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三角板

仪器信息网三角板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三角板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三角板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三角板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三角板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三角板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三角板相关的解决方案。

三角板相关的资讯

  • 臭氧再成长三角珠三角首要空气污染物
    (见习记者 张嫣)环保部发布4月份重点区域和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报告。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空气中,臭氧污染相比去年同期继续恶化,并再次取代PM2.5,成为区域首要空气污染物。  5月25日发布的报告称,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超标天数中,以臭氧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最多,其次是PM2.5。长三角臭氧8小时值与上年同比上升10.1个百分点,珠三角亦见3.7个百分点的增长。而三大区域PM2.5月均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同比下降,珠三角地区降幅达22%。  总体来看,虽然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24.1%-76.7%)仍在长三角(51.7%-96.7%)和珠三角区域(80%-100%)之下,但与本区域上年同比和上月环比均有所改善,而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空气质量则出现同比、环比均下降的趋势。  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告诉财新记者,臭氧污染持续加重会成为未来的一个长期趋势,提高光化学烟雾的风险,并对人体造成更大危害。虽然平流层上的臭氧层阻挡了来自太阳的大部分紫外线,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但是近地面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臭氧,却是看不见的健康危害。臭氧的强氧化作用,不仅会危害人体的呼吸系统,而且会危害神经甚至生殖系统。  马军表示,臭氧污染作为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VOC光照后形成的二次污染,一次污染物的排放量以及当年的天气日照情况都会影响该年臭氧污染量的波动。因此,某种程度来讲,臭氧污染与PM2.5的污染会呈现跷跷板的关系。当PM2.5得到控制时,大气透明度好,光照便加强,就会有利于氮氧化物与VOC进行反应。  据悉,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正在讨论制定相关地方标准,其中包括VOC控制指标。环保专家呼吁,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应当进一步对污染物进行综合治理控制,以防止二次污染物的爆发。
  • 剑指“双碳”,提供长三角解决方案!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成立
    长三角要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势在必行。今天上午举行的第四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现场,来自三省一市的与会嘉宾共同见证“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的成立,联盟旨在凝聚长三角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产业集团及国内外科技界的智慧和力量,从能源全生命周期,形成切实可行的长三角碳达峰碳中和(双碳)体制机制、产业转型与创新技术发展路线,为全国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长三角解决方案。 图说: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之江南圩田 新民晚报记者 张龙/摄科技赋能“革命” “回顾近代三次产业革命,都与能源革命连在一起。”联盟发起单位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说,从高碳到低碳再到无碳,要把资源的资源属性变成制造属性,能源的未来不能完全靠资源,要靠制造,而这就不离开科技赋能。 包信和坦言,“双碳”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是一场硬仗。怎么做?“同等的能量能源消耗,要创造更高的产值,产业结构一定要有很大的变化,要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就一定要改变能源结构。”结合长三角的发展实际,他提出增加可再生来源、提高发电效率、降低流程工业碳排放等建议。 “可再生能源是根本,氢能是关键。”包信和说,可再生能源的更好利用、转化,能源网络之间更好互动,都要依靠科技赋能,“希望长三角利用好国家的技术创新平台,利用好高水平的产业平台,做一些建制化、体系化的碳中和研究,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碳中和先锋队提供技术支撑。”做好顶层设计 “我们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推动能源结构深度调整,这就要加快新能源替代,加快储能建设,加快以数字为基础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联盟发起单位之一,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有限公司党委、董事长,中电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罗必雄深入分析了长三角能源现状,他说,长三角地区一次能源缺乏,且新能源资源不充足,“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落实好西电东送、东数西算等重大战略,是我们要研究、规划的主要内容。” 罗必雄说,作为联盟成员,中电工程将在三大领域发力:一个是规划开发好西部丰富的低碳、零碳清洁能源,以及输送通道,即西电东送;二是要开发建设好长三角地区海上风电、光伏等能源资源,海电陆送;三是要积极参与规划开发长三角国土空间资源。 “长三角的发展建设要一体化,沪苏浙皖要发挥各自优势。”以国土空间资源为例,罗必雄说,相对沪苏浙来说,安徽的国土空间资源比较广阔,且更靠近西部,“是不是可以发挥安徽土地资源优势,把安徽作为西电的长三角接收点,一个能源基地,把储能建设起来,再往沪苏浙送,让一体化融合发展更高效。”能源互济互保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推进过程中,联盟发起成员之一、申能(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迪南呼吁,建立能源互济互保的长三角一体化机制,从能源供给上保障长三角经济民生。“事实上,我们在这个机制下,已经有所动作。比如天然气的供应商,浙江和上海、江苏和上海,连接线已经在推进建设,和安徽之间的连通也在协调推进。”他说,依托长三角碳中和产学研联盟、长三角能源互给互保的一体化机制,未来申能集团将推出更多的措施,其中就包括氢能的布局。 说到“双碳”目标,黄迪南说,作为能源企业,申能集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在原来的传统能源基础上,找到新的赛道,用更清洁的能源来保障经济发展。“所以我们在氢能的全产业链上做了一些布局,借助长三角的科技优势、高校优势,各方面新技术都能得到很好发展,科研成果产业化能够更好落地。” 近年来,尤其是“双碳”目标提出后,氢能领域飞速发展,黄迪南说,申能集团和长三角各地的能源企业都保持联系沟通,除了业务合作,还会定期召开战略论坛,使长三角能源企业在新能源发展上能保持同步,在碳中和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 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谱写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
    7月1日,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传达学习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审议并原则通过《关于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支持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支持政策》)《生态环境部门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孙金龙出席会议。会议指出,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近一周年之际,李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听取生态环境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充分体现了国务院对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的高度重视。要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谋划和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积极推进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加快建立美丽中国建设“1+N”实施体系。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条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规定,健全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构建生态环境领域促进新质生产力“1+N”政策体系,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研究工作。加快美丽中国建设考核评价体系研究,充分发挥考核对美丽中国建设的指挥棒作用。会议强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制定出台《支持政策》,是生态环境领域支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1+1”政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示范区在推进一体化生态环境治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的重要举措。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发展放在引领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中定位思考、谋划推动,大力支持示范区制度创新,共同打造美丽中国建设示范样板,不断谱写长三角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新篇章。会议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制定出台《若干措施》,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对于引导生态环境部门更好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立足职责,坚持改革创新,持续优化发展环境,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扎实做好帮扶指导。要强化《若干措施》实施保障,充分听取民营企业意见,及时解决反映问题,回应关切诉求,强化宣传推广,引导民营企业践行新发展理念,促进民营企业在绿色低碳转型上迈出更大步伐。其中,《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依托,统筹各类专项规划,完善区域一体化空间治理机制;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实现绿色经济、高品质生活、可持续发展有机统一。同时,加强生态环境共保联治。加强三省一市生态保护红线无缝衔接,推进重要生态屏障和生态廊道共同保护,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综合防治,深入开展跨界水体共保联治,加强节能减排降碳区域政策协同,建设区域绿色制造体系。全面推进清洁生产,促进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节能降碳增效,做强做优绿色低碳产业,建立健全绿色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
  • 珠三角环境状况调查:东莞水污染严重
