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饮料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

仪器信息网饮料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饮料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饮料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饮料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饮料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饮料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饮料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饮料二氧化碳气容量测定仪相关的论坛

  • 大家有做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气容量的吗?

    最近做饮料中二氧化碳气容量,用的国标是GB/t10792-2008中的常规检验方法,也就是减压器法,我的问题是国标中提到的带穿刺针头的检压器是什么样子的?最好能提供一下厂家和型号,照片也行!

  • 求购二氧化碳测定仪

    [em0809]请问哪个厂家的二氧化碳测定仪最好?量程要0-50000ppm的,精确度要高,适用温度0-8度,湿度95%以上。

  • 【谱图】求YT-2 二氧化碳测定仪的使用??

    近来接了几个啤酒样,要求测二氧化碳含量,单位几年前买了一台YT-2 二氧化碳测定仪,但因为没有开展这方面的业务,一直闲置.这次拿出来试用,理解能力欠佳,不知道说明书所说的"用水或氢氧化钠(瓶装啤酒)顶出连接气体量管与穿刺装置的胶管中的空气"和"当二氧化碳被充分吸收后,将水准瓶调整至静压".哪位大侠急救一下,感激不尽,先谢了.

  • 食品中二氧化碳的检测技术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二氧化碳作为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已走进千家万户。在食品方面的主要应用为:碳酸饮料(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啤酒等)、烟丝膨化、食品保鲜等领域。据统计:每吨碳酸饮料对食品级二氧化碳的需求量约(0.015 ~ 0.020 )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公司占居国内约37%的碳酸饮料市场。二氧化碳用于烟丝膨化的处理,可使烟丝节省 5% ,并可提高烟丝质量。据统计每 10 万箱香烟,其烟丝膨化时,需 3000 吨左右二氧化碳,因此,烟草工业二氧化碳推广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在食品保鲜领域,以往我国采用机械冷藏等方式,冷冻贮存过程中食品因失水、风干、气化而不能很好的保鲜。近年来,国际上广泛使用二氧化碳气调、干冰速冻、液体二氧化碳的保鲜法。该方法既能控制好气体成分,保持适当低温,使水果、蔬菜获得良好的贮存效果。为适应国际食品竞争的需要,食品二氧化碳还作为食品冷冻保鲜和贮存粮食的杀虫熏蒸剂具有潜在的广阔市场。 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的产品质量是涉及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大事,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目前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对该项产品质量的监管重点放在立法、监测、预警、标准制定上,特别是该领域相关研究机构强化测量的有效性和标准物质的量值传递及溯源功能,通过研制一系列高准确度的标准物质来支持本国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 我国目前该标准及所涉及仪器分析定值指标所用的国家标准物质大部分均为空白,造成该标准、国际饮料技术协会标准以及可口可乐公司企业标准在量值溯源与传递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因此开展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产品质量检测所急需的系列标准物质的研究,建立该项检测国家最高计量标准,确保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溯源性;研究满足国际互认要求的标准物质定值技术,分析方法以应对食品安全质量控制和检测、国际贸易中该项食品安全检测的需求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 项目的完成将从根本上解决和改善我国目前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分析方法及监测方法尚不完善的现状,提高检测机构检测技术、检测水平与产品质量的竞争力,改善我国目前尚不完善的国家级气体标准物质的空白局面,尽快地、早日地与国际计量标准接轨,促进食品行业的长远发展,最终达到,使我国食品行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为我国食品二氧化碳事业做出贡献。

  • 样品前处理为何要去除二氧化碳和乙醇

    碳酸饮料或含酒精样品,在样品前处理的时候一般都要求除去二氧化碳和乙醇,这样做有的原因是什么?想到了一下几点:1、未去除二氧化碳和乙醇的样品,在称量后和前处理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和乙醇的析出,导致样品称样量的减少2、由于样品瓶中二氧化碳的存在,在进样时进样针中产生气泡,影响样品的定量3、样品中存在二氧化碳,容易产生气泡,从而对色谱系统有影响不知以上分析是否正确,如果您有正确答案,欢迎更正或补充

