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纹尺

仪器信息网纹尺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纹尺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纹尺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纹尺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纹尺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纹尺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纹尺相关的解决方案。

纹尺相关的资讯

  • 锂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中的孪晶界引发的裂纹失效
    锂电池钴酸锂正极材料中的孪晶界引发的裂纹失效圆派科学内容简介钴酸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尤其是在便携设备和移动电子设备中的锂离子电池中,这得益于其优越的体积能量密度和稳定的循环性能。然而,其实际所用的能量密度仅占其理论能量密度的一半,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提高能量密度最常用的办法是提升充电电压,利用更多的锂源,但这样做会迅速加快钴酸锂正极材料的失效,造成电池性能快速衰退,以及安全性问题。这其中的衰退机制繁多而且复杂,裂纹就是其中之一。本报告中,将介绍我们利用电子显微镜相关的分析技术,研究裂纹在钴酸锂正极材料中晶界处的形核和扩展机制,并探讨循环条件不同时,裂纹产生机制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为深入理解裂纹,这一普遍存在于层状正极材料中的失效机制,提供从原子尺度的理解认知,这一工作将有助于寻找合适的途径来抑制裂纹的产生。 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金属研究所,2010-2013在日本NIMS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2017在美国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PNNL)从事锂电池相关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于2017年10月加入北京工业大学固体微结构与性能研究所。研究领域是利用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锂(钠)离子电池材料的失效机理,基本结构和离子的传输机理。在相关领域发表SCI论文70余篇,包括9篇ESI高被引论文,论文总引用4000余次。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Nat. Mater., Nat. Energy, Nat. Nanotechnol., Nat. Commun.等在内学术论文20余篇。 直播内容概要 钴酸锂是成熟的第一代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是Goodenough于八十年代在剑桥大学发现,也正因此他获得了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钴酸锂很好的电化学储能性能表现,主要是其体积能量密度,目前在小型储能移动设备被广泛应用,尤其是IT设备上,几乎是统治性的。研究钴酸锂,主要是提高其利用率,目前利用率还不到60%,研究目的是提高其理论容量到80-90%。钴酸锂的性能衰退机制有多种,主要是由于价态变化,成分改变和晶格畸变而引起的。本课题组主要从电子显微学来研究其失效机制。主要分两大类:体材料失效机制和界面失效机制。重点要提一下徕卡的三离子束切割设备,用这个设备,我们做到了很多用别的设备完成不了的工作,主要是EBSD看孪晶。我们发现用徕卡的氩离子束,加工面积特别大;通过与其它设备做对比,与FIB对比,通过EBSD观察,我们发现氩离子束对样品的损伤层确实比较好。如何实现对LiCoO2颗粒大面积、大数量的统计性观察?以确定孪晶界是否为普遍存在的缺陷结构我们想到了EBSD的方法,但EBSD需要样品非常平整,我们遇到了一个制样的难题,就是如何获得一个大量颗粒的平整样品?我们首先想到了FIB。但是FIB制样,最大的束流也只能切一个几十微米的区域。用FIB大束流高电压,有经验的人都知道FIB会产生很大的电荷累积效应。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其一是它不能满足我们对数量的要求,其二它表面平整度不够,或表面损伤度太大,我们用EBSD分析,看不出来晶格取向。我们也用机械抛光的办法,做了半年时间,都没有成功。然后我们想到了氩离子束切割技术,偶然引进了徕卡,确实切出了不错的样品,切了五六个样品,目标达成。通过统计发现,在钴酸锂里面孪晶占比至少达到40%,孪晶含量或出现频率是非常高的。对高电压循环性能,孪晶会产生很大影响,这给钴酸锂材料学界产生了一个新的信息,因为之前大家认为钴酸锂是单晶,或没有意识到它是孪晶。如果不做成单晶,由于孪晶界的存在,它很容易造成高电压性能的衰退,这是我们对钴酸锂认识的提升。
  • 三文鱼,需要怎样确认才可以吃?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三文鱼是否可以生食这个问题一直是众多微生物领域的专家以及吃货朋友们关注的问题。近日,在“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以下简称“新冠”)疫情的笼罩下,又一起在海鲜市场发生的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到底是什么引起了对“三文鱼”长久以来的讨论?怎样才能避免收到微生物的伤害?在这个领域,有哪些检测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安全的生活?仪器信息网的编辑为广大读者进行了梳理。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北海道「Hokkaido」与三文鱼的物种基源 /span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传说,在日本有一个岛上,有狗熊、猫咪还有人类。他们从不为了生存互相残杀来获得食物。为了果腹,他们会静静地等待洋流到来。当寒暖流交汇后,海底的营养物质向上运动带到表层,使得浮游生物生长迅速,为洄游鱼类的繁殖提供大量饵料,鱼群增加到一定数量后形成渔场。在亚洲东部,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在北海道,形成了目前世界第一大渔场——北海道渔场。洄游鱼类返回岸边繁殖,于是猫咪、狗熊和渔民们就可以在岸边尽情接受这来自大海深处的馈赠。这里的鱼类就有三文鱼。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有新闻报道曾经披露,有些商家使用淡水饲养的虹鳟鱼代替三文鱼制作刺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的《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中则对于“虹鳟”是否属于三文鱼给出了“应该是的”的答案。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60px height: 239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6ad7798c-2971-4d50-8fa2-a0d206547fef.jpg" title=" sasimi.jpg" alt=" sasimi.jpg" width=" 560" vspace=" 0" height=" 239" border=" 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由资料可知,这里的容易混淆的种类是:大西洋鲑鱼和太平洋鲑鱼。前者就是鲑属的Salmon Salar;而后者是太平洋鲑属的淡水鱼俗称“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新鲜美味的三文鱼サーモンsasimi,在日语里指的是在挪威等地人工养殖的大西洋鲑鱼;而鲑(さけ)通常指的是白鲑鱼,即包括鲑鱼目下面的二十多种鳟鱼。日本人没有生吃“鲑”的习惯,因为他们“鲑”容易有寄生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 nbsp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为什么要区分“真假”三文鱼?寄生虫PARASITES!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生食或半生食鱼类会给人类带来潜在危害。研究表明,大多数鱼类中都有寄生虫。常见种类有二十余种。在海水鱼和淡水鱼中的寄生虫有不同的特点。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margin-top: 15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1. 华支睾吸虫——存在于高风险区的淡水鱼中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根据2011年在Lancet Infect. Dis.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表明:世界上约有1531万人正在遭受华支睾吸虫的感染。该病原微生物发现距今已经140年,研究者已经明确了它们的生活始和相关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320px height: 300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021c0d7b-7262-4c98-b0ef-7d853acd46cc.jpg" title=" 华支睾吸虫.png" alt=" 华支睾吸虫.png" width=" 320" height=" 300"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华支睾吸虫的完整生活史需要经过两个中间宿主。其中第一中间宿主是选择性较高的纹沼螺。毛蚴被纹沼螺食入后经过体内的变形可以以尾蚴的形态排出螺体。如果在高风险地区的淡水湖泊或者河流中,同时有纹沼螺和受感染的人或家畜的粪便,水中淡水鱼的肌肉中就很可能有囊蚴(可感染的形态)。这些淡水鱼就成为了华支睾吸虫的第二中间寄主。当动物或人类生食或半生食感染囊蚴的鱼类后即可感染。幼虫在肠道内孵化,之后移行至胆管开始在终末宿主的生活。也会寄居于胆囊或胰管上。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感染后,大多数人初期没有明显症状。急性症状通常在受感染后10–26日出现,持续2–4周,特征表现为高热、厌食、腹痛、肌痛、关节痛、荨麻疹等;而随着感染进程的深入,可能存在多种慢性疾病。疾病进一步发展后,感染者容易发生胆管细胞癌。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署2009年2月在法国里昂召开会议,确定将华支睾吸虫这一历史悠久的寄生虫明确为人类致癌物(1类)。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br/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0em margin-top: 20px "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2. 异尖线虫——普遍存在海鱼中的寄生虫 /strong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我国各个地方出入境检疫局数据表明:进口海鱼的抽样检疫发现,超过半数的海鱼样品被异尖线虫感染。能够引起异尖线虫病的病原体来自蛔目异尖科和异尖亚科的幼虫。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合法的进口鱼类产品都要急冻后保鲜运输,而且必须符合相关检验检疫部门要求。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的规定是:鱼肉必须在-35℃冷冻15小时,或是-20℃冷冻7天后才能食用;而欧盟的标准则是在-20℃冷冻超过24小时。这样可以对寄生虫起到杀灭的作用。随着温度的升高,异尖线虫死亡的时间变短的很快。将生鱼肉的每一个位置都确定超过60℃并且时间超过1 s中即可。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507px height: 305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83ec492f-708e-4d5e-a89b-7a4247905929.jpg" title=" 温度变化.png" alt=" 温度变化.png" width=" 507" height=" 305"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大多海鱼感染的异尖线虫并不是以人类为最终宿主。这些线虫的幼虫在人体内只能存活数周,发育为成虫前即死亡。人体感染异尖线虫后,主要表现为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因此,避免寄生虫的威胁是安全食用三文鱼的前提。如何发现肉类中的寄生虫?有什么仪器可以检测和研究其中的寄生虫?请看以下介绍: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点击题目可以进入相关仪器专场】 /strong /span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59.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生物显微镜——Nikon E100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0px " img style=" 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97px height: 294px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e6dd8591-0144-4390-a967-7487f5dfd864.jpg" title=" Nikon E100.png" alt=" Nikon E100.png" width=" 497" height=" 294"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尼康显微镜E100是一款具有光学性能,合理人机学设计的正置显微镜。CFI无限远光学系统,并对色差和场曲进行校正,工作距离更长,数值孔径高。全新的LED照明可以提供长寿命自然的光源,可以轻松更换。BE平场消色差系列物镜专为E100设计,确保在各个放大倍数下得到清晰明亮的图像。在有数码相机的条件下,可以联机在三目镜筒上拍照。瞳距和屈光度均可依据操作者进行调节。