    日前,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发布了《2009年珠三角地区环境状况公众评价调查报告》,对珠三角9城市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污染源进行评价。  调查报告说,多数受访者认为东莞水污染严重,有三成五受访者认为东莞工业废气污染严重,有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担心污染影响身体健康。  东莞人最担心水污染  今年5月,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开展了珠三角地区环境状况公众评价调查。调查采用按各城市人口等比抽样的方法,电话访问了珠三角九市共2006位居民。调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五方面,即对珠三角地区环境状况的总体评价、对具体环境污染程度的评价、对各类环境污染源的评价、对环境与健康的评价、对政府环保工作评价与预期。  调查显示,在水、大气、声、光、土壤五项主要环境指标中,认为水环境污染严重的比例最高,为四成三,不严重的比例不足两成。其中,认为“河流河涌污染”严重的评价最为突出,比例达五成七,高出“一般”与“不严重”比例之和23个百分点。在这项指标中,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为,东莞和广州的水环境和河流河涌污染严重,高于其他7市。  水源污染调查包括“工业废水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养殖业废水污染”等3项指标。有35%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工业废水污染”、“生活污水污染”严重。3项指标中,受访者对“工业废水污染”评价严重的比例最高,为37.8%,超出不严重的比例14.9个百分点。在珠三角9市中,东莞、佛山、广州的受访者评价严重的比例较高,分别为47.0%、46.7%、41.1%。  调查显示,有35.4%的受访者认为“生活污水污染”严重。9个城市中,东莞受访者评价严重的比例最高,达到46%。  工业废气不容忽视  有37.3%的受访者认为,珠三角大气污染的严重程度仅次于“水环境”。其中认为“灰霾天气”、“热岛效应”严重的比例较突出。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表示,受访者对珠三角地区的“大气环境”评价趋向中性偏负面。  调查表明,在13项污染源指标中,受访者评价“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的比例,是所有13项污染源指标中最高的,达69.6% 其中,认为“严重”的为38.4%,“较严重”的为31.2%。  在珠三角9城市中,佛山、深圳、江门、广州的受访者评价严重的比例较高,在七成以上 东莞、肇庆、珠海的受访者评价严重的比例也不低,在六成至七成之间。  对“工业废气污染”的评价,有32.7%的受访者认为“严重”。在珠三角9城市中,东莞、广州、佛山的受访者评价严重的比例较高,在三成五以上。  民众害怕污染影响健康  在“环境与健康的评价”方面,近四成受访者评价目前环境污染对身体的实际影响“一般”,另有近五成的人认为影响程度较过去“加重”。  在珠三角9城市中,佛山、广州、东莞的受访者表示“加重”的比例较高,分别为53.3%、50.5%、50.2%。  调查还发现,近六成受访者担心环境污染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表示“不担心”和“不太担心”的比例仅两成一。在珠三角九城市中,广州 、佛山、东莞、江门的受访者表示“担心”与“比较担心”的比例超过六成,分别为66.5%、65.9%、65.0%、60.3%。
  • 英国百灵达协办长三角游泳池经营管理研讨会
    近期,英国百灵达与上海蓝宇等多家泳池管理专业供应商共同主办的“长三角游泳池经营管理研讨会”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教区举行。来自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扬州等长三角城市的50多家游泳馆的管理者参加了研讨会。    目前国内水质问题频出,游泳池水质安全更是极受关注。因为泳池水直接接触皮肤,水质的好坏会给人体带来直接的厉害关系,因此游泳池场馆需要精良的设备用以检测水质安全。针对目前泳池经营存在的现状,百灵达公司邀请了英国游泳池管理专家Ian Leahy以及长三角多家知名场馆管理者就游泳池的经营管理展开研讨。独墅湖体育发展中心主任董丽娜在研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介绍了独墅湖体育中心游泳池的经营管理情况,并带领与会者参观。  百灵达曾多年服务于奥运水立方等国家级游泳池场馆,其性能是目前行业里同类产品最优秀的。百灵达的产品解决了泳池水质安全的监督监测问题,特别是可以随时监测泳池消毒剂的投加状况以直接判断泳池水质的安全。通过采购百灵达水质检测仪,游泳馆可以达到判断水质消毒效果和水平衡等指标的目的。  百灵达近期推出的Pooltest 6水质检测仪不仅仅具有其前作Pooltest 3所能执行的所有检测指标,还额外增加了总碱度、溴和钙硬度的检测项目,因此这款仪器能够用于初步判断泳池水水平衡状况,满足使用不同类型消毒剂的泳池或SPA池的检测要求。Pooltest 6是一款快速、精确、可靠的多参数仪器。全新升级的IP67防护等级,使仪器具有完美的防水防尘能力。体积更加轻巧,方便泳池现场检测操作。这款仪器由4个功能按键操作,使用十分方便。仪器能够自动进行空白识别和零点设置,并能够存储10条最新的检测结果。使用新发展的微电量技术意味着每次更换新电池后可以完成近20,000次检测。
  • 珠三角大气环境实验室在华南理工组建
    “水出了毛病,还可以换纯净水、矿泉水喝;大气一旦出毛病,所有人都将无法逃避。”近日,记者在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采访时,该院院长党志教授用了一个通俗易懂的比较,表明该院6月与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共同组建“珠三角大气环境研究联合实验室”的意义。  有资料表明,上世纪60年代香港的“灰霾”问题比较突出。80年代以后,随着珠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广州、深圳、香港为代表的珠三角城市群的灰霾天气迅速增加。去年,珠三角地区灰霾日数在100天以上,明显多于其他地区。甚至有人说,灰霾之下的珠三角,人人都是“吸尘器”。  “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典型的跨区域性特征,有效解决,不仅需要政府层面多方协调与配合,也需要在科学研究层面上的合作与资源优势互补。‘珠三角大气环境研究联合实验室’就是应运而生的。”党志说。  今年初国务院发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大气复合型污染监测和防治体系,着力解决大气灰霾问题。”广东省科技计划专门设立了粤港共建科技创新平台专项,其中共同组建“粤港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与控制策略研究联合中心”是重点支持的专项之一,并选择“珠三角大气环境研究联合实验室”作为依托平台开展研究工作。  “联合实验室”粤方主任、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副教授郑君瑜介绍,该中心主要目标为:以此研究中心为平台,汇聚粤港澳珠三角地区在大气复合污染治理与研究领域内具有突出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人员,共同组建大气复合污染综合治理相关的高水平研发团队。经过3年左右的建设,使之成为粤港制定区域大气复合污染控制策略的高端智库和重要的科研创新基地;为推动粤港澳珠三角地区科技、环保一体化建设作出贡献。  “联合研究中心研究场所由华南理工大学提供,项目总投资额为900万元,已投入500万元,主要为香港科技大学以联合实验室为基础投入的仪器设备,新增投资400万元中,华南理工大学配套经费100万元,广东省政府省科技厅专项资金也将给予支持。中心未来走上良性循环可通过成果转化、技术转让、项目申请、人才培养等途径获得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资金。”郑君瑜说。  经过周密调研,广东省科技厅对外合作处有关负责人评价联合研究中心选择该“联合实验室”作为依托平台有“一箭多雕”之功。依靠科技控制、减少大气污染,还居民以新鲜空气;联合研究中心作为创新平台的建设不同于一般的项目合作,项目合作是“虚”的,往往结题人散,平台是“实”的,随着时间推移,不仅基础设施需要不断增加、更新,人才队伍、创新文化也会形成良好的积淀;同时,通过香港这个和国际接轨的窗口,可以加快大气复合污染治理与研究领域内国际顶级人才的集聚,拓宽在这个领域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渠道,使一些可能不容易在内地实现的国际合作,通过香港来实现,从而进一步缩短我国大气复合污染治理与研究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 长三角585项重大科技成果亮相“云”端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23, 54, 93) "■从2010到2019年,长三角城市间专利转移数从不足千次,跃升至近2万次;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增幅超八成;发明专利申请量、科技论文合作数量均翻了4倍多。去年,相互间合同输出共计14128项,合同金额近431.93亿元;联合争取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超过100项,获批经费超过18亿元,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rong长三角科技协同创新正不断跑出加速度。/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一组数据佐证:从2010到2019年,长三角城市间专利转移数从不足千次,跃升至近2万次;科研合作网络密度增幅超八成;发明专利申请量、科技论文合作数量均翻了4倍多。去年,相互间合同输出共计14128项,合同金额近431.93亿元;联合争取国家重大攻关项目超过100项,获批经费超过18亿元,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目前,3.13万台(套)大型科学仪器、19个大科学装置和2420家服务机构实现了云上预约和共享共用。/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为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热情,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浓厚氛围,6日上午,2020长三角一体化(网上)创新成果展开幕。活动集中展示长三角近年来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585项,其中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成果占比超过90%,参展项目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奖励的占比近一半。/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高、精、尖”扑面而来/span/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打开成果展官网,在原始创新展区、技术创新展区和合作创新展区三大栏目中,借助全媒体的形式,共展出图片1700多张,视频170多条,文字说明3万余字。为集中展示重大科技成果,本次成果展还专门开设了精品展区,共40项,每省(市)10项。/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在展示项目分布上,上海132项,江苏127项,浙江165项,安徽161项;新型材料最多,达到17.1%。此外,农、轻、纺及其它,医药与医疗器械也均超过了10%,分别为15.21%和11.11%。/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进入单个成果展示区,“高、精、尖”的感觉扑面而来。例如,上海交通大学联合长三角及中国数十家单位研制的“天鲸号”等60余座系列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创造了举世瞩目的远海造岛奇迹;由之江实验室牵头,联合浙江大学、阿里巴巴等共同研发打造的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成为智能时代的AI生产力工具,实现了中国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南通中远船务研发的国内首座多点系泊式圆筒型海上油气生产储卸平台,开辟了中国浮式生产储卸油平台总包工程建造的先河。/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rong创新协同总指数得分翻番/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迫切需要联合包括长三角在内的国内外力量,共同建设。整个长三角将为我们带来丰富的人才支撑、资金支持和转化管理经验的提升。中心也会进一步加强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自身打造为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创新高地和国家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等离子体所对于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期盼,也代表了长三角科技人的共同心声。/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当天发布的长三角区域创新协同指数显示,协同创新总指数从2011年的100.00分(基期)提高至2019年的204.16分,总体指数得分已经翻番,同比增长11.17%,年均增速达到9.33%。总体来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水平快速提升,发展势头良好。/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指数以详实数据为基础,构建了包括资源共享、创新合作、成果共用、产业联动、环境支撑5项一级指标以及20项二级指标的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标体系,统计分析了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发展情况,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提供参考与建议。/p
