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简易镜

仪器信息网简易镜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简易镜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简易镜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简易镜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简易镜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简易镜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简易镜相关的解决方案。

简易镜相关的资讯

  • 北京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改革迈新步
    近日,北京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顺利通过了CNAS组织的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现场评审,确认了其所属7个实验室检测范围覆盖71个领域,1336个检测项目,629个检测方法。这标志该局技术中心在继续深化改革、实现实验室统一管理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在完成技术中心初步改革后,未来的发展方向该如何走,在经过论证后,北京检验检疫局要求其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继续深化改革,使该中心整体实现“全面、均衡、渐进、实效”的发展思路。  为了将发展思路的蓝图描绘得更加细致,该局领导班子将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向定位在“实验室名称统一、管理方式统一、信息管理平台统一和认可统一”上,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迈进。  为了消除原来技术中心6个检测中心下属的7个实验室体系认可证书、实验室名称不一致、管理模式有差别、信息管理平台使用不同步的弊端,今年年初,北京检验检疫局首先对技术中心的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设立了4个管理部门和8个检疫检测实验室。其中,质量部作为该中心质量体系管理部门,负责该中心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维护和监督改进,其职能在这次中心统一认证工作中凸现出来。  在此次认证工作中,该中心质量部牵头组织各实验室人员编写了该中心统一的质量体系文件。此次编写汲取了各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精华,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并明确了该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中人员的职责。该中心负责人分别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担任不同的管理责任,各实验室内设质量管理员、技术管理员、试剂管理员、质量监督员等。此前,为了确保该中心的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该中心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内审,一方面可以检验体系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不符合体系管理规定和执行上缺乏有效性的行为,寻找原因,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以便改进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共发现27个不符合项,反映了新体系运行中的一些问题,质量部在内审后立即组织各部门进行整改,整改的效果在管理评审会议上进行研讨。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实现质量目标。  统一的质量管理体系是该中心深化改革的核心,为其实现“全面、均衡、渐进、实效”的发展思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p  北京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是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直属事业单位,承担北京地区出入境产品的法定检测、公共技术委托检测以及相关科研、标准制定等工作,并致力于为政府、企业、社会机构以及消费者提供全面的产品检验、检疫、鉴定及技术培训、咨询等技术服务。中心现有正式干部职工135人,其中博士后11名、博士18名 研究员11名、高级工程师58名 占地面积近3万平方米 仪器设备近两千台套,价值超2亿元 拥有9个国家级检测重点实验室、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开展食品、化妆品、纺织品、玩具、动植物及其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检测。/pp  北京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以“依法检测、科学管理、结果准确、优质服务”为宗旨,实现了实验室名称统一、管理方式统一、信息平台统一和认证认可统一,并严格按照ISO/IEC17025国际标准要求进行管理和运作,均通过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 定期参加国际知名认可机构组织的国际间能力验证活动,并积极开展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及时跟踪国内外技术动态,确保检测技术与国际同步。与主要贸易国官方检测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熟知世界上主要贸易国和地区的标准、安全法规和技术发展趋势。竭诚为中外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为促进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经过十七年的发展,BIQTC现已成为中国最具实力的检验检测服务机构之一。/p
  • 北京检验检疫局“出入境检疫重大疫原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预警体系的建立”通过专家验
    北京检验检疫局“出入境检疫重大疫原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预警体系的建立”通过专家验收--------------------------------------------------http://www.bjciq.gov.cn 2005年10月31日16:10 10月25日,由北京检验检疫局主持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出入境检疫重大疫原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和预警体系的建立” 课题通过了科技部“863”专家组的验收。据了解,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有:研制出了疯牛病诊断用抗原、抗体,并得到了意大利国立高等卫生研究院的验证;建立了疯牛病ELISA诊断筛选方法及其试剂盒;建立了压电生物芯片(即:石英晶体微天平技术)疯牛病快速检测技术;建立了疯牛病预警体系;克隆了SARS 冠状病毒全基因组基因;建立了SARS冠状病毒RNA磁性捕获方法及应用该方法的PCR技术;建立了炭疽芽孢杆菌特异性基因序列双重Taqman PCR检测体系和 基于致病基因pagA的炭疽杆菌Real time PCR快速诊断体系;建立了霍乱弧菌Real time PCR快速分型及定量检测方法;取得了两项发明专利。这些研究成果在我国口岸防控疯牛病、SARS、炭疽和霍乱等疾病的工作中必将发挥有益的作用。科技部“863”专家组对照项目合同逐项认真进行了审查、并听取了课题组的汇报,一致认为,课题组完成了合同规定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优秀。
  • 高校成果转化的瓶颈、经验和建议
    教育部日前印发《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这是为贯彻落实《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推动在高校形成鼓励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  教育部要求,教育部直属高校要在2016年12月底前,其他高校在2017年3月底前完成涉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各项制度、工作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形成良好的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政策环境。  那么,在高校科研人员看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难题是什么?有没有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可以分享?对《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的相关建议是什么?记者采访了相关高校的科研人员。  瓶颈 重论文轻技术 重研究轻推广  在中国农业大学一名姓胡的教授看来,他在科技成果转化中遇到的难题是:“科研人员的研究目标还是在考虑如何通过单位的考核。比如,主持了多少国家级的科研项目,得了什么奖,出了几本书,发表了多少SCI文章,文章引用了多少次等。而课题的针对性不够,解决实际问题技术还不太成熟,没有多少成果能真正走出实验室。”  “同时,由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许多企业都想通过挖相关单位的科研人员,山寨一些科研单位的技术等手段来提升自己的水平,却不愿意花钱引进技术 而科研人员专长是科研,不善于和企业谈判,也没有专门的机构或平台帮助科研人员实现成果转化。”他说。  来自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的朱清科教授也表达了相同的担忧:“目前,我国科技成果及人才等评价机制还不够合理,重论文轻技术,重研究轻推广,特别是过分强调了SCI收录论文的重要性等,导致许多科技工作者及老师和研究生不够重视技术开发和创新研究。”  “由于上述原因,有些研究项目针对技术问题关注不够,因为有些技术问题的研究突破可能对于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但不一定是一个重要的科学问题,也不一定能发出高水平论文。有些科研课题不是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项目设置没有做到从生产中来,到生产中去,不接地气,生产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没有机会立项研究。”他说。  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教授彭新生多年来和企业合作研发的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广受市场关注。问及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大的难题时,他认为:很多科研人员过于追求高、精、尖标准,忽视了生产工艺的可行性。科研成果与市场需要的脱节导致了生产工艺过于复杂,生产成本过高,难以产业化,结果是无法吸引企业投产。  “还有一个突出问题是一些科研人员对于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仍然比较薄弱。有一些新的发现,首先想到的是去发表科研论文,而不是去申请专利保护,这在后续研究及成果转化时很容易导致被动局面。”彭新生说。  经验 项目课题接地气 了解企业之所需  中国农业大学一位教授目前已经有科研成果推广使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他认为:高校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需要科研人员长时间地浸泡在生产一线,这样才能了解实际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然后找出对策来,小试、中试、大试,逐步放大,使技术逐渐成熟。要使课题更接地气,切实做到技术能解决实际问题,打通技术上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交钥匙工程”,还要把成本核算好。“还要多和企业的同行交流,多听他们的诉求,让他们相信技术的可信性。”他说。  朱清科教授同样将自己的科技成果成功推广应用,并获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  记者梳理了他的经验。首先,申请研究的项目要接地气,深入企业了解生产中需要什么技术,分析研究该技术的理论或技术瓶颈是什么,分析解决该技术及其相关的科学问题,达到项目  立项研究的可能,在研究过程兼顾论文发表与技术创新。其次,论文发表与技术创新要相结合。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发表论文的同时重视技术研发,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实用技术。第三,高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建立科研试验与成果示范基地。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攻克技术瓶颈。  