相差环可以在10x和40x观察到相差图像。对于三文鱼等生物样本,制作成标本玻片后可以观察到寄生虫。由于具有相差功能,所以在提供的物镜倍数下可以观察到立体的生物标本。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5px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tshow/SH104264/"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寄生虫感染活体组织研究NMT工作站——旭月科技NMT-PIT-100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5px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f90f80bb-1a27-4307-9c9a-42e1b44440fa.jpg" title=" 旭月科技.png" alt=" 旭月科技.pn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三文鱼中的寄生虫可以进行虫体生理活性的分析,从而找到消灭寄生虫的解决方案。使用NMT工作站可以对样本中的寄生虫进行组织器官水平的研究与活体研究。对于单细胞,处于不同环境和与机体组织器官中的细胞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可以实现对细胞的原位检测,以及活体组织器官的在体检测。此外,对于活体研究,可以开展代谢研究,无需提取、无需染色。系统的主要功能有(1)针对寄生虫感染活体组织代谢研究设计;(2)活体、原位、非损伤检测;(3)检测指标:H sup + /sup 、K sup + /sup 、Na sup + /sup 、NH sub 4 /sub sup + /sup 、Ca sup 2+ /sup 、Mg sup 2+ /sup 、Cl sup - /sup 、O sub 2 /sub 、H sub 2 /sub O sub 2 /sub 等。可以自动化操作,长时间实时和动态监测。系统可以支持立体3D流速检测。适配软件limFluxes智能软件,直接检测、输出离子分子的浓度与流速。 /p p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margin-bottom: 15px " a href=" https://www.instrument.com.cn/zc/396.html" target=" _blank" span style=" color: rgb(0, 112, 192) " strong 寄养生虫检测分析仪——TrichinEasy /strong /span /a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15px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6/uepic/b36d5cba-eb2a-4ff0-a76d-a540aa149111.jpg" title=" 寄生虫分析仪.jpg" alt=" 寄生虫分析仪.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TrichinEasy寄生虫检测分析仪是一台专用的完整系统,用于肉品中的旋毛虫、异尖线虫和类似的寄生虫的检测和分析。产品包括研磨、消解和过滤的仪器;完整的组件带有所有的材料和用于准备样品的试剂,分析并明确确定在猪、马、海洋食品、野生动物肉中的寄生虫。该系统标准化的和可靠的组件还包括用于荧光显微镜的染色试剂。样品消解时间只需30 min,洗涤程序只需10 min。温度全程电子控制,配备的分析计数器可以用于跟踪软件使用。可以用于整块三文鱼肉的检测(不切断或破碎),重量不超过100 g。通过CE认证,符合欧盟指令EC 2075/2005。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br/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综上所述,三文鱼只要煮熟了就不会有寄生虫的困扰。但是,如果是明显污染过的肉类则最好不要食用。 /p p style=" 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 对于新冠病毒污染的担心,最好的办法同样是拒绝生食。传统中医理论告诉我们“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0, 176, 80) "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span /strong ”。老祖宗告诉我们,食物需要加热之后才能使用的道理是值得推敲的。在购买食用之前,经过权威检测,是最保险的一道关卡。 /p
  • 重磅!耐驰收购马尔文帕纳科流变业务
    p    strong 仪器信息网讯 /strong 据耐驰官网消息,德国耐驰(NETZSCH)成功收购马尔文帕纳科(Malvern Panalytical)旗下Kinexus旋转流变仪和Rosand毛细管流变仪系列。此次收购可谓是2020年伊始,仪器领域的一则重磅消息。两家公司长期以来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使得此次收购可谓是皆大欢喜。此次收购将使得耐驰仪器在聚合物、制药、化妆品、沥青等业务领域尤为受益。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style=" 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 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2/uepic/7ffe7cb6-b7dc-4e6b-b7e1-3e37e30182e5.jpg" title=" 耐驰收购马尔文帕纳科流变业务.jpg" alt=" 耐驰收购马尔文帕纳科流变业务.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图自微信公众号:德国耐驰热分析 /p p   对于耐驰的分析和测试产品,两个流变仪产品系列的获得是对现有产品线的扩展和对已建立的热分析仪器的极好补充。旋转流变仪有助于维持稠度和流动性等参数,进而可以对稳定性、质地和保质期进行预测。毛细管流变仪能够优化关键产品功能的工艺条件和材料性能。旋转流变仪、毛细管流变仪通过测量材料的一致性和流动性等参数,了解体系组分、结构等对流变性能的贡献,优化材料物理和力学性能设计、配方设计、工艺设计等,并有助于预测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流变仪数据与热分析数据相结合,将帮助使用者更全面地进行材料性能表征,更精准地制定和优化制造工艺。 /p p   耐驰将在全球范围提供两个流变仪系列产品与支持,并将致力于履行与Kinexus旋转流变仪和Rosand毛细管流变仪用户的所有现有合同,恰如客户之前对马尔文帕纳科产品质量和服务的期待。在过渡期内,马尔文帕纳科将为耐驰提供支持以顺利完成过渡。 /p p   作为国际知名的热分析仪器生产商,耐驰期望通过此次收购有效地拓展现有产品的应用领域,从而帮助用户超越传统意义上的热分析,实现更全面、更深入的材料分析。 /p p br/ /p
  • 非洲猪瘟来袭 吃猪肉会染病?
    自2018年8月3日我国确诊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农业农村部通报了我国个别地方的多起非洲猪瘟疫情。成都食药监表示,吃猪肉不会染病,非洲猪瘟不是人畜共患病。只要购买具备检疫证明的猪肉,都可以放心食用。究竟什么是“非洲猪瘟”?出现非洲猪瘟后,还能放心吃猪肉吗?非洲猪瘟出现百余年,没有感染人的病例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猪传染病研究室主任、猪烈性传染病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仇华吉。仇华吉告诉记者,非洲猪瘟不是人兽共患病,它仅感染家猪和野猪。迄今为止,没有非洲猪瘟感染人或人因非洲猪瘟致病的报道,也没有这样的实际病例。“非洲猪瘟被发现至今已有百年,在哪个国家都没有出现感染人的先例。”仇华吉说。仇华吉指出,感染过非洲猪瘟的猪及其产品,国家相关部门都会做销毁处理,“即便猪感染非洲猪瘟,猪肉产品流入市场、餐桌的可能性也很小。”仇华吉强调,“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非洲猪瘟不会感染人,也不可能感染人。”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感染引起的猪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各个年龄段的猪只均易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100%。作为非洲猪瘟病毒科的唯一成员,成熟后的ASF病毒粒子为二十面体对称,直径约200 nm,从内到外依次由病毒基因组、内核心壳、内膜、衣壳和囊膜五部分组成。“该病毒耐低温、对高温敏感,而且不同温度条件下存活时间不一样。”仇华吉表示,ASFV在25-37℃可存活数周,56℃可存活70分钟,60℃可存活20分钟,在4℃条件下可以存活1年以上,在冷冻肉中甚至可存活数年之久。病害肉检测仪/肉类安全综合检测仪深圳市芬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CSY-DS803病害肉检测仪/肉类安全综合检测仪可以快速定量检测肉类新鲜度、组胺、细菌毒素;病害肉检测仪/肉类安全综合检测仪适用于食品生产企业、农业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质量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对食品安全进行监测。
  • iCAP PRO锂电池分析利器——稳如泰山
    iCAP PRO锂电池分析利器——稳如泰山原创 飞飞 赛默飞色谱与质谱中国 关注我们,更多干货和惊喜好礼 颜儿作 曹琦 贺静芳 李小波 锂电池自上世纪90年代商用化后,作为电子设备的移动能源储备服务于各个领域,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发给美国德州大学约翰古迪纳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斯坦利威廷汉和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吉野彰三人,以表彰他们对锂离子电池研发的zuo越贡献。目前在国内研究较多的包括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镍钴锰酸锂新能源电池,锂已经融入汽车制造、家电、轨道交通、办公设备甚至guo防jun工等诸多国民经济领域,无法离开和替代。 2020年10月29日,中共zhong央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为2021-2025年国民经济发展宏观定调,2021年为十四五发展元年,而新能源产业作为科技创新、gao端制造和“新基建“的基础产业自然也列入了国家重点发展规划产业内,国内新能源股价应声大涨,作为新能源汽车long头企业特斯拉股价在2020年一年内拉升近10倍,再次造就马斯克财富神话,国内新能源电池制造巨头宁德时代再一次深度布局锂电池的研发和创新,汽车制造商特斯拉、蔚来、小鹏、比亚迪、理想纷纷发布新型新能源汽车,在续航能力上进一步刷新历史极值,而随着恒大“恒驰”和“小米”汽车涉猎全新疆场,互联网新能源造车领域竞争和发展进入bai热化阶段,势必国内造车新势力将实现弯道超车,未来产业发展可期。 不同的电池为什么具有不同的续航能力?其实在锂电池的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由于多种杂质元素的存在常常导致材料晶体结构的塌陷,最终会严重的影响电化学循环寿命和带来安全性的潜在因素。而不同锂电池的主量元素则直接影响到电池的性能(续航能力)和企业的成本,所以能够保证锂电池中主含量元素的稳定,是确保锂电池质量稳定的关键之一。赛默飞iCAP PRO系列是Thermo Fisher 于2020年发布的全新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是在继承iCAP 7000系列优点基础上创新新技术而生的产品,性能优异、设计独特、测试高效、成本务实。针对锂电池材料中主量元素能提供所有同类产品中Zui具竞争力的稳定性,为锂电池的安全和性能保驾护航。 Thermo Scientific™ iCAP™ PRO ICP-OES 紧凑精密恒温的光学系统:在波长200nm处光学分辨率小于7pm,确保zuo越的检出限,控温精度可达±0.1℃,超高光学控温稳定性全新400万像素CID检测器:2MHz高速全波长范围同步扫描,分析速度提高30%-40%,-45℃以下三级制冷,确保Zui佳信噪比高效固态功率发生器设计:耦合效率>85%,可实现功率稳定性0.15%垂直矩管双向观测设计:可同时满足高低含量测试,保证轴向观测灵敏度和径向观测基体耐受性完全可拆卸矩管:便捷客户维护,使用成本低廉高精度MFC气体控制系统:精度达0.01L/min,保证等离子体稳定运行采用赛默飞iCAP PRO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能够实现锂电池行业主含量元素的稳定测试的原因如下:稳如泰山一采用±0.1℃高精度控温光室,充分保证长时间测试过程光学稳定性,克服实验室环境温度变化造成的数据波动稳如泰山二采用高效固态功率发生器,可实现RF功率0.15%的稳定性,确保等离子体功率中心温度的稳定性,实现待测元素的稳定激发稳如泰山三采用3路精度为0.01L/min的质子流量计,可实现等离子体气稳定流速,确保样品雾化均匀的雾化气,可实现整个样品引入和激发过程的稳定性稳如泰山四采用垂直炬管双向观测设计,可通过径向观测提高对锂电池复杂基体耐受性,也可通过径向观测提高对于低含量元素(如Cu Fe)等元素的超痕量检出稳如泰山五采用400W像素超高分辨率和-45℃以下制冷温度的CID检测器,可实现高效光子量子化效率和超低检测器背景噪音,改善检出限和信号稳定性既然iCAP PRO有如此强大仪器稳定性的设计特点,让我们一起看下锂电池样品真实测试数据吧,Exciting and Unbelievable!! 无内标校正Ni-Co-Mn-Li重复10次测试稳定性数据 内标在线校正Ni-Co-Mn-Li重复10次稳定性数据无内标校正Ti-Mg-Al重复5次稳定性数据 内标在线校正Fe Ni Cu Al P Zn多元素4h稳定性数据采用赛默飞iCAP PRO系列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 按照锂电池新能源线性方法,针对Ni-Co-Mn-Li、P-Fe-Li和Mg-Ti-Al等不同类型正极材料内标在线校正进行短期和长期的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iCAP PRO ICP-OES可对锂电池中主量元素进行超级出色的准确和稳定的测量。