  • 环保部建议疏散长三角等区域重化工产能
    环保部最新报告显示,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东部地区空气污染一体化现象日趋明显,其中长三角区域的空气污染一体化特征尤其突出。   调查发现,近年来,我国各城市的大气污染正逐渐从局地污染向区域污染演变,区域性高污染日益频繁。在东部的京津冀和长三角等区域,超标城市比例超过80%,且重污染发生体现出同步性。  在长三角地区,冬春季节,受内陆污染、北方沙尘和本地不利气象条件等综合影响,区域性雾霾和浮尘影响突出 在初夏深秋季节,秸杆焚烧对区域大气PM2.5污染贡献显著,常引发区域性的大范围霾污染,使长三角城市空气质量出现同步变化趋势。  在过去的一年中,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大气部、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的专家联合组成课题组,就我国区域空气质量进行研究。据课题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吉明介绍,多种大气污染物的大量排放和集中分布是造成我国区域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显示,2011年上海共出现了28个空气污染日。分析这28天里上海、南京、苏州、南通、连云港、杭州、嘉兴、宁波8个城市的空气质量,发现其中78.6%的天数有4个以上城市同步出现污染 8个城市全部超标的天数占14.3%,上海作为唯一超标城市的情况仅出现2天。  我国城市大气中PM2.5浓度处于较高的水平,东部地区年均可达60-90μg/m3,主要工业区可超过100μg/m3,普遍远高于国际上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已颁布的关于PM2.5的环境质量浓度标准(大部分小于10μg/m3).  伴随着PM2.5等环境浓度的升高,我国东部地区的环境空气呈现出多污染物共存、相互影响、互为源汇的复合大气污染特征。  近年来,我国的燃煤消费量以每年超过2亿吨的速度增长,目前燃煤消费量已超过全球总量的48% 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长,“十一五”期间从1.2亿辆激增到1.9亿辆。燃煤量和机动车保有量的高速增长使我国的一次颗粒物、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年排放量都在2000万吨以上,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造成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区域空气质量恶化。  严重的空气污染给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上述课题组公布的资料显示,2008年由于空气污染造成中国47万人过早死亡 2003年由于空气污染导致的死亡和疾病给中国带来了1600亿元的损失,相当于当年GDP的1.16%。  据课题组介绍,按照新版空气质量标准,我国目前至少有2/3的城市不能达标。我国政府提出的目标是绝大多数城市的空气质量需要在15~20年内实现稳定达标,即在2025年使全国约80%的城市达到标准要求。为此,需要在每个5年计划内使全国主要城市的PM10和PM2.5平均浓度降低10%~15%。  记者了解到,针对区域性空气污染加重的新情况,环保部已决定完善区域总量控制制度,为区域空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的建立提供支持。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空气污染严重的典型地区设立区域大气质量管理办公室,统筹区域内的大气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区域大气环境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和区域大气污染预警应急机制。  环保部同时建议,通过推动产业布局调整,逐步疏散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型复合大气污染严重地区的重化工业产能。实施区域煤炭消费总量控制,逐步降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空气污染严重区域的煤炭消费量。
  • 珠三角空气质量无一达标 监测站将增100以上
    &ldquo 这段时间空气算比较好,PM2.5处于优良水平,但阳光比较猛烈,估计臭氧又比较高了&rdquo 。昨日,广东省纪念6· 5世界环境日活动在广州市陈家祠广场举行。现场环保专家回答了市民和媒体的咨询。本次活动由省环保厅、省精神文明办、团省委和广州市环保局、荔湾区政府主办,省环保宣教中心承办。  据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副主任、广东省大气环境保护首席专家钟流举介绍,今年底,广东省PM2.5监测站点将增加至100个以上,覆盖全省21个地市,增加的站点主要分布在非珠三角地区,公众可以从省级的空气质量平台查看到实时数据。  钟流举透露,从去年6月5日至昨日,珠三角公布新国标监测数据近一年来,PM2.5和臭氧都还没有一个城市达标。  珠三角城市空气质量为国标2.2倍  去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开始,珠三角监测并发布PM2.5等新国标数据的站点增至62个,近一年过去,珠三角空气&ldquo 表现&rdquo 如何?  &ldquo 在PM2.5和臭氧两项指标上,没有一个城市达标,包括年均值、日均值均有超标情况。&rdquo 钟流举表示,这两项污染物恰好是珠三角复合型大气污染的特征污染物,治理难度最大。  近一年时间里,62个站点中录得最高的日均值是163微克/立方米(国家日均值标准是75微克/立方米),大概为国标的2.2倍,达五级重度污染级别。&ldquo 跟同期全国最严重的日均值比较,北方最高是766微克/立方米。&rdquo 钟流举说。  首推空气质量应急预案包括停产  本月佛山出台了广东省内首个空气质量重污染应急预案。钟流举透露,广州等其余珠三角城市的应急预案也在制订中,&ldquo 大概的应急层次就是遇到重度污染天气时,一是通过媒体告知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并倡导企业、车主减少污染排放 当遇到严重污染天气时,会进行机动车管制、重点排放企业需要限排甚至停产。&rdquo   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下滑  从今年元旦开始,国家环保部每月公布全国74个主要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从头4个月的情况看,珠三角分别有4、3、3、2个城市进入全国前十名,在全国主要城市群中表现较好。不过与全国空气达标天数逐月增加不同,珠三角一些城市排名呈下降的苗头,如广州分别排名12、21、45、32。  钟流举表示,6到8月份是广东空气质量最好时段,从9月份开始广东的空气会再度变差,因为气象扩散条件的原因,珠三角的空气排名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据悉,为了倒逼各地空气污染治理,广东监测并发布PM2.5等新国标数据的空气站点,将在今年底增至100多个,覆盖区域从珠三角扩大至全省21个地市。&ldquo 粤东西北地市正在抓紧添置设备并调试。&rdquo 钟流举表示,21个地市监测后,全省污染最重的区域肯定仍是集中在珠三角,&ldquo 因为珠三角的机动车、工业排放都远远大于粤东西北,GDP也最大。&rdquo   空气质量达标需20年吗  不久前,北京、广州等城市提出需要二三十年时间空气才能达标。不少市民觉得时间太长,身体健康等不起。那么,珠三角空气达标要多长时间?  钟流举认为在官方没有正式表态之前,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但市民可以用不同的减排情景来分析。珠三角目前PM2.5年均值在50到60微克/立方米之间,国家的年均值标准是35微克/立方米。&ldquo 如果以每年下降一个微克的速度来算,那确实是需要十几二十年,如果这个速度提升到每年下降两三个微克,那这个时间就会减半甚至更多。&rdquo   &ldquo 如果我们拿出近几年降低二氧化硫这样的力度治理PM2.5,尽快达标是完全有可能的,现在珠三角的二氧化硫已经没有城市超标。而在亚运会前几年,由于治理力度加大,当时珠三角的PM2.5就以每年1到3微克的速度下降。&rdquo 钟流举说。  石化产臭污染物未纳入监测  ■热点回应  近日,广石化臭气事件引起市民强烈关注。钟流举表示,石化企业排放产生臭味的污染物主要是芳香烃等挥发性有机物。广石化事件发生时正下雨,&ldquo 下雨气压低,这类污染物不容易消散,除非是很大的雨。&rdquo   钟流举表示,石化企业是挥发性有机物(简称VOC)的排放大户,而VOC并没有国家标准,国家也没有要求将其纳入监测范围。目前环保部门的部分科研性站点,可以监测外环境的VOC浓度。  他说,VOC包含了上百种有机污染物,其在阳光的作用下会产生臭氧,最终引起PM2.5增加。&ldquo 可以说如果VOC污染无明显改善,珠三角的空气质量也无法明显变好。&rdquo 目前,广东已经先行先试,在家具、喷涂等几大行业制定了VOC的排放标准,但对石化企业还没有制定标准,未来还要继续探索。  上月,省环保厅厅长李清向省人大汇报时透露,&ldquo 广石化一年排4万吨VOC。今年环保部门将开展广石化、惠州壳牌等首批重点企业VOC控制试点工作,建立泄漏监测和维修技术示范工程。但需要人大等部门协助加强与这些大型石化央企的沟通协调。&rdquo
  • 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网方案通过评审
    由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会同苏沪浙海洋行政主管部门编制的《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专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专项工作方案》),12月23日在沪通过国家海洋局主持的专家评审。  由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潘德炉院士等7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审组,听取了《专项工作方案》工作背景、目标、路线、内容和预期成果等的介绍,并就《专项工作方案》涉及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质询审议。专家评审组认为,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工作意义重大,《专项工作方案》目标明确、工作路线清晰可行、监测网设计和动态评估内容科学合理,一致同意通过评审。  东海分局局长刘刻福表示,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今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相继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国家海洋局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今年也相继颁布实施了《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2015-2020年)》。实施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专项,是落实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实施排污总量控制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推进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健全应急响应体系,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多级联动海洋环境监测与保护体制机制的需要,有助于为科学应对长三角近岸海域海水富营养化严重、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下降、各种突发海洋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的环境风险日益加大等影响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控制长江口污染物入海总量,治理和改善长三角海域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据东海监测中心主任徐韧介绍,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专项,聚焦长江口和周边海域典型环境脆弱区和敏感区,以立体监测、实时掌控,动态评估、测管协同,信息共享、区域联动和业务驱动、科技支撑为目标。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建设由海洋环境状况、生态状况、入海污染源状况、风险防控应急和海洋环境监管5个子网组成的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开展对长三角海域环境与生态状况,入海污染物总量、水交换与跨界输移、环境风险和监管效果的动态评估,通过建设监测大数据平台,为苏沪浙协同测管与风险防范提供及时准确的科学依据。  国家海洋局生态环境保护司司长于青松希望东海分局会同苏沪浙海洋主管部门尽快启动专项实施,根据《专项工作方案》确定的任务分工,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长三角海洋生态环境立体监测网建设及动态评估专项。
  • "碳中和"如何实现“可能三角”?
