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系统

仪器信息网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制备系统相关的资讯

  • 飞纳电镜与您相约第六届全国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学术会议
    第六届全国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学术会议将于2018年11月30日-12月2日在江西师范大学(中国?南昌)召开。会议时间:2018年11月30日 - 12月2日会议地点:江西师范大学会议日程安排2018 年 11 月 30 日:会议报到注册2018 年 12 月 1 日:上午开幕式及大会报告;下午大会报告 (含分会场报告)2018 年 12 月 2 日:上午大会报告 (含分会场报告);下午颁奖,闭幕式,会后交流会议主题静电纺丝新理论、新技术、新装置;静电纺有机高分子材料纳米纤维;静电纺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纳米纤维;静电纺无机材料纳米纤维;静电纺技术在军民两用技术方面的应用,如:生物医学、纳米纺织、功能服装、催化、气/液过滤、能源存储与过滤、柔性器件、3D打印、记忆材料、声波吸收与电磁波屏蔽的应用;产学研论坛(国际贸易、新技术、新产品发布、企业推介、技术合作/转让等)。静电纺丝静电纺丝技术是目前为止获取纳米纤维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它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等特点,因而可广泛应用于高效过滤材料、生物材料、高精密仪器、防护材料、 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 。影响静电纺丝纤维的因素有很多。纺丝液自身的性质例如聚合物种类、浓度、导电性、添加剂等都会影响纺丝结果。而纺丝参数设置例如,包括外加电压、喷丝头与接收板之间 的距离、纺丝速度、甚至外界环境温度、湿度等等因素都会对最终结果造成影响。为了摸清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规律,获取纺丝样品的形貌照片则显得极为重要。飞纳电镜助力静电纺丝研究飞纳电镜高效的特性特别适合检测静电纺丝此类需要“摸条件”的实验。飞纳电镜抽真空时间只需要 15 秒钟,从装样到得到照片不超过 30 秒。并且,飞纳电镜操作简单,学生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自己上手操作。飞纳电镜尺寸迷你,可以放置在任意实验桌甚至办公桌上,且采用高亮度 CeB6 灯丝或肖特基场发射电子源,使得飞纳电镜具有 “小身材,大能量” 的特点。飞纳电镜下的静电纺丝飞纳电镜-纤维统计分析测量系统飞纳电镜的纤维统计分析测量系统(FiberMetric)可以自动测量从纳米到亚微米量级的纤维,数秒之内采集数百纤维的直径信息,同时会对纤维相交产生的孔做出统计。每个数据点均经过 50 次测量取平均值。根据统计信息自动生成纤维直径分布柱状图,并导出数据文件。相对于手动测量,纤维系统软件测量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单,它让统计和分析大量不同直径的纤维样品成为可能。纤维系统测量界面 纤维测量图 扫描电镜原图纤维统计图飞纳电镜团队将出席本次会议,期待与参会人员进行扫描电镜在静电纺丝和纳米纤维检测方面的技术沟通。
  • 飞纳电镜展会邀请|第八届全国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学术会议
    第八届全国静电纺丝技术与纳米纤维学术会议将于 2021 年 5 月 28 - 30 日在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召开。飞纳电镜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参加此次会议,共同推动静电纺丝科技事业创新发展。会议时间:2021 年 5 月28 日 - 30 日会议地点:天津社会山国际会议中心 飞纳电镜展位号 20 号 飞纳台式场发射扫描电镜 Phenom Pharos 台式扫描电镜表征静电纺丝 应用 静电纺丝与碳化静电纺丝 静电纺丝 碳化静电纺丝 应用 用过的滤网的 EDS 分析 应用 轻松观察纤维截面 纤维测量 + AIM 由于传统扫描电镜只能给出图片,导致研究人员只能测量少量的数据,或者通过直观的“感觉”来判断纤维的特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飞纳电镜推出了全自动纤维测量系统,将 SEM 的“图片”转化为“数据”,自动导出纤维直径的柱状分布图,并导出数据文件。 VSParticle - 纤维纳米负载仪 在纤维表面负载纳米粒子是获得功能性纤维材料的重要途径,而对于静电纺丝一类的材料,原位合成负载纳米粒子方式会有很大的工艺局限性。而 VSParticle 推出的纤维纳米负载仪采用先进的火花烧蚀技术产生纳米气溶胶,利用类似“口罩”过滤的原理将纳米粒子沉积在纤维表面与内部孔隙中,同时避免其它方法造成的纤维热或机械损伤。该方法可以实现多种材料的在线式负载,实现静电纺丝的功能化,已在包括环境水处理,催化,导电织物,抗菌等领域得到验证,是一种全新的纳米纤维改性技术。 静电纺丝负载 Au 纳米粒子 VSParticle 的纤维负载仪只需要你做三件事便可以获得均匀负载的样品:1. 放入目标纳米粒子对应的靶材2. 放入纤维基底3. 按下开关 三步一键,纳米粒子轻松负载 对纤维基底的要求:标准 47mm 直径,可透气可以沉积的样品种类:超过 60 中元素的金属单质、氧化物、合金以及碳材料,部分半导体材料也是可行的方法的独特优势:1. 温和沉积,不会破坏纤维基底表面2. 普世性强,尤其是合金类材料的混合3. 不需要真空环境,在常温常压下运行4. 无化学前驱体5. 气溶胶沉积技术,保障了负载的均匀性
  • 静电纺丝-微流控芯片提高艾滋病毒检测效率
    近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蒋兴宇课题组在纳米技术与重大疾病早期诊断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结果发表在最新出版的《先进材料》杂志上。  早期准确快速的诊断是发现并控制重大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禽流感、乙型肝炎等)的必要条件。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目前仍然没有有效的疫苗,抗病毒治疗也不能有效的将病毒从体内清除,并且现有的HIV确认试剂盒诊断所需的时间较长,价格昂贵。因此,开发有效的、高灵敏度快速准确地诊断HIV感染者的检测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病毒的继续传播。  现在对于HIV的检测其技术原理主要是基于蛋白质(抗原或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微流控芯片技术具有制备简单、试剂用量少、操作方便等优点,因此在生化分析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蒋兴宇和其博士生仰大勇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中心的马丽英、邵一鸣合作,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纳米纤维薄膜,应用于微流控芯片,检测HIV。与商业薄膜相比,静电纺丝纳米纤维薄膜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对于被检测物的吸附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从而使得检测的灵敏度有很大提高,在一个小时内就能完成检测工作,使用的试剂为常规用量的几十分之一。  这是一项将纳米技术应用于疾病诊断领域的成功例子,该工作开辟了静电纺丝应用的一个新领域,同时这种结合微流控技术和静电纺丝的新芯片系统具有廉价、操作方便、便携、灵敏度高的特点,将推动重大流行疾病早期诊断的研究和产品开发。  上述工作得到了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科院的支持。
  • 电纺纳米纤维在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1.Mater. Lett.:负载磺胺嘧啶银的聚羟基丁酸-明胶纳米纤维基质的制备及其在烧伤创面治疗中的应用 ➣ 设计一种替代的伤口敷料是非常必要的,以克服诸如接触时间短、住院时间延长和防止继发感染等难题。➣ 研究者报告了负载磺胺嘧啶银(SSD)(0.2%w/v)的聚羟基丁酸(PHB)-明胶(70:30)纳米纤维基质的静电纺丝,以作为载体防止二度烧伤创面感染。➣ 纳米纤维基质具有良好的抗渗出物吸收和透氧性能。SSD的受控传输会降低敷料更换的频率。利用NIH3T3成纤维细胞评估了其生物相容性和细胞粘附。➣ 从第18天开始,体内烧伤创面支持增强的再上皮化和MMP-9的产生,显示出快速的伤口愈合趋势。➣ 作为一种替代的伤口敷料,纳米纤维支架通过降低敷料的更换频率和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来治疗烧伤创面。DOI:10.1016/j.matlet.2020.128541 2. ACS Biomater. Sci. Eng.:具有不同双重药物释放的多功能壳聚糖/聚己内酯纳米纤维支架,可用于伤口愈合 ➣ 第三军医大学张波设计并制备了具有多种功能的盐酸利多卡因(LID)和莫匹罗星负载壳聚糖/聚己内酯(CSLD-PCLM)支架,可用作伤口敷料。➣ 通过双喷头静电纺丝技术,支架获得了纳米纤维结构,这增强了支架与血细胞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并显示出良好的凝血能力。➣ 负载LID和莫匹罗星的支架表现出LID的快速释放和莫匹罗星的持续释放。含有莫匹罗星的CSLD-PCLM支架具有出色的抗菌活性。此外,在全层皮肤缺损模型中,该支架显著促进了伤口愈合过程,并伴随完全重新上皮化以及胶原蛋白沉积。➣ CSLD-PCLM纳米纤维支架可以很好地满足伤口愈合过程的各种要求,是未来临床应用中很有前景的创面敷料。DOI:10.1021/acsbiomaterials.0c00674 3. Adv. Sci.:微流控3D打印技术制备立体超顺滑织物用于创面引流 ➣ 南京大学医学院赵远锦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种受猪笼草超滑结构启发的,基于微流控3D打印技术的立体超顺滑织物。该织物实现了液体在三维空间、复杂维度内无损快速的运输,为提高创面引流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 研究人员利用微流控技术连续制备了SLIPS聚氨酯微纤维,通过电镜表征可以看出微纤维的表面具有较为均匀的孔洞且内部孔洞相互连通。➣ 由于液体石蜡的润滑性能,渗出物和血液可以快速无残留地通过超滑表面,织物因此可以不被杂质污染,从而降低感染的风险。此外,超顺滑织物隔离了海绵与创面,减少了海绵对组织的二次损伤,有效提升了创面修复的效果。DOI: 10.1002/advs.202000789 4. J. Photochem. Photobiol. A Chem.:具有有效光动力抗菌活性的金属-有机骨架/聚(ε-己内酯)杂化电纺纳米纤维膜 ➣ 中科院应化所栾世方通过可生物降解的PCL基质和光敏金属有机骨架(MOF)纳米晶体的共静电纺丝制备抗菌电纺垫的可行方法。➣ 将玫瑰孟加拉红(RB)一步封装到沸石咪唑酸酯骨架8(ZIF-8)中以获得光动力抗菌性RB@ZIF-8纳米粒子,然后与PCL基质共混,通过共静电纺丝制备复合聚合物纳米纤维。➣ 通过调节PCL中RB@ZIF-8的含量,在纳米纤维表面存在足够的MOF颗粒。得益于纳米纤维膜在可见光照射下产生活性氧(ROS),从而在体外对革兰氏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革兰氏阴性大肠杆菌(E.coli)进行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灭活。➣ 细菌感染的伤口愈合实验表明,纳米纤维膜具有更好的修复细菌伤口感染和加速创面愈合的能力。DOI: 10.1016/j.jphotochem.2020.112626 5. Biomater. Sci.:含硫酸软骨素的镁矿化抗菌纳米纤维敷料的伤口愈合特性—共混和核-壳纳米纤维的比较 ➣ 研究了硫酸软骨素对含矿化镁的聚多巴胺交联电纺明胶纳米纤维的形态、机械性能、润湿性和生物相容性的影响。为了延长敷料的耐用性,研究者制备了以聚己内酯(PCL)和明胶为共混物或核-壳纳米纤维的复合敷料。➣ 在猪皮肤烧伤模型中,与未经治疗的烧伤相比,混合和核-壳纳米纤维敷料均显示出更好的再上皮化、伤口闭合和临床结果。➣ 活检组织的组织学研究表明,与未处理的烧伤相比,用核-壳纳米结构处理的烧伤具有平滑的再生和胶原组织。这项研究比较了复合纳米纤维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该纤维能够加速烧伤创面愈合并具有抗菌特性,突出了它们作为伤口敷料和皮肤替代品的潜力。DOI:10.1039/D0BM00530D 6. Carbohydr. Polym.:含蜂蜜和荆芥的壳聚糖/聚乙烯醇生物纳米纤维创面愈合性能的体内评价 ➣ 构建生物支架以改善皮肤组织再生仍然是医疗保健方面的一项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报告了负载蜂蜜和荆芥属植物的电纺聚乙烯醇和壳聚糖(PVA/Chit)纳米纤维垫的制备和表征,以加快伤口愈合。➣ 通过SEM和TEM检查了纳米纤维垫的形态。利用FT-IR和TGA/DTA对纳米纤维进行了物理化学和热稳定性表征,揭示了纳米纤维中蜂蜜和所需植物的存在。➣ 研究了PVA/Chit@Nep/Hon作为一种潜在的治疗药物在伤口愈合治疗中的作用。对大鼠进行了为期21天的体内伤口愈合研究,发现蜂蜜和植物掺入纳米纤维垫后,三周内伤口愈合更快,因此这种纳米纤维垫在急慢性伤口愈合应用中显示出巨大潜力。DOI:10.1016/j.carbpol.2020.116315
  • 苏州纳米所在电纺纤维复合凝胶研究方面获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张珽团队在《纳微快报》(Nano-Micro Letters)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开发了一种新策略,通过将电纺纤维网络嵌入水凝胶中,从而实现同时具有超薄结构和优异力学性能的复合水凝胶薄膜( 5 μm)的构建。纤维复合水凝胶提供了广泛的可调模量(从~ 5 kPa 到几十MPa),这与大多数生物组织和器官的模量相匹配。超薄的结构和超柔软特性使电纺纤维复合水凝胶能够无缝附着在各种粗糙表面上,是构建贴附型生物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 纤维复合水凝胶薄膜基于静电纺丝、旋涂和冻融联合技术构建(图1)。通过调控静电纺丝时间、旋涂时间和冻融次数,实现对纤维复合水凝胶薄膜理化性质的调控(厚度5微米到毫米;模量几千帕到几十兆帕)。例如,增加纺丝时间可显著提高纤维复合水凝胶薄膜的力学性能;提高旋涂速率,有利于降低纤维复合水凝胶薄膜的厚度;增加冻融次数,可提高水凝胶自身的模量。纤维复合水凝胶具有优异的力学强度,一片厚度仅为7微米水凝胶薄膜可轻松托起20g重量的物体。此外,包埋的纤维网络可有效抑制应力集中导致的裂纹扩增,赋予纤维复合水凝胶薄膜优异的抗撕裂性能(图2)。图1 纤维复合水凝胶设计和制备      图2 纤维复合水凝胶薄膜力学性能     常规的水凝胶材料具有容易失水的缺点,长期暴露于空气中时,由于体系水分的蒸发从而使水凝胶体系失效。该研究通过在纤维复合水凝胶体系中掺入甘油作为保水剂,使复合水凝胶体系具有优异的抗失水性能。暴露于空气中七天后,仍具备优异的柔性。此外,为了改善纤维复合水凝胶的导电性,甘油/NaCl体系使纤维复合水凝胶在空气中维持长期的高导电性能(图3)。      图3 纤维复合水凝胶薄膜抗失水性能 得益于纤维复合水凝胶薄膜超软和超薄的特性,其可实现对各种不同粗糙表面的无缝贴附,其广泛可调的力学性能几乎可实现对所有生物软组织(如脑、肝脏、心脏、肺和皮肤)模量的完美匹配,可伴随组织产生形变而不损伤组织,是构建柔性生物电子器件的理想材料(图4)。 图4 纤维复合水凝胶薄膜的柔性和贴附性能      基于甘油/NaCl体系的纤维复合水凝胶构建的贴附型生物电极具有比商业凝胶电极更加优异的信噪比和长期使用性能。商用凝胶电极长期(48h)暴露于空气中会由于失水从而丧失性能,甘油/NaCl体系的纤维复合水凝胶电极在7天后仍旧保持良好信噪比,可实现对人体肌电信号的采集。甘油/NaCl体系的纤维复合水凝胶电极用于检测人体肌电信号,可实现对不同运动姿势和不同运动强度肌肉电信号的监测(图5)。     图5 纤维复合水凝胶电极用于人体肌电信号监测 研究人员通过将电纺纤维网络包埋于水凝胶,开发了一种制备超软、超薄、力学增强复合水凝胶的新策略。该工作为超薄柔性生物电子提供了新颖的设计和构建思路。
