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蒽醌

仪器信息网蒽醌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蒽醌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蒽醌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蒽醌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蒽醌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蒽醌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蒽醌相关的解决方案。

蒽醌相关的资讯

  • 青岛能源所发现蒽醌类天然产物开环新机制
    以大黄素为代表的蒽醌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和丝状真菌中的重要天然产物,因其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如消炎、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泻下等,而备受关注。蒽醌化合物C10-C4a键的切割是导致开环产生裂醌化合物结构多样性的关键。尽管裂醌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径已基本清晰,但其中最为关键的蒽醌开环机制却仍存在疑团。  日前,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微生物制造工程中心研究人员针对土曲霉地曲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簇中关键基因GedF和GedK展开了研究,发现了一类双酶催化的蒽醌双加氧开环新机制,相关成果以Bienzyme-catalytic and dioxygenation-mediated anthraquinone ring opening为题在线发表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上。  大黄素-8-甲醚是一种蒽醌类化合物,也是土曲霉地曲霉素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中间体。基于前期同位素追踪实验和日本学者Sankawa等的研究结果,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倾向于大黄素-8-甲醚的Baeyer-Villiger氧化开环假说。基于该假说,一个Baeyer-Villiger氧化酶催化大黄素-8-甲醚生成具有七元环结构的中间体,进而水解开环形成开环产物desmethylsulochrin。但是,本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一系列体内敲除和体外酶活表征研究发现,GedF和GedK两个酶共同催化了大黄素-8-甲醚的开环过程,其中GedF首先催化还原大黄素-8-甲醚产生大黄素-8-甲醚氢醌,进而大黄素-8-甲醚氢醌在GedK的作用下开环产生desmethylsulochrin。  进一步18O同位素追踪实验显示,开环产物desmethylsulochrin中新增的两个氧原子均来源于同一个O2分子,且GedK执行催化开环功能并不需要辅因子FAD和NADPH的参与,这说明GedK是一类独特的不需要辅因子参与的双加氧酶。上述发现彻底推翻了传统的蒽醌化合物Baeyer-Villiger氧化开环假说,并提出了一种双酶催化双加氧反应介导的蒽醌开环新机制。  有意思的是,还原酶GedF和双加氧酶GedK双酶开环系统具有较广的底物宽泛性,可催化多种蒽醌类化合物开环,且其同源蛋白在自然界裂醌化合物生物合成基因簇中成对出现并存在共进化关系。本研究的开展不仅为阐明更加复杂的裂醌化合物生物合成机制提供了借鉴,更为合成生物学元件库提供了两种全新的酶学元件。  研究工作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人才计划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
  • 制药行业系统适用性测试—苯醌与蔗糖的TOC测定
    美国药典USP 643,中国药典ChP 2020年版四部通则0682要求对制药用水中的总有机碳TOC进行测定,并要求测定蔗糖与1,4-对苯醌,以考察所采用技术的氧化能力和仪器的系统适用性。Sievers TOC分析仪超过了USP与ChP对TOC测定系统适用性的要求。美国药典USP与中国药典ChP都包含对制药用水TOC含量的要求。为符合此规定,选择TOC分析仪时,有几项内容必须考虑。最基础的考虑是TOC分析仪是否符合药典要求,能够有效测定TOC。规定的要求之一是保证难以氧化的有机化合物与易氧化物能够同等程度被氧化,使用保证二者均能精确定量的TOC分析仪。USP与ChP选择1,4-对苯醌作为系统适用性化合物,蔗糖作为标准,或易于氧化的物质。当TOC成功测定蔗糖与苯醌时,这表明TOC测定能有效地监测广泛范围的有机化合物。本文阐述了使用Sievers TOC分析仪(紫外与氧化剂氧化+膜电导检测技术)测定苯醌与蔗糖的结果。数据清晰地表明Sievers TOC分析仪能够如测定标准溶液蔗糖一样,同样有效准确地测定系统适用性化合物苯醌。图1. 测定苯醌与蔗糖(5次测定的平均值)通过对比苯醌溶液与蔗糖溶液的TOC回收率,进行测定。USP与ChP规定了可以接受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为85%至115%。系统适用性化合物——苯醌,被认为是难以氧化的化合物,因此苯醌的测定对TOC分析仪采用的氧化方法提出了挑战。首先,使用被广泛接受的校准参考物质邻苯二甲酸氢钾(KHP)校准Sievers TOC分析仪。使用Sievers TOC分析仪《操作手册》中阐述的标准协议,完成此校准。此次校准可以在约一年的时间内保持稳定。定量准确度使用USP推荐的标准溶液确认。蔗糖溶液配制为500 ppb C,在进一步测定前,在不连续的三天内测定。图1表明了所有三天的蔗糖的平均响应值。对这些测定,蔗糖的响应为100.0%,说明仪器被准确校准。蔗糖测定后,每天测定三个不同浓度的苯醌溶液(USP与ChP要求分析500 ppb C的苯醌溶液)。这些测定的结果也表示于图1中。这些三种不同浓度的数据表明在应用范围内仪器对苯醌有线性响应。表1 使用Sievers TOC分析仪测定1,4-对苯醌与蔗糖的TOC数据苯醌测定的准确度与精确度非常优异。苯醌溶液的平均回收率为101%。三天里9个独立配制的溶液的全部结果给出苯醌的回收率为99-102%。五次重复测定同一个500 ppb C苯醌溶液,给出标准偏差范围为0.43-1.23 ppb(见表1)。这些数据表明Sievers TOC分析仪使用的氧化反应器的氧化效力——使用Sievers TOC分析仪可提供的最温和的氧化条件(紫外氧化)获得苯醌的回收率。仅使用紫外灯就可以完全氧化,要获得蔗糖或苯醌的完全回收率,均不需要过硫酸盐氧化剂。这与Sievers分析仪所建议的,对于TOC浓度低于1 ppm的情况,均不需要过硫酸盐氧化剂,是一致的。Sievers TOC分析仪针对USP与ChP规定的TOC测定有着优异的表现。蔗糖与苯醌的回收率均超出了USP与ChP的要求。使用正确配制的参考物质,响应效率(500 ppb C的苯醌对蔗糖的回收率比)为100%。使用Sievers TOC分析仪能够以优异的重现性,准确定量苯醌与蔗糖。分析仪的优异表现可以使用户持续满足USP与ChP的要求。实验结果给出了十分理想的响应效率,表明了仪器对易于氧化的物质与难于氧化的物质可以达到相同的回收率,并且很好地落在USP与ChP指明的85-115%范围。参考文献1.USP 643 Total Organic Carbon, Pharmacopeial Forum, Jan-Feb. 1996, Volume 22, Number 1, page 1842.2.Draft of In-Process Revision scheduled to appear in Jan./Feb. edition of Pharmacopeial Forum.3.Also Quinone, 2.5-Cyclohexadiene-1,4-dione, and 1,4-benzoquinone. This compounds has a molecular weight of 108.09. The theoretical carbon content of this compound is 66.67% (Merck Index Eleventh Ed., 8108)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国家药典委员会编。◆ ◆ ◆联系我们,了解更多!
  • “牛”转乾坤 水质守护者专属新年礼物来啦
    “牛”转乾坤 水质守护者专属新年礼物来啦哈希公司不同寻常的2020即将过去,在新冠疫情肆虐全球的2020,哈希始终与中国的水质守护者们一道迎难而上,共同捍卫水质安全,一同走过了充满挑战的2020。庚子过,辛丑至2021 “牛”转乾坤哈希2021台历与您一道开启新年篇章5000份台历送到您身边!点击阅读原文参与2021哈希台历申领活动END
  • 新疆天昆百果集团多次订购冠亚红枣水分仪
    感恩老客户新疆天昆百果集团多次订购冠亚红枣水分仪器 ,自2011年开始友好合作目前已采购14台水分仪,冠亚水分仪的魅力来自于客户的不断肯定,同时冠亚客户的忠诚度是可敬我们一直都在前进. 喜欢吃枣的朋友们认准新疆天昆百果新疆天昆百果果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红枣种植、采摘、分级,清洗、高温杀菌,包装、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疆天昆百果果业股份有限公司先后订购冠亚红枣水分仪14台,下图为天昆百果公司实验室一角天昆百果系列红枣产品天昆百果系列红枣产品
  • 中国首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巴克利奖
    北京时间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中国科协常委、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薛其坤获得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巴克利奖,成为该奖设立70年以来首位中国国籍的获奖者。薛其坤为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分子束外延、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科学奖、“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和复旦-中植科学奖等奖励与荣誉。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目前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是国际著名期刊Surface Science Reports、Nano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和 AIP Advances等的编委,National Science Review副主编和Surface Review & Letters主编。2020年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薛其坤和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阿什温维什瓦纳特(Ashvin Vishwanath)共同凭借对具有拓扑能带结构材料的集体电子性质的开创性理论和实验研究获奖。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是凝聚态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量子效应。长期以来,使其“现身”并实现实验观测难度极大。2012年底,薛其坤和团队在攻克了诸多难关后,成功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成果于2013年5月在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发表,审稿人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凝聚态物理界一项里程碑式的工作”。这一中国科学家在实验上独立观测到的重要物理现象,被视为全球基础研究领域的重要科学发现,是世界物理学界最为重要的实验进展之一,为后续国际凝聚态物理研究引领了新的方向。
  • 王选、黄昆获2001国家最高科技奖
    中新网北京2月1日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今天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出席大会并为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王选,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黄昆颁发证书和奖金。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在大会上讲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宣读了《国务院关于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主持了今天的大会。  在颁奖现场,掌声热烈。党和国家领导人还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代表颁奖。   黄昆(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黄昆,中科院院士,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浙江嘉兴人,1919年9月生于北京。黄昆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物理学数学部委员(院士),1980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聘为外籍院士,198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黄昆因病医治无效,于7月6日16时1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  黄昆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对固体物理学作出了许多开拓性的重大贡献。20世纪40年代,黄昆提出的固体中杂质缺陷导到X光散射的理论,自20世纪60年代起为外国学者证实并得到应用,被称为“黄散射”。  1950年,他同夫人艾夫里斯(李爱扶)合作,首次提出多声子的辐射和无辐射跃迁的量子理论。该理论与苏联佩卡尔发表的有关辐射的理论,被国际学术界称为“黄─佩卡尔理论”或“黄─里斯理论”。  1951年,黄昆首次提出晶体中声子和电磁波的耦合振荡模式,为1963年国际上拉曼散射实验所证实,被命名为一种元激发──极化激元,所提出的运动方程,被国际上称为“黄方程”。  黄昆与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玻恩教授合著的《晶体动力学理论》,1954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成为该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著作,是该领域科学工作者的必读之书。  黄昆还著有《固体物理学》,与谢希德合著《半导体物理学》,对高等学校中普通物理、固体物理和半导体的教学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  1977年,黄昆调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十多年中,他与年轻的同事合作,先后在多声子跃迁理论和量子阱超晶格理论方面取得新的成就。以他为学术带头人,半导体研究所成立了我国半导体超晶格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创并发展了我国在这一材料学和固体物理学中的崭新领域的研究工作。  1980年以来,黄昆与人合作发表了《无辐射跃迁的绝热近似和静态耦合理论》等论文,解决了二十多年来国际上在此理论发展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002年,为表彰其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的杰出成就和贡献,黄昆荣获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王选(200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者)2002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为王选颁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2年2月1日,方正集团创始人之一王选教授荣获国家最高科技荣誉,由江泽民同志颁授“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王选,1937年2月出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后一直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育和研究工作。  自1975年开始,他组织并进行了汉字激光照排和电子出版系统的研制工作。王选教授主要致力于文字、图形和图像的计算机处理研究,其多项成果都属国内首创并位居国际领先水平,多次获得国内外大奖。被誉为“当代毕升”的王选因病于2006年2月13日11时0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70岁。
  • 利用超高效合相色谱系统对药物蒽啉(Anthralin)进行含量测定
    目的使用沃特世(Waters)ACQUITY UPC2&trade 系统成功将药典中蒽啉的正相HPLC含量测定方法转换为超临界流体色谱法。 背景目前,美国药典(USP)对于药品蒽啉,(9(10H)-蒽酮,1,8-二羟基-9-蒽酮)[CAS #1143-38-0]的含量测定方法是正相HPLC方法。使用4.6 x 250 mm硅胶柱(L3)进行等度分离,流动相为82:12:6的正己烷:二氯甲烷:冰醋酸混合洗脱液,流速2 mL/min,如图1所示。目前测定方法的运行时间大约为10 分钟(最后一个主峰出峰时间的2倍)。虽然该方法可行且可靠,但是,出于健康、安全、环境和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很多实验室都希望减少典型的正相色谱溶剂的使用(如正己烷和二氯甲烷)。超临界液体色谱(SFC)是一种正相色谱分离技术,其使用CO2作为主流动相,通常会使用极性溶剂(如甲醇)作为改性剂。由于SFC的原理与HPLC的原理相似,因此,目前的方法应该能够转换成SFC方法,从而减少溶剂的使用和处理,降低每次分析的成本,同时增强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保护。 成功地将美国药典中HPLC方法转换为高质量的UPC2&trade 方法,每次分析的成本为$0.05(相比于药典的$0.90),并且速度为药典的1.6倍。 将这些方法转变为SFC方法必须保持分析数据的质量(保留时间的重现性、样品中目标化合物和其它组分之间的分离度),并且必须得到与当前正相色谱方法一致的分析结果。图1. 蒽啉和邻硝基苯胺(内标物)的正相HPLC分离。图2. 蒽啉和邻硝基苯胺(内标物)的UPC2分离。 解决方案制备蒽啉样品并使用目前的USP方法进行分析(该样品也用于UPC2分析)。分析结果与使用ACQUITY UPC2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超高效合相色谱(Ultra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trade ,UPC2)方法的条件如下: 主要系统适应性参数的对比见表1。在所有的分析条件中,由转换后的UPC2方法得到的结果很容易达到USP要求的系统适应性的值,且与正相色谱方法得到的值相比,结果很理想。有趣的是,适应性混合物(蒽啉和丹蒽醌(danthron))选择性有所改变,但并不会对方法转换产生不良影响。两种方法测定未知纯度的蒽啉样品,分析结果一致。使用正相HPLC分析时,蒽啉样品含量为94.3%;而使用UPC2时,含量为94.6%。本例中,单次正相HPLC分析消耗16.4mL正己烷和1.2mL二氯甲烷。相比之下,UPC2方法仅消耗1.05mL甲醇。这说明了通过将正相色谱方法转换为UPC2方法可以大大地减少有机溶液的使用。根据目前的溶液价格,单次正相HPLC分析成本大约为0.90美元,相比之下,UPC2仅为0.05美元。 总结使用ACQUITY UPC2系统,可以成功地将美国药典的HPLC方法转换为UPC2方法。由这种新的UPC2方法得到的数据与目前的HPLC方法相当,甚至更好,速度是目前的HPLC方法1.6倍,消耗的溶剂更少。我们以更快的速度得到高质量的分析数据时,实验室生产率提高,而每个样本的分析成本降低。ACQUITY UPC2系统是实验室将目前的正相HPLC方法转换为更高效、更省钱的UPC2的方法的一种理想解决方案,同时也增强了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的保护。关于沃特世公司 (www.waters.com)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NYSE:WAT)通过提供实用和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2011年沃特世公司拥有18.5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 ###Waters, UPC2, Ultra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 ACQUITY, NuGenesis, UPLC, TruView, XSelect, XBridge, Synapt, Xevo 和 Engineered Simplicity是沃特世公司的商标。联系方式:叶晓晨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市场服务部xiao_chen_ye@waters.com周瑞琳(GraceChow)泰信策略(PMC)020-8356928813602845427grace.chow@pmc.com.cn
