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全丙烯酸树脂真空手套箱

仪器信息网全丙烯酸树脂真空手套箱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全丙烯酸树脂真空手套箱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全丙烯酸树脂真空手套箱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全丙烯酸树脂真空手套箱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全丙烯酸树脂真空手套箱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全丙烯酸树脂真空手套箱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全丙烯酸树脂真空手套箱相关的解决方案。

全丙烯酸树脂真空手套箱相关的论坛

  • 【求助】关于聚丙烯酸树脂和乙烯树脂的问题

    我正在寻求植物标本的保护涂料。我想用聚丙烯酸树脂或乙烯树脂的溶剂作为涂料,刷涂在植物标本的表面,起到隔绝空气和防潮防腐的目的。标本经过我处理已不会腐败,但是为了保险起见,我需要再刷涂一层保护膜。我知道聚丙烯酸树脂乳液和乙烯树脂是绘画保护上光剂和油画隔离光油的原料之一,且溶于酒精。由于我不是化工领域的专业人员,我尚不清楚它们的性状和使用细节,同时也不了解“聚氧化乙烯树脂(peo) ”和我所说的绘画用乙烯树脂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请大家帮我看下聚丙烯酸树脂和聚氧化乙烯树脂(peo) 是否能满足我以下的要求:1:保护涂层材料需要是非油性的中性物质,能达到表面覆膜的目的,拥有良好的透明性、稳定性、不变色性;又是非油性上光剂,能够与酒精(或水)调合。2:操作方便,无毒安全。由于是生物标本制品,我在使用前不得不慎重。聚丙烯酸树脂或乙烯树脂是否能用于表层涂刷?我是否能直接将其浸泡入酒精制成涂刷溶液?最后,我在什么地方才能买到聚丙烯酸树脂或乙烯树脂?诚求善解,谢谢

  • 【原创大赛】光固化丙烯酸树脂

    本实验目的及意义:近年来,水基涂料因其绿色环保的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涂料涂装行业,其最大的优点是不含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降低了有机溶剂挥发物(VOC)的量,不会损害人体的健康,满足涂层无毒的要求,属于环保型涂料。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涂料,光固化涂料具有高效、经济、节能、适应性广、环境友好等优点。光固化涂料通常可以在几秒的时间内固化,固化所需的能量小,UV光固化依需要可涂装多种基材,如木材、金属、塑料、纸张、皮革等,光固化涂料基本不含挥发性溶剂,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因此将水性涂料与光固化涂料的优点结合起来的涂料将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本文中介绍一种光固化的丙烯酸树脂用于涂料涂装,其制备方法如下:实验原料:己二酸、环氧E51、丙烯酸合成方法:将己二酸和环氧E51以及丙烯酸按照摩尔比为3:5:1加入三口瓶中,升温至140℃,搅拌,反应4-5h;将反应完全的丙烯酸树脂倒入准备好的塑料模具中,使树脂铺满模具底板,加入光引发剂2959,在350nm紫外光下照射30s,树脂即固化完全,在塑料模具底板上形成均匀的涂料层,用手指触之,涂层指干。

  • 【求购】40L丙烯酸树脂干燥器

    有谁知道GB 18580-2001中提到的40L丙烯酸树脂干燥器哪里有卖的,我想购买,有没有连接给一个也可以,我没有找到,国外的也可以。给个图片也行。谢谢。我的QQ:3056040 电话:13804052077

  • 合成丙烯酸树脂胶粘剂分子量分布

    我们现在做丙烯酸树脂胶粘剂的合成,看见文献中有讲到可以通过GPC来做分子量分布,同时来测试样品中的单体来监控有多少单体未参与反应,请问有那位大神做过类似的方法可以借鉴,谢谢!

  • GPC测定丙烯酸树脂峰拖尾严重

    GPC测定丙烯酸树脂峰拖尾严重

    大家好,实验室新买的Waters GPC2414,测定聚丙烯酸树脂时峰出现严重拖尾,测试条件是1ml/min。求大神们分析一下。太奇怪了。[img=,690,92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5/201805141050006567_4932_2023472_3.jpg!w690x920.jpg[/img]

  • 有人合成过高粘度低固体含量的丙烯酸树脂么

    目前在研究如何能够合成5-10%的固体含量还能有比较大粘度的丙烯酸树脂,目前采用的方法是氮气保护、改变引发剂的量和滴加时间以及引入一定的交联,目前的情况不是太让人满意,从表观上看粘度明显很低,不知道有没在这方面作过研究的朋友可以提供些思路

  • 怎样分析热固型丙烯酸树脂中各溶剂含量

    热固型丙烯酸树脂,固含量70%,里面含有丙二醇丁醚,乙二醇丁醚等好几种溶剂,现在想要检测其中每种溶剂的含量,[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怎样分析

  • 紧急求助-----聚丙烯酸树脂2,3,4型红外图谱

    [em04] 请大家帮帮忙,不知道哪位大侠知道那里有聚丙烯酸树脂2,3,4型红外图谱不?因为一个朋友做实验,需要该标准谱图,找了很多地方都没有找到,因为急用,特此求助!定当重谢!13132027437 02283711190 china8810@126.com