  • 投资1600万美元 阿文美驰在南京同步建设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11月3日,美国阿文美驰公司(ArvinMeritor)在南京举办技术中心和生产基地奠基仪式。据悉,该项目占地3.2万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美元,建成后将拥有500名员工。同期,阿文美驰还与南京航天航空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为招募优秀的本土专业人才构筑高效的平台。   阿文美驰全球工业车辆业务总裁兼亚太地区总裁Tim Bowes表示,中国已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重要驱动引擎,也是阿文美驰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为此,公司一直在持续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资,以进一步推进中国业务的快速增长。除了南京项目的新增投资外,阿文美驰还于今年初向徐州合资公司追加了1000万美元的投资,用于将徐州美驰工厂的总体产能增加20%以上。事实上,阿文美驰仍会根据中国业务扩展的需要不断增加在中国的投资。   据阿文美驰中国区执行总监Jason Apter介绍,除了独资成立的美驰重型车辆系统(南京)有限公司外,南京项目总投资的50%(800万美元)被用于技术中心的建设。该技术中心将成为公司全球技术网络的一个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共享阿文美驰分布在美国、意大利、英国和印度等地的技术中心资源,加强公司产品在中国制造、研发、测试和验证的能力,进而为不断壮大的本土客户群提供先进动力传动系统和制动产品解决方案。同时,建成后的南京工厂将主要面向卡车和客车等公路车辆市场提供车桥、主减速器、气压制动器及售后产品。此外,新的南京工厂还将成为阿文美驰中国售后业务中心,提高公司为国内和国际市场提供完备售后服务的能力。   15年前,阿文美驰开始在中国投资设厂,现在华拥有4个生产基地、1个技术中心和位于上海的亚太区总部。截至目前,阿文美驰逐步在中国构建了完善的生产、研发及销售布局。随着新技术中心的建成,在大大提升阿文美驰本土化开发及测试能力的同时,既可以有效降低产品研发、匹配的成本,又能提高公司响应本地客户的效率。
  • 实验研究|吃不饱就降温?野生鸟类的生存智慧
    原来动物们也懂得“开源节流”呀在食物短缺的冬天野外生存的鸟类要如何度过严冬呢?近期格拉斯哥大学研究发现当食物短缺时野外的鸟类会降低喙的温度来防止热量散失具体是怎样呢?一起来瞧瞧鸟喙的热调节作用由于鸟类是恒温动物,因此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温,而鸟喙在维持体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由于鸟喙高度血管化能够增加其与环境之间的热传导。这种热传导可能会影响鸟类热应力,即在炎热高温的环境下减少水分的散失,或是在低温环境下保持热能的供应。鸟类能够储存热量,热储率增加使得体温上升,鸟体与空气的温差增加,从鸟体散失到其环境的热量也相应增加。食物短缺与鸟喙的变化根据一项最新研究,野生鸟类在食物短缺时似乎会降低体温以防止热量损失,从而保存能量。这项研究由格拉斯哥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领导,发表在《实验生物学杂志》上。该研究使用热成像技术测量了小型鸣禽大山雀,在面临暂时食物短缺时的体表温度。测量结果显示,在食物短缺后不久,这些鸟就会让它们的喙冷却。鸟喙温度保持在食物可用时的温度以下,直到食物不再短缺。这种鸟类冷却喙的技术以前在长期限制食物和圈养时被观察到,但这是第一次在野外鸟类中探索它,并且调查了对食物限制的最初反应。通过连续拍摄野生大山雀种群,研究人员能够看到,由于食物限制,喙温度立即降低。有选择的热量控制主要作者Lucy Winder在该大学的苏格兰生态与自然环境中心(SCENE)进行了这项研究,她说:“对于每天都必须获得足够能量才能生存的野生动物来说,不知道下一顿饭来自哪里可能是一个真正的挑战。”“这项发现告诉我们,鸟类通过在进入饥饿状态之前选择性地限制血液流动,来减少喙部的热量损失。因此,当可靠的食物供应被切断时,鸟类预测它们将来将面临能量短缺,并先发制人地采取行动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该研究还发现,与未受限制的鸟类相比,野生鸟类的眼部区域温度也保持在相似的水平,这表明鸟类选择性地冷却喙而不是降低所有表面组织的温度。“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因为它展示了当栖息地具有挑战性且食物有限时,小动物们必须如何及时应对严酷条件。非常感谢此次FLIR红外热像仪对研究的支持。”FLIR研究用红外热像仪具有锁定、保持和脉冲功能,可执行各种高级检测工作,如:无损测试(NDT)、应力制图,能分辨小至1mK的温差。比如FLIR X8000sc/X6000sc 高端制冷中波红外热像仪,其热图像最高达1280 x1024像素(FLIR X8580),能显示非常微小的细节并确保出色的测量精度,而快速动态场景也会被精确记录,640x512全分辨率时速度高达355 Hz(FLIR X6980),它们可满足科学家和研发专业人员严苛的应用要求。希望定格快速移动目标或定格快速升温或冷却目标的热动态画面的研究人员FLIR有多款高清科研级高级红外热像仪
  • 德国RETSCH(莱驰)CEO访问广州地化所
    2009年1月13日,德国RETSCH(莱驰)公司全球总裁Dr. Jurgen Pankratz(尤根.潘卡兹博士)应邀访问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暨莱驰样品前处理南方共建实验室,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副所长夏萍博士代表共建单位出席此次会面,同行还有莱驰中国区经理董亮先生、共建单位之一莱驰华南区总代理广州艾威仪器公司的代表等相关人员。 德国莱驰样品前处理示范实验室于2008年4月在广州地球化学成立,拥有颚式破碎仪、振动盘式研磨仪、行星球磨仪、超离心研磨仪、冷冻混合球磨仪、筛分仪、刀式捣磨仪等近10款仪器,可以满足地矿冶金、RoHS、食品、医药、农业、生物等各个领域的应用。 此次会面,共建方就彼此的合作展开了热情的交流,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作为国内著名的研究机构,主要研究方向是地球化学和矿物学,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等地壳能源及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等领域的研究,拥有科研仪器设备超过7770万元,一直以来非常重视样品前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德国RETSCH(莱驰)是全球最大的生产实验室研磨筛分设备的专业厂家,故双方的合作可谓强强联手,典型的双赢模式!会后,Dr. Pankratz还一同参观了实验室,听取了实验室负责人李卫老师对于仪器使用和设计方面的建议和意见,深入了解了中国用户对德国仪器的看法。Dr. Pankratz表示,中国作为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RETSCH公司一定会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在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只有不断创新、重视用户需求、加大市场推广力度,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不败之地! 在双方互赠礼物之后,此次访问在欢笑声中结束。
  • 青岛能源所关于高效稳定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获进展
    有机太阳能电池(OSC)由于本征柔性、质轻、半透明等特点,在便携能源、光伏-建筑一体化、节能玻璃及高效农业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同于硅基等无机光伏电池,OSC的给受体异质结界面问题更为复杂,因而调控活性层本体异质结的微观形态对改善激子/电荷行为及光伏效率至关重要。同时,活性层溶液法制备过程中,体相内不可避免地产生部分亚稳态区域。OSC长期工作过程中,给受体界面的小分子受体会自发进行扩散再聚集,从而破坏两相分离,影响电荷传输并导致OSC性能下降。因此,抑制亚稳态区域的形成,对改善OSC的稳定性、获得长效运行的光伏电池具有重要作用。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研究员包西昌带领的先进有机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组,从第三组分掺杂出发,采用分子外围功能化方案,在OSC的相态调控、稳定性提升及高效率制备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相关成果相继发表在《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上。   该研究优化受体分子侧链功能基团的位置(图1),将face-to-face/face-to-edge混合取向堆积的客体分子转换为100% face-to-face优势取向,提高了垂直方向的电子传输性能。单晶解析和相关理论分析发现,侧链外围功能化的分子可以通过外围共轭平台与相邻受体分子骨架形成紧密的π-π相互作用,使分子取向实现定向锚定。而相对于功能化基团在内侧的客体分子,外围功能化的客体与主体受体之间形成类合金聚集态,呈现出更为规整的分子排列与取向,降低了受体相内的缺陷密度及复合损失。掺杂后的OSC光伏效率达到19.12%,且类合金体相在热力学上更趋向于平衡态,OSC的热稳定性得到明显提升。因此,调控掺杂客体分子的堆积取向及主客体相互作用,对获得合适相分离、抑制亚稳态生成、提升光伏电池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进一步,研究对外围功能化的客体分子主骨架进行再调控,获得了高质量的类合金体相,同时,类合金聚集体的晶域尺寸可以通过客体掺杂比例进行线性调控(图2)。相比受体相内同时存在客体自聚集区域及类合金区域,该研究中客体分子与主体受体具有高度兼容性。实验结果分析显示几乎所有的客体分子均参与类合金体相的构建,这是类合金晶域尺寸可以线性调控的本质原因。同时,客体分子掺杂后,无论是主体聚合物给体还是主体受体的结晶性均得到增强,促进了垂直方向空穴和电子的传输。此外,客体分子形成的类合金聚集体均包覆在主体受体相内,形成了核壳结构(主体包覆客体),增强了主客体之间的能量转移。对于这种独特的聚集态结构,研究首次提出了具有普适性的主客体结晶性、表面能、兼容性相互关系以及给受体相互作用四要素协同作用的驱动机制。此类独特的主客体聚集态及分子堆积,对于提高电荷传输、抑制电荷复合起到重要作用。研究将其作为客体分子进行掺杂,在多个体系中实现了超过80%的填充因子(最高达到81.1%)和19.2%的高能量转换效率。除了效率提升外,研究再次发现类合金体相的形成明显改善了OSC的稳定性,验证了类合金体相对抑制亚稳态形成、提高光伏电池稳定性的作用。   基于上述研究,类合金体相提升稳定性的机制可归因于类合金晶域更为规整的分子堆积以及由此产生的更高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受体域Tg的提高可降低给受体界面小分子受体向聚合物给体相的扩散系数,保持活性层相分离的稳定。有研究报道,相对于单个小受体分子单元,构建寡聚物受体分子(如二聚体和三聚体等)可提升受体的Tg及OSC的热稳定性。例如,基于寡聚受体制备的OSC效率可达18%,T80达到35000小时(每天工作8小时计算,相当于稳定运行12年),可满足应用需求。然而,寡聚受体的合成和分离成本均较高。目前,研究组在开发更加廉价的寡聚受体制备方法,并在锚定OSC稳定性的本征提升,开发更适合大面积印刷工艺、低成本、易操作提高OSC稳定性的原位技术及方案(包括热稳定性、柔性电池的机械稳定性等),以发展高效稳定、更具应用前景的OSC。   研究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山东能源研究院及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图1. 客体分子功能化的空间方位调控分子取向及主客体聚集态图2. 多因素驱动的客体分布对OSC光伏性能和稳定性的影响图3. OSC老化机制分析及展望
  • 耐驰研磨事业部和马尔文签订合作协议
    日前,德国耐驰研磨事业部和马尔文签订了市场合作协议。   根据协议条款,耐驰的研磨设备将和马尔文的粒度表征设备进行技术合作。另据了解,粒度表征设备主要针对马尔文的Mastersizer 3000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而两家公司各自的客户或潜在客户都将可以同时享受耐驰的研磨技术和马尔文的粒度分析技术服务。该合作不但会帮助客户优化其加工工艺、产品质量,而且可以改善这两种技术各自的局限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两家公司各自在材料加工和表征领域的品牌知名度。   据了解,在研磨过程中产生的颗粒性质不同,表征方法也会有所不同。那么针对这种情况的最新解决方案将成为该协议的重点项目。   马尔文的总经理Paul Walker表示,两个全球性公司的合作可以将各自的优质资源集合起来,包括专家、经验和市场认识。   耐驰研磨事业部的总经理Dimitrios Makrakis指出,颗粒表征技术对细磨到亚微米和纳米级的颗粒越来越重要,因为颗粒尺寸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是工艺优化和质量控制的前提。 编译:邓雅静
  • 化学所等在有机光伏电池稳定性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有机光伏电池具有重量轻、柔性、易于制备透明/半透明器件等优点,在可穿戴电子设备、光伏建筑一体化等领域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尽管有机光伏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在近年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关于电池稳定性的研究进展却相对缓慢。   研究表明,空气中的水汽侵蚀会造成器件界面结构剥离,导致电池在长期工作条件下产生光伏效率衰减,严重降低电池的使用寿命。现有的封装技术不仅成本高昂,而且抵抗水分子扩散作用较差,阻碍了有机光伏技术的应用。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侯剑辉团队通过交联和非极性掺杂剂掺杂相结合的策略,设计开发了一种兼具高电导率和较强疏水性的阴极界面层c-NDI:PCy2,以此实现有机光伏电池稳定性的突破。他们合成了一种可交联的萘二亚胺类有机小分子NDI-A,通过热退火处理生成交联c-NDI-A薄膜,该薄膜对常用的极性和非极性溶剂均表现出很强的耐侵蚀性,为有机光伏电池的逐层溶液加工提供可行性。   此外,他们筛选出一种疏水性小分子二环己基(2',6'-二甲氧基-[1,1'-联苯]-2-基)-膦(PCy2)作为n型掺杂剂,用于提高交联薄膜的电导率,制备出兼具4.0 eV低功函数和6.5 × 10-3 S m-1高电导率的阴极界面层c-NDI:PCy2。基于c-NDI:PCy2的电池获得了17.7%的能量转换效率,同时表现出了极佳的抗水稳定性。   将未封装的电池直接浸入水中,在避光存储1000小时后或在持续光照4小时后均能够保持其初始光伏效率的70%;相比之下,基于传统氧化锌界面层的电池在相同条件下会发生能量转换效率的急剧衰减,甚至完全失去光伏性能。相关成果近期发表在Joule上。有机膦掺杂的交联阴极界面层提升有机光伏电池水下存储与工作稳定性
  • 新型铂基催化剂:高效稳定,推动燃料电池技术!
