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测量规

仪器信息网测量规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测量规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测量规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测量规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测量规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测量规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测量规相关的解决方案。

测量规相关的资讯

  • 行业标准:地下水采样技术规程和汞蒸气测量规程
    近日,自然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制定并公示了《地下水采样技术规程》和《汞蒸气测量规程》报批稿。《地下水采样技术规程》(点击下载)本文件规定了地下水采样器具、样品容器、采样方法、样品的保存运输与送检、质量控制等方面的 技术要求和操作规定。本文件适用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工作中地下水采样,其他类似工作可参照执行。地下水样品检测种类及常见检测项目见表1。 《汞蒸气测量规程》(点击下载)本文件规定了汞蒸气测量工作的设计书编审、仪器设备、野外测量、室内分析、资料整理与成果图件、异常评价、成果报告编制与资料提交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灾害调查监测和考古中的汞蒸气测量工作。其它领域进行的类似工作亦可参照执行。汞蒸气测量的目的是通过壤中气汞、大气汞、水中汞、土壤、水系沉积物、底积物和岩石等固体样品中汞量测定,为地质调查、矿产资源勘查、环境与地震等灾害调查监测、古墓和古文化遗址等考古工作提供依据。汞蒸气测量仪器:冷原子吸收式测汞仪和金膜测汞仪。仪器附件:热解炉、饱和汞蒸气瓶、石英舟、微量注射器。
  • 中图仪器参与起草的《螺纹量规扫描测量仪校准规范》正式发布
    由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深圳中图仪器等单位起草的《JJF1950-2021螺纹量规扫描测量仪校准规范》发布,将于2022年6月28日正式实施。螺纹检测问题是一直困扰世界机械工业的一大难题,是阻碍我国机械行业质量提高的一大瓶颈。随着中图仪器SJ5200系列螺纹综合测量机的推出,其采用接触扫描式原理,接触式螺纹检测技术颠覆了传统的螺纹检测方法,其突破性、历史性地解决了螺纹单参数综合检测的方法,能较真实、全面地综合反映螺纹的各项几何参数指标。接触式测量是利用扫描针与被测螺纹表面进行轴向截面轮廓的接触扫描,由测量系统获得螺纹轴向轮廓的形貌,按螺纹参数的相关定义直接进行分析与计算,获得螺纹的综合几何参数,其测量、计算完全符合螺纹参数的定义,并且其拥有的数据库能自动进行螺纹的合格性判断。整个过程仅需2分钟,一次测量就能全自动获得圆柱和圆锥螺纹的作用中径、单一中径、中径、大径、小径、螺距、牙型角、牙型半角、牙侧直线度、螺纹升角、锥度等参数,非常适合各等级螺纹的检测。《JJF1950-2021螺纹量规扫描测量仪校准规范》的正式发布对我国螺纹量值的准确可靠具有重要意义,将促进我国螺纹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图仪器目前已参与起草制定10余部国家、地方标准和校准规范,促进了我国计量、测量行业技术发展。未来我们将承担越来越多的标准、校准规范的制定和修订任务,全面实施质量强企和标准化战略,进一步提升公司品牌影响力!
  • 迎亚太计量规划组织来访,服务全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第39届亚太计量规划组织全体大会(简称APMP大会)于11月27日在深圳隆重召开。11月28日下午,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的计量专家学者莅临中图仪器参观指导,近距离感受中国制造精密计量检测仪器的魅力。亚太计量规划组织 (APMP) 是亚太地区的计量合作组织,是国际计量委员会认可的全球六个区域计量组织之一。截止至2023年2月,APMP共有来自27个经济体的45个正式成员机构和来自13个经济体的14个附属成员机构。APMP大会既是亚太计量界的盛会,也是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国际性计量活动。在会议室里,来访的专家学者首先听取了中图关于发展历史、产品线、技术优势、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全球市场拓展等方面的介绍,随后又重点考察了计量明星产品——螺纹综合测量机。SJ5200系列螺纹综合测量机能够对各类螺纹环规、塞规实现综合参数全自动测量。来访专家学者对产品精度、性能和可操作性表示了充分赞赏与认可,期待日后双方在螺纹计量领域内有更多合作与交流。在公司展厅,来访的专家学者详细考察了中图仪器微纳米显微测量、常规尺寸测量及大尺寸测量全系列产品,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探讨,对中图仪器能够提供从纳米到百米完整尺寸链解决方案表示赞赏,期待更多中图仪器产品进入本国,服务当地制造业发展。中图仪器产品目前已在全球六大洲30多个工业国家稳定运行,尤其在一些后发工业国家,中图仪器参与协助建立了国家层面的几何量计量标准溯源体系,有力促进了第三世界工业发展,让全球更多民众享受工业制造红利,此次来访加深了亚太计量规划组织成员单位对中图仪器的了解,有利于后续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与交流。中图仪器致力于成为全球性精密尺寸测量仪器企业,服务全球客户,在加强海外市场宣传推广力度的同时不断勤修内功,以高质量为标签,服务全球制造业高效发展,实现了院内开花,天南海北皆飘香的良好局面。
  • 台化妆品中游离甲醛残留限量规定生效
    2013年6月27日,台湾地区“行政院卫生署”署授食字第1021604026号公告了化妆品中游离甲醛(Free formaldehyde)的残留限量规定,自即日生效。  化妆品未添加DMDM Hydrantonin、Imidazolidinyl urea、Quaterium-15、Diazolidinyl urea、Hexamethylenetetramine、Benzylhemiformal、5-Bromo-5-nitro-1,3-dioxane、Bronopol及Sodium hydroxymethyl glycinate等防腐剂成分,如于制造过程中,因技术上无法避免,致含微量残留的游离甲醛,则其最终总残留限量为75ppm。  来源:http://www.ieatpe.org.tw/upload/00948-1.pdf  【原标题】台湾地区化妆品中游离甲醛残留限量规定2013年6月27日生效
  • 污染物限量征求意见稿出台 取消氟硒物质限量规定
    国家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征求意见稿出台——《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正在公开征求意见,该稿清理整合了部分国内产品污染物的限量规定,取消硒、铝、氟、稀土的限量规定,增加了锡和硝酸盐等物质的限量规定。  记者昨日从卫生部获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正在公开征求意见(下称“意见稿”),该稿清理整合了部分国内产品污染物的限量规定,增加了食品原料可食用部分的定义,取消硒、铝、氟、稀土的限量规定,但是同时也增加了对罐头制作中会用到的锡,以及防腐常用到的硝酸盐等物质的限量规定。  多种食品被列入重点  据悉,为贯彻《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秘书处组织成立食品污染物限量的基础标准整合完善工作组,分析参考CAC、欧盟、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美国等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区食品中的污染物限量标准及其规定,根据我国食品中污染物的监测结果,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污染物的暴露量及主要食物的贡献率,将贡献率超过5%~10%的食品或食品类别以及热点关注的食品列入关注重点。  所谓特别重点关注的食物,按大类(如蔬菜)、亚类(如叶菜)、品种(如菠菜)、加工方式(如罐头菠菜、干食用菌)为主线,意见稿尽量以大类和亚类为主整合限量,辅以品种和加工方式例外单列,提出我国需要制定限量指标的污染物项目和食品类别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食品污染物国家安全标准建议值。  涉及食品卫生标准86项  本次清理工作共涉及食品卫生标准86项,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35项,食品质量标准76项,有关的行业标准411项等,涉及的污染物指标17项。  意见稿新增限量规定物质  硝酸盐:在肉品中常被用来防腐和保鲜的硝酸盐,被意见稿新纳入到限量规定的范围。编制说明指出,除婴幼儿配方及辅助食品以及饮用水中涉及硝酸盐限量要求外,由于膳食硝酸盐暴露主要来自蔬菜,我国制定了蔬菜中硝酸盐限量国家标准(GB 19338-2003),但国际上仅有欧盟制定了分季节控制的蔬菜中硝酸盐限量,鉴于硝酸盐与蔬菜中维生素C存在动态相关且在蔬菜中硝酸盐是一个变化、不可控制的参数。为此,考虑到操作性问题,不对蔬菜中硝酸盐设限量管理要求。  锡:罐头食品中会用到的锡,在意见稿中也提出了限量要求为250毫克/公斤,如果是罐装婴幼儿配方及辅助食品则低至50毫克/公斤。  意见稿取消限量规定物质  氟:对于取消部分限量规定,意见稿的编制说明也作出了解释。例如氟,说明称其为人体必须微量营养素,CAC、欧盟等未将氟作为食品污染物进行管理,仅有WHO、CAC针对生活饮用水和矿泉水中氟的指标规定。为此,参照国际上的管理要求,不再将氟列入我国食品污染物管理。  稀土:对于稀土,说明表示参照国际上对稀土元素的管理及我国相关食品的污染现实,取消对粮食、蔬菜、水果、花生仁、马铃薯、绿豆、茶叶等植物性食品中稀土限量要求。  铝:至于铝,说明表示为避免GB 2762和GB 2760对面制食品中铝残留限量管理的重复及交叉,建议面制食品中铝的限量纳入GB2760管理,GB 2762不再列入面制食品中铝的限量指标。  附:卫生部公开征求《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意见  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卫生部组织制(修)订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可从卫生部网站http://www.moh.gov.cn下载),请于2010年10月1日前按以下方式反馈意见:传真010-67711813或电子信箱foodsafetystandards@gmail.com 。  附件:1《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征求意见稿).doc   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
  • 台化妆品中游离甲醛残留限量规定生效
    2013年6月27日,台湾地区“行政院卫生署”署授食字第1021604026号公告了化妆品中游离甲醛(Free formaldehyde)的残留限量规定,自即日生效。  化妆品未添加DMDM Hydrantonin、Imidazolidinyl urea、Quaterium-15、Diazolidinyl urea、Hexamethylenetetramine、Benzylhemiformal、5-Bromo-5-nitro-1,3-dioxane、Bronopol及Sodium hydroxymethyl glycinate等防腐剂成分,如于制造过程中,因技术上无法避免,致含微量残留的游离甲醛,则其最终总残留限量为75ppm。  来源:http://www.ieatpe.org.tw/upload/00948-1.pdf
  •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印发2023年度第一批地方计量规范制修订计划
    各市、州、县市场监管局,省计量院,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加强我省量传溯源体系建设,提高计量测试能力和水平,经研究,拟将大变形引伸计校准规范等9个项目列入2023年度第一批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制修订计划(见附件1),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依法依规开展编制各主要起草单位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开展计量规范编制。二、按时完成规范编制(一)编制计量规范方案。请各主要起草单位于2023年5月30前,向省局报送计量规范编制方案(大纲)(见附件2),编制方案应明确规范编制各阶段主要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计量规范编制方案(大纲)经省局审定后,统一向社会公开(特殊事项除外)。(二)编制计量规范并预审。请各主要起草单位于 2023年10月30日前完成相关计量规范起草工作。1.做好公示及征求意见工作。主要起草单位应通过公共网站向社会公示技术规范验证数据(特殊事项除外),并收集社会公众意见建议,公示及征求意见时间不少于1个月。2.修改完善。公示结束后,主要起草单位应当吸收采纳各方面合理意见,对征求意见稿进行修改。3.组织专家预评审。主要起草单位邀请行业专家组成专家组,对规范及编制说明、试验报告、不确定度评定报告进行预评审,并由专家组出具规范科学性、可行性的评审意见(见附件3)。(三)计量规范报审。主要起草单位根据专家预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计量规范(送审稿),并联同编制说明、试验报告、不确定度评定报告、向社会公示验证情况、专家预评审意见、征求意见汇总表等有关材料,于2023年11月30日前报省局审定(见附件4)。三、做好规范集中审查省局统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以函审或会审方式对各主要起草单位提交的计量规范报审材料进行集中审查,经专家审查通过后,在省局门户网站向社会公示拟发布计量规范(征求意见稿)。四、其他事项无法在规定时限内完成规范编制的,主要起草单位应提前1个月向省市场监管局书面说明理由,经省市场监管局同意,可以适当延期。省局将根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导各单位规范、科学开展规范编制。附件:1.2023年度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制修订计划(第一批)2.湖北省计量规范编制方案(大纲)模板3.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审定意见表4.湖北省计量规范报批表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办公室2023年4月14日(此件公开发布)附件:
  • 美国FDA更新加米霉素和孕酮残留限量规定
    加米霉素(Gamithromycin)的使用条件:  1.质量规格:每mL溶液中含150 mg加米霉素。  2.在牛体内的使用剂量:通过皮下注射,每次6 mg/kg体重(2 mL/110 pounds)。  3.适用症状:用于治疗肉食牛和非哺乳期牛的由于溶血性曼氏杆菌、巴氏杆菌和睡眠嗜组织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BRD)以及控制由溶血性曼氏杆菌和巴氏杆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高风险。  4.限制因素:供人类食用的牛在最后一次注射加米霉素后的35天内不得屠宰。雌性奶牛20个月或以上不得使用该药物。该药物还未建立在反刍牛犊中的休药期。联邦法律根据兽医许可来限制该药物的使用。  加米霉素残留限量要求:  (a)每日容许摄入量(ADI):对于总残留量来说,加米霉素的ADI为10 mg/kg体重日   (b)限量值:残留指标:(1)牛——(i)肝脏(目标组织):500 ppb (ii)肌肉:150 ppb。  孕酮残留限量要求:  b)限量值:在未经该药物处理的动物体内本身含有一定量的孕酮,下面列出的是不包含其天然含量浓度值,孕酮含量不得超过的残留限值:  (1)牛和羊——(i)肌肉:5 ppb (ii)肝脏:15 ppb (iii)肾脏:30 ppb (iv)脂肪:30 ppb。
  • 湖北省31项产业计量类计量规范列入制订计划,涉及多种仪器仪表
    8月29日,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关于2022年度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产业类)制订计划的公示,拟将《晶圆材料特性测试设备校准方法》《固体火箭质量质心测试系统检测方法》等31项产业计量类计量规范列入2022年度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制订计划,现面向社会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22年8月29日至9月28日。
  • 国家标准计划《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征求意见中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下达的标准计划要求,为科学规定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的有害元素限值,促进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织编制了国家标准《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计划号:20220710-T-610)修订稿的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见附件1~附件2。项目背景根据 2022年7月国标委下发的2022年推荐性国家标准修订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项目计划号 20220710-T-610,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牵头起草,计划完成期限2023年12月5日。在项目研制过程中,考虑到涉及金属精矿调研数据量大,因此申请延期6个月,延期后的完成期限为2024年5月19日。通过本次修订,可更科学有效地控制进口重金属精矿及国内重金属精矿有害元素的含量,保证高品质精矿进口地同时,也可进一步增强国内重金属冶炼企业的环保意识,促进冶炼行业的健康和绿色发展。项目必要性现行的国家标准 GB/T 20424-2006《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对七种重金属精矿产品中的有害元素进行了限量规定,有效地限制了有害元素超标的重金属精矿进口降低了由精矿带入有害元素的影响,为保护人民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安全,保护国家利益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从该标准 2006年版本实施后已过去了 15 年,已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第一,世界有色金属资源环境不断变化,重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含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需根据各方的实际需求及相关部门的要求,对标准中现有的部分有害元素铅、砷、镉、汞的含量进行调整;其次,由于国内有色金属消耗量逐年增加,原来不含或没有关注的有害元素也频频出现,比如有害元素铊,尽管铊在精矿中的含量并不高,但由于其在系统中难以去除并富集,在冶炼过程中往往会存在污染隐患,而到目前为止已发生数起严重危害环境的事件。第三,我国是锑生产大国,以锑为例,2020 年我国锑矿产量 42622吨,占世界总产量的约 50%,但承担了全球 80%的锑品供应量;近年来中国锑矿产量占全球锑矿产量的比例逐年下滑,因此每年都需进口大量锑精矿。本次修订中考虑增加锑精矿品种,并对其有害元素限量进行规定。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指标是保护我国环境、保障人身健康、支撑冶炼行业绿色发展的基础。国家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的同时,国内外矿源及冶炼技术水平等也发生了变化,相关精矿地有害元素限值以及精矿的进口情况已发生变化,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应部分行业发展要求提出修订此项标准,本标准各限量指标的科学、客观、准确,能发挥标准的倒逼和引领作用,保障精矿产品的供应链安全。项目可行性本标准项目的修订,由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统筹牵头,并由国内主要精矿冶炼企业分别承担相应精矿部分的修订内容,充分调研了各有色重金属精矿品种相关生产、使用、贸易单位的数据和意见,调研数据覆盖面广,部分精矿品种调研量达到年度进口精矿总量的70%以上。同时,项目在研期间还充分征求相关科学院所、海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对促进我国有色重金属精矿进口的有序化和规范化将产生积极作用,并将有力的推动我国有色重金属冶炼行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标准的先进性和创新性本项目修订调研了近5年的有色重金属进口精矿数据,加严了部分精矿中 As、Cd 等元素限值,增加了铅精矿、锌精矿等中Tl元素的限值;同时覆盖了锑精矿中有害元素的限值。标准实施后预期产生的效益2022年我国进口铜精矿实物量2531.8万吨、铅精矿101.2 万吨、锌精矿 412.8 万吨、镍矿 3648 万吨、钴矿砂及精矿 26298 吨、锡矿砂及其精矿24.3757 万吨、锑矿砂及其精矿2.9万吨。我国是有色金属大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规模以上有色金属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2%,增速比全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高1.6个百分点;2022年,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为6793.6万吨,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 4.9%。标准实施后预期:(1)经济和社会方面:能够更科学合理的规范有色重金属精矿的进口,利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经济稳定发展和社会稳定。(2)环境效益方面:本次修订加严了部分精矿品种中的 As、Cd、Pb,增加了部分精矿品种中 Cd、Cr、Tl的限值,同时还将标准范围扩大涵盖锑精矿。以上有害元素的加严有助于我国有色重金属冶炼行业的健康发展,能够有效地将高有害元素含量的不合格精矿拒于国门之外,一定程度上降低后续重金属对土壤、水体、人体等的伤害。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所含有害元素的检测方法(部分)附件:附件1:《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征求意见稿).pdf附件2:《重有色金属精矿产品中有害元素的限量规范》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pdf