  • 悬浮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类吸油树脂及其性能的研究

    1 题目:悬浮聚合法制备甲基丙烯酸丁酯类吸油树脂及其性能的研究[color=#999999]作者:[/color][color=#333333]王良[/color]链接:[color=#333333]http://d.wanfangdata.com.cn/Thesis/Y2972479[/color][color=#333333]来源:[color=#005cd9]黑龙江大学 , [/color][color=#005cd9]2015[/color][/color]

  • 【原创大赛】丙烯酸的研制与生产

    【原创大赛】丙烯酸的研制与生产

    丙烯酸的研制与生产1 前言1.1 概述 丙烯酸是一种最简单的单元梭酸基型,易与其他单体发生共聚的烯键单体。作为重要的不饱和有机脂肪酸,它既可以自身均聚,又可以与其他乙烯基单体,如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睛、丙烯酰胺、氯乙烯等共聚。丙烯酸可以制成各种不同性能的丙烯酸类树脂或聚丙烯酸盐类等丙烯酸系列产品。这些产品广泛地应用于化纤、纺织、涂料、皮革、造纸和粘合剂等领域中1]。鉴于丙烯酸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它的合理制备就显得尤为重要。1999年美国UCC首先从英国BP公司引进技术建厂生产,此后日本触媒化学、三菱油化、BASF等公司相继建成工业装置进行生产2]。1998年全球丙烯酸生产能力和需求量分别达到了2855kt/a和2100kt/a。从1995年到2005年生产能力将从2100kt/a 增加3500kt/a,消费量也将以4.4%的速率递增。1984年我国首套引进的丙烯氧化制丙烯酸装置在北京东方化土厂建成投产,1992年和1994年吉林和上海分别引进技术建成两套工业装置,其总的计生产能力为105kt/a。目前丙烯酸的生产方法主要有丙烯两步催化氧化法(简称丙烯两步氧化法)丙烯睛水解法丙烷直接选择氧化法等其中丙烯两步氧化法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占丙烯酸总生产能力的85%以上1]。1.2 产品情况介绍1.2.1 物化性质 中文名称:丙烯酸,英文名称:acrylic acid或propenoic acid,CAS No.:79-10-7 分子式:C[sub]3[/sub]H[sub]4[/sub]O[sub]2[/sub],结构简式:CH[sub]2[/sub]CHCOOH,分子量:72.06,主要成分:含量≥99.0%。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14℃,沸点:141℃,相对密度(水=1):1.0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45,饱和蒸气压(kPa):1.33(39.9℃),燃烧热(kJ/mol):1366.9,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0.36(计算值),闪点:50℃,引燃温度:438℃,爆炸上限%(V/V):8.0,爆炸下限%(V/V):2.4,溶解性:与水混溶,可混溶于乙醇、乙醚,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20(酸性腐蚀品)。[img=,240,13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051944_608490_3005330_3.png[/img]2 工艺设计2.1 工艺条件设计2.1.1 氧化工艺条件及设备选择 将催化剂(12升)均匀的装入一个具有10根内径为25mm和长度为3000mm钢管的管壳式反应器中,然后,将该反应器加热至335℃。另外,将上述用于第二工序的催化剂(12升)均匀的装入一个具有10根内径为25mm和长度为3000mm钢管的管壳式反应器中,然后,将反应器加热至260℃。将作为原料的含丙烯、蒸汽、和氧气的气体混合物,以16.2M3/hr(转换为标准温度及压力;此后气体的体积均被转化为标准温度及压力)的速率加热至120℃,然后送至第一工序反应器已完成反应。 第二步工序中反应器中产生的气体反应流出物通过预冷器被预冷至150℃,然后被送至一个有不锈钢制造的丙烯酸吸收塔,该塔配备了有20块塔板的泡罩架,内径为200mm。以1.7 kg/hr的速率从塔顶向该塔中加入含对苯二酚的水溶液(0.1wt%),以吸收作为丙烯酸水溶液的流出物。2.1.2 吸收工艺条件及设备选择 然后,该丙烯酸水溶液被送至一个由不锈钢制造的内部的内径为100mm、装填高度为5m的填料塔塔顶,以2.96 M3/hr的速率从塔底部向该填料塔鼓入空气,同时将该塔加热以使塔底温度达到85℃以气提丙烯醛等。丙烯酸水溶液以5.20 kg/hr的速率得到的,该溶液含有丙烯酸(70.9wt/%)、水(25.6wt/%)、乙酸(2.0wt/%)和其他组分(酸类如马来酸和丙酸,醛类如糠醛和甲醛等)(1.5wt/%)。2.1.3 蒸馏工艺条件及设备选择 随后,在共沸蒸馏塔中蒸馏所得的丙烯酸水溶液。