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系统

仪器信息网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压裂支撑剂导流能力测试系统相关的资讯

  • “云参观”中石油勘探开发院14个实验室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IPED)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R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是中国石油面向全球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主要肩负全球油气业务发展战略规划研究、油气勘探开发重 大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发、全球油气业务技术支持与生产技术服务、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等职责,综合科研实力在国内石油上游研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研究院成立于1958年,先后经历了石油科学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四个发展阶段,是中国石油面向全球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建院以来,研究院直接参与了中国大多数陆上油气田以及中国石油海外油气的勘探发现与开发建设,为中国石油工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建立完善了完整配套的中国陆相石油地质与油气田开发理论技术体系,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600余项,在中国石油科技进步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造就了一批以16名院士为代表的国内外知名专家,打造了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拥有技术人员近2000人,为中国石油工业建立了不朽功勋。在中石油勘探院的官网上展示了: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以及12个公司重点实验室,众多先进的科学仪器设备为科研提供了坚实基础!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部于2008年4月批准建设的第一批36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之一,以国家石油供应的需求为出发点,立足国内陆相沉积环境下、非均质严重的油藏特点,以油藏地质和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发展适合不同类型油藏的提高石油采收率技术,并大力促进提高采收率技术的产学研结合,扩大现场应用规模,通过完全自主的技术创新形成生产力。提高石油采收率国家重点实验室下分:油气藏形成与资源预测研究室,油气储层与渗流研究室,水驱提高采收率研究室,化学驱提高采收率实验室,热力采油研究室,CO2驱油与埋存中心以及综合管理办公室,另外在黑龙江大庆建立提高石油采收率试验基地,作为室内研究应用于油藏现场的试验平台。实验室拥有设备696台/套,其中大型仪器40余台/套(自主知识产权13台/套)和大型数值模拟软件10套;建成支撑油气形成与资源预测、化学驱提高采收率等方向的6个科研条件平台;总体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2010年7月14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国家能源局关于设立22个国家能源研发(实验)中心的通知",正式批准设立"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于7月2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正式授牌,2010年8月20日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页岩气研发中心揭牌。在国家能源局的领导和支持下,依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廊坊分院建设页岩气研发中心,立足于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攻关,产学研相结合,科研服务生产为建设原则,建设成为我国页岩气行业的科技研发(实验)中心、页岩气工程技术服务中心、页岩气人才知识培训中心和信息中心。国家能源页岩气研发(实验)中心下设勘探技术研发部、开发技术研发部、钻完井技术研发部、增产改造技术研发部以及综合管理部。这里又有哪些科研设备呢?公司重点实验室官网中共展示了12个公司重点实验室,分别是油气地球化学实验室、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测井重点实验室、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油层物理与渗透力学、稠油开采重点实验室、采油采气重点实验室、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和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油气地球化学重点实验室(KLPG)成立于1999年,是集团公司成立的第一个重点实验室。现有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同位素质谱仪、色谱-质谱仪、色谱-质谱-质谱仪、多功能显微镜、生烃排烃热模拟设备、加氢热模拟设备等大中型仪器设备20多台套,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色谱质谱实验室同位素质谱实验室气相色谱实验室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仪Qattro II 色谱-质谱-质谱仪DSQ II 气相色谱-色谱质谱仪MSSV-气相色谱-色谱质谱仪MAT 253 同位素质谱仪Delta V 同位素质谱仪黄金管热模拟装置油气生成与排驱物理模拟系统油气储层重点实验室是1999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成立的首批重点实验室之一。现有储层成岩模拟系统、激光在线同位素质谱仪、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衍射仪、探地雷达、伽玛能谱仪、便携式矿石元素分析仪、阴极发光仪、显微镜、冷热台及沉积储层频谱成像软件、层序地层模拟软件等40台套实验分析软硬件设备,可满足储层实验新技术开发及市场服务的基本要求。储层成岩模拟系统激光-同位素质谱仪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盆地构造与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KLBSHA)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7年批准建设的重点实验室,从事成藏年代学分析、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研究。设备共59台套,其中标志性设备2套。 盆地构造变形物理模拟设备 三维高温高压成藏物模设备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MM5400静态真空质谱计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于2007年成立,2010年正式试运行。拥有储层分析测试为主的实验设备30台,其中国际先进的实验设备12台,包括高温高压溶解动力学物理模拟装置、热电离同位素质谱仪、激光碳氧同位素仪、定制化工业CT和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等。高温高压溶解动力学物模装置(非标)热电离同位素质谱仪电子探针定制化工业CT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测井重点实验室设计并委托国际著名公司制造了高温高压岩石电学和毛细管压力联测系统、高温高压驱替状态核磁共振测量系统,这两套系统是标志性的非标实验 系统,均居国际领先水平。另有常温高压驱替岩电测量系统、孔隙度测量仪、渗透率测量仪、岩心制备等实验配套设备,可以开展高温高压全直径岩石电学、核磁共 振等实验参数的测量,对提高复杂储层测井处理解释和评价能力有重要意义。高温高压岩石电学和毛细管压力联测系统(RCS-763Z)高温高压驱替状态核磁共振测量系统目前天然气成藏与开发重点实验室拥有大中型实验设备共56台套,新度系数接近0.7,仪器设备总体运行水平和使用率高。主要开展天然气系列分析、源岩生烃系列模拟、天然气成藏物理模拟、包裹体系列分析、储盖层评价、特殊气藏开发机理与储层渗流动态模拟实验研究。天然气组份及轻烃分析仪MAT253同位素质谱仪稀有气体同位素质谱仪天然气成藏模拟系统高温高压扩散系数测定仪全直径长岩心流动模拟实验装置油层物理与渗流力学重点实验室成立于2000年,各实验方法、模拟方法均达到国内领先,并与世界水平同步。长岩心驱替系统高温高压三维胶结物理模型 CT扫描系统地层条件下岩心分析系统高温高压多相流体渗流实验系统核磁共振仪目前,实验室拥有52台(套)先进的设备及软件,新度系数达到0.91,研究手段系列配套,性能指标高端先进,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稠油油藏高温相对渗透率装置加速绝热量热仪测试系统热重/差示扫描量热同步分析系统高压注气模拟实验装置一维岩心驱替实验装置高温高压注蒸汽二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高温高压注蒸汽三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三维火驱实验装置采油采气重点实验室从2006年开始建设,共有仪器设备及软件65台(套),拥有调堵摸拟实验系统、油气藏地应力综合测试系统、套管损坏测试系统、转向均匀酸化模拟系统等多套特色和标志性装置,在五个研究方向上仪器设备基本配套、部分实验手段独有,可较长时间保持国内领先、国际先进。调堵模拟实验装置油气藏地应力综合测试系统高温高压注蒸汽二维比例物理模拟实验系统油气生产优化与设计油田化学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研究工作是根据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油田生产需要,研究、开发各类新型实用的油田化学剂及其工业生产应用工艺技术,为集团公司及国内外油田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HAAKE MARS流变仪CaBER拉伸流变仪TX-500C旋转滴界面张力仪泡沫扫描仪动态接触角与表面张力仪差示扫描量热仪凝胶渗透色谱膜天平 显微镜界面流变仪激光粒度仪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仪Zeta电位仪油气藏改造重点实验室拥有各类实验设备200台(套),其中大型实验设备16套,其中包括导流能力测试系统、岩石力学实验系统、环境扫描电镜、高温高压流变仪、酸蚀裂缝导流能力实验仪、压裂液动态滤失与伤害实验仪。可从事压裂酸化多方面研究与实验测试。同时自主研发了可视化裂缝酸岩反应物模、可视化水平井管路液体流态大型物模、支撑剂气体和液体长期导流能力测试装置、均匀布酸模拟实验装置等设备。为原始创新填补了相关方面的空白,也为基础数据的产生和获得提供了新的手段。岩石力学实验系统支撑剂评价实验系统酸蚀裂缝导流实验系统2008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批准成立非常规油气重点实验室,实验室功能定位是:建设成集煤层气业务、油砂、油页岩业务、页岩气业务、水合物业务等于一体的一个综合性实验研究平台。原有仪器设备51台套,新引进设备26台套,其中标志性设备1台。煤层气成藏模拟仪X射线CT扫描显微镜小颗粒油页岩热灰干馏评价装置激光法导热分析仪近日,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塔里木河南部一万平方公里的富满地区,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新发现10亿吨级超深大油气区,这是中石油6年集中勘探的结果;在鄂尔多斯盆地长7石油勘探也获得重大成果,探明地质储量超10亿吨的页岩油整装大油田,成为我国目前探明储量规模最大的页岩油大油田,近三年来页岩油气领域接连获得重大发现和突破性成果。
  • Bruel & Kjaer助力佛吉亚提升排气系统测试能力
    全球排放控制专家佛吉亚通过全新的Bruel & Kjaer振动测试系统提升了其排气系统测试能力。佛吉亚通过三个方面——减轻重量,污染物排放控制,以及能量回收——确保其排气系统满足严苛的环境标准,并应对公众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的顾虑。为加快对排气系统的测试能力,佛吉亚位于法国Bavans的研发测试中心投资购买了一台全新的Bruel & Kjaer振动测试系统。了解更多关于佛吉亚的信息,请访问其官网:http://www.faurecia.com/en/about-us/emissions-control-technologies 关于Bruel & Kjaer Bruel & Kjaer是先进的声学与振动测量系统制造商和供应商。 我们帮助客户测量和管理其产品与环境中的声音与振动质量。我们关注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太空、国防、汽车、地面交通、机场环境、城市环境、电信和音频。 我们的声学与振动设备系列包括声级计、传声器、加速度计、适调放大器、校准器、噪声与振动分析仪和PULSE软件。 我们还设计和制造LDS系列振动测试系统,以及完整的机场和环境监测系统:WebTrak,ANOMS,NoiseOffice和Noise Sentinel。 全面了解我们的解决方案、系统和产品,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bksv.cn。 Bruel & Kjaer是总部位于英国的思百吉集团(www.spectris.com)旗下的子公司。思百吉集团2013年销售额达12亿英镑,集团的4个业务板块在全球共有大约7,500名员工。 媒体联系朱立市场传播经理Bruel & Kjaer 中国电话:+86 21 61133678邮箱:julie.zhu@bksv.com.cn网站:www.bksv.cn
  • FlowCam发布流式颗粒成像分析系统FlowCam Macro新品
    应用领域:食品和饮料中的颗粒物表征纤维表征聚合物,晶体材料,分体和其他化学品表征压裂支撑剂分析快速识别浮游生物和其他粒径最大至5mm的颗粒在FlowCam技术基础上,FlowCam Macro对大颗粒(300μm到5mm)的表征进行优化。它提供了快速颗粒表征,不仅仅是颗粒粒度,而且是直接的,基于图像的粒径和形态的测量。FlowCam Macro颗粒将多成分组成的混合物中不同类型的颗粒进行区分。测量分析颗粒粒径范围:300μm到5mm可达到每分钟200~400ml样本处理量颗粒的成像可达17mm长,5mm宽分析后的样本可回收使用可进行颗粒计数和浓度测量颗粒大小和形状,对每一个成像的颗粒进行超过30种形态学测量。通过卓越的图像质量和基于图像的测量,可以快速和准确地获得结果,并支持定量数据证明通过快速处理统计相关结果,从而可以实现在每分钟内处理数万个颗粒。利用自动的,基于统计学意义的识别软件,将不同类型的颗粒进行分门别类,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创新点:在FlowCam技术基础上,FlowCam Macro对大颗粒(300μ m到5mm)的表征进行优化。它提供了快速颗粒表征,不仅仅是颗粒粒度,而且是直接的,基于图像的粒径和形态的测量。FlowCam Macro颗粒将多成分组成的混合物中不同类型的颗粒进行区分。流式颗粒成像分析系统FlowCam Macro
  • 低场核磁技术:油气专家手中的“听诊器”与“手术刀”
    低场核磁技术:油气专家手中的“听诊器”与“手术刀”[导读] 如何唤醒更多的油气资源?如何做好油气储层的增产改造与保护评价?核磁共振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手段,在其中能发挥哪些作用?有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仅衣食住行就要消耗8469千克石油。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非凡意义。经过长达百年的开采,油气资源的开发难度不断加大,勘探对象也逐渐从常规转向非常规、从陆地转向海洋、从浅层浅水转向深层深水,对相关技术及装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唤醒更多的油气资源?如何做好油气储层的增产改造与保护评价?核磁共振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手段,在其中能发挥哪些作用?带着疑问,仪器信息网近日采访了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洪明教授,以及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郭建春教授团队的赖杰博士。基于低场核磁,对油气储层“望闻问切” 油气藏,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我们认知的石油天然气通常从这类圈闭中采集得出,因此油气藏又被称为储存油气的天然“仓库”。地壳中的油气藏可分为常规和非常规两大类型,近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的不断发现和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建立在常规油气藏研究基础上的传统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油气勘探开发新形势的需要,众多学者将兴趣点放到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储层的研究中,而这也是唐洪明教授的研究方向之一。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教授唐洪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油气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技术、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开发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2000年以来唐洪明教授先后主持、主研国家自然基金等5项,国家油气重大专项3项、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其中《川南海相页岩气开发气藏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等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海上油田含聚污水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 授权发明专利10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近20篇。