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鼎创二氧化碳高压萃取装置

仪器信息网鼎创二氧化碳高压萃取装置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鼎创二氧化碳高压萃取装置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鼎创二氧化碳高压萃取装置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鼎创二氧化碳高压萃取装置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鼎创二氧化碳高压萃取装置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鼎创二氧化碳高压萃取装置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鼎创二氧化碳高压萃取装置相关的解决方案。

鼎创二氧化碳高压萃取装置相关的论坛

  • 【转帖】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二氧化碳是一种很常见的气体,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是用于生产干冰(灭火用)或作为食品添加剂等。目前国内外正在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运用该技术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提取过去用化学方法无法提取的物质,且廉价、无毒、安全、高效;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31.26℃、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7.2MPa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用它可溶解多种物质,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传统的提取物质中有效成份的方法,如水蒸汽蒸馏法、减压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其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不高,而且易残留有害物质。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它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时具有密度大、粘度小、扩散系数大等优良的传质特性而成功开发的。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CO2- SFE技术由于温度低, 且系统密闭, 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 为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目前最先进的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从许多种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而这些成分过去用化学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这项技术除了用在化工、医药等行业外,还可用在烟草、香料、食品等方面。如食品中,可以用来去除咖啡、茶叶中的咖啡因,可提取大蒜素、胚芽油、沙棘油、植物油以及医药用的鸦片、阿托品、人参素及银杏叶、紫杉中的有价值成分。可见这项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一.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一). 超临界流体定义  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液相、固相。三相成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液、气两相成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压力。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技术中的SCF是指温度和压力均高于临界点的流体,如二氧化碳、氨、乙烯、丙烷、丙烯、水等。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相近,以至无法分别,所以称之为SCF。  目前研究较多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因其具有无毒、不燃烧、对大部分物质不反应、价廉等优点,最为常用。在超临界状态下,CO2流体兼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点,既具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扩散系数和低粘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物质良好的溶解能力。其密度对温度和压力变化十分敏感,且与溶解能力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成比例,所以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二).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 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 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 粘度虽高于气体但明显低于液体, 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 因此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 能够将物料中某些成分提取出来。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依次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萃取出来。并且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介电常数随着密闭体系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极性增大, 利用程序升压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分步提取。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通过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自动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并将萃取分离两过程合为一体,这就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状态下,CO2对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差别很大,这与溶质的极性、沸点和分子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由一下规律:1. 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低压萃取(104Pa), 如挥发油、烃、酯等。2. 化合物的极性基团越多,就越难萃取。3. 化合物的分子量越高,越难萃取。 超临界CO2的特点  超临界CO2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萃取剂,它具有以下特点:1.CO2临界温度为31.1℃,临界压力为7.2MPa,临界条件容易达到。 2.CO2化学性质不活波,无色无味无毒,安全性好。 3.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获得。   因此,CO2特别适合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 【原创】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机

    【原创】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机

    这是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机的前面观,全是仪表。平台上有三个突起,那是一升的萃取斧。[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8/201008091313_235338_1760187_3.jpg[/img]仪器中间,也是上面那些仪表的背面。那些桶状的是5L的萃取斧。[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8/201008091316_235339_1760187_3.jpg[/img]再往后,就是冷却装置。[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8/201008091318_235340_1760187_3.jpg[/img]中间还有一个输液泵[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8/201008091319_235341_1760187_3.jpg[/img]

  • 『基础四』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及其它~~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二氧化碳是一种很常见的气体,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是用于生产干冰(灭火用)或作为食品添加剂等。目前国内外正在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运用该技术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提取过去用化学方法无法提取的物质,且廉价、无毒、安全、高效;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31.26℃、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7.2MPa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用它可溶解多种物质,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提取物质中有效成份的方法,如水蒸汽蒸馏法、减压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其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不高,而且易残留有害物质。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它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时具有密度大、粘度小、扩散系数大等优良的传质特性而成功开发的。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CO2- SFE技术由于温度低, 且系统密闭, 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 为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目前最先进的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从许多种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而这些成分过去用化学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这项技术除了用在化工、医药等行业外,还可用在烟草、香料、食品等方面。如食品中,可以用来去除咖啡、茶叶中的咖啡因,可提取大蒜素、胚芽油、沙棘油、植物油以及医药用的鸦片、阿托品、人参素及银杏叶、紫杉中的有价值成分。可见这项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值得看看)

    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二氧化碳是一种很常见的气体,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是用于生产干冰(灭火用)或作为食品添加剂等。目前国内外正在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运用该技术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提取过去用化学方法无法提取的物质,且廉价、无毒、安全、高效;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31.26℃、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7.2MPa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用它可溶解多种物质,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提取物质中有效成份的方法,如水蒸汽蒸馏法、减压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其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不高,而且易残留有害物质。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它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时具有密度大、粘度小、扩散系数大等优良的传质特性而成功开发的。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CO2- SFE技术由于温度低, 且系统密闭, 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 为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目前最先进的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从许多种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而这些成分过去用化学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这项技术除了用在化工、医药等行业外,还可用在烟草、香料、食品等方面。如食品中,可以用来去除咖啡、茶叶中的咖啡因,可提取大蒜素、胚芽油、沙棘油、植物油以及医药用的鸦片、阿托品、人参素及银杏叶、紫杉中的有价值成分。可见这项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 【转帖】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概述

