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色谱分析中蛋白质分离分析

仪器信息网色谱分析中蛋白质分离分析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色谱分析中蛋白质分离分析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色谱分析中蛋白质分离分析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色谱分析中蛋白质分离分析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色谱分析中蛋白质分离分析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色谱分析中蛋白质分离分析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色谱分析中蛋白质分离分析相关的解决方案。

色谱分析中蛋白质分离分析相关的资讯

  • 沃特世推出新型离子交换色谱柱用于蛋白质定性分析
    沃特世公司(WAT:NYSE)最新推出了Protein-Pak™ Hi Res离子交换(IEX)色谱柱,用于在沃特世 ACQUITY UPLC 系统上分析生物分子,包括单株抗体、重组蛋白质、DNA/RNA和疫苗。生物治疗药物厂商使用该色谱柱分析完整生物分子的各种带点状态,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更快的分析速度,以及更好的重现性。,因此,提高了监测能力,有助于厂商高品质和高效率的生产。   沃特世Protein-Pak Hi Res IEX系列色谱柱的开发,是为了使用UPLC技术定性分析目前在众多新型生物制药疗法中发现的重组蛋白质和单株抗体的。这些无孔的、高健合密度颗粒技术与传统的多孔IEX颗粒技术在大分子分离方面比较,具有较高峰值容量和较高的分辨率。另外,新的颗粒技术及表面化学特性也提高了色谱柱的载样能力和分辨率,同时最大限度减小了色谱柱污染。  在聚合物颗粒的表面健合的离子交换的健合相包括强阴离子交换(季胺盐,Q)和弱强阳离子交换物质(羧甲基(CM)和磺丙基(S))。它们在pH值3-10这个范围内可以耐受高盐浓度和高压。离子交换色谱法被证实是重要的用于评估生物分子带电状态的技术。生物分子生产的重现性是个难点问题。是重现,蛋白质带电量的变化是脱酰胺或糖基化作用的良好标志,进而会影响产品稳定性和功效,因此需要密切监测。更多详情,请访问网站 www.waters.com/proteins。  将UPLC技术的能力扩展至生物分子  2004年,沃特世公司推出了ACQUITY UPLC系统,彻底改变了LC分离技术,相比传统HPLC技术,UPLC技术大大的提高了样品通量。沃特世公司最新的Protein-Pak Hi Res IEX色谱柱与ACQUITY UPLC系统的完美结合,可以在保持关键组分的分辨率下,获得最高的灵敏度。另外,每根色谱柱都采用沃特世ACQUITY UPLC eCord™ 技术,有助于监测单根色谱柱在整个色谱柱生命周期内的使用参数 – 信息永远伴随着色谱柱。  总之,这些互相结合的技术极大地增强了单株抗体、重组蛋白质、DNA或RNA以及疫苗成分的定性分析能力。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  50年来,沃特世公司(NYSE:WAT)通过提供实用且可持续的创新,实现了全球医疗保健、环境管控、食品安全、水质监测等领域的显著进步,为基于实验室的许多机构创造了商业价值。  沃特世的技术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开创了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技术和热分析的相互组合,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持久成功的平台。  沃特世公司2009年的总收入达15亿美元拥有5,200名员工 公司正在帮助全球客户推进科研进程,并为其提供绝佳的操作体验。
  • 药典蛋白质组学分析标准二次公示!增加QC评价标准
    随着质谱技术以及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在未知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结构的解析、靶向蛋白质定量、以及生物技术药物研发、质量控制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药典委拟制定《中国药典》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及应用指导原则,并于2024年2月20日发布第一版公示稿并征求意见。为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用性,现将拟增订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及应用指导原则(第二次)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详见附件)。公示期自发布之日起一个月。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及应用指导原则公示稿(第二次).pdf蛋白质组学分析基本流程主要包括:1. 蛋白样品的提取,变性还原,酶解与多肽分离富集;2. 多肽的分析与鉴定;3. 数据分析。在分离和富集中采用凝胶电泳和色谱技术,分析与鉴定中采用质谱、二维凝胶电泳、X射线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及应用指导原则第二次公示稿修改说明 根据 2024 年 2 月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及应用指导原则第一次公示稿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国家药典委员会相关专业委员会进行了研讨,在第一次公示稿的基础上修订了部分内容,主要为:一、适用范围1. 将文中“蛋白”修改为“蛋白质”。二、蛋白质组学的分析策略 1. 将“通过质谱分析技术检测到肽指纹图谱进行多肽的鉴定和定量分析”修改为“通过质谱分析技术检测肽段一级与二级谱图进行多肽的鉴定和定量分析”。2. 将文中“图谱”修改为“谱图”。三、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 1.“2.1 质谱技术”增加其他质谱碎裂技术,修订为:“蛋白质组样品经过提取、分离富集或者进一步变性还原、酶切、多肽分离富集处理后,选择适宜的分离系统导入离子源离子化,电离生成带电荷离子,离子通过碰撞诱导解离(Collision induced dissociation, CID)、高能碰撞诱导解离 High energy collision dissociation, HCD)、电子活化解离(Electron activated dissociation,EAD)或其它适宜的解离技术进行碎片化,后在加速电场的作用下形成离子束进入质量分析器,通过质量分析器分离和过滤不同质核比的离子,过滤后的离子最终经检测系统转换为可测量的信号,从而得到质谱图,以获得蛋白质的相关信息”。 2. 将文中“质核比”修改为“质荷比”。 3. 将“数据库检索对肽段碎裂质谱谱图和数据库中的理论序列谱图进行匹配,实现肽段鉴定”修改为“质谱数据文件的数据库检索对肽段碎裂质谱谱图和数据库中的蛋白质计算机模拟消化肽段碎裂模式进行匹配,以进行肽段鉴定”。4. 将“肽谱图匹配(peptide spectrum matching,PSM)”,“肽谱图匹配(peptide-spectrum matches,PSM)”,统一为“肽段谱图匹配 (peptide-spectrum matches, PSMs)”。 5. 将“统计学分析(如 p 值)”修改为“统计学指标(如 p 值)”。 2024 年 6 月 与第一次公示稿比较,修改处加橙色标记 四、蛋白质组学分析的质量控制 1. 在表 1 中增加样品处理中酶解漏切率、酶解位点特异性等 QC 评价指标及描述;增加色谱分析中峰宽和半峰宽等 QC 评价指标及描述;增加质谱分析中TIC 图等 QC 指标及描述。2. 调整仪器性能参数的描述顺序。将“建议结合仪器的性能进行设置,例如可将两个参数均设置为 20ppm,也可以将母离子质量误差设置为 10ppm,子离子质量误差设置为 0.02Da”修改为“建议结合仪器的性能设置质量误差,如将母离子质量误差设置为 10 ppm,子离子质量误差设置为 0.02 Da,也可将两个参数均设置为 20 ppm”。3. 将“鉴定的蛋白质应具有至少 70%的覆盖率,即被鉴定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覆盖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百分比,70%的蛋白覆盖率可提高鉴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全面性”修改为“蛋白质覆盖率是指被鉴定的多肽的氨基酸序列覆盖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百分比,70%及以上的蛋白质覆盖率可提高鉴定结果的可信度和全面性”。
  • 新型蛋白质结构分析手段-氢氘交换质谱技术进展
    贾伟、陈熙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实验中心氢氘交换质谱法是一种研究蛋白质空间构象的质谱技术。它在蛋白质结构及动态变化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发现、蛋白表位及活性位点鉴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氢氘交换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正在成为结构生物学家及生物药物研发的重要手段。 氢氘交换质谱(HDX MS,hydrogen deuterium exchange mass spectrometry)是一种研究蛋白质空间构象的质谱技术。其原理是将蛋白浸入重水溶液中,蛋白的氢原子将于重水的氘原子发生交换,而且蛋白质表面与重水密切接触的氢比位于蛋白质内部的或参与氢键形成的氢的交换速率快,进而通过质谱检测确定蛋白质不同序列片段的氢氘交换速率,从而得出蛋白质空间结构信息[1]。这个过程就像将握着的拳头浸入水中,然后提出水面并张开手掌。这时,湿润的手背表明它在&ldquo 拳头&rdquo 的结构中处于外表面,而较为干燥的手心表明它是&ldquo 拳头&rdquo 的内部。除样品制备外,氢氘交换质谱法的主要过程包括:交换反应、终止反应、将蛋白快速酶切为多肽、液相分离、质谱检测、数据解析。其中交换步骤需要在多个反应时长下进行,如0s、10s、1min、10min、60min等,以绘制交换率曲线,得到准确全面的信息。氢氘交换质谱技术在蛋白质结构及其动态变化研究[1]、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发现[2]、蛋白表位及活性位点鉴定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3]。 与经典的蛋白质结构研究方法相比,如X射线晶体衍射(X-Ray Crystallography)和核磁共振(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等方法,氢氘交换质谱不能够提供精确的蛋白空间结构,它直接提供的主要信息包括哪些氨基酸序列位于蛋白质空间结构的表面位置(包括动态变化中的)、可能的活性位点和蛋白-蛋白相互作用位点等。但是氢氘交换质谱技术有着其他经典方法不具备的优点:首先,可以进行蛋白质结构动态变化的研究是氢氘交换质谱的一个突出优点,包括变化中的活性位点及表位;其次,氢氘交换质谱在蛋白复合体构象的研究中也具有独到的优势;此外,氢氘交换质谱还具有对样品需求量小、纯度要求相对较低、研究对象为溶液环境下的蛋白质的天然构象而非晶体中构象等优势[1,4,5]。自1991年第一篇研究论文发表起,氢氘交换质谱技术不断发展,已经成为结构生物学及质谱技术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应用领域[6]。但是氢氘交换质谱实验的复杂的实现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用的广泛度。主要的难点有:1、如何避免交换后氘代肽段的回交现象;2、实验控制的高精确性和重现性要求;3、交换后造成的叠加的质谱峰如何准确分辨;4、简易高效的分析软件需求;5、以氨基酸为单位的交换位点辨析。沃特世公司自2005年起,针对以上难点不断进行攻关,推出了目前唯一商业化的全自动氢氘交换质谱系统解决方案&mdash &mdash nanoACQUITY UPLC HD-Exchange System(图1)。在全世界范围内,这套系统已经帮助科学家在包括Cell、Nature等顶级研究期刊中发表研究论文[7,8]。除科研需求外,沃特世氢氘交换质谱系统也受到众多国际领先制药公司的认可,并用于新药开发中蛋白药物活性位点及表位的研究工作中。氢氘交换实验中的回交现象将严重影响实验数据的可信度,甚至导致错误结果的产生。要避免回交需要做到两点:尽量缩短液质分析时间和保证液质分析中的温度和pH为最低回交反应系数所要求的环境。沃特世UPLC系统采用亚二纳米色谱颗粒填料,较HPLC使用的大颗粒填料,UPLC具有无与伦比的分离度。因此UPLC可以做到在不损失色谱分离效果的要求下,极大缩短液相分析时间的要求[9]。对于对温度和pH控制问题,在多年的工程学改进中,nanoACQUITY UPLC HD-Exchange System已经实现了对酶切、液相分离等步骤的全程控制[10]。 对氢氘交换质谱实验精确性和重现性的要求是其应用的第二个主要难点。在实验中一般需要采集0s、10s、1min、10min、60min、240min等多个时间点的数据。如果进行人工手动实验,很难做到对10S-10min等几个时间点的精确操作。再考虑到重复实验的需求,人工手动操作会对最终数据可信度产生影响。而且实验过程重复繁琐,将给实验人员带来非常大的工作压力。nanoACQUITY UPLC HD-Exchange System完全通过智能机械臂,精确完成交换、终止交换、进样、酶切等一系列实验过程,而且始终保证各个步骤所需不同的温度环境。这些自动化过程不但保证了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提高了实验效率,也将科学家从繁琐的重复实验中解放出来。 氢氘交换实验的质谱数据中,随着交换时间的延长,发生了交换反应的多肽,由于质量变大,其质谱信号将逐渐向高质荷比方向移动。因此,这些质谱峰可能与哪些未发生交换反应的多肽质谱峰逐渐叠加、相互覆盖。相互叠加的质谱信号,不但影响对峰归属的判断,更会增加交换率数据的误差。因为交换率判断需要通过对发生交换的多肽进行定量,毫无疑问因叠加的而混乱的质谱数据将极大的影响对质谱峰的准确定量。这点对于单纯通过质荷比进行分析的质谱仪来说完全无能为力。但是,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却被沃特世 nanoACQUITY UPLC HD-Exchange System攻克了。这是因为,不同于其它常见质谱,沃特世的SYNAPT质谱平台还具备根据离子大小及形态进行分离的功能(行波离子淌度分离)。在数据处理时,除多肽离子的质荷比信息外,还可以通过离子迁移时间(离子淌度维度参数)将不同离子区分。因此这种SYNPAT独有的被命名为HDMSE的质谱分析技术可以将因质荷比相同而重叠的多肽分离开,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质谱信号叠加的问题,得到准确的交换率数据[11,12](图2)。SYNPAT质谱平台一经推出就夺得了2007年PITTCON金奖,目前已经推出了新一代的SYNAPT G2HDMS、SYNAPT G2-S HDMS等型号,并具备ESI、MALDI等多种离子源。除氢氘交换技术外,SYNAPT质谱系统在蛋白质复合体结构研究中也是独具特色,已有多篇高质量应用文献发表[13,14,15]。 实现氢氘交换质谱技术的第四个关键点,是如何高效分析实验产生的多时间点及多次重复带来的大量数据。人工完成如此巨大的信息处理工作,将消耗科学家大量的时间。沃特世氢氘交换质谱解决方案所提供的DynamX软件可以为科学家提供简便直观的分析结果,并包含多种呈现方式。 在某些特殊研究中,要求对蛋白氢氘交换位点做到精确到氨基酸的测量,这是氢氘交换质谱研究的又一个难点。在常规的研究中采用CID(碰撞诱导解离)碎裂模式,可能导致氘原子在多肽内重排,而致使不能对发生交换的具体氨基酸进行精确定位。SYNPAT质谱提供的ETD(电子转移解离)碎裂模式可以避免氘原子重排造成的信息混乱,并具有良好的碎裂信号[16]。沃特世的nanoACQUITY UPLC HD-Exchange System为氢氘交换质谱实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简易的解决方案,强有力地推动了氢氘交换技术在蛋白质结构及动态变化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位点发现、蛋白表位以及活性位点鉴定方面的应用,正在成为众多结构生物学科学家和生物制药企业必不可少的工作平台。参考文献(1) John R. Engen, Analysis of Protein Conformation and Dynamics by Hydrogen/Deuterium Exchange MS. Anal. Chem. 2009,81, 7870&ndash 7875(2) Engen et al. probing protein interactions using HD exchange ms in ms of protein interactions. Edited by Downard, John Wiley & Sons, Inc. 2007, 45-61(3) Tiyanont K, Wales TE, Aste-Amezaga M, et al. Evidence for increased exposure of the Notch1 metalloprotease cleavage site upon conversion to an activated conformation. Structure. 2011, 19, 546-554(4) Heck AJ. Native mass spectrometry: a bridge between interactomics and structural biology. Nat Methods. 2008, 5, 927-933.(5) Esther van Duijn, Albert J.R. Heck. Mass spectrometric analysis of intact macromolecular chaperone complexes. Drug Discovery Today. Drug Discovery Today: Technologies Volume 3, 2006, 21-27(6) Viswanat ham Katta, Brian T. C hait, Steven Ca r r. Conformational changes in proteins probed by hydrogen-exchange electrospray-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1991, 5, 214&ndash 217(7) Chakraborty K, Chatila M, Sinha J, et al. Chaperonin-catalyzed rescue of kinetically trapped states in protein folding. Cell. 2010 Jul 9 142(1):112-22.(8) Zhang J, Adriá n FJ, Jahnke W, et al. Targeting Bcr-Abl by combining allosteric with AT P-binding-site inhibitors. Nature. 2010,463, 501-506(9) Wu Y, Engen JR, Hobbins WB.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 further improves hydrogen/deuterium exchange mass spectrometry. J Am Soc Mass Spectrom. 2006 , 17, 163-167(10) Wales T E, Fadgen KE, Gerhardt GC, Engen JR. High-speedand high-resolution UPLC separation at zero degrees Celsius. Anal Chem. 2008, 80, 6815-6820(11) Giles K, Pringle SD, Worthington KR, et al. Applications of a travelling wave-based radio-frequency-only stacked ring ion guide.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2004, 18, 2401-2414(12) Olivova P, C hen W, C ha kra borty AB, Gebler JC. Determination of N-glycosylation sites and site heterogeneity in a monoclonal antibody by electrospray quadrupole ion-mobility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Rapid Commun Mass Spectrom. 2008, 22,29-40(13) Ruotolo BT, Benesch JL, Sandercock AM, et al. Ion mobilitymass spectrometry analysis of large protein complexes. Nat Protoc.2008, 3, 1139-52.(14) Uetrecht C, Barbu IM, Shoemaker GK, et al. Interrogating viral capsid assembly with ion mobility-mass spectrometry. Nat Chem.2011, 3,126-132(15) Bleiholder C, Dupuis NF, Wyttenbac h T, Bowers MT. Ion mobility-mass spectrometry reveals a conformational conversion from random assembly to &beta -sheet in amyloid fibril formation. Nat Chem.2011, 3, 172-177(16) Kasper D. Rand, Steven D. Pringle, Michael Morris, John R., et al. ETD in a Traveling Wave Ion Guide at Tuned Z-Spray Ion Source Conditions Allows for Site-Specific Hydrogen/Deuterium Exchange Measurements. J Am Soc Mass Spectrom. 2011, in press
