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分析仪

仪器信息网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分析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分析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分析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分析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分析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分析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分析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分析仪相关的论坛

  • 毛细管等电聚焦

    最近实验室有人做毛细管等电聚焦,有些问题不解。毛细管等电聚焦中使用的毛细管填充两性电解质,两端插入不同的pH的磷酸和NaOH中,过程是否类似于等速电泳pH梯度形成的过程?在毛细管两端是否需要添加封堵剂?毛细管等电聚焦的过程分为:进样、聚焦和分离三个步骤。不知道大家在进样的时候目标蛋白是如何进样的:是混在两性电解质中进样还是单独气压进样?聚焦过程中marker与样品分别移动到等电点的位置,这个聚焦的程度是如何把握的?还有最后观察到的结果——推出的过程是电压推出还是气压推出的,这个过程有什么不同?

  • 等电聚焦毛细管

    有人能简述下等电聚焦毛细管操作步骤么,最好是安捷伦7100仪器?一般分为一步法(很少做,就是把毛细管先填充阴极缓冲液)和两部法(等电聚焦后靠压力或更换出口缓冲液进行)普通毛细管更换为等电聚焦时换检测器后需要更换滤光器,因为两性电解质在234nm下有影响。谢谢啦

  • 测毛细管中溶液拉曼如何聚焦?

    本人最近用拉曼测液体抗生素的拉曼信号,用毛细管来装样品显微聚焦,,但是经常测出来玻璃的信号,请问拉曼聚焦操作方面有什么技巧吗?或者说在屏幕上看到怎样的图案才算是聚焦到液体了?还有一个问题请教,文献中用的是600多的激光,我用500多的测抗生素会不会差别很大?

  • 【参数解读】毛细管电泳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参数解读】毛细管电泳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的新型液相分离技术。实际上包含电泳、色谱及其交叉内容,它使分析化学得以从微升水平进入纳升水平,并使单细胞分析,乃至单分子分析成为可能。长期困扰我们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的分离分析也因此有了新的转机。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0/201410081610_517225_1608710_3.jpg由于毛细管电泳有很多分离模式,所以不同仪器差异会很大。有些是普遍适用型,有些则具有专一性,只适用于某种模式或者某种物质的分离分析。普遍适用型的如Agilent 7100,Beckman PA800 plus,专一性的如毛细管电泳液相色谱一体机,这个就只能做电色谱(CEC),类似于HPLC,通常需要有填充物质,但又比HPLC多了个高压系统。再比如iCE280分析仪,其实是一台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仪,只能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分析,分离模式固定为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所以这里只以某个仪器参数举例,当然大家有其他仪器参数,也可以跟帖讨论。◆◆◆◆◆◆◆◆◆◆◆◆◆◆◆◆◆◆◆◆◆◆◆◆◆◆◆◆◆◆◆◆◆◆◆◆◆◆列举部分仪器的个别参数,仅供参考:技术参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0/201410081612_517231_1608710_3.jp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4/10/201410081612_517232_1608710_3.jpg〓〓〓〓〓〓〓〓〓〓〓〓〓〓分割线〓〓〓〓〓〓〓〓〓〓〓〓〓〓〓〓〓〓〓请您来解析:1、空气制冷和冷凝液制冷,哪个效果更好?2、注意过样品盘的温控范围吗?你的仪器范围多大?什么范围内才比较好?3、毛细管出口端的长度什么情况下会对分离分析产生重要影响?如何评价毛细管的质量好坏?4、影响仪器分离度的因素有哪些?仪器的哪些参数会影响分离度?5、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用途比较专一的毛细管电泳仪,比如毛细管电泳液相色谱一体机和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仪等。普通毛细管电泳仪如Agilent 7100和Beckman PA800 plus等也能完成以上这两种特制仪器的工作吗?6、谈谈你的CE仪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补充自己想交流的参数,说说自己的认识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往期回顾:【参数解读】液相制备色谱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 【参数解读总结篇】毛细管电泳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

    【参数解读】毛细管电泳仪的技术参数解读与使用毛细管电泳仪主要部件有0~30kV可调稳压稳流电源,内径小于100μm(常用50~75μm)、长度一般为30~100cm的石英毛细管、电极槽、检测器和进样装置。检测器有紫外/可见分光检测器、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和电化学检测器,前者最为常用。进样方法有电动法(电迁移)、压力法(正压力、负压力)和虹吸法。成套仪器还配有自动冲洗、自动进样、温度控制、数据采集和处理等部件。由于毛细管电泳有很多分离模式,所以不同仪器差异会很大。有些是普遍适用型,有些则具有专一性,只适用于某种模式或者某种物质的分离分析。普遍适用型的如Agilent 7100,Beckman PA800 plus,专一性的如毛细管电泳液相色谱一体机,这个就只能做电色谱(CEC),类似于HPLC,通常需要有填充物质,但又比HPLC多了个高压系统。再比如iCE280分析仪,其实是一台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仪,只能用于蛋白质的分离分析,分离模式固定为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分割线〓〓〓〓〓〓〓〓〓〓〓〓〓〓〓〓〓〓〓〓〓〓〓〓〓〓请您来解析:1、空气制冷和冷凝液制冷,哪个效果更好?冷凝方式,液体冷凝会比较稳定,液冷效果好。只是这样一来还要另外买冷凝液,增加分析成本。2、注意过样品盘的温控范围吗?你的仪器范围多大?什么范围内才比较好?控温范围直接决定了仪器的适用范围,控温的准确度又决定了重现性的好坏,所以,这个参数至关重要。安捷伦的样品温度最低高达10度,如果做生物样品的话就被动了。beckman最低4度,比较有优势。我见过最低温度的是Lumex的毛细管电泳仪,低到-10度。控温的最高值也值得关注,如果毛细管堵住了的话,常温经常冲洗不了,这是提高温度往往会有惊喜(越高越好)。3、毛细管出口端的长度什么情况下会对分离分析产生重要影响?如何评价毛细管的质量好坏?出口端长度是指的是窗口到出口端的距离吗?会影响场强和进样量。在出口端进样模式下,出口端的长度有重要意义,因为较长的有效距离能够提供更好的分离度。4、影响仪器分离度的因素有哪些?仪器的哪些参数会影响分离度?电压、温度、管长、管内径、溶液等;仪器的温度、电压等会影响。5、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用途比较专一的毛细管电泳仪,比如毛细管电泳液相色谱一体机和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仪等。普通毛细管电泳仪如Agilent 7100和Beckman PA800 plus等也能完成以上这两种特制仪器的工作吗?可以的,还可以和质谱联用。6、谈谈你的CE仪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常见的是管子容易断或者污染什么的,解决办法就是“换”和“洗”。SDS-MEKC很容易有气泡,解决办法就是超声。如果毛细管里面有气泡,引起断流,断流后如果不及时发现,积聚的热量就有可能烧坏毛细管。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补充自己想交流的参数,说说自己的认识或者提出自己的疑问!!!http://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11.gif

