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仪器信息网 > 行业主题 > >

光电探测原理综合试验仪

仪器信息网光电探测原理综合试验仪专题为您提供2024年最新光电探测原理综合试验仪价格报价、厂家品牌的相关信息, 包括光电探测原理综合试验仪参数、型号等,不管是国产,还是进口品牌的光电探测原理综合试验仪您都可以在这里找到。 除此之外,仪器信息网还免费为您整合光电探测原理综合试验仪相关的耗材配件、试剂标物,还有光电探测原理综合试验仪相关的最新资讯、资料,以及光电探测原理综合试验仪相关的解决方案。

光电探测原理综合试验仪相关的资讯

  • 中科光电参与“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综合立体探测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研究
    2018年12月21日至23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合肥组织召开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综合立体探测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项目(以下简称 “该项目”)启动与实施方案论证会。这是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电”)继参与2016年“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重点专项和2017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之后又一国家级大气污染防治科研项目。  会议成立了由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和财务专家组成的实施方案论证专家组。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匡光力研究员代表项目承担单位致欢迎辞,表示将认真做好项目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工作。中科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地球科学处处长段晓男对项目的启动表示祝贺,对项目的科学实施提出了期望和具体建议。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资源环境处处长王磊介绍了“十三五”期间课题管理规划改革方案以及大气专项管理办法,对项目承担单位的组织和管理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了重点项目负责人刘建国研究员和各课题负责人的实施计划方案汇报,充分讨论了项目实施方案和管理机制,形成并论证通过了该项目的实施方案。潘德炉院士代表项目专家组对项目研究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强调了加强海洋探测特色仪器与设备的关键技术突破、有效构建立体探测系统的重要性。专家们在论证会上充分交流  该项目汇聚了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上海卫星工程研究所、中科光电等长期从事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相关研究的优势单位,将针对近海大气边界层多污染物共存、环境条件复杂(高湿、高盐等)、时空变化不均匀等特点,以快速、在线、立体监测技术研发为核心,研发集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多元数据归一的海洋大气边界层立体探测技术系统,实现近海大气边界层理化结构的高时空分辨率探测;并在黄海、渤海、南海等海域开展技术应用示范,形成相应的技术规范,支撑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为我国近海大气污染科学研究提供技术保障。 各课题负责人汇报实施计划方案  作为参与此项目的唯一企业,中科光电有幸承担了子课题任务——“近海海洋边界层大气污染物输送通量探测技术研究”。通过此课题将获取高准确度的气溶胶消光系数、退偏振比,并建立准确的近海岸颗粒物质量浓度与消光系数的关系模型,进而识别海源、陆源气溶胶并定量估算气溶胶的近海洋输送,实现对气溶胶传输通量测量的精确化。通过与课题内(间)的风场、污染场数据结合,建立高精度的输送通量反演方法,为定量评价近海海洋污染物提供数据基础。  中科光电总经理万学平先生和业务发展部总监、子课题负责人王界博士出席了项目启动会,并和与会人员就此项目的实施进行了深入交流。 参会人员合影
  • 中国电科11所多谱段长波红外探测器组件随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成功入轨
    高光谱红外热成像可以获取地物的热辐射精细光谱信息,更有效地识别地物、分辨目标,在地质勘察领域发挥重大作用。12月9日,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理事长单位、红外分会理事长单位中国电科11所研制的多谱段长波红外探测器作为宽幅热红外成像仪载荷的核心红外器件随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高分五号01A)进入预定轨道,将实现每天3次大气环境、红外全球覆盖,通过卫星的应急观测能力,实现对全球热点区域的快速高光谱重访观测,以高新红外技术,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新的重要贡献。2022年12月9日02时31分,长征二号丁遥四十五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高分5号01A)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标志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空间段建设任务圆满收官。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将在生态环境动态监测、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大气成分探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搭载的宽幅热红外成像仪载荷的核心红外器件是由中国电科11所自主研制的一款多谱段长波红外探测器,探测器具有以下特点:4个长波红外谱段。8um-12.5um的长红外波段细分为4个波段,通过分裂窗的反演算法实现高精度、高稳定性定量温度反演。优于50mk的温度分辨率。在波长12.5um的红外探测器中,温度分辨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可以直观、清晰地迅速捕捉地表广域范围内的昼夜热红外图像。优于10%的响应非均匀性。拍摄的每一幅图像是通过扫描机构将不同区域的图像扫描拼接而成,卓越的非均匀性为百米量级数据提供了保障。该探测器的成功入轨,为我国空间光学遥感领域再添红外“新丁”,将为热红外定量遥感提供百米量级数据,提升红外数据应用效能。▲11所自主研制的多谱段长波红外探测器组件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是高分5号系列的最后一颗卫星。2012年起,11所开始高分5号卫星用红外组件研制工作,并经过6年努力,红外组件于2018年随高分5号01星成功发射;2021年新研制组件再次随高分5号02星入轨。2022年12月9日,我们又一次见证了载有11所探测器组件的高光谱综合观测卫星成功入轨,它既是高分5号系列的最后一颗,也是高分工程的收官星。高分5号系列卫星发展的十年,也是11所宇航用红外组件研制水平快速发展的十年。未来,11所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 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正样交付
