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色谱分离溶剂效应解决办法

仪器信息网色谱分离溶剂效应解决办法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色谱分离溶剂效应解决办法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色谱分离溶剂效应解决办法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色谱分离溶剂效应解决办法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色谱分离溶剂效应解决办法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色谱分离溶剂效应解决办法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色谱分离溶剂效应解决办法相关的解决方案。

色谱分离溶剂效应解决办法相关的论坛

  • 色谱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用HPLC进行分析时保留时间有时发生漂移,有时发生快速变化,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答:关于漂移问题:1. 温度控制不好,解决方法是采用恒温装置,保持柱温恒定2. 流动相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防止流动相发生蒸发、反应等3. 柱子未平衡好,需对柱子进行更长时间的平衡 关于快速变化问题 1. 流速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重新设定流速,使之保持稳定2. 泵中有气泡,可通过排气等操作将气泡赶出。 3. 流动相不合适,解决办法为改换流动相或使流动相在控制室内进行适当混合问: 色质联用中毛细柱的选择应注意什么问题?答: 1. 柱效要高2. 热稳定性好3. 化学惰性强 具体选择应注意1. 柱极性。根据分析样品选择不同极性的柱子进行分析2. 柱子内径。内径大小决定柱容量 3. 液膜厚度。分析样品温度不一样,对膜厚有不同要求,温度高液膜要厚,温度低液膜要薄4. 柱长度。柱越长,柱效越高,分离效果越好,但也存在吸附问题,柱子过长,分析时间长,因此要根据样品考虑柱子长度5. 外涂层(柱体)的选择。6. 另外还有仪器型号、分析对象等因素问: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答: 1. 筛板堵塞或柱失效,解决办法是反向冲洗柱子,替换筛板或更换柱子。2. 存在干扰峰,解决办法为使用较长的柱子,改换流动相或更换选择性好的柱子问:从那些方面可以简单判别毛细管柱子的热稳定性好坏?答: 1. 分配容量(或容量因子)K,好的柱子在高温运行后,分配容量K不应有明显的下降,否则,说明柱子的热稳定性不好2. 理论塔板数n,热稳定性好的柱子经受高温后,理论塔板数应基本保持恒定3. 柱子的极性。热稳定性好的柱子,高温前后极性变化不大,具体表现为保留指数I值没有大的变化。4. 噪声。热稳定性好的柱子在高温下使用后,噪声不能增加。5. 柱子的去活层,毛细管柱子涂固定液前内部一般要用去活性试剂去活以增加惰性。质量好的毛细管柱子高温后,去活层不应该变化,表现在对强极性样品或酸碱性样品的吸附性不能增加。问:为什么进样器内的玻璃衬套会对色谱行为造成影响?答:进样器内的玻璃衬套主要有下列作用: 1. 提供一个温度均匀的汽化室,防止局部过热。2. 玻璃的惰性不不锈钢好,减少了在汽化期间样品分解的可能性。3. 易于拆换清洗,以保持清洁的汽化室表面,一些痕量非挥发性组分会逐渐积累残存于汽化室,高温下会慢慢分解,使基流增加,噪声增大,通过清洗玻璃衬套可以消除这种影响。4. 可根据需要选择管壁厚度及内径适宜的玻璃衬套,以改变汽化室的体积,而不用更换整个进样加热块。从以上几个方面可以知道玻璃衬套对色谱行为造成影响的原因。问:毛细管色谱分流进样时,非线性分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 进样器温度太低,样品汽化不完全,发生分级分流。2. 进样器温度太高,某些组分可能发生热分解,也有的样品可能发生催化分解,或样品部分地被吸附在进样器内表面上。3. 在分流点以前样品没有混合均匀或混合不充分。4. 系统的进样垫、柱接头等地方漏气。 问:HPLC灵敏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答: 1. 样品量不足,解决办法为增加样品量 2. 样品未从柱子中流出。可根据样品的化学性质改变流动相或柱子3. 样品与检测器不匹配。根据样品化学性质调整波长或改换检测器4. 检测器衰减太多。调整衰减即可。 5. 检测器时间常数太大。解决办法为降低时间参数6. 检测器池窗污染。解决办法为清洗池窗。 7. 检测池中有气泡。解决办法为排气。8. 记录仪测压范围不当。调整电压范围即可。9. 流动相流量不合适。调整流速即可。 10. 检测器与记录仪超出校正曲线。解决办法为检查记录仪与检测器,重作校正曲线。问:做HPLC分析时,柱压不稳定,原因何在?如何解决?答:原因可能有:1. 泵内有空气,解决的办法是清除泵内空气,对溶剂进行脱气处理;2. 比例阀失效,更换比例阀即可; 3. 泵密封垫损坏,更换密封垫即可; 4. 溶剂中的气泡,解决的办法是对溶剂脱气,必要时改变脱气方法;5. 系统检漏,找出漏点,密封即可;6. 梯度洗脱,这时压力波动是正常的。问:做PGS/MS分析时,如何防止焦油状污染物进入毛细柱?答:聚合物,尤其是一些含氮,硫及卤素的高分子裂解时,常有焦油状物质产生。为防止这种焦油状物质进入毛细柱造成污染而使柱性能下降,可采用保护预柱,即在裂解器与毛细柱之间接一填充预柱,通过控制预柱温度而使焦油状物质滞留在预柱内,预柱可置于GC气化室内,这样既容易控制温度,又减少系统的死体积,当然,预柱填料需经常更换。问:我最近更换了另一种牌号的ODS柱,虽然分离情况仍可以,但保留时间不能重现,为什么?答:这是因为被分析物可能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尽管过去几年来,填料的制造技术有了极大的提高,但不同的厂商的ODS填料表面硅醇基的浓度不同。正是这些硅醇基可能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因此,同一被分析物中的各组分在不同牌号的ODS柱上的相对保留时间就可能不同。在流动相中加入少量竞争物,如三乙基胺(TEA),将会使硅醇基的成键能力饱和,从而能保证不同牌号柱子上的相对保留时间具有较好的重现性。问:我购买的HPLC柱验收测试时柱压过高,请问为什么?答:柱压过高是HPLC柱用户最常碰到的问题。其原因有多方面,而且常常并不是柱子本身的问题,您可按下面步骤检查问题的起因。1. 拆去保护预柱,看柱压是否还高,否则是保护柱的问题,若柱压仍高,再检查;2. 把色谱柱从仪器上取下,看压力是否下降,否则是管路堵塞,需清洗,若压力下降,再检查;3. 将柱子的进出口反过来接在仪器上,用10倍柱体积的流动相冲洗柱子,(此时不要连接检测器,以防固体颗粒进入流动池)。这时,如果柱压仍不下降,再检查;4. 更换柱子入口筛板,若柱压下降,说明您的溶剂或样品含有颗粒杂质,正是这些杂质将筛板堵塞引起压力上升。若柱压还高,请与厂商联系。一般情况下,在进样器与保护柱之间接一个在线过滤器便可避免柱压过高的问题,SGE提供的Rheodyne 7315型过滤器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选择。问:高温毛细柱的使用寿命一般为多长?答:毛细柱寿命锄决定于柱子本身的性能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情况,如使用温度、样品状态,进样量等,如果在其使用温度范围内,样品干净,色谱柱不被污染的情况下,柱子寿命一般在2-3年之间。问:如毛细管柱被污染,柱效和分辨率降低,有何方法使它恢复?是否可通过老化来解决?答:根据柱污染程度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如果污染不严重,污染物沸点不是太高,可通过老化来解决,但老化温度不可超过柱子的最高使用温度,且一般要较长时间(8-30)小时,如果污染较严重,或通过老化仍不能使柱性能恢复,那就必须采用溶剂清洗,通常是用5倍柱容积的溶剂(如正戊烷,二氯甲烷等)通过色谱柱。当然,清洗熔剂用的越多,对柱性能的损坏越大,清洗完后,在通载气老化一定时间,如果柱性能恢复,便可继续使用。必须指出:只有交联柱才能清洗,对于非交联柱,清洗柱子会彻底失效,因为固定液被洗掉了,至于清洗用熔剂的选择,可参考说明书。问:BPX70毛细柱是否可用于GC/MS分析?答:完全可以。BPX70为极性柱,使用温度范围宽(25-260C),程序升温可达290C,流失低,适合于分析脂肪酸甲酯的的各种位置和几何异构体,药物异构体,碳水化合物等。因BPX70为交联柱,故用于GC/MS很稳定,污染后可清洗再生。

  • 色谱峰拖尾原因及解决办法

    色谱峰拖尾原因及解决办法色谱拖尾原因及解决办法,我查看一些资料来班门弄斧了。1、当经历维修色谱问题(色谱峰拖尾、灵敏度降低、保留时间改变等)时,切去色谱柱前端的1/2 到1 米。必要时,更换进样口内衬管、隔垫,并清洗进样口。保护柱可用于提高色谱柱的使用寿命。(气相)2、衬管脱活进样口衬管上的活性点可以吸附样品组分并导致出现拖尾峰,并可能损失灵敏度和重现性。用脱活制剂用来覆盖衬管玻璃表面的活性点或与之发生反应。脱活程序进行脱活,该程序可以使衬管重现性高、惰性好,且使用寿命长。对于不分流的应用,或者在必须分析极性很弱的化合物时,应当使用脱活的衬管。即使使用脱活的衬管开始也会表现出活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当更换衬管。可以清洁衬管以除去颗粒物或用溶剂冲洗衬管以除去挥发性较低的组分。但是,选择合适的衬管清洗程序可能较为困难。某些溶剂可能会除去脱活层,并且工具可能会划伤衬管的玻璃表面,从而导致出现多余的活性点。新的衬管几乎总比已清洁过并且重新脱活的衬管表现优异- 尤其对于痕量分析。3、色谱柱、进样口衬管或被污染的金属进样口密封垫所吸收的样品组分使用新的脱活的衬管或清洗旧衬管并更换玻璃毛。进样针针头撞击,进样口衬管内的填充物破碎。从衬管中取出部分填充物,或使用无填充的衬管。色谱柱末端切口不整齐(样品吸附于此)卸下色谱柱。使用安全的毛细管熔融石英切割工具(例如陶瓷片或色谱柱切割器)将色谱柱切成垂直的齐口,然后重新装入色谱柱。断裂或破碎的进样口衬管确保进样口中的总流速为40 ml/min以上。4、色谱柱在进样口中的位置不正确,可能载气流路存在密封垫的颗粒。5、一支色谱柱上不能装入超过2-3个接头。多个接头会造成死体积(拖尾峰)问题。6、超出色谱柱的温度上限会造成固定相和管表面的加速损坏。这样会造成色谱柱的过分流失,活性组分形成拖尾,以及/或降低柱效(分离度)。幸好热损坏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因此,在色谱柱严重损坏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可在高于温度极限的条件下使用。当有氧存在时会大大加速热损坏。对有泄漏或载气中氧含量较高的色谱柱进行过度加热可快速并永久地损坏该柱。7、载气流路(例如气路、接头、进样器)中的泄漏往往是暴露在氧中的源头。随着色谱柱的加热,会很快地损坏固定相。这样会造成色谱柱的过度流失,活性组分形成拖尾,以及/或降低柱效(分离度)。其征兆与热损坏相似。不幸的是发现氧损坏之时色谱柱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在不太严重的情况下,色谱柱仍可使用,但性能有所下降。在严重的情况下,色谱柱将完全不能使用。让系统避免和氧接触和避免泄漏