  • 38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即将实施【附详细解读】
    为了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质量,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食品添加剂 碳酸钠》(GB1886.1-2021)等38项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2021年 第3号),这些标准将于8月22日实施。这38项标准涉及九大类食品添加剂,其主要检测项目和仪器见表1。 表1 38项食品添加剂新标准详情注:这里整理的是除理化、微生物检测项目外,需要用仪器检测的有机&无机项目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LC——液相色谱仪、GC——气相色谱仪A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UV——紫外分光光光度计、IR——红外光谱仪 38项新标准中,全新增加的标准为20项,代替原有标准的有18项(见表2)。后者18个标准中,相较于旧版主要修改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铅(Pb)、砷(As)的检测方法,分别对应GB 5009.75/12和GB 5009.76/11,增加了ICPMS方法; (2)氟(F)的检测方法对应GB 5009.18。 表2 GB 1886-2021系列标准中新增+代替标准分类 由此可见,以上38项标准主要涉及的检测仪器包括AA、ICPMS、LC、GC、UV、IR六种,以上类型岛津均可提供优于国标要求的相关仪器。 应对案例举例——原子吸收法测定复配食品添加剂中铅和砷的含量 ▶ 仪器工作条件(高密石墨管) ▶ 样品前处理称量约0.20 g复配食品添加剂于消解罐中,加入5 mL HNO3,进行微波消解。设置程序使15 min达到220℃,并且保持30 min,于电加热板上200℃赶酸至干,用1%硝酸定容至10 mL容量瓶中,待测,同法制备试剂空白溶液。 ▶ 标准曲线 ▶ 样品加标回收结果
  • 卫生部公布14种食品添加剂质量规格标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卫生部等9部门《关于加强食品添加剂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09〕89号)规定,经审核,现公布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   特此公告。  附件:磷酸酯双淀粉等14个食品添加剂的质量规格标准.doc 一、磷酸酯双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g/100g)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 ≤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 0.5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注:用三偏磷酸钠或三氯氧磷为酯化剂 二、醋酸酯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 ≤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乙酰基含量/(%) ≤2.5乙酸乙烯酯/ (mg/kg) ≤(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为酯化剂)0.1 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三、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和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砷/(mg/kg) (以As计) ≤0.5铅/(mg/kg) ≤1.0辛烯基琥珀酸基团/(%) ≤3.0辛烯基琥珀酸残留量/(%) ≤0.3注:生产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3.0%(占淀粉干基,w/w);生产辛烯基琥珀酸铝淀粉时,辛烯基琥珀酸酐用量不超过2.0%,硫酸铝用量不超过2.0%(均为占淀粉干基,w/w)。 四、氧化羟丙基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 ≤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氯丙醇/(mg/kg) ≤1.0羧基含量/(%) ≤1.1羟丙基含量/(%) ≤7.0注: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有效氯不超过5.5%(占淀粉干基,w/w),用过氧化氢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活性氧不超过0.45%(占淀粉干基,w/w);用环氧丙烷作醚化剂,使用量不超过25%(占淀粉干基,w/w)。 五、羧甲基淀粉钠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1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 ≤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氯化物(以cl计)/(%) ≤0.43硫酸盐(以SO4计)/(%) ≤0.96注:一氯乙酸为醚化剂。 六、淀粉磷酸酯钠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 ≤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注:用正磷酸、磷酸钠、磷酸钾或三聚磷酸钠酯化。 七、氧化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 ≤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羧基含量/(%) ≤1.1注:用次氯酸钠作氧化剂,使用量中的有效氯不超过5.5%(占淀粉干基,w/w)。 八、酸处理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 ≤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注:采用盐酸、正磷酸或硫酸处理。 九、乙酰化双淀粉己二酸酯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 ≤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乙酰基含量/(%) ≤2.5己二酸盐/(%) ≤0.135注:用已二酸酐(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0.12%,w/w)交联,乙酸酐(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8.0%,w/w)酯化。 十、羟丙基淀粉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 mg/kg ) ≤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氯丙醇/(mg/kg) ≤1.0羟丙基含量/(%) ≤7.0注:用环氧丙烷作醚化剂(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25%,w/w)。十一、磷酸化二淀粉磷酸酯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 ≤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5;其他淀粉0.4注:采用三聚磷酸钠和三偏磷酸钠作酯化剂。 十二、乙酰化二淀粉磷酸酯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体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14;其他淀粉0.04乙酰基含量/(%) ≤2.5乙酸乙烯酯残留量/(mg/kg) ≤(仅限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0.1 注:用乙酸酐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8.0%(w/w,占淀粉干基),用乙酸乙烯酯作酯化剂时,其用量不超过7.5%(w/w,占淀粉干基)。 十三、羟丙基二淀粉磷酸酯项目指标干燥失重/(%) ≤谷类淀粉: 15.0;土豆淀粉: 21.0;其他单品淀粉: 18.0SO2残留量/(mg/kg) ≤30重金属(以Pb计)/(mg/kg) ≤20铅/(mg/kg) ≤1.0砷/(mg/kg) (以As计) ≤0.5磷酸盐残留量(以P计)/ (%) ≤马铃薯和小麦淀粉0.14;其他淀粉0.04羟丙基含量/(%) ≤7.0氯丙醇/(mg/kg) ≤1.0注:采用三氯氧磷(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0.1%,w/w)或三偏磷酸钠酯化交联,环氧丙烷醚化(用量占淀粉干基不超过10%,w/w)。 十四、聚丙烯酸钠项 目指 标硫酸盐(以SO4计),w/ % ≤0.49重金属(以Pb计)/(mg/kg) ≤20.0砷(以As计)/(mg/kg) ≤2.0残存单体,w/ % ≤1.0低聚合物,w/ % ≤5.0干燥失重,w/ % <6.0烧灼残渣,w/ % ≤76.0pH(0.1%水溶液)8~100.2%水溶液粘度(60rpm.20℃)250~430 cps注:生产工艺,丙烯酸+NaOH→中和催化剂→聚合→精制→干燥→粉碎→成品。 分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部直属各单位。卫生部办公厅 2010年7月21日印发
  • 《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湖北省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
    为深入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进一步加强我省量传溯源体系建设,规范地方计量规范制修订工作,提高计量测试能力和水平,省市场监管局制定了《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和《湖北省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现面向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如有意见建议,请于4月14日前联系027—88701979 电子邮箱:609510401@qq.com。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3月13日附件下载 《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湖北省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doc 湖北省地方计量规范管理办法附件.doc 湖北省专业计量技术委员会管理办法附件.doc
  • 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地方计量规范《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
    根据湖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22年度地方计量规范制修订计划的通知》(鄂市监办量〔2022〕60号),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等6家单位编制完成了《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校准规范》地方计量规范征求意见稿及其编制说明和实验验证报告(附件1-附件3)。现面向社会征求意见,请提出书面(包括电子版)意见,并于2023年8月20日前将地方标准征求意见表(附件4)通过邮箱返回(需要加盖公章,拍照或扫描件)。联系人:湖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 贺小敏联系方式:027-87614789电子邮箱:39208454@qq.com。附件:1.《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2.《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3.《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实验验证报告4.地方计量规范征求意见表2023年7月18日附件下载《气相分子吸收光谱仪校准规范(征求意见稿)》附件1,2,3.zip附件4-地方计量规范征求意见表.doc
  • 中国计量院通过300多项校准测量能力评审
    8月10日至12日,来自日本、新加波、韩国和台湾的7位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的技术专家分别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已到期和新申报的几何量、质量相关量、声学振动量、电离辐射量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进行了同行评审,涉及项目300余项。本次是2008年第二轮国际同行评审的延续,由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和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联合评审。  计量是工业、质量和公平贸易的基础,随着工业化进程、质量认证和国际贸易对测量溯源性和一致性要求不断提升,计量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增显。各先进国家计量院对自身的校准和测量能力建设都十分重视,以国际比对和校准测量能力建设为目标的国际计量互认活动正在影响着各国的经济和贸易,不断刷新能力建设的起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于2002年开始接受国际同行评审,目前已经有735项校准和测量能力(CMCs)通过审核,在BIPM关键比对数据库KCDB中公布。  为促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校准测量能力和结果在国际国内得到广泛的互信,根据BIPM和APMP有关同行评审的规定,从2008年开始该院采用国内和国际联合评审的方式组织CMC项目的第二轮国际同行评审。联合评审是我院评审体制上的一次创新,不仅满足了国际和国内的要求,而且简化了评审程序,减轻了重复评审负担,提升了评审质量,实现了提升能力、展示水平、树立权威、扩大影响的目的。该院第二轮的评审将延续到2010年底结束。  相关专业所领导和实验室人员对本次评审高度重视,以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与专家们进行专业技术交流。评审组专家对该院校准和测量能力均给予很高评价,对该院人员综合能力、设备水平、环境设施给予了一致的肯定和赞扬。在电声、超声、振动的评审报告中,评审专家明确指出:声学和振动实验室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下,必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实验室。此外,APMP专家也一致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评审,更是一次更深层次的技术和学术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APMP成员之间更紧密地联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区域竞争力优势。    背景资料:  伴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贸易全球化和投资便利化已经成为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的主流。为推动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创建了《各国计量基(标)准互认和各国计量院签发的校准与测量证书互认协议(MRA)》。  1999年10月,包括中国计量院在内的38个米制成员国的国家计量院和两个国际组织(AIEA/IAEA和IRMM)率先签署了该协议,经过10年的发展,目前签约国已经扩大到78个成员,有133个机构,涉及到世贸组织(WTO)的多数发达国家和地区成员。CIPM MRA的宗旨是要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建立全球等效测量体系,逐步建立各国在测量能力和结果上的相互承认,提供对国家计量院出具的校准及测量证书的互认,为政府和其他团体之间提供一个可靠的技术平台,以便在国际贸易、商业、法律事务和市场准入方面建立更加广泛的互认,其重要意义和作用得到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和其他国际组织的承认。
  • 认可支撑中国计量院校准和测量能力实现国际互认
    记者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获悉,截至目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得国际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达到1864项,位列国际同行前列。在国际校准领域,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多边互认协议和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互认协议是两大国际互认体系。《ILAC与CIPM关于国家计量机构校准和测量服务认可的联合声明》指出,希望国家计量机构能充分利用认可优势获得国际互认。CNAS作为我国认可机构,加入了ILAC多边互认协议体系,获得CNAS认可的校准结果可得到ILAC互认协议签署方的承认。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国家计量院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需通过区域计量组织实施国际同行评审。中国计量院是我国最高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在国家量值溯源体系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2012年,CNAS与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合作,制定发布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可方案》。根据方案,CNAS评审员和APMP同行技术专家组成评审组,对中国计量院进行联合评审。联合评审既减少了重复、提高了效率,又确保评审结果能同时获得ILAC和CIPM多边互认协议的承认,确保我国合格评定体系中相关的测量结果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CNAS率先倡议的联合评审方式现已被其他APMP成员广泛采用。2022年,CNAS根据ILAC和APMP的最新要求,及时修订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可方案》。新方案充分考虑了计量和认可的国际政策要求,为CNAS与APMP联合评审的高效、顺畅实施提供了保证。依托校准领域两大国际互认体系,中国计量院提供的校准服务得到全球计量、认可和标准化的各个国际组织所的广泛接受和推荐。在中国计量协会发布的《校准行业蓝皮书(2020年度)》“校准行业影响程度(重要性)评价”中,根据影响程度高低列出10项因素,其中认可位列第二。认可工作发挥认可互认和技术支撑作用,为我国校准、检测等合格评定结果被国际采信发挥了积极作用。
  • “微型光纤光谱仪在LED光谱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常见问题分析”研讨会完美谢幕
    2011年11月29日 10:00-11:00,海洋光学在光电新闻网上成功举办了&ldquo 微型光纤光谱仪在LED光谱测量中的应用以及常见问题分析&rdquo 在线语音研讨会,近200名观众报名和关注,对此次参加的观众,海洋光学致以最诚挚的感谢。10日前我们将公布参加此次研讨会观众的中奖名单,敬请关注。本次研讨会主要是介绍微型光纤光谱仪在LED照明领域中的应用及测量方法,可以用于LED等光源及其灯具的在线快速光谱测量测试及其品质控制,可以进行光度测量诸如:光通量、照度、光强、亮度;及颜色特征测量诸如:主波长、色度坐标、色纯度、显色指数、色差、色温。希望可以为工业生产及其标准计量规范提供参考与借鉴。视频回放请点击:http://webinar.ofweek.com/activityDetail.action?activity.id=4391010&user.id=212月海洋光学还将以开展分别以太阳能模拟器、拉曼光谱仪、膜厚测量、球\平面光学器件测试系统为主题的在线研讨会,了解最新信息请关注: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111202/3683816/如果您想进一步了解光纤光谱仪及其应用,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议和意见希望和我们分享,请关注我们的论坛:http://bbs.instrument.com.cn/forum_653.htm
  • 中国计量院举办亚太地区“新冠病毒精准测量和核酸标准物质研制”线上培训
    近日,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联合新加坡卫生科学局(HSA)举办了“新冠病毒精准测量和核酸标准物质研制”线上培训。参加此次培训的专家和代表超过100人,分别来自亚太地区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计量机构、科研院所和大学。来自英国政府化学家实验室(LGC)、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韩国标准科学研究院(KRISS)、印度国家实验室检测与校准认可委员会(NABL)以及中国计量院(NIM)的专家围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理、PCR方法国际标准以及新冠病毒核酸标准物质的研制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次培训的成功举办将推动亚太地区国家计量院在核酸测量能力方面的建设,更好地发挥计量支撑全球抗疫和应对未来疫情挑战的重要作用。据悉,该培训是在亚太计量规划组织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专项(APMP COVID-19 Response Programme)支持下开展的,旨在宣传生物计量在新冠病毒准确检测中的重要作用,号召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尽快建立核酸测量能力,为新冠病毒准确检测提供计量支撑,以及应对未来的挑战。本次培训的视频回放可在8月31日之前免费观看,具体可微信联系董莲华老师,15901332762。
