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牛顿环

仪器信息网牛顿环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牛顿环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牛顿环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牛顿环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牛顿环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牛顿环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牛顿环相关的解决方案。

牛顿环相关的论坛

  • 什么是牛顿流扩展

    柱后谱带变宽的因素有四个,其中有一个就是牛顿流扩展。请问什么是牛顿流扩展。

  • 牛顿第三定律

    关于牛顿第三定律,有没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例子?(附,真的有可能,只是我找不到例子,想找个例子。)

  • 非牛顿流体旋转粘度怎么了?

    公司生产的产品属于非牛顿流体,之前检测时,恒温20℃后,超声1~2分钟赶走气泡就直接测试了,粘度基本上都在6000~6100。领导视察时说我们没有按ASTM D2196来进行操作,要求我们必须按标准里步骤来操作。按照标准里,猛烈搅拌样品3~10分钟,然后在20℃里恒温60分钟,然后在5分钟内完成检测。考虑到样品恒温后还有大量气泡,因此我们超声了1~2分钟赶走气泡,然后测试。但是现在无论怎么测试都无法达到之前的数据,现在测试数据在3700左右。根据目前数据分析,样品是被剪切了,但是就是找不到原因。我们的疑虑是:1、非牛顿流体在测试粘度时是否要赶走气泡?2、超声会影响样品剪切吗?3、各位遇到类似的样品是怎么处理的?

  • 【分享】N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建立者——牛顿

    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建立者——牛顿古希腊的灿烂文化在漫长的黑暗中世纪中埋没风尘,黯然失色。15世纪,文艺复兴的大旗飘扬在欧洲大陆上,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蓬勃成长。科学巨匠N.哥白尼、第谷、J.开普勒、伽利略以及R.笛卡儿等先后驰名于欧洲。一场科学革命冲破了中世纪封建势力和经院哲学的层层罗网,不断取得胜利。  牛顿──伟大的科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正是在欧洲出现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新变革的时代诞生的。  家世和生平  1643年1月4日(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牛顿诞生于英格兰林肯郡的小镇乌尔斯普的一个自耕农家庭。牛顿出生之前,父亲已去世。牛顿生而孱弱,过了3年,他的母亲再嫁给一位牧师,把孩子留在他祖母身边抚养。8年之后,牧师病故,牛顿的母亲带着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又回到乌尔斯索普。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他的家庭处境。牛顿少年时代喜欢摆弄机械小技巧。传说他做过一架磨坊的模型,动力是小老鼠;有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喜欢绘画、雕刻,尤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划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以知时刻。12岁进离家不远的格兰瑟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能赡养家庭,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以致经常忘了干活。随着年岁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试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寓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化学实验的熏陶。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好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地记读书心得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地做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当时英国社会渗入基督教新教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一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然而格兰瑟姆中学的校长J.斯托克斯,还有牛顿的一位当神父的叔父W.艾斯库别具慧眼,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于1661年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浸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大学时,那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之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H.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讲座的第一任教授I.巴罗是一位博学的科学家。就是这位教师把牛顿引向自然科学。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理》。他又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儿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R.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牛顿在巴罗的门下学习,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他认为牛顿的数学才能超过自己。1665~1666年伦敦大疫。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停课。牛顿于1665年 6月回到故乡乌尔斯索普。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极为浓厚的兴趣。就在1665~1666年这两年之内,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他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何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 1月,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还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行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在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这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由此可见,牛顿一生的重大科学思想是在他青春年华、思想敏锐短短两年期间孕育、萌发和形成的。  1667年牛顿重返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次年 3月16日选为正院侣。当时巴罗对牛顿的才能有充分认识。1669年10月27日巴罗便让年仅26岁的牛顿接替他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牛顿把他的光学讲稿(1670~1672)、算术和代数讲稿(1673~1683)《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以下简称《原理》)的第一部分(1684~1685),还有《宇宙体系》(1687)等手稿送到剑桥大学图书馆收藏。1672年起他被接纳为皇家学会会员,1703年被选为皇家学会主席直到逝世。其间牛顿和国内外科学家通信最多的有R.玻意耳、J.柯林斯、J.夫拉姆斯蒂德、D.格雷果理、E.哈雷、胡克、C.惠更斯、G.W.F.von莱布尼兹和J.沃利斯等。牛顿在写作《原理》之后,厌倦大学教授生活,他得到在大学学生时代结识的一位贵族后裔C.蒙塔古的帮助,于1696年谋得造币厂监督职位,1699年升任厂长,1701年辞去剑桥大学工作。当时英国币制混乱,牛顿运用他的冶金知识,制造新币。因改革币制有功,1705年受封为爵士。晚年研究宗教,著有《圣经里两大错讹的历史考证》等文。牛顿于1727年 3月31日(儒略历20日)在伦敦郊区肯辛顿寓中逝世,以国葬礼葬于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  《光学》和反射式望远镜的发明,光学和力学一样,在古希腊时代就受到注意。用于天文观测的需要,光学仪器的制作很早就得到了发展,光的反射定律早在欧几里得时代已经闻名,但折射定律直到牛顿出生之前不久才为荷兰科学家W.斯涅耳所发现。玻璃的制作早已从阿拉伯辗转传入西欧。16世纪荷兰磨制透镜的手工业大兴。把透镜适当组合成一个系统就可成为显微镜或望远镜。这两种仪器的发明对科学发展起了重大作用。在牛顿之前,伽利略首先把他所制作的望远镜用在天象观测上。枷利略式的望远镜是以一片会聚透镜为目镜、一片发散透镜为物镜的望远镜。还有当时盛行的由两片会聚透镜组成的开普勒望远镜。两种望远镜都无法消除物镜的色散。牛顿发明以金属磨成的反射镜代替会聚透镜作为物镜,这样就避免了物镜的色散。当时牛顿制成的望远镜长6英寸,直径1英寸,放大率为30~40倍。经过改进,1671年他制作了第二架更大的反射式望远镜,并送到皇家学会评审。这台望远镜被皇家学会作为珍贵科学文物收藏起来。为了制造反射式望远镜,牛顿亲自冶炼合金和研磨镜面。牛顿自幼爱好动手制模型,做试验,这对他在光学实验上的成功有极大帮助。光的颜色问题早在公元前就有人在作猜测,把虹的光色和玻璃片的边缘形成的颜色联系起来。从亚里士多德以来到笛卡儿都认为白光是纯洁的、均匀的,是光的本质,而色光只是光的变种。他们都没像牛顿那样认真做过实验。

  • 非牛顿流体粘度测量

    最近接触到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的溶液,是一种非牛顿流体,需要测定剪切与粘度变化关系,尝试了一下旋转粘度计,结果是得到了,但是速率可选择太少,准备试试流变仪,这个没有用过呢,需要补习一下资料先。欢迎有经验的童鞋不吝赐教哈。 现在的聚合物溶液粘度在6 rpm时候的粘度是20000cps。

