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气动铲

仪器信息网气动铲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气动铲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气动铲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气动铲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气动铲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气动铲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气动铲相关的解决方案。

气动铲相关的资讯

  • 青岛启动第三批产研院试点 仪器仪表产业将获大发展
    12月2日青岛市科技局发布信息,青岛组织完成第三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试点建设论证会,标志着第三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试点正式启动。据悉,今年青岛围绕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千亿级产业链等战略重点领域,拟建设纺织、虚拟现实、仪器仪表等三个产业技术研究院。  据悉,纺织产研院由青岛大学牵头组建,联合青岛即发集团、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探索“政府、人才、学科、科研、产业”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攻关纺织产业中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难题为目标,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 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与纺织品先进制造技术、纺织绿色染整加工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先进纺纱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和纺织信息化技术,助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培养产业技术人才,并造就引领纺织领域科学与技术前沿发展的学界、业界领军人才。  虚拟现实产研院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歌尔集团等优势研发及产业力量,助力我市“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建设。研究院建成后,将汇聚大量虚拟现实企业和大批虚拟现实高端人才,3-5年内可望在虚拟现实头盔、虚拟现实创意主题设计、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及服务等方面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同时带动青岛度假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休闲体育、会展和海洋等诸多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  仪器仪表产研院依托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在电子测试仪器技术、导航测试与仿真技术应用、通信测试与仿真技术、高端制造应用自动测试系统服务技术等四大领域进行应用技术开发,并研究拓展至医疗电子仪器、海洋仪器仪表、工业仪表技术领域。产业升级需求为牵引,开展仪器仪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持续吸引和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推动青岛市仪器仪表产业转型升级。  据了解,我市产研院试点建设工作自2014年正式启动,先后两批次共组织建设了6家专业技术产研院,涉及储能、海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橡胶、智能、光电等领域。目前在研或已完成关键及共性技术研发项目共计103项 合同科研153项,总额6432万元 免费为336家企业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产研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聚集‘310’开发计划”已列入我市“十三五”规划 智能产研院“五交一体”平行交通规划已成立领导小组 光电产研院激光跟踪仪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由橡胶产研院提供技术支撑,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 全国这些省份开始土壤三普采样“第一铲”了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自2022年起我国各地将陆续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此项任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普查,也是针对我国国情国力的一项重要调查。它将重点围绕耕地、园地,以及和食物生产相关的林地、草地,未开发的滩涂等调查研究。从进度上来说,此次土壤专项普查将按照“一年试点、两年铺开、一年收尾”的时间安排进度有序开展。2022年启动土壤三普工作,开展普查试点;2023—2024年全面铺开普查;2025年进行成果汇总、验收、总结。从具体工作来看,土壤样品的采集与检测正好计划将于本年度6-10月由各地方陆续开展,虽然各个地方的进度略有不同,但样品的采样工作作为整个环节的第一步骤,很多省份已经在陆续展开了。外业调查与采样时间进度(来源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工作方案试点实施指南)仪器信息网了解到,有的省份已经开展了专家论坛与讲座,有的已经将初步的土壤采样工作落到了实处。9月初,仪器信息网汇总了已经切实开展采样的如下省份(截止至发稿日不完全统计),让我们一起看看大家“采样第一课”的作业成果——“江苏第一锹” 昆山铲下5月17日,在国家布设全国普查76号点位(位于花桥经济开发区天福国家湿地公园),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铲下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江苏第一锹”。这次普查是时隔40多年来的又一次重大国情调查,我市被列入江苏省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的七个试点县之一,表层土壤样点数共计有295个,截至5月23日已完成采样202个。广西多点发力推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广西土壤三普领导小组办公室8月11日介绍,为进一步推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下称“土壤三普”)工作,当地通过“早、实、准、快”四大举措,已于7月中旬,赶在南方水稻“双抢”全面开展前,全部完成水田表层采样任务,共采集表层样品216个,占试点采样任务的31%,同步开展内业测试化验工作,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实现良好开局。为全面掌握国家土壤资源情况,国务院2022年起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广西已选择南宁市上林县作为全国88个试点之一,也是广西唯一的试点县。安徽明光市8月18日进行剖面土壤样品采集调查8月18日,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外业采样专业技术人员在明光市明东街道抹山村进行剖面土壤样品采集调查。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于今年启动,是继第二次普查时隔40年后再次进行的土壤普查,是对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的一次全面体检,明光市是安徽省唯一的试点单位。明光市共有安徽农业大学等5家科研及专业机构进行土壤剖面及表层样品采集调查,已完成150多个表层样品、2个剖面样品工作。广东省高州试点外业调查采样稳步推进,采样完成度超90%!自7月30日起,广东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外业调查采样在广东省茂名高州市正式启动,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土壤的9个区域的外业调查采样工作队(下称工作队)奔赴山林与田野,对当地1619个样点进行调查采样。近日,南方农村报记者前往高州,跟进各工作队进展。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工作队整体采样进度超过90%,采样任务稳步推进。湖北省:“第一铲”!已进入外业剖面采样实操阶段8月28日,湖北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采样启动仪式暨剖面采样技术培训在天门举行。这标志着湖北省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进入正式外业采样实操阶段。当天,国务院三普办设计专家组成员、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技术专家组华中片区组长蔡崇法教授进行现场技术指导,省农科院、省地质调查院、华中农大、长江大学等外业采样队接受了表层及剖面调查采样技术培训,并对高质量完成采样充满信心。河南省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8月30日,邓州市文渠镇岳洼村,秋风送爽。高粱地头,一处长10米、宽1米、深1米的土壤剖面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李德成正在跟学员们讲解“土壤三普”外业调查技术要点,我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外业调查采样技术培训在这里举行。浙江启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采样8月,浙江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外业调查采样工作启动仪式暨现场培训会在杭州市富阳区举行。浙江正式启动了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简称“三普”)的试点采样。其中,杭州市富阳区、宁波市鄞州区、桐乡市、温岭市作为全国三普试点,率先开启外业调查采样。目前较快的省份进展如上,可以看到的是,虽然全国各地方在进展上各有不一,但是相关采样的准备工作已经于近日顺利展开。有关土壤三普相关工作进展,仪器信息网将进行持续追踪,敬请关注。“土壤三普”七问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20905/630607.shtml 盘点:多方位齐头并进 各地加快推进土壤三普工作部署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20621/621093.shtml 近2亿!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项目迎来采购热潮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20607/619111.shtml
  • 中科院“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研制与产业化示范应用”项目启动
    p  4月16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重点专项“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研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在呼和浩特启动。/pp  项目责任专家欧阳劲松代表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就项目的执行提出要求,并作政策宣贯报告。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副厅长张志宽代表推荐单位进行发言,表示自治区科技厅将在资金配套、优惠政策等方面对项目给予支持。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副院长方广有代表技术专家组发言,并就项目的执行提出建议。/pp  “机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探测仪研制与产业化应用示范”项目针对我国地下矿产与水资源勘查领域,航空电磁探测核心装备长期受制发达国家技术封锁以及国际上现有设备存在探测盲区等状况,由内蒙古灵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牵头组织,联合空天院、中国自然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吉林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等多家单位共同承担。项目将围绕电磁复合效应和机载相干随机脉冲探测技术开展创新性研究,研发机载相干随机脉冲电磁探测软硬件系统,实现地下0-800m深度全覆盖、无盲区探测,开展仪器工程化和产品化开发,完成多个矿区和地下水目标飞行试验与应用示范,实现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pp  会议按照重大专项管理要求成立了“两组一委”并颁发聘书。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负责人、空天院研究员刘小军作的项目实施方案报告和研究员杨景荣作的产业化与应用示范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项目牵头单位表示将切实落实与会专家意见,贯彻法人责任制,保证项目顺利实施。/pp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专家组,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项目和课题承担单位的领导与专家等40余人参加会议。/p
  • 【国际前沿】能源草发酵产沼气最新研究进展
