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型圈

仪器信息网型圈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型圈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型圈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型圈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型圈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型圈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型圈相关的解决方案。

型圈相关的资讯

  • 东莞均兴“圈地”检测行业
    ■技术人员在优越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实验室做检测实验  东莞时间网讯 临近年底,本报记者近日深入一线走访我市多家成功转型升级企业,探寻它们的成功转型经验,以求为其他企业在新的一年中的发展提供一个可供借鉴或是参考的样本。今日起,本报特辟“转型升级之星”栏目进行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在这个秋天,黄日荣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策略,到了收获的季节。  作为一家专门为欧美客户代工生产金属首饰的出口型企业,均兴金属在惨淡的大环境下,难以独善其身。目前五金行业形势不够乐观,均兴金属的订单跌幅也达到10%。在制造业利润被挤压得极为紧张的同时,均兴金属已经另辟蓝海,跳脱制造环节,在检测技术服务“圈地”。  提前“圈地”检测行业  在东莞市优越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实验室,身着白色长褂的技术人员戴着口罩,对重金属做溶解检测。很难想象,这是一家诞生自生产工厂的检测中心。其投资商是均兴金属董事长黄日荣。  位于道滘的均兴金属主要生产各种五金饰品,定位为中端,主要销往美国。在惨淡的大环境下,均兴金属也难以独善其身。  “目前五金行业形势不够乐观,均兴金属的订单跌幅也达到10%。”黄日荣告诉记者,生产五金首饰的光辉时代已不再,目前纯利润仅1%~2%,毛利勉强维持在15%。  好在黄日荣早在2005年已设立这家独资检测中心——优越检测,致力于公共检测。不仅为自己的产品做检测,且接同行的检测订单以及来自欧美客户的检测订单。  黄日荣的初衷之一,是为均兴金属避开高成本的检测业务。检测成本在企业经营成本中的比例不可小觑。  而均兴金属主要生产各种五金饰品,涉及到铅、镍、镉等重金属的检测,以及染料、镀层等多项检测。检测中心总裁甄荣基透露,目前均兴金属一年检测业务就达2000万元。  相对于毛利15%的首饰制造业来说,检测行业是一个暴利行业。甄荣基透露,检测行业利润高达50%~300%。  两年内发展1000余客户  优越检测作为东莞制造业中诞生出来的检测机构,迅速通过均兴金属的客户网络“造血”发展。  2008年,优越检测拿到了美国CPSC的实验室认证,成为CPSIA法规的操刀者,比当年8月14日正式实施的CPSIA法规足足早了半年。  据甄荣基透露,优越检测一年的业务量超过8000万元。客户达1000家,分布在包括东莞在内的珠三角以及海外,主要客户包括Ballet Jewerls、FGX 、HB等。  甄荣基介绍,截至目前优越检测累计投资超5000万元,拥有80余个精通检测的技术人员,实验室也成为在东莞仅有的几家CPSC指定的实验室之一。  如今的优越检测与几年前相比,项目更加多元化,可检测项目横跨服装、电子、玩具、珠宝等多个领域。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皮鞋纺织服装产品、电子电气产品、食品及微生物、金属材料、仿真珠宝产品、玩具及儿童产品等。  与利润被日益挤压的首饰制造行业相比,优越检测的纯利润逐年上涨,从2008年的10%,到2009年增至15%,再到2010年~2011年增至20%。  三重杀手锏“抢”客户  事实上,莞企在选择检测中心时,大多倾向于前往广州、深圳的天祥检验集团有限公司、法国BV、SGS等外资检测机构。  为了让优越检测迅速在行业内获取客户资源,甄荣基着力培育优越检测三个层面的比较优势,包括价格、效率、问题追踪分析上的优势。  甄荣基说:“在价格上,欧美检测机构基本上是暴利的,以镉金属检测项目为例,法国BV检测价格是245元,天祥的价格为255元,而优越的价格为80元。”  其次,在效率上优越检测高过其他机构。甄荣基说,若一项检测项目在外资检测机构的排队加检测时间是10天,在优越检测只需要4天。  此外,优越检测在问题追踪分析上下了很大工夫。“一般来说,检测机构只会针对客户的样品给出合格与否的报告,问题出在哪里需要自己去找。但优越检测可以进一步帮企业‘溯根’。”  甄荣基表示,由于优越检测在价格、效率、问题追踪分析上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客户只要与优越检测合作一次,今后就很有信心。他举例说,有一些美国客户甚至将在东莞所有供应商的检测业务全挪到优越检测。
  • 钽酸铋量子点修饰洋葱圈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的S型异质结构的光催化析氢性能
    1. 文章信息标题:Onion-ring-like g-C3N4 modified with Bi3TaO7 quantum dots: A novel 0D/3D S-scheme heterojunction for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中文标题: 钽酸铋量子点修饰洋葱圈结构的石墨相氮化碳的S型异质结构的光催化析氢性能 页码:958-968 DOI: 10.1016/j.renene.2021.11.030 2. 期刊信息期刊名:Renewable EnergyISSN: 0960-1481 2022年影响因子: 8.634 分区信息: 中科院一区;JCR分区(Q1) 涉及研究方向: 工程技术,能源与燃料,绿色可持续发展技术 3. 作者信息:第一作者是 施伟龙(江苏科技大学)、孙苇(北华大学)(共同一作)。通讯作者为 林雪(北华大学),郭峰(江苏科技大学),洪远志(北华大学)。4. 光催化活性评价系统型号:北京中教金源(CEL-PAEM-D8,Beijing China Education Au-Light Co., Ltd.);气相色谱型号:北京中教金源(GC7920,Beijing China Education Au-Light Co., Ltd.)。本工作利用SiO2微米球为硬模板和三聚氰胺为前驱体,通过空气化学气相沉积 (CVD)方法合成洋葱圈状结构的g-C3N4(OR-CN),且基于溶剂热法与0D Bi3TaO7量子点(BTO QDs)复合,形成0D BTO QDs/3D OR-CN S型异质结复合物光催化剂,在λ 420 nm的可见光驱动下,讨论了不同质量比的BTO/OR-CN化合物催化剂在2小时内的析氢性能。其中,0.3wt% BTO/OR-CN样品赋予了最佳的光催化析氢速率为4891 μmol g-1,且在420 nm处的表观量子产率(AQY)为4.1%,约是相同条件下的OR-CN的3倍。其增强的光催化活性归因于0D BTO量子点与OR-CN之间形成了S型异质结,有助于促进光生电荷载流子的分散,且增强了可见光吸收强度,此外,通过4次循环实验,发现0D BTO QDs/3D OR-CN S型异质结复合物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稳定性,有应用前景。图1. 制备BTO/OR-CN化合物的实验过程如图1所示,BTO/OR-CN的制备是通过加入0.2 g的OR-CN在BTO的合成过程中,合成的样品命名为xBTO/OR-CN,其中x代表BTO在化合物中的质量比,分别为0.1%,0.3%,0.5%,1.0%。此外,为了比较,合成了块体g-C3N4(B-CN)和0.3%BTO/B-CN复合物,B-CN的合成是通过一步煅烧3 g三聚氰胺,550 °C加热4小时,升温速率为2.3 °C/min,从而得到黄色的产物。0.3% BTO/B-CN复合物的合成类似于0.3% BTO/OR-CN复合物的合成过程,仅仅用B-CN代替OR-CN。图2. BTO、OR-CN和不同复合物的XRD图如图2示,OR-CN、BTO以及不同质量比的BTO/OR-CN化合物(0.1%、0.3%、0.5%和1.0%)的XRD图表征晶体结构和结晶度。对于BTO样品,2θ在28.2°、32.7°、46.9°和58.4°属于Bi3TaO7的(111)、(200)、(220)和(222)面(JCPDS:44-0202)。OR-CN拥有两个衍射峰在13.1°(100)和27.4°(002),分别归因于芳香单元的层内结构堆积基序和层间堆积基序。至于BTO/OR-CN化合物,引入BTO没有影响OR-CN的相结构,当负载0.1%、0.3%、0.5%和1.0%的BTO在OR-CN上,很难发现额外的BTO特征峰,这很可能是因为少量的BTO QDs。图3. OR-CN的SEM图(a)0.3% BTO/OR-CN复合材料的SEM图(b)TEM图(c)HRTEM图(d)和EDX图(e)如图3所示,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制备的样品的结构和形貌。OR-CN样品呈现了洋葱圈形状,尺寸大约在150-200 nm。负载BTO QDs在OR-CN的表面上形成BTO/OR-CN复合物之后,OR-CN的洋葱圈结构没有改变,但表面变得更粗糙。为了进一步清晰地观察BTO/OR-CN化合物,0.3%BTO/OR-CN的TEM图展现了BTO QDs均匀地分布在OR-CN表面上且与OR-CN底物亲密的接触,这有助于电荷的分散和转移。同时,化合物的高分辨透射图(HRTEM)反映了BTO和OR-CN之间有好的界面接触,其中,晶格间距为0.27 nm与Bi3TaO7晶格面(200)相匹配。展现了成功地构造了0D/3D BTO/OR-CN异质结催化剂。0.3%BTO/OR-CN的EDX图揭示了C,N,Bi,Ta,O元素的存在,进一步证实BTO QDs锚定在OR-CN的表面上。图4. 光催化产氢(a)析氢速率(b)B-CN、OR-CN、及其0.3%化合物光催化产氢(c)析氢速率(d)循环实验(e)循环实验前后的XRD图(f)如图4所示,以300 W的氙灯作为光源(λ 420 nm),研究了制备的样品的光催化析氢活性。结果表明制备的BTO样品几乎不产氢,而OR-CN在2小时辐照过程中产生了相对较低的氢气,约为1736 μmol g-1,这是由于BTO对可见光的吸收较低和电子-空穴的快速重组所致。当耦合OR-CN和BTO之后,光催化析氢活性显著的增强,其中,最佳的0.3% BTO/OR-CN复合材料展现了析氢量大约是4891 μmol g-1,是单组分OR-CN样品的3倍左右。同时,0.3% BTO/OR-CN异质结光催化剂在420 nm波长表现出较高的表观量子产率(AQY)为4.11%。当BTO QDs的加入量从0.1%增加到1.0%时,光催化析氢性能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其中,最优的0.3% BTO/OR-CN样品的光催化性能优于其他复合样品,这是因为构建了S型异质结,加速了光生电荷的传输和分布。此外,在OR-CN上引入BTO QDs可以增加比表面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增强光响应强度和延长光诱导电荷寿命。随着进一步增加BTO QDs的量,光催化产氢速率减小,这是因为过量的BTO QDs负载在OR-CN表面可能会影响BTO QDs的分散,且由于屏蔽效应阻碍OR-CN的光吸收效率。因此,负载合适量的BTO QDs有利于光催化产氢。此外,最优样0.3% BTO/OR-CN的产氢速率为2445.5 μmol g-1。为了比较,还合成了0.3%BTO/OR-CN复合物,制备的样品的析氢量和析氢速率的排序:0.3%BTO/OR-CNOR-CN0.3%BTO/B-CNB-CN,这表明CN的洋葱圈结构和化合物的异质结界面有利于提高光催化活性。经过四次循环实验,可以清晰地发现光催化析氢有轻微的降低。同时,XRD图也用于评价样品的稳定性,循环前后的XRD图没有发生改变。这些结果展现了制备的 BTO/OR-CN样品拥有优异的稳定性和光催化析氢活性。图5. MS图(a和b)S型异质结机理(c)BTO/OR-CN复合物光催化析氢中光生电荷分离转移机理(d)利用Mott-Schottky(MS)图确定OR-CN和BTO的能带结构。OR-CN和BTO样品的质谱图在1000、2000和3000 Hz处呈现正斜率,说明OR-CN和BTO具有典型的n型半导体特征。OR-CN和BTO在接触前的带位置存在偏差,OR-CN是一种费米能级较高的还原型光催化剂,而BTO是一种费米能级较低的氧化型光催化剂。此外,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UPS)计算了OR-CN 和BTO的功函数,分析了界面电荷转移过程。确定OR-CN和BTO样品的二次电子截止边的结合能(Ecut-off)分别为16.921 eV和16.054 eV。然后,BTO和OR-CN在黑暗中密切接触后,OR-CN的CB上的电子自发地流向BTO,直到二者的费米能级达到相同水平。因此,OR-CN组分失去电子并携带正电荷,导致OR-CN的CB边缘向上弯曲,同时,BTO组分得到电子,电子在其CB上积聚,BTO带负电荷,导致CB边缘向下弯曲,从而,OR-CN和BTO界面形成内部电场。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电子在内部电场和库伦相互作用的驱动下由BTO的CB转移到OR-CN的VB上与空穴复合,此外,保留在OR-CN的CB上的电子和BTO的VB上的空穴将分别参与光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基于以上的分析,提出了BTO/OR-CN光催化反应的可能的S型机理,在可见光的照射下,BTO和OR-CN中价带(VB)上的电子跃迁到导带(CB)上,价带上形成空穴,BTO导带上的电子可以转移到OR-CN的价带上并与空穴结合。由于OR-CN导带的电势比H+/H2(0 eV vs. NHE)更负,所以,H2O分子可以与电子反应生成H2。用三乙醇胺(TEOA)猝灭BTO价带上积累的空穴。
  • 助力乡村振兴 托普云农生态圈再扩大
    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先行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商。近日,由托普云农主办的“2022森特共享能力平台暨生态合作伙伴签约大会”在杭举行,旗下全资子公司浙江森特与浙江农业科学院、浙江农林大学、中国移动、华数等多家科研院所与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托普云农生态“朋友圈”再扩大。 作为国内领l先的数字农业综合服务商,托普云农持续修炼内功,不仅与全国农技中心、农业农村部耕保中心等农业主管部门达成全面战略合作,还凭借行业专业能力参与制定了《信息技术 面向设施农业应用的传感器网络技术要求》(GB/T36346-2018)国家标准,4个行业标准以及3个团体标准。在信息技术与农业专业双向融合,软件与硬件双向协同的双轮驱动战略方针下,与浙江森特相互赋能,聚焦行业痛点,持续推动AI、GIS、数据孪生、图像处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农村生产中的深度应用。 深耕农业领域十余载,托普云农不忘初心,始终锚定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大目标,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在“浙江乡村大脑”项目中,基于托普云农强大的综合实力和品牌认知度,浙江森特以技术支撑单位参与项目整体规划设计,利用大数据、算法模型、智能感知等前沿科技,为项目打造了“一仓一图一箱一码”和浙农系列多跨应用场景,有力支撑了浙江三农全领域、全主体、全周期数字化改革。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单点式的发展模式已不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2.0时代下,托普云农与浙江森特各取所长,紧贴三农主体实际需求,聚合华为、海康威视、华数、中国移动等丰富行业资源,围绕农业产业生产提供全栈式服务。打造了宁波古林数字大田、“梅”好兰溪、仙居“亲农在线”等众多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标杆案例,以数字技术带动三农发展,为数字乡村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合作共赢,资源共享,方能促发展。在当前数字经济新常态的形势下,托普云农依靠自身优势与战略规划,开创了一条符合自身与适合行业发展的全新思路。本着“开放共创、共享融合、共赢未来”的生态理念,将联合浙江森特持续赋能上下游发展,以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从专业、能力、技术、信息化建设、服务等多维度发力,积极构建多元化的生态格局,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全面助力共同富裕。
  • 泽泉科技2016植物生理生态及表型技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2016年11月21日至11月25日,由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6植物生理生态及表型技术研讨会”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功召开。来自全国各地90多家科研单位以及公司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出席此次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更好地服务全国的科研用户,为全国高校、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让植物科研领域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最新的产品及测量技术。 北京会场 研讨会期间恰逢年度最强寒潮来袭,但严寒阻挡不了求知的欲望!北京上海两地会场,首日皆有百人与会。多位植物生理生态及表型研究领域的中外专家与参会嘉宾围绕叶绿素荧光测量技术、CID产品技术、气体交换光合仪的原理及实验技巧、植物表型测量技术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德国WALZ公司应用科学家Oliver Meyerhoff以“植物3D荧光成像技术介绍及样机演示”为题,专业地阐述了3D荧光成像技术的原理、使用技巧及最新应用。果实采后生理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美国CID公司总裁Leonard Felix报告的“美国CID及Felix仪器在植物生理生态及果实采后生理研究中的应用”就引起了与会嘉宾的极大关注,由产品公司总裁亲自讲解不仅保证了报告的专业性、可靠性,而且更体现了泽泉科技对技术提供与售后保障的负责态度。上海慧算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张国斌博士带来的讲座“从分子到表型——高通量测序与表型关联分析”,则将与会嘉宾的目光从生理生态研究成功转移到了表型研究上,深入浅出的讲解,让基因研究与表型研究的关系变得更加直观明了。 北京会场参会嘉宾 作为东道主,泽泉科技的技术专家也实力不俗。本次研讨会上,泽泉科技技术专家带来的“CT等新技术在根系研究中的应用”,“种子选育技术”,“CONVIRON植物培养解决方案”,“调制叶绿素荧光和P700测量技术原理及Dual/KLAS-NIR光系统I供体侧、受体侧活性同步测量新技术”,“LemnaTec最新植物表型测量技术”,“气体交换光合仪基本原理、实验技巧及日常维护”等报告内容,不仅专业,而且贴近实际,完美的解决了与会嘉宾遇到的各种科研问题。 上海会场 研讨会期间,泽泉科技在两个会场都设置了展台,不仅展示WALZ、LemnaTec、CID等公司的产品,还为与会嘉宾提供现场仪器体验、讲解与维护保养服务。不论新老客户都得其所需,疑问与困惑由公司技术与国外专程远道而来的专家讲解答疑,已购买的仪器也可以现场调试安装,泽泉科技完美的客户服务受到一致好评。 上海会场 研讨会的最后一项活动是亚洲第一个开放式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平台——AgriPheno的参观考察。50多位老师在AgriPheno平台专业团队的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德国LemnaTec植物表型平台(Scanalyzer 3D、HTS、PL)、植物生理生态测量平台、农业云物联网监测平台、荷兰Priva温室精准灌溉系统、专业的数据库平台、步入式培养箱和人工气候室等。一系列的参观项目引起了老师的强烈兴趣,原定的参观时间不得不一次次的延长。AgriPheno平台科研人员专业、详细的讲解获得了老师的交口称赞,许多老师表示平台这种服务模式先进化、人性化,对科研的推动具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与会嘉宾参观AgriPheno平台上海会场参会嘉宾 本次研讨会受到全国科研单位老师同学的大力支持,会议获得圆满成功。通过本次植物生理生态及表型技术研讨会,泽泉科技进一步加强了与广大专家学者的合作,将一如既往的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
  • 2018泽泉植物生理生态及表型育种研讨会圆满成功
    2018年4月12-13日和4月19-20日,由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2018泽泉植物生理生态及表型育种研讨会分别在北京和成都胜利召开。来自北京林业大学、中科院植物所、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植物园、天津师范大学、山西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衡水学院、山西农科院、毕节市中药研究所、成都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南充市农科院、青海大学、山西省农科院、石河子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四川省原子能研究院、四川师范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热带作物科学研究所、中科院成都生物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资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等50多家科研单位和科技公司的近200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本次会议旨在更好地服务全国科研用户,促进植物表型育种、生理生态领域的研究,整合有效资源,同时促进相关研究设施和平台的建设。 北京会场,4月12-13日成都会场,4月19-20日来自中科院植物所、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遗传所、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九宇金泰的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植物生理生态、植物表型、种子质量分析、农业物联网等内容作了主题报告,与参会嘉宾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 中科院植物所吴芳芳老师《近地面遥感在农林生态中的应用》中科院地理所寇亮老师《氮沉降对根系动态过程的影响》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孙伟老师《基于质谱成像的分子可视化技术及其在植物组织空间代谢组学研究中的应用》中科院遗传所胡伟娟老师《Imaging-based phenotyping to dissect complex traits in crops》北京九宇金泰周旭珍老师《智能化数字植物平台》四川农业大学吴楠老师《Biomonitoring heavy metal contaminations by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in mosses》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王建辉老师《留树保鲜柑橘品质分子调控研究》德国WALZ公司Oliver Meyerhoff博士《WALZ devices and technique overview 2018》作为本次研讨会主办方,泽泉科技也展示了不俗的实力。泽泉科技技术专家带来的 “光合荧光联用技术及其应用”,“植物表型分析最新技术与应用介绍”,“花粉活性与种子质量分析解决方案”,“植物培养解决方案”,“植物叶片和根系功能属性研究:方法追溯”、“调制叶绿素荧光和P700的原理及应用”等报告内容,不仅专业,而且贴近实际,完美的解决了与会老师遇到的各种科研问题。 泽泉科技技术专家讲座本次研讨会第二天,北京会场和成都会场都安排了全天的分组讨论,以加强知识消化与沟通交流。"调制叶绿素荧光及P700的原理及应用","光合仪测量光合作用,光响应曲线,CO2响应曲线","根系监测系统使用技巧及根系分析软件操作演示"等3个讨论组分次同时进行,与会嘉宾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轮流参加。每个讨论组主讲人专业、详细的讲解获得了老师的交口称赞,许多老师表示研讨会这种新颖的交流模式对加深技术原理及应用的理解非常管用。 分组讨论现场2018泽泉植物生理生态及表型育种研讨会受到全国科研单位老师同学的大力支持,获得圆满成功,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通过研讨会,泽泉科技进一步加强了与广大专家学者的合作,我们将一如既往的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完善的服务。
  • 泽泉科技2016植物表型技术服务周成功举办