彭新生教授结合自身与浙江某企业合作研发的经历告诉记者,高校科研人员要了解企业所需,特别是广泛接触一些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科研力量相对单薄,可以充分利用大学里的仪器设备装备及专家人才优势,协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帮助他们升级改造。这符合国家发展战略 同时,要多接触社会,特别是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看看市场上有哪些产品,比较下他们之间的异同点,观察那些特性可以进行改善。  “我们进行胶原蛋白研究时,发现胶原蛋白止血海绵有国内厂家生产,但临床上使用的微纤维止血胶原(粉)全部被国外企业垄断,售价昂贵。我们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技术力量生产该产品,推广到临床使用打破这种垄断局面。” 彭新生教授说,这种想法最终使他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胶原蛋白海绵。  建议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 鼓励从事应用研究  关于如何《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中国农业大学胡教授建议:“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保护,使科研人员放心开发、企事业单位放心使用原创成果 鼓励科技人员从事应用性研究,让他们的努力得到单位的承认。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同样重要,学校考核不应该偏向某一方面 成立技术转化平台或机构,专门负责对接成果转化 对实现成果转化的企事业单位实行一些优惠性政策。”  朱清科教授则表示:“调整人才及科技成果评价机制,重视技术研发创新和技术推广 修正目前过分强调论文特别是强调SCI收录论文评价科技成果及人才水平的问题。”  彭新生教授认为,《促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计划》的颁布实施,为高校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他说:“科研人员在科研过程中要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注意生产工艺的实用性。多去企业参与生产过程管理,熟悉生产工艺流程,控制生产成本。而国家科技部门要加大对一些基础应用科研的投入。一些科研很有应用前景和价值,但是缺乏资金投入,最终导致无法进行下一步研发,半途而废,无法将科研成果顺利转化。”
  • 北京检验检疫局入驻中关村创新平台
    8月26日,北京检验检疫局入驻中关村创新平台暨北京检验检疫局中关村办公室揭牌仪式在北京裕惠大厦举行。北京检验检疫局入驻中关村创新平台,是推进落实国家质检总局与北京市政府签署《推进北京质量首善之区建设合作备忘录》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检验检疫局入驻平台后,将实行示范区出入境检验检疫业务先行先试,为示范区企业提供“一站式”便捷、快速、高效的检验检疫相关服务,促进示范区企业进出口贸易便利化,优化示范区的投资和贸易环境。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北京市委常委赵凤桐出席仪式。北京检验检疫局、中关村创新平台、中关村管委会相关负责同志参会。  揭牌仪式上,北京检验检疫局齐京安局长表示,北京检验检疫局将以“一站式”办公,“全程办事代理”和“跨层级联合工作”等全新工作模式,全力支持示范区建设。  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孙大伟在讲话中指出,国家质检总局始终高度关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全力支持北京检验检疫局入驻中关村创新平台,先行先试,不断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模式,积极推进对外贸易便利化,为示范区企业提供便捷、快速、高效的检验检疫服务保障,促进自主品牌高新技术产品扩大出口。  赵凤桐表示,希望北京市检验检疫局中关村办公室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模式,为企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首届全国检验检疫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首届全国检验检疫学术报告会在京召开  发挥引领作用 促进学科发展  6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首届全国检验检疫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的检验检疫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加了会议。  此次会议主题为“发挥引领作用、促进学科发展”,旨在以提高检验检疫学术交流的质量和实效为核心,围绕学科研究前沿和食品检验、消费品及化学品安全等热点问题、重大科技研究计划中的问题等进行交流研讨,会议前期共征集到检验检疫学术论文540篇,在《检验检疫学刊》增刊上发表论文100篇,经评审选出优秀论文32篇。  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年指出,检验检疫是一个学术领域覆盖极其广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科学与技术多层次交叉融合的一个交叉学科,当前一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和学科建设成就均来自于交叉学科,国家也十分重视交叉学科的发展。因此,检验检疫学科的建设与完善可谓恰逢其时,这次学术报告会的召开意义十分重大。我们要建设检验检疫新兴学科,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会议指出,中国检验检疫事业的发展要靠科学技术,要靠大批优秀的科技人才、“学科带头人”的涌现,要不断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不断实现科技进步与创新。全国检验检疫学术报告会的成功召开将为所有致力于为中国检验检疫事业发展而奋斗的科技工作者,搭建一个覆盖检验检疫全学科领域的高水平交流平台和思想理论阵地,促进检验检疫学术交流,活跃检验检疫学术氛围。  本次会议于6月16日举行了大会开幕式与大会特邀报告会,特别邀请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魏复盛院士等7位国内外专家作了大会报告 并于6月17日设立食品检验、动植物检疫、卫生检疫、消费品及化学品安全、标准计量特检(综合)五个分会场,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  报告会今后将每两年召开一次。
  • 北京检验检疫局承担的十一五课题通过验收
    日前,由北京检验检疫局主持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出入境检验检疫安全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之“进境有害生物检测关键技术研究”课题顺利通过验收。此课题研制出的33种检测产品,申请的19项国家专利,在动植物进境检测方面取得了若干重大突破。  此课题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建立了一套植物新发病毒属级芯片筛查技术体系,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检测方法的缺陷 建立了第一个全植原体16SrDNA基因指纹图谱数据库及自主开发的指纹图谱比对分析软件,可在指纹图谱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一未知的植原体序列进行分析比对,不需要进行PCR反应后的酶切分析实验就可快速确立其分类地位 自主研发的“有害生物远程鉴定系统”框架中引入了数码图像超景深合成技术,实现了昆虫、杂草等实物标本的全景深数字化,使检疫性害虫鉴定更方便准确 利用纳米技术开发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比普通试纸条高10倍)、可定量的快速检测荧光试剂,填补目前市场上荧光标记试纸条的空白 构建的基于COI基因的天牛科基因条码系统,为天牛种类的鉴定和遗传学、系统学研究提供更为科学的基础。  据悉,该课题是由北京检验检疫局主持,并联合包括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江苏检验检疫局在内的8个检验检疫局历时3年共同承担完成的。
  • 2014环境监测国标制修订项目建议开始征集
    日前,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公告,征集2014年环境监测领域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以下是公告全文:关于征集2014年环境监测领域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的通知总站业务字[2013]2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全军工程与环境质量监督总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环办〔2010〕86号),我站拟开展2014年环境监测领域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征集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各单位组织辖区内各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提出2014年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填写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表(见附件1,每个建议表限写一个项目,表格下载地址:www.cnemc.cn,“文件通知”栏目下),并于2013年4月15日前将所有建议表电子版整理到一个文件夹后返回联系人邮箱,文件夹命名格式:XX省-2014年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表(XX项)。  二、请各单位组织辖区内各地市级环境监测站研究并提出现行环境监测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填写环境监测标准问题反馈表(见附件2,表格下载地址:www.cnemc.cn, “文件通知”栏目下),并于2013年4月15日前将所有反馈表电子版整理到一个文件夹后返回联系人邮箱,文件夹命名格式:XX省-环境监测标准问题反馈表。  三、联系方式  联 系 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业务管理室  李铭煊、汪太明、于勇  联系电话:(010)84943152/3138/3238  传 真:(010)84943062  电子邮箱:limx@cnemc.cn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2013年2月21日附件1:2014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表附件2:环境监测标准问题反馈表
  • 南京检验检疫局截获问题月饼馅原料
    近日,南京检验检疫局人员从一批缅甸进境的白凤豆(白芸豆)中截获15种有害生物,包括检疫性有害生物巴西豆象、双钩异翅长蠹,以及一般有害生物赤拟谷盗、豌豆象等。检验检疫人员按照规定对该批货物实施了溴甲烷熏蒸等检疫处理,防止了有害生物的传入。  据了解,该批白凤豆共有96吨,主要用于月饼馅料的加工制作。多年来南京口岸白凤豆进口数量比较稳定,但一次性从中截获多种有害生物尚属首次。当下正处于月饼加工生产高峰期,南京局检验检疫人员在严防有害生物入境的同时,加大了对农药残留、重金属、有毒有害物质等的抽样检测力度,确保进入国内市场销售或加工生产的月饼原料的质量安全。
  • 江苏靖江设立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
    8月14日上午,江苏靖江检验检疫局成立揭牌仪式举行。江苏检验检疫局、靖江市有关领导、泰州海关、边检、口岸委等单位负责同志出席揭牌仪式。  近年来,靖江市外向型经济发展迅猛,对外贸易快速增长,检验检疫总量不断攀升,尤其是港口业务呈现连年翻番的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检验检疫货值23.69亿美元。靖江港岸线对外开放范围共规划布置110个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87个,总通过能力2.1亿吨。截至目前,靖江港已建成万吨级以上泊位50个,沿江港口已形成船舶修造、木材物流、粮食、金属材料加工和物流、能源石化物流、矿产品物流六大港口产业。  随着靖江港口岸全线开放,新荣、龙威、双江3个临时开放码头、8个万吨级泊位和太和港务、三峰港务、新华港务等8个万吨级泊位将申请对外开放,新增外贸吞吐量1500余万吨。预计2014年底,靖江港可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外贸吞吐量突破3000万吨。  靖江局的正式运行,将为靖江进出口企业、口岸快速发展提供更加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为优化靖江投资创业环境提供有力的保障,对加快实施靖江“港口带动”战略,促进开放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通过CNAS评审认可
