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塑料塞尺

仪器信息网塑料塞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塑料塞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塑料塞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塑料塞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塑料塞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塑料塞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塑料塞尺相关的解决方案。

塑料塞尺相关的资讯

  • 卡塞尔塑料制品的气味和VOC排放论坛
    已经有20年历史的论坛会议:‘Odour and Emissions of Plastic Materials’(塑料制品的气味和VOC排放论坛),也别称为卡塞尔会议,欧洲及来自世界各地对该议题感兴趣的分析研究人员齐聚于此,探索讨论聚合物及材料中VOC排放的最新研究趋势。以下是会议中一些亮点:识别微塑料中的聚合物卡塞尔2019年的主题演讲是关于微塑料的,也是目前全球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来自柏林Bundesanstalt für Material forschungund-prüfung(BAM)的Ulrike Braun博士讲述了他的团队是如何开发识别空气中和水中的微弹性聚合物的方法,尽管该方法曾因制备样品耗时长,样本量受限可能引发的重现性等问题受到质疑。Braun博士的方法是对塑料样品进行完全热分解,并对产物进行萃取并富集到吸附相上,再进入TD-GC-MS阶段。在演讲中,Braun博士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应用该方法识别水体中的塑料,以及塑料在空气和灰尘中展现出的微小碎片状态。识别车内空气中有异味硫化物的难点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今年第一次有代表来到卡塞尔会议向大家分享经验。CATARC一直以来都是Markes的重要客户,来自天津研究所的王焰孟博士就最新的车内空气质量测试(VIAQ)进行演讲。当前,车辆气味是中国消费者最关注的一个议题,CATARC则是在VIAQ业内最权威的机构。王博士解释,目前项目的重点是对硫化物进行半定量,但同时也面临着三重挑战:即痕量,气味物质不稳定,需要惰性化的分析系统。他还比较了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方法,并提出使用电子鼻来辅助气味检测的可能性。当然,如何选择最优的检测手段从来不是一件易事,特别是涉及到这些有检测难度的待测组分时。当然,Markes也将一如既往同CATARC共同合作,通过优化TD系统,力求获得最佳效果和响应。如何判断塑料是否有异味?本次论坛中许多演讲都在讨论如何将塑料制品的气味分析结果与感官数据关联起来,结合多年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异味通常是由痕量级化合物引起的。也因此聚合物的气味很难预测,而且目前人类鼻子对于个体分子结构的响应情况也没有统一定论。弗赖辛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Process Engineering and Packaging IVV(弗劳恩霍夫过程工程与包装研究所)的Christoph Wiedmer明确提出:“仅仅基于未知化合物的分子结构无法预测未知化合物的气味特征”,并在他的演讲中给出了详细说明。皮革中的气味化合物——什么才是最好的采样方法?您知道皮革在供消费者使用之前需要至少经过47道工序吗?这是来自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Thomas Simat博士向我们普及的小知识。同时,Simat博士及其同事比较了不同生产阶段中(例如:软化,起绒,挤水,淋涂等),皮革中VOC的差异排放数据。Simat博士演讲中还包括了从皮革基质中分离活性气味物质的方法比较。其中,溶剂辅助蒸发进行气味提取(SAFE)较繁琐且依赖溶剂萃取效果,而蒸馏萃取(SDE)会根据温度不同带来引入杂质的风险。相较于以上方法,Markes提供的解决方法是将待测组分浓缩在吸附剂上——正如该项目中所使用的(从皮革家具中去除VOC和SVOC的直接脱附法),该方法实施的外界条件与消费者生活环境相似,并且是唯一一种能够同时研究湿度影响的方法。 Simat博士描述了他们是如何识别50多种化合物,并开发出针对关键气味的指示剂,作为标准物质。用于研究聚合物VOC排放的设备本届卡塞尔的“塑料制品的气味和VOC排放论坛”是一次分析研究届的交流盛会,我们在Markes的展位上与我们的新老用户进行交流,建立联系。Markes的Micro-Chamber / Thermal Extractor备受瞩目,新推出的用于制备喷涂聚氨酯泡沫样品和校准表面VOC排放的新配件也激起了用户的兴趣。卡塞尔会议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十分有趣的会议,我们也期待在下一次的见面中获得更多新发现、新惊喜!
  • 中国科学家在垃圾堆中发现吃塑料的真菌
    p  塑料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塑料的合成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人类正在生产着大量的塑料,其中大部分最终成为垃圾。塑料废弃物通过阻塞水路和污染土壤,释放有害物质,甚至对动物造成威胁,这些动物会把塑料碎片误认为食物。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最近发现并鉴定出一种真菌,其可以通过使用酶快速分解塑料,从而帮助解决我们环境中的塑料污染问题。/pp  在人类工业化合成塑料之前,塑料聚合物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因此塑料不容易被细菌、真菌和其它生物所降解。塑料的生物降解是全球环境污染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全球科学家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研究塑料的生物降解,先后发现了几十种具有降解塑料的真菌,但是由于其降解效率低、降解不彻底而作罢。这次昆明植物所许建初研究团队首次发现了能够高效降解聚氨酯(PU)塑料的新菌种,是近几年来科学家在塑料生物降解领域的重大突破。/pp  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许建初研究团队从垃圾堆中发现吃塑料的真菌——一种了不起眼的土壤小型真菌。该真菌首先是来自巴基斯坦的Sehroon Khan博士从伊斯兰堡一处垃圾处理场土壤中分离出来的。研究团队在实验室发现它可以在塑料表面生长,并通过生长过程中产生的酶和塑料发生生物反应,破坏塑料分子间或聚合物间的化学键。研究团队中来自斯里兰卡的Samantha Karunarathna博士把该真菌鉴定命名为塔宾曲霉菌(Aspergillus tubingensis)。/pp  研究团队发现在自然环境中的难以降解的塑料,在塔宾曲霉菌作用下两周就可以明显看到生物降解过程,两个月后其培养基上的塑料聚合物基本消失。/p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e35c7ffc-efe8-475e-95d1-bfab01f76830.jpg" title="1.jpg" style="width: 561px height: 261px " vspace="0" hspace="0" height="261" border="0" width="56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塔宾曲霉菌对聚氨基甲酸酯的降解过程/span/strong/pp  曲霉真菌和人类合成的塑料聚合物相生相克的关系也为土壤污染处理和生态修复提供了新的线索。该研究为处理塑料垃圾开辟了新途径,例如在垃圾填埋场喷洒生物降解的真菌剂可以大大加速垃圾中塑料聚合物的降解速度和效率。据科学家估计,全世界为人类认识并科学描述的真菌不到其总数的10%,这意味着仍有大量潜在有用的真菌可被发现。可惜的是自然界中包括热带雨林中许多物种在没有被科学描述之前就消失了。我们可能会越来越依赖在人造环境里寻找那些物种,更多的科学家可能会尴尬地发现是在人类自己产生的垃圾场进行研究,而不是在热带雨林之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3cacf9c4-a9bd-4787-8058-c5564da84faa.jpg" title="2.jpg" style="width: 541px height: 404px " vspace="0" hspace="0" height="404" border="0" width="54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多/strongstrong个塔宾曲霉菌孢子/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b34a72ab-68c2-4597-b513-c5144616fc0a.jpg" title="3.jpg" style="width: 535px height: 405px " vspace="0" hspace="0" height="405" border="0" width="53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塔宾曲霉菌孢子. Sehroon Khan/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efbea33a-7002-417f-94f3-785ac730640d.jpg" title="4.jpg" style="width: 537px height: 404px " vspace="0" hspace="0" height="404" border="0" width="537"//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塑料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了由于真菌生长而引发的裂纹. Sehroon Khan/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a8730318-39a4-4a3c-b7ec-a4a956de2099.jpg" title="5.jpg" style="width: 538px height: 405px " vspace="0" hspace="0" height="405" border="0" width="538"//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废塑料通常最终会被堆放在垃圾填埋场里. Alan Levine_flickr/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5a9df19d-9348-4ed2-b8b6-39dde0ce1d47.jpg" title="6.jpg" style="width: 537px height: 356px " vspace="0" hspace="0" height="356" border="0" width="537"//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废塑料通常最终会被堆放在垃圾填埋场里. Justin Ritchie_flickr/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a112dd4e-1da2-436f-b648-368992666902.jpg" title="7.jpg" style="width: 538px height: 376px " vspace="0" hspace="0" height="376" border="0" width="538"//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洋流可将塑料带到远离其起源地的海岸线. Bo Eide_flickr/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4/insimg/bae8cc2d-1931-4173-bec7-47a2985036e6.jpg" title="8.jpg" style="width: 538px height: 405px " vspace="0" hspace="0" height="405" border="0" width="538"//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一块塑料,显示了其被黑色真菌生长而吞噬出的孔洞. Sehroon Khan/strong/span/p
  • 海底沉积微塑料廿年增两倍
    在过去20年中,沉积在海底的微塑料总量增加了两倍,其数量与塑料产品的消费类型和数量相对应。这是西班牙巴塞罗那大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和丹麦奥尔堡大学建筑环境系开展的一项研究的主要结论,该研究首次高分辨率重建了地中海西北部沉积物造成的微塑料污染。尽管海底被认为是漂浮在海面上的微塑料的最终沉淀池,但这种污染源在海底的历史演变,特别是较小的微塑料在海底的封存和埋藏率,尚不清楚。近日发表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的这项新研究表明,微塑料在海洋沉积物中保持不变,这些微塑料的质量模拟了1965年至2016年的全球塑料产量。研究人员应用了最先进的成像技术来量化尺寸为11微米的颗粒,调查了被埋藏颗粒的降解状态。他们发现,一旦微塑料被困在海底,它们就不再降解。研究表明,自2000年以来,沉积在海底的塑料颗粒数量增加了两倍,而且随着这些材料的生产和全球使用,累积的塑料颗粒数量一直在增长。研究人员解释说,过去20年里,包装、瓶子和食品薄膜中聚乙烯和聚丙烯颗粒的积累,以及服装面料中合成纤维中的聚酯颗粒的积累不断增加。采集的每公斤沉积物中,这3种颗粒的含量均达到1.5毫克,其中聚丙烯含量最高,其次是聚乙烯和聚酯。
  • 达成合作: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全球塑料污染防治条约将迈向何方?
    11月15日,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其中表示,将在循环经济和资源利用效率方面达成合作: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这份声明在塑料污染的第三次国际谈判过程中发出,为当前全球协同应对塑料污染释放出了积极信号。11月13日—19日,“塑料条约”第三届政府间谈判会议(INC-3)在位于肯尼亚内罗毕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举行。会议谈判进程如何?全球塑料污染防治条约又将迈向何方? 记者联系到作为观察员机构的深圳零废弃政策顾问刘华进一步分享。INC-3大会现场全球塑料污染防治:存在共识基础却艰难启动目前,INC-3 如期于 11月19日晚间落幕。深圳零废弃政策顾问刘华坦言:“INC-3的‘显著进展’是确定了INC-4和INC-5的会议时间、地点等安排。但在实质性内容,特别是关于生命周期边界、定义等关键性文本方面的进展仍然有限” 。塑料污染是当前最显著也是关注度颇高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也有多项多边环境协议涉及塑料污染,例如《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巴塞尔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及国际海事组织(MO)负责船舶运输相关的塑料垃圾管理。但三者各自侧重于危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和海洋污染。塑料污染自身一直缺乏系统性、直接性的国际协定来推动相关污染防治工作。2022年3月,第五届联合国环境大会续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来自175个国家的政府首脑、环境部长和其他部门代表通过了一项历史性决议,即《终止塑料污染决议(草案)》(以下简称塑料条约)。决议指出,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到2024年年底前,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涉及塑料制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包括其生产、设计、回收和处理等。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英格安德森表示:“这是自《巴黎协定》以来最重要的环境多边协议” 。“可以说自此之后,塑料污染正式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局部问题上升至全球化、国际化的环境问题。”在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日前举办的全球塑料条约背景下中国塑料污染治理进程与展望论坛中,刘华评价道。分歧仍在:零草案讨论仍延续前次会议本次INC-3会议之前,2022年11月,在乌拉圭埃斯特角城召开了INC-1,主要讨论文书框架并选举了INC主席;2023年5月,在法国巴黎召开了INC-2,此次会议授权INC主席在秘书处的支持下,在INC-3召开之前准备一份“零草案”协议(Zero Draft)。“我们过去参与的两次会议中,会发现不同国家的代表看待塑料污染的出发点并不一样。例如,有些岛国更关注海洋污染问题,内陆国家更多从固废的角度考虑,而另一些则更关注生态。不同国家和地区基于其产业结构、对于塑料的使用情况及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对塑料污染的不同观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各国在对塑料污染治理存在共识却仍然艰难地启动了几次会议。”刘华说。本次INC-3会议主要是基于“零草案”进行进一步商讨,而“零草案”的第二部分——塑料及塑料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仍然保留了INC-2中较为焦灼的讨论内容。“例如,塑料聚合物是否需要纳入塑料污染管控的生命周期范畴内仍然存在较大争议。一些国家坚持认为其作为原生塑料的重要生产要素应该限制和减少,另一些国家则持反对态度,认为塑料文书应聚焦管控塑料污染,而不是消灭塑料。这也是会议期间较有争议的热点话题。”刘华举例。记者注意到,此前包括欧盟、日本、加拿大和肯尼亚在内的数十个国家曾呼吁塑料污染防治条约其中应包含“具有约束力的条款”,以减少生产和使用从石化产品中提炼出来的原始塑料聚合物,并消除或限制问题塑料,如聚氯乙烯(PVC)和其他含有有毒成分的塑料。但这一立场遭到了塑料行业以及沙特阿拉伯等石油和石化出口国的反对。他们认为,该条约应着重关注塑料的回收和再利用——即塑料供应的“可循环性”。国际化学协会理事会发言人Matthew Kastner也曾在一份声明中称,“塑料协议应该专注于结束塑料污染,而不是塑料生产”。刘华认为,“零草案”第二部分第三项“有问题和可避免的塑料产品,包括短寿命和一次性塑料产品,以及有意添加的微塑料”也值得关注,这一项主要是对 “有问题和可避免的塑料产品”进行定义厘清。“但是什么是有问题,什么是可避免,这一定义难以达成一致。”刘华说。他介绍,因为团队长期关注化学品的问题,实际检测中会发现一些塑料制品添加了并没有必要、并不合适的化学物质,这种情形会为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设置极大障碍,这就属于有问题的产品类型。但定义价值体现在,一旦塑料产品以附件形式被列为有问题和可避免的产品或产品类别的标准、确定有问题和可避免的特定产品或产品类别,就会对其明确其削减或淘汰的时间范围。刘华介绍:“上述争议几乎持续了整个会议阶段,但由于各方的观点分歧显著,直至闭幕仍然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各方代表通过接触组会议等方式表达了不同的观点,很多条款被打上方括号需要进一步讨论。本次全球塑料大会依然最终未能在实质性内容上突破,在这是令人遗憾的,也意味着明年内是否能达成最终共识仍然面临挑战”。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成会议期间热点话题全球塑料公约被寄予终结塑料污染的厚望同时,一些大国也被寄予厚望。本次全球塑料公约大会期间,中美两国联合发表了《中美关于加强合作应对气候危机的阳光之乡声明》。声明在第15条明确提出,“中美两国决心终结塑料污染并将与各方一道制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塑料污染(包括海洋环境塑料污染)国际文书。”,以及第14条提及,“认识到循环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效率对于应对气候危机的重要作用,两国相关政府部门计划尽快就这些议题开展一次政策对话,并支持双方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开展交流讨论和合作项目”。刘华介绍,这对塑料公约谈判期间带来积极信号,也迅速成为会议期间的热点话题。中国作为塑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塑料污染的治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刘华表示:“从会场的反馈来看,无论是国际NGO组织还是科学家联盟包括我们接触到的一些不同利益相关方,我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中国在塑料污染治理议题上的期待还是很高的。因为他们会认为,中国宣布禁止进口‘洋垃圾’后,不仅对中国国内产生了极大效益,也推动了国际的废弃物的贸易变革”。在历次INC会议中,中国代表团在多轮讨论中积极陈述,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易向环境泄露的塑料制品,针对不同种类的塑料制品采取分类管控措施,加强回收利用和安全处置。在国内层面,我国政府对塑料污染治理高度重视,2022年10月21日,中国已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实现固体废物零进口目标。在国内层面,2007年,中国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2020年年初,中国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在餐饮行业禁止了一次性塑料袋和吸管的使用。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多部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商务领域经营者使用、报告一次性塑料制品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正持续保障塑料污染治理从全链条、重点领域开展。
