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精密配件

仪器信息网精密配件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精密配件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精密配件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精密配件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精密配件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精密配件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精密配件相关的解决方案。

精密配件相关的资讯

  • 进口蠕动泵:打造高效精密供应链系统的必备利器
    蠕动泵是一种高效稳定的流体输送设备,在化工、医药、环保等领域被广泛使用。选择和使用进口蠕动泵对于构建高效精密供应链系统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进口蠕动泵的工作原理、优势和应用领域,以及探讨其在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性。进口蠕动泵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运输安全。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进口蠕动泵的工作原理。这种泵是通过蠕动轮的轴向滑动来推动管道中的液体,从而实现了液体的输送和控制。蠕动泵有着简单的结构、小巧的体积、低噪音、易于维护等特点,适用于输送各种粘度和含有固体颗粒的液体。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泵,蠕动泵在输送过程中不会产生剪切力或破坏液体结构,因此能够保持液体的原始性质和颗粒分布,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进一步比较进口蠕动泵与国产泵的优势。首先,进口蠕动泵采用先进制造工艺和材料,耐腐蚀性更强,使用寿命更长。其次,进口蠕动泵应用精密控制技术,实现更高的精确度和稳定性,确保输送流量、压力和速度控制更准确。此外,进口蠕动泵具备灵活的泵头结构和多样配件选择,可以适应不同场合需求。最后,进口蠕动泵的售后服务更全面,提供及时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减少生产故障和停机时间。  蠕动泵广泛应用于不同领域。在化工行业中,可用于输送各种酸碱、盐类和有机溶剂,在化肥、涂料和颜料等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医药领域,蠕动泵用于输送精细化工品、药液和生物制品,确保药物纯度和有效成分稳定。在环保领域,蠕动泵用于输送废水、废气和污泥等固液混合物,具有高效清洁处理效果。  在供应链管理中,蠕动泵的重要性不可忽视。首先,它具备出色的泵头可调性,可根据不同的流量和压力要求进行精确调节,确保产品稳定供应和质量标准。其次,蠕动泵在输送过程中不会产生涡流和剪切力,有效避免氧化和降解,保持产品性能不变。此外,蠕动泵体积小巧、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提高工作效率并节约成本。最后,蠕动泵提供全程可追溯性,具备灵活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功能,有助于优化供应链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综上所述,进口蠕动泵作为一种高效精密的流体输送装置,在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先进的工作原理、卓越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使其成为建立高效精密供应链系统的关键工具。无论是在化工、医药、环保或其他行业,进口蠕动泵都能够为企业提供稳定的供应和优质的产品,助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常州普瑞流体技术有限公司,专业蠕动泵生产商,专注于为全球医疗、制药、化工、环保等企业提供专业的蠕动泵解决方案。公司产品涵盖多个系列、多个型号,无论是在功能、外观、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PreFluid可以提供多种标准产品应用解决方案供客户选择,也可以根据具体应用为客户提供定制化服务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不同的应用需求。产品对标国际,进口平替,欢迎新老客户在线咨询。
  • 和研科技拟3.15亿投建半导体精密设备生产基地
    12月30日,国内半导体专用设备研发制造领军企业——沈阳和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沈北新区成功签约,企业计划投资3.15亿,在沈北兴建半导体产业项目。此次签约,标志着沈北新区在半导体产业发展上迈出突破一步!新项目,新期待12月30日,沈阳和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沈北新区(辉山经开区)正式签约。企业计划投资3.15亿,拟建设占地95亩的半导体精密设备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达产后,预计第一年实现产值5亿元,三年实现产值10亿元。沈北新区区委书记、辉山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吴军,沈阳和研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慧珠等政企双方相关负责人出席了签约仪式。新产业,新亮点沈阳和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 目前正在筹备上市,是一家专业从事半导体专用设备及配件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咨询、服务于一体的多元化公司,也是国内半导体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主营业务划片机及其相关半导体封装设备等在行业排名国产设备第一;在国内半导体精密划切细分领域市场占有率第一;和研制造的划片机全国市场销量、品牌效应、技术、售后服务排名第一。公司合作伙伴包含比亚迪、中国电科、阿里巴巴、华为、腾讯、晶导微电子等一众知名企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和研科技作为辽宁省集成电路封测领域优势企业,曾研发出辽宁省首台12英寸高精度全自动精密划片机,实现了对国外垄断产品的国产化替代,推动了精密磨划设备的国产化进程。该公司此次与沈北签约的项目,主要建设半导体设备生产车间、研发楼、实验室、办公用房及配套设施等。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沈北新区打造半导体产业的全新引擎,未来将为沈北半导体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更将为全市全省半导体行业贡献新的经济增长点。
  • 一平台两中心,先进精密仪器创新平台来了!
    12月30日,LinkPark(滨河)产业社区及先进精密仪器共性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启用仪式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隆重举行,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临安区委书记卢春强,市政府副市长柯吉欣,市政府党组成员、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李玲,临安区区委常委、青山湖科技城党工委书记蔡萌等出席启用仪式,杭州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局、市科技局、临安区有关部门等领导一行参加活动。 为深入推进中国先进精密仪器产业发展,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旗下自孵化子公司)携手杭州青山湖科技城,搭建“一平台两中心”——先进精密仪器共性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先进精密仪器创新中心、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争取国家和省市资源,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合力打造先进精密仪器全产业链的创新策源高地。先进精密仪器共性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一平台两中心打通创新链 在仪器创新的研究、工程化、产业化链条上,工程化阶段成为创新链上的瓶颈和产业破局的关键,通过建设高水平、全链条的先进精密仪器共性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打通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形成支撑仪器整机、核心零部件、试剂耗材、技术服务、高端专用仪器与系统五位一体的产业集群服务能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先进精密仪器全产业链共性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创新策源地。 带动产业链 先进精密仪器创新平台启用后,将加速区域内仪器技术创新研究成果的工程化、产业化进程,孵化培育一批生命科学、半导体、先进工业、新材料、食品药品、环境安全等领域的产业项目,加速集聚龙头企业,促进在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带动先进精密仪器产业集群,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仪器谷”。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为我国科研院校与企业创新实验室,开发高端质谱、光学、色谱、电镜等科学仪器。 面向经济主战场,为我国新材料与先进制造业,开发高端智能品控、在线监测分析自动化系统。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为半导体、先进工业等行业,解决“卡脖子”关键技术和高纯检测设备国产化。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开发食药品检验、环境安全监测、生命科学分析与精准医学诊断先进解决方案。 五位一体:打造仪器整机、关键零配件、耗材与试剂、技术服务、高端专用系统集成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
  • 博霆光电:力做国内精密仪器市场的“开荒牛”
    p 在中国精密仪器加工制造市场,海外引进的同技术产品能卖到上百万元,而本土却没有一家享誉世界的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公司,不禁令人唏嘘。凭借创新思维和理念,来自中新天津生态城启迪之星生态城基地的双创企业天津博霆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霆光电”)成立半年来,实现了迅速发展,公司也期待打破这一市场空白,力做国内精密仪器市场的“开荒牛”。/pp博霆光电的创始人名叫蔡元学,博士出身的他是国内精密仪器行业的名人,而从一名高校教师到国内精密仪器市场创业新人的转变,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在多年的研究中,蔡元学发现,国际上的精密仪器公司都被美、德、日、英、瑞士垄断,而中国本土尚无一家享誉世界的高端科研仪器设备公司,老外们赚得盆丰钵满。为此,他毅然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大潮之中,力图改变中国精密科研仪器领域在世界上的地位。/pp凭借创新思维与过硬的技术,博霆光电前期研发进展顺利,目前已经开发出多款高品质纳米压印设备、3D打印设备、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固体激光器、高功率二氧化碳激光器、移动CT、便携式元素监测系统、高性能便携式光谱仪、调制器、探测器、调Q开关、紫外胶等光电产品与配件,并拥有独立的产品专利。/pp在实际检测传感的一系列应用中,博霆光电更是开发出多个成型系统。以便携式LIBS系统为例,该系统在核物理、食品安全等领域弥补了传统元素检测方法的不足,具有实时、快速、无损、无需制样等优点及特点。此外,由博霆光电开发的PVC膜鱼眼视觉检测系统,打破国外仪器厂家在PVC膜鱼眼检测设备上的垄断地位,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光纤传感系统则可应用于地质、建筑等行业,它基于布里渊光时域分析技术和差分脉冲对技术,可实现高精度、长距离的应变监测。/pp“成功的企业一定是靠产品与服务的完整体系铸就的,所以被细化的不单单是产品,更多的是服务的完备。”蔡元学告诉自己,博霆光电未来还将增强自身能力,积极推出各项服务,逐步实现产品与技术咨询、人工智能、三方技术人才匹配的结合,在国内精密仪器市场站稳脚跟。/p
  • 筑高精仪器硅谷 | 先进精密仪器及应用产业国际人才峰会成功举办
    2021/11/1311月13日,浙江杭州国际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大会 临安区精密仪器及应用产业国际人才峰会在杭州青山湖科技城举行。杭州市委人才办、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杭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以及谱育科技为代表的精密仪器厂商、高层次人才、金融机构代表等共100多名嘉宾共赴峰会。谱育科技作为国内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与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入人才集聚及队伍建设,本次参会与市、区领导及海内外院士专家共商未来精密仪器及应用产业合作发展,共同加速打造“硬科技”产业人才“蓄水池”。临安区委副书记、区长杨国正致辞表示,举办本次峰会,旨在推动精密仪器领域的人才交流与项目合作,打造产业人才集聚高地,聚焦精密仪器、关键核心零部件等产业链,加快建设“硬科技”产业社区。庄松林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理工大学光学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 庄松林 作题为《科技人才点亮精密仪器行业最强的“光”》主旨演讲。张玉奎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大连化物所研究员张玉奎以视频连线的方式作《离子迁移谱研究进展》主旨演讲。谱育科技孵化项目高分辨磁质谱仪产业化、X射线荧光整机及关键核心零部件产业化两个高层次人才精密仪器项目签约落户青山湖科技城。为进一步营造全国高端仪器产业创新氛围,集聚全球仪器创制及应用人才,打造科学仪器“双创”高地,峰会现场还举行了先进精密仪器创制与应用创新大赛启动仪式,该大赛面向先进精密仪器整机、核心零部件、标准品与试剂耗材、高端专用监测系统、检测技术方法创新五位一体领域。聚焦先进精密仪器产业为深入推进中国先进精密仪器产业发展,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谱育科技携手青山湖科技城合力共建了先进精密仪器共性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平台主要针对国内先进精密仪器产业缺少共性技术支撑、缺乏工程化中试加速的问题,通过技术攻关、设备购置与能力建设,打通创新链、带动产业链,打造高水平、全链条共性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创新服务平台。投入使用后,平台将逐步对外开放以下服务仪器整机及零部件共性技术研发及工程化创新服务行业专用高端仪器系统集成开发及工程化创新服务高端检测技术与应用方法研究以及项目孵化加速服务面向未来,谱育科技将充分发挥以质谱、色谱、光谱、样品前处理、理化分析等高端科学仪器为核心的技术平台优势,全面融合青山湖科技城优良的“硬科技”产业生态,形成支撑仪器整机、核心零配件、耗材试剂、系统集成、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合力打造“面向世界、引领未来、服务全国、带动全省”的先进精密仪器全产业链共性技术研发与工程化创新策源地,助力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中国“仪器谷”。
  • 摩方精密助力欧洲声学巨头Sonion加快研发效率,实现跨越式进步
    近日,欧洲声学巨头Sonion 公司购置了摩方精密microArch S240 3D打印机系统,通过设备的使用,不仅从根本上降低了产品开发的成本、缩短了时间周期,更是实现了新产品的小型化和功能化跨越式进步。图丨microArch S240设备安装现场 Sonion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听力健康技术和配件研发公司,致力于通过开发最新的听力仪器,为客户提供可听设备解决方案。近年来,Sonion的产品不断更新换代,给顾客带来的体验感也在不断优化,自2021年使用摩方精密打印服务以来,生产测试样品原型的成本不断降低,交货周期也在不断缩短。 2021年底,Sonion决定对自己的产品研发投入资金进行内部升级,购置摩方精密microArch S240设备。该设备节省了Sonion研发团队模具制造设计的成本,缩短了测试时间,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研究,不论是员工工作效率、客户满意度、市场竞争力都得到大幅提升。研发部门负责人Sally van der Most说:“摩方精密的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可以针对昂贵的微型零部件进行精准的打样,使研发测试的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1-2天,减少了研发过程中所需的大量人力成本、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随着新产品的发展,我们还可以探索更多可能。目前,我们的主要重点是从产品质量和研发速度入手,尽快将产品的功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摩方精密有利于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图丨摩方第二代超高精密3D打印系统microArch S240 接下来,摩方精密也将加强与Sonion公司的合作,提供更加优质服务帮助Sonion的产品实现研发速度更快、质量更优、功能更完善的目标。关于SonionSonion总部位于丹麦Roskilde,是开发和生产用于助听器、高端听觉器和入耳式耳机的微声学和微机械解决方案的全球领导者。公司主要开发和制造创新、高效和高质量的微声学解决方案,包括面向消费类,专业音频,可穿戴设备和通信市场的平衡电枢驱动器、MEMS麦克风、(生物计量)传感器和无线线圈。关于摩方精密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BMF,Boston Micro Fabrication)成立于2016年,专注于高精密3D打印领域,是全球高精密3D打印技术及精密加工能力解决方案提供商。目前,摩方在新加坡、波士顿、深圳、东京和重庆均设有办事处,拥有来自全球29个国家近850家合作客户。
  • 思尔达发布上海思尔达恒温槽/精密恒温槽/水浴/粘度测定新品
    仪器简介:JWC-32C1精密恒温槽是根据石油化工、化纤塑料等行业材料分析和生产检验的需要而专门生产的新型设备,97年全新推出。该机由恒温槽主机及冷源组成,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没有半导体制冷的那种需外接冷却水的麻烦和短寿命的缺陷,可以方便地获得低于室温的恒温值。主机的前后设置了大平面视窗,可一排放置六支毛细管粘度计,后侧平面背景灯,观察毛细管特别清晰,最适于乌氏、奥氏、平氏粘度测试及其它理化实验。调整后毛细管粘度计将自动垂直。冷源也可单独用于其它需冷却的仪器设备及场所。技术参数:● 主要技术指标控温范围: 0~85℃ 数显分辨率: 0.01℃槽温波动: ± 0.01℃ 槽温分布: ± 0.01℃工作室尺寸: 64× 19.5× 34cm3(l× w× h) 视窗尺寸: 47.5× 27cm(l× h)制 冷 量: 220Kcal /h 冷源温度: -15℃(输出短路时)加热功率: 1kw电源: 主机220V10A50Hz 冷源220V6A50Hz外形尺寸: 主机75× 26/38(带灯箱/不带灯箱)× 61cm3      冷源34× 25× 41.5cm3主要特点:● 制冷采用全封闭制冷压缩机,对储冷器制冷,储冷器与恒温槽间由泵及胶管连接冷液的流通,对恒温槽制冷。● 加热采用电加热器,由电子P.I.D调节器实现变功率控制,以平衡制冷量使温度稳定。● 搅拌设置定向导流装置,水流平稳,温度均匀。● 操作面专配粘度测试架,也可根据用户需要定作。创新点:JWC-32C1精密恒温槽设有液晶显示,连续地显示恒温槽的实际温度,数显分辨率、温度分布及波动均控制在± 0.01℃以内,自92年科研成果产业化至今,仍是国内精度较高、功能较全的恒温槽,为执行ASTM、ISO、JIS等国际标准及新国标创造了条件。JWC-32C1精密恒温槽由恒温槽主机(JWC-32C1)及由压缩机制冷机组组成的冷源(XWC-100/1制冷循环槽)组成,不论环境温度如何,都可方便地获得低于室温的恒温要求,不但保证了在高温季节的使用,还保证了在低温时仍然具有的高精度,而且没有半导体温差电制冷技术所产生的低功效、必须外接保证一定压力的冷水源等的缺陷。冷源另可作独立的冷源使用,向外方提供的最低温度可达-15℃以下。JWC-32C1精密恒温槽,烤漆机身,不锈钢面,造型美观,操作方便。按下电源开关,恒温槽在机内数字系统的控制下,即自动按照预置的温度进行恒温;面板上发光二极管指示了机内加热的情况,恒温槽前后两侧均设有大面积观察窗,通过后侧背景灯箱乳白色光源,可清晰地观察到槽内整个实验进程。安置在槽顶部的样品架配件,可配合各类实验方便地进行(可能需要协议提供、定作)。JWC系列精密恒温槽,特别适用于特性黏度、黏数的实验。上海思尔达恒温槽/精密恒温槽/水浴/粘度测定
  • 晒晒来自艺达思公司的配件,赢取时尚数码相框!!!!!
    请大家找找自己实验室里属于艺达思公司的配件的照片,拍下后上传上来,我们将选取最全最多的一位,大家可以看看自己使用的仪器,里面或许有我们的泵,阀门,管接头,柱管或者其它配件,具体可参见下面的艺达思产品普及,列出了我们公司产品的品牌,方便大家找!奖励时尚数码相框一个!另外,所有参与的TX都将获得一份奖品!精美行李吊牌一个!活动截至时间:2011年08月31日参与地址: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0720/342352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艺达思旗下产品普及: 多歧管板以及精密机加工组件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定制后的多歧管板可将仪表级管道、管件、连接件、阀门和泵集成在单一的无泄漏模块中,缩小了流体装置的整体尺寸。应用:基因组学研究、医疗器械、半导体、临床诊断等 纳升级到微升级的自动液体输送装置小容量、非接触式移液功能广泛地涵盖了100纳升至数微升的移液范畴。不止限于此范围,它还可用于完成次100nl的移液任务。应用:蛋白质结晶、分子诊断、检测方法开发和高通量筛选 蠕动泵,先进的微处理器和驱动ISMATEC泵的高精确性和长使用寿命举世闻名。ISMATEC与实验室和产品制造客户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出最新最顶尖的泵的解决方案,应用于从高度敏感的细胞分析到工业分配及灌装。应用:高度敏感的细胞分析、农业试验、医药研发和制造、DNA测序等领域 色谱柱管和HPLC配件为液相色谱仪器的制造商以及色谱柱制造商配套色谱空柱管以及相关接头。 应用:UHPLC/HPLC、流体处理、SFC、制备色谱 高、低压微流控阀完成进样、选向、切换功能。压力可满足低压,高压以及超高压的要求。Rheodyne著名的7725i手动进样阀成为市场上最主流的进样阀型号。应用:UHPLC/HPLC/SCF、色谱柱切换、取样、制备至纳升级色谱、多维色谱 精密分配泵、超硬材料以及流体单元可实现多种精密微量泵送方案。应用:临床诊断、HPLC、血液学、核酸检测、传染性疾病的免疫测定 真空脱气和消泡系统在流体输送过程中除去溶解性气体和可见气泡。应用:HPLC/UHPLC、样品前处理移液、临床诊断 管道、接头以及可定制组件可根据不同的压力和流体的化学成分,选择合适的管接头。高压应用:UHPLC、HPLC、LC/MS低压应用:IVD临床诊断、实验室自动化、基因组学研究
  • 年复合增长率6.08%,食品安全助力色谱配件及色谱柱市场增长
    p  近日,有国外研究机构发布报告,2017-2021年,全球色谱配件及色谱柱市场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6.08%。br//pp  报告认为,安捷伦、伯乐、GE生命医疗、默克以及赛默飞是色谱配件及色谱柱市场主要品牌,其他品牌还包括珀金埃尔默、菲罗门、Restek、岛津、东曹、沃特世等。/pp  对增长原因,该报告研究团队一位分析师表示:“色谱配件及色谱柱市场发展趋势之一是联合实验室和色谱会议的增多。近期,供货商与研究机构和制药企业联合建立的实验室影响了色谱配件以及色谱柱市场。通过联合实验室,制造商可以掌握某个科研概念对色谱配件及色谱柱精确的需求量,从而更好的控制产品的生产量 并且通过与客户的紧密联系,针对客户当前需求可开发新的产品。”/pp  就应用领域,报告指出,色谱在食品安全中的应用促进了色谱配件及色谱柱市场的发展。现今,食品生产加工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样化。许多国家将食品营养质量和食品安全尤其是食品中的化学添加剂、污染物、残留等纳入食品安全法规。因此,对食品生产和加工企业的产品质量的评定提出明确要求。色谱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无论是检测添加物还是检测食品质量都有着广泛的应用。/pp  此外,报告指出,色谱系统高昂的成本对色谱配件及色谱柱市场是一个挑战。色谱系统的成本非常高,一台气相色谱的平均成本大约需要1-10万美金。随着定制化仪器增多,色谱仪器的成本逐渐增加,主要是由于采购仪器配件或定制化进样装置。另外,设备成本也与数据处理、检测和分析样品时需要提供的精密度水平有关。除仪器成本外,其他运行成本主要指消耗品和试剂。/ppbr//p
  • 摩方精密获全球精密制造行业重量级殊荣“日本精密工学会制造奖”
    2022年9月8日,摩方精密被日本精密工学会正式授予“日本精密工学会制造奖”,成为全球第三家获得该奖项的非日本本土企业,也是第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而此前获得过此殊荣的国外企业,只有德国的两家公司。这也是摩方精密继获得国际光学工程学会棱镜奖、TCT2022最佳硬件及聚合物系统奖后,再次斩获国际重量级奖项。 日本精密工学会成立于1933 年,到目前为止,在全球范围内已拥有包括高等院校、研究机构以及知名企业在内的5500多个成员,在世界精密制造工业领域中,尤其是在精密设计、精密加工、精密机械、精密计量、环境工学、表面材料、医学器械等诸多领域,始终占据着领导者地位。日本精密工学会设奖目的在于,一方面奖励具有卓越的开发力和工业改善力的优秀新型产品或具有促进制造业发展作用的高新技术;另一方面奖励在精密工程领域开发出具有高社会价值产品和技术的优秀企业,以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贡献,支持他们进一步发展。因此,此次获奖,无疑对摩方精密在精密加工制造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突出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莫大的鼓励。摩方精密作为全球微纳3D打印和精密加工领域先行者和领导者,今后将凭借领先于行业的卓越技术实力,为全球制造产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 广东省“十四五”战略:在18城建设精密仪器产业集群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产业进入全面工业化的攻坚期、深度工业化的攻关期。广东省从2019年12月开始,组织省有关单位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系列调查、研究、论证,出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性文件。本《规划》纳入广东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是制造业领域唯一的一个“十四五”省重点专项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将立足广东省制造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一是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广东制造稳定器,具体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二是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制造推进器,具体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三是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聚焦发展前沿领域,立足全省技术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积极谋划培育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超材料、天然气水合物、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等若干未来产业领域。精密仪器产业集群纳入广东省“十四五”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之一。《规划》指出,未来将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潮州、湛江、茂名、韶关、梅州、河源、清远、云浮18个城市布局建设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广东省各城市仪器产业发展布局城市仪器发展布局广州健康监测仪器和检测设备智能水电气表和智能传感器钟表与计时仪器产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高精度电测仪器、户外高加速老化试验仪、高精度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5G数据采集综合测试仪、高精密触发测量、高精密扫描测量等)深圳健康监测仪器和检测设备智能水电气表和智能传感器钟表与计时仪器产品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高精度电测仪器、户外高加速老化试验仪、高精度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5G数据采集综合测试仪、高精密触发测量、高精密扫描测量等)珠海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佛山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红外光谱仪等测量仪器东莞智能水电气表和智能传感器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中山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共焦显微仪器、超精密多轴基台和平板在线检测装备等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江门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肇庆数控设备精密仪器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汕头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阳江数控设备精密仪器韶关数控设备精密仪器河源钟表与计时仪器产品广州、深圳、珠海、佛山四大城市被纳入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布局核心城市,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韶关、河源八大城市被纳入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布局重点城市,潮州、湛江、茂名、梅州、清远、云浮六城被纳入精密仪器设备产业集群布局一般城市。“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图(说明: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用★的数量表示,其中★★★标注核心城市,★★标注重点城市,★标注一般城市;未标星的地市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东翼沿海经济带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具有布局该集群的地市数量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汕尾揭阳潮州湛江茂名阳江韶关梅州河源清远云浮(个)11.半导体与集成电路★★★★★★★★★★★★★★★★★★★★1112.高端装备制造★★★★★★★★★★★★★★★★★★★★★★★★★★★★★★1513.智能机器人★★★★★★★★★★★★★★★★★★★★★★★★1314.区块链与量子信息★★★★★★★★★★★★★★★815.前沿新材料★★★★★★★★★★★★★★★★★★★★★★★★★★★★★★★★★★1616.新能源★★★★★★★★★★★★★★★★★★★★★★★★★★★★★★★1417.激光与增材制造★★★★★★★★★★★★★★★★★★★★★★★1318.数字创意★★★★★★★★★★★★★★★★819.安全应急与环保★★★★★★★★★★★★★★★★★★★★★★★★★★★★★★★1820.精密仪器设备★★★★★★★★★★★★★★★★★★★★★★★★★★★★★★★★★★18各地市布局的新兴产业集群数量(个)101010101089107844562443532此外,在广东省多个重点领域发展布局中也提到了大力发展科学仪器:(一)新一代电子信息重点细分领域发展健康监测仪器和检测设备、智能水电气表和智能传感器。(二)现代轻工纺织重点细分领域发展钟表与计时仪器产品。(三)生物医药与健康重点细分领域发展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包括体外诊断产品、先进医疗设备、医学影像诊断类、放射治疗类、医用电子仪器类、基因测序等。(四)高端装备制造重点细分领域发展智能化数控设备精密仪器、激光装备、高端医疗设备装备与精密制造、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专用智能检测设备、专用核心元器件、高端装备零部件等。(五)区块链与量子信息领域,开展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与计量、量子网络等新兴技术研发与应用,建立先进科学仪器与“卡脖子”设备研发平台。(六)前沿新材料领域开发高端测试仪器设备,突破材料基因工程的高通量计算/实验/专用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促进平台融合和协同。(七)精密仪器设备领域,巩固提升示波器、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国内国际领先优势。重点突破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支持新型传感技术、智能化技术、计量测量技术、功能安全控制技术等共性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系统。到2025年,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达到约3000亿元,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具有核心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精密仪器设备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重点支持广州、深圳开展精密仪器设备研发创新、制造,广州加快推进面向消费电子产线的模块化嵌入式仪器平台、基于AI的产线视觉测试平台、面向自动化产线的模块化夹具与载板平台等研制工作。深圳加快OCA(光学胶)自动全贴合设备研发。中山加快“超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产业化及研发中心”建设,研发共焦显微仪器、超精密多轴基台和平板在线检测装备等。2.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以广州、深圳为核心,支持东莞、佛山、江门、肇庆、珠海、中山、汕头等市发挥生产制造优势,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基地,支持其他市做好产业配套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等市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精密仪器设备检测创新原理和方法的基础研究,解决精密仪器设备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步实现精密仪器设备产业的短板技术与关键设备国产化突破和进口替代。支持广州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以质谱仪器开发为主线,重点攻克激光器、离子源、真空系统、数据采集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市布局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科技产业园区,支持中山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广州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等各类专业园区(中心)建设。3.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加快高精度电测仪器、户外高加速老化试验仪、高精度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5G数据采集综合测试仪、高精密触发测量、高精密扫描测量等仪器研发创新,支持开展环境应力筛选、可靠性强化、产品寿命等可靠性工程试验、产品可靠性检验检测等应用。支持佛山加快红外光谱仪等测量仪器研发创新。《规划》提出,到2025年,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领域取得战略性领先优势,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展望2035年,制造强省地位更加巩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领先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全文如下: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目录前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第一章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 … … … … … … … … … 7第一节发展现状… … … … … … … … … … … … … … … … … … … 7第二节发展趋势… … … … … … … … … … … … … … … … … … 11第二章总体要求… … … … … … … … … … … … … … … … … … 13第一节指导思想… … … … … … … … … … … … … … … … … … 14第二节基本原则… … … … … … … … … … … … … … … … … … 14第三节发展定位… … … … … … … … … … … … … … … … … … 16第四节主要发展目标… … … … … … … … … … … … … … … … 17第三章发展重点方向… … … … … … … … … … … … … … … … 20第一节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 … … … … … … … … … … 20第二节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 … … … … … … … … … 39第三节谋划发展未来产业… … … … … … … … … … … … … … 54第四章重大工程… … … … … … … … … … … … … … … … … … 55第一节实施强核工程,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 … … … 55第二节实施立柱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8第三节实施强链工程,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第四节实施优化布局工程,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5第五节实施品质工程,提升广东制造竞争力和影响力… … 69第六节实施培土工程,塑造制造业发展环境新优势… … … 72第五章保障措施… … … … … … … … … … … … … … … … … … 74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 … … … … … … … … … … … … … … … 74第二节加强跨地区跨部门支持协作… … … … … … … … … … 74第三节创新产业集群治理机制… … … … … … … … … … … … 75第四节加强规划落实和宣贯引导… … … … … … … … … … … 75附件1“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图… … … 77“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 … … … … … … … … … … … … 77“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 … … … … … … … … … … … … 79附件2规划环境影响说明… … … … … … … … … … … … … … 81前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广东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中国制造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广东责任重大,推动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占领产业发展制高点,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十四五”时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产业进入全面工业化的攻坚期、深度工业化的攻关期。