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圆平台

仪器信息网圆平台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圆平台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圆平台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圆平台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圆平台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圆平台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圆平台相关的解决方案。

圆平台相关的资讯

  • 中科院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启动 747台仪器已共享
    6月15日,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成员单位签约暨授牌仪式在中科院北京分院举行。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基地专业运营机构,与13家基地成员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科技部平台中心副主任胡世辉,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副主任王荣彬,中科院党组成员、北京分院党组书记何岩等为13家成员单位授牌。 推动首都创新城市建设 今年3月,北京市全面实施《科技北京行动计划》。该计划是北京市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全市性行动纲领。《科技北京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则成为贯彻落实《科技北京行动计划》的重要体现。 今年6月3日,为发挥首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技资源优势,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北京市科委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等12家单位签署了联合共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协议书。闫傲霜表示,这是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程,对于推动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意义重大。 何岩指出,北京分院加快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中国科学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对于促进《科技北京行动计划》全面实施、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具有现实意义。将首都较为密集的大院大所、高等院校的科技资源向企业开放共享,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服务首都科技创新,是中科院对中央政策的积极响应和认真落实的重要举措。 院地合作新探索 胡世辉介绍,推动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共享,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实质上是科技体制的变革与创新。中科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建设,不仅对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科技部下一步平台建设提供了借鉴。希望中科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在面向企业开发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模式。 对此,何岩表示,中科院历来都重视科研设备的开放与共享,“十一五”期间中科院结合区域特点与学科共性,规划部署了10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以推动大型仪器共享工作。同时,院地合作作为中科院特别是北京分院的重要工作内容正在扎实推进。6月12日,北京分院与北京市科委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和怀柔科教产业园建设工作被列为双方战略合作的重中之重。 “特别是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是中科院开展院地合作的全新探索,在院内将起到示范带动作用。”何岩说,北京分院系统研究所积极支持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工作,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技术和咨询服务,让中科院科技资源优势成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支撑。 中科院北京分院院地合作处处长、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主任李静表示,2009年,北京分院将重点通过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天津分中心和包头分中心两个技术转移平台,推动中科院科技资源向全国辐射。此外,中科院北京分院还在长三角地区建立了江山、无锡等6个工作站,下一步也将借助这些工作站推动中科院科技资源服务长三角企业需求。 良好开端 据了解,鉴于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在体制机制创新及市场化运营等方面的要求,北京分院授权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作为基地专业运营机构负责基地建设的各项工作。基地将在3年内整合中科院京区约20亿元的可开放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其中2009年将先期开放13家研究所共15.6亿元的设备资源服务企业需求。 “今年上半年,北京分院推动了747台套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共向541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合同金额达5364万元,已超额完成了北京市科委给北京分院预设的全年任务目标。”李静介绍。 李静表示,要真正发挥基地的开放效果,必须加强对基地的有效管理和运营。随着基地的全面启动,基地在管理和运营过程中,北京分院和北京市科委将发挥其相应的指导和管理职能,通过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加强与专业中心互动以及引入专业孵化机构和二级运营服务站,充分挖掘企业需求,推动实验基地面向企业开放。 据悉,中科院北京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将深度挖掘企业需求,为研究所提供市场需求,集成各院所优势,解决企业难题。而各研究所也将针对企业难题,作好为企业的技术服务。 何岩表示,中科院将全力支持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工作,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服务企业创新,为首都创新型城市建设做好科技支撑工作,做到让政府满意、让企业满意、让科研院所满意。 研究所积极响应 中科院研发实验服务基地的建设得到了各研究所的积极响应。 中科院理化所是以物理、化学和工程技术为学科背景,以技术创新与发展为主的研究机构。此前,“我们偏重基础性研究,所以目前主要的服务对象还是高校,而针对企业单位以应用为主的研究涉及得比较少,这方面的信息也不太对称。但随着公共仪器设备逐步向社会开放,我们将加强与企业需求的更好对接。”中科院理化所测试中心光化学研究实验室负责人李文研究员告诉《科学时报》记者。 据了解,测试中心拥有各种先进的分析测试设备,主要为材料研究、材料应用与器件研究提供各种先进的分析测试和评价手段。服务范围包括:有机物分析、无机物分析、表面形貌与微观结构分析、光谱分析与光学性能表征、计算技术培训等。 理化所抗菌材料检测中心前身为工程塑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材料检测室,是我国第一家独立运行的抗菌材料及其制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心主任季君晖研究员介绍,检测中心主要从事抗菌产品质量标准的建立、质量检测与评估等工作,“除了国内企业,国外家电、医药行业的大企业基本上都在我们中心做过检测,主要涉及健康与微生物之间关系的研究检测。”季君晖说。
  • 生物纳米园成为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服务平台
    产业发展迅猛,昂贵的实验仪器却成中小企业瓶颈,建立拥有一流专业设备的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成为期待——  在甲型H1N1流感肆虐蔓延之际,苏州工业园区生物纳米园内一家企业生产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抗原蛋白成为在美国上市的首个同类产品。日前,生物纳米园公共技术中心的服务平台引起央视《焦点访谈》的关注。  截至11月,隶属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的公共分析平台累计服务6355次,同比增长318% 抗体公共服务平台累计服务4057次,较去年全年增长 571%。目前,生物纳米园汇聚了高科技研发企业140家,累计获得专利65项,年产值超5000万元,拥有21%博士与46%硕士的高学历人才队伍,形成了生物医药、诊断技术和医疗器械、研发服务外包、纳米技术等产业集群。  为表彰生物纳米园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成就,12月6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为该园颁发特殊贡献奖。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局局长张东驰表示:“以生物纳米园作为良好载体,园区政府投入巨资建设的公共技术服务中心,通过一流技术设备与高端学术交流,扩大科技载体服务内涵,提升科研机构研究能力,为高科技创新企业加速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在生物纳米科技升温的同时,大量昂贵的实验仪器却成为企业发展瓶颈,广大中小型企业无力购置或购全。建立拥有一流专业设备的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成为期待。为解决企业发展难题,苏州工业园建立生物纳米园,并建立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以低廉的价格供园区企业使用。  目前,该中心建立公共分析平台、抗体和蛋白药物平台、纳米靶向药物传导平台、药物高通量筛选平台、临床前研究平台、药物中试平台、纳米加工平台、纳米测试分析平台、仪器试剂采购服务平台、ICT融合通讯沟通平台、人才招聘和培训平台、政策申报服务平台等,总面积约2800平方米。其中,首期 750平方米,具备生物医药研发所需的大型先进分析仪器和实验室保障设备,可满足药物开发基本分析测试需求 二期投入运营的抗体公共服务平台,覆盖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等领域。  同时,该中心还加入了区域共享协作网,依托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的科研设备及纳米技术加工平台和纳米测试分析平台,为纳米技术企业的成长提供完备的技术支持。  张东驰称,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大力扶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举措,生物纳米园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资金投入巨大,拥有业内一流的专业设备,采用了基础平台叠加专业平台的超前规划,自建平台与专业团队共同合作管理的创新模式。通过这种合作模式,既可以借助专业团队的管理经验,又可有效地缩减平台运行成本。
  • 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纪正昆刘燕华出席并讲话  科技部召开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国家标准委主任纪正昆、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出席会议并讲话。  纪正昆强调,新时期国家开展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方针,即解放思想,牢固树立服务、科学、法制观念 改革创新,在完善结构、提高质量、提升速度、增强效益、强化管理5个方面狠下工夫 科学发展,重点抓好修订《标准化法》、制定《国家标准化战略纲要》、实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推进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平台建设4件大事。按照这一方针的要求,平台建设要本着解放思想、立足平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合理地推进平台标准化工作 要以创新能力为主线,加强平台标准化发展战略研究 要做好平台标准的宣传贯彻工作,加强标准实施的调查研究 要以技术委员会的成立为契机,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  刘燕华指出,标准化作为科技资源整合与共享的基础保障已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对国家科技创新和参与国际科技竞争具有重要意义。国际国内经验表明,70%~80%的科技成果不能取得实效,主要原因之一是没有标准化的支撑。没有标准化的管理和整合,科技成果将是一盘散沙,增加的科技投入也是无效投入。  据介绍,2002年以来,国家科技基础平台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科技资源整合共享的网络体系,盘活了近百亿元科技存量资源,改变了资源分散、重复建设的局面,提高了科技投入效率,并初步建成了规章制度、标准规范和人才队伍三大保障体系,在支撑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技术标准在平台建设与运行中,为限制重复建设、盘活存量资源、考核运行服务、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各领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悉,全国科技平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承担单位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第一届委员会由45名委员组成,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任主任委员。
