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校对环规

仪器信息网校对环规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校对环规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校对环规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校对环规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校对环规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校对环规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校对环规相关的解决方案。

校对环规相关的资讯

  • 国际核电小堆发展高峰论坛开启 中科华确认为协办单位
    p  国际核电小堆发展高峰论坛(ISMRF2015)将于2015年12月2日-3日登陆上海,本次大会由上海市核电办公室主办,上海英致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pp  已确认为大会协办单位。/pp  随着“十三五”的到来,我国核电建设在政策力推下将进入发展高峰,多用途小型先进模块化反应堆(简称“小堆”) 以其高安全性、一体化、模块化的特点已经成为国际核电企业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发电功能外,小堆还可以用于热电联供、制氢、海水淡化和海洋开发。目前,拥有中国自主核电小堆技术的山东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中国实验快堆首次实现满功率稳定运行。由此包括快堆,小型压水堆,钍基熔盐堆和高温气冷堆等技术的中国小堆技术版图逐步显现,小堆将成为中国核电应用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并迎来新一轮发展契机。有关专家表示,在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情况下,核电小堆商业化应用前景颇广。/pp  发展小堆的前景非常诱人,但正如所有新生事物一样,小堆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基于种种现实的挑战和机遇,国际核电小堆发展高峰论坛将携手180多位来自国内外核电监管机构、研发单位、工程公司、核电业主、科研院所的嘉宾汇聚一堂,探讨国际小堆前沿动态,以此推动核电产业的多元化发展。/pp  论坛第一天将聚焦 “核电小堆政策、标准研究和前景展望”与“核电小堆前沿技术”,第二天设置三大专场, 将就“小型压水堆技术、工程与关键材料设备”、“高温气冷堆技术、工程与关键材料设备”“快中子反应堆技术、工程与关键材料设备”三大主题进行探讨。目前较受我国重视的是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我国首座钠冷快中子反应堆——中国实验快堆于2014年末首次达到100%功率并实现满功率稳定运行72小时。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快堆的设计、建造、调试、运行的核心技术。/pp  本次大会将围绕小堆政策、设计标准、选址评价与许可、多种技术的研发与进展、设备与材料的要求、新建项目进展及应用前景等热点议题展开深入讨论,以此加快小堆商业化进程。同时,本次大会主办方上海市核电办公室将以此为契机,推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核电产业的发展,加强企业与业主单位的供需对接,打造一流核电运行服务平台。/pp  联系大会组委会索要议程:/pp  Tel: 021 5130 7111/pp  E-mail: elleh@innchinc.com info@innchinc.om/pp  大会官网: www.innchinc.com/ismrf2015/pp/p
  • 中国核电不止于“大”,“小”有“钱”途——国际核电小堆发展高峰论坛(ISMRF2015)即将拉开序幕
    p  由上海市核电办公室主办,上海英致商务咨询有限公司承办的国际核电小堆发展高峰论坛(ISMRF2015)将于2015年12月2日-3日登陆上海。/pp  业内普遍认为,2015年是“福岛事件”后中国核电重启的元年,核电行业迎来加速发展期。随着中国核电“走出去”的战略,中广核华龙一号落地英国,投资兴建欣克利角C核电项目,推进塞兹韦尔 C(SZC)和布拉德韦尔B(BRB)项目,国家核电携CAP1400技术出征南非,阿根廷与中国签署128亿美元核电合作协议,中核集团与埃及核管委签署核能合作谅解备忘录等/pp  然而在“大红大紫”的核电界内,小堆也是近几年来受到很高的推崇: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泰拉能源公司签署了行波堆合作文件,法国计划与俄罗斯合作研发第四代快中子反应堆,西屋公司正在寻求与美国能源部(DOE)合作研发铅冷快堆(LFR),英国劳埃德船级社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共同开发浮动堆。下面我们来领略下小堆的风采:/ppimg style="width: 558px height: 518px " title="01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6b438a9a-fedf-408d-8c67-ac473bcaa107.jpg" width="1047" height="79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由上海英致统计,仅作参考)/pp  核电小堆项目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而且选址覆盖内陆地区,这样有可能解决内陆核电站迟迟未能启动的难题。小堆类型丰富,如:中核新能源、核一院、中船719所、中海油研究院等合作开发的渤海湾海上浮动平台,同时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原中科华)和中海油研究院也在积极磋商渤海湾浮动平台项目,核建清洁能源参与的江西瑞金高温气冷堆。此外,熔盐堆、铅基快堆、低温堆、国际空间堆等也已进入项目前期可研阶段。/pp  核电小堆,“钱”途不小/pp  本次大会将对核电小堆进行最深入的探讨,让与会代表全方面地了解小堆。本次大会规模大、层次高:/pp strong 举足轻重的协办单位:/strong/pp  中广核研究院有限公司(原中科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pp  strong重磅权威的发言嘉宾:/strong/pp  国家核安全局反应堆处处长、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高级工程师、上海市核电办处长、ASME 核电部经理、世界核协会(WNA)中国区总监、中核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中科华核电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小堆研发总设计师、中国核动力研究院 ACP100总设计师 、中科院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上海核工程研究院的主任助理、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项目研究院、德国GRS研究员级工程师等。/pp  strong群英荟萃的参会企业:/strong/pp  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华能核电开发有限公司、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有限公司、核建清洁能源有限公司、苏州热工研究院、北京广利核系统工程有限公司、中广核仿真技术有限公司的主任工程师、哈电集团(秦皇岛)重型装备有限公司、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华兴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等参与小堆项目的单位都将出席。/pp  strong量身定制的小堆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01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511/insimg/ea918bbe-16fc-4d57-a652-f290d58043df.jpg"//pp  本次大会将会探讨到的议题也是与核电企业与业主单位的供需所息息相关的,在核电发展走出去的大方向下,讨论新的方针政策,相信对核电企业和业主单位都是不容错过的。/pp  本次大会主办方上海市核电办公室将以此为契机,推动上海及其周边地区核电产业的发展,加强企业与业主单位的供需对接,打造一流核电运行服务平台。/pp  核电不止于“大”,“小”有“钱”途,小堆前景一片光明,核电也能以“小”搏“大”!/pp  联系大会组委会索要议程./pp  Tel: 021 5130 7111/pp  E-mail: elleh@innchinc.com info@innchinc.om/pp  大会官网:a href="http://www.innchinc.com/ismrf2015"www.innchinc.com/ismrf2015/a/p
  •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发布团体标准《有机硅污水中甲基环硅氧烷的测定》团体标准
    经项目征集、审核、发布审议等程序,氟硅协会拟于2024年1月发布《有机硅污水中甲基环硅氧烷的测定》团体标准,为保障项目立项的公正性,现对本项氟硅团体标准进行公示,公示时间2024年1月19日至1月28日,共计10日。如任何单位、个人对拟发布标准持有异议,请以正式发函方式向协会提出意见和建议。氟硅协会标委会邮箱:fsibwh@163.com。附件:1、《有机硅污水中甲基环硅氧烷的测定》报批稿.pdf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 2024年1月19日
  •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批准发布《有机硅污水中甲基环硅氧烷含量的测定》团体标准
    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批准发布《有机硅污水中甲基环硅氧烷含量的测定》团体标准,详见附件(发布公告),现予以公布。 关于批准发布《有机硅污水中甲基环硅氧烷含量的测定》团体标准的公告(2024年第1号).pdf
  • 《了不起的科技匠人》第二季强势回归,重溯“技与心”
    积淀一年,《了不起的科技匠人》第二季于10月匠心回归!本次仪器信息网将镜头聚焦两本“白皮书”,让我们一起翻开扉页,展述“匠作”伊始...本期的主人公滨松中国产品技术专家赵强,入行之初受益于第一版“白皮书”,后因循所及,参与并主导新版白皮书编撰传播中。2年时间,日以继夜,316页,一行一样加注,逐字逐句校对...最后我们也欣喜的看到,白皮书到客户的手中又被翻烂变黄,归本初衷。赵工说:“我们这个团队更像是桥梁工程师,搭建了两个(中日)版本的白皮书的信息互通,而这本书又像一座技术沟通桥梁,为更多工程师所用。”正是因为专注,所以专业;然因专业,倾注时间于有价值的事情上,积微致著,持续服务并引领行业。关于“白皮书”滨松“白皮书”意指滨松《光电倍增管》与《光电半导体》两本自制的技术手册。滨松光子学商贸(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后,全面负责滨松集团在中国的销售、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市场活动,且始终秉持立足行业,服务行业,构建技术交流桥梁。基于中国光电产业发展需求,先后将两本白皮书进行解读、编译、印制,并免费面向行业人士发送。 两本手册是纯技术型资料,更多的基于了滨松在服务客户中经常碰到的客户问题,以及产品基础原理去进行的内容编写,目的是为给客户乃至更广泛的行业人士普及相关光电元器件的知识,构建整体的知识体系。尤其是第一本白皮书《光电倍增管手册》,在国内开设光电相关专业的高校院所,如浙江大学、北京理工大学、长春光机所、长春理工大学等,均当过学习辅助教材进行授教。时至2016年,随着国内客户对于相关光电半导体需求及相关应用逐渐增加,滨松中国启动了滨松第二版技术手册——光电半导体白皮书的编译,滨松中国工程师结合服务中国客户的经验,更是用心的融合了多版英文版的内容,更加全面、更加细化、更加深入地进行了编译,力求将知识更好的传递,讲得更到点子上,帮助中国客户把光电半导体这个大类的产品了解得更清楚、用得更好。从自己所擅长的事情出发,尽可能地去为中国光产业中的各位伙伴、同行者做一些事情。《了不起的科技匠人》系列短片: 第一季点击查看近年来,中国光产业蓬勃发展,光子学技术的应用已无处不在。而推动这一发展的,则是许许多多的科技的从业者们。技术的研发和推动得有“匠人”一般的精神,需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并抱有自己的骄傲和信念。正是有一群人秉承了这样的精神,我们的社会才能得以发展。2021年,滨松携手仪器信息网推出了“了不起的科技匠人”第一季,旨在聚焦光产业下的“科技匠人”们,分享心声,共畅理想与未来。时代呼唤匠人精神,第二季,滨松与仪器信息网再次通过镜头语言纪录,亦希望更多的科技从业者,始终怀匠心,践匠行,做匠人。
  •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新规解读
    11月1日,《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开始实施。自2009年开始施行的《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就此废止。  基本科研业务费,算是高校众多竞争性支持项目和经费中“一股清流”。从2008年开始,财政部和教育部设立“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对高校科技工作实行稳定的经费支持。当年,北京大学等14所高校成为试点资助高校 次年,包括教育部直属高校在内的92所中央高校都被纳入到了资助范围。随后,资助范围进一步扩大,资助金额也在提升。  那么,基本科研业务费都发挥了哪些作用?高校在使用这笔钱时遇上了哪些问题?新的规定又呈现出哪些特点?科技日报对此进行了梳理。  业务费面向基础 面向青年  从一些研究中,可以一窥“基本科研业务费”这一类目在高校的“打开方式”。  华南理工大学科学技术处的伏琳等人,选取了14所以理工为主的“985”大学为分析样本。发现绝大部分高校在相关项目类型上,设置了自由探索类项目,大部分高校设置了重点类项目和学生创新计划,少数高校设置了交叉专项和预研类项目。这些项目,和科技主管部门的基础类和应用类项目形成补充,也确实符合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原则——面向基础前沿。  而且,由于基础研究本身的不确定性,只有少数高校对项目受资助后设置了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多数高校的项目结题以提交结题报告、组织专家验收为主,以论文作为成果评价的主要标准。  不过,基本科研业务费并不算一笔“巨款”,它更像某种启动资金。山东大学学术研究部的刘德宝等人撰文指出,对综合类高校,一般会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按领域特点分别设置资助类别。因为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领域具有差异,前者资助力度一般会高于后者。“自然科学领域的一般项目资助金额一般在4—10万元左右,人才类项目资助金额在1—10万元之间,而重点项目则可能达到20—100万元”。  数额不多,但对青年科研工作者来说,也为其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刘德宝在上述文章中指出,对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能够获得的各种科研资源非常有限。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统计资料(2010年度)》,40岁以下青年科研工作受资助比例仅在37.1%,35岁以下的仅有9.1%。由于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主要支持对象恰恰就是40岁以下、在科研项目上还“缺衣少粮”的年轻人,也是为这部分人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保障。  老办法存“两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老办法存在两大难题。  难题一是预算科目管理难。西南交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廖忆崎等人在《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管理小议》中写到,这笔资金是分批划拨高校,并非一次到位,存在一定滞后性,而当年下拨的基本科研业务费应当在当年支出完毕,这就给学校的基本科研业务费的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其实,在科研活动中,严格按照预算科目进行管理很难反映科研活动的实际情况。毕竟做科研不比盖房子,难以算清一砖一瓦的价钱。廖忆崎就举了个例子:某项目的设备费预计发生2.5万元,该预算科目即按照2.5万元进行控制。结果,实际支出2.45万元,该科目剩余0.05万元。多出的钱反而成了烦恼,因为负责人不大可能再去买一个0.05万元的科研设备,就必须更改预算,将经费调整至其他预算项目。“为了完成经费执行进度,项目负责人必须支出全部经费,就不得不按照程序,层层报批,待完成预算调整审批手续后,再对剩余经费进行报销。”  不过,西南交通大学也想出了对策。他们从2014年7月开始,实施公务卡制度,提高支付透明度,加强财政监督。又在学习其他高校经验的基础上,从2015年起实行灵活的预算管理制度,每个项目的劳务费比例按不超过当年年度经费的20%进行控制,除此之外其他预算科目拉通进行报账。  在如今的管理办法中,关于基本科研业务费使用范围和开支标准,规定“由中央高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发生的会议费、差旅费、小额材料费和测试化验加工费等,实行“公务卡”结算。这和一些高校已经开展的实践相吻合。  当然,不能碰的禁区依然非常明确:基本科研业务费不得开支有工资性收入的人员工资、奖金、津补贴和福利支出 不得购置40万元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 不得分摊学校公共管理和运行费用 不得作为其他项目的配套资金 不得用于偿还贷款、支付罚款、捐赠、赞助、投资等支出 也不得用于按照国家规定不得列支的其他支出。  难题二是经费使用绩效评估难。中央高校自身对基本科研业务费具备完全分配权,中南民族大学科学技术处白云和中南民族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马楠指出,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诸如“基本科研业务费由学校自主管理,只要学校批了就行了,项目的实施和结题道以后再说”“项目结题验收工作自主完成,申请项目时可以禁令写高结题条件,结题时管理部门有熟人结题条件可以随意调整”等不正确的思想就冒了出来。  如何自主分配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估,让钱花得符合初衷?  刘德宝认为,在项目过程管理上,应进行定期的节点考核,可采用建立立项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等方法将考核的过程系统化、制度化 考核结果要定期公布,做到过程管理的公开透明。而项目的结题验收,应严格按照立项项目合同进行考核,条件允许,还应邀请校外专家通过会评或函评的方式,对立项项目进行第三方评价。“探索宽严相济的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管理方法,切实提高项目经费使用效益。”  白云和马楠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要将项目的结题成果,作为项目负责人申请下一轮基本科研业务费的参考依据。  现行管理办法也辟章节专门谈了“绩效评价与监督检查”。明确中央高校每年需填报本校项目数据,上传上一年度经费实施情况和绩效自评报告,要切实加强基本科研业务费的预算执行管理,对未按照校内管理要求自行调整经费用途、预算执行进度缓慢或实施效果差的项目,应当采取调整和扣减当年预算、暂停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等措施,强化激励约束。  放管结合 新办法突出五重点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讲师、硕士生导师张端鸿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基本科研业务费,主要是针对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所提出来的一项支持高校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的政策。在现实运作当中,这笔经费在相当程度上使用得并不是特别理想,执行率并不是特别的高。同时,一种相对比较公平的、能够真正支持青年人才进行自主探究的经费使用和配置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这样一来,就需要对基本科研业务费的使用进行进一步规范,也要进一步地提高其使用效率。  他表示,从新政内容来看,首先是提升了高校自主权,选题范围进一步放宽。其次,更好地体现了对年轻人的扶持。其实,过去从经费执行的实际情况来看,它有时会成为学校内部一些具有资源配置权力的人进行内部配置的一种资金。第三,在资金使用原则方面,现在比过去更为灵活。  总的来说,管理办法的调整,主要突出五个方面:一是扶持自由探索的研究。二是扶持年轻人的发展。三是扶持优秀创新团队的建设。四是扶持绩效比较高的科研人员和科研团队。五是扶持交叉学科的发展。  从严格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次的管理办法也特别强调了两个关键准则。第一个是必须使用公务卡结算,第二个是必须使用银行转账的方式去结算劳务费、专家咨询费,这样就控制了现金的支付。体现了放管结合,保护教师的思路。 相关新闻: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新规出台 不得购置40万以上仪器设备
  • CO2环保制冷剂在欧盟F-gas新规中的应用
    CO2环保制冷剂在欧盟F-gas新规中的应用 ——Memmert新环保制冷系列产品发布 Memmert在ACHEMA2018上推出了采用CO2(R744)作为制冷剂的系列产品:ICHeco 与ICPeco,这是两个新系列不但是环境友好型,而且,跟温室气体制冷箱体更加高效。 CO2制冷剂气候中性 伴随着合成制冷剂的淘汰进程推进,Memmert正在扩充其环境友好型温控箱体的范围,在此之前数十年间Memmert已经依托Peltier技术推出了无需制冷剂的HPP环境测试箱及IPP/IPS低温培养箱,并逐渐形成完整的产品系列。 GWP值(全球变暖潜能)被用来衡量废气对地面附近大气层变暖(温室效应)的影响程度大小,Memmert ICHeco/ICPeco系列立即使用的制冷剂CO2(R744)的GWP值仅为1,因此实际上是气候中性的。 相比之下,制冷剂R134a的GWP高达1430,以100年为跨度考察,在其排放到空气中引起的温室效应是CO2的1430倍。此外,R744不含氯,既不可燃,也无毒,不会造成臭氧层变薄,也不需要处理或回收。这是工业过程的副产品,这就是生产所消耗能源要远比合成含氟制冷剂要少的多的原因所在。欧盟含F气体F-gas法规促使转变 欧盟关于含氟气体F-gas气体新法规旨在到2050年将含氟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比1990年削减90%。措施包括逐步减少交易量和颁布销售禁令。例如,从2022年1月1日起禁售GWP大于150的商用冰箱制冷剂。“Memmert第一时间做出了反应,以下几个原因,”Memmert研发部门负责人Stefan Kaufmann解释说。“一方面,我们的新款环保箱体有利于改善客户的环境资产负债表,另一方面,它们实际上是免维护的,并且在改善制冷效能方面表现突出。“ICH750eco对比的测量实验结果,显示其平均温升速率快出20%(22℃环境温度)。 ICHeco与ICPeco这两个系列产品还装配有业已验证有效的空气夹套系统。封闭的夹套系统拥有许多优点,适应范围广,可供温湿度环境模拟用。 关于美墨尔特(Memmert)全球领先的温控箱体领导品牌德国美墨尔特(Memmert)成立于1933年。近九十年来,美墨尔特一直致力于精确温控箱体的研发和生产,并引领箱体的发展方向与潮流。公司同时拥有悠久的半导体控温技术(Peltier)经验,为仅有的全系列半导体技术温控箱体制造商。产品包括二氧化碳培养箱、恒温恒湿箱、光照培养箱、低温培养箱、环境测试箱、真空烘箱、通用烘箱、灭菌箱、生化培养箱、超低温冰箱、至尊水浴油浴等。2010年9月11日,德国美墨尔特(Memmert)大中华区全资子公司——美墨尔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在上海成立,现在北京、南京及广州设有代表处。“至尊品质,追求卓越,永不妥协”!