  • 路易公司将参加2012昆明分析测试仪器、生化技术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
    路易企业有限公司将于2012年3月28-30日,参加2012昆明分析测试仪器、生化技术及实验室装备展览会,特邀请您参观展览。该展会吸引了全球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家知名企业参展,已经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最具专业、规模性的品牌展会。我公司与云南省高校、检验检疫、卫生疾控、质检、科研院所、生物化工、环境水务、化工制药、军工航天、烟草等行业用户单位密切合作,多渠道多方式邀请对口部门专业人士到现场参观、交流。路易企业有限公司作为Thermo Scientific 马弗炉及实验室纯水系统、美国PARKER气体发生器、德国BINDER温控箱系列产品等产品的中国总代理,届时将展出德国Binder 恒温恒湿箱、烘箱、德国Vaccubrand真空泵系统、Thermo Scientific马弗炉、美国Parker气体发生器、美国Organomation氮吹仪等系列产品,并提供现场详尽的技术咨询及交流。欢迎广大客户莅临指导! 展出时间:2012年3月28-30日展览地点:昆明国际会展中心(昆明官渡区春城路289号昆交会馆)参展展位号:109-110号垂询电话:0871-3210173 13708849075 13708842698 13708438608 15887015360传真:0871-3151117【关于路易公司】路易企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0年,总部设在香港,国内有北京、上海、昆明、成都、西安、兰州、新疆、广州、南京、杭州、济南和沈阳十二个办事处,专业代理各种进口实验仪器,在生物医药、科研院校、农业、检验检疫、化工、新材料、电子、食品、烟草、轻工等领域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公司拥有一批专业的销售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竭诚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路易企业有限公司http://www.lwl.com.hk地址:上海市常熟路88号东艺大厦505室邮编:200040电话:021-62491615,62490196,62490450传真:021-62491815邮箱:info@lwl.com.hk昆明办事处地 址:云南省昆明市东风东路36号建工大厦2308室邮 编:650051电 话:0871-3151113、3102379、3210173传 真:0871-3151117E-Mail:lwlkm@lwl.com.hk
  • 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秘书长王少东及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市长管爱国等领导莅临天瑞参观
    12月5日上午,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秘书长王少东及昆山市委书记张国华、昆山市市长管爱国等市委领导在清华科技园昆山分园总经理刘万枫以及我公司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刚落成不久的天瑞大厦。 在参观期间,公司别具一格的仪器展示大厅令苏州市和昆山市领导赞叹不已。这充分体现了天瑞拥有世界领先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也充分体现了天瑞具备打造国际一流技术产业的雄厚实力。董事长刘召贵还给大家简单介绍了天瑞的产品及功能特点,王书记等人对我公司的高科技发展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和肯定。 此次参观,也是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来昆山市进行调研指导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市领导不仅对高度赞赏了我公司的多年来的成果,同时也对我公司未来的发展寄予了很大的期望。天瑞公司深信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天瑞定能不断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让天瑞仪器成为江苏的骄傲成为中国的骄傲! 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天瑞公司董事长刘召贵兴高采烈地带领市领导一行走向天瑞大厦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刘博士给领导一行热情介绍天瑞的产品
  • 中国首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颁菲列兹伦敦奖
    薛其坤线上参与颁奖典礼。南方科技大学 供图2022年8月18—24日,第29届国际低温物理大会在日本北海道举行,本次会议举行了2020年度菲列兹伦敦奖颁奖典礼。菲列兹伦敦奖获奖者、南方科技大学校长、中科院院士薛其坤线上出席颁奖典礼,并受邀在会上作专题报告。2020年,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薛其坤因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而斩获这一国际低温物理领域公认最高奖。因疫情原因,该奖颁奖典礼推迟至今年8月18日—24日举行。薛其坤教授、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Vinokur教授和德国马普学会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的Steglich教授三名获奖者在18日分别于线上线下参加了颁奖典礼。8月23日,薛其坤作为获奖者在会议上作特邀报告,介绍了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发现和研究成果,分享了自己在该领域的研究心得与体会,并在会上跟参会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据悉,菲列兹伦敦奖是国际纯粹物理和应用物理联合会(IUPAP,即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为奖励在低温物理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设立的。该奖项以著名物理学家——菲列兹伦敦的名字命名,是国际公认的低温物理领域最高奖。自1957年奖项设立以来,薛其坤是首位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科学家,第二位来自亚洲地区的科学家。薛其坤为国际著名实验物理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扫描隧道显微学、分子束外延、拓扑绝缘量子态和高温超导电性等。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获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陈嘉庚科学奖、“万人计划”杰出人才、求是杰出科学家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章、北京市突出贡献中关村奖和复旦-中植科学奖等奖励与荣誉。2005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起任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院长。目前为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是国际著名期刊Surface Science Reports、Nano Letters、Applied Physics Letters、Journal of Applied Physics和 AIP Advances等的编委,National Science Review副主编和Surface Review & Letters主编。2020年11月,任南方科技大学校长。
  • 【牛转乾坤 福气驾到】幸运大转盘“赚”起来~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2020已成过往 实“鼠”不易砥砺前行 不负韶华2021重新出发 “牛”转乾坤 为感谢广大客户与粉丝一直以来的支持和陪伴连华科技欢乐开启【牛转乾坤 福气驾到】活动幸运大转盘,转出好运来! (抽奖页示意图) 没有复杂的流程没有花样的规则只要你动动手指就有机会赢取小熊加湿器、飞科毛球修剪器、乐扣餐具… … 赶快拿起手机转出属于你的新年幸运吧! (实物奖品图片) 活动详情 活动时间2021年2月4日-2月10日 活动对象“连华科技”微信公众号的新老粉丝参与方式第1步:关注“连华科技(lianhuakeji001)”微信公众平台第2步:回复关键词“大转盘”或点击下面菜单 “大转盘抽奖” 第3步:文末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活动链接,即可参与抽奖。活动规则每人每天均有2次免费抽奖机会!每日分享朋友圈/群聊即可再得1次机会活动持续7天每人最多可享21次抽奖次数奖品有限 先到先得!兑奖规则本次活动奖品全部为实物礼品抽中奖品后20分钟内需完成领奖步骤填写个人领奖信息若逾期未填视为自动放弃 特别提醒:因活动时间临近农历新年且全国各地受疫情政策影响快递收发存在不可控因素因此所有奖品将于年后2月19起开始发放我们确保所有奖品会如实快递派发但奖品送达时间可能存在差异请中奖用户耐心等待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连华科技所有 还等啥呢!赶快点击“阅读原文”参与幸运大转盘!愿你逢抽奖必中越转越幸运! 感恩相伴 梦想同行用户的肯定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如果您对连华科技的产品和服务有想法或建议欢迎在公众号内留言我们将随机送出惊喜礼品哦! 企业简介 连华科技是一家创新型实体,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16个地区设立分公司及办事处。在近40年的研发与发展过程中,连华科技始终保持水质分析测试领域的核心竞争力,研发出多参数、COD、氨氮、BOD、总磷、总氮、重金属等水质分析仪二十余系列及丰富的专业化配件、试剂,可测定百余项水质指标,已发展成为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解决方案服务为一体的复合型企业。 连华科技致力于解决当今人类生存环境所面临的一些重大挑战,同时十分注重用户的需要,积累了环保监测、科研院所、石油化工、食品酿造、医药卫生、纺织印染、电镀电力等不同行业的模型与数据,产出更富效率与价值的解决方案,与20余万家的客户和机构共同发展。连华科技已于2017年入驻京东、天猫等线上商城,满足不同用户的多样化体验。 我们始终牢记我们的使命:让人类环境更加美好。
  • 重大科研仪器研发的现状与困境——中国科技现状审视与反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font-size: 20px "strong重大科研仪器研发的现状与困境/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李侠 2、缪秋民 3、吕慧云/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2、3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 200240 )/pp  摘要: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施行近20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实践中也发现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导致项目执行效果不理想,如半截子项目与钓鱼工程等,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组织困境、管理困境与评审困境。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研究建议:自由申请类项目可以采用“牵头人+合作单位”模式,让项目牵头人承担连带责任;部门推荐制项目则要坚决改变原有的组织结构模式,采用国家集中管理模式。/span/pp  关键词:重大仪器;组织困境;管理困境;评审困境/pp  中图分类号:G311 文献标识码:A/pp  在党和国家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定为国策的当下,整个社会的发展引擎已经开始转向以科技知识为表征的创新驱动(推与拉的混合型,即push and pull),任何创新都是基于知识的创新,没有知识的高效产出就没有创新涌现的可能,这已成世界范围内的共识。而知识的产出是严格受条件约束的行为,大体可以把知识生产链条分解为:(经费+人才+环境)*工具(仪器等)=科技知识。在其他变量等同的情况下,有什么样的工具水平,就有什么样的知识产出水平。最近10年国家在科研经费(R& D)的投入,引进人才以及科研环境的营造上已经投入大量精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显著成就。但是,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原创性高端科研成果的产出仍然严重不足,发展瓶颈已经从隐性向显性转化,那就是加速知识生产的工具环节已成制约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因素,因此,解决重大关键科研仪器问题就是推动科技与创新进入新台阶的一个关键举措。/span而且对于重大科研仪器的研发,不仅仅可以解决当下知识生产中面临的工具性问题,而且仪器研发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高度创新性的行为,并且蕴含巨大商机。长期来看,重大仪器研发可以带来三方面的进步:首先,降低知识生产的成本,加快知识生产与更新的脚步;其次,通过仪器研发带动相关产业、技术的发展;第三,通过仪器研发可以培育相关领域的人才。基于这种现实考量,我国在1998年起相关部门就开始有计划地加大重大科研仪器的研发,时至今日,已经运行近20年的时间,期间取得不少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愈发凸显,导致项目实际运行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本文力图梳理两个问题:其一,近20年重大科研仪器研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其二,现有项目组织架构下重大仪器研发中存在的困境与解决策略。/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一、我国重大科研仪器研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strong/span/pp  我国自1997年起相关部委就科技发展的现状,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设立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以其改变科技发展面临的短板问题,并于1998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20年。这里所谓的重大仪器设备是指: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在重大民生需求、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科技创新方面有重要作用,需要投入更多研发方法、研发技术以及部件,投资成本较大,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科学仪器设备。/span在研发过程中主要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对集成创新比较重视;其次,软硬件的共同开发。”【1】这也意味着重大科研仪器的研发涉及多学科的协同攻关,并且通过软硬件的建设与开发为未来的市场化提供准备。对于这些要求,我们的准备普遍不足。/pp  根据最新一期C& EN杂志(2016年4月)公布的 2015年度全球仪器公司排名前25名的分布中,可以清晰看到,美国占有10席,其中前四名全部是美国公司,日本有6席,居全球第二位,紧随其后的德国,占有3席,其次,瑞士3席,英国2席,荷兰1席。排名第一的赛默飞世尔科技(Thermo Fisher Scientific)2014年的销售额高达42.4亿美元,排名第二的丹纳赫(Danaher)的销售收入约为24亿美元。据学者研究: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012年赛默飞世尔亚太区收入占公司总收入17%,中国区收入逾7亿美元,中国首次跃居为赛默飞世尔全球第二大市场。同样,沃特世(Waters)的中国区域也在2012年跃升为全球第二大市场。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仪器和应用市场发展的强劲情况。”/span【2】从这组数据中,我们大体上可以看到中国现在是世界科技仪器生产商的主要销售对象和进口国,虽然目前无法查到我国每年用于科研仪器采购的准确数据,但一个相关的信息可以佐证这种情况:“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副主任吕先志说,近年来我国每年购买国外科研仪器设备的投入至少在400亿元以上,由于缺乏信息沟通,有些设备重复购置,有的利用率很低,而资源共享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捷径。”【3】学者王大洲等人通过实证研究指出:“(1991-2010年)购置和研制比例有一定变化。“八五”、“九五”期间,仪器研制比例分别为3.0%和2.7%,但“十五”期间研制比例下降到2.3%,这与自2004 年来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购置的快速增加有关。“十一五”期间研制比例出现微弱提高,较“十五”上升了0.1 %。”【4】换言之,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十一五期间在重大仪器来源中,有95.9%是采购的,仅有2.4%是研制的,这种情况已经很能说明我们在重大科研仪器的研制方面所面临的紧迫形势。/span客观地说,我国在高端科研仪器研发方面起步较晚,虽然这些年的大力推进取得一些进步,但总体落后的局面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果我们把影响重大仪器开发的原因分为内外两部分,那么来自外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根据我们进行的问卷调查,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最关键的三个制约因素是‘国内加工能力无法支持仪器创新’、‘绩效评价机制不鼓励仪器的创新研制’、‘缺乏实现创新的高水平的技术人才’,被调查者认为其重要和最重要的应答率分别为68.9%、56.5%、45.8%。”/span【5】其中第二条的绩效评估机制所带来的制约因素,可以看作是影响研发的组织内部因素。因此,重大仪器研发效果不理想,除了研究基础比较薄弱外,最主要的内部因素就是项目设置的组织架构模式存在严重缺陷,“牵头人+合作单位”模式仍是小科学时代的组织模式,无法适应大科学时代的高度集成式创新的要求,正是这些内外制约因素的互动,最终导致研发的预期目标出现严重打折现象。我们在本文主要关注来自组织内部的因素对研发的影响。在讨论重大仪器研发项目的运行困境之前,我们需要对过去近20年的投入情况做一个简单的回顾,由此,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可以直观地反映出重大仪器研发中所呈现出的“投入——产出”、“质量——进度——成本”诸多目标之间存在的问题。/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1af1ee25-3a7f-4852-a788-c11abf7b65bc.jpg" title="00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自由申请)总投入(根据相关数据整理)/strong/pp  从图1可以清晰看出,自1998年以来,国家在重大科研仪器研发上的投入总体上呈现出增长的趋势,但是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在1998-2010年之间的增长幅度非常缓慢,多有政策性试探意味,直到2010年以后投入和支持的数量都曾现快速增加的态势。/span从1998年的总投入400万元,立项5项重大仪器研发项目,到2016年总投入5.5亿元,立项85项,投入增长了138倍,立项数量增长了17倍,总体而言,增长幅度还是很大的。2010年显然已成科技发展拐点,其背后的深层原因还有待挖掘,当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0.6%,已从2007年顶点(14.2%)一路开始下滑,当年R& D投入占GDP的1.76%,此后R& D的占比逐年上升,可以明显感觉到决策层希望通过科技来保障GDP增长的目的。总之,这个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上升曲线总体上反映了我国科技事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决策层对于科技的认识与期待在实质性的提升,科研仪器问题显然已经成为阻碍科技快速发展的显性瓶颈因素之一,这个时候加大仪器研发就是整体推动中国科技上新台阶的重要举措。/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5f153904-f83f-4eea-88f7-55c8ca37f89b.jpg" title="00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平均知足额度(根据相关数据整理)/strong/pp  图2显示近20年来重大仪器资助额度从最初的80万元/项,上升到2016年的647万元/项,即便扣除物价因素,资助强度也在加大。