    2016年5月31日至6月6日,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在长沙、武汉、南京和北京四地成功举办了2016植物表型技术服务周。本次服务周旨在更好地服务全国的科研用户,为全国高校、研究所的科研工作提供技术保障,让植物表型科研领域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最新的产品及测量技术。服务周期间,泽泉科技携手LemnaTec、ALCI、Force-A、 Phenotyping Screening走进实验室,与科研人员就表型分析与LemnaTec表型系统的性状分析的应用、自动取样与种子质量控制解决方案、生理生态与田间表型分析的光学传感器应用、整幅图片的影响力—植物根系分析、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植物生理状态的有效探针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德国著名植物表型设备制造商公司的系统工程师Stefan Paulus以《Phenotyping Applications and Trait Analyses Performed by LemnaTec》为题向参会嘉宾介绍了表型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表型研究装置的构成及功能以及LemnaTec公司产品的最新研究进展。参会嘉宾结合自身研究的情况与演讲嘉宾探讨了研究课题引入表型研究技术的可行性。德国LemnaTec公司是国际上唯一的商业化全自动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提供商,具备强大的软硬件开发实力,软件功能十分强大,能对骨架结构、穗表型、生物量等人工难以获得的表型实现静态动态无损分析。现阶段国际上著名的植物表型平台全部都是由LemnaTec提供。作为LemnaTec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中科研遗传所凌主任也应邀向大家介绍了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史和取得的骄人成绩。LemnaTec工程师也现场考察了该所Scanalyzer 3D系统安装情况。LemnaTec公司技术工程师讲座 & 现场交流遗传所凌主任讲座 法国ALCI公司是视觉嵌入型机器人系统的领导者,旨在为客户提供处理和转化多元化产品所需的高级视觉解决方案,可为极为复杂的需求提供测量与质量控制。全球几大巨头商业化育种公司,包括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BASF、法国Limagrain公司,都在广泛使用ALCI公司的定制化产品和服务。特别是近期推出的便携式叶原片采集器POP Tool,在先正达、杜邦先锋公司得到了高度认可,短短几个月内已经获得1000套的采购订单。我们相信,便携式叶原片采集器POP Tool在中国的推出,将大大提高国内遗传育种研究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准确率。销售总监Henri De Los Rios,以高通量植物样品智能采集系统SAS、高通量种子性状自动分析系统SAGA,高通量多光谱植物病理检测系统APAS等产品为例,结合演示视频,详细讲解了产品的操作与应用技巧,解决了参会嘉宾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应用性问题。ALCI公司销售总监讲座 & 现场交流 植物多酚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谷物类、蔬菜、水果、豆类、茶等植物中的重要次生代谢产物,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法国Force-A公司推出的植物多酚-叶绿素测量计通过荧光光谱技术可实现多酚的实时无损测量,突破了传统方法对植物多酚研究的局限。本次服务周,Force-A公司的技术工程师Marc Pastor以《Optical Sensors for Ecophysiology and Field Phenotyping》为题,向与会嘉宾介绍了荧光光谱技术发展现状,并详细介绍了多酚类物质在植物生理、植物营养或植物病理等方面的应用。如类黄酮可作为光或氮素胁迫、植物病害易感性的指标;花青素可作为植物颜色、成熟度判断、温度胁迫的指标;同时芪类物质可作为植物病虫害特别是真菌感染的指标等。Force-A公司技术工程师讲座 & 现场交流 美国Phenotype Screening公司的植物根系X-光扫描成像分析系统RootViz FS是全球第一款为植物根系拍摄X-光照片的系统,是荣获美国R&D100大奖的产品。应泽泉科技邀请,Phenotype Screening公司的技术总监Ronald Michaels博士为大家带来了最新的植物根系分析技术。Ronald Michaels博士通过一张植株图片,详细讲解了RootViz FS能够获取的多方面数据,如根系面积、根系总长度、根系干物质总量等,名副其实的:The Power of the Whole Picture。Phenotype Screening公司技术总监 现场交流 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泽泉科技的技术工程师以”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平台-中国种业发展的助推器”为题向参会的科研工作者介绍了AgriPheno?高通量植物表型平台及其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光合作用是植物生理研究的重点,服务周期间泽泉科技的技术工程师还介绍了调制叶绿素荧光技术的原理及其丰富多彩的应用,引起了参会嘉宾的重点关注。泽泉科技的技术工程师现场交流 本次服务周吸引了大量科研工作者参加,活动现场学术氛围浓厚,交流热烈,达到了让植物表型科研领域研究人员更深入地了解最新产品及测量技术的目的。 2016植物表型技术服务周得到了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中国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南京农大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遗传所的大力支持,泽泉科技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泽泉科技始终将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用真心为广大客户服务!
  • 泽泉科技应邀参加作物生长模型高级研讨会2016
    2016年10月27日-29日,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应邀赴南京参加了“作物生长模型高级研讨会2016”。此次研讨会由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数字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系统模拟与软件技术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共同主办。会议以作物模型与智慧农业为主题,特邀国内外知名作物模型专家作学术报告,旨在交流和讨论国内外模型建立与发展的经验。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扬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40多家高校和科研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研讨会。与会专家围绕水稻、棉花、小麦、玉米、油菜等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模型构建及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模型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预测一直是建模工作讨论的热点,近几年来,模型在气候变化对作物的影响等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 会议期间,泽泉科技展示的样机吸引了广大参会人员的眼球,技术人员演示了CI-110数字植物冠层图像分析仪、CI-203手持式激光叶面积仪、CI-690 ROOTSNAP根系分析系统等科研仪器设备的使用操作过程,并与我们的老用户和感兴趣的科研工作者交流了最新研究技术及相关设备的使用技巧和心得等。科研人员现场分享了高通量植物表型-基因型-育种平台AgriPheno的建设及科研服务内容和流程,与会人员反响热烈。泽泉科技的样机、海报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得到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会议期间收到多位客户的详细咨询和留言。 本次参会得到了会议主办方和与会专家的鼎力支持,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 新品高调登场 NEPCON China 2015打造开放型智能电子生态圈
    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础工程,电子制造业一直在国内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近两年,国内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很多产业升级转型已经常态化,电子制造市场也不能独善其身,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为高额的人工费用和落后的生产能力不堪其累,纷纷选择退出或转型。与此同时,大批以电子自动化、新材料为代表的新兴产业高调崛起,助力电子制造业向智能创新、高效环保的方向持续发展,并藉此催生了一大批新工艺、新材料、新制造技术应运而生。  2015年4月21日-23日,将在上海世博展览馆隆重开幕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电子生产设备暨微电子工业展(NEPCON China 2015),一展打尽SMT表面贴装技术、表面焊接技术、电子测量测试、电子制造自动化、防静电清洗、电子新材料等全球范围的创新产品和技术,从SMT到EMA,为电子制造厂商提供最全面的制造工艺和解决方案。作为目前亚洲地区规模最大的SMT行业盛会,NEPCON China 2015的举办契合了当前国内外的大环境和国家发展经济的战略要求,各种涉及当前产业热点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新产品缤纷亮相,并继续引领中国电子生产设备和电子制造行业的风向标。  据悉,在整个电子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以半导体、汽车电子、物联网、微纳米及传感技术、集成电路、可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新领域不断被开发,新潮产品层出不穷,但在业内人士看来,无论电子产业发展如何精进,都无法回避电子制造工艺在其中发挥的基础作用。只有安全高效环保的电子原材料和先进的工艺制造系统,才能打造出完美的工作流程,为厂商提供最科学的工艺解决方案。NEPCON China 2015立足于各种关键电子制造材料和装备,从组件到系统、从应用到服务,覆盖电子信息全产业链。特别是将在展会上闪亮登场的多家公司新品,将全面展示电子领域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厚积薄发,顶尖SMT工艺助力电子制造业发展  作为电子组装行业最具潜力的工艺之一,SMT表面贴装集技术成熟、投入成本低、布局灵活、集成度高等优势于一体,高度契合了我国电子工业多功能化、高可靠性的发展趋势。中国已经成为目前全球SMT最重要的市场,这对SMT行业发展本身就是一个重大利好。本次NEPCON China 2015,众多SMT及周边产品链厂商,带来自己的最新产品,共同见证本次电子制造业盛会。  在电子制造业高光无限的松下公司(展位号:C-1B01),本次展会将展出多款重磅机械,包括高品质、高速印刷实现生产线性能最大化的新印刷机「SPG」、集生产性与泛用性于一体的模组贴片机「AM100」、兼具高生产性与高精度的模组贴片机「NPM-D3」、以及NPM-W的进化版「NPM-W2」等。每一种技术,都综合了插件、表面实装、器件生产的整套技术,为客户实现良品生产、工程自动化提供了最尖端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向整个行业传达出创新技术和产品所蕴含的商业发展前景。  另一家SMT知名厂商元利盛公司(展位号:B-1B48),将追求经营效率、不依赖个人的自动化技术作为最大卖点,他们展会上推出的MT600高速泛用型SMD贴片机,配备全新开发的高性能贴装头,和即时直线电机运动控制系統,最高贴片速率36000CPH,投报率高、回收速度快,经济实用。老牌公司再次焕发生机,元利盛通过新产品强化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意图撬动整个SMT新兴市场。  智能机器人大行其道,电子制造自动化迎来井喷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生存无外乎提高质量和压缩成本两条路,现代工艺背景下人力成本飙升,&ldquo 用工荒&rdquo 频频出现,已经成为制约传统电子制造业的发展瓶颈。在此背景下,寻求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新型自动化设备自然是不二选择。作为电子制造智能化的支撑装备,工业机器人能够感知人类需求,挑战工艺极限,极其符合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在本届NEPCON China 2015上,多家展商企业对工业电子制造自动化设备情有独钟,所呈现的自动化展品也成为业界最期待的亮点。  专注于生产高效、快速更换、可测量智能设备的运泰利(展位号:A-1D58),在本次展会推出能够自动贴附补强片到柔性线路板上的ABS-10设备。它的最大亮点可通过视觉系统定位来准确贴附补强片到柔性线路板,使用时精准可靠、高效经济,在未来功能测试、固件烧录、射频调谐等制造领域必将大放异彩。  东莞速美达自动化有限公司(展位号:A-A170)携带拥有充足动力和多元选择的小型机器人参展,该产品拥有全范围动作、高精度组装作业、高速搬运等优势,以更高级的智能辅助系统、更精确定位,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特别是经过优化后的设备高度,极大节省了占用的空间。从外观到性能,机器人实现了依靠规模增长的传统工业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的加速转变。  实验室级测量能力,电子测试测量迎接行业挑战  通信、消费类电子市场的巨大发展引发了测试测量仪器市场的快速增长,不过,随着电子产品的开发周期日趋缩短,电子制造商正面临在短时间增加更多功能的挑战,待测系统复杂度的提高和测试时间的缩短对测试仪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即将举办的NEPCON China 2015展会上,VISCOM、岛津等国内外知名厂商同台献艺,为参展观众带来了他们在测试测量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  一直站在工业制造检测业界潮头的VISCOM公司(展位号:B-1G40),是业界领先的自动光学检测设备制造商之一。作为业界的先驱,VISCOM在NEPCON China 2015展会上当仁不让,隆重推出其最新产品技术X7056 FPD 3D RS X射线检测系统,其配备的市场上最快AOI摄像系统功功能强大,不逊于实验室级的测量能力,让现场参观者可以直接体验到它的强大。选择在本次展会推出Viscom信誓旦旦:S6056 XM系统将成为可以应用在所有SMT生产线上的经济型AOI主力。  电子测试测量类另一款引人关注的展品当属岛津(展位号:A-1F38)新品X-RAY设备SMX-800,它采用了最直观的操作流程,仅通过触摸屏显示器和3轴操作杆即可完成操作,最大程度简化了工作流程。百万像素相机,可轻易收获无变形、清晰自然的图像。  专注智能环保 电子焊接产品的另类发展路  电子元器件集成度越来越高,各种先进的封装技术对焊接设备升级换代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子焊接是连通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步骤之一,从前默默无闻的电子焊接厂商在环保的压力下,也开始了漫长的产业升级,向防治雾霾、减小碳排放、安全高效的方向挺进。本次展会,锐德热力、诺信等展商已经提前完成华丽转身,新产品具有先进的模组设计,并且具备智能环保的整机理念,极低的能源消耗、极少的锡渣产生,可以满足客户对选择焊的各种灵活要求。  锐德热力(展位号:B-1C10)最新展示设备VisionXP+ Vacuum,采用回流焊接系统配备真空模块,使无空洞焊接成为可能。专业防护胶喷涂处理系统可用于保护敏感电子元器件,防止其由于受到腐蚀以及有害环境。在兼顾经济性前提下,产品会以最完美的方式助力客户实现特定的工艺要求和技术优化。  诺信EFD(展位号:B-1F28)的新型自动流体点胶系统Product Information,将视觉和激光高度感应与闭环编码功能相结合,专门为降低活塞的跳动问题而设计。在点胶过程中,透明活塞可以实现极佳的刮壁效果,减少流体的浪费,增加了活塞表面与流体接触的面积,提高了密封性能,防止了跳动问题的产生。新产品的应用,极大的优化了整个点胶过程,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流体的浪费。诺信EFD专业的流体点胶设计,专为精密仪器焊接而生。  电子清洗走向智能化,随时也给电子元器件洗个澡  越是精确小巧的电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粉尘的控制越发严格,甚至产品表面上肉眼看不到的细微粉尘,如果不加处理也会对产品使用造成严重影响。对电子加工污染零容忍的电子清洗系统,让我们最直观的领略到电子清洁的最新解决方案。凭借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ZESTRON(展位号:B-1C35)在业界率先推出全新的环保可资源再生的于电子、半导体、光学、太阳能、LED和金属表面清洗剂,本次参加展会的ZESTRON EYE CM便是最有创意的产品,成功地实现了SMT行业清洗液浓度的全自动控制过程是它的最大亮点。化繁为简,高度智能化的操作过程,确保您的清洗液浓度始终稳定地保持在理想的范围之内,最大限度的为清洗工艺保驾护航。电子元器件的日常残留均可无条件清除,智能化操控过程让日常清洗工作变得无比轻松。  电子包装市场群雄并起,新型打码机独领风骚  近年来国内流体控制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国产打码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崭露头角,并在2014年急速提升。对于很多企业来讲,打码系统还是一个未知领域,但在高度智能化管理的企业之中,打码机已经成为相当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很直观的告诉人们稳定的产品信息,还可以把产品的相关信息打到产品的表面,让企业的智能化管理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施瓦茨印刷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展位号:A-1B76)推出的SALPS-300-B型自动在线式PCB板贴标机,基于德国cab Hermes+核心设备,是目前国内打码领域最先进的打码设备。它采用伺服马达驱动精密滚珠丝杆XY定位,可自动贴标、自动扫描并上传网络系统,能满足SMT行业中多拼PCB板自动即打即贴耐高温标签的需要。  紧紧贴合业界发展趋势,直面行业领军电子制造产品,即将精彩亮相的NEPCON China 2015电子展剑指高端,以低耗环保、高度智能的展会理念,助力传统电子制造业转型升级,在把国际和国内最有创新性的产品技术带到市场的同时,也为行业专业人士提供了独特的交流平台和一流展会体验。  来源:NEPCON  2015 NEPCON China观众预登记途径:  · 发送短信&ldquo CNH+姓名+公司名&rdquo 至106900297333即可登记参观NEPCON China 2015并收到展会资讯  · 参观热线:国内观众&mdash 4006505611或86-10-5763 1818 国际观众&mdash 86-21-2231-7011  · 关注官方微博:NEPCONChina电子展 官方微信服务号:NEPCON_CHINA  · NEPCON China 2015详情请访问:www.nepconchina.com  · NEPCON South China 2015详情请访问:www.nepconsouthchina.com  关于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mdash &mdash 中国领先的展览会主办机构  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是世界领先的展览及会议活动主办机构&mdash &mdash 励展博览集团的下属公司。励展博览集团在世界各地拥有3,700名员工,在43个国家举办500多个展会项目,其展览及会议组合为跨美洲、欧洲、中东、亚太和非洲地区43个行业部门提供服务。2014年,励展博览集团举办的展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700余万名参与者,为客户达成了数十亿美元的业务交易。励展博览集团是励德爱思唯尔集团的成员之一,后者是全球领先的专业信息解决方案提供商,亦是一家FTSE-100上市公司。  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历经30多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中国领先的展览会主办机构,在华拥有八家出色的成员公司:励展博览集团中国公司、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励展华博展览(深圳)有限公司、北京励展华群展览有限公司、上海励欣展览有限公司、北京励展光合展览有限公司、励展华百展览(北京)有限公司和河南励展宏达展览有限公司。  目前,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在中国拥有500多名员工,服务于国内11个专业领域:电子制造与装配 机床、金属加工与工业材料 包装 生命科学与医药、保健、美容与化妆品,休闲运动 礼品与家居 汽车后市场 生活方式 博彩 出版 地产与旅游 海洋、能源,石油与天然气。  2014年,励展博览集团大中华区主办的50余场展会吸引了100万余名观众以及近4万余名参会代表出席 在我们的展会上,共有3万多家供应商参与展示,其展位面积总计超过160万平方米。
  • 侵犯著作权 东莞某仪器公司老总获刑
    深圳市一起有关温湿度记录仪配套软件侵权案近期在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深圳作出判决。被告人东莞市某仪器仪表有限公司罗某某以侵犯著作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被告人罗某某原是深圳市某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员工,任技术部工程主管,于2005年9月离职。2010年5月,罗某某创立东莞市某仪器仪表有限公司,后罗某某未经深圳市某机械实业有限公司许可,将该公司生产的型号为&ldquo DT-171&rdquo 温湿度记录仪所使用配套驱动软件DT171Datalogger进行破解,并将破解的软件大量复制作为配套驱动软件与其生产的型号为&ldquo HT-150&rdquo 温湿度记录仪进行配套销售。据统计,其公司对外销售&ldquo HT-150&rdquo 温湿度记录仪1505套,经营数额共计231155元人民币,另有尚未销售的软件光盘334套被公安机关查获。  经司法鉴定,上述&ldquo HT-150温湿度记录仪&rdquo 与&ldquo DT-171温湿度记录仪&rdquo 两套驱动光盘的文件名、文件数量和文件结构体系完全相同,两套光盘中的内容实质相同。该案经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后,法院以侵犯著作权罪判处被告人罗某某有期徒刑1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  深圳南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肖艳花表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构成侵犯著作权罪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行为人在主观上是故意的,并以营利为目的 二是行为人客观上实施了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三是行为人的侵权行为获得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  罗某某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通过破解&ldquo DT-171温湿度记录仪&rdquo 驱动软件形成&ldquo HT-150温湿度记录仪&rdquo 驱动软件。经鉴定,两套驱动软件文件名、文件数量和文件结构体系完全相同,两套光盘中的内容实质相同。罗某某复制、发行计算机软件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同时非法经营数额在5万元以上,其行为构成侵犯著作权罪。  侵犯知识产权的案件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企业内部员工离职后产生的侵权行为,一方面反映行为人自身的法律意识淡薄,另一方面暴露了企业内部的监管存在较大的问题。本案具有代表性,被告人离职时将原公司的软件资料带走,并用于自己研发相同产品,给著作权利人造成经济损失。通过此案,建议企业强化内部管理,并完善保密措施和内部防范机制,从而减少企业内部的侵权行为。
