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异索威

仪器信息网异索威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异索威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异索威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异索威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异索威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异索威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异索威相关的解决方案。

异索威相关的资讯

  • 金索坤新一代原子荧光产品的保养与维护
    氢化法原子荧光光谱仪也被称为原子荧光光度计,是拥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光谱仪器,由于其检出限低、灵敏度高、抗干扰力强,在重金属检测方面占有重要位置。作为精密仪器,只有注重日常的保养和维护才能更好地发挥检测作用。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是市面上唯一一家只专注原子荧光光谱仪的研发以及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生产的原子荧光产品是新一代原子荧光光谱仪的代表,所以了解SK系列氢化法原子荧光光谱仪的维护是十分必要的。氢化法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荧光强度异常、氢化法原子化器无火焰以及没有测试线等问题。一、荧光强度异常出现测试中荧光值异常、测试线波动大的情况很有可能是因为实验环境不佳或是氢化反应不正常引起的。氢化法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对于实验环境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室内空气湿度过大或者空气流动过大、工作台震动、排风量过大以及光线直射等都可能影响AFS的测试结果。所以就需要我们为仪器提供一个适宜的工作环境,如添加除湿机、避免仪器空气扰动、远离振动源、控制排风量在600-1200m3/h同时避免光线直射。如果是氢化反应不稳定,则可能是器皿污染,进样泵管、毛细尖嘴堵塞或是硅胶管堵塞造成的。如果是器皿污染造成的,仅需要用用10%的硝酸浸泡1-2小再用去离子水洗净即可;如果是进样泵管、毛细尖嘴堵塞或是硅胶管变形引起的,就需要及时更换。二、原子化器无火焰如果原子化器无火焰可能的原因有:点火炉丝上出了问题、进样不正常或者硼氢化钾失效。如果是点火炉丝出现问题首先要检查点火炉丝的连线和插头,如果都没有问题,那就可能是点火炉丝烧断这时就需要更换点火炉丝;另外,进样不正常或者硼氢化钾失效致使氢化反应不能正常进行也是导致原子化器无火焰的原因。此时,就需要检查并更换进样泵管、毛细尖嘴或重新配制硼氢化钾溶液。三、测试过程中没有测试线。出现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仪器通讯异常或是阴极灯选择错引起的。检查主机与计算机的连接以及分析软件设定通讯端口与连接计算机通讯端口是否正常以及检查分析软件选择测试元素与使用阴极灯元素是否相符。原子荧光光谱仪是分析实验室必不可少的分析仪器之一,也是检测工作者的得力助手,只有使用正确的保养和维护方法才可以更好地发挥这些仪器的作用,检测出更加真实可靠地数据。金索坤公司也会一如既往的原子荧光技术的发展探索乾坤,用更加优质的重金属检测仪器助力我国的检测行业的发展。 金索坤SK-盛析氢化法原子荧光光谱仪(原子荧光光度计)
  • 青岛:为海洋仪器设备“国产化”探索突围路径
    为了打破长期使用国外仪器设备形成的“路径依赖”,驻青涉海高校、院所、企业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拓展市场应用青岛:为海洋仪器设备“国产化”探索突围路径在青岛创业5年多,从事海洋仪器设备研发的郭经理有一个烦恼。“多年来,公司致力于海洋传感器特别是温盐深仪(CTD)的自主研发,相关核心技术打破了国外垄断,国产化率近100%。但国内科研单位在购买CTD时,几乎全部选用代购的美国Sea-bird品牌。国产CTD研发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却难获得用户青睐。”进入海洋世纪以来,国家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但长期以来,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科研成果难以走向市场已成为社会的关注焦点。记者调查发现,这与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研发较晚、整体水平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有关,也与国内长期使用国外仪器设备形成的“路径依赖”有关,此外,我国科研的考评机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方面,海洋仪器设备的有无、优劣,极大影响着对海洋的探索开发是否深入。另一方面,只有牢牢掌握核心技术,不断提高海洋仪器设备的国产化率,才能在风云变幻的时代环境下不受制于人。青岛作为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研发重镇,勇担使命,正在加快探索、布局,积极融入国家战略,为海洋仪器设备国产化建言献策,贡献青岛力量。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走向市场步履维艰记者近日走进青岛多家海洋科研院所的实验室和科考船,发现使用的海洋仪器设备几乎清一色来自国外进口,而国产海洋仪器设备难寻踪迹。多位工作人员评估说,在很多实验室及绝大多数科考船上,至少90%的海洋仪器设备都来自国外进口。在海洋监测领域,我国海洋核心传感器和高端仪器国产化率仅23%,其中深海和高精度传感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这与我国海洋仪器设备研发起步较晚有一定关系。”相关负责人分析说,目前,美欧等国家研发的诸多海洋仪器设备已经实现了商业化生产和全球性应用,尽管我们采用自主创新等发展模式加快追赶,但差距依然存在。一些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虽然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但还存在原创性不足、可靠性不高等问题,反映在市场上,就是客户不敢贸然使用。一位从事海洋科考船仪器设备采购的负责人进一步作了解释。“科考船上的仪器设备通常较为昂贵,最基本的如CTD、A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价格都在百万元左右,因此我们在采购仪器设备时必须十分谨慎。”这位负责人说,海上科考每天的成本动辄需要十余万元。如果科考设备出现故障,不仅极大浪费日常开销,而且直接影响到科考项目进展。应该说,国产海洋仪器设备难以推向市场,与生产方研发的一些海洋仪器设备整体水平落后于国外产品有关,同时也与海洋仪器设备这个行业自身的特殊性有关。“海洋仪器设备行业不仅生产投入大、研发周期长,而且除水产养殖等特定领域,大规模应用的产品相对较少。”相关院所负责人说,使用海洋仪器设备一般都是国家行为,民用较少,所以就更加难以市场化。相较而言,西方企业研发的一些海洋仪器设备,不仅有几十年的技术积累,产品较为成熟,同时还在根据客户反馈不断改进。而国产同类产品虽然突破了关键核心技术,但由于市场化程度低,没有“使用”,也就没有“反馈”,更没有“改进”,在这个生态下,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行业发展陷入“有货无市”的死循环,缺少进一步优化完善,更难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出于稳定性、可靠性等综合考虑,国内长期使用国外海洋仪器设备并形成了“路径依赖”,甚至有的单位在采购海洋仪器设备时出现了“只买进口、不买国产”的现象,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走向市场步履维艰。产品精、满足定制化需求是发展思路作为我国知名的海洋科技城,青岛在海洋仪器设备的诸多细分领域具备自主研发能力,并已推出系列化高质量产品,服务于国家和地方发展。作为海洋科考、海洋科研重镇,青岛同时还是海洋仪器设备的重要市场之一,国内众多海洋仪器设备生产商已与青岛院所、高校建立起合作关系。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青岛自主研发的海洋仪器设备更容易销售?青岛敢用愿用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这是值得关注的问题。记者调查发现,在青岛从事海洋仪器设备研发的单位主要分两类,一类是企业行为,他们有的也是国外海洋仪器设备的代理商,但大多数都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建立品牌,将国外同类产品实现国产化、产业化;另外一类是院校行为,他们以实际使用为目标牵引,研发的海洋仪器设备直接用于自身或国家业务化运行,或者将成果转化给其他院校。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一些院校还成立了产业化公司和更高能级研发平台,力图做大做强国产海洋仪器设备,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必须承认,青岛海洋仪器设备推向市场也面临着行业“有货无市”的普遍难题,但又不尽相同。首先是青岛的研发优势带来的市场优势。例如中船重工710研究所旗下全资子公司青岛海山海洋装备有限公司自研的HM2000型Argo浮标,是国内唯一获得国际Argo组织认可的国产化浮标,已经在Argo计划中得到应用;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黑珍珠”波浪滑翔器,填补国内波浪滑翔器应用领域空白,已有几百套产品推向市场;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海德威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船舶压载水管理系统,技术水平先进,市场规模位居国际前列。其次,青岛既是海洋仪器设备的“生产方”又是“使用方”的身份,较为方便将研发优势和使用需求相搭配,从定制化的角度研发、购买海洋仪器设备。青岛从事海洋仪器设备研发的涉海院所、高校就是代表案例。例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按照自身科考、科研需求,既自主研发“中科海”系列取样系统等海洋产品供自己使用,也向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以下简称“海仪所”)等院所、企业定制海洋浮标等产品,还根据客户实际需要,将自己的“中科海”海洋产品成果转化给海地所等院所。院所、高校、企业之间定制“需求”,互通有无,推广了国产海洋仪器产品的使用。对于海洋领域的仪器设备,使用方特别看重实际应用。可以看出,“产品精”是赢得市场青睐的关键。同时,相当多应用于海洋中的仪器设备具有产品系列化、需求多样化的特性,昭示着满足不同客户的定制化需求,是未来国产海洋仪器设备发展的一个思路。青岛也在加快布局,例如在水下滑翔器领域,青岛海舟科技有限公司正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实现更大批量稳定生产,同时根据项目的具体需求,布局“定制”不同的滑翔器型号。布局未来,提高国产海洋仪器使用率近年来,随着我国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研发飞速发展,取得了较大成绩,大幅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一些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关键参数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国外产品水平,一些设备指标很好、应用时却不符合实际的情况也变少了。”某科考船上的一位首席科学家说,正因如此,科考船上也开始使用一些定制化国产产品。“一方面,很多国产海洋仪器设备已经可以和国外媲美,只是缺少进一步的优化和客户使用。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承认,一些国产海洋仪器装备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海仪所长期在国家层面从事海洋监测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在海洋监测仪器领域长期保持“四项冠军”:国产海洋监测装备总体市场占有率第一;船舶气象仪国内军用市场占有率100%;海洋资料浮标国内市场占有率90%以上;海洋台站占我国海洋台站观测网的60%以上。海仪所副所长刘岩表示,国家应该不断倡导使用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风气,提高国产海洋仪器设备使用率,培育国产海洋产品发展的蓬勃态势。同样重要的是,生产方要认清差距,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布局未来,实现超越。今年6月底,“中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战略研究”启动会暨实施方案咨询会在青岛举行。“海仪所将牵头评估我国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发展情况、规划未来发展思路以及技术路线,破题国产海洋监测装备高精尖发展瓶颈。”刘岩展望,预计十年之内,海仪所研发的海洋监测仪器装备将成系列化、体系化、高端化,逐步满足国内的各种海洋监测应用需求。当然,国产海洋仪器设备行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国家战略格局的推动,也需要项目方的青睐采购。众多专家进一步建议,国家应借鉴已有方案,出台相关政策或者加强项目立项,对国产海洋仪器设备的采购比例提出具体要求。在同等或接近国外产品的条件下,优先考虑国产装备。在国家重大海洋发展专项中,尽量减少国外仪器进入,给予国内企业产品更多应用机会。“推动国产海洋仪器设备发展,还需要我国在科研考评机制上做出一定改变。”致力于深海装备研发、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栾振东表示,国内的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倾向于使用国外进口产品,不仅是因为其设备的高性能,还因为应用进口设备有利于论文的发表。据介绍,由于国外海洋学科起步较早、研究水平较高,我国的科研人员普遍重视发表国外期刊论文,而国外期刊刊载国内论文,又会关注到论文中使用的海洋仪器设备。如果科研人员是应用国产设备做出的实验,国外期刊编辑有时会对其观测数据准确性等提出质疑,以致影响论文发表;如果是应用了市场认可度高的国外设备,相对论文发表就比较顺利。目前我国对科研人员的考评,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论文。论文发没发、发了多少,特别是发在哪本期刊,都很关键。业内专家表示,随着我国海洋实力的强大,国内的科研论文不必唯西方SCI马首是瞻。只要得到同行的高度认可,无论论文发表在国外还是国内期刊上,科研考评都应该尽量一致,这样有利于提高国产海洋仪器设备使用率,推动产业进一步发展。
  • 威海质检所所实验室预算400万元购买气质等2台仪器
    近日,威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实验室公开招标,购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等2台仪器,预算400万元。  项目编号:SDGP371000202102000035  项目名称:实验室仪器设备  采购项目分包情况:标包货物/服务名称数量包预算金额采购需求合同履行1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专用附件等1宗2152780.00详见招标文件详见招标文件2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等1宗1847220.00详见招标文件详见招标文件  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  开标时间:2021年05月07日 09:00(北京时间)
  • 汉威电子:正在努力探索智能穿戴设备
    p   汉威电子周四在全景网互动平台表示,智能穿戴设备是公司一直关注的领域,公司在进行一些智能穿戴设备探索努力。 /p p   汉威电子的主营业务为气体传感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气体检测控制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及自营产品出口。 /p p   strong  相关报道: /strong a title=" " href=" 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60219/184320.shtml" target=" _blank" 汉威电子下属子公司及相关人员被起诉 /a /p