自然科学基金委和科技部等部门对申报金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重大仪器项目采取自由申请模式,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自2011起,对于1000万元~1亿元之间的项目采取部门推荐制。/span这种区分,可以看做是管理部门对于特大型科研仪器研制项目增加一道筛选与监督的门槛。但是一旦中标后,在运行流程上与自由申请类项目之间并没有质的差别。下面整理出2011-2016年间,部门推荐类重大科研仪器的相关数据:/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94839ee6-986b-46bb-bc69-b395dfc49ddb.jpg" title="00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总投入(根据相关数据整理)/strong/pp  图3显示,六年间采用部门推荐制的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一共立项45项,总投入35亿元。自2012年以后,立项数量逐渐减少,2016年仅立项4项。这个变化趋势预示着此类项目的管理方式或许有变。/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2/noimg/a205e9c0-d180-4b4b-9994-a573eb108178.jpg" title="00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图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平均资助额度(根据相关数据整理)/strong/pp  图4显示,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这些超级项目的资助额度都非常巨大,平均每项7778万元,2014年更是达到平均每项资助1亿元。/span/pp  综合上述图表,我们看到在过去的19年间,自由申请类重大仪器研发项目共立项622项,总投入22.47亿元,平均每项资助额度为361万元。部门推荐类重大仪器研发项目6年间共计立项45项,总投入35亿元,平均每项资助额度7778万元。部门推荐类项目每个的资助额度相当于21个自由申请类重大仪器项目。现在,我们想知道,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国家为此投入了接近58亿元,总计667项的重大科研仪器项目到底有多少变成了现实?很遗憾,我们无从找到这些相关项目后期成果的信息。不难猜测这些项目的产出率并不是很理想。/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重大仪器研发项目运行到现在暴露出哪些问题呢?检视这些巨型项目的组织架构模式大体是这样的:“牵头单位+合作单位”模式,尽管这个组合模式拥有很大的弹性,可以涵盖产、学、研与政多重力量,看起来研究团队很齐全,但是,由于产、学、研、政之间在理念与偏好上存在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旦无法统一并达成充分共识,那么,所谓产学研政强强联合的操作在实际运作中就必定出现能力打折现象。/span由于这些项目都是临时组建的团队,其联系是松散的。众所周知,科研仪器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它受益于各种前沿技术最新成果的运用,但由于团队间松散组织模式,各个子系统处于平行状态,相互之间调动资源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再加上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协调机制,导致各个部分在组织的结合度与“质量——进度——成本”的目标安排上都无法达到最优。/pp  很多学者从宏观层面撰文强调重大科研仪器研发中的过程管理的重要性,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观点没有错,只是这个过程在实际操作中的可行性存在严重问题/span,如于海婵认为:“大型仪器研制项目的管理模式可划分为行政/管理和科研/技术两条线。行政/管理系统包括项目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的行政领导及管理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承担重大决策、组织协调,资源配备,策划执行,过程监督和服务保障等工作。”【6】我们不妨就这个过程管理结构回到实践层面检验一下,看看是否可行。据我们的统计,19年来自由申请类重大仪器研发项目平均资助额度为361万元/项,只有2014、2015、2016年每项平均资助额度达到600~700万元之间。通常一个研究团队包含4~5个合作子课题组,这也就意味着每个子课题的经费额度在72~140万元之间,试想,这个规模是否有行政主管部门或者领导愿意实质性的介入管理,真实情况是,这些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行政主管部门大多是虚设的,起不到实际监管作用,具体运作还是由项目牵头人来组织,同样在这个体量中设置专门的财务人员、质量监督员以及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等也几乎都是不可能的/span,项目本身无力支撑这些人员的费用支出。因此,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对于自由申请类项目在实际运作中真正肩负管理职责的就是项目牵头人与合作单位的子课题负责人。/span相反,对于部门委托类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由于每项平均资助额度都在7778万元/项,他们有能力支付这些人员费用,并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如项目综合办公室、项目指挥部等。但是,他们采用的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运行模式仍然是“牵头人+合作单位”模式,导致本该拥有的行政/管理的执行力被多个平行单位分解与稀释,换言之,管理的垂直度不够,而且这些超级项目的整合复杂度也远远超出了个人能力范围与管理幅度。从这个意义上说,重大仪器研发中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项目的组织架构与管理问题的本质特性上。/span/ppstrong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二、重大科研仪器研发中的组织与管理困境/span/strong/pp  为了更加清晰地揭示出目前组织框架下重大科研仪器研发中面临的组织与管理困境,我们把这些困境划分为内部管理困境与外部管理困境。对于内部管理困境来说,我们需要把仪器研发的常规路线图揭示出来,然后就能清晰发现问题产生在哪里,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正常的研发路线图应该是这样的:基础理论——技术原理——技术能力——多种能力整合——重大仪器样机——中试——规模化量产/span,在这七个环节中与仪器研发直接相关的环节就是前面5项,即“基础理论——技术原理——技术能力——多种能力整合——重大仪器样机”,后两项与仪器的市场开发有关。/pp  为了实现仪器研发的路线图,我们可以把这个链条梳理出一个标准的组织模板:某单位潜在项目牵头人A拥有一个很不错的想法(主要体现在基础理论的先进性与技术原理的可行性),然后寻找合适的技术合作单位B(对项目的技术原理与技术能力的实现提供支撑,也是未来的主要子课题负责任人)支撑项目的可行性,并构建基本技术框架与技术路线图。在此基础上,项目牵头人A召集一批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C联合申报(B未来是核心子课题承担者,也是众多合作单位中的一元)。在这个组织架构下,一旦申报成功,A按计划把具体研发任务分解为各合作单位的子任务,然后分头行动。/pp  在这个重大仪器开发的组织模板里,存在着如下无法避免的组织困境: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1、“牵头人+合作单位”模式的强制性管理力度欠缺。/span/strong牵头人与各合作团队负责人之间不存在直接的隶属关系,而且在学术声望上非常接近,无法在组织架构上形成明显的声望梯度差,这就为整个研发项目中的管理权威的树立留下困难,导致管理的指令性强度不够。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由于团队合作的组织模式,使各团队之间处于扁平状态,从而导致任务的推进在各团队内部处于随意状态,造成在子系统内人员、资金与时间的投入上无法得到有效保证,这也是重大仪器研发项目表现欠佳的深层原因所在。/span这种困境缘于当下申报机制内在的悖论:没有豪华团队,在评审中不容易中标;有了豪华团队,易中标但不出活。由于豪华团队的各路学术诸侯,大多项目堆积,无暇全力以赴投入研发。对于政府管理者而言,有豪华团队背书感觉放心,即便未来不出活或者项目失败,遭受到谴责与社会压力时也会大部分转移到豪华团队的负责人身上;如果团队不豪华,即便肯干活也不放心,如果项目一旦失败,管理者要承担项目团队失察的部分责任。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这种管理者与研究者的内在偏好差异,决定了基于团队声望支持项目的游戏规则符合各方利益最大化的原则。然而,这种内在组织悖论却是以牺牲项目的成功性为代价的。/span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一个好的合作系统在产出上要达到系统能力大于部分之和,然而现实却是团队之间的机械式组合模式,让团队之间处于松散的联系状态,结果导致系统能力等于或小于部分之和。豪华团队对组织管理而言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拉平了系统间的声望梯度差。通过对科学史的考察,我们曾提出一个命题: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重大基础理论问题的解决适合采取扁平式的松散组织模式来推动,而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适合采取垂直式的组织来完成。前者要求的条件是自由,后者要求的条件却是强制力的有效传递。/span/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2、最大的内部管理困境在于子项目之间的技术整合的匹配度很难协调。/span/strong由于重大仪器研发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集成度比较高,涉及声、光、电、理、化、生等多学科的协同攻关。任何一个部分要做到最好都需要大量投入,由于各个团队也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那么在收入确定的情况下,投入成本最小则是收益最大的/span,这种可能性制约了各子系统的投入最优化动机。在时间节点处,各个合作单位(子项目)要把自己的研发部分整合起来,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由于各个部分在监督弱化的情况下,以及投入的有限性,导致任务的实际完成进度与完成质量与预期存在巨大差异,进而整合后的样机功能无法达到目标要求。/span这种问题处理起来异常困难,即便问题排查出来,项目牵头人要求各相关合作单位进行整改、返修与调适所遇到的难题,由于结题时间与经费的硬性约束,整改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再加上,当初申报时为了增加中标的可能性,把各项指标定得过高,这一切都导致整合而成的样机无法达到预期目标,至于后面的中试与规模化量产更是遥遥无期。因此,在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团队内部的组织困境与管理困境的双重限制下,已造成仪器研发领域出现大量“烂尾项目”,或者“钓鱼项目”,这几乎是当下重大仪器研发专项的通病。/span/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3、仪器研发中的外部管理困境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如知识产权管理的制约和后期应用开发不足。/span/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知识产权的管理制约导致了各个子项目之间出于保护的目的对知识产品的使用心存芥蒂,难以共享,削弱了项目的整合度与创新性,进一步使得研发成果难以转化和推广,导致前期投入的资源出现沉没效应(同类项目未来很难再获得资助),这已成常态。/span试问我们在过去20年间立项的接近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700项重大仪器研发项目,有多少形成了批量化生产/span,并被社会所认可,又有多少成功替代了国外进口?所有这些数据都很难查找,相信成功的几率还是比较小的,否则,早就被媒体披露并广为人知了。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还与另外一种常见的外部管理困境有关,即风险管理的困境,按照学者吴家喜等人的观点,重大仪器研发中的风险管理困境主要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目前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实施中缺乏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也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往往对项目实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估计不足,可能造成项目实施的目标难以实现,甚至可能导致项目失败,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7】风险管理原本就是非常复杂的事情,对于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研判也是需要专业人士进行深入研究的。在社会分工如此细化以及专业化的时代,这些事情往往不是一个项目的牵头人与合作者所能够直接掌控的。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因素的研判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在实践中项目牵头人往往都是凭借个人经验与直觉做出判断,根本谈不上科学性与针对性。这种情况也是导致重大仪器研发项目经常遭到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  三、重大科研仪器研发中的验收困境/strong/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的验收作为项目质量把关的最关键环节,在实际的运行中往往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也是我国实施重大仪器研发项目20年取得重大成果寥寥的原因所在。/span对此,根据我们近年来对于项目验收实际状况的考察,发现在项目验收中存在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可以称作项目验收困境。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所谓项目验收困境是指:验收者在面对一个既成事实时所遭遇到的价值观判断与世俗规则之间的矛盾冲突:要么坚持个人的价值观果断放弃世俗规则;要么坚持世俗规则,变相放弃个人价值观。/span无论选择哪种模式作为个人评判标准,对于评审者而言都面临巨大的道德与现实的成本-收益考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两种标准所追求的形而上目标是存在巨大差异的。价值标准追求真善美的客观原则;而世俗规则追求的是个人收益最大化,一切基于利己主义的计算考量。对于科技界不用拔高,也不用贬低,它就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科技界里的从业者同样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尤其是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在成果质量验收方面,评审人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是矛盾的,为了避免这种矛盾,验收者通常采用一种折中模式,即半价值观原则+半世俗规则模式,这种兼顾模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评审者的道德困惑,但却是以牺牲项目评价的完全客观性为代价的。/span这也就是我国的项目评审结论千奇百怪、五花八门的深层原因所在,诸如填补国内空白之类的说法,对此哪个人又会去较真呢?结果评审者与被评审者达成一种微妙的共谋关系,牺牲的却是国家的利益。试问这些年又有哪项重大仪器项目没有通过验收评审?/pp  为了探讨评审困境的成因,不妨从行为者的社会与心理层面深入挖掘一下。为什么评审者在评审中愿意放弃价值原则,而采取世俗原则的半推半就或者干脆放水呢?这里涉及到两个认知判断:首先,在权力本位的社会,权力资本相对于其他资本(如经济资本、学术资本等)具有最高的兑换率,这就意味着评审者个体面对来自管理者与被评审者的双重压力;其次,项目团队的组织架构在被评审中具有消解评审压力的功能,换言之,豪华团队的光环效应对评审者产生实实在在的心理压力,一次否定性评判有可能遭到对方未来惩罚性的报复;第三,基于成本收益的考量,当下评审的收益与未来可能的损失不对称,因此,做出否定性评判结果得不偿失。还存在一种隐约的担忧,面对一项不完全达标的项目,如果完全否定了,管理者与社会都接受不了,与其彻底否定,还不如既让其通过,又让其整改,至于改与不改和评审的关系就不大了。基于上述分析,可知,在目前的评审架构下,半推半就与放水是符合多方利益的,损失的是国家。这也间接证明了为何我国的科研项目评审质量不高的深层原因之所在。/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为了避免这种评审困境,目前一个热门的解决方案是采取第三方评估策略,希望以其中立客观的位置,来提高项目的评审质量。/span从理论上说,第三方评估从制度设置上最大限度上隔离了评审者与被评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现在的问题是,由于科技界的范围是极其狭小的,再加上能够中标重大仪器研发项目的被评审人都是本领域内的知名专家学者,因此,对于评审者来说,被评审人是透明的,那么如何避免被评审人与评审人之间的利益交换呢?因此,对于第三方评估可能出现的越轨行为,可以采用评估结果的社会公开化,扩大约束人群的规模,这样来自社会的评价力量会遏制第三方的越轨动机以及约束被评审人的行为选择,如果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并被发现,将会遭到来自社会的信任危机,以及连带的信誉与职业生涯危机。/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目前还有一个被热议的补救性评估阶段,即项目的后评估。根据我们的考察,这种后评估理论上很有意义,在实践中意义有限。/span之所以得出如此暗淡的结论,是因为在项目通过验收结项后。项目预留的尾款以及各项目组的余款都不多了,对于项目本身无法做出大的改进,而且由于重大仪器研发项目是由一个组合团队完成的,一旦项目结项后,临时组建的合作团队也就自动宣布解散,此时即使项目牵头人想做大的改进,也无法有效地召集研发人员来攻关,除非这个项目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有后续资助介入,否则,后评估仅具有理论意义。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更何况对于项目牵头人来说,通过中标项目能够获得的个人荣誉基本获得,项目本身已经变为鸡肋,除非这个项目有巨大商业前景,否则,大多数重大仪器研发项目就成为烂尾项目。/span/strong/pp  在整个项目生命周期中,真正具有强制力的评审是财务评审,因为财务评审背后是有国家法律法规在支撑的,如果不符合这些规矩很有可能触犯法律。但是,由于任何重大研究项目都无法事先预料到所有可能的研究变化,因此,项目预算的变更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项目实际进展的变化与几乎不变的项目预算之间也存在评审矛盾,虽然近年来一直有来自国家层面的松绑声音,但在实际运行中仍然是按照老规矩执行。相信现实中很多重大项目都遭遇到有钱无法花的困境,这也制约了重大仪器的研发进展。/span/ppstrong  四、结语/strong/pp  综上所述,目前立项的很多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在执行过程中面临着自身无法破解的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组织困境、管理困境与评审困境/span,导致项目运行中的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三大核心问题:“质量——进度——成本”的三元控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从而导致众多重大仪器研发项目沦落为半截子项目与烂尾工程,而又无人负责,造成国家资源的严重浪费。/span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提出如下两项解决建议: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其一,“牵头人+合作单位”模式仅限于自由申请类项目,即资助额度在1000万元以下的项目采用,这几乎是个人管理能力的极限,为了避免项目成为半截子工程和烂尾项目,可以采用倒逼机制,即项目牵头人对于项目达成的目标负有连带责任。/span因为在当下的科研评价体系下,此类项目的最大获益者是项目牵头人,因此,他也要承担最大的责任。