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穴播机

仪器信息网穴播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穴播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穴播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穴播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穴播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穴播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穴播机相关的解决方案。

穴播机相关的论坛

  • 山东部分馅食食品违规使用“血脖肉”获暴利

    近日,部分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山东滨州、淄博等地的包子售价低于肉馅的成本价,商家“赔本”经营,其中可能暗藏猫腻。记者调查后得知,这些包子肉馅的原料之一,是我国明令禁止销售的未经处理的“血脖肉”。由于价格比“好肉”至少便宜一半,用这样的“肉”做成的包子,纯利高达50%左右。“血脖肉”含有大量淋巴结、脂肪瘤和甲状腺,以及病毒、激素等物质,严重危害百姓身体健康。专家建议,应严厉打击违规贩卖、使用“血脖肉”的不法商贩,同时在生猪屠宰环节采取统一处理“血脖肉”的方式,从源头上治理。

  • 北京将严查血脖肉、瘦肉精

    未来三个月内,本市将专项整治肉类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绿剑行动",严查加工病死、未检疫动物产品的"黑作坊".瘦肉精、三聚氰胺、血脖肉均在此次整治范围内。 据市农业局副局长任宗刚介绍,瘦肉精、毒血旺、黑心鸭等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养殖规模参差不齐,非法添加手段不断变化,相关检测技术标准与法规相对滞后,投入品控制环节多、链条长,突发重大事件风险难以预测和控制,风险隐患防不胜防。 任宗刚指出,"绿剑行动"行动从9月15日至12月30日,历时三个月,旨在保障秋、冬季节动物疫病高发期不发生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情,确保"国庆"、"元旦"两节期间让百姓吃上"放心肉". 任宗刚表示,本市动物卫生监督系统将采取多种手段,集中优势力量打掉和取缔一批"黑作坊"、"黑工厂"、"黑市场"和"黑窝点".本次整治范围包括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经营非法动物产品、私屠滥宰及生鲜乳质量安全等。 北京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综合科科长吉鸿武表示,北京地区几大屠宰场的猪肉中是没有有害腺体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在各大屠宰场专设驻场检疫人员。厂方会在监督下对猪的有害腺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允许流入市场。 ■ 案例 房山取缔一垃圾猪养殖场 用餐厨垃圾喂养70多头生猪 一个500平方米的养殖场,里面全是用餐厨垃圾来喂养生猪。房山区食品办昨天通报,近日在琉璃河镇一个村子发现并取缔了这个垃圾猪养殖场。 据房山区食品办介绍,这是根据举报线索进行的查处。9月18日,农业、工商、公安等执法人员前往举报地点,最终在琉璃河镇立教村发现了这个隐藏在出租院落的养殖场,约有79头生猪,现场还有4名工人。 由于是用餐厨垃圾喂养,现场散发出难闻的气味,村民很远都能闻到。执法人员询问得知,四川来京人员张某等4人从今年4月开始,就在这里租用场地饲养垃圾猪,他们从一些小餐馆收集餐厨垃圾,再集中运到这里。至于这些生猪销往什么地方、这几个月的销量是多少,对方没有告知。 执法人员现场予以取缔,处理这批垃圾猪,并责令在3日内自行拆除违规饲养猪圈并搬离。 房山区食品办表示,将全面摸排情况,对垃圾猪发现一起取缔一起。同时,流动人口管理办公室来规范出租房屋和院落管理,要求出租房屋者要事先审核对方的资质。

  • 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南(2005新版)

    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南(2005新版)[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4249]清华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写作指南(2005新版)[/url]

  • 向您介绍脖子后面的大椎穴

    脖子后面的大椎穴,是人体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的重要穴位。大椎受寒,容易引起鼻塞等症状。建议:冬天穿个宽松的高领上衣,或者出门戴上围巾和帽子,护住脖子就不容易受寒。

  • 信不信由你:一滴血可诊断数百种疾病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开发出了一种十分强大的便携式医疗设备,它只需一滴血即可诊断数百种疾病。数字健康发展仍然停滞不前,虽然科技巨头纷纷涉足该领域,诸如Apple Health、Google Fit的产品接连诞生,但在真正的医疗用途上依然没什么进展。Fitbit、Jawbone等可穿戴设备可以测量用户的步数和心率,但不能进行深入诊断诸如生物标记(可作为严重疾病的早期预警)的东西。目前,那些想要准确排查疾病或者检查身体状况的人还是需要到医院去。  尤金·陈(Eugene Chan)博士和他在DNA医学研究所(以下简称“DMI”)的同事想要改变这种情况。他的团队开发的便携式手持设备用一滴血即可准确诊断出数百种疾病。该技术名为rHEALTH,开发时间长达7年,其资助资金来自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盖茨基金会。周一,该团队又获得了一家机构的认可和注资——它成为了诺基亚Sensing XChallenge挑战赛的得胜者之一。  Sensing XChallenge的目标是,加速传感器技术的创新解决医疗保健问题。参赛团队开发的工具旨在让个人可以快速便捷地检测潜在的健康问题,而无需依靠来自大型实验室用仪器的分析。DMI当初是开发rHEALTH来响应NASA太空诊断设备开发挑战赛,它一开始就是便携式的。  “过去并没有良好的自主诊断方法,”尤金·陈指出,“rHEALTH技术拥有高灵敏度和很好的定量能力,能够符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严格标准,同时也面向普通消费者。”详细请查看:医学博士研发便携设备:一滴血可诊断数百种疾病