  • 一起探索电子显微镜下的奇妙微观世界吧!(第五期)
    Micro-eye第5期 时尚~服装篇~01市场上有不同面料的衣服,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多。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面料有惊人的发现。那么,一起来看看吧!纤维我们观察了30%羊毛+70%聚酯纤维的面料。根据以下的500倍纤维SEM图像,羊毛的角质层结构类似于头发,聚酯纤维是扁平纤维。众所周知,羊毛具有良好的保暖性,是秋冬季节必不可少的保暖物品。但是日常生活中同样面临着羊毛衣物水洗后容易缩水的苦恼,这是由于羊毛角质层结构吸水膨胀张开,加剧羊毛鳞片层的缠绕。而聚酯纤维相对结实、抗皱,吸收水分少,不受蛀虫、霉菌等作用。因此,通过这两种纤维混纺,衣服既保暖又方便清洗。 纤维的SEM图像放大倍率:500倍荷叶表面 <防水结构>表面有小凸起荷叶表面防水结构SEM图像放大倍率:1,000倍凸起的放大图荷叶表面防水结构SEM图像放大倍率:13,000倍大家可能觉得荷叶表面与服装没有关系,但是像雨伞、运动服等防水衣物,其实是模拟荷叶结构制成的。在荷叶上,水被排斥,水滴滚来滚去。这种形成水滴,并能让水滴反弹的特性,叫做“防水性”。荷叶之所以能够“防水”,主要是其表面覆盖了一层蜡状物质,并有细小的凸起。这使得水滴难以接触到叶片本身,并且还能有效被反弹。这种功能在科学上很难实现,近年来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市场上推出了不但防水,还兼具透湿性和透气性的商品。了解不同面料的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更符合需求的衣服。好啦,今后让我们继续一起发掘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奥妙吧!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一起探索电子显微镜下的奇妙微观世界吧!(第六期)
    Micro-eye第6期 ~食物篇~01使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刀具切割的食物横截面。那么,一起来看看吧!金枪鱼背肉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家里切生鱼片时,鱼肉被切碎,看起来就不好吃。为了探究此原因,此次我们使用3种不同类型的刀具切割金枪鱼背肉,进行观察对比。 使用锋利的生鱼片专用刀切割面的SEM图像(放大倍率:250倍)使用锋利的万能菜刀切割面的SEM图像(放大倍率:250倍)使用粗钝的万能菜刀切割面的SEM图像(放大倍率:250倍)锋利的生鱼片专用刀切出来的表面是光滑的,粗钝的万能菜刀切出来的表面是粗糙的。使用扫描电镜放大观察,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异。我们知道,刀具一般分为西式和日式两种。家庭中经常使用的西式刀属于双刃刀,两侧研磨开刃,而日式刀属于单刃刀,单侧研磨开刃。与西式刀相比,日式刀切出来的鱼更完美,但日式刀价格昂贵,保养麻烦,因此没有被普及。所以,厨师能切出来美味的刺身,其秘诀也在于他们所使用的刀具。洋葱使用锋利的万能菜刀表面的SEM图像(放大倍率:250倍)使用粗钝的万能菜刀表面的SEM图像(放大倍率:250倍)切割道具同样会影响蔬菜、水果的口感,以洋葱为例。由SEM图像可以了解到,锋利的刀具可以将组织形状切割完整,粗钝的刀具会破坏组织形状。蔬菜的细胞被破坏后,营养物质就会流失,新鲜度也会降低。当然,同时也会失去脆脆的口感。所以,做一道美味的食物,一把锋利的刀具很是关键。好啦,今后让我们继续一起发掘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奥妙吧!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单细胞拉曼分选仪(RACS):探索微观世界的利器
    马波*,籍月彤,刘阳,徐健*  摘要:  单个细胞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单细胞精度的科学研究能够揭示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已经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拉曼激活细胞分选(Raman-activated Cell Sorting,RACS)能够利用“单细胞拉曼图谱”这一细胞内在、免外源标记的“生化指纹”进行功能分选,突破“细胞功能异质性原理”、“大多微生物尚难培养”等共性科学问题与重大技术屏障。本文介绍了拉曼光谱在单细胞功能识别方面的研究进展,详述了基于拉曼光谱的单细胞分选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的产业化过程。同时,介绍了近期推出的第一代商品化的RACS仪器,并且讨论了这些国产仪器装备为医药、海洋、土壤/环境、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提供的原创解决方案。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端仪器装备将广泛服务于工业过程在线实时监控、细胞工厂筛选、工业/土壤/海洋种质资源挖掘、临床精准用药及新能源开发等。  关键词:拉曼组,单细胞表型组,拉曼激活细胞分选,国产仪器装备,单细胞分选技术与核心器件  单个细胞是地球上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因此单个细胞精度的生命系统研究能够揭示“细胞功能异质性机制”这一生命科学的本质问题1。传统的、基于细胞群体水平性状测量的信息并不能真实反映细胞内部的生物过程及机制2,3,这是因为,在细胞种群中,即使是基因组信息完全一致的不同单个细胞之间,其表型也具有极为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往往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4,5。因此,单个细胞的研究能够带来生物技术在能源、环境、健康、农业、海洋等广泛应用领域的突破。2018年,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完成的胚胎发育初期单细胞命运追踪被Science杂志评为2018年最重要的十大科学进展之首。近两年来,世界顶级学术期刊《科学》《自然》分别有43篇和38篇文章聚焦于单细胞分析。  (一)拉曼组技术是单细胞功能识别的创新工具和有力武器。  自上个世纪以来,研究人员主要通过荧光标记与流式细胞术的结合实现单细胞功能分选,即荧光激活细胞分选(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6。然而,FACS一般需要针对特定的生物标识物对细胞外加荧光标记,因此在单细胞分选方面存在如下瓶颈:(1)细胞适用性有限。不论在干细胞发育的机理研究、肿瘤细胞的诊断,还是微生物群落中功能组分的识别中,关键的细胞表型经常仅有粗放认识或完全未知(即“未知”的细胞表型),也没有其生物标记。因此,FACS通常难以分选那些生物标识物通常未知或难以外加活体荧光标记的细胞体系(如微生物群落等)。(2)难以开展“原位”研究。进入细胞的荧光标记经常会改变细胞的原位状态,有时甚至影响细胞活性,因此该方法通常仅限于能够进行外加荧光标记的细胞,而且难以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原位”研究。(3)难以获取全方位的代谢表型。FACS在单位时间只能获得与区分很有限的细胞信息数据,如形态、折光率、反射率或荧光强度等有限指标,难以表征单细胞全方位的“代谢表型组”,因此通常不易获得尚难培养微生物与其生态功能之间的原位联系。  拉曼光谱是一种非标记的散射光谱,每个单细胞拉曼光谱由分别对应于一类化学键的超过1500个拉曼谱峰组成,反映了特定细胞内化学物质的成分及含量的多维信息。因此,特定时空状态下一个细胞群体的单细胞拉曼光谱的集合称为“拉曼组”7。由于细胞内化合物的组成对于细胞生理状态和微环境的变化等因素敏感,因此单细胞拉曼图谱或拉曼组不仅潜在能区分不同物种的细胞,还可以静态或动态地表征该细胞的生理状态及所处微环境8。  业界研究表明,利用拉曼组可实现较为广泛的细胞类型及功能的表征8。例如,Forrester和Deng等分别利用拉曼光谱成功地对多株芽孢杆菌属细菌的生化特性进行了鉴定,发现根据拉曼光谱信息可实现菌株水平的鉴定,并分析了各菌株之间可能的遗传进化关系9,10。在细胞功能识别方面,Samek和Singh等分别通过检测拉曼图谱分析了不同微藻的油脂产量,并建立了通过分析特定峰位比值来估测脂类不饱和度的方法11,12。Heraud等通过检测细胞拉曼图谱,对微藻细胞所处的营养状态(缺氮与否)进行判别和预测13。在临床方面,2011年Dochow等通过微流控芯片结合拉曼光镊技术,成功对人体白细胞、红细胞、急性髓性白血病细胞以及两种乳腺癌细胞进行了鉴别14。利用癌细胞的生化表型与正常细胞的区别,Barman15, Surmacki16和Haka17分别独立地证实了单细胞拉曼可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此外,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等也证明,单细胞拉曼光谱可以区分或定量表征细菌细胞的种系发生18、药物应激反应与耐药性19,20、分解代谢(综合细胞代谢活性21、分解特定底物的活性22)、合成代谢(甘油三酯含量及油脂饱和度23,24、淀粉含量25)、不同物种之间的代谢互作26等。  (二)基于拉曼光谱的单细胞分选技术和核心器件是单细胞组学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  拉曼激活细胞分选(Raman-activated Cell Sorting,RACS)能够利用“单细胞拉曼图谱”这一细胞内在、免外源标记的“生化指纹”进行功能分选,建立单细胞功能表征和单细胞组学分析之间的桥梁,突破“细胞功能异质性原理”、“大多微生物尚难培养”等共性科学问题与重大技术瓶颈27,28。随着微流控技术的进步,一系列基于拉曼光谱的单细胞分选技术和核心器件先后面世,其中包括在静止或者相对静止系统中进行的拉曼光镊分选21,29,30、单细胞拉曼弹射分选(RACE)18,31和拉曼激活光镊重力驱动微液滴分选技术(RAGE)32,以及在液相流动态细胞中进行的拉曼激活微流分选(RAMS)33、拉曼激活单细胞微液滴流式分选(RADS)34、介电迟滞拉曼激活单细胞微液滴流式分选(pDEP-RADS)。  RACE适用于静置或贴壁细胞的单细胞分选。该技术在风干的芯片上对细胞逐一测量拉曼信号后,用脉冲激光弹射出具有目标拉曼信号的细胞18。通过改进弹射基片材料,RACE可以在背向直接采集拉曼信号,降低了操作的繁琐性并大幅提升了全流程的速度和通量35 同时,“All-In-One”RACE芯片的面世,让测量、弹射、细胞裂解与核酸扩增都在同一与空气隔绝的封闭体系内进行,从而降低了环境DNA对目标单细胞核酸扩增的污染35。近期油相震荡乳化单细胞MDA方法的开发,使RACE分离的纯培养E. coli(每个MDA体系含5个细胞)基因组覆盖度由通常的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依托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的原创技术与知识产权,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基于拉曼组原理的原创单细胞拉曼分选仪器装备。  单细胞拉曼分选-测序耦合系统(Raman-Activated single-Cell Sorting RACS-Seq)克服了单个细胞拉曼分离可靠性低、核酸扩增容易污染、全基因组测序覆盖度不均等关键技术难点,具备样品预处理、显微拉曼成像、RAGE/RADS拉曼分选、单细胞微液滴细胞裂解和核酸扩增、拉曼组分析软件等功能,实现了单细胞功能检测、分选、测序与培养之完整流程的仪器化。RACS-Seq带有配套的RAGE、RADS、pDEP-RADS等芯片和相应试剂盒(环境样品中微生物单细胞提取与制备、稳定同位素饲喂细胞、单细胞核酸裂解与扩增等),能够满足不同实验目的所需的单细胞识别、分选和测序文库构建,并且适用于任何大于0.5 μm的细菌、古菌和真菌细胞(也适用于微藻、植物、动物及人体细胞)。  临床单细胞拉曼药敏快检仪(Clinical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 Ramanometry CAST-R)是临床样品之病原鉴定、药敏性表型测量及耐药基因解析的一体化装备。它基于重水饲喂单细胞拉曼光谱技术,不需分离培养而直接鉴定病原种类,并测量基于代谢活性抑制的药敏性表型(及其在细胞之间的异质性),全流程可在3小时内完成,将目前检测时长缩短至1/10 20。进而通过单细胞微液滴光镊拉曼分选与核酸扩增技术,完成低偏好性、高覆盖度、与耐药表型关联的单细胞基因组测序。最新论文证明,该系统能从临床菌群中直接、精准地获取一个细菌细胞的药敏表型及其完整基因组(以往未有先例) 32。CAST-R在单个细菌细胞精度同时追踪“药敏表型-完整基因组”的独特能力,预期将为临床感染诊断和用药、耐药性传播监控、微生态监控等提供新一代解决方案。  单细胞拉曼表型监测系统(Raman-Activated Phenotyping System RAPS)是基于拉曼复合表型对细胞工厂进行单细胞水平高通量、低成本、非入侵式的快速表型监测装备。现有发酵过程的监控方案存在三大问题:1)时间精度,目前只能通过离线方式对各表型分别进行测定,由于样品处理和测量时间带来的滞后性,使得微生物发酵过程的控制比一般的工业生产难度更大 2)表型精度,由于缺乏综合表型表征手段,只能通过胞外产物尽量刻画细胞状态 3)测量精度,现有表型的测量均基于群体水平大量细胞的平均性状,在高压、高浓、高密度、且营养物质不均一的发酵过程中,细胞之间的差异被累积并级联放大,而群体水平的平均性状掩盖了这种差异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无法反映细胞的真实状态。RAPS克服了现有方法的滞后性、可检测表型有限,以及无法反映细胞异质性等局限,为细胞工厂研究提供了一个高效、全景式的表型鉴定和过程监测方案。  模块式单细胞微液滴分离系统(EasySort)是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型台式仪器。它小巧灵活,操作简便,能够自由地与各种型号的显微镜搭配组装,轻松将明场/荧光/拉曼显微镜升级为“所见即所分”、保持原位状态与活性的细菌单细胞精准功能分选装置。在显微镜的视野下,具特定表型的直径大于0.5 μm的单细胞均能够被迅速包裹成单液滴,并通过独有的重力驱动专利技术迅速移动到孔板或者EP管中,对接下游实验。因其兼具超高的性价比、便携的外形、灵活的适配度、简易的用户界面以及优秀的细胞活性保持等众多优势,EasySort将广泛应用于各类单细胞的分离、分选、培养及测序实验。  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仪(High-throughput RACS:FlowRACS)搭载了具自主知识产权的pDEP-RADS技术,通过在高速液流中基于介电迟滞来精确捕获和采集单细胞拉曼信号,克服了单细胞拉曼分选的通量限制,以及微液滴对于拉曼表型鉴定的影响,巧妙地集成了单细胞拉曼信号采集与单细胞微液滴发生。同时它利用全光谱实时判别算法,实现了活体单细胞超高通量拉曼分选的高度自动化。  (四)原创国产单细胞拉曼分选装备将服务于医药、土壤/环境、海洋和工业生物技术等广阔领域。  上述介绍的这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仪器装备已经支撑着临床精准用药、生物资源挖掘、环境微生态机制、细胞工厂筛选、工业过程监控等广阔领域。  在医药领域,细菌耐药性蔓延是临床感染面临的严重危机。当前基于培养原理的病原鉴定和药敏仪器检测一般需要花费2-3天。而CAST-R不再需要培养,而是基于重水标记单细胞拉曼光谱,在3小时之内即可完成针对代谢活性抑制的药敏性实测,而且将具有耐药表型的目标耐药菌单细胞分离出来,直接耦合细菌单细胞基因组测序,实现了在单个细菌/真菌细胞的精度,挖掘耐药基因及突变、追踪病原传播和考察耐药微进化机制。利用CAST-R针对临床尿液样品的初步分析显示,基于单细胞拉曼的菌株鉴定准确率达到93%,药敏测试与培养法的一致性达到90%。同时,从临床尿液样本中直接识别和分选出耐受特定抗生素的临床E. coli,并进行了精确到一个细菌细胞的全基因组测序,覆盖度可达99.5%32,保证了基因组上所有耐药基因突变均得以全面、精确地揭示。  在海洋和土壤/环境领域,“99%的微生物难培养”、“异质性普遍存在”、“原位功能难以测量”等因素均对环境功能基因研究、种质资源挖掘、生态环境监测等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借助RACE技术,研究人员以中国黄海近海真光层的新鲜海水为模式,用13C-NaHCO3饲喂其微生物组,然后通过测量海水拉曼组中各个单细胞拉曼图谱上13C峰的动态特征,分辨出在海水中活跃固定与代谢无机碳的单细胞群。同时,分选这些原位固碳单细胞群(30个细胞混合)并测定其DNA序列,可重构出基因组草图35。后续研究表明,利用搭载RAGE-Seq芯片的RACS-Seq系统,可以分选获取海水中单个原位固定CO2的目标细菌细胞,并且对1个细胞的基因组即可获得超过95%的基因组覆盖度。对于土壤样品,则可以基于重水孵育、针对代谢活性进行菌群中功能细胞的识别、分选和测序,单个细胞的基因组覆盖度可达90%。  在工业生物技术领域,新兴的合成生物学需要对细胞工厂进行人工设计并构建具新功能的生物系统,从而建立药物、材料或能源替代品等的生物制造途径36。