该共沸蒸馏塔中配备有塔板数为60块且塔板间距为147mm的双流塔盘、塔顶部的蒸馏管、他中部的原料进料管和塔底部的塔底溶液排出管。共沸蒸馏是在以甲苯作为共沸剂,塔顶压力为173 ,回流比(单位时间回流的总摩尔数/单位时间流出物摩尔数)为1.35且原料加入量(速率)为8.50kg/hr的条件下完成的。 粗丙烯酸是以6.03kg/hr的速率从塔底得到的,其中含有丙烯酸(96.9wt%)、乙酸(0.06wt%)、水(0.03wt%)和丙烯酸二聚物(2.0wt%)。2.1.4 结晶工艺条件及设备选择 将蒸馏后的粗丙烯酸输送至结晶单元并通过动态结晶工序提纯三次。此外,在提纯步骤中的经过结晶的残余物则通过动态结晶工序处理三次,并通过静态结晶工序处理二次。 动态结晶是在一种结晶装置中完成的,该装置是一根长度为6m、内径为70mm的金属管,在其下部配一个存储罐。通过一种循环泵,该装置可以将存储罐中存放的液体移至金属管的上部,并使液体以降膜形式沿管的内部流动。金属管的表面部分是有一种双夹套组成的,通过自动调温器控制该夹套以使其具有恒定的温度。静态结晶是在一种结晶装置中完成的,该装置是一根长度为1m、内径为90mm的金属管,在其下部配一个派出旋塞。金属管的表面部分是由双夹套组成的,利用自动调温器控制该夹套,以使其具有恒定的温度。 动态结晶过程中将粗丙烯酸送至存储罐,通过循环泵使其以降膜形式沿管壁表面流动,将夹套温度降低至凝固点以下,以使大约60-80wt%的丙烯酸结晶。然后停止循环泵。将夹套温度升高至凝固点附近,并使大约2-5wt%的丙烯酸发汗,发汗后排出残熔体。再将将夹套温度升高至凝固点之上,使晶体熔化,然后将其排出。静态结晶过程中将粗丙烯酸送至金属管内,将夹套温度降低至凝固点以下,以使大约60-80wt%的丙烯酸结晶。然后结晶后排出残熔体,将夹套温度升高至凝固点附近,并使大约12-25wt%的丙烯酸发汗。再将夹套温度升高至凝固点之上,使晶体熔化,然后将其排出。2.1.5 二聚物分解工艺条件及设备选择 结晶之后的残余母液经五次气提后得到了浓缩,其中百分之十的残余母液被废弃,其余百分之九十则被输送至丙烯酸二聚物分解蒸馏塔,热分解是在热分解温度为140℃,在罐内的驻留时间为45小时的条件下完成的,控制薄膜蒸发器使塔底温度达到85℃,塔顶压力为330 ,回流比为0.9。丙烯酸含量为85.2wt%的丙烯酸是以0.19kg/h的速率从塔顶收集的。所收集到的丙烯酸被循环之结晶单元,从塔顶收集到的丙烯酸被循环至结晶工序的汽提步骤。2.2 工艺路线设计 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酯,后者是纺织纤维、表面涂层材料、分散剂以及粘合剂的一种重要原料。此外,近年来丙烯酸作为原料在高水吸收体方面的应用也趋于增长,对杂质含量在几十至几百ppm(重量)的高纯丙烯酸更是急需。 本工艺提供了一种以高产率生产高纯度丙烯酸地方法。本工艺采用催化汽相氧化法氧化丙烯,随后使所得反应混合物被吸收于一种溶剂中,蒸馏所得产物以从塔底部分得到的粗丙烯酸,用动态或静态结晶供需提纯出丙烯酸,将残余母液输送至丙烯酸二聚物分解工序以收集丙烯酸,并将收集到的丙烯酸返回到选自结晶工序、蒸馏工序和吸收工序中的至少一个工序。用结晶工序提纯粗丙烯酸,可以防止丙烯酸进一步二聚、低聚或聚合,并可有效地浓缩丙烯酸的二聚物,使所得的浓缩二聚物经历二聚物分解工序,可以易于收集丙烯酸。 本工艺包括氧化、吸收、蒸馏、提纯、结晶和二聚物分解工序。2.3 工艺流程设计2.3.1 反应原理 丙烯在催化剂的催化下先被氧气氧化成丙烯醛,丙烯醛再在催化剂的催化下被氧气氧化下生成丙烯酸。其反应方程式如下:[img=,346,90]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6/09/201609051946_608491_3005330_3.png[/img]2.3.2 工艺流程 作为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广泛的制备丙烯酸的方法,丙烯两步氧化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改进过程,尤其是丙烯氧化催化剂的改进这个工艺是B.P.公司发明的专利技术1969年UCC公司引进该项技术并加以改进成为第一个在世界上建立丙烯两步氧化法制取丙烯酸生产装置的企业。该工艺在合成过程中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丙烯被

  • 水性丙烯酸酯胶水成分

    最近有朋友拿了个水性丙烯酸酯胶水过来要求帮忙分析下成分,只知道是水性丙烯酸酯类的,其他的没什么信息。我简单查了下,百度百科显示丙烯酸及其同系物的酯类的总称。比较重要的有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2-甲基丙烯酸甲酯和2-甲基丙烯酸乙酯等。能自聚或和其他单体共聚,是制造胶粘剂、合成树脂、特种橡胶和塑料的单体。我用二甲亚砜DMSO溶解该产品,溶解度相当好,但在走气相时不管是DB-5还是DB-WAX,除了溶剂DMSO,一点峰都没出。进样口温度160,检测器240,程序升温80-160,5度/分钟。各位大神有做过类似产品的么,希望大家不吝赐教啊!

