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人体称

仪器信息网人体称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人体称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人体称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人体称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人体称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人体称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人体称相关的解决方案。

人体称相关的资讯

  • 警惕!人体47处被检出微塑料,或成健康研究下一个热点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微塑料这一概念是在2004发表的一篇Science的文章(Lost at Sea:where is all the plastic)中首次提出。strong微塑料是一种会污染环境的微小颗粒,任何长度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都可以称为微塑料。/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目前微塑料可以分为大致两种,一种是进入环境前就已经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一般来自清洗衣服后的废水。悉尼大学沿海城市生态影响研究中心发现,每洗一件衣服,就会冲洗掉1900多根纤维。其次是一些大型塑料的碎片污染,包括我们熟知的饮料瓶、渔网、塑料袋等。微塑料会通过各种方式转移到人体中,造成潜在的健康风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97px height: 30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de3d9add-ae58-4a8b-b79f-d9d204d8696f.jpg" title="企业微信截图_20200824094021.png" alt="企业微信截图_20200824094021.png" width="497" height="306" border="0" vspace="0"//ppbr//ph1 label="标题居左" style="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left margin: 0px 0px 10px "span style="font-size: 24px "微塑料已经入人体/span/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近日,据外媒报道,来自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人体提取的47个组织样本,均发现了塑料颗粒。/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查尔斯· 罗尔斯基(Charles Rolsky)表示,strong现在地球上的塑料污染已经几乎无处不在,虽然有证据表明塑料正在进入人体内,还没有人研究这些材料在食用后如何在人体器官中堆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该项研究提取了肺、肝、脾和肾中的47个组织样本,研究小组认为这些器官是最有可能遇到微塑料的器官。利用计算机编程、拉曼光谱和质谱的结合,能够从组织样本中识别和提取塑料,并生成颗粒计数数据、以及碎片的质量和表面积。/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利用这项技术,研究小组检测出数十种不同的塑料,包括聚乙烯、聚碳酸酯以及双酚A(BPA)。而所有的组织样本中都有双酚A,它曾经从矿泉水瓶、医疗器械到及食品包装的内里,可谓是无处不在,但由于潜在的健康危险引发了争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去年,世卫组织的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人体不太可能吸收大于150微米的微塑料,估计对较小颗粒的吸收也有限。极小的微塑料颗粒的吸收和分布可能较高,但这方面的数据极其有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研究人员表示,虽然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这些微塑料会对人体带来什么影响,但是这项技术将有助于发现人体内的塑料并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以揭示塑料污染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br//strong/ph1 label="标题居左" style="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left margin: 0px 0px 10px "span style="font-size: 24px "strong我国微塑料污染现状/strong/span/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2019年,在我国发布的首部《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中/strong,披露了我国海洋的污染情况和程度,其中包含针对渤海、黄海和南海海域,开展了4个断面的海面漂浮微塑料的监测工作,主要监测指标为平均密度、主要物质分类以及主要成分。此次strong检测到的微塑料平均密度为0.40-1.09个/立方米,主要为碎片、纤维和线,成分主要为聚丙烯、聚乙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可见我国海洋微塑料污染已逐渐严重。/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今年,发改委和环境部联合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 生态环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strong/span,其中指出:开展不同类型塑料制品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研究评价。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加强江河湖海塑料垃圾及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防治技术和政策等研究,开展生态环境影响与人体健康风险评估。/strong/spanstrong可见,国内已开始逐渐重视微塑料污染,微塑料及人体健康的相关研究,或将成为下一个热点。/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我国近几年对微塑料的研究也逐渐增多,但在研究中遇到诸多瓶颈及亟待解决的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8/uepic/e8ce0aa5-0b79-46d6-bfe7-6055f65bac6a.jpg" title="12452a35-9722-4544-aa3a-17b8ebc1579b.jpg" alt="12452a35-9722-4544-aa3a-17b8ebc1579b.jpg"//ppbr//ph1 label="标题居左" style="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left margin: 0px 0px 10px "span style="font-size: 24px "strong微塑料解决方案提供仪器企业/strong/span/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在诸多仪器厂商中,目前赛默飞、安捷伦、珀金埃尔默、岛津、雷尼绍等均针对微塑料检测提供了仪器测试方法和解决方案。/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1.赛默飞/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对于微塑料的粒径大小、形状、腐蚀程度、颜色等物理形貌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显微法和目检法。对于化学成分分析,目前常用的方法主要是显微红外法和SEM-EDX法。赛默飞显微红外光谱仪可以高效快捷的实现水体中微塑料的定性,给出区域微塑料成分含量的参考结果;SEM-EDX可对样品表明进行直接观测和分析;而拉曼光谱作为另一种重要的分子光谱技术,具有非接触、无惧水等特点,在微塑料的成分定性和颗粒统计中同样发挥着一定作用。与显微红外相比,显微拉曼在微小的塑料粒子或纤维片段分析中具有更高的空间分辨,且无需挑出样品,不受水分干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2.安捷伦/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微塑料分析通常仅报告其颗粒数量。然而,塑料的易碎性使其在后续过程中很容易分解为许多尺寸更小的颗粒,因而这种方法在本质上存在缺陷且不准确。因此,报告中也应该包含颗粒的尺寸,在评估微塑料毒理学影响时,尺寸和丰度都应考虑在内。应该注意的是,微塑料对环境和健康的潜在影响随着颗粒尺寸的减小而增加。尺寸测量通常仅报告颗粒的最长尺寸而忽略了其形状,使长颗粒往往被认为与球形或其他形状的颗粒相同。为了实现更全面的了解,塑料的定量分析应该作为一个三维问题考虑:尺寸 × 形状 × 材料。/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安捷伦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均可对微塑料进行检测。其中,激光红外成像系统可测试5cm*5cm区域超过1000个微塑料颗粒,测试完成仅需2个小时,扫描结束后即得到测试结果,包括每个颗粒定性结果,尺寸、面积、重量等信息,并同时自动获得海量统计结果,包括不同尺寸、不同种类的塑料颗粒的个数、粒径分布,以及含量%等信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3.珀金埃尔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要对海洋中的微塑料进行管控,第一步是要对这些微塑料的成分和含量进行检测,从而对污染的严重性和主要来源进行评判,对下一步的治理提供依据。PerkinElmer红外光谱及红外显微成像系统可为检测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红外光谱仪已经广泛用于鉴别大尺寸的高分子材料,对于较大的塑料样品可以选择不怕潮可电池供电的珀金埃尔默红外光谱仪放到船上做快速塑料的鉴别 而对于肉眼无法识别的微小的塑料颗粒,就需要选择红外显微镜成像系统用于这些微塑料的检测和鉴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珀金埃尔默常规红外ATR方法可直接快速测试肉眼可见的大尺寸微塑料,对于肉眼不可见的小尺寸微塑料可采用珀金埃尔默Spotlight+ATR成像附件进行测试。珀金埃尔默实现了微塑料的原位测试,测试最小尺寸可达1.56um。原位ATR成像技术分析的微塑料尺寸更小、速度更快、操作更简单而且还不会丢失微塑料样品。/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除此以外,傅里叶化学成像/显微技术可分析微塑料化学成分及空间分布等信息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功率补偿型DSC的HyperDSC技术可辅助红外显微/成像进行塑料单微粒结构定性,可对复合微塑料半定量研究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逸出气体联用技术全模块均可用于研究微塑料的成分定性/半定量及降解机理等信息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LCMSMS串级质谱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定量塑料含量,还可以测定微塑料内部增塑剂等环境激素的含量,便于开展环境毒理学工作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ICPMS单细胞直接进样技术,可用于研究微塑料负载重金属对于单个细胞毒理学的研究工作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TGA-ICP联用技术可评价焚化过程产品微塑料/重金属的结合过程研究 /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TGA-GCMS联用技术可以用研究微塑料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环境迁移的输运机理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4.岛津/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1)红外显微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法(FTIR)是目前最常用的化学组分鉴定方法。岛津红外显微镜可实现对微塑料的观察、定义测量位置、测量、鉴别结果,全部操作都能自动执行,并提供高灵敏度结果。/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热分析-红外联用系统(TG-FTI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岛津热分析-红外联用仪,可以将TGA过程产生的气体通过可加热管线引入到红外光谱仪中,分析聚合物等材料热裂解过程产生的气体成分,从而得到聚合物的组成,更好的对热重结果进行分析;和红外联用,实现材料的定性及定量分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3)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岛津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分析仪,采用新型硅漂移检测器(SDD),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优点,能够进行快速无损定性-定量分析,方便快捷,无须化学前处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通过EDX能量色散型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微塑料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就可初步知道该微塑料可能的材质塑料(也可进一步使用PY-GCMS有机化合物快速筛查系统进行塑胶材质的确认),同时可以确认该微塑料中的有害元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4)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PY-GCMS)/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PY-GCMS)可以用来鉴定微塑料类型。PY-GCMS是通过不断升高样品池温度,使得高聚物在特定温度发生裂解,释放短链小分子单体,再进入GCMS检测,从而推断高聚物类型的一种方法,同时可鉴定聚合物及添加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POPs、全氟类化合物、多环芳烃、农药等有机污染物易富集在微塑料表面,岛津全面的色谱质谱分析手段,亦可提供全面的毒理效应研究方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5)电子探针/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岛津电子探针可实现微塑料表面的元素及形貌分析研究。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微塑料表面,在检测出K、Na、Ca、Mg、Al的同时,还可检测Cl、S、Cr和Fe等元素。/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5.雷尼绍/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传统的实验室技术,如气相色谱/质谱(GC-MS),可以量化塑料量,但不提供有关颗粒大小或数量的信息,这两种方法预计同等重要。红外显微镜可以做到这两点,但不适合分析非常小的颗粒,也受到颗粒形态的挑战。雷尼绍针对微塑料提供了其共焦拉曼显微镜作为检测手段。雷尼绍共焦拉曼显微镜可自动定位粒子并确定它们的大小和统计,然后产生颗粒的拉曼图,使用高度跟踪保持良好的焦点,并使用高级光谱分析来识别塑料和无机物,其结果是关于颗粒的数量、大小、形状和化学组成的全面数据。/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英国广播公司(BBC)《食物:真相还是恐惧》节目中,雷尼绍共焦拉曼光谱仪被格拉斯哥大学(University of Glasgow) 用于鱼类中的微塑料研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6.布鲁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分析微塑料颗粒(MPP)有许多方法,如采用不同的光谱技术以达到不同的分析要求。/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红外显微镜是MPP分析的主要技术。它可以对微颗粒进行化学鉴定,并且非常易于使用。在MPP分析中,拉曼显微镜虽然不如红外显微镜常用,但它具有的独特优势,如可通过透明材料测量,比红外显微镜更高的空间分辨率等,使得拉曼显微镜适用于分析非常小的颗粒。/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lfred Wegener 研究所(AWI)作为亥姆霍兹极地和海洋研究中心,选择了具有焦平面阵列(FPA)检测器的布鲁克红外显微镜作为MPP表征的解决方案。他们近期发表在《科学进展》的研究中采用了具有FPA检测器的红外显微镜,在北极积雪中检测出大量的微塑料颗粒。FPA检测器实现了在单次扫描中以最佳光谱分辨率收集大量的光谱数据。这项技术具有自动化分析,高精确度,极其快速,将人为错误降至最低等优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布鲁克提供红外,FPA和拉曼的全套解决方案,实现了对微塑料的观察、测量和鉴别。/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br//ph1 label="标题居左" style="font-size: 32px font-weight: bold border-bottom: 2px solid rgb(204, 204, 204) padding: 0px 4px 0px 0px text-align: left margin: 0px 0px 10px "span style="font-size: 24px "延伸阅读:/span/h1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529/486131.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首部《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含海洋微塑料监测情况/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200522/539216.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发改委& 环境部:加强江河湖海微塑料污染机理、监测等研究/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21/491686.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微塑料的“全球化”亟需解决方案/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820/491533.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北极微塑料从哪儿来?科学家又发现新证据/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704/488323.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微塑料:一场不知不觉的污染/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90613/486919.shtml" target="_blank"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微塑料研究:精确的分析方法是关键——访浙江工业大学潘响亮教授/span/strong/a/p
  • 镉污染对人体的毒害有多大?
