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快烧炉

仪器信息网快烧炉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快烧炉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快烧炉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快烧炉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快烧炉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快烧炉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快烧炉相关的解决方案。

快烧炉相关的资讯

  • 谁还没撸着“淄博烧烤”?可以来月旭撸根儿柱子,真的!
    “满车厢的大学生,空气中都是孜然味”。“烤炉小饼加蘸料”的烧烤三件套,在这个春天火出了圈,成为新晋“顶流”。下面小编带着大家一起来了解下“淄博烧烤”:淄博烧烤的特色“淄博烧烤”三件套:烤炉、小饼、蘸料 烤炉:每桌都有独立的炭火小烤炉,营造慢慢烤、慢慢吃、滋滋冒油的烧烤氛围,也帮助肉串保持温度。 小饼:让略微咸的肉变得适口。同时小饼属于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感! 蘸料:提供了足够的香味提成。(还可以加上大葱:很好的抵消了肉串的油腻,君臣互佐,相辅相成。)(图片来源:央视新闻)“淄博烧烤”火爆的原因:“淄博烧烤”,猪、牛、羊肉这些没有天然外形约束的食材论“斤”不论“串”卖。顾客zhi定要多少斤两,店主称好重量后现串现烤。一些自媒体博主随身带秤直播、暗访,每次上秤都足斤足两。童叟无欺,物美价平,谦卑和气的“小政府”,淄博人的真诚和好客,使大家有了畅快淋漓的消费体验。(图片来源:网络)然而月旭的柱子早就火了。柱子和烤串,不都是自由市场中的一员么?月旭柱子的特色●灵魂秘技:免费试用月旭是第yi家敢于大面积发放免费试用的色谱柱厂家,柱子是经过月旭技术人员根据客户“口味”推荐的规格,具体“实验火候”由客户自己掌握,效果由客户自己体验。(月旭科技早期凭借免费试用,迅速占领国外品牌的垄断市场,直至如今,月旭不忘初心,依然欢迎新老客户试用!)● 三件套:杂质捕集小柱、色谱填料、服务 杂质捕集小柱:可去除实验中的“异味儿”(鬼峰),给人带来快乐感! 色谱填料:月旭科技的du家秘方----种类繁多、ji具特色的填料,“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尽在其中,可满足口味刁钻的你。 服务:很好的抵消了色谱柱的使用难度,包括强大的售前和售后服务;也有销售人员无微不至的服务与陪伴。君臣互佐,相辅相成。月旭柱子火爆的原因:第一波引爆是借着免费试用的市场推广,让部分客户尝了”鲜“,性价比高,客户自发交流和宣传。第二波引爆是月旭诚信经营20年,谦卑和气,客户至上。疫情期间,与客户共克艰难。第三波是月旭自身不断发力,各种新品不断问世。综上,“极限的性能,合理的jia格,zui好的服务”,三方面使客户产生畅快淋漓的消费体验!值此五一长假结束,还没撸到“淄博烧烤”的朋友们,何不邀约三五实验员,采购一斤月旭柱子,和现配的流动相简直是绝配!微醺时分,撸根儿柱子。嗝~ 小编太入戏……不锈钢,不太好消化。 最后,欢迎大家联系月旭山东办事处,淄博旅游线路推荐、山东地区周边游、撸串儿、撸柱子、撸猫……yi条龙服务!
  • 快检专委会学术研讨会岛津披露创新快检技术
    在我国近30年来迅猛的经济发展中,食品、环境、药物等各领域的安全问题频发。为第一时间找到问题根源,快速检测意义重大,是安全监管人员的有利工具。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现场快速检测有着特殊的需求,必须将快检这项工作做得更好。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专业委员会于年11月23日在海南海口召开第二届学术研讨会,围绕快速检测新技术、快速检测技术发展新方向以及快速检测仪器研发及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广泛与深入的交流。快检专委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现场传真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在大会开幕致辞中谈到,快检是非常重要的技术,不光在食品安全、环境检测、应急检测方面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在国家安全、缉毒、爆炸物检测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快检技术的发展是我们国家今后在分析仪器和分析化学方面的重要方向。快检专委会的成立非常及时,快检是多学科、多门类、多领域技术的交叉融合。农科院质标所、快检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静在大会致辞中强调,本次研讨会旨在为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建立交流平台,共同研讨分析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环境可持续发展领域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面临的重大挑战,研究快速检测科技发展应用趋势和应对措施,促进“政产学研用”之间的有机结合。提升我国快速检测技术及仪器的核心竞争力。关亚风研究员致开幕词王静主任委员致开幕词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员高志贤带来题为“我国食品安全关键技术研发的昨天、今天、明天”的报告。南京大学鞠熀先教授带来题为“疾病标志物快速检测新方法”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关亚风带来题为“液体样品中有机物快速萃取与热解析新技术”的报告。北京理工大学屈锋教授带来题为“核酸适配体筛选与快速检测应用”的报告。中国农业大学彭彦昆教授带来题为“农产品品质无损高通量快速检测技术”的报告。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快速检测方法首先是缩短检测时间,并且在样品制备、实验准备、操作过程简化和自动化上简化方法。岛津公司基于其强大的分析检测技术研发能力,在快检方法的各个要素环节都提供了出色的解决方案。倾情赞助本次大会的岛津公司在大会期间向与会者特别披露了其独具特色的创新快检技术。在大会专题报告中,岛津公司中国质谱中心的技术专家董静博士以《解吸电晕束离子化技术(DCBI)在样品快速筛选中的应用》为题,结合多个领域的应用实例为与会专家介绍了岛津解吸电晕束离子化技术(DCBI)。董静博士谈到,DCBI技术利用加热氦气被强电场激发生成电晕束实现对样品的解吸与电离,是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便可直接分析液体和固体样品的一项快速检测技术。DCBI是专为岛津液相质谱LCMS设计研发的大气压下直接电离源,与岛津LCMS平台实现无缝连接,使用方便易用的手动进样杆提高进样稳定性,其清晰可见的蓝紫色电晕束极大地提高了DCBI的定位分析能力。同时,DCBI程序升温模式提供初步的分离能力,减少离子抑制效应得到清晰简单的谱图。DCBI在食品安全、医药鉴别,司法公安,环境监测领域中为目标化合物的快速、准确筛选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岛津公司中国质谱中心董静博士发表专题报告在岛津展台展示的岛津多种快检技术资料吸引到与会专家的关注在大会召开前夜,岛津公司还特别设置了与会专家可轻松交流平台“岛津之夜”。岛津公司分析测试仪器市场部胡家祥部长发表致辞,他在致辞谈到快检的重要意义以及岛津公司在提升快检技术与应用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在致辞的最后,胡家祥部长祝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岛津公司胡家祥部长发表致辞,预祝大会获得圆满成功关于岛津 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更多信息请关注岛津公司网站www.shimadzu.com.cn/an/ 。岛津官方微博地址http://weibo.com/chinashimadzu。岛津微信平台
  • 相干5200万美元收购Lumera Laser拓展超快产品
    相干(Coherent)公司近日以大约5200万美元的现金收购了私人控股公司Lumera Laser。据悉,该价格大约是Lumera 2012年预计年收入的1.5倍。  Lumera Laser主要开发和制造皮秒激光器,用于冷消融微加工,能够在没有热影响的条件下移除材料,从而避免了传统激光切割方法所引起的毛刺和微裂纹等负面影响,同时也免去了昂贵的后续加工步骤。Lumera公司的Rapid系列皮秒激光器主要面向激光钻孔、表面改性等各类应用,如半导体和太阳能电池的微加工、LED芯片的切割与分离、材料表面的加工以减少摩擦以及易碎材料的加工,如玻璃和半导体衬底等。  Coherent总裁将首席执行官John Ambroseo表示:"收购Lumera Laser公司将使我们更加致力于快速增长的短脉冲微材加工市场以及非工业领域的应用,如眼科手术等"。"将Lumera的应用专业技术与相干的全球销售和服务网络相结合,将为客户带来最广泛的超快工业解决方案选择。"Coherent执行副总裁Mark Sobey指出。目前两家公司总共安装了超过500台工业皮秒激光系统。  Coherent还于今年11月初收购了Innolight和midaz这两家公司。Innolight公司致力于为硅加工等工业应用提供短脉冲激光器,以及为原子捕获等科研应用提供连续波激光器。midaz公司的技术可以实现能与广泛激光器产品相结合的简单放大器。相干将这两家公司纳入麾下,以提供商用的低成本亚纳秒脉冲激光(IR、绿光和UV),主要用于微电子制造领域。  该项交易也显示出了目前激光行业的一个发展趋势:较大的公司正在着手增加超快激光产品组合。市场研究公司Stifel Nicolaus的Patrick Newton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鉴于Coherent公司的现金情况,该公司有兴趣通过并购获得相关的IP并扩大其市场覆盖范围,如材料加工市场。同样地,IPG公司也于最近收购了JPSA以进一步涉足微细加工及皮秒激光器领域。
  • 微尺度国家实验室:越烧越旺的“创新熔炉”
    日前,由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揭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以下简称“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杜江峰教授研究小组的“量子计算研究获重大突破”荣列其中。这是该实验室自2003年获批筹建以来连续7年有成果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自2003年以来,该实验室还有1项成果入选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3项成果入选国际物理学年度重大进展、5项成果入选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4项成果入选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已经成为一座越烧越旺的“创新熔炉”。  “对这些热心创造的科学家们来说,‘管理’二字是不太适合的”  我们没有刻意的管理创新  向管理创新要成果要人才,是近年来许多管理者常说的一句话。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成果迭出, 是不是也与此相关呢?  “我们没有刻意的管理创新。”中国科大校长、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侯建国院士的一番话颇出乎笔者的意料。据了解,微尺度国家实验室的投入并不算很多,研究人员基本上来自校内相关院系和每年的正常招聘。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大多是科大土生土长的博士,没有显赫的学术经历。对他们,微尺度国家实验室没有制定严格的考核指标,只是要求进行3至5年的阶段性工作汇报。对研究人员每年应该争取多少科研项目和经费、发表多少科研论文、取得多少发明专利等等,一概不提硬性指标,甚至连一年一度的考核都不作具体要求。  “实验室不会把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竞争和压力简单地按照发表论文数、争取项目数的方式分解给各个教授,但是,实验室面向国家需求、面向科学前沿,通过学科交叉在若干关键领域获得重大科学突破的要求是明确的,全体研究人员对实验室的使命与任务是认同的。”侯建国说,“每年实验室都会对研究工作作整体上的评估。如果说管理创新,这或许应该算是一个。”  实验室组织了国际学术咨询顾问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国家实验室和下属的7个研究部分别向国际科学家们提交一份报告,接受他们的质询。实验室要求国际科学家们在集中讨论后给出一份评估报告,并向相关研究部提出两个最新的研究方向,介绍目前世界上哪些研究所或大学在这两个研究方向上做得最好,以便实验室同他们开展合作和交流。  “我们有一定的学术奖励, 但奖励的额度并不大。很难说学校的教授们发表论文、做出成果,与这样的奖励有什么必然关系。”侯建国说,“有的团队可能好几年都没有高水平的成果,但实验室和学校并不给他们压力, 我们都知道他在等待突破,在坐冷板凳。对这些热心创造的科学家们来说,‘管理’二字是不太适合的。”  只有科学家对外界的诱惑置之度外,科学上的突破才会水到渠成  创新源自科学家的原动力  陈仙辉教授是科大自己培养的博士,上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性的高温超体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当时还在读研究生的陈仙辉选择了高温超导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到目前为止,高温超导的机理还不清楚,需要新的理论来支撑。所以,我总觉得有惊喜在等着我。”陈仙辉的话里透着一种从容与淡定。坚持不懈地追逐“惊喜” 的陈仙辉,在这个领域一干就是20年。平时没有上下班之分,没有工作日和节假日之分,每当有了新的进展或想法,或者学生们有了新的发现,深更半夜他也会兴奋地赶去实验室。  厚积薄发。2008年2月19日,日本科学家发表文章称,发现氟搀杂的镧氧铁砷化合物在26K(-247.15℃)时具有超导性。陈仙辉研究了日本的工作后,认为他们没有证明这类材料是真正的高温超导体,于是立刻带领学生开始研究。3 月25日, 结果出来了:这种材料的临界温度超过了40K(-230.15℃), 突破了“麦克米兰极限” (麦克米兰曾经断定, 传统超导临界温度最高只能达到39K), 证明了这类超导体是除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外的又一高温超导体家族。  2个月后, 他们的研究论文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上发表, 这一成果入选美国《科学》杂志和国内两院院士评选出的当年度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主要靠长期的工作和实验积累,否则不可能敏锐地捕捉到有效的信息,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有结果。”陈仙辉说。  “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陈仙辉的突破是非常恰当的。”侯建国说,“从他的经历中,我们认识到创新源于科学家的原动力,而不是各种名目繁多的管理与约束措施。只有当科学家们对外界的诱惑和干扰置之度外,而能平心静气地专心于学问的时候,科学上的突破才会水到渠成。”  单从待遇和地理环境上说,地处合肥的中科大很难吸引优秀人才  科学家更需要的是完善的服务  “当然,我并非说实验室的管理者可以无所作为。科学家更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管理而是完善的服务,管理者应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为科学家创造条件、解决困难、营造氛围上,使科学家们的好奇心、原动力得以持续。”侯建国深有体会地说。  获得2009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杜江峰教授同样是科大自己培养的博士,也是国内最早从事量子计算技术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的科学家之一。2007年, 他结束了欧盟玛丽居里研究员的工作后回校,申请“量子调控” 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973)“基于核自旋量子调控的固态量子计算研究” 并获得通过,成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但是,要开展进一步的创新研究,还需要购置先进的实验设备。这对“羽翼未丰”的杜江峰来说无疑是个难题。这时候,学校和国家实验室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拨给他250万元经费,又借给他300万元经费,再加上他自己的科研经费,一共800万元,全部用来购置实验设备。  短短一年多时间,国内第一个脉冲电子顺磁共振实验平台建成了。紧接着,2009年6 月,他和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刘仁保合作,利用这一实验平台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真实固态体系的最优动力学解耦,极大地提高了电子自旋相干时间,并成功厘清各种退相干机制在此类固体体系中的影响。该成果发表在2009年10月29日出版的《自然》上,同期发表的专文评述指出:“他们所使用的量子相干调控技术被证明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并且有效对抗量子信息流失的一个重要资源…… 从而朝实现量子计算迈出重要的一步。”  有了好的平台,科学家就有了创新的舞台。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中国科大耗资数亿元建设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实验教学中心,集中购置了一批在相关领域内急需的、通用的,而一般科研课题又无力购买的大中型仪器设备,并组建了技术支撑服务队伍,使得全校师生都能在公共科研平台上实现自己的学术思想。许多先进实验设备几乎全天候运转,全校所有相关专业的院系都在用。“用坏了要比放坏了强。” 管理仪器的老师说。  从读本科开始, 杜江峰已在科大学习生活和工作了24年。“无论是从待遇还是从地理环境上, 确实找不出来我呆在合肥这么多年的原因,我父亲到现在还对我没去大城市耿耿于怀。可我不愿意离开, 这里有种独特的精神在吸引我, 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杜江峰说。  “只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搞闭关自守,不会有大的出息”  学科交叉更重要的在于思想碰撞  学科之间的交叉已经几乎渗透到了科学研究的每一个层面。有数据表明,近百年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300多项成果中,约有一半是多学科交叉取得的。  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很好地实现了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等5个一级学科之间的交叉。侯建国形象地说: “志趣相投的人聚到一起, 好比是‘物理组合’, 在国家实验室这个平台上产生‘化学反应’。”  被誉为“黄金组合”的侯建国与杨金龙教授就是国家实验室学科交叉的典范。早在1995年, 两人分别从国外回到科大,之后不久他们就在时任校长的朱清时院士的“撮合” 下走到了一起。国家实验室筹建以后,两人的学术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侯建国负责实验部分的精耕细作,杨金龙负责理论方面的深度掘进,他们带领一批年轻教师和研究生,利用低温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巧妙地对吸附于金属表面的钴酞菁分子进行“单分子手术”,成功实现了单分子自旋态的控制。研究成果发表在2005年9月的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上,审稿人评价说:“这项实验工作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是新颖的单分子功能调控的一个极好的例子”。这项成果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目前,微尺度国家实验室已聚集了包括7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70多名教授和研究员,建成三大技术支撑平台,培育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5支优秀创新团队和教育部的4支优秀创新团队。