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辅助生殖工作流管理系统

仪器信息网辅助生殖工作流管理系统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辅助生殖工作流管理系统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辅助生殖工作流管理系统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辅助生殖工作流管理系统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辅助生殖工作流管理系统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辅助生殖工作流管理系统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辅助生殖工作流管理系统相关的解决方案。

辅助生殖工作流管理系统相关的资讯

  • ​关注"生育力保护",Nexcope显微系统能在辅助生殖中做什么?
    7月9号,湖北省性学会生育力保护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生育力保护新进展学术研讨会在武汉举行。1 研讨会现场根据《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的调查结果和北医三院乔杰院士团队开展的全国育龄人群生育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不孕率从1997年的3.5%提高至2020年的17.6%。即平均每6到7对夫妻中就有一对遭遇生育困境,且呈年轻化的趋势。“生育力保护”已成为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的热点问题。研讨会后,人类精液分析标准化和质量控制高级培训班开幕,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实操培训。本次培训实操使用的显微镜为Nexcope NE900 和NE620正置生物显微镜。在辅助生殖(ART)领域,它们通常用于精子观察,通过相差观察来计数,同时检验精子形态、存活率、活动力和浓度。 学员使用Nexcope显微镜进行实操在辅助生殖研究多个环节,Nexcope显微镜均可作为得力科研工具:正置生物显微镜--------------------精子观察、精液分析Nexcope 正置生物显微系统具有高亮度LED,能清楚地观察精子的流动性,此外由于LED光源产生的热量较低,对样品的损害会减少;25mm 大视场目镜,观察内容更全面、观察速度更快;微分干涉模块和相衬物镜可实现更精确的精子计数和更清晰的形态观察;可倾角观察头和低手位可调节手柄有助于确保舒适的显微镜操作。 Nexcope NE900 生物显微镜体视显微镜--------------------卵母细胞及胚胎观察Nexcope 体视显微镜用于卵母细胞清洁、卵母细胞冷冻和解冻期间的观察、受精检查、胚胎等级确认。Nexcope体视显微镜使您能快速切换所有观察区域,从0.75X放大倍率切换到13.5X放大倍率,变焦倍率比达到 1:18, 既可以在低放大倍率下进行高质量的整体观察,又可以快速放大以进行微米级的细节观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查找和判断卵母细胞和胚胎成熟度。为减轻用户疲劳,Nexcope体视显微镜系列提供可倾角三目观察头,能够实现瞳距、视度调节,眼基线高度可提升 47mm,让您在最自然、最舒适的姿势下进行工作。此外,底座内置 OIC 照明装置,可滑动侧边操作杆将下照明改为斜射照明,增强了无色、透明样品表面的对比度,可以快速检查卵母细胞和胚胎的状况。 Nexcope NSZ818 体视显微镜倒置生物显微镜-------------------------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Nexcope 倒置生物显微镜可搭载体外显微注射系统,在卵母细胞中进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首先使用Nexcope 倒置生物显微系统观察卵母细胞的纺锤体以确认是否成熟,同时有助于确保其处于正确的位置,避免注射过程中的损伤。通过Nexcope倒置生物显微镜可以通过微分干涉对比度(DIC)、相称进行一系列观察,您能清晰地观察主轴的外观。此外,浮雕3D反差观察塑料/玻璃培养皿中的三维卵母细胞,使您能检查卵母细胞透明带的状况,由此显著提高受精率。在ICSI期间,需要使用多种观察方法和镜头放大倍率,使显微镜操作更加复杂,并增加了用户的压力和疲劳水平。Nexcope 倒置生物显微镜能记忆使用每个物镜时的照明亮度,当不同物镜相互转换时,自动对光强进行调节,减少视觉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Nexcope NIB900 倒置显微镜搭载体外显微注射系统关注“生育力保护”,Nexcope显微系统在重要环节助力辅助生殖研究,使您的操作更舒适,观察更精准,成功率更高。了解更多相关产品,请关注我们:
  • 辅助生殖上热搜了!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迎来“世纪机遇”
    9月15日,“辅助生殖技术需求飙升”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央视财经报道,在三胎开放政策的激励下,多家医院的辅助生殖科正迎来越来越多的咨询患者,部分三甲医院甚至“一号难求”。在辅助生殖的各种技术中,目前最主流的一种是“体外受精”方式,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试管婴儿”,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试管婴儿诞生。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国内辅助生殖需求的增长,辅助生殖市场正迎来一轮史无前例的“世纪机遇”。不孕不育率增至18% 辅助生殖市场将扩容  今年5月31日,我国人口政策迎来大调整,中央定调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三胎。在我国正式放开“三孩”生育政策后,人们最关注的两大焦点,一个是生育、养育成本,另一个是生育能力的问题。今年5月,《柳叶刀》在线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1993年我国不孕不育率尚不足3%,2007年已增至12%,2010年达到15%,2020年又上升到18%左右,这意味着我国有近4800万对的不孕不育夫妇。  如何让这部分有生育意愿,但却受到不孕不育困扰的家庭顺利孕育新生儿?临床上,通常采用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Technology,ART)、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方法。辅助生殖技术(ART)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的技术。在辅助生殖权威期刊《Reproductive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的统计中,公布了国内医生不孕不育治疗手段的选择比例,其中ART治疗占比高达52%,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分别为22%、9%,可见辅助生殖技术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主要选择。(图注:国内不孕不育治疗手段分布,图片源自蛋壳研究院)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守住“优生优育”关口  ART包括人工授精(AI)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及其衍生技术两大类。IVF-ET也称作“试管婴儿”,是ART市场的主导力量,当前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新生儿是通过这一技术诞生。国内医生采用人工授精和试管婴儿的选择比例约为7:19,截止2020年年底,国内ART服务总周期数为130.3万例,其中试管婴儿周期数为95.2万例,人工授精周期数为35.1万例。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试管婴儿”已经历了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迭代发展,解决的问题也由女性不孕、男性不育到优生优育的层面。其中,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有望成为三胎政策利好下,辅助生殖领域最火热的赛道。  第三代试管婴儿的技术(PGT)也称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技术 ,是指精子卵子在体外结合形成受精卵发育成胚胎后,在植入到母体子宫之前进行的基因检测和染色体数目及结构异常的检测。该方法可直接筛除淘汰有问题的胚胎,挑选遗传物质正常的胚胎植入子宫,从而提高妊娠率、降低流产率、防止单基因病和染色体异常患儿的出生。(图注:图片源自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目前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在5.6%左右,每年新增出生缺陷数约100万例,其中出生时临床明显可见的出生缺陷约有25万例。值得格外重视的是35岁以上的高龄孕妇,其所生孩子发生的出生缺陷率要比年轻孕妇高出10倍以上。以唐氏综合征为例,21岁女性生下“唐宝宝”的概率为1/1667,31岁孕妇的发生风险达到1/909,而41岁孕妇的发生风险猛增到1/81,49岁孕妇的发生风险更是高达1/11。  针对出生缺陷问题,我国一直推行三级防预措施,分别在孕前(一级预防)、产前(二级预防)和新生儿期(三级预防)。“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是针对胚胎进行筛查和诊断的最重要的一级预防措施,能从生命源头切断缺陷基因的传播。随着我国居民婚育年龄后移、三胎政策实施,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将迎来更大的舞台,有助于解决出生缺陷问题,提高全民“优生优育”水平。3000亿市场空白国产辅助生殖医疗器械迎来爆发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2018年中国辅助生殖渗透率仅为7.0%,远低于同期美国30.2%的渗透率。从细分领域来看,中国PGT的渗透率仍然较低,2015年仅为0.8%,2019年达到3.8%,而美国2018年的滲透率已突破35%。随着三孩政策和相关配套政策的陆续推出,中国辅助生育的渗透率也会不断提高,辅助生殖市场还将进一步扩大,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预计将有3000多亿元的市场空白,在这其中国产辅助生殖医疗器械市场将迎来爆发。  试管婴儿服务主要包括刺激卵巢、取卵取精、卵子冷冻、体外受精、胚胎培养、胚胎筛选、胚胎冷冻以及胚胎植入,各项服务都离不开配套的医疗器械,如辅助生殖用液、检测试剂、固体耗材及仪器等。根据《医疗器械分类目录(2018 版)》相关规定,辅助生殖医疗器械主要分为 5 个类别:  ●辅助生殖导管:胚胎移植导管等   ●辅助生殖穿刺取卵/取精针:剥卵针、取卵针、睾丸穿刺取精器、附睾穿刺针等   ●辅助生殖微型工具:体外受精显微操作管、辅助生殖用培养器皿、冻存管等   ●体外辅助生殖用液:卵子冲洗液、洗精液、精子梯度分离液、冷冻液、解冻液、受精液、单精注射液、卵裂胚培养液、囊胚培养液、配子缓冲液、培养用油、胚胎移植液等   ●辅助生殖专用仪器:显微注射用显微镜、胚胎培养箱、测序仪等。  医疗器械贯穿辅助生殖诊断治疗全流程,市场需求量巨大,国产辅助生殖医疗器械品牌正在努力走自主创新之路。据统计,2018年以来,我国共有60余项辅助生殖医疗器械产品获批,其中,本土企业研制的产品约40项左右,审批数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在企业创新的同时,国内一系列政策文件的颁布也为辅助生殖技术的新发展奠定了基础。今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发布,其中第四章“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的第十二条提到要促进生殖健康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全过程,第十三条提到要加强产前筛查和诊断,扩大新生儿疾病筛查病种范围,促进早筛早诊早治。一系列政策利好,为资本和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对标发达国家,我国辅助生殖市场增长潜力巨大,相信随着本土企业创新活力的涌现以及三胎政策下市场需求进一步释放,今后5-10年内我国辅助生殖领域将实现长足的进步,为人口优生优育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 一片蓝海 上游仪器国产化程度低——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白皮书发布
    在我国,生育既是家事、也是国事,是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话题。辅助生殖作为现代医疗技术在响应国家人口问题上的应用,方兴未艾;生殖健康检测作为提高人口质量和防控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未来大有可为。为此,2022年6月19日,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正式发布《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详述行业发展历程与产业现状,洞察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为辅助生殖与生殖健康检测领域的关注者提供参考。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白皮书发布基于最新人口统计数据,少子及老龄化已成为21世纪我国面临的最大灰犀牛之一。在中国,对于生育和人口质量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高度;随着2022年“两会”拉下帷幕,对于生育问题的讨论延续至今。辅助生殖技术指运用医学技术和方法对配子(精子和卵子)、合子(受精卵)、胚胎进行人工操作,以达到受孕目的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辅助生殖为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曙光,而生殖健康检测则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实现优生优育。《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现状与未来发展白皮书》对辅助生殖行业的行业现状、检测手段、技术发展、重要意义以及重点公司进行了梳理,旨在分析辅助生殖行业现状与痛点,以及生殖健康检测作为辅助生殖流程的关键一环对于辅助生殖行业、国家人口出生缺陷防控的重要意义,并聚焦中国辅助生殖行业市场竞争态势,反映该市场上下游行业龙头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政策助力行业发展,辅助生殖行业热度持续上涨辅助生殖技术(ART)概述辅助生殖技术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人工授精(Artificial Insemination,AI)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及其各种衍生技术。其中,子宫内授精是人工授精的主要类型,是现有的辅助生殖技术中最简单的办法,但效果有限,受孕率较低。体外受精(IVF),俗称试管婴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辅助生殖技术。一个IVF周期可能需要2-3周,一般包括获取卵子、体外受精、胚胎培养和胚胎(受精卵)移植等一系列治疗流程。IVF技术分为三代:第一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第二代胞浆内精子注射(ICSI)、以及第三代植入前基因/遗传学检测(PGT),每一代IVF适用于不同患者。作为现今治疗不育症最有效的辅助生殖技术,体外受精IVF已形成较为完善的检测和治疗操作流程,在辅助生殖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辅助生殖行业总览辅助生殖行业是围绕着辅助生殖技术的一系列参与者所共同组成的行业统称。辅助生殖行业以ART技术为核心,通过技术干预,使受孕发生,旨在治疗不孕不育症,造福患者乃至社会。按照发生的流程来看,辅助生殖行业可以分为上游和下游两部分,上游生殖健康检测和下游辅助生殖治疗共同构成完整的辅助生殖行业产业链。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辅助生殖行业顺应宏观环境,受到国家政策倾斜在世界许多国家,不孕不育症干预措施的可及性和质量仍是一大挑战。不孕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往往未被列为国家人口与发展政策和生殖健康战略的优先事项,也很少能获得公共卫生资金。但是在中国,无论是医疗技术的发展,还是连续推出的“二胎”甚至“三胎”的人口政策的积极落地,昭示着在中国大环境下,对于生育问题的重视已经上升到了国家高度。中国辅助生殖行业产业白皮书2021年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2020年全国人口总数达到14.12亿人,十年间复合年增长率约为1%;2020全年出生人口1,200万人,人口出生率为8.50‰,出生人口数量连续三年滑落,出生率为1952年该数据公布以来最低。为了减缓我国老龄化的进程以及出生率的下滑态势,国家人口政策逐步放开:从2015年“双独二胎”政策进阶到2021年5月提出的“三胎”政策,鼓励生育的人口政策极大利好辅助生殖行业;同时,政府出台监管政策完善行业顶层设计,行业监管趋于规范,足见国家政府重视生育和人口问题、积极支持进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发展的总体态度。通过推动重点地区试点辅助生殖纳入医保支付,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利好政策助力辅助生殖加速渗透和深度发展。辅助生殖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辅助生殖渗透率远低于全球其他发达地区,但增长速度快。在辅助生殖需求增大和技术的提高等多重驱动因素作用下,与发达国家渗透率差距逐渐缩小。随着宏观政策的倾斜以及不孕不育疾病负担的加重,近年辅助生殖拿证机构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过去,中国经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的医疗机构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以及华南地区(广东),随着行业快速发展,地域分布的差异逐渐缩小。此外,相比于行业发展更为成熟的国家,我国开展三代辅助生殖的机构数量较少。截至2020年12月31日,只有78家医疗机构被批准有资质实施三代PGT;此外,大量因染色体结构异常以及其他单基因遗传病导致的不孕不育夫妇也无法有效就医,反映出中国医疗资源尤其是拥有高端技术的医疗资源缺口较大。生殖健康检测对于提高个体生命质量和减轻社会宏观疾病负担意义重大生殖健康检测介绍在辅助生殖领域,生殖健康检测主要指在孕前时期需要对于孕前男女双方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和检测,保证健康的精子与卵子结合,排查孕期可能出现的潜在不利因素,减少流产或出生缺陷的发生。生殖健康检测可作为辅助生殖流程中重要的一环,有助于提高辅助生殖成功率。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按照检测阶段来分,生殖健康检测主要包括在备孕期对于孕前男女双方的生殖健康相关检测,以及产前对于胚胎的检测。其中,孕前男女双方生殖健康检测项目包括:精子质量检测、激素检测、父母遗传病筛查、无创产前基因检测、染色体核型检测;产前胚胎检测主要包括:超声产检、穿刺产检、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T)、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检测CMA。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生殖健康检测产业链分析在生殖健康检测行业中,上游包括检测器械与耗材的提供商,提供包括检测设备、图像扫描设备、检测试剂等;以及检测结果分析系统开发者,提供用于化验结果分析的数据分析系统和用于染色体检测分析的图像扫描分析系统。行业下游包括检测分析专家网络、检测服务提供方、以及生殖健康检测消费者。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生殖健康检测的重要意义分析生殖健康检测不仅对于公民个体生活质量及健康和家庭幸福意义重大,也对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正面影响。中国是人口大国,也是出生缺陷人口较多的国家。出生缺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负担和潜在寿命损失,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在我国,出生缺陷目前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为了减轻出生缺陷给人民和社会带来的严重负担,我国大力推行出生缺陷一级、二级和三级防控措施,三级防控由于可操作性高,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普及;以超声检测、胎儿基因检测为代表的二级防控也逐渐被大众所认同。