    【研究背景】随着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铂基催化剂因其在氧还原反应(ORR)中的卓越性能而受到广泛关注,尤其在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中。与传统的贵金属催化剂相比,铂基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良好的导电性等优点。然而,铂的高成本和资源稀缺性使得其大规模应用面临挑战,同时在高温环境下,铂基催化剂的稳定性和活性往往下降,制约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近日,来自厦门大学黄小青教授、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研究所Yong Xu以及浙江大学曹亮课题组携手在铂基催化剂的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该团队设计并合成了以金属/氮双掺杂碳(M–N–C)为载体的铂基中间化合物(IMCs),成功实现了在高温下的铂颗粒稳定性。通过构建独特的铂-金属-氮配位结构,研究者有效控制了铂的价态,从而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活性和耐久性。在性能测试中,所制备的g-Zn–N–C/PtCo催化剂在ORR中显示出优异的表现,催化活性达到了2.99 A mgPt&minus 1,远超传统的N–C/PtCo(0.71 A mgPt&minus 1)和Pt/C(0.27 A mgPt&minus 1)催化剂。此外,经过多次电位循环后,该催化剂的性能保持率高达98.3%,在燃料电池阴极中的集成测试中也显示出79.3%的性能保持率。最重要的是,在连续230小时的运行中,该催化剂未出现显著的电压衰减,充分证明了其在燃料电池实际应用中的潜力。【表征解读】本文通过高角环形暗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镜(HAADF-ST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吸收谱(XAS)等多种表征手段,对铂基互金属化合物(IMCs)的微观结构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这些表征手段揭示了铂基IMCs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以及其催化活性,这对理解催化反应过程具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HAADF-STEM技术观察到,铂基IMCs在氮掺杂碳载体上呈现出超细尺寸(图1. N–C/PtCo和g-Zn–N–C/PtCo的设计与表征示意图。图2. 经0.5 M HNO3处理后的g-Zn–N–C/PtCo结构。图3. g-M–N–C/PtCo和g-Zn–N–C/PtxM的结构表征。图4. 电催化和燃料电池性能。图5. g-Zn–N–C/PtCo和N–C/PtCo的原位电化学XRD和理论研究。【科学启迪】本文的研究通过原子级别的配位调控,可以有效提升催化性能和稳定性。特别是在铂基催化剂的研究中,引入“原子胶”概念为铂的纳米颗粒提供了更为稳固的支撑,这不仅能够防止颗粒的聚集和流失,还能增强其在氧还原反应中的催化活性。研究表明,金属/氮双掺杂碳载体(M–N–C)的独特配位结构,能够有效地稳定铂-金属-氮相互作用,提高了铂基纳米颗粒的分散性和活性。此外,通过优化催化剂的合成条件和改进材料设计,能够显著增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耐久性和性能稳定性。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铂基催化剂在燃料电池等能源转换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他类型催化剂的优化设计提供了借鉴,强调了材料界面及相互作用在催化性能提升中的重要性。这种原子级的调控方法,为未来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原文详情:Zhongliang Huang et al. ,Atom-glue stabilized Pt-based intermetallic nanoparticles.Sci. Adv.10,eadq6727(2024).DOI:10.1126/sciadv.adq6727
  • 智慧农业团队在多尺度稻叶瘟敏感光谱指数构建及遥感监测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农学院智慧农业团队在国际顶级遥感期刊《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发表了题为“A disease-specific spectral index tracks Magnaporthe oryzaeinfection in paddy rice from ground to spac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他们在多尺度稻叶瘟敏感光谱指数构建,以及小农户田块稻叶瘟发生时空动态遥感监测方面的重要进展。稻瘟病(Magnaporthe oryzae)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最具破坏性的真菌病害。现有的稻叶瘟发病信息主要通过田间调查来获取,这种方法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存在代表性差等弊端,难以满足大范围稻瘟病高时效高精度监测的需求。构建适用于叶片和冠层尺度的稻叶瘟敏感光谱指数,对于遏制病害蔓延、病害定损评估、早期病害预测预警至关重要。现有研究多集中在基于机器学习或统计模型的单一尺度稻叶瘟识别和病情指数估算,缺乏对稻叶瘟高度敏感、可适用于叶片(个体)和冠层尺度(群体)的光谱指数。该研究综合分析了从单叶到冠层尺度稻叶瘟侵染引起的光谱响应(图1),基于单波段可分性和特异性光谱响应规律创建了一对稻叶瘟敏感植被指数(RIce Blast Indices, RIBIs),进一步通过光谱指数波段优化方法确定了三波段具体位置(R665, R753和R1102)。利用叶片、近地面冠层和卫星平台获取的多年多试验点实测数据,系统评价了RIBIs在不同尺度对稻叶瘟病害严重程度的估算能力。结果表明,在叶片尺度RIBIred对感染和健康样本的识别表现出最高的分类精度(图2),而在冠层尺度RIBInir则表现出与病情指数最高的相关性(图3)。图1. 稻叶瘟侵染下不同病害严重程度的水稻光谱反射率。A. 单叶尺度不同接种后天数(Days after inoculation, DAI);B. 近地面冠层尺度不同病情指数(Disease index, DI)。图2. RIBIs与传统光谱植被指数在温室(2018和2019)和自然条件下(2020)对健康与感病叶片分类精度的比较。RBVI:前人研究中对稻叶瘟较敏感的植被指数,SVI:类似RIBI的植被指数,TBVI:传统三波段植被指数,OD:其他类型病害指数,CW:叶绿素及水分敏感植被指数。图3. RIBInir和传统指数NDVI在近地面(A和C)及卫星尺度(B和D)与稻叶瘟病情指数DI的相关性。不同颜色散点代表在不同时期和试验点获取的样本。该研究进一步对Sentinel-2卫星影像提取的RIBInir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和热点分析发现,在时间维度上,基于RIBInir的时间序列能准确追踪小农户田块中稻叶瘟的爆发与恢复态势,而传统植被指数NDVI对自然条件下稻瘟病发生过程的敏感性更差(图4)。空间维度上,RIBInir对稻叶瘟发生区域的刻画更加准确,稻叶瘟时空动态传播规律的与实地调查一致性更好(图5),卫星影像分析结果中表征病害恢复的绿色像素与呈现恢复趋势的黑色调查点吻合度更高。该研究构建了适用于叶片和冠层尺度的稻叶瘟敏感光谱指数,显著提高了对多尺度稻叶瘟发生的识别精度和对病情指数的估算能力;首次提出了基于光谱指数图的小农户田块稻叶瘟爆发热点识别思路,为基于卫星遥感的稻叶瘟传播概率等级划分和病害流行风险评估奠定基础。图4.试验区(以江苏省淮安市唐曹村为例)Sentinel-2影像植被指数的时间序列结果比较(A. RIBInir B. NDVI)。红色星号表示不同水平下的显著性差异。图5.两个典型研究区卫星影像RIBInir和NDVI的热点分析结果(左:江苏省淮安市唐曹村;右:江苏省淮安市太平村)。黑色点代表实地调查点。该研究由南京农业大学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完成,农学院博士研究生田龙为论文第一作者,程涛教授为通讯作者。据了解,智慧农业团队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以及现代作物生产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的资助下,瞄准作物病虫害高时效高精度监测预警难题,持续开展了多年温室与田间试验,近两年连续在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上发表稻叶瘟光谱监测机理与方法方面的创新成果,对于作物病虫害天空地一体化监测预警和作物绿色智慧生产具有重要价值。
  • 400万!东南大学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原子尺度变温力、电原位测试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JSTCC2200214657 (SEU-ZB-220887)项目名称:东南大学微纳系统国际创新中心原子尺度变温力、电原位测试系统采购项目预算金额:40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384.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标的名称数量01原子尺度变温力、电原位测试系统1套合同履行期限:合同生效(关境内产品)或开具信用证(关境外产品)后180天内设备安装调试合格。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离子迁移行为与器件稳定性关系研究获进展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作为新兴的薄膜光伏器件,通过最近10年的发展,光电转换效率从3.8%提升到了25.7%,展现出巨大的商业化应用前景。然而高效的n-i-p结构电池批次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差,成为钙钛矿电池产业化应用的关键限制。而目前研究人员对导致器件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差的原因理解还不够充分。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马昌期团队系统地研究了n-i-p结构PSCs在空气氧化过程中的离子迁移行为。结果表明,Spiro-OMeTAD薄膜的氧化是通过非接触电化学方式进行的,其中,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分子作为氧化剂将Spiro-OMeTAD氧化,进而提高了Spiro-OMeTAD薄膜的导电性能。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氧化过程促使Spiro-OMeTAD层内的Li+向电池内部迁移并在SnO2/Perovskite界面富集。Li+离子的迁移与富集促进了Spiro-OMeTAD氧化并降低SnO2的LUMO能级,提高了器件内部的内建电场,并同时改善了钙钛矿/Spiro-OMeTAD以及钙钛矿/SnO2界面处的空穴和电子提取效率,进而提升了器件的效率(图1)。该工作为n-i-p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Spiro-OMeTAD的氧化提供了完整的机理解释。相关成果以Synergetic Effects of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Spiro-OMeTAD and Li+ Ions Migration in Improving the Performance of n-i-p Type Perovskite Solar Cells为题发表于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图1 n-i-p结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中Spiro-OMeTAD的电化学氧化过程中的Li+离子迁移机制   研究团队在后续研究n-i-p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工作稳定性过程中发现,钙钛矿电池在运行过程中会出现器件的突然失效(Catastrophic Failure)。通过光致发光(PL)成像分析确定短路位置发生在金属Ag电极的边缘。进一步通过SEM和TOF-SIMS分析证明了Ag+离子在器件边缘发生迁移扩散,而器件内部的电极以及钙钛矿薄膜却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研究人员利用SEM表征了沉积在Spiro-OMeTAD上的Ag薄膜的形貌,结果表明由于Ag与Spiro-OMeTAD的不浸润性,边缘的Ag颗粒团簇尺寸比中心部分的尺寸更小、更疏松。