  • 喜讯!CE研究大突破--单分子成像技术揭示毛细管电泳机理

    以下转自科学网:http://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333013373163128569.shtm?id=28569 单分子成像技术揭示毛细管电泳机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汪海林课题组在高灵敏分析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利用先进的单分子成像技术研究并揭示了独特的等速电泳聚焦和分离的机理,其有关“DNA单分子不连续运动成像揭示场强变化的等速电泳动力学”的研究发表在国际著名化学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 2013, 135, 4644 - 4647)上。带电组分在均一和非均一电场中的运动是电泳应用于化学、物理学、生命科学以及新兴的纳米科技领域的基础。目前,人们对带电组分在均一电场中的运动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而对其在非均一电场中运动的了解却有限。事实上,通过巧妙设计非均一电场,可实现其它技术难以分离的超大DNA分子(80 kb) 的分离和多种分析物的高倍浓缩(可达百万倍)。因而,认识非均一电场中带电组分的运动机制对发展高灵敏的生物分子分析技术和方法具有特殊意义。尽管非均一电场的使用已有百年历史,但对于其形成机理的认识由于存在技术瓶颈而踯躅不前。为了解决这一学科难题,汪海林课题组通过改造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成像仪器,首先实现了毛细管电泳-单分子荧光成像分析。在此基础上,以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作为非均一电场模型,对流经毛细管检测窗口处单个DNA分子实时成像。由于每一幅像记录了单个DNA分子在50 毫秒内的运动轨迹,因此可以计算出每一时间点DNA单分子的运动速度。而DNA运动速度的大小直接与电场强度相关,从而可获得毛细管中电场强度的动态分布信息。通过研究电场强度的实时变化,揭示了电渗流存在下等速电泳的动力学,并首次提出了三区带模型,突破了传统二区带模型的局限。利用这一研究成果,他们发展一种新颖的DNA单分子聚焦方法,实现对极低浓度下随机分布的、难以检测的单分子成像,可检测出4´10-17mol/L DNA分子。在这项研究工作中,汪海林课题组创造性地利用单分子成像技术测定电场强度的分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非均一电场研究方法,这对发展基于电泳分离的高灵敏生物分析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工作得到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973计划、重点实验室等的支持。(来源: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转】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分析策略

    【转】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分析策略

    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分析策略一、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电泳是指电解质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电荷相反方向迁移的现象。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是指离子或带电粒子以毛细管为分离室,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依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液相分离分析技术。由于毛细管内径小,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大,易于散热,因此毛细管电泳可以减少焦耳热的产生,这是与传统电泳技术的根本区别。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2/05/201205142034_366964_2019107_3.jpgHPCE实际上包含电泳、色谱及其相互交叉的内容,是分析科学中继高效液相色谱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它使得分离分析科学从微升级水平进入到纳升级水平,并使得细胞的分析,乃至单分子的分析成为可能。尤其是对样品珍贵,取样极少的生物大分子,毛细管电泳具有绝对的优势。其突出特点是:(1)所需样品量少;(2)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3)分离模式多,开发分析方法容易;(4)溶剂用量少,经济、环保;(5)应用范围极广。毛细管电泳技术可用于分离分析多种组分,如核酸/核苷酸、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糖类/糖蛋白、酶、碱氨基酸、微量元素、小的生物活性分子等的快速分析,以及DNA序列分析和DNA合成中产物纯度测定等,还可用于碱性药物分子及其代谢产物、无机及有机离子/有机酸、手性化合物、单细胞分析、药物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和病毒的分析。毛细管电泳依分离模式不同,可分为:毛细管区带电泳(CZE)、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MCKC)、毛细管凝胶电泳(CGE)、毛细管等电聚焦(cIEF)、亲和毛细管电泳(ACE)、毛细管电色谱(CEC)。下面以最常用的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为例,探讨毛细管电泳原理及分析策略。

  • [资料]毛细管电泳的模式及应用

    毛细管电泳模式分类毛细管区带电泳 (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毛细管凝胶电泳 (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CGD)、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CC)、毛细管等电聚焦 (capillary bodec trie focusing,CIEF)毛细管等速电泳 (capiliary isotador-phoresis,CITP)不同的电泳模式具有不同的分离机制和应用范围一、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区带电泳 (capiliary zone electrophoresis,CZE) 是指溶质在毛细管内的背景电解质溶液中以不同速度迁移而形成一个一个独立的溶质带的电泳模式。突出特点:简单,方法限制:因中性物质的淌度差为零所以不能分离中性物质。CZE 是 CE 中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操作模式,是其他操作模式的基础。定量分析也类似于 HPLC,根据电泳峰的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分析。溶质的迁移时间 为: 当 时,理论塔板数 为 (15-26)式中, 为扩散系数。溶质 1 和溶质 2 的分离度 为 (15-27)式中, 和 分别为溶质 1 和溶质 2 的淌度; 为两溶质的平均淌度。溶质的迁移时间 为: 当 时,理论塔板数 为 (15-26)式中, 为扩散系数。溶质 1 和溶质 2 的分离度 为 (15-27)式中, 和 分别为溶质 1 和溶质 2 的淌度; 为两溶质的平均淌度。二、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凝胶电泳 (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CGE) 是在毛细管中装入凝胶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凝胶物理性质及影响多孔性-起类似分子筛的作用,使溶质按分子大小逐一分离。凝胶的黏度大,可减少溶质的扩散,使被分离组分峰形尖锐,能达到 CE 中最高的柱效。毛细管凝胶柱的制备:常用聚丙烯酰胺在毛细管内交联制成凝胶柱.但制备麻烦,使用寿命短。用途:可分离分析蛋白质和 DNA 的分子量或碱基数用黏度低的线性聚合物,如甲基纤维素代替聚丙烯酰胺,可形成无凝胶但有筛分作用的无胶筛分 (nongel sieving) 介质。比凝胶柱制备简单,寿命长,但分离效能较凝胶柱略差。三、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等电聚焦 (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CIEF)分离的基本原理:基于两性电介质在分离介质中的迁移造成的 pH 梯度,由此可以使物质根据它们不同的等电点达到分离的目的。具有一定等电点的物质顺着这一梯度迁移到相当于其等电点的那个位置,并在此停下,产生非常窄的聚焦带,并使不同等电点的蛋白聚焦在不同位置上,如图 15-10(b) 所示。 CIEF 有极高的分辨率,例如可以分离等电点差异小于 0.01pH 单位的两种蛋白质。为了在毛细管内实现等电聚焦过程,必须减小电渗流,使已聚焦的区带移动,接受检测而又不引起很大的区带展宽。一般认为将亲水聚合物质键合到毛细管管壁表面可减小电渗流,以防吸附及破坏稳定的聚焦区带;通过调节两性电介质溶液可使聚焦区带移动。四、毛细管等速电泳毛细管等速电泳 (capillary isouchor-phoresis,CITP) 先导电介质和尾随电解质选择与分离原理:选用淌度比样品中任何待测组分的淌度都高的电解质作为先导电介质用淌度比样品中任何待测组分的淌度都低的电解质作为尾随电解质夹在前导电解质和尾随电解质之间的样品组分根据各自的有效淌度不同而分离达到平衡时,各组分区带上电场强度的自调节作用使各组分区带具有相同的迁移速率如图 15-10(c) 用途:分离离子型物质。五、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micellar ei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CC 又称电动色谱)原理:采用 CZE 技术并结合色谱原理而形成。它将电化合物或带电分子聚集体溶解于缓冲液以充当载体。溶质在载体 (不固定于柱的准固定相) 与周围介质 (流动相) 之间的分配,同时两相在高压电场中具有不同的迁移,如图 15-11 所示。

  • 毛细管等点聚焦电泳样品峰缺失,什么原因?

