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海洋生态仪

仪器信息网海洋生态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海洋生态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海洋生态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海洋生态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海洋生态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海洋生态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海洋生态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海洋生态仪相关的论坛

  • 【金秋计划】+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标准汇总

    GB17378.1-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17378.4-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17378.5-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17378.6-2007海洋监测规范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T12763.2-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2部分: 海洋水文观测 GB/T12763.3-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3部分: 海洋气象观测 GB/T12763.4-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4部分: 海水化学要素调查 GB/T12763.5-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5部分: 海洋声、光要素调查 GB/T12763.6-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6部分: 海洋生物调查 GB/T12763.8-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8部分: 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 GB/T12763.9-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9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 GB/T12763.10-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10部分:海底地形地貌调查 GB/T12763.11-2007海洋调查规范第11部分:海洋工程地质调查海洋沉积物分析标准 HY/T147.1-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1部分:海水 HY/T147.2-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2部分:沉积物 HY/T147.3-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3部分:生物体 HY/T147.4-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4部分:海洋大气 HY/T147.5-2013海洋监测技术规程第5部分:海洋生态

  • 【金秋计划】+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项目

    1)按介质分:水质监测、生物体监测、沉积物监测、大气监测 2)按要素分为:常规监测、有机污染物监测、无机污染物检测 3)按地理区位分为:近岸海域监测、近海海域监测、远海海域监测 a. 海洋水体中的重要理化参数、营养盐类、有毒有害物质; b. 海洋沉积物的重要理化参数及有毒有害物质; c. 海洋生物体内的生物学参数、生物残留物、生态学参数; d. 大气理化参数; e. 海洋水文气象基本参数; f. 放射性核素。

  • 【金秋计划】+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范围包括哪些?

    1、直排海污染源环境影响监测、涉海工程环境影响监测、企业日常监测、水产养殖场水质沉积物/生物体质量监测、施工期监测/验收监测; 2、海域使用论证监测、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监测;水质/沉积物/生物体质量和生态检测;海洋测绘; 3、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洋生物体污染物残留量监测; 4、赤潮应急及跟踪监测、入海污染源影响监测、海域环境功能区监测、海洋污染事故纠纷监测、海滨浴场监测、潮间带生态环境监测; 5、高校科研项目。

  • 【金秋计划】+海洋沉积物检测常规指标有哪些?

    [back=linear-gradient(to right, rgba(111, 75, 250, 0.12), rgba(111, 75, 250, 0.12)) center bottom / 100% 12px no-repeat]海洋沉积物检测常规指标[/back]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重金属:包括铜、铅、锌、镉、铬、汞、砷等,这些重金属是常见的污染物,对海洋生物和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石油类:石油污染是海洋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包括石油烃等。 DDT和多氯联苯:这些有机污染物对海洋生态系统有长期影响。 硫化物和有机碳:这些指标反映了沉积物的有机污染程度。 粒度:沉积物的粒度分布对其物理性质和生态功能有影响。 总磷和总氮:这些指标反映了沉积物的营养化程度,过高的磷和氮含量可能导致富营养化问题。 色(嗅、结构)、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病原体:这些指标反映了沉积物的卫生状况,对人类健康有影响。 氧化还原电位:反映了沉积物的氧化还原状态,对沉积物中的生物和化学反应有影响。 此外,根据不同的监测目的,还可能包括其他特定的监测项目和时间频次。例如,近岸海洋沉积物的例行监测中,除了上述常规指标外,还包括总磷、总氮等必测项目,以及选测项目如废弃物、色(嗅、结构)、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病原体、氧化还原电位、沉积物类型等。这些指标的选择和监测频率的确定,旨在全面评估海洋沉积物的质量状况,以及其对海洋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 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

    9月1日,2022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出席会议并讲话。[align=center][img]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hbyw/202209/W020220902370368429630.jpg[/img][/align]黄润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强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发展海洋事业、建设海洋强国指明了方向。有关部门和沿海地区以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为指引,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业务组织体系不断健全,总体工作布局逐步构建,综合治理成效日益显现,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完善,督察执法和应急响应持续加强,全球海洋治理合作和权益维护工作有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进展。[b]黄润秋强调[/b],要以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核心,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协同推进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b]一是[/b]更加注重公众亲海需求,坚持环保为民,让“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成为滨海常景常态。[b]二是[/b]更加注重稳中求进,既有打攻坚战的决心,又有打持久战的韧劲,集中攻克局部海域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着力解决制约海洋生态环境持续稳定改善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b]三是[/b]更加注重以美丽海湾建设为主线,因地制宜、精准实施“一湾一策”,不断提升海湾生态环境质量。[b]四是[/b]更加注重陆海统筹,增强陆海污染防治协同性和生态环境保护整体性,构建完善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b]五是[/b]更加注重基础能力提升,加快补齐基础性、关键性能力短板,以科技创新驱动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b]六是[/b]更加注重深度参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治理,深入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增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等领域中国经验、中国智慧的全球分享。[b]黄润秋指出[/b],要落实落细“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b]一是[/b]以海洋环境保护法修订为牵引,健全完善陆海统筹的生态环境治理制度体系。[b]二是[/b]紧盯美丽海湾建设和重点任务措施,系统落实《“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b]三是[/b]聚焦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b]四是[/b]着力服务“六稳”“六保”,积极主动服务沿海重大发展战略,做好重大项目环评等审批服务,认真细致抓好入海排污口、海洋工程、海洋倾废的监督管理,有力推动海水养殖绿色发展和海洋垃圾治理工作。[b]五要[/b]着力推进海洋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强各级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监管机构能力建设,优化完善海洋生态环境监测调查体系,提升常态化监管能力,抓好海洋环境应急体系和能力建设。[align=center][img]http://sthj.shandong.gov.cn/dtxx/hbyw/202209/W020220902370369269307.jpg[/img][/align]生态环境部副部长翟青主持会议。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张波参加会议。会上,秦皇岛市、南通市、宁德市、深圳市4个沿海城市负责同志及山东省、浙江省生态环境厅主要负责同志先后作了交流发言。本次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召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生态环境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生态环境部机关有关司局和部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海警局相关司局有关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生态环境部有关派出机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沿海各省(区、市)及其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生态环境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发展改革、自然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农业农村等部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同级海警机构负责同志,沿海地级及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负责同志在本单位分会场参会。