    二氧化碳是一种很常见的气体,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因此充分利用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主要是用于生产干冰(灭火用)或作为食品添加剂等。目前国内外正在致力于发展一种新型的二氧化碳利用技术──CO2超临界萃取技术。运用该技术可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提取过去用化学方法无法提取的物质,且廉价、无毒、安全、高效;适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二氧化碳在温度高于临界温度Tc=31.26℃、压力高于临界压力Pc=7.2MPa的状态下,性质会发生变化,其密度近于液体,粘度近于气体,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0倍,因而具有惊人的溶解能力。用它可溶解多种物质,然后提取其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传统的提取物质中有效成份的方法,如水蒸汽蒸馏法、减压蒸馏法、溶剂萃取法等,其工艺复杂、产品纯度不高,而且易残留有害物质。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 它是利用流体在超临界状态时具有密度大、粘度小、扩散系数大等优良的传质特性而成功开发的。它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等优点。CO2- SFE技术由于温度低, 且系统密闭, 可大量保存对热不稳定及易氧化的挥发性成分, 为中药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分离提供了目前最先进的方法。用超临界CO2萃取法可以从许多种植物中提取其有效成分,而这些成分过去用化学方法是提取不出来的。这项技术除了用在化工、医药等行业外,还可用在烟草、香料、食品等方面。如食品中,可以用来去除咖啡、茶叶中的咖啡因,可提取大蒜素、胚芽油、沙棘油、植物油以及医药用的鸦片、阿托品、人参素及银杏叶、紫杉中的有价值成分。可见这项技术在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一). 超临界流体定义  任何一种物质都存在三种相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液相、固相。三相成平衡态共存的点叫三相点。液、气两相成平衡状态的点叫临界点。在临界点时的温度和压力称为临界压力。不同的物质其临界点所要求的压力和温度各不相同。  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CF)技术中的SCF是指温度和压力均高于临界点的流体,如二氧化碳、氨、乙烯、丙烷、丙烯、水等。高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而接近临界点的状态称为超临界状态。处于超临界状态时,气液两相性质非常相近,以至无法分别,所以称之为SCF。  目前研究较多的超临界流体是二氧化碳,因其具有无毒、不燃烧、对大部分物质不反应、价廉等优点,最为常用。在超临界状态下,CO2流体兼有气液两相的双重特点,既具有与气体相当的高扩散系数和低粘度,又具有与液体相近的密度和物质良好的溶解能力。其密度对温度和压力变化十分敏感,且与溶解能力在一定压力范围内成比例,所以可通过控制温度和压力改变物质的溶解度。(二). 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基本原理  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过程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能力与其密度的关系,即利用压力和温度对超临界流体溶解能力的影响而进行的。当气体处于超临界状态时, 成为性质介于液体和气体之间的单一相态, 具有和液体相近的密度, 粘度虽高于气体但明显低于液体, 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 因此对物料有较好的渗透性和较强的溶解能力, 能够将物料中某些成分提取出来。  在超临界状态下,将超临界流体与待分离的物质接触,使其有选择性地依次把极性大小、沸点高低和分子量大小的成分萃取出来。并且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和介电常数随着密闭体系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极性增大, 利用程序升压可将不同极性的成分进行分步提取。当然,对应各压力范围所得到的萃取物不可能是单一的,但可以通过控制条件得到最佳比例的混合成分,然后借助减压、升温的方法使超临界流体变成普通气体,被萃取物质则自动完全或基本析出,从而达到分离提纯的目的,并将萃取分离两过程合为一体,这就是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的基本原理。超临界CO2的溶解能力 超临界状态下,CO2对不同溶质的溶解能力差别很大,这与溶质的极性、沸点和分子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由一下规律:1. 亲脂性、低沸点成分可在低压萃取(104Pa), 如挥发油、烃、酯等。2. 化合物的极性基团越多,就越难萃取。3. 化合物的分子量越高,越难萃取。 超临界CO2的特点  超临界CO2成为目前最常用的萃取剂,它具有以下特点:1.CO2临界温度为31.1℃,临界压力为7.2MPa,临界条件容易达到。 2.CO2化学性质不活波,无色无味无毒,安全性好。 3.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获得。   因此,CO2特别适合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提取。二、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1.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含溶解物的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流经分离器时,由于压力下降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存在物料的相变过程,不需回收溶剂, 操作方便;不仅萃取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节约成本。  2.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临界点附近,温度压力的微小变化,都会引起CO2密度显著变化,从而引起待萃物的溶解度发生变化,可通过控制温度或压力的方法达到萃取目的。压力固定,改变温度可将物质分离;反之温度固定,降低压力使萃取物分离;因此工艺流程短、耗时少。对环境无污染,萃取流体可循环使用,真正实现生产过程绿色化。  3.萃取温度低, CO2的临界温度为31.265℃ ,临界压力为 7.18MPa, 可以有效地防止热敏性成分的氧化和逸散,完整保留生物活性,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渡、易热解的物质在其沸点温度以下萃取出来。  4. 临界CO2 流体常态下是气体, 无毒, 与萃取成分分离后, 完全没有溶剂的残留, 有效地避免了传统提取条件下溶剂毒性的残留。同时也防止了提取过程对人体的毒害和对环境的污染, 100%的纯天然。 5.超临界流体的极性可以改变, 一定温度条件下, 只要改变压力或加入适宜的夹带剂即可提取不同极性的物质, 可选择范围广。

  • 【资料】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7日在北京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一项中药提取先进技术科研成果--“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发明技术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记者从中华中医药学会了解到,这是中药技术成果首次获得高级别国家技术发明奖励,也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史上目前获得的最高发明奖项,它使中药现代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并开辟了巨大的产业化前景。 超临界萃取是世界范围内近30年来新兴的研究热点。尤其在“能源危机”紧迫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此项技术在化工、能源、燃料、医药、食品等领域的应用更引起持续关注。近年来我国实施中药现代化进程,超临界萃取技术被列为中药高效提取分离现代化的关键新技术,其开发与产业化形成了“热点中的热点”。特别以非极性的二氧化碳为萃取剂,由于不燃、无毒等,非常适用于中药脂溶性有效成分的萃取分离。 由浙江中医药大学李大鹏教授领衔的“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有效成分产业化应用”国家重大课题历经十年艰辛攻关,解决了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中药成分中的关键技术难题,成功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打破了我国中药制备以往以液体溶媒提取的传统工艺技术,尤其使原来以丙酮、石油醚等有机溶剂(以石油为原料制备)提取中药脂溶性成分改用了成本低廉、节能又环保的二氧化碳气体提取分离,在中药领域开启了产业化应用的前景。在浙江康莱特药业有限公司,2003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投入正式生产,至今产品合格率100%。应用这项技术使产品得率提高了13.3%,生产工时由原来的112小时缩短到2.5小时,成本降低22%,一个产品每年就可为国家节省10万余吨石油能源,并且有效避免了环境污染。 超临界萃取技术已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技术发明专利,专家们一致认定这项技术“在国内、国际的中药工业化应用中处于领先地位”“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具有示范作用”。2005年,这项成果荣获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如何正确使用二氧化碳测量