基于此,研究团队推断器件突然短路失效的机制为:光照下钙钛矿薄膜分解并形成多碘化合物发生扩散并与电极边缘松散的Ag簇并发生反应而导致Ag电极被腐蚀,腐蚀产生的Ag+离子穿过Spiro-OMeTAD而向钙钛矿中迁移,最终在Ag电极和钙钛矿之间形成丝状电导,导致器件短路。基于此,研究团队在Spiro-OMeTAD上沉积一层MoO3薄膜,改善沉积Ag电极过程中Ag的生长,获得了边缘更加致密的Ag电极。此外,由于MoO3薄膜的引入使得Spiro-OMeTAD和Ag电极之间的空穴提取效率更高,避免了空穴在该界面的积累,进而有利于稳定性的提升,实现器件运行600h以上而不发生前述的突变失效(图2),有效提升器件的稳定性能。相关成果以Revealing the Mechanism behind the Catastrophic Failure of n‐i‐p Typ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under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How to Suppress It为题发表于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图2 钙钛矿电池运行过程中Ag+离子迁移引起的“突变失效”及MoO3的引入提高运行稳定性机制   虽然该结构电池的运行稳定性得到提升,但是该类光伏电池运行过程中初始几十个小时内往往存在效率的快速衰减过程(burn-in衰减),严重降低了器件的稳定输出效率。针对该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器件结构设计及稳定性测试过程中器件内部离子分布、界面复合变化,证实该结构电池中的“burn-in”衰减与SnO2中Li+迁移至钙钛矿/空穴传输层界面有关。通过在SnO2/Perovskite界面引入一个薄层交联PC61BM(CL-PCBM)后可以抑制“burn-in”衰减。TOF-SIMS的结果证明了CL-PBM薄层可以将Li+离子固定在Perovskite/SnO2界面中,而且CL-PCBM的引入可以增加器件的内建电场并提高电子提取效率;最终在Cs0.05(FA0.85MA0.15)0.95Pb(I0.85Br0.15)3体系钙钛矿电池中获得了22.06%的效率,在光照下持续运行1000h后仍保留初始效率的95%,而参比电池仅保留75%;在FAPbI3体系钙钛矿电池中时,获得了24.14%的光电转换效率,同时也消除了“burn-in”衰减过程。这表明利用CL-PCBM界面修饰来消除“burn-in”衰减具有普适性。综上,通过降低器件工作过程中的Li+迁移可以大幅降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测试初期存在的“burn-in”衰减,提高器件的稳定输出功率(图3)。相关成果以Boosting Perovskite Solar Cells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Interfacial Passivation of Crosslinked Fullerene Eliminates the "burn-in" Decay为题发表于Advanced Materials。图3 CL-PCBM界面修饰抑制Li+离子迁移提高器件效率并消除器件的“burn-in”衰减
  • Fluxim发布多通道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测量系统新品
    多通道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测试系统整合了AAA级稳态LED太阳光模拟器和56通道的独立测试单元,配合光强稳定反馈控制系统和光谱调节功能,同时密闭的腔室可对样品的温度、湿度等进行控制,达到ISOS测试要求,从而对太阳能电池的长时间稳定性进行准确的测量与分析。 主要特点: * 集成了A++AA+级/AAA级稳态LED太阳光模拟器; * 寿命超过10000小时的LED灯; * A++级/A级光谱,并可根据应用调节; * 光强稳定性反馈控制系统; * 多达56通道的多路数据采集系统; * 高精度JV和稳定性测量; * 最大功率点追踪,Voc和Jsc每个通道独立选择; * 扫描电压±10V; * 最大电路50mA/通道; * 温度控制范围RT~150℃; * 测试环境控制(氧气、湿度度);创新点:1)多达56通道测试; 2)整合3A级LED太阳光模拟器 3)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控制 4)长时间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测试 5)LED灯泡长寿命,A级或A+级光谱 6)自动化程序控制 多通道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测量系统
  • 顺磁共振:电池研究方法中冉冉升起的新星——访华东师范大学胡炳文研究员
    近年来,磁共振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包括锂/钠离子电池、燃料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储能体系研究中,新能源汽车电源中的锂离子电池和有望作为规模化储能电池的钠离子电池更是大热的研究重点。然而不论哪种电池材料都面临着无法回避的“天花板”,如锂资源储量有限问题,成本问题,如何实现充电速度更快、能量密度更大等技术指标问题等… … 这些都需要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更精密准确的仪器加持。 日前,仪器信息网编辑特别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胡炳文研究员,请胡老师为大家介绍磁共振技术是如何助力电池领域科学研究的。 胡炳文,现任华东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研究员,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国基优青项目获得者,紫江优秀青年学者,任《波谱学杂志》青年编委。主要研究领域为磁共振及其在电池领域中的应用,开发了SHANGHAI、SHA+、RFDF-XY8-4-1等固体核磁共振脉冲序列,开发了锂电池体系的in situ NMR、in situ EPR和in situ EPR Imaging方法。从NMR到电池 在应用中寻找突破仪器信息网:胡老师,首先请介绍一下您目前的研究方向以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方向?胡炳文:目前我们课题组主要是用核磁共振(NMR)和顺磁共振(EPR)这两种磁共振技术作电池领域的研究,包括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两大类别。我在留法读博期间主攻核磁共振方法学的开发,回国后一开始并没有改变研究方向,开发了很多方法如SHANGHAI、SHA+等。但工作中逐渐面临一个问题:硕士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学会核磁方法学并做出科研成绩。经过调研,我发现国内做“电池-核磁共振”的研究比较稀缺,于是慢慢就开始学做一些电池研究,从电解质到负极再到正极。我的导师JP爱聊天,视野宽。他多次告诉我,法国5个国家级核磁共振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都有独到的侧重点;中国这么大,国家级核磁共振研究中心布局少了一点,且多半在催化和生物方向上,应避开这些方向,做点别的方向。JP在40岁时大幅度改行,他也一直鼓励我大幅度改行,追求“独到的有侧重的新方向”。在接触电池领域一段时间后,我发现核磁共振技术远远不够,还需要顺磁共振技术的结果支撑。于是,课题组在2016年向布鲁克申请了一台 Demo仪器,后来又购买了布鲁克 E580 连续波/脉冲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我们慢慢挖掘顺磁共振的优势,在不断的学习摸索中用顺磁共振技术来研究电池体系,最终就形成了核磁共振、顺磁共振与电池这样一种交叉融合的方向。仪器信息网:磁共振技术是什么时候应用到电池领域的?相较于其他的分析仪器,磁共振技术的特点在哪儿?胡炳文:当前,国内将磁共振技术应用到电池领域的课题组是不多的,我所了解到的大概有3-5个课题组。国际上,核磁共振进入到电池研究领域大概是在2000年左右,2010年我回国后就开始做相关研究。顺磁共振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零零星星、不受重视,顺磁共振应用的真正起步是在2015年左右,相较于核磁共振技术是比较晚的,我们课题组在这方面基本是跟国际同步开始的,即2016年开始进入这个领域。相较于其他分析仪器,核磁共振跟顺磁共振在电池研究中有很多独到的地方。核磁共振是一个宏观的科学工具,能获得较全面的元素信息,而其他如TEM只能得到元素的局部信息,对全局缺乏理解。核磁共振主要研究Li、Na、O,对这些元素的区分度也比其他分析技术都要强。比如判断在NaLiMnO2电池中Li离子的位置,用核磁共振的方法可以最为直接地得出Li离子到底在钠层还是在其他某层。顺磁共振对元素价态的区分能力非常强。在对V的体系进行测试的时候,同步辐射技术是目前使用最多的,可以非常明显的观察到V4+、V5+的变化,但V3+的一点变化并不容易区分。可是,在顺磁共振图谱中却可以非常明显地辨别出V3+,这就是顺磁共振的“厉害之处”。仪器信息网:您感觉磁共振技术在电池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怎么样?胡炳文:应该说磁共振技术在电池领域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光明的。核磁共振和顺磁共振技术提供的信息相互补充,可以呈现完整的电池材料信息。实际上,电池有一个独特的行为即“局部非晶化”,阳离子电池材料有一些地方是无序性的,这种无序的结构在其他大部分的技术中并不能得到很好的解释,而核磁共振跟顺磁共振却能很好地解释这个现象。另外,电池的内外结构是很不一样的,所以无论从相变的角度还是无序化的角度,磁共振技术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这里值得说明的是,使用磁共振,不排斥使用同步辐射、TEM等技术,技术之间可以得到互补的一些信息。不断挖掘 EPR或更具潜力 仪器信息网:您实验室目前有几台磁共振仪器,分别是什么时间购置的,哪一台是您当前科研的主力仪器?胡炳文:我们实验室的核磁仪器都是固体核磁谱仪,300MHz、400MHz各一台,600MHz谱仪两台,大概在2010-2014年购置的;顺磁共振谱仪是2018年开始购置的,目前顺磁共振是我们实验室的主力仪器。仪器信息网:您基于这台布鲁克 E580顺磁共振波谱仪开展了哪些研究工作,产出了哪些亮眼的成果? 胡炳文:我们刚刚发表在JPCL上的那篇文章,就是顺磁共振在NaCrO2体系中的独到应用,顺磁技术可以观察到其他技术不易观察到的Cr5+离子。使用充放电设备可以得知,低于3.7伏的时候,电池的稳定性非常好;高于3.7伏的话,很快就没有信号了。实际上,在高于3.7伏以后,Cr3+→Cr5+,而且Cr5+会溶解在电解液中,导致了性能的急剧衰减。而想要获取到这个信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的就是顺磁共振。结合顺磁共振成像工具,可以看到Cr离子所在的位置是在电解质里的隔膜上,这一结果直接展现了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极大潜力。图(a) NaCrO2体系在低于3.6V时的原位EPR图 图(b) NaCrO2体系在高于3.9V时的原位EPR图我再稍微透露一些即将发表的研究成果:原位顺磁共振是研究Li离子在铜片上沉积过程的有效分析手段,分辨率远高于磁共振成像(MRI),这点令我非常兴奋;另外,通过原位EPR观测锂空电池里O的变化,发现了氧化物(如Co3O4)对O2的独特作用,这有助于理解氧化物可以增强锂空电池循环性能的原因。仪器信息网:关于这台E580顺磁共振波谱仪,您的使用感受如何?当初是为什么选择了这台仪器? 胡炳文:总体来说,E580操作方便,性能强大,可以满足先进科研的需要,售后服务也比较好。对科研来说,仪器的可配置性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布鲁克也根据我的需求,配备了L-波段,X-波段和Q-波段以及成像系统。至于选择这台仪器的原因:一方面是我们从2016年开始就租用了布鲁克的E580 Demo机做相关研究工作,到现在也有5年时间了。另一方面我所需要的Q波段和成像系统,我了解到的其他品牌的波谱仪是没有的。锐意进取:不断突破的磁共振技术仪器信息网:您感觉当前磁共振技术的发展能否满足电池研究的需求?从科研的角度出发,您期待未来的磁共振仪器向哪个方向来发展?胡炳文:用一个词叫“削足适履”,就是条件有限,只能根据仪器的功能来做相关研究。目前的磁共振技术基本能满足电池研究,我最期待快速成像功能的发展,在灵敏度更高的同时,成像速度也能更快。现在成像速度是比较慢的,过去,电池充放电是24个小时,半个小时采集一张谱图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电池充放电的时间可能只需要1个小时,就要求在几分钟的时间内呈现结果。所以如果想研究这种高速充放电的问题,就必须要有更快的成像技术与波谱技术。关于未来磁共振仪器的发展,实际上,我一直也在坚持完善仪器的相关工作。原本的硬件设计必然是一个通用的,而非专用在电池领域的仪器。我们根据现有的架构做一些局部的改动,逐渐再到独立设计一个更适用于电池研究的工具。这些工作相对来说进展可能会比较缓慢,但我始终在坚持,目标就是针对电池体系优化磁共振仪器及相关技术,保持我们在这个领域独有的优势。仪器信息网:目前国家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领域,电池行业也是非常热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您未来的工作计划吗?胡炳文:未来,希望通过核磁共振跟顺磁共振技术相结合,找到电池领域痛难点产生的根源。比如说我们现在用的阳离子无序正极材料,通过顺磁共振的研究,发现了内部锰离子的聚集是性能衰减的核心因素,在理解了它为什么性能会衰减之后,再去做一些改性的工作就比较得心应手了。虽然核磁共振技术应用相较成熟,但是我们课题组还在不断地挖掘更多的应用。顺磁共振应用的时间并不长,很多技术还没有应用起来,所以近几年,我更愿意花时间来研究顺磁共振技术,再应用到电池体系中。在全球范围来说,顺磁共振和顺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都是非常稀缺的,因此这也将是我未来的一个工作重点。
