可能减少传导热损失,以保证激光脉冲加热试样后,试样内的热流沿着试样厚度方向以一维形式传递。如果被测试样的导热系数小于1W/mK,基本上与陶瓷支架相近,这样必然会引起较大的侧面热失,破坏一维传热模型。如图 1 所示,侧面热损会使得试样背面的最大温升Tm 降低,从而造成较大的测量误差。而这些热损情况在稳态测量方法中不会出现。 如图 1 所示,采用激光脉冲法测量材料热扩散时,导热系数越大,背面温升达到一半最高点的时间t0.5 越短,背面温升采集时间10t0.5 也越短。一般金属材料背面温升达到一般最大值的时间t0.5 大约在50 毫秒以内,而对低热导率材料,背面温升达到一半最大值时间t0.5 就需要上百毫秒以上,同时总的采集时间10t0.5 也将相应的增大很多,如此长的传热时间,必然会引起强烈的侧面热损。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3/201503202143_539038_3384_3.png图1 激光脉冲法典型背面温升曲线 激光脉冲法一般都是采用间接测量方式获得被测材料的导热系数,即激光脉冲法测量材料的热扩散率,然后与其它方法测得的密度和比热容数据相乘后得到被测材料的导热系数。这样得到的导热系数数据势必会叠加上其它方法测量误差,特别是比热容的测试误差一般较大。这样获得的导热系数测量精度就势必要比稳态法直接测量的热导率误差偏大。二、激光脉冲法试验参数的影响 如图 1 所示,激光脉冲法在测试过程中,试样在激光脉冲加热后,试样背面温升快速升高,最大温升也仅1 ~ 5℃之间。但对于低导热材料,由于材料导热系数比较低,要使背面温度达到可探测的幅度很困难。为了解决背面温升的可探测性,必须通过两种途径:一是采用很薄的试样,约为1mm 厚,否则很难探测到有效信号;二是在采用薄试样的同时增大激光脉冲的能量,也就是提高脉冲加热试样的功率,使得试样前表面达到更高的温度。这两种途径都会对低导热材料的测量结果带来影响: (1)低导热材料多为复合材料,密度一般都很小。激光脉冲法的试样直径(10mm ~ 12mm)本来就很小,如果试样厚度再很薄,对于复合材料来说很难具有代表性。并且密度分布的不均匀,会使得测量结果的离散性比较大。而稳态法测量所用的试样一般较大,代表性强。 (2)激光脉冲法认为激光脉冲加热试样前表面时,前表面热量的吸收层相比试样总体厚度越小越好。而一般低导热材料的热分解温度和熔点较低,高功率脉冲激光很容易使得试样表面产生高温加热而带来化学反应,反应层厚度相比试样总体厚度较大,破坏了激光脉冲法测试模型的要求,带来测量结果的不真实性。而在稳态法测量过程中,测试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都严格控制在被测材料热分解温度点以下,就是为了避免热分解现象的产生带来测量结果的不真实性。 (3)一般导热系数测量过程都带有温度变化和一定的温度梯度。激光脉冲法测量如果在静止气氛中进行,背面温升的变化会受到辐射和对流的影响。所以,激光脉冲法在测量过程中,一般需要抽真空测试,以消除对流影响。而对一般复合材料来说,密度越低,在真空下发生真空质量损失的现象也越强烈。如果被测材料密度较低,真空质量损失会使得试样厚度和质量发生变化,如果再加上激光脉冲加热更会加剧质量损失过程,对测量结果带来影响。 (4)由于低密度材料内部容易存在着空隙和气孔,如果在真空中测量这类材料,真空环境将严重的改变试样内部的传热方式,基本上不再有对流传热。因此真空下测量的热导率会比在常压大气环境的测量值明显偏低。而稳态法测试设备绝大多数是在常压大气下进行,通过特别的护热装置使得在试样外部不存在温度梯度以消除对流,传热现象只发生在试样内部,因此稳态法测量结果代表的是常压大气环境下材料的热导率。个别变真空稳态法测量装置,也是专门用来测量评价材料在不同真空度下的热导率,以用于准确表征材料在不同真空度下的隔热性能。 因此,对于低导热材料热导率的测量,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采用稳态测量方法,并明确试验条件,建议不采用激光脉冲法测量低导热材料热导率。 目前在国内的军工系统中都普遍采用稳态的保护热流计法导热系数测定仪来进行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测试,并已经做为工艺考核标准。多数采用的是美国TA公司的MODEL 2022导热仪,圆片状试样直径有1英寸(25.4mm)和2英寸(50.8mm)两种规格,最高测试温度为300℃。同时,美国TA公司的MODEL 2022导热仪也是该公司的主流产品,由此也可以看出这种稳态测试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

  • 水质 PH值的测定方法和便携式PH计法疑问

    我们公司扩了《便携式PH计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3.1.6.2》和《水质 pH值的测定 玻璃电极法 GB/T 6920-1986》,国家6月1号实施新的《水质 pH值的测定 电极法》(HJ 1147-2020),我想请教下老师们,我们现在做现场检测PH值,还能用《便携式PH计法》吗?