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油气层保护技术是唐洪明教授主攻研究方向之一,该技术是个系统工程,从油气藏钻开到开发枯竭的各个环节需要实施储层保护。核心是利用各种技术,保持或者提高储层孔隙的渗流能力,实现油气藏高效持续、科学开发,降低成本,延长油气田开发寿命,提高油气采收率。据唐洪明教授介绍,原西南石油学院张绍槐院长、中国工程院罗平亚院士等专家是该技术的奠基人、开创者,经过一批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和传承,油气层保护已成为西南石油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国内外处于领xian水平。受老一辈专家鼓舞和以及对研究方向的好奇,1989年西南石油学院本科毕业的他毅然选择了加入油气保护技术的研究大团队,从此开启了整整30年的研究生涯。30年来,唐洪明教授在钻井、注水、修井过程中储层保护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组建的研究团队能够将油气地质与石油工程有机结合,将储层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等知识高度融合,解决石油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建立的储层保护与评价方法在中海油渤海、中石油新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等矿场得到了应用与推广,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唐洪明教授参观四川威远的中国页岩气第一井唐洪明教授的另一研究重点即开篇提到的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研究,例如针对页岩气、致密油等,开展非常规优质储层控制因素研究,包括沉积、建模、成岩作用、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等研究。随着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这一部分就需要引入核磁共振设备。唐洪明教授团队基于核磁共振的成果(节选)唐洪明教授回忆说:“早年读研究生时我就对核磁共振设备有所耳闻,但当时设备以进口为主,价格昂贵,我对核磁的印象也一直停留在记忆中。后来随着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油气行业主角,低场核磁技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文献越来越多,拥有一台核磁共振仪器也成了我和团队的梦想。”大口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 MacroMR12-150H-I“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资助地方高校进行配套设备采购,唐洪明教授通过多方了解,接触到了纽迈的低场核磁设备。经过多方论证,团队zui终购入纽迈的MacroMR12-150H-I的大口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利用T2谱分析测试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孔隙度、孔喉分布等参数,同时利用成像技术表征微观驱油、长期水驱孔隙结构、裂缝闭合规律等研究。相比其他分析方法,唐洪明教授认为低场核磁技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够原位、定量表征储层驱替过程中的流体分布、孔隙结构等参数变化,同时对岩心没有破坏性,很多岩心可以重复使用,对研究成果的重现性奠定了基础。”与纽迈合作的过程中,公司经常在线指导、定期指派工程师上门维护也给唐洪明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保证设备长期有效运行,我认为这是一个公司做大、做强的担当与责任”。唐洪明教授补充说:“从国内外文献报道看,核磁共振已经成为研究非常规油气储层,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手段。未来几年,在致密油、页岩气等非常储层地质特征研究、渗流机理、外流体与对岩石矿物反应机理、自吸与返排机理等方面有所突破,期待低场核磁技术在这些领域也能给我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研发能力的不断进步,纽迈也开发了许多具有新功能的核磁共振设备,未来在经费和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唐洪明教授团队还有计划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基于低场核磁,为油气储层“活血通脉” 另一位受访者赖杰博士师从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郭建春教授。郭建春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主要从事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研究,重点围绕岩石、工作液、支撑剂三者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开展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深层非均质碳酸盐岩转向酸压技术、深层超高温储层压裂技术、水平井压裂缝网渗流与精细分段技术、支撑剂对流沉降规律与高效铺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作为课题组的一员,赖杰博士主要关注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工作液体系和工艺技术的研究。赖杰博士解释说:“碳酸盐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钙镁,所谓‘酸化’可以理解成是把空白盐酸、胶凝酸、转向酸等不同酸液体系注入到岩石内部孔隙空间,酸液溶蚀掉部分岩石,扩大孔隙空间,从而增强石油、天然气从地底流出的能力,提高油气开采效率的过程。”酸化是油气储层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之一,碳酸盐岩中碳酸钙和碳酸钙镁的总含量通常超过90%,换句话说,大部分岩石组分都能被注入的酸液溶蚀,然而这并非研究者想要达到的zui佳状态。“我们希望酸液既能溶蚀部分岩石,扩大孔隙空间,足以让油气流到地面,又不至于产生过度溶蚀,导致岩石过于疏松而被压碎、垮塌,丧失流动通道。”酸岩反应前(左图)、后(右图)岩样端面图既要保证有序流动,又要维持岩石自身孔隙结构的完整性,就需要对酸岩反应前后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要揭示岩石在微观尺度上的孔隙结构特征,除了高压压汞、气体吸附、场发射电镜、CT扫描等传统方法,还有现在常用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因储层岩样的孔隙较小、孔隙空间分布非均质性很强,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无损检测、在线实时观测、测试效率高等特点,更能直观、准确地把握岩样整体的孔隙结构特征。“高压压汞、场发射电镜等方法会对测试岩样造成破坏,而开展了核磁共振测试的岩样还可以重复利用,这就保证了不同实验结果间较高的对比度。随着加温加压等配套设备的补齐,核磁共振仪器能还原地下高温高压环境,便于研究人员依据室内实验结果指导现场作业。” 目前,国内外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系统开展酸化研究的团队屈指可数,借助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引进的MacroMR12-150HTHP-I高温高压渗流可视化分析与成像系统,郭建春教授课题组正在这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但由于现有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研究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对仪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赖杰博士举例说:“酸液与碳酸盐岩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钙离子、镁离子导电产生新磁场,会对原有磁场形成干扰。酸液对金属容器、管线等也会造成腐蚀,因此要求仪器整体必须具备耐酸腐蚀性能。”针对这些新问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正和纽迈分析仪器公司保持积极沟通,商讨解决方案,开启了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新模式。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MacroMR12-150HTHP-I高温高压渗流可视化分析与成像系统[来源:仪器信息网]
  • FlowCam发布流式颗粒成像分析系统FlowCam® 8000新品
    应用领域:1.生物制药: 蛋白质治疗领域的微小颗粒表征,微胶囊化配方研究和质量控制,药物活性成分(API‘s),填充剂和辅料,干燥和再水化的冻干颗粒2.石油天然气:液压油中污染物的测量, 钻探泥浆表征,压裂支撑剂的质量控制,采出水和回流水中的油滴分析,燃油中有害残留催化剂的分析等3.食品饮料: 微胶囊化,填料塔(填料材料分析)4.化工:油漆涂料,墨水染料,洗涤液等5.环境行业:土壤和藻类分析通过选择20X, 10X, 4X, 2X物镜,实现对粒度范围1μm~1,000μm颗粒进行成像和分析。测量粒度和颗粒形状-对每个颗粒成像后都可以获得30多种形态学测量结果提供卓越的成像质量和基于成像法的测量参数-可以看到快速和准确的,可由定量数据证明的检测测量结果。快速提供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用户可在过程种观察到每分钟数以万计的颗粒自动化的,可建模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 基于自动识别统计软件 - 可将不同的颗粒进行分门别类,从而节省时间。对于所有颗粒尺寸1 μm到2 mm(计数)和4 μmto 2 mm (形状)提供精确结果。交叉偏振光源选项可以有效隔离和量化有双折射现象的颗粒。新的自动对焦功能带来便利,并可重现对焦点。FlowCam系列提供自冲洗和清洁功能,并且使管道式进样端口一体化。相机像素:1920x1200 像素,可选彩色或者单色最小样品使用量低至100 μl可选择与ALH(自动液体处理器)配套使用可选择使用荧光发射器与探头:触发条件可选:488nm, 532nm, 633nm波长,2通道荧光探头创新点:通过选择20X, 10X, 4X, 2X物镜,实现对粒度范围1μ m~1,000μ m颗粒进行成像和分析。测量粒度和颗粒形状-对每个颗粒成像后都可以获得30多种形态学测量结果提供卓越的成像质量和基于成像法的测量参数-可以看到快速和准确的,可由定量数据证明的检测测量结果。快速提供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用户可在过程种观察到每分钟数以万计的颗粒自动化的,可建模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 - 基于自动识别统计软件 - 可将不同的颗粒进行分门别类,从而节省时间。流式颗粒成像分析系统FlowCam® 8000
  • 中德合资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正式登陆国内试验机市场
    过去中国工程领域高端试验系统大多是引进国外厂商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国内厂商只能是在低端设备上有所涉猎,特别是试验系统的重要单元部件高端伺服作动器部件长期依赖进口,而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在高端工程试验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工程试验系统中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部件作用,是整个工程试验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3年多时间,长春机械院成功与德国联合研制的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并把这一工程试验关键部件顺利国产化,将打破中国工程试验测试领域长期依靠进口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的被动局面,为中国国产的高端工程试验系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提供了可能。国产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在工程试验领域的广泛应用,将提高中国国产整体试验系统的长期可靠性、试验稳定性,并使国产高端试验系统的使用寿命和整机试验系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将为我国高端装备的技术提升和工程试验设备发展奠定良好的关键部件基础,这对发展我国高端工程试验系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014年10月31日,在长春机械院隆重召开了长春中机思美迪有限公司(中德合资)成立典礼暨揭牌启动仪式。出席仪式的有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闫增序秘书长、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试验仪器分会、吉林大学、长春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及高新区相关部门领导、德资代表比尔先生,同时出席的还有长春机械院庄庆伟董事长、马敬春总经理。揭牌仪式由长春中机思美迪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海春主持。 上午 11点,揭牌启动仪式正式开始。首先,由长春中机思美迪有限公司王海春总经理宣布中德合资长春中机思美迪有限公司正式成立。由长春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秘书长、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总经理、德方代表共同为中德合资长春中机思美迪有限公司揭牌。 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致辞,向莅临揭牌仪式现场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德方比尔先生在揭牌仪式上做了重要发言。他说,我们将技术导入到中国,与国机集团长春机械院合资成立的长春中机思美迪有限公司,希望能把德国的先进技术与中国资源和市场很好的结合,在中国更好地发展高端试验技术和设备。让我们携手共进,共赢共享,为开创中德合资的中机思美迪有限公司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闫增序秘书长向长春中机思美迪有限公司的成立表示祝贺并致辞。他表示,长春机械院为试验仪器分会的发展做出了大量的、突出的,不可磨灭的成绩,他代表行业协会对长春机械院长期为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做出的巨大贡献给予充分的肯定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在长春机械院领导的邀请下,莅临此次典礼的领导一同到思美迪公司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生产研制车间进行了参观。在研制车间展示中德合资生产的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具有高品质、高性能、高响应、摩擦小、寿命长等特点。 长春机械院经过五十多年的创新发展,已经是世界上能够独立、完整提供材料、结构力学性能及功能性试验解决方案设备的重要研制中心之一,为国内众多用户,诸如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民航大学、清华大学、哈工大、西北工大、哈飞、沈飞、中国航空工业标准件、龙溪轴承、长安工业、惠阳航空螺旋桨、长春一汽、北车、南车等厂商提供了大量先进的材料、结构试验测试系统。 作为中国工程试验设备领域的领导者、最有影响力的科研院所,长春机械院将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借力于中德技术合作,满足中国经济发展中日益提高的工程试验新需求,用更加精确、可靠、稳定的工程试验系统,为广大用户的研发、生产提供精确的试验数据支持,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 长春机械院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已投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近日,长春机械院 中德合资长春中机思美迪生产的静压支撑伺服油缸已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正式投放市场,产品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2014年,长春中机思美迪成功试制生产了国内第一台静压支撑伺服油缸,并顺利通过德国专家组的验收,开启了我国静压支撑伺服油缸国产化的第一步, 随后,我院携带最新研制静压支撑伺服油缸先后参加了国际橡塑展、中国科仪展、汽车测试博览会、全国疲劳与断裂学术会议、北方七省市力学学术会议等多个展会及学术性会议,引起了业内外专业人士的广泛关注,并与多家企业及科研单位签订了购买意向书。 目前,我公司生产的静压支撑伺服油缸经过一年多技术改进,试验测试以及长时间在客户现场使用,产品在性能、质量等方面已经成熟稳定,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我公司生产的静压支撑伺服油缸具有高频响,长寿命的特点。静压支撑伺服油缸不使用机械密封圈,其轴颈内衬使用塑料涂层采用间隙密封技术,并对静压腔持续供油,保持活塞杆和缸壁间为纯液体润滑,使之可在高负荷下完成几乎无摩擦力的线性运动。 静压支撑作动器的难点主要有: (1)对零件加工精度要求高,形位工差值0.005mm; (2)不使用密封圈密封,需用非金属涂层技术与间隙密封技术替代; (3)静压支撑采用毛细管截流技术。 我公司针对静压支撑油缸的这些难点组成了中德双方专题项目组。 在图纸的设计中,设计人员以德方图纸为依托,根据国内实际情况进行转化,使其符合国内市场需求。 在加工过程中,购置了国际先进的加工设备,并成功编制出一套符合德方专家要求的工艺路线。 在涂层过程中,我们经过多次试验,在一次次的失败中汲取经验,终于掌握了涂层这项关键的技术。 在装配中,我们完全按照德方专家的要求,进行无尘装配,精密配合。经过一系列的反复摸索,我们终于试制成功了静压支撑作动器,并达到了300Hz的试验频率,现在我们已投入批量化生产阶段。 就静压支撑伺服油缸的研制过程中机思美迪负责人曾表示:“虽然市场对静压支撑伺服油缸需求迫切,客户对产品供货要求也很急,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产品品质,做到每件产品都符合德国技术工艺要求,达到国际技术水平”。10-50KN伺服作动器 100-500KN伺服作动器 1000KN伺服作动器 部分先进生产设备 长春机械院 中德合资中机思美迪有限公司 国内动态疲劳试验设备领军企业,专业致力于动态疲劳试验设备的研发制造,产品包括汽车零部件检测设备,轨道交通测试系统,航空工程试验系统以及伺服控制核心部件静压支撑伺服作动器。
