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校验装置

仪器信息网校验装置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校验装置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校验装置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校验装置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校验装置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校验装置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校验装置相关的解决方案。

校验装置相关的资讯

  • 安徽省计量院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计量比对获得满意结果
    近日,安徽省计量院收到互感器校验检定装置计量比对结果通知,电子与电气计量技术研究所参加的全国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比对获得满意结果。   互感器校验仪是互感器检定装置的误差测量装置,是测量用电流互感器、测量用电压互感器、电力互感器等计量设备的检定或校准过程的唯一信息窗口,对互感器校验仪的定期检定或校准是保障互感器检定装置准确度的重要环节。省计量院电子所接到比对任务后,按照规定要求认真开展计量比对工作,在规定时间内真实客观报送了比对结果。   计量比对是保障量值准确一致,支撑计量事中事后监管和提升计量技术机构能力的有效手段,在计量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参加本次比对,证明安徽省计量院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在计量标准、环境条件、人员水平、检定方法、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满足量值传递要求,能够为地市计量所、各级供电公司的互感器校验仪提供准确可靠的溯源保障。
  • 解析恒奥德仪器便携式交流电子脱扣器校验装置引言概述原理工作流程
    解析恒奥德仪器便携式交流电子脱扣器校验装置引言概述原理工作流程 引言概述:电子脱扣器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的关键元件,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控制电流流过特定的电路,实现对电子器件的脱扣操作。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脱扣器的工作原理,包括其基本原理、工作流程、应用场景、优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一、基本原理1.1 电磁感应原理:电子脱扣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电流流过线图产生的磁场,引起磁铁的吸引或排斥,从而实现脱扣操作。1.2 磁铁工作原理:电子脱扣器中的础能够产生足够的磁场强度,以实现可靠日永磁材料,具有较强的磁性1.3电路控制原理:电子脱扣器中的电|电流的大小和方向,调节磁场的强弱和方向,从而实现对磁铁的控制脱扣操作。 二、工作流程:2.1 输入信号检测:电子脱扣器首先要检测输入信号,通常是通过传感器或开关来实现,一旦检测到输入信号,即可触发脱扣操作。2.2 电路控制:一旦输入信号被检测到,电子脱扣器会根据事先设定的参数,通过控制电路来调节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以实现对磁铁的控制。2.3 脱扣操作:当电子脱扣器控制电路调世刚合适的状态后,磁铁会受到电磁力的作用,实现脱扣操作,将电子器件从离出来。 3.1 电子产品制造:电子脱扣器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用于将电子器件从 PCB板上脱离,以便进行后续的加工和组装。3.2 电子设备维修:在电子设备维修过程中,电子脱扣器可以帮助技术人员快速、安全地分离电子器件,减少损坏的风险。3.3 生产自动化:随着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提商,电子脱扣器被广泛应用于自动化生产线上,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优4.1 高效快速:电子脱扣器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脱扣操作,提高生产效率。4.2 精准可靠:电子脱扣器能够精确控制电流和磁场,确保脱扣深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4.3 安全环保:电子脱扣器在脱扣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噪音,对环境和操作人员都比敦安全。五、未来发展方向:5.1 智能化:未来的电子脱扣器将更加智能化,能够根据不同的工作环境和需求进行自动调节和优化。5.2 多功能化:电子脱扣器将会融合更多的功能,例如温度检测、电流监测等提供更全面的服务。g5.3 节能环保:未来的电子脱扣器将更加一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采用更高效的电路和材料。
  • 浙江省计量院完成互感器校验仪国家计量比对任务
    近日,在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统一部署下,省计量院作为主导实验室克服疫情期间计量比对工作时间紧、任务重的困难,圆满完成2021年度全国互感器校验计量比对项目。这是全国首次由省级计量技术机构主导承担的互感器校验仪领域计量比对,全国各省(市)、地市级计量技术机构20家参加比对。   互感器校验仪是互感器检定装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互感器检定或校准过程中的唯一信息窗口,对互感器校验仪的定期检定校准是保障互感器检定装置准确度的重要环节。通过开展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计量比对,考核各计量技术机构计量标准的可靠性和人员操作的规范性,科学评估互感器校验仪的计量溯源体系,可以全面掌握全国各省(市)计量技术机构的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对JJG169-2010《互感器校验仪》执行情况和检定人员的技术能力水平,确保全国互感器校验仪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和统一。   目前,互感器校验仪检定装置分为电工型检定装置和电子型检定装置两种类型,由于电工型和电子型检定装置不同的设计原理,作为主导实验室,省计量院高度重视、精心筹划,科学设计比对路线,充分讨论比对实施方案,克服不同参比实验室检定装置在比对过程中的兼容问题,确保高质量完成比对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计量比对采用的传递标准是经过特殊设计,适合对整检装置进行区间核查的1级互感器校验仪,其实际误差小于0.1%,分辨率是普通校验仪同量程的10倍。因此,每家参比实验室提供的原始数据,基本上反映了其校验仪检定装置的实际误差情况,使得满意度与原始数据有着非常清晰的对应关系。通过各参比实验室提供的比对报告中测量结果、测量不确定度比对结果的分析和判定,所有21家参比实验室|En|1,比对结果均为满意。   在项目验收会上,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国家高电压计量站和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组成的专家组就项目完成情况、比对实施情况和比对总结报告等方面展开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主导实验室高效完成合同规定的各项事项,同意通过验收,并给予较好的评审分数。在比对总结会上,省计量院作为主导实验室介绍比对项目从方案制定到具体实施的整体情况,总结比对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计量司领导发表致辞,对主导实验室和参比实验室的付出和通力合作表示充分肯定。   本次比对旨在考核计量技术机构在互感器校验仪量值传递过程中,标准器配置的合理性和相关人员的技术能力,客观反映互感器校验仪量传体系的完整性,为支持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 广电计量获颁国内安全阀校验机构资质
    3月24日,广州无线电集团成员企业广电计量(002967)(SZ 002967)经过严格审查,获广东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颁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成为国内安全阀校验机构,可从事整定压力小于10MPa的安全阀定期校验工作,实现了公司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领域的突破。 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   安全阀属于国家特种设备,是锅炉、压力容器和其他受压力设备上重要的安全附件,在石化、炼油、火电、核电、供热、船舶等行业都有广泛使用。其可靠性和性能好坏直接关系设备运行与人员财产安全。根据监管部门《特种设备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安全阀要求每年至少校验一次,特殊情况按相应的技术规范规定执行,否则将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将责令停止使用有关特种设备并处以罚款。   目前,广电计量技术能力覆盖各类安全阀的校验、现场校验、安全阀解体、清洗及维修等服务,并可提供安全阀校验、计量校准等一站式服务,确保安全阀使用安全。实验室拥有比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可校验公称通径为DN6mm~300mm、整定压力小于 10MPa 的法兰式、螺纹式等多种安全阀;实现校验自动化、数字化,数据处理智能化、网络化,确保安全阀校验精准高效,助力企业单位安全阀校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 3D技术驱动教研,古老院校焕发新活力
    随着3D数字化技术的普及,其逐渐成为高校、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重要工具”,使教学创新、提升科研效率以及降低教研成本的目标得以实现。 本期,我们就走进西班牙最古老大学之一的穆尔西亚大学ACTI实验室,看看其如何利用“3D数字化技术”,开启教研升级之旅。 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科学与技术实验室(简写为ACTI),作为专业化科研实验室,其通过三维扫描等3D数字化技术,进行一些教学用具制作、教学三维数据库的搭建以及科研设备改装的工作。 穆尔西亚大学ACTI实验室“3D数字化技术”创新应用 01临床医学-教学工具快速、低成本制作 相较于传统的医疗教学实践,三维扫描+3D打印这一模式,可以快速复制多个器官模型,帮助学生们近距离观察器官的解剖学关系。依托这些模型,学生们也可以进行脊椎穿刺练习,或者在超声引导下进行透析,增加了临床手术练习机会。02兽医教学-打印动物骨骼,降低成本 兽医专业的学生可以直接在三维扫描和3D打印出的动物骨骼的模型上,进行骨折包扎、断肢修复等创伤学练习。与昂贵的教学模型和涉及伦理的活体实验相比,3D数字化技术不仅大大降低了临床试验的成本,同时也保障了动物权利。03建立三维数字模型,便于开源共享 与此同时,学校的科研人员们也正在建立一个AR交互式生物三维模型库。他们扫描生物标本,保留骨骼和器官的细节,供学生搜索、浏览、下载,以在标本资源有限和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帮助成功实现研究和教学工作。04 改造、维修科研设备,降低科研成本ACTI利用EinScan设备,快速扫描建模,成功改造了外部机构捐献的妇科超声机器,用于母马和奶牛等大型动物的取卵,助力后续科研。这使得设备支出削减了80%,显著降低科研成本。另外,他们还对一个已经停产的II型实验室进行了维修,通过三维扫描-逆向设计-3D打印,花费4欧元打印成本,成功修复这套价值8000欧元的装置。「三维扫描技术已经成为我们教学、科研的重要帮手,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引入这项技术,期间,我们也对设备进行了升级,特别是三维扫描仪。有一次,生物学院要求我们对古罗马帝国考古中发现的一些葡萄籽进行 3D 扫描,当时,我们的设备在细节上无法满足要求。为此,我们引入了EinScan系列三维扫描仪,其能够良好地捕捉很多细节数据,同时,这台多功能设备能够灵活应用于多项不同的场景中,对于我们的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Juan Francisco Miñarro穆尔西亚大学科技实验室 (ACTI) 工程师 目内很多高校均已经引入3D数字化技术,创建众多创新性项目,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将成为高校教学科研的“助推器”,协助高校推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不断创新,以科技驱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激发教研新活力。感谢SICNOVA为此案例提供素材。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国之重器奠定创新未来 我国大科学装置成就综述