  • 如何选购聚氨酯发泡机?

    如何选购聚氨酯发泡机?

    [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如何选购聚氨酯发泡机?[/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发泡机的价格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购买前还需要仔细考虑。决定买一台高质量的聚氨酯发泡机,我们当然还要做一个总体的比较。现在市场上聚氨酯发泡机的价格各不相同,当然,质量和性能也会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都希望能够购买到高性价比的设备,这样就避免不了前期的对比。[/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目前,市场上的聚氨酯发泡机种类繁多。发泡机新的牌号、新的名称层出不穷。众多的机型让人眼花缭乱,以至于不小心选错机型。为了便于生产厂家选择到自己需要的发泡机,下面给大家介绍下聚氨酯发泡机的选择方法。[/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一、需了解发泡机的类型[/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虽然发泡机的基本原理都是将气体引入发泡剂的水溶液中,但不同类型的发泡机以不同的方式引入气体。了解发泡机的类型,了解其引气方式,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技术特征和使用性能,使生产厂家有一个总体把握。每种发泡机的优缺点都清楚后,再选择发泡机就比较容易了。因此,了解发泡机的类型对生产厂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二、认真掌握发泡机的基本技术参数[/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对于生产者来说,不仅要了解发泡机的机型和发泡原理,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发泡机的几个重要技术参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生产要求。[/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1.[/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产量:产量即产泡量,这个量必须略高于自身需泡量的20%,其产泡量应以下限为核定计算依据,而不能以上限;[/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2.[/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设备大小:该参数是车间总体布局规划的必要因素;[/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3.[/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装机容量:装机容量就是装机总功率,此参数对核算电器电路对总用电量的适应性有重要意义;[/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4.[/color][/fon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泡径范围:一般应根据具体产品对泡径的要求进行比较。[/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三、认真了解发泡质量[/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发泡机的产品是泡沫,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需要的也是泡沫。因此,泡沫质量是衡量发泡机性能的标准。判定发泡质量主要由泡沫细密性、泡沫均匀性、泡沫泌水量三个方面来衡量 .[/color][/font][/align][align=left][font='微软雅黑','sans-serif'][color=#333333][img=,690,38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5/202105241337258341_2757_4017671_3.jpg!w690x380.jpg[/img][/color][/font][/align]

  • 增塑剂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气相色谱法测试方法

    各位大侠,请问哪位做过 增塑剂 偏苯三酸三辛酯TOTM气相色谱法测试其纯度,小弟刚接触该产品,其沸点较高 260度(15kpa),见有做的用 FID检测器,只是不知道柱子是什么?最好可以告知色谱条件,感激不尽!

  • HPLC面积归一法积纯度时杂质怎么积?

    面积归一法积纯度时一般杂质怎么积分?医药中间体为主,我们公司产品基本是99.0%以上,看了一下别的大公司的设定,除了特定杂质以外,<0.05%的都不计。我们也是这么算得,但是遇到了所有杂质都<0.05%,总纯度>99.8%以上的,这时候怎么积分??<0.01%的不计么,还是全部算进去???

  • 【资料】COD在线分析法之紫外吸收光度计法

    [align=center][size=4][font=黑体]COD[/font][/size][size=4][font=黑体]在线分析法之紫外吸收光度计法[/font][/size][/align][size=3][font=宋体] 仪器以低压汞灯作为紫外光源,光源发出的紫外光通过滤光片分离出254nm的紫外光和546nm的可见光,采用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作为参考波长,并且由光电二极管检测出光强,检测出的信号通过放大器送到微处理器,546nm的光强用于补偿浊度的影响,经过计算后输出测量结果 利用紫外吸收光度法测定排放污水中的有机物的装置,适合于部分行业的污水排放自动监测。通过紫外吸收仪测定的吸光光度值与CODcr有某种相关关系,却只有在水质组成成分恒定或变化很小的水样,才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此时可通过大量的测定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目前在国外采用这种系统控制排放废水的紫外吸光度,若超过某一吸光度值就算超标,不强调与CODc,之间的换算。 该方法的特点是仪器结构和测量方法极为简单,硬件成本低,不需要化学试剂,检测速度快,不怕高氯水,且实时性好到可以作为控制排放废水系统的反馈单元的程度。但它对水质的要求较高,其核心部件比色皿很怕被污染。另外,若将UV计用于排污行业,必须将其换算成CODcr,但这种换算比较困难,原因在于UV测定中需扣除浊度,这样会扣除悬浮物对COD贡献。该法虽在日本已得到较广泛的应用,但在欧美各国尚未推广应用(未得到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我国尚在进行相关研究,未有结论。[/font][/size]

  • 酚试剂法测甲醛吸收液配制问题

    1求助,酚试剂法测甲醛可以不配制原液,直接配吸收液吗?2配制的吸收液有没有时间限制?可以隔夜再拿来采样吗?为什么标准上说临用现配?谢谢!