  • 【转帖】二氧化碳变塑料

    提起二氧化碳,我们并不陌生。人体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现在人们常说起的一个环保名词-温室效应更与二氧化碳有关,它又成了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元凶。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达240亿吨,其中约150亿吨被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剩下的90亿吨就永远停留在大气层中了。   其实,这并不是二氧化碳本身的过错,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很难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在今天地球已不能完全消纳二氧化碳的情况下,能不能换一种思维的角度,把它当作资源来看待呢?   采访孟跃中:因为二氧化碳里面含有碳含有氧,它是组成有机物的必备的两种主要元素,也就是说大家都在关注是不是可以把二氧化碳用作原料来制备我们通常所用的塑料,而制备这塑料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催化剂的技术。   二氧化碳制成塑料的设想最初是由日本京都大学的井上祥平教授实现的,1969年,他首次使用了一种名叫“二乙基锌”的催化剂,激活了二氧化碳,使碳原子与其它化合物反应生成可降解塑料,从此开启了人类利用二氧化碳制造塑料的大门。由于最初发现的催化剂成本很高,无法进行工业化开发,于是各国科学家便开始寻找高效的催化剂,目前国际上的最高催化效率能达到每克催化剂催化60-70克的塑料,但催化剂的价格更高。中科院广州化学所的孟跃中博士另辟奚径,他不再去寻找新的催化剂,而是利用现有的催化剂来增加它的催化效率。在化学上有个正比关系,就是催化剂与被催化物的接触面越大,催化反应也就更加有效。要使催化剂接触面尽可能大,也就必须使它的颗粒尽可能小,最好能够实现分子与分子的“握手”,孟博士沿着这个思路,采用“负载化”技术,成功地进行了二氧化碳与环氧化物的共聚反应。通过这种方法,原来一粒催化剂表面积如果为1平方厘米的话,处理后的表面积起码可以增加500倍,催化效率增长了近70倍。这项技术使得每克催化剂能够催化120-140克的塑料,高出此前国际最高水平的2倍,,每吨催化成本只需200元,这种塑料分子量高,物理机械性能与通用塑料相当,完全可以用常规的加工成型方式使其加工成普通塑料制品,用这项技术生产出的新塑料中二氧化碳含量达到了43%,由于这种塑料的分子结构中含有特殊的酯键,因而在紫外线、微生物等外部环境条件下可以发生破坏和断裂,进而使其降解。   在地球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把原本是令人头疼的废气当作资源不失为一个好的出路,二氧化碳来源充足,利用它制成塑料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而这种塑料又是可生物降解的,避免了二次污染,这为人类大规模生产塑料的前景带来一片光明。

  • 【分享】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法、[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容量滴定法等。E.1 非分散 红外线气体分析法E.1.1 相关标准和依据本方法主要依据GB/T18204.24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E.1.2 原理二氧化碳对红外线具有选择性的吸收,在一定范围内,吸收值与二氧化碳浓度呈线性关系。根据吸收值确定样品二氧化碳的浓度。E.1.3 测量范围 0~0.5 %; 0~1.5 %两档。最低检出浓度为0.01%。E.1.4 试剂和材料E.1.4.1 变色硅胶:在120℃下干燥2h;E.1.4.2 无水氯化钙:分析纯;E.1.4.3 高纯氮气:纯度99.99%;E.1.4.4 烧碱石棉:分析纯;E.1.4.5 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0.5L或1.0L;E.1.4.6 二氧化碳标准气体(0.5%):贮于铝合金钢瓶中。E.1.5 仪器和设备二氧化碳非分散红外线气体分析仪。仪器主要性能指标如下:测量范围: 0~0.5 %; 0~1.5 %两档;重现性:≤±1%满刻度;零点漂移:≤±3%满刻度/4h;跨度漂移:≤±3%满刻度/4h;温度附加误差:≤±2%满刻度/10℃(在10℃~80℃);一氧化碳干扰:1000mL/m3 CO ≤±2%满刻度;供电电压变化时附加误差:220V±10% ≤±2%满刻度;启动时间:30min;响应时间:指针指示到满刻度的90%的时间<15s。E.1.6 采样用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抽取现场空气冲洗 3~4次,采气0.5L或1.0L,密封进气口,带回实验室分析。也可以将仪器带到现场间歇进样,或连续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E.1.7 分析步骤E.1.7.1 仪器的启动和校准E.1.7.1.1 启动和零点校准:仪器接通电源后,稳定30min~1h,将高纯氮气或空气经干燥管和烧碱石棉过滤管后,进行零点校准。E.1.7.1.2 终点校准:用二氧化碳标准气(如0.50%)连接在仪器进样口,进行终点刻度校准。E.1.7.1.3 零点与终点校准重复 2~3 次,使仪器处在正常工作状态。E.1.7.2 样品测定将内装空气样品的塑料铝箔复合薄膜采气袋接在装有变色硅胶或无水氯化钙的过滤器和仪器的进气口相连接,样品被自动抽到气室中,并显示二氧化碳的浓度(%)。如果将仪器带到现场,可间歇进样测定。并可长期监测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E.1.8 结果计算样品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从气体分析仪直接读出。E.1.9 精密度和准确度E.1.9.1 重现性小于2%,每小时漂移小于6%。E.1.9.2 准确度取决于标准气的不确定度(小于2%)和仪器的稳定性误差(小于6%)。E.1.10 干扰和排除室内空气中非待测组分,如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气等影响测定结果。红外线滤光片的波长为4.26μm,二氧化碳对该波长有强烈的吸收;而一氧化碳和甲烷等气体不吸收。因此,一氧化碳和甲烷的干扰可以忽略不计;但水蒸气对测定二氧化碳有干扰,它可以使气室反射率下降,从而使仪器灵敏度降低,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必须使空气样品经干燥后,再进入仪器。