    近日,北京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顺利通过了CNAS组织的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的现场评审,确认了其所属7个实验室检测范围覆盖71个领域,1336个检测项目,629个检测方法。这标志该局技术中心在继续深化改革、实现实验室统一管理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今年以来,北京检验检疫局要求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继续深化改革,使中心整体实现“全面、均衡、渐进、实效”的发展思路。  为了将发展思路的蓝图描绘得更加细致,该局领导班子将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向定位在“实验室名称统一、管理方式统一、信息管理平台统一和认可统一”上,并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目标迈进。  为了消除原来技术中心6个检测中心下属的7个实验室体系认可证书、实验室名称不一致、管理模式有差别、信息管理平台使用不同步的弊端,今年年初,北京检验检疫局首先对技术中心的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设立了4个管理部门和8个检疫检测实验室。其中,质量部作为技术中心质量体系管理部门,负责中心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维护和监督改进,其职能在这次中心统一认证工作中凸现出来。  在这次认证工作中,技术中心质量部牵头组织各实验室人员编写了技术中心统一的质量体系文件。此次编写汲取了各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的精华,依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以一而成,并明确了技术中心质量管理体系中人员的职责。技术中心负责人分别在质量管理体系中担任不同的管理责任,各实验室内设质量管理员、技术管理员、试剂管理员、质量监督员等。此前,为了确保技术中心的质量活动及其结果持续符合质量体系要求,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技术中心进行了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通过内审,一方面可以检验体系合理性与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可以发现不符合体系管理规定和执行上缺乏有效性的行为,寻找原因,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以便改进管理体系。内部审核中共发现27个不符合项,反映了新体系运行中的一些问题,质量部在内审后立即组织各部门进行整改,整改的效果在管理评审会议上进行研讨。通过内审和管理评审的机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改进,实现质量目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通过统一的技术中心质量管理体系评审,是技术中心深化改革的核心,为其实现“全面、均衡、渐进、实效”的发展思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 北京检疫局科技周“多元素”打造互动平台
    日前,2009年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周圆满落幕。在此次科技周活动中,一系列展板、一本发展报告、一个揭牌颁奖仪式、两场讲座等“多元素”打造的科技互动平台,让该局职工津津乐道。  北京局本次科技周活动的主题是:加强科技创新,打造科技精品,推动北京局科技工作实现新跨越。在该局综合实验楼一楼大厅,37块科技成果展板分别从科研成果、科研平台、机构改革、实验室能力建设等方面全面、直观地展示了近年来北京局依靠科学技术发展检验检疫事业所取得的成果和发展状况。  科技周活动中,令人印象最深的要数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前的“纳米科技与检测技术”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总工程师于欣丽的“标准与技术创新”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北京局科研人员及时了解了前沿科技的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更好地了解了检验检疫需求与现代科学技术与标准的紧密结合点,解决了科研人员在研究和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据北京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下一步该局将在总结科技活动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工作方法,落实工作措施,进一步尝试和实践科技宣传活动的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国家卫健委:这两种疾病建议用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筛查
    近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关于印发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和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的通知,在食管癌和胃癌的筛查方案中明确指出了,筛查方法选择普通白光内镜,对发现的可疑病灶可采用特殊内镜技术,例如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且不推荐用生物标志物检测、PET检查等方法。全文如下: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食管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研究表明,针对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食管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为进一步规范食管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食管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食管癌新发22.40万例,死亡18.75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4.64%和7.28%。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87/10万和13.28/10万,总体呈下降趋势。食管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食管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及遗传因素等。保护因素包括足够的膳食纤维摄入、膳食钙摄入、蔬菜和水果摄入。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一)居住于食管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15/10万)。(二)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食管癌病史。(三)热烫饮食、高盐饮食、腌制食品、吸烟、重度饮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四)患有慢性食管炎、巴雷特(Barrett)食管、食管憩室、贲门失弛缓症、反流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等疾病。(五)有食管的癌前病变诊疗史。三、筛查(一)筛查对象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二)筛查方法食管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可根据当地医疗条件,选择但不限于如下方法:普通白光内镜、色素内镜,对于发现的可疑病灶可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不能耐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进行麻醉/镇静内镜或经鼻超细内镜检查。具体检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食管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诊疗指南)。不推荐使用以下方法进行食管癌筛查:传统球囊拉网细胞学检查、生物标志物检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等。(三)筛查频率食管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有下列病变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1.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内镜下高危因素或病变长径1cm者每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持续5年。3.Barrett食管患者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6~12个月进行1次内镜检查;Barrett食管患者无异型增生,每3~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四、早诊早治原则食管癌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建议所有癌前病变和食管癌患者及早接受规范化治疗。病理学是诊断食管癌的金标准,需行内镜下活检。临床分期诊断应包括(颈)胸/腹(盆)部增强CT,依据医疗条件可选择超声检查、超声内镜(EUS)、MRI及PET-CT等影像学评估方法。分期参考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系统(第8版)。(一)癌前病变期1.病理学显示食管鳞状上皮低级别上皮内瘤变,但内镜下有高级别病变表现可行内镜下切除,未行切除者应于3~6个月内复查内镜并重新活检。因病灶过长、近环周等原因难以整块切除或患者不耐受内镜切除术时可进行内镜下射频消融术(radiof&ensp requency&ensp ablation,RFA)治疗或其他内镜下毁损治疗。2.病理学显示食管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应首选内镜下切除治疗。因病灶过长、近环周等原因难以整块切除或患者不耐受内镜切除时可进行内镜下RFA治疗或其他内镜下毁损治疗。3.Barrett食管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可进行内镜下治疗。Barrett食管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首选内镜下切除治疗。(二)癌症早期1.对于符合内镜下切除的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的早期食管癌患者,首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ensp submucosal&ensp dissection,ESD);病变长径≤1cm时,如果能整块切除,也可以考虑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ensp mucosal&ensp resection,EMR)治疗。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参见诊疗指南。2.对采用EMR切除后的早期食管腺癌患者,可在EMR切除后针对Barrett食管进行消融治疗,提高治愈率,降低食管狭窄与穿孔的发生率。3.对于局限于黏膜固有层以内的食管鳞癌,可进行内镜下RFA治疗。因病灶过长、近环周等原因难以整块切除或患者不耐受内镜切除术时也可进行内镜下RFA治疗。4.对于病变浸润深度达到黏膜下层(200μm)的T1b期食管癌患者,有淋巴结或血管侵犯,病理分级为低分化(G3),可行食管切除术,拒绝手术或手术不耐受者可同步放化疗。(三)癌症进展期进展期食管癌分为可手术局部进展期、不可手术局部进展期和广泛进展期食管癌三类。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首选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综合运用放疗、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可作为替代选择。具体参见诊疗指南。不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推荐根治性同步放化疗。广泛进展期食管癌患者推荐系统性药物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的方案。五、随访和管理原则上,需每年对所有筛查对象进行至少1次随访,及时获取最终诊断结果与结局信息。对于筛查结果为阴性者,针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健康宣教,并提醒按要求进行定期筛查;对于筛查发现的癌前病变或食管癌患者,建议按临床诊疗要求进行治疗和随访。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方案(2024年版)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癌症,严重威胁我国居民身体健康。研究表明,针对胃癌高风险人群开展筛查与早诊早治能够有效提高人群胃癌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为进一步规范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工作,提升胃癌防治效果,特制定本方案。一、流行病学相关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胃癌新发35.87万例,死亡26.04万例,分别占全部恶性肿瘤的7.43%和10.11%。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5.41/10万和18.44/10万。胃癌预后较差,近年来我国胃癌患者5年生存率虽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5年生存率可显著提高。