  • 济南试验机行业发展之弹簧扭转试验机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攀升,行行色色的行业需要试验机检测各式各样的力学检测项目,我们在注重生活品质的同时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试验机是试验、检测材料(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零部件、构件和结构的强度、刚度、硬度、弹性、塑性、韧性、延性和表面与内部缺陷的仪器设备、系统或装置。济南试验机广泛应于用工矿企业、计量、学校的现场和实验室,其应用领域涉及到机械、冶金、建筑、航空、航天、军工、交通、运输、质检、计量、教育、医疗等各行各业。 弹簧扭转试验机在济南试验机行业已经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在这悠久的发展历史中,几经济南试验机行业技术不断革新,以及实验要求的不断变化,弹簧扭转试验机在济南试验机行业中发展特别显著,经过不断的发展中,济南试验机行业中的弹簧扭转试验机随着各行各业对试验机产品需求的增长,随着我国生产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测试技术的飞速发展,目前生产试验机的公司和企业已遍布全国各地,生产着几百种规格、型号和系列的试验机产品,有的试验机产品已出口到国外,远销到亚洲和欧美市场,具有一定的竞争能力。 对于弹簧扭转试验机的发展历史下面简单的介绍下。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单片机的功能较简单的缺点又被微机所改善,智能化功能设置专家系统、参数选择、数据库、清晰的视窗中文界面、简单的鼠标操作,使弹簧测试过程中的最理想化状态成为可能,智能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操作者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按照预先设置的任意模式进行测量、控制,通过设定不同的试验速度、试验过程中的参数,使试验模式、整个弹簧扭转试验机的试验过程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志进行控制,试验曲线和试验数据实时显示,试验数据亦可按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进行计算、整理、输出,还可对以往的试验过程、试验结果进行查询,强大的计算和数理统计功能代替了过去繁杂的工作,大大减轻了人的劳动量。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又会使检测控制机(简称下位机)与计算中心的主控机(简称上位机)结合起来,实现试验数据的传输、处理、综合管理,在中心实验室,由上位机对下位机群实现综合管理。

  • 《食品安全法》解读之“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法》解读之“食品添加剂”近日,号称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引起消费者的高度关注,此法是颁布6年以来首次大幅度修订。与旧法相比,新《食品安全法》亮点很多,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也更加全面,新法将于201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新法中就“食品添加剂”方面也有许多新规定,明确了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实行许可制度。从事食品添加剂生产,应当具有与所生产食品添加剂品种相适应的场所、生产设备或者设施、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制度,按照相关程序取得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相比之下,我国此前只针对食品生产、经营设立了许可制度,没有为食品添加剂生产设立专门的许可制度,这一新增制度很有必要。  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部分,目前市场上的食品添加剂良莠不齐,因此需要从生产环节进行控制。新法实行后,可以更好的提升食品添加剂的质量安全水平。