  • 宁波材料所在提升钙钛矿/硅叠层太阳能电池稳定性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尽管目前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效率可达到33.2%,但钙钛矿活性层的长期稳定性是阻碍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商业化的最紧迫问题之一。目前提高钙钛矿器件稳定性通常基于封装工艺、晶体调控工程、缺陷钝化方法和能带调节方式。   然而,类似于许多金属、玻璃和聚合物材料中的“应力腐蚀”,由器件制造和运行中不可避免的拉伸应力引起的时间依赖的亚临界钙钛矿降解仍然会发生。微观层面,该应力可以削弱铅卤化物轨道耦合,从而改变与结构相关的材料特性(如带隙和载流子动力学),降低相变、缺陷形成和离子迁移的势垒;宏观层面,该应力会促使裂纹和分层情况的产生,从而加速钙钛矿的降解,导致器件的效率降低甚至失效。   近期,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所属新能源所硅基太阳能及宽禁带半导体团队在叶继春研究员的带领下在前期晶体硅和钙钛矿太阳电池研究的基础上,在高效稳定钙钛矿/硅叠层电池领域又取得了新的进展。该团队采用一种长碳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添加剂,研究发现该添加剂能通过表面自分离和胶束化以改善钙钛矿晶体生长动力学,并在钙钛矿晶界构建类胶状的支架以消除残余应力;因此,钙钛矿活性层中缺陷减少、离子迁移受抑制以及能级结构改善。最终实现了未封装的钙钛矿单结和钙钛矿/硅叠层太阳电池在最大功率点跟踪下连续光照下3000小时和450小时的运行稳定性测试中,分别保持了85.7%和93.6%的初始性能,代表了迄今为止在类似条件下报道的稳定性最佳的器件之一。   相关成果以“Long-chain anionic surfactants enabling stable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s with greatly suppressed stress corrosion”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3-37877-z),博士生汪新龙为第一作者,应智琴博士后、杨熹副研究员和叶继春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8YFB1500103)、澳门特别行政区科学技术发展基金(FDCT-0044/2020/A1、0082/2021/A2)和澳门大学研究基金(MYRG2020-00151-IAPME)等项目的支持。长链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抑制应力腐蚀作用机理(上);钙钛矿单结(中)以及钙钛矿/硅叠层(下)太阳电池最大功率点工作稳定性测试
  • 日本领事馆总领事、大使赤松秀一一行访问摩方精密(深圳)
    3月7日,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赤松秀一总领事・ 大使一行到摩方精密(深圳)进行参观访问,摩方精密日本分公司总经理何军对此表示热烈欢迎。赤松秀一一行首先深入了解了摩方精密的发展历程及科研成果,并对面投影微立体光刻(PμSL)技术的应用及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随后,赤松秀一一行参观了摩方精密的设备生产车间和精密样件,3D打印设备在此展现出来的能力让参观者们的印象十分深刻。赤松秀一总领事、大使在参观超高精密样品时,对摩方精密的微纳3D打印技术能制造出这么小的精密零件感到非常惊讶,多次感叹摩方精密的技术能力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与此同时,摩方精密(深圳)日本事业部负责人陆俊辉对于摩方精密正在进行的、利用特有3D打印技术来量产终端产品的项目进行了详细讲解,赤松先生表示更加期待。通过此次访问交流,赤松秀一一行对摩方精密的技术和产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期待摩方精密可以继续发挥其优势,进一步加强科研、精密电子、医疗等领域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应用产品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实现更大的进步。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昆明动物所揭示多能干细胞维持基因组稳态新机制
    多能干细胞是个体发育的基础,也是再生医学的重要种子细胞之一。由于发育地位特殊,多能干细胞基因组具高度稳态(如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基因组变异率仅为胚胎成纤维细胞的1/100)。尽管多能干细胞较分化细胞具更强的基因组稳态维持能力,大量扩增培养、持续的DNA复制及特殊的细胞周期往往导致基因组变异,破坏其分化潜能,并产生致瘤风险,成为多能干细胞走向临床应用的首要障碍。研究多能干细胞维持基因组稳态的特殊机制,有助于解决应用中大量扩增培养产生的基因组变异难题,并能为体内胚胎发育失败或缺陷研究提供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郑萍课题组长期研究多能干细胞基因组稳态特征和独特调控机制。在前期工作中,鉴定了多能干细胞基因组稳态特异关键调控蛋白因子Filia和Floped,并阐述了其作用机制及体内重要生理功能(Cell Stem Cell 2015,16(6):684-698;Cell Research 2018,28(1):69-89;PLoS Biology 2019,17(10):e3000468;Science Advances 2020,6:eaba0682)。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能通过相变,和蛋白因子形成condensates,有效增强蛋白因子浓度,从而显著提高工作效率。研究人员推测,多能干细胞很可能存在一些特异表达的lncRNAs,在其高效调控基因组稳态中起重要作用。为此,该研究对小鼠胚胎干细胞进行不同种类的DNA损伤处理,结合RNA-seq分析,筛选到了10多个表达响应损伤处理的干细胞特异lncRNA。针对其中1个尚未注释、表达变化最为显著且具物种保守性的lncRNA(命名为Discn,DNA damage-induced stem cell specific noncoding RNA)进行了深入的功能和机制分析。发现Discn对维持多能干细胞基因组稳定性至关重要,并揭示了其作用机制。Discn定位于核仁,和核仁蛋白NCL结合,阻止NCL在DNA损伤情况下迁移到核质和RPA形成蛋白复合体,从而增强自由RPA含量。自由存在的RPA是DNA代谢(复制、修复和重组)的关键调控因子。因此,Discn-NCL-RPA轴能高效调控DNA复制和修复。Discn也广泛表达于神经干细胞、精原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中,提示其有重要生理功能。研究人员还构建了Discn基因敲除小鼠,发现Discn基因敲除可导致新生致死及神经发育异常,这些表型主要是由体内DNA损伤产生的严重炎症反应引起。该研究揭示了多能干细胞中lncRNA介导的基因组稳态调控新机制,研究结果以A novel lncRNA Discn fine-tunes replication protein A (RPA) availability to promote genomic stability为题,于近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该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资助。   论文链接
  • 可用于稳定一创纪录高容量锂离子电池性能的潜在材料
    p    strong 美国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可稳定创纪录高储电量电池性能的新方法。 /strong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img title=" 1-1.jpg" src=" 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insimg/e211e33e-7d72-40e5-911f-ee1ef1fbcc48.jpg" / /p p style=" text-align: center " 电池正极结构示意图,红色为锂,绿色为氧,紫色为锰,深蓝色为铬,浅蓝色为钒。(来源:美国西北大学) /p p   在锂锰氧化物正极基础之上,这一创新可以使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智能手机 /span 和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电动汽车 /span 的电量增加至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两倍 /span 以上。 /p p   “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i 这一电池电极已达到某一有记载最高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基电极的容量。它的容量已超过你现用手机或电脑的两倍。 /i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i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i 美国西北大学McCormick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Jerome B. Cohen教授Christopher Wolverton /i /span ” /i /span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i “这种电极的高容量表明其在用于电动车辆锂离子电池的目标上有了巨大提升。” /i /span Christopher补充道。 /p p   这一研究已于5月18日在科学发展杂志上在线报道。 /p p   锂离子电池以在正负极间往复迁移锂离子的方式而工作。正极使用含有锂离子、过渡金属和氧的化合物制取。过渡金属,通常为钴,当锂离子在正负极间来回迁移时有效地储存和释放电能。正极容量因而受到参与反应的过渡金属中的电子数量的限制。 /p p   一个法国研究团队于2016年首次鉴别出大容量锂锰氧化物的性能。 span style=" color: rgb(32, 88, 103) " strong 通过使用成本更低的锰替代传统用的钴,研究人员开发出一个成本更低廉且具有之前两倍容量的电极。 /strong /span 但它也并非完美无瑕。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32, 88, 103) " 由于电池性能在头两个循环过程中会大大削减,科学家们认为它无法应用于市场。与此同时,他们并未完全理解电池性能衰退及其拥有大容量的化学根源。 /span /strong /p p   在绘出一个综合的,原子间相接的正极图像之后,Wolverton的团队发现了材料具备高性能背后的原因: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strong 它驱使氧参与到反应过程中来。通过使用氧及过渡金属来储存与释放电能,电池具有了更大的容量来储存及利用更多的锂。 /strong /span /p p   随后,西北大学的团队将他们的研发重点转向如何稳定电池性能并阻止它的迅速衰减。 /p p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i “通过充电过程理论的辅助,我们运用高速计算彻底检索元素周期表,以寻找合金化该含有其它元素化合物的方法,从而去增强电池的性能。 /i /span /p p style=" text-align: right " span style=" color: rgb(31, 73, 125) " i 文章共同第一作者,Wolverton 实验室的前博士生Zhenpeng Yao” /i /span /p p    strong span style=" color: rgb(255, 0, 0) " 计算鉴别出两种可能有效的元素:钒和铬。研究团队预估将锂锰氧化物与其中的一种混合将会产生可维持正极无与伦比高性能的稳定化合物。随后,Wolverton和他的搭档将在研究室中对这些理论上的化合物进行实验检测。 /span /strong /p p   该研究作为电化学能源科学中心,这一由美国能源部科学局资助的能源前沿研究中心的一部分,受到了其基础能源科学项目(项目编码:DE-AC02-06CH11357)的支持。哈佛大学的博士后研究人员Yao,与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后研究人员Soo Kim,均为Wolverton实验室的前成员,并作为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p