通过倒逼机制,迫使项目牵头人努力在“质量——进度——成本”之间实现最优管理,从而保障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的目标得以实现。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其二,对于部门推荐类超级重大科研仪器研发项目,必须坚决放弃“牵头人+合作单位”模式,改由政府部门直接管理,该项目的主要理念与构想的提出者可以成为首席科学家,但不能由他全权管理项目。/span重大仪器研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复杂与繁琐程度远非个人能力所能驾驭,因此,这种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结构性改革能够最大程度上破解重大仪器研发中遭遇的组织困境、管理困境与评审困境。/span从科学史上看,那些成功的大科学项目,如美国的曼哈顿工程、航天飞机,以及中国的两弹一星等项目,都不是采用“牵头人+合作单位”的承包模式,而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科学是自由探索的事业,而技术则是目标导向下的集中攻关。/span如果采用现在的研发模式,中国是造不出两弹一星的。/ppstrong  参考文献:/strong/pp  【1】饶蕾、陆力、马素萍、刘娟.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与科研经济一体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7(2)./pp  【2】李昌厚.现代科学仪器发展现状和趋势【J】.分析仪器,2014(1)./pp  【3】我国每年购国外科研仪器设备投入400亿元以上.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40605/132831.shtml(2017年7月24日查询)./pp  【4】【5】王大洲、何江波、毕勋磊.我国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研制状况及政策建议【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4)./pp  【6】于海婵.浅谈如何加强大型仪器研制项目的过程管理【J】.科技管理研究,2014(10)./pp  【7】吴家喜、于忠庆.重大科学仪器设备研发项目管理模式探讨【J】.项目管理技术,2011(12)./pp  作者简介:/pp  李侠(1967-)辽宁辽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研究方向:科技政策、科学社会学与心灵哲学。/pp  缪秋民(1993-)浙江绍兴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硕士生,研究方向:科技政策。/pp  吕慧云(1991-)女,江苏淮安人,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科技伦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 Study on the R& D of the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The Status Quoand the Dilemm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Li xia 2、Miao qiumin3、Lv huiyu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1、2、3 Schoolof History and Culture of Scienc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200240, China)/pp  Abstract:Since majo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ruments R& D projects havebeen carried out, recent 20 years has witnessed some significant achievements. Yet some commonproblems are still inevitable in practice, which results in unfinished ordefective projects. The main causes of these problems lie in the rigid organization,the poor management and the unfair evaluation. This research suggests that onthe one hand, those free Application Project should apply Leader-Cooperation model, which requires the project leader toundertake joint and liability. On the other hand, as for those projects thatare recommended by departments, the previous management model should beabandoned. In stead, national centralized management should be applied./pp  Keywords: Major Instruments, Organizational Dilemma,Management Dilemma, Evaluation Dilemma/pp  【博主跋】这篇文章是应好友易显飞教授之邀而写,完成于2017年上半年在台湾访学期间,现发表于《创新》2018(1)上,这也是我构想中的关于中国科技现状的三大审视与反省之一,第二篇已经写好,第三篇根据时间情况再说吧,合作愉快,是为记!/pp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pp  2018-2-9于南方/p
  • 638万!安捷伦等中标昆明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创新平台仪器项目
    一、项目编号:YNGH[2022]-502二、项目名称:昆明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创新平台仪器项目三、中标信息标段名称:昆明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创新平台仪器项目A标段供应商名称:云南曲葵商贸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云南省昆明市高新区北区M1-9-1-1地块海源北路658号办公楼5楼501号中标金额(万元):224.87标段名称:昆明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创新平台仪器项目B标段供应商名称:广州市诚屹进出口有限公司供应商地址: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研路2号自编4栋306中标金额(万元):414.5四、主要标的信息货物类标段名称:昆明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创新平台仪器项目A标段名称:三重串联四级杆气质联用仪品牌:Agilent规格型号:8890-7000E数量:1套单价:1479600.00元货物类标段名称:昆明理工大学食品学院创新平台仪器项目B标段名称:超高分辨率液质联用仪品牌:thermo scientific规格型号:Orbitrap Exploris 120数量:1台单价:3970000.00元
  • “真人”黄昆:令诺贝尔奖得主心悦诚服——2001年度获奖人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很难想象这位最高科技奖得主竟然将记者从家里“赶”了出来,成为记者多年采访生涯中绝无仅有的一次“遭遇”。  (一)“说实话我还是有点怕他”  “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年,不是在美国做研究,而是当时和黄昆同住一舍的时光。”时隔数十年后,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对黄昆的认真仍然念念不忘。当年从燕京大学毕业后的黄昆到西南联大任助教时,和年小几岁的杨振宁同住一屋。那时的黄昆和杨振宁都年方二十出头,总是喜欢纵论天下,相互顶牛。而黄昆往往都将话题引向极端,引发无休止的争论。有一次,为弄明白量子力学中“测量”的含义,他们从白天一直讨论到晚上,最后是上床后又爬起来,点亮蜡烛,翻看权威资料来解决争论。“正是这些争论,使我找到了科研的感觉。”杨振宁说。  黄昆较真儿,不光是杨振宁的感受,在圈内也早就出了名,有时甚至让人下不了台。1951年,学有所成的黄昆留英归来,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有一次,北大物理系一位教师评教授职称,大多数学术委员都觉得不错表示同意,而黄昆却“固执己见”:“就他那水平,给他一个副教授就不错了。”较真儿换个角度说,其实就是严谨。夏建白,中科院半导体所研究员,去年刚刚当选为“新科”院士。虽然和黄昆为师为友数十年,但谈起这位老师,至今仍然有些发怵:“说实话我还是有点怕他。”  黄昆让人“害怕”,别无他因,而是因为他对自己、对他人要求都比较严。从1977年担任中科院半导体所所长后,半导体所成为他至今工作和学习的地方。“一般人往往追求数量,频繁出成果,而他要求我们少而精,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工作。”夏建白说。对于问题的每一个环节,黄昆总是反复推敲。他虽然不赞成用繁琐的数学方法来研究物理问题,但在需要数学推导和计算时,又十分仔细,反复多遍。黄昆不仅自己身体力行,也严格要求中青年科研人员,对他们撰写的论文往往多次修改,以致于密密麻麻的修改意见有时覆盖了原稿。正是这种严谨的精神,使黄昆半个世纪以前的研究成果经受住了历史长河的考验,相关论文至今仍年均被全世界的同行引用6至7次。  (二)“我没有‘照猫画虎’的习惯”  玻恩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之一,黄昆和他曾经在1951年合著一本固体物理学的“圣经”——《晶格动力学理论》,这本书直到1985年还第三次再版。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经在写给爱因斯坦的信中说:“书稿内容现在已经完全超越了我的理论,我能懂得年轻的黄昆以我们两人的名义所写的东西,就很高兴了。”然而,当黄昆评价起这本在国外被人像圣经一样放在书桌上的权威著作时却淡淡地说:“这本书也不是特别突出。”  《晶格动力学理论》仅是黄昆年轻时代在科研领域攀登的一座高峰。从黄漫射到黄理论、黄方程,从1945年到1951年,在英国求学的五、六年间,黄昆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接连取得创新性的重大成果。1977年,在“阔别”科研生涯近30年后,年近花甲的他壮志不坠,再次开创了第二个春天,提出“黄-朱模型”,解决了20多年来科学界在超晶格领域存在的疑难问题。谈到科研上的这两个重大时期,黄昆说:“年轻时我的工作特色鲜明,但是没有再往下深入 后来在深度上比以前要好,解决问题的复杂性质要比年轻时强。”  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就是黄昆的治学品格。他不喜欢翻阅文献资料,喜欢从“第一原理出发”,去探寻物理世界的奥秘。“我文献看得比较少,因为那样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变成书本的奴隶。自己创造的东西和接受别人的意见,对我来说,后者要困难得多。学别人的东西很难,而自己一旦抓住线索,知道怎么做,工作就会进展很顺利。”正是这种治学风格,使黄昆在学术上屡屡攻城掠地,一系列以他姓氏命名的“黄”理论就是例证。“我喜欢与众不同,不喜欢随大流。如果跟着大家做,就没有什么意思。”谈起创新,黄昆这样评说自己。刚上中学时,在伯父的要求下,黄昆除作业外还要去做数学书上所有题目,“不仅使我数学很熟练,也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忙于自己做题的黄昆很少去看书上的例题。“这一偶然情况有着深远影响,使我没有训练出‘照猫画虎’的习惯。”  (三)“请尊重我的隐私权”  在科学界赫赫有名,在公众面前默默无闻,这是颁奖前黄昆的生存状态。而当记者接触黄昆时却发现,科学家的头脑、数十年的风雨生涯使他异常冷静,甚至“真实”得让人有点难以接受。  “我是一个普通的科学工作者,没有什么神奇和惊人的地方。”黄昆的低调比吴文俊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记者的百般争取下,虽然他答应采访,但只能给一个多小时 虽然应允记者去他家,但却只能看不能问,“否则无法向夫人交代”,条件相当“苛刻”。黄昆位于中关村的家,是套小三室的房子。狭窄昏暗,堆满了书,显得非常拥挤,门口一古色古香的木箱子上是中科院物理所在他70华诞时赠送的8个字:“壮志不已,耕耘不辍”,客厅兼卧室的墙上是一幅一米多长的松竹梅“三友图”。十几分钟的采访变成了无声的“参观”,而始终坐在沙发上的黄昆夫妇在翻阅着报纸。“如今的报纸太厚了,翻起来比看还难。”这是家庭采访中黄昆所说的唯一的一句话。  而黄昆的夫人——李爱扶更“绝”。“请尊重我的隐私权。”记者刚想开口问问半个世纪前,是什么原因促使年轻的她从英国远渡重洋来中国和黄昆喜结连理,是什么使他们携手共渡风风雨雨,谁知她却抢先表了态,“我想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走?”“我很高兴,但也很不习惯。得奖意味着要占据我不少的精力和时间,像你们访问我。”黄昆实话实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面对巨大的荣誉和奖励,这对相濡以沫半个世纪的老夫妇在捍卫着自己宁静的生活。  对小他7岁的夫人,黄昆打出了“90”的高分。“凡是和她接触的人对她的品格都有很高的评价,她不仅是个好人,而且很有能力。”的确,青年时代屡有斩获的黄昆背后,一直有这位异国贤内助的默默奉献,著名的黄理论实际上是“黄-里斯理论”,是夫妻二人智慧的共同结晶。如今黄昆先生身患帕金森病,“我扣扣子都有点困难,家里90%的事情靠她去做。”黄昆还在工作着。虽已83岁高龄,虽然身患疾病,他现在仍然坚持每天上午去研究所,和年轻人交流探讨,或者翻阅资料,处理文件。2001年,一生和微观世界打交道的他,还牵头和其他5位院士一起大声疾呼:国家应当组织充分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参与占领世界纳米科技的制高点。一生不事张扬,一生默默耕耘,为科技事业鞠躬尽瘁,这就是一个真实的黄昆。83年的人生岁月里,黄昆以他的严谨和创新,以他的勤奋和率真,在固体物理学领域竖起了一座座丰碑,赢得了全世界的尊敬,也在人们的心目中铭刻下了四个大字:“真人”黄昆。  人物简介  世界著名物理学家、中国固体和半导体物理学奠基人之一、杰出教育家。浙江嘉兴人。自幼勤奋学习,热爱自然科学。西南联大毕业后从事物理理论研究,大胆预言与晶格中杂质有关的X光漫散射,后称为黄散射。受邀与玻恩著《晶格动力学》,至今仍是该领域权威著作。提出“黄方程”和由此引伸的极化元的重要概念,对理论物理发展作出重要贡献。1956年北大任教主持中国半导体物理专业的创建工作,著《固体物理学》为中国信息产业培养第一批人才。1977年任科学院半导体所所长为中国半导体科学技术的复苏发挥重要作用。2001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 2007天瑞.邦鑫伟业全国水泥行业学术研讨会在昆山市隆重举行
    12月14日,由天瑞仪器公司主办的“2007天瑞仪器.邦鑫伟业全国水泥行业学术研讨会”在江苏昆山市时代宾馆成功举行。 自今年9月份天瑞仪器成功并购北京邦鑫伟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以来,我公司对邦鑫伟业在研发、生产、管理和销售等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优化和整合,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现在的天瑞仪器不仅稳固了邦鑫伟业原来在水泥行业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销售量的领先地位,而且已经成为中国水泥行业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主要生产基地。本次会议天瑞仪器董事长刘召贵博士做了精彩的发言。不仅向大家详细地介绍天瑞仪器,而且就与会嘉宾关心的天瑞仪器与邦鑫伟业合并后的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刘博士的讲话不仅提高了与会嘉宾对天瑞仪器的认识,而且具有高度的前瞻性和独到的见解,迎来在场嘉宾的阵阵掌声。 会议期间,邦鑫伟业总经理兼天瑞仪器公司副总经理余正东先生,为所有参会嘉宾做了主题为“国产波长色散X荧光的发展与现状”的学术报告。此次学术报告,旨在使水泥生产企业提高对国产波长色散X荧光技术的认识,提高对水泥检测重要性的认识,防止以后由于水泥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误区导致不必要的事故。余总经理的报告从学术和实用性角度都做出了全面的阐述,与会嘉宾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下午,天瑞领导与参会嘉宾齐聚时代宾馆,举行了一次关于新产品BX-400推荐暨新闻发布会,由余正东总经理主持。目前邦鑫伟业用于水泥行业的主流产品是BX-200,它也是为水泥行业量身定做的一款高端分析仪器,可满足水泥行业质量和检验需要,受到众多水泥生产企业的认可和青睐。自邦鑫与天瑞整合重组后,公司庞大的研发精英团队一直致力于产品的改进、新开发工作,近期在BX-200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与升级,设计出新一代的波长色散X荧光光谱仪BX-400。新闻发布会上,余正东副总经理针对BX-400的性能以及与BX-200相比BX-400所具有的优越性做了详细的介绍。此次新闻发布会上BX-400的面世使与会嘉宾都很激动,大家表示BX-400的面世必将为我国水泥检测事业一项新的创举。 12月15日,天瑞工作人员还带领本次参会嘉宾一起游览了地处昆山市有江南名镇美誉的周庄。 此次学术研讨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众多的参会嘉宾在会场踊跃的参与和讨论,从参会嘉宾参观天瑞大厦仪器展厅看到凝聚着天瑞科技实力的众多仪器时,所由衷的发出的赞叹之声,都无不体现了此次水泥会议在业内的影响力和成功之处。此次会议也推动了我国水泥检测事业的发展,为我国水泥业的良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相信天瑞仪器与子公司邦鑫伟业定能以此次为契机,把我国仪器业带入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文/刘支为)screen.width-300)this.width=screen.width-300"刘召贵博士发表精彩演讲
  • 昆虫追踪定位系统:昆虫行为学研究新解决方案
    昆虫行为的研究在昆虫研究领域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方向。无论是昆虫的气味选择实验、产卵偏好实验、寄主偏好实验、食物偏好实验、昆虫取食行为观测实验等相关实验,实验数据都是研究人员通过肉眼观察记录或者判断。这种方法有多个弊端:非常消耗人工,从而会增加时间和预算,同时也会使追踪评估的结果不够客观且不能量化分析。在这个背景下,昆虫追踪定位系统的出现为昆虫行为研究带来了巨大的帮助。一、显示运动轨迹,提高效率昆虫追踪定位系统是一款全新的科研工具,它集高清高帧频工业相机与昆虫行为分析软件于一身。该系统的多种运动参数自动记录功能,软件自动追踪目标昆虫的运动轨迹。昆虫追踪定位系统还拥有目标选择功能,实时观测时支持对实验昆虫进行选择性显示,重点观测分析目标昆虫,并生成随时间变化的X坐标和Y坐标,轻松获得目标昆虫的行为模式。大多数昆虫行为研究都集中在一般的运动行为上。使用昆虫追踪定位系统进行视频跟踪,可以轻松地分析出昆虫的爬行参数,如爬行距离、爬行时长、爬行速度、停留总时长、停留次数、穿越边界次数等,并将运动数据可视化。在研究蝶类求偶飞行、犀金龟为争取配偶而斗争、榄叶提取物对初龄菜青虫乌的拒食和引诱取食作用、花果发育过程中气味挥发物对传粉者行为的调节、光肩星天牛对沙枣和新疆杨的偏好性等昆虫课题时,我们需要观测昆虫的运动,并进一步分析其目的和行为模式。观测昆虫的行为实验时,基于高清高帧频工业相机的记录系统能够捕捉并分析昆虫行动轨迹的详细数据,包括爬行距离、爬行时长、爬行速度等参数。此外,昆虫行为分析软件将捕获的运动数据转化为直观的数据,使得数据可视化,帮助研究人员更轻松地分析数据,发现隐藏在大量数据中的运动规律和行为模式。通过精确捕捉昆虫行为的每一个细节,并清晰地展示目标昆虫的运动轨迹,昆虫追踪定位系统不仅显著提高了研究效率和精度,而且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观察体验。其客观且可视化的数据,让科学家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分析昆虫行为,进一步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二、产出量化数据,便于分析更进一步寻找昆虫运动的规律,往往需要工具辅助。研究昆虫行为需要昆虫追踪定位系统自动追踪和记录昆虫的行为,生成量化数据,从而避免了人工观察的弊端,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由于系统能够自动记录数据,避免了人为干扰和主观判断的误差,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可靠和可信,因此昆虫追踪定位系统还可以提高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重复性。同时,由于系统可以生成大量的量化数据,研究人员可以进行更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模型构建,进一步推动昆虫行为研究的发展。将为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数据支持。这无疑将使昆虫行为的研究更加深入和精确。总的来说,昆虫追踪定位系统是昆虫研究领域不可或缺的研究工具。它将开启你的昆虫研究新篇章,让你对昆虫行为的理解更加深入。
  • 坤肯公司推出手术室专用液氮罐!