  • 【分享】N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艾萨克牛顿

    【分享】N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艾萨克牛顿

    [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07/04/200704181531_49095_1643735_3.jpg[/img]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象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牛顿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他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因为牛顿,经典力学又名为“牛顿力学”,而力的单位也叫做“牛顿”,另外,以牛顿命名的数学和科学术语还有“牛顿方程”、“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牛顿法”、“高斯-牛顿最小二乘法”、“牛顿环”、“非牛顿流体”等。少年牛顿 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诞生了。牛顿是一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三磅重,接生婆和他的亲人都担心他能否活下来。谁也没有料到这个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东西会成为了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并且竟活到了85岁的高龄。牛顿出生前三个月父亲便去世了。在他两岁时,母亲改嫁给一个牧师,把牛顿留在外祖母身边抚养。11岁时,母亲的后夫去世,母亲带着和后夫所生的一子二女回到牛顿身边。牛顿自幼沉默寡言,性格倔强,这种习性可能来自它的家庭处境。大约从五岁开始,牛顿被送到公立学校读书。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资质平常,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的跑动,于是轮子不停的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每天早晨,小水钟会自动滴水到他的脸上,催他起床。他还喜欢绘画、雕刻,尤其喜欢刻日晷,家里墙角、窗台上到处安放着他刻画的日晷,用以验看日影的移动。牛顿12岁时进了离家不远的格兰瑟姆中学。牛顿的母亲原希望他成为一个农民,但牛顿本人却无意于此,而酷爱读书。随着年岁的增大,牛顿越发爱好读书,喜欢沉思,做科学小实验。他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经寄宿在一位药剂师家里,使他受到了化学试验的熏陶。牛顿在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出众,只是爱好读书,对自然现象由好奇心,例如颜色、日影四季的移动,尤其是几何学、哥白尼的日心说等等。他还分门别类的记读书笔记,又喜欢别出心裁的作些小工具、小技巧、小发明、小试验。当时英国社会渗透基督教新思想,牛顿家里有两位都以神父为职业的亲戚,这可能影响牛顿晚年的宗教生活。从这些平凡的环境和活动中,还看不出幼年的牛顿是个才能出众异于常人的儿童。后来迫于生活,母亲让牛顿停学在家务农,赡养家庭。但牛顿一有机会便埋首书卷,以至经常忘了干活。每次,母亲叫他同佣人一道上市场,熟悉做交易的生意经时,他便恳求佣人一个人上街,自己则躲在树丛后看书。有一次,牛顿的舅父起了疑心,就跟踪牛顿上市镇去,发现他的外甥伸着腿,躺在草地上,正在聚精会神地钻研一个数学问题。牛顿的好学精神感动了舅父,于是舅父劝服了母亲让牛顿复学,并鼓励牛顿上大学读书。牛顿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如饥似渴地汲取着书本上的营养。求学岁月1661年,19岁的牛顿以减费生的身份进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靠为学院做杂务的收入支付学费,1664年成为奖学金获得者,1665年获学士学位。17世纪中叶,剑桥大学的教育制度还渗透着浓厚的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气味,当牛顿进入剑桥时,那里还在传授一些经院式课程,如逻辑、古文、语法、古代史、神学等等。两年后三一学院出现了新气象,卢卡斯创设了一个独辟蹊径的讲座,规定讲授自然科学知识,如地理、物理、天文和数学课程。讲座的第一任教授伊萨克巴罗是个博学的科学家。这位学者独具慧眼,看出了牛顿具有深邃的观察力、敏锐的理解力。于是将自己的数学知识,包括计算曲线图形面积的方法,全部传授给牛顿,并把牛顿引向了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领域。在这段学习过程中,牛顿掌握了算术、三角,读了开普勒的《光学》,笛卡尔的《几何学》和《哲学原理》,伽利略的《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胡克的《显微图集》,还有皇家学会的历史和早期的哲学学报等。牛顿在巴罗门下的这段时间,是他学习的关键时期。巴罗比牛顿大12岁,精于数学和光学,他对牛顿的才华极为赞赏,认为牛顿的数学才超过自己。后来,牛顿在回忆时说道:“巴罗博士当时讲授关于运动学的课程,也许正是这些课程促使我去研究这方面的问题。”当时,牛顿在数学上很大程度是依靠自学。他学习了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笛卡儿的《几何学》、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巴罗的《数学讲义》及韦达等许多数学家的著作。其中,对牛顿具有决定性影响的要数笛卡儿的《几何学》和沃利斯的《无穷算术》,它们将牛顿迅速引导到当时数学最前沿——解析几何与微积分。1664年,牛顿被选为巴罗的助手,第二年,剑桥大学评议会通过了授予牛顿大学学士学位的决定。1665~1666年严重的鼠疫席卷了伦敦,剑桥离伦敦不远,为恐波及,学校因此而停课,牛顿于1665年6月离校返乡。由于牛顿在剑桥受到数学和自然科学的熏陶和培养,对探索自然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家乡安静的环境又使得他的思想展翅飞翔。1665~1666年这段短暂的时光成为牛顿科学生涯中的黄金岁月,他在自然科学领域内思潮奔腾,才华迸发,思考前人从未思考过的问题,踏进了前人没有涉及的领域,创建了前所未有的惊人业绩。1665年初,牛顿创立级数近似法,以及把任意幂的二项式化为一个级数的规则;同年11月,创立正流数法(微分);次年1月,用三棱镜研究颜色理论;5月,开始研究反流数法(积分)。这一年内,牛顿开始想到研究重力问题,并想把重力理论推广到月球的运动轨道上去。他还从开普勒定律中推导出使行星保持在它们的轨道上的力必定与它们到旋转中心的距离平方成反比。牛顿见苹果落地而悟出地球引力的传说,说的也是此时发生的轶事。总之,在家乡居住的两年中,牛顿以比此后任何时候更为旺盛的精力从事科学创造,并关心自然哲学问题。他的三大成就: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的思想都是在这时孕育成形的。可以说此时的牛顿已经开始着手描绘他一生大多数科学创造的蓝图。1667年复活节后不久,牛顿返回到剑桥大学,10月1日被选为三一学院的仲院侣(初级院委),翌年3月16日获得硕士学位,同时成为正院侣(高级院委)。1669年10月27日,巴罗为了提携牛顿而辞去了教授之职,26岁的牛顿晋升为数学教授,并担任卢卡斯讲座的教授。巴罗为牛顿的科学生涯打通了道路,如果没有牛顿的舅父和巴罗的帮助,牛顿这匹千里马可能就不会驰骋在科学的大道上。巴罗让贤,这在科学史上一直被传为佳话。

  • [转发]: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投胎中国后(实在是好文章)