  • 科研成果 | 谱育科技ICP-OES助力纳米纤维方向高水平科研论文
    近日,嘉兴大学张彩丹与德州学院张赛、青岛大学吴韶华合作,在期刊《Materials and Design》(IF=8.4)上发表了题为《原位合成纳米银/聚天冬酰肼纳米纤维水凝胶敷料在全皮层缺损伤口愈合中的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matdes.2024.112818研究团队将硝酸银(AgNO3)与聚琥珀酰亚胺(PSI)的混合溶液经过静电纺丝得到纳米纤维膜,通过交联和水合肼开环反应,将银离子原位还原为纳米银(AgNPs),同时聚琥珀酰亚胺开环生成聚天冬酰肼(PAHy),制备得到载有纳米银的聚天冬酰肼纳米纤维水凝胶敷料。所得敷料兼具纳米纤维独特的微观结构和水凝胶性能,同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优异的抗菌性,并能够显著促进伤口部位的再上皮化和胶原沉积,从而加速伤口愈合过程,在感染伤口治疗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ICP-OES 助力测定AgNPs释放量负载纳米银的聚天冬酰肼纳米纤维水凝胶敷料中银的释放行为对其抗菌性能和细胞毒性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研究团队采用谱育科技EXPEC 65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测定了银的释放量。为银释放行为对水凝胶敷料的抗菌性和细胞毒性影响分析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采用ICP-OES测定AgNPs释放量The release behavior of silver from the three different PAHy/AgNPs nanofiber hydrogel mats. (A) The silver release concentration(B) The cumulative silver release rateEXPEC 65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OES)是谱育科技推出的一款高灵敏型全谱直读ICP-OES产品。此次在研究工作中的应用,进一步验证了产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研究团队所用EXPEC 6500 ICP-OES
  • iCAM 2017新材料网络会议Day2:纳米材料最新研究进展与应用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7年11月1日,由仪器信息网主办的首届“新材料技术专题网络研讨会(iCAM 2017)暨仪器信息网材料周”正式开幕。会议为期三天(11月1日-3日),目前报名人数已突破1000人次。/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09ac264a-07cc-4927-8703-8c33a2271197.jpg" title="01.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f851138-16e5-441c-ab52-ec92b1efce79.jpg" title="02.png"//pp  iCAM 2017的首日,a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color: rgb(0, 176, 240) " title="" target="_self"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01/232520.shtml"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新能与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会场/strong/span/a已成功进行完毕。11月2日,会议的Day2,纳米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会场如期拉开帷幕,8位纳米材料技术研发、应用专家及厂商技术专家分享了纳米材料在新技术与应用方面的精彩报告。以下为报告内容简要及报告专家解答的部分在线网友提问问题,以飨读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112, 48, 160) "strong纳米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会场/strong/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fea9f79d-ab1b-4dda-9d62-1eb27badf287.jpg" title="03.png"//pp  近来,纳米载药体系、纳米药物的研究受到研究人员的日益关注。纳米材料的体内代谢研究是其安全性评价的重要内容和医学应用的前提。基于核技术的研究方法在纳米材料的体内分布、代谢研究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张智勇首先简介了基于核技术的纳米材料分析检测方法,包含分子级检测的SRCD、XAFS、CS、AFM等,细胞级检测的CLSM、TEM、STXM、μ-XRF等,宏观级的ICP-MS/NAA、MRI、HE等。接着分别以氧化物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的检测为例,详细介绍了核及相关技术在纳米材料体内代谢研究中的应用。表明,多种检测手段结合,相互补充验证,有助于获得纳米材料体内分布与代谢的全面信息。/pp  strong以下为在线网友提问的部分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0cdfbb4-ba99-4d70-abf9-cb98c5e0934c.jpg" title="04.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cb6a9d25-1744-4dfb-a1c6-4eeb0a9ffcd8.jpg" title="05.png"//pp  据介绍,TESCAN拉曼光谱一体化电镜RISE集拉曼成像、SEM、EDS、EBSD等于一体,应用领域包括碳材料、有机物试样、无机综合分析、二维材料、农生医药、半导体等。张芳通过具体案例分别介绍了RISE在这些领域的分析能力,如利用不同碳材料的典型拉曼特征光谱,分别对类金刚石、纳米碳管、石墨、石墨烯、石墨烯复合材料等进行碳结构表征 对岩浆岩等无机物进行相鉴定、结晶度、应力表征 对二维材料表征等。表明,RISE在传统电镜高分辨图像能力的基础上,大大增强了分析能力。/pp  strong以下为部分网友提问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6d8fa6b-1000-4abd-930d-25244c161294.jpg" title="0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73f56efd-80cc-4fee-890d-267e51573f5a.jpg" title="07.png"//pp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橡胶工业总产值达10600亿人民币,占我国GDP的1.67%。橡胶制品不仅伴随着人类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武器装备、载人航天等科技中也是关键材料之一。卢咏来在报告中系统回顾了北京化工大学先进弹性体材料研究中心近20年来在橡胶材料纳米增强理论、橡胶纳米材料制备新技术以及在高性能轮胎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包括: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低成本大规模制备技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增强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研究成果支撑了我国最高水平的绿色节油轮胎的研发和生产,并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有力的促进了我国橡胶工业从大国向强国的迈进。/pp  strong部分网友在线提问问题如下:/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36a8aaa-0673-45b8-8f0c-5f6020af5e14.jpg" title="08.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c744990-5f61-4e77-9a16-607bb939a6af.jpg" title="09.png"//pp  静电纺丝具有成本低、耗能少、原料范围广等优点,其应用也十分广泛,如2D静电纺丝纤维常用在过滤、电池隔膜、传感器、隔热涂层、药物传输、伤口处理的方向,3D静电纺丝纤维常用在细胞培养和组织支撑等生物医学方面、电池电极等方向。蔡云屾在报告中介绍了静电纺丝的加工工艺、控制方法及静电纺丝微纳米纤维结构。表明,虽然静电纺丝具有复杂的物理过程,但其生产的微纳米纤维直径可控。静电纺丝能应用在很多领域,主要是因为各种功能性材料能加工成微纳米纤维、极高的表面积比、高多孔性、小孔径等。/pp  strong以下为部分网友在线提问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d7d82991-b2ed-44e0-b084-af1dac689eb3.jpg" title="01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6c155c2c-6718-4e17-8496-9a836ed5e423.jpg" title="011.png"//pp  纳米药物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研究领域,但受纳米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制约,临床转化很少。但随着相关研发的大量投入,纳米药物已经开始走入市场。早期诊断、实时监测和可视化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和治愈率的关键。因此,诊疗一体化近年来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迅速发展起来,陈春英在报告中重点综述了构建双功能多模态的纳米载体,实现诊疗一体化以及成像介导的肿瘤治疗,例如同时实现光学成像、CT增强成像与光热治疗,或者磁共振成像与化疗及磁热治疗等联合方式。/pp  strong以下为部分在线网友提问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a22e896-bd9d-4db3-b406-ed4ec508657d.jpg" title="012.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3ae63ba-7455-4015-a014-5c31b87888c8.jpg" title="013.png"//pp  材料的性能对其微观结构非常敏感,而透射电镜作为一种先进的微结构分析工具,可以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加深刻的认识材料宏观性能与微观结构之间的联系。2000年前后的球差校正技术将空间分辨率提升到了亚埃水平,并进入球差电镜时代。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可以实现原子尺度的结构观察和化学成分与价态分析,对深入理解材料制备-微结构-性能三者之间关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是现代材料科学研究的有力武器。黄荣在报告中以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锂离子的直接观察、新型热电材料中一种纳米尺度网格状有序-无序混合结构对其晶格热导率的影响为例,介绍了HAADF、ABF、EELS和原子分辨EDS技术在研究这类纳米能源材料微结构方面的具体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558b2591-88aa-417a-bd3c-a18a0c125d22.jpg" title="014.png"//pp  纳米材料由于其自身在熔点、磁性、光学、导热、导电等方面所表现的特性,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污水处理、催化剂、抗菌剂、添加剂、照明等。纳米材料的表征也显得尤为重要,其表征项目包括化学组成、粒径和粒径分布、形状、表面积、电荷、聚集状态等。贠照军在报告中主要介绍了安捷伦sp-ICP-MS在纳米材料检测中的应用实例和解决方案,表明,安捷伦ICP-MS纳米颗粒分析解决方案具有快速(1min分析得到粒径、粒径范围、成分、质量浓度、质量浓度等信息) 灵敏(可分析小于10nm至微米级颗粒) 灵活(可与HPLC、CE、FFF等系统联用进行纳米颗粒表征)等优点。/pp  strong以下为部分网友在线提问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43fb8330-5504-4577-a5a8-f3c49d757e6c.jpg" title="015.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a4510745-9dab-42ef-be0a-9dda9f91e57a.jpg" title="016.png"//pp  润湿性是液体在固体表面的铺展能力。特殊润湿性指液体在其表面极易铺展或极不易铺展的性质,称为“超亲”或“超疏”特性。特殊润湿性在节能环保、防雾防冰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王波在报告中讲到表面化学状态和表面微观结构是润湿性的两个决定因素。通过表面化学修饰与表面微纳米尺度结构的组合,可以实现表面特殊润湿调控。最后分享了浸润科学在21世纪的最新进展,包括微纳结构的作用、电致浸润变换、力致浸润变换、光致浸润变换、低温自清洁、非对称各向异性微结构等。/pp  strong以下为在线网友部分提问问题:/stro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9373099e-98ca-4746-98b6-d26fbf0e6ad2.jpg" title="017.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iCAM 2017网络会议strongDay1/strong:a style="color: rgb(112, 48, 16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target="_self"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71101/232520.shtml"span style="color: rgb(112, 48, 160) "strong新能源材料研究进展与应用会场/strong/span/a/pp  明天(11月3日)将继续进行strong新材料在多领域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分会场/strong报告,请继续关注仪器信息网后续报道。/pp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 "strong报名参加/strong/spaniCAM 2017或了解更多专家在线解答请strong点击/strongiCAM 2017直播网站:/pp  a style="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 title="" target="_self" href="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AM2017/"stronghttp://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iCAM2017//strong/a/p
  • 【会议精彩回顾】锘海生命科学于第三届国际纳米药物会议闪耀亮相!