  • 【求助】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漆漆膜固化后的 TG-DSC 分析 ……

    【求助】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漆漆膜固化后的 TG-DSC 分析  ……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漆漆膜固化后的 TG-DSC 分析 ……材料为:热塑性丙烯酸酯 涂料 空气中常温固化后的干漆膜。测试条件为:氮气氛围 升温速率:10℃/min 1 两段失重峰的解释。2 DSC 曲线简单解释一下各个峰。3 谢谢大家,交流铸就进步[img]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0/04/201004212203_213889_1927175_3.jpg[/img]

  • 【求助】(已应助)求论文《酚醛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动力学分析 》等论文

    1, 酚醛环氧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动力学分析【作者】 谭晓明 周亚洲 谢洪泉 黄乃瑜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武汉 【文献出处】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Polymeric Materials Science & Cngineering, 2001年 02期 2, 酚醛环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研究 【作者】 周亮 杨卓如 【作者单位】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所 广东广州 【文献出处】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3,丙烯酸型F-44光敏酚醛环氧树脂的合成 【作者】 官仕龙 李世荣 【作者单位】 武汉化工学院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省重点实验室 430074 【文献出处】 安徽化工 , Anhui Chemical Industry, 2005年 04期 4,有机胺催化丙烯酸改性酚醛环氧树脂的研究 【作者】 官仕龙 李世荣 【作者单位】 武汉化工学院湖北省新型反应器与绿色化学工艺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 【文献出处】 安徽化工 , Anhui Chemical Industry, 2006年 04期