    每年必需换一次水。常常检查箱内水是否够。  (4) 箱内应按期用消毒液擦洗消毒,搁板可掏出清洗消毒,防止其它微生物污染,导致实验失败。一定要在通有惰性气体的前提下接通电源,否则会烧毁石墨管。箱内造成微生物和细胞、细菌生长繁殖的人工环境,如控制一定的温度、湿度、气体等。  (5) 所使用的CO2必需的纯净的,否则降低CO2传感器的敏捷度和污染CO2过滤装置。  在使用过程中应留意哪些事项?  (1) 培养箱应由专人负责治理,操纵盘上的任何开关和调节旋扭一旦固定后,不要随意扭动,以免影响箱内温度,CO2、湿度的波动,同时降低机器的敏捷度。光电倍增管室需检验时,一定要在关掉负高压的情况下,才能揭开屏蔽罩,防止强光直接照射,引起光电倍增管产生不可逆的“疲惫”效应。主要用于组织培养和一些特殊微生物的培养。工作时,冷却水的压力与惰性气流的流速应不乱。 2.喷雾器的毛细管是用铂-铱合金制成,不要喷雾高浓度的含氟样液。吸喷有机溶液后,先喷有机熔剂和丙酮各5min,再喷1%硝酸和蒸馏水各5min。喷过高浓度酸、碱后,要用水彻底冲刷雾化室,防止侵蚀。  (2) 所加入的水必需是蒸馏水或无离子水,防止矿物质储积在水箱内产生侵蚀作用。燃烧器如有盐类结晶,火焰呈锯齿形,可用滤纸或硬纸片轻轻刮去,必要时卸下燃烧器,用1:1乙醇-丙酮清洗,用毛刷蘸水刷干净。  4.单色器中的光学元件严禁用手触摸和擅自调节。如有熔珠,可用金相砂纸轻轻打磨,严禁用酸浸泡。  3.日常分析完毕,应在不灭火的情况下喷雾蒸馏水,对喷雾器、雾化室和燃烧器进行清洗。。  (6) 如长期不使用二氧化碳时,应将CO2开关封闭,防止CO2调节器失灵。可用少量气体吹去其表面灰尘,不准用擦镜纸擦拭。  下面详细先容二氧化碳培养箱的使用  什么是二氧化碳培养箱?  是在普通培养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主要是能加入CO2,以知足培养微生物所需的环境。工作中防止毛细管折弯,如有堵塞,可用细金属丝清除,小心不要损伤毛细管口或内壁。  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安装与调试  CO2培养箱的正面有操纵盘,盘上设有电源开关,温度调节器(手动式和液晶显示盘),CO2注入开关,CO2调节旋扭,湿度调节旋扭,温度显示盘,CO2显示盘和湿度显示盘,二氧化碳样品孔和报警装置。  (3) 按期检查超温安全装置,以防超温。  6. 使用石墨炉时,样品注入的位置要保持一致,减少误差。防止光栅受潮发霉,要常常更换暗盒内的干燥剂。  (7) 在无湿度控制的培养箱内,为保持箱内CO2 的不乱,要在箱内底层放入一个盛水的容器。  5.点火时,先开助燃气,后开燃气,封闭时,先关燃气,后关助燃气。方法为按进监测报警按扭,滚动固定螺丝,直到超温报警装置响,然后封闭超温安全灯

  • 【转帖】二氧化碳变塑料

    提起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现在人们常说起的一个环保名词-温室效应更与二氧化碳有关,它又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元凶。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达240亿吨,其中约150亿吨被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剩下的90亿吨就永远停留在大气层中了。   其实,这并不是二氧化碳本身的过错,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很难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在今天地球已不能完全消纳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能不能换一种思维的角度,把它当作资源来看待呢?   采访孟跃中:因为二氧化碳里面含有碳含有氧,它是组成有机物的必备的两种主要元素,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关注是不是可以把二氧化碳用作原料来制备我们通常所用的塑料,而制备这塑料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催化剂的技术。   二氧化碳制成塑料的设想最初是由日本京都大学的井上祥平教授实现的,1969年,他首次使用了一种名叫“二乙基锌”的催化剂,激活了二氧化碳,使碳原子与其它化合物反应生成可降解塑料,从此开启了人类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塑料的大门。由于最初发现的催化剂成本很高,无法进行工业化开发,于是各国科学家便开始寻找高效的催化剂,目前国际上的最高催化效率能达到每克催化剂催化60-70克的塑料,但催化剂的价格更高。中科院广州化学所的孟跃中博士另辟奚径,他不再去寻找新的催化剂,而是利用现有的催化剂来增加它的催化效率。在化学上有个正比关系,就是催化剂与被催化物的接触面越大,催化反应也就更加有效。要使催化剂接触面尽可能大,也就必须使它的颗粒尽可能小,最好能够实现分子与分子的“握手”,孟博士沿着这个思路,采用“负载化”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通过这种方法,原来一粒催化剂表面积如果为1平方厘米的话,处理后的表面积起码可以增加500倍,催化效率增长了近70倍。这项技术使得每克催化剂能够催化120-140克的塑料,高出此前国际最高水平的2倍,,每吨催化成本只需200元,这种塑料分子量高,物理机械性能与通用塑料相当,完全可以用常规的加工成型方式使其加工成普通塑料制品,用这项技术生产出的新塑料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了43%,由于这种塑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特殊的酯键,因而在紫外线、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条件下可以发生破坏和断裂,进而使其降解。   在地球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把原本是令人头疼的废气当作资源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二氧化碳来源充足,利用它制成塑料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而这种塑料又是可生物降解的,避免了二次污染,这为人类大规模生产塑料的前景带来一片光明。

  • 痕量二氧化碳检测

    请问各位有什么比较便宜的痕量二氧化碳(几个ppm)检测方法?我问了几家公司,色谱仪检测系统总共要10万多人民币。我有常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器,但没有FID也没有二氧化碳催化转换装置。

