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累计秤

仪器信息网累计秤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累计秤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累计秤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累计秤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累计秤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累计秤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累计秤相关的解决方案。

累计秤相关的资讯

  • 我国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1家
    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处获悉,截至2008年10月底,我国累计认可各类认证机构121家,认证机构领域313个,认证机构业务类型8009个。 此外,累计认可实验室3464家。其中检测实验室2912个、校准实验室484个、医学实验室30个、生物安全实验室22个、标准物质生产者3个、能力验证计划提供者13个。累计认可检查机构115个。 据介绍,由于认可约束措施的不断加强,认可管理有效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截至今年10月底,暂停了231家机构认可资格,撤销了183家机构认可资格,注销了161家机构的认可资格。 截至2008年9月30日,我国获得认可的认证机构颁发的有效认证证书共473859。暂停认证证书13167张,撤销认证证书75698张,注销认证证书5283张。
  • 禾信仪器: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比近30%
    p  近日有财经媒体报道,禾信仪器拟使用募集资金1.29亿元扩建质谱产业化基地,拟使用募集资金0.76亿元建设综合服务体系,拟使用募集资金0.5亿元补充流动资金。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3247.93万元、3515.55万元、2988.63万元,研发投入占比35.42%、34.28%、22.16%/pp  另外截至6月27日,禾信仪器科创板受理状态显示为“已受理”。发稿时,公司尚未进入问询阶段。/pp  禾信仪器自成立以来一直专业从事质谱仪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主要向客户提供质谱仪及相关技术服务的企业。/pp  据招股书(申报稿)介绍,禾信仪器的核心产品SPAMS系列作为我国自主研发、可批量生产的高端科学仪器,不仅入选了国家“十二五”重大科技成就展等,还曾在“雪龙号”南北极科考、东方红II号黄渤海科考、青奥会、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等活动中承担空气质量监测及保障工作。/pp  从公司的“含科量”来看,招股书(申报稿)显示,禾信仪器是国内少数全面掌握电喷雾离子源、电子轰击离子源、真空紫外单光子、离子探测器、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等质谱仪核心技术,并坚持正向开发的企业之一。目前,禾信仪器已经打通了质谱研发、生产、测试、售后服务、品质控制及应用开发的整套技术创新链条。/pp  2016年至2018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0.92亿元、1.03亿元以及1.35亿元。期间公司仪器销售业务占当期营收的比重分别为90.95%、83.79%以及79.90%。/pp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已实现产业化销售产品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且主要针对环境监测领域。因此公司正在积极研发新产品,以期能够应用在医疗健康、食品安全等更多领域,但同时也存在产业化失败的风险。/pp  与境内四家可比上市公司多维度对比来看,2014年~2018年,公司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6.91%,略低于天瑞仪器38.6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不过,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比重,在近三年间均远高于可比的四家上市公司,禾信仪器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累计营业收入的比重达29.63%。/pp  每年高比例的研发投入让公司保持住了较好的市场竞争力,由此公司的毛利率亦能维持在较高的水平。2016年至2018年,公司毛利率分别为75.02%、72.31%以及70.41%,居于可比的四家上市公司之首。/p
  • 第九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公布 累计96家
    仪器信息网讯 2013年1月15日,科技部网站公布第九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含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等9家大学科技园。  国家大学科技园是以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大学为依托,将大学的综合智力资源与其它社会优势资源相结合,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提供支撑的平台和服务机构。  截止“十一五”末,科技部、教育部已累计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86家,涵盖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4所高校,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在转化创新成果、培养人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十二五”规划中已明确表示:到2015年,全国大学科技园总署达到200家。  “十五”期间,科技部、教育部先后联合颁布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完善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相关政策环境。本批国家大学科技园公布后,累计批准的科技园达到了96家,统计如下表。序号所在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名称依托高校批次1北京清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清华大学首批2北京北京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大学3天津天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天津大学4沈阳东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北大学5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6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交通大学7上海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复旦大学8南京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南大学9南京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大学、河海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10杭州浙江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大学11合肥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12济南山东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山东大学13武汉东湖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14长沙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15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南理工大学16成都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四川大学17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电子科技大学18重庆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重庆大学19昆明云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20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交通大学21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工业大学22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3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筹)西南科技大学24深圳深圳虚拟大学园国家大学科技园深圳市高新区第二批25上海上海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大学26天津南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开大学27上海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济大学28秦皇岛燕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燕山大学29南京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京理工大学30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哈尔滨工程大学31上海东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东华大学32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33长春吉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吉林大学34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理工大学35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邮电大学36北京北师大-北中医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师范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37绵阳西南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科技大学38辽宁大连理工大学—七贤岭国家大学科技园 第三批39江西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0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1甘肃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42重庆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 43河南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 