  • 液相色谱工作中和色谱柱有关的故障及解决办法

    液相色谱工作中和色谱柱有关的故障及解决办法1.保留时间漂移A 温度变化 设定一个恒定的温度,而且当室温较所需温度低时要注意提高柱温的设定值。B 流动相的问题使用预混合则要注意每次配液的准确性、精密度与pH值的变化;流动相被污染或加入添加剂后可能对待测组分存在干扰。流动相的pH值和样品的pK值太接近,即便是使用有缓冲盐的流动相也会引起保留时间的波动,流动相的pH值比待分离组分的pK值至少相差2个pH单位2.异常的色谱峰A 出现一个或几个负峰 流动相吸收本底高;进样过程中进入空气;由于样品中的某个组分的紫外吸收低于流动相的紫外吸收。B 均为负峰信号电缆接反或检测器输出极性设置颠倒;光学装置尚未达到平衡。C 均为宽峰系统未达到平衡;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在于流动相极性;色谱柱尺寸及类型选择不正确;色谱柱或保护柱被污染或柱效降低;由于温度变化所产生样品粘度过大;进样器故障或进样体积误差;检测器设置不正确,定量环体积不正确;检测池污染;检测器灯出现故障。D 出现双峰或肩峰进样量或样品浓度过高;溶解样品的溶剂极性较流动相极性强;保护柱或色谱柱污染或失效或堵塞;过滤器堵塞;分析柱“柱头塌陷”。E 拖尾峰检测器设置不正确;进样体积太大或样品浓度太高。较早流出的峰拖尾,柱外效应引起的(检查液相色谱系统的毛细连接、毛细管及检测池);较晚流出的峰拖尾,待分离化合物和固定相表面非特异性相互作用(在流动相中加入三乙胺或醋酸盐或者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可以改善)F 出现平头峰出现鬼峰可能为上次样品的残余。在每次进完样后需要用充足的时间来平衡和清洗整个系统;样品中存在未知物,改进样品的预处理;流动相污染,更换新流动相,尽可能做到流动相现配现,隔夜的流动相应放入冰箱储存再次使用时要进行过滤,尽可能使用HPLC级试剂。贴心提示: ①保留时间没有规律的变化说明色谱柱没有充分平衡。随着色谱柱使用时间的增加,保留时间会前移,特别是当流动相的pH值为酸性时(pH≤2)。如果突然发生明显变化,一般由于系统的问题。②以上的问题只是工作中常见的部分问题,如有未提及的问题出现,请咨询您的供应商或厂家技术服务人员。③液相色谱故障排除时不应以问题的表征消失而告终,应该着重于在众多可能的因素中找出问题的根源、每次仅改变一个因素,系统地将问题定位,直至最终筛选出真正产生故障的因素④将换下来的有问题的部件扔掉,以免和其他好的混淆。保留的旧部件请用标签做好标记。⑤实验室应该具有优良的预防性的维护措施合严格周密的记录。对于常规分析,我们应该大致了解一根柱子/预柱可以进样多少针,这样可以将问题发生的频率最小化。

  • 【求助】关于溶剂效应

    [size=4]对于溶剂效应,用紫外定波长检测的HPLC,溶剂效应产生的结果会不会有以下这个:用强溶剂溶解的目标物质的出峰时间,比用流动相溶解的目标物质的出峰时间要早?另外求教一下溶剂效应的解决办法?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呢[/size]

  • 【转帖】色谱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

    色谱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用HPLC进行分析时保留时间有时发生漂移,有时发生快速变化,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色质联用中毛细柱的选择应注意什么问题? 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 从那些方面可以简单判别毛细管柱子的热稳定性好坏?为什么进样器内的玻璃衬套会对色谱行为造成影响?毛细管色谱分流进样时,非线性分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HPLC灵敏度不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办法做HPLC分析时,柱压不稳定,原因何在?如何解决?做PGS/MS分析时,如何防止焦油状污染物进入毛细柱? 我最近更换了另一种牌号的ODS柱,虽然分离情况仍可以,但保留时间不能重现,为什么? 我购买的HPLC柱验收测试时柱压过高,请问为什么? 高温毛细柱的使用寿命一般为多长? 如毛细管柱被污染,柱效和分辨率降低,有何方法使它恢复?是否可通过老化来解决? BPX70毛细柱是否可用于GC/MS分析? 问:用HPLC进行分析时保留时间有时发生漂移,有时发生快速变化,原因何在?如何解决? 答:关于漂移问题: 1. 温度控制不好,解决方法是采用恒温装置,保持柱温恒定 2. 流动相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防止流动相发生蒸发、反应等 3. 柱子未平衡好,需对柱子进行更长时间的平衡 关于快速变化问题 1. 流速发生变化,解决办法是重新设定流速,使之保持稳定 2. 泵中有气泡,可通过排气等操作将气泡赶出。 3. 流动相不合适,解决办法为改换流动相或使流动相在控制室内进行适当混合 问: 色质联用中毛细柱的选择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 1. 柱效要高 2. 热稳定性好 3. 化学惰性强 具体选择应注意 1. 柱极性。根据分析样品选择不同极性的柱子进行分析 2. 柱子内径。内径大小决定柱容量 3. 液膜厚度。分析样品温度不一样,对膜厚有不同要求,温度高液膜要厚,温度低液膜要薄 4. 柱长度。柱越长,柱效越高,分离效果越好,但也存在吸附问题,柱子过长,分析时间长,因此要根据样品考虑柱子长度 5. 外涂层(柱体)的选择。 6. 另外还有仪器型号、分析对象等因素 问:液相色谱中峰出现拖尾或出现双峰的原因是什么? 答: 1. 筛板堵塞或柱失效,解决办法是反向冲洗柱子,替换筛板或更换柱子。 2. 存在干扰峰,解决办法为使用较长的柱子,改换流动相或更换选择性好的柱子

  • 【原创】色谱拖尾原因及解决办法

    色谱拖尾原因及解决办法,我查看一些资料来班门弄斧了。1、当经历维修色谱问题(色谱峰拖尾、灵敏度降低、保留时间改变等)时,切去色谱柱前端的1/2 到1 米。必要时,更换进样口内衬管、隔垫,并清洗进样口。保护柱可用于提高色谱柱的使用寿命。([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url])2、衬管脱活进样口衬管上的活性点可以吸附样品组分并导致出现拖尾峰,并可能损失灵敏度和重现性。用脱活制剂用来覆盖衬管玻璃表面的活性点或与之发生反应。脱活程序进行脱活,该程序可以使衬管重现性高、惰性好,且使用寿命长。对于不分流的应用,或者在必须分析极性很弱的化合物时,应当使用脱活的衬管。即使使用脱活的衬管开始也会表现出活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应当更换衬管。可以清洁衬管以除去颗粒物或用溶剂冲洗衬管以除去挥发性较低的组分。但是,选择合适的衬管清洗程序可能较为困难。某些溶剂可能会除去脱活层,并且工具可能会划伤衬管的玻璃表面,从而导致出现多余的活性点。新的衬管几乎总比已清洁过并且重新脱活的衬管表现优异- 尤其对于痕量分析。3、色谱柱、进样口衬管或被污染的金属进样口密封垫所吸收的样品组分使用新的脱活的衬管或清洗旧衬管并更换玻璃毛。进样针针头撞击,进样口衬管内的填充物破碎。从衬管中取出部分填充物,或使用无填充的衬管。色谱柱末端切口不整齐(样品吸附于此)卸下色谱柱。使用安全的毛细管熔融石英切割工具(例如陶瓷片或色谱柱切割器)将色谱柱切成垂直的齐口,然后重新装入色谱柱。断裂或破碎的进样口衬管确保进样口中的总流速为40 ml/min以上。4、色谱柱在进样口中的位置不正确,可能载气流路存在密封垫的颗粒。5、一支色谱柱上不能装入超过2-3 个接头。多个接头会造成死体积(拖尾峰)问题。6、超出色谱柱的温度上限会造成固定相和管表面的加速损坏。这样会造成色谱柱的过分流失,活性组分形成拖尾,以及/或降低柱效(分离度)。幸好热损坏是一个很慢的过程,因此,在色谱柱严重损坏之前还有一段很长的时间可在高于温度极限的条件下使用。当有氧存在时会大大加速热损坏。对有泄漏或载气中氧含量较高的色谱柱进行过度加热可快速并永久地损坏该柱。7、载气流路(例如气路、接头、进样器)中的泄漏往往是暴露在氧中的源头。随着色谱柱的加热,会很快地损坏固定相。这样会造成色谱柱的过度流失,活性组分形成拖尾,以及/或降低柱效(分离度)。其征兆与热损坏相似。不幸的是发现氧损坏之时色谱柱已经受到严重的破坏,在不太严重的情况下,色谱柱仍可使用,但性能有所下降。在严重的情况下,色谱柱将完全不能使用。让系统避免和氧接触和避免泄漏是不受到氧损坏最有效的方法。良好的维护[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gc[/url] 系统包括定期检查气路和压力表的泄漏、定期更换隔垫、使用高质量的载气、安装和更换氧捕集阱、在气体钢瓶完全用完之前就更换。

  • 液相色谱中的溶剂效应问题汇总

    溶剂效应是样品溶液的溶剂强度强于流动相溶剂强度时可能会造成的峰展宽、峰分叉现象。现象色谱图上较早洗脱的峰扭曲变形或者开叉,与此同时较晚洗脱的峰则较为尖锐与对称,这些现象显示一个比较特殊的起因――样品溶液的溶剂很可能强于流动相。例如样品溶液的溶剂是100%乙腈(100%的强溶剂),而流动相的组成则较弱,18%的乙腈与72%的水。第一个峰是开叉的,并且与第二个峰相比,明显地变宽了。当样品溶液的溶剂变成流动相时,所有的峰形都改善了,且变得尖锐。解释当样品进样时,有可能出现峰展宽,最佳的样品溶液组成和体积将会保持在10%甚至更低,在这个例子里,当样品溶剂与流动相溶剂强度不同时,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样品未用流动相溶解,因此,有些样品分子溶解在强溶剂(100%ACE),并随强溶剂流过柱子,而有些则溶解在流动相中,从而导致峰分叉。当样品与流动相强度相差较小,进样影响也会小,第一个峰可能会宽于第二个峰,而当这种展宽导致必要的分离度降低时,这样情况应引起注意,例如使用一根短柱,和5UL进样,这与最佳进样体积4UL相近,用了极性更强的溶剂导致分离度明显的降低。避免的方法尽量用流动相来溶解样品,对于梯度洗脱,采用初始的流动相比例。对于在流动相中溶解度小,必须用强溶剂的时候,减少进样体积以消除溶剂效应的影响。版面相关帖子汇总:1、正确分析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不可忽视的溶剂效应2、出现溶剂效应了,请高人推荐流动相方案3、溶剂效应会影响峰面积吗?4、氨基酸衍生后样品溶液溶剂效应问题5、【原创】容易忽略的溶剂效应6、关于溶剂效应7、进样的溶剂效应8、用流动相定容样品和稀释储备液是否可以完全避免溶剂效应?9、检测红景天甙遇到了问题,分享下解决经历