  • 中科大:仪器设备转得欢
    中国科大生命科学实验中心的技术人员在科学仪器前做测试分析。  高水平的前沿研究离不开尖端的科学仪器设备,而这些设备往往耗资巨大,每个课题组单独购买既不现实也没必要&mdash 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学仪器设备怎样实现高效利用?请看来自中国科大的报道。  打破学院和专业壁垒  建立开放共享的科研&ldquo 大平台&rdquo   2000年,同其他几所兄弟院校一样,中国科大开始了&ldquo 985&rdquo 工程一期建设,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购置仪器设备、改善科研&ldquo 硬&rdquo 条件。  &ldquo 我们没有拿国家重点建设经费&lsquo 撒胡椒面&rsquo ,而是拿出8000万元建设了四个统一管理、开放共享的公共实验中心,出发点就是希望有限的资金最大化地发挥作用。&rdquo 中国科大副校长张淑林说,他们购置了一些各学科急需、通用而分散购置又不经济的大中型实验仪器设备、软件平台等,以逐步建立条件优良、功能配套、管理规范、先进高效的资源公用共享系统,使其成为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和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的&ldquo 总装备部&rdquo 。  该校《公共实验中心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的第一章第一条,就是&ldquo 提高公共实验中心的综合使用效率和共享程度&rdquo 。&ldquo 学校要求各中心必须面向校内外师生全面开放,打破学院、专业的壁垒,全力满足各专业、各行业的实验需求,以此提升本中心服务科研和区域发展的社会效益。&rdquo 中国科大公共实验中心主任鲁非说。  截至目前,该校已建成理化科学、生命科学、工程与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超级计算、微纳研究与制造等六大公共实验中心,购置大中型仪器设备280余台(套),各类仪器总价值约3.5亿元。  学校搭台,学科群唱戏  鼓励各公共实验中心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  据了解,该校对六大中心实行&ldquo 两级管理&rdquo 体制,学校对各分中心的资产、人员、发展规划、运行服务等进行统一管理,相关学院受学校委托协助管理,各分中心的日常管理实行专家组领导下的分中心主任负责制。  在公共平台建设最核心的环节&mdash 设备采购上,校方把自主权下放给各分中心。分中心设立专家委员会,由学院领导和相关学科教授组成,在前期广泛征询科研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对中心的仪器购置、规划发展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报学校核准。专家委员会平均每2&mdash 3年召开一次会议,及时跟进科研工作者对设备的具体需求。  &ldquo 在此前提下,各分中心有各自的管理运行制度。&rdquo 鲁非介绍,&ldquo 学校&lsquo 搭台&rsquo ,学科群&lsquo 唱戏&rsquo ,这种模式使各个分中心依托所在学院的学科特点,探索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模式。&rdquo   理化科学实验中心是该校最早成立的公共实验中心之一,现有仪器涵盖了对物质结构形貌表征、谱学表征、成分分析和物性测量的多个领域,并已形成完善的管理及功能架构。中心提供便捷的测试服务,学生在实验室或宿舍就可预约实验和接收实验结果 通过讲座、上机培训、对竞赛提供仪器技术支持、多媒体课件、网站等提升学生实验科学的兴趣和实验技能 通过建立稳定的专项基金,支持青年技术人员对仪器功能进行拓展和性能提升,鼓励年轻技术骨干参加国内外的相关技术交流和培训,定期组织实验技术研讨 在服务社会方面,中心可出具公证数据,接样、副样保存、测试条件确认、检测、校对及报告签发等严格按照规范进行。  生命科学实验中心是在师生心中的&ldquo 高大上&rdquo ,其主要组成部分&mdash 生命科学仪器测试中心共有1100多平方米的使用面积,全透明玻璃格局,清爽明净,配备了高端的空气净化系统和气体消防系统,仪器设备总价值约8000万元。  &ldquo 我们的&lsquo 透明&rsquo 不仅仅体现在外观上,还体现在自主研发了智能化、信息化的实验仪器共享管理系统,实现对中心的&lsquo 透明化&rsquo 管理。&rdquo 生命科学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胡兵说,这套管理系统记录了丰富信息,具备用户管理、预约、计费管理、仪器管理、生成统计报表、重要事件管理等六大功能,使中心的整个管理流程顺畅而高效。  量身定制评价体系,业绩单独考核  建立高水平的技术支撑队伍  中国科大教授俞书宏是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得者,他的多篇论文被国际顶级学术期刊和学术媒体选为研究亮点或封面论文、热点论文。2012年,俞书宏研究组关于&ldquo 合成哑铃状纳米异质结构&rdquo 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德国《应用化学》上。他说:&ldquo 工程实验中心龚明老师对透射电镜技术的优化,使我们实现了对纳米尺度研究对象的元素分布位置的准确定位。&rdquo   在长期实践中,龚明发现,现有的场发射透射电镜和小靶面能谱仪系统中,其能谱图像空间分辨率一般只能达到100纳米左右,限制了对纳米材料成分像的精确表征,国外通过引入昂贵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成本很高。他反复思索,通过研究不同光路下各种工作参数对电子束束斑尺寸和束流大小的影响,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终于将透射电镜中小靶面能谱仪元素成分像的空间分辨率提高将近2个量级,使纳米离子组装体、纳米异质结等成分像精确表征成为可能。  &ldquo 龚明对科研仪器的钻研精神是我们鼓励和提倡的。&rdquo 鲁非表示,&ldquo 一名优秀的公共平台工作者,不仅要关注对仪器的管理,更多的创新在于对仪器功能的拓展和开发,帮助科研工作者解决实验过程中各种具体的&lsquo 疑难杂症&rsquo 。&rdquo   &ldquo 专业化的理念不仅仅是体现在仪器及硬件上,更应该体现在队伍的建设上。&rdquo 张淑林介绍,该校将公共实验中心的工作人员纳入专门的支撑队伍建设,为他们量身定制专门的评价体系,单独对其职称与业绩进行考核,学校还专门设立了仪器设备性能开发基金,激励他们专注于对仪器的性能拓展和功能开发研究,从而更好地为科研工作服务。  目前公共实验中心已拥有专职技术人员126人,其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25人,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到62%。  高水平的技术支撑队伍,使得科大的公共实验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包括测试样本、解析样本数据和结果、提供仪器使用的培训指导等多样化专业服务。  &ldquo 当今学科发展已经达到一定的层次,各种跨学科研究的开展使科研对公共平台的依赖性更大。可以说,几乎我的每项研究都离不开学校的公共实验平台。&rdquo 俞书宏说。  中国科大的公共实验中心不仅为校内师生的科技创新服务,还面向社会开放共用。据张淑林介绍,该校公共实验中心平均每年为外单位提供约3000人次各类测试服务,测试样品2万多个,服务机时3万余小时,有效支持了当地的科教事业和企业发展。
  • 农药残留成最大餐桌隐患 如何破解?
    前不久,新华社播发的一条题为“10种高毒农药将禁用”的消息,引发了公众对于“农药残留”问题的关注。农产品包括食品的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农药的使用,可是“农药残留”又常常成为老百姓的安全隐患。如何破解这一“二律背反”的矛盾,是一个焦点话题,更是一个事关百姓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社会问题。令人高兴的是,记者最近从我省专门从事高科技农药产品研发的湖南化工研究院了解到,该院近年来通过大力强化科技创新,在新农药创制、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检测技术等方面,均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为老百姓饮食安全用药筑起一道道安全“屏障”。  海利经验吸引国内外专家纷纷前来取经。  科研人员正在研究农药对植物的影响。  “农药残留”成最大“餐桌隐患”  蔬菜、瓜果、肉类,这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常菜。可是,这些东西的生产过程又常常与农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绝大多数蔬菜、瓜果、肉类都多多少少与农药发生过关系。既然接触了农药,就难保没有“农药残留”。农药施用后,会通过各种途径直接或间接进入粮食、蔬菜、水果、鱼、虾、肉、蛋、奶中,会造成食物的潜在污染,危害人体健康。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引起的食物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虽然不会导致急性中毒,但可能引起人和动物的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甚至影响到下一代。有权威报告说,“农药残留”已成为目前最大“餐桌隐患”之一。  2010 年2月,海南豇豆水胺硫磷残留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餐桌食品安全讨论热潮 今年3月,在河南南阳,由于菜农不合理使用农药致使残余高毒有机磷农药严重超标而引发了毒韭菜事件,一时间,餐桌上蔬菜瓜果等食品的安全问题受到了老百姓的热切关注,“农药残留”对于食品安全的危害越来越被纳入到百姓的“视野”中。  高效低毒新农药相继问世  “餐桌隐患”是各界关注的话题,更是农药科技研发机构专家们的“心头痛”。众所周知,传统农药由于毒性较高、用量较大、残留高、难分解、对环境和施用人员影响大,让人有些“望而生畏”,“谈药色变”。研发出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新产品,已成一个全球性话题,更成为从高层决策者,到基层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心愿和主攻目标。  历史总是由创造者书写。我国农药行业的主要创制和研发中心之一湖南化工研究院,近年来以时不我待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在以院长王晓光研究员为科技领军人才,黄明智、欧晓明、柳爱平等博士为学术带头人的积极努力下,相继组建了湖南省农用化学品重点实验室、国家南方农药创制中心湖南基地和国家农药创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强化科研力量,加快科技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特别是自“九五”以来,他们相继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杀虫剂品种硫肟醚和新除草剂品种甲硫嘧磺隆,为我国农药工业生产提供了一系列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环境友好型农药新品种和众多先进技术,并成功推广应用到全国25个省(市)、160多家企业,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源头降低了“餐桌隐患”。与此同时,在农药品种开发与工程化方面,依托强大的科研实力和长期累积的工程化转化经验,以及上市公司湖南海利的产业化优势支撑,在行业技术创新中为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开发与质量升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十余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以及环境友好型水性化剂型品种的研制开发和生产技术先后在企业实施后,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质量达国际先进水平,产品畅销国内外。  多年努力,硕果累累,多项科研成果得到认可,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还收获了社会效益,为确保百姓吃到安全放心的餐桌食品提供了保证。“甲基异氰酸酯工程技术开发”项目获国家发明四等奖,在国内6家企业成功转化,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0多亿元,社会效益200多亿元 “残杀威技术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甲萘威合成技术”、“硫肟醚的创制与产业化”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呋喃酚技术研究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等,尤其是呋喃酚的生产开发成功,打破了国外少数发达国家对该产品的垄断地位,改变了我国农药克百威所需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实现了自给并出口创汇。  提高检测技术减少农药残留  研发高效、低毒的环境友好型农药新产品,是破解“农药残留”的秘方之一。而不断完善提高、创新农药残留检测的技术,同样是破解“农药残留”的秘诀。为此,湖南化工研究院在加强新农药创制与研发之同时,强化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研究,先后成立了农药生物监测研究中心、农药残留研究室和农药全组分分析实验室,专门从事包括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领域的综合性检验技术研究工作。以副院长欧晓明研究员牵头的科研团队力担检测科研工作重任,带领着一支优秀的农药全组分分析、生物检测、残留检测、环境行为及应用技术等领域方面的研究人员,攻克难关、锐意进取,不断完善创新检测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尤其是结合我国国情,牵头组织国内有关科研单位和高校对一些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进行了修制定和转化,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无公害农产品质量的标准问题。  湖南化工研究院先后获得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农药登记原药全组分分析试验、农药登记田间药效试验、农药登记室内活性测定试验等资质。近几年投资2000余万元引进国内外先进科研仪器设备,拥有国内外先进的试验设施和分析测试仪器设备,制订了系列实验标准操作规范,检验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检验范围逐渐扩大。迄今,与包括食品在内的农产品相关检验覆盖范围已扩大至1000余项,涉及到农药及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污染和化学肥料等方面。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保障,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功臣。湖南化工研究院现有专门从事该领域工作的固定人员有39人,其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人员11人,中、高级职称人员27人,占总人数的55%以上,涉及到分析化学、农药学、植物保护、生物学、有机化学、环境工程等多学科领域的人才。主持承担了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方面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数十项,其中《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修制定》、《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CAC标准转化》及《农药安全性监测与评价》等项目的研究得到农业部的肯定与大力支持,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提供了优秀的技术支撑。  良好实验室规范(GLP)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贸易中化学品登记管理过程中数据相互认可的统一标准。一直以来,湖南化工研究院致力于农药产品与技术的自主创新,不断强化农药相关问题的综合技术研究,建成我国农药开发与工程化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基地,与此同时,为了获得国际农药实验数据互认,目前该院正在建设与国际接轨的GLP体系,以提高实验数据的权威性,更好地开拓国际新市场。
  • 国务院新规力促科技成果转化
    p  新华社北京3月2日电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提出了更为明确的操作措施,强调要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pp  《规定》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健全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和机制,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审批或者备案。/pp  《规定》明确,对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要从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总额中拿出不低于50%的比例,对其给予奖励。对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中能否获得奖励做了规定,明确了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获得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形式。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征得单位同意,可以兼职到企业等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或者离岗创业,在原则上不超过3年时间内保留人事关系,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pp  《规定》提出,要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突出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人员的支持力度。做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试点政策向全国推广工作,落实好现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积极研究探索支持单位和个人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各部门、各地方要切实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同配合,优化政策环境,开展监测评估,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trong国务院关于印发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的通知/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国发〔2016〕16号/pp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pp  现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国务院/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6年2月26日/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此件公开发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strong/pp  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企业等创新主体及科技人员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作出如下规定。/pp  一、促进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技术转移/pp  (一)国家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通过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等方式,向企业或者其他组织转移科技成果。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院校应当采取措施,优先向中小微企业转移科技成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技术供给。/pp  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审批或者备案。/pp  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有权依法以持有的科技成果作价入股确认股权和出资比例,并通过发起人协议、投资协议或者公司章程等形式对科技成果的权属、作价、折股数量或者出资比例等事项明确约定,明晰产权。/pp  (二)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健全技术转移工作体系和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管理制度,明确科技成果转化各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事项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制度,加强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队伍建设,优化科技成果转化流程,通过本单位负责技术转移工作的机构或者委托独立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开展技术转移。鼓励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在不增加编制的前提下建设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pp  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转化科技成果所获得的收入全部留归单位,纳入单位预算,不上缴国库,扣除对完成和转化职务科技成果作出重要贡献人员的奖励和报酬后,应当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并对技术转移机构的运行和发展给予保障。/pp  (三)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应当通过协议定价、在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市场化方式确定价格。协议定价的,科技成果持有单位应当在本单位公示科技成果名称和拟交易价格,公示时间不少于15日。单位应当明确并公开异议处理程序和办法。/pp  (四)国家鼓励以科技成果作价入股方式投资的中小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做大做强,国务院财政、科技行政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以技术入股形成的国有股在企业上市时豁免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转持的有关政策。