    面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以及频发的极端天气,怎样将满足“安全可靠、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目标的“不可能三角”转变为高质量能源系统的“可能三角”?6月11日,近20位世界顶尖科学奖项得主、两院院士、资深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先企业代表齐聚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科学论坛,围绕“科学引领绿色变革,携手走向碳中和”这一核心命题展开深入交流。与会嘉宾指出,科技创新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在这过程中既需要宏观战略规划,需要基础研究突破,也需要产学研用等一体的转型探索,更离不开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会议现场(主办方供图)2019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化学教授约翰哈特维希,被誉为“光催化之父”的上海理工大学教授藤岛昭,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王中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杜祥琬,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院长黄震等中外知名科学家带来了丰富精彩的演讲报告。围绕“科技创新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变革性技术引领低碳循环发展”两个议题,众多专家学者出席了圆桌会议,多位企业界代表参与讨论。会上,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联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发起《科学促进碳中和上海倡议》(Science for Carbon Neutrality Shanghai Initiative),呼吁全球科学界联合起来为加快实现全球碳中和推动相关国际科技合作、制定科学行动框架、培养专业人才等,为全球绿色低碳革命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本次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中文简称“顶科协”)发起,并与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以及上海交通大学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共同主办。论坛为2023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的官方活动,由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指导。
  • 珠三角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征意见 省长牵头处置
    记者今天从广东环保厅了解到,《珠江三角洲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征求意见稿)》已正式在广东环境保护公众网公布,这也是全国首个以区域为单位的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  据了解,预案适用于发生在珠江三角洲区域(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需要由省人民政府负责协调,或超出事发地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处置能力的大气重污染的应对工作。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牵头成立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珠江三角洲大气重污染应急处置工作,由省长任组长。  预案显示,将根据污染的程度将城市大气和区域大气重污染都分为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两级,珠三角出现区域空气重污染Ⅱ级响应时,公务车将强制停驶15% 若遇Ⅰ级响应,公务车停驶比例加大到30%。  在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响应措施中,主要包括健康防护措施、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和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  在健康防护措施方面,该预案要求在媒体上发布健康防护警示,提醒儿童、老年人和患有心脏病、肺病等易感人群应当留在室内,避免体力消耗,并建议中小学停止户外体育运动,一般人群避免户外活动。  在强制性污染减排方面,该预案明令禁止露天直接焚烧树叶、垃圾等废弃物,严格控制城市餐饮服务业油烟排放,严禁明火烧烤。  在重度污染时,该预案要求,珠三角各燃煤发电企业(热电联产企业可保证供热)实施分阶段轮流限制发电。在控制扬尘方面,建筑、市政及拆迁等建筑工地室外作业一律立即停工,部分重点工矿企业立即采取临时限产限排措施。  预案将城市大气重污染分为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两级。按照国家规范,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在201&mdash 300之间,属于城市重度污染。城市空气质量指数(AQI)大于300,属于严重污染。  区域大气重污染分为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两级,3个及以上城市同时出现重度污染即为区域重度污染 3个及以上城市同时出现严重污染即为区域严重污染。  按区域大气重污染的发展趋势、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预警等级将划分为区域Ⅱ级预警和区域Ⅰ级预警,预警颜色对应为橙色和红色。  当出现区域重度污染且气象预报未来48小时仍将维持不利气象条件时,启动区域Ⅱ级预警,及时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和微博客、手机短信等方式向受影响区域公众发布消息,告知公众主动采取自我防护措施。提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健康保护和出行建议,特别是提醒易感人群做好防护。  广东环保厅表示,《珠江三角洲大气重污染应急预案》有望于年内印发出台。  【链接】  应对空气重度污染  多地出台应急方案  北京 《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于2013年1月1日起执行,方案将重污染日分为重度污染日、严重污染日、极重污染日,分级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其中特别规定,逢极重污染日,停驶三成公车。目前,北京市已建成覆盖全市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当出现重污染天气时,还将通过微博、新闻等方式加强信息发布。  天津 天津市分级采取相应的污染应急措施,在空气质量指数(AQI)为500以上时,属极重污染日。天津市将采取9项强制性污染控制措施:中小学停止户外活动 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 停止建筑拆除工程 临时散体物料堆场实施洒水喷淋和苫盖措施 市容管理部门每天在日常道路清扫保洁和冲洗频次的基础上,主要道路增加机械化吸扫保洁作业2次以上 环保部门每天对重点污染源单位开展执法检查 公安交管部门和环保部门每天对&ldquo 黄标车&rdquo 开展执法检查 建设、国土房管和市容管理部门每天对建筑、拆除施工工地以及道路运输洒漏开展执法检查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停驶30%的公务车。  河北 按照最新出台的《河北省空气重污染应急管理办法(暂行)》,环保和气象部门联合发布空气重污染预警信息后,政府将根据空气重污染级别,采取多种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应对。这些强制性措施包括:确保污染防治设施高效运转 重点排污单位减少或停止污染物排放 减少或停止施工场所扬尘污染 延长道路保洁时间,增加洒水压尘作业频次,提高机械化清扫率 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停驶部分公务用车 加强公交运力保障,对机动车实施区域限行或尾号限行 采取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措施等。  陕西 根据陕西省《城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在严重污染日,方案中明确了相关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其中包括:除应急抢险外,停止建筑物拆除工程,施工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 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严格控制办公车辆使用,每日安排不少于30%车辆停止外出公务,停行车辆应报各级政府应急办或公安部门备案 燃煤发电企业(热电联产企业在保证供热的前提下)实施分阶段轮流限制发电 国控、省控重点大气类污染源实行限产限排,减少污染物排放30%等。
  • 长三角大气污染预测预报中心年内建成
    记者从21日在南京举行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办公室会议获悉,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中心和各分中心年内将建成。  据了解,为加快推进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2014年将基本建成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中心和各分中心(一期),整合三省一市资源和需求,按照&ldquo 一个区域中心+四个分中心&rdquo 的构架,上海市为主体,三省协助,环保部支持,建成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中心一期,发挥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的数据中心、联合预报中心和会商中心的功能。  据介绍,中心重点工作和工作机制包括,初步建立环境、气象数据共享长效机制,实现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废气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数据等共享,根据环保部和国家气象局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完善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预测预报联动工作机制。区域中心会同分中心制订区域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技术指南和编制规范,定期对分中心开展培训,帮助各分中心建立大气污染源清单,协助开展源解析工作。  在此基础上,三省一市还将加强区域大气重污染应急联动,各省市出台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区域、省、市联动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体系,建立完善污染预警会商研判机制。
  • 滨州将建黄三角检验检测平台
    为支持滨州市全面落实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发展规划,加快富裕文明和谐的新滨州建设,3月17日上午,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滨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加强全面合作备忘录》,决定在质量技术监督等方面加强全面合作。  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光峰在签署仪式上致辞,他指出,在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全面展开、全市上下加快追赶超越的关键时期,省质监局与我市签署全面合作备忘录,以实际行动支持滨州科学发展,必将有利地促进滨州质监事业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我市将继续大力实施质量兴市战略,围绕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打造滨州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建立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平台。  据了解,支持滨州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检验检测公共技术平台是《关于加强全面合作备忘录》的主要内容之一。紧紧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依托现有的国家质检中心和省级质检中心,优化资源配置,共享社会资源,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技术支撑,为社会公共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为产业发展和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构建水平一流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检验检测服务体系,为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同时,省质监局将指导我市实施质量兴市战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推动实施滨州市标准化战略,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 推动计量和认证工作开展,打牢企业技术基础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促进平安滨州建设 支持检验检测机构和质监队伍建设,在质量技术监督人才培养、培训、对口交流、考察学习、挂职锻炼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倾斜。
  • 推动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大学科技园联盟成立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中山大学科技园… … 全国近7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29日齐聚中国大学科技园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共议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学科技园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学科技园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科技科学孵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陆敏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吴旦指出,大学科技园脱胎于高校,与高校紧密相连,能够推动大学周边的创新发展。  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湛毅青看来,中国大学科技园从90年代起步探索,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大学科技园的新一轮有序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校源头创新作用,恰逢其时。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上海市闵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指出,闵行区已发展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功能集聚区和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未来将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上海大局和国家战略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把牢大学科技园发展目标定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等核心功能,助力上海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会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大学科技园联盟及相关大学科技园负责人作为发起方,成立了长三角大学科技园联盟。该联盟是长三角区域各省市大学科技园联盟及相关大学科技园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探索建立长三角大学科技园资源共享与合作发展机制的标志性举措。  同时,作为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重要的功能配套项目,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同期揭牌启用。科创大厦将整合上海市闵行区现有政府体系科创服务、人才服务资源,并以企业和人才需求为导向,引入国内外优质科技服务、人才服务等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旨在为在地企业和人才提供全要素、低成本、便捷化的一站式服务。  本次研讨会由科技部、教育部指导,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闵行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承办,全国近7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负责人参加。
