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烘手器

仪器信息网烘手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烘手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烘手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烘手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烘手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烘手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烘手器相关的解决方案。

烘手器相关的资讯

  • 实验显示:烘手机反而会吹脏你的手 菌落数量增近七成
    6月29日,记者测试用烘手机烘干手和自然晾干手的菌落数量。6月30日,实验人员计算培养皿中的菌落数量。  天天洗手,你有没有想过洗手的方式压根儿不对?尤其是洗过手后还用烘手机吹一下。烘手机不用直接接触,给人感觉很卫生,但实验显示,用烘手机反而会吹脏你的手。  近日,记者在北京一家食品安全一级实验室,模拟平时的洗手环境,分别在一家快餐厅和一家KTV的洗手间用洗手液洗手,并用烘手机烘干。为了对比实验效果,记者洗手后,分别将右手用烘手机烘干、左手自然晾干,并请实验人员分别从手部取样,检测不同方式下手部细菌的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烘干的手比自然晾干的手菌落数量分别增加约67%和28%。  北京一位疾控专家表示,安装烘手机的地方一般比较潮湿,烘手机内容易滋生细菌,因此会测出手部细菌比自然晾干时要多。建议大家用标准的&ldquo 六步洗手法&rdquo ,并自然晾干双手。  实验  实验样品:分别在东三环一家肯德基快餐厅、一家KTV的卫生间洗手,通过烘手机烘干、自然晾干两种方式手干后,分别在手部取样检测  实验地点:北京一家食品安全一级实验室  用烘手机菌落数量增近七成  1、取样:模拟日常洗手习惯,记者分别在实验室附近的肯德基快餐厅和一家KTV内的洗手间洗手,使用同一种洗手液,并错开两次洗手的时间。  为对比实验结果,洗手后,将右手用烘手机烘干,左手则自然晾干。为防止二次污染,需及时回到实验室,并请实验人员分别用一次性快速涂抹棒在记者手部擦拭取样,并放入无菌营养液中。  2、检测:将样品溶液放入9毫升的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同时,再稀释一个10倍的溶液样品,分别制成1:10和1:100的样品匀液。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样品分别培养基中,常温下培养菌落24小时以上。  实验结果:在肯德基快餐厅内洗手间洗手后,自然晾干后手部菌落数量为30cfu/g(cfu/g是菌落形成单位,表示每克样品中含有的微生物群落总数),用烘手机烘干后手部菌落为50cfu/g,增加约67% 在KTV内洗手间洗手后,自然晾干后手部菌落数量为180cfu/g,用烘手机烘干后手部菌落为230cfu/g,增加约28%。  实验分析:实验技术人员介绍,从两组数据来看,用烘手机烘干后的手部菌落数量均明显高于自然晾干方式,说明烘手机可能吹出了一些细菌。  洗手方式不对细菌多出44倍  1、取样:记者先模拟日常生活中接触一些细菌容易滋生的地方,再简单清洗手心和手背,时间持续在10秒以内,及时到实验室取样。随后记者再次重复接触细菌容易滋生的地方,并采用实验人员建议的正确洗手方式&ldquo 六步洗手法&rdquo ,分别清洗手心、手背、虎口、指尖、指间、指肚等处,持续时间约60秒,并及时到实验室取样。  2、检测:与上述方法相同,将样品溶液放入9毫升的无菌生理盐水试管中,再分别制成1:10和1:100的样品匀液。将两种不同浓度的溶液样品分别培养基中,常温下培养菌落24小时以上。  实验结果:按照&ldquo 六步洗手法&rdquo 的标准方法洗手后,手部菌落数量是120cfu/g 而普通方式洗手后,手部菌落数量高达5300cfu/g。  实验分析:实验技术人员介绍,从实验数据来看,普通洗手方式后手部的菌落数量是标准洗手方式后的44倍左右,建议大家采用&ldquo 六步洗手法&rdquo 。  追访  快餐厅  烘手机只擦外表不会洗内部  昨日记者回访了实验取样的肯德基快餐厅和KTV。  肯德基快餐厅内洗手间的位置靠近入口处,通风条件好,洗手间内不停有保洁人员打扫。一名保洁人员说,每次轮班的人都要把洗手台和烘手机都擦洗几遍,一天至少清洗两三次,但是并不会清洗烘手机内部,也不了解是否会滋生细菌。  相对于肯德基,取样所在的KTV内洗手间环境较阴暗,通风条件较差,且保洁人员并非轮班执勤,保洁人员表示不经常擦洗烘手机。  烘手机厂家  建议每周清洗过滤网及碳刷  根据取样的两台烘手机上标识的产品信息,记者致电了烘手机的生产厂家。一家售后人员介绍,该公司生产的这款烘手机里面有一个过滤网,经常使用的话,过滤网可能容易滋生微生物,最好每周清洁一两次。如果使用超过两年以上或更久,最好直接换掉过滤网。另一家公司工作人员表示,不建议拆开烘手机内部来清洗,因为容易触电并破坏机器。但其生产的烘手机出风口处有一个黑色的碳刷可拆卸,最好一周清洗一两次。  专家说法  暖风温度不足以杀菌  一位北京疾控专家表示,烘手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就是风和温度,而烘手机吹出的一般是暖风,温度达不到高温杀菌的程度,加之洗手间一般比较潮湿,湿热环境下烘手机内反而容易滋生细菌。因此洗手后用烘手机烘干,手部细菌比自然晾干时还要多也很正常。  专家说,很多人洗手都只是简单冲洗手心、手背,而且不用洗手液或香皂,但是每次洗手至少要洗20秒以上才能有效。同时,建议大家采用&ldquo 六步洗手法&rdquo 。  标准&ldquo 六步洗手法&rdquo   1 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摩擦  2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搓擦,交换进行  3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摩擦
  • 甘州区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污水设备和超纯水系统成功交付
    甘州区疾控中心PCR实验室污水设备和超纯水系统成功交付关于PCR实验室 PCR实验室又叫基因扩增实验室。PCR是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的简称。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放大特定的DNA片段,可看作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通过DNA基因追踪系统,能迅速掌握患者体内的病毒含量,其精确度高达纳米级别,精确检测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存在的数量、是否复制、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是否必要服药、肝功能有否异常改变能及时判断病人最适合使用哪类抗病毒药物、判断药物疗效如何、给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检验依据。PCR实验室设计图合作单位介绍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疾控中心是一家经国家卫生部门批准成立的一家集医疗、临床、预防、保健、科研于一体的预防、职业卫生检测、环境检测等项目综合性公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单位。合作实验室设计布局实验区域装修重点部分,建筑面积为 100m2,吊顶高度 2.6m。主实验区包括 PCR 实验室,辅助功能区包括更衣室、洗消室,废水处理室,淋浴间等。实验室平面布局应能清晰的分出清洁区、半污区和污染区,各区域之间应有隔断隔开,清洁区主要由更衣室、淋浴间、走廊等组成,半污染区主要由洗消室组成,污染区主要由接受标本区、检测实验室组成。分区分为试剂准备区(I 区)、样品制备区(II 区)、扩增区(III 区)和扩增产物分析区(IV 区),四区独立并设有专用走廊和独立缓冲间,工作区与缓冲间安装连锁装置。缓冲间内需设洗手池,可更衣。各区域间有传递窗传递物品,传递窗内部需安装紫外灯。各区面积宜按表 1 要求设计:表 1 PCR 实验室各区建议面积分区占地面积备注试剂准备区(I 区)10m2配置生物安全柜、冰箱、高速离心机。实验台等。样品制备区(II 区)10m2配置生物安全柜、冰箱、180℃冰箱、冷冻离心机、实验台等。扩增区(III 区)10m2配置实验台、PCR仪等。扩增产物分析区(IV 区)10m2配置实验台。缓冲间2-3.3m2配置不锈钢洗手池、手消毒、高速烘手器、更衣柜等。走向①人流:按照从试剂准备区→样品制备区→扩增区→扩增产物分析区,不得逆向流动。 ②物流:通过传递窗按照从试剂准备区→样品制备区→扩增区→产物分析区传递,不得逆向传递。 ③气流:从I 区---IV 区逐渐递减。 辅助功能区洗消间设置在产物分析区外,方便废弃物灭活,避免运输医疗垃圾时污染清洁区。医疗废水处理室实验室所有废水都要先集中到五楼卫生间区域,经过废水处理装置处理后再排出。 PCR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现场安装图PCR实验室废水处理设备介绍卓越实验室综合废水处理系统由废水收集单元、自动调节单元、预处理单元、自动加药单元、混凝气浮搅拌单元、絮凝助凝沉淀单元、沉降分离单元、固液分离单元、污泥干化单元、重金属捕捉单元、过滤吸附单元、新型催化活性微处理单元、电化学催化氧化还原专利技术处理单元、多程高级分解降解处理单元、两级有机生物活性处理单元、新型生物反应处理单元、复合式消毒处理等技术工艺组成,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室综合废水处理系统。PCR实验室中对分析用水的要求PCR实验室试剂的操作。⑴所用的所有溶液都应该没有核酸和(或)核酸酶(DNase和RNase)污染。⑵所有PCR试剂中使用的水都应该是高质量的-新鲜蒸馏的去离子水,用0.22μm过滤的,并且是高压灭菌。⑶在20℃到25℃贮存的试剂建议加点像叠氮钠一类的抗微生物剂,在扩增试剂或样品制备试剂中加入0.025%的叠氮钠不抑制扩增反应。⑷所用试剂都应该以大体积配制,实验一下看试剂是否满意,然后分装成仅够一次使用的量进行贮存。⑸所有试剂和样品准备过程中都要使用一次性灭菌的瓶子和管子。⑹新配制的试剂在用于准备新的标本之前应该加以检验。⑺样品准备和前PCR区所使用的移液管在不使用时都应该小心保存。超纯水机在PCR实验室中的作用超纯水用于:1、在PCR实验中,配置电泳仪缓冲液,保持细胞培养箱湿度,测序仪取样针的清洗以及试剂的配制溶液稀释,都要用到超纯水。2、在PCR实验中,一般用于洗板机移板机移液针的清洗。 纯水用于:在PCR实验室中典型的应用包括玻璃器皿和超净实验台清洗、高压灭菌器、恒温恒湿实验箱和制冰机用水。 超纯水机现场安装图超纯水机介绍 ZYCGF常规分析型超纯水机是替代蒸馏水器的理想产品,此产品低能耗、全自动控制无须人照看、能为广大实验室客户提供高品质超纯水,因此得到广大客户的认同。此产品是将自来水纯化为符合国标GB/T6682-2008的实验室三级纯水和一级超纯水,全自动“傻瓜”式设计,使用方便,是即节能又高性价比的实验室纯水系统,且在线监测保证水质的可靠性。 感谢张掖市甘州区疾控中心对我司的信任,我司一直秉承“以信立业、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服务于社会。
  • 升级 | IKA 通用烘箱 Oven 125: 受温度控制的计时器功能
    IKA 通用烘箱 Oven 125 基本型和 IKA 通用烘箱 Oven 125 基本型(玻璃门), 适用于实验室温控、干燥、老化、加热等应用。两款烘箱都可进行快速加热和精确控温。该系列烘箱的软件新增 T-mode 功能,在达到设定温度时才会开启计时器功能。T-mode 开启时:正计时和倒计时功能都会受预设温度影响。这两项功能只有在达到预设温度时才会启动。T-mode 关闭时:正计时和倒计时受时间控制。正计时和倒计时会在时间功能开启时立即执行,不管此时是否达到预设温度。IKA 通用烘箱 Oven 125 基本型和 IKA 通用烘箱 Oven 125 基本型(玻璃门)的仪器固件需升级到 version 1.56 版本 ,才可以使用该新功能。固件升级可通过www.ika.com 网站的固件升级工具进行。更多信息,详见说明书和官网。 关于IKA IKA是工业和科研领域全球领先的实验室仪器设备, 分析仪器设备和加工技术制造商之一。总部位于德国施陶芬, IKA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于全球超过160个国家的客户。公司拥有超过900多名员工, 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最好的技术, 帮助客户获得成功。同时,IKA还与全球知名大学和科学家进行着密切的合作, 支持其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除了位于德国的总公司, IKA现在在美国, 中国, 马来西亚, 日本, 印度, 巴西, 韩国, 越南, 英国和波兰均设有独立运营的全资子公司。
  • 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咖啡和零售行业创新的缩影
    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咖啡和零售行业创新的缩影2017年12月6日,星巴克全球最大咖啡乐园正式开业,作为海外首家臻选烘焙工坊,上海烘焙工坊是星巴克在中国咖啡和零售行业创新的缩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亚洲唯一咖啡烘焙工坊,星巴克将“咖啡烘焙工厂”的概念应用于门店是在发源地西雅图,此次在魔都开业的咖啡烘焙工坊,作为海外的第一家、亚洲唯一一家烘培工坊,面积几乎是首家西雅图烘焙工坊的两倍。进入星巴克,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间的巨型咖啡烘焙桶,听现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个烘焙桶装饰有1,000多个中国传统印章和篆刻图案,镌刻着星巴克和咖啡的故事。为了让顾客切身的感受到星巴克的匠心文化,首次将咖啡的生产过程搬进门店,让消费者亲眼见证从烘豆到煮制的全过程。 ? 咖啡烘焙工厂上下两层2700平方米,超大的体验空间,满足您全方位的消费需求。除此之外,此次星巴克为了迎合中国人的口味偏好,还将传统的茶文化引入门店,消费者可以在现场品尝茶饮,购买茶叶以及精美的茶具。为了配合咖啡梦幻工厂的开业,星巴克还重磅推出了系列咖啡杯,玲琅满目的杯子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细心的朋友发现了,星巴克的散称柜台全线配置了梅特勒-托利多电子秤。有了梅特勒 -托利多电子秤助力,工作效率大大提高。除了上海星巴克柜台展示出的电子计价秤,梅特勒 -托利多还推出了 bPlus条码秤、 FreshWay PC秤、 FreshBase触屏秤、bMobile收银秤等等多款产品。精美的面包和浓浓的奶香刺激着人们的味蕾,在主打面包的星巴克烘焙工坊怎么能少了买面包呢?面对一整排新鲜出炉的面包,如何还能经得住诱惑!当然现场还有散装的咖啡豆可以购买,要知道这样的机会可是十分难得,除了上海的星巴克烘焙工坊,大陆其他地区的星巴克可是买不到的。bPlus FreshWay FreshBase bMobile
  • 从宏观到微观:汽车要”瘦身”更要安全