  • 缓冲盐使用不当对色谱柱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缓冲盐来调节流动相的pH 值,缓冲盐的不当使用对色谱柱可能造成柱压升高、柱效下降以及使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发生变化等影响:1)柱压升高; 原因:缓冲盐使用不当导致缓冲盐析出,堵塞塞板和键合相颗粒之间的孔隙,阻碍流动相传质,引起柱压升高;2)相同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发生变化; 原因:如果没有冲洗干净就进行进样,色谱柱内含有的盐会使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发生变化;3)柱效下降; 原因:i)有些缓冲盐会渗入到键合相的深处,损害硅胶基体,导致色谱柱键合相流失,柱床变松,柱效下降; ii)凝结在键合相表面,使C18碳链难以舒展,对物质的保留能力下降,导致柱效下降。因此用过缓冲盐后需要对色谱柱进行冲洗,水中缓冲盐浓度较大时应特别引起注意。流动相中缓冲盐的正确使用方法1. 使用前的处理: 在使用缓冲盐作流动相之前需要用不含缓冲盐的流动相冲洗色谱柱,直至基线平稳。 原则上,用于冲洗的流动相与分析时所用的流动相含水的比例相同(或含水更多),不同的只是用于冲洗用的流动相中不含缓冲盐。 理由:缓冲盐通常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用含缓冲盐的(特别是做流动相的水为饱和的缓冲盐溶液时)流动相进行分析时,如果分析前色谱柱中用于保存色谱柱的流动相中含水的比例相对较小,不先冲洗掉,接下来做样品的时候所用的流动相中如果有机溶剂含量大,而其比例中所含的水又不足以溶解该缓冲盐时,缓冲盐将会在色谱柱柱体上析出,沉积下来,这将可能导致上述对色谱柱的损害。2. 使用后的处理:用与分析时含水比例相同的流动相(与分析用流动相唯一的区别是,用于冲洗的流动 相不含缓冲盐)进行冲洗约30min,直至基线平稳。如果该色谱柱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使用,要长期保存,则需再加上一步,即用纯的有机溶剂冲洗一遍,直至基线平稳。用与分析时含水比例相同的流动相(与分析用流动相唯一的区别是,用于冲洗的流动相不含缓冲盐)进行冲洗约30min,直至基线平稳。如果该色谱柱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使用,要长期保存,则需再加上一步,即用纯的有机溶剂冲洗一遍,直至基线平稳. 缓冲液可以提供离子平衡的反离子,并使流动相保持一定的离子强度和ph值,减少拖尾。使用缓冲液要注意几点1:避免使用盐酸盐,盐酸盐对钢质有腐蚀作用。2:缓冲液最好要现配现用,往往缓冲液是良好的菌类培养液,隔天或放置长时间实验时会有很多怪现象发生。3:实验后不可用有机溶剂直接过度,有机溶剂会处使盐类析出,造成液路或色谱柱堵塞,可用95:5的水甲醇冲洗。4:使用缓冲液要及时掌握ph范围,做到胸中有数。5:清洗液路和柱子时,有温控可加热到30摄氏度易于冲洗。6:长时间用缓冲溶液要注意观察接头处有无析出,若有白色盐类析出,可考虑一定周期用10%硝酸冲洗一下液路(拆下柱子,走30ml,再用5倍水冲洗)可以避免液路的堵塞。7:选择缓冲液要用可靠的试剂,避免不纯的盐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比例很高是不能用来冲洗缓冲盐的,是洗不出来的。通常C18柱先用5%~10%的甲醇冲洗,是可以把缓冲盐冲洗出来的,然后用纯的有机溶剂来保护柱子。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与流动相相同浓度不含盐的流动相进行清洗。但就是速度慢一些。用水是为了快速替换,一般在15分钟以内最好,且用0.8的流速较好. 如果用纯水冲,容易造成键合的碳链的流失,最好用5%~10%甲醇水溶液冲. 可以用纯水代替流动相中的缓冲液,有机相不变。这样冲洗柱子比较稳妥。色谱柱异常及解决办法柱压与硅胶基质的形态(如无定形或球形硅胶)、颗粒大小、填料合成条件、装柱条件、所用流动相和分析时的温度有关。不同厂家的色谱柱柱压会有所差别,相同流动相和温度的条件下,不同厂家的新色谱柱有的柱压可 能相差4、5个MPa,特别是低端和高端色谱柱之间,这一区别比较明显。这是由色谱柱厂家所选用的硅胶基质及其生产条件决定的,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同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柱压与柱效有一定的关系,通常柱效高的色谱柱柱压相对而言会高一点,但柱压高的色谱柱并不一定就具有高柱效。在色谱柱的使用过程中柱压通常会出现两种升高的形式:第一种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色谱柱柱压慢慢上升,这是正常的;第二种是,使用过程中(流动相和温度没有改变的条件下)色谱柱压力突然升高很多。这种压力突然升高的现象,通常是由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原因:1)样品太脏,使用前没有过滤,导致柱筛板堵塞. 2)样品含有的杂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性不是很好,与流动相混合后析出,导致柱塞板堵塞。 3)使用缓冲盐,处理错误,缓冲盐在色谱柱中析出,堵塞塞板和键合相颗粒之间的孔隙。解决办法对于第二种,即柱压突然升高的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1)将色谱柱反接,用含水比例较大的流动相进行冲洗,冲洗时点。2)色谱柱进样一端的筛板取下,分别放在水中和甲醇中超声或更换新的柱筛板。如果柱效没变,但柱压仍然较高,则应考虑进样端填料受污染的问题,因此除了取下进样端筛板超声外,还需要挖掉进样端的部分填料,挖去填料之前先检查一下填料的颜色,如果填料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则应该挖掉直到见到白色的填料为止。挖掉后色谱柱将出现一个缺口,填补缺口的填料可以从另一支相同品牌、相同型号的报废色谱柱的出口端获得,填料用有机溶剂如甲醇等调成糊状装入缺口处,压紧刮平,再装上筛板.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中气泡对检测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在我们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时,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系统的流路中存在气泡.由于气泡的存在,会造成色谱图上出现尖锐的噪声峰,严重时会造成分析灵敏度下降;气泡变大进入流路或色谱柱时会使流动相的流速变慢或不稳定,使基线起伏.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流动相溶液中往往因溶解有氧气或混入了空气而形成气泡;二是系统开始工作时未能将流路中的空气驱赶干净;三是在注入样品时不注意混入了空气. 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液相色谱实际分析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流动相进行脱气处理。柱子使用经验谈:色谱柱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柱的性能测试,并将结果保存起来,作为今后评价柱性能变化的参考。但要注意:柱性能可能由于所使用的样品、流动相、柱温等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另外,在做柱性能测试时是按照色谱柱出厂报告中的条件进行(出厂测试所使用的条件是最佳条件),只有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1、样品的前处理:a、最好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b、使用予处理柱除去样品中的强极性或与柱填料产生不可逆吸附的杂质。 c、使用0.45μm的过滤膜过滤除去微粒杂质。2、流动相的配制:液相色谱是样品组分在柱填料与流动相之间质量交换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要求流动相具备以下的特点:a、流动相对样品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保证样品组分不会沉淀在柱中(或长时间保留在柱中)。b、流动相具有一定惰性,与样品不产生化学反应(特殊情况除外)。c、流动相的黏度要尽量小,以便在使用较长的分析柱时能得到好的分离效果;同时降低柱压降,延长液体泵的使用寿命(可运用提高温度的方法降低流动相的黏度)。d、流动相的物化性质要与使用的检测器相适应。如使用UV检测器,最好使用对紫外吸收较低的溶剂配制。e、流动相沸点不要太低,否则容易产生气泡,导致实验无法进行。f、在流动相配制好后,一定要进行脱气。除去溶解在流动相中的微量气体既有利于检测,还可以防止流动相中的微量氧与样品发生作用。3、流动相流速的选择: [color=#3e3e3

  • 气相色谱出现前伸峰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1 色谱柱几乎没人提到色谱柱的好坏也是前伸峰产生的一个原因。我曾发现当色谱柱损坏、柱头塌陷,管内填料流失,形成短路时,会形成明显的前伸峰,这时只有一个办法,更换色谱柱。其实形成这种情况很可能使用了不当的流动相,或者长时间不注意保护色谱柱造成的。我在使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3p][color=#3333ff]离子色谱[/color][/url]的糖柱(Ionpac PA10),柱子出问题后,也出现这种前伸峰,这时峰不拖尾,用高浓度的再生液再生,前伸峰有改善,但不明显。这时不管色谱柱正做还是反做都是一样的。造成这种原因应该是,由于糖柱的特性,其对阴离子的保留特性非常强,样品中各种强保留离子会牢牢结合在色谱柱的树脂上,使得色谱柱的交换性能降低,容量下降,在色谱柱中形成一些死交换的断路,当被分离物质经过时,不被交换而直接通过,旁边的物质因交换而延迟。2 进样量与溶剂极性如果进样量超过了柱容量,样品不被交换而直接通过形成前伸峰,这时只有减少进样量,才能得到良好的峰。另一种情况是,进了过多的强洗脱溶剂,相当于强流动相的洗脱作用,但缓慢被后来的流动相稀释,这时会出现分离物的前伸峰,选用与流动相合拍的体系是解决的最佳方法。对于[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可以调节分流比达到一个比较好参数,从而有效降低进样量。3 pH的影响在使用离子排斥、离子抑制时,这时被测样品在分离体系中,一般是酸性,是处于弱电离的状态,保留时间相对较强。如果进样样品的pH值与体系相差很大,在分离的过程中无法快速平衡,如较强的碱性,这时分析的局部过程会出现pH颠倒,被分离物部分离子化而快速出峰,形成前伸峰。减少进样量,调整pH是可行的方案。同样,在碱性体系中,也会出现类似这样的情况。4 盐浓度的影响有一篇文献提到,当用高浓度的盐溶液淋洗时,盐浓度太大对分离的负面影响增加,例如普洛托品碱,提高盐浓度会使柱效降低,峰不对称因子随盐浓度增大而变小,由对称的高斯峰变为前伸峰,可解释为缓冲液的盐抑制效应对峰形不利。5 温度在[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color=#3333ff]气相色谱[/color][/url]中,如果进样器或柱温太低,会很容易产生前伸峰,提高柱温和检测器的温度可有效解决前伸峰的出现。

  • 【原创】液相色谱柱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液相色谱柱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色谱柱在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柱压升高,如果柱压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缓慢增加,属于正常现象。但柱压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升高(系统管路堵塞及压力传感器故障除外),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色谱柱头的过滤筛板堵塞或污染; (2)、色谱柱头的填料被样品污染; (3)、色谱柱内缓冲液中的盐遇到高浓度的甲醇或其他有机溶剂,形成结晶析出; (4)、流动相PH值过大或过小使固定相结构破坏或溶解。解决办法如下: (1)、如确定是色谱柱头的过滤筛板被污染,可以将色谱柱反方向用甲醇冲洗至正常压力,或者卸下色谱柱头,将其放在10%的稀硝酸内超声清洗10分钟,后再用纯水超声10分钟,重新装入色谱柱。 (2)、如确定色谱柱头的填料被污染,将柱头螺丝卸下,挖出柱内前段被污染的填料,用相同的柱填料重新填入,仔细修复后,重新安装上柱头螺丝。 (3)、如确定定是盐结晶,用10%的甲醇/水冲洗色谱柱使柱内盐全部溶解,再换高浓度甲醇。 (4)、如果因PH值使用不当,很难恢复。