  • 【金秋计划】+海洋沉积物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font=微软雅黑, &][color=#1f1f1f]1.选择采样位置:选择合适的采样位置非常重要。应根据研究目的和采样需求,在选择采样点时 考虑水深、地理位置、海底地貌、沉积物类型等因素。同时,还需避免人类活动和 污染源附近的采样点,以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采用适当的采样设备:根据不同的沉积物类型和采样深度,选择适当的采样设备。例如,对于浅水区 域的表层沉积物,可以使用手持式沉积物采样器;对于深水区域或需要获取较深层 样品的情况,可以使用多管取样器、大型岩心钻探设备等。 3.保持样品的完整性:在采样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避免样品受到外界污染或物理损伤。 采样设备和容器应事先清洁,并在采样前彻底漂洗,以避免可能的交叉污染。 4.采样前后的防护措施:在采样前后,必须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保护采样人员和样品的安全。例如, 在采样过程中佩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避免直接接触样品;采样后,对设备和 容器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潜在的生物风险。 5.标注样品信息:在采样过程中,要及时标注样品信息,包括采样位置、日期、采样深度等重要 参数。此外,还可以记录其他相关信息,如水体温度、盐度、溶解氧等环境因素, 以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研究。 6.保存和运输样品:采集的海洋沉积物样品应尽快储存和运输到实验室进行分析。在储存过程中, 要注意样品的密封性和干燥性,以避免样品发生化学或生物反应。在运输过程中, 应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包装材料,确保样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失。 7.现场安全和环境保护: 在进行海洋沉积物样品采集时,要注意现场的安全和环境保护。遵守相关的安 全规定和程序,确保采样人员的人身安全;同时,尽量减少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干扰, 避免破坏珊瑚礁、海草床等敏感生态环境。[/color][/font]

  • 【世界环境日】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答记者问

    近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海洋生态环境司有关负责人就《行动方案》出台背景、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等回答了记者提问。[b]问:请介绍一下《行动方案》的出台背景?答:[/b]近年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临海亲海的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但在部分海域特别是沿海地市毗邻的海湾,海洋垃圾仍然是人民群众感受最直接、反映最强烈的污染问题之一,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亲海活动,亟需在沿海城市毗邻海湾加快实施海洋垃圾治理行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塑料污染治理,先后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海洋垃圾的主要来源是塑料垃圾。2023年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要求推进海洋垃圾治理。2023年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对建立健全海洋垃圾治理监管工作体系和制度机制作出详细规定,明确沿海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海洋垃圾污染防治,国务院生态环境、住房和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的监督指导和保障。为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新修订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切实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有效加强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加快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海洋生态环境的需要,在总结胶州湾等11个重点海湾专项清漂行动和福建等省份海洋垃圾治理经验的基础上,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共同制定了《行动方案》。[b]问:制定《行动方案》的总体思路是什么?答[/b]:《行动方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明确以海湾为基本单元和行动载体,聚焦全国沿海地市城镇建成区毗邻的65个海湾,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坚持依法治理、稳中求进,坚持属地管理、常态治理,持续开展拉网式的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推动海洋垃圾治理取得显著成效,不断健全完善治理长效机制。[b]问: 为实现上述目标,《行动方案》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答[/b]:《行动方案》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属地管理、常态治理,从建体系、陆上截、海上治、及时清、规范处、常态管等6个方面明确了重点任务。一是建立健全海洋垃圾常态化治理体系。通过委托运营、特许经营、购买服务等方式,建立海洋垃圾监测、拦截、收集、打捞、运输、处理体系并组织实施。鼓励借鉴“蓝色循环”等创新模式,多元共治实施海洋塑料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回收利用。二是严控陆源垃圾入海。沿海地市加强海湾沿岸、港口码头、河流湖库等的垃圾收集和转运,从源头上减少陆源垃圾入河下海,加强陆海统筹治理。在满足防洪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地方实际可以在入海河流、沟渠入海口、水闸处等设置垃圾拦截和收集设施。三是强化海上垃圾防治。沿海地市以渔港和海水养殖集中分布区为重点,推广新材料环保浮球,支持养殖渔具环保改造,做好淘汰废旧设施集中上岸处置。做好渔港环境清理整治和日常保洁,强化船舶垃圾接收、转运、处置监管。四是及时清理岸滩和海漂垃圾。沿海地方压实属地治理责任,以海湾为基本单元,及时开展岸滩垃圾和海面漂浮垃圾的打捞清理,并及时重点清理台风、天文大潮退后造成的岸滩垃圾和海面漂浮垃圾。五是规范处置上岸垃圾。沿海地市加强海洋垃圾上岸后的收集、暂存、运输、处理的全过程监管,严格防范海洋垃圾二次入海。加强上岸垃圾的分类处置,规划布局和选址建设一批陆域接收、转运、处理海洋垃圾的设施。六是加强海洋垃圾调查与监管。沿海省(区、市)生态环境厅(局)指导沿海地市加强海洋塑料垃圾调查摸底工作,督促沿海地方加强海洋垃圾治理。建立健全65个海湾常态化和机动式监管体系,及时通报和推动沿海地方整改清理。[b]问:如何保障《行动方案》目标任务得到有效落实?答[/b]:《行动方案》明确了落实属地责任、加强监督执法、强化宣传参与、加强监督指导等4项保障措施。一是落实属地责任。沿海地市组织沿海县(区)统筹推进本地区海洋垃圾治理工作,明确有关方面的管控区域,包干开展海洋垃圾清理工作。二是加强监管执法。研究将海洋垃圾治理纳入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考核、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加强岸线巡查和日常监管,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手段,加大监管力度。三是强化宣传参与。公开举报电话,鼓励社会公众反映问题。多渠道、多层面开展宣传和科普教育,动员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海洋垃圾治理。鼓励行业协会、公益组织开展净滩净海公益活动。四是加强监督指导。生态环境部会同有关部门定期掌握65个海湾海洋垃圾清理工作进展,依法加强海洋垃圾污染防治的监督指导和保障,积极研究推动海湾清洁指数测算及排名。