    热烈庆祝上海坤肯生物化工公司(以下简称我司)成为美国MVE-Chart(美国查特工业生物医疗部)/成都金凤液氮容器有限公司2012年度中国区最佳经销商,特举行盛大感恩回馈活动!质量标准:金凤液氮罐执行Q/20195451-301-2008《液氮生物容器》,质量保证:国内唯一同时通过ISO9001,ISO13485认证的液氮罐,售后承诺:液氮罐保修一年,五年真空保证。 自2010年成都金凤液氮容器被美国MVE收购以后,成都金凤原有生产线全部停产,截止2011年初,金凤所有生产线更新为美国MVE原厂生产线,即成都金凤现在所有液氮罐均采用美国MVE生产线和生产工艺,因此阁下订购金凤液氮罐,更可享受国际品质,本土价格,以及本地化便捷的服务。 感谢阁下选择液氮保存时间全球最长,质量最好的液氮罐, 金凤液氮罐销量第一,年销售量超过30000台,连续六年市场占有率超过86%,是国内液氮罐市场的领导者,是中国液氮罐行业标准的定制者,产品曾多次在中科院、卫生部以及农业部招标中中标。 我司连续两届荣膺:2011年度金凤液氮罐中国区最佳经销商,2012年度金凤液氮罐中国区最佳经销商, 我司隆重推出手术室专用液氮罐,此款手术室专用液氮罐,以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深受广大医生喜爱。图片见下:详细技术问题,请和我司联系,电话:021-56382145传真:021-65533061邮箱:13501802082@139.com
  • HORIBA Scientific官方微信正式开通
    HORIBA Scientific一直致力于为科研及工业用户提供先进的检测和分析工具及解决方案。如:光学光谱、分子光谱、元素分析、材料表征及表面分析等先进检测技术。结合旗下具有近200年发展历史的Jobin Yvon全球光学光谱技术,今天,HORIBA的高品质科学仪器已经成为全球科研、各行业研发及质量控制的首选。 为了方便而及时地与大家在线进行交流和互动,在开通了新浪微博之后,HORIBA Scientific已正式开通官方微信,希望该平台能入驻您的朋友圈! 通过HORIBA Scientific官方微信,您将会了解到以下内容: &bull 仪器行业动态:业界新资讯、行业要闻、前沿技术等; &bull 实时新闻动态:集团动态、HORIBA Scientific在不同领域内的新研究及所获荣誉等; &bull 行业热门应用:HORIBA Scientific分析仪器在不同领域内热点应用; &bull 定期Newsletter(新闻及应用通讯):热点应用、新仪器展示、话题讨论等; &bull 新活动讯息:新的用户培训会、技术交流研讨会、国内外展会/会议、有奖活动等信息。 当然,如果您在分析研究过程中遇到了困惑,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或者info-sci.cn@horiba.com反馈给我们,我们的工程师将会尽力为您提供帮助。我们相信,关注这个拥有丰富资讯的平台,一定可以给您的科研研究或工业分析带来帮助。 关注HORIBA Scientific官方微信: &bull 搜索微信号:HORIBAScientific &bull 扫描HORIBA Scientific官方微信二维码
  • 珀金埃尔默乌鲁木齐、昆明分公司隆重开业
    中国,上海,2014年1月13日——2014年1月7日与9日,全球领先的分析仪器及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珀金埃尔默公司分别迎来了其乌鲁木齐和昆明分公司的落成庆典。伴随珀金埃尔默在中国新疆和云贵地区的业务量不断增长,西部地区渐成为公司整体业务增长的重要引擎之一。两地分公司的落成在极大程度上扩充了珀金埃尔默在新疆和云贵区域的服务能力,使得公司能够更及时地响应用户需求。1月7日,在众多特邀嘉宾及用户代表的见证下,珀金埃尔默乌鲁木齐分公司落成庆典隆重举行。珀金埃尔默乌鲁木齐分公司经理吴明辉先生主持庆典,珀金埃尔默西中国区总经理张富祺先生向来宾作欢迎致辞和公司简介。两天后,珀金埃尔默昆明分公司也在众多嘉宾和用户代表的见证下落成。珀金埃尔默昆明分公司经理关巍巍女士主持了当日的庆典仪式,珀金埃尔默西中国区总经理张富祺先生向来宾作欢迎致辞和公司简介。珀金埃尔默大中国区总经理Kim Nam-Hoon先生也通过视频,向莅临两地庆典仪式的嘉宾表达谢意。时值新年前夕,珀金埃尔默乌鲁木齐和昆明两地的团队也借由分公司的落成庆典向广大用户致以了新春的问候,感恩回馈成为两次庆典活动中重要的组成元素。因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对于珀金埃尔默而言,西部地区蕴藏了极大的商业潜力。新疆地区集中了众多石油、化工企业,而云南地区则以特色食品(如茶叶),矿藏、香料(鲜花)而闻名海内,这些都预示着两地对综合分析解决方案有着相当可观的需求。珀金埃尔默在以上两地建立分公司,是对市场需求迅速而精确的反馈。截止2014年1月,珀金埃尔默已经在中国大陆建立了11处分公司,实现了销售及服务网络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覆盖。
  • 基恩士2011年小型展会落下帷幕!
    对于始终坚持直销的销售模式的基恩士来讲,与客户的面对面沟通是基恩士能够在第一时间更准确更直接地把握客户现状和潜在需求的关键,也是基恩士可持续推出新产品来引领自动化行业的重要信息获得途径。 为了与更多的客户更有效地面对面沟通,基恩士在2011年在全国范围进行了数十场的客户现场小型展会,展出了传感器、安全光栅、测量仪器、静电消除器、视觉系统、PLC、显微镜、高速成像系统、激光打标机等全面的产品线。在客户现场基恩士的销售工程师与客户进行沟通,把握到了客户目前的困扰或需求,从单一的产品应用到复杂的产品组合应用,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基恩士产品目录下载索引) 目前在制造行业削减人工成本的基础上能够制造出来更高品质、更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整个制造工艺系统的自动化,或规模化是不可避免的环节。但这不是某一类产 品能够解决的,在这一点上拥有全面的多产品线的基恩士就可以给客户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作为自动化产品的厂商,基恩士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客户的制造工艺 和自动化水平处于行业领先状态,这是基恩士最为高兴和自豪的事情。展会现场:关于基恩士: 基恩士创立于1974年,自创立以来一直稳步成长,现已成为开发与制造传感设备的世界领先者,产品范围包括自动传 感器、测量仪器、影像系统、激光刻印机以及数码显微镜。基恩士坚持直销经营,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业界知识及更专业的技术方案。现在基恩士公司在世界范围内 约 70 个国家或地区的 100,000 多家客户提供服务,基恩士 这个名称意味着创新与卓越。基恩士被《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 评选为&ldquo 1000 家最有价值公司&rdquo 之一、在《新闻周刊》(Newsweek) 的&ldquo 电子行业&rdquo 排名中位列前 50 名、持续入选日本的日经、东京证券交易所以及新闻报纸的年度&ldquo 日本十佳公司&rdquo 。2011年美国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最新发布的&ldquo 全球最具创新能力企业&rdquo 排行榜中,排名第17位 。
  • 聚光科技爱心汇聚齐圆贫困学生“新衣梦”、“校服梦 ”
    11月9日,对彝良县荞山镇咪咡村勒堵小学(咪咡村伦刘福琼苗圃希望小学)165名学生来说,是个值得欢庆、值得纪念的日子。在这一天,孩子们穿上了崭新的校服,个个欢呼雀跃,格外高兴。 勒堵小学小学现有学生165人,由于自然条件限制,大部分学生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不仅缺乏父母的关爱,而且生活也较为艰苦,拥有一套御寒的新衣是孩子们的心愿,而能够让学生穿上整齐漂亮的校服坐在教室里学习、开展自己的活动,成为该校期盼已久的心愿。在聚光党委、工会得知学校的情况后,马上在公司开展为贫困学生认捐新衣活动。活动通知一经发出,公司员工纷纷认捐,你5套、我三套,不到一周就认捐了158套,其余7套由党委、工会出资购买。 11月7日傍晚,165套衣服经过多日的物流运输,终于到达了彝良县。由于路途遥远,山路崎岖,物流只能到达县城。勒堵小学校长何世斌在接收到物流电话后兴奋的睡不着觉,他心里一直默念着“孩子们终于有新校服可以穿了”,第二天天没亮他就赶往县城把165件衣服运回了咪咡村。11月9日,晨会之前,何校长把新衣发放到每一个学生手中。 “这套衣服又好看,又暧和,谢谢叔叔阿姨给我们送来的礼物,我一定好好学习。”穿上新衣服的三年级学生张俊明高兴地说。 “新校服对于我们这些贫困山区学校的孩子来说不仅是御寒的衣物,更是一份希望,同时也圆了我们学校学生的校服梦。” 彝良县荞山镇咪咡村勒堵小学校长何世斌收到公司捐赠的新衣后发信息来感谢万分。 近年来,聚光科技一直把“爱心助学”作为回报社会的一种责任。党委书记、工会主席陈荧平勉励孩子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努力学习,踏实做人,健康成长、立志 成才,同时也希望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关注贫困山区教育。
  • 坤肯推出细胞实验室小型液氮罐!