    打破砂锅  连日来,发生在广西龙江河段的镉超标污染事件,严重威胁当地及下游沿岸城市居民饮水安全,这一事件引起广泛关注。那么,重金属镉对人体的毒害作用究竟有多大?不慎受到镉污染又如何采取急救措施?请关注——  镉污染事件发生后,广西迅速行动,一方面采取加大下泄流量、投放中和物、调水稀释等方式努力降低镉浓度 一方面及时发布相关信息,保障物资供应,缓解市民恐慌情绪,打响了一场针对重金属镉污染的“阻击战”。  据新华社1月30日电,目前在柳州市区上游57公里的柳城县糯米滩水电站以上的龙江河段,有镉浓度超标5倍以上的水体长达100公里,目前柳州水源地的情况尚在控制范围内。  专家称,这些污染水体经洛东电站、三岔电站、糯米滩电站三次削峰后,镉浓度可控制在超标10倍以内。河池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已通过专家的意见计算出污染团的总量、位置和流速,优化完善絮凝剂和烧碱等投放、控制龙江上游水电站的出水量等方法,尽量将污染团滞留在河池境内龙江河段处置,尽最大可能保障下游市民饮水安全。  日常生活中,可能有许多人对镉这种重金属还不了解,对其造成的污染,以及对人体的毒害作用也不甚清楚。那么,重金属镉的真实面目到底是怎样的呢?  镉污染有气型和水型两种  镉(Cd)在自然界中多以化合态存在,含量很低,大气中含镉量一般不超过0.003μg/m3,水中不超过10μg/L,每千克土壤中不超过0.5mg。这样低的浓度,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镉常与锌、铅等共生。环境受到镉污染后,镉可在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慢性中毒。  20世纪初发现镉以来,镉的产量逐年增加。相当数量的镉通过废气、废水、废渣排入环境,造成污染。污染源主要是铅锌矿,以及有色金属冶炼、电镀和用镉化合物做原料或触媒的工厂。镉对土壤的污染主要有气型和水型两种。气型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气。镉随废气扩散到工厂周围并自然沉降,蓄积于工厂周围的土壤中,可使土壤中的镉浓度达到40ppm。污染范围有的可达数千米。水型污染主要是铅锌矿的选矿废水和有关工业(电镀、碱性电池等)废水排入地面水或渗入地下水引起。  镉是如何危害健康的?  资料显示,进入人体的镉,在体内形成镉硫蛋白,通过血液到达全身,并有选择性地蓄积于肾、肝中。肾脏可蓄积吸收量的1/3,是镉中毒的靶器官。此外,在脾、胰、甲状腺、睾丸和毛发也有一定的蓄积。镉的排泄途径主要通过粪便,也有少量从尿中排出。  在正常人的血中,镉含量很低,接触镉后会升高,但停止接触后可迅速恢复正常。镉与含羟基、氨基、巯基的蛋白质分子结合,能使许多酶系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肝、肾器官中酶系统的正常功能。镉还会损伤肾小管,使人出现糖尿、蛋白尿和氨基酸尿等症状,并使尿钙和尿酸的排出量增加。肾功能不全又会影响维生素D3的活性,使骨骼的生长代谢受阻碍,从而造成骨骼疏松、萎缩、变形等。  柳州市疾控中心专家介绍,镉可经呼吸道和消化道进入人体,长期过量接触镉会引起慢性中毒,可对肾造成损害,晚期病例则会出现肾功能不全,并可伴有骨骼病变 短时间内吸收大量的镉可引起急性中毒,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急性镉中毒,大多是由于在生产环境中一次吸入或摄入大量镉化物引起。大剂量的镉是一种强的局部刺激剂。含镉气体通过呼吸道会引起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出现肺炎、肺水肿、呼吸困难等。镉从消化道进入人体,则会出现呕吐、胃肠痉挛、腹疼、腹泻等症状,甚至可因肝肾综合征死亡。  从动物实验和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镉还可使温血动物和人的染色体发生畸变。镉的致畸作用和致癌作用(主要致前列腺癌),也经动物实验得到证实,但尚未得到人群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的证实。  据在河池市现场指挥处置镉超标的专家刘旭辉介绍,镉比砷、铬等毒性要小,但如果人体内聚集过量的镉会对肾脏造成损害。刘旭辉说,当地已在镉超标水域投放了大量的聚合氯化铝和石灰粉,在一定的酸碱度环境中,聚合氯化铝可将离子状态的镉固化,避免被人体吸收。  急性镉中毒如何急救?  1931年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的“痛痛病”,是镉环境污染进而导致人体慢性镉中毒的典型案例。针对镉污染会引发痛痛病的担忧,有专家表示,世界卫生组织环境卫生基准镉分册中指出,“痛痛病”主要发生在镉污染区居住三十年以上,多胎生育的四十岁以上妇女,其主要特征为骨质疏松、骨质软化、多发性骨折、骨剧痛和肾小管功能障碍。  那么,发生急性镉中毒又该如何采取急救措施呢?  据介绍,发生急性镉中毒时,要分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对吸入中毒者,要迅速移离现场、保持安静、卧床休息,并给予氧气吸入。同时要保持中毒者呼吸道通畅,积极防治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早期给予短程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必要时给予1%二甲基硅油消泡气雾剂。为预防阻塞性毛细支气管炎,可酌情延长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可给予依地酸二钠钙或巯基类络合剂进行驱镉治疗。严重者要重视全身支持疗法和其他对症治疗。  对于口服中毒者,应立即用温水洗胃,卧床休息。同时给予对症和支持治疗,如腹痛时可用阿托品,呕吐频繁时适当补液,既要积极防治休克,又要避免补液过多引起肺水肿。
  • 我国拟立法规范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相关研究
    p style="text-indent: 2em "去年11月底,“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引爆网络,各专家与普通群众舆论出现一边倒,认为基因编辑婴儿人类胚胎对人类的伦理和安全方面存在着不可逆转的巨大隐患。/pp style="text-indent: 2em "开展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学研究,可能带来人体生命健康安全和伦理道德方面的风险,必须有严格的法律规范。/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4/uepic/eb439206-f5a2-4575-801d-d19d4e071f3a.jpg" title="1.jpg" alt="1.jpg" width="300" height="4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400px "//pp style="text-indent: 2em "4月20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作出规定。草案在第二章“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中增加一条规定:从事与人体基因、人体胚胎等有关的医学和科研活动的,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不得危害人体健康,不得违背伦理道德。strong这是我国首次在民事立法中作出基础性规定规范此类问题。/strong/p
  • 即插即用可定制 多器官芯片演绎人体原理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工程系和医学中心的一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多器官芯片形式的人体生理模型,该芯片由经过工程改造的人体心脏、骨骼、肝脏和皮肤组成,通过循环免疫细胞的血管流动,以重现相互依赖的器官功能。研究人员创造的这种即插即用的多器官芯片,大小与显微镜载玻片相当,可为患者定制。由于疾病进展和对治疗的反应因人而异,因此这种芯片最终将为每位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这项研究刊载于4月27日出版的《自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上。灵感来自人体工程组织已成为疾病建模和在人体环境中测试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关键组成部分。研究人员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如何使用多种可进行生理交流的工程组织来模拟身体功能和全身性疾病,就像它们在体内所做的那样。然而,必须为每个工程组织提供自己的环境,以便特定的组织表型可维持数周至数月,符合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要求。使挑战变得更为复杂的是,必须将组织模块连接在一起以促进它们的生理交流,这是对涉及多个器官系统的建模所必需的。从人体的工作原理中汲取灵感,研究团队构建了一个人体组织芯片系统,在该系统中,他们通过循环血管流动将成熟的心脏、肝脏、骨骼和皮肤组织模块连接起来,让相互依赖的器官能够像在人类的身体里。研究人员之所以选择这些组织,是因为它们具有明显不同的胚胎起源、结构和功能特性,并且受到癌症治疗药物的影响。“在保持其个体表型的同时提供组织之间的交流一直是一项重大挑战,”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哥伦比亚大学干细胞和组织工程实验室副研究科学家凯西罗纳德森-博查得说,“因为我们专注于使用源自患者的组织模型,我们必须单独使每个组织成熟,以便它以模仿患者身上的反应方式发挥作用,我们不想在连接多个组织时牺牲这种先进的功能。在体内,每个器官都维持着自己的环境,同时通过携带循环细胞和生物活性因子的血管流动,与其他器官相互作用。因此,我们选择通过血管循环连接组织,同时保留维持其生物保真度所必需的每个单独的组织生态位,模仿我们的器官在体内连接的方式。”组织模块可维持一个月以上研究团队创建了组织模块,每个模块都在优化的环境中,并通过选择性渗透的内皮屏障将它们与常见的血管流分开。个体组织环境能够跨越内皮屏障并通过血管循环进行交流。研究人员还将产生巨噬细胞的单核细胞引入血管循环,因为它们在指导组织对损伤、疾病疗效的反应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有组织均来自同一系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从少量血液样本中获得,以证明个体化、患者特异性研究的能力。而且,为了证明该模型可用于长期研究,该团队将已经生长和成熟4到6周的组织在通过血管灌注连接后又维持了4周。研究人员还证明了该模型如何用于研究人类环境中的重要疾病,并检查抗癌药物的副作用。他们研究了多柔比星(一种广泛使用的抗癌药物)对心脏、肝脏、骨骼、皮肤和脉管系统的影响。他们表明,测试效果概括了使用相同药物进行癌症治疗的临床研究报告的效果。使用该模型研究抗癌药物该团队同时开发了一种新的多器官芯片计算模型,用于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分泌进行数学模拟。该模型正确地预测了阿霉素代谢成阿霉素醇并扩散到芯片中。在未来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中,多器官芯片与计算方法的结合为临床前到临床外推提供了改进的基础,同时改进了药物开发流程。研究人员称,新技术能识别出一些心脏毒性的早期分子标志物,这是限制药物广泛使用的主要因素。最值得注意的是,多器官芯片准确地预测了心脏毒性和心肌病,这通常需要临床医生减少阿霉素的治疗剂量,甚至停止治疗。研究小组目前正在使用这种芯片的变体进行研究,所有这些都在个体化的患者特定环境中进行。如乳腺癌转移、前列腺癌转移、白血病、辐射对人体组织的影响、新冠病毒对多器官的影响、缺血对心脏和大脑的影响,以及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团队还在为学术和临床实验室开发一种用户友好的标准化芯片,以帮助充分利用其推进生物和医学研究的潜力。研究人员说:“我们对这种方法的潜力感到兴奋。它专为研究与损伤或疾病相关的全身性疾病而设计,将使我们能够保持工程人体组织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交流。一次一个病人,从炎症到癌症。”
  • 北京市征集人体体温快速检测应急项目
    p  为落实北京市委市政府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相关工作部署,发挥科技创新对疫情防控的支撑作用,现公开征集一批人体体温快速检测应急项目。/pp  strong一、重点支持方向/strong/pp  重点支持以下人体体温快速检测的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pp  1、非接触:不与被测人员体表直接接触,或一次性直接接触后可现场显示。/pp  2、高精度:检测误差在正负0.1摄氏度范围内。/pp  3、速度快:现场检测体温当场出结果,能够在一分钟内判断出被测人员体温是否正常。/pp  strong二、申报条件/strong/pp  1、与现有技术或产品相比能够提供有效性依据,在技术成熟度、应用可靠性等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pp  2、技术路线设计科学合理,实施可行性和保障性强,研发里程碑节点指标明确。/pp  3、鼓励产学研用结合。/pp  strong三、填报说明/strong/pp  采用电子申报的形式,请申报单位填报《人体体温快速检测应急项目情况简表》,相关材料作为附件,电子版于2020年2月13日前发送至xiexx@kw.beijing.gov.cn。/pp  strong四、咨询电话/strong/pp  谢旭霞 13810754686/pp  张 玉 55577791/pp  附件:a href="https://img1.17img.cn/17img/files/202002/attachment/decdc22f-1ee0-4aca-8653-b8c8b767c26c.docx" title="人体体温快速检测应急项目情况简表.docx" style="font-size: 12px 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人体体温快速检测应急项目情况简表.docx/span/a/p
  • 新一代基因测序仪:助解读人体生命密码
    在张江高科技园区一个恒温实验室里,一台高通量基因测序仪正在运行。检测人员通过&ldquo 簇生成&rdquo 的过程,将血样中提取的基因片段&ldquo 种植&rdquo 到一个小玻璃片上,其中包含300亿个碱基对,人体的所有基因密码都刻在上面。这个玻璃片被放入仪器中,电脑就会自动对基因片段进行解读。&ldquo 这就是新一代的全基因组测序系统。&rdquo 项目总监许骋说。  目前,国内一些医疗机构的基因检测多是针对常见突变片段的检测,而涵盖了所有基因片段的新一代全基因测序技术仅在少数高等院校用于科研,在临床应用的还很少。而许骋所在的机构,主要与各大医院合作,为肿瘤患者、高危人群进行基因检测的临床服务,另一方面也为医疗机构的科研项目提供基因检测技术支持。&ldquo 在积累的上千例科研样本中,送样的高危人群中,接近一半都发现了致病基因突变。&rdquo   &ldquo 因为癌细胞的碱基对变化不易察觉,所以要通过深度测序,使基因指数扩增,从而使我们可以检测到微量的基因突变。&rdquo 检测人员解释说。仪器连接的电脑上显示着这次运行的质量控制数据&mdash &mdash Q30是98%。  &ldquo 机器运行一次的成本是2万美元,如果测序指控标准达不到80%,这些数据就会作废。&rdquo 检测人员说。  &ldquo 运行一次计算出的数据量是非常庞大的,有600G,可以同时做20个人的全基因片段检测。&rdquo 如此庞大的数据最终通过光纤输入到底层的大型电脑服务器上。这个巨大的&ldquo 大脑&rdquo 有一堵墙那么高,每分每秒进行以&ldquo Tb&rdquo 、&ldquo Pb&rdquo 为单位的数据计算。  实验室的一楼还有一个样本库,从患者体内抽取的外周血样本就存储在4℃冰箱里,长期存放的样本都储存在零下80℃的冰箱,此外还有零下196℃的液氮罐。去年,这里曾对两万多例样本进行基因检测。  基因是生命的密码,遗传的信息在生命长河中代代相传。&ldquo 每个健康的人平均携带100余种有潜在致病危害的基因突变。新一代全基因组测序,是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人体全部基因进行超过100次地毯式排查,发现隐秘的300万个基因差别,对上百万个分子进行同时检测,从而找到潜在的致病基因缺陷。&rdquo 许骋说。  2008年,现代分子生物学之父James Watson历时4个月,进行了首个个人全基因组测序。研发中心副主任吴孟华说,全基因组测序检测,可以绘制个人全基因组图谱,将揭秘人体所携带的所有类型的基因变异,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遗传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各类疾病的风险。  &ldquo 乔布斯生前就曾花费30万美元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做了全基因组测序。&rdquo 曾在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工作的许骋那时第一次接触了全基因组测序技术,许骋介绍,按照美国的标准流程,出具检测报告后,遗传咨询师将为检查者进行解读。&ldquo 美国有4000多个经过认证的遗传咨询师,目前中国只有几十位经过卫生部培训的遗传咨询师。&rdquo   每个人有30亿个基因编码,由A\T\G\C四个元素以不同方式进行排列组合。运用新一代测序技术,60多个致癌基因可以在一天内全部解读出来,30亿个基因编码将在11天内全部解读完。即使是这样的尖端基因测序技术,也不能保证100%没有遗漏。  许骋说:&ldquo 新一代测序技术的不足是,在把DNA打断时,有些基因编码可能会丢失,因此我们设计前就知道哪些区域可能会遗漏,结果出来后再与标准样本进行比对,发现&lsquo 漏网之鱼&rsquo 就用第一代测序技术进行弥补。&rdquo
  • 人工甜味剂可能影响人体糖代谢
    科研人员通报,人工甜味剂或许会干扰人体控制血糖的能力,导致可视为糖尿病前兆的代谢变化。在讨论这一发现的新闻发布会上,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学院(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免疫学家埃兰伊莱纳夫博士(Eran Elinav)表示,这“恰好是我们”用甜味剂代替糖时“通常希望避免的那种情况”。科学家们在以小鼠为主的实验对象身上进行了大量实验,以支持他们的结论:甜味剂会改变消化系统中的微生物菌群。研究人员指出,不同的菌群构成会改变葡萄糖的代谢,导致餐后血糖浓度升得更高、回落的速度也更慢。伊莱纳夫的以色列合作者中,包括魏茨曼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应用数学教授埃兰赛加尔(Eran Segal)。他们的这项发现发表在周三出版的《自然》杂志(Nature)上。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病理学教授凯瑟琳R纳格勒(Cathryn R. Nagler)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不过在《自然》杂志上进行了相关评论,称他们的研究结果“非常有说服力”。她指出,包括肥胖症和糖尿病在内的许多症状已被认为与微生物菌群的变化有关。“本研究表明,我们应该退后一步,重新评估我们对人工甜味剂的广泛使用,”她说。此前对人工甜味剂的健康影响进行的多项研究,得出了相互矛盾、令人困惑的结论。一些研究认为,甜味剂与减重有关;另一些则正好相反,发现饮用健怡汽水的人实际更重。还有一些研究的结论是,人工甜味剂与糖尿病正相关。不过这些结论并不完全可信:那些放弃糖,而消费甜味剂产品的人可能本已超重,易于罹患糖尿病。尽管承认得出广泛结论或决定性的结论还为时尚早,但伊莱纳夫表示,他已经对自身行为做出了改变。“我喝很多很多的咖啡,大量使用甜味剂,和很多人一样,以为它们起码不会伤害我的身体,说不定还有好处,”他说。“基于我们的研究得出的意外结果,我个人选择不再使用甜味剂。”“我并不认为,我们提出的证据足以修改目前的饮食建议,”他接着说。“但我希望,这将引发一场良好的讨论。”在初步实验中,科学家们把糖精(粉色包装的纤而乐[Sweet’N Low]的甜味剂)、三氯蔗糖(黄色包装的善品糖[Splenda]的甜味剂)或阿斯巴甜(蓝色包装的怡口[Equal]的甜味剂)添加到饮用水中,让10周大的小鼠摄入。其他小鼠则喝白水,或者添加了葡萄糖或普通食糖的水。一周之后,饮用白水或糖水的小鼠变化不大,但摄入人工甜味剂的那组小鼠明显出现了葡萄糖耐受不良。葡萄糖耐受不良表明身体处理大量糖分的能力降低,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疾病,比如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当研究人员对小鼠使用抗生素,杀死其消化系统中的很多细菌之后,它们的葡萄糖耐受不良问题就消失了。目前,科学家尚无法解释甜味剂是如何影响这些细菌的,以及为什么在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糖精、阿斯巴甜和三氯蔗糖这三种不同的分子导致了类似的变化。科学家们假设葡萄糖代谢中的变化是由细菌的变化引起的,为了进一步检验这个假设,他们开展了另外一系列只针对糖精的实验。科学家们从摄入了糖精水的小鼠身上取出肠道细菌,注入到从未接触过任何糖精的小鼠体内。随后这些小鼠也出现了葡萄糖耐受不良。DNA测序表明,在摄入糖精的小鼠的肠道中,糖精明显改变了细菌种类的组合。接下来,研究人员开始追踪营养和肠道细菌对人体长期健康的影响。这项研究有381例非糖尿病患者参加,研究人员发现,任何一种人工甜味剂的摄入,都和葡萄糖耐受不良体征之间存在着相关性。此外,有没有摄入人工甜味,肠道细菌会不一样。最后,研究人员招募了七名通常不使用人工甜味剂的志愿者,并在六天时间中,让他们摄入了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简称FDA)建议的糖精最大摄入量。结果七人中有四人的血糖值出现了与小鼠类似的变化。此外,当他们把人类受试者的细菌注入到小鼠的肠道中后,小鼠再次出现了葡萄糖耐受不良,这表明该效应在小鼠和人类中是相同的。“我认为这个实验很令人信服,”纳格勒博士说。有趣的是——“让我们觉得既震惊又有趣”,西格尔博士说——出现了这种效应的人,其肠道细菌不同于没有经受它的人。这表明,人工甜味剂的任何效应都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这也表明,益生菌——含有活细菌的药品——可用于改变肠道细菌群,以逆转葡萄糖耐受不良。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的营养和免疫学教授弗兰克?胡(Frank Hu)博士没有参与这项研究,他称该研究很有趣,但还远远不能就此做出结论,因为受试者人数不足,他说,“我认为这项人体研究的正确性存在问题。”研究人员表示,未来的项目会对阿斯巴甜、三氯蔗,以及甜叶菊等其他甜味剂进行详细研究。