  • 生态环境部启动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工作

    近日,生态环境部启动实施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线调查(以下简称三基调查)并开展春季航次海上调查工作。三基调查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大的国情调查,旨在摸清新时期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的最新家底、全面掌握海洋生态环境基本状况及变化规律等。  我国分别于1976—1982年、1996—2000年开展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海洋污染基线调查。生态环境部本次组织开展三基调查,正值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历史时期,既是科学认知新世纪以来我国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客观规律的需要,也是系统掌握新时期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零点”资料、定准美丽海湾建设基线和起点的必然要求,对于准确研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和新任务等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深入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全面推进美丽海湾建设、推动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等提供重要支撑。  本次三基调查紧紧围绕“摸清家底、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的总体思路,以近岸海域和283个海湾为重点,把摸清我国管辖海域环境介质中各类污染物本底状况、精细化掌握各海湾生态环境状况特征和人为活动影响等作为主要目标,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时间节点、统一技术规范、统一质控要求、统一数据报送、统一成果集成,形成系统性调查评估成果。调查工作坚持部门协同、上下联动,成立了由相关领域知名院士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系统内外和沿海地方的优势技术力量,确保三基调查各项任务的高质量推进。

  • 【我们不一YOUNG】生态环境部关于印发《海洋油气开发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

    [b]关于印发《海洋油气开发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的通知[/b]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为进一步规范海洋油气开发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我部制定了[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407/W020240702599506391759.pdf]《海洋油气开发建设项目重大变动清单(试行)》[/url],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4年6月28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抄送:中国海警局,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技术指南

    见附件[img]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images/affix.gif[/img][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download.asp?ID=15452]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技术指南[/url]

  • 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痕量铝影响海洋碳循环与气候变化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联合德国赫姆霍兹基尔海洋研究中心、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加拿大国立科学研究院等,采用痕量金属洁净培养技术、[font=等线][sup][size=13px]55[/size][/sup][/font]Fe同位素示踪方法,开展了多项实验,发现痕量铝添加可以显著提高受铁限制硅藻的叶绿素合成速率、光合效率和生长率。该研究揭示了痕量铝有益于铁限制海洋硅藻叶绿素合成的新现象,为铁铝假说提供了新证据,也为在南大洋等铁限制海域开展海洋铝施肥负排放技术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以Promoting effects of aluminum addition on chlorophyll biosynthesis and growth of two cultured iron-limited marine diatoms为题,发表在《湖沼与海洋》(Limnology and Oceanography)上。[align=center][img=,600,220]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404/uepic/1297eec2-03f0-4aa1-84f7-6961c9b394fe.jpg[/img][/align]铝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普遍存在于各种环境与生物体。然而,目前尚未发现铝具有确切的生物学功能。铝在淡水和土壤中的浓度可达mmol/L,相较而言,海水中溶解铝的浓度要低几个数量级,常处于痕量水平。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从十多年前开始关注铝添加对海洋浮游植物生长的影响,开展了一系列现场和室内实验研究,发现痕量铝添加可促进海洋浮游植物固碳,增强生源碳向深海输出、埋藏封存,从而影响海洋碳汇效能,进而调节气候变化。有证据表明,过去80万年,通过沙尘沉降输入到南大洋的铝与铁通量与冰期-间冰期气候回旋存在密切关联。通常认为,南大洋浮游植物生长受铁限制,铁输入的变动被认为是调节碳汇与气候变化的关键因子。研究人员发现,铝与铁协同作用,很可能是南大洋等海域碳输出、埋藏的关键,因而提出了“铁铝假说”,指出铝与铁一样,可能是调控海洋碳循环和碳汇形成的关键因子,在冰期-间冰期气候变化过程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团队证实痕量铝添加显著提高硅藻净固碳量,降低颗粒有机碳分解速率。根据铁铝假说,研究团队提出“海洋铝施肥”观点,认为这有可能发展成为潜在高效的负排放技术与方法,并预测南大洋等受铁限制的高营养盐低叶绿素海域是开展铝施肥及铁铝同时施肥的理想区域。然而,在大规模现场施肥实验之前,仍需要在不同时空尺度上检验海洋铝施肥的效能及其潜在环境影响。痕量铝添加如何影响铁限制浮游植物尤其是硅藻的生长,是需要解答的关键问题之一。这些结果表明,铝可能会促进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有利于叶绿素受限硅藻的光合效率和生长。我们推测,添加 Al 可通过促进超氧化物介导的细胞内叶绿素生物合成,提高细胞内铁的利用效率。研究工作得到国家留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人才团队引进重大专项等的支持。[来源:仪器信息网]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align=right][/align]

  • 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的公告

    [b]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的公告[/b]  公告 2022年 第19号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安全,规范生态环境基准工作,现批准《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url=http://www.mee.gov.cn/ywgz/fgbz/bz/bzwb/shjbh/xgbzh/202207/t20220719_989050.shtml]《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HJ 1260—2022)[/url]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查询。  特此公告。[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  2022年7月18日[/align]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2年7月18日印发