    热烈庆祝上海坤肯生物化工公司(以下简称我司)成为美国MVE-Chart(美国查特工业生物医疗部)/成都金凤液氮容器有限公司2012年度中国区最佳经销商,特举行盛大感恩回馈活动! 质量标准:金凤液氮罐执行Q/20195451-301-2008《液氮生物容器》, 质量保证:国内唯一同时通过ISO9001,ISO13485认证的液氮罐, 售后承诺:液氮罐保修一年,五年真空保证。 自2010年成都金凤液氮容器被美国MVE收购以后,成都金凤原有生产线全部停产,截止2011年初,金凤所有生产线更新为美国MVE原厂生产线,即成都金凤现在所有液氮罐均采用美国MVE生产线和生产工艺,因此阁下订购金凤液氮罐,更可享受国际品质,本土价格,以及本地化便捷的服务。 感谢阁下选择液氮保存时间全球最长,质量最好的液氮罐, 金凤液氮罐销量第一,年销售量超过30000台,连续六年市场占有率超过86%,是国内液氮罐市场的领导者,是中国液氮罐行业标准的定制者,产品曾多次在中科院、卫生部以及农业部招标中中标。 我司连续两届荣膺:2011年度金凤液氮罐中国区最佳经销商,2012年度金凤液氮罐中国区最佳经销。 我公司现推出细胞实验室小型液氮罐,YDS-30-125,容积31.5L,细胞容量600个2毫升细胞冻存管,YDS-47-125,容积47L,细胞容量750个2毫升细胞冻存管,YDS-50B-125,容积50L,细胞容量750个2毫升细胞冻存管,特别适用于运输保存的使用,它的特点在于占据空间小,深受科研人员的喜爱! 电话:021-56382145 传真:021-65533061 邮箱:2880078901@qq.com 网址:http://www.bio-17.com/
  • 清华蒋靖坤研究组:研发便携式气溶胶粒径谱仪,适用于大气网格化监测
    研究背景气溶胶对人体健康、气候变化及空气质量都有显著的影响,一个关键影响因素是其粒径。在进行相关研究时,需要以高时空分辨率的气溶胶粒径分布数据为基础,这些数据需要通过组建高密度的监测网络获取。扫描电迁移率粒径谱仪 (SMPS) 是一种常用的粒径分布测量仪器,通过对气溶胶进行荷电、筛分、计数来获得粒径分布。其结果准确,但是价格昂贵、尺寸较大,不适用于高密度的组网监测。已有仪器公司开发出了商业化的便携式 SMPS,但在提升了便携性的同时也牺牲了其结果的准确度。这种便携式 SMPS 的不确定度通常来源于使用单极荷电器对气溶胶进行荷电,这种荷电器因其尺寸小、荷电效率高而在便携式 SMPS 中常用,但也同时有荷电分布不稳定的缺点,而荷电分布正是获得准确粒径分布的重要参数。近日,清华大学蒋靖坤教授研究组展示了一种能够降低荷电过程带来的不确定度的新测量方法,包括使用大气天然离子对气溶胶的荷电和同时测量带正电和带负电的气溶胶粒径分布,将新方法应用于一台商用的便携式SMPS 以减少单极荷电器带来的不确定度。通过使用这种新的测量方法,研究组提高了便携式 SMPS 的性能,同时进一步减小了其尺寸,使其更适合于建立大气网格化监测设施。该文章题为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ortable aerosol size spectrometers for building dense monitoring networks” (《研发适用于大气网格化监测的便携式气溶胶粒径谱仪》),发表在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Atmospheres 上。论文详情本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对一台商业化的便携式 SMPS 进行改造,实现了新方法的应用。该台便携式 SMPS 原本通过单极人工荷电器调节气溶胶的荷电分布,并测量带正电的气溶胶粒径分布,结合荷电分布反演得到全部气溶胶(带正电+带负电+不带电)的粒径分布,这也是大多数 SMPS 的常用方法。而大气中有天然离子在调节着气溶胶的荷电分布,即使不使用人工荷电器,同时测量带正电和带负电的气溶胶粒径分布就可以获知这一荷电分布,并用于数据反演,这一新方法已被应用于 SMPS 上并证明了可靠性。在本工作中,通过去掉便携式 SMPS 上单极荷电器进而使用天然大气离子荷电,并将原本的单极高压电源替换为双极高压电源,使新方法可以被应用于这台仪器。为了检验改造后的仪器性能,研究人员使用了大气气溶胶和室内气溶胶进行测试,并将改进前后的粒径谱仪测量结果与一套参考粒径谱仪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的指标包括分粒径段数浓度、几何平均粒径、几何标准偏差等刻画粒径分布的重要参数,改进后的仪器与参考仪器具有更好的一致性。图 1. 改造前后便携式 SMPS 与参考 SMPS 不同参数的对比,(a) 改造后, (b) 改造前总结展望在选择应用于高密度组网监测的粒径分布测量仪器时,一大挑战是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仪器的便携性和易于维护之间找到一定平衡。现有的商用便携式 SMPS 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它们已经成功地将尺寸缩小到合理的范围,但是其常用的单极荷电器对测量结果造成了较大不确定性。在本工作中,研究人员展示了新测量方法在便携式 SMPS 中的应用,通过利用天然大气离子荷电和测量两个极性的带电气溶胶,改造后的仪器更紧凑,也可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新方法的应用使便携式 SMPS 更接近于建立密集监测网络的理想仪器,未来也可以被应用于职业暴露监测、机载测量等应用场景。论文信息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portable aerosol size spectrometers for building dense monitoring networksYiran Li, Jiming Hao and Jingkun Jiang*Environ. Sci.: Atmos., 2023https://doi.org/10.1039/D2EA00163B 作者介绍李怡然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第一作者,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为郝吉明院士和蒋靖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双极气溶胶电迁移率粒径谱仪研发与应用。郝吉明 清华大学教授合作作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能源与环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持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到了主导作用。建立了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规划方法,推动我国机动车污染控制的进程。深入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特征、成因及控制策略研究,发展了特大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的理论与技术方法,推动我国区域性大气复合污染的联防联控。蒋靖坤 清华大学教授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清华大学科研院副院长、环境学院副院长和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副主任。从事气溶胶测量和颗粒物成因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重大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等任务。发表 SCI 论文 18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 10 余项。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获国际气溶胶领域 Smoluchowski Award 和亚洲青年气溶胶科学家奖。任 Aeroso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副主编和 ES&T Letters 编委。
  • Environ. Sci. Technol新成果!mIRage助力复杂道路灰尘内微塑料检测
    微塑料在我们的空气、水和土壤中无处不在,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个层面。其主要来源于城市灰尘、船舶涂料、个人护理产品、塑料产品、道路标志、合成纺织品和轮胎等,并以不同的形态如:纤维、微粒、颗粒和碎片存在。 近年来,已有研究表明微塑料对人类、动物、植物和环境的健康影响取决于塑料颗粒的大小、浓度、化学性质和相互作用的方式。但由于微塑料尺寸过小和其混合存在的复杂性,传统方法针对这些颗粒的检测往往勉为其难。尤其是降解后的次级微塑料,其尺寸往往小于5μm,传统分子仪器分析方法如傅里叶红外光谱难以有效的对其化学成分进行表征。 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的出现有效解决了上述受限问题。设备基于光学光热诱导共振(O-PTIR)技术,突破了传统红外光谱衍射极限,空间分辨率可达500 nm,有效解决了基本全尺寸微米和纳米塑料(MNPs)样品的化学成分信息、大小和形态表征问题。 图1 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原理图 近期,来自美国圣母大学的Kyle Doudrick等人[1]使用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对我们日常生活中时时接触的道路粉尘中的微塑料进行了表征。 道路灰尘含有由轮胎退化产生的微纳米塑料(MNPs),它们由天然橡胶、合成橡胶和尼龙组成合成橡胶用于增强轮胎缓冲和弹性,而尼龙用于轮胎内层。道路灰尘还含有来自燃料添加剂的含氮硝基化合物。作者首先通过传统FTIR光谱来表征大块道路粉尘(图2a黑色谱线),在1100 cm&minus 1和1750cm&minus 1之间存在广泛的未解跃迁,表明粉尘中存在复杂的混合物质。而粉尘内混杂的微塑料颗粒却因为尺寸问题无法分析。 随后,作者使用采用基于OPTIR技术的mIRage系统,对粒径仅1μm的两个颗粒——颗粒1和颗粒2(图2d和图2e)进行成像分析,可以看到密集的道路尘埃聚集体和单个颗粒,并在1450cm-1和1650cm-1波数处出现强红外光谱吸收峰(图2f)。 图2表明,颗粒1主要由合成橡胶组成,在1451±4 cm&minus 1和1493±4 cm&minus 1处具有主要特征峰,并存在特征吸收在1500 cm&minus 1和1550 cm&minus 1之间的硝基化合物。颗粒2具有尼龙中常见的酰胺I和酰胺II过渡指示峰。同时具有与含硝基化合物如硝基甲烷(1383 m&minus 1和1573cm&minus 1)一致的振动(图2a)。 图2 粉尘内混杂的微塑料颗粒红外成像表征图 最后,作者对图2a中突出显示的单个颗粒1和2进行了分析。图2d、e分别为1450 cm&minus 1和1650cm&minus 1光谱特征的5×5 μm2 OPTIR显微图像。在1450 cm&minus 1和在1650 cm&minus 1处,颗粒1的化学性质与颗粒2不同。综上所示,作者推断出粒子1和粒子2可能分别由橡胶和尼龙组成,体现了OPTIR量化MNPs的能力,有效监测降解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并表征复杂样品(即道路粉尘)中单个和聚集MNPs的化学特性。这款创新设备有效克服了目前许多产品对MNP表征的限制,即同时量化颗粒丰度和形态的能力,致使mIRage系统成为分析复杂环境中MNPs的有效工具。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优势:☛ 可达500 nm左右的空间分辨率☛ 基本无需样品前处理,样品即放即测☛ 光源“探针”对样品无损伤☛ 同时、同位置进行红外和拉曼光谱测试,提供相互佐证的分析结果☛ 同时获得样品成分、形貌、大小等信息 样机体验: 为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新型红外表征需求,更好的为国内科研工作者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服务,Quantum Design中国北京样机实验室引进了非接触亚微米分辨红外拉曼同步测量系统——mIRage,为您提供样品测试、样机体验等机会,欢迎各位老师垂询!参考文献:[1]. Kirill Kniazev, Ilia M. Pavlovetc, Shuang Zhang, Junyeol Kim, Robert L. Stevenson, Kyle Doudrick,and Masaru Kuno.Using Infrared Photothermal Heterodyne Imaging to Characterize Micro- and Nanoplastics in Complex Environmental Matrices: Environ. Sci. Technol. 2021, 55, 15891&minus 15899
  • 法国INTERSCIENCE均质器年末大促销
    亲爱的朋友们 : 你们好!感谢这么多年来大家对上海思伯明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的支持和帮助。法国Interscience是微生物检测领域的知名仪器制造商,拥有从样品的制备到分析的一系列产品,其中拍打式均质器更是样品前处理中不可缺少的仪器。我们代理Interscience品牌已有数年,为了答谢各位朋友们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帮助,我们特针对400VW和400CC两款热销型号,做特价促销: BagMixer 400VW 年末大促销! 另赠送:BagLight PolySilk HD 均质袋(132325)2盒或BagFilter P400侧边过滤袋(111425)1盒 详情请点击:http://www.springsci.com.cn/product/2011330311.html BagMixer 400CC 年末大促销! 另赠送:BagLight PolySilk HD 均质(132325)2盒或BagFilter P400侧边过滤袋(111425)1盒 详情请点击:http://www.springsci.com.cn/product/2011330311.htm上海书俊仪器设备有限公司于2002年设立于上海,我公司在全国设有北京、广州、西安、武汉、成都、昆明办事处。我们为UVP、Bellco Glass、Biochrom、Boekel Scientific、Biospec、Chemglass、Drummond、Interscience、Sonics & Materials、 Systec、Pro等50多家世界著名品牌的一级代理。我们以专业周到的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信任,并愿意为每一位思伯明客户继续送上我们最竭诚的服务。 上海思伯明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龙吴路777号8号楼201室邮编:200231电话:021-64825207 54357452 54357456 54357460 54357482传真:021-64753780联系人:丁庆南(189 6450 9109)邮箱:ding_qingnan@springsci.com.cn 活动有效期自2013年11月11日至2014年2月11日
  • 华大基因落地昆士兰州 与多家前沿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华大基因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多家前沿机构签署合作协议,这将进一步推动华大基因在亚太地区的发展。澳洲华大今天正式落户位于布里斯班的QIMR Berghofer医学研究院,并与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格里菲斯大学以及詹姆斯库克大学签署了合作协议。据协议,华大基因将携手当地科研人员在医疗健康、运动健康、海洋科学、生物多样性、农业和水产领域开展合作。华大基因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表示,昆士兰州在生命科学研究、产业应用和合作网络展现出来的具大优势,使之成为华大基因亚太地区科研和产业化中心的不二选择。华大基因的目标是用生命科技造福人类,将人类的平均寿命提高5年,使全球粮食产量增长10%,解读50%的疾病机制。华大基因全球精准医学联盟也在为癌症、出生缺陷、心血管、退行性疾病和传染病寻求治疗方案。为了实现所有这些目标,我们必须携手世界上最顶尖的研究团队,更好地开展植物、动物和人类组学研究。汪建指出,华大基因选择落户昆士兰,表明我们非常有信心昆士兰会成为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中心,涵盖癌症研究、生物医学、基因组学、生物技术以及农业科学。华大基因在生物多样性、作物改良、环境和疾病的基因组学研究方面已经和昆士兰的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今天签署的协议进一步深化了我们之间的合作,我们期待共同改善人类的未来和生活。华大基因会继续探索在昆士兰和澳大利亚的合作机会。目前,我们已经与阳光海岸、图文巴和汤斯维尔等地区的政府和机构进行过交流。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农业与食品研究所科研主管Graham Bonnett博士表示,CSIRO希望小米成为农民种植的新选择。CSIRO在农作制度和作物改良方面颇有建树,有众多成功的合作项目。此次联手华大基因,我们期待这个联合研究项目可以培育出高质的小米品种,形成经济高效的生产系统,造福澳大利亚农户。格里菲斯大学高级副校长Ned Pankhurst教授表示,与像华大基因这样的全球性机构合作是我们转化研究成果的关键。格里菲斯大学期待与华大基因在多个领域展开合作。格里菲斯大学在运动健康、免疫学、药物研发和慢性疲劳综合征等方面的研究能力是众所周知的。与华大基因的合作将弥补我们在基因组测序方面的不足,推动我们在基因检测和治疗方法的发展。詹姆斯库克大学高级副校长Chris Cocklin教授表示,对于与华大基因的合作,我们非常兴奋。很期待与华大基因携手开展热带卫生与医学、环境科学和海洋水产等科学研究。华大基因是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研发机构之一。成立于1999的华大基因,在全球建立了47家实验室(包括联合实验室),员工人数超过5000人。除了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和国际千人基因组计划等多个国际项目中做出重大贡献外,华大基因还是全球首个测序关键植物(如大米、高粱和小米)、动物(如大熊猫、蚕和北极熊)、细菌和病毒的机构。关于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是澳大利亚联邦最大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其主要作用是通过科学研究发展,提高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造福于澳大利亚社会。CSIRO与全球前沿科研机构展开广泛合作,其出版发行的CSIRO期刊涵盖各个学科领域顶尖科学家的最新研究成果。http://www.csiro.au/en关于格里菲斯大学格里菲斯大学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投资承建的一所公立高等学府,亚洲研究、环境科学是其教学研究强项,多年来也致力于社会工业领域的科学研究。其愿景是成为澳大利亚和亚太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大学之一。https://www.griffith.edu.au/关于詹姆斯库克大学詹姆斯库克大学是世界顶尖的热带雨林研究中心。该大学受到全球认可的学科包括海洋科学、生物多样性、热带生态和环境、全球变暖、旅游、热带医学和公共卫生保健等。
  • 聚力西部环境监测 赛默飞携手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院设立联合实验室
