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燕尾尺

仪器信息网燕尾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燕尾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燕尾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燕尾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燕尾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燕尾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燕尾尺相关的解决方案。

燕尾尺相关的资讯

  • 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实现零件的操纵和装配
    工业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和组装,但是在微观尺度上,大多数组装技术只能将微模块简单的排列在一起,很难将其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不易分散的实体。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连庆研究员领导的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利用激光产生和控制的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将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微小零件装配在一起。这些微小零件是通过PμSL 3D打印技术(摩方精密,nanoArch S130)制备而成。在这项研究中,表面气泡充当芯片上的微型机器人。这些微型机器人可以移动、固定、抬起和放下微型零件,并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形成紧密连接的实体。以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为例(图1),气泡机器人首先将带有榫舌的微型零件抬起,而后另一个移动微气泡机器人将带有卯眼的微型零件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原先的微气泡在激光关闭后缓慢消失从而使得榫舌结构插入卯眼中。用此方法装配的微型零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运动而不会分离。类似地,将不同类型的零件整体组装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例如齿轮、蛇形链条和车辆,然后由气泡微型机器人驱动它们以执行不同形式的运动。这种组装技术既简单又有效,有望在微操作、模块化组装和组织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工作以“Integrated Assembly and Flexible Movement of Microparts Using Multifunctional Bubble Microrobots”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17518 图1. 装配过程和实验系统示意图。A) 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B) 系统的示意图。 当激光照射在非晶硅表面时,由于光热效应,在固液界面处会产生一个气泡,并可在激光的控制下进行移动。当气泡产生在微模块的底部时,气泡可将微模块抬起。本研究利用气泡产生过程快而溶解过程慢的特点,先控制一个气泡将微零件抬起,然后利用第二个气泡移动另一个微零件。当第一个气泡缓慢消失时,第一个零件缓慢落下,两个微零件能够装配在一起。利用气泡对微零件的三维操作能力,将二维组装变为三维装配。利用不同形状的微零件,可以得到齿轮(图2)、链条(图3)和小车(图4)等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在气泡的驱动下可以进行多种灵活的运动。图2. 齿轮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图3. 链条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图4. 小车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总而言之,该研究利用微小气泡作为机器人,对微零件进行抬起、移动、固定等操作,并利用气泡机器人的三维操作能力,将多个零件装配成整体,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尺度操作和装配技术。(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代利国博士提供)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摩方精密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补充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1、BMF:请问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来操纵微型零件有哪些优势?潜在的应用有哪些?代博士: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可以对单个的零件进行多种形式的操作,特别是可以控制微模块的三维姿态,这是其相比于其他微纳操作技术的优势。其可以用于操作细胞、颗粒和微模块等,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都有应用前景。2、BMF:请问在这次研究中,为什么采用微尺度3D打印的制备方式?代博士:我们设计的零件包含各式各样的微米尺度接头,比如燕尾形的榫舌和卯眼等,其中最小细节尺寸30μm,并且这些结构有尺寸配合的要求。摩方公司的3D打印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的要求,尺寸和形状都可以按照设计进行灵活加工,误差也在可控范围内。此外,面投影光刻3D打印技术可以批量化快速制作零件,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刘连庆研究员: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实现
    工业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和组装,但是在微观尺度上,大多数组装技术只能将微模块简单的排列在一起,很难将其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不易分散的实体。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连庆研究员领导的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利用激光产生和控制的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将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微小零件装配在一起。这些微小零件是通过PμSL 3D打印技术(摩方精密,nanoArch S130)制备而成。在这项研究中,表面气泡充当芯片上的微型机器人。这些微型机器人可以移动、固定、抬起和放下微型零件,并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形成紧密连接的实体。以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为例(图1),气泡机器人首先将带有榫舌的微型零件抬起,而后另一个移动微气泡机器人将带有卯眼的微型零件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原先的微气泡在激光关闭后缓慢消失从而使得榫舌结构插入卯眼中。用此方法装配的微型零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运动而不会分离。类似地,将不同类型的零件整体组装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例如齿轮、蛇形链条和车辆,然后由气泡微型机器人驱动它们以执行不同形式的运动。这种组装技术既简单又有效,有望在微操作、模块化组装和组织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工作以“Integrated Assembly and Flexible Movement of Microparts Using Multifunctional Bubble Microrobots”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17518图1. 装配过程和实验系统示意图。A) 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B) 系统的示意图。 当激光照射在非晶硅表面时,由于光热效应,在固液界面处会产生一个气泡,并可在激光的控制下进行移动。当气泡产生在微模块的底部时,气泡可将微模块抬起。本研究利用气泡产生过程快而溶解过程慢的特点,先控制一个气泡将微零件抬起,然后利用第二个气泡移动另一个微零件。当第一个气泡缓慢消失时,第一个零件缓慢落下,两个微零件能够装配在一起。利用气泡对微零件的三维操作能力,将二维组装变为三维装配。利用不同形状的微零件,可以得到齿轮(图2)、链条(图3)和小车(图4)等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在气泡的驱动下可以进行多种灵活的运动。图2. 齿轮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图3. 链条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图4. 小车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总而言之,该研究利用微小气泡作为机器人,对微零件进行抬起、移动、固定等操作,并利用气泡机器人的三维操作能力,将多个零件装配成整体,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尺度操作和装配技术。(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代利国博士提供)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摩方精密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补充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1、BMF:请问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来操纵微型零件有哪些优势?潜在的应用有哪些?代博士: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可以对单个的零件进行多种形式的操作,特别是可以控制微模块的三维姿态,这是其相比于其他微纳操作技术的优势。其可以用于操作细胞、颗粒和微模块等,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都有应用前景。2、BMF:请问在这次研究中,为什么采用微尺度3D打印的制备方式?代博士:我们设计的零件包含各式各样的微米尺度接头,比如燕尾形的榫舌和卯眼等,其中最小细节尺寸30μm,并且这些结构有尺寸配合的要求。摩方公司的3D打印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的要求,尺寸和形状都可以按照设计进行灵活加工,误差也在可控范围内。此外,面投影光刻3D打印技术可以批量化快速制作零件,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E N D ——
  • 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实现零件的操纵和装配
    工业机器人已被广泛应用于制造和组装,但是在微观尺度上,大多数组装技术只能将微模块简单的排列在一起,很难将其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不易分散的实体。近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刘连庆研究员领导的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利用激光产生和控制的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将不同形状和功能的微小零件装配在一起。这些微小零件是通过PμSL 3D打印技术(摩方精密,nanoArch S130)制备而成。在这项研究中,表面气泡充当芯片上的微型机器人。这些微型机器人可以移动、固定、抬起和放下微型零件,并将它们集成在一起,形成紧密连接的实体。以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为例(图1),气泡机器人首先将带有榫舌的微型零件抬起,而后另一个移动微气泡机器人将带有卯眼的微型零件移动至指定的位置,原先的微气泡在激光关闭后缓慢消失从而使得榫舌结构插入卯眼中。用此方法装配的微型零件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运动而不会分离。类似地,将不同类型的零件整体组装可以得到不同的结构,例如齿轮、蛇形链条和车辆,然后由气泡微型机器人驱动它们以执行不同形式的运动。这种组装技术既简单又有效,有望在微操作、模块化组装和组织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该工作以“Integrated Assembly and Flexible Movement of Microparts Using Multifunctional Bubble Microrobots”为题发表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上。https://doi.org/10.1021/acsami.0c17518图1. 装配过程和实验系统示意图。A) 燕尾形零件的装配过程。B) 系统的示意图。 当激光照射在非晶硅表面时,由于光热效应,在固液界面处会产生一个气泡,并可在激光的控制下进行移动。当气泡产生在微模块的底部时,气泡可将微模块抬起。本研究利用气泡产生过程快而溶解过程慢的特点,先控制一个气泡将微零件抬起,然后利用第二个气泡移动另一个微零件。当第一个气泡缓慢消失时,第一个零件缓慢落下,两个微零件能够装配在一起。利用气泡对微零件的三维操作能力,将二维组装变为三维装配。利用不同形状的微零件,可以得到齿轮(图2)、链条(图3)和小车(图4)等不同的结构,这些结构在气泡的驱动下可以进行多种灵活的运动。图2. 齿轮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图3. 链条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图4. 小车结构的装配过程及运动 总而言之,该研究利用微小气泡作为机器人,对微零件进行抬起、移动、固定等操作,并利用气泡机器人的三维操作能力,将多个零件装配成整体,提供了一种新的微尺度操作和装配技术。(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代利国博士提供)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摩方精密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微纳米机器人课题组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补充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1、BMF:请问利用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来操纵微型零件有哪些优势?潜在的应用有哪些?代博士:气泡作为微型机器人,可以对单个的零件进行多种形式的操作,特别是可以控制微模块的三维姿态,这是其相比于其他微纳操作技术的优势。其可以用于操作细胞、颗粒和微模块等,在生物医学、组织工程等领域都有应用前景。2、BMF:请问在这次研究中,为什么采用微尺度3D打印的制备方式?代博士:我们设计的零件包含各式各样的微米尺度接头,比如燕尾形的榫舌和卯眼等,其中最小细节尺寸30μm,并且这些结构有尺寸配合的要求。摩方公司的3D打印技术可以很好的满足我们的要求,尺寸和形状都可以按照设计进行灵活加工,误差也在可控范围内。此外,面投影光刻3D打印技术可以批量化快速制作零件,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 味精里掺杂盐和硫酸镁 谷氨酸钠严重不达标
    味精颗粒  杂味的味精  小王是个挺较真的人。最近他和朋友到一家饭馆吃饭,觉得菜比往常咸了很多。服务员解释说可能是味精放多了。服务员的这番解释让小王感到非常奇怪,菜炒咸了,跟味精有什么关系呢?较真的小王回到家就上网查了起来。  小王:在网上了解会往里边掺加一些盐、糖或者是淀粉其它一些东西。  小王在网上查询后了解到,味精,学名“谷氨酸钠”,成品为白色柱状晶体,可以增加食物的鲜度,不应该有咸味。同时,小王还发现,有很多网友爆料说,味精里其实并不全是“谷氨酸钠”。真得是这样吗?为了了解更多,小王又到市场走了一圈,发现了一些他以前不知道的事。  小王:我到市场以后,通过跟商户交谈,商户就跟我说这味精里边,它的谷氨酸钠的含量都不够,里边它本身就是,往里边掺很多东西。  “炒菜不用放盐了”  小王打听到,这些大包装的袋装味精虽然都标注了谷氨酸钠大于等于99%,但是里面却并非都是纯粹的谷氨酸钠,那都加了什么呢?按照小王提供的信息,记者走访了青岛市的两个批发市场。  在青岛市抚顺路蔬菜副食品批发市场里有数十个批发调味料的摊位,每家都有几种牌子的味精在卖。记者在市场里看到,这里销售的味精有三种,无盐味精、加盐味精和增鲜味精,三种味精当中的谷氨酸钠含量也各不相同。摊主告诉记者,这种2.5公斤装的“无盐味精”,谷氨酸钠含量能达到99%以上,销量最好。  记者:这种一般你一个月能走多少?(好了能走200袋,不好能走150袋。)  商户:这一个月我光在这个地方就十几吨吧。  商户告诉记者,这种2.5公斤装的味精,普通家庭并不常用,主要供应酒店、饭馆等一些餐饮机构。  商户:这个货就可以呀,一般酒店用都用这种。  商户:基本都是川菜馆。  商户:饭店都吃。  商户:反正就是周边这几个饭店,还有学校,那些大学,大学那一要就一大包。  记者在市场上发现,虽然都是2.5公斤装的无盐味精,可是价格却不同,从十八九元到二十八九元不等,一袋味精的价格竟然能相差近十元钱,这是为什么呢?  商户:你去检验去吧,里边全是盐,你不用看,都是一个厂家的,你不信拿着上工商吧,你这两袋都拿着,你去检验去吧,我给你出钱不要紧。  味精里加盐?这不是无盐味精吗?怎么会加盐呢?怕记者不信,商铺老板还认真地指给记者看,袋子里一粒粒的细碎的小颗粒,老板说那就是盐了。  商户:看见没有?这都是盐,你看盐的晶体,炒菜不用放盐了呗,这个绝对不用放盐。  果然,这种售价为22元标称为谷氨酸钠含量99%以上的无盐味精里除了针状的结晶外,还有一些圆形的小颗粒,跟味精的的形状完全不同,尝起来咸咸的。  这位经营者说,加盐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盐掺得越多,自然厂家赚得也就越多。  商户:这个五斤味精里边掺上半斤盐,(半斤盐差多少钱?)它那五元多钱一斤一下子成了多少?一下减了三四元,你掺上一斤呢,好味精的话五斤掺上一斤盐没问题的,绝对没问题。  包装是一回事实际含量是另一回事  记者走访发现,其实,往无盐味精里掺盐在市场上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了。在青岛市城阳蔬菜调味品交易批发市场,一些经营者告诉记者,因为味精里掺了大量的盐,所以,一些饭馆里的厨师炒菜根本不再放盐,只放味精就行了。而且,很多杂牌味精都是买了别家的纯谷氨酸钠味精自己再勾兑包装后出售的。  