/pp  (五)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按照规定格式,于每年3月30日前向其主管部门报送本单位上一年度科技成果转化情况的年度报告,主管部门审核后于每年4月30日前将各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报送至科技、财政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信息管理系统。年度报告内容主要包括:/pp  1.科技成果转化取得的总体成效和面临的问题 /pp  2.依法取得科技成果的数量及有关情况 /pp  3.科技成果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情况 /pp  4.推进产学研合作情况,包括自建、共建研究开发机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情况,签订技术开发合同、技术咨询合同、技术服务合同情况,人才培养和人员流动情况等 /pp  5.科技成果转化绩效和奖惩情况,包括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收入及分配情况,对科技成果转化人员的奖励和报酬等。/pp  二、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pp  (六)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制定转化科技成果收益分配制度时,要按照规定充分听取本单位科技人员的意见,并在本单位公开相关制度。依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时,按照以下规定执行:/pp  1.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应当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pp  2.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实施转化的,应当从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pp  3.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奖励总额的50%。/pp  4.对科技人员在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中开展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活动给予的奖励,可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和本规定执行。/pp  (七)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科技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经征得单位同意,可以兼职到企业等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或者离岗创业,在原则上不超过3年时间内保留人事关系,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建立制度规定或者与科技人员约定兼职、离岗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期间和期满后的权利和义务。离岗创业期间,科技人员所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和基金项目原则上不得中止,确需中止的应当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办理手续。/pp  积极推动逐步取消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其内设院系所等业务管理岗位的行政级别,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pp  (八)对于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获得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执行:/pp  1.国务院部门、单位和各地方所属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等事业单位(不含内设机构)正职领导,以及上述事业单位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单位的正职领导,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获得现金奖励,原则上不得获取股权激励。其他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对科技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规定获得现金、股份或者出资比例等奖励和报酬。/pp  2.对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实行公开公示制度,不得利用职权侵占他人科技成果转化收益。/pp  (九)国家鼓励企业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分配机制,充分利用股权出售、股权奖励、股票期权、项目收益分红、岗位分红等方式激励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国务院财政、科技等行政主管部门要研究制定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结合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科技人员实施激励。/pp  (十)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挂牌交易、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的,或者通过协议定价并在本单位及技术交易市场公示拟交易价格的,单位领导在履行勤勉尽责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pp  三、营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良好环境/pp  (十一)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主管部门以及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在对单位进行绩效考评时应当将科技成果转化的情况作为评价指标之一。/pp  (十二)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绩效突出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及人员的支持力度。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的主管部门以及财政、科技等相关部门根据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情况等,对单位科技成果转化绩效予以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单位予以支持的参考依据之一。/pp  国家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应当制定激励制度,对业绩突出的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给予奖励。/pp  (十三)做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税收试点政策向全国推广工作,落实好现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积极研究探索支持单位和个人科技成果转化的税收政策。/pp  (十四)国务院相关部门要按照法律规定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相关规定,研究制定符合所管理行业、领域特点的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的科技成果转化,行业主管部门要完善管理制度,激励与规范相关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对涉密科技成果,相关单位应当根据情况及时做好解密、降密工作。/pp  (十五)各地方、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及时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政策协同配合,优化政策环境,开展监测评估,及时总结推广经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的质量和效率,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pp  (十六)《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科技部等部门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的通知》(国办发〔1999〕29号)同时废止。此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不一致的,按本规定执行。/pp/ppbr//p
  • 两部委: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留归学校 不缴国库
    教育部、科技部近日共同发布《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学校,免除高校领导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  《意见》指出,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更要引导、激励科研人员教书育人,注重知识扩散和转移,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教学、学科专业发展资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意见》提出,高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转让、许可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外,不需要审批或备案。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收益全部留归学校,纳入单位预算,不上缴国库 在对完成、转化科技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人员给予奖励和报酬后,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究与成果转化等相关工作。  《意见》还提出,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通过技术交易市场挂牌、拍卖等方式确定价格的,或者通过协议定价并按规定在校内公示的,高校领导在履行勤勉尽职义务、没有牟取非法利益的前提下,免除其在科技成果定价中因科技成果转化后续价值变化产生的决策责任。  《意见》明确,高校依法对职务科技成果完成人和为成果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其他人员给予奖励时,按照以下规定执行:以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方式转化职务科技成果的,应当从技术转让或者许可所取得的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 以科技成果作价投资实施转化的,应当从作价投资取得的股份或者出资比例中提取不低于50%的比例用于奖励 在研究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作出主要贡献的人员,获得奖励的份额不低于总额的50%。  成果转移转化收益扣除对上述人员的奖励和报酬后,应当主要用于科学技术研发与成果转移转化等相关工作,并支持技术转移机构的运行和发展。  《意见》指出,担任高校正职领导以及高校所属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单位的正职领导,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为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学校制定的成果转移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给予现金奖励,原则上不得给予股权激励 其他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是科技成果的主要完成人或者为成果转移转化作出重要贡献的,可以按照学校制定的成果转化奖励和收益分配办法给予现金、股份或出资比例等奖励和报酬。  对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实行公示和报告制度,明确公示其在成果完成或成果转化过程中的贡献情况及拟分配的奖励、占比情况等。  《意见》明确,高校科技人员在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征得学校同意,可以到企业兼职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者离岗创业在不超过三年时间内保留人事关系。离岗创业期间,科技人员所承担的国家科技计划和基金项目原则上不得中止,确需中止的应当按照有关管理办法办理手续。  鼓励高校设立专门的科技成果转化岗位并建立相应的评聘制度。鼓励高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聘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和企业科技人才兼职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教育部将组织高校开展将企业任职经历作为新聘工程类教师必要条件的试点,加大对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校企之间的交流力度。  《意见》提出,推进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开放共享。鼓励高校与企业、研究开发机构及其他组织联合建立研究开发平台、技术转移机构或技术创新联盟,共同开展研究开发、成果应用与推广、标准研究与制定。支持高校和地方、企业联合共建实验室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加快推进高校科研设施与仪器在保障本校教学科研基本需求的前提下向其他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社会研发组织等社会用户开放共享。  《意见》强调,高校主管部门要根据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年度报告情况,对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对高校给予支持的重要依据之一。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纳入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考核评价体系。
  • 关于衢州中天氟硅火灾最新情况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此前据报道,2020年11月9日11时25分左右,衢州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发生火灾事故: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1109/564200.shtml" target="_blank"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突发:衢州一家有机硅企业发生爆炸!/span/a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color: rgb(0, 112, 192) " /span /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11月10日15时许,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火灾事故现场余火已基本扑灭,事故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周边相关环境指标监测数据恢复正常,现场扫尾工作正有条不紊进行。/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9日11时许,位于浙江省衢州市智造新城的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发生火灾;9日15时,火势得到基本控制;9日21时30分许除第六车间一处在受控燃烧外,其他明火已扑灭。第六车间主要堆放的是固废残渣,燃烧区域大概400余平方,高度有五六米,无法用水和泡沫扑救,容易形成流淌火,只能采取沙土掩埋、筑堤围堰等方式让其稳定受控燃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衢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锦标通报了中天东方氟硅材料有限公司“11· 9”火灾现场救援及处置情况进行通报。/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0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275495f6-435d-4d6f-b8a9-a65f5a073ca8.jpg" title="1.jpg" alt="1.jpg" width="600" height="40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50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63ae278b-e7d8-4213-a8d6-a5cd3a7035bf.jpg" title="2.jpg" alt="2.jpg" width="600" height="450"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11月9日11时17分许,位于衢州市智造新城高新技术园区的中天东方氟硅有限公司发生火灾。经多方力量全力救援,11月9日15时,火势基本得到控制。到10日9时30分,除第六车间一小堆垛硅粉稳定受控燃烧外,其他明火已全部扑灭、完成清理。据初步核查,本次火灾过火面积约9000多平方米,预估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余万元。火灾发生和救援过程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火灾发生后,应急管理部党委书记黄明第一时间与现场视频连线,作出重要指示;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总工程师周天率专家组一行9人连夜从北京赶往衢州进行现场指导救援;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省长郑栅洁、常务副省长冯飞、副省长高兴夫分别做出指示批示,要求科学组织灭火,尽可能消除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进一步查明原因,举一反三,加强针对性管理;省应急管理厅、省消防救援总队领导及有关专家在现场指导事故救援处置。衢州市有关市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成立现场应急指挥部,全程坐镇指挥。省应急管理厅和消防救援总队调集了杭州、宁波、嘉兴、温州、金华支队等5个编队赶到现场增援。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也赶到现场指导生态环境问题的处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一、关于火灾发生和现场救援处置情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根据目前调取的中天氟硅高清摄像头监控视频,初步研判分析,这次火灾系由中天氟硅3号堆场的吨桶装高沸物出现燃点,进而引发流淌火,而导致火势蔓延的。有关造成火灾的确切原因,还有待专业部门的进一步查证确认。br/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9日11时30分,衢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接到报警后,先后调派10个消防站39辆消防车、173名指战员、126.6吨泡沫前往现场救援处置。衢州市政府立即调集化工方面应急和消防救援专家库一批专家赶往现场指导。/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1af8a2c2-5385-4954-b5bc-81d71d3751fc.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28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07e9888f-ccf5-4b51-8000-a9b02ee13204.jpg" title="4.jpg" width="600" height="284" border="0" vspace="0" alt="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284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c897917-860e-441b-a441-2fb2ac375ca9.jpg" title="5.jpg" width="600" height="284" border="0" vspace="0" alt="5.jp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着火区域位于中天氟硅厂区西南角露天堆场,燃烧物为甲基氯硅烷高沸物,计有1000多桶约200吨,现场形成流淌火,引发周边三甲氧工段、含氢硅油工段、白炭黑工段以及第五生产车间(硅酮胶厂房)着火,现场没有人员被困。为防止火势蔓延扩散造成更大风险,现场还科学有序地组织转移了207桶化工原料。/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经过消防应急救援队伍的全力奋战,至9日15时火势基本得到控制;10日9时30分,除第六车间一小堆垛硅粉稳定受控燃烧外,其他明火已全部扑灭、完成清理。br/ 火灾发生后,现场指挥部组织公安、街道、社区等单位转移疏散周边人员9500余人。其中,疏散周边18家企业750余名员工;周边衢江区廿里镇镇区居民和所有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单位,计4500余人,杨家突村及周边村民1000余人;柯城区黄家街道黄家村、山底村、王千秋村村民3000余人。目前,因柯城区黄家村离火灾事故点最近且处于下风向,根据群众意愿暂缓回家,当地已安排市区周边酒店提供食宿,其余群众已正常生产生活,群众情绪保持稳定。/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二、关于火灾引发的环境问题处置情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这次火灾事故燃烧物主要为高沸物甲基氯硅烷、含氢硅油,根据专家分析,燃烧后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氯化氢、烟粉尘、二氧化硅。事故发生后,衢州市第一时间安排环保人员赶赴现场开展应急监测、指导应急处置工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一是实时监测大气质量。衢州市从昨天下午1点开始着手应急监测。市气象局实时提供风向、风速监测预报,分别在下风向直线距离火灾现场约3.5公里、12.5公里、19公里的衢江区廿里镇、后溪镇和江山市上余镇,设置了3个固定监测点,监测主要污染物氯化氢数据。从11月9日13时开始,每小时监测一次。到11月9日18时后,每半个小时监测一次,并及时向外公布。截至10日7时,各监测点氯化氢、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物浓度等指标均已恢复正常。/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二是严格防治污水外泄。