  • 发酵培养基的配制

    首先需了解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 (1)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营养物质应满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它们的作用可概括为形成结构(参与细胞组成)、提供能量和调节作用(构成酶的活性和物质运输系统)。微生物的营养物质有六大类要素,即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和能源。① 水水是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水在细胞中有两种存在形式:结合水和游离水。结合水与溶质或其他分子结合在一起,很难加以利用。游离水(或称为非结合水)则可以被微生物利用。② 碳源碳在细胞的干物质中约占50%,所以微生物对碳的需求最大。凡是作为微生物细胞结构或代谢产物中碳架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碳源。作为微生物营养的碳源物质种类很多,从简单的无机物(CO2、碳酸盐)到复杂的有机含碳化合物(糖、糖的衍生物、脂类、醇类、有机酸、芳香化合物及各种含碳化合物等)。但不同微生物利用碳源的能力不同,假单孢菌属可利用90种以上的碳源,甲烷氧化菌仅利用两种有机物:甲烷和甲醇,某些纤维素分解菌只能利用纤维素。大多数微生物是异养型,以有机化合物为碳源。能够利用的碳源种类很多,其中糖类是最好的碳源。异养微生物将碳源在体内经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最终用于构成细胞物质,或为机体提供生理活动所需的能量。所以,碳源往往也是能源物质。自养菌以CO2、碳酸盐为唯一或主要的碳源。CO2是被彻底氧化的物质,其转化成细胞成分是一个还原过程。因此,这类微生物同时需要从光或其他无机物氧化获得能量。这类微生物的碳源和能源分别属于不同物质。③ 氮源凡是构成微生物细胞的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元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细胞干物质中氮的含量仅次于碳和氧。氮是组成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元素,氮对微生物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作用。从分子态的N2到复杂的含氮化合物都能够被不同微生物所利用,而不同类型的微生物能够利用的氮源差异较大。固氮微生物能利用分子态N2合成自己需要的氨基酸和蛋白质,也能利用无机氮和有机氮化物,但在这种情况下,它们便失去了固氮能力。此外,有些光合细菌、蓝藻和真菌也有固氮作用。许多腐生细菌和动植物的病原菌不能固氮,一般利用铵盐或其他含氮盐作氮源。硝酸盐必须先还原为NH+4后,才能用于生物合成。以无机氮化物为唯一氮源的微生物都能利用铵盐,但它们并不都能利用硝酸盐。有机氮源有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玉米浆等,工业上能够用黄豆饼粉、花生饼粉和鱼粉等作为氮源。有机氮源中的氮往往是蛋白质或其降解产物。氮源一般只提供合成细胞质和细胞中其他结构的原料,不作为能源。只有少数细菌,如硝化细菌利用铵盐、硝酸盐作氮源和能源。④ 无机盐无机盐也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其主要功能是:① 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② 作为酶的组成成分;③ 维持酶的活性;④ 调节细胞的渗透压、氢离子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⑤ 作为某些自氧菌的能源。磷、硫、钾、钠、钙、镁等盐参与细胞结构组成,并与能量转移、细胞透性调节功能有关。微生物对它们的需求量较大(10-4~10-3 mol/L),称为“宏量元素”。没有它们,微生物就无法生长。铁、锰、铜、钴、锌、钼等盐一般是酶的辅因子,需求量不大(10-8~10-6 mol/L),所以,称为“微量元素”。不同微生物对以上各种元素的需求量各不相同。铁元素介于宏量和微量元素之间。在配制培养基时,可通过添加有关化学试剂来补充宏量元素,其中首选是K2HPO4和MgSO4,它们可提供需要量很大的元素:K、P、S和Mg。微量元素在一些化学试剂、天然水和天然培养基组分中都以杂质等状态存在,在玻璃器皿等实验用品上也有少量存在,所以,不必另行加入。⑤ 生长因子一些异养型微生物在一般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的培养基中培养不能生长或生长较差。当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组织(或细胞)提取液时,这些微生物就生长良好,说明这些组织或细胞中含有这些微生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因子,这些因子称为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可定义为:某些微生物本身不能从普通的碳源、氮源合成,需要额外少量加入才能满足需要的有机物质,包括氨基酸、维生素、嘌呤、嘧啶及其衍生物,有时也包括一些脂肪酸及其他膜成分。各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不同,有的需要多种,有的仅需要一种,有的则不需要。一种微生物所需的生长因子也会随培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如在培养基中是否有前体物质、通气条件、pH和温度等条件,都会影响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从自然界直接分离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营养缺陷突变前的菌株,均称为该微生物的野生型。绝大多数野生型菌株只需简单的碳源和氮源等就能生长,不需要添加生长因子;经人工诱变后,常会丧失合成某种营养物质的能力,在这些菌株生长的培养基中,必须添加某种氨基酸、嘌呤、嘧啶或维生素等生长因子。⑥ 能源能源是指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能源即碳源;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的能源都是还原态的无机物,如NH4+、NO2-、S、H2S、H2、Fe2+等,它们分别属于硝化细菌、亚硝酸细菌、硫化细菌、硫细菌、氢细菌和铁细菌等。一种营养物常有一种以上营养要素的功能,即除单功能营养物外,还有双功能,甚至三功能营养物。辐射能是单功能;还原态无机养分常是双功能的(NH4+既是硝化细菌的能源,又是它的氮源)甚至是三功能的(能源、氮源和碳源);有机物常有双功能或三功能作用。(2)配制培养基必须遵循的原则微生物的培养基通常指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广义上说,凡是支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介质或材料,均可作为微生物的培养基。一个适当的培养基配方,对发酵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有着极大的影响。针对不同微生物,不同的营养要求,可以有不同的培养基。但它们的配制必须遵循一定原则。① 营养物质应满足微生物的需要。不同营养类型的微生物对营养的需求差异很大,应根据菌种对各营养要素的不同要求进行配制。② 营养物的浓度及配比应恰当。营养物浓度太低,不能满足微生物生长的需要;浓度太高,又会抑制微生物生长。糖和盐浓度高有抑菌作用。碳氮比(C∶N,以还原糖含量与粗蛋白含量的比值表示):一般培养基为C∶N=100∶0.5~2。在设计培养基配比时,还应考虑避免培养基中各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如蛋白胨、酵母膏中含有磷酸盐时,会与培养基中钙或镁离子在加热时发生沉淀作用;在高温下,还原糖也会与蛋白质或氨基酸相互作用而产生褐色物质。③ 物理、化学条件适宜。pH:各种微生物均有其生长繁殖的最适pH,细菌为7.0~8.0,放线菌为7.5~8.5,酵母为3.8~6.0,霉菌为4.0~5.8。对于具体的微生物菌种,都有各自的特定的最适pH范围,有时会大大突破上述界限。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会产生能够引起培养基的pH改变的代谢产物,尤其是不少微生物有很强的产酸能力,如不适当地加以调节,就会抑制甚至于杀死其自身。在设计培养基时,要考虑培养基的pH调节能力。一般应加入缓冲液或CaCO3,使培养基的pH稳定。其他:培养基的其他理化指标,如水活度、渗透压也会影响微生物的培养。在配制培养基时,通常不必测定这些指标,因为培养基中各种成分及其浓度等指标的优化,已间接地确定了培养基的水活度和渗透压。此外,各种微生物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等也有不同的要求。④ 培养目的:培养基的成分直接影响培养目标。在设计培养基时,必须考虑是要培养菌体,还是要积累菌体代谢产物;是实验室培养,还是大规模发酵等问题。用于培养菌体的种子培养基营养成分应丰富,氮源含量宜高,即碳氮比值应低;相反,用于大量积累代谢产物的发酵培养基,氮源应比种子培养基稍低;当然,若目的产物是含氮化合物时,有时还应该提高培养基的氮源含量。在设计培养基时,还应该特别考虑到代谢产物是初级代谢产物,还是次级代谢产物。如果是次级代谢产物,还要考虑是否需加入特殊元素(如维生素B12中Co)或特殊的前体物质(如生产青霉素G时,应加入苯乙酸)。在设计培养基,尤其是大规模发酵生产用的培养基时,还应该重视培养基组分的来源和价格,应该优先选择来源广、价格低廉的培养基。(3)几种培养基的配制原则① 种子培养基:适用于微生物菌体生长的培养基,目的是为下一步发酵提供数量较多,强壮而整齐的种子细胞。一般要求氮源、维生素丰富,原料要精。② 发酵培养基:用于生产预定发酵产物的培养基,一般的发酵产物以碳源为主要元素。发酵培养基中的碳源含量往往高于种子培养基。如果产物的含氮量高,应增加氮源。在