    第三届国际纳米药物大会将于 2018年 10月 15日至 17日在上海富悦饭店举办。会议的主题为“纳米药物创新与变革”。来自国内外的学术、临床和产业界的领军科学家和专家学者,将围绕会议的主题开展多学科讨论和深度交流。 锘海生命科学作为行业领先整体服务商和大会赞助商,为参会人员提供了纳米药物制备和分析,以及小动物活体成像的完整解决方案。锘海带来的行业领先科技和产品吸引众多科研和企业行业人士,展位人气爆棚!参展产品 加拿大 Precision Nanosystems 纳米药物载体制造系统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制造纳米颗粒包裹体,可包裹药物,mRNA、siRNA,CRISPR,DNA,蛋白等,从低通量至高通量均可覆盖,适合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并可在纳米颗粒表面添加marker制造靶向药物。 美国 Spectradyne 全自动纳米微米颗粒分析仪测量纳米粒时应用电学性质识别混悬介质中的粒子,而无需依赖其光学参数。该仪器可测量单个粒子并快速整合粒子尺寸、定量浓度以及Zeta电荷的统计数据。这一特殊性能将nCS1与市面上其他纳米分析仪区分开来。 西班牙Bionicia 静电纺丝及静电喷雾设备通过电流体动力学制备纳米/微纤维和颗粒流程(EHDA)俗称静电纺丝(纤维)或电喷雾(颗粒)。并且提供与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CRO\CMO) 法国 VILBER NEWTON 7.0 小动物荧光/生物发光成像系统采用7通道 LED双光源激发,双磁控溅射镀膜的滤光片技术,可进行高效的光谱分离,检测光谱范围可以从400nm至900nm,可同时实现GFP, YFP, Dyelight 680, Cy5.5, Cy7等多种染料标记的小动物荧光/生物发光成像。 美国 Photosound 小动物3D光声/荧光成像系统(PAFT)可同时实现近红外一区&近红外二区3D光声成像 具有100 um等向分辨率、高通量 (256个电子通道)、灵敏度高(60 nM ICG )、桌面式设计,方便使用、成像速度快 (完成一次3D扫描只需30秒)的特点。 比利时 Molecubes 临床前成像PET/SPECT/CTPET/SPECT/CT能够实现小鼠(4只)和大鼠高灵敏度全身3D成像。PET具备出色的分辨率和灵敏度;SPET系统拥有高分辨探测器和专利准直器;CT系统能够以超低放射剂量获取很高的图像对比度。 希腊 Betsolutions小动物平面型PET/SPECT成像系统“β-eye”(PET) 是一款适用于生物分子、纳米粒子分子成像的符合探测摄像机。γ-eye”(SPECT)是一款适用于放射性药物、放射性生物分子和纳米粒子的体内分子闪烁成像的γ摄像系统,特别适用于小鼠全身长时间动态或静态成像的台式系统。 法国RX Solutions 离体CT成像系统DeskTomTM产品是占用空间最小的显微CT成像设备,有效视野大(25cm),具备超高的立体分辨率和高精度的重复工作性能,为客户提供高端的小动物离体CT成像服务。 关于锘海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股份有限公司(Nuohai Life Science)致力于提供先进的实验/研究与生产仪器、相关试剂耗材, 并提供专业的应用和技术服务支持。不断促进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发展,及时引进国外最新的技术和产品。同时,锘海生命科学为科研及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CRO/CMO 服务,满足产业中的研发和生产需求。锘海生命科学在不断引进世界先进产品的同时,更注重培养专业的销售、技术和售后服务团队,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为每一位生命科学工作者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并提供持续而良好的售后服务,因此获得了广大客户的信任与认可。锘海生命科学成立于2004年,总部设在上海,并陆续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设立了8个办事处。保证了更快速有效的为全国客户提供咨询和技术服务。
  • 沈阳科晶参加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二十届学术年会暨第九届国际会议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主办,郑州大学、微纳成型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承办,机电动态控制重点实验室协办,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国家纳米技术与工程研究院共同支持。本届大会的主题是“微纳科技让生活更美好”。沈阳科晶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有幸应邀参加此次会议,并作为此次会议的展商和赞助商。本次会议沈阳科晶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参展的设备有SYJ-150低速金刚石切割机、STX-202A小型金刚石线切割机、GPC-80A精确磨抛控制仪、UNIPOL-802精密研磨抛光机、PTL-MM02程控提拉涂膜机、VTC-100PA真空旋转涂膜机、VTC-600-2HD双靶磁控溅射仪、MSK-NFES-3C台式静电纺丝机、PCE-6小型等离子清洗机。为让广大参会的科学家、专家、老师及材料研究人员更深入的了解沈阳科晶,了解沈阳科晶的设备,我公司派出专业技术团队参加此次会议。会议一开始沈阳科晶的设备展位就异常火爆,各位专家和老师对沈阳科晶的切割机、纳米薄膜材料制备设备、研磨抛光等设备都十分感兴趣,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我们的专业技术人员都进行了详细的回答,并详细介绍了我公司设备的性能、功能、适用范围、操作要领等。对于带样品过来参会的老师,我公司技术人员在现场为老师制备试样,老师们对我们的设备制样能力表示惊叹,同时为我国制样设备的飞速发展表示欣喜。大家看过我公司的设备后也认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认真聆听大家的意见,努力对我们的设备做出更多的改进,从而满足广大材料研究人员的要求。我国的材料行业一直在不断飞速发展,沈阳科晶一直坚持脚踏实地,稳步前进,让我们的材料制备、处理、分析设备不断完善,不断改进,不断适应各种新型材料的要求。作为沈阳科晶的员工,我们也一直坚持脚踏实地做事,踏踏实实努力,在不断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服务,使我们的产品打出自己响亮的品牌,享誉国内,享誉世界,这也是我们一直的奋斗目标!
  • 第一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召开
    第一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召开  分子印迹技术成为复杂体系样品制备技术的热点  2013年8月3-5日,第一届全国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于大连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样品制备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承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卢佩章院士、湖南大学姚守拙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玉奎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桂斌院士出席并作精彩报告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杨学明院士、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协会名誉理事长阎成德、中国仪器仪表学会分析仪器分会秘书长刘长宽一并与会 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院所、学校、企事业单位的近150位代表参加报告会。  会议主席关亚风研究员主持开幕式,卢佩章院士、杨学明院士分别作会议致辞,祝贺第一届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顺利召开。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会议主席 关亚风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卢佩章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 杨学明院士  姚守拙院士做&ldquo 微纳尺度样品制备新型功能材料的构筑及其应用&rdquo 。介绍基于碳纳米管、纳米粒子等印迹聚合物技术的高选择性固相萃取技术在食品、药材等样品制备中的应用 基于表面功能化磁性微球的固相微萃取技术解决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富集和萃取难点 基于L-Phe分子印迹杂化硅胶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型硅胶杂化整体材料在在线分离与富集中的应用。湖南大学 姚守拙院士  会议名誉主席张玉奎院士做&ldquo 新型蛋白质组样品预处理技术&rdquo 。针对人血清样品,采用M13噬菌体单链可变区片段展示文库修饰于磁性颗粒表面的蛋白质均衡技术,有效去除高丰度蛋白质,实现低丰度蛋白的富集 并着重介绍几种选择性样品预处理技术:基于分子印迹的高丰度蛋白质去除技术、基于核酸适配体的低丰度蛋白质富集技术、磷酸化肽段富集技术、糖基化肽段富集技术、N-糖蛋白质组相对定量标记,展示在蛋白质研究领域新的样品制备技术和应用情况。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玉奎院士  江桂斌院士介绍碳纳米管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进展,纳米管固相萃取柱具有富集能力强、耐酸碱、易洗脱的优点 介绍石墨烯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石墨烯SPE填充柱具有很好的溶剂兼容能力,具有比碳纳米管更好的萃取效果,发展前景较好。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江桂斌院士  此外,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刘虎威教授、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李攻科教授、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高志贤研究员、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王静教授等做了38场学术报告,报告内容精彩纷呈。样品处理制备已经成为复杂体系样品分析瓶颈,针对众多的复杂体系样品:生物样品、环境样品、天然产物样品、食品样品的提取和富集,纳米粒子、碳纳米管、石墨烯、分子印迹技术在样品制备中的应用成为本届报告会的热点内容,共有13场报告涉及相关内容,例如:纳米生物化学光学探针,分子印迹材料的微流控芯片,电增强分子印迹固相微萃取、磁性纳米粒子合成分子印迹、基于分子印迹敏感芯片SPR传感器等。报告中还介绍多磷酸化肽检测技术、2-4 N-糖蛋白质组相对定量标记技术、核壳结构的电纺丝材料在原位活体前处理方法、液液微萃取、固相微萃取、亚临界水萃取、微波辅助前处理及在线前处理等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这些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环境安全检测、生物样品处理、蛋白质组学研究应用成果。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刘虎威教授《SnO2-ZnSn(OH)6双金属纳米材料用作磷酸化多肽的选择性提取和富集》武汉大学化学系 冯钰锜教授《静电纺丝纤维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多肽吸附中的应用》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李攻科教授《复杂样品微萃取在线分析方法研究进展》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实验室 王静教授《基于新型材料的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其进展》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 高志贤研究员《激素类污染物快速筛查的仿生光子晶体新材料制备》浙江大学 朱岩教授《亲水性碳纳米管离子色谱柱及在极化离子分析中的应用》  大会同期举办小型仪器、技术展览会,共有包括岛津公司、安捷伦公司、GE医疗为代表的20余家公司参会。据悉,一些样品制备新技术在商业化领域也取得一定进展,不少专利申请已经获得批准:中山大学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李攻科教授的微波索氏萃取专利技术,清华大学化学系林金明教授的毛细管电泳仪等。延边大学李浩东教授的气流式顶空液相微萃取技术商品化产品也已经面世。李东浩教授研发的气流式顶空液相微萃取  样品前处理已经成为现代分析的瓶颈,分析过程中,61%的时间用于样品前处理制备,30%的分析误差来源于样品前处理制备。样品制备学术报告会的召开,适逢其时。为期两天的会议,荟萃国内样品制备技术最新研究、应用成果 学术报告会成为沟通企业与用户之间的桥梁,传达了科研、应用领域前沿需求,呈现仪器厂商最新产品和技术应用方案,有力地促进样品制备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达到更好地为科研生产服务的目的。
  • 大连化物所制备出基于光子纤维素纳米晶的柔性汗液传感器