商户:等于就是说这些味精,全是买它家的味精作原料,然后勾兑的,再做成的味精,就它家是原料。  商户:(一般都加啥呀?)加盐加糖和淀粉,(那不能看出来吗?)你要是亮度不好的话,发黑的话里边就加了,盐它根本就不像味精那么亮,加上盐它没那么亮。  虽然在外包装上标注的,都是谷氨酸钠含量达99%以上的无盐味精,但商户们心里很清楚,包装上标的是一回事,里面实际含量又是另一回事。关键还要看价格。  商户:我说要是便宜的你就算呗,肯定是加盐加的就多,越便宜加盐越多,没听懂啊?盐便宜,盐才一元来钱一斤。  商户:6.5元一斤,盐才几角钱一斤,这不就钱出来了。  记者在市场上还了解到,由于近一段时间市场加强了管理,工商部门要求产品都要由厂家提供检验合格证书才能销售,所以许多味精厂把过去的产品包装换掉了,本来是标称99%的谷氨酸钠味精,现在都标成了80%。  发苦的味精  其实味精掺假,不仅仅局限在加盐上,还有其它的东西!因为味精颗粒有大小之分,而盐和淀粉的颗粒比较细,所以厂家一般会掺到小颗粒的味精里。那么大颗粒的味精里又会掺些什么东西呢?  记者购买了一些元味苑牌的无盐味精,它标称谷氨酸钠达到99%以上。但记者打开包装后发现,里有一些形状与味精相似的结晶体,个头要比味精的颗粒大些,尝起来有一点苦涩的味道。随后,记者在青岛建航牌的无盐味精中也发现了这种味道发苦的大个晶体。  小王:有的味精颗粒比较小,里边会掺加一些盐、糖,这都能看出来,还有一些颗粒比较大的,长粒的跟味精很相似的一种味精,但是颜色上不一样,用嘴一尝呢,它略微有种发苦的味道,跟味精的味道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怀疑我说这种是什么东西。  这个形状跟味精相似,味道却大不一样的晶体到底是什么呢?除了盐、糖以外,味精里还加了其它的东西吗?  这袋名为元味苑的味精,是由青岛知味居味精有限公司生产的,记者按照包装上的厂址找了过去。但到了村口打听了很久,也没人听说过有家味精厂,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一个深深的胡同当中,发现了一栋有厂房的大院,但院门口却没有挂任何的名牌和标志。村民们告诉记者,这里就是知味居味精厂。  村民:它家一直就是味精厂。  这个神秘的知味居味精厂位置并不显眼,也不挂任何厂牌,工作人员也很是神秘,不知道它们生产的东西到底加了什么。  添加物不止是盐、淀粉、石膏  记者又来到了一家生产“六合香”味精的厂家,这里的销售人员给记者讲述了一些业内的秘密。  销售人员:因为假的比较多,以次充好的比较多,非常乱,(味精能假到哪去?)加东西嘛,主要是盐,也有加其它的东西,包括最厉害的是在市场上出现的,加乱七八糟不能吃的东西,包括食品添加剂里边的东西。  这位销售员对味精里添加的不能吃的东西欲言又止,接着,他又给我们拿出了一盒他们自己从市场上搜集来的其它厂的掺假味精,并告诉我们,这些产品不论标称谷氨酸钠含量是99%,还是80%,基本上都没有达标。  销售员:(谷氨酸钠百分之八十这个能达到多少?)达到七十四点几吧,百分之七十五吧。  销售员说,别看只比标准低几个点,利润就是这样省出来的。  销售员:它的含量低五个点,每低一个点的味精,它加上盐之后,就得省八十元钱一吨,一个点,你说它差这五个点,它说八十的,给你的是七十五的,那五个点就等于说是四百元钱,这个它还是合算的,一样的钱它多赚四百元钱。  这位销售人员告诉我们,除非他们这些专业人士,不然一般人是看不出来味精里到底有没有掺假。  销售人员:这个里边道道很多,小商贩它越小,猫腻越多,往里边加了很多东西,(都加什么呀?)不好说,有一些业内的一些东西呀,不太想透露,就是对这个行业不好。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销售员打开了电脑,给记者查起了网页。我们看到了盐、淀粉、石膏等这些添加物。  销售人员:还有厉害的。  除了盐、淀粉、石膏外,还有更厉害的添加物,到底是什么呢?销售人员给记者打开了一个名为味精状硫酸镁的图片。  销售人员:这个就是味精状硫酸镁,一模一样啊,所以说你刚才看那个晶体或怎么样,你根本看不出来是吧,(你发现过有人加了吗?)我发现过。  据这位销售员说,某些小企业,会往味精中添加一种名为味精状硫酸镁的东西。那么,记者和小王在味精中发现的这些针状晶体就是味精状硫酸镁吗?  打破砂锅问到底,小王把自己买到的这种元味苑味精,拿到了当地的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进行了检测。国家标准中,没有关于“硫酸镁“的检验方法。因此,检测单位对硫酸根和镁分别进行了检测,结果是,样品中谷氨酸钠的含量只有69.2%,与标称的99%相差30%,每100克味精中,镁的含量达到了2.3毫克。  五、六百元的硫酸镁不可能是食品级的  这些镁是怎么进入味精的呢,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些生产味精状硫酸镁的厂家,它们大都宣称这是味精专用添加剂,记者给其中一些厂打了电话。  记者:味精状的,(你要要,最便宜495一吨),有没有味精厂用过你这个东西?(有,有用过的,他们回去还得掺别的东西。)  记者:你那有硫酸镁吗?(有,550元每吨),供没供过味精厂?(味精厂,多,差不多味精厂都用这个,有的味精厂大点的,一个月差不多七八十吨。)  记者共打了近十个厂家的电话,其中有五六家说自己给味精厂提供过硫酸镁,但一位生产食品级硫酸镁的厂家销售员却说,五、六百元的硫酸镁不可能是食品级的,是不能食用的。  销售员:我觉得500元不可能是食品级的,一到食品级它就不一样了,就比较差的食品级,也得一两千元了,应该就差在,它的卫生各个方面不达标,就是重金属,还有各个细菌,大肠杆菌之类的,还有重金属类的都会超标。  味精的国家标准中要求,谷氨酸钠味精中,谷氨酸钠的含量要达到99%,那么,记者发现的那两种有杂质的味精是否能达到这个标准呢?它里面到底添加了什么呢?  记者在批发市场上购买了两个品牌的无盐味精,分别是青岛市知味居有限公司生产的元味苑牌味精,和青岛建航味精有限公司生产的建航牌味精。两袋味精都标称自己的谷氨酸钠含量为99%,记者把这两袋味精送到了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进行了检测。  结果显示,元味苑牌味精的谷氨酸钠含量只有70.9%,与99%的要求相差近30%,味精中硫酸盐的含量超出了国家标准,大于0.05%,而且,镁的含量达到了每公斤102毫克。  建航牌味精的谷氨酸钠含量只有63.8%与标准要求相差35%左右,同样,它的硫酸盐含量也大于0.05%,镁含量甚至达到了每公斤143毫克。
  • 下周四直播!告诉您如何提质增效,满足供货上游的质量检测要求
    这是一个追求极致精度与效率的时代,每一次精准测量都关乎产品的质量与未来。海克斯康X-METRO经济型三坐标测量机凭借卓越的性能和亲民的价格,在一众产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广大中小企业的信赖之选,助力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设备、模具制作等行业企业以质取胜、步步智胜!告诉您如何提质增效,满足供货上游的质量检测要求,下周四直播!演讲主题:X-METRO 经济型桥式三坐标测量机新品发布直播时间:7月25日 14:00主办单位:海克斯康会议亮点:1、成熟,优秀的结构设计2、多样化的探测系统,可兼顾触发和扫描测量 3、功能丰富,面向用户的成熟软件4、强大的服务体系,提供有效,及时的服务点击预约报名: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XdoX-METRO 桥式三坐标测量机,引入了海克斯康明星产品的经典设计,如全铝框架、精密三角横梁和整体燕尾式导轨等,在设计过程中广泛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有限元分析原理和模块化设计原理,提高了整机空间结构的稳定性,降低了结构微形变、振动以及温度梯度变化对测量性能的影响。闭环式分布空气轴承设计优化了测量机各轴的机械运动 , 因此,整机系统在测量过程中表现出极高的重复性和系统长期的稳定性。精度优异优秀的传感器与精密机械结合,X-METRO的测量精度可达到微米级,完全满足行业加工与检测的精度要求;成本效益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X-METRO有效控制了成本,让更多企业能够以亲民的价格享受到高精度的测量服务,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操作便捷PC-DMIS 以其友好的用户界面、全面涵盖国际通用标准的专业评价能力,为广大用户提供权威的测量结果及实用、便捷的操作性能,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点击预约报名: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XdoX-METRO 桥式三坐标测量机,可配备触发式或扫描式传感器和附件,提供灵活的测量方式和丰富探测能力,充分支持各种计量场景。扫描式测量系统HP-S-X1SHP-S-X1S测头系统兼容触发和扫描功能,支持单点测量、自定心测量和连续高速扫描测量模式,可完成各种复杂的测量任务,包括复杂轮廓和外形的扫描。HP-S-X1S结构紧凑,直径仅 30mm,允许探针总长度范围竖直方向在20-115mm,水平方向0-20mm之间。接触式测量系统HP-TMeHP-TMe 触发式传感器具备 5 方向测量能力,可以可靠地记录单个测量点,并提供卓越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最大测针长度可达60mm,最小可兼容 0.3mm 直径测针。 HP-THDeHP-THDe 触发式传感器能够实现 X、Y 和 Z 方向的 6D 测量,适用于公差严格、高效率触发的测量需求。可携带最长达 100mm 的测针。加载新测针时,自适应触发器会自动调整参数,确保始终保持最佳的测量性能。点击预约报名: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XdoPC-DMIS软件完善的三维 CAD 模拟功能,可同步导入测量机、工件、夹具的数字化 CAD 模型,便于进行脱机编程及直观形象的模拟实际检测过程。可识别VDAFS、IGES、DXF、DWG、STEP、XYZIJK、STL 和 DES 格式的 CAD 文件;未知工件表面数据点云的采集,支持逆向工程。丰富强大的 CAD 应用功能:可同时导入多个 CAD 图形,建立相应的图层,按需检测所需尺寸;可实现基于 CAD 模型零件测量前的路径模拟和碰撞检测;任意选用曲线、曲面两种模式的 CAD 特征读取方式,灵活掌控任意复杂特征的测点分布,实现高效精准的“即点即测”。多样化场景应用X-METRO 三坐标测量机因其高精度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航空航天、电子设备、模具制作等多个行业。该设备能够对工件的尺寸、形状以及形位公差进行精确检测,确保零件的质量控制、外形测量和过程控制等关键任务的高效完成,从而提升产品的整体质量和生产效率。点击预约报名: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Xdo7月25日14:00X-METRO线上首秀直播欢迎预约观看
  • 航空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p  航空发动机叶片几何形状复杂、尺寸跨度大、加工精度要求高等特点决定其成为了航空发动机中加工制造的难点,同时也对航空发动机叶片加工质量检测精度和检测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航空发动机叶片检测技术已逐步从定性检测到定量检测,从接触式检测到非接触式检测,从传统手工检测到自动数字化检测,从二维比对检测到多自由度组合检测,从单一规格大批量检测到多规格小批量检测。航空发动机叶片质量检测方法众多,如标准样板法、自动绘图测量法、光学投影测量、电感测量法、坐标测量法、激光测量法、机器视觉测量法等,其中,三坐标检测凭借通用性强、重复性好、稳定性强、检测精度高等优势在航空叶片制造企业中被广泛应用,但此种方法要求测量时处于恒温环境下且采样效率较低。本文将介绍和评析航空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并基于三坐标测量机(Coordinate Measuring Machine,CMM)提出一种改进型航空叶片自动测量与控制系统。/pp style="text-align: left "strong  1 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研究现状/strong/pp  (1)基于CAD数模的自动测量/pp  基于CAD数模的三坐标测量是产品设计、加工、测量一体化进程中的重大突破。CMM的测量能力和可操作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测量软件的功能,测量软件决定了CMM可采用的测量方式以及应用范围。目前很多叶片测量软件都具备基于CAD模型脱机编程功能,比如海克斯康PC-DMIS、蔡司Calypso等,并能读入多种文件格式,如IGES、DXF、STL及VDA等格式,也可以兼容UG、Pro/E或CATIA等CAD格式文件。/pp  CMM可实现基于CAD数模的叶片自动测量,待测点的分布和采集、测量路径优化及测量程序生成是自动测量中的关键问题。杨雪荣等结合ARCO CAD测量软件,实现了对基于CAD数模零件进行自动测量 周保珍等基于UG CAD提出了沿待测点矢量方向测量的方法,并给出了自动生成DMIS测量程序的方法步骤 刘勇等在前人的成果上基于UG CAD数模给出了叶片自动测量路径规划系统的操作流程 S.G.Zhang等基于CAD数模特征,在CMM平台上设计了一套检测过程规划原型系统,能极大减少判断探针方向的时间 Hui-Chin Chang等基于汽轮机叶片CAD数据库,系统通过简单三角函数计算在短时间内能自动生成无碰撞检测路径,并输出DMIS格式文件。/pp  在对三坐标测量系统进行研究总结后,测量程序生成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pp  ①脱机编程。此方法根据待测件的几何特征和公差要求,用DMIS语言手动编写测量程序,以指导CMM自动测量。但此方法对操作人员专业水平要求较高,编程所需时间长。/pp  ②自学习编程。此方法适合没有CAD数模和设计图纸的情形下,操作较为简单便捷,适合产品大批量测量。在手动测量一次后,三坐标测量软件系统会自动记录测头运动和操作并保存为测量程序,对相同批次的产品可实现自动重复测量。但此时测量软件需要与CMM联机才能完成程序的编制,CMM其他任务将会被占用。/pp  ③自动编程。此方法将CAD数模导入到CMM测量软件中,将工件坐标系(即测量坐标系)与理论坐标系进行对齐后,检测员基于CAD模型进行测量路径规划,测量软件系统按照GD& T设计要求,自动生成DMIS程序,动态虚拟模拟路径无误后自动保存。也可利用三维软件二次开发功能、C#编程语言或VB编程语言等工具,根据三维软件生成的测量前置文件(包含测量点信息和测头信息)开发格式转换程序,直接生成DMIS格式文件,大幅提高测量效率。/pp  在无图纸的情况下实现叶片的批量测量,可基于光学扫描仪完成叶片初始点云数据的采集,然后利用Geomagic Design Direct设计软件进行逆向建模,获取初始CAD模型,并导入PC-DMIS测量软件中,以引导CMM进行测量路径自动规划。基于CAD数模的交互自动编程较手工编程而言,效率更快、更清晰直观、方便验证,而且也便于对测量点进行采集和编辑。目前,基于CAD数模自动测量已被国内外先进的CMM测量软件普遍采用。/pp  (2)自动定位夹具/pp  目前,由于航空叶片形状复杂且规格繁多,检测时并没有与之兼容的通用定位夹具。国内很多航空叶片制造企业基于三坐标检测普遍都采用简单支撑固定的方式,以降低制造成本,而且每次只能对单个叶片进行测量,每次都需要对待测叶片进行装夹和粗定位,导致叶片检测效率极低。/pp  针对以上难点,不断开展叶片专用夹具研究,叶建友等提出了柔性相变材料夹具为叶片自动化测量提供保障。定位件和夹紧体位置灵活可调,一套柔性相变材料夹具能装夹一定尺寸范围内任意形状的零件。但该夹具存在准备周期长、刚性不足、手工操作繁琐等问题,同时,仍只能对单一叶片实现定位夹紧,在提升检测效率方面效果并不显著。容器里相变材料反复进行固液态两相变换,膨胀和收缩不可避免,势必影响到夹具的装夹精密度和稳定性。/pp  陈林等设计了一套叶片测量气动专用夹具,利用榫根底面、侧面及内径相面进行6点定位并对底平面实现磁力夹紧,有利于实现叶片测量自动化。该套夹具具有刚性强、定位精准、操作简单等特点,但对于具有轴颈型榫根或枞树型榫根的叶片无法实现固定支撑,且仍只能对单一叶片进行测量。/pp  通过研析现有文献和对叶片企业的实地调研,针对航空叶片夹具设计提出参考规则:①夹具在对工件进行装夹时,能保证工件位置的正确性 ②基于某一特征,夹具可对同一规格叶片进行多片装夹定位 ③夹紧操作不能损伤叶片 定位要可靠 夹具系统稳定性强,操作简便快速 ④使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测量时,夹具必须保证探针对于待测叶片的空间可达性且不发生碰撞 ⑤夹具应避免使用吸铁等带有磁性的材料,避免工件或探针收到磁性作用而影响测量结果。/pp  (3)自动测量系统/pp  当前,国内很多叶片加工企业在检测环节没有实现模块化和系统化,特别是在信息共享和自动控制方面能力不足。具体表现在:①测量数据过度离散化,可追溯性较差 ②测量过程人机交互多,自动化程度低 ③工序质量控制能力弱,产品报废率高。/pp  在工业4.0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海克斯康集团推出了自动化、智能化的测量系统。整个自动化测量系统分为几个物理单元:三坐标测量机、自动控制系统及管理软件、料架系统、零件识别系统、机器人系统、机器人外围系统及安全防护系统。通过信息系统把各单元串联起来,形成有效的集成单元,对测量信息高效管理,并对工序过程进行有效的数据反馈,明显提升生产效率。/pp  智能化作为自动化的高级应用,智能测量系统在工业4.0中扮演重要角色,雷尼绍公司推出搭载第二代REVO多传感器五轴测量系统的大型龙门式三坐标测量机有如下特点:①分辨率提高近20倍 ②可加载不同的测量模块 ③不仅可以测量大工件大尺寸,也可以测量大工件小尺寸 ④采用螺旋扫描,采集点的效率高。/pp  (4)叶片三坐标自动测量发展趋势/pp  三坐标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测量行业的进步和变革,也对三坐标测量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航天航空领域,面向智能制造的高精度动态实时测量技术和飞机大尺寸数字化测量关键技术不断被讨论和研究,其中航空叶片三坐标测量技术的研究方向主要是:①自动化、智能化 ②实时监控、可视化 ③高速、高精度、高稳定性。/ppstrong  2 叶片自动测量夹具设计/strong/pp  (1)叶片检测现状/pp  以叶片的叶型测量过程为例,无锡某航空叶片企业的检测过程需要的人机交互操作较多,如待检叶片信息的输入,待检叶片的装夹及粗定位、抽调对应的测量程序、PDF文件名及保存路径的输入等,该企业现有检测流程如图1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212bc28d-9c34-4158-a4cf-746818aaacd4.jpg" title="1.jpg" style="width: 420px height: 298px " width="420" vspace="0" hspace="0" height="298"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1 现有叶型检测流程/pp  在检测过程中,若没有及时的人机交互,CMM就会停机等待操作指令。由于该检测流程仅面向单个叶片,检测效率极其低下,根本无法满足正常的叶片检测需求。/pp  针对上述实际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案:①增加三坐标测量机以及检测人员数量 ②增强企业叶片数控加工系统的可靠性 ③引进全过程自动化在线控制检测系统 ④优化叶片现有三坐标测量机夹具。/pp  方案①中通过增加检测设备和人力投入显然不符合企业低成本的要求,在设备维护和人员管理上也会耗费巨大 方案②虽然可以改善叶片加工稳定性和精度,减少了叶片检测的任务量,但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短期内很难突破关键技术瓶颈,对企业资金能力、技术能力、检测环境等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实施难度大 方案③为目前先进的自动化检测技术,可以实现100%检测并实现零废品率,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但中小型企业生产规模小,一次性投入太大 方案④是建立在现有设备和人力不变的情况下,通过优化叶片检测夹具来实现叶片测量效率的提升,显然这个方案更加适用于中小型企业。