  • 【原创大赛】试制内置式微型甲烷转化器用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测定

    【原创大赛】试制内置式微型甲烷转化器用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测定

    目前做二氧化碳还原非常热门,相关的色谱检测需求与日俱增。要测定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不能直接使用FID,因为这两种物质在FID上几乎没有响应信号。只有通过镍催化剂高温还原为甲烷后才有足够强度的FID信号,所以一般要另外加配甲烷转化炉。传统的甲烷转化炉体积较大,并且造成色谱峰的延迟和展宽,效果并不理想,并且通常不能适用于毛细管柱。据报道,国外已经有微型化的甲烷转化装置,可内置于FID内部,不需要额外的转化炉,且死体积非常小,这对提高柱效是非常有利的,特别是适用于毛细管柱的情况。最近有相关的测定需求,于是决定自制一个这种微型化的甲烷转化装置。.[b]1、镍催化剂制备[/b]以上试101担体负载10%金属镍:10.6g四水合乙酸镍加约100mL乙醇加热溶解,然后加入25g担体(上试101,筛分0.20~0.25粒径),加热至微沸并充分摇匀。移到红外灯下继续烘烤至完全干燥。烘烤过程中轻轻震荡和翻动,防止结块,最后得到松散颗粒。颗粒在120度进一步烘干3小时,然后移入高温炉(马弗炉或管式炉),420度空气气氛下灼烧24小时。.[b]2、转化器装填[/b]转化装置如下图,类似于尾吹接头,可插入FID并用螺母固定至FID入口。催化剂床层长30mm,直径3mm,两端用不锈钢丝网固定。侧口输入还原用的氢气。[img=,400,984]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0/202110271545098648_6602_2204387_3.png!w400x984.jpg[/img].[b]3、使用条件[/b]将转化装置安入FID,保证催化剂床层区域全部插入FID加热区,并在FID入口与柱箱过渡处做适当保温,如下图。[img=,690,82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0/202110271506079185_2027_2204387_3.jpg!w690x827.jpg[/img]接入色谱柱和氢气气路。使用2mm内径填充柱时,柱流量10mL/min;使用PLOT-Q毛细管柱(0.53mm)时柱流量3mL/min。还原氢气流量20~25mL/min。FID设置氢气流量20mL/min、氮气流量30mL/min。先通氢气,并将FID升温至350~380度,使催化剂还原活化。活化约3~5小时后点火,待基线稳定后可以使用。.[b]4、转化效果[/b]分别接2mm填充柱(Hayesep-D)和0.53mm毛细管柱(PLOT-Q),进空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混合气,色谱图如下。所得峰型尖锐不拖尾,说明转化效果较好。[img=,690,78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0/202110271524318473_2359_2204387_3.png!w690x780.jpg[/img][img=,690,78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0/202110271524317678_9077_2204387_3.png!w690x789.jpg[/img]评价转化炉的转化效率,应该用同等摩尔浓度的一氧化碳、甲烷混合标气进样测定,计算一氧化碳与甲烷的峰面积比。若一氧化碳能完全还原,则面积比应接近100%。限于目前没有合适的混合标气,故自行用空气与一氧化碳混合,制得一氧化碳摩尔分数约为100ppm的混合气,同时由于空气中甲烷浓度约为2ppm,从而可对还原效率进行估算。虽然这种估算不太准确,但实验结果初步证明,FID设置温度360度时,一氧化碳转化效率可接近90%,说明转化率较高。

  • 二氧化碳培养箱二氧化碳的纯度

    今天有个同事问我这个问题,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二氧化碳培养箱的 二氧化碳的 纯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就可以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没必要多 纯,一般性的就成了吧。毕竟 我们用的 二氧化碳的浓度是5%的,就是培养箱的二氧化碳的使用浓度

  • 【求助】(已应助)能够耐油、二氧化碳、耐温的密封材料

    我们经常进行二氧化碳流动实验,实验装置里面大量使用密封圈,为了保证耐温,一般密封圈采用氟橡胶材料,使用中发现,这种材料在高压下遇到二氧化碳,容易损坏,有哪位朋友知道什么材料能够耐油、二氧化碳、耐温,哪里可以进行加工,多谢了。北京附近的都可以。

  • 【技术@创新】以色列利用二氧化碳养殖海藻制取生物燃料

    以色列一家生物公司开发出一项新技术,利用发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养殖海藻,进而从中制取生物燃料。  以色列《国土报》报道说,锡姆生物公司3年前在阿什克隆发电厂的一个实验农场里启动了这项研究。研究人员从发电厂排放的废气中分离出二氧化碳,冷却后将其释放到  养殖海藻的池塘里。经过培养,海藻长势迅猛,产量大大提高,这为用海藻制取生物燃料提供了原料保障。  公司负责人阿农巴哈尔说,以前科学家认为发电厂的二氧化碳不可能用来养殖海藻,因为其中含有大量污染物质。但锡姆生物公司成功实现了技术突破,在减少工业污染的同时制造出新型绿色能源,缓解能源危机,可谓一举两得。此外,使用二氧化碳可以将海藻的养殖成本降低约一半。  锡姆生物公司已于上周在美国申请了技术专利。来源:新华网

  • 【原创】从二氧化碳到工程塑料,我想说的故事

    早上有拜读版面的一个有关二氧化碳催化制成工程塑料的新闻[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216/1738318/[/url],感觉有些新鲜,但也有颇多疑问,于是乎拎出来辩论辩论众所周知,当前塑料生产的原理是利用不饱和单体中的不饱和在温度或者压力的条件下进行打开不饱和键进行聚合的方式进行生产,由于打开不饱和键需要能量,因此这一过程需要能够的施加,换句话说当前大部分塑料合成中都倾向于选择烯键进行开键聚合,不外乎考虑到这一开键聚合过程相对降低的能量!或许当前的高分子聚合理论已经有了较大改变,毕竟这个还是在遥远的十年前,自己从事专业研究时候接触的理论!回过头来看这个新闻,二氧化碳要能够成为塑料,首先要将碳氧键打开,一部分和氢结合形成碳氢键(我们知道塑料的主体是碳氢元素),另一部分组成其他的不饱和键碳氢烯键、碳氮键等等为此后的聚合形成通道(也许有人会说我是一次成型到位,呵呵,这里就算是从微观角度进行考虑吧),我不知道这一过程的形成难度,但估计不是很容易的!当然有个最简单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中的碳还原成碳然后和活泼氢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不饱和的烯烃化合物(但将二氧化碳还原游离出碳,估计这个能量成本不会低,由于只是简单探讨,这里不做实际能量数量的换算计算)。所谓催化剂的定义只能增加反应的进程,虽然也有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由于报道中并没有涉及到其他的原料说明,所以上述状况纯属臆测(即研究过程为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附加一定的能量转成工程塑料)。当然或许会告诉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会添加某些辅剂(但希望这些辅剂不是真正塑料的成因),因为这很容易让我想起那个煮钉子汤的故事!暂时聊到这里,如果有人愿意做专业沟通,倒是愿意重拾往日书籍,共同做一个探讨!ilog首发,版面继续,一个曾经就读高分子专业的学生疑问

  • 【原创】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化为甲醇的?