  • 【原创大赛】【生活中的仪器分析】蒸馏滴定法测定可口可乐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生活中的仪器分析】食品安全——饮品卫生大检测市面上有很多的碳酸饮料。饮料中填充一定体积的碳酸后,具有特殊的风味,而且能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还能通过蒸发带走体内热量,起到降温作用。因此受到多数消费者的喜爱。碳酸饮料中含有大量的色素、添加剂、防腐剂等物质,这些成分在体内代谢时反而需要大量水分,而且可乐含有的咖啡因也有利尿作用,会促进水分排出,所以碳酸饮料会越喝越渴。这估计是大多数人没有想到、也不会意识到的不好作用。所以奉劝大家一句,碳酸饮料,还是少喝一些。搜寻食品添加剂目录,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也是一种食品添加剂。汽水中添加多少量的二氧化碳才算比较好呢?GB10792-2008中规定,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容量应大于等于1.5倍。到底市面上的可乐中有多少的二氧化碳呢?就让我们来测测可乐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吧。1. 试剂和仪器磷酸二氢钠、磷酸、氯化钡、0.2504mol/L氢氧化钠滴定液、0.2498mol/L的盐酸滴定液。循环水式真空泵、梅特勒T50电位滴定液。2. 试验步骤2.1 溶液配制酸性磷酸盐溶液:称量10g磷酸二氢钠于50ml量瓶中,加适量水(约40ml)超声使溶解,加0.5ml盐酸,用水稀释至刻度;氯化钡溶液:称取6g氯化钡于250ml烧杯中,加100ml水超声使溶解。此时pH为6.89,用氢氧化钠滴定液调整pH为7.00。2.2 将在-20℃冰冻1小时的可乐取出20ml(原谅我没有完全按照国标的规定来操作,呵呵)置于具塞的锥形瓶中,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5ml后,盖上塞子,缓缓振摇。2.3 搭建蒸馏塔。将步骤2.2制备的样品溶液转移至24#口的250ml单口烧瓶中,置于可以磁力搅拌的水浴锅中。单口瓶上连接装有酸性磷酸盐溶液的分液漏斗,瓶口用橡胶塞密封。另有一导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一装有40ml浓度为0.2504mol/L的氢氧化钠滴定液中,导管伸在液面下,瓶口位置还有一导管,通过一个阀门与外面循环水式真空泵相连。2.4 慢慢打开分液漏斗的旋钮,使酸性磷酸盐溶液逐滴低于可乐样品中。同时加热水浴至520℃,开动磁力搅拌,控制气体的生成量。在实验后期加大酸性磷酸盐溶液的滴入量,同时打开真空泵,使生成的CO2尽量的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2.5 实验结束后,向氢氧化钠吸收液中加入40ml步骤2.1配制好的氯化钡溶液,充分振摇。然后转移至电位滴定仪的滴定杯中。用浓度为0.2498mol/L的盐酸滴定液滴定至终点。3. 结果滴定消耗的0.2498mol/L盐酸滴定液体积为24.467ml。按照GB/T 12143-2008提供的计算公式,二氧化碳的含量为:[

  • 请教关于红外法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碳仪器

    实验室要开展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测定,用红外法,采用GBT 18204.2-2014(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 第二部分:化学污染物)进行测定。想请教一下,红外法测定仪的选择,国产仪器现在是否可靠,有没有推荐的品牌和型号?如有正在开展或者开展过该项目检测的实验室,能否给一些相关信息,感激不尽![img]https://simg.instrument.com.cn/bbs/images/default/em09507.gif[/img]