  • 干血斑分析技术进展与应用——基于干血斑的蛋白质分析技术
    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 DBS)是一种微量血液采集、干燥和储存的生物采样技术。该技术由Robert Guthrie于1963年首次应用于新生儿苯丙酮尿症(PKU)筛查[1]。相比于临床检验中常用的液态血液基质,干血斑技术具有采血量少、操作简便、一般不需冷冻或冷藏、储存和运输成本低等优点,已应用于新生儿疾病筛查、流行病学样本分析、药物研发等领域。将干血斑应用于蛋白质研究,拓宽了蛋白质分析研究的生物样本采集形式,具有很好的临床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重点讨论两种常见干血斑蛋白质分析技术及应用。1. 基于干血斑的蛋白分析技术1.1 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原理: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是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结合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具有灵敏、特异、及易于自动化操作等特点。根据免疫识别和信号输出方式的不同,ELISA可以分为双抗体夹心法、直接免疫竞争法和非直接免疫竞争法等。实验材料及分析仪器:研究人员可通过购买固相载体、抗体或抗原进行包被制备ELISA试剂盒或购买市售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已成为实验中不可缺少的工具,目前国内外Elisa试剂盒生产厂家很多,如上海酶联生物、Abcam、BioVision等,科研人员可根据研究需求选择高质量的试剂盒品牌,以提升分析效率及结果有效性。干血斑处理:以干血斑HIV分析为例:用HIV阴性混合血液样本对阳性混合血液样本进行梯度稀释后,以固定体积点样至干血斑收集卡,室温下干燥。采用干血斑打孔设备获得一定直径的干血斑样片,用300 μL PBST(0.05% Tween20)室温静置洗脱,洗脱液经酶标仪测定样本吸光度值(OD值)。分析和结果处理:以标准曲线样品的浓度为横坐标,以测得的OD值为纵坐标,根据不同类型ELISA本身的特点拟合标准曲线(如竞争法和夹心法可以采用四参数拟合回归方程),选择R值大于0.99的拟合方式,并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品浓度。分析仪器:酶标仪(MicroplateReader)即酶联免疫检测仪,是对酶联免疫检测(EIA)实验结果进行读取和分析的专业仪器。酶标仪可分为普通酶标仪和多功能酶标仪,普通酶标仪的主要功能一是充当分光光度计的角色,二是基于免疫反应的ELISA分析,价格相对较低;多功能酶标仪可实现吸光度、荧光强度、时间分辨荧光、荧光偏振和化学发光等多种检测模式拓展,满足生化分析、免疫检测、细胞研究、药物筛选和机制探索等众多领域检测需要。目前酶标仪市场常用的仪器品牌进口的有:伯腾、帝肯、美谷分子、珀金埃尔默和赛默飞等;国产的有:安图生物、奥盛和闪谱等。1.2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分析技术基于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技术的蛋白质分析方法具有高通量、自动化程度高、分离能力强等特点,已逐渐成为蛋白质分析和鉴定的重要技术。原理:蛋白酶将样本中的蛋白质消化成肽段混合物,可采用鸟枪法(Shotgun)对蛋白组进行全谱分析,在最小限度分离蛋白质的同时实现复杂混合物中成千上万种蛋白质的鉴定和定量;或用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LC)对酶解肽段进行分离,经基质辅助激光电离(MALDI)或电喷雾电离(ESI)等软电离技术将其离子化,带电蛋白质离子通过质量分析器将具有特定质荷比的肽段离子分离,然后经检测器分析。质谱技术与干血斑技术的结合为蛋白质组学研究和蛋白生物标志物筛选提供了强有力手段。图1 基于质谱技术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2]样本处理:采用干血斑打孔设备获得一定直径的干血斑样片,转移至EP管中,加入少量水后用组织研磨器或匀浆机快速、彻底破碎干血斑样片,剧烈摇晃试管。后续处理与常规样本的蛋白提取相似:加入蛋白裂解液(如SDS、SDC、RIPA等),冰上裂解约半小时(辅以震荡),低温、高转速离心后取上清,得干血斑蛋白提取物。分析和结果处理:蛋白质组学数据分析和结果处理包括:①应用数据库搜库对蛋白进行鉴定并相对定量分析,借助如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掌握数据的整体情况;②对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注释,例如GO功能注释、KEGG注释等;③通过蛋白的生物学功能或参与的信号通路可以进一步筛选与研究目标相关的蛋白进行后续的分析。分析仪器:蛋白质组学分析主要使用高分辨液质联用系统进行。可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的液质联用系统目前以进口为主,常见仪器主要有布鲁克、赛默飞、沃特世和SCIEX的Q-TOF、Q-Orbitrap、Q-Trap质谱仪等。2. 干血斑蛋白分析应用实例分享2.1 采用ELISA法分析干血斑中HIV抗体1996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了以干血斑为载体的样本邮寄传递检测模式,并证明其可作为传统检测模式的良好补充,极大地推动了干血斑技术在传染性疾病分析中的应用。在我国,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20年修订版)第二章第4部分“常规HIV抗体或HIV抗体抗原联合检测方法”中指出:ELISA试验可使用血液(包含血清、血浆和干血斑)或尿液样本检测HIV抗体,也可联合检测HIV抗体抗原,说明干血斑在基于ELISA技术的HIV抗体检测中是可代替血浆、血清的生物样本基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相关专家多推荐受检者使用HIV自主采样包,根据说明采集干血斑样本,匿名寄至专业实验室,通过电话等方式获取结果。图2 RDA Spot公司的干血斑自主采样包(包含一次性采血针,消毒湿巾,样本采集卡,使用说明书及用于运输的特殊包装)图片来源:https://www.rdaspot.com/2.2 基于质谱技术的干血斑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人员建立了应用Thermo UltiMate 3000 RSLCnano纳升液相色谱联合Q Exactive HF-X质谱技术的干血斑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并于2020年在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中报道了该项工作[3]。由于全血中含有较多可溶性蛋白(如血红蛋白、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研究人员为克服干扰、提高分析灵敏度,采用碳酸钠沉淀法(SCP)成功去除干血斑中可溶性蛋白并富集目标分析物疏水性蛋白。采用基于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DIA)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进行EMBL-EBI(针对人类蛋白GO功能分析的综合注释数据库)蛋白组学搜库分析,通过限定质谱扫描范围和延长离子累积时间等提高了分析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该研究最终在健康受试者干血斑样本中鉴定到1977种蛋白质,其中包含585种疾病相关蛋白。3. 小结与展望干血斑是一种先进的血液采集及保存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对人体损伤小、便于运输和储存等优势,在临床快检中受到关注。干血斑技术与蛋白质研究的结合将有效推动蛋白质研究成果临床转化。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前处理自动化仪器、高通量分析仪器和成熟的蛋白分析流程将成为干血斑蛋白质分析的有力工具,干血斑蛋白质分析定将在蛋白质分析中发挥重要作用,为高通量诊断、差异蛋白分析和疾病生物标志物挖掘等拓展新的技术平台。参考文献:[1] R. Guthrie, & Susi, A., A Simple phenylalanine method for detecting phenylketonuria in large populations of newborn infants., Pediatrics, 32 (1963) 338–343.[2] B. Kuster, M. Schirle, P. Mallick, R. Aebersold, Scoring proteomes with proteotypic peptide probes,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 6 (2005) 577-583.[3] D. Nakajima, Y. Kawashima, H. Shibata, T. Yasumi, M. Isa, K. Izawa, R. Nishikomori, T. Heike, O. Ohara, Simple and sensitive analysis for dried blood spot proteins by sodium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for clinical proteomics, Journal of proteome research, 19 (2020) 2821-2827.
  • 安捷伦科技新增C3和二苯基固定相的亚2µ m蛋白质分析生物色谱柱以提供更多选择性和
    安捷伦科技新增C3和二苯基固定相的亚2µ m蛋白质分析生物色谱柱以提供更多选择性和更好峰形 2012 年 2 月 6 日,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宣布了其用于反相液相色谱仪的孔径 300 Å 、亚 2 µ m 填料色谱柱系列迎来了新成员:超高压快速高分离度 ZORBAX 300SB-C3 和 300-二苯基 1.8 µ m 色谱柱。 这两种色谱柱的加入实现了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的反相生物分子分离。C3固定相能够为大分子蛋白质分离(包括抗体在内)提供更多选择性和更好的峰形,回收率也更高而 二苯基固定相通过一级结构中的芳香族氨基酸的pi-pi 相互作用带来更多选择性。 安捷伦产品经理 Linda Lloyd 说道:“安捷伦现有的亚 2 µ m 宽孔径生物色谱柱能够全面满足反相液相色谱系统的需求新型 1.8 µ m 色谱柱进一步扩展了 ZORBAX C18、C8 和 C3 固定相系列,这三种固定相已有 3.5 和 5 µ m 两种规格的填料。我们非常高兴能够为 UHPLC 用户带来更准确的鉴定和更快的分析速度。” 该款粒径 1.8 µ m,孔径 300Å 的色谱柱将 UHPLC 特有的效率、分离度和强大的定量功能在反相液相色谱蛋白质分离上发挥到极致。此外,该色谱柱在高达 1200 bar 的压力下同样稳定安捷伦的 C18、C8 和 C3 色谱柱采用成熟的 StableBond 技术,加上封端的联苯和 Pursuit 色谱柱的化学性质,当采用三氟乙酸或甲酸流动相改性剂时能够得到对称峰形,即使在低 pH 条件下亦是如此。丝毫无损色谱柱寿命。 目前,全套 ZORBAX 超高压快速高分离度色谱柱系列包括用于小分子应用的 13 种固定相(包括 HILIC)以及用于大分子分离的四种固定相。如此广的选择范围使得色谱分析人员能够选择最适合的色谱柱来优化 UHPLC 分离。此外,RRHD 高达 1200 bar 的稳定性也提供了更灵活的流速和流动相选择。 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hem/biohplcproteins。 关于安捷伦科技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 是全球领先的测量公司,同时也是通信、电子、生命科学和化学分析领域的技术领导者公司的 18,700 名员工为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提供服务在 2011 财政年度,安捷伦的业务净收入为 66 亿美元。要了解安捷伦科技的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cn。 编者注: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cn/go/news。
  • 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改进大蛋白质分子的分离度
    首次将 UHPLC 用于小分子分离时,能得到很好的峰形,但是蛋白质峰的分离几乎没有那么好,因此通常不可能显着缩短运行时间。然而,最近对蛋白质进一步改进让UHPLC 可以提供更好的分离度和更短的运行时间。虽然 UHPLC 不能让科学家始终看到蛋白质之间的所有差异,但它可以让他们看到一些差异——例如,在大体形态、二硫化物异构体、脱氨基作用和蛋白质折叠方面。蛋白质研究人员使用不同的色谱模式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反相色谱 ( RPC )、离子交换 色谱( IEX ) 和尺寸排阻 ( SEC ) 色谱。 为了成功分离出蛋白质的细微变化,可以通过仪器控制在储存和分离过程中具有生物相容性和准确的温度控制来保护脆弱的蛋白质样品免受外部因素的影响。许多蛋白质研究人员在质谱 ( MS ) 分析之前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蛋白质。这可以很好地工作,具体取决于 UHPLC 分析的模式。 色谱填料改进的粒子技术也对提高蛋白质分析有着显著推进作用。传统上,UHPLC 对小分子的定义特征是直径小于 2 微米的全多孔颗粒柱。但是,这些对较大的蛋白质效果不佳,因为它们会导致背压增加、液相色谱柱堵塞和其他仪器维护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改进的色谱填料采用核壳颗粒(也称为表面多孔、几何结构、融合核或混合颗粒)由被多孔外层包围的实心球形内层制成,可提高 UHPLC 的分离效率处理更大的蛋白质。 恒谱生USHA和USHB系列填料从1.8粒径到200、300甚至更大的粒径都具有很好的重现性、选择性和高分离度的优点。独有的键合方式,可实现百分百水相条件。不管是反相分析还是正相分析,都可以找到合适的色谱柱,能够高效分析维生、类固醇、蛋白质、单糖、多糖、氨基酸等多种物质。 UHPLC 的应用正在扩大,并且越来越多地包括生物治疗药物。核壳颗粒通常用于分离免疫球蛋白, IgG 疗法是当今蛋白质治疗工作的zui大份额。未来可能超高效液相色谱会在核壳颗粒以及研究和生物制药应用方面取得进一步的技术发展。作为化学和生物学的交叉点,用于蛋白质的 UHPLC 已准备好进入一系列有趣的应用领域。
  • 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进展与应用——限制性蛋白水解-质谱分析技术
    阐明小分子(包括内源性代谢物和外源性化合物)如何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小分子的靶标发现和验证,即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蛋白质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模式既有较稳定的共价结合,也有瞬时的弱相互作用。如何灵敏、高效地捕获并解析多种类型的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是分析难点。目前,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的分析策略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靶向相互作用研究,以蛋白质(或小分子)为中心,发现并验证与之相互作用的小分子(或蛋白质);二是非靶向相互作用研究,全面识别多种蛋白质-小分子的相互作用轮廓。应用的具有分析技术包括: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氢氘交换质谱分析技术(hydrogen deuterium exchange mass spectrometry,HDX MS)、限制性蛋白水解-质谱分析技术(limited proteolysis-mass spectrometry,LiP-MS)、蛋白质热迁移分析技术(cellular thermal shift assay,CESTA)和药物亲和反应靶标稳定性分析技术(Drug affinity responsive target stability,DARTS)等。本期介绍限制性蛋白水解-质谱分析技术(LiP-MS)的原理、技术流程和其在蛋白质-小分子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1. 原理LiP-MS技术最初由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Paola Picotti课题组建立 [1] :利用小分子结合蛋白后相较于原蛋白产生蛋白质空间构象和位阻的变化,经蛋白酶切后形成差异肽段,液质联用分析识别和鉴定差异肽段,基于差异肽段推测蛋白质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位点。2. 技术流程在非变性条件下提取蛋白,以保留蛋白活性和空间结构。先使用低浓度(1:100, w/w)蛋白酶K在较低温度(25℃)下短时间内(5 min)对蛋白-小分子复合物进行有限的蛋白酶切。蛋白与小分子结合后,相互作用位点存在空间位阻,从而避免被蛋白酶K切割,由此产生差异肽段。随后进行蛋白变性和胰酶酶切,蛋白质组分析识别和鉴定差异肽段,基于差异肽段所处位置预测蛋白质与小分子的相互作用位点(图1)。图1 限制性蛋白水解-质谱分析(LiP-MS)技术流程 [2]3. 试验试剂和分析仪器3.1 蛋白抽提:可依据实际目的和细胞类型选择不同的细胞/组织裂解液,如RIPA、N-PER、M-PER等,进行细胞/组织蛋白抽提,获得的细胞/组织全蛋白提取物可直接与目标小分子共孵育。3.2 蛋白酶切:关键的蛋白酶切试剂,例如蛋白酶K、胰酶等均有市售。3.3 分析仪器:目前多种类型的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均可用于蛋白质组学分析,已应用于LiP-MS的高分辨质谱仪包括,布鲁克、赛默飞、沃特世和SCIEX等品牌的飞行时间质谱、轨道阱质谱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等。4. 应用实例研究人员基于LiP-MS技术在大肠杆菌中探索多种内源性代谢物和蛋白的相互作用模式 [1],先采用凝胶过滤法除去大肠杆菌全蛋白提取物中的内源性代谢物,获得大肠杆菌全蛋白;随后将大肠杆菌蛋白与20个中心碳代谢相关的关键内源性代谢物(三磷酸腺苷、二磷酸腺苷、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6-磷酸葡萄糖、果糖-1,6-二磷酸、丙酮酸、谷氨酰胺、甲硫氨酸等,见图2A)分别共孵育。基于LiP-MS流程发现,上述20个内源性代谢物可与大肠杆菌中1678个蛋白发生潜在相互作用,其中1447个相互作用是首次发现的(图2B)。作者将所发现的相互作用与在线数据库BRENDA对比(主要涉及酶的功能和代谢通路等信息),证明LiP-MS技术能够准确地识别已报道的蛋白-内源性代谢物相互作用,假阳性率低于6 %。图2 20个与中心碳代谢相关的关键内源性代谢物(图A)及其在大肠杆菌中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数量(图B)[1]参考文献:[1] Piazza, I., Kochanowski, K., Cappelletti, V., Fuhrer, T., Noor, E., Sauer, U., Picotti, P. A map of protein-metabolite interactions reveals principles of chemical communication. Cell, 2018, 172(1-2), 358-372.[2] Pepelnjak M, Souza N D, Picotti P. Detecting Protein–Small Molecule Interactions Using Limited Proteolysis–Mass Spectrometry (LiP-MS). 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2020, 45(10), 919-920.