  • 天瑞14.79亿元收购宇星科技51%股权
    天瑞仪器12月22日晚发布购买资产预案,公司拟以现金和发行股份相结合的方式向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股东购买其持有的宇星科技51%的股权,交易对价合计为14.79亿元。通过此次交易,天瑞仪器将利用宇星科技扩大公司产品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实现产品的网络化和产业化,进一步延长产品线,扩大市场份额。公司股票将于23日开市起复牌。  14.79亿元收购51%股权  相较市场上其他溢价1倍甚至几倍的收购案,天瑞仪器在这笔交易上体现了较强的溢价能力。  公告显示,宇星科技51%股权的预估值约为15.05亿元,天瑞仪器最终将此标的股权的交易价格压至14.79亿元。其中,天瑞仪器拟以现金的方式支付69890万元购买宇星科技24.10%的股权,另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宇星科技26.90%的股权,总计发行股份数不超过4872.5796万股。  此次交易涉及的股票发行价格确定为天瑞仪器停牌前的收盘价16.01元/股,高于其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15.26元/股。  宇星科技主要从事环境在线监测仪器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分析检测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为核心。目前,宇星科技已经为超过7000家用户提供各类气体、水质、水文环境监测产品,应用于电力、石化、水泥、印染、市政、水利等领域,为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生态修复、农业灌溉服务。  据了解,天瑞仪器和宇星科技早在2011年就已经有过合作,双方共同承担国家863项目&ldquo 先进环境监测技术设备&rdquo 课题的&ldquo 重金属污染环境连续监测技术设备研制&rdquo 项目。天瑞仪器侧重于实验室重金属检测设备开发,宇星科技侧重于重金属在线监测设备的开发。  进军环境监测仪市场  天瑞仪器表示,通过此次交易,公司将获得宇星科技环境在线监测仪器及系统、环境治理工程、环境设施运维等方面的全部业务以及人才资源。公司会在充分利用自身实验室分析仪器方面研发、管理、资本优势的基础上,整合宇星科技的环境监测仪器,拓展产品线,共享客户资源,快速获取环境保护领域的市场机会,提高公司的总体市场份额。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环境监测仪器行业2012年行业总收入规模达140.92亿元,2004年至今复合增长率高达35.64%,其增长速度明显高于仪器领域的其他子行业。&ldquo 十二五&rdquo 期间,随着国家对环境监测行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市场仍将会保持快速增长。  宇星科技的产品定位是环境监测仪器及系统的中高端市场,行业集中度比较低,大部分企业是销售收入从几百万到几千万元不等的中小企业。宇星科技公司是行业里为数不多年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的企业,客户超过7000家,承担的省部级以上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有17项,在在线监测仪器以及系统集成领域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业内分析人士称,天瑞仪器此次交易符合行业发展趋势,有利于天瑞仪器拓展完善产品体系,优化整合公司营销网络,巩固提高盈利能力。  天瑞仪器相关人士表示,此次交易完成前,公司2012年度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接近0.6亿元,宇星科技2012年是1.8亿元还多。今年上半年,宇星科技的营业收入接近4亿元。携手宇星科技将显著增加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全面提高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及持续盈利能力。  天瑞仪器在此次交易上设置了业绩承诺及补偿安排。其中,交易对方承诺宇星科技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经审计的税后净利润分别不低于2.156亿元、2.697亿元、3.279亿元、3.959亿元,若无法完成将有相应的补偿。  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未来将根据宇星科技实际实现业绩承诺的情况,并结合公司现金流的情况,考虑以支付现金的方式逐步收购宇星科技剩下来的股权,具体的收购方案将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 河北发放首批科技创新券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无偿申领
    2016年12月30日,河北省科技创新券首发仪式暨创新服务提供机构授牌仪式在石家庄举行。这标志着河北省科技创新券正式启用。  河北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22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分享了首批发放的科技创新券,金额共计660万元。到2017年底,河北省科技创新券发放金额预计可达8000万元,惠及2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  科技创新券是由财政奖补资金转化而来的一种“创新货币”,专用于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团队等向创新服务提供机构购买科技服务,使用范围涉及检验检测、研究开发、知识产权、科技咨询、咨询设计等诸多内容。  科技创新券为无偿申领,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可登录“河北省科技创新券工作平台”在线申请,每家首次首领不超过3万元,可与自筹经费1∶1使用,每年最高可获10万元创新券。创新服务提供机构须经省科技厅认定授牌,并在同一平台进行注册。目前,已有包括河北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在内的86家单位,通过申报、评审等环节成为创新服务提供机构。  正式启用科技创新券后,一方面,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研发计划,灵活选择所需的服务类型,改变了以往要获得项目支持必须跟着申报指南走的状况 另一方面,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也能将技术成果更快速地转化到企业,提高了市场对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 同时,还能提高政府的科技投入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企业受益面,从而改变过去政府财政资金多偏向上规模的大企业、中小企业科技创新难获支持的局面,体现了激励企业创新投入的“普惠性”特点。
  • 赵岳星提议罢免月旭科技总经理 券商发布风险提示性公告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的风险提示性公告/strong/pp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主办券商 ”)作为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月旭科技 ”或“公司 ”)的持续督导主办券商,于2017年6月27日收到月旭科技召开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罢免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罢免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选举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罢免公司总经理屠炳芳的议案、罢免公司董事吴琰的议案等事项的相关材料及公告文件,其基本情况及提醒投资者注意的投资风险如下:/pp  strong一、基本情况/strong/pp  公司于2017年6月27日召开了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罢免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关于罢免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关于选举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关于召开2017年第五次临时股东大会的议案》,审议未通过《关于认定总经理屠炳芳在月旭高管任免职权方面越级董事会,违反公司程序的议案》、《关于强烈谴责和警告总经理屠炳芳使用经营权严重威胁董事会董事正常议事、表决自由的行为的议案》、《关于因为屠炳芳违反公司章程、利用经营权打击报复其他董事等原因罢免屠炳芳公司总经理的议案》、《关于因为发现屠炳芳股东身份不合法、股份代持和在担任董事期间违规操作公司资金等问题提请股东会罢免屠炳芳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关于因为发现吴琰股东身份不合法、股份代持和在担任董事期间长期缺席董事会等问题提请股东会罢免吴琰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会议情况已于2017年6月29日在股转系统官网发布公告(公告编号:2017-41),公告详见http://www.neeq.com.cn。/pp  strong二、主办券商事前核查了本次董事会相关材料,就相关议案内容说明如下,并提醒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strong/pp  本次董事会中,公司董事长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提出了《关于认/pp  定总经理屠炳芳在月旭高管任免职权方面越级董事会,违反公司程序的议案》、《关于强烈谴责和警告总经理屠炳芳使用经营权严重威胁董事会董事正常议事、表决自由的行为的议案》及《关于因为屠炳芳违反公司章程、利用经营权打击报复其他董事等原因罢免屠炳芳公司总经理的议案》等议案,经主办券商核查,公司历次董事会各董事均自行行使董事的权利和义务,不存在董事屠炳芳越级董事会影响其他董事行使职权的情形,公司董事会成员对历次董事会决议文件均签字确认 自推荐挂牌以来,公司历次董事会决议文件均正常公告,未有董事提出异议 公司董事李煦仍在公司任职并同时担任公司印度子公司董事职务,不存在议案中提及的屠炳芳未通过公司及子公司董事会直接撤销李煦董事职务的情形 赵岳星本人此前担任公司董事长、主持召开相关董事会议,均未对相关董事会的召集、召开、决议通过、文件公告表达过任何异议,对此前历次董事会决议文件均已签字确认。/pp  本次董事会中,公司董事长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提出了《关于因为发现屠炳芳股东身份不合法、股份代持和在担任董事期间违规操作公司资金等问题提请股东会罢免屠炳芳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及《关于因为发现吴琰股东身份不合法、股份代持和在担任董事期间长期缺席董事会等问题提请股东会罢免吴琰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等议案,议案中提及公司股东及董事屠炳芳、吴琰股东身份不合法、存在代持的情况。经主办券商核查,屠炳芳与吴琰相互为亲属关系,吴琰为屠炳芳配偶的妹妹 公司挂牌时包括董事长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在内的公司所有股东均已签署不存在股份代持的承诺函。本次董事会召开前,主办券商对屠炳芳、吴琰是否存在股份代持及董事长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议案中提及的谢亮锋是否委托屠炳芳代持公司股份的情况进行了进一步核查确认,屠炳芳及吴琰均承诺其股份不存在代持情况,并再次签署了关于不存在股份代持的承诺,承诺如下:“自公司申请在新三板挂牌至今,本人持有的月旭科技股份均属于本人所有,不存在以信托、协议或其他任何方式代他人持有股份或由他人代为持有股份的情形。本人持有的月旭科技股份未设定质押,不存在权属纠纷或潜在纠纷。如违反上述承诺,本人愿意自行承担全部相关责任,保证月旭科技的利益不受任何损害” 谢亮锋承诺其不存在委托屠炳芳代持公司股份的情况,并签署了关于不存在股份代持的承诺,承诺如下:“本人/pp  谢亮锋从未持有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也不存在让他人代持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股份的情况”。/pp  本次董事会中,公司董事长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提出了《关于因为发现屠炳芳股东身份不合法、股份代持和在担任董事期间违规操作公司资金等问题提请股东会罢免屠炳芳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议案中提及股东屠炳芳存在违规使用公司资金的情况。针对议案提及的违规使用的资金(2015年12月21日现金汇款),主办券商与公司财务负责人进行了核实,议案中所述情况与公司实际情况不符,公司帐面上不存在屠炳芳占用、违规使用资金事项。主办券商核查了公司2015年度、2016年度由天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关联方资金占用情况的专项审计说明》,上述专项审计说明均显示公司不存在资金占用情况。/pp  本次董事会中,公司董事长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提出了《关于因为发现吴琰股东身份不合法、股份代持和在担任董事期间长期缺席董事会等问题提请股东会罢免吴琰公司第一届董事会董事的议案》,议案中提及吴琰在担任董事期间长期缺席董事会会议和公司治理的情况。主办券商在公司历次董事会会议结束后均取得了相关会议资料,吴琰董事均签字确认了公司历次董事会会议文件,且公司其他董事对历次董事会会议均签字确认并对外正常公告,不存在异议 Eugene Yuexing Zhao(赵岳星)作为公司董事长负责主持历次董事会会议,此前均未对公司董事会召集、召开、决议通过、文件公告表达过任何异议,对此前历次董事会决议文件均已签字确认。/pp  本次董事会对于上述提及议案的审议反映了目前公司治理存在一定的问题,主办券商郑重提示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pp  特此公告。/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7年6月30日/pp style="line-height: 16px "  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707/ueattachment/e0fe4036-7346-4383-81e0-7fea347eb45b.pd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广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月旭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届董事会第二十次会议的风险提示性公告.pdf/span/a/p
  • 农夫山泉质量标准符合行标,低于国标
    原标准:食品安全标准 只能就高不就低  农夫摊上大事儿了。最近负面新闻缠身的农夫山泉在上周又被曝出“产品标准不如自来水”。  农夫山泉坚称自己是符合标准的只是,这套标准是浙江省的《瓶装饮用天然水》地标。而有媒体称,这套标准的镉、砷等上限宽松于国标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一倍以上。  现在,厂方、地方政府都坚称质量没有问题。不过,有一点无论如何狡辩都是说不过去的正如本报记者采访中业内人士所说的那样,地标无论如何不能比国标低。事实上,这起事件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远远不止于一家饮用水企业它实则揭示了国内食品安全标准山头林立、高低不一、彼此冲突的现状。  很多人喜欢港货,除了便宜,还因为港货质量好。但香港的水、蔬菜、肉类基本都是大陆供给,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供港食品的安全率达到了99.999%,已经成为了“安全食品”的代表词。流经东莞的东江,就是香港的主要水源地。有媒体报道,香港是世界上饮用水最安全的地区之一,大陆热销的家庭过滤设备在香港几乎绝迹。然而,同样是东江水,内地却不时有质量问题曝出。  大陆地区为何罕见“安全食品”呢?无他,根源就是标准。供港食品除了内地政府的严格监管外,在与香港市民见面前,还要通过香港监管部门的检查。香港食物安全标准采用的是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厘定的最高残余限量,以蔬菜为例,其标准有3300多项,并不时修订和公布有关限量,而内地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仅807项。  食品安全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标准和监管的问题。而且标准是前提,标准低了,监管再严也是白搭。食品安全关系到人身的健康安全,再怎么严格也不过分。若是在食品安全的标准上,企业不争上游,反而力争往下看齐,本质上是良心无下限。  事实上,浙江地标不能成为农夫山泉的“挡箭牌”。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陈君石便称,只有在没有国标,或产品销售地域性特别强等条件下,企业才可以采用地标,农夫山泉产品目前并不符合这种“例外”。更可笑的是,浙江地标起草单位中,只有“农夫山泉”一家饮用水企业,也被外界质疑有“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之嫌。  中国有句古话,叫“仁不带兵,义不行贾”。虽然的确有不少坚持社会责任感的义商,然而,政府在制定规则时,必须从人性阴暗的一面去考虑,尤其要防止被大企业、大部门操纵。当前,中国强制性食品标准就接近5000种,散落于数个国家部委。清理、统一标准,就高不就低,制定唯一一套与国际标准看齐的国家强制性,这是政府应尽快完成的工作。
  • 58个“百姓点检”食安快检服务点,萧山区打造15分钟便民检测服务圈
    近日,杭州市萧山区瓜沥第一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百姓点检”快检便民服务点,一群身穿红马甲的大、中、小学生正在认真观察工作人员检测食用农产品……他们正在参加萧山区食品安全监督协会组织的食品安全“百姓点检”快检便民服务观摩体验活动。为了让社会公众更好地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更多地享受放心安全食品,萧山区市场监管部门建立了58个食品安全“百姓点检”快检便民服务点,包括与区食安协会联合建设的食安共治流动快检便民服务点,成功打造15分钟便民检测服务圈。为进一步发挥服务点的作用,吸引更多的人关注参与,这次区食安协会组织了浙江工商大学、萧山北干初中、钱塘临江新城实验小学的7名学生志愿者组成食品安全学生监督团观摩体验快检便民服务。上午9点不到,大大小小的学生志愿者们来到了瓜沥第一农贸市场,区食安全协会志愿大队负责人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快检便民服务相关知识和本次观摩体验活动的内容流程。很快,学生们穿上了志愿服,拿着专用抽样工具及宣传资料开始了愉快的体验。“阿姨,我是学生志愿者,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您购买的蔬菜可以免费到市场快检便民服务点进行检测。”“叔叔,您的蔬菜有进货票据吗?这是《浙江省食品安全数字化追溯规定》,从今年开始经营蔬菜需将相关信息录入浙食链了。”学生们一边收集样品,一边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很快收集了青菜、四季豆等5批次的样品。瓜沥第一农贸市场是全区第一个设立的食品安全“百姓点检”快检便民服务点的市场,市场检测员认真地为学生们讲解和演示检测的相关知识,学生们认真观察学习。经检测,5批次样品全部合格,检测结果实时上传萧山区市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系统,社会公众可以实时查询。
  • 赛默飞携手产业链上下游 打造精准医学良性生态圈
    精准医学联合培训中心2017首场学术沙龙在北京成功举办 2017年3月14日,北京——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近日携手阜外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和安塞斯生物,在北京成功举办2017年首场“精准医学联合培训中心”学术沙龙——产前诊断专场,分享及解读基因芯片在产前诊断领域临床与科研的应用、价值、技术、设备以及诊断难点。这是继2016年6月“精准医学联合培训中心”揭幕以来,赛默飞成功举办的第五期学术沙龙。借由一系列精准医学的研究及培训平台,赛默飞携手产业链上下游,积极推动建设中国精准医学的良性生态圈。自精准医学被列入“十三五规划”重点发展项目,上下游产业迎来前所未有发展机遇的同时,迅速推广精准医学落地成为新的挑战。“精准医学时代的到来将对打造‘健康中国2030’产生深远影响。”赛默飞中国区总裁江志成先生(Gianluca Pettiti)表示,“作为精准医学整体解决方案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正在协同中国政府、科研机构、医院以及企业等多方力量,全方位打造精准医学生态圈,推进和提高个体化医疗临床和研究领域的水平。”截至目前,依托“精准医学联合培训中心”平台,赛默飞已主办五场精准医学沙龙,共计吸引三百余位国内顶尖专家与医疗从业者参与会议,议题除此次的产前诊断,还涉及心血管疾病、遗传性肿瘤、药物基因组、液体活检等多个精准医学应用领域。赛默飞携手阜外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和安塞斯生物举办2017 “精准医学联合培训中心”学术沙龙——产前诊断专场, 阜外医院分子诊断中心主任周洲致开幕词。赛默飞世尔科技专家代表郗睿介绍基因芯片产前诊断方案。 在中国,赛默飞已经和包括北京阜外医院分子诊断中心、华西医院以及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多个领域的医疗机构,以及包括博奥晶典、泛生子、诺禾致源、金域检验等基因第三方检测机构开展了大量合作,包括建立精准医学联合研究平台、联合诊断中心和联合培训中心等,助力本土技术开发运用以及人才培养。其依托由生命组学平台、基因测序仪、知识库以及云平台组成的全方位精准医学解决方案,主要服务于包括生物样本库、精准肿瘤、生殖与健康和精准用药等四大领域。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180亿美元,全球拥有约55,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将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实验室运营管理的整体解决方案相结合。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4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7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和苏州运营。我们在全国共设立了5个应用开发中心,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国内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国内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0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 媒体垂询:赛默飞世尔科技高赫公共关系经理电子邮件:sura.gao@thermofisher.com电话:(86-21) 6865 4588-2695 公关公司 爱德曼国际公关秦雯电子邮件:Cherry.Qin@edelman.com电话: (86-21) 6193 7411
  • 富鲁达发行可转换优先债券5000万美元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37px height: 27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1/uepic/f2ebe4f1-67bb-416d-924e-d3fe44d7b613.jpg" title="富鲁达fluidigm质谱流式 (2).jpg" alt="富鲁达fluidigm质谱流式 (2).jpg" width="537" height="275"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南旧金山的Fluidigm(富鲁达)近日表示,strong它计划向合格的机构买家私募发行5000万美元的可转换优先债券,于2024年到期/strong。这家公司还希望向初始购买者提供13天的选择权,使其可以购买本金总额不超过500万美元的债券。/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票据持有人可以在到期日之前的第二天(包括第二个预定交易日)的任何时候将其债券转换为Fluidigm普通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Fluidigm估计,此次发行的净收益约为4780万美元(如果初始购买者行使其选择权购买全部票据,则为5260万美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这些票据将是Fluidigm的高级无抵押债务,将按每年5.25%的利率每半年支付一次拖欠的利息。这些票据将在2024年12月1日到期,除非提前进行转换或购回,其初始转换价格约为每股普通股2.90美元。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在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12月1日之间以及2022年12月1日至2024年12月1日之间,当票据到期时,Fluidigm可以在某些条件下根据自己的选择转换所有票据。/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5em "Fluidigm本月早些时候表示,它在第三季度末以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为2590万美元。/ppbr//p