消防救援开始后,衢州市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将消防水纳入应急池。后因应急池满溢,且应急阀门烧毁,部分消防水通过下水管道外溢至事故点附近的沙溪沟。由于当时火势太大,无法对消防水进行堵截,导致沙溪沟水质pH值呈酸性。9日17时许,火势控制后,衢州立即用沙土设立围堰进行拦截。9日18时许,基本封堵到位,并同步采取三项处置措施:①将应急池中的消防水抽至巨化污水处理厂进行应急处理;②在沙溪沟设置2道拦截带,对流入沙溪沟的硅油进行拦截;③针对沙溪沟水质呈酸性的问题,及时调运碳酸钠等应急物资对污染的水体进行中和处理。截至10日凌晨1时,沙溪沟水质pH值为6.65,水质恢复正常。/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三、关于火灾善后处理情况/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这次事故教训深刻,衢州将按照“科学、精细、扎实”的要求,抓实抓好整个救援的后续处置、事故调查、经验总结、教训吸取以及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修订完善工作。重点抓好四个方面:/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第一,妥善做好火灾现场剩余危化品处置。对火灾事故现场遗留的废弃固化物,衢州已经组织开展处置工作,具体由衢州市应急、消防、环保部门组成专家组监督指导,由巨化清泰公司负责统一妥善处理到位,确保不对环境产生后续影响,并持续做好周边地区的水、空气环境监测,定期向社会公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第二,依法迅速组成事故调查组。9日下午,衢州市人民政府已经依法成立由应急管理、公安、消防等部门组成的事故调查组,在应急管理部、省应急厅的指导下,依法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同时,也邀请衢州市人民检察院、聘请危化专家共同参与事故调查,调查组成员已全部到达事故现场开展工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第三,查清事故原因,依法追究责任。通过现场勘验、专家技术鉴定分析等措施,客观、准确、全面地查清事故原因,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同时,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认定事故性质,依法追究事故责任,严肃予以处理,决不姑息迁就。br/ 第四,总结事故教训,完善整改措施。衢州危化品生产企业较多,现在全市有危化品生产企业146家,衢州市委市政府对危化品生产、运输安全极为重视,持续深入开展危化品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过去两年均未发生较大危化品安全生产事故。今年以来,通过危化品安全专项治理,累计排查危化品隐患问题1093处,已完成整改1080处,剩余13处正在加快整改中。但这次事故,也暴露出当地工作中还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衢州将痛定思痛、举一反三,在全市立即全面组织开展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行动,坚决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br/ 下一步,衢州将全力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置工作,尽快完成事故调查处理,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接受大家监督。/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ine-height: 1.75em " /p
  • 玩具六价铬欧盟出新规 形态分析难点如何破解——访天祥中心化学实验室总经理黄山梅
    p  2018年5月17日,欧盟官方公报正式发布法规(EU)2018/725,修订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附件II第三部分的第13项关于旨在供14岁以下儿童使用的玩具中六价铬的迁移限值。可刮取的玩具材料中六价铬的迁移限值由0.2mg/kg降至0.053 mg/kg,其他玩具材料的限值保持不变。各成员国将从2019年11月18日起实施新修订的规定。/pp  新法规详细的变化有哪些?欧盟玩具六价铬迁移量的检测有哪些难点和痛点?新法规实施之后,对玩具行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将产生哪些影响?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天祥中心化学实验室总经理黄山梅,请其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解读。/ppstrong  仪器信息网:据了解,今年欧盟再次修订了玩具六价铬的迁移限量,请您介绍下具体变化情况?/strong/pp  strong黄山梅:/strong根据(EU)2018/725,欧盟玩具安全指令2009/48/EC附件II第三部分的第13项,六价铬的迁移限值调整为:/ptable width="600"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tr class="firstRow"td width="115" valign="top" rowspan="2"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法规/p/tdtd width="530" valign="top" colspan="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玩具中的六价铬迁移限量(mg/kg)/p/td/trtrtd width="185" valign="to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Ⅰ类 br/ 干燥、易碎和粉状/柔软玩具材料/p/tdtd width="179" valign="to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Ⅱ类 br/ 液态或粘性玩具材料/p/tdtd width="167" valign="to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Ⅲ类 /strongbr/ strong可以刮削的玩具材料 /strong/p/td/trtrtd width="115" valign="top"p(EU)2018/725(2019年11月18日起)/p/tdtd width="185" valign="to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0.02 mg/kg/p/tdtd width="179" valign="to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0.005 mg/kg/p/tdtd width="167" valign="to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0.053/strong strongmg/kg/strong/p/td/trtrtd width="115" valign="to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限值要求(2019年11月17日前)/p/tdtd width="185" valign="to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0.02 mg/kg/p/tdtd width="179" valign="to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0.005 mg/kg/p/tdtd width="167" valign="to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0.2/strong strongmg/kg/strong/p/td/tr/tbody/tablep  欧盟委员会提议做出以上修订原因在于,此前六价铬迁移量的制定依据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环境保护署的环境健康危害评估办公室(OEHHA)提议的每日耐受量(TDI)已不合适,根据2015年最新评估的数据,欧盟健康和环境风险科学委员会(SCHER)更新了TDI数据,并考虑到当前的检测技术手段,提议将六价铬的迁移限量修订为目前标准规定的检测方法能检测的最低浓度(0.053mg/kg)。/pp  strong仪器信息网:该法规的实行,对玩具行业和第三方检测机构将产生哪些影响?/strong/pp  strong黄山梅:/strong在过渡期间内,玩具生产企业及出口外贸企业应及时与儿童玩具原材料供应商合作沟通,根据各生产商的产品资料在原材及生产工艺上做出比较系统的研究。由于限值的降低,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阳性结果的检出率在一定时期内会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原本符合要求的原料在新要求下可能导致超标的情况,因此要及时筛选出超标的原材料,注意在儿童玩具生产中避开相关的含有重金属的原材、生产工艺,寻找合适的替换材料也刻不容缓。/pp  对于第三方检测机构而言,目前受影响的主要是第三类材质,指令中六价铬的迁移限值由0.2mg/kg降至0.053 mg/kg,并且按照欧盟委员会提示的信息,未来将有更严格的要求,目标是0.0094mg/kg。/pp  随着六价铬限值的降低,对测试方法检出限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实验室的质控也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相应的检测成本也不可必免的会上升。具体来说,不能再用ICP-OES筛选III类材质的六价铬了。用ICP-OES测定总铬、只有总铬不超过0.2mg/kg,就不必测定六价铬,这是目前最常用的降低检测成本应对EN71-3的六价铬测试方案,但限值降低到0.053mg/kg后将不再适用,原因是ICP-OES的灵敏度不够。/pp  应对的方案大致两种选择:一是用ICPMS代替ICP-OES做筛选,但是分析速度变慢、成本增加很多,并且还不能保证筛选是有意义的,因为不同种类的玩具材料总铬含量差异很大,如果总铬的超标率超过30%,超标部分的样品还需要做确认测试,那ICPMS筛选也就没有意义了 二是不做筛选,每个样品都做六价铬测试,这样六价铬的测试量会大增,LC-ICP-MS的测试容量不足,需要采购更多的LC-ICP-MS,测试成本大增。因此,可是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pp  strong仪器信息网:欧盟玩具六价铬迁移量的检测,其难点和痛点在哪里?天祥已经建立了哪些应对方案?/strong/pp  strong黄山梅:/strong六价铬检测难点主要有下面几方面:/pp  六价铬检测属于形态分析测试,前处理需要控制六价铬与三价铬间的相互转化,测试过程中测试条件的严格控制十分重要 /pp  从法规指令的限值要求不难看出,六价铬迁移量的限值较其他重金属迁移量限值相比是很苛刻的,如此低的限值,对仪器的测试能力要求是极高的 需要实现与三价铬的有效分离并测定,用于测试常规重金属迁移量的传统设备(如ICP,AAS等)是无法满足要求的,而传统的UV/VIS检出限又达不到要求,通常必须采用色谱(形态分离)与元素分析仪器联用技术来实现。形态分析方法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效的色谱分离技术和高灵敏度、多选择性的元素检测技术。目前仅有极少数高端的技术设备(如LC-ICP-MS)能够满足上述要求,设备昂贵、技术成本增加 /pp  六价铬测试常出现干扰,干扰可能导致假阳性。玩具样品的基体比较复杂,经常会含有高浓度的金属离子,这些可能会给测试带来假阳性。如何消除干扰、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需要有完善的测试流程、专业的技术人员和严谨的质控程序,这些恰恰是天祥的优势。/pp  天祥作为国际领先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为应对上述挑战,在严格遵循测试标准(EN71-3)的基础上,采用最先进的仪器设备,通过优化相关技术参数,在提高灵敏度、降低检出限的同时,努力提高检测效率、降低实验成本。为降低检测成本,最近我们引进了专门的超痕量六价铬分析仪IC-UV/VIS作为筛选方法,使得方法检出限低至0.001mg/kg,完全满足I/II/III类玩具样品的检测要求,应对检测费用对市场的挑战。同时,实验室不断积累测试经验,利用“大数据”,收集整理风险样品和高风险测试材质的信息,加以分析,帮助客户有效管控风险。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450" height="301" title="03.jp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1px " alt="03.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d9df7f5-cccb-4f89-a3a7-613db80fa0ea.jpg" border="0" vspace="0"/img width="450" height="301" title="02.jp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1px " alt="02.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9561cad3-2220-4cec-a13f-8331b2d1d58b.jpg" border="0" vspace="0"/img width="450" height="301" title="04.jpg"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1px " alt="04.jp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2579fefc-5789-45d7-8d08-242c01be16cd.jpg"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实验室照片/strong/pp  strong仪器信息网:除了欧盟玩具六价铬,天祥还开展了哪些形态分析项目?在形态分析方面,天祥有哪些相关技术和经验可以和大家分享?/strong/pp  strong黄山梅:/strong除上述玩具六价铬的测试,玩具中有机锡迁移量的测试,REACH法规的高度关注物质SVHC测试硼酸、硼酸钠(无水)和七水合四硼酸钠等、 SVHC包含的多种含铅化合物等也属于形态分析的范畴。遗憾的是,除了有机锡可以通过衍生化后直接GCMS 分析外,其它物质基于测试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天祥检测实验室目前只能通过针对特定元素的分析,“推测”某些化合物存在的可能性。而最终需要结合测试样品的来源、特性以及化合物本身的用途来判断。/pp  另外,近两年新增的形态分析项目还有食品中的无机砷和甲基汞。形态分析有些难点是共通的,例如前面说到的前处理的问题、灵敏度的问题、干扰问题、分析效率的问题等等,在食品中的无机砷和甲基汞分析时同样也会碰到。解决的方法也是类似的,主要是对仪器硬件的升级改造和方法的完善。例如,在国标GB 5009.11-2014中,对无机砷的分析可用到两种技术LC-AFS和LC-ICPMS。从成本的角度考虑,LC-AFS似乎更有优势,但是灵敏度不够、分析时间长、试剂消耗大也是困扰大家的问题 LC-ICPMS则在灵敏度上有较大优势,而且该技术在国际上的认可程度也更高。/pp  天祥通过技术创新,并且与专业的形态分析技术公司合作,实现了LC同时串联AFS和ICPMS,完整覆盖国标GB 5009.11的第一法和第二法,测试结果更加可靠 同时还将方法灵敏度提升了近10倍、分析速度提高了2~3倍、试剂消耗也减少到原来的十分之一左右。/pp  strong仪器信息网:请您谈谈,目前测试行业在形态分析项目上的现状是怎么样的?形态分析相关的法规和标准,对测试行业有什么影响?/strong/pp  strong黄山梅:/strong众所周知,现在第三方测试行业的竞争非常激烈,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据统计,全国有近4万家第三方测试公司,但是营销额超过1亿的测试公司却很少,由此可知该行业的生态正处于由粗放型发展向规模整合、优胜劣汰的产业升级阶段。/pp  由于元素的不同形态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形态分析属于难度比较大的分析项目,以前主要是研究单位在做,现在由于相关标准、尤其是国标的强制执行,元素形态分析的测试需求加大,主要集中于环境测试领域、食品测试领域和玩具领域,使它进入到了日常检测的范围。/pp  重金属形态分析在环境领域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具有生物毒性的重金属的含量 而在食品领域,元素的形态不仅涉及食品安全也影响到了食品营养学等方面。当然,元素形态分析在普通消费品的测试领域的重要性也逐渐显现(如玩具标准和SVHC等)。/pp  形态分析在分类方法、分离和分析测定技术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利用高效能的分离技术达到各形态的有效分离和利用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的元素特征检测器达到超痕量形态的测定是形态分析有待进一步探索的主要问题之一。形态分析的实验方法应符合以下条件:检出极限低、选择性高(不受样品组分干扰)、应用范围广、无取样损失(挥发损失或吸附于容器表面)、最少量的样品处理与制备步骤(避免样品污染及待测物的形态变化)等,并有标准样品以校对数据和保证分析质量等。/pp  以六价铬的为例,在法规和标准限值方面,确实愈加严格,但相应的标准测试方法却相对滞后,譬如目前EN71-3关于六价铬的测试方法仅能基本满足第三类限值的要求,CEN尚未公布针对类别一和类别二材料的六价铬的有效分析方法,因此,相关实验室和机构仍在大力研发内部的分析方法。总体来说,形态分析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这对测试行业无疑是个挑战。/p
  • 奕枫仪器从2014中国环博会IE expo凯旋归来
    奕枫仪器作为中国环博会的老兵,这次在中国环博会展示最新的产品,受到的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在这次环博会上,我们碰到一些老朋友,结识了新朋友。公司展位位于大气展区,公司ProtIR 204M傅里叶红外烟气分析仪作为一个完整的烟气监测方案,受到了与会的专家学者和观众的关注。同时公司推出水质一揽子解决方案,为集成商提供新方案和新思路,受到了热烈欢迎。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中贸慕尼黑展览(上海)有限公司等单位联袂举办的IE expo 2014中国环博会将于2014年5月20-2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秉承全球环保第一展德国IFAT母展48年的品质,作为亚洲最具影响力的环境技术交流盛会,IE expo2014,中国环博会将荟集全球顶级膜、水处理、泵阀管件、固体废弃物处理、资源回收利用、大气污染治理,室内空气污染治理、场地修复、环境监测、环境服务业等行业精英与解决方案,展会同期还将举办中国环博会环境产业高峰论坛,来自政策制定部门、科研院所、领先技术企业的百余名业内顶级专家全程参与200多场专业会议论坛,致力于打造一个政、产、学、研一站式环境技术交流平台。
  • 食品合规、食品合规管理、食品合规管理体系、合规管理体系之间的关系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合规相关的词汇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那么什么是食品合规、食品合规管理、食品合规管理体系、合规管理体系,以及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来了解一下。食品合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符合食品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行业准则和企业章程、规章制度以及国际条约、规则等规定的全部要求和承诺。食品合规管理:以实现食品合规为目的,以企业和员工的生产经营行为为对象,开展包括制度制定、风险监测、风险识别、风险应对、合规审查、合规培训、持续改进等有组织、有计划的协调活动。食品合规管理体系:为保证食品合规,在对合规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之上,建立的架构、职责、策划、运行、规则、目标等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完整要素。包括为食品合规管理体系方针和目标的建立与实施而进行的一系列闭环的系统化管理活动。备注:1.合规风险:因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能遵守食品合规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经济损失和声誉危机等风险。2.食品合规管理体系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食品经营企业、餐饮服务企业等。以上定义来自:Q/FMT 0002S-2021《食品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实施指南》。合规管理体系:是一个框架,该框架是基本结构、方针、过程和程序的有机组合,其目的是实现预期的合规结果,并发挥作用以预防﹑发现和响应不合规。备注:合规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不论其类型,规模,性质,也不论其是公共的,私营的或非营利性的。以上定义来自:GB/T 35770-2022/ISO37301:2021《合规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食品伙伴网针对食品合规、食品合规管理、食品合规管理体系、合规管理体系的关系分析如图一所示:图一:食品合规、食品合规管理、食品合规管理体系、合规管理体系的关系食品合规管理体系,是一套预防式的管理体系,可以系统地识别出企业所有的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相关合规义务及风险,从而实施有效的预防式管理。食品企业要想做好食品合规管理,避免“亡羊补牢”,需提前做好预防,避免不合规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 第二十届中国环博会圆满落幕,冷杉载誉而归!
    4月17日,为期三天的第二十届中国环博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圆满落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要坚实的科技支撑,苏州冷杉精密仪器有限公司携最新的产品与技术应邀参加展会,向现场观众展示冷杉的科技实力与企业风采,冷杉展位备受关注! △ 冷杉展位人气火爆此次参展,冷杉主要展出气体污染物监测设备,提供固定污染源排口、厂区厂界、环境空气等场景下的污染物监测,目标物包括VOCs(非甲烷总烃、苯系物、各种特征污染物)、CEMS目标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等),以及环境空气中同时监测超过100种VOC污染物。同时,冷杉资深技术人员也在现场为石油、化工、制药、制鞋、印刷、橡胶、电子、发酵、喷涂、轻化工等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解决众多观众的实际需求,参观交谈场面十分火爆!△ 冷杉展品——气态污染物在线监测设备展会期间,冷杉以其过硬的技术实力、丰富的行业经验、高效的解决方案、专业深入的现场讲解赢得了在场客户的一致好评,与海内外多位参观客户进行深入产品与技术交流,分享不同领域的成功案例,并达成了多项实质性合作意向。△ 客户驻足参观冷杉产品展会现场,多家媒体对冷杉进行了采访报道,并对冷杉总经理-宋新先生进行了专访。宋总提出“冷杉一直将科技创新放在首位,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研发新产品与技术,目前已为国家海洋局、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石化、徐工集团等众多客户提供了实质有效的解决方案,接下来将涉足更多领域,推进环境监测实际落地。”△ 冷杉宋总接受多家媒体专访本次展会的圆满成功,得力于广大新老客户的支持与信赖。未来,冷杉将一如既往地以以客户需求为出发点,以产品为核心,继续坚持科技创新,以一流的设备、优质的服务保持行业领先优势,为更多客户朋友提供环境监测领域先进解决方案!
