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计价仪表

仪器信息网计价仪表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计价仪表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计价仪表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计价仪表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计价仪表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计价仪表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计价仪表相关的解决方案。

计价仪表相关的资讯

  •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端
    隆冬时节,走进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刚刚启用的百万只高端机械表机心智能研发制造平台,随着工作人员按动开关,电动门徐徐开启,涵盖40余个专业化车间及多个数字化智能生产线的现代化生产区域映入记者眼帘。“这里集研发、制造、销售、进出口、产校培育、文旅博览于一体,是我国北方钟表行业唯一的全产业链项目。”公司行政部部长王广文说,平台以打造世界高端机械表机心智能研发制造产业集群为定位,将大幅提升孔雀机械表及机心的数字化研制批产能力。公司技术人员向记者展示企业最新自主研制的SL-4802薄型自动码表机心,它采用垂直离合、导速轮两项独特技术,对14项零部件设计进行再优化,大幅提高了计时的精度、稳定性和可靠性。据了解,近年来,孔雀表业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产品研发计划,保持着平均每年4款全新产品、20项技术改进产品的研发速度。辽宁孔雀表业有限公司的科技攀升,是丹东市依靠科技创新推动仪器仪表产品迈向高端的缩影。如今,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持续发展,全地区仪器仪表生产企业拥有四大类、11小类、100余种产品,是全市技术含量最高、企业群体较多的产业,具备一定的产业优势,已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名片”。一直以来,丹东市高度重视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发展。随着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在科技创新的推动下,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涌现出包括思凯股份、东方测控、奥龙射线、通博集团、百特科技、东发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在内的仪器仪表企业340家,同时拥有工控系统核仪表、工业射线、流量仪表、粒度仪、煤气表及卡表、高档手表机心等一批技术水平高、国内市场占有率高的产品,建立了一批由院士、专家、学者组成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产学研体系,部分产品或细分领域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在辽宁思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展厅里,几个小巧精致的产品格外引人注目。“可别小看这几个小东西,这是公司的专利产品之一——靓彩物联网超声波水表,其科技水平世界领先。”公司董事长郑孚说。该公司是全国首个智能燃气表、水表的发明者与产品供应商,完成了全国首个燃气阶梯计价试点项目,参与了20项国家及行业标准制定,填补了我国超声波燃气表领域的空白。创新不仅让企业有活力,更让产业发展有动力。目前,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已形成以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及江湾工业园区等周边园区为核心,元宝区、振安区等周边城区为辅助区域的分布格局,是我省仪器仪表产业的核心区之一。到2022年年底,丹东市仪器仪表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9亿元。今年前10个月,丹东市仪器仪表产业实现产值17.6亿元,同比增长22.7%。
  • 2020年电工仪器仪表出口冠军 冲刺北交所有隐忧
    虽然北交所目前行业相对比较低迷,但北交所、新三板吸引力并没有减弱。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各行各业“隐形冠军”挂牌新三板的积极性正在提高。资料显示,1月5日,电脱盐电脱水压力容器设备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长江能科(873867)挂牌新三板。仅仅过了5天后,2020年电工仪器仪表出口冠军开发科技(873879)今日挂牌新三板,为该领域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值得注意的是,开发科技冲刺北交所有一定隐忧,原因是该公司近年来业绩下滑比较严重。2020年电工仪器仪表出口冠军开发科技为细分领域的“冠军”企业,主要从事智能计量终端、主站系统及电力大数据应用软件研发、生产、销售。该公司技术实力雄厚。1998年,开发科技前身就开始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合作开展全球第一代AMR项目的研发工作,2001年3月,在与世界各大跨国企业的竞标中成功中标1.53亿美元的ENEL远程控制电表项目。同时,该公司还是国内最早将“中国设计”和“中国智造”智能计量产品输入欧洲的企业之一,并且是仅有的几家在欧洲大批量部署智能电表、进入英国智能电表市场并参与欧洲多个大型AMI项目的中国企业。2019年以来,公司曾参与国家电网电表产品可靠性的标准起草,贡献元器件检测的国际标准和经验。市场方面,开发科技在国内市场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2020年,该公司位居全国电工仪器仪表出口交货值第一名。目前,已累计承担21个省份近500万只在国网运行的表计维修服务。2022年,公司中标国家电网15万只A级单相智能电表项目。另外,该公司在国际市场方面也取得不错成绩,为少数几家能在西欧、北欧等发达地区均获得国家级信息安全认证的企业,通过了英国NCSC国防安全级别的认证。曾服务包括ENEL(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ON(德国意昂集团)、EDF(法国国家电力)在内的欧洲前十大电力公司,累计向欧洲出口逾1800万只智能电表,被Berg Insight认为是欧洲市场最成功的中国智能电表产品供应商。冲刺北交所有隐忧开发科技是深交所上市公司深科技(000021)旗下控股公司,深科技持有公司70%股份。资料显示,该公司近年来净利润下滑比较严重,营收和净利润均处于下降趋势。2020年营收为21.38亿元,净利润为3.26亿元。2021年两个指标分别降至14.75亿元和2.08亿元。2022年前7个月,营收为7.92亿元,净利润为5718.39万元。业绩大幅下滑给该公司冲刺北交所带来一定隐忧。如果以第一套标准冲刺北交所,该公司净利润指标远超北交所标准,但该公司2022年前7个月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为-2.79%,是否能满足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要求,还需要等待公司2022年财报数据出炉后,答案才能见分晓。如果以第四套标准冲击北交所,该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为9765万元,去年前7个月为5595万元,超过北交所第四套标准要求的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但是否满足15亿元总市值标准,这就要看各方如何评估。
  • 2018中国· 南阳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大会成功举办
    p  2018中国· 南阳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大会暨张衡科技文化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阳举办。南阳自古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有“南都帝乡”之称。在历史上,南阳孕育了无数的文化名人,为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次大会,来自国家研究机构、高校方面的专家学者,仪器仪表行业学会嘉宾与企业代表三百多人参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2710c01a-0ce6-47fe-9148-fea3890a33e5.jpg" title="d68e0d848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2018中国· 南阳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大会/pp  南阳市政府领导向与会者介绍了南阳市经济发展概况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吴幼华及河南省科协领导先后致辞。/pp  大会主题报告有: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澄院士做了题为《智能制造新的内涵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报告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谭久彬院士做了题为《超精密仪器与高端装备制造》的报告。两个报告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智能制造与仪器仪表技术,并展望仪器在未来科技的发展中的作用。/pp  之后,几家中国仪器仪表行业代表性企业分别发表产业技术与成果主题报告。它们是: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朋先生,分享了“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全生命周期闭环智能制造探索与实践” 汉威科技董事长任红军先生分享了 “智慧化时代的产业机遇和实践”。/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6/insimg/6381914b-9b75-4dde-b346-75d213fc45c0.jpg" title="0cabcfc9-4873-45e0-8b9b-380c354e18fc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南阳市人民政府与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pp  此次2018中国(南阳)仪器仪表产业技术发展大会期间,同时举办的首届张衡科技文化周活动,同时举办张衡科技文化纪念祭拜活动“张衡铜像揭幕仪式”。据悉,张衡铜像,是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的会员单位中数十位企业家捐赠的。/pp  大会期间,还同时举办中国仪器仪表科技成果专业展览,组织科技服务对接洽谈,培育南阳仪器仪表产业,壮大南阳防爆电气产业,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引才引智引商,搭建高端学术平台,打造南阳科圣品牌,营造科普社会氛围。/p
  • 多家仪器仪表公司IPO中止 重庆川仪一枝独秀
    仪器信息网讯 2014年7月1日,中国证劵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公布了截至2014年7月1日,&ldquo 创业板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报企业情况&rdquo 的通知。  其中,此次十几家仪器仪表制造企业提交了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只有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进入了&ldquo 已通过发审会&rdquo 流程。也就是说,不出意外,重庆川仪只差发行批文即可顺利发行股票并上市。  据悉,重庆川仪曾于1996年登陆深交所,上市后出现连续亏损,于1999年6月退出上市公司主体。2012年,重庆川仪又再度申请IPO,但遭遇IPO暂停。现如今,重庆川仪已成功过会,一旦成功上市,重庆川仪将成为国内首家曾卖壳退市又再度登陆A股市场的公司。  &ldquo 有人欢笑有人愁。&rdquo 苏州苏试试验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湖南三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南华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康斯特仪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仪器仪表公司IPO被中止审查,而中止原因均是因为申请文件不齐备等导致审核程序无法继续。  据悉,本次中止审查的企业,须在更新财务资料时一并提交恢复审查的申请,经证监会履行法定程序后即可恢复审查。  此外,河南中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台衡精密测控(昆山)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被列入了&ldquo 2014年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终止审查企业名单&rdquo 。(编辑:刘玉兰)
  • 产品出口今年暴增30%?这家仪器公司是如何做到的?——访上海三信仪表厂总经理吴旭明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贸易战等复杂形势都给仪器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市场环境虽然复杂,但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拥有生命科学产品的企业,今年都有较大的增长;针对国内市场的部分国产仪器厂家也有不错的业绩。/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有一家仪器企业,它既没有生命科学产品,产品又以出口为主,但在今年业绩却暴增30%,它是如何做的?这家公司就是上海三信仪表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近日,仪器信息网在第十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20)上特别采访了上海三信仪表厂总经理吴旭明,请他为我们分享出口暴增的秘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以下为详细视频:/pscript src="https://p.bokecc.com/player?vid=40086F26E5F59ACC9C33DC5901307461&siteid=D9180EE599D5BD46&autoStart=false&width=600&height=490&playerid=621F7722C6B7BD4E&playertype=1"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 北分瑞利“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获奖情况
    目前,北分瑞利集团 “UV-22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光度计项目”荣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科技成果奖。该奖项主要为鼓励技术上有重大创新、解决行业发展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推动仪器仪表科学进步具有显著作用的项目而设立。图片一为UV-22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光度计,该产品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一致认为:  最大限度的降低杂散光;  波长范围达到190~1100nm;  可同时测量多个定点波长数据;  6档可变光谱带宽,最小光谱带宽达0.1nm;  全新中英文双语软件,扩展功能强大。 UV-2200型双光束紫外可见光光度计获奖证书 科技成果奖奖牌 此外,我公司自主研发的WQF-510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项目、AF-610D2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项目凭其领先的技术和卓越的性能均荣膺优秀产品奖。图片二为WQF-510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该产品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一致认为:  优良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 创新多重密封防潮、防尘设计;  球形反射装置,高强度获取红外光源;  经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所测试,主要技术指标居国内领先;  满足大部分红外光谱测定要求,超高性能价格比。 WQF-510A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获奖证书图片三为AF-610D2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该产品经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专家委员会鉴定,一致认为:  同时具备总量分析和形态分析功能;  整合最前沿的液相色谱-原子荧光联用技术,优化升级了仪器的各项性能指标;  国内外首创三种分析模式及其流路设计,目前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 自主开发了可靠高效的紫外消解系统,目前已申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  创新模块化设计,使各功能模块间具有极佳的兼容性,  自主研发了专用气液分离器,有效去除水蒸气,改善信噪比;  针对该仪器自主开发工作站软件Pro Hyphen,在国内外率先实现了单一工作站软件与连用技术的整机一体化控制;  根据色谱分离部分和原子荧光检测部分的技术特点,自主开发了高效专用接口技术。目前已申请发明专利一项;  瑞利专利技术—高效除汞环保装置,确保分析人员身体健康;  各项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AF-610D2色谱—原子荧光联用仪获奖证书 优秀产品奖奖牌该奖项是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授权,科学技术部批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设计的,是仪器仪表科和行业领域的最高科技奖励,本届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由业内十几位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对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和办法,保障了该奖的高水平和权威性,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也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 荣誉的取得让北分瑞利集团倍感振奋,我们将一如继往,通过优质的产品和一流的服务来回馈用户对我们的支持。
  • 开发科技挂牌新三板:2020年电工仪器仪表出口冠军 冲刺北交所有隐忧
    虽然北交所目前行业相对比较低迷,但北交所、新三板吸引力并没有减弱。一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各行各业“隐形冠军”挂牌新三板的积极性正在提高。资料显示,1月5日,电脱盐电脱水压力容器设备市场的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的长江能科(873867)挂牌新三板。仅仅过了5天后,2020年电工仪器仪表出口冠军开发科技(873879)今日挂牌新三板,为该领域名副其实的“隐形冠军”。值得注意的是,开发科技冲刺北交所有一定隐忧,原因是该公司近年来业绩下滑比较严重。2020年电工仪器仪表出口冠军开发科技为细分领域的“冠军”企业,主要从事智能计量终端、主站系统及电力大数据应用软件研发、生产、销售。该公司技术实力雄厚。1998年,开发科技前身就开始与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NEL合作开展全球第一代AMR项目的研发工作,2001年3月,在与世界各大跨国企业的竞标中成功中标1.53亿美元的ENEL远程控制电表项目。同时,该公司还是国内最早将“中国设计”和“中国智造”智能计量产品输入欧洲的企业之一,并且是仅有的几家在欧洲大批量部署智能电表、进入英国智能电表市场并参与欧洲多个大型AMI项目的中国企业。2019年以来,公司曾参与国家电网电表产品可靠性的标准起草,贡献元器件检测的国际标准和经验。市场方面,开发科技在国内市场占有比较明显的优势。2020年,该公司位居全国电工仪器仪表出口交货值第一名。目前,已累计承担21个省份近500万只在国网运行的表计维修服务。2022年,公司中标国家电网15万只A级单相智能电表项目。另外,该公司在国际市场方面也取得不错成绩,为少数几家能在西欧、北欧等发达地区均获得国家级信息安全认证的企业,通过了英国NCSC国防安全级别的认证。曾服务包括ENEL(意大利国家电力公司)、E.ON(德国意昂集团)、EDF(法国国家电力)在内的欧洲前十大电力公司,累计向欧洲出口逾1800万只智能电表,被Berg Insight认为是欧洲市场最成功的中国智能电表产品供应商。冲刺北交所有隐忧开发科技是深交所上市公司深科技(000021)旗下控股公司,深科技持有公司70%股份。资料显示,该公司近年来净利润下滑比较严重,营收和净利润均处于下降趋势。2020年营收为21.38亿元,净利润为3.26亿元。2021年两个指标分别降至14.75亿元和2.08亿元。2022年前7个月,营收为7.92亿元,净利润为5718.39万元。业绩大幅下滑给该公司冲刺北交所带来一定隐忧。如果以第一套标准冲刺北交所,该公司净利润指标远超北交所标准,但该公司2022年前7个月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为-2.79%,是否能满足最近两年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8%要求,还需要等待公司2022年财报数据出炉后,答案才能见分晓。如果以第四套标准冲击北交所,该公司2021年研发费用为9765万元,去年前7个月为5595万元,超过北交所第四套标准要求的最近两年研发投入合计不低于5000万元。但是否满足15亿元总市值标准,这就要看各方如何评估。
  • 那些年,我们一起用过的梅特勒托利多称重仪表
    那些年,我们一起用过的梅特勒托利多称重仪表 梅特勒托利多,作为全球领先的精密仪器及衡器制造商,在百年悠久发展历程中一直保持着技术和市场的领先性。1987年,MT进驻中国,至今已伴随中国用户走过了三十个春秋。在这30年中,MT用一代又一代优秀的产品,持续努力地为客户创新解决方案、改善业务流程、创造价值。30年,仿佛弹指一挥间,我们的产品始终创新,引领着行业的发展,在不断更新换代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产品。那些年,我们一起用过的MT称重仪表那些明星产品,你还记得吗?8142仪表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 由机械到电子,如同由算盘到计算器的发展,更先进、更精准、更快速、更可靠。8142仪表上市于1980年代,是名副其实的80后。作为当年应用于车辆衡的中高档仪表,它稳定可靠,厚重扎实,极具工业感的外观设计在当年广受好评,因其极佳的可靠性,迅速成为了中国衡器行业的标杆,可谓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上市已近30年,虽然功能已无法和现在的后辈产品媲美,但至今仍有配置了8142仪表的汽车衡在我们的客户现场稳定服役,可见我们第一代明星产品的实力。最早的电子称重仪表 十几年前,我们还生活在机械秤的时代。那时候的机械秤是这样的: 而彼时,MT已经率先在中国开启了电子称重仪表时代,8142系列仪表就是开启这个时代的先锋者。 Panther最经典的工业控制仪表“ 工业控制功能赋予了称重仪表更多的角色和能力,如同传统手机到智能手机的变革,方寸之间,尽在掌握。 Panther 仪表诞生于90年代,定位于过程称重系统,可连接PLC,是国内最早最经典的工业控制仪表之一,是为化学工业、制药、食品和其它过程工业应用而设计的高品质称重终端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称重场合。用户现场的Panther仪表T800智能仪表,开启车辆称重2.0时代“ 智能仪表,如同单片机到智能电脑的提升,多种针对车辆称重量身定制的特有应用,更专业,更智能化。 T800诞生于00年代,是一款高集成度的多功能仪表,定位于轨道衡、汽车衡、及各种非标要求的称重系统。它拥有专门为车辆称重所量身定制的一系列特有应用,进一步提升了车辆称重的专业化程度,成功接棒8142成为新一代明星产品,开启了车辆称重的2.0时代。用户现场的T800仪表 ICS系列真正结合行业应用进行设计考量,实现快速生产直观、快速、精确,“小鲜肉”也有大能量! 计数和自动检重是容易使人精疲力尽的工作,因为操作人员需要集中注意力快速进行准确称量。 ICS 系列称重仪表从行业应用需求进行设计考量,提供了与生产过程的无缝集成解决方案,实现高效的称重、计数、累加、检重、灌装。 同时,一体化的秤台设计、清晰的彩色显示、紧凑的外观,也让ICS系列仪表成为了当之无愧的仪表“小鲜肉”,广受好评。带信号条的 ICS669 终端显示实际的灌装状态。带全彩色图形显示屏 colorWeight 的 ICS449 终端,通过变色功能指示称重状态。 使用ICS仪表准确计数IND560/570/780 二次编程,仪表实力派“ 一个产品,百变功能,各种定制系统,您就可轻松实现!这一系列先进的仪表针对性能和多功能性而设计,广泛适用于多种手动和自动称重应用,是集颜值和实力于一身的实力派。重要的是,其具有的Task Expert二次开发环境,赋予了仪表二次编程功能,可创建功能模块,针对特定的称重问题定制专用的解决方案,组建符合用户需求的系统,从而灵活地集成至工业称重系统和过程中。IND780仪表工作现场 IND880 / IND880A触屏旗舰,新时代的新工业电脑“ 全新视觉和触摸体验,IND880系列就是称重仪表界的iPhone X。 IND880A(高级版)采用工业级的高亮液晶显示器以及工业触摸屏一体化设计技术,基于WIN7系统,是一台完善的工业PC电脑,带来前所未有的使用和视觉体验。 IND880(标准版)基于WIN CE系统,同样拥有全新的触摸体验和6.5"工业级高亮TFT彩色液晶显示屏,采用了独特的按键触屏的一体化设计,可同时支持触摸与按键两种方式的操作。 IND880系列拥有各种工业现场总线的PLC接口、IP69k级防护、二次开发功能,无论是外形、配置、功能、效率,都毫无疑问是目前称重仪表界的旗舰级产品。
  • 精雕细琢“小仪表” 筑基服务“大民生”!“520世界计量日”江苏各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
    今年5月20日是第25个世界计量日,全球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中国特别主题是“计量筑基新质生产力,促进可持续发展”。连日来,全省各地围绕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展示计量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维护市场秩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企业计量器具依法管理意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注的计量器具准确度问题,让群众有获得感、安全感。进企业,提振发展信心5月13日,江苏省“520世界计量日”活动暨第二届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会议在金湖举办。记者走进江苏杰克仪表有限公司数字化智能车间,只见硕大的屏幕上实时显示着企业生产、经营、质量控制各项数据,员工们正有条不紊地对仪器仪表“精雕细琢”。“金湖有着省级首家仪器仪表产业园,公司生产的0.05级高精度差压变送器是全省唯一一家通过江苏省计量院全性能测试合同的产品,这一成就离不开当地市场监管部门的帮扶。”江苏杰克仪表有限公司董事长闵沛介绍,去年淮安市场监管部门提出并指导金湖成立了全省首家仪器仪表产业链党委,不仅帮助公司解决了困境难题,还协助他们进行员工培训,举办仪器仪表产业政企对接活动,为他们架桥铺路、整合资源,拓宽销售渠道。5月10日,南通醋酸纤维有限公司在原材料进厂时,发现一台用于进出贸易结算的电子汽车衡质量称重不太稳定,怀疑该秤有问题。为确保称得准确,委托南通市计量所衡器室对该电子汽车衡的质量称量进行复现。接到委托后,南通市计量所衡器室工程师立刻赶赴现场进行校验。为了确保当天解决问题,两位工程师从中午一直忙到晚上8点,凭借30多年丰富的工作经验,最终找到产生误差超差的原因,并给予企业解决方案以及现场指导。此次技术服务为企业减少了每车3万元的原材料价格损失,当天便可节约10余万元的成本。助产业,推动创新发展在显示面板的多种部件中,偏振光学件的检测十分必要。由于相关测试涉及较多基础理论,导致相关测试设备一直被国外设备商垄断,完全依赖国外技术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国家平板显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苏州)针对显示产业链上光学膜生产企业的偏振光学测试需求,集中科研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力求突破国外技术垄断。该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通过技术攻关和不断改进,中心研制出偏振光学薄膜测试装置,其独特设计的算法使得测量结果具有非常高的精度,达到国外同类设备技术水准,中心研制的偏振光学薄膜测试装置得到客户的一致好评,满足了产业内各项关键参数测试需求和质量控制要求,在该技术上填补了国内空白。“计量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重要支撑,要在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链提升等方面持续发力。”省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沪兵表示,发展仪器仪表产业,要不断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会同相关部门出台支撑政策;加大科研投入力度,举办产业计量技术创新挑战赛,建立技术联盟,建设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服务平台,推进“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有特色的“单项冠军”企业,推动建设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链条完整的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加强人才培养,推动仪器仪表学科建设,建强国家计量人才实训基地,打造高层次人才队伍。护民生,保障合法权益计量是社会公正和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5月20日,南通市文峰城市广场人头攒动,市场监管人员和市民共同观看了电子计价秤、燃油加油机计量科普知识宣传片和崇川区农贸市场、加油站等行业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短片。当天,崇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崇开分局上门送服务,邀请南通市计量检定测试所免费为南通农副产品物流中心新增的165台电子秤开展检定工作。港开分局指导永兴菜市场在全区率先推行电子秤“一秤一码”试点工作,为每台电子秤贴上“电子身份证”,现场发放计量宣传单,接受消费者咨询、受理计量消费投诉。“我们将围绕农贸市场、加油站、医疗服务机构等民生领域,推行‘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建设’;试点实施电子秤‘一秤一码’管理,严厉打击短斤少两等计量违法行为。”崇川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高峰说。今年“世界计量日”,南京市雨花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板桥分局加强商品量计量监管,严厉打击计量违法行为。截至目前,板桥分局检查了集贸市场、加油机(气)站、餐饮业、商店(超市)、医疗机构、眼镜制配场所等六大类重点行业相关单位,执法人员随机抽查辖区内16家摊位34台电子秤,核查菜市场主办方是否按规定配备了公平秤,对监管重点海鲜水产餐饮店进行一对一检查。此外,执法人员对加油站计量管理制度执行情况进行了抽查,对每支加油枪的主板、编码器、流量计检定铅封是否完好进行检查,引导经营者自觉履行计量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诚信经营。