    用贝克曼的毛细管电泳仪PA 800plus,做等电点测定实验,选用贝克曼Marker试剂盒中的7.0、5.5、4.1,测定的蛋白质理论等电点为4.8。结果不加样品的时候,Marker的3个峰很好并且线性也很好,但是加上样品之后,还是只有Marker的3个峰,没有样品对应的峰。想求助大家,这是什么原因?做了快一周了,都是只能跑出Marker,没有样品峰,换了另一个蛋白理论等电点为5.4,也是这种情况。找不到原因,希望大家赐教。。。

  • 毛细管电泳法的特点&优点

    3的情况下,其内表面带负电,与缓冲液接触时形成双电层,在高压电场作用下,形成双电层一侧的缓冲液由于带正电而向负极方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渗流。同时,在缓冲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以各自不同速度向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电泳。带电粒子在毛细管缓冲液中的迁移速度等于电泳和电渗流的矢量和。各种粒子由于所带电荷多少、质量、体积以及形状不同等因素引起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 目前,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有以下几种。 (1)毛细管区带电泳,用以分析带电溶质。为了降低电渗流和吸附现象,可将毛细管内壁涂层。 (2)毛细管凝胶电泳,在毛细管中装入单体,引发聚合形成凝胶,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DNA等大分子化合物。另有将聚合物溶液等具有筛分作用的物质,如葡聚糖、聚环氧乙烷,装人毛细管中进行分析,称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故有时将此种模式总称为毛细管筛分电泳,下分为凝胶和无胶筛分两类。 (3)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在缓冲液中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胶束,被分离物质在水相和胶束相(准固定相)之间发生分配并随电渗流在毛细管内迁移,达到分离。本模式能用于中性物质的分离。 (4)亲和毛细管电泳,在毛细管内壁涂布或在凝胶中加入亲和配基,以亲和力的不同达到分离目的。 (5)毛细管电色谱,是将HPLC的固定相填充到毛细管中或在毛细管内壁涂布固定相,以电渗流为流动相驱动力的色谱过程,此模式兼具电泳和液相色谱的分离机制。 (6)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是通过内壁涂层使电渗流减到最小,再将样品和两性电解质混合进样,两个电极槽中分别为酸和碱,加高电压后,在毛细管内建立了pH梯度,溶质在毛细管中迁移至各自的等电点,形成明显区带,聚焦后用压力或改变检测器末端电极槽储液的pH值使溶质通过检测器。 (7)毛细管等速电泳,采用先导电解质和后继电解质,使溶质按其电泳倘度不同得以分离。 以上各模式以(1)、(2)、(3)种应用较多。 电极槽和毛细管内的溶液为缓冲液,可以加入有机溶剂作为改性剂,以及加入表面活性剂,称作运行缓冲液。运行缓冲液使用前应脱气。电泳谱中各成分的出峰时间称迁移时间。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中的胶束相当于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但它在毛细管内随电渗流迁移,故容量因子为无穷大的成分最终也随胶束流出。其他各种参数都与液相色谱所用的相同。 一、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所用的仪器为毛细管电泳仪。正文中凡采用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的品种,其所规定的测定参数,除分析模式、检测方法(如紫外光吸收或荧光检测器的波长、电化学检测器的印加电位等)应按照该品种项下的规定外,其他参数如毛细管内径、长度、缓冲液的pH值、浓度、改性剂添加量、运行电压或电流的大小、运行的时间长短、毛细管的温度等,均可参考该品种项下规定的数据,根据所用仪器的条件和预试验的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二、系统适用性试验 同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按各品种项下的要求,进行预试验,并调节各运行参数使达到规定指标,方可正式测定。 三、测定法 同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目前毛细管电泳仪的进样精度较高效液相色谱法低,定量分析时以用内标法为宜。

  • 【资料】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分离的原因:电泳迁移,电渗迁移电泳迁移:在高压电场下,带电离子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电渗迁移:当毛细管内充满缓冲溶液时,毛细管壁上的硅羟基发生解离,生成氢离子溶解在溶液中,这样就使毛细管壁带上负电荷与溶液形成双电层,在毛细管的两端加上直流电场后,带正电的溶液就会整体的向负极端移动,这就形成了电渗流。在操作缓冲溶液中,带电粒子的运动速度等于电泳速度和电渗速度的矢量和,电渗速度一般大于电泳速度,因此即使是阴离子也会从阳极端流向阴极端。加大缓冲溶液的酸度、在缓冲溶液中加入有机试剂都会减少硅羟基的解离,减小电渗流。分离模式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有以下几种。 (1)毛细管区带电泳(CZE) 将待分析溶液引入毛细管进样一端,施加直流电压后,各组分按各自的电泳流和电渗流的矢量和流向毛细管出口端,按阳离子、中性粒子和阴离子及其电荷大小的顺 序通过检测器。中性组分彼此不能分离。出峰时间称为迁移时间(tm),相当于高效液相色谱和[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中的保留时间。 (2)毛细管凝胶电泳(CGE) 在毛细管中装入单体和引发剂引发聚合反应生成凝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分析蛋白质、DNA等生物大分子。另外还可以利用聚合物溶液,如葡聚糖等的筛分作用进 行分析,称为毛细管无胶筛分。有时将它们统称为毛细管筛分电泳,下分为凝胶电泳和无胶筛分两类。 (3)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 采用前导电解质和尾随电解质,在毛细管中充入前导电解质后,进样,电极槽中换用尾随电解质进行电泳分析,带不同电荷的组分迁移至各个狭窄的区带,然后依次通过检测器。 (4)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 将毛细管内壁涂覆聚合物减小电渗流,再将样品和两性电解质混合进样,两个电极槽中分别加入酸液和碱液,施加电压后毛细管中的操作电解质溶液逐渐形成pH梯 度,各溶质在毛细管中迁移至各自等电点(pI)时变为中性形成聚焦的区带,而后用压力或改变检测器末端电极槽储液的pH值的办法使溶质通过检测器。 (5)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EKC或MECC) 当操作缓冲液中加入大于其临界胶束浓度的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时表面活性剂就聚集形成胶束,其亲水端朝外憎水非极性核朝内,溶质则在水和胶束两相间分配,各溶 质因分配系数存在差别而被分离。对于常用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进样后极强亲水性组分不能进入胶束,随操作缓冲液流过检测器(容量因子k′= 0);极强憎水性组分则进入胶束的核中不再回到水相,最后到达检测器(k′=∞)。其他常用的胶束试剂还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胆酸 等。 (6)毛细管电色谱(CEC) 将细粒径固定相填充到毛细管中或在毛细管内壁涂覆固定相以电渗流驱动操作缓冲液(有时再加辅助压力)进行分离。