但由于二三级防控的时间窗口依然较为滞后,检测时间已接近生产期或在患儿出生后,伴随着我国出生缺陷防控关口前移的趋势,以婚前孕前阶段检测为主的一级防控预计将快速推广。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在一级防控手段中,对备孕家庭进行染色体检测,筛查双方可能存在的染色体异常,针对性地应用辅助生殖技术,减轻因不明原因反复流产带来的个体伤害和家庭创伤,对整个社会的出生缺陷防控意义非凡。生殖健康检测除了作为辅助生殖流程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意义重大之外,也可潜在应用于国家和政府对公民大范围的筛查。通过完善的生殖健康检测项目,排除可能威胁新生人口健康的遗传因素(如出生缺陷、癌症等),对于全人口的优生优育计划具有宏观的意义。染色体核型检测的重要意义分析在众多出生缺陷致病因素中,染色体异常是导致严重新生儿出生缺陷的重要原因,最新的真实世界数据表明,中国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已达到1.3%;而染色体核型检测等生殖健康检测有助于对这一情况进行排查,可帮助前置性发现一些高流产风险的胎儿,直接在胚胎移植前重新进行受精培育。在育龄人口中常规开展这样的检测不仅对个体健康和家庭幸福意义重大,更极大利好整个国家的人口素质和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染色体检测技术经过多次迭代,逐步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效率不断提高。根据科技水平和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的不同,我国染色体核型检测技术可分为三代:资料来源:沙利文分析其中,三代染色体检测技术融合了人工智能设备和技术,对检测机构配置存在一定要求,不仅需要检测机构具有相当的人才储备与硬件设备和技术储备,更需要大量的检测样本信息积累用于优化系统与算法。生殖健康检测市场潜在容量可观,目前仍属一片蓝海目前,中国生殖健康检测潜在市场涵盖约4,000万对备孕夫妇,以此估算染色体检测市场潜能可突破550亿元人民币;未来检测范围有望拓展,甚至潜在可延伸至对于我国近3亿育龄人口,作为其常规开展的检测。目前生殖健康检测行业在我国初步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但行业上游硬件部分国产化程度低,且大范围、高质量的常规检测服务尚未开展。总而言之,在我国,生殖健康检测行业生态仍在构建和逐步完善中,广阔市场仍是一片蓝海。生殖健康检测及辅助生殖治疗技术持续发展,对于配套器械的创新研发及国产替代逐渐成为趋势长久以来,我国生殖健康检测面临检测成本高、医院普及度低、检测灵敏度不足、国家基因信息安全难保障等痛点;同时,辅助生殖治疗器械有自研自产能力不足,进口品牌仍占据主导等情况。随着技术水平的提升,研发创新和产品更新迭代不仅是有效解决上述痛点的有效手段,更是行业进步的重要动力。辅助生殖与生殖健康检测行业生态参与者分析《报告》对重点布局生殖健康检测行业的国内外公司进行了梳理,展现了差异化的技术竞争优势,以下为部分参与者介绍:辅助生殖行业上游参与者:生殖健康检测上游生殖健康检测领域涵盖影像检测、体液生化检测以及遗传学检测。其中,染色体核型检测作为在新生儿遗传病筛查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技术,可分为三代技术,其代表供应商差异较大,第二代染色体检测技术的代表供应商为国际显微成像巨头——徕卡和蔡司;第三代技术的代表企业为中国德适生物。徕卡显微系统公司(Leica-Microsystems):徕卡显微系统是全球显微镜与科学仪器的领导者。徕卡显微成像系统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作为德国著名的光学制造企业,徕卡显微成像系统拥有170余年显微镜生产历史,逐步发展成为显微成像系统行业的全球领导厂商。徕卡显微系统主要分为三个业务部门:生命科学与研究显微、工业显微与手术显微部门。徕卡显微系统在欧洲、亚洲与北美有7大产品研发中心与6大生产基地,在二十多个国家设有销售及服务分支机构。徕卡显微系统历史悠久,作为第二代染色体检测的传统优势品牌,在全球各地区均有较高的市占率。蔡司显微镜(Zeiss Microscopy GmbH):蔡司作为显微镜制造商,主要提供用于生命科学、材料研究、教学和临床应用的全套显微镜系统及服务。蔡司显微镜始建于1846年;2006年,光学显微镜的各部门正式合并组建了Carl Zeiss MicroImaging GmbH,并于2011年合并了电子显微镜业务。蔡司染色体分析产品属于第二代技术,通过摄像机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染色体实时图像拍摄下来并传输到电脑上,再利用染色体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图像调节处理、分割粘连和重叠的染色体、核型识别与排列等操作。受益于其高分辨率和分析多条染色体核型的功能,蔡司显微镜在全国各地生殖健康检测中心分布较为广泛。德适生物(DIAGENS):德适生物是中国生殖健康领域领军企业,秉承“让生命更好的传承”愿景,专注遗传疾病诊断、辅助生殖领域。在生殖健康检测领域,作为第三代染色体核型检测技术的探索者与先行者,德适推出全球首创AI染色体诊断设备MetaSight 和 AutoVision,获得全球唯一欧盟、中国两地上市许可。德适运用其染色体核型检测领域的专业能力,集研发、产业化及应用于一体,整合领域内的杰出人才与专家资源,为第三代技术保驾护航。在公司强大的技术实力及团队搭建能力支撑下,不仅保证了第三代技术下染色体检测报告快速出具,且极大促进AI核心算法不断高效优化与迭代。安诺优达(Annoroad):安诺优达基因成立于2012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中国基因组行业的平台型企业,是国家卫健委首批高通量基因测序临床应用试点单位。安诺优达通过采集流产组织、成人及儿童的血液等样品,进行新一代高通量测序,并通过生物信息学比对分析,即可准确分析样本染色体数目非整倍性变异及0.1M以上的染色体缺失/重复异常。辅助生殖行业下游参与者:辅助生殖治疗下游辅助生殖治疗领域目前高端试剂/耗材由国际供应商如瑞典Vitrolife、美国Origio等为代表的欧美企业占据主要份额,国产辅助生殖无菌试剂器材产品市场份额不超过10%。但随着政策环境利好“国产替代”,国家计划对于辅助生殖医疗产品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进行立项研究。例如由山东大学牵头,联合仁济医院、中山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医学科研机构,与德适生物、贝康医疗等机构合作开发辅助生殖相关试剂与耗材。Vitrolife:Vitrolife是一家瑞典医疗技术公司,成立于1994年,2001年在斯德哥尔摩交易所上市。Vitrolife专注于开发、制造和销售用于体外受精的医疗器械,为其客户提供广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培养基、检测试剂、和一次性耗材。Vitrolife 是一家全球性公司,业务遍及约110个国家/地区。Vitrolife主要提供IVF以及诊所和测试实验室所需耗材来支持辅助生殖治疗,同时也提供胚胎评估相关的软件和设备,用于PGT服务,协助辅助生殖机构评估和筛选优质胚胎。德适生物(DIAGENS):德适生物作为生殖健康领域国内全流程领军企业,在辅助生殖领域下游亦有布局。伴随中国医疗器械国产替代的大潮,德适生物依托国家对于辅助生殖相关试剂与耗材重点科研项目的支持,发展核心高值耗材和试剂,自主生产打破辅助生殖耗材生产技术的国际垄断,顺应政策趋势。孩子是每个家庭快乐的源泉,然而我国已步入不孕不育率较高的国家行列。随着技术的发展,辅助生殖为不孕不育夫妇带来了曙光,而生殖健康检测则有利于减少出生缺陷,实现优生优育。辅助生殖作为现代医疗技术在响应国家人口问题上的应用,方兴未艾;生殖健康检测作为提高人口质量和防控出生缺陷的重要手段,未来大有可为。精彩会议预告:点击图片免费报名参加“第五届基因测序网络大会”
  • 数字化工作流程革新油墨室色彩管理
    在印刷与包装行业中,优化油墨配色流程显得尤为关键。众多企业在追求高品质输出和成本效益的同时,油墨管理常被忽略,这可能导致标准化努力白费。如油墨不达标,所有流程标准化的努力都可能落空。若您需要内部进行油墨配色但缺乏起点,爱色丽公司的油墨配色软件包能提供必要帮助。该软件能让您自行调配油墨,无需依赖供应商完成印刷。配备合适的工具后,油墨配色可以无缝整合进端到端的色彩管理流程,有效缩短生产周期,提升利润率。本白皮书详细介绍了一种理想的数字化工作流程,旨在优化油墨室的操作,减少浪费,促进更加可持续与经济高效的印刷流程。确保精确的油墨配色对于达到客户期望的色彩质量和一致性至关重要。油墨不合规将导致增加印前准备的损耗、拒收和返工。纠正这些错误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成本高昂。通过为油墨室部署数字化工作流程,不仅可以降低错误率,还能简化整个印前流程。一、数字化色彩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势部署数字化色彩管理工作流程在油墨室中带来了显著优势,能显著节约时间和成本,同时提升整体色彩质量。首先,通过建立明确统一的数字色彩标凈,可以避免使用各种不同的色卡、色样和样品而引发的混乱。这种标准化不仅加速了配方的检索,还减少了刮样的需求,极大提高了批次间的可重复性。此外,数字化工作流程还实现了油墨配色的自动化,包括完整的文档管理,使印刷机操作员无需深入了解复杂的油墨知识就能完成高质量的印刷工作。自动化的流程还有助于降低油墨库存和提升余墨的利用能力,从而减少印刷机的停机时间。这一系列改进不仅优化了生产效率,还增强了操作的简便性和成品的一致性。二、配色成功之道爱色丽推出了两款软件解决方案,旨在促进数字化油墨管理流程的发展,满足各种印刷技术(包括平版胶印、柔印、凹印和丝印)的油墨配方创制、保存、审批及检索需求。这两款方案不仅专注于油墨配方的制定,还着重于余墨的高效利用,推动更可持续的工作流程。①Autura CM Ink软件:这是一种云端油墨配色和质量控制解决方案,支持远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极大提高了配色精准度和操作效率。②Ink Formulation软件:作为一个基于油墨配色的应用程序,它专门设计以优化油墨的使用和配方的精确性,助力印刷作业的高效执行。这些工具的集成使用可以极大提升印刷作业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确保色彩的一致性与高标准输出。三、打造高效数字化油墨工作流程的关键步骤概述如下:1、确定规格:在印刷作业中,一般使用彩通色号作为色彩规范。建议采用数字标准进行墨配色,这不仅防止色彩标准的褪色或损坏,还便于记录油墨类型、印刷技术和基材信息。2、定义目标色彩:目标色彩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定义:使用分光光度仪测量实物样品、从客户或Ink Formulation软件色库导入数字色彩文件(CxF),或直接从数字色库中选择。这些方法提供的光谱信息有助于计算出精确的Lab*值。3、测量印刷基材:测量基材色彩对油墨配色至关重要,因为基材颜色会影响最终的印刷结果。使用分光光度仪进行测量,确保在油墨配方计算时考虑到基材色彩。4、定义墨层厚度:在油墨房的打样机上定义和验证油墨配方,并调整至特定的印刷墨层厚度。5、制定配方:使用Autura和Ink Formulation软件计算出理想的油墨配方,软件会按色差、成分数量和光谱偏差等条件优化配方,并显示相关信息。6、制作刮样:根据配方严格混合油墨并制作刮样,以验证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精确性,并满足客户对实物样品的需求。7、测量刮样:测量刮样的三个不同点位,计算平均光谱值,并通过Autura/Ink Formulation软件比对目标色彩,计算色差值,必要时调整配方。8、保存配方:一旦配色达到预设容差,保存配方以确保每次都能准确调配色彩和重量。9、评估结果:使用质量控制软件比对配色结果与数字色彩基准,及时给出合格/不合格的评估,并将色彩规范和报告功能整合入供应链工作流程。10、解决印中问题:如遇色彩问题,用户可通过Autura/Ink Formulation软件一键重新配色,油墨房可迅速调整并制备新配方。11、形成闭环:Ink Formulation软件与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MIS)无缝对接,优化从估算到开票的整个生产流程,并可重复利用现有油墨配色方案。通过这些步骤,企业可以有效实现一个精准、高效的数字化油墨工作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四、数字油墨室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在数字油墨室实施端到端解决方案旨在最大化工作流程中的色彩准确性。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整合所有油墨和印刷车间的相关解决方案。Ink Formulation 软件与 eXact 分光光度仪联合使用,并兼容 PantoneLIVE,这允许使用最新的数字色彩规范。此外,来自 ColorCert 或 Color iQC 的质量控制(QC)结果能够无缝且自动化地传输,形成一个闭环的生产解决方案。Ink Formulation 软件的用户界面支持作业分组功能,有效提高操作效率。软件还支持与管理信息系统(MIS)或企业资源规划(ERP)系统的数据交换,进一步优化生产管理。通过将所有必需的油墨配方与特定作业关联,可以显著提升加工商和油墨作业现场的工作效率,确保颜色匹配的高度精确性和一致性。这种综合性解决方案确保了从颜色匹配到生产的每一步都高效、准确地执行。五、关于爱色丽“爱色丽彩通 ”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成立于1958年。作为全球知名的色彩趋势、科学和技术公司,爱色丽彩通提供服务和解决方案,帮助品牌、制造商和供应商管理从设计到最终产品的色彩。如果您需要更多信息,请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爱色丽彩通
  • 分析与医疗融合:岛津在日推出“AVS辅助系统”(研究用)
    ——分析技术与医疗技术相融合,推动保健事业发展 日前,岛津制作所为研究用途研发的“AVS辅助系统”正式发售。本系统可将血管成像系统获取的X光图像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系统(LC-MS)的分析结果融合在一起并记录下来,实现快速高效的血液分析。本系统是与东北大学联合开发的研究用系统,由将X光图像与分析结果融合在一起并记录的软件“Sampling Viewer”、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8050”系统以及控制工作站、LC-MS用软件“AVSsolution”组成。使用血管成像系统,可以一边进行人体透视,一边用导管在肾上腺上采血,并通过“Sampling Viewer”将该位置记录在X光图像上。然后,用本公司的“LCMS-8050”系统对所采集的血液中的成分进行分析,用“AVSsolution”对数据进行处理,全球首创性地将各采血部位的X光图像与质谱仪的分析结果关联起来录入。采用LC-MS,可望实现快速高效的血液检查。近年来,随着血管成像系统和导管技术的进步,人体局部采血成为可能。同时,由于质谱分析仪性能的提升,可高灵敏度快速检测出活体样本中所含的成分。东北大学将这些方法结合起来,用导管从肾上腺的多个部位采集血液,然后用LC-MS分析成分,随时检测各部位一种叫做醛固酮的激素分泌量。对采用此方法获取的数据与被视为高血压病因之一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关联性展开研究。东北大学的这一举措契合本公司分析检测事业与医疗器械事业相结合,推动独特的保健业务发展的方针,因此达成了联合开发的意向。本公司向使用导管采血的医疗机构提出“AVS辅助系统”方案,推进LC-MS在保健领域的推广。同时,将在4月12日至14日于横滨PACIFICO会展中心举办的“2019国际医疗图像综合展(ITEM 2019)”上展出本系统。※ AVS:Adrenal Venous Sampling(肾上腺静脉采样)的略称新系统的特点1. 实现快速高效的血液分析在本系统中,通过使用“LCMS-8050”系统对所采集的血液即刻进行分析,实现成分的快速检测。同时,X光图像与分析结果配套使用,可高效确认采血位置是否如愿。以前,血液检体需要存放在对外委托分析机构,分析结果一般数日后才能得到。使用本系统,从血液采集到获取分析结果这一系列操作可在同一家医疗机构内随时实施。2. 可将X光图像与分析结果关联起来进行管理可将肾上腺上的采血位置与血液成分分析结果关联起来进行管理。以前,采血位置和分析结果是分开管理的,需要通过人工操作来保持一致性,而本系统可实现无缝连接。将血管成像系统获取的X光图像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系统的检测结果相关联,这在全球属于首创。※本新闻公告中记载的软件以及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8050”系统尚未根据药品医疗器械法的规定获得医疗器械的批准与认证等。不可用于治疗诊断目的及其手续。关于岛津岛津企业管理(中国)有限公司是(株)岛津制作所于1999年100%出资,在中国设立的现地法人公司,在中国全境拥有13个分公司,事业规模不断扩大。其下设有北京、上海、广州、沈阳、成都分析中心,并拥有覆盖全国30个省的销售代理商网络以及60多个技术服务站,已构筑起为广大用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完整体系。本公司以“为了人类和地球的健康”为经营理念,始终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加先进的产品和更加满意的服务,为中国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 赛默飞在Pittcon 2013推出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
    在Pittcon 2013召开期间,赛默飞宣布推出最新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MS)“SampleManager 11”,该系统采用了先进的新型工具,并增强用户界面功能,从而改进了实验室操作进程的记录、管理和自动化操作。  当前实验室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更高的效率、日益增加的生产量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分析和报告,同时还要符合更严格的规定。SampleManager 11将关键决策点的控制权授予用户。现在,用户可以自主构建工作流程,以反映其个人的实验过程和工作流管理的所有权,使他们与实验室不断变化的要求相同步,而且不需要专门的IT人员干预。实验室人员可以使用LIMS设定工作流程进行自动化操作,从而通过节省时间和简化用户干预,提高生产量。系统配置和部署都更加容易,因此对实验室管理人员和他们所支持的用户更有价值,更好的降低了业务成本。  赛默飞世尔科技信息业务副总裁兼总经理Dave Champagne说:“为了使今天的实验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灵活、高效,软件必须授权给用户,并明确的提高实验室的生产力。SampleManager 11将决策权赋予用户,由他们来设计出合乎逻辑的工作流程,仪器集成,为管理和监管提供数据报告。理想情况下,今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不只是帮助实验室实现了无纸化,而且为企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  SampleManager 11提供可配置性的工作流程,直观的多个样品登录系统,以及增强了数据挖掘和跟踪能力等,适用于多种行业,包括制药QA/ QC,石油和天然气,第三方检测实验室,食品企业,流程工业及其他。(编译:秦丽娟)
  • 全新系统解决方案B&K Tescia,让工作流程更顺畅
    B&K Tescia通过其工作流程、设计概念以及整合声学与振动和稳态数据的能力,提高了测试设置的效率和数据处理的标准。HBK – Hottinger Bruel & Kjaer作为全球先进的声学与和振动高级技术供应商,也是机电测试解决方案的行业专家,可为整个测量测试链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今天,HBK正式发布了 B&K Tescia。HBK发布的 B&K Tescia是一种全新的系统解决方案,用于针对振动、声学和旋转机械的 测试、实时监控、数据读取和记录。该系统具有独特的功能和 以用户为中心的工作流程,减少设置时间,保护测试项目并提高数据质量和测试结果验证。将稳态(通常是恒速、温度和压力测量)数据 整合到系统中的能力以及完成 稳态测量的能力意味着在执行测试时花费在测试设置上的时间产生了可操作的结果,并且当测试执行时,可以将数据和结果立即关联起来,以 提高事件原因的清晰度。B&K Tescia使用已经过认证的分析方法进行实时测量,该方法可应用于各种标准化测试。与Bruel & Kjaer认识到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不同角色的理念一致,该系统的结构旨在满足用户在 整个测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需求。关于Bruel & KjaerBruel & Kjaer关注声音与振动解决方案,并开发测量和管理声音与振动的先进技术。作为该领域的专家,Bruel & Kjaer帮助客户确保组件质量、提高产品性能、监控运作合规。77年来,Bruel & Kjaer的众多杰出研发人员已成为公认的全球专家,为科学界提供帮助并在知名机构任教。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设计、开发、制造、部署和运行),Bruel & Kjaer经验与技术的应用都能促进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掌握声音与振动是加速业务增长和改善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关于HBK – Hottinger Bruel & KjaerHBK公司拥有Bruel & Kjaer声学与振动和HBM测试测量品牌,是总部位于英国的思百吉集团(www.spectris.com)旗下的子公司。思百吉集团年销售额15亿英镑,在全球共有约9800名员工。