    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要高度重视原始性专业基础理论突破,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基础性、系统性、前沿性技术研究和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强化自主创新成果的源头供给。要积极主动整合和利用好全球创新资源,从我国现实需求、发展需求出发,有选择、有重点地参加国际大科学装置和科研基地及其中心建设和利用。”/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楷体_GB2312,SimKai "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span/pp  重大突破,科研仪器先行——从亿万光年之外的宇宙星辰,到组成世界的基本粒子,科学发现与技术创新越来越离不开功能强大的科研仪器,特别是大科学装置,这已经成为科技界的共识。/pp  曾几何时,因为缺少相关的大科学装置,中国的科学家只能借助外国装置进行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中国散裂中子源等大科学装置先后建成,地球系统数值模拟、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等或进入预研阶段,或已开工建设。这些大科学装置建设的持续推进,有力地支撑了中国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的发展,助力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技术走向巅峰。/pp  strong催生一批世界一流成果/strong/pp  2017年8月10日,科学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两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的成果。原本预计两年实现的科学目标,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潘建伟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在几个月内就实现了。对此,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评价道:“墨子号”开启了全球化量子通信、空间量子物理学和量子引力实验校验的大门,抢占了量子科技创新的制高点,在国际上达到全面领先的优势地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a571b94e-5a6e-4375-a289-ac29bcded509.jpg" title="78a2038246aa405f93b2f69a05329e5a_副本.jpg"//pp  2016年9月25日,有着“超级天眼”之称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在贵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启用。/pp  科学技术的进步依赖于基础理论的发展,基础理论的发现和验证有赖于科学仪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大科学装置建设上持续发力,一份份科研捷报鼓舞人心。/pp  在贵州,世界上最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仰望苍穹,谛听来自宇宙最深处的声音 在合肥,被称为“人造太阳”的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将我国磁约束核聚变研究带入世界前沿 在上海,生物学家、遗传学家、材料学家等科研工作者正使用上海光源,探索物质世界的奥秘 在北京,中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经过几轮改造和技术升级后,产出重要科研成果。/pp  仰望太空,首颗暗物质探测卫星期待收获,首颗碳卫星刚刚完成在轨测试,转入业务化运行和科学应用阶段 凝眸远洋,“科学号”综合科学考察船深入人类从未探索过的西太平洋卡罗琳海山,“探索一号”探秘万米海底深渊 俯瞰深地,位于四川锦屏的世界上最深、宇宙线通量最小的暗物质实验室,正试图捕捉暗物质存在的最直接证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c1777b31-ca1b-45fe-8e8a-2fd067eda169.jpg" title="1113ef999caa491c83def307668d1426_副本.jpg"//pp  这些大科学装置是公共实验平台,为多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服务提供强大技术支持 这些大科学工程是专用研究装置,是特定学科领域实现重大科学技术目标的研究利器 这些大科学工程是公益基础设施,为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数据。/pp strong 得益于国家科技实力的提升/strong/pp  在被问到中国为什么要建“探索一号”科考船时,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彭晓彤这样回答:我国海洋科技起步较晚,长期依赖国外进口海洋装备。但是国外设备固有的技术封锁和高昂的维护成本,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单靠引进就能走到国际深海领域的前沿。中国要想成为海洋强国,必须改变这种情况,坚持自主研发是走到国际深海前沿领域的必由之路。/pp  建造中国自己的大科学装置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客观需求——中国的科学研究已经到达从量变到质变的关口,正在实现从跟踪到并行再到领跑的转变,中国科学家要做出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走上国际科学前沿,必须发展自己的大科学装置。/pp  而能够建设中国自己的大科学装置,得益于中国工业、制造业等的飞速发展。大科学装置由多学科支撑,是众多高新技术的集成,集中体现了一个国家的技术制造能力。大科学工程不是通用科研仪器设备,大多需要特殊的材料和工艺。而这些材料和工艺,往往都在封锁、禁运之列,只能靠我们自己研发,如果中国工业和制造业不具备相当的水平和能力,再好的科学设想也无法实现。/pp  每当提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时,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菂总会说:“如果没有中国工程技术的发展,FAST不可能完成。”他介绍,FAST将使中国拥有探测宇宙的最好仪器,而掌握相关专利技术的发达国家对中国实施封锁。/pp  大科学装置建设中取得的新技术成果也被广泛应用在其他重大工程中,反哺国民经济发展。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介绍,中国互联网的诞生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副产品”,而它的建造和之后的每一次升级改造,都促进了相关企业的技术提升。而为FAST研发的抗疲劳索网技术及索网工程管理,应用在了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中。/pp strong 吸引和培养人才的法宝/strong/pp  2017年8月,从哈佛大学归来的八位博士后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王文超、张欣、王俊峰、刘青松、刘静、张钠、林文楚、任涛,被称为“八剑客”的他们告别波士顿、扎根安徽合肥“科学岛”。让他们选择回国的原因,除了拳拳爱国之心,也因为这里有一个能让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中心。这里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综合性能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是世界一流的科研设备。/pp  栽下梧桐树,才能引来金凤凰。从某种程度上说,科学家们能否取得原创性重大科研成果,取决于是否拥有最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和装置。而大科学装置能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最好的科研平台,是凝聚人才、吸引人才的最大法宝。/pp  大科学装置也是人才培养的实战场。这一点,在高能物理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中国高能物理界的许多实验物理学家和理论物理学家,都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30多年前,我们差不多是从零开始做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如今已是三代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培养了很多人才。”王贻芳说,大科学装置所需要的仪器全部都要自行设计研制,这不仅可以培训科研人员和企业开展世界领先的仪器、设备、技术的研发,还可以培养大量顶尖的青年科研人才和高质量的、国际水平的设备研制人才。/pp  不只“科学岛”上的“八剑客”,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面孔出现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维护和使用团队中,中青年骨干力量逐渐挑起科技创新的大梁,“90后”“00后”正在磨砺中成长。一代一代,薪火相传,中国科技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p
  • 俄科研人员研制出铁轨磨损自动检测装置
    p 轨道磨损会降低列车通行的安全性并增加燃料成本,为此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高精确的、可替代手工测量铁路钢轨磨损程度的方法。/pp  据开发人员介绍,目前测量铁轨磨损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活动支架、卡钳、模板进行手工测量。在繁忙的铁路线上,则由配备了自动系统的专门列车进行测量,但这种方式成本太高,且只能用在大型主干线上。新研发的装置主要用在那些仍在使用手工检测的铁路支线上。/pp  该装置是一个金属结构,使用时将其固定在轨道上,由激光传感器围绕轨道一次性选取300个点测量其到轨道表面的距离,从而得到高精度的数据,测量过程仅需5秒左右。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一款配套的手机应用软件,根据测量数据,将轨道的轮廓图显示在智能手机上,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pp  目前托木斯克理工大学已造出测试样机。电子与自动化设备教研室的工作人员正在改进其机械部件并研究更精确的数学算法。/p
  • 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在德国汉堡正式启用
    p  欧洲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XFEL)于2017年9月1日在德国汉堡大都市区正式投入使用,德国教研部(BMBF)部长万卡与参与研发和建设的其他11国代表共同按下首次试验的启动按钮。br//pp  欧洲XFEL装置建设项目2003年由德国科学理事会(WR)提议设立,于2009年启动,造价约为12亿欧元,并拥有延伸至德国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3.4千米隧道系统,是全球最大的X射线激光设施。每秒可发射多达2.7万个脉冲,较世界上其他五个同类装置的效率增加200倍。该装置的成功研制,将有助于人类开辟全新研究领域、突破当前的知识界限。例如,借助该装置能更准确观察物质材料的内部结构、像电影的“慢镜头”一样记录化学反应过程、在纳米粒子中制作三维图像、解开处于非结晶状态的病原单分子结构之谜以及推动新药和新材料的研发。/pp  除了德国,参与XFEL装置项目建设的其他11个欧洲国家分别是丹麦、法国、英国、意大利、波兰、俄罗斯、瑞典、瑞士、斯洛伐克、西班牙和匈牙利。德国提供了全部造价的58%,是出资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俄罗斯和法国。BMBF已投入约7.6亿欧元用于与此相关的研究项目。目前利用该装置从事研究工作的科学家来自46个国家,还有一些全球顶尖科学家正在申请。/ppbr//p
  • 学习《讲话》,提升NGI撞击器校验与检测业务能力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YSKD)号召全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全体员工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这篇讲话不仅是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全面总结,更是对未来科技工作的明确指引。全体员工仔细阅读了全文,深受启发,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之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讲话开篇就指出,这次大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这让全体员工深刻感受到,科技不仅是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因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无疑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也为我们每一位在民营企业的科技工作者赋予了重大的历史使命。回顾过去,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从基础前沿研究的新突破,到战略高技术领域的新跨越,再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成效,每一项成就都凝聚着无数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汗水。这些成就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改变。作为在民营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全体员工深感自豪和骄傲。同时,讲话也深刻分析了当前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随着新一轮科技ge'ming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推进。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物技术等前沿技术的不断涌现,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与此同时,国际竞争也日益激烈,高技术领域成为国际竞争的前沿和主战场。这要求我们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八个坚持”的重要经验,这些经验不仅是对过去科技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科技工作的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确保科技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YSKD)积极提升在NGI新一代药用撞击器和ACI 安德森撞击器的年度校验与检测业务能力,确保校验与检测技术路线的先进性和可靠性,以满足客户需求和行业标准。《中国药典》2020年版将吸入制剂划分为气雾剂、吸入粉雾剂、吸入喷雾剂、吸入液体制剂和可转变蒸汽的制剂。