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油黑

仪器信息网油黑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油黑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油黑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油黑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油黑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油黑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油黑相关的解决方案。

油黑相关的资讯

  • 研究发现贝类癌症可传染
    p   一种类似白血病的疾病——散播性瘤样病变,可以在多种双壳类软体动物中发生种内传染,当中包括贻贝和蛤类等,而且也可能在不同的双壳类软体动物之间发生种间传染。这些日前发表在《自然》的研究结果显示,传染性癌症在海洋双壳类中非常广泛。 /p p   虽然大多数的癌症都会停留在它们最初发生的生物个体中,但在袋獾、狗和软体蛤当中已经记录了癌症细胞从一个生物个体传染到另一个生物个体的的孤立事件。 /p p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Stephen Goff研究团队收集了加拿大、西班牙多地的贻贝(油黑壳菜蛤)、蚶(食用鸟蛤)与一种拉丁学名为Polititapes aureus的蛤,并且检测了它们是否含有瘤样病变。通过对癌症组织和宿主组织的遗传分析,研究者发现有些双壳类软体动物体内的癌细胞并非来自宿主本体,而可能来自于一个单一的克隆起源。 /p p   具体而言,研究人员发现这3个物种体内的瘤样病变都来自于传染性的癌症谱系。然而,从Polititapes aureus这种蛤的癌细胞中提取的遗传物质和这个物种毫无遗传匹配,意味着这里的癌细胞起源自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皱纹浅蜊。 /p p   这些结果表明,一个物种个体之间的癌症传染可能比之前认为的更加普遍,这种传染甚至可以跨越物种间的边界,研究者指出,这些传染性癌症显示了肿瘤适应、生存和传播的非凡能力。 /p p   在一篇相关的“新闻与观点”文章中,英国剑桥大学Elizabeth Murchison评论道:“虽然癌症传染的机制尚不清楚,这些滤食性无脊椎动物静止的生活状态表明,癌细胞可能在海洋环境中漂浮着,通过受损的消化道或者呼吸道进入宿主。” /p
  • 南京新型“地沟油”猪下水制 原料新鉴定难
    1月6日,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检察机关工作人员分析了去年6月查办的一起“地沟油”案件,称此种“地沟油”为猪下水所制。   2012年6月,南京市浦口区人民检察院成功办理了南京第一起“地沟油”犯罪案件,此案件中的“地沟油”与以往“地沟油”相比又有新特点。   原料“新”   传统“地沟油”加工原料是将下水道口中的油腻漂浮物或回收的泔水提炼成油,而该院查出的“地沟油”均是用废弃动物油脂制成的。这些油脂主要由屠宰场的动物废弃物压制而成,包括生猪屠宰后丢弃的一些内脏、从猪皮上刮下的碎肉末,以及存放时间过长、已经变质了的动物内脏。   无需加工技术   检察机关工作人员说,以往“地沟油”将下水道口中的油腻漂浮物或泔水回收后需进行多次过滤和沉淀,才能使“油”清澈。而用废弃油脂加工的食用猪油只需将废弃油脂倒入锅中熬煮即可,加工工具只需一个土灶和一口锅,无需任何生产技术。   鉴定难   查处此案件的难点之一是“鉴定难”。目前食用油检测主要包括酸价、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等几项,而此次查获的“地沟油”,如按这些常规检测,几乎全部合格。   南京市浦口区检察院根据“两高”和公安部联合出台的《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只要有证据证明是用“各类肉及肉制品加工废弃物等非食品原理”炼制的,就应认定为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弥补了法律适用不统一和鉴定难的不足,最终将此“制油”行为认定为制作“地沟油”犯罪活动。   在这次“地沟油”案件中,批捕了两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并通过本案挖掘线索,促使南京雨花区、江宁区等地一系列“地沟油”案件告破。其余9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被批准逮捕。共打掉制造地沟油黑窝点6个,缴获成品“地沟油”2.4吨、油渣饼1.4吨。   “我们在2013年尤其会重点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犯罪,”检察长葛晓敏表示,“老百姓最关切的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我们也会从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的线索中准确判断成案的可能性,坚决查办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为背后的职务犯罪。”
  • 盘点2011年下半年全国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回顾2011年,食品安全问题似乎从未离开过人们的视线,“地沟油回流餐桌”让人们大惊失色,“毒血燕”拷问了国人的消费心理,“病菌水饺”使人们对品牌的信心大打折扣......越来越多的食品安全问题下,出问题的究竟是哪个环节?生产商、监管部门抑或是消费者?痛定思痛,这一全民性的深刻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进行反思。   地沟油回流餐桌   2011年9月中旬,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   俏江南回锅油事件   9月份,地沟油问题格外引人关注。“俏江南”南京店也卷入了地沟油风波。 记者到该店调查,相关负责人解释,川菜中经常需要先油炸加工,炸过的油扔了可惜,所以给员工吃。这些炸过的油绝对不会端上桌给客人用。对此,有市民质疑,炸过的油既然员工能吃,又怎能保证烹调后不重新上桌?单凭口头承诺难以让人放心。   “蒸功夫”香精包子   2011年9月,有媒体报道朝阳区一些“蒸功夫”包子铺在制作包子时使用香精,媒体经暗访调查发现,数家打着“蒸功夫”招牌的包子店均在店外隐蔽之处制作包子馅料,除卫生条件差外,都“偷偷”使用各种香精。其中,一种“veltol”品牌的“肉味香精”被广为使用,这种香精标签几乎全是英文标注。   2011年9月14日,北京市卫生监督所开始对部分“蒸功夫”包子铺进行检查。   “血燕”——鸟粪染色制成   2011年8月16日,浙江工商抽样检测了3万盏血燕,结果亚硝酸盐全部严重超标,最高超标350倍!网络狂传“毒血燕!”。   10月份血燕事件再一次闹的沸沸扬扬,马来西亚农业部副部长蔡智勇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燕窝只有屋燕与洞燕之分。他说,没有燕子吐血这回事,“血燕”只是商家为了获取更高利润而制造的噱头。马来西亚燕窝商联合会秘书马瑞来说:“一些奸商为了谋取高利润,打着‘血燕’的名堂,谎称燕子最后一次筑窝时吐出血丝。”   据介绍,血燕最传统、最常见的方法就是用燕子的粪便进行薰蒸。但是在具体的制作中,各家都有各家的“高招”。一位来自雅加达的燕窝商就向记者展示了他独家的技术要领:首先用水泥制作一个池子,池子内壁抹上一层红土,劣质的白燕窝放在中间,上下都是燕粪,其间用铁丝网分隔,最后就是用高温火烘,再盖住,慢慢就成了红色。   就这样,劣质的白燕窝历经大约十天的熏蒸后,就变成了中国大陆热捧的血燕。这种被染色的“血燕”看起来纯净而漂亮,实际上却掩盖了它原有的异色和杂质。   速冻水饺被爆细菌超标   截至2011年11月中旬,思念、三全、湾仔码头,国内速冻食品三大品牌均陷入“细菌门”。“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导致腹泻与肺炎,加热30分钟才可杀灭。   沃尔玛冒充假绿色猪肉   重庆市工商局向媒体通报称,今年以来,重庆市内沙坪坝凤天店、大渡口松青路店、渝北冉家坝店等3家超市,涉嫌销售假冒“绿色食品”认证的猪肉1178.99公斤,涉案金额4万余元。
  • 下脚料猪油合格 检测标准不合格
    据5月2日新华社报道,4月底,长沙市和雨花区工商执法人员突击检查一个肮脏恶臭、无证无照的猪油作坊时,发现这里在用廉价收购的生猪屠宰“下脚料”炼猪油,时间已达3年多。在长沙市查办此案过程中,权威部门出示的检验报告却显示,在这种地方生产的“下脚料猪油”竟是“合格食品”。   尽管,一位街道办干部说,“见过那个场面,一辈子都不想再吃猪油!”更有卫生监督部门专家指出,“这种东西应该只能炼工业油脂。做食用油,恶心啊!”可是,眼见的事实好像并没有十足的说服力,这些用廉价收购的生猪屠宰“下脚料”炼的猪油,在经历了权威部门最严格的“全检”后,已经“过关斩将”,过了“理化关”“水分关”和“重金属关”,专家称,需要数天时间才能出结果的微生物检验通不过的可能性不大——或许,连那些无证无照的黑猪油作坊主,都会惊诧于自己产品的质量水准吧!早知道质量如此过硬,我们何必偷偷摸摸地生产啊!   这即意味着,即使是肮脏恶臭、无证无照,即使是“做食用油,恶心啊”,即使是“四处飘荡着腥臭味,成群的苍蝇嗡嗡乱飞”,这些食品,却是硬碰硬、实打实的“合格食品”,如果不是无证无照,它照样能畅销于市场,“行走”于千家万户!此情此景,我倒要建议那些设备精良、卫生可靠的正规生产厂家,多去肮脏恶臭、无证无照的猪油黑作坊参观学习吧,学学人家如何在条件极端恶劣的小作坊里,潜心埋伏、不畏脏臭,却照样生产出令世人震惊的“合格食品”来!   这是一种怎样的讽刺和嘲笑啊!貌似严格、精良的检测设备,竟然不及人们的肉眼、不及人们的感官,最后还告诉我们,这样的食品,仍属“合格食品”,雷人之极!荒诞之极!以至于一位参与查办此案的专家也无奈地说:“标准太低,覆盖面太窄,太没有技术含量!”我国很多食品卫生的标准,还是上个世纪“食品短缺”时代制定的,很多标准没有与社会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相衔接。此外,与“黑心食品”制造技术不断升级相比,执法检验手段也明显落后。   这样的说辞和原因,我们多么似曾相识!   几年前,人造鸡蛋“风起云涌”,一市民投诉买到了蛋清、蛋黄和蛋壳全部是用化学原料制成的人造鸡蛋,记者联系了一系列相关部门,希望能作出科学的测定,结果却大失所望——农业部门所属的农产品[15.40 2.80%]检测站答复:没有获得检测许可,不能做此类的质量检验。国家也没有出台鸡蛋真伪的辨别标准,所以很难鉴定。找到质量技术监督局下属检测中心,该中心的检测员也称无法为“人造鸡蛋”进行检测。   唉!究竟是我们太小瞧了类似“下脚料猪油商”的食品安全意识,还是我们的监管手段、技术甘当“马后炮”,永远在“亡羊补牢”?
  • 迪马科技率先推出地沟油检测解决方案
    近日,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地沟油是各种废弃食用油脂的统称。虽然国家明令禁止将废弃油脂再加工进行使用或者销售,但出于利益驱使,个别不法企业或个人仍冒天下之大不违,造成每年几百万吨地沟油流向餐桌,给民众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针对地沟油的检测标准,可喜的是近日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中心经过3个月的技术攻关,找到了查出地沟油的4类有效指标,确定了多环芳烃、胆固醇、电导率、特定基因等四大类、20余项有重要鉴别意义的项目,初步建立了地沟油检测的指标体系。 胆固醇是动物源性食物中常见成分,食用植物油中一般不含或含量极低,因此一旦检出胆固醇并超过一定范围,便可怀疑该油脂为地沟油。目前国内关于不同食品中胆固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比色法、气相色谱法(G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前处理方法主要是采用皂化法。但是上述方法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存在所需试剂多、净化效果不理想、成本高、回收率及重现性差等缺陷。而植物油基质中的胆固醇的检测文献更是少有提及。 迪马科技一直致力于为食品安全检测提供最专业、全面的服务,针对目前备受关注的地沟油事件,迪马科技应用实验室积极响应,迅速建立了采用固相萃取技术对植物油样品进行前处理净化,气相色谱测定胆固醇的方法。该方法为迪马科技独创方法,相比较于国标及同类文献中胆固醇的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方法快速,净化效果优异,回收率稳定等优点,可作为鉴别地沟油的指标之一。 欲了解详细检测方案,欢迎拨打咨询热线:400-608-7719或 E-mail至csr_wu@lab-partner.net免费索取。 4类指标让地沟油现出原形 第一项指标:多环芳烃(PAHs)。多环芳烃是食用油加热如炒、烤、炸、煎等后产生的含多个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绝大多数PAHs已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致癌物。 第二项指标:胆固醇。食用植物油中一般不含胆固醇或含量极低。而地沟油中可能含有动物源性成分,如果检出胆固醇并超过一定范围,可怀疑该油脂为地沟油。 第三项指标:电导率。正常油脂几乎是不导电的,但油脂酸败后产生的各种极性物质可使油脂产生导电性。地沟油由于掺杂了大量金属离子而产生导电性,电导率较高。 第四项指标:特定基因组成。地沟油是多种不同来源的废弃油脂混合而成,往往含有动物油脂,根据分子生物学基因鉴定方法,鉴定油脂中的动物基因,来判定食用油中是否含有动物源性成分。(引自《食品伙伴网》) 关于迪马 迪马科技是一家致力于研发制造科学、高效的化学分析产品,提供完善服务和全面解决方案的知名色谱消耗品制造商,在色谱填料研发,色谱柱制造和相关分离产品等多个技术领域始终保持世界先进水平。核心技术产品包括:液相色谱柱、气相色谱柱、固相萃取柱、色谱溶剂和化学标准品。
  • 腐烂动物内脏炼出地沟油 2月产销50吨流向餐桌
    从来没有闻过这么臭的东西——腐烂变质、堆放一起 、停满苍蝇的动物内脏。居然有人把恶心之极的东西加工炼制成油。日前,云南昆明市下辖安宁市警方查获了一个特大地沟油生产黑作坊,并抓获多名犯罪嫌疑人。记者获悉,该作坊用腐烂的动物肝脏和劣质猪肉炼制地沟油并销往昆明,仅两个月已生产销售近50吨。警方还将继续追查该案件的“上家”。   猪内脏炼油,日产近一吨   9月16日,安宁市警方获悉一个疑似炼制地沟油的黑作坊隐藏在辖区内一山坳中的线索后,当天即开展调查,并于当晚8时许将正在生产地沟油的犯罪嫌疑人“抓了现行”。当场抓获5名嫌疑人,查获各类机器数台、生产出的可疑“液体”30余桶及大量动物内脏。   记者看到,在“车间”靠墙处有三四个炼油用的锅灶,锅灶前堆满了猪内脏及其他下脚料,几十个蛇皮袋堆在一边,血水流了一地,榨油的锅上漂着白色泡沫,苍蝇停了又飞。炼出的油放在一个四方形大容器里,最后装进容量达200余公斤的铁桶里,民警介绍,大概有30余桶尚在“车间”。   据初步了解,据了解,黑工厂老板是一名陈姓男子,河南人,50多岁。在两个多月时间里,他们从养猪场以每千克0.5元购入猪的身体“废弃品”,再以7.3元每千克卖出榨出的油,1吨原料可以生产出250公斤油,每天能生产近1吨的油。   漂白除臭后销往昆明饭店   据陈某交代,油卖给了昆明城区一些食用油黑作坊,这些油经过漂白、除臭等一系列工序后,成为食用油,销往昆明的一些小饭店。在仅发现的一个账本上,近2个月已销售出50余吨油。   民警告诉记者,陈某等人交代,正式和合伙人一起开办黑工厂才两个多月时间。嫌疑人的交代是否属实,还有待于调查。   而住在民房的陈某家人说,他们并不是生产地沟油,而是将生产的油和油渣卖给饲料厂。   嫌疑人指认完现场后,执法人员请来的搬运工进入“车间”。没想到,当搬运工进去提着一袋袋动物内脏出来时,每个人的鼻孔多了两团纸巾,而且脸色非常难看。   据民警介绍,警方将进一步对嫌疑人进行审讯,以调查地沟油原料的来源和流向,查获的动物内脏将进行销毁。   ■现场   执法人员一进“车间”就吐了   在“车间”里,弥漫着机体腐败的味道,这种味道拥有着让任何一位进去的人都想要作呕的“魔力”。执法人员事后回忆说,一队执法人员进入“车间”,其中六七人瞬间吐了,“逃”出来后,仍作呕不止。一位民警说:“我昨晚到黑工厂后,不仅现场吐了,还带着一股臭味回到了家。”   9月17日下午 ,记者来到“黑工厂”,这是一处砖结构、石棉瓦当顶的民房,占地500余平方米,有生产油的“车间”,有工人住的小屋。   刚走到门前,臭味就钻进鼻孔。推开铁门,进入左侧偌大的生产“车间”,臭味难当。“车间”内似猪圈一样的格局,堆放着大铁桶,有三口炼油大灶,地面堆放有大堆的发霉、变色的动物内脏。整个“车间”里,苍蝇“嗡嗡”作响,爬在动物内脏、地面、墙壁上,到处都是。一个小池中,浑浊发白的油上漂浮着黑色发霉物体。   大铁门右侧安装着一台压榨机,旁边是成堆焦黄发黑的、已压榨成饼状的油渣。几间睡房分别是老板、小工和房东家人居住的地方,但窗帘仍挡不住飘进来的臭味和到处乱飞的苍蝇。嫌疑人被民警押解到现场进行指认时,记者注意到,在陈某等人坐的警车座位上,警察专门用报纸将座位垫了起来。每当嫌疑人经过记者身旁时,一股臭味就飘进记者鼻孔。
  • 感冒药沦为隐形杀手“毒”害青少年