44北京北京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科技大学2005年度45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工业大学46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东理工大学47浙江浙江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中国计量学院48福建厦门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厦门大学49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石油大学50四川西南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南交通大学51新疆新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52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农业大学2006年度53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北电力大学54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交通大学55天津河北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河北工业大学56辽宁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沈阳工业大学57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华东师范大学58上海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上海理工大学59江苏中国矿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矿业大学60江苏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江南大学61广东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山大学62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63甘肃兰州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兰州交通大学6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8年度65山西山西中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6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7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68上海上海电力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69江苏南京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0江苏常州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71黑龙江大庆石油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2009年度72江苏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3江苏镇江国家大学科技园 74湖北华中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5云南昆明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6甘肃兰州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77江苏宁波市国家大学科技园 78湖南湖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2010年度79山东青岛国家大学科技园 80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国家大学科技园 81湖北武汉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82辽宁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83江苏常熟国家大学科技园 84北京中国美术学院国家大学科技园 85上海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86江苏苏州纳米技术国家大学科技园 87辽宁辽宁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88吉林长春理工大学科技园 第九批89吉林东北电力大学科技园 90辽宁大连交通大学科技园 91山东山东科技大学科技园 92江西江西师范大学科技园 93上海上海海洋大学科技园 94上海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 95浙江温州市大学科技园 96四川西南石油大学科技园
  • 诺华对华投资累计超7亿美元
    苏州诺华增资3000万美元扩建的研发中心于2010年11月顺利完成,并成为全球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原料药的供应者之一 2010年,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员工人数与研发投入较2009年增长了约25%,还启动了在张江地区的第二座研发设施……以代文、洛汀新、善宁、扶他林等品牌闻名的全球医药保健企业诺华集团,截止2010年底对华投资累计总额已超过7亿美元,复合增长率达47%。诺华公司中国区总裁易珉表示,作为诺华一贯关注的重要新兴市场之一,中国在诺华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据悉,目前诺华在中国已启动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最大规模的前瞻性高血压药物观察性临床研究“中国人群血压控制情况观察”研究,以探索适合中国人的降压药物 诺华诊断部在血液安全领域与中国血液中心合作,积极参与卫生部的核酸检测试点工作。同时,诺华十分注重在华的社会责任建设。截至2010年12月底,诺华全球最大的药物可获取性项目“格列卫全球患者援助项目”(GIPAP)在中国设立了307家注册医疗中心,508位注册医生,覆盖全国31个省,累计已向中国患者捐助的格列卫药品价值超过74亿人民币,逾14000位患者从中获益 2010年,疟疾研究项目“复方蒿甲醚”因对千年发展目标做出的贡献,荣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商会等联合授予的“全球商业与发展奖”。2010年底,诺华在中国正式启动第三个“抵消碳足迹”项目,将在2011至2014年完成约500万株树木的种植,覆盖中国西南部四川省约3800公顷山区土地。  据易珉介绍,2010年,诺华集团净销售额增长14%,达506亿美元,创下公司历史记录 包括中国在内的6大新兴市场(中国,俄罗斯,巴西,印度,韩国和土耳其)销售额增长12%,达46亿美元(不含爱尔康)。
  • 3个月内聚光遭第三大股东累计减持1646万股
    11月10日晚间,聚光科技公告称,公司于近日接到持股5%以上的股东RICH GOAL HOLDINGS LIMITED减持股份的告知函。RICH GOAL累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490万股,减持数量占公司总股本1.10%。本次减持后,RICH GOAL仍持有36,844,100股聚光科技,占上市公司总股本8.28%,仍为公司持股5%以上的股东。  同花顺解读:聚光科技遭第三大股东再减持490万股,预计将对公司股价构成利空影响。RICH COAL仍持有8.28%的股份,仍有进一步减持的可能。  今年9月初,RICH GOAL累计通过大宗交易方式减持聚光科技公司股份6,559,800股,减持数量占公司总股本1.47%。  10月下旬,RICH GOAL累计通过深交所大宗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500万股,减持数量占公司总股本1.12%。
  • 我国已发布团体标准55项 累计研制230项
    p  12月22日,由国家标准委主办、中国标准化协会承办的“2016年团体标准试点工作推进会”在京召开。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国家标准委副主任殷明汉出席会议并讲话。/pp  宋军指出,团体标准已经成为我国新型标准体系中的一类重要标准,《中国科协所属学会有序承接政府转移职能扩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将“技术标准研制”作为学会“承能”工作的四个重点领域之一。目前,国家标准委批准中国科协遴选推荐的13个学会全部纳入试点,占试点单位总数的三分之一,在3D打印、物联网、智能制造、机器人、中医药等14个领域开展团体标准研制试点,累计研制230项,已发布55项。学(协)会制定团体标准优势明显,一是快速响应市场前沿交叉急需 二是体现前沿交叉技术创新成果 三是国际深度合作方面呈现突出优势。下一步,中国科协将按照国家标准委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协作,持续鼓励支持,强化评价监督,推动所属学会有序开展团体标准研制工作。/pp  殷明汉指出,团体标准发展势头良好,团体标准化工作推进步伐在逐渐加快,团体标准快速反应市场需求、满足创新发展、制定灵活高效等优势逐渐显现。他要求团体标准工作要贯彻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进一步加大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工作的力度。/pp  此次推进会上,与会代表交流了试点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和创新点,分享了典型案例和做法、认识,并将试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和政策建议直接向标准化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和反馈,为进一步推进试点工作,使试点工作取得实效,并获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提出了针对性强、操作性强的政策制度建议。/pp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实验动物学会、中国电子学会等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在内的14家团体标准试点单位代表作典型发言,首批39家团体标准试点单位和国家标准委、中国科协、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的代表参加了会议。/ppbr//p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达85.8亿元
    记者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截至2022年10月2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总的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近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碳市场于2021 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收官,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配额履约完成率为99.5%。李高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是健全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二是强化数据质量管理。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功能。四是进一步完善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研究制定相关的交易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规范。五是加强市场主体能力建设。《报告》显示,在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期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 排放量分别约下降367万吨、210万吨和125万吨,同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亿吨。经初步核算,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35亿千瓦,单位GDP煤炭消耗显著降低,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实现“双增长”。《报告》指出,2021 年以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报告》还阐述了中方关于即将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七次缔约方大会(COP27)的基本立场和主张。《报告》指出,COP27将是气候多边进程的重要会议。中方愿全力支持COP27主席国埃及举办一届成功的缔约方会议,期待与各方一道将COP27打造成为以“落实”为主题,以适应和资金为成果亮点的一次大会。