  • 又一省份明确:建设仪器仪表产业集群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加强高端科研仪器设备研发制造”以来,国产科学仪器迈入全新发展阶段。此后,北京、深圳、广东等省市陆续发文,重点建设精密仪器产业集群。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加强新型传感器与高端仪器仪表核心材料、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促进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应用。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重点实验室,强化计量在仪器仪表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推动计量器具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支持郑州、开封、许昌等地建设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品牌。  又一省份加入仪器产业集聚建设梯队。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计量工作的实施意见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济源示范区、航空港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提升我省计量能力和水平,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保障,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请认真贯彻落实。  一、总体要求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紧紧围绕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中心任务,坚持“创新突破、改革引领,需求牵引、供给提升,政府统筹、市场驱动,协同融合、开放共享”的基本原则,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加强计量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和顶层设计,调动各方资源,完善计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构建新时代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计量事业发展新格局。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省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计量科学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加强基础、前沿和应用领域计量技术研究,建立全国一流的新一代计量标准,攻克一批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制一批具有原创性成果的计量标准装置、仪器仪表和标准物质,建设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先进测量实验室,培养造就一支计量科学人才队伍。  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面向我省重点发展领域和需求,统筹计量标准建设,系统规划省、市、县三级及授权技术机构的计量能力,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建设一批普惠性、基础性、公益性计量基础设施,建成一批国家、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省级计量重点实验室,开发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计量测试项目,进一步完善全省量传溯源体系,提升计量的基础支撑保障能力,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计量体系日趋完善。  计量监管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统筹全省计量监管工作,加强对涉及贸易结算、医疗卫生、安全防护、生态环境、能源资源、“双碳”等重点领域及标准物质的计量管理。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完善计量数据、行为、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体制。增强社会计量溯源意识,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协同发展机制。加快推进我省计量管理条例、技术规范制定、修订。  到2035年,全省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量子计量应用技术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大幅增强,在线测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智能监管模式日益成熟,计量监管更加科学有效。计量科学文化深入人心,共建共享的社会计量意识更加牢固,建成符合我省发展需求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  三、重点任务  (一)强化计量科技创新。  1.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强化测量基础理论、计量整体解决方案、计量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机理等研究。开展量子标准、量子传感、精密测量等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创新应用。落实国家“量子度量衡”计划,参与量子计量技术和计量标准装置小型化技术研究,在量子传感和芯片级计量标准技术方面实现突破。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食品加工等领域精密测量技术研究。  2.推进计量数字化转型。开展网络授时应用服务及研究,推广应用国家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业务管理平台。探索建设省计量检定校准结果数字化平台,建立省计量电子证书系统。开展产业计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和应用,建成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河南分中心。在生命健康、装备制造、粮食储备、食品安全、环境监测、节能降碳、新能源交通等领域加强计量数据安全和可靠性监测系统建设,争创国家计量数据建设应用基地。  3.开展计量技术研究和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创新。开展量热技术、数字化模拟测量技术、工况环境监测技术等基础共性计量技术研究 加强智能化计量校准技术、计量功能软件安全测评技术和新型传感技术研究 建立计量新技术、新方法向产业转移的服务平台 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计量需求,开展远程校准、在线计量量值传递、溯源方法和多参数、多功能自动化计量检测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广应用远程、在线、动态、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加快推进计量标准智能化、网络化。  4.构建良好计量科技创新生态。鼓励计量技术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建立联合开发、优势互补、成果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组建跨地区、跨行业高水平先进计量测试实验室等研发机构。成立河南省计量科技创新委员会,建设计量科技创新生态伙伴联盟。构建计量、质量、标准、知识产权等融合联动的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  (二)深化产业计量服务。  5.支撑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新兴产业领域“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难题,实施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一批先进制造业发展急需的高准确度、高稳定性计量标准,强化国家新能源汽车供能装置、智能通信终端等国家产品质检中心计量检测能力。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实施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建设磨料磨具、气体传感器、装备制造、能源、新兴材料等一批国家或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支撑我省新兴产业发展。  6.服务仪器仪表行业质量提升。加强新型传感器与高端仪器仪表核心材料、核心器件、核心算法和核心溯源技术研究,推动关键计量测试设备国产化,促进量子芯片、物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计量仪器设备中应用。实施仪器设备质量提升工程,建设重点实验室,强化计量在仪器仪表研发、设计、试验、生产和使用中的基础保障作用。建立仪器仪表计量测试评价制度,推动计量器具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支持郑州、开封、许昌等地建设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培育具有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品牌。  7.服务人工智能与智能制造发展。开展人工智能计量基础理论、评估方法和技术研究,探索建立用于评测人工智能系统性能的参考数据集。研究智能基础设施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完善5G+工业互联网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探索形成各领域通用的人工智能计量体系框架、接口与方法、标准规范。开展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提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整体测量性能。探索开发适用于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领域的智能水平评价标准和计量测试平台,提升数据和知识协同驱动的计量测试能力。  8.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智慧农业、高标准农田、农机装备、农业投入品等关键领域,建设省粮食、食品、烟草、农机等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开展相关计量标准研制和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服务食品安全生产和先进农机装备研制。强化省内相关农业检验检测实验室间计量比对工作,全面推进计量在全国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应用,助力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实施。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电能表、水表、衡器、水分测定仪、谷物容重器等涉农计量器具和种子、农药、化肥、农膜等农资类定量包装商品以及农业资源贸易结算的计量监管和保障力度,严厉打击涉农计量违法行为。  9.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开展碳计量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筹建国家碳计量中心,完善碳排放计量体系,提升碳排放计量监测能力和水平 规范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要求,落实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开展低碳计量试点。建立完善资源环境计量体系,培育建立能源、水文水资源、环境计量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推进能耗、水资源、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加强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 建立新能源设施运行效能计量评价体系,开展储能设施及产品能效评价 加快推进能源资源计量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引导和培育能源资源计量服务市场。  10.服务生命健康与安全。建立省级医学计量检测研究中心,围绕疾病防控、食品医药、医疗器械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地质勘查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研制生产和监督管理。开展交通安全、社会稳定和安全等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交通监管设备、警用装备、刑事技术产品等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计量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建立计量预警机制和风险分析机制,制定计量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着力防范计量领域系统性安全风险。  11.服务数字经济和信息化发展。加强新型显示、智能终端、工业先进制造、传感器动态校准等数字计量设施建设,将计量检测设备智能化水平纳入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评价指标体系。推进国家计量科学数据中心河南分中心建设,建立以数字计量框架为基础的计量标准参考数据库,完善计量数据分析共享机制,形成全频域、全时段、全要素的计量支撑能力。  12.服务交通运输发展。加强铁路、水运工程、轨道交通专用测量设备、公路超载超限及测速装置等检定校准,开展航道流量监测及港口装卸设备、公路与水运交通基础设施安全监测系统及机动车光污染、声污染、尾气排放在线监测设备计量测试等计量技术研究,实行交通一体化综合计量检测,确保测量设备量值溯源科学准确。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设施等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评价,加快国家新能源汽车供能装置质检中心建设。开展超大力值、超大扭矩、超低频等量值溯源技术研究,服务道路工程建设。  (三)加强计量能力建设。  13.加强计量标准建设和标准物质研制应用。统筹考虑技术能力和现实需求,建设以国家计量标准、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为主体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实施计量标准能力提升工程,在公平交易、安全生产、乡村振兴、生态环境、生命健康、先进制造等重点领域新建一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快推进我省各类计量标准技术改造和升级换代。加快推动嵌入式、芯片级、小型化的计量标准研制及应用。实施标准物质能力提升工程,围绕环境监测、生产安全、生物医药、生命科学、食品安全、刑事司法等重点领域开展标准物质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标准物质监管能力建设,建设标准物质量值核查验证实验室和标准物质质量追溯平台,形成全过程、全寿命周期的监管能力。  14.加强计量技术机构建设。深入推进计量技术机构改革创新,保持计量体系的独立性和完整性,确保国家量值的统一和安全,推动法定计量职责有效履行,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对计量技术机构在基础设施、计量标准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强化技术管理,推动计量技术机构协同、错位发展。制定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规划和指导目录,统筹全省计量资源,构建科学、高效、严谨、开放、灵活的量值溯源体系。  省级计量检定机构:围绕我省重点领域、重点产业以及新兴、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和量值溯源要求,加快现有计量标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构建全产业链的现代量传溯源体系,加强碳计量、食品安全、医疗卫生和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现代测量体系建设。强化落实型式批准和强制检定制度,切实保障加油(气)机、汽车充电桩、电子计价秤、水电气表等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计量器具计量准确。  市级计量检定机构:围绕市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强制检定需要,加强贸易结算、食品安全、生产安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  县级计量检定机构:围绕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实施强制检定需要,加强生产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等基础民生领域的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  专项授权计量机构:围绕行业和专业强制检定需求,持续维护专项授权计量标准,提升承担政府及行业专项授权计量工作的能力。  15.强化计量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建设平台,在计量领域培养高层次学科带头人,支持培养中青年人才、培育计量领域产业创新团队。实施计量专业技术人才提升行动,以省、市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为依托,建设计量公共教育资源开发、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全面提升我省计量专业技术人员能力和水平。加强计量领域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和计量专业职称评聘工作。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创新设置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等岗位聘任制度。建立省级计量人才库和省际计量合作专家团队,支持技术人员开展计量交流合作。  16.完善企业计量体系。鼓励企业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引导其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落实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实行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发挥龙头企业和各类计量技术服务机构引领带动作用,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鼓励社会各方加强对企业计量发展的资金投入和支持。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  17.推动区域计量协调发展。围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研究省际计量服务协同模式,建设省际计量技术机构技术服务协同平台,建立黄河流域计量技术协调通报、协同会商、互认合作机制。探索计量“行业+区位+技术”的联合发展模式,开展区域性计量比对活动,推进区域计量互认和区域诚信计量建设,强化区域计量监管合作。规划计量工作协作片区,建立省、市、县三级计量技术机构联动机制,开展计量技术指导帮扶活动,推动全省计量技术机构整体协调发展。  18.支撑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开展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创新,加强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强化检验检测、认证认可计量溯源性要求,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在关键领域开展“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全链条整体技术“一站式”质量基础支撑服务。  (四)加强计量监督管理。  19.健全地方计量法规体系。结合新时代国家计量法治要求和我省计量监管需求,按照立法程序,适时推动将修订《河南省计量监督管理条例》列入立法计划。加强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开展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和实施效果评估。  20.优化计量监管体系。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转变,实现全要素、全流程监管。健全计量比对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培育一批省级计量比对主导实验室,推选一批国家或区域计量比对主导实验室。适时建立计量校准管理机制,建设计量校准机构能力承诺平台,规范计量校准市场发展。常态化开展国家法定计量单位使用专项监督。实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效能评价考核制度,适时公布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立、维护和退出清单。建立标准物质质量追溯机制,开展标准物质研制生产机构技术核查。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快速有效处置计量突发事件。  21.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加快计量数字化转型,创新民生计量智慧监管。推进河南智慧计量监管平台和河南省计量大数据服务平台建设。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智能计量管理系统,推动设备自动化、数字化改造,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探索推行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提升社会监督和政府智慧监管水平。  22.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相关计量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面向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健康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围绕食品安全、贸易结算、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的计量监管需求,加强计量器具强制检定能力建设。持续开展对集贸市场、加油(气)站、餐饮业、商店、眼镜店和定量包装商品等的专项计量监督检查。  23.加强诚信计量监管。建立以经营者自我承诺为主、政府部门推动为辅、社会各界监督为补充的诚信计量体系。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强化市场经营主体责任,推行经营者诚信计量自我承诺,开展诚信计量示范活动。利用区块链技术建设诚信计量社会共治可信服务平台,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完善数据可信、服务透明的诚信计量信息公开机制。综合运用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开展行业信用评价,推行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24.加大计量执法力度。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加大跨区域计量执法力度。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衔接,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以及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存在与其承诺事项不符的计量违法行为。在监督执法中推广加油机暗访车等应用装备,持续改善执法工作保障条件。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计量违法的社会监督,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25.推动计量服务市场健康发展。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吸纳各类社会组织参与计量工作。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不断满足市场多样化、个性化需求。强化对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所属实验室及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明确阶段计量发展重点,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分解细化目标任务,确保各项任务完成。  (二)加强政策支持。各地要对公益性计量技术机构予以支持,加强计量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标准物质研制、计量数据应用、强制检定等工作。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发展改革、科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会同市场监管部门制定相应的投资、科技和人才保障支持政策。教育部门要加强计量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立计量相关二级学科,按程序设置计量相关专业或方向,将计量基础知识纳入公民基本科学素质培育体系。加大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申报计量重大科研项目和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计量科技研发和科研项目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鼓励采用多元化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计量技术、装备研发和应用服务。  (三)加强协调联动。充分发挥计量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方协调推进机制作用,加强上下联动和横向协调,努力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大计量工作格局。成立政府计量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为政府提供计量决策支撑和咨询服务。充分发挥计量学会协会、高校、科研院所的作用,推进军民融合,集聚各方资源和力量,共同推动我省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建设。  (四)狠抓工作落实。各地要建立落实本实施意见的工作责任制,确保工作任务落实。省市场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实施意见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测,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开展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现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省政府。
  • 专家为浙江仪器仪表发展出谋划策