  • 【分享】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高效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高效毛细管电泳(high performance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HPCE)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分离、分析技术,它是凝胶电泳技术的发展,是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的补充。该技术可分析的成分小至有机离子、大至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可用于分析多种体液样本如血清或血浆、尿、脑脊液及唾液等,HPLC分析高效、快速、微量。 电泳迁移不同分子所带电荷性质、多少不同,形状、大小各异。一定电解质及PH的缓冲液或其它溶液内,受电场作用,样本中各组分按一定速度迁移,从而形成电泳。电泳迁移速度(v)可用下式表示: 其中E为电场强度(E=V/L,V为电压,L为毛细管总长度)。u为电泳淌度。 电渗迁移电渗迁移指在电场作用下溶液相对于带电管壁移动的现象。特殊结构的熔合硅毛细管管壁通常在水溶液中带负电荷,在电压作用下溶液整体向负极移动,形成电渗流。带电微粒在毛细管内实际移动的速度为电泳流和电渗流的矢量和。分析化学博客-jl2~d d&6}8eE4B3q5T I5U0 分离分析类型B[D hv,m cF2Z0 根据其分离样本的原理设计不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b[ _0]&uL+\$C0①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zoneelectrophoresis,CZE);②毛细管等速电泳(capillary chromatography,CITP);③毛细管胶速电动色谱(micelle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MECC);④毛细管凝胶电泳(capillary gelelectrophoresis,CGE);⑤毛细管等电聚焦(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CIEF)。毛细管区带电泳(CZE)为HPCE的基本操作模式,一般采用磷酸盐或硼酸盐缓冲液,实验条件包括缓冲液浓度、pH值、电压、温度、改性剂(乙腈、甲醇等),用于对带电物质(药物、蛋白质、肽类等)分离分析,对于中性物质无法实现分离。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CC)为一种基于胶束增溶和电动迁移的新型液体色谱,在缓冲液中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作为胶束剂,利用溶质分子在水相和胶束相分配的差异进行分离,拓宽了CZE的应用范围,适合于中性物质的分离,亦可区别手性化合物,可用于氨基酸、肽类、小分子物质、手性物质、药物样品及体液样品的分析。毛细管等速电泳(CITP)采用先导电解质和后继电解质,构成不连续缓冲体系,基于溶质的电泳淌度差异进行分离,常用于离子型物质(如有机酸),并因适用较大内径的毛细管而可用于微制备,但本法空间分辨率较差。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IEF)用于具兼性离子的样品(蛋白质、肽类),等电点仅差0.001可分离的物质。毛细管凝胶电泳(CGE)依据大分子物质的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主要用于蛋白质、核苷酸片段的分离。此外,还有毛细管电色谱(CEC)及非水毛细管电泳(CNACE),用于水溶性差的物质和水中难进行反应的分析研究。CZE和MECC用得较多,本文以两种方法为例来说明HPLC的原理。

  • 毛细管区带电泳发展史

    电泳是电解质中带电粒子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电荷相反方向迁移的现象。利用这种现象对化学和生物化学组分进行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可以实现电泳分离技术的仪器称为电泳仪。从20世纪30~40年代起,相继发展了多种基于抗对流载体的电泳仪(如纸电泳仪和凝胶电泳仪等)。传统电泳仪由于受到焦耳热的限制,只能在低电场强度下进行电泳操作,分离时间长,效率低。20世纪80年代初,小径毛细管被用于电泳仪,由此产生了毛细管电泳仪。毛细管电泳仪是分析科学继[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色谱仪[/color][/url]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使分析科学从微升级进入到纳升级水平,不仅使单细胞乃至单分子分析成为可能,也使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分析有了新的转机。  1809年,发现电泳现象,即在湿粘土中插上带玻璃管的正负两个电极,加电压后,带负电荷的粘土颗粒向正极移动,正极玻璃管中原有的水层变混浊。  1909年,将胶体离子在电场中的移动现象称为电泳。用不同pH的溶液在U形管中测定了转化酶、过氧化氢酶的电泳移动和等电点。  1937年,发明U形管移动界面电泳仪。将蛋白质混合液放在两段缓冲液之间,两端施以电压进行自由溶液电泳,次将人血清提取的蛋白质混合液分离出白蛋白和α、β、γ球蛋白。  1948年,重新发展了纸电泳仪,对氨基酸的分离进行研究。  1959年,利用人工合成的凝胶作为载体,创建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极大地提高了电泳的分辨率,开创了近代电泳的新时代。  1967年,首先在3mm内径的毛细管中作自由溶液的区带电泳。  1974年,用200~500μm内径的毛细管作区带电泳分离。  1981年,用75μm内径的石英毛细管在3万伏高压下实现40万理论塔板数的分离效率,这一工作被认为是现代毛细管电泳发展的里程碑。随后毛细管电泳的研究急速升温,许多大科学家也开始参与研究。  1984年,使用含表面活性剂的背景电解质,开辟了毛细管电泳另一个重要分支-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  1987年,结合传统的等电聚焦电泳和凝胶电泳原理,实现了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和毛细管凝胶电泳。  1988年,实现了微量制备的可能性,提取和分离了50μmol的蛋白质、肽和寡核苷酸等。  20世纪80年代末,毛细管电泳的研究非常活跃,90年代起在技术和应用等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  1989年,推出批毛细管电泳仪。  1990年,改进和应用了紫外检测器。  1992年,激发诱导荧光检测器诞生,毛细管电泳技术得到不断改进和更新,灵敏度和分辨率均达到预期的分离效率。