    止咳水、止痛药、感冒药……原本是治病的寻常药品,但这些药片、糖浆被长期大量滥用,也会变成一种潜藏体内、难以戒掉的“毒”。   在广州白云自愿戒毒医院的病房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接受治疗的刘小华(化名)。   18岁的他原本身高1米83,皮肤黝黑,喜欢打篮球,但如今由于“嗑药”成瘾,身体虚弱,只能躺在床上接受采访。   长期滥用药片的刘小华对学习丧失了兴趣,成绩一落千丈。白天上课昏昏欲睡,到了晚上,却像打了鸡血一样,跟室友一起去学校附近的药店买药吃药、打架斗殴。   有一次,他们在学校挑起了一场200多人参与的群架,还被送进了派出所。   随后,退学、复学、当兵落选等一连串的失败经历,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挫败感。   “吃完药人会变得特别冲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刘小华不断从家人身上骗钱,购买右美沙芬,药量也逐渐从“吃着玩”变成了大剂量,最多时一天能吃下五、六十粒。   药片的副作用折磨着刘小华的身心,除了便秘、便血、身高缩短等身体损伤,还被可怕的幻觉包围着,惶惶不可终日。   刘小华的妈妈哭着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总说,见鬼了,有人要杀他。十几天后,他真的自杀了,还好被人及时救下来。我这才明白,他可能是吸毒了。”
  • 潲水油变身食用油系油脂业潜规则
    日前,重庆破获“潲水油”案,其产销链横跨川渝等6个省市。潲水油多项指标可达到或接近食用油指标,难以检测。潲水回收炼出“潲水毛油”能卖到约3000元一吨,获利颇丰。   2月3日,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李发强、周祖健等13人以及重庆市永川冠南烽烁油脂厂(以下简称冠南厂)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一案。   检方指控,冠南厂及其李发强、周祖健、代元东、代元友4名股东,员工代元秀将所收购的潲水油进行深加工后,以食用油名义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消费者。   该案因涉案人数多、查扣数量大,被称为重庆市最大的“潲水油”案。   本案13名被告,除冠南厂的5名被告外,还有8名潲水油贩子。检方指控,其中6名被告(潲水油贩子)曾向冠南厂销售潲水油,另两名被告(潲水油贩子)向这6名被告及重庆禾沁油脂有限公司等销售过潲水油,他们明知所收购、销售的潲水油系用作生产食用油原油,仍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予以生产、销售。   中国青年报记者注意到,迄今为止,我国公开报道收购、倒卖、销售潲水油构成犯罪的案例很罕见,从这个角度看,如果法院最终判决各被告人构成犯罪,本案将可能成为潲水油行业的标志性案件。   被控用潲水油制作食用油   公诉机关指控称,2009年6月,李发强、周祖健、代元东、代元友等人共同出资,以周祖健个人名义成立了个人独资性质的冠南厂。由周祖健负责管理全面工作,李发强负责销售,代元东负责管理车间事务,代元友负责财务,代元秀负责食用油检验。   为获取生产原料,冠南厂从徐科、刘德勇、何中国、欧武刚、欧武亮、王进贤处收购了大量潲水油。冠南厂将所收购的潲水油进行深加工后,以食用油名义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消费者。   2007年以来,刘德勇、黄德禄、何中国、欧武刚、徐科、欧武亮、王进贤、曹先合向冠南厂、重庆禾沁油脂有限公司等分别销售了价值6万余元至500余万元不等的潲水油。2011年1月至4月,冠南厂销售了价值433万余元的不合格食用油。   2011年5月,公安机关从冠南厂处查获未销售的成品油、原料油等伪劣食用油共30余吨,价值25万余元 从刘德勇、欧武刚、徐科、欧武亮、王进贤、曹先合处查获未销售的潲水油3.5吨至45吨不等 以上查获的潲水油、成品油、原料油等累计达120余吨,价值58.7万余元。   公诉机关认为,冠南厂以非法牟利为目的,生产、销售伪劣食用油 李发强、周祖健系单位直接负责人,代元东、代元友、代元秀系单位直接责任人,其行为已触犯刑法相关规定,应当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刑事责任。刘德勇、黄德禄、何中国等明知所收购、销售的潲水油系作为生产食用油的原油,仍然以非法牟利为目的,予以生产、销售,也应以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本案中,检方举示了大量证据。控辩双方存有较大争议,几名被告的辩护人选择了无罪辩护。3日9时许,该案正式开庭,直至当日20时才结束庭审,法院未当庭宣判。中国青年报记者旁听了此案。   本案的审理,让潲水油由收集、加工、倒卖直至生产、销售“食用油”的黑色链条凸显出来。   第一步:从餐馆、食堂收取潲水制成“毛油”   去年4月20日,重庆警方在九龙坡区走马镇灯塔村的一个废旧养猪场内查获一个加工潲水、提取潲水油的窝点。随后,本报记者曾赴现场采访,该窝点苍蝇横飞,恶臭味飘到几百米外,令人极度恶心,现场照片在网上发布后,被网友评价为“让人恶心得不想吃饭”,当时,与记者同行的多人当场呕吐。   该窝点的老板叫曹先合,也是本案的被告之一。庭审中,61岁的曹先合自始至终表示,自己认罪伏法。   庭审显示,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4月,曹先合开设了多个养猪场,雇用工人在没有收购废旧物资资质的情况下,从学校食堂、餐馆收购潲水。   然后,曹先合及其工人通过除渣、加热沉淀等环节,提取浮在上面的油脂,形成“毛油”。   由此,曹先合完成了潲水油黑色链条的第一道环节:收购潲水、提取毛油。   在这个环节,需要面对腐败变质的食物残渣,酸臭不堪, 这是多数人避之不及的业务,但利润空间是较为可观的。   记者通过其他渠道获悉,曹先合原来是养猪的,自己去餐馆、食堂收集潲水,拿来作饲料。后来,他发现,如果对潲水进行熬煮掏捞,制成“毛油”,利润空间能大大提高。曹先合就买了设备,由养猪转向“掏油”,想多赚点。   于是,他每天到各个餐馆、学校食堂收取潲水,然后在养猪场里经过加热、过滤,将废油脂捞出来分装。行业将这种油叫“毛油”,提取的地方一般都在远离城区的农村养猪场等偏远地。   曹从学校食堂回收潲水不用付钱,从小餐馆收潲水,平均一个餐馆每月只需几十元。加上运费,回收潲水的平均价格在每吨700元至1000元。提取“毛油”卖给油贩子,可以卖到3000元/吨,利润显而易见。   检方指控,从2009年下半年至2011年4月,曹先合在明知被告人徐科收购其潲水油是用于生产食用油的情况下,仍以3200元/吨的价格向其销售19.5吨,销售金额6.24万元。警方将曹抓获时,现场还查获3.5吨潲水油。   庭审中,多名“懂油”的被告表示,“毛油”的油质很稀、颜色很深,底部大多有食物残渣等沉淀物,有比较重的酸臭味,专业人员很容易就能辨认。   第二步:倒卖“毛油”至加工厂家   包括曹先合的下家徐科在内的多名被告,则完成潲水油变成食用油的第二道环节:倒卖“毛油”。   在本案“油贩子”被告中,检方指控的销售金额最大的被告是刘德勇,超过500万元。   庭审中,37岁的刘德勇表示,自己在2005年左右入行,以前买卖工业原料油,比如罐头厂的“下脚料油”。后来买卖潲水油、鸭油(鸭身上的油以及烤鸭时滴下来的油)、卤油(卤肉后产生的油)等。他的油曾被销往成都、乐山、湖北等地的公司。   与刘德勇有亲戚关系的黄德禄也是个典型的“油贩子”,40岁,检方指控其销售金额超过400万元。   本报记者从其他渠道获悉,黄德禄本来想到重庆主城区收“毛油”,但主城区的“油贩子”太多,就到区县专门找养猪场收“毛油”。收来“毛油”后,装在铁桶里,统一放在璧山县丁家镇租来的一个农村土坝子,囤积一定的量以后,就联系下家销售。   他的下家不仅有重庆市的铜梁县、璧山县、永川区等地,还有云南、山东、四川内江、成都等地。   根据庭审中的信息,能大致推断出这些“油贩子”的利润空间。   2006年1月,黄德禄卖给何中国,3490元/吨,2011年,黄德禄卖给何中国,4700元/吨。   38岁的被告何中国是黄德禄的下家之一,4000元/吨是他较为常见的收购价格:2009年至2010年11月,他从胡某处收购潲水油,4000元/吨,30吨,支付货款12万元 2008年至2010年,他从刘德勇处收购潲水油,4000元/吨,130吨,支付货款52万元 2009年至2010年,他从欧武亮处收购潲水油,4000元/吨,30吨,支付货款12万元。   庭审中,从业多年的黄德禄表示,“毛油”的市场行情有所波动,以前在3000元/吨左右,后来涨到5000元/吨,他一般有100元/吨的纯利润。   综合上述信息,本报记者发现,在买卖“毛油”环节,往往会经过多名贩子的倒卖,其价格也由链条第一步的3000元/吨提升到4000元/吨左右。每个贩子大多每吨有100元或略高的利润,如果量大,积累起来,仍有较大的牟利空间。   由此,潲水油的黑色链条完成第二步,其市场价格也有所提高。   第三步:初加工,“这样的油,我们自己都不吃”   如果进行细分,本案被告何中国、欧武刚可划分到潲水油黑色链条中的又一环节。   庭审中,39岁的何中国自称2007年入行,2008年办理个体经营执照,2009年2月成立重庆禾沁油脂有限公司,从事收购、加工、销售动植物废油。   检方指控,他对收购的潲水油进行加工后,转卖给其他公司进行销售或者再加工。庭审中,何中国否认检方对其“曾以食用油名义对外进行销售”的指控,但检方提供了大量证据材料证实自己的指控。   而37岁的顾武刚则入行更早,2005年成立璧山鑫艺饲料油脂厂,从事收购、加工、销售非食用动植物废油。   检方指控,他收购潲水油后,进行再次加工,并作为食用原油销售给冠南厂潲水油60吨,价值21万元。他还向何中国销售,收取货款近60万元。   撇开庭上控辩双方对二人是否有罪的争议,仅从潲水油的生产链条看,二人处于第三个环节:初加工。   欧武刚的璧山鑫艺饲料油脂厂(2010年6月被政府要求停产)对潲水油进行再次加工,但因为设备等原因,无法直接生产出经得过检验的食用油,便将自己生产出的“食用原油”销售给冠南厂,由冠南厂提炼生产食用油。   庭审中,顾武刚宣称,自己的工厂加工后的油,仍是红色的,还有很大的气味。其他被告也曾提及,顾武刚因为设备的性能不够,不能进行精加工。   由此,顾武刚等人完成的是潲水油的“初加工”。这种“初加工”的油还不能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庭审质证时,检方出示了顾武刚妻子的证言,她说:自己厂里的油,“我们都不吃,工人也不吃。”   这一“初加工”环节并非必须,油贩子可以跳过这一环节,直接将“毛油”贩卖给冠南厂进行“精加工”。但是,冠南厂在收购经过“初加工”的油时,价格会比“毛油”略高一些,换言之,处于潲水油生产链条上的“初加工”环节仍是有利可图的。   第四步:精加工后,潲水油成“食用油”   本案的被告单位冠南厂处于潲水油生产链条的最关键环节:精加工。该环节将潲水油加工成足以通过检测的“食用油”。   庭审显示:冠南厂虽然经过工商登记注册,但实际上却是“挂羊头卖狗肉”。名义上声称生产饲料油,实际上,大肆从油贩子处收购毛油或者初加工后的潲水油,进行加工后,以食用油名义卖给销售商。   庭审中,公诉人曾多次举示不同“从业人员”的供述或证言,说“油脂厂以潲水油为原料生产饲料油的名义,生产食用油的作法,是业界的潜规则,行话叫‘一石二鸟’。”   中国青年报记者综合庭审信息和其他渠道的信息,发现冠南厂提炼油的原材料有卤油、鸭油、毛油,这些原材料能够加工出两种食用油:一种是比较浑浊的、行话叫“干油”的“食用油” 一种是通过对毛油脱色、脱臭、脱酸等程序后,制成色泽较好的、行话叫“清油”的“食用油”,价格相对于“干油”而言,稍高一些。   庭审中,冠南厂的几名股东表示,将潲水油精加工成食用油,工艺上有几个环节:将毛油加入白土(天然粘土经酸处理后而成,主要成分是硅藻土)脱色、高温脱水、脱酸、脱臭等环节后,进行过滤,“检验”合格后,成为“食用油”。   如果“检验”不合格,就再次重复这个过程——厂里配备了专门的检验人员。   经过这个将潲水油变成食用油的关键环节后,潲水油成了食用油,并进行销售,最终进入百姓餐桌。   检方指控,冠南厂对潲水油深加工后,以食用油名义销售给食用油经销商,再由经销商销售给消费者,检方指控了三笔:   2011年1至2月,销售给彭水某粮油有限公司食用油33.04吨,收取货款11.376万元。   2010年10月至2011年4月,销售给重庆某油脂经营部,收取货款302.2423万元。   2011年2至4月,销售给重庆某粮油有限公司,收取货款119.441万元。   冠南厂的核心人物、负责供货和销售的股东、1号被告李发强在法庭上说,10吨毛油,根据其“品质”的差异,大概能提炼出8.5吨至9吨的食用油。而冠南厂的法人、2号被告周祖健在法庭上说,该厂前年收购潲水油的价格在4000元/吨左右,去年在6000元/吨左右。   本案的多名被告当庭表示:用潲水油制作的“食用油”比正规食用油的市场价格低1000元左右,用鸭油、卤油制作出的“食用油”也比市场价低500元左右。   本案案发前,正规食用油的市场行情在9000元/吨左右,潲水油制成的“食用油”大多在8000元/吨左右,鸭油、卤油制成的“食用油”大多在8500元/吨左右。   综合上述信息,在这一环节,利润是惊人的,相对于“毛油”的市场行情而言,每吨“食用油”与之有几千元的差价,而用“毛油”生产“食用油”,并无太大损耗,堪称暴利。   记者调查获悉,除了本案被告涉及的上述环节外,潲水油最终为老百姓所食用,大多还需要经过如下环节。   一是,再下一层的经销商,会将冠南厂等厂家生产出的“食用油”做进一步的处理,将颜色更深的“干油”勾兑成“菜油”,将颜色更浅的“清油”勾兑成“色拉油”,后一情形更为普遍。   二是,通过油脂门市将这些由潲水油做成的“菜油”和“色拉油”卖给餐馆、农贸市场或消费者。   在销售的最终端,这种“色拉油”比正规的色拉油每吨低400元至900元不等,很多贪图便宜的餐馆老板购买这些油以后,用其炒饭、炒菜,这些潲水油加工后就这样被端上了顾客的餐桌。   本报记者进行估算后发现,其实用前身为潲水油的油做一份菜,比用正规油节省不了多少钱,一份菜可能少用不到一毛钱,可是,为了这几分钱的利润,顾客却要付出健康的代价。   中国青年报记者曾采访过本案中提取潲水油的现场和精炼“食品油”的工厂,留下的记忆是从业来最为深刻的片段。本案的庭审,是记者追踪“潲水油”行业最重要的一步。   在整个追踪中,最大的反差是,一方面,本案的几乎所有被告,都表示“用潲水油制造食用油,是业界的潜规则,油脂行业几乎都知道。”另一方面,政府监管的现状,不足以消除这种“业界尽人皆知的‘潜规则’”,或许,这种“潜规则”仅仅存在于“油脂业界”范畴,外界对此一无所知。   本案的审理,折射出潲水油行业的很多问题:   一是监管的漏洞。   按国家有关规定,餐厨废弃油脂可以用于加工饲料油,而饲料油的生产工序与食用油较为接近,这就要求对从事饲料油加工的企业和个人加强监管。   本案中,冠南厂是由潲水油变成“食用油”的关键环节,是这一工厂有饲料油脂深加工提炼的资质,其利用这一合法的幌子,生产的“食用油”最终却流向消费者的餐桌。   显然,潲水油进入该企业后,最终的流向并未得到有效监管,我们不得不怀疑对这类企业存有监管的盲区,部分油脂厂家由此打着生产饲料油的幌子,用潲水油生产食用油。   庭审中,油脂行业的“潜规则”成为提及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公诉人几乎会提交每个人关于“潜规则”的供述,表述大同小异,主要内容是这个行业的人都知道加工饲料油的厂家会用潲水油来做“食用油”,大家对此心知肚明,但没人管它,只要能赚钱就行。公诉人的目的是以此部分地证明被告人主观上的“明知”。   而没有被告反驳这一“潜规则”的存在,只是辩解说,自己知道业界有会这么做的潜规则,不等于知道冠南厂一定会这么做。   显然,“潜规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在于,如何通过有效的监管,让这一“潜规则”失去变成现实的基础。   政府需要理顺各部门的关系,改变“九龙不治水”的局面,解决各部门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以及监管空白等难题。   庭审中,有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检方出示一份公安部门关于“冠南厂负责财务的代元友销毁了公司的账目”的证明材料时,代元友当庭表示,公司并没有任何账目,“都是一单了一单”,因为本来就没有账目,所以自己并没有销毁账目。   如果代元友声称的内容属实,这让人简直难以置信,在这样一个“潜规则”盛行的油脂领域,管理如此随意的油脂厂,竟然存在了近两年,直到被法办,有关部门为何失语?   人们希望,监管能落到实处,实现专项和长期检查结合、公开和“微服”检查结合,最大限度地杜绝潲水油进入餐桌的可能。   二是标准上的难题。   本案中,如何界定用潲水油生产出的食用油属于“伪劣产品”,这是难以绕开的问题。   一个具有讽刺意味的问题是:用潲水油生产的食用油,可能足以通过国家的检测。这意味着,用潲水油生产出的食用油有可能合乎国家标准。   尽管在本案中,对用潲水油制成的“食用油”的检测结果等问题,并未产生大的争议。但社会公众仍迫切地希望,能出台足以将源于潲水油的“食用油”检测出来的检测标准和检测方法,保证人民的健康。   三是行业发展的环境。   本案很可能成为潲水油行业标志性的案件,这样的刑事审判,所能产生的社会警示和震慑力量必将是巨大的。潲水油一旦成为“食用油”,进入社会后,危害的是不确定的公众,这比其他刑事案件中受害人较少的情形更为社会所难以容忍。   潲水油每天都在大量产生,如何处理潲水油是不可回避的问题。要让潲水油远离老百姓的餐桌,不能仅仅依靠这样的刑事审判对潲水油“黑色链条”进行威慑和打击,更根本的是,给潲水油一个出口,有一个“阳光链条”让它流向应该去的地方。   公众一直在呼吁,对潲水油的下游产业——饲料油、生物柴油等——给以必要的补贴,让潲水油的“黑市”和“红市”的牟利水平大体相当,这样,就不会出现正规的潲水油处理企业“喊饿”与不法厂家“坑民”并存的窘境。   人们期望,有关部门能正视这些呼吁,这样的“大案”能少发甚至不发。