通过对该企业CMM检测过程的实地调研,来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具体改进后的叶片叶型检测流程见图2。/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c306372c-5a40-443d-bdcd-097232cca3b8.jpg" title="2.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467px " width="5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467"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2 改进后叶型检测流程/pp  通过电子扫描槍对该待检测叶片工序流转卡进行扫描获取叶片ID号,系统自动在产品工艺数据库中根据叶片ID号检索相关加工工序信息。选择检测对应工序名后,系统自动从该数据库中检索对应工序的测量程序文件地址,从FTP服务器下载测量程序到Calypso测量软件指定文件夹,并保留待检测叶片相关信息至指定文本文件作为该叶片自动保存地址。运行Calypso软件并调取对应测量程序,叶型测量完成后调取Blade Pro分析软件的同时运行自动保存应用程序,该应用程序捕捉到系统保存窗体的弹出并获取文本文件中保存地址和名称,实现测量报告的自动命名和保存。生成的PDF文件自动上传到FTP服务器,作为该企业的工艺资料储备。生成的TXT文件经过自动转换后导入MySQL工艺数据库,可实现测量数据的精确查询和SPC分析。对于在可控范围内的测量数据,在逆向工程中进行特征数据提取实现叶片三维建模,以指导无图纸工件进行CMM测量路径规划,并生成测量程序完成自动化测量。/pp  (2)自动测量夹具方案/pp  由于该企业三坐标测量机叶片专用夹具一次只能对单一叶片进行装夹定位,针对燕尾型榫根叶片叶型测量,提出一种多片自动测量专用夹具,该装置主要由夹具体、气缸、气缸座、基座、定位销钉、夹紧块、带有9个楔形块结构的矩形轴组成,单元结构如图3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fc8a2889-a955-437c-b2af-0bea51b52c36.jpg" title="3.jpg"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180px " width="3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180"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3 夹具单元结构/pp  该夹具能实现9片叶片联装联测,由原本单个支撑工位线性地扩展成9个联测装夹工位。该工装夹具利用蔡司Calypso和PDFFactory配合连续测量,并最多保存9份检测报告,缓解企业CMM检测能力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pp  采用两个定位销钉和一个紧固螺钉连接夹具体与基座 9个夹具体线性分布在基座上,保证间隔不干涉叶片装夹 矩形轴两端均采用滑动副,并带有9个楔形块,楔形块和夹紧块配合形成滑动副。/pp  夹具装夹方式是:夹具体楔形面和燕尾型榫根楔形面配合,模拟叶片装配状态,限制了榫根5个自由度 用定位销钉对榫根侧面进行定位,限制了榫根1个自由度 通过启动气缸推动矩形轴移动,从而使楔形块推动夹紧销钉向上移动,实现对9片叶片同步进行装夹。单个榫根装夹图如图4所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4b836cd9-4fe9-4d79-92e2-9ea4889a0a04.jpg" title="4.png"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213px " width="3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213"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4 单个榫根装夹/pp  以榫根楔形面的中分面(即通过发动机轮毂盘轴线的径向面)工件测量坐标系的XOZ平面,以给定值来确定XOY平面和YOZ平面,以此建立工件测量坐标系(见图5),且该坐标系与建立CAD数模的理论坐标系保持一致。/pp  在对9片叶片进行检测路径规划时,只需要在DMIS文件中在第一片叶片工件坐标系基础上连续偏置一个固定值即可得到其他叶片的工件坐标系。/pp  该夹具具有以下特点:①定位装置尺寸链短,对测量精度影响较小 ②多叶片可同步装夹和拆卸,实现批量测量 ③采用气动夹紧,实现自动夹紧测量。/pp  /pp style="text-align: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3/insimg/bacf711e-9ee3-41e0-843f-949e80d69dc4.jpg" title="5.png" style="width: 310px height: 167px " width="310" vspace="0" hspace="0" height="167" border="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图5 建立叶片工件坐标系/ppstrong  小结/strong/pp  本文对航空叶片自动化测量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展开论述,总结了基于CAD数模的检测路径规划方法和DMIS文件生成方法和自动测量夹具设计基本准则,结合相应实例对叶片自动检测系统未来趋势做了总结阐述,并针对某航空叶片企业实际情况给出了相应解决方案,提出了改进型叶型测量夹具,极大提高了检测效率。/ppbr//p
  • 海克斯康发布全新一代通用型三坐标测量机GLORY
    3月30日,海克斯康在深圳工业展现场隆重发布全新一代通用型三坐标测量机GLORY。GLORY桥式三坐标测量机所有功能均基于用户研发,柔性的设计平台可随用户的多样性需求而组合,其高性能的检测效率及精度可靠性是企业不断推进、完善并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首选。GLORY升级全新工业外观设计: 延续海克斯康经典全硬质合金铝机械框架,关键零部件经过表面硬质处理,具有超强刚性,是通用型测量系统的优选材料及结构; TRICISION精密三角梁桥架设计,具有优异的结构刚性比,以提供更高的精度、长期的稳定性和更高的动态性能; 精密加工的整体燕尾导轨,三面闭环,避免了分体式胶结导致的结构变形,提高了机器的精度重复性和长期稳定性; 增强型底座设计,系统运行更加稳固,更加美观。本地化与全球化技术的集大成者GLORY融合海克斯康全球化技术沉淀和本地化落地应用,通过独特的设计、核心技术优势时刻保持行业前沿技术,为用户提供稳定、可靠的测量结果,帮助用户缩短和优化时间周期,更好地利用检测设备资源,获得最大生产力。 专利气动平衡技术,柔性悬挂系统,避免轴向运动和传动系统之间的干涉问题,定位精度高,运行平稳更节能; 多传感器技术支持不同特征的快速切换检测,测量应用场景更广泛; 新一代飞行控制技术FLY2,可优化测量路径,大幅减少测量过程中的暂留和空闲时间,提高测量效率10% 以上,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Scan Pilot技术领航未知路径扫描,在进行未知轮廓、复杂几何形状和突变表面的高速扫描时,具有卓越表现。全面高效简化人力成本GLORY可依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不同的探测系统,帮助用户灵活地选择适用于各种应用的解决方案。从手动到半自动,从半自动到全自动,从离线到线旁,从线旁到在线,GLORY可轻松集成到自动化系统,即插即用且模块化,满足各种级别自动化需求,高效简化人力成本,全面增强用户应用体验。 GLORY测量机接触式传感器进行零部件表面形位的高精度检测,保障测量的最佳重复性精度,同时经济实用、操作简便和坚固耐用; GLORY测量扫描式传感器适用于各种零部件未知形状及轮廓的测量,高密度扫描采点保证了良好的测量精度和重复性; GLORY测量机激光扫描用于特征检测、轮廓和表面分析的钣金零件测量,实现快速数据采集和更高的点云密度扫描,以获得更好的特征评估和分辨率。用户可以扩大间隔,以加快表面扫描速度; GLORY影像传感器触式测量,实现复杂几何零部件的多孔测量,通过捕获图像实现小孔非接触快速测量,防止零部件变形损坏,极大地提高了检测效率。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GLORY三坐标测量机用数据打破信息孤岛,配备全球知名的计量软件PC-DMIS,同时与 CAD/CAM、质量大数据管理软件等无缝衔接,搭配智能监控系统,帮助工厂实现数据互通和精细管理,为智慧测量与质量管理提供无限可能,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鼓励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为方向,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这就是GLORY,传承海克斯康近30年的移动桥式机设计经验,提供优秀的测量精度和动态性能表现。拥有它,即刻敲开智能工厂大门的第一步,助力制造业开启工业4.0升级之旅!
  • 周学秋:矢志不移、痴心不改
    我从事近红外方面的工作是从1994年就读我的恩师中国农业大学严衍禄教授的研究生开始至今有20多年了,之所以用“矢志不移、痴心不改”为题目,是因为我对近红外具有浓厚的兴趣,其中有很多道理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理解,遇到了很多困难,解决困难的过程是从郁闷走向快乐,这20多年里就是一直这样“玩”过来的。在布鲁克光谱工作了14年2月23天,在赛默飞已经工作了3年7个月了。  作为农业院校园艺系果树专业本科生的我1990年毕业后从事了4年的大学师资管理工作,期间始终没有放弃继续读研的想法,由于本人对数理方面的兴趣比较高,非常向往中国农大的生物物理专业,仅凭自己学过一些浅薄的数、理、化和生物学基本知识就报考了严衍禄老师1994年的研究生,当时考试科目中对我困难最大的是计算机编程,90年代初我工作环境没有计算机可以使用,而且大学期间总共上了10个学时的计算机操作基础课,学习编程只能自己在纸上写程序,几乎找不到计算机调试程序,经过艰苦的准备,94年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中国农大,成为严衍禄老师的研究生。  严衍禄老师非常了解我在大学期间的知识结构,刚入学时严老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第一学期包括必修的学位课在内,严老师建议我选修计算机、近代物理、多元统计、信息信号处理等共7们课程,第一学期简直就是在恶补自己的知识缺陷,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使我对近红外光谱信息、信号的特征原理,化学计量学,光谱信息信号处理和计算机编程等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些知识对我后续工作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我的硕士论文主要研究方向是用软件技术提取近红外光谱分析中弱信息研究,以天然农产品为样品,蛋白质含量为目标,采用在现在看来非常经典的逐步回归、主成分回归、偏最小二乘算法结合导数处理、平滑滤波、傅里叶滤波和小波滤波等光谱预处理手段,探究三种回归算法对近红外光谱高频噪音和低频噪音的抗干扰能力,以及不同滤波算法的滤波效果和信号失真的程度,研究过程得到了严衍禄老师的精准指导,我的副导师金仲辉教授是物理学教授,讲授的近代物理使我对分子振动光谱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我的论文研究工作也得到教研室年轻老师闵顺耕、吉海燕、师姐劳彩莲、师妹赵龙莲的大力帮助。1997年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同时得到了布鲁克光谱仪器中国分公司的Offer。  初出茅庐:我的老东家布鲁克当年招聘我入职是要在中国开展近红外方面的业务,说实在的,我从86年读大学到97年研究生毕业都是在学校度过的,近红外方面也只学了一点基本知识,真正实际应用经验非常少,商务上没有销售经验,那里会做生意啊,而且当年布鲁克的近红外仪器在中国一台都没卖过。当时的感觉真的是“压力山大”!非常幸运的是布鲁克北京团队四名成员中前期入职的李胜、王霆两位同事在商务上给予我很多帮助和指导,硬件技术上经常向杨华然请教 应用上有困难经常回中国农大向严老师寻求帮助,半年时间里为对近红外感兴趣的客户做了大量的验证实验,期间有幸认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的张建平博士,我们合作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经过半年的努力,布鲁克的近红外在1997年12月26日终于开张了,第一个用户就是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  我做近红外的时间有点长,事件有些多,我的近红外工作经历就从我做过的行业事件讲起吧。  烟草行业是我做成的第一个近红外行业,张建平博士从95年从加拿大回国后,受到加拿大近红外成功应用的影响找到严衍禄老师合作,那时我接近毕业,就参与到项目研究中,在分析实验室参考方法分析数据时发现数据存在误差大的问题,讨论后改进的数据对模型准确度的提高起到关键作用,98年布鲁克的第一台近红外安装后,上烟集团、中国农大和布鲁克三方共同合作,建立了一套烟草近红外分析方法,2000年获得国家烟草专卖局科技二等奖,2001年进入实时推广阶段,2年时间购买了5台近红外,由于2003年布鲁克采取上海办事处和北京办事处分治各自区域,上海办没有近红外技术人员,服务不到位,至2004年上海烟草集团停止与布鲁克合作,对于当时的我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2003年开始,我开始在我管辖的区域烟草大产区:云、贵、川、渝、湖南、河南、山东、北京等主要省份展开技术和市场活动,实验室用近红外仪器在现在的云南中烟、云南烟草院、湖南中烟、河南中烟、川渝中烟、山东中烟、北京卷烟厂等单位迅速展开应用和市场。 烟草制丝线仪器安装、打叶复烤线仪器安装  2004年得到当时红塔技术中心原料室王毅主任的支持,布鲁克在线近红外仪器MATRIX-E在烟草打叶复烤线上进行试验尝试,现场考察仪器安装测试点,现场的物料高低不平、流量不均、烤机出口温度高、水蒸气大等都会给测试造成不确定性,确认测试点安装位置和取样方法,经过近半年的尝试,得到成功应用。2005年进入推广阶段又遇到数据交换传输偶尔中断的问题,经过布鲁克维修经理杨华然和红塔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最终解决了通讯不畅的问题。  红塔集团烟草近红外的成功应用给布鲁克在线近红外带来了新的市场增长,先后在国内多个复烤厂和卷烟厂安装了35台在线近红外光谱仪MATRIX-E,遗憾的是这款性能优良的仪器由于除中国以外的市场销量不好,2011年之前就停产了。  在解决了烟草分析应用之后,我又与部分用户开展了卷烟辅料的分析应用:如盘纸、烟盒油墨、丝素、香精香料的分析,部分应用已经实用化。  药品检测行业是我近红外经历过程中最大的一个近红外应用市场,第一次接触药品分析的老师是中国药科大学相秉仁教授,那是1997年BCEIA会议在上海召开期间,相秉仁教授是我国计算药学前辈,本次会议结束后,我将参会的近红外仪器给相秉仁老师使用了一个月,相老师指导学生发表了3篇近红外方面的文章。1998年与第二军医大药学院吴玉田教授交流,吴老师购买近红外仪器在药物方面指导了多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工作。2001年浙江大学程翼宇教授的博士生王南林采用布鲁克的近红外做了三七提取液总皂甙的定量分析,三位教授的研究工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药企方面: 1998年我在无锡华瑞制药公司成功鉴定了20中氨基酸静脉注射液原料,实现了非接触、非污染的现场药物原料检测,2002年无锡阿斯利康近红外快速分析,以及后续的大连辉瑞、天津GSK和中美史克等等众多药厂的现场建模和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大连辉瑞,采用近红外定性判别分析将阿奇霉素不同厂家晶型不同的原料进行成功鉴定,我在现场与同事吴严巍(现在安捷伦公司)用三天时间建立了几十种原料的数据判别模型,为验证模型的可靠性,辉瑞的QC经理拿来2个原料,不让我们看标签,我们近红外测试结果与标签标示阿奇霉素的厂家完全一致。做药企的经历太多,不能一一枚举了,讲讲药检的故事吧。  2001年底与中国药品食品检定院胡昌勤老师交流近红外技术的过程使我受益匪浅,胡老师敏锐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对我国近红外在药品检测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时胡昌勤老师问我近红外在药物检测行业能做什么检测?我回答说能够无损、快速鉴定原敷料,混合过程均匀度分析,产品检测等常规应用,胡老师猛然问“是否能检测假药?”,说实在的我没有做过,原理上可能行,胡老师当即给我一些真药和假药让我拿回实验室做,鉴定结果准确无误 后来胡老师还将傅里叶拉曼、红外显微镜、气-红联用、中红外微生物鉴定等主要功能全部配齐,这也是胡昌勤老师在后来10多年的采用多种手段解决假药甄别方面的重要工具。这也是布鲁克光谱进入国家药检职能部门的第一台近红外、红外设备,为布鲁克公司光谱仪器在药检系统发挥作用开启了新的篇章。  药检近红外检测系统前期研究过程中,布鲁克专门组成了一个团队,那时我的同事刘旭和我每周都要多次到中检院参与项目前期样品光谱稳定性测试、仪器验证、软件构建、模型传递、建模培训等等一系列工作,王茜博士负责协调与美国的沟通,李胜负责国内总协调,杨华然协调售后维修、安装保障。团队成员各司其职、协调配合为中检院药品检测车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虽然当时团队成员都离开了布鲁克光谱公司,但这种协作精神对我们团队成员的每个人都是永远的精神财富。  农业、食品、饲料行业原是我的老本行,身为农业院校出身的我,在97年到03年之间在农业方面入手比较早,在全国很多农业大学、国家农科院及省、市农科院做了很多工作,2001年和2003年农业部种子改良中心项目招标的27台近红外仪器,我和我的同事拿到了20台。常规分析不再累述,比较有意义的几件事件:1、快速、非破坏分析活体甘蔗茎 2、快速非破坏分析单籽粒花生 3、近来正在做质量只有2-4mg的单籽粒油菜籽定量分析。  1、2这两项是以广东农科院曹干研究员亲自操作实现的,我们两人在项目论证、可行性实施方面共同讨论完成,共同发表了几篇文章,曹干研究员的单籽粒花生非破坏检测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这些非破坏性单籽粒分析为农业定向育种提供快速手段。  食品行业范围广,简单举两个例子,第一个是白酒行业的检测,主要分析酒醅中的总淀粉、残糖、酸度和水分,还有白酒中的酒精度、总酸、总酯、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异戊醇、乙缩醛等众多指标。酒醅分析是2001年五粮液集团技术中心李阳华和2002年剑南春公司质检部李冰川两位老师提出的,首先在五粮液技术中心验证成功,第二年在剑南春重复验证成功,发表过几篇文章,推广应用了10多台近红外,现在赛默飞公司的近红外在安徽古井贡、口子窖和金种子等酒业公司推广了也有10多台。酒醅分析的最大难度是样品不均匀、含水量高、制样困难。白酒中多指标的近红外分析是2003年和2005年分别在剑南春集团和北京红星集团验证成功并实施,白酒分析的最大难点是除乙醇、总酸、总酯含量比较高,其它成分含量比较低,对测试的干扰因素的控制要求很高。  第二个例子是奶粉行业,奶粉组成复杂,有脱脂奶粉、婴幼儿奶粉、中老年奶粉,奶粉都是配方生产,对建模样品的代表性要求很高,2007年在原三鹿奶粉厂现场进行模型建立,以强有力的事实证明其它奶粉企业的近红外模型不适应三鹿的样品,当然不是因为三聚氰胺的原因,后来赛默飞的近红外在雀巢集团、贝因美、雅培等奶粉企业都采用这些企业自己的配方奶粉建立各自的模型。  饲料行业近红外应用是2006年赵丽丽博士和刘曼丽老师的加盟布鲁克开始进行突破,刘曼丽老师是1977级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专业毕业,从安迪苏公司转到布鲁克新加坡分公司工作,为中国布鲁克在饲料行业的突破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经过近2年多的技术和市场推进,于2009-2010年在广东温氏集团推广了24台、2010-2011年在山东六和集团推广了26台、2010年在赢创德固赛(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推广了10台,虽然刘曼丽老师、赵丽丽博士、张梦霖博士和我都离开了布鲁克光谱,但为傅里叶变换近红外仪器在中国饲料行业的成功应用开了一个好局。