    本文针对当前世界能源的利用情况,从能源草的资源收集及培育、原料草种植及收获、原料预处理、微生物接种物类别、发酵条件控制以及气体成分分析等6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随着常规能源的日益枯竭,开发利用新能源无疑是必经出路。能源植物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其中,能源草生物量大并且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素,通过厌氧发酵将木质纤维素材料转化为热值高的沼气是当前开发生物能源最有前景的方法之一。 1、能源草的资源收集及培育 寻找一种适合厌氧发酵生产沼气的草本能源植物,需要做大量的收集研究工作,还需利用育种和生物技术对目标植物进行改良,以提高生物质能的转化率和改善转化产品的质量。 20世纪80年代,美国和欧洲就已经将多年生草本植物作为能源植物进行系统筛选与研究,培育出了专用型能源草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种植和开发利用。1984年,美国启动“能源草研究计划”,集中对35种草本植物进行筛选,获得了18种具有开发利用潜力的能源草。欧洲对大约20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进行研究,最终选择了芒草(miscanthus sinensis)、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柳枝稷(panicum virgatum)和芦竹(arundo donax)4种能源草做更深层次的研究。 我国地域广阔,植物丰富多样、分布广泛,草本能源植物种类繁多,在能源草种质资源收集筛选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自“八五”期间开始对国产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cles)种质资源进行收集、鉴定和驯化栽培研究,总共收集到7种47份材料。近10年来,北京草业与环境研究发展中心收集包括柳枝稷、芒草、芦竹、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和杂交狼尾草(pennisetum hybrid)等各类能源草资源208份。鄢家俊等通过对四川境内岷江流域、青衣江流域和沱江流域野生斑茅(saccharum arundinaceum)的收集以及其生物学性状的观察,建议将斑茅作为能源植物进行开发利用。 如果能源植物细胞壁含有较高的木质素,将会影响其生物质能的转化效率。常瑞娜等克隆得到了五节芒(miscanthus floridulus)木质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ccoaomt和4cl,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改良能源植物。芒属能源草转化为生物质能是相对新型的产业,需要育种和生物技术的支撑。对于柳枝稷来说,未来要做的工作就是增加高产杂交种的品种数和使用转基因技术提高产量和纤维素含量。 2、原料草种植及收获 能源草原料是影响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目前很多国家都已经开始大量种植能源草。在爱尔兰超过90%的供农业生产的土地都种上了能源草。美国计划到2030年,多年生能源植物所产生的生物质能将占所有生物可再生能源的35.2%。 能源植物在不同时期收获后,经厌氧发酵产沼气的量不同,主要原因是植物的化学组成随生长时间而变化。lehtomki等研究了收获时期对洋姜(helianthus tuberosus)、梯牧草(phleum pratense)-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混合以及草芦等多种能源植物沼气产量的影响,得出随着能源植物的成熟,大多数植物每吨湿重的沼气产量增加。而massé等研究了柳枝稷和草芦在中夏、晚夏和早秋三个时期收获,厌氧发酵后青贮草料所产生的沼气量变化,得出中夏时收获能源草发酵所产沼气量最高,延迟收获会降低沼气产量。在能源草的整个生长周期中哪些因素影响其沼气产量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3、原料预处理 由于木质纤维素原料具有较高的结晶度和聚合度,原料转化之前要进行预处理以提高产品的产出率。预处理的作用主要是改变天然纤维的结构,降低纤维素的聚合度和结晶度,破坏木质素、半纤维素的结合层,脱去木质素。预处理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及生物法等。 近年来,有关能源草发酵预处理的研究较多。邹星星等对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在厌氧发酵前进行蒸汽爆破处理,发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汽爆压力的增加,累积产气率呈下降趋势。jackowiak等研究了微波预处理的温度与处理时间对柳枝稷厌氧发酵率的影响,发现只有温度对其有明显的影响。frigon等研究了冬夏两季收获的柳枝稷经过温度、声波降解、碱化、高压等预处理后发酵产沼气的情况,最终结论为温度、声波降解、高压对冬季收获的柳枝稷发酵产沼气无明显影响,但能提高夏季收获的柳枝稷发酵产沼气量。李连华等研究了蒸汽加热、超声波及冻融对华南地区多年生王草(pennisetum purpureum× p.americanum)厌氧发酵性能的影响,相比而言,蒸汽加热能够明显降低王草的结晶度,提高沼气产气率。li等采用热处理和微波对杂交狼尾草进行厌氧发酵预处理,结果表明热处理提高了其厌氧发酵的沼气产量,而微波处理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肖正等利用沼液对巨菌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进行堆沤处理,15天累积产气量为406 ml/ts。 4、微生物接种物类别 由于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微生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能源草本身所附着的微生物菌群数量较少,所以在进行能源草厌氧发酵产沼气时需要准备大量的接种物。 产甲烷菌在大自然中分布较广,如新鲜的动物粪便、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以及腐败的河泥都能满足能源草发酵产沼气的要求。宋立等比较了羊粪、鸭粪和兔粪的厌氧发酵产沼气潜力,得出鸭粪最好,羊粪次之,兔粪最差。刘德江等设定了3个牛粪发酵浓度梯度(总固体物质含量为6%、8%和10%)来研究其对厌氧发酵产沼气中甲烷和硫化氢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8%为发酵最佳浓度。xie等设定了1∶0、3∶1、 1∶1、1∶3 和0∶1五个猪粪与青贮草混合比,来研究粪草比对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1∶1时沼气中甲烷含量最高。 5、发酵条件控制 厌氧发酵系统的温度、初始ph值以及系统中原料的浓度等因素一直是厌氧发酵产沼气所研究的领域。一般情况下,厌氧发酵反应在较高温度下能够较快地进行,因为此时微生物新陈代谢较快,但高温时反应系统稳定性较差。 刘荣厚等以猪粪为发酵原料,研究了室温、中温(37℃)和高温(52℃)对其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发酵初、中期,室温和高温实验组微生物的活性受到影响进而抑制了甲烷化反应,发酵后期高温实验组的日产气量明显高于另两组。朱洪光等设置中温组(35±2)℃和室温组为15~33℃研究互花米草产沼气情况,发现互花米草适合作为生产沼气的原料,中温组日平均产气率为4.58 ml/(g?d),常温组日平均产气率为2.54 ml/(g?d),差别十分明显。赵洪等设定了7个ph值梯度(5.5、6.0、6.5、7.0、7.5、8.0、8.5),分析了ph值对新鲜猪粪厌氧发酵产气量和产气特性的影响,研究发现ph值6.5组启动最快,ph值7.0组和ph值6.5组的总产气量最高,ph值7.0组的甲烷含量最高,得出发酵体系的ph值为6.5~7.0时可促进厌氧发酵的启动,提高沼气的质量。王晓曼以早熟禾(poa annua l.)、佛手瓜(sechium edule)茎叶和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茎叶为发酵原料,研究了3种原料的产气潜力,得出早熟禾累积产气量最高,影响产气量的主因素排序为接种量发酵浓度碳氮比,影响甲烷含量的主因素排序为接种量碳氮比发酵浓度。 6、气体成分分析 沼气中甲烷及二氧化碳的含量是反映厌氧发酵过程运行状况的重要参数。为使厌氧发酵过程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整个生产过程必须处于最优化的运行参数和环境条件下。目前,沼气成分检测的主要方法有奥氏气体分析方法、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热催化元件检测方法和红外检测方法等。 便携红外沼气分析仪 在测量甲烷量程上,热催化元件检测法为0~5%,其余3种的测量量程为0~100%;气体成分分析时,奥氏气体分析方法和气相色谱gc分析方法还可测定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红外检测方法除了可以测定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含量外,还可测定硫化氢的含量,而热催化元件检测法则只能测定甲烷的含量;4种分析方法的气体分析时间分别为1 h、30 min、30 s、5 s;总体来看,红外检测方法在各方面优势明显。粗略估算时可以通过观察沼气燃烧的火焰颜色来确定气体中甲烷的含量。 世界能源问题日益突出,迫使各国开发和利用新能源以缓解国内能源的短缺。我国的能源草转化研究工作也在进行,但尚处于起步阶段,仍需研究工作者的继续努力,以及依靠国家政策推广种植能源草,实现能源草转化产业化,为国家能源问题做出贡献。来源:微信公众号@沼气工程及其测控技术,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 曾发榜金额达82亿,而今浙江“揭榜挂帅”产研融合平台上线
    4月8日,“揭榜挂帅”产研融合平台启动仪式暨项目路演活动在紫金港校区举行。该平台联动浙江大学“找教授”平台与省人才市场“揭榜挂帅”平台,将实现企业技术需求与专家教授的精准匹配,提高高校科研资源配置效率和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率。浙江省副省长王文序,浙江省政府副秘书长徐晓光,浙江省委人才办专职副主任张旭明,浙江省人力社保厅副厅长陈中,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宏建出席启动仪式。张宏建表示,“找教授”平台与“揭榜挂帅”平台的融合,将提升高校科研资源配置效率,不断增强企业发布技术难题需求的积极性,提高“揭榜挂帅”项目转化率。期待厅校能够继续共同探索浙江科技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着力为浙江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早日成为“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陈中表示,“揭榜挂帅”产研融合平台正式上线,是推进人才项目精准对接、构建完整服务生态链的又一大尝试。下一步,省人社厅和学校还将计划在揭榜落地、后续服务、风险防范等方面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在全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有力有序推进“揭榜挂帅”工作。启动仪式现场,六位企业代表分别“发榜”介绍相关技术需求,六位教授代表展示各自的“揭榜”方案,并与企业签署初步合作意向书。本次活动由浙江省委人才办、省人力社保厅、浙江大学共同主办。浙江省人才市场,浙江大学信息技术中心、科研院、图书馆、工研院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出席启动仪式。新闻+:2020年6月,省委人才办、省人力社保厅梳理制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技术难题,面向全球张榜招贤,共发布技术难题2360个,发榜金额达82亿元,已揭榜597个,攻克技术难题177个,兑现榜金2亿元。2021年初,浙江大学智云实验室研发推出以教授为核心、基于“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一站式科研要素服务的“找教授”平台,既可为“学者”和“企业”提供一站式科研要素服务,也可为推进学校科研的协作和创新提供平台,还可为全社会的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和经济腾飞提供技术支撑。此次合作将以“揭榜挂帅”产研融合平台为纽带,开展高层次人才的项目能力评估数据模型建设,建立健全“揭榜挂帅”长效机制,通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促使高等教育、科技创新、人才建设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 青岛将建仪器仪表3大产研院 投入总额已达6432万元
    p  青岛市科技局日前发布信息,青岛组织完成第三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试点建设论证会,标志着第三批产业技术研究院试点正式启动。据悉,今年青岛围绕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千亿级产业链等战略重点领域,拟建设纺织、虚拟现实、仪器仪表等三个产业技术研究院。此前,青岛已先后两批次共组织建设了6个专业技术产研院。/pp  strong纺织产研院/strong/pp  由青岛大学牵头组建,联合青岛即发集团、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探索“政府、人才、学科、科研、产业”五位一体的技术创新机制,以攻关纺织产业中重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难题为目标,对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化、配套化和工程化研究开发 为行业内企业提供成熟配套的差别化功能性纤维与纺织品先进制造技术、纺织绿色染整加工技术、高性能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先进纺纱装备设计与制造技术和纺织信息化技术,助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培养产业技术人才,并造就引领纺织领域科学与技术前沿发展的学界、业界领军人才。/pp  strong虚拟现实产研院/strong/pp  依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研究院,联合中国海洋大学、歌尔集团等优势研发及产业力量,助力青岛“虚拟现实产业之都”建设。研究院建成后,将汇聚大量虚拟现实企业和大批虚拟现实高端人才,3到5年内可望在虚拟现实头盔、虚拟现实创意主题设计、虚拟现实内容制作及服务等方面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同时带动青岛度假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休闲体育、会展和海洋等诸多重点领域的快速发展。/pp  strong仪器仪表产研院/strong/pp  依托中电科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在电子测试仪器技术、导航测试与仿真技术应用、通信测试与仿真技术、高端制造应用自动测试系统服务技术等四大领域进行应用技术开发,并研究拓展至医疗电子仪器、海洋仪器仪表、工业仪表技术领域。同时,以产业升级需求为牵引,开展仪器仪表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持续吸引和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端人才,推动青岛市仪器仪表产业转型升级。/pp  据了解,青岛产研院试点建设工作自2014年正式启动,先后两批次共组织建设了6个专业技术产研院,涉及储能、海洋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橡胶、智能、光电等领域。目前在研或已完成关键及共性技术研发项目共计103项 合同科研153项,总额6432万元 免费为336家企业提供公益性技术服务。其中,海洋生物医药产研院“青岛海洋生物医药聚集‘310’开发计划”已列入青岛“十三五”规划 智能产研院“五交一体”平行交通规划已成立领导小组 光电产研院激光跟踪仪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由橡胶产研院提供技术支撑,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在新三板上市。/ppbr//p