  • 缓冲盐使用不当对色谱柱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常常需要使用缓冲盐来调节流动相的pH 值,缓冲盐的不当使用对色谱柱可能造成柱压升高、柱效下降以及使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发生变化等影响:1. 柱压升高;原因:缓冲盐使用不当导致缓冲盐析出,堵塞塞板和键合相颗粒之间的孔隙,阻碍流动相传质,引起柱压升高;2. 相同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发生变化;原因:如果没有冲洗干净就进行进样,色谱柱内含有的盐会使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发生变化;3. 柱效下降;原因:1)有些缓冲盐会渗入到键合相的深处,损害硅胶基体,导致色谱柱键合相流失,柱床变松,柱效下降; 2)凝结在键合相表面,使C18碳链难以舒展,对物质的保留能力下降,导致柱效下降。因此用过缓冲盐后需要对色谱柱进行冲洗,水中缓冲盐浓度较大时应特别引起注意。流动相中缓冲盐的正确使用方法1. 使用前的处理: 在使用缓冲盐作流动相之前需要用不含缓冲盐的流动相冲洗色谱柱,直至基线平稳。 原则上,用于冲洗的流动相与分析时所用的流动相含水的比例相同(或含水更多),不同的只是用于冲洗用的流动相中不含缓冲盐。 理由:缓冲盐通常易溶于水,难溶于有机溶剂。用含缓冲盐的(特别是做流动相的水为饱和的缓冲盐溶液时)流动相进行分析时,如果分析前色谱柱中用于保存色谱柱的流动相中含水的比例相对较小,不先冲洗掉,接下来做样品的时候所用的流动相中如果有机溶剂含量大,而其比例中所含的水又不足以溶解该缓冲盐时,缓冲盐将会在色谱柱柱体上析出,沉积下来,这将可能导致上述对色谱柱的损害。2. 使用后的处理:用与分析时含水比例相同的流动相(与分析用流动相唯一的区别是,用于冲洗的流动 相不含缓冲盐)进行冲洗约30min,直至基线平稳。如果该色谱柱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使用,要长期保存,则需再加上一步,即用纯的有机溶剂冲洗一遍,直至基线平稳。用与分析时含水比例相同的流动相(与分析用流动相唯一的区别是,用于冲洗的流动相不含缓冲盐)进行冲洗约30min,直至基线平稳。如果该色谱柱在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不使用,要长期保存,则需再加上一步,即用纯的有机溶剂冲洗一遍,直至基线平稳. 缓冲液可以提供离子平衡的反离子,并使流动相保持一定的离子强度和ph值,减少拖尾。使用缓冲液要注意几点1. 避免使用盐酸盐,盐酸盐对钢质有腐蚀作用。2. 缓冲液最好要现配现用,往往缓冲液是良好的菌类培养液,隔天或放置长时间实验时会有很多怪现象发生。3. 实验后不可用有机溶剂直接过度,有机溶剂会处使盐类析出,造成液路或色谱柱堵塞,可用95:5的水甲醇冲洗。4. 使用缓冲液要及时掌握ph范围,做到胸中有数。5. 清洗液路和柱子时,有温控可加热到30摄氏度易于冲洗。6. 长时间用缓冲溶液要注意观察接头处有无析出,若有白色盐类析出,可考虑一定周期用10%硝酸冲洗一下液路(拆下柱子,走30ml,再用5倍水冲洗)可以避免液路的堵塞。7. 选择缓冲液要用可靠的试剂,避免不纯的盐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如果流动相中有机溶剂的比例很高是不能用来冲洗缓冲盐的,是洗不出来的。通常C18柱先用5%~10%的甲醇冲洗,是可以把缓冲盐冲洗出来的,然后用纯的有机溶剂来保护柱子。最好的方法是使用与流动相相同浓度不含盐的流动相进行清洗。但就是速度慢一些。用水是为了快速替换,一般在15分钟以内最好,且用0.8的流速较好. 如果用纯水冲,容易造成键合的碳链的流失,最好用5%~10%甲醇水溶液冲. 可以用纯水代替流动相中的缓冲液,有机相不变。这样冲洗柱子比较稳妥。色谱柱异常及解决办法柱压与硅胶基质的形态(如无定形或球形硅胶)、颗粒大小、填料合成条件、装柱条件、所用流动相和分析时的温度有关。不同厂家的色谱柱柱压会有所差别,相同流动相和温度的条件下,不同厂家的新色谱柱有的柱压可 能相差4、5个MPa,特别是低端和高端色谱柱之间,这一区别比较明显。这是由色谱柱厂家所选用的硅胶基质及其生产条件决定的,这种差异的存在是正常的。同时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柱压与柱效有一定的关系,通常柱效高的色谱柱柱压相对而言会高一点,但柱压高的色谱柱并不一定就具有高柱效。在色谱柱的使用过程中柱压通常会出现两种升高的形式:第一种是,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色谱柱柱压慢慢上升,这是正常的;第二种是,使用过程中(流动相和温度没有改变的条件下)色谱柱压力突然升高很多。这种压力突然升高的现象,通常是由工作人员操作不当引起的,原因:1. 样品太脏,使用前没有过滤,导致柱筛板堵塞.2. 样品含有的杂质在流动相中的溶解性不是很好,与流动相混合后析出,导致柱塞板堵塞。3. 使用缓冲盐,处理错误,缓冲盐在色谱柱中析出,堵塞塞板和键合相颗粒之间的孔隙。解决办法对于第二种,即柱压突然升高的情况,通常有以下几种解决办法:1. 将色谱柱反接,用含水比例较大的流动相进行冲洗,冲洗时点。2. 色谱柱进样一端的筛板取下,分别放在水中和甲醇中超声或更换新的柱筛板。如果柱效没变,但柱压仍然较高,则应考虑进样端填料受污染的问题,因此除了取下进样端筛板超声外,还需要挖掉进样端的部分填料,挖去填料之前先检查一下填料的颜色,如果填料的颜色发生了变化,则应该挖掉直到见到白色的填料为止。挖掉后色谱柱将出现一个缺口,填补缺口的填料可以从另一支相同品牌、相同型号的报废色谱柱的出口端获得,填料用有机溶剂如甲醇等调成糊状装入缺口处,压紧刮平,再装上筛板.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中气泡对检测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在我们进行液相色谱分析时,有时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系统的流路中存在气泡.由于气泡的存在,会造成色谱图上出现尖锐的噪声峰,严重时会造成分析灵敏度下降;气泡变大进入流路或色谱柱时会使流动相的流速变慢或不稳定,使基线起伏. 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三条:一是流动相溶液中往往因溶解有氧气或混入了空气而形成气泡;二是系统开始工作时未能将流路中的空气驱赶干净;三是在注入样品时不注意混入了空气. 为了避免这类问题的出现,液相色谱实际分析过程中必须重视对流动相进行脱气处理。柱子使用经验谈:色谱柱在使用前,最好进行柱的性能测试,并将结果保存起来,作为今后评价柱性能变化的参考。但要注意:柱性能可能由于所使用的样品、流动相、柱温等条件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另外,在做柱性能测试时是按照色谱柱出厂报告中的条件进行(出厂测试所使用的条件是最佳条件),只有这样,测得的结果才有可比性.1. 样品的前处理:a、最好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b、使用予处理柱除去样品中的强极性或与柱填料产生不可逆吸附的杂质。c、使用0.45μm的过滤膜过滤除去微粒杂质。2. 流动相的配制:液相色谱是样品组分在柱填料与流动相之间质量交换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因此要求流动相具备以下的特点:a、流动相对样品具有一定的溶解能力,保证样品组分不会沉淀在柱中(或长时间保留在柱中)。b、流动相具有一定惰性,与样品不产生化学反应(特殊情况除外)。c、流动相的黏度要尽量小,以便在使用较长的分析柱时能得到好的分离效果;同时降低柱压降,延长液体泵的使用寿命(可运用提高温度的方法降低流动相的黏度)。d、流动相的物化性质要与使用的检测器相适应。如使用UV检测器,最好使用对紫外吸收较低的溶剂配制。e、流动相沸点不要太低,否则容易产生气泡,导致实验无法进行。f、在流动相配制好后,一定要进行脱气。除去溶解在流动相中的微量气体既有利于检测,还可以防止流动相中的微量氧与样品发生作用。3、流动相流速的选择: 因柱效是柱中流动相线性流速的函数,使用不同的流速可得到不同的柱效。对于一根特定的色谱柱,要追求最佳柱效,最好使用最佳流速。对内径为4.6mm的色谱柱,流速一般选择1ml/min,对于内径为4.0mm柱,流速0.8ml/min为佳。 当选用最佳流速时,分析时间可能延长。可采用改变流动相的洗涤强度的方法以缩短分析时间(如使用反相柱时,可适当增加甲醇或乙腈的含量)。注意: a.由于甲醇廉价,对于反相柱推荐使用甲醇体系(必须使用乙腈的场合除外)。b.对于正相柱推荐使用沸程为30-60℃的石油醚或提纯后的己烷作流动相,没有提纯的己烷不得使用。用水最好使用超纯水(电阻率大于18兆欧),去离子水及双蒸水中含有酚类杂质,有可能影响分析结果。c.含水流动相最*在实验前配制,尤其是夏天使用缓冲溶液作为流动相不要过夜。最好加入叠氮化钠,防止细菌生长。d.流动相要求使用0.45 μm滤膜过滤,除去微粒杂质。e.使用HPLC级溶剂配制流动相,使用合适的流动相可延长色谱柱的使用寿命,提高柱性能。冲柱子的目的只要是有机溶剂就行,不过黏度不要太大,因为有机溶剂能够防止细菌生长,冲柱子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细菌生长堵塞仪器系统和柱子. 一般甲醇和乙腈相互冲洗是没有问题的,但乙腈要比甲醇价格贵的 新柱子:首先要看你买的柱子是否可以把你要的峰和其他的峰

  • 液相色谱柱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色谱柱在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柱压升高,如果柱压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缓慢增加,属于正常现象。但柱压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升高(系统管路堵塞及压力传感器故障除外),可能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色谱柱头的过滤筛板堵塞或污染; (2)、色谱柱头的填料被样品污染; (3)、色谱柱内缓冲液中的盐遇到高浓度的甲醇或其他有机溶剂,形成结晶析出; (4)、流动相PH值过大或过小使固定相结构破坏或溶解。解决办法如下: (1)、如确定是色谱柱头的过滤筛板被污染,可以将色谱柱反方向用甲醇冲洗至正常压力,或者卸下色谱柱头,将其放在10%的稀硝酸内超声清洗10分钟,后再用纯水超声10分钟,重新装入色谱柱。 (2)、如确定色谱柱头的填料被污染,将柱头螺丝卸下,挖出柱内前段被污染的填料,用相同的柱填料重新填入,仔细修复后,重新安装上柱头螺丝。 (3)、如确定定是盐结晶,用10%的甲醇/水冲洗色谱柱使柱内盐全部溶解,再换高浓度甲醇。 (4)、如果因PH值使用不当,很难恢复。

  • 色谱柱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柱压升高等)

    色谱柱在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柱压升高,如果柱压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缓慢增加,属于正常现象。但柱压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升高(系统管路堵塞及压力传感器故障除外),以下列举了部分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  (1)色谱柱头的过滤筛板堵塞或污染;  解决方法:如确定是色谱柱头的过滤筛板被污染,可以将色谱柱反方向用甲醇冲洗至正常压力,或者卸下色谱柱头,将其放在10%的稀硝酸内超声清洗10分钟,后再用纯水超声10分钟,重新装入色谱柱。  (2)色谱柱头的填料被样品污染;  解决方法:如确定色谱柱头的填料被污染,将柱头螺丝卸下,挖出柱内前段被污染的填料,用相同的柱填料重新填入,仔细修复后,重新安装上柱头螺丝。  (3)色谱柱内缓冲液中的盐遇到高浓度的甲醇或其他有机溶剂,形成结晶析出;  解决方法:如确定定是盐结晶,用10%的甲醇/水冲洗色谱柱使柱内盐全部溶解,再换高浓度甲醇。 (4)生物样品分析导致的柱压升高 解决方法:0.1%三氟乙酸水溶液冲洗色谱柱。若10倍柱体积冲洗后压力不降,则无法恢复。 (5)流动相PH值过大或过小使固定相结构破坏或溶解。 解决方法:如果因PH值使用不当,很难恢复。