应用领域广泛,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同时也在非呼吸系统疾病领域有所应用。预计到2025年,中国呼吸系统疾病吸入制剂市场规模将达到239亿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为5.2%。全球市场上,阿斯利康、葛兰素史克、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国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中国市场长期以来也以跨国企业为主,但近年来国产化率有所提升,国内企业如健康元等开始取得突破。行业正经历转型期,研发趋势包括建立生物等效性的替代方法、向全球低升温值(LGWP)的给药方式过渡等。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发布了新的特定产品指南(PSG),允许采用节省时间和成本的替代BE方法。国内方面,首个过评的吸入粉雾剂——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的出现,标志着国内吸入制剂市场的一个里程碑。仿制药开发的监管问题是行业面临的一个挑战,但FDA等机构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随着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上升以及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吸入制剂市场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吸入制剂药物研发市场正处于持续增长和转型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类型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同时,行业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以应对市场变化。NGI新一代撞击器和ACI安德森撞击器作为重要的药物吸入剂研究设备,需要进行检测校验以确保其准确性、可靠性和稳定性。检测校验可以验证撞击器的设计和制造的准确性,评估其性能和稳定性,发现和排除潜在问题,并提高实验的可比性和可重复性。通过检测校验,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药物吸入剂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数据。 附:北京元森凯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BEIJING YSKD BIO-TECHNOLOGY CO.,LTD),简称元森凯德(YSKD),2013年成立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是一家专业从事生命科学类实验仪器研制、生产与销售的科技创新型企业。服务毒理学、药理学、免疫学、生物安全、大气污染物、化学物质毒性鉴定、临床前药物开发与安全性评价、呼吸系统、环境与健康等领域。YSKD可开展NGI新一代撞击器和ACI安德森撞击器校验检测项目:密封性,L型连接管尺寸,预分离器尺寸,喷嘴与密封部件间距,每级喷嘴孔数量,每级喷嘴直径,收集杯粗糙度,收集杯深度值
  • 岛津积极参与“溶出度研究和溶出仪器校验研讨会”
    日前,由广东省药学会制药工程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专委会”)和广州市药物一致性评价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主办的溶出度研究和溶出仪器校验研讨会在广州市远洋新三板孵化基地热烈召开。研讨会吸引了来自联盟内部成员单位和广州周边制药企业的相关技术人员41人参加。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时不我待,如何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总局有关溶出度仪机械验证指导原则的文件精神落地,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成为广大药企亟待解决的问题。专委会和联盟作为广东省内有影响力的行业协会,率先开始了相关工作。希望结合中国药典2015版以及欧美日先进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形成一个具有行业共识的、可操作的操作规程供同行参考执行。岛津公司作为联盟的专家单位,从始至终积极参与其中。 研讨会现场传真 在上午的讨论中,广州医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梁超峰先生率先做了题为“溶出仪器校验标准操作规程”的报告。 岛津公司医药行业拓展高级经理梁炳焕先生和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日本药典中有关溶出度仪的校验技术,着重介绍了溶出度仪对溶出度试验的影响因素,并说明了岛津的溶出度仪是如何通过卓越的工业设计和优异的机械加工技术来解决上述的影响因素。梁经理的报告吸引了参会代表的极大兴趣,并且纷纷提问参与互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经过上午全面深入的讨论之后,下午进入到溶出度仪机械验证的实际操作培训。岛津公司此次提供了SNTR-6400A和SNTR-8400AT两台溶出度仪作为现场培训的教学仪器,受到了学员们的踊跃关注。岛津公司技术部的资深工程师李峥先生和吉小强先生分别在两台仪器上向学员们演示了机械验证的全部流程,并且指导学员亲自操作。整个下午的培训在与学员的深入沟通交流,和对细节的充分讨论中进行。 每一个因素对于溶出测定结果的影响有多大、如何获得准确的机械验证数据、如何通过精密的机械加工和细节设计最大限度保证各溶出杯状态的一致性,岛津工程师们倾囊相授。而学员们也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亲身体验,感受到一款看似寻常的溶出度仪,每一个细节都融合了岛津工程师的经验和心血。 通过本次培训,岛津公司向珠三角地区的制药企业充分展示了岛津溶出度仪产品的细节及技术特点,并且获得了学员们的高度认可。在切实参与到企业一致性评价工作的过程中,岛津作为医药行业的可靠伙伴,将长期未我们的客户提供更加专业的产品和服务。 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岛津微信平台
  • 世界上第一台岩石表面凝结水水量测量装置通过检测
    石窟文物防治水患保护取得重大突破  由云冈石窟研究院和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共同完成的科研课题"云冈石窟凝结水监测研究",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岩石表面凝结水水量测量装置,揭示了云冈石窟洞窟内部凝结水形成机理和规律,并找到了减少石窟表面凝结水形成的方法,填补了国际石窟凝结水研究领域的学术空白,10月30日被授予第三届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  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石雕的风化问题一直是困扰文物保护工作者的难题,而水是引起石质文物风化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影响石窟石雕风化的水主要有凝结水等四种形式,因没有建立起洞窟内部环境监测系统和合适的测量装置来准确测定岩石表面凝结水量,凝结水对石质文物的影响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凝结水形成规律与机理的研究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学术空白。  "云冈石窟凝结水监测研究"课题组为研究云冈石窟洞窟内部凝结水形成机理和形成规律,建立了洞窟环境监测系统并进行了连续观测,确定了控制凝结水生成的主控因子,揭示了洞窟内部凝结水形成的规律。课题组利用密闭气流循环干燥原理,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岩石表面凝结水水量测量装置,并首次测定了不同时段石窟内部形成的凝结水量和不同季节洞窟岩壁的渗水量。采用除湿机降低空气相对湿度,找到了减少石窟表面凝结水形成的有效方法。课题于2003年11月开始,2006年12月提交验收并顺利通过国家文物局组织的验收,代表了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和最高水平,并已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大足石刻、高句丽壁画墓等的凝结水研究中得到推广应用。  该课题由云冈石窟研究院黄继忠研究员主持完成。"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是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科技领域的最高奖项,由国家文物局负责组织实施,每5年评审一次。"云冈石窟凝结水监测研究"是我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荣获全国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创新奖,此前,由黄继忠博士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 "煤尘对云冈石窟的影响"曾于2005年获得第二届全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创新奖二等奖,黄继忠博士成为全国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该奖项的权威学者。
  • 这13家检测机构涉嫌存在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
    近日,天津市市场监督管理委员会通报2021年度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督抽查工作结果。在随机抽取的30家机动车检验机构中,13家机动车检验机构涉嫌存在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占抽查机构总数的43 %,已移交相关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同时,对被抽查机动车检验机构的46名授权签字人进行闭卷考试后,8名不合格人员不再持续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规定的授权签字人能力要求,相关名单已移交相关区局处理。市市场监管委 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关于通报2021年度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督抽查情况的通知 津市场监管认〔2021〕18号各区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分局(交警支队),市市场监管委执法总队、审查中心,市生态环境局执法总队,市公安交管局,各机动车检验机构:为进一步加强机动车检验机构事中事后监管,按照《市市场监管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关于组织开展2021年度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督抽查工作的通知》(津市场监管认〔2021〕12号)的安排,市市场监管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联合组织开展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基本情况按照2021年度机动车检验机构“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计划,本次监督抽查随机抽取30家机动车检验机构。监督抽查分三个组,分别由市市场监管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带队,检查人员由机动车检验机构评审员(随机抽取)、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公安交管局执法人员组成,从机动车检验机构的资质条件、排放检验、安全技术检验角度进行检查。从检查结果来看,13家机动车检验机构涉嫌存在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已移交相关执法部门进行调查处理,占抽查机构总数的43 %。其中,涉及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处理的4家,涉及生态环境部门调查处理的6家,涉及公安交管部门调查处理的7家。对监督抽查发现的其他问题线索,依据各部门职责分别移交相关区局处理。同时,对被抽查机动车检验机构的46名授权签字人进行了闭卷考试,合格人员38名,不合格人员8名,不合格人员不再持续符合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规定的授权签字人能力要求,已将相关名单移交相关区局处理。(涉嫌存在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情况详见附件)二、检查发现的主要问题(一)市场监管部门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12家机动车检验机构未按规定对人工检验记录和仪器设备检验记录进行保存。二是12家机动车检验机构未按总局规定上报检验检测报告编号。三是7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发生信息变更事项未按规定办理变更手续。四是5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常压液体危险货物运输车检验未按要求保存罐体出厂检验证书或定期检验合格证书佐证材料。五是8名机动车检验机构授权签字人未通过理论考核,不能持续符合资质认定规定的能力要求。六是2家机动车检验机构侧滑检验台不符合检验标准要求。七是2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在轴重检验台设备异常的情况下,出具检验报告。(二)生态环境部门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4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出具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中车辆基准质量不准确;二是3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对排放明显可见烟度的车辆出具结果为“通过”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三是2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存在同一辆机动车前后两次检验方法不一致的情况;四是1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出具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中车辆转速为0。