  • 漂亮的分形几何学

    《美国数学会会志》(Notices of the AMS)今年连续在9月号和10月号上刊发忆述文章,回忆了美籍法国数学大师、“分形几何学之父”伯努瓦·曼德尔布罗(BenoitMandelbrot)的奋斗历程,并高度评价他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曼德尔布罗的生平与奋斗  1924年11月20日,伯努瓦·曼德尔布罗出生于波兰华沙的一个立陶宛犹太人家庭。父亲是成衣批发商,母亲是牙科医生。由于当时局势紧张,他的学业时断时续,受的教育也很不正规。他声称自己从未认真学习过字母,也没有系统地背诵过乘法口诀,只背过五以下的乘法表。11岁时,他跟着家人逃避战乱来到法国巴黎,投奔他的叔叔、知名数学家佐列姆·曼德尔布罗。战争来临时,一家人又逃到法国南部的蒂勒镇。曼德尔布罗做过一阵子机床维修学徒工后,巴黎解放,没有什么学术根底的他,完全靠自己的天赋和直觉,通过了巴黎高等理工学校长达一个月的笔试和口试。在该校学习期间,他参加过法国著名的数学团体——布尔巴基(Bourbaki)协会,但由于该协会摒弃一切图画,过分强调逻辑分析和形式主义,使得他无法忍受而成了一位叛逆者。那时候他已经意识到,不管给出什么解析问题,他总是可以用脑海中浮现的形状来思考。  曼德尔布罗1948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硕士学位,1952年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的职业生涯并不顺利,先是在瑞士知名心理学家让·皮亚杰(Jean Piaget)手下干了一段时间,然后于1953年前往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工作了一年。1958年,他在IBM公司的沃森研究中心获得一个职位。在那里,他依靠自己的几何直觉去研究看似毫无规律可循的事物,分析过棉花价格的涨落规律、尼罗河水位的变化情况、电话通路中自发噪声的本质以及英国海岸线的真实长度。在他看来,自然界的规律并不总是通过简化为理想的图形才能发现,往往复杂性本身也是有规律的。  与经典的描绘光滑、圆润对象的几何学(如欧氏几何学)相反,曼德尔布罗创造了一种表现斑点、缠绕、破碎对象的几何学。他认为,这种复杂性不是随机和偶然的,这些奇形怪状是有意义的,是自相似的,是跨越不同尺度对称的,而且这常常是理解事物本质的关键。他为这种复杂性引入了分维和分形(fractal)的概念,并将分形理论归纳为一个简洁的公式:f(z)=Z2+c。在2010年春季的一次演讲中,曼德尔布罗解释说,如果你切开一朵花椰菜,会看到一样的花椰菜,只是小一点;如果你不断地切、不断地切,你还会看到一样的花椰菜,只是更小一点。 曼德尔布罗擅长于形象的、空间的思维,具有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的、生动的、甚至彩色的图象的本领。他是个数学天才,又是个几何学与计算机科学兼通的奇才。1967年发表于美国《科学》杂志上的“英国的海岸线有多长”的划时代论文,是他的分形思想萌芽的重要标志。1973年,在法兰西科学院讲学期间,他提出了分形几何学的整体思想,并认为分维是个可用于研究许多自然现象的有力工具。  1982年,曼德尔布罗完成了经典著作《大自然的分形几何学》。这本书将他对宇宙所知和所怀疑的一切都搜罗其中,其销量超过任何一本其他高等数学书籍。曼德尔布罗的奇思妙想,在当时主流科学家看来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因为它既不能证明什么东西,也不能创造什么东西。实际上,分形在当今多种学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分形的引入,一些学科焕发新的活力。在经济学领域,人们用分形来分析股票价格;在生物学领域,人们用分形来分析细胞生长规律;在物理学领域,人们用分形来分析湍流和临界现象。  四处出击的曼德尔布罗,曾经不被他涉足的所有领域所接纳,即便是在数学家中间,他也是被遗忘的,直到其怪诞想法发展成为一门成熟的几何学,他提供的技术和语言成为混沌科学不可分割的部分。到了晚年,他获得的各种荣誉和头衔不可计数,包括著名的沃尔夫物理学奖。沃尔夫奖委员会对他的评语是,“通过认识分形普遍存在和发展研究分形的数学工具,他改变了我们的自然观。”有学者预言,分形几何学可能具有如相对论一般的意义。  美国知名科普作家詹姆斯·格莱克(James Gleick)在《混沌:开创新科学》一书中评价曼德尔布罗说,他始终是个局外人,在数学的不时髦的角落里持着非正统的看法,探索着一些并未使他受欢迎的学科,为了把文章发表出去不得不把最伟大的思想隐藏起来,主要靠着约克镇高地(IBM总部所在地)雇主的信任才得以存活。他对像经济学这样的一些领域搞过突击,然后又撤走,留下一些招惹性的想法而缺少论据充分的工作。  曼德尔布罗非常崇拜有“数学全才”之称的亨利·庞加莱(Henri Poincare);他说,“一位极其伟大的数学家,他开创了数学的许多分支。他曾经说过他本人从不去证明复杂的定理,也不太在意这些证明,他更注重的是概念。”他还说,“跟他相比我还差得很多。我的意思是我发现的许多真相并不是纯数学推导而来,而是对数学图景的熟练掌握之后所提出的新问题而已。”  曼德尔布罗还说过,如果把竞赛置于一切之上,如果为了阐明竞赛规则而退缩到狭隘定义的专业中去,科学就会毁灭。别人称他为“分形几何学之父”,而他却戏谑自己是“流浪汉学者”,又称自己是“特立独行者”和“按需先锋队”,徜徉于自己爱好的天地中。他一直是哈佛大学、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的访问教授,但1987年才在耶鲁大学数学系获得正式教职,12年后才成为终身教授,此时他已经75岁。曼德尔布罗投身科学事业50余年来,在许多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横跨数学、物理学、地学、哲学、经济学、生理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情报学、信息与通讯、城市与人口、设计与艺术等学科和专业,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博学家。  2010年10月14日,曼德尔布罗在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市因病逝世,享年85岁。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向曼德尔布罗家人表示哀悼,“法国对曾经接纳伯努瓦·曼德尔布罗、让他受益于最好的教育而感到骄傲”,“他的工作完全是在主流科学之外发展起来,却成为现代信息理论的基础”。国际学术界也对失去这位勇于创新的天才数学家感到悲痛。  分形几何学的意义与应用  分形几何学的基本思想是:客观事物具有自相似的层次结构,局部与整体在形态、功能、信息、时间、空间等方面具有统计意义上的相似性,成为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是指局部是整体成比例缩小的性质。形象地说,就是当用不同倍数的照相机拍摄研究对象时,无论放大倍数如何改变,看到的照片都是相似的,而从相片上无法判断所用的相机的倍数,即标度不变性或全息性。  例如,一棵参天大树与它自身上的树枝及树枝上的枝杈在形状上没什么大的区别,大树与树枝这种关系,在几何形状上称之为自相似关系;我们再拿来一片树叶,仔细观察一下叶脉,它们也具备这种性质;动物也不例外,一头牛身体中的一个细胞基因记录着这头牛的全部生长信息;还有高山的表面,您无论怎样放大其局部,它都如此粗糙不平等等。这些例子在我们的身边到处可见。正如曼德尔布罗在《大自然的分形几何》一书中写道:“云朵不是球形的,山峦不是锥形的,海岸线不是圆形的,树皮不是光滑的,闪电也不是一条直线。”  在欧氏空间中,人们习惯把空间看成三维的,平面或球面看成二维,而把直线或曲线看成一维。也可以梢加推广,认为点是零维的,还可以引入高维空间,人们通常习惯于整数的维数。然而,分形几何学认为维数也可以是分数,称其为分数维(简称分维);分维是分形的定量表征和基本参数。曼德尔布罗曾描述过一个绳球的维数:从很远的距离观察这个绳球,可看作一点(零维);从较近的距离观察,它充满了一个球形空间(三维);再近一些,就看到了绳子(一维);再向微观深入,绳子又变成了三维的柱,三维的柱又可分解

  • “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开幕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3月20日正值春分,“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展览开幕式在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隆重举办。[align=center][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211c8ad9-3e4f-4d37-9165-c54422ac7d05.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1 展览“海外奇器”开幕式大合影[/size][/align][align=center][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28d820a8-c7b8-48f3-b93b-7aadc1ed2b7d.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2 展览“海外奇器”开幕式致辞嘉宾合影,左起阮草、彭刚、娄玮、吴国盛[/size][/align][size=14px][/size]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主任阮草出席并致辞。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科学史系主任吴国盛主持开幕式。清华大学相关部处院系领导、博物馆界同行、藏品捐赠者代表、“科博之友”代表、策展布展团队及学生社团代表等一百余人参加活动。[align=center][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ea7718ed-e1df-424f-9be9-8dcc9913ddcd.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3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致辞[/size][/align][size=14px][/size]彭刚首先对各位来宾的到来表示感谢。他表示,在各界朋友的支持关心下,科学博物馆团队艰苦创业、筚路蓝缕,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筹建六年来,先后举办了九个年度大展、七个线上展览、八季珍品柜展示以及多场展示清华师生创意作品的小型展览,[font=&]4[/font]万多人次来到临时展厅观展。科学博物馆还处于筹建阶段,但是已得到了清华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与认可,这让我们对未来科博馆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期待科博的馆藏建设、科学史研究水平与馆舍建设同步精进。彭刚对展览“海外奇器”的展览策划、展陈创新给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科博的展览展现出了清华大学学者专家办馆和策展的优势与特点,把精深的研究和展陈方式巧妙结合,把展览和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回望中华民族触摸感知、学习探索现代科学的道路,我们深知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面临艰巨挑战,但是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具有实力和信心。科技创新离不开师生科学素养、文化素养、历史素养的全面提升,在这个过程当中,科学博物馆的展览一定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align=center][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cec97635-98b3-483b-a148-2f10981af389.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4 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致辞[/size][/align][size=14px][/size][font=宋体][size=16px]娄玮代表故宫博物院对展览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认为“海外奇器”展览很精彩,展览规模虽然不大,但是[/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展品既有趣又说理,既能够让观众了解科学技术的知识,同时也能了解其背后的人文精神。娄玮进一步指出,中国古代科技曾经为世界作出过重大贡献,中华文明也始终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这次展览以晚清士人的出洋记述为历史线索,向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末有识之士积极向外开拓、追求科技强国的壮阔画卷。正所谓“鉴往事,知来者”,回顾这段既洋溢着新奇与物趣,又满含着报国热忱的历史,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无疑是一次既展示历史,又展望未来的厚重之旅。[/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娄玮表示,故宫博物院与清华大学一直有着良好的合作传统和共识,2021年,故宫博物院与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故宫文化遗产联合研究中心”,目的是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力争成为我国一流高校与文化机构携手应对文化遗产领域新挑战的典范。今天,我们进一步看到了合作的潜力,期望能够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开展更加广泛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动科技文物,尤其是明清宫廷西洋器物的研究以及中西科学交流历史的构建,共同打造一套兼顾科学与历史、创新与传承的文化传播与公共教育体系,调动各方力量,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方面覆盖更多的专业领域,实现更大的社会价值。[/size][/font][align=center] [/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71fdc692-976b-4b8c-bc40-477ca3578f5c.jpg[/img][/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8c0ef0b8-90ce-4d05-bc07-f175309031b1.jpg[/img][/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5、6 开幕式现场[/font][/align][font=宋体][/font][font=宋体][size=16px]阮草认为,展览“海外奇器”不仅呈现了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建六年来在馆藏建设、展陈策划、学术研究等方面的丰硕成果,同时也展示出清华科博团队严谨的策展态度与深厚的学术底蕴,让观众沉浸式地感受到一个多世纪以前东西方文化碰撞的震撼,深刻体味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地位和人类进步的重大意义。[/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阮草还介绍到,坐落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即将在今年5月与观众见面,期待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合作,交流互鉴,弘扬科学精神,培育科学文化,共同为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贡献更大力量。[/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size][/font][align=center][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f91dfd31-8017-41bd-bbf3-6ef7ee9c97ca.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7 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主持开幕式[/size][/align][size=14px][/size][font=宋体][size=16px]据吴国盛介绍,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家综合类收藏型研究性的科学博物馆,观众可以在其中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感受古旧科学仪器的永恒魅力,领略科技发展的社会氛围和文化底蕴。在清华大学校内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科学博物馆已收购了一批18世纪以来有着历史意义的西方科学仪器和工业制品,为迎接三年后科学博物馆的正式开馆奠定了基础。[/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align=center][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858d7792-9ce6-475b-a394-115c94419dfb.jpg[/img][/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8 策展人王景介绍展览背景[/font][/align][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最后,策展人王景做策展背景介绍。她向为展览做出贡献、付出辛勤工作的策展布展团队成员、展品捐赠人以及提供各种支持的校内外人员表达了诚挚感谢。[/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size][/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16px][/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16px][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8f58db66-42c7-4aaa-84e3-6b9aeb95a3f9.jp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9 展览揭幕仪式后,嘉宾合影留念,左起吴国盛、阮草、彭刚、娄玮、杜鹏飞[/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16px][/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16px][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597db9b1-481f-41fe-ba06-37b231a2e48b.jp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10 开幕式现场[/font][/align][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开幕式上,来宾共同观看了“海外奇器”展览宣传片。由彭刚、娄玮、阮草、吴国盛、杜鹏飞共同为“海外奇器”展览揭幕。[/size][/font][font=宋体][size=16px] [/size][/font][align=center][font=宋体][size=16px][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53a0964b-9acf-4d93-9e2b-3c8a4b1d1ca3.jpg[/img][/size][/font][/align][align=center][font=宋体]图11 吴国盛为故宫博物院一行导览[/font][/align][font=宋体][/font][align=center][size=14px][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f0129810-8359-4585-83ee-5dd23786d2d8.jpg[/img][/size][/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12 “海外奇器”策展人王景为来宾导览[/size][/align][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4b9b27d8-70f4-4b1f-87c7-cdf6550f5b5c.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13 观众观展[/size][/align][size=14px][/size]“海外奇器——晚清士人眼中的西方科技世界”由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主办,以晚清士人出洋记述为主线,分为水陆交通、街头见闻、西人器用、博物致知、格致之学五个单元,通过科学博物馆的100余件馆藏的精品科学仪器、图像器物、工业化产品、复原场景等为公众重现出19世纪中叶科学与技术的兴盛极大改变思考维度与生活方式的西方科技世界。[align=center][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4ea40000-590e-48b8-a58a-dc59cc3d25ed.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14 座谈会现场[/size][/align][size=14px][/size]开幕式结束后,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娄玮一行与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馆长吴国盛在人文楼进行了深入且富有成果的座谈交流,双方希望进一步强化合作,共同推进以“西学东渐”、清宫科学仪器史等领域为主的学术研究。[align=center][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54543b6f-db38-4ea8-a759-597bcae22cfd.jpg[/img][/align][align=center][size=14px]图15 开幕式嘉宾集体合影[/size][/align][img=image.png]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e940897f-d22e-49fd-8925-6fa810d50705.jpg[/img][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多维核磁共振波谱学