    本文网址:http://bbs7.news.163.com/board/rep.jsp?b=mass&i=39637 上帝听说有十三亿人口的中国一直没有一个本土的诺贝尔奖得主后,感到实在过意不去,决定帮一下中国,于是到天堂名人厅召开动员会议,让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达尔文、孟德尔等天才投胎中国大陆。   爱因斯坦最先来到人世,他降生在一位国家科学院院士的家中,父母都是饱读诗书的中国学者,小爱因斯坦从小很喜欢幻想,除了爱学自己喜欢的,其他学习成绩却很差。中学没有毕业,已经10次补考,被学校退学3次,父母带他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查,医生经过会诊认为他有妄想症,智商只有常人的60%,于是爱因斯坦被送进一家弱智群体学校,父母想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弱智,感到不可理解;作为中科院院士,他的父亲便怀疑他老婆偷人,两口子吵架101次,后来离婚。小爱因斯坦被判给他母亲,母亲想让他学习一点其他的东西,培养一些特长,便教他音乐,谁知爱因斯坦对音乐兴趣不大,只喜欢随便拉两下小提琴,却不肯去考级。对绘画也没有兴趣,成天胡思乱想,考虑过去未来、质量能量的关系,认为时间和空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小孩子,有这种思想,当然最后会被送进精神病医院。对于这个罕见的病例,医院成立了专门研究小组,并申请了国家"863"计划的专项基金,由著名海归学者领军,他们认为对"爱因斯坦综合症"这种罕见的精神病的研究大大提升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   爱迪生随即诞生了,他天资聪明,数理化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第一名,可是对外语不喜欢,便没有考上大学,父母没钱送他出国,只好招工进入一家灯泡厂做了一名工人,爱迪生对灯泡特别感兴趣,但是公司没实力为他提供一间实验室研究新产品,认为他一个大学都没上过的人,还想做研发,实在搞笑。只是派他做了一名卖灯泡的业务员,好在他最后快乐的找了一个老婆,并生了一个儿子!过着幸福的平常人的生活!   达尔文接着来到这个历史悠久的古国,小时一直比较顺利,高中时对地理和生物特别感兴趣,但在中国高中,2年级时分文理科,地理分在文科班,生物分在理科班,他过于固执,最后考入一所旅游学校,期望成为一名导游,周游列国,但是,旅游专业毕业的,没有高学历,被人认为是混文凭,经努力探索,终于发现人是由古猿演化而来的!周围无不危言耸听,他却不听从老同志劝告,坚持己见,上面来人了,他还蒙在鼓里,组织上说制造"猴子"谣言是犯罪的。因为和政府不能保持一直,政治立场可疑,被定位为造谣,有"扰乱社会治安"企图!被送进劳教所接受劳动人民的再教育!出来后送到矿山,成为一名光荣的矿工!   孟德尔自小是一位农民,上不起大学,留在家种地,种了一大片豌豆,他从豌豆的长势种发现一种叫"基因"的可遗传物质,从此激发培养一种优良豌豆的兴趣,他的豌豆产量比其他人高出好几倍。但是他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没有文凭,没有导师推荐,交不起版面费,写的文章也没有人看,没有单位敢出版,只好把自己的种豌豆的经验写下来,到处请专家鉴定,被中科院农业专家权威学者认为是一种伪科学。   好在,当时袁隆平正好为杂交水稻的问题而苦恼,常常亲临一线,无意中走到孟德尔豌豆地,发现他地豌豆很特别,便向这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请教,并和他同吃同住,孟德尔便把自己的看法说了,对袁隆平有很大的启发。袁隆平曾在联合国大会发言时说:我是一个农民。农民是我的老师,我的一切灵感来源于农民!   孟德尔的豌豆虽好,却卖不出去,白条子受不了,农民负担太重,实验田动辄被强制征收,乡镇要吸引外资,搞配套工程,建高尔夫球场。不要说科学研究,肚子都成问题,随着改革开放,无奈!随同乡一起南下打工,成为一名打工仔!现在东莞一家村办企业打工,至今未婚!   牛顿说来运气最好。他成绩很好,由于脾气古怪,高中老师在档案中给了较多负面评语,结果高考调档时被某著名大学老师认为思想品德不好,政治不可靠,档案被退回,只考上一所大学无锡某职业技术学院物理专业,写了一大堆关于经典力学的论文并提出了新的学说,但是由于导师不愿看到自己的弟子远远超过自己,自己在他面前,就像白痴,没有向杂志推荐,被退稿;而且导师很少指导他,忙着发文章、评职称、弄经费、申报成果,牛顿写的文章全无章法,不符合排版要求,只是依稀象个样子!曾自费参加在广西北海的学术交流,当时有国家的几位院士在座,牛顿想这是一个好机会,便向几位院士请教。   问题一出,他说的问题几位院士前所未闻!牛顿性格的确不好,有一些着急便说到:难道科学院是养猪场不成!牛顿立即被轰出会场!从此天下再没有一家杂志社敢发牛顿的文章!   牛顿一生只在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发表过一片当时被万人耻笑的万有引力的短讯!后半生,一直在当了物理老师,总算干了老本行。比前几位强。   几位投胎转世都没有什么结果,上帝有一些着急了!正好看见门捷列夫在名人厅俱乐部角落里摆弄元素周期表的扑克牌。   上帝问:小门啊,你愿意帮助一下中国吗!   门捷列夫说:我很愿意去中国看一看!   上帝问:你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呢!   小门说:前几位没有成功可能是因为没有念太多书的原故,特别是没有留过洋镀金,机会也少许多!根据我考察,在中国,至少要读到博士吧,最好还是海归,否者根本没人理你,最好出生在家庭条件较好的,最好还能出国留学!   上帝说:最后的不行,我要帮助中国实现本土培养的科学家获奖的目的,人家印度为什么可以有自己培养的拉曼,中国人也应当,有什么其它要求随时和我联系!我的小灵通:7057109(肯定能拨通!)   门捷列扶说:我一定!   小门出生于一个教育家的家庭,受良好的教育,并且考上了中国中央大学的化学博士,分在国家中心实验室工作,他的导师(中科院资深院士)承担国家重点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小门也很会来事,和导师关系很好!。。。。。。   毕竟是门捷列夫转世,他很争气,名气很快超过了导师,将元素周期表编到第188个,然而要在实验中求证并不容易,可是实验室管理员来自老区和上面安插的人员,文化程度很低,只有小学水平,却很有自己的一套,自己不会,也不虚心学习。却牛的不得了!实验要求的蒸馏水都跑断腿,磨破嘴,什么事情都要小门自己做。在加上国家博士扩招,每一个星期小门才轮到一次做实验,遇上实验员去打麻将去了,党员学习都只能放弃!另外,由于锋芒太露,导师对自己也开始有点那个,加上没有海外留学绿騀!又是址读,无法申请经费。   于是小门通过太空长途电话联系到上帝:上帝啊,我现在需要一个实验室!   上帝说:好啊,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小门列出了一个名系单,上帝皱了一下眉:哎呀,太专业了。这些我也不懂,你自己联系购买吧,我在瑞士银行给你存了一笔钱,自己去取吧!   小门很高兴,次日向瑞士银行联系,果然有一笔!   通过正常渠道获得外汇和购买设备,要通过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外贸部,外汇管理局!小门费了不少脑筋,总算买到些东西!   小门又问上帝:不行啊,不好使!   上帝说:我有一些熟人,你找他们联系吧!   小门与欧洲科学院联系建立一家大型实验室,供货商也联系好了,一批犹太科学家鼎力支持,科研设备全是最先进的!   千心万苦地挫败欧美反华势力的科技禁运,科研设备购置齐全,装船运抵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时,爱国商人李嘉诚听说是为提高中国科学进步的货船,免费提供了大量帮助,隆重招待了亲自押船的门捷列夫,称赞他年轻有为,将来一定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并表示:可以为小门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小门感激的落泪!表示一定不辜负李先生的期望?为中国人争气!   门捷列夫大出风头,引起国内知识界的普遍不满,两院一致认为,小门爱出风头,不守纪律擅自行动,目无组织,表示永远不吸纳此人为院士。   小门自费购买科研设备的行为引起检查部门的注意,一上岸即被隔离审查,由于说不清巨款来源,被判"巨额财产来历不明罪"锒铛入狱!而小门千心万苦运回的大批顶级科研设备(因该批设备顺利运抵中国,美国专家认为这批设备可提高中国科技水平20-50年,由于海军和特工拦截不利,美海军总司令、中情局局长等引咎辞职,总统也被弹劾),国内专家都无法操作,连组装都做不了,打报告给上头,说是一船电子垃圾,毫无价值而且会污染环境,最终被拍卖拆卸分类处理,钢铁部分拨给宝钢冶炼钢材,据说这批"废料"炼出的冷扎板质量最好!   话说上帝很久不见小门很是挂念,费劲心思找到他,被小门一通臭骂:臭上帝,害死老子了!小门窝了一肚子火,却无从发泄,一气之下,栓了一根绳子在梁上,去见上上帝。 作者:kitrty