  • 深化精密科学仪器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应用
    4月7日上午,“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光学精密检测与科学仪器”高层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拉开帷幕。为期一天的论坛邀请到近二十位两院院士以及来自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文物保护、考古学及博物馆等各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研究中的相关科学技术与产业转型的发展趋势,以及对仪器装备的需求。  本次论坛由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办,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大学、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深圳市文体旅游局、福田区人民政府、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联合承办。  中国经济网记者获悉,目前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研究和保护的总体形势严峻,缺乏统一组织实施的多学科、多技术的科学系统工程 我国物质文化遗产认知与保护的科学理念和科学化水平亟待提高,诸多共性、关键科学与技术难题尚未解决 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研究与保护的装备总体落后,科学技术的有效支撑明显不足。  在论坛上,与会专家们指出针对上述一系列问题,应该深化仪器科学与技术设备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应用 并在“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的总体部署下,积极参与即将启动的“国家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认知和保护研究”的重大专项计划以及国家其他相关重大专项计划,通过“政-产-学-研-用”结合贯通的途径切实推动我国物质文化遗产科学研究与保护仪器装备的发展,提高文化遗产科学认知和科学保护整体水平。  正如深圳市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所示,目前可利用其自主研发的3D数字成像和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博物馆和网上商城等新技术将传统的实体展示发展到数字化的网上展示,这不仅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具有深远意义,也为企业提供商品的数字化扫描成像,对全市3D产业有着推动和示范作用。
  • “973”计划首次启动农产品加工项目
    研究粮油产品储藏过程中霉变问题  12月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召开项目启动会,宣布由该所牵头承担的国家“973”项目“主要粮油产品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形成机理及防控基础”将于2013年启动实施。据悉,该项目是我国在农产品加工领域首次实施的“973”项目,项目资金达3200万元,由8家单位共同组织实施。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所研究员刘阳介绍说,我国人多地少、粮食刚性需求压力巨大,全国农业系统千方百计地为每年增产1%而奋斗。然而,每年因霉变造成的粮食损失却高达2100万吨,是每年新增粮食产量的4倍多。因此,解决储藏过程中粮食霉变问题是保障我国食品安全和人民健康的重大国家需求。  此次启动的“973”项目,将针对国家重大需求,重点解决两个关键科学问题:一是粮食储藏过程中菌群发生与毒素形成机理 二是粮食储藏过程中毒素预警与防控技术基础。  刘阳表示,项目组将通过菌群结构分析、关键基因确定、基因调控网络构建,阐明菌群发生与毒素形成机理 通过分子标签筛选、模型构建、超灵敏识别等方法,阐明预警与防控技术基础,为建立真菌及毒素的早期预警和防控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
  • 山东出台10条措施 推动涉海企业复工复产和海洋经济发展
    p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纵观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一个明显的轨迹,就是由内陆走向海洋,由海洋走向世界,进而走向强盛。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pp  山东是我国的海洋大省,在海洋资源、海洋产业、海洋科技等方面优势突出,在海洋强国建设大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山东发展最大优势和潜力在海洋,发布多项政策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探索新路径、拓展新空间、创造新模式。/pp  受疫情影响我国部分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近日,山东省海洋局制定了《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印发全省海洋主管部门执行落实,推动涉海企业复工复产和海洋经济发展。/pp  十条措施具体如下:/pp  一、对全省海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每月调度,加强研判,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pp  二、加强疫情期间对人员密集型涉海企业复工复产的防疫工作指导,严防死守,坚决杜绝失管失控现象。/pp  三、继续动员协调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医药、海水淡化等企业对抗疫一线的捐助,为一线工作人员提供优质的海洋食品、海水淡化水和防护口罩等物资。/pp  四、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用海手续审批等服务工作,省现代海洋产业服务专班坚持每天一会商,千方百计帮助涉海企业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pp  五、下放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海洋生态修复项目管理权限,由沿海设区的市政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pp  六、对因受疫情影响不能按时缴纳海域使用金的企业和个人,可以推迟到疫情结束后首月缴纳。/pp  七、从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双招双引”重点签约项目和各市储备的现代海洋产业支撑项目中,筛选10个示范性、引领性强的重大项目,逐月进行调度,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合力助推项目早日投产见效。/pp  八、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服务涉海企业。2月底前启动“山东省智慧海洋培训云平台”,为企业提供复工复产实用技术培训 启动“山东省海洋科企大对接平台”,组织“企业出题、院所答题”的科企对接活动。/pp  九、对2019年12月以来出台的支持海洋战略性产业的财税政策等6大海洋制度创新措施,逐条逐项抓好落实。/pp  十、及时总结交流涉海企业疫情防控期间统筹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验,在“海上山东”网站及公号平台上进行推广。/p
  • 抢占高世代OLED产线高地,维信诺550亿建厂
    5月28日,维信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其与合肥市人民政府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公告,拟在安徽省合肥市投资建设第8.6代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显示器件(AMOLED)生产线项目,玻璃基板尺寸为 2290 mm×2620 mm ,设计产能 32K/月,投资总额预计为人民币550亿元。合作备忘录明确,合肥市政府将积极协助维信诺开展项目建设工作;维信诺将全力推动项目建设工作,确保项目建设运营稳定。目前,三星显示和京东方均已布局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三星显示于去年4月宣布将峨山中部工厂的现有L8生产线升级为A6生产线,专注于生产面向IT设备的8.6代OLED面板,今年3月蒸镀设备进厂,产线改造正式开始。京东方总投资630亿元的项目已于今年3月在成都奠基,设计产能每月3.2万片玻璃基板(尺寸2290mm×2620mm),主要生产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高端触控OLED显示屏。维信诺这条生产线的建设将是继京东方之后,中国大陆企业投资建设的第二条高世代OLED面板生产线。这不仅展示了中国在高端显示技术领域的快速发展,也将对全球显示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维信诺选择合肥作为8.6代OLED生产线的落户地,是基于合肥市政府的支持和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优越条件。此外,维信诺此前已在合肥成功点亮了柔性AMOLED模组生产线,显示出其在当地的良好运营基础和技术积累。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以及其终端厂商对 OLED 显示面板的进一步认可,AMOLED 全球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渗透率持续提升,并从智能手机领域向平板、笔电、车载显示面板等领域不断渗透。相关研究机构预测,OLED面板市场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2024年OLED面板市场规模预计为516.3亿美元,到2029年将达到959.3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19%。此外,全球OLED市场销售额在2023年达到了1418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34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3.5%。Omdia也预测,2024年OLED面板出货量将同比增长123%,达到184万台。这种出货量的大幅增加将进一步巩固OLED在高端显示器市场的地位。毫无疑问,8.6代OLED面板生产线已经成为各大面板巨头新的角逐之地。同时,8.6代OLED面板生产线的投入将带来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的拓展。例如,柔性OLED技术的发展将使得OLED面板在可穿戴设备、汽车显示屏等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OLED面板将在中大尺寸显示设备中占据更重要的地位,并且受苹果向iPad Pro产品导入OLED面板的带动,OLED平板电脑面板的份额有望于2027年从当前的5%提升至10%。而对于此次投资,维信诺也表示,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发展以及其终端厂商对OLED显示面板的进一步认可,AMOLED全球市场规模稳步扩大,渗透率持续提升,并从智能手机领域向平板、笔电、车载显示面板等领域不断渗透。公司积极响应中尺寸AMOLED市场需求,布局高世代OLED产线,将进一步挖掘AMOLED增长红利点,抢占新产品技术高地,对上市公司聚焦主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有效保障。维信诺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将发挥面板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加速优质产业链资源向合肥集聚。在合肥的产业布局中,“屏”是一个重要方向。早在2018年,维信诺就在合肥启动第6代全柔AMOLED生产线建设;2023年12月,维信诺合肥柔性AMOLED模组生产线成功点亮,为维信诺在合肥再添有力臂膀。全新第8.6代AMOLED生产线将推动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汇聚合肥、迸发活力,为合肥持续领跑新经济赛道,实现高质量发展增添重量级砝码,助力合肥在国家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中占据更加显著的位置。产业链向新而行,价值链向上攀升,推动AMOLED产业向高质量跃升发展。
  • “973”中医药经典名方量效关系研究启动
    全国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暨科技部“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启动会12月19日在北京举行,来自科技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及项目承担单位的代表等出席启动会。  经典名方是千百年来我国历代医家流传下来的宝贵遗产,是最能体现中医药学实用价值的精华,至今仍为广大临床医生所运用,在使用经典名方过程中正确处理好方药剂量与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关系,将有助于提高中医药的临床治疗水平。但目前我国在方药量效关系研究方面尚未建立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对临床的有效指导,存在研究模式尚不成熟、技术方法体系有待集成、经典名方本原剂量有待确证等问题。  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中医院主任医师仝小林介绍说,“973”计划“以量效关系为主的经典名方相关基础研究”的总体目标是,以方药临床量效关系研究为中心,结合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集成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确证经典名方的本原剂量,阐明方药量效关系及其关键影响因素,揭示以药为本体的“剂量阈”的科学内涵,总结提炼以人为本的“随证施量”的用量规律,形成中医方药剂量理论,为临床合理选择剂量、安全有效用药提供科学支撑和理论依据。  仝小林说,课题组将从以方药为载体的量效关系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研究,和通过文献考据、文物考古和实物考证的方法等方面入手,分5个课题开展研究,并借此探索构建中医方药剂量理论体系。通过5年的努力,形成具有国际水平的中医方药剂量研究基地,培养一只高水平、学术思想活跃、年富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骨干队伍,使我国在方药量效关系的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等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青海省启动实施2010年第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