    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11月4日,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DQ-2)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通过了航天八院环境卫星项目办组织的正样交付验收评审。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是国产第三代超光谱大气痕量气体监测载荷,拥有独立的天底与临边观测模块,能获取大气痕量气体高空间分辨率水平分布与垂直廓线,主要用于定量监测全球和区域二氧化氮(NO2)、二氧化硫(SO2)、臭氧(O3)和甲醛(HCHO)等痕量污染气体成分的分布和变化,用以分析人类活动排放和自然排放过程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EMI-NL载荷性能指标大幅提升,天底对地空间分辨率达到7*7平方公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增加了临边同步观测模式,临边切高分辨率为2公里。该载荷具备公里级别的空间分辨率、天底临边同步双模式同步观测,对辨识污染源位置、量化点/面源排放通量、研判区域间相互影响等具有重要作用。经讨论,评审专家组认为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正样产品按照正样研制技术流程完成了所有研制工作,经测试、试验,功能、性能满足任务书要求;研制过程质量受控,未发生质量问题;文档资料齐全,符合《八院卫星型号产品交付验收实施要求》,同意通过评审。DQ-2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中规划的业务星,具有主被动方式结合获取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温室气体、污染气体及气溶胶等大气环境要素的遥感检测能力。DQ-2卫星共配置五台有效载荷,其中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EMI-NL)、云和气溶胶成像仪(CAPC)分别由安光所环境光学中心和光学遥感中心承担研制任务。正样验收评审会
  • 综合热分析仪:基本原理、应用场景
    综合热分析仪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化学、物理等领域的仪器,能够同时测量物质的多种热学性质、设备综合热重分析仪TGA及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本文将介绍综合热分析仪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及其优劣比较。上海和晟 HS-STA-002 综合热分析仪综合热分析仪的基本原理是热平衡法,即通过加热和冷却待测物质,并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学性质。在具体操作中,将待测物质放置在加热炉中,加热炉会按照设定的程序进行加热和冷却,并使用热电偶等传感器记录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学性质。通过数据处理软件,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物质的热容、热导率、热膨胀系数等参数。综合热分析仪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在材料科学领域,可以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变行为等性质,以确定其加工和制备工艺;在化学领域,可以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和反应速率常数,为新材料的开发和优化提供依据;在物理领域,可以利用综合热分析仪研究物质的热学性质和物理性能,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支持。综合热分析仪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同时测量物质的多种热学性质,且测量精度高、重复性好。此外,综合热分析仪还具有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可以大大减少实验操作的时间和人力成本。然而,综合热分析仪也存在一些缺点,如价格昂贵、维护成本高、对实验条件要求严格等。总之,综合热分析仪是一种重要的仪器,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和优劣比较。在实际使用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综合热分析仪,以获得更准确的实验结果。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综合热分析仪将会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并推动材料研究和开发的进步。
  • 专业与专注,成就大气环境综合绩效服务商 ——记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立体监测”创新之路