  • 酱油厂秘方曝光令人作呕 回收头发造酱油
    在城阳经营调味品的郭先生12月11日爆料称,调料品市场有些乱,高端市场被几个大品牌占据,其余的加工厂都在争夺低端市场,一些小的加工厂为了降低成本,用了不正当的方式,他甚至听手下一名曾在外地酱油厂干活的工人说,在工厂里发现用头发来加工酱油的。同时,莱西一个工厂的工人爆料称,酱油需要发酵而成,但有些小工厂竟然不通过发酵,买来一些所谓的“秘方”,往里兑水兑盐,再加上头发提炼出来的氨基酸,就能生产出来酱油,某地有一个村专门收集头发,就是为了加工酱油。   有人用头发做酱油   “头发加工酱油,这种说法我以前听说过。头发和动物毛发可以提炼出动物性蛋白液,也叫液态氨基酸钛淡,用这种物质可以做酱油。以前很多小地方都用这个加工酱油,成本比发酵出来要低很多。”爆料市民郭先生说   “以前我在河北一家酱油厂干过活,是一家小酱油厂,生产酱油不经过发酵,而是用酱色兑水加盐加氨基酸,甚至脏水也往里面倒。老板拿回来的氨基酸也是最便宜的动物氨基酸,里面甚至还有没完全过滤掉的头发。”爆料工人林先生说,“我第一次看到差点吐了。这些氨基酸用时要先用纱布过滤,如果有头发就过滤掉了。专门生产氨基酸的地方,到处都是人和动物的毛发,看着渗人。醋酸兑水就是醋了,就这么简单,自己在家里都能生产。很多村子加工酱油的小厂特别多,但村民都吃知名品牌,自己村里的从来不吃,因为他们了解生产过程。”   生产酱油不需发酵   “正规厂家生产酱油都是用豆类发酵而成,需要差不多6个月的时间。但有些小厂为了省事省力省钱,根本就没有发酵的工艺,甚至连锅炉都没有。加工酱油是往酱色里兑盐、兑水,酱油含氨基酸,正规厂家通过发酵生产出来的植物氨基酸对人的身体没有害处,但这些没有发酵工艺的小厂会用动物氨基酸,这种氨基酸对人的身体是不宜的,国家也不允许用。”   “就像醋,小厂都是从外面进冰醋酸然后兑水,这就成了醋,好一点的小厂用食用冰醋酸,有些小作坊为了图便宜,图味道浓,甚至用工业冰醋酸,工业冰醋酸含有大量的杂质,有致癌物,国家是禁止的。”   “如果你们去一些小厂家,看到没有锅炉没有大罐子照样生产酱油、醋,别觉得奇怪,不经过发酵,他们一样能生产出酱油、醋。”郭先生感慨地说。   记者在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看到,酱油的品种繁多,包装也各不相同,高档的酱油大多都是用塑料桶,而瓶装的往往是一些没听说过的小厂,其中莱西的工厂较多一些,还有些塑料袋包装的酱油。袋装的酱油各地的厂家都有,有的连生产地址都没写,而且很多取了和品牌谐音或者相近的名字。据了解,在莱西一些农村,有很多生产酱油的厂家,这些小型的加工厂是否存在用头发加工酱油的现象?12月14日,记者前往莱西周边的几个小镇展开了调查。   村里人不认本地酱油   “这边有几家酱油厂,但规模都不大,我们一般不会从这些厂进货。”莱西院上镇一家专门经营调料品的店主称。   “为啥不就近进货?”听到记者的疑问,店主笑了,“镇上的人不认,咱也没办法,没人买,自然就不能进。”   根据店主的指引,记者在小镇附近找到了一家酱油生产厂家。该酱油厂经理介绍,大部分酱油都销往外地。因为一个月之前刚刚查处酱油黑作坊的影响,该酱油厂经理对于自称来自市区的记者非常警惕。   11月24日,莱西质监部门接到群众举报,并在烟台路北端仁和梅苑的一间门面房内查获大量的冒牌酱油,这些冒牌酱油主要销往农村大集以及城乡接合部区域。   池子用完不需要清理   在工厂内的发酵区域,记者看到,一排排水泥砌成的墙被分成了几段,上面罩着一层厚厚的塑料布。车间主任将塑料布拉开,记者看到,里面堆满了发酵的豆类。“我们的生产工艺用的是传统技术,发酵达6个月以上。这些还没有发酵好,旁边一些发酵好的,我们都清理出来了。”   记者看到,清理出来的池子中,仍然留有没清理干净的残留物和余味。“池子用完后清理吗?看起来不像清理过。”“池子都是加工酱油的,一种类型,不碍事。”车间主任说。   东面一个小厂房关着门,里面传出搅拌机工作的声音。在记者的坚持下,车间主任打开了大门。记者看到,这个黑漆漆的厂房内只有一个工人,同时操作两台机器,两个搅拌机正在运行。   搅拌机里搅拌着褐色的东西,旁边的地上放着几个看起来很脏并有很大异味的桶,几个桶里面装着还没放进搅拌机的料。记者看了一下,上面浮现不少黄豆,但有些黄豆颜色发黑,像是发霉了。“这是需要搅拌的料,闻着很难闻,但搅拌出来后放上料就好了。”工人说。   操作不当产生致癌物   “听说有些工厂用头发来做酱油,你们工厂是用什么做的?”“确实有用头发做酱油的,我们也只是听说,但我们没有用过,这应该不符合国家规定。”带记者参观的工人说。   看记者关心用头发做酱油的事情,工人和记者聊了起来。“很多理发店的头发基本都是这么处理的,河北、山东很多省份都有这样造酱油的厂子,造出来的酱油价格很低,但人吃了可能对身体不好。”   至于怎么不好,该工人没有细说。记者咨询了市质监部门,工作人员称,这些头发有可能是用来制做一种叫氨基酸液的东西。“很多造假者从头发里面提取动物蛋白制作酱油,但操作不当的话可能产生致癌物质。”有专家告诉说。   据了解,国家对于酱油等调料品中的氨基酸含量有着严格的规定,这些氨基酸本应该通过豆制品、粮食作物等发酵来生成,从中提取植物蛋白,但一些黑心老板为了让调料中氨基酸的含量达标,就利用头发加工出来的廉价氨基酸配制。   不要随便打酱油   记者经常在台东一家理发店理发,这家理发店在台东属于头发“产量”较多的店。理发闲暇之余,我问理发师“剪下来的头发都怎么处理”。理发师称“有人专门来收,四年来好几拨人争夺,看样子很赚钱 ”。记者笑着问“回收头发干什么用 ”,理发师淡定地说“制作酱油呗”。   酱油是粮食酿造出来的,关头发什么事?但通过几天的调查,记者发现,对不择手段追求利益的小厂来说,还真关头发的事。头发可以提炼一种用来加工酱油的物质,由于价格便宜,很多人买来加工酱油。氨基酸和酱油就像白酒和酒精,没有不行,含量低了达不到标准,越高越好。这反倒让赚黑心钱的人制造的黑酱油氨基酸含量比酿造的还高,说不定手一滑就高出国家标准好几个百分点,比辛苦酿造几个月乃至一年简单多了。   一个市民接受采访时说了一句“我是来打酱油的”,红遍全国。以后这句话可不要随便说了,酱油可不能随便打,凡是打来的酱油,多是小厂家生产出来的罐装酱油,不卫生,还致癌。   对于理发店老板的说法,或许很多酱油厂不以为然。酱油从外表能看出什么来?即使用头发做出来的酱油,吃的话,一年两年也吃不死人,有致癌物质也很难检测得到。瞅准了这一点,很多黑工厂不顾后果肆无忌惮地生产。   据了解,来自全国各地的头发和毛发大部分都被集中到河北新乐市,在那里,经过初步加工再销往河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地生产酱油,中央电视台等很多媒体也曾进行过报道,报道后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为什么多次有影响的报道过后又会产生一批“头发酱油企业”?
  • 2011年十大健康事件
    细数2011年健康领域发生的大事小情,无论是食品安全,还是医疗卫生,哪怕是再细小的事情,都牵动着社会公众敏感的神经:经历了日本大地震期间的抢盐闹剧,见证过来自台湾的塑化剂风波,为可能出现在餐桌上的地沟油而焦虑……当然,我们也有幸分享了青蒿素获大奖的喜讯,也或多或少地受益于史上最严厉抗生素整治措施的出台。   为此,《科学与健康》编辑部邀请多位专家、媒体人士、采访对象以及读者评选出2011年十大健康事件。   史上最严的抗生素整治行动   今年4月18日,卫生部下发了《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近日,又公布了第二版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此次整治对抗菌药物使用“限品种、限用量、限级别”,被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整治行动。   点评:滥用抗菌药已经成为了感染科医生最大的心结。要止住这股滥用之风,不仅要提高医院和医生的合理用药水平,还应该改变百姓的观念,百姓应对医生根据病情给出的治疗意见予以配合、予以尊重。   谣言引发抢盐潮   3月11日13时,日本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特大地震。受日本核污染影响,不少中国百姓担心海水污染吃不上盐或者想通过加碘盐预防核辐射。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一股抢购食盐的风潮,从北刮到南,许多市民纷纷到大小超市和商店“批发”食盐,甚至有人连夜开车到外围城区商店买盐。一包1元多钱的碘盐竟然炒到了18元。   点评:恐慌多起于未知,谣言止于智者。从2003年非典时抢购板蓝根、口罩,到今年的抢盐风潮,政府应该更加重视信息公开、关注危机干预,当然,公民自身也要提升科学素养、增强独立判断力。勿让抢购潮再次上演!   百余人染丙肝   11月中旬,河南安徽两省发生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安徽64人感染,河南104人感染。据安徽省卫生部门初步调查,此次疫情中发现的丙肝阳性者均在河南省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疫情可能是因不安全注射引起。   点评:虽然事件起因还只是停留在“可能性”的猜测,但事实已经出现,无论是输血还是不洁器具,都将是导致疫情产生的直接原因,而事件直接反映了中国农村医疗现状的薄弱。乡村医生是9亿农民基本医疗服务的主要提供者,而多数村医没有医师资格证书。   地沟油流向餐桌   今年9月,公安部统一指挥浙江、山东、河南等地公安机关,历时4个月成功破获一起特大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案,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6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此次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同时扣押食用地沟油100余吨。据嫌犯交代,购买的地沟油主要销往粮油市场。   点评:继去年之后,地沟油再次“荣登”年度新闻事件,可见社会公众对其“关心”的程度。医学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可惜,截至目前,国内仍然没有非常奏效的对地沟油检测的方法。   徐文被砍17刀   9月15日下午,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科部主任徐文在医院被曾经的治疗对象王宝洺连砍17刀,致使这位国内顶尖的喉科专家肌腱断裂、颅骨、尺骨等多处骨折,后经多学科专家全力抢救,才脱离生命危险。   点评:患者砍医生,这不是第一例。造成这一类恶性事件的根本原因还是医患之间信任缺失。不过,恐怕重塑信任的路还要很长一段时间。   屠呦呦获拉斯克奖   1971年,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青蒿素,一种用以治疗疟疾的新型药物,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生命。2011年度拉斯克奖基金会将临床医学研究奖授予屠呦呦,以表彰屠呦呦研究员及其青蒿素研究团队在青蒿素研究方面作出的杰出贡献。   点评: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拉斯克奖,也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很多拉斯克奖获奖者后来成为诺贝尔奖的得主,所以称它是诺贝尔奖的风向标。   塑化剂风波   “潜伏”30年后,在饮料食品中的塑化剂在今年的5月27日遭曝光。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等遭到污染。此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中国大陆随即禁止进口台湾“涉塑”的294家企业的973种产品。   点评: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化学物质层出不穷,但是完全了解这些化学物质潜在的危害却还需要时间,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我们更期待的是,在产生危害之前,相关企业、政府部门能对新化学物质采取科学审慎的态度,多去追问可能的危害。   双汇“瘦肉精”事件   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的“315”特别节目《“健美猪”真相》报道,河南孟州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有毒猪肉流向了双汇。一直对外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的双汇,却不检测“瘦肉精”。   点评:积攒声誉、创立品牌可谓千辛万苦,需要数十年之功,可稍有松懈、管理不善便可能土崩瓦解。双汇“瘦肉精”事件让大家又回忆起了几年前因三聚氰胺轰然倒塌的三鹿集团。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   染色馒头   3月29日,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栏目曝光了上海多家超市销售的小麦馒头、玉米面馒头系染色制成,加防腐剂防止发霉。馒头生产日期标注为进超市的日期,过期回收后重新销售。   点评:做馒头的工人可以不吃自己做的馒头,但不能不吃加了瘦肉精的猪肉。中国人扎扎实实地进入了“互相投毒”的时代。苦苦问道:我们还能吃点啥?   “健康教母”马悦凌受质疑   马悦凌曾凭借一本《不生病的智慧》长期蝉联各大图书排行榜榜首,其首创的马悦凌固元膏更是风靡全国。2011年,100多人因按照她书中所写的“生吃泥鳅”导致中毒住院一事将马悦凌推到风口浪尖,其鼓吹的其他养生怪论也不断遭到质疑。   点评:看病贵,看病难,给所谓的养生专家制造了机会,但是不能因此而放弃对“伪专家”的揭露。去年的张悟本,今年的马悦凌,我们很“期待”明年还会有哪一位专家“闪亮登场”!
  • 广东清远49名儿童血铅超标 4人重度中毒
    2009年12月28日上午,清远市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结合最新检测出的详实数据分析银源工业区部分儿童血铅超标的原因、治疗措施。会议同时公布了54名复查儿童的检测结果。经查,54名复查儿童中,49人血铅超标,其中重度铅中毒者4人,血铅最高的达到631微克/升。   21儿童确诊轻、中度铅中毒   广进公寓小区位于银源工业区,是约有600户居民的员工公寓,小区内3岁以下儿童有54人被查出含有血铅。血铅事件发生后,清远市委、市政府迅速成立了以副市长石芳飞为组长的专责领导小组,并派出工作小组对事件原因展开细致周密调查。   清远市政府卫生医疗应急小组组长、副市长王得坤说,本月27日下午,工作组跟踪摸底,再次组织相关区域内54名小孩在拥有目前最先进检测设备的市疾控中心统一复查,检查结果显示,铅含量不到100微克的有5人,100-199微克的有24人,200-449微克的有21人,450微克以上的有4人,其中最高的一人是631微克。按照国家卫生部2006的颁布的标准,儿童血铅含量0-100微克/升属于正常范围,100-199微克/升是高铅血症,200-249微克/升属于轻度铅中毒,250-449微克/升属于中度铅中毒,450微克/升以上属于重度铅中毒。按照这个结果,铅含量200-450微克/升人数属于轻、中度铅中毒21人,重度铅中毒4人。   血铅中毒有特效药可治疗   血铅对人体有哪些危害?超标的标准是多少?如何进入人体。在昨天上午的专家联席会上,与会的专家一一给出解释。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杨爱初教授说,铅进入人体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口腔进入,如食物、饮水,比如长期吃皮蛋就可能导致含有过量的铅。二是通过呼吸道吸入,从空气中吸入铅的氧化物。在工业污染区,吸入不可避免。三是从皮肤吸收。比如从事涉铅行业的员工,如下班后未洗澡、换衣服,其身上附着的铅的氧化物可能会通过接触,被家人、特别是小孩吸收。铅中毒危害主要会造成消化系统损害,严重的会造成铅绞痛 血液系统干扰,血红蛋白合成低,造成贫血,皮肤黝黑 严重时会给神经系统带来损害。杨爱初建议低于600微克的儿童采用饮食、保健的方式排铅,超过600微克才采用药物治疗。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吴婕翎说,“即便是达到了一定程度的铅中毒,在目前来说,我们完全有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和干预的,效果非常好。”   考虑实施整体搬迁的方案   清远市委书记陈家记要求清远市直各部门继续做好复查核实以及下一步的治疗工作 要把真实的情况告诉群众,要由专家来向人民负责,解说这方面的知识和真实情况。清远市市长徐萍华说,政府会负责任确保对在清远居住的血铅超标人群进行正确有效的救治,同时会尽快确认污染源、查清责任,并依法作出处理。   昨日下午,清远市副市长石芳飞和王得坤就银源工业小区“儿童血铅超标”事件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已经责令该蓄电池厂停产整顿。下一步就整顿情况,进一步核实情况 并对该区域的儿童进行一次扩大范围的排查,对出现血铅超过国家标准的,政府将毫不含糊实行有效救治,下一步将继续进行清查已确认污染源。清远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考虑到员工公寓规划建设过于靠近涉嫌污染的企业,政府还在考虑实施小区或企业的整体搬迁的方案。(彭卫) (来源:羊城晚报)
  • 常与急性白血病混淆的罕见病,有什么特异性表现?