  • 2017泽泉植物表型育种及生理生态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秉承推进中国生态环境改善、农业兴国的理念,服务涉及植物表型育种,植物生理生态,水文水利,农业工程等领域的科研和技术支持。为更好地服务全国科研用户,促进植物表型育种、生理生态领域的研究,整合有效资源,同时促进相关研究设施和平台的建设,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将于2017年12月7日至12月9日在上海举办2017泽泉植物表型育种及生理生态研讨会。 研讨会内容包括植物表型与分子育种、植物生理生态环境研究、农业物联网等。邀请的演讲嘉宾有国家重点高校、科研院所,植物遗传育种、基因表型等领域专家;世界先进植物生理生态、植物培养等仪器制造商科学家团队;泽泉公司资深科研技术团队。结合讲座内容,会议期间将安排实地参观考察,亚洲第一个开放式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平台——AgriPheno™ 。另外,为了感谢广大客户长久以来的支持和合作,本次研讨会特别设置,生理生态设备的免费检测与保养服务。 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现向各单位植物研究、农业建设领域科研人员发出诚挚邀请,欢迎您出席本次会议与参会者交流领域内的科研进展,期待您的光临。 一、主办单位:上海泽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二、会议时间与地点时间:2017年12月7日至12月9日,7日早上报道,7日全天研讨会,8日上午研讨会,下午参观,9日离会地点:上海青松城大酒店(黄山厅),上海市徐汇区肇嘉浜路777号 三、会议主题主题1. 植物表型与分子育种主题2. 植物生理生态环境研究主题3. 农业物联网 四、参会须知1、参会回执:请参会人员于10月31日前回传参会回执,我们将根据参会回执协助推荐住宿和安排参会事宜。2、参观考察回执:本次会议将安排于2017年12月8日下午前往位于上海浦东孙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AgriPheno™ 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平台参观考察,如您需参加,请在参观考察回执中填写参观人数,我们会根据您的回执租赁车辆负责接送。 3、会议费用:参会免费。交通、食宿自理。会议期间提供工作午餐。 4、仪器维护:本次会议期间将提供生理生态仪器的免费检测与保养,请需要仪器检测的参会人员在参会回执中注明是否携带仪器参会并填写“仪器设备维修服务单”,与参会回执一同发至会务组;如不方便随身携带仪器参会,可提前将仪器寄至我司上海总部,邮寄前请填写并打印“仪器设备维修服务单”随仪器寄出,并请提前与会务组联系确认。仪器维护工作如无法在会议期间全部完成,我司将在仪器全面维护完成后将其寄回。如涉及更换配件,视仪器质保情况,可能收取配件成本费用。 五、会务组联系人徐静萍 六、会议日程12月7日8:00-8:30现场注册、报到8:30-12:00研讨会12:00-13:30午餐13:30-17:30研讨会12月8日9:00-12:00研讨会12:00-13:30午餐13:30-17:30高通量植物基因型-表型-育种服务平台AgriPheno™ 参观或者会议室生理生态设备的免费检测与保养12月9日离会
  • 科技部推进科技经费网上银行授权支付
    经财政部批准,2012年初科技部开始试行课题经费网上银行授权支付业务。对这种科技经费支付方式的重大变化,万钢部长和王伟中副部长都作出了重要批示,要求相关单位做好试运行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万无一失,保障财政资金安全、快速到达承担单位,进一步加快资金到位时间,为科研人员作好服务。经过一年多工作实践,科技部在岗位职责分工、网络运行安全、工作协调机制、业务支付流程等环节做了进一步明确、优化和完善,网上银行支付业务准确率达到了100%。  下一步,科技部拟进一步扩大网上银行授权支付资金范围,为科研人员提供快捷、方便的资金查询服务,为科技工作做好支撑和保障。
  • 新全光二极管研制成功 可用于微型光电路
    p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6日报道,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一种全光二极管,新二极管能被用于微型光子电路中,有望为微纳光子学芯片提供廉价高效的光二极管,从而对光子芯片和光子通信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pp  北京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研究员肖云峰对科技日报记者解释说:“二极管能传输一个方向上的电流,但却阻挡反向电流,是几乎所有电子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但现有的光学二极管需要大块磁光晶体,严重阻碍了其在微纳尺度上的集成,成为集成光子学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pp  在新研究中,帕斯卡· 德尔海耶博士领导的团队将光发射到一个微谐振器(一个硅芯片上的玻璃微环)内。尽管微环直径仅与人头发丝相当,却可使光在微环内来回传播。利用微环增强的光学克尔效应,该团队制造出了新的全光二极管。新二极管仅能在一个方向上传输光,且可集成到微纳光子电路中,因此,克服了二极管需要大块磁光晶体这一限制。/pp  德尔海耶强调称:“这些二极管有望为微光芯片提供廉价高效的光二极管,也将为可用于光学计算的新型集成光子电路铺平道路,还可能对未来的光子通信系统产生重大影响。”/pp  据悉,中国科学家也在该领域获得了较好的成果,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董春华博士利用微腔光力相互作用,得到了全光控制的非互易微腔器件,包括全光二极管和环形器等。/pp  肖云峰说:“尽管最新研究并非第一个全光二极管,但获得的器件具有操作简单、隔离度高等特点,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方案。当然,与现有的全光二极管方案类似,基于谐振腔的全光二极管往往存在带宽限制,仅能在较窄的谐振模式内工作。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突破其限制。”/p
  • 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一行莅临聚光科技参观交流
    近日,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副校长任喜莹一行莅临聚光科技参观交流,聚光科技总经理韩双来、党委书记陈荧平、环科事业部副总经理倪勇陪同交流。在聚光科技展厅,陈荧平介绍了聚光科技党建的发展历程和“红色传感”党建品牌,包括双领制、双积分制、与业务深度结合等特色内容。讲解了“助力经营、营造氛围、服务员工、提升技能、彰显责任”五大途径、80项具体工作,特别介绍了通过设定“1+X”量化标尺,细化量化对支部和党员的考核标准,推动党建考核由“虚”做“实”,有效激发了党组织和党员积极性的双积分制得到了沈兴全的高度评价。随后,沈兴全一行在韩双来的陪同下详细了解了聚光科技发展历程、创新产品和应用方案,更直观地感受到了聚光科技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座谈会上,韩双来详细介绍了在聚光科技在智慧环境、智慧工业、智慧实验室、生命科学等核心领域的高端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情况和技术成果。沈兴全表示,聚光科技是高端科学仪器领军企业,此次来到聚光科技参观调研,感受到了聚光科技焕发出的蓬勃生机,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他希望能借助聚光科技这一创新平台,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和技术优势,加强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协作培养,携手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联合酝酿重大科技项目,在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成果应用、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韩双来表示,聚光科技始终把科技创新放在企业发展的核心位置,秉持开放共赢的理念,期待与太原理工大学能有深化战略合作,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以技术引领转型,以创新驱动未来。座谈中,双方与会人员还就进一步深化合作进行了广泛交流。
  • Labbuy实验室商城上架超值海南三亚旅行券
    为回馈商城忠实会员,Labbuy实验室一年一度推出超值旅行券,旅行券的价格绝对大大低于您完成同档次旅游的价格。是每年度本商城最大的回馈活动。希望新老会员踊跃参与。【旅行券说明】旅行券费用包括:1. 从客户所在城市到达海南三亚的往返机票2. 5日4晚的星级酒店住宿费用3. 部分当地旅行费用【行程说明】1. 初步将旅行日期定于:2013年10月中旬&mdash 11月中旬2.旅行天数:5日4晚3. 旅行内容:当地景点+自由行【如何兑换】1.凡是商城用户均可在积分商城中兑换旅行券,含单人行(30,0000积分)和双人行(50,0000积分)两种2. 旅行券在2013年9月前均可兑换,兑换截止前一个星期本商城将出公告通知更多详情请登录Labbuy实验室商城:www.labbuy.net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美瑞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所有
  • 大湾区纳米产业联盟成立50家企业、院所共建良性生态圈
    7月初,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基地开园暨纳米产业联盟启动活动在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举行。近50家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联盟。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同意《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纳米产业创新高地建设方案》,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成纳米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区和国际一流的纳米产业创新高地。  作为大湾区纳米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域,广州市黄埔区、广州高新区以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简称广纳院)为牵引,建设广纳院总部园区、中国纳米谷“一园一谷”重大平台,孕育纳米经济发展新动能,加速向规模化和集聚化发展。  活动上,粤港澳大湾区纳米领域龙头企业、重点研究机构等创新主体共同发起粤港澳大湾区纳米产业创新联盟。  “联盟的目的是打造良性生态圈,实现互联共通、合作共赢,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纳米科技企业‘共生共长’。”广纳院副院长、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杨祥良教授表示。  广纳院院长助理、广东省广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节玲表示,公司将在科技成果转化与运营、专业协同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发挥优势,助力纳米科技产业化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科学技术成果引进来,在这样一个整体协作的氛围里,高效率地进行成果转化。”  “未来,我们还将把粤港澳大湾区的纳米产业联盟与全国的纳米产业联盟结合起来,共同形成一个全国的纳米产业创新联盟,推动国家纳米产业从黄埔走到大湾区,再走向全国。”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主任、广纳院院长赵宇亮说。  当天,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基地开园。该园区位于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由纳米科技研发核心区、中试孵化区与生活配套区三大功能区组成。这里将成为广纳院的总部研发基地,承担纳米技术研发与孵化功能,未来将汇聚超过2000名纳米科研工程师,培育强大的纳米产业研发及孵化能力。  “广纳院的使命是‘为国家科技创新补短板’,我们聚焦科技创新链的4—6级,打造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成建制的世界一流的纳米产业基地。”赵宇亮表示。
  • 华测拟发行股份及现金购买华安100%股权
    4月9日晚间,华测检测(300012)公布以发行股份及现金方式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报告书(草案)。根据《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发行股份及现金方式购买资产的协议书》及其补充协议,公司拟以发行股份及现金方式购买张利明、浙江瑞瀛钛和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杭州金铖华宇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等12名交易对方合计持有的杭州华安无损检测技术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经各方友好协商,华安检测100%股权的交易价格最终确定为18,000万元整。华测检测以股份和现金方式支付对价,其中现金支付的比例为交易对价的20%,其余以股份支付。
  • 我国首次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获得生物大分子复合体全原子模型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 USA)1月10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程凌鹏副研究员等人的研究论文——Atomic model of a cypovirus built from cryo-EM structure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echanism of mRNA capping。该发现对研究dsRNA病毒的mRNA加帽(Capping)机制有重要意义。这是我国首次利用冷冻电镜技术解析的生物大分子原子结构模型,也是目前已报道的国内最高分辨率的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结果。同时,这是世界上首次利用冷冻电镜的CCD图像(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可将图像资料由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获得的生物大分子复合体的全原子模型。  本工作是完全基于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2010年4月建成并试运行的Titan Krios电镜及其附属设备完成的,用单颗粒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呼肠孤病毒科的质型多角体病毒近原子分辨率的三维结构(3.9埃),并独立构建了全原子模型。呼肠孤病毒科病毒是一类重要的双链RNA病毒,其感染宿主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其中的质型多角体病毒是其两个亚科之一。该研究解析了呼肠孤病毒科质型多角体病毒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维结构并构建了完整原子模型,确认了该病毒新生mRNA的流出通道,对研究双链RNA病毒的RNA加帽机制,新生mRNA的释放过程,以及呼肠孤病毒的蛋白衣壳的稳定性和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在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二期建设当中重点发展了生物大分子冷冻电镜三维重构研究平台,已经建成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拥有目前最先进的300千伏Titan Krios场发射冷冻透射电子显微镜。该成果表明:我国独立开展的生物大分子冷冻电镜高分辨率研究工作达到了该领域的先进水平 和2010年10月孙飞研究组以封面形式发表于Structure的分子伴侣素结构等系列成果表明: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冷冻电子显微前沿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生物物理所生物成像技术实验室已跻身于达到近原子分辨率三维重构水平的极少数实验室行列。  本工作得到基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以及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等项目资助,该文章链接为http://www.pnas.org/content/early/2011/01/05/1014995108。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朱平研究组和孙飞研究组、华南农业大学孙京臣副教授和中山大学张景强教授等合作完成。其中,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平研究组程凌鹏副研究员完成了冷冻电镜成像和结构解析等工作,黄晓星助理研究员协助完成了病毒纯化工作,孙飞研究组研究生张凯协助完成了原子模型构建工作,生物成像中心电子显微镜平台高级工程师季刚博士提供了电镜成像技术支持。     图片说明:质多角体病毒CPV的冷冻电镜图像(左上)和质型多角体病毒衣壳三维重构(中)。重构结果中彩色部分为组成该病毒的最基本的非对称结构单元。右图展示该非对称单元的放大图(右上)以及构建的原子模型(右下)。左下图展示的是部分氨基酸的三维重构电子密度图以及构建的原子模型,可以很清楚地看见氨基酸侧链。
  • 重庆阿泰可环境可靠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被拟定为重庆渝北区科技创新券接券单位
    根据《重庆市渝北区科技创新券实施管理办法》和区科委《关于征集渝北科技创新券接券机构的通知》有关规定,近日,重庆市渝北区科委拟认定重庆阿泰可环境可靠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先临科技有限公司等23家机构为渝北区科技创新券第二批接券机构。创新券是政府设计并免费发放的一种权益凭证,用于鼓励支持科技型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或向高校、科研院所以及科技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科委)和重庆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利用市级财政科技发展资金设立创新券专项,以奖励性后补助方式支持科技型企业培育。重庆阿泰可环境可靠性检测技术有限公司和贵州阿泰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简称阿泰可实验室),成立于2017年4月,位于重庆市两江新区和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重庆阿泰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837078)控股实验室,是专业从事各类产品(包括军用装备)环境适应性和可靠性试验的综合环境实验室,是一个独立于承试方和使用方之间的第三方实验室。阿泰可实验室由多位国内外著名的环境工程专家主持,建立了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有一支高素质的试验队伍,能承担国家和国防多种型号、多种项目、技术复杂、大型产品的环境与可靠性试验任务,能科学、准确地进行GJB150、GJB150A、GJB360、GJB899、GB2423、IEC标准、美军标等系列标准规定的高温、低温、湿热、温度冲击、快速温变、盐雾、酸性大气压、霉菌、振动、冲击(含经典冲击、冲击响应谱、碰撞、颠震)、低气压试验、温湿高试验、颠簸、自由跌落、运输、太阳辐射、淋雨、砂尘、离心加速度、拉伸试验、温度/湿度/振动三综合环境试验;可靠性试验和筛选试验。同时可为委托单位提供试验方案的策划与制定、结构动态特性、动态信号采集与分析、产品故障的分析及诊断、环境与可靠性技术培训交流、样品夹具设计、实验室规划设计、技术支持等。阿泰可实验室占地面积3000㎡,重庆实验室占地1200㎡,贵州实验室占地1800㎡,拥有推力1T~16T(9.8kN~160kN)系列电动振动试验系统、最大14m3/16T的温度/湿度/振动三综合试验系统、最大加速度50000g的机械冲击系统、最大峰值为12000g的冲击响应谱试验台、最大可达500g的离心试验系统,最大可达30℃/min温变的快速温变箱、最大高温可达500℃的高温试验箱,淋雨试验箱、砂尘试验箱、霉菌箱、盐雾箱、酸性大气压试验箱、太阳辐射试验箱和应力筛选试验系统等各种先进齐全的试验设备50余台套。 实验室服务项目LABORATORY SERVICE PROJECT正弦振动试验、随机振动试验经典冲击试验、冲击响应谱试验包装运输试验、跌落试验、拉伸试验抗震/地震试验、恒加速度试验高温/低温试验、温湿度循环试验温度冲击试验、快速温变试验盐雾试验、霉菌试验、酸性大气试验、砂尘试验淋雨试验、低气压试验、温湿高试验温度/湿度/振动三综合试验环境应力筛选、动态信号分析、非高斯控制可靠性试验及应力筛选试验试验方案咨询、制定环境与可靠性技术培训与技术交流样品夹具设计等
  • 中国最大规模潜伏性结核感染关键性临床试验显示德国凯杰QuantiFERON-TB Gold检测优于传统结核菌素皮试