在这种“土壤” 环境下,学科交叉是容易实现的。  不同学科解决问题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也不同,国家实验室在学科交叉方面,虽然对交叉合作的课题给予一定的奖励,但并不刻意要求相互之间必须解决共同问题,而更看重提供一种思想碰撞和相互启发的氛围和机制。  “学科交叉更重要的价值在于思想碰撞。”侯建国说。微尺度国家实验室三楼有一个房间,布置得像一间客厅,室内弥漫着咖啡的浓浓香味,朝南的一扇门通向宽阔的阳台,廊檐和栏杆上垂挂着绿色藤蔓。这是实验室研究人员经常聊天、交流的场所,许多学术上的灵感和火花,就是在这种随意宽松的聊天中产生的。  实验室各研究部还会经常从世界范围内邀请各自领域最好的学者来作学术报告和交流,而这样的讲座和报告则是全实验室人共同享受的资源。  “国家实验室的科研人员都很开放,没有小家子气,乐于和不同学科的人交流自己的学术思想。”杜江峰说,“这样不但能对各自的研究情况有所了解,而且很容易相互启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搞闭关自守,不会有大的出息。”  “你们不能永远作为助手,一定要成长起来, 独当一面”, 这是实验室的“军规”  给年轻人提供没有“天花板”的创造空间  笔者在采访时注意到,微尺度国家实验室近年来连续入选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的团队负责人都在40至50岁之间,而团队骨干力量则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其中不少是在读的博士生、硕士生。几乎所有的团队领导者在谈到自己的学生或助手时,都充满了快乐与自豪。在国际量子信息领域,“潘建伟小组”是个知名度不小的名称。  1970年出生的潘建伟和一批年龄比他还小的年轻人,在近年来取得了一系列的原创性成果: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五光子纠缠和终端开放的量子隐形传态......他们的研究成果从2003年至今已5次入选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两次入选欧洲物理学会和美国物理学会评选的年度国际物理学十大进展。  在领导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实验室的这些年里,为了掌握国际上最先进的量子纠缠技术和量子存储技术,在中国科大和国家实验室的支持下,潘建伟先后赴奥地利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做客座教授,并不断融合不同学科背景的年轻人———如做冷原子物理的北大博士陈帅、理论物理的加拿大博士后陈凯、统计物理的荷兰博士后邓友金加盟自己的实验室。同时,他还将国内实验室一批有潜力的学生苑震生、赵博等介绍到国外一流大学读博士或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国际学术界的最前沿开阔眼界,增长兴趣,转换思维。  如今,潘建伟小组在发展量子技术方面, 已经是“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小组之一” (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物理学家布鲁克纳语)。  2009年7月,潘建伟带着他“海外团队” 集体“回家”,光是搬家的清单就足足列了20页之多。已在学术界崭露头角的年轻人面对海外学术机构的邀请没有动摇。“现在国内的科研条件也不错, 而且在优秀团队会进步更快。这个团队是我最好的选择。” 陈凯说。  而年轻的潘建伟教授则对他的更年轻的同事们说: “你们不能永远作为助手, 一定要成长起来, 独当一面。”  “在实验室里,我常说‘取法乎上, 仅得其中 取法乎中, 仅得其下。’” 侯建国说,“实验室一定要给年轻人提供没有天花板的创造空间,让他们能跳多高就跳多高, 让他们保持学术上的热情和野心。”
  • 我国成功研发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
    1月24日,国家能源集团在京召开技术发布会,正式对外发布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该技术日前顺利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的技术评审。 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在40兆瓦燃煤锅炉实现混氨燃烧热量比例达35%属世界首次,项目为我国燃煤机组实现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技术发展方向,对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重大促进作用,建议在更大容量的煤粉锅炉上进行工业示范。 燃煤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巨大,目前占我国总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4%左右,因此,减少燃煤发电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我国顺利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 与氢相比,氨体积能量密度高,单位能量储存成本低,大规模储存和运输基础设施与技术成熟完善,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清洁能源载体和低碳燃料。 国家能源集团所属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龙源技术)相关负责人表示,考虑到目前可再生能源生产氨的能力有限,短期内不可完全替代煤炭,因此,采用氨与煤在锅炉中混燃的方式降低燃煤机组的二氧化碳排放,是现阶段更加可行的技术发展方向。 然而,目前全球范围内将氨作为低碳燃料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且皆集中在实验室小尺度研究,还未能在工业尺度条件下验证将氨作为低碳燃料大规模使用的可行性。 国家能源集团通过对氨煤混燃机理实验研究、40兆瓦燃煤锅炉混氨燃烧工业试验研究,验证了燃煤锅炉混氨燃烧的可行性,开发了燃煤锅炉混氨燃烧技术,为我国未来燃煤机组实现大幅度碳减排探索出了一条有效技术路径,将会有力地支撑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顺利实施。 “该技术成果首次以35%掺烧比例在40兆瓦燃煤锅炉上实现了混氨燃烧工业应用,开发了可灵活调节的混氨低氮煤粉燃烧器,并配备多变量可调的氨供应系统,完成了对氨煤混燃技术的整体性研究,为更高等级燃煤锅炉混氨燃烧系统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技术方案。”龙源技术相关负责人说。 研究已初步表明,燃煤锅炉混氨燃烧对机组运行的影响很小,燃料燃尽和氮氧化物排放优于燃煤工况,表明现有燃煤机组只需进行混氨燃烧系统改造,而锅炉主体结构和受热面无需进行大幅改造,即可实现混氨燃烧,达到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 专家组认为,该项技术成果将改变传统高碳排放的燃煤发电方式,逐步实现化石燃料替代,大幅度缩减燃煤机组碳排放,为我国未来燃煤机组实现大幅度碳减排探索出一条有效技术路径,为推动我国化石能源高效清洁高效利用,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表示,该项目的第一完成单位龙源技术在二十年前自主开发的等离子体点火及稳燃技术,通过技术鉴定后迅速在全国推广,节约了大量的锅炉点火和低负荷稳燃用油,为我国燃煤机组节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国家能源集团作为“大国重器”,勇担社会责任,科技创新引领强企之路的步伐从没有间断,在国际上首次开发出了高比例混氨燃烧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 锅炉燃烧试验中心开建 总投资2亿元
    8月7日,世界最先进的锅炉燃烧试验中心在哈电集团哈尔滨锅炉厂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工建设。试验中心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热容量最大、系统功能最完善、控制系统最先进、最接近工程实际的技术先进的综合性大型燃烧试验平台,对提高我国发电设备的燃烧效率,降低SO2、NOx、CO2的排放,有效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意义重大。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为2亿元,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包括热态实验台、冷态实验台和煤化分析实验室。项目首期建设30兆瓦燃烧验证热态试验台,10兆瓦多功能燃烧热态试验台,50千瓦一维炉热态试验台以及全炉膛冷态模化试验台,预计明年下半年投入使用。据介绍,锅炉燃烧试验中心以建设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为目标,无论是试验台容量的选择还是研究方向的定位均将达到“中国最好,世界一流”的水平,将成为我国提高机械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该燃烧试验中心还将具备煤、灰的成分和特性分析能力,自主研发新型燃烧器能力和锅炉燃烧特性研究能力等。
  • 布鲁克推出超快FTIR成像显微镜LUMOS II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2019年10月28日,布鲁克宣布推出新颖的独立式FTIR(傅立叶变换红外)成像显微镜LUMOS II,该产品使用高端版本的焦平面阵列(FPA)检测器提供超快FTIR成像功能。新的自动化LUMOS II旨在识别颗粒,确定涂层和污染物并揭示聚合物成分。它可用于制药、聚合物、化学和电子等各个行业的质量控制和故障分析,以及司法鉴定应用。/span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450px height: 326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910/uepic/98fbbc0f-483e-43ba-b055-a200325a85aa.jpg" title="超快FTIR成像显微镜LUMOS II.jpg" alt="超快FTIR成像显微镜LUMOS II.jpg" width="450" height="326" border="0" vspace="0"//span/pp style="text-indent: 0em "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超快FTIR成像显微镜LUMOS II/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text-indent: 0em "strong关于布鲁克公司/strong/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text-indent: 2em "布鲁克的产品帮助科学家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并开发出能够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全新应用。其高性能科学仪器以及极具价值的分析诊断解决方案使科学家能够在分子、细胞和微观层面上探索生命和物质。通过与客户紧密合作,布鲁克在生命科学研究、应用材料与制药行业应用、显微技术和纳米分析、工业应用以及细胞生物学、临床前成像、临床表型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和临床微生物学等领域不断取得创新,提高生产率,同时帮助客户取得成功。/p
  • 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陆新明:将尽快启动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关乎人类的前途命运。”近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在“2023亚太金融论坛”上透露,将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尽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陆新明指出,近十年来,我国污染物排放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持续大幅度降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减排分别超过84%和58%,PM2.5连续九年下降,累计超过57%,重污染天数比例只占到1%左右,碳排放强度累计下降34.4%。与此同时,我国经济总量实现年均6%的较快增长,生态环境保护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不仅不会阻碍经济发展,而且会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加快推动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陆新明表示,我国碳市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2021年7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共纳入发电企业2162家,一年多来,市场运行平稳有序,成为全球覆盖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大的碳市场。截至2023年3月17日,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2亿吨,累计成交金额106.2亿元。目前,全国碳市场已建立起涵盖配额分配、数据管理、交易监管、执法检查等全流程的基本框架制度,打通了各关键环节。碳市场促进企业温室气体减排和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作用初步显现,发挥了碳定价功能,实现了预期建设目标。他透露,将积极构建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创造条件尽快转向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稳步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尽快启动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积极推动气候投融资工作,不断提高主动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持续提升生态系统碳汇。积极参与和引领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有效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据介绍,亚太金融论坛由APEC财长会议发起,是政府、工商界代表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交流的平台,协助APEC各经济体落实财长会议提出的各项政策建议。
  • 如何对气烧石灰窑的入炉煤气热值进行准确测量
    因入炉煤气资源丰富,且属于可被循环利用的废气,故煤气是气烧石灰窑最理想的燃料,如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电石尾气(煤气)、发生炉煤气等。由于气烧石灰窑的煅烧温度,关系到石灰质量,煅烧温度又与入炉煤气的热值直接相关,同时入炉煤气热值高、火焰短等因素易造成石灰窑的过烧或生烧现象,所以必须对入炉煤气的热值进行分析,以便现场工作人员根据实际工况调节窑内煅烧温度,提高气烧石灰窑的生产效率与企业经济效益。煤气分析仪(在线型)Gasboard-3100 煤气中贡献热值的气体有CO、CH4、CnHm和H2,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多采用在线煤气成分及热值分析仪对入炉煤气浓度进行实时在线测量,并根据成分浓度计算得出煤气的热值。由四方仪器自控系统有限公司研发推出的煤气分析仪(在线型)Gasboard-3100采用将自主知识产权的红外气体传感器与基于MEMS技术的热导传感器、电化学O2传感器相结合的方法,以消除气体间的相互干扰和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实现对煤气中CO、CO2、CH4、CnHm、H2及O2多组分的同时测量,并根据组分浓度计算得出准确度高的煤气热值,可替代燃烧法热值仪。一、CO、O2、CO2、CH4对H2的干扰校正 从上表可以看出,煤气主要成分中CO、O2与背景气N2的热导系数相当,对H2的测量结果影响不大,但是CO2、CH4对H2测量影响明显。通过理论分析,如果气体成分中含有CO2,会使H2的测量读数偏低;如果气体成分中含有CH4,会使H2的测量读数偏高。因此为了得到准确的H2浓度,需对H2浓度进行CO2、CH4的浓度校正。 此外,对于检测H2的热导测量通道,实验证明,煤气成分中CO、O2对H2的测量准确性影响不大,主要是CO2、CH4的影响。Gasboard-3100可对煤气中的各组分进行分析测量,并将各组分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浓度校正和补偿,最大限度的减小煤气中CO、O2、CO2、CH4对H2的影响,保证H2浓度测量的准确性。二、控制流量波动对H2测量的影响 由于热导传感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气体流动带走的热量计算进行换算,如果采用直接流通式的热导检测池,很难控制气流,从而影响H2浓度的准确测量;且目前国内对H2浓度的分析大都采用双铂丝热敏元件制成的热导元件,体积大,精度低,传感器死区大。Gasboard-3100配置了基于MEMS技术的热导传感器,采用了旁流扩散式的热导检测池,流量在0.3~1.5L/min的范围内波动对热导传感器的测量无影响,可有效减少因流量波动对H2浓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旁流扩散式的热导检测池三、CnHm浓度测量,保证热值测量准确性 在煤气成份中,特别是焦炉煤气,除CH4外,还含有CnHm。现市面上大多数红外分析仪仅以CH4为测量对象,并以此来计算煤气热值。而Gasboard-3100除对CH4浓度进行测量外,同时还可测量CnHm浓度(如C3H8),将CH4与CnHm的浓度折合成碳氢化合物的总量,以此计算得出煤气热值,保证入炉煤气热值测量的准确性。四、CnHm与CH4干扰的浓度修正甲烷、乙烷、丙烷、丁烷的红外吸收光谱 根据红外吸收原理,在甲烷特征波长3.3um左右,甲烷与乙烷等碳氢化合物有吸收干扰,从而导致热值测试不准。对此,Gasboard-3100在软件上进行了升级,产品采用abc系数修正算法,预先在软件运算过程中插入CnHm与CH4的浓度修正系数,修正CnHm与CH4的相互干扰,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五、单光源、双光束减小零点与量程漂移 为减少因为光源不稳定以及电子元器件老化造成的零点和量程漂移,Gasboard-3100内置了自动调零装置,可实现对仪器零点的自动标定,以减小零点漂移,相应减小量程漂移。同时,Gasboard-3100基于NDIR气体分析技术,采用单光源双光束法对煤气中不同波长的组分进行测量。光源经过两个不同波长的滤光片,进行滤光处理,得到两个不同波长的信号:检测信号与参考信号。检测信号与参考信号的强度之比与光源强度的波动及电子元器件的老化等因素无关,这样就最大限度的减小了光源不稳定及电子元器件老化造成的零点、量程漂移,从而保障了仪器测量的准确性与稳定性。单光源、双光束技术原理图 高准确度的煤气热值有利于正确指导工作人员调节现场工况,保证石灰窑炉的煅烧温度,既能提高出炉石灰的质量,又可合理使用回收煤气,真正地实现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作为武汉四方光电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四方仪器始终秉承“把握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创新”的发展理念,以自主知识产权的传感器核心技术为依托,致力于煤气分析仪器的研发创新、生产及销售,为我国煤气能源的高效利用提供更加合理、有效的行业解决方案。来源:微信公众号@工业过程气体监测技术,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 锅炉燃烧效率分析仪testo 330 LL 焕新登场