    近日,青海省科技厅下达了2010年第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计划,并启动实施了“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价及技术应用开发”、“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成套技术及装备开发与示范”、“1MW光伏并网逆变器研制及在锡铁山10MW电站中应用”、“以青海盐湖氯化镁和ADC发泡剂副产碳酸钠为原料年产2.5万吨高纯氧化镁新工艺工业化实验研究”等4项重大科技专项,资助经费达536万元,当年资助420万元。  “青海省三江成矿带(纳日贡玛—莫海拉亨)铅锌矿综合评价及技术应用开发”项目在充分收集和消化前人基础地质研究与矿产资源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针对制约本地区找矿突破的关键问题,以区域成矿学和找矿系统学为指导,区域构造-成岩-成矿为主线 以成矿地质背景、成矿系统和演化、矿床模式为基础 宏观资料分析和具体靶区找矿解剖相结合 区域基础地质研究和典型矿床研究相结合 路线地质剖面、矿点异常调查与室内测试分析相结合 科研和矿产勘查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依托青藏专项,力争使该地区的地质找矿工作短期内有较大的突破,项目的实施符合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成套技术及装备开发与示范”项目通过物理干化、湿热处理、厌氧发酵、混合物料发酵等技术的集成与创新,研发适用于不同区域类型的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处理技术及成套工艺装备,对减少环境污染,在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方面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1MW光伏并网逆变器研制及在锡铁山10MW电站中应用” 项目所研发的MW(兆瓦)级并网光伏逆变器,10MW级光伏并网电站设计集成等关键技术及设备将在锡铁山10MW光伏电站中得到应用和验证,有利于推动大型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规模化应用,对促进青海光伏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青海盐湖氯化镁和ADC发泡剂副产碳酸钠为原料年产2.5万吨高纯氯化镁新工艺工业化实验研究”项目以钾肥企业副产的老卤和ADC发泡剂副产碳酸钠为原料制备高纯氯化镁,工艺路线合理、易于连续化生产,符合循环经济产业政策,对于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2009年青海省科技厅开始启动实施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专项以支持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新能源经济和民生经济构成的特色经济发展和加强科技能力建设为主,从解决青海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最为紧迫的重大问题出发,通过核心技术突破和资源集成,争取一定时限内在关键共性技术和重大工程上取得新突破。重大专项注重产学研结合,坚持以企业为主体,突出体现了以科技对循环经济、生态经济、新能源经济和民生经济支撑和引领,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 签约三所大学,广西产研院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揭牌成立
    3月30日,广西科技厅与高等院校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签约活动暨广西产业技术研究院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揭牌仪式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广西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广西产研院党委书记曹坤华出席并致辞。广西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罗廷荣,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简金宝,南宁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伟等出席。曹坤华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改善民生就需要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最后一公里,中试就是架起科技经济结合的重要桥梁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方面作出探索和实践,适时兴办广西产研院。由广西产研院直属研究所——功能材料所带头在全区建立分门别类的中试基地,为各产业服务。未来,各领域、各地区、各门类的中试基地将如雨后春笋一般不断涌现、茁壮成长,覆盖产业方方面面。曹坤华指出,广西科技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不优,新旧动能转换不畅,迫切需要推动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厂房,提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广西中试环节的缺失成为高校、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薄弱环节和制约瓶颈。广西产研院瞄准“中试难”的共性问题,充分发挥“开放合作、共用共享”的鲜明特色,采取公益性和市场化手段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推动建设一批聚焦关键产业链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广西产研院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是广西首个专业的通用型共享功能材料中试基地,具备比较完善的实验室研究和中试放大开发的硬件条件,提供基础研发、中试设计与试验、分析检测和试制品的市场开发等全过程服务。基地采取市场化方式运营,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中试设备使用功效发挥到最大,有效地提高科技资源的配置效率,同时减少转化风险,提高转化成功效率。希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大型国有企业、社会创新型企业与广西产研院携手联动,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以及科技服务等创新资源,逐步形成聚焦在细分领域的创新生态。曹坤华表示,“十四五”期间,广西科技厅支持广西产研院进一步加大对共享中试基地的项目、人才、基地建设的统筹和支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以功能材料共享中试基地为起点,根据广西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各市区域优势特点,择优择重,布局重大产业的共享中试基地,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基本思路,按步骤、分层次稳步推进中试基地建设,提升中试基地运营水平,加快优势资源整合,完善运行合作机制,发挥基地示范带动效应,打造高水平中试共享服务平台,构建全区重点优势产业从研发、到中试、到产业化的全产业链条创新体系,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支撑引领区内重大产业高质量发展。曹坤华表示,广西是后发展、欠发达地区,产业是最大的短板,工业是最大的弱项,创新能力不足是最大的制约。广西产研院作为解决产业、工业创新问题的重要机构,自治区党委、政府给予高度重视,充分表明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于以创新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和鲜明导向,希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经济主战场,把论文写在八桂大地上。广西科技厅一如既往支持广西产研院建设发展,更加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形成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氛围和体系,助推广西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振兴。签约活动中,广西产研院分别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签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共建协议,在基地建设、产业化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培养方面建立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长效合作机制。广西产研院负责人,广西科技厅高新处、区域处负责人,广西师范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科技大学,南宁市科技局、广西东盟经开区管委会以及智源孵化器科技企业有关负责人,广西产研院各部门、投资发展公司、专业研究所有关人员参加相关活动。
  • 北京启动纳米科技产业园建设
    4月21日,北京市科委与怀柔区政府联合启动了纳米科技产业园建设。纳米产业园落户于北京雁栖经济开发区,将汇集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等单位的优势项目,致力于纳米科技在能源、电子、环境、生物医药等四大领域的应用,并以下游应用带动上游纳米材料、纳米加工、纳米器件等产业链各环节实现快速聚集发展。  据了解,北京市的纳米科技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一直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北京市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近年来北京市不断加大对纳米科技的研发投入,先后启动研发、中试、产业化、示范应用、平台建设等科技计划项目近五十项,累计投入科技经费过亿元,取得了碳纳米管薄膜材料、非晶纳米晶合金等多项重大成果,纳米材料绿色制版、纳米纤维动力锂电池隔膜等成果已完成中试并着手产业化。  纳米科技产业园规划总面积1500亩,园区主要涵盖纳米领域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孵化、成果落地转化、产业化支撑服务等功能,将建设成为世界知名的纳米科技创新中心、成果孵化基地以及国内领先的高端纳米产业发展基地。产业园完全建成后,预计可实现产值120亿元。  北京市科委还牵头组织国家纳米科学中心、清华大学、首科喷薄公司等16家产、学、研、用优势单位,联合组建“北京纳米科技产业创新联盟”,以汇集多方优势资源和力量,共同推进北京纳米聚集发展。
  • 国家重大仪器专项2013年陆续启动
    科技部、财政部2011年首次启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该专项强调面向市场、面向应用、面向产业化,重点支持具有市场推广前景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2012年该项目继续实施,项目启动两年来,全国共有119个项目获批,总计国拨经费超过18亿元。  目前,2013年一批重大仪器专项项目陆续启动。  4900万元 南京大学启动“多通道超导单光子探测器”项目   日前,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培亨院士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多通道超导单光子探测器”正式启动。该项目周期为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项目总经费4900万元。项目拟采用超导技术构建性能优异的单光子探测仪器设备,在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在量子效率、探测速率和工作波长范围、光子数可分辨、低温系统的集成等四方面突破有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制成暗计数低、效率高、探测速率快、工作波长范围宽、可分辨多达6个光子的仪器,用于单周期纠缠光子对的研究、量子密钥传递、集成电路故障诊断等方面,并为天文观测、深空通信、量子雷达等其它基础或应用研究提供有力的手段。  1.1亿元 四川民企启动“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成像诊断仪”项目  由成都贝瑞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实施的2012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速平面激光诱导荧光(PLIF)成像诊断仪”4月17日在成都正式启动。这是国内极少数由民营中小科技型企业牵头、首例由四川企业牵头实施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项目总经费为1.1亿元。  贝瑞光电在会上宣布,目前,项目在目标仪器开发方面已取得重大突破,计划在今年内研制出引领国际水平的100-500Hz高速PLIF仪器样机,项目后期将实施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该专项技术是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航空航天发动机、重型燃气轮、清洁煤燃烧锅炉及油田注汽锅炉等国家重大计划需求和应用领域相关应用开发,通过形成高速、非稳态流场诊断能力,为我国多个国家重大战略攻关计划直接提供技术支撑。  目前国际市场上可提供PLIF仪器的公司仅3家,且产品都属10赫兹的低频仪器,只能用于稳态流场诊断。  