    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万学平   近年来,每逢国家重大活动及国际赛事,就有一批环境监测科技人员利用先进的雷达激光立体监测技术,为活动和赛事提供环境检测服务——他们来自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中科光电成立于2011年8月,由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刘文清院士团队共同发起创建。截至目前,他们的客户已遍布全国33 个省直辖市的环保、气象、科研高校系统,激光雷达的国内市场份额已经达到60%以上。产品先后获得了3 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江苏省专精特新产品、国家专利优秀奖等多项荣誉。在经过各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的参与过程中,中科光电的激光雷达产品系列,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并先后参与了2013 年南京亚青会、2014 年南京青奥会、2015 年青运会、2015 年乌镇物联网大会、2016 年上合组织政府首脑理事会、2016年G20 峰会、2017 北京一带一路大会等空气质量保障工作。为活动保障工作准确判断污染的时间、程度、评估大气污染类型,预判污染物的走向及污染过境时的大气整体状况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信息。专业专注是中科光电最主要的企业基因  在企业化发展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将物联网技术与立体监测技术相结合、将大气环境科学与仪器工程相结合,共同联合开发生产了多波长颗粒物激光雷达、高能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臭氧激光雷达、多轴差分紫外光谱仪、激光测风雷达、激光温湿雷达、立体走航监测车等多款立体监测产品。  相比于国内外同类激光雷达,中科光电的产品具备特有的技术优势。多波长激光雷达为豪焦级激光器,激光能量高,在重污染天气状况下,能够穿透霾层探测高空8~10km 范围内的污染物分布信息、监测边界层完整的变化过程,同时多波长设计,可有效获取颗粒物的尺度分布信息,全粒径响应,实现更细小颗粒物的占有比,适用于中国目前典型的细粒子环境污染现状。此款雷达是国内首款多波长激光雷达,也是引领环境监测部门对雷达应用需求的创新产品。高能扫描颗粒物激光雷达为国内首台基于快速扫描振镜的产品,能够同时获得区域内垂直(0-270o)、水平(0-360o)立体监测数据,为说清区域内污染排放特征、污染源分布等提供重要信息。同时,也是国内首台在时速120km/h 范围内仍然能边走边测的车载遥感监测设备,可针对污染源进行快速溯源、应对污染突发事件、对污染团进行追踪监测。臭氧探测激光雷达采用一体化结构设计技术,能够有效保护光路稳定、抑制灰尘累积、降低光损耗、保证产品稳定性能。该产品可同时监测颗粒物后向散射系统及臭氧浓度的时空分布,是国内首台颗粒物和臭氧时空分布信息能够同时监测的激光雷达设备,可有效监测臭氧的空间变化过程及臭氧与细粒子之间的转化过程。  无锡中科光电针对跨区域环境污染现象、污染来源无法说清、预警预报不精确等地方重大环境管理需求,在立体监测装备的支撑下,开发形成了多套应用解决方案,如:车载快速溯源解决方案、车载遥感监察解决方案、立体网格化监测解决方案、区域环境质量保障解决方案、大气监测超级站解决方案、城市与区域立体监测解决方案等,为地方政府与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大气环境综合分析与监控预警应急决策一体化的整体支撑服务。坚守创新做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在细分领域专注专业地工作,是中科光电支持的发展之路。  作为科技型企业,“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立足生存的根本。一是对原有激光雷达技术进行优化,提升产品质量,不断推进产品零部件国产化率,降低成本,改变国内高端设备依靠进口的市场格局;二是加大研发投入、关注客户实际需求,对现有技术与新技术、新需求进行结合,赋予产品更强大、更丰富的功能,提高产品性价比,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空间;三是满足日益国际化的竞争趋势,保持对国际、国内科技前沿的紧密关注,对公司的发展战略方向持续性提出质疑并快速反应,开发生产环境监测领域立体监测技术新产品;四是坚持产品创新与应用创新全面发展,加强企业先进制造水平,提升高端的供给能力,坚持以服务改善空气质量为导向,将中科光电打造成有内涵、有竞争力的国有科技型企业,在环境立体监测这一细分领域做大做强,为实现“中国蓝”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能够早日走向国际,彰显中国智造的力量。不忘初心引领“智慧环保”前行  目前国内立体监测激光雷达产品的种类还比较单一,其中颗粒物激光雷达相对成熟,但大气成分监测激光雷达(O3、SO2、NOX、CO、VOCS)、气象激光雷达(风、温、湿、水汽)技术还处于起步和筹划阶段。中科光电已经做好了针对以上产品的应用扩展研究计划和产品开发计划,该系列产品将如中科光电的颗粒物激光雷达一样引领行业市场发展。  激光雷达目前还没有正式的国家规范标准,很多单位对于激光雷达的性能校验也一直存在着疑问。为了保持激光雷达的有效探测距离及探测精度、保证激光雷达的稳定性及准确性,保证雷达数据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我们将与中科院安光所刘文清院士团队共同设计相关的技术规范标准,并积极推进相关管理部门及行业用户的认可。为立体监测行业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统一产品运营维护标准、提供高端运营维护服务,是中科光电目前正在部署的发展战略。他们将运用信息化系统管理,调配专业的环境工程服务人才组成客服团队,实现售前、售中监控,售后定期维护的全过程服务,使客户服务成为公司强有力的竞争王牌。  我国全指标、多样化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起步较晚,大多数情况,监测数据开发利用不足,缺少针对性强的监测数据分析,从而找不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对区域环境质量的变化解释不清。对监测站汇总数据进行特色加工形成监测报告,站在全局的角度思考,找出环境存在的问题,分析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合理可行的建议,是中科光电未来三年发展的业务方向之一。中科光电正在并将持续组建专业化、标准化的环境咨询服务队伍,为各有关部门提供定制化的综合数据分析服务,共同研究、探索各监测数据间的相关性,扩展监测数据的应用价值,构建成熟的数据分析模型,使得综合分析业务成为可以效仿的工作形式,给各级地方政府当“ 参谋”、做“ 大气环境医生”,为地方空气质量达标与持续改善提供更有力的支撑。图为中科光电大气环境立体走航观测车为“一带一路”空气质量做保障
  • 安徽蓝盾“雷达综合立体监测”助力“金砖蓝”