    昨日最新发表于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杂志的突破性临床数据显示,已沿用一百多年的结核菌素皮试检测(tuberculin skin test,以下简称TST)过高估计了中国的潜伏性结核感染状况。在相关研究项目中,作用于相同受试者的凯杰公司QuantiFERON-TB Gold检测(以下简称QFT)在结果精确性方面较皮试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优势。  在这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科研人员开展的关键性临床试验中,基于凯杰QFT结果的潜伏性结核感染率远低于使用TST方法所得出的数据。TST于1908年由德国医生Felix Mendel首创,由于这种检测更易受到包括卡介苗在内的多种因素干扰,对于降低结核病负担的实际作用极为有限。中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开始推行卡介苗接种,因此TST在此次项目中产生了更高的假阳性检出率。  研究特别显示,基于凯杰QFT的中国潜伏性结核总体感染率为18.8%,远低于使用TST所得出的28%的比例。在以往基于TST所进行的统计中,中国每年估计有高达100万的新增结核病患者,在全世界范围内仅次于印度。  为确定在社区级别进行筛查的高危目标人群,这一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项目就潜伏性结核感染的诊断方法进行了对照试验,共计筛查超过21000名受试者。  鉴于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实际感染率低于以往数据,文章作者表示,针对更易发展为活跃性结核的高危群体开展基于社区的潜伏性结核预防性干预措施可能是切实可行的。  文章作者指出:&ldquo 本研究项目是在中国就结核病控制战略发展这一重要议题所做的第一次探讨。基于卡介苗无法有效保护成年人免受结核病侵害这一证据,以及大多数最终发展为活跃性结核的中国患者都曾接种过卡介苗的观察结果,可以确定的是,需要引入其他结控手段。使用&gamma 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简称IGRAs)对高危人群进行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呈阳性以及罹患活跃性结核风险更高的对象提供预防性治疗,将会是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的一项重要战略。&rdquo   凯杰QuantiFERON业务高级医学事务总监Masae Kawamura博士表示:&ldquo 由中国顶尖专家主导的该研究充分证明,筛查检测的精确性对于患者个体和整个公共卫生事业均有重大影响,同时也表明有效控制潜伏性结核感染对降低结核病这一致命疾病的危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次研究项目中,QFT延续了以往的优异表现,在正确鉴定潜伏性结核感染方面再次体现出了高度精确性,也比已沿用一个世纪之久的皮试法具有更高的可靠性。研究结果为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结控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这一研究还证明,通过在2013年较早引入以潜伏性结核筛查为重点的预防战略,并针对如何选择所需的预防性干预措施开展必要研究,中国已经走在亚洲消除结核病事业的前沿。&rdquo   已于2014年在中国上市的QuantiFERON-TB Gold检测比TST更快、更易操作并且更为准确,已成为当代潜伏性结核感染诊断领域精确性的标准。QFT拥有更为出色的临床表现 如作为实验室条件下的血液检测,其操作也更为简便,可有效节省结控项目成本和总体医疗资源。因此全球范围内的结控项目正逐步采用QFT代替皮试法。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科研人员在此次项目中采用的唯一一种IGRA方法正是凯杰的QuantiFERON-TB Gold。  研究为结控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  此次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文章主要围绕这一中国首个大规模、多中心潜伏性结核感染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阶段展开。这一涉及超过21000名患者的对照研究为围绕人口统计学、危险因素和细分人群中的稳定比较开展详细分析提供了基础。目前,该研究已进入跟踪调查阶段,已确诊的潜伏性结核感染者将接受有关发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的进一步评估。一般认为,有10%的潜伏性结核感染者将会在某一阶段发展为传染性的活跃性结核。目前已有独立专家就该研究对结控的重要影响发表了看法。  美国罗格斯大学新泽西医学院全球结核病研究所主任Lee Reichman博士表示:&ldquo 通过与IGRA方法的对照,该研究表明以往TST高估了中国高达44.5%的潜伏性结核感染历史数据。尽管目前中国大部分结控工作尚未特别关注预防领域,此次得出的结论仍有望协助政策制定部门更加重视针对正确人群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根据研究成果,基于危险因素而发现的这一正确人群的实际规模较以往更小。&rdquo   在这一项目中,基于QFT得出的总体感染率为18.8%,TST方法则高达28%。与TST不同,QFT的阳性结果未受到受试者早前接种卡介苗的影响,而跟受试对象与活跃性结核的接触背景、可疑感染程度和已知结核病风险有关。WHO推荐在中国等多个国家将卡介苗接种作为针对新生儿的重要结控政策之一。  &ldquo 使用IGRA对高危人群进行潜伏性结核感染筛查,并对筛查结果呈阳性以及罹患活跃性结核风险更高的对象提供预防性治疗,将会是降低结核病发病率的一项重要战略。&rdquo 《柳叶刀》杂志的文章中这样写道。此次研究项目发现了潜伏性结核感染的三大高危群体,即活跃性结核的密切接触者、老年人和吸烟者,同时指出&ldquo 由于被发现具有更高的感染率&rdquo ,这些群体&ldquo 可能成为通过预防性干预措施进行潜伏性结核感染监测的潜在重点目标&rdquo 。  凯杰提供现代结核检测的金标准  目前,正有越来越多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地的结控项目逐步采用凯杰业内领先的QuantiFERON-TB Gold检测代替传统皮试法,用于筛查潜伏性结核感染的高危细分人群。QFT业经验证的临床可靠性和操作简便性进一步提升了筛查的精确度,同时有效节省了结控工作的成本。  凯杰在全球范围内与政府和卫生组织开展密切合作,共同致力于抵御结核病对人类的危害,同时不断开发创新技术。2015年,凯杰推出了获得欧盟CE-IVD认证的第四代检测QuantiFERON-TB Gold Plus(QFT-Plus),并已在欧洲等地上市。从第一代检测产品问世至今,QuantiFERON-TB检测累计销量已超过2000万。  关于凯杰  凯杰是一家荷兰控股公司,旗下拥有全球领先的从样本制备到分子信息获取全过程的解决方案,可将原始生物物质转化为有关分子信息的宝贵创见。凯杰的样本制备技术用于分离和处理从血液或组织等物质中提取的 DNA、RNA 和蛋白质,而分析技术使这些生物分子可见,并能用于进一步分析。生物信息学软件和数据库可解读相关数据,从而提供相关的可行性创见。自动化解决方案可实现这些技术的无缝连接,提供高性价比的分子检测流程。凯杰目前为全球超过50万客户提供此类工作流程,客户群主要分为四大类:分子诊断(人类健康)、应用检测(法医、兽医学检测和食品安全)、生物制药(制药企业和生物技术公司)、学术研究(生命科学研究)。截至2014年12月31日,凯杰在全球35个城市拥有超过4300名员工。
  • BCEIA2023微全分析分会精彩预告:面向全社会的微型化分析技术
    第二十届北京分析测试学术报告会暨展览会(BCEIA 2023) 将于2023年9月6-8日在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顺义馆)召开。作为中国分析与生化技术交流与展示的“峰会”,BCEIA2023将营造浓郁的学术会展氛围,同期举办大会报告、分会报告、高峰论坛、同期会议、墙报展等精彩学术活动,面向世界科技最前沿,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分享最具前瞻性的研究进展。2023年9月7-8日,BCEIA2023学术报告会——微全分析分会将在学术会议区E-306会议室举行,聚焦“面向全社会的微型化分析技术”主题,围绕微流控分析(Microfluidic Analysis)、微纳分析技术(Techniques for Micro and Nano Analysis)、样品微处理(Micro Sampling Process)、微单体分析(Single Entity Analysis)、新原理新技术新方法(New Principles, Technologies and Methods)、新仪器(New Instruments)等几个专题方向,邀请到24位国内外微全分析领域资深科学家及青年才俊带来精彩报告。最新嘉宾阵容公布如下: 召集人简介 林金明,博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2-2002年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学习和工作。1997年获得东京都立大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同年受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2004年入选清华大学“百人计划”,受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2008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4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主要从事:1)微流控芯片质谱联用细胞分析方法研究;2)空气负离子制备方法及其对促进健康作用的机理研究;3)超微弱化学发光与免疫分析研究。出版《化学发光基础理论与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环境、健康与负氧离子》、《Cell Analysis on Microfluidics》及中文版《微流控芯片细胞分析》、《Microfluidics for Single-Cell Analysis》等专著七部、教科书《基础分析化学实验》和《微流控细胞分析》各一部,发表研究论文400多篇,申请发明专利51项,并且有多项专利转让企业进行产业化。目前担任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学科副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责任编辑,J. Pharm. Anal.副主编, Chemosensors副主编、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副主编,《分析试验室》副主编,以及Talanta等10多种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特邀报告人 报告摘要The efficient recogni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CTCs) with aptamer-probe has numerous benefits. We engineered a superefficient biomimetic single-CTCs recognition platform by conjugating dual-aptamer onto AuNPs to form a nanoprobe for selective binding biomarker proteins PTK7 & EpCAM on CTCs surface. CTCs are sorted on a specially designed multifunctional microfluidic configuration, and biomarkers in a single CTC are analyzed with ICP-MS by measuring 197Au isotope. This strategy ensures the manipulation and detection of a single CTC in 100 μL of human blood within 1 h.2D cytometry/ICPMS system was developed for evaluating drug uptake and induced protein expression in individual cells. The nanoprobes conjugating 6-FAM-Sgc8 aptamers on a single AuNP were engineered to selectively bind PTK7 on target cells. PTK7 expression induced by OXA uptake was assayed with LIF,while ICP-MS measurement of 195Pt and 197Au revealed OXA uptake and AuNPs conjugation in single cells. Using a machine learning algorithm to cell-lines signature based on agent uptake and marker expression, it enables simultaneous online profiling PTK7 response to OXA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from tumor cell lines and breast cancer patients.专家简介Professor Jian-Hua Wang was born in 1962 in Shandong, China. He obtained his B.Sc from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Nankai University, and M.Sc from Jilin University, China. He was awarded a PhD degree by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 He has been an Associate Editor for TALANTA since Dec. 2004. He is currently serving as the co-editor in chief for Talanta Open. He was a member of 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ard for Journal of Analytical Atomic Spectrometry (2007-2010).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 is focused on the exploitation of flow analysis protocols and hyphenation techniques, isolation of trace level of analytes (metals and biomacromolecules) from complex sample matrices and life science analysis, mainly focused on single cell analysis.报告摘要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SERS)-based assays have recently been developed to overcome the low detection sensitivity of SARS-CoV-2. In this study, we developed an SERS-based microdroplet sensor to dramatically improve the limit of detection (LoD) and reproducibility of SARS-CoV-2 detection. Raman signals were measured for SERS nanotags in 140 droplets as they passed through a laser focal volume fixed at the center of the channel for 15 seconds. In this case,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has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due to the ensemble averaging effects, as the signals were measured for SERS nanotags in multiple droplets. Moreover, the total assay time decreased from 30 to 10 minutes. A clinical test was conducted on patient samples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SERS-based microdroplet sensor. The assay results correlated well with those obtained using the RT-PCR method. The proposed SERS-based microdroplet sensor is expected to be utilized as a new point-of-care diagnostic platform for the quick and accurate detection of SARS-CoV-2 in the field.专家简介Jaebum Choo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t Chung-Ang University in South Korea. He obtained his PhD from Texas A&M University in 1994. From 1995 to 2019, he served as a faculty member at Hanyang University. In 2015, he was appointed as a Baik Nam Distinguished Professor, recognizing his outstanding academic accomplishments. In 2016, he served as the President of the Korea Biochip Society, and in 2020, he was the Chair of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Division of the Korean Chemical Society. Currently, Professor Choo holds the position of Vice-President for Research at Chung-Ang University and serves as the Director of the "Center for Nanophotonics-based Biomedical Diagnostics Research Center (ERC)," which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of Korea. His primary research areas include SERS, biosensors, micro-devices, and molecular spectroscopy. His ongoing research programs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ly sensitive optical nano-sensor systems for rapid and precise in vitro diagnostic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roughout his career, Professor Choo has delivered over 150 invited lectures in the USA, Europe, and Asia.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300 research papers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 and has contributed to eight book chapters.专家简介黄岩谊,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兼任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曾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杰出青年基金等资助。主要从事微量核酸分析研究,集中工作在测序技术、单细胞分析和微流控技术等方向。报告摘要器官芯片(Organ on a chip)是微流控技术与器官组织工程技术交叉融合发展的新兴技术。类器官(organoid)基于干细胞三维培养、分化获得的细胞三维组装体,包含其代表器官的一些关键特性,与对应的器官拥有类似的空间组织并能够重现对应器官的部分功能。类器官芯片(Organoid on a chip)是微流控技术与类器官技术交叉融合发展的新兴技术。器官芯片或类器官芯片模型有利于尽可能地接近和模拟人体实际生理病理条件下的微环境,应用于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可能会以令人难以想象的幅度加快新药发现的周期,降低新药筛选失败的风险,给新药开发带来一次革命。专家简介清华大学长聘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药物分析技术分会秘书长,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青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分析药理学专委会常务委员,北京理化分析测试技术学会副理事长兼青委会理事长等。研究方向聚焦于类器官与器官芯片、单细胞亚细胞分析、多组学分析及其在药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在包括Lab Chip, Anal. Chem., Nat. Protoc., Adv. Mater., Cell,PNAS等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2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合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报告摘要单颗粒光谱分析为精准实现特异性分析提供了新手段,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有点。本课题组近年来以不同材质的单颗粒为基础,在研究其共振光散射光谱特性的基础上,并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一系列有机光化学反应机制探讨,提出了不同于整体分析完全不一样的反应机制。专家简介黄承志,西南大学药物分析学/分析化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西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学、硕、博士学位,日立制作所中央研究所、渥太华大学和东京大学博士后。主持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及面上、973课题项目30多项,在JACS、Angew Chem、ACS Nano等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研究方向为共振光谱学与光谱分析。获教育部和重庆市自然科学一等奖各一项,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重庆巴渝学者、重庆优秀科学家等荣誉称号。报告摘要Microfluidic devices are widely used for analytical applications such as chemistry, biochemistry, and food science, and highly sensitive analytical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However, the macroworld-to-microworld interface is still challenging. Usually, the sample volume can be mL scale in conventional sampling methods, while it is difficult to treat the mL samples due to the nL to mL scale volume of the microchannels. If only the mL sample can b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n microfluidic devices, the sample loss cancels the high sensitivity of the microfluidic devices. Therefore, the sampling interface is quite important to fully utilize the merits of microfluidic devices. Here, we propose a macroworld-to-microworld interface by creating a room-temperature quantitative concentration device. Room temperature operation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dition to treat biological samples. Millimeter-to-micrometer channels are formed in a conventional microtube using a 3D fabrication, and air cyclone flow is used for room-temperature evaporation.专家简介Kazuma Mawatari is a professor of Graduate School of Information, Production and Systems at Waseda University. He has successful achievements in microfluidics and nanofluidics. Recently, he realized to integrate chemical processes in nano space by developing original methodologies as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glass substrate low-temperature bonding, surface modification, etc. And ultrasensitive analytical devices were realized. For example, in single-cell analysis, he allowed an fL living cell sampling method and fL single molecule immunoassay (ELISA). He published 128 original papers and had 87 invited talks. He is currently an executive technical program committee (ETPC) member in uTAS, which is the large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 micro/nanofluidics. 