  • 丙烯酸领域积累新突破

    丙烯酸领域积累新突破

    一、丙烯酸树脂的介绍及应用 丙烯酸树脂,广泛应用于胶粘剂、涂料、油墨及助剂领域,常用作胶粘剂的粘接主体、涂料的成膜树脂,也可作为油墨的连结料,还可作为各种高分子助剂使用(如流平剂、增稠剂等)。 丙烯酸树脂的性能与单体种类与含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溶剂型丙烯酸体系中引发剂、丙烯酸乳液中乳化剂的种类对丙烯酸树脂的性能影响也不可小觑。另外,为提高丙烯酸树脂的硬度等性能,往往需要外加固化剂,如氨基树脂。二、微谱技术丙烯酸树脂领域积累突破方向 微谱技术胶涂油事业部为了更准确有效解析丙烯酸体系,在丙烯酸酯单体定性定量(常见丙烯酸酯类均聚物的谱图库建设、自交联丙烯酸树脂的解交联方法、丙烯酸酯类功能/交联单体检出限)、丙烯酸乳液中乳化剂的定性分析、溶剂型丙烯酸体系中引发剂的逆向分析、固化剂-氨基树脂种类的鉴别等4个方面进行了积累与突破。本文将就常见丙烯酸酯类均聚物的谱图库建设进行相关阐述。[align=center][img=,690,354]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41130469060_8994_2879355_3.jpg!w690x354.jpg[/img][/align][b]三、[/b]丙烯酸酯单体定性定量分析[b]1. 常见丙烯酸酯类均聚物的谱图库建设[/b] 我们建立18种常见丙烯酸酯类均聚物的FTIR、[sup]1[/sup]H NMR、Py-GCMS标准谱图库。FTIR谱图库(图2)中不同单体的FTIR特征出峰,为各类单体定性奠定基础;[sup]1[/sup]H NMR谱图库(图3)的建设与总结,为丙烯酸树脂中共聚单体的定量提供了充分的数据支撑;此外,通过Py-GCMS谱图库向我们展示了常见丙烯酸酯类单体的离子峰、裂解片段、流出时间(表1),保证了各类单体定性结果的准确、快速、有效性,同时还向我们提供了各类丙酸酯类单体的裂解规律、同类型单体的裂解率差异,扩充了丙烯酸树脂中共聚单体定量方法。[align=center][img=,690,52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41131391850_2130_2879355_3.jpg!w690x522.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52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41132039410_7483_2879355_3.jpg!w690x522.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308]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41132471290_6548_2879355_3.jpg!w690x308.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2部分丙烯酸酯均聚物的FTIR谱图[/align] 通过FTIR红外分析可知,由(1)、(2)可知甲基丙烯酸酯与丙烯酸酯的区别在于甲基丙烯酸酯出现1380cm[sup]-1[/sup]吸收峰;由(1)、(3)、(4)可知丙烯酸烷基酯,随烷基链不同,700-900cm[sup]-1[/sup]处吸收峰具有较大差异(如图2(9)所示)。[align=center][img=,690,529]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41133338860_4144_2879355_3.jpg!w690x529.jpg[/img][/align][align=center][img=,690,532]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41134056800_2183_2879355_3.jpg!w690x532.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3部分丙烯酸酯均聚物的[sup]1[/sup]H NMR谱图[/align] 常规丙烯酸酯单体 (图3(1)~(4)) 特征出峰为:4.0ppm,主要为与酯基相邻亚甲基上氢化学位移,随着烷基链段不同,1-2ppm处出峰及峰面积有差异;而聚新癸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丙烯酸、聚丙烯酸羟乙酯有着明显不同的NMR谱图,这些特异性差异都是单体定量的基础。 [align=center]表1各单体的PGC裂解片段、特征离子峰及对应出峰时间[/align][table][tr][td] [align=center][b]树脂种类[/b][/align] [/td][td] [align=center][b]裂解碎片[/b][/align] [/td][td] [align=center][b]特征离子峰及[/b][/align] [align=center][b]出峰时间[/b][/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丙烯酸丁酯[img=,154,39]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53,14]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73,14]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67,23]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56,14]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91,27]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92,4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55、73[/align] [align=center](T=4.2min)[/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甲基丙烯酸丁酯[/align] [align=center] [/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45,11]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72,15]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65,18]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85,37]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41、69、87[/align] [align=center](T=5.2min)[/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丙烯酸异辛酯[/align] [align=center][img=,153,52]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62,3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55,4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76,31]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120,49]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115,5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 [/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55、70[/align] [align=center](T=7.6min)[/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丙烯酸乙酯[/align] [align=center][img=,122,52]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52,16]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76,31]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96,34]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85,51]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55[/align] [align=center](T=1.9min)[/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丙烯酸羟乙酯[/align] [align=center][img=,135,5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79,16]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98,3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110,53]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55、73、86[/align] [align=center](T=4.6min)[/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丙烯酸[/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73,34]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55、72[/align] [align=center](T=2.3min)[/align] [/td][/tr][tr][td=3,1] [align=center]……[/align] [/td][/tr][/table]2. 自交联丙烯酸树脂的解交联方法摸索 丙烯酸树脂中单体主要通过FTIR、Py-GCMS多谱图验证定性,再结合酸值、羟值、NMR测试联合定量,最后运用DSC测试、FOX方程进一步校正。但交联型的丙烯酸树脂和丙烯酸乳液一般较难溶解,需要开发出新方法来破坏树脂的交联,使其在某种氘代试剂中可以溶解进行NMR测试。通过数月研究,微谱技术工程师寻找出一种“新的方法”—高温氧化降解(图4),即将丙烯酸树脂中加入氧化剂,在高温高压情况下氧化降解交联型的丙烯酸树脂,使其能溶于氘代试剂,从而定量共聚单体。[align=center][img=,690,271]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41134482030_2496_2879355_3.jpg!w690x271.