  • 北京建科技平台向社会开放76.3亿元科技资源
    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等12家科研院所、高校及大型企业联合共建的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研发实验服务基地6月3日正式成立。 据了解,北京市科委此次投入5800万元专项资金,促进264个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3万台(套)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开放的科技资源总价值将达76.3亿元。 北京是全国科技资源(仪器设备)最丰富的地方,但长期以来,存在着封闭、分散、闲置甚至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分散在不同科研院所的仪器设备等资源难以整合。 为此,北京市提出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新思路,为这些闲置的科技资源与社会需求对接提供桥梁。 据北京市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现已初步形成涵盖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中心、中关村开放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等的体系,激活了北京丰富的科技资源。 结合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发展领域的需求,北京市科委还采用行业资源分类聚集模式,建立了生物医药、新材料、电子信息和能源环保四大领域平台,并向社会首发《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科技资源开放服务目录》。 为提高科技资源对外开放共享的效率,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依托专业的服务机构负责开放科技资源的经营,实现企业需求与现有科技资源的有效对接。 统计显示,截至今年4月份,已有2700多家企业在平台试运行阶段享受到了开放科技资源的研发实验服务,服务额达1.3亿元。 据悉,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将实行统一对外形象,包括统一标识、服务网站、服务目录和服务合同等,以规范平台服务,塑造品牌。
  • 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
    中科院加强蛋白质研究平台建设   路甬祥为中科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揭牌  2009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到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调研,并为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科学中心大楼正式启用揭牌。中科院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北京分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何岩,副秘书长、办公厅(党组办)主任邓麦村,生物局局长张知彬,计财局局长孔力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等领导和专家陪同调研。  蛋白质是所有生命活动载体和功能执行者,也是生物技术研发的主体,是药物靶标发现、重大疾病诊断标志物、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诊治、重要农作物改良、生物能源转化、工业生物催化等多个领域的创新源泉和重要的战略资源。蛋白质研究集科学与技术、基础和应用于一身,将催生一系列新的生物技术,带动医药、农业和绿色产业的发展,引领未来生物经济。因此,蛋白质科学是目前发达国家激烈争夺的生命科学制高点。  中科院北京地区蛋白质研究力量是目前国内蛋白质研究实力颇为雄厚的一支研究队伍,在中科院奥运园区生命科学园内汇聚了生物物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拥有一批以多名院士、“千人计划”、“百人计划”领衔的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在蛋白质科学领域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最为密集,成果产出丰硕,创新能力强大。曾以胰岛素晶体结构解析等成果为中国蛋白质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近年来更以中国膜蛋白结构零的突破、SARS、禽流感、H1N1病毒结构与功能研究的重大成果引领中国蛋白质研究发展、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人民健康,承担着国家中长期重大科学计划——“蛋白质研究计划”、973、863、“重大新药创制”和“重大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等一批国家重大科研任务。  中国科学院蛋白质研究平台依托生物物理所,从2004年开始建设,历经两期工程,已经投入3.7亿元,着力打造国际先进的蛋白质研究共享设施,同时平台高度重视优秀的技术支撑队伍、管理队伍建设和开放共享机制创新,组建了一支以首席技术专家领衔的专业技术支撑队伍,并在大型科研装备开放共享和关键技术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先后为众多科研机构、大学、医院和企业提供了技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平台56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全部上网对全社会开放服务,截至2009年12月15日,共完成6203个有效预约服务,测试样品数达到29254个,有效机时达到35639小时。大型仪器平均有效共享率达到82%。  该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围绕蛋白质科学研究,促进学科交叉和资源集成,以高起点、高水平、高目标、大框架实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将成为支撑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开拓蛋白质科学前沿研究领域、产出国际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成果、造就国家战略科技人才、引领生物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研究实验基地。  路甬祥一行视察了蛋白质科学中心的实验室建设与科研工作情况,并与科学中心的院士、专家进行了座谈交流。  路甬祥指出,中国科学院大力推动蛋白质科学研究平台建设,是为了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强与大学和其他研究机构的联合合作,进一步对外开放,为蛋白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建设提供条件保障,为我国生命科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几年的实践,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大型仪器公用共享方面业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  路甬祥强调,作为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重要支撑,国家实施蛋白质科学基础设施建设,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蛋白质科学的发展,不论设施建在什么地方,都应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都要汇聚国内最强的研究力量参与建设,都要面向全国开放共享,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中国科学院以生物物理研究所为代表的京区各单位,在国家几十年来长期支持下,经过几代科学家不懈努力,形成了蛋白质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和优良的学风,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研究成果。中科院京区有关单位应积极主动参与国家蛋白质科学北京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与其他蛋白质科学研究力量开展强强联合,共同为提升我国的蛋白质科学研究水平,为促进生物科技和生物产业的发展,保障13亿人民的健康,不断做出科技工作者的创新贡献。
  • 浙江将投8亿元建设“质监大平台”
    下沙省级检测基地年内投入使用,获批筹建的6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年内要开工建设,质量信息平台要实现与金融、税务等部门互通链接,12365投诉举报平台要全省联网运行并实现执法信息化……记者近日从浙江省质监工作会议上获悉,浙江省把2012年确定为“质监大平台”建设全面推进之年,计划全年投入超过8亿元建设质监大平台,通过平台的支撑作用,提升质监系统的监管服务能力和工作效率。  浙江质监大平台包括检验检测平台和质监工作平台两个方面。  在检验检测平台建设方面,浙江省紧贴产业需求,公布了要重点建设的100个平台目录,围绕产业聚集区建设,支持筹建国家质检中心等高水平检测实验室,探索在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设立高新技术领域的省级质检中心。在省级检测基地投入使用的同时,规划建设18个国家级质检中心,已经获得总局筹建批准的6个质检中心年内全部开工建设,并要求建成3个。在具体项目上,省级检测平台重点是服务高速电梯、光伏电器、物联网、生物检测仪器量传等领域。各市检测平台也各有重点,杭州的重点是LED照明产品,宁波是石化产品,湖州是竹木新材料,嘉兴是太阳能光热,绍兴是合金新材料,金华是新能源汽车,衢州抓氟硅新材料。  质监工作平台体系主要包括加快诚信平台、12365举报投诉平台和质监信息化平台建设3个方面。质量信息平台通过完善企业质量信用档案、产品质量信息记录,推进质量信用的管理。今年该平台将加快与社会信用体系链接,实现与金融机构和税务部门等部门的资源互动,加大质量失信惩戒力度 12365投诉举报平台年内要实现省市两级执法终端的联网,基层一线监管执法信息化应用达到100% 今年浙江将加快金质工程二期建设,实现信息化在质监工作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应用,推广食品质量百姓信息查询系统。
  • 中科院安检仪器检测平台通过验收
    4月2日,由中科院合肥智能所承担的中科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复杂背景下毒品/爆炸物X射线散射探测试验平台”通过了验收。  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该项目平台包括三套基本实验系统,分别是单色衍射实验系统、台式白光能谱衍射实验系统和白光多功能探测系统。三个子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可为安检仪器研制提供实验和验证平台。系统采用了能散EDXRD原理,针对毒品和爆炸物的探测,将EDXRD,XRD结合起来,采用多光源多传感器组合结构,找到了特定的检测空间角与特定能量段之间的密切关系,提出并实现了一套复杂环境下避免干扰的探测谱增强方法。探测仪器出峰率高于国际最新探测数据的2.5倍,在全角测量上系统出峰率与PDF卡片对比吻合。  专家组认为,该检测平台的研制成功对高性能的安检仪器的集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将为研制新型的毒品/爆炸物检测仪、专用仪器、便携式检测仪提供技术参数和支撑,为研发新型安全检测设备、提高我国的安检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试验场所。
  • 国家投资9000万元建设光伏检测平台