  • 海克斯康推出革新性测量软件PC-DMIS Touch
    近日,海克斯康计量推出全新PC-DMIS Touch - 一款专用于便携式关节臂测量机的革新性测量软件。利用高分辨率的多点触控(Multi-Touch)技术,用户能够直接与测量程序、特征变量和报告模板进行互动。  PC-DMIS Touch为完成测量任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操作方式:在所有测量任务里,测量特征的图形始终显示在界面的中央,恰好在它被需要的位置上。PC-DMIS Touch凭借直观的&ldquo 面孔方式&rdquo 组织测量规划特征,相对传统的工作平台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通过这个方式,引导用户使用全套检测工具,例如特征或特征组的构造、2D和3D的尺寸报告、形位公差设定等等。每个任务都通过一个简单而协调的工作流程完成,PC-DMIS Touch可以帮助用户从图形窗口的列表中选择已测特征、测量新特征或者根据需求任意组合。  PC-DMIS Touch的实时报告生成功能使得检测报告的创建更容易。测量特征时,用户可以选择在报告中显示全部或者部分数据,同时,更新特征理论值和公差数据。通过快速右滑按键,提供即时的报告访问功能,包括统计视图,可以看出测量特征针对其相应的公差需求如何叠加起来。  &ldquo PC-DMIS Touch代表了检测软件的未来,充分利用了操作系统和硬件技术的最新进展。&rdquo 海克斯康计量PC-DMIS软件部门总裁Ken Woodbine先生说,&ldquo 用户体验包括,全触控操作、在色彩引导下完成测量任务等,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得任何用户都可以轻松而迅速的完成他们的工作。&rdquo   PC-DMIS Touch将率先使用在便携式关节臂测量机上,尔后将普及到固定式的三坐标测量机。
  • 李明教授:对数字化转型中精密测量技术发展的思考
    前文回顾:几何量数字化测量技术发展趋势我们目前经常讨论的测量,一般都是对于某个特性和指标开展的。但随着测量技术的发展,面向过程的在线检测、面向应用的性能综合测试,以及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监控等需求也日益呈现,已成为一种新的趋势,使测量的对象和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同时也对测量技术,以及测量技术的融合应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对测量界而言更是一种挑战。为了应对挑战,近年来,测量技术本身的数字化、自动化和系统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同时大批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被修制订,从而在根本上保障了测量数据的可信度。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推进,测量又会担纲一个怎么样的角色呢?今天在讨论数字化转型时,都会谈到数字孪生(Digital Twin)这一概念。国际ISO在《ISO 23247-1:2021自动化系统和集成制造系统数字孪生架构 第1部分:概述和一般原则》标准中给出了数字孪生的定义:Digital Twinmanufacturing fit for purpose digital representation of an observable manufacturing element with a means to enable convergence between the element and its digital representation at an appropriate rate of synchronization数字孪生制造系统制造系统可观测要素满足要求且具有同步特性的数字表达。(注:作者译)这里的制造系统可观测要素(Observable manufacturing element ,OME)是指制造系统中可观测的物理存在以及操作的内容,包括人、设备、材料、过程、设施、环境 、产品、以及支持文档等。从ISO数字孪生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孪生的核心在于实体和对象相关特征属性与其数字表达之间的同步,以及实时性。在这个数字环境的表达过程中,实体方面特征参数的获取就是靠测量来实现的。换句话说,没有测量就没有ISO标准中所定义的数字孪生。面对数字孪生的同步表达要求,其对测量操作要求就不仅是精准、还有实时的要求,因为数字孪生另一个特点是需要在实时精准数据基础上完成实时的控制和互动。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对测量操作更高的要求:1. 测量数据的精准可信是测量根本,其间,规范和控制测量操作是核心,它要求操作者关注人、机、料、环和法的影响,通过规范操作来控制这些影响,并通过测量不确定度估算等数字化手段来评估和控制测量系统的能力,确保测量数据可信度,并支撑数据的交付。随着实时、同步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表达要求,对测量系统能力的控制要求也必然会拓展到这些场景;2. 当测量操作走出实验室,融入进系统和设备、融合到生产现场,实时实地开展动态数据的高精度采集,海量的数据必然会对边缘计算、基于互联网的数据处理和数据管理提出全新的要求;3. 对测量操作而言有一个最基本的对偶原则,即必须正确响应前端设计给出的要求,并按规范进行测量操作。换句话说,测什么是由前端设计给出的。因此,要真正形成数字孪生的数字表达,其被测对象和要素的定义将是关键,在这个定义过程中,就必然会要求测量介入前端,以配合前端被测要素定义时的可测性分析,以及测量结果的表达形式、处理操作、集成方法和管理方法;4. 在用数字表征要素时,甚至整个系统要素属性的测量数据到手后,就必然会有开展更深层次的数据关联需求,以便更为精准地描述孪生模型,此时大数据工具将会有用武之地,当然这方面工作到底由谁有做是一个问题,但当成体系的数据在测量手里时,测量也确实能够做一些数据处理,如边缘计算、相关性分析及换视角的深层次观察等;从上面的讨论和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化时代的测量技术除了本身的专业性以后,还将被数字时代赋以同步性和系统性特点,在此,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测量技术的应用在测得了(被测对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测得快(被测对象的动态性和实时性)、测得准(各种尺度下技术参数的高精度测量)和测得省(系统角度的经济性)、测得全(被测对象的全数字表达)等方面又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2. 基于互联网/物联网的全方位、多参数的同步测量、数据融合和边缘计算能力等,已成为现代数字测量的一个全新特征,并将推动测量传感器、测量仪器和测量系统的发展;3. 测量操作重心将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前移,特别是在前端采用基于模型的定义(MBD)技术传输测量要求并驱动后端时,测量操作的自动化程度将越来越高,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趋势并不是简单的淘汰第一线的测量操作人员,用机器换人,而是对测量从业人员和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进一步要求测量从业人员在坚守原测量操作专业性的基础上,更具有测量可行性分析、测量规范设计、自动化测量操作转换和系统构建、测量能力数字化评估、测量数据分析和协同管理等能力。而对于测量行业而言,则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更高要求。测量作为一项基础技术,不仅在数字化转型中必不可少,而且在联合国和我们国家目前积极创导的双碳中的碳轨迹、碳排放和碳交易活动中,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因为在整个双碳过程中,所有决策的数据全部依赖于第一线通过测量得到的基础数据。换句话说,只有具备了强大的测量技术和能力,特别是基础平台的支撑,才会有双碳、绿色,可持续发展。由于测量的重要性,联合国将其列为国家质量基础(National Quality Infrastructure,NQI)中三大要素之一。此外,2021年,国务院印发了《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明确提出到2025初步建立“国家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总之,测量在整个国家数字化和制造业转型升级中将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测量的价值也将越来越重要,并被释放。 作者介绍:李明,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博导。robotlib@shu.edu.cn韦庆玥,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实验师
  • 国家锂电测试测量标准全面革新 波及ICP-OES等大批仪器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锂离子电池行业管理,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技术进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组织修订了《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和《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同时发布了7条锂电池相关的电子行业标准。锂电池相关的电子行业标准制修订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标准主要内容公示截止期1. SJ/T 11792-2021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导电性测试方法本文件描述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活性物质电子导电性的测试方法。2021年12月19日2. SJ/T 11793-2021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用电极活性物质的比容量、比能量、充放电效率、中值电压、平均电压、放电平台容量比、循环容量保持率、循环寿命、倍率性能等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2021年12月19日3. SJ/T 11794-2021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游离锂的测试方法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游离锂含量的测定方法。2021年12月19日4. SJ/T 11795-2021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磁性异物含量测试方法本标准规定了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磁性异物含量的测试方法,包括术语和定义、测试方法提要、仪器和器具、试剂、环境要求、前处理、仪器分析、结果计算、精密度和报告。本标准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正极和负极粉体材料及其浆料,以及粘结剂、导电剂等辅料中磁性异物含量在10μg/kg~5000μg/kg之间的检测。本标准不适用于磷酸铁锂材料中磁性异物含量的检测。2021年12月19日5. SJ/T 11796-2021电子烟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通用规范本文件规定了电子烟用锂离子电池及电池组的术语和定义、标识、性能、安全等要求,描述了对应的试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电子烟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本文件对于电子打火机及类似产品使用的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可参考使用。2021年12月19日6. SJ/T 11797-2021锂金属蓄电池及电池组总规范该标准适用于锂金属蓄电池和电池组。该标准规定了锂金属蓄电池及电池组的性能要求和安全要求,性能要求内容包括术语定义、外观及尺寸要求、电性能、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等;安全要求规定了电池和电池组在包括正常使用、可预见的误操作和故障条件下的电安全、环境安全要求等。2021年12月19日7. SJ/T 11798-2021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生产安全要求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生产企业在建筑、设施、选材、设计、工序及管理的安全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制造企业的生产安全评估。设置有锂离子电池或电池组生产线的其他企业可参照执行本文件。22021年12月19日《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企业研发经费需不低于当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3%,同时:1.锂离子电池企业应具有电极涂覆后均匀性的监测能力,电极涂覆厚度和长度的测量精度分别不低于2μm和1mm;应具有电极烘干工艺技术,含水量控制精度不低于10ppm。2.锂离子电池企业应具有注液过程中温湿度和洁净度等环境条件控制能力;应具有电池装配后的内部短路高压测试(HI-POT)在线检测能力。3.锂离子电池组企业应具有单体电池开路电压、内阻等一致性评估能力,测量精度分别不低于1mV和1mΩ;应具有电池组保护板功能在线检测能力。此外还对电池和电池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产品性能提出了要求:(一)电池和电池组1.消费型电池能量密度≥26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200Wh/kg,聚合物电池体积能量密度≥600Wh/L。循环寿命≥6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2.动力型电池分为能量型和功率型,其中能量型电池能量密度≥180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20Wh/kg;功率型电池功率密度≥700W/kg,电池组功率密度≥500W/kg。循环寿命≥1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3.储能型电池能量密度≥145Wh/kg,电池组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5000次且容量保持率≥80%。(二)正极材料磷酸铁锂比容量≥150Ah/kg;三元材料比容量≥175Ah/kg;钴酸锂比容量≥170Ah/kg;锰酸锂比容量≥115Ah/kg;其他正极材料性能指标可参照上述要求。(三)负极材料碳(石墨)比容量≥335Ah/kg 无定形碳比容量≥250Ah/kg 硅碳比容量≥420Ah/kg 其他负极材料性能指标可参照上述要求。(四)隔膜1.干法单向拉伸:纵向拉伸强度≥110MPa,横向拉伸强度≥10MPa,穿刺强度≥0.133N/μm。2.干法双向拉伸:纵向拉伸强度≥100MPa,横向拉伸强度≥25MPa,穿刺强度≥0.133N/μm。3.湿法双向拉伸:纵向拉伸强度≥100MPa,横向拉伸强度≥60MPa,穿刺强度≥0.204N/μm。(五)电解液水含量≤20ppm,氟化氢含量≤50ppm,金属杂质单项含量≤1ppm。上文中提到的消费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于手机、相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锂离子电池。动力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于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无人机、电动船舶、电动工具等动力装置的锂离子电池。储能型锂离子电池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应用于新能源储能、通信储能、工商业储能等储能领域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征求意见稿)中提到了长度测量仪器、水分测定仪、温湿度测量监测记录、充放电测试仪器、拉伸试验机等仪器的测试测量规范。《SJ/T 11792-2021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导电性测试方法》等7条锂电池相关的电子行业标准则涉及电导率测试仪、电池性能测试仪、自动电位滴定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热电偶温度测量仪、红外温度测量仪、(电压、电流、温度、时间、容量、质量)测量仪器等,以及可燃气体、粉尘浓度或氧气浓度报警装置、(加热、涂布、充放电、试验)设施等仪器的测试测量要求。锂电池相关的电子行业标准涉及的仪器品类标准名称涉及仪器《SJ/T 11792-2021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导电性测试方法》电导率测试仪《SJ/T 11793-2021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电池性能测试仪《SJ/T 11794-202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游离锂的测试方法》自动电位滴定仪《SJ/T 11795-2021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磁性异物含量测试方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SJ/T 11796-2021 电子烟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通用规范》热电偶温度测量仪、红外温度测量仪、电池性能测试仪《SJ/T 11797-2021 锂金属蓄电池及电池组总规范》电压、电流、温度、时间、容量、质量测量仪器等《SJ/T 11798-2021 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生产安全要求》可燃气体、粉尘浓度或氧气浓度报警装置等,加热、涂布、充放电、实验设施等锂离子行业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规范了锂离子行业的测试测量标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或将引发新一轮仪器采购潮;仪器厂商也应及时关注锂离子行业规范和标准的制修订,及时对仪器研制和宣传策略进行调整,以便于加速占领锂离子电池测试相关仪器市场。
  • 三坐标测量机中标盘点:两亿级招标市场活力重磅归来!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三坐标测量机是测量和获得尺寸数据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可以代替多种表面测量工具及昂贵的组合量规,并把复杂的测量任务所需时间从小时减到分钟,这是其它仪器达不到的效果。三坐标测量机广泛应用于机械、汽车、航空、军工、电子、塑胶等行业,近年来,市场需求量不断攀升。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值此年中之际,仪器信息网特从网络公开招标平台收集整理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近200条的三坐标测量机中标信息,并进行分析,整理成文,以便相关仪器厂商和用户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的招标采购市场动向。span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 rgb(127, 127, 127) "(由于数据来源于网络公开招标平台,不包括非招标形式采购以及未公开采购项目,数据结果只作为采购市场行为规律定性参考。)/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609b711-fbb9-40de-a001-418a3d150283.jpg" title="1.PNG" alt="1.PNG"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strong各月中标量占比/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根据统计数据,三坐标测量机的总中标量为181台,涉及金额约两亿元。2019下半年,各月三坐标测量机的中标量较为稳定,平均中标量约19台每月。2020上半年,由于疫情影响,1月至5月招中标市场持续低迷,随着国内疫情稳定以及企业复产复工的深入,三坐标测量机招中标市场活力回升,6月产品中标量达28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4925a6ad-564d-4160-ba39-c054d3e8087f.jpg" title="2.PNG" alt="2.PNG"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采购单位性质分布/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从三坐标测量机的招标采购单位来看,大专院校和企业是采购的主力军,采购量分别占比50%和49%。大专院校中,最大的一部分采购用户来源于高职高专,其次是高校和科研院所。企业方面的采购单位主要为汽车、航空和机械行业公司,总采购量占据企业采购量的百分之九十以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8126ee60-4f91-4ce4-ac27-d964a10b94ac.jpg" title="3.PNG" alt="3.PNG"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招标单位地域分布(部分)/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本次盘点,招标单位地区分布共涉及28个省份、自治区及直辖市。北京、陕西、山东、吉林、湖南为三坐标测量机招标采购量排名前5的地区,其中北京的中标量最多,达21台。