  •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环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和指导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部对《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 19485-2014)进行了修订,形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环境(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版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1日。  联系人:海洋生态环境司郑彤  (010)65645527  (010)65645500  邮箱:hysjgyc@mee.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邮编:100006)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戴永立  (010)84757151  (010)84757120  邮箱:daiyl@acee.org.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15号院(邮编:100041)  附件:  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2/W020221230534019168921.pdf]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环境(征求意见稿)[/url]  3.[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2/W020221230534019815362.pdf]《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环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2年12月28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b]附件1[/b][align=center]  [b]征求意见单位名单[/b][/align]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西海洋研究所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部内征求法规司、科财司、生态司、水司、大气司、固体司、环评司、监测司、执法局、核二司意见)

  •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公开征求《水污染物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水污染物排放口监管机制和制度体系,提升水污染物排放口监管能力,推动改善流域和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我厅组织修订了《水污染物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相关意见建议请于10月8日(星期二)前书面反馈我厅。 联系人:费小芹,0531-51799120 邮 箱:sdaepzcb@shandong.cn 附件:1.《水污染物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 2.《水污染物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 [align=right]山东省生态环境厅[/align][align=right]2024年9月6日[/align] 附件: 1.《水污染物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2.《水污染物排放口环境信息公开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修订说明.docx

  • 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环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

    [b]关于公开征求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环境(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b]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规范和指导海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部对《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 19485-2014)进行了修订,形成《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环境(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标准修订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可登录我部网站(http://www.mee.gov.cn/)“意见征集”栏目检索查阅。  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均可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关意见请书面反馈我部(电子版请同时发至联系人邮箱)。征求意见截止时间为2023年2月1日。  联系人:海洋生态环境司郑彤  电话:(010)65645527  传真:(010)65645500  邮箱:hysjgyc@mee.gov.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12号(邮编:100006)  联系人: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戴永立  电话:(010)84757151  传真:(010)84757120  邮箱:daiyl@acee.org.cn  地址:北京市石景山区实兴大街15号院(邮编:100041)  附件:  1.征求意见单位名单  2.[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2/W020221230534019168921.pdf]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环境(征求意见稿)[/url]  3.[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212/W020221230534019815362.pdf]《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海洋环境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url][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align][align=right]  2022年12月28日[/align]  (此件社会公开)  [b]附件1[/b][align=center]  [b]征求意见单位名单[/b][/align]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天津市生态环境局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  辽宁省生态环境厅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  浙江省生态环境厅  福建省生态环境厅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东省生态环境厅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  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  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  广西海洋研究所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部内征求法规司、科财司、生态司、水司、大气司、固体司、环评司、监测司、执法局、核二司意见)

  • 关于生态环境部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承担“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核发”审批事项的公告

    自2022年6月1日起,生态环境部海河流域北海海域、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分别承担北海区、东海区、南海区“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核发”审批事项,海洋生态环境司不再受理全国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核发申请。6月1日前已受理的申请,继续按照原有程序办理。  倾倒申请单位自6月1日起,可登录生态环境部政务服务大厅(http://zwfw.mee.gov.cn)向所在海区的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提交“废弃物海洋倾倒许可证核发”网上申请,或向其行政许可窗口提交书面申请。具体办理事项可登录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官方网站查询或者电话咨询。  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窗口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宾馆南道19号208室  邮编:300061  电话:(022)28105804  太湖流域东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窗口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3500号尚博金融中心16楼  邮编:200120  电话:(021)20221299  珠江流域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行政许可窗口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寿路105号天寿大厦16楼  邮编:510610  电话:(020)87117191  特此公告。     [align=right]  生态环境部[/align][align=right]  2022年5月26日[/align]  生态环境部办公厅2022年5月27日印发

  • 渤海将实行最严厉海洋环境保护政策

    2012年,国家海洋局从监测、审批和执法三个层面,严密监测各类污染源、严格评审和审批各类用海项目、严肃查处海上环境违法案件176起。接下来国家海洋局将建立实施海洋生态评价制度,积极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进海洋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加快实施渤海溢油事故的生态修复项目。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控制开发强度,规范开发秩序,明确管控措施,发展符合各地区特色的绿色产业,积极推进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工作。国家海洋局将在渤海实施最严格的海洋环境保护政策,继续深化渤海及北戴河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北戴河海域环境监视监测、预警预报和执法监管。讨论:1、国家加大治理力度,是不是要买仪器、买耗材啊,用量很大吧?月旭的生意不是又来了?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2.gif2、当今中国,会不会说一套做一套啊?3、您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大家讨论!

  • 请教一下,关于海洋学院的功能室布局

    校里要新建一层海洋学院实验室,但是我对海洋学院必须有的功能室不是很了解,学院里要求实验室分为三个方向,地质与工程、生物与生态、监测与环境,那请问一下这样需要什么样的功能室?谢谢大家了!