  • 关于公布2016年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测试结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渔业主管厅(局)、水生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各有关检测机构,各有关单位,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为进一步加强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能力建设,推动实验室能力认证认可,提高重大疫病检测诊断水平,今年我部连续第3年组织开展实验室检测能力测试。全国共有93家单位报名参加了相应疫病的检测能力测试。经我部组织专家对参测单位的检测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评估,认可88家单位实验室相应疫病检测项目结果满意,同时获得2017年《国家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及省级水生动物疫病监测计划相应疫病检测实验室备选资格。现将《2016年水生动物防疫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测试结果满意单位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希望各省(区、市)渔业主管部门进一步加强本辖区相关实验室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设备条件,继续增加经费项目支持,推动其参加实验室能力认证认可,持续提升实验室检测准确性和权威性,为水生动物防疫事业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发布单位: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
  • 低场核磁技术:油气专家手中的“听诊器”与“手术刀”——访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教授、赖杰博士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有研究显示,人的一生中仅衣食住行就要消耗8469千克石油。石油天然气作为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经济发展同样具有非凡意义。经过长达百年的开采,油气资源的开发难度不断加大,勘探对象也逐渐从常规转向非常规、从陆地转向海洋、从浅层浅水转向深层深水,对相关技术及装备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如何唤醒更多的油气资源?如何做好油气储层的增产改造与保护评价?核磁共振作为一种先进的分析手段,在其中能发挥哪些作用?带着疑问,仪器信息网近日采访了西南石油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唐洪明教授,以及西南石油大学副校长郭建春教授团队的赖杰博士。/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strong  基于低场核磁,对油气储层“望闻问切”/strong/span/pp  油气藏,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我们认知的石油天然气通常从这类圈闭中采集得出,因此油气藏又被称为储存油气的天然“仓库”。地壳中的油气藏可分为常规和非常规两大类型,近年来随着非常规油气的不断发现和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建立在常规油气藏研究基础上的传统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方法越来越难以适应油气勘探开发新形势的需要,众多学者将兴趣点放到致密油气、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储层的研究中,而这也是唐洪明教授的研究方向之一。/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f67c157a-d57e-49b6-b242-6a366b93e222.jpg" title="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教授_副本.jpg" alt="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教授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西南石油大学唐洪明教授/strong/pp  唐洪明,西南石油大学教授,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兼职研究员,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主要从事油气储层损害机理与保护技术、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开发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2000年以来唐洪明教授先后主持、主研国家自然基金等5项,国家油气重大专项3项、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其中《川南海相页岩气开发气藏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等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海上油田含聚污水回注技术研究与应用》等获省部级二等奖4项 授权发明专利10项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近20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97f506a4-a949-4a3c-b08f-ce07cc85b32c.jpg" title="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_副本.jpg" alt="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strong/pp  油气层保护技术是唐洪明教授主攻研究方向之一,该技术是个系统工程,从油气藏钻开到开发枯竭的各个环节需要实施储层保护。核心是利用各种技术,保持或者提高储层孔隙的渗流能力,实现油气藏高效持续、科学开发,降低成本,延长油气田开发寿命,最大限度提高油气采收率。据唐洪明教授介绍,原西南石油学院张绍槐院长、中国工程院罗平亚院士等专家是该技术的奠基人、开创者,经过一批专家学者的辛勤耕耘和传承,油气层保护已成为西南石油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pp  受老一辈专家鼓舞和以及对研究方向的好奇,1989年西南石油学院本科毕业的他毅然选择了加入油气保护技术的研究大团队,从此开启了整整30年的研究生涯。30年来,唐洪明教授在钻井、注水、修井过程中储层保护技术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组建的研究团队能够将油气地质与石油工程有机结合,将储层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等知识高度融合,解决石油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建立的储层保护与评价方法在中海油渤海、中石油新疆油田和塔里木油田等矿场得到了应用与推广,取得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399d492d-a1c2-47fb-87cc-29af29899c83.jpg" title="唐洪明教授参与勘探开发的位于四川威远的中国页岩气第一井:威201井_副本.jpg" alt="唐洪明教授参与勘探开发的位于四川威远的中国页岩气第一井:威201井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唐洪明教授参观四川威远的中国页岩气第一井/strong/pp  唐洪明教授的另一研究重点即开篇提到的非常规储层地质学研究,例如针对页岩气、致密油等,开展非常规优质储层控制因素研究,包括沉积、建模、成岩作用、非均质性、孔隙结构、可动流体饱和度等研究。随着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这一部分就需要引入核磁共振设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baf27b44-6044-498d-9c10-f81eb99e3ae0.jpg" title="唐洪明教授团队基于核磁共振的成果(节选).png" alt="唐洪明教授团队基于核磁共振的成果(节选).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唐洪明教授团队基于核磁共振的成果(节选)/strong/pp  唐洪明教授回忆说:“早年读研究生时我就对核磁共振设备有所耳闻,但当时设备以进口为主,价格昂贵,我对核磁的印象也一直停留在记忆中。后来随着非常规油气逐渐成为油气行业主角,低场核磁技术在油气勘探与开发中的文献越来越多,拥有一台核磁共振仪器也成了我和团队的梦想。”/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22bf5cb5-2375-41ae-a27b-bd70409a8d65.jpg" title="大口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 MacroMR12-150H-I_副本.jpg" alt="大口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 MacroMR12-150H-I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大口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 MacroMR12-150H-I/strong/pp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资助地方高校进行配套设备采购,唐洪明教授通过多方了解,接触到了纽迈的低场核磁设备。经过多方论证,团队最终购入纽迈的MacroMR12-150H-I的大口径核磁共振成像分析仪,利用T2谱分析测试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孔隙度、孔喉分布等参数,同时利用成像技术表征微观驱油、长期水驱孔隙结构、裂缝闭合规律等研究。/pp  相比其他分析方法,唐洪明教授认为低场核磁技术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它能够原位、定量表征储层驱替过程中的流体分布、孔隙结构等参数变化,同时对岩心没有破坏性,很多岩心可以重复使用,对研究成果的重现性奠定了基础。”与纽迈合作的过程中,公司经常在线指导、定期指派工程师上门维护也给唐洪明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能够保证设备长期有效运行,我认为这是一个公司做大、做强的担当与责任”。/pp  唐洪明教授补充说:“从国内外文献报道看,核磁共振已经成为研究非常规油气储层,非常重要、必不可少的手段。未来几年,在致密油、页岩气等非常储层地质特征研究、渗流机理、外流体与对岩石矿物反应机理、自吸与返排机理等方面有所突破,期待低场核磁技术在这些领域也能给我们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研发能力的不断进步,纽迈也开发了许多具有新功能的核磁共振设备,未来在经费和场地允许的情况下,唐洪明教授团队还有计划对设备进行升级改造。/pp style="margin-top: 10px margin-bottom: 10px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font-size: 18px "strong  基于低场核磁,为油气储层“活血通脉”/strong/span/pp  另一位受访者赖杰博士师从教育部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郭建春教授。郭建春教授带领的课题组主要从事油气储层增产改造技术研究,重点围绕岩石、工作液、支撑剂三者之间的物理化学作用开展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在深层非均质碳酸盐岩转向酸压技术、深层超高温储层压裂技术、水平井压裂缝网渗流与精细分段技术、支撑剂对流沉降规律与高效铺置技术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pp  作为课题组的一员,赖杰博士主要关注碳酸盐岩储层酸化工作液体系和工艺技术的研究。赖杰博士解释说:“碳酸盐岩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碳酸钙镁,所谓‘酸化’可以理解成是把空白盐酸、胶凝酸、转向酸等不同酸液体系注入到岩石内部孔隙空间,酸液溶蚀掉部分岩石,扩大孔隙空间,从而增强石油、天然气从地底流出的能力,提高油气开采效率的过程。”/pp  酸化是油气储层增产增注的重要措施之一,碳酸盐岩中碳酸钙和碳酸钙镁的总含量通常超过90%,换句话说,大部分岩石组分都能被注入的酸液溶蚀,然而这并非研究者想要达到的最佳状态。“我们希望酸液既能溶蚀部分岩石,扩大孔隙空间,足以让油气流到地面,又不至于产生过度溶蚀,导致岩石过于疏松而被压碎、垮塌,丧失流动通道。”/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fcb0cc3b-e946-4a1f-a6b4-7ff4862466de.jpg" title="酸岩反应前(左图)、后(右图)岩样端面图.png" alt="酸岩反应前(左图)、后(右图)岩样端面图.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酸岩反应前(左图)、后(右图)岩样端面图/strong/pp  既要保证有序流动,又要维持岩石自身孔隙结构的完整性,就需要对酸岩反应前后岩石孔隙结构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要揭示岩石在微观尺度上的孔隙结构特征,除了高压压汞、气体吸附、场发射电镜、CT扫描等传统方法,还有现在常用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因储层岩样的孔隙较小、孔隙空间分布非均质性很强,相比之下核磁共振技术具有无损检测、在线实时观测、测试效率高等特点,更能直观、准确地把握岩样整体的孔隙结构特征。“高压压汞、场发射电镜等方法会对测试岩样造成破坏,而开展了核磁共振测试的岩样还可以重复利用,这就保证了不同实验结果间较高的对比度。随着加温加压等配套设备的补齐,核磁共振仪器能还原地下高温高压环境,便于研究人员依据室内实验结果指导现场作业。”/pp  目前,国内外采用核磁共振技术系统开展酸化研究的团队屈指可数,借助于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引进的MacroMR12-150HTHP-I高温高压渗流可视化分析与成像系统,郭建春教授课题组正在这方面开展一系列创新性研究工作。/pp  但由于现有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研究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意料之外的问题,对仪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赖杰博士举例说:“酸液与碳酸盐岩发生化学反应后,产生的钙离子、镁离子导电产生新磁场,会对原有磁场形成干扰。酸液对金属容器、管线等也会造成腐蚀,因此要求仪器整体必须具备耐酸腐蚀性能。”针对这些新问题,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正和纽迈分析仪器公司保持积极沟通,商讨解决方案,开启了高校与企业产学研合作的一种新模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2/uepic/12a6853b-d262-4293-8c03-97615e184db3.jpg" title="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MacroMR12-150HTHP-I高温高压渗流可视化分析与成像系统_副本.jpg" alt="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MacroMR12-150HTHP-I高温高压渗流可视化分析与成像系统_副本.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西南石油大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MacroMR12-150HTHP-I高温高压渗流可视化分析与成像系统/strong/p
  • 中国散裂中子源:“国之重器”支撑基础研究