  • 见证用户成就 | 3D 金字塔结构,有效提高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稳定性
    大家好,我是李欣研,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一名博士生,导师陈俊松教授。我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能源二次电池,很荣幸能获得飞纳电镜的这次评奖,这次我获奖的文章是 Efficient Stress Dissipation in Well-Aligned Pyramidal SbSn Alloy Nanoarrays for Robust Sodium Storage。 本篇文章主要聚焦在改善钠离子电池负极合金材料由于体积膨胀带来的稳定性差的问题,我们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亮点: 亮点一: SbSn 二元合金具有独特的 3D 金字塔结构,它在充分展现合金型负极材料高容量特点的同时拥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 SbSn 纳米阵列的SEM 电镜图(飞纳电镜拍摄,侧视图) 亮点二: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明了与单金属相比,该二元合金提供了更高的Na+ 扩散效率,并且退火后形成的&ldquo 合金胶&rdquo 有效增强了导电基底和 SbSn 之间相互作用,从而避免了活性物质从集流体上脱落,保证了二者之间的稳定接触。 基于 DFT(密度泛函理论)理论计算:a) Sb-SbCu、Sn-SnCu 和 SbSn-SbSnCu 三种含 Na 迁移路径的模型;b) 不同迁移模型中 Na 扩散的能量;c) Sb-SbCu、Sn-SnCu 和 SbSn-SbSnCu 的态密度。 虚线表示 d 波段中心在每一个系统;d) SbCu、SnCu、SbSnCu、Cu 的几何优化模型及其对应的结合能。 亮点三: 基于有限元分析表明当前三角形几何形状能够提供更短的 Na+ 扩散路径,使其在吸附更多钠离子的同时具有较小的浓度梯度和更均匀的应力分布,这将有利于高倍率下的充放电性能以及对 Na+合金/去合金过程中所产生的结构应力的即时消散。我们通过组分和结构的调整实现了较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 对相同底部长度和高度下不同形状的 Na+ 离子浓度和应力分布进行了有限元分析;a) Na+ 离子浓度分布 b) 三种形状的应力分布;c) 底部角落最大局部应力的放大图;d) 三种形态的分布;e) 平均 Na+ 离子浓度的对比;f) 三种形状的局部最大应力对比 其中,比较重要的形貌表征就是通过飞钠电镜实现的,它将我们合成的三角形貌很好地呈现了出来,通过拍摄正面和截面的图像,我们可以看到生长的合金由一个个小的三角形组成,并且排列的非常整齐。 SbSn 纳米阵列的合成过程示意图 SbSn 纳米阵列的 SEM 图(飞纳电镜拍摄):俯视图(b,c)和侧视图(d,e) 由于合金胶是在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底部,所以表征起来有一定的困难,飞钠电镜能谱 Mapping 测试和截面测样功能,使得这一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SbSn 纳米阵列结构的能谱面扫 Mapping 结果 最后,感谢我们科研团队老师和同学们的指导与帮助,也非常感谢飞钠电镜的技术支持。
  • 为保供货稳定 传三星斥资购买设备交由联电使用
    4月14日消息,供应链消息称,三星为满足市场需求,特别投资购买生产设备,并交给联电来代为生产相关产品。 只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项合作计划因为双方都还有顾虑,因此暂不执行,仅维持过去一般的合作关系。日前,韩国媒体报导指出,韩国半导体产业官员表示,三星的系统LSI部门已确定晶圆代工产能吃紧的情况在短期内无法解决,并且此前与联电有产品开发合作,因此再度下单联电,以成熟制程来代工生产包括CMOS图像传感器,以及电视显示驱动芯片等通用芯片, 而且预计未来还将持续增加数量。近期供应链消息传出,基于以上的合作关系,为了维持联电的供货稳定,三星特别斥资购买了一批相当数量的设备交给联电,由联电来使用这批设备协助三星进行生产。 而事实上,由客户采购设备交由代工厂来代为生产的案例过去也曾发生,但是出现在三星与联电的合作关系中却是首次。 市场人士指出,过去一直受到设备折旧拖累业绩的联电,近期在晶圆产能缺乏浪潮下扩产依旧相对保守,为的就是不重蹈过去的覆辙。 如今,三星出资购买设备来帮忙扩产生产,似乎正解决了这一问题。上述消息表示,三星购买的该批设备预计未来可为联电的28nm制程增加每月2万片以上的产能,预估将自2023年之后开始量产。 只是针对三星购买设备来协助联电扩产的消息,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三星与联电目前虽然合作,但也仍存在竞争关系。 因此,考虑此一层面,斥资对联电进行大规模扩产仍有疑虑,这使得此计划目前决定暂不执行,双方仅维持原本的合作态势。
  • 莱伯泰科参加Analytica China 2010,诚邀各方来宾参观访问!
    作为世界**分析、实验室技术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国际盛会&mdash &mdash Analytical的 在华子展,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将于2010年9月15-1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迎接八方宾客。与北京BCEIA形成南北互联,上海的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将为您呈现全球**的分析技术。 Analytica China 2010三大核心理念 作为专业的实验室产品供应商&mdash &mdash 莱伯泰科也将参加本届展会,参展厅W2馆2535号,参展面积27平方米。将推出近年来一直备受好评的样品前处理设备、实验室设备、实验室分析仪器和实验室工程等产品。届时,将有莱伯泰科公司应用工程师为您现场演示。 有关本此活动的详细信息,可致电010-64973119 或访问:www.labtechgroup.com
  • 德国RETSCH(莱驰)向地震灾区人民表示慰问
    沉痛悼念在四川省汶川地区地震中遇难的同胞们! 祝愿伤员能早日康复! 祝愿此次抢险救难工作能够顺利完成! 谨此,也希望仪器仪表行业的每一位销售人员、每一个技术人员,出差在外,能够平平安安,安全第一,健康第一! 德国Retsch(莱驰)全体员工
  • 马尔文携多款创新颗粒表征解决方案亮相CPhI China
    2014年6月24日,中国上海&mdash &mdash 全球材料表征领域的领先企业英国马尔文仪器公司将携多种创新表征解决方案参加2014年6月26日至28日于上海举办的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展示马尔文在制药领域的创新技术与产品,包括引领业界的最新产品Zetasizer Nano ZSP动态光散射(DLS)仪器、明星产品Mastersizer 3000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及经典产品Insitec在线粒度分析仪等。   随着中国制药行业的快速发展,药物开发、制药配方与药品生产等关键领域对分析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马尔文仪器公司积极致力于为制药行业提供创新技术及产品研发,有效表征颗粒大小、颗粒形状、化学特性、分子量、分子分布与浓度等多项参数,缩短药物开发到药物生产时间,以可靠快速的测量与分析结果助力医药行业不断向前发展,进一步增强中国制药领域的整体技术实力与市场竞争力。   马尔文公司在本次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将带来三款颗粒表征领域领先产品:Zetasizer Nano ZSP动态光散射(DLS)仪器、Mastersizer 3000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以及Insitec在线粒度仪系列。   马尔文Zetasizer Nano ZSP是马尔文Zetasizer Nano系列最高规格的产品,拥有系列产品中最高的测量灵敏度。其独特的蛋白质测量功能可帮助生物制药行业研究人员在进行蛋白质抗原体抗体分析时,在极低的浓度范围内检测微小颗粒。同时,马尔文Zetasizer Nano ZSP新增强的微流变分析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在高剪切情况下检测弱结构样品的流变学特性(如粘弹性)。 图:马尔文Zetasizer Nano ZSP动态光散射(DLS)仪器   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是世界上备受推崇的颗粒测量仪的最新一代产品,可适用于干湿样品的测定,量程宽达0.01~ 3500 &mu m而无需更换投镜。其独特的光学系统,将高超的性能融入到极其小巧的体积中,并配备精心设计的样品分散系统,其中全新革命化设计的Aero系统充分体现了干法分散技术的最高水平。在制药行业,颗粒的大小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和人体对药物的吸收,而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可帮助科研人员轻松获取可靠的粒度测量分析。 图:马尔文Mastersizer 3000 激光衍射粒度分析仪   此外,马尔文Insitec在线粒度分析仪具有在线连续粒度分析功能,可进行高性价比的工业工艺监控。其适用的工艺流范围非常广泛,从干粉到温度又高又粘的浆料,再到喷雾及乳剂,无论每小时处理的材料量是几毫克还是几百吨,该系统均能得心应手。   展会期间,三位来自马尔文公司的业界专家,包括马尔文粒度粒形分析全球产品经理Paul Kippax博士、马尔文全球业务经理Paul Davies以及马尔文中国区总经理秦和义先生将出席活动,现场与参展观众进行互动交流。其中,Paul Kippax博士将就&ldquo 运用以形态变化为导向的拉曼光谱分析作为工具对口腔颗粒制剂进行产品结构分析&rdquo 进行主题演讲,分享更多马尔文在制剂颗粒表征方面的创新成就。   &ldquo 作为全球最大的仿制药市场,中国医药市场即将迎来制药史上专利药品到期最多的时期。面对这一重要契机,马尔文通过设立生物科学开发计划(BDI)项目,积极研发满足中国医药分析实际需求的产品技术,及定期举办生物制药行业专题研讨会等多种方式,与中国制药业领导者密切合作,不断推进中国制药分析和研发水平。&rdquo 马尔文中国区总经理秦和义先生说道,&ldquo 此外,马尔文致力于提供基于先进仪器的制药行业一体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全方位的制药分析需求。&rdquo   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将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与CPhI展同期举办的还有2014世界医药合同定制服务中国展,第九届世界制药机械、包装设备与材料中国展,2014世界生化、分析仪器与实验室装备中国展等。   欲先睹马尔文仪器产品风采、了解更多世界领先的药物研发表征技术,请莅临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2014马尔文展台(展位号:西五馆W5,E18展位)。   马尔文和马尔文仪器是马尔文仪器有限公司的注册商标 。 ---完---   关于马尔文仪器   马尔文仪器提供材料表征技术和专业知识,使得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能够了解和控制分散体系的性质,这些体系包括蛋白质和聚合物溶液、微粒和纳米粒子悬浮液和乳液,以及喷雾和气溶胶、工业散装粉末和高浓度浆料等。马尔文的材料表征仪器用于研究、开发和制造的所有阶段,提供帮助加快研究和产品开发、改善和保证产品品质以及优化过程效率的关键信息。   马尔文的产品体现了最新技术创新的动力以及充分利用现有技术的承诺,应用领域从医药和生物医药到化学品、水泥、塑料和聚合物、能源及环境等。   马尔文的产品和系统被用于检测颗粒大小、颗粒形状、Zeta电位、蛋白质电荷、分子量、分子大小和构象、流变性能和化学组分测定。   马尔文仪器公司总部位于英国马尔文,在欧洲、北美、中国、日本和韩国等主要市场都设有分支机构,在印度设有合资企业,拥有遍布全球的经销网络和应用实验中心。   更多信息,请访问www.malvern.com.cn。
  • 2019Chinaplas耐驰精彩先睹为快——这是一封很正经的活动剧透推文!