为适应新时期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的要求,迫切需要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辐射带动作用,顺应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加快全省制造业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集聚化发展转向集群化发展,积极参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根据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纳入省“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作为“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引性文件。本《规划》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制定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培育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意见》,以及国家发展改革、科技、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有关制造业发展及要素配置等政策文件。《规划》提出高起点谋划发展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未来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是广东制造稳定器,包括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现代农业与食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广东制造推进器,包括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 未来产业包括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等。《规划》着力推动产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转变,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开放合作先行地、发展环境高地,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第一章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加快制造强省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十四五”时期,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国内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强,需要以辩证思维看待新发展阶段的新机遇新挑战,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第一节发展现状“十三五”时期,面对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以及国际经贸形势多变的复杂局面,全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化,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持续发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速推进,初步形成“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协同发展格局,为“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奠定较好基础。规模实力全国领先。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2.66万亿元提升至3.01万亿元,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量超过5万家,均居全国第一。在列入全国统计的41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我省有40个,销售产值居全国前三的行业有25个。全省已形成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软件与信息服务、现代农业与食品等7个产值超万亿元产业集群,5G产业和数字经济规模全国第一。家电、电子信息等部分产品产量全球第一,汽车、智能手机、4K电视、水泥、塑料制品等主要产品产量位居全国首位。创新水平稳居全国前列。2020年,我省区域创新能力继续保持全国领先,连续4年排名第一①,基本达到创新型地区水平。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2285.42亿元②、占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比重从2015年的1.35%提高到1.67%。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3万家,位居全国第一 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工业企业全部设立研发机构,拥有2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28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分别连续11年和9年位居全国第一③。5G产业发展全球领先,省内通信龙头企业的5G标准必要专利数量占全球比重超过25%。质量效益稳步提升。2020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利润总额达8334.85亿元,占全国14.9% 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15年的18.9万元/人提高到23.9万元/人,年均增长5.7% 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达56.1%和31.1%,比2015年提高7.7、5.5个百分点 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千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分别达106家、9家,比2015年增加27家、6家,其中,进入世界500强制造业企业达6家,数量较2015年翻一番。2家制造业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10家企业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一梯队。2020年,累计建成5G基站124266座,约占全国17.5%,居全国第一 建设工业互联网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跨行业、跨领域平台,累计推动1.5万家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累计培育25个国家级、378个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工业机器人产量达7.04万台(套),比2015年提升838.67%,约占全国29%,成为国内重要工业机器人产业基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及相关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梯队。绿色制造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195家、绿色产品544个、绿色园区9个、绿色供应链27个,绿色制造示范数量居全国首位,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全省累计推动132家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我省列入国家开发区目录的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比例达82.5%,超额完成国家“十三五”规划的目标任务。我省成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省份,截至2020年底,已实现21个地级以上市回收服务网点全覆盖。开放合作走在全国前列。2020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总额的22.0%,连续34年稳居全国第一 全省出口连续4年保持增长,广东出口总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24.3% 全省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额308亿元,占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额的1/4。湛江巴斯夫、惠州埃克森美孚等一批投资百亿美元的外资高端制造业项目落户广东。广交会、高交会、海丝博览会、中博会等品牌展会全球影响力显著提升,广泛开展广货网上行、广货全球行,推动重点行业企业“走出去”扩充产能和市场。营商环境发展形成国内领先优势。通过加强用地保障、人才供给、金融支持、“放管服”改革等方式持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在全国首创“划定工业用地保护红线和产业保护区块” 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总量均居全国前列④ 制造业境内上市企业数量、募集资金金额和债券发行规模居全国第一 制定出台“实体经济十条”“民营经济十条”等惠企政策,持续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扎实推进,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十三五”时期我省制造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产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总体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阵列向第二阵列⑤跃升阶段,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不少差距。制造业创新能力与产业规模体量不匹配,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存在明显薄弱环节,重点行业“缺芯少核”等技术短板突出。产业结构仍需优化,电子信息“一业独大”,制造业中高端供给不足。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有待提升,平台载体整体水平不高,珠三角地区部分工业区与居民区混杂,工业用地被逐步侵蚀,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和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工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落后。我省制造业发展对国家重大需求、重大战略部署的技术攻关、产业发展等项目支撑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第二节发展趋势“十四五”时期,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和自身条件都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善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一、主要机遇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加速创新融合,为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市场和新机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拓展,催生出更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领域,中国等后发国家与日德美等发达国家大致处于相同起跑线,可以获得“换道超车”新契机。数字经济平台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巨大作用,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将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根本性变革,促进全省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加快调整,将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加快重塑国际经贸格局和规则体系,推动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加速重构。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分别布局技术创新和生产力资源,将成为企业应对国际经贸形势变化的新选择,这更有利于我省发挥制造业门类齐全、市场空间广阔、应用场景丰富、生产能力强大的优势,在加速补齐短板、重构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获得新机遇,推动制造业开放合作迈上新台阶。我国经济开启新的战略性转型,支撑制造业取得竞争新优势的条件正在形成。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发展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出现的重大变化,适应我国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党中央准确研判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将推动我国加速由世界制造基地向全球超大规模市场和制造基地转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带动国内市场持续扩张,推动制造业供给结构不断升级,为全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领域扩大内需和加速转型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二、面临挑战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制造业出口增长受到抑制,发达国家在关键核心领域对国内制造业发展的限制升级,企业加速调整全球产业布局和全球资源配置,国内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和稳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广东作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更需要全力做好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工作,进一步夯实制造业发展根基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底盘,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竞争力。中国制造、广东制造面临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端挤压”。一方面,发展中国家利用低要素成本优势,积极吸引我国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制造环节转移,广东制造业中低端环节外迁趋势显现。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纷纷出台“再工业化”政策措施,意图通过促进产业回流和产业链整体回迁,强化产业生态和集群网络建设,巩固高精尖产业的全球综合领先地位。中国制造、广东制造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升级所面临的国际竞争形势更加严峻,亟需加快重塑竞争优势,保障国内战略性产业供应链安全稳定发展,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第二章总体要求围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总定位总目标,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第一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总定位总目标和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围绕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紧紧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重大机遇,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推动制造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形成广东制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广东制造向广东智造转型,加快实现从制造大省到制造强省的历史性转变,推动广东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第二节基本原则“十四五”时期,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发展的战略支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依靠创新提升实体经济发展水平。加快锻长板、补短板,推进产业基础再造,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攻克制约产业链发展的关键核心环节技术短板,重点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管理、制度、模式等方面深层次问题。———质效优先,绿色发展。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切实转变发展方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以质量品牌提档升级带动制造业整体高质量发展,加快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工艺、绿色生产、绿色供应链等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开放合作,畅通循环。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独特优势,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制造业对外开放水平。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注重需求侧管理,在扩内需上下更大功夫,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制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障碍,提高资源要素配置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第三节发展定位坚持制造业立省不动摇,巩固提升制造业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努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开放合作先行地、发展环境高地。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培育形成一批产业链条完善、辐射带动力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制造业整体实力保持国内第一,在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占据优势地位,加快进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成为世界先进水平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发展前沿,广纳全球创新资源,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技术成果产业化高效转化的优势更加突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重点产业技术创新群体突破,广东制造在若干重点领域成为产品定义、标准诞生的策源地,制造业创新能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构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在推进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带一路”倡议中先行先试,推动形成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对外开放,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更加完善,国际产能合作不断深化,双向贸易和投资持续扩大,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构建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更加深化,运行机制、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社会创造力和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构建国际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第四节主要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省制造强省建设迈上重要台阶,制造业整体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部分领域取得战略性领先优势,培育形成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典范。展望2035年,制造强省地位更加巩固,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率先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领先水平,成为全球制造业核心区和主阵地。规模实力迈上新台阶。制造业规模增长潜力充分发挥,实力保持国内第一。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更加巩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和稳定器 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焦点和新引擎。世界一流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培育成效突出,形成根植性和竞争力强的制造企业群,培育若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集群。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30%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创新驱动获得新突破。集聚全球创新要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培育若干国家级和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制造业研发投入规模和强度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不断增强,攻克重点行业领域“卡脖子”问题取得明显进展。制造业创新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技术创新中介服务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征信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培育取得新成效。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2.3%,规模以上制造业有效发明专利数23万件。质量效率发展取得新提升。制造业产品质量水平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加快实现“广东产品”向“广东品牌”转变,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保持国内领先优势、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广东制造总体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超过94%,累计获得中国质量奖或提名奖企业数量达到20家次,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30万元/人。“两化”融合发展形成新优势。全省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取得新突破,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和工业互联网应用水平国内领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基本覆盖,建成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和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应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转型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万家。绿色可持续发展迈入新阶段。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部署要求,推动全省制造业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稳步提高,碳排放强度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进一步下降。围绕重点产业继续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逐步构建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制造体系。“十四五”时期,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逐年下降,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开放合作取得新成效。全省制造业“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不断提高,吸引一批重点优质的制造业企业和项目布局广东,保持制造业出口国内国际领先优势,高技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的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制造业对外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境外经贸合作区、优势产业生产基地提质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到2025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外贸出口额的比重在35%以上,制造业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在20%以上,制造业对外投资额占全省对外投资额的比重在10%以上。第三章发展重点方向“十四五”时期,立足我省制造业发展基础及未来发展趋势,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继续做强做优战略性支柱产业,高起点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谋划发展未来产业,引导社会资源集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促进产业由集聚化发展向集群化发展跃升,推动产业供给体系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推动我省产业链价值链迈向全球中高端,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一节巩固提升战略性支柱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主要是指产业关联度高、链条长、影响面广,具有相当规模且继续保持增长的产业,是我省经济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对广东制造业发展具有稳定器作用。“十四五”时期,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合计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增速基本同步,重点领域中高端产品供给能力增强,稳固并提升广东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地位,进一步强化对全省制造业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1.新一代电子信息着力突破核心电子元器件、高端通用芯片,提升高端电子元器件的制造工艺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布局关键核心电子材料和电子信息制造装备研制项目,支持发展晶圆制造装备、芯片/器件封装装备3C自动化、智能化产线装备等。加快建设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推进5G商用普及,推动5G产业集聚发展。加快触控、体感、传感等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提升终端智能化水平。加速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推进计算机整机、外部设备及耗材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强化协同攻关和适配合作。推进人工智能芯片、算法框架等基础软硬件产品研发及行业应用,构建数字经济自主可控技术底座。到2025年,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6万亿元,形成世界级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专栏1新一代电子信息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半导体元器件。以广州、深圳、珠海为核心,打造涵盖设计、制造、封测等环节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全产业链。支持广州开展“芯火”双创基地建设,建设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深圳、汕头、梅州、肇庆、潮州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集成电路公共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主动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发展半导体元器件配套产业。2.新一代通信与网络。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江门等市为依托,重点发展5G器件、5G网络与基站设备、5G天线以及终端配件等优势产业,补齐补强第三代半导体、滤波器、功率放大器等基础材料与核心零部件产业,打造万亿级5G产业集群。支持沿海经济带发展5G基础材料、通信设备等产业,北部生态发展区发展5G融合应用。3.智能终端。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河源为依托建设高端化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深圳、东莞、河源发展5G智能手机。深圳、东莞、佛山、珠海、中山发展智能空调、智能冰箱、智能洗衣机、智能照明、智能音响、智能可穿戴设备等智能家居设备。广州、深圳发展健康监测仪器和检测设备。深圳、广州、惠州、东莞发展前装和后装车载设备。深圳、广州、东莞发展智能水电气表和智能传感器。支持广州、深圳等市发挥通信和卫星技术优势,发展新型应急指挥通信装备。4.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硬件。以深圳、广州、珠海、云浮为依托,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深圳重点建设中国鲲鹏产业源头创新中心,建设全国鲲鹏产业示范区,打造鲲鹏生态体系总部基地。广州重点建设“鲲鹏+昇腾”生态创新中心和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布局建设若干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珠海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联合创新中心,发展鲲鹏产业生态 以南方软件园为抓手,促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集聚。云浮以省市共建方式打造信创产业园区,引进重大项目,培育信息技术骨干企业。广州、深圳打造网络安全产业集聚区。2.绿色石化提升炼油化工规模和水平,支持高质量成品油、润滑油、溶剂油等石油制品和有机原料发展。以工程塑料、电子化学品、功能性膜材料、日用化工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为重点,加快石化产业链中下游高端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研制。围绕安全生产、绿色制造、污染防治等重点,加快推进石化原料优化、能源梯级利用、可循环、流程再造等工艺技术及装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单位产品碳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形成粤东、粤西两翼产业链上游原材料向珠三角产业链下游精深加工供给,珠三角精细化工产品和化工新材料向粤东、粤西两翼先进制造业供给的循环体系。到2025年,石化产业规模超过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绿色石化产业集群。专栏2绿色石化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炼油石化。依托广州、惠州、湛江、茂名、揭阳等市,加强油气炼化,发展上游原材料。广州加快推动中石化广州分公司绿色安全发展项目投资建设,促进油品质量升级,建设园区化、集约化、技术先进、节能环保、安全高效的石化基地。惠州以中海油惠州石化炼油、中海壳牌乙烯和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项目为龙头,大亚湾石化园区为依托,建立上中下游紧密联系、科学合理的石化产业链。茂名以中石化茂名炼油和乙烯项目为核心,茂名高新技术开发区和茂南石化区为依托,形成高质量成品油、润滑油、溶剂油、有机原料、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液蜡等系列特色产品。湛江以中科广东炼化一体化项目、巴斯夫新型一体化项目为龙头,加快石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清洁油品、基础化工材料,形成较完整的炼油、乙烯、芳烃等石化产业链。揭阳加快中石油广东石化项目及相关石化项目建设,加强与大亚湾石化区联系合作,重点发展清洁油品、化工原料等产业。2.高端精细化学品和化工新材料。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江门、惠州、中山、肇庆、茂名、湛江、揭阳、汕头、汕尾、清远等市,发展下游精深加工产业。广州巩固精细化学品及日用化学品发展优势,发展合成树脂深加工、高性能合成材料、工程塑料、化工新材料、日用化工等高端绿色化工产品。深圳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精细化工产品、新型合成材料、工程塑料、特种化学品。珠海建设丙烷脱氢、顺丁橡胶、润滑油调和、丁辛醇、丙烯酸、精细深冷胶粉等天然气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发展新能源锂电池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新一代电子信息材料等新材料产业。佛山重点发展高档涂料、高纯试剂、粘合剂、气雾剂、专用化学品、稀释剂等。东莞着力发展日用化工材料、高附加值中间原料、氟硅材料、高性能纤维等产品。江门以珠江西岸新材料集聚区为重点,发展涂料及树脂、油墨、造纸化学品、塑料助剂、食品添加剂等产品。惠州着力推动炼化深加工、高端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的发展,加快惠州新材料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中山、肇庆重点发展日用化学品、林产化工、合成树脂、粘合剂、涂料等产品。茂名、湛江等市依托上游炼化基础,向上中下游延伸,推动化工新材料和专用化学品发展。揭阳加快发展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功能复合材料及高端精细化学品。