2020上半年,我国各省份中,湖北受疫情影响严重,1月至5月没有产品中标,6月有1台中标。span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 /span/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9207b885-2545-415b-8026-4b8ded0c8911.jpg" title="4.PNG" alt="4.PNG"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pp style="text-indent: 0em text-align: center "strong各单价区间中标量占比/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从三坐标测量机的中标价格来看,单价在50-100万区间的产品中标量占比最高,为34.8%,100-200万价格的产品中标量位居次席,占比31.9%。中标单价为200万以上的产品相对较少,仅占11.8%。从统计数据中注意到,中低价位产品的采购单位多来自高校和高职高专,高价位产品的采购单位多来自企业和科研院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本次三坐标测量机中标盘点,涉及品牌有海克斯康、卡尔蔡司、思瑞、三O三所、Werth、Faro、Mitutoyo、Creaform、爱德华、博洋、弗尔迪、航锐科技、温泽等。/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其中,各品牌比较受欢迎的产品型号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a629af74-ddda-4774-9d00-c8bcddea46d4.jpg" title="5.jpg" alt="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730/C255529.htm"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海克斯康 Global S系列三坐标测量机/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GLOBAL S三坐标测量机延续了Global测量机家族经典的机械机构和可靠的品质,精密的三角梁、整体式的燕尾导轨、全铝的框架、敞开式的测量空间、远置的电机和独特的光栅系统等充分保证了测量机运行的稳定性和系统分辨率。除此之外,GLOBAL S新增了Compass(高精度快速扫描)、Scan Pliot(未知路径扫描)、Fly mode 2(路径自动优化)、VHSS(可变快速扫描)4大核心技术。/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562f976a-5bef-46f5-9a5f-3bc3b86f9f29.jpg" title="6.jpg" alt="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12159.htm#RComment"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卡尔蔡司 CONTURA紧凑型测量机/span/strong/a/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CONTURA可配备固定型被动式探头、RDS关节式探头座或主动式扫描测针。根据配置不同,CONTURA采用工业陶瓷或CARAT导轨,具有优异的刚性、较低的热膨胀性和轻盈的机身重量。三轴均采用四面环抱气浮轴承,可在高速运行和加速的条件下保持稳定性。悬浮安装在CONTURA导轨上的玻璃陶瓷光栅尺具有零膨胀特性,因此无需安装温度传感器或进行误差补偿。动态形变的桥架直接影响测量精度,尤其是在扫描测量时更是如此,CONTURA可计算这一动态效应所需的补偿值,在高速测量环境下亦可保证测量精度。此外,用户无需计算机,只需借助界面友好的控制面板即可对系统进行控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33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f241c1d4-a4f9-4c0e-ab8c-408251da568b.jpg" title="Explorer系列.jpg" alt="Explorer系列.jpg" width="300" height="339" border="0" vspace="0"/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730/C79054.htm"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海克斯康 Explorer系列三坐标测量机/a/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Explorer系列是数控桥式测量机产品,分为Explorer Classic和Explorer Performance两款。Explorer Classic支持通用的触发测量,中小型工件的触发测量;Explore Performance为Explorer 系列新机型,可以支持不间断连续扫描功能且精度更高,性能更好。Explorer将精度和动态性能完美融合,并具备良好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拥有成本,是一款经济实用的数控测量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00px height: 339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5240be64-ce7f-419d-a668-26d7516f0366.jpg" title="Inspector 系列.jpg" alt="Inspector 系列.jpg" width="300" height="339" border="0" vspace="0"//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0730/C79052.htm"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海克斯康 Inspector系列三坐标测量机/a/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Inspector系列是海克斯康入门级桥式三坐标测量机,分为Classic和Performance 两种型号,Inspector系列测量机可适用于众多行业的尺寸质量控制。Inspector测量机可配置多种测探系统,既可以支持常用的点触犯测量,也可以选择配置扫描测头进行不间断连续扫描测量(Performance机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b8367c75-0743-48d5-9419-0a1a52aaee29.jpg" title="9.jpg" alt="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trong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C311160.htm"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卡尔蔡司 DuraMax车间型三坐标测量机/a/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DuraMax车间型三坐标测量机具有优异的温度稳定性、节省空间的设计、集成减震系统、全封闭式的导轨,并且无需压缩空气,可从四个方位进行上下料操作。其配备的VAST XXT扫描测头用于扫描和单点测量,CNC自动探针更换,25mm的探针吸盘确保可重复性。此外,DuraMax配备了双操纵杆的控制面板和实现自动探针更换的库位架。/ppbr//p
  • 河北:助力提升国产仪器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推进测量仪器国产化
    近日,河北省出台了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发展目标为到2025年,计量工作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科研创新能力、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和计量监管水平显著提升,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35年,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关键领域计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全面建成。《意见》指出要健全应用计量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中明确指出要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支持军民融合发展,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制造技术研究和先进测量仪器及零部件制造。拓展高端仪器设备评测领域和范围,完善仪器评价体系,助力提升国产仪器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推进测量仪器国产化。结合全省计量器具制造产业特点和分布,重点推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石家庄、承德、廊坊、保定等地的环境监测仪器、芯片测量仪器、衡器、流量仪表、互感器等制造业发展。以下为《意见》全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实施意见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国发〔2021〕37号)精神,进一步夯实计量基础,提升计量能力和水平,推动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坚持创新突破、改革引领,需求牵引、供给提升,政府统筹、市场驱动,协同融合、开放共享基本原则,充分调动社会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快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特色鲜明的现代先进测量体系,持续提升计量创新能力、服务效能和管理水平,筑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到2025年,计量工作在服务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初步建立,科研创新能力、计量服务保障能力和计量监管水平显著提升,部分领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到2035年,计量科技创新水平大幅提升,关键领域计量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部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代先进测量体系全面建成。  二、筑牢科学计量基础支撑体系,助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一)加强计量基础和前沿技术研究。围绕量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加强计量测试理论、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计量优势资源作用,建立一批计量科技创新基地,加快科研成果转化,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科技厅)  (二)推动计量数字化转型。加强计量数据统计、分析和利用,推动计量产业链条数据融合共享,打造计量数据服务云,为仪器仪表研发升级、现场应用、计量性能实时监控及检定校准频次等提供科学指导。(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三)探索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技术。针对复杂环境、实时工况环境和极端环境的计量需求,开展新型量值传递溯源方法研究。研究数字化模拟测量、工业物联、跨尺度测量、复杂系统综合计量等关键技术。探索开展计量标准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三、健全应用计量服务保障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一)实施制造业计量能力提升工程。围绕12个省级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建立一批急需的先进计量标准,建设一批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化解一批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等难题,增强促进产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实施工业强基计量支撑计划,开展产业计量基础能力提升行动。(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  (二)服务高端仪器发展和精密制造。支持军民融合发展,加强高端仪器设备核心器件制造技术研究和先进测量仪器及零部件制造。拓展高端仪器设备评测领域和范围,完善仪器评价体系,助力提升国产仪器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推进测量仪器国产化。结合全省计量器具制造产业特点和分布,重点推动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石家庄、承德、廊坊、保定等地的环境监测仪器、芯片测量仪器、衡器、流量仪表、互感器等制造业发展。(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委军民融合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  (三)服务大众健康与安全。围绕疾病防控、精准医疗、可穿戴设备、体育健身、营养与保健品、诊断试剂、创新中医药等领域,开展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加强危险化学品、矿山、建筑施工、地质勘探等安全生产相关计量器具的研制生产和监督管理。(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卫生健康委、省应急管理厅、省体育局、省药品监管局)  四、构建能源资源计量体系,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一)开展碳计量技术研究。围绕煤炭、电力、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基础前沿技术、共性关键计量技术和方法研究以及碳计量器具、碳计量监测设备和校准设备研制。实现温室气体监测仪器计量检定/校准能力全覆盖。(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生态环境厅)  (二)强化能源资源计量管理。积极参与和开展能源计量相关标准、规程规范的制修订。持续开展能源计量审查,实现重点用能单位全部配备和使用能源计量器具。推动企业建立健全碳排放管理体系。开展能效标识、水效标识产品监督检查,增强全社会节能产品使用意识。(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  (三)加强碳计量服务。加快能耗在线监测平台和碳排放监测系统建设。加大能源资源、环境和碳计量数据分析挖掘和利用,引导企业在生产活动中通过科学、合理、高效的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降低碳排放量。开展重点耗能设备能效测试、节能效果评估、企业减碳评估测试等碳计量服务,将服务链从传统耗能产业延伸到大数据中心、公共服务等领域。(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  五、完善法制计量监督管理体系,优化市场计量环境  (一)完善计量政策法规。做好国家计量法律、法规修订后的工作衔接。加强地方计量技术委员会建设,强化地方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管理,开展计量技术规范制修订、实施和效果评估。(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司法厅)  (二)推进计量监管制度改革。推动监管重点从管器具向管数据、管行为、管结果的全链条计量监管转变,形成全要素、全流程监管新模式。强化对高校、科研院所、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及认证认可机构在用仪器设备的计量溯源性要求,保障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和测试结果的可信度。完善计量比对机制。积极推行国家法定计量单位,规范量和单位的使用。落实市场主体计量风险管控主体责任,防范化解计量风险。(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省科技厅)  (三)创新智慧计量监管模式。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研究以远程监管、移动监管、预警防控为特征的非现场监管模式。推广智慧计量理念,打造智慧计量实验室。鼓励企业开展计量检测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质量控制与智慧管理水平。(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四)加强民生计量器具监管。落实计量惠民工程,提升基层民生计量保障能力。聚焦集贸市场、加油加气站、商场、超市、医疗机构、眼镜店等重点领域和场所,持续开展专项监督检查。加强定量包装商品的计量监督。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乡村民生计量保障,加大对涉农物资的计量监管,推动计量技术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农业农村厅、省卫生健康委)  (五)推进诚信计量分类监管。持续加强诚信计量体系建设。在商业、服务业等领域全面开展诚信计量行动,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建立市场主体计量信用记录,推进计量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落实。(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六)加大计量执法力度。加强计量执法协作,建立健全查处重大计量违法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加强计量作弊防控技术和查处技术研究,严厉查处制造、销售和使用带有作弊功能计量器具的违法行为。加大对网络平台计量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规范计量服务行为,严厉打击伪造计量数据、出具虚假计量证书和报告的违法行为。加强计量业务监管与综合执法衔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加大对计量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六、加快计量能力建设,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强化计量标准建设。统筹技术能力和现实需求,构建以社会公用计量标准、部门行业计量标准、企事业单位计量标准为主的层次分明、链条清晰的计量标准基础设施网络。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自主建立*高计量标准,采用先进计量器具,提升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质量升级的相关计量技术支撑。(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各相关部门)  (二)推进计量技术机构建设。各级计量技术机构围绕法制计量需要建设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加强应用计量技术研究,为企业技术研发和质量提升提供计量支持,承担政府部门授权委托的法制计量检定、型式评价和基础保障任务,开展计量风险收集、评估、监测、预警。行业专业计量技术机构立足本行业领域计量需求,强化专用计量器具的管理和使用。大力发展计量校准、计量测试、产业计量等高技术服务新兴业态,培育和壮大专业化计量技术服务市场。(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设培训平台和实训基地,培育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年轻技术骨干参与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燕赵青年科学家计划,培养一批计量学术带头人、青年科技人才。推行计量技术机构首席计量师聘任制度。推进注册计量师职业资格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职称、职业技能等级等制度有效衔接。(责任单位: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市场监管局)  (四)加快提升企业计量能力。引导企业建立完善与其科研、生产、经营相适应的计量管理制度和保障体系,鼓励其通过测量管理体系认证。推行企业计量能力自我声明制度,开展工业企业计量标杆示范。推动中小企业计量伙伴计划落实落地,全面提升产业链相关中小企业计量保证能力。(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五)推动计量工作协调发展。积极发挥计量、标准、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协同作用,以精准计量推动标准数据和方法的科学验证,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体化质量基础支撑服务。深化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推进计量基础共享、计量规范共建、计量检定和计量行政许可结果互认。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突破计量服务市场的区域壁垒,推动形成有利于公平竞争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计量工作的全面领导,各市、县政府要高度重视计量工作,把计量事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实施有效衔接,突出计量战略资源地位,按照本实施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落实方案,确保各项任务完成。充分利用计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和工作推进。(责任单位:各市、县政府,省计量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  (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各市、县政府要根据计量工作实际,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标准物质研制、强制检定以及计量专项监督抽查工作给予必要保障。公益性计量工作所需经费按规定纳入本级预算。加强对计量重大科研项目和计量科技创新支撑平台的支持,促进计量科技研发和重点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对批准筹建的国家级、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和联盟,统筹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和相关政策予以重点支持。健全激励企业增加计量投入的普惠性政策体系,对企业新购置的计量器具,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责任单位:各市、县政府,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三)加快学科和文化建设。加强计量相关学科、专业以及课程建设,将计量基础知识纳入公民基本科学素质培育体系,在义务教育中增加计量基础知识教育内容,开展计量线上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加强计量文化建设、科普宣传,培育计量文化研究及科普基地,推动计量博物馆、科技展览馆建设和开放。积极培育和弘扬新时代计量精神,选树计量先进典型,增强新时代计量工作者的荣誉感和使命感。(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四)狠抓工作落实。各市、县政府以及各有关部门、行业、企业要建立落实本实施意见的工作责任制,按照职责分工,对本实施意见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市场监管局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本实施意见实施情况的跟踪监测,通过第三方评估等形式开展中期评估、总结评估,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做法,发现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研究解决对策,重要情况及时报告省政府。(责任单位:各市、县政府,省市场监管局)  河北省人民政府  2022年4月15日  (此件公开发布)