  • 吃顿外卖=千亿个塑料颗粒下肚!每人每周摄入的5g「微塑料」
    每人每周吃下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 微塑料(Microplastic),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在塑料制品使用过程中释放,特别是食物用途的塑料制品。纳米塑料(Nanoplastics)则是目前已知最小的微塑料,尺寸在1μm以下,体积小到可以穿过细胞膜。虽然不会有人直接吃塑料,但食物的包装——塑料袋、塑料瓶、塑料盒等,则会将大量的微塑料直接送入人们的口中。微塑料对人的影响往往是温水煮青蛙式的,容易被忽视,但对健康的危害却是积年累月的。 去年4月20日,来自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化学家Christopher Zangmeister团队开展的一项新研究,以食品级尼龙袋和低密度聚乙烯(LDPE)成分的产品作为样本,探究微塑料的来源及释放情况。事实上,以这两种成分为主的塑料用品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比如烘焙衬垫和一次性外带咖啡杯的内衬塑料薄膜。 结果显示,在普通的外带咖啡杯中放一杯100℃的水,静置20min后,研究者在每升水中能检测到万亿个塑料纳米颗粒。也就是说,当你享用喝一杯500ml的热咖啡或热奶茶时,将有5千亿个塑料纳米颗粒进入你的身体内! DOI: 10.1021/acs.est.1c06768 不仅如此,其实早在婴儿时期,人们就已经开始摄入微塑料。据Nature Food上刊登的研究Microplastic release from the degradation of polypropylene feeding bottles during infant formula preparation估计,在使用聚丙烯塑料瓶制备的每升婴儿配方奶粉中,婴儿可能摄入多达1600万个微塑料颗粒。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备婴儿配方奶粉的标准,将聚丙烯婴儿奶瓶消毒、风干,然后倒入加热到70℃的水。在摇晃瓶子一分钟后,他们过滤了液体并在显微镜下进行分析,发现了数以百万计的微塑料颗粒。仅装瓶1分钟就能检测到,证实了微塑料产生的即时性。 此外,研究者还发现,冲奶粉使用的水温会极大地影响释放的污染颗粒的数量。当水温从25℃上升到95℃,每升释放的微塑料颗粒从60万增加到5500万个。也就是说,水温越高,释放的量就会越多。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0-00171-y 由于人们不断地吃外卖、喝咖啡、吨瓶装饮料,微塑料自然也不停地被摄入进人体内。 加拿大的Kieran D. Cox教授和他的团队以美国人饮食为基础,根据食物消费种类以及不同种类食物所含有的微塑料数量,估算出每人每年会吃掉5万个微塑料颗粒,如果算上漂浮在空气中、被呼吸吸入的微塑料,那么每人每年吃掉的微塑料颗粒数量在7.4万-12.1万之间。按照重量计算的话,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 还真是活到老,吃塑料到老呢。以每周5g塑料颗粒计算,人这一辈子估计要吃下一个乐高玩具,想想还有点小刺激(bushi)。 人类血液中首次发现微塑料的存在! 2019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本中检测到了微塑料。研究人员发现,所有粪便样本都检测出微塑料呈阳性,每10克人类粪便中平均有20个微塑料颗粒。 如果光是“吃下去,拉出来”的简单关系,微塑料倒不值得担心。然而,实际并非如此。随着大量研究的开展,科学家们陆续在人类切除的结肠标本,甚至胎盘组织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 更令人担忧的是,来自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在人类血液中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这表明微塑料可能随着血液流经全身,对各器官造成影响! DOI: 10.1016/j.envint.2022.107199 研究者在22名健康志愿者的静脉血中检测到了5种最常见的塑料成分,分别是PET、PS、PE、PMMA和PP。 5种最常见的塑料成分及其来源 在严格控制了采样、样品准备及分析过程中的可能存在的塑料污染后,研究者在近8成志愿者的血液里检测到了微塑料的存在(77%,17/22),平均下来,每个志愿者每毫升血样里有1.6ug的微塑料。 测出比例最高的为PET,在50%的志愿者血液中都检测到这种物质的存在,血液浓度最高为2.4ug/ml,提示大部分人体内都含有瓶装水释放的微塑料。 其次为:PS(36%)、PE(23%),最高血液浓度分别为4.8ug/ml及7.1ug/ml,这两类塑料主要应用在保鲜膜、一次性泡沫饭盒、塑料杯等,表明来自食物包装的微塑料也会进入人体血液循环中,并且进入的量不容小觑。 最后是PMMA,仅在5%的志愿者血液中发现,在所有志愿者血液中均未检测到PP的存在。 这项研究首次在人体血液中发现微塑料的存在,考虑到血液循环在体内四通八达,为各器官供给氧气和营养物质,带走代谢废物,不难想象微塑料也随着血流流经全身。“在血液样本中发现微塑料存在”的事实,也说明了人体清除微塑料的速度是低于从外界摄入的速度。 进入血液的微塑料可能通过肾脏过滤或胆汁排泄的方式排出体外,也可能通过有孔的毛细血管沉积在肝脏、脾脏等器官。换句话说,微塑料早已无孔不入,甚至遍布全身。 肠道疾病患者粪便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是健康的1.5倍 微塑料究竟会对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这才是人们更为关心的话题。 此前,已有动物实验证明,微塑料可以扰乱内分泌系统,导致出生缺陷,减少精子的产生,引发胰岛素抵抗,并损害学习和记忆。此外,科学家们还观察到了由于微粒刺破和摩擦器官壁而引起的物理损伤迹象,例如炎症。 DOI: 10.1098/rstb.2008.0281 为了进一步探究微塑料对人类的影响,来自美国哈佛大学和罗格斯大学的科学家们还构建了模拟消化道的体外系统,探究微塑料颗粒是否会干扰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结果显示,微塑料的存在会对脂肪吸收带来健康上的负面影响,即当脂肪与微塑料颗粒一起摄入时,脂肪的生物利用度会随之增加,导致更多的脂肪进入血液(这可能就是外卖越吃越胖的原因之一)。此外,该研究中还显示微塑料会影响微量营养素吸收、增加小肠渗透性,以及促进某些细菌繁殖等。 现阶段,有关微塑料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试验有限,但已初见端倪。2021年12月,发表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期刊上的一项学术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中的微塑料比健康对照组多,表明这些微塑料可能与疾病的发展过程存在相关性。 研究团队从不同地区的50名健康人和52名IBD患者中获取了粪便样本。分析结果表明,IBD 患者的粪便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是健康受试者粪便的1.5倍。患者体内的微塑料含量越高,疾病相关的腹泻、直肠出血和腹部绞痛症状就越明显。 具体结果为: ①IBD患者和健康人粪便中微塑料的浓度分别为41.8和28.0个/g dm,IBD患者的粪便中每克的微塑料颗粒比健康人的多1.5倍左右。 ②该研究共检测到15种微塑料,以PET(用于瓶子和食品容器)和PA(聚酰胺;用于食品包装和纺织品)为主,主要形态分别为片状和纤维状。 ③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人员发现,喝瓶装水、吃外卖食品、并且经常暴露在灰尘中的患者,其粪便中含有更多的微塑料。 该研究首次表明 IBD 患者粪便中微塑料(MPs)的浓度与健康人存在显著差异,且IBD患者粪便中微塑料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这一结果提醒人们,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损害可能不容小觑。 然而,“微塑料”是否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风险仍存在巨大未知,亟需更多相关学术领域的探究,以应对其未知风险。 众所周知,塑料降解速度很慢,通常会持续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这也增加了微塑料被摄入并累积在许多生物体和组织中的可能性。为了避免人类的五脏六腑变成“塑料制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尽量在生活中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并及时治理塑料污染,别让地球被塑料“攻陷”之后再追悔莫及。
  • 印度创建塑料大学!塑机企业的机遇来了!
    p style="text-indent: 2em "印度塑料基金会贸易协会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洛维尔分校签订合作备忘录,由美方提供课程、基础设施、工业和技术学位授予等方面的咨询意见,双方共同建立印度塑料行业国际大学。该大学旨在促进印度塑料行业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印度塑料行业的技术水平。除工程类课程外,印度塑料行业国家大学还将设置现代化的研发实验室,增加塑料工程类的课程设置。目前该校已经接受来自塑料、化工和机械工程师的入学申请。br/ 作为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印度一直备受国际关注。随着本届印度政府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进,不少媒体和分析人士认为,印度会取代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资料显示,2017年印度经济增速为7.2%,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伴随着政府改革的深入,印度制造定会在不久的将来登上国际舞台。而塑料工业是印度重点发展的工业之一,从建立塑料行业国际大学可见一斑。我国塑机企业应该抓住当前机遇进入印度市场。br/ 和中国相比,印度在诸多领域有着一定的优势。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劳动力价格持续上涨,劳动力成本优势不再。反观印度,不仅有着不逊于中国的人口基数,还拥有着全世界最多的人口结构和优越的劳动力结构。据世界银行2016年统计,印度人口为13.24亿,仅与中国的13.79亿相差5500万人。印度人口年龄中位数为27.6岁,而中国是37.1岁。良性的人口结构、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使印度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不用考虑劳动力成本问题。br/ 除劳动力优势外,印度政府的改革措施也是吸引国际社会目光的原因之一。自2014年以来,印度政府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无论是加强基建,还是解决财政赤字,亦或是改革税制等措施都推动了印度经济进一步快速发展。尤其是建立全国统一的税收体系、合并税种等措施,不仅打破了印度国内各邦之间的贸易壁垒、建立了统一的印度市场,还减轻了企业的税收成本,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为外部资本进入印度投资创造了良好的条件。br/ 相关媒体报道,世界其他地区的塑机企业,如赫斯基、威猛巴顿菲尔、索尔维和科思创等国外知名塑机企业已经开始在印度设厂或者扩大厂区。印度塑料市场正以蓬勃的生机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优秀企业投资生产,我国也有塑机企业跟随国外塑机企业的步伐进入印度。br/ 在积极抓住机遇进入印度市场,享受优惠的同时,我国塑机企业也要直面印度市场存在的一些弊端。尽管印度有着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但是其劳动力素质较为低下,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能否与市场发展,尤其是塑机行业相匹配还是一个问题。贫富差距过于悬殊,印度农村有着近10亿的人口,但是农村普遍较为贫穷,购买力低下。印度农村能为印度发展贡献多大力量还有待进一步观察。大国关系较为微妙,尤其是与中国因众所周知的原因,关系较为紧张,中国企业在印度能否得到与其他国家相同的待遇考验着印度政府。br/ 印度正以开放的姿态吸引国际投资的到来,尽管印度市场存在着种种问题,但是在其政府的努力下,印度市场发展的前景是乐观的。我国塑料行业有关企业要清楚认识印度市场动态,应积极参与印度塑料产业发展建设,努力形成互利共赢局面。/ppbr//p
  • 用塑料桶腌酸菜不用带颜色的可再生塑料 少吃腌菜食品亚硝酸盐含量高
    每年一到这个时候家里人都开始储备冬菜了,腌酸菜成了每年的惯例,也是老一辈留下的习俗。但是腌酸菜的桶可不能对付,有的人为了方便选择塑料桶,不像以前家里腌菜都是坛子或大缸,现在人吃的少用塑料桶腌点就够用了。可是用塑料桶腌菜安全吗,这塑料桶应该选择什么材质的好呢?带颜色的可再生塑料少用用塑料桶或塑料布来腌酸菜,会有有害物质释放的,但是如果选择像聚乙烯材质的应该没问题,像可再生材质的塑料用品就尽量不要用了,“如黑色、红色、绿色等带颜色的塑料用品,基本都是可再生的,有害物质会多一些,在酸菜腌制过程中,会有有害物质释放出来,如果选择了质量不过关的容器,由于酸菜的PH值很低,酸性腐蚀较强,再加上腌制酸菜需要的时间较长,所以很有可能对塑料产生腐蚀作用,使塑化剂进入到腌制好的酸菜中,对人体不利。”腌菜中含亚硝酸盐一般情况下,温度高盐浓度低的时候,腌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峰值出现就比较早;温度低而盐量大的时候,峰值出现就比较晚。一般来说,到20天之后,亚硝酸盐含量已经明显下降,一个月后是很安全的。亚硝酸盐的毒性食品加工业被添加在香肠和腊肉中作为保色剂,以维持良好外观;可以防止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产生,提高食用肉制品的安全性。但是,人体吸收过量亚硝酸盐,会影响红细胞的运作,令到血液不能运送氧气,口唇、指尖会变成蓝色,即俗称的“蓝血病”,严重会令脑部缺氧,甚至死亡。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但在烹调或其他条件下,肉品内的亚硝酸盐可与氨基酸降解反应,生成有强致癌性的亚硝胺。如果食用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的腌制肉制品、泡菜及变质的蔬菜可引起中毒,或者误将工业用亚硝酸钠作为食盐食用而引起,也可见于饮用含有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苦井水、蒸锅水后,亚硝酸盐能使血液中正常携氧的低铁血红蛋白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因而失去携氧能力而引起组织缺氧。亚硝酸盐中毒特点亚硝酸盐中毒发病急速,一般潜伏期1一3小时,中毒的主要特点是由于组织缺氧引起的紫绀现象,如口唇、舌尖、指尖青紫,重者眼结膜、面部及全身皮肤青紫。头晕、头疼、乏力、心跳加速嗜睡或烦躁、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者昏迷、惊厥、大小便失禁,可因呼吸衰竭而死亡。亚硝酸盐的检测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检测可以采用分光光度计法和比色法,但是这两种方法在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时测定步骤繁琐而且对操作人员和试剂要求较高。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您身边的食品安全检测专家,为保障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提供了多款快速检测食品安全的产品和方案,其自主研发、生产的亚硝酸盐速测管操作简便、易于携带,能准确测定食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适合家庭、个人使用。亚硝酸盐的预防措施蔬菜应妥善保存,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食剩的熟菜不可在高温下存放长时间后再食用。勿食大量刚腌的菜,腌菜时盐应多放,至少腌至15天以上再食用;但现腌的菜,最好马上就吃,不能存放过久,腌菜时选用新鲜菜。肉制品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用量要严格按国家卫生标准规定,不可多加。总之在用塑料桶腌酸菜是要慎重选择,不用带颜色的可再生塑料的,而且生活中我们还是要少吃腌菜食品,亚硝酸盐含量高对身体健康有潜在危害,吃菜还是要吃新鲜的好。
  • 海上首次发现能分解塑料的微生物
    海洋中出现了一个吞噬塑料垃圾的“小世界”。据《自然》杂志网站3月28日报道,在3月24日至25日于美国夏威夷檀香山召开的第五届国际海洋废弃物大会上,马萨诸塞州森林洞穴海洋研究院(WHOI)科学家表示,他们首次在海洋中发现能消化塑料垃圾的微生物,并提出了他们的新忧虑:塑料中的有毒物质有可能被引入海洋食物链中。  海洋中有大量塑料,大部分都漂浮在水面下。在电子显微镜下,每片塑料都是一片绿洲或一块充满生物的暗礁。WHOI海洋微生物学家特雷西闵瑟和同事对北大西洋马尾藻海(Sargasso Sea)的塑料垃圾进行了研究,目前那里垃圾成堆,有超过1100吨塑料。  他们捞出来一些钓鱼线、塑料袋和塑料结(塑料珠的前期产品),经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类似细菌的细胞生活在这些塑料表面的小坑里,好像它们正在吞噬着塑料。“它们陷在塑料里,就像炽热的煤炭扔在雪地上。”闵瑟说,虽然以前在垃圾填埋场也发现过能消化塑料的微生物,但在海上发现能分解塑料的微生物还是首次。  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何污染持续不断,海洋垃圾数量却能保持平衡。但这种细菌是把塑料转化为无害产品还是把有毒物质引入食物链中,目前还不能判断。闵瑟表示,他们计划对更多塑料抽样检验,培养鉴别上面的微生物,以确定它们怎样消化了那些塑料,并对代谢副产品进行研究。  塑料中含有邻苯二甲酸盐等有毒物质,也会不断吸附海洋中的有毒有机物。这些化学品进入细菌中,可能被消化分解为更小的塑料颗粒,进入细胞释放出其中的有毒物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生态学家马克布朗尼说:“它们会不会进入食物链至关重要,我们丢弃的塑料还暗中围绕着我们,目前还没有其他机制能处理那些塑料微粒。”  森林洞穴海洋生物实验室的微生物学家琳达艾玛拉-泽特勒说,根据基因分析,塑料细菌的种类和附近海水、海藻中的细菌种类不同。塑料细菌具有真核细胞特征,比一般细菌更加复杂,这些细菌会不会引起疾病还无法判断。此外,海洋“塑料环境”可能包含着复杂的生物群落,气流和洋流将这些塑料带到全世界,海洋中没有一处能避免这些细菌的影响。这是我们制造的一个小世界,可能更好,也可能更坏。
  • 塑料回收或迎新突破!新催化剂可混合分解塑料,不产生温室气体
    塑料垃圾是我们这个时代最紧迫的环境问题之一,对不同类型的塑料垃圾进行分类使回收变得棘手。而现在,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有效的新催化剂,它可以将混合塑料分解成丙烷,然后丙烷可以作为燃料燃烧或用于制造新的塑料。塑料在我们的现代世界中无处不在,这意味着大量的塑料最终会进入环境,而且令人担忧的是,似乎很少有地方不受影响。现在,从南极到北极,从海底到珠穆朗玛峰顶,都可以发现塑料,而且正在沿着食物链向上移动,以至于现在我们的身体里也能找到塑料。塑料有非常强的碳键,这使它们在使用过程中具有弹性和可靠性,但回收起来却非常麻烦。更糟糕的是,不同类型的塑料需要不同的回收方法,使其难以分类和大规模回收。但MIT的研究小组现在提出了一种新技术,可以处理混合在一起的多种塑料,并将它们转化为丙烷,而丙烷本身有很多用途。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一种催化剂,它由一种叫做沸石的多孔晶体组成,里面塞满了钴纳米颗粒。研究人员指出,其他催化剂会在不可预测的地方打破碳键,产生不同的最终产品时,而新的催化剂只会在一个特定的、可重复的位置打破碳键。这个位置意味着它基本上切断了丙烷分子,留下剩下的碳氢化合物链,准备反复进行这个过程。这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塑料,包括最常用的塑料,如聚乙烯(PET)和聚丙烯(PP)。在对现实世界的混合塑料样品进行的测试中,研究小组发现,该工艺可以将大约80%的塑料转化为丙烷,而不产生甲烷作为副产品。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CO2)的第二大人为制造温室气体。由此产生的丙烷可以直接作为一种相对低影响的燃料,或者作为原料在一个部分封闭的循环系统中制造新的塑料。而最重要的是,催化剂的成分(沸石、钴和氢气)相对便宜且容易获得。这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发表在了《JACS Au》杂志上。尽管这项研究很吸引人,但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工作将需要关注该技术如何在现实世界的塑料回收流中应用,以及胶水和标签等污染物如何影响该技术。