  • 【分享】笑学物理知识----牛顿三大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会保持原有的状态);   推论:当你不去追求一个美眉,这个美眉就会待在那里不动。  评述:这个显然是错误的!当你不去追求这个美眉时,她很可能会被别的帅哥泡上,她也可能自己四处游走,去泡别的帅哥所以,先下手为强,不能傻等。 第二定律(F=ma,物体的加速度,与施加在该物体上的外力成正比);   推论:当你强烈地追求一个美眉,这个美眉也会有强烈的反应。   评述:这个显然也是错误的!如果你是一只蛤蟆,那么公主是不会动心的。你的鲜花送得越勤,电话费花得越多,可能对方越是反感,还可能肥了不费力气的对手。更可能的情况是,当多个人同时在追求一个美眉时,该美眉反而无动于衷,心想:机会多着呢,再挑一挑。所以,紧了绷,轻了松,火候要拿捏好?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推论:当你爱一个美眉,这个美眉也一定爱你。 评述:这个更是荒唐!天下如果有这样的好事,那如何有诸多的王老五! 至此,伟大的牛顿的三大爱情定律全数推翻。还是相对论来的精辟:当你和一个美眉坐在一起,一个小时也会觉得只有五分钟,而一个火炉给你的感受则是五分钟相当于一小时,爱因斯坦是多么的明智呀呵呵,可能会一笑而过,但希望你了解这三大定律!

  • 【分享】中文版牛顿的日记(看看高人的日记)

    公元1661年6月15日,晴转多云。    俺叫伊萨克牛顿,出生在大不列颠岛上一个叫乌而索普的地方。俺呱呱坠地的那一天 恰好是圣诞节,母亲给俺起了个名字叫Isaac,意思差不多是古代以色列人,她说这个名字 是老爸临死的时候给俺起的。那时候爹妈压根没想到俺以后能那么有出息,寻思以后老老实 实当个普通人就行了,不像那些望子成龙的爹妈总给儿子起个Michael,John,Christian什 么的,要么和天使有点联系要么就和耶稣那帮人沾点边儿。   两岁那年,俺妈承受不了守着寡养活我们兄弟姐妹的压力,改嫁了,把俺和姥姥一起送 到了一辈子在乡下务农的舅舅家里抚养,直到俺上中学那天才知道,原来以前俺一直以为是 爹妈的原来是仅仅俺舅舅和舅妈,而那位每个月都来探望俺的阿姨才是俺亲妈,嗨……命苦 哇!   今天是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经过多年的寒窗苦读,俺终于考上了自己做梦都想进的 学校——剑桥。虽说它当年只是牛津一帮具有强烈叛逆思想而被开除的青年教师出来自己组 建的一个民办大学,而且没啥大名气,但人家毕竟是面向劳苦大众的学校,里面据说有种能 学的NB东西叫“科学”,这是在牛津那些专门培养政治家和神父或是F4的贵族学校压根没 有的。 今儿个先写到这儿吧,俺得去接斯托里妹子去了,说起俺这妹子,那叫一个漂亮!是俺 们那疙瘩数一数二的大美女。你还甭不信,她家和俺家是邻居,从小俺俩是青梅竹马,两小 无猜!人家不但人长得漂亮,脑袋更是顶呱呱!比俺小4岁愣跟俺一同考上的剑桥,那也亏 是俺为了要考个高分减免学费复读了几年,不然等人家入学时候俺毕业可亏大了。听说这大 学里男生都TMD是狼啊,看见美女眼睛都是直的!不行,俺得快点,要让一个冒充学生会 主席的师哥抢了先可损失大了…… …… 公元1662年7月21日 阴 大学上一年了,问俺有啥感想,就俩字儿——郁闷。 早上起不来,上课睡觉多。老师不敬业,导员太罗嗦。食堂没法吃,寝室像猪窝。一想 泡MM,自信就受挫。长的不够帅,人也不活泼。手里又没钱,嘴还不会说。前途路茫茫, 一点也没辙……………… 记得小时候俺问姥姥希望俺长大干嘛,姥姥说让俺好好学习上大学;俺问她上完大学该 干嘛,她说上完大学要娶媳妇;俺又问她娶完媳妇该干嘛,她说娶完媳妇生个娃;俺又问她 生个娃后该干嘛,她说让娃娃好好学习上大学…… 俺不明白这样一辈子接一辈子活着的意义到底是啥,不过俺知道在大学里活着至少比当 兵打仗或是在乡下喂一辈子猪多少强些。明天据说有个新来的老师要给俺们教数学,他名叫 巴罗,上届的师哥都说这位老兄乃剑桥四大名捕之一,希望这哥们到时候对俺可手下留 情………… 公元1663年4月27日 小雨 有人说大学是个象牙塔,里面净是洁白无暇的东西。这纯TMD扯淡,说这话的人肯定 没读过大学。 昨天那帮人又开始在寝室喝酒打牌,喝多了就拿俺开涮,欺负俺。俺于是乎想起了小时 候班里一帮小混混天天在校门口劫俺钱,没钱就揍俺一顿,说俺是个白痴,因为班主任就是 总这么骂俺的。有一天俺实在忍不下去了,瞄准了他们当中最瘦最小的那一个一股劲扑了上 去,也不管多少人在后面打俺,俺把那小子那小子压在身下一顿拳打脚踢,把他打哭了。旁 边那些大个都啥了眼,吓唬俺几下就走了。从这事俺明白了三个道理: 1 当别人欺负你纯粹为了乐趣时,让他们自讨没趣时他们也就罢手了。 2 狗急了还会跳墙,光忍耐结果只是死路一条,俺可没有耶稣老兄那么伟大,临死了还 企求上帝饶恕那些弄死自己的混蛋。 3 打架一定要挑打不过自己的人跟他打。 可是这次在大学,俺最终还是选择忍了。俺也不知道为啥,可能是从小时候那次起再没 和别人打过架吧,不会打了。俺就当他们骂我是在骂他们自己吧,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不是。 晚上出外面溜达溜达,在这小树林里一个人逛真是自在,没有那些冷嘲热讽,说俺一天 净研究没用东西的声音。俺走着走着,脑袋里想着伽利略那本《对话》,寻思着不同重的东 西为啥下落速度一样呢?正好俺天生动手能力强,马上作个实验,俺把手里那本大厚书和水 杯举到一齐高,然后撒手,咣!——水杯落在石板路上声音太响,一下子把两边树后面那若 干对情侣都吓了出来。我靠,场面真壮观! 等他们留下几声“神经病”拍屁股走了以后,俺心里真有些不是滋味了。看着那一对对 身影,俺想起斯托里没准儿又跟哪个帅哥约会去了。人家这两年在剑桥是个远近闻名的交际 花,各方面优秀的不得了,身边从来不缺少男人,也许等她玩够了才会发现一直苦苦等她的 人是她牛哥我啊!…………