  • 看到一个好帖子转一下 -溶剂效应

    看到一个好帖子转一下  -溶剂效应

    溶剂效应”会导致哪些峰形异常?如何避免溶剂效应?在HPLC分析中样品溶剂的选择和流动相是怎样的联系?为何建议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一系列的问题都和样品溶剂的选择密切相关,如何解决真正的溶剂效应问题,又如何分辨哪些是非溶剂效应问题,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哪些前辈留下的实战经验可供分享呢?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溶剂效应?样品溶液的溶剂强度强于流动相溶剂强度时可能会造成的峰展宽、峰分叉现象。即色谱图上较早洗脱的峰前沿或者开叉,与此同时较晚洗脱的峰则较为正常的现象。例如样品溶液的溶剂是100%乙腈(100%的强溶剂),而流动相的组成则较弱,18%的乙腈与72%的水。第一个峰是开叉的,并且与第二个峰相比,明显地变宽了。当样品溶液的溶剂变成流动相时,所有的峰形都改善了,且变得尖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60950_585208_1624767_3.jpg可能发生溶剂效应的情况:出峰时间早;保留弱;进样量大。用流动相溶解样品能够得到很好的峰形 当溶解样品的溶剂不同于流动相时,样品溶剂与流动相发生混合,样品溶剂被冲稀。如果进样溶剂之强度高于流动相,样品在瞬间会表现为在较强溶剂中,并以较快速度通过色谱柱。表现在色谱图上就是∶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缩短。`当进样溶剂与流动相混合时,一部分分子会先与流动相混合,致使这些分子通过色谱柱的速度发生变化,使峰形扭曲,发生变形。洗脱较早的色谱峰峰变形要比洗脱晚的色谱峰严重。解决进样溶剂问题的关键是使进样体积足够小,这样稀释过程会非常快;或使用比流动相弱的溶剂溶解样品。较弱的溶剂会使样品在色谱柱上发生浓缩,在某些情况下,色谱峰会比使用较强溶剂时窄一些。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溶解样品的溶剂比流动相强,进样体积应不高于25mL。进样体积大小与进样溶剂与流动相之间的差别大小有关。这一差别很容易凭经验得到∶逐渐加大进样体积,直至发生峰变形现象。采用比发生峰变形时小一些的进样体积即可。问题中发生的峰变形就是因为溶解样品的溶剂甲醇强度远远高于流动相,因而得到了变形的、展宽的峰。如果使用水来溶解样品,溶解样品的溶剂弱于流动相,峰形会得以改善。在离子对色谱中,我们建议使用流动相来溶解样品,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基线假峰的出现。样品溶剂分别为100%乙腈、流动相时峰形分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60951_585212_1624767_3.jpg上图中,色谱图上较早洗脱的峰扭曲变形或者开叉,与此同时较晚洗脱的峰则较为尖锐与对称,这些现象显示一个比较特殊的起因——样品溶液的溶剂很可能强于流动相。此种强溶剂效应的例子在左图中可见。此处的样品溶液的溶剂是100%乙腈(100%的强溶剂),而流动相的组成则较弱,18%的乙腈与72%的水。第一个峰是开叉的,并且与第二个峰相比,明显地变宽了。当样品溶液的溶剂变成流动相时,所有的峰形都改善了,且变得尖锐。见右图。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样品进样时,有可能出现峰展宽,最佳的样品溶液组成和体积将会保持在10%甚至更低,在这个例子里,当样品溶剂与流动相溶剂强度不同时,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样品未用流动相溶解,因此,有些样品分子溶解在强溶剂中,并随强溶剂流过柱子,而有些则溶解在流动相中,从而导致峰分叉.当样品与流动相强度相差较小,进样影响也会小,第一个峰可能会宽于第二个峰,而当这种展宽导致必要的分离度降低时,这样情况应引起注意,在左图中,使用一根短柱,和5μL进样,这与最佳进样体积4μL相近,用了极性更强的溶剂导致分离度明显的降低,从2.1降到1.5(如右图,分离度为2或更大是评估一个完善方法的一个必要参数,也是每天方法的验证参数,1.5只是一个基本的分离度,任何一个方法或一根柱子都必需满足这个条件,当进样为一倍时,也就是10μL时,分离度更一步降低,此方法就不行了。样品溶剂最好具有哪些特点比较好?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60952_585213_1624767_3.jpg实战问答Q&A,绝对接地气!1.HPLC里面的溶剂效应是如何产生的,该如何避免?如何判断分叉的峰是否由溶剂效应造成,第一就是通过HPLC仪器比对一下两个劈叉峰的紫外吸收波谱,看看他们是否能完全一样的μV特征吸收,第二将进样体积调节到0.1μl看看,峰是否好转,如果满足上面两个条件几乎就可以肯定是100%的溶剂效应。产生原因1,样品溶液的溶剂很可能强于流动相。例如样品溶液的溶剂是100%乙腈(100%的强溶剂),而流动相的组成则较弱,18%的乙腈与72%的水产生原因2,就是进样量比较大,产生原因3,样品的pH值与HPLC流动相pH悬殊,比如酸性流动相体系,样品pH偏碱性(pH=10),这种情况下也很有可能发生其实上面三个原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原因,那就是样品的溶剂与流动相存在一些不一样,当样品进入流动相的时候,由于这种巨大的差异,一部分样品溶解进入了流动相,一部分还留在进样的溶剂里面,所以在HPLC上出现了保留的差异,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案就是,使用流动相的起始梯度溶解样品,如果由于溶解度的问题,不得不改用其余的溶剂,那就只能降低进样体积来解决,比如 5μl,1μL。2.高效液相做专属性实验时,溶剂峰和目标峰出峰时间一样怎么办?分离的是氨基酸类物质,不是离子型化合物,流动相用的甲醇和水,也是用流动相配的溶剂,但是比例有少许差别,单进溶剂时确实有溶剂峰,用流动相配的样品可以和溶剂峰分开,我在做肠灌流实验,但是当样品进入动物体内灌流后,进样后就分不开了,我想把样品的出峰时间延长一些,认为能分开,但是不知道怎么调整,实在没办法。回答:问题1:你用的稀释剂是纯的有机相吗?稀释剂中有机相的比例一般尽可能与流动相一致,以减小溶剂效应.如果改变稀释剂仍不能改善,则说明你的色谱条件不合适,检测组分在色谱柱中几乎无保留.如果你的化合物是离子型的,一般需要使用缓冲盐,缓冲液pH值应在化合物pKa值正负2之外,以增强组分在色谱系统中的保留.如果不是离子型化合物,则减少有机相比例,以增加组分保留时间,避开溶剂峰.问题2:氨基酸类物质是两性化合物,出峰时间跟pH值有很大关系,样品经过动物体内后,pH值肯定是发生了变化的,样品的预处理就很重要了(这个你要请教其他高人,我没做过生物方面的药物分析)。如果你只是想单独延迟样品出峰时间,可以试着减少有机相比例,看能不能达到效果,如果不行,可能还是要用缓冲体系。3.醋酸曲安耐德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流动相为甲醇-水(60:40),ODS C18柱,紫外检测波长240nm,柱温30度。以前样品用甲醇溶解后直接进样,色谱峰各项参数正常。现在用甲醇溶解后进样,色谱峰变宽,必须用流动相溶解才能正常。仪器与色谱柱未更换,溶解样品的甲醇换成默克色谱纯甲醇也还是这样!什么原因?另外我需要测定的另一个中药中黄芩苷也出现了这种现象?我现在该怎么办?解答:溶剂效应是肯定的。溶剂效应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溶质的极性和流动相的极性不匹配,导致溶质被流动相包裹或部分包裹,不能充分分散并充分与C18交换,所以才导致峰展宽。你的醋酸曲安耐德极性并不是很强。我帮你查了它的log P,没查到,但根据我的经验,并根据其结构式我大概推算了一下,应该在2左右,应该属于中等偏弱极性的化合物(C26)。所以其在60:40这样含水流动相匹配度肯定不好。以前你做的没有问题,一个原因是上面各位所说的,溶解样品的甲醇可能含水量稍微高一些,比如大约含水2%(只是猜测哈),可能就不会出现溶剂效应,而这次用的甲醇含水量很低

  • 【分享】液相色谱中一个容易忽略的溶剂效应!

    【分享】液相色谱中一个容易忽略的溶剂效应!

    液相色谱中追求一个高柱效,高分离是我们做液相色谱追求的目标,但是往往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柱效,分离,拖尾,峰展宽,峰变形,裂缝等等,有些容易解决,有些尝试很多途径都无法改善,当然可能会是方法本身的原因,但是也存在一些忽略的问题:比如本文中提到的溶剂效应,举二例说明:  (1)盐酸小檗碱,方法见三黄片补充方法,左图为调整方法前液相色谱图,峰严重变形,我的做法是调大有机相比例,减小进样量,结果出来右边的图1.jpg (5.5 KB)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181618_268050_2019107_3.jpg2010-6-23 23:353.jpg (5.31 KB)2010-6-23 23:36  (2)阿莫西林,方法见中国药典二部,左两图为失败方法,右图为调整溶剂的图: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的是多元泵,也就是作为溶剂的流动相为量筒配置,试验过程中调整了上机的流动相(有机相减少),而作为溶剂的未调。我的做法是将溶剂的流动相调比例至比上机流动相低5个比例。结果见右图。   2.jpg (9.26 KB)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12/201012181618_268051_2019107_3.jpg2010-6-23 23:35  原因,第一例溶剂为甲醇,流动相为乙腈与离子对混合液,第二例溶剂有机相比例比流动相高,共同点为溶剂强度比流动相强。  解析:液相色谱一般进样量为10微升,柱子中局部流动相量比较小(没具体算),当样品溶液进入柱子,10微升体积会改变局部的流动相环境(强度),从而可能出现两种保留行为,反应在图谱上就是变形,如拖尾,裂缝,肩峰。  希望对做液相色谱的朋友有用。

  • SPE小柱问题解决办法

    目标成分不能从SPE小柱上洗脱可能原因:固定相对目标组分选择性太强 解决办法选择对被分析物保留较弱的小柱;选择洗脱能力更强的洗脱溶剂。对酸碱目标成分,调节洗脱剂的PH值,减弱固定相对目标组分的选择性 可能原因:SPE小柱规格太大解决办法增加洗脱剂的用量;用更小规格的SPE小柱可能原因:洗脱剂用量不足解决办法增加洗脱剂可能原因:洗脱时流速过快或过慢 解决办法控制流速1-2ml/min可能原因:洗脱剂洗脱能力太弱解决办法:调节洗脱剂的PH值,提高溶剂对目标成分的洗脱能力(对酸、碱目标成分);改变洗脱液的极性,提高溶剂对目标成分的洗脱能力

  • 溶剂效应在液相色谱中的影响

    溶剂效应是指溶剂对于反应速率,平衡甚至反应机理的影响。样品溶液的溶剂强度强于流动相溶剂强度时可能会造成的峰展宽、峰分叉现象。现象:色谱图上较早洗脱的峰扭曲变形或者开叉,与此同时较晚洗脱的峰则较为尖锐与对称,这些现象显示一个比较特殊的起因――样品溶液的溶剂很可能强于流动相。例如样品溶液的溶剂是100%乙腈(100%的强溶剂),而流动相的组成则较弱,18%的乙腈与72%的水。第一个峰是开叉的,并且与第二个峰相比,明显地变宽了。当样品溶液的溶剂变成流动相时,所有的峰形都改善了,且变得尖锐。解释:当样品进样时,有可能出现峰展宽,最佳的样品溶液组成和体积将会保持在10%甚至更低,在这个例子里,当样品溶剂与流动相溶剂强度不同时,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样品未用流动相溶解,因此,有些样品分子溶解在强溶剂(100%ACE),并随强溶剂流过柱子,而有些则溶解在流动相中,从而导致峰分叉。当样品与流动相强度相差较小,进样影响也会小,第一个峰可能会宽于第二个峰,而当这种展宽导致必要的分离度降低时,这样情况应引起注意,例如使用一根短柱,和5UL进样,这与最佳进样体积4UL相近,用了极性更强的溶剂导致分离度明显的降低。避免的方法:尽量用流动相来溶解样品,对于梯度洗脱,采用初始的流动相比例。对于在流动相中溶解度小,必须用强溶剂的时候,减少进样体积以消除溶剂效应的影响。