  • 超大孔填料在蛋白质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p /pp  层析纯化技术由于其高选择性、灵活性、易放大性等优点,已经成为蛋白质药物纯化中不可或缺的技术。传统的层析填料为多糖基质,孔径一般在100 nm以下。1970年代出现了大孔和微孔无机材料硅填料,虽然增大了孔道、提高了层析的分辨率和流速,但只能在PH2-7.5范围内稳定,不利于分离纯化在碱性范围内稳定的蛋白质或是需要碱性层析条件的分离,从而限制了其在大规模快速分离蛋白质层析上的应用。多孔聚合物微球由于其高的比表面积、高的机械强度和多样的表面特征,常被用作层析分离纯化的填料。目前已发展出了多种表面基团、基质种类的层析填料,成功用于疫苗、病毒、抗体、酶、细胞因子等的分离纯化。/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 层析纯化病毒、病毒样颗粒等生物大分子的瓶颈问题/strong/span/pp  随着病毒、病毒样颗粒在疫苗、肿瘤治疗、免疫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类复杂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纯化需求也逐渐增加。然而传统填料由于孔径较小,蛋白质只能以扩散方式通过填料,传质速率慢,处理量低,造成分离时间长、容易失活等问题[1]。当蛋白质体积较大时,填料表面在吸附一层蛋白后,由于体积位阻以及静电排斥作用,会阻碍其它的蛋白质进一步进入孔内,造成填料的载量下降。另一个限制是病毒或疫苗,尤其是带有包膜的病毒或疫苗,在狭窄的填料孔径内发生吸附时非常容易发生结构变化,破坏其整体结构。在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的纯化中发现这种病毒样颗粒在层析时会发生解聚[2],经过离子交换层析分离后,疫苗的回收率通常不到50%[3, 4]。而抗原的结构发生变化以后,就会对其免疫原性产生影响,所以需要在纯化过程中尽可能维持抗原的结构。/pp  为了解决针对病毒及病毒样颗粒纯化的瓶颈问题,目前已有采用膜色谱、超大孔贯穿孔颗粒填料及整体柱的策略进行纯化的案例,成功纯化了包括人乳头瘤病毒、番茄花叶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慢病毒及各种病毒样颗粒。/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  病毒及病毒样颗粒的分离纯化/strong/span/pp  根据文献报道,超大孔填料相比传统层析填料不仅在载量及处理速度上有极大的优势,还更有利于病毒及病毒样颗粒的结构保持。/pp  例如,在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分离纯化中,采用具有120nm及280nm超大孔径的离子交换填料DEAE-AP-120 nm和DEAE-AP-280 nm(商品名为中科森辉的Giga系列)具有比传统填料DEAE-FF高7倍以上的动态载量[1]。此外,采用ELISA测定抗原收率,发现采用超大孔填料能够减少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在层析过程中的裂解,从而显著提高活性抗原的收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76" height="450" title="1.jpg" style="width: 415px height: 282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3b67db18-4291-4ab6-9874-209cd57644af.jpg"/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在不同孔径离子交换填料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的吸附动力学[1]/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497" height="345" title="2.jpg" style="width: 387px height: 289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07fdf233-77a5-4c30-8d20-faf7f044b54a.jpg"/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重组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从不同孔径的填料上洗脱下来的/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ELISA回收率[1]/pp  对病毒的分离纯化同样有类似的效果。例如在灭活口蹄疫病毒的纯化中,DEAE-FF导致严重的病毒裂解。而采用具有100nm以上孔径的超大孔填料,不仅载量提高10倍以上,还能显著提高病毒在填料上吸附时的热稳定性,从而减少病毒的裂解,具有更高的收率。最终的分离纯化单步收率达90%以上[5]。/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font-size: 14px "strong灭活口蹄疫病毒在传统填料与超大孔填料上的吸附解离过程/strong/span/pp  与商品填料的小孔道填料相比,超大孔结构可能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对蛋白质构象的稳定性:/pp  1)增大孔道(受限空间):根据蛋白质折叠行为计算显示,蛋白质的折叠速率与空腔大小、形状密切相关,也即当填料孔道与蛋白的相对尺寸超过某一阈值后,蛋白的折叠行为将不受空腔大小影响。与数十纳米中孔结构的传统填料的相比,数百纳米超大孔结构会因孔道增大、与蛋白接触面积减小,从而对某一尺寸下蛋白质的变构行为有所改善。/pp  2)界面曲率:小孔径填料孔道曲率大,填料与蛋白质接触面积大,因此受更大吸附力影响,蛋白质二级结构变化越严重。而曲率更大的超大孔孔道对蛋白二级结构的保护比狭窄孔道更有优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span style="font-size: 14px "strong 表面曲率变化对蛋白接触面积的影响/strong/span/pp  3)改善配基与蛋白活性区域的接触面积:超大孔微球内部数百纳米孔道在修饰配基后可能会有效改善传统填料狭窄孔道内由于配基拥挤造成的蛋白质失活现象。/pp  4)减少蛋白在孔道内的静电排斥作用:有研究者认为,在离子交换填料上蛋白质起初会在孔道入口处形成一圈静电层,这一静电层会对后来蛋白继续进入孔道产生排斥作用从而使孔道关闭,动态载量下降。如果将超大孔填料修饰为离子交换树脂,由于孔道尺寸显著扩大可能会有效改善蛋白吸附静电层对孔道的封闭作用,从而有效引导蛋白质进入超大孔道,提高回收率。/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  快速分离蛋白质及pDNA/strong/span/pp  除了应用于病毒及病毒样颗粒的分离纯化的分离纯化,利用超大孔填料传质速度快的优势,将超大孔填料镀上亲水表层,再接上不同配基制成多种形式的层析填料,用于快速高分辨率的纯化蛋白混合物或质粒。超大孔填料制备成的亲和层析、反相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填料广泛的应用在蛋白质的分离纯化方向,显示出超大孔填料比传统分离填料高速高分辨率的蛋白质纯化优势。/pp  例如以肌红蛋白、转铁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混合溶液为模拟体系,考察不同流速下超大孔聚苯乙烯阴离子交换介质(DEAE-AP,商品名为Giga系列)的分离效果,并与DEAE 4FF介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图2)显示,作为对照的DEAE-4FF介质在流速达到361 cm/h时,分离效果已明显降低,而超大孔介质可以在流速高达1084 cm/h的条件下操作,分离效果良好,能够在6 min内实现三种生物大分子的快速分离。/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588" height="170" title="3.jpg" style="width: 473px height: 144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8/insimg/65df31ac-bd00-4a08-8a5a-feedfa1aa990.jp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 超大孔填料应用前景与展望/strong/span/pp  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物样品越来越复杂,如人的血样、尿样、组织样品等,对生物分离分析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超大孔填料固有的诸多优点,通过合成不同种类的超大孔固定相及在固定相上做不同功能的衍生,超大孔填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分离分析中,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发展新的制备手段,优化制备条件和过程,探索制备和分离机理,对于开辟新的应用领域以及开展实际样品的分离分析有更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pp  根据已有的文献报道,我们可以预测今后几年的相关工作仍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pp  (1)规则的聚合物整体材料内部形态。如获得规则的3D网络骨架,可控的孔径尺寸和分布。/pp  (2)继续在微分离系统中扩展其应用。如在加压电色谱、微流控芯片材料、微流色谱和纳流色谱系统,甚至纳米器件开发等诸多方面大显身手。/pp  (3)表面物理化学性质的调控向功能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如基于分子印迹技术、温度响应以及pH响应的表面智能化的整体材料。/pp  (4)制备规模整体柱的开发及其在生物下游技术中的应用。/pp  目前,已经有一部分整体柱实现了商品化,但种类有限,还无法与种类繁多的颗粒型填充柱相提并论,也远未能满足分离分析的需求。而颗粒型的超大孔填料,由于其制备较困难、批次间重复性较差、价格昂贵等,也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相对于超大孔填充柱,有机相整体柱存在因流动相变会发生溶胀或收缩、机械强度差、比表面积小、柱容量差以及聚合过程中产生的微孔不利于小分子样品的分析等问题,现有报道大都用于生物大分子的分离。硅骨架整体柱也存在必须预先聚合好装入套管中,制备繁琐,比表面积较小的问题。因此,如何以更简便、有效的方式制备高效新型的超大孔填料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样品的分离分析仍然是今后工作的重心。在实际工作中所面临的层出不穷的问题也是推动新型超大孔填料制备技术和方法发展的源源不竭的动力,在诸多的尝试中很可能就会出现某些性质优良的超大孔填料,这也预示着将来商品化的超大孔会越来越多。/ppspan style="color: rgb(0, 176, 240) "strong  部分商品化的超大孔层析介质/strong/span/pp  strong超大孔填料因其具有独特的多孔结构,与传统填料相比具有更加优良的渗透性和传质速率,可以在较低的操作压力下实现高效和快速的分离,已成为继多聚糖、交联与涂渍、单分散之后的第四代分离填料。可以预测,随着制备技术的不断提升,超大孔填料在生命科学、医药、环境和化学化工等领域必将大有可为。/strong/pp  参考文献/pp  [1] M.R. Yu, Y. Li, S.P. Zhang, X.N. Li, Y.L. Yang, Y. Chen, G.H. Ma, Z.G. Su, Improving stability of virus-like particles by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ic supports with large pore size: Advantages of gigaporous media beyond enhanced binding capacity,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331 (2014) 69-79./pp  [2] P.M. Kramberger P, Boben J, Ravnikar M, ?trancar, A.S.m.c.a.b. in, p.a.f.q.o.t.m. virus., J. Chromatogr. A 1144(1)./pp  [3] W. Zhou, J. Bi, J.-C. Janson, A. Dong, Y. Li, Y. Zhang, Y. Huang, Z. Su, 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of 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 from a recombinant 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 line,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 1095 (2005) 119-125./pp  [4] W. Zhou, J. Bi, J.C. Janson, Y. Li, Y. Huang, Y. Zhang, Z. Su,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recombinant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from Chinese hamster ovary and Hansenulapolymorpha cells by high-performance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nd multi-angle laser light scattering, 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B, 838 (2006) 71-77./pp  [5] S.Q. Liang, Y.L. Yang, L.J. Sun, Q.Z. Zhao, G.H. Ma, S.P. Zhang, Z.G. Su, Denaturation of inactivated FMDV in ion exchange chromatography: Evidence by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analysis, BiochemEng J, 124 (2017) 99-107./pp/p
  • 预测:蛋白质组学和生命科学促使手性色谱柱市场增长
    p  近日,国外研究机构发布2017-2021年手性色谱柱市场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安捷伦、赛默飞、岛津和默克是手性色谱柱市场的主流厂商,其他供货商包括:BD、Daice、GE医疗、珀金埃尔默、菲罗门、Regis Technologies、Regis Technologies、东曹、VWR、沃特世、W.R Grace和 ZirChrom Separations。/pp  一位研究分析师在报告中指出:“蛋白质组学市场和生命科学部分的增长是手性色谱住市场发展的趋势之一。过去几年中,蛋白质组学已经表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预期,到2018年,蛋白质组学市场将达到近2000万美元,主要是由于蛋白质组学在诊断、药物发现以及其他领域中的应用。手性色谱柱在蛋白药物发现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用于分离对映异构体,以进一步分析其疗效。人口增长、慢性疾病种类增多、预期寿命延长以及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刺激医疗保健费用增长,进而促使生命科学工业的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便是药物批准试验中所用到的手性色谱柱增多。因此,蛋白质组学和生命科学工业的发展导致全球手性色谱柱市场的增长。”/pp  报告指出,药物批准试验中色谱分析是驱动手性色谱柱市场发展的因素之一。制药工业中手性化合物的分离越来越重要,药物中对映异构体的分子手性往往导致生物系统表现出不同的反应。人体也对手性化合物具有选择性,其与外消旋药物不同的相互作用使对映异构体代谢出不同的最终产物。因此,一个对映异构体可产生预期的疗效,也可以无效甚至有毒的结果。外消旋药物中的对映异构体在生物活性如药理、毒理和代谢研究可表现出不同的结果。/pp  报告进一步指出,手性色谱柱市场面临的挑战之一是强有力的替代技术。寿命长、成本高的仪器设备需要频繁的定期维修保养。现代仪器对环境变化和原材料老化非常敏感和脆弱,企业通过提供维修服务和技术支持为其带来很大一部分收益。通过在仪器服役期间提供技术维修服务,企业可以获得额外的收入和利润。例如,2015年,因服务支持、耗材配件以及客户培训的交易,沃特世公司的售后服务部门的销售额增加了30%,这部分业务包括手性色谱柱业务。然而,对客户而言,尤其是重视价格的终端用户,仪器维修保养是一个挑战。因此,任何能够提高性能、改善使用寿命、降低价格的替代技术的出现都将对手性色谱柱市场形成威胁。/ppbr//p
  • “雕刻”细胞!浙大、北大联手在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
    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近日,浙江大学方群团队联合北京大学黄超兰团队在单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研究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span此项成果近日以全文形式在线发表于美国化学会的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上(影响因子 6.32),论文题目为“Nanoliter-Scale Oil-Air-Droplet Chip-Based Single Cell Proteomic Analysis”。/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0d88aade-7372-4d68-b5da-4d57efa64b73.jpg" title="001.jpg" width="650" height="478"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650px height: 478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图:纳升级油-气-液滴(OAD)芯片和自动定位(SAM)装置的结构示意图(a)和用于单细胞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前处理和上样的全流程图(b)。/strong/span/pp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计划之一,也是近年来的热点研究领域。作为生命体内功能直接执行者的蛋白质,和基因相比在揭示生命发育和疾病的发生发展的机制方面有更重大的意义。近年来,基于细胞群体内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因为不可避免地会将大量细胞内的信息平均化,已经越来越难以满足对生命功能更加深入探究的需要。从单细胞层面去了解细胞特征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为生物系统中细胞间的异质性提供更宝贵的信息,因此有着越来越大的迫切需求。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鉴于蛋白质不具有直接扩增的特性,以及蛋白质组学分析灵敏度的限制,目前对于少量乃至单细胞内蛋白质的检测在技术上还是极具挑战的。/span/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单细胞内蛋白质含量极少,就典型体细胞而言仅为0.1- 0.2 ng,远远小于常规蛋白质组学样品前处理所需要的微克级蛋白量。/span并且细胞内的蛋白质通常需要在离心管内完成复杂多步的前处理操作,包括细胞裂解和蛋白质释放、蛋白质沉淀纯化、蛋白质还原和烷基化、酶切等,一个全细胞裂解蛋白质组的最后反应体积均是几十甚至过百微升,在这个蛋白质组学常规前处理的过程中,由于样品与离心管的接触、多步的样品转移和不完全上样等原因,在进入质谱之前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蛋白质的损失。用此流程来处理单细胞,即使之后结合液相色谱仪器的自动进样阀可以以小于十微升的体积完成上样也无济于事,因为尚未等到分离蛋白质样品就有可能已经损失大半了。/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ce546442-97dc-4a87-a243-558d62afe43e.jpg" title="003.p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如果说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是在米粒上雕刻,那么两个团队就是造出了适合在米粒上雕刻的工具刀。/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该项研究起自2014年,两个团队的研究人员协同合作将微流控液滴技术与蛋白质组分析技术相结合,发展了一种微型化的油-气-液“三明治”芯片及相应的纳升级液体操控和进样方法,能够在原位静态的纳升级液滴中完成少量细胞蛋白质组学分析所必需的多步样品前处理操作,并且实现了将液滴样品直接高效地注入到色谱分析柱内完成后续的液相色谱分离与质谱检测。/span通过采用优化后的芯片材料、裂解试剂、酶切比例和色谱质谱参数等实验条件,该芯片系统可以分别成功地从100、50、10和1个HeLa细胞内鉴定到1360、612、192和51个蛋白质。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以单个鼠卵母细胞为初始样本的蛋白质组学分析,一共鉴定到355种蛋白质,其中存在一系列与生殖发育(Ovgp1和Pabpc1)、疾病相关(AnxA6,Kpna2,Cct6a和Pcbp2)的基因。在该工作中,还采用两种常规的基于离心管的前处理方法进行了对照实验,实验结果明确证实了微流控液滴体系具有更低的样品吸附损失、更高的酶切效率和更高效的疏水性蛋白质鉴定能力等明显优势,更适用于微量蛋白质样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此项研究带来三个突破/span:首先是成功发展了适合进行单细胞及类似微量样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样品前处理芯片和方法。芯片内550 纳升的液滴与芯片的接触面积仅为常规离心管模式下的十五分之一,显著减少了样品与反应器接触所带来的损失;二是发展了一种实现纳升级液滴的直接进样方法,利用3D打印加工的自动定位装置和高压气泵高效地( 99%)将液滴样品注入到分析色谱柱内,完全避免了样品转移和经过液相仪器内复杂管路带来的损失;第三是为避免在常规微流控液滴系统中由于油相直接接触液滴而造成的缺陷,提出了一种采用气相来间隔液滴相和油相的新型液滴芯片结构,在成功防止液滴明显蒸发的同时,还避免了油相和液滴相直接接触带来的脂溶性样品的损失,也使系统能更方便地进行后续的分离柱进样、色谱分离和质谱检测。/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该项研究在基于质谱的单细胞及微量样品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面开启了全新的技术,其所具有的系统结构简单、容易搭建、操作方便、可靠性高等特点,使其有望被广泛应用到细胞间异质性的研究以及与临床相关的研究,包括稀有的循环肿瘤细胞分析、生殖细胞相关研究和疾病诊疗等方面,因此在未来具有巨大的持续开发和应用转化前景。