  • 瑞孚迪与元素生物科学携手合作 打造新一代测序工作流程
    ■ 结合两家公司的研究用途(非临床)的组件,打造新一代测序工作流程,旨在提供从样本到结果、省时且弹性的解决方案。■ 新生儿研究应用为主要关注领域。■ 可以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或模块化组件来解决实验室需求。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及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日前,瑞孚迪(Revvity)和元素生物科学(Element Biosciences)——创新基因组测序平台AVITITM系统的开发商,宣布合作推出新工作流程解决方案,使生物样本的基因组分析更省时省力。瑞孚迪多组学和专业诊断总经理Arvind Kothandaraman表示:” 瑞孚迪和元素生物科学的合作旨在通过为客户提供针对特定应用的实验数据、更强大的技术支持,以及在样本到结果的流程中更易掌握的关键组件,持续提升客户的整体体验,通过助力研究人员应对实验室面临的典型工作流程带来的挑战,我们正在加快基因组测序的普及化。”元素生物科学企业和业务开发高级副总裁Yaron Hakak表示:” 与瑞孚迪合作将使我们能够极大地扩大高质量测序的影响范围,将其作为完整解决方案的一部分,造福世界各地的客户。”新一代测序(NGS)生成的基因组数据在科学创新和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NGS流程包括样本收集和处理、核酸提取、文库制备、质量控制、测序、数据分析以及整合到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等一系列详细步骤。这个过程十分繁琐,特别是对于新接触NGS并正在考虑将基因组测序数据常规使用的实验室。正如疾病识别相关的研究文献和正在进行的研究(包括新生儿研究应用)所述,这些基因组数据对于推动人类健康改善的研究至关重要。瑞孚迪提供精心设计的研究组件,跨越以测序平台为中心的NGS上下游应用。这些产品包括样本收集设备、用于对干血点样本进行打孔的DBS打孔机、用于自动核酸提取的chemagic™ 试剂盒和仪器、用于自动文库制备的各种液体处理器和试剂盒、LabChip® GX Touch HT核酸分析仪和VICTOR2™ D样本质控相关仪器,以及对数据管理和解读至关重要的软件功能。对于对外提供服务的实验室,Revvity Omics(瑞孚迪旗下组学服务供应商)提供从样品采集试剂盒到最终报告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可提供仅访问测序数据或仅访问报告的灵活选项,以增强客户的核心竞争力。就NGS平台本身而言,数据质量和灵活性在决定实验室推进研究的选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Element AVITI系统是一款灵活的台式测序仪,具有行业领先的性能和成本优势,可为各种规模的应用提供高质量、经济实惠的数据。有越来越多的业务客户选用元素生物科学公司的AVITI系统,来自全球客户的商业订单已超过100台。今年早些时候,元素生物科学宣布在其AVIT系统上提供一种基于通量的新选项。该选项可以在台式测序平台上提供其最高质量的测序数据,单个基因组测序成本低至200美元(每Gb成本2美元)。Revvity Omics最近在其全球服务业务中采用了Element的AVITI平台,展示了更为强大的技术能力、灵活性和速度。无论客户是对全套工作流程感兴趣,还是只对特定模块感兴趣,瑞孚迪和元素生物科学都可以为不同客户群体提供定制的NGS整合解决方案。
  • 新品发布 | 蔡司宫颈细胞学辅助诊断系统隆重上市
    你知道吗? 宫颈癌是发病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2020年全球每分钟就有1例宫颈癌新发病例。中国宫颈癌发病10.97万例,占世界18.2%,其中死亡人数接近6万例。 定期进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是早期发现和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方法。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需要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对上万个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极度依赖病理医生的诊断经验,同时宫颈癌筛查样本量大,也对我国病理医师人数提出了巨大挑战。 ▲ 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 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HSIL)▲ 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细胞(LSIL)▲ 霉菌 现在,蔡司携手迪英加科技,推出全新的宫颈细胞学辅助诊断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宫颈液基细胞样品并快速得到全片数字图像。细胞学智能模块实时分析全片图像,自动定位可疑病变区域,辅助您快速完成宫颈癌筛查与准确诊断。 ▲ 蔡司宫颈细胞学辅助诊断系统(蔡司和迪英加科技联合打造) 助您一站式高效完成筛查和诊断工作 蔡司宫颈细胞学辅助诊断系统集病理切片全数字化、细胞学辅助诊断和镜下实时复核于一体,无缝融入医生的日常诊断工作:成为您的“初筛”小助手,提高宫颈细胞学诊断效率和检出率。进一步助力中国宫颈癌防治能力提升,呵护中国女性健康。 • 全新的液基细胞自动影像平台,优异的光学质量,自动记录样品中每个细胞的细微差别 ▲ 灵活的多张样品装载和蔡司高级别20倍物镜扫描 • 系统整合迪英加宫颈细胞学智能分析模块,自动生成全场切片建议分析结果,辅助医生筛出大量阴性样本,同时按照TBS诊断标准提示多种病变细胞和微生物感染种类 ▲快速筛出阴性样本▲ 按照TBS诊断标准识别多种病变细胞和微生物感染种类 • 您还可以快速查看病例详情,点击可疑细胞,显微镜实时定位,帮助您实时镜下复核 ▲实时定位,直接镜下复核比对 中国防治宫颈癌相关政策 ✓ 2009年,宫颈癌和乳腺癌作为“两癌筛查”列入中国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2019年,“两癌筛查”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加速消除宫颈癌全球战略》,标志着包括中国在内的194个国家首次一致承诺消除一种癌症。✓ 2022年1月,卫健委发布《宫颈癌筛查工作方案》, 方案指出要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基层宫颈癌筛查能力。 关于迪英加科技 病理AI企业,专注AI+数字病理领域20余年,提供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病理科建设完整解决方案,全方位覆盖新一代病理科建设各方面需求,助力中国病理学科发展,为中国患者提供疾病初筛和精准诊断解决方案,以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
  • 解读基因测序流动槽、工作流程与文库制备试剂盒
    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e1b53786-6e16-4afb-80d3-15282f1c3af7.jpg" title="2.jpg" style="width: 600px height: 446px " width="600" vspace="0" hspace="0" height="446" border="0"//pp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 "  在今年年初的J.P. 摩根大通医疗保健大会(J.P. Morgan Healthcare Conference)上,Illumina发表了堪称地表上最强的测序仪NovaSeq。全新的测序架构所带来的超高通量,让Illumina的总裁兼CEO Francis deSouza自信地宣示,百元基因组时代的来临已指日可待。从一月产品发布到Q3 财报公布时, Illumina已经出货近200台NovaSeq到客户手中。br/ br/  无可匹敌的超高通量,是吸引许多客户眼球的第一元素。年初S2 流动槽最先上市,一个流动槽每次运行可达到28-33亿数量的reads / clusters。在双S2流动槽同时运行的情况下,使用2x150 bp读长,一次NovaSeq测序可以在一天半内解码16个人类基因体(平均30x覆盖深度)。10月中推出的S4流动槽,更将通量翻了三遍。一个S4流动槽每次运行可达到80-100亿数量的reads / clusters,所以双S4流动槽运行可以在不到两天内解码48个人类基因体(6万亿硷基通量)。S4的强大功能,将加速大规模基因组研究计画,对临床研究提供关键性的突破。如同哥伦比亚大学基因组医学研究所主任David B. Goldstein所言,NovaSeq系列所激发的研究规模和成本,都是一年前无法想像的。这全新系列的可扩展测序机不只帮助基因组医学走向更大规模的研究,也能推动实现如液态活检、肿瘤深度全基因组分析、和大数量单细胞测序等需要高覆盖深度或高强度的测序应用普及化。br/ br/  NovaSeq高通量的可扩展性,满足不同产量的测序应用,也是其受到许多用户青睐的关键。除了可以选择S2 或S4流动槽,以及自由设定单槽或双槽同时运行之外,与S4同时推出的NovaSeq Xp工作流程让NovaSeq系统的灵活度更上一层楼。NovaSeq Xp工作流程的流动槽上样栈与试剂,让用户可以将文库直接上样到流动槽的单个通道中。由于每个通道的文库独立不混杂,用户可以根据通道来划分样本和项目。NovaSeq Xp工作流程带来更大的自由度,例如每个通道使用96个样本索引,每个流动槽一次可以测序384各样本。这样高度的多样本测序(multiplexing)也顺带减低了每个样本DNA所需的起始量。用户可以自由决定使用标准工作流程来混合各种文库类型在一个流动槽裡,或是利用NovaSeq Xp工作流程裡的上样栈实行新颖的样本索引方法,最佳化有效地利用地表上最高通量的测序仪。br/ br/  NovaSeq 6000系统支援所有文库制备方法,例如全基因组测序(WGS)、靶向重测序(targeted resequencing)、RNA测序(RNA sequencing)、和甲基化测序(methylation sequencing)。用户可以在BaseSpace Sequencing Hub上找到NovaSeq产生的范例Illumina文库测序结果。br/br/  更多关于NovaSeq系统规格和NovaSeqXp工作流程的细节,可以参考Illumina网站上的白皮书:br/https://www.illumina.com/content/dam/illumina-marketing/documents/products/datasheets/novaseq-6000-system-specification-sheet-770-2016-025.pdfbr/ br/  除了NovaSeq S4流动槽和Xp工作流程,Illumina在10月推出的创新产品还包含了Nextera DNA Flex,一款全新的高性能全基因组测序(WGS)文库制备试剂盒。Illumina了解在NGS测序技术不断进步下,文库制备的技术也要跟上脚步,一起加速基因组医学爆发性地前进。目前许多实验室在NGS流程的文库制备阶段仍然遭遇瓶颈。多数文库制备流程以及前后的多个步骤,耗时又耗工。文库制备前需要DNA提取、定量和片段化,而文库制备后的步骤包括文库质量评估、文库浓度定量和归一化。这让许多实验室都要延误不少时间在文库制备流程,才能开始测序过程。br/ br/  Nextera DNA Flex的核心技术为Bead-Linked Transposome (BLT),将Nextera的转座体(transposome)链接在磁珠上。BLT的On-Bead Tagmentation整合了DNA片段化(fragmentation)、片段接头化(adapter ligation)、和文库定量归一化(library normalization)的步骤,减少手动接触点并节省文库制备时间到2. 5小时。搭配Flex Lysis Reagent Kit的细胞裂解试剂,Nextera DNA Flex允许直接加入样本如血液、唾液、乾血纸片、和微生物菌株。直接加入样本进一步省去了样本制备的繁琐步骤,不需要辅助设备和试剂来提取DNA。从而将文库制备的整体周转时间,从样本到上测序机,缩短到三小时以内。Nextera DNA Flex的简约有助于自动化流程的使用。br/br/  除了是Illumina产品线中最快且最简化的文库制备流程,Nextera DNA Flex的On-Bead Tagmentation提供了比in-solution tagmentation更均值的DNA片段化反应。当样本DNA起始量超过BLT的饱和点(大约是100ngDNA),过多的DNA便无法被片段化。不同于其他种文库制备方法,这样的化学特性使得Nextera DNA Flex片段化结果不会受到DNA定量的准确度影响。当DNA量介于100-500ng 之间,Nextera DNA Flex制备后的文库片段长度和上样量几乎是固定的。用户可以利用Nextera DNA Flex的广泛样本DNA起始量,灵活支持各种类型的基因组测序,简化日常操作。 br/ br/  BLT与样本DNA饱和后带来的均匀文库片段长度和上样量,也提升了基因组测序覆盖度的均一性。不管是人类或非人类基因体,文库DNA片段均匀地覆盖在高与低的GC区域,没有偏好性。这样的通用特性让Nextera DNA Flex应用范围广泛,支持人类或其他大型/複杂基因组以及扩增子和微生物、寄生虫或真菌物种的测序,并且与Illumina各款测序仪完全兼容。用户可以在BaseSpace Sequencing Hub上找到Nextera DNA Flex应用在不同动植物和细菌基因体所产生的文库和在不同Illumina测序仪上的结果。br/br/  更多关于Nextera DNA Flex的全新技术BLT原理、快速与整合的流程、以及全基因组测序表现和TruSeq Nano与Nextera XT的比较,请参考Illumina网站上的白皮书:br/https://www.illumina.com/content/dam/illumina-marketing/documents/products/datasheets/nextera-dna-flex-data-sheet-770-2017-011.pdfbr/br/  另外两份白皮书详尽讨论Nextera DNA Flex的文库制备成果:/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 "br//span/pp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 "strong人类基因体/strongbr/https://www.illumina.com/content/dam/illumina-marketing/documents/products/appnotes/nextera-dna-flex-human-genomes-application-note-770-2017-018.pdfbr/br/strong微生物基因体/strongbr/https://www.illumina.com/content/dam/illumina-marketing/documents/products/appnotes/nextera-dna-flex-small-genomes-application-note-770-2017-019.pdfbr/ br/  今年十月份发布的这些新产品,NovaSeq S4流动槽、NovaSeq Xp工作流程(预计十二月份开始接受订购)、和Nextera DNA Flex文库制备试剂盒,再度展现Illumina的创新能力,并帮助加速基因组医学迈向大规模、高性能的全基因组研究之路。br//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11/insimg/8ccfe1a5-9088-43fc-b096-b005ae6f42b3.jpg" title="1.jpg"//ppspan style="font-family: 微软雅黑, Microsoft YaHei "strong作者简介/strongbr/br/庄涵宇博士br/Illumina高级经理,生物信息和基因组应用合作br/Han-Yu Chuangbr/Senior Manager, Bioinformatics and Genomics Applications Partnerships, Illumina Inc./span/p
  • 敞开式等离子体辅助激光解吸质谱成像系统的构建和应用
    成果名称敞开式等离子体辅助激光解吸质谱成像系统的构建和应用单位名称北京大学联系人马靖联系邮箱mj@labpku.com成果成熟度&radic 研发阶段 □原理样机 □通过小试 □通过中试 □可以量产成果简介:质谱成像已经成为了质谱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成为了病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制药分析等领域的强有力工具,具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鉴于我国在质谱成像领域的研究基础较为薄弱,本项目拟从研究平台的搭建入手,开展等离子体辅助激光解析质谱成像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利用DART、多波长激光以及三维移动平台搭建质谱成像研究平台,提高分辨率,为实际研究奠定基础。2)开发适用于成像平台的数据处理软件,并逐步改进和优化。3)探讨新型基质在质谱成像系统中的作用,以提高质谱成像检测结果。4)利用搭建的质谱成像研究平台,进行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相关样品组织的小分子目标物成像研究。目前,项目按照计划顺利进行。完成质谱成像平台的搭建和测试工作。将DART、多波长激光以及三维移动平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质谱成像技术平台,采用三维移动样品台自动控制样品分析位点, 质谱成像软件将样品位置和质谱数据整合在一起,可以绘出二维图像。并且改进激光仪器,提高激光的分辨率以提高质谱成像的分辨率。应用前景:质谱成像已经成为了质谱领域的研究热点,特别是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应用广泛,成为了病理学、生物化学以及制药分析等领域的强有力工具,具有非常广泛的发展前景。
  • 【新品发布】第二代洗板分液系统全新上市,以技术驱动建立高效工作流程
    2023年6月19日,北京——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近日推出了Agilent BioTek 406 FX 洗板分液系统。这是一款结合了多种试剂分液和洗板功能于一体的紧凑型多功能仪器。BioTek 406 FX 提供可扩展的液体处理功能,可集成到自动化系统中使用或作为独立的台式仪器使用。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代,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大飞跃的今天,研究者的宝贵时间应该更多用在创新、创造,而不是花的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上,比如细胞铺板、换液、洗板这些任务,是时候换一种方式了!2008 年,安捷伦 BioTek 就非常有前瞻性的开发了 EL406 洗板分液系统,成功的将微孔板清洗和多通道分液整合于一体,使得免疫荧光标记过程可以自动化完成。十五年之后,继承了 EL406 所有优点并结合安捷伦 BioTek 先进液体处理技术的 406FX ,将以全新的形象和优异的性能服务更多的用户。406 FX 洗板分液系统新型 BioTek 406 FX 的主要特点在第一代EL406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增加第二蠕动泵和双注射器泵全新的触控屏界面提高了自动化工作流程在广泛应用中的灵活性,例如基于细胞和磁珠的分析安捷伦细胞分析事业部市场营销助理副总裁 Caleb Foster 讨论了产品发布带来的影响,他表示:“406 FX 的推出是Agilent BioTek 液体处理产品线发展过程中激动人心的一步,该产品线融合了多年来收到的关于EL406 的客户反馈,这一灵活的平台将多种仪器整合在一起,在多功能设备里具有市场领先的出众能力。”Foster还补充道:“406 FX 堪称一款真正的主力仪器,可用于基于细胞的分析、ELISA 和许多其他基于微孔板的工作流程,它的灵活性和可靠性符合客户需求的预期。”BioTek 洗板分液系统广泛应用于整个生命科学领域,是更加自动友好的安捷伦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复杂的端到端细胞分析工作流程的通量和易用性。不管是中小型实验室,还是工业化所需全流程自动化整合系统,安捷伦 BioTek 406 FX 洗板分液系统都能够满足研究者对液体处理标准化、自动化的需求。一系列新功能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和灵活性,使更复杂的微板液体处理工作流程自动化:1集成化设计,灵活地在一台仪器中进行非接触式分液以及各种微孔板(包括 1536 孔板)的全板清洗,可进行复杂的液体处理工作流程,例如从铺细胞开始的免疫荧光染色全流程。2集成触摸屏,实现简单编程。3多达 6 个独立的分液器管路,意味着在单个程序中可以加载多达 6 种不同的试剂并进行独立分液,无需联用多个分液器。4细胞友好型设计,成角度分液及专业的细胞清洗流速确保在分液和清洗过程中单层细胞的完整性。细胞清洗前细胞清洗三个循环之后5可与其他设备进行右侧或左侧集成,实现自动化的多功能性。6内置超声清洗的自主维护设计,无需拆卸洗头。7为各种应用建立标准化流程,提供可重复、更值得信赖试验结果。如果您对 406 FX 感兴趣,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更多支持!