    浙江省自1958年以后,才开始有了几家仪表厂,但基础差,生产规模都比较小。1980年前,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排名居第18位,产品中电能表和水表是全省仪表工业的两大支柱,工业总产值和利润分别占70%和67%。改革开放后有了较快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有了较快的发展和进步。  根据全国统计部门统计历年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工业总产值数据:  1980年&mdash &mdash 1.96亿元  1990年&mdash &mdash 10.41亿元  1995年&mdash &mdash 46.99亿元  2000年&mdash &mdash 99.31亿元  2005年&mdash &mdash 247.40亿元  2010年&mdash &mdash 616.16亿元  2013年&mdash &mdash 697亿元(主营收入)  通过这些年的发展,浙江形成了一批国家级龙头骨干企业,开发生产了一批国内领先的高新技术产品,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行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有了较大提升。经济总量已居全国前列,成为全国仪器仪表大省之一。  发展中主要问题是由于历史原因,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仍较突出。除部分骨干企业外,就全行业整体而言,技术创新能力薄弱,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产品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小而弱,同质化矛盾较多,制约了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提高。最近两年多项经济指标低于全国增幅,值得引起关注。国家电网智能电表交换2.3亿台规划已超额完成,电能表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将引发市场格局的新的变化。浙江是全国电能表生产大省,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二左右,所受影响较大,必须及早做好应对措施。  根据浙江仪器仪表行业的现状和实际,保持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优势,下一步值得重视思考的意见:  着力推进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   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企业持续发展的源泉。仪器仪表对新技术的敏感度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因此对新技术的依存度更为迫切。纵 观国内许多仪器仪表企业的兴衰变迁,一些企业崛起,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又有一些企业由辉煌陷入困境,甚至被淘汰,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因无不与技术创新 成败有关。联系省内中控科技、聚光科技、舜宇光学等企业,连年发展得很快,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在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与国外著名跨国公司竞标中连续得胜,打 破了过去一直由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连年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里的嘉奖,靠的主要是技术与创新能力强,能不断优化产品结构,推进产品升级,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 得到提升。而又有不少企业,技术能力十分薄弱,产品老化,同质化严重,企业没有发展后劲,尤其在行业产品转型的关键时期,凡技术创新跟不上的企业,在洗牌 中渐渐被挤出市场。因此,可以说,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现有产品与高新技术的结合,应是浙江仪器仪表行业持续发展,保持优势的关键。  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要素。谋事在人,成事靠人。当前企业间各种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以战略高度重视和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仪器仪表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正向着以微电子技术和软件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发展,对高新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更加迫切。在全行业中,除部分高新技术企业和骨干企业外,大多数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尤其缺乏高层次领导人才和创新人才,严重 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高。因此,必须加大投入,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产、学、研三结合制度,利用社会技术资源,健全职工培训再教育制度和激励机制,营造人才顺利成长能施展才华的环境氛围。在加强专业技术力量的同时,加强管理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尽快形成技术、管理、技能三支高素质人才,为企业持续发展、保持优势提供人才保证。  &ldquo 走出去&rdquo 开拓国际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国际化有了较快推进,企业&ldquo 引进来&rdquo 、&ldquo 走出去&rdquo 有了较快发展。但许多企业多年来还习惯于把开放理解为只是&ldquo 引进来&rdquo ,理解为跨 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缺乏去世界市场博弈的打算和勇气。其实开放从来都是双向的,可以&ldquo 引进来&rdquo ,也可以&ldquo 走出去&rdquo 。如果过去我们更多地&ldquo 引进来&rdquo 是客观 条件所限,那么今天&ldquo 走出去&rdquo 则是发展所需。  我们一批骨干企业,在国内重点工程项目与外国跨国公司竞争中都能连续取胜,为什么不可以去 国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竞争呢?又如电能表等产品,国内市场饱和,供过于求,而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又有优势,更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去国外谋发展,不仅可以出 口产品和项目,而且还可以在国外投资办企业。   杭州海兴实施国际化外向型战略已取得很好成效,先是电能表出口,继而在国外投资办厂,至今已在国外办了七家企业和四家营业中心,运行情况都很好。多年来 创汇居全国同行第一位,2003年实现利润利税4.85亿元,利润3.95亿元。其销售利税率和销售利润率分别高达31.22%和25.49%,为全国同 行瞩目。华立仪表集团在国外也投资开办了多家企业;聚光科技收购荷兰Synspcc75%股权,情况也很好,他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签。  培养提高企业家队伍  企业家是国家战略资源。一个优秀的企业家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地区产业格局。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所以能有今天这样的发展成就,很大程度得益于有一大批优秀企业家的努力。  企业家是一家企业的带头人,企业发展战略的决策者,企业技术创新转型升级的组织者,人力资源和市场的开拓者,关系特别大,责任特别重,要培养一支优秀的企业家队伍。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要有自强的创新精神,锲而不舍的坚强毅力,站得高、看得远,具有世界视野,很强的思维能力,能从全局高度思考问题,敏锐洞察产业和技术 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发展方向和思路,要有科学的发展观,努力转变生产经营模式,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开发人力资源创新型发展,要有爱才用才的能力和魄力,知 人善用,充分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作者系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特别顾问吴天益)
  • 我国装备工业呈智能化发展 仪器仪表有望持续增长
    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既有“十三五”各项新政策的实施、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等积极因素,也有国内外需求持续低迷、企业面临的困难超出预期等不利因素。目前,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增加值均呈上升趋势,主要通用机械产品则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总体机遇大于挑战,我国装备工业将呈现出新的发展形态和趋势,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等将成为增长亮点。装备工业下行压力减小生产出口增速平稳回升  2015年以来,发达国家经济复苏依旧缓慢,新兴经济体扩张偏弱,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仍然存在。我国经济正处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进程中,尽管经济运行整体平稳的趋势没有改变,但受汽车等主要行业市场下行波动及需求低迷影响,前8个月我国装备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低位徘徊。9月和10月,汽车等行业快速回升,装备工业增速也实现企稳回升。1~10月,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低于全国工业同期水平,不足2014年同期的一半。预计全年我国装备工业增速将继续回升,但在投资需求收缩和外贸形势压力下,回升幅度有限,2015年全年增速在5.5%左右。出口方面,1~10月出口和交货值增速呈逐月回落态势,累计同比下降2.15%,10月下滑幅度略有减小,同比下降4.32%。预计全年出口形势仍将严峻,出口和交货值累计同比降低幅度在2.5%左右。2016年,在“十三五”开局一系列政策刺激下,我国装备工业下行压力将减小。尽管国际经济形势仍然严峻,但随着我国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中长期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及加快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等逐步深入实施和加快落实,新的增长点、增长极、增长带逐步形成,国内经济将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此带动下,2016年全年我国装备工业将加快发展,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比加速回升,全年有望保持在7%左右。出口方面,“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装备工业作为新的出口主导产业培育发展,同时因2015年出口基数下降,2016年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有望加快回暖,出口和交货值将实现同比增长,预计全年累计增幅在5%左右。  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  机械工业延续分化走势。2015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运行面临较大困难,主要指标增速创出新低,总体呈低迷走势,部分行业表现分化。1~10月,通用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专用设备制造增长3.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增长7.3%,仪器仪表制造增长5.7%。主要通用机械产品如泵、齿轮、气体压缩机、风机等产量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金切机床产量同比下降8.2%,其中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同比下降9.8%,金属成形机床下降6%;工程机械产量全线下滑,挖掘机、装载机产量分别同比下降24.5%、28.9%;火电、风电等传统发电设备产量下降幅度较大,但风电机组产量同比增长15.8%;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大幅增长32.3%,中型拖拉机增长7.2%,但小型拖拉机产量同比下降15.5%。2016年,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机械工业仍将经受严峻考验。但随着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逐步到位,宏观经济形势逐步好转,机械工业下行态势也将逐渐企稳,加上行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也在不断积聚,部分结构调整起步较早的企业、行业和地区将加快回升。同时,一些机械行业将延续增长分化走势: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矿山机械、石化设备、常规发电装备等传统投资类产品以及机床、交流电动机、低压电器、电线电缆、中小型普通农机产品等产能相对过剩行业将延续下降趋势,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农业机械、节能环保装备、文物保护装备、现代物流设备等将加快增长。  智能制造继续加速高端装备创新发展 智能制造继续加速发展。2015年以来,智能制造受到前溜未有的政策重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重点部署智能制造,提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实施智能制造重大工程等,重点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中德智能制造和工业4.0合作迈入实际性阶段,经常性工作机制正式建立。以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及大规模个性化定制、网络协同开发、在线监测、远程诊断与云服务等为代表的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新型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与控制系统、可穿戴设备、智能家电、智能电网等智能装备和产品的应用不断拓展,需求规模呈快速扩大的态势。2016年,随着“十三五”将智能制造提高到新的高度,各领域智能制造推进路线进一步明确,以及中德合作的进一步加深,国家将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推动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改造、基础数据全方位共享及关键智能装备和产品、核心部件不断突破,促进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高端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形成新型制造体系。并进一步依托智能制造创新产业业态和发展模式,培育出行业的新增长点。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出现新起色。2015年,为应对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装备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高端装备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占装备制造业比重逐步提高。《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作为政府引导推动的五个工程之一,提出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目的是集中资源,统筹推进,突破瓶颈,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2016年,高端装备创新发展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愈发明显。我国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和支撑平台,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公共服务平台为支撑,以重大专项为抓手,以产业化应用为目标的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将加快布局,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核心部件研制技术水平逐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首台(套)高端装备将在国民经济建设、社会生产生活和国防建设相关领域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产业发展路径和模式将取得突破,带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构建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建设制造强国奠定更为扎实的基础。  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低迷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  国内有效需求持续低迷。受国内外需求疲软影响,装备产品订单普遍减少,市场竞争更为激烈,总体价格水平延续了近几年的下行态势。2015年1~9月,装备产品累计价格同比下降1.2%,降幅进一步扩大。全社会总体环境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企业投资意愿相对较弱。1~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447425亿元,同比增长10.2%,增速继续回落。其中,制造业投资148458亿元,同比增长8.3%;装备制造业投资59480亿元,同比虽增长10.4%,增速也比1~9月提高0.3个百分点,但全国工业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仅同比增长4.1%,与此同时,8、9、10月我国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49.7%、49.8%、49.8%,连续三个月低于50%。因此,2016年仍需关注我国装备制造业国内有效需求低迷问题。出口仍面临一定压力。当前国际经济复苏道路依然曲折,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仍然偏弱,从制造业PMI来看,美国等仍在底部徘徊,欧洲和日本虽然近期复苏势头较为稳定,但扩张力度偏弱,基础并不牢固。各国产业间竞争仍然激烈,我国在国际市场面临的贸易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地缘政治等非经济因素的影响依旧存在,抑制我国外贸增速的负面因素得以延续。装备制造企业出口遭遇技术性、绿色环保、标准等贸易壁垒的倾向增多。同时,从制造业出口订单来看,自2014年10月以来,出口订单指数一直在50%以下,且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10月为47.4%,同比已降低了2.5个百分点。尽管国内政策有望推动我国装备产品出口增速加快回暖,但国外的环境形势对出口仍将形成较大压力。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一是成本压力增大,利润空间减小。2015年1~9月,装备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22%,但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3.78%,管理费用增长则达到6.69%,应收账款同比增长6.5%,导致企业利润总额同比降低0.03%,而且企业面临的要素成本、环境成本、社会负担等都在不断增加。二是产成品库存逐月走高,1~9月同比增长6.83%,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三是融资压力不断加大,虽然今年央行已多次降准、降息,但银行惜贷与部分企业不愿贷并存,工程机械、船舶等行业普遍反映的融资难、成本高、制造商担保融资负担重等问题较为突出,目前,不少民营造船企融资成本已高达8%~12%,企业融资困难,进而导致不少业新船订单流失。2016年我国装备工业企业生产经营仍将面临较大的困难。部分行业亟待加快结构调整?2015年以来,我国装备制造业部分行业通过结构调整实现了快速增长,但仍有部分行业低端产能过剩,恶性竞争加剧。在“十三五”重点推动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发展等环境形势下,这些行业亟待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我国,作为智能制造领域主要行业之一的工业机器人,主要还是以搬运和上下料机器人等中低端产品为主,大多是三轴和四轴机器人,应用于汽车制造、焊接等领域的六轴或以上的?端工业机器人市场则主要被日本和欧美企业占据。由于行业进入门槛低,许多企业盲目投入,到处圈地组装,低水平重复建设,出现了新兴产业产能过剩的倾向,全国40多个园区、800多家企业中,能够真正实现自主高端制造及盈利的企业寥寥无几。
  • 浙江省仪器仪表产业竞争力发展报告公布
    一、浙江省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现状  浙江省仪器仪表起步较晚,基础很差,到1958年才开始有了少数几家仪表企业,规模也很小。根据原省机械厅《浙江机械工业史》记载1984年全省机械系统仪表企业62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07亿元,实现利润0.62亿元,经济总量在全国各省市第18位上升到第五位。在产品结构上,电能表和水表是两大支柱,两表及其配套配件企业共10家,工业总产值、利润分别占全行业的70%和67%。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成长期,以工业总产值计算:  以上20年时间,由10.48亿元发展到616.16亿元,提高了约58倍,应该说浙江仪表行业发展是快的、变化也是大的,浙江仪器仪表行业已进入全国三甲,成为全国仪器仪表大省之一。  2011年,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国际市场需求疲软,中国经济进入了调整期,出现了诸多不利因素。但许多企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国家“十二五”规划启动,大力培育战略新兴产业,以及积极促进内需等一系列政策的实施和推动,全省仪器仪表行业依然取得了较好业绩,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情况好于年初预期。  根据全国统计,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新标准)44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623.04亿元,同比增长21.1%。工业销售产值596.43亿元,同比增长19.47%,出口交货值134.97亿元,同比增长18.31%。根据省统计,全省规模以上仪器仪表行业(包括文化办公设备)利税总额89.3亿元,同比增长22.9%,其中利润63.6亿元,同比增长14.5%。各项经济指标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由上年各省市排名第二退回第三位。  二、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的特点优势与问题  通过多年来的快速发展,全行业的面貌有了根本变化,企业规模、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综合实力都有了很大提高。2011年虽有多种困难,又有了新的进展和突破。  1.企业规模进一步提升,龙头骨干企业作用显著2011年,根据50多家样本企业统计,产品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7家,工业总产值超10亿元企业7 家,利税总额超亿元企业10家,利润超亿元企业8家,出口交货值超亿元企业6家,这些企业在行业中发挥了主导支住作用,其中中控科技、舜宇光学、聚光科技、宁波水表股份、宁波三星等企业还成了全国同行业的领军企业,还涌现了一批成长性好的骨干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技术水品提高,产品结构取得新进展  开发了一批技术水平达到或接近国际水平的中高档产品,并实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如中控科技自主研发的DCS,2011年再次中标广东茂名石化千万吨级炼油装置,再次签约河南心连心化肥公司45万吨合成氨、80万吨尿素大化肥联合装置,突破百万吨级煤制大甲醇联合装置,签约千万吨级钢铁企业能源管理中心项目,以及国内最大天然气液化  装置、国内单套最大规模已乙酸装置等。杭州和利时中标10万吨离子膜烧碱单元槽槽电压检测系统,签订两台660MW超超临界发电机组DCS项目。国产控制系统进入大型工程,改变了大型工程配套系统长期由国外公司垄断的局面,对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战略意义。  在全国实施智能电网推动下,一代电能表改型实行智能化。感应式、电子式电能表进入淘汰期,正泰仪表年内包括0.2s精密级三相智能表共16项新产品通过省级鉴定,产品向中高端提升,实现智能化,并构建了完整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供应链。只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技术的油井多相流仪器已被宁波威瑞泰默赛突破并批量生产,被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和国外壳牌等多家公司列为优秀供应商,沙特国家石油公司一次即下了50万美元订单。聚光科技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激光在线分析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95%,舜宇光学800万像素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模组开发成功,一批高端光学仪器如三维影象测量仪等已进入市场,浙江是电能表和水表生产大省,电能表产量占全国60%左右。水表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2011年电能表产量超千万台的有宁波三星(1278万台)、德力西仪表(1152 万台)、华立仪表(1002万台),居全国最前列。宁波水表股份水表产量670万台,居全国首位。全省仪器仪表行业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都有了进一步提升。  3.自主创新能力和条件进一步提高,多项产品获得奖励  创新的基础是人才和机制。一批骨干企业都建立了高素质的技术团队。中控科技全体员工中,92%的员工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其中7%为硕士和博士,全体员工中三分之一从事研发。聚光科技在全体员工中也有90%以上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还有许多是硕士和博士,也有200余人的研发团队。舜宇光学每年都引进100 多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研发和生产部门,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人才保证。  创建一批国家级工程和技术研究中心。主要如科技部在中控建立了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科技部在嘉兴建立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长三角地区11家龙头企业、8所高等院校、6家研究院所为核心组成)。环保部在聚光科技建立国家环保监测仪器工程技术中心。全国仪器仪表行业共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1家,其中浙江省有中控科技、聚光科技两家入围,全国仪器仪表行业4家国家级创新企业中,浙江占两家,分别是中控科技和聚光科技。  2011年,又有多项产品获各级科技奖,其中主要的有中控科技的“以标准化为核心的自动化创新工程”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聚光科技的“智能新型水质分析系统”获全国机械工业科技一等奖、宁波荣大昌办公设备公司的“调整数码一体化速印机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产业化”、中控软件公司的“全流程建设、控制与优化技术在重大石化工程中的应用”和杭州和利时的“汽轮机数字电液一体化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获机械工业科技二等奖。聚光科技手携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获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科学仪器自主创新金奖。中控科技的“面向重大工程的联合控制系统”获浙江省科技一等奖。同时中控科技还获国家专利局颁发的专利优秀奖。此外,聚光科技和杭州炬华还入选2011年福布斯潜力企业榜。  4.上市融资、合资合作、产业转移等继续推进  2011年又有两家企业上市。聚光科技在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用于发展环保监测,工业过程分析和安全监测领域。宁波三星在上证主板上市,募集资金13.4亿元,主要用于发展智能表、用电管理系统建设。  为了创新发展模式,做大做强企业,聚光科技以19465万元现金收购北京吉天,华立仪表出资4000万美元与美国埃斯朗成立合资公司,利用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智能电网终端,电力线控制和通讯软件,为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中控科技在天津滨海高新区投资10亿元,建设中控北方研究生产基地。项目包括中控北方总部,中控天津研究院、节能减排、工业自动化、城市信息化、机器人等新产业发展的生产和工程实施基地。舜宇光学为了加快转型升级,深化产业结构,正在河南信阳建设全球最大的光学冷加工基地,以后逐部将长三角、珠三角两地的光学冷加工也集中于信阳。  5.存在问题  除部分龙头骨干企业外多数企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比较突出,全行业整体技术投入不足,技术力量薄弱,尤其缺乏创新型人才。产品结构上一般传统产品比重高,而智能化、高技术含量产品较少,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浙江仪器仪表行业小企业多,但大多小而不专不精,缺乏特色,缺乏抗风险能力,自动化现场仪表大多未能很好和控制系统企业结合并进入其产业链,成为固定的合作伙伴。与全国省市相比,企业销售规模、利润规模、人均销售收入、利润率等,与先进省市相比都有相当差距。  三、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发展趋势和今后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和技术的发展,仪器仪表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仪器仪表是实现装备制造业升级改造和智能化、实施“两化”融合等重大战略部署的基础和支撑,是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是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公共安全的“物化法官”,是科技产业和前沿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属国家重点支持发展的新兴战略性产业范畴。当前,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运行出现了趋缓态势,但我国经济总的形势仍是好的,最近温家宝总理在一次重要会议上强调指出:“未来二十年,中国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仍处在重要发展机遇期,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加速发展,各项新建项目继续蓬勃开展,各行各业技术改造不断推进,节能减排以及民生领域等,都对仪器仪表提出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仪器仪表行业仍然处于重要发展机遇期,我们也应该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较快速发展。  今后发展的总体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浙江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思路是: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围绕国家重大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各行各业技术改造和民生领域的需求,重点发展先进自动控制系统、大型精密测试设备、新型仪器仪表、软件系统、及传感器。改造提升传统仪器仪表。以两化融合为抓手,使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得到明显提升,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进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调整产品结构,拓展高端产品市场,优化企业结构,积极扶植大型集团和特色企业,大大增强国内外竞争优势。  具体对策建议  (1)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仪器仪表更新换代快,对高新技术敏感度高,因此对技术创新有着更迫切的要求。浙江省仪器仪表行业要实现新突破、新跨越,根本出路在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要加大科技投入,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联动推进技术跨越战略、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化战略,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着力提高企业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企业加快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技术支撑。  (2)调整优化产品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  浙江仪器仪表主要是自动化仪表、光学仪器和供应用仪表(电能表、水表、煤气表、热能表等)三个小行业主导。根据浙江实际,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重点、加快推进,自动化控制系统要进一步提高水平,重点是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扩大应用领域,并继续在各领域重大项目的突破,保持优势地位。自动化现场仪表要着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推进高档产品开发,满足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要求,并要努力进入控制系统的产业链。软件和传感器是“两化”融合的基础技术,发展潜力很大,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光学仪器要突破高端。镜头和模组等配件,继续推进名配角战略,保持优势,做大做强。要用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改造提升电能表和水表等传统产品,努力提高产品的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并向系统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培育新的增长点。  在组织结构上,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型企业和集团,提高高端企业的规模化和集成化,成为行业的主导力量。众多中小企业根据各自特点,扬长避短,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发挥特色,增强活力。通过整合和优化使行业组织格局更加协调合理。  (3)大力培养引进人才,全面提高员工素质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当今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从战略高度加强人力资源开发,行业中有一些企业,技术先进、产品高端,发展很快,主要靠的是一支强大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但由于多种原因,全行业整体上专业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是高层次人才创新型人才更为匮乏,成了严重影响企业转型升级、持续较快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要增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感。积极培养引进各种专业人才,包括经营管理和高技能人才。同时建立继续教育培训制度和各种激励机制,为各种人才顺利成长能施展才华的环境氛围。尽快形成技术、管理、高技能三支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企业发展振兴提供人才保证。  (4)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经济全球化已进入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入,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引进来、走出去,提高对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积极引进关键技术装备和高层次人才,合理利用外资。产品出口方面,要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国际市场,建立完善的营销网络,进一步扩大产品出口。电能表、水表等产品,国内市场已经饱和,在国外市场又有竞争优势,更应大力去国外求发展。杭州海兴、华立仪表在国外建了多个电能表工厂和生产基地,开设了研发中心,成效显著,其他有条件的企业,很值得效仿。