  • 【原创】牛顿“光的色散”新解读

    【原创】牛顿“光的色散”新解读

    [font=黑体]色散起因与谱面出现及谱线形成 [/font][b][size=3][font=黑体][/font][/size][size=5][font=黑体]摘要[/font][/size][size=5][font=宋体]:[/font][/size][/b][size=3][font=Arial] [/font][/size][font=宋体]本文要介绍一种新的[/font][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L_7FC56270E7A70FA81A5935B72EACBE29.htm][color=windowtext][font=宋体]实验方法[/font][/color][/url][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在实验中这种方法可直接观察到[/font][font=宋体]色散的起因[/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谱面的连续过程,谱线的形成过程,[/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物质在不同光源照射下,出现的两种不同色散谱面等一系列重要现象。光谱研究及应用人员通过对这一实验方法及所出现的各种实验现象的理解,使大家更清楚的了解色散现象的起因,来源[/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明暗谱线的形成[/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谱面(波长[/font][font=Arial]400nm-700nm[/font][font=宋体])怎样连续在一起。 本实验方法对光谱研究[/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应用[/font][font=Arial].[/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L_7FC56270E7A70FA81A5935B72EACBE29.htm][color=windowtext][font=宋体]仪器分析[/font][/color][/url][font=宋体]人员对了解[/font][font=宋体]色散的起因与谱面出现及谱线形成[/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提供了一个直观,正确的理解思路。[/font][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黑体]关键词[/font][size=4][font=宋体]:[/font][/size][size=3][font=Arial][/font][/size][font=Arial] [/font][font=宋体]色散;谱面;谱线;光源;物质 [/font][size=2][font=宋体];[/font][/size][font=宋体]介质[/font][font=黑体]一:实验仪器[/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实验仪器如光路图图[/font][font=Arial]1[/font][font=宋体]所示,它由不同物质安置扳[/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不同物质演示片[/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热辐射光源(炽热固体发光)[/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荧光光源(充有稀薄气体发光)[/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三棱镜[/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透镜组组成。热辐射光源和荧光光源在实验时不能同时开灯,在实验上只能先打一种光源来观察,后在打开另一种光源来,这样才能观察到色散谱面的不同出现和变化。[/font][font=宋体]二:[b]实验演示片:[/b][/font][b][size=3][font=Arial][/font][/size][/b][font=Arial] [/font][font=宋体]针对现代以认观点,实验上只选用了两种不同物质色来做实验观察。一种是黑色物质,另一种是白色物质,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1[/font][font=宋体]和演示片[/font][font=Arial]2[/font][font=宋体]。[/font][size=3][font=Arial][/font][/size][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这两种不同物质可拼成如下图象[/font][font=Arial]3.4.5[/font][font=Arial].6.7.[/font][font=宋体]象,为什么要把这两种不同物质设计成这些象,其目的是用来演示色散(光谱)的起因[/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来源[/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色散不连续性[/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明暗谱线的形成等一系列现象。[/font][font=黑体]三:实验步骤与方法及现象出现[/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font][size=5][font=黑体]1[/font][/size][size=5][font=黑体]:色散起因与出现[/font][/size][size=5][font=宋体][/font][/size][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在实验中先取演示片[/font][font=Arial]2[/font][font=宋体]安放在不同物质安置板上,演示片[/font][font=Arial]2[/font][font=宋体]其表面是一单白色物质象(面光源),这样先开通荧光光源观察,观察到白色物质象中无色散现象出现。在开通热辐射光源观察,也无色散现象出现,这说明单独一种物质不构成色散出现条件。在取演示片[/font][font=Arial]3[/font][font=宋体]放在安置板上,演示片[/font][font=Arial]3[/font][font=宋体]表面设计为两种不同物象,若实验时设计的演示片[/font][font=Arial]3[/font][font=宋体]上面部分是黑色,下面部分是白色。这样先开通荧光光源观察,观察到在黑白两物象相交处只出现一组一段一段的青、兰、紫色散谱面,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3A[/font][font=宋体]。在开通热辐射光源观察,发现先出现一段一段的青、兰、色散谱面即又变成无界段的青、兰、紫连续色散谱面,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3B[/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font][size=3][font=宋体][/font][/size][font=Times New Roman] [/font][font=宋体]当把安置板中的演示片[/font][font=Arial]3[/font][font=宋体]上下颠倒过来,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4[/font][font=宋体],颠倒后的物象上面部分是白色,下面部分是黑色,这样先开通荧光光源观察,发现先在两物质相交处出现的一组一段一段的青、兰、紫色散谱面消失了,确从新出现一组一段一段的红、橙、黄色散谱面,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4A[/font][font=宋体]。在开通热辐光源观察,一段一段的红.橙.黄色散谱面即又变成无界段的红.橙.黄连续色散谱面,如演示[/font][font=Arial]4B[/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两不同物质象上下颠倒出现的两种不同谱面,是因介质的表面矢量不均匀构成了一个偏振方向(如上介质偏振方向图),因此[/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当一个浅物质(如白光源)于介质的底面[/font][font=Arial]ab[/font][font=宋体]往深物质(如黒色)[/font][font=Arial]c[/font][font=宋体]方向偏振时,则会出现演示片[/font][font=Arial]3A.3B[/font][font=宋体]的现象。相反[/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当一深物质往浅物质里偏振时,则出现演示片[/font][font=Arial]4A.4B[/font][font=宋体]的现象。[/font][font=黑体][/font][font=黑体]2.[/font][font=黑体]谱面连续过程[/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演示片[/font][font=Arial]5[/font][font=宋体]表面设计为左边是演示片[/font][font=Arial]3[/font][font=宋体]的象,右边是演示片[/font][font=Arial]4[/font][font=宋体]的象,此演示片这样安排其目的是让青、兰、紫色散谱面和红、橙、黄色散谱面在水平方向同时出现,让大家便于理解[/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谱面的连续过程[/font][font=黑体][/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5A[/font][font=宋体]。在热辐射光源下,左边出现的色散是青[/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兰[/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紫谱面,右边出现的是红[/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橙[/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黄色散谱面,这实验安排主要说明色散的不连续性(如下图演示片[/font][font=Arial]5A[/font][font=宋体])。[/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演示片[/font][font=Arial]6[/font][font=宋体]其表面设计上下部分是黑色物质,中间部分是白色物质,此演示片是演示片[/font][font=Arial]3[/font][font=宋体]和演示片[/font][font=Arial]4[/font][font=宋体]的象,只是这里是把演片[/font][font=Arial]3[/font][font=宋体]和演示片[/font][font=Arial]4[/font][font=宋体]两象重置在一起,这样中间部分白色物质象成了上下两黑色物质象中的共用物象。[/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6[/font][font=宋体],下面黑色物质象与中间白色物质象[/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部分[/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是演示片[/font][font=Arial]3[/font][font=宋体]的象,中间白色物质象[/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部分[/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与上黑色物质又是演示片[/font][font=Arial]4[/font][font=宋体]的象。这样在热辐光源下,下面黑色物质与中间白色物质界面处出现的色散现象是红[/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橙[/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黄色谱面。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6A[/font][font=宋体]下面部分现象。中间白色物质与上黑色物质界面处出现的色散现象是青[/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兰[/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紫色谱面,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6A[/font][font=宋体]上面部分现象(这是两组色散谱面没连续在一起的象)。[/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这里大家注意,对演示片[/font][font=Arial]6[/font][font=宋体]这样设计和出现的色散现象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从牛顿时代至今,人们在不知上述实验步骤的情况下,研究者对这个象的理解是光的白亮条象,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7[/font][font=宋体]。由于它自然而巧合的在一起,上下两黑物质象又被现代光谱仪中的入射狭缝象代替,人们很难发现到它与白色光源是产生色散出现的主要来源。为提示人们对色散现象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可见上述演示片[/font][font=Arial]3—6[/font][font=宋体]这样设计的重要性。[/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实验上我们在演示片[/font][font=Arial]6A[/font][font=宋体]出现的垂直两组分离的色散谱面基础上,打开热辐射光源,让其在下的红、橙、黄谱面象往上逐渐移动,当移动到一定时,观察到下面红、橙、黄谱面中的黄色和上面青、兰、紫谱面中的青色相互叠加,出现一种新的色象[/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绿色[/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7A[/font][font=宋体],两组色散谱面连续在一起后,依序排列红[/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橙[/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黄[/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绿[/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青[/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兰[/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紫连续色散象[/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这就是现代光谱的连续过程[/font][font=Arial])[/font][font=宋体]。[/font][font=黑体][/font][font=黑体]四:明线光谱与吸收光谱的形成[/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实验中先[/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开通荧光光源,取演示片[/font][font=Arial]7[/font][font=宋体]安放在物质安置扳上,观察到依序排列为红、橙、黄、绿、青、兰、紫色谱面(各单色是一段一段的),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7a[/font][font=宋体]。如若在演示片[/font][font=Arial]7a[/font][font=宋体]谱面出现的基础上把下红、橙、黄谱面象往上移动,这样会观察到上下两组谱面中各单色象相互叠加,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7b[/font][font=宋体]是叠加了一部分形成的象,演示片[/font][font=Arial]7c[/font][font=宋体]是叠加后只出现几条亮条纹的象,这个象就是现代所认为的明线光谱。[/font][font=Arial] [/font][font=宋体]如前实验过程是在热辐射光源下来实验,确观察到的各单色散象是连续无界段的色散谱面,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7A[/font][font=宋体]。当把这个象上下移动叠加(接近),在移动到一定时,会观察到在连续谱面中出现几条黑条纹象,如演示片[/font][font=Arial]7B[/font][font=宋体],这个象就是所谓夫琅和费线(吸收光谱)。[/font][font=黑体][/font][font=Arial][/font][font=黑体]五:结论[/font][font=黑体][/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本实验方法演示了[/font][font=宋体]色散的起因[/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谱面的连续过程,谱线的形成过程。从实验上出现的各种现象分析,确认色散不来自于光里,明暗谱线不来自于原子跃迁[/font][font=宋体]。[/font][font=黑体][/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对色散来源的正确理解是:色散的出现是由两种不同物质在介质的偏振下所出现的一个现象。对明暗谱线来源的正确理是:谱线的出现是色散谱面中各单色相互叠加后所出现的几条线条象。[/font][size=3][font=宋体] [/font][/size][size=3][font=Times New Roman] [/font][/size]