  • HPLC实验中色谱柱使用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色谱柱在使用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柱压升高,如果柱压是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缓慢增加,属于正常现象。但柱压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升高(系统管路堵塞及压力传感器故障除外),以下列举了部分常见原因及解决办法:(1)色谱柱头的过滤筛板堵塞或污染; 解决方法:如确定是色谱柱头的过滤筛板被污染,可以将色谱柱反方向用甲醇冲洗至正常压力,或者卸下色谱柱头,将其放在10%的稀硝酸内超声清洗10分钟,后再用纯水超声10分钟,重新装入色谱柱。(2)色谱柱头的填料被样品污染;解决方法:如确定色谱柱头的填料被污染,将柱头螺丝卸下,挖出柱内前段被污染的填料,用相同的柱填料重新填入,仔细修复后,重新安装上柱头螺丝。(3)色谱柱内缓冲液中的盐遇到高浓度的甲醇或其他有机溶剂,形成结晶析出; 解决方法:如确定定是盐结晶,用10%的甲醇/水冲洗色谱柱使柱内盐全部溶解,再换高浓度甲醇。(4)流动相PH值过大或过小使固定相结构破坏或溶解。 解决方法:如果因PH值使用不当,很难恢复 液相色谱仪由高压液体泵、检测器及液相色谱柱等三部分组成,其中液相色谱柱的正确安装和使用,是液相色谱工作的关键;也是液相色谱工作者获得正确可靠的实验数据的必经之路。

  • 鬼峰出现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有这些

    [size=14px][b]进样口硅胶垫的影响[/b][/size][size=14px][b](1)原因分析:[/b]与硅胶垫质量和进样针头质量有关,主要有几个方面:①进样针头质量不好,边缘不够平整,硅胶垫容易损坏。②硅胶垫使用次数过多或时间长老化,硅胶垫质量不好,材料弹性差,硅胶垫碎屑进入汽化室,便会形成鬼峰。③硅胶垫被污染,如进样时针头处附着的样品液滴被硅胶隔垫所吸附,在之后的分析过程中一点点脱附后进入色谱柱中。[/size][size=14px] [b](2)解决办法:[/b]检查所使用的进样针及硅胶垫,对质量不好的进样针、使用时间过长或质量有问题的硅胶垫进行有针对的更换。[/size][size=14px][b]色谱柱影响[/b][/size][size=14px][b](1)原因分析:[/b]①色谱柱未充分老化,柱温过低老化不充分,温度过高产生[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5p][color=#3333ff]液相[/color][/url]遗失。②色谱柱长时间使用。柱自身有吸附特性,柱内余留高浓度样品或柱内留存高沸点物质,柱头被污染。再者毛细管柱低负荷量,需要高灵敏度检测器,这样就特别容易出现鬼峰。[/size][size=14px][b](2)解决办法:[/b]截去受污染的柱头部分,升高进样口温度到合适的值,进行柱头老化;在进行组成复杂的样品分析后,采用程序升温对色谱柱进行吹扫,清除色谱柱中的残留物质。在程序升温的过程中,设置的最高柱温必须低于柱子最高使用温度20℃左右,以避免柱流失。[/size][b][size=14px]进样口、检测器或衬管和分流平板污染[/size][/b][size=14px][b](1) 原因分析[/b]污染产生的原因较多,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长时间未进行色谱仪的定期维护;②待测样品的组成复杂,进样口温度设置不够高,使样品汽化不完全,较重的组分滞留在进样口当中;③汽化室和衬管内经常会聚集一些沉积物及高沸点物质,如果碰到某次分析高沸点物质时,进样口温度升高时就会使聚集的物质逸出多余的峰;④在检测器中和分流平板的凹槽中未挥发的物质会慢慢积累,造成鬼峰无规律出现。[/size][size=14px][b](2) 解决办法[/b]根据实际污染情况对仪器的各部件进行清理:①清洗进样口。首先拆除色谱柱,之后在保证加热和通气的前提下,将无水乙醇或丙酮由进样口注入,重复3~5次,最后加热通气干燥进样口。②更换衬管或清洗衬管。在衬管被污染时可清楚的看到有颗粒物沉积或石英棉颜色变暗,污染严重时需要更换新的衬管。清洗衬管的方法: 取出衬管中的石英棉,将衬管浸泡在铬酸洗液中24小时后取出,再分别用蒸馏水、甲醇、丙酮清洗后干燥。③分流平板的清洗。将分流衬板置于色谱纯的甲醇等有机溶剂中进行超声处理,干燥,注意在拆卸和安装分流平板的过程中不能直接用手触摸,以防污染。④检测器清洗。热导检测器:根据检测器污染的程度选择合适的清洗溶剂,将丙酮,乙醚,十氢萘等溶剂装满检定器的测量池,浸泡大约20分钟左右后倾出,如此重复多次至所倾出的溶液比较干。[/size][size=14px][b]仪器分析条件设置不合适[/b][/size][size=14px][b](1) 原因分析:[/b]在分析未知的新样品时,可能会由于仪器条件设置不当产生一些干扰峰。一般原因是:①样品可能会在分析条件下发生降解产生一些干扰成分,如果这些成分恰好在该条件下有响应,就可能产生鬼峰;②选择的色谱柱不合适,不利于分析高沸点的化合物。[b](2) 解决办法:[/b]通过查阅文献,进行试验,查找方法,尽可能的了解检测样品的各种性质,如极性、分子结构、分子量大小等方面,选择适当的分析条件,包括柱箱、进样口、检测器的使用温度,色谱柱的极性、膜厚、长度、内径等。[/size][size=14px][b]样品污染[/b][/size][size=14px][b](1) 原因分析:[/b][/size][size=14px]样品在进样前的处理过程中受到污染,鬼峰在检测时有规律出现,有良好的重复性,且溶剂空白不包含此峰,这种情况比较容易判断。[b](2) 解决办法:[/b][/size][size=14px]由于色谱分析是一种痕量分析方法,所以在样品处理的各个过程中用到的所有物品必须保证清洁,以免使干扰物质进入样品。[/size]

  • 特想搞定“溶剂效应”?进来看!

    特想搞定“溶剂效应”?进来看!

    “溶剂效应”会导致哪些峰形异常?如何避免溶剂效应?在HPLC分析中样品溶剂的选择和流动相是怎样的联系?为何建议使用流动相溶解样品?。。。。。一系列的问题都和样品溶剂的选择密切相关,如何解决真正的溶剂效应问题,又如何分辨哪些是非溶剂效应问题,不同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有哪些前辈留下的实战经验可供分享呢?一起来看看吧!什么是溶剂效应?样品溶液的溶剂强度强于流动相溶剂强度时可能会造成的峰展宽、峰分叉现象。即色谱图上较早洗脱的峰前沿或者开叉,与此同时较晚洗脱的峰则较为正常的现象。例如样品溶液的溶剂是100%乙腈(100%的强溶剂),而流动相的组成则较弱,18%的乙腈与72%的水。第一个峰是开叉的,并且与第二个峰相比,明显地变宽了。当样品溶液的溶剂变成流动相时,所有的峰形都改善了,且变得尖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51549_585123_2452211_3.png可能发生溶剂效应的情况:出峰时间早;保留弱;进样量大。用流动相溶解样品能够得到很好的峰形 当溶解样品的溶剂不同于流动相时,样品溶剂与流动相发生混合,样品溶剂被冲稀。如果进样溶剂之强度高于流动相,样品在瞬间会表现为在较强溶剂中,并以较快速度通过色谱柱。表现在色谱图上就是∶色谱峰的保留时间缩短。`当进样溶剂与流动相混合时,一部分分子会先与流动相混合,致使这些分子通过色谱柱的速度发生变化,使峰形扭曲,发生变形。洗脱较早的色谱峰峰变形要比洗脱晚的色谱峰严重。解决进样溶剂问题的关键是使进样体积足够小,这样稀释过程会非常快;或使用比流动相弱的溶剂溶解样品。较弱的溶剂会使样品在色谱柱上发生浓缩,在某些情况下,色谱峰会比使用较强溶剂时窄一些。因此,在通常情况下,如果溶解样品的溶剂比流动相强,进样体积应不高于25mL。进样体积大小与进样溶剂与流动相之间的差别大小有关。这一差别很容易凭经验得到∶逐渐加大进样体积,直至发生峰变形现象。采用比发生峰变形时小一些的进样体积即可。问题中发生的峰变形就是因为溶解样品的溶剂甲醇强度远远高于流动相,因而得到了变形的、展宽的峰。如果使用水来溶解样品,溶解样品的溶剂弱于流动相,峰形会得以改善。在离子对色谱中,我们建议使用流动相来溶解样品,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基线假峰的出现。 样品溶剂分别为100%乙腈、流动相时峰形分析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2/201602251550_585124_2452211_3.png上图中,色谱图上较早洗脱的峰扭曲变形或者开叉,与此同时较晚洗脱的峰则较为尖锐与对称,这些现象显示一个比较特殊的起因——样品溶液的溶剂很可能强于流动相。此种强溶剂效应的例子在左图中可见。此处的样品溶液的溶剂是100%乙腈(100%的强溶剂),而流动相的组成则较弱,18%的乙腈与72%的水。第一个峰是开叉的,并且与第二个峰相比,明显地变宽了。当样品溶液的溶剂变成流动相时,所有的峰形都改善了,且变得尖锐。见右图。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当样品进样时,有可能出现峰展宽,最佳的样品溶液组成和体积将会保持在10%甚至更低,在这个例子里,当样品溶剂与流动相溶剂强度不同时,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样品未用流动相溶解,因此,有些样品分子溶解在强溶剂中,并随强溶剂流过柱子,而有些则溶解在流动相中,从而导致峰分叉.当样品与流动相强度相差较小,进样影响也会小,第一个峰可能会宽于第二个峰,而当这种展宽导致必要的分离度降低时,这样情况应引起注意,在左图中,使用一根短柱,和5μL进样,这与最佳进样体积4μL相近,用了极性更强的溶剂导致分离度明显的降低,从2.1降到1.5(如右图,分离度为2或更大是评估一个完善方法的一个必要参数,也是每天方法的验证参数,1.5只是一个基本的分离度,任何一个方法或一根柱子都必需满足这个条件,当进样为一倍时,也就是10μL时,分离度更一步降低,此方法就不行了。来源:实验与分析

  • SPE小柱回收率低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回收率低 可能原因:柱活化条件不恰当解决办法:根据固定相的不同正确活化SPE小柱 反相填料:甲醇、乙腈等,1倍柱管体积或3倍柱床体积 正相填料:非极性有机溶剂如正己烷等,1倍柱管体积或3倍柱床体积 离子交换填料:1倍柱管体积的甲醇、乙腈或异丙醇等与水互溶的极性溶剂。可能原因:样品溶剂对目标成分的作用力比固定相强 解决办法:选择对目标组分具有更强选择性的SPE小柱;调整样品溶剂的PH值,增加目标组分在固定相中的作用力; 改变样品溶剂的极性,降低目标组分在溶剂中的作用力。可能原因:清洗溶剂选择不当;洗脱能力太强解决办法:使用正确的清洗溶剂;选择洗脱能力更弱的溶剂 可能原因:载样时流速过快解决办法:重力自然载样或控制载样流速≤1ml/min 可能原因:SPE小柱太小解决办法:用更大规格的SPE小柱;用选择性更强的SPE小柱;用载样量更大的SPE小柱可能原因:洗脱前SPE小柱清洗溶剂抽干不充分解决办法充分抽干冲洗溶剂可能原因:洗脱不充分 解决办法增加洗脱剂的体积;增加洗脱剂的强度;用更小规格的SPE小柱 可能原因:洗脱时流速过快或过慢解决办法控制流速1-2ml/min