    今天中午新闻30分播了一则新闻:英国的科学家近日研究出了一种新方法,可以减少发电站的有害气体排放。 常规的燃气发电站通过燃烧甲烷气体获得发电动力,但这样就会产生含有氮气、二氧化碳以及二氧化氮等气体的混合物,要把其中的温室气体分离出来很不容易,因为成本很高,需要消耗大量其他能源。 为此,科学家们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利用一种名为“LSCF”的陶瓷管从空气中过滤出氧气,再与甲烷燃烧,这样产生的就是近乎纯净的二氧化碳以及气态水,冷凝之后就能轻松分离出二氧化碳了,这就是所谓的“清洁燃烧”。最后将所得的二氧化碳转化成甲醇等化学物质,作为工业燃料和溶剂之用。 专家表示,“清洁燃烧”将成为各领域燃烧过程的发展趋势,即以碳中和、温室气体零排放为最终目标。想知道的是:二氧化碳是如何转化为甲醇的?

  • 【资料】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利用

    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日趋成熟在重庆举行的“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发展潜力研讨会”上,专家们表示,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日趋成熟,相关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是指将二氧化碳注入地下并长期封存于1000米至3000米深的地层中,可分为咸水层封存、枯竭油田和气田封存。参加“碳捕捉与封存技术发展潜力研讨会”的专家们表示,中国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技术日趋成熟,相关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其中包括了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的亚洲最大的封存项目,以及中石化、中石油、华能集团等在各地的一些此类项目。

  • 【分享】什么是二氧化碳当量?

    人们在谈论温室气体时,会提到二氧化碳当量。那么,什么是二氧化碳当量呢?   二氧化碳当量是指一种用作比较不同温室气体排放的量度单位,各种不同温室效应气体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贡献度皆有所不同。为了统一度量整体温室效应的结果,又因为二氧化碳是人类活动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因此,规定以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一种气体的二氧化碳当量是通过把这一气体的吨数乘以其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后得出的(这种方法可把不同温室气体的效应标准化)。  之所以有二氧化碳当量这样的计量方式,是为了构造一个合理的框架以便对减排各种温室气体所获得的相对利益进行定量。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但也存在一些比如甲烷、一氧化二氮等别的温室气体。这些“非二氧化碳”气体的综合影响相当巨大,再加上空气污染形成烟雾带来的升温,非二氧化碳气体的暖化效应大体上与二氧化碳相当。下表是几种温室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  由此可见,减少1吨甲烷排放就相当于减少了25吨二氧化碳排放,即1吨甲烷的二氧化碳当量是25吨;而1吨一氧化二氮的二氧化碳当量就是298吨。遏制全球变暖需要长达数十年的努力,科学家和政策制定者有时候会将这些非二氧化碳气体减排看作是“容易实现的目标”。气体全球变暖潜能值(GWP)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125298

  • 二氧化碳电催化相关问题

    麻烦问下大家,我的二氧化碳电催化按照文献中的PVDF: 炭黑:NMP比很难粘合涂到碳布上,有没有做该方面的有相关文献的参考?

  • 二氧化碳还原的装置

    [color=#444444]目前在搭二氧化碳还原的装置需要[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检验气体产物。主要检测的气体有H2,CO,CH4,C2H4 ,在这个混合气体中存在CO2的杂质气体。目前我手上有Restek的Rt@Msieve 5 A PLOT和Rt@-U-BOND这两个柱子,以及一台装有TCD和FID检测器的岛津2014[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实验室配有氮气以及氢气发生器。想问下大家上面的柱子,检测器以及载气,什么样的搭配能够实现上述混合气中H2,CO,CH4,C2H4的分离和检测。[/color]

  • 【资料】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固体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

    [size=5]超临界流体色谱法测定固体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size] 来源: 作者:赵锁奇,杨光华,王仁安摘要:开发了一种测定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大分子溶质的溶解度的方法 这一方法将微型超临界流体萃取(Micro-SFE)直接与超临界色谱(SFC)相耦合.超临界流体色谱采用FID作为检测器,实验中两者具有阿一压力、温度及同样的CO流速。使用了模型溶质萘、联苯和菲来验证此方法,井得到了温度在308~330K.压力8.0~12.0MPa间溶质的等压溶解度曲线,实验结果与文献值相符,定量显示了在溶剂近临界区域固体/超临界流体二元系的相平衡特性 这一方法适用于重溶质在CO2中溶解度的测量。关键词:固体;溶解度;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l 前 言近二十年不少研究者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超临界流体中不同固体的平衡溶解度数据,常用模型化合物来考察温度、压力和超临界流体的密度对溶解度的影响.并用以建立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理论。二氧化碳因其不可燃、无毒且价格低廉的特性成为最为常用的溶剂,而且二氧化碳有相对低的临界温度(31.2℃)和临界压力(72.9atm),显然有利于热敏性物质的分离。Francis测定过25℃下近临界二氧化碳中数百种溶质的溶解度.Tsekhanskaya等测定了超临界二氧化碳中固体萘的溶解度。McHugh发表了超临界CO2中萘和联苯的溶解度数据,Kurnik ,Schmitt和Reid则测定了包括CO2在内的超临界流体中数种有机化合物的溶解度数据。他们的工作中所用的仪器主要为中型的动态超临界流体萃取器。King,McHugh对超临界流体相平衡的静态和动态测定方法作了详细的评述。Bruno综述了溶质溶解度的四种测定方法,即动态流动法、静态(平衡)法、色谱溶解度法和光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使用超临界流体作为流动相,起源于六十年代,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得到迅速发展,但主要是用于分析工作。八十年代超临界流体色谱开始用于测定热力学性质,如两相中溶质的偏摩尔体积和偏摩尔焓、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溶质的分配系数Staeh使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和薄层色谱来测定超临界流体中固体的溶解度,这对测定溶解度的压力闽值并获得密度变化对溶解度的影响的定性说明,无疑是有益的Saito和Skelton等报道了直接耦合的超临界流体萃取/超临界流体色谱,这一类系统使用紫外检测器,利用紫外吸收来测定复杂物质的溶解度,对无紫外吸收的溶质就显得无能为力了。Smith等将毛细管超临界流体色谱与质谱联合用于测定溶液中溶质的量,这种方法可以对宽范围的固体样品作出较快的测量,但难于用于液体样品。Battle等作了若干超临界流体色谱中溶质的保留机理的假设,以此为基础测定了固体芳烃的溶解度。相对于中型的超临界流体萃取来说,微型超临界流体萃取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如它便于建造和操作,所用样品量少.操作费用低,而且可以直接与分析仪器相衔接.如紫外、红外、核磁共振仪、质谱等.所用操作时间少。本文的目的是发展一种直接测定大分子固体或液体在超临界流体CO2中溶解度的新方法,该方法应较为简便地确定稀溶液范围内的定量结果。研究中建立了将超临界流体微萃取与超临界流体色谱系统直接连接到氢离子火焰检测器(FID)的实验装置,之所以选择氢离子火焰检测器是因为它是一种通用型宽线性范围的检测器,比起其它检测器.如TLC和紫外检测器,它有较高的灵敏度。实验选择了萘,联苯和菲作为模型化合物来验证方法的可靠性并研究这三种溶质-二氧化碳体系在超临界区的相平衡特征。