2930万 中国特检院启动“基于频域可变的高端电磁检测仪器开发及应用”项目  “基于频域可变的高端电磁检测仪器开发及应用”项目,是中国特检院首次获批的国家级科学仪器开发和推广应用类项目,研究经费2930万元。  该项目旨在攻克频域可变电磁检测仪小批量制造过程中的难题,提升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高端电磁检测仪器的产业化基地,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和仪器封锁,服务于我国特种设备安全事业。  6544万元 “空间多指标生物分析仪器开发与应用”项目启动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空间多指标生物分析仪器开发与应用”项目启动及工作推进会1月29日在北京召开。该项目由北京理工大学牵头承担,主要为空间站、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提供技术和仪器设备支撑。项目总经费6544万元。  “空间多指标生物分析仪器开发及应用”项目是针对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需求,重点攻克空间细胞培养技术、空间蛋白和核酸微流控芯片分析技术、空间微小型化质谱技术、多任务多目标物质流和信息流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空间多指标生物分析仪器,强化系统集成、软件开发和工程化开发 通过在空间生命科学、航天医学、地基和民用化应用研究领域应用开发,丰富仪器功能、拓展仪器应用范围。项目将在验收后3年内,建成一套完整的由空间生命科学仪器电工电子设计、评价和航天环境测试支撑的产业化平台,实现目标仪器“空间多指标生物分析仪器”在载人空间站国家重大科技工程上的实际应用。项目的研制可为载人航天、深空探测等航天工程提供重要科学载荷。  化学所“纳米光子学测试仪的研制与推广”项目启动  2013年1月11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纳米光子学测试仪的研制与推广”项目启动会在化学所启动。  4040万元 天津大学“恶臭自动在线监测预警仪器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启动  1月13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恶臭自动在线监测预警仪器开发及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在天津大学召开。该项目由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区企业同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获得国家2000万元无偿资助。目前,该项目是天津市获科技部立项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同时是全国4个重大环保仪器项目中唯一一个由创业型企业牵头的项目。项目总投资4040万元,预计三年后年产量达到100台,实现产值1亿元。  据介绍,该项目将攻克超高灵敏激光传感、恶臭嗅辨、电子感知、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掌握大气有害气体在线监测预警仪器的核心技术,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恶臭在线自动监测预警仪器。项目成果将推进高端恶臭分析仪器的产业化,使我国恶臭检测技术与仪器研发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效提升我国科学仪器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总投资超过1亿元 “水中有毒污染物多指标快速检测仪器”项目启动  2013年1月5日,由安恒环境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水中有毒污染物多指标快速检测仪器”项目启动会在清华大学顺利召开。总投资超过1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财政支持达4700万元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水中有毒污染物多指标快速检测仪器”项目正式启动实施,研制开发新型高通量、高灵敏的水中有毒污染物多指标快速同步检测仪器系统,并形成便携式、实验室台式和在线式系列产品。本仪器将成为目前国际上具备多类型污染物同步快速检测功能的新一代环境监测仪器,带动我国环境监测仪器的跨越式发展。  4088万元“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在京启动  1月10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项目在北京启动,将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PM2.5监测仪器及采样成套设备 预计项目验收后的3年内,年销售额达1亿元人民币。  先河环保为“环境大气中细粒子(PM2.5)监测设备开发与应用”项目的牵头单位,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共4088万元。  8537万元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启动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启动会于2013年4月17日在山东省检验检疫局科学技术中心举行。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项目以青岛盛瀚为产业化单位联合其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8家单位立项,项目总预算8537万元,国家支持资金4063万元。  “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  2月28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启动会,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召开。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高端动力装置扭矩和速度测量仪器设备的研发与应用”项目总体目标为:开展高端动力装置机械功率关键参数扭矩和速度精密测量技术的研究,攻克扭矩标准装置中高精密空气轴承支撑部件的核心技术及双天线雷达测速收发模块的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动力装置的扭矩测量仪器(20kNm扭矩标准机)、高端动力装置速度测量仪器(双天线雷达测速仪器)和加速度计动态特性校准装置,填补国内空白,达到高端动力装置扭矩测量和速度测量的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项目研制成果将有望为我国高端动力装备扭矩与速度等功率测量建立可靠的计量溯源体系,并将在仪器开发、产业化示范、节能减排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4280万 岩心光谱扫描仪重大仪器专项启动  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南京地调中心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岩心光谱扫描仪研发与产业化”项目启动会,于2013年1月28日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岩心光谱扫描仪研发与产业化项目由南京地调中心牵头,项目周期2012年10月至2017年9月止。项目总经费4280万元,其中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资金3530万元。项目拟通过攻克岩心光谱实时在线检测技术,开发成像光谱探测、波谱探测两个关键部件,通过系统集成和工程化开发,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岩心光谱扫描仪,项目验收后3年内,建成生产线1条,生产仪器50台套,实现产业化应用,为我国地质科学研究提供支撑。  国拨经费2114万元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器专项启动  1月18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项目的研发与应用”在武汉正式启动。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研发与应用项目是科技部2012年立项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之一,国家专项经费2114万元,由武汉四方光电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合作单位囊括了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石油天然气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拉曼气体分析与应用领域实力较强的高校、科研机构,属典型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项目。该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将为我国石油、化工、电力、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分析设备,对于替代进口,做大做强我国气体分析仪器产业具有重要意义。撰稿:刘丰秋
  •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
    环境总站讯,2011年11月29日,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质检室在北京北苑宾馆召开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专项-基于质谱技术的全组分痕量重金属分析仪器开发和应用示范项目启动会,项目负责人总站陈斌书记、科技部有关人员以及各任务的主要参与人员参加了会议。 本项目是贯彻落实总站转型发展纲要,走技术立站、科学监测的成果之一。项目名称为基于质谱技术的全组分痕量重金属分析仪器开发和应用示范,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牵头,参与单位有: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河南省环境监测中心、湖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大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共12家单位。项目总经费5449万元,其中国拨3049万,企业配套2400万元。本项目旨在研制ICP-MS基础上,分别针对环境监测、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地质地矿等领域开发基于国产ICP-MS的分析和检测方法。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将能有效提高全国监测系统的监测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促进全国监测系统的技术转型。 启动会上,陈斌书记强调各任务承担单位和任务负责人应统一思想,做好落实,严格按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执行预算,尽快启动各任务的研究任务,按时、保质完成课题的预定目标。
  • 壳牌统一发布新战略及“路上实验室”启动
    2012年7月25日,“统一心启未来”2012壳牌统一经销商大会暨统一柴机油“路上实验室”全国路演新闻发布会在北京盛大开幕。会上壳牌统一新任掌门人陈翠薇(Rebecca Chan)女士宣布了2012-2015年企业业务发展及提升的新战略规划“凤凰战略”。同时,来自全国的千余名经销商代表和100余名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了统一柴机油“路上实验室”全国路演活动的启动仪式。  新战略 新征程 “凤凰战略”全面启动壳牌统一新任掌门人陈翠薇(Rebecca Chan)女士宣布新战略  从“成为客户首选的中国润滑油公司”的愿景出发,“凤凰战略”制定了壳牌统一到2015年与市场环境及统一企业能力相匹配的,切实可行的业务发展战略,梳理了关键业务发展的重点和途径战略,提供了帮助经销商业务发展的行动方案。同时该战略还在继续保持成本领先优势,改善价值链,以及推进企业组织文化重塑和能力提升方面都有指导意义。  “‘凤凰计划’将以清晰的行动纲领和路线图指导未来几年的工作,实现公司‘成为客户首选的中国润滑油公司’的愿景”,陈翠薇女士表示,“我们将依托品牌建设,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为客户提供更贴近需求的服务,最终成为客户信赖、喜爱并且最愿意选择的公司和品牌。”发布会场现场照片 实验室在路上 研发在你身边  “路上实验室”全国路演的启动掀起了大会高潮。“路上实验室”统一柴机油全国路演活动将历时3个月, 12000公里,落地16个城市。一辆装配有各种科研仪器的“路上实验室”大卡车将会穿越中国多种路况和气候条件,体验包括青藏高原、川藏线和西南山区在内的多种极限道路。在此期间,“路上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将不断收集整理中国实际路况下的用户的挑战和考验,认真聆听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帮助驾驶者找到最实用的路上行车解决方案。“路上实验室”全国路演启动  “与客户走得更近,这是壳牌统一一直坚持的目标,我们希望通过路上实验室的路演活动,收集更丰富、更全面的道路实际状况,以便更好地为驾驶者分忧。” 邝子钊先生介绍,“壳牌统一从用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为用户提供实用不花哨的解决方案。所以我们把实验室搬到了路上,亲自走一遍用户走的路,只有了解中国用户、了解中国路况、了解中国用户的卡车,我们的产品才能真正解决用户“在路上”的问题,我们才能真正实现 ‘一路挺你’的品牌承诺。”  壳牌统一把这一品牌承诺深刻地贯穿到了企业的整体运营里,从产品研发的初始环节,就更多地关注客户需求。壳牌统一柴机油产品针对不同的路况和消费者诉求研发了4个系列的产品:作为旗舰产品的油压王,专门针对行驶2万公里复杂路况的中卡和重卡设计。特别添加OCP粘度指数改进剂,关注重载下油压的长里程稳定,同时还能提供特别抗磨保护,即使面临堵路状况下的频繁启停,发动机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耐劳王,添加高效抗氧化剂,有优异的油膜强度,承载能力高,耐久性好,为重载卡车提供长里程高效润滑和保护 超粘王,专为年头较长、行驶里程较多的卡车车辆设计,添加抗剪切性粘度指数改进剂,使机油粘度保持稳定,降低发动机磨损,有效延长发动机使用寿命 智尊则是以全面的性能提供均衡的保证,是高性价比的实用性产品。  壳牌统一以“实用科技”为理念,从中国的实际路况和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一切取自客户又一切为了客户,因为壳牌统一相信,只有“靠近客户的技术和研发”才能带来客户的信赖,才能成为“客户首选的中国润滑油公司”!