    肥大细胞白血病(Mast cell leukemia,MCL)又称为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约占恶性肥大细胞肿瘤的 15%。但因其罕见,在体内恶性增殖的晚期表现及症状,又与急性白血病相似,所以很容易与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急变或伴骨髓嗜碱粒细胞增多的 AML 混淆。那么,面对 MCL 有什么相应的诊断策略吗?有哪些特异性表现可以作为诊断的突破口吗?以下临床病例可为您详细解答:////病史介绍:患者男性,59 岁。反复腹泻、乏力、皮疹、消瘦 1 年;面色黝黑,贫血貌,睑结膜苍白,浅表淋巴结不大,B 超示脾脏肿大,肋下7 cm 可触及,肝脏肿大,肋下 2 cm 可触及。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18.2×109/L,红细胞计数 1.64×1012/L,血红蛋白 60 g/L,血小板计数 142×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22%,淋巴细胞 30%,单核细胞 3%,嗜酸性粒细胞 2%,分类不明细胞 42%,原始细胞 1%,有核红细胞 2 个/100 个白细胞。初步检查及诊断: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骨髓增生极度活跃,粒、红二系增生受抑,巨系增生活跃。血小板散在或小簇可见。髓片中分类不明细胞约占 79%,散在或成堆分布。此类细胞胞体大小不一,呈圆形、椭圆形或梭形,胞核圆或不规则,可见单个核、双核、分叶核,部分胞核中可见核仁,胞质中充满深紫色大小不一的颗粒。细胞化学染色结果:POX(-)100%;PAS(-)10%,(+)14%,(+++)76%;NAS-DCE(+)100%;甲苯胺蓝染色(+)100%;图 1 骨髓染色基因检测:骨髓 KIT 基因 F522C 突变。骨髓活检:骨髓象提示造血组织增生明显活跃,未见幼稚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增多和聚集。可见一类细胞弥漫单一性分布,胞体小,胞质少,胞核呈圆形的细胞异常增生。巨核细胞数量大致正常,胞体中等,核有分叶,散在分布。骨髓间质骨小梁规则,未见明显纤维化。该细胞免疫组化结果:CD34(-),CD117(+),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显示粒系细胞阳性。综上分析考虑肥大细胞(mast cell,MC),提示 MCL 可能。流式检测方案及检测结果:以所有 WBC 设门,异常细胞比例约占 61.1%,该群细胞 CD45 强表达、SS 中等、FS 较大,强表达:CD9,CD33,CD117;表达:CD2,CD13,CD203c;不表达:CD3,CD4,CD5,CD7,CD19,CD56,CD11b,CD15,CD14,CD64,CD123,CD25,CD34,CD38,HLA-DR,CD138,MPO,CD79a,cyCD3图 2 流式细胞学检查结果(以上数据来自 Navios 流式细胞仪采集,Kaluza 软件分析)病例分析与诊断策略:参考*****的诊断标准,临床诊断为 MC。总结与思考:急性肥大细胞白血病很少见,容易与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急变或伴骨髓嗜碱粒细胞增多的AML混淆。在免疫表型上、形态学以及免疫组化的染色结果*******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查看完整诊断策略及病例思考。作者简介:吴婧硕士,主管技师,就职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研究所主要从事白血病和淋巴瘤免疫分型工作。////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病例、课程。注册学员即可学习更多临床病例、大咖课程!注册用户中,也将随机选取 30 位,送上「鼠」于你的精美公仔!责任编辑:杭璐阅读原文
  • 普识纳米拉曼光谱仪助力“红蓝对抗2020”全国毒品查缉技能大比武
    “查缉工作对我而言,已经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有时候危险就在一瞬间,我们也不会考虑太多,都已经习惯啦!”背对着阳光,这名脸庞黝黑的老查缉员笑得有些腼腆,那些在普通人眼里看起来惊心动魄的经历,只是他平凡生活的一个小插曲,黑夜离去,查缉工作又将开启新的篇章。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9月4日,由国家禁毒办组织的全国公安禁毒部门“红蓝对抗2020”毒品查缉技能大比武圆满结束,“净边2020”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战果。  2020年度大比武中,立足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持以战代练、以练促战、战练结合,在实战中磨练队伍,增强查缉能力,提高实战技能,全力堵截“金三角”地区毒品渗透入境和制毒物品入滇外流。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50支参战队伍,在云南搭建5个主战场共破获毒品犯罪案件130起,缴获各类毒品350.6千克。图1 国家禁毒办副主任安国军/李宪辉慰问参战人员  在本次红蓝对抗大比武,普识纳米带着三款手持式拉曼光谱仪,HR650D(785nm拉曼)/HR853D(1064nm拉曼)/D700HC(785nm拉曼)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仪器的稳定性和检测便利性深受参战一线队伍好评。  在缉毒检查过程中,在对一辆轿车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了车上人员的可疑之处,尽管在问话中发现人员的神色有异,但几名队员仔细检查了车辆后并未找到可疑物。怎么办?如何才能攻破嫌疑人的心理防线?毒品藏在哪儿?一连串的问题队员的脑海中盘旋。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查缉队员的额头上开始溢出汗水。“难道这只是一辆探路车?”对车辆再次检查后非常幸运的在轿车手扶处发现了微量痕迹。(如图2)图2:在手扶处发现的微量颗粒  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优势在于拉曼位移只与散射分子本身的结构有关,不同化学键或基团有不同特征的分子振动,类似于物质的指纹谱,是分子结构定性的神器。传统的大型拉曼可对样品表面进行um级的微区检测,但对于常规小型拉曼来说,提高了便利性是以牺牲精密度得以实现的。  得知常规拉曼检测缺陷,队员又有点气馁,在征询设备反馈时,得知普识纳米手持拉曼光谱仪可以进行痕量检测,马上进行借调。普识手持拉曼光谱仪除了可以进行常规类型毒物危化品的检测,还能进行痕量Sers表面增强检测,灵敏度可达PPb级别(可以在毒贩或者吸毒人员摸过的纸币上面采样)。贩毒人员在检测结果面前认罪,并找到藏匿的毒品。(如图3)图3 快速检测出结果,毒贩终认罪  队员对于结果充满了收获的喜悦,简单调整后,他们将在流动查缉点继续战斗。  普识纳米作为一家由国家科技部投资、厦门市政府及厦门大学共同成立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立足于为行业、社会、国家创造价值。本次对战产品经由全国唯一中国科学院院士领导拉曼研究团队之手,采用SERS增强技术结合拉曼光谱的分子定性的快速、准确,重复性高分析技术优势,结合现场缉毒条件,打造一款具有高灵活性的手持式拉曼光谱仪,现已经被公安现场缉毒,治安巡查,海关边检等部分广泛采用。大大减少了一线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 点滴善行 || 在喧扰的城市奋斗之余,你是否关注过为生存挣扎的他们...
    德行上/善/若/水水润万物而不争,行善公益亦如是在繁华的都市里,经历八个小时的奋斗,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晚饭过后追着热播的电视剧、人气综艺节目,周末约上三五知己逛街聊天下馆子,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生活,忙碌并快乐着。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过怎样的生活都可以由我们自己去选择,但也有我们不能选择的,例如家庭、出身。在最近热议的一幅图片引起了大家的热议,老人与青年人争“地盘”,而我也想起了一幅图片也是关于一位老人的故事——退休教师十六年的拾荒之旅。在2015年一位拾荒老人因车祸离世,而他生前的故事被媒体一一揭开。这位老人叫韦思浩,生前经常出没在杭州大街小巷拾荒,也经常出现在杭州图书馆。一位看书前洗手、查阅医术自己医治腿疾,而被市民大众去留意的一位“奇怪”老人。从1999年韦思浩老人退休后就选择放弃他享福的晚年生活,而选择在酷暑严寒的街头进行拾荒之旅。5000多元的退休金加上儿女健全的他,为什么要走上拾荒之路?在老人离世后他的家人才发现拾荒的秘密。从1994年至2015年,从一次三四百到三四千,韦思浩老人从没间断为贫困的学生捐资助学。除了捐资的票据、证书还发现老人一直以“魏丁兆”的笔名进行捐资并一直保持与贫困学生保持联系,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一位普通的退休教师,用自己毕生的努力去帮助贫困的孩子,让他们能有更好教育机会,他粗茶淡饭街头拾荒,这就是这位教书育人拾荒老人选择的道路。理解6月9日,广州绿百草参加了“突破54”团队的助学活动,我们希望借此机会能够接触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能够知道他们需要什么,再更有针对性地组织助学活动,长时间持续地帮助到他们,也帮助到自己,影响身边的同行、客户一起来参与这类型的公益活动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本次助学活动的对象是肇庆高要市水南镇洲村六联分教点,离镇中心有6公里,学生都是来自附近的村落共46位学生、4位教师,有五个班分别是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学校是政府建的一栋两层教学楼,操场有一个篮球场、单杠、双杠、乒乓球桌的体育活动设施。部分的课室有台式电脑和投影仪设备,有图书馆供学生们借书阅读。可能大家看了这些图片还有描述都觉得这学校办学的环境并不差,没有所想的困难。扶助贫困地区建立学校、帮助贫困地区学生上学这是广东省领先全国的公益项目,在珠三角地区基本上学校的办学环境都像这学校一样不会很差。但广东省偏远的地区像韶关、河源、连州等地区仍然有很多学校办学环境是很差,学生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程才能上学。水南镇六联分教点虽然教学楼及一些教学设备看上去比较好,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图书馆里的书是社会人士捐赠的,都是文字书为主,由于书的内容小学生无法理解,所以学生很少会去借阅。而由于电脑的配置非常低,投影和电脑使用率也很低。这就是我们看到与实际上的误差,很多做公益都会有误区,公益不就是捐一下钱、捐一些旧书、玩具就可以的,实际上这类型的公益并不能真正帮助到他们。这次我们为同学们准备的礼物都是他们平日里最缺少的作业本、各种类型的文具。这些非常实用的东西,当然也只是本次助学活动的见面礼。而在送去的礼物中对六联分教点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广播设备,平时他们组织的活动、表演都是用嗓子代替麦克风、电脑音箱代替广播器。理解他们所需、理解他们的所想这是帮助他们的起步,得到这些信息才能更加准确地去帮助他们。与他们一起玩游戏是最容易消除他们的隔阂和增加互信的方法。探访在游戏和画面结束后也到了放学的时间,我们分成三组去到几个当地的贫困家庭进行探访和慰问。当地的村落,土木结构的房子和钢筋水泥机构的房子各占一半,村里的大部分人长期在外打工,条件比较好的人选择在高要市区买房生活。村子剩下的人员种植水稻,务农为生,劳动力以村里的老人和女人、小孩为主。探访的第一个家庭是一个奶奶与孙子相依生活的家庭。房子是政府帮他们家新起两层的平房,房子十分干净,但家具、家电、厨具都很少。奶奶是一位70多岁的老人,皮肤黝黑身材矮小,身体硬朗,平时会下农活帮补家计。孙子是一位在镇里寄宿的高中学生,平常上课都住在学校,周末回家帮助奶奶下田干农活,性格比较内向。孩子爸爸在小的时候因意外过世,妈妈改嫁后就没有出现过,只有和奶奶相依为命。第二个家庭是单亲家庭,爸爸不幸病逝后,妈妈得了精神病。姐姐在镇里上初中,非常懂事的孩子,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弟弟是六联分教点的学生性格内向很少与其他人交流。家里只有一盏电灯,房子里的电线有很多都是断了,姐弟的房间漆黑一片。平日日子妈妈没发病时能正常做一下家务照顾弟弟,姐姐在学校寄宿。第三个家庭也是一个单亲家庭,单亲妈妈一手一脚带大了两个儿子。二个儿子读书成绩都非常好,都在市里的重点中学读高中。老大今年高考,准备开启人生第一个转折点。妈妈是一个十分感恩的人,我们的探访中她为自己的两个儿子感觉到十分骄傲,同时我们的到来她也非常激动,非常感谢我们这次给她们帮助。这次助学活动我们为三个家庭送去了粮油、助学奖,让村委协助第二个家庭把电线重新接好并接上电灯等。而更重要的是跟他们的沟通,从沟通中带给他们希望、带给他们信息,“等你们长大了有条件的时候,希望你们能加入我们的公益活动,去帮助其他人,去把爱继续传递下去”。传递这次的助学活动,希望能够带给大家一些社会角落的信息。不要抱怨自己的生活,开心与不开心我们都能自己选择;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去看看新闻去看看社会发生的事,保持感恩的心,其实我们比很多人都幸福,我们要这幸福继续传递下去;公益不是做秀,要了解他们需要什么才去做效果给好;公益活动不是一次性的活动,要持续的在一地方去做,保持与他们的联系,这才能真正做好。
  • 【石化半月刊】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 迎接低碳时代(附近期招标信息)
    本文盘点了近半月来石化领域的新闻快讯,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1.最新公布的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石化行业的获奖情况;2.石化企业的科技快讯;3.近期石化单位的招标信息,其中涉及在线TOC分析仪、在线COD分析仪、硫含量检测仪、密度计、油中水分析仪、气相色谱以及热裂解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等。石化行业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名单11月3日,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公布,共评选出264个项目、10名科技专家和1个国际组织,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人、国家自然科学奖46项、国家技术发明奖6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奖157项。其中,石油石化行业共11个项目获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2020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编 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提名者F-303-2-01海洋深水浅层钻井关键技术及工业化应用杨进(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李中(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刘书杰(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谢仁军(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刘正礼(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吴怡(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F-303-2-03新型聚驱大幅度提高原油采收率关键技术宋考平(东北石油大学)王渝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张健(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皮彦夫(东北石油大学)侯吉瑞(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加滢(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F-306-2-01烯烃可控配位聚合方法与高性能弹性体制备技术吴一弦(北京化工大学)马良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朱寒(北京化工大学)赫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焦阳(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刘天保(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F-308-2-03海洋深水钻探井控关键技术与装备孙宝江(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殷志明(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许亮斌(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韦红术(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连吉弘(中海石油国际能源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管申(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一等奖编 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提名者J-213-1-02复杂原料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研发及工业应用袁晴棠,王子宗,王振维,王国清,何细藕,李广华,戴伟,李金科,崔光磊,盛在行,刘罡,张玉明,林栩,赵百仁,张利军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天华化工机械及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沈阳鼓风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制氧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大学,西安德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二等奖编 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提名者J-213-2-03催化裂化汽油超深度加氢脱硫-烯烃分段调控转化成套技术鲍晓军,范煜,常晓昕,王廷海,向永生,石冈,岳源源,姚文君,刘荣江,刘昕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福州大学,中国石油四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庆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宁夏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J-214-2-02高导热油基中间相沥青碳纤维关键制备技术与成套装备及应用冯志海,刘金水,叶崇,王妙云,朱世鹏,樊桢,刘洪新,佘喜春,黄东,余洋湖南大学,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湖南东映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北京卫星制造厂有限公司,湖南长岭石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湖南省J-255-2-03复杂地质条件储层煤层气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其应用CAOYUNXING,高德利,朱庆忠,鲜保安,李贵川,刁斌斌,柴学周,黄文君,李丰亮,王力河南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华北油田分公司,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河南方舟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工业协会J-255-2-04大型复杂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何治亮,计秉玉,王世洁,TAIZHONGDUAN,云露,徐文斌,廉培庆,魏修成,彭守涛,谭学群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J-255-2-05高含水油田提高采收率关键工程技术与工业化应用王增林,贾庆升,冯其红,崔玉海,张峰,马珍福,高国强,钱钦,孙德旭,张福涛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J-256-2-05断陷盆地油气精细勘探理论技术及示范应用-以济阳坳陷为例宋明水,王永诗,王延光,刘惠民,王学军,操应长,曾溅辉,郝雪峰,马立驰,韩宏伟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小编说:科技奖励制度作为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制度,实施数十年来,对调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发挥了历史性作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杠杆。