    2019年9月5日,昆明——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以下简称: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院)正式签署了共建平台协议并举行了合作实验室揭牌仪式。基于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全面深入展开战略合作,不仅将继续致力于地矿资源探索,还将通过环境污染物的全面分析检测为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的需求愈加刻不容缓。土壤、空气和水源等物质基础,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命之源,同时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为推进污染土地的防控治理以及安全再利用,中国政府2016年推出《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土十条”),制定了“到2020年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的目标。其中首条便是“开展土壤污染调查,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并给出了具体时间表,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的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明确成为推进中国生态环境改善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赛默飞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院基于此前在地质勘测领域的长期良好合作,进一步战略升级双方合作伙伴关系。此次深化合作将依托赛默飞在环境污染物分析全面解决方案上的优势,结合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院在国家战略规划下成功实现转型升级,逐渐建立起的在地质环境综合治理上的平台优势,打造西部地区高水平生态环境监测实验室,为美丽中国筑牢大地之基。双方领导参与联合实验室揭牌仪式赛默飞中国区总裁艾礼德(Tony Acciarito)表示:“赛默飞始终致力于‘扎根中国,服务中国’,此次携手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院设立合作实验室,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赛默飞自身在环境污染物分析全面解决方案上的技术优势, 同时还将推动本土环境综合治理的进一步优化升级,为实现‘健康中国’、‘美丽中国’提供坚实的环境基础,使中国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院张东风院长介绍:“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院成立于1962年,目前在生态环境、岩土施工、矿山修复治理等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2017年院测试中心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三部委推荐为首批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检测实验室。测试中心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和全国冶金地质测试系统中一家知名度较高的综合检测机构。此次与赛默飞深化合作伙伴关系,将进一步提升地勘院的地质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推动提高中国本土环境污染全面监测水平。”此次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将加深赛默飞和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院在实验室人才培养、应用技术的开法、最新仪器技术等方面的合作与资源共享,不断提升地质及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水平,为地质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提供坚实数据支撑保障。揭幕仪式结束后,双方人员一同参观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院新、老实验室,并就最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防治、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VOCs及食品安全等检测技术进行探讨。 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赛默飞世尔科技(纽约证交所代码:TMO)是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公司年销售额超过24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约70,000名员工。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我们帮助客户加速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在分析领域所遇到的复杂问题与挑战,促进医疗诊断发展、加速药物上市进程、提高实验室生产力。借助于首要品牌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和Unity Lab Services,我们领先结合创新技术、便捷采购方案和全方位服务。欲了解更多信息,请浏览公司网站:www.thermofisher.com关于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赛默飞世尔科技进入中国发展已超过35年,在中国的总部设于上海,并在北京、广州、香港、成都、沈阳、西安、南京、武汉、昆明等地设立了分公司,员工人数约为5000名。我们的产品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室设备、试剂、耗材和软件等,提供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为各行各业的客户服务。为了满足中国市场的需求,现有7家工厂分别在上海、北京、苏州和广州等地运营。我们在全国还设立了8个应用开发中心以及示范实验室,将世界级的前沿技术和产品带给中国客户,并提供应用开发与培训等多项服务;位于上海的中国创新中心结合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国外先进技术,研发适合中国的技术和产品;我们拥有遍布全国的维修服务网点和特别成立的中国技术培训团队,在全国有超过2600名专业人员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们致力于帮助客户使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欲了解更多信息,请登录网站:www.thermofisher.com关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昆明地质勘查院成立于1962年,是中国冶金地质总局直属驻滇地质勘查事业单位。近年来,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规划,逐步实现了转型升级发展,目前在生态环境、岩土施工、矿山修复治理等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2017年院测试中心被国家环境保护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三部委推荐为首批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检测实验室,2018年8月承担了云南省农用地土壤污染样品检测技术交流会,2019年7月承担了第二届全国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暨云南省首届社会化环境监测机构专业人员大比武活动,测试中心现已发展成为云南省和全国冶金地质测试系统中一家知名度较高的综合检测机构。昆明地勘院将以检验检测为切入点,打造“具有特色的一流资源生态环境监测治理中心”。
  • 闵恩泽:催化剂之恩 泽被苍生——2007年度获奖人
    人物介绍:  闵恩泽,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  1946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化学工程系。1951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博士学位。1955年回国后,先后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题目组长、研究室主任、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副院长、首席总工程师、学术委员会主任。现任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半个世纪前,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前身,以下简称石科院)办公室只有几间小平房,实验设备只有从大连石油研究所搬来的几件旧设备,试验装置要靠自己制备,没有现成可循的技术资料,放眼周围是一片麦田。  如今这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1000多名科研人员,多项石油炼制技术国际领先,被称为“中国石化的重点科技支撑机构”。  这里,就是闵恩泽半个多世纪科学人生的主战场。  结缘石油化工  闵恩泽生于四川成都,自幼受“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世长”的家风熏陶,喜爱读书。1942年抗战时期,因高中会考成绩优异,闵恩泽被保送到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学习土木建筑 后来又在大二转到化工化学工程系。  1946年,闵恩泽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第一印染厂学习、工作两年。1948年3月,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学位。  1948年暑假,闵恩泽刚去美国没多久,学校组织学生暑假去参观工厂,其中就有肯塔基州阿希兰德炼油厂。当看到用流态化原理建设起来的催化裂化装置,见到那黑褐色的原油馏分在这套装置中神奇地变成清亮透明的汽油时,闵恩泽惊奇且激动不已。在返程的路上,闵恩泽思绪万千:中国不知哪一天能建成这样的装置?  1951年7月闵恩泽获得博士学位,在芝加哥纳尔科公司担任副化学工程师,生活宽松、富裕。然而闵恩泽一心想要回国,用自己的所学报效祖国。为了回到祖国,闵恩泽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公私关系。  经过不懈的努力,1955年10月,闵恩泽夫妻历经辗转,绕道香港,最终回到了阔别8年的祖国首都北京。  当时,中美关系处于紧张时期,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还没发表,这些从美国回来的知识分子多数单位不敢要。闵恩泽联系了三四个地方,没人敢要。中央大学化工系的师兄武宝琛将闵恩泽引荐给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徐今强,他拍板要了。徐今强安排闵恩泽参与筹建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闵恩泽在借来的几间旧平房里开始了后来延续半个世纪的催化剂研究。  强调“集体智慧”  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和绿色化学的开拓,是闵恩泽的三大贡献领域。闵恩泽配合着我国石化、化工产业前进的步伐,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造诣精深,成就非凡,并在每一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标志性贡献。但闵恩泽从不自傲,而是将成绩归于“集体智慧。”  “我只是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成绩是属于大家的,是几代石油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总是强调“集体智慧”的闵恩泽很看重团队精神,“我绝大部分时间是唐僧,即要有信心和决心,指导大家去完成任务 我有时候是孙悟空,要去攻关,但是孙悟空本事再大,也有许多困难解决不了,需要找土地神来了解当地情况,还要向玉皇大帝、如来佛、观世音求救。我碰到不懂的东西,给同事、朋友打个电话请教 有时候还是沙和尚,要搞后勤,去筹备资金设备器材,遇到困难,还要向中国石化总部求救”。言谈中不无四川人幽默的特质。  “看完了电视剧《长征》,他跟我们说,做成一件事要不光有信念、有方法,还要有人。”他的博士生兼秘书姚志龙说。  闵恩泽前后带了50多位学生。龙军这样概括闵恩泽的教师角色:“他的贡献,更在于他带出了一支勇于攻关、善于团结、勤谨踏实的科研队伍,为石化研究储备了一个人才库,是我国炼油催化研究的中坚力量。”  著书传经验  从事石油化工研究50多年,闵恩泽从技术革新,到局部有所创新,到原始自主创新,走过了艰辛、成果丰硕的漫长历程。闵恩泽觉得,应该把自己从1984年以来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归纳总结出来,以促进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少走弯路,在创新道路上走得快一些。2008年,闵恩泽撰写了创新中国丛书之一《石油化工——从案例探寻自主创新之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白春礼为这本书作序,他写道:“此书在形式上很新颖,旁征博引,通俗易懂,不仅有生动的讲述,也有形象的比喻,读来令人耳目一新,亲切、自然、宛若春风拂面,细雨润物。总之,不管你是科研工作者、教育工作者,还是其他行业的工作者,相信这本书都会给你教益和启发。”这本书发行后,不久就又再版了一次。  闵恩泽非常重视自主创新,他认为我国自主创新要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为此,80多岁的闵恩泽多次到高等院校给学生们讲课,一讲就是一个小时以上,非常劳累。但他却时时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虽然闵恩泽的讲座、报告总是不变的“创新”主题,但针对不同的听众,他都采用不同的内容和讲法,尽量使其能感染、激励听众。  年迈不停步,志在未来  2008年2月,中国石化总工程师曹湘洪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商讨开展合作项目,邀请闵恩泽院士参加,大家从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高度出发,确定在新能源领域开发“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决定请闵恩泽负责筹备组织。  这是个全新的领域,年迈的闵恩泽又开始了边工作、边学习的科研历程。  2008年5月,闵恩泽组织召开了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研讨会。会后,又考察了中科院各相关院所和中国石化生物柴油中试基地,编制了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研发方案。  闵恩泽虽然积极投入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的开发,但是他也清醒地认识到所面临的巨大挑战。现有的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产业链长,投资大、成本高、不经济 几万吨/年规模的生产尚未实现 发展微藻生物柴油同时需要二氧化碳、阳光、土地三个资源,具备这三个条件的地区有限。  在闵恩泽主持下,到2011年12月中期检查时,该项目已取得了下列进展:建成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微藻资源库 掌握了一种新的转基因方法来改造微藻 开发了多种光反应器 研究了稀微藻的回收方法 简化了微藻饼的加工流程。为规划建立万吨/年的户外装置奠定了基础。  2011年4月,在中国石化第三期青年骨干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研修班上,闵恩泽作了“从原始创新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路的探索”的讲话,重点介绍了中国炼油工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鼓励青年一代要努力创新,为承担这一光荣任务而奋斗。  生活中的闵恩泽  少小离家的闵恩泽,至今故乡情结深厚。哪怕到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还是一口纯正的四川话。2004年,闵恩泽个人出资10万元捐赠给母校——北京师大成都实验中学,建立“闵恩泽奖学金”,资助优秀的在读学生。“只要回了成都,老先生都要抽出休息时间回母校,和小校友们交流。”姚志龙说。  而在学生眼里,他既是严师,又是关心自己的好老师。  “有一次我女儿钢琴比赛得了奖,老先生知道了还给她订了一个蛋糕。”姚志龙说,“去年12月31日,我带女儿去拜访老先生,老先生还给我女儿唱了3个版本的《上海滩》,9岁的小孩从没见过这么可爱的老头,很高兴,结下了忘年交。他还给我女儿题字,‘震岚小友:诚信宽容、勤奋学习、劳逸结合、加强锻炼’。我女儿回去就把这幅字和与闵先生夫妇的合影装在镜框里,挂在墙上,激励自己。”  闵恩泽唯一的女儿闵之琴在美国。在她看来,爸爸闵恩泽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快乐、颇具幽默感的老小孩。她常听爸爸说要“管住嘴,迈开腿,保持心态平和”,但闵恩泽又常说自己既管不住嘴,又迈不开腿,但能做到心态平和!闵之琴认为这是他能经几次病魔折磨,在80多岁仍能保持这样健康状态的关键。  闵之琴曾这样描写自己的父亲:  “爸爸不是那类工作时工作、休息时就休息的人。他是工作与休息不分,他的头脑很单纯,满脑想的都是催化剂,因为催化剂对他不仅是工作,也带来快乐,对他也是一种休息。同时,他也成天在想如何去原始创新,有了新想法,他也高兴!  “他有自己的休闲方式。他喜欢听京剧,特别是京剧大师言菊朋唱的“卧龙吊孝”,唱腔的宽窄高低、抑扬顿挫,他听得津津有味。  “他还喜欢看网球,特别是瑞士天王费德勒的比赛,成为他的忠实粉丝。只要有大师赛,如奥网、美网、温布尔顿网球公开赛,他一定坐在电视机旁,从第一轮、第二轮,直到最后决赛。  “爸爸还是一位‘歌唱家’。在石科院的春节联欢会上,他唱《上海滩》,还有自己的特点,广东话与四川话、新老上海滩歌词混唱。他在作报告时,讲到科技上要有成就,就需要各尽所能的团队精神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就像《西游记》主题歌中的‘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他会在讲台上带领大家一起唱《西游记》主题歌。  “爸爸由于‘管不住嘴’也成了一位美食家,北京的川菜、粤菜、鲁菜、湘菜,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西餐馆等等的招牌菜,特别是每家好吃价廉的菜是什么,他都清楚!正是这种对生活的每一份乐趣的热爱,对工作的每一点进展的兴奋,爸爸永远像一个年轻人”。  2010年,闵恩泽86岁生日时,闵之琴连续写了两张贺卡,祝老爸爸生日快乐。一封贺卡上这样写:  “时间在快乐地流淌,年纪在轻轻地增长……  “老爸爸的创新本领继续向高峰挺进——生姜还是老的辣!  “老爸爸的粉丝团队犹如雨后春笋般扩大——中石化竟有了个吸引青年学子的老头!  “老爸爸的演唱才华证明了“大器晚成”的道理——怎么还没有制碟的给川音《西游记》主题歌出CD?  “老爸爸的美食体验在日新月异——牙口好还能跟得上繁荣富强的餐饮业!  “任随世上事万变,老爸爸本色不变……  “虽然名利堆在面前,老爸爸还是夜里起来读原始期刊——奠基者的看家本事!  “86岁老爸其实还是那个成都小康家庭走出的孩子:忠厚、善良、勤奋、天真,没新花样啰!  “祝我的老爸爸在无忧无虑中欢度生日,您是我才气的源泉”。  闵恩泽读了这些贺卡后,感叹道:“知我者,女儿也!”  揭秘闵恩泽爱情故事:伉俪院士佳偶天成——记中国科学院院士闵恩泽、陆婉珍夫妇  闵恩泽夫人陆婉珍为丈夫庆祝生日  2008年元月8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大礼堂里鲜花吐艳,灯火辉煌,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这里召开。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高级顾问、84岁高龄的闵恩泽稳健地走上主席台,庄重地从面带微笑的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大红证书。  此时,北京西郊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宿舍区一幢普通的住宅楼里,同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闵恩泽的夫人陆婉珍正全神贯注地收看中央电视台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实况,老人的眼里噙着泪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闵恩泽、陆婉珍这对鹤发童颜的伉俪院士,用他俩辉煌的人生谱写了一曲科坛佳偶的爱情乐章。  (一)求学成才 一路相伴  1942年,正是中华民族蒙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奴役的苦难岁月,江山破碎,民不聊生。  这一年秋天,闵恩泽和陆婉珍这两个年方18、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怀着科学救国的共同理想,从不同的地方不约而同地来到位于陪都重庆的中央大学求学。闵恩泽来自素有“天府”之称的成都,而陆家大小姐婉珍则从母亲河长江的入海口上海迢迢千里而来。两人是同一个专业又在同一个班级。  也许是一见钟情,秀丽的江南女子陆婉珍第一眼看到十分英俊的四川小伙子闵恩泽便怦然心动。  闵恩泽的课堂笔记既工整又详细,陆婉珍常以对照笔记为借口与闵恩泽亲密接触。天长日久,闵恩泽也喜欢上这个上海姑娘。每次上完课,便主动把笔记递给陆婉珍,引起同班几位女生对陆婉珍的“妒忌”。  毕业的那天晚上,陆婉珍约闵恩泽一块去上海找工作,这让闵恩泽犯了难。他的父亲要求他回家乡支撑门户,父命难违,一对刚刚开始交往的男女青年只好各奔前程。  两人依依惜别。陆婉珍在家乡上海一家印染厂谋了一份技术员的工作。闵恩泽则回到家乡成都,在一家自来水厂做分析化验工。  没多久,闵恩泽听说当时的中国纺织建设公司要招收一批印染技术人员,经过培训,有出国的机会,这让闵恩泽眼前一亮,他很想到外面的世界去闯一闯。通过考试,闵恩泽得了第一名。于是在1946年10月,闵恩泽到了当时中国最大的印染厂——上海第一印染厂当上了漂染车间的技术员。  也许是命运的安排,这家印染厂正是陆婉珍工作的工厂。两人在上海不期而遇,旧情复炽,不到一个月,闵恩泽和陆婉珍已经是一对热恋中的情人,如影随形,黄埔江边、上海滩头,时常徜徉着他俩甜蜜相偎的身影。  可追求幸福的冲动并没有让他俩沉湎于爱情的缠绵之中。1947年初,陆婉珍作出了一个让家人十分震惊的抉择,这位大家闺秀只身一人带着外婆给她的一枚金戒指作为盘缠赴美求学。一年后,闵恩泽循着陆婉珍的足迹,也赴美留学。  他俩第三次相聚,再度成为同窗。1948年春,闵恩泽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研究生,当年就拿到了硕士学位,又继续攻读博士 这时陆婉珍也拿到硕士学位,考入俄亥俄州立大学化学工程系攻读博士。  