  • 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室启动
    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简称原子能院)获悉,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持下,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实验室(JUNA)在位于四川西昌的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正式启动。项目负责人、原子能院副院长柳卫平在现场介绍,项目启动后,将向核天体物理研究领域最关键的“圣杯”反应发起冲击,为理解大质量恒星的演化和元素起源提供新的数据。/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恒星经历着形成、演化、死亡的缓慢过程。这些星体发光发热的能量来自其内部发生的热核聚变反应。这不断发生的核过程为自然界所有化学元素提供了赖以生成的土壤。核天体物理主要运用核物理的知识和规律阐释宇宙中各种化学元素及其同位素核合成的过程、时间、物理环境及丰度分布和核过程对恒星结构及演化进程的影响。/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在国际上,核天体物理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柳卫平说,开展关键天体物理核反应的精确测量是核天体物理未来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向。“圣杯”反应将会影响碳氧丰度比这一核天体物理基本问题。/pp/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CJPL实验室是目前世界上最深的地下实验室,垂直岩石覆盖达2400米,可以将宇宙线通量降到地面水平的千万分之一至亿分之一。同时,洞内岩体本身的天然放射性也极低。这些为暗物质探测、核天体物理、中微子实验等重大基础性前沿课题研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我国已将该实验室建设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4年,我国启动了锦屏实验室二期(CJPL-Ⅱ)扩建工程,实验室空间从4000立方米跃至30万立方米。 实验室建成后,将成为国际上最大的地下实验室,能够同时开展更多的深地科学领域实验项目,有望逐步发展成为面向世界开放的国家级基础研究平台。/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自2011年以来,锦屏一期实验室已经开展了暗物质相关研究。此项目启动标志着CJPL-Ⅱ正式开展多学科研究。 /ppbr//p
  • 投资3.26亿 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项目正式启动
    日前,由国土资源部组织,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引进的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黄大年为首席专家,吉林大学牵头联合国内相关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等多个研究所共同承担的国家公益性项目“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中的第九项,即“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等项目任务书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吉林大学副书记兼副校长韩晓峰,项目负责人以及其他项目承担单位法人及代表出席了签字仪式。专家组宣读了任务书评审意见,姜建军与承担单位代表签订项目任务书,韩晓峰代表学校在任务书上签字。  此次共有62个项目参加签字仪式,分别来自吉林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国土资源部航空物探遥感中心、中国地矿局、中国地质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郑州矿产综合应用研究所等单位。  “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作为公益性行业专项项目已于2010年正式启动,项目三年总预算额为3.26亿元(人民币),正式批复下拨2.95亿元(人民币),其中2010年共到位资金6556万元(人民币)。该项目的启动,是吉林大学引进高端人才的成功范例,也吉林大学争取大型项目历史上国家投资额度最大,汇集我国高校、科研院所中高层次技术优势力量规模最广的项目之一。
  • 成都新版重污应急预案将出台 降低预警启动门槛
    此前气象部门分析,受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连续影响,今冬四川冷空气活动不如往年强,11月之后全省空气污染治理难度加大。昨日,成都晚报记者从市环保局获悉,我市或将于今年12月出台新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将三级预警改为四级预警,并降低启动门槛。  变化1:  新增蓝色预警 为最轻的四级预警  近期,全市各相关部门都在加大防治力度,力争在气象条件变差之前,压下严重雾霾污染的苗头。市环保局大气处处长刘智表示,目前市环保局已制出新版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的初稿,接下来将进行修改、审议等相关程序,预计可在12月正式出台。  “新版应急预案最大的不同就是降低了启动门槛。”刘智解释,根据现行的《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最轻的三级预警(黄色)是在“未来连续72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300范围或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300和301-500交替出现”情况下发布,也就是在预测到未来连续3 天大气污染在中度及以上程度的情况下发布。  新版应急预案初稿中,最轻为四级预警(蓝色),发布条件设定为“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1天,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 三级预警(黄色)为“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2天及以上,且未达到高级别预警条件时”,都比现行应急预案的最低启动门槛低。  变化2:  预测中度污染持续4天 启动红色预警  现行预案主要根据预测大气污染程度的不同来分级,新版预案初稿更重视较低程度污染的持续时间长短。例如,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现行应急预案规定,发布条件为 “未来24小时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500” 新版应急预案初稿为“预测AQI日均值200将持续4天及以上,且AQI日均值300将持续2天及以上或预测AQI日均值达到500并将持续1天及以上时”。  刘智解释,这相当于对可能发生的大气污染,在其发生几率更小的情况下就采取应急措施,根据不同预警级别,通过采取易感人群尽量避免户外活动等健康防护提醒措施、中小学幼儿园停止户外活动等建议性措施,以及重点行业企业临时减产限排、人工增雨作业等强制措施,减少中度污染(AQI为151-200)的发生,尽量把污染控制在重度污染(AQI为201-300)之下。  “超级站”将能监测  昨日,市环保局举行环保开放日活动,邀请部分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简称“超级站”)、成都市环境应急指挥保障中心监控室参观。“超级站”位于四川大学望江校区科技创新中心的楼顶,于2014年7月建成投用。据工作人员贾凤菊介绍,目前“超级站”正在做二期仪器采购招标,二期监测的大气参数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以粒径谱仪为例,现用仪器监测范围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为0.5-20微米的颗粒物,0.5微米以下的无法监测,而新采购的仪器将把监测范围延伸到0.01微米,“PM2.5对应的是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颗粒物越小侵入人体的程度就越深。”
  • 科技部:启动实施“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等措施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20年03月21日,科技部印发《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推出了9个方面共18条具体措施,包括启动实施“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引导、实施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百园”行动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具体内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总体要求/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科技创新是推动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做好“六稳”工作的重要支撑保障。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以及科技创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立足科技工作职能定位,坚持底线思维,发挥创新驱动、科技引领作用,形成体系化工作安排。要突出科技工作着力点,聚焦高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科技创新主阵地,以及疫情影响严重地区的发展需求,依靠科技创新解决复工复产、经济平稳运行中的痛点难点堵点。要强化目标导向,以近中期能否尽快取得实效作为根本标准,采取更加精准、可操作的工作举措,确保年内能够取得成效,有力有效对冲疫情影响。要注重发挥好政府与市场两方面作用,深化科技工作“放管服”改革,强化政策引导,激发市场创新活力。要注重调动各方面力量,充分发挥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科技人员和各类创新主体等重要作用,形成全国科技系统一盘棋推动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工作局面,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推动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贡献。/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 color: rgb(0, 112, 192) "二、重点举措/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一)启动实施“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专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 按照“周期短、见效快、程序简捷规范”的原则,通过重点研发计划快速启动实施一批技术创新项目,特别是短期内能见到实效、带动效果明显的技术成果转化落地项目,实施周期两年以内,支持一批优秀科技型企业克服疫情带来的短期困难,对疫情严重地区予以适当倾斜。各地方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大科技投入,支持科技型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实现创新发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二)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复工复产中的重要载体作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 各地方要针对低、中、高不同风险等级地区以及不同企业和产业特点,制定差异化、精准化的复工复产举措,指导推动国家高新区分级有序复工复产。推广应用健康监测、智慧物流、远程办公、数字政务等新技术新产品,利用科技手段支撑企业复工复产。建立健全国家高新区复工复产统计监测体系,发挥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作用,实现信息共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3. 加快推动新布局一批国家高新区,优化国家高新区空间布局,通过以升促建,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动态管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三)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行动。/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4.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加快壮大科技型中小企业规模,促进高质量就业。加强对“双创”服务机构的考核评估,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打造市场化、专业化、全链条服务平台,提高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发挥创新资源、市场渠道、供应链等优势,通过建立专业化众创空间、协同创新共同体等方式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同步复工、协同创新。推动重点区域和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科技创新券跨区域“通用通兑”,根据“双创”服务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服务绩效予以后补助支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5. 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利用各种线上线下平台组织开展政策宣讲、在线培训、在线答疑等,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宣传解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相关援企稳岗、减税免费、社保减免、金融支持等重点政策。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加大中央财政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研发活动的绩效奖励,建立部省联合资助机制。协调推动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6. 加大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推动设立支持新药、医疗装备、检测、疫苗等领域的子基金,加快抗疫攻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引导已设子基金加大对疫情重点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试点,引导地方政府和商业银行积极支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四)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激励引导。/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7. 研究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便利化措施,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评价,进一步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动更多领域和地区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激励政策。/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8. 开展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行动,加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对接服务与培训指导,与证监会、上交所、深交所等加强合作,畅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渠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五)实施先进技术推广应用“百城百园”行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9. 围绕“一城一主题、一园一产业”,组织遴选100个左右创新型城市(县市)和100个左右国家高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结合地方需求及其优势快速推广应用一批先进技术和科技创新产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0. 加快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发布关于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遴选一批高校开展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试点,面向社会开展技术转移服务。