胃癌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ensp pylori,Hp)感染、特定的饮食习惯、不良生活方式、相关病史及遗传因素等。保护因素包括足量摄入蔬菜和水果。二、高风险人群年龄≥45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项者:(一)居住于胃癌高发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界定,以2000年中国人口结构为标准的年龄标化发病率20/10万)。(二)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中有胃癌病史。(三)尿素呼气试验(urea&ensp breath&ensp test,UBT)、血清Hp抗体、粪便Hp抗原检测任一阳性。(四)吸烟、重度饮酒、高盐饮食、腌制食品等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五)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三、筛查(一)筛查对象胃癌高风险人群,无上消化道癌病史,年龄一般在45~74岁之间,无内镜检查禁忌证,能配合内镜检查。(二)筛查方法胃癌筛查推荐内镜学检查,首选普通白光内镜检查,对发现的可疑病灶采用特殊内镜技术(窄带成像技术结合放大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色素内镜、激光共聚焦显微内镜、荧光内镜等)检查并进行活检。不能耐受常规内镜检查者可进行麻醉/镇静内镜或经鼻超细内镜检查,也可考虑使用磁控胶囊胃镜。具体检查方法和操作流程参见国家卫生健康委最新发布的胃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诊疗指南)。不建议将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检测或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等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也不推荐使用以下方法进行胃癌筛查: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上消化道钡餐造影、PET检查等。(三)筛查频率胃癌高风险人群原则上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有下列病变者建议缩短筛查间隔:1.局限于胃窦或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患者,每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萎缩累及胃底或全胃,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每3~6个月进行1次内镜检查。四、早诊早治原则胃癌应尽早诊断,尽早治疗。建议所有癌前病变(低级别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等)与胃癌患者及早接受规范化治疗,Hp感染者应进行Hp根除治疗。病理学是诊断胃癌的金标准,需行内镜下活检。临床分期诊断应包括(颈)胸/腹(盆)部增强CT,依据医疗条件可选择超声检查、超声内镜(EUS)、MRI及PET-CT等影像学评估方法。分期参考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系统(第8版)。(一)癌前病变期1.有明确病灶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应结合内镜所见及病理复诊结果决定下一步处理措施。2.有明确病灶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首选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ensp submucosal&ensp dissection,ESD)治疗。(二)癌症早期1.对于淋巴结转移可能性极低的早期病变,可行ESD治疗。ESD治疗的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参见诊疗指南。2.对不满足ESD绝对适应证和相对适应证者,以胃切除术作为标准治疗方案,可考虑功能保留胃切除术,同时根据胃切除部位选择适当的淋巴结清扫范围。(三)癌症进展期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首选以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综合运用化疗、放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方法。不可手术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推荐化疗、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如治疗后获得转化机会,可考虑手术治疗。广泛进展期胃癌患者推荐系统性药物治疗和最佳支持治疗。五、随访和管理原则上,需每年对所有筛查对象进行至少1次随访,及时获取最终诊断结果与结局信息。对于筛查结果为阴性者,针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健康宣教,并提醒按要求进行定期筛查;对于筛查发现的癌前病变或胃癌患者,建议按临床诊疗要求进行治疗和随访。
  • 质检总局调整出入境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
    2013年12月30日,质检总局 海关总署关于《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与HS编码联动调整的公告,详情如下:  根据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税则》和贸易管制目录调整情况,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已经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作了相关调整。现公告如下:  一、将苯乙烯等13个涉及危险化学品的产品新增检验检疫监管要求,实施进/出境商品检验监管 将血型试剂等4个涉及医学诊断、检测的特殊物品新增检验检疫监管要求,实施进出境卫生检疫 取消心电图记录仪等3个产品的海关监管条件&ldquo A&rdquo ,不再实施进境检验检疫监管(见附件)。  二、结合2014年海关HS编码调整情况,对《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内编码进行了对应调整。  列入《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进出境商品,须经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和监管,进出口商品收/发货人或代理人须持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签发的《入境货物通关单》和《出境货物通关单》向海关办理进出口手续。  本公告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  附件:2014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调整表  质检总局 海关总署  2013年12月30日  附件2014年《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调整表
  • 北京检验检疫局纳米生物检测技术平台初见规模
    近日,从北京检验检疫局传出的一则消息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截至目前,该局与国家纳米中心合作的11个纳米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取得可喜成果,这标志着该局积极打造的纳米生物检测技术平台已初见规模。  纳米科学技术是当今最重要的新兴科学技术之一,纳米材料的特殊效应使其在检验检疫领域中有着极其广阔的研究和应用前景。北京检验检疫局大处着眼,立足长效,在质检系统内率先开展了纳米科学技术研究。经过3年多努力,该局科研人员与国家纳米中心合作,在纳米材料应用于动植物检疫、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研究水平在系统内处于领先地位。  2009年7月8日,在北京检验检疫局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召开的“纳米生物检验检疫检测技术合作研讨会”上,北京检验检疫局相关部门负责人透露,自2008年11月,双方签署了《关于加强纳米生物检测技术合作的协议》以来,两家单位从纳米生物检验检疫检测技术研究起步,积极开展科研合作:2009年北京检验检疫局主持的《高效检测炭疽杆菌纳米技术研究》等6个项目获得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计划立项,研究范围涉及卫生检疫、植物检疫、纺织品检验、食品检验等领域。今年该局在申请、申报新的科研立项工作中,将战略重点进一步放在了纳米科学技术方面,申请的2010年国家质检总局科研计划项目中,与纳米科学技术相关的项目达10余项。  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纳米科学技术在检验检疫的应用研究将不断深入,研究范围将从动植物、食品、纺织品、卫生检疫等专业扩大到更多专业,如纳米技术应用于环境监测的研究、纳米功能性产品的检测等领域。  北京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和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在现有合作基础上,将进一步加强合作,将研究项目向深度、广度发展,为将来联合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奠定基础。
  • 赛默飞世尔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成立示范实验室
    2010年12月3日,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与全球科学服务领域的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示范实验室揭牌仪式在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举行,示范实验室的成立标志着双方将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领域开展全面合作。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党组书记、局长齐京安,副局长伦立广等局领导和赛默飞世尔科技科学仪器事业部中国区商务运营总监裴立文先生、科学仪器事业部市场部经理王勇为博士、生命科学质谱北区销售经理熊先宝先生等共同参加了此次揭牌仪式。揭牌仪式  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伦立广先生和赛默飞世尔科技科学仪器事业部中国区商务运营总监裴立文先生为示范实验室揭牌。  12月10日,赛默飞世尔科技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示范实验室签字仪式在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隆重举行。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杨金良先生、技术中心副主任陈广全先生,技术中心食品室张朝晖博士等局领导和赛默飞世尔科技科学仪器事业部全球商务运营副总裁Herb Kenny先生、科学仪器事业部中国区商务运营总监裴立文先生、科学仪器事业部市场部经理王勇为先生、生命科学质谱北区销售经理熊先宝先生等参加签字仪式。签字仪式  杨金良先生首先对Herb Kenny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对赛默飞世尔科技多年来对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支持表示感谢。随后系统介绍了局里的业务、工作情况,杨先生表示,希望通过本次合作能够在赛默飞世尔科技的大力支持下使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分析水平进一步提高,更好地做好检验检疫工作。  随后,Herb Kenny和裴立文先生详细讲解了赛默飞世尔科技在全球,尤其在中国的业务和产品,对赛默飞世尔科技的文化和公司服务理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对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的高效率工作表示敬佩,Kenny先生表示:“我们对于双方的合作非常有信心,保证会一如既往的提供高质量的应用、技术及售后服务,保证示范实验室的研发工作顺利进行。”  技术中心食品室张朝晖博士为大家简单介绍了技术中心食品室及赛默飞世尔科技TSQ Quantum和LTQ-Obitrap质谱仪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的合作充满期待。  最后,由陈广全先生和裴立文先生共同签署了示范实验室协议,标志着双方的合作正式开始。签约仪式结束后,在张朝晖博士的带领下,与会领导共同参观了检验检疫局实验室。参观检验检疫局实验室
  • 北京检验检疫局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已达9个