汕头加强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研发和产业化。汕尾、清远加快发展玻璃钢材料、航空材料、稀散金属、光电子材料、助剂、涂料等产品。3.智能家电巩固扩大空调、冰箱、电饭锅、微波炉等家电产品世界领先地位,做优做强电视机、照明灯饰等优势产业。健全和优化压缩机、电机、五金、模具等核心零部件和配件产业链,提升原材料和零配件质量与供应水平。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与家电产品深度融合应用,以个性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健康化、高端化等为重点方向,支持开发高端新型智能家电和特殊用途家电,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智能家电标准体系。到2025年,家电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9万亿元,形成全球领先的智能家电产业集群。专栏3智能家电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空调。以广州、珠海、佛山、中山、江门等市为依托,加快推动实施空调换热器绿色制造工艺,发展分体壁挂机、分体式柜机、移动机、窗机、除湿机、清新机等空调产品以及智能化产品,推动工厂智能化生产。2.冰箱。以广州、佛山、中山等市为依托,发展智能、高效、绿色的冰箱产品,加强高性能压缩机、高可靠性蒸发器与冷凝器、智能传感器、开关电源等关键零部件配套。3.电视机。以广州、深圳、惠州、中山、江门等市为依托,加快研制面向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的智能电视机,进一步推广4K/8K超高清显示技术,加强图像处理主芯片、FRC(帧比率控制)芯片、MCU(单片机)等零部件配套。4.洗衣机。以佛山、珠海、中山、江门等市为依托,着力发展滚筒洗衣机、洗烘一体机、波轮洗衣机、双桶洗衣机、迷你洗衣机、干衣机、脱水机等产品,加强高性能电机、智能传感器研制。5.小家电。以深圳、佛山、湛江、中山、珠海等市为依托,发展电风扇、豆浆机、电热水壶、空气净化器、水净化器等小家电产品及关键零配件。以深圳、佛山、中山、揭阳等市为依托,发展家用清洁卫生电器具、家用美容、保健电器等产品,以及具备智能化功能的护理类产品。6.厨房电器。以佛山、中山、汕头、阳江等市为依托,重点发展高端化、成套化、嵌入式、智能化的灶具—烟机—烤箱—微波炉—洗碗机等组合系列产品,加强高性能陶瓷不粘涂料、防腐内胆材料、高可靠性磁控管、高性能阀体、高可靠性传感器等材料和零部件配套。4.汽车以轻量化和节能化为重点,加强传统燃油汽车技术研发应用,大力发展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等整车制造,扩大高端车型比例,继续提升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汽车电子等零部件配套能力。加速新能源汽车整车发展,提升混合动力系统、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水平,重点加大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的研发力度,加快新能源汽车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感知、控制、执行、车载信息娱乐系统,推进汽车检测和测试场地等领域建设,积极推进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区。推动汽车绿色回收、零部件再制造、退役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汽车维修改装、汽车租赁、汽车商贸物流、汽车金融等汽车服务业发展。到2025年,汽车制造业营业收入超过1.1万亿元,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汽车产业集群。专栏4汽车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传统燃油汽车。以广州、佛山、中山、江门、肇庆等市为依托,优化传统燃油汽车产业区域布局。广州以花都区、番禺区、南沙区为核心,佛山以南海区为核心,加快建设汽车产业基地,大力发展汽车整车、轻量化零部件及相关配套产品制造。中山、江门、肇庆等市着力发展客车、公交车等商用车,以及救护车、消防车、应急救援车、警车、冷链车等专用车产品。2.新能源汽车。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肇庆、东莞、惠州、湛江、茂名、汕尾、云浮等市为依托,加速新能源汽车发展步伐。广州加快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建设,推动新能源汽车车型快速产业化。深圳以坪山区为核心建设国家级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珠海以金湾区为核心,重点发展新能源整车制造、锂电池材料、动力总成、充电设备以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佛山依托南海区“广东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高明区“现代氢能有轨电车修造基地”和“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氢能产业研发生产基地,加快新能源汽车制造、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制造和氢能汽车推广应用。肇庆依托大旺产业园和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科技产业园等载体,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东莞依托松山湖等载体平台,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研发创新中心。惠州依托大亚湾新兴产业园,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的配套能力,加快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湛江加快建设粤西地区大型汽车产业园区,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及关联产业。茂名依托氢能源产业基地,着力打造涵盖氢能、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的综合性产业基地。汕尾依托陆河工业区等加快发展新能源客车及零部件制造项目。3.智能网联汽车。以广州、深圳、惠州、东莞、韶关、肇庆等市为依托,加快布局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支持广州建设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加快推进国家5G车联网先导区建设。支持广州、深圳在公共交通领域率先探索自动驾驶示范应用,打造具有世界级影响力的示范应用案例。支持广州、肇庆等市规划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区以及若干半开放、全开放测试区测试场,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支持惠州以东江高新科技产业园为依托,发展智能驾驶舱解决方案及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空调控制、胎压监测、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支持东莞以松山湖国家高新区为依托,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各类交通工具相结合的智能交通解决方案。4.汽车零部件。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河源、汕尾、湛江、梅州、清远为依托,建立安全可控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体系。广州重点发展内燃动力汽车、混合动力汽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相关汽车配套产品。深圳加快发展可充电动力电池包、电池管理系统、汽车线束、高压配电箱、电机控制器等汽车核心零部件和系统。珠海着力发展电机控制器、车载充电机、DC-DC转换器、电子油门踏板等关键零部件。佛山着力发展汽车外饰件、汽车线束、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等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东莞着力发展汽车模具、机电配套等产品。惠州着力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和氢能电池、汽车线束、汽车发动机、传感器、传动系统、制动系统、内外饰件、汽车电子、汽车灯具等。中山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电机、氢燃料电池系统、整车控制系统。江门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材料、汽车线束、连接器、透镜等汽车零部件及配件。肇庆加快发展电池、电控、电机、轮胎、底盘、传感器、照明系统等汽车配套产业。河源加快发展锂离子动力电池、汽车模具及保险杠、门板、后备箱、汽车门把手等汽车零配件产品,配套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测试中心。汕尾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总成部件及电子元器件、智能电子配件等零部件制造。湛江重点发展汽车钢板、车身涂料、汽车内外饰、锂离子电池材料,加快引进动力及储能电池、驱动电机、车载操作系统等关键汽车零部件制造,配套建设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研发机构。梅州重点发展汽车玻璃、轮胎、车轴、汽车音响等产品。清远重点发展新能源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控、车用电动助力转向、能量回馈式电动助力制动等零部件。5.汽车测试及试验。支持广州、深圳、韶关、汕尾等市统筹各企业对汽车及零部件的检验及测试需求,共同参与大型综合性测试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华南基地、南方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试验检测中心、比亚迪陆河试车场等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整车及零部件试验检测基地。5.先进材料巩固提升高端建筑陶瓷与卫生陶瓷、低碳水泥等现代建筑材料发展优势,支持发展预制构件、预拌混凝土、新型绿色建材。重点发展高端钢材和特种钢材,继续加强钢铁行业碳排放管理。支持发展中高端铜、铝、铅、锌、钨等有色金属加工以及再生有色金属回收重熔,推进发展高性能合金材料。支持发展高性能橡塑材料、高端碳纤维、高性能改性环氧树脂、高端电子化学品等化工材料,持续推进高性能复合材料及特种功能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支持稀土矿产开采、冶炼分离、材料应用。到2025年,先进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达到2.8万亿元,力争迈入世界级先进材料产业集群行列。专栏5先进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建筑材料。以广州、佛山、中山、江门、肇庆、韶关、阳江、湛江、清远、河源、梅州、茂名、潮州、云浮、揭阳等市为依托,发展建筑材料。广州发展无机非金属材料。佛山着力发展以高端建筑陶瓷、卫生陶瓷为主的建筑材料。中山着力发展陶瓷卫生洁具等建筑材料。江门着力发展绿色水泥、混凝土、平板玻璃等建筑材料。肇庆着力发展高端建筑陶瓷、绿色水泥等建材产业。韶关重点发展装配式建筑材料和绿色建材。阳江着力发展以绿色水泥、节能玻璃、新型陶瓷为主的建筑原材料。湛江着力建设装配式建材基地。清远重点发展绿色水泥、高端建筑陶瓷等建材产业。河源重点发展硅基建筑材料、绿色建材。梅州着力发展全产业链绿色建材行业。茂名重点开发高岭土、钛铁矿、南方玉、建筑用(粉料)大理岩等矿产资源。潮州着力发展建筑卫生陶瓷产品。云浮、揭阳着力发展高端石材。2.绿色钢铁。以佛山、阳江、湛江、韶关、河源、云浮等市为依托,发展钢铁材料。佛山着力发展以高端不锈钢材料为主的绿色钢铁材料。阳江着力发展以高端不锈钢、建筑用钢、铝合金板材为主的合金原材料。湛江依托宝钢湛江钢铁项目,形成千万吨钢材生产能力和百万吨级超高强钢生产能力。韶关以韶钢为龙头发展特殊钢、优质钢,引入下游产业链,打造新型特色产业园和钢铁基地转型升级的示范区。河源发展优钢、特钢、高强度热轧带肋钢筋等产品。云浮重点发展优特钢、精品钢产业。3.有色金属材料。以广州、佛山、中山、肇庆、梅州、惠州、清远、韶关、河源、潮州、汕尾、云浮、揭阳等市为依托,发展有色金属材料。广州着力发展铜、铝、锌等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佛山着力发展以铝加工材、铜加工材、再生有色金属、有色金属铸件为主的有色金属材料。中山着力发展光伏、新型显示用有色金属,新能源、节能电机用特种金属材料。肇庆充分利用再生铝回收重熔以及有色金属铸件与铝加工产业集聚的优势,重点发展铝型材、有色金属铸件等有色金属产业。梅州重点发展高精度电子铜箔、高性能铜箔等产品。惠州重点发展低氧光亮铜杆、精密铜线、合金导线等。江门重点发展铝合金深加工和不锈钢制品。清远重点发展铜、铝等再生有色金属回收重熔,以及有色金属铸件、铜加工材、铝加工材等有色金属产业。韶关充分利用地域铅锌铜、稀土和钨等有色金属矿山资源集聚以及铝加工材优势,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产业精深加工。河源充分利用钨、铷、铁矿等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重点发展矿产资源深加工。云浮重点发展高性能铝板带箔复合材料、电池箔用铝基材等产品。潮州建设钨粉末研发和生产基地,发展硬质合金。汕尾重点发展贵金属预成型焊片研发及生产。揭阳发展建筑五金、日用五金、工具五金、不锈钢制品。4.化工材料。以广州、珠海、佛山、深圳、东莞、惠州、中山、江门、湛江、汕头、揭阳、茂名、韶关、云浮等市为依托,发展化工材料。广州重点发展化学纤维及制品、高性能膜材料、高性能塑料及树脂、高性能橡胶及弹性体、新型功能涂层材料、专用化学品及材料等先进高分子材料,加快建设纳米科技核心研发区、中试孵化区等核心功能区。珠海充分发挥珠海高栏港绿色新材料产业园及港口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功能高分子材料。佛山着力发展以塑料、涂料为主的化工材料。深圳、东莞重点发展以高性能塑胶制品为主的化工材料,以高端电子化学品、电子陶瓷和电子玻璃为主的电子材料。惠州重点发展聚烯烃、工程塑料、聚酯产品、功能性材料和化学品。中山重点发展家电用塑胶、化学涂料、先进膜材料等化工材料。江门着力发展油漆、涂料等化工产品。湛江着力发展以化工新材料、合成材料、有机原料、专用与精细化学品为主体的高端化工材料。汕头加快建设化学与精细化工省实验室,做强做大化学试剂及化工新材料产业。揭阳着力发展循环再利用差别化涤纶短纤维和原液着色“绿色纤维冶。茂名重点发展碳纤维、3D打印(增材制造)材料产业,以及造纸涂料、建筑涂料、石油催化剂载体等材料。韶关重点发展油漆涂料、油墨、胶粘剂、树脂及各类助剂等产品。云浮重点发展硫化工、钛白粉等产业。5.稀土材料。发挥广州、中山、阳江、江门、肇庆、河源、梅州、茂名、韶关等市资源和大厂优势,重点围绕稀土矿山、冶炼分离、资源综合利用、新材料、终端应用产品开展全产业链运营发展,推动稀土在生物、医疗、新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应用,大力发展稀土深加工应用产业。6.现代轻工纺织推动纺织服装、皮革、家具、造纸、日化、塑料、五金、工艺美术等重点行业创新发展模式,加快与新技术、新材料、文化、创意、时尚等融合,发展智能、健康、绿色、个性化等中高端产品,培育全国乃至国际知名品牌。支持探索C2M(用户直连制造)、协同生产等个性定制和柔性制造模式,提升现代轻工纺织产业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到2025年,现代轻工纺织产业营业收入超3万亿元,形成国内领先、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轻工纺织产业集群。专栏6现代轻工纺织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纺织服装。优化广州、深圳时尚创意与品牌建设,增强品牌优势,提升纺织服装原材料产业物流与供应链的国际影响力。依托汕头、佛山、惠州、汕尾、东莞、中山、江门、湛江、阳江、潮州和揭阳等市纺织服装专业镇,强化纺织服装原材料及辅料、制品研制、设备制造等产业链优势环节,优化建设若干集研发、设计、生产等功能为一体的区域产业集群。2.皮革。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江门、潮州等市为依托,推动皮革制造和交易。广州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皮料集散中心。深圳重点发展鞋类、包类、裘皮、皮衣、皮材家居饰品、汽车皮材座椅等产品。佛山着力打造全国最大的原料皮和库存皮料集散中心。东莞着力打造全球最大的外贸鞋皮料集散中心。惠州重点发展女鞋制造。江门打造中国男鞋生产基地。潮州加快发展工艺鞋特色产业。3.家具。依托广州、佛山、东莞、中山、江门、惠州等市,做大做强家具产业。广州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加快打造“全球定制之都”。佛山依托乐从、龙江,打造中国家居商贸与创新之都、中国家具设计与制造重镇、中国家具材料之都。东莞依托大岭山、厚街,打造中国家具出口第一镇、中国家具展览贸易之都。中山依托大涌、沙溪、三乡、东升、板芙等家具产业名镇,打造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古典家具名镇、中国办公家具重镇。江门依托江海、新会、台山,打造中国传统家具专业镇、中国古典家具之都。惠州依托惠阳、博罗、惠城、仲恺等市,建设示范性智能定制家居融合创新园区,加快家具产业转型升级。4.造纸。依托东莞、江门、湛江、阳江、佛山等市,发展造纸及配套设备行业。东莞以中堂镇为核心,发展瓦楞纸、箱板纸、涂布白板纸、特种纸等产品。江门以广东银洲湖纸业基地为核心,着力发展生活用纸、办公、文化、新闻用纸、卷烟用纸、包装用纸、特种纸等产品。湛江加快建设麻章森工产业园和东海岛纸业基地,着力发展文化用纸、静电复印(原)纸、簿本纸和高档防粘原纸、单面涂布白卡纸、无碳纸、三防特种热敏纸等系列产品。阳江以高新区为主要载体,着力发展生活用纸、护理用品、高档厨房清洁用纸等系列产品。佛山着力发展高端瓦楞纸箱印刷生产线,以及印前印后配套设备。5.日化。以广州、汕头、中山、珠海等市为主要依托,发展日化产品。广州加快形成包括原料、生产、加工等多个核心环节的日化产业链条。汕头发挥中国三大化妆品产业基地优势,着力发展洗发护发、健康护理及相关产品。中山加快发展牙膏、润唇膏、防晒剂、面膜等化妆品。珠海着力发展化妆品OEM/ODM/OBM产业,加强产品研发、生产及销售。6.塑料。依托广州、佛山、深圳、东莞、中山、汕头、湛江、揭阳、茂名等塑料工业比较发达、基础较好的市,大力发展各类高性能、高附加值塑料产品。7.金属制品。以佛山、东莞、中山、江门、肇庆、阳江、潮州、云浮等市为主要依托,发展金属制品行业。佛山依托顺德勒流镇打造中国家居五金之都,依托南海丹灶镇打造中国日用五金之都。东莞依托长安镇打造国内重要的五金模具生产销售集散基地。中山大力发展锁类、燃气具类、脚轮类、铰链类、金属压铸类等五金产业链,打造中国五金制品产业基地。江门依托五金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加快发展建筑和安全用金属制品、日用不锈钢制品、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等产品。肇庆加快建设高要金利五金智造小镇,推动五金产品研发、生产、展销。阳江着力发展五金刀剪产业,打造中国刀剪之都。支持潮州、揭阳等市发展五金不锈钢制品。云浮加快推进广东金属智造科技产业园建设,全方位承接优质金属制品和机械装备等产业项目。8.文教、工艺美术、体育和娱乐用品。依托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珠海、中山、江门、肇庆、潮州、汕头、梅州、汕尾、河源、揭阳等市,发展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产品。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珠海着力发展文教产品。广州、深圳、东莞、潮州、佛山、揭阳、肇庆、梅州、汕尾着力发展工艺雕塑、抽纱刺绣、艺术陶瓷、工艺玻璃、编织工艺、漆器、工艺家具、金属工艺与首饰、现代工艺礼品、玉器等工艺美术产品。广州、深圳、东莞、佛山、中山、江门着力发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台球、泳池设备、运动鞋服等体育用品。广州、珠海、河源着力发展钢琴、吉他、鼓乐、提琴等乐器产品。广州、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汕头、揭阳着力发展玩具、童车、自行车、残疾人座车等产品。广州、深圳、河源着力发展钟表与计时仪器产品。7.软件与信息服务加快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办公软件等通用基础软件,大力开展集成适配及测试,加快构建自主产业生态。重点突破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E(计算机辅助工程)、EDA(电子设计自动化)等工业软件,推动工艺软件化和制造技术数字化,面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化、汽车、家电等重点行业,提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能力,打造自主可控的工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开展工业APP开发与应用创新,加强新兴平台软件研发,提升面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等领域关键技术服务能力。发展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金融、智慧能源、智慧环保、智慧旅游、智慧生活、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服务。支持信息安全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扩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品在重要领域重点行业的应用推广,布局建设产业集聚区,构建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到2025年,软件业务收入达到2万亿元,打造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发展高地。专栏7软件与信息服务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基础软件。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加快发展基础软件。广州、深圳加快培育自主软件产业生态,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协同创新水平,引领全省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广州加快建设通用软硬件适配测试中心,形成基础操作系统—行业应用软件—系统集成运维—互联网在线服务—信息安全—嵌入式应用—软件检测认证的完整产业链条。支持珠海做大做强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办公软件等优势软件产品,加快迈向千亿产业规模。2.工业软件。依托广州、深圳、东莞等市加快发展工业软件。支持广州依托装备制造基础和龙头企业优势,加快建设设计仿真工业软件适配验证中心,重点突破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支持深圳依托信息通信领域和制造业累积优势,重点发展研发设计、生产控制、运营维护类工业软件。支持东莞依托电子信息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产业基地,发展嵌入式软件、新型工业软件。3.新兴平台软件。依托广州、深圳等市,加快发展新兴平台软件,推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支持广州创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深圳推进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鹏城实验室、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区块链应用发展。支持惠州、佛山、中山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等特色产业领域,加强大型平台企业合作,发展平台化、SaaS(软件即服务)化软件和新型信息服务。支持江门、肇庆、汕头等市以新型信息基础设施为支撑,培育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服务和相关配套产业。4.行业应用软件。支持广州、深圳、东莞、珠海、惠州、佛山等市面向医疗、教育、文化、交通、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快发展行业应用软件。支持其他城市结合政务和民生需求,提升信息技术服务水平。8.超高清视频显示推动超高清电视、平板、手机、VR/AR、健康监测设备、可穿戴设备等超高清终端向规模化、产业化、高端化发展,支持4K/8K摄录机、音视频编解码设备、专业监视器、智能机顶盒等整机产品研制。加快突破超高清视频SoC(系统级)芯片、数据传输芯片、高端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图像传感器芯片等核心零部件。重点支持发展OLED(有机发光半导体)、AMOLED(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Micr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QLED(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印刷显示、量子点、柔性显示、石墨烯显示等新型显示技术。支持开展超高清节目内容制作,推进5G应用于超高清视频传输,实现超高清视频业务与5G的协同发展。加快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到2025年,超高清视频显示上下游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超高清视频显示产业集群。专栏8超高清视频显示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通信终端及智能终端设备制造。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中山为依托,加强超高清设备研发制造。广州加快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发展4K/8K摄像机、编解码设备、超高清显示设备、超高清视频移动智能终端等,打造世界显示之都。深圳重点发展超高清传输设备、4K/8K电视产品、智能机顶盒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高清视频技术创新策源地。东莞重点发展智能手机等终端产品。惠州重点发展4K/8K电视机和显示器、平板、超高清机顶盒、WIFI6路由器、VR/AR、可穿戴设备等终端产品。佛山、中山、江门重点发展显示面板等产品。2.核心元器件。以广州、深圳、珠海等市为主要依托,跟踪服务广州“粤芯”等集成电路重大项目建设,打造核心电子元器件及关键材料公共技术平台,带动湛江、汕头、韶关、梅州等市配套发展超高清视频上下游产业。3.超高清视频内容、传输服务。支持广州建设花果山超高清视频产业小镇、全球超高清视频演示展示中心,打造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超高清视频产业制作应用示范基地。支持深圳、珠海、东莞、惠州、中山等市开展超高清电视栏目制作、开通4K点播/试播频道,培育本地化的超高清视频内容聚合和分发平台,探索超高清视频内容销售与运营模式。9.生物医药与健康加速创新药物战略布局,大力发展抗体、蛋白及多肽、核酸等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着力突破精准医学与干细胞、新药创制、生物安全、生物制造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化学药物品质全面提升,加速小分子化学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发展新型制剂技术产品。重点发展岭南中药,加快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国际化,打造一批从原料药、中药材到药品的示范产业链。推动高端医疗器械研发产业化,发展高质量植介入产品、康复产品和高性能体外诊断产品。推进医养结合、智慧治疗、互联网诊疗、远程医疗等新型医疗服务模式,创新开发智慧健康产品。大力发展健康养生产业,支持发展集健康疗养、文化娱乐、休闲养生等于一体的养生旅游产业。到2025年,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力争实现营业收入1万亿元,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高地。专栏9生物医药与健康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医药制造业。支持广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命科学合作区和研发中心,布局生命科学、生物安全、研发外包等领域,加快发展生物制药、化学药、现代中药。支持深圳建设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策源地,做精做深生物信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领域,重点推进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创制及中药现代化发展,开展高端仿制药、首仿药等研发。支持珠海打造生物医药资源新型配置中心,加快发展精准医疗和中医药医疗服务,重点发展现代中药标准化、高端制剂等领域。支持东莞依托松山湖生物基地,发展生物药、化学药、中药。支持佛山、中山打造生物医药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生物医药科技国际合作创新区。支持惠州、东莞打造国内重要的核医学研发中心、生物医药研发制造基地。支持江门、肇庆、湛江建设再生医学大动物实验基地、南药健康产业基地。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建设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道地药材和岭南特色中药材原料产业基地。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汕头等市,大力发展医疗器械行业。广州加快体外诊断产品、高端医用耗材和先进医疗设备等产品研发。深圳依托南山医疗器械产业园、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区、光明现代生物产业园、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等载体平台,着力发展医学影像诊断类、放射治疗类、医用电子仪器类、介入治疗类、骨科植入体类、口腔义齿类和体外诊断试剂类产品。珠海加快打造唐家湾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基地,集聚以医疗器械为主的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企业。佛山加快发展口腔器材、康复医疗器械、医用导管等医疗器械。江门重点发展医疗装备器械、家庭医疗康复设备、家庭护理设备等诊断器械、治疗器械和辅助器械。汕头加快建设广东省智能化超声成像技术装备创新中心,着力发展医学影像诊断装备产业。3.医疗服务。依托珠三角地区,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支持广州、深圳加快发展数字化诊疗设备、家用医疗物联网设备、移动医疗互联网终端的研发生产,以及健康监护产品、康复设备研发与生产。支持全省各市积极发展远程诊断、移动医疗等新业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4.健康养生。广州重点布局生命科学、高端医疗、健康养老等领域。深圳重点发展基因测序、细胞治疗等领域。珠海发挥宜居城市健康生态资源优势,发展“医药养”大健康产业。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发展康复保健、养生养老等产业。10.现代农业与食品推动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向精细化管理、高质量发展转型,强化科技支撑,创响“粤字号”品牌,提升岭南特色食品的全球知名度,推广践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提高产业开放合作水平,开创集群优势互补、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培育一批创新能力突出、规模效益显著、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行业领军企业。到2025年,集群规模(总产值)接近2万亿元,现代农业与食品产业产值分别接近1万亿元 力争全省形成粮食、蔬菜、岭南水果、畜禽、水产、精制食用植物油、岭南特色食品及功能性食品、调味品、饮料、饲料10个千亿级子集群以及茶叶、南药、苗木花卉、现代种业、烟草5个数百亿级子集群。专栏10现代农业与食品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粮食。依托粤西、粤北粮产区大力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培育壮大广东优质丝苗米品牌,兼顾玉米、薯类作物发展,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推动粤西、粤北粮产区及珠三角地区提升粮食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切实加强副产物综合利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2.蔬菜。加强城郊型商品蔬菜基地、粤西北运蔬菜基地、粤北夏秋蔬菜基地、粤东精细及加工型蔬菜基地建设。培育推广南粤特色蔬菜品种,优化蔬菜品种结构,推广机械化、设施化高效栽培。推广蔬菜采后处理等产地初加工技术与装备。发展果蔬冷链物流系统,开发蔬菜生物转化、高效腌制、节能干制等加工新技术,发展休闲蔬菜食品、腌制蔬菜和方便菜等加工。发展具有广东特色优势的食用菌种植和加工产业。3.岭南水果。茂名、广州、惠州、阳江、东莞等市重点发展荔枝、龙眼。茂名、湛江、阳江等市重点发展香蕉。湛江重点发展菠萝。梅州、韶关重点发展柚子。肇庆、清远、韶关重点发展柑橘。揭阳、汕尾重点发展青梅。4.畜禽。韶关、梅州、湛江、茂名、肇庆、清远、阳江等市重点发展生猪生产及屠宰加工。梅州、惠州、江门、茂名、肇庆、清远、云浮等市重点发展家禽生产屠宰及深加工。5.水产。珠三角地区重点打造水产品流通中心、淡水水产集聚区。粤东、粤西地区重点建设海水水产集聚区。粤东、粤西及珠三角地区鼓励发展深海网箱养殖和大型智能化渔场。粤北地区大力推广综合种养、生态养殖。6.精制食用植物油。依托深圳、东莞、中山、茂名、潮州、韶关、梅州、河源、阳江等市,以豆油、花生油、芝麻油、山茶油、坚果油、橄榄油、葵花籽油、调和油等为重点,引导企业以安全为基本要求,向“优质、营养、健康、方便”方向发展。鼓励重点企业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布局建设大型加工基地。7.岭南特色食品及功能性食品。中山、茂名、湛江、潮州等市重点发展特色月饼。汕头、潮州等市重点发展肉制品。广州、梅州、东莞等市重点发展凉茶。广州、中山等市重点发展广式腊味。广州、珠海、汕头、江门、惠州、中山、东莞等市重点发展保健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等功能性食品。8.调味品。佛山、中山、江门、阳江等市重点发展酱油。广州、湛江、阳江等市重点发展盐业。湛江重点发展糖业。9.饮料。依托广州、深圳、惠州、河源、肇庆、中山等市,以碳酸型饮料、包装饮用水、果汁和蔬菜汁类饮料、蛋白饮料等为重点,推动企业以健康安全为重点,生产科技含量高、文化内涵丰富、岭南元素突出的新型特色功能饮料,做优做强碳酸型饮料和包装饮用水。10.饲料。江门、佛山、湛江、广州、茂名、惠州等市加快发展新兴生物饲料等绿色高效饲料产品。11.茶叶。依托清远、潮州、梅州、江门、韶关等市,重点发展英德红茶、潮州单枞茶、客家绿茶、江门柑茶、韶关白毛茶等优势茶品种发展,大力开发茶食品、茶饮料、茶洗护用品等深加工产品及多元化特色风味茶产品。12.南药。云浮、肇庆、茂名、江门、阳江、潮州等市发展南药种植及初加工。广州重点发展南药制药精深加工。13.苗木花卉。珠三角地区苗木以城市绿化、家庭美化品种为主,花卉以高档盆花、园艺小盆栽为主。粤北地区苗木以珍贵珍稀、绿色生态树种为主,花卉以兰花、珍贵珍稀开花及彩叶品种为主。粤东粤西苗木以沿海防护、红树林树种为主,花卉以盆花、盆景等为主。14.现代种业。依托广州、深圳、珠海、韶关、河源、湛江、茂名、肇庆、阳江、云浮等市,建设广东深圳生物育种创新中心等种业创新平台,加快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和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建设,加强生物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现代生物育种研究。建立良种繁育基地和新品种展示基地,推进林木种质资源保存体系建设。15.烟草。依托广州、韶关、梅州、清远、湛江等市,推动烟叶和多元产业协调发展,支持复烤企业推进重点品牌原料区域加工中心建设。第二节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成长潜力巨大的产业,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具有前瞻性、战略意义突出、附加值高、技术先进、增长潜力大、产业带动强等特征。“十四五”时期,保持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10%以上,加快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换道超车、并跑领跑发展,进一步提升我省制造业整体竞争力。1.半导体及集成电路推进集成电路EDA底层工具软件国产化,支持开展EDA云上架构、应用AI技术、TCAD、封装EDA工具等研发。扩大集成电路设计优势,突破边缘计算芯片、储存芯片、处理器等高端通用芯片设计,支持射频、传感器、基带、交换、光通信、显示驱动、RISC-V(基于精简指令集原则的开源指令集架构)等专用芯片开发设计,前瞻布局化合物半导体、毫米波芯片、太赫兹芯片等专用芯片设计。布局建设较大规模特色工艺制程和先进工艺制程生产线,重点推进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生产制造,加快FDSOI(全耗尽型绝缘层上硅)核心技术攻关,支持氮化镓、碳化硅等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模块的研发制造。支持先进封装测试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重点突破氟聚酰亚胺、光刻胶等关键原材料以及高性能电子电路基材、高端电子元器件,发展光刻机、缺陷检测设备、激光加工设备等整机设备以及精密陶瓷零部件、射频电源等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制。到2025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4000亿元,打造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专栏11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芯片设计及底层工具软件。以广州、深圳、珠海、江门等市为核心,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芯片设计和软件开发聚集区。广州重点发展智能传感器、射频滤波器、第三代半导体,建设综合性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深圳集中突破CPU(中央处理器)/GPU(图形处理器)/FPGA(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等高端通用芯片设计、人工智能专用芯片设计、高端电源管理芯片设计。珠海聚焦办公打印、电网、工业等行业安全领域提升芯片设计技术水平。江门重点推进工业数字光场芯片、硅基液晶芯片、光电耦合器芯片等研发制造。2.芯片制造。依托广州、深圳、珠海做大做强特色工艺制造,广州以硅基特色工艺晶圆代工线为核心,布局建设12英寸集成电路制造生产线 深圳定位28纳米及以下先进制造工艺和射频、功率、传感器、显示驱动等高端特色工艺,推动现有生产线产能和技术水平提升。