    导读随着“2020年第七届中国汽车轻量化国际峰会”的日益临近及《国家第六阶段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在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法规要求日趋严格的当下,轻量化已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趋势。 其中对车身的轻量化更是提高汽车动力性、降低油耗、保护环境的关键。车身轻量化与使用材料密切相关,如镁合金、铝合金等金属结构材料、工程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在轻量化中起到重要作用。采用工程塑料及其复合材料可减轻汽车零部件约40%的质量,可降低成本40%,因此开发工程塑料和复合新材料是车身轻量化发展的趋势,其中PP(聚丙烯)和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应用最为广泛。 塑料及其复合材料的应用场景 为什么在汽车材料轻量化中大量应用PP、PMMA?今天,我们要对PP、PMMA做两个有趣的试验: 1. 宏观视界下的拉伸 PP、PMMA在常规的静态测试外,可能会受到动态变形的影响,例如,在涉及运输设备的碰撞和产品掉落时。因此,为了保证可靠性,还必须进行冲击试验。特别是,由于聚合物塑料具有粘弹性,(既有粘性又有弹性),其力学特性表现出对环境温度、时间和变形速率的依赖性。 采用岛津AGX-V电子万能试验机和HITS-TX高速拉伸试验机可以研究PMMA/PP与试验速度关系。 应力-行程曲线 试验结果 高速拉伸试验中PMMA和PP的拉伸强度均高于静态拉伸试验,证实了这两种塑料材料拉伸强度的试验速度依赖性。 2. 微观视界下的断口 当发生损坏、故障事故或劣化时,我们通常迫切需要调查原因和提出对策。塑料的失效形式多种多样,包括静态断裂、冲击断裂、疲劳断裂、蠕变断裂、环境引起的断裂等。根据分析不同类型的断裂原因,可以观察到具有不同特征的断裂面,这表明可以通过断口观察来确定损伤的原因,并研究解决损伤的方法。拉伸试验后,我们选择对PP试样的断口进行镀金,并用光学显微镜和EPMA进行观察。 电子探针EMPA8050G 在PP断裂表面镀金,并用光学显微镜和EPMA进行观察。静态拉伸试验和高速拉伸试验后的聚丙烯断裂表面分别如下图所示。(a)为光学显微镜图像,(b)-(d)为电子探针二次电子像。 对比PP静态拉伸微观图(a)与PP动态拉伸微观图(a)可见,与高速拉伸试验的断口面积相比,静态拉伸试验的断口面积明显较小,这应该是由于静态拉伸断裂时,塑性变形伴随着颈缩而导致的。 静态拉伸微观图 在PP静态拉伸微观图(b)中的断裂面中部,可见纤维断裂面以韧性方式伸长。对 PP静态拉伸微观图(b)的中心区域及其左侧区域进一步放大,结果见PP静态拉伸微观图(c)及(d)。由PP静态拉伸微观图(c)可见树脂纤维伸长的情况。PP静态拉伸微观图(d)显示断面上有许多孔,这是由树脂(如低分子量物质)或杂质等微观缺陷等形核长大而导致的。 高速拉伸微观图 在高速拉伸试验中,断裂处没有出现颈缩现象,整个断口呈扁平、粗糙的片状。对断面中心及边部进一步放大,结果见PP动态拉伸微观图(c)及PP动态拉伸微观图(d),可见,中部和边部的断口形貌无明显差异。据此可推断,随着试验速度的提高会导致无塑性变形的脆性断裂。 结 论 岛津具有丰富的产品线,在宏观方面:拥有各种静态试验机与动态试验机,可以提供力学测试,并进行定制化夹具设计;从微观方面:拥有电子探针EMPA等各种微观测试仪器,可以提供表面分析数据,为客户提供一整套服务与方案。岛津为汽车改性塑料的快速发展提供帮助,在汽车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实现汽车轻量化,为营造和谐绿色的环境做出贡献,创造崭新的明天。
  • 智能制造再传捷报,正业科技牵手鸿特科技打造无人化工厂
    2018年7月12日,正业科技与广东鸿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鸿特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互视对方为重要合作伙伴,将充分发挥各自领域的优势,通过项目或业务合作,达成双方共赢。 ▲协议签署仪式现场 据了解,正业科技将为鸿特科技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与鸿特科技共同研究、分析精密模具制造、精密机械加工、精密冲压加工、精密钣金加工以及工业技术开拓等行业领域的智能制造项目,全力打造无人化工厂。 近期,双方根据鸿特科技的全资子公司——广东远见精密五金股份有限公司需求的“主箱机架装夹+焊接+打磨”技术解决方案,在同等条件下,鸿特科技优先采购正业科技产品。 通过本次合作,将有力推动正业科技智能制造发展战略的实施,提升正业科技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影响力,增强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的业务拓展能力;有助于双方拓展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双方领导就战略合作深入交流 鸿特科技成立于2003年,于2011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300176),是主要从事汽车发动机精密铝合金压铸业务、新兴产业智能制造业务及金融科技信息服务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系奔驰、宝马、福特、本田等国内外大型整车(整机)厂商的一级供应商,经过多年地转型升级,在研发生产销售新兴智能环保设备领域实力突出,并为小微企业及个人客户提供金融科技信息服务。 鸿特科技 2017 年度营业收入为 293,688.9 万元,净利润为 49,115.2 万元;鸿特科技预告 2018 年半年度业绩为净利润 4.15 亿元至 4.28 亿元。
  • 原AB SCIEX中国北方区销售经理蒋宏键离职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获悉,原AB SCIEX中国北方区销售经理蒋宏键已于去年12月离职。此前,蒋宏键已于2013年6月卸任北方区销售经理,由彭立新代理,直至2013年底,原PerkinElmer中国北区经理尹毅宁加盟AB SCIEX,接任此职。  据Linkedin上信息显示,蒋宏键于2006年加入AB SCIEX,先后担任中国区市场部经理、亚太区应用支持经理及北方区销售经理等职。  加入AB SCIEX前,蒋宏键在多家质谱仪器公司任职,曾任沃特世中国区质谱运营经理、菲尼根(现属于赛默飞)工程师。(撰稿:杨娟)
  • 低场核磁技术:油气专家手中的“听诊器”与“手术刀”——访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教授、赖杰博士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有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仅衣食住行就要消耗8469千克石油。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非凡意义。经过长达百年的开采,油气资源的开发难度不断加大,勘探对象也逐渐从常规转向非常规、从陆地转向海洋、从浅层浅水转向深层深水,对相关技术及装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唤醒更多的油气资源?如何做好油气储层的增产改造与保护评价?核磁共振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手段,在其中能发挥哪些作用?带着疑问,仪器信息网近日采访了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洪明教授,以及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郭建春教授团队的赖杰博士。/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strong  基于低场核磁,对油气储层“望闻问切”/strong/span/pp  油气藏,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我们认知的石油天然气通常从这类圈闭中采集得出,因此油气藏又被称为储存油气的天然“仓库”。地壳中的油气藏可分为常规和非常规两大类型,近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的不断发现和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建立在常规油气藏研究基础上的传统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油气勘探开发新形势的需要,众多学者将兴趣点放到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储层的研究中,而这也是唐洪明教授的研究方向之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f67c157a-d57e-49b6-b242-6a366b93e222.jpg" title="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教授_副本.jpg" alt="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教授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教授/strong/pp  唐洪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油气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技术、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开发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2000年以来唐洪明教授先后主持、主研国家自然基金等5项,国家油气重大专项3项、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其中《川南海相页岩气开发气藏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等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海上油田含聚污水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 授权发明专利10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近20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97f506a4-a949-4a3c-b08f-ce07cc85b32c.jpg" title="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_副本.jpg" alt="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strong/pp  油气层保护技术是唐洪明教授主攻研究方向之一,该技术是个系统工程,从油气藏钻开到开发枯竭的各个环节需要实施储层保护。核心是利用各种技术,保持或者提高储层孔隙的渗流能力,实现油气藏高效持续、科学开发,降低成本,延长油气田开发寿命,最大限度提高油气采收率。据唐洪明教授介绍,原西南石油学院张绍槐院长、中国工程院罗平亚院士等专家是该技术的奠基人、开创者,经过一批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和传承,油气层保护已成为西南石油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pp  受老一辈专家鼓舞和以及对研究方向的好奇,1989年西南石油学院本科毕业的他毅然选择了加入油气保护技术的研究大团队,从此开启了整整30年的研究生涯。30年来,唐洪明教授在钻井、注水、修井过程中储层保护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组建的研究团队能够将油气地质与石油工程有机结合,将储层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等知识高度融合,解决石油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建立的储层保护与评价方法在中海油渤海、中石油新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等矿场得到了应用与推广,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399d492d-a1c2-47fb-87cc-29af29899c83.jpg" title="唐洪明教授参与勘探开发的位于四川威远的中国页岩气第一井:威201井_副本.jpg" alt="唐洪明教授参与勘探开发的位于四川威远的中国页岩气第一井:威201井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唐洪明教授参观四川威远的中国页岩气第一井/strong/pp  唐洪明教授的另一研究重点即开篇提到的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研究,例如针对页岩气、致密油等,开展非常规优质储层控制因素研究,包括沉积、建模、成岩作用、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等研究。随着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这一部分就需要引入核磁共振设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baf27b44-6044-498d-9c10-f81eb99e3ae0.jpg" title="唐洪明教授团队基于核磁共振的成果(节选).png" alt="唐洪明教授团队基于核磁共振的成果(节选).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唐洪明教授团队基于核磁共振的成果(节选)/strong/pp  唐洪明教授回忆说:“早年读研究生时我就对核磁共振设备有所耳闻,但当时设备以进口为主,价格昂贵,我对核磁的印象也一直停留在记忆中。后来随着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油气行业主角,低场核磁技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文献越来越多,拥有一台核磁共振仪器也成了我和团队的梦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22bf5cb5-2375-41ae-a27b-bd70409a8d65.jpg" title="大口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 MacroMR12-150H-I_副本.jpg" alt="大口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 MacroMR12-150H-I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大口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 MacroMR12-150H-I/strong/pp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资助地方高校进行配套设备采购,唐洪明教授通过多方了解,接触到了纽迈的低场核磁设备。经过多方论证,团队最终购入纽迈的MacroMR12-150H-I的大口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利用T2谱分析测试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孔隙度、孔喉分布等参数,同时利用成像技术表征微观驱油、长期水驱孔隙结构、裂缝闭合规律等研究。/pp  相比其他分析方法,唐洪明教授认为低场核磁技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够原位、定量表征储层驱替过程中的流体分布、孔隙结构等参数变化,同时对岩心没有破坏性,很多岩心可以重复使用,对研究成果的重现性奠定了基础。”与纽迈合作的过程中,公司经常在线指导、定期指派工程师上门维护也给唐洪明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保证设备长期有效运行,我认为这是一个公司做大、做强的担当与责任”。/pp  唐洪明教授补充说:“从国内外文献报道看,核磁共振已经成为研究非常规油气储层,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手段。未来几年,在致密油、页岩气等非常储层地质特征研究、渗流机理、外流体与对岩石矿物反应机理、自吸与返排机理等方面有所突破,期待低场核磁技术在这些领域也能给我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研发能力的不断进步,纽迈也开发了许多具有新功能的核磁共振设备,未来在经费和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唐洪明教授团队还有计划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strong  基于低场核磁,为油气储层“活血通脉”/strong/span/pp  另一位受访者赖杰博士师从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郭建春教授。郭建春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主要从事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研究,重点围绕岩石、工作液、支撑剂三者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开展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深层非均质碳酸盐岩转向酸压技术、深层超高温储层压裂技术、水平井压裂缝网渗流与精细分段技术、支撑剂对流沉降规律与高效铺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pp  作为课题组的一员,赖杰博士主要关注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工作液体系和工艺技术的研究。