    近日,在“两岸携手共享新能源商机――2009保定中国电谷(厦门)推介会”上,国内首家光伏系统检测平台落户河北省保定市。  中科院光伏系统检测实验室项目由保定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和中科院电工所签约合建,项目总投资9000万元,占地30亩。光伏系统检测实验室是中科院“太阳能行动计划”中,主要针对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控制器、逆变器以及跟踪系统的研发实验等进行检测的项目,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光伏系统检测平台。该项目将建成国家级的太阳光伏平衡系统测试、研发、示范的公共研究中心,并力争成为国际权威的检验中心。  此次签约标志着保定国家高新区不仅具备了高新技术的生产能力,而且将具备高新技术的检测能力,这样不仅能够加快产品的认证速度。将来还可承接更多的国际检测服务外包业务。
  • 海洋技术中心投3200万元建技术服务平台
    今年以来,天津南开区加快推进服务业25个重点项目之一、由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投资3200万元建设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平台项目,力争早日促进其技术成果的转化。  该项目主要组成部分为能够模拟海洋水动力环境的大型水槽类试验室,可为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开发技术研究提供基础和载体,填补了国内空白。以此实验室为依托打造的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平台,将能够对全国海洋监测系统的相关产品进行试验、检定,也可对国内海洋仪器专业生产、海洋高新技术转化、海洋科技技术服务等内容提供支持。目前,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平台建设施工稳步推进,仪器设备调试、模拟运行等工作正在展开,《波浪能、潮流能能量转换效率模拟测试研究》《海洋能发电系统综合测试技术研究》等相关课题已相继启动,待实验室建设完成后将投入试验检测,并通过服务平台开展技术转化。
  • 国务院: 建立公开统一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中国政府网12日发布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下称&ldquo 方案&rdquo )的通知。方案提出,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优化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布局、整合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  方案的总体目标为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改革管理体制,统筹科技资源,加强部门功能性分工,建立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构建总体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体系,建立目标明确和绩效导向的管理制度,形成职责规范、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组织管理机制。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这次科技计划管理改革回应了三个层面所关心的问题,首先是国家宏观层面,实现创新驱动战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其次是部门层面,解决多头管理,相互协调难的问题 三是一线科研人员,政出多门导致他们花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应对各种检查、评估。不过,制定好的方案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要执行好方案。
  • 国药集团重组上海医工院在即 打造央企医药平台
    国药集团重组上海医药[13.58 -0.59%]工业研究院(下称上海医工院)已无需再做额外猜想。  “在走最后的履行程序,国资委对这件事的态度已经明确,就是支持重组。”1月7日,国药集团负责此事的一位高层对本报记者表示,一切顺利的话,春节前就将由国资委统一发布信息。  将上海医工院纳入国药集团的医药版图,是继去年9月国药集团重组中生集团之后,国药打造央企医药平台的重要一步。这也意味着,本报2009年4月率先独家报道的,医药央企“5变3”,最终成为现实。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1月底在央企调研中曾表示,要真正成为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必须真正有几个制高点在手上。大集团要有战略眼光,一定要抓好研发,要积极收购有科研实力与人才的企业或院所,拿住行业制高点。  在上述人士看来,这正是国药重组上海医工院的逻辑所在。  不过,上海医工院纳入国药后,也面临着如何定位的问题,之前其作为独立央企序列企业,能够单独获得国家相关部委的资金支持,但是加入国药后,其是否能再享受到这种待遇,还很难说。  重组进程  “在国药集团现有的医药版图中,已经拥有国药控股[30.85 -0.16%](01099.HK)的商业网络,中生集团的生物资源优势,如今再补充进上海医工院的科研资源,可以说国药已经在各个医药产业链都站在了制高点的位置。”上述人士表示,这也符合国资委对于国药央企医药平台的定位和要求。  在这两桩大型重组进行前,国药集团的优势更多的体现在医药商业领域。中生集团是国内最大的疫苗和血液制品龙头企业,上海医工院是国资委下属的17家大型科研院所之一,科研实力雄厚。两家特色央企的纳入,对于国药集团打造完整的医药产业链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记者了解到,此次重组医工院,与此前国药重组中生集团的路径类似,即将后者的国资股权无偿划拨给国药集团,国药集团无需掏出真金白银。上海医工院也将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  上述人士告诉记者,按照国资委对央企重组的规划,医工院这种科技型央企必然要进入相关领域的大型企业,而不会单独存在。  同时,国资委为了推动此事,还将专门拨出一笔资本预算金予上海医工院,促进其科研的发展。这也意味着,重组完成后,上海医工院除了从传统的科技部等渠道获得科研资金支持外,还将收到国资委资本预算金的支持。记者获悉,这笔资本预算金高达10亿元。  在此前刚刚公布的央企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用于推进中央企业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等方面的预算支出为59亿元。按照国资委的部署,到2010年,中央企业将从140家左右减少到80至100家。同行业内“大吃小”的并购无疑是减少数量的重要方式之一。  1月7日,国药集团新闻发言人朱京津告诉本报记者,对于双方的重组,主要是由国务院国资委来决定,目前没有太多消息可透露。但记者自一位接近国资委的人士处获悉,目前国药集团与上海医工院成立了联合重组小组,国药集团这边主要是由总经理佘鲁林牵头负责,上海医工院由院长、党委书记周斌牵头。  定位难题  上海医工院并入国药集团,为医药科研院所首次并入产业集团。尽管医工院下属有两个企业:现代制药[14.67 1.17%](600420.SH)股份有限公司和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但是在央企序列上,上海医工院的身份是科研院所。  作为独立的研究院所,其与国内多家医药行业企业都有深入的合作。而且多家医药企业均从合作研发中获得收益。比如,“蒽环类系列抗肿瘤抗生素”使浙江海正医药迅速壮大 抗高血压普利类新药使华海制药成为“世界普利药物专家工厂” 恒瑞医药[49.30 1.82%]借助医工院研发成果成为国内抗肿瘤化学药物领先企业 创新药物“头孢硫眯”在白云山制药独家生产,每年销售近3亿元。  创新药物与制药工艺重点实验室就设立在医工院,而且国家有关部委也在该院设立国家上海新药安全评价研究中心、国家医药工业信息中心、国家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国家药品包装材料检测中心等4个国家级中心。  上述接近国资委的人士表示,“上海医工院并入国药集团,其身份也就从央企一级序列研究机构,变成国药集团下属的二级子公司。”其他企业再与医工院合作,也就必须通过与国药集团打交道。国药集团本身也在大力发展医药工业,其研发成果是否会与其他企业分享?朱京津对此表示,双方是否重组国资委都未公布,谈这些还为时尚早。
  • “100家实验室”专题:访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科技条件平台
    为广泛征求用户的意见和需求,了解中国科学仪器市场的实际情况和仪器应用情况,仪器信息网自2008年6月1日开始,对不同行业有代表性的“100个实验室”进行走访参观。日前,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访问了本次活动的第七十一站: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科技条件平台。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北京中关村上地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綦京梅副总经理和平台事业部詹少春部长热情地接待了仪器信息网到访人员。  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坐落于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是面向从事生物技术产品、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研发机构和团队的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2004 年 4 月北京市科委正式授牌“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生物医药园总建筑面积约3 万平方米,设有相对独立的办公区、实验区和开放平台区。其中,办公区面积6000平米、开放平台区面积3500平方米、实验区面积6500平方米,配备了41个可供企业独立使用的标准实验室。中关村生物医药园获得的资质和荣誉  针对生物医药领域仪器设备投入大、维护成本高、通用性强和创新企业设备投入资金大、阶段性使用等特点,中关村生物医药园自2003年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资金,通过购置和资源整合,配备360多台(套)仪器,形成一个全面开放、功能配套的科技条件平台。  綦京梅副总经理表示,“开放平台可向生物技术创新企业开展实验室共享、委托实验开发、中试研究、样品制备、项目孵化、人才培训、专业咨询等多种模式的服务,全面支撑创新创业机构的前期研发和先期启动。”  “结合硬件条件建设,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先后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生物技术与新医药产业促进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动物实验研究中心及启迪创投、鼎辉投资、晨兴投资等多家机构和园内具有平台技术优势的多家企业共同组建了工程化发酵技术、分离纯化技术、分析检测技术、药品注册、GMP 体系建设、资金融通等专业技术服务体系。” 綦京梅副总经理进一步介绍到。  目前,中关村生物医药园科技条件平台包括“生物技术平台、生物制品中试平台、分析测试平台、医疗器械试生产平台”等4个公共服务开放平台。在平台事业部詹少春部长的陪同下,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参观了“生物技术平台”和“分析测试平台”。  关于平台服务的收费模式,据詹少春部长介绍到,“为满足不同客户对仪器设备使用和实验研究的需要,客户不仅可以委托开放平台进行委托开发、检测、实验,同时经过平台工作人员培训后,客户可自行进行仪器操作,开放平台根据客户使用设备的时间来计算使用费用。”  生物技术创新平台  生物技术创新平台拥有分子蛋白实验室、细胞室、无菌室、固体制剂实验室、冻存室、低温室、检测室等1000多平方米的功能实验室,分别配置了分子生物学实验仪器、细胞生物学实验仪器以及固体制剂设备等200多台(套)仪器设备。企业、机构或团队可以实验室共享、委托开发等多种形式使用该平台完成生物制品的前期实验,及化药、中药产品的制粒、包衣、压片等小试生产以及样品冻存等工作。分子蛋白实验室一角生物技术创新平台部分仪器设备  詹少春部长重点介绍到,“根据国家三类医疗器械生产标准和医疗器械GMP管理规范的要求,中关村生物医药园建立了医疗器械试生产平台,,洁净面积约690平方米,配备了完善的工艺用水、工艺用气体系统等配套设施,可进行各类医疗器械产品、诊断试剂注册前的生产资质申请、体系考核、样品制备工作及细胞培养、蛋白纯化等有洁净条件要求的实验,同时配备的独立万级无菌实验室可以完成样品、原辅料的无菌检查和微生物限度检查。  分析测试平台  分析测试平台是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根据园区内药品及生物制品企业的研发及质量控制需求,完全按照CNAS认可标准建立的。实验室面积400余平米,配有大型分析测试仪器20余台。该平台以委托测试、方法学开发及验证等多种服务形式,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生物检测等方面的第三方独立检测服务。分析测试平台——仪器室分析测试平台——仪器室部分仪器分析测试平台——理化分析室分析测试平台——生化分析室分析测试平台——生化分析室部分仪器  生物制品中试平台  该平台完全按照国家GMP规定的硬件条件要求建设,洁净区域760多平方米,分为完全独立的微生物车间、哺乳动物细胞车间,具有小水针和冻干粉针两种制剂加工生产线,在全面参照生物制品GMP要求建设的质量控制体系下,可以全面实现生产环节的精确模拟。  该平台各车间分别配置了满足发酵纯化、离心破碎、制剂加工、清洗灭菌的多种中试设备,同时哺乳动物细胞车间可提供“生物反应器、转瓶恒温”两种细胞培养生产模式。企业、机构可以使用中试车间完成符合国家新药注册要求的临床样品制备、中试放大、中试工艺优化、生物制剂加工等工作。  除技术服务外,据詹少春部长介绍,中关村生物医药园还针对园区内的生物医药创业企业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和融资服务。在咨询服务方面,中关村生物医药园汇集了一批优秀的中介服务机构,构建了一个针对产业技术、产业信息、药政管理、知识产权、财会法律、创业管理等方面提供完善咨询服务的平台,为创业企业从基础性研究向应用性研究和商业化转化提供有力的支撑 针对创业企业面临的资金瓶颈,中关村生物医药园以天使投资、政府融资、风险投资对接、产业资金引入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自主创新。仪器信息网工作人员与綦京梅副总经理(左二)、平台事业部詹少春部长(左三)合影  附:中关村生物医药园    www.biozgc.com