鼓励和推动社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发展。建设科技成果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完善科技成果动态征集、评估、发布机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六)培育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1. 大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脑科学、工业互联网、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新药、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和支持力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和高科技产业,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2. 编制面向智慧医疗、智慧农业、公共卫生、智慧城市、现代食品、生态修复、清洁生产等应用场景的技术目录,在国家高新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打造示范应用场景,推动实施一批医疗健康、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教育等新兴产业技术项目,引导消费和投资方向。/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七)开展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专项行动。/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3. 重点支持拥有创新成果的科技人才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国家科技人才计划入选人才等率先服务企业,引导地方组织科技人员服务企业。组织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选派“科技专员”,为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服务。搭建人才与企业技术需求信息交互服务平台,推动科技人员与企业精准对接服务,建立人才与企业需求双向互动交流机制。优化外国人来华服务管理,提供出入境便利。加快组织实施疫情防控有关的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探索离岸创新、远程合作等智力引进新模式。/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4. 落实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各项政策,将科技人员服务企业情况作为职称评审、岗位竞聘等重要内容,对于成效突出的优先推荐申报国家科技人才计划。抓紧落实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八)推动科技特派员助力保障春耕生产和扶贫攻坚。/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5. 精准选派一批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重点围绕春耕生产、重大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治等技术需求加强技术服务。加快推广一批符合实际需求的先进技术成果,编制印发科技手册,组织科技特派员向农民定向推送农业生产政策、春耕备耕技术,指导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参与农技推广。/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6. 开展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统筹推动对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服务和就业带动全覆盖工作。实施就业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产业扶贫,深入推进消费扶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九)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7. 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的项目中,推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科研助理或辅助人员岗位,扩大博士后岗位规模,其劳务费用和有关社保补助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支持高校毕业生短期就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8. 依托国家高新区设立大学生就业实训基地,开展创业培训,建立见习岗位等,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三、组织实施/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各级科技管理部门要从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切实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性紧迫性,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为高校、科研院所恢复正常科研秩序以及科技园区、科技企业复工复产创造条件、提供保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二)健全协同联动的落实机制。加强中央和地方联动,强化跨部门协同,充分调动科技界、各类创新主体等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共同推动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工作合力。各地方要结合各自实际,进一步细化实化政策举措,明确责任分工和时间节点,加强协调,加快部署启动,确保年内取得成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三)统筹当前和长远任务部署。立足当前形势和任务要求,及时调整优化重点科技工作部署,加大资源配置、政策措施等重点向支撑复工复产、经济平稳运行倾斜。面向长远,加快推进已经部署的科技项目、平台基地、科技规划、体制改革等重点任务,夯实科技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和产业提升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四)强化政策宣传落实。各级科技管理部门、科技园区要把落实政策作为工作重点,大力开展援企稳岗、复工复产、人才激励等政策的宣传落实,确保各项政策应落实尽落实,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技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加强与财税、金融、产业、人力资源等相关部门的政策协同,强化各类政策对科技创新的引导支持,争取有新的政策突破。/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五)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注重用好存量资金,争取增量资金,通过各级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为科技支撑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保障。加大对湖北等疫情影响较大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创新资源援助力度。拓展各类资金投入渠道,引导社会资本、金融投资等加大投入。/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六)注重奖惩并重。对于在支撑复工复产、保障经济平稳运行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各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表彰奖励、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积极支持。总结梳理一批在复工复产、支撑经济发展方面成效显著的地方、园区和企业典型案例,做好宣传推广。对于敷衍塞责、不担当不作为的按有关规定予以惩戒。/p
  • 水泥耐火材料标准编制工作再度启动
    事隔15年,水泥窑用耐火材料标准编制工作再度启动。近日,《水泥回转窑用耐火材料使用规程》编制组成立暨第一次工作会议在通达耐火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召开,标志着国内最系统、最全面、最新水平的水泥耐材标准编制工作正式启动。  本次标准编制,由中国建材联合会推动,相关标准部门及耐材和水泥企业联合参与,上一次标准编制是在1995年。十五年间,中国水泥工业蓬勃发展,变化翻天覆地,水泥企业规模化、国际化,水泥窑大型化、高热负荷、高运转成为主流。与此同时,为水泥窑配套服务的耐火材料行业也快速发展,但是在标准建设发展上相对滞后。新标准的启动编制,将有利于通过新标准的引领,推进耐材产业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更好服务水泥工业转变发展方式,为水泥企业节能减排、低碳发展、增产增效发挥更大作用。  “新标准的编制,是行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对水泥窑用耐材应用的标准化、规范化、国际化具有里程碑意义,将有力推动和促进耐火材料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通达耐火董事长冯运生对标准的制定寄予厚望。他表示,通达耐火既是原标准的参编者,也是新标准的推动者,通达耐火将把多年在设计、技术、产品、施工、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实践,贡献和服务于标准的编制,与参编各单位共同努力,实现用高质量的新标准服务于水泥行业高水平的新发展。
  • 4900万元 南京大学国家重大仪器专项启动
    日前,南京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吴培亨院士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多通道超导单光子探测器”正式启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数理学部汲培文副主任、浙江大学张泽院士、中国科技大学郭光灿院士、北京大学龚旗煌教授、上海技术物理所陆卫研究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项目管理工作组人员,以及南京大学项目组成员等参加启动会。现场  洪银兴书记代表南京大学致欢迎词,项目管理组组长汲培文主任、谢焕瑛处长代表基金委先后发言。吴培亨院士代表项目组介绍了项目的整体规划、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内容与具体计划、应用方向等。与会专家对关键问题和项目难点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南京大学潘毅副校长代表学校承诺会对项目组在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该项目周期为2013年1月到2017年12月,项目总经费4900万元。项目拟采用超导技术构建性能优异的单光子探测仪器设备,在已有的研究工作基础上,通过自主创新,在量子效率、探测速率和工作波长范围、光子数可分辨、低温系统的集成等四方面突破有关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研制成暗计数低、效率高、探测速率快、工作波长范围宽、可分辨多达6个光子的仪器,用于单周期纠缠光子对的研究、量子密钥传递、集成电路故障诊断等方面,并为天文观测、深空通信、量子雷达等其它基础或应用研究提供有力的手段。
  •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器专项启动
    1月18日,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项目的研发与应用”在武汉正式启动,省科技厅副巡视员方国强及东湖高新区科技创新局、项目承担单位、合作单位、项目监理组相关领导和专家出席启动会。  方国强副巡视员指出,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是科技部财政部在科学仪器研发领域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提升我国仪器设备自我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项目牵头单位与合作单位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加强组织管理,强化项目质量管理。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利用,规范使用国家经费,加强协作,共同努力,把项目实施好,为提升国产科学仪器的质量和水平贡献智慧和力量。  激光拉曼光谱气体分析仪研发与应用项目是科技部2012年立项的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项目之一,国家专项经费2114万元,由武汉四方光电有限公司作为牵头单位承担,合作单位囊括了中科院广州能源所、中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中石油天然气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重庆大学等拉曼气体分析与应用领域实力较强的高校、科研机构,属典型的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项目。该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将为我国石油、化工、电力、环境监测等领域提供重要的分析设备,对于替代进口,做大做强我国气体分析仪器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新闻:PM2.5监测设备重大专项在京启动        便携多功能荧光分析仪器专项通过验收
  • 天瑞仪器产业园启动庆典隆重举办
    盛夏八月,茉莉花香,火热的天气,如火的激情,在热情的期盼中,天瑞仪器迎来了发展历程中又一重要的里程碑:2010年8月16日,天瑞仪器产业园开园庆典正式启动,江苏省人民政府、昆山市人民政府、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中国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等政府、行业、学院、企事业单位、媒体各领导出席参加此次产业园开园庆典并剪彩。   天瑞仪器产业园开园庆典  锣鼓声声,彩狮飞舞,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激情洋溢的话语,奏响了庆典的昂扬之歌。   各领导参加天瑞仪器产业园开园庆典会议现场  作为中国分析测试行业业内权威网站平台的仪器信息网总经理唐海霞女士受邀前来祝贺。  在“天瑞仪器产业园正式开园”的珠玑字语中,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会长闫成德、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闫增序、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丁辉、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市长管爱国、昆山市副市长黄健、昆山市委常委、玉山镇党委书记朱凤泉,以及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共同为产业园开园庆典揭幕。   产业园开园庆典揭幕仪式启动  欢鼓阵阵,礼炮齐鸣,天瑞仪器迈开了崭新的步伐,作为中国分析测试行业领跑者,天瑞仪器始终为民族行业的发展做好表率,天瑞产业园的投入使用,也正式标志着中国分析测试行业迈入了更高的发展平台。  随后参观天瑞产业园过程中,秩序井然的生产车间,配备完善的应用研发中心实验室,精细的来料检验系统,对于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可视工作管理系统,参观各位领导都表示赞赏,如此规模的大公司运营,从领导的管理至员工的工作流程,都极为规范化、可视化,值得学习借鉴。     刘博士带领领导参观产业园生产线     参观仪器展厅的矿浆在线载流检测分析仪OSA1001   领导参观产业园来料检验组员工工作  在国家科技部、江苏省、苏州市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天瑞仪器分析测试产业园开始建设,2010年产业园首期已经竣工并于5月投产使用。天瑞仪器分析测试产业园历经三年建设,总投资数亿元的现代化园区占地100亩,产业园分为第一期和第二期,首期总建筑面积约34,000平方米,投资逾亿建设的10层高智能化研发大楼以及工业别墅厂房目前已完工投入使用。   产业园生产线一角  作为天瑞仪器光谱、色谱、质谱研发生产基地,园区按“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致力于将天瑞分析测试仪器产业园建成国内乃至全世界一流的专业产业园区。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与民族分析测试行业一同,扬帆起航……  产业园专题页面:http://www.skyray-instrument.com/cn/about/chanyeyuan.html