  • 致从事制剂研发的学弟学妹们

    自己也尝试着将这几年的工作进行了一下小结。同前面两位前辈相比,我出道尚浅,谈不上什么经验,只能算是个人的一点心得体会吧,在高手们面前班门弄斧,仅供刚从事工作的学弟学妹们参考吧。由于自己是药剂专业的,一直从事相关的研发工作,所以将题目定为致:从事制剂研发的学弟学妹们从学科发展来说,药剂学从最初的工业药剂学,扩充到了物理药剂学(物理药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药物动力学与生物药剂学、临床药剂学等等。因此对于从事制剂研究的人员来说,应当具备以下制剂理论吧。一、 必备的制剂理论首先,应当熟练掌握的是《药剂学》和《中药制剂学》两本教科书。有人会说,教科书上的东西太基础了太简单了,肯定是不能再熟悉了。其实不然,就是因为太简单了,我们常常忽视其发挥的作用。明明一个简单问题,其在教科书中也有所说明,但是如果没有意识到的话,往往会将问题复杂化。具体的例子一时没有想起来…….总之希望大家经常的温故而知新,多从字里行间中品味吧。其次,药剂学已经从最初的丸丹膏散历经常规制剂、缓控释制剂、靶向制剂、透皮制剂、发展到了第五代自调式智能给药系统。所以还需关注的两本书是《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当然还有生物制剂新技术之类的,本人没有接触过,就不再罗列),这两本书涉及到的制剂信息量比较多,可以很好的扩充知识面。再者,如果数学和物理化学功底比较好的话,建议多看看《物理药学》、《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前者主要是利用物理化学理论来解释制剂方面的问题吧,制剂学理论起源于物理化学吧。参加过近两届的中美药学论坛同行都能体会到,在国外的制剂过程中,对物理药学关注的非常多,而且做的也非常细,值得咱们好好的学习。另外,从事化药制剂的同行都熟悉,口服制剂基本上都要做生物等效性,所以,应当好好学习一下第二本书。有人说,会药剂的人饭做得也非常好,本人制剂做得一般,烧得小菜还是满不错得,呵呵(自我夸奖)。之所以这么说,有其道理,饭菜烧得好,油盐酱醋要搭配好,那么对于制剂中得油盐酱醋就是辅料了。因此,《药用辅料大全》(已有新版),和《药用辅料手册》两本书要像菜谱一样必备哦,并且要经常查看,不断更新搭配(方能改善口味)。需要说明得是,不要提起某种辅料就只想到是什么剂(填充剂、崩解剂啊),要多想想为什么能做此用途,这就要从其自身得性质来考虑了(如他的结构,分子量,取代度啊等等)。比如提起微粉硅胶,第一印象想到得是助流剂,其可以说是助流剂得经典代表了,其实,微粉硅胶在中药浸膏抗粘、抗湿得应用中也十分广泛的哦。还有,书籍毕竟是有一定的滞后期,要想了解最新的进展,就要多看期刊文献,专利文献,具体的网站就不罗嗦了,大家都很清楚,需要说明的是,在学校里看文献很便利,工作起来往往难以坚持,更多的时候根据需要才查阅文献。这里的建议是要坚持看外文文献(外文书籍也可以),哪怕一周看一篇也行啊。毕竟我们的制剂水平落后国外一大截,当然,这存在种种客观的原因(如整个工业水平,设备、辅料等等),但是,不要过多的抱怨,谦虚的学习吧,“师之长技以制夷”,总有一天咱们会赶美超日的。最后,要特别提醒的是,我们是从事的药品研发,不是纯粹的科研,要实实在在的拿出产品,所以药审中心的《技术指导原则》千万不可忽视,并要作为肘后备急要书。二.制剂技能前面说了一堆的理论,可谓“纸上谈兵”。做制剂的大忌就是一味的专注于上述理论,专注于文献,而袖手旁观(不动手操作)。药剂学是属于工科,是一门实践型的科学,实践、实践、再实践方能体会到药剂的乐趣。药剂简单说起来就是将原料和辅料一对付(混合),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在某一设备上制出来的产品。所以,下面要说的是试验方面的心得:首先,是实验室的基本操作,这些在大学里都接触过,做研究生或博士时又加以强化,因此,大家上手都很快,好多是一看就会。为了避免“眼高手低”,还是要少说多做,从固体制剂的混合、制粒、干燥、压片、装胶囊、包衣到液体制剂浓配、活性炭、粗滤、精滤、灌封、灭菌整个过程都要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比如说,有的人一小时只能灌封100支安剖,而有的仅需要一刻钟,为什么啊?“无他,维手熟尔。”试验的过程中还要多总结,不同的剂型各有差异,片剂胶囊颗粒是基本,做中药软胶囊滴丸也得掌握,对于中药来说,浸膏、半浸膏、全粉压片各有特色,醇提浸膏与水提浸膏各有千秋,所以要及时归纳总结。其次,是中试放大,学校里很少能接触到中试。在这里制剂就不能比作做饭了,不能认为简单的由小炒换成了大锅饭。对于做制剂研发的来说,在这方面要谦虚,在此面前“硕士毕业等于零”(没有读博,不敢评论博士)。一定要抛开以前的观念,虚心学习中试。我有幸接触过4个月的中试,最大的感触是从手工作坊进展到了小批量生产,打个比方是“人类从爬行进展到直立行走”。