  • 扭力计的单位是如何换算的

    力”在物理学上应称为“扭矩”或“转动力矩”,是物体受到一个与物体转动方向的切向力作用时产生的力矩,常用扭矩扳手、扭力批、电批扭力计、瓶盖扭力计等测试仪器来测量。因为以讹传讹的原因,大家都说成“扭力”。简单的说扭矩就是力乘以力臂。例如:力臂(也就是扳手)长1M,施加了100N的力,扭矩就是100N.m.扭矩的观念从小学时候的“杠杆原理”就说明过了,定义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与旋转中心的距离”. 国际通用公制单位为牛顿.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 9.8m/sec2之后,单位可换算成国人熟悉的公斤力.米(kgf.m)或公斤.厘米(kgf.cm)。英制单位则为磅.呎(lb.ft),若要转换成公制,只要将lb.ft的数字除以7.22即可。1kgf公斤力=9.8N牛顿1m米=100cm厘米故1N.m牛顿.米=0.10kgf.m公斤力.米=10kgf.cm公斤力.厘米1lbf磅=4.44822N牛顿1ft呎=0.3048m米故1N.m牛顿.米=0.738lbf.ft磅.

  • 求高人说说我遇到的这流体到底算非牛顿流体里的哪一类?

    我们现在在测试一种涂料相关的流体,它有以下性质(全部经过粘度计测量,可靠)1.粘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2.相同转速下粘度随时间逐渐增大,先快后慢,半小时后有平稳趋向3.不同转速下随着转速的增加粘度逐渐下降,程度先快后慢4.测量过粘度后放置一段时间粘度也不会回复原来的值5如果长时间放置不搅拌,会有轻微凝固现象,但一搅动由感觉变稀了大家讨论下这属于非牛中那类,请综合五点全面考虑下

  • 【转帖】化学混沌与化学振荡!

    混沌论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如美国科学家施策辛格所说:“20世纪科学将永远铭记的只有三件事,那就是相对论、量子论和混沌论”。物理学家福特也认为混沌是20世纪科学上的第三次革命。他说:“相对论消除了关于绝对空间和时间的幻象,量子论消除了关于可控测量过程的牛顿式的迷梦,而混沌论则消除了拉普拉斯关于决定论式可预测性的幻想。”因此,将混沌论介绍给中学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混沌的起源和化学混沌论的形成过程 “混沌”一词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源于古中国与希腊的混沌初开无所不包的意思。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最早被研究天文气象的科学家应用于天文气象过程,指人们无法准确预见的复杂的天文气象现象,目前已被数学、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等科学领域广泛应用,主要指在确定性系统中出现的“无序性”、“无规性”和不可预测性。 早在上一世纪,人们将碘化钾溶液加到含有硝酸银的胶体介质中就发现了所得到的碘化银沉淀会形成一圈圈规则间隔的环这样一种周期沉淀现象;1873年李普曼报道了汞心实验:把汞放在玻璃杯中央,汞附近置一铁钉,再把硫酸和重铬酸钾溶液注人杯中,就会发现汞球象心脏一样周期跳动;1921年布雷发现在碘酸-碘水催化双氧水分解反应实验时可以看到该分解反应中氧的生成速率和溶液中的碘的浓度都呈周期变化的现象。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经典热力学限制以及当时科学技术的局限,这些现象并不能被人们解释,也末引起化学家们的足够重视。因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孤立系统的自发化学过程总是使系统不可逆地趋向嫡最大的平衡态(即混沌度最大的状态)方向进行。根据上述理论,开放系统中上述现象将无法解释.直到1959年,前苏联化学家别洛索夫和生物学家札博廷斯基在著名的 B-Z实验中发现了自组织现象,即反应分子在宏观上好像接到某种统一命令,自己组织起来,形成宏观的空间和时间上的一致行动。在B-Z实验巾,将硫酸铈、乙二酸、溴酸钾、硫酸和氧化还原指示剂混合,就会发现溶液一会儿呈红色,一会儿呈蓝色,像钟摆一样作规则的时间振荡〔化学振荡或化学钟),有时也会观察到非周期的过程(化学湍流)。这时才引起了人们对开放系统中类似上述现象中的化学混沌的重视,并引起人们对经典热力学理论提出质疑。60年代提出的耗散理论,研究了从混沌向有序转化的机理和规律。随着化学动力学理论及非线性科学的发展,人们才得以正确解释上述周期振荡现象,即一个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无序的均匀态可以在特定的动力学条件下失去稳定性,从而自发产生某种新的、可能是时空有序的状态。到了七十年代,化学家们又陆续证明了化学振荡中存在的混沌现象,并逐渐形成了化学混沌论、可以说,化学振荡是开启化学混沌论的一把钥匙,而化学在整个混沌论的孕育中起了先锋作用。

  • 【讨论】牛奶过期矛盾啊

    买了牛奶,忘记喝了,想起时过期了,丢弃还是喝掉矛盾啊,丢弃吧,觉的浪费,喝了吧,怕出问题,想想小时候在农村,那是绝对要喝的,现在生活好了,有选择了,哎,反倒心里矛盾难受了。[em09501]