  • 生态环境部《报告》: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85.8亿元
    从生态环境部了解到,截至2022年10月21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6亿吨,累计成交额85.8亿元,市场运行总体平稳有序。“总的来看,经过第一个履约周期的建设和运行,全国碳市场已经建立起基本的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流程环节,初步发挥了碳价发现机制作用,有效提升了企业减排温室气体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意识和能力,实现了预期目标。”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近日举行的生态环境部10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我国碳市场于2021 年7月16日正式启动上线交易,是全球覆盖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碳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于2021年12月31日收官,累计运行114个交易日,共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2162家,年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约45亿吨二氧化碳,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79亿吨,累计成交额76.61亿元,配额履约完成率为99.5%。李高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重点从五个方面扎实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一是健全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二是强化数据质量管理。三是进一步强化市场功能。四是进一步完善国家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研究制定相关的交易管理办法和配套制度规范。五是加强市场主体能力建设。《报告》显示,在实施《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三年期间,全国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次PM2.5 排放量分别约下降367万吨、210万吨和125万吨,同时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1亿吨。经初步核算,2021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35亿千瓦,单位GDP煤炭消耗显著降低,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实现“双增长”。《报告》指出,2021 年以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进一步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中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
  • 郭冰再减持华测540万股 47天内累计套现近6.5亿
    p  2015年5月8日,华测检测午间公告称,其原持股5%以上股东郭冰在5月6日通过大宗交易以每股24.46元减持公司股份540万股,占总股本1.42%,合计套现1.32亿元。此次减持后,郭冰仍持有公司股份1901万股,占总股本4.99%,不再是持股5%以上股东。/pp  此前,仪器信息网已多次报道郭冰减持华测检测股份的新闻,据不完全统计,自3月23日至5月8日,郭冰已累计减持2885万股华测股票,累计套现约6.5亿元。/pp  2014年7月3日,华测检测发布公告,称郭冰辞去华测检测董事职务。当时郭冰现直接或间接持有华测检测股份5689.83万股,为公司第二大股东,目前经过上述几次减持之后,郭冰不再是华测检测持股5%以上股东。/pp  离开华测检测后,郭冰选择加入了国产科学仪器制造商——天美(控股)有限公司,担任大中华区行政总裁一职。在日前召开的ACCSI 2015上,郭冰首次以天美公司高层高调亮相,并接受了仪器信息网的视频采访,畅谈“a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50430/159361.shtml"2015年,天美的春天到了/a”。/pp style="text-align: right "编辑:刘玉兰/p
  • 全国22个重点建设检测项目,累计投资超150亿!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检验检测行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4275.84亿元,拥有各类仪器设备957.54万台套,同比增长6.36%,仪器设备资产原值4744.75亿元,同比增长 4.84%。可以说,检验检测行业的快速发展直接影响了相关仪器设备的采购量。  2023年,全国多省份发布了新一轮的重点建设项目清单,其中多次提到了新建检测中心,部分为新建或重点储备,利好科学仪器采购。为方便业内人士了解全国各省份关于检测中心的重点建设情况,仪器信息网特别统计了22个全国重点建设的检测中心名单,以飨读者。2023年各省份检测中心重点建设项目名单序号省份级别项目名称项目进展建设规模(亿元)1安徽国家级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耐火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在建0.0882安徽国家级国家特种电线电缆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安徽)二期项目在建0.10733福建国家级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项目在建404海南国家级明阳临高国家级海上风电检测试验基地项目在建115湖北国家级国家级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新建156天津国家级中铁检验认证中心国家轨道交通检验检测基地项目在建2.3187安徽省市级电气产品及材料检测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在建8北京省市级航空材料及制件检测产业化建设项目新建2.1659福建省市级泉州台商投资区智能电力装置制造物资计量检测项目在建10广东省市级众汇知识城生物安全创新产业基地预备1011广西省市级广西壮族自治区计量检测研究院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东盟计量研究中心(二期工程)项目在建1.36712海南省市级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建设项目预备9.9713江苏省市级常州建科院智慧建筑检验检测中心新建1014安徽企业级中质电科智慧电能检测平台项目在建1.515安徽企业级瑞谱食品和中药材检测项目在建1.116福建企业级宁德时进新能源技术服务检测认证项目在建3.617广东企业级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增城总部新区项目在建18广东企业级万孚知识城生物安全创新产业基地预备7.519河南企业级洛阳市恒恩医学体外诊断试剂重点实验室项目新建1.220江苏企业级苏州通用技术中国汽研长三角研究院暨检验检测基地新建2021山东企业级滨州浩宇新能源有限公司滨州北海海上风电检测中心项目在建12.2322天津企业级天津中联检测技术有限公司检测中心项目在建  重点建设项目简称“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一般建设项目”的对称。指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关键作用,是发展生产和改善人民生活所急需的建设项目。它不局限于新建性质,改建、扩建和大型技术改造等性质的项目都可以成为重点项目。重点项目具有宏观效益显著,工期紧迫性强,投资量较大,以及处于相关项目群的中心等特点。一定时期的国力是有限的,在安排建设项目时必须区别轻重缓急,集中必要的力量优先安排重点项目。  2022年仪器信息网曾梳理全国新建31个检测中心建设情况,当时安徽省凭借61%的建设数量成为全国2022年拟投建检测中心最多的省份。经过去重和比对,仪器信息网发现2023年安徽省的检测中心建设力量仍然不落下风,投建的检测中心数量居于榜首。  但从建设领域上看,福建却是全国最“壕”的检测中心建设省份,3个项目累计投资金额超过45亿元,主要由于“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项目”、“泉州台商投资区智能电力装置制造物资计量检测项目”等多个重大电力检测项目落户福建。从建设领域分布来看,电力也是2023年建设的重点,三个海上风电检测项目累计投入超60亿元。  以下为部分仪器重点项目详细信息:  宁德时进新能源技术服务检测认证项目  总投资3.6亿元,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5.28万平方米,计划建设检验检测认证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研发中心、地下室,同时,将购置温箱、充放电机、振动台等设备,提供动力电池及储能系统全产品链研发检测及相关产品认证服务。建成投产后,可新增动力电池检测通道超过1万个,年检测样品量超过5万个。  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项目  检测基地项目具体选址于福清江阴半岛,总投资约40亿,建设期为3年。其中,陆上检测中心占地达200亩,投资约8亿元 配套试验风场初步设计41个机位,投资约32亿元。检测中心的26兆瓦全尺寸地面试验平台以及150米叶片试验平台,可开展目前世界上最大容量的风机和最长尺寸的叶片试验,试验技术能力指标将全面超越后美国、英国、德国、丹麦等先进国家的同类实验室。项目建成后,将强有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形成产业集聚和人才集聚的高地,打造亚洲最大的海上风电产业群,助力实现“中国制造2025”和“福建造、走出去”的目标。  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建设项目  海南省检验检测研究院隶属海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业务上接受海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导,整合了省计量测试所、省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信息所、省食品检验检测中心、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海南省锅炉压力容器与特种设备检验所、省药品检验所,省食品药品检验所海口分所、三亚分所、儋州分所、琼海分所、五指山分所等11家检验检测事业单位职能。  国家级专用汽车和应急装备检测研发基地  项目计划分三期建设,一期重点打造专用汽车测试场、应急装备测试场、专用装备研发创新基地和综合管理区;二期主要为完善项目核心检测测试功能,深化专用装备研发试制环境,拓展培训演练、教育体验、论坛会展等配套功能;三期逐步形成区域专用汽车产业和应急装备产业聚集区。  苏州通用技术中国汽研长三角研究院暨检验检测基地  项目规划总投资约20亿元,将建设汽车通信与软件质量国家级检验检测中心、汽车零部件检测基地、新能源汽车与充电设施大数据监管平台、面向工业检测行业的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等;构建面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低碳化的特色服务能力,开展标准规范制订、行业共性技术研究以及第三方测试研发服务,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大数据、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产业发展和共性技术推广的公共服务平台。  常州建科院智慧建筑检验检测中心  常州市建筑科学院检验检测总部项目投资10亿元,建筑面积约9.5万平方米,同时新建研发中心、信息中心、城市生命线研究中心、碳排放核算及监测中心等项目,达产后预计将形成每年出具检验检测报告约50万份的服务能力。  滨州浩宇新能源有限公司滨州北海海上风电检测中心项目  项目总投资为12.23亿元。滨州检测中心项目检测风场核准最大检测容量300MW,实验检测机位共计30台,单机最大检测容量10MW,主要建设220kV升压站区和综合检测楼、检测实验楼、水泵房等,配备储能系统。最终机位数以实际项目开展为准。