  • 国产上市仪器公司2015业绩快报扎堆发布 几家欢乐几家愁
    2016年2月底,国产上市仪器公司业绩快报扎堆发布。根据已经发布的信息来看,2015年度国产上市仪器公司的业绩可谓是几家欢乐几家愁。公司 2015年营收 同比 聚光科技18.33亿48.97%天美控股1.72亿美元5.70%雪迪龙10.02亿35.19%汉威电子7.47亿元87.00%先河环保6.38亿元44.81%神开股份6.24亿元-7.02%理工监测4.49亿元129.71%天瑞仪器3.20亿元15.44%苏试试验3.13亿元23.05%开元仪器2.93亿元-4.57%吉艾科技2.90亿元13.99%博晖创新2.69亿元166.26%南华仪器1.69亿元15.86%东华测试1.14亿元25.17%  借政策红利 环境监测仪器公司喜得丰收  乐观的一面,环境监测行业的国产上市仪器公司喜得丰收,其中聚光科技全年营收狂揽18亿,比去年同期增长48.97% 雪迪龙实现营业收入10.02亿元,同比增长35.19% 先河环保实现营业总收入6.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81% 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公司营业总收入4.4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9.71%;南华仪器2015年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15.86%。  2015聚光科技深耕细作 全年营收狂揽18亿  2015年雪迪龙营收10.02亿 净利增长超3成  源于两起收购 2015先河环保营收飙升至6.4亿元  并购致理工监测2015业绩大幅攀升 去年营收达4.5亿元  南华仪器2015年营收1.7亿元 同比增长16%  材料测试需求旺盛 相关企业发展稳扎稳打  2015年东华测试稳步实施年度经营计划,不断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主营业务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15全年营收1.14亿元,同比增25.17% 试验设备业务的稳步增长和试验服务业务的快速增长使苏试试验仪器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增长23.05%、19.49%、22.92%   东华测试2015年度全年营收1.14亿元 同比增25.17%  试验服务快速增长 苏试试验仪器2015净利增22.9%  投资并购成国产仪器商业绩关键影响因素  近几年国产仪器公司的收购、并购几乎呈现“如火如荼”的态势,同时这些收购也给公司业绩带来不小的影响。在本次统计到的14家业绩快报中,有6家都提到了收购、并购对业绩的影响。  其中,先河环保对广州科迪隆、广西先得公司两家公司的合并,导致该公司总资产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较本报告期初增加40.07%和33.54% 宁波理工监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度各项财务指标比上年指标都有所增长的主要原因系自2015年8月起合并江西博微和北京尚洋的财务报表所致 2015年,汉威电子业绩的增长得益于公司积极开展具有产业协同效应的投资并购业务,控股子公司郑州汉威公用事业科技有限公司、嘉园环保有限公司、沈阳金建数字城市软件有限公司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 完成对河北大安、美国Advion的收购,使博晖创新公司业务规模与资产规模得到大幅提升。但同时,报告期因费用增长及美国Advion尚未实现盈利等原因,公司利润有所下滑 2015年天瑞仪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下降,主要原因之一是并购重组成功收购天瑞环境,使得营业总收入上升 截至12月31日止12个月,天美控股营收1.7亿美元,同比增5.7%。天美(控股)在Q3财报中解释称,“收入增加主要由于2014 年第四季度新收购的气相色谱及气相色谱质谱业务的贡献。”  投资并购显成效 汉威电子2015全年营收同比增87%  博晖创新2015营收增166.26% 净利降31.88%  2015年天瑞仪器营收3.20亿 同比增15.44%  天美控股2015年度营收1.7亿美元,同比增5.7%  行业低迷致专用仪器公司业绩大幅下降  另一方面,由于行业低迷和投资的缩减等原因,一些行业专用仪器公司的业绩出现大幅下降。  其中,由于受制于国际油价持续低迷及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需求减少等因素影响,合同订单量下降,报告期内神开股份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85.65%、68.80%、78.94% 受市场需求和产品销售结构变化影响,开元仪器检测分析仪器的销售收入、毛利率同比均下降 由于中石油及中石化投资大幅度缩减导致,同时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吉艾科技2015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261.8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5.26%。  受制于国际石油行业的低迷 2015神开股份净利下降近8成  多原因致开元仪器2015年净利下降90.55%  中石油、中石化投资大幅缩减 吉艾科技2015年净利降15.26%
  • 中国仪器仪表协会将出版《中国仪器仪表年鉴》
    各有关单位:  为了进一步提升仪器仪表行业的影响力,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掌握仪器仪表行业发展动态,推动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2013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协会将组织编辑出版《中国仪器仪表年鉴》纳入协会重点工作内容。考虑到行业实际情况,2013年首先从《中国仪器仪表年鉴(自动化仪表)》(以下简称《年鉴》)开始着手开展相关工作。  本次《年鉴》编纂工作由协会统一组织,拟邀请行业老领导、知名专家作为名誉主编,由协会、自动化仪表分会(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的主要领导和部分企业家组成《年鉴》编委会。协会秘书处、自动化仪表分会秘书处、北京质协企联信息技术中心等主要工作人员组成《年鉴》编辑部。《年鉴》内容包括:自动化仪表行业发展现状、自动化仪表新产品、新技术情况、自动化仪表重点行业应用情况、专家视点、重点企业介绍、行业大事记等。  《年鉴》编纂相关工作已经启动,希望各有关单位关注《年鉴》的编纂出版工作,积极支持和配合《年鉴》的资料收集和招商工作,把《年鉴》办成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行业面貌的行业读本。  联系人:郑朝松  联系电话:010-68584722  邮编:100825  地址:北京西城区月坛南街26号4066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  2013年7月1日  原文链接:关于编辑出版《中国仪器仪表年鉴(自动化仪表)》的通知
  • 江苏:建设色谱、质谱等10个产业园,培育100家仪器仪表企业
    近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发布《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全省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工业机器人、风电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轨道交通零部件等15个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培育壮大仪器仪表产业,引导仪器仪表企业集聚发展,建设色谱仪、质谱仪、穿戴智能设备、传感器、在线分析仪表、流量仪表、新型电力仪表等10个左右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培育10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仪器仪表品牌;加快标准物质产业发展,培育10家标准物质生产机构,建设标准物质2000项以上,鼓励技术机构和企业面向先进制造业、疫情防控、环境监测等领域需求,开展新型标准物质研制,促进标准物质产业发展和能力提升。《意见》强调,加快计量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加快推进计量应用和产业服务、加强计量服务能力建设、加强计量监管效能建设,并提出26项具体措施。全文如下: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22〕7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十三五”以来我省计量事业快速发展,计量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与此同时,国际单位制量子化变革推动测量技术规则与格局重构,计量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经济社会各领域对精准测量测试需求更加强烈,我省在计量基础研究、关键技术、监管能力、机构建设、社会共治等方面还存在短板和不足。为全面提升我省现代先进测量能力和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深入推进计量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计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实施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聚焦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大力加强计量科技创新、产业培育、服务供给和社会共治,全面提升我省现代先进测量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计量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和保障作用,为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实保障。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我省现代先进测量能力和水平有力提升,计量科技创新力、影响力进入国内前列,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建设高水平省级计量科学研究机构,新建15个省级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培养100名计量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领军人才),打造50个计量科技创新团队。——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新建成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15个以上,服务先进制造业企业3000家以上,新建10个左右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引导发展10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10家标准物质生产机构,培育1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标准物质)品牌,民生计量产品的合格率明显提升。——计量监督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全省新建和升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0项以上,标准物质2000项以上,制(修)订省级计量技术规范50项,强制检定项目省级及以下建标覆盖率达95%以上,全省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满足社会95%以上的量值传递溯源需求。——计量基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推动计量惠民工程实施提质增效,建设15个省级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引导培育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20000家以上,加强计量文化和科普工作,建设30个“计量文化基地”,聘请100名“计量文化宣传大使”。到2035年,我省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领域计量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计量保障能力全面提升,计量监管工作全面加强,建成符合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和完善发达的计量技术服务业。三、加快计量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一)加强现代先进测量技术创新。充分发挥我省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科技资源优势,完善我省计量科技创新协作机制,不断强化全省现代先进测量科技创新基础,在电离辐射、新能源汽车、智能工业机器人、化学计量等领域建立一批现代先进测量实验室,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测量需求,加强测量传感、远程测试、在线测量、量子计量等新型技术研究和应用。围绕重点产业发展和民生领域计量创新需求,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和方法研究,开发新型量值传递溯源装置。(二)建设高水平计量公共服务平台。对标全国一流,建设高水平省级计量科学研究机构。围绕我省现代先进测量产业需求,建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智能工业机器人、风电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轨道交通零部件等15个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立完善大型计量测试设备共享机制,提高大型测试设备的利用率。鼓励计量技术机构联合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提升计量技术资源服务能力和产业支撑能力。(三)培育壮大仪器仪表产业。引导仪器仪表企业集聚发展,建设色谱仪、质谱仪、穿戴智能设备、传感器、在线分析仪表、流量仪表、新型电力仪表等10个左右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支持提升现有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创新能力,推进仪器仪表相关产业强链补链,培育100家左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培育具有核心技术的仪器仪表品牌,加快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积极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升级和核心设备自主可控。强化仪器仪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仪器仪表企业与计量技术机构加强合作,促进仪器仪表产业快速发展。(四)加快标准物质产业发展。培育10家标准物质生产机构,建设标准物质2000项以上,鼓励技术机构和企业面向先进制造业、民生改善、疫情防控、环境监测、安全生产等领域需求,开展新型标准物质研制,促进标准物质产业发展和能力提升。加强对标准物质生产的监督检查,完善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保证检测、监测数据结果的可溯源性、可比性和有效性,完善标准物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机制,促进标准物质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加强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先进测量需求,建设生物、电离辐射、机器人、交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能源资源、碳计量、生态环境监测等15个省级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推动我省有条件的专业技术委员会在全国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中发挥更大作用,鼓励在全国有优势的现代先进测量领域争创全国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加强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管理,提升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的运行质量和效率。加强计量技术规范管理,制(修)订50项省级计量技术规范,为量值传递溯源及计量监管提供技术支撑。四、加快推进计量应用和产业服务(一)服务先进制造业发展。围绕智能电网、生物医药、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发展对计量的需求,加强关键计量测试技术、测量方法研究和装备研制,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服务。围绕提升产业计量基础支撑能力,落实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重点开展基础零部件特性量及结构成分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基础材料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性能评价、基础工艺过程计量控制研究和应用。围绕我省产业智能化改造,开展工业机器人机械系统、控制系统、驱动系统等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强人工智能计量基础理论、评价方法和技术攻关,提升智能工业控制系统整体测量能力。(二)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加强计量和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为发展数字经济夯实测量基础。围绕我省产业数字化转型和数字产业化发展,针对5G通信、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重点领域,加强数字计量基础设施建设,以量值为核心,结合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变革,提升数字终端产品、智能终端产品计量溯源能力。开展集成电路、光刻机、刻蚀机、微机电系统(MEMS)传感器、北斗卫星等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快关键技术攻关、计量测试平台建设和示范应用,服务整装和零部件企业协同发展。(三)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围绕疾病防控、生物医药、诊断试剂、高端医疗器械、康复理疗设备、可穿戴设备、营养与保健食品等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体育设施和器材计量技术研究和测试服务,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自然灾害防御计量保障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计量能力。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的研制生产和监督管理。加强公共安全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交通监管设备、警用装备等计量测试基础设施建设。(四)服务绿色低碳发展。设立省碳计量中心,争创国家级碳计量中心,推动计量服务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和精密测量技术研究,开发有关测量器具,探索建立碳排放计量审查制度和碳计量服务体系,在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碳计量实验室,强化重点排放单位的碳计量研究,推进碳评估、碳计算向碳计量转变,逐步实现碳排放数据的准确、可靠。建立完善能源资源环境计量体系,加强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相关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能源、资源和环境计量建设和试点示范,加大计量数据利用力度,服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五)服务交通运输发展。面向铁路、公路和水路等领域重大工程、重大装备、重要运营线路计量需求,跟踪交通运输行业综合检测、监测设备量值溯源和保证技术研究,开展智慧计量技术攻关与先进测量装备研发,持续提升计量对交通运输的技术保障能力,服务智慧交通建设。加强船舶和港口领域计量保障,提升港口作业生产和物流效率。开展新能源汽车电池、充电设施等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评价,加强智能汽车计量测试方法研究。五、加强计量服务能力建设(一)建立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加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统筹规划,明确各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重点,新建和升级500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省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应适应全省量值传递溯源及产业发展的需要,市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应适应本地区产业发展和实施强制检定的需要,县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应适应工作计量器具强制检定的需要。实施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体系动态管理,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提升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公益性保障能力。着眼可持续发展,稳定、持续、全额保障强制性检定工作和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保持全省量值传递溯源体系特别是县级技术机构稳定运转,为技术机构正常开展公益性工作及时解决工作困难,确保法定计量技术机构公益性计量工作持续高效运转。落实法定计量技术机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主体责任,确保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准确可靠、稳定有效,确保强制检定工作有序顺畅。(三)加快促进现代先进测量技术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比对、验证等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和壮大专业化测量技术服务市场,提升现代先进测量服务业的竞争力,构建多元开放的测量服务新格局。推进各级计量技术机构改革运行机制,提升服务能力。规范各类测量服务市场行为,探索建立测量服务业主体的技术能力和信用第三方评价制度,促进测量服务业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四)推动长三角区域计量协同发展。加强长三角区域计量工作合作,构建统一协调、运行高效、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计量工作格局。一体推进长三角区域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实现长三角计量资源共享互通,加强长三角计量科技创新合作,加强区域性计量比对活动,推进区域计量能力、结果互认,优化区域计量发展合作机制,推动区域量值等效统一。鼓励有条件的技术机构争取计量比对主导实验室,不断提升我省计量测试能力。(五)推进计量支撑质量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持续满足全社会计量溯源性要求,推动计量与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领域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的相互参考借鉴和共享共用。加强对高校、科研院所所属实验室及检验检测、认证认可领域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鼓励建立科研用重点仪器设备的计量评价机制,提高科研数据的准确度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深化质量基础设施协同服务及应用示范创新,鼓励技术机构针对产业发展,形成“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技术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基础支撑服务。(六)建立现代计量人才队伍。加强计量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完善计量人员培训制度,提升计量队伍的监管能力和业务水平。加强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管理,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职业教育学分银行等制度有效衔接。鼓励计量技术机构建立首席计量师、首席工程师、首席研究员等聘任制度。支持高校设立计量测试相关学科、专业,培养计量人才。开展计量职业技能竞赛,培养一线计量检定校准操作能手。建立全省计量专家库,打造50个计量科技创新团队,培养100名计量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领军人才)。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七)加强计量国际交流和合作。围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国际计量交流和合作,建立健全双多边计量交流合作机制,鼓励参加国际法制计量组织证书互认实验室建设,加快推进计量技术机构证书报告与检测资质的国际互认,鼓励参与国际计量技术交流活动和规则制(修)订,承办国际性计量学术交流活动和技术展会,鼓励我省计量器具制造企业取得相关证书,提升我省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八)提升企业计量管理水平。实施企业计量能力提升行动,帮助企业在技术研发早期加强计量工作,建立完善与其研发、设计、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覆盖产业全生命周期的计量测试可靠性保证体系。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测量技术、自动监测设备仪器,研发专用测量设备和管理系统、通过量值溯源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和计量数据的有效应用。鼓励企业建立计量总监制度,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作用,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建立完善产业链量值统一准确保证体系。