通过中试,才对设备有了感性的认识,才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什么是总混(槽型混合、V型混合、双锥混合立体混合等)、制粒(湿法、干法、摇摆、一步、喷雾制粒等),干燥(热循环、真空、微波),明白了什么是高效包衣锅(不需要一手拿喷枪一手拿吹风机的),才知道用18冲的压片机压一万片的成品率是很低的,才体会到中药有效成分的转移率也有很多猫腻的,不是那么简单控制的。单举一真空干燥的例子吧,用试验室的真空干燥时,一般来说将浸膏往蒸发皿里一放,就可以抽真空,有时可走开让其连续的抽,顶多溢出一点料粘在壁上,挂下来仍可以用;用真空干燥箱可就不同了,其大约有3、4平大小,师傅让我在抽的过程中不时的用探照灯盯着,不时的开关真空,就是这样,还是一眼没照顾到,跑料了,满烘箱都是浸膏,整整擦了一个下午,而且还没法用了。另外,中试过程中对设备有了亲密的接触,不妨在理论上学习一下有关设备的知识,学者按照说明书撰写设备操作SOP,熟悉一下制药工程方面的书籍。最后,是大生产相关知识,“奋斗10年”在其文中总结了不少。这一方面也是我所欠缺并一直渴望学习而没有机会学到的,所以在此不详细谈,之所以提出来,希望有机会接触的学弟学妹们一定要利用好机会学习。通过与大生产人员的接触,最大的感触就是脑子中有了“成本”这一概念。在我们做研究的过程中,考虑更多的往往是如何做出来,不惜使用最好的辅料,这一点本身没有错。但是我想说得是,做出来之后,不要急着定处方,与生产的沟通一下,看看能否改用便宜的辅料。比如说,我在试验中习惯使用PVP做黏合剂,而且用起来也很顺手,有一次,车间反馈说,所制的颗粒在干燥过程中硬度不够,变成了粉末。原来车间多采用沸腾干燥,而实验室用烘箱干燥,最后换用廉价的淀粉浆一试,效果还不错,双方均接受。对此的体会是,我们研发人员的手边要有一本帐,那就是辅料的价格表,如果每一片节约一分钱,放大后节约成本非常客观,哪怕节约几厘,对车间来说都是好事情。因此,要多快好省的制备产品。看到这里,有的人会说,上面的都是小儿科,俺一看就会。那么下一步,我认为就是应该扩充知识面了。三、制剂知识面的扩充首先,给我们提供原料的是合成、植化的人员,有必要多了解一下原料的理化性质等对我们的处方设计有很大的帮助,当然这一点是前面在制备过程中应当具备的,之所以在这里提出来,是想加重一下印象。如《药物制剂化学》、《药物结构与制剂》、《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等方面的书籍浏览一下,遇到问题有这方面的思路。体会比较深的是:要在处方筛选中认真的做影响因素试验,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其结果,另外,多分析一下有关物质的破坏性试验结果,可以更好的了解原料的性质,对处方设计或许有一定的提示。还有,多查阅一下日本或FDA中的说明书,其中,大多都提到使用的辅料,要详细的分析。还是有很大的借鉴。其次,要学会常规的分析技术,溶出仪,HPLC要熟练使用。并能进行一定的方法学摸索,当然能够做完整的质量标准那就最好了。还有,体内分析,生物等效性对临床人员来说不如咱们制剂的熟悉,如果临床人员不愿做的话,要大胆的接过来做(当然是委托医院),从签订合同、到设计方案、到资料审查、甚至发补也不要怕,都会学到不少的东西。再者,要学会搭建技术平台。制剂涉及到的方面很多,剂型也很杂,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的都精通,所以要结合自己的特长和兴趣,选择一个方向,深入研究。比如,可以选择缓控释制剂,其包括的内容就不少了,骨架制剂(亲水、疏水、融蚀),膜控制剂,虽然国外技术已经很成熟,在国内来说,产业化这一方面还是有很大空间的。有关缓控释的书籍主要有两本吧《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与开发》(主要是口服缓控释制剂),及《可注射用缓释制剂》(主要是注射缓控释制剂)。最后,做药的要熟悉药品法规,做医药研发的要熟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依法办事,不要抱有侥幸的心态,不要一味的打“擦边球”,如有精力,还要学习FDA、欧盟的相关法规,毕竟咱们要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际市场上去的,人家做原料药的已经走在咱们前面了,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也提出“在化学药物制剂领域,争取有5个制剂产品取得美国或欧盟国家的上市资格,真正进入国际主流医药市场。”咱们要迎头赶上啊。否则,退休的时候说自己是做制剂研发的会让人汗颜的。时间关系,就先写到这里,由于经验尚浅,一些例子可能不太合适,说了不少的废话,请多指正,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完善。如果上面所说的对你来说都小菜一碟的话,那么,你升级的机会到了,没有到的话就要考虑一下自己的待人处事,自己敬业精神,自己的项目管理能力等等。一旦升职应当做什么呢,请高手来谈吧。