  • 专家解读《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有关问题

    为保护海洋环境,推动海洋环境基准工作,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7月18日印发了[url=https://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1/202207/t20220720_989138.html]《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试行)》(HJ1260—2022)[/url](以下简称《指南》)。这是指导与规范我国海洋环境基准推导的第一个标准,有关专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b]问:《指南》的出台对于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工作有什么重要意义?[/b]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姚子伟研究员:海洋环境基准是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的基础和科学依据,可为我国海洋生态环境风险评估和突发事件应急提供重要支撑。  现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在我国海洋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初制定该标准时,是以国外一类或多类(海洋生物、感官、健康等)海水水质基准为参考依据的。对于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来说,由于推导方法、关注物种的差异,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在不同时期制定的海洋水质基准也存在较大差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各国应根据本国海洋生态环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基准研究。  《指南》的出台,对于加强我国海洋环境基准研究,加快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b]问:20世纪80年代至今,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陆续发布了海洋生物水质基准。与之相比,《指南》在方法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独特之处?[/b]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王莹研究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欧盟、荷兰、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等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环境管理部门,根据其环境管理需要和水环境污染状况,陆续发布了保护水生生物(淡水生物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以及保护海洋生物的水质基准。《指南》编制过程中,充分吸收、借鉴了国内外科学研究成果。  在方法学上,规定采用物种敏感度分布法进行海洋生物水质基准的推导,这是当今国际上推导淡水、海洋生物水质基准的主流方法,也是《淡水生物水质基准推导技术指南》(HJ831—2022)规定使用的方法。  在技术要求上,充分考虑了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特征和工作基础:一是要求使用我国的海洋物种毒性数据,推导海洋生物水质基准;二是根据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物种分布情况,提出了基于我国海洋生物区系特征的“5科8种”最少毒性数据需求;三是提出的同效应急性值/慢性值的计算方法,解决了不同类型毒性效应所占权重不同的问题,达到了更好地保护我国海洋物种的目的,目前国际上仅欧盟提出了此项技术要求。  [b]问:《指南》提出基于我国海洋生物区系特征的“5科8种”最少毒性数据需求是怎么考虑的?[/b]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闫振广研究员:据统计,我国微藻和大型藻类共3000余种,占我国海洋物种总数的11%;节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和轮虫动物门等是我国海域主要的动物门类,共17000余种,占我国海洋物种总数的59%。以上我国海洋生物关键类群的海洋物种数占我国海洋物种总数的70%以上。  为使海洋生物水质基准推导体现我国海洋生态系统特征,确定基准推导所需最少毒性数据需求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海水受试物种应涵盖我国海洋生物关键类群,具体体现为:必须涵盖微藻或大型藻类中的1科,节肢动物门甲壳类中的2科,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类中的1科;其他生物门类,如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等中的1科,或是甲壳类和硬骨鱼类中未使用的1科。  关于8个物种的最少毒性数据需求,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从数理统计的角度来讲,物种数越多模型效果越好;从物种敏感性分布模型的稳健性和基准值的可靠性角度来讲,如果毒性数据覆盖了关键生物类群,那么基于8个以上物种的基准值不确定性在可接受范围内。澳大利亚/新西兰水质基准推导技术导则最少毒性数据需求中物种数评价为“良好”的标准为8种。  同时,从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及海洋生态角度出发,明确外来入侵物种不应作为基准推导受试物种,如产生藻毒素的海洋微藻、与本土物种争夺营养的互花米草等。  [b]问:我们注意到,《指南》对于不同种类海洋生物的暴露时间的规定有很大差异,请问是怎么考虑的?[/b]  厦门大学 谭巧国教授:《指南》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毒理学标准测试方法,为更具针对性地保护我国海洋物种,在分析不同门类海洋物种的生活史和繁殖特性的基础上,针对藻类、轮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和脊索动物等7个门类43科海洋生物,提出了差异化暴露时间。针对急性毒性试验,褶臂尾轮虫世代周期只有2天左右,推荐其暴露时间不大于48小时;对于多数节肢动物和鱼类,世代周期较长,推荐其暴露时间不大于96小时。针对慢性毒性试验,枝角类如蒙古裸腹溞世代周期为5—7天,推荐其暴露时间不少于5天;而鱼类如黑点青鳉世代周期可达3—4个月,推荐其暴露时间需不少于21天。  [b]问:作为国家环境基准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想请您谈一谈,“十四五”时期我国海洋环境基准领域还需要推进哪些工作?[/b]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王菊英研究员:海洋环境基准主要包括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生物水质基准和沉积物质量基准,防止水体富营养化的营养物基准,以及消费海产品、海洋娱乐用水的人群健康基准等。  我国海洋环境基准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取得一定进展。如:相关研究为制定《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2002)提供了直接技术支撑;国家“863”专项“陆源入海排污口典型有机污染物的海洋环境效应阈值确定的关键技术研究”和海洋公益性科研专项“近海海水质量基准/标准的研究与制定”获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  我国海区跨越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海洋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从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系统角度出发,“十四五”期间,以保护我国海洋生态系统完整性为根本,应加快研究构建我国海水水质基准方法体系,研制对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影响的目标污染物海洋生物水质基准,开展内分泌干扰物等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阈值研究,研制基于分类分区的我国渤海、南海等重点海域营养物水质基准。  我国海洋环境基准研究领域的专家分布于不同机构,为确保“十四五”海洋环境基准工作的顺利推进,应充分发挥国家环境基准专家委员会的智库平台作用,联合国内优势研究团队形成合力,组织联合攻关,通过在更广空间和更高层次上的合作,为我国海洋环境基准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服务于我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满足加快生态文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需求。

  • 【求助】(已应助)2007 海洋监测规范

    急求助2007海洋监测规范的完整版: GB 17378.1-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 17378.2-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3-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4-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5-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 17378.6-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