记得第一次在温氏安装培训时,我们分两个梯队,每次培训每队4人,一个维修保障工程师,三个近红外工程师,当然张梦霖博士两次培训都参加了,每次培训10多台设备,受训人员20多人,只可惜时间久了,没有留下当时的照片。  化工与炼油知识对于从农业院校刚毕业的我几乎是空白,第一次遇到化工需求的是1997年上海举行BCEIA展会上,上海农药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提出能否采用近红外快速分析丙烯腈水合生成丙烯酰胺过程中丙烯腈和丙烯酰胺的含量,我从近红外原理的理论上分析认为可行,双方确定进行验证试验,第一次是97年底在实验室对化学试剂配置样品进行验证,结果非常好。第二次试验是1999年6月在张家口万泉县的6000吨项目线边进行验证,仪器从北京带到现场,由两台气相色谱跟踪化学分析,验证结果可行,99年底用户订货,采用5只在线液体探头控制5个20立的反应釜,使用4-20mA模拟信号为DCS传输分析数据,再由DCS反馈控制丙烯腈的流加速率,将丙烯腈控制在最佳的反应浓度区间,实现最快的反应速率、避免催化剂中毒。  这是我从业以来第一次真正“玩”近红外实时在线技术,现场建模与模型验证用了近3个月的时间,2000年6月份,在武汉开完布鲁克光谱第二届用户交流会,没有陪参会用户游览张家界就和时任维修经理杨华然老师立马回京到用户现场安装仪器,顺利完成安装之后,建模工作随即展开,我每周到用户现场进行指导,我那时不会开车,只能每次早起从中关村打车到北京站,再转乘938路公交车,到达通州漷县镇下车还要步行15分钟到达化工厂,在不赌车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全程需要2个半小时,下午5点返程回家,到家一般要晚上8点钟 北京6月到9月期间气温经常会达到36度以上,化工厂老板要求比较急,而布鲁克当时只有我一个做近红外的,实在忙不过,还请当时在读研究生的李军会师弟帮忙出现场。身体上的劳累不是问题,毕竟当年还年轻,关键是现场不可预知的工艺条件几次让我失眠,为此我向布鲁克德国总部求助,得到的回复是:不了解工艺,无法提供建议,好在在严衍禄教授等国内相关专家提供的建议下,于2000年10月份正式投用 第二年回访用户时,由于采用近红外快速在线实时分析结合DCS调控提高了反应速度、避免了催化剂中毒,使原设计2万吨的年产量达到了年产3万吨的实际效果,为企业赢得了巨额利润 该项目的成功,在2000-2003年之间使布鲁克在同样工艺上重复了4套在线近红外业绩。  后来在精细化工行业做了聚氨酯、多元醇聚酯等项目的在线分析,不再累述详细过程,只想讲一个让我永远难忘的事件,在一个260度反应温度下出现探头损坏的事件,由于我没有参加这套系统设计,当初设计反应温度信息的不详细,定制的探头在260度高温下使用3个月后出现损坏泄漏,2次国外返修,在第3次泄漏后我到达现场,确认现场使用的探头不能满足现场高温环境,当即决定将现场使用的探头全部更换耐受350度的高温探头,解决了长达1年的问题。 高温反应釜探头安装、在线监控实时显示  近红外在炼油行业的应用是从石科院陆婉珍院士团队的交流学习中得到了一些油品性质的知识,第一套近红外油品在线分析在岳阳石化2003年成功实施,实施项目之前,由于对现场情况不了解,2002年先后5次到岳化现场考察现场,考察内容包括:选择探头测试点、测试点样品的温度、压力、流速、有无气泡和固体杂质,讨论探头安装方式、光纤桥架位置和走向、仪器安装地点、现场防爆要求、正压防爆气路、防爆小屋要求、与DCS通讯接口问题等等众多现场细节问题,2003年之后近红外在线系统先后在天津石化、长陵石化、扬子巴斯夫、金陵石化、哈尔滨炼油厂、吉林石化、抚顺油研、抚顺石化三厂、庆阳石化、广西石化、惠州中海油、广石化等油企成功安装使用。虽然取得了成功应用值得欣慰,但有一个细节问题必须注意,1、在天津石化芳烃事业部出现了探头窗片密封圈泄漏问题,由于苯的溶解性很强,对密封圈材料要求很高 2、还有柴油组分油储罐底部水分含量非常高,前处理非常困难 3、固体杂质的前处理等等。石化现场探头安装、现场防爆小屋、防爆机柜  自97年进入公司至今,我和我团队的同事做了多于1000台的近红外仪器,我现在经常在一线上做实验,做过的实验数据在我的计算机中至少有4.5G以上存储量,经历的事件太多了,说不完的,谈点如何用好近红外的感悟吧。  1、 近红外不仅仅是应用技术,包含了很多科学原理  由于物质在近红外谱区的信息信号特点不同于紫外、可见、中红外和拉曼,所以近红外数据处理比较特殊,紫外、可见、中红外和拉曼很多情况下只看一个峰或几个峰,而近红外大多数情况下是要从“全局”出发进行研究,自然就少不了用于多元信息处理的化学计量学手段,分子振动光谱又不同于紫外、可见的电子光谱,很容易受到分子之间作用力的影响,其中氢键作用力影响最大,而且还受到样品温度的影响,以及其它未知组分的影响,所以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必须从全局考虑。  2、 做好近红外一定要对分析目标有全面的了解  正因为近红外分析要从全局出发,对分析样品要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定量分析要了解分析组分的含量是否在检测限范围内?分析仪器及附件能否得到样品的高质量光谱?定量分析建模参考数据的质量如何?在线分析的附件是否满足介质的要求和工艺条件?总之,太多问题需要了解。  3、 尽可能运用多学科的知识  首先要有光谱分析仪器的背景知识,当然最重要的是近红外仪器原理、特点、附件的原理及特点 同时还需要有光谱学的知识,了解物质结构、组成的信息,光学的知识,化学的知识,数学的知识等等,不能非常全面,但用到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请教或检索,避免出现大的问题,当实验做不出来或结果不理想,要运用这些知识去分析问题出在那里,怎样改进。  4、 良师益友和团队非常重要  我的恩师严衍禄教授至今还经常与我讨论、指导近红外方面的问题,尊敬的陆婉珍院士,陈星旦院士,傅廷栋院士,相秉仁教授,李殿荣教授、吴玉田教授等老一辈的科学家当年给予我专业上鼓励和指导,学习了很多如何做人、做学问的道理 大量用户的需求提供了实验与思考的空间 近红外学会成员的迅速壮大,汇聚了很多研究、应用近红外技术的行业专家,深入广泛的交流内容不断丰富了知识结构。  我曾经的团队汇聚了不同专业背景的同事,刘旭是河北大学化学院毕业的,曾在乐凯公司做过多年红外和核磁分析 吴严巍是中国药科大学相秉仁老师的硕士,有药学药分背景 王艳萍是厦门大学化学院硕士,化学背景 赵丽丽博士是我的硕士师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博士毕业,张梦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院博士。加上杨华然老师曾经带过的维修团队,以及李胜、袁凯平和牟晓辉的团队,工作氛围至今难忘。  现在赛默飞公司黄文带领的分子光谱团队更是一只汇多专业背景的同事,集众人之智慧,不断推动近红外应用技术的进步。  周学秋  2016年5月13日
  • 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湘仪推出生物安全离心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aec58314-e16a-44eb-aadd-23b96adb0a6b.jpg" title="1.jpg" alt="1.jpg"//pp  @中国日报网3月12日消息,据报道,一些主要研究机构的科学家的最新测试显示,新型冠状病毒可以在空气中存活几个小时。br//pp  报道称,这项最新测试结果于11日发布在网上,内容显示新冠病毒在雾化后仍能在空气中存活最多3小时,在塑料和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存活最长3天。/pp  研究摘要中写道:“我们的结果显示,新冠病毒通过气溶胶和污染物体传播是合理的,病毒可以在气溶胶中存活超42小时,在物体表面可以存活数日。”/pp  研究结果显示,即使没有与感染患者发生直接接触,人们也可以通过空气或固体表面感染病毒。/pp  strong什么是气溶胶?/strong/pp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90900c11-366c-4477-898a-77f710c67f96.jpg" title="2.jpg" alt="2.jpg"//ppstrong/strongbr//pp  气溶胶,又称气胶、烟雾质,凡是可以稳定悬浮于空气中的物质,都可以称之为气溶胶。最典型的,就是飘散在空气中的烟雾。胶体有两种存在状态,即半流体的溶胶和半固体的凝胶,在一定条件下,气溶胶和气凝胶两者可以互相转化,其实是同一种东西。但两者并没有本质区别,因为他们都具备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可以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悬浮时间长达几个小时甚至更久。气溶胶本身并不可怕,我们无时无刻不处于气溶胶中,但其长时间悬浮的特性,导致一旦有病毒可以利用气溶胶进行传播,就非常可怕。举个例子,香烟燃烧散发的烟雾,就是一种典型的气溶胶,虽然属于沉降很快的重型气溶胶。在密闭环境下,有人抽支烟,一两个小时后,这里依然有烟味,尤其是电梯。这个烟味长时间悬浮在空气的特性,非常形象的表达了病毒悬浮于空气的能力。如果我在这个地方吸了口烟,过一小时,你还能闻到烟味。那病人在这个地方咳嗽了一下,过一小时,你闻到的,就是病毒。/pp strong 离心机气溶胶过滤消毒的必要性/strong/pp  检验实验室工作量大,每天都要承担血液、液体、分泌物、排泄物等多种临床标本的检验工作,这些标本的制备也需离心机,离心机的使用非常频繁。在标本的离心过程中若试管盖松动或无试管盖再放入或取出不慎,以及试管放置不平衡、试管破损等会造成标本泄露从而导致离心机被污染。离心机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也会产生气溶胶,这些都是不同种类病人的标本含有病源微生物和生物分子,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害。离心机内的灰尘或污染物在高速运转的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也会对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实验室离心机的消毒及气溶胶过滤非常重要。/pp  strong湘仪解决方案—生物安全离心机/strong/pp  为了加强实验室、检验科生物安全工作。保护好与新冠肺炎做斗争的一线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切实做好生物安全工作,湘仪隆重推出具有多项专利技术的生物安全专用离心机:CLT40R、CLT40、CL4S、CL5S,彻底消除分离过程中产生的气溶胶和离心机本身的日常消毒。以下是湘仪生物安全离心机的产品介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6575a993-93b6-4731-8ca5-2aa24547e616.jpg" title="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746ebaff-c90c-4516-8155-64a95b72cb7f.jpg" title="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ac0169af-aaf4-493a-b938-48dca405cd53.jpg" title="21.jpg" alt="21.jpg"/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14f652ae-2c35-43ff-a38f-66a54a621aaa.jpg" title="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6d5eaa84-db38-444d-bf89-ec4bf270d6b9.jpg" title="22.jpg" alt="2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18a6f4d2-8620-4d3c-bbe8-4843b06fa3cd.jpg" title="2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5ae8e5a8-93e2-48a9-a1ca-4c83ccc143f4.jpg" title="24.jpg"/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bd6cea4f-841b-41f1-83e7-6c9b274b6951.jpg" title="1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3/uepic/70331d02-eee6-455f-8d7e-ce097d46f64d.jpg" title="13.jpg"//pp strong 湘仪生物安全离心机产品特点/strong/pp  (1)高效的过滤系统、采用三级送风和排风过滤器,采用硼硅酸盐玻璃纤维材质的HEPA高效过滤器,对0.1μm颗粒过滤效率≥99.95%,经三级过滤效果更佳保证离心腔内气体洁净达到生物安全II级标准。/pp  (2)采用高强度紫外线灯消除微生物污染隐患、保证离心腔安全。/pp  (3)采用等离子(≥2.0x106cs/cm3)杀菌分解,进一步破坏气溶胶。/pp  (4)内外双循环洁净模式、互不干扰,保证离心实验环境的生物安全,彻底解决分离过程产生的气溶胶给操作人员造成伤害。/pp  (5)具有转子识别、不平衡、超速、超温、自动门锁等多重保护功能。/pp  (6)采用湘仪全新一代智能操作系统,7寸触摸屏,可以自动扫描条码或手动输入条码,可设置阶梯离心模式等多种模式可选,使离心操作变得简单、快捷。/pp  (7)可为客户定制各种用途适配器、专用软件。/ppbr//p
  • 南京市高淳大型餐饮场所在线监控油烟浓度 明年实现全覆盖
    p  南京市高淳区餐饮专项整治行动中,对120多家机关食堂和1000多家餐饮企业的厨房加装油烟净化装置,预计明年实现全覆盖。同时,引入第三方对规模以上餐饮场所的油烟浓度进行在线监控,破解部分地方“只装不用”的问题。/pp  近日,有记者在南京市高淳区固城湖南路一处餐馆的后厨看到,厨房排风口通往街道路边,中午12点半就餐高峰期,厨房里煎炒煮炸,热火朝天,但排出的气体油烟味并不重。厨房工作人员介绍,这是因为厨房排风口加装了油烟净化装置,不仅如此,厨房的下水道也加装了简单净化设施。在工作人员指引下,记者看到,两个洗碗池排水口连接一个油水分离器,打开分离器盖子可以看到,里面分为三格,第一格是沉渣,第二格隔油,第三格为简单净化后的厨房污水,“有了这个装置,就不用倒开水融化管道上的油块了,只需要定期清理油水分离器。”餐馆管理人员邢小冬说。/pp  “由于餐饮油烟主要集中在城市核心区、商业区、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而且是低空排放,对人们生活影响较大,”南京市高淳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区从去年6月起,在全区开展餐饮专项整治行动,要求所有餐饮服务业安装油烟净化装置、建立隔油沉渣设施,实现油烟、污水达标排放。经排查梳理,高淳区目前约有1160家餐饮企业,其中,面积达500平方米的规模以上企业约有30多家。今年5月,该区又将12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食堂纳入整治范围。/pp  高淳区以“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要求餐饮经营方负责加装油烟和污水净化装置,同时,引入第三方,对规模以上的餐饮企业和就餐人数超过50人的企事业单位食堂加装油烟排放浓度监控设施,实时在线监控排放浓度,破解有的企业“只装不用”的问题。/pp  记者在高淳区城乡建设局食堂的后厨看到,厨房排风管道加长了5米多,不仅增设了油烟净化器,还加装在线监控设备和一个约1立方米大的风柜。高淳区环保局的工作人员曹伟拿出手机现场展示,在手机终端应用上,可查看这处油烟排放的浓度。“只要装置有效运行,排放浓度低于每立方米2毫克的现行国家油烟排放标准,如果未处理直排,油烟浓度可达每立方米8毫克以上。”曹伟说。/pp  南京市高淳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说,该区秉承生态立区理念,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污染治理,不达排放标准的场所将被严查。据悉,目前高淳已有多家单位的食堂因不达标而不得不关停,整治工作已完成约65%,预计明年底将实现所有餐饮企业和企事业单位食堂净化装置全覆盖。/p
  • 百辆东风标致新307变身“食品安全检测车”
    2010年1月7日,湖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食品安全检测车发车仪式在武昌举行。据了解,此次湖北省工商局一次性采购东风标致新307车型127辆,首批交付90辆用作食品安全检测车。新307光荣地继承了东风标致为政府效力的使命。  交付活动现场,90辆身披神圣蓝白条纹的东风标致新307庄严威武,整齐划一地停在广场上,整装待发。车门上“12315”以及“工商执法”两组庄严的字标为“雄狮”车队更增添了几分庄重。  东风标致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得知东风标致新307也中标成为公务用车,我们深感荣幸,但同时也强烈地意识到这是一项既光荣又艰巨的使命!东风标致之所以能够连续中标政府采购项目,其原因就是东风标致产品可靠的安全性以及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异表现,完全能够满足政府公务用车的高标准需求。  此前,有媒体报道88辆东风标致307轿车被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采购作为执法工作的公务用车 百辆207轿车被湖北省交警总队采购作为高速巡逻用车。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社会各界对东风标致产品高品质、好口碑的认可,也是对东风标致品牌的肯定和信任。
  • 线上讲座 | 原位空间微纳尺度微区扫描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线上讲座 | 原位空间微纳尺度微区扫描电化学原理及应用 主讲: 黄建书 博士, 阿美特克科学仪器部应用经理 讲座简介:传统的电化学方法基于样品的宏观平均响应表征,在局部腐蚀、能源材料、光/电催化活性、电致变色、微流控组装,生物医学、多维梯度材料等研究方面,面临诸多挑战。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微区扫描电化学技术以其原位微纳尺度空间分辨率等特点,在上述热门研究方面显示出巨大优势及广阔应用前景。 主讲人: 黄建书博士,目前任阿美特克公司科学仪器部应用经理。主要负责普林斯顿及输力强电化学产品的技术支持,应用开发,市场推广等方面工作。多年来与国内外大学,科研单位及企业研发机构保持密切合作,尤其在原位超高空间分辨率微区扫描电化学应用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曾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普林斯顿及输力强电化学前沿应用报告。 主要内容: 金属及涂层表面腐蚀过程的演化分析 水分解,氧还原等光电催化活性位分布研究 电池电极材料离子脱嵌动力学表征 为了便于您时间安排,本次应用讲座,将连续举办两场,请您选择合适时间报名参加 第一场: 6月30日14:00-15:30 第二场: 7月07日14:00-15:30
  • 基于Pμ SL 微尺度3D打印的三维微柱阵列电极