  • 珠三角28%土地重金属超标 汞超标最多
    &ldquo 珠三角28%土壤重金属超标,重金属元素异常主要分布于广州-佛山及其周边经济较为发达地区,佛山南海、新会、白云区比较重。&rdquo 7月10日,在广东考察的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组举行专题会议,两个与土壤污染治理相关的调研报告首度披露了广东珠三角的土壤污染现状。调研显示,珠三角区内28%的土地重金属超标,汞的超标最多,其次是镉与砷。问题较重的新会超标大概超过50%。  而在6月18日省政协召开的&ldquo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rdquo 专题座谈会上,政府有关部门披露珠三角多地蔬菜重金属超标率达10%-20%,其中江门台山、新会等地不幸&ldquo 中枪&rdquo ,新会灌溉水汞超标达47.7%。  新会灌溉水不行,土壤也不行?农业部门出来辟谣,称灌溉水&ldquo 汞超标&rdquo 是4年前旧数据 土壤重金属含量也不超标,江门市农业环境监测站2012年对新会区6个镇11个点的土壤检测数据显示,新会农用地土壤暂未发现重金属超标 而今年&ldquo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rdquo 工作正在进行,还未有结果。  新会灌溉水去年底抽检未超标  对于&ldquo 新会灌溉水汞超标达47.7%&rdquo 的说法,江门市农业局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作出回应称,该数据来源于4年前,且抽样点限制在极小范围,不同于市农检中心的抽样范围,不能如实反映新会区现在的灌溉水质,而农检中心于去年底的最新一次抽检显示土地重金属含量并未超标。  据悉,重金属检测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土壤,二是土壤上种植的农作物。据介绍,江门市农检中心每年会对土地和种植物进行两次的重金属检测,这项工作开始于2006年,每次检测抽样50个地点。2012年初市农业局成立农业环境监测站,强化江门土壤及水质监测工作,今年尚未对全市的农作物及种植农作物的土地进行检测 而最近的一次检测则在去年底,检测结果显示并无重金属超标异样。本年度的重金属检测工作也即将按市农检中心的全年工作计划启动。  暂未发现农用地土壤重金属超标  媒体报道&ldquo 珠三角土壤28%重金属超标&rdquo 并指新会超标超过50%,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新会区高度重视,要求有关部门展开调查。经了解,根据江门市农业环境监测站2012年对新会区6个镇11个点的土壤检测数据显示,新会农用地土壤暂未发现重金属超标。  根据江门市农业环境监测站对江门市新会区崖门、双水古井、三江、司前、大泽等6个镇11个点的水稻和蔬菜农田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铅、镉、汞的含量,最高值分别是73mg/kg、0.27mg/kg、0.11mg/kg,而合格标准则分别是铅300mg/kg、镉0.3mg/kg、汞0.5mg/kg。也就是说,检测结果大于或者等于300mg/kg、0.3mg/kg、0.5mg/kg,才是重金属超标。根据这些数据显示,新会农用地土壤暂未发现重金属超标。  新会是农业大区,目前有耕地面积近44万亩。根据省、市部署,今年5月开始,新会已经开始启动&ldquo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rdquo 工作,这是较为系统、全面的普查工作,监测点布设要求覆盖所有乡镇,不留死角,一个乡镇有3个以上监测点位,尽量照顾不同作物类型。目前新会农业部门完成了90个土壤样本采样,将送到省农业部门化验,结果还未知道。而&ldquo 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rdquo 工作正在继续进行中,也是未有结果。
  • 珠三角遭IT业重金属污染严重 蔬菜重金属超标
    2009 年12月25日,广东珠三角地区一名出生仅10个月的婴儿,血铅含量竟高达550微克/升。  “PH值偏酸5.6个单位,化学需氧量超标96.9倍,悬浮物超标32.5倍,铜超标5199倍,锌超标3.9倍,镍超标9.6倍,总氮超标8.6倍,氨氮超标24.7倍,铁超标178.2倍。”这是2009年3月3日,广东省惠州市环境保护局执法人员对惠州美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时,对该公司未经处理直接外排的部分生产废水采样监测得到的结果。  铜、锌、镍、铁等重金属的超标情况如此触目惊心,甚至连见惯了各种水污染状况的马军也颇为惊讶。尽管数据来自惠州市环保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但这个因制作中国水污染地图而著称的民间环保人士说,他仍然让同事打电话给惠州市环保局,核实数据的准确性。  2010年4月26日,马军所创立的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与自然之友等34家民间环保组织一起发布的《2010IT品牌供应链重金属污染调研》报告显示,珠三角地区长久以来受重金属污染的状况没有得到缓解,IT行业的重金属污染出乎意料地给这一地区带来了严重后果。  被忽视的IT行业重金属污染  马军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涉及重金属排放的行业很多,包括矿山开采、金属冶炼、化工、印染、皮革、农药、饲料等,但人们往往会忽略IT行业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总认为IT行业是高科技领域,不会与重金属污染挂钩。  然而,他在制作中国水污染地图和空气污染地图数据库时却发现,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区有大量生产印刷线路板的企业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给当地河流、土壤和近海造成了严重污染,主要表现为重金属污染。  印刷线路板,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电气连接的提供者,几乎每个IT产品都不可或缺。然而,在其生产过程中,所进行的电镀和蚀刻等工序,却会产生铜、镍、铬等重金属排放。马军由此萌发了对IT产品制造业重金属排放情况进行调研的念头。之所以选择珠三角地区,是因为国内规模较大的IT制造企业多集中于这一地区,“同时,该地区的环保信息公开也优于国内其他地方”。  调研的结果令人震惊,以印刷线路板生产集中的深圳市为例,该市的执法检查情况显示,2008年,部分电镀、线路板企业偷排、直排以及超标超量排放污染物的现象屡禁不止,弄虚作假实现虚假达标的情况时有发生。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就曾经表示,深圳部分河流被重金属污染,印刷线路板企业偷排是罪魁祸首。  2008年,东莞市对其线路板、电镀行业进行专项检查,共抽查线路板企业41家,结果,有27家企业存在违反“三同时”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26条规定,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编者注)、危险废物违法转移和污水处理设施不正常运转等违法行为。  据马军介绍,建滔集团旗下一家名为东莞万年富电子有限公司的企业,在东莞市环境监察分局2009年10月31日的突击检查中,被发现擅自设置一条直径约10厘米的软管连接污泥浓缩池的导排管预留口,该公司将未经处理的污泥及生产废水通过软管绕过标准化排放口直接排入下水道。被查处时,这家公司还存在每天约350吨废水无法说明去处、违法转移废蚀刻液和污泥等问题。这家企业因此被广东省环保局列入重点挂牌督办。  5月20日,记者在该厂实地调查中,发现在该厂后门空地上摆满了一件件包装好的电子线路板,工人们仍在生产,显得很忙碌。大门一旁的排污管道旁,可以看到铜绿色散发刺鼻气味的粘稠废水。  重度污染的珠三角  有关数据显示,珠三角地区虽然以“世界工厂”著称,在面积不大的区域内,创造了我国30%的对外贸易额,但代价是深受污染之痛,且持续已久。  自2001年起发布的《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珠江流域及珠江口海域已经连续7年被列为“严重污染区域”。2009年5月发布的该《公报》指出,广东省珠江流域以及珠江口海域污染面积比 2008年增加12.33%。其中,珠三角地区的重金属污染现象尤其严重,是国内最严重的几个地区之一。  据报道,2004年前后,广东省地质局曾做过一次初步调查,当时的结果显示在珠江河口周边区域,受人为污染导致土壤中有毒有害重金属元素污染面积达5500平方公里。2005年对珠江三角洲近岸海域海洋地质环境的调查也表明,珠江口近岸海域约有95%的海水被重金属、无机氮和石油等有害物质重度污染。  重金属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当地的人居环境和生态健康。一项由原国家环保总局(现为环境保护部——编者注)进行的土壤调查结果显示,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遭重金属污染,且其中10%属严重超标。  2008年,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团队分别在广州6个区各选择两个农贸市场采集蔬菜样本,分析样本中镉、铅的含量情况,结果发现,叶菜类蔬菜的污染情况十分严重,除1种为轻度污染外,其余5种均达到重度污染水平。  2008年发布的《广东省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显示,珠江、深圳河等河流携带入海的重金属和类金属砷超过1.2万吨。重金属污染已经影响到了中国一个至关重要的区域。珠江的集水区达45.3万平方公里,是继长江和黄河后中国第三长河流,珠江同时也为区内4700万人提供饮用水,供应城市包括广州、深圳、东莞、惠州、佛山、肇庆、江门、中山和珠海及香港等10多个城市。  治污染须用重典  2009年3月3日,遭遇现场执法的惠州美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被查出部分生产废水未经处理直接外排,铜、锌、镍、铁均超标排放,美锐电子公司被惠州市环保局责令“立即改正环境违法行为,将蚀刻、电镀车间清洗地板废水引向废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并被罚款5万元。  2010年5月20日,惠州美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一位姓邱的副总经理通过电子邮件向记者表示,“发生在2009年3月3日事件,是车间员工在清理车间过程中操作失误,导致少量废水流出车间而引起的偶发事故”。他在电话里向记者表示:“要知道流出来的只是10升的排放废液。所以事态不是很严重,并相信传媒对这次事故的报道有可能言过其实。”  然而,马军却认为该说法并不具有足够的说服力。他说,在向惠州市环保局核实数据时,没有人否认数据的真实性。他查阅了这家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母公司Merix2008年的年报,发现这家公司此前已存在环保上的不良记录。  上述邱姓副总还表示,污染事件发生后,公司已经按照环保局的要求作出了整改。一是在排放污水的门口设置栏杆,不让污水排出栏杆 另外则是对清扫的流程作出了一部分修改。他还表示:“问题发生后,公司管理层上下非常重视,不仅加强了全体员工的环保意识,也在流程管理规程上给予严格规范。”  马军说,相对而言,广东省的污染治理还算早的,当地对污染的重视程度也比较高,信息比较公开,但由于经济发展迅速,一些相应措施没能跟上,加上偷排现象时有发生,“那么多企业,即使偷排或超标排放的企业所占比例极小,累计起来也会造成污染失控”。  马军说,34家民间环保组织之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印刷线路板企业,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企业一旦偷排或超标排放,后果非常严重 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的污染问题比较容易控制,只要在生产末端加强管理,就能有效进行治理。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污染防治处主任科员赵胜军对记者表示,IT产业本身来说是配套的,没多大污染,污染主要由前期的印刷线路板造成。“这些电路线路板企业的污染是客观存在的。”赵胜军说。但他认为,近些年深圳的电子产业有了些变化:第一,电子企业规模大了 第二,重金属污染降低了 第三,小企业少了。现在对违法企业处罚很重,目前深圳已有十几家企业的采购被控制监管,涉及资金8亿多元。近期,深圳准备筹划将线路板行业集中起来,集中运营,集中处理。“我们希望将线路板行业污染降低到最低。”  惠州曾发生因重金属大量排放而导致的多人乙肝中毒事件,且惠州所处的珠江水域重金属污染尤为严重,惠州市环保局政策法规科科长黄北新承认:“惠州是一个高度发展、高度排污的地区。”但是,惠州市对环境的重视现在非常严格,环保局也建立了问责制,“重点考核重金属超标”。
  • 沪苏浙皖携手共建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
    p  在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近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签署《长三角地区加快构建区域创新共同体战略合作协议》,开启长三角区域创新共同体建设新阶段,共同推进“一个聚力、三个联动、一个接轨”,即聚力服务国家战略,合力推进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 实现创新计划、成果转化、创业品牌联动 通过空间接轨,共同构建长三角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科技部副部长李萌等领导见证。/pp  多年来,在科技部指导下,三省一市通过“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建立协调机制,拓展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018年初,三省一市政府签署《关于共同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出台《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取得积极成效。一是联合推进重大科研任务布局,聚焦长三角区域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生态治理等公共领域科技支撑和集成电路、信息通信技术、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开展合作研究,联合攻克一批核心技术。二是携手推进区域内大科学装置建设,已建成蛋白质研究中心、上海光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合肥同步辐射、上海和无锡超算中心等科技设施。三是推进大型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等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四是试行科技创新券长三角通用通兑。五是联动促进科技成果跨区域转移转化,支持上海技术交易所、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浙江科技大市场和安徽科技大市场等建立长三角技术交易市场联盟,开展长三角技术转移服务人才交流与培训。六是联合举办长三角国际创新挑战赛等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促进科技要素跨区域高效流动。/pp  在此基础上,沪苏浙皖将会同科技部共同制定长三角区域创新规划,正在制定长三角集成电路规划,进一步细化落实“一个聚力、三个联动、一个接轨”,为支撑引领长三角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区域实践经验。/p
  • 长三角地区持续深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合作
