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电子人体秤

仪器信息网电子人体秤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电子人体秤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电子人体秤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电子人体秤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电子人体秤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电子人体秤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电子人体秤相关的解决方案。

电子人体秤相关的资讯

  • 组图:电子显微镜带你开启人体微观之旅
    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电镜)是利用电子与物质作用所产生之讯号来监定微区域晶体结构,微细组织,化学成份,化学键结和电子分布情况的电子光学装置,常用的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在实验室中,SEM是一款很常见的仪器。平常,我们经常用它来观察材料、生物物质等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常常会有一些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景观。但是你想过我们的人体在电子显微镜下会是什么样子吗?  据悉,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微观结构,可以分辨1-5纳米(1纳米相当于10亿分之一米)直径的细节,让人一睹难得一见的身体细节。  日前,腾讯科技发布了一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人体微观图,借助SEM的力量将让你开启人体的发现之旅,在这里你将看到从未见到过的景象。  这里几乎所有的这些照片都来自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借助SEM的力量将让你开启人体的发现之旅,在这里你将看到从未见到过的景象。上图是许多精子试图为卵子授精的近距离照片。  这张照片中的物体看起来就像肉桂糖果,但它们事实上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血细胞&mdash &mdash 红血球。这些两面凹的细胞承担着将氧气送往身体各处的任务。  定期修剪和良好的护理应当不会让你的头发末端出现照片中的这种难看状态。  在你大脑的千亿神经元中,普肯野神经元是其中最大的。这些细胞是小脑皮层中的运动协调大师。酒精和锂等有毒物、自体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基因突变都能够对人类的普肯神经元产生消极影响。  这是人耳内毛细胞静纤毛的近视图。这些静纤毛能够探测机械运动对声音振动做出反应。  在这张照片中,着色的视网膜血管从黑色的视神经盘背景中凸显出来。  这张色彩强化的照片显示的是舌头上的味蕾。人类舌头上大约有1万个味蕾用于探测酸甜苦辣等味道。  经常刷牙吧,因为不刷牙在牙齿表面就会形成玉米状斑块。  这是当那些相同的红血细胞紧密集合成血凝块时的样子。  这张色彩强化照片展现的是肺内表面的样子。那些空腔就是肺泡,也就是与血液交换气体的地方。  这张照片中反常的肺癌细胞与之前健康的肺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肠内的绒毛增加了肠道的表面积,这就帮助肠道进行食物吸收。近距离观察,你可以看到一些食物粘附在缝隙当中。  这张是人类卵细胞的色彩强化照片,卵细胞的表面附着着透明带状物&mdash &mdash 糖蛋白,糖蛋白不仅能保护卵细胞,还能够帮助它捕获精子。  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战场,但是它事实上是受精5天后的一颗卵子。这张荧光照片是借助一台共焦显微镜拍摄的。  生命循环的再一次开始:这是6天大的胚胎开始进入子宫内膜的情景。
  • EST发表水生所关于电子垃圾拆解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文章
    近日,环境科学领域的权威刊物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在网络上率先发表了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生态毒理学学科组组博士研究生闻胜等人关于电子垃圾拆解对人体健康影响的文章“Elevated Levels of Urinary 8-Hydroxy-2´ -deoxyguanosine in Mal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Dismantling Workers Exposed to High Concentrations of 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and Dibenzofurans, 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 and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该论文以我国某电子垃圾拆解区为试验点,研究了该地区拆解工人工作环境和人体中典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特别是二恶英、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联苯的暴露水平。研究发现,在拆解作业区室内的灰尘与拆解工人头发样品中发现了高浓度的二恶英、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联苯;两类样品之间的指纹特征高度相似。表明该地区电子垃圾拆解工人处于严重的二恶英,多溴联苯醚和多氯联苯的暴露中。通过对化合物的指纹特征分析,发现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电子垃圾拆解过程中的无序焚烧。通过测定工人上班前和下班后尿液中DNA氧化损伤的生物标志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发现下班后工人尿中8-羟基脱氧鸟苷是上班前浓度的四倍,并且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5)。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下班后的尿液中8-羟基脱氧鸟苷的浓度水平甚至和一些前列腺和膀胱癌症患者的水平相当,表明该试验点拆解工人存在相当高的癌症风险。该研究结果为电子垃圾拆解的无序焚烧释放大量有毒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及其给当地环境,尤其是对拆解工人健康的危害提供了直接的科学证据。
  • 警惕!人体47处被检出微塑料,或成健康研究下一个热点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微塑料这一概念是在2004发表的一篇Science的文章(Lost at Sea:where is all the plastic)中首次提出。strong微塑料是一种会污染环境的微小颗粒,任何长度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都可以称为微塑料。/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目前微塑料可以分为大致两种,一种是进入环境前就已经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一般来自清洗衣服后的废水。悉尼大学沿海城市生态影响研究中心发现,每洗一件衣服,就会冲洗掉1900多根纤维。其次是一些大型塑料的碎片污染,包括我们熟知的饮料瓶、渔网、塑料袋等。微塑料会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人体中,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97px height: 30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de3d9add-ae58-4a8b-b79f-d9d204d8696f.jpg" title="企业微信截图_20200824094021.png" alt="企业微信截图_20200824094021.png" width="497" height="306" border="0" vspace="0"//ppbr//ph1 label="标题居左" style="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left margin: 0px 0px 10px "span style="font-size: 24px "微塑料已经入人体/span/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近日,据外媒报道,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人体提取的47个组织样本,均发现了塑料颗粒。/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查尔斯· 罗尔斯基(Charles Rolsky)表示,strong现在地球上的塑料污染已经几乎无处不在,虽然有证据表明塑料正在进入人体内,还没有人研究这些材料在食用后如何在人体器官中堆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该项研究提取了肺、肝、脾和肾中的47个组织样本,研究小组认为这些器官是最有可能遇到微塑料的器官。利用计算机编程、拉曼光谱和质谱的结合,能够从组织样本中识别和提取塑料,并生成颗粒计数数据、以及碎片的质量和表面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利用这项技术,研究小组检测出数十种不同的塑料,包括聚乙烯、聚碳酸酯以及双酚A(BPA)。而所有的组织样本中都有双酚A,它曾经从矿泉水瓶、医疗器械到及食品包装的内里,可谓是无处不在,但由于潜在的健康危险引发了争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去年,世卫组织的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人体不太可能吸收大于150微米的微塑料,估计对较小颗粒的吸收也有限。极小的微塑料颗粒的吸收和分布可能较高,但这方面的数据极其有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研究人员表示,虽然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这些微塑料会对人体带来什么影响,但是这项技术将有助于发现人体内的塑料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揭示塑料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br//strong/ph1 label="标题居左" style="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left margin: 0px 0px 10px "span style="font-size: 24px "strong我国微塑料污染现状/strong/span/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2019年,在我国发布的首部《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strong,披露了我国海洋的污染情况和程度,其中包含针对渤海、黄海和南海海域,开展了4个断面的海面漂浮微塑料的监测工作,主要监测指标为平均密度、主要物质分类以及主要成分。此次strong检测到的微塑料平均密度为0.40-1.09个/立方米,主要为碎片、纤维和线,成分主要为聚丙烯、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见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已逐渐严重。/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今年,发改委和环境部联合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strong/span,其中指出:开展不同类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研究评价。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加强江河湖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防治技术和政策等研究,开展生态环境影响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strong/spanstrong可见,国内已开始逐渐重视微塑料污染,微塑料及人体健康的相关研究,或将成为下一个热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我国近几年对微塑料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在研究中遇到诸多瓶颈及亟待解决的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e8ce0aa5-0b79-46d6-bfe7-6055f65bac6a.jpg" title="12452a35-9722-4544-aa3a-17b8ebc1579b.jpg" alt="12452a35-9722-4544-aa3a-17b8ebc1579b.jpg"//ppbr//ph1 label="标题居左" style="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left margin: 0px 0px 10px "span style="font-size: 24px "strong微塑料解决方案提供仪器企业/strong/span/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在诸多仪器厂商中,目前赛默飞、安捷伦、珀金埃尔默、岛津、雷尼绍等均针对微塑料检测提供了仪器测试方法和解决方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1.赛默飞/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对于微塑料的粒径大小、形状、腐蚀程度、颜色等物理形貌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显微法和目检法。对于化学成分分析,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显微红外法和SEM-EDX法。赛默飞显微红外光谱仪可以高效快捷的实现水体中微塑料的定性,给出区域微塑料成分含量的参考结果;SEM-EDX可对样品表明进行直接观测和分析;而拉曼光谱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分子光谱技术,具有非接触、无惧水等特点,在微塑料的成分定性和颗粒统计中同样发挥着一定作用。与显微红外相比,显微拉曼在微小的塑料粒子或纤维片段分析中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且无需挑出样品,不受水分干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2.安捷伦/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微塑料分析通常仅报告其颗粒数量。然而,塑料的易碎性使其在后续过程中很容易分解为许多尺寸更小的颗粒,因而这种方法在本质上存在缺陷且不准确。因此,报告中也应该包含颗粒的尺寸,在评估微塑料毒理学影响时,尺寸和丰度都应考虑在内。应该注意的是,微塑料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加。尺寸测量通常仅报告颗粒的最长尺寸而忽略了其形状,使长颗粒往往被认为与球形或其他形状的颗粒相同。为了实现更全面的了解,塑料的定量分析应该作为一个三维问题考虑:尺寸 × 形状 × 材料。/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安捷伦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均可对微塑料进行检测。其中,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可测试5cm*5cm区域超过1000个微塑料颗粒,测试完成仅需2个小时,扫描结束后即得到测试结果,包括每个颗粒定性结果,尺寸、面积、重量等信息,并同时自动获得海量统计结果,包括不同尺寸、不同种类的塑料颗粒的个数、粒径分布,以及含量%等信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3.珀金埃尔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要对海洋中的微塑料进行管控,第一步是要对这些微塑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从而对污染的严重性和主要来源进行评判,对下一步的治理提供依据。PerkinElmer红外光谱及红外显微成像系统可为检测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红外光谱仪已经广泛用于鉴别大尺寸的高分子材料,对于较大的塑料样品可以选择不怕潮可电池供电的珀金埃尔默红外光谱仪放到船上做快速塑料的鉴别 而对于肉眼无法识别的微小的塑料颗粒,就需要选择红外显微镜成像系统用于这些微塑料的检测和鉴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珀金埃尔默常规红外ATR方法可直接快速测试肉眼可见的大尺寸微塑料,对于肉眼不可见的小尺寸微塑料可采用珀金埃尔默Spotlight+ATR成像附件进行测试。珀金埃尔默实现了微塑料的原位测试,测试最小尺寸可达1.56um。原位ATR成像技术分析的微塑料尺寸更小、速度更快、操作更简单而且还不会丢失微塑料样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除此以外,傅里叶化学成像/显微技术可分析微塑料化学成分及空间分布等信息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功率补偿型DSC的HyperDSC技术可辅助红外显微/成像进行塑料单微粒结构定性,可对复合微塑料半定量研究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逸出气体联用技术全模块均可用于研究微塑料的成分定性/半定量及降解机理等信息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CMSMS串级质谱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定量塑料含量,还可以测定微塑料内部增塑剂等环境激素的含量,便于开展环境毒理学工作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ICPMS单细胞直接进样技术,可用于研究微塑料负载重金属对于单个细胞毒理学的研究工作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TGA-ICP联用技术可评价焚化过程产品微塑料/重金属的结合过程研究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TGA-GCMS联用技术可以用研究微塑料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迁移的输运机理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4.岛津/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红外显微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FTIR)是目前最常用的化学组分鉴定方法。岛津红外显微镜可实现对微塑料的观察、定义测量位置、测量、鉴别结果,全部操作都能自动执行,并提供高灵敏度结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热分析-红外联用系统(TG-FTI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岛津热分析-红外联用仪,可以将TGA过程产生的气体通过可加热管线引入到红外光谱仪中,分析聚合物等材料热裂解过程产生的气体成分,从而得到聚合物的组成,更好的对热重结果进行分析;和红外联用,实现材料的定性及定量分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3)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岛津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采用新型硅漂移检测器(SDD),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优点,能够进行快速无损定性-定量分析,方便快捷,无须化学前处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通过EDX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微塑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就可初步知道该微塑料可能的材质塑料(也可进一步使用PY-GCMS有机化合物快速筛查系统进行塑胶材质的确认),同时可以确认该微塑料中的有害元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4)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PY-GCMS)/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可以用来鉴定微塑料类型。PY-GCMS是通过不断升高样品池温度,使得高聚物在特定温度发生裂解,释放短链小分子单体,再进入GCMS检测,从而推断高聚物类型的一种方法,同时可鉴定聚合物及添加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POPs、全氟类化合物、多环芳烃、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易富集在微塑料表面,岛津全面的色谱质谱分析手段,亦可提供全面的毒理效应研究方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5)电子探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岛津电子探针可实现微塑料表面的元素及形貌分析研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微塑料表面,在检测出K、Na、Ca、Mg、Al的同时,还可检测Cl、S、Cr和Fe等元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5.雷尼绍/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传统的实验室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GC-MS),可以量化塑料量,但不提供有关颗粒大小或数量的信息,这两种方法预计同等重要。