    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9月5日在美丽的滨海城市厦门圆满落幕。习近平总书记在金砖领导人晚宴欢迎致辞中用“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来形容厦门,这无疑是对奋战在第一线的环保工作者们最好的肯定。为了这一抹“金砖蓝”,有各级政府的不懈付出,有环保工作者的夜以继日,也有像安徽蓝盾光电子这样的环保企业的默默坚守。为全面保障金砖会晤期间厦门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安徽蓝盾光电子提供了多台气溶胶激光雷达和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走航车参与此次保障工作。采用雷达组网与走航分析软件,将多台气溶胶激光雷达定点观测数据和走航车的移动观测数据结合,实时监测厦门市气溶胶的三维时空分布、演变趋势和周边环境对本地的影响,为金砖会晤期间的大气污染调控与环境改善提供给力的数据支撑。与此同时,安徽蓝盾光电子成立一支由了资深专家和数据分析工程师等组成的金砖保障团队。保障团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肩负光荣的使命,以饱满的热情做好数据分析和设备运维,以专业的素养为会商指挥中心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环境监测数据和分析报告。 蓝盾立体探测系列产品介绍 气溶胶激光雷达主要功能探测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和时空演变特征;监测云(云底、云高、云层数)时空演变;探测大气边界层的结构和时空演变;监测颗粒物质量浓度(如PM10等)的空间分布;大气能见度测量;监测大气中不同粒径大小颗粒物的时空分布;识别球形与非球形粒子(卷云、沙尘、烟尘等)分布;判定局地污染和外来污染对本地空气质量的影响度;结合风廓线雷达数据计算颗粒物输送通量。 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走航车主要功能利用走航观测设备获取大气污染剖面数据,绘制大气污染的三维空间分布图,查明污染物的排放源、类型、污染程度;查找污染物可能的输送通道与来源情况,弄清城市之间区域输送的影响;计算污染物的输送通量;对雷达组网监测数据进行补充。 臭氧激光雷达主要原理功能大气臭氧探测激光雷达基于差分吸收原理,利用臭氧的吸收特性测量气体的浓度分布。激光雷达选取两个激光波长,利用待测吸收气体对两个激光波长的吸收差别,确定了两个脉冲激光共同路径上臭氧的浓度,从而实现对臭氧时空分布的探测。差分吸收激光雷达测量的结果具有高时空分辨率,测量精度高等特点。
  • 蓝盾光电O3-VOCs综合走航监测系统:全方位综合监测,助力污染溯源管控
    p  近年来,全国臭氧(Osub3/sub)污染问题凸显,已经成为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形成Osub3/sub和细颗粒物(PMsub2.5/sub)的重要前体物。为有效遏制臭氧污染,保障环境空气质量,全国各地积极开展环境空气VOCs走航监测工作。/pp  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蓝盾光电)Osub3/sub-VOCs综合走航监测系统已在全国多地开展了大气Osub3/sub、VOCs监测服务,在重点污染区域、重点工业企业、重点产业集群,通过车载走航,快速监测大气“异味”,绘制污染时空“画像”,精准排查大气Osub3/sub、VOCs污染来源,为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技术支撑。/ppstrong一、系统简介/strong/pp  Osub3/sub-VOCs综合走航监测系统是蓝盾光电自主开发的一款实时、快速、高灵敏度臭氧污染成因监测系统,走航系统内搭载的监测仪器包括车载VOCs实时监测质谱仪、便携式多组分气体分析仪、便携式汞测定仪、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Osub3/sub、NHsub3/sub、Hsub2/subS分析仪等。系统在走航过程中可以实时在线连续监测多种VOCs组分,绘制区域不同污染物分布情况,锁定污染区域及关键物种,快速精准追溯VOCs污染来源,同时系统还具有恶臭异味污染溯源功能,可高效助力污染排查、移动执法、臭氧污染解析等工作。/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f5f3997f-a570-498e-9828-1523d9653f7a.jpg" title="1.png" alt="1.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strong核心设备/strongbr//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bbba143-792c-4800-85cf-033e40641550.jpg" title="大图_副本.png" alt="大图_副本.png"//ppstrong二、系统应用/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strong网格化走航监测,区域VOCs及臭味异味污染物质全面摸排/strong/span/pp  对城市区域进行网格化走航监测,走航范围覆盖工业园区、生活区、企业集群去等不同功能区,建立区域污染分布画像,定位区域污染高值区域,锁定关键组分。/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77d2972b-a296-4ac4-b34f-371952f9aefe.jpg" title="5.png" alt="5.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426b3f11-233f-4732-8070-0c88f26868e9.jpg" title="6.png" alt="6.png"//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精细化加密走航监测,重点企业摸底排查/span/strong/pp  对全面污染摸排的VOCs异常区域进行重点监测,紧盯民众污染投诉目标区域,采用走航监测+蹲点监测相结合的措施,深入了解重点企业VOCs排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针对性采取措施。/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e6388f0e-dc6b-49c5-b2be-3f02f9b88f98.jpg" title="7.png" alt="7.png"//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6f30c75b-1777-4182-a9fc-47fcc38ef24f.jpg" title="8.png" alt="8.png"//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 厂区边界恶臭巡测,恶臭污染溯源/span/strong/pp  走航监测车搭载有NHsub3/sub和Hsub2/subS分析仪、数据采集系统及GPS系统,实时采集、分析污染气体浓度,并结合GIS功能在地图上显示浓度分布。对恶臭事件投诉频发的区域开展定点监测,或对化工企业、垃圾处理站等区域厂界开展边界走航,评估恶臭气体浓度或扩散对周边居民的影响。/pp style="text-indent: 2em 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100% max-height:100%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11/uepic/6313b11f-b836-4a9d-bbb0-b4793f98f8fd.jpg" title="9.png" alt="9.png"//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多元产品配置,监测区域无死角/span/strong/pp  针对走航监测无法覆盖的区域,如人群密集区、化学气体泄漏区域等,系统还配备了便携式多组分气体测定仪、便携式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气体分析仪,可通过人工携带或搭载小型机动平台到达监测区域,弥补走航监测空白,监测因子覆盖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氟化氢、苯、甲苯、乙苯、甲醛、氨气、VOCs组分、有毒有害气体等,实现监测区域无死角,精准定位污染来源。