  • 毛细管电泳法分离模式

    目前,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有以下几种。  (1)毛细管区带电泳,用以分析带电溶质。为了降低电渗流和吸附现象,可将毛细管内壁涂层。  (2)毛细管凝胶电泳,在毛细管中装入单体,引发聚合形成凝胶,主要用于测定蛋白质、DNA等大分子化合物。另有将聚合物溶液等具有筛分作用的物质,如葡聚糖、聚环氧乙烷,装人毛细管中进行分析,称毛细管无胶筛分电泳,故有时将此种模式总称为毛细管筛分电泳,下分为凝胶和无胶筛分两类。  (3)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在缓冲液中加入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形成胶束,被分离物质在水相和胶束相(准固定相)之间发生分配并随电渗流在毛细管内迁移,达到分离。本模式能用于中性物质的分离。  (4)亲和毛细管电泳,在毛细管内壁涂布或在凝胶中加入亲和配基,以亲和力的不同达到分离目的。  (5)毛细管电色谱,是将HPLC的固定相填充到毛细管中或在毛细管内壁涂布固定相,以电渗流为流动相驱动力的色谱过程,此模式兼具电泳和液相色谱的分离机制。(6)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是通过内壁涂层使电渗流减到最小,再将样品和两性电解质混合进样,两个电极槽中分别为酸和碱,加高电压后,在毛细管内建立了pH梯度,溶质在毛细管中迁移至各自的等电点,形成明显区带,聚焦后用压力或改变检测器末端电极槽储液的pH值使溶质通过检测器。  (7)毛细管等速电泳,采用先导电解质和后继电解质,使溶质按其电泳倘度不同得以分离。  以上各模式以(1)、(2)、(3)种应用较多。  电极槽和毛细管内的溶液为缓冲液,可以加入有机溶剂作为改性剂,以及加入表面活性剂,称作运行缓冲液。运行缓冲液使用前应脱气。电泳谱中各成分的出峰时间称迁移时间。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中的胶束相当于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但它在毛细管内随电渗流迁移,故容量因子为无穷大的成分最终也随胶束流出。其他各种参数都与液相色谱所用的相同。

  • 【讨论】毛细管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的比较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以高压电场为驱动力,以电解质为电泳介质,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样品组分依据淌度和分配行为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色谱方法。它有多种分离模式,可以采用液相色谱中的各种检测方法。CE既可以分离带电荷的溶质,也可以通过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等分离模式分析中性溶质,CE的高分离效率、高检测灵敏度,样品用量极少等特点使它在生物医药样品的分析中显示出突出的优越性。 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CEC):毛细管电色谱结合了毛细管电泳的高柱效和高效液相色谱的高选择性,已成为近年来色谱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是以电渗流(或电渗流结合高压输液泵)为流动相驱动力的微柱色谱法。CEC是液相色谱与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的产物,它的分离机理包含有电泳迁移和色谱固定相的保留机理,一般而言,溶质与固定相间的相互作用对分离起主导作用。所用色谱柱为填充了HPLC填料的填充型毛细管柱和管内壁涂渍了固定相功能分子的开管毛细管柱。CEC还处在发展阶段,主要应用在药物、手性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的分离分析。另外CEC与质谱联用既可解决LC/MS的分离效率不高的问题,又可克服CE/MS中质量流量太小的缺陷。

  • 毛细管电泳仪的主要部件和其性能要求介绍

    毛细管电泳系统的基本结构包括进样系统、两个缓冲液槽、高压电源、检测器、控制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由于毛细管内径的限制,检测信号是CE系统最突出的问题。紫外可见法(UV)是CE常用的检测方法,但是受到仪器、单波长等因素的限制。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二极管阵列(PDA)检测器。常规的检测器还有灵敏度很高的激光光热(LIP)和荧光(FL)检测器。近些年,在实际应用中还产生了激光诱导荧光(LIF)、有良好选择性的安培(EC)、通用性很好的电导(CD)助以及可以获得结构信息的质谱(MS)等多种检测器。迄今为止,除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和红外(IR)技术没有和CE联用,其他的检测方法均和CE联用并且大部分实现商品化。使用CE时应该根据所分析物质的特点,选择相应分离模式和检测器,以扬长避短,得到最佳分析效果。毛细管电泳仪的主要部件和其性能要求如下:(1)毛细管用弹性石英毛细管,内径50μm和75μm两种使用较多(毛细管电色谱有时用内径再大些的毛细管)。细内径分离效果好,且焦耳热小,允许施加较高电压,但若采用柱上检测因光程较短检测限比较粗内径管要差。毛细管长度称为总长度,根据分离度的要求,可选用20~100cm长度,进样端至检测器间的长度称为有效长度。毛细管常盘放在管架上控制在一定温度下操作,以控制焦耳热,操作缓冲液的黏度和电导度,对测定的重复性很重要。 (2)直流高压电源采用0~30kV(或相近)可调节直流电源,可供应约300μA电流,具有稳压和稳流两种方式可供选择。 (3)电极和电极槽两个电极槽里放入操作缓冲液,分别插入毛细管的进口端与出口端以及铂电极,铂电极接至直流高压电源,正负极可切换。多种型号的仪器将样品瓶同时用做电极槽。(4)冲洗进样系统每次进样之前毛细管要用不同溶液冲洗,选用自动冲洗进样仪器较为方便。进样方法有压力(加压)进样、负压(减压)进样、虹吸进样和电动(电迁移)进样等。进样时通过控制压力或电压及时间来控制进样量。 (5)检测系统紫外-可见光分光检测、激光诱导荧光检测、电化学检测和质谱检测均可用作毛细管电泳的检测器。其中以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检测器应用最广,包括单波长、程序波长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将毛细管接近出口端的外层聚合物剥去约2mm一段,使石英管壁裸露,毛细管两侧各放置一个石英聚光球,使光源聚焦在毛细管上,透过毛细管到达光电池。对无光吸收(或荧光)的溶质的检测,还可采用间接测定法,即在操作缓冲液中加入对光有吸收(或荧光)的添加剂,在溶质到达检测窗口时出现反方向的峰。 (6)数据处理系统与一般色谱数据处理系统基本相同。

  • 【资料】整体柱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整体柱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色谱(CEC)是近年来建立在电泳技术不断发展和液相色谱理论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利用电渗流或电渗流结合压力来推动流动相移动的微分离法。由于它结合了毛细管电泳及高效液相两种分离机制,因而具有快速,高效,使用范围广等特点,不管是中性物质还是带电物质都可以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CEC的毛细管柱主要有3种类型:填充柱、开管柱和整体柱。填充柱是发展最快使用最多的一类,95%的据报道都是使用填充柱进行分析,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但填充柱需要在柱尾制作塞子,由此带来柱塞效应,引入了非均匀性因子引起气泡的产生,进而使谱带展宽。同时,塞子的制备具有一定的难度,条件控制不好将影响填充的均匀性,孔隙若太大流动相渗出,太小则易被污染甚至被样品中的“脏物”阻塞。开管柱虽没有塞子问题,固定相均匀,可使用较高的电压,但相比小,柱容量低,检测困难。整体柱不需要封口,避免了塞子制作的困难以及产生的气泡问题,且具有更好的多孔性和渗透性,即具有流动相的流通孔又有便于溶质进行传质的中孔,利于实现生物大分子的快速分离。 溶胶-凝胶技术是指溶胶的凝胶化过程,光聚合法制备溶胶凝胶整体柱有许多优点,如可控制孔径,柱渗透性好,低温制备避免柱体变形,柱效高等。光聚合整体柱的进一步修饰,对于生物大分子而言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Kato等采用两种方法修饰光聚合溶胶-凝胶整体柱,分离氨基酸混合物。一是与二甲基十八烷基氯硅烷反应,二是与二甲基十八烷基氯硅烷反应后,用氯三甲基硅烷进行封端反应。为提高检测灵敏度,将氨基酸衍生化,4-氟-7-硝基-2,1,3苯并二唑为荧光试剂。用第二种方法修饰的封端整体柱在流动相为 50 mmol·L-1醋酸铵(pH2.5)-水-乙腈(1:1:8)条件下,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在7 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柱效在每米58000~105000,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此条件下也得到了很好的分离。而使用未封端的整体柱由于吸附氨基酸,柱效比封端柱低 50%~67%。 微型化是未来分析仪器的发展方向,由于微芯片具有分析速度快,携带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者们已开始将整体柱制备技术应用于微芯片中。Daniel等将丙烯酸酯有机整体柱通过光聚合作用蚀刻到微芯片通道中作为固定相分离肽和氨基酸。整体柱技术与微芯片技术的结合将为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带来极大的便利。