  • 丹纳赫2023年Q3财报:收入下降10.5%,累计下降8.25%
    2023年10月24日,丹纳赫宣布了截至2023年9月29日的第三季度业绩,包括Veralto公司的运营数据,该公司于2023年9月30日分拆给丹纳赫的股东。2023年第三季度关键业绩第三季度,丹纳赫净收益为11亿美元,即每股摊薄普通股1.51美元,非GAAP调整后的每股摊薄通用股净收益为2.02美元。收入同比下降10.5%,至68.73亿美元。非GAAP核心收入下降11.5%,其中非GAAP基本业务核心收入下降3.0%。(净收益是指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收益。)第三季度的经营现金流为17亿美元,非GAAP自由现金流为13亿美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数据2023财年前三财季累计收入211.97亿美元,去年同期累计收入为231.02亿美元,同比减少8.25%。2023财年前三财季累计净利润36.85亿美元,去年同期累计净利润为49.77亿美元,同比减少25.96%。本财年累计基本每股收益为4.98美元,去年同期为6.76美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Rainer M.Blair表示:“第三季度的收入超出了我们的预期,生物技术公司的表现如预期,呼吸测试收入的增加抵消了生命科学公司略低于预期的需求。DBS推动的执行也使我们仍然能够在充满挑战的运营环境中实现好于预期的收益和现金流。”Blair继续说道:“我们还成功完成了Veralto的分拆。展望未来,丹纳赫致力于加速科技力量,改善人类健康。凭借我们差异化的投资组合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我们有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帮助解决世界上许多最关键的医疗保健挑战,同时建立有意义的长期股东价值。“2023年第四季度和全年展望由于难以估计GAAP收入的其他组成部分,如货币折算、收购和剥离的产品线,公司仅在非GAAP的基础上提供预测销售额。公司第四季度和全年展望仅包括丹纳赫的持续经营,不包括Veralto的影响。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预计来自持续经营的非GAAP基本业务核心收入将同比下降中个位数。2023年全年,公司预计来自持续经营的非GAAP基本业务核心收入将同比略有下降。【财务数据及历史表现】美元Q3 2023Q2 2023Q1 2023Q4 2022Q3 2022收入68.73亿71.57亿71.67亿83.69亿76.63亿收入成本28.73亿31.16亿27.97亿34.30亿30.79亿毛利润40.00亿40.41亿43.70亿49.39亿45.84亿总经营支出25.56亿26.20亿25.96亿26.78亿26.02亿营业收入14.44亿14.21亿17.74亿22.61亿19.82亿净利润11.29亿11.06亿14.50亿22.32亿15.72亿归母净利润11.29亿11.06亿14.29亿22.10亿15.51亿基本每股收益1.531.51.963.03452.13
  • 2012西部新开工22项重点工程 已累计投资3.68万亿元
    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继续支持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12年国家新开工西部大开发重点工程22项,投资总规模为5778亿元。22项新开工重点工程分别是:(1)重庆至万州铁路,(2)敦煌至格尔木铁路,(3)张家口至呼和浩特铁路,(4)宁西铁路西安至合肥段增建二线,(5)云南麻柳湾至昭通公路,(6)陕西黄陵至铜川公路,(7)青海茶卡至格尔木公路改扩建,(8)新疆阿克苏至喀什公路,(9)内蒙古乌兰浩特至扎兰屯公路,(10)国道318线川藏公路(西藏段)整治改建,(11)南宁吴圩机场新航站区及配套设施建设,(12)西部支线机场建设,(13)哈密至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14)溪洛渡左岸至浙西±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15)农网改造升级,(16)无电地区电力建设,(17)西气东输三线,(18)中卫—贵阳输气管线,(19)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二期第一批300万千瓦风电项目,(20)金沙江中游观音岩、鲁地拉、龙开口水电站,(21)四川都江堰灌区毗河供水一期工程,(22)广西防城港钢铁基地。  2000-2012年,西部大开发累计新开工重点工程187项,投资总规模3.68万亿元。
  • 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
    据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12月22日消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下简称“全国碳市场”)累计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大关。全国碳市场正式上线以来,共运行350个交易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1.21亿元。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超过两千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丁表示,发展全国碳市场有利于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从对立冲突转向共存共赢,从而确保经济遵循可持续发展模式,最终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表示,近期生态环境部连续发布全国碳市场相关重要政策文件,完善市场制度机制,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11月份以来,共有6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量突破100万吨,市场交易意愿进一步提升。为进一步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完善全国碳市场制度机制,12月21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 发电设施》,规定了发电设施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边界和排放源确定、化石燃料燃烧排放核算、购入使用电力排放核算等要求。《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 发电设施》还对核查的原则、依据、内容与要点等方面进行了规定。中泰资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冬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发展全国碳市场能够极大促进环保事业的进程,企业减少排放的温室气体额度可以卖,超额排放的温室气体额度需要买,在“谁污染谁付费”原则下,能够用资本的力量助力环境保护。王冬伟表示:“随着碳价形成的市场化机制和交易结构不断优化,以及对相关企业温室气体排放认定标准与核算规则的逐步清晰,全国碳市场的交易主体有望从发电企业延伸向其他领域,推动更多行业应用环保技术,控制碳排放。”海南省绿色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晔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2022年3月1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关于做好2022年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管理相关重点工作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建材、钢铁、有色、石化、化工、造纸、民航等行业企业或其他符合条件的企业也将继续开展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工作,这将为下一步全国碳市场的建设做好准备。刘晔表示:“未来碳成本将逐渐计入企业的生产成本,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需面对即将到来的碳交易。掌握自身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情况,不但有助于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战略,还有助于树立品牌形象,规避相关经营风险。”
  • 28日疫情通报:新增确诊1771例 累计确诊4515例
    p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user-select: text "【最新疫情】/span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user-select: text "国家卫健委28日通报:全国新增确诊病例1771例 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515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95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1/uepic/68771b05-bba6-4f48-87e8-9444c45f8efe.jpg" title="mmexport1580218294181.jpg" alt="mmexport1580218294181.jpg" width="600" height="495"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indent: 2em user-select: text "1月27日0—24时,30个省(区、市)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771例,新增重症病例515例,新增死亡病例26例(湖北省24例、北京市1例、海南省1例),新增治愈出院病例9例,新增疑似病例2077例。/pp style="text-indent: 2em user-select: text "截至1月27日24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515例,现有重症病例976例,累计死亡病例106例,累计治愈出院60例。现有疑似病例6973例。/pp style="text-indent: 2em user-select: text "目前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47833人,当日解除医学观察914人,现有44132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pp style="text-indent: 2em user-select: text "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香港特别行政区8例,澳门特别行政区7例,台湾地区5例。/p
  • 广东“十三五”时期制定先进企业标准累计要超8万项