    锅炉燃烧效率分析仪testo 330 LL 焕新登场 9月1号开始,德图将推出其焕然一新的锅炉燃烧效率分析仪testo 330 L。这款占有全球供暖系统测量调试市场60%份额的经典测量分析仪器,即将以焕新的面貌,让您耳目一新! 外形更靓丽!*厌倦了乏味的黑白显示屏?330的高分辨率彩色大显示屏,可图形化显示读数,背光明亮,屏幕显示带自动放大功能,清晰查看当前细节。*色彩鲜明的烟气矩阵,大拇指的指示方法,燃烧和损耗的信息直观明了*清晰的&ldquo 红绿灯&rdquo 表示方法,提供的全面的仪器诊断信息 功能更强大!*功能扩展的测量菜单,如管道测试,气密性测试及固体燃料测量等,为您的系统提供全面的分析评估*增强版O2及CO传感器,使用寿命长达6年。而普通的电化学传感器一般为2年。*带数据记录功能,可记录长时间内的测量曲线 价格更给力!*9月1日至12月31日,推出330-1 LL及330-2 LL的促销套装,价格很给力。更多信息请咨询德图400 882 733或登录www.testo.com.cn/heating查看。
  • 国内首个微波能真空热压烧结炉通过专家鉴定
    该系类产品通过纯微波加热、传统电加热、两者混合加热三种加热功能集成合一。可实现金属试验材料在内的热压烧结,短时升温速率可达1000℃该系列产品解决了防微波泄漏、防微波干扰、精确测温及快速降温等关键技术难题。http://www.chinesevacuum.com/ShowArticle.aspx?id=50601 新成立的巨源微波仪器公司是主要从事实验室级和工业级微波能加热仪器研发、制造和销售高科技企业,推出了微波材料学工作站等一些列微波加热产品,申报了多项国家发明专利,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了“微波材料学”“混合加热、~传统电加热、微波加热”“微波材料学工作站”等一系列新概念。目前,微波能真空系列热压烧结炉系列产品已进入70多家高校实验室,企业具备年产2000台的生产能力。
  • 日本新型SPS-211Lx烧结炉盐城工学院中标
    滨州创元设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权代理的日本著名高端研究设备生产厂家富士电波公司的新型SPS-211Lx烧结炉近期在盐城工学院投标中标.已经签定技术协议.正在签定外贸易合同. 20-400KN双电源单体化动态金属热模拟装置静态全自动相变仪 formastor-FII/薄板全自动相变仪 formastor-Ft微波加热金属纳米粉末装置高频真空感应融化炉高频感应熔化炉高温摩擦磨损试验装置滚动高温摩擦试验装置实物透平机叶片热应力疲劳试验研究装置薄板热处理模拟装置,线材热处理模拟装置全自动精密热循环模拟装置快速加热/冷却热循环模拟装置表面融化/快速焊接装置高温真空滚焊装置扩散焊接装置磁悬浮熔化装置水平方向区域熔化精炼装置垂直方向区域熔化精炼装置半融化型短纤维增强金属炉超细粉装置双辊型非晶金属制做装置单辊型非晶金属制做装置以上业务主要由该富士电波公司第2事业部负责.随着公司业务发展,该公司于2011年收购了日本最早开始SPS烧结装置研究生产的住友SPS系统公司.弥补了富士电波公司在陶瓷领域高端研究设备的不足.受柳桥社长的委托,创元公司除了代理上述富士电波公司第2事业部产品以外,也自然成为该公司SPS 事业部的中国代理.经过1年多努力,终于成功中标盐城工学院材料系.新型SPS-211Lx烧结炉主要是针对科研院校而开发的研究型烧结装置.取名为Dr.Sinter.Lab,Jr Spark Plasma Sintering System.从其命名即可知道它特别适合作为高校研究所的实验设备.它性能高而稳定,再现性好,体积小,耗电少,重量轻,价格合理,价格已经接近中国国产同类产品价格.一经推出深受国内外同行青睐.相信该装置将风靡中国.将成为中国新材料研发,尤其是纳米材料烧结,梯度材料烧结,非真空烧结,各种复合材料烧结等领域不可缺少的研究设备.其主要构成和技术参数如下设备主要构成 烧结主机烧结用DC脉冲电源真空系统烧结操作和控制系统设备主要技术指标 最高温度 2500℃升温速度 1-500℃/分,但是对不同温度区间和不同烧结体尺寸,数值有所不同最大压力 20kN最大功率 28kVA此外,该公司还可以提供更大吨位的SPS设备,如50KN的SPS-511S, SPS-515S100KN的SPS-615,SPS-625200KN的SPS-3.20MK-Ⅳ250KN的SPS-725,SPS-825,SPS-925500KN的SPS-5.40MK-Ⅳ1MN的SPS-7.40MKⅣ1.5MN的SPS-8.40MK VII3MN的SPS-9.40MK-VIII5MN的SPS-10.40MK-VIII最近还可以提供优生产型的Sinter Expert SPS 30300T.已经成功用于生产.详细请参阅附件1. 最新SPS-211Lx彩页 2 SPS综合彩页
  • SPS-211 Lx放电等离子烧结炉在中国石油大学顺利验收
    SPS-211 Lx放电等离子烧结炉在中国石油大学顺利验收 日本富士电波的SPS烧结设备已经广为人知,强大的烧结能力,精良的制造工艺,脉冲电源性能稳定烧结再现性好等方面得到广大用户一致好评,近日SPS-211 Lx放电等离子烧结炉在中国石油大学顺利验收。350多家遍布世界的用户也充分表明了富士电波公司在这个领域遥遥领先的地位。如您需要开展纳米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快速烧结研究或生产的话,日本富士电波的SPS烧结设备将是您的最佳选择。注:该公司主要SPS产品如下,供您参考: 1.SPS-211Lx,20KN,1000A 研究型2.SPS-331Lx, 30KN,3000A 研究型3.SPS-630Kx,60KN,3000A 研究型4.SPS-515s,50KN,1000-1500A研究型5.SPS-625,100KN,3000-10000A 研究型6.SPS-725,100-250KN,5000A 研究型7.SPS-825,100-250KN,8000A 研究型8.SPS-925,100-250KN,5000-15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 9.SPS-3.20MK-Ⅳ,200KN,8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0.SPS-5.40MK-Ⅳ,500KN,8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1.SPS-5.40MK-VI,500KN,15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2.SPS-7.40MK-V,1MN,10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3.SPS-8.40MK-VII,1.5MN,20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4.SPS-9.40MK-VII,3MN,20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5.SPS-9.40MK-VIII,3MN,30000A 半研究半生产型16.SPS-10.40MK-VIII,5MN,30000A 半研究半生产型 17.Sinter Expert SPS 30300T 批量生产型
  • 北京露天烧烤致PM2.5值近翻倍
    新京报讯眼下,气温逐渐升高,街边的露天烧烤摊又多了起来。这弥漫的烧烤烟雾中,究竟会对空气中PM2.5数值产生什么影响?前日,记者尝试用仪器对丰台镇国寺北街附近的烧烤摊进行持续监测,发现烧烤时PM2.5的数值几乎比开烤之前翻倍。  前日17时30分至20时30分,记者与首都医科大学星星之绿环保协会成员赵中垚一起,来到镇国寺北街4号院西侧一片大排档集中的地点,根据不同的时间节点、不同客流量,变换不同方位,使用LD-6S多功能激光粉尘仪,对烧烤摊点进行了一系列PM2.5的测量。赵中垚介绍,LD-6S多功能激光粉尘仪可以全天候连续监测颗粒物,每个样本监测10到15分钟,得到的结果更准确。  在测量了客人还没到来时、开始烧烤时等几个时间节点后,结果显示,距离烧烤摊最近的下风口位置,PM2.5数值最高,达到了223微克/立方米,这比客人还没用餐时测试的113微克/立方米几乎翻了一倍。按照最新规定,PM2.5年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最高为75微克/立方米。  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授潘小川为此指出,“烧烤确实是PM2.5的一个很典型的污染源”,而且亲自操作烧烤的伙计其实是受PM2.5影响最大的。同时他提醒吃烤串的消费者别坐在烧烤的下风口处,以免吸入太多有害颗粒。  ■ 实验展示  实验地点:丰台镇国寺北街4号院西侧一条南北走向的餐饮街,这里邻近居民楼,大大小小的餐馆有10多家。  实验时间:5月12日17时30分至20时30分  实验方式:用LD-6S多功能激光粉尘仪对烧烤摊进行监测  实验一  烧烤后数值几乎翻一倍  测量:5月12日17时30分,客人还没到来前,记者把LD-6S多功能激光粉尘仪放置在一家湘菜馆前的一处空地,距离烧烤涮肉馆有10多米远的下风口,测试得到的PM2.5数值为113微克/立方米。  18时客人开始用餐后,摊点的伙计们拿着几十个羊肉串,分别放在不同烤炉上使劲扇风,他们都没有戴口罩。黑烟让从烧烤炉路过的行人有的捂住嘴巴鼻子,有人皱着眉头连连挥手试图扇走烟味。记者在距离烧烤伙计和烧烤炉只有1米远的下风口位置,放下多功能激光粉尘仪,等待15分钟,显示的PM2.5值是223微克/立方米。  结论:烧烤后的PM2.5数值几乎比烧烤前翻了一倍。“这个数值是比较高的,说明可入肺的细小颗粒物含量高”,赵中垚说,烧烤烟中有碳、硫等化学物质,人吸入后对呼吸系统有危害。  实验二  70米外数值未明显下降  测量:18时30分,用餐的客人更多了,而且多数都点了烤串。记者来到餐饮街尽头的上风口进行监测,PM2.5数值为184微克/立方米,紧接着,记者来到距离餐饮街南侧70多米远的一个空旷地带,这里没有一家餐馆,附近的居民正在遛弯,还有两个长椅供休息。记者把仪器放在长椅上监测,PM2.5数值为182微克/立方米。  结论:上风口的数值184微克/立方米,比之前下风口的223微克/立方米要低一些,赵中垚表示,这符合正常情况。不过,在距离烧烤摊70米外测出的数值与紧邻上风口位置的浓度相差不大,说明即使远离烧烤街,但因受到烧烤摊的影响,浓度没有太大改观。  实验三  用餐相当于坐在大马路  测量:为了与周边环境有所对比,记者测试了马路边的PM2.5数值。19时19分许,距离餐饮街约200米的镇国寺北街上人来人往,车辆排放出尾气,还有煎炸摊点卖小吃。这时,仪器监测显示PM2.5为199微克/立方米。19时53分,记者回到烧烤点时已座无虚席,用餐人数最多,客人们在一片烟雾缭绕中聊天、吃串,看上去“宛若仙境”。记者选择在众多客人中的一个餐桌坐下,把仪器放在餐桌上进行监测,最后的PM2.5数值为198微克/立方米。  结论:在车来车往的马路上,PM2.5数值与先前在整条街上风口位置测试得到的184微克/立方米高出少许。而在烧烤摊中间用餐的顾客身处的环境与马路边车来车往的环境差不多。  ■ 专家解读  烧烤是PM2.5典型污染源  在了解了记者具体的测量情况后,北大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教授潘小川昨晚表示,选择这几个点,包括烧烤的下风口、上风口等进行多方位监测横向比较,是可行的,得到的数据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潘小川指出,“烧烤确实是PM2.5的一个很典型的污染源”,烧烤因为是不完全燃烧,PM2.5数值肯定会高,烧烤的烟中还同时会产生一氧化碳、硫氧化物等物质。另外,烧烤摊点都是晚上出摊,而晚上有逆温现象,空气流动比较慢,不容易扩散,所以会比白天污染更严重些。  从记者测试的几组数据来看,在距离烧烤摊最近1米的位置,PM2.5是223微克/立方米,这个浓度“不低” 而真正吃烧烤消费者身处的环境,PM2.5是198微克/立方米。因此指出,亲自操作烧烤的伙计其实是受PM2.5影响最大的,而且伙计一般是长时间从事烧烤工作,长期这样难免受影响。而吃烧烤的消费者,虽然瞬间会身处这样的一个环境,但因为是在室外,且与周边的基础浓度差不多,大多也不会待很长时间,加上在室外空气有扩散,有影响但不会特别大。  潘小川提醒消费者,在烧烤摊点吃烤串时,要尽可能远离烧烤炉,别坐在烧烤的下风口处,不要在烧烤烟雾中长时间久留,避免吸入太多有害颗粒物质。  至于附近的居民楼是否会受到烧烤的影响,则需要根据具体环境看,距离近的会有些影响,应尽量少开窗。  ■ 名词解释  PM2.5  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按照最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PM2.5年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最高为75微克/立方米,其中规定日平均PM2.4一级浓度限值为35微克/立方米,二级浓度限值是75微克/立方米。
  • 四方光电战略投资诺普热能、精鼎电器,致力构建全预混燃气壁挂炉智能燃烧系统及其供应链体系
    2024年4月29日,四方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山诺普热能科技有限公司、广州市精鼎电器科技有限公司战略投资签约仪式在四方光电技术中心报告厅举行。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诺普热能董事长邓承杰,精鼎电器控股股东赖日新,以及三家公司的管理团队出席本次活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燃气分会应用及供热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启应邀见证签约仪式。&emsp &emsp 签约仪式由四方光电总经理刘志强主持。签约前,四方光电副总经理孔祥军介绍了本次战略投资签约合作的背景。而后,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与诺普热能董事长邓承杰、精鼎电器控股股东赖日新分别签署了投资协议。根据协议,四方光电分别使用自有资金6000万元、1511万元,通过受让出资额并增资的方式取得诺普热能57.14%的股权、取得精鼎电器51%的股权。&emsp &emsp 王启主任见证签约仪式并发表讲话:“目前,燃气壁挂炉行业中,借助传感器技术实现智能化升级,借助全预混冷凝技术提高热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的趋势已十分明显;四方光电充分发挥自身气体传感器的优势,在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产业链领域布局迅速,此次联合诺普热能、精鼎电器将为行业添砖加瓦,值得期待。”&emsp &emsp 根据中国燃气供热行业年会公布的数据,我国燃气壁挂炉的市场保有量为3400多万台,8年以上壁挂炉约1000万台,10-15年的壁挂炉约500万台,超期服役,因此待置换市场前景可观;同时我国燃气壁挂炉大都以直燃式为主,这些壁挂炉存在燃烧效率低、排放高等缺点。冷凝式壁挂炉国内保有量约230万台,仅占到总量的7%,且大部分为进口品牌。我国急需转型升级发展新型高端的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emsp &emsp 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技术源自欧洲,目前欧洲市场上销售的主流产品均为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市场规模每年近600万台;全预混冷凝技术核心零部件生产制造技术主要被国外企业掌握,国内零部件供应商以生产单一部件为主,未对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所需的燃气比例阀、变频风机、燃烧器、热交换器及燃烧控制器进行集成开发,导致国内厂商较欧美品牌技术含量及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emsp &emsp 依托气体传感器技术平台以及核心管理团队在燃烧科学技术领域的技术和产业积累,四方光电于2022年组建了博士后研发团队,开始了基于燃气的低碳热工技术开发,预期构建从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为核心供应链的家用、商用以及工业用燃气锅炉的产业生态。目前,公司在新型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用传感器、直流无刷风扇、智能燃气燃烧控制器等产品的技术研发上已取得突破,得到行业专家的认可。同时建立了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用燃气比例阀、燃气燃烧器、热交换器等关键部件的试验装置,并与国内的核心部件优势企业进行了合作洽谈。&emsp &emsp 诺普热能&emsp &emsp 诺普热能是目前国内唯一一家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的不锈钢全预混冷凝式热交换器生产企业,是全球少数同时掌握冷凝式换热器和全预混燃烧技术的企业之一,其供应的产品在国产品牌的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中覆盖率超过80%,并批量出口到欧洲市场,得到国内外品牌客户的一致认可。公司通过了工厂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拥有检测中心、热工实验室,并在欧洲设立合作研发中心,取得了多项专利,成为一家专业性较强的全预混冷凝式壁挂炉的“中国芯”。&emsp &emsp 精鼎电器&emsp &emsp 精鼎电器以“精工的品质,鼎新的技术”在燃气比例阀领域沉淀近二十年,是国内燃气具行业中重要的标准主编或参编单位,公司总经理作为ISO注册专家,多次参加国际ISO/TC161专业技术委员会工作会议。公司已取得专利三十多项,其中燃气比例阀产品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产品”,荣获“中国燃气具零部件十强企业”“中国燃气用具行业优秀企业”等荣誉称号。&emsp &emsp 四方光电本次战略投资诺普热能和精鼎电器,将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所涉及的不锈钢热交换器、燃烧器、燃气比例阀、变频直流无刷风机、气体传感器、智能燃气燃烧控制器等资源整合,形成本领域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一站式供应链解决方案。四方光电董事长熊友辉在签约仪式上表示:诺普热能通过运作国际科技资源,通过七年的艰苦奋斗,成为全球少数可量产全预混不锈钢冷凝式热交换器的企业之一;精鼎电器在燃气比例阀领域沉淀近二十年,是国内燃气具行业中燃气比例阀重要的标准主编或参编单位;四方光电在气体传感器、燃气计量、智能控制器等方面的技术和产业优势明显。此次三者强强联手,深度合作,依靠国内统一的大市场,以及“双碳”目标的产业大机会,定能快速促进我国全预混冷凝式燃气壁挂炉产业向高端品牌发展。
  • 黑龙江科技大学订购的最新双电源型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211H近日顺利出东京港
    黑龙江科技大学订购的最新双电源型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211H近日顺利出东京港黑龙江科技大学订购的日本富士电波工机株式会社制造的世界最新型高双电源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211H近日顺利从日本东京港发出,预计下周到达天津新港。我司全权代理的日本富士电波公司SPS-211H装置是日本富士电波公司推出的世界最新型可扩展为双电源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211H以其精巧的设计,精良的制造工艺,优异的烧结性能和经济适用的特点正在引领SPS行业向新的方向进军。等离子放电装置SPS-211H可以根据客户需要将来追加高频电源等扩展为双电源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211HF。后者具有比较前者更快的加热速率,在双电源复合磁热效应的作用下,加热速率可达1000度/分,可以使纳米材料的合成在更短的时间和更低温度进行得以完成。同时一台烧结设备可以当作3种烧结设备使用也进一步提高研究效率。近年来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厦门大学等陆续导入该装置。希望大家来电咨询!
  • 南方科大订购的双电源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625HF近日顺利出横滨港
    南方科大订购的最新双电源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625HF近日顺利出横滨港南方科技大学何佳清教授订购的日本富士电波工机株式会社制造的世界最新高双电源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625HF近日顺利从日本横滨港发出,预计今日抵达蛇口。该装置一台设备可以作为3台烧结炉(单脉冲电源烧结,单高频电源烧结,混合电源烧结)使用。尤其是在电磁波和直流脉冲双重热效应的作用下它的加热速率可达1000度/分,从而使纳米材料的烧结在更短的时间内或更低温度下完成,或者说更细晶粒的新纳米材料可以被合成出来。此外双电源使得用户更方便地用它制作各种梯度材料。第4个特点是它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加热均匀性。因此人们期待着用它探讨新的材料合成机理进而创制出各种新材料。和重庆大学,东莞理工大学等导入的SPS-212HF装置相比,南方科技大学的SPS-625HF装置最大脉冲电流和载荷分别提高了5倍,即最大压力和脉冲电流分别是100KN和5000A。此外何教授5年前曾导入我司同样品牌不同型号的小型SPS-211Lx,此次是第2次导入我司产品,南方科技大学的其他2位教授也紧随何教授之后分别导入SPS-211Lx。由此足以看出我司产品在南科大具有良好的口碑。希望广大用户来电垂询!