    多维核磁共振波谱学[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0802]多维核磁共振波谱学[/url]

  • 海洋光学诚邀您参加【化学计量学在谱学分析中的应用及值得重视的问题】网络讲座

    2012年6月8日,海洋光学将在分析测试百科网上举办“化学计量学在谱学分析中的应用及值得重视的问题”网络讲座,期待您的参与。【内容简介】 主要针对化学计量学在谱学分析,包括近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紫外可见光谱,LIBS等中的应用和新进展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还将对它们的定性定量分析及模式识别分析中几个值得充分重视的问题,如过拟合,变量选择,奇异样本识别与剔除,模型稳定性及模型应用域等,进行详尽讨论。 【讲座时间】 2012年6月8日 上午 10:00【主讲人简介】梁逸曾教授现为中南大学二级教授,中南大学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国际杂志《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副主编。梁逸曾教授师承俞汝勤院士,1988年于湖南大学获理学(分析化学)博士学位;1990年6月-1992年10月,获挪威皇家科学与技术委员会(NTNF)的资助,于挪威Bergen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于1994年获挪威哲学博士学位(Dr. Philos.)。 梁逸曾教授近三十年来一直从事分析化学、化学计量学和化学信息学、代谢组学、中药化学和中药现代化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共发表科学论文450多篇,其中340多篇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被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收录的文章370多篇,并被评为中国化学学会理事。【报名地址】http://vote.antpedia.com/index.php?sid=21993&lang=zh-Hans

  • 我的『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图书

    我的『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图书

    书名:核磁共振波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作者:原现瑞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年:2019年;页数:348页;装帧:平装;ISBN:978-7-202-12132-0;内容介绍: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包括液体NMR、固体NMR和NMR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等内容。液体NMR主要应用于化学,固体NMR应用于材料学,MRI应用于生物学和医学领域。本书论述液体NMR波谱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 本书从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出发,介绍NMR波谱学的基本理论,用乘积算符公式分析一些经典脉冲序列和常用的1D和2DNMR实验,并给出NMR谱用于研究有机小分子结构的应用实例。 本书的目的是向这些非物理学专业人员介绍NMR波谱学的基本理论和常用实验,书中所采用的数学和物理的概念、模型或方法以简单介绍为主,数学公式的演算尽可能详细,以方便读者理解。 目前该书没有电子版,仅有纸质版,如有需要请与李润岩联系,电话:13784334153。谢谢!目录:第一章:核磁共振的概念和经典力学的理论解释第二章:量子力学基本知识第三章:量子力学中的算符和力学量;第四章:密度算符;第五章: 单自旋-1/2;第六章:二自旋体系;第七章:二自旋体系乘积算符之间的转化;第八章:一些经典的脉冲序列;第九章:一维NMR实验;第十章:同核二维NMR实验;第十一章:异核二维NMR实验;第十二章: 弛豫动力学;第十三章:用NMR谱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练习题及提示答案附录封面:[img=核磁共振波谱学,690,106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7/202007151026532286_9904_1267429_3.jpg!w690x1064.jpg[/img]