    微芯片电化学检测系统(microchip-base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system, μEDS),是一种基于电化学方法与微流控技术的检测平台,其具有高灵敏度、极少试剂消耗、快速检测、可适性高、自动化等优点,常用于现场实时应用场景,比如床边检测等。此类芯片中核心组件是微电极,其检测性能尤为关键。传统的微电极主要是二维或平面式的结构,如环状、带状、平板式。另一方面,具有三维结构的微电极因其更大的反应面积和优异的检测灵敏度已获得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微尺度3D打印技术的出现,使得三维微柱阵列电极的实现变得更加便捷、快速、高效。PμSL(Projection Micro Stereolithography,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是一种面投影微尺度超高精度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使用高精度紫外光刻投影系统,将需要打印的三维模型分层投影至树脂液面,分层光固化成型并逐层累加,最终从数字模型直接加工得到立体样件。该技术具有打印精度高、跨尺度加工、成型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突出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三维微细结构加工技术之一。图1:PμSL技术原理示意图通过结合软光刻以及金属沉积技术,PμSL微尺度 3D打印技术近期在电化学检测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其中的微电极的制备过程大致为:通过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打印得到三维微柱阵列模具,然后通过PDMS二次翻模得到PDMS材质的三维微柱阵列,最后再经过磁控溅射等金属沉积方式将金属比如金沉积在三维微柱结构的表面作为导电层以形成最终的微柱电极。此外,还可选择性地在电极表面修饰Pt-Pd/多层碳纳米管等其他改性物质以提高电化学检测性能。研究一:基于微柱阵列电极的生物标记物高灵敏度检测研究摘要:微柱阵列电极因其高质量运输、低检测极限以及微型化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电化学检测领域。该研究工作阐述了表面镀金的PDMS基微柱阵列电极的制备、数值仿真、表面改性以及表征。9×10的微柱阵列排布在0.09cm2的区域内,其中微柱的高度分别为100 μm,300 μm 和500 μm。微柱阵列电极是使用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与软光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而得,通过SEM和循环伏安法进行表征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扫描速率的高低,高度值更大的微柱有利于提高电流密度。Pt-Pd/多层碳纳米管材料涂覆可进一步提高微柱阵列电极的电化学检测性能。相较于平板式电极,微柱阵列电极的电化学检测灵敏度是前者的1.5倍。高度500 μm的Pt-Pd/多层碳纳米管改性的微柱阵列电极可用于检测肌氨酸(一种前列腺癌的生物标记物),其线性范围和检测极限分别是5-60 μM 和1.28 μM。这个检测范围覆盖了肌氨酸在人体组织的浓度区间(0-60 μM)。因其更高的微柱高度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微柱阵列电极比平板式电极获得了更好的检测性能。该研究工作为高检测灵敏度的微柱阵列电极在低丰度分析物的检测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图2:微柱阵列电极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及改性电极和电化学检测中典型的三电极式简易传感装置论文信息:DOI: 10.1039/d0ra07694e.研究二:动态微流体中微柱阵列电极的电化学检测研究摘要:高集成度、高灵敏度、快速分析、极小的试剂消耗等优点促使μEDS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微小化的工作电极是μEDS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整个μEDS的检测表现。相比于传统的微电极形貌,如带状、环状、圆片状,三维微柱阵列电极因其更大的反应面积,具有更高的响应电流和更低的检测极限。在该研究工作中,采用数值仿真研究了μEDS的检测性能以及三维微柱的形貌和流体的动力学参数,包括微柱的形状、高度以及排列方式和反应溶剂的流速。μEDS的尾端效应在基于预设的电流密度参数下也进行了定量分析。此外,通过结合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与软刻蚀的方法制备的PDMS基三维微柱阵列电极与微通道集成,用于研究电化学检测。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的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吻合较好。此研究为μEDS的参数设计提供了指导性建议,所使用的方案亦可适用或借鉴于分析和优化基于纳米芯片的电化学检测系统(nanochip-base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system, nEDS)。图3:μEDS和微柱阵列的示意图以及微柱阵列的形貌参数论文信息:DOI:10.3390/mi11090858.上述研究中微柱电极结构模具均采用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加工,所采用的加工设备均为摩方精密(BMF, Boston Micro Fabrication)公司10 μm光学精度设备P140,其最大打印尺寸为19.2mm (L)×10.8mm (W)×45mm (H),打印层厚为 10~40 μm。图4:BMF公司10微米系列精度设备P140/S140
  • 基于Pμ SL 微尺度3D打印的三维微柱阵列电极
    微芯片电化学检测系统(microchip-base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system, µEDS),是一种基于电化学方法与微流控技术的检测平台,其具有高灵敏度、极少试剂消耗、快速检测、可适性高、自动化等优点,常用于现场实时应用场景,比如床边检测等。此类芯片中核心组件是微电极,其检测性能尤为关键。传统的微电极主要是二维或平面式的结构,如环状、带状、平板式。另一方面,具有三维结构的微电极因其更大的反应面积和优异的检测灵敏度已获得越来越多研究学者的关注。微尺度3D打印技术的出现,使得三维微柱阵列电极的实现变得更加便捷、快速、高效。PμSL(Projection Micro Stereolithography,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是一种面投影微尺度超高精度光固化增材制造技术,使用高精度紫外光刻投影系统,将需要打印的三维模型分层投影至树脂液面,分层光固化成型并逐层累加,最终从数字模型直接加工得到立体样件。该技术具有打印精度高、跨尺度加工、成型效率高、制造成本低等突出优势,被认为是目前最具有前景的三维微细结构加工技术之一。图1:PμSL技术原理示意图通过结合软光刻以及金属沉积技术,PμSL微尺度 3D打印技术近期在电化学检测领域取得系列成果。其中的微电极的制备过程大致为:通过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打印得到三维微柱阵列模具,然后通过PDMS二次翻模得到PDMS材质的三维微柱阵列,最后再经过磁控溅射等金属沉积方式将金属比如金沉积在三维微柱结构的表面作为导电层以形成最终的微柱电极。此外,还可选择性地在电极表面修饰Pt-Pd/多层碳纳米管等其他改性物质以提高电化学检测性能。研究一:基于微柱阵列电极的生物标记物高灵敏度检测研究摘要:微柱阵列电极因其高质量运输、低检测极限以及微型化的特点被广泛用于电化学检测领域。该研究工作阐述了表面镀金的PDMS基微柱阵列电极的制备、数值仿真、表面改性以及表征。9×10的微柱阵列排布在0.09cm2的区域内,其中微柱的高度分别为100 μm,300 μm 和500 μm。微柱阵列电极是使用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与软光刻相结合的方法制备而得,通过SEM和循环伏安法进行表征测试。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扫描速率的高低,高度值更大的微柱有利于提高电流密度。Pt-Pd/多层碳纳米管材料涂覆可进一步提高微柱阵列电极的电化学检测性能。相较于平板式电极,微柱阵列电极的电化学检测灵敏度是前者的1.5倍。高度500 μm的Pt-Pd/多层碳纳米管改性的微柱阵列电极可用于检测肌氨酸(一种前列腺癌的生物标记物),其线性范围和检测极限分别是5-60 μM 和1.28 μM。这个检测范围覆盖了肌氨酸在人体组织的浓度区间(0-60 μM)。因其更高的微柱高度和更大的比表面积,微柱阵列电极比平板式电极获得了更好的检测性能。该研究工作为高检测灵敏度的微柱阵列电极在低丰度分析物的检测应用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图2:微柱阵列电极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及改性电极和电化学检测中典型的三电极式简易传感装置研究二:动态微流体中微柱阵列电极的电化学检测研究摘要:高集成度、高灵敏度、快速分析、极小的试剂消耗等优点促使µEDS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微小化的工作电极是µEDS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决定了整个µEDS的检测表现。相比于传统的微电极形貌,如带状、环状、圆片状,三维微柱阵列电极因其更大的反应面积,具有更高的响应电流和更低的检测极限。在该研究工作中,采用数值仿真研究了µEDS的检测性能以及三维微柱的形貌和流体的动力学参数,包括微柱的形状、高度以及排列方式和反应溶剂的流速。µEDS的尾端效应在基于预设的电流密度参数下也进行了定量分析。此外,通过结合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与软刻蚀的方法制备的PDMS基三维微柱阵列电极与微通道集成,用于研究电化学检测。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测试的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模拟数据吻合较好。此研究为µEDS的参数设计提供了指导性建议,所使用的方案亦可适用或借鉴于分析和优化基于纳米芯片的电化学检测系统(nanochip-based electrochemical detection system, nEDS)。图3:μEDS和微柱阵列的示意图以及微柱阵列的形貌参数上述研究中微柱电极结构模具均采用PμSL微尺度3D打印技术加工,所采用的加工设备均为摩方精密(BMF, Boston Micro Fabrication)公司10 μm光学精度设备P140,其最大打印尺寸为19.2mm (L)×10.8mm (W)×45mm (H),打印层厚为 10~40 μm。图4:BMF公司10微米系列精度设备P140/S140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陶瓷铅镉溶出检测前处理设备获国家发明专利
    《日用陶瓷铅镉溶出浸泡室自动加液装置及配套设施的研制》项目,首次利用人机界面可视化操作和自动体积定量、自动三维定位、自动温度控制、pH值实时传感、自动液位检测等智能手段,实现了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浸泡自动加液系统的精确配酸、自动定位定容加液、废酸液自动中和自动排放、自动温度控制、自动酸雾排放等功能,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降低了劳动强度,在陶瓷检测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日用陶瓷铅镉溶出浸泡室自动加液装置主体    检测人员进行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  3月7日,由山东淄博检验检疫局主持研制的“日用陶瓷铅镉溶出浸泡柜自动加液设备”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这是淄博局建局以来获得的首个国家发明专利。而就在两个多月前,2011年12月20日,此项课题还获得了“2011年度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三等奖”,成为该局获得的第3个总局科技兴检奖。淄博检验检疫局科技兴检工作由此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随着这项技术的研制成功,一直以来,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浸泡加液依靠人工手动配置实施的做法可望成为历史。  传统检测方法多不足  淄博,我国北方著名的瓷都。日用陶瓷是淄博大宗出口商品之一,主要出口欧美等市场。铅镉溶出量是日用陶瓷产品重要的安全卫生指标。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设置了严格的限量要求。  日用陶瓷样品的前处理——醋酸浸泡,是铅镉溶出量实验的重要步骤,该环节对环境温度、浸泡用酸的浓度、避光性等要求甚严。国内最常用的浸泡室为柜式浸泡室,由人工负责配置和添加醋酸溶液,存在占地面积大、劳动防护差、自动化程度低、劳动效率低、精准度难保证等诸多不足。  近几年,随着日用陶瓷产品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检验检疫机构对产品抽查密度和检验检测力度的加大,大大增加了陶瓷实验室检测的工作量。提高检测的自动化程度,加快产品检验检测和放行速度,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研制一套根据产品的器型和容积,既能对多个样品定量自动加入浸泡用标准浓度的醋酸,又能及时排除醋酸挥发成份等有害物质的装置,对有效保护实验人员安全、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产品检测和验放速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走别人没走过的路  淄博局陶瓷实验室通过对2007年承担的全国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能力验证的返回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全国几个陶瓷主产区的检验检疫部门在相关实验中,对从总体上提高浸泡室的自动化程度以及劳动者防护方面的研究还未展开。国内大部分浸泡室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手动/半自动加液方式。根据陶瓷器形不同设定不同加液量的全自动加液装置还没有被研究开发过。经向权威部门检索查新,国外也没有这方面的研究。  作为国家级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也是全国第四家、山东省第一家获得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的实验室,淄博局领导和陶瓷实验室相关人员感到,自己有责任、有义务在提高日用陶瓷铅镉溶出量检测前处理自动化程度方面进行革新攻关,勇走别人没走过的路。他们根据掌握的情况,在充分研讨的基础上,及时组织申报了《日用陶瓷铅镉溶出浸泡室自动加液装置及配套设施的研制》课题,并被山东检验检疫局推荐上报国家质检总局立项。2009年3月,课题获得国家质检总局批准立项后,该局立即成立了由分管副局长王克刚任组长的课题研究小组,通过广泛进行资料调研,收集相关测试方法标准,结合检测实践,认真整理分析,制定了课题研究思路及方案。  课题采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控制系统——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PLC作为主控制系统,以实现数据的采集及分析控制 使用最直观、最人性化的人机界面——触摸屏作为操作界面 为减少控制误差,采用最先进的执行机构——步进电机和燕尾轨道来实现动作的精确定位 使用国内最先进、全密封、无泄漏、耐腐蚀的磁力计量驱动泵来实现精确计量。  自动化装置提速增效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淄博检验检疫局成功研制出“日用陶瓷铅镉溶出浸泡室自动加液装置及配套设施”。  该设备主要由防醋酸腐蚀装置、自动设定加入醋酸体积装置、自动定位装置、醋酸挥发物质及时排除实验室装置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对醋酸性能的反复试验,设计出了能够配制4%标准浓度醋酸的混液装置。操作人员可从人机操控界面按照预先设定的比值抽取去离子水和醋酸,经配液箱搅拌均匀后,将配置好的醋酸溶液自动输入储液箱。醋酸由储液箱经酸液输送管道进入可控流量的加液枪,再通过自动定位装置的控制,实现各位置点的酸液自动加液。  经过试验检测,该套系统能够实现酸液的自动稀释和自动计量,能够实现不同位置的多点控制加液和准确计量,达到了预期的设计要求,实现了设备的自动化运行,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改善了工作环境。目前,该设备已应用于淄博检验检疫局国家级陶瓷检测重点实验室铅镉溶出量检测实验中,效果良好。
  • 【用户案例】基于微尺度3D打印技术制造适用于微重力环境的微孔板
    来自德国法兰克福大学(Goethe University Frankfurt)布赫曼分子生命科学研究所(Buchmann Institute for Molecular Life Sciences)的研究人员使用摩方精密 (BMF)的微尺度3D打印机microArch S140制造了一种微型培养皿——水凝胶微孔板(hydrowells)的模具,该微孔板可在微重力环境下用于培养3D多细胞球体。此项研究是太空多细胞球体聚集与生存实验(Spheroid Aggregation and Viability in Space, SHAPE)的一部分,该实验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支持并将在近地轨道上的国际空间站(ISS)上进行。多细胞球体和培养细胞的水凝胶微孔板这种定制的水凝胶微孔板(hydrowells)由琼脂糖(一种多糖)制成,用于替代塑料或玻璃培养皿在微重力环境下培养多细胞球体。多细胞球体是三维的组织模型,特别适合再生医学和癌症等研究。微孔板的孔与孔之间互不连通,可助力简单扩散实现物质交换且可为细胞提供生物相容的环境。细胞悬浮在单独的微孔中生长,逐层堆叠形成多细胞球体。微孔板则可很好地规避多细胞球体生长到不可控尺寸的风险。布赫曼分子生命科学研究所参与的太空多细胞球体聚集与生存实验要求微孔板具有特殊的设计:漏斗形的入口、圆柱形的横截面以及U形/锥形或截去顶部锥形的底部。这些底部的特殊形状有利于多细胞球体的形成和长时间的细胞培养。微孔板是通过阳膜,即具有凸形的模具翻铸而成。微尺度3D打印可以实现超高光学精度、生成光滑表面、可使用高性能材料以及支持快速研发,因此,此研究中被用来制备凸模。漏斗形顶部的微孔板模具圆柱形截面的微孔板模具U形底部的微孔板模具微尺度3D打印设备和材料摩方精密微尺度3D打印机microArch S140具有10μm的超高光学精度,所制造的零件顶部表面光洁度Ra可以达到0.4~0.9μm,侧面可以达到1.5~2.5μm。microArch S140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PμSL),可以实现高的表面光洁度和精度,优于光学精度约为25~50μm的SLA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microArch S140 支持多种高性能3D打印材料,同时也支持工程级的405nm波段光固化树脂。用于制造微孔板模具的材料是摩方精密的HT200树脂材料,这种材料可承受温度高达200°C,同时兼具高强度和耐用性。这些优异的性能使模具可以进行高温高压蒸汽灭菌,使微孔板免受细菌污染。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模具并未出现翘曲或分层。这种具有优异热学性能和机械性能的3D打印材料确保了最终产品出色的整体性。microArchS140 微尺度3D打印机摩方精密HT200树脂材料使用HT200材料制造的微孔板模具微孔板模具的特写模具的精度,表面光洁度和高压蒸汽灭菌法兰克福大学布赫曼分子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终身科学家、首席研究员——Francesco Pampaloni博士测试了用来生产微孔板的3D打印模具,他评价摩方精密微尺度3D打印的模具具有高的精度和表面光洁度,使用这种模具生产的微孔板可以培养出尺寸一致的多细胞球体。Pampaloni博士还补充道,用于制造模具的3D打印材料完全可以承受121℃和2.1bar的高压蒸汽灭菌条件,确保了微孔板的无菌环境。水凝胶微孔板有多细胞球体和没有多细胞球体的微孔板点击底部“阅读原文”了解更多有关microArch S140和PμSL(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技术)