其中细胞表型的测试筛选工作是合成生物技术发展的“限速步骤”之一。代谢物是细胞中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因此对细胞代谢物组或代谢状态的检测是细胞功能检测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利用RACS-Seq,可以快速、非侵入性、不须标记地以单个活体细胞中淀粉含量这一特定表型对莱茵衣藻和小球藻进行快速表型鉴定,为富含淀粉的种质资源选育提供了一种崭新手段25。在莱茵衣藻和微拟球藻中,利用RACS-Seq可针对单个细胞中淀粉、蛋白质、甘油三酯含量和脂质不饱和度等表型对目标细胞进行快速筛选24。利用RACS-Seq,还能够针对CO2利用速率这一特定表型对海水中难培养微生物进行分选和测序,从而完成功能基因及种质资源挖掘35。  此外,在酶活筛选方面,将未知功能的酶基因库转化入酵母底盘中,利用FlowRACS基于拉曼光谱、不需酵母培养和纯化而直接识别和定量其单细胞精度的目标代谢物,进而高通量流式拉曼分选目标单细胞,并利用下游测序快速识别其中表达的目标化合物合成酶。因此,FlowRACS大大节约了时间、耗材和人力的成本,可将酶的筛选效率提高100到1000倍。  总之,拉曼组和单细胞拉曼分选基于细胞本征性的生化指纹图谱来识别与分选特定“代谢表型组”的目标细胞,具有不需预知生物标识物、不需标记、非侵入性、可全景式识别细胞代谢表型等核心优势8。因此,包括RACS-Seq,CAST-R,RAPS,EasySort以及FlowRACS等在内的单细胞分析仪器系列(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在精准医疗、大健康、生物资源挖掘、生态监测、生物安全、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同时为单细胞研究提供全新的科学思路、技术路线和仪器装备。  参考文献:  1 Schubert, C. Single-cell analysis: The deepest differences. Nature 480, 133-137, doi:10.1038/480133a (2011).  2 Eldar, A. & Elowitz, M. B. Functional roles for noise in genetic circuits. Nature 467, 167-173, doi:10.1038/nature09326 (2010).  3 Spiller, D. G., Wood, C. D., Rand, D. A. & White, M. R. Measurement of single-cell dynamics. Nature 465, 736-745, doi:10.1038/nature09232 (2010).  4 Elowitz, M. B., Levine, A. J., Siggia, E. D. & Swain, P. S. Stochastic gene expression in a single cell. Science 297, 1183-1186, doi:10.1126/science.1070919 (2002).  5 Yoon, H. S. et al. Single-cell genomics reveals organismal interactions in uncultivated marine protists. Science 332, 714-717, doi:10.1126/science.1203163 (2011).  6 Bonner, W. A., Hulett, H. R., Sweet, R. G. & Herzenberg, L. A. 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 Rev Sci Instrum 43, 404-409, doi:10.1063/1.1685647 (1972).  7 Xu, J. et al. Emerging trends for microbiome analysis: from single-cell functional imaging to microbiome big data. Engineering 3, 66-70 (2017).  8 He, Y., Wang, X., Ma, B. & Xu, J. Ramanome technology platform for label-free screening and sorting of microbial cell factorie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Biotechnol Adv 37, 107388, doi:10.1016/j.biotechadv.2019.04.010 (2019).  9 Forrester, J. B., Valentine, N. B., Su, Y. F. & Johnson, T. J. Chemometric analysis of multiple species of Bacillus bacterial endospores using infrared spectroscopy: discrimination to the strain level. Anal Chim Acta 651, 24-30, doi:10.1016/j.aca.2009.08.005 (2009).  10 Deng, A. H., Sun, Z. P., Zhang, G. Q., Wu, J. & Wen, T. Y. Rapid discrimination of newly isolatedBacillaleswith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Laser Phys Lett 9, 636-642, doi:10.7452/lapl.201210052 (2012).  11 Samek, O. et al. Raman microspectroscopy of individual algal cells: sensing unsaturation of storage lipids in vivo. Sensors (Basel) 10, 8635-8651, doi:10.3390/s100908635 (2010).  12 Wu, H. et al. In vivo lipidomics using single-cell Raman spectroscopy.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108, 3809-3814, doi:10.1073/pnas.1009043108 (2011).单细胞中心合影  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单细胞中心(徐健、马波、籍月彤、刘阳 所在单位)简介: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是由中国科学院、山东省人民政府、青岛市人民政府于2006年7月启动筹建,2009年11月30日通过共建三方验收并纳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管理序列的国立科研机构。单细胞中心的核心使命是以基因组工程、工具酶开发、先进成像、微流控器件、大数据等为主要方法学支撑,围绕细胞工厂构建、微生物组快检及机制等领域的关键科学和技术瓶颈,开发单细胞分析、分选、测序与培养技术,研制与产业化单细胞分析仪器系列,从国产装备的角度支撑单细胞大数据网络和微生物组天网等原创大数据系统,服务于工业生物技术、大健康、海洋资源挖掘、环境保护与修复、生物安全等应用领域。  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籍月彤所在单位):青岛星赛生物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单细胞分析科研设备及临床诊断仪器研发与产业化的创新型高新科技企业。竭诚为科学研究人员、工业生物技术人员、以及临床工作者提供高效、可靠、一体化全方位的单细胞水平解决方案,着力打造国产高端生命科学仪器品牌。产品应用于工业过程监控、工业及海洋种质资源挖掘、临床精准用药、微生物组研究、生物安全及新能源开发等领域。
  • “科学探索奖” 2024获奖名单公布 49位青年科学家获近1.5亿元奖金
    8月26日,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正式揭晓第六届“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49位青年科学家榜上有名。刚刚,2024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49位青年科学家从1012名申报者中脱颖而出。这份名单可谓亮点纷呈,多元化、年轻化、不遗余力促创新,新一届获奖人,印证着我国基础科研正生机勃发。平均年龄41岁,最年轻获奖人年仅31岁,7位38岁以下获奖人崭露头角。这,得益于创新生态的不断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在成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在科研一线“挑大梁”、“当主角”。16%女性申报比例,7位女性获奖人,女性申报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这,得益于“科学探索奖”始终强调,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女性和年轻人。数学物理学领域,首现3位女性,顶起半边天。激烈竞争中,巾帼不让须眉。49位获奖者来自13个城市的28家不同机构,10家机构首次拥有获奖人,这些机构有高校、有科研院所、有研究型医院。这,得益于基础科研的布局,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青年科技人才持续涌现,创新格局加快构建。从“拓扑物性的量子时空几何”到“时空接力相机拍电荷”,从“百年难题光学像差”到“RNA三维结构智能预测”,从“高效生物制造紫杉醇 ”到“中性粒细胞延长寿命与治疗”,从“单光子激光雷达”到“空间微重力防火”,从“岛礁地下淡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到“纳米测量机器人”……一系列极具“原创性”的研究方向让人深感振奋。这,得益于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始终坚持的资助理念:鼓励原创。探索者,就是要想前人不敢想、为前人不敢为。初审回避322次,复审回避101次,终审回避72次,总计回避495次。“打招呼”者,一经查实取消三年申报资格。运行6年,专业性和权威性不断提升。这,得益于评审工作的坚守,务求客观公正、风朗气清。600多位各国院士,20多所著名高校校长,参与了2024年“科学探索奖”的提名和评审。运行6年,赢得了广泛认可和高度声誉。这,离不开每一位科学家的信任和支持。我们将戮力前行,持续守望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梦想。关于科学探索奖“科学探索奖”是一项由新基石科学基金会出资、科学家主导的公益奖项,是目前国内金额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资助项目之一。2024年“科学探索奖”仍设置10个领域,包括数学物理学、化学新材料、天文和地学、生命科学、医学科学、信息电子、能源环境、先进制造、交通建筑、前沿交叉。今年,“科学探索奖”仍将遴选出不超过50位获奖人,每位获奖人在5年内获得总计300万元人民币奖金,且可自由支配。值得注意的是,为进一步加强对女性科研人员的支持,从2024年起,女性科研人员申报“科学探索奖”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1975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男性则保持45周岁不变(1978年1月1日(含)以后出生)。另一个新变化是,2024年“科学探索奖”进一步明确,在前沿交叉领域重点考察候选人研究工作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特征。“科学探索奖”于2018年设立,由杨振宁、饶毅、施一公、潘建伟、高文、谢晓亮等14位知名科学家与腾讯公司创始人马化腾共同发起。至2023年底,“科学探索奖”共资助了248位优秀的青年科学家。
  • 《探索科学仪器之旅系列活动——离子色谱篇》正式拉开帷幕
    离子色谱法因其快速、方便、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同时分析多种离子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自然水工业、石油/化工、食品/饮料、制药、钢铁/地矿和农业等领域。近年来,离子色谱的技术和应用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因此仪器信息网将聚焦离子色谱开展一次线上活动。2021年3月8日,仪器信息网首期《探索科学仪器之旅系列活动——离子色谱篇》正式上线,探索科学仪器之旅系列活动主要是汇集单个科学仪器品类相关知识与高质量内容,为用户提供一个在仪器信息网中深入了解科学仪器的机会。本次活动主要汇集了以下几个板块:解决方案:专题中整理离子色谱在各种环境下的应用案例,并筛选出6篇优质的解决方案进行展示,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相关资料:整理并展示了离子色谱相关的资料,包括离子色谱原理、培训课件、入门操作等内容,为用户提供一个专业的资料宝库。精品热帖:在仪器社区中筛选出关于离子色谱的精品热帖,讨论部分品牌型号的功能,使用方式,维修技巧等相关内容,为用提供一个针对性的沟通交流平台。优质课程:精选离子色谱相关优质付费课程免费听,听教授解析实用离子色谱仪器使用干货!获取离子色谱知识。网络会议:3.11举办的离子色谱相关网络会议,联合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离子色谱专家组,就离子色谱的最新技术进展及热点应用等大家关心的话题共同探讨,为广大从事离子色谱研发检测工作的用户搭建一个即时、高效的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更有相关的仪器、耗材以及导购平台的专属展示,构建一个离子色谱内容合集,为用户提供一键式获取知识渠道,无需东查西找,在搜索中筛查有用信息,仪器信息网,将最优质、全面、有深度、有广度的离子色谱知识免费提供给广大科学仪器行业用户。您还在等什么!了解离子色谱知识,来《探索科学仪器之旅系列活动——离子色谱篇》,您必将满载而归。
  • 金索坤原子荧光新品SK-典越入围2018科学仪器优秀新品
    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018新品SK-典越火焰原子荧光光谱仪(高灵敏度快速测镉仪)入围2018年度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该产品可以广泛应用于谷物、土壤、水质中镉等重金属元素的检测。SK-典越火焰原子荧光光谱仪(F-AFS)也称之为高灵敏度快速测镉仪,该款产品是在传统氢化物发生法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原理为液态样品经高效雾化器雾化后形成气溶胶,气溶胶在预混合雾化室中与燃气充分混合均匀,再通过燃烧的热量使进入火焰的试样蒸发、熔融、分解成基态原子,基态原子被高性能空心阴极灯激发至高能态,处于高能态的原子不稳定,在去激发的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的强度与被测元素在样品中的含量成正比,从而测定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相比使用传统氢化法原子荧光光谱仪以及原子吸收石墨炉等分析仪器检测谷物中镉元素,SK-典越火焰原子荧光光谱仪有着更高的稳定性及灵敏度,测试Cd(镉)的检出限可以达到0.002ng/mL,同时提高了检测效率,测试一个样品不到10秒钟。此外,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国家粮食局科学院研究员和北京金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共同起草了《谷物中镉的测定 稀酸提取 火焰原子荧光光谱法》CAIA标准2018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使得更多实验室检测人员应用火焰原子荧光光谱仪时有据可依,规范了检测操作。前处理过程为称取0.1 g ~ 0.5 g试样(精确至0.001g),置于离心管中,加1%硝酸定容至20 mL,摇匀,离心5 min后测上清液。相比传统前处理方法需要几十分钟甚至几小时,该方法仅需几分钟。这种简化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更适用于批量测试样品及应急检测。火焰原子荧光光谱仪的研发应用拓展了传统氢化法原子荧光光谱仪的检测元素及应用领域,是原子荧光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作为一家只专注原子荧光光谱仪研发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金索坤会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持续推出创新型原子荧光产品,打造国产仪器名牌!金索坤SK-典越 高灵敏度快速测镉仪
  • 外贸出口整体萎缩 纺织仪器行业如何突围?