  • 【原创大赛】对JJF(京)31《脉搏血氧计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

    【原创大赛】对JJF(京)31《脉搏血氧计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的反馈意见

    [size=18px] 脉搏血氧计是采用分光光度测定法,通过红光和近红外光通过组织的吸收比率而计算获得人体内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检测设备。为了解决该设备的定期溯源问题,早在2003年北京市就颁布了JJF(京)31-2003《脉搏血氧计较准规范》。但受当时技术能力所限,该较准规范并不完善。所以2019年对该规范进行了修订,并发布了征求意见稿,但该征求意见稿仍存在较多问题,主要问题如下:[/size][size=18px][b][font=仿宋] 一、《脉搏血氧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关于计量特性的描述与所选用的标准器执行的较准规范,[/font][url=https://www.baidu.com/link?url=t3jw72rHkO27MqiOv6MsTS8z9rqeroTi8vXKPZ4UQPy5Nir6ja1hv0-klUghSrqQR73xg8YwosNF42vcFf5V5a&wd=&eqid=99586bba0064ccc5000000035df2dcec][font=仿宋]JJF1542-2015《血氧饱和度模拟仪校准规范》  [/font][/url][font=仿宋]关于计量特性的描述存在冲突。[/font][/b][/size][size=18px][b][font=仿宋] [font=仿宋]《脉搏血氧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第5.2条款:“[/font][font=仿宋]5.[/font][font=仿宋]2 [/font][font=仿宋]血氧饱和度[/font][font=仿宋]SpO2测量误差:[75~100)%测量范围内:测量误差[/font][font=仿宋]不大于[/font][font=仿宋]2%[/font][font=仿宋];[/font][font=仿宋]小于75%的测量范围内:测量误差[/font][font=仿宋]不大于[/font][font=仿宋]3%[/font][font=仿宋]。[/font][font=仿宋]”。[/font][/font][/b][/size][size=18px][font=仿宋][font=仿宋] JJF1542-2015《血氧饱和度模拟仪校准规范》第5.1条款:“5.1血氧饱和度值:模拟仪血氧饱和度示值误差绝对值在75%~100%测量范围内不大于2%;在35%~74%测量范围内不大于3%。”。[/font][/font][/size][font=仿宋][font=仿宋][size=16.0000pt] 此处[b]《脉搏血氧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规定的[/b]脉搏血氧仪的测量误差与《血氧饱和度模拟仪校准规范》规定的血氧饱和度模拟仪的示值误差相等,属同等准确度。虽然《脉搏血氧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在表1 测量标准及其他设备中重新规定了血氧饱和度模拟仪的技术要求,但与JJF1542-2015《血氧饱和度模拟仪校准规范》给出的技术要求不一致。[/size][/font][/font][font=仿宋][size=16.0000pt][font=仿宋][img=,690,3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11031137099_4235_1638093_3.png!w690x332.jpg[/img][/font][/size][/font][font=仿宋][size=16.0000pt][font=仿宋] 征求意见稿给出的脉搏血样计的计量性能要求[/font][/size][/font][font=仿宋][size=16.0000pt][font=仿宋][img=,690,33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11032596591_314_1638093_3.png!w690x331.jpg[/img][/font][/size][/font][font=仿宋][size=16.0000pt][font=仿宋][img=,573,38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11035147276_8927_1638093_3.png!w573x388.jpg[/img][/font][/size][/font][font=仿宋][font=仿宋][size=16.0000pt][b] 《脉搏血氧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成文时间明显晚于[b][url=https://www.baidu.com/link?url=t3jw72rHkO27MqiOv6MsTS8z9rqeroTi8vXKPZ4UQPy5Nir6ja1hv0-klUghSrqQR73xg8YwosNF42vcFf5V5a&wd=&eqid=99586bba0064ccc5000000035df2dcec]JJF1542-2015《血氧饱和度模拟仪校准规范》[/url]的颁布日期,对标准器性能上未做到统一,一旦实施,标准器的溯源将存在问题。[/b][/b][/size][/font][/font][size=16.0000pt] 二、[font=仿宋][font=仿宋][b]《脉搏血氧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b][/font][/font]7.2.2注释部分描述不准确[/size][font=仿宋][size=16pt][b][font=仿宋][b][img=,690,25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11040269965_6944_1638093_3.png!w690x258.jpg[/img][/b][/font][/b][/size][/font][font=仿宋][font=仿宋][font=仿宋]三、实际测量结果为脉搏血氧仪重复性却描述为误差[/font][/font][/font][font=仿宋][font=仿宋][font=仿宋][img=,564,24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0/06/202006011041284801_8900_1638093_3.png!w564x248.jpg[/img][/font][/font][/font][font=仿宋][font=仿宋][font=仿宋] 而且以血氧饱和度模拟仪提供的血氧饱和度的设定值作为约定真值也是不合理的。如血氧饱和度模拟仪提供的R曲线,与脉搏血样计的R曲线不匹配,测量结果将严重偏移模拟仪提供的参考值,标准偏差也会增大,不能真实反映脉搏血样仪的计量性能。[/font][/font][/font][size=16.0000pt]四、全部测量过程未进行测量误差的测量,[font=仿宋][font=仿宋][b]《脉搏血氧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b][/font][/font][/size][font=仿宋][size=16.0000pt]5.2计量性能描述内容为测量“重复性”而非“测量误差”?[/size][/font][font=仿宋][font=仿宋][size=16.0000pt] 虽然《脉搏血氧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在7.2.4中为了回避模拟仪溯源性的问题,采用了标准偏差的方式表示测量误差,但该方式是不准确的。该测量方法虽然以模拟器提供的示值作为约定真值,但计算结果所体现的还是脉搏血氧仪各次测量结果与约定真值间的分散性,是一种重复性,而不是误差。同时由于模拟器的溯源性一直存在争议,建议尽量回避采用误差描述测量结果。国家计量院研制的血氧饱和度模拟仪校准装置也仅体现了设备的测量重复性,而回避的示值误差,如需要确定测量误差,需改进血氧饱和度模拟仪的溯源方式,如:采用区域内比对的方式,确定模拟器参考值的修正值(但需不同的R校准曲线分别比对,工作量较大)。[/size][/font][/font][font=仿宋][size=21.3333px][b]结束语[/b][/size][/font]制定对社会公开发布的技术规范应该是很严谨的工作,[b][font=仿宋][b][font=仿宋]《脉搏血氧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也为广大计量技术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反面教材,[/font][/b][/font][/b]在制定该类技术规范时应首先要了解设备的基本原理,可选用的标准器的性能和溯源性,采用合理的、能够真实反映被检设备计量性能检测方法。

  • 【版务】欢迎xue1bo加入ICP-MS版专家队伍

    【版务】欢迎xue1bo加入ICP-MS版专家队伍

    欢迎xue1bo加入ICP-MS版专家队伍,希望大家多来本版互相交流。有请xue1bo专家给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大家在实验中碰到任何问题能够首先想到来仪器信息网求助,并分享您的经验,也希望在各位版主及专家的帮助下您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解决。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3_631612_1604317_3.gif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01/201701191653_631612_1604317_3.gif质谱版区各版面目前正招募版主、专家,如果您也想成为版主/专家中的一员,那赶快加入到我们的版主/专家队伍中来吧,论坛因为有你更精彩!详情: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502/3281854/您可给我发站内短消息: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20100101/images/ico_sendmsg.gif 发送消息 或者QQ联系: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0/201103310935135072_01_1604317_3.jpg 87712581 或者MSN:capinter@msn.com

  • “一滴血”可筛查癌症 癌症检测板有望入驻药房

    癌症是人类健康杀手,能否实现准确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存活率至关重要。2013年的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上,长期在美国研发“蛋白标定”这一癌症早期诊断技术的夏继波博士签约落户相城,他期望通过自己和技术团队的共同努力,让这一技术惠及广大的人民群众。 4月28日,笔者走进夏继波博士创办的生物科技公司时,看见的场面不大、人数不多。但夏继波及其团队的梦想很大,他们期望通过“蛋白标定”检测技术,用“一滴血”让癌症现形,从而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患者的存活率。  这位浓眉大眼、体格健壮的“山东大汉”,1998年出国,美国加州大学博士毕业后,一直在美国工作、生活。直到2013年参加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活动后,夏继波燃起了回国创业的梦想,来到苏州创办宇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宇恒公司的实验室内,人数不多,但密布着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数位员工正在生产、检测一些生物试剂,“实验室的9位员工,2个博士,5个硕士,2个本科”,夏继波对他的团队颇感自豪。  “目前,检测癌症的产品还处于和医院合作验证阶段,要拿到二类药械批号,才能上市。”宇恒公司2014年11月才开始正式运营,夏继波表示,公司暂时以生产生物试剂为主,将争取第一年度实现销售额400万元,并争取在第四到第五年度达到3000万元。  归国前,夏继波长期在美国研发“蛋白标定”这一癌症早期诊断技术。这项技术的基础是利用每种癌症会产生不同的“癌蛋白”或者“标的物”。通过筛选效果比较好的“标记”,再做成联合检测试剂,只要用一滴血放在检测板上,就可以简单、方便、快捷地进行检测。  癌症是人类健康杀手。据统计,中国每年新增癌症病人约160万人,每年因癌症死亡的人数约130万人。夏继波介绍说,每个人体内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癌细胞,但正常人体内的免疫细胞会将其杀死,癌细胞一旦聚集就成为了癌组织。  目前,宇恒公司正在加紧推进前列腺癌、子宫癌、乳腺癌、肺癌等一系列癌症检测板的研究与测试。夏继波团队研发的核心技术“荧光染料”,可以跟不同的癌蛋白结合,这一技术为国内首创,并已申请专利。

  • 【原创】三波长手指血氧仪

    以前研究过双波长650nm和940nm的手指血氧仪,但是最近听说国外开始出现了三波长的,那位大虾给讲一下原理好吗?

  • 【转帖】开发出纳米级超小型天线

    日本广岛大学的研究小组日前开发出纳米级超小型天线,它能够收发某个特定波段的电磁波。这种天线是广岛大学博士生小迫照和与教授鱼屋丰等共同开发的。天线宽75至125纳米、长500纳米,相当于把普通电视天线缩小到百万分之一。构成天线的5根“枝杈”是用金制作的,固定在透明的氧化硅板中。这种纳米级天线与普通天线工作原理相同。目前制成的这种天线能够收发波长400至800纳米的电磁波。如果改变天线“枝杈”的长度和配置,就可以收发不同波段的信号。鱼屋教授希望这项发明能够帮助开发新一代数据存取设备。此项成果已刊登在近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上。资料来源:[url]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04261028215628913.shtm[/url]

  • 学化学的能干啥?看到最后一个我震惊了!