  • 中国首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投用 连蚂蚁都不放过
    鼠标轻点,仅需2.8秒即完成人体360度立体成像,实现无辐射、无接触安检通关“秒过”。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在深圳问世,昨日起,全天候服务于深圳机场安检。  昨日中午12点50分,记者经许可来到出港安检11号通道。只见在过道一侧,摆放着一台银灰色立式圆形“怪物”。在安检人员引导下,一位乘客走进这台通透式物体,乘客站立不动,只需双手举过肩。随着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仪器无声地开合一次。不足3秒钟,旅客即放行通过。而在显示仪器上,该旅客的360度人体影像被清晰地记录下来,并显示“右侧裤袋有一只手机”。因为该旅客已经通过常规安检,因此,可以放行。  记者在记录器上看到,被记录的有“左臂有纹身”、“上装领口有珍珠装饰物”、“左裤袋有一枚硬币”等等。  现场执勤的工作人员也好奇地围过来看新鲜。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说,乘客只需要站立约两三秒钟,身上携带的任何物品都会暴露无遗。  负责现场安检执勤的宝安国际机场安全检查站旅检二大队副大队长林春宣告诉记者,目前,这台仪器尚属于常规安检后的一个“保险”,从试运行效果看,完全可以识别肉眼无法直接“透视”的非金属携带物。“一旦民航局颁布统一标准,待仪器软件完善及人员培训完成后,将来可以完全取代常见的旅客安检门,且效率更高、准确性更强。”  据悉,这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的问世,标志着我国在太赫兹安检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据介绍,目前,基于标本库的不完整性,这台仪器只能自主识别出70%的携带物,随着数据库的充实,将来完全可以实现100%智能识别。  记者获悉,该检测仪的辐射剂量为日常使用手机的十分之一,可忽略不计 成像分辨率小于5毫米,即一个蚂蚁大小的物体都能被辨识。未来可广泛用于机场、海关、高铁、地铁等领域。目前,该仪器我们已在国内申请40余项发明专利,且正在向美国申请9项国际发明专利。  深圳机场有关人士介绍,根据民航局及省市相关要求,G20杭州峰会期间深圳机场安保升级,从9月4日至6日,每天5:30至23:30,这台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全天投入使用,从而间接为G20杭州峰会安保贡献一份力量。
  • 食品包装含氟化物 人体降解需四年
    新知客2月9日报道 应用了半个多世纪的全氟化合物,由于可能损害人体健康,即将要被终结。  2009年5月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重新审订《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名录》,全氟辛烷酸及其盐类(PFOS)和胺类(PFOA)化合物被列入黑名单,成为继滴滴涕之后的又一位上榜者。曾经一度被隐瞒20多年、几年前还在欧美等国就其去留问题引发争吵的全氟辛烷酸,终于被终结了。  北极熊和新生儿之劫  2008年,科学家在格陵兰岛的北极熊肚子里,检测出一种只有在人类化学工业里才使用的致癌物质:全氟辛酸胺(PFOA)。  科学家很快将这消息和之前进行的调查结果联系起来。2007年,约翰霍普金斯医学中心对在该院出生的300名婴儿的血液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100%的血液样本中含有PFOA,99%含有PFOS。PFOS和PFOA几乎普遍存在于母体子宫中。  这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在1997至2002这30年间,总产量在10万吨左右,主要用于生产杀虫剂、防护剂以及材料的表面改性。  无论PFOS还是PFOA都属于含氟化合物的一种。但和众所周知的氟利昂不同,这类化合物中的氢被氟全部代替,在碳链的末端形成一层致密的“氟壳”,不仅普通的酸碱对它根本不起任何作用,油、水和高温均奈何不了它,化学性能极其稳定。  但这同样也导致它很难降解。“PFOA在雌鼠体内的降解速度是几个小时,在雄鼠体内几天,在猴子体内是几个月,而在人体内则几乎是4年。”美国环保署污染预防和有毒品办公室的Jennifer Steed指出。动物和人身上表现出毒理实验的差异令科学家困惑。  “我们确实不清楚是什么样的生物学作用造成了这些差异。”美国环保署国家健康和环境影响实验室的首席生物学家Lau说。  更困难的是确定这些化合物的来源。因为这些化合物通常不作为商品出售,它们只是降解产物或制造其他商业化学品过程中的加工助剂,难以追踪。  这种只有化工里使用的成分,究竟是怎样进入人体,并最终漂洋过海袭击北极熊的?  氟从口入?  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指出,PFOS和PFOA应该是从消费产品渗透并污染整个生态环境,它们普遍存在于家庭用品中。PFOS常用于纺织品、皮革的防污防水涂层,而PFOA则广泛用于各种家具、金属、防火泡沫、包装材料的表面。  最著名的全氟化合物当属杜邦的“特氟龙”系列,这是杜邦公司对其研发的各种碳氢树脂的总称。其中最广泛的是聚四氟乙烯,它被称作“塑料之王”,作为一种最常用的表面涂料,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它由杜邦公司化学师Roy Plunkett在1938年偶然发明,并投入商业化生产。  然而近半个世纪后,这款曾经造福于人类的化工产品却遭到美国环境署的投诉。2006年,该署对杜邦公司提出抗议,称特氟龙的生产过程中添加了PFOA作为助剂,并被广泛用于全世界使用特氟龙涂料的不粘锅上,抗议还称,杜邦公司早在20多年前就已知道PFOA对人有害,却将这一秘密守口如瓶。  全球第一款采用杜邦特富龙不粘涂料的炊具诞生于1962年。除了不粘锅,很多快餐店也在铝质蛋盘上使用这种不粘涂料来降低成本,使得重复涂覆频率大大降低。玉米片制造商则用它涂在切马铃薯的刀面上,降低残渣的集积,使停工时间缩短。  继不粘锅之后,越来越多的线索将焦点指向了食物。科学家发现,一个重要入口就是食品包装。不仅美国人最喜欢的爆米花和比萨的防油包装纸上使用了聚四氟乙烯涂层,而且面包、奶酪以及方糖,从生产过程中的模具,到专卖店里的托盘,到家庭用的包装袋,几乎都离不开这种涂料。  全球狙击  杜邦事件并非孤例。早在2000年,美国3M公司就宣布全球召回PFOS。它曾是该公司著名的斯科奇加德防油防水剂的主要组分。3M的研究人员 .现,PFOS不仅会造成工作人员中毒,还会向环境释放。2 0 0 3年,3M宣布停止生产PFOS。  尽管对其危害性评估和每一个中间环节的整体论证仍需时日,一些国家已经坐不住了。  继美、加、英、挪等国之后,2006年12月27日,欧盟理事会发布限令,禁止PFOS在欧洲范围内生产、销售和使用,并出台了严格剂量标准和检测方法。  杜邦坚称,聚四氟乙烯本身是对人体无毒的,而作为生产助剂的PFOA即使对人体有毒,含量也很微小。在经过380度高温的烧结时,“不到两秒钟就消失了”。  真的如此吗?就算成品完全不含PFOA,在高温下特氟龙仍有可能会分解,释放出PFOA。为此,美国环境署特别对特富龙在高温焚化时大气环境中PFOS和PFOA的含量展开了测试。但目前的实验研究显示,特富龙涂料只会长链降解形成短链聚合物,而不会分解成PFOA或PFOS。  “理论上说很难完全清除”。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的氟化学专家陈庆云院士说。他表示,国内这方面的研究还开展得很少。  据了解,环保部国际合作司正委托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进行行业调查,至于相关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对检测方法的摸索上。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履行国际公约的承诺,及欧盟限令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卫生部门则尚未将其纳入近期工作计划。
  • 无形“探针”,“洞见”人体
    更精准地实现人体器官和病灶部位无损害可视化,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5月10日,在复旦大学庆祝建校118周年系列学术报告中,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上海市生物医学检测试剂工程中心主任张凡以《透视人体健康的新技术——近红外光化学探针用于生物医学诊断》为题,分享了自己深耕多年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研究,结合近红外光学成像仪器,该技术可隔着皮肤和肌肉监测体内活动,有望为疾病诊断提供新路径。  发光“探针”为手术精准导航  人们很早就有“洞见”自己的需求,梦想能发明一种无创技术,实现对人体健康的可视化监控。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开创医学影像技术的先河,目前我们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如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就与此有关。然而,如何实现无辐射、实时动态的活体成像技术一直存在巨大挑战。  研究人员逐渐发现,活体荧光成像技术,相较于已有的CT、MRI(磁共振成像)、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等,具有无辐射、高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特异性等检测优势,能够为精准手术导航技术领域提供较好的应用前景。  在对医学检测方法的优化探索中,张凡团队开发了一种新技术,就像打开一扇观察人体内部的窗口——只需静脉注射会发光的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即可自动定位到某个器官、肿瘤或是血管,再通过对人体没有伤害的光学成像仪器,就能隔着皮肤和肌肉组织直观清晰观察到肠道的蠕动、肿瘤的边缘、细胞的游走等  “而且,我们看到的不是静态‘照片’,是动态的‘视频’。”张凡说。  从自然中寻找答案  “活体荧光成像技术也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张凡说,“荧光虽然没有辐射,可以很快实施动态监测,但是其组织穿透深度较浅一直以来都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  此前,光学成像多使用可见光区(400纳米至700纳米)和近红外一区(700纳米至900 纳米)的荧光,但由于这一波段在生物组织中具有较高的吸收和散射,其在活体深组织检测中的应用大大受限。张凡团队专注于在近红外二区窗口(1000纳米至1700 纳米)内探索活体深组织成像窗口,并且根据获得的最优窗口开发对应的长波荧光探针和成像仪器。  到目前为止,张凡团队累计开发了30余种系列近红外二区有机小分子探针,相关荧光成像设备和探针试剂已实现应用转化,在多家科研机构和医院用于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已经成功获取了生物体内部多个待测物的动态监测。  随着研究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员发现,荧光成像往往是利用外部激发光源实时激发荧光探针来获取信号,这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生物组织背景荧光,从而影响成像的分辨率和信噪比。  如何寻找优化之法?在张凡看来,最好的答案就在自然里。自然界能自主发光的生物很多,比如鱿鱼、水母、萤火虫等。  “与其受背景荧光干扰,不如尝试将其本身的荧光运用起来。前面提到的‘探针’对人体来说都是‘外来的’,注射到体内后容易被代谢,而如果可以实现近红外生物发光成像就可以更好的实现无激发的高信噪比原位成像追踪。”张凡说。  创新在学科交叉处  思路的转变拓展了张凡的研究视野。他发现除生物医学,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还能做很多事儿,比如监测微塑料污染。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微米的塑料。张凡认为,长期以来由于分析方法的限制,人类大大低估了微塑料暴露的影响,并且对于微塑料在人体内体液和组织的影响的研究仍然非常粗浅。事实上,直径小于2微米的小尺寸微塑料,就可以穿越细胞膜,并在脏器和脑部富集,极有可能引起氧化应激、炎症以及DNA损伤,是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  人们认为微塑料的影响只是通过由海洋到人类的食物链传播,其实不然。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微塑料会随着大气远程传播,并在淡水环境及陆地上沉积,比如美国西部地区每年就会有120吨微塑料会由大气沉积到陆地。  “微塑料比人们想象中更广泛地存在于生活中,甚至存在于婴儿的奶瓶里。”张凡希望,未来能运用好近红外荧光分子“探针”技术,对微塑料进行活体实时动态追踪,为保卫人类健康贡献更多力量。  张凡一直鼓励学生勇于跨界、主动交叉、全面发展。经过多年积累,他带领的团队已成长为一个典型的学科交叉团队,一批批优秀学子毕业后继续从事相关科研工作。  “创新的机会,就在学科交叉之处。”谈及科研的心得,张凡总结说。
  • 高德红外人体测温产品,为大众出行保驾护航
    乘务员小姐姐竟然 “偷拍”我!人民日报、中国铁路最新官方回应来了“坐高铁,乘务员小姐姐竟然‘偷拍’我,难道是因为我帅?”近日,高铁乘客发现乘务员小姐姐“偷拍”,引网友各种脑补猜想。暗恋、抓逃犯、为吃泡面罚款留证据、拍宣传照… … 画风清奇可爱。 人民日报、中国铁路最新回应来了 那么,乘务员小姐姐真的是在给乘客拍照吗?人民日报、中国铁路官方最新回应来了:她们并不是在拍照,而是在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乘务员手持的并不是普通手机,而是带有红外测温功能的手持终端机。(人民日报报道原文:《高铁乘务员“偷拍”乘客?哈哈哈,不好意思… … 》,中国铁路公众号原文:列车员为什么要给我拍照?) 真相大白,网友惊呼:yyds,手机也可以是测温仪,黑科技!细心的网友还发现,从测温界面来看,这款黑科技测温产品来自高德红外。 ▲乘务员正使用高德红外cb360对乘客进行体温检测 没错,乘务员小姐姐手持的正是高德红外cb360手机测温宝。自带安卓/ios接口,可轻松连接手机,让一台普通手机秒变红外热成像测温仪,有了cb360的帮忙,体温检测更高效、更安全、更便携,高科技满满。 cb360手机测温宝,为解决安全测温而生 “为了更好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为乘务员手持终端机配备了红外测温模块,可实现远距离测温,既减少了近距离接触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又可以在不打扰旅客的情况下,实行快速测温。”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在回应里提到使用cb360的缘由。 诚如是,cb360是一款专为手机终端设计的安全、方便的快速体温筛查工具,搭载高德红外二十余年积累的核心红外探测器技术,性能优越,能够解决传统测温工具的诸多弊端。 cb360手机测温宝更安全,1.2米安全测温距离cb360可在1.2米的安全测温距离内实现非接触式精确测温,避免传统点温枪需近距离接触测温,带来交叉感染的安全风险。更人性化,无需旅客配合cb360无需打扰旅客,即可测量其体温,尽显人性化的科技之美。而点温枪则需要旅客积极配合检测,测温效率低。更智能,超温自动报警提示ai算法+大数据加持,测温更精准,测温精度0.5℃。被测旅客体温超标时,测温软件自动报警提示,抓拍超温人员红外+可见光图像,拥有点温枪无法比拟的优势。更便携,体积小巧,随身携带小巧机身,51x18x15.6mm,可随身携带,搭配app,即插即用,普通手机秒变热像仪。 高德红外人体测温产品,为大众出行保驾护航 事实上,高德红外人体测温产品除了在高铁车厢内协助乘务员对旅客进行体温检测外,在火车站、飞机场、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均有应用,守护大众安全出行。 在北京西站、广州南站、深圳北站、武汉站、汉口站、武昌站、成都东站、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河国际机场、嘉峪关机场、泉州晋江机场、长沙黄花机场,以及全国多地超300个地铁站,高德红外的产品正积极配合防疫人员对乘客进行无接触式体温检测,为大众提供更为安全的乘车出行环境。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防疫测温产品的需求有所不同。从搭配手机即可便捷使用的cb360手机测温宝,到24h坚守在大人流量场所的ir236及qt人体测温产品,高德红外拥有覆盖全防疫场景的完善产品体系。 ir236、qt、m120、t120h、cb360等人体测温产品,正搭建起一道出行防疫测温守护之门,为大众出行保驾护航,助力常态化疫情防控。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称,从目前情况来看,疫情总体形势可控。但是,由于本轮疫情波及范围大,人群面广,加之多个不同来源的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土疫情叠加,增加了整个疫情防控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但只要各地严格落实好各项防控措施,疫情在两到三个潜伏期内能够基本得到控制。 专家的回复,让我们信心倍增。当前,全国正一同战“疫”,防控工作仍不可松懈,高德红外售后服务人员从上周就已经开始进行全国售后巡检工作,以保证测温设备稳定运行,精准测温,助力重点公众场所严格落实测温疫控措施。 接种疫苗,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我们慎终如始做好个人防护,相信胜利终将到来! *本文图片来源于人民日报、中国铁路公众号
  • 中国CDC否认参与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