从石化行业获奖项目上看,在原油勘探、开采方面投入更多,更易实现技术突破;另外,对石油产品(如乙烯)的工艺开发和工业应用也是重点。石化行业科技快讯1. 11月4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职工董事、股份公司副总裁余夕志到中石化石科院进行废塑料化学法回收技术专项调研,实地参观了石科院废塑料技术相关的中型评价、分析仪器和高通量装置。在听取汇报并与科研人员座谈交流后,余夕志充分肯定了石科院在化工领域的深厚技术积淀和突出贡献,指出废塑料化学法回收技术是我国守护绿水青山、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技术之一,石科院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余夕志勉励石科院打好这场关键技术攻坚战,日后在油转化、油转特方面再立新功,为中国石化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发挥更大作用。中国石化石科院院长李明丰表示,石科院将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指示和要求,加快推进废塑料化学法回收技术的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进程,为集团公司提供更多高效环保的优质技术。2. 11月4日,采用中石化石科院自主技术、在燕山石化建设的中国石化首套质子交换膜(PEM)制氢示范站启动仪式成功举行,标志着中国石化打通了PEM电解水制氢设备从关键材料、核心部件到系统集成的整套流程。据悉,中国石化PEM制氢示范站采用大面积均一膜电极,此设计方案可直接发展为单槽兆瓦级规模,为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进行大型化试验提供设计依据。作为核心部件的质子交换膜电解槽,制氢效率达85%以上,其阴极和阳极催化剂、双极板以及集电器等关键核心材料部件均实现国产化。特别是石科院独立自主研发的高性能阴阳极催化剂,在制备工艺、质量比活性、长周期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下一步,石科院将与燕山石化及合作单位紧密合作,完成PEM电解水制氢技术及电解水催化剂的性能验证,为兆瓦级PEM制氢系统应用奠定实践基础,不断改进提升PEM电解槽和阴阳极催化剂等技术水平,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努力在中国石化乃至全国推广应用。3.11月8日,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以视频形式召开炼油化工科技创新青年论坛暨青年创新创效工作推进会。石化院收获颇丰:6项参评成果全部获奖,获得“最佳创新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详细信息可点击此处查看。4.近日,汪燮卿院士来到中国石化石科院昌平基地,与分析研究室、催化裂化工艺研究室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开展座谈交流。汪燮卿院士作题为“为迎接低碳时代——发展炼油技术任重道远”的报告,从环境保护和市场导向、油品质量升级、智能化炼厂建设、石油化工产品精细化延伸以及CCUS在炼油行业降碳减排中的作用等方面,与青年科研工作者共同交流我国能源需求变化和炼油行业的发展趋势。青年科研工作者也向汪院士汇报了自己近期的科研工作,围绕科研方法和人生选择向汪院士寻求建议。“不要分而治之,要合而攻之”,是汪燮卿院士在解答青年科研人员疑惑时提出的建议,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摒弃闭门造车的思想,深入交流,开放合作研发新技术。同时,汪燮卿院士结合自己在科研一线的体会,为分析表征和催化裂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分析技术与工艺研发同样重要。分析技术要紧扣研发需求、提前介入,与工艺研发一起完善改进。5.近日,中国石化组织项目绩效评价专家组,对牵头承担的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下属15项课题进行了绩效评价。三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别为“适应国六清洁汽油生产关键技术”“适应国六清洁柴油生产关键技术”及“高性能植物基润滑油关键技术”,于2017年7月获批立项。经过四年的攻关,完成了高辛烷值汽油组分生产技术、汽油脱硫降烯烃技术等关键技术研发,实现国六汽油绿色、低成本质量升级;构建了包括催化剂、工艺全方位的国六柴油质量升级技术平台,满足国家柴油质量升级的重大需求;研制出了系列高性能植物基润滑油产品。各项研究工作有序推进,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等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6.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能源实验室成立于2018年1月10日,依托单位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新能源研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目标为建立地热、氢能与燃料电池、储能与新材料、伴生资源等4大专业实验室,形成 “设备先进、人才一流、技术过硬、独具特色”的新能源实验平台,建立一支国内知名的新能源创新研究团队,努力打造成公司新能源战略规划、技术创新、标准制定与人才培养中心。近日,为了推动新能源技术发展,提升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吸引国内外科学研究人员来本实验室开展合作交流,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开展创新性探索。勘探院新能源实验室特面向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相关企事业单位设立开放基金,资助国内外科技工作者依托本实验室的开放研究环境开展研究工作,国内外大学和研究单位及我院工作的科研人员皆可申请。a.重点项目(勘探院外部)序号名称资助强度1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研究100万元b.一般项目(勘探院外部)序号名称资助强度1太阳能光解水制氢小试开发50万元2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仿真模拟技术50万元c.一般项目(勘探院内部)序号名称资助强度1锂离子电池多孔硅碳负极开发20万元小编说:从近期的石化快讯来看,石化行业的关键词依旧是“环保”和“双碳”。分析测试技术是实现“双碳”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借用汪燮卿院士的话“分析技术与工艺研发同样重要”,研发与分析仪器密不可分。“减油增化”是石化企业的发展趋势,文中主要涉及以下技术:废旧化学品的能源转化、清洁能源的关键技术开发、电(光)解水的催化剂研发与制备、电化学领域工艺研发(电极)、储能技术及新材料的研发等。另外,对炼油行业来说,‘油转化’、‘油转特’将是炼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近期招标信息招标编号项目内容招标物资名称招标物资数量招标文件售卖截止时间WZ20211122-3809-13895-B1燕山石化检验计量中心厂区在线TOC分析仪招标在线TOC分析仪\0-15000mg/L 0.1mg/L 隔爆型 防爆箱5台2021年11月17日16:00时WZ20211201-3833-14505-B1江西石油质检室硫含量检测仪器设备采购公开招标(其他实验室仪器及装置)硫含量检测仪器12台2021年11月17日17:30时KLGC-GC-HLJXS-HSX-2021-029中国石油黑龙江销售公司便携式密度检测装置采购招标油库便携式密度计10台2021年11月17日WZ20211118-3809-14901-B1海南炼化乙烯项目碳四联合装置COD分析仪物资在线COD分析仪\重铬酸钾法 0-5000mg/l ±10% 防爆型1台2021年11月19日16:00时在线COD分析仪\重铬酸钾法 0-1000mg/l ±10% 防爆型1台WZ20211118-3809-14902-B1海南炼化乙烯项目碳四联合装置TOC分析仪物资在线TOC分析仪\0-50mg/L 10% 隔爆型 取样系统2台2021年11月19日16:00时WZ20211123-3809-14355-B1河南油建2021-2022在线含水分析仪框架采购协议在线油中水分析系统\0-50ppm/0-500ppm 0.1% 隔爆型 正压防爆柜+预处理系统+清洗系统2套2021年11月19日17:00时WZ20211126-3809-14994-B1(重招)20153194 620820011398、28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激光分析仪在线激光气体分析仪\0-25vol% 1% 隔爆型 分析小屋+预处理系统+取样系统1台2021年11月22日16:00时在线激光气体分析仪\0-5vol% 1% 隔爆型 分析小屋+预处理系统+取样系统1台在线激光气体分析仪\0-15vol% 1% 隔爆型 分析小屋+预处理系统+取样系统1套WZ20211115-3809-14944-B1(重招)20153071 620820010006、在线水中油分析仪在线水中油分析仪\0-100mg/L 1mg/L 本安隔爆型3台2021年11月22日16:00时WZ20211129-3809-14882-B12021年胜利分公司380999在线原油含水分析仪框架采购方案【21914234】在线原油含水分析仪\0-100%LEL 3% 隔爆型1台2021年11月20日16:00时在线原油含水分析仪\0-100%LEL 5% 隔爆型1台WZ20211130-3833-15009-B1(重招)天然气榆济管道便携式气相色谱仪1台气相色谱仪\TCD+TCD1台2021年11月22日16:00时WZ20211123-3809-14928-B1镇海炼化公司在线比值分析仪【镇海基地18JA002-6400】在线比值分析仪\-5-5vol% 1% 隔爆型 分析小屋1套2021年11月22日16:00时2021-HW-GK-HYFZ-2250/01海油发展热裂解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采购热裂解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Py-GC-HRMS)1套2021年11月22日
  • 防晒大PK 实验检测发现"防晒衣"效果不如T恤
    进入夏天以来,高温酷暑天气使一种半透明、色彩艳丽的轻薄防晒衣成为市场新宠,不管在商场、地摊还是在网店,防晒衣大受年轻消费者追捧。商家销售的防晒衣防晒效果真有那么神奇吗?日前,记者联合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实验室,对防晒衣的防紫外线效果进行实验发现,防晒衣确有一定的防晒效果,但效果远不如一件深色衬衫,“防晒衣”只是商家玩的概念,消费者应理性看待。   南宁街头有很多卖防晒衣的小贩   调查篇   防晒衣卖得好不好?   网上网下都卖得火   为了了解防晒衣在市场上的销售情况,本报记者25日来到南宁和平商场进行调查。记者在部分服装批发店看到,防晒衣被作为重点展示的服装挂在了最醒目处,在一家学生运动服装批发店的门口,就挂着十几件各种颜色的防晒衣样品。店老板介绍,这些防晒衣很受女孩子欢迎,每件50元。不过记者翻看衣服时发现,衣服上没有任何标签,疑似是“三无”产品。记者询问老板这些衣服是从哪里批发来的,老板只说是从广东进的货,其他不愿意透露。   入夜,记者在南宁国贸大厦、裕丰商场旁等多个商场附近看到,有不少地摊是专卖防晒衣的,价格从40元到70元不等,购买者多为年轻女孩。而记者调查了解到,南宁百货大楼等一些知名的百货商场及大型超市却没有卖防晒衣。   记者在淘宝网站上输入“防晒衣”3个字进行搜索,找到的相关商品达56万多件,价格从20多元到200多元不等。网站的销售信息显示,价格在50元到90元之间的防晒衣销售情况最好。   防晒效果好不好?   商家消费者都说不清   防晒衣究竟如何防晒,商家们又是如何说的呢?和平商场一位店主表示,衣服里面添加了具有防晒成分的纤维,可以起到防晒作用,不过他们也不清楚添加的成分究竟是什么。   记者注意到,目前市场上不仅是杂牌服装在制作防晒衣,一些知名服装企业也推出了多款时尚防晒衣。记者向淘宝网一家防晒衣店的客服人员询问防晒衣效果是否比普通衣服要好时,这位客服人员表示,他们也不敢对比确定,因为普通衣服也有防晒效果。记者又问:既然普通衣服都有防晒功能,所谓的“防晒衣”是不是在玩概念?对此,这位客服人员不愿回答。   记者采访了3位购买了防晒衣的年轻女性。她们表示,主要是看中了衣服的款式超薄透明、面料柔软舒适,穿起来感觉很时尚艳丽,但对于防晒衣的相关标准及选购方法也不甚了解。消费者小刘表示,自己买它当初也不完全是冲着防晒目的来的,而是需要一件既时尚又便宜的薄外套。   实验篇   防紫外线效果   防晒衣不如普通衬衣   防晒衣有多防晒?本报记者决定通过实验来揭开谜底。广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国家级灵长类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盘宝进表示愿意帮助记者进行实验。   1.实验仪器:实验采用的是紫外线强度计,强度计配有先进的微处理器控制的主机显示单元,通过可转换的传感器,可以精确测量不同波长紫外线的强度。   2.实验准备:在一个气温33℃左右高温晴朗的下午,本报记者准备了4件实验样品:a、防晒衣,b、太阳伞,c、格子衬衣,d、深绿色T恤。技术人员将和记者一道,分别用这4件纺织品遮挡强度计的传感器部分,然后观察强度计的数据变化。   3.实验知识须知:盘宝进介绍,紫外线由3个不同波段组成,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主要是波长275-320nm的UVB波段,也称中波红斑效应紫外线,在夏天和午后特别强烈,长期或过量照射会令皮肤黝黑,引起红肿脱皮。此外,对人体伤害较大的还有UVC波长,它是200-275nm的短波灭菌紫外线,短时间照射即可灼伤皮肤,长期或高强度照射会造成皮肤癌。   4.实验过程:首先测试UVB波段,使用波段长265nm的传感器。在阳光直射下,强度计显示的紫外线强度为963uW/C㎡。随后,实验人员用防晒衣遮住阳光,此时强度计上显示的数值为336uW/C㎡——这件防晒衣挡住了627uW/C㎡的紫外线,挡住了65.11%的UVB波段紫外线。   随后,实验人员使用254nm的传感器测量。测量前,紫外线强度为926uW/C㎡ 防晒衣遮挡后,紫外线强度还剩460uW/C㎡,防紫外线的效果为50.32%。   实验人员按照上面的步骤,分别测量了太阳伞、格子衬衣和深绿色T恤(实验数据如右表)。对比发现,4件样品中,防紫外线效果最差的是“防晒衣”。盘宝进说,考虑到太阳光照射经过云层遮挡,每时每刻的紫外线强度数据都在不断波动变化中,这一数据只能作为大致的参考,不能因此拿来做具体的排名。   5.实验结论:“防晒衣”确实有一定的防晒作用,但效果不如普通衬衣。   服务篇   有必要买防晒衣吗?   深色长袖的衣服就能防晒   据业内专家介绍,其实一件普通的T恤衫就可以隔离95%的紫外线光,胜过任何防晒霜。就颜色而言,衣服颜色越深,紫外线防护性能越强 就质地而言,在化学纤维中,涤纶锦纶人造棉、丝 在天然纤维中,亚麻大麻棉丝。   英国辐射防护委员会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防晒作用最差的是浅黄色的棉织品,其防晒系数仅为7,浸湿后防晒效果下降到4。此外,米色棉织品的防晒系数为9,白色棉织品的防晒系数虽然可达33-57,但用这种材料制成的服装,仍然有可能使敏感性皮肤的人被晒伤。对于需要进行长时间户外活动或因皮肤问题对防晒有特殊要求的人来说,挑一件好的防晒服是必要的。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没有特殊需要,普通的衣服完全可以帮助人们免受紫外线的攻击。   要买的话怎么挑?   合格的防晒衣是有证明的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防晒服装于2007年在美国首先流行起来,随后进入中国。在国内,防紫外线布料大多应用于户外产品当中,普通服装中的应用还比较少。其实防晒布料的生产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在布料当中加入防晒助剂,如有特殊需要再将布料织得密度更大一些。   2011年1月1日,我国推出了最新的评定标准《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其中规定:只有当产品的upf大于30,且uva透过率小于5%时,才可称为“防紫外线产品”。   “正规的防晒面料制成的服装,都会在其衣服标牌上标有明确的紫外线防护系数。”有关人士提醒消费者,在选购防紫外线纺织服装产品时,首先要查看产品使用说明书有无产品防紫外线功能介绍,如果有防紫外线功能,还应索要该产品经国家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授权的省、市级以上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以确认该产品是否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专家释疑   浅色轻薄的衣服   不防晒   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皮肤科胡敢医生介绍,平时我们打的遮阳伞具有防晒作用,如果用类似遮阳伞的材料制作衣服,就能起到一定的防晒作用。   胡医生说,防晒衣究竟是防止晒伤还是晒黑,衣料中应有所标示。大家平时穿的普通T恤对紫外线也有遮挡作用,尤其是深色且比较厚的衣服,大部分浅色且轻薄的防晒衣并不符合这一标准。   材料越厚,防晒效果越好。重庆大学光电工程学院副教授杨利平解释,材料的厚度对光的阻挡起到了很大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材料越厚对光的阻挡越多。   难道让我们在大热天穿棉袄吗?当然不是,我们也可以穿颜色较深的轻薄服装,同样可以达到防晒的效果。杨利平说,深色衣服有较强的吸收光的能力,平时衣服被晒得很烫就是证明。而光照到浅色衣服上,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就会透射到我们的皮肤上,而这是有害的。