  • 从理论到实践 芯片人才培养提速刻不容缓
    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芯片的进口总额高达3040亿美元,远超排名第二的原油进口金额。因为我国芯片自给率目前不到30%,尤其是高端芯片方面,对外依赖严重,而“缺芯”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芯片的设计和制造人才。/pp style="text-indent: 2em "今年,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造访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时表示:“点燃未来灯塔的责任无疑是要落在高校上,而高校就是为社会输出人才的地方,中国芯片的崛起必然需要人才的努力。”/pp style="text-indent: 2em "那么,我国芯片产业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有多大?如何点亮我国芯片人才的“灯塔”?日前,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2020第三届半导体才智大会在南京举行,记者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三类芯片人才都紧缺,尤其缺高端人才/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了解,芯片按照功能分三类:存储芯片、计算类芯片(逻辑电路)和模拟电路芯片。/pp style="text-indent: 2em "存储芯片可以说是大数据时代的基石,计算机中的原始数据、计算机程序、中间运行结果和最终运行结果都保存在存储器中,所以手机、平板、PC和服务器等产品都会用到存储芯片。报告显示,目前,存储芯片占半导体产业的比重为1/3,被韩国和美国三大存储器公司垄断,韩国三星、SK海力士、美光占据了全球市场份额的95%。/pp style="text-indent: 2em "计算类芯片(逻辑电路)按照产业链划分,有设备、材料、集成电路设计、晶圆代工和封装测试五大领域,我国大陆芯片公司只占5%的市场份额,且处于芯片产业链的低端,从芯片产业的基础软件、底层架构、光刻胶及配套试剂等芯片材料,再到高端显示芯片、基础操作系统、集成电路专用装备和高精度加工设备,我国都依赖进口。/pp style="text-indent: 2em "用来处理模拟信号的集成电路,也就是模拟电路芯片,在汽车电子领域和5G时代的物联网中得以广泛应用。但全球模拟电路芯片的高端市场主要由ADI、TI等美国厂商占据,我国在高端的核心模拟电路芯片,比如高速数模转换芯片、射频芯片等方面对外依赖度较高。/pp style="text-indent: 2em "“总的来看,当前我国各类芯片人才都很紧缺,尤其是缺乏高端人才。人才问题特别是高端人才团队短缺成为制约我国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范东君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 "到2022年我国芯片专业人才缺口仍将近25万/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各类芯片人才的培养力度,教育部也在主动布局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学科专业。7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会议投票通过提案:集成电路专业成为一级学科,从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中独立出来,将为我国培养更多的芯片人才。/p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大会上,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联合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安博教育集团等单位编制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9—2020年版)》发布。白皮书指出,我国集成电路人才在供给总量上仍显不足,到2022年,芯片专业人才缺口仍将近25万。/pp style="text-indent: 2em "根据白皮书的统计分析,虽然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数逐年增多,2019年就业人数在51.2万人左右,同比增长了11%,半导体全行业平均薪酬同比提升了4.75%,发展的环境逐步改善,但从当前产业发展态势来看,集成电路人才在供给总量上仍显不足,且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pp style="text-indent: 2em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芯片人才缺口超过30万。在芯片相关人才学历方面,本科生占比73.76%,硕士及以上学历仅占6.53%。/p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教授王志华看来,我国芯片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缺乏,一方面和国内高校对芯片研发和人才的培养不足有关;另一方面则与国内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有很大关系,研发基础相对薄弱。/pp style="text-indent: 2em "“芯片产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我们既要考虑从0到1的创新,也要考虑怎么提高工艺水平,把芯片产品质量做好,使之与国际领先水平相当。应用需求是创新的源泉,高层次的人才培养是创新的关键。”王志华说。/pp style="text-indent: 2em "加大半导体高端材料人才的培育与引进势在必行/pp style="text-indent: 2em "“芯片人才培养刻不容缓。相比于理论研究,当务之急是缩短芯片人才从培养阶段到投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的周期。”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东南大学教授时龙兴介绍,东南大学微电子学院从成立之初就承担着国家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任务,如今正在探索如何围绕芯片产业链发展来培养高端人才。/pp style="text-indent: 2em "安博教育研究院院长黄钢表示,从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背景来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突破芯片人才培养瓶颈的有效之举,只有教育界与产业界深度融合,才能迎难而上、突破困境。/pp style="text-indent: 2em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通信工程学院院长李英祥教授也表示:“当前,校企联合是提升芯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学院在积极探索和企业联合培养各类芯片人才。”/pp style="text-indent: 2em "据了解,不少国内高校也在探索芯片创新人才的培养方式。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一生一芯”计划备受关注。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孙凝晖介绍,国科大开设了《芯片敏捷设计》课程,计划让大四本科生、一年级研究生学习并实践芯片设计方法,让学生带着自己设计的芯片实物毕业,力争3年后能在全国范围内每年培养500名毕业生,5年后实现每年培养1000名毕业生。/pp style="text-indent: 2em "“加快推动我国半导体高端材料产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势在必行。”范东君认为,可以半导体高端材料为试点实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紧缺博士人才自主培养专项,根据行业企业需要,依托高水平大学和国内骨干企业,有针对性地培养一批半导体材料高端人才。支持一批重点高校建设或筹建示范半导体材料学院,加快建设半导体材料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保障我国在高端半导体材料、芯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pp style="text-indent: 2em "“只要各方合力,相信中国的芯片产业最终会跟航天、核电产业一样,走向世界先进水平。”范东君建议,推动高校与区域内半导体材料领域骨干企业、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科技创新平台、产业化基地和地方政府等合作,通过借鉴海外企业的经验以及引进人才的办法,鼓励半导体材料科学重点实验室和科创中心招聘一批海内外优秀科研人才,推介筑巢引凤、引智育才政策,以最短的时间缩小与国外水平的差距。/ppbr//p
  • 李景虹院士:高校实验室危化品亟须全流程监管
    近年来,高校发生一系列实验室安全事故,暴露出高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带来一份关于推动高校危险化学品监管与应用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建议结合数字化网络平台,以北京高校为切入点,建设高校危化品监管与应用服务体系,实现高校危化品使用单位信息化全覆盖。全流程监管亟待强化“近十年来,全国高校发生各类实验室安全事故约1.4万余起,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造成较大社会影响,也暴露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李景虹介绍,当前,全国各类实验用房上千万间,仪器、设备数十亿台(套),主要集中在高校、医院、科研院所。其中,高校每年有近30万人直接或间接参与涉危实验。在他看来,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全流程监管亟待强化、刻不容缓。李景虹调研北京部分高校发现,一些高校电子运单信息系统中仅有气体类危化品运输信息,非气体类危化品存在非法配送、寄递的情况。他表示,大部分高校采用实验室或项目组购买模式,一种产品对应多个供应商,同时很多高校对危化品供应商资质审查不严格,危化品采购源复杂,违法超范围采购现象较多。李景虹还发现,高校实验室存放的危化品种类多、数量大,且大多数未严格按要求存储,有的高校在普通冰箱内存放易燃易爆危化品试剂,有的高校药品柜无通风功能等,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很多高校在管理方面,特别是对剧毒、易爆、易制毒、易制爆等危化品,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以及废弃化学品的管理处置方面,存在诸多风险隐患。实时监管 快流转少存储李景虹建议,以高校危化品供需为切入口,建立地区统一的危化品供需信息平台,鼓励和引导危化品企业进入平台交易。供需信息平台通过对接现有信息系统,依托通信网络,对交易商品的名称、数量、存储地、运输方式、流向、危险级别、应急处理方式等信息进行登记,实现相关数据资源的共享。严格审核平台用户(供应商、采购商、承运方等),与监管部门经营单位许可系统进行数据互通,经过严格审核形成危化品供应商名录;根据许可系统、采购商需求、供应商行为等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分级动态管理,设计供应商黑、白名单;采购商可根据自身采购需求,在危化品供应商名录中选择合法合规的供应商。针对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存储问题,李景虹建议,建立以采购商/供应商为主的“外部仓储”,依托采购商/供应商的专业危化品仓库和专业的危化品配送体系,将采购商/供应商的仓库作为学校和科研单位的上一级仓库,单位与企业建立专项存放机制,按需按量供应,专车配送,搭建“当日达”和最后一公里的配送服务体系,实现各级单位危化品的快流转、少存储。此外,李景虹建议,搭建实验室HSE管理平台,建立学校管理人员、老师、学生组成的社群。管理平台主要作用为实验室风险量化评估,建立外部供应服务和内部业务管理双循环通道,有效贯通政府、实验室和供应商三个层面,实现覆盖人员、机器、物料、方法、环境的全维度服务体系,提升实验室HSE管控水平。
  • 两家认证机构违规被通报
    关于对浙江中航认证有限公司违规行为处理的通知各认证机构:中国认证认可协会通过监管平台数据核查,结合近期投诉举报线索,发现浙江中航认证有限公司(下文简称“浙江中航”)在证书转换机构过程中存在较严重违规行为,违规转换证书涉及 16家获证组织的 31 张认证证书。经查实,浙江中航违规转换类型共分为三类情况:一是企业存在问题不能整改或未按认证合同约定接受监督审核, 认证证书被原机构做出暂停直至撤销的处理, 相关处置信息公共渠道可查询的情况下,浙江中航违规发放新的证书;二是原机构证书仍在有效期内,证书处于有效状态,不具备备案通过条件,浙江中航直接违规发放新的证书;三是可以通过备案完成认证证书转换机构(原机构受到行政处罚, 暂禁已满 1 年, 证书距有效日期不足 3 个月且合同双方没有未尽事宜等),浙江中航未办理备案,直接违规发放证书。在协会指出存在的违规事实后,浙江中航能够正确认识并接受协会对违规事实的认定, 采取了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 以防止违规行为再次发生,并作出了遵守行业自律规范的承诺。基于以上事实, 依据《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与认证证书有关的有违公平竞争行为约束(试行)》第四章第十六条,协会决定给予浙江中航认证有限公司公开通报批评,通报违规事实。望广大认证机构引以为戒,特别是新获得资质的认证机构, 自觉遵守行业自律规范,增强风险意识,自觉维护认证市场秩序,为推动认证认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尽力尽责。附件:浙江中航认证有限公司违规转换证书情况点击此处查看附件中国认证认可协会2021 年 11 月 25 日关于对北京寰宇九州认证有限公司违规行为处理的通知各认证机构: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以下简称“协会”)通过监管平台数据核查, 结合近期投诉举报线索, 发现北京寰宇九州认证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寰宇九州”) 在证书转换机构过程中存在较严重违规行为,违规转换证书涉及 31 家获证组织的 54 张认证证书。经查实, 寰宇九州违规转换类型共分为三类情况:一是企业存在问题不能整改或未按认证合同约定接受监督审核, 认证证书被原机构做出暂停直至撤销的处理, 相关处置信息公共渠道可查询的情况下,寰宇九州违规发放新的证书;二是原机构证书仍在有效期内,证书处于有效状态,不具备备案通过条件,寰宇九州直接违规发放新的证书;三是可以通过备案完成认证证书转换机构(原机构受到行政处罚, 暂禁已满 1 年, 证书距有效日期不足 3 个月且合同双方没有未尽事宜等),寰宇九州未办理备案,直接违规发放证书。在协会指出存在的违规事实后,寰宇九州能够正确认识并接受协会对违规事实的认定, 采取了必要的内部控制措施, 以防止违规行为再次发生,并作出了遵守行业自律规范的承诺。基于以上事实, 依据《认证机构公平竞争规范——与认证证书有关的有违公平竞争行为约束(试行)》第四章第十六条,协会决定给予北京寰宇九州认证有限公司公开通报批评,公布违规事实。望广大认证机构引以为戒,特别是新获得资质的认证机构, 自觉遵守行业自律规范,增强风险意识,自觉维护认证市场秩序,为推动认证认可事业健康持续发展尽力尽责。附件:北京寰宇九州认证有限公司违规转换证书情况点击此处查看附件中国认证认可协会2021 年 11 月 25 日
  • 300多位专家学者会师桂林 中西部色谱研究焕发新气象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7月30日,中国中西部地区第七届色谱学术交流会暨仪器展览会在广西桂林隆重开幕。此次会议由广西化学化工学会、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大学化学与药学学院承办。  本次会议集中交流色谱及其相关技术的基础研究、仪器开发、应用方法等的最新进展。会议邀请了国内著名学者与会作大会特邀报告、分会邀请报告或专题报告与讨论。会议期间还组织了相关仪器及其配件展示。会议现场  会议开幕式环节,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苏桂发、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虎威、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师彦平分别致辞,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 苏桂发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刘虎威甘肃省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 师彦平广西师范大学 赵书林 主持开幕式  本次会议与会代表超过了300人,是我国中西部色谱工作者的一次盛会,为广大色谱工作者以及从事色谱仪器设计与制造的厂商提供相互交流和展示的平台,将推动中西部色谱分析技术发展,推动中国色谱分析技术发展。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许国旺 大会报告《没有色谱的质谱如何做人群样本到20个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代谢组学研究所用分析技术中,质谱所占比例达到了40%。2021年5月31日检索WOS,代谢组学相关发布的论文数量为43635篇,美国和中国高居前两位,而且自从2019年开始中国学者发布的相关论文开始超过了美国。  直接进样质谱配以nanoMate后,进一步与多种质谱采样方法(如DIA、PRM等)结合,不仅分析速度快(2-3min/个),而且可获得丰富的代谢谱信息。不过,这些丰富信息的利用,需要新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二级质谱进行定性定量可获得更好的精度,在某些情况下对异构体也可区分。许国旺课题组发展的代谢组全景分析新方法,可满足大规模人群样本到20个细胞的代谢组学研究 建立了基于直接进样质谱的稳定同位素示踪代谢组学分析方法,适用于少量细胞的定性定量分析,不仅可以研究动态的代谢变化,而且节省费用。北京大学 刘虎威 大会报告《关于色谱-质谱关系的思考》  色谱与质谱连用成为当今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技术,刘虎威形容色谱和质谱是一对“美满婚姻”,指出二者应该从相互奉献到紧密合作、既可以各自独立又相互依存、能相互体谅促共同发展。  基于色谱原理的各种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可以简化色谱分离,以配合质谱的高通量分析。高效样品处理技术与质谱联用是非常高效、高通量、高灵敏的方法。高分辨的MS以及MSn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MS对色谱的依赖程度,减轻了色谱的分离压力。复杂体系的分析需要高效色谱和质谱的联用,简单体系的目标分析则可能不需要色谱分离。敞开式离子化质谱的发展又为色谱分离带来了新的检测技术。南开大学 邵学广 大会报告《色谱复杂信号解析化学计量学方法研究》  由于高效的分离功能和高灵敏的检测功能,色谱及其联用技术在复杂体系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实际复杂体系的分析中,采用化学计量学方法实现色谱复杂信号的解析是解决复杂体系分析的常用手段。 复杂色谱重叠信号的解析方法包括化学因子分析(CFA)、多元分辨-交替最小二乘(MCR-ALS)、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交替三线性分解 (ATLD)等。  邵学广课题组发展了基于小波变换的高分辨信息提取方法,并建立了用于重叠信号解析的免疫算法。在小波变换方法研究中,首先改进了计算方法,实现了复杂信号中不同频率信号的提取,并应用于色谱的基线分离、高分辨信息的提取等。在免疫算法研究中,建立了自适应免疫算法(AIA),发展了非负免疫算法(NNIA),并实现了免疫算法与独立成分分析(ICA)、目标因子分析等方法的结合,实现了复杂多组分重叠 GC-MS 信号中组分信息的提取,并在实际复杂体系的分析中得到应用。中山大学 李攻科 大会报告《复杂样品快速检测前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样品前处理作为分析过程中最耗时、易引起误差的关键环节, 严重制约了复杂样品快速检测的速度、准确度和精密度。样品制备是将被分析物从样品基体转移到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因其在物理、化学、生物性质上的差异,应具有较好的适用性。从混沌到有序,这种传质过程不会自动发生,加速样品制备的策略是如何使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自发过程逆转并快速定量进行。为提高样品制备效率,包括分离和富集过程,必须在传质系统中应用额外的能量以减少熵增。通过引入新相、膜和场,改变系统中化学势的分布,是降低系统熵,是提高制样效率有效途径。  李攻科报告中介绍了场辅助、相分离、衍生化、微量化、阵列化和集成化等样品制备加速策略。为提高样品制样速度,首先,在样品制备过程中引入额外的能量有助于加速传质和换热,利用声波、微波和电场等辅助场,可提高样品制样效率。其次,通过引入新相(介质)加速制样过程中传质,包括相吸附、相分配、化学转化、空间识别以加速传质。第三,缩小样品量是直接缩短样品制备时间有效方式,包括微萃取、微流体分离等。第四,阵列/集成策略,可同时完成一批样品的制备,结合高通量分析技术可减少单样的平均制备时间。通过联用技术实现分离、富集、净化与检测步骤一体化加快检测速度。东北大学 王建华 大会报告《多金属氧酸盐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吸附研究》  多金属氧酸盐中的金属氧化物表面具有特定的反应活性,且表现多种异构体、从而具有独特的拓扑结构以及丰富的结合位点,在样品预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其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及选择性分离富集,表现出优异的应用前景。  生命样品中总量超过85%的高丰度蛋白对低丰度蛋白的干扰严重制约其分离分析与鉴定,因此高丰度蛋白的有效去除或低丰度蛋白的分离富集极为重要。多金属氧酸盐在蛋白质吸附与分离中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师彦平 大会报告《固相微萃取与分离分析研究》  师彦平介绍了中西部地区色谱学术交流会的发展历程。第一届会议于2006年在甘肃敦煌举行,此后每两年举办一届,先后在湖北宜昌、陕西临潼、宁夏银川、重庆、河南郑州举办。因新冠疫情影响,第七届会议经过3年的筹备,今天顺利召开。  固相微萃取是基于萃取涂层与样品之间的吸附/溶解-解吸平衡而建立起来的集进样、萃取、浓缩功能于一体的技术,在报告中,师彦平介绍了相微萃取与分离分析的最新研究进展。西北大学 郑晓晖 大会报告《药物-机体复杂巨系统中抗癫痫类药物研发》  药物-机体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巨系统之复杂性造成效应物质难以辨识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医药现代化及新药研发的进程。针对此问题,郑晓晖研究团队提出了“良关系”、“组合中药分子化学”之合策略等系列中药现代化研究新策略,发展了集分子、因果数理、受体、药理、临床为一体的中药效应成分群辨识技术,进而开展了中药“远志-石菖蒲”药对、化药α-细辛脑胶囊代谢物以及石菖蒲植物体内代谢研究,发现效应物质α-细辛醇,进而依据组合中药分子化学之“合策略”新药研发新思路合成了3,4,5-三甲氧基肉桂酸α-细辛醇酯。  研究表α-细辛醇及其酯具有显著的抗癫痫活性且安全性高于临床常用药物卡马西平等,开展了其相关临床前研究工作,创制了新型抗癫痫尤其难治性儿童癫痫1类化学新药候选药物,为中医药现代化及开展以中药为源泉的安全、优效、可控的新药创制提供一种全新研究思路。  大连依利特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安捷伦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南宁市会凌仪器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等仪器设备企业参与了本次会议,并展示、介绍了最新的产品与应用解决方案。仪器信息网作为合作媒体参加并报道了此次会议。与会者合影