    2010年9月1日,在全国质检系统"实验室开放"集中展示月活动(北京会场)的启动仪式上,北京检验检疫局近期通过国家质检总局核查验收的国家羊绒及制品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信息技术设备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玩具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植物繁殖材料检疫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正式集体亮相,引起了与会人员的极大关注。截至目前,该局通过验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达9个。  除上述5个实验室外,北京检验检疫局国家HIV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疯牛病检测重点实验室、国家食品安全检测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禽流感检测重点实验室是国家质检总局第一批挂牌的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  近年来,北京检验检疫局以建设检验检疫精品实验室为目标,着力提高实验室综合实力及检测准确性。该局通过进一步规划整合,深化改革,优化了实验室管理体系,在简化管理层级的同时,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完善了内部考核体系和管理制度,从而构建起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在此基础上,北京检验检疫局以提高口岸执法把关能力为目标,着力提升实验室检测综合实力。截至目前,北京检验检疫局实验室检测范围涉及153个产品领域、1998项的项目参数通过认可和认定。建立的荧光定量PCR、生物芯片和纳米检测三大技术平台,紧扣检验检疫事业发展需求,在系统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据悉,在"实验室开放"集中展示月活动期间,北京检验检疫局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提升"活动和"检测工作整顿"活动的整体部署,向社会开放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涉及消费品和食品安全的实验室,以此充分展示检验检疫部门保障进出口产品质量安全、服务质量提升的技术支撑和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促进社会各界理解、支持检验检疫工作,提高全社会的质量意识,提升检验检疫部门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
  • 北京检验检疫局十一五期间获得国标和行标立项132项
    “五年促成长,在这五年中,北京检验检疫局的攻关能力、基础能力、人才队伍、应对突发事件科技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这是记者在12月3日召开的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工作会议上得到的消息。  据北京检验检疫局局长齐京安介绍,“十一五”期间,北京检验检疫局科技取得了丰硕成果: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立项9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132项,科研成果实现了检验检疫领域全覆盖。  在提升科技攻关能力方面,十一五期间,该局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计划项目立项97项,较“十五”期间增加了1.3倍,并实现了检验检疫领域全覆盖,建立了继荧光定量PCR平台、生物芯片平台后新的纳米检测技术平台,获得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立项132项,较“十五”期间(65项)增加了1倍。  在提升科技基础能力建设方面,该局疯牛病、禽流感、艾滋病、食品安全、植物繁殖材料、玩具、医学媒介、羊绒及其制品、信息技术设备检测等9个国家检测重点实验室在这五年中都先后顺利通过了国家质检总局的核查验收。  在提升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方面,该局在全系统率先设立的博士后工作站吸引的科技创新高端人才不仅完成了高水平的研究,还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科技氛围,促进了科技骨干的培养和科技工作质量的提升。  在提升应对突发事件科技能力方面,在过去的五年中,该局承担了奥运相关课题9项,检测奥运产品339批,共检出不合格136项次,确保实现了“奥运检验检疫工作万无一失”的总目标。该局实验室为妥善处理高致病性禽流感、供港蔬菜重金属镉超标、输美玩具召回等一系列突发事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在提升科技发展创新能力方面,该局深入推进科技管理机制改革,理顺关系,科学定位,将技术机构检测和科研分开,建立了科技处重“管”、检验检疫技术中心重“检”、北京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重“研”的“三体联动、分工协作”的北京检验检疫科技管理新机制。
  • 北京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安捷伦合作实验室正式签约揭牌
    北京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ndash 安捷伦合作实验室正式签约揭牌 2010年7月25日,安捷伦科技公司(NYSE:A)与北京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共同成立的合作实验室举行了揭牌仪式。双方将在食品安全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当天,北京检验检疫局出席揭牌仪式的领导包括齐京安局长、杨金良副局长、周承利副巡视员、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来福,以及来自北京局科技处和技术中心的代表。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牟一萍女士、大中华区液质产品业务经理李平、化学分析市场部经理何峻、中区业务经理鲁静,及应用技术部和售后服务部的经理团队也共同出席了签约和揭牌仪式。 签约仪式上,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刘来福和安捷伦科技化学分析市场部经理何峻代表双方共同签署了北京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和安捷伦科技合作实验室协议。 在热烈的掌声中,北京检验检疫局齐金安局长和安捷伦科技全球副总裁牟一萍女士共同为合作实验室揭牌,标志着北京检验检疫局和安捷伦科技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合作正式展开。 牟一萍女士在致辞中表示,随着食品交易的全球化,以及病原体进入食品供应环节,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安捷伦作为全球领先的测量测试公司,也是全球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领导者,不仅致力于开发前沿的食品安全检测仪器平台,同时积极与全球从事食品安全检测的权威实验室合作,着眼于解决食品供应链全球化所面临的一系列持久的难题,为食品安全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开发新的应用方法。目前安捷伦在全球建立的食品合作实验室有:美国国家食品安全和技术中心,美国著名的农业大学UC Davis,英国食品与环境研究署等。此次安捷伦与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合作实验室,将与美国和欧洲食品合作实验室同步开展新兴化学应用的整体解决方案,为中国的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提高贡献力量。 齐京安局长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齐局长首先代表北京局祝贺合作实验室正式启动,他认为这是一个高起点的、互利双赢的合作。北京作为首都,具有开展前沿技术的优越的先决条件,安捷伦借助北京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的技术力量,将以最快的速度开发出国际领先的食品安全解决方案,北京检验检疫局也能通过该合作项目,有效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齐局长最后祝愿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发展,共创未来,期盼科研合作早日结出丰硕的成果。 北京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安捷伦合作实验室的合作首先将以Agilent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级杆质谱(UHPLC/QQQ)和串联飞行时间质谱(UPHLC/QTOF)为平台,开发出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真菌毒素的定量和筛查方法。 安捷伦将在此次合作中提供全球领先的仪器设备,消耗品,技术人员的培训和应用技术的支持,保障合作的顺利进行。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纽约证交所:A)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是化学分析、生命科学、电子和通讯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19,000 名员工在 110 多个国家为客户服务。在 2009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45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
  • 第四届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论坛即将在北京召开
    我要测网讯 为进一步加强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交流,提高检验检测检疫学术水平,推动检验检测检疫科技的繁荣与发展,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论坛”将于2017年7月27日-28日在北京举行。  本届论坛将特邀两院院士和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围绕检验检测检疫相关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和行业发展态势作大会主旨报告,邀请科技部、质检总局相关人员就科技管理与改革政策进行解读。  论坛拟围绕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消费品检验检测、化学品检验检测、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人类与动物疫病、现代实验室管理等相关专题,探讨检验检测检疫相关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方法和新理论的研究与应用,开展学术交流与研讨,本届论坛将是全国检验检测检疫领域高层次的学术盛会。7月27日(星期四)主论坛(二层永泰厅)09:00-09:45领导致辞质检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相关领导讲话10:00-16:55主论坛报告:检验检测检疫宏观政策与战略,检验检测检疫技术与应用报告题目和特邀专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积极性候琼华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处长以序列为基础的病原学调查技术徐建国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所长推动电子商务发展进入质量时代魏传忠全国政协委员,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农业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与风险管理吴孔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高分辨质谱+互联网+数据科学/地理信息(GIS)三元融合技术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庞国芳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电致化学发光技术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徐静娟南京大学教授小分子RNA代谢与病毒检疫丁守伟美国加州大学教授7月28日(星期五)专题分论坛8:30-11:5501、分论坛报告:现代实验室管理(二层百合厅)关注热点:1、实验室信息化能力建设2、实验室认可与资质认定3、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4、试剂耗材验收与评价报告题目和特邀专家:国家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改革与发展乔东国家认监委实验室与检测监管部主任实验室认可提升检验检测质量和公信力肖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研究员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风险与防护卢金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检测方法质量提升理论与实践梁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处长检测实验室关键供应品的评价与验收岳振峰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员SampleManagerLIMS如何使您的实验室获益ArjanFlierman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产品经理检测质量追溯及大数据应用苗梦祥青岛博什兰物联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08:30-16:3