珠海重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生产线,推动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线及电子元器件等扩产建设。佛山依托季华实验室推动建设12英寸全国产半导体装备芯片试验验证生产线。3.芯片封装测试。以广州、深圳、东莞为依托,做大做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广州发展器件级、晶圆级MEMS封装和系统级测试技术,鼓励封装测试企业向产业链的设计环节延伸。深圳集中优势力量,增强封测、设备和材料环节配套能力。东莞重点发展先进封测平台及工艺。4.化合物半导体。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东莞、江门等市大力发展氮化镓、碳化硅、氧化锌、氧化镓、氮化铝、金刚石等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制造,支持氮化镓、碳化硅、砷化镓、磷化铟等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模块的研发制造,培育壮大化合物半导体IDM(集成器件制造)企业,支持建设射频、传感器、电力电子等器件生产线,推动化合物半导体产品的推广应用。5.材料与关键元器件。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东莞等市加快氟聚酰亚胺、光刻胶、高纯度化学试剂、电子气体、碳基、高密度封装基板等材料研发生产,大力支持纳米级陶瓷粉体、微波陶瓷粉体、功能性金属粉体、贱金属浆料等元器件关键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依托广州、深圳、汕头、佛山、梅州、肇庆、潮州、东莞、河源、清远等市大力建设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聚区,推动电子元器件企业与整机厂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建设高端片式电容器、电感器、电阻器等元器件以及高端印制电路板生产线,提升国产化水平。6.特种装备及零部件配套。依托珠三角地区,加快半导体集成电路装备生产制造。支持深圳加大集成电路用的刻蚀设备、离子注入设备、沉积设备、检测设备以及可靠性和鲁棒性校验平台等高端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支持广州发展涂布机、电浆蚀刻、热加工、晶片沉积、清洗系统、划片机、芯片互连缝合机、芯片先进封装线、上芯机等装备制造业。支持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肇庆、河源等市依据各自产业基础,积极培育特种装备及零部件领域龙头企业及“隐形冠军”企业,形成与广深珠联动发展格局。2.高端装备制造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集成电路装备等产业。推动激光制造装备、精密数控磨床、超精密数控金属切割机床等高端数控机床整机及关键零部件研发制造。突破海上浮式风电、海洋可燃冰开采、海上风电机组、波浪能发电装置、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应用。推动航空发动机及高温合金材料、航空低成本复合材料、高温涂层材料、防腐蚀、润滑材料研发及产业化,支持水陆两用飞机、高端公务机、无人机等研发制造。支持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三大领域融合发展,以及相关整机设备和关键配套软硬件研发,推动卫星在重大经济和民生领域的普及和推广。支持新一代地铁、新型城际轨道车辆、新能源有轨电车和高速磁悬浮列车等轨道交通装备产品线及相关关键零部件研制。重点围绕光学和电子束光刻机关键部件和系统集成开展持续技术攻关,推进缺陷检测、激光加工、芯片巨量组装等集成电路整机设备生产,支持高精密陶瓷零部件、射频电源等设备关键零部件研发。到2025年,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营业收入达3000亿元以上,打造全国高端装备制造重要基地。专栏12高端装备制造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数控设备。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江门、阳江、肇庆、韶关为依托,加快推动数控设备精密仪器智能化发展。支持广州、佛山、江门、阳江打造高端数控精密加工装备产业基地,支持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打造国际领先的激光装备产业基地。广州加快推动数控机床及关键功能部件、关键零部件等领域技术协同攻关。深圳加快发展高端医疗设备装备与精密制造,重点开展先进材料创新和高端医疗装备先进集成和产业孵化。肇庆重点发展智能化仪器仪表、新型传感器、专用智能检测设备、专用核心元器件。支持韶关等市立足现有产业优势建设高端装备零部件配套区。2.海洋工程装备。以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中山、阳江等市为依托,建设海洋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重点推进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广州建设海洋工程技术配套设备基地,汕头、阳江建设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中山建设海上风电机组研发中心。广州、深圳、珠海、湛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深圳、中山等市依托大型骨干海工装备企业,发展海洋可燃冰开采、海上风电机组、波浪能发电装置、海洋渔业装备、深海油气生产平台等新型海洋工程装备研制和应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配套装备。汕头发展海上风电开发和设计、设备加工和制造、建设施工和安装、风场运营和维护。阳江重点发展风电高端装备、经济型、紧凑型海洋工程装备。汕尾重点发展海上大兆瓦风机叶片装备。3.航空航天装备。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推动航空航天产业链各环节协同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珠海建立省航空产业创新平台,打造航空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珠海航空产业园建设,推动水陆两用飞机批量生产,加快航空发动机维修项目、航空试飞设施建设。支持汕头、佛山、阳江、揭阳、惠州、云浮等市延伸发展航空装备产业链。4.卫星产品及装备。依托广州、深圳、珠海等市,打造集卫星芯片、终端、关键元器件制造为一体的卫星装备产业集聚区。支持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依托龙头企业建立卫星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加快推进卫星应用基础设施和地面综合服务平台建设。5.轨道交通装备。依托珠三角地区,建设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支持江门依托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城际和城市轨道车辆的制造、保养以及大中修业务。支持广州、深圳加快建设轨道交通核心装备制造和系统集成、高端咨询设计及增值服务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珠海、佛山重点发展低地板车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的大中修业务。3.智能机器人重点发展机器人减速器、控制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研制,支持发展切割、焊接、切削、磨抛、装配、喷涂、建筑施工等机器人集成应用。支持高性能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数据链、图传系统等技术研发,以及无人机下游应用发展。支持面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探测、海上风电场勘察运维、安防搜救、无人航运等领域,开展无人船设备、配套部件研制。支持发展手术、测温、清扫消毒、医疗物资配送、养老陪护、残障康复等场景应用的专业化服务机器人产品。支持高空作业、危险环境、农业、管道等特种机器人研发。推动机器人智能提升,重点突破机器视觉、人机协作、自主决策等共性智能技术,加强语音识别、移动定位、群体智能等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2025年,智能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达到800亿元,建设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机器人产业创新、研发和生产基地。专栏13智能机器人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工业机器人。以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为依托,推动工业机器人在高端制造及传统支柱产业的示范应用。广州依托省机器人创新中心,加快推动以面向汽车、船舶、航空等高端制造业为主的集成应用,完善标准化、检验检测、技术培训、信息咨询等公共服务能力。深圳推动以面向3C产业为主的工业机器人及集成应用,发展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佛山重点打造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和机器人谷,推进工业机器人在家电、陶瓷、纺织、家具等重点行业的集成应用。东莞重点培育核心零部件企业和机器人系统集成商,推动工业机器人在电子信息制造业、电气机械及设备制造业的集成应用。中山加快推进高端无人装备的产业化。支持揭阳、江门、肇庆、汕头、潮州等市发展机器人整机、配套零部件及集成应用项目。2.无人机。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突破无人机专用芯片、飞控系统、动力系统、传感器等关键技术,做大做强无人机产业,推动在物流、农业、测绘、电力巡检、安全巡逻、应急救援等主要行业领域的创新应用。3.无人船。以广州、深圳、珠海为依托,培育壮大无人船产业。广州加快无人艇自主控制技术、协同作业控制技术等研发投入,推动在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探测等领域应用 深圳加快建设无人船产业化基地,培育一批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无人船骨干企业 珠海开展无人船用高性能复合材料、远程和复杂多样化任务与信息融合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建设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4.服务机器人。依托广州、深圳、佛山等市服务机器人产业基础,围绕助老助残、家庭服务、医疗康复、救援救灾、能源安全、公共安全、重大科学研究等领域,重点发展消防救援机器人、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等标志性服务机器人。5.机器人智能技术。支持珠三角地区开展智能机器人相关软件开发。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惠州等市,以智能感知、人机协作、自主决策为突破方向,重点突破复杂动态场景感知、实时精准定位、自适应智能导航等人工智能共性技术,提升工业机器人控制、传感和协作性能。支持广州、深圳等市加强语音识别、移动定位等技术应用,提升服务机器人人机交互及自主作业水平。支持深圳重点突破群体智能技术,提升多无人机(船)协同作业与交互能力。支持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推动机器人与物联网的融合应用,开展机器人故障诊断及预测性技术研究,提高机器人运维水平。4.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突破共识机制、智能合约、加密算法、跨链等关键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架构,推进可信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自主可控和互联互通等关键要素,加快推动区块链标准与技术规范发展,完善标准体系。丰富国产区块链的应用生态,强化区块链技术在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智能制造等领域应用。开展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与计量、量子网络等新兴技术研发与应用,建立先进科学仪器与“卡脖子”设备研发平台。到2025年,区块链产业进入爆发期,可信数据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基本完善,形成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创新产业集群国际化示范高地 建成广东“量子谷”,打造世界一流的国际量子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和我国量子信息产业南方基地。专栏14区块链与量子信息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区块链。重点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东莞等市协同联动,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和应用推广。支持广州建设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打造国家级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支持深圳依托数字货币研究院,布局数字货币为主的金融科技产业,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数字经济示范窗口。推进佛山、珠海、东莞、中山建设区块链+智能制造创新产业园和金融科技应用集聚区,推动产业细分领域差异化、互补化、特色化示范应用。2.量子信息。依托广州、深圳、东莞、肇庆等市,积极布局量子信息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发展量子信息研发、核心器件产品制造、应用服务等,推动建立量子信息产业园区,加快量子信息上中下全产业链条布局。5.前沿新材料重点突破超导材料、智能、仿生与超材料、高温合金、极端环境材料等研发制备。着力推动石墨烯材料规模化制备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突破宽禁带和超宽禁带半导体材料、高性能低成本增材制造材料、高性能铝/镁合金新材料、高端溅射靶材、粉末冶金新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研制应用。着力突破关键零部件表面功能化及防护关键制备技术。支持纳米材料研发及在光电子、新能源、生物医用、节能环保等领域应用。开展前沿新材料及其相关产品研发、测试、评价新技术研究,开发高端测试仪器设备,突破材料基因工程的高通量计算/实验/专用数据库等关键技术,促进平台融合和协同。到2025年,前沿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培育建设5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基地和7个特色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内领先、世界知名的前沿新材料产业制造高地。专栏15前沿新材料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新型半导体材料。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珠海、江门为依托,利用东莞天域、深圳基本半导体、珠海英诺赛科、佛山国星、江门华兴光电等半导体企业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基础优势,重点开展碳化硅、氮化镓、磷化铟等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研发与生产。2.电子新材料和电子化学品。以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江门、肇庆、惠州、汕头、潮州、韶关、梅州为依托,巩固电子新材料及电子化学品发展优势,重点发展特种电子玻璃、电子陶瓷、稀土功能材料、电子薄膜材料、高性能电子用铜/铝合金、金属电子浆料及电子化学品产业。3.先进金属材料。构建以珠江西岸和粤北地区为主的先进金属材料产业集聚区。依托韶关、肇庆、湛江、阳江、云浮等市,重点发展高性能钢材。依托广州、佛山、中山发展高性能铝/镁合金。依托东莞发展基于中子散射技术的新一代高质量高温合金的高通量设计、开发及应用。依托清远、韶关发展高性能靶材。依托惠州、梅州发展高性能铜箔。依托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航空高温合金材料。依托潮州重点建设钨粉末研发和生产基地,发展硬质合金。依托河源重点建设超硬新材料生产基地。4.新能源材料。以深圳、广州、珠海、佛山、东莞、江门、惠州和云浮为依托,建设新能源材料集聚区,重点发展高性能动力电池材料、燃料电池材料、储氢材料和核能材料产业。5.生物医用材料。以广州、深圳、东莞、珠海为依托,建设生物医用材料集聚区,辐射带动粤东和粤西两地的高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重点发展纳米医药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植/介入医用材料、医用耗材、中成药原料提取物等技术和产业。6.纳米材料。以广州、佛山为依托,建设纳米科技核心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微纳加工、工程化示范应用和产业化等功能性基地与平台。依托广州,建设“中国纳米谷”,打造全球领先的“纳米创新集群”,形成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区和辐射效应圈。7.材料创新服务。以广州、深圳和东莞为依托,构建材料基因工程研发平台和材料测试验证评价平台。6.新能源大力发展核能、海上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支持发展三代核电装备及技术,加快研发四代核电产品,强化核能综合利用。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因地制宜布局分散式陆上风电项目,发展大容量、抗台风、智能化风机整机及配件制造。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高效薄膜电池、光伏逆变器、薄膜电池等成套生产设备。加快培育氢能产业,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制氢加氢基础设施,推动氢燃料电池高性能电堆国产化,发展成套装备及关键材料配件,打造多渠道、多元化氢能供给体系。加快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和产业化应用,优化省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天然气接收和储备能力。支持发展智能电网及微电网基础装备、电力专用芯片、智能传感、电力机器人、输变配工程集成、储能及智慧能源系统等产业。到2025年,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到7300亿元,非石化能源消费约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30%,形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专栏16新能源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核能。依托广州、深圳、阳江、东莞、江门、惠州、湛江,加快核能开发及综合利用。广州重点发展三代核电装备制造,四代核电、核聚变装置设计研发与先进制造。深圳、阳江、东莞、江门重点发展核电运行维护、先进燃料研制、核材料研发与检测、非动力核技术应用等产业。惠州、江门、湛江重点发展核电工程施工调试、核能综合利用等产业。2.海上风电。推进珠海、惠州、阳江、江门、湛江、中山、汕头、汕尾、揭阳等市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化开发,打造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推进海上风电集约化集群化发展,建设阳江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重点发展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业,加快推进汕头海上风电组装基地、揭阳运维及配套组装基地、汕尾海上工程及配套装备制造基地建设。3.天然气及其水合物。依托广州、深圳、珠海、惠州,构建覆盖设计、研发、总装、建造和应用等上中下游环节的天然气及其水合物产业链。推进深圳、惠州、江门、潮州、揭阳、茂名、汕尾等市LNG接收站建设,优化省内天然气基础设施布局。4.太阳能。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重点建设光伏生产设备、辅料、逆变器和高效PERC(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电池)电池生产基地。5.氢能。以广州、佛山、深圳等市为依托,推进佛山南海区和高明区、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园、广州开发区等氢燃料电池产业园建设,建设广深高温燃料电池及系统研发制造基地、深圳南山氢燃料电池反应堆研发示范区,建设广州、佛山、东莞、云浮氢能高端装备产业集聚区和惠州、茂名、东莞、湛江氢能制储运产业集聚区。6.生物质能。依托广州、深圳、佛山等市,结合循环经济产业园、先进制造业产业建设,扩大生物质能应用,带动相关设备研发制造。7.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等市,发展智能电网和先进储能。依托广州、深圳、珠海、东莞,重点发展电力专用芯片、智能传感、通信与物联、智能终端、电力大数据、智能输变配工程集成等产业。依托惠州重点发展多能互补能源系统监测、控制和保护装备的研发、制造。依托深圳、佛山、惠州、东莞等市重点发展化学储能技术,以及锂离子动力电池梯次利用、飞轮储能及混合储能技术等,推动新型充换电技术和装备的研发。7.激光与增材制造围绕光纤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生产、增材制造装备制造等产业重点环节,重点研制大模场光纤、高品质晶体等专用材料,高功率合束器、光纤光栅等核心零部件,半导体激光器、万瓦级工业用光纤激光器等关键器件,数据处理、工艺规划与控制等专用软件,以及精密激光智能装备、增材制造高端装备等重大装备,组织实施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重大专项。加快推动激光与增材制造在汽车、模具、核电、船舶等传统产业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机器人、量子信息等新兴产业领域的融合应用。到2025年,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规模保持全国领先,营业收入超过1800亿元,逐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集群。专栏17激光与增材制造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激光制造。以广州、深圳为核心,以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阳江等市产业集聚区为配套,打造激光制造产业链。广州发挥广东激光等离子体技术研究院等高校院所科研优势,重点布局专用材料、精密激光制造等。深圳发挥创新企业聚集发展和国际合作方面的优势,依托深圳激光谷产业园、大族全球激光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等,重点布局激光材料、核心器件、激光装备等。东莞依托南方光源研究测试平台、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等科学装置,布局精密激光智能装备及核心零组件研发、设计及生产线。支持珠海、佛山、中山、惠州、阳江等市发展激光制造项目。2.增材制造。以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等市为核心,其他市为配套,构建增材制造完整产业链,推进增材制造技术在汽车、船舶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广州依托3D打印产业园,重点布局生物增材制造、增材制造装备等。深圳加快高精度增材制造原型技术的产业化转化,开展高性能高精度增材制造打印材料研发。珠海建设粤港澳3D打印产业创新中心,布局打印耗材制造。佛山建设3D打印产业基地,布局增材制造设备制造项目。支持东莞、中山、揭阳、汕头、潮州、江门、河源等市发展特色3D打印项目。8.数字创意推动数字创意与生产制造、文化教育、旅游会展、生活健康等各领域的融合渗透,鼓励跨行业跨领域合作。巩固提升移动游戏、客户端游戏、游戏游艺设备制造等游戏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超休闲游戏、功能性游戏,加快布局云游戏市场。重点培育国产动漫,发展全年龄向动漫产品,促进视频平台与动漫产业链深度融合。支持电竞、直播、短视频产业创新发展,推动网络文学、影音、资讯等数字内容精品化发展。提升创新设计能力,围绕电子信息、家电、服装、玩具等行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深化建筑、景观、市政等工程设计领域交流合作。到2025年,数字创意产业营业收入突破6000亿元,打造全球数字创意产业发展高地。专栏18数字创意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数字技术应用及数字创意融合服务。依托广州、深圳、汕头等市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及融合服务发展。广州、深圳发挥“双核”引擎作用,带动珠三角地区发展数字技术应用及数字创意融合服务,重点建设数字电视(深圳)国家工程实验室、数字家庭互动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广东省数字创意技术工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汕头重点发展玩具、服装等数字创意衍生品制造等。2.游戏动漫、电竞、直播、短视频。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汕头等市,加快推动相关细分领域发展。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东莞巩固提升游戏动漫发展优势,中山加快游戏游艺设备业数字化转型。广州、深圳、佛山大力培育或引进国际顶级电竞赛事,重点培育以本土原创游戏为竞技项目的职业赛事。广州、深圳、佛山、汕头重点发展影视制作,支持广州建设广东南方文化产权交易所,支持深圳建设文化产权交易所、文化艺术品版权区块链应用研发基地,支持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创建国家版权和数字贸易基地。3.创新设计。依托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中山等市,加快推动全省创新设计发展。加快建设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支持广州、深圳、佛山等市分别设立区域设计对接服务中心,打造设计师超千人的工业设计基地。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培育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9.安全应急与环保重点推进监测预警技术装备、应急处置救援技术装备等安全应急关键技术装备提升,提高安全应急服务水平,创新安全应急技术和服务模式。聚焦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类突发事件预防和应急处置需求,提升安全应急产品的供给能力,完善安全应急物资实物储备、社会储备、产能储备、技术储备,构建立足广东、面向全国的安全应急物资生产保供体系。重点发展高效节能、环境保护监测及环保治理、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装备。聚焦重点行业领域,支持开发节能环保产品、设备及相关技术服务,推动绿色石化、先进材料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升级。畅通重点产业资源循环利用,持续推动汽车、家电、消费电子产品更新换代,支持符合条件的相关行业领域生产企业,通过自建、联合和委托等方式开展回收拆解业务。到2025年,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总产值超3800亿元,产业发展质量明显提升,安全应急与绿色发展支撑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形成龙头带动、产业集聚、协同创新的安全应急与环保产业体系。专栏19安全应急与环保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安全应急。支持有条件的园区、集聚地建设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和生产能力储备基地。依托珠三角地区,建设安全应急装备制造的技术研发和总部基地,依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设安全应急装备制造产业集聚区。广州依托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建设广东省应急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智能安全防护和无人救援产业,研发新型特色智能安全防护产品等。深圳依托中海信创新产业城建设应急产业示范基地,重点发展安防、应急通信等方面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佛山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南海)智能安全产业园,重点围绕信息、生产、消防、交通、建筑、治安六大安全领域,重点引入安全产业平台及项目,加快创建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园区。清远依托广清产业园、广佛(佛冈)产业园建设广东省公共卫生应急防护物资产业园。东莞依托松山湖—寮步应急产业带,重点发展消防救援、应急电源等应急产品、技术和服务。支持粤东地区依托国家东南应急救援中心建设以抗洪抢险、防御台风及次生灾害为主的应急救援装备产业示范地。2.节能环保。依托珠三角地区,打造节能环保技术装备研发基地。依托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打造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等市发展高效节能电气装备、污水处理和水生态修复技术装备、重污染土壤成套化技术装备、环境监测技术装备、固体废物处置利用技术装备、节能环保综合服务等。汕头、韶关、江门、湛江、茂名、肇庆、河源、清远、云浮等市发展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10.精密仪器设备巩固提升示波器、监护仪、血细胞分析仪、功率分析仪、基因测序仪、质谱仪等国内国际领先优势。重点突破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等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支持新型传感技术、智能化技术、计量测量技术、功能安全控制技术等共性核心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打造贯穿创新链、产业链的创新生态系统。到2025年,精密仪器设备产业规模达到约3000亿元,基本建成产业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具有核心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现代化产业集群。专栏20精密仪器设备重点细分领域发展空间布局1.工业自动化测控仪器与系统。以珠三角地区为核心,重点支持广州、深圳开展精密仪器设备研发创新、制造,广州加快推进面向消费电子产线的模块化嵌入式仪器平台、基于AI的产线视觉测试平台、面向自动化产线的模块化夹具与载板平台等研制工作。深圳加快OCA(光学胶)自动全贴合设备研发。中山加快“超精密仪器技术与工程产业化及研发中心”建设,研发共焦显微仪器、超精密多轴基台和平板在线检测装备等。2.大型精密科学测试分析仪器。以广州、深圳为核心,支持东莞、佛山、江门、肇庆、珠海、中山、汕头等市发挥生产制造优势,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生产基地,支持其他市做好产业配套发展。支持广州、深圳等市高校、科研院所加强精密仪器设备检测创新原理和方法的基础研究,解决精密仪器设备的关键技术问题,逐步实现精密仪器设备产业的短板技术与关键设备国产化突破和进口替代。支持广州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端科学仪器创新中心,以质谱仪器开发为主线,重点攻克激光器、离子源、真空系统、数据采集等关键核心技术。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珠海等市布局建设精密仪器设备科技产业园区,支持中山西湾国家重大仪器科学园、东莞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广州生命科学大型仪器区域中心等各类专业园区(中心)建设。3.高端信息计测与电测仪器。以广州、深圳为核心,加快高精度电测仪器、户外高加速老化试验仪、高精度多声道超声波流量计、5G数据采集综合测试仪、高精密触发测量、高精密扫描测量等仪器研发创新,支持开展环境应力筛选、可靠性强化、产品寿命等可靠性工程试验、产品可靠性检验检测等应用。支持佛山加快红外光谱仪等测量仪器研发创新。第三节谋划发展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基于前沿、重大科技创新而形成,尚处于孕育阶段或成长初期,代表科技和产业长期发展方向,并将会对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支撑和巨大带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具有原创前沿引领性、突破性、颠覆性、未来高成长性、战略支撑性、生态网络属性强等主要特征。“十四五”时期,支持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突破,着力推动我省未来产业不断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抢占制造业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聚焦世界新产业、新技术发展前沿领域,立足全省技术和产业发展基础优势,积极谋划培育卫星互联网、光通信与太赫兹、干细胞、超材料、天然气水合物、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等若干未来产业领域。面向国内外技术更新突破和产业升级重大需求,促进产业、技术交叉融合发展,布局一批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丰富未来产业应用场景,运用前沿技术推动全省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发展。第四章重大工程大力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核”“立柱”“强链”“优化布局”“品质”“培土”六大工程,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不断开创制造强省建设新局面。第一节实施强核工程,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发展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卡脖子”问题成体系解决,构建完善全省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积极融入全球制造业创新网络,打造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创新聚集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立足产业发展实际和发展优势,主动对接、积极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主动承接国家产业基础提升相关重点项目,着力推荐一批基础条件好、产业需求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落实国家重大短板装备实施方案。加大制造业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等领域科研攻关力度,安排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集中资源突破一批需求迫切、基础条件好、带动作用强的基础产品和技术,着力解决全省制造业发展“卡脖子”问题。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广东路径”,坚决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基础研究、注重原始创新,强化应用基础研究主攻方向,推动基础研究向产业创新转化。对接国家重点项目平台资源,大力实施广东“强芯行动”和“铸魂工程”,加快发展集成电路、新材料、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等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组织实施重点领域重大研发计划和重点专项,通过支持关键技术产品供需对接和应用推广,以揭榜制等方式持续支持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化协作攻关,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支持企业在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等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布局,增强5G、超高清显示等领域产业技术优势。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加强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探索建立深圳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发挥全省在制造、技术、产业链配套、市场渠道等方面综合优势,加快形成有利于新技术快速大规模应用和迭代升级的良好条件,以市场为主导加速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专栏21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专项行动1.编制重点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明确产业技术和市场需求,把脉前沿科技动向,梳理全省重点产业相关细分领域技术攻关目标和发展重点,实施短板突破计划。2.建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据库。对接国家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专项、平台、资金等资源,结合产业发展技术路线图,建立并滚动更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据库,梳理全省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短板、重点项目进展及攻关成果清单,持续跟踪技术攻关动态,开展技术攻关成效评价评估工作。3.组织开展分阶段分领域技术攻关。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鼓励高校院所、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从0到1(基础研究)”阶段和“从1到100(工程化)”阶段的技术攻关力度,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围绕不同行业领域的产业材料、设备、制造等技术攻关项目,综合运用“揭榜挂帅”、众包众筹等方式,组织开展协同攻关。构建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大全省共性技术研发投入,聚焦产业亟需解决的共性技术问题,加快形成更加具有创造活力和区域协同性、分工协作机制明确的制造业协同创新体系。加强粤港澳产学研协同发展,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施税收优惠。