/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国标法精准监测,助力高效执法/span/strong/pp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  /span/strong系统采用的监测技术符合HJ 1010-2018、HJ 1012-2018、HJ 654-2013等国家标准,数据准确度高,走航系统机动性强,可高效助力移动执法。/ppstrong三、系统优势/strong/pp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strong空间分辨率高/strong/span/pp  系统空间分辨率高,系统稳定性强,支持高于60km/h的走航速度,可满足边走边测,秒级响应的监测需求。/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192, 0, 0) " 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秒级响应,快速出数/span/span/strong/pp  系统采用PTR-MS技术,可实现秒级响应,快速出数,边走边测,迅速发现污染问题,短时间内覆盖走航筛查区域,监测工作效率高。/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检测灵敏度高/span/strong/pp  系统采用PTR-MS软电离技术,绝对量测定,超高检测灵敏度,灵敏度可高达20ng/msup3/sup。/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数据准确度高/span/strong/pp  系统监测技术采用国标方法,设备质控有标准可依,数据准确度高。/pp  strongspan style="color: rgb(0, 112, 192) "监测因子丰富,数据融合解析/span/strong/pp  系统可提供臭氧、臭氧前体物(非甲烷总烃、VOCs组分、NOx)及恶臭气体浓度信息,同时,系统配置的车载VOCs实时监测质谱仪配有Hsub3/subOsup+/sup和EI双离子源,可监测300多种VOCs组分,覆盖标准要求的上百种组分信息。系统还可进行臭氧与VOCs、NOx等多维度的相关性解析,有效支撑臭氧污染解析溯源与评估工作。/ppstrong四、未来趋势思考/strong/pp  走航监测系统机动性强,灵活方便,监测覆盖面广,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力武器”。当前我国大气污染防控方向已从PMsub2.5/sub污染防控转变为PMsub2.5/sub与臭氧协同防控。臭氧污染形成机理复杂,未来,走航监测系统应从单一监测技术向多种类监测技术发展,从污染发生前体物、发生条件、发生过程等方面进行多方位监测分析,再结合网格化监测数据、固定站点监测数据、源清单数据等,深度探究污染机理。同时,还应有效提高走航监测仪器设备检测的精准度,让检测结果成为有力的执法依据,助力环境监察工作。/pp style="text-align: right "strong供稿来源: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trong/p
  • 上海交大张月蘅课题组在新型超宽谱光电探测器方面获进展
    近日,Science Advances发表了题为“Broadband and photovoltaic THz/IR response in the GaAs-based ratchet photodetector”的研究工作(Sci. Adv. 8, eabn2031 (2022))。该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GaAs/AlxGa1-xAs异质结的量子棘轮结构。这种结构综合利用了电泵浦实现的热载流子注入效应、自由载流子吸收和从轻、重空穴带到自旋轨道分裂带的光跃迁等多种吸收机制,突破了界面势垒的限制,实现了从近红外到太赫兹波段(4-300太赫兹)的超宽谱光响应。A. 量子棘轮探测器结构. B. 探测器能带结构. C. 器件PL光谱. D.探测器微观机制示意图. 近年来,红外(IR)/太赫兹(THz)光电探测器已经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然而,设计高性能的宽带红外/太赫兹探测器一直是个巨大的挑战。在宽谱探测器领域,一直是热探测器占据主要地位,但热探测器难以实现高速探测。光子型探测器具有可调节的响应范围、良好的信噪比和非常快的响应速度。量子阱探测器(QWP)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光子响应范围灵活可调,是性能优异的光子型红外/太赫兹光电探测器。但窄带特性使其覆盖波段十分有限。内光发射探测器(IWIP)由于其正入射响应机制、宽谱响应以及可调的截止频率,一直被认为是极具竞争力的宽带红外/太赫兹光电探测器。但其激活能低,导致较大的暗电流,需要在极低的温度(液氦温区)下工作。量子点探测器可以在高温下实现太赫兹探测和正入射响应,但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光泵浦热空穴效应探测器(OPHED)基于热-冷空穴的能量转移机制进行探测,可以突破带隙光谱的限制,实现超宽谱的红外/太赫兹探测。其探测波长可调,同时能够抑制暗电流和噪声。然而,依赖于外部光学激励的热空穴注入是太赫兹探测的前置条件,这大大增加了OPHED的复杂性。A.暗电流随温度变化 B. 暗电流与常用太赫兹探测器对比 C. 零偏压下微观响应机制 D. 量子棘轮探测器光响应谱. 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白鹏与上海交通大学张月蘅、沈文忠研究组提出了一种基于GaAs/AlxGa1-xAs量子棘轮新结构的超宽谱光子型探测器。该探测器能实现正入射响应,响应范围覆盖4-300THz,远超其他光子类型的探测器的覆盖范围。此外,该器件即使在零偏置电压下也能产生明显的光电流。其峰值响应率达7.3 A/W,比OPHED高出五个数量级。由于量子棘轮能带结构的不对称性,器件的响应在正负偏压下也表现出明显的差别。在温度低于 77K时,由于量子棘轮效应,探测器表现出明显的整流行为,器件暗电流比现有的光子型探测器低得多,噪声等效功率低至3.5 pW·Hz−1/2,探测率高达2.9 × 1010 Jones,展示出其在高温下工作的潜能。 该项研究中展示了一种新型超宽带太赫兹/红外光电探测器。在无任何光耦合结构设计的情况下,这种成像器件具备很宽的光谱探测范围(4-300THz),快响应速度,低噪声等效功率和高探测率,为发展高温高速的超宽谱光电探测器件奠定了基础。 该工作近日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 (Sci. Adv. 8, eabn2031 (2022))上。共同第一作者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白鹏和张月蘅课题组博士研究生李晓虹,共同通讯作者为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楚卫东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张月蘅教授和清华大学赵自然教授。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技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基金和上海交通大学“人工结构及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经费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张月蘅课题组承担并参与了器件设计、器件性能测试表征及论文写作方面的工作。