  • 二氧化碳的贴子合集

    二氧化碳有关资料: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4-2000》空气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约占0.039%。二氧化碳略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 二氧化碳平均约占大气体积的387ppm。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随季节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当春夏季来临时,植物由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其含量随之减少;反之,当秋冬季来临时,植物不但不进行光合作用,反而制造二氧化碳,其含量随之上升。二氧化碳常压下为无色、无臭、不助燃、不可燃的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因为它发送可见光,但在强烈吸收红外线。二氧化碳的浓度于2009年增长了约二百万分之一。 气体状态 气体密度:1.96g/L 液体状态 表面张力:约3.0dyn/cm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₂,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当它放出大量的热气时,则会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的使用范围广泛,在食品、卫生、工业、餐饮中、人工增雨有大量应用。二氧化碳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在室外是全球暖化的元凶之一,在室内对人体健康影响及行车安全顾虑更是不容忽视的主因之一。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会影响人类的生活作息,整理出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与人体生理反应如下: ·350~450ppm:同一般室外环境 ·350~1000ppm:空气清新,呼吸顺畅。 ·1000~2000ppm:感觉空气浑浊,并开始觉得昏昏欲睡。 ·2000~5000ppm:感觉头痛、嗜睡、呆滞、注意力无法集中、心跳加速、轻度恶心。 ·大于5000ppm:可能导致严重缺氧,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昏迷、甚至死亡。

  • 【分享】中国首个燃煤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成功投产

    2008年7月18国内首座燃煤电厂烟气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建成投产,成功捕集出纯度为99.99%的二氧化碳。这是我国在燃煤发电领域首次应用二氧化碳气体减排技术。  此前,化工行业也曾进行过二氧化碳捕集,不过主要是燃烧前捕集,这种捕集方式的成本远远高于化学处理方式。“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的综合成本不到化工行业捕集成本的一半,商业运作前景广阔。”华能集团技术人员表示。  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建造在燃煤电厂脱硫装置与烟塔之间,即脱硫后的部分气体进入其中,经化学处理,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提取出来,净化过的气体排入大气。其余未进入二氧化碳捕集装置的气体还是走原来的烟塔排放途径。  为改善北京市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响应绿色奥运,经过7个月的紧张施工调试和试生产,华能北京热电厂二氧化碳捕集示范工程现二氧化碳回收率大于85%,年可回收二氧化碳3000吨。

  • 【分享】如何选购二氧化碳培养箱

    用户对二氧化碳培养箱都有两条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求二氧化碳培养箱能够对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提供最精确稳定的控制,以便于其研究工作的进展;二是要求二氧化碳培养箱能够对培养箱内的微生物污染进行有效的防范,并且能够定期消除污染,以保护研究成果,防止样品损失。所以,选购二氧化碳培养箱的老师最关心的当然就是其高可靠性、对污染的防范和控制及使用方便。一、温度控制 1. 加热方式:气套式加热和水套式加热,两种加热系统都是精确和可靠的,同时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水套式加热是通过一个独立的水套层包围内部的箱体来维持温度恒定的,其优点:水是一种很好的绝热物质,当遇到断电的时候,水套式系统就可以比较长时间的保持培养箱内的温度准确性和稳定性(维持温度恒定的时间是气套式系统的3-4倍),有利于实验环境不太稳定(如有用电限制,或者经常停电)并需要保持长时间稳定的培养条件的用户选用。气套式加热是通过遍布箱体气套层内的加热器直接对内箱体进行加热的,又叫六面直接加热。气套式与水套式相比,具有加热快,温度的恢复比水套式培养箱迅速的特点,特别有利于短期培养以及需要箱门频繁开关的培养。此外,对于使用者来说气套式设计比水套式更简单化(水套式需要对水箱进行加水、清空和清洗,并要经常监控水箱运作的情况)。2. 温控系统:保持培养箱内恒定的温度是维持细胞健康生长的重要因素,因此精确可靠的温控系统是培养箱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为了使培养箱更加稳定的工作,我们推荐用户选用具备相互独立三重温度控制功能的二氧化碳培养箱,即箱内温度控制、超温报警控制和环境温度监控。3. 温度均一性:二氧化碳培养箱箱体内的温度均一性也是用户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一般在箱体内配备了风扇以及风道的培养箱的均一度要好很多,同时此装置还有助于箱内温度、CO2浓度和相对湿度的迅速恢复。当然,风扇/风道的优化也是同等重要的,HF90二氧化碳培养箱独特设计的大直径风扇和循环风道能够保证箱体内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均一性。大直径风扇相比其他品牌培养箱的风扇,能够在低转速(低风速)时产生大的空气循环流量,在达到均一性目的的同时,降低风速、减少箱内震动。降低风速、减少震动同时也就大大提高了箱内细胞培养的成功率。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1. 两种控制系统:红外传感器(IR)或热导传感器(TCD)进行测量。两种传感器都是准确的,但都各有优缺点。热导传感器监控CO2浓度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对内腔空气热导率的连续测量,输入CO2气体的低热导率会使腔内空气的热导率发生变化,这样就会产生一个与CO2浓度直接成正比的电信号。红外传感器(IR)它是通过一个光学传感器来检测CO2水平的。IR系统包括一个红外发射器和一个传感器,当箱体内的CO2吸收了发射器发射的部分红外线之后,传感器就可以检测出红外线的减少量,而被吸收红外线的量正好对应于箱体内CO2的水平,从而可以得出箱体内CO2的浓度。由于IR系统是通过红外线减少来确定箱内CO2浓度,而箱体内颗粒物能够反射或部分吸收红外线,使得IR系统对箱体内颗粒物的多少比较敏感,因此IR传感器应用在含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培养箱内比较合适,2. CO2测量系统自动校准功能:无论哪种CO2测量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漂移,而产生漂移后直接会导致箱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能稳定在我们的设定值,致使培养失败,所以我们在这里强烈建议用户在选购培养箱时必须要选择带有CO2测量系统自动校准功能的培养箱。3. CO2浓度均一性:此点与温度均一性的要求类似,在此就不做赘述。三、相对湿度箱内湿度对于培养工作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然而又经常被忽略的因素。维持足够的湿度水平并且要有足够快的湿度恢复速度(如在开关门后)才能保证不会由于过度干燥而导致培养失败。目前大多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是通过增湿盘的蒸发作用产生湿气的(其产生的相对湿度水平可达95%左右,但开门后湿度恢复速度很慢)。我们在此建议用户在选购二氧化碳培养箱的时候尽量选择湿度蒸发面积大的培养箱,因为我们知道湿度蒸发面积越大,越容易达到最大相对饱和湿度并且开关门后的湿度恢复的时间越短。四、防污染设计和消毒灭菌系统污染是导致细胞培养失败的一个主要因素,因而,二氧化碳培养箱的制造商们设计了多种不同的装置去减少和防止污染的发生,其主要途径都是尽量减少微生物可以生长的区域和表面,并结合自动排除污染装置来有效防止污染的产生。例如,鉴于CO2培养箱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伴有霉菌生长,为确保培养箱免受污染并且保证仪器箱体内的生物清洁性,相继问世了多种消毒灭菌方式,如带有紫外消毒功能的CO2培养箱);还有的设计生产了HEPA过滤器能过滤培养箱内空气,可过滤除去99.97%的0.3微米以上的颗粒此外,还开发设计了能使箱内达到高温湿热的环境从而杀死污染微生物,达到消毒灭菌目的的培养箱。这些装置对于细胞培养来说是必不可少,但选择何种清洁装置呢?首先,我们考虑的当然是各种方式的灭菌能力,紫外消毒能力是与紫外灯距离目标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距离越远,消毒能力越差,所以紫外消毒方式有其局限性,难以达到彻底灭菌的要求;HEPA过滤器由于受到过滤膜孔径的影响,无法去除病毒和一些微小细菌,也有其局限性;相比较而言,高温消毒是目前比较有效消毒灭菌的方法,高温消毒又分为两类,一是传统的高温干热消毒,另一种是先进的高温湿热灭菌。