实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行动。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及金融机构组建创新联合体,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营造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交易、保护等制度安排,加大创新成果保护力度,激发创新积极性。集聚全球产业创新资源。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扩大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支持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通过项目合作、高水平技术和人才团队引进、联合研发、联合共建等形式,吸引全球优势创新资源、先进生产要素和高精尖产业项目汇聚广东。加快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全面推进粤港澳三地制造业创新合作,完善粤港澳创新要素自由流通机制,支持港澳企业在粤设立研发机构,吸引港澳地区高水平创新人才落户,推动创新要素双向流通。第二节实施立柱工程,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和企业群瞄准国际先进标准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群,培育打造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制造业企业群。支持大型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做大做强做优,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加大对中小微企业、初创企业的政策支持,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项培育工程,在产业链重点节点培育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鼓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强强联合,大力提升产业链整合能力,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企业群。专栏22制造业企业群培育专项行动1.构建制造业企业梯度培育体系。聚焦战略性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建立完善我省具有生态主导力的产业链“链主”企业、大型骨干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优质企业梯次培育发展的体系。弘扬企业家精神,建立优质企业“白名单”,鼓励支持优质企业形成更多创新、技术、质量、规模、效益、品牌、形象世界一流的企业,探索开展企业分类综合评价,引导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资源向集群优质企业流动。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融资服务、技术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等方面支持,通过“一企一策”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2.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支持优质企业在产业集群建设中发挥领军作用,牵头承担重点研发计划、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建设等任务,通过技术输出、资源共享、供应商管理等方式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要素资源,形成功能互补、协作紧密、关键环节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系统和数据对接,构建跨界融合的新型产业供应链体系,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紧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契机,推动在粤的港澳台资企业联合本土企业强化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充分发挥各类企业在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作用。3.积极构建亲清的政商关系。优化企业省长直通车制度等对企业服务联系制度,推动省、市、县建立完善服务企业的专门工作机制,加强各级经济和企业管理部门与企业的人员双向交流,探索通过“数字广东”建立统一的企业诉求响应平台。支持企业参与制订行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和改革政策、行业标准和规范,以及制定市场准入、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对企业切身利益或者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的政策文件。培育战略性产业集群。加快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软件与信息服务、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发展,高水平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加快先进材料、现代轻工纺织、现代农业与食品等特色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在细分领域培育一批百亿级、千亿级特色子集群。加快培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前沿新材料、新能源、激光与增材制造、数字创意、安全应急与环保、精密仪器设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部分重点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并跑领跑发展。落实省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创新集群治理模式,完善集群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培育发展产业集群发展促进组织和战略咨询支撑机构。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支持创建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支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电子商务等服务企业以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形式向制造环节延伸,推动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和省级工业设计研究院设立产业服务中心,加快珠三角工业设计走廊建设,支持打造制造业电子商务平台。着力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推动科创服务、金融服务、商务咨询与会展、人力资源服务、系统集成、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服务业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保护和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大力发展工业文化旅游,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园区等开发工业旅游产品、打造工业旅游精品线路,支持深圳争创国家级工业博览馆。第三节实施强链工程,推动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着力抓好产业链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工作,保障重点产业链稳定安全,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推动重点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升级发展,深度参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制造业高水平开放合作先行地,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统筹协调产业链供应链关键节点布局,支持建立重点产业链的核心企业库,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探索建立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评估机制并开展常态化评估,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立足我省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链中育长板、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中锻长板。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着力突破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的技术缺失和薄弱环节,支持绿色石化、新能源等产业通过精细化工和制造业服务化等手段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推动省内重点产业加快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持省内重点企业与产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生产制造,加强应用牵引、整机带动,着力打通“设备—原材料—零部件—整机”产业链条。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制造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和工业机器人应用普及,培育“工业互联网+安全生产”协同创新模式,支持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工业企业运用工业互联网实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提升质量效益为目标,坚持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行推进,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建设智能制造基地,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发展示范引领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与智能工业软件,提升国产智能技术、产品与装备市场占有率,培育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积极参与国家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落实国家碳达峰部署要求,持续优化用能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持续开展节能监察、能效对标和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装备。推动工业企业开展清洁生产,支持园区循环化改造。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按照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理念,推进重点行业企业开发绿色设计产品,打造绿色工厂,构建绿色供应链。继续培育创建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推广资源综合利用技术与装备,培育资源综合利用龙头企业,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发展。专栏23智能化绿色化改造专项行动1.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和试点示范。支持建设区域性智能制造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开展供需精准对接智能制造技术研究,推进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突破,持续完善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体系。围绕重点行业领域组织智能制造相关专业机构开展企业现场咨询诊断,明确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需求。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和标杆企业。2.提升重点产业链、产业集群智能制造水平。推广产业链协同创新试点经验,鼓励有条件的市围绕特色优势产业集群继续开展试点,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深度融合,为中小企业智能化升级赋能。打造智能工厂和灯塔工厂⑥,到2025年,全省灯塔工厂数量超过5家。实施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合作伙伴计划,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支撑平台。推动服务商、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组成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联合体,加速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3.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高标准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示范区。继续推动建设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加快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面应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分类施策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支持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示范,打造3—5家具备强大竞争力的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适应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互联网体系。加快推动中小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开展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提升产业链协同水平。实施5G赋能产业集群高质量专项行动,建设5G应用标杆示范。4.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以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为目的,以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支持优势企业及园区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制造试点示范,推动全省打造绿色制造体系。支持重点行业开展绿色工厂创建,推动工厂用地集约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推动绿色设计,支持绿色设计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和绿色产品开发。打造绿色园区,加快实现园区能源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废物交换利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支持重点行业企业确立可持续绿色供应链管理战略,实施绿色伙伴式供应商管理,搭建企业供应链绿色信息管理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绿色发展。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强需求侧管理,充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以消费促生产,推动国内国际消费和投资良性互动、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协同共进,畅通国内国际产业循环、要素循环、市场循环。深度融入强大国内市场,强化广东与国内各地区在产能扩张、产业链延伸、市场渠道开拓等方面合作,通过产业共建、对口合作等形式将部分先进生产力以及新产品新技术转移拓展至东北、中西部地区,支持华东、华北地区的先进技术成果在广东转移转化。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发展需要,加快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网络。鼓励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塑,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和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依托港澳海外商业网络和海外运营经验优势,支持粤港澳企业共同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支持重点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支持更高水平“引进来”,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广纳国际优势制造业技术、产品和要素资源,深度参与构建涵盖生产体系、研发基地、营销网络和跨国供应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全球化整合、产品和服务市场国际化延伸,构筑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加大制造业重大项目招商引资和建设力度。综合运用靶向招商、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加强与大型央企、世界500强、民营500强企业等国内外制造业龙头企业精准对接,掌握投资意向,吸引优质项目入驻广东。完善省级制造业重大项目库并实施动态管理机制,加强跟踪服务,加快形成制造业重大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的良性循环、滚动发展格局。促进制造业投资稳存量、促增量,支持省级、市级层面建立健全大型企业、跨国公司联系直通车机制,持续探索与相关国家(地区)建立招商引资常态化工作机制,构建粤港澳大湾区联合推介和招商机制。第四节实施优化布局工程,完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布局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协调推进,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以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构建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统筹谋划产业布局和产业协作机制。立足各区域功能定位和比较优势,科学统筹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生产力布局,推动全省优化生产、生态空间,将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把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建设成为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以生态优先为导向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转型升级,加快完善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充分考虑区域环境容量和资源环境承载力,强化全省制造业产业布局与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对接,全面落实生态环境管控要求。统筹谋划十大战略支柱产业和十大战略新兴产业空间布局,落实珠三角地区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对口帮扶协作机制,支持各地区主导产业差异化发展,强化产业发展整体性和协调性,持续深化产业共建,推动战略性产业集群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打造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大力推动珠三角地区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强化“双区驱动”和“双城联动”效应,推动形成全省全域参与“双区”建设、“双区”引领带动全省全域发展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继续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珠西)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强化珠三角地区与香港、澳门在新一代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人工智能、前沿新材料等领域合作,推动一批世界领先水平产业项目落地,将珠三角高端制造业核心区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先进制造业发展基地。推进珠三角产业园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村级工业园改造,打好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持续深化产业共建,以广州、深圳为重点研究制定珠三角地区产业疏解清单,促进珠三角核心区制造业产业链向周边区域延伸拓展。支持佛山建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支持东莞建设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引导珠三角地区外溢产业相关企业或环节优先向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和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转移,建设“飞地园区”。打造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充分发挥“湾+区+带”联动优势,省市合力、跨市联动,依托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等重大发展平台发展沿海大工业,统筹谋划建设东西两翼沿海制造业拓展带,打造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加快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地区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补链项目加快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化改造,支持产业园集中连片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围绕湛江、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粤东各市在绿色石化、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一代电子信息等产业同城化发展,支持粤西各市在产业经济、物流商贸、科技研发等领域联动合作。创新发展“飞地经济”,探索构建跨地区转移利益共享机制,积极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链条长、产业带动性强的先进生产力转移。加快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按照“深圳研发+合作区落地”模式,集中优势资源将合作区打造成为深圳创新产业承接地。打造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部署,开展空间规划调整和产业空间清理整治,统筹谋划建设北部绿色制造发展区。限制、淘汰污染型产业,重点发展环境友好型的生态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食品、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等特色产业。积极推进北部生态发展区与珠三角地区产业对接,探索培育大农场、大花园对接大工厂、大城市产业发展新模式,形成紧密衔接、互为支撑的产业分工业态。推行北部生态区全域绿色制造,加快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等高载能行业改造升级,减少碳排放。推动工业集中进园,推进韶关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以及河源深河产业共建示范区、梅州梅兴华丰产业集聚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云浮氢能产业基地等建设。专栏24产业园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1.构建产业园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省市合力建设一批产业特色突出、产业配套完备的高水平园区。布局一批符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具备一定开发基础条件、有明确产业发展定位的省产业园,培育建设一批产业特色鲜明、产业集中度较高、具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园。按照“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布局,支持设立若干大型产业园区,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2.加强统筹协调和动态管理。建立统筹协调机制,科学规划产业园布局,强化对园区的培育、支持和指导。定期对省产业园和特色产业园开展监测、评估,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3.强化合作共建。支持以“省市联手、合作共建”方式,以培育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为重点,省市共同在规划引导、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引技、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产业链配套、制造业人才支撑、投融资服务等方面,加强合作,集中资源,凝聚合力,及时协调解决园区建设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对园区建设发展的支持力度。4.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打好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支持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后按规定申请认定省产业园或就近纳入省产业园管理。加大省产业园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提升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水平。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鼓励各地在园区或周边区域规划建设“七个一”工程。强化园区环保能力建设,引导电镀、印染、鞣革、铸造等产业链配套企业进入专业园区集中治理。优化园区营商环境,降低园区内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支持园区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提供“一门式一网式”服务。5.建立园区发展长效机制。支持各地结合地区实际和园区发展需要将园区产生的收益通过一定方式“反哺”园区发展。支持园区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园,开展市场化方式运作。第五节实施品质工程,提升广东制造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推动全省制造业品质整体升级,提升广东制造业的标准化能力和水平,提高制造业供给质量,夯实全省质量技术基础,增强“广东制造”“广东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升级广东制造标准体系。以产业链为纽带,依托行业协会、产业联盟和骨干企业,提升重点领域上下游产业标准的协同性和配套性,建立覆盖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标准体系。以先进标准助推研发成果转化落地,积极支持项目研发成果和必要专利转化为技术标准,推动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专利布局有效衔接。对于市场急需的新技术新产品,探索增加标准制定快速通道,简化标准制修订流程,建立快速评价认定的机制,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化研究中心作用,加快研制推广高质量湾区标准。支持企事业单位承办、参与制造业相关领域国际标准化活动,争取更多国际和国家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和工作组落户广东,鼓励省内企事业单位在制造业先进领域主导制修订团体标准,提升广东制造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全省优势特色行业技术标准成为国际标准。打造高品质广东制造产品。强化产品实名实证管理,压实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消除第一责任人缺失的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实施产品质量信用分类监管,对产品、经营者开展失信评级,并根据失信情况及时加强行政指导及告诫。建立产品质量严重违法失信名单,实施部门联合惩戒。开展制造业重点产品与国内外标杆产品的执行标准和质量指标“双对比、双提升”,制定产品赶超比拼方案,构建广东质量产品标准及认证体系,开展产品质量“问诊治病”。探索制定产品质量分级标准,鼓励权威认证机构围绕分级标准开展相应的自愿性认证项目。推动电子商务平台、大型商超等共同采信高质量标准及认证标志。推进全产业链质量管理,鼓励龙头企业将产业链供应链中小微企业纳入共同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质量溯源机制。擦亮广东制造金字招牌。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加强全产业链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建设,增强“广东制造”“广东品牌”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发挥省政府质量奖示范引领作用,支持地级以上市政府开展政府质量奖评审。推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建立“产品+产业+集群+产地”的区域品牌创建机制,引导集群内企业标准协调、创新协同、业务协作、资源共享。支持有条件的市在重点行业推行广东优质标准。在重点领域和产业集群设立商标品牌培育指导站,支持企业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品牌发展战略,开展商标国际注册,支持民族自主品牌国际化发展,加强对具有较长历史的品牌企业保护和扶持。举办高水平展会,办好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国际性展会,大力宣传推介广东产品,讲好广东品牌故事。专栏25质量品牌建设专项行动1.实施重点产品质量提升行动。依托检测机构、行业协会和产业联盟,选取重点产品开展与国内外标杆产品的执行标准和质量指标比对研究,加强比对提升结果应用,加大高品质产品社会宣传力度,展现提升成果。支持企业建立完善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体系,加强从原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全流程质量管控,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及质量协同一致性。2.加强行业企业质量管理提升帮扶。指导行业企业完善产业链标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推广卓越绩效模式和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开展质量问题“问诊治病”,指导企业建立覆盖产品生产、流通等产业链各环节的质量可靠性管理体系。建立“质量广东”综合服务信息化平台,及时收集、响应企业质量服务需求,促进企业与专业机构、技术专家交流互动。3.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开展产品质量问题“清无”“治伪”及产品质量问题“清零行动”,督促企业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强制性产品认证、行政许可等规范要求组织生产。将生产者、经营者的质量违法行为以及第三方机构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数据、结果或认证结论等违法行为,纳入相关市场主体及责任人员信用记录,实施联合惩戒。4.加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培育工作。开展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和企业品牌培育管理体系标准宣贯活动,落实好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建立对具有较长历史的品牌企业保护和扶持机制,大力培育“百年老店”。深入挖掘重点企业品牌建设的好做法、好经验,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推进质量基础能力建设。围绕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布局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鼓励计量、标准、检测、认证和知识产权等专业机构与产业集群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向企业开放共享仪器设备等基础设施。支持行业协会和商会等社会组织、专业机构、行业龙头企业建立标准研制、质量管理、品牌创建和知识产权运用等服务平台,培育市场化质量技术服务业态。第六节实施培土工程,塑造制造业发展环境新优势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发展信息、融合、创新基础设施,强化制造业发展关键要素供给,构建国内最优、国际一流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优化制造业发展营商环境。对接国际高标准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和市场规则体系,营造世界一流的制造业发展环境。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和投资便利化改革,进一步落实实体经济企业降成本政策。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数据平台和重点产业链数字化图谱,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并推进成果应用,推动构建企业征信体系,加强各领域各部门的产业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流,为推动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决策支撑。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营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环境。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加快推进建设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和智能计算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5G网络建设,促进千兆光纤宽带网络升级。建立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通用技术能力支撑体系,形成“创新能力+先进算力+通用技术能力”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体系。加强融合基础设施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各领域尤其是制造业重点领域的赋能作用全面提升。强化人才土地金融保障和供给。持续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完善要素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体系。强化制造业人才支撑,加快基础研究型人才和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技艺精湛广东技工队伍建设,加快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打造聚天下之英才而用之的开放包容氛围。推动各市划设工业用地控制线,充分保障制造业发展空间,全面推动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鼓励工业用地连片收储开发,推进珠三角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促进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拓展制造业投融资渠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制造业贷款投放规模,通过政府性担保、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降低制造业企业融资成本,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制造业企业上市挂牌及发行债券融资。专栏26制造业人才培育专项行动1.加强制造业人才发展统筹规划。加快落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才支撑意见,围绕“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和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新要求,坚持制造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和推进,联动省有关部门、组织各地工信部门理顺制造业人才工作体系机制,形成部门间、上下层级间优化人才储备与人才培养的合力。2.组建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联盟。