    近日,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部生物分离与界面分子机制研究组(1824组)卿光焱研究员团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用于汗液中钙离子传感的可持续、不溶性和手性光子纤维素纳米晶体贴片。该研究为纤维素纳米晶(CNC)的功能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在低碳循环经济的倡导下,CNC作为一种生物基材料被迅速地开发,在电子、生物塑料、能源等领域被广泛的应用,有望加速推进各领域的可持续发展。特别的是,CNC可以自发组织形成手性向列液晶结构,产生绚丽的光子结构色,这对可持续性光学和光学传感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此类材料在潮湿或液体环境中的功能失效,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它们在生物医学、膜分离、环境监测和可穿戴设备中的发展。因此,通过简单有效的手段使得CNC在液体环境下稳定存在,并实现功能化的应用非常重要。本工作中,团队发展了一种制造不溶性CNC基水凝胶的简单且有效的方法,利用分子间氢键重构,热脱水使优化的CNC复合光子膜在水溶液中形成一个稳定的水凝胶网络。研究发现,该水凝胶在干湿状态之间可以可逆转换,便于进行特定的功能化处理。团队通过在液体环境下吸附溶胀引入功能化分子,得到了具有抗冻性(–20℃)、强粘附性、良好生物相容性、对Ca2+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感应的水凝胶。该工作有望促进利用可持续纤维素传感器监测其他代谢物(即葡萄糖、尿素和维生素等)的应用,并为在环境监测、膜分离和可穿戴设备中运行的数控水凝胶系统奠定了基础。   卿光焱团队长期致力于CNC手性功能化相关研究,开展了一系列工作:通过整合CNC自组装工艺和DMF溶剂中的紫外光引发的有机聚合,实现高性能光子材料的合成,从而增强CNC基复合材料的弹性变形概念(Small,2022);将强手性的CNC系统与强发光的稀土配合物进行结合,制备出携带四种光学信息的手性光子复合膜(Adv. Funct. Mater,2022)等。   相关研究成果以“Sustainable, Insoluble, and Photonic Cellulose Nanocrystal Patches for Calcium Ion Sensing in Sweat”为题,于近日发表在Small上。该工作的第一作者是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1824组博士研究生李琼雅。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创新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 2018第十二届药物制剂大会落下帷幕---锘海生命科学助力药物制剂研发
    为获取全球最前沿的药物制剂研发技术信息,把握药物制剂研究领域发展的国内外新动态,促进药物制剂行业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药剂学研究水平,推动我国药剂学科的快速发展,中国药学会于2018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在广东省广州市举办了第十二届中国药物制剂大会。锘海生命科学作为行业内供应商和服务商,为科研和企业药物研发人员提供纳米药物制造、生产、分析及药物体内外评价整体解决方案。 锘海带来的行业科技和产品吸引众多科研和企业行业人士,展位人气爆棚! 展出产品◆ 药物制造和表征分析 ◆加拿大 Precision Nanosystems 纳米药物载体制造系统世界TOP25大药企的选择!通过微流控芯片技术制造纳米颗粒包裹体,可包裹药物,mRNA、siRNA,CRISPR,DNA,蛋白等,从低通量至高通量均可覆盖,适合于临床及临床前研究,并可在纳米颗粒表面添加marker制造靶向药物。西班牙Bionicia静电纺丝及静电喷雾设备通过电流体动力学制备纳米/微纤维和颗粒流程(EHDA)俗称静电纺丝(纤维)或电喷雾(颗粒)。并且提供与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CRO\CMO)。美国 Spectradyne 高分辨纳米微米颗粒分析仪Astra Zeneca的选择!测量纳米颗粒时应用电学性质识别混悬介质中的粒子,而无需依赖其光学参数。该仪器可测量单个粒子并快速整合粒子尺寸、定量浓度以及Zeta电荷的统计数据。这一特殊性能将nCS1与市面上其他纳米分析仪区分开来。◆ 药物体外筛选 ◆瑞士regenHU3D 生物打印机Novartis的选择!高性价比的3D生物打印平台,3D Discovery系列为高端医用活性细胞组织材料打印制造系统,可以按需制造出符合个体需求的单个器官或组织,真正实现医学的个性化需求。美国etaluma全自动活细胞成像系统FDA、Amgen、Merck的选择!Lumascope?720 三色激发光源全自动荧光显微镜具有更自动化的产品性能与更高端的三色荧光成像系统,精确的X-Y载物台控制系统,可进行自动对焦,还可置于培养箱中。高内涵筛选选择! ◆ 药物体内筛选 ◆法国 VILBERNEWTON 7.0 小动物荧光/生物发光成像系统Novartis、Pfizer、Roche、Boehringer Ingelheim的选择!采用7通道 LED双光源激发,双磁控溅射镀膜的滤光片技术,可进行高效的光谱分离,检测光谱范围可以从400nm至900nm,可同时实现GFP,YFP, Dyelight 680, Cy5.5, Cy7等多种染料标记的小动物荧光/生物发光成像。美国 Photosound小动物3D光声/荧光成像系统(PAFT)可同时实现近红外一区&近红外二区3D光声成像 具有100 um等向分辨率、高通量 (256个电子通道)、灵敏度高(60nM ICG )、桌面式设计,方便使用、成像速度快 (完成一次3D扫描只需30秒)的特点。比利时 Molecubes临床前成像PET/SPECT/CTPET/SPECT/CT能够实现小鼠(4只)和大鼠高灵敏度全身3D成像。PET具备出色的分辨率和灵敏度;SPET系统拥有高分辨探测器和专利准直器;CT系统能够以超低放射剂量获取很高的图像对比度。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关于锘海锘海生物科学仪器(上海)股份有限公司(Nuohai Life Science)成立于2004年,总部设在上海,并陆续在北京,广州,成都等地设立了8个办事处。锘海致力于提供先进的实验/研究与生产仪器、相关试剂耗材, 并提供专业的应用和技术服务支持。不断促进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发展,及时引进国外新的技术和产品。同时,锘海生命科学为科研及企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CRO/CMO 服务,满足产业中的研发和生产需求。
  • 飞纳电镜 Phenom Pro 在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应用
    2017 年 10 月 31 日,飞纳电镜顺利通过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的验收。深圳大学高等研究研究方向包含自组装超分子的结构和形态的表征;功能高分子,有机小分子单晶的结构和形态表征;先进材料表面和界面科学;高分子能源材料、仿生材料、环境友好材料的制备和表征等。 深圳大学高等研究院的客户主要从事跨学科研究。研究方向较多,许多研究都需要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形貌,且样品种类繁多,包括高分子纳米线,纤维膜和无机材料等。 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可以对许多种样品进行观察,低电压模式不仅可以清晰地观察高分子材料,而且不会对高分子材料表面造成损伤。对于导电性很差的材料,借助飞纳台式电镜特有的降低荷电效应技术,即使不喷金也可以直接观察样品表面,大大简化样品制样过程。高分子静电纺丝薄膜客户认真学习使用电镜客户合成的纺锤形无机材料颗粒培训期间有大量学生和老师积极参加飞纳台式扫描电镜 Phenom Pro 的学习。由于飞纳电镜设计的人性化和智能化,样品制备好后,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得到良好的效果,使用户更加快速地学习和使用机器。
  • 实时SEM折叠观察 百万次折叠测试!同济大学吴庆生/吴彤《Matter》:仿生导电超级可折叠材料
    随着柔性电子产品的蓬勃发展对便携性、耐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去,因此折叠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然而,这些产品的可折叠性取决于它们的旋转轴而不是电子材料,这极大地限制了它们的折叠方向和任意尺寸变化。为了满足未来柔性电子产品的各种折叠需求,能够实现任意重复真实折叠的导电材料是必要的,但很难获得。要实现上述折叠特性,首先要明确折叠(真折叠和伪折叠)的相关概念。真折是指压下折痕,使弯曲的两部分完全贴合。而伪折叠通常在折痕处打开。真折叠的最大应力可能比伪折叠大几个数量级。近年来,尽管研究人员已经付出了巨大努力来研究各种导电材料(如石墨烯、碳纳米管和MXene等)的组装和灵活性,但目前所有组装的导电材料仍然无法承受多次真实折叠而且折叠次数也通常以结构损坏为代价。鉴于此,同济大学吴庆生教授、吴彤研究员和上海师范大学万颖教授首次使用改进的静电纺丝/碳化技术成功设计并制备了一种超级可折叠导电碳材料(SFCM)。它可显着承受1,000,000次重复真折叠而无结构损坏和导电性波动。通过实时SEM折叠观察和机械模拟揭示了这种性能突破的根源。其具有适当孔隙、非交联连接、可滑动纳米纤维、可分离层和可压缩网络的结构可以协同作用在真折叠下的折痕处产生ε状折叠结构,通过凸起的层、分散的弧线完全分散应力,以及ε中的可滑动凹槽。因此,当整个材料真正折叠时,每根纳米纤维都避免直接面对180°折叠。这项工作体现了结构创新、性能突破和机制揭示,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相关工作以“A biomimetic conductive super-foldable material”为题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Matter》上。SFCMs的制备和表征作者采用仿生定向场控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生茧状聚合物结构,同时协同控制静电纺丝的参数。原位梯度-温度反应-保持技术与卷取过程一样,通过控制多级聚合物热解同时完成造孔、解结和层膨化,从而成功制备了SFCMs(图1)。SFCM的SEM图像显示其结构是由碳纳米纤维编织的多层网络。纳米纤维是直的、光滑的、多孔的,直径为200 nm,长度为毫米级,纵横比超过10,000。纳米纤维是逐层堆叠的但彼此之间没有粘连(图2)。非交联的编织层网络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应力传递和分散系统。这些微观结构特征与超柔韧的切茧高度相似。此外,SFCMs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在-1~ 0 V范围内具有稳定的电化学窗口,这对于超级可折叠的储能设备很有希望。图1 SFCMs的仿生合成图2 SFCM的结构表征超级折叠属性和机制作者设计并安装了一个设备对各种材料进行了大量折叠测试(图3)。平行实验表明,在整个折叠周期从1到1,000,000次,SFCMs的纳米纤维都完好无损,电导率没有明显波动,内侧只出现两个微槽,这是由于纳米纤维滑动造成的。外侧几乎没有结构变化。此外,进行不同形式的折叠,所有 SFCM 都可以保持结构完整性,甚至在展开后自动迅速反弹,这为超级可折叠性提供进一步支持。当 SFCM 完全折叠时会形成光滑的ε状结构。局部结构的放大观察表明所有纳米纤维都是无损伤的,这可能与它们在折叠过程中的上述结构调整密切相关。当SFCMs的厚度达到100 mm时,它们仍然可以通过形成ε折叠结构来保持超折叠性能。图3 SFCM 的超折叠特性以及与典型对照样品的比较除了弯曲(折叠),柔性指标还包括滚动、扭曲、拉伸和压缩,它们可能对超折叠性起到辅助作用(图4)。扭转和滚动测试表明SFCM没有纳米纤维损坏。在拉伸性能方面,SFCMs的应力-应变曲线表现出显着特征。在压缩测试中,SFCM 厚度的99.3%恢复可以在将压力逐渐增加到10 MPa后保持,结果反映了它们的高强度和弹性,这也有助于柔韧性。这些力学性能为并为超级可折叠性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图4 SFCM 折叠以外的灵活性特征SFCM的超折叠机制源于折痕处的ε折叠结构,其中包含三个典型区域:(1) 由层间分离和纳米纤维滑动引起的凸起层可以减少沿层的应力。(2) 由折痕正中层的凸起和凸起两侧的层的压缩所带来的两条分散弧,避免形成应力集中的0内角。(3) 由纳米纤维滑动引起的两个折叠微槽,垂直对应于两个分散弧的内部,可以分散厚度方向的应力。这三种协同的微观结构变化有效地分散了各个层次和方向的应力,实现了超折叠性(图5)。此外,对一些微观结构不满足超折叠性的要求的材料(如rGO膜、碳布以及织物等)折叠特性的研究间接支持了该原理。图5 折叠与相关材料对比小结:作者通过改进的静电纺丝/碳化技术制备了具有层状纳米纤维网络结构的超级可折叠导电碳材料。在折叠机上多次真实折叠过程中观察它们的结构变化和电导率波动来研究它们的超级折叠特性,并通过实时SEM折叠观察和机械模拟揭示了超级折叠机制。更重要的是,还根据这些结果总结了超折叠材料的构建原理,对制备其他超折叠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全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2590238521003921
  • 宁波材料所李润伟团队在超稳定可拉伸电极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在智能可穿戴电子领域,稳定耐用的柔性可拉伸导体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人体表皮生理信号的收集过程中,稳定的可拉伸电极可以实现长时间精准的信号收集。目前无论是表面结构设计型、导电材料复合型还是本真可拉伸型电极,均难以实现在动态变形下稳定的电性能。所以,制备具有高稳定电性能的电极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柔性磁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团队在李润伟研究员的带领下,受到人工渔网启发,模仿“水膜-鱼网”结构设计了具有柔性自适应导电界面的超稳定可拉伸电极,提出利用静电纺丝法构建液态金属聚氨酯(TPU)二维“仿水膜-鱼网”结构薄膜,实现了极低初始方阻(52mΩ sq-1),解决了弹性电极中导电率和拉伸率不可兼容、循环变形下电性能不稳定的问题,应变下通过网孔束缚液态金属对外扩展和液态金属在网孔内自适应流动,实现低电阻高稳定可拉伸电极,该电极的动态自适应导电网络使其具备极强的动态循环稳定性,经过33万次100%拉伸应变循环,电阻仅变化5%,同时电极面对冷热、酸碱、浸水等服役环境变化,依旧表现出稳定的电性能。该电极可应用于全天候人体表皮生理信号监测、智能人机交互界面及人体热疗等方面,有望助力基于万物互联的可穿戴健康监护系统及电子皮肤人机交互界面的持续发展。该工作以题为“Ultra-robust stretchable electrode for e-skin: In situ assembly using a nanofiber scaffold and liquid metal to mimic water-to-net interaction”的论文发表在InfoMat上(DOI:10.1002/inf2.12302),并被选为封面文章(如图1)。图1 液态金属基超稳定可拉伸电极及应用InfoMat封面该团队通过TPU静电纺丝与液态金属微纳颗粒静电喷涂的原位复合,以及随后进行的机械激活,制备出了仿“水膜-渔网”的可拉伸电极。该电极的超稳定电性能,主要得益于其仿“水膜-渔网”结构,也可称之为液态金属动态自适应网络,由于液态金属薄膜与聚氨酯纺丝网的交互作用,在小应变下(<100%的应变),SEM原位观察到液态金属可以实现自适应流动,卸去局部应力,保持导电薄膜连续;在大应变下(300%-500%的应变),尽管液态金属薄膜会破裂,但聚氨酯纺丝网会阻碍其断裂,并使其包裹在纤维丝上,保持整体导电网络的稳定性(图2a)。作者还透彻分析了液态金属微米纳米球如何通过尺寸效应和微观捆绑结构实现与纳米纤维丝网络的复合。图2 超稳定电极机理及应用同时,通过局部激活和激光切割,可以将聚氨酯液态金属复合材料制备成多层多功能人机交互系统。上层电容传感阵列连接在集成电路和蓝牙模块上,能够实现无线信号传输,在拉伸和弯曲状态下均可以对计算机输入无线指令,可应用在智能可穿戴游戏控制等方面。下层蛇形加热器展现出良好的电热稳定性,可以实现45℃-90℃稳定加热,并展现出优异的加热循环性能,可用于人体加热治疗。局部激活的电路对机械破坏展现出很好的抵抗性,该电极可以实现即时导电通路重建,使电极在破坏、拉伸状态下依然能够正常工作(图2b)。该电极展在100%应变拉伸循环试验中,在第一次拉伸电阻发生了轻微升高,后续的33万次循环中,其电阻仅上升了5%,该特性要远远优于其他已报道的可拉伸电极(图2c)。该电极可以实现人体表皮全天候心电信号检测。首先,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明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极低毒性,可以用在人体表皮进行心电监测,其展现出与商用凝胶电极类似的阻抗性能。其次,该工作根据人的活动场景,为电极设计了静态、运动、水冲三个工作场景,超稳定电极展现出优异的心电信号收集能力,信噪比达到0.43,尤其是在水冲环境中,该电极依然能够收集到稳定、清晰的心电信号,可用于全天候心电诊断(图3)。图3 超稳定电极的生物相容性探究及其在全天候心电监测方面的应用综上所述,该工作设计并实现了超耐用可拉伸电极,基于液态金属和聚氨酯纺丝网络构成的自适应导电网络,实现了在机械变形、长时间氧化、循环浸没、加热、酸碱浸泡等各种环境刺激下的稳定电性能,尤其实现了33万次拉伸循环下极小的电阻变化。该电极可以应用在全天候心电监测、智能人机交互系统等方面,在长时间体表电子皮肤、体内生物相容性器件等方面展现出很大的潜力。该工作由曹晋玮、梁飞、李华阳等在李润伟研究员与宁波诺丁汉大学朱光教授的共同指导下完成,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525103、51701231、51931011),宁波市3315人才计划,宁波科技创新2025项目(2018B10057),浙江省自然基金(LR19F010001),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6YFA0202703)中国科学院王宽诚教育基金(GJTD-2020-11)的支持。