  • 【求助】氨气---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中纳氏试剂的配制问题

    在配制氨气---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中纳氏试剂的时候在用10ml热水溶解Hgcl2时特难溶解,不明白所谓的热水大概是指多少度,有没有能使Hgcl2好溶解的方法?还有最后再向溶液中加入0.5mlHgcl2溶液时用移液管加入时Hgcl2溶液一遇到冷的移液管就会因降温而析出,该怎样做,请各位大侠指教.

  • 土壤铅污染修复方法之螯合剂法

    [font=宋体]螯合剂法在铅污染土壤中施加螯合剂,可提高铅的活性和生物有效性,使其易于流动和吸收,通常与植物修复方法联用。人工螯合剂活化能力较强,天然螯合剂易分解,不会形成二次污染,但活化能力较弱。因此,使用人工螯合剂时需考虑重金属活化后扩散所带来的环境风险。[/font]

  • 求助,使用5009.284液质法,试剂空白高的问题如何解决

    使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Yp][color=#3333ff]液质[/color][/url]法检测乳粉中的乙基香兰素和香兰素,乙基香兰素试剂空白没有问题,香兰素总是有值,高于定量限,我们单走乙腈都没有问题,按样品过程走的空白就高,怀疑是过程污染,但是不清楚问题在哪里,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吗?