  • 兰光发布C610H智能包装拉力机 塑料拉力机新品
    C610H智能包装拉力机 塑料拉力机C610H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专业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材料、软质包装材料、塑料软管、胶粘剂、胶粘带、不干胶、医用贴剂、离型纸、保护膜、组合盖、金属箔、隔膜、背板材料、无纺布、橡胶、纸张等产品的拉伸、剥离、变形、撕裂、热封、粘合、穿刺力、开启力、低速解卷力、拔开力等性能测试。产品特点:1、专业程序,满足多样化需求:仪器集成拉伸、剥离、撕裂、热封、定伸抗拉、下压等专业独立的测试程序,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试验项目支持拉压双向试验模式,试验速度可自由设定限位保护、过载保护、自动回位等智能设计,保证操作安全2、卓越的测试机构,精度全面升级:配置全球知名品牌的力值测试系统,提供优于0.5级的力值精度,重复性更佳,多量程选择,测试更灵活配置全球知名品牌的伺服运行系统,搭配精密滚珠丝杠多轴定位技术,提供优于0.5级的位移精度,无极调速,使用便利,运行更平稳配置全球知名品牌的气动夹持系统,防止试样打滑,保证测试数据的准确性3、高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平台,安全易用:大尺寸触控平板,视图清晰, 触控灵敏,易于操作全新软件系统,流程精练,操控流畅,简单易学支持成组试验数据比对分析,具有多单位转换功能内嵌USB接口和网口,方便系统的外部接入和数据传输兰光独有的数据安全性设计,测试数据与电脑分离,避免由计算机病毒等引起的系统故障造成数据丢失符合中国GMP对数据可追溯性的要求,满足医药行业需要(可选)兰光独有的DataShieldTM数据盾系统,方便数据集中管理和对接信息系统(可选) 参照标准:GB 8808、GB/T 1040.1-2006、GB/T 1040.2-2006、GB/T 1040.3-2006、GB/T 1040. 4-2006、GB/T 1040.5-2008、GB/T 4850-2002、GB/T 12914-2008、GB/T 17200、GB/T 16578.1-2008、GB/T 7122、GB/T 2790、 GB/T 2791、GB/T 2792、GB/T 17590、ISO 37、ASTM E4、ASTM D882、ASTM D1938、ASTM D3330、ASTM F88、ASTM F904、JIS P8113、QB/T 2358, QB/T 1130测试应用:C610H拥有丰富的应用,配置了100种以上不同的试样夹具供用户选择,可满足超过1000种材料的测试要求;针对用户材料的不同,Labthink还提供定制服务,满足不同用户的测试需求。部分应用举例:基础应用——抗拉强度与变形率、拉断力、热封强度性能、抗撕裂性能、180度剥离、90度剥离、定伸抗拉测试、下压试验扩展应用(需特殊附件或改制)——安瓿折断力、薄膜穿刺力、带袋输液袋盖穿刺力、软橡胶瓶塞穿刺/拔拉力、组合盖开启力、ZD型瓶盖撕开力、口服液盖撕开力、口服液盖穿刺/拔拉力、 倾斜90度输液袋盖拉拔力 带袋输液袋盖拉拔力、倾斜23度瓶盖拉拔力、带瓶瓶盖和胶塞穿刺/拉拔力、胶带90度剥离力、胶订书页撕开力、90度水性膏药剥离力、胶粘物撕开力、黏附强度测试(软)、黏附强度测试(硬)、软管盖剥开力、导管和导管接头脱离力、化妆刷刷毛拉拔力、牙刷刷毛拉拔力、绳类拉断力、果冻杯和酸奶杯开启力、奶杯杯膜剥离力、胶塞拔出力、瓶膜45度剥离力、自封袋袋口拉力、磁卡磁心剥离力、磁卡90度剥离力、热封膜撕开力、保护膜分离力、离型纸分离力、裤型撕裂力、胶带解卷力、塑料瓶抗压力、20度斜面剥离力、135度插销剥离力、浮辊剥离夹具、偏心夹具、宽试样夹具、日式夹具、英式夹具、隐形眼镜拉断力、果冻杯耐压力测试 容器抗压缩力、海绵抗压缩力、模拟皮肤抗穿刺力技术参数:传感器规格:500 N(标配);50 N 、100 N 、 250 N 、1000 N(可选)力值精度:示值±0.5%(传感器规格的2%-100%);±0.01%FS(传感器规格的0%-2%)显示分辨率:0.001N试验速度:0.05~500mm/min 速度精度:示值±0.5%(最大速度的 1% 到 100%)试样数量:1件试样宽度:30 mm(标配夹具);50 mm(可选夹具)试样夹持:气动气源:空气(气源用户自备)气源压力:0.5 MPa~0.7 MPa (72.5psi~101.5psi)行程:1000 mm外形尺寸:365mm(L) × 472mm(W) × 1740mm(H)电源:220VAC±10% 50Hz / 120VAC±10% 60Hz二选一净重:约110kg产品配置:标准配置:主机、专业软件、平板电脑、薄膜气动夹具选购:标准压辊、试验板、取样刀、打印机(激光)、空压机GMP计算机系统要求、DataShieldTM数据盾备注:本机气源接口系Ф4mm聚氨酯管;气源用户自备创新点:C610H智能电子拉力试验机是Labthink兰光公司2019年7月上市的一款新型号拉力试验机,专业适用于塑料薄膜、复合材料、软质包装材料、塑料软管、胶粘剂、胶粘带、不干胶、医用贴剂、离型纸、保护膜、组合盖、金属箔、隔膜、背板材料、无纺布、橡胶、纸张等产品的拉伸、剥离、变形、撕裂、热封、粘合、穿刺力、开启力、低速解卷力、拔开力等性能测试。(1)卓越的测试机构,精度全面升级——配置全球知名品牌的力值测试系统、伺服运行系统、气动夹持系统,确保测试的精度、稳定性和数据的准确性;(2)一体机多功能化设计——仪器集成拉伸、剥离、撕裂、热封、定伸抗拉、下压等专业独立的测试程序,为用户提供了多种试验项目;(3)高端嵌入式计算机系统平台,安全易用——大尺寸触控平板,视图清晰, 触控灵敏,易于操作;全新软件系统,流程精练,操控流畅,简单易学;C610H智能包装拉力机 塑料拉力机
  • 微塑料检测网络会议顺利闭幕!回看视频上线
    2004年,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汤普森等人在《科学》杂志上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其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颗粒。2023年4月27日-28日,仪器信息网、上海市海洋湖沼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塑料循环与创新研究院联合主办“ 微塑料检测与分析网络研讨会”。本次会议共邀请领域内相关报告专家15位,吸引线上听会观众700余位报名。现场学术报告与答疑讨论穿插进行,专家与听众共同就微塑料检测与分析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学术研讨。《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点击图片回看)会议以海洋微塑料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及风险评估专场开场。南京大学张彦旭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全球海洋微塑料的源与汇:三维传输模型视角》。报告围绕目前微塑料的河流入海通量有多高?海洋中有多少塑料?不同年代和国家的贡献有多大?河流入海的塑料归驱如何?这四大关键科学问题展开。《海洋微塑料标准化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未授权回看)生态环境部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张微微副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海洋微塑料标准化监测技术方法研究进展》。报告围绕微塑料问题产生的背景、国内外微塑料的监测进展、微塑料监测存在的挑战三大方向展开。报告指出,2019年,塑料产生了18亿吨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全球排放量的3.4%。《安捷伦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水中微塑料测试分析整体解决方案》(点击图片回看)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张晓丹工程师分享报告题为《安捷伦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水中微塑料测试分析整体解决方案》。报告介绍了安捷伦 8700 LDIR 激光红外成像的详细解决方案。《Perkinelmer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案》(点击图片回看)珀金埃尔默企业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查珊珊工程师分享报告题为《Perkinelmer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案》。报告详细分享了Perkinelmer最新的微塑料检测分析方案。《黄渤海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未授权回看)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王清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黄渤海微塑料污染及其生态效应》。报告提到微塑料的研究有一系列重要的背景与意义:2008年,欧盟海洋战略框架指令和美国NOAA将微塑料作为重要监测研究对象;2019年,G20首脑峰会通过《大阪宣言》,重申应采取措施解决海洋垃圾污染,尤其是海洋塑料垃圾和微塑料;2022年,来自160个国家的代表在乌拉圭召开关于制定全球塑料公约的第一轮谈判。《海洋微塑料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未授权回看)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荣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海洋微塑料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及展望》。报告介绍到,微塑料的摄氏效应会造成物理堵塞或损伤,会沿食物链传递与累计;微塑料的毒性效应会传播有毒化学物质,会引起生物中毒现象;微塑料的附着效应还会影响生物多样性,并导致生物入侵。《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未授权回看)陆地土壤环境微-纳塑料的分析方法及有害添加物的检测专场,华东师范大学何德富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农田土壤微塑料污染及其环境风险研究进展》。报告介绍了农田土壤微塑料的多种分析检验方法,包括传统的密度分离法后使用体视镜记录微塑料的形态及尺寸,并结合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聚合物类型判定。《微纳塑料检测分析中的那些“坑”》(点击图片回看)浙江工业大学潘响亮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微纳塑料检测分析中的那些“坑”》。在采样、分离与富集阶段,现在常用的大面积水体拖网采样存在孔径大小不一、只能采集相对大粒径的塑料微粒等问题;而采用密度法和简单浮选方法很难达到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分离,存在土壤中有机质和黏土容易黏附在微塑料表面等问题。这些大大小小的“坑”都会影响农田土壤微塑料的分离与检测。《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中的应用研究》(点击图片回看)QUANTUM量子科学仪器贸易(北京)有限公司赵经鹏经理分享报告题为《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在微塑料中的应用研究》,介绍了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未授权回看)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涂晨副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研究方法》。报告内容涵盖微塑料表面生物膜的形成过程及其组成;微塑料生物膜的主要研究方法;微塑料表面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因素;生物膜的形成对微塑料表面性质的影响;生物膜的形成对微塑料吸附污染物的影响与机理;生物膜的形成对微塑料降解的影响及未来的研究展望等。《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点击图片回看)复旦大学张立武教授分享报告题为《基于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纳米塑料检测》。报告聚焦拉曼光谱技术在微塑料研究上的应用,指出传统的拉曼光谱存在信号响应较弱、易受荧光干扰、缺乏深度信息等问题。而如今的改进技术包括傅里叶变换拉曼光谱、针尖增强拉曼光谱、共聚焦拉曼光谱、相干抗斯托克斯拉曼散射技术、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受激拉曼散射技术(SRS)等。《海洋大气微塑料入海通量:问题与挑战》(未授权回看)28日上午的大气微塑料的监测及健康风险专场,华东师范大学李道季教授分享报告题为《海洋大气微塑料入海通量:问题与挑战》。报告提到,到目前为止,全球所有关于大气微塑料的研究包括大气沉降和大气悬浮。据了解,李道季课题组通过西太平航次在2019年首次揭示了大气微塑料会持续由陆向海传输,并通过估算模型揭示了西太平洋大气塑料袋的存量为1.21吨。《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点击图片回看)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龙鑫副研究员分享报告题为《东亚陆地-海洋微塑料大气传输的数值模拟研究》。报告提到大气微塑料的传输存在形态、来源复杂;采样困难,数据少;远洋及冰川等生态敏感区难以采集;微塑料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难以评估等问题。而研究微塑料的源及汇的动力过程及通量可使其造成的生态效应被准确评估,并方便开展有效消减干预对策。《PY-TD-GCMS技术应用于微塑料中典型污染物分析》(点击图片回看)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胡辉应用工程师分享报告题为《PY-TD-GCMS技术应用于微塑料中典型污染物分析》。详细介绍了岛津最新的PY-TD-GCMS技术。《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点击图片回看)华东师范大学刘凯博士后分享报告题为《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大气微塑料赋存观测》。面对目前大气微塑料领域亟待解决的大气输送过程中时空分异、理化多样性的变化未知等问题,该报告提出了可靠的大气微塑料采集分析方法,并阐明了微塑料在城市冠层及海气边界层的赋存特征。
  • 出口童装需注意塑料装饰安全
    7月5日,欧盟委员会非食品类快速预警系统对中国产婴儿服装组合品牌“1.MOMO STAR 2.SWEET KATTY”发出消费者警告。本案的通报国为西班牙。由于该婴儿服装组合帽子上以及裤子上都带有脱落的装饰,这些小装饰(零件)容易发生分离并被孩子尤其是婴幼儿吞噬,存在窒息的危险,不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UNE40902。目前,西班牙已对该产品采取拒绝进口的强制措施。  塑料装饰因其物美价廉且易塑造出各种美丽的造型而被服装企业所青睐,但易脱落的塑料装饰所隐含的窒息危险需引起服装企业,特别是童装企业的高度重视。类似于欧盟相关法规已明确规定儿童服装不得构成绞勒风险或因空气阻塞导致的窒息,童装中塑料装饰因缝制不良易脱落存在儿童舔食的可能也应引起相关部门和出口企业的高度重视。  我国产儿童服装近年来被通报或召回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欧美国家对中国产品实施的强制性措施,不仅给出口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也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声誉。为此,检验检疫部门提醒相关出口企业:一是密切关注进口国童装质量安全标准及召回动态,重视儿童服装绳带、小部件等机械安全的要求,加强企业自检自控能力,消除出口安全隐患 二是强化企业责任意识,主动对产品开展风险评估、监测和管理,充分评估产品设计存在的缺陷,避免在儿童嘴部易接触到的手臂、领口等部位使用塑料装饰,切忌盲目组织生产,埋下安全隐患 三是加强与检验检疫联系沟通,获取RAPEX和CPSC召回信息和技术支持。对于新产品或者有疑问的产品,及时联系检验人员,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中,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安全。
  • 经常吃外卖的注意了,李兰娟院士团队最新研究,微塑料可导致肝毒性
    微/纳米塑料(MNPs)在人类肝脏中被检测到,并对人类健康构成重大风险。口服暴露于不可生物降解塑料衍生的微/纳米塑料可诱导小鼠肝脏毒性,鼻腔暴露于不可生物降解塑料会导致小鼠气道生态失调。然而,食源性和空气中可降解微/纳米塑料引起的肝毒性尚不清楚。近年来,科学家在人类的肠胃、肺部以及胎盘等多个器官中发现了MNPs;去年,来自首都医科大学的研究学者竟在与外部环境没有接触的器官「心脏及其周围组织」中监测到MNPs,说明MNPs的污染已达到了人体最深的解剖结构。按照重量估计,每人每周大约吃掉5g微塑料,相当于一张银行卡的重量!还真是活到老,吃塑料到老。微塑料在人体内的分布情况 李兰娟院士团队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上发表的文献“Polylactic acid micro/nanoplastic-induced hepatotoxicity:Investigating food and air sources via multi-omics”揭示了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微/纳米塑料的肝毒性作用。 本研究通过对接触微塑料和纳米塑料的小鼠的肠道、粪便、鼻、肺、肝和血液样本的多组学分析,本研究揭示了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微/纳米塑料的肝毒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食源性和空气中的生物可降解聚乳酸微/纳米塑料都会损害肝功能,破坏血清抗氧化活性,并导致肝脏病理。食源性微/纳米塑料导致肠道微生物失调、肠道和血清的代谢改变以及肝脏转录组变化。空气传播的微/纳米塑料影响鼻和肺的微生物群,改变肺和血清代谢物,并破坏肝脏转录组。 本研究共纳入了60只雄性无特定病原体的癌症研究所小鼠,用聚乳酸(PLA)纳米塑料颗粒(NP,50纳米)和微塑料颗粒(MP,5毫米)处理小鼠:PLA NPs(50纳米)和MPs(5微米)。小鼠随机分配到六个组,即食物NP组(FQ)、食物MP组(FR)、食物对照组(FNC)、空气NP组(AQ)、空气MP组(AR)和空气对照组(ANC),每组10只。它们被饲养在22℃、光照/黑暗周期为12:12的环境中,持续7天以适应新环境。 在食源性MNP部分,FQ组、FR组和FNC组的小鼠每天分别口服100毫升含有0.2毫克NPs、0.2毫克MP和0毫克MNPs的无菌水。在麻醉小鼠以收集血液、肝脏、粪便和结肠之前,每天进行口服灌胃,持续六周。 在空气传播MNP部分,AQ组、AR组和ANC组的小鼠分别通过鼻腔给予10毫升含有0.03毫克NPs、0.03毫克MP和0毫克MNPs的无菌盐水。在麻醉小鼠以收集鼻腔组织、肺、肝脏和血液之前,每三天进行一次鼻腔暴露,持续42天。 进一步对血清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及抗氧化生物标志物(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测定、对小鼠结肠肝脏组织学分析,对小鼠粪便、鼻腔和肺部样本提取DNA及转录组分析。图1: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生化参数和组织学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对照组,接触食物或空气纳米微塑料的小鼠转氨酶明显增高,食入纳米微塑料小鼠组的血清T-AOC水平降低。食入纳入微塑料小鼠肝脏中确定存在肝细胞肿胀、点状坏死、细胞空泡化和核固缩。鼻腔注入纳米微塑料小鼠组(AQ和AR组)除肝脏观察到上述变化外,肺部还观察到出血、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物。 转录组学进一步分析提示食源性纳米微塑料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组成。食入纳米塑料组和食入微塑料组的细菌科中,毛螺菌科丰度最高,而食物对照组中最丰富的细菌科是乳杆菌科。 食物NP组(FQ)、食物MP组(FR)、食物对照组(FNC)之间的肠道代谢谱存在差异,食物NP组和食物MP组分别有752个和637个肠道代谢物发生改变。FQ组、FR组和FNC组的血清代谢谱之间食物NP组(FQ)、食物MP组(FR)、食物对照组(FNC)之间也存在差异,食物NP组和食物MP组共有832种和753种血清代谢物发生改变。图2:实验组和对照组肺微生物群的主要成分及多样性指标 食物NP组(FQ)、食物MP组(FR)和食物对照组(FNC)之间的肝脏转录组谱存在某些差异。食物NP组和食物MP组分别有307和262个肝脏差异表达基因(DEGs)发生改变。鼻腔注入纳米微塑料小鼠组(AQ、AR和ANC组)之间的肺部代谢谱存在差异。AQ和AR组分别升高了864和596种肺部代谢物。AQ、AR和ANC组之间的血清代谢谱也存在差异。AQ和AR组分别有503和664种血清代谢物发生改变。在食入纳米微塑料组中,显著上调的基因富集在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的通路中。而在鼻腔注入纳米微塑料小鼠组中,显著上调的基因则富集在炎症和代谢相关的通路中。
  • 微塑料检测技术,解决微塑料难题!