  • AsiaNANO 2018大会报告Day2——纳米科学6院士专家成果经验精彩分享
    p  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8年10月19日,“第九届亚洲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会议”(AsiaNANO 2018)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1020/473398.shtml" target="_self"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点击大会开幕报道链接/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pan/a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在青岛红树林国际会议会展中心隆重召开。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a href="https://www.instrument.com.cn/news/20181020/473398.shtml" target="_self"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bf5a535-b056-4a77-9787-567a914ca09b.jpg" title="" alt="" width="450" height="401"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401px "//a/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b9ab277-1f41-4b3b-96b7-31e3cada8060.jpg" title="" alt=""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大会现场/span/pp  20日上午,大会第二天大会报告继续由6位学者专家分别带来精彩的大会学术报告,分享他们的科研经验和成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8c7c0c49-a0a0-4e7f-bf95-3b22c652af5f.jpg" title="" alt=""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湖南大学副校长 谭蔚泓/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DNA-Based Biomaterials and Functional Molecular Networks/span/pp  功能材料对经济增长和人类健康、对科学的持续创新等至关重要。精确的材料合成可以显着丰富及改善其特性,为开发具有高性能的创新材料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技术支持。由于可编程设计和特定分子识别的独特性质,DNA分子可以作为在分子水平上实现材料结构和功能的精确控制的理想构建块之一,从而为构建各种功能材料提供无限可能,包括生物和临床有用的材料。同时,通过精确合成DNA和DNA逻辑电路的智能设计,可以构建基于DNA的多功能分子网络。这些分子网络可能潜在地用于模拟一些基本的生物学功能。谭蔚泓在报告中展示了一些使用DNA作为精确制造高级材料的最佳构建模块的实例,以及其团队在构建基于DNA的生物材料和功能分子网络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a942138c-a8b0-41bd-ad12-71a1f353b814.jpg" title="" alt=""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人:德国两院院士、明斯特大学教授Harald Fuchs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From Chemical Bonds to Self-Assembled Multilevel Functional Systems/span/pp  表面呈现二维空间限制,允许化学反应方案所需的独特区域选择性和动力学控制,否则不能在液相或气相化学中进行反应。此外,表面可以起催化作用,并且通过重建或表面处理,限制后可以呈现一维或零维特征。先进的LT-UHV扫描探针技术(LT-STM,nc-AFM)允许对反应途径(包括中间体)进行详细的亚分子拆分分析,而互补的PES技术(XPS / UPS)可以确定相互作用分子系统的化学状态。/pp  Harald Fuchs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nc-AFM,该技术可以实现以前所未有的精度对单个化学键甚至它们的键合顺序进行定量成像。利用纳米技术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从下而上进行功能单元的构建。例如,自组装的预先图案化的界面层允许以良好控制的方式生长OFET结构中的有源层分子,从而使载流子迁移率显著提高一个数量级以上,而无需修改构成OFET通道结构的化学系统。同样,可以产生具有超高探测率的柔性有机光响应系统。同时报告中也介绍了近年来表面化学、高分辨率nc-AFM最新发展情况以及利用自底向上策略制备有机器件的一些实例。/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5926532a-e382-4ef4-8127-d336eb947489.jpg" title="" alt=""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东京工业大学教授Masahiko Hara/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Nano-Spectroscopic Approaches to Chemical Origins of Life/span/pp  生命的起源虽然仍然是一个谜,但据说起源是在哈迪恩时期地球上矿物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尽管有关该主题的许多提议和初步实验,但由于缺乏纳米级研究,尚未报道确切的起源。在此,Masahiko Hara团队提出了对最初材料的表面观察,以在分子水平解释生命起源。观察过程使用了新的技术组合,特别是拉曼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已知黄铁矿(FeS2)是最常见的矿物质之一,可以为化学进化提供冷凝和反应表面。然而,这种矿物主要是从结晶学观点或在整体系统中进行的研究,并且这种研究不能完全解释在该矿物上发生的特定相互作用的确切机制。此外,没有关于黄铁矿在用作反应表面时在纳米级引发化学演化的直接实验证据。在这项研究中,使用AFM进行定量力分析,其中单个氨基酸的残基安装在AFM尖端上,使我们能够定位反应位点并研究氨基酸和黄铁矿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我们的拉曼光谱和AFM结合研究的结果首次揭示了具有分子组成FeS2-x的缺陷区域增加了黄铁矿表面化学反应中氨基酸残基的吸附概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e110a5c1-6153-4d6b-be7b-1bc0be0cdd14.jpg" title="" alt=""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新加坡国立大学纳米纤维与纳米技术中心教授Seeram Ramakrishna/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Nanotechnology and Nanofibers/span/pp  纳米技术以及制造创新技术与材料创新密切相关,它们共同促进了人类更好的生活——清洁的空气,水和能源,健康和福祉,智能生活和交通,安全和保障以及循环经济。功能性纳米材料和材料信息学是材料创新的新兴领域。静电纺丝已被开发为用于生产一系列纳米纤维和聚合物、金属、陶瓷、碳及其组合的纳米颗粒的可行制造方法。同时也发展成3D打印或增材制造方法。功能性纳米材料可实现空气过滤,水净化,清洁能源生成和储存,受控药物输送,组织工程,再生医学,食品包装,高性能服装,电子皮肤,可穿戴设备以及轻便、耐损坏的运输材料,电力传输,建筑和施工等,同时还能够实现自清洁,超亲水,超疏水和抗微生物表面。报告中,Seeram Ramakrishna团队基于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一种基于材料信息学的纳米材料信息挖掘方法。并针对高方法进行了概述,对新兴的应用拓展进行了分析讨论。/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25e81a60-a7d7-4970-86e3-6361e95af045.jpg" title="" alt=""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浦项科技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Kilwon Cho/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Surface-directed Assembly of Conjugated Molecules in Organic Electronics/span/pp  在近三十年里,在有机电子领域,如有机电子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有机光伏器件(OPV)和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TFT)等,都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因为它们在机械上灵活、重量轻、在化学设计和合成方面用途广泛,而且很容易加工。在这种有机电子器件中,有机半导体薄膜的微观结构和界面性能是影响器件性能和寿命的关键因素。控制底层底物的表面特性可以控制聚集在其上的有机分子的中尺度和/或纳米级排列,从而从整体上显著影响有机电子器件性能。报告中,Kilwon Cho主要讨论了表面定向分子组装方法的本质,以控制有机半导体分子在栅介质和电极上的增长,实现高性能的OFETs和OPVs。/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942fe576-9e7f-4886-800c-6dce54f23ce1.jpg" title="" alt="" width="45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300px "//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报告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江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  报告题目:Smart Interfacial Materials from Super-Wettability to Binary Cooperative Complementary Systems/span/pp  报告中,江雷讲到,从自然中学习,以荷叶和鱼鳞为基础,其团队开发了超润湿性系统:超疏水,超疏油,超亲水,超亲水表面在空气和超疏油,超疏油,超亲水,水下超嗜水表面。此外,还开发了具有智能可切换超润湿性的人造材料,即由纳米尺度具有完全相反的理化性质的两种成分组成的二元协同互补纳米材料(BCCNM),作为一种新型材料构建概念。智能超润湿系统在各种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自清洁玻璃,水/油分离,防生物污染界面和集水系统等。BCCNM的概念进一步扩展到一维系统,已经建立出基于人工离子通道的能量转换系统。此外,团队还发现了蜘蛛丝和仙人掌的惊人的水收集和运输能力,并基于这些自然系统,人工水收集纤维和油/水分离系统已成功设计。从自然中学习,构建的智能多尺度界面材料系统不仅具有新的应用,而且还提出了新的知识:基于超润湿性的化学,包括基础化学反应、结晶、纳米加工阵列(如小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等)等。/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d3a87570-33aa-49f7-87d8-be848da816b3.jpg" title="" alt="" width="450" height="617"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617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为大会报告嘉宾颁发证书/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0/uepic/c1e9fb9d-b474-40a6-a7f7-258373f356c0.jpg" title="" alt="" width="450" height="45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450px height: 450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pan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墙报一角/span/p
  • 纳米薄膜材料制备技术新进展!——牛津大学也在用的薄膜沉积系统,有什么独特之处?