  • 日本新型SPS-625烧结炉中科院重庆绿色研究院贸易合同签定完毕
    日本新型SPS-625烧结炉中科院重庆绿色研究院贸易合同签定完毕 滨州创元设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权代理的日本著名材料高端研究设备生厂家富士电波公司的新型SPS-625烧结炉近期经过艰苦谈判终于顺利签定正式外贸合同.预计4个月后该装置将落户中科院重庆绿色研究院.相信配合该院3D打印技术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高科技成果.参见附属SPS-625等离子体烧结炉详细技术规格. SPS-625等离子体烧结设备技术参数1.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温度: 7° ~ 35° C。工作环境湿度:20~80%,无结露工作电源:三相电 380V海拔:低于1000m避免处于易燃和易腐蚀环境.要求放置环境应防电干扰,防尘防污.远离SEM系统以防电磁波干扰SPS系统的CRT.2. 设备用途,生产厂家及型号:设备用途:本设备主要用于原料粉末在脉冲放电作用下的低温快速烧结。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纳米材料、非晶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成分梯度材料的快速、高品位烧结。设备生产厂家:富士電波工機株式会社设备型号:SPS-625 3. 技术规格:3.1 液压系统 3.1.1 压力:100 kN; 3.1.2 压头行程:&ge 150mm,可自动控制实现连续位移; 3.1.3 压头行程分辨率:&le 0.01mm; 3.1.4 压力控制系统:带反馈控制; 3.2 炉体 3.2.1 炉体大小:可放入外径150mm的模具 3.2.2 炉体:双层炉体,带水冷; 3.2.3 炉内可通保护气; 3.3 脉冲电源系统3.3.1 脉冲电流输出上限:5000A3.3.2 输出电压上限:10V3.3.3 脉冲电源开/关时间可调,可编程;3.3.3 最小时间分辨率优于3.3毫秒;3.4 温控 3.4.1 两套测温系统:低温用热电偶,型号为K, 产地为日本高温用红外测温仪,型号为IR-AHU2产地为日本 3.4.2 最高工作温度:&ge 2500摄氏度3.4.3 最大升温速率:&ge 800oC/分钟3.5 抽真空系统3.5.1 冷态真空:&le 6Pa 3.5.2 配备真空计;Pirani和Bourdon管式压力计 3.5.3 抽速:室温下从1个大气压抽到6Pa,用时&le 10分钟机械泵由日本Ulvac公司生产, 型号为VD3013.6 冷却水装置 3.6.1冷却水装置功率及流量需与仪器本身所需冷却水相匹配。冷却水装置为日本产(Orion机械社製 RKE3750A-V).3.7 控制系统 3.7.1 电源、压力及温度的监控有自动记录功能,且实验参数可简单导出; 3.7.2 装载有紧急停机系统,过载保护系统以及报警系统。3.8 变压器 SPS装置所需变压器均为日本東洋技研社製/TP17K-4C109。4. 备件及消耗品:4.1. 高密度高纯石墨模具:内径:&Phi 10 5个,&Phi 20 5个, &Phi 30 5个, &Phi 40 1个, &Phi 50 1个 (富士电波产) 4.2 高纯石墨纸:10张(富士电波产) 4.3 炉体密封圈:一套4.4 石墨隔热垫:一套4.5 氮化硼喷剂:4瓶4.6 备用保险丝一套4.7 备用K型热电偶:3支4.8 气路备用卡箍一套 日本新型SPS-625烧结炉中科院重庆绿色研究院贸易合同签定完毕 滨州创元设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全权代理的日本著名材料高端研究设备生厂家富士电波公司的新型SPS-625烧结炉近期经过艰苦谈判终于顺利签定正式外贸合同.预计4个月后该装置将落户中科院重庆绿色研究院.相信配合该院3D打印技术研究一定会取得丰硕高科技成果.参见附属SPS-625等离子体烧结炉详细技术规格. SPS-625等离子体烧结设备技术参数1.工作条件:工作环境温度: 7° ~ 35° C。工作环境湿度:20~80%,无结露工作电源:三相电 380V海拔:低于1000m避免处于易燃和易腐蚀环境.要求放置环境应防电干扰,防尘防污.远离SEM系统以防电磁波干扰SPS系统的CRT.2. 设备用途,生产厂家及型号:设备用途:本设备主要用于原料粉末在脉冲放电作用下的低温快速烧结。广泛应用于金属、陶瓷、纳米材料、非晶材料、复合材料、功能/成分梯度材料的快速、高品位烧结。设备生产厂家:富士電波工機株式会社设备型号:SPS-625 3. 技术规格:3.1 液压系统 3.1.1 压力:100 kN; 3.1.2 压头行程:&ge 150mm,可自动控制实现连续位移; 3.1.3 压头行程分辨率:&le 0.01mm; 3.1.4 压力控制系统:带反馈控制; 3.2 炉体 3.2.1 炉体大小:可放入外径150mm的模具 3.2.2 炉体:双层炉体,带水冷; 3.2.3 炉内可通保护气; 3.3 脉冲电源系统3.3.1 脉冲电流输出上限:5000A3.3.2 输出电压上限:10V3.3.3 脉冲电源开/关时间可调,可编程;3.3.3 最小时间分辨率优于3.3毫秒;3.4 温控 3.4.1 两套测温系统:低温用热电偶,型号为K, 产地为日本高温用红外测温仪,型号为IR-AHU2产地为日本 3.4.2 最高工作温度:&ge 2500摄氏度3.4.3 最大升温速率:&ge 800oC/分钟3.5 抽真空系统3.5.1 冷态真空:&le 6Pa 3.5.2 配备真空计;Pirani和Bourdon管式压力计 3.5.3 抽速:室温下从1个大气压抽到6Pa,用时&le 10分钟机械泵由日本Ulvac公司生产, 型号为VD3013.6 冷却水装置 3.6.1冷却水装置功率及流量需与仪器本身所需冷却水相匹配。冷却水装置为日本产(Orion机械社製 RKE3750A-V).3.7 控制系统 3.7.1 电源、压力及温度的监控有自动记录功能,且实验参数可简单导出; 3.7.2 装载有紧急停机系统,过载保护系统以及报警系统。3.8 变压器 SPS装置所需变压器均为日本東洋技研社製/TP17K-4C109。4. 备件及消耗品:4.1. 高密度高纯石墨模具:内径:&Phi 10 5个,&Phi 20 5个, &Phi 30 5个, &Phi 40 1个, &Phi 50 1个 (富士电波产) 4.2 高纯石墨纸:10张(富士电波产) 4.3 炉体密封圈:一套4.4 石墨隔热垫:一套4.5 氮化硼喷剂:4瓶4.6 备用保险丝一套4.7 备用K型热电偶:3支4.8 气路备用卡箍一套
  •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成为富士电波等离子放电烧结炉SPS-925新用户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成为富士电波等离子放电烧结炉SPS-925新用户 日本富士电波等离子放电烧结炉SPS-925(250KN,10000A)近期以绝对优势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国际招标中胜出。说明了日本富士电波的烧结炉设备广受国内材料研究者的认可。富士电波公司SPS烧结炉除了在国际上起步最早之外,另外一个特点是用户已经遍布全世界,在世界上拥有350多家用户。在中国也已经拥有30多家用户。远远多于竞争对手。该公司不仅生产实验室专用的小型设备如,SPS-211Lx,331Lx,630Lx等,还生产SPS-925这样兼顾实验和生产的中型设备以及大型批量生产型SPS30300T等烧结设备。在日本已经有10余家公司使用该公司设备生产各种过去难以制造的产品,这表明该公司在SPS烧结技术方面日趋成熟已为工业界所接受,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希望国内广大用户根据自己需求选择自己喜欢的SPS装置。注:该公司主要SPS产品如下,供您参考: 1.SPS-211Lx,20KN,1000A 研究型2.SPS-331Lx,30KN,3000A 研究型3.SPS-630Kx,60KN,3000A 研究型4.SPS-515s,50KN,1000-1500A研究型5.SPS-615,100KN,3000A 研究型6. SPS-625,100KN,5000A 研究型7.SPS-725,250KN,5000A 研究型8.SPS-825,250KN,8000A 研究型9.SPS-925,250KN,1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 10.SPS-3.20MK-Ⅳ,200KN,8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1.SPS-5.40MK-Ⅳ,500KN,8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2.SPS-5.40MK-VI,500KN,15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3.SPS-7.40MK-V,1MN,10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4.SPS-8.40MK-VII,1.5MN,20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5.SPS-9.40MK-VII,3MN,20000A半研究半生产型16.SPS-9.40MK-VIII,3MN,30000A 半研究半生产型17.SPS-10.40MK-VIII,5MN,30000A 半研究半生产型 18.Sinter Expert SPS 30300T 批量生产型 3MN,30000A,可烧结出高质量φ300xH250mm产品
  • 祺跃科技在桐庐:三年从原位功能模块到扫描电镜整机 2021业绩增26%
    产业引人才 人才兴产业桐庐“筑巢引凤”显成效“我们创业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高端领域的扫描电子显微镜长期依赖进口的现状。在这里,我们能将国家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的成果转化为产品,还要感谢桐庐为我们提供的创业环境。”近日,记者走访了位于杭州市桐庐县经济开发区富春江科技城内的浙江祺跃科技有限公司,谈及桐庐县的营商环境,公司创始人、浙江大学教授张跃飞感触颇深。近年来,桐庐将新材料产业作为重点产业链之一,积极营造令科研人员向往的生活环境,着力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通道,为新材料产业发展做好服务保障。祺跃科技在原位分析测试领域快速发展的研发基础,来自于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泽院士牵头的国家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专项的成果转化。张泽院士是“常驻”桐庐的院士之一,近年来,张泽院士已经陆续将许多人才、项目引进桐庐,促成了诸多科研成果落地,实践着产学研转化这份初心,张跃飞和他的祺跃科技就是其中之一。2019年,张跃飞选择将自己参与、拥有知识产权的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成果在桐庐进行自主转化。从创办第一年只能生产电子显微镜的一个功能模块,短短两年时间,祺跃科技已经研制出满足市场上所有扫描电子显微镜的系列化原位高温力学功能模块。此外,祺跃科技在扫描电子显微镜整机的研发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2021年11月,祺跃科技在全国电子显微镜学术年会上发布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原位高温扫描电子显微镜新产品,引起行业的广泛关注。 2020年,张跃飞获得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奖成果转化奖。2021年,祺跃科技实现了自身的飞速发展,销售额同比增长26%。为何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条件,选择落地杭州西郊的这座小城?“当时桐庐有引进人才的创业政策,经过专家评审,我们的项目被认定为桐庐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项目A类项目,扶持资金达500万元。”张跃飞介绍,公司扎根桐庐,桐庐提供了各方面的帮助,包括资金、场地、人才申报工作等等。张跃飞告诉记者,更为重要的是,桐庐在当时引进成立了浙江省科创新材料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还有浙江大学高温合金研究所,借助这些新材料产业的高端研究机构和平台提供的资源,能够大大降低企业的创业成本。高端人才能在这个小县城静心科研、创新资源能在这里“开花结果”,一切都离不开桐庐所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据悉,为了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桐庐创新创业,桐庐根据人才专长,分类精准服务国(境)外人才、高层次人才、研发人才项目培育。同时,优化县高层次人才项目联审流程,强化绩效管理。2020年,桐庐制定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君山引凤”工程推进杭州西郊人才高地建设的意见》,其中提出,来桐庐创业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项目,经评审后给予最高500万元的资助、三年最高500万元银行贷款的全额贴息、三年最高500平方米办公用房租金补助,特别情况经研究,最高可获得1亿元项目资助。近年来,桐庐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项目80余个,拟兑现政策资金15950万元。“桐庐山好、水好,是富春山居图实景地,还是‘中国最美县’,非常适合居住,也适合做科研工作,希望有更多专家团队可以带着研究成果到桐庐来,实现还没实现的梦想。”张泽院士表示。(楼昊 陈路漫
  • 清华大学同时导入日本富士电波2台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211Lx
    创元公司全权代理的日本著名材料领域高端设备生产厂家富士电波工机株式会社生产的SPS-211Lx烧结炉近期在清华大学顺利中标并且一次性购买2台。1991年日本住友石炭公司推出的SPS烧结炉首次登陆中国。经过9年孕育期之后,2000年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硅酸盐研究所和武汉理工大学同年各自分别购买了SPS-1050T,SPS-2040和SPS-1050。时隔14年后清华大学再次购买日本富士电波公司(2011年收购了原住友石炭/SPS SINTEX公司)SPS-211Lx,说明了清华大学的材料科学研究人员对于该型设备优异品质的充分肯定。近年我们的国内用户不断快速增多,我们从心里感到由衷的高兴。感谢广大用户一直以来的支持和信赖,真诚地希望能和广大材料科学研究人员有更多的合作。
  • 超快泵浦测量揭示量子材料调控内在机制 ——超精准全开放强磁场低温光学研究平台初露锋芒
    新研究进展今年8月,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 San Diego)R. D. Averitt课题组在量子材料调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该研究工作利用超全开放强磁场低温光学研究平台所搭建的测量系统,通过低温磁场环境下的超快泵浦测量详细研究了GdTiO3钙钛矿材料在光激发下自旋与晶格相互作用以及磁性变化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各种演化机制。这对于可应用于量子信息领域的钙钛矿类量子材料实现超快的量子调控十分重要。相关研究成果以“铁磁缘体GdTiO3中相干声子模的磁弹性耦合(Magnetoelastic coupling to coherent acoustic phonon modes in the ferromagnetic insulator GdTiO3)”为题,刊登在PHYSICAL REVIEW B上。测量设备与光路示意图(图片来源于R. D. Averitt教授关于本工作的公开报告)GdTiO3材料不同温度下的反射率泵浦测量,(a)反射率随时间的变化;(b)峰值反射率随温度变化;(c) 反射率在不同时间段的演变机制GdTiO3在钙钛矿材料相图中处于铁磁-反铁磁的边缘区域,在基态时Gd磁晶格与Ti磁晶格成反铁磁耦合排列,材料表现出亚铁磁性,同时材料还是莫特-哈伯德缘体和轨道有序态。该研究工作在不同温度和不同磁场环境下对GdTiO3材料进行了时间分辨的反射率和磁光克尔测量。材料的反射率和克尔转角在飞秒、皮秒时间尺度上表现出了多种演化机制。针对在皮秒量上的自旋-晶格相互作用机制,通过采用660 nm对应于Ti 3d-3d 轨道Mott-Hubbard带隙的光激发,对所得MOKE信号的分析可以得出,光激发先扰乱了Ti离子磁晶格的排布,减弱了与Gd磁晶格的反铁磁耦合,使得材料的净磁矩增加。进而光激发所产生的热效应逐渐影响Gd磁晶格的稳定性使得材料的净磁矩减少。另外,实验观察到MOKE和反射率测量在皮秒尺度上都有相干振荡,且随着时间发生明显的红移。该振荡对应于光激发在材料中产生的应力波(相干声子)。通过分析得出,该应力波与材料的磁性也有密切的对应关系,表明通过声子与磁性的耦合来直接调控磁性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不同温度、不同磁场下时间分辨MOKE测量观察到的GdTiO3材料磁性的演变(a)光激发后磁矩演化的原理示意图;(b) 时间分辨MOKE测量观察到的相干振荡该研究通过在变温变磁场条件下的时间分辨测量,清楚的观测到了GdTiO3在微观时间尺度上的磁性变化,通过分析详细解释了磁性演化的内在机制。这对于钙钛矿类量子材料的应用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为上早期就使用超强磁场低温光学研究平台--OptiCool的用户,R. D. Averitt教授利用OptiCool超高的温度稳定性、超低震动、强磁场、多窗口等特点设计了功能强大的光学测量系统,这对于该研究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我们期待超强磁场低温光学研究平台的用户能够取得更多科研成果。 设备信息OptiCool是Quantum Design于2018年2月推出的超全开放强磁场低温光学研究平台,2019年正式向美国以外市场销售,目前中国已经销售5套。系统拥有3.8英寸超大样品腔、双锥型劈裂磁体,可在超大空间为您提供高达7T的磁场。多达7个侧面窗口、1个部超大窗口方便光线由各个方向引入样品腔,高度集成式的设计让您的样品在拥有低温磁场的同时摆脱大型低温系统的各种束缚。OptiCool是全干式系统,启动和运行只需少量氦气。全自动软件控制可实现一键变温、一键变场;避震、控温技术让控温更智能;新型磁体结合了超大均匀区与超大数值孔径。OptiCool可以满足低温、磁场、电学、光学对材料的多维调控,这将是量子材料研究的优选方案。 参考文献:[1].D.J.Lovinger, E.Zoghlin, P.Kissin, G.Ahn, K.Ahadi, P.Kim, M.Poore, S.Stemmer, S.J.Moon, S.D.Wilson, R.D.Averitt, Magnetoelastic coupling to coherent acoustic phonon modes in the ferromagnetic insulator GdTiO3, PHYSICAL REVIEW B 102,085138(2020).
  • 富士电波双电源放电等离子烧结炉SPS-211Lx在重庆大学中标
    p日本富士电波工机株式会社制造的双电源SPS-211Lx放电等离子烧结炉近期在重庆大学中标,这是一台全新技术的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具有无可比拟的加热速率,在双电源致热效应的作用下,加热速率可达15度/秒,可以使纳米材料的烧结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我公司所代理的SPS放电等离子烧结设备近几年来被众多大学及研究机构所采购,说明SPS烧结设备在材料创新领域越来越受到科研人员的欢迎。SPS设备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新材料的制备和研究,尤其是在纳米烧结和功能梯度材料烧结方面。双电源SPS-211Lx以其小巧的设计,精良的制造工艺,优异的烧结性能和经济适用的特点尤其广受青睐。br/ 富士电波工机株式会社还提供更多型号的SPS烧结设备,敬请垂询。br/br//pp /ppbr//p
  • 越好吃的烧烤,越危险?