  • 计量规范|青岛众瑞参与的《环境空气在线监测气体分析仪校准规范》正式发布
    “环境治理,监测先行”,环境监测与检测作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已经成为打响环境污染治理的冲锋号。在大气监测工作中,提高相关设备的技术水平至关重要,不仅保证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降低设备故障发生率,还减少了环境监测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我国空气污染情况严峻,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加强空气污染防治,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环境空气成份自动监测质量评估工作,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近日发布了jjf1907-2021《环境空气在线监测气体分析仪校准规范》。2021年8月17日,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发布《基桩动态测量仪检定规程》等24个国家计量技术规范的公告。其中jjf1907-2021《环境空气在线监测气体分析仪校准规范》,青岛众瑞作为校准规范重要参与起草单位,深度参与到标准起草、方法验证等过程中,配合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专家完成了大量实验。表1 计量性能校准项目计量性能计量设备二氧化氮气体分析仪二氧化硫气体分析仪臭氧气体分析仪一氧化碳气体分析仪仪器线性相关系数(r):>0.9950.90≤斜率(a)≤1.10截距(b)在测量量程的±1%范围内动态配气在线校准装置示值误差±10%重复性2%2%2%2%响应时间180s120s180s120s动态配气在线校准装置+秒表针对该标准,青岛众瑞推出了两款设备,可充分满足校准规范的要求。青岛众瑞智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8月,专注于检测仪器研发与创新应用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在环境监测、生物安全、计量校准等领域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的检测仪器与服务。
  •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水产品中13 种邻苯二甲酸酯单酯的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检测方法》等八项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稿
    各位专家及各有关单位:《无人机载单波段水深测量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规范》等八项团体标准已完成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求意见。请于2024年4月29日之前将《意见汇总表》反馈至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序号标准名称起草单位1《无人机载单波段水深测量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规范》桂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天津大学、南京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遥感院、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工业固废装配式蓄热混凝土板》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沈阳市智联建材有限公司等。3《工业固废混凝土盾构管片》东北大学、沈阳工业大学等。4《超声波控藻设备》杭州瑞利超声科技有限公司、珠江水文水资源勘测中心、广州一坤瑞合科技有限公司等。5《电子氟化液生物毒性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华中科技大学、武汉三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华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等。6《敞开式TBM施工隧道振动监测技术规程》东北大学、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川藏铁路有限公司、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有限公司、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曼彻斯特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华能泸定水电有限公司等。7《水产品中13 种邻苯二甲酸酯单酯的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检测方法》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宁波市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等。8《非金属流体连接器》倍仕得电气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浦兰钧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杭州毕博标准化技术有限公司等。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89号恒兴大厦13层F联系人:郑华林 86-10-62652520 13910851718Email : bzw@ciapst.org传 真:86-10-62652068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2024年3月28日附件下载:附件 (1).zip关于开展《无人机载单波段水深测量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规范》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pdf《无人机载单波段水深测量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规范》编制说明.pdf《无人机载单波段水深测量激光雷达水下地形测量规范》征求意见稿.pdf关于开展《工业固废装配式蓄热混凝土板》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pdf《工业固废装配式蓄热混凝土板》编制说明.pdf《工业固废装配式蓄热混凝土板》征求意见稿.pdf关于开展《工业固废混凝土盾构管片》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pdf《工业固废混凝土盾构管片》编制说明.pdf《工业固废混凝土盾构管片》征求意见稿.pdf关于开展《超声波控藻设备》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pdf《超声波控藻设备》编制说明.pdf《超声波控藻设备》征求意见稿.pdf关于开展《电子氟化液生物毒性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pdf《电子氟化液生物毒性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编制说明.pdf《电子氟化液生物毒性安全技术要求和测试规范》征求意见稿.pdf关于开展《敞开式TBM施工隧道振动监测技术规程》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pdf《敞开式TBM施工隧道振动监测技术规程》编制说明.pdf《敞开式TBM施工隧道振动监测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关于开展《水产品中13 种邻苯二甲酸酯单酯的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pdf《水产品中13 种邻苯二甲酸酯单酯的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检测方法》编制说明.pdf《水产品中13 种邻苯二甲酸酯单酯的液相色谱-质谱 质谱检测方法》征求意见稿.pdf关于开展《非金属流体连接器》团体标准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pdf《非金属流体连接器》编制说明.pdf《非金属流体连接器》征求意见稿.pdf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标准征求意见汇总表.doc
  • 4669家药企仅597家获质量规范证书
    本报北京1月8日电 记者詹媛今天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截止到2012年底,在我国4669家药品生产企业中,仅有597家获得了新修订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证书。  针对这种情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新修订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促进医药产业升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须在2014年1月1日前、其他类别药品须在2016年1月1日前完成新版GMP认证,否则不得继续生产该药品。
  • 车内空气质量规定的最新进展 ——2019易马会议
    今年7月,由Imat-uve在中国上海主办的“塑料的排放和气味”(‘Emissions and Odor of Plastics’)研讨会聚焦如何减少从材料到汽车内饰的化学排放。讨论的重点是如何采样、分析和降低已知的有毒化合物,以及会产生让消费者不愉快气味的物质。GB/T27630中将增加更多VOCs的项目来自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的王焰孟教授在其报告中证实,在2020年的中国的汽车法规GB/T 27630中除了8种受管制的化合物外,还将增加25种“含量最高”的VOCs。这些化合物的加入意味着使用实时MS技术对目标化合物进行采样并不可行,因为该方法仅限于对已知目标物的定量。另外,材料制造商关心的是:这些“含量最高”的化合物并不意味其气味最难闻的。目前测定车内空气VOCs的方法Imat-uve的高级经理(VIAQ,VOC,臭气)Michael Holzwarth博士介绍了标准测试方法、程序和原理,以及不同分析之间的差异。他的演讲中强调理解采样参数的必要性,以及如果不考虑这些参数,结果会如何变化。他还演示了imat-uve的“高精度微冲头”,可用于VDA 278样品的重复制备。分析仪器和嗅辨的协同作用气味设备咨询公司Olfasense的Nathalie Nibbe博士做了关于使用“GC-sniffing”方法识别异味的演讲。Nibbe博士说,气相色谱法是“分离和分析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领先技术”,与嗅辨一起使用会成为识别异味化合物的好方法。然而,她也强调了确保“嗅辨者”经过正确训练的必要性,尤其是在气味描述词汇方面,要确保描述性词汇的统一使用。来自上海Mankiewicz创新涂料实验室和研发总监Nils Krummel博士,与我们探讨了如何通过使用创新的涂料技术来改进VIAQ。该技术依赖于提高基体质量,可减少溶剂的使用。与此同时,Evonik专用化学品公司的石帅科博士的演讲内容聚焦于聚氨酯材料的低排放解决方案,强调新型零排放胺催化剂的重要性。热脱附技术用于排放测试的价值正如研讨会中所强调的,热脱附在监测汽车内饰排放方面保持着领先技术。Markes在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如果您对当前的法规或仪器化有任何疑问,请不要犹豫,让我们知道。有关VIAQ的标准架构的概述,请参阅应用文档131。Caroline WiddowsonCaroline Widdowson是Markes International的市场开发经理。她于2014年在Cardiff大学完成了有机化学专业的博士学习,在Markes工作期间获得了MBA学位。Caroline带领的应用团队研究方向覆盖了环境空气、水和土壤,消费品以及化学武器和反恐等方面的应用。她的主要研究领域是采样和分析室内和车内材料的化学排放以及相应的法规。Caroline是多个标准和管理委员会的成员(CEN、ISO、ASTM、BSI),并为中国和日本的国家政府委员会提供咨询服务。目前,她是ISO 16000-6起草委员会的成员之一,ISO16000-6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室内和车内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分析标准。
  • 《计量校准管理办法》等8部计量规章将进行修订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市场监管总局关于印发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的通知》。《计量校准管理办法》、《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计量比对管理办法》、《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办法》、《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非法定计量单位限制使用管理办法》8部部门规章将进行修订,具体如下: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立法工作计划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以下简称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立法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以高水平立法保障和促进高质量发展。 一、对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断完善依法监管的制度规则 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握市场监管发展规律,适应市场监管新征程需要,加强基础性制度供给,统筹推进立法项目,共列入立法项目69部。其中,第一类立法项目36部,力争在年内提请总局局务会审议,第二类立法项目33部,抓紧启动并持续推进。 (一)拟起草法律、行政法规送审稿14部(第一类立法项目5部,第二类立法项目9部):第一类立法项目包括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类立法项目包括价格法、地理标志法、商标法、个体工商户条例、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认证认可条例、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商标法实施条例。 (二)拟制修订部门规章55部(第一类立法项目31部,第二类立法项目24部):一是为健全反垄断法律规则体系,以公正监管保障公平竞争,修订禁止垄断协议暂行规定、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暂行规定等规章。二是为加强食品全链条质量安全监管,强化药品安全风险防范,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监管隐患排查治理能力,深入贯彻“四个最严”要求,制修订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办法等规章。三是为规范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完善市场监管制度规则,制修订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等规章。四是为持续推进质量强国战略实施,健全商品质量体系,制修订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办法、国家标准管理办法等规章。 (三)继续积极配合立法机关推进的立法项目:包括反垄断法、计量法、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市场监督管理所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 二、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以良法善治推动高质量发展2022年,市场监管立法工作应当深刻把握中央战略意图,发挥立法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一)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要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服务大局,把改革发展决策同立法决策更好地结合起来,统筹规划、扎实推进各立法项目。立法过程中涉及全局、影响广泛的重大问题和重要情况,应当及时向市场监管总局党组请示报告。 (二)健全立法工作机制,着力提升立法质量和立法效率。 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起草阶段,要加强调查研究,充分听取意见,增强立法的及时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立法内容应当符合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罚则设定应当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确保过罚相当。在法制审查环节,要确保草案符合上位法规定,与相关规章协调、衔接,符合立法权限和程序,符合立法技术规范,实现合法性、合理性和适当性的有机结合。同时,要强化风险评估,特别是涉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公众有重要影响的事项,要充分论证和系统判断,保持政策预期的稳定和一致性,确保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 (三)统筹推动立改废释纂,加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市场监管法律规范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的立法,推进基层普遍反映问题较多、不符合监管实际、存在监管空白领域法律法规的制修订。健全规章清理工作机制,加快对现有规章的深度清理,推动将内容主要为相关工作标准或者内部工作规范的规章转为规范性文件管理,保持规章的协调统一。加强立法研究,提升立法的前瞻性和科学性。 (四)加强立法宣传解读,加大普法力度。 把普法融入立法全过程。在立法过程中,通过公开征求意见、听证会、论证会等形式扩大社会参与,广泛听取意见。组织开展新颁布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工作。采取新闻发布会、解读文章等形式,做到同步发布、同步解读。 三、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立法工作计划的实施 各起草单位要把立法工作计划的执行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加快工作进度。第一类立法项目务必于2022年6月30日前将送审稿以及有关材料送法制审查,为审查、审议等工作留出合理时间,力争年底前提请总局局务会审议。第二类立法项目要尽快启动并持续推进。2022年6月30日后送法制审查的立法项目原则上按照第二类立法项目推进。 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要及时跟踪了解立法工作计划执行情况,加强组织协调和督促指导。一是根据《关于优化药监局、知识产权局报送规章立法审查工作机制的意见(试行)》,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发挥药监局、知识产权局法制机构作用,明确责任,确保立法质量。二是法制审查中发现立法条件尚不成熟或者发生重大变化、主要制度存在较大争议、涉及有关部门职责但未与其进行协商或者协商未达成一致、不符合法定权限和程序等情形,视情况予以缓办或者退回起草单位。发现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和修改的重要问题,应当及时提出审查意见,请起草单位进行研究论证、修改完善。 