    由于需求疲软、竞争力下降,大部分产品出口放缓。由于海外需求疲软以及投入成本持续上涨背景下国内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大部分产品出口依然乏力。全球经济不振的背景下出口走软。由于年初以来全球经济表现依然不振,中国出口维持相对疲软。自15年下半年以来,美国经济复苏步伐显着放缓,而欧元区和日本仍处于通缩边缘。此外,随着海外融资条件收紧及全球需求萎缩,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速大幅放缓。  5月份出口和进口同比分别下滑4.1%和0.4%。根据海关总署数据,5月份中国出口进一步下降(同比,下同 所有数据以美元计)4.1%,而4月份小幅下降1.8%。同时,进口小幅下降0.4%,而4月份下降10.9%。经季节性调整后,5月份出口和进口分别下滑6.2%和4.7%,而4月份分别下滑0.2%和7.3%。2016年是纺织仪器出口发展较快的一年,很多的传统纺织仪器开始从关注出口到积极参与出口,这其中主要原因是自2014年来国内大部分的纺织企业外迁,撤资、海外开设分厂的行动,导致了国内纺织行业对应的配套行业吃紧,这其中尤其是纺织仪器行业最为明显,标准集团做为国内较早进入纺织仪器行业的企业之一,进过了近20年的发展,看过了纺织行业的兴起,爆发,进入平缓期,可以说这也是任何一个行业必然发展的过程,例如美国苹果算是全球最大最有实力的公司之一吧,2016年上半年你其整体销售业绩和利润开始下滑近20%,而且这个趋势还在持续 逆转基本希望不大,这说明什么?经济增长乏力和行业的天花板的到来以及新技术,新工艺和新需求的不断增长,行业的发展规律等都会有这么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是纺织仪器同纺织行业一样,都是硬性需求,虽然纺织行业在中国增长乏力,但是在东南亚和非洲等地区其增长速度很快,这说明什么?纺织品需求市场其实变化不大,纺织行业变化的只是区域的资源和资金转移罢了,同理纺织仪器也是对应的是区域的转移过程而已,那么既然如此,纺织仪器外贸出口的思路就清晰了,纺织仪器外贸突围该这么走?标准集团认为纺织仪器外贸出口的第一步就是要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目前国产的纺织仪器基本上能满足国内需求,但是关于品牌的塑造和质量的控制方面依然没有国际品牌的影响力,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的招标中明确要求进口国际品牌,什么时候国内的纺织仪器品牌能够出现在很多的招标说明中,那国产纺织仪器的质量控制就得到了保障。目前国产纺织检测仪器行业的优势就是制作工艺还行,质量控制在逐步提升,价格优势有明显,出口在价格和兼顾质量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劣势是故障率控制不确定,海外售后维护陈本高昂,一般国际品牌在每个国家或者地区都有分公司和办事处,但是很多的国产纺织仪器在海外其实不具备这个条件,这也就是国外客户采购纺织仪器比较担心的一个问题。其次国产纺织仪器在出口方面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可以享受出口退税,外贸便利,这也是国家积极开展对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的自贸协定等一些列的贸易协议,这其中就有针对纺织仪器的贸易协定等优惠政策。所以纺织仪器企业可以依赖这些便利条件加快外贸出口。第三纺织仪器行业切入陌生市场必然有一个磨合期,所以目前国内的纺织仪器行业对外贸出口不需要介入到终端客户市场,主要都地区代理模式,这也是很多的外贸出口常用的模式,标准集团认为:找好了国外的代理商就可以把外贸售后这块完全摆脱,集中精力在外贸客户的拓展和产品质量的控制等方面。纺织仪器外贸出口做好了以上几个步骤基本上就可以在外贸上小试牛刀,套索外贸出口方向,然后总结分析外贸中遇到的问题做优化,先成长再称霸。更多相关信息 标准集团:http://www.standard-groups.com/
  • 加州大学为小分子打造搜索引擎,2秒内完成10亿张质谱图的比对
    还记得在初中教科书上学到的“分子在不断做着无规则运动”那句定理吗?很多老师在讲解这一定理时,都会用厨房做菜时飘出的饭香味举例。在饭香味之中,数不清的分子在快速运动着。由于各种分子非常小,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因此我们需要借助质谱进行测量。而质谱能以极高的灵敏度测量各类分子,并产生相应的质谱图特征信号。这些质谱图就像人的指纹一样,不同的代谢物会产生特异的质谱图。因此,我们可以像警察利用指纹寻找犯罪嫌疑人一样,通过质谱图来寻找特定的分子。目前,质谱已经被广泛用于测量各类分子,比如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和代谢物、食品中的营养成分、环境样本中的污染物等。在各类公共数据库中,人们已经收集到 68 亿多张不同的质谱图。但是,在这么多的质谱图中寻找感兴趣的小分子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充满挑战。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团队开发出一种新算法,可以在大量质谱数据中快速找到感兴趣的小分子。本次方法比传统方法快出将近十万倍,相当于可以在五分钟内完成过去一年的数据分析。具体来说,本次开发的新方法可以在 2 秒内对 10 亿张质谱图进行比对,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不到 15 秒内在全世界已知的质谱图中找到感兴趣的“嫌疑”分子。换句话说,本次方法就像是小分子的“谷歌”或“百度”,能够快速从各类样品中寻找特异的分子。对于相关论文审稿人表示他们对于不到 2 秒对近 10 亿的谱图进行比对感到印象深刻。也有审稿人认为本次工作为代谢组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好比序列比对里的 BLAST 算法一样,有望改变整个代谢组学领域。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博士后李渊越是本次论文的第一作者,他表示:“我有个朋友在硅谷一家初创公司工作,他已经开始在他们公司内部使用这个算法来寻找生物活性物质。他们公司试图从植物中寻找天然的有生物活性的植物代谢产物,因此利用质谱分析了许多植物,采集了大量植物代谢物的质谱谱图。以后,他们就利用本次算法快速地从海量质谱谱图数据库中寻找感兴趣的生物活性物质。”此外,本次方法也可用于在生物样本中对特定代谢物或环境污染物的追踪,还可以用于在不同食物样品中寻找特定的营养成分等。图 | 李渊越(来源:李渊越)事实上在 2021 年底,李渊越和所在团队就曾在 Nature Methods 上发表了关于新型质谱谱图比对算法的论文,该算法通过熵相似性降低了分子鉴定的错误率,相比传统方法有着显著的改进。2022 年 6 月,李渊越参加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举行的美国质谱学会,发现他们的熵相似性算法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他说:“在会议期间,我有幸认识了卡耐基梅隆大学的米希尔蒙吉亚(Mihir Mongia)博士和密歇根大学的 Fengchao Yu 博士。Mongia 博士向我介绍了他们的一种新算法,可以在一小时内比对七亿多个质谱谱图。而 Yu 博士则告诉我他们也开发了一种快速鉴定肽段的方法。”听完他们的介绍之后,李渊越深感质谱学领域对于快速比对质谱谱图的方法有着迫切需求。这使他开始思考如何提高熵相似性算法的运行速度。参加完美国质谱学年会之后,他重新分析了熵相似性算法。尽管这个算法在分析质谱谱图方面表现出色,但其计算过程稍微有些复杂。为此,他开始寻找提高计算速度的可能性。经过对原公式的推导和分析,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公式来计算熵相似性。新公式与旧公式的结果相同,但在形式上更加优雅,并且在计算上比原来的公式更为简单。接下来,李渊越花费几天时间用 Python 编写了一个原型,并测试了计算时间。结果令人惊喜,新算法的效果非常好,计算速度远超预期,比之前的方法快了近十万倍。最终,相关论文以《利用快速熵搜索算法实时查询质谱文库》(Flash entropy search to query all mass spectrallibrariesin real time)为题发在 Nature Methods[1],李渊越是第一作者,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奥利弗费恩(Oliver Fiehn)教授担任通讯作者。图 | 相关论文(来源:Nature Methods)李渊越表示:“在我们论文发表的前后,还有一些实验室也发表了他们的论文。但经过对各种方法的速度和精确度的比较,我们认为我们的算法仍然处于领先地位。”目前,课题组已经从公共数据库搜集并整理了近十亿张代谢物的质谱谱图。针对这些数据李渊越和同事正在使用本次方法对其进行索引,并打算创建一个类似百度的网站,供大家免费检索。通过这个网站,人们可以查询代谢物究竟在哪些样品中被检测到,或者在哪里出现过。比如,不粘锅的涂层会释放全氟辛酸。而该团队也在很多人类血液的样品中检测到全氟辛酸,因此可以利用本次系统来追踪全氟辛酸在人体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从而研究其对人类的影响。
  • 中科院微电子所仪器采购中标公告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1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第五批)第1包成交结果公告   招标编号:OITC-G11032058   采购人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1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第五批)   定标日期:2011年7月1日   招标公告日期:2011年3月23日   公告信息如下:   第1包 金属栅溅射台 1套   成交供应商名称:INFOVION 株式会社   成交金额:116.6万美元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朱衍勇、段玉生、张德添、戴琳、殷华湘   本项目联系人:窦志超   联系电话:010-68725599-8447   感谢各供应商对本项目的积极参与,未获中标的供应商请于即日起5个工作日内到我公司办理保证金退回事宜。   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7月1日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1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第六批)第1包成交结果公告   招标编号:OITC-G11032080   采购人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1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第六批)   定标日期:2011年7月1日   招标公告日期:2011年4月12日   公告信息如下:   第1包 尾气处理系统 4套   成交供应商名称:埃地沃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成交金额:30.7万美元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朱衍勇、李振声、郝艾芳、张连清、宋希明   本项目联系人:窦志超   联系电话:010-68725599-8447   感谢各供应商对本项目的积极参与,未获中标的供应商请于即日起5个工作日内到我公司办理保证金退回事宜。   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7月1日
  • 施一公:西湖大学即将宣布为探索新型校企关系所做的第一件事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11月7日就“大学和企业如何更好地合作”表示,西湖大学将探索建立新型校企关系,并将在一个月内宣布“我们(建校后)做的第一件事”。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配套论坛之“全球动力:共筑健康梦想”世界健康科技创新论坛11月7日举行。施一公在该论坛上表示,百年来大学和企业的合作关系一直在演绎,而处理校企关系,无论中外都仍基于过去的模式。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施一公表示,虽然世界各国大学不一样,但大家都赞同的是,大学应是非营利性的,以培养人才为主;企业应是营利性的,不然会难以为继。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企业通过造福社会来营利”,施一公又表示,“大学和企业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是造福社会,只是过程中有点不一样”,“我觉得应该有新型的校企关系出现”。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实际上在西湖大学,我们在积极探讨这种新型关系”,施一公说,“希望我们的大学教授可以很大程度上参与企业创新,但同时保证没有利益冲突,也希望企业的高精尖的科学家能够在大学里有兼职,同样也不损害他在企业里的利益和企业的商业机密”。施一公认为,“能做到这点,需要双方比较务实地达成一种共识”。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 西湖大学正在实践这样的校企关系新模式,施一公透露,“大家会在一个月之内听到我们做的第一件事情”。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left " 今年10月成立的西湖大学是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 /p
  • “独行星球”:维萨拉的太空探索史
    太空一直是人类魂牵梦萦的所在,众多太空主题电影大片的大获成功足以印证这一点。在维萨拉,我们对太空的兴趣远远超出了科幻小说的范畴。维萨拉传感器目前正在用于欧洲航天局 (European Space Agency) 于 2016 年启动的 ExoMars Mission。为了评估火星的环境并为未来的探索铺平道路,欧洲航天局通过该计划向火星发射了航天器。此外,“好奇号火星探测器”(Mars Curiosity Rover) 也已经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取得了许多突破性发现。维萨拉技术并不仅仅在前文描述的情形中进入过太空,我们为太空探索提供传感器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50 年代。为什么要去往火星?ExoMars 是火星探索计划的第 44 次尝试,第一次由苏联于 1960 年发起,但未能成功。自那时起,人类已在 23 次飞行计划中成功抵达了这颗红色星球,其中几次均采用了维萨拉技术。例如,我们的传感器是“好奇号火星探测器”任务的一部分,通过这次任务,人们于 2015 年首次发现了火星上存在液态水的证据。研究太空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火星等星球的研究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太空探索可推动创新和国际间合作,能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地球以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还可以满足人类渴望探索并了解周边世界的天性。由于火星与地球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在地球上面临的挑战(比如气候变化),因此研究火星尤其重要。这一点得到了芬兰气象学院(FMI,维萨拉的长期合作伙伴)雷达与空间技术研究部门负责人 Ari-Matti Harri 的强调。他说:“通过研究相对于地球较为简单,且在动态层面上与之类似的火星大气层,我们将有机会了解由于受到水系、植被和高湿度水平的影响而在地球上可能被忽略的一些东西。”火星探索任务已带来很多重要的发现。我们现在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地球的气候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在维萨拉技术的帮助下,人类在火星上发现了水,这为火星曾经存在生命,甚至现在可能仍然存在生命的可能性提供了重大支撑。人们还发现火星上的辐射水平不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健康威胁,这为将来人探索火星提供了可能性。红色星球上的维萨拉维萨拉是如何精准帮助探索太空的?从 20 世纪 90 年代起,我们的气压和湿度传感器陆续用于火星及其他太空领域的探索任务中,帮助科学家深入研究大气层,以更好地了解外太空,以及火星等行星是否曾经或仍然存在生命。为什么在太空探索中使用维萨拉技术?我们的技术稳定,这一点很关键,因为在太空中会遇到极端的环境条件。维萨拉传感器能够承受高温和低温,并且高度耐受摇晃和振动。正是这种高稳定性,确保了这些传感器能够针对其他行星上发生的真实环境变化提供准确读数。 从人造卫星到土星在维萨拉,我们从 20 世纪 50 年代便开始参与空间探索任务,对于这一悠久历史,我们倍感自豪。1957 年,我们通过对无线电经纬仪的频率进行转换,来帮助追踪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 Sputnik I,它的发射是太空探索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刻。从那时起,我们参与了许多极富吸引力的任务,提供了有助于理解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的技术。好奇号火星探测器维萨拉为 FMI 提供了 2011 年发射的“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所用的压力和湿度传感器,这是两个组织于 1998 年首次合作以来第五次参与太空探索任务。2015 年,“好奇号火星探测器”在火星上发现了首个液态水证据,这是迄今为止在火星上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这项任务还发现,火星曾经含有我们所知道的维持生命所需的化学元素,如硫、氮、氧、磷和碳。此外,它还提供了火星辐射水平的详细信息,对于未来的任何载人航天任务而言,这都是一项重要信息。该探测器仍活跃在这颗“红色星球”上,而原定仅进行两年的任务已无限期延长,因为 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表示它有潜力继续提供 55 年的数据。另一台探测器计划于 2020 年发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2007 年,FMI 为亚利桑那大学领导的“凤凰号火星探测器”(Phoenix Mars Lander) 任务提供了一种基于维萨拉传感器的压力测量仪器。该项目实现了火星极地地区的首次成功登陆,并为科学家提供了针对火星这一地区气候和地质的大量深入信息。凤凰号的发现包括火星极地地区存在冰雪和高氯酸盐,而高氯酸盐是地球上某些细菌生命体的食物。这些发现让我们对火星的气候和天气有了更详细的了解,也进一步证明了这颗行星在某个时间点可能存在过生命。卡西尼号土卫六探索任务火星并不是维萨拉技术造访的唯一行星。我们的压力传感器是 NASA 于 1997 年发射的卡西尼号 (Cassini) 任务的一部分,2005 年卡西尼号首次在太阳系外的卫星 — 土卫六上着陆,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卫星。这是有史以来最雄心勃勃的太空发射任务之一,并于 2017 年结束。它带来了许多价值非凡的发现,包括土卫二(土星的另一颗卫星)上存在冰冻水、一颗绕土星运行的新卫星可能诞生,以及土卫六上存在类似地球的地质过程。卡西尼号任务是同类任务中的先驱,它带来的经验教训将对未来的外太阳系探索尝试产生巨大影响。 火星探测器,这张图片由 NASA 提供。太空生命科学研究收获经验未来会怎样?