    微塑料指的是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微粒,常见化学成分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相关研究表明,微塑料在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体内普遍存在,可通过食物链不断向上一级传递,位于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将不可避免成为微塑料的摄入和蓄积体。随着各方对微塑料的关注日益增多,微塑料的相关科学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如何精准快速的识别微塑料,对微塑料领域的研究至关重要。多年来,研究人员通过对水陆空环境与生物体等各类样品中的塑料微粒含量、大小、成分等进行科学分析,开展各类型的科研课题研究、环境本底调查,为我国环境微塑料污染防控与监控和常规产品检测等提供技术依据。为了了解当前微塑料检测分析技术和应用进展,加强沟通交流,7月27日-28日,仪器信息网将举办第四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网络会议,在28日的下午,以“微塑料的检验检测”为主题的会议专场,将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与大家分享当前针对该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等。“微塑料的检验检测”专场日程如下:07月28日微塑料的检验检测14:00--14:30“流域-近海-大洋”微塑料观测研究进展与趋势分析蔡明刚厦门大学 教授14:30--15:00岛津GCMS在环境新型污染物检测中的应用王子君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 产品专员15:00--15:30污水处理厂微塑料的去除行为解析与探讨安立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15:30--16:00传感器在渔业环境中新污染物检测应用吴立冬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研究员嘉宾介绍:蔡明刚 教授厦门大学蔡明刚,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海洋与海岸带发展研究院兼职教授,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基于海洋学视角的开阔海域污染物传输动力学过程研究,及其作为新型示踪剂在海洋科学上的应用。研究海域涉及我国南海等边缘海、全球大洋及两极海区,课题组近10次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个人系中国第3、5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先后入选福建闽江科学传播学者、福建省杰出青年基金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CSC中德合作团队项目等人才计划。主持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Environmental Pollution、Deep Sea ResearchⅠ、Marine Chemistry等环境、海洋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获得专利授权12项,获得多项省部级奖项。 主要科研与应用成果如下:1)开展我国主要边缘海和极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时间序列变化和储量估算,提出全球变化背景下边缘海POPs海/气交换与垂直传输的海洋生物泵调控机制。2)较早开展大洋海水中细颗粒微塑料研究,发现南海存在数量可观的微塑料。3)利用氟利昂等污染物开展海洋学过程的示踪与人为碳估算,取得创新性成果,组装了国内第1套海水超痕量氟利昂/六氟化硫的吹扫捕集-气相色谱分析系统,获批多项发明专利,分析精度达到国际同类水平。4)构建和应用海湾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估算技术及其系统,提出基于长时间序列观测的沿海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协调发展的计量统计学方法。5)建立基于工业化生产的雨生红球藻培养技术和配方,搭建了微藻多级培养系统并研发新型LED藻类培养设备,拥有多项专利,服务于企业生产并产生实际效益。王子君 产品专员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毕业于天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具有丰富的分析仪器产品经验,擅长环境应用解决方案。安立会 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安立会(1975 -),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与合成环境污染物的水生态毒理效应、环境质量基准与标准及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近年重点关注环境塑料垃圾与微塑料对生态系统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致力于塑料污染来源及其控制对策,为开展我国环境微塑料的管控措施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吴立冬 研究员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吴立冬,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百人计划”,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补充检验方法和快检方法等国标方法审评专家。受邀成为“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杂志编委(IF 12.545),Agriculture Communications 和Journal of Analysis and Testing杂志青年编委,Micromachines杂志(IF 3.523)专题主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标准等国家级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2022年获得了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青年创新奖(朱良漪青年创新奖)和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一等奖(排名第一)。主要从事水产品危害物快速检测方法及渔业环境智能化监测器件研发。迄今,吴立冬博士在Informat(IF 24.7)、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16.7)、ACS nano、Food Chemistry、Biosensor and Bioelectronics、Anal. Chem等杂志发表80多篇论文,申请专利22项(其中美国专利1项,国际专利2项),授权7项(已转让2项)。免费报名点击:第四届环境新污染物检测网络会议: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newpollutant2023/诚邀您的参与!
  • 我国输欧多款塑料厨具初级芳香胺迁出量超标
    今年欧盟食品饲料快速预警系统(RASFF)第23周通报显示,近日欧盟成员国通报我国4批次塑料厨具初级芳香胺迁出量超标,本次通报国家为塞浦路斯。  按照欧盟(EU)No 284/2011号法规规定,塑料厨具中迁移出的初级芳香胺浓度不得高于0.01mg/kg,然而受通报的我国4批次塑料厨具中初级芳香胺的迁出量均超标。  据了解,塑料厨具中初级芳香胺超标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塑料原料中使用了某些含有偶氮染料组分的色粉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形成各种芳香胺物质,这一现象特别在深色塑料制品中较容易出现 二是塑料原料生产过程中使用了一些含有芳香胺基团的物质或助剂,在受热等条件下可能释放出芳香胺 此外,塑料合成过程中使用的某些交联剂和扩链剂等在一定条件下也可释放出芳香胺物质。  近期欧盟相关通报如下:日期通报号产品类型通报类型通报基础通报国家来源通报原因分销国家/地区采取措施/分销状况04/06/20122012.0761食品接触材料信息通告市场官方控制塞浦路斯中国来自中国的塑料抹刀中有初级芳香胺(苯胺: 113 4,4'-丙二醛: 13.9 µ g/l)迁出 塞浦路斯从顾客召回/分配到通告国受限04/06/20122012.0763食品接触材料信息通告市场官方控制塞浦路斯中国来自中国的塑料厨房勺子中有初级芳香胺(苯胺: (aniline: 88 4,4'-丙二醛: 4916 µ g/l)迁出塞浦路斯从顾客召回/分配到通告国受限04/06/20122012.0764食品接触材料信息通告市场官方控制塞浦路斯中国来自中国的意大利厨房工具,塑料黑勺子中有初级芳香胺(苯胺: 195 µ g/l)迁出塞浦路斯从顾客召回/分配到通告国受限04/06/20122012.0761食品接触材料信息通告市场官方控制塞浦路斯中国来自中国的塑料抹刀中有初级芳香胺(苯胺: 113 4,4'-丙二醛: 13.9 µ g/l)迁出 塞浦路斯从顾客召回/分配到通告国受限
  • 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战略
    一、前言材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和合成纤维等具有密度小、易加工、高性能、多功能等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 。塑料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19 年我国塑料加工制品高达 8.184×107 t,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第一 。但不规范生产、使用塑料制品和堆放塑料废弃物等问题,造成废弃塑料在环境中的长期累积,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浪费,必须进行治理。据统计,截至 2015 年全球已累积生产了约 8.3×109 t 塑料制品,废弃量约 6.3×109 t,仅有 9% 被回收利用 。2019 年我国产生废弃塑料 6.3×107 t,仅回收利用 1.89×107 t 。废弃塑料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党中央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废弃塑料污染现状及回收利用技术的基础上,从塑料全生命周期评价、废弃塑料全方位全链条污染防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的措施建议,为促进我国塑料工业和国民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提供政策及技术参考。二、废弃塑料污染与防治现状分析(一)废弃塑料的污染现状1. 废弃塑料的来源废弃塑料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工业源、农业源、医用源和生活源四大类。工业源废弃塑料主要指塑料成型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料及废弃工业塑料制品,大多来源明确,相对集中,原料品质较好,回收利用价值高;农业源废弃塑料主要包括废弃农用地膜、棚膜、农用管道、农药包装等,其中农膜废弃量最大,使用废弃后处理困难,残留在田间,不易降解,污染农田,危害生态环境;医用源废弃塑料主要源于医疗卫生及防疫过程中使用的一次性塑料制品,如防护服、医用外科口罩、防护目镜等,是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危险废物;生活源废弃塑料为日常生活活动产生的废弃塑料制品,品种多、分散广、难收集,如塑料瓶、塑料包装袋、纸塑复合材料及其他失去使用价值的塑料制品等。2. 废弃塑料的危害目前,我国固体废物年产生总量超 1×1010 t,其中废弃塑料约为 6.3×107 t,占固体废物的 0.6% 左右,但由于塑料化学结构稳定,难以自然降解,其不当使用和处置以及多年的累积效应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极大的资源浪费,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塑料快餐盒、塑料包装袋和农业塑料薄膜等一次性塑料制品,其使用量大、面广,使用周期短,废弃后大部分与生活垃圾或土壤混合,回收难度大,因而严重污染土壤、高山、海洋等,导致城市“垃圾围城”,珠峰“海拔最高的垃圾场”等环境污染事件。部分难回收废弃塑料在焚烧处理过程中释放大量有毒气体,产生大量粉尘和烟雾,严重污染大气环境,引起雾霾。同时,我国石油资源匮乏,2018 年对外依赖度超过 70%,进口石油约 1/3 用于合成塑料制品。废弃塑料如不能循环回收利用,是对石油、煤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的巨大浪费。废弃塑料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极具回收利用价值。通过废弃塑料有效处理处置,尤其是回收利用,有望解决塑料污染难题。(二)全球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现状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全球日益重视废弃塑料的污染治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不断发起多项大规模全球运动,以减少、再利用和再循环废弃塑料制品,如 2017 年启动全球“清洁海洋运动”,呼吁政府、行业和消费者减少塑料的生产和过度使用; 2019 年将废塑料纳入《巴塞尔公约》的管控范围。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一系列公约、政策和法规,建立了塑料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如美国的《资源保护与回收利用法》、欧盟的《欧盟限塑令》、日本的《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等。发达国家人工成本高昂,环保措施严苛,长期将废塑料大量出口到其他国家,如据美国废料回收工业协会(ISRI)统计,2017 年美国出口废塑料达 2×106 t,其中出口到中国的约占其出口量的 70%,中国禁止洋垃圾进口后,如何处理巨量废弃塑料是其需解决的问题。(三)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现状1. 我国废弃塑料治理现状我国废弃塑料处置方式主要包括回收利用、焚烧、填埋等方式,建国以来废弃塑料流向如图 1 所示。2019年我国塑料废弃量约为6.3×107 t,其中,一次性塑料产品如塑料袋、农膜、饮料瓶,年废弃量超过 2×107 t,是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家电、汽车、建筑等塑料制品,也随着相关产品进入淘汰期,成为废弃塑料的重要来源。我国废弃塑料流向主要包括回收利用、焚烧、填埋处理和环境中积累等四个方面:30% 废弃塑料被回收利用,14% 被焚烧发电回收热能,36% 被填埋或任意丢弃,大量积累在自然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图 1 1949—2019 年我国废弃塑料流向统计 2. 我国废弃塑料防治的主要原则及法律体系我国十分重视废弃塑料的污染防治,1995 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各部委、地方陆续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制定了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了废弃塑料防治法律体系,提出固体废物“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全过程管理、分类管理等原则。最近,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废弃塑料污染,国家推出了新的塑料污染治理法规。2019 年 9 月 9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2020 年 1 月 16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明确提出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推动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规范化、集中化和产业化,强化创新引领、科技支撑,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此外,我国还出台了“无废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政策,为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和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3. 我国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科技支撑情况国家各部委高度重视废弃塑料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的科技立项。科学技术部多次立项废旧塑料制品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系列科研项目,在“十三五”期间开展“固废资源化”重点研发计划,在全生物降解塑料及其新型制品、废旧塑料制品智能化回收与再利用、二次资源高值化综合利用等领域进行技术创新布局,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塑料垃圾回收利用技术链条,带动了废弃塑料循环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如图 2 所示。图 2 我国塑料垃圾污染防治与回收利用全流程技术体系4. 我国废塑料回收利用行业及企业现状废旧塑料回收行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潜力很大。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废旧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建设,以中国塑料加工协会、中国合成树脂协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等三大行业协会为依托,形成了一批较大规模的再生塑料回收交易市场和加工集散地,建成了 25 个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园,包含 21 个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园区 。据统计, 2019年国内废塑料回收利用量为 1.89×107 t,回收率接近 30%,回收总值达 1000 亿元以上,国内登记注册从事废塑料加工的企业共有 3000 多家,年再生塑料加工能力超过 1×104 t 的企业达到 300 家,年再生塑料加工能力超过 5×104 t 的企业达到 50 家 。(四)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技术废弃塑料的回收利用主要包括物质回收和能量回收两大类,各种主要回收方法详见图 3。国际回收标准指南按回收优先顺序,将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分为四级,第一、二级为材料再生,即物理回收,第三级为化学回收,制取化学品或油品,第四级为废弃塑料焚烧,回收能量。图 3 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技术1. 物理回收物理回收不改变塑料化学组成,主要通过收集—粗略分类挑选—简单清洗破碎—熔融加工等制备再生塑料制品,广泛用于单一材质的热塑性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如回收利用废弃聚酯瓶制备再生涤纶纤维、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制备装饰制品等。但塑料制品 60% 以上是应用于航空航天、电子电器、交通运输等领域的结构件和功能件,其所需的高性能多功能通过共混复合、交联等实现,废弃后难以回收利用。传统熔融加工方法,因共混复合型器件难分类难分离,组分相容性差、熔点差异大、熔体黏度不匹配,再生制品相畴尺寸大,性能差,无应用价值;交联型不熔不溶,难再加工,大多只有填埋或焚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浪费,已成为解决塑料污染治理的瓶颈和难点。2. 化学回收化学回收采用裂解技术将废弃塑料降级回收为可再次使用的燃料(汽油、柴油等)或化工原料(乙烯、丙烯等)。由于化学回收装备复杂、能耗高,从经济角度一直被认为难以推广应用。近年来化学回收技术发展迅速,许多企业已做到了商业化,并拟在未来扩大规模。但是高温热裂解温度高,反应时间长,产率低,产物复杂,易产生有害废气造成二次污染,经济性较差;催化裂解和溶剂分解是化学回收的发展方向,但尚需提高催化剂效率和发展绿色溶剂 。3. 能量回收能量回收,即燃烧回收热能,主要适用于传统物理法和化学法无法回收利用的污染严重的废旧塑料,通过垃圾焚烧产生高温气体用于发电。但焚烧会产生氯化氢、二噁英、多环芳烃等有毒气体,造成大气二次污染。应加大开展先进的绿色高温焚烧设备的研制,实现安全清洁焚烧。三、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一)塑料全生命周期评价对塑料生命周期管理基于其制品综合环境评价,即:从最初的原油开采、合成、加工、应用,到最终的废弃物处理,进行全过程跟踪,评价其在整个生命周期间的所有投入及产出对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如图 4 所示。同时,根据应用和处理方式,反过来指导合成和加工,改进工艺、改善管理,实现塑料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降低塑料污染。采用高效的办法对塑料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发展资源安全利用集成技术,可以提高塑料的使用效率,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图 4 塑料生命周期示意图(二)从合成 - 加工 - 应用 - 废弃物处理等环节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通过对塑料制品合成、加工、应用和废弃物处理等阶段全生命周期评价和分析,提出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通过开展塑料制品源头减量、原料及产品替代、废塑料高值利用及安全处理等措施来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1. 从合成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大多数塑料来源于不可再生石化资源,合成工艺成熟、规模大、成本低,应用相当广泛,产量持续增加。