  • 【讨论】毛细管电色谱仪与毛细管电泳的区别,哪个更好(讨论中)

    打算购买一台毛细管电色谱仪,由于我以前从事毛细管电泳分析,看到商家的介绍,觉得毛细管电色谱仪更好一些,但由于从来没有使用过,所以有点担心,有哪位使用过毛细管电色谱仪,请给予具体的参考信息,和毛细管电泳仪相比,毛细管电色谱仪有哪些优点与不足,谢谢!

  • 08年的 毛细管电泳技术发展及应用前景

    3的情况下,其内表面带负电,和缓冲液接触时形成双电层,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形成双电层一侧的缓冲液由于带正电荷而向负极方向移动形成电渗流。同时,在缓冲液中,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以不同的速度向其所带电荷极性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电泳,电泳流速度即电泳淌度。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根据在缓冲液中各组分之间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带正电荷的分子、中性分子和带负电荷的分子依次流出,带电粒子在毛细管缓冲液中的迁移速度等于电泳淌度和电渗流的矢量和,各种粒子由于所带电荷多少、质量、体积以及形状不同等因素引起迁移速度不同而实现分离;在毛细管靠负极的一端开一个视窗,可用各种检测器。目前已有多种灵敏度很高的检测器为毛细管电泳提供质量保证,如紫外检测器(UV)、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LIF)、能提供三维图谱的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以及电化学检测器(ECD)。由于毛细管的管径细小、散热快,即使是高的电场和温度,都不会向常规凝胶电泳那样使胶变性,影响分辨率。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分离模式和检测模式的发展同样也是多方面的,经典的分离模式有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毛细管凝胶电泳等;新方法的发展研究难度大,但近年来却有不小的进展,其中建立新的分离模式和联用技术最为突出。比如建立了阵列毛细管电泳(CAE),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ACE),芯片毛细管电泳(CCE),非水毛细管电泳技术(NACE)。毛细管电泳技术发展迅速,是色谱最活跃的领域之一。一般地说, 这种发展主要涉及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进样技术和检测器。一、毛细管电泳技术分离模式:1、毛细管区带电泳(Capillary Zone Electrophoresis, CZE)毛细管区带电泳是以具有pH缓冲能力的电解质溶液为载体,以毛细管为分离室的一种高压区带电泳,是应用最早也最为广泛的一种分离模式。其分离原理是根据被分析物的电泳淌度不同实现分离。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具有不同电泳淌度的分离对象将在彼此分开的区带中迁移,而具有相同电泳淌度分离对象将在同一个区带中共迁移。毛细管区带电泳除具有一般的电泳迁移外,还受到电渗的影响。电渗流指的是溶液在外加电场作用下整体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现象, 它是伴随着电泳而产生的一种电动现象。在毛细管电泳分离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毛细管区带电泳中,毛细管内壁如果没有进行修饰,正离子迁移的方向与电渗方向一致,负离子迁移的方向与电渗方向相反。因此,正离子在毛细管的迁移速度加快, 负离子在毛细管的迁移速度减慢。多数情况下,电渗的速度比电泳速度快5-7倍,故在毛细管中负离子也总是向负极移动。所以在毛细管区带电泳中利用电渗流可将正/负离子和中性分子一起朝一个方向。如阴极方向产生差速迁移。在一次毛细管区带电泳操作中同时完成正/负离子的分离分析。 需要说明的是,分析阳离子时,由于电渗流方向与离子移动的方向一致,不必处理毛细管内壁;但分析阴离子时,电渗流方向通常与离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必须用烷基铵盐,如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类物质处理毛细管内壁,以使电渗流反向。2、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Micellar Electrokinetic Capillary Chromatography, MECC)1984 年Terabe 等首次提出MECC 模式,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作为表面活性剂形成准固定相, 并加入电中性的环糊精, 分离强疏水性的多环芳烃。MECC 模式是基于CZE, 在运行缓冲液中加入相当浓度的表面活性剂, 当表面活性剂的浓度高于胶束临界浓度时, 表面活性剂的单体就聚集形成球形胶束而起准固定相的作用。常用的表面活性剂有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胆汁酸盐(SC) 或去氧胆酸盐(SDC) , 在近期报道中也有用混合胶束作为准固定相。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所分离成分的性质选择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在CZE 中无法分离的中性粒子可按自身疏水性的不同在M ECC 中得以分离, 扩展了毛细管电泳的应用范围,尤其在应用于天然药物及其制剂中有效成分——生物碱、黄酮类化合物、蒽醌类化合物等分析上有突出表现。3、毛细管凝胶电泳(Capillary Gel Electrophoresis, CGE)凝胶电泳在传统电泳中的应用最广泛。凝胶是一种抗对流介质,并具有分子筛作用,常用的凝胶有聚丙烯酞胺(polyacrylamide)和琼脂糖(agarose),应用最多的是前者。在毛细管中装入单体,引发聚合形成凝胶。主要用于DNA、RNA片段分离和顺序、PCR产物分析及蛋白质等大分子化合物的检测。4、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CEC)毛细管电色谱法( CEC) 是在毛细管中填充或在毛细管壁涂布、键合色谱固定相, 用电渗流或电渗流结合压力流来推动流动相的一种液相色谱法, 是高效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毛细管电泳的有机结合。它不仅克服了液相色谱中压力流本身流速不均匀引起的峰扩展的问题,而且峰扩展只与溶质扩散系数有关, 从而获得了接近于毛细管电泳水平的高柱效, 同时还具备了液相色谱的选择性。在CEC 中, 按照固定相的装填方式不同可以分为: 填充毛细管电色谱( PCCEC) , 开管毛细管电色谱( OTCEC) , 整体式毛细管电色谱( MCEC) 。PCCEC 是将固定相装填在毛细管中, OTCEC 是将固定相涂渍或键合在毛细管内壁上, MCEC 是通过在毛细管内原位聚合或固化的方法, 制成的具有多孔结构的整体式固定相。CEC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其采用高压直流电源代替高压泵, 用电渗流来驱动流动相, 流速在管中不是呈抛物线轮廓, 而是呈扁平的塞子流型, 因而在毛细管中没有流速梯度, 谱带展宽效应十分小, 这是CEC 比HPLC 柱效高的根本原因。CEC 没有背压问题, 可以使用粒度更小的填料与更长的毛细管柱, 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在高pH 值下, 毛细管内壁硅醇基的电离度大, 电渗流也大, 可以解决中性化合物的分离问题, 有利于与质谱仪联用; 在低pH 值条件下, 如果选择合适的填料还可以将带电组分很好地分离。此外, 在加电压的同时, 又可附加一定的压力驱动流动相, 这样既可避免分离过程中气泡的产生, 提高稳定性, 又可用压力来控制流速, 缩短分析时间, 实现梯度洗脱。因此,CEC在生物医药与环境分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5、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apillary Isoelectric Focusing, CIEF)CIEF 最早由Hjertén 等根据平板等电聚焦电泳( IEF) 的原理建立。它是将带有两性基团的样品、载体两性电解质、缓冲剂和辅助添加剂的混合物注入毛细管内,当在毛细管两端加上直流电压时,载体两性电解质可以在管内形成一定范围的pH 梯度,样品组分依据其所带电性向阴极或阳极泳动,柱内pH 值与该组分的等电点(pI) 相同时,溶质分子的净电荷为零,宏观上该组分将聚集在该点不再进一步