  • 树医叶建仁:让松材线虫病检测变得如此简单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4/insimg/012b3d42-f7a2-4dba-9536-0b3ca6af1363.jpg" title=" NewsDataAction-3.jpe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叶建仁在实验室。王新年摄 /p p   他让松材线虫病检测变得像用傻瓜相机一样简单 /p p   叶建仁的脸庞因常年在野外林地风吹日晒而显得黝黑,只有身上的白大褂和儒雅的气质,让人觉得他像一位“医生”。 /p p   采访叶建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平均一个月出差3到5趟,刚从东北林场回来,又被聘为黄山防治病虫害的首席技术专家,还没顾得上歇息,又扎进了实验室。在各种仪器操作声中,他一边注视着手中的玻璃器皿,一边指导他的学生观察和记录变化,里面是团队成员采集回来的线虫样本。 /p p   strong  40年间不忘树医的职责使命 /strong /p p   “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病虫害发生率最高的国家,身为一名‘树医生’,使命不敢忘!”在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实验室,面对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荣誉,叶建仁这样说。 /p p   松树是我国种植最广泛、最常见的树木之一。然而,在过去数十年间,松材线虫病一直危害着广袤松林,其防控成了世界性难题。 /p p   1978年,叶建仁考入南京林业大学前身——南京林产工业学院。大学毕业后,他考上本校森林病理学专业的研究生,师从李传道教授。 /p p   “在幅员辽阔的国土上,数百种树木都有不同的特征性质,各种病害原因各不相同。”叶建仁解释,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发展到当前的21.66%,人工林面积比例很高,但也导致树种单一、树龄单一、生物多样性脆弱,一旦出现病虫害就容易流行。 /p p   40年间,叶建仁不忘“树医生”的职责使命,他在广阔森林种下的梦想种子开花结果,见证并亲历着我国森林病理学逐渐赶超的过程。 /p p    strong 培育基因库,检测技术从无到有 /strong /p p   “以前,山上栽满了郁郁葱葱的松树,但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病虫害而大片枯死。如今一到冬天,新栽的落叶树木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绿意。”叶建仁指着窗外的紫金山,遗憾地说。 /p p   那是1982年,南京中山陵一些松树得了松材线虫病。感染上这种病症,松树的水分输导系统就会被摧毁,两个月内便不治而亡。 /p p   “这种病害发源地在美国,但当地松树在长期物竞天择、基因改良中相安无事。”叶建仁告诉记者,30多年来,这种外来有害生物已蔓延至全国近20个省份300多个市县。如果不加以干预,九成以上的松树将会受到感染,林业将遭受严重打击,甚至威胁到国土生态安全。 /p p   雪上加霜的是,当时没有对病害的有效检测手段。有些地方只能用肉眼观察,不乏难以辨别的。很多情况下,对从疫区来的木材制品的检疫只能是形同虚设。 /p p   “找到松材线虫有别于其他虫的基因序列,在检测时就可以准确高效。但这项工作要比想象中艰难得多。”叶建仁解释说,为培育出世界上最大的松材线虫活虫基因库,他和队员频繁地深入各个疫区,采集到300多个虫株,随后反复开展试验,直到找出特异性基因片段。 /p p   叶建仁相信,做研究要经得起坐冷板凳。从2000年开始,他带领团队历时6年,终于研制出了关键防控技术——松材线虫病分子检测鉴定技术,结束了检测基本靠形态学肉眼判断的历史,并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p p   strong  让一线工人也能轻松分辨松材线虫 /strong /p p   “我们不可能要求一线的工人像实验室里的博士那样,完成一整套实验。”基因序列的检测手段,由于需要较高的学术性和技术含量,在基层应用上碰到了许多困难。叶建仁琢磨,能不能有一种技术,像傻瓜相机一样简单,只要按下快门,就可以拍摄出好照片? /p p   2009年,叶建仁着手开始新一轮攻关,他与科技公司合作,将检测鉴定技术升级改良为“松材线虫专项自动化检测系统”,时间也从原来的9到25小时缩短为2小时,让现场检验成为可能。两年后,他和团队又研发出松材线虫恒温检测技术,检测仪器成本也从30万元降到1万元以内。 /p p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个只有文具盒大小的仪器,却有着神奇功能:如果检测结果是该病,就会出现两道红线,即便是没有专业知识的人员也能轻松分辨。 /p p   “就像检测牛奶抗生素那样直观简单,在县里也能用起来啦!”一位基层工作人员坦言,这项革新使松材线虫病变得可防可控,大大降低了潜在损失。 /p p   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国18个省份推广,并建立了70多个检测鉴定中心,松材线虫病扩散速度得以大幅降低。今年初,叶建仁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中国松材线虫病流行动态与防控新技术”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p p   叶建仁还将很多精力放在教书育人上。这些年,他培养出140多名硕、博研究生,并坚持给本科生上课:“希望更多的有志青年投身到森林病虫害研究中,为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p
  • 钢轨探伤工推着上百斤仪器 每天至少行走8公里
    p style=" text-align: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952d9a81-28ea-4d91-8630-3204581cfd6a.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03px height: 271px " width=" 403" vspace=" 0" hspace=" 0" border=" 0" height=" 271"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工作中的钢轨探伤工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7efed9e6-4fc2-4aea-8b8f-c3132350c23f.jpg" title=" 2.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每一条铁轨都不能遗漏 /strong /p p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其实生活中,除了公务员、医生、司机这些被大众所熟知的职业外,我们身边还 /p p   有许多小众的职业。这些行业可能并不起眼,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今日起,大河报记者带你了解那些“不起眼”的行业...... br/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240) " strong □记者 吕高见 文 赵龙翱 摄影 /strong /span /p p   核心提示|炎炎烈日下,纵横交错轨道上,有这样一群忙碌的人,他们推着仪器在钢轨上作业,仿佛在书写着“传奇”。 /p p   行走、检查、标记、修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做同一件事,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白雪皑皑,都在默默坚守,他们是在用生命“歌唱”。探伤工,人称钢轨“B超医生”,也是经常活跃在铁路一线的基层工种。为钢轨探伤,探伤工时刻都要思想高度集中,坚持一线作业,不能出现丝毫的差错。昨天,大河报记者走近钢轨“B超医生”,在36℃高温下,探访和聆听他们背后的感人故事。 /p p   【现场】 /p p   密集的钢轨,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p p   昨天上午8点,40余名探伤工穿上橘黄色工作服,他们点完名后,分别乘坐两辆大巴车,车厢里放着探伤仪器还有用的工具就出发了。由于工作地点不同,大巴车要陆续地放下探伤人员作业。 /p p   大河报记者跟随其中一组探伤工作业,约半小时到达目的地,郑州北站下行到达场。烈日直射下的郑州北站,无风闷热,现场作业一共有14条到达轨道,编组场38股,由于钢轨密集,轨道上的温度比正常温度多出很多,热浪袭来,晃得人眼睛都睁不开。 /p p   探伤工们把探伤仪器从车上抬下后,徐鹏和他的工友们戴上草帽,开始了一天的探伤作业。 /p p   徐鹏今年41岁,是一名高级探伤技师。他推着探伤仪器,脚下踩着枕木和碎石,缓慢前行。另一名工友站在一侧辅助他作业,遇有钢轨岔道时就会上前帮忙,两人抬起探伤仪,挪到其他钢轨上面继续作业。碰到钢轨有问题时,徐鹏就会侧耳倾听,拿出随身携带的锤子,对准钢轨面再猛烈地敲打几下,及时作出判断,让工友用白色油漆在钢轨侧面画上标记,待其他作业的同事过来修复。 /p p   工作间隙,探伤工们也会吸上几口烟。大河报记者注意到,旁边站有防护工作的工人,左手攥着红黄旗,右手拿着对讲机,遇有来往的火车经过时,就会用喇叭或对讲机提前通知,这时,探伤工们会迅速搬起仪器向安全地带转移。等车辆通过后,他们再返回作业。一趟下来,他们身上的工作服时常会湿透。 /p p   探伤作业一般每个班组两台仪器,每台仪器2个人作业,加上防护人员等有四五个人。在作业时,徐鹏随身携带的对讲机里经常会传出,邀请他到现场判断钢轨损伤的情况。 /p p   “探伤工作不能出丝毫的差错。”探伤工们坦言,那样的话会造成钢轨折断,后果将不堪设想。要求探伤工必须认真作业,时刻保持警惕,达到100%钢轨完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ac482a3c-fe4f-4eae-9a98-f36294b7426f.jpg" title=" 3.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探测出的裂纹位置,在铁轨上作出标记。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5/insimg/1d3566e5-8075-4418-8343-82bf884da38e.jpg" title=" 4.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strong 反复捶打确认铁轨的损伤 /strong /p p   紧盯屏幕“找感觉”看仪器听声音练“顺风耳” /p p   大河报记者见到徐鹏时,他刚从新乡铁路局出差回来,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之中。他很腼腆,不爱说话,1米75的个头儿,长着络腮胡。“还是采访别人吧。”言语间透露着谦虚。徐鹏所在的检查监控车间,承担了全段529公里高铁线路,12141处焊缝的全部探测任务。“焊接质量、列车长期碾压及天气等原因,都会对轨道安全产生影响。高铁速度快,发生事故,堪比空难。” /p p   “砸洋镐、换轨、涂油??”在基层一线一干就是7年。刚开始时,每当徐鹏看到有探伤工从身边经过时,总会多看上几眼,投去羡慕的目光。梦想终究变成现实。2001年,段里公开招聘,徐鹏从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真正成为了一名探伤工。 /p p   “一有时间就练。”大多数探伤工都是这样,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还经常加班到很晚。大家就像着了魔一样,每天抽出大量时间,紧盯屏幕“找感觉”,看仪器听声音练“顺风耳”,辨别钢轨有无损伤,除了跟着师傅到现场作业外,还虚心向身边的每个人学习。 /p p   “苦累并存,有任务就要向前冲。”正在现场作业的探伤工坦言,春天和秋天还好说,如果是碰到夏天和冬天就会很苦。夏天,经常是浑身湿透。冬天,几个小时作业下来,衣服会贴到身上,有时冻得不行。 /p p   逢到较远的地方探伤作业,就会带干粮出去,中午凑合着吃点,能够填饱肚子就行。有时饭不按时吃,大家的胃基本上都不好。此外,尤其是焊接探伤,经常是蹲在地上,一蹲就是20分钟,完毕后再走向下一个探伤地,为此大家都落下了探伤职业病,每个人脸都通红通红的。 /p p   据桥工段多名探伤工人介绍,每个探伤仪器自重30公斤,加上水之后重达百余斤,每天至少要行走8公里。没有固定的任务量,啥时候干完啥时候回家。 /p p   探伤工不仅是体力活也是一个脑力活儿 /p p   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编组站,具有“十里站场”之美誉。经过近百年的风雨洗礼,聚集了各类钢轨病害的“疑难杂症”,如果不仔细检查,就不会发现问题。 /p p   今年59岁的邢跃进,脸庞黝黑,是一名老探伤工,已在探伤岗位干了42年,当天他负责防护警戒工作,左手里攥着卷在一起的两面红黄旗帜,右手拿着小喇叭,遇有货车快要通过时,他就会“滴滴”吹起喇叭,提醒探伤作业的工人,车辆来了赶紧躲开。他说,是出于热爱这个岗位,才不愿离开,一直坚守到现在,探伤工作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他的血液中。 /p p   和邢跃进一样,现场指导作业的4班班长侯海峰,也在探伤岗位默默付出着。他站在钢轨旁望着工作的3名员工,时而还会走到跟前,查看并指导两句。他告诉大河报记者,他们班里初级工只有工作能力,没有钢轨判伤的资格。侯海峰坦言,探伤作业有很多诀窍,比如钢轨正常情况下,用锤子敲击出的声音比较清脆,反之比较闷。只要经过刻苦的训练,有时用耳朵一听就能听出来了。“探伤工不仅是体力活,也是一个用脑的活儿,要脑勤腿快,两者缺一不可。” /p p   如今,随着时速350公里标准动车组成功下线运用考核,“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中国速度”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瞩目。高速运转的火车背后,铁路承担的安全压力陡增。郑州局扼陇海,跨京广,地处中原要道,作为这里的“钢轨检验师”,探伤工更是站在了抵御风险的最前线。 /p p   “我们就是要当好轨道的‘排雷兵’,为祖国的铁路运输安全保驾护航。”多名探伤工坦言。坚决执行标准化,对安全怀有绝对敬畏心,是他们心中精准的一把尺。 /p p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随着郑徐高铁联调联试,这群可爱的探伤工即将随班组职工又奔赴了砀山南站。252公里线路的3430个焊缝,等着他们去逐一排查。如今,他们正以饱满热情坚守在探伤一线,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为建设美丽中国而奋斗。(线索提供:李中华、王玮) /p
  • 江门中微子实验科学家:地下700米的孤勇者
    作者:倪思洁 来源:中国科学报讲普通话的人又来了,一群小年轻。老板笑盈盈地把几碗云吞放到他们面前。小年轻们叽叽喳喳地聊着天。他们说的话,老板听不明白。在这个少有外来人的地方,当地人心照不宣,讲普通话的基本都是“从中微子来的”,他们在打石山底下挖了个几百米的深洞,说是要研究一种叫“中微子”的东西。打石山位于广东江门开平市金鸡镇、赤水镇一带,高200多米,花岗岩体。在外乡人来之前,那里是个废弃的采石场。老板尝试问过年轻人,你们到底要研究什么。一些奇奇怪怪的名词,让聊天陷入了僵局。久而久之,老板不再多问,年轻人也不再多说,他卖他的云吞,他们吃他们的云吞,笑笑就好。山底的洞那是硕士生李晞闻唯一一次下山吃饭。她来了一个多月,除了那次聚餐,其他时间都待在工程现场,交通不方便,工作也太忙。李晞闻是个东北姑娘,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读研究生,学的是机械设计专业,云吞、烧鹅、肠粉、煲仔饭,都是她之前不太熟悉的美食。她来到这里,是为了和她的老师、同学一起,推动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在地下700米安装巨型有机玻璃球。每天,她坐着轰隆隆的矿车穿过1267米的斜井,再步行穿过一段闷热阴湿的斜坡。快则二十分钟,慢则半个小时。一趟下来,身上的汗黏糊糊的。到地势平缓的时候,她会遇到一位看场地的当地阿姨。起初,阿姨会招呼她穿好鞋套,换好洁净服,戴好发罩,并目送她去风淋室吹掉身上的灰尘。几次之后,她们见面也就只点个头,然后阿姨继续低头刷手机。从风淋室出来,就进入了石洞,里面有空调和通风系统,比外面干爽得多。这是目前国内跨度最大的地下人工石洞,里面有个巨大的圆柱形水池,内壁用黑色材料覆盖,像个被涂黑的“大桶”。桶宽43.5米,深44米,看不到混凝土结构。“大桶”里已经有一个巨大的不锈钢球,那是整个装置的“骨架”,直径35.4米的有机玻璃球将被支撑在里面。玻璃球不久前才刚开始安装。由于隧道截面有限,玻璃球不能装好后再运进洞里,所以他们把大玻璃球分成23层、265块,第一层3块,第二层4块,最多的一层有15块,从上往下装。“大桶”中心有一座云台,相当于工作台,在38米的高度,可以升降和延展。深吸一口气,李晞闻手脚并用地攀着近乎垂直的梯架向上爬。台上,有机玻璃球的头两层已经拼好,球面和钢架之间靠金属杆连接。云台是李晞闻的“战场”,对手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力”。通过金属杆上的传感器,李晞闻能了解金属杆拉扯玻璃球的力度。她要调节金属杆的长短,让球面受力均匀,只有这样,玻璃球才能端正、安稳地坐到钢球的正中央。“战”了一个多月,进度缓慢,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时常出现。在名叫“马总和她的小弟们”的微信群里,李晞闻经常要向马总汇报工作进度和问题。“马总”名叫马骁妍,是高能所高级工程师、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总工程师,个子不高,整天戴着一顶白色安全帽,栗色的中长卷发被压得只看得见发梢。工作时,马总利落又严格,就连吃饭也常常在安排工作:“吃完饭你先下去一趟,看一下安装方的数据,看数据是在什么状态下测的,我一会儿就到… … ”闲暇时,马总却很“宠溺”她的“小弟们”。最近,有人不经意间说了句“好想吃沙滩烧烤啊”,马总当天晚上就在实验站的草坪上支起了烧烤架,摆好肉串、饮料和各种小零食。有机玻璃安装进度慢,大家虽有点着急但不慌张,因为马总事先就跟中科院院士、江门中微子实验首席科学家王贻芳约法三章:“装头两层玻璃的时候,你千万别催我进度,我们先把头两层装好,后面的进度我给你追回来。”王贻芳很信任她,真就一次都没催过。大概再过9个月,有机玻璃球就能成型,之后,通过玻璃球顶端留下的“烟囱”,科学家会给玻璃球灌满20000吨可以让中微子“闪烁”的液体,并在玻璃球外的“大桶”里灌满35000吨超纯净水,用来屏蔽宇宙线引起的假中微子信号。马骁妍说,中微子穿过球体时,会有一定的概率和液体里密布的氢核发生反应。每一次反应产生一个正电子和一个中子,正电子随即湮灭释放出一个快信号,中子则在反复碰撞后被其他氢核吸收并释放出一个慢信号,一前一后两次闪烁,就暴露了中微子的行踪。头两层玻璃安装得很谨慎,一丁点的误差都要调。李晞闻常常忙到饭堂快关门时才下云台。下云台的姿势是资历的象征。她的同学王德润比她来得早,已经可以像下楼梯一样正着下,李晞闻还不行,她得抓紧扶手,手脚配合好,尽可能快地倒退着下,然后赶在饭堂关门前打上饭。饭堂是个简易房,一下雨整座房子噼里啪啦地响,大家都扯着嗓子喊话。饭堂每顿提供三菜一汤,一荤两素,来吃的大多是“搞科研的”。工人们更愿意自己开伙,他们嫌“饭堂油水太少,科学家口味太淡”。也有一些当地的工人在这里吃饭,但无论是李晞闻还是马骁妍都很少和工人们闲聊。有一次,一位20多岁的货车司机突然问马骁妍“中微子到底是啥东西”,马骁妍歪着头想了半天,最后耸着肩说“我也不知道”。马骁妍的脑子里其实闪过了很多答案,比方说,中微子是一种暗物质粒子,有质量,也是自然界最基本的粒子之一,或者说中微子是12种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粒子中的3种,又或者说宇宙中微子大部分是宇宙大爆炸的残留,大约每立方厘米有300个。但思来想去,这些回答似乎只会让小伙子更加困惑。于是,她给高能所研究员、江门中微子实验副发言人曹俊发微信求助。