  • 采用串级PID控制法实现注塑工艺高压压力精密控制的解决方案

    采用串级PID控制法实现注塑工艺高压压力精密控制的解决方案

    [color=#990000]摘要:针对高压电气比例阀压力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特别是为了满足客户在超长管件注塑过程中提出的±1%压力控制稳定性要求,本文介绍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是采用串级PID控制方法。方案一是基于现有精度较差的高压电气比例阀,通过外置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调节器来提高压力控制稳定性;方案二是采用高精度的低压电气比例阀驱动背压阀来实现高压压力精密控制;方案三是在方案二基础上增加外置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调节器来进一步提高压力控制稳定性。[/color][align=center][color=#990000]~~~~~~~~~~~~~~~~~~~~[/color][/align][size=18px][color=#990000][b]一、背景介绍[/b][/color][/size]作为一种先进的注塑成型方法,气体压力控制技术被逐步应用于塑料制品的成型,以解决常规注塑产品存在的尺寸精度差、表面凹痕及翘曲变形等缺陷,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在以往注塑成型工艺的气体压力控制中,普遍采用高压电气比例阀,但存在压力恒定控制稳定性较差的问题。最近有客户针对细管注塑成型提出了高精度气体压力控制要求,具体如下:(1)气体压力控制范围:1~3MPa。(2)控制方式:在任意设定压力点处进行长时间恒压控制。(3)长期压力稳定性:优于±1%。针对高压电气比例阀压力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特别是为了满足客户在超长管件注塑过程中提出的±1%压力控制稳定性要求,本文将详细介绍相应的解决方案。[size=18px][color=#990000][b]二、高压压力精密控制解决方案[/b][/color][/size][size=18px][color=#990000]2.1 外置压力传感器和调节器的串级控制法[/color][/size]目前注塑工艺中所采用的高压电气比例阀为SMC ITVX2030,压力控制范围为0.01~3MPa,能够满足指标要求,但控制精度较差,为±3%FC。为了提高压力控制精度,方案之一是采用串级控制法,即通过外置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和压力控制器构成主控回路,由高压比例阀构成辅助回路。由此,通过这种两个串级PID控制回路,充分利用串级控制法具有高精度的特点,来实现高压压力的高精度稳定控制。此方案的结构布局如图1所示。[align=center][img=外置压力传感器和调节器的串级控制法示意图,500,30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82250456396_1585_3221506_3.png!w690x426.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外置压力传感器和调节器的串级控制法示意图[/align][size=18px][color=#990000]2.2 低压电气比例阀驱动高压背压阀[/color][/size]高压压力控制常用的另外一种控制方式是压力放大技术,即采用工作压力较低但精度较高的电气比例阀作为先导阀,驱动一个可工作在高压条件下的背压阀(或气动减压阀),其整体结构如图2所示。[align=center][img=低压电气比例阀驱动高压背压阀示意图,550,20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82248571168_9189_3221506_3.png!w690x254.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 低压电气比例阀驱动高压背压阀示意图[/align]这里的背压阀相当于一个线性压力放大器,其放大倍数则是实际工艺压力除以比例阀工作压力。由此,可通过调节电气比例阀的驱动压力来控制背压阀的压力输出。如图2所示,这种背压阀高压压力控制方法是一种典型的开环控制,尽管背压阀是对比例阀的输出压力进行线性放大,但其线性度一般较差,这主要是受电气比例阀和背压阀的自身线性度影响。因此,为了实现高精度的压力控制,还需对此方案进行改进以形成闭环控制回路。[size=18px][color=#990000]2.3 高压背压阀串级控制法[/color][/size]为了解决上述比例阀作为先导阀驱动背压阀进行高压压力控制过程中存在的线性度和控制精度较差的问题,可以引入串级控制法,即在图2所示的控制系统中接入一个较高精度的压力传感器和PID控制器,如图3所示,由此对高压管件的压力控制形成一个闭环控制。[align=center][img=高压背压阀串级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600,306]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09/202209282249303319_6557_3221506_3.png!w690x353.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3 高压背压阀串级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align]在图3所示的串级控制法高压压力控制装置中,安装了一个外接压力传感器用于直接监测背压阀的输出压力,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信号传输给外置的PID控制器,外置PID控制器根据设定值或设定程序采用PID算法进行计算后将控制信号传送给电气比例阀,比例阀根据此控制信号再经其内部PID控制器来调节先导压力输出,从而使得背压阀的输出压力快速接近压力设定值并始终保持一致。[size=18px][color=#990000][b]三、总结[/b][/color][/size]从上述的高压压力控制方案中可以看出,所采用的串级控制是一个双控制回路,具有两个独立的PID控制回路。串级控制法(也称级联控制法)是一种有效提升控制精度的传统方法,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满足的条件是:主控回路的压力传感器和PID控制器(这里是外置压力传感器和PID控制器)精度一般要比辅助回路的传感器(这里是电气比例阀内置的压力传感器和PID控制器)要高。因此,为了实现±1%以上精度的高压压力控制,我们推荐的配套方案是采用0.1%精度的外置压力传感器和超高精度PID控制器(技术指标为24位ADC、16位DAC和双浮点运算的0.01%最小输出百分比)。[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