    11月28日一大早,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高能所)研究员李晓就走进了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办公室,开始了新一天的工作。李晓2005年进入高能所攻读研究生,2010年博士毕业留所工作。2014年初,他来到东莞松山湖,参与到中国散裂中子源的建设中,见证着这个“大国重器”的建设和运行。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一年开放机时超过5000小时,运行效率达到97%;自2018年对外开放以来,已完成8轮用户实验共800多项课题。通过聚焦“四个面向”,中国散裂中子源有力地支撑了我国的科技前沿研究和基础研究,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贡献。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散裂中子源就像“超级显微镜”,是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理想探针,能够为我国材料科学、物理、化学化工、生命科学、资源环境和新能源等领域提供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科研平台。我国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谋划建设散裂中子源,并于2011年在东莞开工建设。李晓目前在高能所东莞研究部加速器技术部工作,研究领域是“粒子加速器”的高频技术。“粒子加速器”是利用电磁场将带电粒子加速至高能量的装置,对中国散裂中子源意义重大。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自然会遇到不少“拦路虎”。遇到瓶颈之时,李晓和团队都会想到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中的一些人和事——70多岁的中科院院士陈和生为推进中国散裂中子源建设,长期在北京和东莞两地奔波。面对技术封锁,陈和生掷地有声——“回国自己干”“国家急需这样的大科学装置,我们不管怎么辛苦,都要坚持”。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主任陈延伟在东莞一扎就是16年,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科技事业……中国散裂中子源历经多年的设计与预制研究,在工程建设尤其是关键技术攻关中,凝聚了几代科学家的心血和汗水。2018年,中国散裂中子源完成验收,成为我国首台、世界第4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一举填补了我国在脉冲中子应用领域的空白。谱仪数量将增加到20台新起点,再出发。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在准备升级工程,未来的谱仪数量将增加到20台,覆盖广大用户各方面的研究领域,加速器打靶和靶站功率将从100千瓦提升到500千瓦,设备研究能力大幅度提升。近日,国内首台高功率高梯度磁合金加载腔在中国散裂中子源正式投入运行。高功率高梯度磁合金加载腔是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工程中必须突破的关键技术。李晓团队经过近10年预研,从基础材料和基本工艺着手,在国产高功率高梯度磁合金加载腔的研制上取得重大成果,其中磁环最关键的技术指标,比目前国际上公开报道的最高性能指标提高约30%。“作为年轻的科技工作者,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要敢于挑战这个世界最前沿或是最先进的技术,同时要把自己的视野打开,更多地参与到国际最前沿的竞争里面去。”李晓说。目前,中国散裂中子源拥有一支500多人的科研和工程团队,平均年龄不到37岁,许多青年科研人员已担任系统负责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陈延伟说:“党的二十大报告赋予了科技工作者新的历史使命,我们将强化科技自立自强的行动自觉,久久为功,扎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 吐哈油田压裂液在线粘度计项目通过验收
    2005年4月底,吐哈油田压裂液在线粘度测量项目胜利结束现场测试和项目验收。本次验收的仪器为Brookfield公司的TT-100和TT-220在线粘度计,测试的样品为压裂液,经过实验室样品测试和现场样品测试,数据的对比性和仪器的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肯定。 国际上油田行业的压裂液在线粘度测量应用非常广泛,采用的仪器为Brookfield公司的TT-100和TT-220在线粘度计,而在国内是首次采用该项技术。通过这次项目的验收,标志着我国油田行业在线粘度测量技术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对压裂液交联比的控制从实验室配方控制向现场实时在线控制和测量发展,对压裂效果的现场控制提供了最直接的参考依据。
  • 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丨碳纸的拉伸、压缩、三点弯曲和剥离强度的全面测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简称PEMFC)作为一种新兴的低温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工作温度低、零排放等优点,是新型绿色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在线发电装置,由于突破了传统内燃机的效率限制,成为未来汽车动力装置发展的重要方向。燃料电池单体内部最重要的部件就是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简称MEA),是燃料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动力部分的关键组成部分。 碳纸 —气体扩散层(GDL)基材最理想材料PEMFC的核心部件是膜电极组件,由两个催化层(CL)、两个气体扩散层(GDL)和一个质子交换膜(PEM)组成。气体扩散层是膜电极中的关键部分,起到支撑催化层、收集电流、传导气体和排出反应产物水的作用。常用的气体扩散层(GDL)基材主要有:碳纸、碳布、炭黑纸、金属材料等,其中碳纸因具有高导电性、耐腐蚀性以及出色的尺寸稳定性,是GDL基材的最理想材料。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图 碳纸,又称为碳纤维纸,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专用材料,即气体扩散层,主要作用是传导电流,引导反应气体从石墨板导流到触媒层,并把反应水排除在触媒层之外,是燃料电池膜电机组(MEA)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强度性能是碳纸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较好强度的碳纸可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安装和使用带来保障,同时稳定整个电极的结构,提高电池的寿命。 因此,对碳纸材料进行拉伸、压缩、三点弯曲和剥离强度测试,可以有效检验碳纸强度,在碳纸材料的开发与规模化生产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岛津方案目前,碳纸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新材料,仍然处于大规模生产的初级阶段,不同国家不同的碳纸制造商,因为技术与工艺的差异,对碳纸产品的技术参数尚未达成统一。国内多数企业参考《GB/T 20042.7-20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7部分碳纸特性测试方法》的要求,结合各自工艺水平,对碳纸材料从拉伸、压缩、弯曲、剥离多个方面进行测试评估。 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选择合适的夹具,按标准要求设定好试验方法,能够很方便地获取测试数据与曲线,大大提高碳纸力学测试的效率。 1拉伸测试将碳纸裁切为120×10mm的长条形试样,此次试验用碳纸厚度为0.19mm。裁切边缘尽量保持光滑平整。将裁切好的碳纸拉伸试样夹在1KN气动双推夹具上完成测试。碳纸拉伸测试与夹具碳纸拉伸测试应力-应变曲线 表1. 测试结果从上图可知,试验机获取了客户所需的应力曲线,通过观察,6个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相似,从而判断碳纸拉伸性能比较均一。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最大应力分布在36~40MPa的区间内,拉伸强度的离散型也保持较好。 2压缩测试将碳纸裁成50×50mm的正方形,推荐选择带有调平功能的压盘夹具来完成超薄材料的压缩测试。碳纸压缩测试与可调平压盘碳纸压缩测试载荷-行程曲线 表2. 测试结果如上图可知,根据岛津AGS-X电子万能试验机获取的压缩测试载荷-行程曲线,观察3个试样的测试曲线形态相似,从表中数据可知,最大应力分布在0.008-0.009MPa的区间内,数值稳定,说明三个碳纸试样的抗压性相似。 3三点弯曲测试将碳纸裁切成120×20mm长方形试样,保证切口光滑平整。碳纸三点弯曲试验选择岛津1KN塑料三点弯曲夹具。视频观看请点击:https://mp.weixin.qq.com/s/TzDqFlZRp7Gjnsyxl7sZ9Q碳纸三点弯曲测试载荷-时间曲线 表3. 测试结果 从图表和三点弯曲载荷-时间曲线,以及抗弯强度差异不大,可判断3个试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点载荷保持稳定,进而可判断本批次样品的抗压水平保持在一个水平。 4剥离测试将碳纸粘贴在不锈钢基板上,碳纸表面再贴上胶带。选用1KN气动拉伸夹具来完成拉伸测试。使用岛津试验机与夹具进行碳纸180°剥离试验 结语 使用岛津的AGS-X或AGX-V电子万能试验机,配合拉伸、压缩、三点弯曲、剥离各种不同的夹具与附件,符合现行标准或行业客户的自身测试要求,可以满足您对碳纸的各种力学测试与质量控制的需要,为碳纸规模化制造保驾护航。 撰稿人:王正宇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丨碳纸的拉伸、压缩、三点弯曲和剥离强度的全面测试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简称PEMFC)作为一种新兴的低温燃料电池,具有效率高、工作温度低、零排放等优点,是新型绿色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燃料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在线发电装置,由于突破了传统内燃机的效率限制,成为未来汽车动力装置发展的重要方向。燃料电池单体内部最重要的部件就是膜电极(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简称MEA),是燃料电池乃至新能源汽车动力部分的关键组成部分。 碳纸 —气体扩散层(GDL)基材最理想材料PEMFC的核心部件是膜电极组件,由两个催化层(CL)、两个气体扩散层(GDL)和一个质子交换膜(PEM)组成。气体扩散层是膜电极中的关键部分,起到支撑催化层、收集电流、传导气体和排出反应产物水的作用。常用的气体扩散层(GDL)基材主要有:碳纸、碳布、炭黑纸、金属材料等,其中碳纸因具有高导电性、耐腐蚀性以及出色的尺寸稳定性,是GDL基材的最理想材料。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图 碳纸,又称为碳纤维纸,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专用材料,即气体扩散层,主要作用是传导电流,引导反应气体从石墨板导流到触媒层,并把反应水排除在触媒层之外,是燃料电池膜电机组(MEA)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强度性能是碳纸的重要指标之一,具有较好强度的碳纸可为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安装和使用带来保障,同时稳定整个电极的结构,提高电池的寿命。 因此,对碳纸材料进行拉伸、压缩、三点弯曲和剥离强度测试,可以有效检验碳纸强度,在碳纸材料的开发与规模化生产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岛津方案目前,碳纸作为新能源领域的新材料,仍然处于大规模生产的初级阶段,不同国家不同的碳纸制造商,因为技术与工艺的差异,对碳纸产品的技术参数尚未达成统一。国内多数企业参考《GB/T 20042.7-201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第7部分碳纸特性测试方法》的要求,结合各自工艺水平,对碳纸材料从拉伸、压缩、弯曲、剥离多个方面进行测试评估。 岛津电子万能试验机,选择合适的夹具,按标准要求设定好试验方法,能够很方便地获取测试数据与曲线,大大提高碳纸力学测试的效率。 1拉伸测试将碳纸裁切为120×10mm的长条形试样,此次试验用碳纸厚度为0.19mm。裁切边缘尽量保持光滑平整。将裁切好的碳纸拉伸试样夹在1KN气动双推夹具上完成测试。碳纸拉伸测试与夹具碳纸拉伸测试应力-应变曲线 表1. 测试结果 从上图可知,试验机获取了客户所需的应力曲线,通过观察,6个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相似,从而判断碳纸拉伸性能比较均一。结合表中数据可知,最大应力分布在36~40MPa的区间内,拉伸强度的离散型也保持较好。 2压缩测试将碳纸裁成50×50mm的正方形,推荐选择带有调平功能的压盘夹具来完成超薄材料的压缩测试。碳纸压缩测试与可调平压盘 碳纸压缩测试载荷-行程曲线 表2. 测试结果如上图可知,根据岛津AGS-X电子万能试验机获取的压缩测试载荷-行程曲线,观察3个试样的测试曲线形态相似,从表中数据可知,最大应力分布在0.008-0.009MPa的区间内,数值稳定,说明三个碳纸试样的抗压性相似。 3三点弯曲测试将碳纸裁切成120×20mm长方形试样,保证切口光滑平整。碳纸三点弯曲试验选择岛津1KN塑料三点弯曲夹具。视频点击查看:https://mp.weixin.qq.com/s/9Aut652JEjR6-n6ay7Wo-Q 碳纸三点弯曲测试载荷-时间曲线 表3. 测试结果 从图表和三点弯曲载荷-时间曲线,以及抗弯强度差异不大,可判断3个试样的抗弯强度和断裂点载荷保持稳定,进而可判断本批次样品的抗压水平保持在一个水平。 4剥离测试将碳纸粘贴在不锈钢基板上,碳纸表面再贴上胶带。选用1KN气动拉伸夹具来完成拉伸测试。 使用岛津试验机与夹具进行碳纸180°剥离试验 结语使用岛津的AGS-X或AGX-V电子万能试验机,配合拉伸、压缩、三点弯曲、剥离各种不同的夹具与附件,符合现行标准或行业客户的自身测试要求,可以满足您对碳纸的各种力学测试与质量控制的需要,为碳纸规模化制造保驾护航。 撰稿人:王正宇 *本文内容非商业广告,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 南航姬科举课题组:兼具排汗透气与黏附的仿生健康监测电极
    生物电信号是人体最基本的生理信号之一,通过对生物电信号的监测可以对多种生理疾病进行诊断和预防。随着微电子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疗科技选择使用电极贴片与诊断设备集成,以实现实时监测人体健康状况的医疗保健系统。监测系统对于突发性强、致命性高的心脑血管疾病有着显著的预防作用。生物电监测电极作为系统硬件的重要组成单元,直接与人体接触采集生物电信号,是生物电传感系统的基础部件。常见的是银-氯化银(Ag/AgCl)凝胶电极,但由于凝胶或粘合剂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很难用来长期监测生物电信号。为了实现长效与皮肤接触监测的功能,生物相容性良好的干电极技术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然而,由于皮肤的弹性、粗糙质地,附加汗水,油脂、皮屑和毛发等表面特性,干电极技术在皮肤附着力、接触阻抗、透气性等创新优化方面仍面临较大挑战。图1典型具有足端附着能力的生物结构与功能实现策略由于自然环境下目标附着表面的复杂多样性,依靠单一的黏附机制往往不足以提供生物体稳定的附着和快速的运动的能力。几乎所有具有全空间运动能力的生物,均拥有两种及以上的界面附着策略,且生物体型越大,越需要多种附着方式协同作用来提升界面附着力以平衡自重。生物高鲁棒性的附着调控特性依赖于生物脚爪精细的跨尺度附着结构,以及附着结构所呈现的机制之间的协同作用。 图2兼具排汗透气与皮肤黏附的仿生电极设计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兼具排汗透气性和多机制附着性能的健康监测电极贴片。贴片的排汗透气功能采用锥形通孔与蜂窝状微沟槽集成设计来实现,锥形通孔产生的拉普拉斯液相压差和微沟槽的毛细力协同实现了汗液的自驱导流作用;Ag/Ni微针阵列和PDMS-t粘附材料的多机制附着一定程度上保障了电极贴片与皮肤接触的力学稳定性,其中,Ag/Ni微针阵列通过高度控制,形成与皮肤角质层的接触,在保障安全性的前提下,实现了生物电信号采集通道的可靠性。 图3 仿生监测电极排汗透气通道结构形貌及其单向自驱导效果图 图4 仿生电极贴片切向摩擦力和法向黏附力量化测试实验 图5 仿生电极贴片心电监测性能及其与皮肤接触的生物相容性评价仿生电极的皮肤界面阻抗测试显示,在100Hz以下,仿生电极的接触阻抗低于标准Ag/AgCl凝胶电极,在监测志愿者的EMG和ECG生物电信号应用中,仿生电极展示出了较好的静态和动态采集性能。这主要归因于微针阵列与皮肤高阻抗角质层形成机械锁合,与通孔阵列柔性聚合物黏附接触协同作用,增强了仿生电极与皮肤表面的附着力,减少了运动伪影。同时,仿生电极设计中汗液的自驱导流结构保障了皮肤排汗透气的需求,具有良好的皮肤接触生物相容性,为实现长效的健康监测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本研究工作是建立在前期微针摩擦与树蛙湿黏附协同的仿生电极(Advanced materials interfaces, 2022, 2200532,封底论文)研究基础之上,着重探究了仿生电极自主排汗透气方面功能实现方法。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Biomimetic Patch with Wicking-Breathable and Multi-mechanism Adhesion for Bioelectrical Signal Monitoring”发表于期刊《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论文第一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硕士研究生张迁,论文通讯作者为姬科举副研究员,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本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江苏省仿生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基金等项目的资助。论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21/acsami.2c13984来源:高分子科技官网:https://www.bmftec.cn/links/10