红外显微镜可以做到这两点,但不适合分析非常小的颗粒,也受到颗粒形态的挑战。雷尼绍针对微塑料提供了其共焦拉曼显微镜作为检测手段。雷尼绍共焦拉曼显微镜可自动定位粒子并确定它们的大小和统计,然后产生颗粒的拉曼图,使用高度跟踪保持良好的焦点,并使用高级光谱分析来识别塑料和无机物,其结果是关于颗粒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化学组成的全面数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食物:真相还是恐惧》节目中,雷尼绍共焦拉曼光谱仪被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 用于鱼类中的微塑料研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6.布鲁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分析微塑料颗粒(MPP)有许多方法,如采用不同的光谱技术以达到不同的分析要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红外显微镜是MPP分析的主要技术。它可以对微颗粒进行化学鉴定,并且非常易于使用。在MPP分析中,拉曼显微镜虽然不如红外显微镜常用,但它具有的独特优势,如可通过透明材料测量,比红外显微镜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等,使得拉曼显微镜适用于分析非常小的颗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lfred Wegener 研究所(AWI)作为亥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选择了具有焦平面阵列(FPA)检测器的布鲁克红外显微镜作为MPP表征的解决方案。他们近期发表在《科学进展》的研究中采用了具有FPA检测器的红外显微镜,在北极积雪中检测出大量的微塑料颗粒。FPA检测器实现了在单次扫描中以最佳光谱分辨率收集大量的光谱数据。这项技术具有自动化分析,高精确度,极其快速,将人为错误降至最低等优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布鲁克提供红外,FPA和拉曼的全套解决方案,实现了对微塑料的观察、测量和鉴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br//ph1 label="标题居左" style="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left margin: 0px 0px 10px "span style="font-size: 24px "延伸阅读:/span/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29/486131.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首部《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含海洋微塑料监测情况/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522/539216.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发改委& 环境部:加强江河湖海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等研究/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21/491686.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微塑料的“全球化”亟需解决方案/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20/491533.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北极微塑料从哪儿来?科学家又发现新证据/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704/488323.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微塑料:一场不知不觉的污染/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613/486919.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微塑料研究:精确的分析方法是关键——访浙江工业大学潘响亮教授/span/strong/a/p
  • 北京市征集人体体温快速检测应急项目
    p  为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部署,发挥科技创新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现公开征集一批人体体温快速检测应急项目。/pp  strong一、重点支持方向/strong/pp  重点支持以下人体体温快速检测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pp  1、非接触:不与被测人员体表直接接触,或一次性直接接触后可现场显示。/pp  2、高精度:检测误差在正负0.1摄氏度范围内。/pp  3、速度快:现场检测体温当场出结果,能够在一分钟内判断出被测人员体温是否正常。/pp  strong二、申报条件/strong/pp  1、与现有技术或产品相比能够提供有效性依据,在技术成熟度、应用可靠性等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pp  2、技术路线设计科学合理,实施可行性和保障性强,研发里程碑节点指标明确。/pp  3、鼓励产学研用结合。/pp  strong三、填报说明/strong/pp  采用电子申报的形式,请申报单位填报《人体体温快速检测应急项目情况简表》,相关材料作为附件,电子版于2020年2月13日前发送至xiexx@kw.beijing.gov.cn。/pp  strong四、咨询电话/strong/pp  谢旭霞 13810754686/pp  张 玉 55577791/pp  附件:a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2/attachment/decdc22f-1ee0-4aca-8653-b8c8b767c26c.docx" title="人体体温快速检测应急项目情况简表.docx"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人体体温快速检测应急项目情况简表.docx/span/a/p
  • 无形“探针”,“洞见”人体
    更精准地实现人体器官和病灶部位无损害可视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5月10日,在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中,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上海市生物医学检测试剂工程中心主任张凡以《透视人体健康的新技术——近红外光化学探针用于生物医学诊断》为题,分享了自己深耕多年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研究,结合近红外光学成像仪器,该技术可隔着皮肤和肌肉监测体内活动,有望为疾病诊断提供新路径。  发光“探针”为手术精准导航  人们很早就有“洞见”自己的需求,梦想能发明一种无创技术,实现对人体健康的可视化监控。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医学影像技术的先河,目前我们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如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就与此有关。然而,如何实现无辐射、实时动态的活体成像技术一直存在巨大挑战。  研究人员逐渐发现,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相较于已有的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等,具有无辐射、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特异性等检测优势,能够为精准手术导航技术领域提供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对医学检测方法的优化探索中,张凡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就像打开一扇观察人体内部的窗口——只需静脉注射会发光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即可自动定位到某个器官、肿瘤或是血管,再通过对人体没有伤害的光学成像仪器,就能隔着皮肤和肌肉组织直观清晰观察到肠道的蠕动、肿瘤的边缘、细胞的游走等  “而且,我们看到的不是静态‘照片’,是动态的‘视频’。”张凡说。  从自然中寻找答案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张凡说,“荧光虽然没有辐射,可以很快实施动态监测,但是其组织穿透深度较浅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  此前,光学成像多使用可见光区(400纳米至700纳米)和近红外一区(700纳米至900 纳米)的荧光,但由于这一波段在生物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吸收和散射,其在活体深组织检测中的应用大大受限。张凡团队专注于在近红外二区窗口(1000纳米至1700 纳米)内探索活体深组织成像窗口,并且根据获得的最优窗口开发对应的长波荧光探针和成像仪器。  到目前为止,张凡团队累计开发了30余种系列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探针,相关荧光成像设备和探针试剂已实现应用转化,在多家科研机构和医院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已经成功获取了生物体内部多个待测物的动态监测。  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荧光成像往往是利用外部激发光源实时激发荧光探针来获取信号,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生物组织背景荧光,从而影响成像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如何寻找优化之法?在张凡看来,最好的答案就在自然里。自然界能自主发光的生物很多,比如鱿鱼、水母、萤火虫等。  “与其受背景荧光干扰,不如尝试将其本身的荧光运用起来。前面提到的‘探针’对人体来说都是‘外来的’,注射到体内后容易被代谢,而如果可以实现近红外生物发光成像就可以更好的实现无激发的高信噪比原位成像追踪。”张凡说。  创新在学科交叉处  思路的转变拓展了张凡的研究视野。他发现除生物医学,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还能做很多事儿,比如监测微塑料污染。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塑料。张凡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方法的限制,人类大大低估了微塑料暴露的影响,并且对于微塑料在人体内体液和组织的影响的研究仍然非常粗浅。事实上,直径小于2微米的小尺寸微塑料,就可以穿越细胞膜,并在脏器和脑部富集,极有可能引起氧化应激、炎症以及DNA损伤,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人们认为微塑料的影响只是通过由海洋到人类的食物链传播,其实不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微塑料会随着大气远程传播,并在淡水环境及陆地上沉积,比如美国西部地区每年就会有120吨微塑料会由大气沉积到陆地。  “微塑料比人们想象中更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甚至存在于婴儿的奶瓶里。”张凡希望,未来能运用好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技术,对微塑料进行活体实时动态追踪,为保卫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张凡一直鼓励学生勇于跨界、主动交叉、全面发展。经过多年积累,他带领的团队已成长为一个典型的学科交叉团队,一批批优秀学子毕业后继续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创新的机会,就在学科交叉之处。”谈及科研的心得,张凡总结说。
  • 以色列科学家打造可在人体内游动的检测仪
    在经典科幻影片《神奇旅程》中,拉寇儿-薇芝率领的一支团队乘坐的潜艇缩小后进入一名受伤的外交官血管,设法挽救他的生命。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可以在人体内“游动”的微型胶囊式照相机  胶囊式照相机的铜“尾巴”由核磁共振扫描仪产生的磁场控制,允许科学家在体外操控照相机的体内移动特拉维夫大学研制的胶囊式照相机仍旧较大,无法进入血管,但可以利用磁场控制的铜“尾巴”在患者消化系统内“游动”  北京时间12月22日消息,在科幻影片《神奇旅程》中,一群医生乘坐缩小的潜艇进入一名垂死的患者体内,拯救他的生命。现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距离打造这种迷你潜艇又向前迈进一步。他们研制出可以在人体内“游动”的微型胶囊式照相机。据悉,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在人体内“游动”的无线远程遥控照相机,通过体外的核磁共振成像信号进行磁控制。  在1966年的经典影片《神奇旅程》中,科学家缩小了一艘潜艇及其艇员,让他们得以进入一名患者体内,拯救他的生命。当然,这种潜艇只是一个科学幻想,还无法成为现实。特拉维夫大学研制的微型照相机可以寻找伤口和肿瘤,同时不会像内窥镜那样让患者产生不适。  特拉维夫大学的加博尔-科萨尔在接受《生物医学微型设备》杂志采访时表示,这种微型照相机同样能够将药物送入患者体内。他说:“核磁共振成像仪能够产生一个巨大的恒定磁场。胶囊式照相机依照这个磁场在体内移动,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一样。”  胶囊式照相机的移动更像是在“游泳”。它长有一条“尾巴”,由铜线圈和柔软可弯曲的聚合物构成。磁场让尾巴内发生振动,允许照相机在体内“游动”,囊内的电子元件和微型传感器允许操作人员操控磁场,控制照相机的移动。科萨尔指出使用非铁质磁材料铜是一个关键。绝大多数磁铁都会干扰核磁共振成像仪,让最后的图像模糊不清,铜产生的干扰很小,能够获取清晰的图像。  内窥镜是一种目测检查身体通道或者结肠、膀胱、胃等中空器官内部情况的仪器,会对患者造成不适,患者在检查后需要时间恢复,同时需要服用镇静剂。特拉维夫大学研制的微型照相机主要用于检查进出较为容易的消化系统。
  • 不盲目膜拜智能穿戴 人体才是最精密“仪器”
    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大家都开始关心自己的健康问题,于是便有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健身及运动。为了让自己运动得更“专业”,除了高价聘用私教之外,功能各异的高科技智能服饰也逐渐获得人们青睐。无可否认,这是一个“拼技术”的年代,科技的日新月异能够令智能产品的功能变得更完善及专业。此外,高科技除了会改变人们原有的生活和运动模式之外,是否存在一定“弊端”,也是人们所顾及的方面之一。  智能服饰  让运动事半功倍  现有许多可穿戴设备都能做到在运动时收集相关数据,此外还能不断地根据你锻炼的类型和强度,调整对肌肉的刺激力度,模拟大脑给出的信号以锻炼肌肉。为了用更短的时间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研究者们脑洞大开,纷纷依据各种不同科学原理设计出“高智商”的运动服饰。  比如最近由德国研制的“高效”智能运动服,特别之处在于内置电极,据称可以通过刺激肌肉以增强锻炼效果——只要穿上这款运动服,20分钟的锻炼效果就可媲美穿平常的运动服锻炼3小时。缩短运动时间却能达到更好的健身效果,对于懒虫而言无疑是福音。除了能够“刺激肌肉”,智能运动服还能“追踪肌肉”。由加拿大所研制的智能运动服,内置EMG运动传感器,能够感应和追踪到肌肉纤维内部的活动,并通过应用程序告诉用户各个部分肌肉的运动状态。另一方面,可提供教练般的反馈,是智能服饰存在的意义之一。近日印度研制的一款智能运动服,由压缩上衣和裤子组成。研究人员将119轴加速度计、心率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全部连接至一个动力组件,并嵌入至运动服内。贴心的是,应用程序会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及时反馈,这意味着如果运动者的生物动力学、形式或姿势不正确,它会在第一时间发出通知,这点非常适合瑜伽爱好者的需求。除此之外,这款智能运动服还能在训练过程中帮助你保持最佳的心脏速率,或者在身体处于过热危险时提醒你停下来休息,十足“教练”般认真负责。  无论是可以检测各种体能数据的智能T恤衫、能够精确测算步数的智能袜子,还是能够检测到潜在危及生命情形(比如缺氧)的智能头部装备,不难发现,大多智能服饰都配置了可以捕捉身体动作的传感器——能够及时提供反馈,告诉你如何才能运动得更加专业。智能服饰设计者的目标,就是为了让你不需要进入虚拟世界,也可以像你最爱的运动员那样运动。  健康咨询:  不盲目膜拜 “适度使用”是关键  科技发展对于人类而言,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然而存在的健康隐患却不容易被发现。比如说,高科技的智能穿戴设备,大多会利用传感器技术在运动时收集相关数据,因此会涉及数据的传送和接收。科技在为人类服务的同时,是否发过来也存在一定“危害”?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神经科主任医师刘军教授告诉记者,脑电图主要利用仪器检测脑部自发的生物电位,一般容易受到被检查者情绪、睡眠觉醒状态、外界磁场等干扰。如果超过一定限度的外界信号,会给人体甚至大脑产生一定影响,然而轻微的干扰(如正常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不超过人体的承受范围,人体通过精密的自我调节应该不会受到不良影响。“自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于1973年面世以来,不过数十年时间,普及的时间则更短,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如何,仍需更长时间的观察、随访研究。”他认为,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福利也带来弊端。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会努力让福利更大化,弊端最小化。对于如今的手机、WiFi等新技术带来的便利很多,我们既不能顶礼膜拜,也不能谈虎色变、杯弓蛇影,更理智的做法是适度使用,趋利避害。  如今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许多以前只出现在电影中的智能服装也成为现实。“人体是目前世界上最精密的‘仪器’,任何人工产品都无法与之媲美,通过传感器、智能服装自动调节人体的生物学功能,还为时尚早。”在黄翰教授看来,日常生活中已经充斥着手机、电脑、平板等电子产品,运动时如果能够返璞归真、亲近自然,才能充分感受机体的美妙,尽情享受运动的乐趣。  专家声音  技术剖析:  智能穿戴科技:  由航天领域逐步渗入民用  智能服装属于一种身体内外部信息的采集和反馈系统,同时具有感知和反应双重功能的服装。它不仅能感知身体外部环境或内部状态的变化,而且通过反馈机制,能实时地对这种变化作出反应,从而使服装变得有了智能的“感觉”。  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智能算法与智能软件实验室主任黄翰教授告诉记者,最初,“智能服饰”主要应用在航空、航天及国防军工等特殊领域,随着传感器、无线通讯网络和微型芯片等技术的进步,智能穿戴技术渗入民用,逐步演变为目前的“智能服饰”。就黄翰教授认为,智能服饰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便利。“这些服装可以简化我们与数字世界的联接,又不影响正常的人际交流,智能服装可以让人更多地与外界沟通,而不是盯着手机屏幕。”他说。  黄翰教授告诉记者,未来智能服饰的发展方向将由功能单一向多功能转换。随着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服装逐渐趋于多功能化。“例如,同时具备生理数据采集、环境数据采集、卫星定位及交友娱乐等功能,并使用多样化的传感器和运行器件集成,提高精确度和稳定性,在不影响穿衣舒适度的前提下使其与服装融为一体。”他说,“其次要确保对人体无害,且具有抗辐射和防雷防电的功能。”而传感器和电子元件应的柔软性,以及面料本身的可水洗性,同样也成为智能服饰能否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关键。  “传感器技术”还有待提升  关于智能服饰,大家最熟悉的莫过于功能性相对比较成熟的“传感器技术”。面前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大部分都不支持添置传感器。但模块化设计可穿戴设备是其发展的趋势。  “运动装备是目前可穿戴设备产品比较集中的领域,智能手环通过加速度传感器估算用户走的步数,智能跑鞋中通常采用压力传感器采集用户双脚落地的压力数据,由此分析用户的跑步数据。”黄翰表示,“相对于传统传感器的工业应用,智能服饰更需要新型符合服饰舒适美观要求的传感器。”  就目前而言,传感网络仍面临着通信能力有限、电源能量有限、计算能力有限等诸多挑战,传感器网络具有很强的动态性,因此必须具有可重构和自调整性。“因其感知数据采集环境复杂,数据实时性强、数据量大,我们需要研究稳定高效的数据流采集、管理、查询、分析和挖掘方法。”  据介绍,传感器在智能穿戴设备中仅仅担任数据采集的角色,最终设备是否能准确输出我们关心的信息,这中间还涉及复杂的信号处理过程,由于可穿戴设备有限的计算能力,限制了许多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因此其准确性还有待提升。“例如,运动手环很可能将手的摆动误认为一定是走路或者跑步。”黄翰这样说道。
  • 零辐射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年内北京试运用