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4交联型丙烯酸树脂的解交联过程示意图[/align][b]3. 丙烯酸酯类功能/交联单体检出限摸索[/b] 功能/交联单体赋予丙烯酸树脂耐水性、附着力等特定功能,但其添加量较少,定性定量难度较高。因此,我们利用Py-GCMS检测一系列添加不同含量的的标准样品,探索功能/交联单体的最低检出限及特征裂解片段,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功能/交联单体定性定量的准确度。我们选取的功能单体包括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等,交联单体包括丙烯酰胺、N-羟甲基丙烯酰胺、双丙酮丙烯酰胺、乙酰乙酸基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等。[b]四. 丙烯酸乳液中乳化剂的定性分析[/b] 丙烯酸乳液中,乳化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影响乳液的稳定性、粒径大小及分布等性能,因此我们建立了常见乳化剂(磺基琥珀酸类乳化剂、烷基醇(醚)硫酸盐/磺酸酯盐、磷酸酯类、聚氧乙烯醚类、反应型乳化剂等)的FTIR、NMR、MS谱图库,同时摸索了丙烯酸乳液中乳化剂的提取方法,建立乳液中乳化剂的完整分析方法,如图5所示。[align=center][img=,690,345]http://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18/07/201807041135200450_8175_2879355_3.jpg!w690x345.jpg[/img][/align][align=center]图5丙烯酸乳液中乳化剂分析过程示意图[/align][b]五. 溶剂型丙烯酸体系中引发剂的逆向分析[/b] 溶剂型丙烯酸体系中,引发剂种类不仅影响反应速率,还对树脂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起到关键性作用。但引发剂在合成过程中已分解,无法直接分析。因此,微谱技术胶涂油事业部工程师研究了溶剂型丙烯酸体系中常见的20种引发剂的分解片段及分解规律,以便逆向推测所用引发剂种类。[align=center]表2各类引发剂分解片段[/align][table][tr][td] [align=center][b]类别[/b][/align] [/td][td] [align=center][b]举例[/b][/align] [/td][td] [align=center][b]分解片段[/b][/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过氧化物类[/align] [/td][td] [align=center]二叔丁基过氧化物[/align] [/td][td][img=,49,4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89,27]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td][/tr][tr][td] [align=center]过氧化氢类[/align] [/td][td] [align=center]叔丁基过氧化氢[/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49,4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69,43]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过氧化酯类[/align] [/td][td] [align=center]叔丁基过氧化-2-乙基己酸[/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185,59]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偶氮类[/align] [/td][td] [align=center]偶氮二异丁腈[/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81,53]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r][tr][td]二酰基过氧化物类[/td][td] [align=center]过氧化苯甲酰[/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76,35]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r][/table][b]六. 固化剂—氨基树脂种类的鉴别[/b] 氨基树脂是丙烯酸体系中常见的固化剂,包括甲醚化的氨基树脂、丁醚化的氨基树脂和混合醚化的氨基树脂等种类,而甲醚化的氨基树脂又分为全甲醚化、部分甲醚化和高度甲醚化的氨基树脂。不同醚化及不同醚化程度的氨基树脂对丙烯酸树脂的固化速度、烘烤固化温度、固化后漆膜的硬度等性能均产生影响。我们搜集了市场上常见15种氨基树脂,进行了FTIR、NMR、GC-MS、Py-GCMS谱图库表征,考察不同醚化程度以及不同种类醇醚化的氨基树脂的区别。以上分析积累与突破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丙烯酸树脂结构解析的准确度,也获得很多国内知名丙烯酸树脂生产商的认可。 [table][tr][td] [align=center][b]树脂种类[/b][/align] [/td][td] [align=center][b]裂解碎片[/b][/align] [/td][td] [align=center][b]特征离子峰及[/b][/align] [align=center][b]出峰时间[/b][/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丙烯酸丁酯[img=,154,39]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53,14]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73,14]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67,23]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56,14]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91,27]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92,4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55、73[/align] [align=center](T=4.2min)[/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甲基丙烯酸丁酯[/align] [align=center] [/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45,11]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72,15]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65,18]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85,37]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41、69、87[/align] [align=center](T=5.2min)[/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丙烯酸异辛酯[/align] [align=center][img=,153,52]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62,3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55,4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76,31]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120,49]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115,5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55、70[/align] [align=center](T=7.6min)[/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丙烯酸乙酯[/align] [align=center][img=,122,52]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52,16]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img=,76,31]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96,34]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85,51]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55[/align] [align=center](T=1.9min)[/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丙烯酸羟乙酯[/align] [align=center][img=,135,5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79,16]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98,30]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align=center][img=,110,53]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 [/align] [align=center]55、73、86[/align] [align=center](T=4.6min)[/align] [/td][/tr][tr][td] [align=center]聚丙烯酸[/align] [/td][td] [align=center][img=,73,34]http://bbs.instrument.com.cn/xheditor/xheditor_skin/blank.gif[/img][/align] [/td][td] [align=center]55、72[/align] [align=center](T=2.3min)[/align] [/td][/tr][tr][td=3,1] [align=center]……[/align] [/td][/tr][/table]