    盛夏时节,白天为生活奔波游走的人们约着三五好友,在夜幕降临路的边摊边喝冰啤酒边撸串,与朋友谈天说地似乎成为城市人群的B二选择。然而,这一热闹红火,烟火气十足的生活场景却“暗藏”风险。这时需给大家普及一个名词—苯并(a)芘。是一种含苯环的稠环芳烃,它是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三大致癌物之一,经常接触此类物质容易使胃、肺、肝、膀胱和消化道发生癌变,是国家抽检重点对象之一。 它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汽车尾气,沥青,焦化炼油等工业污水,Y草烟气中都含有苯并(a)芘,而且它还可以直接或间接的污染农作物和水产品,并且不适宜的食品加工制作也会使苯并(a)芘污染食品,如烟熏、火烤、烧焦、油炸的食品,尤其是烧烤一类的烹饪方式,更是苯并(a)芘污染重灾区。首先,烧烤所用的木炭本身就含有苯并(a)芘,在高温下能伴随烟气侵入食品;其次,烧烤过程会有油脂滴落,脂肪焦化后会产生聚合反应形成苯并(a)芘,附着在食物表面,并且也是烧烤中苯并(a)芘的主要来源。被烤焦,碳化的食物苯并(a)芘含量更高,因为脂肪高温分解后产生自由基会相互结合成苯并(a)芘。在此还需多强调的一点是烤制温度和烤制时间对食品中苯并(a)芘产生的多少又直接影响,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苯并(a)芘含量越多。有研究表明,油脂加热到270℃时会产生苯并(a)芘,在低于该温度下烤制的食品,刚烤制熟时,是不含苯并(a)芘的。因此,虽说烧烤“暗藏”风险,但只要我们选择合适的烹饪方式,烧烤也不是吃不得的。 • 以炉烤、电烤等方式对食物进行烤制可极大避免苯并(a)芘的污染,因为烤炉,电烤可以有效地对烤制温度进行控制,不与明火接触,热力均匀,防止焦糊,大大减少致癌物质的生成; • 也可以用锡纸、竹筒包裹着肉进行烤制,这样可以避免过多含致癌物的烟雾进入食物中。当然如果条件不允许,那就尽量把肉肉最外层的皮去掉再吃,千万别舍不得; •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控制烤制温度,在烤熟的前提下,尽量将温度控制在160℃以下(这时候可控温的电烤炉就显示出它的优势了),可以大大减少致癌物的产生; • 另外,烤的时候要多翻动,这样也能控制肉的表面温度不会过高,受热均匀熟得快,烧烤时间自然就变短了。就算人在江湖吃,万不得已只能选择明火烤,也最好选那种烟从下面抽走的烤具。一般而言,肉距离火源越远,产生的致癌物越少。我们吃完烤串,最好再吃点新鲜果蔬,如香蕉、苹果、梨子等,这样能够促进肠胃蠕动。吃烧烤时人体内容易聚集产生强致癌物质多环芳香烃,但在人体食用梨子等新鲜果蔬后,可有效降低多环芳香烃在人体内的含量。此外,香蕉等水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苯并(a)芘的致癌危害。
  •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透露快检机会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为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将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加快推进县乡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其中专门提出&ldquo 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县乡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rdquo 等。以上信息透露出,2014年,我国食品安全监测能力建设的重点将从食品端转向源头,即农产品端;在建设方向上,倾向于基层建设,之前,包括上海、吉林等地已进行了上千个食品农产品快速检测点的建设,平均投资为上海30万元/监测点,吉林5万元/监测点,2014年,相关建设力度将加大;基层对检测技术的掌握水平普遍较低,对检测效率的要求较高,简便易用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将面临较好的市场机会。 以下为全文:  2013年,农业农村发展持续向好、稳中有进,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民生有新的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困难挑战增多。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对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更为紧迫,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社会结构深刻变化对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提出了亟待破解的课题。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农村经济社会活力 要鼓励探索创新,在明确底线的前提下,支持地方先行先试,尊重农民群众实践创造 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不搞&ldquo 一刀切&rdquo 、不追求一步到位,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要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要始终把改革作为根本动力,立足国情农情,顺应时代要求,坚持家庭经营为基础与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发展,传统精耕细作与现代物质技术装备相辅相成,实现高产高效与资源生态永续利用协调兼顾,加强政府支持保护与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功能互补。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以解决好地少水缺的资源环境约束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以满足吃得好吃得安全为导向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努力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ldquo 三个代表&rdquo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力争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取得新突破,在现代农业发展上取得新成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取得新进展,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1.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是治国理政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综合考虑国内资源环境条件、粮食供求格局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 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力度落实&ldquo 米袋子&rdquo 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增强全社会节粮意识,在生产流通消费全程推广节粮减损设施和技术。  2.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  3.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制度。综合运用储备吞吐、进出口调节等手段,合理确定不同农产品价格波动调控区间,保障重要农产品市场基本稳定。科学确定重要农产品储备功能和规模,强化地方尤其是主销区的储备责任,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完善中央储备粮管理体制,鼓励符合条件的多元市场主体参与大宗农产品政策性收储。健全&ldquo 菜篮子&rdquo 市长负责制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生猪市场价格调控体系,抓好牛羊肉生产供应。进一步开展国家对农业大县的直接统计调查。编制发布权威性的农产品价格指数。  4.合理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抓紧制定重要农产品国际贸易战略,加强进口农产品规划指导,优化进口来源地布局,建立稳定可靠的贸易关系。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打击农产品进出口走私行为,保障进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国内产业安全。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粮棉油等大型企业。支持到境外特别是与周边国家开展互利共赢的农业生产和进出口合作。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创新为农产品国际贸易和农业走出去服务的金融品种和方式。探索建立农产品国际贸易基金和海外农业发展基金。  5.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县乡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开展示范市、县创建试点。  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6.健全&ldquo 三农&rdquo 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ldquo 三农&rdquo 支出。公共财政要坚持把&ldquo 三农&rdquo 作为支出重点,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ldquo 三农&rdquo 倾斜,优先保证&ldquo 三农&rdquo 投入稳定增长。拓宽&ldquo 三农&rdquo 投入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  7.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积极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的试点试验。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完善补贴办法,继续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强化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继续实施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8.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商品粮生产大省和粮油猪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鼓励主销区通过多种方式到主产区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更多地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降低或取消产粮大县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等建设项目资金配套。完善森林、草原、湿地、水土保持等生态补偿制度,继续执行公益林补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支持地方开展耕地保护补偿。  9.整合和统筹使用涉农资金。稳步推进从财政预算编制环节清理和归并整合涉农资金。支持黑龙江省进行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在认真总结经验基础上,推动符合条件的地方开展涉农资金整合试验。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创造条件逐步下放中央和省级涉农资金项目审批权限。改革项目管理办法,加快项目实施和预算执行,切实提高监管水平。加强专项扶贫资金监管,强化省、市两级政府对资金和项目的监督责任,县级政府切实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盘活农业结余资金和超规定期限的结转资金,由同级预算统筹限时用于农田水利等建设。  10.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加快落实灌排工程运行维护经费财政补助政策。开展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落实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新机制。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加大各级政府水利建设投入,落实和完善土地出让收益计提农田水利资金政策,提高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加大征收力度。完善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征地补偿政策。谋划建设一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启动实施全国抗旱规划,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能力。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规范建设标准,探索监管维护机制。  11.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对具备条件的项目,实施法人责任制和专员制,推行农业领域国家科技报告制度。明晰和保护财政资助科研成果产权,创新成果转化机制,发展农业科技成果托管中心和交易市场。采取多种方式,引导和支持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研发。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加强以分子育种为重点的基础研究和生物技术开发,建设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推进以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技术研发,组织重大农业科技攻关。继续开展高产创建,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加强农用航空建设。将农业作为财政科技投入优先领域,引导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发挥高校在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中的作用。  12.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育种创新体系,推进种业人才、资源、技术向企业流动,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推行种子企业委托经营制度,强化种子全程可追溯管理。加快推进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主攻机插秧、机采棉、甘蔗机收等薄弱环节,实现作物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的集成配套。积极发展农机作业、维修、租赁等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农机合作社等服务组织。  13.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着力加强促进农产品公平交易和提高流通效率的制度建设,加快制定全国农产品市场发展规划,落实部门协调机制,加强以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为骨干、覆盖全国的市场流通网络建设,开展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试点。健全大宗农产品期货交易品种体系。加快发展主产区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完善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支持产地小型农产品收集市场、集配中心建设。完善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加快邮政系统服务&ldquo 三农&rdquo 综合平台建设。实施粮食收储、供应安全保障工程。启动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快清除农产品市场壁垒。  三、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14.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和激励约束。分区域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行动。大力推进机械化深松整地和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  15.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抓紧编制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启动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试点。从2014年开始,继续在陡坡耕地、严重沙化耕地、重要水源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开展华北地下水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和退耕还湿试点。通过财政奖补、结构调整等综合措施,保证修复区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降低。  16.加大生态保护建设力度。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等林业重大工程。在东北、内蒙古重点国有林区,进行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试点。推进林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和矿区植被恢复。完善林木良种、造林、森林抚育等林业补贴政策。加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加大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实施力度,启动南方草地开发利用和草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支持饲草料基地的品种改良、水利建设、鼠虫害和毒草防治。加大海洋生态保护力度,加强海岛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控制渔业捕捞强度,继续实施增殖放流和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修复补助政策。实施江河湖泊综合整治、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  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17.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在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基础上,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提出规范的实施办法,建立配套的抵押资产处置机制,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抓紧抓实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充分依靠农民群众自主协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可以确权确地,也可以确权确股不确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给予补助。稳定和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2015年基本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和基本草原划定工作。切实维护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健全国有林区经营管理体制,继续推进国有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  18.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在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的前提下,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加快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产权流转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有关部门要尽快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并推动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各地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规范有序推进这项工作。  19.完善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宅基地制度,完善农村宅基地分配政策,在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前提下,选择若干试点,慎重稳妥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有关部门要抓紧提出具体试点方案,各地不得自行其是、抢跑越线。完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工作,切实保证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加快包括农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地籍调查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0.加快推进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抓紧修订有关法律法规,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改变对被征地农民的补偿办法,除补偿农民被征收的集体土地外,还必须对农民的住房、社保、就业培训给予合理保障。因地制宜采取留地安置、补偿等多种方式,确保被征地农民长期受益。提高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标准。健全征地争议调处裁决机制,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申诉权、监督权。  五、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21.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农户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加快健全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和管理网络。探索建立工商企业流转农业用地风险保障金制度,严禁农用地非农化。有条件的地方,可对流转土地给予奖补。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强制推动。  22.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发展专业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农民合作社,引导规范运行,着力加强能力建设。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有关部门要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推进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创新试点,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按照自愿原则开展家庭农场登记。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动集群发展,密切与农户、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关系。在国家年度建设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配套辅助设施。鼓励地方政府和民间出资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的教育培训力度。落实和完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  23.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采取财政扶持、税费优惠、信贷支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社会化服务,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等服务模式,扩大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农业公益性服务。扶持发展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防汛抗旱专业队、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纪人队伍。完善农村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组织体系,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  24.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发挥供销合作社扎根农村、联系农民、点多面广的优势,积极稳妥开展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试点。按照改造自我、服务农民的要求,创新组织体系和服务机制,努力把供销合作社打造成为农民生产生活服务的生力军和综合平台。支持供销合作社加强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和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  六、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25.强化金融机构服务&ldquo 三农&rdquo 职责。稳定大中型商业银行的县域网点,扩展乡镇服务网络,根据自身业务结构和特点,建立适应&ldquo 三农&rdquo 需要的专门机构和独立运营机制。强化商业金融对&ldquo 三农&rdquo 和县域小微企业的服务能力,扩大县域分支机构业务授权,不断提高存贷比和涉农贷款比例,将涉农信贷投放情况纳入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和综合考评体系。稳步扩大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改革试点。鼓励邮政储蓄银行拓展农村金融业务。支持农业发展银行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贷款业务,建立差别监管体制。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服务功能,保持县域法人地位长期稳定。积极发展村镇银行,逐步实现县市全覆盖,符合条件的适当调整主发起行与其他股东的持股比例。支持由社会资本发起设立服务&ldquo 三农&rdquo 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对小额贷款公司,要拓宽融资渠道,完善管理政策,加快接入征信系统,发挥支农支小作用。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企业在主板、创业板发行上市,督促上市农业企业改善治理结构,引导暂不具备上市条件的高成长性、创新型农业企业到全国中小企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权公开挂牌与转让,推动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开发适合&ldquo 三农&rdquo 的个性化产品。  26.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在管理民主、运行规范、带动力强的农民合作社和供销合作社基础上,培育发展农村合作金融,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坚持社员制、封闭性原则,在不对外吸储放贷、不支付固定回报的前提下,推动社区性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发展。完善地方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明确地方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监管职责,鼓励地方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有效防范金融风险。适时制定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管理办法。  27.加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高中央、省级财政对主要粮食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逐步减少或取消产粮大县县级保费补贴,不断提高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品种保险的覆盖面和风险保障水平。鼓励保险机构开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有条件的地方提供保费补贴,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支持。扩大畜产品及森林保险范围和覆盖区域。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险。规范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准备金管理,加快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探索开办涉农金融领域的贷款保证保险和信用保险等业务。  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28.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编制村庄规划,推行以奖促治政策,以治理垃圾、污水为重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实施村内道路硬化工程,加强村内道路、供排水等公用设施的运行管护,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住户付费、村集体补贴、财政补助相结合的管护经费保障制度。制定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抓紧把有历史文化等价值的传统村落和民居列入保护名录,切实加大投入和保护力度。提高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标准,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与保护,有条件的地方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以西部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和安全管理,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因地制宜发展户用沼气和规模化沼气。在地震高风险区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加快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  29.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适当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大力支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落实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政策,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支持和规范农村民办教育。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有效整合各类农村文化惠民项目和资源,推动县乡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服务标准化建设。深化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施中西部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继续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完善重大疾病保险和救助制度,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稳定农村计划生育网络和队伍,开展城乡计生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基础养老金标准正常调整机制,加快构建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规范管理。开展农村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着力创新扶贫开发工作机制,改进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考核办法,提高扶贫精准度,抓紧落实扶贫开发重点工作。  30.加快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合法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全面实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逐步推进居住证持有人享有与居住地居民相同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鼓励各地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关政策,解决好辖区内农业转移人口在本地城镇的落户问题。  八、改善乡村治理机制  31.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等的党建工作,创新和完善组织设置,理顺隶属关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提升村干部&ldquo 一定三有&rdquo 保障水平。总结宣传农村基层干部先进典型,树立正确舆论导向。加强城乡基层党建资源整合,建立稳定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制度。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干部教育管理和监督,改进农村基层干部作风,坚决查处和纠正涉农领域侵害群众利益的腐败问题和加重农民负担行为。  32.健全基层民主制度。强化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巩固和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完善和创新村民自治机制,充分发挥其他社会组织的积极功能。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完善乡镇政府功能。深入推进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实现村民自治制度化和规范化。探索不同情况下村民自治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单位和集体土地所有权在村民小组的地方,可开展以社区、村民小组为基本单元的村民自治试点。  33.创新基层管理服务。按照方便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的原则,健全农村基层管理服务体系。推动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赋予农民对落实到户的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提高集体经济组织资产运营管理水平,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扩大小城镇对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有效覆盖,统筹推进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资源有效整合和设施共建共享,有条件的地方稳步推进农村社区化管理服务。总结推广&ldquo 枫桥经验&rdquo ,创新群众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移风易俗,培养良好道德风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年人的关爱和服务。发展农村残疾人事业。健全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充分发挥司法调解、人民调解的作用,维护农村社会和谐安定。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ldquo 三农&rdquo 工作的领导,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谋划好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路和方法,落实好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各级党政干部要真正了解农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真心实意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强化统筹协调、决策服务等职能。加强对农村改革试验区工作的指导,加大改革放权和政策支持力度,充实试验内容,完善工作机制,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积极进取,锐意创新,力求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 多功能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 BOT的原理与应用介绍
    瑞士Cytosurge AG公司的多功能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 BOT,是将原子力系统、微流控系统、细胞培养系统合为一体的单细胞操作系统,采用不同孔径的微型纳米注射器,可实现单细胞注射(Injection)、活细胞内物质提取(Extraction)、单细胞分离(Isolation)、粘附力测定(Adhesion)、纳米打印(Nano-printing)等多种功能,全程机械臂操纵,将污染风险和人为误差降到低,提高工作效率与实验可重复性,具有高度自动化、操作速度快与操作度高等特点,能够在单细胞水平上为研究者提供大的便利,可应用于单细胞质谱、单细胞力谱、单细胞基因编辑、细胞系构建、药物研发、医疗等领域。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公共仪器中心的多功能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 BOT,是国内套多功能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于2020年9月顺利安装于金光楼126室并开始试运行,由公共仪器中心覃思颖老师负责接样测试与维护管理。目前本中心的FluidFM BOT系统已成功应用于单细胞注射与物质提取(小鼠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昆虫叶蝉细胞、MDA-MB-231细胞等)、单细胞分离(植物细胞原生质体、U2OS细胞等)与粘附力测定(细菌侵染细胞时细菌的粘附力、血管内皮细胞对不同基底的粘附力等)等多方面科研需求。以下是多功能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FluidFM BOT的多个功能应用与实例介绍。FluidFM BOT结合原子力系统、微流控系统于一体(https://doi.org/10.1021/nl901384x)FluidFM BOT功能应用单细胞注射实例FluidFM BOT可以将多种不同类型的可溶性物质注入细胞核或细胞质中,可量化注射体积(fL别),可实现批量注射(每小时注射超过100个细胞),尤其适用于使用传统方法难转染的细胞,且对细胞几乎没有损伤。CHO细胞的Lucifier Yellow染料注射C57小鼠体外培养原代海马神经元DIV7的Dextran染料注射(北大生科院数据)活细胞内物质提取实例FluidFM BOT系统的活细胞内物质提取功能十分温和,可直接用微型纳米注射器吸取活细胞的细胞质或细胞核中的物质,无需经过化学或生物学手段进行破膜处理,不会产生裂解的细胞碎片,不会对内部细胞器造成任何破坏,可用于电镜成像、酶活检测、核酸表达检测、代谢组学、基因测序等多方面研究。活细胞提取物可结合电镜观察、酶活测定、转录检测等分析手段(http://dx.doi.org/10.1016/j.cell.2016.06.025)HeLa细胞的细胞质物质提取单细胞分离实例FluidFM BOT可进行无损细胞分离,对于悬浮细胞,可将细胞吸取并转移释放即可。对于贴壁细胞,可在探针的样品池中加入消化液如胰酶,对指定位置的细胞进行消化,然后再进行吸取与转移释放。FluidFM BOT实现的单细胞分离存活率很高,结合单细胞注射可实现快速转染细胞并建立单克隆细胞群,对于工程细胞株的建立十分有效。植物原生质体的单细胞分离(北大生科院数据)贴壁细胞CHO的单细胞分离粘附力测定实例FluidFM BOT系统通过负压将细胞吸附在探针针孔处,对细胞的吸附力比蛋白结合更加牢固,能够直接将细胞从基底上分离。这种方法不需要激活细胞的任何信号通路,可以得到接近细胞原生的数据。不同的探针针孔直径(2、4、8um)可适用于不同大小的细胞粘附力测定,我们甚至可使用孔径为300nm的探针进行更小个体的吸附与粘附力测定,目前在本中心的FluidFM BOT系统已成功应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侵染大鼠肠上皮细胞时的细菌粘附力测定(nN别)。不同大小的单细胞粘附力测定(https://doi.org/10.1038/s41598-019-56898-7)纳米打印实例FluidFM BOT系统还是一台纳米打印设备,可以在实验器材上铺设特定的基底膜,如打印亲水或亲脂性物质,从而实现对细胞贴壁的操纵,构建不同的细胞模式,实现对细胞信号转导机制、肿瘤细胞群落迁徙、神经细胞树突或轴突形成的研究。CMD基底打印cRGDfK的细胞贴壁生长Pattern研究(DOI: 10.1021/acs.langmuir.8b03249)多功能单细胞显微操作系统在高性能单元的监控下,通过全自动的工作站实施操作,可确保实验的平稳、顺利的进行。探针有多种孔径规格可选,也可结合FIB技术进行探针定制,结合不同的探针可实现各式各样的应用,以上仅展现部分应用,更多的新功能有待各位老师与同学结合自己的课题需求进行探索与发掘,欢迎大家联系前来测试样品!