  • 岛津在ASMS 2017上展出小型台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8020
    p  2017年6月5日,岛津在ASMS 2017上展出了一台高性价比、紧凑型台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8020。MALDI-8020搭载了全新设计的加载锁定系统(load-lock system)和固态激光器(solid-state laser ),实现了快速样品靶向导入和快速数据采集,进而提高了实验室效率,加快了分析速度。 采用线性飞行时间质量分析器,可以对基质中的蛋白质,肽和聚合物进行低浓度检测。 它完全能够满足标准实验室的工作流程,例如绘制用于简单蛋白质鉴定,源内裂解(ISD)和聚合物分布分析的肽质量指纹图谱。/pp  MALDI-8020最大的优点是在不牺牲产品性能的前提下做到了比同类产品更小的体积,同时节约了成本,价格上更有优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2.pn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6/insimg/be1ff530-7778-438a-a531-c424d83208a0.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LDI-8020/p
  • 安捷伦最新推出4150 TapeStation系统 用于NGS工作流程样品质量控制
    pstrong仪器信息网讯/strong 2018年10月31日,安捷伦在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上推出了最新用于NGS工作流程质量控制的4150 TapeStation系统。/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36865ca4-c92c-4d67-9ef4-5f6af149b95f.jpg" title="1_副本.png" alt="1_副本.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安捷伦展位/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dc205470-9079-450b-81ca-c981e3acba6e.jpg" title="2.png" alt="2.png" width="300" height="300" border="0" vspace="0" style="width: 300px height: 300px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Agilent 4150 TapeStation系统/pp  针对4150 TapeStation系统创新技术与应用,仪器信息网在展会上采访了安捷伦生物分子分析事业部全球产品经理Rainer Nitsche先生、安捷伦诊断与基因组学事业部大中华区市场经理黄妤女士。/pp style="text-align: center"img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811/uepic/177526f5-4de0-49bf-89d9-929a463b2ff8.jpg" title="3.png" alt="3.pn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Rainer Nitsche(左)和黄妤(右)/pp  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自动化样品处理,简单、经济、快速/strong/span/pp  4150 TapeStation系统是用于DNA和RNA样品质量控制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对于全套DNA和RNA分析而言,系统能够在每个样品成本固定的情况下分析1-16任意数量的样品。即开即用型ScreenTape技术具有极高的灵活性,支持在分析之间进行切换。该系统可处理两条8联管样品。高灵敏度检测和零交叉污染能够确保下游工作流程成功。/pp  4150 TapeStation系统大大缩短手动处理时间,即开即用型消耗品,可确保操作简便性 定位入门级,每个样品成本固定,经济实惠 1-2分钟内即可获得每个样品的可靠重现结果,并在20分钟内获得16个样品的结果。“4150承袭了4200的特点,这两台仪器的耗材、性能、检测方式、参数是一模一样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不同的是,4150主要面向中低通量的客户,适用于刚开始做二代测序(NGS)实验室。” Rainer Nitsche介绍说。/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解决NGS样品质量控制的不同需求/span/strong/pp  NGS样品质量控制的难点在于,整个工作流程中,除了一开始要测定初始DNA(RNA)质量外,在样本之后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进行样品质量的检测。比如基因组DNA片段化的效果、加接头的质量以及后续PCR扩增完成,都需要进行质量检测。/pp  “这些检测对于检测灵敏度以及检测片段大小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的TapeStation能够提供样本的浓度信息,最重要的就是系统能提供安捷伦独有的RIN值、DIN值两个参数,分别用来评价RNA和DNA的完整性,这是行业内公认的核酸质控金标准,是分光光度计和荧光法无法提供的,相当于一个平台解决了不同质控的需求。”黄妤介绍说。/pp  “几乎所有二代测序实验室都有安捷伦产品。绝大部分用户都在使用安捷伦的2100或TapeStation系统,很多测序公司的产品手册都建议使用我们的2100生物分析仪做质控,但是2100通量较小,在2100无法满足通量需求的情况下,我们提供TapeStation来满足客户的高通量需求。尽管两个产品的方法学不一样,但是它们的数据结果可比性非常高。无论客户选择安捷伦的哪个平台,它们都是满足客户二代测序质控检测要求的。”Rainer Nitsche介绍说。/pp  span style="color: rgb(79, 129, 189) "strong基于TapeStation 4150的游离核酸检测/strong/span/pp  基于TapeStation 4150系统,安捷伦开发了游离核酸检测新应用。游离核酸应用非常广泛,是当下一大热点,比如基于ctDNA检测的肿瘤液体活检。游离核酸检测对DNA的质量要求非常高。由于游离核酸的含量比较低,所以对仪器灵敏度的要求很高。/pp  “4150这款机器专门为游离核酸检测进行了开发和优化。4150的检测限达50pg/μL,灵敏度非常高。针对游离核酸检测,我们也对软件进行了相应的升级,软件会预设游离核酸分析的参数和分析区间,会自动分析游离核酸的浓度等一些质控信息。软件本身是非常自动化的,仪器可以自动识别胶条上的条码,自动识别胶条和分析类别,相当于是自动分析,所有参数信息全部集成在软件上。”黄妤介绍说。/pp  strong后记:/strong/pp  安捷伦大概五六年前收购一家非常小的初创型公司,获得了最早的TapeStation,当时基本上没有全球的销量。之后安捷伦进行了进一步开发,使之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全自动、高通量的检测平台。大概在收购发生后一年,安捷伦就推出了TapeStation 4200平台。今年,针对国际测序行业去集中化的趋势,中小型实验室和一些医院也会做一些二代测序,他们对中小通量检测有需求,所以针对这个市场需求,安捷伦在今年推出了4150中低通量平台。/pp  借助安捷伦的渠道、平台、影响力和创新应用,现在TapeStation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二代测序认知度很高的系列产品。/p
  • 海尔生物携手贝康医疗 共同打造中国生殖健康医疗新场景
    7月13日,在中国青岛,青岛海尔生物医疗股份有限公司与苏州贝康医疗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双方就共筑生殖健康医疗场景达成重要共识。未来将在辅助生殖低温冷冻领域开展合作研发,并基于共同研发成果进行注册申报,致力于为国内辅助生殖领域提供优质完善的生殖健康医疗场景解决方案。这也意味着,海尔生物医疗正围绕人民持续升级的生命健康需求,加快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生态链布局,不断拓展业务和服务创新边界,致力于为中国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解决方案。海尔生物与贝康医疗在生殖健康医疗领域达成战略合作聚焦生育和生殖健康需求,共创生殖健康医疗场景当前,不孕不育、高龄生育困难等问题愈加凸显,随着人们对辅助生殖技术的认知和接受度上升、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生育政策放开等,国内辅助生殖市场有望持续扩张。同时低温冷冻技术作为实施辅助生殖过程中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辅助生殖领域,为相关人群的生育需求和生殖健康提供保障和希望。加上《冷冻胚胎保存时限的中国专家共识》提出冻存胚胎最长保存和临床使用期限不要超过10年等建议。多重因素下,辅助生殖低温冷冻市场需求日益旺盛。贝康医疗是国内NGS细分市场——生殖领域的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在生育健康领域的研发和临床应用,目前已实现了从孕前到植入前、孕中以及产后新生儿的生殖系列基因检测的全面覆盖,能够为临床机构提供全面的三代试管解决方案,在国内生殖健康医疗领域,有着雄厚技术实力和经验积累。海尔生物医疗则自创立以来,就致力于通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国民生命健康需求。自突破低温制冷关键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以来,海尔生物医疗已成长为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数字化场景方案服务商,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覆盖-196℃至常温全温域、全场景、全容积的生物医疗低温存储解决方案。早在2017年时,就已在低温存储市场位列国内第一、全球第三。目前,海尔生物医疗正聚焦公共卫生、智慧疫苗、智慧血液、数字医院、智慧实验室、生物制药等领域深耕,不断引领生命科学与医疗创新高质量发展。通过携手合作,海尔生物和贝康医疗将在技术、产品、市场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市场推广、技术研发、注册报证等方向,在辅助生殖低温冷冻领域进行合作共创,构建完善的生殖健康医疗场景方案,推动生育力保存等生命科学领域创新发展。立足生命科学加速生态协同,推动生物经济创新发展生殖健康医疗场景只是海尔生物医疗探索生命科学领域的其中一环。当前,生命科学已成为前沿科学研究最活跃的领域之一,由生命健康需求而逐渐延伸的生物经济正在成为高新技术的集合地。海尔生物医疗洞察行业数字化转型趋势,以创用户最佳健康体验为中心,聚焦生命科学领域打造起数字化全场景服务生态,为生物经济领域创新发展提供服务和技术保障。为推动细胞治疗及临床转化应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海尔生物医疗创新出细胞制备智慧物联全场景解决方案,围绕细胞治疗全生命周期,从细胞采集接收、检测、培养制备、储存、质控、运输到应用及销毁等,实现全流程标准化、可视化、智慧化和可追溯的管理,保证细胞生产制备的安全和质量可控。目前方案已在吉美瑞生、海西细胞、南华生物等生物医药企业落地应用。聚焦人类遗传资源和生物资源高质量保藏需要,海尔生物医疗创新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开创自动化低温生物样本库全场景管理方案,实现了海量生物样本全流程的自动化、无人化、信息化智慧存储管理,为高质量生物样本库建设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应用于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旗下动物种质资源库、中科院武汉病毒所、中科院大连物化所、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国家癌症中心、南方海洋实验室海洋生物资源库等国家重大战略工程,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也为医药研发、生命科学基础研究等筑牢基础保障。同时,针对生物危险因子的安全防范与应对需要,海尔生物医疗则研发出高性能生物安全柜及生物安全实验室智慧管理系统,实现了从单个设备到实验室整体系统的协同防控升级,为科研院所、高校、医院等单位创设更加安全的科研环境,促进生命科学及生物医药领域技术创新。创造用户最佳体验,让生命更美好,是海尔生物医疗一直以来的科创使命。未来,海尔生物医疗将响应国家战略要求和人民健康所需,充分发挥链主企业带动引领作用,加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积极拓展生命科学和医疗创新领域创新边界,持续为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活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智慧方案,致力于让生命更美好。
  • 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卫生部验收
    近日,卫生部组织专家对依托中南大学组建的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进行验收。经专家组认真审核,一致同意,该试验室顺利“过关”。  专家组由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以训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王琳芳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姚开泰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章静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朱桂金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健教授、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梁宋平教授等七人组成,刘以训院士担任验收组组长。  验收会上,实验室主任卢光琇教授就实验室建设情况作了详细的工作汇报。在建设期间,实验室结合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的发展需求,建立了“人类胚胎干细胞和诱导性多能干细胞建系与建库及定向诱导分化”、“成体干细胞建系及定向诱导分化”、“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精子库技术”3个实验平台,并围绕三个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全面完成了实验室组建计划书的各项任务,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承担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欧盟及省部级等国际国内科技项目32项,累计科研经费达2800余万元 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46篇,其中包括在国际顶尖杂志《Cell Stem Cell》上发表 培养了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41名 举办了国际学术会议2次,接受和派出访问学者40余名。  该实验室于2006年由卫生部正式批文成立,实验室现有总面积有5700平米,仪器设备总资产有3000余万元,目前,实验室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胚胎干细胞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完全纯合的人类孤雌干细胞系 建成了居国际领先行列的辅助生殖与精子库技术体系,完善了辅助技术伦理学模式和管理规范。经过四年的建设,实验室形成了高水平的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新技术研究与临床应用体系。  在听取汇报、审阅材料和实地考察之后,专家们认为:该实验室通过四年的建设,超额完成了建设任务书的各项任务,达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最后专家组经过认真讨论,一致同意该实验室通过验收。  本次验收会由卫生部科教司主持,卫生部、省卫生厅及学校科技处相关领导参加了验收会。
  • 中科天融辅助政府推进水环境污染防治决策——水环境监测整体解决方案
    水环境监测整体解决方案随着工业发展、城镇化提速以及人口数量的增长,使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水环境形势。如何针对水环境进行有效的管控,降低水环境污染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的危害,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鉴于此,中科天融公司制定了一整套水环境监测整体解决方案,旨在协助各级政府部门推进区域水环境污染防治,防范水环境风险,推动区域水环境质量改善、提升。 一、方案概述  中科天融(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当前我国水环境监管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最终推出水环境监测整体解决方案。方案涵盖规划咨询、水环境监测网络搭建、预报预警、运营维护等服务,为各级政府开展水污染防治、监管提供决策支持。 业务范围业务模式 水环境监测应用示意图 二、方案架构  方案采用四层架构体系,即监测感知层、网络传输层、云数据中心和应用服务层。数据经水环境感知设备采集后,通过信息传输层网格上传到环保云计算平台,通过环保云平台和大数据计算,可以对水环境进行质量分析评价,总量控制,生态补偿核算,并为预测预警,应急响应等环保决策提供大数据支持。 三、方案核心 四、监测感知层  水质监测感知层是以在线自动分析仪器为核心,运用现代传感器技术、自动测量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相关的专用分析软件和通讯网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性的在线自动监测系统。 水质监测设备产品线五、云数据中心  环境监测云数据中心,主要包括基础硬件设备、数据中心及云计算中心。水质自动监测站采集的监测基础数据通过网络模块连接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连接云计算中心,通过云计算的方式,进行数据中心的整合,实现虚拟数据中心的动态扩展、系统整合、资源的调配、批量部署和统一管理,可实现对监测数据的准确评估,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可以为环境监管部门对于环境事件的联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对水环境防治、预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持。 平台展示 六、应用服务-辅助决策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平台是基于水环境监测基础数据库设计和开发,满足业务部门、信息部门、领导层、普通群众不同需求,形成完整的信息管理链条,辅助水环境监测日常管理,服务市、区(县)两级水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的工作平台。该平台的主要功能涉及监测站点、监测数据发布,水质达标情况查询统计,水环境质量监测评价,总量控制管理,水环境预测预警,生态补偿管理,环境应急决策,通过上述功能的整合可以实现水环境监测综合业务管理与辅助决策。
  • ASMS 2018布鲁克发布一系列创新质谱产品和突破性工作流程