    前不久,成都双流机场“弱光子人体安检仪”引发轩然大波。经查,所谓“弱光子人体安检仪”实际采用的是X射线检测。因使用X射线人体安检设备对公众进行无差别安检扫描,不具备正当性,环保部于10月10日正式下文叫停使用该类安检设备。  据了解,今年年底春运期间,北京部分火车站或将试用一种没有辐射的太赫兹人体安检仪。  现状 人体安检有盲区 G20峰会启用人体安检仪  据了解,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的安检主要是针对行李物进行检测,采用的技术都是比较成熟的X射线检测技术 适用于人体的安检方式,除了人工手检外,就是金属探测门及手持探测器。而对金属之外的物品,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检测技术。如何能兼顾人身安全与安检效率,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国外已经出现了无辐射风险同时又能准确检测的新技术,即太赫兹人体安检技术。这类安检新技术,国内也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在今年的G20峰会上,就出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适用于人体安检的“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  该类设备已经在国内多地完成场地实验。很快将会在一些火车站进行试点测试。安检仪样子  专家 新型太赫兹安检技术对人体无害  太赫兹波是什么?它对人体无害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未来它将如何影响世界?为此,记者采访了中科院院士、我国最早致力于太赫兹波研究的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姚建铨。姚院士详细介绍了太赫兹波的特性及科学原理,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为了便于理解,姚院士还特意在纸上画了一张图,将目前人类已知的各种波段在上面标注。据他介绍,2004年,太赫兹技术首次被美国提出,并且美国政府将太赫兹技术评为 “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 2005年,日本更是将其列为“国家支柱十大重点战略目标”之首,举全国之力进行研发。太赫兹,因此成为本世纪最为重要的新兴学科之一。  姚院士  “人类社会中存在声波、电磁波、震动波、伽马射线、X射线等各种各样的波。各种波频率有高低。声波的位置比较低,最高频的是伽马射线、X射线。太赫兹波在电子波段里不长不短,正好比光波要低一些,比声波和电磁波要高一些。”  姚院士解释说,太赫兹波之所以对人体无害,与其单光子能量低相关。太赫兹波在频谱图里的位置,位于微波和红外之间,其最大特点是单光子能量很低,仅仅相当于X射线单光子能量的1/124。姚院士说,由于它释放的能量很小,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光致电离 而为什么伽马射线、X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它频率高,频率越高对人体的影响越大。所以说,安全性好,是太赫兹波的特性之一。也就是说,太赫兹波用于人体安检,无论主动式还是被动式,它对人体都是安全无害的。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利用太赫兹技术在安检和安防领域。  其次,由于人体体温即可发射出太赫兹波,人体和物体之间的温度差,形成强弱不同的太赫兹波,机器接收后进行处理转换,最终实现探测成像 此外,太赫兹波对于某些电介质材料具有很强的穿透效果,除了可测量由材料吸收而反映的空间密度分布外,还可以通过相位测量得到折射率的空间分布,从而获得与材料相关的的更多信息。特别适合于可见光不能透过、而X射线成像的对比度又不够的场合。所以,利用太赫兹电磁波可检查机场通关的旅客与行李,检查邮件中是否藏有毒品、炭疽菌粉或炸弹等违禁物品。也就是说,利用太赫兹波不仅能检测成像,还可以检测物质成分,让毒品、爆炸物等无所遁形。可以预见,太赫兹技术未来将在反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太赫兹和电磁波频谱中其它波段不一样,它几乎兼具通信、雷达和遥感测距等所有功能,而且每项应用的表现都比现有技术占优。因此,通信、军事、航天、生物诊断都是其大显身手的领域。  但是,姚院士也坦言,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对于太赫兹波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入,只是最近五年研究和应用的速度比较快。而民用方面,主要是在安全检测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太赫兹波人体安检仪,而我国也开始从实验室阶段进入到实际应用。今年,杭州举办的G20峰会期间,一种被称为“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的设备就已经投入测试使用。  进展 零辐射人体安检或春运期间北京试用  为了直观感受新型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的效果与效率,记者特意前往设立在北京亦庄锋创科技园的北京市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现场观摩了在G20峰会期间使用过的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的检测过程。  当随身携带金属刀、陶瓷刀、速溶奶茶、水、发胶等物品的被检人员,与没有携带物品的人员,依次从一台如银行ATM机般的机器前走过时,现场技术人员随即通过屏幕上人体图像的明暗对比,准确地排查出携带物品的可疑人员。 他介绍说,“今天演示的是双机对扫,人站在两台机器中间,这样就不用转身,大约3秒即可完成检测,非常便利。而且因为是非接触机器检查,避免了手检的尴尬和麻烦。”  据了解,检测是通过屏幕上明暗不同的成像效果来分辨人体是否携带异物。在演示现场,记者看到,一位携带陶瓷刀具的被检人员,其检测图像上能明显看出裤兜处阴影部分,技术人员说,阴影部分就是可疑物品,在实际安检中,这种情况会被要求做进一步人工安检   现场技术负责人赵光贞博士介绍,之所以该设备命名为“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是相对于X射线和毫米波等主动式安检仪而言的。所谓主动式,都是由机器主动发射出光源穿透物体(或者反射回来),而被动式则是由机器被动接收人体发射出来的太赫兹波,本质上决定了“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是一种零辐射、零伤害的检测方式。“不同物品的温度不一样,利用温差,检测仪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呈像。”  另外,现场技术人员还告诉记者,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还可实现动态检测,即对正在行进中的人进行扫描检测。据了解,动态扫描检测适用人流密集、安检级别高的场所,比如机场的旅客安检。但技术人员也告诉记者,这套设备虽然能实现动态检测,但是在动态模式下,成像的清晰度会受到一些影响。不过,让人期待的是,研发生产该仪器的航天十一院相关单位已经研发出第二代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动态检测效果更佳。而且,新设备的示范应用点已经确定。将在今年春运期间完成测试应用。
  • 超声波为水下仪器和人体植入设备充电
    使用超声波探头为人体植入电子设备无线充电的示意图图片来源: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  科技日报北京4月19日电 (记者张梦然)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使用人工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等植入式电子设备的患者数量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加。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宣布,由电子材料研究中心宋宪哲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可应用于人体植入物的超声波无线能量传输充电技术,该技术也可为监测海底电缆状况的传感器等水下仪器的电池充电。相关研究近日发表在《能源和环境科学》杂志上。  电磁感应和磁共振可用于无线能量传输。电磁感应目前用于智能手机和无线耳机。但其使用的限制是电磁波不能穿过水或金属,导致充电距离短。此外,由于充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是有害的,因此这种方法不能轻易地用于为植入式医疗装置充电。磁共振法要求磁场发生器和发射装置的共振频率完全相同,存在干扰其他无线通信频率(如Wi-Fi和蓝牙)的风险。  KIST团队采用超声波而不是电磁波或磁场作为能量传输介质。使用超声波的声呐通常用于水下环境,在器官或胎儿状况诊断等各种医疗应用中,超声波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已得到验证。然而,现有的声能传输方法由于声能传输效率低,不易实现商业化。  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模型,该模型使用摩擦电原理接收超声波并将其转换为电能,该原理可有效地将微小的机械振动转换为电能。通过在摩擦发电机中添加铁电材料,超声波能量传递效率从不到1%显著提高到4%以上。其可在6厘米的距离处充电超过8毫瓦的功率,这足以同时操作200个LED或在水下传输蓝牙传感器数据。新开发的装置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并产生少量热量。  宋博士说:“这项研究表明,电子设备可通过超声波以无线充电方式来驱动。如果未来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进一步提高,这项技术可应用于为植入式传感器或深海传感器无线供电。”
  • 我国拟立法规范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相关研究
    p style="text-indent: 2em "去年11月底,“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爆网络,各专家与普通群众舆论出现一边倒,认为基因编辑婴儿人类胚胎对人类的伦理和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巨大隐患。/pp style="text-indent: 2em "开展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学研究,可能带来人体生命健康安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必须有严格的法律规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eb439206-f5a2-4575-801d-d19d4e071f3a.jpg" title="1.jpg" alt="1.jpg" width="300" height="4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400px "//pp style="text-indent: 2em "4月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作出规定。草案在第二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中增加一条规定: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strong这是我国首次在民事立法中作出基础性规定规范此类问题。/strong/p
  • 镉污染对人体的毒害有多大?
    打破砂锅  连日来,发生在广西龙江河段的镉超标污染事件,严重威胁当地及下游沿岸城市居民饮水安全,这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那么,重金属镉对人体的毒害作用究竟有多大?不慎受到镉污染又如何采取急救措施?请关注——  镉污染事件发生后,广西迅速行动,一方面采取加大下泄流量、投放中和物、调水稀释等方式努力降低镉浓度 一方面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保障物资供应,缓解市民恐慌情绪,打响了一场针对重金属镉污染的“阻击战”。  据新华社1月30日电,目前在柳州市区上游57公里的柳城县糯米滩水电站以上的龙江河段,有镉浓度超标5倍以上的水体长达100公里,目前柳州水源地的情况尚在控制范围内。  专家称,这些污染水体经洛东电站、三岔电站、糯米滩电站三次削峰后,镉浓度可控制在超标10倍以内。河池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已通过专家的意见计算出污染团的总量、位置和流速,优化完善絮凝剂和烧碱等投放、控制龙江上游水电站的出水量等方法,尽量将污染团滞留在河池境内龙江河段处置,尽最大可能保障下游市民饮水安全。  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许多人对镉这种重金属还不了解,对其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也不甚清楚。那么,重金属镉的真实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  镉污染有气型和水型两种  镉(Cd)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含量很低,大气中含镉量一般不超过0.003μg/m3,水中不超过10μg/L,每千克土壤中不超过0.5mg。这样低的浓度,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镉常与锌、铅等共生。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做原料或触媒的工厂。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气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镉随废气扩散到工厂周围并自然沉降,蓄积于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可使土壤中的镉浓度达到40ppm。污染范围有的可达数千米。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  镉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资料显示,进入人体的镉,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肾脏可蓄积吸收量的1/3,是镉中毒的靶器官。此外,在脾、胰、甲状腺、睾丸和毛发也有一定的蓄积。镉的排泄途径主要通过粪便,也有少量从尿中排出。  在正常人的血中,镉含量很低,接触镉后会升高,但停止接触后可迅速恢复正常。镉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能使许多酶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镉还会损伤肾小管,使人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等症状,并使尿钙和尿酸的排出量增加。肾功能不全又会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骼的生长代谢受阻碍,从而造成骨骼疏松、萎缩、变形等。  柳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镉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过量接触镉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对肾造成损害,晚期病例则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并可伴有骨骼病变 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镉可引起急性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急性镉中毒,大多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一次吸入或摄入大量镉化物引起。大剂量的镉是一种强的局部刺激剂。含镉气体通过呼吸道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困难等。镉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则会出现呕吐、胃肠痉挛、腹疼、腹泻等症状,甚至可因肝肾综合征死亡。  从动物实验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镉还可使温血动物和人的染色体发生畸变。镉的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主要致前列腺癌),也经动物实验得到证实,但尚未得到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的证实。  据在河池市现场指挥处置镉超标的专家刘旭辉介绍,镉比砷、铬等毒性要小,但如果人体内聚集过量的镉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刘旭辉说,当地已在镉超标水域投放了大量的聚合氯化铝和石灰粉,在一定的酸碱度环境中,聚合氯化铝可将离子状态的镉固化,避免被人体吸收。  急性镉中毒如何急救?  1931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痛痛病”,是镉环境污染进而导致人体慢性镉中毒的典型案例。针对镉污染会引发痛痛病的担忧,有专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卫生基准镉分册中指出,“痛痛病”主要发生在镉污染区居住三十年以上,多胎生育的四十岁以上妇女,其主要特征为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多发性骨折、骨剧痛和肾小管功能障碍。  那么,发生急性镉中毒又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  据介绍,发生急性镉中毒时,要分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吸入中毒者,要迅速移离现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保持中毒者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早期给予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必要时给予1%二甲基硅油消泡气雾剂。为预防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可酌情延长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可给予依地酸二钠钙或巯基类络合剂进行驱镉治疗。严重者要重视全身支持疗法和其他对症治疗。  对于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温水洗胃,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如腹痛时可用阿托品,呕吐频繁时适当补液,既要积极防治休克,又要避免补液过多引起肺水肿。
  • 人体接触物重金属检测市场机会将打开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2月18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2013年第二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本批计划共计1691项,其中制定1211项,修订480项 强制性标准34项,推荐性标准1647项,指导性技术文件10项。  其中,2014年新制定完成《木质地板表层中铅、隔、铬、汞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的标准。此外,此次标准制修订计划中,涉及到重金属检测的新制定标准还有,《纺织染整助剂重金属的测定 第3部分:六价铬含量的测定》以及《电子工业用气体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标准。  由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危害隐蔽性较强,多数消费者选购地板时往往很注意甲醛的含量,并不了解重金属的危害。其实家具(以及装饰材料)表面在人体接触摩擦或适合的溶剂作用下,都可能将重金属带入体内。  《GB18584-2001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木家具中有害物质限量》规定,木家具中镉、铬、铅、汞4种重金属必须在限量标准范围内,即铅&le 90mg/kg,镉&le 75 mg/kg,铬&le 60 mg/kg,汞&le 60mg/kg。  《木质地板表层中铅、隔、铬、汞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标准建立之后,将给地板业提供重金属含量的检测方法。  仪器信息网分析认为,当前重金属检测的应用方向主要集中于食品和环境。随着国民对生活环境综合安全的要求不断提升,对人体接触物,比如玩具、餐具、装饰及家居/家具、纺织品等的重金属危害重视程度将快速增加。据仪器信息网了解,事实上,木质材料检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已经开始采购ICP-MS等仪器,用于重金属检测。  对此,仪器信息网认为,未来几年,将会有更多人体接触物重金属检测标准以及重金属限量国强标将发布,此将为重金属检测常见分析仪器,如原子吸收(AA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原子荧光(AFS)等仪器带来更多市场机会。  声明:此为仪器信息网研究中心的研究信息,未经仪器信息网书面形式的转载许可,谢绝转载。仪器信息网保留对非法转载者的侵权责任追讨权。如需进一步信息,请联系刘先生,电话:010-51654077-8032。
  • 首款速测人体重金属的芯片感应器诞生
    新型感应器有望解决人体内重金属水平的快速检测  由于人类处在食物链的高端,人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积累相对其他动物较高。对此,美国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的研究人员们研发了第一款可以快速检测人体内重金属锰含量的实验室芯片(lab-on-a-chip)感应器。  首个实验室芯片感应器,能够提供人体内重金属水平的快速检测,将在明年进行首次实地试验。来源:美国辛辛那提大学  这款感应芯片能够对人体内出现的重金属——尤其是锰——以及其含量做出迅速反馈,该芯片造价低廉,属于一次性弃用的环境友好型产品。研究人员们计划在2012年对该仪器展开首次测试,旨在研究重金属对于健康的潜在影响,他们期望这款产品能够大规模运用于临床测试和研究中,例如针对儿童的营养测试等。  这款感应器使用的技术称为阳极溶出伏安法(anodic stripping voltammetry),它将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和辅助电极合并为一体。研究人员们开发出一款铋制作的薄膜取代传统水银电极或者碳电极,避免了水解作用给感应器捕获负电金属造成的限制。  开发人员之一、辛辛那提大学的电子计算工程副教授伊恩帕博斯基(Ian Papautsky)介绍说,传统的血液重金属锰含量的测试需要5毫升的血样,而这款芯片只需1、2滴就足够,对儿童检验来说是个优势。另外,芯片的电极采用铋取代了传统的水银,降低了环境危害性。最重要的是,传统的重金属测试的结果往往需要等上48小时,而在某些偏远的高危地区,想要迅速检测人体内的重金属含量相当不易,这款轻便的检测芯片则便利的多——不仅便携、随处可用,测试过程只需10分钟,相当快捷。  因此,研究人员们十分看好这款芯片在即时医疗(point-of-care)方面的应用潜力。随着进一步的研发,这款芯片甚至有望转化用作自检机制。例如帮助糖尿病人进行血糖监控等。
  • 【朗铎科普】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辐射大吗?对人体有伤害吗?