  • PM2.5各地超标,该如何应对?专家提示应尽量避免外出,多吃银耳,梨等润肺食物
    PM2.5破800北京严重污染 南京情况亦堪忧   这个冬天,南京不仅是&ldquo 史上最冷&rdquo ,也是&ldquo 史上最脏&rdquo 。1月份刚刚过去12天,却已经是连续8个污染天。  污染不仅仅发生在南京,小半个中国都脏兮兮的,昨天北京PM2.5指数更是濒临&ldquo 爆表&rdquo 。有市民看了南京的&ldquo 脸色&rdquo 后,在微博上感慨:灰蒙蒙一片,天地混沌,南京变北京了?第一发布深褐色污染带罩住小半个中国  近来,小半个中国的空气质量都&ldquo 脏&rdquo 得要命,这一次的污染可以说是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大。  现代快报记者从国家气象台获悉,从1月9日以来,中国中东部就一直被雾霾笼罩,北京、石家庄等城市被薄雾笼罩。  中央气象台1月12日6时继续发布大雾蓝色预警:河北中南部、天津南部、山东北部和西部、河南东部、苏皖中北部、浙江西北部、湖北东南部、四川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区有能见度不足1000米的雾,局地能见度不足200米。  从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来看,华北的京津冀、东北三省、中部陕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以及东部沿海省市的部分城市,都出现了重度或严重污染,一条深褐色的&ldquo 污染带&rdquo 由东北往中部斜向穿越我国大部地区,其中深褐色点位最密集的在京津冀地区。  连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持续遭遇雾霾天气影响,多地交通因大雾天气受到影响。这次出现的污染过程和我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的大雾天气有关。气象专家称,冷空气较弱的情况下,中东部地区持续的雨雪和低温助长了雾霾的扩散。  @江西  南昌大雾12个小时  12日凌晨,江西宜春、九江、南昌、吉安、萍乡、景德镇、抚州、上饶等8市局部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大雾。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预计上述地区大雾将持续,南昌大雾将持续12小时。  @武汉  多条出城高速管制  武汉中心气象台12日8时监测显示,大雾主要集中在武汉及其周边地区,黄冈、黄石、鄂州能见度均在1000米以内。上午11时武汉多条出城高速遭遇交通管制。  @长春  空气持续重度污染  12日9点长春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系统十个监测站数据显示,包括地处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的净月潭监测站在内的9个监测站属于五级重度污染,一处监测站AQI在3000以上为严重污染。  @成都  天空被路灯&ldquo 染黄&rdquo   1月11日早上7点,家住成都市万年场的丁先生起床发现,所在居民楼的16层完全被雾包围,看不到楼下的道路情况,只听见喇叭声四起,天空被路灯&ldquo 染&rdquo 成黄色。  @北京  10米之外就看不见车灯了  1月10日晚间,雾霾开始笼罩北京,昨天北京PM2.5指数濒临&ldquo 爆表&rdquo ,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  上午8点  收费站能见度不足10米  昨天早晨,北京法制晚报的记者赶到京沪高速大羊坊收费站,看到进出京双向均已被封闭,很多车辆在站外等候。  一名货车司机和另外两名乘员待在驾驶室里愁眉不展,不停地给货主打电话报告情况。&ldquo 我们这是给人拉的货,定的10点到天津,这样看来是没戏了,迟到要罚钱的。&rdquo 司机告诉记者。  1个小时过去了,从收费站向南望去,一片雾海,10米外连车灯都看不见。大雾中行驶,一位出租车司机因看不清路上的东西,后车胎被扎。就连骑车人都下了车小心翼翼地推着车往前走。  上午9点  PM2.5指数最高456  昨天上午9点,北京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北京几乎所有区域仍被意味着最严重污染的&ldquo 深褐色&rdquo 覆盖,PM2.5指数最高站点为456。  北京环境监测中心专家表示,受全国大范围雾天影响,北京大雾弥漫,非常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昨天白天污染物整体仍为逐渐积累趋势。虽然是周末,但专家建议市民朋友尽量选择室内活动,尤其是老人、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尽量缩短外出时间,室外停留时做好自身防护,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下午4点  局地PM2.5破800  下午4点,央视报道了北京空气污染一事。  央视记者表示,北京东三环附近的能见度已不足800米,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为PM2.5。下午3点多,北京南部PM2.5的浓度超过了800。正常情况下,PM2.5应该低于75,800的数据表明北京空气污染已经很严重了。  北京市相关部门通过网络、微博、电视、广播等渠道及时发布信息,建议市民尽量减少出行和户外停留时间,建议中小学减少户外运动;组织市和区县相关部门加强执法监管,监督相关排污单位减少污染排放。  晚上7点  多处PM2.5达750  晚上7点前后,北京环保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截至昨晚6点,北京城区空气质量都已达严重污染级别,市区PM2.5浓度非常高,天坛、前门、东四环、朝阳农展馆、丰台等地PM2.5浓度测值都在750微克/立方米左右。  预计严重污染状况在未来3天仍将持续,建议公众尽量避免外出,避免剧烈运动。  @南京  这几天,都顶着脏空气上班  江苏省环保厅空气质量AQI日报显示,从1月5日开始,南京的&ldquo 脸色&rdquo 就没有好看过。  连续8天,全都是中重度污染的级别,空气质量可谓是糟糕透了。  绝无仅有  连续8天中重度污染  这几天晚上,市民洪女士被迫放弃了晚上散步的习惯。&ldquo 一下楼,就能闻到空气中有股浓重的煤烟味儿,就像我们小时候烧的炭炉子。&rdquo   &ldquo @南京环保&rdquo 在公布空气质量时也颇显无奈:PM2.5多次超标,截止到昨天,今年南京的优良天数为4天,同比上年少了6天。  昨天污染和前几天相比更严重,根据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的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至傍晚6点钟,从全市地图的颜色分布来看,全市一片&ldquo 紫色&rdquo ,处于&ldquo 重度污染&rdquo ,首要污染物为PM2.5,指数大部超过200。  南京环保局局长韦昌明说,&ldquo 南京1月份持续这么长时间的污染,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rdquo   预案启动  准备人工降雨  昨天,记者从南京环保局获悉,针对南京如此严重而持续性的污染,已经启动了空气质量应急预案。目前已经与气象部门一起进行会商,准备进行人工降雨。  这个冬天,南京已经启动了两次人工降雨来缓解空气质量。预案还包括加强监测预警,要求工业企业减少排放,工地严控扬尘污染,同时环保部门还和环卫部门多次协商,尽可能地多洒水,抑制灰尘蔓延。  不过韦昌明坦言,污染太严重了,这些预案的效果并不明显。南京这几天一直处于静风,脏东西都压在地面上,就像一个密闭的房间内原本有三个人在抽烟,现在增加到5个人了。单曲循环  污染持续到周一  不仅仅是南京,江苏多个城市都陷入到污染的&ldquo 单曲循环&rdquo 中。  记者从南京市环保部门获悉,造成此次污染如此严重的主要原因和气候有关。因为冷空气前锋尚未到达时,通常会伴随着温度升高、气压下降、湿度增大等,有时会有逆温层出现,空气&ldquo 脚重头轻&rdquo ,逆温层就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盖在地面上,空气不能向上扩散,从而加重污染。  除此之外,由于最近无雨雪,区域大气扩散条件不利,加上工地扬尘和汽车尾气,这些因素累积起来造成了南京空气质量中重度污染。  这样的脏空气何时结束,专家进一步分析,预计这次污染还将持续到周一才能有所缓解。建议各类人群,尤其是易感人群尽量选择待在室内,缩短外出时间,不要做呼吸量较大的剧烈运动。  微博大V都在&ldquo 刷数据&rdquo   @潘石屹:朋友们,北京今天的空气重度污染,咋办呢?  @田震:哦,帝都似仙境啊。  @五岳散人:窗外北京如同&ldquo 仙境&rdquo 一般的阴霾。  @央视评论员:重度污染,气象条件是原因之一,但环境污染严重更让人窒息。  @黄晓明:重度空气污染下的生存指南:1.多吃梨,喝银耳汤;2.出门要戴口罩,黑色或白色的好配衣服;3.&ldquo 霾&rdquo 字念&ldquo 埋&rdquo ,念错了可能会被笑话;4.开车注意安全,不宜练习漂移等特技动作;5.呆在家里挺好的,可以看看《寂静岭》,《迷雾》也不错&hellip &hellip   污染前10名城市,没有北京  1.石家庄  2.邯郸  3.保定  4.唐山  5.天津  6.郑州  7.济南  8.秦皇岛  9.济宁  10.乌鲁木齐、武汉  数据来自环保部,此排名不包括PM2.5和臭氧污染指数  声音  新闻联播呼吁:少开公车  特别提醒  ●AQI达到中度污染级别时,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AQI达到重度污染级别时,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患者应停留在室内,停止户外运动,一般人群减少户外运动。  ●AQI达到严重污染级别时,儿童、老年人和病人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一般人群应避免户外运动。  ●减少外出,避开6&mdash 8时和20&mdash 22时污染高峰期;雾天行车不要使用远光灯,保持安全车距。  ●可间歇使用刮水器,把风窗玻璃上因雾气凝成的小水珠刮干净,以改善视线。  ●如在高速公路上突遇浓雾,高速公路能见度小于5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每小时20公里,并从最近的出口尽快驶离高速公路。  ●户外工作者以及市民外出活动时应戴上棉质口罩,开窗通风要注意时间和频次;老年人和儿童更应注意防寒保暖,尽量不要外出。在饮食上,她建议市民多喝银耳汤、多吃梨等润肺水果。
  • 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微全分析系统及国际微流控分析学术论坛会议报告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化学会协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MICRO 2012)于2012年4月23-25日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召开。  本届会议历时3天,分设色谱分析、毛细管电泳、微纳分析、多相微流控、微纳反应器、微纳生化分析、细胞微流控微纳系统应用及微流控青年论坛共8个分会场,共80多个分会报告。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多位教授、学者分别就各论坛主题在学术研究及相关仪器研制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报告,与会人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仪器信息网编辑从80个精彩报告中选取两个进行了重点关注。报告人:东南大学 陆祖宏教授报告题目:一种新的高通量DNA测序芯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陆祖宏教授在报告中从五个方面讲解了“高通量DNA测序芯片的研制及应用研究”:新一代的DNA测序技术、AG100型DNA测序技术、高通量DNA测序芯片、AG100的应用实例、三代DNA测序技术展望。  陆祖宏教授在报告中说到,新一代DNA测序技术是近五年来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竞争最为激烈的高技术研究领域之一,可同时对大量核酸片段进行并行测序,大幅度降了DNA测序的成本,这将会改变生物医学研究的方式,最终使临床医学产生变革。陆教授同时表示新一代DNA测序技术还不能满足生命科学与临床应用的需求,如成本高、测序速度慢、样品需要量大、测序误差较大、读长短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陆教授从方法和仪器两个方面进行研究,研制出AG100型DNA测序仪,其具有分辨率(高通量)高、荧光信号拍摄速度快、试剂消耗量小等优点。对DNA测序技术的展望,陆教授表示,探索基于分子器件的第三代单分子DNA测序技术将是未来DNA测序技术的研究方向之一。报告人:北京大学 黄岩谊教授报告题目:The application of deformable buttons on-chip  黄岩谊教授介绍了如何把一个小尺度的一个动态微阀结构用到芯片中,主要是研究分子与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测量,以及一些不稳定的相互作用,从已经发表的或即将发表的四个方面研究进行了介绍,包括细胞动态迁移的定量研究等。  本次会议共有50个学者参加了墙报展览,与会人员参观学习并参与评选“方肇伦优秀青年学者报展奖”和“优秀报展奖”,评选结果将在会议闭幕式上宣布。与会人员参观墙报展  附录:大会会议议程及报展目录.pdf
  • 利用微纳微尺度3D打印技术制备微流控液滴生成芯片
    许多食品(烘焙食品、乳剂、冷冻产品等)是含有多种成分的分散体系,其中乳液是最常见的。传统的乳液制备通常需要高速均质、高压均质等方法。这些常用方法制备的乳液其大小、形状和分布是不可控的,存在多分散液滴。然而,微流控技术可精确控制多相流,以形成具有所需直径的单分散液滴。它在许多行业都有潜在的应用,包括食品、制药、化妆品和生物材料等行业。但其液滴生成效率低,不能满足工业化的要求。此外,传统方法不能很好的实现多重乳液的制备,而微流控技术可以较好的实现多重乳液的生成,但实验时需用有机试剂对微流控芯片(玻璃毛细管,PDMS)进行局部表面处理。近日,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蒋卓副教授课题组基于微立体光刻3D打印技术(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nanoArch P140),利用光敏树脂材料实现微流控芯片的制备。此工作利用一种新技术制造了单乳液和双乳液的微流控生成芯片。这些芯片采用微纳微尺度3D打印技术制作,实现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的有机结合,可以同时满足不同乳液类型的制备和生成,清洗后可多次重复使用。同时实现了五个平行通道的单乳液生成,为高通量微流控技术的改进奠定了基础。基于此,该微流控芯片成功实现了W/O/W(水/油/水)和O/W/O(油/水/油)双重乳液的制备。此外,由于制备芯片所使用的树脂材料对油和水都具有良好的润湿性,因此不需要使用有机试剂对芯片进行局部改性。该工作以“Microfluidicdroplet formation in co-flow devices fabricated by micro 3D printing”为题发表在Journal of FoodEngineering上,第一作者是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张佳。微流控芯片的设计及3D打印制得的装置基于Co-flow原理,通过3D打印技术,制备了单乳液生成芯片(图1),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芯片以及双重乳液生成芯片(图2)。图1 单乳液生成装置图2 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和双重乳液生成装置微流控芯片的评价为了验证和评估该装置的可用性,我们选取不同的乳液配方进行试验。选取不同的油包水和水包油乳液,对乳液生成过程进行记录,并对收集后的乳液进行分析(图3)。收集到的油包水乳液单分散性较好,其CV为2.7%。同一装置上实现了水包油乳液的生成,所得液滴的CV仅为2.2%。图3 单乳液生成装置用于油包水(a、b)和水包油(c、d)乳液的生成及其分散性利用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进行试验,可以在同一装置上实现油包水和水包油两种不同类型乳液的生成(图4),所得油包水液滴的CV为2.6%,水包油液滴的CV为3.1%。本研究使用的微流控芯片制作简单,集成度高,可重复使用。但其生产效率和液滴直径仍需进一步提高,这也是我们后续研究的重点。图4 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用于油包水(b、c)和水包油(d、e)乳液的生成及其液滴的分散性基于上述实验结果,我们进行了双重乳液的生成。在实验中,通过改变内相、中间相和外相的速度可以调节液滴的尺寸和核壳比例。图5展示了不同流量下W/O/W双乳状液的形成过程和收集的液滴,可以看到明显的核-壳层。对于O/W/O双乳状液的形成(图6),实验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乳状液的形成过程,但收集后的乳液稳定性极差,不能观察到均匀分散的双乳状液滴,尝试了多种O/W/O乳液配方,暂未得到可靠的实验结果。图5 采用双乳液生成装置在不同流速下生成和收集W/O/W双重乳液图6 采用双乳液生成装置生成O/W/O双重乳液目前,对于3D打印微流控芯片的性能评价还处于实验室阶段,所使用的乳液配方是在现有参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的。为了进一步促进微流体在食品工业中商业化,需要进一步开发相关的乳液配方。此外,微流体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高通量,稳定性,生物相容性等。参与该工作的合作者有华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硕士生徐文华,工程学院的徐凤英教授,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的鲁旺旺、张晨,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周建林等。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jfoodeng.2020.110212(以上相关介绍内容由华南农业大学蒋卓副教授提供) 上述研究工作涉及的微尺度3D打印技术由深圳摩方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因此摩方公司就这一创新型成果对蒋卓副教授进行了更进一步的访谈,以下为部分内容:BMF:请问目前您与BMF的合作进展情况如何?蒋教授:2018年6月前后开始与BMF的合作,最开始了解摩方所做的微尺度3D打印技术之后,有通过3D技术打印微流控芯片的想法,画出设计图之后,与工程师沟通交流后,进行了装置打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发现其可以实现液滴的生成,且可以看到液滴的生成过程。通过设计图的不断修改以及实验验证,最终完成了单乳液生成装置,五个平行流道的单乳液生成装置,以及双乳液生成装置的设计制造。BMF:能否概括总结液滴反应器这个案例,以及BMF高精密3D打印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蒋教授:目前进行微流控芯片的研发,大多是在PDMS上进行,基于T-连接和流动聚焦原理。本论文基于流动聚焦原理进行了微流控芯片的开发设计,具有流动阻力小的优点,前期了解到微尺度3D打印技术的发展,可以实现微米级或亚微米级通道的制造,因而进行了相关芯片设计。实验发现3D打印过程中所使用的光敏树脂具有良好的特性,能较清晰的记录液滴生成过程,且材料具有两亲性,能够在同一装置上实现两种不同类型乳液的生成。在此基础上,无需对装置进行表面改性就能实现双重乳液的生成。此外,采用3D打印,可以制备具有复杂立体结构的芯片。这些为微流控在食品、化妆品及保健品乳液的产业化应用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行的选择。BMF高精密3D打印是我们这项实验的基础,正是由于BMF帮助我们把芯片设计图变成实物,才能开展后续的实验,并发现这么多有趣的实验现象,也为我们后续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7