    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州,美国-2018年6月3日,布鲁克于第66届ASMS大会上隆重发布创新质谱产品和多个突破性的生命科学研究工作流程,涵盖临床表型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和大规模样本验证、生物制药应用、应用毒理学和法医学。布鲁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Frank H. Laukien博士表示:“在本届ASMS上,我们推出的新的质谱产品和工作流程将从根本上推动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全新scimaX系统是拥有极限分辨率的磁共振质谱仪,专为高通量表型组学研究而设计。创新性的timsTOF™ Pro捕集离子淌度质谱系统配有在线平行累积连续碎裂(Parallel Accumulation Serial Fragmentation,PASEF)技术,已经在超高灵敏度和超高通量蛋白组学研究上开启了新的研究视野。我相信这两项技术将在临床表型组学和临床蛋白学上发挥重要作用,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也将会在新一代测序等医学实践中发挥重要影响。” 1.表型组学和蛋白质组学创新布鲁克推出改变游戏规则的scimaX™ 磁共振质谱仪(MRMS)。scimaX MRMS以更小的占地面积提供超过两千万(R 20,000,000)的行业领先质量分辨率,无需任何液态致冷剂。布鲁克的新型超导冷却Maxwell™ 磁体技术实质上使磁体“缩水”,并允许在标准质谱实验室中使用最高性能的MRMS。这种极端的MRMS分辨率允许同位素精细结构(IFS)分析,轻松确定复杂混合物中精确的元素组成,无需任何色谱分析。利用这种独特的功能,scimaX实现了全分子组成的流动注射分析(FIA-MRMS)的新型工作流程,每天可完成多达200个样本的高通量表型研究。生物制药用户可以使用MRMS进行高级天然蛋白质和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研究,MRMS在最近的科学文献中被称为天然蛋白质分析的“写实”平台。凭借可选的MALDI源,制药客户已经证明了MRMS用于药物开发中PK / PD研究的无标记质谱成像的卓越功能。威尔康奈尔医学院教授Steve Gross说:“布鲁克的新型scimaX MRMS系统改变了超高分辨率质谱仪的游戏规则。由于不再使用液体制冷剂降低了运行成本负担,仪器安装不再受场地限制而要求对实验室改造,scimaX可用于任何需要最高质量分辨率的质谱实验室来解决高影响力的科学问题。”布鲁克timsTOF™ Pro,是专为下一代蛋白质组学设计的创新性的质谱产品,这套独一无二的nLC-TIMS-MS/MS系统具有四维分离(4D)特性。它将布鲁克专利的捕集离子淌度谱(Trapped 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TIMS)与在线平行累积连续碎裂(Parallel Accumulation Serial Fragmentation, PASEF)采集方法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蛋白组学分析的通量和灵敏度。 MaxQuant v1.6.2.0和PEAKS Studio v8.5现已经可以处理timsTOF Pro产生的蛋白组学数据,用于蛋白质鉴定(ID),非标记定量(LFQ)和串联质量标签( TMT)定量工作流程。得益于布鲁克开放的文件格式,第三方软件合作者可以快速地进行配套软件开发以兼容timsTOF Pro的数据,目前有多个团队已经在增强他们的软件套件功能以兼容timsTOF Pro的数据。此外,在布鲁克还将Evosep One(www.evosep.com)与布鲁克LC/MS控制软件Hystar 进行整合用于高通量临床蛋白组学,此分析方案每天可以分析多达200个样品。这种全新的组合可带来极高的灵敏度和超高的通量,进样50 ng HeLa细胞蛋白酶解液,仅在5分钟有效梯度内就可以对1200个蛋白质进行非标记定量分析。日本生物流体生物标志物中心(BBC)主任、新泻大学名誉教授Tadashi Yamamoto博士说:“我对timsTOF Pro PASEF工作流的高灵敏度印象非常深刻,它可以使对尿液中的低水平C肽的检测成为一个常规测试,而其它质谱厂商要鉴定到如此低水平C肽不容易。高灵敏度这一关键优势是我决定在实验室中引进这项新技术的主要因素。”布鲁克蛋白质组学副总裁Gary Kruppa博士补充道:“我们非常高兴,PASEF工作流程的高灵敏度得到了我们蛋白质组学客户的验证。同时高灵敏度可用于生物制药中HCP(Host Cell Protein宿主残留蛋白)的表征分析,因为更高的灵敏度可以鉴定到更多先前未鉴定到的蛋白质。考虑到其正交源和双TIMS漏斗的业界领先的稳定性,timsTOF Pro有可能成为生物制药中高灵敏度HCP表征的首选仪器。” 布鲁克在ASMS 2018上还推出了LC-MALDI自动点靶仪spotON,全新的自动点靶仪具有向导驱动式工作流程,可以自动化完成样品点靶,柱后基质添加,支持nano LC和Capillary LC。 spotON LC-MALDI自动点靶仪能让基于MALDI技术的生物制药表征方法变的更简单,比如可用于非常规酶解后的蛋白测序,二硫键测定,糖肽鉴定,膜蛋白的Top-down测序,以及蛋白N端和C端测序测定。为了防止一些敏感的样品在液相分离过程中发生氧化,spotON具有一个氮气罩选项,通入的氮气可以保证点样过程在一个空气隔离的环境中进行。2. 生命科学和转化质谱成像布鲁克推出了2019版SCiLS Lab,其最大特色是为质谱成像(MSI)工作流程添加了定量模块。与其它大家熟悉的定量方法相比,MSI具有无标记和空间分辨的优点。在药物开发和毒理学研究中,依托于全新的、用户友好的SCiLS Lab软件MSI定量工作流程,研究人员能够轻松地从组织中直接量化目标分子。法国雷恩大学IRSET研究主任兼Protim核心设施负责人Charles Pineau博士评论道:“我们在睾丸病理生理学和生殖毒理学领域使用MALDI成像来研究环境毒物对男性生殖器球体的作用机制,或者鉴定在精子生成和成熟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蛋白质。我的实验室多年来一直在使用SCiLS Lab进行差异分析。新的定量模块使我们在毒理学研究中能够对目标分子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它们在组织上的渗透。”集成于SCiLS Cloud的SCiLS Lab,适用于来自不同学科分布式团队的工作流程,以便他们在相同的数据上进行无缝协作。由于可以在MALDI测量后对同一块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因此MALDI成像和组织学完全兼容并且可以轻松叠加。SCiLS Cloud的分子组织学工作流程允许与临床合作伙伴实现数据共享,将MSI成像数据和组织染色数据有机整合,获取病理组织全面的组织学注释。这个创新协作平台背后的引擎是SCiLS Lab,全球领先的质谱成像数据分析软件,适用于来自所有主要质谱厂商的数据,包括布鲁克的FLEX系列和MRMS。 3. 用于生命科学和转化医学研究的代谢组学分析 布鲁克推出了用于代谢组学和脂质组学研究的第四代软件MetaboScape4.0,支持MRMS aXelerate™ 工作流程。该工作流程在对化合物分子式进行推导时,采用3层置信工具进行确认,以得到准确的分子式结果。 这个新版本软件支持处理大于1000个样本量的大型表型组学研究。 基于scimaX MRMS无与伦比的超高分辨率,aXelerate工作流程突破了传统LC分析通量、复杂性和稳定性上的限制,每天可分析大约200个样品。 T-ReX 4D算法可以处理4D TIMS分离的LC-MS / MS数据并可以显示化合物准确的碰撞截面(CCS)值,从而实现对timsTOF的支持。注释质量评分体系将化合物的CCS也包含进来,这一扩展可以进一步提高化合物鉴定结果的可信度,另外通过复杂的机器学习算法计算脂质的理论CCS,并将其与测量值进行比较,可以增加脂质鉴定的可信度。 密苏里州哥伦比亚大学Lloyd Sumner教授说:“timsTOF Pro的创新技术使我们能够自建许多植物代谢物的CCS值库。 使用者可以搜索这些额外的CCS信息,从而最终提高对代谢物鉴定的信心。“ 此外,布鲁克还推出了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的解决方案,布鲁克称为T-ReX LC-QTOF。 这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包括UHR-QTOF,Elute UHPLC,T-ReX代谢组学色谱柱应用包(RP),软件(MetaboScape 4.0与TASQ 2.0)和高质量内容(样品制备的标准操作流程和方法设置,以及更新的布鲁克HMDB代谢物谱库2.0,包括保留时间信息)。 加拿大埃德蒙顿阿尔伯塔大学Liang Li教授评论道:“我们很高兴能与布鲁克合作开发全面的“T-ReX LC-QTOF解决方案”。 这一完整的开箱即用解决方案为相关已知内源代谢物的高置信度鉴定奠定了基础,并可通过代谢通路分析将其转化为生物学信息。 对于像尿液或血浆等样品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而言,这一解决方案可以让研究人员快人一步。” 4. 应用毒理学和法医学布鲁克宣布发布筛查方案增强版本TargetScreener HR 3.1,数据库中共有超过2,800种化合物,其中新增包括兽药、新型精神类药物和农药在内的600种化合物。TargetScreener的所有版本均包含TASQ™ (目标物筛查和定量分析)软件,为法医、食品和环境安全市场中的自动筛查和定量应用提供统一的平台。TASQ使用独特的方法从高度精确的数据库中获得鉴定结果,从而将假阳性和假阴性率降至最低,筛查同时进行无缝定量分析。德国弗赖堡大学法医研究所法医毒理学系VolkerAuw?rter教授和Laura Huppertz博士评论道:“由于TASQ的自动化和直观性,TargetScreener已被证明对提高我们的生产力非常重要。该方法将Impact QTOF仪器的高质量准确度与先进的鉴定和确认标准相结合,从而将假阳性率降至最低。仪器的灵敏度能确保检测到包括头发在内的人类样品中与高浓度组分共流出的微量成分。此外,仪器的动态范围允许我们同时进行浓度的实际估算。对于我们必须解决的案例以及有限的样本量,特别是涉及新型精神类药物的案例,追溯性数据评估对我们具有很大的价值。”位于田纳西州布伦特伍德的美国成瘾实验室目录的Howard Taylor博士说:“我们的实验室购买了14台布鲁克Compact QTOF,因为它们的可靠性和简单易用。 TASQ软件特别直观,非常方便用户使用。定量分析具有极大的灵活性,用户可以快速识别异常值。此外TASQ软件可以很容易地添加新的分析物用于新型药物的追溯性搜索。” 关于布鲁克公司(纳斯达克股票代码:BRKR)布鲁克正在帮助科学家们取得突破性发现并开发新的应用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布鲁克的高性能科学仪器和高价值分析及诊断解决方案使科学家能够在分子、细胞和微观层面探索生命和材料。在与客户的密切合作下,布鲁克致力于在生命科学分子研究、应用市场和制药应用、显微镜和纳米分析、工业应用、细胞生物学、临床前成像、临床表型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以及临床微生物学。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布鲁克官网。
  • Teledyne Flir和Ansys合作推进热成像技术在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系统中的集成应用
    帮助车辆改善在所有天气和照明条件下的环境感知能力,对于减少全球创纪录的车祸死亡人数以及实现更安全的自动驾驶汽车(AV)系统至关重要。2023年6月,美国州长公路安全协会(GHSA)预计,2022年全美有7508名行人死于交通事故,这是自1981年以来美国行人死亡人数最高的一年。车辆环境感知工程师可以利用热成像数据和计算机模拟来提高系统性能,加速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AV系统的开发目前,将长波红外数据集成到车辆现有传感器套件中,成为改进ADAS和AV系统的有效手段之一。热探测能够填补车辆环境感知能力的缺陷,通过与可见光相机、雷达以及激光雷达(LiDAR)传感器配合使用提供冗余。据麦姆斯咨询报道,为了支持更高效的ADAS和AV系统,传感、成像及相机制造商Teledyne Flir正在与工程模拟软件开发商Ansys合作,利用热成像数据促进系统开发,改进车辆面向行人的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nsys AVxcelerate Suite现在可以与Thermal by Flir一起提供,成为车辆感知系统设计师的一款新工具,促进热成像功能在ADAS和AV传感器堆栈中的集成,提高感知算法的准确性。凭借该工具,工程人员可以模拟数百万英里利用热像仪提供关键数据的场景,在拥挤和低对比度环境(如雾或烟雾等)中检测行人。环境温度影响热成像性能简化数据整合AVxcelerate获得了Flir的Prism AI的有力支持,该软件可以在内部开发过程中用作主要感知或参考软件。Prism AI工具套件提供了与Teledyne Flir的Conservator数据生命周期管理软件,以及被合作伙伴称为“行业最大热成像和可见光训练数据集”的简化数据整合。Teledyne Flir产品管理副总裁Mike Walters表示:“Ansys AVxcelerate Suite是感知工程师利用热成像数据挽救生命的另一个关键工具。从学术界到汽车原始设备制造商,各机构现在都可以拥有从虚拟世界到物理世界的完整生态系统,以构建挽救生命的热成像系统。”Flir推出用于毒品快速分析的便携式探测器此外,Flir Defense近期还宣布推出了Griffin G510x便携式化学品探测器,专门用于在现场行动中分析并识别爆炸物和毒品(包括芬太尼)。这款新版本基于广受欢迎的G510系统,可使急救人员和执法部门在五分钟内确认并识别街头毒品。Griffin G510x设计用于检测芬太尼等毒品Griffin G510平台是一款便携式气相色谱-质谱仪系统,被全球多国公共安全团队广泛用于现场实时确认化学威胁。新款G510x的改进,使操作人员能够识别复杂混合物中的微量毒品(现在已经成为新常态)。芬太尼和甲苯噻嗪组合镇静剂等阿片类药物,对使用者和急救人员都构成严重威胁。G510x可以在常见止痛药中发现混合浓度低至2%的芬太尼,而其他系统可能只能检测到止痛药。Flir Defense集成检测系统副总裁Mark Blanco表示:“芬太尼及其他毒品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正在摧毁各地的社区。G510x为全球执法部门提供了一款强大的新工具,可以在现场识别危险的毒品,帮助将其从我们的街道上清除。”G510x的板载化学品数据库每三到六个月更新一次,可对3500多种非法药物、代谢物和其他相关化合物进行验证性分析。其230毫米(9英寸)的触摸显示屏可引导用户提示,并能够在穿戴防护装备的情况下进行操作。
  • 我国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发展战略研究
    先进半导体材料是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新的战略高地。当前,美国及其伙伴国将一些关键材料、生产装备列入管制清单,危及我国半导体产业和相关工业体系的安全。实现我国先进半导体材料、辅助材料、关键技术、重要装备等的自主可控刻不容缓。  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0年第5期发表《中国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发展战略研究》。文章在分析全球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研发与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我国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构建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体系化发展、上下游协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思路,制定了面向2025年和2035年的发展目标。  同时,要推动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重大工程建设。最后,从坚持政策推动,企业和机构主导,整合国内优势资源 把握“超越摩尔”的历史机遇,布局下一代集成电路技术 构建创新链,进行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一、前言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全球半导体材料出现了三次突破性的发展进程。第一代半导体材料Si和Ge奠定了计算机、网络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的基础,第二代半导体材料砷化镓(GaAs)和磷化铟(InP)奠定了信息技术的发展基础。  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碳化硅(SiC)、氮化镓(GaN)、氧化镓(Ga2O3)、氮化铝(AlN)、金刚石(C)等,主要面向新一代电力电子、微波射频和光电子应用,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新能源并网、智能电网、高速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新一代显示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新的战略高地。  我国的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长期依赖进口,其中高性能芯片完全依赖进口,受制于人的问题突出。除芯片设计与制造能力薄弱外,半导体单晶硅和大量辅助材料的国产化水平不足,进口依赖程度较高,如在电子气体、光刻胶和抛光材料等3种典型辅助材料领域,国内企业生产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仅占30%、10%、10%,亟需提升我国半导体关键原辅材料的自主保障能力。  中美贸易摩擦的升级和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出现,将对全球先进半导体材料和辅助材料供应链安全与产业链分工产生持续影响。目前,美国及其伙伴国将一些关键材料、生产装备列入管制清单,危及我国半导体产业和相关工业体系的安全。因此,实现先进半导体材料、辅助材料、关键技术、重要装备等的自主可控刻不容缓。  当然,随着以SiC、GaN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和产业发展,未来高质量SiC单晶衬底及其同质/异质外延材料、大尺寸Si上GaN外延材料将在光电子、电力电子和微波/射频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在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领域,我国已经具备良好的产业化基础。  新的半导体材料体系的出现,是一次与发达国家同台竞争的极佳机会,及时把握这一历史机遇,通过整合优质资源、突破核心技术、打造本土产业链,以期实现新一代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  二、全球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发展现状  1. 国外研发与产业发展现状  在半导体 Si 晶圆领域,全球约有 94% 的市场份额由少数企业占据,如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胜高科技株式会社、环球晶圆股份有限公司、德国世创(Siltronic)公司和韩国海力士(SK Siltron)公司。在半绝缘 GaAs 单晶及其外延材料领域,全球约有 95% 的市场份额来自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弗莱贝格化合物材料公司和美国晶体技术(AXT)有限公司。  在 GaN 体单晶材料领域,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日立电线株式会社、古河机械金属株式会社和三菱化学控股集团等的代表性企业可批量提供 2~3 in(1 in=2.54 cm)GaN 体单晶材料,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 85% 以上,同时,这几家企业还可提供小批量 4 in GaN 体单晶材料。  尽管我国已成为白光 LED 芯片及半导体照明灯具的生产大国,但在 LED 外延材料生产及其芯片制备技术方面较为薄弱,70% 以上的核心专利技术由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掌握,如汽车前灯等高端应用所需的功率型白光 LED 芯片主要是由美国流明(Lumileds)公司提供。  目前,SiC 单晶衬底领域形成了美国、欧洲、日本三方垄断的局面。其中,全球最大的 SiC 单晶供应商是美国科锐公司,占 85% 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  在集成电路辅助材料方面,光刻胶的市场集中度非常高,少数企业基本垄断了全球光刻胶市场,代表性的企业有日本合成橡胶株式会社(JSR)、东京应化工业株式会社、住友化学株式会社、信越化学工业株式会社、罗门哈斯公司等。  在掩膜版方面,美国福尼克斯(Photronics)公司、日本印刷(DNP)株式会社、日本凸版印刷(Toppan)株式会社三家公司占据了全球 80% 以上的市场份额。在集成电路用抛光液方面,市场主要由美国卡博特(Cabot Microelectronics)公司、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公司、德国拜耳公司、日本富士美株式会社等企业垄断,占据了全球 90% 以上的市场份额。  2. 国内研发及产业发展现状  到目前为止,在晶圆制造方面,我国新增 8 in 硅片设计产能将超过 3.5×106 片/月,新增 12 in 硅片设计产能将接近 5×106片/月,芯片制造能力达到全球的 30% 左右。  依托宽禁带半导体 GaN 和 SiC 材料的发展,我国在衬底单晶生长、外延材料等方面已具有了较强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竞争力,蓝宝石基 GaN 外延材料已形成具有 7000 亿市场规模的半导体照明产业,Si 基 GaN 外延材料开始在快充产品中应用 4 in SiC 高纯半绝缘和导电衬底及其异质(GaN)外延和同质(SiC)外延材料已实现量产,分别在微波射频和电力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在光纤通信技术的推动下,我国在 GaAs 单晶及外延材料技术方面取得突破,为近红外激光器以及光纤通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光刻胶方面,我国的代表性生产企业有北京科华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苏州瑞红电子化学品有限公司和潍坊星泰克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已经批量用于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目前已经实现量产的是 G/I 线光刻胶,正逐步通过芯片企业认证并开始小批量生产 KrF 光刻胶,2020 年 ArF 光刻胶能取得突破并完成认证。但是,国内尚未具备极紫外光刻(EUV)和电子束光刻胶的研发与生产能力,亟需突破。  在超净高纯试剂方面,上海新阳半导体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超纯电镀硫酸铜电镀液已进入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的量产工艺制程,浙江凯圣氟化学有限公司生产的高纯氢氟酸已通过多条 8 in 和 12 in 生产线的认证并供货,苏州晶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钛钨蚀刻液已实现进口替代。  经过多年努力,国产电子气体也取得明显突破,WF6、C2F6、AsH3、PH3 等气体品种已大批量应用于国内 8 in 生产线,Cl2、HCl、HF、N2O 等一批产品正在 8~12 in 生产线进行应用验证,部分品种的激光气体也开始供应国内晶圆制造企业。  在化学机械抛光(CMP)材料方面,国内企业研发的铜/铜阻挡层抛光液已进入国内外多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的最新技术节点制程 三维(3D)硅通孔(TSV)抛光液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钨抛光液逐步开始供应全球各大晶圆制造企业 CMP 垫、修整盘也进入评价验证阶段。  我国靶材产业发展速度很快,以宁波江丰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有研亿金新材料有限公司为代表,实现了半导体行业用全系列高纯金属材料、溅射靶材和蒸发膜材的产业化,包括 Ta、 Cu、Ti、Co、Al、Ni、Au、Ag、Pt、Ru 及其合金。其中,超高纯金属 Ta、Cu 等溅射靶材已成功通过台湾积体电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的考核,在 14 nm / 16 nm 技术节点的生产线实现了批量应用,在 10 nm / 7 nm 技术节点进行评价试用。  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半导体产业基础化学品产业取得了较大进展,伴随着国内对集成电路和半导体产业的高度关注,在晶圆制造、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光刻胶、超净高纯试剂、电子气体、CMP 材料、靶材等方面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但与高速发展的产业需求相比,仍存在整体生产能力较弱、研发能力不足等问题未得到根本改变,亟需进一步突破。  三、我国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发展思路与目标  1. 发展思路  为促进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我国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今后的发展思路为:构建梯次发展的半导体材料体系,每一个材料体系做到单晶、外延、芯片工艺、封装等上下游协同,不断创新,推动先进半导体材料及其辅助材料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成体系发展。自半导体材料诞生以来,从 Si、Ge 到 GaAs、InP,再到 SiC、GaN,可以看出,半导体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都是围绕主要材料制备、器件工艺需要和芯片来进行的,并逐渐发展为一个完整的材料体系。基于此,在不断完善我国 Si 基材料体系的同时,要及时把握各种新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应用的机会,构建自主可控的新型半导体材料体系。  第二,上下游协同发展。半导体产业链包含原材料、单晶生长和外延、芯片设计与制备工艺、封测与应用以及支撑各环节的核心装备与关键零部件等环节,产业链长且各环节工艺复杂,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最终的器件性能不达标。因此,要以提供满足应用需求的器件为目标,通过上下游协同发展实现全产业链的整体技术突破。  