    1可以当董事长杰克·韦尔奇1957年获得马萨诸塞州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1960年获得伊利诺斯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60年加入通用电气(GE)塑胶事业部。1971年底,韦尔奇成为GE化学与冶金事业部总经理。1979年8月成为通用公司副董事长。1981年4月,年仅45岁的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2可以当校长(很多,仅举一例)周其凤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中国著名化学家、教育家,中科院院士,教授,博导。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及液晶高分子领域的研究。曾先后担任吉林大学校长、北京大学校长。2011年,由他作词的“化学之歌”引起社会各界热烈反响,褒贬不一。3可以当中科院院长白春礼 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执行主席,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长。先后从事过晶体结构、分子力学和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EXAFS)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纳米科技的重要领域——扫描隧道显微学的开拓者之一。4可以当音乐家鲍罗丁俄国化学家,医学博士,他曾最早制成苯甲酰氯,并对醛类缩合反应研究有所贡献。与此同时,他在音乐方面也有极高造诣。是俄罗斯著名民族音乐团体“强力集团”成员。由于他平时都在实验室从事化学工作,只能在星期天作曲,因此被称为“星期天作曲家”。但就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他创作出了歌剧《伊戈尔王子》,交响曲《勇士》,交响音诗《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著名乐曲,成为俄罗斯音乐史上重要代表人物之一。5可以当作家王小波 毕业于人民大学食品商品学。在他的散文《科学的美好》中详实生动地记录了自己学习化学的经过,也表达了“对这门科学的恋恋不舍”。另外,据其生前好友回忆,他曾在考试之前一晚上读完傅献彩《物理化学》上册。第二天早晨,那本书“像海带卷似的成了个油黑的卷”。6可以当画家速泰熙 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并教了20多年的化学。之后转而从事绘画与书籍装帧设计。代表作有版画《蛟龙出水》,宣传画《大自然—我的老师和朋友》,漫画《文摘的文摘的文摘……》等。被评为“建国50年以来有影响的十位装帧家”之一。7可以当侦探福尔摩斯全世界最著名的侦探。在其创造者柯南道尔笔下,福尔摩斯毕业于牛津大学化学系,“是个一流的化学家”。在贝克街其公寓里还专门设有一个“化学实验桌”。有一次为了“完成一个颇感兴趣的化学分析”,他甚至中断了重要的破案。8可以当经济学家成思危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无机专业。此后20多年—直从事并领导硼砂工业的科研开发,为我国化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81年,在化工界已取得卓越成就的他做出人生道路上的又一重大抉择,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美学习管理学和经济学,开始从事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为中国新兴的风险投资业做出了奠基性贡献,被尊称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9可以当央行行长周小川1972年被选送到化工部(当时部委合并叫做燃料化学工业部)的部属高校北京化工学院(后更名北京化工大学)学习,1985年在清华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全国政协副主席。10可以当总理默克尔现任德国总理。莱比锡大学物理化学博士学位。论文是关于碳氢化合物反应的速度常数计算。毕业后,在原东德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工作。后转而从政,成为德国历史上首位女总理。她的丈夫也是一位量子化学家。11可以当首相撒切尔夫人1943年进入牛津大学学习化学专业,毕业后曾任两家化学公司的化学研究员。不过她对于化学的热情远没有她对政治的热情。她是至今为止英国唯一一位女首相,也是连任时间最长的英国首相。她在任期间,对英国的经济、社会与文化面貌作出了既深且广的改变,被称为“铁娘子”。12还可以当大大习大大1975至1979年在清华大学化工系基本有机合成专业学习。2013年,习大大视察中科院大学,当得知在场的一位同学所学的是化学专业时,他风趣地说道:“我们都是学化学的。”这一段对话逗笑了全场的人。怎么样,学化学的小伙伴,现在你还迷茫困惑吗,是不是觉得化学专业前途四通八达,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啊!文章转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 【讨论】除雪不用融雪剂行吗

    北京新年第一场大雪,创下多项降雪之最。据介绍,为尽快化雪而喷洒的融雪剂达过去5年之和。有关专家表示,在保障城市交通顺畅的同时,融雪剂若使用不当会对路面、桥梁和植物产生危害。请关注——  打破砂锅  “今年的降雪在近几十年中,下得最早,雪量最大,地表温度和环境温度最低。这3个之最,给除雪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融雪速度会很慢。”北京环卫集团作业部部长张志强表示,他们从1月2日夜间就出动作业人员和车辆展开除雪工作,动用除雪、融雪、多功能等作业车辆12959车次,专业作业人员 135716人次。  据市政市容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截至1月3日14时,全市共施撒融雪剂29471吨,一场雪施撒近3万吨环保型融雪剂,相当于过去5年冬季使用量的总和,这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没有过的。  长期使用会造成腐蚀  “氯盐类融雪剂的大量使用,会对路面、桥梁和道边植物产生极大的腐蚀作用,其危害不可小视。”中国腐蚀防护学会常务理事洪乃丰教授忧心忡忡地说。  据了解,融雪剂分为有机融雪剂和无机融雪剂两类。前者以醋酸钾为主要成分,融雪效果好,没有什么腐蚀损害,但它的价格太高,一般用于机场等重要场所。后者则以“氯盐”为主要成分,如氯化钠、氯化钙、氯化镁、氯化钾等,通称作“化冰盐”。其价格便宜,但长期使用会腐蚀桥梁、下水管网、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大大影响规定年限的使用寿命。还会增加水源和土壤的无机盐含量,尤其会影响路边花草等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枯萎死亡。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的傅沛兴教授说,目前人类对及时融化冰雪的难题还没有真正解决,“撒盐”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在没有研制出新的具有明确环保功能、造价较低的融雪剂前,只能继续使用氯盐类融雪剂,但有关方面应采取“以防为主”的措施,如对于路、桥等基础设施,在建造初期就实施防“盐害”技术措施,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撒盐”的危害。  融雪仍是世界难题  事实上,融雪剂破坏环境的问题同样困扰着欧美国家。  美国由氯盐融雪剂腐蚀破坏环境的成本可占GNP(国民生产总值)的4%,美国每年用于修复的费用大于2000亿美元,是初建费的4倍。北欧的丹麦,在哥本哈根地区调查了102座桥,其中50%有严重的钢筋腐蚀现象,主因是使用氯盐融雪剂。法国每年冬季要花4亿法郎购买150万吨融雪盐,主要是氯化钠。  有专家指出,从融雪效能、速度等方面看,氯盐类融雪剂仍然难以取代。因此,机械除雪、热能除雪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目前,各国也都在为减轻融雪剂的负面作用努力着。美国、日本曾在融雪剂里加缓蚀剂,美国还通过法律规范了冰盐的使用方法和市场。英国采取了“汇集盐水”的方法,在城市路桥旁,铺设专用管道,收集融雪后的盐水,并引流到污水处理厂。  使用但不滥用  2003年,北京市园林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城八区范围已有近3000株行道树、40多万株绿篱、5万多平方米的草地相继枯死,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万元。  然而,近几年北京绿化植被死亡的现象已经有所减少。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北京在融雪剂的使用上进行了改进,采用“机械除雪为主、融雪剂融雪为辅”的除雪作业方式。  “北京遇降雪使用融雪剂,但不会依赖融雪剂,更不会滥用融雪剂。”北京市市政管委宣教处的郭卫东处长介绍,2002年11月1日,北京市出台了全国第一个关于环保型融雪剂的地方标准,从那之后,融雪剂的使用一般都依照降雪量决定。  “北京现在使用的融雪剂都是环保型融雪剂,其中17项质量技术指标做出了详细规定。”但郭卫东也坦言,“即使是环保型的融雪剂也只是降低了原来使用的盐水里氯等有害物质的含量,对植物、桥梁仍有一定伤害。在日常的除雪作业中,我们一直本着能少用融雪剂就少用的原则,绝不给环境带来多一分的伤害。”  新式装备竞相亮相  “究竟用什么物质来取代融雪剂,也是我思考了很久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陈衍景说,“2002年北京才开始执行我国第一个融雪剂标准,目前我国也没有任何针对融雪剂的防腐蚀规定。在新的方法出台之前,关注融雪剂的危害是首要的。”  陈衍景认为,针对于融雪剂的诸多危害,改进除雪方法是可取的。例如,南京在雪灾时把主干道上撒过盐的、并未融化的雪集中运送到垃圾场,减少了融雪剂伤害土壤和植物的可能性。贵阳市开阳县通过全城动员的办法,来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环保除冰清除行动。尽管这种办法较为原始,也费力许多,却可以有效防止融雪剂可能带来的污染,这是值得借鉴的。  而北京在这场罕见的大雪中,也用上了新式武器——“融雪屋”。据张志强介绍:此次降雪即使融雪剂与积雪充分混合,靠自然温度融化减量也有一定困难,甚至可能出现结冰等危险。所以北京环卫部门投入使用了这个新设备。  “融雪屋”其实是一个橘黄色的方形体,别看长得其貌不扬,但它的本领却不小,负责操作“融雪屋”的高师傅介绍说,由于“融雪屋”的动力是柴油,转化成热力后将倒入的积雪融化,从而达到积雪减量的目的。“不要小瞧这个机器,它每小时能融雪25吨!”  “‘融雪屋’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机动性。”张志强部长解释说,它由汽车牵引能赶到各个地方,不用接电就能单独作业。北京环卫集团统计,一天一夜,“融雪屋”就吃掉了积雪300吨。  与“融雪屋”搭档的铲车每隔几分钟就向“融雪屋”内倒入一铲积雪,在升腾起一阵白色的雾气之后,积雪就被融雪屋“消化”掉了。经过“融雪屋”消化过的积雪会转化成水,通过“融雪屋”前侧的管道流出,最终流进了市政管线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color=#DC143C][size=4][font=黑体]我记得以前是在路面上撒盐除雪,融雪剂是第一次听说。大家说说看你们自己的看法。[/font][/size][/color]