  • 计量测试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国制造2025》《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计量发展规划(2013—2020年)》精神,根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加强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促进上海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上海市积极指导、服务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主动培育、建设上海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逐步与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实现技术互补、分工协作和信息对接。这表明从中央到地方对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给予高度重视,说明计量测试作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关键支撑左右,对支撑上海市“五个中心”建设、打响“四大品牌”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计量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MIDO)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提出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概念,将计量、标准化、合格评定(主要包括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并称为国家质量基础的三大支柱。其中:计量是基准,是控制质量的基础 标准是依据,用以引领质量提升 合格评定是手段,控制质量并建立质量信任。三者构成一条完整的链条,是保护消费者权益,提高企业生产力和质量、保护环境、维护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能够有效支撑国际贸易和可持续发展。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概念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认可从之前的合格评定中单独列出,与计量、标准共同承担公共机构的角色,合格评定(认证、检验检测)则以第三方的姿态服务于企业。质量基础设施体系依赖于计量、标准、认可、合格评定和市场监督。政府治理表现除市场监督之外,还体现为五大技术要素(计量、标准、认可、认证和检验检测)。我国《计量法》《标准化法》《认证认可条例》为NQI的体系化建设和高效率运行提供了周全的法制保障。  计量是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关系国计民生,是国际公认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关产业创新、核心竞争力提升以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动力。计量测试技术的发展水平应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相适应,应满足高端计量测试服务需求,具备产业关键领域测量能力,为产业发展提供“全溯源链、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计量测试服务,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计量发展水平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国际单位制(SI)是构成国际计量体系的基石,反映了计量发展水平。国际单位制自建立以来就随着计量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回顾计量学的发展历程,分为3个阶段。  古典阶段,在农牧业和手工业社会背景下,特点是以权力和经验为主的初级阶段,没有或者极少有科学依据。作为最高依据的计量基准,多用身体的某一部分、动物的丝毛或某种能力、植物果实、乐器以及物品等,诸如“结绳记事”“布手知尺”“滴水计时”等计量方法。在公元221年,秦朝“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自此,我国有了统一的度量衡单位。  经典阶段,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的社会背景下,特点是计量标准已开始摆脱利用人体、自然物体等的原始状态,进入了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阶段。但是,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的计量基准都是在经典理论指导下的宏观器具或现象。标志性时间是1875年5月20日,《米制公约》在法国签署,米制被认定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规定了米、千克、秒的定义。  现代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技术日新月异。特点是参量之间的互相渗透,检测方法与设备的光、机、电结合,标志是由经典理论为基础转为量子理论为基础,由宏观实物基准转为微观量子基准,以期保持基本单位的长期稳定性。1954年至1971年,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坎德拉(cd)、摩尔(mol)被确定为SI的基本单位。1967年,时间单位“秒”率先从“天文时”变更为“原子时”,测量精度提高了1 000万倍上。1979年,发光强度“坎德拉”完成量子化定义,以“光源在给定方向上发出频率为540×1012Hz的单色辐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辐射强度为1/683 W/sr时的发光强度”。1983年,长度单位“米”完成量子化定义,“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秒所经过的距离”。2018年11月16日,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将SI基本单位中的其他4个:千克、安倍、开尔文和摩尔分别改由自然常数(普朗克常数h,基本电荷e,玻尔兹曼常数k,阿伏伽德罗常数NA)定义,至此实现7个基本单位全部由基本物理常数定义。  新量子化定义已于2019年5月20日正式生效,人类也随之迎来全新的国际单位制量子化新时代。计量科学及其测试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生产和贸易的需求,促进了计量单位制的统一,并最终促进了国际单位制的建立和发展。国际单位制的统一反过来又促进了计量科学向着更高准确度更精尖方向前进。二者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成为支撑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战略新兴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支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建立在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基础上,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对经济社会具有全局带动和重大引领作用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汽车电子、新型显示、卫星应用和位置服务等)、智能制造装备(机器人、精密加工装备、增材制造、高端仪器仪表等)、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高端能源装备(核电装备、气电装备、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装备等)、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环保、高效节能、资源循环利用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涌现出大量的战略性、前沿性和卡脖子计量测试技术难题。例如,在智能制造装备领域,赛迪顾问智能制造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发展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规模将突破2万亿元。在该领域,智能测控装置与系统涉及传感器及其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器仪表三大子领域,包含了智能制造系统最核心的五官、神经和手脚,是我国与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的主要方面之一。高质量产品的生产制造离不开超精密的计量测量技术、相关标准和合格评定的支撑。在核电领域,截至2019年12月,中国大陆商运核电机组达到47台,约占全国发电量4.88%,比2018年同期上升了18.09%。为确保核电站的安全运行,三门和海阳核电站每年需要向国外公司购买测试服务,解决IE级传感器响应时间的在线测试难题。在国际关系复杂多变的当下,攻克保障安全的关键测试卡脖子技术尤为必要。  因此,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家质量基础设施。计量的任务是保证全国计量量值的准确一致,计量体系是工业测量体系的基础,工业测量体系支撑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对测量数据准确可靠的庞大需求,只有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好才能造得出、造得精,而建设产业计量测试中心是完善工业测量体系的重要抓手。  上海市明确将围绕海洋动力、智能测控装置、商用飞机发动机、智能制造、医疗器械、火电装备制造、轨道交通维保等产业建设一批计量测试技术能力强、科技创新水平高的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10家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建设20家具有长三角乃至全国辐射力的上海市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形成不少于30项自主核心测量技术或能力,研制不少于40套专用计量测试设备,申请不少于50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制定不少于60项国家、行业或地方计量技术规范或标准,打造若干个“计量测试服务”品牌,全面提升计量服务本市经济社会转型的能力和水平。  上海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按照国家和上海市有关精神主动出击,积极申报筹建国家智能测控装置和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结合多年国家工控系统安全和自动化仪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实验)中心、国家级仪器仪表防爆安全监督检验站的运行经验,和全国工业过程测量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在国家、行业标准制修订方面技术积淀,围绕以下6项主要任务,支撑智能测控产业发展的核心需求。  一是开展产业计量测试需求分析,深入了解产业发展现状和重点任务,研究智能测控装置和系统关键计量参数量值传递与溯源和影响产品性能指标的关键参数,持续跟踪产业计量测试技术需求。  二是梳理智能测控装置和系统产业参数量值溯源情况,编制产业参数量值溯源表,建立健全产业参数量值溯源体系。  三是结合智能测控装置和系统产业实际情况,开展环境可靠性试验评估、功能安全检测认证、防爆安全检测认证能力、软件测评、网络信息安全测评等高端能力作为计量测试技术服务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进行完善与建设。  四是开展具有智能测控装置和系统产业特点的量值传递技术和产业关键领域关键参数的测量、测试技术研究,研制产业专用测量、测试装备。  五是开展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建设,为产业提供产品全寿命周期的校准、测量、测试等技术服务。  六是承担产业计量测试平台和产业计量测试联盟的牵头共建任务,汇聚行业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资源,聚焦产业共性关键检测技术的供给,突破产业“卡脖子”计量测试和标准以及产业溯源难题。  计量测试技术的未来发展展望  2019年5月20日,一年一度的世界计量日的主题为“国际单位制(SI)——根本性飞跃”。这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天,从这一天起,“千克”等国际单位制的所有计量单位正式迎来物理常数新定义,用实物基准定义计量单位的方法成为历史,计量迈入量子化新时代。国际单位制的变革以及正式生效,对我们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和工业强国是一个绝好的良机。  首先,计量单位的量子化必将带来计量测试技术的新革命。未来,量子测量技术的发展将使计量基准可随时随地复现,量值传递溯源链路实现扁平化,量值溯源链条更短、速度更快、测量结果更准更稳,通过嵌入式芯片级量子计量基准能够更准确地控制产品制造全过程,有力支撑流程再造、节能减排和质量提升等。传统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将全面创新,集多参量、高精度为一体的芯片级综合测量使不受环境干扰、无须校准的实时测量成为可能。  其次,我国测量体系中的计量基础技术和设施比较薄弱,对未来颠覆性技术系统性、前瞻性研究和布局不够,很多关键和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量子化计量时代的到来使得全球又重新回到了一条新的起跑线上,让中国有了赶超其他国家的机会。中国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汇聚各方资源,加快制定量子化时代计量发展战略并研究编制新一轮国家计量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国家先进测量体系建设,加强量子测量技术产业创新和布局发展。  以国际单位制的量子化为标志的计量测试技术变革,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当前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的新一轮以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为特征的科技革命、插上“飞翔”的翅膀,为我国实施“科技强国”战略、走向工业制造强国带来新的机遇。  宋延勇,上海仪器仪表自控系统检验测试所有限公司副所长,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工业自动化仪表产品检测、校准方法研究工作。  郭爱华,国家工业控制系统安全和自动化仪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国家能源核电站仪表研发(实验)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计量检测技术和标准化工作。
  • 洛克希德·马丁空间系统公司提升振动测试能力
    航空航天行业领导者洛克希德· 马丁公司使用450通道的PULSE&trade 声振数据采集系统,提升了其卫星系统的振动测量能力。  该系统由Brü el & Kjæ r提供,并基于标准的商用现成产品(commercial-off-the-shelf)的PULSE LAN-XI数据采集硬件。这种模块化硬件让各个模块的使用十分自由,既可作为独立前端,也可组合成机箱配置,非常适用于卫星和宇宙飞船等大型结构的测试。  PULSE系统具有支持大数量通道、高频数据采样、通道之间相位匹配严格,以及能处理很宽的动态输入范围这些特点,对于大型航空航天系统是理想之选。  系统的自检和验证工具专用于高通道数量的系统,即使最复杂的配置也能确保其性能可靠。系统还提供一种专用的、流线型的工作流程,以简化系统设置、数据记录、监测和后处理分析。  关于Brü el & Kjæ r  Brü el & Kjæ r是世界领先的声学与振动测量系统制造商和供应商。  我们帮助客户测量和管理其产品与环境中的声音与振动质量。我们关注的领域包括航空航天、太空、国防、汽车、地面交通、机场环境、城市环境、电信和音频。  我们的声学与振动设备系列包括声级计、传声器麦克风、加速度计、适调放大器、校准器、噪声与振动分析仪和PULSE软件。  我们还设计和制造LDS系列振动测试系统,以及完整的机场和环境监测系统:WebTrak,ANOMS,NoiseOffice和Noise Sentinel。  全面了解我们的解决方案、系统和产品,请访问我们的网站:www.bksv.cn。  Brü el & Kjæ r是总部位于英国的思百吉集团(www.spectris.com)旗下的子公司。思百吉集团2013年销售额达12亿英镑,集团的4个业务板块在全球共有大约7,500名员工。