/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05/noimg/91e71d83-0fde-4b69-8b5f-10de6af33876.jpg" title="未命名_meitu_0.jpg" width="400" height="400" border="0" hspace="0" vspace="0"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400px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左上:浙江大学/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教授/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方群、/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右上:/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北京大学/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教授/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黄超兰、/span/strong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左下:/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浙江大学博士生李紫艺、/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右下:前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高级工程师/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黄敏/span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pan/strong/pp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博士生李紫艺,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方群教授和北京大学医学部精准医疗多组学研究中心主任黄超兰教授。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杰出技术人才项目的支持。黄超兰教授的部分工作在前单位中科院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 上海完成,特此鸣谢!/pp style="line-height: 16px "img src="/admincms/ueditor1/dialogs/attachment/fileTypeImages/icon_pdf.gif"/a href="http://img1.17img.cn/17img/files/201805/ueattachment/b0d2802c-066e-4fdf-86c9-b683f1c317de.pdf"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Nanoliter-Scale Oil-Air-Droplet Chip-Based Single Cell Proteomic Analysis.pdf/span/a/pp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文章链接:/spana href="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8b00661" _src="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8b00661"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text-decoration: underline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analchem.8b00661/span/a/p
  • 用亲和色谱法和四维蛋白质组学法系统鉴定血液中与顺铂结合的蛋白质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J Proteome Res.上的文章,Systematic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Binding with Cisplatin in Blood by Affinity Chromatography and a Four-Dimensional Proteomic Method,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中科技大学药学院的杜支凤教授。以顺铂为代表的铂类抗癌药物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癌症肿瘤,如胃肠道癌、头颈部癌和卵巢癌等。在静脉滴注后,这些药物水解形成活性分子,与DNA结合并抑制DNA链的合成与复制,最终致使细胞死亡。然而,由于铂与硫醇的高亲和力,大多数铂在静脉注射后会与血液中的蛋白质结合;例如,人血清白蛋白 (HSA) 是含量最丰富的血清蛋白,也是血液中铂类药物的主要结合蛋白;另外,在红细胞中负责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 (HB) 也被发现与铂结合,因此,有必要研究铂类药物在血液中的蛋白结合行为。先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利用质谱方法可以实现对高丰度蛋白质的可靠鉴定;然而,由于高丰度蛋白的干扰,占总蛋白的 80% 以上的低丰度蛋白则很少被鉴定。此外,由于缺乏足够信息,以及在胰蛋白酶消化过程中还原和烷基化剂的使用导致蛋白上的铂化位点无法被确定。更重要的是,目前排除假阳性结果的唯一方法是根据铂化肽的特征同位素模式,人工对比理论同位素和实验同位素,从而导致鉴定过程非常耗时并且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可靠、高效的方法来鉴定血液中铂类药物的结合蛋白质组。在血液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免疫亲和层析常用于消耗高丰度蛋白并富集低丰度蛋白。它有利于低丰度蛋白的鉴定和定量,从而可以提高血液中的蛋白质组覆盖范围。除了色谱分离外,离子淌度质谱 (IM−MS) 根据离子的迁移率差异进行分离,同样有助于低丰度蛋白质的分析。在金属化蛋白的鉴定中,金属化肽和游离肽的同位素分布模式明显具有差异,这有助于确定这些肽是否与金属药物结合。已经开发了一些数据处理软件程序来自动分配金属药物在已知蛋白质上的结合位点,如智能数字注释程序 (SNAP) 算法和 Apm2s 。本文结合高丰度蛋白分离和4D蛋白质组学方法 (IM-MS) ,系统、全面地鉴定了血液中顺铂的结合蛋白,并利用铂化肽的特征同位素模式和相似性算法来消除假阳性的识别。如图1所示,首先用超滤去除游离药物,然后使用多亲和去除柱分离血液样本中的高丰度和低丰度蛋白;用FAIMS Pro界面的nano-LC−MS/MS进行消化和分析;用MaxQuant对铂化的多肽和蛋白进行鉴定,用相似性算法Apm2s排除假阳性结果。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平行反应监测 (PRM) 的方法测定了血浆中多肽与顺铂的结合率。本研究为系统鉴定血液中金属药物的结合蛋白提供了一种新方法,鉴定出的蛋白可能有助于了解铂类抗癌药物的毒性。图1 铂化蛋白的分离和鉴定以及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测定顺铂与多肽之间的结合率的示意图本研究采用顺铂与人血浆的反应混合物建立了一种分析方法。为了与文献进行比较,样品的制备方法与文献中的制备方法相同1。选择CID作为碎裂方式,结果表明,从低丰度部分共鉴定出212个蛋白,从高丰度部分共鉴定出169个蛋白。在低丰度部分,共鉴定出1192个游离肽和208个铂化肽。其中,154个铂化肽被排除为假阳性结果,如文中表S1所示。高丰度部分的游离肽数和铂化肽数分别为1124个和169个,其中,144个铂化肽被排除为假阳性,如表S2所示。低丰度结合蛋白的鉴定在以往的研究中,由于高丰度蛋白的干扰,很少发现低丰度蛋白与铂的结合。本研究在高丰度蛋白被消耗后,从29个蛋白中共鉴定出54个铂化肽。APOA4中铂化肽的理论和实际质谱如图2所示,前体离子和铂化产物离子表现出特征的同位素峰。图片显示了关键的碎片离子的质谱图,用于分配铂化位点。在鉴定出的铂化蛋白中,CERU、FETUA、ITIH1和B4E1Z4有4个或更多的含铂肽,这表明铂可以与这些蛋白质的多条肽段结合。虽然低丰度蛋白只占血液中蛋白的一小部分,但它们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对于维持正常生理活动不可或缺。例如,CERU可以将Fe2+氧化为Fe3+,并在铁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B4E1Z4与补体激活相关。顺铂与这些蛋白的结合是否会对其功能产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图2 从低丰度蛋白部分鉴定出的铂化蛋白APOA4。(A)铂化肽的理论(左)和实验质谱(右);(B)铂化肽的MS/MS和指示铂化位点的关键碎片离子的质谱图高丰度结合蛋白的鉴定IGHG1中一个铂化肽的理论和实验质谱如图3所示,其前体离子和铂化产物离子表现出特征同位素峰。根据关键的碎片离子确定了铂化位点。在已鉴定的蛋白中,ALBU(白蛋白)和CO3(补体C3)有4个或更多的含铂多肽。HSA负责血液中药物和小分子的运输,CO3在补体系统的激活中起着重要作用。高丰度蛋白与顺铂的结合已被用于提高肿瘤化疗的疗效和选择性,而新发现的高丰度结合蛋白有助于相关研究。与低丰度组分鉴定的铂化蛋白相比,大部分与低丰度组分蛋白不同,两个组分中仅共同检测到FETUA和CFAH作为铂化蛋白,这表明亲和层析对高丰度蛋白和低丰度蛋白的分离效果较好。图3 从高丰度蛋白部分鉴定出铂化蛋白IGHG1。(A)铂化肽的理论(左)和实验质谱(右);(B)铂化肽的MS/MS和指示铂化位点的关键碎片离子的质谱图IM−MS分离铂化肽异构体如图4所示,通过nano-LC−IM−MS/MS成功分离了低丰度蛋白组分中FETUA的铂化肽异构体。同分异构体a和b是典型的铂化肽,由质谱图的同位素模式显示,它们被很好地分离。它们的MS/MS不同,根据关键碎片离子,异构体a和b的铂化位点分别被划分为M和H/T。这个例子显示了IM−MS对复杂样品的分辨能力。图4 用nanoLC−IM−MS/MS分离的低丰度蛋白组分中FETUA的铂化肽异构体。(A)m/z=764.67提取离子色谱和异构体a、b的质谱,理论质谱见中间;(B)异构体的MS/MS和关键碎片离子的质谱图结合蛋白的铂化位点在本文的两项研究中,His 和 Met 是首选的铂结合位点。此外,D、E、S和Y也被发现是铂结合位点。这也是合理的,因为血清蛋白的供氧氨基酸已被证明是顺铂的动力学首选结合位点。很少有Cys残基被鉴定为结合位点,这可能是由于没有还原和烷基化。肽的半胱氨酸常形成二硫键,不经还原和烷基化就无法识别,因此,序列覆盖率会很低。在未来的研究中,应使用替代还原剂来提高肽序列覆盖率。生物信息学分析 为了揭示铂化蛋白质的定位、功能和途径,将从高丰度和低丰度部分中鉴定的蛋白质组合起来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工具进行分析。如图5A所示,GO分析表明大部分结合蛋白位于细胞外区域,发挥蛋白结合、金属离子结合、酶抑制剂等功能;因此,镀铂蛋白的定位证实了鉴定的可靠性。此外,这些蛋白质参与内肽酶活性、免疫系统过程、补体激活、炎症反应和凝血的负调节。为了阐明所涉及的途径,对鉴定的蛋白质进行了KEGG途径富集分析,结果表明最显着的富集途径是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图5B)。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已被证明在造血干/祖细胞的动员中发挥关键作用,这对造血具有重要意义。顺铂的血液学毒性与其在补体和凝血级联途径中与血液蛋白的结合之间的相关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图5 (A)通过GO 分析确定的铂化蛋白的定位、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B)铂化蛋白的富集途径血液蛋白与顺铂的结合率 由于未检测到一些铂化肽的游离形式,因此仅使用高丰度组分中的13种肽进行亲和力研究。可靠地计算了属于五种蛋白质的六种铂化肽的结合率。PRM分析中这些肽的信息见表S5,定量结果见图6。其中,富含组氨酸的糖蛋白的一种肽与顺铂的结合率最高,这可能是由于顺铂对含组氨酸和带负电荷的生物分子的高亲和力。Apoa1 蛋白的一个肽与顺铂的结合率最低。在本研究中可以确定结合率的铂化肽数量较少,这主要是由于某些肽的质谱响应低以及某些肽存在氧化形式。因此,这些肽的结合比率不能通过 PRM 方法确定。然而,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根据属于同一蛋白质的肽的质谱计数粗略估计某种蛋白质的丰度,这种方法可以更准确地确定高丰度肽与铂的结合率。图6 根据PRM分析多肽与顺铂的结合亲和力顺铂与血液蛋白的结合与其药代动力学、活性、毒性和副作用密切相关。然而,血液蛋白质组的复杂性限制了低丰度结合蛋白的鉴定。在本研究中,基于亲和色谱和nanoLC-IM-MS/MS 的 4D 蛋白质组学方法被用于分离低丰度和高丰度蛋白质并分析这两个部分。基于铂化肽的特征同位素分布和相似性算法,排除了假阳性鉴定。结果,共有 39 种蛋白质被鉴定为铂化蛋白质,这比之前研究中的数量要高得多。随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这些结合蛋白位于细胞外区域,主要参与内肽酶活性、免疫系统过程、补体激活、炎症反应和凝血的负调控。最显着的富集途径是补体和凝血级联,这可能与顺铂的血液学毒性有关。高丰度部分的 PRM 分析表明,富含组氨酸的糖蛋白中的肽与高丰度组分中的顺铂的结合率最高。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人类血液中与顺铂结合的蛋白质组,并计算了顺铂与血液蛋白的结合率。这种方法虽然在数据分析方面比较耗时,但它可以识别复杂系统中金属药物的低丰度结合蛋白,并且可以准确测量药物与血液蛋白的结合率。
  • 我国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技术获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大力支持下(项目资助号:21021004),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研究员在磷酸化蛋白质组分析技术方面获得新进展,相关成果发表在最近一期的Nature Protocols上(2013,8,461-480)。(http://www.nature.com/nprot/journal/v8/n3/abs/ nprot.2013.010.html)。  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IMAC) 是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磷酸化肽段富集技术之一,常规的IMAC使用的螯合基团有三羧甲基乙二胺、次氨基乙酸、亚氨基二乙酸等,在螯合铁、镓等金属离子后可用于磷酸肽的富集。其缺点是特异性不高,在富集磷酸肽的同时也富集了一些酸性肽。研究人员发现了磷酸酯锆或钛表面与磷酸肽之间的高特异性相互作用,并利用这一相互作用建立了以磷酸基团为螯合配体的新一代固定化金属离子亲和色谱技术。实验表明,该新型IMAC对磷酸肽富集的特异性优异,可以有效避免酸性肽段的非特异性吸附。与传统的IMAC相比较,其对磷酸肽的富集能力提高3-10倍,从而大大提高了蛋白质磷酸化分析的检测灵敏度和鉴定覆盖率。该新型IMAC方法自2006年发表首篇论文以来,已在Mol. Cell. Proteomics, J. Proteome Res., Anal. Chem.等蛋白质组学与分析化学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2007年发表在Mol. Cell. Proteomics的一篇论文已经被引用110余次。采用该方法为核心技术进行了人类肝脏蛋白质磷酸化的规模化分离鉴定,建立了迄今为止国际上人类肝脏蛋白质磷酸化的最大数据集 (Mol. Cell. Proteomics,2012,11,1070-1083)。
  • 一次性单细胞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同步分析策略
    细胞异质性作为细胞系统中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到生物研究领域的日益关注。在传统的群体分析中,单个细胞的独特差异往往被整体的平均值所掩盖,而这些被忽略的细节恰恰构成了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关键线索。随着微阵列芯片、核酸测序、质谱等技术的进步,对单一细胞进行基因组、转录组、代谢组和蛋白组分析已不再遥不可及。特别是核酸扩增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组、转录组在单细胞层面的测序技术的应用。尽管取得了这些进步,但在单细胞层面对蛋白质和代谢物的分析仍然面临重大挑战,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量有限且缺少有效的扩增手段。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策略,通过一次性单细胞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scPMA),可以在单次LC-MS/MS分析中同时获取单个细胞的蛋白质和代谢物信息。通过这种策略,研究人员能够整合单个细胞的多组学数据,以深入理解细胞内部相互作用的网络和调控细胞状态的复杂机制。scPMA策略共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图1):单细胞捕获及分离、纳升级样品预处理、一次性LC注入和质谱检测。前两个环节都是基于课题组前期自制的机械装置操作完成的,最后一部分才是scPMA策略的亮点。在常规分析流程中,由于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在物理化学特性上的根本差异,它们通常需要匹配不同的质谱检测技术。因此,在传统的样本预处理阶段,蛋白质和代谢物会被分离,随后各自经历特定的处理流程,并最终分别进行LC-MS/MS检测。然而,这些额外的分离和处理步骤不仅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而且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导致样本的损失,特别是在处理单细胞水平的微量样本时,这种损失尤为显著,可能对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造成影响。基于此,作者希望能够开发一种易于使用的方法来实现同一单细胞个体的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同步分析。图1 一次性单细胞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同步分析示意图实际上,代谢物和蛋白酶切后的肽段在C18反相色谱柱上的保留时间是存在差异的。如图2所示,在作者设置的45 min梯度下,大部分A549细胞酶切的肽段在9至17 min的范围内就已流出(图2a),而此时流动相中乙腈的最高含量仅为40%。而A549细胞产生的代谢物则主要分布在17 min之后,只有极少部分是在17 min以前流出(<10)(图2b)。导致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肽段与代谢物之间疏水性的差异,因此,该策略更适合蛋白组与有一定疏水性的代谢物分析。得益于C18的有效分离,可以在色谱梯度的不同时间段针对不同的样本成分(肽段/代谢物)设置不同的质谱检测参数(图2c)。有效的色谱分离加与之匹配的双区域质谱检测便可实现一次性单细胞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双重分析。与之前的单组学的结果相比,scPMA策略在定量深度上并无明显差异(图2d-f)。图2 单蛋白质组和代谢组分析与scPMA的性能比较 通过scPMA策略,研究者们能够对单个肿瘤细胞(包括A549、HeLa和HepG2细胞)进行双重组学分析,平均定量了816、578和293个蛋白质以及72、91和148个代谢物。并利用UMAP聚类和随机森林机器学习模型,基于单细胞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双重组学信息,实现了对细胞类型的初步分类(图3、4)。根据结果可得知,细胞在代谢组中的异质性要大于蛋白组。图3 scPMA策略分析单个肿瘤细胞(包括A549、HeLa和HepG2细胞)图4 基于单细胞的蛋白质组、代谢组和双重组学信息对细胞进行分类随后,作者还利用scPMA方法在单细胞水平上研究了多柔比星对肿瘤细胞的诱导作用(图5)。对比药物处理组的各个单细胞样本发现给药后不同的单细胞在蛋白质表达上存在着异质性,这也是在群体分析中无法观察到的现象。与未给药的细胞相比,给药组共鉴定出255个差异蛋白(图5b、c),一些肺癌细胞中过表达的蛋白显著降低。大部分的差异蛋白涉及的通路与DNA、染色质、核小体的合成有关(图5g)。同样,给药组和未给药组中鉴定出的代谢物也被用于UMAP聚类(图5d)和差异分析。差异分析结果(图5e、f)显示,93种代谢物有差异表达。其中,多柔比星仅在给药组检测到。值得注意的是,在给药组的各个细胞中,多柔比星丰度有明显的离散分布,甚至有10倍的丰度差异。这一结果表明不同的细胞个体具有不同的药物吸收水平,从而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异质性,这可能为进一步深入探索提供启发。基于差异蛋白质组和代谢组信息,利用MetaboAnalyst 5.0进行联合通路分析,分别富集出62条和234条相关通路。其中有37条显著相关的通路涉及的差异蛋白和代谢物与核糖体、DNA复制等药物作用机制有关(图5i)。图7.氘代差异分析流程示意图这些结果展示了scPMA策略在单细胞分析中的潜力,尤其是在药物干预研究中的应用前景。同时,这项工作也证明了一次性获取单细胞蛋白质组和代谢组信息的可行性,为未来在细胞分化、衰老和肿瘤免疫等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本文2024年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One-Shot Single-Cell Proteome and Metabolome Analysis Strategy for the Same Single Cell。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浙江大学化学系微分析系统研究所的方群教授。
  • Science:人类蛋白质图谱分析大进展
    2015年1月23日一期的Science公布了基于人类蛋白质图谱的大分析结果,包括与癌症相关的详细蛋白质图片,血液中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以及市场上被批准的所有药物所作用的目标蛋白质。 人类蛋白质图谱(The Human Protein Atlas),是由Knut and Alice Wallenberg基金会于2014年11月支持的一个大型跨国研究项目。近期他们又开放了一个以人器官组织为基础的蛋白质图谱数据库。基于1300万个注释的图像,整个数据库涵盖了人体中的所有主要组织和器官的蛋白质分布,也标注了仅表达在特定组织,如脑,心脏或肝脏的蛋白。作为一个开放的数据资源,这个数据库提高了对人类生物学的基本见解,更有望帮助推动新的诊断和药物的开发。 在Science的这篇文章里,"基于组织的人类蛋白质组图谱" 结合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以及基于抗体的分析,详细分析了大约20,000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蛋白编码基因几乎一半都是普遍表达在所有分析的组织。而有大概的15%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大量表达在一个或几个特定的组织或器官,包括众所周知的组织特异性蛋白质,如胰岛素和肌钙蛋白。睾丸是含有最丰富种类蛋白质的器官,其后是大脑和肝脏。分析结果还表明,大约3000种蛋白质是从细胞中分泌释放的,另有5500种蛋白位于细胞膜结构。 这一蛋白质图分析结果为制药行业的提供了重要信息。研究小组的Uhlé n表示,他们发现了市场上使用的药品有70%的作用目标是分泌或膜结合蛋白。有趣的是,另外30%被发现是作用其他组织和器官,这可能有助于解释药物的一些副作用,并且对未来药物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该数据库已经免费对外开放,网址是www.proteinatlas.org.