赖杰博士解释说:“碳酸盐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钙镁,所谓‘酸化’可以理解成是把空白盐酸、胶凝酸、转向酸等不同酸液体系注入到岩石内部孔隙空间,酸液溶蚀掉部分岩石,扩大孔隙空间,从而增强石油、天然气从地底流出的能力,提高油气开采效率的过程。”/pp  酸化是油气储层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之一,碳酸盐岩中碳酸钙和碳酸钙镁的总含量通常超过90%,换句话说,大部分岩石组分都能被注入的酸液溶蚀,然而这并非研究者想要达到的最佳状态。“我们希望酸液既能溶蚀部分岩石,扩大孔隙空间,足以让油气流到地面,又不至于产生过度溶蚀,导致岩石过于疏松而被压碎、垮塌,丧失流动通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fcb0cc3b-e946-4a1f-a6b4-7ff4862466de.jpg" title="酸岩反应前(左图)、后(右图)岩样端面图.png" alt="酸岩反应前(左图)、后(右图)岩样端面图.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酸岩反应前(左图)、后(右图)岩样端面图/strong/pp  既要保证有序流动,又要维持岩石自身孔隙结构的完整性,就需要对酸岩反应前后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要揭示岩石在微观尺度上的孔隙结构特征,除了高压压汞、气体吸附、场发射电镜、CT扫描等传统方法,还有现在常用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因储层岩样的孔隙较小、孔隙空间分布非均质性很强,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无损检测、在线实时观测、测试效率高等特点,更能直观、准确地把握岩样整体的孔隙结构特征。“高压压汞、场发射电镜等方法会对测试岩样造成破坏,而开展了核磁共振测试的岩样还可以重复利用,这就保证了不同实验结果间较高的对比度。随着加温加压等配套设备的补齐,核磁共振仪器能还原地下高温高压环境,便于研究人员依据室内实验结果指导现场作业。”/pp  目前,国内外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系统开展酸化研究的团队屈指可数,借助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引进的MacroMR12-150HTHP-I高温高压渗流可视化分析与成像系统,郭建春教授课题组正在这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pp  但由于现有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研究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对仪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赖杰博士举例说:“酸液与碳酸盐岩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钙离子、镁离子导电产生新磁场,会对原有磁场形成干扰。酸液对金属容器、管线等也会造成腐蚀,因此要求仪器整体必须具备耐酸腐蚀性能。”针对这些新问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正和纽迈分析仪器公司保持积极沟通,商讨解决方案,开启了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新模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12a6853b-d262-4293-8c03-97615e184db3.jpg" title="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MacroMR12-150HTHP-I高温高压渗流可视化分析与成像系统_副本.jpg" alt="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MacroMR12-150HTHP-I高温高压渗流可视化分析与成像系统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MacroMR12-150HTHP-I高温高压渗流可视化分析与成像系统/strong/p
  • 谭蔚泓教授任美国分析化学杂志副主编
    记者3月17日从湖南大学获悉,受美国《分析化学》(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邀请,该校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谭蔚泓日前获聘出任该刊副主编。该杂志由美国化学会主办,影响因子5.86,是分析化学领域的国际权威杂志。  据统计,近五年来,中国大陆在美国分析化学杂志发表总论文的10%均来自湖南大学。此次对谭蔚泓教授的聘用,既是对谭蔚泓多年来在分析化学领域取得的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湖南大学分析化学领域发展与进步的肯定。  谭蔚泓现任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物学院教授,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生物学院院长,系中国科学院海外知名学者,国家纳米科技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2000年度&ldquo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rdquo 获得者, 2001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入选国家&ldquo 千人计划&rdquo ,到湖南大学工作。  据了解,谭蔚泓在Science、PNAS、Acc. Chem. Re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和Nature系列等国际知名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40余篇,H指数(H-index)达78,他引18500多次。他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科技部国家重大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美国国防部基金、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基金等重要课题60多项。其研究成果曾20多次获奖,如1997年度贝克曼基金会杰出青年奖,2004年&ldquo 匹兹堡分析化学和光谱学成就奖&rdquo ,2011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011年黄智勇优秀教师奖,2012年美国化学会佛罗里达杰出贡献奖以及2013年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等。
  • 谭蔚泓教授受邀成为《美国化学会志》(JACS)副主编
    p  日前,湖南大学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谭蔚泓教授受邀成为美国化学会志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副主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be21b278399531297facae723779cd33.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a4ca76f4-9dd8-4458-852d-4a210eba79c0.jpg"//pp /pp   该杂志由美国化学会(ACS)主办,是化学领域里国际上最权威的研究型学术期刊。JACS在2016年共发表2379篇文章,影响因子超过13。美国化学会是化学界最权威的学术组织,其学术期刊最大的优势就是他们的编辑都是一些研究非常活跃并卓有成就的科学家,这些编辑们的研究往往代表学科的前沿方向,为ACS旗下的系列杂志奠定了良好的学术基础。/pp  此次JACS的聘用既是对谭教授多年来杰出科研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湖南大学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鼓励。作为杰出的研究者和经验丰富的副主编,谭蔚泓教授将与化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进行有效与密切的联系,进一步推动我校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发展与进步。/pp  谭蔚泓教授在生物分析化学、纳米生物技术、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工作。他现任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南大学)主任,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和生物学院教授,并担任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杰出教授和冠名主任教授。谭教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到2016年连续三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他长期参与专业杂志的编辑和审稿等工作,有丰富的相关编辑工作经验。他曾任ACS 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副主编,现在是《科学通报》编辑,ACS Nano、National Review, Chemical Sciences、《中国科学》等众多期刊编委。/pp  strong本网快评:/strong从影响力较大的国际科技期刊的实践来看,科研工作者受到本领域的知名杂志聘请,担任编委、副主编乃至主编,主要缘于其学术的影响力,是一件十分荣幸的事情,也是国际同行对他们学术能力的一种肯定。据了解,除谭蔚泓教授外,在过去的一年里,还有一些分析领域的中国学者也获此殊荣。/pp  2016年4月,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晓红,受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2015年影响因子为5.886)期刊邀请,出任该期刊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title="方晓红.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ce2f1bc5-487f-40bb-aeef-cfabbbad8e3e.jpg"//pp  2016年秋季,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欧阳证教授应邀出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ss Spectrometry杂志(国际质谱学报,爱思唯尔出版社,2015年影响因子为2.183)主编(Editor)和Encyclopedia of 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分析化学百科,威利出版社)副主编(Associate Edito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u=1177223382,2832364484& fm=23& gp=0.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3/insimg/915c06ee-f569-4be9-a225-3e734d4c7da9.jpg"//p
  • 原AB SCIEX北方区销售经理蒋宏键加盟安捷伦
    仪器信息网讯 近日获悉,原AB SCIEX中国北方区销售经理蒋宏键已于2014年4月加盟安捷伦中国,任应用工程师,主要负责安捷伦液质产品应用及技术支持工作。  蒋宏键于2006年加入AB SCIEX,先后担任中国区市场部经理、亚太区应用支持经理及北方区销售经理等职,直至2013年12月从AB SCIEX离职。  加入AB SCIEX前,蒋宏键在多家质谱仪器公司任职,曾任沃特世中国区质谱运营经理、菲尼根(现属于赛默飞)工程师。(撰稿:杨娟)
  • 陈洪渊院士谈分析化学:“一个都不能少”——访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
    分析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经历了多次变革,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提高,分析化学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挑战。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体会到这其中的&ldquo 翻天覆地&rdquo 若不是身处其中,可能也不会有那么深的感情和期待。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自上个世纪60年代起就进入了分析化学领域,在50多年的时间里,与分析化学&ldquo 相知相守&rdquo ,可谓是分析化学界的&ldquo 大师&rdquo 。借着第二届中国食品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国际论坛暨展览会的机会,仪器信息网编辑有幸采访了陈洪渊院士,请他为大家谈谈分析化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陈洪渊  &ldquo 分析化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dquo   陈洪渊院士自1960年开始踏入分析化学这个行业,在过去5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致力于分析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亲眼目睹并亲身经历了分析化学的发展过程。那么他眼中的分析化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据陈洪渊院士介绍,他1956年进入南京大学求学,当时本科学的是放射化学,1960年作为预备教师留校随之分配提前进入分析化学教研室活动,1961年毕业正式担任助教工作。对于分析化学这50多年的变化,陈洪渊院士感慨万千,并用了&ldquo 翻天覆地&rdquo 四个字来形容。他说,&ldquo 60年代,分析化学主要是容量分析、电化学分析、光度分析(大多还只是比色分析)、和小部分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我们上学的时候用的最多的也就是容量分析和一般光度分析。现在,分析化学涵盖面大大拓展了,仪器分析和化学分析已经融合在一起,同时光谱、色谱、波谱、质谱等仪器分析也都归结到分析化学的队伍中来了。&rdquo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分析化学的研究对象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ldquo 从发展历程上来说,分析化学由最初的元素、有机小分子、大分子等的成分分析,走到了如今的活体生物分子、单分子和单细胞的分析,这其中还涉及很多实时、活体的分析等等,可以说分析化学已经走到了生命分析的时代。&rdquo 说到这儿的时候,陈洪渊院士还特别强调,&ldquo 现在的分析化学更深奥了,其面临的挑战更大了,也更难做了。比如,活体的生命分析科学要求时空分辨、信号转导,而信号转导关联着生物分子一系列的相互作用与结构变化过程,生命分析化学的研究内容更多样、复杂了&hellip ..。&rdquo   从技术进展的角度来说,分析化学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各种新技术、新仪器层出不穷。但是也有一些地方让大家感觉有点&ldquo 失望&rdquo ,比如电化学仪器小巧,可以实现便携、现场检测,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很多,但是相对于其它门类的商业化仪器来说总是不够满意。