  • 3.6亿元采购高端仪器 打造20个公共研发平台
    高科技设备动辄数百万、上千万元,这让不少科技型中小企业望&ldquo 器&rdquo 兴叹。为此,青岛市财政出资3.6亿元购置高端研发仪器设备,搭建公共研发平台,实现高科技设备共享。目前,已有3个公共研发平台正式投入运营。  据了解,为解决中小企业无力购买价格昂贵的高端科研设备的&ldquo 窘境&rdquo ,前期,青岛市布局了20个面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公共研发平台,由市财政投入3.6亿元购置仪器设备,带动社会投入21.5亿元用于平台建设,已经启动了12个平台的建设工作。  &ldquo 政府不再直接进行资金投入,而是购置高端研发仪器设备,放在各个研发平台免费共享使用。&rdquo 青岛市科技局创新平台管理处调研员王学村介绍,目前已有青岛市橡胶新材料公共研发平台、青岛市海洋药物公共研发平台和青岛市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正式投入运营。  3日,在青岛市橡胶新材料研发平台,科技人员正在调试一台300千伏的电子显微镜,可观测到0.19纳米的物体,价值高达上千万元。&ldquo 政府前期投入5000万元购置高端研发仪器设备。&rdquo 平台依托单位怡维怡橡胶研究院副院长朱毅介绍,除了先进设备,平台还引进了美、德、法等国的一流专家,进行项目研发、材料检测、测试和自有技术输出服务。朱毅说,平台可以通过设备和人员,帮助中小企业检测产品性能,并帮助改进产品的工艺,&ldquo 研发平台基本上按照成本收费,部分检测还是免费的。&rdquo   据介绍,目前海洋药物研发平台一期由政府出资购买的1431万元设备到位,包括青岛5家企业在内共有11家科技型企业与该平台签署了合作协议。政府还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购置了5000万元的研发仪器设备支持软件与信息服务公共研发平台的建设。
  • 招聘|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生命科学学院分平台聘技术员1名
    平台现有300 kV场发射冷冻透射电镜、200 kV场发射冷冻透射电镜、冷冻双束扫描电镜、冷冻光电关联显微镜及相关配套的冷冻制样设备,由于工作需要,现公开招聘技术员1名。岗位职责:1、负责200 kV Talos Arctica冷冻电镜的日常维护和运行管理工作;2、负责200 kV电镜机时安排、统计、上样、培训及技术支撑工作;3、协助完成300 kV Titan Krios冷冻电镜的数据收集工作;4、参与开展平台安排的技术创新研究工作;5、平台交办的其他工作。岗位要求:1、政治立场坚定,服从平台工作安排;2、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特别优秀者学历不限),具有电镜相关技术操作、使用和研究经验者或具有冷冻电镜数据处理经验者优先考虑;3、热爱冷冻电镜平台工作,乐于学习,有创新性思维,动手能力强;4、工作积极主动,细心踏实,吃苦耐劳,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强;5、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6、有强烈的事业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7、身心健康,愿意长期稳定工作。岗位待遇:此岗位为劳动合同制。提供同等岗位有竞争力的薪酬,具体面议。应聘方式:报名时间:招满即止,有意应聘者请从速投递应聘材料;申请材料:请将个人简历(附近照)、代表性报告、工作汇报PPT(如无,可不提供)及其他支撑材料发送至:guozhenxi@pku.edu.cn(郭老师)(邮件标题:姓名+专业+应聘冷冻电镜平台技术员+可入职时间)。初选合格者将电话通知面试,未通过初选者恕不另行通知。应聘材料恕不退还。
  • 中科院搭建设备共享平台:让科研仪器“流动”起来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aa238018-37b2-4761-a175-f686a5f69a47.jpg" title="1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①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V3.0系统验收会现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72a8620c-3f3e-4fb0-9a17-1de69fdd9107.jpg" title="2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②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对核心团队成员进行培训/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1/insimg/cf96bc60-1316-41db-93e8-cb211a92bff7.jpg" title="3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③验收专家实地考察/pp  高水平的科研装备和技术服务对开展高水平前沿研究的作用不言而喻。对于中科院的科研人员而言,使用科研装备不仅限本研究所,他们还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打开“中国科学院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V3.0系统”,利用全院的共享系统完成科研实验工作。/pp  中科院条财局装备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张红松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2017年12月22日,V3.0系统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专家验收,系统上线推广一年多来,经过试运行和各方面的测试,表现稳定性能良好。目前系统上线大型仪器设备8000余台套,价值超过110亿元 用户数达到4万余人,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实验室仪器设备在线服务和运行管理系统。”/pp  strong搭建共享大平台/strong/pp  科研设施与仪器的利用率不高、部分科研设施与仪器重复建设和购置,这是存在于科研资源利用领域多年的问题。为此,2014年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中科院作为“科技国家队”,早在2008年就开始了建立公共技术支撑体系的探索,同时搭建科研仪器共享平台。/pp  张红松说:“2008年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着手建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平台V1.0系统,是在南京土壤所科研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加以改进,2009年实现了系统上线。”/pp  新生事物总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1.0版本投入使用后,很多问题暴露出来。“当时一边使用一边完善功能,我们决定进行2.0版本升级,把新功能添加进去。”张红松告诉记者。/pp  仪器设备共享平台2.0版本一经推出,就获得了科研人员的大量关注,加入平台的仪器设备从2000台迅速增长到6000台。“我们没想到2.0版本这么受欢迎,上线仪器设备数量一下子超出了原来的三倍,软件设计有一定的缺陷,系统扩展受到了很多限制。”张红松表示。/pp  “当时最大的问题就是系统反应速度慢,点一下鼠标,页面很久都不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张红松说:“我每天都收到大量意见和投诉,心理压力特别大。”/pp  “我们的初衷是为科研人员服务。”在巨大的困难面前,科学院领导给予强有力的支撑,重新组织项目团队,顶住了压力,琢磨如何进一步升级系统,改善用户体验。2014年,酝酿许久的V3.0系统开始筹备,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承担了系统建设工作。/pp  strong为科研提供服务支撑/strong/pp  V3.0系统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管理信息化部主任焦文彬说:“说实话,大型仪器管理是很专业的一件事,当时我心里也没底,几乎是硬着头皮接下来任务。”/pp  经过认真分析和讨论,焦文彬团队得出结论——系统的核心问题就是架构不完善。在经费有限的情况下,他们找专家提意见、完善方案,终于克服了这个难题。2016年10月,V3.0系统上线运行。/pp  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管理信息化部高级工程师史广军说:“V3.0在系统设计上有了很大改进,用户体验更加便捷,业务支持更加全面,业务配置更加灵活,同时用户也可以在移动端上完成预约、审核等工作,系统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pp  张红松说:“新系统现在每一次点鼠标,反应速度都在毫秒级。如果说花了大量资金实现,相对容易,但在经费较少的情况下达到这种水平,这就是项目组全体人员的付出和努力。”/pp  经过一年的调试,平台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系统已在中科院15个大型仪器区域中心、114个研究所成功应用。截至2017年11月底,共享平台年度使用机时已突破1000万小时,处理委托单数近60万单。/pp  “仪器共享平台运行将近10年,积累了很多数据,进行系统优化和升级切换时,我们开发了数据迁移工具。”焦文彬告诉记者。/pp  由于很多科研人员在白天要通过系统进行仪器预约,管理信息化部的工作人员通常选择在周末或者半夜开展数据迁移工作。“从V2.0到V3.0,其间积累的数据量很大,一定不能出差错,那段时间加班是家常便饭。最后,我们完成了4300多万条数据的迁移,并且数据完整准确。”焦文彬说。/pp  张红松把仪器共享平台建设比作城市交通体系。他说:“一个城市不能只有私家车,还要有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很多年轻的科研工作者在前期都会面临启动经费不足的情况,不可能购买动辄数十万元乃至上百万元的设备,仪器共享平台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很好的创新环境。”/pp  除此之外,V3.0系统还具备辅助结算功能。“以往科学家跨所使用科研设备时,需要到财务办公室领取支票,付费结算后还要及时报销,浪费时间和精力。现在使用系统可以做到每半年结算一次,极大地方便了科研人员,跨所使用仪器设备和使用本所仪器设备同样方便,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张红松说。/pp  焦文彬告诉记者,在建设V3.0系统时,大家精诚合作,打破了管理和技术“两张皮”的僵局。“新系统的关键是做好运营维护,现在实现了全天候运转,我们可以实现实时监控,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平台上各仪器设备的使用状况,从而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工作量进行匹配预约。”焦文彬表示。/pp  strong“共享”促进合作共赢/strong/pp  在建设仪器设备共享的10年探索路上,中科院率先打破了仪器设备“课题组”所有的局限,现在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所级公共技术服务中心为基础、大型仪器区域中心为骨干”的技术支撑系统和面向全国开放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网络。/pp  张红松说:“截至2017年11月底,共享平台上的院外共享机时151万小时,院外用户达4000余人,仪器设备支撑科研能力和开放共享率正在逐步提高。”/pp  现在,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打破“所墙”限制和区域限制,甚至可以跨越城市实现共享。张红松说:“现在很多科研人员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系统,预约设备、处理信息,共享平台已经成为大家工作必不可少的助手了。”/pp  V3.0系统的成功推广应用,在促进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产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依托北京物质科学与纳米技术大型仪器区域中心超导公共技术平台,对高温超导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奖励。/pp  仪器共享平台的建立,也带来了某些“热门”设备预约火爆、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张红松表示,平均一台仪器每年运行1600小时,就是100% 的工作量。对于科研工作,特别是带有探索和创新性的科研工作,仪器设备的平均使用量维持在70%~80%的水平较为理想,而现在系统中大量的仪器设备年平均工作量已超过了这一水平。他说:“未来我们还会进一步改进系统,并把我们的做法和经验推广出去,也欢迎其他单位加入,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更大、更广阔的舞台。”/pp  焦文彬说:“未来我们还将围绕构建智慧实验室,提供更多个性化微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从‘仪器共享’走向‘智慧科研’,让实验室、科研仪器、科学数据在这个平台上真正流动起来。”/p
  • 投资45亿元的排水监管平台需要哪些仪器?