    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通过内部高压发生器产生X射线激发被测物体表面电子,电子在跃迁时发生能量释放从而获得各种元素的特征谱线。在设计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时,优先考虑的就是使用安全。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辐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只要操作得当,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尽管如此,我们在使用仪器时依然要注意安全,这样才能保证操作者和其周围人员的人身安全。辐射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西弗,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毫西弗,来自地面γ射线的为0.5毫西弗,吸入(主要是室内氡)产生的为1.2毫西弗,食入为0.3毫西弗。人每年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至1毫西弗;一次X光检查0.02毫西弗。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辐射安全常识在设计上,赛默飞世尔尼通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在不进入测试界面测试时,不会发出任何电离辐射(即X射线)。对于一个给定的辐射源,三个因素决定了人体所接受的辐射剂量:1受照射时间受照射的时间越长,人体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也就越大。辐射量与受照射时间成正比。2与辐射源的距离离辐射源越近,所受的辐射剂量就越大。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与辐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例如,距离辐射源1英尺所接受到的辐射量是距离辐射源3英尺所接受到的辐射量的9倍。因此,当仪器快门打开时,应保证手和身体的各个部位远离仪器的前端,以使所受的辐射量减至最小。3辐射屏蔽屏蔽指的是任何介于操作者和辐射源之间的材料。屏蔽材料越多,材质密度越大,所受到的辐射就越少。可选购测试架作为测试样品过程中一种附加的屏蔽装置,反向散射屏蔽附件也十分有效,对于某些应用特别适合。孕妇使用时应该注意:错误操作与使用会导致辐射暴露。操作人员对设备安全需负责:使用时,设备应该始终由受过正规培训的操作人员负责。不使用时,应放到安全地方存放。测量时,不要将手部接近设备头部。当检测窗口被物体覆盖时,安全指示灯亮。如果探测器未检测到物体时,不会产生出X射线。关于X射线设备仪器的辐射安全标准对人体伤害可以参照关于X射线设备仪器的辐射安全标准。在我国国家标准GB 15208。GB15208:1-2005《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中,对微剂量X射线安全检查设备提出的辐射安全指标是:设备的单次检查剂量不应大于5μGy;在距设备外表面5cm的任意处(包括设备的入口、出口处),X射线泄漏剂量率应小于5μGy/h。Gy(戈瑞):吸收剂量,指人体受到电离辐射后吸收了多少能量。1千克被照射物吸收电离辐射的能量为1J(焦耳)时称为1Gy。即:1Gy=1J/kg。Sv(毫西弗):有效剂量,是反映各种射线或粒子被吸收后引起的生物效应强弱的电离辐射量。它不仅与吸收剂量有关,而且与射线种类、能量有关。(1Sv=1J/kg,1mSv=10-3 Sv)首先设备本身应带有射线的屏蔽装置,比如说防护铅板和铅玻璃。其次,管头有光闸或者防护罩,主要照射面应该是密不透风的。至于漏散的部分,计量相对于要照射面更小,且波长变长,对人体的危害可以认为就更小了。X射线是直线不会拐弯。综上所述,只要正确操作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是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的,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的用户们可以放心地使用。操作手持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注意事项扣动扳机之前请注意X射线穿越方位。检测过程中不要将身体任何部分接近检测区域,尤其是眼睛和手部。不要手拿样品至检测窗口进行测量分析,而是要将设备测试窗口抵住样品来进行测量。在检测小且薄的样品或低密度材料,例如:塑料,木材,纸或陶瓷时,请使用配选件安全遮挡或台式样品架进行检测。操作设备时,如果有需要,可以配备有正规机构认证的剂量计。
  • 葡萄糖中钠、钾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什么是钠、钾元素?钠是细胞外液中带正电的主要离子,参与水的代谢,保证体内水的平衡,调节体内水分与渗透压;维持体内酸和碱的平衡;钠对ATP的生产和利用,肌肉运动,心血管功能,能量代谢都有关系,此外糖代谢,氧的利用也需要钠的参与;同时钠可以维持血压正常,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与钠相对,人体中的钾主要(95%以上)在细胞内部,是细胞液中主要的正离子。钾参与糖类、蛋白质的正常代谢。葡萄糖和氨基酸经过葡萄细胞膜进入细胞合成糖原和蛋白质是必须有适量的钾离子参与;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由于钾主要存在于细胞内,因此钾在细胞内渗透压的维持中起着主要作用;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酸碱平衡,钾代谢紊乱时,可影响细胞内外酸碱平衡。钾和钠一起作用,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和心律的正常(钾在细胞内起作用,钠在细胞外起作用);钾和钠平衡失调时会损害神经和肌肉的机能。 实验 本实验根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0406来进行,采用日立ZA30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试。实验过程:1.复方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中钠元素测定配置0μg/ml,2μg/ml,2.5μg/ml,3μg/ml,3.5μg/ml,4μg/ml浓度的标准溶液,同时提取注射液样品中的钠元素,标准溶液及样品液制备完成后,上机进行测试。喷入空气-乙炔火焰,在高温火焰中形成的钠基态原子对钠特征谱线进行吸收,在一定吸光值范围内,其吸光度值和钠的浓度成正比。测试结果: 2.葡萄糖氯化钠钾注射液中钠元素测定配置0μg/ml,0.9μg/ml,1.35μg/ml,1.8μg/ml,2.25μg/ml,2.7μg/ml浓度的标准溶液,同时提取注射液样品中的钠元素,标准溶液及样品液制备完成后,上机进行测试。喷入空气-乙炔火焰,在高温火焰中形成的钠基态原子对钠特征谱线进行吸收,在一定吸光值范围内,其吸光度值和钠的浓度成正比。测试结果: 3.复方葡萄糖电解质MG3注射液中钾元素测定配置 0μg/ml,1.5μg/ml,2.25μg/ml,3μg/ml,3.75μg/ml,4.5μg/ml浓度的标准溶液,同时提取注射液样品中的钾元素,标准溶液及样品液制备完成后,上机进行测试。 喷入空气-乙炔火焰,在高温火焰中形成的钾基态原子对钾特征谱线进行吸收,在一定吸光值范围内,其吸光度值和钾的浓度成正比。 测试结果:结论本次实验对注射液中提取的钠、钾元素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日立ZA3000可以对特征波长589nm的钠元素和766.5nm的钾元素进行准确稳定的分析,测试结果不受注射液中其它共存物质的背景影响,方法稳定可靠。公司介绍:日立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是世界500强日立集团旗下日立高新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本公司秉承日立集团的使命、价值观和愿景,始终追寻“简化客户的高科技工艺”的企业理念,通过与客户的协同创新,积极为教育、科研、工业等领域的客户需求提供专业和优质的解决方案。 我们的主要产品包括:各类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等表面科学仪器和前处理设备,以及各类色谱、光谱、电化学等分析仪器。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广大的日立客户,公司目前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成都、武汉、沈阳等十几个主要城市设立有分公司、办事处或联络处等分支机构,直接为客户提供快速便捷的、专业优质的各类相关技术咨询、应用支持和售后技术服务,从而协助我们的客户实现其目标,共创美好未来。
  • 2800万!华南理工大学计划采购3T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GZSW23156HG1050项目名称:华南理工大学3T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28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8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标的名称数量(单位)简要技术需求或服务要求最高限价万元(人民币)13T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1(套)3.0T MR是目前最新一代磁共振成像仪器,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创新技术。从主要功能来看,3.0T MR可用于研究各类人群的脑认知和结构;认知心理学;脑疾病中结构、功能和代谢等。具体研究方向有: 脑功能成像fMRI(BOLD、静息态、CBF、CBV); 人体结构成像(3D、DTI MRA); 磁共振波谱(MRS)。28001. 经政府采购管理部门同意,本项目(3T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允许采购本国产品或不属于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明确规定限制的进口产品,具体详见采购需求。2.本项目不分包组。3. 本项目采购标的所属行业为:工业合同履行期限:国内供货:在合同签订后90天内完成供货、安装和调试并交付用户单位使用;境外供货(可办理免税):收到信用证后90天内。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申请人的资格要求:1.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2.落实政府采购政策需满足的资格要求:无。本项目不属于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的项目。3.本项目的特定资格要求:(1)应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的条件,提供以下材料:①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提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或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复印件,如投标人为自然人的提供自然人身份证明复印件;如国家另有规定的,则从其规定。(分公司投标,须取得具有法人资格的总公司(总所)出具给分公司的授权书,并提供总公司(总所)和分公司的营业执照(执业许可证)复印件。已由总公司(总所)授权的,总公司(总所)取得的相关资质证书对分公司有效,法律法规或者行业另有规定的除外)②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和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提供按照招标文件的格式签署盖章的《资格声明函》。③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提供按照招标文件的格式签署盖章的《资格声明函》。④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须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提供按照招标文件的格式签署盖章的《资格声明函》。⑤参加采购活动前三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提供按照招标文件的格式签署盖章的《资格声明函》。重大违法记录,是指投标人因违法经营受到刑事处罚或者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根据财库〔2022〕3 号文,较大数额罚款认定为200万元以上的罚款,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有关部门明确规定相关领域“较大数额罚款”标准高于200万元的,从其规定。)(2)信用记录:投标人未被列入“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失信被执行人或重大税收违法失信主体或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不处于中国政府采购网(www.ccgp.gov.cn)“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信息记录”中的禁止参加政府采购活动期间,若投标人具有分公司的,其所属分公司有上述不良信用记录的,视同该投标人存在不良信用记录。若投标人为分公司的,其所属总公司(总所)存在上述不良信用记录的,视同该分公司存在不良信用记录。(以采购代理机构于评标当天在“信用中国”网站(www.creditchina.gov.cn)及中国政府采购网(http://www.ccgp.gov.cn/)查询结果为准,如相关失信记录已失效,投标人需提供相关证明资料)。(3)投标人必须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单位负责人为同一人或者存在直接控股、管理关系的不同供应商,不得同时参加本采购项目(或同一合同项下)投标。为本项目提供整体设计、规范编制或者项目管理、监理、检测等服务的投标人,不得再参与本项目投标。(提供按照招标文件的格式签署盖章的《资格声明函》)。(4)投标人为所投产品生产企业:所投产品为第二类或第三类医疗器械,提供监督管理部门签发的有效的《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如国家另有规定,则适用其规定); 投标人为所投产品经营企业:所投产品为第三类医疗器械,提供监督管理部门签发的有效的《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复印件;(如国家另有规定,则适用其规定)(5)所投产品若隶属医疗器械管理的第二类或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医疗器械注册证》(如国家另有规定,则适用其规定)。(6)投标人已按招标公告及招标文件的规定获取了招标文件。(7)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投标。(8)本项目不接受中标备选方案。三、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02月14日 至 2023年02月21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3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广州市环市中路205号恒生大厦B座501室(广州顺为招标采购有限公司)通过招标代理机构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获取方式:详见本招标公告“六、其他补充事宜”。售价:¥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四、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开标时间和地点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2023年03月07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开标时间:2023年03月07日 14点30分(北京时间)地点:广州市环市中路205号恒生大厦B座501室开标大厅(广州顺为招标采购有限公司)五、公告期限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5个工作日。六、其他补充事宜(一) 获取招标文件的方式:第一步:注册登记。请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在华南理工大学招标中心采购管理与电子招投标系统(新)(网址: http://zbzx.scut.edu.cn:8888/ECP/),注册账号并登陆,在“公告信息-招标公告”栏目中找到参与的项目公告,进入公告点击“我要报名”进行投标报名登记(如有问题可咨询QQ群:754198406),投标登记完成后在系统中的“立项项目管理-我参与的项目”找到参与的项目,进入项目并打印或截图显示报名通过的“投标报名”栏目的完整页面,否则,投标人将不能进入下一步,由此产生的后果由投标人负责。第二步:代理机构处线上免费获取。供应商须准备以下资料发送至招标代理机构邮箱(gzswbc08@163.com)后,通过招标代理机构发送电子邮件的方式免费获取获取pdf盖章版的招标文件。投标人通过其他渠道获取的招标文件与招标代理机构邮件发送获取的不一致,以招标代理机构邮件发送为准。本项目只接受通过以上方式正式获取招标文件的供应商参加投标。投标人应保证以上信息真实可靠,如因填写信息错误导致的任何损失由投标人负责。①《获取招标文件登记表》(格式通过招标代理机构网站:http://www.gzswbc.com/“标书下载”栏下载,填写完整后加盖单位公章。如报名参与多个子包的,须分别对相应子包进行登记)。②华南理工大学采购管理与电子招投标系统(新)参与本项目的网站打印或截图页面。(二)落实的政府采购政策:《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财库﹝2020﹞46 号)、《关于政府采购支持监狱企业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库〔2014〕68号)、《关于促进残疾人就业政府采购政策的通知》(财库〔2017〕141号)、《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 市场监管总局关于调整优化节能产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执行机制的通知》(财库〔2019〕9号)、《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国办发〔2007〕51号)、《关于印发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的通知》(财库〔2019〕19号)、《关于印发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品目清单的通知》(财库〔2019〕18号)、《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乡村产业振兴的通知》(财库〔2021〕19号)等。七、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称:华南理工大学地址:广州市天河区五山路381号联系方式:文老师020-87112962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称:广州顺为招标采购有限公司地址: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环市中路205号恒生大厦B座自编B501-B505、B512-B525房联系方式:020-83592216-815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潘小姐电话:020-83592216-815