    耐驰 又双叒叕 要给大家送福利啦!唯有这种“简单粗暴”的介绍方式才配的上耐驰!这次充满惊喜而又颇具“突破”意义的活动!时隔四年,德国耐驰重磅回归2019 Chinaplas!2019 Chinaplas,耐驰将携橡塑行业“明星产品联盟”——DSC、DEA、TG惊喜亮相,耐驰专家团队将现场为您演示智能化热分析系统如何简化测量,自动分析数据以及自动进行质控分类。更有一大波精彩活动轮番上演,根本停不下来!定能让您“空手”而来,“手软“而归!Emmm,俗话说的好嘛: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既然各位都是颜值才华并存(我不是针对一个人,我是说在座的所有)那么——请带上您的手机,管它 还是,我们不挑!只要能扫二维码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请火速与我们在5.1 C14! 5. 1 C14! 5.1 C14 !集结: 有奖竞答耐驰专家现场“授课”,当场“考试”,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只要您听了,我就不怕您答不对!摇一摇旋转跳跃您闭着眼,用您喜欢的姿势尽情摇动您的手机,既能燃烧您的卡路里,还能赢得惊喜大礼,何乐而不为?数钞票激动的心,颤抖的手,嘻刷刷 嘻刷刷,劳驾您动动小手指,刷到手抽筋咱也不慌,就看您能不能拔得头筹!那些别人眼中的天真,都是你我以梦为马的狂奔!敢挑战,就来Chinaplas 找耐驰!5.1馆C14号
  • Avantes China第三届有奖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Avantes China第三届有奖征文活动圆满结束了,感谢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以下是我们的获奖名单。(排名不分先后)一等奖:安徽大学潘从元老师 中国民航大学刘鸿鹏老师 厦门大学林供老师 二等奖:北京理工大学宋子晖老师 四川大学林庆宇老师 安徽光机所马明俊老师 中山大学陈韶云老师 中国海洋大学郭金家老师三等奖:南昌航空大学张巍巍老师 江西农业大学姚明印老师 厦门大学朱锦峰老师 华东理工袁丛龙老师 安徽光机所鲁翠萍老师 中科院宋凯老师原子能院王玲老师 西南科技大学邓琥老师 吉林大学金明星老师 中国医科大学刘扬老师
  • 藉由以GDA和SnO2形成的分子桥接触的材料介面达成高效且稳定的太阳能电池
    █ 重点摘要最近,陕西师范大学向万春团队利用光焱科技公司的测试设备,开发出以甘蓝胺(GDA)埋入SnO2/钙钛矿界面上分子桥优化钙钛矿太阳电池。该研究结合先进的测试设备与材料开发策略,实现了电池转换效率从22.6%提升到24.7%,并显著改善了稳定性。1. 使用分子改性剂甘蓝胺(GDA)在SnO2/钙钛矿的埋底界面上构建分子桥,从而产生优异的界面接触。2. 通过GDA和SnO2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实现的,明显调节能级。此外,GDA可以调节钙钛矿晶体的生长,产生晶粒尺寸增大且无针孔的钙钛矿薄膜,缺陷密度显着降低。3. 经过 GDA 修改的钙钛矿太阳电池表现出开路电压(接近1.2V)和填充因子的显着改善,从而使功率转换效率从 22.6% 提高到 24.7%。此外,GDA 器件在最大功率点和 85°C 热量下的稳定性均优于对照器件。█ 研究背景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具理论上可达25%的高转换效率,受到广泛关注,但钙钛矿材料易受温湿度影响降解,SnO2与钙钛矿界面难以实现有效电荷传输,使实际效率较预期低,制约了商业化进程。如何提升钙钛矿太阳电池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是当前研究热点。充分发挥精密量测设备的优势,开发高性能钙钛矿材料与界面工程技术,实现电池效率和稳定性的同步提升,是目前的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陕西师范大学向万春团队设计开发出甘蓝胺(GDA)分子材料,优化SnO2与钙钛矿界面。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GDA调控钙钛矿晶粒生长,生成高质量钙钛矿薄膜,增加晶粒尺寸,降低缺陷密度。此外,GDA 可以调节钙钛矿的生长以形成高质量的薄膜,从而减少缺陷和相关的非辐射电荷复合。因此,经过GDA修饰的 PSC 表现出接近1.2 V的令人印象深刻的VOC和 24.70%的效率,高于对照器件的22.60%和离子类似物醋酸胍(GAAc)修饰的PSC的24.22%,同时迟滞现象减少最后,与对照和GAAc修改的器件相比,GDA 修改也大大提高了最大功率点 (MPP)跟踪和85 °C热量下的器件稳定性。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研究方法采用设备本研究采用光焱科技AM1.5G太阳光模拟器(AAA class solar simulator)以及Si标准参考电池SRC2020(NREL-certified silicon cell ),量子效率量测设备 QE-R。█ 结果与讨论要点1:分子与SnO2和钙钛矿的桥接作用研究团队选择GDA作为钙钛矿界面改性剂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GDA具有高热稳定性和良好的溶解性,在界面形成和沉积过程中能够提供稳定的支撑。其二,GDA分子含有羧基和GA基团,可以与SnO2和钙钛矿形成强的配位作用,从而在两者之间建立桥梁,改善界面接触,有助于提高载流子传输效率和减少电荷复合。研究团队通过实验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证明了GDA与SnO2之间的化学相互作用,主要源于GDA中的羧基与SnO2表面的欠配位Sn4+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测量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显示出GDA分子与SnO2层之间的相互作用。要点2:GDA对SnO2层的改性研究团队使用顶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表征了GDA对SnO2层形貌和粗糙度的影响。GDA修饰导致SnO2表面的纳米粒子层变得更加均匀和连续,粗糙度减小,有利于钙钛矿薄膜的均匀成核和结晶,从而提高界面电荷转移效率。通过紫外光电子能谱(UPS)测量,研究团队观察到经过GDA修饰的SnO2能级发生改变,费米能级上升,有利于界面电荷传输。这些结果进一步表明,GDA修饰影响了SnO2的能级结构,从而改善了PSC界面性能。要点3:下界面改性对钙钛矿层的影响研究团队研究了经过GDA改性和未经GDA改性的SnO2层上钙钛矿层的性能。通过SEM和XRD表征,研究团队发现GDA修饰有助于形成更平坦和致密的钙钛矿薄膜,提高了结晶度。这对于减少电荷缺陷和提高电荷传输效率非常重要。要点4:下界面改性对钙钛矿薄膜结晶的影响通过原位XRD测量,研究团队研究了GDA修饰对钙钛矿薄膜结晶过程的影响。结果显示,GDA改性影响了中间相的形成,导致晶格膨胀。此外,研究团队发现GDA修饰还影响了钙钛矿薄膜的晶粒尺寸和结晶动力学,进一步改善了薄膜质量。要点5:器件性能与稳定性研究团队制备了经过GDA修饰和未经GDA修饰的PSC,并评估了它们的性能和稳定性。结果显示,经过GDA修饰的器件在光电转换效率(PCE)和稳定性方面都表现出优势。GDA改性有助于抑制非辐射电荷复合,提高载流子提取效率,并减少界面陷阱密度。这导致了更高的PCE和更好的稳定性。█ 结论该研究运用精密的光伏测试设备,开发出甘蓝胺分子材料修饰SnO2/钙钛矿界面,显著提升了钙钛矿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和长期稳定性。研究证明先进测试设备的应用为材料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撐,也为实现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电池的低成本批量生产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期待不同领域的产学研单位通力合作,加快高效钙钛矿太阳电池的实际应用进程。
  • 经济下行,稳中求进为上市提供了“金钥匙”——访博迅生物销售总监刘凇廷
    2023年8月17日,上海博迅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简称“博迅生物”,股票代码“836504”)正式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在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新冠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博迅生物是如何成功上市?招股说明书显示,博迅生物将1.23亿元募集资金用于生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设备扩产项目、营销网络建设项目,为何这样布局?其必要性究竟如何?近期,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上海博迅医疗生物仪器股份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凇廷,请他谈一谈博迅生物上市前后发生的重大变化以及对未来实验室设备及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发展的看法等。以下为视频采访详情:仪器信息网:在面对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新冠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博迅生物是如何成功上市?期间在业务发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绩?刘凇廷:首先,打铁还需自身硬,博迅生物在实验室设备及生命科学仪器领域已经深耕近30年,凭借优质的产品、完善的服务赢得了市场认可,并且保持了核心业务有机增长;其次,北京证券交易所的设立,为科技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企业等提供了一个良好融资平台,对于科学仪器行业中广泛存在的中小企业而言更是一片新的红海;此外,在国家利好政策的加持下,资本市场对科学仪器行业的关注度和布局力度持续增强,从去年开始,科学仪器行业的企业陆续在北交所上市敲钟。因此,在资本市场看好的背景下,凭借自身过硬素质和抓住北交所上市机遇,博迅生物终于在8月成功上市敲钟。面对全球新冠疫情反反复复等不利因素,博迅生物选择了“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发展策略,保持稳步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这也为公司上市提供了“金钥匙”。一方面,我们业务本身与新冠疫情关联性低,受其影响微乎其微;另一方面,主营产品属于实验室通用仪器设备,不会因为市场行情出现显著波动,因此,博迅生物在业务发展突出一个“稳”字。仪器信息网:据悉,博迅生物北交所上市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生命科学仪器及实验室设备扩产项目和营销网络建设项目,请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类项目的建设内容及必要性。刘凇廷:博迅生物现有的生产场地、生产能力已无法满足未来长远发展需要,尤其面对一年三四万台套的产能需求,公司的生产场地开始捉襟见肘,因此,需要扩建生产车间,优化现有生产布局,加强生产能力,为未来市场拓展奠定基础。同时,借助上市契机,我们对上游供应链进行相应整合开发,提升关键零部件自产比例。除此之外,随着研发能力提升,不仅要加快产品迭代升级,而且还要横向拓展完善产品体系,这也对公司现存的基础建设提出了更高、更多要求。在营销网络搭建方面,需要我们完成的工作还有很多,比如渠道深耕和用户互动等。虽然资金刚刚敲钟到账,但很多事项已经提前展开部署。仪器信息网:博迅生物的主营业务分为温湿度控制系列、高压灭菌系列,以及净化安全及其他系列三大板块。博迅生物在这些业务领域有哪些核心技术?近期是否有新的产品创新或研发进展?刘凇廷:博迅生物的温湿度控制、高压灭菌以及净化安全三大系列产品不仅拥有长达十余年的时间沉淀,并且具备相关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支撑,比如2021年至今,博迅生物参与制定的4项国家标准、3项团体标准先后颁布实施。在产品创新方面,目前我们已取得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16项,其中,部分产品的温度、湿度控制范围、控制波动度等关键技术指标居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变频制冷控制、数据完整性、通信协议等方面同样具有明显优势。就新产品而言,尤其产品线的扩增,我们的态度更为谨慎,主要依据国产替代等相关政策和行业发展的契机进行针对性布局。现阶段,博迅生物更倾向打磨现有的产品体系,在纵向上对各品类产品进行迭代升级,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开发速度,让产品体系变得更加成熟、更加立体。仪器信息网:您对未来实验室设备及生命科学仪器领域的发展趋势有何看法?博迅生物将做哪些相应的战略部署?刘凇廷:虽然实验室设备及生命科学仪器属于小众细分行业,但随着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和市场化进程加速,这个小众行业终将汇入全球化浪潮之中。在演变过程中,实验室设备及生命科学仪器行业可能会迎来新一轮整合升级的发展机遇。目前越来越多的科学仪器厂商开始着手或正在布局全球化市场,积极开拓进出口业务,这也是我们搭建的营销网络中关键一环。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未来,博迅生物将继续专注产品打磨,避免盲目扩张,紧密围绕用户需求和痛点进行持续不断产品迭代升级,以满足不同领域用户的多样化需求,进而巩固市场地位。在业务拓展方面,博迅生物将更加注重区域扩增,利用搭建完善的营销网络,为用户解决更多难点与痛点。仪器信息网:博迅生物此次参加BCEIA 2023带来了哪些重磅产品?请您介绍产品在功能、设计、技术等方面具有哪些亮点?刘凇廷:就像前面所述,博迅生物此次参加BCEIA 2023主打产品迭代更新,比如,针对2022年推出的环境控制植物培养类产品,我们进行了全方面升级换代;此外,灭菌系列产品同样进行了重大迭代创新,目前已经推进到第四代到第五代产品,在细分领域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近年来,博迅生物围绕生产工艺、产品性能和稳定性以及信息化管理等方面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成本,不断提高产品品质和性能稳定性,并且积极整合自动化控制技术、物联网技术等新技术,构建智能化在线监控平台,从而提高数据管理安全性和设备管理便捷性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