健全激励企业增加计量设备投入的支持政策,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和专用测量设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六、加强计量监管效能建设(一)完善计量规章制度体系。积极参与国家计量法律法规的制(修)订,配套完善地方计量规章和制度,加强计量相关规章制度的实施效果评估。完善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严格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规范量和单位使用,逐步建立智能计量器具实时监控、失准更换和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新型监管制度。推动对基础研究和科技攻关项目量值准确性、可靠性计量评价,鼓励建立对重点实验室、重点工程、大型仪器等开展量值溯源与保障能力验证。完善计量比对工作机制,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强化计量风险防范意识。(二)强化民生计量监督管理。实施计量惠民工程,围绕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领域开展计量保障能力建设,切实保障民用水表、电能表、燃气表、加油(气)机、电子计价秤、验光配镜设备、医疗设备等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围绕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养老等民生领域,完善相关计量保障体系,夯实高品质生活的计量基础。开展诚信计量示范行动,培育“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推进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建设,引导培育20000家以上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强化乡村民生计量保障,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大对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三)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手段,积极打造新型智慧计量监管体系,通过器具智能化、数据系统化,促进计量工作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转变,提升计量监管的数字化水平。加强计量监管数字化建设,实现全省计量工作数据集中统一管理、分级使用维护、实时更新共享,提高计量监管工作有效性。(四)完善计量执法体系。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查处打击制造、销售、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和净含量严重失准等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的衔接,推进信息共享,提升执法效率。加强计量执法队伍建设,提升计量执法装备水平。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举报计量违法行为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七、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于计量工作全过程。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实施有效衔接,明确计量发展重点,分解细化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定期听取计量工作情况汇报,加强计量工作统筹协调,及时解决计量事业发展中的困难问题,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建立省计量咨询专家委员会,做好计量决策支撑和咨询服务。(二)加大财政保障和政策支持。各地要制定有效政策,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充分发挥现有财政专项资金对计量能力建设的引导作用,加大对发挥公益性作用的计量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计量惠民工程的支持,保障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有效运行。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计量重大项目、计量创新平台、计量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鼓励社会各方采取多元化融资方式,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现代先进测量技术研发、计量关键共性技术成果转化、现代先进计量器具设备研发和应用服务。(三)加强宣传和文化建设。结合“世界计量日”宣传活动,聚焦群众关心和社会关注的问题,大力宣传计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推动计量宣传通俗化制度化。将计量基础知识纳入公民基本科学素质教育体系,通过开设计量科普讲座等形式推动计量走进中小学校园,鼓励有条件的计量技术机构开展“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发掘计量文化资源,建设30个具有江苏历史文化特色的计量文化基地,建设一批计量文化广场和计量文化馆,聘请100名计量文化宣传大使,做好计量文化和科普资源收集、整理、保护等工作,培育计量文化产业。(四)加强检查和考核评估。加强计量工作绩效考核,将公益性计量工作情况作为省质量工作考核重要内容,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取得实效。市场监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国务院《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本意见落实情况跟踪监测,2025年底前对国家规划和本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提出下一阶段计量发展的目标和重点任务,重要情况及时报告。                       江苏省人民政府                      2022年7月23日(此件公开发布)
  •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公示73本仪器仪表领域高质量期刊
    2019年7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遴选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形成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评价标准。根据中国科协《分领域发布我国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工作实施方案(试行)》,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负责牵头组织实施仪器仪表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认定及发布工作。按照中国科协统一部署和总体安排,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秉承“同行评议、价值导向、等效使用”原则,采取期刊筛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同行专家评议、专家审定的方式,形成了学科内具有高度共识的《仪器仪表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1)试点成果,公示期为2021年11月15日至2021年11月19日(5个工作日)。《仪器仪表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1)序号国内出版期刊名称与分级序号国外出版期刊名称与分级T1 6本T1 7本1仪器仪表学报1Sensors And Actuators B-Chemical2光学精密工程2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3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3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4分析测试学报4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5传感技术学报5IEEE Sensors Journal6计量学报6Sensors And Actuators A-Physical7MeasurementT2 7本T2 9本1Instrumentation仪器仪表学报(英文版)1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2自动化仪表2Review Of Scientific Instruments3仪表技术与传感器3Lab On A Chip4电测与仪表4ACS Sensor5Nanotechnology and Precision Engineering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英文版)5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 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6质谱学报6Applied Spectroscopy Reviews7光谱学与光谱分析7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An International Journal8Optics And Lasers In Engineering9Precision Engineering-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ies For Precision Engineering And NanotechnologyT3 4本T3 11本1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测试科学与仪器(英文版)1Structural Control & Health Monitoring2中国测试2Metrologia3电子测量技术3Flow Meas Instrum4国外电子测量技术4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5分析仪器5Photonic Sensors6无损检测6Journal Of Guidance Control And Dynamics7自动化与仪表7Chemometrics And Intelligent Laboratory Systems8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8Journal Of Astronomical Telescopes Instruments And Systems9光学仪器9Journal Of Microscopy10气象水文海洋仪器10Surface Topography-Metrology And Properties11中国仪器仪表11Advanced Devices & Instrumentation12生命科学仪器13探测与控制学报14功能材料交叉推荐类期刊 11本交叉学科推荐期刊 7本1自动化学报(中文版)1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2机械工程学报2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3光学学报3ISA Transactions4中国激光4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5电子学报(中文版)5Information Science6中国惯性技术学报6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7宇航学报7Joule8物理学报(中文版)9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10声学学报11信号处理学报
  • 青岛高新区:做大做强仪器仪表产业 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总部基地
    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也是青岛面向未来重点布局发展的新兴产业之一。青岛高新区通过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资金奖补力度等方式,持续加大精密仪器仪表产业招引、培育力度,打造北方仪器仪表产业高地。近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的木牛毫米波雷达制造项目完成内部装修,即将进入机电安装阶段,预计年底前投用。毫米波雷达是通过电磁波反射实现监测预警的传感技术,具有精准度高、探测距离广、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辅助驾驶、智能家居、健康监测等领域。项目总投资1亿元,计划建设5条毫米波雷达生产线,达产后可实现年产设备500万台。在项目落地过程中,高新区不仅为其减免了租金,还提供市场对接等方面的服务,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木牛(青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林春鹏:“对当地银行的对接,帮我们做生产厂区的选择推荐,政策租金的减免,对我们人才引进的支持和帮助,和隐形客户的介绍、牵线搭桥,让我们更有信心与高新区政府开展长期的合作。”青岛高新区管委投资促进部高级招商总监华熙凤:“通过产业政策加持、资本助力,建设有科学家支撑的公共服务平台、科学研究院;链接青岛优势产业市场背景,在应用链安全,自主可控等方面为我国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青岛样本’。”锚定精密仪器仪表赛道,青岛高新区加大龙头、领军企业的招引力度,并注重延链、补链、强链,目前已汇聚海克斯康、鼎信通讯等一批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产业规模约占全市三分之一,2022年辖区精密仪器仪表产业营收规模突破70亿元,增速超30%。日前,青岛市精密仪器仪表产业园在高新区落地,园区占地约2900亩,将重点发展工业测控系统与装置、实验分析仪器、传感器及核心元器件三大领域,为高新区打造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集群再添“生力军”。青岛高新区管委经济发展部副部长康凤:“聘请专业机构编制了高水平产业规划,出台了园区专项支持政策,组建了专业招商队伍,设立了总规模7亿元的产业基金,加快集聚产业资源,营造良好产业生态。”未来,青岛高新区将继续以服务企业发展为抓手,推进产业集聚,实现精密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8年,相关产业营收规模突破300亿元,“四上”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80家以上。
  • 挺起民族仪器仪表工业的脊梁--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
    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川仪),是以工业自动化控制装备、智能化仪器仪表、工程应用软件、IT功能材料、混合专用集成电路等为主体的国内最大仪器仪表研发及产业化基地。作为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的主体企业和核心企业的重庆川仪,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231634万元,利润总额13848万元。重庆川仪产品品种、经营规模、综合能力等在行业中处于龙头地位,是中国机械工业100强、中国电子信息100强,国家首批创新性试点企业、全国大中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行业10强”、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被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誉为“中国民族仪器仪表工业的脊梁”。今年荣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正是对重庆川仪最好的诠释。 技术创新:打造行业领军企业 效益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前提,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创新活动,是市场拉动和技术推动两者的汇聚点。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重庆川仪和当时很多国营企业一样,技术开发严重脱离市场、脱离生产,看似研发成果不断,但真正形成产品并赚回真金白银的却不多,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就更少了。在经营质量每况愈下的窘境中,重庆川仪领导班子痛定思痛,找准突破点,战略性地提出必须把经济发展转轨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时任总经理、现任董事长的向晓波亲自担任技术中心主任,组织制定和实施企业科技发展战略,重新定位技术中心的根本任务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发源地、孵化器的主要功能,从领导班子、组织结构、资源配置、人才聚集、激励政策等方面做出了系统的调整和加强。重庆川仪自主核心的攻关和中长期战略性产品的研究得到了高度重视和有力支持,创建并巩固了技术开发体系、工艺质量保证体系、技术管理为支撑的“三大体系”;组建了以技术带头人、首席工程师、首席专家为主体的“三个层面”骨干科技人才队伍,形成了以技术创新为本的科技进步平台。 好的技术必须有好的商品作为载体,才能形成强劲的竞争力。重庆川仪注重技术创新与市场开拓的对接、技术和营销的合拍,推行技术人才参与营销领域,重在技术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商品化。将巩固扩大现有市场、培育和发展未来潜在市场作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据了解,重庆川仪在全国和国外市场设立了63个办事处,除开拓和维护市场的功能外,还承担了获取成果应用的第一手信息、捕捉用户潜在需求的任务。正因为具备了这根敏锐的触角,重庆川仪领先一步,在产业调整与战略规划等方面始终走在了行业的前列。重庆川仪开发项目达到技术设计与工业设计同步、产业化与商品化同步。老产品由于转型及时,并未受到明显冲击,以智能变送器、电磁流量计、超声波物位计等为代表的一批新产品,准确成功地切入市场,很快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代表工业自动化尖端技术的大型工程技术解决方案,则使企业在整体经营层次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通过多年发展,一举甩开了众多国有、民营竞争对手的追赶步伐,成为国内最大综合性仪器仪表研发与制造基地。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的工业产品在制造技术上与国际产品并没有多大的差距,但是在高精度传感器方面比较落后,尤其是核心技术有不小的差距。国内不少企业大多采取CKD或SKD的方式进行组装,在整个产业链条上所占比重十分有限。为了挺起民族仪器仪表工业脊梁,在核心技术层面上,重庆川仪坚持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道路,把创新能力放在战略地位来思考,秉承“技术创新为战略服务、为市场服务”的宗旨,突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开发,制定并实施以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及软件为主体,以IT专有集成电路、IT功能材料为两翼的“一体两翼”产品发展战略;在强强联合上,重庆川仪坚持“以实力求合作”的原则,相继与世界仪器仪表行业巨头联姻,走出去,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 目前,重庆川仪30%的产品技术上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其中自主研发用于核电站核岛部分,起中枢神经作用的过程控制系统仪表—P300系统,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核垄断,成为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第一家进入核电领域的制造企业。人才强企:打造高新技术人才队伍 传统制造业在管理上更多关注的是劳动力层面,而不愿意在研发上投入较多的财力和物力。因此,研发人员的作用往往也得不到充分的发挥,流失现象比较严重。作为传统国企,重庆川仪在这方面也曾吃过不小的亏。 “未来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经历了几起几落的波折后,重庆川仪逐渐领悟了经济领域中的“人才”之道。 据悉,重庆川仪积极推进经营管理者和科技人才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使公司博士、硕士及本科以上的高级研发、销售和管理人才,达到公司职工总人数的13.5%。 二流的企业追求的是更多的利润,一流的公司追求的却是创造利润的团队。重庆川仪按照“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方针,率先在行业推行首席专家制和首席工程师制,形成了技术带头人、首席工程师、首席专家的骨干人才队伍,并于2002年组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平台。相应层面的技术人才分别承担了不同层次的项目研发任务,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个个干劲足”的积极氛围。 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更要发掘人才的潜能,使人有所用,人尽其能。重庆川仪加强对在职员工的在岗培训,将专业技术人才送到高等科研院校进行培训,对只要考上研究生以上学位的在职员工,企业将首先支付一半的学习费用,对毕业后回到企业,将支付剩余的一半费用。如今,这批人才大多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各个领域的骨干力量。实施“人才兴企、人才强企”战略,为企业创造出一系列的丰硕成果,近3年来,共完成153项新技术项目,其中国家级重点项目21项,获得24项专利,新产品销售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40%以上。创造和谐企业:让职工分享改革成果 民主是企业科学决策和调动广大员工积极性的重要保证,是保持企业活力和快速发展的推进器。 据了解,重庆川仪坚持中层干部任命由相关领导和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推荐后,须经过征求群众意见和组织部门考察等公示程序,然后再由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干部人选,一律不上党委常委会讨论。企业形成了重大问题必须上职代会等重要会议制度,自觉形成两个必须:决策前,必须充分体现尊重民主权利的原则,表决没有通过的事项决不出台实施;决策后,必须充分体现依靠员工的原则,表决通过后,及时予以实施。 据悉,重庆川仪在国家调控的工资总额范围内,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坚持按劳分配与按贡献分配相结合,建立了以岗位工资为主体,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内部分配制度。2001年,企业首席专家年薪就超过了10万元,现在,重庆川仪旗下的一些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的收入也超过总公司领导的收入。对关键科研人员,则分级实施较高的岗位工资,并与开发产品所实现的销售收入挂钩实施一定的奖励;对销售人员实行业绩考核制度,依据业绩定位;对一线职工,实行月月加薪制度,只要职工在当月超额完成任务,就实行加薪,如果没有完成任务,则不加。灵活的激励机制改变了以往国企的工资制度,形成了“工作日日改进、收入月月加薪、企业年年发展”的长效机制,人均年收入增长10%以上。良好的机制,不但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到企业,也使一些原先另谋高就的职工又回到了重庆川仪。 如今,“产业报国,造福员工”的企业宗旨和“以人为本,物竞天择,传承创新,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正在广大员工中内化于心、固化于制、外化于形,成为重庆川仪构建和谐企业的精神动力。演绎民族仪表工业的奇迹——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朋访谈录李建 “一个是国有控股企业、一个是民族仪表工业龙头企业、一个是4500多名员工的重托,这三座‘大山’让我每天不能有丝毫的懈怠,惟有全力以赴,才能对得起国家、企业和员工的期待!”年轻、儒雅的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总经理吴朋如是说。 重庆川仪总厂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川仪),是1965年由上海等沿海城市内迁的企业。重庆川仪同所有国企一样,历经了一场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严酷洗礼。40多年一路走来,重庆川仪现已发展成为以工业自动化控制装备、智能化仪器仪表、工程应用软件、IT功能材料、混合专用集成电路等为主导产业的国内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全、系统集成能力最强的仪器仪表制造基地。2007年销售收入突破23个亿。 我国自动化仪器仪表企业在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高潮,在2007年规模以上企业就超过3900多家。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吴朋认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实施核心用户和品牌战略,加强国际化经营,是重庆川仪领先行业的重要因素。 吴朋告诉记者,核心用户战略就是为客户长期的发展提供战略支持,在与客户合作中,不仅向客户提供重庆川仪产品,还要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重庆川仪始终秉承“川仪在用户身边,用户在川仪心中”理念,依托辐射全国各地60个办事处、1000多名销售服务人员,可以为任何一个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作为我国能提供完整的自动化仪器仪表系统集成的企业,重庆川仪通过营销工程师密切关注市场、实时跟踪客户需求、及时反馈研发机构,有效地促进了产品与市场的对接。 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发展很快,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真正具有过硬的全系列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仅有几家,且被美国的爱默生、霍尼韦尔,日本的横河,德国的ABB、西门子等垄断。跨国大公司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核心产品上。 吴朋说,作为一家欲跻身世界级自动化仪器仪表巨头的企业,首先要对自身进行一番审视:川仪在制造技术上与国外大公司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差距,差距在高精度传感器核心技术等方面。 为了缩短这个差距,振兴我国民族仪表工业,“十一五”期间,重庆川仪将凭借国家级技术中心、国家级仪器仪表研发与制造基地建设项目,重点以高精度传感器、大口径流量仪表标定装置、嵌入式软件、现场总线变频智能控制执行器产业化、高精度智能压力/差压变送器产业化、新型通信混合集成电路产业化等重大项目为支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完成自动化仪表核心产品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更新换代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技术升级,形成3—4个以工业IT为核心,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产品。 吴朋认为,一流的企业必须拥有一流的人才,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中国仪器仪表龙头企业,必须实施“人才兴企”战略。这些年,重庆川仪坚持“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关键人才、储备未来人才”的方针,一方面在高校和社会大量引进高学历成熟人才,建立科研博士后流动工作站,承担对企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科研项目,为其提供科研项目和经费,并配备助手;另一方面设立人才开发基金,在各基层单位择优选拔中青年骨干技术人员,全额资助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工学博士和经济学博士。目前,重庆川仪已经建立起具有各专业高级技术职称的人才队伍,首席专家、首席设计师、首席工程师、技术带头人队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高层次人才队伍占在岗职工总数的13.5%。 “风雨多经人未老,关山初度路犹长。”吴朋坚信,通过大力实施“一体两翼”和“一城两园”发展战略,到2010年,重庆川仪销售额将达到50亿元 到2012年,达到70亿元,四联集团进入百亿集团 到2015年,跻身世界工业自动化过程控制仪表前五强。