    一、纳米颗粒膜制备日前,由英国著名的薄膜沉积设备制造商Moorfield Nanotechnology公司生产的套纳米颗粒与磁控溅射综合系统在奥地利的莱奥本矿业大学Christian Mitterer教授课题组安装并交付使用。该设备由MiniLab125型磁控溅射系统与纳米颗粒溅射源共同组成,可以同时满足用户对普通薄膜和纳米颗粒膜制备的需求。集成了纳米颗粒源的MiniLab125磁控溅射系统 传统薄膜材料的研究专注于制备表面平整、质地致密、晶格缺陷少的薄膜,很多时候更是需要制备沿衬底外延生长的薄膜。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的应用方向对薄膜的需求是截然不同。在表面催化、过滤等研究方向,需要超大比表面积的纳米薄膜。在这种情况下,纳米颗粒膜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而传统的磁控溅射在制备纯颗粒膜方面对于粒径尺寸,颗粒均匀性方面无法实现控制。气相沉积法、电弧放电法、水热合成法等在适用性、操作便捷性、与传统样品处理的兼容性等方面不友好。在此情况下,Moorfield Nanotechnology推出了与传统磁控溅射和真空设备兼容的纳米颗粒制备系统。不同条件制备的颗粒粒径分布(厂家测试数据)不同颗粒密度样品(厂家测试数据)纳米颗粒制备技术特点:▪ 纳米颗粒的大小1 nm-20 nm可调;▪ 多可达3重金属,可共沉积,可制备纯/合金颗粒;▪ 材料范围广泛,包括Au、Ag、Cu、Pt、Ir、Ni、Ti、Zr等▪ 拥有通过控制气氛制造复合纳米粒子的可能性(类似于反应溅射)▪ 的纳米颗粒层厚度控制,从亚单层到三维纳米孔▪ 纳米颗粒结构——结晶或非晶、形状可控纳米颗粒膜的应用方向:▪ 生命科学和纳米医学: 癌症治疗、药物传输、抗菌、抗病毒、生物膜▪ 石墨烯研究方向:电子器件、能源、复合材料、传感器▪ 光电研究:光伏研究、光子俘获、表面增强拉曼▪ 催化:燃料电池、光催化、电化学、水/空气净化▪ 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电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 二、无机无铅光伏材料下一代太阳能电池的大部分研究都与铅-卤化物钙钛矿混合材料有关。然而,人们正不断努力寻找具有类似或更好特性的替代化合物,想要消除铅对环境的影响,而迄今为止,这种化合物一直难以获得。因此寻找具有适当带隙范围的无铅材料是很重要的,如果将它们结合起来,就可以利用太阳光谱的不同波长进行发电。这将是提高未来太阳能电池效率降低成本的关键。近期,牛津大学的光电与光伏器件研究组的Henry Snaith教授与Benjamin Putland博士研究了具有A2BB’X6双钙钛矿结构的新型无机无铅光伏材料。经过计算该材料具有2 eV的带隙,可用做光伏电池的层吸光材料与传统Si基光伏材料很好的结合,使光电转换效率达到30%。与有机钙钛矿材料相比,无机钙钛矿材料具有结构稳定使用寿命更长的优势。而这种新材料的制备存在一个问题,由于前驱体组分的不溶性和复杂的结晶过程容易导致非目标性的晶体生长,因此难以通过传统的水溶液法制备均匀的薄膜。Benjamin Putland博士采用真空蒸发使这些问题得以解决。使用Moorfield Nanotechnology的高质量金属\有机物热蒸发系统,通过真空蒸发三种不同的前驱体,研究人员成功沉积制备出了所需要的薄膜。真空蒸发具有较高的控制水平和可扩展性,使得材料的工业化制备成为可能。所制备的薄膜在150℃退火后,XRD图。所制备的薄膜在150℃退火后,表面SEM图 三、Moorfield 薄膜制备与加工系统简介Moorfield Nanotechnology是英国材料科学领域高性能仪器研发公司,成立二十多年来专注于高质量的薄膜生长与加工技术,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推出的多种高性能设备受到科研与工业领域的广泛好评。高精度薄膜制备与加工系统 – MiniLab旗舰系列和nanoPVD台式系列是英国Moorfield Nanotechnology公司经过多年技术积累与改进的结晶。产品的定位是配置灵活、模块化设计的PVD系统,可用于高质量的科学研究和中试生产。设备的功能和特点:▪ 蒸发设备:热蒸发(金属)、低温热蒸发(有机物)、电子束蒸发▪ 磁控溅射:直流&射频溅射、共溅射、反应溅射▪ 兼容性:可与手套箱集成、满足特殊样品制备▪ 其他功能设备:二维材料软刻蚀、样品热处理▪ 设备的控制:触屏编程式全自动控制
  • 科研团队制成世界最薄丝素纳米纤维带
    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耀鹏、邵惠丽团队与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授Benjamin S. Hsiao合作提出了全新的蚕丝多级结构模型,并成功研制世界上最薄丝素纳米纤维带。近日,该成果以全文形式发表于《美国化学学会—纳米》。/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作为蚕丝多级结构的基础构筑单元,丝素纳米纤维对人造蜘蛛丝等高性能丝蛋白材料的设计和构筑尤其重要。张耀鹏团队利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体系,在低温下将蚕丝逐级剥离为厚度约0.4纳米、宽度约27纳米的蚕丝纳米纤维带。这也是目前为止世界最薄的丝素纳米纤维带,其厚度仅为丝素蛋白的单分子层厚度,与单层石墨烯厚度相当。/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该纳米纤维带主要由天然蚕丝中原生的β-折叠片层、无规线团以及α-螺旋构象构成。研究人员通过原子力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小角X射线散射技术等多种表征技术确认了这些信息,并通过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技术,模拟了蚕丝在氢氧化钠/尿素水溶液中剥离为丝素纳米纤维的动态过程。/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justify "丝素纳米纤维带通过自组装或者有序构建,可用作增强成分或者直接构建单元,有望制备性能优异或功能性的丝素蛋白基材料。/p
  • 科研人员提出孔径小于10纳米的固态纳米孔制备新方法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材料研究中心与俄罗斯杜布纳联合核子研究所合作,研发出一种孔径小于10纳米的固态纳米孔制备新技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上。   高质量固态纳米孔的制备是DNA测序、纳流器件以及纳滤膜等应用的关键技术。当前,在无机薄膜材料中制备固态纳米孔的主流方法是聚焦离子/电子束刻蚀。该方法在制备过程中需实时反馈,更适合于单个纳米孔的制备。因此,探索孔径可调、孔密度可控和无需实时反馈的固态纳米孔快速制备技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科研人员基于兰州重离子研究装置(HIRFL),利用快重离子作用于WO3纳米片材料,实现了直接“打孔”的制备方法。同时,科研人员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物理机理进行解释,发现重离子在材料中的沉积能量会引起材料局域瞬时熔融喷发,以及熔融相的粘度和表面张力大小是决定纳米孔形成的关键因素。   该方法通过改变重离子的电子能损调控孔径大小,改变重离子辐照注量调节孔密度,使得整个制孔过程一步完成,不涉及化学蚀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应用潜力。   该工作为重离子束应用于固态纳米孔制备开辟了新途径,并为解释重离子在固体材料中潜径迹形成的微观机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研究工作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等的支持。图:快重离子在WO3纳米片中直接形成纳米孔示例 图/徐丽君 翟鹏飞
  • 中国科大在生物质制备纳米结构材料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近年来,中国科大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俞书宏课题组在低温水热碳化生物质制备功能性碳基材料方面的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其中有关生物质水热碳化制备高活性富碳纳米功能材料的一系列工作引起国际关注。最近,该课题组应邀撰写观点透视综述论文,并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在Dalton Trans上,英国皇家化学会网站也进行了报道。 多功能碳基材料由于其在催化剂载体、固碳、吸附剂、储气、电极、碳燃料电池和药物传递等领域潜在的重要应用,使其合成技术研究成为一个热门课题。目前,该领域研究的重点已经从化石燃料转变到以生物质作为原料合成碳基材料,同时也有望为合理利用过剩的生物质,为储存碳能源和避免直接焚烧对环境的严重污染等提供新的解决方案。 该课题组研究发现,由非晶态纤维素组成软质的植物组织主要产生球状碳纳米颗粒,它们的尺寸很小,孔隙主要是间隙孔隙;由固定结构的晶态纤维素组成的硬质植物组织,能够保留外部形状以及大范围内宏观和微观结构特征,在纳米尺度上产生了显著的结构变化,形成介孔网状结构。同时,利用碳水化合物能够控制合成出具有特殊形态和结构的碳基纳米材料、多孔碳材料及复合材料,诸如纳米球、纳米纤维、亚纳米线、亚纳米管、纳米电缆和核壳结构等,而且富含能显著改善其亲水性和化学活性的官能团。所制备的碳基材料和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固碳效率、催化性质和电学性质,在固碳,色谱分离、催化剂载体和电极材料、气相选择吸附剂、药物传递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目前,该课题组正着力研究水热碳化过程机理和进一步提高碳化效率,为高效制备一系列多功能化、高活性碳基纳米结构材料及实际应用打下基础。
  • 合肥研究院制备单根可视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纳米反应器
    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研究所刘锦淮课题组的研究员杨良保等人成功制备了单根可视化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纳米反应器,并利用其监测及检测了等离子驱动和小尺寸金纳米颗粒催化的两种化学反应。该成果不仅实现了对两种催化体系的检测及监测,对设计更好的SERS活性平台及监测催化体系有重要意义。相关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化学通讯》杂志上(Chem. Commun. 2015, DOI: 10.1039/C5CC03792A)。  近几年,监测等离子体驱动及金纳米颗粒催化的反应受到广泛关注,因此研究人员设计并拓展了各种各样的监测体系。众所周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分析方法。与其他的振动光谱相比,SERS技术不仅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更重要的是它还可以提供分子的指纹信息。这些优势使得SERS成为检测及监测催化反应的最佳分析工具。但是,大多数纳米结构作为SERS活性基底,依然存在着热点的构筑不均、纳米结构容易团聚等问题,这些问题使得SERS检测的重现性差。  针对上述问题,智能所科研人员设计了一种杂化的双金属纳米结构,可以将两种金属的特性结合到一个纳米结构中:以一维的银纳米线为模版,将合成的小尺寸正电荷金纳米颗粒利用静电吸附组装到银纳米线上。将金纳米颗粒有序地修饰在银纳米线上,颗粒和线之间的等离子耦合以及金颗粒的有序组装使得整个体系可以作为一个SERS活性平台,解决了银纳米线的SERS活性由于纵向的等离子体吸收在近红外区域,不能和激光很好地匹配而减弱的问题,成功实现对目标物的灵敏性和重现性检测。  科研人员设计的这种单个一维的SERS反应器,由于颗粒和线的等离子体耦合以及小尺寸的金纳米颗粒的具有催化效应等特点,既可以实现对等离子体驱动的化学反应监测,又可以监测金颗粒催化的反应。更重要的是,由于银纳米的长度在微米量级,可以在拉曼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清晰定位,这使得催化体系可以限定在一个固定的区域,减少周围基底的干扰。  该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任务、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单根可视化的SERS纳米反应器监测催化反应示意图
  • 安徽工业大学PNAS:宏量制备石墨烯纳米带及其功能材料