对争议较大的重要立法事项,各起草单位要积极妥善处理分歧,力争达成共识。经反复协调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起草单位应当将争议的主要问题、有关部门的意见及时报市场监管总局领导协调或者提请市场监管总局法治市场监管建设领导小组决定。 除立法工作计划项目外,需要在重要文件、政策建议中增设或者调整立法项目的,各有关单位要提前与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沟通,并报市场监管总局领导同意。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进各项改革举措需要修改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或者开展改革试点工作需要暂时调整法律、行政法规适用的,经市场监管总局领导同意后,要及时提出立项建议,研究提出草案送审稿,依程序送市场监管总局法规司审查。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要立足基层执法实践,支持配合、积极参与市场监管总局立法工作,结合工作实际认真研提意见。要切实推进市场监管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制定、修改、废止工作,并及时将有关信息报告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22年立法项目表第一类立法项目法律、行政法规项目名称起草单位1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价监竞争局2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质量监督司3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反垄断二司4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价监竞争局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家药监局部门规章6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违法所得认定办法法规司7企业名称登记管理实施办法登记注册局8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暂行规定竞争协调司9禁止垄断协议暂行规定反垄断一司10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暂行规定反垄断一司11关于禁止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反垄断一司12经营者集中审查暂行规定反垄断二司13合同行政监督管理办法网监司14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广告监管司15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质量监督司16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食品经营司17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特殊食品司18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局1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管理办法特种设备局20计量校准管理办法计量司21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监督管理办法计量司22计量比对管理办法计量司23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计量司24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管理办法计量司25专业计量站管理办法计量司26国家标准管理办法标准技术司27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标准创新司28药品经营和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药监局29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药监局30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药监局31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药监局32牙膏监督管理办法国家药监局33商标代理监督管理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34专利审查审理相关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35关于规范专利申请行为的若干规定国家知识产权局36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国家知识产权局 第二类立法项目法律、行政法规序号项目起草单位37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价监竞争局38中华人民共和国地理标志法国家知识产权局39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国家知识产权局40个体工商户条例登记注册局41制止牟取暴利的暂行规定价监竞争局42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局43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认证监管司44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国家药监局45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国家知识产权局部门规章46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行政复议办法法规司47禁止非法生产销售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和“伪基站”设备的规定执法稽查局48企业公示信息抽查暂行办法信用监管司49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暂行办法信用监管司50个体工商户年度报告暂行办法信用监管司51农民专业合作社年度报告公示暂行办法信用监管司52商业秘密保护规定价监竞争局53消费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质量发展局54产品防伪监督管理办法质量发展局55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实施办法质量监督司56纤维制品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质量监督司57食品安全检查员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司58食品委托生产监督管理办法食品生产司59铁路运营食品安全管理办法食品经营司60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食品经营司61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特殊食品司62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管理办法计量司63非法定计量单位限制使用管理办法计量司64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标准技术司65行业标准管理办法标准创新司66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标准创新司67认证人员管理办法认证监管司68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管理办法国家药监局69标志保护办法国家知识产权局
  • 化学测量学“十四五”发展规划概述
    化学测量学是化学的测量科学、方法和技术,是化学科学最早、最重要的发展分支之一。其根本任务是获取物质组成、分布、结构与性质的信息与时空变化规律,并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方法和支撑。本文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科学部化学测量学“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人员、老师和学生提供参考。  作者:王春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毛兰群(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黄岩谊(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拥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交叉科学部)  *通讯作者,E-mail:cxwang@nsfc.gov.cn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化学测量学,发展规划,研究方向  1 引言  科学基金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全方位审视全球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全面深化科学基金改革,通过确立基于科学问题属性的资助导向,建立以“负责任、讲信誉、计贡献”为核心的公正高效分类评审机制,构建符合知识体系内在逻辑和结构、促进科学前沿和国家需求相统一的学科布局[1]。化学科学部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深刻认识到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原有的学科设置不能更好地适应科学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不利于交叉和前沿领域的发展,率先在2017年对原有八个学科进行了整合重组,将原来的分析化学学科重整后调整为化学测量学[2]。  根据2021~2035年中长期暨“十四五”我国基础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向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指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四个面向”科技创新方向[3],按照科技部的总体部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以下简称基金委)化学部组织化学测量学领域的院士、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及学术带头人50余人进行深入研讨和战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化学测量学“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学科内涵、目标和特征,分析了学科现状和新兴研究方向,提出了未来学科发展布局和优先发展领域。制定该规划的目的是瞄准重要科学前沿领域的重要基础性问题,结合国家战略需求,推动新兴交叉学科产生及新的学科生长点形成,切实提升我国化学测量学的研究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论述2化学测量学发展战略  2.1  化学测量学的战略地位  化学测量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确定物质在不同状态和演变过程中化学成分、含量、时空分布和相互作用的量测科学,旨在发展化学测量相关的原理、策略、方法与技术,研制各类分析仪器、装置及相关软件,以获取物质组成、分布、结构与性质的信息与时空变化规律。  化学测量学是化学的测量科学、方法和技术,是化学科学最早、最重要的发展分支之一。利用物质间和物质与各种力场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广泛吸纳和应用所涉及的自然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数据提取方法,最大程度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有关科学数据,实现对物质化学成分、组成和结构与其功能的认知。通过与物理、生物、数学、材料、信息等相关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化学测量学已经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并诞生了新的生长点和前瞻性研究方向:从传统的容量分析发展到现代的仪器分析 从光谱、电化学、色谱、质谱、核磁共振、热分析拓展到成像分析、纳米分析、微纳流控分析 从无机、有机分析扩展到生命过程化学信息的获取 从常量、微量、痕量分析到单颗粒、单细胞、单分子、活体分析 从简单物质的鉴定、单一信号的获取到复杂与生命体系的高通量检测与海量数据挖掘。其他学科领域的发展,不断向化学测量学提出新的、更高的需求和挑战,这对测量方法和检测仪器的不断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复杂生命过程、先进材料创制、新型能源、食品安全、环境问题和特种空间等物质信息和数据的获取,使化学测量学步入新的发展时期。  基金委化学测量学资助的研究涵盖从宏观到微观复杂体系的检测与分析,旨在建立新策略、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术,致力于拓宽现有技术在国家重大需求和重要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方向包括:样品处理和分离、谱学方法理论及应用、化学与生物传感、分子成像及仪器研发创制等。研究范围涵盖色谱、光谱、电化学、质谱、核磁、顺磁、量热分析、能谱分析,以及新兴领域如组学分析、单分子单细胞分析、活体分析、微-纳尺度分析等。  2.2  化学测量学的发展规律  2.2.1  化学测量学的发展面向国际科学前沿  化学测量学与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纳米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前沿领域紧密结合,互相促进,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以微-纳尺度分离分析为例,它得益于微流控学和纳米科技的先期发展和成功实践,实现了从过去的微米尺度向微-纳米以及纳米尺度的过渡,这种发展又和纳米制备技术及其分析表征的需求密切关联。微-纳尺度分析的发展,还直接与生命科学前沿,如与基因测序、蛋白质组学等研究有关,同时也受益于生命科学新的研究成果。空间探测对携带仪器重量和体积的苛刻限制,也是促进微-纳尺度分析方法和技术发展的重要催化剂。这些事实表明,化学测量学的发展必须面向科学前沿,并立足于多种学科前沿发展的基础之上,具有非常鲜明的特征和突出的时代感。近年来,我国科学家利用微纳尺度流体控制及分析中的基础研究成果,在液滴微流控、单细胞分析、微纳流控复杂生物样品分离等几个重要的应用方向上,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成果,对于生命分析技术的发展和我国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面向生物大分子分析中单分子核酸和蛋白序列分析这一国际前沿问题,我国科学家也积极布局,充分利用了在化学测量学领域的积累,提出了新概念,研发了新装置,与国际科学界在同一水平竞争。  2.2.2  化学测量学的发展立足国家重大需求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虽有一些科学理论成果是先于社会需求产生的,但大部分科技发展成果是由于社会需求而催生的。20世纪30~40年代,原子光谱、质谱和离子交换色谱的快速发展就是为了满足曼哈顿计划的需求。近几年我国的食品安全重大事件、公共安全、环境污染等,化学测量学都能及时组织科技攻关,开发了相关检测技术,建立了相应的国家标准,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国家的经济实力不仅反映在国民生产总值以及国防实力,也反映在产品质量上,而产品质量则取决于分析检测的水平。化学测量学一直致力于发展高灵敏度、高通量、高效快速的分析检测方法,为各种产品质量的检测提供强有力的手段。我国最近几年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接近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但在应用过程中体现的差距依然存在。例如,我国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方面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导致发达国家或地区对我国出口食品所设立的贸易技术壁垒,大多集中在评价标准和检测技术领域。近十年来,我国在农产品、食品检测的化学测量水平正在逐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成为我国相关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坚强技术保障。  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及保障国家公共安全,迫切需要化学测量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我国化学测量学将涉及重大疾病与国家公共安全的分析方法作为重要研究内容,重点研究如重大疾病早期诊、食品、环境有毒有害物、爆炸物、毒品、生化恐怖源等的快速、准确、灵敏的检测方法,以满足维护人民健康、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需求。从2001年全球首例手足口病,到2003年的SARS病毒、2009年H1N1流感病毒、2016年寨卡病毒以及2019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病毒[4],我国的化学测量学家在这些不断暴发的全球流行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开展了有益的探索。尤其是在新冠病毒检测技术上,我国科学家从病原鉴定方法、核酸及抗体检测技术、病原溯源方法、快速检验方法和试剂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疫情防控的成功提供了技术支撑和方法保障[5]。这一技术积累和实战的操练,体现了核酸分析方法领域过去一段时间的知识储备、技术沉淀以及人才积累是有效的,也为今后类似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应对,提供了信心和能力保障。  2.2.3  化学测量学与相关学科交叉融合,互相促进  化学测量学实现对物质化学成分的认知,需要利用物质间和物质与各种力场间相互作用的原理、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最大限度地获取所需信息和有关科学数据。化学测量学的发展需要借鉴相关学科的成果。仪器分析作为化学测量学的一个分支,首先得益于物理科学(电磁学、光学、力学、热学等)、材料科学(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以及各种材料加工技术等)和信息科学的发展 同时,生命科学、空间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发展大大促进了化学测量学的发展。再以微-纳尺度分析为例,它直接面对介观及以下尺度空间的科学问题,旨在构建和发展更高水平、更快速度、更有效率的物质组成、分布及其浓度信息的化学测量学策略、方法和技术,以尽可能快速、全面和准确地获取介观、微观世界中丰富的信息。这也正是整个化学测量学目前所追求的目标,更是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医药卫生和工业技术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微-纳尺度分析的发展与整个化学测量学的发展一样,离不开相关学科的发展和支持,只有通过与其他相关学科,如数学、物理学和微加工技术等,进行深入的交叉合作研究甚至融合,化学测量学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化学测量学自身的学科特点,就带有强烈的学科交叉特征。除了借鉴各个学科的成果之外,化学测量学本身的进步,还可以有效带动多个学科的进步或者催生新的学科增长点。以核酸分析这一化学测量学的重要分支为例,20世纪初对核酸成分的精确定量分析,以及20世纪中叶对核酸结构的分析和深刻认识,从根本上改变了生物学、遗传学和医学等学科的思维范式,也奠定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石 而后随着核酸序列测定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生命的认识进入到全新的阶段,同时也促使基因组学产生与飞速发展,并开始发挥重要的医学价值。由此可见,化学测量学的一个重要本质,就是立足于多个学科的边界和交叉点上,在新的维度上拓展知识体系。  2.3  化学测量学的发展态势  化学测量学善于把科学上的新发展转化为全新的分析方法和仪器,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推动科学的发展。例如,核磁共振就是把原子核自旋与磁场和射频场的相互作用而发生的共振现象(曾两获诺贝尔物理学奖),转化为用于结构分析的核磁共振波谱方法(获1991年诺贝尔化学奖)、蛋白质结构的测定方法(获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和磁共振成像(获200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分析原理和方法上的多样性,决定了化学测量学在自然科学中应用的广泛性。  当前,我国化学测量学研究体现出如下特点。  (1)注重方法创新和新原理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化学测量学的发展逐步由跟踪模仿和应用研究为主转变为注重创新方法和新原理发现的研究。近年来,这一转变的趋势更加明显。中国化学测量学在微-纳流控分析、新型荧光探针、纳米分析、电分析化学、核酸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并形成了一致的共识,即只有发现新原理,在方法和技术上进行创新,才能做出一流的工作,才能提升中国化学测量学的国际地位。  (2)以生命分析和环境分析为研究重点。生命科学是21世纪的科学前沿,环境分析关乎人类的长久健康发展。