  • 新药创制专项已获16个证书 缓解用药难看病贵
    通过创制一批创新药物,开展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老百姓“用药难、用药贵”可望得到缓解。3月2日,记者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办公室获悉,通过“新药专项”的持续支持,截至目前,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4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 36个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进展顺利。  “十一五”时期,一批新药品种研发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研制的重组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是我国自主研发、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疫苗,是世界上第一个获得新药证书的同类疫苗。全世界有近一半人口感染幽门螺杆菌,仅中国感染者就超过6亿,每年我国因胃癌死亡约20万人。临床试验表明,口服幽门螺杆菌疫苗保护率高达72.1%,在国内外口服疫苗中位居前列。该疫苗的应用可望为胃溃疡、胃癌的防控提供重要手段。中科院上海药物创制的氟喹诺酮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填补了我国该领域50年的空白,其化学结构全新,有自主知识产权,药效明确优于国际临床一线用药,价格仅为国外同类产品的1/3。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个新一代小分子靶向抗癌药埃克替尼,用于化疗失败的晚期肺癌的治疗,即将上市,有望打破国外替尼类药物对国内市场的垄断。  此外,“重大新药创制”专项中的36个药物大品种技术改造课题进展顺利。我国人口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尚无有效的救治药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和石药集团合作研制的丁苯酞软胶囊,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丁苯酞高端制剂产品氯化钠注射液也已上市,在疗效相似的前提下所需费用约为国外同类药物的1/5,为我国高发的中风疾病治疗提供重要手段。再如已投产上市的新型抗高血压药物“玄宁”,疗效显著,且产品售价是国外同类产品的1/3。2009年,“玄宁”市场销量突破2亿元,估计可减少医疗费用支出4亿元以上。进口抗肿瘤新药“阿霉素脂质体”价格为8890元/支,国内同类产品经技术改造后,价格可降低一半左右。
  • 实验室安全潜在杀手:投入不足 重视不够
    新闻回放:近日,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在实验室感染布鲁氏杆菌传染病倍受关注。这一事件的发生,为全国高校的动物实验教学敲响了警钟,许多学校进一步强化了对实验教学工作的检查监督。但记者调查发现,东北农大学生染病事件绝非偶然,高校实验教学投入不足,师生安全意识淡薄,成为高校实验教学安全的潜在杀手。  现象:不可忽视的实验室安全隐患  4只未经检疫的山羊进入了东北农大的实验室,28名师生因此患上了布鲁氏杆菌传染病。一时间,高校实验教学安全话题受到各方关注。教育部门与高等学校对实验教学都有着严格的规范与明确的要求,此事件何以发生?  一位有多年动物实验经验的某高校专家分析说,东北农业大学实验教学事故的发生,三大因素不可忽视:购买实验山羊时未要求养殖场出具检疫合格证明,实验前教师未对山羊进行现场检疫,实验中教师未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操作规程进行有效防护。  “这一事件暴露出学校管理方面的诸多问题:对教学动物实验活动管理不严,动物检疫等相关法律意识淡薄,学校实验室教学条件堪忧等。”这位专家分析说。  “类似东北农大的实验室染病事件没有在我们这里发生,真是万幸。”某高校动物学院教师李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下午学生要做动物实验,上午才临时去购买动物,检疫等环节常被忽略,这样的做法在一些院校还相当普遍。  采访中,多所高校教师对于东北农大师生染病事件深切关注。在他们眼中,东北农大的事故并非偶然。在高校实验教学中,众多容易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未受到重视,除学生在进行动物实验时感染疾病外,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化学灼伤、烫伤以及中毒事件等也时有发生。  原因:投入不足重视不够加上安全意识薄弱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实验室使用频繁,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剧毒物品和大量的仪器设备都存放在实验室,实验室管理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其中尤以安全问题最为突出。  “教师没戴手套就开始实验了,学生洗手时没有消毒液,一只羊经历了5批学生的反复使用。”面对东北农大学生对实验事件的描述,北京某农业院校的王老师认为,学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实验经费投入不足,这样的现象已相当普遍。  据王老师介绍,买一只兔子以前要10多元,现在要几十元。买一只白老鼠以前是2至3元,现在要10多元。如今,买一只羊要上千元,买一头牛要上万元。实验动物的费用上涨很快,而实验经费投入却没有明显增加。  “过去师生实验多用橡胶手套,现在为降低成本很多已改用塑料手套了。”某地方院校负责实验教学的马老师告诉记者,在很多高校,不能每节课都为本科生提供白大褂、口罩、手套等,只有研究生进行研究性实验时,相应装备才能够得到保障。  专家表示,许多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原因,还是师生的安全意识薄弱。记者了解到,许多高校的实验中心都有规定,进入实验室要穿白大褂、戴口罩和手套。但在实际操作中,严格遵守规定的学生并不多,甚至也有教师不遵守规定的。  记者在广东某校网站的实验人员须知上看到,实验人员不遵守动物实验室管理的标准操作规程时,管理人员应给予纠正和警告 对严重违反标准操作规程又不听从管理的实验人员,将限制或禁止其继续使用动物实验室。但据了解,在实际操作中,被禁止进入实验室的并不多。  措施:杜绝安全隐患多管齐下强化制度建设  采访中,多所高校的相关负责人称,高校不具备检疫条件,没有相应的检疫设备,实验教师懂解剖但不懂检疫,很是为难。  “专门的动物实验中心,会定期特别是在输出之前,对动物的微生物、寄生虫、病菌等项目进行检测。”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主任顾为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有严格的检验程序,在实验中心购买的动物不必进行二次检测。  但据记者了解,由于需要数百万元至上千万元的经费投入,目前很多高校并未建立自己的实验动物中心,从非正规渠道购买的实验动物为实验安全留下了隐患。如今,有许多院校与养殖场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这些养殖场拥有国家颁发的相关许可证,并负责对实验动物进行检疫。  目前,动物传染人的疾病不是很多,只有狂犬病、牛结核病、老鼠出血热、猪流感以及布鲁氏菌病,以及其他一些罕见的病种。有些病菌会通过伤口感染,有的可以通过口腔及眼结膜感染,做完实验如未对剩余物品及手进行消毒,也会导致病菌感染。而做好个人防护,可以降低染病的几率。  “在英国,学生进行动物实验前要通过培训获取相应证书,培训环节将使学生了解动物的特性、实验操作要领,并掌握突发情况的紧急处理方法。”中国医学科学院留英归国博士山灵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英国,未经培训的学生是不能进入动物实验室的。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基础,但实验室建设面临着重视不够、设施落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一些教师表示,杜绝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学校要把实验室安全作为教学工作的大事来抓,加强对师生安全意识的宣传与教育,同时要强化安全制度建设,加强对已有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重视实验室安全,杜绝安全事故发生、防止环境污染有待多方努力,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才能使实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 环保腐败引出环评利益链 环保部彻查环评机构
    对于某些环境影响评价(下称环评)机构而言,如今正处在一个如履薄冰的时刻。  由环保部牵头组织的检查小组,目前正在各地工作,11月22日之前完成对部分环评机构的现场检查;今年年底之前,环保部还将分批组织对部分环评报告的专项检查。  在环保部发布的2010年环评机构抽查行动的通知中,黑龙江、河北、浙江、广东、海南、四川的24家环评机构被列为现场抽查对象,北京、天津、山西等省市的53份建设项目环评报告被列为专项检查对象。  环保部表示,将适时公布抽查结果,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质量差以及存在其他违规行为的评价机构及人员,要予以处罚。  “我们已经掌握一些线索,抽查的大部分机构和报告,一些属于最近没有进行考核,另一些是被人举报了。”环保部相关人士对本刊记者透露。  业内人士看来,这种一年一度、由国家最高环保行政部门开展的环评抽查行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震慑作用,但揭露的仅是“冰山一角”。整个环评市场的混乱,远非区区行政手段可以解决。  环评“卖方市场”  中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已有30多年历史。尽管有质疑者认为建设项目环评是“治标不治本”,但不可否认,环评体系在调整产业结构、遏制污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随着建设项目数量的逐年递增,越来越多的人盯上“环评”这块大蛋糕,催生了一条包括项目业主、环评机构、地方政府部门等在内,利益交织、环环相扣的产业链。  在这条产业链中,评价机构的角色尤为引人注目。今年6月,环保部公布了2009年度环评机构抽查结果:在全国20个省份抽选的75家环评单位中,有30家存在违规行为、工作质量较差或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比例高达40%。  一位从事环评审批的人士透露,这些现象在环评行业中早已是“公开的秘密”。“有的环评机构,一年可以完成十年的环评报告;有的干脆瞎编,内容弄虚作假,速度快的一天就可以交货,甚至出现了报告封面和内容牛头不对马嘴、北京的项目写成上海的情况。”  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研究员于敬文则表示,近年来环评报告的质量有所提升,但从整体来看,仍处在水平参差不齐和鱼龙混杂的状态。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环评市场正常秩序之所以遭到破坏,原因之一是准入门槛太低。“许多编制环评报告的评价人员,甚至对项目所在的行业本身一窍不通。”  难以“脱钩脱利”  环评报告质量不过关,并不完全是环评行业饱受诟病的关键。毕竟,编制环评报告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需接受专家审核和环保部门的审批。  “所以问题就在于,那些明明质量不过关的报告是怎么通过审批,或者绕过审批的?”于敬文说。  总体而言,中国实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实行分类管理。2009年3月,环保部出台新规定,上收部分“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两高一资”行业建设项目的环评审批权,其他“对环境可能造成较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权力则适当下发至省级环保部门。  但本刊记者了解到,在地方层面,环评审批环节的薄弱已成常态。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加之监管不力,环评审批为腐败提供了温床和土壤。  一位负责环评审批的人士坦言,暗箱操作,利用行政职权“吃回扣”,项目业主直接行贿审批者的现象从未消失,环保部每年抽查出来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  2007年,杭州爆出建国以来最大一起环保腐败案,涉及90余人。据《南方周末》报道,该市环保系统普遍存在利用环评项目审批权,以20%至40%不等的比例收取环评管理费的现象。  2008年,福建省漳州市环保系统腐败案曝光。其中,10余名环保系统工作人员利用审批职权,以指定或变相指定的方式,为环评中介机构招揽业务,从中收受贿赂。  另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北京,近年来连续有司级干部因为环评腐败而下马。  环保行政机构中存在的寻租行为,以及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出于政绩或私利考虑而迫切推动项目建设的做法,在很多情况下使环评报告沦为摆设。  11月5日,在北京召开的2010年环评审批工作专项执法检查情况汇报会上,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指出,“建设项目环境违法,部分地方政府行政干预影响环评法实施效果,环评承诺兑现难、环境执法软,一些地区规划环评进展缓慢等方面问题还比较突出。”  当一些业内人士以“一摊烂泥”来形容目前的环评市场时,环保部酝酿的环评机构改革也正在缓慢推进。  就目前而言,除了极少数私营企业具备环评资质,绝大多数环评机构是事业单位,隶属于地方环保系统或科研院所。其中,以地方环保系统下属的环科院所从事环评工作居多。  2008年,环保部副部长潘岳曾公开表示,要从改革体制入手,让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彻底脱利”,以确保环评审批不受利益干扰。  本刊记者获得的一份环保机构改革时间表显示,按照环保部最初的设想,全国各省市应有近600家科研事业单位分别于2011年底和2012年底前完成环评体制改革。但讨论了整整两年之后,环评机构与政府部门“脱钩脱利”的想法仍未成为现实。  在2009年4月的环保部华东地区环评机构改革座谈会上,与会环评机构代表的看法就颇具代表性。会议总结显示,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一致认为,华东地区各家环科院所均是独立的法人单位,所从事的环评工作与环保审批部门没有利益关系,根本不存在环评机构需要从环科院所中剥离或脱钩的问题。  这些代表还表示,没有环评收入的反哺,环科院所将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最终导致环科院所运行困难和综合性专业人才的流失,服务环保局的能力水平必将大打折扣。而且,倘若环评机构企业化,面临竞争激烈的市场,很可能出现与项目建设单位挂钩的现象,“有失环评的公平和规范”。  本刊记者了解到,尽管有来自环评机构的反对之声,环保部仍将推行环评改革,并且是明年的重头戏之一。环评改革将从环保部自身开始,率先在其属下的环境规划研究院、环境科学研究院、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和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这五家事业单位开展“脱钩”试点工作,剥离研究院所下设的环评中心,将环评中心转制为企业。  但环保部环评司一位官员对本刊记者坦言,即使“拿自己开刀”,推进工作仍有相当的困难。“事业单位和企业在本质上有相当大的区别,需要协调,我们也很担心,万一改革过快,会丧失大量骨干人才,造成负面影响。”  这位官员说,环评机构改革最大的希望其实被依托于国家层面事业单位改革的一揽子计划。“国家计划一天没有出台,我们也只能慢慢试点,慢慢摸索。”  环保部环境影响评价司一位官员对本刊记者表示,环评机构的力量不足是制约环评质量的最根本因素。截至今年9月,全国共有1091家具备环评资质的机构,9000多名获得执业资格的环评工程师。而今年全国需要进行环评审批的项目却有30万多个。  他认为,目前环评市场作为卖方市场,具备资质的“合法”工程师供应远远跟不上各种新建、扩建的项目数量需求。长远来看,不仅很难保证环评质量,还会催生大批实际上不具备合法资质的“挂靠”单位和“挂靠”评价人员。  “很多地方县市,一家环评单位就可形成垄断,负责编制整个地区所有项目的环评报告,人数都跟不上,如何保证质量?”前述官员说。
  • 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七年后再分管环评 曾三掀环评风暴
    谈“环评风暴”:我一向如此,过去多少年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如此。谈从政:有人是为了饭碗,把政治当成一个职业,有人是为了理念,把政治当成事业来做。我属于后者。当为理念而奋斗时,你就会永远充满激情,你就不会在乎得失,你就无所谓压力与挫折。——潘岳8月31日记者从国家环境保护部获悉,经环保部党组研究,根据需要重新调整部领导分工。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潘岳再次分管环评。潘岳在环保部(原国家环保总局)任副部级官员已有12年,曾先后掀起数次环评风暴、推动绿色GDP核算,因敢说敢干被称作“个性官员”。曾掀“环评风暴”出生于1960年的潘岳,从2003年3月起担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2004年底,潘岳开始分管环境影响评价,并自2005年初到2007年期间,连续掀起了三次“环评风暴”。这期间,有不少财大气粗的大型央企和备受关注的重大项目,前所未有地被环评“问候”。2005年初,原环保总局在十多天的时间里叫停了三十多家大型违法违规项目,包括三峡集团未批先建的金沙江溪洛渡水电站等。在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之后,原环保总局又展开了全国范围的环境风险大排查,给中石油、中石化等央企开出多张罚单和整改通知。2007年,原环保总局又叫停八十多家涉及钢铁、电力、冶金等领域的总投资超过千亿元人民币的大项目,包括给一些地方省委书记力推,但选址却不合理、环境隐患突出的重大项目开出“暂缓受理环评”的通知书。“敢摸老虎屁股”,成为舆论给予潘岳的评价,而潘岳也因此成为广受关注的少壮派“明星官员”。然而,从2008年开始,潘岳不再分管环评。也正是在那一年,环评系统多人因贪腐问题被查。2012年的十八大前夕,环保部与多省签订“部省协议”,在涉及到各省的重大项目环评审批方面,环保部给予积极配合。力推绿色GDP核算绿色GDP核算也是潘岳十年前曾力推的一项工作。2004年,环保总局决定先在2004年至2006年期间选择若干省市开展绿色GDP核算和环境污染损失调查工作试点,所谓“绿色GDP”指扣除自然资产损失后新创造的真实国民财富的总量核算指标。潘岳当时曾指出,“中国的人口状况、资源状况不允许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对于各级官员的考核必须加入环境保护一项。”而在地方仍然重视经济发展远远大于环境保护的当年,这受到了很多省份的明确反对,试点后不了了之。直到今年,环保部决定重启这一研究,建立绿色GDP2.0核算体系。受命“危难之时”2015年初,中央巡视组在向环保部反馈巡视问题的时候,重点指出了环评领域存在的“红顶中介”等问题,环保部也开始着力进行环评改革,包括将环保部门下属的环评机构限期“脱钩”,以及下放一大批行政审批权限等等。这期间,多位环评行业从业人员告诉记者,因为“顶层设计”未理顺,环评原本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红顶”的寻租只是呈现出来的一种表象而已。因此,反腐还并不是全部,环评改革势在必行。只是,整个环评行业在这一时期都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震动,尤其是不少环评从业人员的信心受到打击,出现不少人离职的现象。一位刚刚辞职的环评工程师告诉记者,她对这个行业感到很失望,环保部如何调整以重拾环评人的信心,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尤其是,在各地依旧是以“G D P”挂帅的形式下,如果环评不妥协,如何才能够“硬起来”?规划环评如何从规划布局的前端介入起作用,项目环评如何对企业行为实现有效的约束,都是接下来必须获得回答的问题。2015年8月29日,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一次会议中发言说:目前,规划环评的意见难以形成刚性约束,没有追责机制,“未评先批”的现象比较普遍。比如,全国有111个煤矿区的总体规划中,大概45%的规划环评滞后于规划审批,规划环评成果也往往被“选择性”落实。此外,由于项目环评的法律处罚过轻,执行起来也相当困难,一些地方对项目建设把关不严,降低了企业的入园门槛,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等违规现象比较普遍。上半年环保部开展了全国环保大检查,发现有3万多家企业存在着建设项目违法的问题。因此,陈吉宁表示,接下来环保部门将要推动环评法的修订,加大对未批先建等项目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规划环评的法律地位和刚性约束,明确法律责任和健全追责机制。两天后,潘岳即被宣布再次分管环评。环保部数位官员评价:虽然目前各方面的形势都已不同,但是在环评改革的重大关节点上,环保部再次让曾掀起“环评风暴”的副部长潘岳来分管环评,值得抱以期待。 来源:南方都市报