    近日,长三角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一体化工作会议在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召开。会议指出,今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一市三省市场监管局持续深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领域合作,推动相互赋能、共同提升,聚力落实《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按照年度合作事项和时间表,不断完善交流合作机制,着重加强区域间高效对接,推动技术资源共享,加强联动监管,推动市场秩序共治。会议通报了2023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和一体化合作事项,长三角一市三省市场监管局交流了2023年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工作和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安排,审议了《长三角地区检验检测认证监管专家库管理办法》。会议明确,下半年,长三角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监管一体化要做好5方面重点工作:一是研究制定《长三角地区检验检测认证监管专家库管理办法》,筹备成立长三角一市三省资质认定评审专家库,实现共建共享;二是联合开展2023年长三角地区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工作,在参加范围、项目要求、实施过程、内容通报等方面保持统一,持续推动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能力整体提升;三是持续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联合监督检查,聚焦环境、食品、机动车等重点领域,互派执法人员和技术专家,形成区域共治监管合力;四是联合制定发布长三角地方标准《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技术规范》和长三角检验检测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典型案例;五是持续推进长三角绿色产品认证一体化相关工作,促进民宿认证落地实施。会议强调,要坚持协同发力、同频共振,按照本次会议议定事项,不断强化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联合监督检查,推动检验检测认证市场共治;加快专家库管理办法修改完善和文件出台,实现专家资源共享;推进能力验证活动,按照一市三省既定的能力验证项目,加快活动筹备和组织工作,并及时通报能力验证结果,引导技术机构加强能力建设;推行绿色认证,尤其是要着重发挥长三角地区在旅游文化资源、消费市场等方面的天然优势,推进乡村民宿服务认证,助力打造长三角绿色认证一体化和绿色先行区建设。会议现场为安徽省黄山市黟县拾庭画驿乡村酒店、泊隐民国里客栈、西递淡园精品客栈颁发了安徽省首批民宿服务认证证书。与会人员还一同实地观摩了解黟县“五黑”(黑茶、黑果、黑粮、黑鸡、黑猪)产业及民宿产业发展情况。
  • 长三角厨卫检验检测联盟在沪成立
    面对预制菜快速发展带来的快速解冻、风味保持和卫生等方面的需求,由上海酒店设备工程成套南翔厂研发的、以固态源915射频为基础的快速解冻炉,受到日前在上海成立的长三角厨卫检验检测联盟的关注。长三角厨卫检验检测联盟由三省一市市场监管部门指导,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三省一市检验检测机构和厨卫生产企业共同参与。联盟旨在组建检验检测、标准制修订、计量认证、帮扶培训等技术交流组织,为长三角厨卫产业链绿色低碳、智能制造、扩大外贸、质量提升等搭建交流共享平台。据了解,长三角地区正在成长为中国厨卫产品的生产和研发中心。长三角厨卫检验检测联盟将以长三角检验检测机构一体化发展为契机,聚焦厨卫产业链质量调查、行业会诊、NQI“一站式”服务,检测能力一致性核验和标准制定,推动优秀自主品牌产品出海,创建长三角厨卫质量基础设施集成服务基站。上海市质量监督检验技术研究院院长王虎表示,将推动联盟各单位的科学化、标准化、专业化、规范化建设,实现资源、信息、业务、人才、科研等要素的共建共享。
  • 长三角仪器产业技术联盟工作会议举行
    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建设工作会议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举行  日前,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发展建设工作会议在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举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岑章志,国家科技部条财司司长王伟中,浙江省科技厅副厅长丁康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周海梦,副院长王子卿、张海戈,嘉兴市副市长陈越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理事长庄松林,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学会理事长闫成德,中国科学院院士、教育部科技委委员陈洪渊,浙江大学分析仪器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金钦汉,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副秘书长马兰凤以及嘉兴市科技局局长邢海华、党组书记沃亚平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张海戈副院长主持。  会上,周海梦院长代表研究院致词并介绍了研究院发展情况。闫成德理事长对联盟发展方向作了介绍,王子卿副院长对联盟运行现状作了汇报。岑章志副主任在会上表示清华大学将大力支持联盟工作,希望研究院和联盟充分利用好清华大学优势资源,并整合其它资源发展好联盟。庄松林理事长、陈越强副市长、丁康生副厅长分别发言,表示将全力支持联盟工作的开展。王伟中司长、吴学梯副司长对联盟前期筹备工作和取得的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联盟的成立对推动长三角区域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有着重要意义,并对联盟发展方向作了进一步指示,并表示科技部条财司将全力支持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设与发展,希望技术创新工作在长三角地区作为试点能有所突破,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
  • 安徽立法支持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共享
    5月27日,安徽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修订后的《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自2022年7月1日起施行。在完善技术创新内容方面,《条例》规定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机制。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科研投入、组织科研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高新技术企业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研究开发。《条例》明确,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引领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数字乡村建设,促进智慧农业发展,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为农民提供科学技术培训和指导;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进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和推广;通过科技小院人才培养模式等,推动专业人才服务农业农村。关于科学仪器与设施共享,《条例》规定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共同建立共享协同机制等。根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需要和国家有关部署,我省将推动建设和完善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共享服务平台。省共享服务平台应当与长三角大型科学仪器、设施的共享服务平台互联互通,为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跨区域共享服务。以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为依托,与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联合实施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此外,安徽省支持与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建立科技创新券通用机制。规定将管理单位为长三角区域其他省市用户提供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的情况,纳入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开放共享评价考核范围。
  • 长三角科学仪器联盟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首次组织召开“科学仪器中外贸易交流与洽谈会”  仪器信息网讯 2010年7月12日,根据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2010年重点工作计划,联盟积极为成员单位开拓国际市场,经各方面积极努力,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嘉兴)首次组织召开“科学仪器中外贸易交流与洽谈会”,来自台湾、南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科学仪器总经销商与采购商参加了此次贸易洽谈会,仪器信息网作为特邀媒体应邀参加。贸易交流与洽谈会现场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王子卿副院长在会上发表讲话,王子卿副院长首先肯定了召开此次科学仪器中外交流与贸易洽谈会的重要意义,并指出,“科学仪器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与手段,科学仪器产业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科学仪器进出口贸易又是加快科学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相信此次洽谈将有效促进与加强我国与南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在科学仪器方面贸易交流与合作”。  同时,他简要介绍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由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与2003年联合建立,建院目的是依托清华大学的技术、人才优势,结合浙江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产业化,有力推进浙江省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目前,研究院拥有先进制造研究所、信息技术研究所、生态环境研究所、生物技术与医药研究所4个研究所,以及十几个研究中心,其中很多研究方向都与科学仪器有密切相关,其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环境监测技术、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生物检测技术、油料检测技术等,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总部也设在研究院,并表示研究院愿意为科学仪器产业的中外有效交流与合作贡献力量。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王子卿副院长讲话  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闫成德理事长讲话中着重介绍了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相关背景与发展概况,为了探索技术创新体系的新模式与机制,国家相关部委试点成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截止目前,已经有56个联盟获得批准,在仪器仪表方面的联盟共有2个:科学仪器、医疗器械;长三角科学仪器联盟是由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法人单位以契约方式自愿组成,致力于成为长期合作的战略联盟,希望有效整合产、学、研各方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特别是突破产业中的关键技术与共性技术,以提高整个产业的自主研发能力与市场竞争能力。  “现在国家已经批准了一些具体的项目,并由这些项目为纽带,通过联盟的方式来促进中国科学仪器产品与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另外,我国的科学仪器已经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并且这种趋势也开始‘加快’,比如,UV、XRF、电化学仪器等,以及一些国产高端仪器开始进入国外的研究单位,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子荧光,在形态分析方面等很有优势,也在酝酿全面进入国际市场。”闫成德理事长表示,“根据初步分析与判断,中国科学仪器的新产品处在‘不断涌现’阶段,在这个阶段,各国朋友的到来是非常明智的,希望我们携手合作、共赢合作,共同把我们的联盟产品成功推向国际市场。”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闫成德理事长讲话长三角科学仪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刘长宽秘书长主持会议  外宾代表台湾合立仪器公司王湘甫先生、南美Wilson Rodriguez先生分别做了重点发言,王湘甫先生谈到自己对接触到的国内仪器厂商印象以及国际市场推广与销售经验与理念,并且希望此次洽谈会能够促成实质的“合作”或实质的“意向”,并建议:联盟能否采取措施在国产仪器的质量认证方面能起到监督与监管的作用,出口的产品一定要是在国内市场拓展成功、品质能够得到保证的仪器,以及国内厂商对操作说明书撰写、仪器外观设计与包装等方面也要给予足够的关注;Wilson Rodriguez先生则重点介绍了自己在国际销售方面的丰富经验与渠道优势。台湾合立仪器公司王湘甫先生发言南美代表Wilson Rodriguez先生发言  聚光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中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科创海光仪器有限公司、苏州环球色谱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上海迪柯马分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公司均携带仪器参加本次洽谈会。交流现场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苏州环球色谱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参观掠影
  • 双碳目标下,长三角地区打造跨域低碳发展样本