  • 关亚风团队“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成果鉴定
    1月27日,由大连化物所微型分析仪器研究组(105组)关亚风研究员、耿旭辉研究员团队研发的“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通过了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组织的新产品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产品设计新颖、技术创新性强,综合性能达到国际先进、动态范围和长期稳定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意通过鉴定。  微光探测器是科学仪器和光学传感器中的关键器件之一,广泛应用于表征仪器和化学分析仪器中,如物理发光、化学发光、生物发光、荧光、磷光、以及微颗粒散射光等弱光探测中,其性能决定着光学检测仪器的灵敏度和动态范围指标。该团队经过十五年技术攻关,成功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灵敏、低噪音、低漂移的AccuOpt 2000系列微光探测器(光电放大器),并批量生产,用于替代进口光电倍增管(PMT)、制冷型雪崩二极管(APD)和深冷型光电二极管(PD)对弱光的探测。  该微光探测器已形成产品,在单分子级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黄曲霉毒素检测仪、深海原位荧光传感器等多款仪器上应用,替代PMT得到相同的检测信噪比和更宽的动态线性范围。经权威机构检测和多家用户使用表明,该微光探测器具有比进口PMT更好的重复性、稳定性和性能一致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疫情原因,鉴定会以线上会议方式召开。该项目研发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等资助。
  • 放大光谱信号实现超极限大气二氧化氮探测
    通俗地讲,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谱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再通过我们开发的可靠算法进行计算,最终实现对大气二氧化氮的精确探测。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适用于长期稳定运行、免人工维护的二氧化氮高灵敏度测量,因而具有很好的科研和业务应用前景。周家成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博士近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张为俊研究员团队在大气二氧化氮探测技术方面取得新突破,团队利用相敏检测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创立了一种能够快速灵敏检测大气环境中二氧化氮的新方法。这项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美国化学会(ACS)出版的《分析化学》上,并申请了发明专利保护。导致大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二氧化氮是对流层大气中主要的污染物,它的来源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排放和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化石燃料燃烧、农作物秸秆等生物质燃烧、大气当中的闪电和平流层光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的周家成博士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对臭氧和二次颗粒的生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二氧化氮的光解是对流层臭氧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参与了光化学反应以及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周家成说,二氧化氮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硝酸盐二次颗粒,导致大气能见度下降并进一步降低空气质量,是形成灰霾的主要因素。同时,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氮可以与水蒸气发生作用,产生硝酸和一氧化氮,进而形成酸雨。“正因如此,二氧化氮的高灵敏准确测量对大气化学研究以及大气污染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周家成说,对于一些特殊应用场景,例如青藏高原、海洋等环境中,大气中二氧化氮浓度极低,只有高灵敏的仪器才能精确测量,进而开展相应的大气化学研究。此外,高灵敏的仪器还可以捕捉城市大气污染的深层次信息,例如通量等关键参数,从而更好地服务大气污染防控。放大光谱信号实现超极限探测一般而言,大气当中的每一种成分,都对应有特殊的光谱,也就是相当于这种组分的特殊身份识别标志特征。从原理上来讲,只要能够实现对某种大气组分光谱的高灵敏度探测,也就做到了对这种组分的精确探测。周家成介绍,他们团队创新研发的“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是将调制技术与多模激光相结合的一种全新的高灵敏度吸收光谱技术。它的工作原理是把被调制的光强信号输入到相敏检波器中,与参考信号进行混频乘法运算,再经过窄带低通滤波器滤除掉其他噪声频率成分后,得到一个与输入信号成正比的直流信号,就可以直接用于吸收系数的计算。“通俗地讲,就是把吸收到的二氧化氮光谱信号进行有效放大,再通过我们开发的可靠算法进行计算,最终实现对大气二氧化氮的精确探测。”周家成告诉记者,“基于多模激光的振幅调制腔增强吸收光谱技术”集成了共轴腔衰荡吸收光谱的高光注入效率、离轴腔增强吸收光谱的低腔膜噪声,以及调制光谱的窄带高灵敏度微弱信号探测等优点,能够提供一种简单、可靠、低成本和自校准的二氧化氮绝对浓度测量方法。“它适用于长期稳定运行、免人工维护的二氧化氮高灵敏度测量,因而具有很好的科研和业务应用前景。”