中国化学测量学家近年来围绕这两个重点领域开展化学测量学的创新研究,在单细胞分析、单分子分析、活体分析、蛋白质分析、DNA测定、疾病诊断以及环境污染物监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产生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  (3)与尖端分析仪器装置的研制紧密结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仪器是科学数据产生的基础,科学研究新领域的开辟,往往要以实验装置、仪器技术以及方法学上的突破为先导。回顾科学发展的历程,很多学科的发展首先有赖于技术方法及科学仪器的创新,近现代科学的发展更是以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重要基础。在诺贝尔物理和化学奖中,大约有四分之一属于测试方法和仪器创新,如质谱仪、X-射线物质结构分析仪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等。以微流控的研究为例,我国和国际研究的早期情况基本一致,首先是相关实验装置的加工和制备。经过“973”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的成功实施,我国在微-纳尺度分析方面的加工技术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并形成了一定的加工创新能力,这为我国在此领域进行前沿探索提供了重要技术保证。此外,我国在“十三五”期间建成了一批大科学装置,包括同步辐射光源、自由电子激  光、散裂中子源、强磁场,以及在建设中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等,这些国际先进水平尖端科学装置发展的分析方法及相关应用为我国化学测量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保障。  (4)初步建成一支高素质的研究队伍。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实力的竞争,国家科技实力的决定因素是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近年来,通过大力引进青年人才和领军人才,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我们已经建成了一支高素质的化学测量学研究队伍,并构建了一个学术自由、公平竞争、尊重科学家研究兴趣、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和研究氛围,确立了一套科学、公正、合理、透明的评审和评价机制。  纳米酶概念就是由中国科学家率先提出的,十几年来这一研究方向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纳米酶是一类自身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自2007年首次报道以来[6],已有超过20个国家的300多个实验室从事纳米酶及其在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的分析检测、诊断治疗和催化应用研究。纳米酶能够在温和条件下高效催化酶的底物,也能在极端环境中保持高的类酶活性。  同时,纳米酶兼具纳米材料特有的物理化学特性以及经济、稳定、易于大批量生产的优势,有望取得关于特异性、催化活性和机理等方面的重大突破,使其替代天然酶成为分析检测的重要突破口,推动类酶催化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  2.4  化学测量学的新兴研究方向  化学测量学在传统分析化学研究的基础上[7],近年来呈现出以下新兴研究方向。  2.4.1  能源分析化学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化石能源大量消耗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使得探索和开发高效能源转化技术以及寻找新型可再生能源成为当前能源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能源分析是对能源储存与转换过程中存在的物种、能量转化等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测量,包括对能源材料、分子、离子、电子、质子等的实时动态监测、成像分析及其转变过程的原位研究,从而帮助理解能源转化机制,促进能源高效转化,推动能源科学的发展。首先,能源过程涉及物质与能量的转化,而转化效率的评价离不开化学测量学对转化前后物质与能量的精确测量。其次,能源过程涉及多种物理、化学过程的耦合,其转化机制尚不清晰,极大地限制了高效能源材料与器件的开发。化学测量学可对能源体系中瞬息万变的组成、分布、能量状态进行实时测量,捕获活性位点、反应中间物甚至是电子结构信息,获取其演化规律,为系统深入认识能源过程的化学本质提供重要的支撑。  能源转化过程往往发生在很短的时间范围内,导致待测量的物质具有寿命极短、浓度极低等特点,且尺度变化大(从亚纳米到米级)、相数多(气、液、固等)、组成复杂多变、受光/电等多种外场影响显著。  同时,新型能源材料与器件不断涌现。因此,能源体系的精准测量,给化学测量学带来巨大挑战,亟需发展适用于能源体系的高灵敏、高时空分辨测量方法,研制面向能源体系的新型分析仪器与装置,实时原位监测不同尺度、不同相界面、不同材料表面能源过程的动态变化,从而揭示能源过程的分子作用机制,为高效能源材料与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提供测量方法与技术。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五方面。  (1)提升能源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特异性和时空分辨能力。传分析技术受灵敏度与时空分辨率的限制,往往只能获得较大空间范围和较长时间尺度的宏观统计平均信息,难以直接获取能源过程中物质在限域空间内的瞬态变化信息,限制了对能源过程微观化学本质的深入认识与理解。因此,发展适用于能源体系且具有更高灵敏度、特异性以及时空分辨能力的分析方法与技术,在复杂多变环境中原位获取能源转化过程的动态信息,是能源分析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方面,可通过提升原有分析方法与仪器(如电化学、光谱、质谱、核磁等)的灵敏度与时空分辨率。另一方面,可从分析的原理创新,借助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新的测量学原理、理论、方法与仪器,建立全新的能源分析方法。  (2)能源体系的多尺度、多相界面、多组分及多模式分析。能源过程涉及不同尺度(原子级活性位点、微纳米能源材料、宏观器件)、不同界面(固液、固固、气固等)、不同组分(反应物、电子、光/电场等)之间的相互转化,且各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亟需利用化学测量学手段,观测能源体系中不同尺度下电子/电荷传输、分子转化过程,直接检测能源过程中各种界面可能存在的关键中间体,分析其对能源转化的影响。同时,结合多种分析技术,从多个角度对能源体系进行多模式测量,获得分子结构、电子结构、时空间分布等多模态信息,全面解析能源过程的化学本质。  (3)外场调控下能源反应与新能源材料的原位动态分析。能源过程的研究往往是在外场调控下进行的,能源分析必须考虑外场对能源过程的原位调控作用。提高新型能源分析方法的时空分辨,以获得外场调控下的各相时空成像数据,深入剖析外场种类、强弱、分布、动态变化等对能源转化过程的影响,从而揭示外场调控下能源转化过程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发展新的通用型原位动态分析技术,对新能源材料进行系统分析,揭示其组成、结构及演化过程,阐明其结构与作用机制,指导设计更加高效的能源材料。  (4)开发面向能源体系的新型分析仪器和联用设备。能源体系复杂,须从多个角度获取精确信息,进行全面分析。例如,利用电化学与谱学分析(红外、拉曼等)在动态限域尺度上的联用,可获得瞬态电化学界面过程的微观反应信息 同时利用谱学对产物乃至中间物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从分子层面揭示反应机理。  现有的联用分析方法与仪器,其灵敏度与时空分辨率往往较难同时达到能源分析的检测需求。因此,需发展适用于能源体系样品、无损、普适、可原位观测的新型分析仪器与联用设备,从而建立多参数、多模态能源转化评价体系。  (5)建立能源分析相关数据库与标准化测试方法。能源分析目前缺乏统一的度量标准,降低了研究成果对后续研究的指导意义。建立能源体系的标准化测试方法,对能源科学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需结合能源科学的研究现状和重点领域,对包括样品前处理、测试及数据分析等全流程进行测量规范,有效量化能源体系的评价指标,建立能源分析领域标准化测试方法。在此基础上,将标准化测试结果共享上传,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建立能源分析综合数据库。  2.4.2  材料分析化学  材料分析化学是材料化学、合成化学和化学测量学的有机融合,是化学测量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长久的发展历史。近年来受多个学科飞速进步的推动,材料分析化学的测量手段和工作范畴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成为化学测量学的新兴研究方向之一。材料分析化学包括两层内涵,一是将新原理、新技术与新方法应用于材料的结构、组成、表界面及理化性能分析表征 二是将新材料用于化学测量学,借助新材料的光电磁等优异性能,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等。  材料分析化学在化学测量学的发展中将扮演重要角色。例如,半导体发光量子点光谱特性及其能带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离不开光谱分析仪器和方法,而发光量子点的出现,尤其是低毒、可见及近红外光发射量子点的发展,为生物成像及癌细胞原位、实时标记提供了有力工具 超顺磁性纳米材料的发现为复杂物质分离分析、免疫分析以及磁共振成像提供了新的机遇 具有光热效应的纳米材料使光控释放以及光热分析检测成为可能。同时,新材料的新结构、新性能也亟需新的分析表征设备与研究手段和技术,如单原子、单分子水平上的结构与性能表征,超薄、超小结构表征,表界面性能表征等,特别是实时原位表征。  目前材料分析化学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近年来我国化学测量学家在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瞩目的成果,尤其是基于新材料性能开发的新型传感平台,其主要研究内容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纳米材料具有与宏观物质迥异的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以及由此引起的优良光、电、磁及生物化学特性。利用其磁性能,通过在其表面修饰核酸适配体、抗体及亲和配体,可实现复杂样品中靶分子的高效富集与分离 利用光、电及生物学性能,通过在传感界面上构建纳米颗粒,可实现目标待测物信号的高效放大,高灵敏检测实际样品中的靶标物质 利用纳米材料新性能,如发展新型的氟磁共振成像探针和近红外光热探针,探索可穿透人体组织深层次的疾病检测新方法 整合磁共振、光热、荧光、拉曼、电化学、化学发光、颜色变化等多种测量手段,实现生命过程相关的重要生物物质的多模式高灵敏检测。  (2)探索纳米结构和性能的定量关系,构建有别于单个纳米粒子性能的纳米组装结构。通过化学多级组装模拟生物体系的结构和功能,揭示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探索重大疾病的精准诊断与高效治疗新模式,并结合生物标记发展重大疾病的精确诊断新技术 模拟肿瘤空间构型,探索循环肿瘤细胞等疾病的检测新方法 构建气体传导优化组装体系,实现对不同疾病呼出气中标志物的高灵敏诊断技术 在生命体中构建生物拓扑结构,探索对活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功能的重要影响机制,研究疾病诊断新机制。  (3)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各种纳米材料的结合体,不仅具有单个纳米材料的特点,更展示了复合材料的特有性能。以聚合物为载体的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综合了无机、有机和纳米材料的优良特性,具有良好的机械、光、电和磁等功能特性,为开发新型的成像检测技术、电化学传感器件、气体传感器和分离检测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材料基础和技术空间。仿生材料是当前材料科学中的前沿领域,根据自然界生物的某些组织或器官制备的纳米复合材料,在大健康检测和环境分析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仿生材料的迫切需求,使其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MOF、COF和多孔硅等多孔材料由于具有比表面积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等特性,在样品的采集、分离、富集等方面均表现出优异的性能。  2.4.3  生物成像  成像技术和设备是生命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重要的工具,而对生命活动的精确测量与可视化将成为后基因组时代前沿科学的主战场。荧光蛋白、超分辨成像技术和冷冻电镜技术等三个生物成像技术分别获得2008、2014和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凸显了这个领域的重要性。生物成像目前已成为一个高度交叉的研究和应用领域,融合了生物、化学、物理学、神经科学、医学、工程、材料等多个学科。  生物成像依据尺度大体可以划分为宏观、介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分别对应于组织、细胞和生物分子成像。生物成像领域存在很多挑战。现有的成像方法通常可分为结构/形貌成像技术和功能/分子成像技术,它们在尺度、时间、空间分辨率和无创伤性等方面各有特点。  生物活性分子的时空分布、结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方式,决定了细胞增殖、分化、凋亡以及重大疾病发生、发展、迁移等过程。生物活性分子,不但包括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同样也包括如自由基、质子、离子、神经递质、氨基酸等生物活性小分子。生物活性分子共同形成精密复杂的相互作用和调控网络,实现生命活动的基本功能。对活性分子的浓度和时空分布加以精确监测,是深入揭示致病机理以及对疾病进行预警与诊治的前提,对疾病标志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中存在多种类型的生物活性小分子,在细胞的病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每种类型又可能有数种分子及其代谢物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发挥作用,发展生物活性小分子成像方法,研究这些小分子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与转化十分重要。发展细胞、亚细胞水平上,具有高选择、高灵敏、多水平、多参数分析新方法和新技术,以及原位、实时、动态的可视化示踪技术,对实现活性小分子的准确定量及时空分布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细胞显微荧光成像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契机,但该技术存在如分辨率有待提高、缺乏定量分析手段、缺乏对小分子活性物质的识别受体和高特异性反应等问题,难以实现这些活性分子细胞和亚细胞层面的高空间分辨和高时间分辨。无标记生物成像技术能够直接对细胞中的化学组分在分子水平上高灵敏度地准确识别和鉴定,并避免荧光成像中有些代谢产物小分子无法实现荧光标记的局限。  国内化学测量学在生物成像方法学方面有显著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很大差距。其中有两个重要原因:一是缺乏相关人才队伍和团队,二是国产高端生物成像设备和核心部件自主能力不足。例如,在样品分析测试技术与设备方面,我国目前的整体局势是对技术的应用能力强,但相关高端仪器设备及配套试剂主要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如下三方面。  (1)发展新原理和新型成像方法  利用不同的光和物质相互作用,发展新型成像手段,包括X射线生物成像、超分辨成像、无标记成像、荧光寿命成像、光谱成像、自适应光学成像和细胞分辨质谱成像技术等。以基于同步辐射装置的X射线细胞显微成像为例,该技术用波长为0。1~10nm的电磁波成像,分辨率极易达到数十纳米,与荧光显微装置相比具有独特优势。如何将这些X射线细胞显微成像技术与分子成像技术结合,反映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分子基础,是细胞显微成像技术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发展高灵敏的单分子成像方法,拓展基于光、电、磁等更多信号响应的单分子检测机制,提高从复杂生物体系高背景噪声中测量和分析单个分子信号变化的水平,在细胞、组织器官甚至活体中对单个生物分子进行实时快速“拍摄”,实现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生物单分子随时空变化的实时动态成像。  发展高通量、高内涵、自动化、微型化成像方法。基于细胞成像的多重原位分析方法(multiplexin situanalysis)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这些技术能实现对上千种mRNA在组织和细胞原位的单分子成像分析,以解析其数量和分布情况,为组织原位细胞类型鉴定提供了重要工具。  发展组织深处成像方法,如多光子成像、光声成像、超声成像和红外成像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多模态跨尺度生物成像方法,如光学成像与电镜成像融合的光电联用技术、PET-CT、PET-MR和fMRI-OPT。将测序与成像结合,将微流控技术与单细胞成像技术结合提高通量和分析效率等多模态技术等,实现单细胞的精确识别、追踪和俘获、精细的动态多模态观察。  (2)发展高性能成像探针和样本制备方法  基于在化学、材料科学方面的优势,我国科学家在成像探针研发方面处于国际前列。现有的荧光探针分析方法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灵敏度,能够检测到单分子的水平,并研发出大量可供选择的荧光探针,包括荧光染料、量子点以及各类聚集和组装材料等。但现有的荧光探针在灵敏度、选择性、跨越细胞膜的能力、毒性与生物相容性、时空分辨能力以及对小分子活性物质的识别能力等方面还不能满足需要。发展遗传编码荧光探针。制备特异性遗传编码荧光探针,发展实时、高空间分辨率的成像新技术,用于测量生物分子在细胞内时空动态分布、行为与代谢。创新发展遗传编码荧光探针特异性识别与高灵敏荧光传感原理,构筑高通量遗传编码荧光探针设计、测试与筛选平台。针对代谢、信号转导等重要生物过程,研发高亮度高响应度遗传编码荧光探针,发展生物正交、多参数活细胞生物表型监测技术,建立基于遗传编码荧光探针的细胞与活体动物模型。  发展新型探针、标记技术和样本制备方法。研制新型纳米探针、识别生物活性分子的荧光探针、多组分同时分析探针、分子结构荧光分析探针、超高灵敏度和单分子分析方法与探针以及超分辨时空成像方法与探针,研发新型核素探针及靶向造影剂等可早期、特异性显示恶性肿瘤的探针体系。样品制备技术包括如组织透明化和样本膨胀技术等。  (3)持续拓展成像技术的应用,发展人工智能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包括多模态跨尺度图像融合技术、图像智能识别、成像分析及建模算法等 以及大力推进研制国产生物医学成像分析仪器、部件和配套试剂,包括显微镜、物镜、相机和电动载物台等,开发高通量及高内涵单细胞成像与定量分析技术及原理样机,研发分子影像技术工具。  2.4.4  仪器研制  科学仪器是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人类科学发展史上任何一次大的飞跃都离不开科研工具的巨大创新和根本变革,科学仪器的发展和创新往往是催生科技创新的重要要素。长期以来,科学仪器研制是我国科技的短板和弱项。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对中国高端科学仪器(特别是高端测量仪器)、部分关键器件禁售的现实,我国科学研究必须解决基础关键器件、部件、材料研制和系统设计,不断激活从源头上增强国家自主创新的能力。  目前,科学仪器的研制正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我国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已将“科学仪器研制与开发”列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科学仪器研制专项,开始推动我国相关仪器设备的研究。2016~2020年化学科学部共计73项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专项得到资助,其中化学测量学43项,在整个化学学科占据重要位置。仪器研究覆盖从传统光、电、色、质领域到生命体系及高通量、成像等诸多新兴前沿领域,成功研制了单细胞时空分辨分子动态分析系统、超高分辨离子迁移谱、超高灵敏光谱流式检测系统、小型质谱仪器、微流控芯片-质谱系统、高通量测序仪、微流控芯片与检测仪器、双向凝胶电泳成套设备和电化学成像等一系列原创仪器,培养了一批从事分析仪器研制的研究人员。虽然成效显著,但研制仪器中的关键器件和部件仍然依赖国外,科研仪器相关研究还远未形成规模,至今没有相关的创新研究群体。  当前,围绕化学测量学核心科学问题,发展原位、在体、实时、在线、高灵敏度、高通量、高选择性的仪器系统,依然存在挑战。研究对象也从宏观体相系统到微观世界的单分子单个体分析。面向宏观领域体系的分析仪器集合体,如环境中的水体、空气污染等大尺度群体行为测量,结合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可能会提供更多更有效的数据信息。  从科学仪器制造技术角度看,整机的微型化、固态化,不仅分析标准样品,并且能够同时满足真实应  用场景的分析需求,是分析仪器和化学测量的发展方向。应重视关键器件、关键工艺设计、关键测量用材料和关键部件的研制。用国产高端器件替代进口高端器件,研制出性能优良、且应用目标符合并满足国家战略布局的化学测量仪器设备。比如能替代APD、MPPC甚至PMT,有宽动态范围,成本低于进口相应器件,能长期稳定运行的光电探测器件和组件 能替代高端高价值、高运行费用的相对廉价的方法和技术,且具有可标准化的性质。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但不限于如下三方面。  (1)发展基于新理论、新概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分析测试方法与仪器。包括高端分析方法的建立,如实现单细胞、单分子的测量等 在航空、航天、太空、深海、潜艇和其他极端条件下的分析测试 研究先进成像技术、活体分析、纳米技术的生物应用、医学应用及安全性问题等。  (2)在基础前沿研究领域,存在较大的技术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与工程化技术的多学科集成交叉结合,不仅可为研究体系提供更确切的测量数据保障,也能为前沿创新性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提供充足的技术基础。