    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绿色低碳、节能降耗已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近期,包括上海、海南、吉林在内的多个地方政府密集公布碳达峰实施方案和相关意见、计划等“路线图”。其中,多地表示要建设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  近日,位于沪苏浙交界处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发布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方案》和《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示范区执委会相关负责人指出,示范区的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相关方案旨在为探索一体协同落实碳达峰目标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为落实跨域协调发展和“双碳”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统筹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控制  着力打造长三角低碳发展样本  据介绍,目前示范区碳达峰主要目标是要统筹经济发展与碳排放控制,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加快构建政府主导、市场驱动、业界共治、全民参与的一体协同降碳格局,积极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具体而言,到2025年,在青吴嘉两区一县分别完成上级下达目标的基础上,力争示范区能耗强度较2020年降低15%左右,碳排放强度较2020年下降20%以上;到2030年前,整体率先实现高质量达峰并稳步下降,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对此,示范区将坚持五大原则:一是一体协同,提升绿色低碳发展水平。坚持绿色低碳转型引领,在节能降碳联动、构建绿色交通网络、增强碳汇能力以及绿色低碳准入、碳减排核算等重点领域一体协同推进,整体提升示范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二是系统推进,强化政策技术集成赋能。突出区域降碳政策在示范区系统集成,强化新方法、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突破,有力引领和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三是增存并举,实现稳妥有序安全达峰。立足示范区能源资源禀赋,稳妥有序压减存量,循序渐进控制增量,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平稳过渡,确保稳妥有序安全达峰。四是示范引领,彰显区域标杆样板特色。汇聚长三角区域优势资源,聚焦集中引领和分类示范,打造一批绿色低碳示范片区、园区、社区和项目,加快形成示范引领效应。五是业界共治,凝聚绿色低碳转型合力。坚持政府主导、市场主体,探索创新科学合理的市场化和多元化绿色低碳共建制度,推动全民共建低碳社会。  集中引领和分类示范双向发力  水乡客厅近零碳规划加速推进  根据有关机构的统计,各类产业园区对经济贡献率达30%以上,与此同时,由于工业能源消费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60%以上,工业园区碳排放可达全国总排放量的约31%。在新时期碳中和愿景下,产业园区建设的生态性和碳中和特性将会受到更多关注。  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是示范区相关工作的重要一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执委会生态规建部副部长杨文敏介绍,相关规划旨在把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融入水乡客厅规划、建设、运营全过程,推动产业、能源、交通、建筑、消费、生态等领域近零碳技术产品的综合集成应用,大力探索减源、增汇、替代的近零碳路径,一体打造在区域、全国乃至全球具有引领作用的碳达峰碳中和引领区和样板间。到2025年,水乡客厅绿色低碳节点性区块、功能性项目与主体工程同步基本建成,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到2030年,碳排放实现零增长,生态碳汇明显增加,水乡客厅基本建成近零碳示范片区,碳中和试点示范技术率先得到广泛应用。  除了水乡客厅的集中引领,在实际操作中,示范区还推动了不同片区的分类示范。如在水乡客厅原点周边(方厅水院、创智引擎、科创学园、会展村苑),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的先行先试,大力推广应用分布式光伏、地(水)源热泵、氢能、生物质能、近零碳建筑等技术设施,并与原点周边重点项目同步设计、建设、运行。“三园”(江南圩田、桑基鱼塘、水乡湿地)建设聚焦近零碳建筑、低碳循环立体农业、生态碳汇技术示范应用和水林田湖草湿一体化保护修复,大力实施增湿扩绿,持续提升物种丰度和碳汇能力,提供良好生态体验。  同时,加快推进研创古镇(青浦金泽)、智造蓝湾(吴江汾湖)、数慧云巷(嘉善大舜)三个产业功能片区建设与发展,将“三区”建筑深度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综合能源方案、绿色综合交通、绿色金融、大数据赋能与经济、业态、模式创新等深度融合。  政策赋能与技术支撑双措并举  加大标准统一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存在碳数据收集、减碳路径选择、效应评估和交易的量化标准不一的问题,如何在转型过程中更好地平衡区域和行业经济发展,成为关键。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郭茹介绍,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乡客厅为例,其涉及沪苏浙两省一市,但到目前为止,沪苏浙有自己的碳排放核算标准,且部分口径不完全统一。这意味着,当下还有诸多摸底工作需要完成。  为此,同济大学牵头学校多个学科,有将近12个学院的老师和专业骨干参与了这项工作,包括环境、城规、建筑、土木、交通、农业等,此外,工作组还联合了三峡、中节能、宝业集团等企业力量参与其中。  同时,相关机构加大了政策赋能与技术支撑结合力度。  目前,示范区正积极探索实行分领域、分阶段、分区域一体协同的碳减排扶持和补贴政策。如利用示范区先行启动区财政专项资金,对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内实施并纳入国家年度规模计划的光伏项目给予一定额度的支持;与此同时,结合示范区实际,一方面加强先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引进与试点应用,另一方面推动共建一体化数字治理平台与绿色低碳产业生态圈。比如,在可再生能源开发、绿色交通等领域先行开展试点示范,推动碳普惠规则共建、标准互认、信息共享、项目互认,以点带面逐步扩大领域范围,建立示范区碳普惠激励机制。
  • 央视新闻深度报道!思看科技助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向新提质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如火如荼,区域内经济协调发展、资源共享、科技创新优势不断显现。而在这波澜壮阔的进程中,来自长三角地区众多科创企业竞相迸发的发展活力,成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央视新闻直播间栏目【浙江视觉智能产业助力长三角向新提质】,探访思看科技总部大楼并进行深度报道。思看科技作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长三角三省一市首批12个创新联合体之一的视觉智能产业代表性企业,持续深耕3D视觉数字化行业,依托先进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赋能产业上下游提质增效,为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增添了澎湃动力。01政策为引,擘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蓝图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举旗定向、擘画蓝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第一个五年间,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不断推动“蓝图规划”变为“现实画卷”。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已迈入“第二个五年”,在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新篇章的过程中,思看科技既是受益者,也是先行者。依托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思看科技借助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优势不断发展壮大,实现跨越式发展,同时也是助推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科技先锋,为长三角乃至全球各地制造企业提供贯穿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全流程的三维数字化解决方案。02 科创驱行,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思看科技作为三维数字化领域的领潮者和坚持国产自研的民族品牌,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先进计量设备的基础研究与技术创新,不断加强研发投入,以国家战略方向为指引,以全面创新发展为动力,全力服务“一带一路”、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发展战略,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产品服务标准助力国家新质生产力的长期发展。思看科技凭借不断创新的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助推各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变革。旗下三维激光扫描仪最高精度可达0.020mm,远远高于人眼所能探测到的极限,即便是物体表面的微小细节也能轻易捕捉。无论是航空航天、汽车制造、能源工程等工业应用领域,或是医疗健康、艺术文博等非工业领域,思看科技凭借着卓越的产品力和专业服务,不断推动着传统行业的转型与发展。此前,我们的掌上型三维扫描仪随着梦天实验舱一同“上天”,成功完成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在轨实验,为中国空间站的一系列科学实验研究提供了高效、精准和稳定的非接触式三维测量服务。思看科技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通过高精度和高效率的三维数据获取,为企业提高生产过程中的精确度,缩短了从设计到生产的周期,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在产品开发、质量检测和3D打印等领域应用十分广阔,助力更多传统行业迎接创新和转型的机遇。03 砥砺奋进,打造三维数字化全球领军品牌当前,智能制造、人工智能、虚拟世界、数字孪生、3D打印、个性化定制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众多传统企业正处于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各行业对于先进的扫描和测量技术的需求空前加剧,思看科技加速迭代三维视觉数字化技术及产品,以满足万物数字化的广阔应用场景,为各行各业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先进的扫描和测量技术解决方案。基于“打造全球3D数字化领军品牌”的美好愿景,思看科技正在全球范围内布局,先后于德国和美国设立子公司,并在印度和韩国成立办事处,产品与服务团队遍布全球。思看科技将继续乘着长三角一体化的东风,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全球,让先进的三维数字化技术惠及世界更多制造企业,为全球智能制造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思看科技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卓越表现,不仅彰显了浙江作为创新高地的吸引力,更展示了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强大生命力。通过不断创新与合作,思看科技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飞跃发展,也为区域经济的高质量一体化贡献了宝贵力量。央视新闻联播聚焦报道不仅是对思看科技过往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思看未来发展的期待。面向未来,思看科技将继续砥砺奋进,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携手区域内外的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智能制造领域的发展,谱写长三角一体化更辉煌的篇章。
  • 长三角种业创新实验室联盟在南京成立
    6月1日,由南京农业大学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牵头,联合江苏、上海、浙江和安徽种业领域实验室共同组建的长三角种业创新实验室联盟在南京成立。首批联盟成员由长三角三省一市的28家全国(国家)重点实验室、省实验室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组成,包括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江苏)、中国科学院植物性状形成与塑造重点实验室(上海)、水稻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浙江)、省部共建茶树生物学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安徽)等,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担任联盟理事长。生物技术的应用正深刻改变着农业。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生物育种技术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世界种业进入育种“4.0时代”,正迎来以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及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发展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我们如何通过生物育种升级换代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种业科技发展到今天,已经是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特别是IT(信息技术)和BT(生物技术)。”万建民院士表示,联盟应朝着育种技术精准化、种质创新规模化、品种创智多元化的方向努力。比如,通过多基因聚合改良,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功能型升级的优质良种,让一种品种兼具多种优点。除了紧盯科技前沿,企业生产端也是联盟的关注重点。万建民院士介绍,当前,我国种业企业数量虽多,但研发投入低,创新努力弱,市场竞争力有待加强。因此,除了各实验室成员间协同创新,联盟背负着促进科企业融合、提升种业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使命。各单位将携手将形成“产学研”协同发展模式,促进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育繁推”一体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业企业。联盟将围绕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的总目标,聚焦种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积极衔接国家战略任务及产业重大需求,着力构建种业领域实验室跨区域、跨学科、大协作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助力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种业科技的高质量发展。资料来源:28家实验室同心育“芯”!长三角种业创新实验室联盟成立,微讯江苏,2024年6月2日长三角种业创新实验室联盟在南京成立,新华日报,2024年6月2日
  • 土壤污染致珠三角蔬菜重金属超标率达10%-20%
    6月18日,广东省政协召开&ldquo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rdquo 专题座谈会,政府有关部门披露的情况令现场委员&ldquo 心情沉重&rdquo 。据介绍,由于土壤污染,珠三角多地蔬菜重金属超标率达10%-20%。  新会灌溉水汞超标47 .7%  省农业厅巡视员余俭娥表示,我省农村水质性缺水问题越来越严重。据有关部门对新会市灌溉水质量的监测结果,汞超标准率达47.7%。粤东练江受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水质严重恶化,流域近200万人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用水受到影响。  省水利厅副厅长刘敏称,目前我省主要污染河流主要集中在珠三角水体交换较慢的内河涌,粤东的练江、枫江和榕江,粤西的小东江、九洲江和遂溪河。  珠三角形成区域性土壤污染  余俭娥称,广东耕地受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据有关部门对珠三角土壤检测结果,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形成大面积区域性污染的重金属元素以镉、汞、砷、铜等毒性金属元素为主,伴有铅、铬、锌、镍等有害元素。  余俭娥说,近几年来,广东几乎每两场降雨就有一场是酸雨,81.8%的城市出现酸雨,59.1%的城市受酸雨污染。韶关、佛山和清远属于重酸雨区。由于广东土壤普遍呈酸性反应,对酸雨的缓冲能力甚低,酸雨对农业环境危害大。  土壤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据近年对台山、惠阳、花都、从化、南海、番禺、新会、高明、东莞等地大田蔬菜的监测结果,蔬菜重金属超标率达10%-20%。  万亩农田因工业&ldquo 三废&rdquo 抛荒  是什么导致农村环境污染?余俭娥称,工矿企业仍然是主要污染源。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广东受工业&ldquo 三废&rdquo 污染且造成减产的农田面积达77.6万亩,其中有1.15万亩农田因严重污染抛荒或改变用途。