  • 2000万元的3.0T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落户深圳
    7月19日,一台价值近2000万元的3.0T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系统落地深圳,在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劳特伯医学影像科技平台完成安装调试。据悉,这是我国华南及港澳地区目前配备的第一台专门用于科学研究的人体高场磁共振成像系统。 至此,致力于高端医学影像研究的深圳先进院劳特伯医学影像科技平台已经配备齐全了磁共振系统、CT成像系统、功能超声、光学成像等多种模态的医学成像科研装备及人才队伍,初步形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综合性医学影像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的科技平台。  高端医学影像到底有多“高”?  ——是心脑血管及肿瘤等重大疾病早期诊疗的强大工具  医学影像是目前临床诊断技术中最重要的手段,包含多种模态的成像方法,如磁共振成像 (MRI)、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功能超声成像等。随着重大疾病早期(超早期)诊疗的需求的增加,医院中用于临床检查的现有影像设备已经不能有效满足对重大疾病进行超早期诊断的需求。发展高性能的高端医学成像设备,大幅度提升其成像速度、精度及诊断信息综合度,可以为临床上解决重大疾病早期诊疗中的复杂问题提供有力工具。  以3T高场磁共振系统为例,用普通的磁共振扫描脑部需10多分钟,而3T磁共振则只需5分钟,其成像的分辨率及功能特征定位精度也大幅度提升。对于帕金森、老年痴呆、癫痫、意识不清者的图像,用普通的设备很难做到,而3T磁共振特有的运动伪影消除技术,即使患者在扫描时有不自主运动,也可得到令人满意的脑部图像。此外,利用3T系统能完成更加复杂的功能成像,可以获取普通磁共振仪无法得到的分子功能信息,也就是说可以在分子级水平获得疾病的信息,为疾病的超早期诊断提供依据。  “更重要的是,许多重大疾病,如癌症和某些心脏疾病,通过高端的医学影像设备,可以在其病变早期发现,不仅可以提高治愈机会并且控制医疗费用。”在美国从事多年心血管磁共振成像研发相关工作,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劳特伯医学成像中心医学博士刘新研究员向记者介绍。“就比如说,应用3T磁共振有望检测出颈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可靠征象,早期预测脑中风和冠心病的发生,医生就可以尽早地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了,可以大幅度降低病人的痛苦,乃至医疗费用。”  深圳离高端医学影像有多“远”?  ——已凝聚一批国际水平尖端人才,为支撑高端医学影像科技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高精度多模态医学成像技术早已成为全球各大科研机构和跨国公司角逐的热点。医学影像设备的国际市场总额大约是180亿美元,并且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但是人均拥有量仍然很低,具有巨大的市场空间。比如,我国目前的磁共振成像仪器普及率每百万人不足2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约为40台以上),并多集中于市级以上医院。而数量庞大且担负基层初级诊疗重任的县级医院多不具有磁共振等高端医学成像仪器设备,以致众多疾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因此尽早地打破高端医学成像受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局面,有效地降低磁共振设备的成本,提高我国磁共振系统的占有率,造福民众疾病的早预防早诊治尤为迫切。  深圳是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地、研发生产出口地,发展高端医学成像具有充分的基础。目前,国内众多知名医疗器械公司都在研发和生产相关医学影像系统以应对国内广大的市场需求,但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仍然与国际同行有巨大的差距。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宁波等地纷纷成立了相关的高端医学影像方面的研发团队。而一个拥有一批国际水平影像人才团队的国家级医学影像科技平台将在深圳“呼之欲出”。  2007年磁共振成像之父、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 C. Lauterbur将诺贝尔奖牌(副牌)捐给了深圳先进院,组建了以其名字命名的高端医学成像技术研究单元——保罗劳特伯医学成像研究中心。“劳特伯医学成像研究中心通过集聚一流医学成像人才、依托深圳产业发展的基础,已经形成良好的技术基础和发展态势。深圳先进院目前已经拥有医学影像科技骨干人员90多人,博士就有30多人,特别是从国际著名大学及公司,引入了一批高端医学影像科技骨干。目前,正在依托深圳先进院的国家‘千人计划’基地,加紧引进磁共振、CT、PET等方面‘千人计划’专家。”深圳先进院医工所副所长、医学影像专家郑海荣研究员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透露。  据了解,引进的部分科研骨干已经获得了2010年“广东省首批引进科研创新团队”和“中科院——国家外专局高精度多模态医学成像创新团队”的支持。近3年内,医学影像科技平台配备了价值3500余万元的科研设备,相关科研团队承担了一批重要科技项目并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含深圳市首个国家“973”计划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省市和企业委托项目等40余项,总经费近5000万元。研究团队在快速磁共振成像技术、高分辨低剂量CT成像系统、医学超声弹性成像关键技术和医学成像装备等方面实现了重要核心技术突破 在医学成像技术领域发表一系列高水平文章和专利,部分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此外,还与国内、深圳本地多家医院、企业开展合作,在医疗器材装备、医学信息等方面进行共享合作开发。  “我们需要一批这样有责任感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与创业团队,在发挥深圳生物战略新兴产业体系的源头创新作用。”深圳市发改委副主任吴优近日在调研深圳先进院时表示。这样的一批科研团队,势必要在国家高端医学影像技术开发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国最近公布的新医改政策也明确地将疾病防治策略重心从疾病治疗转到了以预防为主的方向上。高端医学影像的技术是实现重大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依赖工具。保障维护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国民健康问题,其依赖的主要医疗装备未来不可能一直再靠进口,发展一个具有核心的创新能力产业来支撑是必然的选择,否则国家国民健康安全保障能力将受到威胁。“我们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形成成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医学成像关键新技术及系统装备研发能力、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能力、企业的孕育孵化能力,努力促进建立健全具有国际竞争力深圳战略新兴生物产业体系。到2020年,力争培育出深圳高端医学影像行业里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华为’。”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如是说。
  • X射线透过人体时 给你带来了什么?
    X射线对人体的影响及危害*节辐射损伤的概述 辐射损伤是一定量的电离辐射作用于机体后,受照机体所引起的病理反应。急性放射损伤是由于一次或短时间内受大剂量照射所致,主要发生于事故性照射。在慢性小剂量连续照射的情况下,值得重视的是慢性放射损伤,主要由于X线职业人员平日不注意防护,较长时间接受超允许剂量所引起的。 电离辐射不仅能引起全身性急慢性放射损伤,而且也能引起局部的皮肤损害。在发现X线后第二年,X线管的制造者格鲁贝的手就发生了特异性皮炎。1899年史蒂文斯首先报道了X线对皮肤的伤害。 人类的经验已证明,X线的应用可以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利益(如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等),但是在应用中如果不注意防护或使用不当。也可造成一定的危害(如个体受到损伤或人群中癌症发病率增高等)。因此,本章从辐射防护的需要出发,介绍辐射损伤的有关基本知识,以便深入理解辐射防护标准的制定依据和搞好防护的必要性。一、辐射损伤机理 X线照射生物体时,与机体细胞、组织、体液等物质相互作用,引起物质的原子或分子电离,因而可以直接破坏机体内某些大分子结构,如使蛋白分子链断裂、核糖核酸或脱氧核糖核酸的断裂、破坏一些对物质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等,甚至可直接损伤细胞结构。另外射线可以通过电离机体内广泛存在的水分子,形成一些自由基,通过这些自由基的间接作用来损伤机体。 辐射损伤的发病机理和其它疾病一样,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之后,除引起分子水平,细胞水平的变化以外,还可产生一系列的继发作用,zui终导致器官水平的障碍乃至整体水平的变化,在临床上便可出现放射损伤的体征和症状。对人体细胞的损伤,只限于个体本身,引起躯体效应。而对生殖细胞的损伤,则影响受照个体的后代而产生遗传效应。单个或小量细胞受到辐射损伤(主要是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等)可出现随机性效应。辐射使大量细胞或受到破坏即可导致非随机性效应。在辐射损伤的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应答反应则进一步起着主要作用,首先取决于神经系统的作用,特别是神经活动,其次是取决于体液的调节作用。由此可知,高等动物的疾病不能仅仅归结于那些简单的或孤立的细胞中所产生的过程,它包含着十分复杂的过程。二、影响辐射损伤的因素 射线作用于机体后引起的生物效应与很多因素有关。如射线的性质和强度;个人特性,如敏感性、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健康状况,工作环境等。(一)辐射性质 辐射性质包括射线的种类和能量。不同质的射线在介质中的传能线密度(LET)不同,所产生的电离密度不同,因而相对生物效应有异。X线和射线的生物效应基本一样。而中子的LET大得多,1—10兆电子伏的快中子产生的生物效应比x线、r射线大10倍。同一类型的射线,由于射线能量不同产生的生物效应也不同。例如,低能x线造成皮肤红斑所需照射量小于高能X线。这是因为低能x线主要被皮肤所吸收,而高能x线照射时,能量可达深层组织,这不仅对放射治疗有价值,而且在射线防护中很有意义。(二)X线剂量 射线作用于机体后,所引起的机体损伤直接与X线剂量有关。以不同剂量照射动物,可以发现当剂量达到一定量时才开始出现急性放射病征象,继续增加剂量时,则可出现死亡,剂量越大,死亡率越高,当增加到一定大的剂量时,则100%的动物发生死亡。(三)剂量率 剂量率即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一般说来,总剂量相同时,剂量率越高,生物效应越大。但当剂量率达到一定值时,生物效应与剂量率之间失去比例关系。在极小的剂量率条件下,当机体损伤与其修复相平衡时,机体可长期接受照射而不出现损伤。小剂量长期照射,当累积剂量很大时,便可产生慢性放射损伤。(四)照射方式 总剂量相同,单方向照射和多方向照射产生的效应不同。一次照射和多次照射,以及多次照射之间的时间隔不同,所产生的效应也有差别。(五)照射部位和范围 机体各部位对于射线的辐射敏感性不同,所谓辐射敏感性是指机体由电离辐射的抵抗能力,即辐射的反应强弱程度或时间快慢,辐射敏感性高的组织容易受损伤。细胞对辐射的一般规律是,处于正常分裂状态的细胞对辐射是敏感的,而正常不分裂的细胞则是抗辐射的。
  • 即插即用可定制 多器官芯片演绎人体原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系和医学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多器官芯片形式的人体生理模型,该芯片由经过工程改造的人体心脏、骨骼、肝脏和皮肤组成,通过循环免疫细胞的血管流动,以重现相互依赖的器官功能。研究人员创造的这种即插即用的多器官芯片,大小与显微镜载玻片相当,可为患者定制。由于疾病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因人而异,因此这种芯片最终将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这项研究刊载于4月27日出版的《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灵感来自人体工程组织已成为疾病建模和在人体环境中测试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组成部分。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使用多种可进行生理交流的工程组织来模拟身体功能和全身性疾病,就像它们在体内所做的那样。然而,必须为每个工程组织提供自己的环境,以便特定的组织表型可维持数周至数月,符合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要求。使挑战变得更为复杂的是,必须将组织模块连接在一起以促进它们的生理交流,这是对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建模所必需的。从人体的工作原理中汲取灵感,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人体组织芯片系统,在该系统中,他们通过循环血管流动将成熟的心脏、肝脏、骨骼和皮肤组织模块连接起来,让相互依赖的器官能够像在人类的身体里。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这些组织,是因为它们具有明显不同的胚胎起源、结构和功能特性,并且受到癌症治疗药物的影响。“在保持其个体表型的同时提供组织之间的交流一直是一项重大挑战,”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实验室副研究科学家凯西罗纳德森-博查得说,“因为我们专注于使用源自患者的组织模型,我们必须单独使每个组织成熟,以便它以模仿患者身上的反应方式发挥作用,我们不想在连接多个组织时牺牲这种先进的功能。在体内,每个器官都维持着自己的环境,同时通过携带循环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的血管流动,与其他器官相互作用。因此,我们选择通过血管循环连接组织,同时保留维持其生物保真度所必需的每个单独的组织生态位,模仿我们的器官在体内连接的方式。”组织模块可维持一个月以上研究团队创建了组织模块,每个模块都在优化的环境中,并通过选择性渗透的内皮屏障将它们与常见的血管流分开。个体组织环境能够跨越内皮屏障并通过血管循环进行交流。研究人员还将产生巨噬细胞的单核细胞引入血管循环,因为它们在指导组织对损伤、疾病疗效的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有组织均来自同一系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从少量血液样本中获得,以证明个体化、患者特异性研究的能力。而且,为了证明该模型可用于长期研究,该团队将已经生长和成熟4到6周的组织在通过血管灌注连接后又维持了4周。研究人员还证明了该模型如何用于研究人类环境中的重要疾病,并检查抗癌药物的副作用。他们研究了多柔比星(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癌药物)对心脏、肝脏、骨骼、皮肤和脉管系统的影响。他们表明,测试效果概括了使用相同药物进行癌症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的效果。使用该模型研究抗癌药物该团队同时开发了一种新的多器官芯片计算模型,用于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分泌进行数学模拟。该模型正确地预测了阿霉素代谢成阿霉素醇并扩散到芯片中。在未来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中,多器官芯片与计算方法的结合为临床前到临床外推提供了改进的基础,同时改进了药物开发流程。研究人员称,新技术能识别出一些心脏毒性的早期分子标志物,这是限制药物广泛使用的主要因素。最值得注意的是,多器官芯片准确地预测了心脏毒性和心肌病,这通常需要临床医生减少阿霉素的治疗剂量,甚至停止治疗。研究小组目前正在使用这种芯片的变体进行研究,所有这些都在个体化的患者特定环境中进行。如乳腺癌转移、前列腺癌转移、白血病、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新冠病毒对多器官的影响、缺血对心脏和大脑的影响,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团队还在为学术和临床实验室开发一种用户友好的标准化芯片,以帮助充分利用其推进生物和医学研究的潜力。研究人员说:“我们对这种方法的潜力感到兴奋。它专为研究与损伤或疾病相关的全身性疾病而设计,将使我们能够保持工程人体组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交流。一次一个病人,从炎症到癌症。”
  • 东南大学顾忠泽人体器官芯片团队成立公司,注册资金 1000 万元
    由我国器官芯片研发领域的创始人之一、长江学者顾忠泽领衔的人体器官芯片团队与苏州高新区管委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方参股共同组建了江苏艾玮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金 1000 万元。图片来源:苏州高新区发布苏州高新区、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将拨付科研合作资金,支持该公司对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人体器官芯片项目进行产业化开发,建立器官芯片专利壁垒及国际标准规则。目前,顾忠泽研究团队已完成人体器官芯片体系的全链条建设,攻克了类器官生成和培养、功能性细胞外支架材料、组织微器官三维成像和精准测量等多项核心技术壁垒,开发了肺、心脏、血管、皮肤、肿瘤等十余种组织和器官的器官芯片,并实现批量化生产。据悉,顾忠泽现任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生物材料与医疗器械研究所所长。2018 年 2 月,东南大学苏州医疗器械研究院人体器官芯片项目立项。