但石油为不可再生资源,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高达 70.9%,且这些塑料大分子主链以 C—C 键连接,自然界中难降解;而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热固性塑料材料为三维网状结构,不溶不熔,难回收利用。对废弃塑料污染防治需从源头出发,建立源头减量合成技术体系,合成高性能、长寿命、易回收的石油基高分子材料,加强可循环、易回收产品开发;发展高性价比生物降解塑料,如聚乳酸、二氧化碳共聚物等,实现可控降解、提升材料综合性能;发展低成本、高产量的新型聚合技术,重点发展我国已规模化工业生产的可生物降解塑料材料如聚乙烯醇等,替代需填埋处置的一次性制品;发展清洁规模化利用生物质资源如纤维素、甲壳素等的先进技术,从源头实现塑料污染防治。2. 从加工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塑料制品性能不仅与其分子结构有关,还依赖于加工过程中形成的多层次多尺度结构。通过共混复合、填充增强、交联、发泡等加工方法,可实现塑料制品高性能、多功能、轻量化、长寿命及生态化。但是废弃后的共混复合型塑料难分类、难分离,交联型塑料不熔不溶、难再加工,不能采用传统回收方法进行回收再利用。因此,亟需发展先进的塑料加工新技术,减少共混复合,实现同质异相增强,提高塑料制品性能,延长服役周期,减少废弃量;实现零部件同质制造,发展环保型助剂,便于塑料制品废弃后回收再利用;设计和制造可多次循环使用的塑料制品,减少塑料废弃,并发展先进的塑料回收再利用装备及技术,如塑料拉伸流变塑化输运加工技术,固相剪切碾磨加工技术等,高值高效回收共混复合型、交联型塑料。3. 从应用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提倡塑料合理适度使用、消费,鼓励循环使用,从源头减量。加强管理,实现“谁生产谁处理,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完善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政策体系,提升公众对废弃塑料制品回收利用的认同,开辟合法、合适的应用途径,如农田水利、道路材料、室外设施等,为其再利用提供法律保障。塑料制品应用不同,其性能要求不同,应根据不同塑料制品使用特性,从应用环节开展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如对共混复合、交联型工业用结构件和功能件,应大力提倡循环再利用,充分延长塑料制品的使用周期;发展环境友好型高分子回收利用技术;对寿命短、废弃后难收集、对环境影响大的塑料包装制品,应避免过度包装,设计制造可多次使用的制品,实现塑料包装制品的循环利用;对服役后难机械化回收的农用薄膜,应建立先进的加工技术,能全回收再加工利用;研发全生物降解塑料,推动生物降解塑料在一次性塑料制品中的使用,解决塑料在环境中难降解的问题;医疗防护用品应采用无毒的聚烯烃塑料,同时对医疗废弃物及危废塑料进行高温焚烧处理。4. 从废弃物处理环节防治废弃塑料污染基于全方位全链条防治废弃塑料污染的理念,在处理或回收前,对废弃塑料制品进行合理、科学分类,发展针对不同类型塑料垃圾的回收、处理方式,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废弃塑料处置不当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能实现废弃塑料的物质、能量再利用。构建废弃塑料回收利用完整产业链,提高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率,可以有效促进塑料资源的综合利用。根据废弃塑料多产地、多源头、差异化的特点,创新本地化回收利用模式和推广应用模式,对可回收利用的废弃塑料,优先发展环境友好的物理回收利用技术,完善单材废塑料回收加工技术,突破混杂废塑料回收加工难题;填埋处理餐厨混杂湿垃圾等,仅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实现安全填埋。焚烧处理危废塑料及废弃医疗塑料,需发展环保焚烧装备和工艺,实现绿色排放,回收能量。四、对策建议(一)强化政府引领,加强部门联动借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功经验,实行联防联控机制,群防群治。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领导下,突破部门、地区、行业界限,形成政府统领、企业施治、市场驱动、公众参与的废弃塑料污染防治新机制。统筹固、水、气三位一体污染治理,借鉴大气、水污染治理成功经验,构建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废塑料污染防治机制。(二)完善法律法规,加快标准建设将塑料污染防治明确纳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塑料制品生产、销售、消费、回收等各环节主体在废弃塑料回收利用中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引入保证金返还等政策和法规。制定再生塑料及制品国家标准,为再生塑料开辟合法合适的应用途径,鼓励和强制使用再生塑料和制品,制定或修订降解塑料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认证体系,杜绝伪降解、假降解塑料制品。(三)完善废弃塑料回收利用体系建立和完善分层次全覆盖的废弃塑料污染防治网络,实行“谁生产谁处理,谁购买谁交回,谁销售谁收集”,生活塑料垃圾分类落实到村镇、小区和个人。建立从国家级回收基地、回收加工企业,至小微企业废弃塑料回收利用战略新兴产业体系,解决环境污染,减轻能源资源压力,提供就业岗位,把废弃塑料污染治理与“无废城市”“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四)加大财政支持,完善优惠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废塑料回收利用产业发展。建议塑料合成、加工、销售、应用的利益方缴纳废弃塑料回收处置费,专款专用于废弃塑料回收利用的科研、企业和处理部门。(五)加强科技支撑,引领塑料污染防治开展不同类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评价的研究。研发高性能、长寿命、易回收的塑料合成新技术,攻克可生物降解塑料的低成本合成技术。发展先进的塑料制品高性能、轻量化加工新方法,实现同质异相增强、同器同材,研发可多次使用的塑料制品;建立基于高分子态高值高效回收利用混杂废弃塑料的新装备和技术。发展环保节能焚烧炉、烟气净化技术及灰渣固定化技术;研究难回收再生的废塑料化学回收新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等。(六)加强宣传引导,全民参与治理加强塑料污染防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宣传,既要加强治理,也要避免妖魔化塑料。提高公民环保意识,提倡合理消费、适度消费,自觉主动参与废弃塑料污染防治,自觉实施废弃塑料规范分类回收。五、结语废弃塑料污染防治事关人民群众健康,事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是实施党中央建设绿水青山、美丽中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废弃塑料污染防治,实现塑料制品源头减量、原料及产品替代、废弃塑料高值利用及终极塑料垃圾安全处理,必须从塑料合成、加工、应用和处理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治理。同时,也要加强政策引导,强化行政监管,强化塑料回收利用领域科技创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增强公民环保意识,鼓励全民参与废弃塑料污染防治,通过群防群治措施提高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利用,以促进废弃塑料的污染控制和资源保护的协同发展。作者简介王琪 轻工装备(塑料加工装备)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塑料加工新装备新技术新原理的研究和工程化应用,如固相力化学加工,塑料管旋转挤出加工,聚乙烯醇热塑加工和熔融纺丝,高值高效回收利用废弃塑料橡胶,制备无卤阻燃塑料和泡沫塑料,聚合物基微纳米功能复合材料微型加工和3D打印加工等。 瞿金平 轻工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装备技术与理论研究,提出振动剪切形变和体积拉伸形变动态塑化输运方法及原理、系统发展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发明并研制成功一系列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加工成型新装备。石碧 皮革化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制革化学、制革清洁技术、皮胶原高值转化利用研究。
  • 上海禾工塑料粒子行业水分仪技术交流培训
    日前,上海禾工在广东东莞群安塑胶实业有限公司安排了一场安调培训、技术交流会,东莞群安塑胶生产的离子型中间膜可广泛的应用在光伏、航天、国防、建筑、汽车等众多领域。 而在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水分含量过多的塑料粒子进行生产,则会产生一些加工问题,并最终影响成品质量,如:表面开裂、反光,以及抗冲击性能和拉伸强度等机械性能降低等。因此,水分含量的控制对于生产高质量的塑胶产品是至关重要的。 在之前的很多产品选购指南中也提到,如果需要检测的塑料样品水分含量在0.1%以上,加热温度在200度以内,而且加热之后除了水分之外没有其他挥发性成分,可以选择方便快捷的加热失重法水分测定仪器,如果这三个条件有一个不符合您的测量要求,那么就建议选择卡尔费休滴定的测水方法,而且,一定要选择带卡式加热炉的卡尔费休滴定仪器。在离子型中间膜生产中东莞群安塑胶选择了禾工AKF-PL2015C卡尔费休塑料粒子专用水分测定仪,在仪器的培训过程中,禾工技术员在现场协助客户使用AKF-PL2015C塑料粒子专用水分仪检测了四组数据,根据计算结果得出平均值及RSD值较好。 卡式炉测定塑料水分含量建议温度ABS/160℃已内酰胺/100-120℃环氧树脂/120℃三聚氰胺甲醛树脂/160℃尼龙6(尼龙66)160-230℃苯酚甲醛树脂/200℃聚苯稀酰胺/200℃聚酰胺/160-230℃聚碳酸二酰亚胺/150℃聚碳酸酯/140-160℃聚酯/140-240℃聚醚/150℃聚异丁烯/250℃聚酰亚胺/160℃聚甲酯/16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80-200℃聚乙烯/200℃聚甲基丙烯酸甲酯/180℃聚丙烯/160-200℃聚苯乙烯/120℃聚氨酯/180℃多乙酸乙烯酯 /170℃聚乙烯醇缩丁醛PVB/150℃聚四氟乙烯PTFE/250℃橡胶塞/250℃哇橡胶/250℃软PVC /140-160℃苯乙烯丙烯酸酯/170℃特氟隆/250℃对苯二酸酯 /150℃尿素甲醛酯 /100℃
  • 塑料薄膜拉力机测试注射器推拉力与滑移力有什么区别
    塑料薄膜拉力机是一种多用途的测试设备,它不仅可以用于测试塑料薄膜的物理性能,还可以用于测试医疗器械,如注射器的相关力学性能。在注射器的性能测试中,推拉力和滑移力是两个重要的测试项目,它们分别反映了注射器活塞的推进和拉动能力以及活塞在注射器筒体内的滑动性能。注射器推拉力测试定义:推拉力测试是指测量注射器活塞在推进或拉动过程中所施加的力量。推力测试用于模拟注射药物时活塞的推进动作,而拉力测试则用于模拟抽取药物或空气时活塞的拉动动作。测试目的:推拉力测试的目的是确保注射器活塞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平滑、均匀地移动,且力量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既不会过大导致操作困难,也不会过小影响注射精度。测试过程:在塑料薄膜拉力机上进行推拉力测试时,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在设备的夹具中,设定一定的测试速度,然后记录活塞在推进或拉动过程中所需的力量。注射器滑移力测试定义:滑移力测试是指测量注射器活塞在筒体内滑动时所遇到的摩擦力。这个测试反映了活塞与筒体内壁之间的摩擦系数。测试目的:滑移力测试的目的是评估注射器在使用过程中活塞的滑动性能,确保其顺畅无阻,便于操作且不会引起用户的不适。测试过程:进行滑移力测试时,通常会将注射器活塞固定在塑料薄膜拉力机的上夹具中,而下夹具固定在注射器筒体的底部。通过设备施加一定的速度,模拟活塞在筒体内的滑动,并测量所需的摩擦力。区别测试对象:推拉力测试关注的是活塞的推进和拉动能力,而滑移力测试关注的是活塞在筒体内的滑动摩擦性能。测试目的:推拉力测试旨在确保注射器的操作力度适宜,滑移力测试则旨在评估活塞的滑动顺畅性。测试参数:推拉力测试测量的是活塞推进或拉动时的绝对力量,滑移力测试测量的是在特定速度下活塞滑动的摩擦力。应用意义:两者都是注射器性能的重要指标,推拉力影响注射器的操作便利性和精确度,滑移力影响注射器的使用舒适度和可靠性。结论塑料薄膜拉力机通过测试注射器的推拉力和滑移力,能够全面评估注射器的物理性能,为注射器的设计、制造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数据。这两种测试对于确保注射器在医疗应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通过精确的测试和数据分析,制造商可以优化注射器的设计,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满足医疗行业的严格标准。
  • 微塑料,让淡水斑马鱼也很“受伤”
    微塑料广泛存在于水体、空气、土壤等环境中,被形象地称为“水中的PM2.5”,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环境造成危害。记者22日从云南农业大学了解到,该校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研究团队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在微塑料对淡水鱼黏膜免疫毒性效应研究方面有了新发现。据悉,这是目前为数不多的关于微塑料对淡水鱼黏膜免疫毒性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国际期刊《光化层》上。聚乙烯是全球消耗最高的塑料类型之一。在我国高原地区,由于紫外线较强,塑料易发生光降解成为微塑料;同时微塑料与水环境中重金属等污染物之间复杂地相互作用,还可在各营养级之间富集传递。云南农业大学副教授高宇团队通过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研究发现,聚乙烯微塑料可改变肠道优势微生物群丰度,增加了肠黏膜的感染概率;同时,聚乙烯微塑料激活肠免疫网络通路,产生黏膜免疫球蛋白。研究示意图 云南农业大学供图通过分析鱼类鳃、皮肤和肠道等主要的黏膜器官,高宇等人发现聚乙烯微塑料主要在鱼类肠道中富集,并随粪便排出。微塑料颗粒不断地摄入排出,并不断摩擦肠壁,使得肠道肌层变薄,加剧了肠黏膜损伤,引发肠道炎症。“肠道作为宿主黏膜免疫和消化吸收的主要器官,定植有复杂的共生菌群。聚乙烯微塑料暴露,降低了斑马鱼肠道杯状细胞的比例。”高宇介绍,与此同时,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也显著提高。他们发现,微塑料的摄入,使斑马鱼肠道优势微生物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梭杆菌门的相对丰度降低。在为期7天、1000微克每毫升聚乙烯微塑料暴露条件下,不动杆菌属、邻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等肠道机会致病菌的相对丰度则出现不同程度升高。“在硬骨鱼类中,免疫球蛋白在黏膜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宇说,在上述极端情况下,斑马鱼肠道黏膜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与邻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微塑料可使斑马鱼肠道黏膜免疫系统发生损伤。超过7天后,肠道炎症或可进一步加剧。同时,斑马鱼作为小型鱼类,是其他鱼类等动物的食物,所携带的微塑料或可在食物链循环中造成新的损害。
  • 土耳其研究人员的微塑料检测技术进入全球文献
    土耳其研究人员的开创性微塑料检测技术受到国际赞誉,可迅速识别环境和健康危害,快速准确地解决关键问题,获得全球认可。土耳其研究人员的技术能够迅速识别与微塑料颗粒相关的环境和健康风险,因此获得了国际赞誉。土耳其首都安卡拉比尔肯特大学(Bilkent University)机械工程系教师塞利姆哈内(Selim Hanay)及其同事的工作数据发表在国际科学杂志《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哈内的新技术还得到了欧洲研究理事会(ERC)初创项目和ERC概念验证项目的支持,这些项目都是欧盟著名的资助项目。哈内在接受阿纳多卢通讯社采访时说,科学家们认为,通过食物、液体或空气,每周都会有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微塑料进入人体。他说:“小于5毫米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无法排出体外,因为它们不能被生物降解。低于100纳米的塑料微粒可以穿过血脑屏障进入人体细胞,并在大脑中积聚。这种情况威胁着人类健康。目前的技术还不够先进,不足以发现纳米塑料。”他强调,这些超微粒子会在人体的关键组织中积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现有技术很难检测到20微米以下的微塑料,也就是人体细胞的大小。使用这些设备,分析一个微塑料颗粒至少需要10分钟。但要衡量这种威胁,需要连续分析数千个颗粒。他说:“如今,这些分析既缓慢又昂贵,需要训练有素的博士人员。例如,如果我们想在欧洲与一家公司签约进行微塑料分析,他们无法在六周内给我们结果。”他表示,需要快速、廉价的技术来监测微塑料,尤其是饮用水中的微塑料,而他们最近开发的系统正好满足了这一需求。他们开发了第一个使用电子方法进行分析的设备,并表示他们首次能够对20微米及以下的微塑料进行分类。他说:“我们为该设备开发的传感器可以对微型塑料、玻璃材料和含有二氧化钛添加剂的颗粒进行分类。这些传感器使用非常小的液体通道,称为微流体通道。当颗粒流经该通道时,它们会相继进行两次电子测量。当我们把这两种电子测量结合起来时,就能得到这些粒子的电子特性与速度较慢、成本较高的光谱学方法相比,这种系统可以进行更快、更实用的分类。”快速检测可能的威胁哈内表示,他们为该系统制定了两个阶段的计划,他说:“首先,我们希望建立一种可以分析水(微塑料)的服务。当一个机构希望对其水进行分析时,我们就会使用各种技术进行分析。我们希望在一天左右的时间内将结果反馈给用户。这样,饮用水中可能存在的微塑料污染源就能很快被检测出来”他表示这些微粒会在河流和海洋中积累,他强调说,他们的工作对监测和减少微塑料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他补充道:“该设备为现场分析水样提供了一种快速、经济、便携的解决方案。它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部署,用于评估河流、湖泊和海洋等各种水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水平。我们希望与图尔基耶和欧洲的利益相关者,如地方和城市政府、水务公司和部委一起展示如何推进这项技术。”哈内表示,在土耳其科学技术研究理事会(TÜBITAK)支持的另一个相同主题的项目中,正在开发一种测量水和空气中纳米塑料风险的设备。他表示该项目得到了ERC启动基金和ERC概念验证基金的支持,他说:“我们的项目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地解决剩余的问题,在这里研究不同的塑料形状。在取得这些技术进步后,我们将把这项应用作为一项服务提供给各个机构。”哈内表示,他们开发的设备的概念验证结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这是一份涵盖材料科学的同行评审科学周刊,因此向科学界公开。他表示,他们有权获得欧洲研究理事会的支持,将他们的开创性工作付诸实践。哈内表示,世界各地已开始采取措施应对微塑料污染,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项新法律,将对饮用水中的微塑料污染进行持续检查,加拿大和欧盟也正在讨论类似的措施。
  • 微塑料登上世界最高峰|上海净信冷冻研磨仪解决塑料难题
    珠峰是一个遥远、纯净的地方,在世界之巅却发现了微塑料的痕迹!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1月20日报道,首次在珠峰上发现直径不足5毫米的塑料微粒。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伊莫金纳珀及其同事从珠穆朗玛峰多个地点采集了8个900毫升的溪水样本和11个300毫升的积雪样本。该研究小组发现,在所有积雪样本和3个溪水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       报道称,“污染最严重的样本来自位于尼泊尔境内的珠峰大本营,那里是珠峰上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地方。每公升积雪含有79个微粒。最高取样地点位于海拔8440米处,即位于珠峰峰顶下方408米处,该样本中每公升积雪含有12个塑料微粒。在珠穆朗玛峰上发现的微塑料大都源自合成纤维,包括聚酯纤维和丙烯酸纤维,系制作登山者衣服和装备所用的材料。“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在全球各地收集的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足迹遍布从北极到河流、深海。那么,什么是微塑料?    微塑料是指粒径很小的塑料颗粒以及纺织纤维。由于学术界对于微塑料的尺寸还没有普遍的共识,通常认为粒径小于5mm的塑料颗粒为微塑料。相比于“白色污染”塑料,因微塑料体积小,意味着就有更大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是指多孔固体物质单位质量所具有的表面积)。而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污染物的能力越强,这就是其与一般的不可降解塑料相比,对于环境的危害程度更深的原因。    它的污染分布如何呢?这些从几微米到几毫米不等的污染物,能从大块塑料制品上脱落下来,轻易排入外界环境中,污染水体、土壤和植被。    大气中:纺织产品生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超细合成纤维、工业上材料切碎和磨削等加工产生;质轻,可作为污染物载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水域中:塑料污染主要来源,海洋、地表河流、湖泊、水库、居民饮用水中均已发现;市政污水排放、大气微塑料干湿沉降、工业产生塑料废弃物、纺织行业废水排放、个人日用护理品及其包装等。    土壤中:市政污泥的土地利用、有机肥的长期施用、农用地膜的残留分解、大气微塑料的沉降、地表径流和农用灌溉水的带入等;通过食物链传递并富集。    上至世界之巅,下至世界最深的海沟,微塑料可谓无处不在。有研究指出,每年每人平均会摄入70000颗微塑料。目前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如何还需要深入的研究,但这类无孔不入的物质无疑为我们人类敲响了警钟!我们必须加强对微塑料的研究,尽早提出可行的塑料减排和处理方案。    提到塑料研究,不得不提塑料的前处理。由于塑料制品对温度极其敏感,且加热后会变形、变性,只有在超低温环境下,才能保证样品的完整性。所以,在样品前处理这块着实让科研工作者头疼,因为常规的仪器根本搞不定它。    上海净信浸入式液氮冷冻研磨仪(JXFSTPRP-MiniCL),却完全可以做到!    这款仪器体积小方便携带,拥有三项专利,真正的液氮冷冻,全程-196度低温下研磨粉碎。保持了生物物质活性,确保易挥发物质的保留;防止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受热降解,对热和机械压力敏感的代谢物、异构体和复杂化合物保持原有的敏感特性物质。传统需要五分钟的粉碎研磨,而本设备只需要三十秒,称得上是研磨界的终极手段!