    日前,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十三五”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建设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投资45亿元完善国家、省、市三级排水监管平台,形成全国统一、全面覆盖的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监管体系。  目前,我国城市排水监测体系的主管部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的依据为1992年发布的《城市排水监测工作管理规定》。城市排水监测体系由国家和地方两级城市排水监测网组成(以下简称“国家网”、“地方网”)。国家网由国家中心站、重点城市排水监测站(以下简称“国家站”)组成 地方网由省级中心站和市(城区、县)级排水监测站组成,省级中心站原则上应设置在国家站。  从本次发布的规划细则来看,此次的建设重点为“地方网”,即省级排水监测站和市级排水监测站。目前住建部要求建设的排水监测站应具备《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等有关标准规范规定项目的检测能力。  《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的最新版本为GB/T31962-2015,2016年8月1日正式实施,全检测指标共46项,主要涉及仪器包括:温度计、天平、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H计、COD消解仪、滴定仪、蒸馏装置、高效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离子计、原子荧光光谱仪、测汞仪、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火焰原子吸收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气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等。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最新版本为GB18918-2002,全检测指标共62项,其中基本控制指标12项,一类污染物指标7项,选择控制项目43项.主要涉及的仪器包括:COD消解仪、BOD测定仪、天平、红外分光光度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滴定仪、pH计、测汞仪、气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荧光光度计、高压液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等。  相关链接:十三五将投资45亿元完善我国排水监管平台
  • 上海与苏州共同打造百亿元科学仪器共享平台
    昨天,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苏州分中心正式签约并启动建设。据介绍,苏州分中心将集聚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与苏州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资源要素,更好地为两地乃至长三角地区的中小企业提供科技创新服务,以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为例,加盟两个研发平台的大型科学仪器总数将达10436台套,原值超过100亿元。副市长徐美健出席签约仪式。  实施创新驱动,需要集聚更多创新资源。当前,上海正在致力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中心,这将为苏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供有益借鉴。  目前,上海已建立了有效整合上海及长三角地区研发资源,涵盖科研机构、仪器设施、科技文献等多领域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平台自2004年7月正式运营10年来,各类服务机构已达1000余家,可提供各类研发服务项目2700余项,加盟平台的大型科学仪器7788台(原值约97.08亿元)、高层次科研人才3万名、技术创新服务专家834名,提供各类研发服务项目2700余项。  我市充分借鉴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经验,于2013年初结合苏州自主创新广场建设的需要,打造了苏州版研发公共服务平台。苏州市研发资源共享服务平台有效整合了苏州全市范围内的各类科学仪器设备资源等研发资源,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提供支撑服务。苏州平台于2013年9月1日正式上线,并对外开展服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苏州研发公共服务平台入网大型仪器设施达到2648台套,原值15亿元 注册企业1108家,检测服务机构228家 已开展企业研发检测各类服务1000余次。平台完成企业各类需求1013项。涉及电子电器、生物医药、电磁兼容等多个领域,服务中小科技企业552家,覆盖了苏州大市范围内的所有市、区,服务内容包括需求仪器查询和对接、产品检测方案的定制和实施、产品改进方案的咨询、仪器设备购置和租赁的咨询、政府补贴的培训和受理等。  此次苏州分中心的签约落地,将更好地发挥资源要素集聚作用,服务广大中小企业创新发展。苏州一家新材料企业的负责人说,在新材料的研发和质量把控上,需要使用一些高尖端仪器进行测试,但动辄上百万元的仪器是企业无法承受的,研发公共服务平台的大型仪器共享服务能为企业节约大量成本,但有些仪器是苏州平台所没有的,需要到苏州以外的地方去检测,&ldquo 把上海资源引进来,就更方便了&rdquo 。
  • 4.23亿元!这所高校获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发布《关于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我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正式获批。至此,我校国家级科研平台数量增至4个,学校重大平台建设又上新台阶。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围绕储能产业技术发展和储能“高精尖缺”人才培养的重大需求,创新建设模式,采用政府支持,高校牵头,联合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的方式,构建“1+1+N”新型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联合建设。我校联合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与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全球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院、国家电投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氢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组成北京未来科学城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联合体,共同参与平台的申报与建设。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经过论证推荐、专家评审,我校成为首批“挂帅”高校。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建设周期为36个月,支持总经费达4.23亿元,平台将建成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开放性的创新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将加强对储能技术产业高端人才的培养,提升储能技术重点前沿方向的科研能力和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同时促进京津冀地区相关高校及企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在学科建设方面,学校将构筑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工程转化的完整创新链条,形成“双碳引领、层次清晰、结构协调、互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学科发展新布局,全面提升学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行业需求的能力,打造一流储能学科。在科研创新方面,将围绕电化学储能、氢能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技术等领域开展技木攻关,为可再生能源消纳和保障电网稳定提供技术支持,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项目的获批,标志着学校在国家储能技术研究方面抢占了先机,下一步学校将抓住这个重大机遇,严格按照“揭榜挂帅”军令状和责任书的要求,认真制订建设方案,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着力打造一流学科,培养一流人才,加大国家重大成果产出力度,为“双一流”建设和国家“双碳”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 喜报---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多功能化学驱机理研究平台项目圆满完成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3月启动的多功能化学驱机理研究平台项目历经中标、采购、安装调试等多个环节后于2021年年底圆满验收完成。多功能化学驱机理研究平台项目是针对化学驱发展及油藏对象转变的重大技术需求而集成创新研制出的一套驱油机理研究系统,包括微观可视化驱油系统、双声悬浮液滴相互作用系统和跨膜压强测量系统三个测量系统。这套系统可以实现不同化学驱体系在不同特征油藏孔隙中的可视化流动规律评价、液滴无接触操控及相互作用测试、微纳孔隙中原油启动方式的表征等测量功能。微观可视化驱油系统跨膜压强测量系统微观可视化驱油系统和跨膜压强测量系统由我司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和厦门大学的相关专家通力合作、系统集成而成,这两套系统得到了提高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认可和好评,也标志着东方德菲公司的设备系统集成业务进入了成熟阶段。双声悬浮液滴相互作用系统 双声悬浮液滴相互作用系统由德国BOROSA Acoustic Levitation公司研发生产,是目前世界首台声悬浮液滴相互作用测量系统,这不仅为中国的三次采油提供了新的研究手段,而且将三次采油的基础科学研究提高到了新的世界水平。 东方德菲将继续秉承“Leading by Professional”的理念,一如既往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仪器。