  • 微波指尖采血4分钟诊断贫血病

    科技日报 2013年09月23日 星期一 科技日报伦敦9月22日电 (记者刘海英)英国帝国理工学院近日发布新闻公报称,该校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贫血诊断方法,利用微波技术,通过指尖采血对贫血病进行快速、无损诊断,4分钟内可完成所有检测。 贫血是一种常见症状,单位容积血液内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标准即可认定为贫血。贫血可引发嗜睡、黄疸、呼吸短促、身体虚弱等症状。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受到不同程度贫血的影响。造成贫血的原因有多种,如缺铁、出血、造血功能障碍等等,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 目前对贫血的诊断需要利用实验室进行血液样本分析。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以便检测血红蛋白浓度,同时还要检测红细胞的数量以及形态、大小等特征。整个检测需要多个血液样本,且耗时较长。在一些条件不足、设备落后的医院,甚至需要两周时间才会有诊断结果。 帝国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开发的新方法,利用了微波技术,通过宽频微波频谱,建立血液介电性能和血红蛋白浓度之间的关系,以此来测定血红蛋白含量。这一方法可在测定血液样本中红细胞数量以及形态特征的同时,无损测定血红蛋白含量。与目前的检测方法相比,新方法仅需要一个血液样本,不会对血液细胞造成破坏,可一次性完成诊断所需检测,方便快捷。研究人员预测,据此技术开发出的便携式指尖采血设备,可最快在4分钟内完成整个检测。

  • 身边的道地药材——积雪草

    身边的道地药材——积雪草

    积雪草又名胡薄荷、连钱草、崩大碗、遍地香,为伞形科植物积雪草的全草。陶弘景释名云:“想此草以寒凉得名尔。”盖因其多生于溪畔近水处,蔓延如藤,叶两两对生,凌冬尚清碧,故以名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6/201506091454_549384_1620630_3.jpg

  • 【原创】钱学森堂侄(美国国籍--是美国人!)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学森堂侄与两位美国科学家共享诺贝尔化学奖 北京时间10月8日下午5点45分,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实验室的Osamu Shimomura(下村修)、哥伦比亚大学的Martin Chalfie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 Roger Y. Tsien (钱永健,钱学森的堂侄)因发现并发展了绿色荧光蛋白(GFP) 而获得该奖项。之前的预测成为现实。 Osamu Shimomura,1928年生于日本京都,1960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有机化学博士学位,美国Woods Hole海洋生物学实验室(MBL)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名誉退休教授。Martin Chalfie,1947年出生,成长与美国芝加哥,1977年获得美国哈佛大学神经生物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教授。Roger Y. Tsien,1952年出生于美国纽约,1977年获得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博士学位,1989年起任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教授。 据悉,三人将平分1000万瑞典克朗的奖金。

  • 【原创大赛】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检测中面临的问题

    【原创大赛】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检测中面临的问题

    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是通过测量动脉搏动期间光吸收量的变化,以无创方式测量血氧饱和度和脉率的医用计量器具。在医疗机构多用于对病人生命体征的检测,也是多参数监护仪的一项关键参数,应定期进行检测确认计量性能。目前与该检测项目相关的技术规范主要有:JJG(粤)014-2010《医用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JJG(新)12-2014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url=https://www.baidu.com/link?url=ujzCr9WfhTZh1U6XttSWxsRLM7E1hwAODALnCLCqGGuw0GEpapELiFMXiqbrzlmkilY6vrvPYfUKa21f5oK0IG78hGh0V8p9loFaHGxn-Ai&wd=&eqid=b5ed4dfd000bfb6b000000025da726f8][color=#434343]JJG([/color][color=#434343]闽) 1038-2011[/color][color=#434343]  《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color][/url]、JJF(沪)5-2015《脉搏血氧计》校准规范 、[url=https://www.baidu.com/link?url=VmBMSozjIw2sB_fkfknlroqDnkxCVKd7g4fDNMWhkJi7FROQFT4AXibH7HD78c1B&wd=&eqid=a310e6b000079b64000000025da729bc][color=#434343]JJF([/color][color=#434343]京) 31-2003[/color][color=#434343]《脉搏血氧计  ([/color][color=#434343]试行)[/color][color=#434343]》校准规范  [/color][/url],均为地方性检定规程或校准规范,而且全部采用血氧饱和度模拟器作为检定或校准的主要检测设备。常见的血氧饱和度模拟器包括:FLUKE Index2血氧饱和度模拟器、SURPASS-A型反射式血氧饱和度模拟器、ProSim 8型病人模拟器等检测设备。该类检测设备只有在输出曲线与脉搏血氧仪预制的检测曲线相吻合的情况下,输出的参考值才能与脉搏血氧仪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而对于血氧饱和度模拟器因曲线种类多样,且曲线不可知,仅能在使用中选择预置的曲线种类,模拟器提供的标准曲线是否准确无法验证,所以在时间检定、校准中该项目并没有严格的溯源关系。所以目前颁布执行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虽然归定了血氧饱和度模拟器的测量范围和允许误差,但实际的检测结果却并不可靠,或部分规程直接回避了此项问题,不对脉搏血氧仪的准确度进行检定、校准,仅对测量重复性做出要求。如JJG(粤)014-2010《医用多参数监护仪》检定规程要求如下:[img=,355,18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9/10/201910171359353146_2762_1638093_3.png!w355x181.jpg[/img]而血氧饱和度是一项重要的人体特征指标,正常应不低于94%,在94%以下为供氧不足。医疗机构使用脉搏血氧仪对病人的血氧饱和度进行实时监控,本意是通过对病人血氧饱和度的定量监控,掌握病人的生命体征状态,而目前执行的检定规程、校准规范,恰恰在对血氧饱和度测量误差的检定、校准方面存在不足。改进指夹式脉搏血氧仪检测的建议:1、指夹式脉搏血氧仪因不在《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内,根据计量检定必需依据《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的要求,该项目不适合通过检定的方式溯源,不应制定检定规程,或在检定规程中加入该项目。而是采用校准的方式确认脉搏血氧仪的计量性能。2、用于脉搏血氧仪检测使用的血氧饱和度模拟器目前没有严格的检定方法、校准方法,无法溯源,所以在无法确定准确度的情况下,应考虑检测结果的一致性。通过组织实验室间集中比对的方式,确定用于脉搏血氧仪校准使用的血氧饱和度模拟器各条检测曲线的参考值,每台模拟器在校准脉搏血氧仪时均向参考值修正,实现校准结果的一致性。[color=#434343]3[/color][color=#434343]、血氧饱和度模拟器的校准应由批准校准规范执行的机构组织执行,并通过建立计量标准的方式对脉搏血氧仪的校准工作进行管理,保证一定范围内脉搏血氧仪的校准结果的一致性。[/color]

  • 高校科研院所招聘联盟诚聘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博士,坐标重庆,你准备好了吗?