报告摘要Deciphering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and molecular features of cells is crucial for comprehending various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embryogenesis, neuroscience,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Spatial resolved transcriptomics (SRT) technologies are powerful tools for delineating spatial gene expression patterns within tissues, revealing the composition of cell types, their spatial arrangements, and interactions. Recently, our team has developed Decoder-seq, a dendrimeric DNA coordinate barcoding design for spatial RNA sequencing. Decoder-seq combines dendrimeric nano-substrates with microfluidic coordinate barcoding to create high-density spatial DNA arrays with deterministic combinatorial barcodes, offering resolution flexibility and cost-effectiveness. Decoder-seq exhibits high RNA capture efficiency, approximately 68.9% of in situ sequencing, and enhances the detection of lowly expressed genes by approximately five-fold compared to 10× Visium. By applying Decoder-seq, we have visualized a spatial single-cell atlas of the mouse hippocampus at near-cellular resolution (15 μm) and identified mRNAs enriched in dendrites. When applied to renal cancers, Decoder-seq has unraveled the heterogeneous tumor microenvironment of two subtypes, revealing spatially gradient-expressed genes that hold potential for predicting tumor prognosis and progression. With its high sensitivity and near-single-cell resolution, Decoder-seq represents a powerful technology for investigating tissue-wide changes in molecular dynamics, signaling pathways, microenvironments, and cell-cell interactions, thereby facilitating the study of disease mechanisms.专家简介杨朝勇,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研究员、厦门大学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分子医学研究院副院长、谱学分析与仪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化学会分子医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Analytical Chemistry副主编。主要研究领域为生物分析化学,在微流控、液体活检、单细胞测序、空间组学、体外诊断仪器与试剂、肠道菌群成像等方向取得了创新性的成果。在Nature Commun.、Sci. Adv.、PNAS、JACS、Angew. Chem. Int. Ed.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论文被引超过20000次,H index=77,获授权发明专利65项,合著3本专业书籍。报告摘要In a typical drug screening test, single drugs or drug combinations with different types and concentrations need to be delivered to cell culture vessels. Here we developed a high-throughput drug delivery system using a disposable probe array with preloaded dried drugs for drug screening of tumor cells. A slot was fabricated at the tip of each probe in the probe array, where the drug solutions were quantitatively loaded, dried and preserved. With the probes carrying dried drugs, fast and efficient drug delivery can be easily realized for high-throughput cell-based drug screening.专家简介方群,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分子智造研究所所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自1998年开始从事微流控芯片分析的研究工作。目前研究方向包括微流控液滴分析和筛选,微流控液相色谱、质谱和毛细管电泳分析,微型化分析系统研制,人工智能+微流控系统,以及微流控系统在单细胞多组学分析、微量生化分析、药物筛选和现场分析中的应用。发表研究论文140余篇。在微流控分析领域有32项国家发明专利获得授权。曾主持承担国家基金委重大项目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重点项目、科学仪器研制专项和面上项目,以及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等科研项目。报告摘要Although light sheet-based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is an excellent detection technique for biological samples because of minimal photodamage, uneven light paths due to solid-angle illumination limits it, resulting in an optical illusion. Furthermore, the optical illusion limits the observations of individual molecules in diffraction. In this study, an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al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iMSRM) combined with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total internal reflection, epifluorescence, super-resolution radial fluctuation-stream module, and wavelength-dependent light sheet was developed to simultaneously realize the multi-dimensional information [three coordinates (x, y, z) + rotational dynamics (azimuth and elevation angles) + transport speed tracking] of anisotropic nanoparticles and the super-localization of various nanoparticles in single living cells. The developed technique can be considered useful for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intracellular transport at various regions in single living cells, as well as for six-dimensional vector-valued non-fluorescence super-resolution imaging and tracking.In addition, the method demonstrated the in-depth four-dimensional observation of samples at an optimum angle that can be used in various applications, such as single-molecule and subcellular organelle observations in single cells at subdiffraction limit resolutions that describe the scenario of nature.专家简介Professor Kang received his B.S. and M.S. degrees in Chemistry from Kyung Hee University, Korea, in 1987 and 1989, respectively. Dr. Kang worked as a senior researcher and director of research at Hanil Pharmaceutical Co. from 1989 to 1997. He received his Ph.D. degree in Chemistry from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in 1998. He was a postdoctoral research associate scholar at Iowa State University and Ames Laboratory-U.S. Department of Energy, with Dr. Edward S. Yeung from 1998 to 2000. He then served as a senior researcher at Samsung Advanced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AIT) from 2000 to 2002 and then as a professor of Chemistry at Chonbuk National University, Korea, from 2002 to 2010. He was a visiting (exchange) professor at Iowa State University and Ames Laboratory, U.S. Department of Energy from 2008 to 2010 and at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from 2016 to 2017 in USA. He was a Head of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Kyung Hee University (2012~2014), a Vice President and President at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Division of Korean Chemical Society (2020.01~2012.12).He is currently a full professor at the Department of Applied Chemistry and a director of the Institute of Natural Sciences, Kyung Hee University. He is also a review board of National Research Foundation of Korea (NRF), a director of Korea Biochip Society, an editor board of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Chemical Technology (IJACT) and Chinese Chemistry Letter (CCL), Sensors, and Biosensors. He is the author of ~175 SCI papers and 20 patents. H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developments in various analytical systems and methods based on micro-/nano-separation, single-molecule detection-based super-resolution microscopy, nanobio-sensor and chip, and various nanobio-fusion technologies.报告摘要微加工和高分子等化学与工程发展催生了蓬勃发展的微流控技术,为生物医学检测与体外诊断带来了高通量、低消耗、便携化等优势。对微尺度水/有机溶剂的精确调控,还可以用于针对疾病诊疗的纳米颗粒制备。 对液态金属精确调控可以制备液态金属-弹性高分子材料制备可以弯折拉伸的柔性电子系统,发展了与人体脏器相容的、可以粘贴到人体内外的柔性可降解电子电路系统。这些柔性电路系统可以在人体表面以及器官表面贴附来进行长期的生理电信号与生物标志物检测。此外这些柔性电路系统还可以实现一些治疗从而与前述的检测功能相结合构成新的诊疗一体化的方法。 最近我们制备的“电子血管”及其相关器件可以进行在体的可逆电穿孔以实现高度靶向的局部基因治疗,还可以进行不可逆电穿孔从而在体杀死循环肿瘤细胞。专家简介蒋兴宇1999年获芝加哥大学学士,2004年获哈佛大学博士,2005年开始在中科院工作,2018 年调入南方科技大学任讲席教授,主持过的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点项目等。是英国皇家化学会(RSC)和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院(AIMBE)会士,曾获腾讯“科学探索奖”等。发表论文300多篇。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流控、柔性生物电子和纳米生物医学。报告摘要细胞微环境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基础,对细胞的增殖、迁移、分化等诸多行为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生物体内,细胞生活在动态的复杂微环境中,细胞通过感知周围微环境的变化而调节自身行为和功能,从而影响细胞的形态、基因表达、蛋白质水平和定位。我们发展了一系列微流控单细胞单分子测量技术,实现了对胞内分子的时空动态检测,研究了在微纳限域条件下细胞的运动、形变及其关键生物分子的高灵敏度测量。专家简介刘宝红,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科学仪器教育部工程中心PI。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97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微纳流控分析、生物传感与单分子检测等。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曾获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曙光学者、启明星计划等,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发表SCI论文两百余篇,被引用九千多次。Analyst副主编,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报告摘要The impacts of infectious diseases such as COVID-19 are far-reaching they often cause tremendous global health concerns and economic losses. There is a great need for simple and low-cost methods for rapid point-of-care detection of infectious diseases in low-resource settings that lack complicated and costly diagnostic tools. Thus, we developed different microfluidic platforms to address the increasing demand. Considering each device substrate has its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 have developed different low-cost paper/polymer hybrid microfluidic systems that take advantage of both polymer and paper substrates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disease diagnosis, especially in low-resource settings. For instance, paper was used in a PDMS/ paper hybrid microfluidic system integrated with loop-mediated DNA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 for rapid and sensitive multiplexed infectious disease diagnosis, including meningitis (a global disease with high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nd pertussis. Although this hybrid system does not require expensive instruments, its sensitivity is even higher than conventional 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专家简介XiuJun (James) Li, Ph.D., is a Full Professor with early tenure in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El Paso (UTEP), USA. He is also the Director of Forensic Science Program at UTEP. After he obtained his Ph.D. degree from Simon Fraser University (SFU) in Canada in 2008, he pursued his postdoctoral research with Prof. Richard Mathies a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nd Prof. George Whitesid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while holding a Postdoctoral Fellowship from Natural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Research Council (NSERC) of Canada. Dr. Li’s current research interest is center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novative microfluidic lab-on-a-chip and nanotechnology for bioanalysis, biomaterial, biomedical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low-cost diagnosis, pathogen detection, nano-biosensing, genetic analysis, 3D cell culture, tissue engineering, and single-cell analysis. His lab has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point-of-care detection. He pioneered the novel concept of paper/polymer hybrid microfluidic devices he, for the first time, developed photothermal biosensors for low-cost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ing a common thermometer. Dr. Li has coauthored more than 117 journal publications and 23 patents, including three books from Elsevier on microfluidic devices for biomedical applications. He is an Editorial Board member of multiple journals including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and Scientific Reports from the Nature Publishing Group, Micromachines, Future Science OA, 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 etc, and an Advisory Board member of Lab on a Chip and Analyst. He is the recipient of the “Bioanalysis New Investigator Award” in 2014, UT STARS Award in 2012, NSERC Postdoctoral Fellow Award in 2009, Chinese Government Award for Outstanding Self-financed Graduate Student Abroad (2004), Outstanding Faculty Dissertation Research Mentoring Award (2016 & 2018, twice), NIH BUILDING Scholar Mentoring Award for Excellence in Student Research Mentoring in 2017, and so on.