不过,陈洪渊院士的回答却让我们看到了电化学不一样的一面,&ldquo 近年来,电化学的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突破,特别是在生物传感器研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市场上做得比较好的葡萄糖传感器就用了电化学技术,应用很广泛。&rdquo 同时,陈洪渊院士也指出,&ldquo 从原子水平来看,电化学的本质是外层电子的得失导致的氧化还原反应,受其原理的限制只能够按照其自身能够发挥的作用来决定它的用途,不能苛求其&lsquo 全能&rsquo 。但我们应该跳出传统的仪器概念去看待电化学的技术发展问题,现在的电化学已经不仅局限于电极表面的研究,而是利用电化学的原理研究生物分子中电子传递及生命过程。电子传递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基本运动,如呼吸链中的电子传递。研究生命过程中的电子传递运动,可以揭示许多深奥的生命现象。也许暂时做不成很多商业化的仪器,也许根本就不需要做成仪器,只要有一个优越的&ldquo 探头&rdquo 及其阵列,就已经可以揭示许多内在的科学问题了。&rdquo   分析化学发展到现在,基础研究工作已经很深入、很高端了,SCI的论文数也与日俱增,只是目前把基础研究应用于实际或真正产业化的应用却还很少,这让很多关心行业发展的人士倍感惋惜。对于这个问题,陈洪渊院士谈到,&ldquo 这和我们国家现有的体制有关系,也是发展过程中要经历的一个阶段,应该理性地去看待。首先,中国是发展中国家,需要文章来提升在分析化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和地位 另一方面,分析方法的仪器化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些时候花了很长时间也很难看到结果。目前,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可能更有诱惑力 同时,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出我们很多技术还没有走向成熟。当前,国家相关政策已经在调整和引导,也有部分成熟的技术走向了实际应用,演变成仪器设备或检测仪器,我相信慢慢会走向理性化的。&rdquo   &ldquo 各种分析技术都需要&rdquo   当前,在各类学术会议及研讨会中,大家经常会谈起:最具前景的分析技术有哪些,目前分析技术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集中在哪些方面。对此,陈洪渊院士持什么观点呢?  无机、有机、分析、物化、高分子&hellip &hellip 学校分了很多的专业、教研室,这是为了教学(教和学)的需要和方便,它们真的可以各自为家吗?&ldquo 当然不能&rdquo ,陈洪渊院士谈到,&ldquo 学科的划分是学习和培养人才的需要,做科研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但是不能彼此完全割裂开来。其实,化学是一个大领域,化学从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反应、合成,包括无机、有机等各类合成,要合成就得通过反应,要促成反应,就要研究热力学和动力学,这就包涵了物理化学 另一块就是分离分析和识别表征,那就是指分析化学这一块了。分析化学是一个普遍应用的方法、手段,任何一个分支学科都少不了使用分析化学去对物质进行分析和表征。&rdquo   化学研究什么?陈洪渊院士谈到,&ldquo 一方面是研究天然存在的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状态等一系列化学性质,并将它各自分离纯化使其为人类所用 另一方面,还要创造人类需要而自然界没有的新物质。大家知道,化学是人类创作新物质最多的自然科学领域。化学从这个意义来说,它的基本任务有两大方面:一是反应、合成,及利用化学反应通过驾驭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性质,通过有机合成与无机合成,实现新物质的产生 另一方面,就是对物质进行分离分析和识别表征,这不仅是对天然已经存在的物质世界进行认识,还要认识新创造的物质,为人类所用。于是,为完成人类对化学世界的认识和利用,在学科上就有了无机、有机、物化、分析、高分子等理科型的分支学科,和工科型的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等学科分支的诞生,来实现物质的宏量生产。其间,对于整体化学科学领域而言,分析化学都是不可或缺的。到了二十一世纪,进入生命科学突显的年代,分析化学又衍生出生命分析这一分支,内容更加纷繁复杂了。&rdquo   分析化学除了建立分析方法之外,传感器件和仪器装备也是一个很好的出口。对于大家经常讨论的谈到最具前景的分析技术这个话题,陈洪渊院士却连连摆手,&ldquo 不能这样机械地看待这个问题,每个发展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要求,而且由于每一种分析技术的原理不同,其用处也不一样,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的分析对象选择适合的分析方法,而不能简单地说哪个最有用。就像匕首、大刀、手枪、步枪、大炮、原子弹等武器,有的小巧、有的威力大,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需求,但是一个也不能少。分析技术也一样,各种技术都需要,各个方向都要发展,也只有各个技术都发展了,分析化学这个学科才是健全的,其发展才是良性的。&rdquo 同时,陈洪渊院士也谈到,&ldquo 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光学用处更广泛一些,因为从原理方面来讲,光可以分不同的波段,分子的运动方式也可以分为伸缩、振动、转动等等,由此相对应而衍生的仪器种类也就比较多。&rdquo   &ldquo 在各种分析技术中,不管是大型的色谱、质谱等仪器,还是小的快速检测产品都是需要的。比如在食品安全检测中,有的要求快速筛选,不要求太准确,这个时候快检产品就是最有用的,没必要用大型仪器去做。当然,若追求高精度和准确度,就必须要用大型的谱学类的仪器了,而且还有对样品进行一系列的前处理等制备过程。&rdquo 同时,陈洪渊院士也指出,&ldquo 现阶段,很多人不愿意去做&lsquo 小&rsquo 仪器,核心配件的钻研也往往耐不住寂寞,在一定程度上和我们国家的体制有关系,很多人认为小仪器产值不大,原理也不复杂,认为不值得精心去做,或者认为付出和收益不成正比,但是实际上&lsquo 小&rsquo 仪器同样重要,而且有时候一个螺丝就可能影响全局。&rdquo 讲到这,陈洪渊院士还特别拿自己手腕上的瑞士机械表打比方,他说,&ldquo 为什么瑞士的手表能够享誉世界?因为它深知连每一个小螺丝的松紧都有可能影响其指针的运动速度,因为它注重了包括每一个小螺丝在内的质量、布局和精准的安装,才有高质量的产品。而对于我国的仪器行业来说,还有很多核心部件做不了,这是必须要重视的问题。&rdquo   &ldquo 所以,分析化学的发展是综合的,任何&lsquo 急功近利&rsquo 的、&lsquo 贪大&rsquo 的行为都是不科学的。整个仪器行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简易的、精密的 大型的、小型的 整机、配件都是必须的。&rdquo   为师之道:&ldquo 提纲挈领,拓展知识面&rdquo   作为分析化学的教育工作者,陈洪渊院士一直耕耘在教育的一线,对分析化学领域的人才培养有自己独到的理念和方法。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他的为师之道。  谈到现在学校的教育,陈洪渊院士语重心长地说,&ldquo 分析化学需要综合性的人才,知识面要广、动手能力要强。而现在很多大学的研究生发篇几篇论文就可以毕业,缺少应用和实践经验,这是亟须改进的。要想把分析化学做好,就必须要掌握好化学的基本原理,同时还要具备物理、电学和电子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分析仪器行业的人才也一样,需要电子、机械、力学等数理化各方面的知识。&rdquo 说到这,陈洪渊院士还特别提到一个让他倍感可惜的事情,&ldquo 当前,许多学校在分析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把电子学、物理等课程都砍掉了,这是分析化学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个很大的缺陷。&rdquo   此外,陈洪渊院士还谈到,&ldquo 现在大学里面的教科书越编越厚,但内容很不简明,没有提纲挈领的东西,点不到要害。结果导致学生学的知识繁琐而缺乏条理,枝枝节节讲得很细,舍本逐末,因而掌握不了全局的知识结构,影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而且对相关学科关心太少。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比较简明的方法来说明深奥的问题,提纲挈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思考,启发学生,而不是机械地去要求 我们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和综合的能力,尔后才能有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我们要让学生把光、电、色、磁等每种方法的原理搞得清清楚楚,细节的东西让学生自己慢慢地去揣摩、钻研为好。&rdquo   最后,陈洪渊院士再一次强调,&ldquo 学习是分学科的,专业也是分学科的,但是工作的时候不管是哪个学科,解决问题都是综合的。所以,不管是在学校的学生,还是已经毕业工作的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要把知识面铺开,广泛涉猎并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rdquo   编辑手记:  采访过程中,陈洪渊院士不止一次地强调分析化学需要综合性的人才,不仅是分析化学专业的知识,光、电、色、磁等各学科的知识都要涉猎与掌握。从陈洪渊院士的言语之间,笔者处处可以感受到一位76岁老专家对我国分析化学的深厚感情,以及对下一代的殷切希望。仪器行业的同行们,您在工作的过程中是否也感觉到了知识面的匮乏?您是否已经开始学习了呢?  采访编辑:叶建
  • 钢研纳克大区销售总监周宇红:因为喜欢,便在仪器行业努力扎根了二十年
    身影也许柔弱,但是她们刚柔并济;挑战也许更多,但是她们执著坚守;既是“排头兵”又是“后勤兵”,在职业发展的道路上,她们有泪更有笑。值“国际妇女节”之际,仪器信息网特别邀请到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区销售总监周宇红,来听听她的心声。因为喜欢仪器,周宇红加入了钢研纳克的销售团队。作为女性,能做到说走就走的出差,能克服种种的恶劣的环境到达客户身边,用专业的知识解决客户的问题,二十年来,她的销售业绩一直名列公司前茅。视频中,周宇红也给年轻女性提了一些建议,具体请点击观看:
  • 河面现红浮萍 市民担心水质受污染
    近日,贵阳小河三江口的河面上出现“满江红”,面积约500平方米。这一现象引起了市民的担忧。  当地居民刘女士介绍,去年下半年来,三江路路口河边开始出现红浮萍,之后开始疯长,到现在已经超过500多个平方米。“是不是河水遭了污染引起的?往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记者在现场看到,三江路桥头一带,浮萍密不透风,像一张地毯铺在河面上,拨开厚厚的浮萍,下面的河水清澈见底,没有异味。另外,记者在该桥头的上、下游,没有发现有浮萍覆盖的情况。  对此情况,贵州师大生物系的杨进和老师说,一段河面出现红萍疯长并不一定是水质受到污染。另外,浮萍适度生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净化水体、吸收水体中富营养物质,因此小范围的浮萍没有必要担心。来源:中国新闻网
  • 【仪器测评:华鲁C型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 】"烘干效率高且实用性强,自行修理快速便捷"
    环球影城门票、百元京东卡等你来拿 ↑ 点击查看大赛详情 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点击进入相关仪器专场),是使用玻璃仪器的各类实验室、化验室干燥玻璃仪器的适用设备。它具有快速、节能、无水渍、使用方便、维修简单等优点。本期,来自鹤壁农检中心的李存喜老师分享华鲁C型玻璃仪器气流烘干器 视频测评,点击下方查看。https://bbs.instrument.com.cn/topic/7899168_1_1_2_1_1 点击上方测评链接,为TA点赞/留言/收藏吧!助力TA赢取大奖~查看拍摄剪辑教程,上传作品赢大奖【测评教程】如何拍摄、剪辑仪器测评类视频? 仪器测评“小红书”活动火热进行中!仪器选型的难、烦、累,懂的都懂!这可是个技术活!仪器信息网特举办首届仪器测评“小红书”短视频大赛,分享你的宝贵测评经验助同行们一臂之力吧!更有环球影城门票、百元京东卡等多个大奖等你来拿!快来上传你的测评短视频吧~~~点击下图参赛
  • 鸿星尔克鞋服检测中心首获国家级认证
    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专家组的严格考核及一致好评下,秉承“高标准、高要求、高精度”创建原则的鸿星尔克鞋服检测中心正式通过CNAS认可,成为国内鞋服类行业首家通过该认可的实验室。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作为我国目前唯一且是最权威的国家级认证机构,是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CNACA)批准设立,统一负责对认证机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等相关机构进行认可工作。另外,作为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亚太实验室认可组织(APLAC)的正式成员,CNAS在国际认可活动中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业内人士纷纷强调,鸿星尔克鞋服检测中心首获CNAS这一国家级认证,对鸿星尔克集团自身及同行企业都极具意义。因为这不仅意味着鸿星尔克具备了国家认可的检测能力,可为本集团和第三方产品提供全方位的检测服务及技术支持,同时更意味着鸿星尔克将享有国际互认的权利,通过对检测标准的严格执行和检测数据的精确出具,在国际上树立起科技领跑的品牌战略姿态,从而有力地提升中国民族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 气调包装 | 烘焙产品包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产品安全仍然是食品生产商的首要任务。高质量的原材料,严格的生产工艺以及包装类型和技术是影响产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有助于在产品的整个货架期内保持高营养和感官特征。导致烘焙产品变质和货架期缩短的最常见因素是:微生物生长、老化、水分损失/增加。“延长烘焙产品的货架期通过应用MAP包装技术,可以避免上述因素并延长烘焙产品的货架期。烘焙产品通常采用高CO2浓度包装,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残留O2水平,几项研究证明了高CO2在降低烘焙产品老化率方面的积极作用。这意味着烘焙产品包装需要用N2和CO2等混合气体冲洗包装中的大部分O2。在烘焙行业,乙醇作为防腐剂会在密封前喷入或注射到包装中,或者通过使用卡片、含有粉末状硅胶的小袋添加。但乙醇会干扰用于质量控制和保证的气体分析仪的O2传感器,需要注意使用正确的传感器方案,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烘焙产品的天然孔隙结构,在储存过程中更容易释放O2到包装的顶部空间中,因此O2含量很难降至最低。在线MAP监控让一切处于控制之中,减少对操作人员的依赖,节省气体并提高您的整体质量控制。MAP可以确保正确比例的气体混合物(CO2/N2)存在于包装的顶部空间中,并将残余O2降至最低。在线气体分析仪是一种实时监测每个包装内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仪器。一旦参数超出预设限值,分析仪会提醒操作员或自动停止包装线,用户可以完全控制流程并实现可追溯性。烘焙产品MAP应用参考“助力可持续包装的研发供应商为了实现可持续包装的目标,通过引入新材料和不同的解决方案来实现。减少、再利用、回收——这三个概念总结了包装专业人员面临的主要挑战。常见的解决方案:- 减小厚度- 单一材料和功能涂层的使用- 引入新的生物基、生物源可堆肥材料- 回收材料的使用- 纸基材料,可能与其他材料和涂层结合在包装过程中,材料会受到机械和热应力的影响,了解整个供应链过程中包装材料如何反应变得极其重要。这些“新”包装材料的引入已被证明在保护食品免受机械应变方面是有效的,但它增加了确保阻隔性能和密封完整性的挑战。即使包装最初是密封的,几天、几周或几个月后,由于环境变化或运输等其他物理因素破坏,它也可能失去密封完整性。破损的包装可能导致食品流失或变质,除了造成食物、材料、资源的不可持续和浪费外,它更损害了品牌声誉或因误食影响到生命安全。因此,包装类型和包装完整性对烘焙产品是否会暴露在高O2环境中、在储存过程中返潮或水分蒸发、添加的气体混合物(CO2+N2)泄漏等有重大影响。除了选择具有适当阻隔性能的包装材料外,确保包装密封无泄漏更是重要保障。“烘焙包装的密封完整性测试通过选择标准化程序,就可以对包装进行密封完整性测试。通过产生的数据帮助用户选择正确的包装解决方案。它还提供时间、温度、压力、不同密封系统的有效性等信息,以帮助设置正确的包装线密封参数。最常见的标准规范用户使用特定的国际测试规范来建立密封完整性和泄漏测试的程序。最常见的标准是:ASTM F-1140、F-2054、F-2095、F-2096、ISO 11607等。MOCON已经开发、销售和服务用于食品包装(MAP)应用的气体分析仪和泄漏检测设备40年了,MOCON了解不同食物的成分以及它们对MAP气体的反应,我们可以帮助您顺利过渡到MAP包装延长产品的货架期,配合我们的包装泄漏检测设备,保证生产线上的每一个产品的密封完整性。