  • 【资料】整体柱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整体柱在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色谱(CEC)是近年来建立在电泳技术不断发展和液相色谱理论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利用电渗流或电渗流结合压力来推动流动相移动的微分离法。由于它结合了毛细管电泳及高效液相两种分离机制,因而具有快速,高效,使用范围广等特点,不管是中性物质还是带电物质都可以达到理想的分离效果。 CEC的毛细管柱主要有3种类型:填充柱、开管柱和整体柱。填充柱是发展最快使用最多的一类,95%的据报道都是使用填充柱进行分析,灵敏度高,重现性好。但填充柱需要在柱尾制作塞子,由此带来柱塞效应,引入了非均匀性因子引起气泡的产生,进而使谱带展宽。同时,塞子的制备具有一定的难度,条件控制不好将影响填充的均匀性,孔隙若太大流动相渗出,太小则易被污染甚至被样品中的“脏物”阻塞。开管柱虽没有塞子问题,固定相均匀,可使用较高的电压,但相比小,柱容量低,检测困难。整体柱不需要封口,避免了塞子制作的困难以及产生的气泡问题,且具有更好的多孔性和渗透性,即具有流动相的流通孔又有便于溶质进行传质的中孔,利于实现生物大分子的快速分离。 溶胶-凝胶技术是指溶胶的凝胶化过程,光聚合法制备溶胶凝胶整体柱有许多优点,如可控制孔径,柱渗透性好,低温制备避免柱体变形,柱效高等。光聚合整体柱的进一步修饰,对于生物大分子而言具有更强的分析能力。Kato等采用两种方法修饰光聚合溶胶-凝胶整体柱,分离氨基酸混合物。一是与二甲基十八烷基氯硅烷反应,二是与二甲基十八烷基氯硅烷反应后,用氯三甲基硅烷进行封端反应。为提高检测灵敏度,将氨基酸衍生化,4-氟-7-硝基-2,1,3苯并二唑为荧光试剂。用第二种方法修饰的封端整体柱在流动相为 50 mmol·L-1醋酸铵(pH2.5)-水-乙腈(1:1:8)条件下,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丙氨酸在7 min内得到了很好的分离,柱效在每米58000~105000,亮氨酸与异亮氨酸具有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此条件下也得到了很好的分离。而使用未封端的整体柱由于吸附氨基酸,柱效比封端柱低 50%~67%。 微型化是未来分析仪器的发展方向,由于微芯片具有分析速度快,携带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者们已开始将整体柱制备技术应用于微芯片中。Daniel等将丙烯酸酯有机整体柱通过光聚合作用蚀刻到微芯片通道中作为固定相分离肽和氨基酸。整体柱技术与微芯片技术的结合将为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分析带来极大的便利。

  • 微流电色谱是毛细管电色谱的一个分支吗

    2012年3月3号,由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阎超教授承担的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项目——“高效微流电色谱分析仪器的研发与应用”在上海举行项目启动会。微流电色谱是毛细管电色谱的一个分支吗

  • 【资料】-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技术

    [i]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2年,第23卷,第6期:352-353[/i][b]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技术[/b][i]李廷富[/i]摘  要: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分离检测技术。它综合了毛细管电泳的高效、快速与质谱强大的检测功能等优点,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各领域,成为分析生物大分子的重要工具之一。关键词:毛细管电泳 ;质谱;预浓缩  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是 80 年代初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待分离物组份间淌度和分配行为差异而实现分离的电泳新技术。具有快速、高效、分辨率高、重复性好、易于自动化等优点。质谱分析技术(MS)是通过对样品离子的质量和强度的测定进行定量和结构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具有分析灵敏度高、速度快等优点。这两种技术的联用 (CE/ MS)综合二者优点成为分析生物大分子物质的有力工具。本文对近年来 CE/ MS中的接口及样品预浓缩技术作一综述。1  仪器结构  任何一种类型质谱仪诸如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加速共振质谱(FT-ICR) 、飞行时间质谱、离子陷阱质谱和三级四极杆质谱等均可与 CE联用,但四极杆质谱与 CE 联用最常见。在各种 CE与质谱联用中,区带毛细管电泳(CZE) 最常用。其它如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速电泳等应用较少。电子喷雾离子化 (Electro-sprayIonization, ESl) 是质谱首选的离子源。其理由有二 : ESI 可用于检测多种高质量的带电分子;其次,从 CE 分离出来的分子经过接口可以直接进入质谱仪。2  接口技术CE末端接口是影响整个检测的一个关键因素,所有 CE/ESI-MS 接口的目标都是为了获得稳定的雾流 (Spray-Current)和高效的离子化。由于 CE需要较高离子强度、挥发性低的缓冲液,而 ESI需要相对较低的盐浓度才能获得好的雾化及离子化。因此接口技术必须优化,使其尽可能提供好的电子接触,同时尽量减少对 CE分离效率的影响。此外,对于每一种接口应选择相应的缓冲液。CE/ ESI-MS 接口共有三种类型:同轴液体鞘流(Coaxial Liquid Sheath Flow) 、无鞘接口、液体连接。2.1  同轴液体鞘流  此种类型接口是最常见的连接 CE 与ESI-MS 的方法。该接口是一个同心的不锈钢毛细管套在电泳毛细管末端,鞘内充有鞘液。再在此不锈钢套外再套一个同心的钢套,鞘内通鞘气。鞘液与毛细管电泳缓冲液液体在尖端混合,同时被鞘气雾化。鞘液流量通常为每分钟纳升至数微升之间,但却显著高于 CE 流速。由于鞘液的稀释作用,雾流稳定性得到改善。理想的鞘液缓冲液盐浓度应在高分离 (高盐浓度)和高雾化(低盐浓度)间优化。由于鞘液在雾化过程中也完全蒸发,鞘液的稀释并不显著降低检测灵敏度。但混合液体的体积应尽可能小,以避免谱带展宽。