  • 药典委首次制定蛋白质组学分析标准,涉及色质谱、凝胶电泳等多种技术
    蛋白质组学是指在大规模水平上以蛋白质的生物多样性为基础,研究细胞、组织或生物体蛋白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与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等,从而揭示疾病发生、发展和药物治疗相关的规律与机制。随着质谱技术以及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在未知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结构的解析、靶向蛋白质定量、以及生物技术药物研发、质量控制和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方面应用越来越广泛。药典委拟制定《中国药典》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及应用指导原则,并于2024年2月20日发布公示稿(详见附件)并征求意见。该指导原则适用于蛋白质组学在蛋白质组成及其变化规律、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以及蛋白与蛋白之间相互作用方面的分析研究,规范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建立,分析过程质量控制和数据分析,确保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的重复性与可靠性。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需要具备实用性强、多肽和蛋白的检测特性好以及合适的质控过程,保证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同时蛋白质组学在操作过程中能够处理大量样品。蛋白质组学分析基本流程主要包括:1. 蛋白样品的提取,变性还原,酶解与多肽分离富集;2. 多肽的分析与鉴定;3. 数据分析。分离和富集技术:凝胶电泳和色谱技术分析与鉴定技术:质谱、二维凝胶电泳、X射线分析、核磁共振波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附件: 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及应用指导原则草案公示稿(第一次).pdf
  • BiopharmaLynx软件在蛋白质肽图分析中的应用
    BiopharmaLynx软件在蛋白质肽图分析中的应用周春喜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实验中心在新药研发中,蛋白质药物正在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而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复杂性又要求对蛋白质药物必须进行全面的表征,以满足新药报批、工艺改进和专利保护的要求。目前蛋白质药物的研发和表征还面临很多挑战,尤其是在重组蛋白的序列确证、微量杂质蛋白的检测和定量、不同批次间产品的比较和质量控制等方面。质谱在蛋白质的表征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测定蛋白质药物的分子量和产品的异质性,还可以通过肽图分析确证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包括氨基酸序列、突变和修饰、二硫键定位等信息。但如果没有功能强大的软件帮助,质谱数据的分析、比较、注释、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报告的产生将是一个十分费时耗力的复杂过程。如果进行人工分析,即使是经验丰富的分析人员也会感到很头疼,而且在如此复杂的分析过程中很难保证不出差错,而一旦出现差错,不仅会严重影响研发的进程,有些错误的判断还有可能导致整个项目的失败。因此,分析软件是必不可少的。理想的软件不仅可以按照标准的流程,自动地完成分析过程,还可以允许分析人员根据经验和知识对分析结果进行检查并修正错误的结果。沃特世公司的BiopharmaLynxTM软件就是这样的理想工具,它不仅可以自动地完成蛋白质分子量和肽图的分析,比较不同批次间的样品并确认有无差异,还具有以下特点:肽图分析覆盖率高肽图分析可以确证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包括氨基酸序列、突变和修饰、二硫键定位等。由于酶解后的样品中同时存在着蛋白质的完全酶切肽段、不完全酶切肽段、非特异酶切肽段、修饰肽段和杂蛋白肽段,因此肽图是非常复杂的。通过全信息串联质谱技术(MSE),可以同时记录样品中所有的母离子及其碎片离子信息。在全面信息的基础上,BiopharmaLynx软件将可以自动进行保留时间的对齐、强度归一化、痕量杂质分析、序列确证等工作。图1为BiopharmaLynx软件对两种干扰素产品肽图分析的鉴定覆盖率分析结果,及其序列对比界面。 二、BiopharmaLynx具有多种酶切功能在计算理论肽图时,BiopharmaLynx可以进行多种方式的理论酶切,包括半酶切、多酶联合酶切、非特异性酶切,以及自编辑酶切等。全面满足实验中的各种酶切分析需求。三、BiopharmaLynx具有多种翻译后修饰可选在计算理论肽图时,BiopharmaLynx还可以考虑各种翻译后修饰。在内置90种常见修饰可供选择外,分析人员还可自行编辑其需要的特殊修饰方式用于分析。四、修饰的肽段在不同样品间含量对比BiopharmaLynx软件可以比较不同样品间某种肽段(包括突变肽段和特定修饰肽段)的含量差异,发现样品间的细微差别,并用直观的方式显示出来。五、BiopharmaLynx的样品间肽图对比BiopharmaLynx软件这可以自动地将各个批次样品的肽图与参照样品的肽图进行对比,帮助我们快速而敏锐地发现不同批次的样品间有无细微差别。六、二硫键的定位二硫键对于蛋白质高级结构的形成和功能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二硫键的定位也是蛋白质结构分析的重要方面。但是二硫键的定位一直很耗时且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含有多对二硫键的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等。沃特世公司的肽图分析完整解决方案通过独特的UPLC/MSE数据采集方式和功能强大的BiopharmaLynx软件,可以快速地自动完成二硫键的定位分析(见图6)。在生物药领域,BiopharmaLynx软件作为液质数据分析最为专业的软件已经被广泛使用。目前,全球前十大生物药企业都已成为沃特世生物制药解决方案的使用者。关于沃特世公司 (www.waters.com)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NYSE:WAT)通过提供实用和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2011年沃特世公司拥有18.5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联系人:叶晓晨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市场服务部xiao_chen_ye@waters.com周瑞琳(GraceChow)泰信策略(PMC)020-8356928813602845427grace.chow@pmc.com.cn
  • ​PACTS辅助热蛋白质分析用于肽-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
    大家好,本周为大家分享一篇发表在Analytical Chemistry上的文章,PACTS-Assisted Thermal Proteome Profiling for Use in Identifying Peptide-Interacting Proteins。该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来自北京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心的贾辰熙和Chen Yali研究员。生物活性肽是一类重要的生物分子,通过与蛋白受体相互作用,参与调控多种生物学进程。研究肽-蛋白相互作用对于理解这些功能分子的调节机制至关重要。目前已开发多种方法用于表征肽-蛋白的相互作用,例如通过引入荧光探针在多肽上来监测蛋白-多肽的相互作用,或者将多肽固定在磁珠或其他载体材料上进行进一步的亲和沉淀。然而以上方法都需要对多肽进行修饰,导致多肽的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影响多肽-蛋白相互作用,产生假阳性结果。细胞热转移变分析(CETSA)和热蛋白质组分析(TPP)作为一种无修饰/无标签技术已被广泛用蛋白-配体相互作用研究。当配体与蛋白结合后,蛋白的热稳定性发生了改变,导致熔解曲线(Melting cure)发生位移。通过监测熔解温度的变化(∆Tm),实现对蛋白-配体相互作用的检测。CETSA以及TPP允许在天然环境下研究分子互作,从而保留了内源性蛋白表达水平、翻译后修饰、局部微环境等生物物理特性。除了改变蛋白质的热稳定性,肽配体与蛋白质受体相互作用还会导致蛋白构象、疏水性和溶剂可及性的改变,一些配体甚至起到生物助溶的作用。所有这些特性的改变会导致研究体系中靶蛋白丰度的变化。这种由肽段配体结合诱导蛋白的丰度改变现象称之为PACTS。而PACTS也可以被合理的利用用于识别与肽段配体结合的靶蛋白。基于此,本文将PACTS与TPP技术相结合用于肽-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PACTS可以辅助TPP分析,特别是在TPP分析过程中,由于配体-靶蛋白结合导致靶蛋白丰度降低至质谱检测限以下,无法绘制熔解曲线的情况下,PACTS可以作为另一个重要的监测手段。如图1所示,PACTS辅助TPP分析的实验流程大致如下:将蛋白提取液分成2份,分别与缓冲液(对照组)、肽配体(实验组)孵育,再将孵育后的每组样本等分成10份,在10个不同的温度下加热3 min。加热完成后,离心,收集上清液。利用SDS-PAGE将肽段与蛋白分离并进行胶内酶切。酶切后的肽段随即用TMT 10-plex标记,最后通过LC-MS/LS进行定量分析。将37 °C下对照组、实验组中同一蛋白的丰度变化作为PACTS的衡量指标(蓝框)。将在不同温度下蛋白的相对丰度变化转化为熔解曲线(黑框),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同一蛋白熔解曲线的位移(∆Tm)作为TPP的衡量指标。综合两种方法识别出的靶标蛋白,作为最终的筛选结果。图1. PACTS辅助TPP分析的实验流程图作者首先用标准肽段-蛋白互作对验证了PACTS辅助TPP分析的可行性。如图2所示,右侧为对照组/实验组中靶蛋白在不同温度下丰度变化(Western blot),中间及左侧则是基于Western blot数据生成PACTs以及熔解曲线。对于JIP1-JNK1互作对,PACTS显示没有明显的丰度变化,而熔解曲线则显示发生了位移(图2A)。与之相反的,对于HOXB-AS3-hnRNP A1互作对,PACTS显示出明显的丰度变化,而熔解曲线则由于靶蛋白丰度降至检测限以下而无法绘制(图2B)。以上两个例子都说很好地说明,PACTS和TPP是两种互补的检测手段,使用两种方法同时检测有利用提高结果的准确性。作者还考察了不同细胞环境对蛋白-配体互作的影响(图CD及图EF)。来源于293T细胞的OPRN1与Enkephalin配体互作产生的熔解温度变化为∆Tm= 0.5 °C(图E),而来源于Hippocampus的OPRN1与Enkephalin配体互作产生的熔解温度变化为∆Tm= -14.4 °C(图F)。这个差异可能是由于孵育时不同的微环境造成的。图2. PACTS辅助TPP分析标准肽段-蛋白互作对。随后,作者将PACTS辅助TPP分析应用到组学层面。Aβ肽是淀粉样斑的主要成分,而淀粉样斑块主要存在于阿尔茨海默症(AD)患者的大脑中。在Aβ肽中,Aβ1-42在介导神经毒性和氧化应激中起关键作用。THP-1细胞类似于小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功能障碍加速了与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进展,如AD。作者利用了PACTS辅助TPP分析研究了THP-1细胞中与Aβ1-42肽段相互作用的蛋白。如图3所示,图3A为PACTS结果,共发现37个蛋白在37 °C下有丰度变化。而TPP结果(图3B)则显示66个蛋白熔解曲线发生了位移。PACTS与TPP的结果具有较小的重合,说明两种方法具有互补性。GO分析表明(图3C),大多数与Aβ1-42相互作用的蛋白存在于细胞外泌体、胞质溶胶和细胞膜中。外泌体在AD中充当双刃剑,一方面,外泌体传播有毒的Aβ肽和过度磷酸化的tau遍及整个大脑,并诱导神经元凋亡。另一方面,它们消除大脑中的Aβ肽并促进其降解。了解Aβ肽与外泌体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更好的开发AD治疗治疗药物。此外,作者用Western blot的方法进一步确认识别出的靶标蛋白(图D-E)。最后,作者用免疫共沉淀的方法进一步证明靶蛋白与Aβ1-42存在相互作用。图3. PACTS辅助TPP分析与Aβ1-42相互作用的蛋白总之,本文开发一种PACTS辅助TPP的分析方法,可用于大规模组学层面肽段-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该方法具有无标记、无修饰的优势,无需额外实验,即可在TPP分析的同时获得PACTS信息。该方法也有助于理解多肽-蛋白质复合物相关的分子调控机制,进一步开发新型治疗药物。撰稿:刘蕊洁编辑:李惠琳原文:PACTS-Assisted Thermal Proteome Profiling for Use in Identifying Peptide-Interacting Proteins 参考文献1.Zhao T, Tian J, Wang X, et al. PACTS-Assisted Thermal Proteome Profiling for Use in Identifying Peptide-Interacting Proteins. Anal Chem. 2022 94(18): 6809-6818. doi:10.1021/acs.analchem.2c00581
  • 蛋白分析利器-月旭科技助力探索蛋白质人工化学合成的奥秘
    1965年,中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开启了生命化学研究的新时代。过去数十年历尽科研工作者的不断努力,蛋白质的人工化学合成取得了巨大进步。相较于自然界的生物合成,化学合成可创制具有各种精确控制结构及非天然结构的人造蛋白质,对于发展满足我们需求的蛋白质工具和蛋白质产品带来了新机遇。近期科研工作者们在化学合成蛋白领域又取得了新的成果,并应用了月旭科技的相关色谱柱产品,快来随小编一起饱尝科研的饕餮盛宴吧!化学合成大型镜像聚合酶并实现镜像DNA信息存储WELCH据悉,自然状态下的DNA,会经过精巧的进化来存储遗传信息。而手性倒链L-DNA具有相同的信息能力,但耐生物降解,可作为一个健壮的生物正交信息库。在一项新研究中,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朱听课题组的研究人员们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一个90kda的高保真镜像Pfu DNA聚合酶,它能够精确组装一个千碱基大小的镜像基因。该实验中首次使用的大型镜像蛋白质全化学合成策略及千碱基长度镜像基因的组装技术,解决了长期制约镜像生物学领域发展的大型镜像生物分子的制备难题。该研究成果以“利用高保真镜像Pfu DNA聚合酶实现生物正交的镜像DNA信息存储”(Bioorthogonal information storage in L-DNA with a high-fidelity mirror-image Pfu DNA polymerase)为题,于2021年7月29日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研究成果快览研究人员们用聚合酶在L-DNA中编码路易斯巴斯德1860年的一段话,这段话第一次提出了生物学的镜像世界。为突破全化学合成对蛋白质大小的限制,研究团队通过将嵌合的D-DNA/L-DNA关键分子嵌入到D-DNA存储库中,来实现手性隐写。团队将全长为775个氨基酸的Pfu DNA聚合酶分割为长度为467个氨基酸和308个氨基酸的两个片段分别合成,将其混合后共同复性,使其正确折叠为具有完整功能的90 kDa高保真镜像Pfu DNA聚合酶,为目前已报道最大的全化学合成蛋白质;研究者还利用该高保真镜像聚合酶组装出长达1.5 kb的镜像16S核糖体RNA基因,为目前已报道最长的镜像DNA。此外,他们发现保存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当地池塘水中)的微量L-DNA条形码,在1年内仍可扩增和测序;而在相同条件下的D-DNA条形码,在1天后就已经无法扩增。背后原因只有一个:它们的手性不同。在研究中,该课题组利用Ultimate XB-C4 (4.6*250mm, 5μm)来监测反应的进行,并检测肽段产品的纯度。同时用制备柱Ultimate XB-C4和C18 (21.2*250mm, 5μm或10*250mm, 5μm)来分离制备粗品肽段和连接产物。全化学合成富含二硫蛋白质WELCH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富含二硫的蛋白质是有用的药物或工具分子,但它们的合成由于折叠的困难而变得复杂。有鉴于此,清华大学的刘磊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郑基深教授等研究人员,使用可移除的O-连接的β-N-乙酰葡萄糖胺策略,实现了正确折叠的富含二硫键蛋白质的全化学合成,该研究成果以“Total Chemical Synthesis of Correctly Folded Disulfide-Rich Proteins Using a Removable O-Linked β-N-Acetylglucosamine Strategy”为题,发表于2022年1月3日的JACS杂志上。研究成果快览研究人员描述了一种可移除糖基化修饰(RGM)策略,它可以加速具有多个或甚至链间二硫键的正确折叠蛋白质的化学合成。实验过程中,利用Ultimate XB-C4(120Å或300Å,250mm×4.6mm,5μm)监测蛋白的合成反应,并用半制备柱Ultimate XB-C4和C18(300Å,250mm×10mm,5μm)成功制备得到目标蛋白。该策略包括在Ser/Thr位点引入简单的O-连接的β-N-乙酰氨基葡萄糖(O-GlcNAc)基团,通过稳定其折叠中间体,有效地促进了富含二硫的蛋白质的折叠。折叠后,O-GlcNAc基团可以用β-N-乙酰氨基葡萄糖酶(OGA)被有效地去除,从而获得正确折叠的蛋白质。使用这种策略,该研究组完成了正确折叠的铁调素的合成,这是一种含有四组二硫键的铁调节激素。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正确折叠的白细胞介素5(IL-5)的全合成,这是一种26kDa的同型二聚体细胞因子,负责嗜酸性粒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月旭科技专门针对多肽、蛋白类等生物样品方法开发,推出Welch生物样品分析方法开发包,助力前沿的科学研究和日常生产分析制备工作。● 适合蛋白、多肽或其他大分子的方法开发。为了能更好地与键合相发生作用,需使用大孔径(300Å或450Å)的填料。● 不同保留能力的不同选择性键合相,满足各种分子大小的蛋白质、多肽的保留和分离。参考文献1. Ting F. Zhu, et al. Bioorthogonal information storage in l-DNA with a high-fidelity mirror-image Pfu DNA polymerase. Nature Biotechnology,2021. Nature Biotechnology | VOL 39 | December 2021 | 1548–1555.2. Lei Liu, et al. Total Chemical Synthesis of Correctly Folded Disulfide-Rich Proteins Using a Removable O-Linked β-N-Acetylglucosamine Strategy. J. Am. Chem. Soc. 2022, 144, 349−357.