  • 2018科学仪器行业网络营销论坛探索互联网+新思维
    p & nbsp & nbsp 2018年4月21日,伴随着蒙蒙细雨,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主办,北京朗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 (CISILE 2018)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CISILE展会同期,仪器信息网召开“2018科学仪器行业网络营销论坛”,邀请参展厂商共同参与,聚焦和探讨科学仪器行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问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4b8aac2b-7819-4f33-a91c-f0d139594656.jpg"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2d0d8498-2ad1-4dee-a058-ba6cb1d321a9.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借势互联网+& nbsp 打造科学仪器培训新生态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仪器信息网培训部经理 & nbsp 安艳威 /strong /p p & nbsp & nbsp 首先,仪器信息网培训部经理安艳威就目前科学仪器行业培训市场现状进行分析,报告指出线下培训虽然能够有效拉近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距离,但真实效果却不容乐观。通过调查发现,当前培训市场普遍存在成本高、回报率低;人力、时间等资源紧缺;现场到达率低;传播范围小;培训成果难以衡量;客户兴趣难把控等问题。传统的线下培训已经不能满足用户时间、成本、质量方面的多重需求,因此,互联网+下的培训聚合平台将成为重要发展趋势。其优势在于能够通过流媒体技术,借助音频+PPT模式,将科学仪器各行业专家组合内容输送给需求用户,让用户有目的、有渠道、有兴趣地去遴选适合自己的培训课程。目前,仪器信息网的网络讲堂作为首个科学仪器行业网络培训学院,已联合20多位仪器行业专家,推出超过4000个直播培训课程,为大专院校、科研所、工业企业单位、仪器厂商等超过300,000人次提供了专业知识的培训。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dd6294cd-bd58-4159-aa71-007c25b0d863.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为中小仪器企业赋能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仪器信息网运营经理 & nbsp 曾明泉 /strong /p p & nbsp & nbsp 中小企业是现代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广泛的社会经济基础,但同时也在生存与快速发展中面临着各类难题,仪器信息网运营经理曾明泉就中小仪器企业在互联网+大环境下的营销现状进行了分析。目前,国内中小仪器企业普遍面临开发新客户难、线下展会成本高、搜索引擎耗钱快三大营销困境。为了解决此类问题,给中小仪器企业赋能,仪器信息网多年来深耕科学仪器领域,打造出专业垂直的营销渠道,为用户提供充足的行业信息资源——其采购平台平均每31秒即可产生一条求购信息,每月覆盖400万用户,全年可产生25万条询盘,实现PC+WAP+APP三短同时展示;推出科学专业的仪器导购专场和行业应用,可提升用户查找效率,节约厂商营销成本;覆盖2万人的资讯平台可满足用户曝光、搜索的需求。具备产品、方案、资讯、商机库的成熟平台和完善机制是中小企业摆脱营销困境的有效途径。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f97312b6-5607-4b2d-b256-fea10bfa66b3.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题目:移动!仪动!仪器企业移动互联网营销之道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报告人:仪器信息网副总经理& nbsp 赵鑫 /strong /p p & nbsp & nbsp CNNIC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占网民比例为24.0%,此后逐年递增,截至2017年底,已达到97.5%。仪器信息网副总经理赵鑫指出,当前移动端信息传播比重不断加大,科学仪器企业应当从品牌+内容、转变渠道、转变形式三个维度出发,以应对风起云涌的移动浪潮。第一,在品牌众多且繁杂的市场环境下,仪器厂商的品牌建设可以借助第三方平台品牌背书,塑造良好口碑和辨识度,如仪器信息网从专业科学的角度评选出的科学仪器优秀新产品、国产好仪器等在业内受到广泛认可。第二,转变传统营销渠道,将WAP、APP、微信作为新端口向用户持续输出产品相关信息,从而达到更加精准有效的营销成果,仪器信息网可为企业快速建站,同时手机站可实现多入口推广;装机量超过7万的APP为用户提供找仪器、学仪器、找工作、看资讯的一站式服务;粉丝量超过19.6万的微信公众号则可轻松帮助企业扩大影响力。第三,转变营销形式,采用短视频、信息图、Webinar等更快更轻的形式向媒体、专家、用户、各级员工进行信息的快速分享和传播。 /p
  • 【探索平台】微信红包100%中奖
    科研路上,探索多久远,平台很重要!双11来了,【探索平台】微信服务号tansuopingtai推出了抽红包活动,我们的红包不大,但是100%中奖!抽奖三步骤:1. 关注微信号:tansuopingtai 2. 绑定电脑PC端【探索平台】账号;3. 微信--粉丝福利--转盘大抽奖。活动对象:全国全网用户活动时间:2014.11.8—11.30客服热线:400-111-6333活动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2625/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由在读博士生创办的高科技企业,一直得到科技部、教育部和上海市政府的重点扶持。公司产品分为高端试剂、通用试剂、分析试剂、实验耗材、仪器仪表、安全防护、实验室建设和科研信息化软件八大业务板块,为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化工化学、精细化工、食品日化、分析检测等领域提供全方位的产品与服务。公司已成功搭建具有国际化视野、全球供应链整合、专业化咨询的国内首家科学一站式服务平台,真正实现“有实验室的地方就有专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中国科学服务首席提供商”。】
  • 维萨拉支持索邦大学开展农药相关环境研究
    自2016年以来,巴黎索邦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所(IEES)一直使用维萨拉连续监测系统实时记录数据,控制昆虫繁殖实验箱和实验的温度与湿度。该研究所致力于为遭受破坏的环境恢复、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可持续管理以及适应全球变化开发制定创新战略和工具。温度和湿度:影响昆虫生理习性的参数昆虫是变温生物,这意味着它们的生理习性和发育取决于外部温度,不能自然调节自身热量。湿度对昆虫的影响很大,必须要接近其自然环境水平才能避免应激。许多学术研究实验室正在研究了解气候变化对于生物体的影响,特别是对环境变化敏感的生物体的影响。温湿度监测能力是这项研究的关键。巴黎的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所设立了一项旨在研究温度变化对昆虫生理习性和发育影响的研究项目。该项研究对于确保杀虫剂的有效使用以及避免昆虫产生抗药性至关重要。在物种的最优生存温度附近创建了不同温度梯度的实验环境,但需要确保试验箱内的温度保持恒定(无论昆虫在哪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湿度也必须保持在70%。这些实验要求使用能够在相对较长时间内(数周,包括周末)连续记录温度和湿度数据的设备进行高精度测量。除监测温度和湿度外,如果参数出现任何异常或变化,还需要能够通知研究人员。在这一背景下,巴黎索邦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所决定升级监测设备,并选择维萨拉viewLinc连续监测系统满足相关需求。该系统包括软件、数据记录仪和网络连接设备,安装简便;并且随系统提供存储容量和使用电池供电的数据记录仪。生态生理研究实验室的传感器精度我们选择该设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传感器的质量和准确性。每个传感器都有独立的校准证书,并且维萨拉还会帮助用户在现场设置和配置系统。传感器和记录器可以轻松互换和移动,方便在试验箱或安装所在的实验室内对这两个参数进行测量。这意味着我们十五个传感器和记录器的布置非常灵活,并且可以在一个或多个繁殖试验箱或一个或多个实验室之间分布安装。 —— 巴黎索邦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所讲师David Siaussat传感器所采用的技术能够在高湿度环境(如繁殖试验箱)正常运行。使用一台计算机充当viewLinc的服务器,允许用户通过Internet访问和分析数据。数据记录仪通过以太网连接将信息发送至viewLinc。数据记录仪的大容量内存可以保障数据在网络发生中断时不会丢失。网络恢复后,viewLinc会自动重新连接到数据记录仪,无需用户干预。viewLinc:易于使用且可自定义易于使用的软件对于确保所有员工能够有效使用该系统至关重要。维萨拉通过培训用户以及提供售后服务解决相关问题。这样不仅简化了安装过程,并且让配置数据记录仪、设立条件阈值以及设置发送给实验室内外指定工作人员的多级报警和预警提醒更加轻松。该软件还可导出用于进一步分析的报告。受控实验获得保障借助维萨拉的设备,我们能够获得15个繁殖试验箱的完整、详细测量结果。由于实验期间未出现任何异常,昆虫在不同温度下的所有生理习性和发育研究数据都能够与实验温度和湿度记录进行比较和验证。最后,预警系统让我们能够在试验箱所在区域发生可能影响设备运行的断电或空调故障时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 巴黎索邦大学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所讲师David Siaussat❖ viewLinc 连续监测系统维萨拉连续监测系统提供:• viewLinc 软件,用于对温度、湿度和其他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报警• 通过屏幕上警报、电子邮件、短信、警报塔灯(关联现有警报服务)和语音通话来发送警报• 历史数据和警报记录自动保存到 viewLinc 的可靠服务器并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轻松连接数据记录仪 —— 有线、PoE、Wi-Fi 或 VaiNet 长距离无线技术• 可从一个扩展到数千个传感设备• 丰富可靠的记录与控制系统互不干扰,简化了验证• OPC UA 和 API 提供将 viewLinc 与其他系统集成的选项• 提供可选的现场校准服务,确保得到准确的温度和湿度记录
  • 探索微观世界:从光学显微镜到电子显微镜
    人的肉眼分辨本领在0.1毫米左右,我们是怎么一步步地看见细菌、病毒,乃至蛋白质结构的呢?这背后离不开这群“强迫症”。采访专家:张德添(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教授)“我非常惊奇地看到水中有许多极小的活体微生物,它们如此漂亮而动人,有的如长矛穿水而过,有的像陀螺原地打转,还有的灵巧地徘徊前进,成群结队。你简直可以将它们想象成一群飞行的蚊虫。”1675年,一名荷兰代尔夫特市政厅的小公务员给英国皇家学会写了这样一封信,向学会的会员们描述自己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的奇妙景象。作为给当时欧洲最富盛名的学术组织寄去的一封学术讨论信件,这名公务员并没有进行大篇幅严谨却枯燥的科学论证,而是用朴实的语言,在字里行间留下了自己发现新事物时那种孩童般的惊奇与喜悦。这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小公务员,正是大名鼎鼎的微生物学和显微镜学先驱者—安东尼范列文虎克。在50年的时间里,列文虎克用制作的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菌、肌纤维和精细胞等微观生物,并先后给英国皇家学会寄去了300多封信件来讨论他的新发现。正是在列文虎克的不懈坚持下,人类观察世界的眼睛终于来到了微生物层面。初代显微镜:拨开微生物世界的迷雾列文虎克能发现色彩斑斓的微生物世界,主要得益于他在透镜制作方面的天赋。他一生中制作了多达400多台显微镜,与今日我们熟知的显微镜存在很大不同,列文虎克的显微镜绝大多数属于单透镜显微镜,仅由一个小黄铜板构成,使用时需要仰身将这个铜板面向阳光进行观察。列文虎克凭借他的一系列惊人发现迅速成为当时科学界的“网红级”人物。然而真正奠定显微镜学理论基础的,则是同时期的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在列文虎克还在钻研透镜制作技艺时的1665年,在英国皇家学会负责科学试验的胡克,就制作了一台显微镜,与列文虎克使用的单透镜显微镜不同,这是一台复式显微镜,其工作原理和外形已经很接近现代的光学显微镜了。胡克用这台显微镜观察一片软木薄片,发现了密密麻麻的格子状结构,酷似当时僧侣居住的单人房间,因此胡克就用英语中单人间一词“cell”来命名这种结构,而这个单词在当代被翻译为“细胞”。不久,胡克写就了《显微图谱》一书,将这一重要观察成果写入书中。胡克的研究成果很快引起了列文虎克的注意,他曾研究过胡克的显微镜,但最后还是使用了自制的单透镜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原因就在于胡克显微镜存在严重的色差问题。所谓色差,就是在光线经过透镜时,不同颜色的光因折射率不同,会聚焦于不同的点上,使得样品的成像被一层色彩光斑所包围,严重影响清晰度。列文虎克提出的解决方案也很简单,就是在透镜研磨的精细程度上下功夫,将单透镜制成小玻璃珠,并将之嵌入黄铜板的细孔内,这样在放大倍数不低于胡克显微镜的基础上,最大程度避免色差对成像的干扰。但代价是,由于观察时是需要对着阳光,对观测者的眼睛伤害很大。除了色差,早期显微镜还存在着球面像差问题,即光线在经过透镜折射时,接近中心与靠近边缘的光线不能将影像聚集在一点上,使得成像模糊不清。自显微镜诞生之日起,色差和球面像差就成为“与生俱来的顽疾”,一直制约着人们向微观世界进军的步伐。直到19世纪,光学显微技术才在工业革命的助力下完成了一次实质性蜕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这两个难题。挑战色差与球面像差:逐渐清晰的微观视角首先是1830年,一个名为李斯特的英国业余显微镜学爱好者首先向球面像差发起挑战,他创造性地用几个特定间距的透镜组,成功减小了球面像差影响。此后,改进显微镜的主阵地很快转移到了德国,其中1846年成立的蔡司光学工厂,更是在此后一个世纪里成为领头羊。1857年蔡司工厂研制出第一台现代复式显微镜,并成功打入市场。不过在研制和生产过程中,蔡司也深受色差之苦:当时通行的增加透镜数量的做法,虽能提升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却仍无法消除色差对成像清晰度的干扰。1872年,德国耶拿大学的恩斯特阿贝教授提出了完善的显微镜学理论,详细说明了光学显微镜的成像原理、数值孔径等科学问题。蔡司也迅速邀请阿贝教授加盟,并研制出一批划时代的光学部件,其中就包括复消色差透镜,一举消除了色差的影响。在阿贝教授的技术加持下,蔡司工厂的显微镜成为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很快成为欧美各大实验室的抢手货,并奠定了现代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形态。不久,蔡司又拉来了著名化学家奥托肖特入伙,将其研制的具有全新光学特性的锂玻璃应用在自家产品上。1884年,蔡司更是联合阿贝与肖特,成立了“耶拿玻璃厂”,专为显微镜生产专业透镜。显微镜技术的突飞猛进也让各种现代生物学理论不断完善,透过高分辨率的透镜,微观世界中各种复杂的结构逐步以具象的形式呈现在人类眼前。由于微观层面的生物结构大多是无色透明的,为了让他们在镜头下变得清晰可见,当时的科学家普遍将生物样品染色,以此提高对比度方便观察。这一方法最大的局限在于,染料本身的毒性往往会破坏微生物的组织结构,这一时期染剂落后的材质,也无法实现对某些特定组织的染色。直到1935年荷兰学者泽尼克发现了相衬原理,并将之成功应有于显微镜上。这种相衬显微技术,利用光线穿过透明物体产生的极细微的相位差来成像,使得显微镜能够清晰地观察到无色透明的生物样品。泽尼克本人则凭借此次发现斩获了195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教授,长期致力于电子显微镜领域研究的张德添向记者介绍道:“人的肉眼分辨本领在0.1毫米左右,而光学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可以达到0.2微米(1毫米=1000微米)的水平,能够看到细菌和细胞。但由于光具有波动性,衍射现象限制了光学显微镜分辨本领的进一步提高。”二战结束后,随着各种新理论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光学显微镜得到了长足进步,但也是在这一时期,光学显微镜的潜力已经被发掘到了极限。为蔡司工厂乃至整个显微镜学立下汗马功劳的阿贝教授就提出了“分辨率极限理论”,认为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极限是0.2微米,再小的物体就无能为力了—这一理论又被称为“阿贝极限”,这就好像一层屏障将人类的探索目光阻隔在更深度的微观世界大门之前,迫使科学家们另寻他途。电子显微镜:另辟蹊径,重新发现既然可见光存在这样的短板,那么能否利用其他波长较短的光束来实现分辨率的突破呢?张德添进一步介绍道:“1924年后,人们从物质领域内找到了波长更短的媒质—电子,从而发明了电子显微镜,其分辨本领达到了0.1纳米的水平。”1931年,德国科学家克诺尔和他的学生鲁斯卡在一台高压示波器上加装了一个放电电子源和三个电子透镜,制成了世界首台电子显微镜,就此为人类探索微观世界开拓了一条全新的思路。电子显微镜完全不受阿贝极限的桎梏,在分辨率上要远远超越当时的光学显微镜。鲁斯卡在次年对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改进,分辨率一举达到纳米级别(1微米=1000纳米)。在这个观测深度,人类终于亲眼看到了比细菌还要小的微生物—病毒。1938年,鲁斯卡用电子显微镜看到了烟草花叶病毒的真身,而此时距离病毒被证实存在已经过去了40年时间。对于电子显微镜技术的发明,张德添这样评价道:“电子显微镜是人们认识超微观世界的钥匙和工具,它解决了光学显微镜受自然光波长限制的问题,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从细胞水平提高到了分子水平。” 从肉眼只能观察到的毫米尺度,到光学显微镜能够达到的微米尺度,再到电子显微镜能进一步下探到纳米尺度,显微成像技术正在迅速突破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知极限。不过电子显微镜本身的缺憾也愈加明显。由于电子加速只能在真空条件下实现,在真空环境之下,生物样品往往要经过脱水与干燥,这意味着电子显微镜根本无法观测到活体状态下的生物样品,此外电子束本身又容易破坏样品表面的生物分子结构,这就导致样品本身会丢失很多关键信息。这一顽疾在此后又困扰了科学家多年。直到1981年,IBM苏黎世实验室的两位研究员宾尼希与罗雷尔,用一种当时看起来颇有些“离经叛道”的方法,首先解决了电子束损害样品结构的问题。他们利用量子物理学中的“隧道效应”,制作了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与传统的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不同,这种显微镜连镜头都没有。