  • 海洋学家拟建海洋酸化国际监测网络

    中国科技网讯 据《自然》网站近日报道,全球海洋学家努力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计划正在逐步成型,他们本周拟定将搭建国际监测网络,借助远程传感器等测量二氧化碳所致的海洋酸化对于水生生物的影响。 海洋酸化是指由于吸收大气中过量的二氧化碳,导致海水酸碱度降低的现象。海洋表层水的pH值约为8.2,呈弱碱性。研究人员估计,自19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海洋的酸度已经上升了30%。以此种酸化速度,2100年这一数字或将下降到7.8。海水酸性的增加,将改变海水化学的种种平衡,使依赖于化学环境稳定性的多种海洋生物乃至生态系统面临巨大威胁,例如,越来越酸的海水能够破坏珊瑚和牡蛎贝壳中包含的碳酸钙,或是损坏某些海洋浮游生物的骨骼等。因此,科研人员需要更清晰的数据来评估海洋酸化严重的地区,并利用模型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推测。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下属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的理查德费利表示,科研人员经过数十年的巡航考察发现,大部分的海水酸化发生在少数的几个公海地点,但这种监测方式十分昂贵。他说:“我们正在尝试建立大量具有自动化系泊设备的监测点,其可以通过卫星将数据传输给研究人员,使科学家基于相关数据验证海洋的酸化模型。”费利等人期望,监测点的数量能够在未来10年从20个攀升至60个,形成追踪海洋酸化状况的全球监测网络,并使每个国家都能支持自己的酸化监测,令酸化监测成为巡航舰载测量的例行部分。这一监测计划将由海洋酸化国际协调中心领导,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 费利坦言,目前沿海生态系统的监测功能最弱,然而这些区域却最需要对于海洋酸化程度的追踪。以太平洋西北地区为例,酸化程度可因上升流携带的大量溶解的二氧化碳而增强,致使牡蛎培育的收益率在2005年至2008年间下降80%左右。而当地研究小组提供的有关上升流的监测设备,可使培育机构及时调整运营部署,避开酸性海水的突袭。这一战略能在2011年为太平洋西北地区的牡蛎产业节省3500万美元,可谓是监察观测系统十分实用的一个方面。(张巍巍) 《科技日报》(2012-07-12 二版)

  • 【世界环境日】政策先导:《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

    近日,[url=http://www.h2o-china.com/news/field?fid=83]生态环境[/url]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印发《沿海城市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全国沿海地市城镇建成区毗邻的65个海湾开展为期三年的拉网式海洋垃圾清理行动。《行动方案》是贯彻落实习近平[url=http://www.chndaqi.com/news/field?fid=32]生态文明[/url]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更高标准打几个漂亮的标志性战役”部署要求的具体举措,也是落实新修订出台的《海洋环境保护法》要求、切实履行部门法定职责和沿海地方主体责任的具体行动,对于推动解决老百姓身边海洋生态环境问题、满足人民群众优美海洋生态环境需要具有重要意义。《行动方案》充分借鉴福建等地海洋垃圾治理经验和胶州湾等11个重点海湾专项清漂行动成果,充分考虑地方已有工作基础,紧盯65个城市建成区毗邻海湾,组织相关沿海地方全面启动“一湾一策”海洋垃圾清理活动,明确了到2025年“65个海湾内岸滩垃圾得到及时有效清理,海面漂浮垃圾密度明显下降”,到2027年“65个海湾内海洋垃圾密度大幅下降,常态化达到清洁水平”等目标。《行动方案》突出建体系、陆上截、海上治、及时清、规范处、常态管的协同发力,明确了建立健全海洋垃圾常态化治理体系、严控陆源垃圾入海、强化海上垃圾防治、及时清理岸滩和海漂垃圾、规范处置上岸垃圾、加强海洋垃圾调查与监管等6项重点任务,引导沿海地方形成陆海统筹治理海洋垃圾的管理闭环。《行动方案》突出责任落实、监管执法、公众参与、监督指导的协同保障,逐级压紧压实海洋垃圾治理的属地责任,加强岸线巡查和日常监管,广泛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海洋垃圾治理,鼓励行业协会、公益组织等开展净滩净海公益活动,积极研究推动海湾清洁指数测算及排名。

  • 【更让人气愤的法规】海洋局局长回应渤海溢油只罚20万:系法定上限

    国家海洋局局长回应“渤海溢油只罚20万” 据新华社电 “去年渤海19-3油田溢油,为什么最高罚款只能20万元?因为这是法律规定的最高限额。”全国人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说,现行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国务院已将修订完善《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治海洋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和《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列入今年的工作计划。 《海洋环境保护法》于1982年出台,并在1999年进行修订。而目前“从陆源污染物排海量的加大,到湿地、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的破坏,再到海上溢油等大面积污染突损事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新问题新状况层出不穷”,有必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完善。 刘赐贵举例说,现行法律法规多以公民、企业或其他组织作为调整对象,而规范和约束政府具体的决策和管理行为的法律法规非常有限;现行法律法规侧重于工业污染防治,在河流入海污染防治、生活污染、养殖污染等多方面规定较为薄弱,特别是海洋生态损害和补偿立法还存在着空白;现行法律法规目标定位较低,不能满足如渤海这种封闭型海湾治理的特殊需要等等。

  • 【求助】海洋水检测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现在对海洋的检测项目也是越来越多,可是国内有这样检测能力的并不多,同二恶英实验室一样难找。请各位版友提供线索,重重有赏!具体检测项目如下:海水:pH、水温、盐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Mn)、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石油类、氰化物、总Cr、Hg、Cu、Pb、Cd、Zn、Ni。海洋生物:叶绿素a、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生物、赤潮生物(单列)。种类组成和分布、密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生态特征指数。

  • 【求助】2007 海洋监测规范

    急求助2007海洋监测规范的完整版: GB 17378.1-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 17378.2-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2部分:数据处理与分析质量控制 GB 17378.3-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3部分:样品采集、贮存与运输 GB 17378.4-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4部分:海水分析 GB 17378.5-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5部分:沉积物分析 GB 17378.6-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6部分:生物体分析 GB 17378.7-2007 海洋监测规范 第7部分:近海污染生态调查和生物监测chailang上传的只是范本,正文只能看1页,不完整的东东,最好不要上传