周家成告诉记者,他们研制的这台仪器用到的一个关键部件,叫做“宽带多模二极管激光器”,即能够输出波长具有一定宽度,并且可以同时产生两个或多个纵模的激光器,它被作为整个仪器的探测光源。“正是由于它发出的激光光源能被二氧化氮分子所吸收,所以被用来进行二氧化氮浓度的测量。”周家成说,他们用到的这款激光器的中心波长为406纳米,带宽约为0.4纳米,它发射出的探测光源,恰好能够被二氧化氮分子所吸收。一般而言,某种仪器或探测方法,在探测某种参数时所能达到的极限,被称为“探测极限”,也代表了仪器的最高性能指标。周家成表示,他们研制的探测技术经过多次实际应用验证表明,超过探测极限浓度的二氧化氮也能够被测量到。助力北京冬奥会精准预报天气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光机所研制的快速灵敏检测二氧化氮仪器被用于环境大气实时在线观测,为冬奥会高精度数值天气预报和多源气象数据融合等关键技术方法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共同构建了冬奥气象“百米级”预报技术体系。“在此之前,这台仪器在北京参加了‘超大城市群大气复合污染成因外场综合协同观测研究’项目,针对北京城市站点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的作用开展相关研究,对北京市大气复合污染成因解析起到了重要作用。”周家成表示,后续该仪器还将应用于青藏高原背景站点开展常年观测,填补青藏高原大范围区域二氧化氮有效观测数据的空白。谈起团队科研历程,周家成坦言,这其中充满了艰辛和不确定性,但还是有着很多乐趣。“为了验证仪器吸收测量的准确性,我们先在实验室开展不同浓度二氧化氮测量实验,但是结果始终和预期不一样。折腾了几个小时后,发现居然是外部锁相放大器的一个参数设置有误。”周家成说,这件事再次验证了“细节决定成败”的道理。自此以后,他每次实验前,都会仔细检查仪器的各项参数,防止出现类似的问题。周家成说,仪器在参加北京冬奥会观测期间,由于观测人员在实验前期对仪器操作不熟悉,光腔被正压气体冲击,导致无法用于测量。“当时我不在现场,内心十分着急,牵挂仪器,到了深夜都不能入睡,怕影响观测进度。”年后没几天,周家成携带工具前往北京维修,加班加点终于使仪器正常工作,赶上了综合实验的进度。“接下来,我们将对仪器进行小型化集成,利用锁相板代替商业锁相放大器,配合自动控制系统,使得这台仪器更加智能化、便携化。”周家成表示,未来他们团队还计划把这种二氧化氮探测技术与化学滴定、热解和化学放大法相结合,应用于一氧化氮、臭氧、活性氮和总过氧自由基的高精度测量。通过增加保护气,仪器还可应用于气溶胶消光系数的高灵敏度测量。
  • 【新书推荐】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
    基于宽禁带半导体的固态紫外探测技术是继红外、可见光和激光探测技术之后发展起来的新型光电探测技术,是对传统紫外探测技术的创新发展,具有体积小、重量轻、耐高温、功耗低、量子效率高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对紫外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着重大推动作用,在国防技术、信息科技、能源技术、环境监测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具有极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成为当前国际研发的热点和各主要国家之间竞争的焦点。我国迫切要求在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以适应信息技术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需要。本书是作者团队近几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的总结,是一本专门介绍宽禁带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科技专著。本书的出版可以对我国宽禁带半导体光电材料和紫外探测器的研发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本书从材料的基本物性和光电探测器工作原理入手,重点讨论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材料的制备、外延生长的缺陷抑制和掺杂技术、紫外探测器件与成像芯片的结构设计和制备工艺、紫外单光子探测与读出电路技术等;并深入探讨紫外探测器件的漏电机理、光生载流子的倍增和输运规律、能带调控方法、以及不同类型缺陷对器件性能的具体影响等,展望新型结构器件的发展和技术难点;同时,介绍紫外探测器产业化应用和发展,为工程领域提供参考,促进产业的发展。本书作者都是长年工作在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领域第一线、在国内外有影响的著名学者。本书主编南京大学陆海教授是国内紫外光电探测领域的代表性专家,曾研制出多种性能先进的紫外探测芯片;张荣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宽禁带半导体材料、器件和物理研究,成果卓著;参与本书编写的陈敦军、单崇新、叶建东教授和周幸叶研究员也均是在宽禁带半导体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年轻学者。本书所述内容多来自作者及其团队在该领域的长期系统性研究成果总结,并广泛地参照了国际主要相关研究成果和进展。作者团队:中国科学院郑有炓院士撰写推荐语时表示:“本书系统论述了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材料和器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面临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目前国内尚没有一本专门针对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器的科研参考书,本书的出版填补了这一空白,将会对我国第三代半导体紫外探测技术的研发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市面上还没有专门讲述宽禁带半导体紫外探测器的科研参考书,该书的出版可以填补该领域的空白。本书可为从事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材料和器件研发、生产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生提供一本有价值的科研参考书,也可供从事该领域科研和高技术产业管理的政府官员和企业家学习参考。