  • 二氧化碳容量滴定法

    二氧化碳容量滴定法,空气中特别低,0.0006%连空气比例都不到,求相关人员解答,其中20是什么?我看有些资料是2×100×0.1

  • 【简讯】《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国家标准颂布

    近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食品添加剂液体二氧化碳》国家标准正式颁布实施。该标准由全国气体标准委员会、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等负责归口管理。  二氧化碳是最广泛的气体添加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世界知名碳酸饮料的涌入,二氧化碳的用户、生产企业、消费者对质量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关注。现行的国家标准于1989年首次发布,现已不能满足饮料行业对该产品的质量要求。2000年,国家技术监督局下达了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碳国家标准的修订计划,天冠集团作为国内一家有实力的用发酵法生产二氧化碳的企业被列为起草单位,和其他部门一起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几经易稿,使得这项工作圆满完成。  该标准对原有标准的技术内容进行了全面修订,取消了对生产原料和生产工艺的限定,控制项目由原来的6项扩充到22项,并建立了相应的试验方法,使通过加入饮料可能造成伤害的各类有害物质得到了全面、有效的控制。同时,对有害物质指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测手段仪器化,更加可靠。该标准与国际接轨,标准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于保障人身健康、参与世界贸易、交流与发展、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着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来源:中国食品报

  • 【求助】二氧化碳测定

    各位大侠,本人因为试验需要,需测定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和甲烷,不知道是否有同时测量这两种气体的便携仪器,如果有是哪个厂家的比较好些?如果没有的话,能否告知哪个品牌的二氧化碳红外测定姨姨比较好。谢谢啦!

  •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

    标准GB T18204.2-2014(4.3)中采用容量滴定法测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里面的公式是不是有问题?应该是空白消耗的草酸体积比样品中消耗的草酸体积大吧,而且那个20这个数是怎么来的呀

  • 二氧化碳的贴子合集

    二氧化碳有关资料:国家标准《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测定方法 GB/T 18204.24-2000》空气中有微量的二氧化碳,约占0.039%。二氧化碳略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 二氧化碳平均约占大气体积的387ppm。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随季节变化,这主要是由于植物生长的季节性变化而导致的。当春夏季来临时,植物由于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其含量随之减少;反之,当秋冬季来临时,植物不但不进行光合作用,反而制造二氧化碳,其含量随之上升。二氧化碳常压下为无色、无臭、不助燃、不可燃的气体。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因为它发送可见光,但在强烈吸收红外线。二氧化碳的浓度于2009年增长了约二百万分之一。 气体状态 气体密度:1.96g/L 液体状态 表面张力:约3.0dyn/cm 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其分子式为CO₂,由两个氧原子与一个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液态二氧化碳蒸发时会吸收大量的热;当它放出大量的热气时,则会凝成固体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的使用范围广泛,在食品、卫生、工业、餐饮中、人工增雨有大量应用。二氧化碳认为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二氧化碳在室外是全球暖化的元凶之一,在室内对人体健康影响及行车安全顾虑更是不容忽视的主因之一。实验证明在CO2高浓度的环境下,植物会生长得更快速和高大。但是,‘全球变暖’的结果可会影响大气环流,继而改变全球的雨量分布与及各大洲表面土壤的含水量。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会影响人类的生活作息,整理出二氧化碳浓度含量与人体生理反应如下: ·350~450ppm:同一般室外环境 ·350~1000ppm:空气清新,呼吸顺畅。 ·1000~2000ppm:感觉空气浑浊,并开始觉得昏昏欲睡。 ·2000~5000ppm:感觉头痛、嗜睡、呆滞、注意力无法集中、心跳加速、轻度恶心。 ·大于5000ppm:可能导致严重缺氧,造成永久性脑损伤、昏迷、甚至死亡。

  • 二氧化碳培养箱二氧化碳的纯度

    今天有个同事问我这个问题,我想在这里和大家共同讨论,这个二氧化碳培养箱的 二氧化碳的 纯度究竟是什么样的就可以了。 其实我觉得这个没必要多 纯,一般性的就成了吧。毕竟 我们用的 二氧化碳的浓度是5%的,就是培养箱的二氧化碳的使用浓度