报告摘要Recent studies implicate the potential of site-specific glycans in tumor diagnosis, yet it is challenging to perform large-scale site-specific glycan analysis with high reproducibility and sensitivity. Here we present a highly robust N-glycoproteomics (HRN) platform for site-specific glycan biomarker discovery. In the HRN platform, intact N-glycopeptides of biological samples were enriched through an automated hydrophil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HILIC) method and then analyzed by a microflow LC-MS/MS system, followed by quantitative glycoproteome characterization using the Glyco-Decipher software. We utilized the HRN platform to analyze 200 individual specimens from two cohorts. We detected 21,711 unique site-specific glycans, corresponding to 1,357 N-glycans, 1,350 N-glycosites and 971 glycoproteins, resulting in deep coverage of serum glycoproteome. By employing machine learning, we identified five site-specific glycans as promising candidates in detecting early-stage gastric cancer(GC), in which a branched tetra-antennary site-specific glycan capping with sialyl-Lewis antigen demonstrated the best performance and significantly outperformed serum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CEA). Further combination of the five candidates offered improved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ur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robust and sensitive glycoproteomics technology is powerful in analyzing site-specific glycans from large-scale clinical samples. It successfully insights the site-specific glycan changes in GC and provides candidate glycosylated biomarkers for early detection of GC.专家简介Dr. Mingliang Ye obtained his Ph D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Prof. Hanfa Zou at the Dali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Physics (DICP),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CAS), in 2001, and worked as postdoctoral fellows under supervision of Prof. Norman Dovichi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USA (2001.11-2003.3), and Prof. Reudi Aebersold at the Institute for System Biology, USA (2003.3-2004.10). In November of 2004, he came back to China and now he is a full professor in DICP and deputy director of CAS Key Laboratory of Separation Science for Analytical Chemistry. He published more than 200 peer-reviewed papers in SCI journals. He won Excellent Young Scientist Funding award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in 2015. Currently his research interesting is mainly focused on developing new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protein 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an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arget proteins of diverse ligands. For the analysis of protein gycosylation, his team aims to develop a robust and sensitive platform to analyze site-specific glycoforms at proteomics scale, which is achieved by developing and integrating the new methods for specific enrichment, LC-MS/MS analysis and spectra interpretation of glycopeptides.报告摘要Microplastics (MPs) widely present in rivers and oceans become a worldwide environmental concern, so analyses of MPs in water are in demand for assessment of risk. In this study, analytical schemes based on Raman and NIR spectroscopy with employing perfluorohexane (PFH) as a MPs-capturing medium were demonstrated. PFH is able to extract MPs in water due to its strong hydrophobicity. First, an on-line MPs-capturing configuration was devised for quantification using Raman spectroscopy and polyethylene (PE) particles were adopted as model MPs. Samples of dispersed PE particles in water were prepared and the captured PE particle in PFH droplets were directly detected by a wide-area-illumination Raman measurement. Second, since PFH barely absorbs NIR radiation, NIR measurement was feasible and thereby accomplished. A reflective metal disk and a PTFE disk were used to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and reproducibility. Third, a nickel foam (NF) was additionally proposed as a MPs-capturing medium and the captured MPs in the NF was measured by the Raman measurement. In final, the merits of each scheme were comparatively discussed. 专家简介Hoeil Chung is a Professor in th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in Hanyang University, Seoul, Korea. He obtained his B.S. from Hanyang University in 1989 and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Iowa in 1994. Right after obtaining his Ph.D., he joined SK Energy in Korea as a research scientist and was involved in projects for developing diverse NIR spectroscopic on-line monitoring systems. In 2002, he joined Hanyang University and started his academic research in the areas of transmission/wide area coverage Raman spectroscopy for non-destructive analysis, reproducible and reusable SERS schemes to detect disease biomarkers, electrochemical synthesis of metal–alloy nanostructures and development of advanced chemometric algorithms.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200 papers in peer-reviewed journals.报告摘要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 EV)是细胞分泌的微纳尺度脂质囊泡,携带来自母体细胞的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信息,是介导细胞间通讯的关键信使。EV蛋白、核酸分子信息的精准分析,可以从多维度解析疾病机制,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研究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血清样本中EV分离富集困难、检测灵敏度低的问题,我们发展了微流控热泳适体传感器,利用微尺度热泳尺寸选择性地富集囊泡,有效放大与囊泡共轭的7种核酸适体的荧光信号,获得囊泡表面蛋白表达图谱。进一步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将囊泡分子信息用于6种高发恶性肿瘤的早期筛查、自动癌症分类以及前列腺癌复发监控。结合微流控热泳的高效富集与球形核酸的特异性识别,实现了EV miRNA的高灵敏原位检测,灵敏度0.36 fM,接近qRT-PCR。该方法无需囊泡裂解、核酸提取等前处理,仅需微量血清即可获得外泌体miRNA的表达图谱,并用于乳腺癌早期诊断。发展了基于核酸适体的EV表面DNA逻辑运算方法,实现了EV表面蛋白共表达精准分析。针对乳腺癌EV表面EpCAM、HER2的特异性表达,设计了两条单链DNA探针(含有核酸适体序列、间隔序列和引发序列);两条探针同时识别靶标蛋白后,与连接序列互补配对形成联合立足,从而引发杂交链式反应,实现AND运算并产生荧光信号。基于该方法获得单EV表面EpCAM和HER2共表达水平,可用于乳腺癌HER2分子分型。专家简介孙佳姝,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流控生物传感与纳米生物医学研究。现任北京市纳米生物医学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20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16年)等。报告摘要数字微流控是基于电润湿现象的一种微流控技术,电子控制的引入使得它可以摆脱对微泵和阀门的依赖,并且可以对单个液滴的进行精确独立控制,成为便携式医疗设备的最佳平台。这篇报告中,我们将介绍本组最新的数字微流控技术的研发进展,及其在精准医疗方面的应用,单细胞药物筛选、电信号控制芯片上药物添加和药物浓度调节、单药和多药结合药物筛选等。另外我们还搭建了一个药物筛选的数字微流控原型机,并以小鼠为模型检验了此技术用于原代肿瘤细胞的药物筛选和精准医疗,这些都为后期开发自动化的癌症精准医疗数字微流控设备铺平了道路。专家简介贾艳伟,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教授、博导,曾获澳门科技发展基金颁发的技术发明奖三等奖、第九届国际交叉学科光流体会议创新奖、国际生物结晶组织颁发创新奖、以及新加坡教育部颁发杰出导师奖。研究方向为数字微流控技术及其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在JACS, Nature Communications, ACS Nano, ACS Sensors, 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 Lab Chip, and 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等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报告摘要纳流控技术是研究和应用纳米通道中流体特性的一个新兴的领域。由于纳流控技术具有潜力解决精确地操纵、分离、检测单分子的挑战,从而达到在单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传递现象、化学反应、生物过程、以及生命现象本质,因此在化学、生物、材料、医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另外,有效地利用纳米通道的各种特异性质和物理效应,可能会带来一些划时代的应用。比如,建造超高速化学反应器、超高效率能量转换器、以及超高灵敏度的分析装置等。然而,与其蓬勃发展的“兄弟”微流控相比,纳流控还处在“婴儿”时期。由于纳米通道超微小且密闭,在其内部集成功能性部件在技术上极具挑战。这导致对纳米通道内的溶液、流体、界面、物质传递、化学反应、能量转换等进行控制困难重重。纳流控的“控”的一面缺失,极大地阻碍着整个纳流控领域向着发挥和实现其潜力和划时代应用前进的步伐。为解决上述关键课题和挑战,本团队以独特的“Nano-in-Nano集成”方法论,通过在纳米通道中构筑各种功能部件,建立了一系列面向纳流控的纳米加工、流体控制、功能集成、分子捕捉及检测等的方法和技术,初步实现了纳流控的“控”的精髓,为纳流控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开拓了道路。在这次报告中,我将介绍利用崭新的纳流控芯片技术来引领和开创分析化学未来的相关进展。专家简介许岩,现供职于大阪公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是该校纳流控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曾兼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PRESTO先驱研究员。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01年),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后(2004年),在东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2007年)。其团队的研究领域涉及纳流控基础和纳流控技术在化学、生物学、医学以及材料科学的应用,并致力于研发面向单细胞组学,单分子化学,生物材料以及纳米医学的纳流控新方法和新技术。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主持承担日本文部科学省MEXT学术变革领域(A)“超越分子系统”领域、科学技术振兴机构PRESTO先驱基金(后续CREST基金)、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科研费基盘A研究等多个日本国内及国际间合作的重大项目。报告摘要单体电化学可以在单细胞、单颗粒、乃至单分子水平上区分单个个体的统计和动态性质的差异,可以追踪大量个体中隐藏的少数分子的异常行为。具有电化学限域效应的微/纳电极界面是一种进行单体分析的有效测量工具,其可将目标分析物限制在其灵敏传感区域,以获得目标分析物的动态本征信息。设计、构建了尺寸可调的限域电化学测量界面,其与待分析单颗粒尺寸近乎匹配,能够降低电极界面双电层厚度,显著增强传质及电子转移效率,将测量时间分辨率提高至ps级,电流分辨率提升至pA级。利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高带宽、弱电流电化学测量系统,实时追踪单颗粒电化学电子转移过程产生的瞬态信号。进一步,耦合电子隧穿微观模型与电极过程动力学宏观模型,建立适用于描述纳米尺度电子转移过程的单颗粒电化学新模型,探索单颗粒光电过程的动态催化路径,精准揭示电荷传输和物质传递机制。为解析生物分子和纳米材料的本征“构-效”关系提供了灵敏,有效的表征手段。专家简介龙亿涛 南京大学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长江学者(2012),国家杰青(2011)。1989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在南京大学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先后在德国Heidelberg大学、法国国立高等巴黎化学学院(ENSCP)、加拿大Saskatchewan和Alberta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纳米孔道单分子传感、光谱电化学限域测量、电分析仪器装置研制。主持了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和863重大项目课题等;负责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单个体生命分析化学创新团队”;曾任ACS Sensors创刊副主编,现任Chemical Science、Research、《高等学校化学学报》副主编,Chemical Reviews、Current Opinion in Electrochemistry编委,ChemElectroChem顾问编委等;是中国化学会会士、ISE会士。共发表SCI论文300余篇,包括Nat. Nanotechnol., Nat. Chem., JACS.等期刊,总引超过2万余次,H-index75;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一等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和中国化学会分析化学基础研究梁树权奖。报告摘要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non-target analysis?Oliver J. Schmitz,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GermanyThe main challenges in non-target analysis are separ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the analytes in a complex sample.For the exact determination of the sum formula you need an ultra-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er (UHRMS) such as Orbitrap or FT-ICRMS. But these MS systems need a long transient lengths (1-2s) to determine the sum formula with an ultra-high mass resolution of maybe 200.000 or higher. Unfortunately, the coupling of very powerful separation techniques such as LCxLC or GCxGC with UHRMS is not possible due to the high transient time of UHRMS systems and with a 1D-LC or 1D-GC you normally cannot realize a baseline separation. This results in mixed MS spectra and differ between isobaric compounds is not possible. Here we will discuss these problems and show some work flows to solve some of the problems.专家简介In 2009 Oliver J. Schmitz got a full professor in Analytical Chemistry at the University of Wuppertal (BUW). Between 2010 and 2012 he was the chair of the Analytical Chemistry department at BUW. Since 2013 Schmitz has been a full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 and is the chair of the Institute of Applied Analytical Chemistry.2009 he co-founded the company iGenTraX UG which develops new ion sources and units to couple separation techniques with mass spectrometers. Since 2013 Prof. Schmitz is a consultant for various international companies and organizing – together with international partners – Sino-German workshops and analytica conferences in China and Vietnam. In 2018 Oliver has founded, together with Agilent, the Teaching and Research Center for Separation (TRC) at the University of Duisburg-Essen.Prof. Schmitz´s main research area is separation science, with a particular focus on non-target analysis of complex samples, the development of ion sources, the use and optimization of multidimensional LC and GC, ion mobility-mass spectrometry and Origin-of-Life. He is member of several editorial boards and was awarded the scholar-in-training award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 in 2003, the Gerhard-Hesse Prize for chromatography in 2013 and the Andrzej Waksmundzki medal award in 2019.专家简介曾湖烈:复旦大学药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19年全职回到复旦大学药学院药物分析系全职工作。2020年3月获得上海千人计划“创新长期项目”资助。曾获得东京都立大学都市环境学部“青年领袖科学家”奖,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基金审查员等社会职务。主要致力于微量高灵敏度生物及药物的分析检测及器官/类器官体外模型的研究。在Biosens. Bioelectron.、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Anal. Chem.、Sensor. Actuat. B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49篇。其中影响因子在5以上的23篇。国际专利授权1项;发明专利授权2项,出版专著2部。另外,并于2018年被期刊Sensor. Actuat. B授予杰出审稿人。