  • NMT能为海洋研究贡献什么?|旭月中标中科院南海海洋所

    NMT能为海洋研究贡献什么?|旭月中标中科院南海海洋所

    [align=left]2018年6月27日,[b]美国扬格/旭月北京非损伤微测系统,顺利[/b][color=#ff0000][b]中标[/b][/color][b]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b]。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主要致力于热带海洋环境动力与生态过程、边缘海地质演化与油气资源、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海洋环境观测体系及其关键技术的研究。NMT作为一个通过离子分子流速检测,揭示活体生物与外界环境进行信息交换的工具,它到底能为海洋研究带来哪些新的成果与机遇呢?[/align][align=left][b]1.基于生物信号的水环境监测系统[/b][/align][align=left]尽管生物检测的理念自古有之,旭月“水安全速检仪”的创新在于,放弃了国外目前仍在使用的斑马鱼等材料,创造性地找到了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指示生物-水丝蚓,不仅实现了对西方检测技术的超越,而且更简单、更灵敏、成本更低,检测速度也更快,能够对水安全进行实时互联网预警和日常监测。[/align][b]2.海洋富营养化治理研究[/b]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青岛奥帆赛场海域出现的大量浒苔曾让我们为帆船比赛能否顺利举行捏了一把汗。彼时,旭月公司受邀携非损伤微测系统紧急赶赴青岛,进行浒苔生长机理的量化研究,为浒苔的控制和清除提供决策依据。研究结果显示,浒苔在爆发前夕,其活体个体的H[sup]+[/sup]流、O[sub]2[/sub]流,会出现特有的谱图。[b]3.海洋水产(鱼类)研究[/b]旭月研究院研究顾问、台湾师范大学的林豊益教授,长期从事海洋酸化对鱼类生理指标的影响。林教授利用NMT在鱼类生理研究领域,已发表[b][color=red]SCI[/color][/b]文章11篇,相关成果介绍请参考下方链接。除了上文提到的斑马鱼研究外,对青鳉(F2013-017、F2012-011、F2010-004),虹鳟(F2000-016),罗非鱼(F2009-004)等经济鱼类,也有诸多的研究成果。可以前往旭月研究院,自行搜索文献编号下载全文。[b]4.海洋水产(植物)研究[/b]海藻组织培养是品种改进、遗传工程中重要的微体繁殖工具。但限于微体繁殖研究的现有机制,其发展要远落后于高等植物组培研究。江篱,琼胶的主要原料,是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原材料。国内学者利用NMT,研究了江篱移植栽培后,不定枝形成的机制。[b]5.海洋生物医药[/b]NMT虽然在医药研究领域成果有限,但鉴于NMT可对活体样品进行研究这一独特的技术优势,医药领域的科研机会巨大,在海洋生物医药研究上,同样如此。截止2018年5月份,国内学者发表的[color=#d92142][/color]NMT相关[b][color=#ff0000]SCI[/color][/b]文章共[color=#ff0000][b]216[/b][/color]篇,[b]总影响因子[/b]为[color=#ff0000][b]846.033[/b][/color]。[b][color=#c00000]注:SIET、MIFE、SVET、SPET等技术名称,已经统一为Non-invasive Micro-test Technology,中文名“非损伤微测技术”,简称NMT。[/color][/b][align=center][b]想要了解更多的NMT文献,请自助获取论文集[/b][/align]

  • 智慧海洋渔业监测整体解决方案

    我国作为海洋渔业大国之一, 海洋渔业在海洋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海洋渔业遇上互联网, 就形成了 “互联网 + 海洋渔业”。“互联网 +” 的兴起和运用 有利于解决当前海洋渔业发展中的困境。“智慧海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设近海海洋信息基础平台、海洋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智慧海洋”原型系统;逐步完成 “智慧海洋”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构建,基本满足全国中比例尺(局部区域大比例尺)海洋空间数据的获取、交换、配准、集成、维护与更新要求;重点突破“智慧海洋”建设所急需的支撑技术;完成“智慧海洋”原型系统的开发,实现试运行,并开展应用示范研究,开发出一批可视化程度高的新型海洋信息应用产品。[img=haiyangmuchang1,600,287]http://news.isweek.cn/wp-content/uploads/2021/12/haiyangmuchang1-600x287.png[/img][b][b]1、海洋牧场[/b][/b]近些年来,由于海洋的过度捕捞和海洋生态的破坏,造成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为了恢复海底生态环境的平衡,很多国家都通海洋牧场这一系统工程来改善海域生态环境,营造海洋生物栖息的良好环境。通过部署在水下的多种水质传感器,采集人工鱼礁区域的海洋物理、化学、生物等环境参数,并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回传,为评价人工鱼礁建设效果提供数据支持。系统可以集成海流计、波浪仪、CTD、潮位仪、多参数水质仪、摄像头等多种观测仪器,实现海洋中[b][b]海流、波浪、潮位、温度、盐度、浊度、溶解氧、pH[/b][/b]等各种海洋环境要素的原位在线观测。[b][b]2、海洋监测[/b][/b]海洋中丰富的生物、矿产资源等在长期的形成过程中,对海洋环境有极大的依赖性,普遍状态下,海洋环境存在自身平衡,当海洋环境遭到陆地污染等侵害后,这种平衡被打破,丰富的海洋资源将难以维持原有的存在情况,由此造成巨大的海洋资源开发损失,严重影响海洋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效益,因此良好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是海洋资源开发重要的技术保障。建立一个庞大的全球海洋温度、海流、潮汐数据和资源监测网络,并能实现数据的可靠实时传输,将对人类认识海洋、预警灾难性气候、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b][b]3、海洋工程[/b][/b]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石油的勘察与开发已经成为支柱型的能源产业。伴随着海上石油勘察、钻探及运输等复杂性的提高,通信变得不可或缺,通信方式和通信技术已经成为海洋石油开发中的基础保障。水下有线通信方式存在诸多不足,如:1、脐带缆受到扭力的作用而折断,影响通信;2、海水中洋流复杂,在洋流作用力下,接头出现松动,信号传输中断;3、海上渔业捕捞作业造成的损坏;4、人为偷盗破坏。基于水下有线通信方案的不足,在技术上可通过水下无线通信方式来对此进行互补,进而提高通信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b][b]4、海洋科研[/b][/b]海洋声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学科,水声多媒体通讯是海洋科技界多年来追求的一个目标,人们希望在水下也能像在陆地一样快速地传输语音、图像、文字及数据。世界上很多知名高校、研究院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水声通信系统进行各种基础研究和应用探索,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各有侧重和不同。基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很多科研活动只能在实验室小型测试环境中进行,为了满足这部分需求,水下传感器网络实验室测试平台应运而生。[b][b]5、港口航道监测[/b][/b]港口航道由于雨水、季节、潮汐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泥沙堆积,航道水深状况变动,航道堵塞,使船舶航行受堵,被迫停航,直接影响水上交通安全和畅通,给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因此港口管理部门需要能够及时掌握航道深度状况以及其变化趋势,从而避免由于船只搁浅而造成的重大经济与社会损失。