充分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条件成熟的制造业龙头骨干企业、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设计中心(研究院)、行业协会等,组建产业人才联合会(联盟),充分发挥人才、技术、项目、信息等资源共建共享优势,加快形成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于一体的制造业重点产业人才集群。3.创新制造业领域“高精尖缺”人才引进模式。扩大引才视野,创新引才方式,深入实施制造业高端人才“千企智造智汇行动”,加大对制造业领域领军人才、青年博士博士后以及创新创业团队引进的支持力度,遴选培育一批制造业杰出企业家、创新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第五章保障措施强化组织领导和战略谋划,引导促进重点产业跨地区、跨部门联动协作发展,推动构建新型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加强规划宣贯引导,确保规划有效落地实施。第一节强化组织领导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制造强省建设全局性工作,加强战略谋划,建立战略性产业集群联动协调推进机制,针对每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构建战略咨询支撑机构,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政策工具包和创新体系,编制重点项目、龙头企业和单项冠军清单。充分利用广东省制造强省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开展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工作。各地区建立和完善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领导机制,结合实际统筹谋划本地产业发展。第二节加强跨地区跨部门支持协作主动对接国家部委有关产业发展的重点工作和规划政策,积极服务国家国防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争取国家重点产业、重大工程、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布局落户广东。加大对制造业资源、资金、政策投放和支持力度,省内各级财政结合财力统筹安排资金支持制造业重大产业项目、重大园区载体、重大研发平台等建设。省市上下联动、部门统筹协调要素资源向重点行业领域倾斜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产业横向跨界协同合作,督促各市根据自身基础和特色,加快出台引导本地产业差异化发展的政策,在落实和推进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关键核心技术、基础研究、专业人才和政策短板的攻关上实现分工协作、各展所长。第三节创新产业集群治理机制推动构建“企业+政府+中介组织+配套服务”通力合作的新型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做法并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实施。强化政策引导,推动资源要素向集群优秀企业和产品集聚。鼓励发展由市场主体牵头的新型集群促进组织,促进政产学研金介用联动合作,更好发挥商(协)会在政策规划研究、标准制定、宣传评估、服务平台搭建和对外交流合作方面的作用,提升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整体运转效率。第四节加强规划落实和宣贯引导完善规划实施监测评估机制,加快构建战略性产业集群统计体系,各地各部门持续跟踪评价规划发展目标、重点项目、重大工程、重大政策措施等推进落实情况,将规划实施情况作为绩效考核重要依据。定期组织对制造业发展较好的产业集群、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予以通报表扬,总结推广各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功经验。广泛宣传全省扶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产业集群的相关政策措施和重点工作安排。促进工业精神传播传承,提高全民工业文化素养,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附件:1.“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图2.规划环境影响说明附件1产业集群珠三角地区沿海经济带东翼沿海经济带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具有布局该集群的地市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惠州中山江门肇庆汕头汕尾揭阳潮州湛江茂名阳江韶关梅州河源清远云浮数量(个)1.新一代电子信息★★★★★★★★★★★★★★★★★★★★★★★★★★★★★152.绿色石化★★★★★★★★★★★★★★★★★★★★★★★★★★★★★153.智能家电★★★★★★★★★★★★★★★★★★★★94.汽车★★★★★★★★★★★★★★★★★★★★★★★★★★★★★★175.先进材料★★★★★★★★★★★★★★★★★★★★★★★★★★★★★★★★★★★★★★196.现代轻工纺织★★★★★★★★★★★★★★★★★★★★★★★★★★★★★★★★★★★197.软件与信息服务★★★★★★★★★★★★★★★★★★★★★★★108.超高清视频显示★★★★★★★★★★★★★★★★★79.生物医药与健康★★★★★★★★★★★★★★★★★★★★★★★★★★★★★★★★★★★★★★★★★★2110.现代农业与食品★★★★★★★★★★★★★★★★★★★★★★★★★★★★★★★★★★★★★★★★★★★★★★★★★★★★★★★★21各地市布局的支柱产业集群数量(个)101091091010107874486446656“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总体空间布局图说明:产业集群区域布局的重要程度用★的数量表示,其中★★★标注核心城市,★★标注重点城市,★标注一般城市;未标星的地市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谋划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布局附件2规划环境影响说明本规划的环境影响说明如下:1、本规划鼓励发展的重点产业环境影响总体可控本规划提出的“十四五”时期重点发展产业坚持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主动适应新时代迈向更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要求,顺应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趋势,通过综合运用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促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等措施,着力推动资源配置更加合理、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促进产业供给体系更好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而言,规划提出的重点产业均为立足于我省制造业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鼓励发展的产业,对环境影响可控。2、本规划确定了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和管控措施本规划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将绿色设计、绿色技术工艺、绿色生产、绿色供应链管理等相关理论实践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推广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示范,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制造体系。同时,会同有关部门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加快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落实严格的水资源、能耗指标统筹管理制度,推动完善各部门联审联批制度、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和动态跟踪监督制度,开展精准执法、精细管理,制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预案。在按照要求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前提下,可以较好地避免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污染环境问题。综合结论:本规划提出的“十四五”时期全省制造业发展原则、目标明确,各重点产业的发展方向、空间布局、发展路径均符合国家、省相关规划及政策文件要求。规划实施不会导致区域性的环境质量下降,所需资源、能源均在资源能源承载能力之内。通过加强组织领导、部门协调联动、完善体制机制和各项保障措施,规划的环境保护目标均能实现。综上所述,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在环境保护方面是可行的。说明:①2020年,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广东省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②“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以及“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规模以上制造业营业收入比重”均为2019年数据,2020年数据暂未发布。③2020年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35.05万件,连续11年位居全国第一 全省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81万件,连续9年位居全国第一。④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统计,截至2020年12月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分别达730万人和1332万人,均居全国前列。⑤2020年12月2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2020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显示,美国制造业处于全球第一阵列,德国、日本处于第二阵列,中国、韩国、法国、英国处于第三阵列。⑥灯塔工厂:由世界经济论坛(WEF)联合麦肯锡咨询公司评选的“数字化制造”和“全球化4.0”的示范者,指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尖端技术应用整合和数字制造方面卓有成效,最有科技含量和创新性的工厂。
  • 精密测量院等在锂离子精密光谱研究中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高克林、管桦实验团队与研究员史庭云理论团队,联合加拿大新不伦瑞克大学教授严宗朝、加拿大温莎大学教授G. W. F. Drake、海南大学教授钟振祥、浙江理工大学讲师戚晓秋等实验团队,在少电子原子体系——锂离子精密谱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将6Li+离子23S和23P态超精细结构劈裂的测量精度提高至10kHz水平,并精确确定了6Li原子核的电磁分布半径(Zemach半径)。这一基于原子精密光谱的工作独立于原子核模型,为揭示锂原子核结构、特别是6Li核的奇特性质以及检验相关的核结构模型提供了重要依据。该工作将进一步促进Li+离子精密光谱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推动少核子体系核结构理论与实验的开展。   少电子原子体系(如氢、氦原子以及类氢、类氦离子等)精密谱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在检验束缚态QED理论、确定精细结构常数、获取原子核结构信息以及探索超越标准模型的新物理中颇具应用价值,是当前精密测量物理的重点方向。   高克林、管桦实验团队与史庭云理论团队等合作,开展类氦锂离子精密谱研究已逾十年。该团队基于电子碰撞电离方案研制了一台亚稳态Li+离子束源装置,各项性能指标(束流强度、发散角、稳定度等)均达到同类装置较高水平。该研究利用该装置产生的离子束,采用饱和荧光光谱测量方法精确确定了7Li+离子23S1和23PJ能级的精细结构和超精细结构劈裂,不确定度小于100kHz。该团队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精确确定了7Li原子核的Zemach半径。   在饱和荧光光谱方法中,该研究受制于谱线的渡越时间展宽,得到的兰姆凹陷线宽达50MHz,大于谱线的自然线宽(3.7MHz),由此得到的测量结果具有较大的统计不确定度。为了进一步提高测量精度,该工作利用三驻波场光学Ramsey技术消除谱线的渡越时间展宽,获得线宽约5MHz的Ramsey干涉条纹,统计不确定度减小至kHz量级;通过抑制量子干涉效应、一阶多普勒效应、二阶多普勒效应、Zeeman效应以及激光功率等各项系统误差,实现了10kHz精度的6Li+离子23S1和23PJ能级的超精细结构劈裂。该超精细结构劈裂的测量精度较先前结果提高5~50倍。在理论方面,该团队计算了包括高阶量子电动力学(QED)效应在内的6,7Li+离子23S和23P态超精细劈裂。该研究包含完整的mα6阶相对论和辐射修正,理论精度较先前结果有所提升,且理论与实验符合程度较好。科研人员通过比较6,7Li+离子的理论计算和实验测量值,得到6Li和7Li原子核的Zemach半径分别为2.44(2)fm和3.38(3)fm,确认了7Li的核Zemach半径比6Li的大40%这一反常现象,并发现了由6Li+的23S态超精细劈裂确定的Zemach半径与核物理方法得到的值3.71(16)fm存在显著差异,表明6Li核可能具有反常的核结构。该成果将进一步推动更多相关理论和实验的发展。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和中国科学院稳定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青年团队计划等的支持。锂离子Ramsey光谱测量
  • 高精密3D打印助推精密零部件低成本快速交付
    导语: 制造业是国家生命的命脉,精密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018年,全球精密机加工市场规模达到2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9%。精密制造业覆盖航空、医疗、汽车、消费电子、通信等各个领域。现阶段,中国精密制造业总体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产值增长较快等特点,且难以协调厂商需求的批量生产、成本可控与客户需求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之间的矛盾。高精密3D打印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传统加工工艺过程复杂、成本高、难度大的痛点,成为现代精密制造业不可缺少的“产业新力量”精密制造业现状:需求大,难度高,投入大 精密制造业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制造自动化两大领域,前者追求加工上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极限,后者包括了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两者是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关系,皆具有全局的、决定性的作用,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柱。精密和超精密机加工行业一直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门槛较高,企业需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利润。自动化精密模具包括结构工艺复杂的成型模具和高精度成型模具。结构工艺复杂的模具是在较小的模具体积上需要做出很多功能的实现;高精度模具主要是指成型的产品尺寸变化微小,一致性非常高,模具往往体积不大,但造价高昂。 根据罗兰贝格数据统计,2011-2018年,全球精密机加工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0.2%;到2018年,全球精密机加工市场规模达到2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全球精密机加工外包市场规模达1480亿美元,占全球总规模的69%。资料来源:罗兰贝格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精密制造业提供的是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是制造业的最顶端,利润最丰厚的核心部分。从规模上来看,精密制造业可以覆盖整个制造业的大约三分之一。精密制造主要用于生产复杂的零件及制成品的完整组建,具体领域包括航空、医疗、汽车、消费电子、通信等等。得益于这些下游领域的需求支撑,全球精密制造业市场保持稳定。 精密制造业技术永恒的主题就是高效率与高精度。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能力滞后,主要因其在质量、一致性、耐用性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虽然中国精密零部件加工厂商数量众多,但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参差不齐。即使部分的国内配套加工厂商通过购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等方式可以达到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质量要求,但却常常难以在批量生产、成本可控的条件下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摩方批量打印齿轮 一般来说,高质量精密零部件加工制造不仅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等硬件配备,更需要根据部件的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设计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平衡加工质量、产品交期和成本控制等多个相互影响的制约因素,同时,还要实现设备、工具和人员等生产资源的优化组合。总体而言,这是一个需要多项投入、多方考量、环环把控的行业。 那么,面对精密制造业市场的巨大刚性需求,以及国家振兴精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否可以实现既满足较高的精密产品质量与技术需求、又能实现可控的时间和成本投入?高精密3D打印——现代精密制造的“产业新力量” 在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满足高质量精密零部件快速交付需求的现状下,市场需求将目光逐步引导至近些年高速发展的增材制造工艺。增材制造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蓬勃兴起,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均把增材制造列入重点领域。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技术,它完全解决了传统加工工艺过程复杂、成本高、难度大等痛点,能够准确、快速、灵活设计各种复杂结构。而高精密3D打印更是成为现代精密制造业不可缺少的“产业新力量”,虽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但其突破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器件的精密快速成型与直接生产制造,在微小精密部件的开发与小批量阶段,以“成型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的突出优势受到高质量精密零部件加工市场的倍加青睐,而这种高效率的“时间差”带来的收益已经成为一些公司的利润来源。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PμSL面投影立体光刻技术(Projection Micro Stereolithography) 是已经成熟商业化的能够实现高精密 3D 打印的的微纳光固化3D打印技术之一。PμSL在实验室阶段可实现几百纳米精度,已经商业化的产品可达几微米的打印精度,多见于深圳摩方科技的nanoArch系列微纳3D打印设备——全球首款商业化的 PμSL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微尺度3D打印设备产品,涵盖多款型号机型,可以提供2μm超高精度3D打印系统。PμSL 加工速度快、打印幅面大、加工成本低以及宽松的环境要求等特点,使其在工业应用领域已实现了内窥镜、导流钉、连接器、封装测试材料等部件的批量加工和应用,为国内外多个大型公司提供高精密加工方案。 在此列举2个高精密3D打印应用较为广泛的案例:连接器与内窥镜。连接器尺寸5.65mm*2mm*2.8mm,最小pin间距0.14mm,最小壁厚0.1mm;内窥镜端部座中的圆管壁厚为70μm,管径1mm,高度4mm。精度要求皆为±10-25μm。CNC和开模注塑很难加工这种逼近极限的结构,深圳摩方公司可以在约1-2小时内就加工出来,最快一天内交付。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制造成本。深圳摩方——助力振兴中国精密制造业 振兴精密制造业是中国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一环。着眼未来,借助高精密3D打印设备和技术来提升零部件制造的精度,将成为精密零部件制造的一大趋势。 从工业市场出发,效率和成本是决定盈利与否的关键因素。深圳摩方的高精密3D打印设备与技术,在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性能等方面,很好的契合了精密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技术精度需求与市场盈利需求。中国精密制造实现振兴将如虎添翼,未来可期。
  • 高精密3D打印助推精密零部件低成本快速交付
    导语: 制造业是国家生命的命脉,精密制造是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一种趋势。2018年,全球精密机加工市场规模达到2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9%。精密制造业覆盖航空、医疗、汽车、消费电子、通信等各个领域。现阶段,中国精密制造业总体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产值增长较快等特点,且难以协调厂商需求的批量生产、成本可控与客户需求的产品质量稳定性、一致性之间的矛盾。高精密3D打印作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传统加工工艺过程复杂、成本高、难度大的痛点,成为现代精密制造业不可缺少的“产业新力量”精密制造业现状:需求大,难度高,投入大 精密制造业主要包括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制造自动化两大领域,前者追求加工上的精度和表面质量极限,后者包括了产品设计、制造和管理的自动化,两者是密切合作、相辅相成的关系,皆具有全局的、决定性的作用,是先进制造技术的支柱。精密和超精密机加工行业一直是劳动密集、资金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门槛较高,企业需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产生利润。自动化精密模具包括结构工艺复杂的成型模具和高精度成型模具。结构工艺复杂的模具是在较小的模具体积上需要做出很多功能的实现;高精度模具主要是指成型的产品尺寸变化微小,一致性非常高,模具往往体积不大,但造价高昂。 根据罗兰贝格数据统计,2011-2018年,全球精密机加工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0.2%;到2018年,全球精密机加工市场规模达到2160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全球精密机加工外包市场规模达1480亿美元,占全球总规模的69%。资料来源:罗兰贝格 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精密制造业提供的是制造业的关键零部件,是制造业的最顶端,利润最丰厚的核心部分。从规模上来看,精密制造业可以覆盖整个制造业的大约三分之一。精密制造主要用于生产复杂的零件及制成品的完整组建,具体领域包括航空、医疗、汽车、消费电子、通信等等。得益于这些下游领域的需求支撑,全球精密制造业市场保持稳定。 精密制造业技术永恒的主题就是高效率与高精度。目前,中国的制造业与世界制造业强国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之一是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能力滞后,主要因其在质量、一致性、耐用性等方面的要求非常高。虽然中国精密零部件加工厂商数量众多,但技术水平和加工能力参差不齐。即使部分的国内配套加工厂商通过购进先进的生产设备等方式可以达到精密零部件的加工质量要求,但却常常难以在批量生产、成本可控的条件下保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摩方批量打印齿轮 一般来说,高质量精密零部件加工制造不仅需要先进的生产设备等硬件配备,更需要根据部件的产品特点和客户需求,设计和实施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平衡加工质量、产品交期和成本控制等多个相互影响的制约因素,同时,还要实现设备、工具和人员等生产资源的优化组合。总体而言,这是一个需要多项投入、多方考量、环环把控的行业。 那么,面对精密制造业市场的巨大刚性需求,以及国家振兴精密制造业的发展趋势,是否可以实现既满足较高的精密产品质量与技术需求、又能实现可控的时间和成本投入?高精密3D打印——现代精密制造的“产业新力量” 在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满足高质量精密零部件快速交付需求的现状下,市场需求将目光逐步引导至近些年高速发展的增材制造工艺。增材制造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的蓬勃兴起,世界各国纷纷将其作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中国《“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均把增材制造列入重点领域。 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技术,它完全解决了传统加工工艺过程复杂、成本高、难度大等痛点,能够准确、快速、灵活设计各种复杂结构。而高精密3D打印更是成为现代精密制造业不可缺少的“产业新力量”,虽目前仍处于发展早期,但其突破复杂三维微纳结构器件的精密快速成型与直接生产制造,在微小精密部件的开发与小批量阶段,以“成型效率高、加工成本低”的突出优势受到高质量精密零部件加工市场的倍加青睐,而这种高效率的“时间差”带来的收益已经成为一些公司的利润来源。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PμSL面投影立体光刻技术(Projection Micro Stereolithography) 是已经成熟商业化的能够实现高精密 3D 打印的的微纳光固化3D打印技术之一。PμSL在实验室阶段可实现几百纳米精度,已经商业化的产品可达几微米的打印精度,多见于深圳摩方科技的nanoArch系列微纳3D打印设备——全球首款商业化的 PμSL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微尺度3D打印设备产品,涵盖多款型号机型,可以提供2μm超高精度3D打印系统。PμSL 加工速度快、打印幅面大、加工成本低以及宽松的环境要求等特点,使其在工业应用领域已实现了内窥镜、导流钉、连接器、封装测试材料等部件的批量加工和应用,为国内外多个大型公司提供高精密加工方案。 在此列举2个高精密3D打印应用较为广泛的案例:连接器与内窥镜。连接器尺寸5.65mm*2mm*2.8mm,最小pin间距0.14mm,最小壁厚0.1mm;内窥镜端部座中的圆管壁厚为70μm,管径1mm,高度4mm。精度要求皆为±10-25μm。CNC和开模注塑很难加工这种逼近极限的结构,深圳摩方公司可以在约1-2小时内就加工出来,最快一天内交付。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制造成本。深圳摩方——助力振兴中国精密制造业 振兴精密制造业是中国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一环。着眼未来,借助高精密3D打印设备和技术来提升零部件制造的精度,将成为精密零部件制造的一大趋势。 从工业市场出发,效率和成本是决定盈利与否的关键因素。深圳摩方的高精密3D打印设备与技术,在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提升产品性能等方面,很好的契合了精密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技术精度需求与市场盈利需求。中国精密制造实现振兴将如虎添翼,未来可期。
  • “精密超精密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与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共建“精密超精密制造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暨揭牌仪式近日举行。   南航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上海航天控制技术研究所的业务涉及弹、箭、星、船、器各领域,军民融合已形成良性发展。  双方相关负责人表示,成立联合实验室可充分发挥双方技术与人才优势,实现在先进制造领域的全面战略合作 希望双方加强产学研合作,使联合实验室成为人才培养的平台、先进制造技术交流的平台。希望联合实验室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供应商——富创精密成功上市
    2022年10月10日,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688409)在上交所举行线上上市仪式。  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公开发行股票5,226.34万股,发行价格69.99元/股,新股募集资金总额365,791.07万元,发行后总股本20,905.34万股。沈阳富创精密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半导体设备精密零部件的工艺研发和制造。2021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312.82万元,净利润12,144.72万元。公司位于辽宁省沈阳市。
  • 岛津发布岛津精密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AGX-V系列新品
    自1917年生产第一台试验机以来,岛津制作所生产试验机已经有100多年的悠久历史,凭借丰富的测试经验和高端的制造工艺,业界最高级别的新型试验机AGX-V系列于2019年正式发布。采用高刚性框架、智能横梁、多处理器、多控制单元实现了高速采样和高精度自动控制。搭载了用户界面的智能控制器和支持直观操作的试验软件,可方便的创建试验条件和对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配置新型的行程限位开关和安全防护罩使试验操作更安全。1、先进功能的集合体自主研发的控制器搭载了2个处理器和3个控制单元。作为材料试验控制的基础,通过对通信、测量、控制各功能分散布局和频密时序设计,达到高速实时并行计算处理,实现了最高10kHz的超高速采样。新型自动增益调整功能可轻松的进行应变速率控制。超高速采样功能提升到10kHz(0.1ms间隔)采样频率,可有效测得脆性材料断裂瞬间的急速且微小的变化。载荷的精度保证范围扩大到1/2000,精度保证区间的扩大可进一步增大传感器的测量范围。对试验的初始阶段,也能准确测量。在之前需要根据载荷更换多个传感器的试验,现在使用一个载荷传感器即可对应,可减少更换次数和校准费用。外部输入端口最多可增设20个通道。可以从标准配件中选择模拟输入单元和数字输入单元,无需数据记录仪即可轻松收集更多数据。主机框架实现高刚性和高同轴度,达到ASTM E1012规定的Class10同轴度精度要求,提高了高强度材料和复合材料试验数据的可靠性。2、向操作人员和设备提供真正的安全性试验空间的前面和背面标准配有高透明度和耐冲击的聚碳酸酯材质的安全防护罩,防止试验片破断时四处飞散。具有联动功能,如果不关闭安全防护罩则无法进行测试和横梁返回的动作,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智能横梁能始终识别横梁当前的位置。当误操作导致夹具过于接近时,在发出碰撞警告的同时自动停止横梁移动。横梁始终监测试验力变化,检测到由于夹具或手的触碰引起试验力的变化时,将紧急停止横梁的移动。通过行程限位开关限制横梁的移动范围,可以有效地防止横梁和夹具碰撞。装置具有自检功能,能实时监视传感器放大器的校正信息、试验机运行状态、电源电压、通信状态等,出现异常时立即发出通知。3、获得测试结果更加便捷 多功能转接头将夹具连接到载荷传感器,可轻松连接拉伸夹具、压缩夹具、弯曲夹具等所有夹具。无需更换较重的转接头,使试验夹具的更换更简单易行,还可以将小容量的载荷传感器与其连接,在安装大容量载荷传感器的状态下,可以使用小容量的载荷传感器进行试验。 配置带LCD触摸屏液晶显示板的智能控制器,实现试验前夹具间距的调整、试验中测量值的显示等多种操作和信息显示。可根据环境选择声音,支持语音提示,防止人员误操作。 全新软件TRAPEZIUMX-V兼顾“简单操作”和“高级功能”,共5种可选软件具有可处理各种试验场景的灵活界面,配备视觉向导功能、可轻松设置试验条件,多种报告格式、更方便用户使用。创新点:1、配有大型LED液晶显示触摸屏的智能控制器。 能配合场景来显示合适的按钮和信息,实现试验前夹具间距的调整、试验中测量值的显示等多种操作和信息显示,可手动操作气动、液压夹具的开闭,用设计的操作音辅助操作。通过声音通知机器的状态使操作变得容易,比如通过声音通知机器试样的尺寸测量。音色可选,根据操作环境选择易听到的声音。2、配置了多用途连接件。 可有效减少连接件和较重试验夹具的更换次数,并可以安装小容量的载荷传感器,可以减轻重物安装的作业强度和危险性。高刚性和高同轴度框架的设计,确保可以达到ASTM E1012的10级精度。岛津精密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AGX-V系列
  • 精密测量:无尽的追求