  • 韵鼎公司推出国内首套专用番茄红素软件
    经过三年时间在中国新疆,内蒙等众多番茄酱厂的跟踪实验和数据采集,上海韵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正式推出国内首套也是唯一的一套番茄红素专用软件。与另外的美国HunterLab的测色软件结合以后,两套软件实现对番茄产品的所有颜色检测要求。本软件每年升级,以满足不同产地番茄的质量变化需要。该软件已经过新疆商检,内蒙商检,冠农股份和中粮集团等知名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的全面验证和认可,弥补国内乃至世界上该检测指标的空白。
  • 单一手性碳纳米管高通量宏量分离
    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宏量制备是构建高速、低功耗碳基电子、光电子器件的前提和关键。碳纳米管由于其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结构可调的带隙和纳米级的尺寸,被认为是后摩尔时代制备高性能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然而前期的研究表明,不同碳纳米管即使微小的结构差异(比如相同直径,不同手性角)也会导致其巨大的光、电性质差异(Nat. Commun., 2023, 14, 1672 Adv. Funct. Mater. 2022, 32, 2107489),而且不同结构碳纳米管之间还会发生光电耦合效应(Nano Res., 2023, 16, 1820 Nano Res2020, 13, 1149)。生长制备的不同结构碳纳米管混合物严重阻碍了其性质研究及器件应用。因此,单一手性碳纳米管规模化制备是碳纳米管领域一直以来追求的目标。然而目前为止,无论是生长还是分离,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规模化制备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A05组刘华平研究员团队长期致力于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分离制备。早在2011年他们首次将凝胶色谱法应用于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分离制备 (Nat. Commun. 2011, 2, 309),随后他们发展了多种分子调控技术,实现了20余种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甚至镜像体的分离 (Adv. Sci. 2022, 9, 2200054 Nano Lett. 2014, 14, 6237;Nano Lett., 2013, 13, 1996)。近年他们通过二元表面活性剂体系与温度协同调控,实现了多种近锯齿型单一手性碳纳米管次毫克量级分离 (Sci. Adv., 2021, 7, eabe0084)。然而这样的产量仍然无法满足碳纳米管的实际应用需求。最近,该团队博士后杨德华在刘华平研究员指导下,发现凝胶色谱法分离碳纳米管手性结构的过程中,增加碳纳米管浓度,有利于促进其从流动相输运到凝胶表面,增强其在凝胶上的吸附,进而增加碳纳米管的分离效率和分离产量。然而利用传统的分散方法很难制备高浓度单分散碳纳米管溶液。为了解决这一关键科学问题,他们发展了一种再分散技术,通过超声分散-离心除杂-再分散过程,将单分散碳纳米管溶液的浓度从0.19毫克/毫升增加到了约1毫克/毫升。利用高浓度碳纳米管的分散液作为母液,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分离效率和产量提高6倍以上,实现了(6, 4), (6, 5), (11, 1), (7, 5), (7, 6), (8, 3), (8, 4) 以及(9, 1)等多种单一手性碳纳米管毫克量级分离。该技术同样适用于低成本的碳纳米管/石墨烯杂化物原材料。利用这种原材料的高浓度分散溶液,单一手性碳纳米管的分离产量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达到次毫克量级。通过生命周期和技术经济评估,利用高浓度单分散碳纳米管溶液作为母液分离单一手性碳纳米管,在能耗和成本方面可以减少80-90%。因此目前的分散和分离策略为单一手性碳纳米管产业化分离提供了重要途径。以上研究成果以“Preparing high-concentration individualized carbon nanotubes for industrial separation of multiple single-chirality species”为题,于4月29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at. Commun. 2023, 14, 2491)期刊发表。中科院物理所周维亚研究员和魏小均副研究员参与了该项工作。清华大学魏飞教授提供了碳纳米管/石墨烯杂化物原材料。研究生李林海、刘玉敏参与了部分分离工作,李潇、席薇、张月娟参与了光谱、电镜等的表征工作。该工作还曾得到已故解思深院士的支持和指导。上述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grant nos. 2020YFA0714700 and 2018YFA02084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grant nos. 51820105002, 51872320, 51472264,11634014, and 52172060)、以及中科院项目(grant no. XDB33030100, QYZDBSSW-SYS028, and 2020005)的支持。
  •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教授蒋洪德逝世 享年78岁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月4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家、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蒋洪德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8岁。/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251px height: 30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055fefff-b99d-48ff-99ff-cd2274868f84.jpg" title="清华大学 蒋洪德.jpeg" alt="清华大学 蒋洪德.jpeg" width="251" height="304"//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图片来/span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源:清华大学/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公开资料显示,蒋洪德院士1942年7月4日出生于湖南长沙,1965年获清华大学动力机械系燃气轮机专业学士学位,1981年获中国科学院叶轮机械与动力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先后在青岛汽轮机厂、中国科学院和清华大学工作。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蒋洪德院士长期从事能源与动力领域的科研工作,在叶轮机械气动热力学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主持开发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汽轮机全三维气动热力设计体系,开发了通流部分关键部件并用于工程实践,推动了我国汽轮机设计理论与方法的更新换代和技术进步;组建了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持了重型燃气轮机的研发工作,为我国重燃自主研发、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此外,他还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奖4项及清华大学“良师益友”奖。清华大学表示,蒋洪德院士的逝世是清华大学的重大损失。/p
  • 张文宏教授审核的华山感染新冠居家指南!请收好
    昨天抗击新冠“新十条”颁布,值得纪念。中国抗疫进入对病毒全面反攻的新时期。但是全国各地的抗疫手势,医院和民众的认知,政府的应对,均需要进一步协调,协调之际未免会有些凌乱,民众也会有些对不确定性的不安。可以预计的是随着生活逐渐走向正常化,我们将面临一个与新冠病毒不期而遇的巨大可能。过去的三年,让我们不愿意接触新冠。犹如人类对动物的驯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的世界里多了一种叫做新冠病毒的微生物,其实人类社会中有类似的微生物已经有数千种。在不经意间,每年我们都会因为感染其中的几种而短暂发病,有时你甚至一无所知,已经感染过了,但是也有人因为免疫力很低,每次生病都会很重,甚至有生命危险。但是这就是现实的世界,我们可能还需要数月时间去慢慢习惯这样的世界。应对新冠的方案千万条,核心问题就一个,我生病了要去医院吗?围绕着这个问题,很简单,99.5%的人可能不需要去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医院发热门诊的医生,通过电话、网络或者是当面问诊就能解决。但是,我们的医疗体系必须保证0.5%的病人应该收治在医院。我们今天要做的所有的事情就是老百姓知道得了新冠不要随意去医院,在家就能很快痊愈,不过要有医生,最好是身边的家庭医生,社区服务中心熟悉的医生,能够给予指导,互联网医院的快递小哥或者社区志愿者能够把买的药及时送到需要治疗的病人手中就可以了。而需要住院的病人,我们社区基层医生或者医院的发热门诊的医生处理后可以转到红码医院或者红码病区,得到高效的治疗。这套体系只要正常运转,又有足够的药物储备,我们通过数月时间的磨合,就能逐渐走出疫情,迎接美好灿烂的生活了。所以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只需要围绕一件事,就是如何让0.5%需要住院的人能有床位,让99.5%的感染者能够安心地在家治疗。但是,经常有人问:“道理我都懂,但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办?”那么,今天这份华山感染新冠居家指南赶紧收好01新冠奥密克戎感染常见症状新冠奥密克戎感染后,很多人都没有症状或者症状相对较轻,但也有一些人依旧会出现一些“流感样症状”,其中包括发热、咳嗽、咽痛、流鼻涕、鼻塞、肌肉酸痛、头痛等。02如何判断我是否适合居家康复?如果你是属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或者轻型病例,并且家庭环境又具备自我隔离的条件,那么完全可以在家里进行自我隔离和健康观察,等到症状消失,根据有关规定检测核酸阴转便可以恢复日常工作和生活。但是,如果你是属于高风险人群,则需要更为慎重。03如何判断我是否属于高危人群?12月7日,国家针对居民不同基础疾病和疫苗接种情况制定了风险评估标准。其中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的人群才划为低风险人群:①年龄小于80岁;②无基础疾病,或者基础疾病稳定且全程接种疫苗。常见的较为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肾功能不全正在透析的患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免疫缺陷人群和器官移植后人群,肿瘤正在接受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的人群等。如果你不属于低风险人群,又同时伴有高热等症状,那么应该前往医院进接受医生进一步的评估。04我需要监测哪些指标?对于选择在家隔离和康复的感染者,在保证自己能够吃好,休息好的同时,还需要学会自己监测以下指标:症状,体温,脉搏,氧饱和度。发热时往往会有脉搏(心率)增快,并不需要过于紧张。但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大于39度)或脉搏(心率)持续增快(超过100次/分)超过3天;或者氧饱和度下降至95%以下,则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如果在发热的同时,还伴有明显的呼吸困难、或者是不能缓解的胸痛、乃至意识混乱时,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有些患有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虽然没有上述症状,但如果出现血糖、血压控制不佳等情况时,首先推荐使用互联网医院或者是采取在线咨询问诊等方式与专科医生取得联系,获取用药指导,如果相关资源不能获得或症状持续加重,应该及时前往医院专门针对阳性感染者的就诊场所就诊。对于无基础疾病的年轻人,这些症状通常能通过充分休息、增强营养后在3-5天以内自行恢复。如上述症状明显,可通过服用药物来缓解,比如说发热可以服用退热药,咳嗽可以服用一些止咳糖浆等,但应该按照说明书的剂量服用,切勿超过合理的剂量范围。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服用一些中成药制剂帮助缓解症状。08家用小药箱可以准备哪些物品?①体温计:电子的耳温计、额温枪,或者水银温度计都可以。其中水银温度计易碎,如果破裂可能汞中毒,因此使用需要小心,不适宜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居民。②指夹式脉氧仪:一般的指夹式脉氧仪夹在手指上后会显示两个参数:SpO2%就是我们所说的氧饱和度,一般在95以上都无需担心;PR bpm是指脉搏,成年人正常的脉搏数值显示在60-100,不过发热时,体温每上升1℃脉率一般会升高10-20次/分钟,因此发热时出现心率或脉搏的增快是正常表现,但如果明显感到心慌不适、或者心律不齐(心跳或脉搏不规则),那么需要去医院就诊。③电子血压计:相比传统的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电子血压计:相比传统的水银血压计,电子血压计使用便捷,也更安全,成年人正常的血压范围收缩压(上压)在90-140mmHg左右,舒张压在60-90mmHg左右。对于有基础疾病的患者,平时就可以监测一下自己的日常血压范围,如果严重偏离自己的基础血压水平,那么应当及时就诊。④退热药、感冒药、止咳药、化痰药:需要注意,这些药品都不能治疗新冠,只是可能可以缓解一下新冠引起的症状。可以根据个人既往感冒的经验适量购买,但没有必要进行囤积。虽然这些药品多数都是非处方药品(OTC),但不当使用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副作用,比如NSAIDS类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肝肾功能损害。因此在应用的时候建议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是对于有基础病、以及孕妇、儿童等特殊人群,用药前应当咨询医生。总之,新冠病毒演变到奥密克戎变异株后,较之前的病毒呈现出了相对较轻的致病性,感染者多呈无症状或者症状轻微,大部分感染者通过居家隔离和自我健康监测都能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康复,而不必去医院就诊。虽然这样,但还是会有极少数人会出现重症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万一感染了新冠,学会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去医院就诊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人都应当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审核:张文宏 教授图片来源:新加坡居家康复指南https://www.moh.gov.sg/docs/librariesprovider5/default-document-library/moh-home-quarantine-isolation-booklet-chinese-1.pdf来源 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 | 作者 王新宇 周晛 李杨 阮巧玲 张文宏教授