    中国疾控中心5日晚发表声明回应“黄金大米”事件,否认了参与组织转基因“黄金大米”人体试验的传闻,称相关研究员表示对是否使用了“黄金大米”不知情,此事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国际环境组织“绿色和平”近日发布消息称,美国塔夫茨大学选取中国湖南衡阳某小学学生做转基因“黄金大米”的人体试验。该项研究结果形成的论文《黄金大米中的β-胡萝卜素与油胶囊中的β-胡萝卜素对儿童补充维生素A同样有效》发表于《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文中提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妇幼营养室在该试验中组织研究和收集样品。  中国疾控中心网站5日晚刊出回应文章说,该论文的第三作者荫士安是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的研究员。营养食品所调查所获的情况如下:  一、发表的文章是来自美国塔夫茨大学申请到的美国NIH项目“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该研究项目是美国塔夫茨大学与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于2004年9月签署的,研究内容是研究菠菜、黄金大米和β—胡萝卜素胶囊中的胡萝卜素在儿童中的吸收和转化成维生素A的效率。文章发表前,荫士安研究员收到了《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论文发表通知,他签字同意发表。  该项目通过了美国塔夫茨大学和浙江省医学科学院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查。该研究项目的负责人是美国塔夫茨大学的汤光文博士,中方负责人是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的王茵研究员,荫士安研究员以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客座研究员的身份作为协助研究者参与,具体负责现场工作。营养食品所没有与该课题合作各方签订合作协议。  二、荫士安研究员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名称为“植物中类胡萝卜素在儿童体内转化成为维生素A的效率研究”,课题执行日期2006年1月-2008年12月,此项课题的研究内容仅涉及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没有转基因大米的研究。在研究实施过程中,增加了现场协作人员浙江省医学科学院王茵研究员。另外,参加的单位还包括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衡南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中所用的稳定同位素标记的菠菜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提供,并由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于2008年5月从美国携带到湖南衡阳现场。  此项研究设计通过了中国疾控中心营养食品所伦理审查委员会的审批,课题组与参加试验学生的家长均签订了知情同意书。该课题现场工作于2008年5月在湖南衡阳市衡南县江口镇中心小学进行,挑选了该校80名6至8岁儿童,按血清维生素A含量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半数分别给予氘标记菠菜或氘标记纯品β-胡萝卜素。现场工作完成后,按照样品出国的审批手续,血液样品被送往美国塔夫茨大学进行检测。  三、据荫士安研究员介绍,考虑其负责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均有菠菜中类胡萝卜素转化效率研究内容,故将2个项目的现场工作合并在一起进行。营养食品所在调查中经过比对,荫士安研究员提供的受试者名单与《儿童植物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当量研究》的研究对象基本一致。  四、关于美国塔夫茨大学汤光文博士负责的美国NIH项目研究中是否使用了“黄金大米”,荫士安研究员表示不知情。  据介绍,为尽快弄清事实,中国疾控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正展开进一步调查。由于涉及多家单位,营养食品所正积极和有关方面协调、沟通,进一步查对、核实有关情况,并将及时公布调查进展。
  •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与人体健康研究进展!百欧博伟生物:人类肠道中定居着许多对宿主有益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核生物等,它们在肠道内能与其他微生物及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影响,被称为“被遗忘的器官”,它们的基因组也被誉为人类的“第二基因组”,与人体的能量代谢及物质代谢有关。本文总结了人体肠道中病毒、真核生物、细菌和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微生物群的失衡可能导致的疾病如肥胖和克罗恩病等,以及微生物环境在人体内的成熟过程,期望有助于诊断和治疗与肠道微生物失衡相关的疾病。一、人体肠道微生物人体的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体表、肠道和口腔,微生物的种类及数量构成是不同的。其中,肠道中的微生物数量约为机体自身细胞(1013)的10倍,在自然界中,结肠中分离出的微生物密度最高,人体粪便干重的 60%为细菌。已有文献表明,婴儿肠道菌群的结构差异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正常成年人的肠道菌群结构趋于近似,拟杆菌属占肠道菌群的30%,而肠杆菌属和肠球菌属的含量少于1%。肠道中的专性厌氧菌本身对于维持肠道菌群结构的平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专性厌氧菌在肠道中形成菌膜屏障,主要通过2条途径阻止肠道潜在致病菌(通常为兼性厌氧或需氧菌)及毒素对肠上皮细胞的黏附及侵袭:其一,通过与肠上皮细胞紧密结合,占据空间;其二,通过竞争营养物质,产生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中的pH值。为进一步了解人体生理状况与自身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关系,2007年12月19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人类路线图计划(road map plan)正式启动一项新的基因工程——人体微生物群系项目(Human Microbiome Project,HMP),旨在确定不同个体间是否存在共同的核心微生物群系,研究人体微生物群系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开发新的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工具,关注HMP项目相关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等。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展了500多个细菌基因组的测序工作,这些参考细菌基因组主要来源于人体胃肠道(29%),其次为口腔(26%)和皮肤(21%),最终这个数据库将包含900多种人体内细菌、真菌和病毒的基因组。分析结果显示,人体内的微生物具有惊人的多样性,即使是孪生姐妹,其微生物群中细菌的相似程度也低于50%,而病毒的相似度更低。同时还发现了一些新的基因和蛋白质,其中有些对人类健康发挥重要作用,有些与疾病密切相关。通过这些研究,人们正逐渐了解究竟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人体的微生物群,其中宿主的遗传基因对微生物群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研究证明,特定的基因位点对细菌群落的构成有影响,而对病毒的影响有待考证。2010年,欧盟资助的“人类肠道宏基因组计划”开始进行迄今最大的肠道细菌基因研究,旨在探索人类肠道中的所有微生物群落,进而了解肠道细菌的物种分布,为后续研究肠道微生物与人的肝硬化、肥胖、肠炎、糖尿病等疾病的关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以前的研究通常着眼于真核生物、病毒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其实,健康人体也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真核生物。人们低估了健康人体中病毒的丰富度,近期从人体提取出的大量全新的病毒片段证明了人体病毒构成方式与细菌一样,也很多样化。因此,人们亟须将视野从个体研究转移到群体研究上去。通过微生物预测个体未来的健康情况,人们首先需要测定人体微生物环境随时间产生的变化。结果显示,健康人体的细菌、真核生物含量及组成相对而言更加平稳,一些外界变量,包括饮食习惯改变、疾病和环境等则可能导致人体微生物内环境的变化。其中,饮食习惯改变对人体微生物环境有巨大影响。在一年内,健康的成人体内 95%以上的病毒序列只有极小的变化,这意味着病毒环境基本不变。Minot 等的实验则证明,节食可以使不同的成年人的病毒环境趋于一致。另外,在小鼠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将高糖、高脂的饮食习惯改变为低糖、低脂的饮食习惯,可以在一天内改变小鼠的微生物环境。节食也会影响到真核生物的生长分布,以动物脂肪为主要能量来源的人,其微生物内环境含较多的拟杆菌属,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食的个体则含有较多的普氏菌。人体的微生物环境是在出生时决定的,婴儿的出生方式对其未来的人体微生物环境建立有着巨大的影响。母体的羊水中有少量的微生物,其种类、数量都很少,这是人体接触的第一类微生物。通过检测胎便中的 DNA 片段,可以证明羊水中有少量细菌。接下来,婴儿的微生物环境会受到其出生后遇到的第一个外环境影响,如果是正常顺产,其体内微生物群来自母体的阴道;如果是剖宫产,其体内微生物群来自母体的皮肤环境。事实证明,顺产婴儿的体内微生物环境与母体的阴道微生物种类相似。相对的,剖宫产的婴儿微生物群与体表分布相似,多含有金黄葡萄球菌和丙酸杆菌等。另外,剖宫产的婴儿排泄物中细菌种类少,且体内含有更多的免疫细胞。婴儿体内的细菌和病毒丰富度会随着时间而增加,其种类也会有所变化。最初的人体微生物多为好氧微生物,因为肠道内最初有氧,随后逐渐被成人体内常见的厌氧微生物取代。婴儿的肠道微生物环境构成变化很快,大部分第一周检测出的微生物在第二周之后就消失了,在前三个月内,婴儿的肠道微生物一直以这样的速率变化着。这与成年人一年内95%微生物种类不变的现象不同。母乳、配方奶粉中并未检测到病毒片段,这说明在喂养婴儿之前,婴儿就已经通过环境、母体获得了大量的微生物。对单独的婴儿个体的跟踪研究证实,婴儿出生后其体内的微生物种类随时间增加,而其微生物环境在使用抗生素、食用固体食物等几个时间点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宏基因组学方法揭示了婴幼儿的微生物环境是如何变得越来越复杂多样。最初,婴儿的食物是母乳及奶粉,这使得其微生物环境变得适宜消化、利用乳酸。在进食固体食物前,婴儿已具有消化植物性多糖的能力,这说明在更改食谱前,婴儿已做好了从母乳转向固体食物的准备,而并非由外界环境的变化所引起。第一年内,婴儿的微生物环境开始向成年人的方向靠拢,在2.5年时,几乎与成年人并无不同。一旦微生物环境成熟,就会长期保持稳定,直到老年。研究人员发现,老年人体内的微生物环境与年轻人不同,尤其是杆菌属和梭状芽孢杆菌2类。另外,老年人的微生物环境构成种类远比年轻人要多,这可能是由于老年人多患有各种疾病,药物的使用会对微生物构成造成影响。抗生素对人体微生物环境的平衡有着巨大的影响,使用抗生素后,平衡的人体微生物环境被打破,所有微生物类群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有的类群在治疗后数月都不能恢复。这种失衡导致外界的微生物入侵人体,取代了原本平衡健康的微生物环境,导致疾病。另外,长期、重复使用抗生素会增加整个微生物环境对抗生素的抗性。二、免疫系统与微生物免疫系统与微生物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首先,免疫系统的成熟完善过程离不开微生物。利用无菌小鼠动物模型研究发现,无菌小鼠肠道中IgA的分泌量减少,肠道淋巴组织减少,Peyer 斑和肠系膜淋巴结变小。这说明由于肠道内有共生菌,肠黏膜表面分泌 IgA,而一旦肠道内菌量减少,IgA 的分泌量也会减少。因此,肠道菌群促进了淋巴组织成熟并分泌IgA的过程。在先天免疫系统中,免疫细胞通过微生物群相关分子模式(microb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MAMP),如细菌的细胞壁内容物(脂多糖、肽聚糖)、鞭毛等,识别不同的微生物。Toll 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一类用于识别相关微生物抗原的宿主蛋白。如果人体内没有TLR,肠道、肠系膜免疫系统无法正常运作。共生菌通过 TLR 可以增强抗炎症作用,提高免疫系统的耐受力。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是另一类典型的微生物组织结构识别蛋白,可以形成炎性体,应答外界损伤类型的免疫。例如,NLRP6的缺失会导致 IL-18 量减少,从而影响一些肠道微生物的增生。后天免疫系统也会受共生菌群的影响。微生物会影响 T 细胞的分化过程,这说明 T 细胞的成熟不仅取决于细胞个体差异,也取决于外界的微生物环境。同时,共生菌反过来也会影响机体的周围环境,例如,多形拟杆菌会减少其他肠道细菌在生理过程中产生的多肽。另外,一些细菌能够通过减少自身组成蛋白质的免疫系统相关受体,减少IgA 的量,从而在人体肠道内更好地生存。因此,可以推测,如果没有微生物菌群对人体的影响,人体或许会更容易罹患自身免疫性疾病。三、肠道微生物与疾病人体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可以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肥胖、炎症性肠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糖尿病等。肥胖与微生物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硬壁菌门(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Firmicutes)细菌的含量是衡量肥胖的一个重要微生物指标。在节食的个体中可以观测到硬壁菌门的微生物量减少、拟杆菌门的微生物量增加。另外,通过对孪生姐妹的观察发现,硬壁菌门微生物的减少对应着放线菌的增加。通过对人体菌类数量的调整,个体可以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能量,减少炎症反应。使用动物模型模拟宿主基因改变、环境因素改变导致肥胖的过程,发现通过改变微生物环境,将肥胖个体的微生物转接入健康、苗条的个体体内,能够改变能量利用的表现型,使之呈现出肥胖个体的表现型。肥胖会导致一种与普通炎症完全不同的低量炎症反应,诱导产生温和的细胞因子,如TNF-α、IL-1b、CCL2等,诱导产生肥大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等。双歧杆菌的增加会导致胰高血糖素肽2增加,减少大肠的通透性,从而使病原菌的脂多糖难以异位。再如TLR5可以识别细菌鞭毛,是先天免疫系统的主要受体之一。TLR5 缺陷型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出代谢综合征。仅仅通过将肥胖小鼠的微生物环境转移至正常野生型小鼠体内,也能够导致这种代谢综合征引起的肥胖。克罗恩病(Crohn' s disease)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功能紊乱、胃黏膜炎症反应,其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了解到,基因组、病毒组、微生物环境等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导致克罗恩病。研究人员以 Atg16L1基因缺陷型小鼠为对象,研究环境因素与个体基因与克罗恩病的关系。使用鼠诺沃克病毒感染Atg16L1缺陷型小鼠及野生型小鼠,缺陷型小鼠的潘氏细胞不正常生长,而野生型小鼠的潘氏细胞不变,这说明病毒和致病基因共同导致潘氏细胞异常。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与微生物环境有关。Ⅰ型糖尿病小鼠模型中,微生物环境对先天免疫系统作用,导致糖尿病。与没有自身免疫的个体相比,高风险患糖尿病的儿童基因中有着独特的微生物环境构成,其微生物种类随时间减少,而卵形拟杆菌、硬壁菌含量则相对较高。肠道微生物对多发性肝硬化和类风湿关节炎也有影响,而无菌小鼠中不会产生这些疾病。在多发性肝硬化小鼠模型中,将某些微生物引入无菌小鼠会使之变成疾病型,这是一个肠道微生物作用于后天免疫系统从而引起自身免疫疾病的典型例子。因此,利用共生菌的鞭毛多糖,可以防止自身免疫疾病。此外,还有一类由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导致的疾病,其机理较为复杂,由于不是由单独的微生物导致,研究其微生物菌群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就非常重要。例如,潜伏的疱疹病毒可以保护小鼠,使宿主不被单核细胞李斯特菌和鼠疫耶尔森菌侵染,这是因为疱疹病毒诱发生成了 IFN-γ和细胞坏死因子。由此可以猜测,通过互益共生,疱疹病毒增强了宿主的健康,其终生潜伏也有益于这类病毒的生存。幽门螺杆菌会导致胃癌和胃溃疡,但大部分人群都是该菌的携带者而并无病理反应。通常,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都伴随着呼吸道疾病,比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结核。有研究表明,感染幽门螺杆菌导致这类呼吸道疾病的患病几率增大,而近期也有研究得到了相反的结论,认为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减少胃溃疡患病率,携带有幽门螺杆菌的实验猴体内含有更高的结核抗原诱导的 IFN-γ水平,从而增强了Th1反应,降低了幽门螺杆菌携带者的胃溃疡患病率。早期的细菌感染会导致分化的T细胞减少,而增强Th1反应,其机理尚不清楚。幽门螺杆菌环境通常在人出生的前10年开始成熟,并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保持稳定状态。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成年个体体内都携带幽门螺杆菌,而由于滥用抗生素等原因,发达国家的成年个体携带幽门螺杆菌的比例小很多,这将导致在该人群中居高不下的各种过敏性紊乱疾病。所以,使儿童适当暴露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中、减少抗生素的使用等,可以有效预防过敏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生活中人们的微生物菌群已与过去不同,由于缺少了部分必需的微生物菌群信号,人体的免疫系统常常不能正常运作,自身免疫性疾病中以过敏为主的患病率大大增长,过敏原的种类也增加了许多。“卫生假说”认为,幼年接触的致病源稀少,免疫系统无法正常成熟,从而引发哮喘。在发展中国家,过敏人群远小于发达国家,这很可能是由于其庞大的家庭结构,使得每一个家庭成员有更多接触致病菌的机会,而糟糕的卫生环境、少使用抗生素等因素也增加了个体接触微生物的机会。“卫生假说”的一种可能的机理是与IL-10的反调节作用有关。IL-10 是一种抗炎症反应的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和后天免疫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微生物入侵人体后,会导致IL-10分泌量增加,减缓炎症反应,同时使人体暴露在过敏原中。另外,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会影响人体过敏反应。例如,血清 IgE水平与CD14启动子区的单核苷酸SNP位点有关。拥有该基因的儿童,若与宠物狗接触更多,则有较高的IgE水平。寄生虫也会导致人体分泌IgE,有人认为,由于西方国家人们接触寄生虫较少,导致西方国家人群易产生过敏症状。四、结语为了更好地理解疾病与人体微生物间的关系,亟须设定一种通用评判标准,用以衡量人体微生物环境的构成和丰富度,并依此判断人体的健康程度。另外,如何完整地衡量微生物、人体、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可能产生的疾病进行预判,也是一个未来研究的方向。总之,虽然已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但缺少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这是该领域研究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另外,在一些案例中,从一个健康的个体环境引入新的微生物可以治疗一些疾病,使患病个体环境恢复稳态,如将肥胖个体的微生物群转移至健康野生型个体中,会将野生型个体转变为肥胖个体。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这种转移微生物菌群的方式治疗相关疾病呢?这是因为,首先,人们尚未寻找到一个合适的体外转移条件;其次,不同的研究人员对“健康个体”并没有一个相同的衡量标准;第三,人们尚不清楚不同的患病个体需要对应怎样的健康个体。因此可以看出,在微生物治疗上,我们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欢迎访问中国微生物菌种查询网,本站隶属于北京百欧博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单位现提供微生物菌种及其细胞等相关产品查询、咨询、订购、售后服务!与国内外多家研制单位,生物医药,第三方检测机构,科研院所有着良好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欢迎广大客户来询!