  • 新一代基因测序仪:助解读人体生命密码
    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一个恒温实验室里,一台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正在运行。检测人员通过&ldquo 簇生成&rdquo 的过程,将血样中提取的基因片段&ldquo 种植&rdquo 到一个小玻璃片上,其中包含300亿个碱基对,人体的所有基因密码都刻在上面。这个玻璃片被放入仪器中,电脑就会自动对基因片段进行解读。&ldquo 这就是新一代的全基因组测序系统。&rdquo 项目总监许骋说。  目前,国内一些医疗机构的基因检测多是针对常见突变片段的检测,而涵盖了所有基因片段的新一代全基因测序技术仅在少数高等院校用于科研,在临床应用的还很少。而许骋所在的机构,主要与各大医院合作,为肿瘤患者、高危人群进行基因检测的临床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医疗机构的科研项目提供基因检测技术支持。&ldquo 在积累的上千例科研样本中,送样的高危人群中,接近一半都发现了致病基因突变。&rdquo   &ldquo 因为癌细胞的碱基对变化不易察觉,所以要通过深度测序,使基因指数扩增,从而使我们可以检测到微量的基因突变。&rdquo 检测人员解释说。仪器连接的电脑上显示着这次运行的质量控制数据&mdash &mdash Q30是98%。  &ldquo 机器运行一次的成本是2万美元,如果测序指控标准达不到80%,这些数据就会作废。&rdquo 检测人员说。  &ldquo 运行一次计算出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有600G,可以同时做20个人的全基因片段检测。&rdquo 如此庞大的数据最终通过光纤输入到底层的大型电脑服务器上。这个巨大的&ldquo 大脑&rdquo 有一堵墙那么高,每分每秒进行以&ldquo Tb&rdquo 、&ldquo Pb&rdquo 为单位的数据计算。  实验室的一楼还有一个样本库,从患者体内抽取的外周血样本就存储在4℃冰箱里,长期存放的样本都储存在零下80℃的冰箱,此外还有零下196℃的液氮罐。去年,这里曾对两万多例样本进行基因检测。  基因是生命的密码,遗传的信息在生命长河中代代相传。&ldquo 每个健康的人平均携带100余种有潜在致病危害的基因突变。新一代全基因组测序,是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人体全部基因进行超过100次地毯式排查,发现隐秘的300万个基因差别,对上百万个分子进行同时检测,从而找到潜在的致病基因缺陷。&rdquo 许骋说。  2008年,现代分子生物学之父James Watson历时4个月,进行了首个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研发中心副主任吴孟华说,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可以绘制个人全基因组图谱,将揭秘人体所携带的所有类型的基因变异,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各类疾病的风险。  &ldquo 乔布斯生前就曾花费30万美元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了全基因组测序。&rdquo 曾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工作的许骋那时第一次接触了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许骋介绍,按照美国的标准流程,出具检测报告后,遗传咨询师将为检查者进行解读。&ldquo 美国有4000多个经过认证的遗传咨询师,目前中国只有几十位经过卫生部培训的遗传咨询师。&rdquo   每个人有30亿个基因编码,由A\T\G\C四个元素以不同方式进行排列组合。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60多个致癌基因可以在一天内全部解读出来,30亿个基因编码将在11天内全部解读完。即使是这样的尖端基因测序技术,也不能保证100%没有遗漏。  许骋说:&ldquo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足是,在把DNA打断时,有些基因编码可能会丢失,因此我们设计前就知道哪些区域可能会遗漏,结果出来后再与标准样本进行比对,发现&lsquo 漏网之鱼&rsquo 就用第一代测序技术进行弥补。&rdquo
  • FIAM-EVA柔性智能抗冲击材料在人体防护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取得进展
    防护装备是保障人体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传统的材料体系已经无法有效应对日益复杂的冲击环境,发展新型防护材料成为提高人体生存能力的有效手段。EVA、EPS和EPP等材料因其轻质量、高回弹的特性被广泛用作防护装备的缓冲部件中,但冲击瞬间造成的局部变形效应仍会对人体造成钝性伤害(BABT),损伤程度由主要变形处的凹陷深度所决定,损伤模式包括肌肉淤青、肋骨断裂等,严重威胁着人员的存活率与后续活动能力。为此,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流固耦合系统力学重点实验室魏延鹏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针对冲击载荷具有自主调控能力的FIAM(Flexible Intelligent Anti-Impact Material)柔性智能抗冲击材料,并实现了基于力学环境的材料定向优化设计方法和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通过将FIAM材料与乙烯-醋酸钙乙烯酯(EVA)低密度泡沫进行共混复合,开发了一款具有应变率强化效应的FIAM-EVA柔性智能抗冲击缓冲材料,以兼顾防防护装备对保护性与机动性的双重需求。采用多种动态测试手段对FIAM-EVA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表征,发现FIAM材料对基材的动态压缩强度具有显著增益效果,且幅度随加载速率的增加而提升。与此同时,通过将FIAM-EVA制成缓冲衬垫并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防弹层形成新型柔性防弹衣,并使用高速发射系统对装备整体防护性能进行测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在抵挡相同的子弹冲击作用时,FIAM-EVA缓冲衬垫的背部凹陷深度仅为传统材料的49%,有效减轻了人体所受到的钝性伤害。为从微尺度层级分析FIAM-EVA的抗冲击防护机制,通过扫描电镜(SEM)手段对材料空间形貌进行系统性表征,还原FIAM与泡沫基体的复合结构形态,阐明了FIAM材料主要以孔隙填充、骨架包裹、薄膜覆盖、颗粒附着等形式与基体框架进行偶联,揭示了FIAM-EVA一种由多相物质在微观尺度上高度交联的复杂体系,材料优异的吸能耗能特性得益于多相物质间的协同变形作用。相较于传统EVA缓冲泡沫保护,FIAM-EVA材料能够有效降低人体表面的凹陷深度与接触压力,减轻弹着点处的钝性损伤,为穿着者的生命安全提供更强力保障。研究工作为FIAM体系在人体防护装备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该成果以“Effect of shear thickening gel on microstructure and impact resistance of ethylene–vinyl acetate foam”发表在Composite Structures上。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与青年基金项目(No.12072356和No.11902329),瞬态冲击技术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No. 6142606221105), 北京市科技计划-怀柔科学城成果落地项目(No. Z221100005822006)等项目的支持。基于FIAM材料独特的力学特性,研究团队围绕典型冲击防护应用场景,相继开发出FIAM-EP、FIAM-PU和FIAM-SR等复合材料体系,以其优异的柔韧性、可塑性、热稳定性、抗冲击性能,在高端电子器件防护、装备防护、个体防护领域(如运动防护等)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现阶段已通过知识产权授权形式与北京中科力信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入产业化应用推广阶段。图1. FIAM与EVA泡沫材料微观形貌特征示意图图2. 弹道冲击作用下IMECAM(a)与EVA(b)缓冲层背部峰值压力分布图
  • 北京日化协会发布《化妆品舒缓功效测试 人体乳酸刺痛试验测试方法》 团体标准征求意见稿
    北京日化协会会员单位、北京市化妆品企业、各相关单位:根据《北京日化协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及团体标准建设相关规定,我协会组织制定了《化妆品舒缓功效测试 人体乳酸刺痛试验测试方法》(见附件),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3年9月30日前将征求意见反馈表以纸质版邮寄或电子邮件的形式反馈至协会政策法规部。联系人:佟老师联系方式:bdcafg@163.com,010-67113081通讯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南三环东路6号嘉业大厦一期A座906室 北京日化协会2023年9月1日附件1. 《化妆品舒缓功效测试 人体乳酸刺痛试验测试方法》(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 《化妆品舒缓功效测试 人体乳酸刺痛试验测试方法》 编制说明.pdf附件3 北京日化协会团体标准征求意见反馈表(二).docx
  • 人工甜味剂可能影响人体糖代谢
    科研人员通报,人工甜味剂或许会干扰人体控制血糖的能力,导致可视为糖尿病前兆的代谢变化。在讨论这一发现的新闻发布会上,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免疫学家埃兰伊莱纳夫博士(Eran Elinav)表示,这“恰好是我们”用甜味剂代替糖时“通常希望避免的那种情况”。科学家们在以小鼠为主的实验对象身上进行了大量实验,以支持他们的结论:甜味剂会改变消化系统中的微生物菌群。研究人员指出,不同的菌群构成会改变葡萄糖的代谢,导致餐后血糖浓度升得更高、回落的速度也更慢。伊莱纳夫的以色列合作者中,包括魏茨曼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数学教授埃兰赛加尔(Eran Segal)。他们的这项发现发表在周三出版的《自然》杂志(Nature)上。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病理学教授凯瑟琳R纳格勒(Cathryn R. Nagler)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不过在《自然》杂志上进行了相关评论,称他们的研究结果“非常有说服力”。她指出,包括肥胖症和糖尿病在内的许多症状已被认为与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有关。“本研究表明,我们应该退后一步,重新评估我们对人工甜味剂的广泛使用,”她说。此前对人工甜味剂的健康影响进行的多项研究,得出了相互矛盾、令人困惑的结论。一些研究认为,甜味剂与减重有关;另一些则正好相反,发现饮用健怡汽水的人实际更重。还有一些研究的结论是,人工甜味剂与糖尿病正相关。不过这些结论并不完全可信:那些放弃糖,而消费甜味剂产品的人可能本已超重,易于罹患糖尿病。尽管承认得出广泛结论或决定性的结论还为时尚早,但伊莱纳夫表示,他已经对自身行为做出了改变。“我喝很多很多的咖啡,大量使用甜味剂,和很多人一样,以为它们起码不会伤害我的身体,说不定还有好处,”他说。“基于我们的研究得出的意外结果,我个人选择不再使用甜味剂。”“我并不认为,我们提出的证据足以修改目前的饮食建议,”他接着说。“但我希望,这将引发一场良好的讨论。”在初步实验中,科学家们把糖精(粉色包装的纤而乐[Sweet’N Low]的甜味剂)、三氯蔗糖(黄色包装的善品糖[Splenda]的甜味剂)或阿斯巴甜(蓝色包装的怡口[Equal]的甜味剂)添加到饮用水中,让10周大的小鼠摄入。其他小鼠则喝白水,或者添加了葡萄糖或普通食糖的水。一周之后,饮用白水或糖水的小鼠变化不大,但摄入人工甜味剂的那组小鼠明显出现了葡萄糖耐受不良。葡萄糖耐受不良表明身体处理大量糖分的能力降低,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比如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当研究人员对小鼠使用抗生素,杀死其消化系统中的很多细菌之后,它们的葡萄糖耐受不良问题就消失了。目前,科学家尚无法解释甜味剂是如何影响这些细菌的,以及为什么在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糖精、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这三种不同的分子导致了类似的变化。科学家们假设葡萄糖代谢中的变化是由细菌的变化引起的,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个假设,他们开展了另外一系列只针对糖精的实验。科学家们从摄入了糖精水的小鼠身上取出肠道细菌,注入到从未接触过任何糖精的小鼠体内。随后这些小鼠也出现了葡萄糖耐受不良。DNA测序表明,在摄入糖精的小鼠的肠道中,糖精明显改变了细菌种类的组合。接下来,研究人员开始追踪营养和肠道细菌对人体长期健康的影响。这项研究有381例非糖尿病患者参加,研究人员发现,任何一种人工甜味剂的摄入,都和葡萄糖耐受不良体征之间存在着相关性。此外,有没有摄入人工甜味,肠道细菌会不一样。最后,研究人员招募了七名通常不使用人工甜味剂的志愿者,并在六天时间中,让他们摄入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建议的糖精最大摄入量。结果七人中有四人的血糖值出现了与小鼠类似的变化。此外,当他们把人类受试者的细菌注入到小鼠的肠道中后,小鼠再次出现了葡萄糖耐受不良,这表明该效应在小鼠和人类中是相同的。“我认为这个实验很令人信服,”纳格勒博士说。有趣的是——“让我们觉得既震惊又有趣”,西格尔博士说——出现了这种效应的人,其肠道细菌不同于没有经受它的人。这表明,人工甜味剂的任何效应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也表明,益生菌——含有活细菌的药品——可用于改变肠道细菌群,以逆转葡萄糖耐受不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的营养和免疫学教授弗兰克?胡(Frank Hu)博士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称该研究很有趣,但还远远不能就此做出结论,因为受试者人数不足,他说,“我认为这项人体研究的正确性存在问题。”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项目会对阿斯巴甜、三氯蔗,以及甜叶菊等其他甜味剂进行详细研究。
  • 中国首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投用 连蚂蚁都不放过
    鼠标轻点,仅需2.8秒即完成人体360度立体成像,实现无辐射、无接触安检通关“秒过”。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在深圳问世,昨日起,全天候服务于深圳机场安检。  昨日中午12点50分,记者经许可来到出港安检11号通道。只见在过道一侧,摆放着一台银灰色立式圆形“怪物”。在安检人员引导下,一位乘客走进这台通透式物体,乘客站立不动,只需双手举过肩。随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仪器无声地开合一次。不足3秒钟,旅客即放行通过。而在显示仪器上,该旅客的360度人体影像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并显示“右侧裤袋有一只手机”。因为该旅客已经通过常规安检,因此,可以放行。  记者在记录器上看到,被记录的有“左臂有纹身”、“上装领口有珍珠装饰物”、“左裤袋有一枚硬币”等等。  现场执勤的工作人员也好奇地围过来看新鲜。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说,乘客只需要站立约两三秒钟,身上携带的任何物品都会暴露无遗。  负责现场安检执勤的宝安国际机场安全检查站旅检二大队副大队长林春宣告诉记者,目前,这台仪器尚属于常规安检后的一个“保险”,从试运行效果看,完全可以识别肉眼无法直接“透视”的非金属携带物。“一旦民航局颁布统一标准,待仪器软件完善及人员培训完成后,将来可以完全取代常见的旅客安检门,且效率更高、准确性更强。”  据悉,这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太赫兹安检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目前,基于标本库的不完整性,这台仪器只能自主识别出70%的携带物,随着数据库的充实,将来完全可以实现100%智能识别。  记者获悉,该检测仪的辐射剂量为日常使用手机的十分之一,可忽略不计 成像分辨率小于5毫米,即一个蚂蚁大小的物体都能被辨识。未来可广泛用于机场、海关、高铁、地铁等领域。目前,该仪器我们已在国内申请40余项发明专利,且正在向美国申请9项国际发明专利。  深圳机场有关人士介绍,根据民航局及省市相关要求,G20杭州峰会期间深圳机场安保升级,从9月4日至6日,每天5:30至23:30,这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全天投入使用,从而间接为G20杭州峰会安保贡献一份力量。
  • 高德红外人体测温产品,为大众出行保驾护航