  • 仪表高级工程师谢深:自动化时代的仪表发展道路,宽阔明朗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作为一名15年的仪表工程师,五号沟LNG扩建二期控制仪表的项目和技术负责人谢深在中国工程师大会上,以自己在上海五号沟LNG扩建一期与二期的亲身经历,与现场听众进行了一场关于仪表自动化发展的深度分析与交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针对议题,《自动化仪表的发展道路》,谢深老师一开始就亮出了他的观点:1.仪表作为发展工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石,终将会随着信息产业和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而发展 2.仪表控制控制系统的自动化水平也会不断上升。如何通过新技术的应用,来提高仪表的精度,降低仪表控制的操作难度,从而提高整个项目的运作效率,才是当今仪表行业发展的核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紧接着谢深老师以LNG扩建项目为例,分析了如今天然气仪表的应用和控制系统的发展现状。通过老师的精彩发言,我们发现,LNG扩建项目中的仪表应用和控制系统可谓非常出彩。LNG站的稳定安全投产,离不开各种仪表监测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实时反馈和逻辑联调。/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谈到LNG扩建项目对自动化仪表的尝试时,谢深老师主要从仪表本身的高精度发展、ESD系统、FGS系统以及PID的应用展开,浅谈仪表对天然气的生产和集运监控和系统控制,进而总结出仪表行业发展的两大趋势和五大有利因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目前,全球测量测试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呈现两大趋势。第一,随着传感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现场总线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新材料、新机理、新技术的测量测试仪器仪表实现了高灵敏度、高适应性、高可靠性,并向嵌入式、微型化、模块化、智能化、集成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第二,企业形态呈集团化垄断和精细化分工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大公司通过兼并重组,逐步形成垄断地位,既占据高端市场又加速向中低端市场扩张,掌控技术标准和专利,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另一方面小企业则向“小、精、专、强”的方向发展,通过在细分市场上的突出优势及跨国的合作销售渠道,将产品和服务推向国际市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还有五大有利因素促进仪表行业发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第一,国家产业政策支持,《中国制造2025》指出,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进入“十三五”以来,《“十三五”先进制造技术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三五”发展规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通知》中均对仪器仪表、测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扶持和鼓励,有利于测量测试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第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电力检测仪器仪表有着蓬勃需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电力保障普遍存在较大缺口,或者需要建立能源进口运输通路并建设电站,或是缺乏更具规模效应电厂的建设能力,或是已经建成的电站缺乏足够的电网和输送电能力。为了打破电力缺口对其工业化发展的制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正在积极开展电力设施的建设。未来十年,全球电力领域投资金额将达7.2万亿美元,而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规模将超过万亿美元,这将为我国电力电工类的测量测试仪器仪表产品创造庞大的市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第三,国内环境监测体系日渐完善,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强化污染防治的措施,环保监测因子不断拓展,环境监测体系日渐完善。2017年3月,环保部印发的《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城市站运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指出,国家城市站监测项目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PM10、)、一氧化碳、臭氧、气象五参数(风速、风向、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大气压力)等。一系列的大气监测设备,如多功能的空气质量检测仪、VOCs检测仪、温湿度测试仪、CO检测仪等产品及配套服务有着良好的市场机遇。与此同时,我国居民对家庭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日渐重视,家用的环境质量监测仪器的市场需求也在逐步释放。/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第四,医疗理念和方式的转变,随着健康管理理念的普及和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渗透,居民生活、工作方式逐渐改变,越来越多居民开始主动进行健康管理,生活更加智能化。未来,具备APP、智能监控等智能化功能是家用医疗测量测试仪器生产商增强用户粘性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健康管理意识不断强化,家用医疗测量测试仪器的需求将不断加大。/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第五,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各种新型测量仪器在基本的测量功能之外,拥有越来越强的智能处理能力,能够承担自动调零、自校准、自标定功能,同时能对被测量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具备逻辑判断和信息处理能力。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开发与传感器技术、芯片技术、信号处理等技术快速发展息息相关,传感器技术与算法、程序相结合的模块化开发,大大拓展了仪器仪表的应用深度和广度。/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在分享的最后,谢深老师指出,仪表行业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个过程可能是漫长的、持久的,但是一定是必然的、与时俱进的。每一位仪表工作者,唯有坚持不懈的去探索,才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line-height: 1.5em " /p
  • 泰菲特仪器仪表、吉星仪表厂上“国抽”黑名单
    国家质检总局节前公布一般压力表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天津两企上质量黑榜。  本次共抽查了北京、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等16个省、直辖市33家企业生产的33种一般压力表产品。依据《一般压力表》GB/T 1226-2001的要求,对一般压力表产品的外观、示值误差、回程误差、轻敲位移、指针偏转平稳性、超(静)压、抗运输环境性能等7个项目进行检验。  抽查发现,天津市泰菲特仪器仪表技术有限公司、天津市吉星仪表厂各有一个批次产品不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合格项目涉及超(静)压、抗运输环境性能等。企业名称规格 型号生产日期(批号)产品等级抽查结果主要不合格项目承检机构天津市泰菲特仪器仪表技术有限公司Y-1002010-091.6级不合格超(静)压、抗运输环境性能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天津市吉星仪表厂Y-1002010-091.6级不合格基本误差、超(静)压、抗运输环境性能辽宁省计量科学研究院
  • 指尖“拨”仪表,光影照星空丨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助力航天员出舱
    2022年9月2日0时33分,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密切协同,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期间,陈冬、刘洋在舱外作业,蔡旭哲在舱内配合支持,并使用智能显示器进行状态监视和操作。航天员使用的智能显示器、笔记本计算机等智能交互设备和舱内舱外照明设备均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人机交互团队研制。团队承研的仪表与照明分系统是载人航天领域独有的、最具特色的分系统,是航天员与航天器的“纽带”。航天员通过该分系统设备操作航天器、感知航天器。在经历了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等几代发展后,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全面进入了智能化时代。音视频环绕,两大利器协作在轨出舱任务需要三名航天员合作完成,且面临不同舱段协同、舱内外协同、天地协同等复杂场景,如何高效沟通协作是一个难点。仪表与照明分系统可以为航天员提供视频语音为一体的分布式数字化远程终端系统,提供天地间文本、图片、流媒体混合通信模式,创建并实现了视频图像多媒体组播共享的点播系统。在出舱任务中,航天员可通过智能显示器实时监测舱外图像及机械臂全景、局部图;同时,话音系统支持天地会议通话、专用通话、出舱通信等多种模式的话音通信。确保航天员之间、航天员与地面之间“看得清、听得准”。四两拨千斤,指尖舞动机械臂仪表智能显示设备和机械臂操作台梦幻联动,组成面向双臂管理的操作平台,实现空间双机械臂多点动态接入的操作管理,为航天员提供在舱内完成空间机械臂多模式操作的友好人机交互操作体验。系统首次将力反馈技术引入空间机械臂的在轨操作中,可较好增强操作者的临场感,并通过快捷按键、图形页面软按键,进行全部机械臂操作。同时,提供灵活的软件维护方式,可在轨更新操作交互界面。照明全覆盖,点亮漫漫夜空此次出舱任务,仪表与照明分系统为航天员准备了两台新的神器:云台照明灯。随问天实验舱发射的云台照明灯具备全覆盖角度转动的能力,为此次出舱任务点亮舱外环境,成为航天员舱外行走的“灯塔”。舱外云台灯是空间站首次在轨应用的照明设备,通过多自由度转动机构以及投光灯光学系统设计,使得航天员出舱路径以及舱外作业点的照度得到充分保障。定制随心愿,享受太空生活不同于地球,太空没有昼夜、四季的变化。航天员在轨每天会经历大约14次日出日落,体内的生物钟很容易被打乱,并有可能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睡眠障碍、倦怠和健康损害。为此,仪表照明分系统统一规划了空间站多舱段多自由度动态照明为主、固定照明为辅的一体化、多维度、定量化照明系统。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后,可以根据个人需求通过手机APP调节舱内照明环境、睡眠模式、工作模式、运动模式,避免长时间单调的环境带来的不适,从而保证航天员更高效地工作、更放松地享受高质量睡眠,让他们在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活力满满。简约不简单,工作效率up仪表智能显示器采用先进的图形交互技术,创建了空间站面向用户的新一代自主配置人机交互模式。仪表智能显示器秉承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简洁明了的界面上通过文字、图形、动画多种方式,实现航天器信息的显示与处理。它还汇集了包括飞行信息、报警信息、航天员身体健康情况等内容,航天员可以通过首页索引快速查看到想要的信息。在执行专项任务时,航天员可以实时监视相关动作涉及的设备参数状态,以支持出舱任务、机械臂操控、手控遥交会对接等操作。另外,仪表与照明分系统精准对接在轨任务规划,设计了专项任务页面的交互流程,实现了“自动切换页面”和“一键手动切换”,使得航天员可以专注任务本身,免去繁琐操作。不论是在轨工作还是生活,智能仪表照明不仅能够帮助航天员高效完成每一项在轨任务,而且能够为航天员提供高品质太空生活,陪伴守护航天员多彩太空旅行的每一天。
  • 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产业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作为仪器仪表的一个重要分支,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也称“气体探测器”)应用领域广泛,覆盖了工业、农业、交通、科技、环保、国防、航天航空及日常生活等各方面。通常,工业过程气体监控分析仪器划归分析仪器领域,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通常小型化、便携或固定式、独立工作或联成网络,广泛适用于石油、化工、冶金、采矿、制药、半导体加工、喷涂包装等工业现场和家庭、商场、液化气站、煤气站、加油站等民用/商用需防火防爆、预防中毒、空气污染的场所,以及农业温室气体检测、沼气分析和沼气安全监控和环保应急事故、恐怖袭击、危险品储运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仪器仪表产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自2004年产销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行业发展进入了快车道,2006年行业总产值突破两千亿元 2007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达3078亿元,增长率高达28.5% 据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统计,08年上半年仪器仪表行业总产值实现 1755.9亿元,同比增长23.8%,其中分析仪器、环境监测仪器仪表增长率高达32%。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市场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相关法规法律的完善是气体检测行业发展的核心动力,这些推动使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处于产业高速增长期。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根据使用传感器原理的不同,常见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各自有适用气体及应用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正在成为未来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主流。  未来一段时间,使用半导体和催化原理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依靠着价格优势仍会占据部分低端市场。电化学传感器及检测仪器,在精度要求高的低浓度毒性气体、有机蒸汽、酒精气体、氧气监测领域综合优势突出。红外气体传感器及仪器适用于监测各种易燃易爆、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精度高、选择性好、可靠性高、不中毒、不依赖于氧气、受环境干扰因素较小、寿命长等显著优点。这些优点将导致电化学、红外原理的气体检测仪器占领更广泛的行业高端市场,并在未来逐步成为市场主流。据不完全预测统计,未来几年国内每年各行业使用红外原理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需求量将达到170万台(套),市场容量约为68亿元 使用电化学原理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需求量将达400万台(套),市场容量约为56亿元,前景广阔、增长迅速。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国家对安全及环保的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和法规陆续出台,极大地刺激了气体仪器仪表行业市场容量的迅速扩大。  1)燃气行业  我国已建成了包括西气东输、陕京二线、忠武线、涩宁兰线以及冀宁联络线等在内的天然气输气干线。十一五期间,还要逐步完善全国油气管线网络,适时建设第二条西气东输管道及陆路进口油气管道。另外,中国还计划2010年使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组合中的比重提高一倍,以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计划显示,2005年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为2.8%,2010年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应达到5.3%的目标水平。因此国家加大了对气田的开采和探寻力度,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国内气田投入生产。根据国家发改委网站公布的《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2010年天然气产量的目标将达920亿立方米,较07年产量增加逾50%。大量的天然气田开发和管道建设必将大大增加对天然气气体检测设备的需求,高性能的红外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气体的开采、处理、输送、使用环节,可燃气体检测仪器的需求将达到数十万台。  2)石油石化  从我国产业发展看,“十一五”期间,我国石油、化工业将遵照基地化、大型化、一体化的方向,优化发展基础化工原料,积极发展精细化工,淘汰高污染化工企业。据了解国家将在资源丰富和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建设若干个千万吨级炼油企业和百万吨级乙烯的炼化一体化基地,形成环渤海湾、环杭州湾、珠江三角洲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炼化企业群。首批将建设四个国家级石油储备基地:宁波镇海、浙江舟山、山东青岛和辽宁大连 ,四个石油储备基地的总容量将达到1600万立方米。3年内,还将逐步形成20个左右的千万吨级原油加工基地。  在2008中国将会先期开始建设三大炼油工程,即:中国石油广西大炼油,总投资超百亿元,年加工原油1000万吨 中国石化青岛大炼油,总投资约125亿元,年炼油能力1000万吨 中国海油惠州大炼油 基建投资约人民币193亿元,年加工能力为1200万吨。国家还将采取园区化模式发展乙烯工业。近期即将上马七大乙烯工程, 2010年乙烯产能预计达到583万吨。这些近期开建或者规划的大型石油石化项目会大量使用相关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尤其是高性能的、更具优势的红外光学类气体检测仪器。  国内石油石化产品需求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对石油石化产品的质量、品种等也将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组成原油的主要元素是碳、氢、硫、氮、氧,并且含硫、 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 在石油加工中需尽量除去。这就使生产加工过程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毒性气体和苯、醛、酮等有机蒸气大量产生,对生产安全、环境保护造成威胁。目前普遍采用气体检测分析的方法予以控制,在石油生产中对可燃气体的泄漏检测、对氢、氧等环境气体的监控也需要使用气体检测仪表。据估计平均每万吨成品油生产去需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约 40台(套),其中可燃气体20台(套),以目前成品油2.2亿吨的年产量计算,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年需求量约在88万台(套)左右,其中可燃气体检测仪器约44万台(套)、毒性气体检测仪器约22万台(套)、其它有机蒸汽及气体分析设备等22万台(套)。而各类油气站,对可燃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毒性气体和苯、醛、酮等有机蒸气检测的气体检测器需求量也很大,主要用于安全防护,防止中毒与爆炸事故,平均每各油气站需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约 7.2台(套)。2007年国内加油站总数量已超过10万座,则此方面对可燃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年需求量约在72万台(套)左右。综合以上数据按每套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按2500元计算分析目前在整个石油石化行业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市场容量约为40亿左右。  3) 化工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紧张,煤化工作为我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的重点,必将在今后的长期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我国规划投资逾1万亿元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计划在全国打造七大煤化工产业区,分别是黄河中下游、蒙东、黑东、苏鲁豫皖、中原、云贵和新疆。与此同时化工企业向煤化工转型已成趋势,相继有双环科技、泸天化、云天化、柳化股份、湖北宜化纷纷涉足煤炭企业,向煤化工转移做准备。  在工业路线中无论是炼焦工业、煤气化-合成氨、煤基甲醇、煤制合成油、煤化工联产都对气体报警产品有广泛的需求,尤其是对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氯气、氨气等气体传感器需求量非常大,初步计算,平均每万吨焦炭生产需用气体传感器约 22台(套),其中可燃气体10台(套)、毒性气体12台(套) 以目前焦炭2.6亿吨的年产量计算,需用可燃气体检测仪器26万台(套),毒性气体检测仪器超过31.2万台(套),合计年需求量约在57.2万台(套)左右,按每套气体检测仪器仪表2000元计算,目前在整个煤化工行业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市场容量将达11.44亿元。  精细化工、生物化工、专用化工、农用化工等大型化学制造工业园区对气体检测器也有广泛需求。在最新颁布的《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目录》明确规定须安装“压力、温度、液位、流量、组份等报警设施,可燃气体、有毒有害气体、氧气等检测和报警设施。 ”目前我国已在建的化工园区达60多家。依托长江水系的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四川西部化工城、苏州工业园、上海化学工业区等化工园 依托珠江水系的珠江经济带和泛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了茂名、惠州、珠海等化学工业园区。仅上述化学工业园区内,进驻的化工企业总计就超过7300家,生产领域覆盖了基础化学原料及合成材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农药、专用化学品和橡胶制品等门类,对气体检测产品的需求是全方位的,几乎涵盖了所有气体种类,其中以有机蒸汽、可燃其它、含硫含氮毒气检测产品最多。随着国家安检总局对化工、危化品加工安全要求的不断严格,化工、危化品加工领域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用量也逐年增加,现在年市场容量约30万台(套),其中可燃气体约22.7万台(套),有机蒸汽和毒性气体约7.3万台(套)。按每套产品2000元计算将有6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4)冶金行业  冶金行业对气体检测使用最多最广泛的主要集中在钢铁和铝生产方面。我国是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国。2006-2010年期间,我国钢铁产能将增长2.4亿吨,基本与“十五”期间增长的 2.6亿吨产能相当,企业产能规模增长迅速。2007年国内百万吨级产能规模的企业122家,千万吨级的企业有十三家,分别是鞍本集团、宝钢、新唐钢、武钢、马钢、沙钢、首钢、济钢、莱钢、华菱集团、包钢、太钢、安阳钢铁,其中鞍本集团产能2800万吨,宝钢集团达到2750万吨(不包括八一500万吨),新唐钢2600万吨,武钢1800万吨(不包括柳钢600万吨)。  按目前国内企业在建项目和兼并重组趋势,到2010 年,2000万吨以上规模企业将达到6家,其中鞍本集团和宝钢集团产能都将超过4000万吨,新唐钢集团规模将超过3000万吨,而首钢集团、山东钢铁集团、武钢集团规模也将在2500万吨以上。同时,未来还将有新的千万吨级企业出现。总之,2010年前我国钢铁工业仍处在规模扩张时期,而到2010年以后,我国钢铁工业发展方向将由数量级扩张向质量级提升方向发展。钢铁企业的快速发展和扩张,特别是新建钢铁生产项目对气体检测产品存在巨大的需求。  除了钢铁以外,铝业行业的不断发展导致相关企业对气体传感器的需求也不断增加。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山东淄博、河南郑州、山西河津、河南中州、贵州贵阳、广西平果六大氧化铝基地,最近又批准了广西华银和晋北两个氧化铝基地,加上拟批准的两个氧化铝项目,全国最终将形成十大氧化铝基地。  在钢铁、炼铝行业广泛应用的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氮氧化物等气体传感器,主要是监测燃料燃烧状况,提高燃料利用率,节能降耗 监测废气状况,降低污染 同时也检测工业场所气体泄漏,保障生产安全、预防职业病。百万吨级产能规模的企业,平均每年需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约1100台(套),千万吨级钢铁企业年需求量约为4000台。 若以百万吨规模钢铁企业116家,千万吨级企业10家计算,冶金行业中仅钢铁企业毒性气体检测仪器年需求量就在16万台(套)以上。加上铝冶炼等冶金行业,由此推之,冶金行业年需求量应在26万台(套)以上。  综合以上数据按每套气体检测仪器仪表按2000元计算分析目前在整个冶金行业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市场容量约为5.2亿左右。  5)煤炭行业  支撑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能源产业重点之一的煤炭产业,对各种瓦斯传感器装备数量更为庞大。我国是世界最大煤矿安全仪器装备国,也是重要的煤矿安全仪器生产国之一。目前我国重点煤矿各种瓦斯传感器装备数量以百万计,但是安全问题仍然严峻,伤亡人数和财产损失空前巨大。因此国家对煤矿安全要求也愈加重视。根据国家发改委公布的《煤炭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年全国煤炭产量初步统计为23.25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矿11.25亿吨、地方国有煤矿 3.08亿吨、乡镇煤矿8.92亿吨。在煤矿行业中,年产百万吨的矿井的安全监控系统最少需要安装瓦斯传感器20个,且每年有30%的更换率。由此计算每年气体传感器的总需求量为116万个,有18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其中30%可能需要使用红外测量原理的气体检测设备,这不仅提高了煤矿瓦斯检测水平,而且对气体检测行业的升级也是一个极大的拉动。  6)环保保护  随着国家环保控制力度的不断加大,环保领域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用量也逐年增加,在锅炉烟气检测、大气质量检测等方面应用越来越多,环保领域气体传感器的用量逐年增加。环保领域主要使用的是毒性气体传感器,主要用于检测烟气、尾气、废气等环境污染气体。应用最多的是定电位电解式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对CO、H2S、 NH3、SO2、NOX、Cl2及其它化合物蒸气,如HCl、HCN等有毒气体的检测。其具体应用包括锅炉烟气检测、大气质量检测等方面应用,随着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其需求量将迅速增加。在锅炉烟气检测方面,我国运行中的锅炉约有15000台,每台锅炉至少有两个烟道,烟气分析传感器至少需配备两台,仅此一项需求就在3万台以上。环境气体监测涉及的方面更为广泛,从环境大气监测到工业气体排放检查,都要使用气体传感器与分析检测仪器仪表。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检测规范》的规定,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的设置数量应按每25-30km2建成区面积设1个监测站,并且不少于8个点。由此计算环保检测领域每年的气体检测器需求大于10万台。年市场容量约10万台(套)。按每套产品5000元计算将有5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7)航空航天、现代军事、防化反恐等需求量  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迅猛,现代化强大海军的建设,潜艇与水面舰只,甚至航母都在发展计划之列 所有这些领域,都涉及串舱等密闭、半密闭空间毒性、爆炸性气体检测技术。国际局势的动荡,恐怖活动和生化战争时有可能发生,对于各种杀伤性毒气的监测在警用安全防护、防化反恐方面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这些高精尖技术领域的气体传检测方面应用需要大量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估计每年总需求量超过3万台(套),主要为毒性气体检测需求,会形成3亿元以上的市场规模。  8)室内空气质量控制  随着安全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迫切地对地下商城、地下车库、商务大厦、轨道交通等空间内的空气质量或中央空调自动换气进行控制。该领域主要是对二氧化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由于二氧化碳气体化学性质极为稳定,一般的化学检测方法无法对它进行测量,但红外气体传感器却能很方便的对二氧化碳进行检测。  在农业大棚或孵化室中,动植物生长过程与二氧化碳气体浓度密切相关。二氧化碳气体浓度的多少直接影响着该农产品的产值,并且不同植物、动物生长过程中对二氧化碳浓度需求各不同,所以在种植、养殖过程中对二氧化碳定期的检测是必要的。该领域二氧化碳气体的检测,红外方法是最好的选择。  来自国家蔬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数据表明,我国设施园艺总面积已占世界的80%,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近3000万亩。大棚总数量近2000万个,其中我国大型连栋温室制造已形成产业,数量达150万个。大型连栋温室对气体检测的要求主要集中在检测二氧化碳气体。  据测算,上述领域先进的红外气体检测器需求量将达到30万台。按每台2000元计算可形成6亿元的产业规模。  9)其它用户需求  在制药、食品、农村沼气测量、市政管网、污水处理、城市管网、通讯电力、半导体制造等领域,气体检测仪器也有广泛的市场空间。  制冷、食品行业需要检测氨气的浓度,市政方面用于自来水处理和下水道污水处理的氯气、硫化氢气体需要检测,医疗卫生需要检测氧气。相关传感器的总计需求量每年约在10万台(套)以上。加上其它行业特殊气体检测(如半导体、电力等),综合来看,该领域毒性气体检测仪器仪表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  地下城市管网是每个城市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也是人们和谐生活的基础设施保障。在我国,地下管道、通讯电力管网常因沼气、燃气含量过高,引发爆炸事件,导致人员伤害、设施损毁。要实现安定和谐的城市生活,城市地下管网安全问题必须彻底解决。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城市由国外进口红外气体检测仪对城市地下管网进行检测。通常一个地级城市的市政管网(燃气、电信、电力)仅维护竖井会达到数百个,中心城市更是达到数千之多,均迫切需要成本适中、工作可靠的危险气体监测装置。可见地下水管道、市政管线维护领域是推广红外气体传感器的重要市场,前景广阔,可望达到数十万台套。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能源短缺,迫使我国不得不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上解决我国能源紧张的矛盾。2007年5月农业部颁布了《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了沼气、生物液体燃料、秸秆能源是“十一五”期间的生物质能的重点发展对象。计划到2015年,农村户用沼气总数达到6000万户左右,年生产沼气233亿立方米左右,并逐步推进沼气产业化发展。到2015年,建成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沼气工程8000处,年产沼气6.7亿立方米。” 而在《全国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方案》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重点支持配备各种服务设备,包括沼气检测设备(甲烷检测仪)。按照“以项目村为依托建立乡村沼气服务网点,每个网点具备为 300-500个沼气农户服务的能力”的要求计算,2015年,农村6000万沼气用户需建成服务网点12-20万个,配用沼气检测仪器数量也达12万台以上,主要以红外气体检测仪器为主。  10)国家“十一五” 规划中还明确提出要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大型石油化工、煤化工设备、百万吨级大型乙烯、大型PTA装置  大力发展汽车、火车、船舶、飞机等运输设备和海洋石油工程装备、大型矿石和原油运输船、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设备。这些大型装备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中大都需要对可能产生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监控检测。