做了18年中微子实验的曹俊也琢磨了半天,最后截下自己和马骁妍的聊天对话图发在加了“V”的个人微博里,请大家帮忙出主意。较劲的人虽然不常和工人们聊天,但大部分在实验现场工作的科学家都说,和工人沟通是确保工程顺利推进的必要前提。不过,由于工程有很多苛刻的指标,沟通常会擦出火药味。在“大桶”里,科学家怕灰,因为灰会干扰实验观测结果。王贻芳说,按计划,有机玻璃球要装满20000吨化学液体,液体里的灰尘量不能超过0.008克。这意味着从安装环节开始就不能有灰。穿洁净服、罩鞋套、戴发罩、吹风… … 繁琐的进洞流程一开始让很多工人觉得新鲜,但马骁妍发现,工人们“慢慢就烦了”。身处尘世间,灰尘总是难免的。为了让“大桶”尽可能干净,马骁妍常要请工人给“桶”顶除灰。“要一点点把灰吸走。”马骁妍在“吸”字上加重了语气。几个大男人听完点点头,转身就去爬钢架。等马骁妍忙完手头别的事情抬头一看,大汉正举着抹布卖力地掸棚顶上的灰。“不行啊,得‘吸’才行,你这样擦,灰还在桶里。”马骁妍说。“干净了不就行了吗?”工人没办法理解,觉得科学家“很烦”。“你理解的干净跟我们要求的干净不是一个概念。”马骁妍很无奈。反复几次后,马骁妍口干舌燥,大汉也被磨得没了耐心,但最后还是得重新爬上去吸灰。科学家也跟材料设备生产厂商较劲。生产了几十年有机玻璃的厂商被“折磨”得没了脾气。但每次带访客参观时,王贻芳都要强调“这是世界上最纯净的有机玻璃”“不戴手套不能碰”。如果厂商正好在现场,他还要把工厂负责人介绍给访客们认识。科学家也处处跟自己较劲。装置中有一种20英寸的光电倍增管,相当于实验的“眼睛”,共有20000支,要装在钢球架上,直冲玻璃球,“盯紧”里面发出的光信号。为了让“眼睛”尽可能无死区,他们要求光电倍增管防护罩之间只能有3毫米的间距。光电倍增管组负责人秦中华和他的妻子徐美杭都在光电倍增管测试与防护组工作,2015年、2016年是光电倍增管防水封装研发最紧张的时候,夫妻俩不知道因为工作的事吵过多少次架,气急时徐美杭放狠话说“不跟你干了”,但过不了多久她又会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那两年挺崩溃的,天天被上着弦,一有空就讨论工作。”徐美杭告诉《中国科学报》。挖隧道的时候,高能所研究员李小男带着工人,照着设备尺寸可丁可卯地挖。李小男之前在大亚湾中微子实验里做过电子学研究,严谨是最基本的专业素养。2012年9月,他跟王贻芳一起去踏勘选址。从2013年起,他就作为基建负责人住进了开平。10年间,他们在废弃的采石场上挖出隧道石洞,盖起宿舍食堂,迎接一批又一批设备和安装人员进场。李小男大方豪爽,黝黑的胳膊上留着被蚊虫叮咬溃烂后结的痂,但内心里还藏着科学家细腻的小浪漫。马骁妍张罗沙滩烧烤的那次,李小男也去了,一听说是“沙滩烧烤”,他立马回宿舍换了条沙滩裤。他说,只要心中有沙滩,随处都能“沙滩烧烤”。科学家的苛刻和较劲,旁人难以理解。当他们死磕玻璃球的受力问题时,有人说“玻璃球做厚点不行吗”。当他们死磕光电倍增管相关技术问题时,有人说“买国外的不行吗”。当他们死磕隧道尺寸时,又有人说“挖大一点不行吗”。“钱呢?”马骁妍和王贻芳都会这样反问。目前,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在建中微子实验,江门中微子实验的花费只有美国的七分之一、日本的一半不到。“先进”和“省钱”都是他们必须考虑的问题。这个装置有两个目标:一个是测中微子的质量顺序,目前科学家已经知道了3种中微子的相对质量,谁能测出一种中微子的质量,谁就将成为最先揭开中微子奥秘的人;另一个就是要推进我国尖端技术发展,使光电倍增管、有机玻璃、传感器等技术和工业制造领域冲到国际先进水平。“你要追求科学的卓越和技术指标的领先,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王贻芳说。实验的设计寿命是30年。等到2024年2月装置建成后,“大桶”将被彻底封顶,一粒光子都进不去。下一次开启,要等到30年后甚至更久。这30年里,装置没有给维修留下任何可能。作为项目的提出者,王贻芳也会有一些担心:“有机玻璃球现在开始装了,往后裂了咋办?那么多管道连接的地方,万一有地方没密封好,漏了咋办?”正是因为预见到了各种风险,所以他们对自己、对别人,都更加苛刻。“如果不想承担风险,那在家睡觉最好。”王贻芳说。地下的“星空”工人、参观者、当地居民中,很少有人能看到“国际科技前沿”这一层,也就无法理解科学家的苛刻与较劲。但是,他们能直观地感觉到这件事很重要。从石洞挖好时起,就有人陆续前来参观,除了当地一些单位的职工和中小学的学生之外,还有领导来视察,有时还会有“老外”。“这是国家支持的事。”一位负责看管地下水排水设备的工人说,他能感觉到,一直以碉楼为名片的开平市,又有了新名片。马骁妍记得,在钢架装好后,工人们拍照片发给家人,“一说中微子实验,他们家里人都知道”“觉得能在这里工作很值得骄傲”。骄傲,是把工人和科学家连在一起的情感。马骁妍也常常会把新的进展发给她的家人,她还会不定期更新朋友圈,发一些探测器安装新进度的照片,或是媒体对江门中微子实验的报道。马骁妍本人和朋友圈里的她,不像一个人。在工程现场,她常常热得一鼻子汗,忙着这件事时,时不时会有人找她问另一件事。但在朋友圈里,马骁妍更像一名接地气的女艺术家,她喜欢摄影、音乐,每到年末,她还会从“马总”变成“马导”。马导每年年末都要给中微子研究团队做年度视频,做了12年。前两年,江门中微子实验还没开始,她就做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视频。大亚湾中微子实验是中国第一代大型中微子实验,位于深圳市区以东约50公里的山洞里,紧挨着大亚湾核电站与岭澳核电站。2007年破土动工,2011年正式运行。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宣布发现新的中微子振荡模式,被《科学》杂志评选为2012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一。从2009年起,王贻芳和同事们就已经看到了中微子质量测序的重要性,开始酝酿并提出江门中微子实验的设想。研究中微子最经济的办法就是利用核电站产生的中微子来做实验,避免建造昂贵的加速器。而研究中微子的质量顺序,最佳的站址是距反应堆50公里至55公里,而且要与所有反应堆距离相等。王贻芳就趴在地图上找。2012年,他找到了阳江核电站和台山核电站,把两个点连起来,画出一条中轴线,然后在中轴线上、离两个核电站50公里到60公里、200米宽的区域内找山。王贻芳觉得幸运,因为地质学家替他找到了打石山。在设计单位的带领下,王贻芳围着山跑了一天,从12个可能的隧道入口中选定了现在的金鸡镇。到2013年,江门中微子实验正式立项。2012年以后,马导的年度视频里,江门中微子实验的内容开始慢慢增加。2020年,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宣布结束,从那之后,江门中微子实验就成了马导年度视频里的大主角。12年来,为了做年度视频,马导把同事们的艺术底子挖了个遍。2021年,她把会作曲又会弹吉他的学生王德润、会写诗填词的同事杨晓宇、会弹古筝的学生李晞闻等“有才华的年轻人”聚到一起,原创了一首中英文双语版的歌,让系列年度视频迎来了“史上最高光时刻”。中文版歌里这样唱着:“我看过江门的黄昏、露水的清晨,地下七百米深处里,有我不变的热忱。”2019年,国产动画《哪吒》和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红遍大江南北。马导很有感触,带着擅长图片编辑的学生把王贻芳PS成了“王哪吒”。视频里,王贻芳的脸被印在哪吒的脸上,江门中微子实验红蓝色的徽标在他的脑门上闪耀。平日里,作为高能所所长和首席科学家的王贻芳不苟言笑,也没人敢和他开玩笑。有机会拿王贻芳开开心,大家都觉得过瘾,直呼“马导威武”。王贻芳也不生气,一次,同事去找他,正巧撞见他在看年度视频,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乐呵呵的。2018年底,马导想给视频来点亮点,就去找王贻芳讨书法。王贻芳起初推辞说:“好久没写了。”没过几天,马导亲自带着会摄影摄像的同事,抱着笔墨纸砚,直接来到王贻芳的办公室。看着被上等宣纸迅速覆盖的办公桌,王贻芳一笑,提起大毛笔,拢了拢笔尖,但左思右想还是没舍得直接在宣纸上落笔,而是转身找了几张报纸,写一遍,觉得不好,又写一遍,还差点意思,再写一遍… … 熟练了之后才在宣纸上写下“春风十里”。那一年,年度视频的主题曲改自《春风十里》,歌里唱着:“只愿把信念化成歌,无畏勇敢。”王贻芳在北京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画,名叫《砸个正》,画的是苹果树下被砸的牛顿。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取得重大发现后,他的朋友、画家黄永玉先生把这幅画送给了他。黄先生曾在一次演讲中说:“牛顿头顶上掉下的苹果和任何一个苹果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牛顿那个头颅。”初次去王贻芳办公室的人,几乎都会盯着画看了又看。这幅画里,有王贻芳的骄傲。“一个值得科学家骄傲的地方是‘我就是做得最好,你不可能比我做得好’。”王贻芳说。最近,99岁高龄的黄永玉又画了一幅名为《今夜》的画,深蓝色的星空占了半幅。他说:“人应该拥有如今夜之权利,过宁馨如今夜之日子。”在江门中微子实验,王贻芳等科学家在地下700米的地方,也找到了一片特殊的星空和独有的宁馨。那是一个清晨。马骁妍带着学生刚完成整晚的调试,石洞里突然停电,一片漆黑,大家打开手电筒照明,蓦然发现,用来标记位置的反光记号全都亮了,满目星光。“大桶”里的现状。王贻芳(中)和光电倍增管安装公司人员讨论技术细节。倪思洁摄建设中的斜井隧道。在钢架上工作的工人。“大桶”里的马总。刘悦湘摄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高能所供图
  • 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浙江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绿色发展,一代接着一代干,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中国,为保护好地球村作出中国贡献。”新时代中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涌现出许多动人故事、先进经验。在近日揭晓的2023年联合国“地球卫士奖”评选中,由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与浙江蓝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申报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从全球2500个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这一联合国环保领域最高荣誉。“世界各地都在努力寻找创新方法解决塑料污染问题,改善地球环境。‘地球卫士’们正在带头推动这项工作。他们带来了解决塑料污染的希望,并提醒我们保护自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负责人表示。“蓝色循环”模式自2020年开始在浙江探索,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吸纳沿海群众参与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联合塑料应用企业,并设立“蓝色联盟共富基金”进行价值二次分配,实现生态保护与增收富民“双赢”。“目前,浙江全省已有6300多名群众和渔民、10180艘船舶及230多家企业共同参与‘蓝色循环’模式,共收集海洋废弃物约10936吨,其中塑料废弃物约2254吨,减少碳排放约2930吨,有效改善了近岸海域环境。”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厅长郎文荣说。以创新绿色行动防治“白色污染”、保卫蓝色海洋,“蓝色循环”新模式,是新时代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新实践。这一新模式是怎样运行的?破解了塑料污染治理的哪些难点,取得了哪些初步成效?下一步怎样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怎样从海洋收集到岸上?渔民将海洋塑料废弃物及生活垃圾带回港口集中处理,群众捡拾海滩塑料废弃物动力提升“起网了!”东海浙江省温岭市海域,“浙岭渔休00003”号渔船上,转轮嘎嘎作响,渔网缓缓收起,温岭市石塘镇小沙头村渔民郭文标和同伴飞快地分拣从海底打捞上来的鳗鱼、鳐鱼、螃蟹等。渔网里,还混杂着一些一次性塑料餐盒、塑料袋、废弃渔网等废弃物。“这些废弃物不能扔回大海,必须带回岸上集中处理。”在海上打了一辈子鱼、皮肤晒得黝黑的郭文标说,“现在海里的塑料废弃物比以前少多了,海洋生态环境在持续改善。”在小沙头村,有个“小蓝之家”。“小蓝之家”是“蓝色循环”模式中的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站点,主要负责海洋塑料废弃物的统一回收、分类、打包。郭文标和50多名渔民、沿海群众组成收集队,通过河口拦截、岸滩捡拾、渔网打捞等途径回收废弃物,再销售给专注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蓝景科技。“海岸和海洋更干净了,出海更安全了,老百姓还有钱赚!”郭文标笑容满面。“如今,渔民们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主动性大大增强。”郭文标说,“满载而归的渔民不但把新鲜的渔获送到市场,还常常把塑料盒、塑料瓶、塑料袋等塑料废弃物送到‘小蓝之家’,既有船上产生的生产生活垃圾,也有作业时捞起的海洋废弃物。”治理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是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塑料制品是海洋垃圾中占比最大、最有害和最持久的部分,至少占海洋垃圾总量的85%。联合国将预防和大幅减少海洋垃圾,列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指标。浙江海域面积26万平方公里,海岛4350个,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海洋塑料污染任务重、压力大。郎文荣说:“为有效破解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难、高值利用难、长效治理难等难点痛点,浙江省构建了‘市场化垃圾收集—国际化认证增值—高值化资源利用’的治理体系,打造了具有内驱力、可持续、可复制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新模式。”“‘蓝色循环’模式运用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保障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再生、再制造、再销售等全环节可视化追溯,从而为海洋塑料的国际化认证增值及高值化资源利用奠定基础。”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谢焕表示,“‘蓝色循环’模式实现了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的高溢价、高收益,提高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是这一模式得以可持续运转的关键。”下午时分,温岭市石塘半岛金沙滩公园里,身着“蓝色循环”字样蓝色马甲的李启明,一手拿着长柄垃圾钳,一手拿着编织袋,将散落在沙滩上的塑料瓶夹起来,放入袋里。他胸前还佩戴着用于上传现场视频的记录仪。最近两年,“蓝色循环”模式带动了海洋塑料价格上涨,今年54岁的李启明在水产品加工厂打工之余,时常到海边捡拾塑料瓶。李启明算了一笔账:“现在一个塑料瓶差不多能卖两毛钱,夏季游客多的时候,一天能捡到几百个瓶子,一个月下来能赚一两千块钱。”既能增加收入又能减少海洋塑料废弃物,李启明参与“蓝色循环”模式尝到甜头,干劲十足。在台州市路桥区黄礁岛,74岁的渔民陈夏方近来也多了一份收入。“每天用空闲时间在海岸线上捡拾塑料废弃物,送到‘小蓝之家’,一个月大约能增加700元收入。”陈夏方说。怎样从废品变为资源?已建15个“小蓝之家”,集中收集、称重、分拣、转运海洋塑料废弃物温岭市石塘镇四新社区上箬路477号,箬山“小蓝之家”,30多平方米的房间内,堆满大袋的各类废弃塑料瓶。两名分拣员正熟练地将塑料瓶进行分类、压缩、打包、称重。“这份在家门口的工作,既能增加收入,又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58岁的分拣员林云琴说。她是苍岙村村民,主要从事渔获批发,去年开始在“小蓝之家”兼职工作。她和同事将塑料瓶分为4类之后,再投入压缩机械,压缩成每个重30多公斤的“塑料瓶砖”。这些“塑料瓶砖”随后被运往现代化工厂处理,变为塑料颗粒。傍晚时分,李启明将捡拾的两大袋塑料瓶运到箬山“小蓝之家”。“小蓝之家”负责人张文祥将塑料瓶放到秤上称重,在“蓝色循环”手机应用程序上登记,生成可溯源的二维码。按流程完成一系列操作后,张文祥按高于一般废弃塑料瓶的价格,支付了收购费用。能有这样的高溢价,李启明和其他一线塑料废弃物收集者们佩戴的视频记录仪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因为有视频等可溯源证据,‘蓝色循环’模式生产的塑料颗粒才能得到国际认证组织确认为‘海洋塑料’的认证,才能产生高溢价。”蓝景科技运维人员刘家安说。目前,在浙江省台州市、宁波市、舟山市,已建立了15个“小蓝之家”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站点,其中台州已有11个。通过“小蓝之家”对海洋塑料废弃物预处理,其体积减小70%,大幅降低了后续运输处置成本。“台州探索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制定了专门工作方案,‘约束’与‘激励’并举,保障‘蓝色循环’模式可持续地运行。”谢焕介绍,台州围绕一线收集人员历史守信记录、日常管理、垃圾收集作业管理、环保培训记录等,构建信用评价服务体系,持续从事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并且信用评价为“优良”的人员,可获得产业链增值效益再分配和社会保险服务。“蓝色循环”模式能够建立发展,离不开浙江数字技术的深厚家底。先进数字技术使得海洋塑料能够全环节可视化追溯,整个流程清晰可见。为防止并非海洋塑料的塑料废弃物混入“蓝色循环”,蓝景科技为一线收集者配备了视频记录仪等工具,用以记录塑料废弃物的来源地等信息;此外,还在近海岸线设置“电子围栏”,确保塑料废弃物来源于距海岸线3公里范围内,超出这一区域则不会被认定为海洋塑料废弃物。怎样从资源变为产品?海洋塑料废弃物历经3道工序,变为再生海洋塑料粒子,用于生产纺织品、包装、汽车零部件等海洋塑料废弃物变为高品质再生海洋塑料粒子,才能实现高值化利用。这其中需要经历哪些步骤?记者走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威立雅华菲高分子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实地探访“蓝色循环”模式收集的海洋塑料新生的全过程。“‘塑料瓶砖’来到这里的第一步,是要先清洗。”记者跟随威立雅华菲总经理宋平,来到塑料回收厂的清洗线。“‘塑料瓶砖’在这里拆包后,投入机器中,进行整瓶清洗,去除掉瓶体上的油渍、污泥、尘土等杂质。”塑料瓶五花八门、多种多样,在颜色、材质等方面有很大差异。“如果采取‘大锅烩’的处理方式,很容易导致回收再生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因此,清洗过后的塑料瓶还要经过自动光学分选设备和人工分选,剔除颜色和材质不符合后续加工工艺的杂瓶。”宋平介绍,材质、颜色、品质均一的瓶子被破碎后,就得到优质的冷洗瓶片。废弃塑料瓶在威立雅华菲的第二站,是热洗分选生产线。在这里,瓶片被高温清洗,进一步去除杂质,光学分选设备也将进行更精细的分选。“不同于陆地上的废弃塑料,海洋废弃塑料由于受海水浸泡的影响,可能色值偏黄、部分降解,物理性能降低。因此,需要依靠高品质的清洗工艺,去除瓶片表面和内部的高盐分。”宋平说。以针对性药剂配比实现精准清洗,高温搅拌蒸煮去除海盐、果糖、胶水等,高速摩擦机清除附着物,连续式4道浅水漂槽漂洗残留杂质……一道道严格工序,为后续高附加值利用奠定了良好基础。“进行到这一步,原本脏兮兮的海洋废弃塑料瓶,已经变成纯度接近100%的瓶片,但仍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保证杂质含量小于控制值,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宋平说。管道交错,机器轰鸣,造粒设备正源源不断地“吐”出塑料粒子。