  • 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光明科学城 光明照耀未来 “超充之城”建设再提速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光明科学城的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中心内一派繁忙而有序的工作景象映入眼帘。300台套计量测试装备,可开展500余项计量参数测试,这里集中了最尖端的仪器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正致力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步入其中,一个大型的环境模拟实验室映入眼帘,这里的温度、湿度甚至气压都可以根据需要精准调控到极寒酷暑等各种极限环境条件。一旁,一辆崭新的电动汽车正在严苛环境下接受考验,技术人员密切监控着车辆电池在高低温循环中的充放电性能表现,以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速度和稳定性。而在另一侧的精密计量区域,一组工程师正利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对一块块锂电池模块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测。  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成立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该中心选址深圳光明,是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领域全国唯一的国家级产业计量中心。中心是光明科学城入驻的科研平台之一,在建设期间,围绕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领域深入开展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承担国家、省级科研项目27项,制定了国家及地方标准35项,制定国家计量检定规程、规范6项。在电动汽车充电桩远程计量、充电站能耗计量测试、充电桩安全敏感参数计量测试等领域产出一批首创成果,填补行业空白。  落户光明促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计量测试是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与产业变革和技术进步息息相关,作为鼓励类产业被列入国家科技服务业。  为充分发挥计量测试在服务和支撑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升电动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方面的作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深圳市依托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正式成立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  为何落户深圳光明?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院长刘铁东告诉记者,国家中心的成立恰逢光明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大好时机,光明科学城是世界级大型开放原始创新策源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中试验证和成果转化基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前沿阵地,布局建设了一批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和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其中包含了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  光明已成为大湾区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布局最集中、创新动能汇聚最迅速、综合创新投入力度最大的区域。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科学城是光明区最闪亮的名片,2023年光明科学城规划布局的24个重大科技创新载体,在建和运营数达到20个。全社会研发投入首次突破1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1%,创新动能愈加澎湃。  刘铁东表示,国家中心的成立不仅为光明增添了又一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也为光明区在新能源汽车、电化学储能、新型电池材料等领域提供国家级一站式的计量测试支撑,将有力促进光明区新能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与光明区相关高校、企业、研究机构充分融合,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世界一流科学城的建设。  国家中心重点针对产业提质增效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中的计量测试难点和需求,构建完备的计量测试体系,提供“全溯源链、全产业链、全寿命周期”并具有前瞻性的计量测试技术服务,着力解决产业当中“测不了、测不全、测不准”的痛点、难点。  标准引领打造“超充服务”新标杆  4月1日起,深圳市正式实施《电动汽车超级充电设备分级评价规范》和《电动汽车集中式公共充电站设计规范》(以下统称“深圳超充标准”),这两项标准是全国首个超充设备分级评价和超级充电站设计的地方标准。  “深圳超充标准”在行业内率先提出“超级充电设备”“全液冷超充设备”等术语定义,并明确超充设备单枪额定功率不低于480kW。光明区发展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光明区抢抓这一标准带来的市场机遇,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建设世界一流 “超充之城”的工作部署,结合新能源汽车产业、超级快速充电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城市规划、人口分布等实际情况,重点围绕商业综合体、市政公园、大型景区、公共机构、高铁站、公交场站、高速服务(停车)区合理布局超充站点,满足市民充电需求,同时谋划打造若干光储充检和车网互动一体化示范项目,推动充电设施接入深圳市电力充储放一张网,助力深圳市打造坚强电网。  步入光明区长圳南北停车区的全液冷超充站,一种未来科技气息扑面而来。这处占地广阔的充电站坐落在繁忙的高速公路两侧,犹如一个新能源汽车的能量补给绿洲,镶嵌在快速流动的交通线之中。  这个超充站是全市首座高速服务区全液冷超充站,实现1秒1公里的超快速充电速率,创新的冷却方式确保了即便在高强度连续充电下,充电桩也能保持稳定高效的性能,大大减少了充电过程中的热损耗,为市民提供极速的充电服务,切实缓解市民旅程焦虑。  宽敞舒适的休息区内,司机们一边通过智能屏幕实时查看车辆充电进度,一边感受着这份便捷与科技带来的出行变革。司机陈先生告诉记者,光明科学城不仅追求硬件设施的卓越,更关注用户体验的极致,超充站配备先进的液冷快充技术,只需一杯咖啡的时间,就能让电动汽车“满血复活”。  打造“超充服务”新标杆,截至目前,光明区已建成超充站24座,在建及前期项目15个。2024年,光明区将继续围绕打造世界一流“超充之城”的工作目标,依托光明区停车场资源等,发动充电设施企业投资建设超充站,至2024年底累计达到73座超充站、新增8700个普通充电桩。  绿色发展 “超充之城”跑出加速度  在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的光明科学城,一幅描绘未来智慧生活的“超充之城”蓝图正在细腻绘就。  光明区以其前瞻性视野和坚定决心,积极投身于绿色产业的发展,并在此过程中扮演着“超充之城”建设的重要角色,二者相互赋能,共同描绘出一幅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画卷。  光明区扎实推进超充设施建设,组织华为、星星充电、前海奥特迅、特来电等充电设施行业头部企业研究探讨超充站建设有关要点,形成《超级快速充电设施选址建设有关要求》,指导各街道、各部门完成两批次100余处超充初步选址;组织充电设施行业头部企业与各街道、各部门建立沟通联系渠道,政府部门会同充电设施企业开展选址踏勘、评估工作,促成一批项目合作;定期组织超充建设调度会,协调解决用地性质、租期、用电报装等问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光明区在推动“超充之城”建设的同时,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技术迭代升级和服务模式创新。目前已拥有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250余家,聚集了贝特瑞、欣旺达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 越来越多的优质绿色企业、产业纷至沓来。  去年,世界500强企业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粤港澳大湾区总部,正式落户光明科学城。未来,光明科学城将凭借威立雅在减污降碳、资源回收、数字化能源管理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进一步推动城市智慧能源管理建设。  今年,国家电动汽车电池及充电系统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光明,集聚了电动汽车计量测试领域领先的技术、人才、装备与资质,致力搭建开放、共享的公共技术平台,通过政产学研联动,在智能网联汽车、新型电池、新能源、测量人工智能、高端仪器仪表研发等领域协同创新,打造世界一流科学城的计量测试高地。  政策方面,光明区陆续出台“8+5”产业集群专项政策、 “1151”产业空间政策、行业发展和人才政策,光明区还将在深圳市出台的《支持电化学储能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措施》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区级电化学储能、光伏储能充电等新能源领域专项扶持政策,驱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同时,在马田街道打造平方公里级的新能源新型产业社区,将光明科学城全域打造成为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示范场景。  光明照耀未来。光明区还将继续发挥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融合发展优势,重点围绕新型储能、光伏、氢能等领域强势布局,朝着建设世界一流“超充之城”和新能源产业集聚区目标稳步迈进。
  • 薄膜拉力机可以使用裤型撕裂测试包装材料的撕裂强度吗
    薄膜拉力机是一种多功能的材料测试设备,它不仅能够进行拉伸、压缩、弯曲等测试,还可以评估材料的撕裂强度。对于包装材料而言,撕裂强度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包装的完整性和保护能力。使用薄膜拉力机进行裤型撕裂测试是一种常见的方法。裤型撕裂测试的原理裤型撕裂测试是一种模拟实际使用中材料可能遇到的撕裂情况的测试方法。在这种测试中,样品被裁成特定的“裤型”形状,即一个中心切口,两侧有直线或曲线的边缘。测试时,设备会对样品施加一个逐渐增加的力,直到样品沿切口完全撕裂。薄膜拉力机进行裤型撕裂测试的优势精确性:薄膜拉力机配备高精度传感器,能够准确测量撕裂过程中的力值变化。重复性:自动化的测试过程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测试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重复性。多功能性:除了撕裂测试,薄膜拉力机还能进行其他多种力学性能测试,如拉伸强度、延伸率等。操作简便:用户界面友好,操作简单,易于学习和操作。数据管理:测试结果可以自动记录和分析,便于数据管理和报告生成。测试步骤样品准备:根据标准要求,将包装材料裁切成裤型样品。设备设置:在薄膜拉力机上设置测试参数,包括测试速度、力值范围等。样品装夹:将裤型样品的两端分别固定在拉力机的上下夹具中。开始测试:启动测试程序,设备会自动施加力量,模拟撕裂过程。数据记录:记录撕裂过程中的最大力值,即撕裂强度。结果分析:分析测试结果,评估包装材料的撕裂性能是否符合标准。应用领域薄膜拉力机进行裤型撕裂测试广泛应用于各种包装材料的测试,包括但不限于:塑料薄膜复合膜纸张和纸板纺织品非织造布结论薄膜拉力机是一种高效、准确的测试工具,能够全面评估包装材料的撕裂强度。通过裤型撕裂测试,制造商可以确保包装材料具备足够的抗撕裂能力,从而提高产品的保护性能和市场竞争力。此外,薄膜拉力机的多功能性也使其成为材料科学研究和质量控制领域的重要设备。
  • 中石油: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首次实现工业化生产
    截至目前,中石油东方物探公司在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5G云智能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首次实现工业化生产,承担的6个地面激发电磁法压裂监测项目成果获油田公司好评,为油田公司油气开发方案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硬件和软件的研发。东方物探公司充分发挥一体化优势,采取开放联合、协同创新的方式与华为、南方科技大学、昆仑数智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压裂监测技术硬件采集系统完成了“三步走”发展历程,创新研发了“iEdot”5G云端智能激发电磁法压裂监测采集系统。针对压裂监测技术市场的需求,东方物探公司综合物化探经理部从2020年开始依托攻关项目,全面开启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软硬件及处理技术的研发工作。通过强化顶层设计,依托项目运作,实现压裂监测技术工业化生产目标。目前,该技术成为非常规油田开发业务的关键性技术,并逐渐推广应用到干热岩及地质灾害预警等领域。据悉,近3年来,综合物化探经理部依托电磁法压裂监测技术,持续支持和参与生产项目11个,初步形成东方物探公司电磁法压裂监测独立自主知识产权体系,目前已具备300道电磁压裂监测商业服务能力。
  • 云南省以科技为支撑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
    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印发的《云南省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方案》明确,统筹推进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实施调查评估、分类治理、全过程环境风险管控,加强制度和科技支撑保障,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为全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提供有力支撑。《方案》提出,到2025年,完成国家重点清单物质与一批重点行业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和环境风险评估;动态发布我省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对重点管控新污染物实施环境风险管控措施;形成新污染物治理试点示范。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能力明显增强。《方案》从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体系、调查评估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状况、切实加强新污染物源头和过程管控、推动实施新污染物末端治理、全面提升新污染物治理能力5个方面,明确了抓实新污染物治理的17项具体工作任务。以建立健全新污染物治理管理机制为基础,我省将建立由生态环境部门牵头,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科技、财政、海关等部门参加的新污染物治理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工作。成立云南省新污染物治理专家委员会,强化新污染物治理技术支撑。以开展化学物质环境信息调查为立足点,我省将根据调查结果形成云南省优先评估化学物质清单,进一步开展有关生产、加工使用、环境排放数量及途径、危害特性等详细信息调查。2023年年底前,完成首轮化学物质基本信息调查和首批环境风险优先评估化学物质详细信息调查。到2025年年底,初步建立云南省化学物质环境管理数据库。我省将深入开展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开展化学物质环境风险评估和新污染物治理试点工程。研究制定云南省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筛查和评估方案。聚焦医药、化工、畜禽养殖、城镇污水处理等重点行业企业,九大高原湖泊等重点区域、重点流域和饮用水水源地,开展一批新污染物减排和环境治理试点工程,形成一批新污染物减排和治理示范技术。到2025年底,初步建立新污染物环境调查监测体系,建成污染特征数据库。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我省将在科技计划中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科技攻关。研究建立云南省新污染物筛查评估模式。加快建设省级新污染物治理科研平台,提升新污染物治理技术创新能力。同时,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建设云南省新污染物环境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方案》强调,2025年,我省将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将新污染物治理中存在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纳入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新污染物可以广义地理解为任何合成的或天然存在的化学物质或微生物,它们在环境中通常不被监测或管理,具有潜在的已知或可疑的对生态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这些污染物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多种化学品,如药品、个人护理产品、杀虫剂、工业和家用化学品、金属、表面活性剂、工业添加剂和溶剂等。
  • 认可支撑中国计量院校准和测量能力实现国际互认
    记者从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获悉,截至目前,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计量院”)获得国际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达到1864项,位列国际同行前列。在国际校准领域,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多边互认协议和国际计量委员会(CIPM)互认协议是两大国际互认体系。《ILAC与CIPM关于国家计量机构校准和测量服务认可的联合声明》指出,希望国家计量机构能充分利用认可优势获得国际互认。CNAS作为我国认可机构,加入了ILAC多边互认协议体系,获得CNAS认可的校准结果可得到ILAC互认协议签署方的承认。根据国际惯例,各国国家计量院互认的校准和测量能力,需通过区域计量组织实施国际同行评审。中国计量院是我国最高计量科学研究中心和国家级计量技术机构,在国家量值溯源体系中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2012年,CNAS与亚太计量规划组织(APMP)合作,制定发布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可方案》。根据方案,CNAS评审员和APMP同行技术专家组成评审组,对中国计量院进行联合评审。联合评审既减少了重复、提高了效率,又确保评审结果能同时获得ILAC和CIPM多边互认协议的承认,确保我国合格评定体系中相关的测量结果溯源到国际单位制(SI)。CNAS率先倡议的联合评审方式现已被其他APMP成员广泛采用。2022年,CNAS根据ILAC和APMP的最新要求,及时修订了《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认可方案》。新方案充分考虑了计量和认可的国际政策要求,为CNAS与APMP联合评审的高效、顺畅实施提供了保证。依托校准领域两大国际互认体系,中国计量院提供的校准服务得到全球计量、认可和标准化的各个国际组织所的广泛接受和推荐。在中国计量协会发布的《校准行业蓝皮书(2020年度)》“校准行业影响程度(重要性)评价”中,根据影响程度高低列出10项因素,其中认可位列第二。认可工作发挥认可互认和技术支撑作用,为我国校准、检测等合格评定结果被国际采信发挥了积极作用。