  • 冻干制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

    冻干制剂常见的质量问题及解决办法序号常见的质量问题原因分析解决办法1产品出箱前外观质量很好,出箱后不久出现萎缩、空洞、碎块干燥不彻底,还有残存冰晶;预冻过快,晶格变细;延长干燥时间或提高升华温度2产品出箱时就是很大的骨架结构,甚至是绒毛状物质,出箱后绒毛物质消失配料浓度低增加填充剂3产品出箱时就发现萎缩、空洞、碎块产品未完全冻结;升华温度高降低冻结温度、延长冻结时间;调整升华速率4产品在深度方向上颜色和空隙度不均匀分装后放置时间过长,不溶物发生沉淀降低分装后存放时间5喷瓶冻结温度高,或时间短降低冻结温度、延长冻结时间;6生物活性物质失活冻结时间过长,水结冰时产生的溶质效应和机械效应,保护剂选择不当;温度控制不当预冻采取速冻减少溶质效应和机械效应;加入适当的保护剂;控制解析干燥时的温度7水分偏高液层过厚,大于15mm;解析干燥温度低或时间短;瓶塞与干燥层的流动阻力大,水蒸气不易逸出;盘冻时出箱环境湿度高、温度高,制品吸潮控制液层在10-15mm之间;延长解析干燥时间或提高温度;控制出箱时环境温度、湿度

  • 【原创大赛】正确分析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不可忽视的溶剂效应

    【原创大赛】正确分析问题才能有效解决问题——不可忽视的溶剂效应

    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现象——进样峰前伸。推测原因——进样过载。解决措施——由20ul的定量管改为10ul的定量管。说实在的:这种处理措施像似不太妥当,完全可以通过增加稀释倍数,降低样品浓度或者减小称样量可以解决。不过通过更换定量管,减小进样量,尝试一下也未尝不可。事过之后,我打电话询问得到的结论却是:更换定量环没有效果,峰前伸的问题没有解决。于是我带着疑惑去了他们的化验室,他们正在分析峰前伸的原因,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看到了20ul的定量环已换为10ul的,峰型还是严重前伸。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1957_566865_2960432_3.png 根据造成色谱峰前伸的原因我们知道:1:进样过载会造成峰前伸——根据峰响应值来分析,两组分的响应值并非太大,而且两个组分峰都有前伸现象,因此,峰前伸的原因并非进样过载造成。2:色谱柱污染塌陷会造成峰前伸——通过交流了解到,色谱柱是刚换的新柱,不应该存在污染和塌陷的情况。3:性质相似结构相近的组分没有完全分离也会造成峰前肩或峰前伸——图谱组分为标样和内标,纯度是比较高的,所以不可能存在没有完全分离的情况。。4:溶剂效应,溶解样品的溶剂比流动相的浓度高会造成色谱峰前伸——溶解样品用的纯甲醇,流动相为30%的甲醇。由于纯甲醇的洗脱能力高于30%的甲醇的洗脱能力,当纯甲醇溶解的样品经过色谱柱时,纯甲醇在流动相中来不及稀释,部分纯甲醇溶解的样品先被洗脱流出色谱柱,使组分峰表现出峰前伸,这应该是造成峰前伸的主要原因。 解决措施——用流动相溶解样品重新进样,色谱峰型得到明显改善,进样色谱图如下: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1958_566866_2960432_3.png 由色谱图可以看出,同样的进样条件,用流动相溶解样品,避免了溶剂效应的产生,得到了理想的峰型,解决了峰前伸的问题。不过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分析时间太长,基线噪音太大,还需要进一步改善。在现有的条件下,保证分离度,缩短分析时间,降低运行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才是最佳的工作需要。 在反相色谱分析中,在不影响分离度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流动相的浓度,提高流动相的洗脱能力,会使组分的保留时间缩短,从而能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把流动相由原来的30%的甲醇,改为40%的甲醇,再次进样试看效果。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1959_566867_2960432_3.png 两个色谱图做比较,流动相由30%改为40%的甲醇,分析时间明显缩短,峰型更加尖锐对称,再适当降低一下进样浓度,将更加完美。不过有一点必须明确:色谱分析条件的选择是根据仪器器材的不同决定的,避开仪器条件选择分析条件是不可取的,譬如不同的色谱柱选择流动相的种类,浓度的配比是不同的。只能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建立相应的分析条件。还有一点也要明确:甲醇的稀释是放热的,不经过脱气机而采用两个高压泵以流速设定决定流动相的配比,势必会造成甲醇稀释混合时放热有气泡产生,使基线噪音增大,影响正常检测,这是不可忽视的。道理虽然简单,无所不知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还是被忽视。 不经一事不长一智,由上述例子告诉我们:正确分析问题,才能有的放矢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优化分析条件,防止因条件选择不当给分析带来的影响,我们做了如下实验:一:在同种流动相中,用不同的溶剂溶解样品都会对色谱分析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最好的选择就是用流动相溶解样品1:以10%的乙腈为流动相,A样:10%乙腈溶解样品。B样:30%甲醇溶解样品。C样:40%甲醇溶解样品。D样:100%甲醇溶解样品。在规定的检测波长下,吸光度高的溶剂(甲醇)在吸光度低的溶剂(乙腈)配制的流动相中,溶剂峰会更明显 。溶解样品的溶剂浓度越高,其峰的对称因子会越大,表现更突出的会出现峰前伸。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1959_566868_2960432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1959_566869_2960432_3.png2:以40%的甲醇为流动相,A样:10%乙腈溶解样品。B样:30%甲醇溶解样品。C样:40%甲醇溶解样品。D样:100%甲醇溶解样品。吸光度低的溶剂(乙腈)在吸光度高的溶剂(甲醇)中,溶剂峰表现不明显。溶解样品的溶剂浓度越大,对称因子会有所增加,峰高会由于峰宽的增加而降低,表现突出会出现峰前伸。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2001_566870_2960432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2002_566871_2960432_3.png3:以30%的甲醇为流动相,A样:10%乙腈溶解样品。B样:30%甲醇溶解样品。C样:40%甲醇溶解样品。D样:100%甲醇溶解样品。在反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的浓度的降低,洗脱能力会有所降低,保留时间增加,分离度一般也会增加,但后出的色谱峰会变矮变胖。,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2003_566873_2960432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2004_566874_2960432_3.png二:同一个样品在不同的流动相中,表现出不同的分离效果。 在反相色谱分析中,流动相的浓度不同洗脱能力不同,浓度越大,洗脱能力越高,但分离度会有所减低,保留时间会缩短。10%乙腈洗脱能力比40%甲醇洗脱能力弱,比30%甲醇洗脱能力要高。用乙腈做流动相无法分离的成分可以适当考虑使用甲醇做流动相优化分离。吸光度较高的溶剂在吸光度较低的流动相中,溶剂峰表现突出。一般情况下不要使用与流动相强度或极性差别较大的溶剂稀释样品,更不要使用纯溶剂稀释样品,否则会出现溶剂效应,而出现前伸峰。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2006_566878_2960432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2006_566879_2960432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2006_566880_2960432_3.pn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5/09/201509202007_566881_2960432_3.png

  • 气相色谱存在溶剂效应吗?

    比如样品的定容的溶剂不一样,峰形也会不一样,这就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溶剂来溶解。不知道气相色谱是否存在存在溶剂效应?

  • 【求助】色谱压力波动的解决办法?

    前段时间,我们实验室的岛津2010色谱,压力波动很严重,0.8MPa左右,后来老板把A、B泵换了一下(原来A泵走的是水;B泵走的是甲醇;换一下改成,A泵走甲醇;B泵走水)压力就不波动了,请教各位大侠是什么原理呢?为了增长知识,谁知道压力波动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吗?谢谢了哦

  • SPE小柱重现行差的问题解决办法

    重现性差可能原因:上样前柱床干涸解决办法:重新活化SPE小柱可能原因:超出小柱的载样能力解决办法:减小载样量,或用规格更大的SPE小柱可能原因:载样过程流速过高解决办法:降低流速,重力自然载样或控制载样流速≤1ml/min 可能原因:清洗溶剂洗脱能力太强解决办法:降低清洗溶剂洗脱强度 可能原因:洗脱流速过快解决办法:先让洗脱液渗透小柱,再对小柱抽真空或加压,控制流速1-2ml/min

  • 反相色谱中的“溶剂效应”

    反相色谱中的“溶剂效应”