  • 马雁军:近红外的“快、准、狠”
    p  近红外技术正如古龙武侠小说中描写的武林高手,三个字“快、准、狠”。我的理解和诠释:“快”是快速,“准”是准确,“狠”是捕集相关官能团信息狠。/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605/insimg/05ddcf16-b567-49ec-9fb5-3aa66669e411.jpg" title="马雁军.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上海烟草集团北京卷烟厂(技术中心) 马雁军/strong/pp  从事近红外技术工作,我是半路出家,第一次与其亲密接触是在2004年。当时,上级领导发现其能同时多组分快速分析,既节能降耗又能提升工作效率,就订购了两台布鲁克公司的MPA型号近红外光谱仪。按采购周期,年底才能到货,恰逢布鲁克公司5月在成都办培训班,我去天府之地受训。周学秋老师五天的苦口婆心讲解,终于明白了一点。拷贝了一套OPUS软件,回北京后就开始了“桌面推演”的模拟学习。没有仪器实体,收效甚微。仪器12月到货,周学秋老师亲临现场安装调试讲解,对近红外仪器和技术研究又有进一步了解。/pp  近红外入门容易,研发一个实际应用确实很难。烟叶是农产品,季节性收购,且烟叶由4千多种化学成分组成,属于复杂的化学体系 烟叶品种和等级较多,烟叶质量每年受自然气候影响较大,收集齐有代表性样品需要2至3年时间,而研发一个稳健准确的定量模型,需要足够量的代表性烟叶样品和准确的理化检测数据支撑才可以完成,两者缺一不可。牵涉具体应用,还要考虑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问题。/pp  为了能将近红外技术应用研究尽快开展起来,领导联系了上海烟草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张建平博士,他欣然同意。于是我带上两位同事在春节前坐火车去了上海,开始第一次拜师学艺。张建平博士是烟草行业最早研究和成功应用近红外技术的知名学者,他是我近红外应用技术研究的启蒙老师。那次在上海的培训,我记忆犹新。张建平博士推掉了其他事务,花了一天时间客观辩证讲解了他从1997年以来从事烟草行业近红外技术的研究心得,我从中知晓了“近红外技术不是万能的”道理,研发一个稳健准确适用烟草的近红外快速分析模型需要对谱图采集和实验操作进行规范化,如样品的形态、颗粒度大小、采集样品量、实验条件(如温湿度要求)、化学分析操作等都要一致,分析结果准确前提下才能采用多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开展模型优化研究。为了保证培训效果,特地安排葛炯和杨凯两人对我们进行三天实验操作规范性严格培训和具体建模优化方法的培训,达标后才让回北京。一年以后的一天,他又抽出时间专门听我汇报建模研究进展情况,指出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和改进的地方。通过2年多化学分析实验积累和建模优化,我将本企业用到的烟叶原料,按烤烟、马里兰烟(含白肋烟)、晒红烟、香料烟(含晒黄烟)四个类别分别建立烟叶中水分、总糖、还原糖、总烟碱、挥发碱、总氮、氨、氯、钾、蛋白质等多个化学指标中离线近红外快速分析模型,成功应用到本企业的原料化学质量检测工作中,并将晾晒烟(含马里兰烟、白肋烟、晒红烟、香料烟晒黄烟)离线近红外模型推广应用到集团公司下属几个复烤厂的质量检测工作中。/pp  在2009年卷烟产品降害研究工作中,我发现同事在采用GC-TEA仪器分析白肋烟中四种微量级烟草中N-特有亚硝胺,每天从早上上班开始忙到下班,一天只能平行测定四个烟草样品,耗时长效率低,我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既然是含N化合物,近红外能不能作?我找同事要来测试样品和分析数据,扫描近红外谱图后进行近红外建模探索,四种亚硝胺单量建模R2在80%左右,TSNAs(四种亚硝胺总量)建模R2能达到90%,但用布鲁克公司的OPUS软件试了很多次,R2很难再提高。我找到南开大学邵学广教授,把我的猜想告诉他。邵学广教授认为我的想法很好,但亚硝胺含量低,从目前近红外应用研究看希望不大,只能试一试。两周以后的某天晚上九点多,他打电话给我,激动地告诉我,这是一个发现,近红外建模测定亚硝胺是可行的,R2能达到97%,交叉验证均方差也可接受。那天晚上我激动的一晚上没睡好觉,随后我和邵学广教授合作两年,扩充样本集到700个,采用邵老师的波长变量筛选和小波变换等联用方法完善了白肋烟中四种亚硝胺近红外模型,现已用于白肋烟和马里兰烟的原烟现场收购质量把关环节有五年了。这件事鼓舞了我,后续在邵老师指导下又开展了烟叶中重金属和白肋烟中氨基酸近红外建模探索工作,经过两年半的能力,建立了四种重金属(镍、铅、砷、铬)和三种氨基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脯氨酸)近红外模型,现已应用于实际生产工作中。/pp  “书到用时方恨少”,参加工作后才发现自己学的远远不够,一直想再进学校深造,2008年通过全国GCT统考和专业课考试,我考入北京化工大学化工学院读工程硕士,专业是化学工程。北京化工大学对在职读工程硕士要求比较严,只集中组织上5门公共课,其它课都要跟着在校学生一起上,我挤时间花了两年半时间去学习学位必修课和我想学的专业课,多数是有关数学建模的课,跟着在校生一起听课、交作业及参加闭卷考试,我坚持了下来。共修了46学分,后来学位办通知我学分已够可以找导师做毕业论文了。我一直想拜袁洪福教授为导师,想让他指导我结合企业生产线做在线近红外应用方面的毕业论文,但苦于不认识他。通过邵老师帮助引见,我终于拜袁洪福教授为导师。拜师那天,袁老师语重心长对我讲:“你要有心理准备,咱按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要求,对你进行必要训练,完成训练才能毕业”。我当即表示没问题,我能承受,越严格越好。/pp  在袁老师指导下,采用在线近红外分析技术以解决在卷烟生产线重点工序在制品过程中理化质量监测问题为课题,从应用原理入手,到采用在线近红外技术监测的具体质量指标实现,花了两年多时间,终于基本完成了设立目标。由于我半路出家学近红外,功底较差,在理论总结和条理说清楚方面可费老鼻子劲了。每次将修改完的论文发给袁老师,他无论多忙都挤时间,争取第一时间审阅,指出要修改之处让我改,他对我的硕士论文先后审阅修改了十稿,我能想象出他戴着老花镜审阅论文认真程度,我每当想起此事,满怀感恩之情外都挺不好意思的,后悔本科毕业时没能努把力上研究生多学点,现在这么费力。随着毕业论文提交的截止日子临近,我越来越着急,在临近最后一天时,我请示袁老师我的硕士论文能不能提交,明天是本年度提交论文的最后期限。袁老师说:“交不交,是你的事!改不改,是我的事!你的论文还得改!”我当时都崩溃了,又从头至尾认真修改了一遍,没有得到袁老师肯定情况就着急上传提交了,后来袁老师说对我没训练够,我也因为此事内疚好久。答辩是在化工学院进行的,按在校生要求我顺利通过答辩,领到工程硕士学位证书。一年后我的同事去答辩他的毕业论文,评审的陈院长还记得起我当时答辩过的论文。我非常感激袁老师对我的培养!目前我在袁老师指导完成在线近红外对生产线的检测研究一直在生产线应用。/pp  我作为烟草生产企业一名工匠,近红外技术在企业应用研究已伴随我工作12年有余,正如我开头讲的那样,近红外技术如古龙武侠小说中的武林高手,三个字“快、准、狠”。“快”为快速,“准”为准确,“狠”为捕集相关官能团信息狠,即使是微量亚硝胺,也能抓到关键相关信息。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属于发展阶段,虽然近年来离线近红外技术在烟草行业中又不断研发出真假烟鉴别、三醋酸甘油酯、卷烟烟气中七项有害成分等快速检测方法,但在线近红外应用价值潜力还没有挖掘出来,如在线烟叶挑选分级和原料过程控制等还在沉睡中,如何将其潜能开发出来?是靠袁洪福老师、邵学广老师及更多其他老师技术帮助,才能把近红外技术的“快、准、狠”在烟草行业实际生产中的应用价值开发出来,发挥其更大作用。/pp  谈了一点生产企业人的亲身感受,没有那么高的理论层次和深度,不当之处,请多多海涵!/pp style="text-align: right "  2016年5月5日星期四完稿/ppbr//p
  • AGUS发布SPS-225Sx放电等离子烧结系统新品
    日本SUGA公司自SPS-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诞生以来,一直伴随着SPS技术在全世界的发展,1997年开始代工生产SPS设备,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现推出Sx、Rx系列SPS放电等离子烧结炉。 SPS-放电等离子烧结炉是当今世界上先进的快速热压炉之一,由于工件直接由热流脉冲加热,所以烧结工艺周期可以缩短至几分钟,因此具备烧结速度快,样品致密度高等优点,是烧结纳米相材料,梯度功能材料,介孔纳米热电材料,稀土永磁材料,合金非平衡态材料及生物材料最有力的工具。SPS-225Sx 主机压力系统立式单轴伺服电机最大压力20 kN最小压力0.5kN最高烧结温度2500℃加压行程50 mm开放高度200mm烧结电极特殊的密封水冷结构真空腔水冷腔脉冲电源电源AC 200V, 3相,50/60Hz输出电流2500A脉冲控制On 1~999 ms, Off 1~99 ms创新点:1.采用Tie-Bar框架,保证压力装置更稳固;2.匹配中国电源要求,无需用户再配置变压器;3.优于同行业的真空技术,可3min内从常压抽到5Pa;4.多种安全措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如:烧结腔室门未关闭,烧结电源无法启动;
  • 土壤三普丨燃烧红外光谱法检测土壤中全硫含量的应用解决方案
    时隔43年,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重磅开启,我国再一次对土壤进行的“全面体检”。2022年2月16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当前,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已经进入了正式实施阶段。根据《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送审稿)》,本次普查涉及土壤全硫、全氮、全磷、全钾等实验室检测项目。赛恩思针对全硫检测项目提供高频红外碳硫仪应用解决方案。燃烧红外光谱法检测土壤中全硫含量涉及项目:土壤中全硫含量燃烧红外碳硫仪检测土壤样品的难点: 红外测试法是基于燃烧炉已经将土壤充分燃烧后进行的,燃烧炉可以使用管式燃烧炉,也可以使用高频燃烧炉,管式燃烧炉预热时间长,分析速度慢,分析效率较低,因此高频燃烧炉常常用于土壤及矿石的碳硫分析。土壤属于非金属样品,分析时需要大功率的高频燃烧炉,功率越大,升温速度越快,温度高,转化率高,功率大助熔剂的用量少,空白值带来的误差小。土壤中含有机物,燃烧以后产生水分子,水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吸收的红外光波长很接近,特别是对于带宽较宽的红外测试仪,仪器无法区分水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因此水分子对硫的测试结果影响很大,测试过程中需要除水,除水有物理除水和化学除两种方式,物理除水比化学除水效果好,更稳定且不会失效,分析土壤最好使用物理除水。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检测土壤样品的优势:分析范围 C 0.00001-99.9% S 0.00001-99.9%分析精度 C 0.8% S 0.8%大功率燃烧:≥3.5kw,整体模块化,输出稳定,故障率低物理除水装置:应用分析气体物理除水装置专利技术 专利号[ZL 2021 2 3303903.1]智能化程度高:碳硫同时出结果、自动报警功能、可实现企业数据化管理全量程覆盖:碳硫含量检测精确到PPM级分析效率高:仪器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高频辐射屏蔽技术:降低高频辐射对人体伤害,减少高频磁场对红外电路板干扰,数据更精准智能休眠自我保护功能:降低器件损耗,延长仪器寿命双区域自动除尘:集高压反吹、刷尘、排尘、集尘于一体测试案例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采用赛恩思高频红外碳硫仪测试土壤样品中的碳硫含量数据总结:采用高频红外碳硫仪测定土壤中全硫的含量,方法具有很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大大提高测定效率。
  • 2020版药典大纲出炉,先来一睹为快!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中国药典2020 年版编制大纲》/strong/span/pp strong 一、前言/strong/pp  《中国药典》2020 年版的编制,正值“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三五规划”实施期间,是我国健康中国建设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由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的重要阶段。实施药品标准提高行动,编制好新版《中国药典》,对于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推进医药产业升级和产品提质具有重要意义。/pp  strong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strong/pp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建立“最严谨的标准”为指导, 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紧 密围绕“国家药品安全十三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以临床需求为 导向,对标国际先进标准,提高与淘汰相结合,进一步完善以《中 国药典》为核心的药品标准体系建设,提升《中国药典》标准整 体水平,经过五年的时间,使《中国药典》标准制定更加严谨, 品种遴选更加合理,与国际标准更加协调,标准形成机制更加科 学,努力实现中药标准继续主导国际标准制定,化学药、药用辅 料标准基本达到或接近国际标准水平,生物制品标准紧跟科技发 展前沿,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保持一致。/pp  strong三、基本原则/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一)提升药品质量,保障用药安全有效/span/pp  坚持药品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规范性,促进药品质量提升,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有效。/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二)鼓励技术创新,促进研究成果应用/span/pp  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鼓励药品检测方法创新、生产工艺 改进、质量控制技术提升,使更多的科学研究成果在药品标准中 得到转化和应用。/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三)坚持扶优汰劣,促进产品结构调整/span/pp  药典品种收载有增有减,优化增量、减少存量 有效发挥《中 国药典》的标准导向作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产品升级换代。/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四)推进改革工作,完善标准形成机制/span/pp  完善国家药品标准形成和淘汰机制,着力突出政府在国家标 准制定中的主导作用和企业在产品标准制定中的主体地位,采取 积极的鼓励政策和措施引导社会和行业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投入到标准的研究制定,构建药品标准工作的新格局。/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五)强化标准支撑,服务药品监督管理/span/pp  药品标准提高要围绕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这一中心工作, 配合支持各项重点工作的开展。坚持监管依据标准,标准服务监 管。要以问题为导向,将药品标准制修订工作与药品一致性评价、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评价、药品质量评价性抽验、药品不良反应监 测、药品再注册等工作紧密结合,形成良性互动、信息共享、协 调推进,促进监管能力水平的提高。/pp  strong四、具体目标/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一)适度增加品种的收载,进一步满足临床需要/span/pp  坚持“临床常用、疗效确切、使用安全、工艺成熟、质量可 控”的品种遴选原则,全面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目录,适应临床治疗用药指南调整变化的需要 重点 增加原料药、中药材、药用辅料标准的收载 新制剂的收载,要 充分体现我国医药创新成果。 《中国药典》2020 年版收载品种总数计划达到 6400 个左右, 其中:中药增加品种约 220 个,化学药增加品种约 420 个,生物 制品增加品种收载 30 个,药用辅料增加品种约 100 个,药包材品 种收载 30 个,共约 800 个。药典已收载品种计划修订 1400 个, 其中:中药 500 个,化药 600 个,生物制品 150 个,药用辅料 150 个。/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二)结合国家药品标准清理,逐步完善药品标准淘汰机制/span/pp  全面清理国家已有药品标准,加大对已经取消文号、长期不 生产、质量不可控、剂型不合理、稳定性不高的药品标准的淘汰 力度。需要开展临床价值或风险效益评价的品种,提请相关部门 进行评价。/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三)健全《中国药典》标准体系,强化药品质量全程管理的理念/span/pp  进一步提高横向覆盖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原料药、药 用辅料、药包材以及标准物质的质量控制技术要求,进一步完善 纵向涵盖药典凡例、制剂通则、总论、检验方法以及指导原则的 制定和修订,同时顺应药品监管发展趋势,逐步加强和完善涉及 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通用性技术要求和以及指 导原则体系的建设,体现药品质量源于设计,有赖于全过程控制 保障的理念。/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四)强化《中国药典》的规范性,进一步促进药典各部之间的统一协调/span/pp  加强药典各部内容的规范统一,通用性技术要求与相关技术 法规的协调统一,通用性技术要求与各部内容以及各论标准内容 的统一。建立统一规范的药品、药用辅料和药包材通用名称命名 原则,研究制定药品标准编码体系,制定药典名词术语。/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五)提高通用性技术要求,全面展现药品质量控制水平/span/pp  紧密跟踪国际先进药典标准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制药生产实 际,进一步扩大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重点加强对药品安全性和 有效性控制方法的研究和建立。完善和加强《中国药典》通用性 技术要求制修订工作,充分发挥《中国药典》标准规范性和导向 性作用,整体提高药品标准水平。增订相关检测方法约 30 个,新 增通则及总论 20 个,新增指导原则 15 个 修订完善检测方法 60 个,修订通则及总论 12 个、指导原则 10 个。/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六)推进纸质标准与实物标准的协调统一/span/pp  加强与中检院的沟通协调和分工合作,在标准研究起草过程中做好标准品工作的衔接,积极筛选、推荐标准品候选物,争取 标准与标准品同步推出。 (七)加强药品标准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间药典的协调 统一/pp  与 WHO 合作共同建立药典交换机制和多国药典比对信息平 台,为推进国际间药典协调奠定技术基础。以药品进出口贸易需 求为导向开展标准协调工作。通过加强双边和多边的国际交流与 合作,突出中药标准的国际主导地位,不断扩大《中国药典》和 中国药品质量的国际影响力。/pp  strong五、各部重点工作/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一)一部 中药/span/pp  以中医临床为导向构建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体系,制定中药标 准。 安全性方面:有效控制外源性污染物对中药安全性造成的影 响,全面制定中药材、饮片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的限量 标准 全面制定易霉变中药材、饮片真菌毒素限量标准。有效控 制内源性有毒成分对中药安全性产生的影响,重点解决符合中药 特点的肝肾毒性预测及评价方法,制定中药安全用药检验标准及 指导原则。 有效性方面:强化中药标准的专属性和整体性,不断创新和 完善中药分析检验方法。