502、分论坛报告: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及应用(二层永泰厅A厅)关注热点:1、食品农产品化学污染物风险筛查及预警研究2、食品微生物检测及溯源3、高值、特色农产品真伪鉴别及溯源研究4、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共治研究报告题目和特邀专家: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中欧食品安全合作吴永宁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基于多孔共价有机骨架材料的固相微萃取技术高灵敏高选择性检测食品基质中的多种有毒金属元素王硕南开大学教授食品真伪鉴别新趋势陈颖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X500R对儿童尿液中抗生素的分析刘冰洁SCIEX公司应用工程师食源性致病菌危害识别与控制刘箐上海理工大学教授常压敞开式质谱离子源在食品安全分析检测中的应用闻路红宁波大学教授食源性微生物及其毒素快速检测技术与应用杨瑞馥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我国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实践和膳食暴露研究赵云峰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研究员仿生识别材料在农产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王静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辨伪存真——赛默飞食品组学解决方案在真伪鉴别及溯源研究中的应用》李晨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质谱业务市场经理食品中有害物软电离质谱裂解规律研究张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食品同位素真实性技术与标准研究进展钟其顶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研究员08:30-11:5503、分论坛报告:消费品检验检测技术及应用(二层永泰厅B厅)关注热点:1、纳米材料在化学有害物质检测上的应用2、多残留高通量质谱检测新方法3、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萃取联用技术报告题目和特邀专家:富碳材料结构调控在分析传感中的应用张袁健东南大学教授基于谱库的食品包装材料可提取物和溶出物分析方法及风险评估研究杜振霞北京化工大学教授高分辨质谱技术在纺织品有害化学物质多残留检测中的应用牛增元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研究员基于光谱的快检技术进展陈辉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应用经理沃特世食品接触性材料及消费品检测技术方案介绍李欣蔚waters公司市场发展部高级工程师等离子纳米探针设计及在复杂体系中痕量成分探测上的应用匡华江南大学教授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与萃取方法的联用技术占金华山东大学教授13:30-16:4504、分论坛报告:化学品检验检测技术及应用(二层永泰厅B厅)关注热点:1、毒理学检测与评估新技术2、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检测新技术3、化学品危险性鉴别设备研发报告题目和特邀专家:21世纪的健康风险评估:国际进展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付立杰中国毒理学会研究员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检测监测技术余刚清华大学教授化学品内分泌干扰效应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秦占芬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分类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叶树亮中国计量大学教授体外检测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卢永波第四军医大学研究员人源化鼠在化学品安全研究中的应用李海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08:30-12:0505、分论坛报告: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二层永泰厅C厅)关注热点:1、有害生物成灾机理2、外来有害生物检测、监测及处理技术3、大数据分析报告题目和特邀专家:水稻病毒与介体昆虫的互作魏太云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植物激素茉莉素和独脚金内酯的感知机制姚瑞枫清华大学助理研究员农业病虫害快速预警与精准鉴定的大数据体系王向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破解检疫性疫霉菌致病机理与分子防控技术王源超南京农业大学教授FruitPost-harvestResearchonBiosecurityandFoodSafety任永林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教授棉铃虫和烟青虫与植物互作基因的表达差异研究李显春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辐照技术在检验检疫方面的应用勾学舜中核资源集团公司副总经理13:30-16:4506、分论坛报告:人类与动物疫病(二层永泰厅C厅)关注热点:1、重大疫病的流行与防控2、新兴诊断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报告题目和特邀专家:动物转基因技术张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研究进展任丽丽中国医科院病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猪乙型脑炎病毒致病机制与防控技术研究曹胜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H7N9禽流感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舒跃龙中山大学教授快速诊断和监测人畜病毒疫病新手段:优势与挑战张志东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输入输出传染病——口岸防控胡孔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 环境监测总站征集2017年环境监测标准修订建议
    近日,仪器信息网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获悉,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开始征集2017年环境监测领域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此次建议的征集对象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全军工程与环境质量监督总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各单位在申报建议时,不仅要说明国内外相关标准情况如美国、欧盟及其成员国、日本、WHO、ISO、ASTM、JIS等国家、国际组织和其他标准组织有无相关标准,还要描述制订该标准具体的条件,包括科研基础条件、最新研究成果、新技术开发应用情况、开展相关执法和监督管理工作的情况等,可同时提供证明项目具备条件的相关材料。  据仪器信息网不完全统计,仅十二五期间发布的国家和行业环境监测标准就达130项之多,并且涉及的仪器种类也越来越多。仅2015年环境监测标准首次涉及的仪器就包括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和波长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找环境监测标准可查看环保/水工业-标准解读。  附全文:关于征集2017年环境监测领域国家环保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全军工程与环境质量监督总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监测中心站:  为进一步完善国家环境保护标准体系,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管理办法》(环办〔2010〕86号),我站拟开展2017年环境监测领域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征集工作,现通知如下:  一、请各单位参考《环境监测技术标准现状及发展需求》(总站业务字[2015]215号)附件,组织辖区内各地市级环境监测站提出2017年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填写2017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表(见附件,每个建议表限写一个项目,表格下载地址:http://www.cnemc.cn “文件通知”栏目下)。 请于2016年5月6日前将所有建议表电子版整理到一个文件夹后发送到联系人邮箱, 文件夹命名格式:XX省-2017年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表(XX项)。逾期未提供视作无建议。  二、联系方式  联系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业务管理室 于勇  电子邮箱:ywgls@cnemc.cn  联系电话:(010)84943238  传真:(010)84943062  附件:2017年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建议表.doc  二〇一六年三月二十八日
  • 上海检验检疫局:警惕婴儿奶粉非正常渠道进口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前些时社会上闹得沸沸扬扬的美国雅培召回奶粉,并非经上海检验检疫局检验进口。包括上海检验检疫局在内我国检验检疫部门对奶粉等敏感商品进口,均有非常严格的检验程序和手续。反之,对通过网购、海外代购、托人携带等非正常渠道入境的外国奶粉,消费者应慎重考虑购买风险。  上月22日,雅培公司发表声明,决定召回在美国密歇根州工厂生产的部分婴儿配方奶粉,被召回奶粉在美国、波多黎各及加勒比海一些国家销售,中国不在召回范围之内。上海检验检疫局这位负责人说,雅培输往中国的奶粉全部经上海口岸进口,分别由雅培在新西兰、新加坡、爱尔兰和丹麦的工厂所生产,而这次召回的美国工厂生产的奶粉上海没有进口过,也就是说上海检验检疫局没有检验过。他说,部分国内消费者持有的召回奶粉,事实上应是通过网购、海外代购、托人携带等非正常渠道入境的。  对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等高度敏感的进口食品,上海检验检疫局依据我国法律法规和标准,仔细审核出口国主管当局出具的官方卫生证书,批批采样严格检验,经确认合格后才出具合格证单,允许进入国内批发零售渠道销售。这位负责人说,检验检疫代表国家把守质量安全大门,肩负重任,可以说我们是非常慎重严格地对待每一批进口奶粉的。  这位负责人表示,无论是国内企业还是国外企业,谁生产谁就应对商品质量和安全负责。对消费者来说,希望通过正常渠道购买奶粉,这样就能确保购买的是经过中国检验检疫机构检验的合格商品,也便于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针对网购、海外代购、托人携带等非正常渠道购买的进口奶粉,这位负责人认为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有些不排除通过非法渠道入境,这些奶粉均未经过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对此,如何加强有效的进口监管,要在调查清楚相关细节后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来采取措施 同时,相关企业和人员也应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规定。
  • 北京检验检疫局牛结核病γ-干扰素检测方法受好评
    日前,在北京检验检疫局组织的牛结核病γ-干扰素检测方法的验证和比较试验项目评估会上,以中国工程院洪涛教授为组长的评估专家委员会在听取了该局牛结核病γ-干扰素检测方法技术组的验证技术报告,审阅了相关资料后,一致认为:该验证试验证明此技术可以检测牛结核病,且与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以下简称:OIE)发布的信息一致,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和实用价值。建议将该方法尽快申请制定国家标准,以便该技术尽早用于我国牛结核病的普查、净化和进出境动物检疫工作。  据北京市检验检疫科学技术研究院马贵平院长介绍,牛结核病被我国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家标准《动物结核病诊断技术》包括了结核分枝杆菌的染色镜检、分离培养、动物实验、皮内变态反应,与OIE推荐标准相比,增加了动物接种试验,但缺少γ干扰素试验等方法。此次北京检验检疫局所做γ-干扰素检测方法的验证和比较试验项目即可补充牛结核病检测方法,以完善我国牛结核检测标准体系。  目前我国在牛结核病的普查及监测中普遍使用皮内结核菌素试验,此方法是OIE规定的国际贸易指定使用的方法,被世界各国接受和采用。北京检验检疫局牛结核病γ-干扰素检测方法技术组即采用与皮内结核菌素试验相比较的验证试验,技术组对239头牛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牛结核分枝杆菌γ-干扰素试验能检出早期感染结核杆菌的牛,可以作为皮内结核菌素试验的平行试验以最大限度地检出被感染动物,或者作为系列试验对皮内变态反应结果进行确诊或否定。