    [size=14px]峰形问题是反相色谱分析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造成峰形问题的原因有很多,[/size][size=14px]本次我们重点讨论在反相色谱中由于稀释剂与初始流动相的差异造成的峰形问题,也就是常说的“溶剂效应”及其内在原因和应对方法。[/size][size=16px][b][color=#007aaa]1. 为什么我们需要好的色谱峰形?[/color][/b][/size][size=14px]色谱分析是一种非常追求准确度的分析手段,理想的峰形是高斯(Gaussian)峰形,也就是呈正态分布,左右对称。但是在实际情况下,色谱峰或多或少都会有点前延(fronting)或者拖尾(tailing),甚至完全不成单峰等,这样[/size][size=14px][color=#7b0c00]不仅影响分析人员看到图谱时的心情,也会降低色谱峰的灵敏度、峰面积的积分准确度以及色谱峰之间的分离度[/color][/size][size=14px]。[/size][align=center][img=,521,3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2/202212011443520791_9645_3237657_3.png!w521x373.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size=16px][b][color=#007aaa]2. 什么是理想的样品稀释剂?[/color][/b][/size][size=14px]在分析HPLC中,往往建议稀释剂为起始流动相(但在制备HPLC中,使用比流动相更弱的稀释剂更利于更大的进样体积),以避免对分离分析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样品的预处理往往使得其稀释剂和起始流动相有了很大的差异,也有一些分析方案中会建议通过蒸发除去样品预处理中的溶剂后再用起始流动相溶解样品。但是这种额外的步骤很费时间,甚至超过了HPLC分析的时间,只有在万不得已的时候才选择。也有基于其他考虑(如溶解性、样品稳定性等)而选择和流动相不一致的溶剂作为稀释剂。但是[/size][size=14px][color=#7b0c00]不管是何种稀释剂,只要能稳定溶解足够的样品,且对峰形等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就是理想的稀释剂[/color][/size][size=14px]。[/size][size=16px][b][color=#007aaa]3. 溶剂效应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应对?[/color][/b][/size][size=15px][b][color=#007aaa]3.1 稀释剂与流动相的洗脱强度不匹配[/color][/b][/size][size=15px][b][color=#007aaa][/color][/b][/size][size=14px]当稀释剂的洗脱强度强于起始流动相时,也就是有机相(%B)的比例高于流动相时,我们可以估算出保留的改变(Δ[i]k[/i]):[/size][align=center][img=,203,7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2/202212011445102816_8758_3237657_3.png!w203x75.jpg[/img][/align][size=14px]其中[i]S[/i]和每种溶质的特性有关,[i]S[/i] ≈ 0.25 MW[sup]0.5[/sup],MW为分子量。如果我们选择了一种典型的400 Da的小分子,当B%变化10%([/size][size=14px]即[i]Φ[/i]=0.1[/size][size=14px])时[i],S[/i] ≈ 0.25×400[sup]0.5[/sup]=5,Δ[i]k[/i] ≈ 10[sup]5×0.1[/sup] ≈ 3.2。这意味着B相的10%的增加或者降低会导致三倍的的保留因子K的降低或者增加,也就是常说的“三倍规则”。如果一个样品的稀释剂比流动相强,进样的溶液在跑过柱子的过程中,它会和流动相以相同的流速移动,但是其中的样品分子的移动速度会比溶解在流动相时更快,进样成分会被流动相逐渐稀释直到和流动相完全一致。我们把进样的液体形象地称为“样品塞”,紧跟“样品塞”的流动相会稀释它,因此尾部的溶质分子的前进速度会慢下来,以正常的洗脱速度前进。[/size][size=14px][color=#7b0c00]虽然这些过程发生的速度很快,但是如果稀释剂足够强、进样体积足够大,还是会有明显的峰展宽[/color][/size][size=14px]。[/size][size=14px]Dolan作了图来更加直观地说明这种现象,在图2中每个水平放置的长条代表充满流动相(用小圆黑点表示)的色谱柱。在上面三个例子中,进到流动相的样品用棋盘格表示,随着时间的流逝从状态A逐步变到状态B和C,样品流经色谱柱,发生了稍微的峰展宽。在下面三个例子中,样品溶解在更强的溶剂中(斜线表示),A'为刚进样后的状态,“样品塞”占据的体积和A一样,因为进样量相同;在B'中,由于“样品塞”里的溶剂比流动相更强,溶解其中的样品分子会以比正常情况更快的速度通过色谱柱,与此同时尾部被流动相稀释的部分溶质分子的通过速度降低至正常速度(棋盘格部分),这样即使“样品塞”更窄(也就是进样量更少),由于前后端的稀释,样品扩散的空间也会更大;在C'中,“样品塞”基本都被稀释了,但是峰展宽一直在发生,直到所有样品都溶解在流动相中。[/size][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img=,690,32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2/202212011445266041_6974_3237657_3.png!w690x328.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size=14px]在某些更极端的条件下,稀释剂的强度太大还可能导致色谱峰出现裂分甚至完全不成峰形。[/size][align=center][/align][size=14px]当由于稀释剂由于和流动相的溶剂强度不匹配而造成峰形异常时,该如何应对?[/size][size=14px][color=#7b0c00]1. 降低稀释剂的洗脱强度;[/color][/size][size=14px][color=#7b0c00]2. 降低样品的进样体积。进样体积越小,样品就越容易被流动相稀释掉。Dolan实验室尝试过在反相流动相中进样1 μL以甲苯为溶剂的样品时,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color][/size][size=14px][color=#7b0c00]但是稀释剂与流动相的洗脱强度不匹配并不能解释所有情况[/color]。比如Tseing和Roger发现分析二羟基苯的异构体时,不管是将甲醇作为稀释剂,水作为流动相还是水作为稀释剂,甲醇作为流动相,最终都得到双峰,但是当稀释剂和流动相一致时,就可以得到单峰;Zapata和Garrido也发现在分析叶绿素时,当使用丙酮-水(69:31)为稀释剂,甲醇-水(95:5)为流动相时,虽然两者洗脱强度一致,但是叶素绿的峰为多峰。经过研究后发现这和稀释剂与流动相之间的[color=#7b0c00]黏度不匹配[/color]有关。[/size][size=15px][b][color=#007aaa]3.2 稀释剂与流动相的黏度不匹配[/color][/b][/size][size=14px]当稀释剂与流动相之间的黏度不一致时,会发生黏性指进(viscous fingering)这种流体力学不稳定现象。也就是低黏度的溶剂会如伸出手指一般向高粘度渗透,[/size][size=14px][color=#7b0c00]同时这种渗透是随机的,不可预测[/color][/size][size=14px]。如图3,黑色部分就是低黏度的溶剂,在更高粘度的背景溶剂中如树枝般随机“生长”。[/size][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img=,420,39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2/202212011445442312_5735_3237657_3.png!w420x395.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size=14px]在色谱分析中,稀释剂与流动相的黏度不匹配对谱图的影响不仅与稀释剂与流动相黏度的不匹配程度有关,也与样品溶质及样品溶剂的迁移速度有关。当黏度差异相同时,样品的溶质与溶剂在越短的时间内洗脱,且洗脱时间越接近时,对峰形的不利影响就越明显,这种现象在体积排阻色谱(SEC)中比较常见。[/size][size=14px]正如上面提到的这种“黏性指进”是随机的,因此[/size][size=14px][color=#7b0c00]往往连续进样时峰形不能重现(如图4),这也是判断到底是黏性不匹配还是上面所说的洗脱强度不匹配的重要依据[/color][/size][size=14px]。[/size][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img=,690,397]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2/202212011446015690_3262_3237657_3.png!w690x397.jpg[/img][/align][size=14px]当由于稀释剂由于和流动相的黏度不匹配而造成峰形异常时,该如何应对?[/size][size=14px][/size][size=14px][color=#7b0c00]1. 尝试用初始流动相稀释样品,但这往往是正确的废话,因为很多情况是不能或不便用初始流动相稀释样品;[/color][/size][size=14px][color=#7b0c00]2. 降低进样量;[/color][/size][size=14px][color=#7b0c00]3. 选择更大的定量环,也就是增强在定量环中的预混,如图5。同样进样10 μL或者20 μL,当增加定量环的大小(从10 μL到20 μL或者从20 μL到50 μL)时,峰形可以明显改善。 [/color][/size][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img=,690,42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2/202212011446205122_5886_3237657_3.png!w690x429.jpg[/img][/align][size=14px][color=#7b0c00]4. 升高温度,可以在某些区间内拉平稀释剂和流动相之间的黏度差异,从而减少其不良影响,这在体积排阻色谱(SEC)中很常见;[/color][/size][size=14px][color=#7b0c00]5. 在半制备或者制备色谱中,常常增大进样量以提高效率,有时候由于溶解性问题也让使用起始流动相作为稀释剂不太现实,为了降低稀释剂和流动相由于黏度不匹配而造成分离的不良影响,强烈建议调节两者的黏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是在低黏度的一方中加入极少量的高黏度溶剂,比如DMSO或者环己醇。[/color][/size][size=15px][b][color=#007aaa]3.3 稀释剂与流动相的pH不匹配[/color][/b][/size][size=14px]我们在分析可离子化的化合物时,常常会基于分析物的[font=&]p[/font][i]K[/i][font=&]a[/font]选择不同pH的流动相,以实现最佳的分离效果。在很多情况下,样品稀释剂和流动相的pH并不一致,甚至相差好几个单位,比如样品在起始流动相条件下不稳定时,首先就应该考虑样品的稳定性。[/size][size=14px][color=#7b0c00]当稀释剂与流动相的pH不一致时,稀释剂在流经色谱柱时,会改变周围环境的pH,从而可能改变分析物的电离状态进而影响其保留行为[/color][/size][size=14px]。[/size][size=14px]为了更加直观地了解当样品稀释剂对流动相pH的影响,Stoll在HPLC系统中设计了一个pH的在线监测系统,可以实时测定色谱柱入口和色谱柱出口的pH值。实验中选择的苯甲酸为分析物,样品稀释剂为乙腈:1 mM或100 mM磷酸盐(pH 7)=13:87,流动相为乙腈:100 mM磷酸盐(pH 3.2)=23:77,色谱柱为50×4.6 mm的C18柱,流速为2 mL/min(其他详细色谱条件见参考文献[6])。图(a)为稀释剂中缓冲剂为1 mM pH 7的缓冲盐时,不同进样量时色谱柱入口处的pH随时间的变化图;图(b)为稀释剂中缓冲剂为100 mM pH 7的缓冲盐时,不同进样量时色谱柱入口处的pH随时间的变化图;图(c)为稀释剂中缓冲剂为1 mM pH 7的缓冲盐时,不同进样量时色谱柱出口处的pH随时间的变化图;图(d)为稀释剂中缓冲剂为100 mM pH 7的缓冲盐时,不同进样量时色谱柱入口处的pH随时间的变化图。其中蓝、紫、绿、红、粉曲线分别是进样量为1 μL、5 μL、15 μL、30 μL、100 μL的pH曲线图。[/size][align=center][/align][align=center][img=,690,4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2/202212011446451986_2628_3237657_3.png!w690x423.jpg[/img][/align][font=&][size=14px]在色谱柱入口端:[/size][/font][font=&][size=14px]从图(a)可以看出,即使稀释剂中的缓冲剂为1 mM的磷酸盐,当进样量为30或100 μL时也会在流动相中产生pH5的区域,而[/size][/font][font=&][size=14px][color=#7b0c00]当稀释剂中的缓冲剂为100 mM的磷酸盐时,见图(b),即使只进样5 μL,也会让流动相中产生pH值到6的区域[/color][/size][/font][font=&][size=14px]。[/size][/font][font=&][size=14px] [/size][/font][font=&][size=14px]在色谱柱出口端:[/size][/font][font=&][size=14px]我们可以看到其最大的pH值比色谱柱入口端监测的数据要低,这应该主要和样品的稀释剂的扩散和流动相对其的中和有关。当稀释剂中的缓冲剂浓度为1 mM时,如图C,样品稀释剂在色谱柱中充分扩散和被中和,监测到色谱柱后的pH基本都低于4,除非进样量达到100 μL时,才有少量的区域pH高于4;而[/size][/font][font=&][size=14px][color=#7b0c00]当样品稀释剂浓度为100 mM时,如图6D,当进样量为15 μL,30 μL和100 μL,会让色谱柱中很大的区域的pH都大于5[/color][/size][/font][font=&][size=14px]。[/size][/font][font=&][size=14px] [/size][/font][font=&][size=14px]而苯甲酸的p[i]K[/i]a为4.2,当色谱柱中的pH值由流动相的3.2升高时,让苯甲酸的电离程度也提高,从而让其保留时间降低,当pH值的变化比较剧烈时(如稀释剂的磷酸盐浓度为100 mM,进样量为15 μL或30 μL),色谱峰的保留时间显著减少,同时峰的拖尾变得更加严重,而当进样量为100 μL时,色谱峰会出现严重的变形和裂分现象,如图7。[/size][/font][font=&][size=14px][/size][/font][align=center][img=,690,289]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2/12/202212011447093785_1060_3237657_3.png!w690x289.jpg[/img][/align][align=center][/align][font=&][size=14px]综合图6和图7可以看出,分析物的出峰行为和稀释剂对流动相pH的影响情况出现了非常强的相关性。我们可以看到当稀释剂与流动相的pH不匹配时,特别在稀释剂中缓冲液的缓冲能力比较强、进样量比较大的时,对于p[i]K[/i]a在特定范围内的分析物的出峰行为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相对应的,[/size][/font][font=&][size=14px][color=#7b0c00]降低稀释剂的缓冲能力、减少进样体积以及让稀释剂对流动相pH的影响范围尽量避开所关注的分析物的p[i]K[/i]a都是有效的方向[/color][/size][/font][font=&][size=14px]。[/size][/font][size=16px][b][color=#007aaa]全文总结[/color][/b][/size][size=14px]在液相色谱分析中,“溶剂效应”指由于样品的溶剂(稀释剂)与初始流动相的差异而对分析物的色谱行为造成的影响,但是其具体原因却不能一概而论。本文综合了现有的一些研究,总结了三种不同原因造成的溶剂效应,包括[/size][size=14px][color=#7b0c00]洗脱强度不匹配[/color][/size][size=14px]、[/size][size=14px][color=#7b0c00]黏度不匹配[/color][/size][size=14px]和[/size][size=14px][color=#7b0c00]pH不匹配[/color][/size][size=14px](当然,还有可能有其他的不匹配因素导致的溶剂效应,本文仅作抛砖引玉,如有错误或者遗漏,请在评论区指出)。当遇到具体的问题时,需要具体分析找出原因,并针对性地进行改善。[/size][size=14px][/size][size=14px]参考文献[/size][size=14px][1] Michael W. Dong HPLC and UHPLC for Practicing Scientists, 2nd Ed. [b]2019[/b], Wiley [/size][size=14px][2] J.W. Dolan, [i]LC-GC North Am. [/i]22 (2004) 26 [/size][size=14px][3] S. Keunchkarian et al.[i] J. Chromatogr. A[/i] 1119 ([b]2006[/b]) 20 [/size][size=14px][4] C.B. Castells et al. [i]J. Chromatogr. A [/i]805 ([b]1998[/b]) 55 [/size][size=14px][5] M. Czok et al. [i] J. Chromatogr. [/i]550 ([b]1991[/b]) 705 [/size][size=14px][6] D.R. Stoll et al.[i] LCGC Europe[/i] 33 ([b]2002[/b]) 74.[/size]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