    十几年前,当数位战略科学家聚首探讨精密测量物理学科发展走向时,他们预判中国会一步步缩小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有一天会走在国际前沿,甚至引领发展。他们没料到的是,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当然也没料到“卡脖子”同样来得很快。当下,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研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幸十几年前,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我国布局了一批前瞻性、引领性的基础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精密测量物理”项目稳定资助下,我国不仅在精密测量领域取得了多项“世界最好”“精度最高”的成就,凝聚、培养了一支队伍,大大增强了在该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竞争力,还辐射带动了相关学科发展。“算是对我们10年‘打工’的鼓励吧。”谈及“精密测量物理”重大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对相关学科的引领带动作用,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教授罗俊的语调中透着实现“小目标”的轻松。实际上,这项超前布局的研究计划仅酝酿谋划就用了5年时间。此后在研10年,“聚队伍、聚智慧、聚重点、聚资源、聚突破”,项目成果全面超越预期目标。“十几年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一批科研人员开展精密测量物理研究确实很有开拓性。”罗俊告诉《中国科学报》,“这项研究计划虽然圆满结题了,但精密测量永无止境,精益求精是无尽的追求。”破局,始于“香山科学会议”2008年7月,第327次香山科学会议(创立地点及会址在北京香山)破例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的华中科技大学召开。7位院士、50余位物理学家相聚喻家山,参加为期3天的“精密测量物理和方法”主题研讨会。“在香山科学会议之前,叶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叶朝辉)和几位专家动念提出开展‘精密测量物理’研究,是因为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罗俊回忆说,“当时我国很多学科面临怎样向前沿延伸的困境。一个严峻的现实是,我们的科研仪器基本全靠进口。别人生产的仪器卖给我们之前,实验室里该做的研究都做完了,我们一直跟在后面做,这样很难触及科学最前沿。”没有自己的仪器,跻身前沿都很难,更别说超越引领。科研仪器如此重要,但问题是,这种尖端的科研仪器谁来研制?在此背景下,叶朝辉等人提出了“精密测量物理”的概念。“我们现在对‘精密测量物理’有很多期待,赋予它很多内涵。但当时的出发点和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做出一套最先进的仪器给科学家用。”罗俊说,“要挺进学科最前沿,验证物理学家的想法,进行实验研究,必须有自己的仪器设备。”香山科学会议后,叶朝辉、罗俊等人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开始推动重大研究计划立项,在数理科学部的主持下,组织双清论坛进行论证。2013年,“精密测量物理”重大研究计划获准立项。引领,辐射学科带动人才按照该重大研究计划最初的设计,研究目标分为三部分。一是精密测量工具仪器研制,以时间频率测量为代表,将光频这些和国际水平差距较大且非常基础的测量仪器“做上去”;二是在更高精度上测量物理基本常数并检验物理基本规律,这是精密测量物理的难点和重点;三是研究精密测量新体系,发展新方法和新技术,不断突破测量极限,包括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等。实际上,在该重大研究计划执行的10年中,他们不仅圆满完成了三大目标,还屡屡取得突破性进展,获得多项“世界最好”“精度最高”的成就。“这项重大研究计划的特点之一是带动了整个中国精密测量物理学科的发展。”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詹明生说,“也带动了其他一些项目,辐射和延伸到了相关领域,比如影响了中国科学院的先导科技专项,带动基于原子分子的物理研究向精密测量物理延伸。”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研究员张首刚认为,该重大研究计划的意义在于10年前就有了明确目标,把精密测量这项前沿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从而做出一系列方向性、引领性的研究工作。“通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牵引,这些年我国精密测量物理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并从基础研究向前沿基础研究推进。”张首刚说,“我们不但超额完成了该重大研究计划的各项指标,还产生了原创性的想法,取得一批‘国际首次’级的成果,并在部分领域领先国际。”“量子精密测量是精密测量物理的一个前沿方向,很多微弱信号测量,比如引力波探测、量子操控、原子分子和光物理等研究都离不开精密测量。”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卫平补充道,“这个项目将我们的学术生涯和国家战略需求完美对接起来,我觉得最大成果之一是凝聚并培养了一支队伍。”清华大学教授尤力同样认为,这是个高瞻远瞩的研究计划。“过去四五年,国际科研环境发生了巨变,出现了更多的不确定性。我们必须科学上自主、技术上独立。好在我们进行了预研,建立了这么一支队伍。”求精,追求永无止境精密测量物理对实验条件要求极高,数千米外的振动、电流波动、地球磁场,甚至空气温湿度都会影响测量精度。为避免外界扰动,30多年前,罗俊等人就将实验室建在位于喻家山的一个山洞里。在罗俊团队的引力常数测量进行到关键时期时,地方政府按规划准备在喻家山下修一条路。“修路会引发两个问题:一是山体稳定性发生变化,这些微小变化会导致实验环境不稳定;二是修路过程中及修好后,车辆经过产生的震动会影响测量精度。”了解到罗俊的担忧,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市都非常支持实验研究。最后,武汉市调整道路规划,终止了道路修建。得益于安静的实验环境,罗俊团队测出了世界上测量精度最高的G值(引力常数)。至今,该数值仍保持着世界第一的纪录。“精密测量物理要测的通常是非常小的数值,它无限趋近于‘0’,但永远不会达到‘0’。例如,我们进行粒子、量子、多粒子纠缠等前沿研究,背景补偿(抵消环境磁场的影响)做得越好,测量结果就越准。”尤力感慨地说,“我们测一个量,总希望向小数点后再多推一位,但最终要推到什么地方、推到什么程度,没有人知道。所以精密测量物理没有止境,需要长期坚持,也需要长期支持。”“精密测量的本质是永无尽头。”罗俊说,“精密永无止境。这种无限精密、精益求精的特点造就了精密测量物理研究者不断提高精度、不断开发新技术,挑战新极限的信念。”传承,精密测量精神“我们常说十年磨一剑,从事精密测量物理研究真的需要长期积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胡忠坤说,“它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才有可能见到成效,因此研究者要耐得住寂寞,但也需要得到长期稳定的支持。”“精密测量物理有两个特点:一是高精尖,二是研究周期特别长。”山西大学教授张靖补充说。20世纪90年代初,张靖还在华中科技大学读本科,有时会到位于喻家山山洞的实验室上课。他记得当时山洞两边都是实验室,里面很安静,感觉很神秘。“精密测量物理研究不是三两个人花两三年时间就能取得成果的。罗老师选择在山洞里做实验,还带出一支队伍,一步步把精度提高再提高,确实很有魄力。”张靖说。“我们国家的科学研究已经形成了崭新的局面,上了一个历史性的新台阶。现在我们山洞的实验条件是30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每个实验室都‘鸟枪换炮’,不知道好到哪儿去了。”罗俊说,“但当初也没觉得条件多艰苦,因为有兴趣、有追求,希望能精益求精,所以并未在意‘苦’还是‘不苦’。”“进行精密测量物理研究,总是想精益求精,把精度提高点,再提高点。”清华大学教授尤力对《中国科学报》说,“进实验室打开仪器,我们就知道北京地铁4号线列车什么时间进站、什么时间出站,地铁运转产生的磁场会严重影响原子能级……”尽管北京地铁4号线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两所高校旁通过时采取了一系列减震措施,但轻轨列车进站减速、出站加速时电流变化产生的磁场,还是会影响1.5公里外清华大学的原子分子与光物理实验。磁场变化会引起原子能级移动,给光学测量带来不确定性,使科学家无法判断是否出现了误差。虽然研究人员已经习惯在夜深人静时做实验,但很多扰动仍无法避免。“我们做原子分子与光物理研究时,原子的磁矩就像一块小磁石,它周围的磁场扰动会让原子磁矩抖动,导致测量信号不确定。”尤力说,“环境中各种扰动、噪声、磁场等都会影响测量结果。”尤力团队曾对实验室环境进行检测,不只地铁4号线列车进出站,包括地球磁场、实验室照明电路,甚至光学实验平台上的金属器件(螺丝钉、钻头等)所带磁性都会影响测量精度。“这些磁场是‘躲不掉’的,那就想办法把它‘干掉’。”尤力说。在多次测量、分析、计算的基础上,尤力团队创造性地应用了“背景补偿”这样一个解决方案。简单地说,就是针对一些无法改变的干扰因素,比如地球磁场、实验室电流磁场等,研究人员先测出环境磁场强度,计算出平均值,然后绕制一个通电线圈,使其产生相反的磁场,用“前置反馈”的手段,将环境磁场的磁力抵消。“用‘前置反馈’补偿(抵消)背景磁场是个亮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教授罗俊说,“虽然‘前置反馈’不是新概念,但要把它做成,需要很好地掌握背景磁场,用它解决问题简单、高效。”“我们用的物理概念并不新鲜,但它能解决实际问题。”尤力说,“我们用一块电路板就解决了问题,同很多兄弟单位分享了这项技术,能为大家做点事我很高兴。”在反馈补偿技术的“加持”下,尤力团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他们突破了标准量子极限测量非经典双数态新体系,解决了双数态确定性制备难题,该体系在原子数、原子数涨落、压缩系数以及相干性等多项重要指标上远超国际同类实验。团队通过调控量子相变过程,解决了传统动力学制备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在国际上首次确定性地制备了大粒子数双数态87Rb原子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目前,该实验平台能在40秒内确定性地制备约1万个粒子组成的多体纠缠态,从非纠缠的初态到双数态凝聚体的转换效率高达(96±2)%。该双数态的量子噪声的压缩度为(13.3±0.6)dB,是国际同类实验中最好的指标。双数态的相干性更是达到了接近理想值的0.99,远优于此前国际上最好的0.9。由此,实验可以表征的纠缠粒子数也是目前能确定性制备量子纠缠数目的世界纪录。这项工作大大提高了双数态在精密测量中的实用性,首次验证了量子相变可以作为制备多体量子纠缠态的有效手段,为纠缠态的制备提供了新思路。追求极限, 刷新“钙帮”世界纪录近年来,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高克林团队研制出不确定度为 3×10-18(相当于105亿年不差1秒)、稳定度为6.3×10-18@524000s的钙离子光频标,成为第五种不确定度指标达10-18水平的光频标、第二种稳定度达10-18量级的离子光频标,并研制出目前搬运距离最远的光钟,实现精度达到10-16的钙离子光频的溯源测量。该成果被国际时间频率咨询委员会推荐为次级秒定义。“钙离子有很多优点,比如其光频跃迁是搭建高精度光频标的理想参考,可有效抑制离子特有的微运动频移。其离子的量子态制备、激光冷却及钟跃迁探测所用的激光均可用商品化的半导体激光器发射,因此极有可能实现广泛应用。”高克林说,“但是钙离子光频标也面临两个世界级难题:一是钙离子对磁场非常敏感;二是钙离子在室温下对黑体辐射效应(环境温度)敏感。”频率标准研究对外场控制(环境中各种效应,如振动、噪声、磁场和温度等)的要求非常高,国际上许多光频标研究机构已经放弃参考钙离子搭建高精度光频标。目前,国际上仅有锶原子光频标、镱原子光频标、铝离子光频标,以及镱离子光频标的不确定度达到10-18量级。“能否直面这些国际难题,将钙离子光频标推进至更高精度是我们面临的艰巨挑战。”高克林说,“在叶朝辉、罗俊院士领导的精密测量项目专家组与频标科学家王义遒、王育竹、李天初等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一步步解决了这些难题,将钙离子光频标推至国际第一方阵。”为进一步提高钙离子光频标的性能,研究人员通过改进钟跃迁激光性能,建立了第二台钙离子光频标并进行比对,大幅降低了电四极频移、光频移和微运动频移,实现了不确定度达5.5×10-17、稳定度达7×10-17的钙离子光频标。2018年,团队通过“魔幻射频囚禁场”抑制了微运动频移,又通过降低黑体辐射频移、改进光频标伺服软件等措施,进一步将钙离子光频标不确定度提升至2.2×10-17。2019年,通过对两台钙离子光频标长达31天的频率比对,研究人员测得稳定度达到6.3×10-18@524000s。为降低钙离子光频标黑体辐射频移的影响,团队将离子阱置于液氮低温环境中,使黑体辐射频移对温度的敏感度降低了约两个数量级。与国际上采用的液氦系统相比,液氮系统造价低廉、操作简单。但缺点是使用中液氮会蒸发,系统运行时液氮容积变化易造成离子位置移动,从而导致荧光信号损失。为解决低温系统问题,研究人员反复迭代和纠错,并采用清华大学教授尤力团队的“前置反馈”技术,大幅降低了背景磁场噪声。最终,该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液氮低温钙离子光频标,不确定度达到3×10-18。2020年,该团队实现钙离子光频标系统集成、可靠和高精度运行等关键技术突破,研制出一台精度24亿年偏差不到1秒的可搬运钙离子光钟,首次将钙离子光频测量精度推进到国际最高水平,并实现从武汉到北京千公里级车载搬运。“研究钙离子的人称自己为‘钙帮’。”高克林说,“在实验关键时期,大家加班轮岗的故事很多,但没人觉得辛苦,因为热爱,所以乐在其中。”在精密测量领域实现量子优势前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陆朝阳等基于“九章二号”中自主设计的受激双模量子压缩光源,结合非线性干涉仪,提出并演示了一种新方案来实现可扩展的、无条件的、鲁棒的量子精密测量优势。相关成果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实际上,该成果是在‘精密测量物理’重大研究计划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衍生出的一项新成果。”陆朝阳告诉《中国科学报》。“精密测量物理”重大研究计划有几个子研究方向,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的目标更具探索性质,主要是基于单光子和纠缠光子探索精密测量的新原理、新方法。在研期间,团队基于高品质单光子和多光子纠缠突破超越标准量子极限,在国际上首次同时解决了单光子源的三个关键问题,实现国际上综合性能最优秀的单光子源。“制备单光子源是这个重大研究计划中的一项代表性工作。”陆朝阳解释说,“进行量子精密测量或量子计算时,有用的是单光子源。这就像幼儿园小朋友‘排排坐’,如果有100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坐一条板凳是理想状态。但自然界的光源(灯光或阳光)是热光源,它们衰减之后只有约8%是单光子(相当于一个小朋友坐一条板凳),约90%是‘空板凳’,另有2%是两个或多个光子(一条板凳上坐多个人)。在量子技术中,‘空板凳’无法用于测量,而一条板凳坐多个人会引起测量误差。因此,科学家要在实验室通过主动量子调控制造一种非经典的量子光源。”精密物理测量往往会受一些在原理上都无法避免的“散粒噪声”的影响。因此,任何测量都存在精度极限。不过,量子光源可以打破这种物理极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用制备出的新光源进行测量,发现它比之前用激光光源测量的精度提高了0.6dB,而且首次实现了强度压缩。此后,该团队又研发出“九章”系列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在“九章二号”的相关研究中,团队受到激光的启发,发明了一种受激辐射放大量子光源的新方法。在调节这种新光源的位相时,他们意外发现数据对相位特别敏感。“我们当时灵机一动,想利用这个现象做量子精密测量。”陆朝阳说。抱着试试看的想法,研究人员基于“九章二号”中自主设计的受激双模量子压缩光源,结合非线性干涉仪,提出了一种新方案来达到海森堡极限。该方案同时具有可扩展性、无条件优势、对外部光子损失鲁棒等优点。在未扣除任何实验噪声的情形下,在相位测量实验中直接观察到的单光子信息量(用于衡量测量的精度),达到了目前国际最高水平。精密物理测量领域有一个共识:如果把精度向前推进一个数量级(10倍),就有可能发现新物理、新规律。这一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基于量子受激光源发展出新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将测量精度极限提高了5.8倍。“学术界将量子计算在特定问题上的能力超越经典的超级计算机的里程碑称为‘量子计算优越性’。现在,类似的,我们又首次实现了‘量子精密测量优越性’。”陆朝阳说,“这有点像立体农业中塘中养鱼、塘泥肥田,在国家的整体布局下,量子信息的基础研究不仅开花结果,还可催生肥鱼。”
  • 激光精密测量技术及应用——第二届精密测量与先进制造网络会议报告推荐
    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对高端装备中的超精密测量精度要求越来越高。激光因其高方向性、高单色性、高相干性等特点,具有高准确度、非接触、稳定性好等独特优点,在超精密加工和测量领域应用广泛。激光干涉仪以光波为载体,利用激光作为长度基准,是迄今公认的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测量仪器。激光束通过分光镜后,分成两束激光(参考光束和测量),分别经两个角锥反射镜反射后平行于出射光返回,通过分光镜后进行叠加(两束激光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相位差恒定,即满足干涉条件),产生相长或相消。反射镜每移动半个激光波长,将产生一次完整的明暗干涉现象,通过接收到的明暗条纹变化及电子细分,即可求得距离变化(距离=干涉条纹数*激光半波长)。激光干涉仪可配合各种折射镜、反射镜等来作线性位置、速度、角度、真平度、真直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等测量工作。激光干涉仪原理构造激光测距仪是利用激光对目标的距离进行准确测定的仪器,根据测量原理分为脉冲法和相位法。脉冲激光测距法由于激光发散角小,激光脉冲持续时间极短,瞬时功率极大可达兆瓦以上,可以达到极远的测程,广泛应用在地形地貌测量、地质勘探、工程施工测量、飞行器高度测量、人造地球卫星相关测距、天体之间距离测量等方面。第二届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网络会议期间,清华大学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两位专家将分享激光精密测量技术、仪器及应用。部分报告预告如下,点击报名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系副主任/副教授 谈宜东《激光干涉精密测量技术、仪器及应用》(点击报名)谈宜东,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副系主任;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牛顿高级学者,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中国电子信息行业联合会光电产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机械量测试仪器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激光技术和精密测量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装发和科工局测试仪器领域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军科委基础加强,重大科学仪器专项等多个项目。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PhotoniX, Optica, Bioelectronics and Biosens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7项,在国际会议Keynote/Plenary/Invited报告60余次。先后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中国激光杂志社主编推荐奖,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技术发明一等奖,中国电子学会技术发明一、二等奖多项。【报告摘要】 以传统激光干涉为引,介绍清华大学激光精密测量及应用团队在双频激光器、干涉仪及在光刻机中的精密测量应用,并拓展到空间引力波测量。针对传统干涉测量需要配合靶镜的局限性,提出激光回馈测量原理,实现了无靶镜纳米测量,攻克了航空航天、先进制造和国防安全领域的无靶镜测量难题,并开展了多种应用研究,包括:位移测量、激光侦听、高精度激光测距及雷达技术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研究员 杨睿韬《短脉冲光频梳激光测距技术》(点击报名)杨睿韬,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超精密激光干涉测量,重点攻关短脉冲/光频梳生成与稳频、光梳激光测距等关键技术,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子课题、国自然面上等项目,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欧盟计量联合研究计划等项目。获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序4/6)、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等奖项。担任国际SCI期刊Photonics客座编辑。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10余项,出版专著1部。指导哈工大优秀本科/硕士毕业论文共5人,指导大学生光电设计竞赛国赛一等奖等2项。【报告摘要】 激光测距技术是大范围、高精度空间几何量测量的核心技术基础。短脉冲光频梳的诞生极大的推动了该技术领域的发展,其独特的时域短脉冲序列、频域等间隔梳状多光谱特征,不仅大幅提高了经典的飞行时间、调制波测相、多波长干涉等测距方法的性能,更引领了一系列新型激光测距方法的发展。本报告分析了短脉冲光频梳激光测距方法及趋势,介绍了项目组在短脉冲光频梳激光测距领域的最新进展。更多详细日程如下:第二届精密测量与先进制造主题网络研讨会报告时间报告题目报告嘉宾单位职称12月14日上午09:00-09:30纳米级微区形态性能参数激光差动共焦多谱联用测量技术及仪器赵维谦北京理工大学 光电学院院长09:30-10:00扫描白光干涉表面形貌测量技术:原理及应用苏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0:00-10:30先进封装工艺中三维几何尺寸监控的挑战与布鲁克白光干涉技术的计量解决方案黄鹤布鲁克(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应用经理10:30-11:00激光干涉精密测量技术、仪器及应用谈宜东清华大学 精密仪器系系副主任/副教授11:00-11:30关节类坐标测量技术于连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教授12月14日下午14:00-14:30基于相位辅助的复杂属性表面全场三维测量技术张宗华河北工业大学教授14:30-15:00短脉冲光频梳激光测距技术杨睿韬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研究员15:00-15:30机器人精密减速器及关节测试技术程慧明北京工业大学 博士研究生15:30-16:00纳米尺度精密计量技术与国家量值体系施玉书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纳米计量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16:00-16:30尺寸测量,从检验走向控制与孪生李明上海大学教授为促进精密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仪器信息网联合哈尔滨工业大学精密仪器工程研究院,将于2023年12月14日举办第二届精密测量技术与先进制造网络会议,邀请业内资深专家及仪器企业技术专家分享主题报告,就制造中的精密测量技术等进行深入的交流探讨。报名页面: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precisionmes2023/
  • CHINA LAB 2013扫描:分析仪器和耗材配件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3月13日,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 2013)在广州保利世贸展览馆隆重举行。  本次展会,参展商范围主要集中在“试剂生产制造、实验室常规设备制造、分析测试仪器生产、仪器耗材配件制造”四个领域,部分企业带来了新推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之前,我们为大家报道了“试剂生产制造企业”和“实验室常规设备制造企业”的参展情况(详情参见: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设备展览会隆重举办),接下来继续为大家介绍“分析测试仪器生产企业、仪器耗材配件制造商”的参展情况。  分析测试仪器生产企业:  海能仪器:海能仪器重点介绍了其近期推出的三款新品:MP470全自动熔点仪、TANK微波消解仪和T920全自动滴定仪。  海能MP470全自动熔点仪,是国内首创的全自动视频熔点仪。独创的双彩屏实时显示技术,用户可直观观察样品融化过程和分解温度,方便监测整个实验过程,并将视频技术完美地融入了熔点测量,并实现了保存、回放、摄录等功能,用户可通过视频观察颜色变化和分解温度;全面的一体化保温设计,从而使测量更稳定更精确,同时抵抗外界环境干扰的能力也越强。仪器可广泛应用于化学工业、医药研究中。  TANK 微波消解仪采用国际先进的双磁控管变频微波加热系统,实现了大功率微波均衡磁场安全加热;采用了多重苛刻的安全保障机制,确保TANK拥有很高的安全性能与样品回收率。  T920全自动滴定仪是国内首台带16位的全自动进样器的全自动滴定仪,可以满足用户每天分析大量的样品的需求;为中国首款设计最多可同时安装两套自动滴定管的全自动滴定仪,减少在更换试剂时进行反复清洗所浪费的时间;是中国第一台内置移液泵的全自动滴定仪,弥补了用户在滴定过程中往往需要添加辅助试剂的需求(如自动加酸酸化,加水稀释等)。最多可使用3个移液泵,它们可同时或单独使用,使用户在滴定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能够实现自动化。海能MP470全自动熔点仪 TANK微波消解仪T920全自动滴定仪  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展出的TP72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能同时覆盖紫外可见近红外工作波段。该产品采用双光栅、双接收器设计,接收器选用光电倍增管及硫化铅进口器件,保证了仪器工作波段覆盖紫外可见、近红外区,波长范围:190-2800nm。天津市拓普仪器有限公司TP72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  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原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在本次展会展出了GC128气相色谱仪,该仪器主要提高了FID收集极的收集效率,降低信号噪音,提高了灵敏度。包括将点火装置和高压分开,降低信号噪音, 装配可靠性和一致性好, 用镍铬丝取代原先用的铂金丝点火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在原来喷嘴的基础上增大极化极的发射面积提高信号收集效率, 从而提高灵敏度和降低最小检测限。该仪器最小检测限MDL可以达到≤3×10-12g/s, 属国内领先水平。上海仪电科学仪器股份有限公司GC128气相色谱仪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展出了其最新推出的SP-756P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该仪器具有准确的波长自动校正功能,开机后根据光谱特性自动进行波长检测和校正,以获得最佳波长精度,无需担心仪器的波长是否准确;光源位置自动检测,并自动寻找最佳能量位置;自动光源切换,可根据需要改变光源切换点;可控制氘灯和钨卤素灯的开和关;2nm光谱带宽符合药典的要求;200-1000nm的波长范围,可满足绝大多数有机和无机样品特别是生命科学领域的样品的定量分析需要。SP-756P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大昌华嘉商业(中国)有限公司重点推出了由其代理的英国百康Biochrom 30+全自动氨基酸分析系统,是目前中国市场上唯一获美国FDA豁免验证,并符合联邦药物、食品和化妆品条款510 (k)的氨基酸分析系统。其采用陶瓷泵,避免了传统不锈钢泵头被含高盐的缓冲液侵蚀的危险;全电脑控制,整合式视窗作业环境,操作简便;柱子可自行装卸清洗,使用寿命较长。大昌华嘉商业(中国)有限公司Biochrom 30+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日本电子株式会社(JEOL)本次展会则只带来一款仪器——JSX-3400RⅡ能量色散型荧光X射线元素分析仪。JSX-3400RⅡ是日本电子株式会社推出的08年新一代高性能能量色散型荧光X射线元素分析仪。该设备具有出众性能指标,不仅能很好对应RoHS指令、ELV指令和其他环境指令相关元素分析,还对卤素Cl高精度测试分析,能同时达到无卤测试及ROHS测试。JSX-3400RⅡ能量色散型荧光X射线元素分析仪  仪器耗材配件制造商:德国楷孚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通用电气医疗集团生命科学部 广州菲罗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捷锐企业(上海)有限公司 广州洁特生物过滤制品有限公司  关于广州国际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  广州国际分析测试与实验室设备展览会暨技术研讨会(China Lab)是国药励展与广东科展联手打造的仪器试剂类的专业展会,致力于服务实验室技术和建设的完整价值链。展会立足华南,辐射中国和整个东南亚地区,以实验室仪器设备、试剂以及消耗品为核心,涉及实验室规划、设计、建造、运营、软件、管理、投资等内容。通过展览会及论坛等形式为实验室领域专业人士提供宣传、贸易、交流、学习广州分析测试及实验室设备展览会的互动平台,为实验室提供完整解决方案。详细请参阅www.chinalabexpo.com。
  • 突破精密制造的瓶颈——Pμ SL超高精密3D打印机
    用于精密原型件、功能部件制造的摩方PμSL技术3D打印机,是一种无需模具的精密自由成型增材制造方法。可以替代传统精密注塑成型进行小批量生产,快速实现原型、功能件验证。摩方PμSL超高精密3D打印机拥有全球领先的超高打印精度(2μm/10μm/25μm),高精密的加工公差控制能力(±10μm/±25μm/±50μm),配置韧性树脂、硬性树脂、耐高温树脂、生物树脂等打印材料,使得摩方3D打印系统可直接成型精密塑料结构件和功能器件,无需再经过抛光、打磨、喷涂等后处理工艺。以下为部分工业案例分享:01大型连接器 打印设备 S240 打印材料 HTL 特 点 整体大小:模型整体尺寸为80*75*5 mm³,其上含有2864个异形pin孔结构,孔最小特征为0.15 mm模型采用20μm层厚打印,细节尺寸的公差在±25μm内;其精度可媲美精密注塑02内窥镜端座 打印设备 P140 打印材料 HTL 特 点 整体结构一次成型,无需组装包含多处薄壁结构,包括长度4mm,壁厚70μm的3条管道结构快速成型,可实现短时间内小批量定制样件细节公差保持在±0.025mm03CPU插座 打印设备 S140 打印材料 HTL 特 点 总共2170个梯形截面的小孔,小孔边长为0.3-0.65mm每个小孔中均含有微小的突变台阶结构样件细节公差保持在±0.025mm04微流控芯片模具 打印设备 S240 打印材料 HTL 特 点 整体尺寸:88 × 35 × 1.6 mm³含有外凸的管道结构,凸出高度为0.06mm,管道宽度为0.2mm能达到很好的表面质量和很低的表面粗糙度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4
  • 预算400万!中国地质大学260件精密仪器搬迁项目公开招标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北国华招标咨询有限公司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委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有关规定,现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环国重实验室精密仪器搬迁项目进行公开招标,涉及扫描电镜等260台套大型精密仪器搬迁进行拆卸、运输、安装、调试以及购买保险。搬迁设备260 件(以实际为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名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环国重实验室精密仪器搬迁项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编号:strongZB0101-1903-ZCFW0234/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联系人:张琳林、汪树新、余轶菲/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  项目联系电话:027-87326513/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投标文件递交截止时间:2019 年4 月17 日09 时30 分,拒收逾期送达或者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未按招标文件要求密封的投标文件。/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投标文件递交地点: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09 号中铁1818 中心10 楼2 号会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议室/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开标信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strong开标时间/strong:2019 年4 月17 日09 时30 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  strong开标地点/strong: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09 号中铁1818 中心10 楼2 号会议室/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0em "综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精密仪器搬迁项目调研情况,为了更能够体现招投标的公平性和合理性,并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考虑到本次搬迁为一个系统工程,精密仪器量大要求高。现对“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环国重实验室精密仪器搬迁项目”招标文件的“strong评审因素及评分标准”/strong中类似项目业绩界定和综合实力的相关strong认证评分标准作如下变更/strong:/span/ptable cellspacing="0" align="center" border="1"tbodytr style="HEIGHT: 31px" class="firstRow"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51"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序号/strong/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colspan="2" width="113"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评分内容/strong/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评分标准/strong/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5"p style="text-align:center "strong分值/strong/p/td/trtr style="HEIGHT: 46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rowspan="5" width="51"p style="text-align:center "1/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rowspan="5" width="67"p style="text-align:center "商务/pp style="text-align:center "部分/pp style="text-align:center "27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1"p style="text-align:center "文件编制/pp style="text-align:center "(3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根据投标人文件编制进行综合评审横向比较。投标文件有逐页连续页码,并有详细目录,目录与有关材料装订顺序对应清晰,查阅方便。/pp优得3分,良得2分,差得1分,差或未提供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5"p style="text-align:center "3/p/td/trtr style="HEIGHT: 46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类似项目业绩/pp style="text-align:center "(12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投标人自2016年1月1日以来承担过同类项目业绩(同类项目业绩指包含大型精密仪器搬迁的拆卸、运输、安装、调试、实验室服务等)。/pp提供案例合同首页、金额页、显示项目名称页和签署页复印件(加盖投标人公章)或者提供含有网址链接的中标公告截图并在投标文件中提供查询网址予以佐证。/pp每位投标人最多在投标文件中提供10例项目业绩(超过10份以10份计),评标委员会根据投标人所提供案例的项目实施规模、项目相似性、项目关联性、项目实施效果等因素进行评议,横向比较,优得8-12分(至少提供三个及以上单个合同金额达strong30/strongstrong0万元/strong的类似业绩);良得4-7分;差得0-3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12/p/td/trtr style="HEIGHT: 56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rowspan="3"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综合实力(12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投标人主体通过认证ISO9001(或 GB/T1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或GB/T2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ASHS18001(或 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每提供一份有效证明材料得 2分,最多得 6分。投标人需提供以上证书复印件及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官网(www.cnas.org.cn)的证书查询结果截图并加盖投标人公章予以佐证,否则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6/p/td/trtr style="HEIGHT: 114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投标人或其自营实验室通过GB/T 27025或ISO/IEC 17025,符合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或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的要求的,得3分。/pp投标人需提供以上证书复印件及在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官网(a href="http://www.cnas.org.cn/" ignore="1"www.cnas.org.cn/a)的证书查询结果截图并加盖投标人公章予以佐证,否则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59"p style="text-align:center "3/p/td/trtr style="HEIGHT: 114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投标人通过信用中国网站评定归为A类纳税人并列入守信红名单。投标人在2017年度列入守信红名单的,得1分;在2016和2017年度连续两年获得守信红名单称号的,得2分;在2015、2016和2017年度连续三年获得守信红名单称号的,得3分。/pp需提供信用中国网站查询守信红名单的信息截图,否则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59"p style="text-align:center "3/p/td/trtr style="HEIGHT: 4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51"p2/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67"p style="text-align:center "报价/pp style="text-align:center "部分/pp style="text-align:center "15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1"p style="text-align:center "投标报价(15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评标委员会只对符合性审查合格的投标文件进行价格评议,报价分采用低价优先法计算,即满足招标文件要求且投标价格(落实政府采购政策进行价格调整的,以调整后的价格计算)最低的投标报价为评标基准价,其价格分为满分。其他投标人的价格分按照下列公式计算:报价得分=(评标基准价/投标报价)× 价格权重(15)/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5"p style="text-align:center "15/p/td/trtr style="HEIGHT: 1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rowspan="10" width="51"p3/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rowspan="10" width="67"p style="text-align:center "技术/pp style="text-align:center "部分/pp style="text-align:center "58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1"p style="text-align:center "搬迁项目实施方案/pp style="text-align:center "(10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根据投标人拟定的搬迁实施方案进行综合评审。搬迁方案依据招标文件中要求的仪器设备搬迁、检测、拆装、运输、安装、调试等全部内容制作。/pp投标人对本项目的需求理解充分,制定完整细致的项目实施方案。对方案的可行性、合理性、完整性、实施过程中重点难点的预判与应对预案,进行横向对比。优得7-10分;良得4-6分;差得0-3分,不提供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5"p style="text-align:center "10/p/td/trtr style="HEIGHT: 123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搬迁项目过程管理方案(5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项目管理及追溯能力:投标人具有高效的项目过程管理预案和信息沟通机制,能够实现旧址到新址点对点的扫码对应,同时对过程文件(包括对仪器设备搬运状态、测试报告结果、搬运人员等动态信息的即时查询)进行数字化管理,采购人也能通过该机制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实现有效沟通。/pp需在技术方案中详尽阐述,根据功能实现情况,优得4-5分;良得2-3分;差得0-1分,不提供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5/p/td/trtr style="HEIGHT: 93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搬迁项目团队人员配置方案(10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1、拟负责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具有PMP证书的得1分。/pp2、拟投入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参与同类型项目的相关经历,根据项目规模、项目相似性、项目关联性等因素进行评议,横向比较得0-3分,本项目最高得3分。