  • 治理塑料污染,碳酸钙如何乘借“可降解塑料”的东风?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明确禁限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的政策边界和执行要求,对疫情防控等突发事件期间用于应急保障的一次性塑料制品予以豁免。相比2008年“限塑令”主要是针对于流通使用环节,这次的“禁塑令”不仅聚焦于使用环节,也关注到了生产、流通、使用、回收、处置的全过程。在政策方面,“禁塑令”没有不顾实际情况搞“一刀切”,指出用于盛装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连卷袋、保鲜袋等,不在禁止之列 “禁塑令”扩大到“餐饮打包外卖服务以及各类展会活动”。从技术角度看,环保替代塑料吸管有多种选择,而可降解塑料抗摔性、耐热性、防腐性等方面的提升空间是另一个问题。这也意味着我国可降解塑料将迎来发展机遇。到2030年,预计我国可降解塑料需求量可到428万吨,市场规模可达855亿元。2020年底“禁塑令”工作目标从材料与环保协调发展角度看, 使用源于自然并可回归于自然的无机矿物作为填料部分取代高分子材料生产塑料制品是目前的可行方案之一。近年研究表明,碳酸钙等无机粉体材料在制造环境友好塑料材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提高塑料制品尺寸的稳定性、提高塑料制品的硬度和刚性、改善塑料加工性能、提高塑料制品的耐热性、改进塑料的散光性、降低塑料制品成本等多重优势。碳酸钙有利于塑料材料的降解,聚乙烯(PE)薄膜中有碳酸钙粉末时,在填埋后碳酸钙有可能与CO2和H2O反应,生成溶于水的Ca(HCO3)2而离开薄膜。留下的微孔,将增大聚乙烯塑料接触周围空气和微生物的面积,从而有利于进一步降解。同时,填加碳酸钙有利于PE焚烧。燃烧时,塑料溶化容易形成黏壁现象,无机粉体加入能够使得这一问题得到极大改善。在PE塑料材料中添加了大量碳酸钙,其效果不仅体现在塑料材料的减量上,且焚烧时可减少对大气污染,减少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排放量, 特别是与焚烧热氧降解剂配合使用,对遏止二恶英产生有十分重要意义。近几年日本等国开发了可焚烧PE塑料薄膜袋用来作为盛放焚烧垃圾发电专用袋。随着中国禁塑行动的进行,超细重质碳酸钙、轻质碳酸钙和纳米碳酸钙由于价格相对低廉,又可促进塑料降解,环境友好,在可降解塑料中的添加比例会越来越大,市场前景会越来越广阔。广西贺州是全国的重钙粉体生产基地和人造岗石生产基地,被授予中国“重钙之都”和“岗石之都”称号。目前,贺州市年产重质碳酸钙粉体达800万吨,产品市场占有量达到60%以上。广西贺州也是珠海欧美克仪器用户最集中的区域之一,在深耕非矿行业二十余载的岁月里,欧美克的仪器质量和品牌口碑不断得到贺州“钙帮”老板们一致认可。Topsizer 激光粒度分析仪碳酸钙根据品种不同有多种不同的粒径和不同的表面涂层特性。欧美克Topsizer激光粒度仪应用于测试碳酸钙微粉,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覆盖从纳米到毫米级别范围的测量。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中对碳酸钙的粒度的监测和控制。其次,通过优化的产品设计,Topsizer可以为客户提供高准确性、高重复性和高重现性的数据。图3和表2显示了同一GCC(立磨)样品分成三等份样品的重复性结果,由同一台Topsizer仪器测量。图4和表3显示了三台不同的Topsizer仪器所测量的同一批次的重复性粒度分布。图3:方法重复性:同一台Topsizer仪器测量同一批GCC中三种不同样品的粒度分布表2:同一台Topziser仪器测量同一批GCC的三等份试样的粒度分布图4:系统重现性:用三台不同的Topsizer仪器测量同一批GCC的粒度分布表3:用三台不同的Topsizer仪器测量同一批GCC的粒径分布最重要的是,激光粒度仪测试过程比较简单,很容易掌握测试方法,对测试人员的要求不高,从样品制备到测试可以在几分钟内完成质控把关。随着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反弹,广大碳酸钙企业在这一难得机遇面前,可以通过增加碳酸钙与塑料的亲合性的活化处理及采用粒度仪进行良好的粒径控制,开发出可降解塑料用高填充比例高制品性能的碳酸钙专用产品,提高碳酸钙产品附加值,促进碳酸钙产业的发展。欧美克仪器也在仪器性能和日常维护上为广大碳酸钙企业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支持,例如针对行业集中区域客户的免费上门回访维护等系列售后增值服务活动(点击文字了解相关活动),以及多场碳酸钙行业专场直播课程等。扫描二维码报名专题直播课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欧美克作为国内最著名的颗粒测量仪器制造商、高新技术企业及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始终致力于粉体行业粒度检测与控制技术的不断提高,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物超所值的粒度测量仪器,服务及整体解决方案,为粉体行业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参考资料:1. 欧美克仪器.《碳酸钙的激光衍射粒度分析报告》2. 腾讯新闻.《从“纸上谈兵”到“落地有声” “禁塑令”要突破两大难点》;3. 矿材网.《后疫情下,中国禁塑行动为碳酸钙行业带来大机遇!》
  • 震惊!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首次发现微塑料!
    据今日央视网报道,科研人员从南极洲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沿线的不同地点采集了19个雪样本,每个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这可能意味着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加速,即便是被科研人员称为地球上“最干净”的地方——南极洲也无法幸免。(图源于央视网新闻)据悉,此前科学家曾在该地区的深海沉积物、海洋和地表水中发现过微塑料,但在雪样中发现微塑料尚属首次。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被认为是一类新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态环境健康威胁。为了进一步助力我国微塑料等新污染治理行动的推进,仪器信息网联合珀金埃尔默,将于ACCSI2022期间举办“新污染物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发展论坛”,并邀请了5位国内外资深专家出席,围绕微塑料等新污染物的危害特性、致毒机理、检测分析等做专业报告和深度交流。嘉宾报告:《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技术》报告嘉宾:孙承君嘉宾简介:孙承君,2001年12月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评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创新人才和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次参与我国大洋和极地科考,近五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目前团队研究工作以海洋微塑料和海洋生物材料为主,在微塑料研究领域又较好的积累。点此处,11月3日免费看直播嘉宾报告:《“eXXpedition环球航行”:全球海洋中的塑料污染状况研究》报告嘉宾:Dr. Winnie Courtene-Jones嘉宾简介:Dr. Winnie Courtene-Jones是一位塑料污染研究方面的专家,2019年完成博士学位(深海生态系统中的微塑料),就职于普利茅斯大学国际海洋垃圾研究小组,曾以“eXXpedition环球航行” 组织科学项目领队的身份,开展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研究,目前正参与“BIO PLASTIC RISK”生物塑料风险研究项目,调查研究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环境归趋,以及它们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影响。她的科学研究遍布各种陆地、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情况,从海岸线到地球上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包括深海和海洋环流。Dr Winnie Courtene-Jones在其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论文和技术报告,并在国际会议、英国和欧洲学术议会上发表演讲。点此处,11月3日免费看直播嘉宾报告:《新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报告嘉宾:曲广波嘉宾简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Chem、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ACS Nano、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8年获第五届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2018年获“The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Young Scientist Award”、 2021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排名第1)。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化学》青年编委。点此处,11月3日免费看直播嘉宾报告:《人体生物组织中PFAS的检测与研究》报告嘉宾:Dr. Sabra Botch-Jones嘉宾简介:Sabra Botch-Jones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法医学研究生课程的法医毒理学家和助理教授,长期从事于法医毒理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Sabra担任美国科学院标准委员会毒理学共识机构副主席,美国法医学会毒理学分会主席。她被州长查理贝克(Charlie Baker)任命为马萨诸塞州法医监督委员会成员。点此处,11月3日免费看直播嘉宾报告:《纳米材料检测和职业风险防护标准示例及应用研究》报告嘉宾:郭玉婷嘉宾简介:郭玉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全国标准化教育标准化工作组(筹)委员,从事纳米技术标准化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研究工作,主持制定五项国家标准,参编《纳米技术标准》书籍,发表多篇科技论文,参与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一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点此处,11月3日免费看直播
  • ASD | ASD Fieldspec 4 光谱仪在塑料污染探测方面的应用
    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塑料垃圾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塑料污染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人类的健康也有潜在的威胁。在这个背景下,如何高效地探测和处理塑料垃圾成为了全球环保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传统的塑料垃圾控制方案难以完全根除塑料垃圾的影响。近年来,新的探测方式已经成为塑料垃圾问题的热门解决方案。其中,遥感探测技术日益成为新的研究方向,今天我们来了解一篇相关论文,希望能够增强人们对光谱技术在塑料垃圾探测和处理中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提高大家对环保问题的意识和重视。ASD Fieldspec 4 光谱仪在塑料污染探测方面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将重点放在利用卫星、飞机和无人机的光学传感器等遥感技术探测塑料垃圾。随着对这些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至关重要的是,不仅要了解原始塑料的诊断光谱特性,而且要了解代表各种环境塑料的风化和生物污染塑料的诊断光谱特性。目前,干塑料的光谱反射率已知,并已经应用于材料回收领域,但其仅限于干塑料测量的评估项目。为了能够识别河流、港口和海洋等水生环境中的塑料垃圾,需要获取塑料潮湿时或被淹没时的光谱特征。此外,其他水成分,如沉积物或藻类,也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塑料物品的反射信号。迄今为止,只有有限数量的高质量数据集被发布在开放获取的存储库中,数据集中包括潮湿塑料垃圾和水中塑料垃圾的高光谱测量。由于环境中的塑料在聚合物类型、颜色、透明度、厚度、状态(原始的、生物污染的、风化的、皱褶的)和湿度(干燥的、潮湿的、浸没的)方面非常多样化,因此在科学界内构建能代表塑料在许多不同方面的可靠数据集至关重要。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基于此,在本研究中,由比利时奥斯坦德法兰德斯海洋研究所、比利时根特大学水生生态学研究小组、佛兰德技术研究所(VITO)、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然与森林水产管理研究所、研究基金会-佛兰德斯(FWO),比利时布鲁塞尔组成的一组研究团队收集了安特卫普港码头和特姆斯桥附近谢尔特河自然条件下的原始、风化和生物污染的塑料制品和塑料碎片样品,同时选择纯原始塑料聚合物,进行塑料样品人工风化模拟、生物污染模拟,利用ASD FieldSpec 4地物光谱仪规范测量由不同聚合物组成的塑料样品的干燥光谱反射率、潮湿和水下环境中(人工模拟环境)的光谱反射率,提出了一个利用ASD FieldSpec 4地物光谱仪获得的宏观塑性样品的高光谱反射率数据集。在人工风化实验中使用的紫外线室的参数在原始塑料标本上进行诱导生物膜生长实验的水族馆装置实验装置:(a)实验室设置(b)筒仓罐设置【结果】光谱(b)显示低均匀场样品的伪重复,光谱(c)是所有伪重复的均值聚合物概述及研究期间进行的处理【结论】本研究创建了一个数据集,其中包含10种塑料聚合物的光谱数据,这些聚合物经过了人工风化和人工生物污染处理,以及现场采集的塑料样品光谱数据。采集到的光谱可以作为未来遥感塑料检测技术的参考,有助于通过光谱分析了解塑性检测的复杂性。并不是所有可能的场景都可以以实验的方式进行测量,因此该数据集可以进一步用于比较和补充数值模拟。本文中所描述的数据集旨在通过增加关于原始塑料样品、人工风化和被生物污染的塑料样品的高光谱反射率的新信息,来补充现有的数据集。此外,该数据集提出了在各种水浊度条件下获得的塑料光学特征,通过在选定浓度的水中添加沉积物或藻类而获得。总之,遥感技术可用于海洋塑料污染的探测、观察和监测。然而,由于缺乏对环境塑料光学特征的了解,在设计适合检测塑料污染的算法方面就可以迈出一小步。所提出的高光谱数据集是在了解塑料碎片暴露于自然介质(如紫外线辐射或生物污染)时的光学特征方面向前迈进了一步。此外,根据所提供的数据,可以研究生物污染和风化对不同聚合物的影响。最后,在本数据集中还描述和评估了塑料聚合物的条件(即干燥、潮湿或浸没在不同浊度下)。因此,本研究预计该数据集将有助于光谱波段的释义,并协助开发用于在(半)操作环境中观察、监测和识别塑料的算法。请点击下方链接,阅读全文:https://mp.weixin.qq.com/s/Sz09bsTy4p4ywo6PYBbSWw
  • 微塑料研究最前沿丨微塑料监测遇难题,我们该何去何从?