针对上述问题,市区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均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对其中4家机动车检验机构立案处理、2家机动车检验机构责令立即改正违法行为。(三)公安交管部门发现的主要问题一是7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存在车辆外检把关不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仓栅式货车未安装顶棚杆或安装的顶棚杆间距不符合规定,自卸货车违规加装车顶篷布,车辆尾部标志板、反光标识未按要求粘贴或破损缺失,违规加装大灯防护罩,排气管破损漏气,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拖地带未接地,外观严重破损仍通过检验等;二是8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对检验资料审核把关不严;三是6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公示的办公时间、检验流程、标准规范、咨询举报电话等信息内容不全、更新滞后、信息有误。针对以上问题,天津市公安局对7家涉及车辆外检把关不严的机动车检验机构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限期召回整改重新进行检验;对8家涉及检验资料审核把关不严的机动车检验机构,要求限期重新核查或收存车辆的相关资料;对6家机动车检验机构公示信息有误的问题当场予以指出,要求立即整改。三、工作要求(一)落实整改要求。各相关机构要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限期逐项整改,确保整改取得实效。全市机动车检验机构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举一反三,规范检验程序,严格按照标准检验。(二)依法依规严肃查处。各级市场监管、生态环境、公安交管部门要切实履职尽责,对移交的问题线索认真开展调查处理。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机构,严格依法查处,对不涉及行政处罚的机构,督促整改落实,并将处理情况按监督抽查文件要求纳入本单位总结,上报各自市级主管部门。相关违法违规行为涉及到由其他行业管理部门处理的,应当及时通报。(三)做好检查结果运用。各区市场监管局、生态环境局、公安分局(交警支队)要充分运用好本次监督抽查结果,进一步加强对本区域机动车检验机构的事中事后监管,持续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对查实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要坚决依法处理,更好的规范我市机动车检验检测市场。附件:涉嫌存在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机构名单市市场监管委市生态环境局市公安局2021年10月16日附件涉嫌存在较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机构名单序号机构名称发现的主要问题后续调查处理部门1天津市武清区凯通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1.安检1号线轴重检验台技术状况异常,出具检验报告。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2.仓栅式货车顶棚杆间距不符合规定 安装的车辆尾部标志板形状不符合规定。市交警总队车管所2天津市津盛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1.安检1号线侧滑检验台不具备轮胎侧向力释放功能。河北区市场监管局2.出具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中车辆转速为0。河北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3天津市通维汽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1.安检2号线侧滑检验台不具备轮胎侧向力释放功能。河东区市场监管局2.出具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中车辆基准质量不准确;同一辆机动车前后两次检验方法不一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4天津通华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对排放明显可见烟度的车辆出具结果为“通过”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2.出具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中车辆基准质量不准确。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3.私自加装车顶篷布 安装的车辆尾部标志板形状不符合规定。市交警总队车管所5天津畅达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安检2号线轴(轮)重仪检测数据异常,出具检验报告。市市场监管执法总队6天津弘康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1.同一辆机动车前后两次检验方法不一致。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7天津市圣东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1.对排放明显可见烟度的车辆出具结果为“通过”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2.出具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中车辆基准质量不准确。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总队8天津市安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对排放明显可见烟度的车辆出具结果为“通过”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2.出具的《在用车排放检验报告》中车辆基准质量不准确。宝坻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9天津市通顺达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排气管破损漏气。2.轮胎规格与登记信息不符。市交警总队车管所10天津市宁河区机动车检测站1.车辆外观严重破损。市交警总队车管所11天津市华洋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安装防护罩遮挡外部照明装置。市交警总队车管所12天津市欣源机动车检测服务有限公司1.粘贴的车身反光标识破损缺失。市交警总队车管所13天津市瑞诚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1.危险货物运输车辆拖地带未接地。市交警总队车管所
  • 崂应第八次技术学术教研会顺利召开
    7月19日崂应第八次技术学术教研会在青岛市长湾山庄顺利召开。本次技术交流会聚集各地环境监测中心技术专家、监测人员等积极参与,会议现场互动气氛热烈活跃。 本次会议主要展开对崂应3012H型 自动烟尘(气)测试仪系列产品、崂应3023型 紫外差分烟气综合分析仪、崂应7003型 油气回收多参数检测仪、崂应2023型 多路恒温智能空气采样器等热门产品及新产品交流学习。 参会人员走进青岛崂应实地参观学习 此次学术教研会主要向客户展示崂应的产品技术,使用户对崂应技术及服务有了更深入广泛的认识和了解。参会人员领导对崂应服务与产品技术、质量给予充分肯定。
  •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重大专项提交验收申请
    p  2016年5月,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发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提交验收申请,标志着该项目顺利结题,也标志着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研发完成,成功实现国产化,成为高端仪器“中国制造”的典型案例。/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研发强强联合 成果产出丰硕/strong/span/pp  2012年12月,由质检总局组织,青岛检验检疫技术发展中心牵头,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第一技术支撑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研发专项“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开发与产业化”获得立项批复,项目执行期为三年半时间,项目涵盖了包括离子色谱仪的多功能研发、联用技术、应用方法以及工程化和产业化开发,联合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等多家单位共同参与。项目于2016年3月31日完成结题,2016年5月28日完成验收申请材料的提交。/pp  通过项目实施共吸引149名中高端人才进行任务研究,其中博士27名、硕士74名、引进留学人员1名。项目研发过程中共培养了博士20名、硕士17名、博士后2名、高级访问学者3名。项目开发过程中已经发表相关论文56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同时申请专利44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4项,获得省部级二等奖一项。/pp  在产学研合作方面,青岛检验检疫技术发展中心、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海南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企事业单位之间建立了长期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以发展离子色谱关键技术及建立实际样品分析的实际需求为目标,实现了科研成果成功转化,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突破技术难关 打破国外垄断/strong/span/pp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主机包含离子色谱柱、电致膜抑制器、淋洗液发生器、电导及安培检测器、智能工作站等关键部件。其中离子色谱柱为重中之重,项目开发的亲水性阴离子色谱柱已经比肩国际水平 弱酸型阳离子色谱柱在酸碱耐受性等方面优于目前国内通用的进口产品Grace阳离子色谱柱,柱效稳定 离子排斥色谱柱完成了国内零的突破。在线柱切换技术、淋洗液发生器、离子抑制器、双极脉冲电导检测器和安培检测器也实现了重大的技术突破。/pp  长期以来,困扰离子色谱快速准确定量存在两大技术难题:一是基质复杂样品检测,二是需要富集的痕量离子检测。为解决这两大难题,该项目通过对离子色谱仪的操作条件、仪器性能进行优化和完善,离子色谱柱切换的开发,实现了复杂样品的快速分离分析,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打破了国际相关产品的垄断 同时,应用集成包的开发,使该离子色谱的整体功能和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实现了在环保、化工、电子、能源、食品饮料等领域样品中的广泛应用。/pp  该项目取得的另外两项重大突破,分别是电致淋洗液发生器和电致膜抑制器的研发,项目自测以及用户的独立测试均已证明,两种配件性能上完全可媲美于进口器件水平,成功打破了国外成品的垄断,而且产业化所需要探索的制作工艺、原材料研制均实现了预期目的,为后续两大器件的产业化奠定了技术基础,并且超高压电致淋洗液发生器和高压膜抑制器的探索性研究,都为后续的技术升级提供了技术储备。/pp  该项目对离子色谱联机技术也进行了大胆探索,考虑到不同检测器适宜的流量问题,分别设计了不同的分流或增容接口装置,并借以软件控制,实现了离子色谱仪与AFS、ICP-AES、ICP-MS和MS的联机,有力推动了离子色谱分析检测领域中的应用。/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应用前景广阔 中国制造典范/strong/span/pp  项目研制的多功能离子色谱仪提供了中、高端多种选择,对打破国外同类产品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地位有重要意义。同时,离子色谱柱、检测器、智能工作站等产品的推出,不仅为我国离子色谱生产厂商以及用户提供了物美价廉的离子色谱仪配件,也为环境、食品饮料、生化医药、农业、石油化工等部门和行业提供可靠的离子色谱关键部件,多功能离子色谱仪的研发成功提高了国产离子色谱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降低用户的使用成本,也带动了相关产业以及中国分离技术的发展,其拓展技术更是可以应用于诸如稀土提纯、药物提纯制备等绿色产业方面,降低对国外产品的依赖程度。/pp  多功能离子色谱仪新产品及其应用方法开发解决了环境、饮用水、大气、酸雨以及土壤中污染物的的检测分析溯源需求及诸如地震、食品药品污染、水质污染等领域的检测需求了环保、食品、疾控、质检等重要领域的多种需求,对科技改善民生方面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其中研发的离子色谱仪已成功推广销售到资源环境、生物和医药、水文地质、第三方检测、疾控、生物医药等领域。通过客户的大量应用和实践,获得了行业认可和赞赏,同时,也对国内中高端仪器仪表领域的经济振兴起到带动作用,实现了提升我国离子色谱仪器的产业技术等级和核心竞争力。/pp  该项目成果已应用和服务于多个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和工程,包括:国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云南地震安全工程(大震应对与处置能力强化建设)、三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工程、流域水环境监测等。/pp  该项目成功推动了半岛蓝色经济区高科技产业发展,带动青岛市制定了一系列详细的产业发展战略。该项目的研发,圆满实现了政策引导、产业扶持、发展基金等多种途径的创新模式,成功打造出一个国际先进、国内标杆式的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型示范,对推动工业产业升级,提升中国制造的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p