    近日,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闫岩、刘明凯教授与南京大学及新加坡国立大学合作,开发出了一种宏量制备石墨烯纳米带且高效实现其层间功能化的策略。相关成果以“Rapid Production of Kilogram-Scale Graphene Nanoribbons with Tunable Interlayer Spacing for an Array of Renewable Energy”为题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是安徽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的闫岩教授、刘明凯教授,以及南京大学金钟教授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林志群教授。安徽工业大学是第一完成单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通常简称为PNAS)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的官方科学周刊杂志,创刊于1915年,收录的文献覆盖生物学、物理学、化学、材料学、数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与《自然》和《科学》杂志一样,《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是世界上基础科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学术杂志之一,在SCI综合科学类期刊中排名第三。这是安徽工业大学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在该刊上发表文章。石墨烯纳米带是一种以带状形态存在的石墨烯材料,具有高电导率、高热导率、低噪声等特点。这些优良品质使得石墨烯纳米带成为集成电路互连材料的一种理想选择,用以替代传统金属材料。同时,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宽度依赖带隙和两侧充足的孤对电子,石墨烯纳米带在高性能电子器件和纳米催化领域也得到了科研工作者的密切关注。然而,虽然已有报导多种制备石墨烯纳米带的方法,包括小分子有机合成、聚合物包埋切割、碳纳米径向切割、特定基体上外延生长等,但洁净石墨烯纳米带的宏量制备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此外,如何扩展石墨烯纳米带的层间距并使其功能化也是石墨烯纳米带研究亟需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安徽工业大学闫岩教授、刘明凯教授提出了一种“冷冻-卷曲-压缩”的策略,通过将大片层(平均宽度~20微米)的氧化石墨烯与二氧化硅溶胶超声混合,并在低温低压下进行脱水干燥和化学刻蚀,制备出了高纯度、高径向比的石墨烯纳米带材料(图1)。这种策略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以单层的氧化石墨烯为原料,通过改变其拓扑结构,实现了高纯度石墨烯纳米带的宏量制备。该策略比小分子合成、径向剪切碳纳米管等方法更直接、更简洁,得到的石墨烯纳米带的纯度也更高。【图文导读】图1 石墨烯纳米带制备过程示意图场发射扫描电镜照片证明了这种石墨烯纳米带具有典型的准一维结构。如图2所示,这种材料具有高的长径比,表面是类石墨烯层状褶皱结构,其丰富的边缘结构为石墨烯纳米带的功能化提供了可供调控的空间。透射电镜图片证明这种材料具有薄层结构和透明性。拉曼数据中,碳材料特征峰D峰和G峰比例的降低,证明从氧化石墨烯到石墨烯纳米带,部分共轭结构得到了有效修复,这种石墨烯纳米带也显示出高达72900 S/m的电子传导速率。除了宏量制备,如何控制层与层之间的距离,是制备高性能石墨烯纳米带功能材料的另一项重大挑战。多相催化团队在“冷冻-卷曲-压缩”策略中,通过改变二氧化硅的尺寸和使用量,调控界面“π-π”相互作用和石墨烯纳米带的层间距,实现了在3.63-9.04 Å范围内层间距离的自由调节。图2 石墨烯纳米带宏量制备、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此外,通过在层间进行客体分子/纳米材料修饰,可以实现对石墨烯纳米带材料的功能化设计,从而显著拓展石墨烯纳米带的应用范围。研究人员借助“冷冻-卷曲-压缩”的策略,将杂原子前驱体(六福磷酸铵)、单原子前驱体(乙酰丙酮钴)与石墨烯/二氧化硅进行混合,或以球形二硫化钼(零维),聚苯胺纤维(一维)或二硫化硒纳米片(二维)代替二氧化硅,并经过高温处理或化学处理,分别可以得到了氮/磷/氟共掺杂的石墨烯纳米带、钴单原子修饰的石墨烯纳米带、层间修饰二硫化钼的石墨烯纳米带、层间负载聚苯胺的石墨烯纳米带以及层间修饰二硫化硒的石墨烯纳米带材料,实现了对石墨烯纳米带材料的功能化设计。如图3所示。图3 不同尺度客体分子/纳米材料在石墨烯纳米带层间对其修饰并实现功能化设计这些新型的石墨烯纳米带基功能材料在新能源器件中表现出优异的储能和催化性能。例如,氮/磷/氟共掺杂的石墨烯纳米带材料作为非金属催化剂,在电催化氧还原反应中表现出接近商业化铂碳的催化活性。钴单原子修饰的石墨烯纳米带材料在电催化产氢反应中的塔菲尔斜率仅为48 mV/dec,展现出与商业化铂碳(44 mV/dec)接近的反应动力学。石墨烯纳米带包裹二硫化钼得到的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储锂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活性。在0.1 A/g电流密度下展现出1210 mAh/g的比容量。同时展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经过500次循环,容量仅衰减18.7%。石墨烯纳米带包裹聚苯胺纤维得到的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表现出良好的比容量(734 F/g)和倍率性能。石墨烯纳米带包裹二硫化硒得到的复合带状材料,作为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表现出486 mAh/g的电化学储钠性能。这些功能材料的开发,显著提升了石墨烯纳米带及其功能材料的应用场景(图4)。图4石墨烯纳米带基功能材料在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包括电化学产氢、锂/钠离子电池等领域综上所述,通过设计“冷冻-卷曲-压缩”的策略,闫岩教授、刘明凯教授充分展示了如何通过界面工程宏量制备石墨烯纳米带材料,并通过改变支撑材料二氧化硅的尺寸和用量,实现了对石墨烯纳米带层间距的有效调节。进一步,通过在石墨烯纳米带的层间引入功能化非金属原子、金属单原子、不同维度纳米材料,实现了对石墨烯纳米带的功能化设计,并在一系列新能源器件中得到了应用拓展。
  • 世界首次:清华大学成功制备超长碳纳米管管束
    p style="text-indent: 2em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重点专项的支持下,清华大学魏飞教授团队与李喜德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在超强碳纳米管纤维领域取得突破,在世界上首次报道了接近单根碳纳米管理论强度的超长碳纳米管管束的制备。/pp style="text-indent: 2em "碳纳米管被认为是目前人类发现的强度最高的几种材料之一,其杨氏模量高达1 TPa以上,拉伸强度高达100 GPa以上(比强度更是高达62.5 GPa/(g/cm3)),超过T1000碳纤维强度10倍以上。理论计算表明,碳纳米管是目前唯一有可能帮助我们实现太空电梯梦想的材料。span style="text-indent: 2em " /span/pp style="text-indent: 2em "如何将一根根碳纳米管组装后仍保持其单根的优异力学性能是制备超强纤维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已报道的碳纳米管纤维的强度只有0.5~8.8 GPa,远低于碳纳米管理论强度( 100 GPa)。主要原因是形成纤维的碳纳米管长度较短,单元体之间以范德华力相互搭接,在拉力作用下极易发生相互滑移,无法充分利用碳纳米管固有的本征高强度。/pp style="text-indent: 2em "此外,碳纳米管内的结构缺陷、杂乱的取向等都会导致纤维强度的下降。相比之下,超长碳纳米管具有厘米甚至分米以上的长度并且具有完美的结构、一致的取向和接近理论极限的力学性能,在制备超强纤维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pp style="text-indent: 2em "魏教授与李教授研究团队通过采用原位气流聚焦的方法,可控地制备了具有确定组成、结构完美且平行排列的厘米级连续超长碳纳米管管束,巧妙避免了上述的限制因素。通过制备含有不同数量单元的超长碳纳米管管束,定量分析其组成和结构对超长碳纳米管管束力学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确定的物理/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同步张弛”的策略,通过纳米操纵来释放管束中碳纳米管的初始应力,使其处于一个较窄的分布范围,进而可将碳纳米管管束的拉伸强度提高到80 GPa以上,接近单根碳纳米管的拉伸强度。所报道的超长碳纳米管管束拉伸强度优于目前发现的所有其他纤维材料。/pp style="text-indent: 2em "这项工作揭示了超长碳纳米管用于制造超强纤维的光明前景,同时为发展新型超强纤维指明了方向和方法。相关成果于2018年5月14日在线发表于《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上。/p
  • Spex 应用分享 | 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晶氧化陶瓷
    SPEX MIXER/MILL 8000系列高能球磨仪可将坚硬或易碎样品粉碎至可分析细度,部分样品研磨精度可达纳米级别。采用独家专利的∞式三维立体运动模式研磨,360°立体无死角,非正反转方式,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向样品输送最高的机械能量,为目前世界上所有球磨仪中能量最高、速度最快的球磨机。SPEX以其在球磨机研发和生产超过60年的经验以及在球磨机创新领域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成为美国球磨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SPEX高能球磨仪可用于岩石、矿物、金属合金、陶瓷、催化剂、玻璃、沙子、水泥、炉渣、医药、植物和动物组织、谷物、种子、油漆和油墨、电子、RoHS样品等分析用样品研磨。 下文将介绍SPEX高能球磨仪用于分析纳米晶体材料中的颗粒尺寸效应。该应用源自: S. Indris, D. Bork, P. Heitjans, J. Mater. Synth. Process 8, 245 (2000),经汉诺威大学物理化学和电化学研究所P.Heitjans教授同意。原文献阅读请联系科尔帕默公司。✦ ++高能球磨法制备纳米晶氧化陶瓷SPEX 高能球磨仪分析纳米晶体材料中的颗粒尺寸效应需要一种可以调节颗粒尺寸的技术。在本研究中,使用球磨机(8000M Mixer/Mill, SPEX SamplePrep;配备有氧化铝和氧化锆小瓶)。球磨特别适合这项任务,因为它易于使用,并允许研磨相对大量的材料以及各种不同的材料。分析介质为:Li2O、LiNbO3、LiBO2、B2O3、TiO2和Li2O:B2O3混合物。通过研磨时间测定平均粒径,随后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进行分析。选择含锂材料是因为它们作为固体电解质的潜在用途。TiO2在用作光催化剂方面是令人感兴趣的。对于吸湿性材料,在氩气气氛中填充氧化铝研磨瓶并将其放入密封的不锈钢容器中。► 颗粒大小不同的氧化物表现出不同的研磨特性,但最小粒径约为在研磨8至10小时后获得20nm.通过XRD分析和TEM数据确定颗粒尺寸。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表明,纳米晶样品是亚稳态的,加热导致颗粒生长。在烧结过程中,当要生产固体致密陶瓷时,要考虑到这一点。其他研究小组先前的研究表明,两步烧结特别适合在第二步中使用较低的温度。通过两种方法分析,TiO2在研磨过程中发生了部分相变。当进行球磨时,包含另外杂质的金红石以较小粒径的纯金红石(不含杂质)形式获得。► 化学反应陶瓷组分的混合和随后的压制产生具有多个不同边界层的材料。这种不同界面的晶格可以通过改变颗粒尺寸来改变。在分析Li2O∶B2O3的50∶50混合物的过程中,检测到由于该化学-机械过程引起的化学变化。在短时间后,用XRD分析仅检测到原始化合物的谱线,而在4小时后出现新的谱线。新形成的产物是Li2B4O7。这表明反应的最终产物并不取决于混合物的组成,而是取决于边界层的条件。► 结论高能球磨特别适用于颗粒尺寸的减小以及后续化学和物理变化的研究。颗粒尺寸减小和随后生长的特征与所有分析的氧化物相似。开始时微晶材料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经过研磨后:一些材料表现出相变;另一些材料则表现出化学反应。更多推荐:SPEX8200高能行星式球磨机Spex 8200行星球磨机通过机械运动研磨样品,沿一个方向旋转震击器,而平台(太阳轮)沿相反方向旋转。机械磨具以2:1的比例进行,使容器相对于太阳轮的每一次旋转旋转两次。当容器移动时,相对离心力被传递到磨球上,使磨球以圆周运动的方式相互移动,并抵靠容器壁,从而研磨样品。
  • 美科学家制成聚合物纳米纤维反应器
    美国研究人员已开发出一种仅用大约1000个分子即可进行化学反应的新型化学合成方法,该新系统利用的是聚合物纳米纤维相互交织后所产生的微弱的化学反应,该方法已被证明可用于新型药物和工业原料的快速筛选。  研究人员称,这种新工艺还可用于对新的蛋白或DNA识别标签进行高通量测试,以改进目前用于测序的蛋白或DNA识别标签;或用于检测罕见的生物分子,如癌症或其他疾病早期阶段的微量蛋白特性。  目前,研究人员一般使用微流体系统来进行小规模的化学反应,即在一个芯片上通过由微型管路和泵组成的网络来传递化学物质。而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化学家帕维尔安祯贝切尔开发的这个新系统则完全不同,反应在悬浮于干燥的聚合物纳米纤维中进行,且只在纤维相遇时才会相互发生反应。  研究人员使用静电技术研制出了这个纤维反应器。他们将液体聚氨酯装入配有细针的注射器,在针尖处形成一个微小的液滴,然后给针尖施加电压。电荷相斥驱动液滴形成细长的聚合物纤维,每条的直径约在100纳米至300纳米之间。研究人员认为,利用含有少量反应物的聚氨酯溶液所产生的静电,就可编制出一个液态纤维网,这样就创建出了反应器。经向的纤维包含一种反应物,纬向的纤维则包含另一种反应物。当施以微热使这些纤维融合时,结合处的化学物质就混合在一起发生反应。通过荧光成像和质谱等各种方法,这些生成物就可被鉴别出来。  在最近一期《自然化学》杂志上,研究人员介绍了利用该微型反应器对4种不同反应所做的测试。这些反应只发生在具有zepto-mole(10的负21次方摩尔)量级的大约1000个分子间。其中两种反应可用来测试与荧光染料分子相关的方法,这些分子只在经向与纬向相互交织的线上碰到相似的目标分子时才会发光。安祯贝切尔的研究领域之一便是开发可检测特定蛋白片段或DNA碱基的染料,目前他正在开发attoliter(一万亿分之一升)级的反应器纤维,以对这些染料进行高通量筛选。该系统加以改进后就可使用非常小的样本来研究数千个蛋白的相互反应。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纤维反应器的最大优势在于比其他技术费用低廉,低反应量在测试那些目前尚未知晓的物质之间的新反应时也具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反应和生成物仅限于纤维内,它们不会蒸发和泄露,因而更为安全。
  • 中科科仪参加2018低维碳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交流会
    4月24日至25日,由中科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与中粉网联合举办的“2018低维碳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交流会”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中科科仪作为主赞助商之一参加了此次盛会。金刚石、石墨、碳纳米管等低维碳纳米材料因其突出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在新材料领域有着巨大的前景,引发了国内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持续的研究热潮。交流会上,中科科仪电镜事业部精心策划,秉承公司“创新科学仪器,发展一流企业”的理念,针对研究所高校用户,重点推出代表国内最高技术水平的KYKY-EM8100F场发射扫描电镜;针对寻求大规模低成本生产的企业用户,重点推出KYKY-EM6200钨灯丝扫描电镜。两款产品均得到了现场新老客户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彰显了科仪的品牌形象和影响力。
  • 飞纳台式扫描电镜再次震撼客户!