/pp3、拟投入项目技术人员资质:投标人的项目执行需要由投标人自有人员完成,strong自有人员须提供近六个月中任意三个月有效的社保证明,/strong并同时提供相应包含仪器维修、安装、培训等内容的工程师培训证书或资质证明及其在项目实施中的任务分工 。/pp根据投标人拟投入的人员数量、能够支持的仪器类目及人员分工合理性等进行综合评议,优得5-6分;良得3-4分;差得1-2分,不提供不得分。/pp需提供以上人员近六个月中任意三个月在投标单位缴纳社保的证明文件及相应仪器的培训证书予以佐证,否则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10/p/td/trtr style="HEIGHT: 1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物流配置方案/pp style="text-align:center "(5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根据投标人为本项目选择物流服务商的的综合能力、针对本项目的运输方案及投入本项目的车辆配置等进行评分。优得4-5分;良得2-3分;差得1分;不提供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5/p/td/trtr style="HEIGHT: 1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进度保障措施(5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vertical-align: top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根据投标人拟定的进度保障措施进行综合评审。/pp项目实施进度目标明确,进度计划安排合理,保障措施到位的得4-5分;/pp项目实施进度目标较明确,进度计划安排较合理,保障措施基本到位的得2-3分。/pp项目实施进度目标不够明确,进度计划安排不够合理,保障措施不够到位得1分。/pp未提供进度保障措施或进度保障措施较差的则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5/p/td/trtr style="HEIGHT: 1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应急处理方案(4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根据投标人针对整个搬迁过程中制定的对突发性事故或紧急情况应急处理方案进行综合评审。/pp应急处理方案科学全面,可行性强,提供24小时电话响应服务,1小时内到达现场,故障解决时间在2小时以内的得4分。/pp应急处理方案比较全面,可行性较好,提供12小时电话响应服务,1.5小时内到达现场,故障解决时间在2(含)-3(含)小时的得2-3分。/pp应急处理方案有待调整,提供8小时电话响应服务,2小时内到达现场,故障解决时间在3(含)-4(含)小时的得1分。/pp未提供应急处理方案或应急处理方案不全面、可行性差的、解决故障时间超过4小时的则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4/p/td/trtr style="HEIGHT: 1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风险处理方案(4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根据投标人针对现场情况制定整个搬迁过程中的风险处理方案进行综合评审。/pp风险处理方案科学全面,可行性强的得4分。/pp风险处理方案比较全面,可行性较好的得2-3分。风险处理方案有待调整的得1分。/pp未提供风险处理方案或风险处理方案不全面、可行性差的则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4/p/td/trtr style="HEIGHT: 1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新址运营支持/pp style="text-align:center "(4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vertical-align: top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根据投标人拟定的运营支持服务时间在满足招标文件的基础上每增加1年得2分,最高得4分。投标人需在投标文件中提供针对本项目的新址运营支持承诺函,并加盖公章。/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4/p/td/trtr style="HEIGHT: 1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新址实验室智能化管理/pp style="text-align:center "(6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投标人在搬迁至新址后,需对新址不低于30台(套)精密仪器提供仪器使用率监控及实验室环境监控服务。/pp投标人需提交根据技术和商务要求中对新址实验室环境监控及精密仪器利用率监控和分析部分的要求,提交对应的管理方案。评标委员会将通过对比技术和商务要求及投标人提交的方案,对投标人得分进行评定。优得5-6分,良得2-4分,差或不提供不得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5/p/td/trtr style="HEIGHT: 82px"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91"p style="text-align:center "售后服务(5分)/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407"p从完成搬迁验收合格之日起,搬迁仪器清单中的色谱、质谱、光谱类仪器,承诺提供免费维修服务,服务内容包含配件及人工。承诺售后服务期为一个月的,得1分,售后服务期每延长一个月加2分,本项目最多得5分。投标人需在投标文件中提供针对本项目的售后服务承诺函,并加盖公章。/p/td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t 5.4pt " width="12"p style="text-align:center "5/p/td/tr/tbody/table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tyle="vertical-align: middle margin-right: 2px "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style="font-size:12px color:#0066cc "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1904/attachment/5bf35f81-2709-4b1f-93df-a9b76d2aee26.pdf" title="招标公告.pdf"招标公告.pdf/a/ppbr//p
  • 日本研制出超精密尺子 可应用于超精密仪器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一个研究团队20日宣布,他们研发出一种超精密尺子,可用于测量纳米级别的尺寸。  这个团队来自关西学院大学理工学系。他们研制的这种尺子以硬度仅次于钻石的碳化硅为主要材料。碳化硅质地坚硬,很难加工,研究人员为此专门开发出一种新的加工技术。他们把碳化硅放入超真空环境中加热到约2000摄氏度,再对其表面进行切削。  采用这一加工技术,研究人员成功使碳化硅材料表面形成了阶梯状构造,阶梯的每级“台阶”为0.5纳米,相当于尺子的一格刻度。据介绍,研究人员还能把“台阶”的高度做成0.76纳米和1纳米。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超精密尺子可广泛应用于超精密仪器、计算机中央处理器、大规模集成电路等诸多涉及纳米技术的领域。新型尺子的耐腐蚀性也比传统的硅制精密尺子更胜一筹。
  • 让量子精密测量成为普惠技术!《量子精密测量行业赋能白皮书》免费开放
    测量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以量子精密测量为代表的先进测量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必将进一步提高人类科技发展水平,变革生产制造模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但前沿技术的落地应用首先要弥合技术的信息鸿沟。国仪量子联合权威专家团队,与新能源、半导体、生命科学、医疗健康、能源勘探、航空航天、 基础科研、计量学等领域的一线行业伙伴,联合编撰了《量子精密测量行业赋能白皮书》。白皮书从用户维度出发,分为技术简介与产业应用两大版块,通过大量的案例切入行业痛点,并针对性提出赋能解决方案。完整白皮书欢迎扫码/点此下载作为国内量子信息产业化的引领者,国仪量子团队长期从事量子精密测量这一前沿技术的探索,并率先开启了量子信息产业化实践。通过白皮书,国仪量子希望让广大行业伙伴了解量子科技的最新成果和创新思维,共同将量子精密测量这一先进测量技术打造为服务产学研用的普惠技术。
  • 广东越联仪器为您解读冷热冲击试验箱核心部分配件
    很多客户在询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机时都会疑问为何一定要用“泰康”牌压缩机。  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领域的应用  广东越联仪器品牌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主控制器采用进口日本“OYO”双回路高精度液晶显示触摸按键温度控制器。更多有关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的技术文章,可浏览我公司的官方网站www.yuelian.com.tw。  主要用于电子电器零组件、自动化零部件、通讯组件、汽车配件、金属、化学材料、塑胶等行业,国防工业、航天、兵工业、BGA、PCB基扳、电子芯片IC、半导体陶磁及高分子材料之物理牲变化,测试其材料对高、低温的反复抵拉力及产品于热胀冷缩产出的化学变化或物理伤害,可确认产品的品质,从精密的IC到重机械的组件,都会用到,是各领域对产品测试的必不可少的一项测试设备。  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箱二箱与三箱的区别  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主要是针对于电工、电子产品,以及其原器件,及其它材料在温度急剧变化的环境下贮存、运输、使用时的适应性试验。该试验设备主要用于对产品按照国家军用标准要求或用户自定要求,在高温与低温瞬间变化条件下,对产品的物理以及其他相关特性进行环境模拟测试,测试后,通过检测,来判断产品的性能,是否仍然能够符合预定要求,以便供产品设计、改进、鉴定及出厂检验用。  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由于工作方式与结构不同,分为二箱式冷热冲击箱与三箱式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  二箱式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只有二个工作室,分别为高温和低冷,冲击工作时,只需通过吊栏将测试件移动至相应的工作室即可,能量损耗相对较少,与三箱式相比,配置均小,成本较低,故障率相对偏低。它的原理是吊篮式上下交替运动。  三箱式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主要用于固定静止式摆放产品,或带载测试,测试物件置放于工作区,通过改变风道方式,将预冷室或预热室的温度带入工作室,实现温度的快速冲击变化,由于比二箱冷热冲击箱多增加了一个工作室区域的容积,在升降温时,需对预冷热量的要求要高,功率和蓄能装置配置要大,成本相应增加。  二款设备是根据客户的实际产品形状、重量还有参照的技术试验规范而定的,一般小型物件不超出试验箱吊篮尺寸的可以选择二箱式,相反有一定重量的大物件都会采用三箱式。  三箱式冷热冲击试验箱专业模拟材料在瞬间下经极高温及极低温的连续环境下所能忍受的程度。
  • 上海超精密光学研究中心成立
    近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向通过验收的复旦大学上海市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授牌。至此,经过一年的筹备建设,复旦大学上海市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13年底,上海市科委组织专家对复旦大学上海市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验收。上海市科委领导、业内专家以及复旦大学副校长金力,科技处处长殷南根、副处长胡建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郑立荣、党委书记周立志、副院长刘冉以及中心成员20余人参加验收。  金力副校长表示,学校将对中心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希望中心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在协同创新,工程化方面加大力度,引领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领域的发展。  工程中心主任徐敏教授汇报了工程中心目前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通过现场考察,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工作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之后,工程中心副主任、光科系主任陆明教授参加了上海市科委验收答辩,得到了与会专家的高度评价并通过验收。  据悉,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超精密光学制造技术研发室、超精密光学检测与表面评定技术研发室、超精密光学应用技术研发室、超精密光学工艺仿真模拟技术研发室和超精密光学系统设计研发室组成。并设有1个产业化创新研究管理办公室和中心管理办公室。  超精密光学工程技术是关系国家安全和科技发展的关键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在该领域的科技水平尚不能满足此类零部件的制造要求,严重制约了其尖端技术的发展。研究中心旨在建设我国光学工程技术领域尖端光学制造的技术平台,研究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关键工艺,满足国家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产业化的需要。  据工程中心主任徐敏教授介绍,上海超精密光学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将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纲要以及&ldquo 十二五&rdquo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规划该中心的自身科技发展:以精密光学工程、光电集成制造及检测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为核心,着力开展前沿技术、关键材料、核心器件、装备集成、特色工艺等方面的研究,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解决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中的科学问题,搭建有自身特色的科技研发及自主创新平台,同时建立一支富有研究活力的科研创新团队,不断提升该工程中心在本领域的影响力。
  • 超越海森伯极限的量子精密测量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 ,作者陈耕 李传锋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www.cpsjournals.cn)是我国最权威的物理学综合信息网站,有物理期刊集群、精品报告视频、热点专题网页、海内外新闻、学术讲座,会议展览培训、人物访谈等栏目,是为物理学习和工作者提供一站式信息服务的公众平台。|作者:陈耕1,2,† 李传锋1,2,††(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合肥国家实验室)本文选自《物理》2023年第6期01理论背景不断提升测量精度是科学研究发展的一个源动力。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很多里程碑式的进步都得益于测量精度的提升。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是2016年引力波的成功探测[1],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引对论的预言。然而从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建成到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整整花了17年时间,这是科学家们不断改进装置以提升探测精度的结果。最近科学家们在引力波探测中使用了量子压缩的光源,进一步提升了探测精度,使得现在几乎每周都可以观测到引力波。用新的原理方法、技术手段提高测量精度,本身就是自然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我们称之为精密测量研究。科学界一般使用测量的不确定度Δ随所使用的测量资源N的下降速率来刻画一个测量系统的测量能力。经典方法能达到的极限是Δ随N的0.5次方成反比下降,也就是我们所称的标准量子极限(standard quantum limit)。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名字中带有“量子”,但是这个下降速率是经典方法能达到的极限。如果能把测量中所有的技术噪声都压制到很低,从而使量子涨落成为主要噪声,就可以达到这个极限。但是在实际测量场景中,起主导作用的经常是各种技术噪声,这时放大信号提升信噪比是一个提升最终精度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方法是“弱测量”方法,它可以后选择(post-selection)出移动幅度最大的一小部分探针,从而将信号放大100倍甚至1000倍以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改进型的偏置弱测量方法,在放大信号的同时大幅降低了探测器的光电饱和效应,相比标准弱测量方法的探测精度又提升了一个数量级[2]。但是这种弱测量方法并不能超越标准量子极限,因为它本质上是经典光的干涉效应。02量子精密测量量子精密测量是最近十年来在量子信息研究中一个蓬勃发展的领域,旨在利用量子的方法和资源实现突破标准量子极限的测量精度。如前所述,引力波探测装置使用量子压缩光之后可以实现超过标准量子极限的测量精度,这充分证明了量子精密测量的可行性和重要性。那么一个对于量子力学本身的理解和实际测量精度都很重要的问题是:量子精密测量可以提供的精度极限在哪里?实际上对于这个问题,海森伯在1927年就给出了很好的答案,也就是海森伯不确定原理。它是量子力学的一个基本原理,根据这个原理给出的最高测量精度我们称之为海森伯极限:即测量的不确度Δ与N的1次方成反比下降。因此,量子精密测量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明新的方法和量子资源来逼近这个极限。光或原子的压缩态不可能达到这个极限,因为实际实验中压缩比总是有限的。一个原理上可以达到这个极限的方法是使用多体纠缠态,比如在量子信息中常使用的N00N态,它通常具有如下的形式:这个形式的物理理解为:N个粒子同时处于0状态,或者同时处于1状态,这两种可能性之间是量子相干叠加的。显然N个没有关联的个体不可能处于这样的状态,因为它们中每个都可能处于0或1态,造成总的状态有2N种可能。这样一种量子资源原则上可以实现海森伯极限的测量精度,但是一个现实的困难是,N很大的量子态很难确定性地产生。利用光子可以实现大约10个光子的纠缠,但是产生和探测效率都极低。即便可以确定性地产生和探测10光子纠缠,一个经典的激光脉冲可能含有1010以上的光子,即便取0.5次方的反比,不确定度也比10光子纠缠达到的1/10小4个数量级。因而现阶段使用N00N态进行精密测量只是原理上演示了一种潜在的优势,并不具有实际价值。2018年,来自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研究团队发展了一种量子化的新型弱测量方法。这种方法用光子数的混态作为探针,以单光子的量子叠加性作为量子资源,实现了对单光子克尔效应反比于N的1次方的测量精度,反比系数约为6.2[3]。该工作的最好精度相当于使用N = 100000的N00N态可以达到的效果,并优于之前最好的经典方法[4]一个数量级。不久后,该团队又通过使用单光子投影测量代替混态探针,实现了逼近海森伯极限的测量精度,反比系数进一步降低到了1.2[5]。其最好精度相当于使用N = 1000000的N00N态可以达到的效果,并优于之前最好的经典方法[4]两个数量级。虽然是在一个特定的测量任务中进行的,但是这两个工作首次实现了在实际测量任务中达到海森伯极限并优于经典方法,充分展现了量子精密测量的优势。海森伯极限被学术界广泛认为是量子力学所允许的测量极限,是否有可能超越这个极限一直是学术上备受关注和存在争议的问题。2011年,Napolitano等人的一个工作声称超越了海森伯极限[6],对光非线性系数测量达到反比于N的1.5次方的超海森伯极限。但是这个工作后来受到了广泛的置疑甚至是批评[7—9],因为所使用的资源为光子通过原子团产生的经典非线性,其哈密顿量里已经含有了N的平方项。在以所使用的总能量作为规范化资源定义的前提下,这个工作甚至没有超过标准量子极限。03基于量子不定因果序的精密测量近些年来,一种新的量子结构,即量子不定因果序(indefinite causal order,ICO)引起了学术界极大的研究兴趣。量子力学显然允许一个粒子处于不同状态的量子叠加,比如光子可以处于不同偏振叠加态,原子可以处于不同能级的叠加态。事实上,量子力学还允许两个演化不同的时序之间的量子叠加,这点显然不同于经典世界的因果关系。在经典世界里,如果两个事情A和B之间存在关联,那么它们之间孰因孰果是确定的。如果A发生在B之前,那必然A是因B是果;反过来的话,就是B因A果。而在量子世界里,两个事件可以处于如图1所示的两个相反时序的量子叠加上,也就是说孰因孰果这个问题是不确定的。这样的系统状态可以表示为:图1 量子不定因果序的示意图。图中的薛定谔猫处在先过左边门后过右边门和先过右边门后过左边门这两种相反时序的量子叠加态这样一种新的量子结构已经被证明在各种量子信息过程中可以提供进一步的量子增强。比如降低量子计算问题中的复杂度,提升量子通信中通过信道的互信息量。尤其让大家感觉到意外的是,2020年香港大学的一个理论工作证明[10],量子不确定因果序可以在精密测量中突破海森伯极限,达到前所未极的反比于N的2次方的超海森伯极限。这样一个理论突破考虑了由两组连续变量进行N次独立演化产生的几何相位A的测量,比如一个变量是坐标空间的本征值x,另外一个变量是动量空间的本征值p。传统确定因果序的方法在这样一个测量问题中最好的精度极限是海森伯极限,可以由如图2(a)所示的串行测量装置达到。如果把这样两组演化制备到两个相反时序的叠加上,如图2(b)所示,就可以获得一个随着N2A增加的总体相位,也就是获得了指数加速的能力,从而对几何相位的估计可以达到反比于N2的精度,也就是超海森伯极限。图2 (a)确定性因果序方法通过分别测量x的N 步演化和p 的N步演化来估计两种演化产生的几何相位;(b)两组演化可以制备到两种相反时序的量子叠加上,两种时序如图中的蓝色和橙色线路所示;(c)实验结果(黑色方点)证明量子不定因果序方法可以达到超海森伯极限精度(红线),并优于确定因果序方法能达到的最好精度(蓝色虚线)这样一个结果在实验实现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因为它同时涉及到了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体系,并且需要将这两种体系纠缠起来,也就是利用离散的量子比特状态去控制两组连续变量的演化时序。量子信息方案中的离散变量体系无法实现连续变量的演化,而连续变量体系无法把两组演化制备到两个相反时序的量子叠加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团队通过构造一种全新的杂化(hybrid)装置实现了这样一个量子结构[11],用光子的偏振状态来控制光子横向模式的位置和动量的演化。他们用特制的光学元件精准实现了这两个连续变量的多步微小演化,在一个接近1 m长的马赫—曾德尔(MZ)干涉仪的两臂上分别实现了两个时序相反的演化过程。实验结果对几何相位的测量精度可以达到如图2(c)所示的超海森伯极限,并且优于任意确定因果序方案能达到的最高精度。这个实验中所使用的探针是单个光子,所以每次测量所需要的能量与N无关。在以能量为规范定义的前提下,这是目前唯一可以达到1/N2超海堡极限的实验工作。这一点和以经典非线性作为资源的工作形成了鲜明对比。同时在这样一个测量任务中,两种时序所能达到的精度已经是最优的结果,用更多的时序并不能获得更好的测量精度。这使得用光子的二维偏振就可以控制不定因果序,而不需要更高维度的离散变量。特别值得强调的是,这样一个实验在演示的范围内已经实现了相对于传统方法的绝对优势,而不仅仅是一种潜在的优势。因为这个实验中N代表的是独立演化的次数,而不是量子态的规模。如N00N态精密测量所具有的潜在优势无法变成现实优势,就是因为现阶段量子态的规模无法做大。04总结和展望一个无法避免的情况是,关于海森伯极限是否是量子力学的最终极限的争议会一直持续下去,这主要是由学术界对测量资源定义的不统一所导致的。用量子不定因果序可以实现超海森伯极限的测量精度也必然会引起学术界的广泛讨论和争议。但是如果我们搁置这些争议,从一个更加现实的角度去考量这种新方法,它确实达到了比之前任何确定因果方法都要更好的测量精度,这种优势独立于海森伯极限该如何定义这样一个深刻的问题。当然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不确定度反比于N的2次方是不是测量精度的极限?是否有方法可以达到更高的极限,比如反比关系是N的3次方,4次方……这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参考文献[1] Abbott B P et al. Phys. Rev. Lett.,2016,116:061102[2] Yin P et al. Light Sci. Appl.,2021,10:103[3] Chen G et al. Nature Communications,2018,9:1[4] Matsuda N et al. Nature Photonics,2008,3:95[5] Chen G et al. Phys. Rev. Lett.,2018,121:060506[6] Napolitano M et al. Nature,2011,471:486[7] Zwierz M et al. Physical Review A,2012,85:042112[8] Berry D W et al. Phys. Rev. Lett.,2012,86:053813[9] Hall M J et al. Physical Review X,2012,2:041006[10] Zhao X et al. Phys. Rev. Lett.,2020,124:190503[11] Yin P et al. Nature Physics,2023,https://doi.org/10.1038/s41567-023-02046-y
  • 口服固体制剂常规检查用仪器/配件2016年上半年新品盘点
    溶出度是指活性药物从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等普通制剂在规定条件下溶出的速率和程度 崩解则是指口服固体制剂在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碎粒,二者都是反映药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尤其是溶出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对于口服固体制剂,可通过多种介质溶出曲线的比较来评价仿制药与原研药质量是否一致,因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  口服固体制剂溶出及崩解情况的测定结果均受到包括仪器自身参数、试验环境等机械性能在内的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市场上溶出度仪/崩解仪品牌种类较多,国外厂商主要有Agilent、Distek、Erweka、Hanson Research、Logan、Pharma-test、Sotax等,国产厂商主要有天津天大天发、天津精拓、上海富科思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箭在弦上,相关仪器厂商自然也不会闲着。虽然2016年上半年推出的口服固体制剂常规检查仪器新品不是很多,但也有不少厂商推出了更高效、更精密的全新配件来增进仪器的功能与自动化程度。  仪器信息网编辑对2016年上半年溶出度仪、崩解仪等口服固体制剂常规检查仪器/配件新品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汇总如下:  美国Distek为手动及半自动取样器推出新一代取样针及过滤器  Distek推出新一代取样针及过滤器,这两种产品尤其适用于手动及半自动取样系统。  该取样针由两部分组成,包括一个旋动式n型可锁闭探头防护盒,这样无论是对于常规的或增高的采样压力,都可以保证一个出色的探头完整性。此外,通过目视观察即可确认这个探针过滤防护盒是否被恰当地固定住。全新Distek滤器则可提供10微米及45微米两种型号,设计上提供了更大的过滤表面积,介质通过更快且过滤能力更强。美国Distek新一代取样针及过滤器  德国Erweka为大容量溶出系统推出全新柱塞泵  德国Erweka于2016年慕尼黑生化展上为大容量溶出系统推出全新活塞泵:PVP1220/1420。PVP1420是Erweka全新免维修14通道活塞泵,适用于大容量溶出系统 它即插即用,而且完全可以由所连接的溶出度仪或Disso.NET软件所控制 适配DT1614及DT1414溶出度仪,且每次运行可连续实验14次。  设计上,这款产品采用了双层泵设计,大小仅为271*575*415mm,12或14通道柱塞泵且无需阀门,对药物的吸附达到最小,内置陶瓷泵头及气缸,PTFE管路仅3mm。  相对传统蠕动泵来说,活塞泵的优点有:由于高压力,可使用0.22微米滤膜过滤样品 可连续过滤两次而无需更换滤头 高通量试验情况下保持低维修率 是自动溶出系统的最佳选择。  德国Erweka PVP1220/1420柱塞泵  美国Hanson Research为G2溶出度仪推出超精溶出杯  美国Hanson Research为旗下G2TM系列溶出度仪推出超精溶出杯(Hanson SPVTM)。全新SPV形状更加接近完美,符合美国药典要求,可使溶出杯间实验结果更加一致,这在药品的研发、生产以及质量控制中是非常重要的。  基于使用SR8-Plus系列溶出度仪对标准精度溶出杯及超精溶出杯所做的对比实验工作,Hanson Research开发了此款新产品。实验结果也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即在符合美国药典的实验情况下,溶出杯的质量是获得稳定、可靠实验数据的重要因素。  无论是使用美国药典泼尼松对照品、EMC等工业标准还是使用药厂内部实施方案,Hanson Research超精溶出杯都解决了溶出设备定期校正的问题。六个或八个溶出杯内表面几乎相同的形状明显降低了任何可能由“溶出杯质量因素”所导致的溶出实验结果变化。一个长达六年的关于标准精度溶出杯与超精溶出杯对比的现场实验结果表明:Hanson SPV大大提高了溶出度仪通过USP性能验证测试(PVT)的几率,进而降低停工期及成本费用。  美国Hanson Research的Michael Bortz介绍到:“Hanson超精溶出杯的生产过程允许的误差非常小,产品形状接近完美,尤其在关键的半球形区域更是如此。SPV的成功还在于显著改善了生产成本。对于我们的客户来说,这就意味着减少了产生变异的来源,而且可以快速简单的校正仪器。” Hanson SPV目前为1L容量,透明或琥珀色,可适配SR8-Plus、G2 Classic 6及G2 Elite 8溶出度仪。  美国Hanson Research SPVTM超精溶出杯  瑞士Sotax推出CP XtendTM溶出泵及FS XtendTM过滤工作站  瑞士Sotax推出的全新CP XtendTM活塞泵相比蠕动泵或注射泵来说更快,也更强。目前,许多溶出度测定方法都要求将样品过滤后使用HPLC法测定。而难溶性药物处方的溶出往往会在溶出介质中添加大量表面活性剂,给样品的过滤带来一定难度。使用了全新CP XtendTM活塞泵后,即使溶出介质中含有表面活性剂,也可使用0.2微米滤膜过滤样品,且采样频率可达每分钟一次。强大的CP XtendTM泵提供了更高的推动力,而又不会牺牲采样时间,让用户得以遵循严格的取样时间点采样。陶瓷泵头无需阀门而且将维修可能降到最低。全新FS XtendTM过滤工作站扩大了滤膜的产品线。配合显著加快的滤膜转换器,可使用最常用的鲁尔锁滤膜。为减少整体占地面积,CP及FS均可与其他XtendTM模块叠放。  瑞士Sotax CP XtendTM溶出泵及FS XtendTM过滤工作站  天津精拓推出KB-1口崩片崩解仪  2015年版《中国药典》崩解时限检查法(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口崩片剂型的检查方法。  天津精拓相应推出的 KB-1口崩片崩解仪采用单杯单篮结构,每台仪器配备一支崩解篮,便于观察判定。采用特制的专用杯代替平底烧杯,方便位置固定。口崩片崩解篮(以下简称崩解篮)符合药典规定,崩解篮为不锈钢管材质,管长30mm,内径13mm,筛孔内径710微米,崩解篮往返频率为30次/分,崩解篮上下移动距离为10mm加减1mm 水浴控温范围为室温至45℃ 控温精度0.5℃。  天津精拓KB-1口崩片崩解仪  (注:以上产品皆为按厂商名称首字母顺序排列,如果疏漏,敬请指正。)
  • 精度两微米!“工业CT”成精密部件“把关人”
    很多人都做过CT检查,但您知道“工业CT”吗?在高精尖领域,很多精密部件都需要这类仪器来检测内部质量。要做这类产品的“把关人”可并不容易,安徽一家做特种电源的专精特新企业解决了这一难题,一起来看一看他们的绝活。放好检测物品后,工作人员将沉重的铅门关好,迅速撤离以避免遭遇辐射。铅门背后就是释放辐射的主角——微焦点X射线源,它被称为“工业CT”,可以对新能源汽车、芯片、半导体等领域的精密部件进行无损扫描,检测其内部是否有缺陷。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高龙:X射线可以实现电池内部所有的缺陷检测,确保动力电池装上车时零缺陷。由于技术受制于人,一段时间以来,国内相关设备的检测精度约为五微米,但对于芯片、半导体等精密制造行业,如果小于五微米的瑕疵没被发现,就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市场的号角已经吹响,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凯带领企业加快研发速度。就在上个月,他们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160千伏的微焦点X射线源,将检测精度缩小到了两微米。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凯:特别是在芯片领域,两微米以下的缺陷检测能大大提高芯片生产的成品率。从五微米到两微米,技术突破的关键之一,在于使高电压输出稳定的微焦点X射线。由企业自主研发的变压器解决了这一难题。但这种变压器的生产并不容易,即使在工业自动化普及的当下,其绕线工艺也只能由手工完成。合肥博雷电气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印长豹:必须通过手工才能控制最关键的一些参数,一毫米的误差可能会导致整个产品失效。经过精确的缠绕,他们的变压器电压最高可达到350千伏,相当于城市居民用电的一千多倍。本期专精特新绝活:做好“把关人”,守好品质门。突破封锁勇争锋,潜心修炼匠人心;跨越高压电源技术坎 ,焕发精密制造生命力。
  • 远不止用于量子研究的量子精密测量技术——ACCSI2021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论坛邀您参加
    量子力学是近代科学技术的支柱,可以追溯到1895年X射线的发现,之后普朗克于1900年提出量子论, 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光量子的概念。此后,量子力学迎来了蓬勃发展,广泛应用于诸如原子弹、晶体管、激光、核磁共振、高温超导、巨磁阻等领域的研究中,被称为“第一次量子革命”。近年来,“第二次量子革命”被提出,不同于“第一次量子革命”对量子现象的理解和直接利用,对微观量子世界进行被动观察和解释,“第二次量子革命”通过掌控量子效应、定制量子系统,扎根于纯粹量子效应的量子技术,以实现对量子状态进行人工制备和主动调控。量子科学很可能是21世纪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基础科学。“第二次量子革命”的提出,引发了各国的关注,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态势。2016年5月,欧盟发布《量子宣言》;同年12月,英国发布《量子时代》;2018年9月,美国公布《量子信息国家计划》;同年 11月,德国发布《量子技术-从科研到市场》。此外,中国、日本等均发布了国家支持计划,谷歌、华为、微软、IBM等也加入了量子产业竞争。2020年3月12日,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更是将量子信息列到了科技前沿领域攻关的第二位,要求实现量子精密测量技术突破。而近日,德国提出了量子系统新的研究计划,德国联邦教研部随后将在该议程基础上推出2022年开始的量子系统研究计划。未来德国量子领域的研究重点主要是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量子测量技术、量子系统的基础技术。量子科学技术受到广泛关注主要是由于其可以突破信息和物质科学技术的经典极限。量子科学技术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量子精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光与原子的相互作用,实现对各种物理量超高精度的测量,可大幅超越经典测量手段。目前量子精密测量已在生物与医疗、食品安全、化学与材料科学等领域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我国量子精密测量在系统工程化和实用化仍有待探索,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不成熟,产业合作和推动力量有限。为推动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进程,2021年4月23日,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将召开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论坛,邀请领域内技术专家教授、研究院、技术公司、资本投资专家等,共同研讨如何推进并加快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现诚邀各领域相关从业人员参加学习 ! (报名参会) ACCSI 2021“量子精密测量产业化发展论坛”邀请报告及报告嘉宾一、论坛时间:2021年4月23日 9:00-12:00  二、论坛地点:无锡融创万达文华酒店  三、参会嘉宾:领域内技术专家教授、研究院、技术公司、资本投资专家;相关仪器企业及上下游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总工、市场总监、研发总监、销售总监等。  四、会议形式:现场会议 / 线上会议内容嘉宾国仪量子:引领量子精密测量技术产业化国仪量子 联合创始人、CEO贺羽皮秒高重频相干脉冲产生及量子光学应用复旦大学 教授吴赛骏量子测控系列新品在量子精密测量领域的应用国仪量子 测控事业部总经理吴亚量子精密测量在地球物理探测中的应用国仪石油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系统工程师孙哲新型电子信息功能材料的原子构筑和性能调控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教授廖昭亮基于量子精密测量的科学仪器——从系综到单自旋国仪量子 高级应用工程师代映秋2021第十五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ACCSI2021)将于2021年4月21-23日在无锡市召开。ACCSI定位为科学仪器行业高级别产业峰会,经过14年的发展,单届参会人数已突破1000人,被业界誉为科学仪器行业的“达沃斯论坛”。ACCSI2021以“创新发展,产业共进”为主题,力求对过去一年中国科学仪器产业最新进展进行较为全面的总结,力争把最新的产业发展政策、最前沿的行业市场信息、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最新的科学仪器研发成果等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给各位参会代表。会议期间将颁发 “年度优秀新品”、 “年度绿色仪器”、“年度行业领军企业”、“年度十大第三方检测机构”、“年度售后服务厂商”、“年度网络营销奖”“年度人物”等多项行业大奖,引领科学仪器产业方向。参会咨询报告及参会报名:010-51654077-8124 13671073756 杜老师 15611023645李老师 赞助及媒体合作:010-51654077-8015 13552834693魏老师微信添加accsi1或发邮件至accsi@instrument.com.cn (注明单位、姓名、手机)咨询报名。报名链接: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qK 报名二维码扫描二维码查看最新会议日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