  • 2012年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开展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2年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兽医系统实验室管理,提高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和水平,按照《农业部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农办医[2012]2号)和《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工作实施方案》(农办医[2010]13号)有关要求,我部决定组织开展2012年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比对范围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及部分地(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其中,参加比对的地(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数量不得少于本省地(市)、县级兽医实验室总数的1/3。  二、比对内容  各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比对工作按照《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方案》(见附件)的规定进行。  地(市)、县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比对工作由各省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本地区动物疫病监测计划和比对工作计划、参照《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方案》确定,但至少要抽取3个常规检测项目、兼顾不同试验方法进行。  三、组织方式  2012年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分级实施。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具体承担省级兽医实验室比对工作。各省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地(市)、县级兽医实验室比对工作。  四、比对时间  省级兽医实验室比对工作安排在4月下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地(市)、县级兽医实验室比对工作时间由各省级兽医主管部门确定,但应当在10月中旬前完成。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是评价和提高实验室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各省级兽医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周密安排部署,明确工作分工,落实具体责任,在认真总结2011年比对工作的基础上,抓紧研究制定地(市)、县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方案,认真做好组织实施、比对结果应用等工作。  (二)认真开展比对。各实验室要认真对待比对工作,按要求独立完成各项实验,规范实验记录和报告填写,及时提交比对结果。要认真总结比对工作,深入分析查找问题,研究制定改进提高措施,狠抓各项措施落实,切实提高实验室检测能力。要以此次实验室能力比对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兽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兽医实验室管理,健全实验室能力建设长效机制,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三)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各省级兽医主管部门要按照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合理设置地(市)、县级兽医实验室比对项目和试验方法,做好实验材料运输、使用、保管等环节生物安全工作,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  (四)加强情况报送。请各省级兽医主管部门分别于4月15日和10月底前将本地区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方案和工作总结报我部兽医局,并抄送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要加强在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工作实施过程中的信息报送,及时报告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六、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农业部兽医局 曹翠萍  电 话:010-59193371、59191691(传真)  E-mail:syjyzc@sina.com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董昕欣  电 话:010-59194179、59194346(传真)  E-mail:syscadc@126.com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二日  附件:  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方案  按照农业部2012年兽医工作要点和《兽医系统实验室考核工作实施方案》有关要求,农业部定于2012年上半年组织开展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具体工作由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实施。  一、实验室比对范围  各省级动物疫病防控机构所属兽医实验室,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畜牧兽医工作总站实验室,共32个,全部参加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  二、比对项目和试验方法  1.H5亚型禽流感抗体检测,采用HI试验方法   2.口蹄疫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采用ELISA方法   3.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检测,采用RT-PCR方法   4.新城疫病毒检测,采用RT-PCR方法。  三、比对样品和试剂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同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或指定实验室,研究制定比对实验样品制备和测试方案。  比对样品由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或指定实验室制备、分装和编号,每个比对项目设置5~7份盲样。比对所用检测试剂由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或指定实验室(或其试剂产品制造商)制备,并经质控检测合格。  四、比对样品和试剂发放  国家兽医参考实验室或各指定实验室将比对样品、检测试剂连同质量检测报告、参考值一同送交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各省级兽医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领取比对样品和检测试剂。  五、结果报告与分析  各省级兽医实验室接收比对样品和检测试剂后,在规定时间完成检测,并出具正式检测报告,报送至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于5月上旬完成检测结果比对分析,形成总结报告报农业部兽医局。  六、结果通报  5月中旬,农业部兽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兽医主管部门通报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  附件:农办医〔2012〕13号.CEB
  • 智城发布精密细胞培养振荡器新品
    产品介绍 细胞生长对培养环境有着极高的要求, 如温度、CO2浓度、剪切、培养基浓度等。尤其是动物细胞,生长周期较长, 对培养条件运行的连续性、 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ZWYC-290系列精密细胞培养振荡器是ZHICHENG公司推出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振荡器新品。 该产品凝聚了ZHICHENG公司中国研发团队二十年恒温振荡器的专业设计经验和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经验,携手海外专家攻关,在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一线同类旗舰产品的基础上,再创新提高而形成的技术成果。 应用范围ZWYC-290系列精密细胞培养振荡器是生物培养在进入发酵培养前最完善的培养装置,可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细胞发酵、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培养, 在生物医药、食品开发、生物农业环境治理等领域进行微生物培育、菌种或细胞系筛选等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也可应用于对温度、供氧、剪切等具有较高要求的细菌培养、动植物细胞培养、杂交和生物化学反应以及酶反应研究。 产品特点三大系统:指纹(密码)识别电子门系统、手机天网系统、数据无线传输采集系统五大功能:恒温、振荡、恒湿,光照、CO2六大亮点:自保温聚氨酯壳体、杀菌加湿器、紫外高效灭菌、导流冲洗通道、便捷可卸托盘,绿色粘板功能介绍:? 基本功能(恒温振荡)1、ZHICHENG公司精密细胞培养振荡器,单层振荡培养箱体,振幅12.5mm、25mm、50mm三档可调。全温型;转速为30-300r/min,可调并显示。2、专利技术的单轴悬挂滑杆五驱自平衡驱动单元,连续工作时间长,耗能少,能承受不平衡负载。3、稳定性能高,设备可在最大负荷状态下不间断运行,在启动、运转和停止过程中能保持平稳,设备在重启(包括断电来电)后,维持原有设置自动开启。4、独特的空气循环系统,内外空气持续环流,保证培养过程中有充足的空气补入确保温场均匀性,使腔体内无温度死角。5、超温报警保护功能:l 当实测温度超过报警设定值时培养振荡器报警;l 当实测温度超过断电设定值时加热器停止工作。6、 超速报警保护功能:l 当实测转速超过报警设定值时培养振荡器报警;l 当实测转速超过最高转速时,振荡平台停止振荡。 ? 可选功能(恒湿培养)l 控制范围:40-90%RH,精度:± 5%RH(可修正)l 最新发明专利技术:1)采用金属模块腔体蒸发技术,体积小,效率高,反应快。2)腔体内多通道的独特设计,形成了一次加热蒸发、二次高温消毒、三次压缩增压的制湿技术, 最终形 成高达140℃的雾状蒸汽迅速喷射,均匀扩散,不易形成水滴,而且湿度分布非常均匀。 ? 可选功能(光照培养)l 两种光照单元供选择:(1)日光光照系统:模拟日夜光照环境(2)LED不同光波组合系统:波长主要集中在红橙光和蓝紫光波段区域,主要应用于光合生物的培养 ? 可选功能(CO2培养)l 浓度范围:0-20%l 控制精度:±0.2%(浓度5%时),显示精度:±0.1%(可修正)l 国际顶级品牌的红外传感器,确保控制的高精度和高稳定性l 控制方式:P.I.D(微电脑环境扫描微处理芯片)l CO2供气瓶可自动切换 ? 可选功能(OD在线检测)l 完全替代繁琐的手工定时采样测量方法,是一种自动化教学、科研设备l 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在动态环境中获得真实的微生物细胞生长曲线l 可在线实时测量微生物细胞浓度的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值l 可选4、8、12和16通道, 适合正交试验、均匀实验和DOE设计实验l 可高效实现菌种筛选、培养基优化、发酵工艺优化研究和动力学分析l 根据研究需要,可更换激光波长,应用于酶、蛋白质等活性物质的检测 ? 可选功能(可选模块)l 具有短信报警等手机互联功能。l 数据无线传输采集系统。能更方便地记录设备的运行数据,实时监控摇床的运行状态。 ? 六大亮点l 一次成型的自保温高强度聚氨酯壳体,保温性能良好,强化了箱体的密封效果,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l 拥有最新发明专利技术的温度达140℃的灭菌加湿器,腔体灭菌彻底,加湿效果良好。l 紫外灭菌与循环风扇配合在风道内实现对循环空气的紫外高效灭菌功能。l 导流冲洗通道,便于及时冲洗,避免细菌污染。l 托盘与箱门连动,装卸便捷。l 独特的绿色粘板,粘性和稳定性好,节省空间,易于清洗维护。 技术参数产品名称ZWYC-290系列精密细胞培养振荡器控制方式P.I.D(微电脑环境扫描微处理芯片)显示方式5.6吋640×480点阵65K色真彩触摸式显示屏对流方式强制对流式振荡方式回旋振荡式驱动方式单轴驱动环境温度要求(℃)5~35工作室(个)1~3空气循环360m3/h曲线编程设定(段/步)反复、步调、温度阶梯、曲线编程设定:9/18(段/步),每段时间:999.9(min)定时时间(min)0~9999温度传感器Pt100温度控制范围(℃)4~60温度分辨精度(℃)≤0.1温度波动度(℃)≤±0.1温度均匀度(℃)≤ 0.2(37℃时)可选功能湿度控制范围(%RH)40~90湿度控制精度(%RH)2~3湿度波动度(%RH)≤2振荡幅度(mm)∮12.5、25、50三档可调转速范围(r/min)30~300转速精度(r/min)≤±1平均照度(Lux)≥300紫外强度(mW/m2)≥400可选功能CO2传感器进口品牌的NDIR单束双波红外传感器CO2控制范围(%)0~20CO2控制精度(%)0.2(浓度5%时)CO2显示精度(%)0.1CO2恢复速度(开门1分钟后)10min(浓度5%时)可选功能光密度OD6000.03~2.5 OD±0.03光密度稳定性OD600=1.0±0.03 相同实验条件下的稳定性≥95%(7天)测量通道选4、8、12和16通道可选噪音水平dB(A)≤70 dB(距离设备表面1m处)安全功能上、下限超温报警,上、下限超速报警,上、下限湿度报警,传感器故障报警,独立式过升防止器,独立式超温保护器(可调),独立式漏电、过电流跳闸保护,制冷机超荷保护,门与摇板连锁保护附属功能光照培养系统、自动停机、自动开机、温度/湿度表示校正、监视计时器、时钟显示、来电恢复、参数记忆、参数加密、可扩展RS-485接口制冷功能空冷式、R134.a 功率可控式制冷、无霜运行加速度柔性慢启动摇板数量1~3托盘类型粘性托盘(八块/单元)摇板尺寸(mm)850*450容积/单元(L)225最大装瓶量(支*容量)60*250ml 32*500ml 18*1000ml 10*2000ml  8*3000ml 内胆尺寸/单元(长*宽*高)(mm)937*572*420外型尺寸/单元(长*宽*高)(mm)1080*960*590重量/单元(kg)98电源AC 220V 50/60Hz,1200W 创新点:一次成型的自保温高强度聚氨酯壳体,保温性能良好,强化了箱体的密封效果,提高了操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拥有最新发明专利技术的温度达140℃的灭菌加湿器,腔体灭菌彻底,加湿效果良好。紫外灭菌与循环风扇配合在风道内实现对循环空气的紫外高效灭菌功能。采用非接触式检测技术,在动态环境中获得真实的微生物细胞生长曲线精密细胞培养振荡器
  • 中科院“光谱椭偏成像系统”研制成功
    纳米薄层解析的新锐器——光谱椭偏成像系统研制成功  在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的资助下,力学所国家微重力实验室靳刚课题组成功研制出“光谱椭偏成像系统”及其实用化样机。  该研究是利用高灵敏的光学椭偏测量术,同时结合光谱性能及数字成像技术,具有对复杂二维分布的纳米层构薄膜样品的快速光谱成像定量测量能力。在中科院专家组对仪器性能和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现场测试的基础上,4月1日,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系统为复杂横向结构的大面积多层纳米薄膜样品的快速表征和物性分析提供了有效手段,是一种纳米薄膜三维结构表征的新方法。  光谱椭偏成像系统的特点在于:信息量大,可同时测量大面积样品上各微区的连续光谱椭偏参数,从而可以获得相关材料物理参数(如厚度、介电函数、表面微粗糙度、合成材料中的组分比例等)及其空间分布 空间分辨率高,对纳米薄膜的纵向分辨和重复性均达到0.1nm、横向分辨达到微米量级 检测速度快,单波长下获得图像视场内各微区(42万像素以上)的椭偏参量(ψ和Δ)的采样时间达到7秒,比机械扫描式光谱椭偏仪提高2-3个量级 结果直观,形成视场内对比测量,可准确定位和排除伪信号,这是单光束光谱椭偏仪所不具备的 并且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  该系统既可应用于单光束光谱椭偏仪所覆盖的领域,也可应用于单波长或分立波长的椭偏成像仪所涉及的领域,适合同时需要高空间分辨和光谱分辨测量的纳米薄膜器件测量的场合,这将为椭偏测量开拓新的应用方向。已成功应用于“863”项目“针对肿瘤标志谱无标记检测蛋白质微阵列生物传感器的研制”等研究工作中,并将在微/纳制造、生物膜构造、新型电子器件、生物芯片及高密度存储器件等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
  • 以一流检测能力支撑“食安西安”建设!西安市食品药检所获批国家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
    近日,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审批,西安市市场监管局所属西安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正式通过“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备案信息系统”备案,成为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陕西省是特殊食品生产、销售大省,特殊食品检验是保障特殊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支撑。为此,市食品药检所将提升特殊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作为全所高质量发展重要内容之一,依据特殊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新变化、新要求,从人才培养、设备配备、健全制度、环境改善、资质认定等方面,持续高质量开展特殊食品检验检测能力提升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截至目前,市食品药检所现有食品(特殊食品)检验资质4000余项,包括保健食品非法添加、污染物限量、溶剂残留、功效成分等资质,全面覆盖安神、减肥、降糖、降压、降脂、抗风湿、抗疲劳等7大类保健食品,具备保健食品皂苷、总黄酮、总蒽醌、褪黑素、辅酶Q10、多种维生素、多种矿物元素等参数,以及婴幼儿配方食品和特殊医学食品蛋白质、脂肪、亚油酸、亚麻酸、多种维生素、胆碱、肌醇、牛磺酸等参数,检验能力覆盖保健食品、与保健食品相应类属食品如饮料、糖果、蒸馏酒及其配制酒等26项国家标准。市食品药检所表示,将紧紧围绕市局党委“1556”工作思路,聚焦“四个一流”目标,按照《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工作规范》要求,严格验证评价工作管理,严格执行特殊食品检验方法标准等具体技术规范要求,确保验证评价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同时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做好特殊食品企业验证评价服务工作,为推动我省特殊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西安食品药品检验力量。