    近年来,塑料污染在水环境(海洋和淡水)中的问题日益严重,得到广泛报道和关注。据《Science》杂志研究报告,2010 年全球192 个沿海和地区共制造2.75 亿吨塑料垃圾,其中约有800 万吨排入海洋,并且塑料垃圾数量不断增多,到2015 年已有超过900 万吨塑料垃圾排入海洋。如果不加以控制,科学家预计到2050年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排放量将会是2010年的两倍。这些污染物正在持续威胁海洋生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近期,科学家再次发现塑料会在机械作用、生物降解、光降解、光氧化降解等过程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被分解成碎片,形成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吞食,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随着生物链,造成更广泛的危害。这一发现引起科学家的广泛关注,同时,也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近期,生态环境部发布的《生态环境监测规划纲要(2020-2035年)》也着重强调应加强海洋微塑料监测,加快形成相关领域监测支撑能力,为国际履约谈判和全球新兴环境问题治理提供支撑。在微塑料监测中,由于微塑料的物理特性(大小、形状、密度、颜色)以及化学组分等差异,不同类型微塑料在不同环境中流动过程(输入、输出和存留)的时间均不相同,使微塑料监测变成一大难题。目前,对微塑料的分析方法主要有目视分析法、光谱法 (如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和拉曼光谱法)、热分析法以及其他分析方法等 (如质谱法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联用法)。其中,红外光谱及Raman光谱分析,由于具有无破坏性、低样品量测试、高通量筛选以及所获取的结构信息互补等特点,成为检测和鉴别微塑料的主要分析技术;而在实际操作中上述技术仅可对几微米颗粒物进行检测(FT-IR为10~20μm、Raman 低仅为1 μm),使微塑料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作为先进仪器平台,Quantum Design中国时刻关注重大科研发展方向,并致力于引进先进表征技术及设备,为我国科研搭建先进科技平台。聚焦于微塑料监测难题,Quantum Design中国表面光谱部门认为需要考虑三个关键因素:尺寸、微观形貌以及聚合物类型。理论上可用于测量两者的方法均适用于微塑料分析,但是由于疑似微塑料样品的干扰,使得仅用一种分析方法难以准确的识别微塑料,为了提高准确度以及检测效率,需要采用多组合分析测试方法对其进行监测。目前,我司主要有Neaspec纳米傅里叶红外光谱仪(nano-FTIR)、IRsweep微秒时间分辨超灵敏红外光谱仪和PSC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三款先进光谱表征设备。其中,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采用的光学光热红外技术(O-PTIR),将光学显微与微区红外结合,一举突破了传统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及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IR)的分辨局限,实现了500 nm的空间分辨率。不仅如此,该设备将显微成像、红外及Raman测试集成于一体,多测试方法同步测量有效提高检测效率及准确度。同时,它具有更简单,更快速的测量模式,无需复杂的样品制备过程等优势,让更快、更准确地进行微塑料追踪、监测和研究成为可能,正成为下一代标准的方法。为更好的服务国内科研用户,Quantum Design中国北京样机实验室引进了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为国内科研用户开放,以期为微塑料监测技术的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Quantum Design中国非接触亚微米红外光谱系统mIRage样机操作过程示意 精选案例:目前,mIRage在塑料领域的研究中大放异彩,助力美国特拉华大学Isao Noda教授课题组对PLA和PHA的复合薄片塑料结合方式及内在机理的研究,向我们展示了mIRage在微塑料领域研究中的潜力。该工作中,作者先对PHA和PLA的结合面进行了固定波数下的红外成像(图1)。通过对比发现,在约330 nm的范围内(空气/PHA界面)1725 cm-1处的红外信号出现了急剧的下降,而在PHA/PLA界面处几微米范围内1760 cm-1处的变化较为平缓,且无清晰的边界,表明PHA和PLA可能有某种程度的分子混合。由于使用光学光热红外技术,不存在困扰传统红外成像设备的米氏散射效应,因此能够确定这一模糊的边界是来自于两种材料间的相互渗透而非光学伪影。图1. PLA和PHA在固定波数下的红外成像。(A)红外成像图(红色1725 cm-1为PHA;绿色1760 cm-1 为PLA);(B)A图中黑色线性区域PHA/PLA红外吸收强度分布对比 为了进一步研究PHA/PLA界面处的化学成分变化,作者对这大概2 μm左右交界面的红外图谱进行了间隔200 nm的线性红外扫描分析(图2)。从羰基(C=O)伸缩振动区和指纹区(图2 A和B)的线性扫描红外谱图可以清晰的区分PHA(1720和1740 cm-1)和PLA分子(1750-1760 cm-1)。区别于理想的简单二元系统(不互溶或无分子相互作用),PHA/PLA薄片羰基伸缩振动红外叠加图谱(图2C)并不存在一个明显的等吸收点,反映了在界面区域存在着复杂的组分变化及两种以上不同物种的分布。图2. PHA/PLA界面区域每200 nm间隔的羰基伸缩振动区域(A)和指纹图谱区域 (B) 以及羰基区域伸缩振动的叠合图谱(C) 为获取更详细的界面处PHA/PLA组分的空间分布规律,采用同步和异步二维相关光谱(2D-COS,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来分析羰基拉伸区域采集到的红外谱图(图3A和3B),并以等高线的图形式展现,详细的分析方法可以参考相关信息(Combined Use of KnowItAll and 2D-CO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UCcD3irVtE)。结果显示,在主要为PHA的混合界面区域同时观测到来源于PLA的1760 cm-1红峰外,表明部分PLA渗透到PHA层,且与PHA层的其余部分相比,界面附近的PHA结晶度明显降低。在对指纹图谱区域进行2D PHA/PLA相关光谱同步和异步对比时,也得到了同样的结果(可参照发表文章,在此不再显示), 即PLA向PHA渗透,且PHA的晶型有所改变。另外,作者还通过非接触式亚微米分辨触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对该区域进行了同步红外和拉曼分析(图3C),两者选择性和灵敏度不同却可以很好的互补,进一步验证了这一发现的可靠性。结果证实,即使是表面上不混相的PHA和PLA聚合物对,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子混合,这种混合可能发生在界面只有几百纳米的空间水平上,很好的解释了这两种生物塑料之间的高度相容性。 图3. PHA/PLA羰基伸缩振动区域二维同步(A)和异步(B)相关光谱(2D-COS)分析以及交界区域红外和拉曼光谱分析(左为红外,右为拉曼)。 参考文献:[1] Two-dimensional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highly spatially resolved simultaneous IR and Raman spectral imaging of bioplastics composite using optical photothermal Infrared and Raman spectroscopy,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DOI: 10.1016/j.molstruc.2020.128045.
  • 塑料人时代何以为家? 四种武器解构新“灭霸”
    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38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6fb0d832-b53f-4b69-bcdc-885592a82aa2.jpg" title="qazqz.jpg" alt="qazqz.jpg" width="600" height="338"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或许若干年后,能够将人类与人工智能区别开来的,将不再是大脑,而是人类体内的微塑料含量。那些我们以为大自然会免费埋单的塑料垃圾,如今又将轮回为人类自己背负的十字架。据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预测,全球约/spanspan5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人口的体内都能找到塑料微粒,《复仇者联盟》中灭霸历尽万劫却枉费心机的“理想”,竟被微塑料在悄无声息中打了响指,塑料人时代已经来临。/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虽然该预测仍有待证实,但是微塑料对人类社会的大范围入侵却已是不争事实。/spanspan201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联合国首次将微塑料污染列为新型环境污染的一大类型,与全球气候变化、臭氧污染、海洋酸化并列为全球重大环境问题。那么微塑料到底是何方神圣?小小的它能对自然和人类造成怎样的危害?又有哪些分析方法可以帮我们应对这个敌人,保护我们的家园呢?/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美丽的代价/span /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滥用的惩罚/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f3a003d5-b641-442d-844a-f6300cb51dd3.jpg" title="timg_看图王.jpg" alt="timg_看图王.jp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微塑料的概念首次出现在/spanspan2004/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的美国《/spanspanscienc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期刊上,英国纽卡斯尔大学海洋污染研究团队在其关于海洋水体及沉积物塑料碎屑污染的研究论文中对之进行了描述。根据其定义,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spanspan5m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的塑料纤维、颗粒与薄膜。海洋是微塑料的主要囤积场所,目前,海洋中微塑料垃圾大约有/spanspan 10.5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万吨,甚至在北极,每立方米海冰中含有的微塑料颗粒都多达/spanspan24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个,因此微塑料也得到“海中/spanspanPM2.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的形象称呼。/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微塑料的诞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与神话传说的分类方式类比,微塑料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一类是次生微塑料。初生微塑料的主要来源也可一分为二,一类是化妆液、防晒霜、剃须膏、牙膏等个人护理、清洁用品中的柔珠,用以加速人体皮肤角质祛除,增加人体皮肤光滑度,进而达到深度清洁的目的。这种“柔珠”就是典型的微塑料。特别是打着“深层护理、深度清洁”招牌的护理用品,基本上都是依靠微塑料来满足人类爱美、爱干净的天性。另一类初生微塑料来源于洗衣机产生的超细纤维碎屑。据统计,一个/spanspan1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万人口规模的小城市,每天经过洗衣机向水体中排放的细小纤维就会达到/spanspan110/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千克,大部分属于微塑料,其污染程度相当于向自然水体中扔掉/spanspan1.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万个塑料袋所造成的污染。/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2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b375936c-59f1-499c-9565-be4af986e667.jpg" title="2wxd.jpg" alt="2wxd.jpg" width="600" height="420"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相当一部分的初生微塑料可以通过政策法律等措施进行有效限制,比如美国政府就在/spanspan2016/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年/spanspan5/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月颁布了全国首个微塑料禁用立法,明确禁止在个人护理用品、化妆品中使用微塑料,英国也紧随其后颁布了相似法律。但是次生微塑料却复杂难办得多,次生微塑料的来源主要是塑料垃圾和浮渣在水环境中破碎而产生的碎屑。塑料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的分解作用,可以从大塑料变小,由小变微产生的碎屑,形成各种尺寸和形状的微塑料。次生微塑料具有更大的生态危险,由于塑料用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令行禁止,短期之内基本等于天方夜谭。/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幽灵”消失之谜/span /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两大危害足以撬动地球?/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809db240-70ac-4ae4-a3ba-1304879c6759.jpg" title="0d0604ede9bd2365d7d45def088584d1_timg_image& quality=80& size=b9999_10000& sec=1559114114& di=d013ac74340170828cf0750f0c48ce20& imgtype=jpg& er=1& src=http%3A%2F%2Fimg7.itiexue.net%2F2884%2F28848079.jpg.jpg" alt="0d0604ede9bd2365d7d45def088584d1_timg_image& quality=80& size=b9999_10000& sec=1559114114& di=d013ac74340170828cf0750f0c48ce20& imgtype=jpg& er=1& src=http%3A%2F%2Fimg7.itiexue.net%2F2884%2F28848079.jpg.jpg" width="600" height="400" border="0" vspace="0"//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7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来无影去无声,除了纤细无声地潜入外,微塑料竟然也能像幽灵蜃景一样悠忽间消失,最近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大洋海水中测到的小于/spanspan 4.75 m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的微塑料数量比预测的要少/spanspan 90%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左右。如此庞大的微塑料群体都去了哪里呢?一种假说是微塑料被海洋生物吞食了。细思极恐的是,这个假说已在多项研究中得到了证实,数百种海洋鱼类、藤壶、牡蛎等海洋生物的消化道内都发现了微塑料。/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随着食物链层层传递,这些微塑料最终会随着食物链进入人类体内。事实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除了海洋外,越来越多的微塑料已经进入了陆地食物链,土壤里、蚯蚓体内、母鸡粪便和胃里、城市自来水系统、食盐、蔬菜、海盐、啤酒、蜂蜜等产品中都发现了微塑料的痕迹,这也是为什么微塑料最终会进入人体的重要原因。/span/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a6c7de9a-9dae-410a-8751-9c79e2c63bfd.jpg" title="fe04b5189c428128b6dbf5eea6cdfcc6_timg_image& quality=80& size=b9999_10000& sec=1558519713638& di=ae07fb089a8d8e73b4b3d50b181251d6& imgtype=0& src=http%3A%2F%2Fs1.sinaimg.cn%2Fmw690%2F006WIuVxzy7horBXd5u20%26690.jpg" alt="fe04b5189c428128b6dbf5eea6cdfcc6_timg_image& quality=80& size=b9999_10000& sec=1558519713638& di=ae07fb089a8d8e73b4b3d50b181251d6& imgtype=0& src=http%3A%2F%2Fs1.sinaimg.cn%2Fmw690%2F006WIuVxzy7horBXd5u20%26690.jpg"//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微塑料主要会带来四大环境效应,上述讲到的食物链效应首当其冲。生物摄食微塑料后,首先会由于其难以消化降解在体内累积,可造成生物的肠道堵塞、消化不良、体重减轻、行为迟钝、生长生殖速率减慢等短期不良效应。最终这些随着食物链从餐桌进入人体的微塑料,也会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危害,不少微塑料在生产中会加入阻燃剂、增塑剂等含有氯化烃类、邻苯二甲酸酯类等毒性物质,大量摄入可能影响生殖发育,干扰内分泌等,更恐怖的是微塑料对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具有吸附作用,这些具有显著生物毒性的物质,难以被生物降解,富集在生物体内,容易造成蛋白质的失活或者引起慢性中毒。而纳米尺度的微塑料甚至可以穿过生物细胞膜,对人体造成物理性的危害。/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除了对人类的伤害外,微塑料对整个生态系统也有巨大的破坏作用,一方面,微塑料的生物吸附作用可使得水体中的微塑料作为微生物和藻类提供附着位点,形成生物膜,并提供较稳定的微生物居住环境。由于微生物的附着,可能会改变塑料颗粒的某些物理性质如密度等,影响其迁移,并影响当地生物的生存状况,一些致病性的有害微生物可给所入侵的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危害。另外,微塑料可向周围环境中释放毒性物质,这些毒性物质经常能与周围环境发生一系列的反应,通过吸附或者其他表面相互作用结合周围环境中的污染物,产生具有更大危害毒性的复合污染物,对生物产生复合毒性效应。/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蛮荒之地/span /strong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四大分析仪器开路/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9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da0b5178-1991-4faa-b412-bc41f1ac12e9.jpg" title="xsaa.jpg" alt="xsaa.jpg" width="600" height="399"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微塑料的提出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但是真正作为重大污染源进行系统研究,也就在近几年才刚刚热了起来。因此关于微塑料的分析检测还基本是一片蛮荒之地,有大量的工作亟待开展。目前在微生物的分析检测中主要用到的仪器有非破坏性分析仪器和破坏性分析仪器两种,仪器信息网编辑对之进行了不完全的整理,汇总如下,以飨读者:/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red"非破坏性分析方法/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spanspanSE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在微塑料的物理性质中,颗粒粒径与微塑料在环境中的迁移行为有密切关系,目前微塑料颗粒检测的常用方法为筛分法,但实际上,相当一部分微塑料的粒径范围在激光粒度仪和纳米粒度仪的射程范围之内,该市场或许将成为激光粒度仪发展的又一片黄金沃土,在此先按下不表。而对微塑料另外一种重要物理性质——腐蚀性的分析,则需要用到扫描电子显微镜。/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34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0dfa4d59-aeec-4c1a-b66d-ff2ba533b910.jpg" title="123.jpg" alt="123.jpg" width="400" height="345"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SEM-EDS/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微塑料的腐蚀主要是由生物降解、光降解、化学风化等环境外力造成的。腐蚀作用会在塑料表面产生裂缝,导致塑料断裂成更细小的碎片,对微塑料表面形貌的表征需要再较高放大倍数下进行,因此研究中多以/spanspanSE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为辅助,如扫描电镜/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能量色散/spanspan X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射线联用分析技术/spanspan(SEM-ED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能量色散/spanspan X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射线联用分析技术/spanspan(ESEM-ED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等。这种方法可在进行形态表征的同时,分析微塑料的元素组成,此外还能利用元素指纹排除采样过程引入的微塑料,但该检测方法的成本较高。/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事实上,目前在微塑料的物理性质表征的领域,颜色、形状等大部分参数尚需要依靠目检法完成。随着人们对分析表征结果要求的提高,立体显微镜等高分辨率仪器也开始被用来确定微塑料的形态特征。/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2/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红外光谱分析/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红外光谱分析同样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分析手段,此外还可以用未知样品的红外谱图可与标准谱图进行比对鉴定。目前傅里叶变换/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红外光谱分析法/spanspan(FT-I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可以说是微塑料界最常用的化学组分鉴定方法之一。/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2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c67c7f0a-b47a-4c32-b645-eb5e9f8847de.jpg" title="timg (1).jpg" alt="timg (1).jpg" width="400" height="200"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FTIR/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FTI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的衰减全反射/spanspan(AT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透射与反射等/spanspan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种模式在微塑料分析领域均有所应用,但应用范围有所差异。/spanspanAT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模式适用于不规则微塑料的鉴定;透射模式能够提供高分辨图谱,但分析材料需足够透明、轻薄,确保能被红外线穿透;发射模式则可以完成厚、不透明材料的分析。/spanspanFTI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法仅需通过过滤等简单的预处理操作即可直接分析样品中的微塑料,但该方法的鉴定结果受被测微塑料不均匀性、材料老化、环境尘埃等严重干扰,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更好地适应环境样品分析。/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焦平面阵列/spanspan(FP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的显微/spanspan FTI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法/spanspan(Micro FTI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也开始应用于微塑料的鉴定。/spanspanMicro FTI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法充分结合了显微镜与/spanspan FTI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的优点,即在采集视场内的景物图像的同时也能获得视场内每一个像元对应的红外谱图。/spanspanMicro FTIR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法分析迅速,仅数分钟即可完成一次全面测试,再结合/spanspanFPA/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就能满足小粒径微塑料检测及区域范围检测的要求。/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3/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显微拉曼/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8px "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19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5fbc80b2-a398-492d-bbd9-6f554a3d7de4.jpg" title="1231额3受委屈爱心.jpg" alt="1231额3受委屈爱心.jpg" width="400" height="194"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28px "strongspanMicro Raman/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拉曼光谱法被应用于微塑料的化学组分鉴定。拉曼光谱/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显微镜联用技术/spanspan(Micro Ram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不仅能够获得表面官能团的信息,还可以观测到局部的微观形貌。然而显微拉曼主要的狩猎范围为/spanspan10u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以下的微塑料,而如何从环境中分离到/spanspan10u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以下的塑料进行实验是一大挑战,因此该分析方法,并没有得到大范围的应用。