  • 如何分析丙烯酸中的乙二醛、乙二醇?

    1.如何分析丙烯酸中的乙二醛,水中乙二醇? 乙二醛会导致丙烯酸聚合,应越少越好。乙二醇为抗冻剂,检查工业水中的乙二醇含量可以确认冷冻水管是否破裂,滲漏。1.曾以GC,LC,UV,GC-MASS进行尝试,均定性不出来。 GC上曾尝试DB-WAX,HP-5,FFAP等不同的管住进行分析。 LC的管住为SB-C8,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品,峰形却几乎不变。波长扫描后,换波长也没用。 请教各位有什么高招进行分析。

  • 【分享】空气中丙烯酸的测定方法 气相色谱法

    空气中丙烯酸的测定方法 [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 1 原理 2 仪器 3 试剂(除标准品) 4 采样(除采样体积为20L空气)见丙酸[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5 分析步骤5.1 对照试验:见丙酸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5.2 样品处理:见丙酸的[url=https://insevent.instrument.com.cn/t/Mp]气相色谱[/url]法。5.3 标准曲线的绘制:在25ml量瓶中加入10ml丙酮,准确称量,加入2滴丙烯酸,再准确称量,两次称量之差即为丙烯酸的质量,加丙酮至刻度,混匀,计算1ml溶液中丙烯酸含量,此液为储备液,冰箱内保存。临用时取储备液用丙酮稀释成1ml含0.25、0.50、0.75、1.0mg丙烯酸的标准溶液。取2微升上述际准溶液分别进样,相当于进样0.5、1.0、1.5、2.0微克丙烯酸,每个浓度重复3次,以峰高的平均值与相应浓度绘制标准曲线,保留时间为定性指标。5.4 测定:取2?l样品溶液进样,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6 计算X=(C1+C2)*300/V0式中:X——空气中丙烯酸浓度,mg/m3;C1、C2——分别为前后段硅胶解吸溶液中所取样品的丙烯酸含量,微克;V0——标准状况下的样品体积,L。7 说明7.1 本法检测限为4.2×10-1微克(进样2?1液体样品)。当丙烯酸浓度为0.89、1.79、2.69?g/2?l,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2.0%、12.6%、3.4%。7.2 硅胶管采集丙烯酸,用丙酮解吸,当丙烯酸含量为0.2~0.8mg时,其解吸效率为78.1%~101.8%。其穿透容量为39.3mg/300mg硅胶。7.3 采集的丙烯酸样品在常温下至少可保存15天,其回收率仍在96%以上。