  • 燃料电池测试系统的背压、相对湿度、空气化学计量比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聚合物电解质膜燃料电池(PEMFC)凭借高效、低排放的优点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最有前途的能源设备和电力运输系统。解决掉PEMFC的高成本以及耐用性有限、稳定性差的问题,就成为了实现商业化应用的关键。研究发现,PEMFC的性能与相对湿度、背压、氢气和气体化学计量比、电池温度等各种操作参数密切相关。1、背压对PEMFC的极化曲线和EIS曲线的影响图1 不同背压下PEMFC的极化和功率密度曲线(0、0.3和0.6 bar)图1中显示了0、0.3和0.6 bar背压下,商业Pt/C(Johns Manville Corporation GM Pt/C)在25cm² 的PEMFC中极化和功率密度曲线。随着背压从0到0.6 bar变化,PEMFC在0.4V电压下电流密度从1370 mA/cm² 分别增加到1400 mA/cm² 和1450 mA/cm² , 而0.7V电压下电流密度从476 mA/cm² 增加到588 mA/cm² 和708 mA/cm² 。可以发现,PEMFC的电流密度随着背压增大而明显增大。图2 不同背压下PEMFC的电化学阻抗 (0、0.3和0.6 bar)图2中显示了0、0.3和0.6 bar背压下,该PEMFC在0.8 V下频率范围为0.1Hz至10kHz的阻抗图谱。经过Zahner和Zview软件解析发现不同背压下,R1(欧姆电阻)从1.54 mΩ略微下降到1.52 mΩ,而R2(阴极电荷传递阻抗)从7.48 mΩ显著下降到5.29 mΩ,最后降低至3.48mΩ。相反的是,R3(阳极电荷传递阻抗)从0.76 mΩ增加到1.29 mΩ。在不加背压时,极化曲线显示了一个明显的欧姆极化电压降,这与阻抗图谱中显示的变化一致。在较高的背压下,使气流饱和所需的水,比低背压下所需的水少。证实了较高的背压下,质子膜的加湿性和导电性得到改善,从而降低了欧姆电阻和阴极电荷转移电阻。2、相对湿度对PEMFC的极化曲线和EIS曲线的影响图3 不同相对湿度下PEMFC的极化和功率密度曲线 (64、70、80和100%)图3显示了0.3bar背压下,PEMFC的极化曲线和能量密度在不同相对湿度下的变化。当相对湿度从64%增加到70%时,0.4 V电压下的电流密度从764 mA/cm² 增加到790 mA/cm² ,在0.7 V电压下,从405 mA/cm² 到453 mA/cm² 。然而,在相对湿度从70%到80%再到100%的情况下,0.4 V电压下电流密度分别降至744和588 mA/cm² , 0.7 V电压下电流密度分别降至424和364 mA/cm² 。可以发现,在同一背压下,PEMFC的电流密度随着相对湿度升高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图4 不同相对湿度下PEMFC的电化学阻抗 (64、70、80和100%)通过拟合解析可知,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PEMFC的欧姆阻抗(R1)都在1.92 mΩ间波动。当相对湿度提高到70%时,阴极转移电阻(R2)首先从8.34 mΩ下降到8.23 mΩ。相对湿度为80%和100%时,阴极转移电阻继续增大,分别达到9.32 mΩ和9.49 mΩ。阳极电荷转移电阻(R3)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相对湿度在64%时为1.19 mΩ,为70%时达到最低值0.54 mΩ,在80%时为2.48 mΩ,在100%时为3.24 mΩ。在相对湿度为64%时,Nafion型膜无法吸收足够的水分以获得适配的水合作用,从而影响离子电导率,从而产生更高的电池电阻。当相对湿度从70%增加到100%时,阴极和阳极电荷转移电阻急剧增加,造成PEMFC性能急剧下降。3、空气化学计量比对PEMFC的极化曲线和EIS曲线的影响图5 不同空气化学计量比下PEMFC的极化和功率密度曲线 (2.5、3、3.5)当空气化学计量从2.5变为3和3.5时,0.7V电压下的电流密度从621 mA/cm² 变化到584 mA/cm² 和598 mA/cm² ,0.4V电压下的电流密度从1417 mA/cm² 增加到1564 mA/cm² 和1686 mA/cm² 。由此可见,不同空气化学计量比下,PEMFC在低电流密度区域和高电流密度区域性能呈现出差异性变化。当进入流道的空气流速增大时,电化学反应更平稳,整体性能更好。然而,在低电流密度范围内,空气化学计量比为2.5时表现出较好的性能。这可能是由于流速较慢,水合条件较好,对空气量的需求较低。图6 不同空气化学计量比下的PEMFC的电化学阻抗(2.5、3、3.5)不同空气化学计量比下,欧姆电阻(R1)和阳极电荷转移电阻(R3)基本保持稳定,分别为1.59 mΩ和2.38 mΩ左右。空气化学计量量为2.5时阴极电荷转移电阻最高,随着空气化学计量量从3提高到3.5,阴极电荷转移电阻从5.36 mΩ仅变化到5.5 mΩ,几乎无变化。当空气化学计量比由2.5变化至3.5时,PEMFC在高电流密度范围内的性能得到明显改善,而在低电流密度范围内的效果不太明显。阴极电荷转移电阻随着空气化学计量比的增大而减小(图6)。可以推断,在空气化学计量比为2.5,空气含量相对不足,大多数电流密度范围内,自产水较少和膜的含水量较低,使得膜的离子电导率相对较低。当空气化学计量量为3和3.5时,空气供应充足,水管理得到改善,PEMFC的阴极转移电阻也就几乎保持恒定。4、结论燃料电池的背压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背压较高时,可以提高湿化率、降低阻力损失、加快反应速度,从而改善整体性能。研究还发现,相对湿度转折点设置在70%时,可以平衡膜的干燥和水合作用,保持适当的电池含水量,避免局部水淹。同时,适度提高空气化学计量比可以改善燃料电池的整体性能和低电压空间电流。燃料电池测试系统980pro最后,研究中对背压、相对湿度和空气化学计量比与PEMFC极化曲线和阻抗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探究,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依据。但不同MEA实际的变化趋势和测试需求可能不同,因此未来还需更多样本的多样化研究。参考文献[1] Zhang,Q,Lin,et al.Experimental study of variable operating parameters effects on overall PEMFC performance and spatial performance distribution[J].ENERGY -OXFORD-, 2016.以上内容由理化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整理,有不足之处请指正,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东深电子技术入选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
    3月13日,由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共同组织遴选的《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正式发布, 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深圳市东深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深电子”)《泵(闸)联合优化调度系统》入选推荐短名单。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文件部分入选名单背景:  根据《雄安新区建设水资源保障技术遴选工作大纲》,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联合组织开展了雄安新区建设水资源保障技术遴选活动。经专家委员会评审、组织单位工作委员会评议和公示,确定139项技术列入《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  东深电子产品本次入选雄安新区水资源保障能力技术支撑推荐短名单,是对东深电子在水资源优化调度研究应用的肯定,同时也代表东深电子在联合优化调度方面的重要地位。东深电子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扎根水行业,潜心钻研水资源先进应用,为水资源保障技术应用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
  • 民政部成立部级重点实验室 为提升减灾能力提供支撑
    “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和“民政部减灾和应急工程重点实验室”13日正式在北京揭牌。  作为民政部首批认定的部级重点实验室,他们将瞄准国际前沿,结合我国防灾减灾工作实际,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相关领域研究,以期共同支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的业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的集成与转化。  据介绍,“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依托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共建。实验室将开展灾害评估、模拟仿真与信息挖掘服务、灾害保险、风险防范与灾害救助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重点解决制约我国灾害管理与风险防范工作的关键技术问题。  “民政部减灾和应急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民政部国家减灾中心(民政部卫星减灾应用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503所共建。实验室将开展灾害遥感应用、数字减灾工程、应急装备技术、空间技术系统集成与示范等方面的研究,建立综合减灾与应急理论和技术创新体系,积极推动我国空间科技减灾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的持续发展。  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在揭牌仪式上表示,两个重点实验室,一个定位于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技术的研究开发,一个定位于减灾与应急工程建设的研究开发,两者各有侧重又彼此相关、互为支撑,将共同支撑国家综合防灾减灾领域的业务体系建设和科技成果的集成与转化,对于全面提升我国综合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灾害形势已经引起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为提升我国灾害管理与应急救助科技水平,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2009年4月,民政部批准成立“民政部灾害评估与风险防范重点实验室”和“民政部减灾和应急工程重点实验室”,作为首批认定的部级重点实验室。
  • 中国第一台静压支撑伺服油缸在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试制成功
    长春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于2014年4月16日完成了静压支撑直线伺服液压油缸试生产工作,并顺利通过德国专家组的验收,标志着我国静压支撑直线伺服油缸产品已经开始国产化。 长春机械院生产的静压支撑直线伺服液压油缸是由德国专家负责产品设计,长春机械院按德国工艺标准生产制造,并通过了长时、多环境考核。 静压支撑直线伺服液压油缸的国产化,将打破了中国工程试验测试领域长期依靠进口静压支撑直线伺服液压油缸的局面,为国内普及关键构件、组件和整机的性能试验、疲劳寿命试验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半年我们将陆续生产系列的静压支撑直线(摆动)伺服液压油缸,为国内试验机行业提供高性价比的伺服作动部件,为国内外试验机用户提供高品质、高性能、高响应、非接触摩擦的静压支撑伺服液压油缸。 图为: 德国专家进行项目验收、测试伺服油缸性能静压支撑伺服油缸验收视频关注:【长春机械院】微信号:cimachtest
  • 分析测试能力建设绝不止先进的仪器技术,更多的在“BCEIA 2021-高校分析测试论坛”
    仪器信息网讯 2021年9月27日,由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国家电子能谱中心、北京理化分析测试学会表面分析专业委员会、广东省分析测试协会表面分析专业委员会和全国微束分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表面化学分析分技术委员会,联合主办“BCEIA 2021-高校分析测试论坛”,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天竺新馆隆重开幕。会议围绕分析测试平台建设、分析测试平台综合服务质量提升等主题,从共享平台的先进管理理论研究、关键仪器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展开形式丰富的分享和研讨,进一步促进同行之间交流合作,以推动高校分析测试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曾艳处长,中国物理学会电镜分会主任、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教授出席并为大会致辞。针对当前复杂的疫情,为进一步扩大交流,本次会议特别安排了线上同步直播、多平台转播。清华大学李景虹院士致辞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曾艳处长致辞中国物理学会电镜分会主任、北京工业大学韩晓东教授致辞中国分析测试协会高校分析测试分会秘书长姚文清主持开幕式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检验检测行业做优做强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现代检验检测产业体系,推动检验检测服务业做优做强,实现集约化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技术支撑。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作为公共管理平台,既是中国高校教学、科研的关键力量,也是现代检验检测产业的重要一员;“开放、共享”成为高校分析测试中心新时代发展的重要理念。新仪器、新技术奠定了检测能力的硬件基础,科学的管理是检测服务能力的倍增器。BCEIA 2021-高校分析测试论坛会议现场本次会议开幕后,首先带来的就是以“公共平台管理与开放共享”为主题的系列报告和圆桌论坛。北京师范大学李崧教授作《共享实验室质量控制》报告,清华大学江永亨副研究员进作《科研条件平台的组织行为规律及清华大学平台建设的思考》。北京师范大学李崧教授作《共享实验室质量控制》报告清华大学江永亨副研究员作《科研条件平台的组织行为规律及清华大学平台建设的思考》报告圆桌论坛以“公共平台管理与开放共享”,在西安交通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主任高禄梅主持下,邀请北京工业大学国资处处长赵明,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平台成果处处长王建波,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江永亨登场,针对目前高校公共平台管理的现状,开放共享的相关政策支持以及面临哪些挑战等展开讨论。圆桌讨论:公共平台管理与开放共享左起:西安交通大学实验室与资产管理处副处长、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实验中心主任高禄梅,武汉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平台成果处处长王建波,北京工业大学国资处处长赵明,清华大学实验室管理处副处长江永亨高校分析测试中心仪器设备装备优良,检测技术力量雄厚,是中国分析测试行业的翘楚。本次会议特别组织了“电镜分析技术应用论坛”。首先,电镜论坛特别邀请多家高校电镜方面的专家以及会议合作伙伴赛默飞给大家带来关于冷冻电镜、聚焦离子束、4D超快电镜等方面的主题报告。系列主题报告结束后,邀请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 兰州大学电镜中心主任张宏、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技术主管郭振玺 以及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吕弋组成的专家团队,围绕“重大仪器设备在科研中的引领”的主题,与现场的来宾展开交流、讨论,分享大家积极发表所在高校内的仪器使用情况,交换了高校重大仪器对科研的支撑作用的看法。清华大学研究员雷建林作《冷冻电镜单颗粒数据采集高通量自动化技术之路》北京科技大学高级工程师乔祎作《基于聚焦离子束技术的Ga离子注入与损伤研》报告赛默飞公司业务拓展经理孙秀荣作《赛默飞扫描电子显微镜在材料原位分析中的应》报告南开大学教授付学文作《4D超快电子显微镜技术开发及应用》报告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鞠晶作《电镜原位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报告圆桌讨论:重大仪器设备在科研中的引领主持人四川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吕弋,专家:重庆大学分析测试中心主任周小元、兰州大学电镜中心主任张宏、北京大学冷冻电镜平台技术主管郭振玺本次会议线上线下共受到近4000人次的关注,很多现场参会人员和线上参会者,都对本次会议一致好评,引起了强烈反响。通过现场和线上的参会人员与专家的提问讨论,进行了充分的学术交流,参会网友获益匪浅。青岛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组织线上听会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