  •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测试技术及科学仪器研究中心正式开始运营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大楼落成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测试技术及科学仪器研究中心正式开始运营  12月22日下午,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大楼落成典礼在浙江省嘉兴市隆重举行。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洪祝,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省委常委、秘书长李强,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黄坤明,副省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理事长金德水及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院士,校党委常务副书记胡和平,副校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常务副理事长陈旭,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胡东成、荣泳霖及校有关单位负责人,中共嘉兴市委书记陈德荣,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卫宁,市政协主席刘冬生等有关市、区、县领导,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合作单位的负责人,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院长周海梦及研究院全体员工,近300人出席典礼。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大楼落成典礼现场  典礼由金德水主持。周海梦、陈德荣分别致辞,顾秉林、赵洪祝先后讲话。赵洪祝、吕祖善、顾秉林、胡和平共同为大楼落成剪彩。随后进行了清华大学、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与浙江信汇合成新材料有限公司等单位15个合作项目签约仪式,合同总金额12.8亿元、总投资54.1亿元。  2003年12月31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研究院以清华大学的技术、人才为依托,充分发挥和利用省校双方优势,面向国际竞争,面向浙江与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先进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等领域,设立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建立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和继续教育基地,争取成为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研究院总部位于嘉兴市南湖新区内的嘉兴科技城,并在嘉善、平湖设两个院区。研究院总部大楼高99米,地上21层、地下3层,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  与会代表参观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建立近5年来,在省校各级领导及各有关地方、部门关心支持下,研究院取得了快速发展。目前研究院有员工159人(含下属公司),组织了一支有相当实力的创新团队。研究院至今已与清华大学、省内外民营企业及地方政府在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生态环境保护、信息技术等领域,联合组建了4个研究所和12个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中介机构 累计承担了80项纵向科研项目,其中包括1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和36项省级科研项目 与企业开展横向科技合作项目68项,项目总投资达8亿多元 累计发表各类学术文章95篇,申请专利23项,获得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5项各类科技奖励。研究院目前已取得智能化植物无糖组培种苗生产装置、耐热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线水质分析仪、色度仪、微型半导体泵浦绿光激光器、光学芯片PDA软件等34项研究成果。目前研究院在浙江省内外重点转化和推广的本院及清华大学科技成果共计40多项,已经推广成功、取得较好经济社会效益的有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技术、无糖组培技术、牡丹花反季节催花、污水处理、微囊藻毒素免疫检测技术等20项。研究院依托清华大学教育资源,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至今共举办现代经营管理、公共管理等各类培训班84期,共计结业人数7360人。研究院还努力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累计促成清华大学与浙江省的科技合作项目21项,项目总投资达56亿元。研究院至今已在嘉兴引进、孵化了35家科技型企业,累计注册资本近5亿元。  与会嘉宾合影留念  赵洪祝在讲话中充分肯定研究院建院以来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代表浙江省委、省政府向研究院表示祝贺。他希望研究院继续围绕浙江省以及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需求,不断地创新机制,加强各方面建设,发挥好省校合作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将研究院办成人才和信息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平台,科研开发和成果转化的技术平台,区域经济技术提升的服务平台,为浙江省实施创新强省、创业富民战略作出新的贡献。浙江省各有关部门要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研究院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服务和帮助 嘉兴市委、市政府要把支持和扶持研究院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加强联系,关心和帮助解决研究院建设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顾秉林在讲话中表示,研究院的建立是省校合作的重大突破和发展。在浙江省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研究院取得较快发展,作出了显著成绩,他代表清华大学对省、市各级党委、政府表示衷心感谢。当前,面临国内外宏观发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全国上下正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对研究院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他希望研究院牢牢把握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依托清华,紧紧围绕浙江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求,进一步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充实和加强创新队伍的建设 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 进一步加强应用型技术的研究,着力解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 进一步做好地方急需各类人才的培训工作,为浙江培养更多创新型人才 进一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省校合作共赢。清华大学各院、系,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全力关心和支持研究院的发展,为研究院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信息、技术和成果的支撑,利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为研究院发展服务。  研究院已经完成了4年初创期的目标和任务,现在,总部大楼的落成和入住,标志着研究院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此揭开了研究院建设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闫成德理事长代表学会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王子卿副院长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在落成典礼上,我学会闫成德理事长代表学会与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王子卿副院长共同签署了建立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测试技术及科学仪器研究中心的合作协议。为我国科学仪器的大发展搭建一个良好的合作平台。中心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地域产业优势,整合配套企业资源、技术资源和政府资源,为科学仪器自主创新产品配套系统提供便利服务,降低产品开发成本,加快自主创新产品进入市场速度,促进地方经济产业的结构提升和转型。  北京华夏科创仪器技术有限公司是本中心第一个入住的企业,并在浙江成立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的全资子公司:浙江谱创仪器有限公司,企业使命是:节能环保哨兵、安全健康卫士,业务领域为:工业过程分析仪器、水质监测分析仪器、食品安全速测仪器、油料化验分析仪器。这标志着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测试技术及科学仪器研究中心已开始正式运营。出席典礼的各级领导参观了研究中心和浙江谱创仪器有限公司。我学会闫成德理事长和浙江谱创仪器有限公司张新民董事长简要给领导们介绍了中心、公司状况及发展前景,并认真回答领导提出各类问题。
  • 2022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暨中部六省光电论坛举办
    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在安徽省科协支持下,由安徽省光学学会主办,合肥工业大学承办的“2022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暨中部六省光电论坛”以线上方式成功举办。   大会伊始,安徽省光学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学术所长刘文清院士致开幕辞。他代表安徽省光学学会和本届大会组委会,向线上参会的领导嘉宾、专家教授表示热烈欢迎,并向承办方合肥工业大学、长三角暨中部六省各兄弟学会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刘文清指出,一年一度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暨中部六省光电论坛是产、学、研、用四位一体多层次交流平台,分享光电领域的前沿动态,全面深入探讨光电领域的新技术和研究方向,为强化城市间协同与互补,促进区域间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交流平台和强有力的可持续发展支撑。   安徽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魏军锋在致辞中希望大家充分交流,碰撞创新火花,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他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强化责任担当,要团结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全面贯彻落实协调发展和科技创新重要知识精神;二是坚持协同合作,牢固树立创新一盘棋理念,开展务实合作,打破影响创新要素流动壁垒;三是建设长效机制社会组织之间多层次合作机制,定期开展交流合作,努力形成资源共享。   开幕式后,安徽省光学学会秘书长谢品华研究员主持了大会邀请报告。刘文清院士作了“大气痕量气体探测的超光谱技术进展”的报告;上海理工大学詹其文教授作了“光场时空调控:从军乐队到交响乐团”的报告;浙江工业大学林强教授作了“原子磁力仪及其在生物和医学中的应用”的报告;武汉大学龚威教授作了“面向碳中和的光学遥感技术和应用”的报告;南京邮电大学赖文勇教授作了“有机半导体激光材料与器件”的报告。   本次论坛会期一天半,设两个分会场。邀请多家单位的44位专家,围绕“交叉学科背景下的光学前沿技术发展趋势”这一主题,就环境光学、微纳光学、光学遥感、光电检测、机器视觉、先进材料与器件、光纤传感、激光技术及应用、成像光谱、激光加工和先进制造、光学交叉技术及应用等议题,进行学术报告,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从实验室微观研究到大尺度遥感探测、从双碳评估到信息技术前沿等开展了广泛学术交流和探讨。   江苏省光学学会、浙江省光学学会、上海市激光学会、山西省光学学会、湖南省光学学会、河南省光学学会、湖北省光学学会、江西省光学学会、中国光学学会环境光学专委会、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光所、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协办本次大会。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高新企业的专家学者,分享了44个精彩的学术报告,研究生张贴报告18个。据蔻享学术平台统计,在线观看人数突破18500人次。本届会议得到了与会院士、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和认可,极大激发了青年学生参与学术交流的热情。
  • 长三角大学科技园联盟在沪成立 为大学科技园发展助力
    7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园、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科技园、中山大学科技园… … 全国近7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相关负责人29日齐聚中国大学科技园新时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共议如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学科技园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大学科技园是世界各国和各地区推动高新技术发展、科技科学孵化、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陆敏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专职副主任吴旦指出,大学科技园脱胎于高校,与高校紧密相连,能够推动大学周边的创新发展。  在华中科技大学副校长湛毅青看来,中国大学科技园从90年代起步探索,经过2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当前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大学科技园的新一轮有序发展,进一步发挥高校源头创新作用,恰逢其时。长三角大学科技园联盟仪式 上海市闵行区区委宣传部供图 大学科技园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支持。上海市闵行区区委副书记、区长陈宇剑指出,闵行区已发展成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功能集聚区和科技成果转化承载区,未来将在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服务上海大局和国家战略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把牢大学科技园发展目标定位,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等核心功能,助力上海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  会上,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的大学科技园联盟及相关大学科技园负责人作为发起方,成立了长三角大学科技园联盟。该联盟是长三角区域各省市大学科技园联盟及相关大学科技园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探索建立长三角大学科技园资源共享与合作发展机制的标志性举措。  同时,作为大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重要的功能配套项目,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同期揭牌启用。科创大厦将整合上海市闵行区现有政府体系科创服务、人才服务资源,并以企业和人才需求为导向,引入国内外优质科技服务、人才服务等市场化专业服务机构,旨在为在地企业和人才提供全要素、低成本、便捷化的一站式服务。  本次研讨会由科技部、教育部指导,中国大学科技园联盟、闵行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共同承办,全国近70家国家大学科技园负责人参加。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