  • 餐饮店油炸食品多用老油 专家支招如何分辨
    食品安全问题总是引人注目。近日,肯德基继“豆浆门”之后,又爆出了“用油门”事件:用来炸鸡、炸薯条的油4天甚至更久才彻底更换一次,虽然事后肯 德基发表声明称用油符合国家安全标准,但是这样的翻炸油制作出来的食品,确让人怕怕。“老油”对身体有哪些害处?怎样辨别这些“老油”?一起来看看。  事件回顾:  肯德基爆出“用油门”  肯德基某员工向媒体爆料:肯德基用于炸薯条等的油每天晚上过滤油渣后,第二天继续使用,平均4天才更换一次,还会在使用过的老油里加入新油。而陕西媒体更爆出该地区部分肯德基门店使用“滤油粉”的情况,以此反复使用煎炸油达10天之久。  针对“用油门”事件,肯德基发表声明表示“每天都会过滤清除烹饪油中的食品残渣,减少残渣对烹饪油品质的影响 同时采用专用试纸监控烹饪油的化 学成分变化,一旦接近指标要求限度,就会立刻废弃,以确保烹饪油完全符合国家《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而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的随后抽检中, 也未发现肯德基用油中的废弃物、过氧化值、酸价等指标有超出国标使用的现象。不过监管部门同时表示,不提倡通过在“老油”中添加“新油”的方法,延长食用 油脂的食用期限。  专家:  煎炸油最好不要反复使用  为什么反复使用多次的油仍然符合国家标准?翻炸油多次油对身体是否有伤害?暨南大学食品研究中心主任傅亮教授认为,烹调食物的用油使用次数越少 越好,但是否判定为“安全”,应该以国家标准为主要参考。“根据我国颁布的《食用植物油煎炸过程中的卫生标准》,判断煎炸用油的安全指标主要为羰基价、酸 价、极性组分等理化指标,虽然油在高温煎炸后会含有一定食物残渣,酸价的指标也会随之上升,但国家标准是允许这些东西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的。从健康的角度来 说,煎炸用油只使用一次当然最好,但事实上难以做到。”  不过专家同时表示,煎炸用油使用时间过长,的确对健康有着一定影响。在高温下,油中所含的维生素会遭到破坏,油的营养价值随之降低。油在高温下会产生一定的有害物质,反复食用,对健康不利。  记者调查发现,某些专家针对反复用油的问题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观点。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任副教授范志红在微博上反复提出“家中 的煎炸油千万不要用多次”的观点。“过火之后,油中多了有毒物质。你闻到一股烟味,吃到一种油腻感,实际上是你的身体不愿意接受它。”也有食品专家曾指 出,高温煎炸时油温达到120℃以上,就会产生有害物质丙烯酰胺,人在长期低剂量食用含丙烯酰胺地食品后,会出现嗜睡、情绪与记忆改变、产生幻觉和震颤等 症状,并伴随末梢神经病,“这对孩子和老人的伤害尤其严重。”  呼吁:  细化标准 加强监督  “要想真正杜绝煎炸用油的不规范使用,关键还是要细化相关标准,加强行业监督。”中国消费者协会律师邱宝昌认为,食用油煎炸的频率、用量、特点,新旧油能否混合使用等问题都应该在相关标准中予以体现,并应有相应的监督机制。  提醒:  辨别“老油”有窍门  事实上,很多餐饮店的煎炸油的情况比肯德基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早市里卖油条的油会不会是用了好多天的“超级老油”?专家教给消费者下面的识别窍门:  一看颜色。新鲜的油煎炸出来的食品颜色比较金黄。反复使用的油因为含有一些沉淀物质,可能会使炸出的食物上附着焦色物质,食物颜色较深。二试口 感。反复使用的油煎炸出的食品吃起来会感觉非常粘,甚至还会有异味。三注意油烟。油在反复高温使用后会产生较多油烟。不过,由于一些商家可能往老油中勾兑 各类食品添加剂,所以仅仅依据上述的方法并非绝对能将老油“验明正身”。而且,油的烟量有时与油的品种也有关,例如菜子油出烟较多,而茶油的出烟量则非常 少。
  • 微纳尺度分离和分析技术学术会上的厂商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承办的“2010年微纳尺度分离和分析技术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于2010年10月18日-19日期间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微纳让科技更奇妙”。400余名国内同行和20余名国外专家参加,将讨论交流微/纳尺度分离、微全分析、以及微/纳技术在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等学术问题。  会议同期还举办了小型仪器展览会,国内外十余家著名的仪器厂家和专业供应商展示其产品。安捷伦科技AB Sciex中国公司赛默飞世尔科技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公司伯乐生命医学产品(上海)有限公司戴安中国有限公司环球分析测试仪器有限公司月旭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烟台海诚高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燕京电子有限公司成都维克光谱仪器技术有限公司  大会开幕式晚宴由安捷伦公司赞助。晚宴期间,安捷伦公司为与会代表精心准备了一场精彩的文艺表演,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度过了一个令人难忘的“安捷伦之夜”。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王小林先生与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牟一萍女士共同举杯安捷伦之夜  会议期间还设有墙报展,为鼓励优秀墙报,会议赞助商和组委会特为此次大会设立 “优秀墙报奖”、“墙报最佳人气奖”、“优秀展台奖”和“幸运奖”,分别由安捷伦公司、AB Sciex公司、贝克曼公司以及赛默飞世尔科技有限公司赞助。部分获奖学生合影
  • 理化所研制成功新型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器
    汽车内饰的挥发性有害物质、拥堵道路上无处不在的尾气、持久不散的雾霾日益成为车内环境的严重污染源。无论是在车内还是在居室环境中,洁净的空气极其重要,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各项测试显示,车内自带的过滤器无法有效过滤化学污染物、细菌、病毒和其它可吸入颗粒物。目前,虽然市场在售的空气净化器品种较多,但对于小型密闭空间如汽车的空气净化,能同时去除甲醛、PM2.5、细菌、异味等的多功能净化器非常少见。  近期,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功能纳米材料研究组在车内空气净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自主研制了集催化降解去除甲醛、去除PM2.5、杀菌、消除异味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车载空气净化器(TIPC-FNL-II型车载空气净化器)。  TIPC-FNL-II型车载空气净化器配有四层净化工序&mdash &mdash 预过滤网、高效微粒过滤网、独创的可高效彻底去除甲醛的FNL滤网和先进的杀菌滤网。  通过预过滤网,TIPC-FNL-II型车载空气净化器可以捕捉毛发、1微米大小的悬浮物和较大颗粒污染物。高效微粒过滤网可以去除高达99%的小至0.3微米的可吸入颗粒物,以及空气中的微生物、灰尘沙尘、花粉和较大细菌、病毒等。FNL滤网装载有理化所自主研制的先进催化装置,不仅可以消减异味(如烟味等),还可以将空气中的甲醛高效彻底催化降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且不产生二次污染。杀菌滤网能够有效去除各种细菌、病毒、过敏源等,避免其沉积在净化器上进而产生二次污染,有助于预防各种呼吸道疾病及其他各类传染性疾病。TIPC-FNL-II型多功能车载空气净化器具有体积小、功能全、净化空气效果好等特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所长基金的支持。
  • PμSL 微尺度3D打印技术在传感应用的进展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国际会议(简称CSMNT2023),于2023年10月21-23日在深圳市圆满收官。重庆摩方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摩方精密)携多款样件及终端应用参展,重点展示了在生物医疗、精密电子、科研及创新领域应用的超高精密打印技术,为精密制造行业带来系列定制化解决方案。在本次大会中,摩方精密产品应用工程师卢敏分享了《PμSL 微尺度3D打印技术及其在传感应用的进展》,其中详细介绍了两项极具创新性的传感应用研究。电化学生物传感芯片(检测肌氨酸)来自哈工大、华大基因、华东理工大学、斯威本科技大学等团队共研的《集成微柱阵列电极和声微流技术的新型微流控生物传感平台的研究》,阐述了一种创新型微流体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的构建。该平台通过在微柱阵列电极(μAE)上涂覆3D双金属 Pt-Pd 纳米树,实现了电化学传感灵敏度的提升。同时,该装置采用了基于气泡的声微流技术,增加了分析物分子与电极表面的接触,进一步优化了电化学性能。图1:PμSL打印微柱阵列模具+PDMS二次翻模制备微柱阵列电极、PμSL打印截断圆锥阵列模具+PDMS翻模制备截断圆锥空腔阵列微柱阵列电极的制造过程主要依赖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和PDMS翻模技术,该团队利用摩方精密nanoArchP140将光敏树脂打印在载玻片上,这样就形成了微柱阵列的阳模,然后以PDMS 翻模的阴模作为模板,采用二次翻模制造出 PDMS 微柱阵列,选用镀金微柱阵列作为电极层的工作电极,其中微柱阵列最小特征尺寸可达50μm。图2:微柱阵列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结合PDMS翻模技术可制备微流控电化学生物传感芯片,所制得的传感芯片线性范围宽, 灵敏度高,可广泛用于蛋白质分析及病毒检测中。图3:过氧化氢检测图4:肌氨酸检测原文: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 223, 114703 (2023)仿生自供电传感器(易便携)来自湖南大学、阿卜杜拉国王科技大学的团队协作研发了一种便携式3D打印仿生传感装置,其光电响应能力得到了显著增强,可实现双酚 A (BPA) 的灵敏检测。该装置利用高反应性的双电极系统,在光辐射的作用下产生电输出,提供传感信号,解决了依赖外部电源的问题。图5:蕨类植物N/Ov/BiVO4光阳极的原位合成步骤图6:N/Ov/BiVO4光阳极表面修饰的bpa特异性适配体示意图这种独特的蕨类仿生结构提升了传感系统的传质效率,并为传感器提供了丰富的适体结合位点,实现了信号的放大。该团队将检测系统集成到了基于微纳 3D 打印技术的微模型中,利用摩方精密microArch S240打印出微流道模型(宽约2.5mm),其内含多个孔道 ,可与电极集成生成小型易便携的传感器。图7:拟设计的三维传感装置的模型图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可高精度定制微流道模型 ,有助于制备自供电传感器 ,实现对双酚A(致癌致畸) 的特异性检测。图8:传感器性能表征—双酚A检测原文:Biosens Bioelectron. 220, 114817(2023)展会现场,摩方精密展出了系列自主研发的多领域应用样件,吸引众多来自生物医疗、学术科研、创新领域等业界专家学者前来参观,其中包括深圳市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金玉丰,香港大学教授陆洋和武汉大学工业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刘胜等。摩方精密会继续秉持着深入钻研的精神,持续在微纳 3D 打印技术领域深耕,以技术和终端应用为突破口,为客户带来更多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引领行业的新篇章。
  • 质谱检测新策略助力深度解析阿尔兹海默症相关糖蛋白APP的糖基化
    阿尔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s,AD)是最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渐进性记忆损伤,认知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精神症状。我国现有1000多万AD患者,是世界上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这个数字还在急剧增加,据预测到2050年中国AD患病人数将超过4000万,给我国社会经济以及患者家庭带来极大负担。阿尔兹海默症主要特点为病人脑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Aβ)的异常产生和累积。Aβ形成的前体蛋白APP(amyloid protein precursor)是一种高度糖基化修饰的糖蛋白。蛋白质糖基化是一类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参与蛋白稳定表达,蛋白加工剪切,细胞间的靶向识别及相互作用等生理过程。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基化对APP的加工及Aβ的产生具有关键的调控作用,精准判定APP糖基化修饰信息,对深入理解app蛋白在AD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和疾病早期诊断方法开发上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张延课题组与严威课题组联合开发了一种基于质谱多碎裂方式组合靶向完整O-糖肽的质谱解析方法(Targeted MS combined Multi-fragment strategy,TMMF)。 该方法精准描绘出APP蛋白的O-糖基化修饰位点和糖链结构。为从蛋白质糖基化修饰水平理解app的分子功能与AD的发病机制,发现AD治疗靶点以及开发AD早期诊断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成果以“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O-glycosylation of 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 (app) using targeted and multi-fragmentation MS strategy”为标题发表在国际著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期刊(BBA-General Subjects)上。(生物谷Bioon.com)
  • 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微全分析系统及国际微流控分析学术论坛顺利闭幕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浙江省化学会协办,浙江大学承办的2012年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第七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暨第三届国际微流控分析(西湖)学术论坛(MICRO 2012)于2012年4月25日在杭州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闭幕。  会议闭幕式由大会组委会主席浙江大学方群教授主持,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致辞。杨芃原教授从三点总结了本次会议。  第一,会议规模大。本届会议参会人数300多人,近20多个大会报告,50个邀请报告,40个口头报告,108篇墙报展,会议规模较大。  第二,参会人员层次高。江桂斌院士、张玉奎院士和陈洪渊院士都是微纳流控领域首席科学家,多数国内的重要高校和课题组参与了此次会议,17位杰出青年参加了此次会议,分析界4位长江学者其中3位都参加了本次会议。  第三,本届会议上还有一点就是基金委对分析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参会的年轻学者和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浙江大学 方群教授主持闭幕式复旦大学 杨芃原教授致辞  在闭幕式上,杨芃原教授宣布了本届会议“方肇伦优秀青年学者报展奖”5名获得者及20名“优秀报展奖”获得者,杨芃原教授、林秉承教授、方群教授等多位专家为获奖者颁发证书。“方肇伦优秀青年学者报展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优秀报展奖”获得者与颁奖嘉宾合影  为感谢会务组人员的大力支持,方群教授向有关人员赠送鲜花,会务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会务组全体人员合影留念
  • 微纳尺度分离 赛默飞世尔展风采
    由国家自然基金委、中国化学会联合举办的国际微纳尺度分离与分析会议于日前落下帷幕,共计近三百位来自全国各地的相关业界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 服务科学、世界领先的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以金牌赞助了此次会议。集中展示了Thermo Scientific Accela高效液相色谱仪、Transcend 超高速液相色谱仪、TSQ Quantum系列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LTQ Velos双压线性离子阱质谱仪和LTQ Orbiitrap Velos组合质谱仪。并重点展示了今年收入囊中的Easy nLC纳升级液相色谱,其拥有精确而无需标记的定量功能,稳定的无脉冲梯度可达100nL/min。可高效用于双向电泳与LC-MS联合分析蛋白质鉴定。ProteinCenter---数分钟内即可将复杂数据组转换为有意义的生物学数据;StageTips---- 快速可靠地完成样品制备;EASY-柱---对每个色谱柱进行单独检测,保障出色的色谱性能;Emitters&mdash 高效提升质谱分析能力。各个组件保障了Easy-nLC的卓越性能。让其成为专业人士在微尺度分离应用领域的得力助手,从而吸引了众多专家咨询。 19日中午,赛默飞世尔科技应用工程师李静做了题为:利用iSRM和Pinpoint软件进行目标蛋白质定量的报告。Thermo Scientific全新推出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型好、高通量的定量方法并能同时确证目标蛋白质的策略。利用高灵敏度的TSQ Vantage质谱仪、Pinpoint软件和智能选择性反应监测(iSRM)来实现,与Western Blot或ELISA相比,周期更短、成本更低,更重要的是能进行与同一疾病相关的多个标记物同时测定且不需制备其相应的抗体,具有极大的应用优越性。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公司年度营收达到100多亿美元,拥有员工35,000多人服务客户。这些客户包括:医药和生物技术公司、医院和临床诊断实验室、大学、科研院所和政府机构以及环境与工业过程控制装备制造商等。公司借助 Thermo Scientific 和 Fisher Scientific 这两大品牌,帮助客户解决从常规测试到复杂的研发项目中所面临的各种分析方面的挑战。Thermo Scientific向客户提供了一整套完整的高端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软件、服务、耗材和试剂,以实现实验室工作流程综合解决方案。Fisher Scientific 为卫生保健、科学研究,安全和教育领域的客户提供完整的实验室装备、化学药品、供应品和服务的组合。赛默飞世尔科技将努力为客户提供最为便捷的采购方案,为科研的飞速发展不断地改进工艺技术,并提升客户价值,帮助股东提高收益,还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 www.thermofisher.com, 或中文网站www.thermo.com.cn;www.fishersci.com.cn。