  • 【资料】-对物理学历史的透视

    [b]对物理学历史的透视[/b]对学科的发展进行历史透视有助于了解其现状,展望其未来。物理学的历史很长,不能样样都讲到,仅从牛顿开始,牛顿以前的很多先驱性的工作只好从略了。20世纪前物理学的三大综合   17世纪至19世纪,物理学经历了三次大的综合。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物理学的首次综合,第二次综合是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的建立,第三次则是以热力学两大定律确立并发展出相应的统计理论为标志。   第一次综合——牛顿力学   17世纪,牛顿力学构成了完整的体系。可以说,这是物理学第一次伟大的综合。牛顿将天上行星的运动与地球上苹果下坠等现象概括到一个规律里面去了,建立了所谓的经典力学。至于苹果下坠启发了牛顿的故事究竟有无历史根据,那是另一回事,但它说明了人们对于形象思维的偏爱。   牛顿力学的建立   牛顿实际上建立了两个定律,一个是运动定律,一个是万有引力定律。运动定律描述在力作用下物体是怎么运动的;万有引力定理则描述物体之间的基本相互作用力。牛顿将两个定律结合起来运用,因为行星的运动或者地球上的抛物体运动都受到万有引力的影响。牛顿从物理上把这两个重要的力学规律总结出来的同时,也发展了数学,成为微积分的发明人。他用微积分、微分方程来解决力学问题。   由运动定律建立的运动方程,可以用数学方法把它具体解出来,这体现了牛顿力学的威力——能够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如果要计算行星运行的轨道,可以按照牛顿所给出的物理思想和数学方法,求解运动方程就行了。   根据现在轨道上行星的位置,可以倒推千百年前或预计千百年后它们的位置。海王星的发现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当时,人们发现天王星的轨道偏离了牛顿定律的预期,问题出在哪里呢?后来发现,在天王星轨道外面还有一颗行星,它对天王星产生影响,导致天王星的轨道偏离了预期的轨道。进而人们用牛顿力学估计出这个行星的位置,并在预计的位置附近发现了这颗行星——海王星。这表明,牛顿定律是很成功的。   按照牛顿定律写出运动方程,若已知初始条件——物体的位置和速度,就可以求出以后任何时刻物体的位置和速度。这一想法经拉普拉斯推广,表述为一种普适的确定论:既然组成世界的全部粒子在某一瞬间各自具有特定的位置与速度,而且都遵从确定的定律,因而随后世界上任何情况都将毫无例外地完全确定。这就是拉普拉斯确定论。它和宿命论的思想不谋而合,但与我们日常生活的感受不同(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不确定、不可预知的情况)。这个内涵丰富的问题到20世纪才解决。   牛顿力学的新表述   19世纪,经典力学的发展表现为科学家用新的、更简洁的形式重新表述牛顿定律,如拉格朗日方程组、哈密顿方程组等。这些表述形式不一,实质并没有改变。这是19世纪牛顿力学发展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将牛顿定律推广到连续介质的力学问题中去,出现了弹性力学、流体力学等。在这一方面,20世纪有更大的发展,特别是流体力学,最终导致航空甚至航天的出现。因此,牛顿定律到现在还是非常重要的,牛顿定律还是大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当然,其表达方法应随时代发展而有所不同。   牛顿关于力学研究的成果,写在一本叫《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的巨著中。只要稍微翻一下这本书,就会发现它非常难懂。牛顿的一个重要贡献是从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定律把行星运动的轨道推导了出来。现在在学习理论力学时,行星运动的椭圆轨道问题是不太难的,解微分方程就可以求出来。但牛顿在《原理》里没有用微积分,更没有用解微分方程的方法,而纯粹是用几何方法把椭圆轨道推出来的。[color=red]全文在最后的附件中[/color]

  • 粘度基础知识

    将流动着的液体看作许多相互平行移动的液层, 各层速度不同,形成速度梯度(dv/dx),这是流动的基本特征.  由于速度梯度的存在,流动较慢的液层阻滞较快液层的流动,因此.液体产生运动阻力.为使液层维持一定的速度梯度运动,必须对液层施加一个与阻力相反的反向力.  在单位液层面积上施加的这种力,称为切应力τ(N/m2).  切变速率(D) D=d v /d x (S-1)  切应力与切变速率是表征体系流变性质的两个基本参数  牛顿以图4-1的模式来定义流体的粘度。两不同平面但平行的流体,拥有相同的面积”A”,相隔距离”dx”,且以不同流速”V1”和”V2”往相同方向流动,牛顿假设保持此不同流速的力量正比于流体的相对速度或速度梯度,即:  τ= ηdv/dx =ηD(牛顿公式) 其中η与材料性质有关,我们称为“粘度”。  粘度定义:将两块面积为1m2的板浸于液体中,两板距离为1米,若加1N的切应力,使两板之间的相对速率为1m/s,则此液体的粘度为1Pa.s。  牛顿流体:符合牛顿公式的流体。 粘度只与温度有关,与切变速率无关, τ与D为正比关系。  非牛顿流体:不符合牛顿公式 τ/D=f(D),以ηa表示一定(τ/D)下的粘度,称表观粘度。  粘度测定有:动力粘度、运动粘度和条件粘度三种测定方法。  (1)动力粘度:ηt是二液体层相距1厘米,其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对移动速度为1厘米/秒时所产生的阻力,单位为克/里米·秒。[font=Ari

  • 【分享】各种血液流变仪的检测方法的评价

    1.毛细管式黏度仪(压力传感器式) 原理:利用一标准毛细管在相同条件下,液体黏度不同,流过一定体积的液体所需时间不同,黏度越大所需时间越长,黏度与时间成正比,其测量结果是同水的比黏度。 优点:1)适用于测量黏度较低的“牛顿流体”,如血浆、血清。2)制造成本低廉。 缺点:不适于测量“非牛顿流体”,如全血;精度及重复性难以保证。 原因:血液是非牛顿流体,血液的黏度随切变率的变化而改变。血液在毛细管中流动,距轴心不同半径处切变率不同,故管中各处黏度也就不同。用毛细管黏度仪测量全血粘度,所得结果只是某种意义上的平均,得不出在某一特定切变率下的黏度。故用毛细管黏度仪测量全血粘度是有其原理的局限性,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对牛顿流体来说,切应力与切变率之比是个常数,是个线性问题;而作为非牛顿流体的血液,黏度随切变率改变,是个非线性问题。用只能解决线性问题的仪器去解决非线性问题,必然影响测试精度,产生误差。

  • 【讨论】大讨论“光的波粒二象性”

    【讨论】大讨论“光的波粒二象性”