  • 袁洪福教授:我国近红外分析技术发展
    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   会上,袁洪福教授介绍道:“近红外光谱技术适合现场和在线分析,特别适合大量抽检分析、过程检测与优化控制,在日本、法国等地已得到良好的应用,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2000年后,近红外分析在国内走上迅速发展的道路,一批相关厂家也发展起来。目前,中国已经成立了近红外光谱专业委员会,将组织开展近红外光谱国际国内学术交流工作、近红外分析技术培训工作、近红外分析标准制定工作等。同时欢迎大家参加将于2010年10月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亚洲近红外光谱会议和第三届全国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
  • “五子登科”!首宏检测顺利通过五大体系认证
    2023年7月,首宏检测顺利ISO9001 GB/T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GB/T45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IEC27001 GB/T22080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GB/T31950 企业诚信管理体系五大体系认证,这是首宏检测在提升企业综合实力过程中取得的新进展,标志着在精细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方面迈上了新台阶!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也为首宏检测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能和支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更是企业的命脉和灵魂。为进一步规范公司服务流程、有效控制风险,形成标准化经营、规范化管理的模式,首宏检测成立了体系管理认证建设专项工作小组。通过加强组织领导、规范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编写、强化标准管理体系内容培训、严格执行内部管理审核等方式,全面投入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工作,成功通过了五大体系认证审查。五大体系认证的顺利通过,是践行“首宏检测、安全出色”安全战略的重要成果,充分表明首宏检测质量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不断提升,对公司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深远的意义。▲首宏检测评审现场首宏检测总经理邢陆明表示,首宏检测在获得放射卫生技术服务甲级资质以来,积极开展质量攻关。通过加强各项业务工作的演练、开展技术比武等,强化精益管控,夯实质量基础,同时以点带面,深度融合,进一步筑牢质量根基,同时获评2022年质量监测“优秀”机构,为公司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保驾护航。下一步,首宏检测将进一步规范、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夯实管理新成果,持续深耕检测市场,努力增强客户满意度,提高企业竞争力,助力检测行业高质量发展。
  • 武汉天虹VOCS仪器助力G20峰会 监守一片清洁蓝天
    武汉天虹VOCS仪器助力G20峰会 监守一片清洁蓝天 举世瞩目的第十一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以下简称G20峰会)已经在杭州胜利落下了帷幕,为国人赢得了光彩。在G20峰会召开前后,为了保证环境质量,根据G20峰会长三角空气质量保障工作要求,在环保部监测司统一领导下,江浙沪皖三省一市通力合作,依托“G20峰会保障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平台,实现了长三角区域12个站点空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自动监测数据实时共享。为了科学评估G20峰会期间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保障措施达到的减排效果和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果,由环保部监测司牵头,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会同江浙皖三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技术支持,协助开展长三角区域空气挥发性有机物自动监测质量评估工作。为了配合国家环保部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省(市)环境保护厅(局)开展G20峰会期间长三角区域臭氧及挥发性有机物加密监测工作,VOCs事业部代表武汉市天虹环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参与了整个监测活动,为期25天。本次加密监测工作共设有12个监测点位,启用13套VOCs在线监测系统,武汉天虹公司生产的TH-300B大气环境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系统承担了近一半工作,主要负责三省一市共6个严管区域内的VOCs监测工作,包括:南京市监测站超级站、芜湖市监测站、宜兴市环保局站、浙江善西超级站、上海淀山湖超级站、绍兴市袍江站。同时还负责3个协管区域内的VOCs监测工作,包括:上海金山石化、江苏省环境监测站、苏州工业园。值得一提的是,在芜湖市监测站和宜兴市环保局站使用的仪器是由环保部监测司选定的,主要是基于TH-300B先进的监测技术及卓越的定性定量能力,尤其是对痕量VOCs的检测能力具有绝对优势,同时也是基于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客户的大力推荐。 9月9日,武汉天虹公司参加了在上海环境监测中心站召开的G20长江三角洲VOCs加密监测工作总结大会,会上总站主任及上海中心站的伏总工对我们技术人员的工作精神给与了高度肯定,特别表扬了我们的工作人员能在短短48小时之内将仪器从武汉运输到指定监测点位、进行安装调试、数据传输并于24日凌晨准时将数据推送至“G20峰会保障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平台,监测期间没有发生任何监测事故,出数据率高,非常棒!尤其在9月6日之前,由于要求每天两次提交数据,大家每天晚上只能休息3-4个小时,白天继续在现场工作,保证仪器正常运行。目前,在VOCs事业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天虹TH-300B监测系统的出数据率高于其它厂商同类产品。 图1 南京市超级站TH-300B监测系统现场 图2 江苏省环保厅陈厅长带领专家组视察宜兴环保局监测点上TH-300B运行情况 图3 G20长江三角洲VOCs加密监测工作总结大会现场
  • 季华实验室牵手鸿浩半导体,推动AOI光学检测设备等开发
    8月14日,广东鸿浩半导体设备有限公司(下称“鸿浩半导体”)与季华实验室在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接下来,双方将加强科技开发和人才引育等方面合作,合力突破“化学气相沉积设备”以及10纳米与7纳米以下半导体设备实验线等“卡脖子”难题,推动南海区半导体科研成果转化,并引育150-200位高水平人才。  “鸿浩半导体与季华实验室的合作,可以说是一个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南海区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薛佩华表示,希望未来南海有更多科创平台与企业合作,成立更多创新联合体,以最大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把南海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示范区。  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设备供应商,鸿浩半导体拥有完整的半导体核心装备产业链研发量产能力。而季华实验室作为广东省启动的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拥有一支顶尖人才、领军人才和核心人才为主导的强大科研队伍。“双方在研发和生产半导体设备方面,合作基础广泛,前景广阔。”薛佩华说。  活动现场,鸿浩半导体和季华实验室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接下来,双方将在科技开发和人才引育等方面加强合作。“我们双方将着力推进‘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先进封装Laser-debongding设备’和‘AOI光学检测设备’等3个设备的合作,并且最后一定要落实到国产设备的实验合作。”鸿浩半导体董事长钟兴进介绍,公司在6寸、8寸“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研发已较成熟,目前需要与季华实验室加强合作,合力突破“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的技术瓶颈,同时也是为解决10纳米与7纳米以下半导体设备实验线“卡脖子”难题作准备。在人才方面,鸿浩半导体希望通过与季华实验室合作,成功引育150-200位硕士、博士等高水平人才。  季华实验室主任助理甘泽龙表示,与鸿浩半导体的合作也是季华实验室秉持“顶天立地”思想的具体体现。他有信心经过双方精诚合作,一定能让佛山半导体行业展现出更美好的未来。  鸿浩半导体落户于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也是里水首个半导体装备项目。据介绍,该项目于2021年底启动,从2022年3月项目签约到7月奠基,不够半年时间就取得了建设用地、完成了临时工厂的搬迁、投产以及和本地高校的对接合作等,预计2023年11月厂房竣工后,将拥有一座零碳排绿色工厂、智能数字化工厂、半导体产业链综合企业、幸福工厂和开放式厂区。  “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遇到困难,政府都会很热情帮助我们解决问题。”钟兴进表示,选择落户里水有3个主要原因:既被里水招商团队的热情打动,也因为里水精加工产业成熟度较高,大大减少了企业投资建设的成本。此外,佛山有科技研发实力强劲的季华实验室,可以通过与之合作促进研发和生产。  “我们很庆幸将国内半导体行业中的佼佼者鸿浩半导体引到里水,鸿浩半导体可以说是里水半导体行业中的一个鲜明旗帜。”里水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邓秀娟对鸿浩半导体与季华实验室的合作寄予厚望,她希望本次合作可以成为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片区的标杆,未来对南海电子信息产业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发挥集聚示范效应和领头羊作用。
  • 访环保仪器行业的标兵企业——武汉天虹
    “100家国产仪器厂商”专题:访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  为推动中国国产仪器的发展,了解中国国产仪器厂商的实际情况,促进自主创新,向广大用户介绍一批有特点的优秀国产仪器生产厂商,仪器信息网自2009年1月1日开始,启动“百家国产仪器厂商访问计划”。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走访参观湖北省分析仪器制造龙头企业——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虹”),天虹公司销售副总周勇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原武汉天虹智能仪表厂)于1991年创建,并于1998年成立了武汉宇虹环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研制、生产、销售各种环境监测设备为主的专业企业。  公司发展:从5000元起步到年销售额2亿多元,在中国环保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谈到公司的发展,周勇先生表示,公司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历程,但一直本着“技术过硬、科技创新、精细生产、服务环保”的企业发展理念。“创业初始,靠5000元人民币启动,人员只有7个;从一个点转向另一个点的租赁厂房,到购地自建工业园区,先后8次搬迁;从学习、模仿生产制造技术,到自行研发产品,并取得多项专利技术;从一家一家的走访客户,到形成自己的销售网络,并在中国的环保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年销售额达两亿多元……”  天虹发展到现在,已为国内知名环保企业和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在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20000㎡的宇虹环保科技工业园,现有员工500余人,中、高级技术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30%。公司下辖北京天虹智能仪表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宇虹环保设备公司、太原分公司。公司产品覆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同时天虹还积极拓展国际市场,部分产品已销往美国、德国、西班牙、印度等国家。工人在生产、调试仪器工人对仪器进行调试整装待发的环境监测仪器  在同行业中,天虹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分析仪器制造状元”、“AAA信誉企业”、“中国环境保护产业骨干企业”、“国家质量检测合格-全国质量合格信得过产品”、“环境监测仪器仪表排头企业”等荣誉称号。企业获得奖项  产品研发:坚持自主创新 开发出几十个品种的智能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  天虹公司在环保仪器设备领域积累了近20年的科研开发经验,拥有几十项专利。目前,已经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分院等著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科研合作关系。  在自主研发方面,天虹始终秉承科技创新、服务环保的理念,不断跟踪环境监测新技术,从1999年起,自主研发的“TH-880微电脑烟尘平行采样仪”被国家经贸委评为“99年国家重点技术创新项目”。  天虹还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空气质量和污染源环境光学监测技术系统及应用”项目荣获200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天虹公司的产品及奖项展示室  通过不断加强与院校的合作和努力自主创新,天虹公司先后开发生产了大气采样器、粉尘采样器、烟尘烟气采样器、气体分析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环境应急监测车等十几个系列几十个品种的智能化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其中TH-2000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TH-890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系列采样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PM10、PM5、PM2.5等大气可吸入颗粒物切割器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通过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的考核和认证。 TH-2000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 TH-890系列烟气连续排放监测系统  此外,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的需求,天虹公司不断致力新产品的研发,并及时推出代表其最新技术的产品。天虹公司最新推出的代表其最新技术的产品包括“TH-300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快速在线监测系统、TH-2000Z1振荡天平法粒物监测仪、TH-880FZ型便携烟尘浓度监测仪”等。  售后服务:注重产品质量 目标是能够保证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  对于天虹公司而言,其发展目的就是能够保证重大环境污染事故为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天虹公司提出了“创新设计、精心制作、提供优质可靠产品;信守合同、竭诚服务、持续保证顾客满意”的质量服务方针。并且,其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及售后服务做出了严格的指标要求:合同履约率≥98%;零件交检合格率≥98%;成品一次交检合格率≥98%;供货保障率≥97%;顾客对公司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满意率≥98%。  现在,天虹已在全国建立了3个分公司及25个办事处,形成了全天候的服务网络,能够为国内用户提供优质完备的售后服务。