  • 沈阳科仪:正参与同步辐射装置、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
    近日,上交所表示,终止半导体设备厂商中国科学院沈阳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科仪”)发行上市审核。在沈阳科仪得招股说明书中显示,其正参与同步辐射装置、先进光源等大科学装置建设。招股书显示,沈阳科仪主要从事干式真空泵、真空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干式真空泵是半导体制造工艺设备的核心附属设备,为集成电路、光伏、LED、平板显示、锂电池等行业的生产设备提供所必需的高度洁净真空环境。沈阳科仪得真空仪器设备产品主要包括大科学装置、真空薄膜仪器设备、新材料制备设备三大类。其中大科学装置指用于基础科学研究的国家重大科学工程的大型科研装置与设施;真空薄膜仪器设备主要包括用于科研的PVD、CVD设备;新材料制备设备主要包括晶体材料制备设备、真空冶金设备等。在招股书的发行人的主营业务经营情况部分中显示,发行人正在参与北京高能同步辐射光源、上海同步辐射装置、合肥先进光源、大连相干光源等国家重大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发行人已成为国内大科学装置真空技术及真空科研仪器设备领域领先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资料显示,合肥先进光源(HALS)是基于衍射极限储存环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其发射度及亮度指标的设计目标为世界第一,建成后将是全世界最先进的衍射极限储存环光源。合肥先进光源(HALS)设计定位世界唯一、位于中低能区、“具有鲜明衍射极限及全空间相干特色”的第四代同步辐射光源,将应用于动态世界的观测,为能源与环境、量子材料、物质与生命交叉等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图源 大连相干光源大连相干光源是一台采用高增益谐波放大运行模式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是一种以相对论高品质电子束作为工作介质,在周期磁场中以受激发射方式放大电磁辐射的新型强相干激光光源。该装置是我国第一台自由电子激光大型用户装置,是世界上唯一工作在极紫外波段的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也是世界上最亮的极紫外光源。自由电子激光是近年来国际科技界飞速发展的一类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被称为“第四代先进光源”,具有超高亮度、超短脉冲、全相干等优异特性,大大提高了实验研究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
  • 安徽大学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揭牌
    7月19日上午,学校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揭牌仪式在磬苑校区办公楼A701顺利举行。副校长钱家盛参加会议。发展规划处负责人主持会议。钱家盛对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贺,并对相关工作提出宝贵建议。他指出,研究院旨在加快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构建服务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服务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他希望,研究院要紧紧围绕研究方向引进人才和设置机构,努力在“卡脖子”问题的研究上有所突破,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集成电路先进材料与技术产教研融合研究院院长黄志祥发表讲话。他对学校领导和各部门为研究院的成立提供的支持和帮助表示感谢。他表示,研究院为全校共享、面向社会开放的产教研融合实体机构,一定会充分发挥学科、人才优势,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能力。
  • 北京怀柔科学城首个大装置开工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启动建设
    p  由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等建设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9月28日在北京怀柔正式启动建设,这也是怀柔科学城第一个开工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该工程拟通过5年左右时间,建成国际上首个集极低温、超高压、强磁场和超快光场等极端条件为一体的用户装置,极大提升我国在物质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综合实力。/pp  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工程由国家发改委审批,中科院、教育部共同申请,得到了北京市和怀柔区的鼎力支持。装置由极端实验条件产生系统、极端条件下的样品表征和测量系统,以及能满足上述各系统研制、升级、维护与运行的支撑系统等部分组成。建成后,该装置将成为开展物质科学及相关领域研究的重要实验基地,成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pp  在项目启动会上,中科院副院长王恩哥表示,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是中科院站在国家科技创新总体布局的高度,面向全球科技创新发展态势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在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求的具体举措之一。/pp  王恩哥对项目建设法人单位中科院物理所提出了几点要求。他说,物理所要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态度,强化建设标准和要求,按照既定建设周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 抢抓机遇,认真做好前沿科学领域布局规划 大胆探索大科学装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运行好综合实验设备,多出成果,早出成果,出大成果,勇攀科学高峰 发现、吸引、凝聚顶尖科学家,形成国际科技创新人才高地。/pp  王恩哥强调,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在国际上是首创,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他希望该装置能够建设成为世界领先的用户装置,与相关交叉平台一起构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凝聚态物质科学研究中心。努力探索世界科学前沿,实现技术引领性突破,在怀柔科学城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pp  “极端条件实验手段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在若干核心领域的竞争力。”中科院物理所所长方忠认为,项目建设将大幅提升我国综合极端条件科学与技术研究及尖端实验设备的研制、运行能力,提升我国在相关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领域的综合水平,使我国在该领域的综合实力步入世界一流水平,促进我国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pp  利用装置,科研人员可以开展非常规超导、拓扑物态、新型量子材料与器件等研究工作,并可在物理、材料、化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开展超快科学研究,探索极端时空尺度上的物质结构信息和动力学信息。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丁洪举例说,倘若科学家能利用装置做出室温超导体,电影《阿凡达》中壮观的“哈利路亚悬浮山”就有望成为现实。/pp  此外,装置还具有广泛的实际应用价值。依靠该装置,人们可以开展各种特殊功能材料和技术的研发,还能够促进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化学、地质、能源科学及信息科学等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融合。/pp  项目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员吕力透露,装置建成后将向国内外用户全面开放,遵循“开放、共享、流动、合作”的运行管理机制,严格保证全面对外开放机时。/pp  据了解,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是指综合集成低温、高压、强磁场、超快光场等一系列配套的集群设备所构成的大型科学实验设施。近年来,利用极端实验条件取得创新突破已成为科学研究发展的一种重要范式,不少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奖,大量成果得到了重要应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等都在该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许多著名研究机构都拥有先进的极端条件实验设施。/pp/p
  • 华电智控发布环境空气厂界无组织超标报警传感装置TVOC装置PID新品
    产品描述:TVOC-600环境空气厂界/无组织超标报警传感装置,适用于环境空气、厂界及无组织的挥发性有机物在线监测,设备为立杆或壁挂式安装,响应灵敏,可监测环境空气中低浓度挥发性有机气体,并支持扩展风速风向监测。产品特点:? 采用进口高性能PID传感器,精度高,响应快,量程可选择;? 防尘控湿及防凝露技术,排除环境空气中杂质干扰,保障检测精度;? 采用7寸触摸屏显示与操控;? 具有超标报警功能,报警限值可灵活配置;? 具有数据存储功能,可存储1年以上历史数据;? 支持扩展风速风向监测;? 内置无线传输模块实时上传数据,通讯协议符合HJ212-2017标准;? 另有防爆型产品可选,满足爆炸性环境使用需求,已取得防爆认证证书;技术参数:? 量程范围:0-20/200ppm可选? 示值误差:<±3%F.S.? 检出限:1.5ppb? 重复性:<1%? 响应时间:T90<10s? 有线输出:4-20mA,RS232? 通讯方式:3G/4G? 报警方式:声光报警 创新点:泵吸式或扩散式可选内置7寸触摸显示大屏,可查询历史记录内置无线传输模块可增加声光报警器、风速风向等设备环境空气厂界无组织超标报警传感装置TVOC装置PID
  • 上海崛起世界最密大科学装置群
    p  浦东张江的“超级光源”将闪出更耀眼的光芒:今年夏天,能拍摄“分子电影”的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将有望得到第一束自由电子激光 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将于年内完成挑战瞬时输出功率10拍瓦的“世界纪录” 上海光源二期线站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br//pp  算上已经建成的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已经开工的活细胞结构和功能成像平台等,上海张江已成为世界上大科学装置密度最高的地区。依托先进的大科学基础设施群,这里已集聚起全球高端创新资源,向着跻身世界一流实验室行列的目标不断接近。/pp  strong大科学装置群营造大科学生态/strong/pp  去年2月,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获批建设。一年来,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平台等顶级大科学装置,实现了当年立项、当年开工的目标,展现出令人赞叹的“上海速度”。/pp  “这些项目建成后,张江地区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大科学设施集聚地之一。”上海市科委主任寿子琪说,目前张江还在积极争取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高效低碳气轮机实验装置、国家生物医药大数据等项目落地。/pp  前沿探索的科研利器汇聚,一个世界级基础研究平台呼之欲出。眼下,超强超短激光装置正在冲击10拍瓦的“世界纪录”,它的未来目标是100拍瓦。/pp  它的“前身”———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的嘉定园区内,1拍瓦的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已开始科学实验探索。去年,我国科学家已利用该装置产生了反物质,成果列入2016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pp  超强超短激光装置项目负责人、上海光机所研究员冷雨欣说,比建造一个“世界第一”的装置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优秀科学家利用装置,做最前沿的基础原创性研究。/pp  已建成运行8年的上海光源,截至去年底,共接待用户3.2万多人次,发表论文3200多篇。比这更重要的是,它更加强烈地激发出了中国科学家探索前沿的热情和勇气。曾参与光源建设,目前正负责二期线站工程的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邰仁忠说,8年来,光源机时一直供不应求,中国科学家已从被动使用光源,到根据自己学科的发展需求,对光源线站建设提出明确需求。围绕上海光源,一个冲击前沿的创新生态氛围正在形成。/pp  strong大科学装置群呼唤大科学计划/strong/pp  事实上,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建设,已经引起国际科技界的广泛关注。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党委书记赵明华告诉记者,已进入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同类装置。闻讯后,“一些身在海外的华人科学家主动联系我们,表示想到张江工作,他们有的已在美国工作20多年,这个装置很可能把他们吸引回国”。/pp  作为当今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家综合性大科学装置,上海蛋白质设施已经吸引了国内外近200家单位、1.3万多人次科学家,开展2000多项重大前沿创新课题研究。中心主任雷鸣认为,评判一个大科学装置的功用,应该看它关注了多少根本而重大的科学问题,“张江大科学装置群的崛起,正呼唤与之相匹配的大科学计划。”/pp  放眼全球,大科学装置的崛起无不推动和孕育着超越前人的创新。例如美国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聚集了同步辐射光源、成像设施、相对论重离子对撞机、自由电子激光等一大批重要的科研装置,1947年至今,该实验室催生了至少7个诺贝尔科学奖。而作为世界高能物理研究的高地,欧洲核子中心也成就了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比如大型强子对撞机,以及由华裔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等。/pp  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历史机遇下,作为赶超者的张江大科学装置群,正等待着创新灵魂的注入。据市科委总工程师傅国庆介绍,正在谋划的张江综合性实验室的主要构架是“1+N”。“1”指一个大科学设施群,“N”指若干研究方向,包括光子科学与技术、生命科学、能源科技、类脑智能、纳米科技等。这意味着,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已在各学科领域前沿筑好“巢穴”,引“凤”前来。/ppbr//p