“这是第三道工序——符合要求的瓶片送入挤出机熔融,经过双级过滤后,切割成大小均匀的再生塑料粒子。”宋平介绍,最后出厂前,实验室还会对颗粒进行测试与检查,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并满足技术特性的产品,才能对外销售。离开厂区,来到智能仓库,传输机上,一包包再生塑料粒子上下腾挪,整装待发。这里是海洋废弃塑料瓶在威立雅华菲的最后一站,再生塑料粒子被下游制造商购入后,经过进一步加工,广泛用于纺织品、包装、汽车零部件、数码产品等的生产。通过“蓝色循环”模式收集的海洋塑料,在这里实现了新生。“海洋塑料废弃物变废为宝,回到了我们的生活中。”威立雅华菲运营总监付现伟介绍,截至目前,威立雅华菲处理的来自“蓝色循环”模式的废弃海洋塑料瓶,已经达到约1000万个。“塑料的制造原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生产1吨再生海洋塑料粒子产生的碳排放,比生产1吨原生塑料粒子减少1吨多。因此,一些重视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的中外企业,更青睐海洋塑料粒子,以满足企业碳减排需求。”付现伟说。怎样既保护生态又增收富民?经过国际认证的海洋塑料粒子,比传统再生塑料有更大升值空间近年来,不少制造企业积极履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愿意采购一些价格更高的再生海洋塑料粒子以替代原生塑料粒子。但其中一个关键难点在于,怎样解决海洋塑料溯源难、材料再生认证难等问题?为此,“蓝色循环”模式开发了基于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可视化追溯系统。走进位于台州市椒江区的海洋废弃物系统指挥和运维中心,记者看到,这里展示的手机壳、洗发水瓶、收纳箱等海洋塑料再生产品上,都印有一个专属二维码。“比如这本笔记本,二维码就在外壳的右下角。”蓝景科技运维总监方敏介绍。记者掏出手机扫二维码,结果显示:这本笔记本含12.13克海洋塑料,可减少15.78克碳排放。“如果想了解从塑料瓶变成笔记本外壳的全部环节,可以点击‘可视化追溯’。”方敏说。记者点开“可视化追溯”,看到里面详细记录了海洋塑料废弃物收集、储存、转运、再生、制造的各个环节——塑料瓶拾捡于椒江区海门街道外沙路,经过收集储存和货车转运,在浙江省一家科技公司制作成再生海洋塑料粒子,再被运往广东省一家公司制作成笔记本。每个环节不仅有相关人员姓名、处理地点和时间等文字信息,还包括现场的图片、视频及区块链电子联单。“‘蓝色循环’模式依托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技术,对塑料废弃物‘从海洋到货架’的全生命周期实现全程可视化追溯,进行碳标签、碳足迹标定,并经过国际权威认证机构认证,有力推动海洋塑料废弃物变废为宝、价值提升,既保护了海洋生态环境,又实现了海洋塑料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说。付现伟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以海洋塑料废弃物为原材料生产的产品,售价要比同类产品高数倍,经过国际认证的海洋塑料粒子,比传统再生塑料有更大升值空间。”“‘蓝色循环’模式下生产的海洋塑料粒子,最高已卖到了1吨3万元,价格是同类型新生塑料的3倍多。”这让方敏和同事们倍感振奋。高回馈是“蓝色循环”模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蓝景科技联合国际环保认证机构、产业链龙头企业等,组建“蓝色联盟”组织,提取海洋塑料高值利用溢价的20%,设立“蓝色生态共富基金”,用于支付前端废弃物回收人员的工资、意外保险、大病医保等。一线收集人员平均月增收约1200元。目前已为渔民累计发放1.2亿元绿色金融贷款。“‘蓝色循环’模式,用‘高收益’解决了‘无人收’的问题,用‘高信用’解决了‘价值低’的问题,用‘高回馈’解决了‘可持续’的问题。”郎文荣说,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的“蓝色循环”模式,促进海洋数字治理、资源循环、共同富裕融合发展,得到了沿海群众的欢迎和国际社会的认可。“近年来,我国在推进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沿海各地建立健全‘海上环卫’制度并探索出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主任王菊英说,“浙江‘蓝色循环’模式荣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不但为我国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提供了示范案例,也为解决全球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这一热点问题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郎文荣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加快‘蓝色循环’模式的复制推广,深化完善市场参与机制,积极助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探索打造更多高值转化治理模式,培育绿色新增长点。同时,努力深化拓展国际合作,为世界海洋治理贡献中国方案,共同守护蓝色家园。”
  • 教育部双一流名单被指辣眼睛,你的母校是不是顺利从“双非”变成“四非”?
    p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p p 这个双一流名单中大学还好,基本上就是985/211换个叫法而已,而一流学科方面,满满的槽点,不知道是按照什么标准,是哪路神仙排出来的?非常辣眼睛。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f1571c9e-f624-4d05-b065-e15b4669bdaa.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550px height: 382px " width=" 55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382" border=" 0" / /p p 大家一看这个名单,哭笑不得,怪不得难产那么长时间一再延期公布。 /p p 没有几家学校的学生看了这个结果是满意的,大家纷纷吐槽,这份官方名单,不仅重新定义了八月底,还重新定义了一流。 /p p 总结一下: /p p   非常满意:清华、北大 /p p   比较满意:东南、上交、南大、科大 /p p   内心平静:人大、武大、中大 /p p   有点想打人:同济、哈工、华科、西交 /p p   十分想打人:南开、天大、厦大、中南、西工、华工 /p p   想跳楼:湖大、东大 /p p 这份名单一登场,就披着一个眼熟的外衣。很多人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这跟985高校名单有啥区别啊?没错,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p p 这份新鲜的一流大学名单再次坐实大家心中“985高校等于一流大学”的认知,42所一流大学有39个都是985高校,唯一的变动就是加入了非985的郑州大学、新疆大学、云南大学。 /p p 所以,这份新名单跟“全国销量领先的红罐凉茶改名加多宝”有啥区别! /p p br/ /p p 再去看看一流学科的评选标准,那才是一流迷幻呢! /p p 按常理,我们觉得学校是否一流和一流学科数目之间,怎么着也应该有点儿正相关吧。就比如永远稳坐霸主地位的清华北大,人家一流学科的数目和覆盖面,至少对得起它们作为国内顶尖的地位。 /p p 但是双一流名单里的一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却让人看不太懂。不针对学校水平,只是大家认为这样的对应不太令人信服。 /p p 比如被评为一流大学的大连理工、东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等,只评上了一两个一流学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3249cf1-cee8-4862-997c-314f62725c46.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92px height: 169px " width=" 492"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169" border=" 0" / /p p 其实,你们都错了,一流大学不需要一流学科,入选一流大学的重庆大学连一个一流学科都没有!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d9d26f9-fb65-44ee-82f1-e8d68b3e6fcf.jpg" title=" 2.jpg" style=" width: 393px height: 297px " width=" 393"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97" border=" 0" / /p p 但是有五六个(这个水平已经算不错了)一流学科的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学校,却和一流大学无缘。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796c6f3-d690-4e27-98d7-e3e34e562796.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93px height: 124px " width=" 493"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124" border=" 0" / /p p 由于评选标准并不透明,所以这名单就给人这么一个绕口令一般的印象: /p p 一流大学不见得有多少一流学科,一流学科不少的大学也不见得学校就是一流的大学! br/ /p p br/ /p p 更奇怪的是,一流学科的名单里上演了老牌知名学科集体失踪悬案。 /p p 在新闻界人称“北人大、南复旦”的复旦,新闻传播学落选了; /p p 在同类学校里数一数二的上海财经,唯一的一流学科却是统计学,不是财经; /p p 中医拯救人类的体现是:中国药科大学的中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中药学,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中药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广州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中药学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 /p p 像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这些明明在人文学科上传统与口碑很好的学校,在一流学科名单里统统变为理工学科,文科连个影都没见着。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6407bbd-bfb2-4586-a303-f4b82ee93e4d.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92px height: 174px " width=" 492"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174" border=" 0" / /p p 两个法学名校西南政法和华东政法较了一辈子劲,结果各家的法学专业双双被遗忘。但是人家的革命情谊在互相捅刀中得到了升华,临了还不忘嘲笑一下对方:你若落选,便是晴天。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2a8e521-1e48-466a-a715-3d4a636e4054.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570px height: 538px " width=" 57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538" border=" 0" / /p p 华南农业大学,光看名字就是农学大哥大,结果评上农学一流学科的是谁呢?华南理工大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5084c8c-8a8b-423e-806c-59360c1e72fb.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492px height: 56px " width=" 492"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56" border=" 0" / /p p 再次心疼强忍着悲伤做图的华农同学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f65f12c-ca4a-49a3-b456-e2b37285c6d4.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279px height: 275px " width=" 279"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275" border=" 0" / /p p br/ /p p 但是最大的翻车现场,还得数航空航天专业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5502f7ca-f04a-4a3d-8a74-b61f10761547.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560px height: 410px " width=" 560"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410" border=" 0" / /p p 西北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在祖国大地各占一席位,可以算是航空专业的铁三角了。结果他们的王牌专业一个都没评上一流,反而是大家认知中长处并不在此的复旦、北大,在名单里特别扎眼。 /p p 而复旦大学的航空航天系教授更是搞笑!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517d978-09f1-4071-9cdb-e46e6ce4b8de.jpg" style=" " title=" 1.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99c2fc4a-21e7-4d41-bd4c-bced8cd63e03.jpg" style=" " title=" 2.jpg" / /p p 莫不是学习学习中医和针灸就能搞航空航天,此时,西北工业大学三航学院已经哭晕在厕所! /p p 航空三巨头不知道为国家航空事业贡献了多少人才,结果在评选一流的时候集体消失,真的很心塞了! /p p 他们被伤害有多深呢?知乎匿名网友爆了一个悲伤的段子: /p p 这是西工大星天苑南餐厅上的一条横幅(下图):“为加快建设学科特色鲜明 在航空航天航海方面有突出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今天下午,这条横幅没了,没了?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26bd092-3e38-469e-ad9b-42006a6ac1ba.jpg" title=" 1.jpg" / /p p 不过这个优势学科集体失踪的事情好像也可以换个角度想想。 /p p 在官方的通告中,评选出的一流并不完全是已经达到一流水平的意思,而是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被优先自助的“种子选手”。就像一流大学的两个分类不是永远不变了,一流学科也是一个动态的建设过程。 /p p 简单来说各位可以这么安慰自己:我们学校的老牌优势学科落选,一定是因为它已经建设好了、立于不败之地了! /p p 这一点,似乎也能从那些跻身一流学科的非211学校上看出些端倪。 /p p 原本的211大学们在这次评选中被排挤得很惨,反而是原本双非的行业类高校特别受青睐,评上一流学科的就有这些: /p p 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西南石油大学、外交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戏剧学院、天津工业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宁波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京邮电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br/ 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艺术类高校和中医药大学登上了顺风车,所以大家纷纷猜测以后这些专业型大学的优势学科会得到更大的扶持。 /p p 然而,有些同学可能要瑟瑟发抖了:如果国家政策认定了专业型大学的出路是他们的老本行,那在这些大学读非一流专业可咋办呢? /p p 但是说来说去,不管是评上了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总归是有所斩获的。 /p p 在一片开心和争议声中,最尴尬的是那些明明水平还可以、却被彻底遗忘到马里亚纳海沟的学校? /p p 随着双一流这个概念的出炉,同样有另一批学校获得了崭新的称号:四非大学。 br/ /p p 非985,非211,现在双一流也没他们的份,双非一下就翻倍变成了四非,满脸都挂着非洲酋长黝黑却不失mmp的微笑。 br/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c92ea7f-c986-4585-8904-0a68a1f6bb06.jpg" title=" 1.jpg" style=" width: 535px height: 516px " width=" 535" vspace=" 0" hspace=" 0" height=" 516" border=" 0" / /p p 比如山西大学,学生很不服,明明学科排名比上榜的太原理工好很多,凭啥我们在无人关爱的角落吃土? /p p 再比如北京语言大学,明明在语言学学科有竞争力,双非的尴尬身份背了好多年,这下可好,学生调侃母校从此变成北京语言专科学校算了。 /p p 但纵观全国的情况,最开心的应该是河南省,最应该得到同情的还是多年来教育的冤大头—河北省吧! /p p 在双一流大学分布地图上,北京优势明显,包围着它的河北却颗粒无收,成了唯一的、尴尬的空白。 /p p 河北的好大学本来就不多,评上了一流学科的河工大和华北电力,也早就外迁了,留石家庄成了唯一一个没有一流学科的省会。 /p p 当难兄难弟河南省都借这次评选多了一点筹码,难怪河北人要听天由命地叹一句:再次印证了河北省的高等教育就是四个字:自娱自乐! /p p 所以,大家这么操心评选结果,也不全是学生那点莫名爆棚的集体荣誉感,还因为大家都知道它挺重要,却不能接受它搞得这么莫名其妙。 /p p 大家都默认,这些扶植的由头,最终是要指向教育经费拨款的。 /p p 可是从头到尾,大众都只知道这些双一流大学是专家评选出来的,却不知道具体的参考依据到底是什么,官方的公示中语焉不详。 br/ /p p 有人猜测,很多学科的取向和国际上的QS排名接近,会不会是采取了类似的看重论文的标准?这似乎也能解释,为什么航天三巨头会拼不过更和国际接轨的复旦、北大! /p p 知乎用户则透露自己咨询了某上榜高校参与评审、提交材料的院长,指出双一流评选其实是个学校之间先争教育部名额、每个学校内部再争一流学科名额的博弈。 /p p 所以为什么学校A上榜而学校B没有,为什么同一个学校里的专业A上榜而专业B没有,里面的斗争可能多了去了。 /p p 说到底,双一流大学的评选是教育资源洗牌的又一次博弈。而面对政策的变局,普通学生再开心或是再担忧也无济于事,自己能做的也只有好好学习、好好读书了吧!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