  • 第四届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论坛在京召开
    p  strong我要测网讯/strong  2017年7月27日-28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中国检验检疫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400余位来自全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出入境系统、质监系统、高校、科研院所、仪器设备厂商、检测机构、生产企业及部分科研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等专业人士汇聚一堂,着眼未来,围绕检验检测检疫相关领域的前沿热点问题和行业发展态势展开讨论,共话检验检测检疫行业的发展和变革。检验检测检疫学术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旨在进一步加强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交流,提高检验检测检疫学术水平,促进检验检测检疫科技进步,推动检验检测检疫科技的繁荣与发展。我要测网作为合作媒体也参加了本次学术论坛。/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0be84f11-0f9b-4754-bd50-e704fb7ee736.jpg" title="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会议现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b49dc2ab-2b5f-42f2-8c6c-265c6a66fb69.jpg" title="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pp  此次论坛的开幕式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新实主持。李新实说,为推动检验检测检疫的学术进步、促进质量强国的实施,2011年由中国检科院和中国检验检疫协会创办的全国检验检测检疫学术报告会在国家质检总局和系统内外的支持下,已经成功的举办了三届,成为检验检测检疫领域影响比较广泛的、重要的学术活动。为了进一步提升这一品牌活动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在总结前三届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本届活动进行了一些调整。一是调整办会思路,将学术报告会更名为学术论坛,强化学术性和开放性,着力提升特约报告的水平,更加注重科技改革和热点、学术前沿和行业战略,着力办好分论坛,整合资源设立了有害生物综合防控、增加了现代实验室管理分论坛;二是调整组织形式,强化学术优先的理念、增加了国家质检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认证认可协会、中国分析测试协会、中国毒理学会等协办单位,努力营造学术交流的氛围,尽量淡化论坛的行政色彩,力求为广大检验检测检疫科技工作者提供一个高起点、宽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三是调整论坛的重点,为集中精力办好论坛,交流检验检测检疫的进展,本届论坛以专家报告为主,不再进行优秀论文评选。本届论坛是在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之际举行的一次重要的学术盛会,自启动以来受到了同行的广泛关注。我们做出上述调整,目的是把论坛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成与我国检测事业共同成长的全国性学术品牌。/pp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李元平等相关领导出席了本次大会开幕式并致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33aacc40-b80f-48a5-852b-796432f6407c.jpg" title="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pp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指出,开展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促进学科发展、推动自主创新,这是全国学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的“科技三会”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吹响了我国向科技强国进军的号角,同时他也殷切的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当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排头兵。近年来,全国各级科协组织所属学会不断强化与科技工作者的密切关系,创新思路方法,丰富服务内容,积极培育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品牌,在各自的领域搭建平台,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渗透与繁荣发展,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是国家设立的公益性研究机构,中国检验检疫协会作为中国科协的团体会员,这次联合组办此次论坛,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学术交流平台。/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97570686-362d-4fff-9016-33e8613071fd.jpg" title="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李元平/pp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副局长李元平表示,凭技术执法、凭数据说话是质检工作者的突出特点和显著特征,科技是质检事业发展的立足之本,质检科技是质量工作的基础,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检验检测检疫是质检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标准、计量、认证认可共同组成了国家质量技术基础。长期以来,检验检测检疫在提升国家整体质量水平、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基础作用。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以创新为主,以质量为先的时代,推进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成为建设科技强国和质量强国的重点举措和重要抓手,质检技术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发展关键节点。质检科技在建设质量强国、建设科技强国、经济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发挥积极作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64798232-024d-4b5d-ad45-5325036c551c.jpg" title="5.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8d2d0460-7946-4353-988e-8519e9289e8a.jpg" title="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pp  本次大会在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大会主旨报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立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陈颖任主持人,全国政协委员、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所长徐建国,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处长候琼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丁守伟,南京大学教授徐静娟等7位专家作大会报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21a388b2-5db1-46e5-91d3-d788ef463368.jpg" title="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全国政协委员、质检总局原副局长、中国检验检疫学会会长魏传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d9a76447-db56-48dc-9fe2-0962c3d60fd7.jpg" title="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所长徐建国/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82880532-f879-48af-9721-2661d37d85c1.jpg" title="9.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科技部政策法规与监督司处长候琼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2f736846-efb1-4247-b74a-ee88b1ddbc7a.jpg" title="1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吴孔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0fab4e0d-9bbf-4f45-bf83-e735becc463b.jpg" title="11.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庞国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92b7267f-f939-41c9-91d6-3bb50b8d3df0.jpg" title="1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丁守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7/wycimg/7de198bd-923c-41f2-ad05-0783e9b9e185.jpg" title="13.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南京大学教授徐静娟/pp  此外,本次论坛在7月28日还分别了设立现代实验室管理、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技术及应用、消费品检验检测技术及应用、化学品检验检测技术及应用、有害生物综合防控、人类与动物疫病六个分会场,展开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ppbr//p
  • 新简易采集装置联接质谱实现雾霾微生物分析
    虽然大风再次“拯救”了被雾霾围困的北京,但这种渐成常态化的大气污染现象,对人们身体健康已经造成了越来越严重的影响。  据研究显示,雾霾中含有多达1000多种微生物,包括真菌、病毒、细菌等,会造成呼吸障碍、微生物感染、过敏性反应等伤害,易对老人、小孩及体质较弱人群产生健康危害。  近日,记者从复旦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获悉,该研究团队发明了一种简易的采集装置,可用于雾霾、气溶胶中的微生物样品采集,结合质谱分析技术,实现了对雾霾传播的微生物分析与鉴定。该成果发布在美国化学会《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杂志上。  据悉,常规的气溶胶微生物的采样方法依靠多级采样器,受限于仪器昂贵一般约数千元、携带不便约10公斤左右、采样时间较长约2小时以上、需要外接电源等因素,无法进行简单快速的采样分析。常规的多级采样器在环境监测、医疗卫生等领域的有害气体收集方面存在着广泛的应用。   据上海海洋大学博士卞晓军介绍,复旦大学和上海海洋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研发的基于螺旋气流微流控芯片的简易采样器,由微流控芯片、微型气泵、可充电锂电池、稳流阀等部件组成,利用气流在双螺旋通道的离心力对微生物样品进行分离捕获。  该简易采样器的主要部件是螺旋式鱼骨形微流控芯片。螺旋式的微通道给气流施加了较强的离心力,有利于气溶胶中的微生物附着在芯片通道中 鱼骨形的结构设计能够将气流由平流转化为湍流,增加了气溶胶中的微生物与芯片的接触几率。  “相比于传统的空气多级采样器,该简易采样器材料成本约150元,采样时间短缩至半小时之内,不依赖于外接电源,仅仅2.5公斤便于携带。”卞晓军说。  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应用该简易采样器对上海地区的雾霾微生物进行大规模采集分析,以及微生物实验室环境中有害生物气溶胶进行监测。未来,有望应用于野外农田采样、战地反恐采样、配合无人机高空采样等。
  • 北京检验检疫局高分辨质谱“双谱库”技术取得重大进展