重点开展基于中医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 和测定方法研究,探索建立以形态、显微、化学成分和生物效应 相结合的能整体体现中药疗效的标准体系。/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二)二部 化学药/span/pp  安全性方面:进一步完善杂质和有关物质的分析方法,推广 先进检测技术的应用,强化对有毒有害杂质的控制 加强对药品 安全性相关控制项目和限度标准的研究制定。 有效性方面:将药品一致性评价的成果体现在提高相关制剂 的质量标准,完善药品临床有效与质控项目的设置以及控制要求 的相关性,提高药品的质量可控性 进一步完善常规固体制剂溶 出及释放度检测方法 对新型药物制剂,如缓(控)释制剂,研 究建立有效的质量评价方法和控制指标 在整体质量控制方面, 进一步借鉴国际要求,逐步与国际要求保持一致。/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三)三部 生物制品/span/pp  1. 围绕总体目标,进一步完善生物制品国家标准体系和收载 内容,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问题: (1)完善标准建立的技术原则和手段,进一步提高标准的科 学性、规范性和适用性 (2)完善通用检测技术和方法及国家标准物质,解决部分品 种的检定项目方法不明确,适用性差和结果判定不准确等问题 (3)进一步规范各论体例和通用名,逐步完成中国药典三部 的体例整合。 (4)扩大品种收载范围,使已上市生物制品均有效纳入国家 药典标准管理。/pp  2. 重点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开展与国外先进标准的全面比对工作,分析存在的差异, 结合国内监管和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确定标准对接的原则和措施 (2)进一步完善生物制品全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补充和完 善通用性技术要求,增强通用性技术要求的系统性和规范性以及 与各论的关联 (3)进一步补充完善生物检测技术、方法以及相关技术指南, 强调检测技术、方法先行的基本原则,体现生物制品国家标准的 先进性,并从源头上保证标准的严谨性、科学性和适用性 加强 检测方法的标准化,进一步完善国家标准物质 推动动物试验替 代方法的研究以及理化分析方法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4)完善收载类别,建立治疗性生物制品的相关通用技术要 求,加快对我国近年来批准上市的、符合收载原则的成熟的疫苗及治疗性生物药的收载。/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四)四部 总则/span/pp  1.检测方法:坚持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 则,进一步提高药品、药用辅料及药包材共性检验方法的通用性、 适用性和稳定性。紧跟国际药典标准趋势,进一步扩大先进成熟 检测技术的应用,提高检验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和可靠性。/pp  2. 制剂通则:增加成熟新剂型的收载。以保证临床有效性和 安全性为导向,将药用辅料功能性评价与制剂通则技术要求相结 合 充分借鉴药品一致性评价取得的成果,在符合制剂通用性要 求的基础上,突出制剂个性化要求,重点保证制剂的稳定性和批 间一致性 完善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过程控制要求,提高制 剂的可控性和质量稳定性。/pp  3. 指导原则:紧密跟踪国际制药通用性技术要求的发展趋势, 通过学习借鉴、吸收转化,用于指导我国药品研发、生产、过程 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检测数据分析以及药品包装、运输、贮藏 等环节的管理及质量控制。/pp  4. 标准物质:进一步强化药品标准物质的制备、标化、管理、 使用、审定等相关通用性要求和技术指导原则的制修订,建立和 完善国家药品标准物质数据库,国家药品标准应与标准物质相对 应,实现纸质标准与实物标准的统一。/pp  5. 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完善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体系,加 强药用辅料、药包材通用性要求和指导原则的制定 建议以保障 制剂终产品质量为目标的药用辅料、药包材质量控制技术要求和 质量控制体系,配合做好药用辅料、药包材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工作。增加常用药用辅料和关键药包 材标准的收载,推进成熟的新型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的收载, 促进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品种的更新升级。进一步加强对药用辅料 和药包材安全性的控制,并与国际相关要求保持一致。/pp  strong六、保障措施/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一)强化药典顶层设计/span/pp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国家总局对《中国药典》2020 年版编制 工作的整体部署和具体要求,组织制定好《2020 年版药典编制大 纲》,完成新版药典的顶层设计。/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二)优化标准工作程序 br//span/pp  《中国药典》标准制定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不断 优化工作程序,进一步加大制修订工作各个环节的信息公开和过 程透明的力度,完善工作措施,提高药典编制工作机制、工作质 量和工作效率。/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三)加强委员专家管理/span/pp  按照《国家药典委员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组建新一届药典 委员会,并进一步完善药典委员的管理,增强药典委员的责任感 和使命感,充分调动委员专家的积极性,认真履行委员的职责和 义务,加强委员专家的绩效考核。/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四)完善标准形成机制/span/pp  改革国家药品标准形成机制,完善标准遴选原则和技术要求, 积极探索和建立研究项目招投标管理模式,采取公示标准起草单 位、复核单位和参与单位,公开表彰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个人等政 策措施,鼓励生产企业和社会各界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到药典标准制修订工作中,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专家指 导、社会参与”的药品标准工作新格局,不断提高药典编制工作 质量。/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五)强化项目科学管理/span/pp  与药品质量评价性抽验、不良反应监测、药品再评价等工作 紧密结合,重点关注临床用量大、安全风险高、质量问题较多且 质量标准不完善的品种,进一步提高标准研究立项的科学性和合 理性,以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否得到改善作为评判药品 标准提高工作实际效果的标准。建立药品标准项目管理信息平台, 实现药品标准科研立项、课题任务书提交、起草复核资料的申报、 课题审核、专家审评、课题完成情况等全部实现信息化管理,加 强对课题承担单位的绩效考评,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六)推进药典数字化和电子化/span/pp  大力推进《中国药典》出版形式的多样化,在出版纸质版的 同时,同步发行电子版、手机版和网络版,以满足不同客户群的 需求。加快《中国药典》标准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 药典的社会服务功能。建立药典业务信息管理系统,逐步实现药 典标准制修订全过程的文字加工、文字编辑、文字处理、档案管 理等实现自动化和可追踪,最大程度地降低差错率。/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七)加强常设机构建设/span/pp  加强药典委员会常设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业务能 力的培养,打造一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药品标准人才队伍, 完善 ISO9001 质量保证体系的建设和运行,保质保量完成 2020 年版药典编制任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药典一部 中药/strong/pp  strong一、目标和任务/strong/pp  完善以中国药典为核心主体的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标准体 系,以中医临床为导向制定中药标准。加强国际化并主导国际标 准的制定。/pp  1、新增中药标准约 220 个,修订完善中药标准约 500 个。/pp  2、探索建立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药成方制剂 各自完整的标准体系。/pp  3、重点解决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及有害元 素以及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pp  4、 建立临床有肝肾毒性中药的检测方法,制定相关指导原 则。/pp  5、重点解决中药标准的专属性和整体性。/pp  6、加强栽培和野生抚育中药材的质量研究和中药材产地加工 技术研究,以质量为前提,修订完善中药材、饮片的相关项目。/pp  7、开展基于中医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方法及其指导原则研究, 构建以形态、显微、化学成分和生物效应相结合的能整体体现中 药疗效的标准体系,提高中药有效性整体控制水平。/pp strong 二、设计方案/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一)标准分类/span/pp  一部中药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收载中药材、中药饮片、植物 油脂和提取物 下卷收载中药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二)品种遴选/span/pp  收载品种要能覆盖临床各科并能满足临床的需要,能体现中 医药特色和现代中药产业的现状,并且使用安全、疗效确切、质 量可控、剂型与规格合理、应用广泛。 重点收载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中已全面完成标准提高工作,并 符合上述要求的品种。 完善中药标准退出机制,对药典收载老品种进行医学和药学 评估,对临床长期不使用的品种、剂型或规格不合理的品种、不 同意公开处方、制法的品种,应退出药典,转为其他局颁药品标 准,原则上不再收载。/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三)标准提高和规范/span/pp  标准提高要落实国家对药品质量的要求,要体现国家药品监 管理念,要解决药品质量的热点问题,其提高的水平要综合权衡 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医药产业发展水平、药品质量控制水平和公 众健康需求水平。中药标准质量检测方法和指标要能体现中医临 床应用价值。/pp  1.提高中药标准应对质量问题的能力,即要解决某些中 药标准在复杂多变的监管过程中面临标准“不管用”的问题。 要做到建立的标准能够切实解决中药的质量问题,必须树立 创新思维,从整体观入手,采用中药指纹图谱等能够整体评 价中药质量的技术手段,让质量问题一旦出现就能及时发现 和解决。/pp  2.全面提升中药安全性检测能力和水平,中药材和饮片 全面收载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等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检测及其限量标准,逐步推动中成药建立外源性 有害物质的检测标准 继续开展农药残留和植物激素、真菌 毒素等外源性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和限量标准研究。/pp  3.着力提升能够表征中药有效性的检测能力和水平,推 广指纹和特征图谱、多成分含量测定等整体控制中药成分的 检测技术在中药标准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指纹和特征图谱 检测技术和评价方法的研究 加强中药对照提取物、对照品 的研究与收载,加强以替代对照品为对照的多成分定量分析 技术研究,包括以内标或自身内标、对照提取物为对照的多 成分含量测定等,解决对照品缺乏或不稳定等问题,降低检 测成本,为标准的提升和实施提供保障 针对贵细、易混中 药材和饮片,继续开展基于遗传物质的 DNA 分子鉴定研究, 解决当前形态和化学鉴别难以解决的问题 重点开展能够直 接反映中药临床疗效的生物效应方法研究,探讨生物活性检 测方法在中药质量检验中的适用性。/pp  4.规范和完善检测方法、过程、限度、结果判断与制剂 规格等表述方式及用语 规范和协调同系列品种质量控制、 检测方法、指标与限度的相对一致性。 规范和统一中医医学术语,突出辨证用药的特色,规范 功能与主治的表述、主症与次症的排列,彻底解决描述不确 切、前后矛盾、主治病症宽泛等问题。/pp  5. 积极倡导绿色标准和经济标准,推广采用毒性小、污 染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简便实用的检测方法,全面停 止苯等毒性试剂使用并全部替换。/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四)中药材标准的增修订/span/pp  中药材是中医临床和中药产业的根本,是基础中的基础, 必须建立严格、科学的标准。/pp  strong1.品种的增加与退出/strong/pp  (1)增加收载有临床用药需求、基础研究扎实、资源 (野生和栽培)丰富的品种。/pp  (2)增加收载现版药典收载或拟收载中成药处方药味 中未收入药典的中药材标准。/pp  (3)对于野生资源枯竭、商品匮乏、存在明显安全性、 伦理等问题(如化石类、人类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以及基 础研究薄弱的品种从药典中退出或不再增加收入本版药典。/pp  (4)已有中药材品种新增基原,原则上按照“新发现 中药材”进行申报注册,获得批准后,可考虑作为新的基原 收入药典,但经本草考证证明属于历史误用需要正本清源的 品种不在此列。/pp  2. 中药材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的修订与规范 根据本草考证,结合中药材生产实际,对部分中药材名 称、来源和药用部位进行修订 对原植、动物的科、属、种和拉丁学名、原矿物的类、族和矿石进行进一步的考证,进 一步修订和规范中药材的来源。/pp  3.中药材采收和加工方法及药材性状的修订 当前,随着中药农业的快速发展,许多常用中药材已不 再依赖野生资源,实现了大规模种植养殖,且采收和加工已 相对集中,并逐步实现机械化。中国药典要顺应中药产业的 变革和进步,把好质量关,本版药典须对中药材采收和加工 方法及药材性状进行修订。/pp  (1)制定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评价方法和指导原则, 把中药材采收和产地加工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pp  (2)收载和规范中药材趁鲜切片直接干燥的产地加工 方式。其收载品种必须符合上述指导原则的要求,仅限于部 分传统采收加工方法落后,药材难以干燥且长时间干燥过程 中易霉变或导致成分明显下降的中药材以及对传统采用硫 磺熏蒸改用产地无硫加工方法的中药材。/pp  (3)对上述相关产地加工的中药材来源、性状进行修 订,鼓励先进技术应用,提升和保障中药材质量。 对于经产地加工后可直接作为饮片使用的按中药饮片 建立标准,其加工条件也应符合饮片生产规定,并按饮片生 产管理。/pp  (4)对于存在明显的产地依赖性和对生长年限要求严 格的中药材,要明确产地、采收期和采收年限。/pp  4.全面提升安全性控制水平 完善中药材安全性检测方法,根据《中国药典》“中药 有害残留物限量指导原则”,建立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 素、农药残留、易霉变中药材真菌毒素等的限量标准,尤其 对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农药必须制定统一的限量标准,通过 严格的限量标准,反制源头种植阶段滥用农药乱象,严把中 药材安全关。 对《中国药典》收载的有毒中药材以及已有报道存在肝 肾毒性等安全隐患的其他药材进行研究。通过系统的毒理学 研究,确定主要毒性成分,建立检测方法,制定合理的限度 范围及指导原则。/pp  5.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专属性鉴别 继续补充和完善植物性药材的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并 编写相应的图谱集 对于缺乏专属性鉴别的药材、贵细药材 和来源混乱的药材,继续研究建立专属性鉴别方法,必要时 采用特征图谱、DNA 分子鉴定等方法进行鉴别 重点开展鉴 别用对照提取物的研究与应用,全面推广以对照提取物为对 照的薄层鉴别或特征图谱鉴别。/pp  6. 逐步推广中药材成分整体控制方法,从源头上保障中 药的有效性对药效成分基本明确的 50 种大宗中药材开展指纹图谱 和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条件成熟的收入药典,全面提升常 用中药材有效性控制水平。/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五)中药饮片标准的增修订/span/pp  1.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标准体系 为了加强饮片的质量控制和市场监管,更好地服务于临 床,本版药典拟探索建立能体现中药饮片特点的独立的饮片 标准体系。根据现版药典各饮片品种的质量标准状况,对各 项检测项目进行全面补充、修订和提高。/pp  2. 增收中药饮片 根据临床需求,适当增加全国普遍使用的来源明确、炮 制工艺科学、合理的饮片品种。/pp  3. 规范饮片名称 对本版药典收载的所有饮片梳理,全面规范饮片名称。 对于个别饮片名称虽然不规范,但中医临床已约定俗成的要 酌情处理(如有些饮片在药材名称后加“片”)。/pp  4. 重点完善和规范饮片炮制方法 本版药典饮片炮制方法在体例和内容上要和饮片炮制 规范相结合进行补充、修订和完善。实现饮片炮制方法规范 化。/pp  5. 增修订饮片的规格和性状 建立、完善和规范产地鲜切加工饮片、机械切制饮片、 非传统方法切制饮片等新型饮片片形的规格及性状,保障和 提升饮片质量。/pp  6. 加强饮片的专属性鉴别 研究野生和栽培药材对显微特征产生的变化,对相关饮 片进行相应的修订 研究饮片炮制前后产生的成分变化,建 立饮片的薄层鉴别、特征图谱鉴别等专属性方法 尤其对于 贵细饮片、易混饮片、市场掺假染色增重等现象较严重的饮 片,着力研究建立特征图谱鉴别方法,通过专属的鉴别方法, 反制假冒伪劣。 着力研究“毒性” 、“生熟异治”等中药饮片有别于中药材 的专属性鉴别指标。/pp  7. 重点加强饮片外源性有毒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检测,保 障临床用药的安全性 建立和完善中药饮片安全性检测方法,根据《中国药典》 “中药有害残留物限量指导原则”, 全面制定饮片中重金属 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并收入相应通则项下。 继续开展易霉变饮片的真菌毒素研究,对于易检出真菌毒素 的品种,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并收入通则项下。/pp  8.研究建立专属性能体现饮片特点的含量测定,逐步建 立饮片成分整体控制方法 根据饮片炮制研究成果,研究并建立符合饮片特点的含 量测定方法,着力研究“毒性” 、“生熟异治”等中药饮片 有别于中药材的关键质量指标,并建立相关指标成分的含量 测定 依据中药整体成分发挥作用的特点,进行指纹图谱和 多成分含量测定研究并建立标准,提升饮片有效性的控制方 法。/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六)植物油脂和提取物质量标准的增修订/span/pp  1.增加植物油脂和提取物品种 随着创新药物的发展,一批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新药获 得注册上市,重点遴选获得批准的有效成分和有效部位提取 物收入药典,并对相应的标准进行提升,所有有效部位提取 物均须建立指纹图谱,有利于这类产品的监督管理。/pp  2. 