第三,可持续发展。在实施追赶战略的同时,我国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发展还需要把握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在不断积累已有技术经验的同时,关注新的材料体系、芯片结构和工艺的发展变化,积极探索与创新,确保可持续发展。  2. 发展目标  2025 年发展目标  我国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 2025 年的发展目标是:核心半导体材料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相关产品满足产业链的安全供应需要,建立起全产业链能力,解除关键行业的“卡脖子”问题。  (1)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  加强 12 in Si 单晶及其外延材料的技术研究,逐步扩大国产材料的市场应用份额。实现 8 in Si 材料国内市场的完全自主供应,确保 12 in 单晶 Si 及其外延材料产能及市场占有率,同时发展更大尺寸单晶 Si 及其外延材料的制造技术,确保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功率器件用半导体材料  抓住 Si 基电力电子器件产业转移的契机,做大电力电子器件的产业规模,加紧推进 SiC、GaN 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化。实现 6 in 无微管缺陷 SiC 单晶的产业化制造,并突破 8 in 无微管缺陷 SiC 单晶制造瓶颈 实现 8 in Si 基 GaN 电力电子器件产业化,突破 12 in Si 基 GaN 材料关键技术,Si 基 GaN 电力电子器件满足消费类电子、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工业电源和电动汽车对高效电源管理的更高需求。  实现 6 in 半绝缘 GaAs 单晶衬底和 6 in 半绝缘 SiC 单晶衬底的自主供货,确保射频 / 微波器件用 GaAs 和 GaN 材料相关产业链的供应安全 突破 6 in GaAs 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外延材料的量产制造,达到“开盒即用”的技术水平 突破 6 in 半绝缘 SiC 衬底上 GaN HEMT 外延材料的生长和器件技术,为未来雷达、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进一步提高 6 in InP 衬底抛光片的质量,扩大产能,并掌握毫米波器件所需外延材料的量产技术,达到“开盒即用”的技术水平,为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相关毫米波系统(如汽车防撞雷达、车间互连与通信系统)的产业链供应安全提供材料支持。实现 2 in 金刚石自支撑材料和 2 in Ga2O3 单晶衬底的量产,解决金刚石的 n 型掺杂和 Ga2O3 的 p 型掺杂问题。  (3)发光器件用半导体材料  应重视基于 GaN 的照明用发光器件以及基于 GaAs、InP 的光纤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适当兼顾激光投影显示对 GaN 可见光激光器以及消毒杀菌用 GaN 紫外发光二极管,尤其是深紫外发光器件的发展 积极推动应用于显示领域的 Mini LED 和 Micro LED 技术产业化。  (4)光电探测材料  重点发展对特种光波长产生响应的光电探测器件、具有超快响应特性的光电探测器件以及超高灵敏的光电探测器件(单光子探测为超高灵敏光电探测的极限要求)。实现 GaN 紫外探测材料的完全自主保障,实现大尺寸 CdZnTe 单晶材料、HgCdTe 外延材料、GaAs / AlGaAs 量子阱材料、GaAs / InSb Ⅱ类超晶格材料的产业化,实现短波、中波红外探测器件及焦平面成像芯片的技术突破,突破长波红外探测材料、器件和成像芯片的发展,满足 100 万像素长波红外焦平面成像芯片以及 16 μm 甚长波红外探测器件的研制需要。保障超快响应光电探测器件及材料的供应链安全,满足我国高速光网的建设需要。  (5)半导体产业制造/封装工艺和材料  国产光刻胶、超高纯化学试剂及电子气体主要品种的市场应用占有率达到 30% 左右,实现特种品种的产业化认证,实现进口产品的部分替代,形成全品种、全系列产业能力。其中,KrF 光刻胶实现批量生产,ArF 光刻胶完成认证并进行小批量生产,突破高端光刻胶所需的树脂主体材料、光敏剂、抗反射涂层(ARC)等的关键技术。0.25 μm 到 0.18 μm 掩膜版实现完全自主可控,高档高纯石英掩膜基板突破关键技术。  在抛光材料方面,进一步推进主要品种材料进入生产线。其中,Cu 及其阻挡层抛光液、TSV 抛光液和 Si 的粗抛液等全面进入 8 in 和 12 in 芯片生产线,市场份额从目前的 5% 提升至 50% 针对硅片的精抛和化合物半导体抛光,14 nm 及以下鳍式场效应晶体管(FinFET)工艺抛光,Co、Rb 等金属互联材料和浅槽隔离(STI)工艺抛光等所需的抛光液,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并小批量生产。  CMP 垫(聚亚氨脂)产品在 8 in 和 12 in CMP 工艺中通过应用评估,实现产品供货。另一方面,针对金刚石、Ga2O3、AlN 为代表的新兴半导体材料加工需要,开发特种品种的抛光材料,并获得试用认证,形成初步产业能力。  需大力发展大板级扇出(Fan Out)、TSV / 玻璃通孔(TGV)等新型封装工艺。开发出适用于 SiC、GaN、Ga2O3、金刚石等材料,满足高温、高压、高频和大功率需求的封装材料和工艺。  全面发展新型、更高熔点温度的软钎料技术 开发高效、低成本瞬时液相扩散连接技术、低温烧结低温连接工艺技术,解决好银电化学迁移问题 突破具有良好导热和高温可靠性的封装基板材料技术,包括 AlN 和 Si3N4 及其他具备良好导热和高温可靠性的封装基板材料,突破活性金属钎焊在陶瓷材料上覆盖金属的陶瓷覆铜板(DBC)技术,解决陶瓷与金属的连接问题。突破新型制冷底板及与热沉连接技术,大幅度降低功率模块热阻,提升性能。  2035 年发展目标  我国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 2035 年的发展目标是:半导体材料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产业水平完全满足产业链供应安全的需要。  (1)集成电路用半导体材料  具备 18 in 单晶 Si 材料量产能力,完成 5 nm / 3 nm 节点集成电路材料的量产技术储备,突破关键装备技术,掌握材料批量生产技术,打通器件制造的全流程关键节点技术。  (2)功率和高频器件用半导体材料  实现 SiC、GaN、AlN、Ga2O3、金刚石等单晶材料的产业化制造。具体包括:6 in GaN 单晶衬底、 8 in SiC 单晶衬底、6 in AlN 单晶衬底、4 in 金刚石单晶衬底、6 in / 8 in Ga2O3 单晶衬底,确保整个功率和高频半导体产业多层次发展的技术需求 实现 8 in高质量SiC衬底上GaN HEMT外延材料的量产。解决金刚石的 n 型掺杂和 Ga2O3 的 p 型掺杂及其制备工艺难题,为下一代更高性能功率和高频半导体器件的产业化及大范围推广应用做好技术储备。  (3)发光器件用半导体材料  实现 AlN 单晶衬底上高 Al 组分 AlGaN 外延材料的产业化制造,突破深紫外发光国产器件制造技术,并实现产业化。  (4)光电探测材料  满足 1000 万像素长波红外焦平面成像芯片的研制需要,突破 18~20 μm 甚长波红外探测器件技术。  (5)半导体产业制造/封装工艺和材料  对于常规品种的光刻胶、超高纯化学试剂及电子气体,国产材料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50% 以上 对于特种品种的光刻胶、超高纯化学试剂及电子气体,国产材料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30% 左右,形成全品种、全系列产品的供应产业链。  在抛光材料方面,国产常规品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超过 50% 为满足金刚石、Ga2O3、AlN 等新兴半导体材料加工需要所开发的特种抛光材料,国产化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达到 30%。  四、推动先进半导体材料及辅助材料重大工程建设  1. 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及装备自主可控工程  需求与必要性  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及装备是影响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自主可控能力差,对先进集成电路发展需求极为迫切。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现实需求的推动下,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金服”结合,着力实施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及装备自主可控工程迫在眉睫。  为此,需着重加强两方面建设:一是人才队伍建设,包括设置集成电路人才专项基金,加大核心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度 加强具有示范性微电子学院的高校支持,进行集成电路人才的可持续培养。二是稳定的资金供给。硅片制造属于重资产产业,产品验证周期长,周期性特点明显,约每 5 年一个周期,因此要对发展重点进行谨慎判断。  工程目标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加强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产业化能力和可持续研发能力,扩大集成电路材料人才培养规模、丰富人才层次体系,主要的集成电路材料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产业水平基本满足产业链供应安全的需要,建立起全产业链供货能力,解除关键行业的“卡脖子”隐忧。  提升 12 in Si 单晶及其外延材料的技术水平,以满足并进入主流代工厂 14 nm 及以下工艺节点为目标,在确保集成电路产业链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国产材料的市场份额。  18 in Si 单晶及其外延材料研究,重点突破 18 in 单晶 Si 及其外延材料的制造技术,确保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 TSV、TGV 等新型 3D 集成技术研究,完成后硅时代集成电路的技术路线筛选,在掌握其材料制备技术的同时,打通后硅时代集成电路的全产业链技术,确保 2035 年后,我国在后硅时代集成电路领域的产业技术水平和关键行业的供应链安全。  实现 12 in 及以下大尺寸 Si 单晶生长设备及大尺寸晶圆的加工设备自主可控 开发 18 in 单晶 Si 生长设备,为 18 in 单晶 Si 研制和产业化提供装备支持。  工程任务  在大硅片方面,结合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发展需求背景,在国家集成电路专项科技计划资助的基础上,一方面,提升常规 12 in 高品质(满足 14 nm 工艺)硅片的制造能力,在 2025 年确保国内实现量产供应,同时打开国际市场,满足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 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建设 12 in SOI(绝缘衬底上的 Si)、射频微波用大尺寸高阻硅(HR-Si)衬底的生产能力 同时对 18 in Si 衬底进行技术储备,实现集成电路技术的可持续发展。  在集成电路辅助材料方面,针对品种多、用量小、生产工艺稳定性差等问题,建立若干集成电路辅助材料工程中心,兼顾市场规律和产业供应链安全两方面因素,不断强化自主保障意识,优先实现量大面广的关键品种的全产业链自主保障,如 G 线、I 线、ArF 光刻胶及配套试剂、Cu 及其阻挡层抛光液、TSV 抛光液、Si 粗抛液、60 nm 及 90 nm 以上制程产品的掩膜版等,确保产业供应链的相对安全。  对标集成电路先进制程,开发 ArF、 EUV 和电子束光刻胶,高档高纯石英掩膜基板、掩膜保护膜,以及 Si 片精抛和化合物半导体抛光液, 14 nm 以下 FinFET 工艺和 Co、Rb 等金属互联材料、 STI 等抛光液,为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及产业支持。  在半导体关键设备方面,对国产品牌还需进行产业链及政策的重点培育。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项目(02 专项)成果的基础上,加强对装备与材料、工艺一体化的研制,通过国产化装备验证平台,开展对装备可靠性和工艺稳定性的验证与考核,加速开展高端装备研制。总之,在解决有无问题的基础上,解决做大做强的问题。  在人才培养方面,半导体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短缺,一直是制约我国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设置半导体人才专项基金,加大核心人才引进力度 加快建设微电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保障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 SiC 和 GaN 半导体材料、辅助材料、工艺及装备验证平台  需求与必要性  经过近 10 年的发展,我国基本建立了以 SiC 和 GaN 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工艺和装备产业体系。该类材料紧密围绕光电子、新能源、 5G 等热点应用,在未来 5 年内将迎来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机遇。  然而,同第一代半导体产业类似,我国第三代半导体产业的发展依然面临诸多问题,如产业链各环节所用的关键装备、仪器、耗材等多为进口,尚未实现技术、装备的自主可控,增加了产业供应链的不安全性 国产化装备、仪器、耗材难以与产业应用对接,不利于产业生态和各环节的健康发展 进口材料和装备一次性投入和后续维护价格昂贵等。为此,需要建立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辅助材料、工艺和装备国产化验证平台。  工程目标  建立 SiC 和 GaN 半导体材料生长、加工、芯片工艺和封装检测公共验证平台,实现 6 in / 8 in SiC 单晶衬底和外延材料生长的批量生产,国产化率达到 70% 6 in SiC 上 GaN 外延材料与高功率射频器件和 8 in Si 上 GaN 外延材料与功率器件实现量产,国产化率达到 70% 部分 6 in / 8 in 材料生长及加工装备、配套原材料和零部件实现国产化批量替代,装备国产化率达到 70%。  工程任务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辅助材料、工艺和装备国产化验证平台的工程任务主要包括:晶体材料生长设备及其辅助原材料、零部件验证,晶体材料切、磨、抛加工材料与设备验证,芯片工艺装备、工艺流程、原辅料与关键零部件验证,封装与检测装备、流程、原辅料与关键零部件验证。  晶体材料生长设备及其辅助原材料、零部件验证  多数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仍处于技术开发与突破、产业化验证的阶段,相关企业和研发机构对于单晶生长技术与设备、各类原材料、零部件等的验证有很大需求。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不断涌现,该验证平台将会促进协同研究,加速技术升级和完善,降低研发和验证成本。  通过建立针对不同材料采用不同原理(如 SiC 单晶籽晶升华法、液相外延法,GaN 的氢化物气相外延法、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外延法、氨热法等)的单晶生长炉,开展对长晶新技术、新装备、辅助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的研究与验证。  晶体的切、磨、抛加工材料与设备验证  化合物半导体普遍具有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的特点,加工难度大,而后续的外延和芯片工艺又对晶体加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建立晶体的切、磨、抛加工材料与设备验证平台,具备不同材料和不同原理加工能力,并能对加工材料、加工方法和装备进行验证。  芯片工艺装备、工艺流程、原辅料与关键零部件验证  新建 6 in / 8 in SiC、6 in / 8 inGaN 工艺平台,或者运用政府采购的服务方式将已有工艺平台变为公共工艺平台,为研发机构和企业提供相应服务。这些平台需具备的功能和能力为:提供小批量芯片工艺代工,定制化工艺流程开发,国产化原辅料、零部件和工艺装备等新技术、新产品测试和验证,并根据需要进行长期运行考核。  封装与检测装备、流程、原辅料与关键零部件验证  面向电力电子、微波射频等不同应用需求,建立具备高压、大功率、高频、高温封装等特性的能力,构建器件与模块烧结、焊接、压接、3D 封装等多种封装技术平台。研发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烧结、焊接、压接、3D 封装设备、辅助设备和测试设备,并能够开展模具设计、材料(如绝缘材料、互联材料、底板材料等)选择、技术开发、设备保障、测试分析以及可靠性验证。  进行平台系统软件的开发以及数据库建设,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共性技术研发,共享专利和服务成果,形成开放、共享的运行机制。平台需提供小批量的封装和测试代工,定制化的封装技术开发,国产化原辅料、零部件和封装装备等新技术、新产品的测试和验证,并根据需要安排长期运行考核。  3. 先进半导体材料在 5G、能源互联网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示范工程  需求与必要性  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在 5G、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光伏逆变器等领域的应用,符合智能化发展、节能减排、产业自主可控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能够为相关产业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性和引领性技术制高点提供关键技术和产业支撑。  未来 5 年,GaN 射频器件将在 5G 基站、微基站和移动终端中迎来巨大市场,GaN 功率器件将在消费类电子、数据中心服务器电源和光伏逆变器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SiC 功率器件将在能源互联网中的电力路由器、新能源汽车中得到广泛应用。未来 5 年,上述 3 个发展方向的国内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现阶段,化合物半导体相关技术已经具备产业化基础,在 5G、新能源并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应用市场已经启动。国际上,为提高未来的竞争力,美国科锐公司、德国英飞凌科技公司、日本罗姆半导体集团等产业龙头企业已经开始了产业与市场布局。  相对而言,国内的机构和企业布局分散、技术和产业化能力较弱,面对即将到来的产业竞争,国内企业还需要政府通过应用示范工程,达到技术和产业协同发展、产业化技术快速成熟、产业能力快速壮大的目的。  工程目标  以应用示范工程为牵引,带动 GaN 和 SiC 材料、芯片工艺和器件封装与系统集成技术加速发展,实现产业化。GaN 射频器件在 5G 基站和微基站的国产化率达到 50%,在移动终端领域的国产化率达到 70% GaN 功率器件在消费类电子领域的国产化率达到 80%,SiC 功率器件在电力路由器、新能源汽车应用领域的国产化率达到 50%。  工程任务  开展 SiC 基 GaN 外延材料与 GaN 射频器件、Si 基 GaN 外延材料与 GaN 功率器件、SiC 功率器件及其模块封装与系统集成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在 GaN 外延材料方面,突破 6 in 高质量 SiC 基 GaN 外延材料生长技术,进一步降低异质外延 GaN HEMT 材料中的位错和缺陷密度,显著提升 AlGaN / GaN、AlN / GaN、InAlGaN / GaN 异质结材料质量、电学性能和可靠性。通过材料体系、生长技术和电路设计技术的创新,GaN 微波大功率器件工作电压提高到 100 V 以上,开发 10 kW 以上 GaN 微波功率器件,在 175℃结温下的平均失效时间(MTTF)达到千万小时,GaN 微波功率器件和单片电路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在 GaN 功率器件方面,首先实现 8 in Si 基 GaN 外延材料和功率器件技术产业化。GaN 功率器件的额定电压达到 650 V,导通电阻低于 10 mΩ,封装后功率模块的电流达到 100 A,满足各类电源适配器、光伏逆变器、车载充电器等应用需求。  开发 SiC 高压器件所需的大尺寸、高均匀性、低缺陷密度衬底和超厚 SiC 外延材料。开发万伏级 SiC 二极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以及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等高压 SiC 电力电子芯片 开发千安级 SiC 高温、高压、大功率封装模块 建立高压、大功率 SiC 功率器件与模块的测试、可靠性评价体系。  采用高压、大功率全 SiC 模块,开发新型电力路由器,并具备工程示范应用能力 开发车规级的 1200 V 和 1700 V 全 SiC 功率模块,开发车载充电和电机驱动控制系统,并通过车规级认证。  五、对策建议  1. 抓住战略发展机遇期,坚持政策推动、企业和机构主导,整合国内优势资源,推动产业有序发展  发挥龙头企业引领作用,形成“链式集聚”  目前,国内具备发展半导体产业的企业和地区并不多,为有效利用财政、人才和社会资源,亟需做好顶层设计和优化布局,遴选出具备行业技术和资源优势的企业和机构,进行资金重点支持和政策扶植。推动龙头企业和机构通过技术、管理和商业模式创新,推进产业“链式集聚”。  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自主创新和产业发展中的创新引领与示范带动作用,形成研发和品牌优势,最终巩固和形成多个区域布局合理、产业优势明显的国家半导体技术、人才和产业高地。  器件切入,以点带面,有序推进  具有技术和工艺领先、满足市场需求的核心器件,一直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硬道理”。政府相关部门应围绕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如 5G、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新能源等,开展相关芯片设计、芯片工艺、先进封装等技术攻关和产业化突破。  建设国家级的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和初创企业的软件与硬件、单晶生长与外延、芯片工艺、封装等中试平台,建设具备先进工艺和运营水平的代工厂,推动建设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垂直整合制造企业。  建立分段平台,加快整线集成  建立分段工艺设备技术研发平台和工艺验证平台。遵循工艺指导材料、设备研发原则,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同时进行“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开发满足产业要求的半导体关键设备。