  • 微重力大科学装置海淀竣工验收
    近日,中建二局安装公司一项被喻为航天领域“跳楼机”的高科技实验装置项目竣工验收,正式进入核心试验装置安装阶段。“跳楼机”名为4秒电磁弹射微重力实验装置项目,坐落在海淀区中国科学院北京新技术基地内,是国家大科学装置,为亚洲首例、世界第二例工程。该装置采用一种类似于炮弹造型的直线电机驱动实验舱体,通过电机全程控制加速度过程,以“2秒弹射到40米高空再2秒回落”的方式来产生微重力和超重环境,最终实现模拟微重力、月球重力、火星重力等运动模式,为航天大规模空间科学项目提供地基短时微重力实验服务。如此神奇的装置,藏身在一座40米高、占地136平方米的“高塔”里,总用钢量不足千吨。“136平方米约等于一个三室两厅,干了十几年工程,没见过这么小的。”项目经理李长龙介绍,平地竖起一座高塔,看似容易,实际上“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为实现微重力环境,发射装置被包裹在两层六边形钢结构中,内塔钢结构用于连接电机设备,外塔钢结构则是用来控制整体轨道装置的稳定性。与高精尖的国家大科学装置相对应的是2毫米的精度要求,施工难度集中在了钢结构安装环节。一开始,拥有丰富的钢结构项目施工经验的李长龙面对如此之“小”的项目也犯了难。“施工技术与质量标准要求极高,‘零焊接’‘全螺栓’方式,让常规施工方法和工艺难以保证。为了保证整个钢结构体系的分毫不差,所有的现场安装全部采用螺栓与法兰盘栓接形式,仅拇指粗细的高强螺栓就用了1.6万余个。”李长龙介绍,4秒落塔项目钢结构安装过程中,一千多根构件组合成的空间几何体及近千块连接板的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正对距离误差不能超过2毫米,2毫米相当于一枚一元硬币的厚度。为将安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内,项目团队构建了4秒落塔可视化三维模型,对钢结构安装全过程模拟,实现可视化施工,避免与其他专业的冲突与碰撞,有效解决了钢结构安装精度及变形控制这一难点问题。“栓接相比焊接有可调整的空间,人工作业很难保证一次成型,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调整钢结构位置,才能确保万无一失。”李长龙说,考虑到安装时的紧密性,他们特别制作了0.5毫米和1毫米两种垫片,并在钢结构两端各留出2毫米的空间,确保钢结构之间能够以最小的空隙塞到一起,再用螺栓和垫片对缝隙进行填充。记者了解到,如此高精尖的装置,在安装过程中还采用了最传统的“线坠儿”技术纠偏。整个钢结构安装完成后,在顶部拉出8根0.5毫米的钢丝绳,尾部绑上铅坠,确保自上而下自然垂落,根据结构与钢丝绳的位置进行最后的修正,最终成功地把安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以内。这是继“中国天眼”之后,中建二局安装公司再次助力国家大科学装置成功实现预期目标,该项目的建设经验也将为后续国内千米落井装置的关键技术验证项目提供重要技术支持和施工保障。下一阶段,项目团队将继续与各方密切配合,努力把4秒落塔项目打造成为“中国第一、世界领先”的微重力实验设施,助力国家探索浩瀚宇宙实现新突破。(记者 孙颖 通讯员 王东坡)
  • 大科学装置铸就“中国枢纽”
    实验装置是科学家的“枪”,随着知识探索的不断深入,科学家对实验装置的需求也向着大型、复杂、综合的方向迅速发展。  现在,世界上许多国家级实验室里,人们都可以见到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学者在一起工作 而在一些大科学计划、大科学装置的建立中,对资金、技术和人力的需求往往超过了一个国家的能力。国际合作由此日渐成为各国科研机构的不二选择。  实验室里的国旗墙  在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北京谱仪III(BESIII)狭长的地下实验室尽头,有一面特殊的墙,墙上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各国国旗。  “墙上的国旗代表着现在参与北京谱仪III的合作单位。”高能物理所常务副所长、BESIII国际合作组发言人王贻芳告诉《科学时报》记者,“现在搞高能物理研究的人,都知道北京谱仪。”  截至今年6月,BESIII合作组国内外成员单位已扩大到49个,其中外国单位20家,中国香港2家,合作组专家达300多人。  用王贻芳的话说,在北京谱仪之前,中国对高能物理的贡献度“几乎为零”。直到1988年,BESIII的前身——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和北京谱仪建成并投入运行后,这样的局面才得以扭转。  基于北京谱仪,高能物理所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发表科学论文达150多篇,跻身于世界八大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之一。  “中国现在已经是世界高能物理界的一支举足轻重、不可或缺的力量。”提起这几十年的变化,王贻芳感到自己和合作组同事的努力全都值了。  中国的,世界的  坐落在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的上海光源,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工程,同时也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之一。  2004年开工不久,上海光源工程经理部就发现了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根据当时的测算,上海光源工程建设期间需要约380人的骨干队伍,但开工时却只有130人左右。因此,工程经理部开始注意从国外引进或短期聘请工程建设特别需要的专家,不久就收到了明显效果,工程在编人员很快超过了200 人。  为了保证上海光源建成时仍居国际先进水平,工程经理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工作,与国外各主要同步辐射实验室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人员和技术的交流,及时了解国际同步辐射装置的发展趋势、新技术的发展方向,在工程建造过程中得到了国际上的帮助与支持。  上海光源开工一年内,就已有外宾来访47人次,涉及11个国家 出访40人次,涉及8个国家。  安装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兰州重离子加速器上的ECR离子源,也离不开以“ECR离子源之父”、法国格勒诺布尔技术研究所物理学家Richard Geller为代表的国际同行们的鼎力帮助。  Richard Geller曾几次到近代物理所介绍有关技术。经过与外国专家的交流,近代物理所离子源组在过去十几年间,先后自主研制了4台具有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高电荷态ECR离子源。  2008年,该所副研究员孙良亭获得了首届Richard Geller奖。近代物理所离子源组也在两年内获得了国际离子源领域两项最重要的国际奖项,被认为是目前国际上最活跃和最具创新能力的离子源小组之一。  像Geller这样“无私奉献”的老外,在中科院各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中还有很多。科学家们明白,大科学装置是技术复杂的综合性工程,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学科领域和高新技术,只有大家通力配合,才能解决关键的技术问题,为人类共同的科学事业争取时间和节省经费。  始于装置 瞄准未来  不管是中科院大科学装置里的“老大哥”北京谱仪,还是近年来赫赫有名的上海光源和合肥强磁场,这些大科学装置都不约而同地冠上了中国的地名。它们在各学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让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对我国的“冷战”思维迅速转变。  这些大科学装置的落户,让中国终于有条件作为东道国,组织多国科学家参与的大规模科学实验,推进以我国为主的国际科技合作。  托卡马克(Tokamak)是一种利用磁约束来实现受控核聚变的环性容器。通电时,托卡马克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核聚变的目的。因此,托卡马克被公认为是探索、解决未来稳态聚变反应堆工程及物理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  在国外同行研究的基础之上,1994年,中科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通过国际合作,研制出HT-7超导托卡马克,使我国成为继俄、日、法之后第四个拥有该类装置的国家,中国聚变事业从此走上了国际舞台。  2007年,该所独立设计制造的世界上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东方超环”(EAST)通过验收,进入实验阶段后,“东方超环”面向全世界聚变领域的专家开放。2010年,近百人次的国内外同行参加了实验,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  作为“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尚未全部完工,主持建设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就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国外考察团队,一些世界知名的学者也陆续被聘为中科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的研究员。  而上海光源的用户则几乎“挤破头”。从2009年5月6日试运行以来,上海光源在短短半年多时间里,中外用户的数量就上升到了4位数。  承担上海光源建设的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所也因此受益。通过上海光源项目,应用物理所与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的同步辐射光源及其研究机构建立了全面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并与美国五大实验室保持着密切的人员交流与技术合作。  2007年,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在我国启动,它不仅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大型基础科学研究项目,也是中美两国历史上最大的合作项目之一。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截至2010年底,中科院已与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院级合作协议200多个,所级合作协议1000多个,每年在研国际合作项目800余项。  2009年、2010年两年间,有近500名国外高水平专家来华参与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研究。而2010年6月30日中科院与国家外国专家局签署的《引进国外智力为大科学装置服务合作框架协议书》,则标志着我国大科学装置引智工作进入了新的层面。  相识系于缘,相交系于诚。透过这些扎根中国的大科学装置,国际合作的含义早已超越了“凑份子”的阶段。中外科研人员互访、合作开展科研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等越来越丰富的手段,让中国在科技全球化的浪潮中,逐渐成长为一个融合与开放的枢纽。