在工作时,用一根探针接近样品,并在两者之间施加电压,当探针距离样品只有纳米级时就会产生隧道效应—电子从这细微的缝隙中穿过,形成微弱的电流,这股电流会随着探针与样品距离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流的变化人们就能间接得到样品的大致形状。由于全程没有电子束参与,扫描隧道显微镜从根本上避免了加速电子对生物样品表面的破坏。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今天也被称为“原子力显微镜”,“在微米甚至纳米水平,动态观察生物样品表面形貌结构的变化规律,原子力显微镜是有其独特优势的”,张德添向记者解释说,“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检测生物大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为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提供便利。”1986年,宾尼希和罗雷尔凭借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有趣的是,与他们一起分享荣誉的,还有当初发明电子显微镜的鲁斯卡,当时的他已是耄耋老人,而他的恩师克诺尔也早已作古。新老两代电子显微镜技术的里程碑人物同台领奖,成为当时物理学界的一段佳话。老树新芽:突破“阿贝极限”的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在问世之后的几十年间,极大拓展了人类对生物、化学、材料和物理等领域认知疆界。而无论是鲁斯卡,还是宾尼希和罗雷尔,他们所作的贡献不仅让自己享誉世界,还助力其他领域的学者登上荣誉之巅。比如英国化学家艾伦克鲁格凭借对核酸与蛋白复杂体系的研究获得1982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而他的科研成果正式依靠高分辨电子显微镜技术和X光衍射分析技术而取得的。在克鲁格获奖的当年,以色列化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更是使用一台电子显微镜,发现了准晶体的存在,并独享了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目前,电子显微镜已经成为金属、半导体和超导体领域研究的主力军。但在生物和医学领域,电子显微镜本身对生物样品的损害,依旧是难以逾越的技术难题。于是不少科学家开始从两条路径上寻求解决之道:一条是研发冷冻电镜技术,这种技术并不改变电子显微镜整体的工作模式,而是从生物样品本身入手,对其进行超低温冷冻处理。这样状态下,即使处在真空环境中,样品也能保持原有的形态特征与生物活性。“由于观测温度低,生物样品也处于含水状态,分子也处于天然状态,样品对辐射的耐受能力得以提高。我们可以将样品冻结在不同状态,观测分子结构的变化。”张德添向记者解释道。瑞士物理学家雅克杜波切特、美国生物学家乔基姆弗兰克和英国生物学家理查德亨德森凭借这项技术分享了201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新冠疫情暴发后,冷冻电镜技术又为人类研究和抗击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西湖大学周强实验室就利用这种技术,首次成功解析了此次新冠病毒的受体—ACE2的全长结构,让人类对新冠病毒的认识向前迈出了关键性一步。另一条路径是从传统的光学显微镜入手。在电子显微镜的黄金时代,不少科学家就开始着手研制超高分辨率光学显微镜,甚至开始尝试突破一直以来困扰光学显微镜的“阿贝极限”,而“荧光技术”就成为实现这一切的关键。早在19世纪中叶,科学家们就发现:某些物质在吸收波长较短而能量较高的光线(比如紫外光)时,能将光源转化为波长较长的可见光。这种现象后来被定义为“荧光现象”。荧光现象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这一现象背后的原理也在20世纪迅速被应用在光学显微镜上。1911年,德国科学家首次研制出荧光显微镜装置,用荧光色素对样品进行荧光染色处理,并以紫外光激发样品的荧光物质发光,但成像效果不佳,而且把荧光物质当作染色剂,和早期的染色剂一样,本身的毒性会伤害活体样品。直到1974年,日本科学家下村修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其毒性远弱于以往的荧光物质,是对活体标本进行荧光标记的理想材料——这一发现成为日后科学家突破“阿贝极限”的有力武器。时间来到1989年,供职于美国IBM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莫尔纳首次进行了单分子荧光检测,使得光学显微镜的检测尺度精确到纳米量级成为可能。随后在莫尔纳的基础上,美国科学家贝齐格开发出一套新的显微成像方法:控制样品内的荧光分子,让少量分子发光,借此确定分子中心和每个分子的位置,通过多次观察呈现出纳米尺度的图像。通过这种方法,贝齐格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光学显微镜的阿贝极限。几乎在同时,德国科学家斯特凡赫尔在一次光学研究中突发奇想:根据荧光现象原理,如果用镭射光激发样品内的荧光物质发光,同时用另一束镭射光消除样品体内较大物体的荧光,这样就只剩下纳米尺度的分子发射荧光并被探测到,不就能在理论上得到分辨率大于0.2微米的微观成像了吗?他随即开始了试验,并制成了一台全新显微镜,将光学显微镜分辨率下探到了0.1微米的水平。困扰光学显微技术百年的阿贝极限难题,就这样历经几代科学家的呕心沥血,终于在本世纪初被成功攻克。莫尔纳、贝齐格和赫尔三位科学家更是凭借“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分享了2014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时至今日,在探索微观世界的征途上,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互有长短、相得益彰。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科学家越来越依赖于将多种显微成像技术结合使用。比如今年5月,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就依托钙化成像技术、体积电子显微技术等多种显微成像技术,成功获得了人类大脑神经网络亚细胞图谱。在未来,多种显微成像技术相结合,各施所长,将进一步完善我们在生物、医学、化学和材料等领域的知识结构,把这个包罗万象的奇妙世界更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 中科院微电子所采购1000多万仪器
    招标编号:OITC-G12032066   采购人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2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第一批)   定标日期:2012年4月20日   招标公告日期:2012年3月23日   公告信息如下: 包号 设备名称 数量 中标供应商 中标价格 1 PECVD非晶硅淀积设备 1 爱立特微电子有限公司 31万美元 2 XeF2气相腐蚀设备 1 镭社有限公司 23万美元 3 非线性矢量网络分析仪 1 上海颐合贸易有限公司 39.6万美元 4 高低温半自动探针台 1 香港伊欧陆贸易有限公司 22.5万美元 5 反应离子刻蚀去胶机 1 Trymax Semiconductor Equipment BV 24.5万欧元 6 SiC激光划片机 1 德龙贸易香港有限公司 24万美元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朱衍勇、李振声、段玉生、郝艾芳、明安杰(第1、2包)、武锦(第3、4包)、郑英奎(第5包)、陈晓娟(第6包)   本项目联系人:窦志超   联系电话:010-68725599-8447   感谢各供应商对本项目的积极参与,未获中标的供应商请于即日起5个工作日内到我公司办理保证金退回事宜。   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2012年4月20日
  • 【电镜视频大赛】中科科仪电镜科普视频,带你探索微观世界
    电镜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只眼睛”,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已成为物质微观结构分析的重要手段。为帮助更多用户了解电镜这一技术,以及电镜的应用场景、电镜厂商及品牌等,仪器信息网特发起此次【电镜视频征集】有奖征集活动,广大电镜用户及厂商均可免费参与。点击查看活动详情及更多投稿作品↑↑↑本次为大家介绍的是来自中科科仪的投稿视频。视频从科普的角度为我们描述了扫描电镜的原理,及其与光学显微镜的区别,并展示了扫描电镜在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生物医药、冶金矿业、建筑、化工、陶瓷等领域中的应用案例。同时,也为我们展示了中科科仪KYKY-EM8100场发射扫描电镜的整体构造,仪器性能、使用操作等。该仪器还可提供多样化的定制方案,如扫描电镜联用系统:镀膜机、飞秒激光、原子力显微镜等。一起来观看视频,了解一下吧~~~电镜科普视频:探索微观世界——中科科仪↓↓↓视频地址: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8056359KYKY-EM8100场发射枪扫描电子显微镜——中科科仪↓↓↓视频地址: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8056349点击视频链接,为TA打call吧,点赞/留言/收藏,助TA赢取活动大奖~ 公司简介:北京中科科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科仪),始建于1958年。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曾参与“两弹一星”、正负电子对撞机、江门中微子实验室、高能同步辐射光源(HEPS)等国家重大工程和科研项目,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扫描电子显微镜、第一台涡轮分子泵、第一台商用氦质谱检漏仪。中科科仪坚持创新引领,是2014年中宣部七家“创新驱动发展典型”之一。凭借雄厚的技术创新实力,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也是首批通过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1年,获评国家级与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获重点支持。中科科仪是国内尖端科学仪器设备及真空技术领军者。新产品研发成果始终代表中国高端电子光学仪器和真空技术最高水平,业务领域覆盖扫描电子显微镜、氦质谱检漏仪等科学仪器和分子泵、真空应用设备等产业设备及核心零部件。══════════════════════════════▼▼▼══════════════════════════════电镜视频征集活动“火热”进行中参赛方式:1、点击链接https://bbs.instrument.com.cn/forum_89.htm ,进入发帖页面,在该版面发布新帖 ,如下图所示。2、按照下图中格式填写,并上传视频,发布。待后台审核通过(约2-3h)后,即可在电镜版面展示,并同步更新至专题作品展示模块。奖项设置:本次活动面向广大用户及厂商均可免费参与,更有多重好礼(环球影城门票、百元京东卡)及热门广告位等你来拿!点击下方图片了解活动详情↓↓↓
  • 解决方案 | 禾信全二维气质联用仪,探索香精成分分析新方向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物质文化的追求,国民经济中科技含量高、配套性强、与其他行业关联度高的香精香料工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日用香精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各大香精企业竞相推出新品种、新原料、新技术,提出科学配方,不断打造日用香精新亮点。香精成分检测分析的难点香精样品成分复杂,组分种类高达数千种,且浓度范围较宽,化学性质、组成结构也各不相同,检测分析工作非常困难。传统GCMS方法受限于峰容量不足,香精成分全组分分析需要同时使用三套不同柱系统:非极性(如DB-5, DB-1)、极性(如Wax)和中等极性(如DB-17),同时需要进行3套柱系统数据分析,工作量大且会检出多种重合组分,为分析测试人员带来极大困扰,已经成为行业公认的检测分析痛点。解决方案广州禾信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622)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GGT 0620,搭载新型固态热调制技术,将两根不同固定相的色谱柱串联,峰容量大,灵敏度高,可实现香精样品中全组分的近正交分离,定性能力强,检测效果显著优于常规的三套柱系统,已经成为香精组分检测、工艺优化、真假鉴别等方面的高新质谱检测技术。图1是采用禾信GGT 0620分析A香精公司香精样品的局部谱图。可知:图1:某香精样品难分析组分分离结果图(同分异构体和理化性质相似的化合物)GGT 0620分离度较好,可将莪术呋醚酮、香柏酮、兰桉醇、喇叭茶醇、α毕橙茄醇等理化性质相似的化合物在二维色谱上完全分离,这在一维GCMS上是难以实现的。此外,由于GGT 0620具有极窄的色谱峰宽,因此检测灵敏度高,是常规一维GCMS的10倍以上;GGT 0620数据处理软件中具有简单易操作的数据自动检索定性功能,可大大减少香精组分分析的工作量。分析一个未知香精样品组分,GGT 0620相比一维GCMS节省一半以上分析时间,效率大大提高。图2是采用禾信GGT 0620对B香精公司混合香精样品的成分溯源结果。可知:图2:某香精样品配方成分溯源结果(1)GGT 0620可进行全组分成分分析,从而确定不同的单体香精及混合香精的化学组成;(2)GGT 0620具有自主开发的溯源算法,它可以结合特征组分进行分析,能快速、准确地获得混合香精中单体香精的占比,出具准确的分析结果。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香精香料需求双向增长,香精香料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高效、安全、环保”的香精分析技术是香精企业占据市场的核心竞争力。禾信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 GGT 0620分离度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在复杂香精样品分析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将不断参与到各香精香料企业的生产开发过程,助力中国香精行业的快速发展。
  • 叶恒强:电子显微世界求索路
    在叶恒强看来,让中国的&ldquo 准晶&rdquo 研究在短时间内追赶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已是很大的成就。   在大炼钢铁的时代,懵懂的他选择了金属物理作为自己科学人生的起点   40岁时第一次出国,他深知自己的科研旅程其实才刚刚起步   作为我国最早从事固体原子相研究的科学家之一,他与合作者对&ldquo 准晶&rdquo 的独立发现,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完成了对世界先进水平的追赶甚至超越。   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叶恒强。   在前不久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期间,《中国科学报》记者见到了这位已年过七旬的学者。在他低调、质朴的身影背后,是一段无怨无悔的人生之路。   书房内外的世界   尽管在沈阳生活了近半个世纪,但毕竟是乡音难改。与叶恒强交谈,你不难分辨出他的普通话里隐约夹杂着粤港口音。   祖籍广东番禺,1940年出生在香港。自来到这个世界起,叶恒强的生命旅程似乎已经注定要与汹涌奔腾的&ldquo 大时代&rdquo 纠葛在一起。   叶恒强出生前,其父母携子女家眷从广东举家迁往香港,投奔亲属以躲避抗日战火。家里人原本以为,当时作为英国殖民地的香港不会卷入战事。没有想到,叶恒强出生一年后,香港沦陷。在异地他乡的生活日渐艰难,叶家决定重返故里,回到广州。   如今想起广东的老家,叶恒强最难忘的还是阁楼二层那间不到20平方米的书房,高高大大的书架围转一圈,上面摆满了父亲的藏书。叶恒强的父亲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学系,后在一所中学任教,家中藏书虽以文史类为主,但其实非常之&ldquo 杂&rdquo :商务印书馆排印的《丛书集成》占据不少空间,还有当年风行一时的《语丝》和《生活》周刊、光怪陆离的武侠小说《蜀山剑侠传》,当然也少不了《水浒传》《红楼梦》等名著。   到了读书的年纪,这个书房便成了叶恒强的精神乐土,&ldquo 整天没事就泡在里面&rdquo 。他最喜欢看的是《隋唐演义》这样的历史小说,还有杂志上的那些图片。   念中学时,叶恒强学起文科来可谓驾轻就熟,反倒是理科需要更下功夫。周围的同学大都有着明确的志向,文科好的开始当&ldquo 小记者&rdquo 写文章,理科好的已经开始自学微积分。   &ldquo 文理两方面都有比自己强很多的同学在努力。&rdquo 叶恒强争强好胜,每一门课程都丝毫不敢马虎。   在浓厚的文学家风中长大,在外人看来,&ldquo 学文科&rdquo 似乎是摆在叶恒强面前再自然不过的选择。然而,在他人生中的第一个重要岔路口,&ldquo 大时代&rdquo 再度为他的人生之路留下刻痕。   1955年开始&ldquo 肃反&rdquo ,1956年发出&ldquo 向科学进军&rdquo 的号召,1957年&ldquo 反右&rdquo 如火如荼,1958年&ldquo 大跃进&rdquo 拉开序幕&hellip &hellip 一系列政治运动如洪流般席卷而来,加之看到满腹经纶的父亲未能得志,叶恒强对文科之路有些望而却步。   叶恒强高中毕业那年,恰逢国家号召&ldquo 大炼钢铁&rdquo 。深知钢铁是国家富强之急需,但他内心里却并不满足于&ldquo 仅仅是去炼钢炼铁&rdquo ,还希望能够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叶恒强最终为自己找到了一个&ldquo 两全其美&rdquo 的解决方案&mdash &mdash 报考北京钢铁学院(现北京科技大学)的金属物理专业。   &ldquo 这个专业既是物理,又跟钢铁相关。&rdquo 谈及当初的选择,叶恒强笑言自己只是&ldquo 小孩子想法&rdquo 。   最好的年华   1958年,叶恒强如愿考入北京钢铁学院金属物理专业,告别家人北上求学。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筹建的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被誉为&ldquo 四大名旦&rdquo 的著名金属物理学家柯俊、张兴黔、肖纪美、方正知均任教于此,叶恒强有幸聆听大师教诲。   大学毕业前,来自中科院金属研究所的物理冶金和晶体学家郭可信,带来的一场关于透射电子显微镜的学术报告让叶恒强印象深刻:&ldquo 电镜在当时还是很稀罕的东西。&rdquo   1964年大学毕业,叶恒强考入中科院金属研究所攻读研究生。入学时,因最初选择的导师受命率团前往&ldquo 三线&rdquo 参与铀提炼工作,他被分配给了此前曾有一面之缘的郭可信,由此结缘电子显微学。   自温暖的南方迁徙至冰天雪地的东北,年轻的叶恒强对异乡的环境和气候并没有感到不适,每月定向供应的15斤细粮足以填饱肚子,&ldquo 冷根本不是个事儿&rdquo 。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跟绝大多数的中国知识分子一样,叶恒强同样无法侧身书斋,安心学术,各种社会和政治运动才是不得不面对的&ldquo 主业&rdquo 。