  • 深圳先进院科研仪器开放共享平台上线 首批开放超500台
    记者昨日获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仪器预约使用平台1.0版本(简称“SIAT仪器预约使用平台1.0”)已于近期正式面向社会开放,首批开放预约的仪器设备超500台。据了解,该平台由预约前台、管理后台、运营数据大屏三部分有机组成,共同协作实现对仪器设备的管理与预约、业务的数字化管理、仪器使用效率的智能分析等。科研人员仅需通过电脑终端、微信小程序轻松操作,即可满足全天候、随到随约仪器的需求。管理人员则将借助平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合理、高效地开展运营和管理工作,最大化地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实验室运作效率。目前,SIAT仪器预约使用平台1.0版本已入驻包括深圳先进院、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深圳先进电子材料国际创新研究院、脑解析与脑模拟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深圳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内的科研仪器,旨在推动优质科技资源共享,充分释放仪器设备潜能,发挥科研实验室大型仪器设备资源的科技创新支撑作用。据介绍,该平台的上线以科研人员对仪器设备的实际使用需求为导向,旨在打造一个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的仪器预约使用平台,让更多的优质科技资源“看得到”“约得到”“用得到”。未来,深圳先进院将逐步完善和推进SIAT科研仪器预约使用的智慧化建设,为科研工作者筑牢科技研发的重要阵地。
  • 3.67亿元!238台!天津工业大学高端分析测试平台设备更新项目批复(附设备清单)
    7月4日,天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天津工业大学高端分析测试平台设备更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经委托天津国际工程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专家评审,原则同意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主体为天津工业大学,项目代码:2405-120000-89-03-406182。该项目位于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9号天津工业大学现址内。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主要购置设备238台(套),主要为基于USRP的大规模MIMO试验系统平台、低温强磁场扫描探针显微镜、纤维纳米红外光谱仪等设备;替换原有老旧设备132台(套),主要为低压透射电镜、真彩色共聚焦显微镜、冷场发射扫描电镜等设备(购置设备清单详见附件)。总投资金额为36675万元,通过申请中央资金和学校自筹等多种渠道解决。附件天津工业大学高端分析测试平台设备更新项目设备清单表序号仪器设备名称数量(台/套)1热电性能测试系统12光纤光栅解调仪13全息微观透视成像分析系统14全波段光学材料表征系统15多功能湿法纺丝制备及评价系统16阻抗分析仪17多物理场摩擦、磨损原位测试系统18人体步态体态分析系统19穿戴式身体姿态评估系统110便携式代谢测试系统111肌电与多通道生理信号测试系统112纳米级气溶胶粒子分选计数测试台113多通道薄膜压力测量及手持式自定位三维白光扫描系统114动态水蒸汽吸附分析仪115纺织材料界面风速流场测量仪116织物表面多功能电信号测量仪117多功能高分子材料成型仪118液相色谱仪119气相色谱仪120氧气透过率测试系统121可生物降解测试系统122流阻结构参数测试系统123纺丝-熔喷一体化试验机124霍尔效应测试仪125单向透湿膜材料制备及评价系统126耐高温、高精过滤材料评价系统127滤料测试及仿真模拟平台128热激励去极化电流测量系统129锥形量热仪130能源采集及测试系统131材料高频电磁参数测试系统132Materials Studio 模拟计算系统133全自动比表面积及微孔分析仪134高温燃料电池测试平台135纤维电学力学综合性能测试仪136功能材料电学综合测试系统137高温快速导热仪138头模压力及腕戴产品测试系统139红外运动分析测试系统140智能穿戴人因实体实时采集及综合分析系统141柔性电子原位测试系统142服装内热流场动态测量仪143功能纺织品润湿性评价系统144热界面材料分析仪145纺织元宇宙互动同步实训教学装置1 46纺织知识图谱与教学系统1 47柔性织物微带天线测试系统1 48纤维纳米红外光谱仪1 49基于运动学多参数生物力学采集和分析系统1 50双波长显微拉曼光谱仪1 51产业用纺织品及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系统1 52应力动态分布可视化与裂纹预警测量系统153高性能纤维材料制备与理化环保性能测试系统15464通道无线脑电采集系统155多导睡眠/脑电监测系统156电脑测色及颜色信息管理系统157织物舒适性评价体系实验教学套装158功能纺织面料制备与性能分析实验教学套装159纤维着色与染料分散状态分析测试实验教学设备160机油滤清器流量阻力试验台161滤清器高低温脉冲试验台162滤清器效率和寿命试验台163数字化小样新型纺纱与纱线质量评定虚拟仿真系统164新型浆纱织造生产与质量检测设备系统165气囊式接触压力测试仪166纺织复合材料界面性能测试系统167热电性能分析系统168织物风格测试实验套装系统169转矩流变仪170旋转流变仪171原位X射线衍射仪172织物型水电解隔膜测试系统173纳米静电纺制备与测试系统174电极材料应力原位检测系统175落锤冲击试验机176动态和疲劳试验系统177无损检测仪器178飞秒瞬态吸收光谱系统179高低温万能材料试验机180VTC-600-3HD三靶磁控溅射仪181电动固体表面分析仪182Instron毛细管流变仪183低温强磁场扫描探针显微镜184差分式反射式高能电子衍射仪185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186双组份高速纺丝试验机187原位变温相位调制型光学性能分析仪188动态光散射粒度分析仪189光场耦合低温磁电输运测量仪190紫外光刻联用光学显微镜系统191高温真空磁场退火炉192激光测振仪193接触式振动试验台194纺织数据分析平台195自旋转移力矩-铁磁共振测量仪器196频谱分析仪197矢量网络分析系统198四探针测试仪199缺陷测试仪1100光谱椭偏仪1101键合丝推拉力测试机1102基于USRP的大规模MIMO试验系统平台1103高速误码率分析扫频仪1104高性能频谱仪1105故障电机系统测试台架1106电机定子测量仪1107高速电机测试平台1108电机系统振动检测设备1109电机系统局部放电检测设备1110高速高精度传感平台1111高性能多分踪录波平台1112先进电力电子器件动静态测试系统1113多通道高精度功率分析仪1114X射线CT层析仪1115功率磁件性能与损耗测试设备1116高电压局部放电测试系统1117高温栅极偏压测试系统1118高温高湿反偏测试系统1119多芯片智能贴装定位机1120器件封装强度测试仪1121热阻抗网络特性与老化测试机1122纤维面料扫描仪1123电工电子训练全过程智能检测及行为识别系统1124工业智能检测实验平台1125纺织智能制造用纱量检测及自动上纱系统1126彩色3D数据采集系统1127法学智能数据模拟分析平台1128虚实多人云协同测绘系统1129无人船载水域物理及水质分析系统1130水下三维建模系统1131空天地大尺度环境污染监测系统1132高光谱成像系统1133智慧城市实景三维测绘建模系统1134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1135河湖快速三维建模系统1136耕地质量野外快速监测系统1137环境专业综合训练系统1138纺织行业资源循环与污染控排分析系统1139快速金属元素分析系统1140总有机碳分析仪1141流式细胞仪1142全功能近红外光谱分析仪1143核磁共振变温分析仪1144钨灯丝扫描电子显微镜1145CGS-MTD智能材料光电气湿多场传感特性动态检测系统1146多靶位超高真空磁控溅射仪1147新型光电传感特性分析仪1148示波器1149中红外超短脉冲测量仪1150短波显微拉曼/荧光光谱仪1151柔性电子制备检测平台1152近红外超短脉冲测量仪1153脑电采集设备及运算服务器3154大规模图像数据处理设备4155极端环境医疗器械可靠性测试与评价平台1156脑电信号采集与调控平台1157动物活体成像系统平台1158三色多通道活体光纤记录系统平台1159脑重症无创快速成像系统平台1160生理教学显微成像平台1161分子束光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1162发动机部件非线性振动测试系统1163叶片性能分析试验系统1164极端高压物性测试系统1165大数据智能分析实验平台1166眼动分析系统1167面部表情分析系统1168机器视觉图像处理实验平台1169小动物成像仪1170稳态瞬态荧光光谱仪1171单四级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1172化学生物学专业实验室建设1173基础化学实验创新平台1174基础化学实验虚拟仿真系统1175高效液相色谱仪1176蛋白质纯化仪1177流式细胞仪1178全自动高通量高性能比表面及孔径分析仪1179超高速落地离心机1180高气密性自动在线光催化分析系统1181物理化学测试系统1182模块化智能高级流变仪1183综合化学实验创新平台1184细胞代谢呼吸动态分析仪1185生物分子成像仪1186在线原位光谱检测系统1187在线高通量气体吸脱附系统1188圆二色发光仪器1189手性气-质联用仪1190在线圆二色显微成像仪1191超分辨转盘共聚焦显微镜1192圆二色发光仪器1193药物在线原位分析系统1194药物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1195小角X射线散射仪1196低压透射电镜1197真彩色共聚焦显微镜1198冷场发射扫描电镜1199全自动气体吸附仪1200自动进样器的差示扫描量热仪2201Zeta电位及粒度分析仪1202X射线衍射仪1203综合热分析1204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1205电子背散射衍射仪1206激光导热仪1207原子分辨率球差校正透射电镜1208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1209单晶X射线衍射仪1210全自动元素分析仪1211凝胶渗透色谱仪1212与热裂解联用的气相质谱仪1213热电双倾原位透射电镜样品杆1214高效液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1215透射电镜旋进电子衍射及纳米晶体分析系统1216原位电化学拉曼光谱仪1217电子万能试验机1218复合材料内部缺陷检测系统12194D显微原位CT系统1220高温RTM试验系统1221复合材料振动测试系统1222四自由度缠绕试验系统1223圆二色光谱仪(Circular Dichroism)1224台式吸收精细结构谱仪 (XAFS)1225微区电化学振幅测试系统1226比表面分析仪1227气质联用仪1228多晶合金制备系统1229蛋白质液相分析仪1230全自动耗散型压电界面分析仪1231多功能酶标仪1232高温偏光荧光显微镜1233原子力显微镜控制器及附件1合计238