  • 以色列科学家打造可在人体内游动的检测仪
    在经典科幻影片《神奇旅程》中,拉寇儿-薇芝率领的一支团队乘坐的潜艇缩小后进入一名受伤的外交官血管,设法挽救他的生命。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可以在人体内“游动”的微型胶囊式照相机  胶囊式照相机的铜“尾巴”由核磁共振扫描仪产生的磁场控制,允许科学家在体外操控照相机的体内移动特拉维夫大学研制的胶囊式照相机仍旧较大,无法进入血管,但可以利用磁场控制的铜“尾巴”在患者消化系统内“游动”  北京时间12月22日消息,在科幻影片《神奇旅程》中,一群医生乘坐缩小的潜艇进入一名垂死的患者体内,拯救他的生命。现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距离打造这种迷你潜艇又向前迈进一步。他们研制出可以在人体内“游动”的微型胶囊式照相机。据悉,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用于在人体内“游动”的无线远程遥控照相机,通过体外的核磁共振成像信号进行磁控制。  在1966年的经典影片《神奇旅程》中,科学家缩小了一艘潜艇及其艇员,让他们得以进入一名患者体内,拯救他的生命。当然,这种潜艇只是一个科学幻想,还无法成为现实。特拉维夫大学研制的微型照相机可以寻找伤口和肿瘤,同时不会像内窥镜那样让患者产生不适。  特拉维夫大学的加博尔-科萨尔在接受《生物医学微型设备》杂志采访时表示,这种微型照相机同样能够将药物送入患者体内。他说:“核磁共振成像仪能够产生一个巨大的恒定磁场。胶囊式照相机依照这个磁场在体内移动,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一样。”  胶囊式照相机的移动更像是在“游泳”。它长有一条“尾巴”,由铜线圈和柔软可弯曲的聚合物构成。磁场让尾巴内发生振动,允许照相机在体内“游动”,囊内的电子元件和微型传感器允许操作人员操控磁场,控制照相机的移动。科萨尔指出使用非铁质磁材料铜是一个关键。绝大多数磁铁都会干扰核磁共振成像仪,让最后的图像模糊不清,铜产生的干扰很小,能够获取清晰的图像。  内窥镜是一种目测检查身体通道或者结肠、膀胱、胃等中空器官内部情况的仪器,会对患者造成不适,患者在检查后需要时间恢复,同时需要服用镇静剂。特拉维夫大学研制的微型照相机主要用于检查进出较为容易的消化系统。
  • 可口可乐含氯事件追踪:符合国标对人体无害
    4月18日凌晨4时45分,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就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9批饮料疑混入含氯消毒液事件召开第二次新闻情况通报会,向媒体公布了山西省两家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验结果、山西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论证后得出的意见。专家组认为:该9批次产品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存疑产品检验结果均符合国标  4月17日22时,山西省质监局向媒体通报对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9批次存疑产品核查初步情况后,18日凌晨3时许,两家国家级检测中心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院、山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出具了检验结果。  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副院长梁宝爱介绍,17日上午8时30分该院接到此次应急检验通知,立即启动应急预案,抽调了21名精干人员组成了样品接待、检验、后勤保障三个小组。该院参照国家标准GB/T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消毒剂指标》中游离余氯的检验方法,制定了详细的检验方案,对检验所用的仪器、试剂等进行了充分准备。同时抽调了该院多年来检验饮用水余氯项目经验丰富的检验人员参与检验。该院样品接待组于17日11时30分开始陆续接到了省质监局抽样送检的9个批次样品,并下达了检验任务 检验组对每个样品按照检验方案进行了反复的试验和验证,经过了10余个小时的检验后完成任务,出具了检验结果:送检的9个批次样品中游离余氯检验项目的实测值均小于0.005mg/L,即低于GB17324-2003《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中规定限量值。  山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主任傅英文介绍,17日下午该中心组织人员就检测方法、检测项目进行了论证,最后确定对产品中的亚氯酸根和氯酸根进行检测,从送检样品检验结果来看,实测值均小于国家标准要求。  食安办专家组论证认为对人体无害  来自山西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专家组的邱服斌介绍,山西省食安办17日连夜抽调了山西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的7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并根据检验结果进行了认真研讨论证,给出了专家组意见。  新闻情况通报会上,邱服斌代表专家组宣读了专家组意见:  “根据山西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和山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对省质监局抽样送检的2012年2月4日至8日可口可乐(山西)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9批次产品的检验结果,参照GB/T5750.11-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消毒剂指标》检验游离余氯项目实测值均小于GB17324-2003《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限量值0.005mg/L 参照GB/T5750.10-299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 消毒剂指标》检验亚氯酸盐、铝酸盐结果均未检出。  专家组认为,该9批次产品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抽样送检独缺事故发生后首日产品  山西省质监局局长常高才表示,此次抽样送检的产品不是企业送来的,而是质监稽查人员从企业的成品仓库中抽样的,对成品仓库中没有的批次产品,稽查人员则从市场上购买送检。对此次2月4日—8日共9批次之外的其他批次产品,山西质监部门将持续跟踪抽检。如发现企业有违法违规行为,将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其严肃处理。  应记者要求,梁宝爱公开宣读了抽样送检产品的具体批次:2月5日生产的芬达(葡萄味汽水),2月6日醒目(苹果味汽水),2月7日芬达汽水、可口可乐汽水、雪碧(清爽柠檬味汽水),2月8日零度可口可乐汽水、雪碧(柠檬味汽水)、醒目(苹果味汽水)。送检9批次产品为2月5日—8日生产。  对抽样送检产品中为何没有2月4日生产的饮料的疑问,梁宝爱回应说,该公司成品仓库已无2月4日的库存产品,稽查人员经过多方努力但仍未能在销售市场上获取2月4日生产的饮料产品。  而之前相关媒体报道称,可口可乐(山西)饮料公司员工透露,2月3日该公司夜班维修工对管道改造时误操作,使消毒氯水混入生产用处理水,4日白班生产部员工上班后喝饮用水感觉氯味特重但未在意,一直持续到8日晚上才发现生产饮料用水中有大量氯水并立刻停产。
  • 罗氏问题药国内检测没问题 专家称人体质问题
    一份记载着65000份不良反应病例(发烧、骨头痛、白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暂时性失明等)、15161份死亡病例和8种涉嫌药物的报告被全球知名药企罗氏“漏报”了15年。  15年间,这8种药物在全球销售,销售总量和服用人数庞大到无可计数。  如何相信罗氏的解释——“未及时报告的漏报事件”?  没说出的秘密  根据欧洲药品委员会的表态,英国药品和健康产品管理局(MHRA)在对罗氏总部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罗氏未能有效评估超过80000份 (含死亡病例)不良反应报告”。  这一项目始于1997年,已过去15年,这份本应当时就呈报药品监管部门的报告在突然曝光后引起轩然大波。  “这些项目仅是在美国的全球项目,也仅是在美国范围内的程序上的问题,调查结果将在今年12月公布。”罗氏制药高级公关经理王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王化解释,此次“在美涉及潜在不良事件未及时报告”的共有8种药物,其中6种在中国市场上有销售,分别是安维汀、赫赛汀、美罗华、特罗凯、希罗达、派罗欣,主要为抗癌类药物及肝炎治疗药物。  在罗氏提供的《关于罗氏在美国患者援助项目中不良反应漏报事件情况说明》中解释说,“不良反应事件仅限于美国该患者支持项目”,并定性为“漏报事件”,称 “在现在阶段,未有任何证据表明,病人和医生需要采取任何措施。目前不能证明与药物直接相关”。  罗氏创始于1896年,总部在瑞士,在全球100多个国家销售医疗健康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生物科技公司,2010年,罗氏公司的利润为63亿英镑,富可敌国。  “跨国公司要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否则后果和代价都是极其惨重的。”同在大型跨国药企的一位公关经理李锐(化名)在接受采访时评价说,“近年来,跨国药企负面新闻不断,但罗氏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这次的事情让所有人都很惊讶。”  李锐表示,“尤其是在欧洲和美国,罗氏很可能面临大官司和巨额赔偿,是一次大麻烦。”  “中国式”监管有点被动  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的消息显示,“从目前情况看,该事件涉及的药品在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尚未发现异常报告。”  “为什么中国成了不良企业的避风港?欧洲的问题到了中国都不是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两次“未发现异常报告”的表态引发了网友的口诛笔伐。  “国外的数据不能直接拿来用,中国人的体质特征跟国外有差异性,应该经过针对国人做专门的监测。”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表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态度是“合理的、负责任的”。  但孙忠实也提醒,“由于国内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落后于欧美,目前虽未查到相关药品的不良反应数据,但隐患依然存在。有关部门应高度关注,并密切跟踪罗氏对相关病例的评价,加强罗氏相关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1999年,我国才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并公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遗憾的是,这项规定因为没有惩戒的“牙齿”,而成为纸上谈兵的“理论规范”。  2004年,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联合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并于2010年进行了修订,2011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据规定,“国家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报告药品不良反应” 。对于隐瞒不良反应报告的,仅“处以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严重的不再予以注册” 。  低廉的违法成本使得铤而走险谋求利益最大化成为诸多药企的选择。“全球不良反应报告仅是冰山一角,可能只占实际不良反应的5%,很多药品不是没有不良反应,而是我们根本不知道。”孙忠实说,欧美国家每年都要枪毙几十种药品,绝大部分还是企业主动要求的,而我国一种都没有。  孙忠实说,不良反应报告的价值在于其中严重不良反应的比例。“这是真正衡量一个药品安全性的关键指标,但我国的不良反应报告价值太低。”  7月13日,记者联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处,工作人员表示,已经责成罗氏(中国)公司报告该事件的评价结果,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英国、美国药监机构了解有关情况,同时加强对罗氏公司在中国销售的相关品种的不良反应监测。  中国市场事关“半壁江山”  罗氏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大型跨国药企之一,公开资料显示,全球最畅销抗癌药之一赫赛汀,在华上市长达10年,特罗凯进入中国已经达到5年,美罗华在华上市时间长达12年。  作为肿瘤领域无可争议的NO.1,罗氏在中国的发展顺风顺水。根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对2009年医院药品销售前10名中的统计,上海罗氏以13.8亿元销售额居首位,辉瑞则以12.1亿元位居次席。  讽刺的是,把罗氏送上冠军宝座的也是“出事”药品。根据罗氏2011年年报显示,赫赛汀、美罗华、派罗欣、安维汀和特罗凯这5款药品在华销售额分别为5200万、6005万、1438万、5292万、1251万瑞士法郎,5款药品总计年销售额为3.27亿瑞士法郎,占中国市场销售总额的58.61%。  这意味着,如果涉事药品在中国遭遇“封杀”,罗氏就失去了半壁江山。  “涉及的都是处方药,是罗氏药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药品需通过专业医师开处方,药品销售主要通过医院的渠道。”王化介绍。  可想而知,凭借罗氏富可敌国的庞大利润空间,如果仅是经济处罚,罗氏是“买得起单”的,但如升级到行政处罚,如,禁止涉嫌药品在华销售,吊销药品批号等,对于罗氏而言,将会失去在中国市场的半壁江山。如果罗氏遭遇重创,跨国药企在华销售份额也将迎来新一次的大洗牌。  隐瞒的代价  2006年4月  美国新泽西法院判定,制药巨头默沙东公司在推广镇痛药“万络”的过程中,刻意隐瞒了其可能增加心脏病几率的信息,被告默沙东公司向原告———一名长期服用该药并患有心脏病的77岁患者支付“补偿性赔偿”450万美元。此外,默沙东将面对无休止的“惩罚性赔偿”。  2012年3月  美国阿肯色州判决强生公司支付11亿美元罚款,理由是该公司在销售安定药物Risperdal时误导该州数千名医生,隐瞒药物副作用,宣传Risperdal比同类医疗药物更好和更安全,并在未经批准使用的情况下向儿童和老人进行推销。  2012年7月  英国制药巨头葛兰素史克公司支付30亿美元的罚金,用于为有关不当营销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和威博隽,以及未能提供有关糖尿病药物安糖健安全数据等相关指控达成和解。这项和解案是美国历史上制药企业支付和解费用最高的一起案例。
  • 9.4T超高场人体磁共振超导磁体研制成功