通过分段工艺设备技术研发平台和工艺验证平台,实现关键设备牵引,分段工艺局部成套,拓展解决整线成套设备国产化,实现整线集成,掌握一系列相关核心技术,培养一支骨干技术人才队伍和一支高水平科研与产业化管理队伍,全面提升研发与制造能力,推动我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发展。  推动示范应用,提升国产化水平  推动国产装备、材料与器件的示范应用。国产材料、器件、装备试验验证所需的费用大、时间周期长,批量化生产存在客户验证、技术迭代、市场准入等门槛,如果没有相关政策推动,用户使用国产材料、装备和器件的意愿度较低。  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应以扶植国产化为出发点,通过政策法规、资金奖励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配合和组织政府采购方式的示范应用,鼓励终端企业积极采用国产材料、器件和装备,使上游企业积累工艺参数和应用数据,加速提升国产材料、器件和装备性能,最终实现国产化。  2. 把握“超越摩尔”的历史机遇,布局下一代集成电路技术  半导体技术从诞生开始,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的路线快速发展,并通过各种技术创新来延续摩尔定律。但是,传统的摩尔定律发展到今天,既有路径已经开始显现出尽头。因此,需突破“摩尔定律”所划定的边界,在更广阔的领域探索创新,开启探寻“超越摩尔”之路。“超越摩尔”在异质集成、新型计算范式、超越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信息处理器件等技术及应用中,已展现出巨大潜力。以此为出发点,我国在半导体和集成电路技术领域需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推动建设国家“超越摩尔”联合实验室,开展下一代集成电路基础理论、技术路线、核心技术研究,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加快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人才的培养,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应用驱动的产业化技术研究,瞄准 5G、AI、大数据、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现实需求,进行产业化示范。  3. 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加快创新生态建设  继续加强创新能力建设  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视微电子及半导体材料基础研究。重点支持一批优势机构和企业,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掌握核心技术的科研和行业龙头。鼓励创新性企业在半导体精密加工,新型半导体材料及工艺制备,新工艺制程及先进封装等方面大胆创新,不断拓展和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半导体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不断完善和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优化配置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  加快构建公共研发和科技服务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基地  以应用需求为牵引,梳理出具有产业化前景、体系化的关键技术,支持工程化试验与验证平台建设。由产业联盟、研究机构、优势企业和投资机构等联合组成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体制和机制创新的开放型国际化公共研发与服务平台,形成核心技术突破、系统集成、测试验证、可靠性评价等工程试验验证能力。  建立具备成果转移、转化、孵化与服务职能的专业化众创空间,加速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以产业链为线索的“链式集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资助、奖励等方式,积极扶持创新企业成长和发展。综合考虑资金、人才、市场和生态环境等因素,按照产业差异化、效益最大化、特色显著的原则落地创新产业基地。  实施“技术原创、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  构建以技术原创、知识产权和标准三要素为特征的高技术成果产业模式,提高产业竞争优势。立足自主创新,构建标准体系,形成标准检测和认证能力,实施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和标准战略。  促进分层次、多类型、跨界创新人才队伍的聚集与合作  将人才队伍建设与研发任务、基地建设相结合,结合已有的人才计划,形成一批引领半导体材料领域发展的领军人才。以重点专项和重大工程为依托,实行“人才 + 项目 + 基地”一体化培养,建立全链条人才团队培育机制。  加强前瞻性技术人才团队培养,围绕半导体材料研究前沿方向,组建技术人才团队。积极引进产业发展所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同时加快建设和发展职业培训教育,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提高产业技术队伍整体素质,完善面向半导体材料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创新国际合作模式。鼓励国内有实力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国外设立半导体研发机构,并开展与国外半导体企业、科研院校的研发合作。支持国内企业和机构并购境外半导体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技术和产业联盟,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提升国际资源整合能力,实现国际化经营。  在国内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国际技术合作、技术转移、成果孵化、成果产业化、科技服务等有特色的国际合作区域,吸引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和机构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在国内建立高水平的研发中心、生产中心和运营中心,以此带动国内行业和企业对接国际资源。
  • 《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解读
    为保障婴幼儿辅助食品质量安全,规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药监食监一〔2016〕103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并发布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7版)》(以下简称《婴辅细则》)。现就有关问题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要制订《婴辅细则》  为加强婴幼儿辅助食品质量安全许可监管,规范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加工活动,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特点和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整合《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有关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有关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和辅助营养补充品等相关食品类别等内容,经研究制定并发布了《婴辅细则》。《婴辅细则》应与《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结合使用,其对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管理制度、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等现场核查内容进行了细化与补充,统一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审查要求,进一步严格了食品生产许可条件,也为规范婴幼儿辅助食品企业和食品生产许可审查提供了技术支撑,确保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监管工作落实到位。  二、《婴辅细则》制订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令第16号)等法律法规,以及《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食药监食监一〔2016〕103号)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食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生产通用卫生规范》(GB 14881—2013)等规范性文件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三、《婴辅细则》适用范围、许可类别及品种包括哪些  《婴辅细则》中所称婴幼儿辅助食品,是指供给6月—36月龄婴幼儿食用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和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以及6月—36月龄婴幼儿及37月—60月龄儿童食用的辅食营养补充品。《婴辅细则》不适用《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儿配方食品》(GB 10765—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较大婴幼儿配方食品》(GB 10767—2010)中所列食品。  婴幼儿辅助食品的生产许可分类为特殊膳食食品,其类别名称为: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类别编号为3001,包括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生制类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饼干或其他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类别编号为3002,包括泥(糊)状罐装食品、颗粒状罐装食品、汁类罐装食品 其他特殊膳食食品(辅食营养补充品),类别编号为3003,包括辅食营养素补充食品等。  四、《婴辅细则》与《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有哪些  (一)适用许可范围更宽。按照新的《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和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要求,结合婴幼儿辅助食品特点,《婴辅细则》保留了《婴幼儿及其他配方谷粉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2006版)》(以下简称《2006版细则》)中婴幼儿谷类食品部分内容,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GB 10769—2010)、《食品安全标准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GB 10770—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辅助营养补充品》(GB 22570—2014)等标准中涉及的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辅助营养补充品等食品类别整合到《婴辅细则》中,覆盖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所列的所有婴幼儿辅助食品品种。  (二)增加相应内容。《婴辅细则》比《2006版细则》扩大和调整了相应内容,包括总则、生产场所、设备设施、设备布局与工艺流程、人员管理、管理制度、试制产品检验合格报告、附则等八章七十五条,各项要求更加全面、更加具体,许可条件更加严格,符合《食品生产许可审查通则》有关现场核查要求。  (三)提高生产许可要求。《婴辅细则》一是明确了婴幼儿谷物辅助食品、婴幼儿高蛋白谷物辅助食品需以谷物(如大米、小米)为原料开始生产 二是要求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企业实施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严格质量管理要求,明确生产场所、环境及厂房设施规定,提高部分生产设备要求,规范生产管理、生产物料管理,强调研发和检验能力 三是强化企业制度管理。重点对进货查验记录制度、生产过程控制制度、设备设施管理制度、检验管理记录制度、不安全食品召回制度、不合格产品管理、食品安全自查制度、研发管理制度等方面内容进行要求,全面审查评价企业的制度管理水平。  五、《婴辅细则》对主要原辅料的供应商现场审核是如何规定的  《婴辅细则》根据婴幼儿辅助食品的质量控制特点,要求企业制定原辅料供应商审核制度和审核办法,定期对大米、小米、小麦粉、果蔬、畜禽肉、水产、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主要原辅料生产商或者供应商的质量体系进行现场审核评估,形成现场质量审核报告。  采用独立包装营养素(以下简称营养包)搭配婴幼儿面条的生产企业,应对营养包的生产商进行现场质量审核,保证营养包的混合、包装车间符合《婴辅细则》清洁作业区(非生制类)的空气洁净度要求。营养包的营养强化剂化合物来源应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标准》(GB 14880—2012)的要求。  六、《婴辅细则》对研发能力有哪些要求  《婴辅细则》要求企业建立产品研发管理制度,建立自主的研发机构并有独立的场所、设备、设施及资金保证,配备专职研发人员。研发机构应能够研发新的产品、跟踪评价产品的营养和安全,确定产品保质期 研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及提出防范措施 对新产品的研发,应包括对产品配方、生产工艺、质量安全和营养方面的综合论证,产品配方应保证婴幼儿的安全,满足营养需要,应保留完整的配方设计、论证文件等资料 企业应对产品配方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素的均匀性、稳定性、安全性进行跟踪评价。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生产企业应对影响杀菌的各项因素进行研究和测试,确定杀菌工艺规程,对杀菌效果进行跟踪评价。  七、《婴辅细则》对出厂检验是怎样规定的  《婴辅细则》要求企业建立检验管理制度,检验记录应真实、准确。产品出厂检验应依据产品执行标准规定的所有检验项目进行每批次检验。  八、《婴辅细则》的其他要求  《婴辅细则》中涉及的婴幼儿辅助食品主要适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其食品安全关系到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为了保障婴幼儿辅助食品的质量安全,促进婴幼儿辅助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参照婴幼儿配方乳粉的管理方法,明确了不得以分装方式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 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大包装产品且不生产婴幼儿辅助食品最终销售包装产品的不予生产许可,进一步加强了婴幼儿辅助食品生产许可管理。
  • 华科仪发布多通道两虫检测一体化预处理设备及辅助自动识别系统新品
    水是生命之源,饮用水水质安全是国家公共卫生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但是说起饮用水的监测,人们往往想到的只有物理、化学以及细菌等指标,却忽略了被认为世界上最容易导致人体腹泻的水源性耐氯人畜共患原生动物寄生虫——贾第鞭毛虫(Giardia)和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简称“两虫”。“两虫”传播影响面大,容易暴发感染。其分布与供水的范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绝大多数感染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既往史。隐孢子虫卵囊和贾第鞭毛虫包囊在外界环境中能较长时间保持感染性。 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通过开展深入合作,参照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国内水质检测的实际情况,以降低设备和检测成本为目标,围绕“两虫”检测方法、仪器研制、自动识别系统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发,开发出基于“滤膜浓缩/密度梯度分离荧光抗体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多通道两虫检测一体化预处理设备及辅助自动识别系统,彻底解决了我国饮用水“两虫”检测过程中检测成本高昂、人工识别主观性和技术性、依赖进口技术和设备等诸多问题。 两虫样品富集前处理装置我公司基于“滤膜浓缩/密度梯度分离荧光抗体法”研制的两虫样品富集前处理装置内置多种类型传感器和自动控制器以代替人工操作,预处理过程无需人员值守,实现了两虫样品富集过程的智能化、自动化和批量化,极大地降低了两虫检测成本,检测成本仅为美国EPA1623方法的20%左右。该设备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并正式推向检测市场,受到了检测行业用户的大力赞扬。与此同时,该设备为水质检测部门极大节约检测成本的同时满足不同规模供水单位检测部门“两虫”检测的需求,这对于保证新国标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特点:1.设备配有大尺寸触摸屏,内置微孔滤膜法和碳酸钙沉淀法操作指导,引导用户使用2.设备支持样品浊度检测,能引导用户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不同类型样品3.使用滤膜法,设备支持用户自定义报警和换膜压力,设备实时提醒和自动换膜4.使用滤膜法,设备支持用户自定义处理样品体积,设备实时提醒和自动停止5.使用沉淀法,设备可批量自动处理样品,无需人员现场值守6.设置内置真空系统,辅助完成吸取上清液和真空抽滤操作7.设备能够将样品体积由10-20L富集至200mL,两虫回收率满足标准要求技术参数:外形尺寸:1540*560*1360mm 输入电压:220VAC 50Hz 设备功率:≤300W 触摸屏:10寸工业触摸屏传感器量程:浊度0-100NTU ;压力0-1.6MPa;PH传感器0-14 滤膜法样品处理量设置范围:0-9999L 滤膜法泵流量参数:1.2L/min沉淀法一个样品处理时间(除静置时间)≤15min真空泵参数:真空速度0-12L/min 极限真空度24KPa回收率满足标准要求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两虫自动识别系统为解决人工识别的技术性和主观性难题,我公司研制出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两虫自动识别系统,以基于形态学半监督学习神经网络识别算法结合多维度判别方法对两虫进行辅助快速判别定量,可替代传统人工肉眼手动方法,大幅降低人工识别劳动强度和错误率。该仪器实现了多通道检测可扩展模块和载物台和显微镜自动控制等关键部件模块化和智能化,包括:样品扩展阵列和膜过滤自动切换控制系统模块化并集成于一体,形成成套“两虫”检测前处理仪器,建立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形态图像数据仓库,通过神经网络识别算法和多维度判别分析,解决传统分析方法的费时、效率低、依赖人工经验等难题。主要特点1. 显微镜操作遵照国家标准要求2. 自动扫描全片,自动拍照3.发现两虫存在,系统自动拍照并记录坐标并进行数据库存档4.系统自动出具检测结果报告5.支持人工验证,点击系统发现两虫坐标点,显微镜自动移动到该坐标点并自动配置观察倍数和观察模式技术参数:卤素灯主机,12V100W22mm视场,10×可调目镜三目观察镜筒,30°倾斜,47-78mm瞳距半复平场荧光物镜高精度电动载物平台,行程125*75mm,最小步长0.1um投射起偏、转盘DIC聚光镜和微分干涉附件100W汞灯灯室、100W汞灯电源箱和6激发位荧光垂直照明器显微镜运动控制程序:定义扫描区域,控制电动载物台三轴运动,切换物镜,控制CCD相机拍照,记录目标物坐标和镜头信息,能自动还原记录状态辅助人工复核两虫图像识别系统:采用嵌套循环逐像素扫描识别图片,采用DBSCAN聚类技术实现两虫标记,基于大数据利用积卷神经网络技术识别两虫类别,识别率超过80% 应用领域疾控中心自来水厂矿泉水厂环境监测站第三方检测机构等创新点:北京华科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通过开展深入合作,参照国内外研究进展及国内水质检测的实际情况,以降低设备和检测成本为目标,围绕“两虫”检测方法、仪器研制、自动识别系统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发,开发出基于“滤膜浓缩/密度梯度分离荧光抗体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多通道两虫检测一体化预处理设备及辅助自动识别系统,彻底解决了我国饮用水“两虫”检测过程中检测成本高昂、人工识别主观性和技术性、依赖进口技术和设备等诸多问题。多通道两虫检测一体化预处理设备及辅助自动识别系统
  • PerkinElmer发布云端数据分析管理平台Signals——支持精准医学完整工作流