  • 磷矿石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测定

    因为国标所用到的方法为气量法,很多玻璃仪器都买不到,除非定制,因此有没有一个简单点的方法用于测定磷矿石中的二氧化碳呢?另附:二氧化碳烧失法称取试样1g与已恒重的瓷坩埚中,盖后盖子放入马弗炉中,由低温升至500度恒温一小时,拿出稍冷,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半小时,称重G1,再将瓷坩埚移入马弗炉中,将盖子稍开,由500度升温至950度恒温半小时,拿出稍冷,移入干燥器中冷却半小时,称重G2。CO2%=(G1-G2)/G*100%用此法只能初略检测到二氧化碳的含量,我用磷标样做了n次了,结果一直偏低,大概2-3个点,标样的二氧化碳含量为16个点。如果含量低误差应该会小些,不过没其他的标样,无法验证。除此法外还有其他方法用来测定二氧化碳吗?较精确点的,俺这里比较小气,仪器分析就免了,谢谢了

  • 气质能测定气体的二氧化碳浓度吗?

    测定PH3熏蒸国政中昆虫的呼吸强度,需要测定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可以使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bp][color=#3333ff]气质联用[/color][/url]测定二氧化碳的量吗?

  • 【求助】氢中二氧化碳测定

    我要分析氢中二氧化碳(ppm级),其中含有微量氧,几千ppm的氮,还有几百ppm的 HCL.请问用什么规格什么填料的色谱柱,能达到分析要求。其他的杂质气体对测定师父有影响?

  • 求助,SOS,二氧化碳电极

    请问哪位有了解二氧化碳电极的,测定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能不能推荐一下是国产的,或者相对便宜的,奥立龙的二氧化碳电极一套3万多,有点贵

  • 求助,SOS,二氧化碳电极

    请问哪位有了解二氧化碳电极的,测定水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能不能推荐一下是国产的,或者相对便宜的,奥立龙的二氧化碳电极一套3万多,有点贵

  • 二氧化碳分析仪

    程版主! 向您咨询一个问题! 有没有能分析微量二氧化碳的好的仪器! 工艺要求二氧化碳小于0.1 ppm,就是林德的工艺包要求进冷箱前二氧化碳小于0.1ppm。什么类型的什么厂家的分析仪器能提供比较可靠地结果? 谢谢!要求都是这么要求的,还有工艺真的能达到二氧化碳小于0.1ppm 吗?

  • 【原创】从二氧化碳到工程塑料,我想说的故事

    早上有拜读版面的一个有关二氧化碳催化制成工程塑料的新闻[url]http://www.instrument.com.cn/bbs/shtml/20090216/1738318/[/url],感觉有些新鲜,但也有颇多疑问,于是乎拎出来辩论辩论众所周知,当前塑料生产的原理是利用不饱和单体中的不饱和在温度或者压力的条件下进行打开不饱和键进行聚合的方式进行生产,由于打开不饱和键需要能量,因此这一过程需要能够的施加,换句话说当前大部分塑料合成中都倾向于选择烯键进行开键聚合,不外乎考虑到这一开键聚合过程相对降低的能量!或许当前的高分子聚合理论已经有了较大改变,毕竟这个还是在遥远的十年前,自己从事专业研究时候接触的理论!回过头来看这个新闻,二氧化碳要能够成为塑料,首先要将碳氧键打开,一部分和氢结合形成碳氢键(我们知道塑料的主体是碳氢元素),另一部分组成其他的不饱和键碳氢烯键、碳氮键等等为此后的聚合形成通道(也许有人会说我是一次成型到位,呵呵,这里就算是从微观角度进行考虑吧),我不知道这一过程的形成难度,但估计不是很容易的!当然有个最简单的方式,将二氧化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其中的碳还原成碳然后和活泼氢在一定条件下合成不饱和的烯烃化合物(但将二氧化碳还原游离出碳,估计这个能量成本不会低,由于只是简单探讨,这里不做实际能量数量的换算计算)。所谓催化剂的定义只能增加反应的进程,虽然也有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由于报道中并没有涉及到其他的原料说明,所以上述状况纯属臆测(即研究过程为二氧化碳在催化剂的作用下附加一定的能量转成工程塑料)。当然或许会告诉大家在这个过程中会添加某些辅剂(但希望这些辅剂不是真正塑料的成因),因为这很容易让我想起那个煮钉子汤的故事!暂时聊到这里,如果有人愿意做专业沟通,倒是愿意重拾往日书籍,共同做一个探讨!ilog首发,版面继续,一个曾经就读高分子专业的学生疑问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