通常这些大型成套设备对红外气体检测仪器具有更迫切的需求,相关市场容量可达数万台套。  11)道路交通安全检测领域  来自公安部交管局的最新信息显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6122万辆,且增速迅猛,给道路交通安全执法带来压力,导致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在所有导致死亡的交通事故原因中,酒后驾驶排在超速行驶,不按规定让行和违法占道行驶之后居第四位,占事故发生总量的10%~15%。酒后交通事故导致的死亡人数平均每年以惊人的的速度上升。  判断一个人是否酒后驾驶,最简单可行的方法是现场检测驾驶人员的呼气中的酒精含量。该方法也是发达国家警察系统主要采用的检测方式。根据2008年12月20日,公安部发布了修订后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中明确提到,调整抽血检验程序,提高执法效率。规定对经呼吸测试达到或者超过醉酒临界值,当事人对测试结果有异议的才进行抽血检验,从而减少了执法环节,提高了执法效率,也为呼出气体酒精含量的检测有效性提供了法律依据。当前,采用电化学传感器的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器是能够满足法规要求而又经济的唯一解决方案。  目前,全国各交警队正在普及推广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器,使用量增长迅速。近5年来,机动车和驾驶员的数量每年分别以10%、15%以上的速度递增,交警的执法力度不断增加.2007年全国交警总人数在20万人以上,而相关报道表明,目前警用酒精检测仪装备配备率低于10%,国家计划在未来3年内在主要交警队普及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器配备,以配备率达到60%计算,未来3年电化学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器需求量也有 10万台以上。  12)民用燃气泄漏及一氧化碳检测  随着我国大气田的不断发现和西气东输工程的投入使用,燃气使用普及率大幅度提高。家庭燃气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燃气的安全使用却来越被重视,安装可燃气体报警器已成为多个城市的强制性要求。全国约9000万天然气及液化石油气用户,如果十分之一使用可燃气体报警器,总量即达900万台,按每台100元计算,则有9亿元的市场容量。  家庭、商业场所使用非电能烹饪、取暖,均可能不完全燃烧产生一氧化碳气体。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觉察,极易产生危险。全球范围历年因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因此各国政府对民用一氧化碳检测极为重视。如:在2006年我国卫生部,中宣部、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建设部、信息产业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中国气象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联合制定了《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事件应急预案》 同年12月建设部联合十部委向各地下发了《关于加强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防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做好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防范工作。2007年教育部也根据自身教育系统内的特点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2007年秋冬季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预警通知》,要求有条件的学校要在学生宿舍安装一氧化碳报警装置。  另一个需要安装气体报警器的是使用燃气热水器特别是直排式燃气热水器的场所。由于燃气热水器使用不当或质量缺陷导致发生不完全燃烧,造成一氧化碳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国家统计局中国行业企业信息发布中心发布的《2006年消费品市场重点调查报告》显示,仅2006年我国共生产燃气热水器即达到836.96万台。截止2006年底,我国颁发燃气热水器生产许可证企业153家,燃气热水器社会拥有量已在3,000万台以上,其中 50%以上是直排式。为了安全,国家技术监督局已发布强制性标准(GB6932-94),要求燃气热水器必须有防止不安全燃烧的保护装置,要求上述热水器 5年内安装完一氧化碳报警(控制)器,仅此每年就需要600万台。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国家庭或公共场合使用燃气能源烹饪、取暖、洗浴非常普及并快速发展,全国超过13亿人口,按3亿个家庭计算,如果有百分之一的家庭使用也有300万的市场容量,加上公共场合的使用每年也有不小于350万的市场容量。  欧美等发达国家,由于冬季取暖大量使用壁挂炉,各国对一氧化碳检测也都极为重视。目前美国、英国和加拿大一些国家立法规定新建房屋和现有住宅必须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目前,国外一氧化碳报警器已进入超市大量销售,年用量超百万台。  综合以上市场信息,可以预见,各种气体检测仪表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迎来高速增长的时期。相对于近几年仪器仪表行业20%以上的市场增长速度。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速度更是达到惊人的30%。据测算,未来5年,上述领域对家庭商业应用的气体检测仪器需求量可达1000万台以上 工业可燃气体检测仪器的需求超过500万台,其中红外气体检测仪器的需求量将达到170万台(套)、市场容量约为68亿元 测量毒性气体的电化学仪器仪表需求量将达到 400万台(套)、市场容量约为56亿元,市场前景广阔,增长迅速。  广阔的市场需求极大的刺激了国内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生产企业的创新和成长。国内民用气体检测器总产量从2000年的190万台增加到2008年310万台,工业用气体检测器总产量从2000年的17 万台增长至 2008年的96万台。据统计目前国内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企业已有三百余家,其中年营业额超过2000万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企业不足二十家,相对实力较强的有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济南长清计算机有限公司、北京科力恒有限公司、深圳特安电子有限公司、成都安可信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  从以上数据看。国内气体检测仪表行业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民用、商用气体检测仪器技术门槛较低,法规要求不严,市场主要为国内企业占有,众多小规模企业瓜分了超过半数的市场份额。工业领域应用的气体检测仪器,高端市场主要为进口产品占据,大量低端市场份额由国内众多小规模企业占据。这些小企业通常自主创新能力较差,产品质量也不过硬,面临被规模较大企业洗牌的风险。  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中,由于独立式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技术和资金门槛相对较低,生产此种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的企业最多,很多企业只生产此类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目前该领域国内规模较大的厂家有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豪恩实业有限公司等。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在技术和质量控制方面较为领先,外贸出口较多,特别是汉威电子在高端民用检测器市场具有相对优势,2008年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15%。  工业用气体检测仪器仪表由于技术和资金门槛较高,生产企业相对较少,一般实力和规模都相对较强。国内较为知名的企业是: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力恒有限公司、深圳特安电子有限公司、成都安可信电子有限公司、哈尔滨东方报警设备有限公司等几家公司。其中北京科力恒是一家美资公司,其在点型气体检测器方面技术领先,主要销往冶金领域。深圳特安电子有限公司公司较早从事气体检测行业,产品在业界具有较好的口碑,主要销售行业是石油、石化领域。河南汉威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线完善、性价比高,销售领域涵盖石油、化工和冶金、采矿、燃气、交通安全等领域,在工业便携及其他检测器市场占有率分别约达到11%及9.8%。济南长清计算机有限公司在燃气领域具有较好的业绩。进口产品品牌众多,占据了大量高端市场,有着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良好的质量口碑,但普遍价格昂贵。  目前国内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企业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产品线相对较短,应用领域有限,大多局限在工业安全、民用燃气安全领域,少数企业涉足环境保护、暖通空调、医疗和健康、农村能源沼气、温室暖房等某一领域,河南汉威依托自身的传感器技术、产业优势,在上述众多领域布局了系列产品,在道路交通安全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检测器、农村能源沼气领域,2008年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5%、55%。而暖通空调、医疗和健康、温室暖房领域的气体检测仪器几乎是进口产品一统天下。  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的广阔前景、快速发展及较高利润水平,也吸引了相关工业仪器仪表巨头的高度关注。部分工业仪器仪表巨头迅速调整方向介入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可以预见国内一些小型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企业面临洗牌的危险,而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也需要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并迅速建立核心气体传感器研发和生产能力,以便尽快做大作强,才有足够实力与跨国巨头竞争。  总之,作为朝阳行业的气体检测仪器仪表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机遇和挑战并存,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将迎来更大的繁荣。
  • 长三角省级仪器仪表学会成立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联盟
    上海、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一市仪器仪表学会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联盟,于5月11日在上海举办了联盟签署仪式。上海市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费敏锐、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张宏建、江苏省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宋爱国、安徽省仪器仪表学会副理事长胡鹏浩签署联盟合约,并对未来合作的方式、内容等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联盟签署仪式作为庆祝上海仪器仪表研究所有限公司成立60周年暨2024上海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的组成部分,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上海市松江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福升,上海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秦文波出席会议并致辞。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和先进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最活跃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其仪器仪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于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浙江省仪器仪表学会相关负责人表示,长三角仪器仪表与智能装备产业创新联盟将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与引进、行业标准与规范、实验室共享、科技评价等方面加强四方学会间的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扩大长三角地区仪器仪表行业的影响力,共同推进仪器仪表领域的科技进步,对于我国科学仪器的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国际竞争力提升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 对标“东方瑞士”: 丹东仪表基地的50年梦想
    位于鸭绿江畔,黄海岸边,总规划面积7.65平方公里的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以下简称&ldquo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rdquo ),是丹东经济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虽然临近农历新年,但这里依旧忙碌如常。丹东圣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传芳刚刚挂断一个关于业务洽谈的电话,办公桌上的电话就又响了起来。张传芳笑着对记者说道,&ldquo 企业搭上了园区发展的顺风车。你瞧,这电话是一个接一个,生意是一单接一单啊!&rdquo   自2009年4月,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成立以来,丹东便不断向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千亿元规模的全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的目标砥砺前行。  &ldquo 丹东速度&rdquo 的信心和实力  谈及对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最初感受,张传芳用四个字形容&ldquo 出乎意料&rdquo 。张传芳对记者解释道,&ldquo 2009年6月,我们到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进行考察,当时起步区一期的整体框架建设基本完成,但配套设施尚未完全到位,我们认为企业在年底之前顺利入驻园区会存在一些困难。不过,园区方面非常注重建设效率和服务效率,最终我们在2009年9月与园区方面签订了相关合同,在2009年12月顺利入驻园区,实现了我们最初的愿景。&rdquo   事实上,2009年4月,丹东市用20天的时间即推出了初步的发展规划和产业优惠政策。一个月内招商工作全面展开,两个月后起步区一期14栋共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上梁,四个月后起步区二期26栋共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工建设。从开工建设至2010年底,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就赶超了此前半个世纪仪器仪表产业产值的总和。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区销售经理李江对记者表示,&ldquo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建设和发展体现了一种&lsquo 丹东速度&rsquo ,这种速度展现了丹东抢占仪器仪表产业制高点的信心和实力。&rdquo   据了解,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7.65平方公里,拟通过5&mdash 10年的努力,打造成具有世界前沿水平的千亿元规模的全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近年来,在丹东市委市政府的努力下,丹东已经成为继京津、重庆、江浙地区之后,成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新高地。  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  温州到丹东的直线距离约1450公里,但在精明的温州企业家眼中,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却是企业落户的最佳选择。  罗涛,正是这些千里迢迢将企业落户在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温州企业家之一。&ldquo 选择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就是看好了这里的产业基础和发展前景。&rdquo 罗涛的话语间透露着对自己选择的自信和满意。  罗涛所言不虚,上世纪60年代,国务院就提出要把丹东建成&ldquo 东方瑞士&rdquo 。由此,丹东生产的手表、精密仪表、热工仪表、射线仪器、光学仪器均得到长足发展,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蓄积了企业、产品、人才、科研等基础优势。  现如今,丹东生产的家用煤气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工业用X射线仪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核检测仪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智能化配电监控仪表、激光粒度仪、IC卡煤气表、IC卡电表、IC卡水表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矿山尾矿监测系统、X射线实时成像、食品异物检测系统等新产品潜力巨大。  &ldquo 良好的产业基础是企业科研成果的孵化器。&rdquo 辽宁东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一位项目负责人有着自己切身的感受,&ldquo 入驻园区后,企业的产品研发不断出新,以前两三年才能完成一项产品研发,现在半年就能推出一项新产品。&rdquo   不可估量的产业集群效应  无论走到哪里,张传芳都会告诉合作伙伴,自己的企业来自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这其中的缘由始终为张传芳津津乐道,&ldquo 去年,我们和一家企业洽谈合作事宜,起先他们并没有拿定主意,但后来一听我们是来自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企业,当即就与我们签订了合同。&rdquo   &ldquo 起初,我也好奇他们为什么会如此痛快地做出了决定。后来,我才知道他们对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有过接触,对园区内的企业具有极高的认可度和信任度。因此,现在我们企业出去洽谈合作时,都会骄傲地说我们是来自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企业!&rdquo   据了解,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对入驻企业的盈利性和成长性都进行了一定考核,以保证入驻企业是产业内的优质企业,从而保证园区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有着类似感受的并不止张传芳一人。罗涛告诉记者,&ldquo 企业入驻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后,从原来的单打独斗到现在的抱团发展,形成了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使得市场对入驻这里的企业更加信任,加快了企业和基地的发展。&rdquo   丹东东方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包良清告诉记者:&ldquo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带来的产业集群效应是不可估量的,它不仅会形成市场的品牌效应、人才集聚效应,更会推动上、下游产品的配套产业流动,使生产成本降低,形成物流效应。与此同时,它还将成为研发平台、成果对接平台、融资平台。&rdquo
  • 2023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八届九次理事会议在上海开幕
    11月27日,2023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大会暨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八届九次理事会议在上海开幕。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汤文侃出席活动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张玉奎作主题分享。  汤文侃表示,仪器仪表是工业生产的“倍增器”,是国家测量能力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上海是我国仪器仪表行业的发源地,聚集了一批院士团队攻坚突破,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产业提质赋能,培育了一批重点企业在北斗、核电等重点领域形成一批标杆场景。下一步,本市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理念,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需求牵引,实现重点场景突破。围绕本市“2+(3+6)+(4+5)”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发挥重点企业引领作用,在本市重点场景形成5项以上市场需求迫切、技术水平先进、应用效果明显的仪器仪表创新产品。二是坚持生态培养,提供产业发展沃土。着力打造国家级一站式检测认证高能级平台,推动仪器仪表产业园建设,不断提升本市在仪器仪表产业应用领域计量、检测和认证能级。三是坚持要素保障,形成紧密联动合力。打造10家以上L3以上级别仪器仪表智能工厂,鼓励及引导金融机构支持产业发展,支持龙头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教融合,输出高精尖人才。  工信部装备一司通用机械处,市市场监管局计量处、市经济信息化委智能制造推进处相关负责同志以及240余名成员单位代表出席会议。
  • 我国试验机60年“蜕变” 规模产值迎来“三级跳”——访中国仪器仪表协会试验仪器分会秘书长李春明教授级高工
    2012年5月,在由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与仪器信息网主办、北京材料分析测试服务联盟与我要测网协办的“第一届中国试验机技术论坛”上,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秘书长李春明高工谈到:“目前,我国拥有一个世界上试验机企业数量最多的企业集群。该企业集群所提供的试验机基本可以满足国内对中低档次产品的市场需求,个别产品的性价比已接近或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与此同时,国际知名的试验机制造企业也已进入中国市场,几乎垄断了国内高档产品的市场份额,有些厂家还和国内企业争夺中档产品的市场份额”。  那么,面对这种现状,国产试验机企业该如何和国外试验机企业竞争?就此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李春明高工,请其对我国试验机行业的技术和市场发展进行了剖析,借此希望可以为国产试验机行业的良性发展指明方向。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秘书长李春明高工昨天:行业初具规模 产品以仿制为主 工业总产值不到1亿元  采访伊始,李春明高工讲到,解放前的旧中国几乎没有专业生产试验机产品的企业,更谈不上形成一个试验机制造产业。在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1949-1979年),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发生:一是1949年10月20日,我国第一个试验机专业生产厂家—长春仪器厂(后更名为长春材料试验机厂)诞生,标志着中国试验机制造业的开始 二是1959年3月,第一机械工业部长春试验机研究所在长春成立,标志着我国能独立地开展试验机制造技术的研发与产品的创新。到70年代末期,长春、天水、济南、上海、莱州、汕头、丹东、苏州成为试验机的主要生产区域,这表明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小的试验机制造行业。  在这30年间,我国试验机的主要生产厂家有30家左右,生产规模较小,产品以仿制国外产品为主,主要有机械/液压式的万能试验机及其附具、硬度计、摩擦磨损试验机、机械式振动台、动平衡机、A扫超声波探伤仪、X射线探伤仪等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据估计工业总产值在0.5-1亿元人民币。而此时长春试验机研究所研制的电子万能试验机、电液伺服疲劳试验机、高温真空冲击试验机、高温真空蠕变试验机、声发射检测仪等产品代表了当时我国试验机的技术发展水平。  此外,长春试验机研究所以其行业归口所的身份,开展了试验机行业产品的标准化工作、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建立了试验机技术情报网,设立了材料试验机测试中心站(国家试验机产品质检中心的前身),编辑出版了我国试验机行业学术期刊—《材料试验机》(现名《工程与试验》),这些都对我国试验机行业的技术发展发挥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这一时期,李春明高工指出:“应该充分肯定,在这30年(1949-1979)期间,我国试验机行业的自主崛起和发展减轻了西方国家对我国技术封锁所产生的影响,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事业的发展起到并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保障作用”。今天:形成200家企业群 技术进展喜忧参半 工业总产值已达60亿元  改革开放30年,即(1980-2010)年的市场经济体制时期,我国试验机的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静态试验机的测量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且电子万能试验机、微机控制液压万能试验机的技术指标已接近或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水平,部分产品的性价比优于国外同类产品   (2)基于DSP技术的电液伺服动静万能试验机、基于全数字化技术的高频疲劳试验机等产品已投放市场,标志着国产动态试验机的关键技术有了较大的提高   (3)多通道、多自由度协调加载的力学性能测试系统和实际工况模拟试验系统的开发有较快的进展,有些产品已开始投放国内市场   (4)动平衡机的测量控制技术进步很快,性能指标和稳定性都有明显提高,国产全自动去重平衡机已批量投放国内市场   (5)大吨位电动振动台已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   (6)硬度计的测量控制显示技术有了明显的进展,里氏硬度机计等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占据了很大的份额。  另外,满足用户个性化要求的各种试验机发展也很快。如生物力学试验机、大型结构试验机、高低温恒温恒湿盐雾等环境试验机、岩土力学模型试验机、电子蠕变试验机、仪器化冲击试验机、非金属材料试验机、数字化超声波探伤仪、X射线实时成像探伤系统、大型X射线货物/车辆、行李检查系统、高温高速线材电磁超声探伤仪等。  不过,李春明高工同时指出:“国产试验机与国外产品相比,在技术水平上仍然存在很大的差距。在静态试验机方面,国产试验机在精度等一般性指标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差距不大,但是在工艺性能、稳定性、可靠性、个性化定制、软件的开放性和可升级性以及试验机的应用性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而在动态试验机方面,国产试验机的关键技术如:伺服阀、作动器、控制器和应用软件等几乎没有重大突破,例如:各企业所用的伺服阀几乎全是国外的,而对于控制器,国内少数厂家只可以制造单通道、标准型的控制器,目前还不具备研发多通道或是同时满足多种技术指标的、可实现多通道协调加载、稳定性好的、功能比较强大的控制器的能力”。  此外,李春明高工还谈到:“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和现代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试验机行业也获得了快速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89年全国生产试验机的厂家接近50家 2008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76家,再加上规模以下企业,保守估计,国内生产试验机的厂家不会低于200家,已经形成了一个企业群,其中骨干企业近20家。2010年,100家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已达到60亿元人民币,当年市场销售额也已超过59亿元人民币,出口额接近1亿美元”。  对于这一时期,李春明高工总结到:“现阶段我国试验技术已从静力学试验阶段过渡到动力学试验阶段,少数试验技术已进入到动载与环境综合模拟试验技术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1995-2010)期间,国产试验机产品的技术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产品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产品的品种得到了快速发展,产品的应用也几乎覆盖了现代工程科学理论研究和工程性能试验的各个领域”。明天:面临国内市场良好环境 迎来四大发展趋势 工业总产值将超百亿  伴随着国家基础战略产业、十大振兴产业、新兴产业和现代制造服务业(独立的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发展,对新材料、零部件、结构件、整机整车和各类工程项目的检测、试验提出了新的更多、更高、更复杂化的需求,这些为试验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据李春明高工预测,未来试验技术的发展趋势是:  (1)在试验对象方面,从材料、零部件扩展到整机、整车、系统、重大设施和各类工程项目   (2)在试验空间方面,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实验室扩展到企业的中心实验室、质检部门、生产现场、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甚至扩展到大气层外的宇宙空间   (3)在试验方式方面,从单个试样离散方式扩展到批量试样且在线连续、实时、自动化方式   (4)在试验理论方面,我国试验技术和试验方法会随着工程理论研究和工程性能试验的发展不断被创新。  伴随着试验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我国试验机产品的发展会朝着功能模块化、系列化、共用化方向发展 朝着特种、专业化方向发展 朝着准确模拟各种特殊环境、模拟实际工况的方向发展,以便提供更接近特殊环境和实际工况的综合、复杂的试验条件 朝着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试验机的应用软件会朝着可扩展、可升级、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从一定意义上来看,未来试验系统功能的优劣会在其系统的应用软件方面更多的表现出来。  最后,李春明高工谈到:“展望未来,我国试验机需要在测量、控制、关键部件的设计制造技术方面,应用软件方面,特种环境和实际工况模拟方面,在材料、零部件、重大产品、复杂系统、重大设施和重要工程寿命预测等方面取得一定突破 在进口量较大的高档试验仪器的研发制造方面获得突破,主要产品要赶上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减少高档试验仪器的进口额度,以高性价比抢占一定的国内外市场份额,争取到2020年,试验机行业国内工业总产值和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含出口额),年增长比例在(10-15)%左右 而试验机年度进口额从当前占国内市场销售额的(40-50)%降低到(20-25)%。李春明高工和仪器信息网编辑合影  后记:  据李春明高工介绍,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原先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试验机厂商纷纷进行了改制,但结局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例如,有些企业没有合理改制仍然不能紧跟市场经济的浪潮,最终改变不了被淘汰的结局 而有些企业改制合理,资本结构得到了优化,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在大风大浪面前保全了下来,并通过技术创新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因此对于国内试验机厂商,该如何发展,这是一个需要深思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发展不能仅靠行政手段来控制,加快技术创新、更新管理理念、把握市场脉搏才是企业发展的上上之策。  采访编辑:邓雅静  附录:李春明高工的个人简介  1、1995-2005 长春试验机研究所所长  2、2007-目前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 秘书长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试验机分会 秘书长