    标准是经济社会有序发展的技术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  日前,《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推进广东先进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出台。《意见》明确,“十三五”时期,广东省要从标准化管理体制、标准体系、标准化基础、标准化服务水平等四方面入手,推动广东省成为先进标准创新创制的示范区和辐射源,建成标准强省。据悉,这是全国首个以省政府名义出台的推进先进标准体系建设方面的《意见》。  四大任务着手 构建广东先进标准体系  《意见》明确,“十三五”时期,广东省要建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广东特色、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标准体系,广东标准的有效性、先进性、适用性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的贡献率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标准化改革创新取得突出成效。  广东先进标准一直是全国标准化工作的亮丽名片,联盟标准的概念更是广东的首创。《意见》明确,适应省情、接轨国际、核心技术指标先进、对产业发展引领带动作用突出的先进标准在各领域的覆盖率明显提高,要新编制发布重点产业、行业标准体系规划与路线图15项以上,全省企事业单位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累计达1500项以上、国家标准累计达5500项以上、行业标准累计达4500项以上、地方标准累计达2500项以上、团体(联盟)标准累计达1500项以上,制定重要指标高于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的先进企业标准累计达80000项以上。  在夯实标准化基础上,要更加合理布局标准化技术机构、规范管理、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落户广东的国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TC/SC/WG)新增30个以上,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增30个以上,培养和引进国际标准化高端复合型人才200人以上。  在提升标准化服务水平上,主要消费品标准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要达95%以上。标准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能力进一步增强。新创建国家和省级标准化示范试点300个以上,建成国家及省级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0个以上。  实施11项工程 强力推进标准强省建设  《意见》选取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程、优势传统产业标准化水平提升工程、现代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工程、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工程、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工程、海洋经济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广东制造”标准提升工程、节能减排标准化体系建设工程、创新成果标准化转化工程、电子商务产品标准明示及鉴证工程、工程建设标准化工程等11项工程进行重点推进和突破。  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工程上,要围绕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等重点产业布局及需求,开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新材料等领域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发和推广。  在消费品安全标准化建设工程上,《意见》明确,要围绕消费品化学安全、机械物理安全、生物安全和使用安全,建立完善消费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研究制订一批消费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意见》还提出,要结合广东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状况,着重建立健全与促进广东经济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相关的金融服务、交通运输、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以及与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相关的旅游、健康服务、法律服务、家庭服务、养老服务等民生性服务业标准体系。
  • 我国未经处理铬渣累计超400万吨 损害难以估量
    这是一块被铬污染了10多年之久的土地。从表面看来,这块位于河南省义马市青龙山顶的土地,和别处没有太大区别,除了一块20多平方米大小的地面被铬水染成了黄色。按照当地居民的说法,这种铬水“流到哪儿,哪儿的东西就死”。  “都是那一堆铬渣闹的。”一位农民说。在青龙山顶,有一座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的建筑,里面存放着数十万吨铬废渣。这些被封存的废渣,不仅影响了周边村民的生产生活,还有可能殃及他们的子孙后代。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像这样未经处理的铬渣高达400万吨以上,它们随时都可能成为污染环境的“定时炸弹”。  这个铬渣堆就像毒库一样,天天给我们放毒水  在当地居民的记忆中,他们本过着平静悠闲的生活。“这里的水很甜,庄稼收成也不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那位农民说。说这话时,他正和妻子在地里挖红薯。这些红薯的表皮坑坑洼洼,有的甚至烂得发黑。“这样的红薯谁还敢吃?”妻子埋怨说。  变化来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义马市一家化工厂在此堆放铬渣。外表看来,这个堆放铬渣的水泥建筑像一个大怪物:它高达四五米,而且没有门窗,灰色的墙体上画着巨大的骷髅图像。据周围的村民说,“怪物”的地基是厚实的混凝土,顶部也被全部封死。  几年前,有居民发现这个庞大的建筑开始往外渗出黄色的液体。他们发现,村子里的井水开始由黄色逐渐变成了黑色。如果遇到暴雨,这些黄水就顺着山坡往下流。“流出来的是毒水。”一位村民说。他还说,一户人家的几头牛喝了黄水后死亡,还有一个村民手受伤,用积在地上的雨水洗了把手,结果伤口半年多后才愈合。  最近,记者来到这座封闭的建筑附近。虽然天气晴好,这个“怪物”下面还是不断有水渗出。凡含铬的水流经之处,地面和周边的一些植物上都沾染上黄色的物质。甚至半山坡一棵树下的石头,也被染成黄色。建筑西面渗出的水,在山谷汇集后,顺着山谷向南而流。一个村民说,山谷的不远处,就有3个小水库。建筑东边流出的水则顺着山坡而下,汇到一条小河沟中。“以前我们都在河里洗衣服,现在连一点河水也不敢沾。这个铬渣堆就像毒库一样,天天给我们放毒水。”一位农家妇女说。  污染还波及当地居民的生产。铬渣堆边竹园沟村的一户村民,原在铬渣附近有4亩多烟叶地,每年净收入上万元。可因为土壤和水被铬渣污染,前几年烟叶基本绝产,他一怒之下不再耕种。远一点的小麦地,倒是没减产,可他不敢再吃这些小麦了,而是选择另购面粉。  包括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环境所研究员、环境重金属健康问题研究专家尚琪以及北京朝阳医院职业病与中毒医学科主任医师郝凤桐等在内的专家都介绍说,铬渣属于重金属危险废物,其中含有的六价铬易溶且不稳定,具有强氧化毒性,可以对人体、农作物机体造成损伤。研究表明,铬渣中含有的铬酸钙(属六价铬)还具有较强的致癌和致突变特性。  “铬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等侵入人体。在临床上,铬中毒表现为皮炎、鼻炎、鼻中隔穿孔等。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肺癌。”郝凤桐说。不过,他们均表示,对铬的环境接触目前还没有详细的研究。尚琪查过相关文献,发现从上世纪70年代以来到现在,我国关于铬的环境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的文献只有寥寥数篇。无论如何,对于铬渣旁边两个村庄的300多名居民来说,这堆没有任何异味的铬渣,就像隐形杀手一样,时时刻刻威胁着他们的健康。  全国累计产生铬渣600多万吨,其中仅有200多万吨得到处置  “铬等重金属对人的损害是长久而又难以估量的,土壤污染一旦形成,将会数十年存在,无法自然消除。它们进入土壤和水后,最终会富集到食物上,然后经消化道进入我们的体内。”尚琪介绍说。  这名重金属专家还表示,这些有毒元素,通过生物富集作用,还可能提升浓度,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危害。比如稻米、烟草以及生菜,对镉的富集作用非常强。而受到污染的水体中的甲基汞,通过水生生物几级食物链富集后,餐桌上的食品中,所含甲基汞的浓度可比水中高成千上万倍,因此毒性更强。  “人体摄入的重金属会在人体内长期存在。通过水和食物途径摄入的重金属,虽然没职业接触那么可怕,但其健康危害也不容忽视。有毒重金属元素除损伤特定的组织、器官外,如肾脏、大脑神经系统等,还会削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并会降低人群的期望寿命。到目前为止,重金属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损伤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他说,“遗憾的是,目前我国对多数重金属污染物还缺少能够实际应用的反映健康损伤的生物监测指标。”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曾希柏曾对蔬菜土壤重金属含量做过统计。得出的结论是除砷和铬外,镉、汞、铜、铅和锌的含量,均高于全国背景值,其中镉高出278%%,汞则高出198%%。并且,镉和汞的重金属含量,均高于我国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II级标准。  2005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当时的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出台了《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其中显示,截至文件出台之时,包括河南、天津、重庆等在内的1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产生铬渣600万吨,其中仅有200万吨得到处置。其中河南有6处堆放点,仅义马市就有32.5万吨。  这个方案还指出,这些铬渣的堆放和填埋大多不符合危险废物处置要求,有的直接排放到环境中,有一些甚至堆存于重要水源地和人口稠密地区,还有一些破产、关闭企业铬渣堆放或填埋情况不明。在不少专家看来,在污染土地的重金属中,铬只是其中一种。汞、镉、铅、铬、砷等重金属,已被称为重金属污染的“五毒”。  国土资源部官方网站的一条消息称,目前,我国土地污染,尤其是耕地污染形势“相当严峻”。这条消息还表明,目前全国受污染耕地约有1.5亿亩,污水灌溉污染耕地3250亩,固体废弃物堆存占地和毁田200万亩,合计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10以上。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  目前我国还没有很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  事实上,国家有关部门早就意识到了铬等重金属的危害。1985年,我国就提出治理含铬废渣、废水的处理措施。1992年后,我国基本杜绝了上新的铬盐项目。这一年我国生产铬盐的企业达到高峰,共52家。到2005年,只保留了25家企业。  《铬渣污染综合整治方案》中也要求,在2008年年底前,要实现环境敏感区域铬渣无害化处理 今年年底前,则要求所有堆放铬渣实现无害化处理。但是,已经渗入到土地中的各种重金属,基本不会消失,影响也会长期存在。曾希柏表示,目前土壤修复大概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等3种方式,但都还不够成熟。  所谓物理修复,就是将被污染的土壤深埋,置换成未被污染的土壤。日本土地污染后,曾进行过这样的项目。这项被称为“客土”的工程,是从另一地方取土,将被污染的土壤深埋到水稻根系不能达到的25厘米以下。曾有报道称,修复一公顷土地的费用,大约需要数百万元人民币的费用。  化学修复也处于田间试验阶段。曾希柏介绍说,这项技术是通过添加相关制剂,使其与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形成难溶或作物难以吸收利用的化合物,以减少作物对重金属的富集。  生物修复中的微生物修复也在试验中。这种方法是利用土壤中某些微生物,降低土壤重金属的毒性。现在比较被看好的土壤修复技术是生物修复中的植物修复技术。我国已陆续发现一些超富集植物,可吸收沉积在土壤中的重金属,比如,砷超富集植物蜈蚣草、锌超富集植物东南景天等。  “这项技术也不够完美。周期比较长,成熟后的植物处置又是个大问题。”曾希柏说,“目前还没有很有效的土壤修复技术。”  这些土壤修复的措施,对于义马青龙山顶铬渣堆边上的居民,还是非常遥远。义马市青龙山顶上的那一堆铬渣,至今仍看不到有被处理的迹象。有几个当地农民正在那一小片黄色的土地上挖沟。据他们说要埋管道,把铬渣堆渗出的水引走。具体引到什么地方,他们也不清楚。正在刨红薯的一家人,眼下也在发愁:“这样的红薯,吃不能吃,卖又卖不出个价,这样的日子何时是个头呢?”