    今天,最新款的飞纳台式扫描电镜 ProX+SED 和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的师生们正式见面。这款小巧玲珑的电镜凭借着其高颜值和全面身手在课题组全体师生的见证下顺利通过验收! 飞纳台式扫描电镜 ProX+SED 型号,同时具有 BSD 和 SED 两种成像探头,可以同时观测样品的成分信息以及形貌信息! 两种探头可以自由切换,高度集成,操作更加简单安全。培训现场,客户对飞纳台式扫描电镜的防震性能、成像快速、操作简洁等特点予以了很高的认可,迫不及待地想要上手操作。 客户的样品多为静电纺丝出来的纤维,客户需要观察纤维的均匀性以及细节。同时,客户的课题组学生较多,每个人的研究方向都有区别,因此每个学生都希望通过学习飞纳电镜的用法,这样自己就可以上机操作,去实时观测自己的样品。毕竟,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样品,才可以准确地捕捉所需要的SEM照片。飞纳电镜就让这一切成为可能! 通过一天的培训,学生可以完全的掌握操作要领,上手迅速,大家迫不及待地要上机操作啦!静电纺丝形貌(学生拍摄) 静电纺丝细节(学生拍摄)认真学习顺利通过考核
  • 科研人员制备稳定钙钛矿纳米晶体,可使LED灯成本更低/寿命更长
    据外媒报道,发光二极管(LED)是照明行业的无名英雄。它们运行效率高,散发的热量少,持续时间长。现在,科学家们正在研究一种新材料以使LED在消费电子、医药和安全领域的应用变得更有效且寿命更长。来自美国能源部(DOE)阿贡国家实验室、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和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报告称,他们已经为此类LED制备了稳定的钙钛矿纳米晶体。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研究院也在这项研究中做出了贡献。钙钛矿是一类具有特殊晶体结构的材料,具有吸光和发光的特性,在一系列节能应用中非常有用,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各种探测器。虽然钙钛矿纳米晶体是一种新型LED材料的主要候选材料,但在测试中证明其不稳定。研究小组将纳米晶体稳定在多孔结构中,这种多孔结构被称为金属有机框架,简称MOF。基于地球上丰富的材料并在室温下制造,这些LED有朝一日可能会使成本更低的电视和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更好的伽马射线成像设备,甚至是用于医学、安全扫描和科学研究的自供电X射线探测器。“我们通过将钙钛矿材料封装在MOF结构中来解决其稳定性问题,”DOE用户设施办公室Argonne的奈米材料中心(CNM)的科学家Xuedan Ma说道,“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方法使我们能大幅提高发光纳米晶体的亮度和稳定性。”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大学前J. R. Oppenheimer博士后Hsinhan Tsai补充称:“在MOF中结合钙钛矿纳米晶体的有趣概念已经以粉末形式被证明,但这是我们首次成功地将其集成为LED的发射层。”之前试图制造纳米晶体LED的尝试被纳米晶体降解回不需要的体积相所阻碍,这使其失去了纳米晶体的优势并削弱了它们作为实用LED的潜力。大块物质由数十亿个原子组成。像钙钛矿这样的材料在纳米阶段是由几个到几千个原子组成的,因此表现不同。在他们的新方法中,研究小组通过在MOF的矩阵中制造纳米晶体来稳定纳米晶体,就像网球被铁丝网夹住一样。他们使用框架中的铅节点作为金属前体,卤化物盐作为有机材料。卤化物盐的溶液中含有甲基溴化铵,它跟框架中的铅反应并在基体中的铅核周围组装纳米晶体。由于基质会使纳米晶体保持分离,所以它们不会相互作用和降解。这种方法是基于一种解决方案涂层的方法,比目前广泛使用的用于制造无机LED的真空处理要便宜得多。MOF稳定的LED可以制造出明亮的红色、蓝色和绿色光以及每种光的不同色调。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综合纳米技术中心的科学家Wanyi Nie说道:“在这项工作中,我们首次证明了在MOF中稳定的钙钛矿纳米晶体将创造出各种颜色的明亮、稳定的LED。我们可以创造不同的颜色、提高颜色纯度并提高光致发光量子产量,这是一种衡量材料发光能力的指标。”该研究小组使用先进光子源(APS)--DOE位于阿贡的科学用户设施办公室--进行时间分辨X射线吸收光谱分析,这项技术使他们能发现钙钛矿材料随时间的变化。研究人员能跟踪电荷在材料中移动的过程并了解光发射时发生的重要信息。“我们只能通过APS强大的单个X射线脉冲和独特的时间结构来实现这一点,”阿贡X射线科学部的小组负责人Xiaoyi Zhang说道,“我们可以追踪带电粒子在微小钙钛矿晶体中的位置。”在耐久性测试中,该材料在紫外线辐射、热和电场下表现良好且不会降解并失去其光探测和发光效率,这是电视和辐射探测器等实际应用的关键条件。
  • 纳米所重大项目:深紫外扫描近场光电探针系统研制
    p/p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600"tbodytrtd width="648" colspan="4"table width="600" border="1" align="center"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tbodytr/tr/tbody/table/td/trtrtd width="122"p成果名称/p/tdtd width="526" colspan="3"p style="text-align:center "深紫外扫描近场光电探针系统/p/td/trtrtd width="122"p单位名称/p/tdtd width="526" colspan="3"p style="text-align:center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p/td/trtrtd width="122"p联系人/p/tdtd width="157"p刘争晖/p/tdtd width="149"p联系邮箱/p/tdtd width="220"pzhliu2007@sinano.ac.cn/p/td/trtrtd width="122"p成果成熟度/p/tdtd width="526" colspan="3"p■正在研发 □已有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p/td/trtrtd width="122"p合作方式/p/tdtd width="526" colspan="3"p□技术转让 □技术入股 □合作开发 ■其他/p/td/trtrtd width="648" colspan="4"pstrong成果简介: /strongbr/ 本设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自由申请)的支持下,自2014年起,针对波长200~300 nm的深紫外波段微区光电性质测试分析这样一个难题,研制一套深紫外扫描近场光电探针系统。将深紫外共聚焦光路引入到超高真空扫描探针显微镜系统中,采用音叉反馈的金属探针,在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率上实现形貌和紫外波段荧光、光电信号的实时原位测量和综合分析,为深入研究这一光谱范围半导体中光电相互作用的微观物理机制、实现材料的结构和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系统,目前国内外均未有同类设备见诸报道,为国际首创。该系统中创新性研制的闭环控制低温超高真空原子力显微镜扫描头、波长在200nm-300nm可调谐的深紫外脉冲光源、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深紫外光电压谱测试和分析方法、深紫外近场荧光寿命的高空间分辨测试和分析方法等核心设备和技术均为本项目单位自主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p/td/trtrtd width="648" colspan="4"pstrong应用前景:/strongbr/ 近年来,深紫外,特别是280nm以下日盲波段的半导体探测和发光器件,以其巨大的经济军事应用价值,逐渐成为研究重点。然而,相较于可见光半导体光电器件,深紫外波段半导体光电器件的性能包括光电转换效率、探测灵敏度等距人们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究深紫外半导体材料中光电相互作用的微观物理机制的有效研究手段。而本设备的研制将极大地丰富超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和器件研究的内涵,推进相关材料和器件的发展。/p/td/trtrtd width="648" colspan="4"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pstrong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strongbr/ 本设备相关的装置和技术均申请了发明专利保护,其中已获授权11项,已申请尚未获得授权6项,如下所示: br/ 已授权专利: br/ 1、一种扫描近场光学显微镜 br/ 2、材料的表面局域电子态的测量装置以及测量方法 br/ 3、半导体材料表面缺陷测量装置及表面缺陷测量方法 br/ 4、材料界面的原位加工测试装置 br/ 5、多层材料的减薄装置及减薄待测样品的方法 br/ 6、界面势垒测量装置及测量界面势垒的方法 br/ 7、导电原子力显微镜的探针以及采用此探针的测量方法 br/ 8、半导体材料测量装置及原位测量界面缺陷分布的方法 br/ 9、材料表面局部光谱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br/ 10、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样品界面势垒的装置以及方法 br/ 11、制备金属针尖的装置及方法 br/ 已申请未授权专利:br/ 1、半导体材料表面微区光电响应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br/ 2、一种同时测量表面磁性和表面电势的方法 br/ 3、超高真空样品转移设备及转移方法 br/ 4、用于近场光学显微镜的探针及其制备方法 br/ 5、探针型压力传感器及其制作方法 br/ 6、阴极荧光与电子束诱导感生电流原位采集装置及方法 br/ 此外本设备研制相关软件著作权登记1项:“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原子力显微镜与光谱仪联合控制软件”。/p/td/tr/tbody/tablepbr//pp/p
  • 自支撑纳米级碳膜的制备研究
    成果名称自支撑纳米级碳膜的制备研究单位名称北京大学联系人马靖联系邮箱mj@labpku.com成果成熟度□研发阶段 &radic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成果简介:在低能核物理、激光核物理、原子核化学试验等科研工作中,都需要用到自支撑薄膜作为靶膜、剥离膜或X 射线过滤器,这些膜的厚度范围覆盖几十纳米到几十微米。因此自支撑薄膜的制备成为这些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之一,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成为核科学技术、材料科学与物理学的研究热点。此外,随着近年来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的兴起,人们发现激光轰击固体靶可以有效地加速质子到很高的能量(例如100MeV质子),从而可以提供一种台面大小的装置,用于取代体积庞大的常规离子加速器。这不仅对高能物理加速器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治疗等应用型加速器的体积和造价,而纳米级薄膜正是激光驱动粒子加速的关键元件。2011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颜学庆教授申请的&ldquo 自支撑纳米级碳膜的制备研究&rdquo 项目获得第三期&ldquo 仪器创制与关键技术研发&rdquo 基金的支持。课题组利用阴极弧沉积方法在平面硅、玻璃和载波片上成功制备了厚度可以精确控制的纳米级碳膜,精确度达到(± 1nm)。该碳膜能够与基底分离,并被放到带孔的金属模板上。此外,课题组还为其将要开展的激光离子加速实验和串列加速器研究提供了厚度小于10nm的固体靶材。目前相关工作已经顺利结束,此项工作的成果已经申请了专利并有相关论文发表,课题组研制的自支撑薄膜将在低能核物理、激光核物理、原子核化学试验和激光驱动离子加速等科学研究中进行推广。2012年,该项目获得了科技部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支持。应用前景:不仅对高能物理加速器具有重要意义,还可以显著降低癌症治疗等应用型加速器的体积和造价,而纳米级薄膜正是激光驱动粒子加速的关键元件。知识产权及项目获奖情况:已申请专利。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