    2015年10月28日,专注于人类健康和环境健康的全球领先供应商,珀金埃尔默公司今日宣布发布一款基于云的科学数据分析管理平台 SignalsTM,应用于医药领域的数据汇总分析。这个新产品集成了多方面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数据,支持从数据采集到生物标志物发现一系列完整的精准医学分析流程。珀金埃尔默与多家顶尖医药企业合作开发的科学数据分析管理平台Signals?TM?, 旨在帮助研究人员更轻松地整合来自公司内部的及公共数据库,比如GEO 及 tranSMART中的实验和临床数据。现在,越来越多的制药公司开始从事精准医学的研究工作,珀金埃尔默的Signals? 也将支持更广泛的合作,提高科学家为患者开发药物的速度和效率。“珀金埃尔默的 SignalsTM 为新药研发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奥尔巴尼分子研究公司(AMRI)高级副总裁Christopher Conway说。我们已将这一平台整合到AMRI关键部门,位于纽约布法罗新药研发中心的高通量筛选平台,Signals? 科学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将显着提高我们在多个数据来源迅速获取、管理、整合并分析大型复杂数据的能力,使我们能更好更快的进行药物研发工作。”珀金埃尔默的科学数据分析转化平台SignalsTM 的数据获取界面十分简洁,并拥有一个专门用于生物标志物识别和管理的研究数据模型。它简化了药企与他们在学术领域,生物技术领域及其它商业合作伙伴间的数据共享方式。“在过去,新药研发的研究人员无法直观地利用研究数据,这使得识别和描述生物标志物成为一件极具挑战性的工作。”珀金埃尔默信息部总裁 Karen Madden说。 “这个全新的分析管理能够加强研发和临床数据之间的紧密联系,确保患者与药物之间的最佳配对,从而保证促进人类健康”珀金埃尔默科学数据分析转化平台SignalsTM 提供了软件即服务(SaaS)模式,降低了药企IT部门的运营成本并为其提供了强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它与 TIBCO Spotfire 可视化分析平台无缝集成,使转化医学科学家更容易进行调用、整合并可视化分析数据。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存储结构化及非结构化数据,包括生物信息输出文件及科学家的分析工作流。轻松查询、提取、识别和存储样本实体信息,这些都是转化医学分析所需要的信息。对存储数据进行归一化或者其它一系列的数据预处理。更多信息请访问:www.perkinelmer.com/signals
  • 245万!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系统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GZGK22P150A0484Z项目名称: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广东省微生物分析检测中心)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系统采购项目采购方式:公开招标预算金额:2,450,000.00元采购需求:合同包1(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系统):合同包预算金额:2,450,000.00元品目号品目名称采购标的数量(单位)技术规格、参数及要求品目预算(元)最高限价(元)1-1质谱仪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系统1(套)详见采购文件2,450,000.00-本合同包不接受联合体投标合同履行期限:见“标的提供时间”要求。
  • 沃特世与Genovis携手开发高效生物制药表征工作流程
    整合沃特世LC-MS仪器与Genovis的SmartEnzymes系列酶产品,双方致力于联手为生物治疗药物表征开发自动化工作流程近日,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和Genovis AB(纳斯达克第一北市上市公司)正式达成合作,双方将基于Waters BioAccord LC-MS系统、Andrew+移液机器人和Genovis SmartEnzymes产品,开发完整的生物制药常规表征工作流程并上市销售。此次合作旨在为生物工艺开发、制剂、稳定性测试和质量控制(QC)开发自动化工作流程,助力分析人员快速、一致地表征单克隆抗体(mAb)和其他蛋白质类药物的关键质量属性(CQA)。沃特世公司全球市场和科学运营副总裁Jeff Mazzeo博士表示:“改进生物制剂分析工作流程的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将力争让分析科学家们在几小时乃至几分钟内完成过去耗时数天的分析。目前来看,前期样品制备是限制分析效率的主要瓶颈,而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样品制备过程过于依赖手动操作和已经过时的技术。我们意在将Genovis的SmartEnzymes酶产品与沃特世的自动化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以及沃特世专为特定应用开发的软件工作流程结合起来,通过全新方式推动生物治疗药物分析技术的发展。”Genovis AB首席执行官Fredrik Olsson先生表示:“BioAccord SmartMS系统和Andrew+产品高度契合Genovis的企业战略和愿景,即致力于为生物制药行业开发以酶为驱动力的精简稳定的自动化工作流程。未来,我们与沃特世联手推出的酶工作流程将有望帮助客户更快开发出安全的创新治疗药物,惠及广大患者。”目前正在开发中的工作流程将整合Waters BioAccord LC-MS系统、Andrew+移液机器人和Genovis SmartEnzymes酶产品,重点解决GxP实验室在以下方面的应用需求:• 产品变异体分析(例如糖基化、氧化产物)• 生物工艺稳定性监测• 生物类似药的糖基化修饰分析其他参考资料• 访问沃特世网站:生物制药领域专用的BioAccord LC-MS系统• 观看视频:Multi-Attribute Method Overview(多属性方法概述)• 访问Genovis AB网站详细了解Genovis SmartEnzymes• 访问Andrew Alliance网站详细了解Andrew+移液机器人关于沃特世公司沃特世公司(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WAT)是全球知名的专业测量仪器公司,作为色谱、质谱和热分析创新技术的先驱,沃特世服务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食品科学等领域已有逾60年历史。公司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直接运营,下设15个生产基地,拥有约7,000名员工,旗下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关于沃特世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沃特世的规模与实力与日俱增,在大陆及香港、台湾均设有运营中心,拥有六百多名本地员工,并在上海、北京、广州、成都设立实验中心和培训中心。自2003年成立沃特世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以来,今天的中国已成为沃特世全球营收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作为分析科学家的合作伙伴,沃特世始终坚持提高本地技术能力、支持本地技术人才培育,并推动制药、食品安全、健康科学、环境保护等相关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建立和完善。凭借出众的人才与全球布局,沃特世已经为其商业合作伙伴创造了显著的价值,并致力于满足广大中国消费者对更美好生活的需求。关于GenovisGenovis的经营理念是将自身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灵感融入产品设计,为研发未来药物打造实用工具。今天,Genovis面向全球销售产品形式新颖的SmartEnzymes系列酶产品,助力生物制药产品的研发和质控。该集团由Genovis AB及其全资子公司Genovis Inc.(美国)组成。
  • 183万!磁场辅助冷冻冷藏试验箱(国产)+超高压处理系统(国产)+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进口)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ZJCT7-ZZZX2022-01项目名称:磁场辅助冷冻冷藏试验箱(国产)+超高压处理系统(国产)+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进口)预算金额:183.4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183.4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序号内容数量单位预算金额(万元)简要技术要求、用途备注1磁场辅助冷冻冷藏试验箱(国产)1台18详见采购文件2超高压处理系统(国产)1套35.6详见采购文件3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联用仪(进口)1套129.8详见采购文件合同履行期限:中标合同签订后30天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安捷伦旗下子公司Dako宣布包括黑色素瘤的辅助性诊断检测产品已获得FDA认证
    2016年2月4日,北京——安捷伦科技旗下子公司同时也是癌症诊断试剂的全球供应商Dako 日前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已批准将 Dako PD-L1 IHC 28-8靶向药物诊断的预期用途扩展至黑色素瘤患者。  Dako的 PD-L1 IHC 28-8靶向药物诊断产品于 2015年 10月 9日首次获 FDA批准用于非鳞状非小细胞型肺癌 (NSCLC)。该辅助性检测产品经扩展后现已涵盖黑色素瘤,医生可以用其测定PD-L1 状态。黑色素瘤的阳性 PD-L1状态与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 OPDIVO (Nivolumab)在无进展存活期治疗效果的大小相关。这类辅助性检测与伴随诊断不同,其对于药物的安全高效使用必不可少。生物标记物检测无需使用 OPDIVO + YERVOY体系或 OPDIVO作为单药,但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 OPDIVO使用情况的附加信息。  安捷伦诊断和基因组学事业部总裁 Jacob Thaysen表示:“我们非常高兴 PD-L1检测产品在去年由 FDA批准用于肺癌指示后,此次再次获批用于黑色素瘤。这是对我们开发这款极为有用的检测产品时开展的大量工作的肯定,同时也强调了 PD-L1标记物的重要性。安捷伦再一次证明了其在诊断领域的领先地位,因为我们是首家提供用于肺癌和黑色素瘤的 PD-L1标记物的 FDA获批检测产品的公司。”  Dako在与制药公司合作开发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肿瘤治疗诊断产品领域堪称全球领导者。  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和 Dako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安捷伦与全球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在 2015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0.4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000人。安捷伦于 2012年收购了旨在为癌症病人提供准确诊断并确定最有效治疗方案的全球知名试剂、仪器、软件和专业技术供应商 Dako。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也可了解Dako 产品的相关信息。
  • 汽车零部件振动辅助制造技术
    汽车零部件振动辅助制造技术为促进材料与汽车的融合创新,赋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陕西省汽车工程学会携手仪器信息网于2023年9月14日组织召开“汽车新材料研究应用及检测技术”网络会议,邀请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汽车用先进结构材料和相关检测技术展开研讨。会议报名链接: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utonewmaterial230914/ 本次介绍专家:孟德安--汽车零部件振动辅助制造技术专家简介:长安大学汽车学院副教授,硕导。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先进制造技术、结构轻量化设计技术。近年来,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题、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等多项纵向课题,参与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国家级重点课题,在复杂零部件特种成形制造等多个技术领域积累丰富经验,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附:参会指南 1、 进入汽车新材料研究应用及检测技术网络会议官网(https://www.instrument.com.cn/webinar/meetings/autonewmaterial230914/)进行报名。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会议官网报名 2、 报名开放时间为即日起至2023年9月14日。 3、 会议召开前一周进行报名审核,审核通过后将以短信形式向报名手机号发送在线听会链接。 4、 本次会议不收取任何注册或报名费用。 5、 会议联系人:高老师(电话:010-51654077-8285 邮箱:gaolj@instrument.com.cn) 6、赞助联系人:周老师(电话:010-51654077-8120 邮箱:zhouhh@instrument.com.cn)
  • 安捷伦科技旗下子公司 Dako 宣布包括黑色素瘤的辅助性诊断检测产品已获得 FDA 认证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MARGIN-BOTTOM: 5px"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112,192)"安捷伦科技旗下子公司 Dako 宣布包括黑色素瘤的辅助性诊断检测产品已获得 FDA 认证/span/strong/pp /pp 2016年 2月 4日,北京——安捷伦科技旗下子公司同时也是癌症诊断试剂的全球供应商 Dako 日前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FDA) 已批准将 Dako PD-L1 IHC 28-8 靶向药物诊断 的预期用途扩展至黑色素瘤患者。/ppbr//pp Dako 的 PD-L1 IHC 28-8 靶向药物诊断产品于 2015 年 10 月 9 日首次获 FDA 批准用于非鳞状非小细胞型肺癌 (NSCLC)。该辅助性检测产品经扩展后现已涵盖黑色素瘤,医生可以用其测定 PD-L1 状态。黑色素瘤的阳性 PD-L1 状态与百时美施贵宝公司的 OPDIVO(Nivolumab) 在无进展存活期治疗效果的大小相关。这类辅助性检测与伴随诊断不同,其对于药物的安全高效使用必不可少。生物标记物检测无需使用 OPDIVO + YERVOY体系或 OPDIVO 作为单药,但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 OPDIVO 使用情况的附加信息。/ppbr//pp 安捷伦诊断和基因组学事业部总裁 Jacob Thaysen 表示:“我们非常高兴 PD-L1 检测产品在去年由 FDA 批准用于肺癌指示后,此次再次获批用于黑色素瘤。这是对我们开发这款极为有用的检测产品时开展的大量工作的肯定,同时也强调了 PD-L1 标记物的重要性。安捷伦再一次证明了其在诊断领域的领先地位,因为我们是首家提供用于肺癌和黑色素瘤的 PD-L1 标记物的 FDA 获批检测产品的公司。”/ppbr//pp Dako 在与制药公司合作开发基于免疫组织化学的肿瘤治疗诊断产品领域堪称全球领导者。/pp /ppstrong关于安捷伦科技公司和 Dako/strong/ppbr//pp 安捷伦科技公司(纽约证交所:A)是生命科学、诊断和应用化学市场领域的全球领导者,是致力打造美好世界的顶级实验室合作伙伴。安捷伦与全球 100 多个国家的客户进行合作,提供仪器、软件、服务和消耗品,产品可覆盖到整个实验室工作流程。在2015 财年,安捷伦的净收入为 40.4 亿美元,全球员工数约为 12000 人。安捷伦于 2012 年收购了旨在为癌症病人提供准确诊断并确定最有效治疗方案的全球知名试剂、仪器、软件和专业技术供应商 Dako。如需了解安捷伦公司的详细信息,请访问www.agilent.com ,也可点击此处了解 Dako 产品的相关信息。/ppbr//pp 编者注: 更多有关安捷伦科技公司的技术、企业社会责任和行政新闻,请访问安捷伦新闻网站:www.agilent.com/go/news。/ppbr//p
  • 激光雷达:技术概述-漫反射目标在测试和校准高级驾驶辅助系统 (ADAS) 中的作用
    作者:Pro-Lite Technology Ltd 产品经理 Russell Bailey 和 Labsphere Inc 首席技术专家兼产品营销经理 Greg McKee图1 激光雷达激光雷达是一项成熟的技术,越来越多地部署在消费产品和无人驾驶车辆中。LIDAR 是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 的首字母缩写词。激光雷达系统已经使用了 50 多年,但直到最近,此类系统的成本仍使它们无法在大众市场中广泛应用。尽管雷达在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例如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但LIDAR被认为是驾驶员辅助汽车的首选传感器,因为它可以精确地映射位置和距离,从而检测小物体和3D成像。它使用带有飞行时间感应的脉冲激光和固态光来测量距离。激光雷达系统的表征要求在宽反射率动态范围内补偿传感器对脉冲激光或固态光水平的响应。为此,需要使用已知和稳定反射率的大面积反射率漫反射目标板。Labsphere(蓝菲光学)的Permaflect漫反射涂层目标板,范围从5%到94%的反射率,使汽车制造商 OEM 及其供应商能够在广泛的环境条件下表征和校准其 LIDAR 系统。图2 Labsphere(蓝菲光学)的Permaflect漫反射涂层目标板激光雷达技术激光雷达最基本的形式是激光测距仪,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军事应用。激光测距仪由一个脉冲激光器(发射器)和一个光电探测器(接收器)组成。测距仪的设计可精确测量距离(所谓的“测距”),主要测量激光脉冲被反射和接收到探测器所花费的时间(这被称为“飞行时间”测量)。测距仪对准目标物并发射激光脉冲。激光击中目标,被散射,并且一部分反射光由探测器测量。由于光速非常精确,因此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测距仪和目标物之间的距离。更先进的激光雷达系统使用相同的原理,但使用光学和移动或多个探测器在二维中映射目标。这些系统通常每秒脉冲数千次,每秒可以探测到数千个点。分析该点云的数据可以创建目标区域的准确映射。激光雷达的工作方式类似于雷达和声纳,它们分别使用无线电波和声波。来自雷达和声纳的数据可用于以类似方式映射周围环境,但激光雷达系统使用的是较短波长的红外辐射,而不是较短波长的无线电波。由于使用的波长较短,激光雷达测量比雷达更准确。部署在自动驾驶汽车上的激光雷达系统通常使用扫描激光束和闪光技术来测量空间中相对于传感器的 3D 点。这些激光雷达系统通常每秒发射数千个激光脉冲,以便车辆可以对行人和其他车辆等障碍物做出反应。激光雷达允许自动驾驶汽车以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长检测距离传送和接收物体和周围环境的反射光。目前正在开发更先进的 AI(人工智能)系统,用来预测车辆和行人路径,并做出相应反应。当您将 LIDAR 数据与定位信息(使用 GPS 或类似信息)相结合时,您就可以全面映射车辆周围环境。激光雷达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激光功率和波长。出于安全原因,可使用的激光功率有一个上限。在没有更高的激光功率的情况下,你可以使用更高灵敏度的探测器,或者使用波长延伸到更远的红外(IR)的激光。由于现有激光器的技术成熟,通常使用的波长为850nm、905nm或1550nm。1550nm激光比其他选择更安全,因为超过1400nm的红外辐射不会再通过眼睛的角膜,所以不会聚焦在视网膜上,但因水对1550nm的光吸收较强,1550nm要求更多的功率来补偿。消费电子产品和自动驾驶汽车中的激光雷达激光雷达作为关键性技能与摄像头系统和其他传感器一起在自动化中应用。激光雷达系统已经在专业测绘和相关应用中商用多年。然而,直到最近几年,激光雷达才变得越来越普遍,这主要是由于自动驾驶汽车应用(无人驾驶汽车)需要更小、更便宜的设备。自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激光雷达已作为自适应巡航控制的基础应用于半自动驾驶汽车,而激光雷达首次应用于自动驾驶汽车是在2005年。在消费电子领域,最新一代的 Apple iPad Pro(以及现在的 iPhone 12 Pro)已将 LIDAR 传感器集成到其摄像头阵列中,专门用于成像和增强现实 (AR) 应用。LIDAR 传感器可使 iPad 正确解析真实物体相对于由相机阵列成像的 AR 物体的位置。AR 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 LIDAR 在智能手机和其他消费设备上的应用还有待观察,但人们对为专业应用开发的 AR 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其中 LIDAR 可以成为非常有用的增强功能。专业 AR 的应用多种多样,从帮助仓库工人找到最快、最安全的路径到所需零件,到辅助工程师了解复杂维修的过程。这些应用中的激光雷达可精确定位和对齐,这对于任何需要高精度的应用都很重要。漫反射目标板在激光雷达系统测试与标定中的作用多年来,Pro-Lite 和Labsphere(蓝菲光学)多年来使用漫反射板一直在支持开发 LIDAR 系统开发。Labsphere(蓝菲光学) 更紧凑的 Spectralon 漫反射目标板通常被军方用于测试激光测距仪。精确校准的光谱反射率与近朗伯(漫反射)反射率相结合,意味着对于这些应用,您有一个准确性、重复性的漫反射目标板可在实验室或现场测试您的系统。用于更大规模测绘或自动驾驶汽车应用的激光雷达系统需要更大的目标区域。由于大多数自然物体都会漫反射光线,因此 Labsphere (蓝菲光学)的漫反射材料是用户的自然选择,可以提供质量保证、现场测试和比较。Labsphere(蓝菲光学) 开发了 Permaflect 目标板,以满足对大面积、耐用和光学稳定目标板材料的需求。大的漫反射目标板尺寸(标准尺寸高达 1.2m x 2.4m)与校准的光谱反射率数据相结合,可以精确测量 LIDAR 范围。在 100m、200m、300m 等长距离测试距离内,则需要更大的目标板来反映目标上具有代表性的点数。Permaflect 是一种喷涂漫反射涂层,可以将其应用于大面积或 3D 形状,从而可以模拟真实世界的物体。现实世界中很少有物体像目标面板一样平坦,因此 Permaflect 涂层物体可以实现可重复的近朗伯反射率水平,例如,可以应用于人体模型以模拟行人。图3 Labsphere(蓝菲光学) Permaflect 喷涂人体模型LIDAR 漫反射目标板通常部署在室外,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漫反射目标板的表面暴露在大气中时,可以预期校准的反射率值会出现一些漂移。Labsphere (蓝菲光学)的漫反射材料易于清洁。为了考察是否有反射率的下降,可以使用校准的反射率计(“反射率计”),它可原位测量漫反射目标板反射率并将红外反射率的任何变化考虑到内。漫反射目标板反射率的变化将直接影响测量范围。下图显示了不同漫反射目标板反射率水平范围内反射率变化对测量范围的影响。反射率的微小变化会对较低反射率目标板的测量范围产生很大影响。例如,如果目标板的反射率从5%降低到 4%,则原先 300 m的测量范围将下降到30 m。实时了解情况发生的方法是测量目标板的反射率,然后根据此调整修正您的计算。图4 Labsphere (蓝菲光学)漫反射板反射率测试仪(反射率计)图5 在300nm波长下对物体反射率进行距离测量的模拟灵敏度Labsphere(蓝菲光学) 的激光雷达反射仪套件就是为满足这一要求而开发的。这款手持式反射计测量测量在三个波长(使用可互换的 850nm、905nm 或 1550nm LED)中的8°/半球反射率。观看Labsphere 视频库中的短视频。这可用于验证 Permaflect 目标板或测试 LIDAR 系统的任何其他对象的反射率。图6 Labsphere 开发了 Permaflect 漫反射目标板,以满足对大面积、耐用和光学稳定漫反射目标板材料的需求。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