  • 锚定“双碳”目标 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
    生态环境部10月27日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22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1年以来,中国积极落实《巴黎协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中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编制实施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经初步核算,2021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降低3.8%,比2005年累计下降50.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6.6%,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6.35亿千瓦,单位GDP煤炭消耗显著降低,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实现“双增长”。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一周年,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1.94亿吨,累计成交金额84.92亿元。预计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将比2005年增加60亿立方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
  • 日立高新台式电镜出厂台数累计超过2000台
    台式电子显微镜「Miniscope® 」,累计出厂台数突破2000台——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的研究开发,品质管理部门以及教育教学领域  日立高新技术株式会社(社长:久田 真佐男/以下简称日立高新)生产,销售的台式电子显微镜「Miniscope® 」的累计出厂台数已经突破2000台。  第一代台式机「TM-1000」从2005年问世并开始销售到2010年停产的近5年内出厂台数超过了1000台。和第一代台式机「TM-1000」相比具有更高性能,更优越的操作性和更小巧等特征的后续机「TM-3000」2010年4月问世并开始销售,仅通过2年半的时间,截至2012年8月底计划累计出厂台数可以超过1000台。  台式电子显微镜在以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为首的各个领域的研发部,以及品质管理部应用广泛。日立高新开发此电镜的理念为:使最先进的电子显微镜的操作更为简便,性能更加卓越,更加贴近实际用户。  由于需要花费时间做样品的前处理等,先前的电子显微镜并不是像光学显微镜那样无论谁都可以简单轻松操作的。日立高新开发的台式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率远远超过光学显微镜,最大可以达到3万倍,并且起动时间也由原来的20分钟缩短为3分钟。无需前处理即可观察样品,设计小巧,甚至可以放在办公桌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显示操作界面,设计简易,直观,类似于数码相机操作界面。  台式电子显微镜「Miniscope® 」既具备电子显微镜的高分辨观察功能,也兼顾了类似于光学显微镜的简易操作性。在国内外的民营企业,大学,政府机构,医院以及科学馆,中小学校教育机构等众多领域应用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材料和电子设备等方面的开发评估,品质管理,教育现场和医疗现场的实验和观察等各种场合。  作为科学振兴活动的一部分,日立高新通过电子显微镜「Miniscope® 」的灵活运用,为全球的教育事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援。  作为日立高新集团的日立高新欧洲公司正在为由德国联邦教育研究院主办的”NANOTRACK”工程提供支援。所谓”NANOTRACK”即用装有小型实验设备和科学报告书的卡车去德国各地的学校,大学和组织机构寻访,并且向普通市民介绍纳米技术同日常生活的联系,以加深其对先端科技的了解和关注。在此”NANOTRACK”工程中包括了「Miniscope® 」设备,通过实际观察样品,使其切身地体验微观世界。  在美国,为了响应奥巴马总统提出的STEM(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教育振兴计划,由非盈利组织Change The Equation(CTEq)在学校和科学馆等地主办的各种活动上,日立高新美国公司为其提供「Miniscope® 」并进行测样演示。除此之外,「Miniscope® 」还积极地支援美国各州的理科教学。  日立高新将把台式电子显微镜累计出厂2000台作为一个新起点,进一步加强在全球范围内的销售,争取在2014年实现台式电镜累计出厂台数突破3000台的目标。     台式电子显微镜「Miniscope® 」「TM3000」 装有「TM3000」的「NANOTRACK」  [产品特征]  1.无需连续通电,节省电能。从安装到可以正常开机观察只需3分钟  2.标配低真空功能,样品无需导电处理即可观察  3.放大倍率在15倍-30000倍,可以随时调整倍率  4.观察模式有表面观察,普通观察和分析观察3种模式  5.自动start,自动focus,自动brightness调整  6.图像移动和操作按钮提高操作性  7.可以实现大景深立体形态观察  网站  http://www.hitachi-hitec.com/global/cn/zh/em/tab/tab_index.html  ■联系地址  电子显微镜营业部 刘荣涛 马玉娥 (86)-10-65908705  ■报道机构咨询处  CSR本部 cooperate・ communication部  负责人:武内、松本  TEL: 030-3504-7760
  • 累计出货超300台!盛美半导体湿法设备2000腔顺利交付
    “盛美半导体设备”官方公众号消息,10月18日盛美半导体湿法设备2000腔顺利交付!累计出货超过300台设备。资料显示,盛美是国内集成电路湿法设备龙头企业。在清洗机和电镀机等领域,该公司形成了集成电路专用清洗系列设备(包括单片、槽式、单片槽式组合清洗、背面清洗、刷洗等)、前道铜互连及先进封装电镀设备、先进封装湿法设备和立式炉管设备等产品线,覆盖了集成电路前道、先进封装和晶圆制造领域。盛美董事长王晖表示,近几年,盛美半导体在清洗、镀铜和炉管等多个领域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并跻身全球半导体设备供应商前列。今天很高兴与大家共同见证盛美湿法设备2000腔成功交付这一重要时刻,这标志着盛美在行业细分市场树立了新标杆 ,同时在半导体设备领域跨越新征程、开启新篇章。
  • 天瑞仪器总经理累计减持761.9万股
    天瑞仪器5月30日晚间公告,公司董事兼总经理、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应刚于2014年5月30日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其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9万股,减持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0.012%。本次减持后,应刚仍持有江苏天瑞仪器股份有限公司1578.1 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0.25%。  公告显示,应刚在2013年2月4日至2014年5月30日之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系统和二级市场累计减持本公司股份761.9万股,达到公司总股本的4.95%。应刚不排除在未来12个月内继续减持所持有的公司无限售流通股股份。
  • 某国产试剂商遭多个大股东减持 累计套现2.1亿
    p  近日,西陇科学股份有限公司多个控股股东进行了力度不小的股份减持,合计减持金额达到2.1亿元,共占总股本的2.92%。/pp  其中,6月23日西陇科学董事黄伟鹏、黄少群二人以大宗交易形式减持公司股份811.5万股, 成交均价12.42元/股。据此计算,黄伟鹏、黄少群二人合计套现1.0亿元。具体来看,黄伟鹏当天减持685万股,减持比例为1.17%;黄少群减持126.5万股,减持比例为0.22%,二者合计减持股份比例达1.39%。减持过后,黄伟鹏仍持有西陇科学14.24%股份,黄少群则持有西陇科学15.42%股份。/pp  6月17日西陇科学董事黄伟波、黄伟鹏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减持公司股份895.0万股,成交均价12.25元/股,据此计算,黄伟波、黄伟鹏二人合计套现1.1亿元,具体来看,黄伟波当天减持758.038万股,减持比例为1.3%;黄伟鹏减持137万股,减持比例为0.23%,二人合计减持股份比例达1.53%。减持过后,黄伟波仍持有西陇科学15.78%股份,黄伟鹏持有西陇科学15.41%股份。/pp  据查,西陇科学6月4日曾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一致行动人黄伟波、黄伟鹏、黄少群、黄侦凯、黄侦杰计划自6月8日起的六个月内减持不超过5000万股公司股票。而截止6月24日,上述股东已累计减持1706.5万股。/p
  • 截至2017年底我国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503个
    p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创新驱动成效——突出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五》,其中特别指出,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为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科技投入持续增加,研发条件显著改善 科技产出量质齐升,重大成果举世瞩目 创业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创新体系建设日益完善....../pp  报告内容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屡创新高,2002年首次突破1% 2014年又迈上2%新台阶,达到2.02% 2017年提升至2.13%,整体上已超过欧盟15国平均水平,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pp  2016年国家财政科技支出为7761亿元,是1980年的120倍,1981-2016年年均增长14.2%。一系列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实施力度不断加大,实施效果凸显。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税和高新技术企业减免税的企业分别达到2.44万家和2.42万家,分别是2009年的3.3倍和3.5倍,减免金额分别达到570亿元和1062亿元,分别是2009年的3.1倍和3.4倍,对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研发创新起到了积极作用。政府主导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自1999年启动以来,累计安排资金约350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pp  另外,报告还介绍到,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在基础科学研究(973计划)、高技术研究(863计划)、科技基础条件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顺利实施一系列发展计划,建立了公开统一的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平台,推动科技实力实现跨越式提升。不断增加的科技投入使科研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形成了包括大科学装置和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科学数据库文献库、行业技术平台、企业技术中心等较完备的科研条件。截至2017年底,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503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3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17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276家,科研硬件设施得到持续改善。/pp /p