  • 动态气体稀释装置研制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tbodytrtd width="19%"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成果名称/p/tdtd width="80%"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动态气体稀释装置/p/td/trtrtd width="19%"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单位名称/p/tdtd width="80%"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四川中测标物科技有限公司/p/td/trtrtd width="19%"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联系人/p/tdtd width="35%"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潘义/p/tdtd width="16%"p style="line-height: 1.75em "联系邮箱/p/tdtd width="28%"p style="line-height: 1.75em "9026427@qq.com/p/td/trtrtd width="19%"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成果成熟度/p/tdtd width="80%"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正在研发 □已有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p/td/trtrtd width="19%"p style="line-height: 1.75em "合作方式/p/tdtd width="80%" colspan="3"p style="line-height: 1.75em "□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 ■其他/p/td/trtrtd width="100%" colspan="4"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trong成果简介: /strongbr/ /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3/insimg/7cb1b79c-6fea-4759-b6ad-1c14f1498136.jpg" title="1-动态气体稀释装置.png" width="325" height="349"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325px height: 349px "//pp style="line-height: 1.75em " 特点:每路采用单独质量流量控制器,显示标准状况和工作状况流量;气路惰性化防腐及吸附处理,多点校准,精度进一步提高; br/ 指标:流量范围(0-20000)SCCMbr/ 重复性 : 0.2%br/ 最大允许误差: 1%br/ 稀释比:1:1—5000:1(可选)/p/td/trtrtd width="100%" colspan="4"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trong应用前景: /strongbr/ DDG-I动态气体发生装置根据质量流量混合法,使用多个MFC精确控制流量,可动态稀释高浓度气体标准物质到所需要低浓度,也可单独控制每路输出样品流量。主要应用于计量检测部门检定气体分析仪、报警器等开展检定、校准上述仪器而配制气体标准物质,同时可用于环境保护、石油化工、煤矿等多行业配制气体标准物质。/p/td/trtrtd width="100%" colspan="4"p style="line-height: 1.75em "strong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 /strongbr/ 实用新型专利1项 br/ 专利名称:气体稀释装置 br/ 专利号:ZL 2011 2 0514474.X/p/td/tr/tbody/tablepbr//p
  • 全球首个单向时间隐形装置问世
    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隐身装置,可通过加速或放慢光束的不同部分,令一个事件彻底消失约40皮秒(一万亿分之一秒)。由于之后光束将被复原,因此人们无法探查在这段极短的时间内发生了什么,也不存在任何有关该时间缺口的可重建信息。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1月4日的《自然》杂志网络版上。  不同于其他空间隐形设备需要借助扭曲电磁场或弯曲物体周围的光线而工作,新装置会借助分割特殊的时间镜头,压缩穿过光纤电缆的光线,使它的移动速度快慢不等,从而形成微小的时间间隔而实现。  在这个名为电光调制器的装置中,光波会在投射于第一个分割时间镜头后,压缩形成暂时的“孔洞”以隐藏某个事件,而在通过第二个分割时间镜头后,光波又会解压缩恢复原状,继续沿光纤电缆传播,因此由此事件引发的任何时间或空间的变化都将在“孔洞”中隐形,无任何记录可查,仿佛未发生过一般。到目前为止,这一技术仅能持续工作一秒的0.00012时长。  康奈尔大学的莫蒂弗里德曼等人表示,这一方法基于加速探测光线的前端部分,并减慢光线的后端部分,能制造出控制良好的时间缺口,而探测光却不会因为“孔洞”内发生的事件而发生改变。“概括来说,我们实现了首个实验性的关于时间隐形的展示,可在时间域内借助探测光束隐藏某一事件,这象征着我们距研制出完全的时空隐形装置迈出了意味深长的一步。”弗里德曼说道。  科研团队表示,他们所展示的首个单向时间隐形装置,已经可以在超安全通信等领域发挥作用,例如增加光纤系统的安全通信系数等。如果加密的信息能够被隐藏在一系列这种隐形装置中,将为它们的破译带来极大的困难。另一方面,如果这种隐藏的时间间隔能在控制下启动或关闭,也可被用于截获传输的数据,而不被记录下来。
  • 新型光学装置为超级计算机提速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12月22日报道题:更强大的超级计算机?新装置或可传输光信息。  研究人员们已经研制出一种新型光学装置,其体积极小,一个计算机芯片就足以安装数百万个这种装置。该装置可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能力,让超级计算机变得更快、更强大。  这种“无源光学二极管”是由两个微小的硅质环状物制成的,环状物的直径仅有10微米,大约是人的一根头发直径的1/10。与其他光学二极管不同,这种“无源光学二极管”无需外部能源就能传播信号,还很容易被集成到计算机芯片上。  珀杜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学副教授齐明豪说,这种二极管可进行“非交互性传输”,即单向信号传输,由此可具备信息处理能力。  齐明豪解释说:“这种单向传输是逻辑电路的最基本要素。因此,我们研制的这种二极管为实现光信息处理敞开了大门。”  虽然光缆可用于跨洋和跨大洲传输海量数据,但其信息处理速度会变慢,传输数据也容易遭到网络攻击,因为光学信号须转换成电子信号才能在计算机上使用,反之亦然。  研究人员说:“进行这种转换需要十分昂贵的设备。而你希望能做到的是,将这种光纤直接插入计算机而无需进行转换,那样的话,你就可以获得大量带宽,安全方面也会大有保障了。”  研究人员樊丽(音)说:“这些二极管非常小,它们身上还有一些特性也很有吸引力。这些二极管或可成为未来光子信息处理芯片的零部件。”  用这种新型光学二极管就无需进行光学-电子信号的转换了,因此有可能提高信息处理速度和安全度。这种装置现已接近投入商业生产。使用这种新型光学二极管将多个处理器连接起来,还有可能提高超级计算机的信息处理速度和能力。  研究人员利奥瓦尔盖塞说:“当今导致超级计算机受限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系统内各种独立的超级芯片进行信息传输的速度和带宽。我们研制的这种光学二极管或可成为光互联通信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该系统或许就可以解决这样的瓶颈问题了。”  激光器以通信用波长发出的红外线通过光导纤维,并由被称为“波导管”的微结构进行控制。红外线会按顺序通过两个硅质环状物,并在微型环状物内进行“非线性相互作用”。根据先进入哪个环状物,光束要么向前通过,要么向后耗散,从而完成单向传输。环状物还可通过“微加热器”加热的方式进行调整。微加热器会改变传输波长,因此可对范围广泛的波段加以处理。
  • 人民日报:科学装置半闲置谁之过
    最近,《中国科学报》一篇名为《“第一缕曙光”的美丽与哀愁》的报道,读后让人真的感到很哀愁。  探测“宇宙第一缕曙光”,是当代天体物理领域一个非常前沿的课题。它的主要科学目标是研究“宇宙在大爆炸后什么时刻形成第一代恒星”,进而揭示宇宙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2007年建成的21CMA项目,被《科学》、《自然》杂志称为“可得诺奖的举措”。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耗资3000万元的21CMA建成后从未正常运行过。而且,由于很难再筹措到运行经费,今年8月份21CMA可能再次面临被关闭的命运。  据报道称,21CMA项目所面临的困境并非个案。很多已建成的科学装置,包括一些花钱更多的大科学装置,目前处于闲置和半闲置状态。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  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多的科学装置成了鸡肋?笔者认为,有两个原因不容忽视:一是科研立项时论证不严谨、审批不严格,二是科学装置类项目管理上的“重建设、轻运行”。  据业内人士介绍,有的科研课题在立项时未经同行专家的严格论证,有的项目提出人专门找“同意”的专家来论证,有的项目则是“领导拍板”。这就导致一些课题项目在未充分论证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  此外,我国的科学装置工程一直存在着“重建设、轻运行”现象。相关部门往往是在装置建设之初很有热情,愿意花大功夫、投大力气,到后期运行时就缺乏系统的管理,当出现困难时甚至撒手不管。  如何防止类似的事情重演?  首先要把好课题立项和项目审批关。比如,在一个项目上马之前,必须经过多方权威专家长期深入调研和充分客观论证,不能只听一种声音。特别是对于像21CMA这类可能取得重大突破但预知风险大的项目,在立项时更要论证充分,对项目技术方案的可靠程度、运行存在的困难等,尽可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在立项前要科学评估出心理所能承受的最大风险系数,当评估结果在这个系数以上时,就要慎之又慎、三思而行。  立项审批关把好了,不仅科研经费能得到有效合理的分配,避免“饿的饿死、饱的撑死”,同时也可有效防控科研项目的重复设置和科学装置的闲置。  同时,要重视和加强对科学装置的运行管理。经过严格审批的项目上马建成之后,应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维持运行。相关部门应给与充分信任,保证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如果项目在运行中遇到困难,也要尽最大能力帮助解决问题,不宜轻言放弃。
  • 纳米装置让3×108米/秒“作古”
    零折射率为光提速   在细心加工的波导里(图左),光波产生了一个带状图案(中间),但是,由于波导的宽度不同,某一特定波长的光波能无限快地传播,从而照亮整个波导。图片来源:AMOLF and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一个由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研究小组日前宣称,在一个纳米尺度的装置内,可见光的速度能达到无限快。当然,该小发明并不会带来瞬时通信,爱因斯坦相对论中提出的著名速度限制也仍然有效,但是,这个小东西将有各种各样的用途,包括在一种光学电路中充当一个要素。  “这样一个东西是十分有趣的,并且可能是有用的。”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电气工程师Wenshan Cai提到。Cai没有参与这项研究。  在真空中,光大约以3亿米/秒的速度传播。而在诸如玻璃等物质中,其传播速度会变慢。但是,科学家们能使用奇怪的方法操纵光和物质的交互作用,来调整光的折射率,例如使其变成负数,这样能带来光的弯曲。  《科学》杂志在线报道称,现在,荷兰原子和分子物理学研究所物理学家Albert Polman、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电气工程师Nader Engheta及其同事们实现了一个非常奇特的“壮举”。  他们发明了一个微小装置,在这里,可见光的折射率为零,因此,光波以一个特别的波长快速传播,速度甚至达到无限快。  这个装置包含一个85纳米厚、2000纳米长,被银环绕的绝缘二氧化硅矩形杆,光通常无法穿透这个矩形杆。结果是形成了一个被称为波导的光传送空间。  研究人员还做成了二氧化硅宽度从120纳米到400纳米的不同装置,并将研究成果发表在了《物理评论快报》上。  这里,光的表现不同,因为电磁场必须服从确定的“边界条件”。一般而言,对向传播光波的高峰和低谷重叠,就产生了明亮和黑暗的条带。一旦截止波长正确,就会发生有趣的事情。那时整个波导被照亮,而不是产生条带状的图案。因此,光沿着波导的长度同步振荡。  之前,Engheta领导的研究小组也曾制造出较长波长辐射的零折射率。不过,在可见光上重复这项工作更加困难,因为设备太小而无法容纳光源。  因此,研究人员通过击中一个电子束在波导里产生所有波长的光,并且测量了泄漏的光量。研究人员发现,以特殊波长照射出去的光量取决于电子束是否进入某一点,这里对于这个波长来说可能有一个光亮或黑暗的点。因此通过沿着波导扫描电子束,并检测输出量,研究人员追踪了每个波长的光图像。  为何这一现象没有违反相对论?因为光有两种速度,Engheta解释道。“相速度”是指一个给定波长传播速度多快,而“群速度”指的是光运送能量或信息的速度有多快。而只有群速度必然比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慢。  这个设备将有多种用途,Engheta说,它能够帮助制作出期望中的纳米级光学电路导管。  一批这样的波导甚至能够制出一种有零折射率的疏松材料。但是,制造这种排列可能十分具有挑战性,Cai说:“理论上很简单,但操作上很困难。”
  • 空气采样装置8.8折
    我公司是生产粉尘、气体系列采样器及配套设备的专业厂家,我公司独家生产的:ETKC空气采样装置,是我在&ldquo 全国车间空气监测科研协作组&rdquo 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研制设计的,它适用于工矿企业,科研教学,劳动安全,环境监测和卫生防疫等部门,对工作场所进行浓度测定。该仪器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紧凑,操作简易,维护方便,坚固耐用,经广大客户的使用,获得一致好评。可以同时采集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采样。ETKC空气采样装置、有二部分组成:(1)ETT-2000双路大气采样器是一种对有害气体进行平行样采集的常规仪器。仪器采用最新微电脑芯片控制技术、记时精度高,方便快捷。一、主要技术指标及工作条件 1、流量范围:0.1-1.5L/min、双路大气采样    2、采样负压:&ge 25000Pa3、流量误差:&le +5% 定时误差:&le +1% 4、工作电源:10VDC  工作温度:温度-10℃到45℃ 5、相对湿度<85%  仪器重量:2Kg 6、带可充电电池。(2)ETW-6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是六级撞击式空气微生物采样器是《国际标准的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依据微粒撞击原理,即经典的Stokes方程式而设计制造的。本机可将空气中的微生物直接收集到半固态的营养琼脂表面上,经过培养计数、计算、进而测定出每立方米空气中所含的微生物菌落数。本仪器具有采集效率高,采样时间短,检测范围全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食品、制药、洁净室、车间、医院、室内环境等空气微生物的采样研究。 测量范围 捕获率:&ge 98% 捕获粒子范围 第一级:>7.0&mu m 孔径 1.18mm 第二级:4.7&mu m &ndash 7.0&mu m 孔径0.91mm 第三级:3.3&mu m&ndash 4.7&mu m 孔径0.71mm 第四级:2.1&mu m&ndash 3.3&mu m 孔径0.53mm 第五级:1.1&mu m - 2.1&mu m 孔径0.34mm 第六级:0.65&mu m&ndash 1.1&mu m 孔径0.25mm 采样流量 28.3L/min可调节精度&le 5% 噪声 &le 60 db 电子定时器 范围1-99分钟精度<1% 工作电源 220V/AC 功率 &le 45W 保修期 1年