  • “鸿雁归巢,助力母校”—— 聚焦上海大学通用实验国际化人才发展基金捐赠仪式
    2017年1月8日上午,上海大学通用实验国际化人才发展基金捐赠仪式暨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悉尼工商学院与校友企业通用实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合作签约仪式在宝山科技园四楼上海大学校友活动中心举行。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对外联络处处长、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许瑞,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姚喜明,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王丽娜,悉尼工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吕康娟等校方领导,通用实验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裁徐新元,高级副总裁Lesley Thomson,高级副总裁蔡建兵,商务总监Jane McClements,董秘、人事行政总监邓彦,公共事务总监朱建忠等企业高管以及来自两家学院的老师、留学生和校友企业代表出席捐赠签约仪式。对外联络处副处长、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曹俊主持仪式。通用实验执行董事、总裁徐新元在致辞中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企业文化以及未来的发展愿景。同时,感谢母校对外联络处的牵线以及国际交流学院和悉尼工商学院对公司的支持和帮助。本次签约将书写通用实验企业发展华丽的新篇章。作为一家校友企业,通用实验将致力于为母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提供实践机会,与母校深度融合,为国际交流合作和人才培养做出积极贡献。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院长姚喜明与通用实验高级副总裁Lesley Thomson,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常务副院长吕康娟与通用实验商务总监McClements分别签署院企合作协议。今后,院企各方将在国际化人才培养、留学生实践基地建设、企业管理案例研发和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等方面启动实质性的合作,探索合作共赢的新路径。 上海大学对外联络处处长、上海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许瑞代表基金会接受企业捐赠。“上海大学通用实验国际化人才发展基金”总额为500万元人民币,将用于国际交流学院和悉尼工商学院奖励或资助积极参与企业实习和社会实践,品学兼优的中外学生,热心中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教师以及各类文化实践活动。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龚思怡向徐新元总裁颁发捐赠证书和纪念盘。上海大学外国留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正式揭牌,这标志着上海大学国际交流学院与通用实验的战略合作迈出坚实的第一步。签约仪式的前一天,恰逢通用实验2017年跨年晚会。上海大学校长金东寒、上海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徐旭等领导莅临校友企业——通用实验,参观了通用实验科技集团全球管理总部,通用实验先进技术中心以及由通用实验投资建设、赞助运营的上海大学校友活动中心,并就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实现共赢进行指导。
  • Park 原子力发布Park NX-TSH 新品
    专为超大纳米平板扫描器测量而设计的自动化原子力显微镜系统随着对大型平板显示器原子力显微镜计量需求的增加,Park NX-TSH 通过利用探针扫描器和龙门式气浮台的结合,克服了针对大型和重型样品进行纳米计量的巨大挑战。Park NX-TSH能获得关于表面粗糙度,台阶高度,关键尺寸和侧壁信息的高分辨率图像和数据,从而为大型纳米级尺寸样品测量提供完美解决方案。Park NX-TSH的全自动特点:• 可灵活掌握自动,半自动和手动模式• 为每个自动化程序提供可编辑测量方法• 实时监控测量过程• 自动分析获取测量数据- 自动换针器(ATX)ATX通过模式识别自动定位探针,并使用一种新的磁性方法来取放新旧探针。激光光斑通过电动定位技术自动对准。-电离系统可提供更稳定的扫描环境Park创新的电离系统可快速有效地去除样品环境中的静电荷。由于该系统始终生成并保持正负离子的理想平衡,因此可以创建一个极其稳定的电荷环境,几乎不污染周围区域,并且将在样品处理过程中产品意外静电的风险降至最低。Park NX-TSH技术参数:*本技术参数是可定制的。可咨询Park原子力显微镜,以获取更多信息。系统技术参数:样品尺寸: 520 mm X 520 mm X12 mm, 10kg电动式X方向载物台:行程可达625 mm,±3 μm分辨率电动式Y方向载物台:行程可达525 mm,±3 μm分辨率电动式Z方向载物台:Z轴移动距离为25 mm, 0.08 μm分辨率,重复性1μm电动式对焦台:Z轴行进光学距离为9 mmCOGNEX图案识别:图案校对分辨率为1/4像素扫描器性能:XY扫描范围:100 μm ×100 μmXY分辨率:0.15 nmZ扫描范围:15 μmZ分辨率:0.016 nmAFM和XY移动平台控制器ADC:18个频道,4个高速通道,X,Y和Z位置传感器(24-位ADC)DAC: 12个频道,2个高速DAC通道,X,Y和Z的定位(20-bit DAC)合规CE认证:SEMI S2 / S8标准设施要求待机室温:10°C?40°C工作室温:18°C?24°C湿度:30%至60%(不凝结)地板振动要求:VC-E(3微米/秒)噪音:低于65 dB气动式:真空度:-80 kPa CDA(或N2):0.7 Mpa电源额定值:208V-240 V,单相,17 A(最大)总耗电量:咨询Park原子力显微镜接地电阻:低于100欧姆创新点:1. ParkNX-TSH专为最新一代显示器工厂的应用需求研发设计,最大样品尺寸可以测2200 mm。2.专为PLED,LCD和其他大样品分析而设计3. Park原子力显微镜公司已经扩展了原子力显微镜设备的测量尺寸,Park NX-TSH(龙门架设计平板式探针扫描器)可针对第八代及大于第八代的所有大型平板显示器进行测量。Park NX-TSH
  • 2022年上半年中国医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并购交易节奏放缓,市场回归理性
    2021年在政策鼓励医药创新、医疗器械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下,中国医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并购和交易市场保持高度火热态势,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均创下历史新高。2022年上半年,中国医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并购和交易市场交易节奏放缓,市场回归理性。医药板块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双双下滑,医疗器械板块的交易数量创历史新高,但交易金额有所回落。2022年上半年由于二级市场估值整体回调,医药板块IPO频频破发,对生物医药行业并购交易造成冲击。在此背景下,各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医药产业:2022年3月,国务院发布《“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进一步支持中医药产业全方位发展;2022年5月,国家发改委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对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详尽的部署;2022年6月上交所发布《科创板器械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指引》,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为创新型医疗企业打通了上市通道;2022年下半年医药板块有望企稳回升。2022上半年总体趋势概览2022年上半年,中国医药和生命科学行业并购交易较2021年下半年依然保持相当的活跃度,披露交易数量达到670宗,但医药与医疗器械之间呈现分化趋势,整体交易金额较2021年下半年下降约40%至132亿美元。中国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总体并购交易数量及金额概览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医药方面,在国家政策持续鼓励医药创新的背景下,2022年上半年医药行业并购交易保持活跃,上半年交易数量达365笔;但受到医药板块IPO市场疲软、估值调整的影响,主导头部交易的财务投资者参与基石投资、Pre-IPO等大型交易的数量有所减少,导致平均交易规模下降,交易金额环比下跌43%至91亿美元。2019年至2022年中国医药行业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2022年上半年交易数量从2021年下半年的433宗下降至365宗,平均交易规模从3,700万美元大幅下降至2,500万美元;头部大型交易较往年明显减少:超过1亿美元的交易仅19笔,占上半年交易总额的40%(2021年下半年为54笔,占比65%);生物制药细分领域受二级市场估值预期调整,中后期投资整体趋于谨慎,导致整体交易数量和平均交易规模有所下降;2022年上半年国内战略交易投资者交易依然保持活跃,交易金额和数量与2021年下半年基本持平;国内战略交易中传统制药赛道超越生物制药,成为上半年的战略交易投资热点;2022年上半年仅发生一笔国外战略投资者入境交易;2022年上半年海外并购继续保持活跃,基因技术研发,激酶类小分子靶向肿瘤新药等创新性的生物医药类标的公司成为热门并购资产。医疗器械方面,2022年上半年医疗器械板块交易数量持续增长,首次突破300起,创历史新高;受大型交易减少的影响,交易金额下降至41亿美元;体外诊断、影像、耗材等传统器械领域以及数字医疗、手术机器人、数字化精密牙科器械等新兴技术领域持续受到投资人关注。2019年至202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较2021年下半年,2022年上半年的交易数量持续上升,而平均交易规模回落导致总交易金额减少。头部大型交易较往年明显下降,超1亿美元的大额交易仅有10笔,占总交易披露金额的44%(2021年下半年共19笔,占比64%);2022年上半年财务投资者交易数量较2021年下半年进一步增长,再创报告期内历史新高;大额交易的减少,导致交易金额较2021年下半年下降约50%;国内战略交易并购数量与金额均较2021年下半年有所回升,行业内整合趋势明显;医疗器械的海外并购金额持续上涨,达到历史最高;2022年上半年共披露13笔交易,交易金额达10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体外诊断和影像、耗材等传统器械领域受投资人持续关注,其他诸如数字医疗、手术机器人、数字化精密牙科器械等高新技术赋能的细分领域的交易金额有大幅增长,共披露141笔交易,交易金额10亿美元(2021年下半年共74笔交易,披露金额3.3亿美元)。医药行业并购趋势头部交易2022年上半年前十大交易金额合计26亿美元,占总体交易金额的28%(2021年下半年:33亿美元,占总比48%);中药引领头部交易,医药零售行业也崭露头角;大型国有和民营药企引领的战略投资在头部交易比重相较去年有所上升。交易类型财务投资者仍然是医药行业最主要的投资人,2022年上半年交易量占整体交易量约70%,但由于大型交易的减少导致交易金额显著下降;国内战略投资者交易数量和金额稳中略降;2022年上半年海外并购保持稳定,国内药企持续在海外寻求优质资产;2022年上半年仅发生一笔入境投资。并购交易金额(2019年至2022年)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并购交易数量(2019年至2022年)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细分赛道投资并购交易趋势概览2022上半年创新转型仍是医药行业投资的主旋律,生物医药赛道投融资交易依旧保持火热,但结构性转向更早期的抗体、疫苗、基因技术等新兴前沿领域,大型交易减少,导致整体交易金额下降;传统制药板块的上市公司定增在2022年上半年趋于放缓,交易数量及交易金额均有所减少;医药外包板块受制于生物制药企业研发进度放缓,并购交易持续萎缩;医药流通领域并购整合持续推进导致交易金额逐年上升。国内战略交易2022年上半年国内战略交易以行业内整合、重组为主,交易数量达89起,交易金额达30亿美元,与2021年下半年基本持平;但由于大型交易的减少,平均交易规模小幅下降至3,300万美元。国内战略投资者并购交易数量与金额 – 2019年至2022年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国内战略交易细分赛道传统制药板块引领头部战略交易,交易金额与2021年下半年基本持平;生物制药及基因技术板块大型交易在2021年下半年落地(复星医药6.3亿美元收购安特金、博雅生物3.8亿美元定增),导致交易金额有较大幅度的回落;其他细分赛道积极进行产业链整合,交易金额及数量双双上升。财务投资者交易2022年上半年财务投资者积极参与新兴赛道的早期融资;受医药板块二级市场估值回调的影响,整体市场估值承压,参与Pre-IPO、基石投资等中后期交易减少,导致2022年上半年私募股权基金的交易数量减少至94宗,交易金额下降至47亿美元,平均交易规模下跌至5,000万美元(对比2021年上半年7,800万美元)。财务投资者交易数量及金额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海外并购2022年上半年海外并购交易持续保持高位,总计披露海外并购交易22宗,交易金额14亿美元。其中财务投资者在海外并购交易中仍然占据主导;国内大型药企积极布局海外优质管线,加速推动国际化布局。海外并购交易数量与交易金额 – 按投资者性质分类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基因技术,小分子靶向药、特异性抗体药物、AI药物研发等具有技术创新性的公司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热门选择。美国、英国及意大利等依然是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地。IPO由于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企业价值兑现的不确定性持谨慎态度,2022年上半年医药板块企业上市难度增加;作为创新药企IPO主战场的科创板和创业板IPO数量共16家,主要包括抗体靶向药物(迈威生物、荣昌生物)、肿瘤创新药(首药控股、海创药业)、CRO(和元生物)等;而受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不稳定因素的综合影响,境外上市热情明显低于去年,2022年上半年纳斯达克未有企业登陆,港股上市数量也显著下降至3家。医疗器械行业并购趋势头部交易2022年上半年未出现单宗超过10亿美元以上的超大型交易。前十大交易的金额合计18.5亿美元,占总体交易金额的44%(2021年下半年前十大交易金额为32.5亿美元,占比48%)。头部交易主要集中于心血管介入和其他医用耗材、体外诊断及光学影像等细分领域,另有睡眠呼吸障碍治疗仪细分赛道中的企业完成SPAC上市交易。交易类型2022年上半年财务投资者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定增等头部交易,交易数量再创历史新高,但由于行业整体呈现投资轮次前移趋势,导致平均交易金额下降;国内战略投资者的整合趋势明显,交易金额和数量较2021年下半年均有上升,交易数量创历史新高;中国医疗器械企业积极布局海外先进技术,海外并购交易金额创历史新高。按交易类型分类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交易金额 – 2019年至2022年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按交易类型医疗器械行业并购交易数量 – 2019年至2022年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细分赛道投资并购交易趋势概览2022上半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细分赛道格局更为多元,相比以前年度占据主导地位的体外诊断、影像、耗材等传统领域,2022年上半年投资人目光也逐步向其他赛道如数字医疗、手术机器人、牙科器械、睡眠呼吸治疗设备、低温细胞存储设备等前沿技术板块,交易总数创历史期间新高的同时,各细分赛道百花齐放。国内战略投资交易细分领域2022年上半年国内战略交易主要集中在耗材板块,其中头部企业在行业内横向并购交易频发,驱动了耗材领域整体交易金额较2021年下半年大幅上涨183%,达到3.7亿美元;战略投资交易的重点由体外诊断和影像等传统行业向其他领域如智能医疗系统、手术机器人、新生儿黄疸便携式治疗仪等新兴领域转移。财务投资者2022年上半年财务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定增(如迈克生物、欧普康视、开立医疗等)的交易仍然活跃,而IPO基石投资及上市前融资等大额交易明显减少,投资人纷纷转向新兴领域早期融资,导致整体交易金额大幅下降;投资领域而言,体外诊断(免疫诊断仪器试剂等新冠利好类产品)、眼科器械、骨科及心血管介入耗材等传统领域是财务投资人的主要投向;其他领域如智能医疗系统、手术机器人等也成为热门风口。财务投资者交易数量及金额来源:汤森路透、投中数据及普华永道分析海外并购2022年上半年,头部交易中除介入产品、免疫诊断等传统赛道以外,自动注射器及手术机器人等新兴领域也成为了国内投资者海外并购的热门选择。美国、德国及法国依然是海外并购的主要目的地。IPO2022上半年度医疗器械行业共有6家企业上市,覆盖体外诊断、注射器械耗材、人工血液净化设备与病房护理设备等细分领域。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6月科创板上市新规的发布进一步放宽了医疗器械企业IPO的适用条件,为创新型医疗器械企业打通了科创板上市之路。展望受中国人口老龄化逐渐加剧和新冠疫情的持续影响,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我国利好政策对生物医药企业的支持与鼓励,也将促进医药行业长期向好发展。尽管集采政策对医疗器械尤其是部分高值耗材产生影响,但长远来看是对行业竞争格局的重塑,有利于行业健康良好发展。预计行业并购投资将继续保持活跃:“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生物医药惠民工程早筛与精准用药:以高通量基因测序、质谱、医学影像、生物信息诊断等技术为主,重点开展肿瘤早期筛查及用药指导,继续推动耳聋、唐氏综合症、地中海贫血等出生缺陷基因筛查,推动个体化医疗实现突破。先进医疗装备:加强医疗装备示范应用基地建设,鼓励企业依托基地持续跟踪产品技术迭代应用示范,进一步降低诊疗费用。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医疗装备需求,推动先进医疗装备惠及世界人民。2022年2月22日,为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及时总结转化抗疫应急审评工作经验,加快创新药品的审评速度,CDE(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药审中心加快创新药上市申请审评工作程序(试行)》并公开征求意见,《工作程序》适用于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创新药。上交所发布了《科创板器械企业第五套上市标准适用指引》,对于医疗器械企业,证监会将从核心技术产品范围、阶段性成果、市场空间、技术优势、持续经营能力、信息披露等方面给予指导。是否有营收、是否有产品上市或将不再是考核的硬指标。至此打通了所有创新医疗器械企业的上市之路,将会带来医疗器械企业投融资新浪潮。由于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如9月出台的美国生物新政投资规划和近期美国CIFUS对生物医药并购的延长审批,或将增加海外并购的不确定性。