入学第二年,叶恒强随导师郭可信前往沈阳市法库县开展&ldquo 四清运动&rdquo ,回头想来,&ldquo 接触到一个真实的社会&rdquo 恐怕是这个年轻学子深入穷乡僻壤最大的收获。1966年5月,师徒二人返回位于沈阳的金属所,不久之后,&ldquo 文革&rdquo 爆发。   &ldquo 文革&rdquo 期间,金属所划归国防科工委,叶恒强1967年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与科研全然无关。作为知识青年,他与国防科工委所属应届毕业生一起,开始&ldquo 上山下乡接受工农兵再教育&rdquo ,被派往地处辽东半岛腹地的海城县种起了水稻。这一去,又是两年半。   事实上,从1958年上大学,一直到1976年&ldquo 文革&rdquo 结束,近20年的时间里,叶恒强的学术之路在&ldquo 大时代&rdquo 的背景中蜿蜒曲折,布满荆棘。   &ldquo 现在想来,我们这代年轻人最宝贵的年华都晃悠过去了。&rdquo 叶恒强的语气中并无悔恨,这句轻描淡写的话语,旁人听来却是唏嘘。   幸运的是,在读研期间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叶恒强还是掌握了对晶体材料的组织结构缺陷进行电子束衍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ldquo 虽然都不是很完整,也没有发表论文,但毕竟算是入道了&rdquo 。   郭可信的&ldquo 大弟子&rdquo   要说那段被荒废的时光中叶恒强最大的人生收获,那一定是他与郭可信缔结下的深厚师生情谊。尽管并非郭可信的入门弟子,但叶恒强却是当之无愧的&ldquo 大弟子&rdquo 。自研究生入学算起,他始终未离开过金属所,且一直在郭可信的指导下学习、工作,两人成为至交。   在外人眼里,郭可信看起来总是那么严厉,甚至有些不近人情,然而在叶恒强的心中,恩师始终对学生怀有满满的爱意。   1978年,中国迎来&ldquo 科学的春天&rdquo ,改革开放让中国科学家有机会再次走出国门交流学习。郭可信觉得自己的学生应该练好英语口语,便拿出著名的《林肯在葛底斯堡的演讲》让大家背诵。   &ldquo 我说普通话都有口音,更不要说英文了。&rdquo 叶恒强一边打趣,一边回忆说,尽管两人已成同事,但郭可信仍要求叶恒强每天早上提前一小时到达他家练习口语,并亲自指导。   1980年6月,叶恒强前往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做访问学者,首次走出国门接触高分辨电子显微术的发展前沿。此时,他已年届四十。   到了美国,对方教授自然需要了解一下这个远道而来的中国学者的学术基础。令叶恒强感到尴尬的是,尽管自己以科研人员的身份工作了十余年,但能够拿出手的成果,也仅有最近两年发表在国内期刊上的两篇中文文章。   对方甚为不解,问道:&ldquo 那你们都去干什么了呢?&rdquo 叶恒强有些无言以对,因为不知该如何说清楚中国科学家在过去十余年的坎坷命运和遭遇。   事实上,在&ldquo 文革&rdquo 末期科研工作逐渐得以恢复时,叶恒强很快就完成了一项重要工作。在对高温合金材料的故障分析中,他发现了冲击韧性随硅含量出现马鞍形变化的规律,为冶金产品的质量改进作出了贡献。   在这项能够转化为工业应用的基础研究中,其实包含了叶恒强科研工作的目标逻辑&mdash &mdash 经由电子显微镜进入材料的微观世界,在细微至原子的尺度上,架设起材料组织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相互关联的&ldquo 桥梁&rdquo 。   没有遗憾的过往   上世纪70年代起,国际学界掀起利用高分辨率电子显微术进行合金相研究的热潮。然而我国的相关研究,在很长时间内缺乏先进设备和技术手段。   1980年,郭可信向中科院领导立下&ldquo 军令状&rdquo ,申请引进当时最为先进的JEM200CX高分辨率电子显微镜,保证拿到设备后&ldquo 三年内必出成果&rdquo 。1980年秋,郭可信的申请得到批准。   正是这台电子显微学研究的&ldquo 利器&rdquo ,为叶恒强的科研生涯带来了他至今最为满意的成果。   1984年,叶恒强与合作者在高温合金的晶体块体中,发现了传统晶体学所不允许的五次对称性。就在他们着手进行深入研究时,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 谢赫特曼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与该研究相似的成果和结论,并将出现该独特现象的化合物命名为&ldquo 准晶&rdquo 。   谢赫特曼的论文发表于1984年年底,而早在1982年,他其实就已经观察到&ldquo 准晶&rdquo 现象。由此,谢赫特曼独享了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直到这项研究获颁&ldquo 诺奖&rdquo ,叶恒强及其合作者在郭可信指导下对&ldquo 准晶&rdquo 的研究历程才重新浮出水面。1984年,郭可信的学生张泽与郭可信、叶恒强依据拓扑密堆相中二十面体取向有序的思路,在镍钛合金中也观测到了二十面体&ldquo 准晶&rdquo 相。   &ldquo 我们的发现是独立的,并且与国外的研究属于不同的思路和体系。&rdquo 叶恒强说,&ldquo 准晶&rdquo 动摇了晶体周期性的规律,拓展了对物质基本结构的认识。   此后,叶恒强又与合作者发现并研究了八次对称、立方对称等&ldquo 准晶&rdquo 相,我国的&ldquo 准晶&rdquo 实验研究由此跃居国际前列。这一系列研究,获得1987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说起&ldquo 准晶&rdquo ,有人为中国科学家&ldquo 错失诺奖&rdquo 扼腕叹息。而在叶恒强看来,让中国的&ldquo 准晶&rdquo 研究在短时间内追赶甚至超越国际先进水平,已是很大的成就,&ldquo 没有什么遗憾,因为科学就是这样&rdquo 。   上世纪90年代起,叶恒强的工作重心逐渐转向科研管理,除了先后担任中科院金属所副所长、所长,还兼任中国电子显微镜学会理事长、&ldquo 973&rdquo 计划顾问专家组成员等职。   &ldquo 出差比较频繁,人就跟&lsquo 开关&rsquo 似的来回拨,每周都在不同的地方。&rdquo 叶恒强坦陈,他很难在自己的科研工作和管理工作间做到很好的平衡。   即便如此,叶恒强始终保持着对科研的专注和热情,发表论文400余篇,并与人合作出版了《电子衍射图》《高分辨电子显微学》《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学》等6部著作。   如今,少了很多兼职的叶恒强能够更加从容地回归到他所钟爱的电子显微世界。   借助先进的像差校正电子显微镜,科学家们对材料组织结构的观察已经能够深入&ldquo 亚埃米尺度&rdquo 。&ldquo 走进亚埃世界&rdquo ,叶恒强期待与年轻的科学家们一起,揭示出更多物质的奥秘。
  • 看清真相,探索固液界面微观结构
    探索固液界面微观结构 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不仅由其内部的组分、结构决定,而且与其周围的介质环境及表界面性质息息相关。而水作为最常见的介质环境,不仅与材料产生多种不同的作用力,如亲水作用力、疏水作用力,甚至会与材料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过程,从而对材料的性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分子层面解析水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与化学过程,对深入研究材料的表界面性质、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有助于指导人们开发更好的材料与器件。 岛津 SPM-8100FM 图1 岛津SPM-8100FM 当前市场上扫描探针显微镜(SPM)有多个品牌,大多数都是使用调幅模式(AM),但是在原理上调频模式(FM)可以获得更高的图像分辨率。岛津SPM-8000FM就是采用调频检测方法,成为世界上首个商品化调频模式的扫描探针显微镜(注:原子力显微镜只是扫描探针显微镜的一种),并荣获2014年第57届“十大新产品奖”。而SPM-8100FM为SPM-8000FM的升级款,与之相比不仅分辨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稳定性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它不仅在大气及液体环境中达到了超高分辨率的观察,还实现了对固液界面的水化层作用或溶剂化作用层的观察,恰好适用于水-材料表界面性质的研究。下面小编就向大家介绍岛津SPM-8100FM(图1)在研究水与不同材料表界面作用中的应用。 采用SPM-8100FM 测试样品 图2 固定在液体池中三个样品的光学图片 小编通过三种不同的样品向大家展示:亲水的云母片、疏水的高定向热解石墨(HOPG)以及可以与水发生反应的方解石(图2)。采用SPM-8100FM的调频模式即可对样品的固液界面进行Z-X方向测试,也就是测试垂直于样品表面的水分子排布,测试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液体样品池测试示意图 测试结果 图4 测试所得三种体系的SPM图及水分子分层信息 所得结果(图4)中的下方黑色区域为固相(即方解石、云母和HOPG),紧靠其上表面的规整区域就是排布在固相表面的水分子层,图中红色虚线框标记的就是一个水分子哦。仔细对比,我们可以发现方解石和云母表面的水分子排布十分相似,但与HOPG表面的水分子排布相差很大。 对三者进行定量分析可知,第一层水分子距方解石、云母及HOPG的表面距离分别为0.15nm 、0.21nm 和0.38nm ,而第二层水分子的距离分别为0.34nm 、0.35nm 和0.92nm。有力地证实了水分子易在亲水材料表面铺展,而在疏水表面具有较大的水分子层间距,这也是水在普通纸张和荷叶表面具有不同铺展性的原因。 撰稿人:刘仁威
  • 苏州医工所携手威高集团 助力国产高端质谱产业化市场化发展
    3月23日,威高集团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在上海举行了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中科院苏州医工所已于近期获得国内第一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三重四极杆质谱仪医疗器械注册证,此次合作将推动产品的产业化,为中国医学检验发展贡献力量。关于质谱仪的医学应用质谱技术在医学检验中的应用,主要涉及临床生化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微生物检验及临床分子生物诊断等多方面,并可对传统方法学进行替代。质谱检验市场前景可期。此次获批的三重四极杆质谱是小分子定量分析的金标准方法,在司法鉴定、食品安全、环境监测、制药与临床研究等领域已得到普遍应用。在医疗检验方面,其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重现性好等优势,主要用于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维生素/激素检验、微生物鉴定、小分子标志物检验、药物浓度监测等领域。关于质谱仪市场根据外媒报告预测,2021年全球质谱在临床检验应用的市场规模在150亿美元左右,未来行业增速将在20%左右,其中美国临床质谱检验市场规模约为55亿美元左右。美国质谱检验占医学检验市场约15%,而目前国内质谱检验在医学检验中的占比仅为1-2%,渗透率较低,市场潜力巨大。签约仪式现场唐玉国所长表示,威高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企业,有着卓越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影响力,23日威高(上海)国际研究院的成立进一步标志着威高迈向了国际化进程。威高与苏州医工所自2020年6月共建联合研究中心以来,双方在体外诊断、光学内窥技术、医养健康等领域开展了深入合作。质谱仪项目倾注了苏州医工所很多心血,此次签约标志着双方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苏州医工所的强项是将技术从研发做到工程化,威高擅长产业化和市场化,希望以此项目为契机,双方加强合作,不断把先进的医疗技术推向国内外市场,这也将是苏州医工所未来发展的重要事件。张华威主席表示,威高集团致力于发展医疗器械和医药产业,下属威高生基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为医疗机构提供基于生命科学的医学检验整体解决方案,是威高集团重点打造的,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配送为一体的医学检验行业全产业链供应平台。此次与苏州医工所合作的三重四级杆质谱仪项目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威高在医学检验领域布局的又一重大突破。威高将与苏州医工所在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团队协同方面深化合作,建立仪器、试剂以及前处理设备全套解决方案。此次威高与苏州医工所的三重四极杆质谱仪项目合作,是双方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成果。威高将继续与苏州医工所深化合作,在医疗技术、产业和市场等方面开拓发展,偕同为中国医疗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关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简称“苏州医工所”)是中国科学院唯一整建制以医疗器械为主要研发方向的国立研究机构,围绕医疗器械开展创新和转化工作。苏州医工所开创以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创新双轮驱动、研产协同创新与融合发展为模式。现有研发人员800余人,累计承担国家、中科院及省市各类项目700余项,授权专利近700项,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近1000篇。关于威高生基医疗集团威高生基医疗产业集团致力于为医疗机构提供基于生命科学的医学检验整体解决方案,是威高集团重点打造的,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配送为一体的医学检验行业全产业链供应平台。集团下辖威高医学检验公司、威高生物科技公司、威高诺润医学检验实验室、威高检验耗材公司和威高汇诚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 50位青年学者获2020年“科学探索奖”,生命科学奖5人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是属于卓越青年科学家的荣耀时刻。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11月14日,2020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在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隆重举行。来自九大领域的50位“科学探索奖”得主获奖,每人将在未来5年内获得腾讯基金会总计3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并且可以自由支配。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28px height: 357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834f9b53-56fc-494f-ad6a-93a545376b38.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17105041.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17105041.jpg" width=" 528" height=" 357" /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图 | 科学探索奖奖杯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帮助青年科技工作者挣脱现实生活的“引力”,助力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正是“科学探索奖”设立的出发点。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科学探索奖”是在腾讯成立20周年之际,由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腾讯基金会发起人马化腾,与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携手杨振宁等十几位知名科学家共同发起的公益性奖项。腾讯基金会计划投入10亿元资金资助该奖项,每年在基础科学和前沿核心技术方面的九大领域,遴选出50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8px height: 246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59fee596-3dda-407c-a74e-f365ca238809.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17105235.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17105235.jpg" width=" 508" height=" 246"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图 | 2020年“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该奖项面向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领域,据了解,“科学探索奖”在评选过程中重点关注四个因素:独立性、创造性、变革性和可行性。相比起过往的研究成就和学术地位,评审委员会更看重申报人本人及其研究方向的未来潜力,鼓励自由探索。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今年的科学探索奖体现了“高含金量”:1200多名科技工作者申报,在奖项的提名、推荐、评审过程中,超过800名两院院士参与其中,仅在提名推荐阶段,就有13位诺贝尔奖、图灵奖、菲尔兹奖得主和100多位发达国家的院士参与。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和去年第一届相比,本次获奖人名单较去年更为多元化,其中女性获奖人增至5位、35岁及以下获奖人6位。50位获奖人平均年龄不到40岁,其中最年轻获奖者仅30岁。而在港澳地区首次放开申请后,亦有3位科学家获奖。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em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a6e53e4a-3bdc-45d8-a9e8-2ba32a7b1918.jpg" title=" 微信图片_20201117105250.jpg" alt=" 微信图片_20201117105250.jpg" /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 text-indent: 2em " 图 | 2020年“科学探索奖”获奖名单 /span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许多科学领域的创新发现,往往来自学科交叉后迸发出的灵感与合作,学界普遍希望出现更多民间交流平台,丰富创新的土壤,浓厚社会的科学氛围。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9年起,腾讯及腾讯基金会宣布在每年11月举办系列科学活动。2020年腾讯科学周以腾讯科学WE大会、腾讯医学ME大会、“科学探索奖”颁奖典礼、X-Talk四场大会为核心。马化腾对此表示:“腾讯会长期保持对‘科学探索奖’的投入,助力国家基础研究的长远发展。我们也希望同更多的人一起努力,让科学成为时尚,让创新成为年轻一代的追求。”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除此之外,最近一年,有好几个奖项破圈。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2018年9月,在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宣布设立“达摩院青橙奖”,旨在奖励大中华地区在信息技术、半导体、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初步成就的青年科学家(35周岁以下或博士毕业6年以内)。获奖者将获得100万元奖金,并得到达摩院全方位的研发资源支持。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再者,华为的“天才少年”,也是企业对科技人才的激励。任正非于2019年6月20日在公司EMT(经营管理团队)《20分钟》的讲话里表示:“我们将从全世界招进20-30名天才少年,明年我们还想从世界范围招进200-300名。” /p p style=" text-indent: 2em " 这对科研萌新、青年研究学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无论是奖项基金,还是科研平台,可以为学者们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荣誉和跨学科学术交流圈。 /p p br/ /p