    乘务员小姐姐竟然 “偷拍”我!人民日报、中国铁路最新官方回应来了“坐高铁,乘务员小姐姐竟然‘偷拍’我,难道是因为我帅?”近日,高铁乘客发现乘务员小姐姐“偷拍”,引网友各种脑补猜想。暗恋、抓逃犯、为吃泡面罚款留证据、拍宣传照… … 画风清奇可爱。 人民日报、中国铁路最新回应来了 那么,乘务员小姐姐真的是在给乘客拍照吗?人民日报、中国铁路官方最新回应来了:她们并不是在拍照,而是在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乘务员手持的并不是普通手机,而是带有红外测温功能的手持终端机。(人民日报报道原文:《高铁乘务员“偷拍”乘客?哈哈哈,不好意思… … 》,中国铁路公众号原文:列车员为什么要给我拍照?) 真相大白,网友惊呼:yyds,手机也可以是测温仪,黑科技!细心的网友还发现,从测温界面来看,这款黑科技测温产品来自高德红外。 ▲乘务员正使用高德红外cb360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 没错,乘务员小姐姐手持的正是高德红外cb360手机测温宝。自带安卓/ios接口,可轻松连接手机,让一台普通手机秒变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有了cb360的帮忙,体温检测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携,高科技满满。 cb360手机测温宝,为解决安全测温而生 “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乘务员手持终端机配备了红外测温模块,可实现远距离测温,既减少了近距离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又可以在不打扰旅客的情况下,实行快速测温。”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在回应里提到使用cb360的缘由。 诚如是,cb360是一款专为手机终端设计的安全、方便的快速体温筛查工具,搭载高德红外二十余年积累的核心红外探测器技术,性能优越,能够解决传统测温工具的诸多弊端。 cb360手机测温宝更安全,1.2米安全测温距离cb360可在1.2米的安全测温距离内实现非接触式精确测温,避免传统点温枪需近距离接触测温,带来交叉感染的安全风险。更人性化,无需旅客配合cb360无需打扰旅客,即可测量其体温,尽显人性化的科技之美。而点温枪则需要旅客积极配合检测,测温效率低。更智能,超温自动报警提示ai算法+大数据加持,测温更精准,测温精度0.5℃。被测旅客体温超标时,测温软件自动报警提示,抓拍超温人员红外+可见光图像,拥有点温枪无法比拟的优势。更便携,体积小巧,随身携带小巧机身,51x18x15.6mm,可随身携带,搭配app,即插即用,普通手机秒变热像仪。 高德红外人体测温产品,为大众出行保驾护航 事实上,高德红外人体测温产品除了在高铁车厢内协助乘务员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外,在火车站、飞机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均有应用,守护大众安全出行。 在北京西站、广州南站、深圳北站、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成都东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嘉峪关机场、泉州晋江机场、长沙黄花机场,以及全国多地超300个地铁站,高德红外的产品正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对乘客进行无接触式体温检测,为大众提供更为安全的乘车出行环境。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防疫测温产品的需求有所不同。从搭配手机即可便捷使用的cb360手机测温宝,到24h坚守在大人流量场所的ir236及qt人体测温产品,高德红外拥有覆盖全防疫场景的完善产品体系。 ir236、qt、m120、t120h、cb360等人体测温产品,正搭建起一道出行防疫测温守护之门,为大众出行保驾护航,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称,从目前情况来看,疫情总体形势可控。但是,由于本轮疫情波及范围大,人群面广,加之多个不同来源的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土疫情叠加,增加了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能够基本得到控制。 专家的回复,让我们信心倍增。当前,全国正一同战“疫”,防控工作仍不可松懈,高德红外售后服务人员从上周就已经开始进行全国售后巡检工作,以保证测温设备稳定运行,精准测温,助力重点公众场所严格落实测温疫控措施。 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我们慎终如始做好个人防护,相信胜利终将到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中国铁路公众号
  •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百欧博伟生物:人类肠道中定居着许多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们在肠道内能与其他微生物及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它们的基因组也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有关。本文总结了人体肠道中病毒、真核生物、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的失衡可能导致的疾病如肥胖和克罗恩病等,以及微生物环境在人体内的成熟过程,期望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与肠道微生物失衡相关的疾病。一、人体肠道微生物人体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体表、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构成是不同的。其中,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约为机体自身细胞(1013)的10倍,在自然界中,结肠中分离出的微生物密度最高,人体粪便干重的 60%为细菌。已有文献表明,婴儿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成年人的肠道菌群结构趋于近似,拟杆菌属占肠道菌群的30%,而肠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含量少于1%。肠道中的专性厌氧菌本身对于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性厌氧菌在肠道中形成菌膜屏障,主要通过2条途径阻止肠道潜在致病菌(通常为兼性厌氧或需氧菌)及毒素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及侵袭:其一,通过与肠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占据空间;其二,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产生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中的pH值。为进一步了解人体生理状况与自身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2007年12月19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人类路线图计划(road map plan)正式启动一项新的基因工程——人体微生物群系项目(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旨在确定不同个体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核心微生物群系,研究人体微生物群系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开发新的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关注HMP项目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等。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500多个细菌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这些参考细菌基因组主要来源于人体胃肠道(29%),其次为口腔(26%)和皮肤(21%),最终这个数据库将包含900多种人体内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人体内的微生物具有惊人的多样性,即使是孪生姐妹,其微生物群中细菌的相似程度也低于50%,而病毒的相似度更低。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基因和蛋白质,其中有些对人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有些与疾病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研究,人们正逐渐了解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人体的微生物群,其中宿主的遗传基因对微生物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特定的基因位点对细菌群落的构成有影响,而对病毒的影响有待考证。2010年,欧盟资助的“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开始进行迄今最大的肠道细菌基因研究,旨在探索人类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群落,进而了解肠道细菌的物种分布,为后续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的肝硬化、肥胖、肠炎、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前的研究通常着眼于真核生物、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其实,健康人体也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真核生物。人们低估了健康人体中病毒的丰富度,近期从人体提取出的大量全新的病毒片段证明了人体病毒构成方式与细菌一样,也很多样化。因此,人们亟须将视野从个体研究转移到群体研究上去。通过微生物预测个体未来的健康情况,人们首先需要测定人体微生物环境随时间产生的变化。结果显示,健康人体的细菌、真核生物含量及组成相对而言更加平稳,一些外界变量,包括饮食习惯改变、疾病和环境等则可能导致人体微生物内环境的变化。其中,饮食习惯改变对人体微生物环境有巨大影响。在一年内,健康的成人体内 95%以上的病毒序列只有极小的变化,这意味着病毒环境基本不变。Minot 等的实验则证明,节食可以使不同的成年人的病毒环境趋于一致。另外,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将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改变为低糖、低脂的饮食习惯,可以在一天内改变小鼠的微生物环境。节食也会影响到真核生物的生长分布,以动物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人,其微生物内环境含较多的拟杆菌属,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个体则含有较多的普氏菌。人体的微生物环境是在出生时决定的,婴儿的出生方式对其未来的人体微生物环境建立有着巨大的影响。母体的羊水中有少量的微生物,其种类、数量都很少,这是人体接触的第一类微生物。通过检测胎便中的 DNA 片段,可以证明羊水中有少量细菌。接下来,婴儿的微生物环境会受到其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外环境影响,如果是正常顺产,其体内微生物群来自母体的阴道;如果是剖宫产,其体内微生物群来自母体的皮肤环境。事实证明,顺产婴儿的体内微生物环境与母体的阴道微生物种类相似。相对的,剖宫产的婴儿微生物群与体表分布相似,多含有金黄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等。另外,剖宫产的婴儿排泄物中细菌种类少,且体内含有更多的免疫细胞。婴儿体内的细菌和病毒丰富度会随着时间而增加,其种类也会有所变化。最初的人体微生物多为好氧微生物,因为肠道内最初有氧,随后逐渐被成人体内常见的厌氧微生物取代。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环境构成变化很快,大部分第一周检测出的微生物在第二周之后就消失了,在前三个月内,婴儿的肠道微生物一直以这样的速率变化着。这与成年人一年内95%微生物种类不变的现象不同。母乳、配方奶粉中并未检测到病毒片段,这说明在喂养婴儿之前,婴儿就已经通过环境、母体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对单独的婴儿个体的跟踪研究证实,婴儿出生后其体内的微生物种类随时间增加,而其微生物环境在使用抗生素、食用固体食物等几个时间点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宏基因组学方法揭示了婴幼儿的微生物环境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最初,婴儿的食物是母乳及奶粉,这使得其微生物环境变得适宜消化、利用乳酸。在进食固体食物前,婴儿已具有消化植物性多糖的能力,这说明在更改食谱前,婴儿已做好了从母乳转向固体食物的准备,而并非由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第一年内,婴儿的微生物环境开始向成年人的方向靠拢,在2.5年时,几乎与成年人并无不同。一旦微生物环境成熟,就会长期保持稳定,直到老年。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体内的微生物环境与年轻人不同,尤其是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2类。另外,老年人的微生物环境构成种类远比年轻人要多,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多患有各种疾病,药物的使用会对微生物构成造成影响。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环境的平衡有着巨大的影响,使用抗生素后,平衡的人体微生物环境被打破,所有微生物类群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类群在治疗后数月都不能恢复。这种失衡导致外界的微生物入侵人体,取代了原本平衡健康的微生物环境,导致疾病。另外,长期、重复使用抗生素会增加整个微生物环境对抗生素的抗性。二、免疫系统与微生物免疫系统与微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首先,免疫系统的成熟完善过程离不开微生物。利用无菌小鼠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无菌小鼠肠道中IgA的分泌量减少,肠道淋巴组织减少,Peyer 斑和肠系膜淋巴结变小。这说明由于肠道内有共生菌,肠黏膜表面分泌 IgA,而一旦肠道内菌量减少,IgA 的分泌量也会减少。因此,肠道菌群促进了淋巴组织成熟并分泌IgA的过程。在先天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通过微生物群相关分子模式(microb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MAMP),如细菌的细胞壁内容物(脂多糖、肽聚糖)、鞭毛等,识别不同的微生物。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一类用于识别相关微生物抗原的宿主蛋白。如果人体内没有TLR,肠道、肠系膜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共生菌通过 TLR 可以增强抗炎症作用,提高免疫系统的耐受力。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是另一类典型的微生物组织结构识别蛋白,可以形成炎性体,应答外界损伤类型的免疫。例如,NLRP6的缺失会导致 IL-18 量减少,从而影响一些肠道微生物的增生。后天免疫系统也会受共生菌群的影响。微生物会影响 T 细胞的分化过程,这说明 T 细胞的成熟不仅取决于细胞个体差异,也取决于外界的微生物环境。同时,共生菌反过来也会影响机体的周围环境,例如,多形拟杆菌会减少其他肠道细菌在生理过程中产生的多肽。另外,一些细菌能够通过减少自身组成蛋白质的免疫系统相关受体,减少IgA 的量,从而在人体肠道内更好地生存。因此,可以推测,如果没有微生物菌群对人体的影响,人体或许会更容易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三、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可以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肥胖、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糖尿病等。肥胖与微生物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硬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Firmicutes)细菌的含量是衡量肥胖的一个重要微生物指标。在节食的个体中可以观测到硬壁菌门的微生物量减少、拟杆菌门的微生物量增加。另外,通过对孪生姐妹的观察发现,硬壁菌门微生物的减少对应着放线菌的增加。通过对人体菌类数量的调整,个体可以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能量,减少炎症反应。使用动物模型模拟宿主基因改变、环境因素改变导致肥胖的过程,发现通过改变微生物环境,将肥胖个体的微生物转接入健康、苗条的个体体内,能够改变能量利用的表现型,使之呈现出肥胖个体的表现型。肥胖会导致一种与普通炎症完全不同的低量炎症反应,诱导产生温和的细胞因子,如TNF-α、IL-1b、CCL2等,诱导产生肥大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双歧杆菌的增加会导致胰高血糖素肽2增加,减少大肠的通透性,从而使病原菌的脂多糖难以异位。再如TLR5可以识别细菌鞭毛,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主要受体之一。TLR5 缺陷型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代谢综合征。仅仅通过将肥胖小鼠的微生物环境转移至正常野生型小鼠体内,也能够导致这种代谢综合征引起的肥胖。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功能紊乱、胃黏膜炎症反应,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了解到,基因组、病毒组、微生物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克罗恩病。研究人员以 Atg16L1基因缺陷型小鼠为对象,研究环境因素与个体基因与克罗恩病的关系。使用鼠诺沃克病毒感染Atg16L1缺陷型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缺陷型小鼠的潘氏细胞不正常生长,而野生型小鼠的潘氏细胞不变,这说明病毒和致病基因共同导致潘氏细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与微生物环境有关。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微生物环境对先天免疫系统作用,导致糖尿病。与没有自身免疫的个体相比,高风险患糖尿病的儿童基因中有着独特的微生物环境构成,其微生物种类随时间减少,而卵形拟杆菌、硬壁菌含量则相对较高。肠道微生物对多发性肝硬化和类风湿关节炎也有影响,而无菌小鼠中不会产生这些疾病。在多发性肝硬化小鼠模型中,将某些微生物引入无菌小鼠会使之变成疾病型,这是一个肠道微生物作用于后天免疫系统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典型例子。因此,利用共生菌的鞭毛多糖,可以防止自身免疫疾病。此外,还有一类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其机理较为复杂,由于不是由单独的微生物导致,研究其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就非常重要。例如,潜伏的疱疹病毒可以保护小鼠,使宿主不被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鼠疫耶尔森菌侵染,这是因为疱疹病毒诱发生成了 IFN-γ和细胞坏死因子。由此可以猜测,通过互益共生,疱疹病毒增强了宿主的健康,其终生潜伏也有益于这类病毒的生存。