    [b]职位名称:[/b]重庆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科学博士[b]职位描述/要求:[/b]一、招聘岗位及招聘条件 招聘范围:博士 研究方向:环境工艺设计、土壤学、环境健康及毒理、汽车尾气、地下水等相关专业。 招聘条件: (1)基本条件: 1.身体健康,工作认真、吃苦耐劳、责任心强,博士年龄原则上不超过40岁,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 2.博士及以上学历,以第一作者已发表或接受SCI论文2篇以上; 3.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和奉献精神,能按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 4.岗位设置需要的对引进人才所应具备的其它基本条件。 (2)专业条件: 环境工艺设计:主要从事污染治理工艺技术设计及污染治理方案、可研编制;具有3年以上设计经验优先。 土壤学:主要从事土壤与地下水修复技术研究,场地概念模型构建与模拟等;具备土壤学、水文地质学以及技术政策方面研究经验;熟悉污染场地调查评估与治理修复流程,了解国外土壤污染修复相关政策;熟悉CAD、Surfer、GIS、Matlab专业软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者优先。 环境健康及毒理:主要从事慢性累积型和突发型环境健康事件调查、评估、响应及处理处置方法研究;环境健康风险管理理论、技术方法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研究;多介质、多途径或复合污染物人体暴露和历史暴露评估方法研究。有从事大型蚤、鱼类、藻类等毒理学实验相关工作或项目者优先。 汽车尾气:主要从事移动源排放特征及控制技术、政策研究,具备移动源排放检测/模式计算/控制政策技术等相关研究经验。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者优先。 地下水:主要从事水文地质调查及地下水评估、预测、污染修复等工作,具有一定从事地下水污染场地调查和评估经验;熟练掌握地下水模拟软件。具有一定工作经验者优先。 [b]公司介绍:[/b] 仪器信息网仪器直聘栏目针对高校科研院所的免费职位发布平台,汇集了全国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招聘信息。发布信息请联系010-51654077...[url=https://www.instrument.com.cn/job/user/job/position/50033]查看全部[/url]

  • 实验室雪花制冰机选型之五:性价比

    实验室雪花制冰机选型之五:性价比硬件篇雪花制冰机的硬件主要有压缩机、电机、主板等。压缩机目前最好的品牌为Danfoss(国内为Secop思科普)【如厦门国仪制冰机】,其次是一些美国谷轮、法国泰康、sanyo等【如sanyo制冰机】,还有一些使用扎努西等其它品牌【如常熟雪科制冰机】。Danfoss的品质广为业界认可,价格一般是其它品牌的3-5倍。电机:雪花制冰机由于在冷冻室里冰形成后需要有冰刀粉碎冰,需要有电机来驱动,所以电机的好坏对雪花制冰机的质量、寿命、稳定性有着极大的影响。目前市面上雪花制冰机使用的电机中,首先要看该电机是什么类型的,如直角中空的还是涡轮蜗杆减速器的,一般以直角中空减速器的电机为好(如JSCC)。精密电机产品以德国的品牌为主,德国以精密工业著称。国内也有相当一部分雪花制冰机品牌采用Haitec、宁波中大电机或韩国的电机,相对认可度会低一些。主板:目前市场大部分制冰机品牌都是采用市场上现成的控制板,和餐饮用的程序几乎一致,一般是显示灯显示状态,在安全控制和设计方面欠缺;好一点的应采用适合实验室使用环境的专用主控板,如可以语音播报或液晶显示,并在程序方面进行设计,避免出现冰刀卡死等常见问题。厦门国仪在这方面做的不错。性能篇雪花制冰机出来的冰应比较碎,这样可以极大的增加样品管的接触面积,增强冰浴的效果;另外,还应有一定的含水量,以提高保温的能力。在产冰量一定的情况下,理论上来说储冰桶的容量越大越好,所以在考虑性能时,应考虑这个因素。雪花制冰机的运行已经高度自动化,基本上人工干预的部分很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情况,这时候需要机器本身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报警或提示的方式,比如绝大部分制冰机使用的指示灯,或蜂鸣声,或者采用语音提示,在冰满、缺水、待机、故障停机等异常状态是能及时有效的通知用户,甚至有相关产品配置了液晶屏来显示制冰机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状态,让用户一目了然,心中有数。在各个硬件的基础上,制冰机整体运行的稳定性最为重要。程序控制以及各种防出错的程序和传感器是保障运行的核心,比如卡冰刀是雪花制冰机的常见故障,停机和开机运行两个时间点防冰刀卡死设置是非常关键的。价格篇价格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个绝大部分人都不愿意正视的事实是:一分钱一分货。就算是现在互联网思维大行其道,免费产品也不少,而你在使用免费产品时,提供商只是以一种你无法察觉的方式来获取他们的利润,或者由关联的第三方来支付这个成本,而在传统的仪器制造行业,硬件成本的投入还是刚性的,还没有哪家制造商能说免费提供产品使用。按目前市场情况来归纳,雪花制冰机进口品牌产品目前的价格一般在国内产品的2-5倍,甚至更高;在国内品牌产品中,又以厦门国仪(尊享版)、上海比朗、宁波新芝、北京长流、等定价高,厦门国仪(标准版)、常熟雪科定价较低。价格的定位和供应商的生产方式、产品定位、选材、保修等有关,比如采用OEM找别的厂家贴牌生产的话,相对销售价格就肯定会高一些,否则无法保证合理的利润。综合来说,在比较价格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各个供应商的生产方式、产品定位、选材、保修等方面的情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一个合适的价格和产品。从目前市场面上的品牌来说,一个自身有生产能力,注重品质,关注售后服务的国产品牌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二十一世纪检验医学发展趋势与展望——北大医学博士赵军