  • 孰是孰非:拒检雇人假维权,中国黄金遭索赔
    原标题:金元宝生锈 中金称被敲诈   消费者否认敲诈一说 目前中国黄金已报警   法制晚报消息,消费者称购买的金元宝生了锈,向销售方中国黄金索赔50万元。今天上午,中国黄金出面回应称,该消费者有敲诈勒索的嫌疑,目前已报警。   消费者说:500克黄金索赔50万元遭拒   此前,消费者沈先生投诉称,其于2010年10月27日在大兴黄村王府井百货的中国黄金专柜购买的50克AU9999金元宝表面出现了红斑。随后,沈先生到中国黄金专柜要求解决此事并索赔50万元但遭拒。   中国黄金说:雇人假“维权”,客户拒接送检建议   今天上午,中国黄金集团营销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云涛表示,对于沈先生反映的情况,沈先生可以到国家权威质检机构进行检验,检测费用由中金先行垫付,如公司产品经检测确有质量问题,中金承诺将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赔偿,“但这些提议都遭到了消费者的拒绝。”   蒋先生称,如果经公司检验确认生锈的金元宝是公司产品后,将会为其更换同等规格和质量的新品,此外公司也可按实时金价回购。   “我们认为这涉嫌敲诈勒索。”蒋云涛表示,在公司拒绝了对方的要求后,从2012年12月24日起至上周末,沈先生就以每人每天200元雇佣7-13名人员,统一身着写有“维权”二字的黄马甲,手持宣传牌,在中国黄金大兴店内和位于蒋宅口的旗舰店内喊口号。   蒋云涛同时向记者提供的双方商谈的视频显示,沈先生的代理人没有接受中金律师提出的送检建议,他表示,提出50万元的索赔额,是按照沈先生先后共购买的500克黄金价值的3-4倍估算的。不过他同时表示,其他产品并未“生锈”。   针对中国黄金指责其闹事一说,沈先生表示,中国黄金在产品销售之前就经过权威部门检测和鉴定了。   目前,中国黄金已将相关资料提交给警方。   业内分析   对于黄金生锈,国家级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南京)中心主任杨佩称,AU9999的纯金制品中非金物质含量只有不到万分之一,黄金本身相当稳定,通常不会变色。   杨佩表示,经过检测和分析后发现,部分黄金产品表面生出“红色锈斑”是表面附着的铁屑氧化所致。   他建议消费者,发现黄金制品表面出现“红斑”时不要惊慌,可以先以稀释盐酸或者稀释硝酸清洗(但两种酸决不能同时用),再用纯净水冲洗,然后用电吹风吹干,这“三部曲”就可轻松去除“斑点”。   声明:蓝色标题为仪器信息网添加
  • 2020进博会|岛津邀您探索微观世界
    11月5日-11月10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又将在此拉开序幕,全球各界的创新产品与顶尖技术将再度汇聚一堂,为广大企业和观众带来新的机遇和体验。 作为质谱色谱仪器领域的领军者,诊断X射线成像领域的先驱,岛津制作所将此两大技术强强融合,亮相第三届进博会8.1馆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这也是岛津集团首次将分析计测技术和医疗图像诊断技术同台联袂,为全球各界呈现一个更全面更有深度的岛津! “探索未知,行无界”Explore the Unknown Without Boundaries 岛津展位将以“探索未知,行无界”为主题,展示岛津人坚信科技的力量,在未知领域这片浩瀚星际中无所畏惧,打破思维禁锢,不断探索前行的决心和实力。 此次进博会,岛津集团将展示分析计测和医疗X射线成像两个领域的最新领军仪器,带来岛津仪器在先端健康医疗,临床研究,新药开发研究,生命科学研究,低侵袭性诊疗研究的创新成果,以及开拓创新医疗可能性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在展台设置了大型全息摄影互动装置,带领观众一同潜入肉眼不可见的微观世界,来一场微观自我的发现之旅的同时,用深入浅出的互动方式,呈现岛津通过分析技术与医疗影像摄影技术两者的融合,提供减轻患者负担的早期诊断解决方案。 进博会岛津展台效果图 微观世界,可视化 本次岛津展台的最大亮点是展台中央的全息摄影互动装置,将人体的骨骼、细胞、血液与人体构成组织可视化,从科学视点讲述岛津在健康医疗领域所做出的科技创新和研究成果。 进博会岛津品牌体验区效果图 技术创新,共创新价值 通过分析技术与医疗影像摄影技术的融合,创新解决医疗健康领域课题,提供减轻患者负担的早期诊断解决方案,同时,还将介绍在公共卫生防疫领域的一系列对策及技术支持。 分析与医疗,联袂绽放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的马瀬嘉昭社长为此次进博会致辞 镌刻在DNA里的岛津精神 “以科学技术为社会做贡献。” 自1875年在京都创业以来,岛津制作所的理念,从未改变。 岛津人在分析测试仪器、医疗仪器、航空产业机械等领域,以光技术、X 射线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这三大核心技术为基础不断推陈出新,满足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如今,更在生命科学、健康医疗等领域里不断钻研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为世界范围内的广大用户不断提供更多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 地球环境问题、经济问题、老年化社会问题,世界性信息网络发展等愈加复杂多样的课题有待人类解决。本着实现“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这一愿望,和客户一起支持产业和健康,我们骄傲地以此为重任,不断前行。
  •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采购6700万元仪器设备
    自2010年1月20日起至2010年11月29日,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共发布十三批仪器设备采购项目招标公告,价值过亿。[详细]   2011年1月19日,中国政府采购网再次公布了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十一批和十三批的部分仪器采购结果,这两批仪器价值6777万元。具体内容如下:   采购人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采购代理机构全称: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招标编号:OITC-G10032233   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0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第十一批)   第5包 等离子氮化系统、等离子化学增强气相淀积、硅化物热退火系统、接触与互连溅射台、快速热退火系统、钨化学气相沉积系统   成交金额:983万美元   成交供应商名称:Applied Materials South East Asia Pte. Ltd.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熊少祥、段玉生、郝爱芳、李振声、朱慧珑   招标编号:OITC-G10032277   采购项目名称: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2010年仪器设备采购项目(第十三批)   第2包 化学液集中供应系统 6套   成交金额:人民币290万元   成交供应商名称:翔泰机电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第3包 介质化学气相淀积系统改造,供应商最终报价超预算,废标。   评标委员会成员名单:王波、郝爱芳、李振声、胡达平、杨涛(第2包用户代表)   本项目联系人:窦志超   联系电话:010-68725599-8447   感谢各供应商对本项目的积极参与,未获中标的供应商请于即日起5个工作日内到我公司办理保证金退回事宜。   东方国际招标有限责任公司   2011年1月19日
  • 电子系黄翊东教授团队:以芯为“眼”,解锁物质密码!
    多年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黄翊东教授团队崔开宇副教授等致力于光谱成像芯片的研发,研制出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无须大型实验设备、不用专业人员取样检测… … 这款体积小、高性能的芯片仅通过类似拍照的方式,即可拥有孙悟空般“火眼金睛”的能力,实时解锁物质密码。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潜心攻关——探寻物质的指纹有了光,人类眼中才有了万紫千红。千百年来,开普勒、笛卡尔、牛顿等著名科学家前赴后继,投身到光的探索中。“围绕‘光芯片’这件事,我们做了18年。”黄翊东团队站在前人的肩上,持续研究新型的光芯片。自2003年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教以来,黄翊东带领团队致力于微纳光电子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研究成果。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就是其重要成果之一。崔开宇从2005年攻读博士期间,就在导师黄翊东的指导下开展光子晶体的研究,大家平时看到蝴蝶翅膀之所以色彩斑斓,正是因为上面的“光子晶体”结构,而这也正是光谱成像芯片的关键研究基础。黄翊东带领团队开展微纳结构器件的实验测试简单来讲,光可以理解为一种电磁辐射,根据辐射频率的不同,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光、可见光等,人类的眼睛可以感知红绿蓝三原色,通过大脑将三原色自动混合感知成其他颜色,但无法分辨光场的真正频率。“不同物质对不同频率的光吸收不同,反映出不同的光谱。我们眼睛看到的颜色其实是物质光谱的降维信息,仅凭人眼判断事物的信息量非常有限,而光谱成像可以带来超越人眼分辨能力的机器视觉。”崔开宇说。以机器视觉来扩展人眼视觉,让普通人拥有“火眼金睛”的能力,这或许是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研发的灵感来源。正如电子系2018级博士生杨家伟提到的,光谱检测可以理解为,把眼睛看到的颜色所包含的光场频率呈现了出来,进而可以通过算法分析出对应物质的详细信息。“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特征光谱,所以说光谱是物质的指纹,可以反映物质的信息,光谱作为物质感知的重要维度意义重大。”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这个重要的维度并没有释放出它的巨大潜力。已有的大型单点扫描式光谱成像仪尽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局限性非常突出:除了个头大、价格高外,只能单点扫描,不能获得同一时刻空间各点的光谱信息,无法跟踪移动的物体。如何实现实时光谱成像的创新突破,成为摆在黄翊东团队师生面前的考题。创新突破——研发国际首款“火眼金睛”这道考题看起来简单,解起来难。崔开宇表示,这种光电子芯片在物理效应、制备工艺、算法配合上都需要创新突破,技术壁垒非常高。在黄翊东看来,中国和其他国家在微纳光电子领域的研究可谓是齐头并进,在技术水平上有着数十年的积累。清华人以服务国家为己任,不但不能被“卡住脖子”,而且要通过创新走在前沿,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不会被卡脖子的引领技术。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抱着这样的信心和决心,黄翊东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在团队成员崔开宇的指导下,蔡旭升、熊健、杨家伟、徐晟等一批同学一头扎进去,在团队积累的光子晶体等技术经验基础上,克服了制备工艺、算法配合等难题,完成了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的初步研发。蔡旭升对光谱相机进行实验测试团队成员通过硅基超表面实现对入射光的频谱域调制,利用CMOS图像传感器完成频谱域到电域的投影测量,再采用压缩感知算法进行光谱重建,并进一步通过超表面的大规模阵列集成实现实时光谱成像。期刊《科学》(Science)综述论文“光谱仪的小型化”(“Miniaturization of Optical Spectrometers”)将这一超光谱成像芯片技术列为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团队进一步提出了一种自由形状超原子(Freeform shaped meta-atoms)的超表面设计方法,将微纳光电子与光谱技术深度交叉融合。成果连续在光子领域著名期刊《光学》(Optica)和《激光与光子学评论》( 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上发表文章。基于自由形状超原子超表面的光谱成像芯片(图片来源:Laser & Photonics Reviews. https://doi. org/10.1002/lpor.202100663)相比过去的光谱成像设备,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有显著优势:体积小、性能高、可实时光谱成像。光谱成像芯片在0.5平方厘米面积上集成了超过15万个微型光谱仪,单点微型光谱仪从笔记本大小缩小到百微米以内,光谱分辨率高达0.5nm,并且一次拍照便可获得图像上15万像素的光谱;从原来只能单点扫描到实时拍摄,解决了原来不能获取目标动态光谱的难题,通过视频拍摄的实时光谱画面,分析得出背后的物质信息。研以致用——让普通人零距离“看见光谱”习近平总书记对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明确要求,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不管是科技强国还是立德树人,黄翊东和崔开宇都认为让科技研发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走向应用最重要的意义是提供了信息获取“全新的维度”,看透物质的“火眼金睛”,在工业自动化、智慧医疗、机器视觉、消费电子等诸多领域都有广阔应用场景。抱着“让光谱感知无处不在”的愿景,团队致力于“让光谱把它的威力真正发挥出来”,先后孵化了北京与光科技有限公司等创新企业,进行“实时超光谱成像技术+X”的探索。与光科技快照式超光谱相机及保真的RGB实时成像以实时超光谱成像技术加炼钢为例,以前在转炉中完成炼钢时,主要是凭借工人的经验和一次性的测温设备,对于上千度的炉温,这两种方式危险性和误差都很大。而采用实时超光谱成像的技术,只需要在距离转炉约20米处拍一张照片,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准确的炉内温度,安全性更强,误差更小。实时超光谱相机用于炼钢终点控制实现实时温度检测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是崔开宇和同学们非常期待的努力方向。研究团队与清华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洪波教授团队合作,基于该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首次测量了活体大鼠脑部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的特征光谱的动态变化,获取了大鼠脑部不同位置的动态光谱变化情况,结合血红蛋白的特征吸收峰,分析获取对应血管区和非血管区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并可利用神经血氧耦合的机制得出脑部神经元的活跃状态。国际首款实时超光谱成像芯片及大鼠脑部不同位置的动态光谱变化(图片来源:Optica. https://doi.org/10.1364/OPTICA.440013)崔开宇还带领同学们进行了诸多探索。她举例说,一旦把实时超光谱成像技术引入到病理诊断分析,将会给病理诊断开拓一个全新的维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原有疾病诊断的覆盖度和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可以在细胞没有发生明显形态变化时通过物质分析做一些疾病的早期诊断。更为重要的是,光谱成像方案不需要进行染色制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未来在手术中就可以实时进行病理诊断。此外,作为一种非接触、非破坏式的检测,实时超光谱成像技术有可能为无创的血糖检测提供新的契机。未来,糖尿病人可能不需要通过扎手指或抽血的方式,仅通过拍照和穿戴等方式就可以实时进行血糖监测。从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工程化研究到产业化落地应用,黄翊东的感受是“每一步都很不容易”,可谓砥砺前行,但学生在这种全链条、贯通式的培养中收获颇丰。作为指导老师,崔开宇希望为学生找到一个好的发力方向“让同学们参与并做一些能改变别人生活、提高人民幸福感的事情,大家会非常有激情和内驱力”,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乐在其中甘如饴,进而一步一步地去想办法解决真问题”。“非常感谢老师给予我们放开思路的勇气、不断试错的鼓励、研究真问题的指引和细致入微的共情。”电子系2020级博士生徐晟感慨道。如今,徐晟从课题组已有的研究更进一步,致力于构建一种新型光谱感知器件和算法体系,能更快捷高效地“解码”物质的信息。在未来,可能仅需拍一张照片,就可以进行血糖监测、确定癌细胞的切除位置、了解皮肤状态、检测水质、了解病虫害信息… … 大家都可以零距离“感受光谱”,随时随地享受光谱拍照的“火眼金睛”为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