    在一些网站上,成千上万的研究者.学者及普通人都在讨论光的(波粒二象性),本有一套实验供大家分析.光的粒子性说明了光是直线在运动,当这些粒子通过一狭缝时,这些粒子也在直线运动.如下图片上图,由光源S发出的光,通过一稍大狭缝时,在屏上呈象中间S1白条象是来自S发光体粒子数总合,而上下P1和P2象则是粒子通过狭缝后部份集合,因此中间S1与上下P1.P2的象肯定不一至, 在此基础上把狭缝逐渐缩小,这样中间S1白条象逐渐消失而上下P1.P2两象相互叠加,这样就出现了黑色条纹(如下图片下图).大家分析一下,黑色条纹这样产生是否是光的波动性的一种表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131211_266645_1601036_3.jpg========================================================================================================光的波粒二象性简介  光一直被认为是最小的物质,虽然它是个最特殊的物质,但可以说探索光的本性也就等于探索物质的本性。历史上,整个物理学正是围绕着物质究竟是波还是粒子而展开的。  光学的任务是研究光的本性,光的辐射、传播和接收的规律;光和其他物质的相互作用(如物质对光的吸收、散射、光的机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生理效应等)以及光学在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应用。先熟悉一下有关光的基本知识。  光的波粒二象性简单说就是光既具有波动特性,又具有粒子特性光的波动说与微粒说之争笛卡儿提出的两点假说  在人们对物理光学的研究过程中,光的本性问题和光的颜色问题成为焦点。关于光的本性问题,笛卡儿在他《方法论》的三个附录之一《折光学》中提出了两种假说。一种假说认为,光是类似于微粒的一种物质;另一种假说认为光是一种以“以太”为媒质的压力。虽然笛卡儿更强调媒介对光的影响和作用,但他的这两种假说已经为后来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争论埋下了伏笔。格里马第发现了光的衍射现象  十七世纪中期,物理光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655年,意大利波仑亚大学的数学教授格里马第在观测放在光束中的小棍子的影子时,首先发现了光的衍射现象。据此他推想光可能是与水波类似的一种流体。  格里马第设计了一个实验:让一束光穿过一个小孔,让这束光穿过小孔后照到暗室里的一个屏幕上。他发现光线通过小孔后的光影明显变宽了。格里马第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他让一束光穿过两个小孔后照到暗室里的屏幕上,这时得到了有明暗条纹的图像。他认为这种现象与水波十分相像,从而得出结论:光是一种能够作波浪式运动的流体,光的不同颜色是波动频率不同的结果。格里马第第一个提出了“光的衍射”这一概念,是光的波动学说最早的倡导者。波义耳提出了物体的颜色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 1663年,英国科学家波义耳提出了物体的颜色不是物体本身的性质,而是光照射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他第一次记载了肥皂泡和玻璃球中的彩色条纹。这一发现与格里马第的说法有不谋而合之处,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胡克提出了“光是以太的一种纵向波”  不久后,英国物理学家胡克重复了格里马第的试验,并通过对肥皂泡膜的颜色的观察提出了“光是以太的一种纵向波”的假说。根据这一假说,胡克也认为光的颜色是由其频率决定的。牛顿用微粒说阐述了光的颜色理论  然而1672年,伟大的牛顿在他的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中谈到了他所作的光的色散实验:让太阳光通过一个小孔后照在暗室里的棱镜上,在对面的墙壁上会得到一个彩色光谱。他认为,光的复合和分解就像不同颜色的微粒混合在一起又被分开一样。在这篇论文里他用微粒说阐述了光的颜色理论。第一次波动说与粒子说的争论由“光的颜色”这根导火索引燃了。从此胡克与牛顿之间展开了漫长而激烈的争论。  1672年2月6日,以胡克为主席,由胡克和波义耳等组成的英国皇家学会评议委员会对牛顿提交的论文《关于光和色的新理论》基本上持以否定的态度。牛顿开始并没有完全否定波动说,也不是微粒说偏执的支持者。但在争论展开以后,牛顿在很多论文中对胡克的波动说进行了反驳。由于此时的牛顿和胡克都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因此波动说和微粒说之间的论战并没有全面展开。但科学上的争论就是这样,一旦产生便要寻个水落石出。惠更斯提出了波动学说比较完整的理论  波动说的支持者,荷兰著名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数学家惠更斯继承并完善了胡克的观点。惠更斯早年在天文学、物理学和技术科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并系统的对几何光学进行过研究。1666年,惠更斯应邀来到巴黎科学院以后,并开始了对物理光学的研究。在他担任院士期间,惠更斯曾去英国旅行,并在剑桥会见了牛顿。二人彼此十分欣赏,而且交流了对光的本性的看法,但此时惠更斯的观点更倾向于波动说,因此他和牛顿之间产生了分歧。正是这种分歧激发了惠更斯对物理光学的强烈热情。回到巴黎之后,惠更斯重复了牛顿的光学试验。他仔细的研究了牛顿的光学试验和格里马第实验,认为其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微粒说所无法解释的。因此,他提出了波动学说比较完整的理论。  惠更斯认为,光是一种机械波;光波是一种靠物质载体来传播的纵向波,传播它的物质载体是“以太”;波面上的各点本身就是引起媒质振动的波源。根据这一理论,惠更斯证明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也比较好的解释了光的衍射、双折射现象和著名的“牛顿环”实验。如果说这些理论不易理解,惠更斯又举出了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反驳微粒说。如果光是由粒子组成的,那么在光的传播过程中各粒子必然互相碰撞,这样一定会导致光的传播方向的改变。而事实并非如此。牛顿的微粒学说逐步的建立起来  就在惠更斯积极的宣传波动学说的同时,牛顿的微粒学说也逐步的建立起来了。牛顿修改和完善了他的光学著作《光学》。基于各类实验,在《光学》一书中,牛顿一方面提出了两点反驳惠更斯的理由:第一,光如果是一种波,它应该同声波一样可以绕过障碍物、不会产生影子;第二,冰洲石的双折射现象说明光在不同的边上有不同的性质,波动说无法解释其原因。另一方面,牛顿把他的物质微粒观推广到了整个自然界,并与他的质点力学体系融为一体,为微粒说找到了坚强的后盾。  为不与胡克再次发生争执,胡克去世后的第二年(1704年)《光学》才正式公开发行。但此时的惠更斯与胡克已相继去世,波动说一方无人应战。而牛顿由于其对科学界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成为了当时无人能及一代科学巨匠。随着牛顿声望的提高,人们对他的理论顶礼膜拜,重复他的实验,并坚信与他相同的结论。整个十八世纪,几乎无人向微粒说挑战,也很少再有人对光的本性作进一步的研究。托马斯.杨提出了光的干涉的概念和光的干涉定律 十八世纪末,在德国自然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开始对牛顿的光学理论产生了怀疑。根据一些实验事实,杨氏于1800年写成了论文《关于光和声的实验和问题》。在这篇论文中,杨氏把光和声进行类比,因为二者在重叠后都有加强或减弱的现象,他认为光是在以太流中传播的弹性振动,并指出光是以纵波形式传播的。他同时指出光的不同颜色和声的不同频率是相似的。1801年,杨氏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实验所使用的白屏上明暗相间的黑白条纹证明了光的干涉现象,从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同年,杨氏在英国皇家学会的《哲学会刊》上发表论文,分别对“牛顿环”实验和自己的实验进行解释,首次提出了光的干涉的概念和光的干涉定律。  1803年,杨氏写成了论文《物理光学的实验和计算》。他根据光的干涉定律对光的衍射现象作了进一步的解释,认为衍射是由直射光束与反射光束干涉形成的。但由于他认为光是一种纵波,所以在理论上遇到了很多麻烦。他的理论受到了英国政治家布鲁厄姆的尖刻的批评,被称作是“不合逻辑的”、“荒谬的”、“毫无价值的”。  虽然杨氏的理论以及后来的辩驳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甚至遭人毁谤,但他的理论激起了牛顿学派对光学研究的兴趣。光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定律的发现  1808年,拉普拉斯用微粒说分析了光的双折射线现象,批驳了杨氏的波动说。  1809年,马吕斯在试验中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在进一步研究光的简单折射中的偏振时,他发现光在折射时是部分偏振的。因为惠更斯曾提出过光是一种纵波,而纵波不可能发生这样的偏振,这一发现成为了反对波动说的有利证据。  1811年,布吕斯特在研究光的偏振现象时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的经验定律。  光的偏振现象和偏振定律的发现,使当时的波动说陷入了困境,使物理光学的研究更朝向有利于微粒说的方向发展。  面对这种情况,杨氏对光学再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1817年,他放弃了惠更斯的光是一种纵波的说法,提出了光是一种横波的假说,比较成功的解释了光的偏振现象。吸收了一些牛顿派的看法之后,他又建立了新的波动说理论。杨氏把他的新看法写信告诉了牛顿派的阿拉戈。菲涅耳与阿拉戈建立了光波的横向传播理论  1817年,巴黎科学院悬赏征求关于光的干涉的最佳论文。土木工程师菲涅耳也卷入了波动说与微粒说之间的纷争。在1815年菲涅耳就试图复兴惠更斯的波动说,但他与杨氏没有联系,当时还不知道杨氏关于衍射的论文,他在自己的论文中提出是各种波的互相干涉使合成波具有显著的强度。事实上他的理论与杨氏的理论正好相反。后来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