  • 温室气体排放纳入项目环评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关于印发钢铁/焦化、现代煤化工、石化、火电四个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通知》,对原有钢铁、石化和火电三个行业的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原则进行修订,并制定了现代煤化工行业建设项目环评文件审批原则,代替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环境准入条件(试行)。审批原则对照现有生态环境管理中的新形势、新要求,对四个行业建设项目的项目选址、技术改造升级、温室气体排放环境影响评价均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统筹好发展和保护,牢牢守住绿色发展的底线。选址规定:紧盯长江、黄河流域,推进产业集聚长江、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而在此次修订中,两大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成为重点。审批原则中明确,石化与现代煤化工行业的项目选址不得位于长江干支流岸线一公里范围内、黄河干支流岸线管控范围内等法律法规明令禁止的区域。以如此规定来强调项目的风险防控,既与《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中的相关要求保持一致,同时也和石化、现代煤化工行业的项目特点密切相关。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罗霂告诉记者,石化、煤化工项目在长江、黄河流域分布相对集中,项目通常涉及大量油品及甲醇等危险化学品,项目选址距离岸线过近将大大增加水环境风险隐患。而为了落实长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要求,钢铁和焦化行业的项目选址同样新增相关要求。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张承周介绍,审批原则中明确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及沿黄重点地区新建、扩建钢铁冶炼项目进入合规园区。审批原则的项目选址规定还对推进行业项目入园入区、进一步提升项目分布集聚度提出要求。其中,石化和现代煤化工行业继续保留入园入区并符合园区规划环评的要求,焦化行业新增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的产业园区并符合园区规划及规划环评的选址要求,且鼓励钢铁冶炼项目依托现有生产基地集聚发展,鼓励新建焦化项目与钢铁、化工产业融合。技术要求:强调绿色升级转型四个行业作为高污染、高排放行业,是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行业。在此次制修订中,为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审批原则对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作出具体要求。对照发现,此次修订中对四个行业均提出应采用先进适用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且对于清洁生产的要求均十分具体。由于钢铁、火电有较为成熟的清洁生产标准体系,而石化、现代煤化工清洁生产标准体系尚不完善,因此在表述上略有不同,但促进行业绿色发展的大方向是一致的。其中,钢铁和焦化建设项目新建、扩建项目单位产品的能耗、物耗、水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污染物排放量等指标应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现代煤化工、石化建设项目新建、扩建项目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综合利用等应达到行业先进水平。而火电新建、扩建项目供电煤耗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应达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标杆水平,单位发电量水耗、废水排放量、资源综合利用等指标应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减碳探索:新增温室气体环评,开展减碳技术应用“健全排放源统计调查、核算核查、监管制度,将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管理。”《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温室气体管控纳入环评已成为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的重要举措。在此次修订中,四个行业审批原则均明确规定将温室气体排放纳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同时提出温室气体环评当前重点在于核算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冉丽君认为,温室气体评价技术体系尚不完善,缺少准入指标要求等内容,是目前温室气体环评主要突出核算建设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原因之一。事实上从2021年起,生态环境部就在河北等7个省份开展电力、钢铁等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高级工程师帅伟表示,火电作为开展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行业之一,已在评价技术方法和管理要求方面作出了先行探索。基于现阶段技术水平和部署安排,主要突出核算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量,为后续推动行业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双控”奠定基础。而在四个行业审批原则中,都强调了推动减碳技术的示范应用。例如,火电建设项目要鼓励开展碳捕集、利用及封存工程试点示范;现代煤化工建设项目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企业开展绿氢与煤化工项目耦合、重点工艺环节高浓度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及封存等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工程示范;钢铁和焦化建设项目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
  • 环保部通报指出30家环评机构涉弄虚作假
    6月23日环境保护部发布《关于2009年度环境影响评价机构抽查情况的通报》(下称《通报》)。  《通报》显示,作为政府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手段,环境影响评价(下称环评)制度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75家被抽查的环评机构,30家出现质量或管理问题,比例高达四成 282份被抽查的环评报告书(表),48份被认定为“质量较差”,比例约为17% 40名环境影响评价专职人员因违规被点名批评。  “这只是冰山一角。”在环评领域工作三年的马云对环保部的做法拍手叫好。据他观察,约有60%的环评机构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比如内容弄虚作假,管理不规范,违规操作等。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则称,被长期诟病的“挂靠”现象仍很普遍。  记者调查发现,上述问题与地方项目环评审核的松散有关。环评机构、审核专家组、地方环保部门,本应对申报项目进行三重把关,但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各方都很难做到尽职尽责。  可喜的是,呼吁多年的环评改革仍在继续。上述环评师告诉记者,2011年,隶属于环保部的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完成环评改革的试点工作,即将研究院下设的环境影响评估中心从研究院剥离。她断言,这是一项自上而下的必然改革,全国事业单位性质的环评机构都将变身为企业,通过与政府部门脱钩,来增强环评的独立性。  环评质量存疑  环保部此次抽查,针对的是建设项目环评,并集中在化工、冶金等重污染行业、环评工作复杂程度较高以及生活垃圾填埋场等群众关注程度较高的项目。  从抽查的结果看,建设项目环评的整体质量不容乐观。被抽查的282份环评报告书(表)中,48份被认定为“编制质量较差”,占到了被抽查总数的17%。  环评报告书(表)是环评机构的“产品”,也是环保部门控制环境风险的重要依据。  根据我国环评制度设计,如果一份环评报告书(表)不被环保部门认可,则该项目的开工建设就不具备合法性。  “但有些机构不遵照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等于是‘说一套做一套’。”环保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的一位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  更为严重的问题,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的核心——环评报告书(表)的制作过程。抽查发现,有环评机构违反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规定,将应该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编制成环境影响报告表。  报告书与报告表,一字之差,差别甚大。  “报告表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制作起来相对简单,通常几周就可以完成。”山东淄博环评专职人员对记者解释,“但报告书则使用定量的方法,需要使用多种模型,通过计算得出污染数据,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如果一份报告书被刻意地“降级”为报告表,就意味着该项目环评的难度降低了,所耗费的时间缩短了,环保部门的审核过程也变得简单。相应的,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也被低估了。  除“书变表”外,非环评工程师主持项目、环评工程师超出其登记类别主持项目等违规行为也同时存在。  由于违规情节严重或报告编制质量问题突出,4家环保机构被取消了环评资质。另有26家存在问题的环评机构被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问题涉及的40名环评专职人员也因“不负责任、对项目情况不熟悉、未亲自踏勘现场、不能把握项目关键环境问题”等问题,被通报批评。  地方审核形同虚设  每一份环评报告书(表),都经过了环保部门的审核同意。那么,此次抽查为何还能发现这么多的问题报告呢?  上述评估中心工作人员拒绝就此详谈。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地方环保部门的审核较为松散,已是行业内的基本共识。  我国实行环评分级审批制度。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环保部、省级环保部门及地级市环保部门均有审批权限。  “由于环保部审批的项目,一般是国家大项目,所以审批比较严格,但地方项目就不一样了。”一位业内人士坦承。  环评审核,也是行业内俗称的“上会”。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上会”时,共有四方出席,分别是环保部门、审核专家组、环评机构以及项目负责方。  “如果你去过现场,会感觉这一切都是过场。”马云的主要业务区域在山西,接触的多为地方项目。  据他介绍,在经济发展至上的地方,环评机构每接受一个项目,其任务并非“如实评估”,而是“通过审核”,因此谁能尽快、尽好地完成任务,就是受业主欢迎的环评机构。其次,聘请的专家作为智力支持,应是秉承独立、公正原则的第三方。但出于各方压力,不少专家在审核时提出的问题,都是明知故问的表面文章。最重要的是,地方环保部门出于对经济效益的考量,很少会让一个项目在环评上“绊倒”。  通过松散的审核,但环评机构并不能完全放心。因为最严厉的监管手段不是审核,而是环保部的抽查。如在抽查中被发现问题,环评机构和专职人员都会受到相应处罚,严重者会取消环评资质。此次环保部通报批评的问题便是全国抽查的结果。  但是,相较于每年庞大的项目数量,环保部的抽查手段虽然严厉,但所能打击的问题面有限。  “只要不在环保部的抽查中出问题,各方基本上就可以高枕无忧了。”马云称。  资质改革逼近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的环评行业可算是利润丰足。且由于时间紧、项目多、空间大,被长期诟病的“挂靠”现象严重。  根据调查,环评行业的“挂靠”现象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考试取得证书的环评工程师,将自己的证书“挂靠”在一家环评机构,一种是没有环评资质的单位“挂靠”在有资质的环评机构,从事环评工作。  马云分析,第一种挂靠以低成本解决了环评机构的资质条件问题,但也留下了证书被别人冒名顶替的漏洞。  第二种“挂靠”现象,也长期为业内专家所诟病。  记者了解到,一些具有竞争优势的环评机构成为抢手的香饽饽,比如说政府部门下设机构、有特殊资源的机构等。这些机构可以将无暇顾及的项目转包出去。同时,一些不具备资质的机构便积极“挂靠”到这些机构,以其名义从事环评和出具环评报告书(表),实现“双赢”。  目前,我国一千余家环评机构中,除各级环保部门下设有环科院外,还有水利部、交通部、铁道部等下属的各类研究院,甚至大学也都设有事业单位性质的环评机构。而不具备资质的环评机构数量也颇可观,尽管具体数字无从统计,据马云猜测,“跟正规的数量差不多”。  而现有的监管机制,暂时无法解决此类问题。  改革势在必行。环保部正大力推进环评改革,力图让环评机构与环保部门“完全脱钩、彻底脱利”,确保环评审批不受利益干扰。  最大的改革试点,就放在了中国环科院。上述环评师透露,2011年年底前,其下设的评估中心将与研究院脱钩,从事业单位变为企业。  “改革的阻力很大。”这位环评师称。尽管风声传得很早,但2010年已过去一半,改革仍无动静。(
  • 环评报告被疑作假 比亚迪建电池厂遇阻
    业主认为环评报告存在弄虚作假,相关部门作出违规审批,为此向广东省环保厅申请行政复议。至昨晚结束时听证会未有结果。  由于认为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批准比亚迪在龙岗区建设锂电池厂行政行为违法,深圳振业峦山谷小区业主李英等三人于2011年12月20日向广东省环保厅申请行政复议,并提出听证申请。  2月7日下午2点30分,听证会在广东省环保厅三楼举行,广东省环保厅法规处、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振业峦山谷小区业主、附近楼盘开发商、比亚迪公司代表20多人参加了听证会。  羊城晚报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深圳市人居委在听证会现场,坚称自己作出的同意比亚迪兴建锂电池厂的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而受该项目影响的振业峦山谷小区业主李英等人则继续认为人居委的行政行为违法,出于健康考虑,他们坚决反对比亚迪在自家门口修建电池厂。  经过质证后,听证会于7日晚8点结束,深圳人居委行政行为是否违法,目前还未有结果。  人居委说 编制环评报告 曾经做过调查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于2011年6月10日作出《关于比亚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的批复》,同意比亚迪公司在龙岗建设锂电池厂。振业峦山谷小区业主李英等人认为这个行政行为违法,他们向深圳人居委上级主管部门提出行政复议。  记者从参与听证会相关人士处获悉,此次听证会上,深圳人居委依旧表示,比亚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建设符合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选址合理,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政策要求。项目从事锂离子电池生产不违反卫生防护距离的规定。深圳人居委认为自己作出的《关于〈比亚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批稿)的批复》,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  据悉,比亚迪新能源材料基地地块是经深圳市政府审定后由规划国土委按招拍挂程序出让的地块,后由比亚迪锂电池公司竟得,并获得市规土委出具的《深圳市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书》和《深圳市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深圳人居委此前委托深圳市华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对比亚迪项目附近的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进行监测,其中尤其监测了群众关注的大气环境问题。大气环境的监测共布设了4个监测点,分别为比亚迪项目厂址、振业峦山谷小区、南约村和新建村。根据2010年12月10日-12月16日连续7天监测结果显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小时平均浓度及日平均浓度、PM10日平均浓度均符合空气质量二级评价标准。“总体来讲,评价区域大气环境质量较好。”深圳人居委认为,比亚迪新建项目废气污染物种类中仅含有氮氧化物,符合总量控制的要求,“项目建成后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敏感点等的影响很小”。  人居委方面表示,比亚迪项目环评报告编制也进行了充分的公众参与。项目进行了三个阶段的公众参与调查,一共发放调查表150张,回收135张。对于周边主要影响村委函件调查共发放7家单位,回收7家单位。据悉,根据调查,80.6%的受访者支持本项目建设,19.4%的受访者表示无所谓的态度,调查的各个单位均表示支持项目的建设。  众业主说 立项审批之前 未经居民同意  “咱老百姓不容易,拿出全部家当出来买房子,本想给家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谁曾想,却一不小心掉进了毒窝。”深圳振业峦山谷小区居民李英参加完7日听证会,在电话中告诉羊城晚报记者。他表示比亚迪整改后,目前自己小区的空气还是很臭。“尤其是在凌晨”。  李英表示,2011年5月,自己和其他一些业主购买并入住了深圳振业公司开发的振业峦山谷小区后,立刻开始受到小区隔壁比亚迪工厂喷涂工艺排放的刺激性气体困扰。而小区不远处,比亚迪又开始投资建设新能源项目 铁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并且项目得到了深圳环保部门批准。“当时注意到小区旁的比亚迪公司,但没有意识到空气污染这么严重。”李英说。  而深圳振业公司销售房屋时,未提到振业峦山谷小区附近空气污染问题,房地产公司称该小区是宝龙科技园内最大的商住综合配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54万 ,项目内还规划了幼儿园、九年制公立学校一所。  入住后,李英就与振业峦山谷小区一些业主开始四处投诉。在当地环保部门介入下,比亚迪表示公司将对排放气体做出整改。当年11月14日,新能源项目调整报告出台,去除了项目中产生较多的磷酸铁锂(正极)、石墨(负极)等四种材料的生产。不过工厂还是要建设。  “谁都不希望自家门口有个电池厂。”李英说,振业峦山谷小区业主坚决反对比亚迪在自己家门口建立锂电池厂。一些业主在网络上发帖,号召大家联合起来,向相关部门表达反对意见。“如果非要让比亚迪用这块地的话,哪怕让他盖宿舍,盖影院,盖食堂都可以,或者做装配,就是不能做有污染的生产,任何污染都不行。”振业峦山谷小区一些业主称。  振业峦山谷小区业主们在听证会上表示,按照《深圳市环保条例》,比亚迪的项目必须经过周边居民同意才能立项审批。但是距离此电池厂100米的振业峦山谷居民未收到深圳市人居委任何有关此项目通告,人居委就“审批通过”了在一个距离居民小区仅仅100米、位于35万居民区中建设这样一个超大污染工厂,环评报告存在弄虚作假,同时深圳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违规审批。  比亚迪公司和振业峦山谷小区附近楼盘开发商作为第三人参加听证会。作为振业峦山谷小区开发商,深圳振业集体表示支持业主维权行为,要求尽快处理振业峦山谷小区空气质量问题。比亚迪公司则表示,比亚迪修建电池厂和振业峦山谷小区空气质量问题是两码事,不能混为一谈。由于此次听证会仅仅是就深圳人居委的行政决定是否违法进行质证,目前还未有结果,本报将继续关注。  环保厅说 新建项目审批程序会更透明  对于比亚迪新能源材料基地项目选址纠纷问题,广东省环保厅厅长李清此前表示,比亚迪地块是经深圳市政府审定后,现在取得深圳市规划国土委按招拍挂程序出让的地块,后由比亚迪公司竞得作为铁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基地,并取得市发改部门的投资备案。  “对于铁动力电池项目建设问题,比亚迪公司表示,将部署厂区规划布局调整,对环境影响较大车间作出调整,尽量远离峦山谷小区,并拟对项目生产作产能调整,降低噪声、粉尘等环境污染。”李清说。  对于污染高危企业,环保部门是否应该在企业立项投产的前期就做好监测评估,来杜绝企业成为污染源问题,李清表示作为环保部门,对建设项目都要进行环评审批。环评审批是新建项目的一个程序。但环保部门的环评审批后,由于地方发展,新的住宅小区不断建设、老工业基地继续扩展,两者一旦接触就会产生环保难题。  “既然环保部门评了以后,为什么还会出现(比亚迪遭附近业主投诉)这个问题呢?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项目批下去以后,周边又批了几个项目,环评在前,周围自己去发展其他项目,有些项目是审批的项目,但是有些是下面县就可以批的项目,发展不同步。”李清解释说。  李清认为,由于不同开发项目利益不一致,带来的问题引发了环境问题,“从这几年来看是越来越多了,有上升趋势,这提醒我们在环评审批里面要更加依法依规,更加尊重民意,更加公开我们审批的程序,鼓励群众参与,公示,确保项目上来以后对环境的影响、对群众的影响降到最低。”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