    近日,记者在北京检验检疫局“高分辨质谱在检验检疫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专题研讨会上获悉,该局在高分辨质谱“‘双谱库’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和“兽药残留快速筛查前处理方法研究”均取得重大进展,已建立了13000种有毒有害化合物筛查谱库和106种重点监测化合物的HCD高能质谱裂解谱库,实际应用效果良好。  目前,两个谱库主要用于食品中有毒有害化合物的筛查与确证工作 针对食品中未知污染物的鉴定,建立了涵盖80万种化合物的数据库,可用于未知化合物的鉴定工作 同时,北京检验检疫局博士后工作站还建立了动物源食品中多残留检测的通用型前处理技术,为有毒有害化合物的筛查与确证提供了技术支持。  据北京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刘鑫、严华介绍,现阶段该局高分辨质谱已经从前期的谱库建立和前处理方法摸索转入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阶段。“双谱库”技术应用于实际样品检测,已经从“一滴香”中检出了增塑剂,从市售猪肉中检出了抗生素,从蜂蜡中检出了润滑剂成分 使用未知物筛查谱库鉴定了干扰猪肉中强力霉素和西马特罗检测的假阳性成分,并为多个阳性样品提供了高分辨质谱确证。  会上,北京检验检疫局王大路副局长对项目研究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杨金良总顾问指出,高分辨质谱在检验检疫食品安全中的应用研究意义重大,不仅是提升北京口岸对食品中未知物质筛查的检测能力,项目取得的科研成果将有利于政府在决策中掌握主动权,扭转食品安全工作的被动局面,提升政府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有效的认知能力,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这既是国家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更是我国食品安全、人民健康的保证。
  • 两项检验检疫“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在京启动
    2016年12月9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检科院)牵头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质量基础的共性技术研究与应用”重点专项“高频跨境生物多目标高精准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和“重要贸易产品快速通关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总局科技司王越薇副司长、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胡建军项目专员、中国检科院陈颖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出席并讲话,项目咨询专家组成员以及各课题承担单位的代表共计50余人参加了启动会。  陈颖副院长在致辞中对项目主管部门和推荐单位长期以来给予中国检科院发展的支持、各合作单位及各方专家的关注和帮助表达了感谢。她代表中国检科院表达了对该项目的支持,强调中国检科院将进一步强化法人责任,加强过程管理,规范经费管理,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全力做好保障工作。  王越薇副司长在讲话中希望项目牵头单位能够统筹项目参与单位资源,聚焦目标、落实责任、抓好实施,加强经费管理,建立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专家智囊团作用,保障成果的顺利输出。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胡建军项目专员从科技计划改革进展、专项管理目标与思路、流程与要点、管理举措等方面介绍了专项管理的重点和管理措施。  项目组对项目的研究背景、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课题设置与任务分工、预期成果和创新点等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项目的考核指标、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进度安排,以及已开展的研究工作等进行了详细汇报。项目专家咨询组听取汇报后,肯定了项目的研究方案,并就项目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点及成果应用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和建议。财务专家对最新的科技项目财务管理政策进行了宣讲和解读。  “高频跨境生物多目标高精准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分5个子课题,研究经费2269万元,由中国检科院、中科院微生物所、中国农业大学和深圳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等16家单位参加,项目重点围绕高频跨境寄生真菌多基因谱系分型筛查技术、昆虫及媒介生物多目标鉴定技术及系统、病毒细菌的数字PCR等高精准检测技术、真菌细菌活性鉴别方法和溯源方法、跨境生物智能鉴定系统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 “重要贸易产品快速通关检测技术研究”项目设置了5个子项目,研究经费2500万元,由中国检科院、湖南省检科院、山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和广东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等16家单位参与,项目重点围绕新型绿色高选择性前处理技术、多靶标高通量筛查技术、低成本传感芯片技术、基于谱学的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及装备研发、技术性贸易措施应对检测评价技术等方面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及仪器研制。  通过两个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我国在跨境生物筛查鉴定、重要贸易产品快速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推动口岸检验检疫相关领域科技进步,在保障国家消费安全和公共安全的同时,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一带一路”、“自贸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
  • 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设备与应用技术研讨会在京召开
    2009年6月29日至6月30日,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设备需求和检测技术研讨会在北京温都水城胜利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增进对甲型H1N1病毒检测技术的了解,加强对流感病毒检测方法和检测技术的交流与沟通,提高我国检测实验室的检测技术水平,从而为切实做好当前口岸甲型H1N1流感的防控工作做好技术准备。70多位来自全国各省市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和保健中心的与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听取了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所做的精彩报告。  国家质检总局计财司、科技司和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的领导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邀请了国家疾控中心专家王大燕博士、检科院动植物检疫专家林祥梅教授和检科院卫生检疫专家胡孔新教授做甲型H1N1流感病毒检测的专题报告。专家们分别就流感疫情形势,检测手段及防控策略、分型芯片技术在A型流感病毒上的应用及PCR检测方法方面进行了精彩阐述。  另外,江苏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蒋原主任与广东省CDC微生物检验所副所长邓小玲博士分别就分子生物技术在食源性病原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及分子分型技术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调查处理中的应用研究作了深入的探讨。与会专家们纷纷表示:建立动态病毒数据库非常重要,该动态数据库的建立是作为日后风险评估和预警,追踪溯源,提供紧急处理方案的基础。  此外,杜邦公司资深技术专家Emily Boon Hui Tay 博士及瑞士TECAN产品应用专家许云哲博士的专题报告中介绍了新型仪器诸如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iboPrinter及全自动酶免工作站等在目前各种检测实验室中的应用的优越性:应用全自动酶免工作站实现从标本预处理、核酸提取到基因扩增和产物检测的快速过程,以提高应对有可能的疫情爆发的快速反应能力和测定程式的标准化,提高检测的精确度和不同地区不同实验室批次结果的可比性 而通过利用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RiboPrinter的数据共享功能,在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实现标准化的实验操作,以便于在口岸建设和技术提升中保持良好的数据可比性。  此次研讨会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检验检疫仪器应用技术分会、美国杜邦公司和瑞士TECAN公司联合举办,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全国检验检疫系统各级实验室的大力支持,研讨会内容充实,新颖实用,与会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踊跃发言提问,交流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拓展了视野,对甲型流感的防控技术与检测技术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达到了研讨会预期的目的。
  • 检验检疫检测科技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
    时值“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收官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编制的启动之际,3月17日,由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检验检疫检测科技发展研讨会在京召开,此次会议也是中国检科院“质量提升”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司相关负责人和中国检科院领导出席会议并作报告。来自全国33个直属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的40余名负责人参加会议。  与会代表就落实“质量提升”活动、提升检测工作质量、中国检科院“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以及检验检疫学科建设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会议一致认为,检测是基础环节,是提升检验检疫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检验检疫检测工作是科技工作的重要内容,要将检测质量的提升与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提升”活动、编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相结合,深入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围绕加快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着眼于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资源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维护我国对外贸易利益,同时注重对国外发展趋势的分析 要充分发挥中国检科院的优势和科技牵头作用,协同全国检验检疫技术机构开展综合、科学的科研攻关,要凝聚全系统科技力量,打造一支检验检疫的“科技联合舰队”,使检验检疫科技能力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二五”再上新的台阶,使科研与检测工作在促进质量安全监管和质检事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 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
    为落实国务院领导批示精神,确保供港澳蔬菜质量安全,2010年3月23-24日,由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主办、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承办的“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工作研讨会”在京召开。来自福建、厦门、山东、河南、湖南、广东、深圳、珠海、海南和云南等全国10个直属检验检疫局共2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副局长林伟,副院长陈洪俊出席并讲话。  与会专家结合本单位供港澳蔬菜的现状,汇报了目前对《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和在监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建议。  本次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加强供港澳蔬菜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和确保供港澳蔬菜的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