以深空探测分析仪器为例,科学仪器载荷是解决深空探测科学问题的核心工具,用于化学物质检测的质谱仪器在探测外星环境和寻求生命起源等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外已陆续将色谱-质谱仪等多种科学仪器送至太空,覆盖从高空轨道器到地表着陆器和巡游车的全方位测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中SAM质谱仪载荷首次检测到有机物存在于火星的证据。未来的空间站实验及星体环境探测任务中,使用小型串联质谱仪实施化学及生物分子的实时检测是空间科学探索的重要核心技术支撑。  (3)围绕化学及生物医学、环境科学、食品安全、公共安全等相关领域,解决测量方法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关键问题,促进化学测量学的发展。如生化科学仪器及其关键部件,测序、组学、生物相互作用分析等测量仪器 食品安全、环境保护领域的光谱和色谱仪器及其关键部件 社会设施及公共安全与计量领域的特定监测设备与计量仪器等。  2.5  化学测量学的发展目标  2.5.1  发展布局  化学测量学的发展策略是:突出原创,厚积薄发 重视前瞻,淡化跟踪 需求导向,自主创新 宽松环境,鼓励交叉。  化学测量学的发展方向是:高灵敏度、高选择性、高信息量、快速、简便、原位、经济,以及分析  仪器的微型化、自动化、数字化并向智能化、信息化纵深发展。  诸多科学领域的快速发展为化学测量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测量学的发展应以解决重大科学问题为核心,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得到发展。要以生命科学、环境科学、食品科学、材料科学、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中的科学问题为对象,开展化学测量学的原理、方法、技术、仪器装置的创新研究和应用研究。  化学测量学的战略目标是:强化基础性、前瞻性、交叉性、变革性和实用性,实现精准测量。  2.5.2  化学测量学的优先研究领域  2021年起,基金委对各学科的申请代码进行了调整,从原来的三级代码[8]调整为二级代码[9],我们根据近几年化学测量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国家需求,列出以下化学测量学的优先研究领域和重点研究方向。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领域和方向是动态和开放的,会适时适情调整。  (一)谱学分析理论与方法  (1)功能光学探针与标记  (2)光学传感器与传感器阵列  (3)化学发光和生物发光新体系  (4)原子光谱与金属组学  (5)表面增强光谱技术  (二)电分析化学  (1)功能化仿生界面的构筑与电化学传感  (2)纳米电分析化学  (3)电化学发光与成像新技术  (4)生命电分析化学  (5)可穿戴电化学传感与器件  (6)谱学电分析  (三)色谱和微/纳流控  (1)样品处理方法  (2)新型分离介质  (3)联用技术与新型检测器  (4)微-纳尺度分离分析  (5)复杂体系多维度分析  (四)化学成像  (1)高时空高分辨成像  (2)多模态、跨尺度成像  (3)单分子、单细胞、单颗粒成像  (4)活体成像  (五)质谱分析  (1)新型离子化方法与技术  (2)高性能质量分析器  (3)同位素质谱技术与应用  (4)质谱成像  (5)临床质谱分析  (六)核磁共振  (1)核磁共振成像测量方法、新型造影剂构建及生物医学应用  (2)生物大分子稳态和瞬态结构与动态相互作用  (3)基于核磁共振的组学分析  (4)面向细胞、组织和活体的跨尺度核磁共振测量学  (5)大幅度提高灵敏度、分辨率和采样速度的核磁共振新原理、新技术与新方法  (七)生命分析  (1)生物界面与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  (2)单细胞多组学分析  (3)活体分析  (4)疾病生物标志物分析  (5)食品安全与公共安全分析  (八)环境分析  (1)复杂样品处理技术  (2)原位、实时及形态分析  (3)分析方法标准化与质量控制  (4)环境健康与毒理学分析  (九)化学测量仪器与装置创制  2.5.3  化学测量学的重点研究方向  (1)复杂体系分离分析  (2)活体分析  (3)分子识别与信号转换  (4)单分子、单细胞、单颗粒水平测量与分析  (5)仿生分析与智能器件  (6)极端条件下的化学测量  (7)多原理集成与联用分析方法  (8)微纳分析及应用  (9)新型分析仪器与装置  (10)柔性、可穿戴传感器件  (11)公共安全检测  (12)化学测量学的人工智能模态与方法  (13)多组学分析方法和技术  (14)临床医学分析  (15)能源与新材料分析  (16)基于大科学装置的化学测量  3 学科交叉的优先领域与国际合作  3.1  与化学科学部内部学科交叉研究的重点方向  3.1.1  与物理化学交叉  物理化学的新现象、新理论、分析测试新方法、新仪器与新软件等为化学测量学的发展带来新契机。探索量子调控、金属纳米超结构、界面电荷转移等信号增强机制,设计超高灵敏的光学成像探针、检测方法、检测装置 发展多维、多尺度、多参量分析表征新原理与新方法 突破超强超短激光的瓶颈问题,建立超精密微-纳加工技术、超快光谱和超快成像技术等。对复杂的能源、生命和复杂界面进行原位和工况状态下的表征,推动对这些体系的理解和优化设计界面结构和过程。探究局域场新理论,建立基于局域场调控的光学成像、化学反应、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等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化学精准测量。  3.1.2  与合成化学交叉  合成化学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和核心,为化学测量学提供了优异的分子工具 同时借助化学测量学以监测反应过程、解析分子结构、评价分子性能,实现高效、可控、精准的化学合成。通过理性设计、反应过程实时监测与调控,定向、可控合成功能导向新物质,提供高性能的光、电、磁、热性能的化学测量探针 建立高分子聚合过程的分子结构表征新技术,探究组份、结构和分子序列排布与高分子性能的关系,实现耐极端环境高性能聚合物的可控、定向合成 发展分子组装过程高分辨实时原位的表征手段,揭示组装中间体构象及组装体系动力学,实现组装过程的高效、精准、动态调控,为构筑多级复杂组装功能体系和探究生命体组装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技术 联合时间和空间分辨技术和瞬态研究方法,通过催化材料的精确设计和反应活性中间体的原位探测,揭示催化剂失活的反应机理,指导催化剂的合成和再生等。  3.1.3  与化学生物学交叉  化学测量学为化学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方法和技术,化学生物学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化学  测量学的发展。利用或发展新的光、电、磁、声等检测技术,从分子层面系统研究生物分子的结构、  时空动态变化、界面行为,建立高通量、高分辨、高灵敏的生物分析新原理与新技术,为揭示功能生物分子的构效关系、调控机制、协同关系、化学干预等提供理论依据。该领域重点研究方向包括发展单细胞/单分子实时、动态、精准测量技术,生物核磁、质谱、分子光谱,微纳芯片与多组学分析,生物纳米孔测序分析,多维度、超高时空分辨生物成像技术,多模态活体原位分析,智能成像与谱学数据分析技术等。  3.1.4  与材料化学交叉化学测量学是材料化学迅猛发展的基石,为化学材料结构和性能表征及结构-性能相关性研究提供了多尺度、多维度的分析手段,包括从微观分子组成、微纳结构,到宏观热力学、动力学及光电磁热性能解析等。同时,新型化学材料(高分子、纳米粒子、生物材料)是化学测量学的策略与方法创新的源头。发展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特异性的新型纳米孔材料制备及孔内修饰的新策略,建立纳米尺度单分子(核酸、蛋白等)分析、生物分子识别、电迁移等的研究平台 利用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创新发展新型纳米电极制备方法,搭建纳米电极精确控制和信号采集装置及设计相关软件,实现活体单细胞水平的电活性分子的高时空分辨、超灵敏、动态检测 发展微纳加工新方法,建立单细胞、单分子在线分析微装置。  3.2  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重点方向  多学科交叉研究既是化学测量学的学科发展之源,也是其最根本的学科特征。化学测量学在交叉研究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与包括物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信息科学、医学等的交叉合作越发深入,其研究优势越发明显,极大地推动了这些学科领域的前沿探索研究。近年来化学测量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研究的重点方向具体如下。  3.2.1  与物理学交叉  物理学是化学测量学方法创新的源头学科,化学测量学的发展离不开物理学中的新原理、新概念新装置。引入物理学新概念和新技术创建分析新方法,开展新仪器原理和装置的研究,并注重利用已建成的大科学装置发展先进特别是工况条件下的分析方法。发展基于量子光学的操纵新技术和精密测量新方法 建立冷原子分子气体的高精度成像技术 突破衍射极限的光学近场和远场成像方法与技术 基于柔性材料的大变形、非线性本构关系研究,发展高性能的柔性传感器等。  3.2.2  与生命科学交叉  发展生物筛选新技术、生物物质检测分析新方法 建立生物大分子化学修饰的动态监测新技术 发展单细胞的亚结构及生物大分子的跨尺度、系统分析新方法 建立单细胞多组学分析平台 发展药物筛选的高通量新方法,药物代谢及其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新技术 发展复杂天然产物的高效分离、鉴定新方法 建立食品中营养成分及有害物质快速检测的原理及技术。  3.2.3  与环境化学、地球化学等结合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及危害取决于其环境过程,污染物进入环境后,通过迁移和转化与其他环境要素和物质发生化学的或物理的作用,会发生浓度变化或形态转变等。利用化学测量学手段建立环境污染物的采样新方法及定量新原理和技术,实现污染物快速、准确检测,发展污染物生物毒理分析新技术是该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另外,建立地球地质的三维高分辨综合分析技术,和矿物资源勘查术及形成机理研究对地球观测和资源利用至关重要。  3.2.4  与数学和信息科学等交叉  化学测量学的新仪器开发及运行离不开算法和计算机软件控制。通过软硬件的联合开发实现仪器精确、自动、远程控制,实现低人力成本、高效及极端环境的数据采集 发展多维、多尺度、多模态光学表征和跨层次信息整合以及单分子成像与动态检测技术 发展多参数亚纳米级精度光学表面检测,包括三维空间信息获取与光谱实时检测技术 建立多维图像处理、重建数学建模与优化的新技术 发展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智能处理,及复杂高维度信息的合成与可视分析技术等 建设各重要谱学技术的谱库工程。  3.2.5  与基础及临床医学交叉  化学测量学为临床医学诊断提供强有力的原理和技术支撑,整合化学测量新方法用于临床医学可实现灵敏、高效的疾病诊断和监测。发展新发、突发疾病的快速诊断技术 研发稳健的疾病床边诊断新技术及其微型化设备 建立基于微纳芯片的单细胞综合分析平台,包括单细胞获取、培养、刺激反馈、动态示踪、多组学分析等 优化循环靶标富集及深度分析技术 研制高深度、多模态成像平台,实时动态分析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分子、细胞器、细胞和组织变化 发展柔性可穿戴微传感器,实现人体健康监测和智能医疗等。  3.3  国际合作优先领域  鉴于化学测量学的前沿交叉特点,应鼓励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交流旨在吸收先进的思想和捕捉新的研究趋势。应减少一般性访问和高投入邀请国外专家,逐步实现从“请进来”向“走出去”的战略转变。应及时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我国研究人员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参与国际组织并适当发声,使我国的化学测量学做强做大,做出自己的特色。  化学测量学开展国际合作的需求和优先领域  包括:  (1)分析仪器与核心部件研制  (2)影像探针的开发与临床应用  (3)多尺度脑化学测量  (4)液体活检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5)智能生物传感  (6)多维度单细胞检测  (7)纳米诊疗理论与应用  (8)食品安全在线、快速检测新方法  (9)化学测量学大数据AI分析  (10)多组学分析  4 实现中长期及“十四五”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化学测量学作为化学科学的研究支撑之一,对于我国化学学科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意义。近20年是我国化学测量学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一时期,也是国际化学学科调整和变化最为剧烈的时期。我国科技工作者乘势而为,不断缩小了与国际领先水平的差距。“十四五”期间,要继续贯彻基金委“鼓励探索、突出原创 聚焦前沿,独辟蹊径 需求牵引,突破瓶颈 共性导向,交叉融通”的方针,严格强调学术道德和规范,杜绝学术腐败,遏制学术失范,不断提高我国化学测量学的研究水平。  4.1  目前我国化学测量学研究领域比较明显的共性问题  (1)需进一步加强重大原创性研究。与国际同行比较,我国化学测量学发表的论文数和被引用数已经稳居世界前列,但鲜有突出的、国际引领性的原创成果,在新概念、新仪器、新方法、新关键应用上产生的重要成果不足。化学测量学应继续避免内容同质化及跟风和重复性的研究,避免单纯追求论文的数量和所发表期刊的影响因子。  (2)需进一步提高化学测量学仪器与器件研究水平。化学学科的发展离不开高水平的仪器设备及器件研制,仪器和器件的研制一直是化学测量学的基础和优势。目前,我国还没有投入足够的力量从事仪器与器件的研究,大量的工作还是依靠商品化设备的常规功能,或者是简单地拼装商品化仪器,很少从原理上进行仪器的创新研究。应从根本上加强对高水平原创性研究工作的支持,保持化学测量学的学科特色和优势,推动学科的持续发展。  (3)化学测量学利用测量手段解决化学的关键问题,应做到“顶天”或“立地”,冲击化学学科的根本问  题,触及知识前沿和科学极限,或立足于需求,为解决实际瓶颈问题提供科学的应用方法。  (4)同其他学科和化学其他分支的融合尚需进一步深入。在鼓励交叉融通的大背景下,化学测量学研究与生命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纳米科技等热点领域相结合,体现了化学测量学的基础性和实用性。化学测量学不应停留在常规方法的应用或对已有方法的改进,应从根本原理出发进行深入地合作,提出新的原理,解决其他学科的难题。  4.2  现存问题的可能原因和可能的解决方案  (1)学术评价方式单一,学术研究的质量亟待提高。在过去40年中,我国化学测量学相关领域的发展突飞猛进,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学研究人员,形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成就斐然。但随着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学科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化学测量学的研究,从基础理论出发,直至日常生活的应用,针对不同内容、不同场景都可以找到重要的科学问题,所展示的方式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用一个简单的评价方式或标准予以排序,会逐渐导致同质化的形成,不利于多方位的创新。  (2)人才培养期待新生力量。在各种人才项目的支持下,人才发展成绩可喜,人才水平大大提高。除现有的人才项目外,对年轻科学家的扶持和支持还应进一步加强,年龄结构还需要优化,不断创造一个适合年轻科研力量脱颖而出的公平、合作、竞争机制,提升总体科研能力和水平。要大力加强研究生教育,培养高水平的研究生,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输送一批理论学术过硬、应用创新过硬的实用型科研人才。应在有条件的高校中,有针对性地开设分析仪器专业。同时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公众对化学测量学和化学的了解和认知,不断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学习相关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  (3)化学测量学是化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应鼓励对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目前,化学测量学领域尚无基础科学中心和重大研究计划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也较少。化学测量学通常作为基础科学的研究工具,为其他领域的科学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应鼓励学科内的科研人员拓宽学术视野,积极应对化学测量学面临的更复杂的化学样品、更微量的化学分析和更精准的化学测量的时代挑战,发展真正有价值的新原理、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提升我国在该研究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4)对化学测量学直接相关的关键器件、关键部件和关键材料的研究,要予以重视和支持。创新仪器研制方面,严重依赖商用科学仪器、独特性分析仪器和核心技术方法发展不足、高端新分析仪器研发队伍相对薄弱等是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科学仪器的研制应该是科学问题驱动的,必须是重要科学问题与新仪器创制相结合,摆脱简单的拼装和“项目-论文-结题”的套路,鼓励科学家提高认识,注重高端且独特的新科学仪器的创制。  致谢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的统一部署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的领导下,我们广泛听取相关领域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认真组织起草了化学测量学“十四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数十位专家参与了讨论、撰写和修改,如陈洪渊、汪尔康、董绍俊、谭蔚泓、李景虹、樊春海、方晓红、李剑锋、龙亿涛、孙育杰、张晓兵、关亚风、牛利、杨朝勇、任斌、鞠熀先、马会民、金长文、王铁、汪乐余、聂宗秀、刘倩等,由于篇幅所限,名字就不一一列出了,我们谨向参与讨论和起草工作的所有人员表示诚挚的谢意!向提出意见建议、亲自撰写、审读规划草案的所有专家学者表示诚挚的感谢!  参考文献  1 Li J. Bull Nat Nat Sci Found China, 2018, 32: 345–350 (in Chinese) [李静海. 中国科学基金, 2018, 32: 345–350]  2 Zhang G, Fu X, Zheng Q, Chen Y. Sci Sin Chim, 2020, 50: 681–686 [张国俊, 付雪峰, 郑企雨, 陈拥军. 中国科学: 化学, 2020, 50: 681–686]  3 Xi J.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s speech at the scientists’symposium. Beijing, 2020 (in Chinese). 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0-09/11/ c_1126484063.htm [习近平. 习近平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北京, 2020. http://www.qstheory.cn/yaowen/2020-09/11/c_1126484063. htm]  4 Wang C, Qu G, Chen Y. Chin Sci Bull, 2020, 65: 2321–2325 [王春霞, 曲广波, 陈拥军. 科学通报, 2020, 65: 2321–2325]  5 Pang X, Ren L, Wu S, Ma W, Yang J, Di L, Li J, Xiao Y, Kang L, Du S, Du J, Wang J, Li G, Zhai S, Chen L, Zhou W, Lai S, Gao L, Pan Y, Wang Q, Li M, Wang J, Huang Y, Wang J. Natl Sci Rev, 2020, 7: 1861–1864  6 Gao L, Zhuang J, Nie L, Zhang J, Zhang Y, Gu N, Wang T, Feng J, Yang D, Perrett S, Yan X. Nat Nanotech, 2007, 2: 577–583  7 Zhuang QK, Liu HW, Chen HY. Frontier and Prospect of Analytical Chemistry (in Chinese).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12 [庄乾坤, 刘虎威, 陈洪渊. 分析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2]  8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 Guide to Programs (in Chinese).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2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0]  9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 Guide to Programs (in Chinese). Beijing: Science Press, 202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21]
  • 欧盟修订部分果蔬酱中甜味剂使用限量规定
    2013 年 9 月 24 日,《欧盟官方公报》发布了 No 913/2013 号委员会条例,修订了 No 1333/2008 号条例的附录 II,对某些果蔬调味酱中甜味剂的使用做了新规定。该条例自发布之日起第20日生效。  具体修订内容如下:甜味剂代码 甜味剂名称 最大使用限量(mg/kg) 使用范围 E950 安赛蜜 1000 低热量果蔬调味酱以 及低热量或不添加糖 的干果三明治调味酱 中 E952 甜蜜素 500 E954 糖精及其钠盐钾盐钙盐 200 E955 三氯蔗糖 400 E959 新橙皮苷二氢查尔酮 50 E960 甜菊糖苷 200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