    [align=center][size=24px][color=#000000][b]引言[/b][/color][/size][/align]检验医学作为医学科学的重要支撑学科,也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交叉学科,在疾病早期诊断、病情监测、预后判断与风险评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二十一世纪即将开始时就有人对检验医学的发展进行预测。时至今日,医学发展到达了前所未有的阶段,这不仅仅源于人类遗传学、细胞医学、分子病学、基因组学及免疫学等独立学科的发展,同时也得到生物信息学、生物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等交叉学科的极大推动。学科的突破和交叉领域的融合,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尤其是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地增加,检验医学的发展一方面遵循着预测的方向,同时,新的境况和机遇也不断挑战和塑造着发展的轨迹。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今,[b]作为健康和医疗不可或缺的检验医学,面对人们不断增长的健康需求,未来发展趋势和实现场景是什么,值得我们深度思考。[/b]检验医学的具体应用就是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微生物学、免疫学、生物化学、遗传学、血液学、细胞学等方面的检验,从而为预防、诊断、治疗人体疾病和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有些信息的重要以至于别无他法,比如应用于优生优育方面的遗传病检测检验,帮助很多遗传病家系阻断疾病的遗传,减少了家庭悲剧及患者痛苦,也给社会减轻负担。现今,“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可在胚胎植入前采用基因组扩增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单基因遗传病的筛查或诊断。出生时婴儿的健康质量固然重要,对于生命的长周期而言,健康发育、成长、成熟和衰老同样重要。[b]研究表明,临床医生医疗决策所需的信息中约70%源自医学实验室检查。而实验室检查的实际支出仅占整个医疗卫生支出的1.4%~2.3%。可见,检验医学在社会人群健康中的基础性作用和经济效益。[/b]检验医学对于健康的重要性,甚至可以说覆盖并已经超出生命周期和长度了。因此,我们有必要不断地检视支撑临床医学的检验医学,对它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场景进行展望,明晰未来并认清路径,把握方向趋势。[color=#4f81bd][b][size=20px]一、创新技术驱动发展--新技术的突破和检验技术的全覆盖[/size][/b][/color]在遗传病、常见病和多发病得到有效管理的情况下,当前医学发展到了"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医疗"时代。临床在慢性病、代谢疾病、肿瘤的早期预测、诊断与精准治疗,感染性疾病病原体的快速诊断与治疗,药物选择、罕见疾病的诊断与预防等诸多领域提出了对相关检测的迫切需求。检验医学为了满足临床需求,也迫切需要建立基于新的疾病标志物、分子诊断、细胞检测和组合检验指标分析等高新检测技术方法,以辅助临床精准预防、精准诊断与精准治疗。人们对健康与疾病的认知、对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需求增加,尤其是进入生理衰老过程后伴随出现的各种疾病,如多基因病、肿瘤、慢性病、代谢疾病和老年疾病等的检测与治疗和监控需求远未满足。在人均寿命明显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长的形势下,检验医学领域,特别是与临床一线紧密结合的从业人员、研究员和医学专家要协同合作,对重大临床关切的医学问题和难点进行创新技术攻关。[b]创新技术是从检验医学的角度出发,可以定义为一种分析方法(包括生物标志物)或设备(软件、应用程序和算法),通过其发展阶段,转化为广泛的常规临床实践,或区域适用和实施并有可能增加临床诊断的价值。[/b]创新技术的关键属性包括新颖性、相对快速的增长、一致性和显著的影响,以及不确定性。成功的创新技术塑造了检验医学的所有阶段,从分析前阶段,到分析阶段,再到分析后阶段。从产生想法到全面实施的过程是复杂的,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再展开。[size=20px][color=#4f81bd][b]二、拥抱智能化时代--检验大数据分析[/b][/color][/size]计算机科学给生命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生物信息学就是计算机技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进和应用过程中不断催化而成长。到了后基因组时期,随着生命科学信息和知识的大量积累,人们对生命复杂性认知加深,伴随着生命科学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进一步促使计算机科学与医学进行了深度的融合。数据量大,这是不同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汇集后的显著特点。据美国CDC数据,电子健康记录中高达70%的数据来自临床实验,而且70%的医疗决定依赖于每年进行的140亿次实验室检测。可见医学实验室的数据的丰富程度。这些数据中的大多数是以单个数值或分类值以固定格式报告,而患者获得实验室检测的所有结果却是独特的高维数据集:因为每个患者都有多个单独实验室检测的结果,从首诊的结果到多次监测“健康”状态或观察一个或多个疾病过程的数据--包括测试的数量和不同测试结果的相互依赖及多维关系。临床特色的大数据,在没有计算辅助的情况下,普通人力很难解释。为了补偿这种复杂性,医学经常使用数据简化方法或采用评分工具。然而,最优的机器学习算法,可以评估更大的数据集,有可能更准确和自动地预测疾病的灵敏度、诊断和预后。机器学习方法还可以识别出那些没有纳入当前手动评分模型的非常重要的次要变量。因此,机器学习技术不仅只提供了分析大量临床数据库的工具,还可以发现数据背后的“隐藏的”诊疗模式。这还是传统意义上检验数据的量。如今,[b]随着基因测序、蛋白质质谱、流式细胞术及多种芯片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推进,加之代谢谱、药物组等数据的并入,[/b]这类大量复杂、多纬度的巨大数据集,科学解读与应用必须依赖计算机,利用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才能对这些海量检测数据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基于数据而开发出相应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的模型,对大量来源于临床真实世界的多学科数据的再利用,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生命过程,可以实现对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的全新认识。基于这类大数据的预测和诊断模型,将为我们提供了更多了解健康、疾病和治疗的机会,制定疾病精细分层、精准诊疗的策略;也助力检测标志物、治疗药物的快速研发与转化,大大促进健康的预测、早期干预、诊断治疗和预后。[size=20px][color=#4f81bd][b]三、多学科深度交叉协同--生命科学、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融合[/b][/color][/size]对不同生命形式的深入研究已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生命科学:从蓝绿藻生物节律的控制,酵母核仁整合功能的协调,裸鼠免疫功能缺陷的揭示...等等,无不加深了人们对细胞功能的认知,从而促进对人体细胞的理解,进而对医学的发展做出重大推进。这些进步也融入了其它基础科学的进步,集成并转化为检验医学的应用。可以说,检验医学融合了几乎所有相关科学的进步和贡献,如基础研究和临床检验都很常见的流式细胞术。分析型流式细胞仪由液流系统、光路检测系统、检测分析系统组成,工作中还需要荧光试剂与待测样品进行生物标记,然后将待测样品制成单细胞悬液,在鞘液的包裹下进入流式细胞仪内的检测区域,细胞在激光的照射下会发生散射和折射,产生的散射光信号和荧光信号由不同的通道接收,最后,计算机分析系统对接收的不同光电信号进行分析处理,检测结果最后用单参数峰、双参数散点图、三维立体图等来表示。这种基础型的流式细胞仪就融合了免疫化学、光学、流体学、计算机学和精密控制等多门基础科学的原理要素。而临床的需求也加速了流式细胞术进入临床检验并引导临床实践。目前,流式细胞术已经成为血液疾病必不可少的检验技术,极大地促进了血液病尤其是血液肿瘤的临床诊疗工作。[b]多学科交叉协同进行实验室开发检测的探索和研究,是检验医学研究与发展的重要领域,在融合、填补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临界点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b]在当前罕见病的治疗与个体化医疗需求难以满足的情况下,科研院所等基础研究单位、大型综合性研究型医院或专科医学研究机构,国家医学中心和实力雄厚的医疗企业,无疑都将在相应领域做出示范和引领作用并最终取得突破。[color=#4f81bd][b][size=20px]四、以人为中心的高度人性化--可穿戴设备让检测更便捷更及时[/size][/b][/color]以人为中心一直是医学的核心。近年来,科学技术到达了人类前所未有的高度,伴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这些改变也重塑了人类的疾病谱。以人为本的医学宗旨虽然不变,但是,医学服务于人的模式却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尤其是移动网络和随身设备与现实生活高度融为一体的情况下,促生了健康医疗的可穿戴设备的发展。[b]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以手表型智能设备、穿戴型医疗设备为主,在医疗功能上局限于以血压、心率等一般生理指标的监测,[/b]其技术水平和实用性面临市场的考验,而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将以构造“终端设备+物联+多参数+人机交互”的发展模式为重心,重点研制用于代谢综合征患者的动态监测、慢病危险分层、并发症预警的网络化人机交互式可穿戴产品。可穿戴设备无创便捷、动态及时和个性私密的特点,便于对被测对象人体原位的生理、生化过程进行长期监测,未来进一步融入多技术多指标提高效率,用于监测健康与疾病的状况,用于健康促进、临床诊断、疾病康复和重症监测领域,从而更加贴近患者和有效,被视为引领21世纪检测产业革命的标志性技术。[color=#4f81bd][b][size=20px]五、人才是掌控趋势的舵手--多学科人才和人才的培养[/size][/b][/color]目前,临床或独立检验机构自动化仪器一定程度的普及和智能化,解放了检验人员部分的工作压力。[b]由于实验室检测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检验医学生申请者减少等多种因素,临床实验室仍面临严重的人才短缺。[/b]故而检验人才培养仍是未来检验医学发展需要关注的重要一环。为提前应对人才短缺,一方面要鼓励高等院校设立检验医学专业,系统培养具备专业素养的检验人才,同时,行业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也应为检验医学从业人员的技能提升提供渠道和支持。在人才培养中,鉴于当今的形势,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多学科人才和高端人才。多学科高端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是检验医学多学科交叉特性使然,另外一方面,也是检验医学面临更先进、更快速和更复杂的发展需求。高端人才的培养,也要从基础的人才选拨和培养开始,如果没有牢固的基础和知识,多领域的深入洞察和创新思维与整合能力,高端人才培养也只能流落为一句空话。政策支持为检验医学发展提供动力,政府重视医学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支持。特别是《“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卫生健康人才发展规划》等国家级战略计划的实施,也强调了检验人才的培养,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align=center][b][size=24px][color=#000000]展望[/color][/size][/b][/align]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改变了医学的许多方面,包括提高了人们的健康素养,人们对临床检测价值的认识,促进了人们更多地将医疗保健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希望并在重塑医患关系。[b]展望未来,随着科学变得更加复杂和更加个性化,蛋白质组全景式定量分析、脂质组学的新发现和空间时间生物学的进展,我们将看到生命科学、检验医学、诊断学和临床医学之间更加紧密的合作,亦或融为一体。[/b]多学科融合甚至全球性的合作,对于帮助推动实验室新技术的突破、将新产品推向临床并最终定制独特的诊断方法至关重要。这个涉及研究到开发、诊断到治疗的完整‘连续体’将改善世界各地每个人的医疗保健。在我国,研究型医院检验科、区域医学检验中心、国家医学中心和独立实验室将发挥引领检验医学发展方向的作用。总之,许多人预测检验医学将在未来的医疗保健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医学检验的发展,不仅在有效防控出生缺陷提高生命质量的同时,关注为临床医生提供疾病诊断、治疗监测、预后判断及健康状况的相关信息,包括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临床提供检测项目选择建议、解读检测结果与局限性、提示可能的诊断及后续检查建议、随访监测频率等咨询服务建议,更好地为临床医生、为患者服务,并且在健康生命的长周期维度,提升患者及其家庭的生存质量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align=center][img=c6f4735e62f24fabc23687109394771.jpg,200,257]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3/uepic/256e95ff-1531-4389-878b-f1eb5c6cb024.jpg[/img][/align][align=center]赵军[/align][align=center]北京大学医学博士[/align][align=center]美国肯塔基大学博士后学者[/align][align=center]北京普生美生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align][align=center]医学检验师/高级生物工程师[/align][align=center]从事健康管理、精准医学、再生与整合医学研究及应用[/align]主要参考文献:1.《医学检验概论》(科学出版社.2016.7)冯书营、冯文坡主编.2. Key qu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of laboratory medicine in the next decade of the 21st century. Clinica Chimica Acta 495 (2019) 570–589.3. Current Issues, Challenge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in Clinical Laboratory Medicine. J. Clin. Med. 2022, 11, 634.4. Toolkit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laboratory medicine. Clin Chem Lab Med 2023 61(12): 2102–2114.5. Emerging Technologies in Healthcare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Trendsand Need for a Roadmap to Sustainable Implementation. Balkan Med J. 2024-1-16.[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

    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欢迎下载[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22260]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与有机波谱学[/url]

  • 求助高人!本人最近急需有关电子显微学方面的资料

    本人最近急需有关电子显微学方面的资料,哪位达人有的话,能否告诉我。可以发到我的邮箱 denniszzh1688@sina.com以下书目急需:材料评价的分析电子显微学方法材料评价的高分辨电子显微学方法薄晶体电子显微学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学谢谢了!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