    作者:郑金武 来源:中国科学报近日,中科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王秋良团队成功研制出9.4特斯拉(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在此前召开的技术成果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这项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外对该技术的垄断。目前,国际上仅有英国特斯拉工程有限公司掌握该项技术,并已在全球装机5台。美欧等国的科研机构利用该磁体装配的磁共振成像设备,在生物医学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突破性进展。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为当前高端医疗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常规临床应用的1.5T和3.0T超导磁共振成像设备相比,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具备显著的优势。例如,能获得更高信噪比、更高分辨率的检测图像;成像速度更快;可对人体内含量较低的钠(23Na)、磷(31P)、碳(13C)、氧(17O)等成分进行成像。该设备可用于开展人体代谢、脑认知科学、神经科学等前沿科学领域的研究,还可用于帕金森症、阿尔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用于人体全身成像的9.4T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需要在800mm的大孔径内提供高均匀性和高稳定度的强磁场,研制难度极高。为攻克超高场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研制技术难关,王秋良团队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突破了大尺寸超高场超导磁体极限电磁设计和制造等成套核心技术。经权威机构检测,该磁体的中心磁场强度达到9.4559T,室温孔径800.3mm,磁场稳定度0.022ppm/hr,400mm球形成像区域内磁场均匀性峰峰值3.05ppm,且实现了液氦零挥发的长期稳定运行。王秋良(右)团队在工作中。电工所供图9.4T超高场人体全身磁共振成像超导磁体。电工所供图团队表示,这项成果在我国超高场人体磁共振成像磁体技术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使我国成为首个掌握该项核心技术的亚洲国家。
  • 美国最新研制针尖粗细内窥镜可勘测人体细胞
    据国外媒体报道,内窥镜从根本上改变了医学治疗,医生能够使用一个微型相机附在线绳粗细的连线末端,无需做大手术便能窥探患者身体内脏器官。目前,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制一款新型内窥镜,是迄今世界上直径最细的内窥镜,甚至能够探测到患者体内的单个细胞。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制世界最纤细内窥镜相机,可观测拍摄人体单个细胞结构  针头粗细的内窥镜将潜在拍摄到单个癌细胞和病变器官,这将避免使用较大直径内窥镜进入人体带来的伤害,例如:大脑组织。同时,这个超级纤细内窥镜将比腹腔镜形成更小的伤疤。  常规内窥镜都是采用多重光导纤维制成,它们能够照亮人体病变区域,并记录图像返回到观测者。内窥镜中纤维数量越多,图像的清晰度就更高,但是较多的纤维束将使内窥镜变得更粗。  斯坦福大学卡恩带领的一支研究小组使用一个多模光纤建造了内窥镜,多模光纤能够沿着多种不同路线携带光线,研究小组的观点是使用单个纤维照亮物体并实现传输数据,这项技术存在的挑战是信息干扰,因为光线将沿着不同路径传输。  为了实现这一点,卡恩带领研究小组建造了一种装置——空间光线调制器,该调制器能够以随机路径持续发送激光束至光纤上,由于采用随机路径,一旦光线离开光纤,将形成散斑图像,一些光线则反馈至光纤。  研究小组设计的一个计算机程序能够分析反馈至光纤的散斑图像,并使用它们形成一个图像。这项技术将提高图像的分辨率,甚至远超出之前的预期,能够观测到单个细胞大小的物体。  卡恩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他已发现内窥镜在成像方面的诸多应用,当他们在人体内进行手术时能够研究细胞的详细状况。(悠悠/编译)
  • 组图:电子显微镜带你开启人体微观之旅
    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电镜)是利用电子与物质作用所产生之讯号来监定微区域晶体结构,微细组织,化学成份,化学键结和电子分布情况的电子光学装置,常用的有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在实验室中,SEM是一款很常见的仪器。平常,我们经常用它来观察材料、生物物质等的形貌和微观结构,常常会有一些让我们叹为观止的景观。但是你想过我们的人体在电子显微镜下会是什么样子吗?  据悉,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体微观结构,可以分辨1-5纳米(1纳米相当于10亿分之一米)直径的细节,让人一睹难得一见的身体细节。  日前,腾讯科技发布了一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拍摄的人体微观图,借助SEM的力量将让你开启人体的发现之旅,在这里你将看到从未见到过的景象。  这里几乎所有的这些照片都来自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借助SEM的力量将让你开启人体的发现之旅,在这里你将看到从未见到过的景象。上图是许多精子试图为卵子授精的近距离照片。  这张照片中的物体看起来就像肉桂糖果,但它们事实上是人体中最常见的血细胞&mdash &mdash 红血球。这些两面凹的细胞承担着将氧气送往身体各处的任务。  定期修剪和良好的护理应当不会让你的头发末端出现照片中的这种难看状态。  在你大脑的千亿神经元中,普肯野神经元是其中最大的。这些细胞是小脑皮层中的运动协调大师。酒精和锂等有毒物、自体免疫系统疾病以及基因突变都能够对人类的普肯神经元产生消极影响。  这是人耳内毛细胞静纤毛的近视图。这些静纤毛能够探测机械运动对声音振动做出反应。  在这张照片中,着色的视网膜血管从黑色的视神经盘背景中凸显出来。  这张色彩强化的照片显示的是舌头上的味蕾。人类舌头上大约有1万个味蕾用于探测酸甜苦辣等味道。  经常刷牙吧,因为不刷牙在牙齿表面就会形成玉米状斑块。  这是当那些相同的红血细胞紧密集合成血凝块时的样子。  这张色彩强化照片展现的是肺内表面的样子。那些空腔就是肺泡,也就是与血液交换气体的地方。  这张照片中反常的肺癌细胞与之前健康的肺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肠内的绒毛增加了肠道的表面积,这就帮助肠道进行食物吸收。近距离观察,你可以看到一些食物粘附在缝隙当中。  这张是人类卵细胞的色彩强化照片,卵细胞的表面附着着透明带状物&mdash &mdash 糖蛋白,糖蛋白不仅能保护卵细胞,还能够帮助它捕获精子。  这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战场,但是它事实上是受精5天后的一颗卵子。这张荧光照片是借助一台共焦显微镜拍摄的。  生命循环的再一次开始:这是6天大的胚胎开始进入子宫内膜的情景。
  • AI人工智能设计药物开始人体试验 3年内应用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据科技日报报道,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研究团队利用AI技术研制出一种名为“涡轮增压”的流感疫苗,这种疫苗可以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抗流感病毒抗体。团队首席专家、弗林德斯大学医学教授尼古拉· 彼得罗夫斯基称,这是全球首个进入人体试验阶段的完全由人工智能研制的流感疫苗。/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7a9be813-fccd-45ff-8480-eb114be097dd.jpg" title="timg (7).jpg" alt="timg (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楷体, 楷体_GB2312, SimKai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人工智能设计流感疫苗进入人体试验阶段(图源网络)/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通常情况下,要研制一种疫苗,医药公司要筛选数百万种化合物,需要数千人连续工作5年,耗费高达数亿美元。而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帮助下,彼得罗夫斯基带领的小型科研团队只用大约两年时间就开发出了这种疫苗。/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研究团队首先设计了一套名为“萨姆”的智能算法,其能够学习现有成功的疫苗和失败的案例,以判别疫苗对流感是否有效。然后,他们又创建了另一套能够创造出数万亿个虚拟化合物的智能程序,彼得罗夫斯基将其称作“疯狂的化学家”。“萨姆”与“疯狂的化学家”协同工作,提出了最有效的疫苗选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trongspan style="border: 1px solid rgb(0, 0, 0)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0) "扫码关注【3i生仪社】,解锁生命科学行业新鲜资讯!/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07/uepic/a3c13a69-d771-443c-a86c-22f798b84e6a.jpg" title="小icon.jpg" alt="小icon.jp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p
  • 零辐射太赫兹人体安检仪年内北京试运用
    前不久,成都双流机场“弱光子人体安检仪”引发轩然大波。经查,所谓“弱光子人体安检仪”实际采用的是X射线检测。因使用X射线人体安检设备对公众进行无差别安检扫描,不具备正当性,环保部于10月10日正式下文叫停使用该类安检设备。  据了解,今年年底春运期间,北京部分火车站或将试用一种没有辐射的太赫兹人体安检仪。  现状 人体安检有盲区 G20峰会启用人体安检仪  据了解,目前,我国公共场所的安检主要是针对行李物进行检测,采用的技术都是比较成熟的X射线检测技术 适用于人体的安检方式,除了人工手检外,就是金属探测门及手持探测器。而对金属之外的物品,并没有特别有效的检测技术。如何能兼顾人身安全与安检效率,成为公众关注的问题。实际上,国外已经出现了无辐射风险同时又能准确检测的新技术,即太赫兹人体安检技术。这类安检新技术,国内也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在今年的G20峰会上,就出现了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适用于人体安检的“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  该类设备已经在国内多地完成场地实验。很快将会在一些火车站进行试点测试。安检仪样子  专家 新型太赫兹安检技术对人体无害  太赫兹波是什么?它对人体无害的科学原理是什么?未来它将如何影响世界?为此,记者采访了中科院院士、我国最早致力于太赫兹波研究的著名激光与非线性光学专家姚建铨。姚院士详细介绍了太赫兹波的特性及科学原理,以及未来的应用前景。  为了便于理解,姚院士还特意在纸上画了一张图,将目前人类已知的各种波段在上面标注。据他介绍,2004年,太赫兹技术首次被美国提出,并且美国政府将太赫兹技术评为 “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 2005年,日本更是将其列为“国家支柱十大重点战略目标”之首,举全国之力进行研发。太赫兹,因此成为本世纪最为重要的新兴学科之一。  姚院士  “人类社会中存在声波、电磁波、震动波、伽马射线、X射线等各种各样的波。各种波频率有高低。声波的位置比较低,最高频的是伽马射线、X射线。太赫兹波在电子波段里不长不短,正好比光波要低一些,比声波和电磁波要高一些。”  姚院士解释说,太赫兹波之所以对人体无害,与其单光子能量低相关。太赫兹波在频谱图里的位置,位于微波和红外之间,其最大特点是单光子能量很低,仅仅相当于X射线单光子能量的1/124。姚院士说,由于它释放的能量很小,不会对人体产生有害的光致电离 而为什么伽马射线、X摄线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因为它频率高,频率越高对人体的影响越大。所以说,安全性好,是太赫兹波的特性之一。也就是说,太赫兹波用于人体安检,无论主动式还是被动式,它对人体都是安全无害的。也正因为如此,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都在利用太赫兹技术在安检和安防领域。  其次,由于人体体温即可发射出太赫兹波,人体和物体之间的温度差,形成强弱不同的太赫兹波,机器接收后进行处理转换,最终实现探测成像 此外,太赫兹波对于某些电介质材料具有很强的穿透效果,除了可测量由材料吸收而反映的空间密度分布外,还可以通过相位测量得到折射率的空间分布,从而获得与材料相关的的更多信息。特别适合于可见光不能透过、而X射线成像的对比度又不够的场合。所以,利用太赫兹电磁波可检查机场通关的旅客与行李,检查邮件中是否藏有毒品、炭疽菌粉或炸弹等违禁物品。也就是说,利用太赫兹波不仅能检测成像,还可以检测物质成分,让毒品、爆炸物等无所遁形。可以预见,太赫兹技术未来将在反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另外,太赫兹和电磁波频谱中其它波段不一样,它几乎兼具通信、雷达和遥感测距等所有功能,而且每项应用的表现都比现有技术占优。因此,通信、军事、航天、生物诊断都是其大显身手的领域。  但是,姚院士也坦言,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对于太赫兹波的了解还不是很深入,只是最近五年研究和应用的速度比较快。而民用方面,主要是在安全检测上。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太赫兹波人体安检仪,而我国也开始从实验室阶段进入到实际应用。今年,杭州举办的G20峰会期间,一种被称为“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的设备就已经投入测试使用。  进展 零辐射人体安检或春运期间北京试用  为了直观感受新型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的效果与效率,记者特意前往设立在北京亦庄锋创科技园的北京市科协院士专家工作站,现场观摩了在G20峰会期间使用过的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的检测过程。  当随身携带金属刀、陶瓷刀、速溶奶茶、水、发胶等物品的被检人员,与没有携带物品的人员,依次从一台如银行ATM机般的机器前走过时,现场技术人员随即通过屏幕上人体图像的明暗对比,准确地排查出携带物品的可疑人员。 他介绍说,“今天演示的是双机对扫,人站在两台机器中间,这样就不用转身,大约3秒即可完成检测,非常便利。而且因为是非接触机器检查,避免了手检的尴尬和麻烦。”  据了解,检测是通过屏幕上明暗不同的成像效果来分辨人体是否携带异物。在演示现场,记者看到,一位携带陶瓷刀具的被检人员,其检测图像上能明显看出裤兜处阴影部分,技术人员说,阴影部分就是可疑物品,在实际安检中,这种情况会被要求做进一步人工安检   现场技术负责人赵光贞博士介绍,之所以该设备命名为“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是相对于X射线和毫米波等主动式安检仪而言的。所谓主动式,都是由机器主动发射出光源穿透物体(或者反射回来),而被动式则是由机器被动接收人体发射出来的太赫兹波,本质上决定了“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是一种零辐射、零伤害的检测方式。“不同物品的温度不一样,利用温差,检测仪显示出不同颜色的呈像。”  另外,现场技术人员还告诉记者,被动式太赫兹人体安检仪还可实现动态检测,即对正在行进中的人进行扫描检测。据了解,动态扫描检测适用人流密集、安检级别高的场所,比如机场的旅客安检。但技术人员也告诉记者,这套设备虽然能实现动态检测,但是在动态模式下,成像的清晰度会受到一些影响。不过,让人期待的是,研发生产该仪器的航天十一院相关单位已经研发出第二代太赫兹人体安检设备,动态检测效果更佳。而且,新设备的示范应用点已经确定。将在今年春运期间完成测试应用。
  • 过量的太阳辐射对人体的伤害有哪些?