  • Thermo与MSAID合作,创新方法重新定义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数据分析
    日前,服务科学领域的全球领导者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和蛋白质组学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 MSAID 合作,为蛋白质组学研究人员提供先进的质谱软件,从而产生市场——通过使用人工智能 (AI) 和深度学习显着提高肽识别和定量能力,从获取的数据中获得领先的生物学洞察力。带有 CHIMERYS by MSAID 的 Thermo Scientific Proteome Discoverer 3.0 软件利用人工智能(AI)显着提高蛋白质组学数据中独特肽识别的识别率和数量。与通常假设串联质谱中的所有峰均来自单个肽的现有方法相比,CHIMERYS 确定了可以解释获得的串联质谱的最小肽集。与现有工具相比,这种创新方法使典型蛋白质组学数据集的独特肽识别数量增加了 1.8 倍,蛋白质识别数量增加了 1.5 倍。除了提高蛋白质覆盖率和定量能力外,Proteome Discoverer 3.0 软件与 CHIMERYS 搭配使用还有助于加快数据采集速度,从而提高样品通量。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和 MSAID 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宾夕法尼亚会议中心举行的第 69 届美国质谱学会(ASMS)质谱和相关主题会议上展示他们的新软件解决方案。「以前的技术无法完全解释使用质谱法生成的数据,因为质谱可能包含来自多个共同分离肽的片段,而这些片段无法使用当前算法进行识别。」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的色谱和质谱研发副总裁 August Specht 说,「通过使用 Proteome Discoverer 3.0 软件和 CHIMERYS,科学家们现在可以利用人工智能对蛋白质组数据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这不仅提高了蛋白质组学的覆盖范围,而且还扩展了蛋白质组学科学家获取和应用数据的方式。」MSAID 首席执行官 Martin Frejno 说:「嵌合光谱是基于质谱的蛋白质组学中的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通过 CHIMERYS,我们使用 AI 从头开始重新构想串联质谱的分析来解决它。」Proteome Discoverer 3.0 软件版本还包括更新的 INFERYS 预测模型,扩展了对串联质量标记(TMT)、碰撞诱导解离(CID)的支持,并为免疫肽组学提供了改进的结果。通过 Proteome Discoverer 3.0 软件和 CHIMERYS 的智能数据分析与 Thermo Scientific Vanquish Neo 超高效液相色谱(UHPLC)系统和 Thermo Scientific Orbitrap 质谱平台中的领先硬件技术配对,研究人员将有能力继续突破界限 蛋白质组学研究。有关 Thermo Scientific Proteome Discoverer 3.0 软件和 MSAID 的 CHIMERYS 的更多信息:www.thermofisher.com/proteomediscoverer关于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官网:www.thermofisher.com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是科学服务领域的全球领导者,年收入约为 350 亿美元。「我们的使命是让我们的客户让世界更健康、更清洁、更安全。」 无论他们的客户是在加速生命科学研究、解决复杂的分析挑战、改进患者诊断和治疗还是提高实验室的生产力,Thermo 都会在这里为他们提供支持。他们由 90,000 多名员工组成的全球团队通过行业领先的品牌(包括 Thermo Scientific、Applied Biosystems、Invitrogen、Fisher Scientific、Unity Lab Services 和 Patheon)提供无与伦比的创新技术、购买便利和制药服务组合。关于 MSAIDMSAID 官网:https://msaid.de/MSAID GmbH [ m s e d] 改变了科学家分析蛋白质组学数据的方式。MSAID 是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分析系主任的私人控股信息学分拆公司。该公司由一个跨学科的科学家团队创立,其愿景是为蛋白质组学领域提供更好的计算解决方案。该团队成员在蛋白质组学数据的获取、分析和解释方面拥有极其出色的业绩记录和长期的专业知识。作为蛋白质组学人工智能的领导者,他们用强大的、基于人工智能的解决方案取代当前的算法,并为更深入、更可靠的蛋白质组学数据查询方式铺平道路。相关报道: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releases/innovative-approach-redefines-data-analysis-in-proteomics-research/?keywords=AI
  • 基于镜像酶正交酶切的蛋白质复合物规模化精准分析新方法
    蛋白质作为生命活动的执行者,通过自身结构的动态改变,以及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组装为蛋白质复合物,调控各种生物学过程。因此,如何实现蛋白质复合物的精准解析已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化学交联结合质谱(CXMS)技术作为蛋白质复合物解析的新兴技术,利用化学交联剂将空间距离足够接近的蛋白质分子内或分子间的氨基酸残基以共价键连接起来,再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对交联肽段进行鉴定,实现蛋白质复合物的组成、界面和相互作用位点的解析。该技术具有分析通量高、灵敏度高、可提供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界面信息、普遍适用于不同种类和复杂程度的生物样品等优势,已成为X射线晶体衍射、低温冷冻电镜、免疫共沉淀等蛋白质复合物研究技术的重要补充。化学交联位点的鉴定覆盖度和准确度决定着该技术对于蛋白质复合物结构的解析能力。目前,为了实现蛋白质复合物的高覆盖度交联,研究人员发展了可用于共价交联赖氨酸(K)的氨基、谷氨酸(E)/天冬氨酸(N)的羧基、精氨酸(R)的胍基以及半胱氨酸(C)的巯基等多种活性基团的新型交联剂。进而,为了提高低丰度交联肽段的鉴定灵敏度,体积排阻色谱法、强阳离子交换色谱法,及亲和基团富集策略被提出用于交联肽段的高选择性富集,如可富集型化学可断裂交联剂——Leiker,与不具备富集功能的交联剂相比,通过亲和富集可以将交联位点鉴定数目提高4倍以上。胰蛋白酶镜像酶(LysargiNase)的酶切位点与胰蛋白酶互为镜像,可特异地切割赖氨酸和精氨酸的N端。由于LysargiNase的N端酶切特点,电荷主要分布在交联肽段的N端,在碰撞诱导裂解(CID)和高能诱导裂解(HCD)模式下产生以b离子为主的碎片离子,与胰蛋白酶酶切肽段以y离子为主的碎片离子互为镜像补充,为胰蛋白酶酶解肽段在质谱鉴定中b离子缺失严重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办法。由于具有较高的酶切特异性和酶活性,镜像酶已经成功地应用于蛋白质C末端蛋白质组鉴定、磷酸化蛋白质组研究、甲基化蛋白质组鉴定等方面,然而在CXMS中的应用仍未见报道。为进一步提高对蛋白质复合物结构及相互作用位点的解析能力,本文发展了LysargiNase与胰蛋白酶联合酶切的方法,基于镜像酶正交切割的互补特性,通过产生赖氨酸及精氨酸镜像分布的交联肽段,以增加特征碎片离子数量和肽段匹配连续性,从而提升交联肽段的谱图鉴定质量,达到提高交联位点的鉴定覆盖度和准确度的目的。通过分别对牛血清白蛋白及大肠杆菌全蛋白样品的交联位点鉴定结果的考察,评价该策略对单一蛋白样品和复杂细胞裂解液样品蛋白质复合物表征的应用潜力。蛋白质样品制备称取牛血清白蛋白粉末,以20 mmol/L 4-(2-羟乙基)-1-哌嗪乙磺酸(HEPES, pH 7.5)作为缓冲体系,配制0.1 mmol/L牛血清白蛋白溶液。大肠杆菌细胞(种属K12)在37 ℃下采用Luria-Bertani(LB)培养基培养24 h,然后于4 ℃以4000 g离心2 min,收集细胞沉淀。细胞沉淀采用磷酸盐缓冲液(PBS)清洗3遍后,悬浮于细胞裂解液(含20 mmol/L HEPES和1%(v/v)蛋白酶抑制剂)中,冰浴超声破碎180 s(30%能量,10 s开,10 s关)。匀浆液于4 ℃以20000 g离心40 min,收集上清,采用BCA试剂盒测定所得蛋白质含量。稀释大肠杆菌蛋白裂解液至蛋白质含量为0.5 mg/mL。化学交联样品制备以20 mmol/L HEPES(pH 7.5)为溶剂配制浓度为20 mmol/L 的BS3交联剂母液 将交联剂母液加入牛血清白蛋白的缓冲溶液及大肠杆菌蛋白裂解液中,使交联剂的终浓度为1 mmol/L,在室温条件下反应15 min 通过添加终浓度为50 mmol/L的淬灭溶液NH4HCO3进行交联反应淬灭,并在室温下孵育15 min 在冰浴条件下,将交联样品逐渐滴入8倍体积的预冷丙酮中,于-20 ℃静置过夜 在4 ℃条件下,以16000 g转速离心,去除丙酮,然后将交联蛋白用预冷丙酮清洗2次,去除上清液后,于室温挥发掉残余的丙酮 以8 mol/L尿素溶液复溶蛋白质沉淀 将牛血清白蛋白交联样品以5 mmol/LTCEP作为还原剂,于25 ℃下反应1 h进行变性和还原 将大肠杆菌样品以5 mmol/LDTT作为还原剂,于25 ℃下反应1 h进行变性和还原,避免大肠杆菌蛋白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变性 添加终浓度为10 mmol/L的碘乙酰胺(IAA),在黑暗中,于室温下反应30 min 以50 mmol/LNH4HCO3稀释样品至尿素浓度为0.8 mol/L后,将样品均分为两份,一份以蛋白样品与蛋白酶的质量比呈50:1的比例加入胰蛋白酶,于37 ℃酶解过夜,另一份加入终浓度为20 mmol/L的CaCl2,以蛋白样品与蛋白酶的质量比呈20:1的比例加入LysargiNase,并在37 ℃温度下酶解过夜。液相色谱-质谱鉴定及数据搜索上述所有样品经过除盐,使用0.1%甲酸(FA)溶液复溶,用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肽段浓度,进行反相高效色谱分离和质谱分析。牛血清白蛋白样品采用Easy-nano LC 1000系统偶联Q-Exactive质谱仪平台进行质谱分析。流动相A: 2%(v/v)乙腈水溶液(含0.1%(v/v)FA) 流动相B: 98%(v/v)乙腈水溶液(含0.1%(v/v)FA)。梯度洗脱程序:0~10 min, 2%B~7%B 10~60 min, 7%B~23%B 60~80 min, 23%B~40%B 80~82 min, 40%B~80%B 82~95 min, 80%B。Q-Exactive质谱仪采用数据依赖性模式,Full MS扫描在Orbitrap上实现,扫描范围为m/z 300~1800,分辨率为70000(m/z=200),自动增益控制(AGC)为3×106,最大注入时间(IT)为60 ms,母离子分离窗口为m/z 2。MS/MS扫描的分辨率为17500(m/z=200),碎裂模式为HCD,归一化碰撞能量(NCE)为35%, MS2从m/z 110开始采集,MS2的AGC为5×104, IT为60 ms,仅选择电荷值为3~7且强度高于1000的母离子进行碎裂,并将动态排除时间设置为20 s。每个样品分析3遍。大肠杆菌样品采用EASY-nano LC 1200系统偶联Orbitrap Fusion Lumos三合一质谱仪平台进行质谱分析。流动相A: 0.1%(v/v)甲酸水溶液 流动相B: 80%(v/v)乙腈水溶液(含0.1%(v/v)FA)。梯度洗脱程序:0~28 min, 5%B~16%B 28~58 min, 16%B~34%B 58~77 min, 34%B~48%B 77~78 min, 48%B~95%B 78~85 min, 95%B。Orbitrap Fusion Lumos三合一质谱仪采用数据依赖性模式,Full MS扫描在Orbitrap上实现,扫描范围为m/z 350~1500,分辨率为60000(m/z=200), AGC为4×105, IT为50 ms,母离子分离窗口为m/z 1.6。MS2扫描的分辨率为15000(m/z=200),碎裂模式为HCD, NCE为30%, MS2从m/z 110开始采集,MS2的AGC为5×104, IT为60 ms。仅选择电荷值为3~7且强度高于2×104的母离子进行碎裂,并将动态排除时间设置为20 s。每个样品分析3遍。质谱数据文件(*.raw)采用pLink 2软件(2.3.9)对交联信息进行检索和鉴定。使用从UniProt于2019年4月27日下载的牛血清白蛋白序列和大肠杆菌序列,搜索参数如下:酶切方式为胰蛋白酶(酶切位置:K/R的C端)、LysargiNase(酶切位置:K/R的N端) 漏切位点个数为3 一级扫描容忍(precursor tolerance)2.00×10-5 二级扫描容忍(fragment tolerance)2.00×10-5 每条肽段的质量范围为500~1000 Da 肽段长度的范围为5~100个氨基酸 固定修饰为半胱氨酸还原烷基化(carbamidomethyl [C]) 可变修饰为甲硫氨酸氧化(oxidation [M])、蛋白质N端乙酰化(acetyl [protein N-term]) 肽段谱图匹配错误发现率(FDR)≤5%。映射胰蛋白酶与LysargiNase酶解样品的交联位点在牛血清 白蛋白晶体结构(PDB: 3V03)的映射 LysargiNase与胰蛋白酶酶解样品的交联位点对及单一交联位点的互补性LysargiNase与胰蛋白酶酶解样品共同得到的交联位点鉴定打分比较b+/++与y+/++离子碎片分别在α/β-肽段的碎片覆盖度LysargiNase与胰蛋白酶酶解的交联肽段质谱图大肠杆菌样品中LysargiNase与胰蛋白酶酶切鉴定蛋白质复合物信息互补性带点击了解原文:https://www.chrom-china.com/article/2022/1000-8713/1000-8713-40-3-224.shtml
  • 2015技术展望之蛋白质分析
    蛋白质是细胞功能的执行者,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然而人们对蛋白质和蛋白质组的了解还远远不够,蛋白质分析被认为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2015年是蛋白质领域的关键一年,有可能决定着蛋白质分析的未来走向。  1.人类蛋白互作图谱取得更大的成果。最近Cell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大规模的蛋白质研究,科学家们鉴定了一万四千个蛋白相互作用,获得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人类蛋白互作图谱。他们计划将在未来六年中逐步完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互作图谱。这种图谱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的了解人类互作组,进一步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对新发现的蛋白互作进行研究,能够揭示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真实关系。我们期待在2015年看到这类研究结出更多硕果。  2.人造环境为蛋白质分析提供便利。今年八月Roy Bar-Ziv及其同事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展示了以微流体DNA隔室为基础的人造细胞。这些二维的人造细胞可以实现预编程的蛋白合成、代谢和通讯,是一种非常灵活的蛋白合成系统。研究显示,人造细胞能够更好的模拟蛋白表达的动态模式,维持蛋白信号的梯度。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系统来评估蛋白质的活性和相互作用,这种方法将对蛋白质功能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  3. 一个时代的终结&mdash &mdash 蛋白质结构计划PSI收官。PSI项目在运行了十五年后,正逐步走向自己的终点。PSI项目已经确定了六千三百多个蛋白结构,为蛋白质分析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那些为PSI而建的高通量蛋白生产中心可能会继续维持下去,给其他结构生物学实验室使用。结构生物学家们也可能启动与数据处理有关的中、大型项目,作为PSI的延续。  不管怎样,对于蛋白质领域来说明年都是特别的一年,研究者们需要决定PSI之后的前进方向。我们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人类互作组图谱的大型项目,增进我们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 沃特世向小分子分析、蛋白质解析领域迈进
    Synapt™ HDMS™ 质谱分析系统产品发布会在穗盛大召开 2007年8月19 日,上海 - 沃特世公司(NYSE: WAT)在广州珠江帝景酒店召开新产品发布会,正式向中国用户介绍其于今年年初荣获Pittcon最佳新产品金奖的Synapt™ HDMS™ 质谱分析系统(Waters Synapt High Definition MS™ (HDMS) System)。这是第一台基于高效离子淌度测量和分离技术的高性能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此次发布正值第五届中国蛋白质组学大会在穗举行,因此首次亮相的Synapt HDMS吸引了超过11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蛋白质组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 晚上19点30分,发布会以为产品亮灯作为序幕:四位客席嘉宾应邀上台,与沃特世中国区市场经理陈红女士共同主持这一仪式。在聚光灯的投射之下,白色巨型的Synapt HDMS仿真模型立刻成为全场的亮点。随后,沃特世中国市场总监舒放、亚太总部市场开发经理Mark Ritchie和应用培训经理吴麟堂,以及中国区质谱维修经理葛玉春等几位高层悉数到场进行精彩演讲,并演示了这一新产品所应用的先进技术。 “这是一套很好的产品。众所周知,蛋白质的结构决定其功能。但是,使用普通的质谱仪是不能观察到异构体的,这或多或少会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李玉花院长说, “而Synapt HDMS的面世可以很好填补这一技术空白,大大丰富了常规质谱力所不能及的独特信息。” 深圳市南山区疾病控制中心柳洁主任也认为,“Synapt HDMS会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对离子空间比较结构的分析,在小分子研究、蛋白质解析、代谢物鉴定和生物制药等领域是一个极大突破。因此,这个产品无论是在全球还是中国的相应领域都有着极大的研究应用潜力”。 Synapt HDMS产品发布会在一片愉悦的氛围中圆满结束。沃特世中国市场总监舒放充满信心地表示,Synapt HDMS进入中国市场的策略是坚决的,也是务实的。“这种激动人心的分析手段,将会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帮助相关领域内的研究人员轻松从事所有UPLC/MS/MS的应用分析。” 关于Synapt HDMS质谱 伴随2006年美国质谱年会上推出Synapt HDMS 质谱系统, 沃特世公司成为第一个将高效离子淌度测量与分离技术结合并商业化的公司,同时设计专业操作软件分析样品离子的大小,形状,电荷数及质量。 作为对该质谱系统创新科技的认可,Synapt HDMS 质谱系统在2007年匹茨堡分析仪器展览会上被评为最佳新产品金奖。 另外,行业通讯杂志—《仪器商业展望》也将Synapt HDMS 质谱系统评为2007年匹茨堡大会新产品最高奖。 欲知更多有关Waters Synapt HDMS质谱分析系统的信息,请访问www.waters.com/HDMS。 关于沃特世公司 沃特世公司(股票代码NYSE:WAT) 在全球范围内,通过传递实用,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技术在人体保健,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水质分析领域建立了商业优势。 拥有整合的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和热分析技术,沃特世公司的技术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用户的成功提供了保证平台。 沃特世公司2006年收入为12.8 亿美元,在全球拥有4,700 名员工。沃特世公司致力于与全球用户一同推动科学发现并保障产品的卓越性能。 Waters, Synapt, High Definition MS和HDMS是沃特世公司拥有的商标。 媒体查询,请联络: 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谢迎锋 小姐 电话:+86 21 54263597 传真:+86 21 64951999 Email:xie_ying_feng@waters.com 网址:www.waters.com www.waterschina.com