  • 【转帖】联合国报告称40年后海洋鱼资源将剧减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10月21日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上发表报告指出,由于海洋污染、气候变化以及过度捕捞,到2050年左右,海洋生态系统将出现明显变化,全球几乎所有海域的捕鱼量都将随鱼资源的减少而下降。据共同社报道,报告将全球海域分成18个部分进行分析。报告说,如果地球继续变暖,珊瑚礁等海洋生态系统将受到巨大影响,“渔业和观光业等将因此遭受数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81日元)的损失”。报告指出,由于过度捕捞,位于食物链上端的大型鱼类减少的趋势在各个地区都越来越明显。到2050年,“在包括日本在内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只能捕捞到长度在23厘米的蓝圆鲹等鱼类”。报告说,船舶把压舱水排放到所停泊的港口时,会有大量外来生物随之进入当地海域。由于全球海运量每年都增加10%左右,外来物种的增加有加速本地物种灭绝的危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指出,联合国曾提出在2012年前将全球海洋面积的10%设为保护区,而现在只达到1.17%的水平,因此有必要扩大海洋保护区。虽然2004年就通过了《国际船舶压载水及沉淀物控制和管理公约》,但迄今尚未生效,各国应早日批准该公约。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负责海洋生态系统的官员雅克兰·阿尔德说,近10年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未得到遏制,其中最大的原因是,人们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足。希望通过《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次缔约方会议,提高有关方面的认识,更好地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 如何应对“海洋成工业免费排污池 江河污染物入海量上升”

    国内一线城市已经垃圾围城,垃圾管理如不在短期内找到办法缓解(不敢奢求彻底解决),地球迟早将被人类的垃圾海洋淹没! 新华报业网讯 25日,国家海洋局发布的《2011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我国海洋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环境问题仍然突出。  近海环境污染严重  为全面掌握我国管辖海域环境状况,切实支撑对海洋生态环境实施有效综合管控,2011年,国家海洋局组织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对我国管辖海域海洋环境实施监测工作。监测显示,2011年我国的海洋环境总体状况维持在较好水平。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洋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5%,主要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海域使用要求。  公报显示,我国部分近岸海域环境污染依然十分严重,海水水质为劣四类的近岸海域面积约为4.4万平方公里,高于“十一五”期间3.2万平方公里的平均水平,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于大中型河口、海湾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海域。主要超标物质仍然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海水中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含量超标导致近岸局部海域富营养化,全国约2.2万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水体呈重度富营养化状态。  海洋突发事件风险加剧  公报显示,我国海洋赤潮灾害有所减轻,溢油等海洋突发事件风险加剧。  2011年6月的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对渤海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损害。事故发生半年后,蓬莱19—3油田周边及渤海中部海域水质、沉积物质量呈现一定程度改善,但溢油事故造成的影响仍然存在。  除蓬莱19—3油田以外,本年度监测的其他海洋油气区环境质量状况均基本符合海洋油气区的环境保护要求,未发现海洋油气开发活动对周边海域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同时,据日本“3 11”福岛核泄漏事故的海洋环境放射性应急监测结果显示,我国管辖海域海水、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未见异常,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尚未对我国管辖海域造成影响。  此外,2011年我国的海洋赤潮灾害也有所减轻,全海域共发现赤潮55次,累计面积6076平方公里,赤潮发现次数和累计面积为近5年来最低,赤潮多发区仍主要集中于东海海域。绿潮仍主要集中在黄海海域。  生物多样性水平下降  2011年,在我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和关键生态区域鉴定出浮游植物627种,浮游动物774种,底栖生物955种,海草7种,红树植物11种,造礁珊瑚66种。监测结果表明,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物种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从北至南呈增加趋势,符合其自然分布规律,浮游和底栖生物的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基本稳定。  监测结果同时显示,部分典型生态系统状况不容乐观,滦河口-北戴河、莱州湾、苏北浅滩、长江口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水平,锦州湾、苏北浅滩、大亚湾、珠江口浮游动物多样性水平,以及锦州湾、杭州湾、大亚湾底栖生物多样性水平均有所下降,变化情况值得关注。  江河污染物入海量上升  根据国家海洋局的统计,2011年,我国江河污染物入海量上升。54条主要江河携带入海的污染物总量约1673万吨,比上年略有增加。  公报显示,检测的445个入海排污口全年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2%,与上年相比提高6%。污水中主要污染物的达标率较往年有所升高,但仍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产生明显影响,70%以上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水质、35%排污口邻近海域的沉积物质量不能满足所在海洋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要求。  2006年到2011年的监测结果表明,历年均有60%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等级为第四类或劣于第四类,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污染状况总体呈加重趋势。  6月16日,“中国经济50人论坛研讨会”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研讨会的主题是“海洋经济发展与沿海城市转型”。全国政协委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在发言中表示,海洋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近海生态恶化制约了海洋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这对于所有沿海城市在发展海洋经济方面都应该特别重视。在工业化过程中,甚至一度出现把海洋作为内陆工业发展的一个不要付钱的排污池,以致于使得近海和出海口的严重污染。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