  • 各级财政累计投入470亿元用于疫情防控
    p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级财政部门继续加大疫情防控投入力度。截至2020年2月3日零时,各级财政累计下达疫情防控补助资金470亿元,主要用于患者救治、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临时性工作补助、医疗机构开展疫情防控工作所需专用设备以及快速诊断试剂等支出。/pp  为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工作,财政部此前印发通知,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经费保障工作,统筹安排经费预算,用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同时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切实履行好经费保障职能。加强库款形势分析研判,有序规范组织资金调度,优先保障疫情防控资金拨付,积极主动与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协商,研究细化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政策措施。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疫情防控物资保障和采购工作。及时制定疫情防控资金使用管理具体办法,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加大工作力度,确保疫情防控经费保障政策落实到位、工作部署到位、预算安排到位、资金拨付到位、监督管理到位,切实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全力支持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p
  • 莱伯泰科累计获政府补助882.83万元
    近日,莱伯泰科 (股票代码:688056)及其全资子公司北京莱伯泰科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北京莱伯帕兹检测科技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LabTech Hong Kong Limited、控股子公司北京莱伯泰科实验室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自2020年2月4日至2020年12月30日,累计获得政府补助款项共计人民币8,828,252.58元,其中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为人民币8,278,252.58元,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为人民币550,000.00元。据悉,莱伯泰科是一家专业的实验室产品供应商,产品服务涵盖化合物分析样品前处理、微量重金属分析样品前处理、医疗和实验室设备、实验室分析仪器、实验室耗材、实验室解决方案等。公司拥有LabTech、CDS、Empore等行业知名品牌,在中国和美国设有研发和生产基地,并在中国北京、中国香港、美国波士顿等地设有产品营销和服务中心。公司自2020年9月2日登陆科创板以来,业绩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目前,公司拥有60余项专利和20余项软件著作权,核心技术人员在国内外相关期刊杂志中发表多篇SCI文章。
  • 中国累计淘汰ODS约50.4万吨,避免约230亿吨CO2当量温室气体排放
    记者5日从生态环境部获悉,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成效显著。经过30年不懈努力,中国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50.4万吨,并在保护臭氧层同时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惠益。1989年,国际社会缔结《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共同开展保护臭氧层的全球行动,逐步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以下简称ODS)。在各缔约方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议定书成功淘汰了超过99%的ODS,实现了巨大的环境和健康效益,成为国际社会协力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范。1991年,中国政府加入议定书,并相继接受了其框架下所有修正案。30年来,中国切实履行了议定书规定的各项国际义务,兑现了履约承诺,先后实现了全氯氟烃、哈龙、四氯化碳、甲基氯仿和甲基溴五大类ODS受控用途的全面淘汰。目前,中国正在淘汰最后一类ODS含氢氯氟烃。经过30年不懈努力,中国累计淘汰ODS约50.4万吨,并在保护臭氧层同时为减缓气候变化带来了巨大惠益。据研究报告显示,过去30年中国在淘汰ODS过程中累计避免约23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2021年中国碳排放总量两倍多,减排成果显著。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回首过去30年不平凡的履约历程,中国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议定书履约道路,为全球履约工作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也为环境国际合作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可借鉴经验。(完)
  • 广东累计投资13亿 建起重点实验室123个
    6月30日,广东省科技厅召开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25周年工作会议。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副司长叶玉江、知名科学家傅家谟院士、钟南山院士与广东省市各级领导及嘉宾共200人参会。  在2010年出台的《广东省新兴产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广东省将以新能源、新电子、生物医药和新材料等四大领域九大新兴产业进行结构升级,并将在“十二五”期间争取培养5到8名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培养300名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200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科研团队,并加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紧密的学术交流和产学研合作机制。  据悉,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建设25年来,共投入13.4亿元人民币,建立重点实验室123个,包括1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基本覆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与健康、新材料、环保、新能源、海洋、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等广东省重点发展领域,对广东的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发展起到有力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  据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介绍,广东重点实验室已推广各种生物质气化发电站27座,节约了标煤1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约5000万吨,通过成果推广为企业实现新增产值7.3亿元人民币,累计带动各行业实现经济效益近2500亿元人民币。  此外,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十分重视与海外知名企业和机构交流和合作机制。其中高分子材料环境适应性评价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与全球领先的美国阿特拉斯(ATLAS)气候服务集团建立了长达11年的紧密合作关系,现已成为中国内地最大、最先进的自然暴露与人工加速试验研究基地,并在抗击非典、防控禽流感和红火蚁、检测三聚氰胺、监测寒冻灾害等突发或重大社会事件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提供技术支撑,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 安车检测近期连续中标汽车制造厂项目 全年累计近一个亿合同额