  • 大科学装置陆续投用 “国之重器”高速前行
    p  散裂中子源、强磁场装置、同步辐射光源、大型天文望远镜……近年来,一项项神秘的大科学装置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它们或隐世于高山峡谷,或藏身在喧嚣城市的地下,虽然不被世人所熟悉,却自带耀眼的光环。它们作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伴随着一项项大科学计划,缔造着中国乃至世界科学的未来。/pp  这些大科学装置何以成为“国之重器”?它们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又将承载什么样的使命?/pp  strong大科学装置发展进入快车道/strong/pp  在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运行之前,中国科学家想要完成蛋白质结构的解析,只能去日本、美国。而现在,一批又一批跨国企业和国外优秀科学家纷纷来到中国,使用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的设备和服务开展前沿课题研究,一系列诞生于此的重要成果发表在Nature、PNAS等高水平国际学术刊物上。/pp  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何以有如此吸引力?这项大科学装置集中了我国自主研发的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实现了蛋白质制备全流程的高度集成和流水线作业,而且在样品处理通量上超过半自动化系统10倍、超过传统的人工系统100倍,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因此,它很快就成为国际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型综合研究创新基地,也是我国科学家探索生命奥秘的利器。/pp  作为当今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首个综合性的大科学装置,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能够满足80%以上研究用户的需要。在开放试运行的第二年底,就已经执行用户课题800多个,服务150多家单位,各系统累计运行95000多小时。/pp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学习跟踪到自主创新,这些年,我国一大批大科学装置横空出世,惊艳世界。中国“天眼”FAST,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将覆盖30个足球场大小的信号,聚集在药片大小的空间里,实现了新的突破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主要收集和保存云南及周边地区和青藏高原的种质资源,与世界其他著名的种子库相比,是唯一建立在“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种质资源库 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是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第三代中能同步辐射光源之一……/pp  这些各领风骚的大科学装置不但覆盖面越来越广,包括时间标准发布、遥感、粒子物理与核物理、天文、同步辐射、地质、海洋、能源和国家安全等众多领域,而且近年来装置设施的数量、建造规模也逐步扩大。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主任陈和生表示,我国的大科学装置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取得了很多重大科学成果,有些已经处于国际领先地位。/pp  这批“国之重器”为研究物质结构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支撑着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物质基本结构、宇宙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探索,在世界科学研究的舞台上熠熠生辉。/pp  strong“神兵利器”带来累累硕果/strong/pp  对于大科学装置,建好仅仅是开始,用好才是关键。大科学装置陆续投入使用,满足了国内日益增长的科研需求。/pp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借助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获得了多项重大成果,居于国际领先水平,成为世界领先的高能物理研究中心之一。同时还“一机两用”,成为我国众多学科的同步辐射大型公共实验平台。/pp  上海光源一期虽然只有7条光束线站,但是自2009年建成后需求极大,去年已有近400家单位、1万多人成为用户,线站供不应求,取得了众多有价值、有影响力的科研成果。从地域分布上看,上海光源的用户几乎覆盖我国所有省区市,还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科研人员以合作形式来到这里,开展研究工作。/pp  有这些“神兵利器”加持,我国的科研水平迅速提升,取得的成果日益丰富。/pp  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落成启用,大幅提升我国深空测控能力。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达到国际最高激光脉冲峰值功率,合肥稳态强磁场装置实现了40万高斯稳态强磁场,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EAST)创造聚变等离子体稳态高约束模大于60秒的世界纪录,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发现了新的中微子振荡并精确测量其振荡几率。/pp  除了大科学装置结出的累累硕果外,反观大科学装置的存在本身,已经远远超出一件新“神器”的意义。因为它们本身就集成了许多科学前沿领域的重大原创突破,凝聚了各个方面的创新驱动力,培育了一批科研后备力量。它们更多在发挥着“科技航母”的关键作用,直接促进了大批原始创新成果、核心关键技术的产生。/pp  当承建单位研发出符合FAST要求的新钢索时,申请了12项专利 上海光源不仅推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科技创新,还对现代高性能加速器、高精密机械加工、X射线光学等先进技术和相关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作用 不少过去参与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造的厂家现在已经成长为领军企业,他们都谈到,当年对撞机的建造对于企业自身生产工艺带来很大提升。/pp  每建设一项大科学装置,对我国工业基础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在高标准的技术要求筛选下,大科学工程建设培养和汇聚了一批国内最牛的施工单位和高技术企业,它们边“追赶”边“补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制造”的奇迹。/pp  strong面向未来抢占科技制高点/strong/pp  从2011年9月到2015年6月,经过3年多巡天,LAMOST共观测了2669个天区,对外释放了约570万条光谱数据,成功获取高质量恒星光谱462万个,比世界上所有已知光谱巡天项目获取的数据总数还要多,让我国占据了学术的高地。/pp  当LAMOST在探望苍穹之时,一艘名叫“科学”号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桅杆高立,威武浩荡地驶向大海。目前,借助“科学”号,科学家已经成功开展了西太平洋冲绳海槽热液、南海冷泉、主流系、马努斯海盆和雅浦海山等航次综合调查,获得了大量珍贵的海洋资料。/pp  不同领域的先进科技装备使我国走向自主创新高地,抢占科学前沿阵地。这些集“颜值”与“实力”于一体的大科学装置,代表着各种大型复杂科学的研究系统,为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及实现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也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技术基础设施。它们推动了我国粒子物理、核物理、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科研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通过发挥大科学装置的最大能量,让我国在国际合作与竞争中更具话语权,更好地参与国际前沿科技的竞争。/pp  如何帮助人们远离越来越频繁发生的灾难?在煤炭、石油等资源枯竭后,人类将依靠什么能源继续生存下去?怎样保持这颗美丽星球的生物多样性?这一系列未知的难题,大科学装置正在一一破解。/pp  EAST,是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世界首个“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被誉为“人造太阳”。据中科院合肥分院等离子物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鄢容介绍,依靠环形磁场作为“容器”,聚变原料实现可控的核聚变反应,获得大量能量,进而得到清洁能源。“核聚变的原料从海水中提取,非常安全,一升海水可以提取33克原料,相当于300升石油释放的能量。海水里的核聚变原料非常丰富,可以供人类使用上亿年。”鄢容说。/pp  不仅未来可期,当前人类已经在大科学装置的建设中受益。如今,一种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诞生,它利用高速的重离子束对病变组织进行治疗。重离子治疗癌症是当代世界上公认的先进有效的放疗方法,与传统的放射治疗相比,重离子束对健康组织辐射损伤轻、疗程短、治愈率高。而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开展,正是依托于一个属于“大科学装置”的机器——重离子加速器。/pp  这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不光是高高在上的科研利器,它还解决了一批关乎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问题,在载人航天、资源勘探、防灾减灾等方面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大科学装置正在加速改变我们的现在和未来。/ppbr//p
  • 印度研制迷你铁轨检测装置
    【阿根廷《21世纪趋势》周刊网站12月2日报道】位于坎普尔的印度技术学院日前研制出一款小巧的装置,能够检测铁道的磨损情况,避免火车出轨。这款装置与目前其他的类似装置相比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更强,在铁路安全领域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与研究的该研究院机械工程师克希蒂德奥表示,该装置是一个铁道状况监控完善系统,能够无障碍地安装在已有的铁路系统基础设施中。  在印度,铁路安全是个性命攸关的问题,目前数千辆火车穿梭在共计11.45万公里长的铁路上,这个数字名列世界第四。因此,对铁路状况的持续监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在日复一日的使用中,铁轨会出现裂缝和螺丝松动等情况,造成列车出轨等重大交通事故。  印度技术学院研发的这一新装置仅重100克,能够实时监测并自动记录在案,防止出轨事故的发生。  该装置建立在一个微电子机械系统基础上,能够持续监控铁道状况,保障基础设施的有效保养,还能利用全球定位系统进行跟踪记录,避免了人工记录可能出现的差错。  这一新装置可以根据火车在运行中的振动情况发现其中的异常,当参数超过设定限度时,系统会立刻通过警报声和指示灯向工程师报警。  目前的铁道监控系统体积过大且需要手动操作,需要至少两人的不间断工作,新装置不再有这两个缺陷,大大优化了监控系统的运行。  根据计划,有关部门将在每辆列车上安装至少3至4个新装置,将其普及到常规的铁路监控工作中。
  • 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建成并试开放
    新华社上海4月29日电(记者 杨金志、张建松)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大科学装置和大科学平台——上海同步辐射光源29日建成竣工,并对用户试开放。“上海光源”的建成使用,其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为我国的科研史增添几项“最大”“最先进”,更在于它可以打破科学界长期存在的条块分割、零敲碎打的现象,成为理顺我国科研体制的重大契机。  “上海光源”可同时容纳几百名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公司企业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开展实验工作。诚如老一辈科学家所言,如此多的研究人员同时使用“上海光源”,自然就能创造特有的科研氛围,为不同学科间的学术交流提供天然环境 也能为萌发新思想、创造新方法和开辟新学科创造有利条件。  至今,我国仍有一些投入数千万元乃至上亿元的科研设备因为“单位所有”限制,只能自家设备自家用,基本处于“半沉睡”状态,维护成本高昂。许多大型科研设备重复建设、重复引进,浪费惊人。譬如我国海洋科研至今未建成一只可以共享的科考船队,不同系统的科研单位都热衷造船购船,出海的耗费巨大。  在国有大型研究单位科研设备利用率低下的同时,还有不少中小企业、科研院所却由于资金所限,无力购买和使用大型科学装置,导致研发受阻,创新不足,最终影响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和国家的整体竞争水平。  近年来,上海及其他长三角地区建立大型科学仪器服务平台,力推科学仪器共享。这种通过政府引导和一定的财政补贴,在使用者和所有者之间建立合理租用关系的模式,已经取得显著效果。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远大目标。要实现这一点,就要深化科研领域的体制改革。“上海光源”也好,其它科学装置也好,只有打破“各自为政”的制度壁垒,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之利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