1950年6月,闵恩泽和陆婉珍双双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一个良辰吉日,在神圣悠扬的婚礼进行曲中,英俊儒雅的闵恩泽挽着身披洁白婚纱的新娘陆婉珍款款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二)报效祖国 共赴国难  上世纪50年代初,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举,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留美学者不顾个人安危纷纷踏上返回祖国的旅程。  闵恩泽、陆婉珍夫妇也打点行装,准备启程回国,他们的恩师和朋友都来挽留他们。是啊,论生活条件,在美国,他们什么都有了,可金钱、地位、洋房、汽车对他们来说,只是过眼烟云,他们更执着于报国的情结。虽说祖国还是一穷二白,可那是他们的根。闵恩泽、陆婉珍夫妇去意已定。  1955年底,闵恩泽和陆婉珍绕道香港,辗转回到祖国,当他们踏上祖国大地的那一刻,泪水夺眶而出。  可迎接他们的并没有鲜花和掌声,一切都是那么平淡。回国之初,很多单位都不敢接收从美国回来的人,他们接连吃了几次闭门羹。  后来闵恩泽、陆婉珍来到刚刚组建的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待遇微薄,条件简陋。还没等他们大显身手,接踵而至的就是没完没了的政治运动。莫须有的帽子让他们寒心,凭空飞来的棍子打得他们晕头转向,痛苦万分。  1957年反右斗争,无休止的会议,检举与被检举,攻讦与被攻讦……心直口快的陆婉珍看不下去了,“人家国外在搞研究,你们在这里整天开会,怎么会赶得上人家?”领导正愁从哪里开刀呢,这女博士胆子够大,自己撞到枪口上来了。更何况,还是留过美的,有海外背景,父亲又是旧上海的资本家。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陆婉珍当然第一个被揪了出来。但她不是党员,够不上“右派”的条件,单位只好教育一番了事。亲友们都为她捏着一把汗:“婉珍哪,典型的幼稚病!”时年,陆婉珍33岁。  “文革”伊始,陆婉珍带着7岁的女儿被下放到湖北潜江干校。种棉花、玉米,还要挑煤和修厕所,女儿偏又营养不良得了肝炎。挑煤不只是力气活,挑着百十斤沉的担子从一条窄窄的舷板上稳稳当当地走下来,可不是那么容易。别说女同志,就是很多男人也干不来。可陆婉珍挺了过来。  一向循规蹈矩、老实本分的闵恩泽在“文革”中也没有逃脱噩运。1969年,姚文元发表了题为《上海机床厂道路——从工人中间培养知识分子》的文章。第二天,闵恩泽就被拉出来批斗了,因为他说过“搞科研还得靠专家学者”的话。  此后,打扫厕所、运煤渣、烧煤、关禁闭、写揭发材料、老实交代“罪行”成了闵恩泽数年中生活的主要内容。这是那个年代科学家们共同的遭遇。  然而,这一切不公正的待遇对于闵恩泽和陆婉珍来说,都无怨无悔。“祖国”二字在他们心目中依然是神圣的、沉甸甸的。他们说,做父母的一时错怪了儿女,而儿女爱父母的心是永远不会变的。共赴国难,义无反顾,这就是当年海外归来的知识分子的心路。  折腾了一阵子,造反派把闵恩泽当成“死老虎”扔在一旁。无人过问,闵恩泽难得“清闲”,利用“闭门思过”的机会,偷偷地回忆石油催化剂的实验过程。  而在干校劳动的陆婉珍则忙里偷闲地复习她的石油分析专业,蛰伏一隅,等待时机,期望有朝一日重新开始她的科研项目。  于是,当他俩被宣布审查结束获得“解放”后,揩干委屈的泪水,又双双扎到实验室中,就像回到久别的情人怀抱里一样幸福。  (三)科研攻关 比翼双飞  早在“文革”前的10年中,闵恩泽和陆婉珍就分别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内,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与世界水平接近。  上世纪60年代初,苏联背信弃义,在撤走专家的同时,还带走全套炼油催化剂技术资料。没有催化剂,石油就等于废料,无法提炼出航空汽油。闵恩泽临危受命,几十天吃住都在现场,关键时刻与工人们一起钻进高温炙烤的干燥室里查找原因,有时接连二十几个小时不合眼。经过数百次试验,终于研制出我国一向依赖别国的、生产航空汽油所必须的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而且质量还优于国外同类产品。接着,他又研制出我国炼油工业急需的磷酸迭合催化剂、铂重整催化剂和微球硅铝催化剂。  而陆婉珍也有不菲的成果。在上世纪60年代初,世界上色谱技术刚一露头,陆婉珍便拿出了中国人自己的色谱仪。接着,根据科研生产发展的需要,在分析科技领域里她继续开拓,在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逐步建立了光谱、质谱、电子显微镜、差热、发射光谱、电化学、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x-射线衍射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原子吸收光谱、色-质联用、电子能谱、激光拉曼等各种化学、物理分析技术和手段,全都达到了当时的世界水平。并且,由于她的努力,科研成果很快在大企业孵化,在石油化工生产建设中发挥着特殊作用。  10年浩劫,惚若隔世,中国石油化工科技与西方列强相比,已经落后了一大截。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闵恩泽获得了“在我国科学技术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工作者”称号。陆婉珍的科研成果也获得了大会的奖励。年逾花甲的闵恩泽、陆婉珍夫妇倍受鼓舞。  1980年以后,闵恩泽指导开展新催化材料和新化学反应工程的导向性基础研究,其中新催化材料有层柱黏土、非晶态合金、负载杂多酸、纳米分子筛等,新化学反应工程有磁稳定床、悬浮催化蒸馏。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已开发成功己内酰胺磁稳定床加氢、烯烃与苯烷基化的悬浮催化蒸馏等新工艺。近年来,他又进入绿色化学的研究领域,曾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九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环境友好石油化工催化化学和反应工程”的主持人。他还扩展至开发化纤单体己内酰胺的制造技术,正开发新的工艺,并取得长足进展。  这期间,闵思泽先是担任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后又被任命为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首席总工程师。他曾两次当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于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同年,他又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还是这一年,中国石化总公司党组做出《广泛开展向闵恩泽同志学习的决定》。于是,在全国石化系统掀起了学习闵恩泽的热潮。1995年,他又荣获了首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陆婉珍的科研也是硕果累累。上世纪80年代,随着科研和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分析测试的要求在样品数量、分析周期、分析项目和数据准确性等方面都有了更高的标准。国际上相关实验室已开始朝网络化管理的方向发展。陆婉珍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积极呼吁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  陆婉珍是我国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学术界公认的领袖人物,LIMS引发了实验室的一场革命,带动了一批产业,也带出了一批人。目前国内几家产品基本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在很火的ERP管理,也是这一管理思想的延续。  1995年,陆婉珍将工作重心转向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研究,该技术省时、省钱又省人力。  这一技术的广泛应用,是一场分析化学的革命。引导这场革命的,正是陆婉珍。  这期间,陆婉珍一直担任着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曾当选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和全国妇联执行委员。1991年,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闵恩泽当之无愧地被中外科技界公认为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奠基人,陆婉珍也被公认为我国分析技术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夫妻俩在石油化工科技领域比翼齐飞,美誉共播。  (四)恩爱体贴 相濡以沫  54个春秋,54个年轮,闵恩泽陆婉珍夫妇走过了银婚,又走过了金婚,如今都是耄耋之年,满头银发见证了二位老人的沧桑人生,也演绎着他俩恩爱的婚姻,他们相濡以沫,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两位院士看起来精神矍铄,没想到,他们都是曾与病魔做过搏斗的人。闵恩泽数年来动过3次大手术。1964年他患肺癌,被切除部分肺叶,同时摘除了一根肋骨。1989年又患胆囊结石,把胆切除了。最厉害的是1999年春节期间,因胆管堵塞,引起了胰腺炎,生命垂危,又做了一次手术。而陆婉珍多年前曾患肾癌,一侧肾被摘除。  夫妇俩患难与共,相依为命。闵恩泽手术住院期间,陆婉珍日夜守候在病榻前,忙前忙后。陆婉珍病了,闵恩泽也是汤药伺候,无微不至。  两位院士唯一的女儿目前在美国工作,彼此照顾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习惯。有一次两位老人一同在石油化工科学院机关二楼开完会后,陆婉珍去洗手间,闵恩泽一直站在楼梯口,等老伴到跟前后,才和她一起相互搀扶着走下楼。那情景让在场的人为之动容。  而平时两位老人在科研之余也沉醉于中西文化交融之中。每当闲暇时,一段京剧余派的须生唱腔,一曲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都会使闵恩泽深深陶醉 而中国女革命家秋瑾的诗篇和法国居里夫人的传记,是陆婉珍自幼至今都痴迷的书。  有时候,他俩会合唱一首美国19世纪的乡间小曲,也会共同朗诵一段《古文观止》中的名篇,陶冶情操,愉悦生活。  他们的家里时常是高朋满座,胜友如云。他们特别喜欢与年轻人交流,从世界杯到奥运会,从亚洲金融危机到伊拉克战争,从当代影视明星到于丹、易中天等百家讲坛学术明星,无所不谈。每到这时,老人和大家你争我辩,笑声朗朗,其乐融融。
  • 日本设定灭螨醌等3种农药在食品中的残留标准
    2010年2月18日,日本厚生劳动省发布食安发0218第2号通知,设定农药灭螨醌、Tefuryltrione以及茉莉酸诱导体在食品中的残留标准。
  • 67所高校,168篇!2021中国内地高校Nature&Science年度盘点!
    2021年在我国高等教育史上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内地高校在Nature和Science正刊(简称N&S)上又有新的收获。在2021年N&S收官的12月,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含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Nature和Science期刊共刊出原创论文16篇(仅统计Nature中类型为Article的论文,Science中类型为Research Article和Report的论文),其中Nature论文、Science论文均为8篇。(统计数据来自Nature和Science期刊官网,仅包含已经刊出的论文;部分已经接收或在线发表,即“First Release”,但尚未刊出的论文,会在后续统计中计入其刊出日期的月份内)而在过去的2021年,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单位在N&S上发表的原创论文数量再创新高,共计168篇,其中Nature发文94篇、Science发文74篇,超过2020年全年发文量2篇,并在材料学、化学、物理学、交叉学等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高校发文破纪录!首篇N&S正刊2021年12月,共有18所高校在N&S发文,是2021年月度发文高校最多的。北京大学以4篇的数量领跑全国高校,浙江大学紧随其后,发文3篇,上海交通大学发文2篇,蚌埠医学院、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15所高校在年末均收获了1篇,其中,蚌埠医学院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是首次以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研究性论文,实现了突破。2021年12月24日,蚌埠医学院陈飞剑课题组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陈小博课题组、北京大学课题组以共同通讯单位在Science上发表了文章“A stable aluminosilicate zeolite with intersectingthree-dimensional extra-large pores”,报道了首例具有三维交叉16元环孔道系统的全连接、超大孔硅酸铝盐分子筛ZEO-1。审稿专家对该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ZEO-1是铝硅酸盐沸石领域的新突破,对推动沸石材料合成、催化、石油石化等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回顾2021年全年,已有多所高校首次作为通讯单位在Nature或Science正刊上发表原创论文,除上述的蚌埠医学院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还有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河南大学、上海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此外,我国高校在部分研究领域实现零的突破。如2021年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钱小石、陈江平团队,和物理与天文学院学院、自然科学研究院洪亮课题组,化学化工学院黄兴溢课题组组成的跨学科交叉研究团队在Nature上发表“High-entropy polymer produces a giant electrocaloric effect at low fields”的论文,通过精巧设计分子缺陷调控弛豫铁电材料,制备了一种极化高熵高分子,显著提高低电场下的巨电卡效应,并首次将循环寿命提高至逾百万次。这是我国科研单位首次在Nature发表以电卡制冷为主题的论文,也是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Nature上发表研究论文。在社会科学范畴也有重大性突破。2021年4月23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段宏波副教授、汪寿阳教授等合作的研究论文“Assessing China’s efforts to pursue the 1.5°C warming limit”在Science刊出。论文的通讯作者还包括清华大学周胜副研究员等。该论文通过集成国内外著名的综合评估模型,建立起多模型比较框架,并首次研究了《巴黎协定》温控目标下中国的长期低碳转型路径问题。Science的经济学版只刊发极少的研究长文,这是我国首篇登上Science的经济学长文,意义重大。 宝剑锋从磨砺出,11年再发顶刊正如“两弹一星”元勋钱三强所言:“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仅是实验的准备往往就需要花费几天时间,在任何一个小环节上出现差错,实验就有可能前功尽弃,更不必提要经历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因此,科研人收获成果很可能是以10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甚至几十年。2021年中国内地高校作为通讯单位发表的168篇N&S正刊,凝聚着无数科研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2021年12月,高校在电化学科方面又有新的突破。12月1日,Nature正刊发表题为“In situ Raman spectroscopy reveals the structure and dissociation of interfacial water”的研究论文,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李剑锋教授和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潘锋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揭示了钯单晶电极界面水分子构型及其在析氢反应中的核心机制,为提升电催化反应速率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解开了界面水分子结构如何调控电催化反应这一科研难题。李剑锋教授,图源:厦门大学官网据悉,此次是厦门大学李剑锋教授第二次在Nature正刊上发表论文。早在2010年,在厦门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李剑锋,在田中群院士课题组发明了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并将成果刊发于Nature,那是厦门大学作为第一单位登上Nature的首篇文章。而本次成果的研究方法根植于当时所发明的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而研究的对象——过渡金属单晶电极界面水分子,也是李剑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就开始刻苦钻研的课题。钻研于一个领域十几年,最终收获成果,在科研道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有耐心、恒信和信心是以李剑锋教授为代表的科研人所坚守的原则。据悉,壳层隔绝纳米粒子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解决了传统表面增强拉曼无法用于非金银铜材料和原子级平滑单晶表面的瓶颈问题,开辟了光谱学分析新方向,使得我国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20年1月,由厦门大学田中群院士领衔,任斌教授、李剑锋教授、吴德印教授、刘国坤教授组成的研究团队完成的“电化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研究”项目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传统名校仍领衔,20所“双非”发力2021年,中国内地共有67所高校作为通讯作者单位在N&S正刊上发表至少1篇文章,相较2020年增加了4所。2020年表现优异的高校今年依旧维持强势态势,中国科学院大学以27篇的发文数领跑全国高校;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发文篇数不相上下,分别为21篇、20篇;清华大学以18篇的发文数居全国高校第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复旦大学,各发文11篇、10篇;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发文数位居前十。在67所发文高校中,上海科技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分别以9篇、6篇、4篇的发文数领先“双非”高校。深圳大学、西湖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发文数均在2篇及以上,另有蚌埠医学院、常州大学、海南医学院、华侨大学、江苏大学等13所“双非”高校各发文1篇。强大的科研实力成为它们冲刺“双一流”的有力“背书”。甚至在2021年还有“双非”高校的同一课题组 “拿下”了2篇顶刊。如2021年12月22日,Nature发表了来自深圳大学李猛教授课题组的题为“Non-syntrophic methanogenic hydrocarbon degradation by an archaeal species” 的研究论文,首次证实了一种新型的产甲烷古菌,可直接“吃掉”石油产生甲烷,为后续开采奠定了科学基础。该篇成果也是继4月李猛课题组发表的“Expanded diversity of Asgard archaea and their relationships with eukaryotes”后斩获的第二篇Nature。这两项研究成果均围绕环境古菌生物学研究开展,有意思的是,在4月的那篇研究论文中,李猛课题组将古菌总门的阿斯加德古菌(asgard archaea)从原有的6个门增加到12个门,并将其中一个门命名为悟空古菌,实现了北欧神话与中国神话的一次梦幻联动(注:阿斯加德为北欧神话中的神域)。 作为国际上最为知名的两大综合性学术期刊,Nature和Science旨在发表原创性强、观点新颖、影响广泛,并且对整个科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的突破性发现。自十九世纪创刊以来,两大期刊已经发表了摩尔根的“果蝇实验”、引力透镜效应、DNA双螺旋结构、南极臭氧空洞等诸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研成果。由于竞争激烈,所有投稿至这两大期刊的原创文章中仅有不足8%被接收和发表。因此,N&S发表的论文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科领域内的最高水平,而N&S发文数也是比较国家和机构科研产出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