    阳光是地球上生命的最基本的源泉。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为280nm~3000nm,其中最具有生物活性作用的是波长为280nm~400nm之间的紫外光(UV)部分,特别是波长在280nm~315nm之间的紫外B(UVB)部分。  少量的紫外辐射(290nm~400nm)对人的身体是有好处的,但大量的紫外辐射,特别是波长较短的紫外B部分(320nm)对人体有损害作用,可导致皮肤晒红、晒黑,甚至引起皮肤癌等恶性病变。 p=""  具体来说,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为280nm~3000nm中,紫外辐射(UVR)占6%,分为近紫外线(UVA)、远紫外线(UVB)和超短紫外线(UVC)。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的作用不但取决于紫外线的种类而且与肤色有关 UVC基本上可以被外表皮和真皮组织完全吸收,UVB透射能力比UVA差,只有UVA可以透射到真皮组织下面,加速皮肤的老化。  各波长紫外线对皮肤的影响作用如下表所示:    UVB辐射(280一315nm)能导致晒斑(红斑)的出现,因为其阻碍了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被认为是导致皮肤癌的主要原因。  UVC辐射(100一280nm)通常在地球外部臭氧层中被吸收。臭氧是大气中最主要的吸收紫外线的气体,然而,地球表层上的臭氧含量仅有Zppm,臭氧层的厚度至多为30km左右。众所周知,氟里昂的释放破坏了臭氧层,导致了极地地区臭氧层空洞的出现,这已经成为一个环境问题。较高能量的UVC辐射会伤害皮肤细胞,但是通常仅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如在焊接时。  资料来源:http://www.kzwxcsy.com/jishulist/list-8-1.html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 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仪
    table width="624"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border="1" align="center"tbodytr style=" height:25px" class="firstRow"td style="border: 1px solid windowtext padding: 0px 7px " width="132"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成果名称/span/p/tdtd colspan="3" style="border-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solid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1px 1px 1px medium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valign="bottom" width="491" height="25"p style="text-align:center line-height:150%"strong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仪/span/strong/p/td/trtr style=" height:25px"td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132"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单位名称/span/p/tdtd colspan="3"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491"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span/p/td/trtr style=" height:25px"td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132"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联系人/span/p/tdtd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168"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郭伟红/span/p/tdtd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161"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联系邮箱/span/p/tdtd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162"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guoweihong@nuctech.com/span/p/td/trtr style=" height:25px"td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132"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成果成熟度/span/p/tdtd colspan="3"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491"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正在研发 □已有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span/p/td/trtr style=" height:25px"td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132"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合作方式/span/p/tdtd colspan="3"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currentcolor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none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medium padding: 0px 7px " width="491" height="25"p style="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 √其他/span/p/td/trtr style=" height:169px"td colspan="4"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624" height="169"p style="line-height:150%"strong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成果简介:/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4183dd1-a57f-42b6-9685-f6ba7738ee21.jpg" title="18.jpg"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400px " width="3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400" border="0"//pp style="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仪利用毫米波对平常衣物的穿透能力进行成像,从而确定被检查人体体表是否藏匿嫌疑物品,具有扫描成像速度快,全面检测,安全可靠,隐私保护,自动识别违禁品等特点。该仪器在重建算法、目标识别方法、收发阵列结构等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和自主创新,图像质量和危禁品检出能力等关键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产品结构设计巧妙,占地面积比国外同类产品都小,无需对现有的安检通道进行改造即可使用,同时其人性化设计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静止/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 sans-serif' color:black"2/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秒完成扫描,无需特殊移动,是一款极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span/pp style="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仪的研制不仅带动了技术进步,提升了创新能力,也为填补国内技术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拉低国外同类产品售价奠定了基础。产品已在民航、海关、监狱等领域形成试用,并获得了欧盟/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 sans-serif' color:black"CE/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认证,通过了欧洲民航会议(/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 sans-serif' color:black"the European Civil Aviation Conference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 sans-serif' color:black" ECAC/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认证标准/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 sans-serif' color:black"1/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和标准/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 sans-serif' color:black"2/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其中标准/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 sans-serif' color:black"2/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为欧洲安检设备(/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 sans-serif' color:black"Security Scanners/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 sans-serif' color:black" SSc/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认证中的最高标准,也是国内首次通过欧盟民航委员会/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Arial' ,' sans-serif' color:black"ECAC/spanspan style="font-family:宋体 color:black"标准认证的人体安检产品。/span/p/td/trtr style=" height:75px"td colspan="4"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624" height="75"p style="line-height:150%"strong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应用前景:/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仪主要应用于公共安全领域,具体可应用与机场、轨道交通、公共赛事、民用产品、海关边防、高风险建筑等场所的人体安全检查。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仪的推出将为大规模人群安全检查提供了一条安全可行的技术路线,其图像质量和危禁品检出能力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与国外已有优秀仪器如美国L-3 Communication公司的ProVision、英国Smith Group公司的Eqo等分庭抗礼,具有进入国际市场的潜力。毫米波人体安检仪已于2016年实现了最终用户的销售,同时产品已形成年产量100 台/套,年产值1.28亿元的规模,未来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5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预期经济效益显著。/span/p/td/trtr style=" height:72px"td colspan="4" style="border-color: currentcolor windowtext windowtext border-style: none solid solid border-width: medium 1px 1px border-image: none 100% / 1 / 0 stretch padding: 0px 7px " width="624" height="72"p style="line-height:150%"strong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 宋体"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span/strong/pp style="text-indent:28px line-height:150%"span style=" line-height:150% font-family:宋体"毫米波人体安检成像仪具有全部的自主知识产权,对核心技术、系统和核心部件、图像算法等申请了国内发明专利36项,获得授权16项,申请国外发明专利23件,获得授权4件。2012年同方威视承担了国家重点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毫米波成像探测仪研制及产业化示范”,并于2017年顺利通过技术验收。2016年“毫米波人体安全检查系统”获得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 项目奖”金奖。2016年“毫米波全息人体按键成像技术”通过教育部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实现了近场精确毫米波全息成像,总体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span/p/td/tr/tbody/tablepbr//p
  • 空气湿度大小对人体的危害
    空气湿度大小对人体的危害东井除湿机新闻报道:据气象专家介绍,“空气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汽的大小,湿度越大表示空气越潮湿,水汽距离饱和程度越近。通常我们用相对湿度来表示空气湿度的大小。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空气相对湿度越小,人体汗液蒸发越快,人的感觉越凉快。冬季和春季白天一般湿度为20%左右,夜晚一般在70%左右,由于冬春季节湿度太小,人们往往有不舒服的感觉,有时还出现嘴唇干裂、鼻孔出血、喉头燥痒等现象。可是,到了盛夏季节,空气湿度达到80%以上时,由于汗液蒸发缓慢,人们又会感觉酷暑难耐,有时还会中暑或引发肾病、结核病、关节炎等疾病。气温在28摄氏度、相对湿度达90%时,人们就会有气温达到34℃的感觉。据专家陈述,居室里比较舒适的气象条件是:室温达25℃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0%至50%为宜,室温达18℃时,相对湿度应控制在30%至40%。有加湿器和除湿机的家庭应注意经常调节室内湿度,保持在一个平衡的状态。专家提醒市民,闷热潮湿天气会导致突发性眩晕、脑出血、脑梗死等脑血管疾病。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脏功能不全及冠心病的老人,很可能会因闷热而中风。所以在这种变化多端的季节里,防止以上危害的产生我们必须使用东井除湿机和加湿器,DJ-201E-581E是一些常规家用除湿机,其能很好地控制室内环境的温湿度,机器本身带有水箱,水满会自动停止运行,底部还带有万向轮方便用户移动,如果你这个房间湿度除好了还可以很方便的移动到另外的房间节省了资源。 以下是DJ系列东井除湿机四大核心技术:优势一【外观简单大方,带有万向轮移动方便】优势二【三排铜管两器,能够很好的达到除湿机效果】优势三【全电脑液晶彩屏控制】优势四【高效节能压缩机】东井除湿机给客户的服务:整机保修一年,完善售后服务体系;以产品质量第一,让客户满意。电话:18106500661 0571-85167701-809
  • 37℃就是在发低烧!人体温度为什么越来越“凉”?
    我们通常认为,人体正常内部温度(体温)为37℃。但你会发现,在疫情防控期间,出入一些室内机构需要登记体温时,一张写满陌生人体温的记录表上,基本都是36℃左右。如今,体温达到37℃已经算是低烧了。那么这个37℃是怎么来的呢?1851年,德国医生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从25000名受试者中进行了数百万次的体温测量,并基于这些数据撰写了一篇影响深远的文章,设定了这个奉行一个多世纪的体温标准,即人体正常体温是37 ℃。Carl Reinhold August Wunderlich 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发现,我们的“正常”生理似乎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有几项研究对Wunderlich的测量提出了质疑,呼吁将标准体温再降低一些。去年,发表在《eLif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美国内战后联邦陆军退伍军人的医疗记录,以查看大约一个世纪前的人体体温。然后,将这些数据与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国家健康调查的和代表21世纪初的斯坦福临床数据平台的记录进行比较。总体而言,该团队通过分析超过50万份个体温度测量的详细信息,发现在本世纪初出生的男性体温比大约200年前出生的男性体温平均低0.59摄氏度。另一方面,自19世纪90年代以来,女性的体温下降了0.32摄氏度。当时,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与疾病引起的炎症有关,而炎症又与体温密切相关。随着现代医学的兴起,慢性感染已经下降,作者认为,这或许导致人体体温下降的原因。近期,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领导的研究团队在玻利维亚一个相对偏远的土著部落中也发现了人体体温降低的现象。尽管那里已经发生了一些现代变化,但感染仍然很普遍,医疗护理水平也很低。因此,体温下降的原因显然不仅仅是卫生条件改善、饮用水清洁或医疗保健改善。那还有什么原因呢?近日,发表在《Current Biology》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另一种解释:身体活动大幅减少。肌肉是人体内最大的发热器官。当一个人经常锻炼时,肌肉量的增加往往伴随着基础代谢水平的增加,这反过来会使其体温升高持续数小时甚至一天。这表明,身体活动减少,体温就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此外,由于空调的问世,人类长期居住在不受温度刺激的环境里,导致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逐渐失去了接收刺激的反馈,使体温调节的需求减少。然而,自工业革命以来人口身体活动水平下降了多少是未知的。因为,测量身体活动水平的加速度计和双标记水法都是最近几十年才开发出来的。为了比较现代人和200年前人口的身体活动水平。研究人员使用了历史静息体温数据作为人口水平的“温度计”。他们认为,如果能对身体活动、代谢率和体温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理论上就可以反向开展研究,即倒推。这个想法始于研究人员最初的估算。虽说是估算,但它仍然基于一系列假设。随后,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模型表明,历史体温每升高1°C,静息代谢率就会发生大约10%的变化。考虑到自19世纪20年代以来男性体温的下降程度,他们的代谢率在同一时间内应该下降了6%。根据计算结果,这相当于每天大约半小时的身体活动。更准确地说,对于体重75公斤重的男性来说,快走或慢跑27分钟。研究通讯作者、哈佛大学人类进化生物学系骨骼生物学家Andrew Yegian解释说:“这是对获取生理数据并尝试量化人口身体活动减少的初步估算。下一步将尝试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应用于其他人群。”由于这些初步估算使用体温作为代谢率的指标,并使用代谢率作为身体活动的指标,因此这些结果不太可能完美地反映现实。一个人的热量代谢率不仅仅取决于身体活动,如今,由于汽车、电视和沙发的出现,以及工作环境的变革,现代人的平均运动量比50年前要少很多。研究人员表示,这些对我们代谢率和体温的影响还不太清楚。对于男性和女性来说可能还存在差异。此外,脂肪也起到了绝缘体的作用,影响身体散热,同时也增加了身体活动的成本。这个初步的估算方法并没有矫正脂肪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现代环境中体温调节需求的减少也可能影响我们的代谢率,健康和营养的改善也是如此。该团队承认,他们的模型需要进一步完善,但他们希望这个近似值可以成为理解工业时代身体活动减少如何影响健康和发病率的一个基准。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ub.2021.09.014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49555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bc6599
  • 谱尼子公司获批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注册备案机构
    近日,谱尼测试江苏公司化妆品人体安全性检验和人体功效评价检验项目获批成为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机构。至此,谱尼测试旗下集团公司及谱尼上海公司、谱尼深圳公司、谱尼江苏公司共四家公司均具备国家药监局审批的化妆品人体安全性和功效评价检验注册备案资质。标志着谱尼测试集团在化妆品领域的检验能力和业务领域再上新台阶。   此次通过的项目涉及皮肤斑贴试验、防晒、祛斑美白和防脱等。谱尼测试江苏公司的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资质已覆盖微生物检验、理化检验、人体安全性检验和人体功效评价检验。   谱尼测试集团作为检测机构,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化妆品检测能力提升,是国家药监局认可的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机构,具备CMA、CNAS等资质,是拥有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并拥有先进完善的检测设施设备及经验丰富的专业检测技术团队。   谱尼测试在化妆品检测领域,可承担风险物质测试、毒理学试验、产品型式检验、化妆品安全评估等检测服务,并多次承接国家级、省级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电商平台的抽检和风险监测任务。   此外,谱尼测试集团建立有专业的人体功效实验室,可满足各类化妆品安全性和功效性的检测需求,为化妆品的各类功效宣称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未来,谱尼测试将继续以优质的检测技术服务完成客户委托的各项任务,协助企业提升产品质量,以深厚的资质能力和项目承担经验回馈社会的信任。
  • 证实了!人体免疫系统能“记住”新冠病毒一年以上