  • 【分享】一篇文章《毛细管电色谱及其应用》

    毛细管电色谱及其应用 毛细管电色谱 ( 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简称CEC ) 是毛细管电泳和液相色谱的融合技术,它是在毛细管中填充或在毛细管壁涂布、键合色谱固定相,依靠电渗流(EOF)推动流动相,使样品分子根据它们在色谱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吸附、分配平衡常数的不同和电泳速率不同而达到分离分析的一种电分离模式。由于毛细管电色谱是采用电渗流来推动流动相,不仅克服了高效液相色谱中压力流本身流速不均匀引起的峰扩展,而且柱内无压降,使得峰扩展只与溶质扩散系数有关,因而使毛细管电色谱的理论塔板数远远高于高效液相色谱。同时由于引入了高效液相色谱的固定相,使毛细管电色谱具备了高效液相色谱固定相所具有的选择性,使它不仅能分离带电物质,也能分离中性化合物。用毛细管电色谱进行手性分离时,既能避免高效毛细管电泳操作中频繁更换手性选择剂的缺陷,又能达到高效率及降低操作费用。毛细管电色谱是微柱分离分析技术,很容易实现与其他分析技术如质谱、核磁共振等的联用。......下载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55610.shtml

  • 【分享】一篇文章《320μm内径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分离条件研究》

    320μm内径毛细管电色谱柱的分离条件研究尤慧艳 张维冰 阎 超 张玉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大连116011)摘 要:在毛细管电色谱中,随着柱径的加粗,焦耳热效应使柱效急剧降低,甚至产生气泡,导致断流现象;采用有机盐缓冲溶液作为流动相,在320μm内径反相毛细管柱中成功地使几种苯取代物得到较好的分离,并且可以在较高的电压下操作,得到了比加压电色谱法更高的柱效。通过对选择缓冲溶液的讨论,说明了大内径毛细管柱中调节流动相组成的一般原则。关键词:大内径毛细管柱,流动相,电色谱下载链接:http://www.instrument.com.cn/download/shtml/155609.shtml

  • 毛细管凝胶电泳技术

    毛细管凝胶电泳技术

    毛细管电泳技术(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E)又称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或毛细管分离法(CESM),是一类以毛细管为分离通道、以高压直流电场为驱动力,根据样品中各组分之间迁移速度和分配行为上的差异而实现分离的一类液相分离技术,迅速发展于80年代中后期,它实际上包含电泳技术和色谱技术及其交叉内容,是分析科学中继高效液相色谱之后的又一重大进展。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081111_456810_2646159_3.jpg1987年,Cohen发表了毛细管凝胶电泳的工作。当电泳从凝胶板上移到毛细管中以后,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分析灵敏度提高到能检测一个碱基的变化,分离效率达百万理论塔板数;分析片段能大能小,小到分辨单个核苷酸的序列,大到分离Mb的DNA;分析时间由原来的以小时计算缩减到以分、秒计算。CE可以说是经典电泳技术与现代微柱分离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 一.毛细管凝胶电泳的原理 不同分子所带电荷性质、多少不同,形状、大小各异。一定电解质及PH的缓冲液或其它溶液内,受电场作用,样本中各组分按一定速度迁移,从而形成电泳。电泳迁移速度(v)可用下式表示:v=uE其中E为电场强度(E=V/L,V为电压,L为毛细管总长度)。u为电泳淌度。毛细管凝胶电泳是将板上的凝胶移到毛细管中作支持物进行的电泳。凝胶具有多孔性,起类似分子筛的作用, 溶质按分子大小逐一分离。凝胶粘度大, 能减少溶质的扩散, 所得峰形尖锐, 能达到CE中最高的柱效。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焦耳热。传统平板凝胶电泳的最大局限性在于其无法克服两端高电压带来的焦耳热所产生的负面影响。焦耳热可使筛分介质内部出现温度、粘度及分离速度的不均一,影响迁移、降低效率、使区带变宽。由于这种负面影响与电场强度成正比,所以极大地限制了高电压的引入。也难以提高电泳速度。毛细管电泳使样品在一根极细的柱子中进行分离。细柱可减小电流,使焦耳热的产生减少;同时又增大了散热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大大降低了管中心与管壁间的温差,减少了柱子径向上的各种梯度差,保证了高效分离。因此可以加大电场强度,达到100~200V/cm,全面提高分离质量。在进行分析时将毛细管内充满了凝胶,毛细管两端通高压电,使凝胶内带电分子移到毛细管相反电荷的一端。因为不同分子的大小对电荷比不同,就以不同的速率在管中移动,达到毛细管终点也有快有慢。毛细管电泳即依此探测、分离不同分子。 二.毛细管凝胶电泳的特点 1.所需样品量少、仪器简单、操作简便。2.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分辨率高,灵敏度高。3.无需核酸染料,安全无毒。4.无需制胶,省时省力。5.无需照胶,杜绝人工分析结果误差。6.自动出结果,包括片段大小和样品浓度,软件可输出电泳峰图、凝胶电泳图、DNA片段碱基差异分析、相对定量分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3/08/201308081111_456811_2646159_3.jpg三.毛细管凝胶电泳的应用1.PCR条件的优化及多重PCR的检测2.高分辨率的检出,相差1-4bp的DNA片段的差异,及相同长度不同序列的差异3.动态检测酶切体系的进程4.评估基因组DNA质量高低5.HLA分型6.STR分析7.质粒的纯度分析8.DNA/DNA杂交9.DNA/蛋白互作

  • 【资料】开管毛细管电色谱进展

    开管毛细管电色谱进展毛细管电色谱(capillary electrochromatography, 简称CEC)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高效、 快速的新型微柱分离方法。它在毛细管柱内填充液相色谱固定相或在柱壁键合固定相, 以电渗流驱动流动相, 溶质根据它们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及其电泳淌度的不同而得以分离的一种电分离模式 。CEC以具有塞子流型的电渗流代替了具有抛物线流型的压力流, 因而具有毛细管区带电泳(CZE)的高效性。 CEC采用液相色谱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因而还具有高效液相色谱(HPLC)的高选择性。 由此可见, CEC既克服了CZE选择性差和分离中性化合物困难的弱点,又克服了胶束电动色谱 (MEKC)的胶束选择有限的缺点, 因此, 从1974年Pretorious等第一次实现CEC分离以来,CEC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后,这一领域的论文呈指数增长 ,并于1997年8月在美国California召开了第一届毛细管电色谱会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