/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4.红外成像系统/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center"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e968e66e-fdba-4106-9b87-bb66628c62d4.jpg" title="41081a9fbd9f845c02d5ee0e2cc90aea_b7904802-818b-43a1-b13c-7a3b8c8da14e.jpg!w300x300.jpg" alt="41081a9fbd9f845c02d5ee0e2cc90aea_b7904802-818b-43a1-b13c-7a3b8c8da14e.jpg!w300x300.jpg" width="400" height="400" border="0" vspace="0"//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font face="宋体"b红外显微成像系统/b/font/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SimSun "红外显微成像系统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与红外显微镜及微区成像技术有机结合,已被广泛应用于微塑料的定性检测,可测量尺寸小至约 10 µ m 的微粒。目前知名仪器厂商如安捷伦、珀金埃尔默等都有丰富的微塑料红外成像解决方案。/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red"破坏性分析方法/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热解吸/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气相/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质谱联用技术/spanspan(Pyr-GC-M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热重/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气相/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质谱联用技术(/spanspanTGA-GC-M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span/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00px height: 15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f1dbcbf9-081f-42eb-8cc5-fbad673b51f0.jpg" title="9dc6020d20455eb5d76f8aa8adcca231_20150317100100.jpg" alt="9dc6020d20455eb5d76f8aa8adcca231_20150317100100.jpg" width="400" height="150"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TGA-GC-MS/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Pyr-GC-M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是不断升高样品池温度,使得高聚物在特定温度发生裂解,释放短链小分子单体,再进入/spanspanGC-M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测定质荷比,从而推断高聚物类型的一种方法。而/spanspanTGA-GC-M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只是热解的方法有所变化,后续分析过程与前相同。所有微塑料的热解过程均为一步热解,且所有微塑料均完全热解。如果仅通过/spanspanTGA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识别聚合物,则结果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假阴性或假阳性/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因此,为了准确的量化微塑料,必须对热分解产物进行/spanspanGC-M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化学结构解析。虽然该方法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但具有样品用量小、可定性定量分析、无需额外投加试剂等优点。做微塑料吸附实验时,用这种方法比较多。/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303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c44a6b83-bea3-48e9-afb4-1e48c5560095.jpg" title="4_看图王.png" alt="4_看图王.png" width="600" height="303"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在上述几种分析方法中,目前最受学界依赖的还是红外光谱分析方法。另外,根据微塑料的颗粒大小,上述四种方法也有不同的适用范围。由上图可知,/spanspanFTIR-ATR/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适用的微塑料粒径范围大概在数百/spanspanum-5m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的范围内,显微红外光谱的适用范围在/spanspan10u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数百/spanspanu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之间,而显微拉曼的范围则在/spanspan1um-10u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之间。/spanspanPyr-GC-MS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和/spanspanTGA-GC-M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则适用于/spanspan1u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以上的全尺寸微塑料。另外,上图没有显示的扫描电镜/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能量色散/spanspanX/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射线联用分析技术/spanspan(SEM-ED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以及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span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能量色散/spanspan X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射线联用分析技术/spanspan(ESEM-ED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适用的微塑料粒径范围一般需要大于/spanspan20u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span/pp style="text-indent: 28px 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微塑料的复杂性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千差万别,目前,在微塑料的分析研究中,有三大问题是研究中遇到的难点:首先横亘在研究者面前的就是分离前处理strong,/strong微塑料的环境来源千差万别,可以是垃圾场、垃圾渗出液或者污水厂等,如何在某个场景下的进行完善的分离和前处理是一个难点。其次,如前所述对小粒级的微塑料鉴定也非常棘手,因为样品很难得到,直接从矿泉水样品中过滤有可能得不到微塑料,而野外样品中如何分离出/spanspan10u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以下的微塑料又难以解决。除此之外,在进行红外光谱分析时,如何快速计数滤膜上的微塑料颗粒也是研究者之殇,现有的很多研究都需要一个个遴选样品颗粒并上机检测,效率较低。/span/pp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5/uepic/d8b4e8cc-3a32-407c-9fb3-8593d4bf88aa.jpg" title="w21w1.jpg" alt="w21w1.jp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14px font-family:宋体"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如何解决微塑料分析研究中遇到的难点,关系着人类对微塑料的研究可以深入到什么程度,在这场人类与微塑料的战役中,我们需要更多、更有效的分析仪器和检测手段来扮演钢铁侠的角色。毕竟人类自己孕育的新“灭霸”,需要整个人类联盟共同去抵抗,而科技和智慧就是我们自我救赎最好的武器。/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span style="font-size:14px font-family:宋体" 微塑料检测典型仪器点击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31.html" target="_self"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4px font-family: 宋体 color: rgb(0, 176, 240) "绿色通道/span/strong/a获取。/span/p
  • 全国分子光谱大会村上幸雄谈微塑料污染及其分析
    第二十届全国分子光谱学学术会议暨2018年光谱年会正在青岛举办之中。大会组委会邀请了李灿院士、田中群院士、李玉良院士、江雷院士、张新荣教授、聂书明教授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会并做报告。大会安排了15个大会报告、65个分会邀请报告、37个口头报告、22个青年论坛报告和130余个墙报展,集中展示了中国在光谱及相关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成果。大会现场传真在大会报告环节,岛津制作所光谱产品线村上幸雄博士做了题为《基于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的微塑料分析》的报告。他在报告中首先谈到,微塑料是存在于环境中的微小塑料颗粒,由于过去数十年内全球塑料消耗量的增加,目前微塑料已经广泛分布于全球海洋内,其数量也在稳步攀升。在人烟稀少的北极海洋中也发现了微塑料的存在。微塑料的主要威胁是海洋生物会摄入微塑料以及附着于微塑料的有害物质(如:PCB、DDT等),同时微塑料在人体中积累会影响健康。存在于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是极其严重的问题。他在报告中介绍初级微塑料是用作工业抛光和研磨剂原材料的微小塑料。聚乙烯和聚丙烯通常被用作初级微塑料。另一方面,二级微塑料是由于外部因素(如紫外线和挤压作用)而分解成5 mm或更小体积的塑料。随后,他在报告中详细讲解了使用岛津IRTracer-100和AIM-9000分析洗面奶(洁面乳)中的初级微塑料的实例;使用岛津IRSpirit红外新品以及IRTracer-100+AIM-9000分析河流或海洋中的二级微塑料以及北极鳕胃内的二级微塑料的实例。分析结果证明了岛津解决方案卓越的有效性。岛津制作所光谱产品线村上幸雄博士大会报告村上幸雄博士呼吁不要随意丢弃使用后的塑料制品,以免最终祸害人类自身此外,岛津分析中心的技术专家段伟亚和李青龙做了大会墙报发表。段伟亚在其题为《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在车用燃料分析中的应用》的墙报发表中针对一些不法商贩非法生产调和汽油,造成严重大气污染问题,参考GB/T 33648-2017《车用汽油中典型非常规添加物的识别与测定》、NB/SH/T 0916-2015《柴油燃料中生物柴油(脂肪酸甲酯)含量的测定》,使用岛津IRSpirit-T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建立了甲缩醛、醋酸仲丁酯、脂肪酸甲酯等添加物的定量模型。岛津分析中心段伟亚做大会墙报发表岛津分析中心的技术专家李青龙在其题为《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法快速检测香蕉中的噻菌灵》的墙报发表中介绍了使用Au纳米颗粒为表面增强试剂,岛津便携式拉曼光谱仪RM-3000为检测仪器,建立的香蕉中农残噻菌灵的SERS快速检测方法。样品经提取、净化、萃取后,可有效降低干扰,再经表面增强测试,可实现香蕉中噻菌灵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本方法检测速度快,不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提取试剂,整个分析过程试剂使用量少,成本低,方法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5 mg/kg,低于国家标准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值(5 mg/kg)。岛津分析中心李青龙做大会墙报发表会场外岛津展台现场传真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南极雪样惊现微塑料!新污染物治理拉开序幕!
    据今日央视网报道,科研人员从南极洲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沿线的不同地点采集了19个雪样本,在每个样本中都发现了微塑料,这可能意味着塑料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加速,即便是被科研人员称为地球上“最干净”的地方——南极洲也无法幸免。科学家曾在该地区的深海沉积物、海洋和地表水中发现过微塑料,但在雪样中发现微塑料尚属首次。渐入人心的“微塑料”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是指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片,被认为是一类新污染物。微塑料这一概念早在2004年由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理查德汤普森(Richard Thompson)在《Science》上发表文章时提出。随后,由于其在海洋环境中的广泛存在以及对生物产生的各种确定的以及不确定的危害,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近几年,随着科学家不断深入的研究,大气、土壤、陆地环境乃至生物体中相继检出微塑料,研究人员已开始尝试对微塑料样品进行更进一步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据相关媒体报道,不久前,南京医科大学夏彦恺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骆永明教授团队,首次在人体血栓样本中发现了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微塑料和染料颗粒。据文献,这是第一次检测血栓中的微塑料,尽管只有一种颗粒被鉴定为LDPE(主要用于农用薄膜,医疗器械,药品和食品包装材料等)。随着微塑料的“渐入人心”,更多的新污染物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新污染物治理,蓄势待发9月27日,生态环境部发布了关于公开征求《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通知指出,按照《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方案》(国办发〔2022〕15号)关于“2022年发布首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的要求,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2年版)(征求意见稿)》,并公开征求意见。该《清单》共分为四大类,主要包括 14 种类新污染物:分类二级分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类1.全氟辛基磺酸及其盐类和全氟辛基磺酰氟(PFOS 类)2.全氟辛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1(PFOA 类)3.十溴二苯醚4.短链氯化石蜡5.六氯丁二烯6.五氯苯酚及其盐类和酯类7.三氯杀螨醇8.全氟己基磺酸及其盐类和相关化合物3(PFHxS 类)9.得克隆及其顺式异构体和反式异构体14.已淘汰类 (六溴环十二烷、氯丹、灭蚁灵、 六氯苯、滴滴涕、α六氯环己烷、β-六氯环己烷、林丹、硫丹原药及其相关异构体、多氯联苯) 有毒有害污染物类10.二氯甲烷11.三氯甲烷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类12.壬基酚 抗生素类13.抗生素 ACCSI同期会议——新污染物监测新技术论坛为了进一步助力我国新污染治理行动的进行,仪器信息网联合珀金埃尔默,将于ACCSI2022期间举办新污染物检测与监测新技术发展论坛,邀请了5位报告专家聚焦新污染物检测新技术,分享新污染物最新研究进展和检测技术!ACCSI2022 线下到场参会,实现与专家面对面互动交流!年会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accsi/2022/嘉宾报告1:海洋环境中微塑料检测技术报告嘉宾:孙承君嘉宾简介:孙承君,2001年12月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环境科学、海洋生物化学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获评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创新人才和自然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多次参与我国大洋和极地科考,近五年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50余篇,目前团队研究工作以海洋微塑料和海洋生物材料为主,在微塑料研究领域又较好的积累。嘉宾报告2:“eXXpedition环球航行”:全球海洋中的塑料污染状况研究报告嘉宾:Dr. Winnie Courtene-Jones嘉宾简介:Dr. Winnie Courtene-Jones是一位塑料污染研究方面的专家,2019年完成博士学位(深海生态系统中的微塑料),就职于普利茅斯大学国际海洋垃圾研究小组,曾以“eXXpedition环球航行” 组织科学项目领队的身份,开展全球海洋微塑料污染的研究,目前正参与“BIO PLASTIC RISK”生物塑料风险研究项目,调查研究可生物降解塑料的环境归趋,以及它们对生物和生态系统功能的相关影响。她的科学研究遍布各种陆地、海洋环境中的塑料污染情况,从海岸线到地球上一些最偏远的地方,包括深海和海洋环流。Dr Winnie Courtene-Jones在其研究领域发表了大量论文和技术报告,并在国际会议、英国和欧洲学术议会上发表演讲。嘉宾报告3:新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报告嘉宾:曲广波嘉宾简介: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污染物的转化与毒理”。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讯作者在Chemical Reviews、Chemical Society Reviews、Chem、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ACS Nano、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期刊上。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18年获第五届中国毒理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奖、2018年获“The 16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Persistent Toxic Substances Young Scientist Award”、 2021年获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特等奖(排名第1)。中国毒理学会分析毒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毒性测试与替代方法专业委员会委员、《环境化学》青年编委。嘉宾报告4:人体生物组织中PFAS的检测与研究报告嘉宾:Dr. Sabra Botch-Jones嘉宾简介:Sabra Botch-Jones是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法医学研究生课程的法医毒理学家和助理教授,长期从事于法医毒理学和分析化学方面的研究,Sabra担任美国科学院标准委员会毒理学共识机构副主席,美国法医学会毒理学分会主席。她被州长查理贝克(Charlie Baker)任命为马萨诸塞州法医监督委员会成员。 嘉宾报告5:纳米材料检测和职业风险防护标准示例及应用研究报告嘉宾:郭玉婷嘉宾简介:郭玉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纳米标准与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工程师,全国标准化教育标准化工作组(筹)委员,从事纳米技术标准化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检测研究工作,主持制定五项国家标准,参编《纳米技术标准》书籍,发表多篇科技论文,参与两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一项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报名现场,赢取珀金埃尔默定制礼品!
  • 焦塑料——经过火焚烧转变而来的一种新型塑料污染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1400f8bf-32a9-4176-aba4-1392bd6a7d02.jpg" title="塑料垃圾.jpg" alt="塑料垃圾.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人们在康沃尔海滩上收集的塑料垃圾 图片来源:ROB ARNOLD/span/pp  在环绕英国西南部海岸线的沙湾上,人们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石头,从小鹅卵石到厚重的镇纸石,散落在漂浮物中。它们的颜色是深浅不一的灰色,表面平滑、没有棱角,看起来很不起眼。/pp  但如果你拿起它们看时,很快就会发现,这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石块”其实根本不是岩石。/pp  这是焦塑料——经过火焚烧转变而来的一种新型塑料污染。地质学家甚至也对它们的外表感到困惑。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环境科学家Andrew Turner最近在《全环境科学》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对这种物质进行了描述。他认为,这种污染可能隐藏在世界各地。/pp  “因为它们看起来像地质变化形成的,这让很多人经过时都不会留意到它们。”Turner说。/pp  几年前,康沃尔塑料污染联盟志愿者联系到Turner时,他第一次听说了这种奇怪的新垃圾。/pp  海滩拾荒者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鹅卵石和石块的塑料仿制品,它们非常轻,可以漂浮在水面上。Turner说,一些志愿者已经收集了数千块。环境艺术家Rob Arnold甚至为当地一家博物馆设计了一个展览,让游客在塑料中找真正的石块。很少有人能够分辨出来。/pp  “这个活动非常成功,但也令人震惊。”Arnold说,“人们很惊讶他们居然完全没有注意到这些污染。”/pp  一年前,Turner决定更系统地研究这一现象。在社交媒体上发出呼吁后,他收到了从苏格兰到英属哥伦比亚等地的垃圾样本,他的分析最终集中在从惠特桑德湾附近收集的垃圾上。这是一个受保护的大海湾,其中包括康沃尔郡一部分最好的海滩。在进行大小和密度测量后,该团队用X射线和红外光谱检测了塑料的化学成分。/pp  他们了解到,这些“石头”是由聚乙烯和聚丙烯构成的,这是两种最常见的塑料。它们还含有大量的化学添加剂,但最让研究人员吃惊的是它经常和铅、铬一起出现。/pp  Turner认为,这些是铬酸铅的痕迹。几十年前,制造商将这种化合物添加到塑料中,使其呈现出鲜艳的黄色或红色。而这些颜色可能由于燃烧而变暗。该团队在实验室里熔化了一些颜色鲜艳的塑料,验证了这个想法。果然,它们变成了深灰色。/pp  与此同时,多年的风和水的侵蚀可以让这些经过高温的塑料形成光滑的边缘和风化的外观。/pp  “想象一下,如果一块卵石在地质学上发生这样的变化,它会需要几十万年的时间。”Turner说,“我们在这些塑料上看到了同样的情况,但它发生的速度要快得多。”/pp  康沃尔热塑性塑料的确切起源仍然是个谜。Turner认为可能有很多来源,从篝火到旧的垃圾填埋场,篝火与夏威夷塑料—岩石混合物“塑小球”的形成就存在关联。他认为,其中一些塑料垃圾可能是从萨克岛漂到英吉利海峡对岸,因为最近的报告显示,萨克岛的垃圾在焚烧后被倾倒在海里 另一种可能是从加勒比海岸一路漂到英吉利海峡对岸。/pp  无论如何,高温塑料已经在世界上出现了,Turner想知道它们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危害。他发现几个蠕虫样本中似乎富含铅,这表明这些生物可以摄取塑料,并将重金属引入食物链。/pp  Turner与美国的一位合作者分享了一些样本。这位合作者正在做进一步分析,以确定这些样本中是否也含有有害的有机化合物。“在不受控制的环境下燃烧塑料,会产生各种有害物质。”他说。/pp  除了直接的生态效应,热塑性塑料的出现还表明环境中的塑料无处不在。英国莱斯特大学古生物学教授Jan Zalasiewicz想知道,这些东西最终是否会在岩石记录中留下痕迹。/pp  无论高温塑料的最终命运如何,Zalasiewicz说,很清楚的是,塑料正在“成为地质循环的一部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9/uepic/60eaff85-f756-497e-837e-d605b32afed6.jpg" title="绿· 仪社.jpg" alt="绿· 仪社.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扫二维码加“绿· 仪社”为好友 了解更多对科学仪器市场的分析评论!/spanbr//p
  • 研究首次证实微塑料 能引发机体慢性炎症反应
    10月30日,记者从深圳市人民医院获悉,该院心内科专家团队完成了一项“聚苯乙烯微塑料暴露对血管的毒性影响”研究课题,首次证实微塑料能引发机体慢性炎症反应,并由此导致血管钙化的发生发展。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整体环境科学》上。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董少红、尹达,副主任医师孙鑫及医学博士颜建龙等组成的课题组研究发现,血管钙化患者粪便中均含有不同类型的微塑料聚合物,包括聚苯乙烯、聚乙烯、聚酯纤维、聚丙烯等。“其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酯纤维,占比为42.4%、16.3%和15.7%。”孙鑫介绍,研究发现粪便中微塑料的来源与饮用瓶装水、食用外卖食品、暴露于有灰尘的工作环境等息息相关,同时还发现聚苯乙烯与血管钙化有一定的关联性。为了进一步验证聚苯乙烯微塑料与血管钙化之间的关系,课题组在饮用水中添加了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给予正常大鼠与维生素D和尼古丁诱导的大鼠自由饮用。结果发现,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使正常大鼠心脏和主动脉血管均产生了轻微钙化,并明显加重尼古丁诱导的大鼠心脏和血管钙化。与此同时,为了明确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对肠道菌群的干扰,研究人员还对大鼠的肠道菌群进行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暴露于聚苯乙烯微塑料颗粒环境中,可致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丰度的下降。“肠道微生物是构成肠道屏障的基础,当肠道菌群失衡时,致病性革兰氏阴性细菌释放脂多糖,可破坏并穿透肠道屏障,并使脂多糖进入人体循环。”颜建龙介绍,血液中积累的脂多糖会触发机体慢性炎症反应“开关”,并加快血管钙化进程。结合研究发现颜建龙建议,生活中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家庭中可用过滤装置处理自来水,不用塑料产品盛装油、酒、醋等 不食用家禽、海产品等胃肠道、内脏和腮的部分,这些部位容易贮存微塑料 不建议用塑料砧板处理生肉、蔬菜和水果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