报告摘要Glass solid-state nanopore channels provide smart platforms for designing nanosensing devices since they possess the advantages including facile preparation, high stability, compactness, and mechanical robustness. The adequate chemical modification is the key for functionalizing a nanopore to respond to specific target. In this presentation, I will introduce our recent efforts on developing sensitive nanofluidic sensing platforms based on various functional modifications of single glass conical nanopores. Attributed to the unique asymmetric structure in a glass conical nanopore, ion current rectification can be facilely monitored for the nanofluidic sensing. We demonstrated a triple stimuli-responsive nanofluidic diode that could smartly respond to sugar, pH, and temperature. This was achieved by fabricating the wall of the biomimetic nanopore channel with a copolymer brush containing functional groups sensitive to the three stimuli. Recently, we have proposed a label-free nanopore-based DNA sensor modified with a polymer electrolyte for ultra-sensitive DNA detection. The reversal of the ion rectification direc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tection sensitivity. In addition, we achieved the conformation and surface charge co-modulated ion transport inside a single glass conical nanopore channel using a single stimulus. Based on the co-modulation, we devised an ultrasensitive biosensing strategy for the detection of ATP. Compared to other direct contact stimuli, light can quickly control a nanochannel remotely. Thus, we designed a smart pH-modulated two-way photoswitch, which can reversibly switch ion transport under alternating light exposure over a wide pH range. This photoswitch was prepared by functionalizing the nanochannel with a light-sensitive polymer through surface-initiated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Furthermore, multiple environment stimuli including light, pH, and temperature were used to modulate ion transport flexibly. These nanofluidic devices could provide sensitive and robust platforms for mimicking the functions of ion channels in living organisms and developing precise nanobiosensors.专家简介李耀群,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工作主要涉及表面等离子体荧光传感与成像、仿生纳米孔道光电分析技术、荧光快速定量检测技术及民生领域应用等。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仪器专项的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技厅重点科技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等20多项科研课题,在J. Am. Chem. Soc、ACS Nano、 Adv. Funct. Mater.、Anal. Chem.等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60余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7项。报告摘要Single-cell analysis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to understanding key disease processes and disease diagnosis. It is essential to develop new method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understanding individual cell behaviors and their relations in adherent tissue culture. Herein, we present the approach of microchemical pen for single cell studies. Microchemical pen with 2, 3 or 4 nozzles were developed for flow control and laminar flow control. The open microflows were applied to in-situ single cell analysis.专家简介毛思锋,工学博士,分析化学专业。2009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2012年获该校分析化学硕士学位。2013年起获得“亚洲人才计划奖学金”赴日本东京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9月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6年11月起,进入清华大学化学系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1月起,任东京都立大学助理教授至今。目前主要从事微流体操控技术开发、单细胞原位刺激及响应分析、新型纳米线传感器开发。专家简介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本科学历。现任北京保利微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主持公司全面工作。其在注塑行业深耕30余年,具有丰富的微结构注塑经验。在其领导下,公司攻克微流控领域多个技术难关,于2019年率先实现微流控芯片量产,为2020年初爆发的新冠疫情防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微流控作为多学科交叉领域的新技术,吴大林迎难而上,带领公司研发团队主导了十余个项目的研发,二十余项工艺的升级,打造了属于保利微芯独有的技术能力,申请微流控相关专利十余件。2019年荣获中国保利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报告摘要活细胞最重要的性质之一是能够响应外界刺激。化学刺激是最常见且重要的一类刺激,探究细胞对化学刺激的响应行为能够揭示细胞深层次的性质。由于细胞间的异质性和单细胞内的不均匀性,单细胞、亚细胞水平的化学刺激及响应行为分析格外重要。微流控技术能够精准操控微流体的时空分布,在单细胞和亚细胞研究领域有着巨大潜力。本研究旨在构建一系列开放式微流控探针方法,逐步递进地实现对群体细胞中的单细胞、单细胞上局部区域、任意亚细胞微区的原位化学刺激,并据此研究细胞响应行为。利用双孔微流控探针底部所形成的溶液微区实现原位单细胞刺激,提出了一种衡量药物对细胞黏附影响的方法:利用胰蛋白酶打断单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实现原位单细胞提取并将提取时间作为对细胞黏附能力的生化衡量指标。测量了不同药物影响下细胞的黏附能力,探究了替莫唑胺浓度、作用时间对药效的影响,研究了酸性微环境对药效的作用。该方法为肿瘤转移、受精卵着床等研究提供启发,为药物评价提供新视角。专家简介林金明,博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1992-2002年在日本东京都立大学学习和工作。1997年获得东京都立大学博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同年受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受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2008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从事:1)微流控细胞分析方法;2)食源性致病菌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3)空气负离子制备方法及其对促进健康作用的机理研究。目前兼任中国化学会理事及分析化学学科副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以及。Trends in Analytical Chemistry责任编辑,J. Pharm. Anal.、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等期刊副主编。以上报告内容由BCEIA2023组委会提供欢迎扫码报名参加BCEIA2023
  • AEM:正、负极界面工程并行实现高性能锂硫全电池
    导读对高能量密度和高倍率储能系统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电池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其中锂硫电池(LSB)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受益于硫(S)和锂(Li)之间的多电子和多相转化,LSB具有超高的理论比容量和高比能量密度。但锂硫电池目前存在严重的多硫化物穿梭、硫正极氧化还原动力学缓慢以及锂负极不可逆枝晶生长等问题。 成果简介鉴于此,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题为“Enabling selective zinc-ion intercalation by a eutectic electrolyte for practical anodeless zinc batteries”的文章。滑铁卢大学 Linda F. Nazar教授等人采用非原位/原位技术揭示了Zn2+与质子嵌入化学之间的竞争,并开发了一种混合共晶电解质来减轻Zn枝晶生长。关键创新近期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Interfacial Engineering on Cathode and Anode with Iminated Polyaniline@rGO-CNTs for Robust and High-Rate Full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的论文。该工作提出了正极和负极双界面工程策略,对于正极,亚胺化聚苯胺(iPANI)用于实现能量工程以诱导中能级吸附多硫化物,并催化硫物种的氧化还原转化,并通过iPANI自组装到集成支架上实现形态工程通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碳纳米管(CNT),即iPANI@rGO-CNT。对于负极,iPANI@rGO-CNT复合材料的高导电性和亲锂性以及多孔纳米结构有利于锂离子的均匀沉积,显著防止锂枝晶的生长。借助iPANI@rGO-CNT纳米反应器的协同效应,所制备的LSB具有出色的倍率性能和出色的循环寿命。核心内容解读在制备iPANI@rGO-CNT过程中,PA作为促进该反应的催化剂和iPANI链最终质子化亚胺的稳定剂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加速LiPS的扩散和转化(图1a)。在将锂金属沉积到该主体中作为负极后,具有高导电性和亲锂亚胺键的多孔iPANI@rGO-CNT主体可以形成均匀的电场,从而调节均匀的Li沉积并抑制枝晶生长(图1b)。【图1】iPANI@rGO-CNT纳米反应器在全LSB中的作用机制。a)促进硫物种转化和锂负极b)调节锂沉积的亲锂主体的示意图。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图2d、e)和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元素映射图像(图2f)进一步证实了iPANI分布良好的纳米结构阵列。【图2】iPANI@rGO-CNT主体的形态和结构特征。a,b)横截面SEM,c)iPANI@rGO-CNT纳米孔内的连续iPANI阵列,d)TEM,e)iPANI箭头的HRTEM图像,以及f)iPANI@rGO-的元素映射图像CNT的主体。g)iPANI@rGO-CNT、PANI@rGO-CNT和rGO的拉曼图案和h)FTIR曲线。i)iPANI@rGO-CNT和PANI@rGO-CNT中胺键和亚胺键的比例。iPANI@rGOCNT、PANI@rGO-CNT和rGO主体的化学结构和组成通过拉曼、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测量进行研究(图2g、2h)。为了更好地比较交联前后的PANI状态,对PANI@rGO-CNT和iPANI@rGO-CNT进行了高分辨XPS。图2i中计算并总结了几种亚胺和胺键相应的比例。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从理论上进一步研究了这些亚胺和胺键对LiPS的吸收能力(图3a-3c)。【图3】催化机理的理论和实验研究。a)Li2S8在不同官能团上的计算吸附能。iPANI@rGO-CNT的b)基态S0和激发态T1之间的电荷密度差异和c)基态S0和激发态T1的LiPS吸附能。d)在Li2S6溶液中浸泡12小时后不同主体的紫外-可见光谱。e)iPANI@rGO-CNT吸附Li2S6后N 1s的高分辨率XPS光谱(其他峰)。f)具有不同正极的LSB的穿梭电流曲线。g,h)具有不同正极Li2S6对称电池的扫速下的CV曲线。i)Li2S8/四甘醇二甲醚溶液在2.05 V下在不同表面上的恒电位放电曲线。为了验证假设,进行了可视化吸附测量,以使用rGO-CNT支架和超级P(SP)作为基准来研究iPANI@rGO-CNT对LiPS的强锚定作用。在6小时和12小时后,iPANI@rGOCNT使深黄色Li2S6溶液脱色更彻底,该结果与紫外-可见光谱中吸附测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图3d)。还进行了XPS测量(图3e)以研究iPANI@rGO-CNT对LiPS的吸附机制,表明其和LiPS之间存在强烈的相互作用。进行电化学测量以研究iPANI@rGO-CNT增强的硫物种转化的氧化还原动力学。图3f显示了iPANI@rGO-CNT在所有测量的正极中的最小穿梭电流,揭示了LiPS的极好的锚定效应和抑制多硫化物穿梭。此外,先后进行了不同扫描速率的循环伏安图(CV)测试,以证明硫氧化还原动力学(图3g,h)。为了直观地说明具有可逆转化的亚胺键对增强氧化还原动力学的积极影响,进行了Li2S成核测试(图3i)。显然,iPANI@rGO-CNT比rGO-CNT和SP提供更大的容量,表明更有效的Li2S成核和更好的氧化还原动力学。随后,组装电池以探索其催化转化活性。如图4a、b中的循环伏安法(CV)曲线所示,S-iPANI@rGO-CNT电池显示出最大的响应峰值电流、最小的极化电压和第一还原峰起始电位上移。此外,在所有扫速下,S-iPANI@rGO-CNT正极的积分面积都大于S-rGO-CNT正极的积分面积,说明S-iPANI@rGO-CNT正极具有更高的硫利用率。与S-rGO-CNT相比,S-iPANI@rGO-CNT电池显示出较小的Tafel斜率(图4c-4e)。这些结果表明,iPANI@rGO-CNT有效地加快了固-液和液-固转化率,并具有良好的可逆性。此外,研究了不同样品中的锂离子扩散系数,并在图4f-h中进行了总结。图4i显示处于T1状态的S-iPANI@rGO-CNT正极在自由能图中从S8到Li2S的所有转化步骤都具有低能垒,进一步证实了iPANI@rGO-CNT可以催化硫物种转换效率更高。【图4】LSB与各种主体的反应动力学研究。a)S-rGO-CNT和b)S-iPANI@rGO-CNT正极在0.1到0.5 mVs−1的扫速下的CV曲线。从c)Li2S8到L2Sn(2 strong=""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box-sizing: border-box "≤6)、d)L2Sn到Li2S和e)Li2S到Li2Sn的转化反应的Tafel图,在0.1 mV s−1下具有不同的电极。f-h)不同正极的Li扩散特性通过CV峰值电流与扫速平方根的关系图。i)S8转化为Li2S的自由能。为了直观地观察iPANI@rGO-CNT主体对锂枝晶生长的限域作用,利用光学显微镜原位监测运行过程中负极表面的形貌变化(图5a、b)。基于有限元方法,进行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以模拟局部电流密度和整体电场分布,以揭示3D有序纳米孔结构的影响(图5c-e)。显然,与均匀导电iPANI聚合物互连的极其有序的纳米孔导电结构可以有效降低局部电流密度,从而超越二维平面对应物的性能。根据Sand的时间模型推断,降低局部电流密度会抑制初始枝晶的形成。另一方面,iPANI@rGOCNT主体在初始锂沉积和随后的循环中保持均匀电场,从而使锂离子流动均匀并抑制枝晶生长(图5d)。【图5】iPANI@rGO-CNT对枝晶生长抑制作用的实验和模拟研究。a,b)裸锂(a)和Li-iPANI@rGO-CNT(b)负极表面形貌的原位光学显微镜图像。c)iPANI@rGOCNT支架中局部电流密度分布的模拟。d)iPANI@rGO-CNT电极和e)Li成核过程中裸Li电极的电场分布模型。f)AFM图像和g)iPANI@rGO-CNT支架的放大AFM图像。h)KPFM图像和i)iPANI@rGO-CNT支架的放大KPFM图像。j)使用裸锂和Li-iPANI@rGO-CNT负极的对称电池在1 mA cm-2电流密度和1 mAh cm-2容量下的比较循环稳定性。k)Li-iPANI@rGO-CNT负极对称电池与其他复合负极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循环寿命。通过模拟实际工作条件进行反复剥离/沉积测试,以探索iPANI@rGO-CNT的耐久性并评估其对锂枝晶的抑制作用,如图5j所示。这些结果表明,即使在高电流密度下,优异的亲锂性和结构稳定性也有助于锂的均匀沉积,从而缓解锂金属的枝晶生长问题。为了证明具有均匀电流密度的亲锂纳米孔结构在锂负极保护中的优越性,列出了近期研究工作的循环性能以供比较(图5k)。对由S-iPANI@rGO-CNT正极和Li-iPANI@rGO-CNT负极制造的Li-S全电池进行了全面的电化学性能评估。图6a-6c的结果表明,可逆转变降低了LiPS的转化能垒,纳米孔结构抑制了Li枝晶的生长,进而导致氧化还原动力学增强。进行了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以进一步揭示S-iPANI@rGO-CNT电极电荷转移特性的潜在原因(图6d)。与其他电极相比,S-iPANI@rGO-CNT电极具有最小的初始电荷转移电阻并促进了锂离子扩散动力学。【图6】全LSB电化学性能。a)S-iPANI@rGO-CNT||Li-iPANI@rGO-CNT电池的CV曲线。b)S-iPANI@rGO-CNT||Li-iPANI@rGO-CNT、S-iPANI@rGO-CNT||裸锂电池、S-rGO-CNT||Li-iPANI@rGO-CNT电池和S-rGO-CNT||裸锂电池的首圈CV曲线曲线。c)恒电流充放电曲线。d)初始EIS图。e)在不同电流密度下的倍率性能。f,g)长循环寿命和相应库仑效率的比较。h)S-iPANI@rGO-CNT||Li-iPANI@rGO-CNT在高硫负载下的面容量。i,j)在0.5 C的第一个循环期间,S-iPANI@rGO-CNT正极的原位拉曼光谱。k)Li-S软包电池持续点亮LED指示灯。S-iPANI@rGO-CNT||Li-iPANI@rGO-CNT电池表现出最佳的倍率性能。在低电流密度下极高的初始容量接近于先前工作的电池性能,在0.05 C时具有高能量密度,突出了该电池的巨大潜力。同时,在将电流密度切换回0.2 C时可以恢复1009.6 mAh g−1的更高比容量,这表明有效抑制LiPS穿梭和锂枝晶生长可以显著提高电池的可逆性(图6e)。在各种电流密度下研究了循环性能,以探索具有可逆调节的有机氧化还原催化剂的3D纳米反应器的可持续性,以实现氧化还原动力学,如图6f、6g所示。还制造了具有4 mg cm−2高载量的复合S正极(图6h),S-iPANI@rGO-CNT||Li-iPANI@rGO-CNT电池在0.2 C下表现出出色的循环性能,提供742.5 mAh g−1的高初始比容量,100次循环后仍保持606.6 mAh g−1。这些结果证实了通过3D可逆调节纳米反应器改善氧化还原动力学的可行性。此外,进行了原位Raman测量以原位监测可溶性Li2Sn在充电/放电过程中的转化过程(图6i,j)。为了评估电极的实际性能,使用准备好的软包电池测量了LED的发光性能(图6k)。成果启示综上所述,通过具有可逆内置催化剂的3D纳米反应器探索正极和负极的界面工程,以此抑制LiPS穿梭并调节锂枝晶生长。纳米孔内丰富的亚胺键为LiPS和锂离子提供了足够的吸附和催化位点。作为硫复合正极的主体,LiPS(锂化/阴离子态)内置的–NH+=/–NH+–键的可逆电子重排降低了LiPS的转化能垒,从而加速了LiPS的催化和转化。作为锂复合负极的主体,极其均匀的电荷传输路径提供了均匀的电场并实现了高锂离子通量,从而实现了平稳的锂沉积,并显著抑制了锂枝晶。受具有内置催化作用的3D结构的青睐,所制备的iPANI@rGO-CNT主体赋予Li-S全电池出色的倍率性能和极好的循环寿命。3D有序纳米反应器的内置催化策略可以通过实现具有高能量密度的LSB的潜在商业价值来带来美好的未来。
  • 泡罩铝塑包装密封完整性测试仪选用泉科瑞达LEAK-01的可行性分析
    一、引言泡罩铝塑包装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密封完整性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至关重要。因此,选用一款高效、准确的泡罩铝塑包装密封完整性测试仪成为企业品质控制的关键环节。二、泉科瑞达LEAK-01测试仪的技术特点泉科瑞达LEAK-01泡罩铝塑包装密封完整性测试仪是一款集高精度、自动化、数据记录于一体的先进检测设备。该仪器采用负压法进行测试,能够迅速检测到微小泄漏,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其自动化程度高,测试过程无需人工干预,大大提高了测试效率。此外,该仪器还具有数据记录功能,可以输出测试报告,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管理。三、泉科瑞达LEAK-01测试仪的适用性分析1. 适用范围广泛泉科瑞达LEAK-01测试仪适用于各种规格和类型的泡罩铝塑包装产品,包括药品、食品、化妆品等不同行业的包装需求。因此,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该仪器进行密封完整性测试,满足不同产品的检测要求。2. 操作简便,易于掌握该仪器的操作界面简洁明了,用户只需按照说明书或操作视频进行简单设置,即可开始测试。同时,泉科瑞达还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3. 高精度、高可靠性泉科瑞达LEAK-01测试仪采用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技术,能够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功能。同时,该仪器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减少维护成本和频率。四、与市场上其他产品的比较与其他品牌的泡罩铝塑包装密封完整性测试仪相比,泉科瑞达LEAK-01具有以下优势:首先,在测量精度方面,该仪器采用了先进的技术,能够准确测量泡罩包装的密封性能;其次,在价格方面,该仪器具有较高的性价比,能够满足不同企业的预算需求;最后,在售后服务方面,泉科瑞达提供了完善的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五、结论综上所述,泉科瑞达LEAK-01泡罩铝塑包装密封完整性测试仪在技术特点、适用范围、操作简便性、高精度和高可靠性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因此,选用该仪器进行泡罩铝塑包装的密封完整性测试是可行的。同时,企业还应根据自身实际需求和预算情况,结合市场上的其他产品进行比较和选择,以确保选用到最适合自己的检测设备。
  • 丹纳赫发行17.9亿美元债券募集贝克曼收购资金
    2011年6月21日,丹纳赫宣布公开发行优先债券,预计募集17.9亿美元资金。  此次发行的优先债券有:  本金总额为3亿美元的浮动利率优先债券,发行价为本金额的100%,到期时间为2013年;   本金总额为4亿美元、利率1.3%的优先债券,发行价为本金额的99.918%,到期时间为2014年;  本金总额为5亿美元、利率2.3%的优先债券,发行价为本金额的99.840%,到期时间为2016年;  本金总额为6亿美元、利率3.9%的优先债券,发行价为本金额的99.975%,到期时间为2021年。  这些债券预计6月23日发行结束。  此次发行所得款项部分将用于丹纳赫68亿美元收购贝克曼库尔特,上周最后的监管障碍被清除,欧盟委员会批准了此项收购协议。丹纳赫预计本月底将完成收购。  此前,6月13日,丹纳赫宣布发行1750万股普通股,募集资金用于收购贝克曼库尔特。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