  • 【谱图】求YT-2 二氧化碳测定仪的使用??

    近来接了几个啤酒样,要求测二氧化碳含量,单位几年前买了一台YT-2 二氧化碳测定仪,但因为没有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一直闲置.这次拿出来试用,理解能力欠佳,不知道说明书所说的"用水或氢氧化钠(瓶装啤酒)顶出连接气体量管与穿刺装置的胶管中的空气"和"当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后,将水准瓶调整至静压".哪位大侠急救一下,感激不尽,先谢了.

  • 室内空气污染之:二氧化碳(CO2)

    室内空气污染之: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碳大家都非常熟悉,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很难想象,二氧化碳怎么会跟室内空气污染扯上关系。以下就让我们一探究竟。二氧化碳会不会成为室内空气污染的诱因主要跟其浓度有关。数据显示,室外的二氧化碳浓度一般在350~450ppm左右。而人体在350~1000ppm浓度环境下呼吸顺畅。所以我们到了户外会觉得空气清新,二氧化碳浓度也是其中一大因素。当浓度达到1000ppm~2000ppm时,人体则会出现犯困、嗜睡的症状。这时候就建议开窗通风,让室内浑浊的空气消散掉。或者开启新风系统让室内外空气进行交换和过滤。当浓度达到2000ppm~5000ppm时,人体就出现呼吸急促、头痛、呆滞、四肢无力、精神不集中、心跳加速、轻度恶心等症状。这时建议离开密闭的空间,到室外呼吸一些新鲜空气为好。当浓度高于5000ppm时,就是非常严重的室内空气污染了。这种程度的二氧化碳会导致人体严重缺氧,并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昏迷、甚至窒息现象。在空气中二氧化碳占比一般在0.03%左右,虽然其本事是无毒的,但是浓度过高却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在会议室、课堂、场馆一些相对密闭的空间,一旦人多聚集或者长时间不通风都会快速积累二氧化碳浓度。但虽然知道浓度过高对人体的负面影响,但看不到具体超标数值却成为了很大的问题。所以一些拥有二氧化碳参数的室内空气监测仪逐渐走俏于市场。这些监测仪器被更多的装置于大型会议厅、展览厅、学校等人员聚集的地方,以此来监控室内的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并及时的进行通风或开关新风设备操作,从而降低由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对健康产生的风险。同时室内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也是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的途径。人们都知道二氧化碳可能产生的危害,但却都比较容易忽视和遗忘。但室内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仪就像一名管家一样,一直提醒着我们关注自己的健康。闹钟会提醒时间,手机会提醒信息,而室内空[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color][/url]量监测仪逐渐会被人们所重视和接受,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这类工具会不断提醒的是关注每个人自己的的呼吸健康。[align=center][img=,690,46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7/11/201711031308_01_3308855_3.jpg!w690x464.jpg[/img][/align]

  • 二氧化碳电催化相关问题

    各位大佬,求助一下大家,大家做电催化有没有用PVDF和导电炭黑作为电极的一部分的,我不太清楚这个比例,大家有没有相关的参考文献。我做二氧化碳电催化根据文献来说先是在碳布上涂一层PVDF 导电炭黑 NMP的混合粘聚物,再涂Nafion和催化剂;但是按照文献的说法这个PVDF的粘聚物很难涂到碳布上。