    近日,据安车检测消息,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整车厂事业部,连续中标比亚迪郑州、济南乘用车基地非标定制项目,中标比亚迪淮安(轻卡、重卡)商用车项目,合同额突破4000多万!三一专汽邵阳工厂智慧工厂项目等,全年汽车厂项目累计将近一个亿合同额,标志着2022年安车检测在汽车制造厂领域业务有重大突破!   安车检测作为汽车检测行业的企业,不但在社会检测线领域占据着国内较大的份额,在汽车制造厂领域也与近百家汽车制造厂、汽车设计院展开合作,给汽车制造厂的新车下线检测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持,确保汽车制造厂所交付的每一辆汽车都能经过严苛的下线检测,符合企业、行业和国家各项标准,为消费者所购得的产品质量提供着充分的保障。   随着汽车制造厂在新型汽车生产基地的投入加大和技术升级改造,安车检测也专为汽车制造厂开发定制了更多检测设备,产品线涵盖了乘用车新车下线整套检测设备、商用车新车下线整套检测设备、非标定制链板淋雨全自动淋雨设备、灯检设备、安规设备、新能源汽车整车检测设备等!安车检测表示,安车技术团队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和不断改进,针对汽车厂定制产品,自主研发,申请了多项国家专利;与汽车厂技术中心紧密联系、联合开发并推出一系列新型解决方案,为车辆制造厂节约了大量的设备投入成本,提高了检测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深得汽车制造厂的好评,优秀的产品力使老客户在新建工厂时不断重复采购我司产品,高自动化的设计也能令新客户眼前一亮,与竞品拉开巨大差距。   深圳市安车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公司总部位于深圳市南山区联合总部大厦,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行业内少数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   安车检测自诞生以来,就以自主创新作为生存方式。坚持不懈的技术追求、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不拘一格的招贤纳士,使安车拥有包括13项发明专利在内的76项专利,以及90余项软件著作权,并拥有多项面向用户体验,探索新概念、新业态的独创技术。同时,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雄厚的技术力量,安车检测参与起草和修订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 超维景完成数千万元A2融资!累计融资超亿元
    北京超维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超维景”)完成数千万元的A2轮融资,由中信建投资本、广州同新科创基金、首正泽富和老股东北京协同控股、广东协同控股、星润资产共同投资。本轮资金将主要用于多光子显微镜和多光子医疗器械研发和海外市场开拓。超维景是一家专注于高端生物医学成像设备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在顺利完成本轮A2轮融资后,超维景已累计获得超亿元融资,公司团队的研究成果也数次登上国际顶刊。2017年超维景核心团队成功研制仅2.2g的超高时空分辨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在国际上首次获取了小鼠在自由行为过程中大脑皮层神经元和神经突触活动的动态图像,被评为“2017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Nature Methods》“2018年度方法”(无限制行为动物成像),2021年该团队的第二代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将成像视野扩大了7.8倍,同时具备获取大脑皮层上千个神经元功能信号的三维成像能力,原始论文发表于《Nature Mehtods》。2023年成功研制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重量仅为2.17克,一举突破了此前微型化多光子显微镜的成像深度极限,首次实现对自由行为小鼠的大脑全皮层和海马神经元功能成像,为揭示大脑深部结构中的神经机制开启了新的研究范式。2023年12月由超维景公司自主研发的在体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获得江苏省二类创新医疗器械上市审批,这是中国首个基于双光子显微成像原理的医疗器械。超维景已布局微型化多光子成像产品体系,并成功实现多款产品的产业化---SUPERNOVA-100一体式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SUPERNOVA-600集成式微型化双光子显微镜与SUPERNOVA-3000微型化三光子显微镜等。SV780在体双光子显微成像系统于 2023年12月获批上市,是中国首个基于双光子显微成像原理的医疗器械。该产品可以辅助医生在几秒内获得活细胞及其生理环境中的组织结构详细信息,具有实时、无创、动态的辅助诊断优势。
  • 生态环境部累计发布2873项国家生态环境标准(至11月22日)
    11月22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标准发展五十年回顾与未来展望研讨会在北京召开。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他表示,截至2023年11月12日,共累计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2873项,现行2351项;累计依法备案地方标准352项,现行249项,标准覆盖各类环境要素和管理领域,控制项目种类和水平达到与发达国家相当的水平,支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1293项,占50年累计总数的45%;依法备案地方标准265项,占累计总数的77%,是我国生态环境标准发展最迅速、成效最显著的阶段。过去50年生态环境标准的发展,整体适应生态环境保护形势发展和需求变化,有力助推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进程和重大转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巡视员姬二明指出,2001年以来,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机构和生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机构两部门建立健全管理协调机制,开展生态环境标准发展战略和体系研究,同时有力推动重大标准的发布,至今已联合发布247项标准,其中强制性国家标准234项,这些标准有力引领和支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倒逼重点行业加快技术升级、结构优化,促进环境质量改善,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夏祖义表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是我国生态环境领域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的科技社团,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最早的分支机构之一。成立二十年来,环境标准与基准专业委员会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环境标准与基准支撑生态环境管理的重大问题研究,加强环境标准和基准体系顶层设计,在支撑管理部门制修订环境标准、环境风险评估与管控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陈胜表示,标准科研与管理支撑工作是环科院一以贯之的重点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将聚焦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重点问题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重大需求,积极开展标准理论方法和关键技术等前瞻性研究,持续做好生态环境标准制修订、实施评估和管理支撑工作,积极探索建立统一战线,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标准领域集智攻关模式,为发展完善支撑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战、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和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 有保障!广州荔湾累计快速检测食用农产品超13万批次,合格率为98.7%
    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广州市荔湾区获悉,为加强食用农产品进入批发、零售市场后的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升荔湾区市场销售环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荔湾市场监管局持续加强食用农产品监管工作。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134423批次,拦截不合格产品1758批次,合格率为98.7%。荔湾区共有农贸市场、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51家,在全区落实市场准入和食品安全查验主体责任的基础上,荔湾市场监管局以“预防为主,风险管理”为原则,组织全区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大型超市持续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今年计划完成不少于20万批次。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食用农产品快速检测134423批次,拦截不合格产品1758批次,合格率为98.7%,针对不合格的食用农产品,荔湾区市场监管局会同市场开办者(大型超市)向经营者送达快检不合格结果告知书,通知经营者立即暂停销售,并现场销毁,防止不合格农产品回流市场。经统计,近三年来,荔湾区食用农产品快检合格率均高于98%,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平稳。人员素质与能力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为全面提升市场主体食品安全意识,增强经营过程风险防范意识。今年以来,荔湾区市场监管局围绕食品安全主题,结合现场培训、视频教学、网络学堂等多种形式组织全区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主体开展食品安全培训4次,累计参与单位超过400家次。民以食为天,为了更贴近生活,向市民普及食品安全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2017年至今,荔湾区市场监管局持续开展“你送我检”食品免费快速检测活动,即使在疫情防控期间,也从不间断。活动地点主要选择在农贸市场周边,现场提供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吊白块、二氧化硫等项目检测,让买完菜的市民更便捷地参与检测,更加了解食材的食品安全状况。同时,荔湾区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现场解答市民提出疑问,立即处理市民提出的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用实际行动守护食品安全。今年以来,共开展“你送我检”活动11期,派发宣传单张1400余份,完成现场快检237批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