  • 前景广阔的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
    前言近红外光谱(NIR)是近年来发展较为迅速的一种高新分析测试技术,是光谱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与基础测量技术的有机结合。与传统分析技术相比,具有无损检测、分析效率高、分析速度快、分析成本低、重现性好、样品测量一般勿需预处理、光谱测量方便、适合于现场检测(如大批量抽检)和在线分析等独特优势。北京化工大学 袁洪福教授作为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袁洪福教授主持开发了大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红外技术产品,在北京化工大学建立了综合性新学科 “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MSPAT,Modern Spectra Process Analytical Technology)”,担任国内外多个近红外学术社会职务,为我国近红外分析技术的普及推广、标准制定推进、学科建设发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仪器信息网编辑近日专程来到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就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等相关问题采访了袁洪福教授。 “建设一个综合性新学科 ——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MSPAT)。”“现在以及未来几年里,我在北京化工大学的工作重点就是综合性新学科 ‘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MSPAT)’的建设。”袁洪福教授开门见山的说。“我国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领域几乎是个空白,我们争取在这个领域建立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国家决策提供技术方面的支持。”国外过程分析技术学科在多个大学里有较好的发展,尤其出色的是华盛顿分析中心较早开展了这个学科的研究工作。“而‘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MSPAT)’,在概念上与国外有所差别,范围限定在波谱,并且‘过程’所指的是一个更宽泛的意义,不仅是工业过程,而是包括一个商品从工业加工到出厂,一直到流通、消费,更应该叫‘全程’,是当前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实验室MSPAT主要内容包括过程测量、优化和控制;主要技术包括便携的和在线的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核磁共振、紫外光谱、荧光光谱、X射线能谱等的仪器技术研究、应用方法研究;具有分析速度快(单次测量速度可达毫秒级)、高通量(一次测量可同时提供多种性质参数)等优点。MSPAT基本技术构成包括仪器、化学计量学软件和各种分析模型等。袁洪福教授指出:“提到过程分析技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在线色谱或工业色谱,色谱主要是一种应用广泛和成熟的样品成分分析技术,其局限性是分离过程是一个较慢的过程;同时,在线色谱维护困难;且局限于气体样品或易于气化的样品,对于大量液态、固态样品,色谱则很难分析。”“在线波谱技术中,在线拉曼光谱、在线核磁共振等也有少量应用,其仪器比较贵、处理麻烦,所以在线分析技术主要还是指在线近红外光谱技术。”“目前,我研究重点在于快速、准确分析技术。大型实验室仪器测试费时较长,不能达到过程控制的目的,而在线、便携仪器的分析速度快,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适合于现场检测和在线分析,分析速度快,能在几分钟内,仅通过一次近红外光谱的采集,就可以同时完成样品多项性能指标的测定,可有效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通过光纤测量附件,可以测量管道中流动液体物料,也可以测量输送带上移动的固体物料;便携近红外分析仪,可以用于粮食收购现场的粮食测量,流通领域中的食品药品测量,农、林领域中的水果测量等。“应以实际需求为出发点,进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分析仪器研发。”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外文献中涌现了大量关于近红外光谱的应用报道,面对这一契机,在我国著名分析化学家陆婉珍院士的倡导和组织下,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简称“石科院”)成立了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发课题组,袁洪福教授是课题组的主要负责人。工作之初,在调研了当时国内外近红外光谱技术与应用的状况后,结合石科院的实际情况(石科院是中石化的科研单位,为石化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提出了以实际需求、廉价实用为出发点,开展了以固定光路和CCD为检测器的近红外光谱成套设备的研制。而采用CCD为检测器的原因,袁洪福教授解释到:“CCD最初是用在数码照相机上的,产量极大,其成本是没有问题的;而且CCD检测器可以做成阵列,整个仪器中没有移动部件,可以保障仪器性能的长期稳定。”NIR-3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这期间,袁洪福教授主持开发的大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近红外技术产品,例如,实验室型NIR-3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已在近三十家大型炼油厂和科研单位得到应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这些仪器中只有光纤、芯片等材料是从国外进口,其它核心部件与技术都是自主研发的成果。在石油行业,大型工艺基本都采用在线近红外技术监测从原料到成品油的物性指标,解决了炼厂实验室负担过重以及实时监测、优化控制的问题。袁洪福教授介绍:“世界有很多炼油厂,如美国Ashland公司的St.Paul Park炼油厂、法国Lavera炼油厂、Shell公司的CRC炼油厂及韩国的SK炼油厂等都成功将NIR在线分析仪用于汽油调和的闭环、反馈优化控制。”汽油在线质量分析是汽油自动调合工艺的关键技术之一,负责实时测定各调合组分与成品汽油的性质,及时将测量数据反馈/前馈给在线优化与控制软件,从而实现汽油全自动调合生产目标。谈到自己的得意之作,袁洪福教授提到了2006年其完成的广石化汽油管道调合系统(千万吨改造)项目,选用了NIR-6000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为调合优化与控制软件系统实时提供原料与成品的组成和性质数据。广石化是沿海炼厂,以炼进口原油为主,原料性质波动大;而其汽油产品又和国内多数炼厂不同,除了常见的90#、93#、97#,还有部分出口到东南亚的95#、98#汽油。袁洪福教授和其课题组的同事经对NIR-6000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的完善与优化,采取了两台仪器控制10路物流(包括8路调合组分和2路成品油),测量的指标包括RON、MON、烯烃、芳烃、苯和氧含量等,所得数据及时反馈/前馈给在线优化与控制软件,从而实现汽油全自动调合。广石化汽油调和系统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目前,该套系统仍在正常运行,每年直接创造效益1264万元。至今,NIR-6000在线近红外分析系统在石化行业中已有10多套设备在成功应用,已产生巨大的工业效益。针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分析仪器的研发问题,袁洪福教授说:“自主产权分析仪器的研发,不只是为了拥有整机、核心部件及其关键技术,还应该从最终能够解决国家实际存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的角度出发。” “如果不制定相关标准分析方法,近红外分析技术再好也是枉然。”“如果不制定相关标准分析方法,近红外分析技术再好也是枉然。”袁洪福教授在2008年11月举行的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上所做的报告中说道。袁洪福教授在2008年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作主题报告近红外光谱是否能作为标准方法?普便存在一种观念:认为近红外光谱是一种间接分析方法,没有纯粹的标准样本作参照,不适合作为标准方法。这种观点对人们接受近红外分析产生了困扰影响,严重阻碍了近红外分析标准方法建立的发展进程,也影响了近红外分析技术应有的发展速度。“从方法学角度来说,某种方法可否作为标准方法应取决于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范围能否明确界定。而近红外光谱方法严格遵循ASTM1655程序进行规范,完全可以达到这一要求,因此,近红外光谱可以标准化。”在质量监控方面,近红外分析能够发挥现有的标准方法不能实现的作用,比如粮食收购、烟草行业中的烤烟工商交接,其工作目标之一是按质论价,按质分类加工和储存,现有标准方法欲测定内在化学品质指标如定氮、水分等方法由于费时而无法实现这一目标,而在技术上近红外分析可以实现这一目标,如国内烟草行业已将近红外分析应用于原料工商交接二次验级考核,卷烟制造过程中配方结构的调整与优化,配方过程质量的均匀性、稳定性监测,为获取内在的化学品质信息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内在质量检测分析从小批量长周期的离线式分析走向大批量的快速现场分析。在食品和药品的生产环节,采用近红外分析,企业可以做到每份产品在出厂前都能得到快速质量检测;在流通领域,执法部门也可以在现场非常方便地进行快速抽检。这样可以为保障药品和食品安全提供一种重要技术支撑,因此,近红外分析标准的制定是非常必要的。由于近红外分析缺乏方法标准,目前大多数用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较少用于出具出厂的质量报告和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其主要原因是近红外光谱方法很少上升为官方强制使用的标准方法。在很多领域,虽然,近红外分析在技术上是成熟的,并具备了相当的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分析方法,出现了实际上很需要近红外分析技术,但又不能应用的尴尬局面。美国谷物化学家学会(AACC)、国际谷物化学会、ISO等组织也有多个近红外光谱方法标准;并且各国还有各自的近红外光谱方法的工业标准。袁洪福教授说:“与欧美和澳大利亚等已经广泛使用网络化近红外分析技术、并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法规情况相比,我国近红外分析标准方法制定工作明显滞后,不仅严重的影响了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应用,而且影响到了许多领域中质量监督工作的实施。”目前,国内只有一个有关近红外光谱检测的国家标准,即饲料中水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赖氨酸、蛋氨酸、快速测定近红外光谱法(标准号为GB /T 18868-2002)。但袁洪福教授很高兴的提到:“日前,国家粮食局针对我国粮食收购的需要,已经开展了‘小麦蛋白测定-近红外法’、‘小麦水分测定-近红外法’等标准制定工作。总体来说,我国在饲料、粮食、烟草和国防等行业中已经率先开展了近红外分析标准工作,对我国质量控制体系和近红外分析科学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建立近红外技术交流平台,为我国近红外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目前,袁洪福教授正在组织、筹备成立近红外光谱学会。事情的起因源于2006年全国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上,与会专家强烈呼吁建立近红外光谱学技术交流平台,并且一致推举袁洪福教授来主持这件事。袁洪福教授说:“接受大家的推举做这件事,主要还是因为,近几年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有了快速发展,但引起广大科技工作者足够的注意、应用潜力进一步开发等方面还存在不足。而成立近红外光谱学会,即建立了近红外技术交流平台,可以为我国近红外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其次,国际近红外光谱技术交流活动越来越多,需有正规的对接途径,民间是不能代表的,必须通过学会的方式来对接;这也正是自己一直努力的方向,现在,成立近红外光谱学会的事宜已取得很大进展。”正在筹备中的中国分析测试学会近红外光谱分会,已于2008年11月成功主办了全国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我国几乎所有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和应用的主要学术带头人都参加了这次会议。袁洪福教授作为近红外光谱学会理事长代表主办方致辞。此次大会为近红外光谱工作者提供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展示了我国近红外光谱的一流研究和应用成果,增进广大近红外光谱科技工作者和广大近红外分析工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我国近红外光谱事业的发展。谈话过程中,袁洪福教授回忆了一件事情:“2000年起国际近红外光谱学会就曾多次联系我,希望在中国来举办国际近红外光谱学术会议,而经多方面考虑,认为中国当时各方面还不具备条件,最终还是回绝了。”直到现在,袁洪福教授还觉得这是中国的近红外分析技术的发展过程中非常遗憾的一件事情。