  • 微纳尺度分离和分析技术学术会大会报告
    仪器信息网讯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化学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承办的“2010年微纳尺度分离和分析技术学术会议暨第六届全国微全分析学术会议”于2010年10月18-19日在上海复旦大学召开。会议主题为“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微纳让科技更奇妙”。400余名国内同行和20余名国外专家参加,讨论交流微/纳尺度分离、微全分析、以及微/纳技术在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问题。会议现场  本届大会邀请了瑞士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大学Hubert H.Girault教授、高丽大学SanHong Lee教授、香港科技大学I-Ming HSING教授、延世大学Myeong Hee Moon教授、南京大学陈洪渊院士、卢森堡大学Bruno Domon教授、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梁文平研究员做了精彩的大会报告。   瑞士洛桑联邦高等理工大学 Hubert H.Girault教授  报告题目:Functional electrospray chips  Hubert H.Girault教授主要从事液/液界面电分析化学、电化学传感、生物传感、生物芯片、毛细管电泳、质谱等与生化分析相关的研究。其在会上主要介绍了Offgel毛细管电泳技术、聚合物的微机械加工,以及一种与质谱联用的新型电喷雾芯片,该芯片可应用于临床诊断。    高丽大学 SanHong Lee教授  报告题目:Microfluidic microenviroment for cell study and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SanHong Lee教授来自高丽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主要从事芯片实验室及生物微机电加工技术研究。他为与会者作了关于“微流控微环境用于对细胞和干细胞分化的研究”方面的报告。SanHong Lee教授介绍了目前模拟体内细胞方面的相关研究,并指出生物融合技术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此外,显微技术可用于控制微环境,将显微技术用于生物研究将可能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科学。  香港科技大学 I-Ming HSING教授  报告题目:Nucleotide-mediated size fractionation of gold nanoparticles and a new immunoassay platform utilizing Yeast surface display and direct cell counting  I-Ming HSING教授主要从事生化分析微系统、DNA杂交的电化学监测、PCR-电化学微装置的集成等方面研究。在会上,I-Ming HSING教授介绍了核苷酸介导的黄金纳米粒子大小分馏技术,以及利用酵母细胞表面展示和直接细胞计数形成的高灵敏度免疫分析平台。  延世大学 Myeong Hee Moon教授  报告题目:High speed two-dimensional protein separation using isoelectric focusing/asymmetrical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Myeong Hee Moon教授来自延世大学化学系,主要从事生物大分子的二维分离、等电聚焦-场流分离技术、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等研究。Myeong Hee Moon教授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利用等电聚焦/非对称流场流分离技术实现二维蛋白高速分离方面的研究情况。  南京大学 陈洪渊院士  报告题目:PDMS表面功能及其应用研究  陈洪渊院士介绍了构建PDMS/PDDA-纳米金属杂化膜,及其表征和应用。该材料可作为细胞及其表面糖蛋白检测的优异基体材料,可用于剧毒农药的选择性研究及用于研制细胞区分芯片等。  卢森堡大学 Bruno Domon教授  报告题目:The Luxembourg personalized medicine life sciences initiative  Bruno Domon教授介绍了鸟枪法研究蛋白质组学的局限性,有针对性的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以质谱为基础的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此外,Bruno Domon教授指出蛋白质组学研究要注意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等方面的相关问题。  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常务副主任 梁文平研究员  报告题目:化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与“十二五”优先发展领域  梁文平研究员在报告中阐述了三个方面的问题:目前中国化学基础研究现状与地位,“十二五”化学学科发展战略,以及“十二五”我国化学学科优先发展领域。详请请见本网新闻报道:“十二五”化学学科优先发展领域确定 分析仪器位列其中。
  • 精彩纷呈: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进入第二天
    p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7年9月24日,第六届国际微流控学学术论坛(沈阳)、第十一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学术会议、第六届全国微纳尺度生物分离分析学术会议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迎来第二天日程。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会主办,东北大学承办,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协办。(相关报道: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0924/229891.shtml" target="_self" title=""span style="color: rgb(84, 141, 212) "2017微流控微尺度分析会议:三会联合在沈召开/span/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587b335-146e-4c16-be7d-0e844c86faf2.jpg" titl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第二日大会报告现场/strong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本日大会报告由复旦大学杨芃原教授主持,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乐晓春教授、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陈勇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林炳承研究员分别奉献了精彩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44259605-1786-4729-8301-5c4eeb1e064d.jpg" title="2.png" width="400" height="40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复旦大学教授 杨芃原/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乐晓春主讲了题为《DNA nanomachines designed for the detection and imaging of intracellular targets》的报告。乐晓春介绍,利用DNA和蛋白的某些特异性结合来做信号转导,再结合不同的放大机制,能够对不同的靶标物(microRNA)进行分析,且有很好的灵敏度。基于这个方法,乐晓春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发明的一种DNAzyme纳米装置,该装置能够进入活体细胞内对靶标物进行检测和成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dd1fd523-2d2b-479b-8283-25ee04e69c8b.jpg" title="3.png" width="400" height="40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教授 乐晓春/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陈勇主讲了题为《Insight on the Water Transportation in tall trees》的报告。陈勇首先介绍了微纳制造技术、程控设备、微流芯片技术、干细胞器件及器官芯片的技术的应用和他们课题组开展的相关工作。之后他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开展的仿生微流控模型的研究,该模型的灵感来自于树木中水的运输现象。树木的微孔状结构可以高效地帮助其将水从根部上升至顶部,相对很高的高度,却消耗极少的能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cb045a3-f535-4b9d-bc32-cf44a3698545.jpg" title="4.png" width="400" height="40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教授 陈勇/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林炳承主讲了题为《Organ chip prepared with both on-chip culture and tailored bio-printing》的报告。林炳承介绍,器官芯片已经成为当今操控哺乳动物细胞及其微环境最重要的技术。之后他向与会者介绍了他们课题组已经开展的肿瘤芯片、单器官芯片、多器官芯片、生物打印的相关工作,如:肾小球微流控芯片病理模型的构建及可行性验证;用实验室自制3D生物打印机和生物墨水打印血管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2eef2d64-ce86-44bb-8ae6-317f8d6e5f3b.jpg" title="5.png" width="400" height="40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林炳承/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墙报展示厅,本次会议共展示墙报143份,吸引了大批与会者浏览学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08c8eb49-7654-4edd-b358-e96bf405b7d9.jpg" title="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墙报展示/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此外,本次会议十余家国内外知名公司设立展台,向与会者展示最新最热的微流控相关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76d2a4a5-6c49-478c-93d5-33505bc2f5d2.jpg" title="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厂商风采/stro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本次会议设立了Micro/Nanofluidic Chip-Foundation、Micro/Nanofluidic Chip-Applications、Micro/Nanoscale Separation、Micro/Nano Bioanalysis四个主题分会场,多位著名学者奉献了精彩报告。稍后仪器信息网将为您带来更多会议详情。/p
  • 具有不同表面润湿性的微尺度3D打印微流控器件
    作为微纳3D打印的先行者和领导者,在三维复杂结构微加工领域,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拥有超过二十年的科研及工程实践经验。摩方精密在微流控应用领域,基于微流控的装置,例如流体连接器和基因测序仪阀门,已使用 PµSL 技术成功实现微流控3D打印。 ---阿联酋Khalifa University的T.J. Zhang教授和Hongxia Li博士,近日在知名期刊《Soft Matter》发表了一篇高质量文章“Imaging and Characterizing Fluid Invasion in Micro-3D Printed PorousDevices with Variable Surface Wettability” 。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微纳 3D打印设备,该设备具有2μm分辨率,50mm*50mm的加工幅面,加工微流控器件。这台设备来自重庆摩方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型号为nanoArch S130。基于微纳3D打印的微流控器件,结合多相流成像技术,研究微尺度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流动。 多孔微流控器件制造的工作流程如图(a)所示,第一步是对薄片图像或微CT扫描图像进行处理(红色部分),然后从处理后的图像中,选择一个区域并将其嵌入微模型设计中(蓝色部分),构建三维立体模型。第二步是使用切片软件将三维模型切成一系列图片,最后是通过2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微流控器件;(b)同一岩石模型在2μm和10μm两种不同打印精度下打印出的表面形貌;(c)打印的岩石模型(打印精度2μm)与微CT扫描图像(扫描精度8μm)的对比;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渗透广泛存在于许多应用中,例如油气开采、二氧化碳封存,水处理等。流体渗透的动态过程会受到液体表面张力,多孔介质的表面润湿性,空隙拓扑结构以及其他参数的影响。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2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具有相似复杂孔喉特征的微模型。该模型的内部空隙结构来自于天然多孔介质(例如岩石)的薄片图像或微CT扫描图像。将不同的流体注入表面改性后的微模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模型的高透明性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了在各种表面润湿性条件下的动态流体渗透行为。此外,我们还结合光学成像和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残留液体分布,并揭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残留机制。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通过结合微尺度3D打印和多相流成像技术来研究多孔介质中的微尺度下的多相流动。 致谢:阿联酋Khalifa University的T.J. Zhang教授和Hongxia Li博士参考文献: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sm/c9sm01182j/unauth#!divAbstract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7
  • 具有不同表面润湿性的微尺度3D打印微流控器件
    阿联酋Khalifa University的T.J. Zhang教授和Hongxia Li博士,近日在知名期刊《Soft Matter》发表了一篇高质量文章“Imaging and Characterizing Fluid Invasion in Micro-3D Printed PorousDevices with Variable Surface Wettability” 。研究人员在实验过程中使用微纳 3D打印设备,该设备具有2μm分辨率,50mm*50mm的加工幅面,加工微流控器件。这台设备来自深圳摩方材料公司,型号为nanoArch S130。基于微纳3D打印的微流控器件,结合多相流成像技术,研究微尺度多孔介质中的多相流动。多孔微流控器件制造的工作流程如图(a)所示,第一步是对薄片图像或微CT扫描图像进行处理(红色部分),然后从处理后的图像中,选择一个区域并将其嵌入微模型设计中(蓝色部分),构建三维立体模型。第二步是使用切片软件将三维模型切成一系列图片,最后是通过2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微流控器件;(b)同一岩石模型在2μm和10μm两种不同打印精度下打印出的表面形貌;(c)打印的岩石模型(打印精度2μm)与微CT扫描图像(扫描精度8μm)的对比;多孔介质中的流体渗透广泛存在于许多应用中,例如油气开采、二氧化碳封存,水处理等。流体渗透的动态过程会受到液体表面张力,多孔介质的表面润湿性,空隙拓扑结构以及其他参数的影响。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使用2μm精度的微立体光固化3D打印机打印出具有相似复杂孔喉特征的微模型。该模型的内部空隙结构来自于天然多孔介质(例如岩石)的薄片图像或微CT扫描图像。将不同的流体注入表面改性后的微模型中,我们可以借助于模型的高透明性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了在各种表面润湿性条件下的动态流体渗透行为。此外,我们还结合光学成像和数值模拟,系统地分析了残留液体分布,并揭示了四种不同类型的残留机制。这项工作提供了一种新颖的方法,通过结合微尺度3D打印和多相流成像技术来研究多孔介质中的微尺度下的多相流动。致谢:阿联酋Khalifa University的T.J. Zhang教授和Hongxia Li博士参考文献:https://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9/sm/c9sm01182j/unauth#!divAbstract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