  • 强强联合|Evosep - Exploris 480蛋白质组学高效分析
    在当今蛋白质组学的研究热潮中,液质联用技术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在精zhun医学和大队列组学背景下,研究人员往往需要对大量样本实现快速高效检测。为了满足各实验室与日俱增的对复杂样品的检测需求,赛默飞作为蛋白质组学领域的领导zhe,最近三年接连推出了智能化Orbitrap Eclipse、Orbitrap Exploris系列质谱以及FAIMS Pro、FAIMS Pro Duo等新技术,大大提高提高了质谱的检测灵敏度及功能多样性。除质谱外,液相作为LC-MS/MS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兼具灵敏度、稳健性和易用性。丹麦Evosep公司在2017年发布的Evosep One液相,具有通量高、标准化、样本残留低等优点,不失为大队列及临床应用的不错选择。01Evosep One与FAIMS-Orbitrap Exploris™ 480联用FAIMS Pro搭载Orbitrap Exploris质谱仪,为简化操作而设计,在仪器生产率和耐用性方面树立了新标准。在Orbitrap Exploris 480联合FAIMS Pro的第yi篇性能评测文章中[1],Jesper V. Olsen教授就使用了Evosep One短梯度高通量蛋白组学分离系统,如图1,单个FAIMS CV电压下,上样500ng Hela 肽段,配合21分钟短梯度(每天可分析60个样品),FAIMS-DDA方法可鉴定3473个蛋白,FAIMS-DIA方法定量超过5000个蛋白。(详见微信稿: 新鲜出炉!Orbitrap Exploris™ 480第yi篇文献)图1. Evosep One液相与FAIMS-Orbitrap Exploris™ 480联用评测结果。500ng hela酶解肽段的蛋白鉴定数。A. 21min DDA/ FAIMS-DDA的结果 B. 21min DIA/ FAIMS-DIA的结果。(点击查看大图)02Evosep-FAIMS Pro-Exploris 480助力FFPE蛋白质组学研究很明显,Evosep One LC与Orbitrap质谱已然成为一种成功的组合。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FFPE)样品是医院大量复杂组织样本的常用储存方式,可以在室温下长时间保持样本的原始形态,也是疾病研究的重要资源。鉴于样本量巨大以及样品的复杂性,需要在蛋白组覆盖深度和整体的分析时长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如图2A,慕尼黑工业大学的Bernhard Kuster教授团队评估了前处理方式nanoLC、FAIMS Pro及质谱方法等多个因素[2]。数据显示,当使用44min(30SPD)或88min(15SPD)方法,上样量为600ng时,蛋白和肽段检测量几乎达到饱和(图2B、2C)。根据优化后的方法,如图2D,作者控制总检测时长一致,其中一个样品经offline High-pH RP分级成4个馏分后使用Exploris 480进行44min的检测,另一样品组合FAIMS-Exploris 480的不同CV值分析(每次运行5个CV,总共10个CV),两种方式分别从相同的样品中鉴定到5368和5247个蛋白,且90% 蛋白质的变异系数均≤15%(图2E)。这表明样品前处理更加简洁的Evosep One−FAIMS − MS/MS分析方式可以获得与bRP分级相似的蛋白质组学深度和定量重现性。图2. FFPE蛋白质组学工作流程示意图(A) 上样量对应的蛋白(B)和肽段(C)鉴定数目 Evosep One−FAIMS − MS/MS分析方式可以获得与bRP分级的鉴定深度(D)和定量重现性(E)。(点击查看大图)03Evosep-FAIMS Pro-Exploris 480实测结果Label free定量和DIA技术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两种蛋白质组学研究策略,拥有一个更高效的解析平台尤为重要。FAIMS Pro – Exploris 480超高分辨质谱经近几年的市场检验,在LFQ、TMT和DIA定量工作及修饰样品等工作中都有着优异的表现。如图3,近期我们采用FAIMS Pro-Orbitrap Exploris 480平台,结合Evosep One液相及Evosep One色谱柱,对500ng Hela酶解肽段进行了15min (60SPD)或44min (30 SPD)的快速分析。图3. 测试所用的设备及色谱柱(点击查看大图)结果如图4所示,FAIMS-DDA采集模式下,采用Proteome Discoverer中2-stage SequestHT的方式对每个数据单独检索(不使用Match Between Run),15min和44min内可分别鉴定到超3500个及5100个蛋白;在FAIMS-DIA采集方式下,使用Spectronaut的direct-DIA检索方式,15min和44min内可分别鉴定到约4200个及5500个蛋白,可实现蛋白质组的快速深度分析。图4. 使用 DDA及FAIMS-DDA在不同梯度长度下从 500ng hela样品中鉴定的蛋白数(A)和肽段数(B) 使用 DIA及FAIMS-DIA在不同梯度长度下从 500ng hela样品中鉴定的蛋白数(C)和肽段数(D)。(点击查看大图)总结:全球顶jian的Orbitrap Exploris™ 480超高分辨质谱凭借其优越的分析性能,提供超高分辨率、灵敏度和稳定性,为组学研究者提供最强有力的可靠结果。Evosep One稳定的前端色谱分离技术,标准化的操作流程,能够实现全平台更高效、更稳定的蛋白质组学深度解析,满足大规模临床样本等的高强度检测需求。致谢:感谢杭州纽蓝科技有限公司(Evosep大中华区总代理)在本次数据测试中提供的样机和相关技术支持参考文献:[1]. Dorte B. Bekker-Jensen , et al., A Compact Quadrupole-Orbitrap Mass Spectrometer with FAIMS Interface Improves Proteome Coverage in Short LC Gradients. Molecular & Cellular Proteomics, 2020, 19, 716–729[2]. Stephan Eckert , et al., Evaluation of Disposable Trap Column nanoLC−FAIMS−MS/MS for the Proteomic Analysis of FFPE Tissue. J. Proteome Res. 2021, 20, 5402−5411如需合作转载本文,请文末留言。
  • 沃特世将在WCBP推出业内首台蛋白质、多肽、多聚糖分析平台
    1月28日,沃特世公司(NYSE:WAT)在2013年生物精神病学世界大会(WCBP 2013)专题报告会上再次强调了他们将推进生物治疗表征技术的承诺。更具体地说,沃特世在当天推出了一款扩展的使用UNIFI的生物制药解决方案平台,新的ACQUITY 平台性能卓越,可利用 LC (UPLC)CSH130 C18 和 XSelect™ HPLC CSH130 C18 色谱柱分析肽图并可运用三GlycoWorks™ 试剂盒进行多聚糖标记和样品制备。   这些创新表明沃特世持续专注于为正在研发生物治疗药物和生物仿制药物的科研人员及相关的合作实验室或机构开发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这些新产品将进一步促进常规化学疗法的分析,特别是除精细蛋白和多肽水平结构分析外的糖蛋白的多聚糖修饰成分分析。在整个研发制造过程中运用更快、更精确的糖基化知识,生物制药企业能够更大程度地获得分子水平上的关键性质量控制。这也是达到更好监管生物治疗药物安全、有效这一目标的内在需求所要求的。  沃特世集成UNIFI的生物制药解决方案平台  该生物制药解决方案平台汇集了HPLC/MS表征技术和UNIFI的科学信息系统,是第一个可进行完整的蛋白质质量分析,肽图绘制和常规生物分离的平台。今天,沃特世扩展的解决方案已可支持一个网络工作组实验室中的混合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Q-TOF)和光学检测仪器的运行。该UNIFI的部署能力基于系统可指导生物制药公司调节或不调节实验室环境,并在整个生产和质量体系控制的全程灵活地采用高分辨率的UPLC和高性能质谱进行生物分离和分析。  最新发行的多聚糖应用工作手册扩展了该平台的功能,可通过荧光检测器支持常规的多聚糖检测和分析。结合高性能UPLC的HILIC(亲水作用色谱法)分离,沃特世的校准标准物质和试剂,以及NIBRT/沃特世 GlycoBase 3+ UPLC 多聚糖单元参考数据库可对多聚糖进行定性、定量和定型。  爱尔兰国家生物处理研究与培训学院(NIBRT)教授Pauline Rudd率领的研究小组开发的GlycoBase 3+ 数据库是世界首个多聚糖色谱保留值的资料库,采用葡萄糖校准单元表示,涵盖了与现代生物治疗糖蛋白相关的多种不同结构的多聚糖类型。  当前基于UNIFI的生物制药解决方案平台具有的特点是:  ACQUITY UPLC H-Class和H-Class生物系统具有生物惰性流路并附带自动混合的四元溶剂处理技术,在执行高分辨率的生物分离时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沃特世的肽、蛋白质和多聚糖色谱柱分离技术,利用生物分子的特性设计选择性并通过QC测试来确保达到预期结果   沃特世提供的生物制药的分析标准物质和试剂确保了SEC(尺寸排阻色谱法)及多聚糖分离校准系统、系统整体质量的检查标准、肽图和释放多聚糖流程的准确性   Xevo G2-S Q-T质谱仪,一款高灵敏度、定性定量精确的台式质谱系统配备了沃特世专利的StepWave™ 离子光学技术,一种独特的离轴离子源技术,可为质谱提供顶级的灵敏度和优良的重现性   UNIFI科学信息系统,一种交互、工作流驱动的数据平台可进行灵活的仪器控制,先进的数据处理及出具综合性报告,通过GxP的实验室兼容性可实现工作站内的常规部署或工作组的实验室配置   GlycoBase 3+数据库,史无前例的色谱保留位置资料库记录了与一系列生物治疗药物相关联的以葡萄糖为单元的多聚糖结构。
  • 中科院院士、著名色谱分析化学家张玉奎:注重自主研发、仪器研制,向着分析化学强国迈进
    癌症有没有可能在早期就被诊断?体检可不可以只抽一微升血… … 近年来,精准医学概念的兴起,也将其背后分析化学和生命科学交叉的这片“隐秘地带”逐渐引入公众视野。  分析化学的迅速发展为生命科学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很多待解的难题,因为分析化学的介入找到新的解决路径。比如,通过利用色谱技术纯化中药,将有毒物质马兜铃酸进行分离。  那么,分析化学是如何推动生命科学发展的,国内分析化学的发展有何新的趋势?具体而言,它在精准医学方面有哪些应用?如何解决国产仪器产业化发展难题,推动我国从分析化学大国走向分析化学强国?  著名色谱分析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谈及分析化学发展的最新趋势及仪器产业化方面的思考。  分析化学的转向  “一般讲上个世纪是化学的世纪,而这个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大家研究的重点是研究人、研究生命科学。化学也转向了以生命科学为研究重点,我们现在已经把蛋白质组学的定性定量,转向精准医学和重大疾病的发展。”  张玉奎院士说,分析化学已经无孔不入,任何一个新兴的科学都少不了分析化学,也服务于生命科学,为它提供研究方法和手段。  比如,人的蛋白组学的磷酸化。这个磷酸化有两种,一种是氧磷酸化,一种是氮磷酸化,氧磷酸化比较稳定。这块可以用来研究磷酸化和各种癌症的直接关系,也就是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中,癌症形成了病及康复的过程。  但是,关于氮磷酸化的研究却非常少,因为它不稳定,遇到酸就分解,样品非常难处理。“所以生物学界就给我们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就合成了一个分子,它有两个新的中心,专门抓氮磷酸化,用这个办法就可以把磷酸化保存下来,抓住鉴定,研究它的生物功能。”  张玉奎院士谈及,生物学上对这个磷酸化研究早了20多年,但依然对它了解较少。而分析化学上介入之后,很快就解决了这个“卡脖子”的难题。  这就是分析化学服务生命科学的一个典型例子。  实际上分析化学可以为生命科学做很多事情,张玉奎院士团队的很多工作也都是为生命科学的研究来发展方法和技术。当然,生命科学的发展也对分析化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张玉奎院士认为,分析化学发展的新趋势可以用“三高”来概括。其一,高灵敏度,需要检测到很多非常微小的变化,这也是需要永远追求的目标 其二,高选择性,要排除其他单位的干扰 其三,高通量,测算速度要快,满足大批量检测需求。这是分析化学或者测量学发展的新趋势。  除此之外,质谱、色谱的联用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们现在有个色谱公司,现在已经在苏州搞了一个分公司,推动色谱和质谱联用。这其中涉及几万种蛋白,色谱是把它分离开,然后质谱一个一个告诉你都是什么东西。”张玉奎院士表示。  驱动精准医学  去年9月,国家层面着眼于“十四五”时期加快科技创新的迫切要求,提出了“四个面向”,即“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这为科技创新指明了方向。  面向生命健康也成为分析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作为色谱领域的领军人物,张玉奎院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自己所在的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一共有大约600人,他们都在干一件事,那就是分离分析。“现在我们朝着大健康方向发展,除了技术之外,我们还要建立大的数据库。因为你只有对健康人的统计,对各种疾病进行统计,才能够知道变化趋势是哪里。”  中国工程院詹启敏院士此前曾公开表示,临床疾病治疗的现状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疾病诊断大多在中晚期,死亡率很高,尤其是癌症 二是治疗的被动性和盲目性,疾病的发生往往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背景、变异免疫和内分泌改变导致细胞、分子改变,进一步导致组织器官病变造成疾病发生,而患同种疾病的不同病人针对相同的治疗方法会出现不同的临床愈后。因此,临床上要进行不同表型的分型,并找到分子标志物。  这就是精准医学临床发展的需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蛋白质组学从上世纪90年代进入大众视野以来,其在肝癌、胰腺癌、糖尿病等疾病早期诊断、治疗和分型等精准医学领域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张玉奎院士表示:“所有重大疾病,包括癌症,大家过去认为是基因在变化,现在看来实际上是基因里蛋白的变化。这可以用来诊断疾病,同时还可以诊断疗效。这样一来,诊疗过程就会更为精准。”  蛋白质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驱动了精准医学的发展。特别是精准医学涉及的精准测量、精准定性、精准定量等都需要分析化学提供研究方法的支撑。  比如,尿液跟踪检测。从你健康的时候起一直到病发连续检测你的尿液,录入专门的数据库。长时间跟踪就会发现你的尿液里的蛋白是朝着哪种疾病发展,然后进行及时调整,持续跟踪你的健康。  再比如,怎么判断一个人是抑郁症还是郁闷。我们就发现,得了抑郁症有两个蛋白它表达特别高。所以,这两个蛋白就有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标记,如果它高了就考虑是得了抑郁症了,就要赶快做心理上的纾解。  “这就叫蛋白质组学驱动精准医学,它为精准医学提供了一个工具或研究方法,它能够让诊疗更精准一点,治病依据更加充分一点。”张玉奎院士表示。  单元部件是新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几代人从0到1的艰苦探索,中国已经是色谱、分析化学大国,从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从业人员来看都是世界首位。  不过,张玉奎院士认为,我国依然还不是分析化学强国。“因为很多重要的设备,高端的消耗品还依赖国外进口。接下来,还要更加注重自主研发、仪器研制及产业化发展,朝着分析化学强国迈进。”  值得注意的是,他所在的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大连化物所分离分析实验室)在产学研方面已经取得不小的突破。比如,大连化物所在色谱产业化方面,拥有国内一流的液相色谱生产企业大连依利特。  就在去年,色谱分离技术的第三代研究者之一——汪博士团队,通过海创人才长三角创业服务中心引进并落地嘉兴南湖,所创办的浙江博颐生物将致力于基于新型分离材料的生物提取和生物合成新技术的产业化。令人欣喜的是,浙江博颐生物与苏州纳微科技以及大连化物所梁博士等为代表的第三代,所开发的高效色谱填料和色谱柱已经可与国外部分最新产品相媲美。  色谱原本只是个分析工具,而现在已经很多人把色谱制备拿来做生物医药的分离、纯化,并且取得令人欣喜的成效。张玉奎举例,自己的“弟子”梁鑫淼团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南昌搞了一个达87米的大装置,用五基色谱来纯化生中药。他已经把张伯礼院士开的“清肺排毒汤”,经过分离纯化,把马兜铃酸这个有害物质拿掉,把四个有效成分进行富集,最后变成了粉末,制成胶囊。  “现在国际上对马兜铃酸的要求是零检出,但是我们中药天生就含有这个元素。过去中医上没有办法,就采取控制剂量的方法,不让你中大毒,实际上这是很危险的。”他表示,通过这种分离纯化的手段,困扰多年的中药出口难题也得以解决。  再说到质谱。目前国内还是以进口为主,比如大连化物所生物楼里有40余台质谱,其中一台就是200万~300万元,成本高昂。不过,大连化物所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已经开始自己制造质谱,“去年疫情期间国外设备进不来,我们的质谱还卖出去30台。”  张玉奎院士表示:“我们希望把质谱做大,还联合投资公司一起在杭州落地了一个公司,希望借此推动它的产业化。我们的目标就是临床质谱,解决临床问题,所以希望把它做成一个大产业。”  质谱可以用于公共交通的防爆检测,也可以用来做肺结核筛查,还可以用于手术麻醉剂量的控制等方面。张玉奎院士认为:“将来质谱发展到临床,可以整个推动我们大健康朝前走,就不是说癌症怎么治疗,而是怎么预防癌症,怎么健康地活着。”  目前,大连化物所分离分析重点实验室质谱和色谱都可以实现自主研制。近年来,国家政策层面大力支持下,国产仪器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是距离真正实现产业化,达到跟国外竞争的水平,还有个过程。从基础研究到产业方向、资金、技术实力、用户认可度等方面,国产仪器都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张玉奎院士认为,国产仪器要想真正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该重点朝着单元部件的方向发展。首先就应该去解决部件问题,而不是都来做整机,这样研发力量就会分散,造成资源浪费。而是要走差异化路线,这个部件一批人生产,另一个部件另外一批人生产,然后再组装成一个整机,这样就会形成一种高质量发展的机制。  “单元部件的高质量研究,应该成为今后的重头。”张玉奎院士认为,各研发机构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这样才能形成中国特色的产业化。