袁洪福教授在2008年亚洲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做国家报告2006年亚洲近红外光谱协会成立,袁洪福教授任常务理事,代表我国在2008年亚洲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做国家报告,会上确定2010年将在上海举办亚洲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可以预期,随着亚洲第二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在中国的召开,必定会促进中国的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我国近红外光谱技术上已有很好的储备,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目前,在发达国家中,近红外光谱分析应用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在不断地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改善产品质量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特别是在食品和药品安全领域中,近红外分析有很好的用武之地。日本果品分级厂近红外监测系统交谈过程中,袁洪福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日本果品分级厂近红外监测的照片。此水果分级厂拥有45条近红外光谱检测线,检测项目包括颜色、大小、糖度等,一秒钟可检测5个果品。在超市里贴有近红外分析检测标识的水果商品的价格要贵很多,实现了按质论价的公平消费,同时也促进了种植品质的改进。仅在日本果品分级行业,所配置的在线近红外检测设备达2000多套。我国也是水果生产大国,仅在这一个领域,近红外光谱在线监测技术的应用空间非常大。“他们的今天可能就是我们的明天。”我国近红外光谱的发展不同于其他国家,完全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但也因为当时研究环境封闭、工业基础落后等原因,经历异常曲折。但袁洪福教授也说到:“值得提及,中国农业大学严衍录教授长期默默地致力于近红外光谱在农业领域中应用的基础研究;还有中科院光机所陈星旦院士早期在开发滤光片近红外粮食分析仪方面做了很好的工作;尤其从1994年至今,陆婉珍院士和石科院近红外光谱分析课题组对近红外光谱分析平台技术(即硬件和化学计量学软件)开发和在石化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艰苦的长期拓荒,先后有实验室、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化学计量学软件等多个成果完成,这些技术在石化领域中均获得了广泛应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我国近红外光谱发展过程中注重了平台技术和应用研究的结合,技术上已有很好的储备,已经进入了良好的发展轨道。“目前,全国拥有各种近红外分析设备超过1000台,几千人在使用近红外仪器,40多个应用研究小组在各个领域活动非常活跃,并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成绩。与国际横向比较,我们在化学计量学软件方面不落后,但在仪器制造和应用研究深度方面,我们与国际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最后,谈到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方向问题,袁洪福教授指出:“限制近红外分析技术大规模推广的技术瓶颈是模型,因为模型建立工作需要收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由具备熟悉光谱、化学计量学和具体分析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来完成;显然,一般用户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发达国家已经开始建立近红外光谱网络中心,负责建立模型和模型更新,通过Internet将模型传递到用户,用户也可以将样品光谱和性质发送到网路中心,用户可以不必进行复杂的建模工作,就可以方便使用近红外技术。例如,法国的农业粮食收购领域拥有5个近红外光谱网络中心、6000多台仪器。”“而我国的条件比发达国家更具发展‘近红外光谱网络中心’的优势,借鉴国外已有的成功经验,国家和行业给予重视、支持,投入力量,以各个行业的科研院所为基础建立本行业的近红外光谱网络中心,负责行业内近红外光谱模型建立工作,这将是我国近红外分析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我想传达一种重要观点:快速分析技术方法与国家现行方法结合,从根本上且真正地解决我国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质量监控问题。”近红外等快速分析技术是一种很好的分析技术,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巨大潜力,但是目前社会普遍对此技术了解甚少,由此也产生了一些偏见,严重影响了这一新技术应有的发展。面对我国食品药品等重要产品质量监控的严峻形势,袁洪福教授向我们传达一种重要观点,借仪器信息网这次采访,向社会公众发布,以期为解决重大社会问题贡献微薄力量。“目前,在我国产品质量检测领域对如何使用检测技术和立法的主流观点是:即要检测技术或方法不仅能识别掺假样品,还须检测出掺假的东西是什么,不能误判和漏判等,为法律提供可靠准确检测结果。对于这一点我没有异议,客观要求我们必须建立这样的方法,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我思考问题的角度是如何从根本上且真正地解决我国生产和流通领域中的产品质量(这里仅限于主要成分)监控问题出发。我们明白,单纯依靠上述所说的方法(可能需要昂贵的仪器、高素质人员、复杂的操作过程以及较长分析时间等)和国家质量监督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面对我们这样大的国家,如此众多的产品种类,想一想,即使上述方法再准确可靠,实际上也是无法实现对我国庞大市场产品质量进行经常性的监控目的。面对我们国家在产品质量监控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显然,在这样解决问题的思路上还是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应当提出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创新思路。创新思路:快速质量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可以提高分析效率,实现大批量样品的筛选、现场检测和在线监测。其技术优点是快速、高通量、无损、操作方便以及对操作人员分析素质要求不高等。将这样的快速分析技术方法与国家现行方法结合起来使用,可以适应大批量和常规性样品抽检,将有问题样品快速筛选出来,再带回实验室鉴定,真正提高效率,同时还显著节省成本。这样,不仅能满足法律要求,而且也能在技术上实现对市场产品质量进行真正有效的监控,希望职能部门、各行业和全社会共同关注这些重大问题的讨论,提出创新性发展思路,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发展之路,不仅为解决我们国家的重大实际问题,也为世界产品质量监控技术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后记“自从1994年开始从事近红外光谱的研究工作,一直到现在,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做这件事,并且也只做了这一件事,争取把这一件事做好。”袁洪福教授很谦逊的说起自己经历。其实,袁洪福教授所研究的成果已在石油化工、制药、农业和烟草等行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产生了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一个人能把一件事做好,能够对国家、对他人有益,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可以说袁洪福教授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并且将继续沿这条路走下去。我们在这里祝袁洪福教授在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尤其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取得更多佳绩。采访编辑:刘丰秋 附录:袁洪福教授简介袁洪福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化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分析与评价中心主任,科研方向:现代波谱过程分析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任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分析仪器学会在线分析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分析化学》杂志编委委员、《现代仪器》编委委员、《现代科学仪器》编委委员、《光谱与光谱分析》编委委员、Asian Chemometrics & Chemoinformatics Society委员、亚洲近红外光谱协会常务理事等,在国内外重要刊物发表科技论文80余篇,是《现代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当代近红外光谱技术》、《水分析手册》等著作主要作者之一。主持开发了大量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NIR-2000近红外光谱仪、NIR-3000近红外光谱仪、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特种燃料NIR-3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NIR-6000在线近红外光谱仪,编制了三个版本的化学计量学软件;其中,NIR-2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获1999年度BCEIA金奖,NIR-6000在线近红外光谱分析仪获2003年度BCEIA金奖,NIR-3000近红外光谱分析仪曾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袁洪福教授是全国第一届(2006年),第二届(2008年)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的主要组织者之一,代表我国在亚洲第一届近红外光谱学术大会致国家报告,为积极推进我国近红外分析标准制定进程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 浅谈光谱技术的“现在”与“未来”——访北京化工大学袁洪福教授
    袁洪福教授深耕近红外光谱研究工作多年,一直致力于探索光谱技术创新发展,是我国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研究领域的杰出代表。日前,袁洪福教授接受了仪器信息网视频采访,浅谈光谱技术的“现在”与“未来”。对于整个光谱领域,袁洪福教授说:“光谱成像、芯片技术等的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光谱芯片方面,主要是通过超材料、MEMS技术,及一些压缩感知算法支持产业发展。同时,光谱芯片也引领了电子消费,而这个领域将来可能会发展得非常的快,过去是概念化的,现在正逐渐走向产品化。”随着技术的发展,他也希望通过科学家和仪器专家的努力,光谱芯片能真正走向工业化。着眼于未来,袁洪福教授认为:“目前光谱仪器在实验室的应用比较多,未来需要更多的走进现场,发展在线设备。光谱技术在信息传感方面是物质的内在信息,而照相是外在信息,红外、近红外、拉曼等光谱技术感知能力上还有所欠缺,这种内在信息感知的技术将来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前景。” 采访过程中,袁洪福教授还分享了个人及团队2022年的部分工作进展:“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近红外方面,我们团队在油品输送的光谱采集上实现重大突破,方法上也实现了精确的比例在线测量,这是一项重要的挑战性创新……”详细内容请查看如下视频:
  • 博迅烘箱荣获“仪器行业用户青睐仪器”
    仪器信息网讯 “科学仪器行业年度用户青睐仪器”奖自举办以来,已成功评选过十二届,作为仪器信息网重要产品奖项之一,该奖项旨在推荐上一年度用户关注度zui高的仪器,并为用户选购该类别仪器提供重要的参考。经过严格评选,最终评选出科学仪器行业国内、国外用户青睐仪器共40台。本次评选共筛选20个类别(色谱类、光谱类、质谱类、X射线、电化学、清洗消毒、制样消解、分离萃取、纯化设备、恒温/加热/干燥设备、粉碎设备、电子显微镜、光学测量仪器、水质分析类、气体检测类、粒度分析、热分析类、试验机类、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设备 ),每个类别国内、国外各1台仪器获奖。我上海博迅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的BXH-130S精密可程式烘箱最终荣获恒温、加热、干燥类2019科学仪器行业年度用户青睐仪器。BXH-130S精密可程式烘箱5寸高清触摸屏,可实时查看温度记录数据和曲线等;多级密码管理功能;带有程序升温功能;400万条数据储存功能;风机5段调速,可10段控制排风口开度。
  •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周虹转投默克,上半年中国区营收强劲
    7月23日,罗氏制药中国发布了内部邮件,宣布其中国总裁周虹女士将于2021年9月30日离开公司,谋求外部发展机会,2021年10月1日起,现任市场准入副总裁边欣女士将接任周虹女士的工作,继续常驻上海,担任罗氏制药中国总裁,并成为Pharma International Network Enabling Team (iNET)罗氏制药国际部管理团队成员, 向罗氏制药国际部负责人Padraic Ward先生汇报工作。  同日,默克宣布周虹将于10月1日起出任默克集团医药健康中国及国际市场业务负责人一职,在这一角色中,周虹将领导中国、日本,以及欧洲、拉丁美洲、亚太、中东、非洲和俄罗斯团队,并负责全球内分泌、 心血管及代谢(CM&E)产品线以及全球商业创新业务。周虹将向默克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 医药健康业务首席执行官Peter Guenter汇报。她还将成为默克医药健康全球管理团队成员,并常驻中国上海。  在宣布人事任命变动的一天前,罗氏制药发布了2021上半年财报。全球总营收307.13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8%,其中制药板块收入216.71亿瑞士法郎,同比增长-3%。而得益于帕妥珠单抗、艾乐替尼、阿替利珠单抗以及曲妥珠单抗的强劲销售,罗氏中国区的制药板块则增长了3%,收入达16.69亿瑞士法郎 诊断业务同比增长45%,达12.2亿瑞士法郎。  事实上,自周虹2015年加入罗氏后,中国区业务便出现了新的变化。任职期间,周虹成功推动了12款新药,22个新适应症的获批上市 2017年,她带领团队,积极参与首次国家医保目录更新谈判,并成功将罗氏制药多款高价值靶向药物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自此,罗氏中国的多款重磅药物不断纳入该目录,让超过14亿的中国人及时获得创新疗法。  关于周虹离任的原因,据业内人士透露,或与罗氏全球正掀起一场“大变革”有关!从去年12月开始,罗氏制药就已经在中国开始了一些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和布局。比如,一些产品线停止了市场推广、一些团队忽然没了销售指标、再或者一些区域打破了原产品线模式。  对于这一大刀阔的改革,罗氏表示其核心是罗氏全球正推进的敏捷型之旅,希望以更加敏捷的工作方式、更加高效的决策和资源配置,从而更聚焦地落实到创新产品,达成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目标。  据悉,周虹接任者边欣于2019年4月加入罗氏。此前她曾为百济神州首席商务官、百济神州中国商业运营联合负责人,负责市场、商业策略、新产品导入、商业模式创新 边欣还曾在西安杨森担任市场、销售管理岗位任职长达14年。  罗氏表示,边欣的工作在制药行业和医疗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为行业培养了多位资深领导者、推动和倡导可持续的市场准入环境、领导罗氏中国战略的“旗舰合作”项目等等。同时,她还在罗氏制药中国敏捷转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