  • 原子能院建成国内首个锕系元素化合物低温光谱研究实验平台
    近日,原子能院放射化学研究所建成国内首个锕系元素化合物低温光谱研究实验平台,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该平台是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兼具样品制备、精确光谱测定与计算、结构和性能研究的锕系化合物与材料研究设施,提升了我国锕系化合物的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为锕系化合物的后续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低温光谱测定平台锕系元素(不包含钍)化合物具有丰富的电子能级光谱和相关的振动能级耦合光谱,对这些光谱进行精确测定,可为锕系浓度分析、化合物表征、配位研究以及反应性能等相关应用科学研究提供关键信息。然而受到温度展宽效应的影响,锕系化合物的光谱在常温情况下会呈现较宽的谱峰,形成较大重叠,无法提供精细的能级信息。相比于常温状态,温度展宽效应在低温状态下可被消除,谱峰将分裂成锐利的谱线,由此可有效区分光谱中的电子能级和振动能级,并与相关的物化性能明确关联。为此,放射化学研究所项目团队克服了洁净室改造、仪器调试、疫情影响等困难,成功建成国内首个锕系元素化合物低温光谱研究实验平台。该平台采用闭式液氦循环,可将锕系化合物样品降温到3.3K(开尔文)的低温;以窄线宽激光器作为光源、高分辨光谱仪作为探测器,可精细测定化合物的光谱;通过集成设计,实现了对同一低温样品进行荧光光谱及寿命、吸收光谱和拉曼光谱的测定,并建立了针对相关光源和探测器校准、仪器信号同步以及大量实验数据的独特处理方法。通过测定代表性铀酰化合物的低温吸收与荧光光谱,项目团队确定了电子跃迁与振动能级的相互耦合,并拓展了锕系元素激发态计算方法,阐明了锕系离子f-f(电子壳层)电子跃迁与锕酰离子振动耦合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还通过在计算中引入一阶微扰方法,成功得出与电子跃迁能级耦合的不同振动能级。 基于院长期基础研究专项,原子能院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形成了一支专业的锕系化合物实验与理论基础研究团队。未来,项目团队将依托平台持续开展锕系化合物光谱能级测定及应用基础前沿研究。
  • 24亿元激光科技园开工 国家级激光实验平台落户光谷
    近日,武汉光谷激光科技园正式开工,科技园内将建设国家级激光科学实验平台,未来将可满足世界最顶尖的激光技术研发需求。  2014年9月,武汉光谷航天三江激光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简称“激光研究院”)成立。作为湖北省唯一以企业为主导的工业研究院所,目前该院已掌握光纤激光器、特种光纤等中上游核心技术,并以“一院N司”为运作模式,横跨激光产业全领域。  为进一步巩固光谷在国内激光产业领域的引领地位,激光研究院斥资1.3亿元,竞拍东湖新技术开发区416亩建设用地,建设集研制、生产、市场于一体的激光技术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武汉光谷激光科技园。  据介绍,激光科技园计划总投资24亿元,工程工期5年,总建筑面积近34万平方米,共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包括研发中心、芯片厂房、光纤厂房、动力中心,用以承担激光产业链上游高功率半导体激光芯片和量子点芯片、特种光纤和光纤光栅等核心产品的研制、生产及产业化工作 二期将建设激光系统集成研发楼、激光技术验证研发楼、大工程光学试验楼,用以承担激光装备的总体设计、关键分系统技术研发系统集成装调及测试工作,激光装备研发楼承担中游领域各类激光设备的研制和工艺应用研究工作 三期拟建设创业大厦、保障中心及孵化中心,结合激光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态势,加速产业公司孵化,壮大激光产业链。  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副总经理兼激光研究院董事长伍晓峰介绍,光谷激光产业拥有深厚的人才积累和完善的产业链,但尚缺国家级激光科学实验平台,激光科技园将填补这一空白。伍晓峰透露,科技园内将建设最高标准的超净间,配备齐全的科学仪器设备,届时,该实验平台将可满足世界最顶尖的激光技术和相关器件的研发。  此外,激光科技园还计划依托科研实验平台,建设国家级孵化器,研制、生产、市场集于一体,将吸引更多高端激光人才前来武汉进行科研和产业孵化。
  • 国药试剂出席生物医药数字化平台运营研讨峰会圆桌会议
    2016年10月10日,生物医药数字化平台运营研讨峰会在2016慕尼黑生化分析展N5展厅顺利召开。本次会议联合多家跨国品牌公司、物流平台、实验室代表,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主题为「从场景应用到生态重建」的研讨峰会。峰会现场座无虚席,5 名特邀嘉宾从生物医药商城的采购、物流、商品展示等方向,分享前沿思想。在随后的圆桌论坛中,国药试剂代表与参会嘉宾围绕“生物商城全面数字化运营是大势索取或难以落地”这一论题展开激烈交锋,唇枪舌战,新解不断。 会中,丁香通营销总监王辉先生发表了主题为《围绕生物医药商城场景化以及生态建设》的精彩演讲,指出“生物医药商城的生态核心是用户与客户,而在用户存在之前,就应该有用户画像,即分类结构”。而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陈鸿军先生从科研生态体系为切入点,倾情分享中国农科院物资采购平台运营体系。接着,默克生命科学研究与应用业务部、市场及商业服务总监郭鸣霏先生带来了《生物医药行业数字化商城运营》主题演讲,为到场嘉宾分享创新思路。供应链管理和电子商务平台的结合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科研物资管理与供应主管朱嫣晔女士,以科学研究为基点,为到场嘉宾献上了《服务于科学研究的电子商务平台e-supply》主题演讲,预示了电商平台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充满无限想象。从行业物流领军企业的角度,中关村国际生物试剂物流中心副总经理王洪平先生讲解了《数字化平台构建生物试剂进出口绿色通道》。 接着,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电子商务负责人鲍芳女士出席了峰会的圆桌论坛,与阿拉丁、上海易励、上海迈达,围绕大家最关心的生物商城生态建设核心痛点及解决方案,就“生物商城全面数字化运营是大势所趋或难以落地”的议题开展了辩论。鲍芳女士指出,全面数字化运营是放大了数据价值在电商运营中的作用。电商作为互联网与线下商业结合的产物,它必然有传统行业不具备的能力,所有的数据都会产生价值。如何获得流量,如何获得足够量大的用户数据和交互行为,这些数据如何变为核心生产力,成为技术驱动业务创新和商业变革的重要力量,都是我们当下生物商城所面临的挑战。顺应大势,以互联网思维、借助先进技术和解决方案,实现数字化运营,用趋势建立优势,是赢得未来的必然选择。论坛的另外三方也纷纷表达了各自观点,上演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最后达成“生物商城全面数字化运营是大势所趋,但在整个落地过程中还是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痛点”这一共识。
  • 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之旅圆满落幕
    2016年12月17日,2016全国生命分析化学学术大会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隆重召开。会议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主办,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共同承办。规模超过以往各届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约2500人参加会议,收到稿件1300多篇。本次大会共进行了247个报告,包括10位院士发表的大会报告,21个分会场的124个邀请报告与113个口头报告,以及1035个墙报。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Beckman、Leica、SCIEX、Molecular Devices和Pall)集体隆重亮相,满结束了此次大会之旅。大会开幕式由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致开幕词,陈院士的讲话充满诗情画意,赢得听众们的阵阵掌声。陈院士指出生命分析化学是为了解复杂的生命过程的化学本质而形成的学科,充分的学术交流是发展的前提,我国生命分析化学未来发展前景光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会议的大会报告分别由湖南大学俞汝勤院士、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万立骏院士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梁文平研究员主持。开幕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柴之芳院士、中科院武汉数理所叶朝辉院士、中科院武汉数理所叶朝辉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等10位院士在大会报告中做了精彩详实的演讲。很多参会的学者都注意到,在会场展台区域,出现了一个大家并不熟悉的LOGO,那就是Danaher集团。此次是史上第一次Danaher生命科学平台五家公司Beckman、Leica、SCIEX、Molecular Devices和Pall一同参加行业会议。很多人到展台咨询,经我们介绍,并看到生命科学平台的综合产品目录,大家对Danaher有了了解,并纷纷表示,这么多家知名公司都在旗下,这个公司很厉害啊!分会报告中,SCIEX公司市场部高级经理杨益先生代表丹纳赫生命科学平台,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和具体生动的案例,就丹纳赫集团生命科学平台做了介绍,并着重对各家公司在生物药领域的应用做了重点阐述。会后,有不少客户特意来进行进一步了解和沟通。在此,感谢广大用户们对丹纳赫集团和贝克曼库尔特公司的大力支持!