  • 大化所高通量多重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获进展
    近日,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王方军博士、邹汉法研究员等人在高通量多重蛋白质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级质谱(MS1)谱图中六种不同蛋白质样品同时规模化定量分析的同位素标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细胞蛋白质合成-降解周转更新分析,分析通量是常规同位素标记方法的三倍,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出版社新创立的综合性刊物《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 2013, 3, 1827. doi: 10.1038/srep01827)上。  基于一级质谱(MS1)的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由于定量精度高,是现今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技术。由于同位素标记的限制,现有的方法最多可以在一次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中定量三种不同的蛋白质样品,极大限制了蛋白质组学定量分析的通量。王方军博士、邹汉法研究员等人将体内氨基酸同位素标记方法与体外二甲基化同位素标记方法进行有机组合,实现了六种不同蛋白质样品的差异标记并在单次实验中实现了相对定量分析。该六重同位素标记策略还可以应用于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及降解速率的高通量分析,成功测定了HeLa细胞中1365个蛋白质的合成-降解周转更新时间。此外,该工作中使用的基于MS1六重蛋白质组学定量及蛋白质周转分析软件系统也由我所自主开发,是国际上首个可以同时定量六个不同蛋白质样品的软件系统。Quant-ArMone 六重蛋白质组学定量及蛋白质周转分析软件示意图HeLa细胞内蛋白质降解动态拟合曲线示例
  • 沃特世推出适用于蛋白类生物治疗药物分析的体积排阻色谱(SEC)柱
    新型分析柱采用杂化颗粒技术,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可提供良好的批次间一致性和可重现的分析结果 马萨诸塞州米尔福德——(美国商业资讯)——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今日隆重推出了全新的体积排阻色谱(SEC)柱,可用于蛋白的分析表征。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可与Waters Alliance HPLC、Waters ACQUITY UPLC H-Class系统以及其它HPLC/UHPLC仪器联用,能够为按照尺寸大小进行的蛋白类生物治疗药物分离提供最大的样品通量和最高的分离度。沃特世全球各分公司现已开始供应此类色谱柱。 沃特世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适用于蛋白类治疗药物的色谱分析。(图片:美国商业资讯) 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采用3.5μm颗粒填充,提供有200或450 埃孔径可选,可用于分析分子量在10,000至1,500,000 Da范围内的蛋白质和其它生物分子。与传统硅胶基质SEC色谱柱相比,此类色谱柱的设计可承受更高的流速和压力条件。这些性能优势均可提高样品通量,或将多个色谱柱串联使用,实现更高的组分分离度。 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采用了沃特世的BEH(亚乙基桥杂化颗粒技术)二醇基键合颗粒,具有相当长的使用寿命,同时,沃特世的专利生产工艺可确保其具有无可比拟的批次间和柱间一致性,从而提供可重现的分析结果。这些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了沃特世ACQUITY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系列,现在,分析人员通过仅有粒径差异的色谱柱即可将分析方法从UPLC无缝转换至HPLC。每个批次的XBridge Protein BEH SEC 200 埃和450 埃,3.5μm填料都经过全面检测,从而确保了无可比拟的批次间一致性。每根色谱柱都随附有一瓶BEH200或BEH450 SEC蛋白质标准品混合物,可用于色谱柱和液相色谱系统的基准测试、方法开发或故障排除。这些标准品与XBridge Protein BEH SEC批次质量控制检测所使用的标准品相同,用户可在收到色谱柱后使用这些标准品验证色谱柱性能,以及监测色谱柱性能随时间发生的变化。 更多信息:XBridge Protein BEH SEC色谱柱产品信息:www.waters.com/hplcsec 关于沃特世公司(www.waters.com)50多年来,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通过提供实用、可持续的创新,使医疗服务、环境管理、食品安全和全球水质监测领域有了显著进步,从而为实验室相关机构创造了业务优势。作为一系列分离科学、实验室信息管理、质谱分析和热分析技术的开创者,沃特世技术的重大突破和实验室解决方案为客户的成功创造了持久的平台。2013年沃特世拥有19亿美元的收入,它将继续带领全世界的客户探索科学并取得卓越成就。Waters、ACQUITY、ACQUITY UPLC、Alliance和XBridge是沃特世公司的商标。
  • 循环肿瘤细胞(CTC)蛋白质表达分析系统
    p  早前,美国ProteinSimple公司推出全球第一款可以对循环肿瘤细胞、外泌体等微量样本进行蛋白质表达水平定量检测的Milo系统。一经推出,此产品立即获得《The Scientist》杂志年度创新产品第一名、生物通2016年度生命科学十大创新产品奖、中国仪器协会年度创新新产品奖等。它的发明人之一Kelly Gardner博士也获得MIT Technology Review 35岁以下创新人才奖。/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width="400" height="284" title="1.jpg" style="width: 400px height: 284px "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b89d84ca-1b3f-49c0-b5b1-82a689442e01.jpg" border="0" vspace="0" hspace="0"//pp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CTC)及循环肿瘤DNA发展起来的液体活检,对于肿瘤病人无痛诊断及靶向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国科学家在CTC富集、DNA测序和DNA分析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是CTC蛋白质研究一直因为检测灵敏度问题停滞不前,影响CTC在肿瘤诊断及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pp  美国ProteinSimple Milo系统的推出解决了这一问题。最近,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利用Milo系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文章,证实在一次普通的抽血后(2-4 ml血液),可对血样中罕见的CTC进行蛋白质表达水平分析,以检测其中一组与癌症相关的蛋白质。/pp  实验方案如下:科学家们从乳腺癌患者的血液中分离出循环肿瘤细胞,然后将循环肿瘤细胞接种到Milo芯片western blot细胞捕获孔中。微流体设备裂解细胞,让其内容物流出,之后进行电泳将蛋白质根据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然后在凝胶中原位捕获蛋白,再进行抗体孵育杂交,最后通过荧光信号值进行定量,检测了癌症蛋白标志物的含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1045381e-1f3a-40c1-a07f-82df916660d6.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片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pp  这项研究检测的蛋白靶标有12个,包括已被用于癌症分型(如ER、HER2、EGFR)、循环肿瘤细胞鉴定(如EpCAM、panCK、CK8)、白细胞标记(如CD45)的蛋白和普遍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的蛋白(GAPDH、β-tubulin、mTOR、ERK-1/2、eIF4E)。研究者计划将这一名单继续扩大,以便最终能够更精确地对癌细胞进行分类,选择针对的靶向治疗药物。/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3.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60121d8a-3a5f-4b8b-9f0f-453af71e6bed.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图片来自Nature Communications)/pp  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my Herr表示:“微流体设计是本研究的关键。我们能够将每个阶段所需的功能整合在一起。这样,我们才能很快、很快地开展每一步。如果慢一点,细胞中的蛋白质将弥散,变得无法检测。”/p
  • BIOTECH CHINA 2009蛋白质分离纯化讲座
    21世纪是生物经济的时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均充分展现其不可估量的前景。两者在医疗、农业和工业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对仪器设备领域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以及更大的需求量。  蛋白质分离纯化是当代生物产业中的核心技术,生物药品成本的75%都消耗在下游蛋白质分离纯化中。同时,蛋白质分离纯化也是抗体制备过程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BIOTECH CHINA 2009特别邀请了著名的专家、教授,前来讲解蛋白质分离纯化的最新技术和成果,原子吸收光谱等其他分析测试技术。您在参观BIOTECH CHINA展览会的同时,将有机会免费聆听讲座,为您的科研工作提供更多技术支持和帮助。  时间:2009年6月2日  地点:上海国际展览中心(娄山关路88号)  会议规模:120人(以报名先后顺序为准,额满为止)  参与方式:向主办单位提交回执表,申请免费聆听  会议日程:会议场次时间Time论题Topic演讲者Speaker公司(单位)Company会议19:40-10:20原子吸收光谱技术进展和应用(特邀)杨啸涛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会议210:20-11:20CellMax——独特的抗体制备系统太田原 茂树(日本)博傲西腾医疗科技 (上海)有限公司会议311:20:-12:00蛋白质与生物样品分析中的色谱质谱新技术新方法张祥民复旦大学中午休息,参观展会,报名观众领取午餐券会议413:30 -14:40如何做好生物样品的前处理Elina Machefer(法国)上海奥然科贸有限公司会议514:40 -15:20高温高压萃取仪样品处理技术安强 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本次活动特别鸣谢:  上海市科学仪器自主创新战略联盟  上海市分析测试协会  请详细填写以下会议回执:会 议 回 执公司(单位)名称 姓名职务联系电话Email 我有兴趣参加以下场次的会议:□会议1 □会议2 □会议3 □会议4 □会议5 参会代表请于5月10日前填写会议回执后Email/邮寄/传真至: BIOTECH CHINA组委会:021-63749188 \63747566,olcando@biotech-china.com如果您需要我们代为安排住宿,请一并告知,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报名截止日期:2009年5月15日会议详情咨询:联系人: 张迅杰 杨晓珊联系电话: 021-63288899-124,54065137 传真: 021-63747566E-mail: olcando@biotech-china.com  网址: http://www.biotech-china.com
  • 上海天美研制的“全二维高温液相色谱分析系统“通过科委验收
    2011年12月16日由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承担、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参与的上海市科委2009年度下达的科学仪器科技攻关项目&ldquo 全二维高温液相色谱分析系统&rdquo (项目编号:09142200300)顺利通过上海市科委课题验收。验收会会场 课题负责人虞雄华高级工程师做技术总结报告 王志宏高级工程师宣读了科委专家测评报告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色谱分离分析科学的研究也与时俱进,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近年来,随着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研究的积极开展,人们对复杂体系中全组分信息的了解越来越强烈。 而常规的以一维色谱为核心的方法由于峰容量的限制,样品分析时除非采用烦琐的预处理或采用选择性的检测器,否则无法避免峰的重叠。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强有力的途径是多维或二维色谱技术。全二维液相色谱模式使第一维洗脱的产物全部进入第二维中继续分析,能得到样品全部组分的信息,同时避免了传统的中心切割技术中收集一维洗脱产物再进样造成的样品污染、浪费,也缩短了分析时间,同时实现两种不同分离模式的分析。高温液相色谱(HTLC)是一种在较高温度下运行的快速液相色谱分离技术。与常规高效液相色谱相比,具有快速、高效、经济环保等优点。升高温度不仅使流动相的黏度、介电常数和表面张力等物性参数改变,同时也使溶质的扩散和传质速率增大,在较低的驱动压力下得到非常高的流动相线速度,加快分析速度,获得了较高的峰容量。就以上技术的集合,全二维高温液相色谱仪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重要的市场前景,在解决成分复杂、含量不均、干扰严重、组分未知等等在生命科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等)、食品安全、环境污染、重大疾病和药物筛选(中药现代化)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大大促进我国在这些领域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的发展。 科委领导张露璐发言专家参观样机 在验收会上课题负责人虞雄华高级工程师做了详细的技术总结报告,复旦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代表夏金根博士做了全二维高温液相色谱在人血蛋白和中药丹参分析方法的建立报告,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王志宏高级工程师宣读了科委专家测评报告。以庄松林院士为验收委员会主任的专家验收组听取了项目完成单位所作的项目研制报告、样机检测报告、专家测评报告、用户使用报告、查新报告等,审阅了有关技术资料,参观了仪器的现场演示,通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通过验收,并对该课题取得的技术成果给与了充分肯定与赞赏,&ldquo 全二维高温液相色谱分析系统&rdquo 综合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上海天美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市场部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