  • 二氧化碳培养箱技术指标解析

    二氧化碳培养箱广泛应用于医学、免疫学、遗传学、微生物、农业科学、药物学的研究和生产,已经成为上述领域实验室最普遍使用的常规仪器之一,其通过在培养箱箱体内模拟形成一个类似细胞/组织在生物体内的生长环境如恒定的酸碱度(pH值:7.2-7.4)、稳定的温度(37°C)、较高的相对湿度(95%)、稳定的CO2水平(5%),来对细胞/组织进行体外培养的一种装置。用户对二氧化碳培养箱都有两条最基本的要求,一是要求二氧化碳培养箱能够对温度、二氧化碳浓度和湿度提供最精确稳定的控制,以便于其研究工作的进展;二是要求二氧化碳培养箱能够对培养箱内的微生物污染进行有效的防范,并且能够定期消除污染,以保护研究成果,防止样品损失。所以,选购二氧化碳培养箱的老师最关心的当然就是其高可靠性、对污染的防范和控制及使用方便。一、加热方式的区分:气套式加热和水套式加热,两种加热系统都是精确和可靠的,同时它们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水套式加热是通过一个独立的水套层包围内部的箱体来维持温度恒定的,其优点:水是一种很好的绝热物质,当遇到断电的时候,水套式系统就可以比较长时间的保持培养箱内的温度准确性和稳定性(维持温度恒定的时间是气套式系统的3-4倍),有利于实验环境不太稳定(如有用电限制,或者经常停电)并需要保持长时间稳定的培养条件的用户选用。气套式加热是通过遍布箱体气套层内的加热器直接对内箱体进行加热的,又叫六面直接加热。气套式与水套式相比,具有加热快,温度的恢复比水套式CO2培养箱迅速的特点,特别有利于短期培养以及需要箱门频繁开关的培养。此外,对于使用者来说气套式设计比水套式更简单化(水套式需要对水箱进行加水、清空和清洗,并要经常监控水箱运作的情况)。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1. 两种控制系统:红外传感器(IR)或热导传感器(TCD)进行测量。两种传感器都是准确的,但都各有优缺点。热导传感器监控CO2浓度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对内腔空气热导率的连续测量,输入CO2气体的低热导率会使腔内空气的热导率发生变化,这样就会产生一个与CO2浓度直接成正比的电信号。红外传感器(IR)它是通过一个光学传感器来检测CO2水平的。IR系统包括一个红外发射器和一个传感器,当箱体内的CO2吸收了发射器发射的部分红外线之后,传感器就可以检测出红外线的减少量,而被吸收红外线的量正好对应于箱体内CO2的水平,从而可以得出箱体内CO2的浓度。由于IR系统是通过红外线减少来确定箱内CO2浓度,而箱体内颗粒物能够反射或部分吸收红外线,使得IR系统对箱体内颗粒物的多少比较敏感,因此IR传感器应用在含HEPA高效空气过滤器的培养箱内比较合适。2. CO2测量系统自动校准功能:无论哪种CO2测量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都会产生漂移,而产生漂移后直接会导致箱体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能稳定在我们的设定值,致使培养失败,所以我们在这里强烈建议用户在选购培养箱时必须要选择带有CO2测量系统自动校准功能的培养箱。三、相对湿度箱内湿度对于培养工作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然而又经常被忽略的因素。维持足够的湿度水平并且要有足够快的湿度恢复速度(如在开关门后)才能保证不会由于过度干燥而导致培养失败。目前大多数的二氧化碳培养箱是通过增湿盘的蒸发作用产生湿气的(其产生的相对湿度水平可达95%左右,但开门后湿度恢复速度很慢)。我们在此建议用户在选购二氧化碳培养箱的时候尽量选择湿度蒸发面积大的培养箱,因为我们知道湿度蒸发面积越大,越容易达到最大相对饱和湿度并且开关门后的湿度恢复的时间越短。

  • 【我们不一YOUNG】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多少?

    问题:1)根据最新生态环境部2024年4月21日发布的《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得知广东省的碳排放因子为0.4715kg二氧化碳/度,而此平台回复的是碳排放因子0.4512kg二氧化碳/度,哪个是最新的呢?如果此平台是最新的话,请告知来源资料,谢谢! 2)天然气的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多少?来源资料是?回复:您好!1、0.4715是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最新因子,以此为准,0.4512是生态环境部以前公布的因子。2、天然气的排放因子是1.56吨二氧化碳/吨标煤,来自国家的碳强度考核文件及碳达峰编制指南。

  • 【原创大赛】二氧化碳还原分析系统方案一 原理介绍

    【原创大赛】二氧化碳还原分析系统方案一 原理介绍

    二氧化碳还原分析系统方案一 原理介绍[align=center]概述[/align]采用自动六通阀一次切换的方法,实现对二氧化碳样品中微量氢气氧气氮气甲烷一氧化碳乙烷乙烯的定量的分析系统原理介绍。[align=center]背景介绍[/align][color=black]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其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CO2)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众多科研机构均已开展利用光催化、电催化等方法将二氧化碳还原为CO和CH4物质的研究。其反应的产物中含有的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组分需要连接[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予以在线或者离线监测。[/color][color=black]本文介绍利用自动六通阀,单次切换的方法实现该样品的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案。[/color][align=center][color=black]方案介绍[/color][/align][color=black]本系统使Shimadzu公司的GC-2014型[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仪[/url],配置有三个检测器——两个FID检测器和一个TCD检测器——和三根色谱柱。通过六通阀V的切换,实现三根色谱柱的不同组合,实现分离,如图1所示[/color][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191905479296_1919_1604036_3.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1 系统原理图[/align][color=black]待测样品利用气密性注射器或者在线微反应装置进样,首先经由六通阀进入预分离柱C1,样品中的微量氢气、氧气、氮气和甲烷在C1柱上不能分离,作为合峰进入C3色谱柱,C3色谱柱可以将上述组分完全分离。[/color][color=black]样品中的微量氢气、氧气、氮气在TCD检测器被检测到,微量的甲烷、一氧化碳经由镍转化器(一氧化碳通过镍转化器之后生成可以被FID检测到的甲烷),在FID2检测器出峰。[/color][color=black]当合峰组分全部进入C3色谱柱后,六通阀进行切换,系统流路变为图2所示的状态。[/color][align=center][img]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09/202109191905481614_9206_1604036_3.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 系统切换之后的状态[/align][color=black]此时C1中的载气流量发生倒转,二氧化碳、乙烷、乙烯作为合峰进入色谱柱C2,在C2中三个组分发生分离,进入FID1检测器,乙烯、乙烷出峰。[/color][align=center]小结[/align]二氧化碳光催化分析系统原理简介。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