  • 大陆产食品首查出塑化剂 涉及4家企业8种样品
    工作人员在台北木栅垃圾焚化厂将遭塑化剂污染的产品倒入铲车准备焚化处理  2011年5月下旬,台湾出现在食品添加物起云剂中加入有害健康的塑化剂“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事件。据岛内媒体报道,多家知名运动饮料及果汁、酵素饮品已遭污染。 此次污染事件规模之大为历年罕见,在台湾引起轩然大波。而在2011年6月中旬,大陆产食品也被首次查出含塑化剂。  国家药监局11日发出通知,在广东、浙江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简称“塑化剂”),目前对发现已采购相关产品的,立即进行封存,并配合做好问题产品处置召回。  抽检涉及15类产品  “塑化剂”风波并未停息。新华社消息称,经过对15类产品、6100个样品进行抽样检测显示,在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类物质,其余样品未检出。  此次检测样品取自28个省(市、区)的内地生产企业、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餐饮单位等。涵盖食品添加剂、饮料、调味料、果酱、果浆、糖浆、乳制品、糕点、饼干、方便面、糖果、冷冻饮品、蛋制品、食用植物油、胶囊锭状粉状类食品等15类产品、6100个样品。  经检测,4家企业8个样品中检出塑化剂类物质,其余样品未检出。另外,抽检的140多份方便面样品,未发现人为添加塑化剂的情况。  发现问题产品立即封存  据悉,对问题产品,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已采取下架措施,并对相关企业进行调查处理。  11日,国家药监局发出通知,要求各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立即通知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禁止采购和使用上述企业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同时,要加强对辖区内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对发现已采购相关产品,要立即封存,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问题产品处置和召回工作。  进展:大陆“染塑”产品已被控制  本月初,广东省东莞市昱延食品有限公司,因生产含有塑化剂的食品添加剂被查,最新消息显示,销往广东、新疆、河南的14家企业的产品已被控制。对涉案的4名犯罪嫌疑人已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位于东莞市的昱延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台商投资企业,从台湾购进原料、非法制售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的食品添加剂。  广东省食安办曾通报,该公司自2007年4月投入生产以来,每月食品添加剂产量约3000公斤,销售额15万-20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江门、东莞等地。  新华社最新通报称,销往广东、新疆、河南的14家企业的产品已被控制。地方公安机关正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相关案件的查处工作。  “染塑”8产品  ●广州市美益香料有限公司生产的番石榴香精  ●广东省江门市高迪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绿茶粉、液态酥油和蛋牛奶香油  ●江门市展旺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糕点  ●杭州溢香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桂花香精、绿茶香精、杏仁香精  台湾销毁286吨“染塑”产品  6月11日,台湾各地同步举行塑化剂污染产品销毁活动。台卫生主管机构的统计显示,全台当天合计销毁“染塑”产品286.441吨。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上午到彰化主持了当地的销毁启动仪式。  由于是全台同步销毁,因此台湾环保部门特别要求各地不可造成二次污染。以台北市为例,当天上午公开销毁2.3吨塑化剂污染食品,固态产品经过850℃高温焚烧,塑化剂DEHP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液态产品倒入污水处理厂,底下的污泥以后会清运焚化,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 潘东宁/唐惠儒合作揭示天冬酰胺可促进脂肪细胞产热和糖酵解
    棕色和米色脂肪是一类特殊的“产热脂肪”,能够将代谢底物氧化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热能,是哺乳动物及人类新生儿在寒冷环境下维持体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进化上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日益流行,能量过剩是此类疾病的共同特征。产热脂肪具有高代谢活性和可诱导性,同时参与维持机体的能量代谢稳态,因而受到人们的关注,产热功能的调节机制和激活信号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糖和脂肪酸是产热脂肪的两大“燃料”,其代谢途径及信号通路已有大量报道。然而,氨基酸是否能作为代谢底物或信号分子调节产热脂肪的功能,目前尚知之甚少。2021年10月27日,复旦大学潘东宁课题组和唐惠儒课题组合作在EMBO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 Asparagine reinforces mTORC1 signaling to boost thermogenesis and glycolysis in adipose tissues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天冬酰胺通过激活mTORC1信号通路,启动脂肪组织产热和糖酵解,促进白色脂肪米色化,从而提高小鼠对寒冷环境的耐受能力,在肥胖情况下改善胰岛素敏感性、缓解体重增长。天冬酰胺(Asparagine, Asn)属于非必需氨基酸。哺乳动物细胞广泛表达天冬酰胺合成酶(Asparagine synthetase, ASNS),该酶以天冬氨酸为底物,由谷氨酰胺提供氨基,合成天冬酰胺。白血病母细胞(leukemic blasts)缺乏Asns表达,无法合成天冬酰胺,依赖外源摄取。因此,临床上使用天冬酰胺酶(asparaginase, ASNase)作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治疗手段,通过清除循环中的天冬酰胺,使白血病细胞由于缺乏天冬酰胺而凋亡。值得注意的是,接受该疗法的患者中,分别有20%和67%出现了高血糖和高血脂。此外,循环中天冬酰胺的水平与代谢综合征、肥胖的发生呈负相关。这些现象引起了本文作者的关注:天冬酰胺是否能影响全身能量代谢?为了探究这一问题,作者改变小鼠循环中天冬酰胺的水平,观察代谢和产热指标的变化。实验发现,在饮水中添加天冬酰胺,提高循环天冬酰胺水平,小鼠在4℃冷暴露时的体温维持能力显著提高,白色脂肪中出现更多米色化细胞;全身耗氧量、产热量均显著增加。另一方面,给予天冬酰胺酶,清除循环中的天冬酰胺,则出现相反的表型。在使用高脂饮食诱导肥胖的同时,给小鼠饮水中添加天冬酰胺,天冬酰胺组肥胖小鼠对β3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反应敏感,体重增长减缓,血清胰岛素和血脂水平下降,糖耐量改善。这说明,天冬酰胺确实能促进脂肪组织产热、改善全身能量代谢。天冬酰胺发挥上述作用的机制是什么呢?作者采用代谢组学与同位素标记-靶向代谢流分析手段,发现添加天冬酰胺后,细胞内糖酵解中间产物(果糖-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显著增加。与之一致地,糖酵解关键酶(己糖激酶HK2、磷酸果糖激酶PFKL、丙酮酸激酶PKM)蛋白水平显著上调。进一步研究发现,天冬酰胺可激活mTORC1信号通路,上调4E-BP1和S6K的磷酸化水平,从而促进糖酵解关键酶的翻译;天冬酰胺对产热的激活作用,则依赖于mTORC1对Pgc1α的诱导。本研究首次报道了天冬酰胺对脂肪组织产热和糖酵解的激活作用,发现口服补充天冬酰胺能有效改善全身代谢、缓解肥胖进程。这一研究成果完善了我们对氨基酸调节产热脂肪功能的认识,并为利用天冬酰胺作为营养补充来预防和缓解肥胖提供了实验基础。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生徐英江和施亭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基础医学院潘东宁研究员和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唐惠儒教授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 高德智感数字科技总部“智感数科”正式启动
    3月11日上午,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高德红外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杭州数字科技总部——智感数科启动仪式在中国人工智能小镇会客厅隆重举行。杭州未来科技城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郭云伟,余杭区科学技术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楼杭杰,余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吴君俊,高德红外董事、副总经理、高德智感董事长黄晟,智感数科总经理、高德数字化研究院院长张帆,之江实验室科技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松国,中科院资本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国科长三角资本副总经理蔡达,大华股份中国区总裁郜春山,微软中国企业商用事业部总监魏琦,西部数据公司中国区物联网行业线总裁张晓东,云从科技集团联合创始人、研究院院长李继伟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仪式。智感数科全体员工,以及近百家校企合作代表、协会合作代表、生态企业代表共同到场见证。黄晟董事长发表重要讲话。他表示,经过20多年的高速发展,高德红外从一家不起眼的小公司,成长为专业从事红外探测器芯片、红外热成像产品、综合光电系统及完整装备系统科研生产的民营上市公司。高德掌握红外热成像相关芯片、产品、系统的全部核心关键技术,端到端产业链的全国产化自主可控,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红外芯”,也是全球唯一覆盖从底层红外核心器件到十几个分系统、直至顶层完整装备系统全产业链的军民两用产品研制基地。智感数科数字科技总部的启动,标志着高德红外集团又迈出了崭新一步。他对到场领导和嘉宾、生态伙伴一直以来的支持表示感谢,并期待继续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在数字化、智能感知人工智能领域探索更多可能。智感数科总经理张帆重点介绍了高德红外集团数字科技总部项目总体规划及当前落地情况。智感数科,是高德红外集团结合自身技术优势和未来产业布局,本着“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驱动"的市场化落地原则,在杭州市余杭区设立的“高德红外集团数字科技总部”。通过“六个一”的战略布局:一个市场主体企业、一个新型研发机构、一个创新运营中心、一个校企共创中心、一个产业发展基金、一个产业高峰论坛,构筑以红外热成像及多维感知融合为核心的智能感知人工智能产业链、生态圈和产业聚集地。一个市场主体企业,即“杭州高德智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去年6月1日,高德红外旗下全资子公司武汉高德智感科技有限公司(简称“高德智感”)投资设立公司孙公司杭州高德智感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感数科”),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集产品、研发、销售、交付、运营、服务为一体,承接高德智感在智能物联产业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核心技术开发和创新场景应用,志在成为“智能感知人工智能”领军企业。一个新型研发机构,即高德数字化研究院,是构建集“原始创新、技术开发、系统集成、产研融合”于一体的智能物联数字化新型创新研发机构,未来将与相关院校、研究院所及产业生态企业开展创新务实合作,积极拓展智能感知人工智能产业赋能千行百业的创新格局。启动仪式前后,相关领导和嘉宾还分批参观了智感数科展厅,对相关产品和服务展现出浓厚兴趣,不时驻足询问。春龙抬头,喜迎盛会;勇立潮头,智感引领。高德智感一直秉承着“客户至上、奋进担当、突破创新、精益高效”的价值观,以“让智能感知科技惠及大众”为使命不断前进。智感数科数字科技总部的启动,将进一步聚焦行业、聚焦客户,为用户提供更创新、更全面的解决方案,不断满足应急预警、林业防火、消防救援、生态环保、水利监测、智能制造、电力巡视、城市高点、周界防护、户外运动、健康检测等相关领域及场景的服务变革和全新体验,为数字化转型贡献高德力量!
  • 国家中药标准化建设项目在深启动 推进“中国中药质造”
    p  11月18日,由国家发改委立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中药标准化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导,康美药业牵头承担建设的“三七等20种国家中药饮片标准化建设项目”启动会在深圳举行。项目将着力于建设三七等20种中药材及饮片生产全过程可控、质量信息可追溯的产品标准和评价体系,重塑中医药的国际形象,推动“中国中药质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a886ffe6-8e79-428b-9d46-068e719e53f3.jpg" titl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启动仪式现场/span/strong/pp  据了解,“三七等20种中药标准化项目”由国内中药行业龙头企业康美药业、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暨南大学等行业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实施,并委托第三方权威检测中心进行检测。/pp  “药企牵头推动实施中药标准项目建设更有利于中药材产、学、研、用的有机集合,在源头实现质量把控和产能升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岭南药材生产与开发重点研究室主任杨全说。/pp  康美药业副董事长、常务副总经理许冬瑾表示,中药标准化项目的重点任务是针对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生产、中成药生产全过程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缺失问题,着力于中药生产各环节的技术规范优化、中药产品标准及中药产品可溯源体系建设,完善并修订一批中药生产规范及标准,强化中药产品的监督、鉴别和鉴定方法,系统构建中药标准化服务支撑体系,促进中药产业“种好药、产好药、造好药”。实施中药优质产品信息定期公告机制,构建中药优质产品标准的长效机制,推动优质优价。/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11/insimg/86af0d03-6f52-4cd7-8d59-61dd001e8b87.jpg" title="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启动仪式现场/span/strong/pp  会上,项目成立了以北京大学教授屠鹏飞、蔡少青、李世忠,南方医科大学教授于留荣,暨南大学教授曹晖,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许腊英、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李庆林等全国药典委员会委员、中医药行业不同研究领域专家为主体的技术专家委员会,指导和监督项目立项、方案设计、项目实施、资金管理、评价验收等关键环节。/ppbr//p
  • “蛋白质的生成、修饰与质量控制”项目启动
    近日,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2年度项目“蛋白质的生成、修饰与质量控制”启动会在北京召开。项目首席科学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英籍学者柯莎(Sarah Perrett)担任,该项目将主要开展细胞对蛋白质合成、折叠、修复、降解及修饰不同环节的质量控制,应激条件下蛋白质质量控制体系调控,蛋白质异常修饰对质量控制体系的影响及其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机制等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工作。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执行者,蛋白质质量控制失调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密切相关。对蛋白质的生成、修饰与质量控制开展系统研究,将加强对蛋白质在细胞内从生成到降解整个过程的全局性认识,更加系统地阐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蛋白质错误折叠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机制,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药物开发等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