规范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的名称 针对现版药典收载的部分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的名称与 其实际生产工艺和提取物中所含主要成分不符,拟对名称进 行进一步的核实和修订。/pp  3. 全面提高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标准 所有提取物均须建立专属性鉴别、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 现版药典部分植物油脂和提取物缺乏专属性鉴别,含量测定 指标成分少,尚未建立指纹图谱或特征图谱,本版药典要 “填平补齐”,提升质量控制水平。/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 (七)中药成方制剂和单味制剂质量标准的增修订/span/pp  1.品种的增加与退出 为了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保障基本药物和医保目录中成 药的遴选,本版药典计划增收中成药约 220 种。重点考虑临 床急需、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剂型合理,并能体现中医药 特色和现代中药产业发展现状的中成药品种,尤其是标准提 高行动计划中已全面提高标准并符合上述要求的中成药品 种。在品种遴选和标准制定中,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 进一步完善药典中成药的退出机制。对药典收载的老品 种进行医学和药学评估,以野生濒危动植物、化石类、人类 胎盘类、动物粪便类等为原料的中成药不再收入药典 对临床 长期不使用的品种、剂型或规格不合理的品种,可考虑退出 药典,转入其他国家药品标准 不同意公开处方量、制法的 品种,原则上不再收入药典。/pp  2. 完善和规范中成药标准体系 全面完善中成药标准体系,补充各品种项下的缺项 进 一步规范药典收载中成药品种的名称 除国家保密品种外, 收入药典的中成药实现处方与制法全部公开。/pp  3. 修订和规范中成药的制法 通过调研和现场核查,厘清中成药标准中规定的“制法” 与企业实际生产“工艺”的定位和区别,全面规范中成药制 法和制成量的描述。/pp  4. 加强中成药专属性鉴别 对医保和基本药物收载的品种以及临床需求量大的重 点品种,进一步开展处方药味定性鉴别研究,建立处方中主 要植物性药味的薄层鉴别,积极推进 1 个薄层条件下鉴别多 个药味,简化鉴别方法 对于药味复杂、鉴别难度大的品种, 建立特征图谱鉴别标准。/pp  5.加强中成药能表征其有效性检测技术的研究 对医保和基本药物收载的品种以及临床需求量大的重 点品种,开展处方药味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建立多成 分含量测定方法 对于独家生产的品种,原则上应建立指纹 图谱标准。 (八)国际协调 主动组织、积极参与药品标准的国际协调,进一步扩大 《中国药典》中药标准的国际影响力,掌握国际标准制定话 语权,保持中药标准的国际主导地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药典二部 化学药/strong/pp  strong一、目标和任务/strong/pp  (一)新增药品约 400 个,继续扩大临床常用药品的收载/pp  (二)充分利用现代药品质量控制理念和分析技术,做到质 量标准项目设置全面、方法科学适用、限度合理/pp  strong二、设计方案/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一)品种遴选/span/pp  进一步完善药典品种遴选机制,规范遴选程序和遴选原则。 按药典品种遴选程序根据临床需要选择使用安全、疗效确切、 剂型与规格合理的品种。 慎重遴选尚未在国内生产的进口药制剂,将临床常用、疗效 肯定并已被国外通用药典收载的进口原料药及相应的制剂品种收 入药典。 淘汰临床已长期不用、临床副作用大或剂型不合理的品种。/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二)标准提高/span/pp  加强国家药品标准的科研工作,加强与原研产品的对比研究, 结合我国制药工业生产实际,制定具有我国特色并具有科学性和 适用性的标准,具体体现在:/pp  1.涉及与安全性有关的标准研究内容/pp  (1)有关物质:进一步加强对杂质的定性研究,必要时将结 构确证的杂质列入标准中 进一步强化有关物质分离方法的科学 性,加强对杂质定量测定方法的研究,实现对已知杂质和未知杂 质的区别控制,加强对抗生素聚合物测定方法的优化研究,该项 目并入有关物质项,增强限度设置的合理性,整体上进一步提高 有关物质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pp  (2)加强对治疗窗窄的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或释放行为的研 究,提高产品的安全性。/pp  (3)加强对注射剂及眼用制剂中的添加剂如抑菌剂、抗氧剂 等的研究与控制 加强对注射剂中非水溶剂检测方法的研究及控 制。/pp  (4)加强对透皮吸收等特殊制剂残留溶剂测定方法的研究。/pp  (5)进一步增加适宜品种如静脉输液及滴眼液的渗透压控制。/pp  (6)加强对包括催化剂在内的无机杂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修 订,提高方法的准确性。/pp  (7)制剂通则中规定的无菌与微生物限度必检的品种的无菌 与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建立与验证。/pp  (8)加强大分子混合物药品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测定方法的 增订与已有方法的优化。/pp  2. 涉及与有效性有关的标准研究内容/pp  (1)增加对制剂有效性指标的设置:进一步加强对不同剂型 特点的研究,适当增加控制制剂有效性的指标,研究建立科学合 理的检查方法。 加强对制订溶出度和释放度检查法的指导,增强对现有常释 口服固体制剂(如降糖药等)和缓控释制剂有效性的控制。 增加对难溶性晶型原料药的粒度、注射剂的复溶时间等指标 的研究与控制,提高产品的有效性。 充分吸收现代分析技术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同时强化理化 测定方法和生物测定方法的关联性研究。/pp  (2)鉴别:继续增加专属性较强的方法用于药品的鉴别,扩 大红外光谱在制剂鉴别中的应用 继续加强对多晶型品种的研究, 必要时建立适宜的检测方法。 (3)含量测定:在药品质量可控的前提下,继续研究建立原 料药遗留品种的非水溶液滴定方法中采用醋酸汞试液的替代方法,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加强专属性强、适用性广的方法用于制剂含量测定的研究。/pp  (4)加强与放射性药品活性相关的检查方法的研究和增订。/pp  3. 涉及增强质量可控性的方法学研究/pp  (1)进一步扩大现代分析技术在药典中的应用,如离子色谱、 毛细管电泳、粒度测定仪等,提高方法的科学性。/pp  (2)及时把握国内外现代分析技术的进展,加强用理化测定 方法替代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pp  (3)进一步丰富色谱检测器的类型,加强没有紫外吸收品种 液相色谱检测器的应用指导。/pp  (4)强化不同剂型同一项目之间检测方法的统一。加强方法 中系统适用性试验研究并在标准中予以体现,提高方法的重现性 和准确性/pp  (5)关注不同色谱填料对于不同结构不同极性杂质分离的适 用性,对液相色谱柱填料进行科学分类,适时编制 HPLC 和 TLC 系统适用性图谱集或在药典会外网设立应用专栏,为药品标准的 应用提供参考。/pp  (6)针对属 OTC 的感冒药种类繁多、应用广泛且目前标准 情况参差不齐的状况,建立各组分通用的鉴别及含量测定方法。/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三)药品命名与标准体例的优化/span/pp  根据新版制剂通则的描述以及命名原则的要求,进一步规范 药品命名,特别是复方制剂和涉及到亚剂型药品的命名。 继续完善药品通用名称数据库,进一步推广药品通用名称的 使用。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在药品标准中的广泛应用,药品标准中某些检测项目(如有关物质、溶出度等)的书写体例需要进一步优 化,增强条理性,方便使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药典三部 生物制品/strong/pp  strong一、目标和任务/strong/pp  (一)建立和完善生物制品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通用技术要求, 至少完成 8 个通用技术要求(包括生物制品通则、总论、通用检 测法和技术指南)的增订和修订 /pp  (二)进一步开展与国际先进标准协调和对接的研究工作, 初步完成治疗性生物药品种体例和疫苗制品生产过程控制要求与 国际标准的同步 /pp  (三)进一步完善收载范围,完成至少 30 个新增品种标准的 建立和 150 已收载品种的修订 /pp  (四)强化检测方法的标准化和适用性,力争实现新增品种 关键检测项目与国家标准物质同步配套 完成已收载相关品种残 余细胞基质蛋白和核酸(q-PCR 法)检测国家标准品的建立 推 动理化分析方法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建立单抗类产品 质量特性分析方法。/pp strong 二、设计方案/strong/pp  (一)整体框架基本同现行版中国药典三部,包括生物制品 通用技术要求(生物制品通则)、总论、各论、检测方法通则四部 分。/pp  1.基于上市生物制品的实际情况,参照国际通用规则对现行 中国药典三部各论的分类方式及目录排序规则进行调整,便于标 准内容的查询和使用。/pp  2. 生物制品通用技术要求(生物制品通则)及总论 完善生物制品通用技术要求,全面覆盖已上市生物制品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通过与各论的关联、衔接,在通用技术要求的 整体框架下平衡各论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提高。/pp  (1)完善生物制品通用名命名原则,增订生物制品病毒安全 性控制和疫苗佐剂的质量控制 对已收载生物制品通则进行整合、 统一、拆分、增修订,以保持通则与现行相关法规的同步化发展, 同时增强通用性技术要求的系统性、规范性以及与各论的关联。/pp  (2)增订 PEG 重组蛋白制品总论,基因治疗产品总论及螨 变应原制品总论,使上述目前上市品种少,产品质量控制相对复 杂、临床应用前景广泛,尚不适用以单品种在中国药典收载的制 品以总论形式收载,完善中国药典生物制品收载范围,促进上述 产品质量的不断完善,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pp  3. 各论 进一步明确品种收载的原则,建立药典收载品种的淘汰机制, 优先考虑将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具有广泛临床应用的重组生物药 纳入药典收载,适当考虑工艺成熟的新型疫苗、重组抗体和激素 类药物及血筛体外诊断试剂等产品的收载。建立至少 30 个新增品 种的国家标准。/pp  4. 通则(检测方法)/pp  (1)补充完善生物相关检查技术和方法的收载,体现新技术 在生物制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增订免疫化学法,定量 PCR 技术 以及对抗体类药物结构分析方法,完善实验动物的病毒安全性控 制方法。/pp  (2)进一步推动检测方法标准化、规范化,加强生物测定方 法标准化以及与国际标准的协调统一 推动体外分析技术和方法 替代动物试验的研究。/pp  (3)进一步规范和完善生物制品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的研究, 建立生物测定法验证指南和生物制品稳定性指导原则。/pp  (二)已收载品种标准提高/pp  1. 重组生物技术产品:/pp  (1)初步完成品种体例(通用名及结构式/分子式)与欧美 药典的协调一致 (2)完成重组细胞因子类产品杂质控制的标准提高。/pp  2. 疫苗制品:/pp  (1)初步完成疫苗制品生产工艺控制(简化工艺参数)与欧 洲药典/英国药典的协调统一 结合国家对疫苗上市后不良反应监 测的相关要求及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情况,进一步研究和评估中 国药典收载疫苗使用说明的作用和意义 (2)进一步优化病毒疫苗细胞基质残留蛋白含量和残留 DNA 测定方法及标准化 /pp  (3)完善减毒活疫苗毒种免疫原性检查,结合药品注册管理 要求逐步实现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明确全基因序列测定在减毒活 疫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和要求 (4)进一步加强多糖疫苗多糖结构分析与鉴别的质量控制。/pp  3. 血液制品:/pp  进一步加强对人和动物来源血液制品杂质控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药典四部 总则/strong/ppstrong  一、任务和目标/strong/pp  (一)进一步完善《中国药典》凡例、通则(制剂通则、检 验方法、总论、指导原则)相关内容,完善药品标准体系、强化 《中国药典》标准的规范性、先进性、导向性和前瞻性。/pp  (二)进一步加强药品、药用辅料、药包材等通用性技术要 求的制定,形成完善的《中国药典》标准体系。/pp  (三)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控制检测方法的研究和建立,不 断将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检测技术应用于药品的质量控制,特别是 针对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方面 加强新型制剂,如缓控释制 剂溶出度检测方法的完善,完善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测方法,以及 生化药活性效力测定方法的建立和完善。/pp  (四)进一步强化药品质量全过程控制要求,以加强制定指 导原则、通用性要求、药品总论,强化生产过程控制要求,逐步 完善药品研发、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通用性要求。/pp  (五)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制剂质控要求,通过完善制剂质控 要求,特别是对高风险制剂,如注射剂、眼用制剂和吸入制剂, 加强安全性控制要求和限度标准的制定,整体提升药品的安全性 和有效性。/pp  (六)建立相应的生产过程控制要求, 完善质量评价体系, 缩小药品批与批之间、同产品不同企业之间的质量差异,加强药 品批间一致性的控制要求和检测手段 将药品一致性评价的成果 以及质量控制要求在药典标准中得以体现,提高药品的可控性和 药品质量的稳定性。/pp  (七)进一步完善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体系,增加药品生 产常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品种的收载,弥补标准的不足。/pp  (八)进一步借鉴国内外成熟的、先进的检测技术和经验、 结合我国药品生产和质量控制现状,加强通用性技术要求的制定 以及国际协调和统一。/pp  (九)进一步加强《中国药典》的规范性和统一性,制定《中 国药典》名词术语词汇表,规范药典编制用语。/pp strong 二、设计方案/strong/pp  (一)通用检验方法/pp  1. 按照科学性、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进一步 完善和规范检验方法,重点加强共性检验方法的适用性和稳定性。 全面完善检验方法验证、数据统计分析,加强药品检验方法建立 以及限度标准制定的规范性。/pp  2. 充分借鉴国外药典经验,加强先进成熟检测技术在药品质 量控制中的应用,重点应用在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控制方面,提 高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稳定性和适用性。/pp  3. 加强对中药材外源污染控制方法和限度指标的制定,完善 灭菌工艺验证、环境检测以及制药用水工艺提升等相关技术要求 的制定,开展生化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建立与临床有效性相关的 效力测定方法。/pp  4. 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性控制方法的建立,包括中药注射剂 安全性评价方法的建立,加强对制剂中有关添加物,如抑菌剂的 控制要求,建立抑菌剂含量通用性测定方法、规范制剂中抑菌剂 的使用。/pp  5. 加强检验分析方法适用性研究,提高方法的专属性和稳定 性,确保实验室之间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稳定性。/pp  6. 建立药典检测技术平台,进一步将检测技术系统化、在提 升检测技术方法水平的同时,通过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强化药典 通则技术的社会服务性功能。/pp  7. 强化检验方法适用性要求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制定,以保证 药典检测方法在不同生产企业的适用性和检测结果的可靠性。/pp  8. 进一步加强检测方法的规范、优化和完善,如二氧化硫测 定、高效液相色谱柱的规格的规范等。/pp  (二)制剂通则/pp  1.以保证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为导向,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和批间一致性为目的,缩小同品种不同企业间产品的质量差异, 进一步完善和提高制剂通则的要求。将药用辅料功能性评价要求 与完善制剂通则相结合。/pp  2. 增加国内上市药品成熟的新剂型的收载,及时将我国制药 的最新成果体现在药典标准中,体现《中国药典》的先进性。/pp  3.建立和完善药品制剂全过程质量控制要求,保证制剂生 产的规范性,确保药品生产过程可控、质量可靠。/pp  4.加强制剂通则对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控制要求。在安 全性控制方面,可参照国际先进检测技术和检测限度,相关控制 项目和限度指标应与国际先进标准保持一致。/pp  5.根据我国药品生产状况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研究制定 和建立相应的质控项目,以保证药品制剂的工艺合理和生产规范, 最终提高临床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提高制剂的稳定性,淘汰不合理剂型。/pp  (三)指导原则/pp  1.进一步加强涉及药品研发、生产、过程控制、质量评价、 运输、包装、贮藏、有效性、稳定性以及生产检验环境的相关的 技术指南的制定,建立药品质量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全面提升 药品的质量控制要求。/pp  2. 密切跟踪国际药品质量控制通用性技术要求,不断完善现 有药典收载技术指南,包括方法学验证、药品稳定性评价及药品 基因毒性杂质评价等相关技术指导原则,提高《中国药典》与国 际通用性技术的统一性 /pp  3. 加快制定检测技术指导方法,注重先进检测技术储备,实 现检测方法先行 为药品完善质控项目和限度标准奠定基础。/pp  (四)标准物质/pp  1. 进一步强化药品标准物质的制备、管理、使用、审定等相 关通用性要求和技术指南的制定。/pp  2. 加强相关标准物质数据库的建立。/pp  (五)药用辅料和药包材/pp  1.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药用辅料和药包材药典标准体系。/pp  2. 加强药用辅料药包材通用性要求的制定。做好药用辅料、 药包材和药品关联审评审批制度的技术支撑和保障工作。增加常 用药用辅料和药包材标准的收载,推进成熟的新型药用辅料和药 包材标准的收载,重点加强对高风险制剂(注射剂、眼用制剂、 吸入制剂以及生物制品以及动物来源)用辅料标准的制定 推进 药用辅料和药包材的更新换代 制定中药材炮制辅料通用性技术要求。/pp  3.建立和完善药用辅料功能性评价方法以及药用辅料相容性、 毒性以及有害物质的控制方法 在药用辅料安全性控制要求方面, 检测项目和限度指标与国际保持一致。/pp  4. 加强药用辅料杂质的控制,特别是对有害杂质的控制,建 立相应辅料杂质数据库,对药用辅料的杂质安全性进行研究和控制。/pp  5. 进一步开展药用辅料结构与组成功能相关性的研究,特别 是针对具有功能性作用辅料质量控制的研究以及评价方法的建立。/pp  6. 加强药包材标准体系的建立,在建立整体技术规范要求的 基础上,根据药包材案种类,如玻璃类、橡胶类、塑料类等,分 别建立相关的通用性技术要求。/pp  7. 制定药包材安全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以及相关评价方法, 包括提取物、浸出物和毒性评价等方法的建立。/pp  8. 制定完善原料药、药用辅料、药包材之间相容性评价指导 技术。/pp  9. 制定高分子材料药包材稳定性评价技术指导原则。/p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