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和胃溃疡,但大部分人群都是该菌的携带者而并无病理反应。通常,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都伴随着呼吸道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结核。有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导致这类呼吸道疾病的患病几率增大,而近期也有研究得到了相反的结论,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减少胃溃疡患病率,携带有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猴体内含有更高的结核抗原诱导的 IFN-γ水平,从而增强了Th1反应,降低了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胃溃疡患病率。早期的细菌感染会导致分化的T细胞减少,而增强Th1反应,其机理尚不清楚。幽门螺杆菌环境通常在人出生的前10年开始成熟,并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状态。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成年个体体内都携带幽门螺杆菌,而由于滥用抗生素等原因,发达国家的成年个体携带幽门螺杆菌的比例小很多,这将导致在该人群中居高不下的各种过敏性紊乱疾病。所以,使儿童适当暴露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等,可以有效预防过敏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微生物菌群已与过去不同,由于缺少了部分必需的微生物菌群信号,人体的免疫系统常常不能正常运作,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过敏为主的患病率大大增长,过敏原的种类也增加了许多。“卫生假说”认为,幼年接触的致病源稀少,免疫系统无法正常成熟,从而引发哮喘。在发展中国家,过敏人群远小于发达国家,这很可能是由于其庞大的家庭结构,使得每一个家庭成员有更多接触致病菌的机会,而糟糕的卫生环境、少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也增加了个体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卫生假说”的一种可能的机理是与IL-10的反调节作用有关。IL-10 是一种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微生物入侵人体后,会导致IL-10分泌量增加,减缓炎症反应,同时使人体暴露在过敏原中。另外,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会影响人体过敏反应。例如,血清 IgE水平与CD14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SNP位点有关。拥有该基因的儿童,若与宠物狗接触更多,则有较高的IgE水平。寄生虫也会导致人体分泌IgE,有人认为,由于西方国家人们接触寄生虫较少,导致西方国家人群易产生过敏症状。四、结语为了更好地理解疾病与人体微生物间的关系,亟须设定一种通用评判标准,用以衡量人体微生物环境的构成和丰富度,并依此判断人体的健康程度。另外,如何完整地衡量微生物、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可能产生的疾病进行预判,也是一个未来研究的方向。总之,虽然已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但缺少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这是该领域研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另外,在一些案例中,从一个健康的个体环境引入新的微生物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使患病个体环境恢复稳态,如将肥胖个体的微生物群转移至健康野生型个体中,会将野生型个体转变为肥胖个体。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这种转移微生物菌群的方式治疗相关疾病呢?这是因为,首先,人们尚未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体外转移条件;其次,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健康个体”并没有一个相同的衡量标准;第三,人们尚不清楚不同的患病个体需要对应怎样的健康个体。因此可以看出,在微生物治疗上,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欢迎访问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食品包装含氟化物 人体降解需四年
    新知客2月9日报道 应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全氟化合物,由于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即将要被终结。  2009年5月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重新审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录》,全氟辛烷酸及其盐类(PFOS)和胺类(PFOA)化合物被列入黑名单,成为继滴滴涕之后的又一位上榜者。曾经一度被隐瞒20多年、几年前还在欧美等国就其去留问题引发争吵的全氟辛烷酸,终于被终结了。  北极熊和新生儿之劫  2008年,科学家在格陵兰岛的北极熊肚子里,检测出一种只有在人类化学工业里才使用的致癌物质:全氟辛酸胺(PFOA)。  科学家很快将这消息和之前进行的调查结果联系起来。2007年,约翰霍普金斯医学中心对在该院出生的300名婴儿的血液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100%的血液样本中含有PFOA,99%含有PFOS。PFOS和PFOA几乎普遍存在于母体子宫中。  这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1997至2002这30年间,总产量在1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生产杀虫剂、防护剂以及材料的表面改性。  无论PFOS还是PFOA都属于含氟化合物的一种。但和众所周知的氟利昂不同,这类化合物中的氢被氟全部代替,在碳链的末端形成一层致密的“氟壳”,不仅普通的酸碱对它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油、水和高温均奈何不了它,化学性能极其稳定。  但这同样也导致它很难降解。“PFOA在雌鼠体内的降解速度是几个小时,在雄鼠体内几天,在猴子体内是几个月,而在人体内则几乎是4年。”美国环保署污染预防和有毒品办公室的Jennifer Steed指出。动物和人身上表现出毒理实验的差异令科学家困惑。  “我们确实不清楚是什么样的生物学作用造成了这些差异。”美国环保署国家健康和环境影响实验室的首席生物学家Lau说。  更困难的是确定这些化合物的来源。因为这些化合物通常不作为商品出售,它们只是降解产物或制造其他商业化学品过程中的加工助剂,难以追踪。  这种只有化工里使用的成分,究竟是怎样进入人体,并最终漂洋过海袭击北极熊的?  氟从口入?  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指出,PFOS和PFOA应该是从消费产品渗透并污染整个生态环境,它们普遍存在于家庭用品中。PFOS常用于纺织品、皮革的防污防水涂层,而PFOA则广泛用于各种家具、金属、防火泡沫、包装材料的表面。  最著名的全氟化合物当属杜邦的“特氟龙”系列,这是杜邦公司对其研发的各种碳氢树脂的总称。其中最广泛的是聚四氟乙烯,它被称作“塑料之王”,作为一种最常用的表面涂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它由杜邦公司化学师Roy Plunkett在1938年偶然发明,并投入商业化生产。  然而近半个世纪后,这款曾经造福于人类的化工产品却遭到美国环境署的投诉。2006年,该署对杜邦公司提出抗议,称特氟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了PFOA作为助剂,并被广泛用于全世界使用特氟龙涂料的不粘锅上,抗议还称,杜邦公司早在20多年前就已知道PFOA对人有害,却将这一秘密守口如瓶。  全球第一款采用杜邦特富龙不粘涂料的炊具诞生于1962年。除了不粘锅,很多快餐店也在铝质蛋盘上使用这种不粘涂料来降低成本,使得重复涂覆频率大大降低。玉米片制造商则用它涂在切马铃薯的刀面上,降低残渣的集积,使停工时间缩短。  继不粘锅之后,越来越多的线索将焦点指向了食物。科学家发现,一个重要入口就是食品包装。不仅美国人最喜欢的爆米花和比萨的防油包装纸上使用了聚四氟乙烯涂层,而且面包、奶酪以及方糖,从生产过程中的模具,到专卖店里的托盘,到家庭用的包装袋,几乎都离不开这种涂料。  全球狙击  杜邦事件并非孤例。早在2000年,美国3M公司就宣布全球召回PFOS。它曾是该公司著名的斯科奇加德防油防水剂的主要组分。3M的研究人员 .现,PFOS不仅会造成工作人员中毒,还会向环境释放。2 0 0 3年,3M宣布停止生产PFOS。  尽管对其危害性评估和每一个中间环节的整体论证仍需时日,一些国家已经坐不住了。  继美、加、英、挪等国之后,2006年12月27日,欧盟理事会发布限令,禁止PFOS在欧洲范围内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出台了严格剂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杜邦坚称,聚四氟乙烯本身是对人体无毒的,而作为生产助剂的PFOA即使对人体有毒,含量也很微小。在经过380度高温的烧结时,“不到两秒钟就消失了”。  真的如此吗?就算成品完全不含PFOA,在高温下特氟龙仍有可能会分解,释放出PFOA。为此,美国环境署特别对特富龙在高温焚化时大气环境中PFOS和PFOA的含量展开了测试。但目前的实验研究显示,特富龙涂料只会长链降解形成短链聚合物,而不会分解成PFOA或PFOS。  “理论上说很难完全清除”。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的氟化学专家陈庆云院士说。他表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开展得很少。  据了解,环保部国际合作司正委托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调查,至于相关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对检测方法的摸索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履行国际公约的承诺,及欧盟限令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卫生部门则尚未将其纳入近期工作计划。
  • 9.4T超高场人体磁共振超导磁体研制成功
    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近日,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秋良团队成功研制出9.4特斯拉(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在此前召开的技术成果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目前,国际上仅有英国特斯拉工程有限公司掌握该项技术,并已在全球装机5台。美欧等国的科研机构利用该磁体装配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为当前高端医疗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常规临床应用的1.5T和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相比,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具备显著的优势。例如,能获得更高信噪比、更高分辨率的检测图像;成像速度更快;可对人体内含量较低的钠(23Na)、磷(31P)、碳(13C)、氧(17O)等成分进行成像。该设备可用于开展人体代谢、脑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还可用于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用于人体全身成像的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需要在800mm的大孔径内提供高均匀性和高稳定度的强磁场,研制难度极高。为攻克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研制技术难关,王秋良团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大尺寸超高场超导磁体极限电磁设计和制造等成套核心技术。经权威机构检测,该磁体的中心磁场强度达到9.4559T,室温孔径800.3mm,磁场稳定度0.022ppm/hr,400mm球形成像区域内磁场均匀性峰峰值3.05ppm,且实现了液氦零挥发的长期稳定运行。王秋良(右)团队在工作中。电工所供图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电工所供图团队表示,这项成果在我国超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磁体技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使我国成为首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的亚洲国家。
  • 中国CDC否认参与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
    中国疾控中心5日晚发表声明回应“黄金大米”事件,否认了参与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的传闻,称相关研究员表示对是否使用了“黄金大米”不知情,此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国际环境组织“绿色和平”近日发布消息称,美国塔夫茨大学选取中国湖南衡阳某小学学生做转基因“黄金大米”的人体试验。该项研究结果形成的论文《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文中提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妇幼营养室在该试验中组织研究和收集样品。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5日晚刊出回应文章说,该论文的第三作者荫士安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员。营养食品所调查所获的情况如下:  一、发表的文章是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申请到的美国NIH项目“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该研究项目是美国塔夫茨大学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于2004年9月签署的,研究内容是研究菠菜、黄金大米和β—胡萝卜素胶囊中的胡萝卜素在儿童中的吸收和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文章发表前,荫士安研究员收到了《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论文发表通知,他签字同意发表。  该项目通过了美国塔夫茨大学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是美国塔夫茨大学的汤光文博士,中方负责人是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王茵研究员,荫士安研究员以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客座研究员的身份作为协助研究者参与,具体负责现场工作。营养食品所没有与该课题合作各方签订合作协议。  二、荫士安研究员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名称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课题执行日期2006年1月-2008年12月,此项课题的研究内容仅涉及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没有转基因大米的研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增加了现场协作人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王茵研究员。另外,参加的单位还包括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衡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中所用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提供,并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于2008年5月从美国携带到湖南衡阳现场。  此项研究设计通过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批,课题组与参加试验学生的家长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该课题现场工作于2008年5月在湖南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进行,挑选了该校80名6至8岁儿童,按血清维生素A含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半数分别给予氘标记菠菜或氘标记纯品β-胡萝卜素。现场工作完成后,按照样品出国的审批手续,血液样品被送往美国塔夫茨大学进行检测。  三、据荫士安研究员介绍,考虑其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均有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内容,故将2个项目的现场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营养食品所在调查中经过比对,荫士安研究员提供的受试者名单与《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的研究对象基本一致。  四、关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研究中是否使用了“黄金大米”,荫士安研究员表示不知情。  据介绍,为尽快弄清事实,中国疾控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正展开进一步调查。由于涉及多家单位,营养食品所正积极和有关方面协调、沟通,进一步查对、核实有关情况,并将及时公布调查进展。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