  • 投资7000万元 国内首个光电探测器研发平台开建
    航展期间记者获悉,中航工业航电系统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将共同投资7000万元,联合建设“光电探测集成器件及应用实验室”,建设国内第一个全状态光电探测器研发平台。  根据协议,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以3500万元现金投资,建设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封装测试线,与电子科技大学已建成的6英寸MEMS加工线合并。这将成为国内第一个集MEMS设计、MEMS加工、器件封装与测试的全状态光电探测器研发平台。该平台将具备年产3000只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生产能力,通过10-15年的努力,将打造成一个年经营规模100亿元,国际一流的光电探测器供应商。  据了解,光电探测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导效应制成的一种光探测器件。所谓光电导效应,是指由辐射引起被照射材料电导率改变的一种物理现象。光电导探测器在军事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用途。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新国表示,光电探测器的研发、生产是光电产业核心价值环节,本次合作将从根本上打破国外公司的产业垄断,对加速我国光电产业核心器件的自主创新进程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通过校企创新,将全面实现我国光电产业的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延伸。
  • 投资7000万元 国内首个光电探测器研发平台有望建成
    记者获悉,中航工业航电系统公司与电子科技大学将共同投资7000万元,联合建设“光电探测集成器件及应用实验室”,建设国内第一个全状态光电探测器研发平台。  根据协议,中航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以3500万元现金投资,建设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封装测试线,与电子科技大学已建成的6英寸MEMS加工线合并。这将成为国内第一个集MEMS设计、MEMS加工、器件封装与测试的全状态光电探测器研发平台。该平台将具备年产3000只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的生产能力,通过10-15年的努力,将打造成一个年经营规模100亿元,国际一流的光电探测器供应商。  据了解,光电探测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光电导效应制成的一种光探测器件。所谓光电导效应,是指由辐射引起被照射材料电导率改变的一种物理现象。光电导探测器在军事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有广泛用途。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新国表示,光电探测器的研发、生产是光电产业核心价值环节,本次合作将从根本上打破国外公司的产业垄断,对加速我国光电产业核心器件的自主创新进程有着重要战略意义 通过校企创新,将全面实现我国光电产业的产业链延伸与价值链延伸。
  • 中科院仪器共享平台再添“利器”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以下简称中科院高能物理所)获悉,日前,该所核技术应用研究中心研制的小动物活体能谱显微CT,获得由中国体视学学会颁发的科技进步一等奖。随着临床前研究向着活体成像、高分辨成像、多模成像等应用发展,传统的显微CT技术已无法满足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需求。近年来,基于光子计数探测器的能谱CT已成为当前CT新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高分辨X射线能谱CT成像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在中科院装备研制等项目的支持下,项目团队研发出国际首台小动物活体能谱显微CT设备,通过以微米级分辨及多能谱图像再现动物体内的各器官组织的精细结构,实现动物实验从离体到活体、从黑白到彩色的进步,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为先进的实验手段和科学仪器。该设备具有较高的自由度,能够针对小型活体动物的全身实现高信噪比的能谱成像,以及针对身体局部“感兴趣区”实现高分辨率的结构成像,提供满足高对比度、高分辨率要求的断层图像。项目实施负责人、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研究员王哲告诉《中国科学报》,该设备的成功研制,将为小动物三维成像提供更有效的工具,可通过以微米级分辨及多能谱图像再现动物体内的各器官组织的精细结构,实现动物实验从离体到活体、从黑白到彩色的进步,从而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更为先进的实验手段和科学仪器。王哲介绍,目前,小动物活体能谱显微CT已进入中科院仪器共享平台,并为中国国内科研院所、高校和医院完成了一批高质量动物实验,应用于昆虫类、鱼类及鼠类动物的成像检测中,样品种类涵盖蝉、虾、螃蟹、鱼、小鼠和大鼠等动物全身,以及鼠牙、鼠骨、鼠脑、动物夹钳和触角等动物离体样品等。“未来该仪器有望能够为口腔疾病研究、骨研究、肿瘤研究、心血管疾病研究、生物材料研究和开发、新药开发等多个领域提供先进的研究工具。”王哲说。据悉,中国体视学学会是全国从事体视学、图像分析、断层层析、仿真与虚拟现实和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仪器设备研制及应用的科技工作者和单位成立的非营利性、学术性法人社会团体。中国体视学学会科学技术奖经国家科技部批准,于2011年5月由学会设立,每两年评选一次,授予在体视学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促进我国体视学领域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体视学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的科学探索与实际应用。
  • 1790万!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多功能评价及动态研究平台项目
    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编号:ZJZC-232HW181项目名称: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多功能评价及动态研究平台项目预算金额:179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79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本次招标不划分包段,参与投标的投标人提交的投标文件必须实质上响应本招标文件的要求。序号货物名称数量单位简要功能描述备注1多功能评价及动态研究平台1 批小分子分离与转化过程的性能评价与机理研究进口产品详见招标文件是否允许代理商参加是交货地点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指定地点款项支付合同签订后,甲方向乙方预付30%合同款,货到甲方指定地点通过交验后,甲方向乙方支付55%合同款,货物完成安装、调试及验收后,甲方向乙方支付10%合同款,乙方向甲方开具全额发票,甲方凭乙方提交合同金额5%的有效期自验收合格之日起12个月的质量保函(银行保函),向乙方支付剩余5%合同款。执行标准及验收标准详见招标文件第五部分商务、技术要求。服务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五部分商务、技术要求。相关政策要求详见招标文件要求。 注:上述表格中未特别标注为“进口产品”字样的,均必须采购国产产品。所采购的货物必须符合国家的强制性标准。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签订后6个月内所有货物交付到指定地点并安装调试完毕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二、获取招标文件时间:2023年12月12日 至 2023年12月19日,每天上午9:00至12:00,下午14:00至17:00。(北京时间,法定节假日除外)地点:中嘉至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太原市晋阳街东沺二巷国安大厦B座5层)方式:详见附件售价:¥800.0 元,本公告包含的招标文件售价总和三、对本次招标提出询问,请按以下方式联系。1.采购人信息名 称: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化章街科技创新综合服务平台        联系方式:姚老师15536052247      2.采购代理机构信息名 称:中嘉至成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地 址:太原市晋阳街国安大厦B座5层            联系方式:潘丽萍13753498543            3.项目联系方式项目联系人:潘丽萍电 话:  13753498543
  •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圆满召开!
    2024年3月28日,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会在江苏纳克圆满召开。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致欢迎词,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钢研纳克检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植岗先生等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布局建设苏州区域中心,需充分发挥各方面优势和力量,致力于支撑区域内新材料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保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繁荣,力求为江苏省特别是苏州市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贡献钢研力量。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在致辞中指出,推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的发展,必须技术能力条件过硬,工业技术开发方式创新,抓好仪器设备应用的优势所在,牢牢把握经济大省的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苏州区域中心建设要锚定项目总体目标,立足江苏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布局,整合区域内研究机构、高校、专业检测机构的测试资源,引进国内外优秀材料测试与应用人才,探索新材料测试评价区域中心创新运行机制,大力提升检验检测、标准物质等公共服务能力,建成国际一流、开放共享的新材料测试评价体系。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由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牵头建设,于2023年成功立项,吸纳了众多长三角优秀企业参与其中。在苏州区域中心建设启动大会上,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敬巍先生做苏州区域中心实施方案汇报。启动会当天上午10点10分,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业司新材料处刘一浪先生,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艾磊先生,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李健先生,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海舟先生等十名嘉宾一同按下苏州区域中心启动键。随后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杨植岗先生宣布成立苏州区域中心理事会及专家委员会。启动会后,举行“以标准化合格评定推动长三角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中国工程院院士、钢研纳克首席科学家王海舟先生等专家学者进行精彩授课,为大家带来一场知识盛宴。下午召开苏州区域中心第一届理事会(扩大)会议,会议提名通过副理事长名单,专家委员会主任由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王海舟院士担任、副主任由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刘庆院长担任,并颁发聘书。会议结束后,嘉宾们在钢研纳克江苏检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于兆斌先生的陪同下,参观公司展厅、各个仪器制造车间及检测实验室,嘉宾们对江苏纳克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品质量给予了高度评价。苏州区域中心将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以国家战略和新材料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区域内测试评价、认证、计量等机构,联合新材料生产企业、应用单位、科研院所,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提高测试评价仪器、装备和设施的能力,开展新材料测试、质量评估、模拟验证、数据分析、应用评价和认证计量等公共服务,搭建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测试评价平台,形成公平公正、共享共用的测试评价体系,服务江苏省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展望未来,江苏纳克将以苏州区域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协同新材料上下游优势单位,在完善新材料测试评价方法及标准,支撑新材料产业创新及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以新质生产力助推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战略在苏州的精准落地,为“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数字强国”建设做出贡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