  • 无锡市:培育发展仪器仪表产业,建设特色仪器仪表产业 园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是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防建设、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础。无锡市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计量工作,“十三五”以来,无锡市计量事业取得长足发展,计量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加凸显。在新形势下,无锡市仍存在着计量体系不够完善、计量基础较薄弱、计量监管和计量测试创新不足、社会共治还存在短板和不足等问题。为全面提升无锡市整体测量能力和水平,加快构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和《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计量工作的意见》(苏政发(2022] 72号),结合无锡市实际,制定了《无锡市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行动计划》(以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无锡市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计量科技创新力、影响力进入国内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计量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协同推进计量工作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计量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新建2个省级计量专业技术委员会,培养10名计量学科带头人(行业专家、领军人才),打造5个计量科技创新团队。计量服务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新建成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个以上,服务先进制造业企业300家以上,新建1个省级仪器仪表产业园,引导发展10家左右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仪器仪表企业,培育2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仪器仪表(标准物质)品牌,民生计量产品的合格率明显提升。计量监督管理体制更加健。全市新建和升级社会公用计量标准50项以上,制(修)订省级计量技术规范5项,强制检定项目市级及以下建标覆盖率达95%以上,全市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满足社会95%以上的量值传递溯源需求。计量基础支撑体系更加完善。推动计量惠民工程实施提质增效,建设2个以上省级计量惠民示范县(市、区),引导培育诚信计量自我承诺示范单位2000家以上,加强计量文化和科普工作,建设3个“计量文化基地”,聘请10名“计量文化宣传大使”。展望到2035年,无锡市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重点领域计量技术取得关键突破,计量综合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跻身国内前列。在加强计量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加强民生和产业计量领域创新研究。加强民生领域计量检测新方法研究;加强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领域快速、在线、远程等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加强物联网、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计量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推动计量管理数字化转型。推动计量检定、校准证书数字化;建设无锡市计量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加强物联网、新能源汽车、食品安全等领域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动计量检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计量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加大检学研用计量科技合作;构建计量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在加快培育发展先进测量产业方面,《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建立先进计量标准;建设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省级计量测试中心;加强关键参数计量测试技术和测量装备研究;实施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培育发展仪器仪表产业。建设无锡特色的仪器仪表产业园;建设无锡市仪器仪表产业服务平台;建立以仪器仪表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先进测量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仪器仪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鼓励仪器仪表企业与计量技术机构、科研院所加强技术合作。加快标准物质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标准物质研制“小巨人”企业;鼓励开展新型标准物质研制;完善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此外,《行动计划》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标和具体举措,并对各部门任务进行了明确分工,着眼于服务科技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发力;服务产业发展,重点解决计量供给不充分、不平衡、不全面的问题;服务高品质生活,持续推进计量惠民工程;完善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建设和加强监管等。为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目标任务全面落实,《行动计划》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政策支持、加强文化建设、严格评估和考核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 2018年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峰会集锦(七) 企业篇——仪器仪表行业企业家精英齐聚
    p  2018年9月12日,仪器仪表行业年度盛会——2018年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峰会(以下简称“峰会”)在北京丰大国际酒店隆重召开。各企业主要领导人(及领导班子)积极参与,峰会期间,我们随机征询了部分企业代表对峰会的看法,诸多企业的老总在谈到对此次峰会的看法及感受时,表达此次峰会涵盖宏观经济形势、军民融合、科学仪器发展战略以及环保市场需求发展趋势等诸多方面的报告,让他(她)们受益匪浅,并且和参加此次峰会的行业企业家、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亦收获了很多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技术的经验。同时祝贺2018年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峰会圆满结束,期望明年峰会越办越好,明年峰会再相汇。/pp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952921bb-2dd9-44c4-adcd-b921f875c712.jpg" title="gai.jpg" alt="gai.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部分企业家风采/pp  峰会不仅是“智力脑力”的峰汇,还是行业内大家庭成员相聚的平台。/pp  /pp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e00d58c7-6b0e-4f55-b9d8-ec724d7e5c8d.jpg" style="" title="2.jpg"//pp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098130ca-f280-4625-b8e3-6015df8a4e44.jpg" style="" title="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获奖照片/pp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762981b0-05ef-4e95-8996-5520332d158a.jpg" style="" title="4.jpg"//pp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d395b611-68c4-41ac-ba9f-2a23ebac2672.jpg" style="" title="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现场照片/pp  峰会不仅是“智力脑力”的峰汇,更是企业展示品牌、宣传产品的窗口。/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4c50db52-ffd7-494f-8c84-79de687233d6.jpg" title="7.png" alt="7.png"//pp  北京海光仪器有限公司以原子荧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汞仪、流动分析仪、快速溶剂萃取仪和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等分析仪器为主要产品,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环境监测、农业、质监、自来水、检验检疫、地质、第三方检测、科研等领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9d82ad7e-408c-43a7-8335-28db8ee18c1b.jpg" title="8.png" alt="8.png"//pp  永新光学是中国光学显微镜的龙头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光学仪器分会理事长单位和光学显微镜国家标准制订单位,主导 ISO 显微镜标准制定,拥有“NOVEL”、“江南”和“INOVO” 等自主品牌/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a9b8e498-2ae5-4f32-a30d-0c1881af0e59.jpg" title="9.png" alt="9.png"//pp  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化学水分析仪器、可燃气体探测器/有毒气体报警器、实验室油分析仪器、环保监测设备、水处理装置、数据采集监控系统等六大类50多种产品,可向电力、石化、制药、新能源及环保、科研等领域提供数十种行业成套解决方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9d0b4d26-ba16-4549-93d4-208da4fc2976.jpg" title="91.png" alt="91.png"//pp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自仪院”),创建于1956年10月,系原机械工业部直属的行业归口科研机构,是从事工业自动化仪表产品和生产过程自控系统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和试验的综合性科研院所,在国内外自动化仪表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54b0e425-b17f-4044-9d77-23c6a114ed27.jpg" title="92.png" alt="92.png"//pp  无锡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产各类气动、电动控制阀,并承接控制装置与控制系统的集成等业务,产品广泛运用于石化、钢铁、冶金、电力、环保、能源、食品等领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ad4ded3b-d07e-4e60-ab71-ad17da3d9471.jpg" title="93.png" alt="93.png"//pp  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名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是始建于1961年5月5日的国家级科研院所,1999年7月1日转制为企业,是我国首批转制的242家国家级科研院所之一,隶属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1f38b0b0-221d-4836-8a96-e06cfe14186d.jpg" title="94.png" alt="94.png"//pp  苏州一光仪器有限公司自1968年研制成功2秒光学经纬仪以来,致力于为我国测绘领域提供高品质、高精度、高性能的仪器。公司现有GNSS接收机、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光学经纬仪、水准仪、垂准仪、扫平仪和建筑装潢仪器等八大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轨道交通、船舶建造和建筑施工等重大工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19d26c13-5511-49b0-97fc-385f29938ecf.jpg" title="95.png" alt="95.png"//pp  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北京市六一仪器厂)创建于1970年,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电泳仪、紫外分析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酶标仪、基因扩增仪等检验分析设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航工业太原太航科技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5aab37c7-2555-4efd-b45e-e8c4611e7c17.jpg" title="96.png" alt="96.png"//pp  中航工业太原太航科技有限公司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的传感器技术、安全技术、仪表显示技术,积极加快航电技术向汽车电子的技术转化 计量测控系统产品重点加快电子称重装置、流体计量检测装置、弹性敏感基础元件和智能机电产品的专业化发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开封仪表有限公司/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9/uepic/c5b8268b-59f1-4e32-8bdb-0f315933223a.jpg" title="97.png" alt="97.png"//pp  开封仪表有限公司(原开封仪表厂)是国家大型骨干企业,原机械工业部直属重点企业, 是国内大型的流量仪表生产与测试基地, 是研制、生产流量仪表和流量测量装置及液位仪表的专业公司。/ppbr//p
  • 丹东全力重振仪器仪表产业基地
    日前,首届中国(丹东)国际仪器仪表博览会在辽宁丹东举办,吸引了北京京仪集团、天津中环、上海自动化仪表、重庆四联、湖南威盛和美国霍尼韦尔、德国ABB等185家国内外知名仪器仪表企业参展,首日就达成了92个签约项目,包括52个订货项目,涉及电子仪器、医疗科技、消防设备、机床测控等多个种类,订货金额达9.2亿元人民币。这次仪器仪表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丹东加快仪器仪表基地建设的举措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  中国仪器仪表产销额自2007年起连续四年增长率在20%以上,一些民用仪器仪表产品已具有规模优势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刁石京介绍,截至2010年底,中国仪器仪表产销额已突破5000亿元。  未来10年,中国仪器仪表集散地花落谁家?传统京、津、沪、渝“四大家族”之外,仪器仪表新势力崛起谁为龙头?“从2011中国(丹东)国际仪器仪表博览会,我们看到了丹东抢占行业制高点的勃勃雄心。” 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东北区销售经理李江表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5~10年差距,谁能在新一轮产业升级中抢得先机,谁就能执未来10年中国制造之牛耳。”  紧锣密鼓搞发展  发展仪器仪表产业,丹东拥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上世纪60年代,国务院提出要把丹东建成“东方瑞士”,由此,丹东生产的手表、精密仪表、热工仪表、射线仪器、光学仪器均得到长足发展,为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蓄积了企业、产品、人才、科研等基础优势,丹东有仪器仪表生产企业达160户,从业人员1万多人。  2009年4月,辽宁省确定了建设辽宁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目标,将丹东打造成为千亿元规模的现代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由此拉开了丹东打造仪器仪表基地建设的大幕。  2009年4月,丹东用20天的时间即推出了初步的发展规划和产业优惠政策 一个月内招商工作全面展开,两个月后起步区一期14栋共2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上梁,4个月后起步区二期26栋共3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开工建设,首批入驻企业50户。  2010年10月7日,“中国丹东投资洽谈会”邀请2000名中外企业家结缘鸭绿江畔。本次投资洽谈会,丹东重点推出仪器仪表等1000个项目,其中力邀世界500强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各10家。  就在“中国丹东投资洽谈会”举办的同时,中国仪器仪表业开山鼻祖张衡铜像在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揭幕。位于研发中心广场的张衡铜像高3.6米。作为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为其塑像,目的是弘扬国粹,以振兴丹东的仪器仪表产业。而100户企业集体入驻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二期厂房,表明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已经由起步阶段向壮大阶段迈进。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总规划面积7.65平方公里,拟通过5~10年的努力,打造成产值超千亿元的全国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集聚区。截至2010年10月,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共签约企业300余户,总投资70亿元,首批入驻企业50户已投产。丹东海纳科技有限公司、丹东国信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等二期百户企业的入驻,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研发检测大楼建成,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仪器仪表学院校区落成,使黄海之滨再次掀起打造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浪潮。  从开工建设至2010年底,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仅一年半时间,就赶超了此前半个世纪仪器仪表产业产值的总和。目前基地内客商纷至沓来、企业争相入驻,累计签约企业310余户,总投资70亿元,入驻企业500户,2010年实现产值100亿元。目前,仪器仪表企业借助基地的整合步入了发展的 “快车道”。  丹东成光汽配有限公司自2009年底入驻基地,2010年3月投产,目前3条生产线已全线开工,平均日产量1250套,已达到正规生产水平。2010年10月底基地有130户企业投产,实现产值30亿元。截至2010年底,产业基地完成标准厂房建设100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00户,实现产值100亿元。  进入2011年,“新区做精,工业项目做大,专业园区做出特点”是丹东市“项目建设年”下达的目标任务,临港产业园区确定今年的发展思路:重点打造精品新城,落实推进百个以上亿元重大项目,培育仪器仪表、软件业等特色产业集群,为丹东“起飞”提供强劲动力。丹东市政府又提出了“落实重大项目,提升项目整体质量”的要求,一是着力引进世界500强和行业百强企业,全年落实推进400个以上项目,其中亿元项目100个以上。二是壮大专业园区,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加快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等在建专业园区建设步伐,年内争取仪器仪表产业基地二期标准厂房入驻企业全部投产,三期建设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累计入驻企业200户以上。  截至2011 年9月底,起步区一期、二期共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4万平方米研发检测中心,10万平方米的仪器仪表学院,2万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已全部建设完工。  注重中国“创造”  基础设施建设快马加鞭,招商引资工作更是紧锣密鼓。丹东市专门成立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管委会,统一推进全市仪器仪表产业发展和仪器仪表主题招商工作。  产业基地的建立,为科研成果迅速规模化、产业化,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了良好的孵化器。辽宁东发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进驻基地后,产品研发不断出新,具有国内同行业领先技术的直读式燃气表完成了计量产品生产许可证认证,同时与韩国联合研发的新型热计量表也相继完成。企业以前两三年才能完成一项产品研发,现在半年就能推出一项新产品。在已开工生产的一期50户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所占比重已经达到40%。  由中科院沈阳分院牵头组建的“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丹东仪器仪表智能化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落户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该中心致力于提高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推进科研成果产业化,使丹东仪器仪表产业能够立足东北、辐射全国。建成后,将依托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围绕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现场总线标准测试、电路板快速原型加工及人才培训与技术咨询等四大内容展开工作。中国科学院还将为该中心配置若干创新岗位,每年每岗提供7万元经费资助。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仪器仪表学院为省属本科院校,全校师生6000人,每年可以为产业基地输送毕业生2000名。学院与研发中心、入驻企业紧密结合,使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一体化。  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浪潮中,扮演何种角色?  在(丹东)国际仪器仪表博览会上,作为东道主的丹东34家参展企业,几乎是一水的“丹东创造”型企业。“仪器仪表是光学、机械、电子、计算机、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各种高新技术的集成和结晶,是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战略性产业。”几乎每一个丹东企业展台,都向中外来宾展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不夸张地说,东发集团20多年来一直是国内最大的煤气表生产企业,东方测控已成为亚洲最大的核检测仪表研发基地,华日理学、奥龙射线、华通测控、百特科技、思凯电子等公司也都是国内同行业的佼佼者。长征火箭、神舟飞船、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领域,丹东企业提供的无损检测技术扮演“幕后功臣”。丹东生产的家用煤气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40%,工业用X射线仪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80%,核检测仪表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0%,智能化配电监控仪表、激光粒度仪、IC卡煤气表、IC卡电表、IC卡水表等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矿山尾矿监测系统、X射线实时成像、食品异物检测系统等新产品潜力巨大。  在填补国内空白、替代进口的同时,丹东仪器仪表产品还进军多个发展中国家,并与世界排名前十位的仪器仪表巨头开展了技术交流与合作。在全市仪器仪表从业人员1万人中,工程技术人员占40%以上,已经形成了由专业院校、研发中心、生产企业组成的完整产业链。  最后一块短板  “到2015年,国内仪器仪表行业将达到万亿元规模,较2010年实现倍增。” 刁石京认为,随着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如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的启动,仪器仪表行业迎来新一轮高增长期,“仪器仪表是中国制造业的最后一块短板。”  现代仪器仪表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工业、民生、医疗等各个领域,特别是我国深空探测、深海及地球深部探测、载人航天、大飞机、航空母舰、核电、高速铁路、大型石化以及医疗健康等国家重大工程和国计民生的发展,对现代仪器仪表技术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当前中国仪器仪表市场是‘三国鼎立’”,刁石京告诉记者,西门子、ABB等国际巨头正在抓紧抢占中国市场,特别是当前高端仪器仪表几乎全部依赖进口,国内厂商在物联网、系统集成技术等领域还属空白 京仪、川仪、天仪、上自仪等“国家队”,正在紧密跟踪国际先进技术 而以丹东仪器仪表基地企业为代表的新兴势力,迅速崛起。后两者已经开始全面、深入合作。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发布的《仪器仪表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未来5年,全行业将大力推进企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长三角、重庆以及环渤海三个产业集聚地,扶植百亿元集团和特色企业,重点发展先进自控系统、精密测试设备、智能仪器仪表及新型传感器,建立精密制造、精益管理和现代制造服务的产业体系。丹东仪器仪表行业也正在着手解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自主研发能力不足、低水平竞争等产业瓶颈。而过去两年间,丹东仪器仪表年增长率几乎相当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从2009年建立仪器仪表产业基地至今,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年均增幅达到50%以上,迅速成为继京津、重庆、江浙地区之后,成长最快、发展潜力最大的仪器仪表产业新高地。仪器仪表产业也已经成为丹东走出中国、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的产业名片。未来,随着辽宁(丹东)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的不断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仪器仪表产业的发展壮大。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