    抵御新冠病毒的攻击后,我们体内的免疫系统能不能“记住”?如果能,感染一次新冠是不是有机会终身免疫。如果不能,那么应该在多久后加强免疫… … 新冠病毒感染后人体的免疫记忆问题,始终是应对疫情的焦点。10月5日,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刘军研究员联合高福院士、武桂珍研究员团队在权威期刊《临床传染病》(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s)上发表研究显示,人体对新冠病毒的免疫记忆能够维持一年以上,感染后一年仍具有新冠特异性中和抗体和T细胞免疫记忆的康复者比例分别为95%和92%。“我们对101名新冠肺炎康复者进行了半年和一年的回访,通过血清样本的多项检测,包括对活病毒的中和反应,以及免疫记忆T细胞的病毒特异性检测,来探测免疫抗体和免疫记忆T细胞是否还存在。”10月7日,论文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研究员刘军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追寻”免疫记忆免疫记忆究竟如何追寻?如果想知道一个人有没有记忆,只需问:记住了吗?“想知道免疫系统在新冠感染有没有记忆,是要找到有没有相关的T细胞和B细胞。”刘军介绍, T细胞及B细胞等获得性免疫因素是免疫记忆的关键。新冠康复者免疫记忆随访研究流程图因此,研究工作要“钓”出免疫记忆相关的细胞,就得先制造特别的、能与新冠病毒相关的记忆细胞匹配的“记忆片段”作为“饵”。这个“记忆片段”就是新冠病毒蛋白质的“小片段”多肽,它们将引起在新冠肺炎康复者的血细胞中的T细胞的“记忆回闪”,再次激发免疫反应,最终通过显色反应发现。因此,“饵”的设计至关重要,它即要有特异性,又要有灵敏性。这就好比在一部影视库里寻找《长津湖》最打动你的片段,抗美援朝的相同题材很多,如何用最特异、又不超过1分钟的影视片段作为检索词,就能锁定想找到的剧情呢?针对新冠病毒颗粒上的S蛋白、M蛋白和N蛋白,团队分别设计了针对S1、S2、M和N蛋白的特异性肽池,“围猎”免疫记忆细胞的“猎捕”。为了提高特异性,研究团队还专门合成了针对新冠特异性肽的四聚体复合物,对免疫记忆T细胞进行“立体”搜索。一年内,免疫记忆竟没有“消退”迹象在对101名康复者的血细胞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记忆细胞搜寻后,研究团队发现,93%的康复者在发病后6个月存在新冠病毒特异性T细胞免疫记忆,这种特异性T细胞免疫记忆在92%的康复者中可持续至发病后12个月。“我们发现,发病后12个月与6个月相比,康复者的病毒特异性记忆T细胞百分比并没有显著下降。”刘军说,这意味着,免疫记忆仍将持续。免疫记忆细胞有不同的种类,团队还对中枢记忆性T细胞和效应记忆性T细胞做了分类寻找,结果表明后者占多数。“这意味着针对病毒特异的T细胞免疫记忆依然存在,可用于抵御再次感染。”刘军说。而更有意思的是,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也就是说,康复者在感染时症状越严重,免疫记忆“越深刻”。与此同时,针对S蛋白的T细胞记忆水平与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水平呈正相关,即抗体水平越高,T细胞免疫记忆越显著。说明人体针对新冠的两道记忆“防线”是相辅相成的。一年后,特异性抗体持续存在研究者同时对特异性抗体进行了检测,并进行了规律分析。研究显示,95%以上的康复者中,特异性IgG抗体和中和抗体可在发病后6个月至12个月持续存在,其滴度与急性期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在发病后6个月及12个月时,中和抗体也没有明显消退迹象。新冠康复者抗体和T细胞免疫水平统计分析示意图“特异性的T细胞免疫记忆和抗体能持续至少一年以上,这对个体避免再次感染新冠病毒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刘军表示,免疫记忆特征的研究和相关机理的完善也会为疫苗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还发现至少有26%康复者在发病后12个月仍能检测到IgM抗体,推测IgM在部分康复者中的长期持续存在可能是COVID-19的感染免疫特征之一,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刘军说。据介绍,该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等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https://academic.oup.com/cid/advance-article/doi/10.1093/cid/ciab884/6381561
  • 基因编辑发力!猪肾脏首次成功用于人体移植
    据外媒报道,近日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完成了一例意义重大的异种移植手术。他们成功将基因编辑后的猪肾脏移植到一位脑死亡志愿者体内,移植后的肾脏工作了54小时,志愿者的尿液和肌酐水平正常,并且移植后的两天内未见排斥反应。这一重大进步将有助于缓解用于移植的人体器官严重短缺这一世界难题,同时也为异种器官移植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器官移植现场,图片源自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  异种器官移植,难在哪里?  众所周知,人类来源的器官供应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状态,因传统观念影响,我国器官捐献率在主要大国中更是出了名的低,使得移植器官短缺的问题雪上加霜,并进一步导致了器官黑市买卖等各种社会问题。就目前的医疗现状,器官移植依然是很多恶性疾病的最终解决方案。  异种器官移植,通俗来说就是科学家们在动物身体上培育出可供使用的器官,并将其移植到其他动物或人类体内。  1905年,法国临床人员进行了世界首例异种器官移植手术,将兔肾植入肾功能衰竭儿童体内,尽管当时手术非常成功,但是在16天后患者却由于排异反应死于肺部感染。在这之后,世界各地的研究者逐步加入到异种移植器官研究之中。  囿于伦理及可及性等因素,猪的器官一直是异种器官移植的主要研究对象,在结构、大小和生理功能上与人体器官相近。然而,猪器官移植最大难题是超级性排斥反应,因为猪细胞内存在一种α-1,3-半乳糖抗原,若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可在几分钟到几小时内造成移植器官的衰败。另外,美国加州斯克里普斯研究所丹尼尔沙罗门等人曾于2000年在顶级期刊《自然》杂志公布了一项发现,指出猪体内普遍存在的“猪内生逆转录酶病毒”能感染人体细胞。  理论上,只要人体不排斥这些外来器官,并且这些器官对人体不够成威胁,那么动物将能够源源不断地为患病人群提供移植器官,解决当前供体器官短缺的现状。问题在于,如何确保这些外来器官是“安全的”,可被免疫系统“接纳”的呢?基因编辑技术成为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基因编辑令“空中楼阁”落地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能够较为有效地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一经诞生就被人们视为21世纪最为重要的生物发现之一。2020年,发现基因编辑技术的两位女性科学家Jennifer Doudna和Emmanuelle Charpentier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足见这一技术的影响力之大。  2015年,顶级期刊《科学》报道了基因编辑领域先驱、美国哈佛大学科学家George Church通过使用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成功抑制了猪体内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基因的事件。在CRISPR/Cas9技术对具体基因的广泛精确打击下,在猪基因库内复制有大量备份的病毒基因终于被全面清剿干净,几乎不再具有传染能力。这令猪来源异种器官移植的研究进程大大推进。  图片源自诺奖官网  2018年,《自然》发布的一篇报告指出,经过基因编辑的猪心脏移植到狒狒体内后正常存活195天。这项试验始于2015年,历时3年时间,德国科学家选取了14只幼年猪,将它们的心脏取出进行人源化的基因修饰,最终在器官移植前血压降至与猪一致的5只狒狒手术成功,并且移植心脏生长速度比原有心脏还快,这意味着人类或许也可以接受这样的移植手术。  2020年12月,异种器官移植迎来了新的篇章,美国食品与药物监督管理局批准了首个可以同时用于人类食物消费和作为潜在疗法来源的转基因猪上市。这是由United Therapeutics公司旗下Revivicor公司的一种经过基因改造的家猪——GalSafe猪,其细胞表面表达的α-半乳糖已被消除。当然,FDA也表示,任何机构或研究所在将“GalSafe”猪用于新药、移植或人体植入之前,都必须寻求FDA的进一步批准。  GalSafe猪,图片源自Revivicor公司  此次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的科学家们用于器官移植的猪,便是来自Revivicor公司。纽约大学朗格尼移植研究所所长Robert Montgomery博士主持了这项移植手术,研究人员将猪肾脏与一名已经脑死亡、以呼吸机维持的志愿者通过大腿血管相连,最终手术效果超出预期。Montgomery博士说,“可以看到,移植后的器官功能是绝对正常的,并没有像我们所担忧的那样立刻出现排斥反应”。  国内外企业竞相逐鹿蓝海市场  根据《中国器官移植发展报告(2015-2018)》,2015年至2018年4年里,中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累计完成18294例。前卫生部部长、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黄洁夫更指出,目前每年因终末期器官衰竭而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约有30万人,每年器官移植数量却仅有约2万例。  从器官移植费用来看,每位患者的手术费用约为30万元至40万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未被满足的市场,异种器官移植拥有广阔的舞台,目前一些本土企业已经率先入局了这一蓝海领域。  成都中科奥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通过基因编辑与克隆技术培育了十余种基因修饰的人源化猪,用于异种移植研发,解决临床移植器官短缺问题。今年9月,该公司已完成4500 万元 A 轮融资,目前正在筹建超洁净级猪设施(DPF)医用级异种移植医用供体基地,为临床试验做准备。  2020年9月,由基因编辑领域先驱George Church教授和杨璐菡博士共同创立的杭州启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宣布,成功地做出了第一代可用于临床的异种器官移植雏形——“猪3.0”,不仅有更好的免疫兼容性,并且完全消除了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  国外市场方面,除Revivicor公司以外,致力于使用猪器官进行人体异种移植的Miromatrix Medical公司今年6月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首个上市的异种器官移植公司。预计2022 年底,该公司将开始对其生物工程肝脏进行有外部肝脏辅助系统支持下的人体临床试验。  2021年3月,启函生物姊妹公司eGenesis宣布完成1.25亿美元的C轮融资。该公司正在创造三种猪的模型,并且也在对基因工程器官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测试,预计2022年将开始进行临床试验。  经过数十年研究,具有极大医疗潜力的异种器官移植正一步步从理想变为现实,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会有更多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从中获益。当然,如何在遵循科学与伦理的条件下,为患者带来更加安全有效的异种移植器官,仍然需要科学家们不断探索。
  • 微塑料污染进入人体 专家说是否威胁人类健康尚不明确
    p  短短60秒内,全球就能卖出100万个塑料瓶,200万个塑料袋。/pp  人类平均每年制造800万吨塑料废物,然而,这些急速增加的塑料要等1000多年才能降解。等不及降解,它们很快就会碎裂成被称为“微塑料”的微小碎片,无处不在:海平面以下四五公里,极圈的海冰里,瑞士的高山上,水龙头里,鱼类体内,甚至你桌上的啤酒和盐罐里??/pp  现在,它还出现在了人体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40dd7986-7878-483a-944b-afebdd54e8fb.jpg" title="1.jpg" alt="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科学家观察海水中的微塑料 图据纽约时报/pp  据《纽约时报》报道,正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联合胃肠病学周10月22日的学会上发布了一项新研究,该研究首次确认,人体内发现了多达9中不同种类的微塑料。/pp  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对动物的危害已经说得不少,但它们对人体有什么危害,又是从哪里来的呢?/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361c2bd5-6190-4800-930c-995d846a6c6c.jpg" title="2.jpg" alt="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遭到塑料污染的海洋 图据每日邮报/pp  strong研究首次确认微塑料进入人体/strong/pp  “塑料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人类以太多方式暴露在塑料中,但我个人根本没有想到每个样本都能检测出微塑料。”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维也纳医药大学胃肠病学家菲利普· 施沃布尔表示,“研究结果令人震惊。”/pp  过去十多年来,微塑料——长度小于0.5毫米的碎片,已经成为环境研究学者的主要忧虑之一。海洋生物学家一直警告海洋微塑料污染的危害,海洋生物体内已检测出高含量微塑料。不只是海洋,陆地水源也被严重污染。去年,全球83%的水龙头样本中检测到微塑料。其中最为严重的是美国,94%的水龙头水样本都被污染。/pp  研究人员早就怀疑,微塑料终会进入人体。/pp  “这是第一个关于人体内微塑料的研究。”施沃布尔及其团队研究人员想确认人体内是否存在任何微塑料。他们从芬兰、意大利、日本、波兰、俄罗斯、英国、奥地利和荷兰8个国家分别选择了一名志愿者。这些年龄33到65岁的志愿者,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饮食控制,最终提供粪便样本供研究。/pp  结果,8个样本均发现了微塑料,而且多达9种不同种类的微塑料,大小从0.05~0.5毫米不等,比头发丝还小几倍。其中最常见的为聚丙烯(PP)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两者皆为塑料瓶和瓶盖的主要成分。/pp  根据这个研究,施沃布尔估计,全球50%的人口体内都有微塑料,不过,这还需要进一步做更大样本的研究进行确认。/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facd36e5-4a7b-4e6f-8d8c-f0ba4f613dc0.jpg" title="3.jpg" alt="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随处可见的塑料污染 图据美国新闻周刊/pp  strong微塑料对人体的危害暂未明确 微塑料进入人体,到底有什么危害呢?/strong/pp  海洋里,多达114种水生物种的体内发现了微塑料。研究表明,它们和塑料的遭遇结果往往是致命的。小至浮游生物,大到鲸鱼,都不可避免地吃进了各种塑料。微塑料能进入动物血液,淋巴系统,甚至肝脏,造成肠道甚至生殖系统的损害。/pp  但微塑料是否对人类造成健康威胁,到底造成什么程度的威胁目前尚不明确。/pp  研究人员指出,肠道内的微塑料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免疫反应,或帮助有毒化学物和病原体的传播。但鉴于此次研究的样本量小,很难做太多结论。这次实验中发现的微塑料因为体积够大而不太可能造成严重威胁,同时,平均每10克粪便中含20个微塑料颗粒,这种污染浓度相对算低。/pp  不过,据CNN报道,当微塑料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微粒后,很可能被人体循环系统吸收,进而进入人体器官。此外,这些塑料在制造过程中可能有一些化学物。“当浓度足够的时候,这些化学物质能伤害甚至杀死细胞。细胞可能会被成功替代,也可能不会,蛋白质及DNA都可能受到伤害。”伦敦国王学院教授弗兰克· 凯里称。/pp  伦敦国王学院环境健康科学家斯蒂芬妮· 怀特也指出,“这些大体积微塑料的更大威胁是,它们是否在人体内留下相关化学污染,并且在人体组织内逐渐累计起来。”/ppstrong  微塑料污染的来源相当广泛 人体内的这些微塑料到底从哪来的?/strong/pp  人类每年平均制造800万吨塑料废物,这些废物从海岸地区进入海洋。在阳光和海浪的共同作用下,这些塑料废物变成小颗粒,污染海洋,进入海洋生物体内。陆地上,微塑料也无处不在。合成纤维衣服上的纤维,尤其是聚酯和丙烯酸,会通过洗衣机排水进入淡水系统。/pp  “绝大多数实验参与者都喝瓶装水,鱼类和海产品的食用也比较普遍。”施沃布尔称,“很可能食物在加工和包装的各个步骤都受到了微塑料污染。”/pp  不管是食用已经受了污染的食物,或者无意识吃下食品包装上的微小塑料都可能造成人体内的微塑料污染。一份研究曾预测,经常吃贝类的人每年可吃进1.1万片微塑料。/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7bd0afb-8949-435a-acd1-de9ec53e5675.jpg" title="4.jpg" alt="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微塑料被发现进入人体 图据Getty Images/pp  “在人体内发现那么多种不同的聚合物,这说明污染来源非常广泛。”伦敦国王学院环境健康科学家斯蒂芬妮· 怀特也表示。此次实验有两名参与者并没有吃海产品,依然检测出微塑料。/pp  “如果人类不改变现状,塑料污染程度会进一步恶化。”施沃布尔强调,人类需要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提高回收再利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73036b6-c761-4b9c-b207-8e85ee9e09e6.jpg" title="5.jpg" alt="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塑料污染问题严重 图据美国新闻周刊/pp  关于塑料的危害强调已久,全球范围的禁塑行动已经在陆续开展,很多国家已经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美国很多城市计划禁止使用塑料吸管及其他一次性塑料制品。今年,欧洲议会还投票禁止在化妆品中使用微塑料。到2025年,欧盟国家一次性塑料瓶的回收率将达到90%。但这种程度的努力,被质疑为杯水车薪。/ppbr//p
  • 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转基因食品对人体不安全
    7月13日,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等在内的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均确认转基因既不高产,也不环保,更不安全。他们一致表示,转基因作为食品对人体不安全,释放到环境对环境不安全,而且也没有兑现当初提高产量、减少农药的承诺。  转基因作物20年产量不增反减 孟山都成最大获利者?  转基因技术诞生20多年,关于其收益和风险讨论越来越激烈。  7月13日,转基因与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包括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等在内的国内外专家从不同角度均确认转基因既不高产,也不环保,更不安全。  他们一致表示,转基因作为食品对人体不安全,释放到环境对环境不安全,而且也没有兑现当初提高产量、减少农药的承诺。  作为最早进行转基因棉商业化种植的国家,印度目前绝大多数的棉花都是转基因棉,而且95%的种子集中在孟山都公司手里。资料显示,孟山都公司是一家跨国农业生物科技公司,其生产的旗舰产品Roundup是全球知名的草甘膦除草剂。  该公司目前也是转基因种子的领先生产商,占据了多种农作物种子70%~100%的市场份额。  5家公司垄断转基因种子  来自印度的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范达瓦· 席瓦在演讲中证实,印度的棉花种子被孟山都控制后,种子价格上涨了80倍。  世界上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主要为抗虫和抗除草剂作物,转基因棉则是植入抗虫基因减少虫子的损害而间接提高产量。  席瓦说,印度用了这些转基因种子后产量不增反降,联合国相关专家仔细地研究了过去20年方方面面的情况,他们没有发现任何一个案例能够证明转基因对提高产量有好处,"单一技术没法增产,就算有6~8个基因的叠加仍然不会解决问题。而且转基因带来了生态方面的负面灾害。"  席瓦说,"转基因的承诺没有实现,但是风险日益增加了。转基因导致农业生产多样性减少,而且所有种子转基因化种子公司都要收专利费和使用费,这就像地主收农民的租子,更重要的一点是食品更加集中化了,因为只有5家公司控制了种子。"  在回答《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的提问时,席瓦说,"主要是转基因种子根本没法接受土壤和气侯的变化,这是非常糟糕的种子,纺织业也不欢迎,目前印度政府在补贴,也就是说我们政府帮助农民提高市场价格,农民愿意种一些BT棉花。"席瓦还提到,除了转基因棉,转基因公司的玉米还对印度农民产生了400亿卢比的经济损失。  转基因技术影响作物产量  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教授杰克· 海尼曼任职于联合国粮农组织,他同样不认同转基因增产的说法。海尼曼进行了一项长期的研究,主要对比北美加拿大、美国与西欧的农业情况,尤其是北美1996年开始的转基因和西欧的非转基因种植,结果发现西欧的农业生态系统能够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会带来更多产量。  海尼曼说,以玉米为例,过去50年西欧通过创新改革,玉米从低产量实现了高产量。其产量增长非常快,比美国更快,他们没有使用转基因,这种生态系统能够经得起这种压力。但像美国经历了很多干旱,尤其是2012年干旱情况严重,损失巨大。数据显示,美国的生态系统没有欧洲稳定,而且转基因也没有高产。  另外,以菜籽油产量为例,西欧采用的非转基因技术比加拿大采用转基因技术的产量高出很多,而且增长更大。海尼曼还对比了小麦的情况,小麦在美国也是主要的粮食,西欧的产量比美国高出很多,差距也越来越大。  可以看出,西欧采取非转基因生物技术后所有的作物产量都是增加的。美国和加拿大采用的转基因生物技术影响了所有作物的产量。  海尼曼同时提供了另一种农业系统的外部投入量,如杀虫剂的对比。自1996年第一次引入转基因作物以来,以1995年为基点,到2007年美国杀虫剂的使用量显著增加。  海尼曼还提到,法国没有使用转基因技术但是减少了杀虫剂和除草剂,这跟美国不一样,这说明现代的生态农业可以减少杀虫剂的使用量,"因为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多样性下降,农民选择余地更少,种子更加单一化。从这项研究中我们也会发现提高作物产量的不单单是基因,农民不只是关心基因,还会考虑农业培育管理等问题。"  转基因公司承诺落空  一个直观的印象是,转基因目前正处于突飞猛进的增长,国内一些专家也多次宣称转基因是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唯一出路,而孟山都和美国农业部资助的国际机构ISAAA也对此遥相呼应,如2012年全球范围内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达1.703亿公顷,目前共有29个国家正在种植转基因作物。  欧盟自由联盟负责人阿诺德· 阿德帕克说,转基因机构发布的数字有些夸张,这个数字看上去好像不小,比如法国好像是比过去增加了5倍,"但从全球来看,1.7亿公顷算什么,这是很小的部分,转基因发展了20年才有5%,全世界180多个国家仅29个算什么,这一数字没法说明问题。  阿德帕克在研讨会现场展示的一张幻灯片显示,不同历史时期对于转基因的不同监管者和消费者的态度也不同,基因一旦被转化了以后就会出现一些新的特质,这些新的特质又会转移到其他的作物当中,其他的植物就会受到抗除草剂的基因污染,比如转基因污染,这样的案例不仅在美国,在欧洲也出现。  "这20年,转基因公司宣称的东西没有实现,20年的发展我们只是看到了转基因的产量下降,比如抗虫或抗除草剂作物,转基因作物对除草剂有了耐受性,害虫也可以抵抗杀虫剂。另外,基因工程又生成一些新的基因,但这些新基因又会产生一些新的抗性。"  在阿德帕克看来,如果只有三五家种子公司控制全球的种子,控制55%的饲料市场,这对于我们未来食品供应的确会存在安全威胁。  另外,英籍华人科学家何美芸也提到,通过实际的农业调查发现,转基因的出现阻碍了高产,还阻挡了生态的自然恢复。"中心法则从一开始就是错的,依据中心法则的转基因从一开始就是失败的,今后也会失败,它会使得我们没有可持续性,导致人类自身的修复性和生产力根本没法得到恢复。"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