  • 彻底讲清手套箱中真空度和温度的准确控制方法

    彻底讲清手套箱中真空度和温度的准确控制方法

    [color=#990000]摘要:为充分发挥手套箱的强大功能,针对手套箱中真空度和温度这两个环境变量,本文详细介绍了准确测量和控制真空度和温度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描述了上游、下游、双向和切换控制模式在不同真空度范围内的具体应用,同时还展示了控制中用到的新型数控针阀、数控球阀和24位超高精度PID控制器。[/color][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真空手套箱,690,36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111350205454_339_3384_3.png!w690x365.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align][size=18px][color=#990000]1. 问题的提出[/color][/size] 真空手套箱常用于极易氧化和潮解物质在无氧无水环境下需要人工操作的化学反应、材料处理和性能测试,功能十分强大。手套箱的核心功能是提供真空环境和便于人工操作,但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大多只用了手套箱的无氧环境和人工操作功能,并没有充分发挥手套箱的作用。手套箱更强大的应用还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真空手套箱是一个密闭式环境箱,极限真空度一般都可以达到10Pa左右,由此可以将手套箱内的真空度按照要求控制在10Pa至一个大气压之间的任何设定点上,这就可以进行各种对真空度敏感的化学反应、试验和测试,并便于在不改变和破坏真空环境的条件下进行各种人工操作。 (2)除真空度外,温度也是很多反应、试验和测试的另一个重要环境变量。在手套箱中放置相应的加热装置,就可以进行温度和真空度复合环境下的各种试验研究。以此类推,还可以配置其他物理量环境条件,形成多种边界条件下的多物理量耦合试验条件。 为充分发挥真空手套箱的强大功能,针对手套箱中真空度和温度这两个环境变量,本文详细介绍了准确测量和控制真空度和温度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并针对不同真空度范围介绍了真空度控制过程中的上游、下游和双向控制模式。[size=18px][color=#990000]2. 手套箱的真空度控制[/color][/size] 手套箱属于一种低真空环境腔体,采用机械泵一般手套箱的真空度最高可达绝对压力10Pa左右,通过抽真空和充惰性气体,由此手套箱的真空度可以控制在10Pa至一个大气压(绝对压力0.1MPa)的范围内。在如此跨越四个数量级的真空范围内进行控制,会根据实际需要采用不同精度的真空度传感器,相应就有不同控制模式。以下为各种控制模式的具体内容。[size=16px][color=#990000]2.1 上游控制模式[/color][/size] 如图1所示,在保持下游真空泵抽速恒定的条件下,上游控制模式是根据真空计测量信号,通过PID真空压力控制器调节上游进气口电动针阀的开度,即通过控制进气流量使手套箱内的压力控制在设定值。上游模式常用于高真空度控制。[align=center][img=真空手套箱,500,52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111357256824_7565_3384_3.png!w690x722.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1 上游控制模式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size=16px][color=#990000]2.2 下游控制模式[/color][/size] 如图2所示,在保持下游真空泵抽速恒定的条件下,下游控制模式是根据真空计测量信号,通过PID真空压力控制器调节下游出气口电动球阀的开度,即通过控制出气流量使手套箱内的压力控制在设定值。下游模式常用于低真空度控制。[align=center][img=真空手套箱,500,431]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111357506722_4691_3384_3.png!w690x595.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2 下游控制模式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size=16px][color=#990000]2.3 双向控制模式[/color][/size] 上述上游和下游控制模式各有优势,在实际应用中很少单独使用,一般都是将上游和下游模式集成在一起用,即所谓的双向控制模式,如图3所示。在双向控制模式中,要求真空压力控制器具有正反向控制功能,即对上游电动针阀用反向控制,对下游电动球阀用反向控制。[align=center][img=真空手套箱,500,40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111358058160_7167_3384_3.png!w690x564.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3 双向控制模式结构示意图[/color][/align][size=16px][color=#990000]2.4 双传感器自动切换模式[/color][/size] 如前所述,如果在10Pa~0.1MPa全范围内进行真空度的准确测量和控制,一般需要配置1000Torr和10Torr两只高精度的电容薄膜真空计,由此在控制过程中就需要进行传感器的自动切换。如图4所示,高切换点(2-3) 是低真空传感器工作的高点,低切换点(1-2) 是高真空传感器工作的低点,在这两点之间控制器进行平滑计算。当低真空测量值PV1和高真空测量值PV2的连续采样低于下切换点,切换到低真空传感器。当低真空测量值PV1和高真空测量值PV2的连续采样高于上切换点,则切换到高真空传感器。[align=center][img=真空手套箱,500,332]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111358269424_623_3384_3.png!w690x459.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4 双传感器自动切换过程示意图[/color][/align][size=18px][color=#990000]3. 真空计、阀门和控制器的选择[/color][/size][size=16px][color=#990000]3.1 真空度传感器的选择[/color][/size] 与其他任何传感器一样,各种真空度传感器也同样具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和精度,基本规律也是测量范围宽的传感器,精度较差;测量精度高的传感器,测量范围较窄。对于手套箱,如图5所示,所采用的真空度传感器一般有以下三类: (1)常规真空计:皮拉尼真空计,精度为满量程的±(15~50)%,但一只真空计可覆盖全量程。 (2)高精度真空计:电容薄膜真空计,精度为满量程的±2.5%,如果覆盖10Pa~0.1MPa范围,一般需要配置1000Torr和10Torr两个真空计。 (3)超高精度真空计:半导体真空计,精度为满量程的±0.05%,有效量程为50Pa ~0.1MPa,无法覆盖较高真空。[align=center][img=真空手套箱,690,22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111358455209_397_3384_3.png!w690x220.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5 三类真空度传感器:(a)皮拉尼计、(b)电容薄膜规、(c)半导体真空计[/color][/align][size=16px][color=#990000]3.2 电动阀门的选择[/color][/size] 在手套箱真空度控制中,一般会涉及两类阀门:一类是调节进气端流量的进气阀门,另一类是调节排气流量的排气阀门。进气阀门多用来进行小流量调节,因此一般选择针型阀;排气阀门多用来进行抽真空,因此一般要求使用口径较大的球形阀。由于要进行自动控制,无论是针型阀和球形阀,都要求可以用直流电压、直流电流或数字信号(RS485)进行驱动,即所谓的电动阀门或电子阀门。 电动针型阀选择小尺寸的步进电机驱动的电动针阀,如图6所示。这种电动针阀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1s以内)和线性度(1%以内)。[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真空手套箱,450,335]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111359021706_9837_3384_3.png!w603x449.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6 电动针型阀[/color][/align] 电动球阀选择微型电动球阀,如图7所示。这种电动球阀同样具有较高的响应速度(7s以内),也可以选择开关时间1s以内的高速电动球阀。[align=center][img=真空手套箱,236,300]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111359189541_1861_3384_3.png!w315x400.jpg[/img][/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7 电动球阀[/color][/align][size=16px][color=#990000]3.3 控制器选择[/color][/size] 从上述手套箱真空度的各种控制模式可以看出,真空度的控制过程对控制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图8所示,所选择的控制器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align=center][color=#990000][img=真空手套箱,500,373]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111359333538_669_3384_3.png!w600x448.jpg[/img][/color][/align][align=center][color=#990000]图8 超高精度PID控制器[/color][/align] (1)最起码是PID控制器,并具有PID参数自整定功能。 (2)真空计自身精度较高,为充分发挥真空计测量精度,需要数据采集和控制的PID控制器通用要具有较高精度,建议控制器为24位A/D采集,16位D/A输出。 (3)至少2通道以上,实现温度和真空度同时测量及控制,并减小安装空间。 (4)多种输入信号接入功能,可直接连接热电偶、热电阻、直流电压等不同类型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实现不同参量的同时测试、显示和控制。 (5)正反向控制功能,以实现双向控制模式。 (6)具有双传感器切换功能,每一个通道都可支持温度高低温和高低真空度的双传感器切换,两通道可形成总共接入四只传感器的控制组合。 (7)程序控制功能,可自行建立和存储多个控制程序,使用时只需选择调用即可开始(程序控制模式)。 (8)具有通讯接口与计算机连接,如标准MODBUS协议的RS485接口等。[size=18px][color=#990000]4. 手套箱的温度控制[/color][/size] 手套箱除了可以提供真空环境之外,还可以在手套箱内放入加热装置进行不同温度下的各种试验和测试,由此就需要在手套箱应用中引入温度控制功能。 温度控制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经典技术,一般是结合温度传感器采用PID控制器予以实现。为了造价和安装体积的降低,一般是采用一个多通道PID控制器同时进行温度和真空度的控制,控制器与计算机通讯以显示和存储测量控制数据和曲线。 手套箱内的工作温度一般要求不能太高,但如果做好隔热防护和冷却,也可以实现1000℃以上的工作温度范围。温度测量传感器一般选择热电偶,如果对测量精度要求较高,也可以选择热电阻和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这些传感器都可以直接与上述高精度PID控制器连接使用。[size=18px][color=#990000]5. 总结[/color][/size]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基本讲清楚了手套箱中真空度和温度的各种控制方法和所涉及的主要传感器、电动阀门和PID控制器。在具体应用中,可以针对具体手套箱结构和功能进行局部改进,也可以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手套箱的整体设计、安装和集成。 尽管本文只介绍了手套箱中真空度和温度的测量和控制,但这些方法和具体实施内容也可以推广应用到对气氛环境比较敏感的其它领域内的试验参量控制,如低温、几何量、光学和声学等领域。[align=center]~~~~~~~~~~~~~~~~~~~~~~~~~~~~~~~~~~~~~~~~~~~~~~~~~~~~~~~~~~~~~~~~~~~~~~~[/align] [align=center][img=真空手套箱,690,308]https://ng1.17img.cn/bbsfiles/images/2021/12/202112111352279951_3805_3384_3.jpg!w690x308.jpg[/img][/align]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