详见本书目录:本书目录:第1章 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概述1.1 引言1.2 宽禁带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的技术优势1.3 紫外光电探测器产业发展现状1.4 本书的章节安排参考文献第2章 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基础知识2.1 半导体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2.2 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分类和工作原理2.2.1 P-N/P-I-N结型探测器2.2.2 肖特基势垒探测器2.2.3 光电导探测器2.2.4 雪崩光电二极管2.3 紫外光电探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2.3.1 光电探测器的性能参数2.3.2 雪崩光电二极管的性能参数参考文献第3章 氮化物半导体紫外光电探测器3.1 引言3.2 氮化物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特性3.2.1 晶体结构3.2.2 能带结构3.2.3 极化效应3.3 高Al组分AlGaN材料的制备与P型掺杂3.3.1 高Al组分AlGaN材料的制备3.3.2 高Al组分AlGaN材料的P型掺杂3.4 GaN基光电探测器及焦平面阵列成像3.4.1 GaN基半导体的金属接触3.4.2 GaN基光电探测器3.4.3 焦平面阵列成像3.5 日盲紫外雪崩光电二极管的设计与制备3.5.1 P-I-N结GaN基APD3.5.2 SAM结构GaN基APD3.5.3 极化和能带工程在雪崩光电二极管中的应用3.6 InGaN光电探测器的制备及应用3.6.1 材料外延3.6.2 器件制备3.7 波长可调超窄带日盲紫外探测器参考文献第4章 SiC紫外光电探测器4.1 SiC材料的基本物理特性4.1.1 SiC晶型与能带结构4.1.2 SiC外延材料与缺陷4.1.3 SiC的电学特性4.1.4 SiC的光学特性4.2 SiC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常用制备工艺4.2.1 清洗工艺4.2.2 台面制备4.2.3 电极制备4.2.4 器件钝化4.2.5 其他工艺4.3 常规类型SiC紫外光电探测器4.3.1 肖特基型紫外光电探测器4.3.2 P-I-N型紫外光电探测器4.4 SiC紫外雪崩光电探测器4.4.1 新型结构SiC紫外雪崩光电探测器4.4.2 SiC APD的高温特性4.4.3 材料缺陷对SiC APD性能的影响4.4.4 SiC APD的雪崩均匀性研究4.4.5 SiC紫外雪崩光电探测器的焦平面成像阵列4.5 SiC紫外光电探测器的产业化应用4.6 SiC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第5章 氧化镓基紫外光电探测器5.1 引言5.2 超宽禁带氧化镓基半导体5.2.1 超宽禁带氧化镓基半导体材料的制备5.2.2 超宽禁带氧化镓基半导体光电探测器的基本器件工艺5.3 氧化镓基日盲探测器5.3.1 基于氧化镓单晶及外延薄膜的日盲探测器5.3.2 基于氧化镓纳米结构的日盲探测器5.3.3 基于非晶氧化镓的柔性日盲探测器5.3.4 基于氧化镓异质结构的日盲探测器5.3.5 氧化镓基光电导增益物理机制5.3.6 新型结构氧化镓基日盲探测器5.4 辐照效应对宽禁带氧化物半导体性能的影响5.5 氧化镓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第6章 ZnO基紫外光电探测器6.1 ZnO材料的性质6.2 ZnO紫外光电探测器6.2.1 光电导型探测器6.2.2 肖特基光电二极管6.2.3 MSM结构探测器6.2.4 同质结探测器6.2.5 异质结探测器6.2.6 压电效应改善ZnO基紫外光电探测器6.3 MgZnO深紫外光电探测器6.3.1 光导型探测器6.3.2 肖特基探测器6.3.3 MSM结构探测器6.3.4 P-N结探测器6.4 ZnO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发展前景参考文献第7章 金刚石紫外光电探测器7.1 引言7.2 金刚石的合成7.3 金刚石光电探测器的类型7.3.1 光电导型光电探测器7.3.2 MSM光电探测器7.3.3 肖特基势垒光电探测器7.3.4 P-I-N和P-N结光电探测器7.3.5 异质结光电探测器7.3.6 光电晶体管7.4 金刚石基光电探测器的应用参考文献第8章 真空紫外光电探测器8.1 真空紫外探测及其应用8.1.1 真空紫外探测的应用8.1.2 真空紫外光的特性8.2 真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类型和工作原理8.2.1 极浅P-N结光电探测器8.2.2 肖特基结构光电探测器8.2.3 MSM结构光电探测器8.3 真空紫外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8.3.1 极浅P-N结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8.3.2 肖特基结构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8.3.3 MSM结构光电探测器的研究进展
  • 创三个世界第一!全球首颗激光二氧化碳探测卫星发射成功
    4月16日2时16分,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将世界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大气环境监测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星箭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时长00:30摄影:郑逃逃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是《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中的科研卫星,运行705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整星发射重量约2.6吨,装载了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高精度偏振扫描仪、多角度偏振成像仪、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等五台遥感仪器,是一颗集CO2激光主动探测、细颗粒物立体探测、气态污染物探测和地表环境探测的多要素综合监测卫星。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吴敬博 摄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在轨应用标志着我国在大气遥感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卫星在轨应用后将实现对生态环境、气象和农业等多领域定量遥感服务能力的跨越式提升,为我国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提供有力支撑。首次搭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CO2探测手段和精度、细颗粒物主被动探测和偏振交火探测体制上,创造了三个世界第一。二氧化碳探测,激光雷达出奇效。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实现国际上首次搭载大气探测激光雷达这一主动探测载荷,实现主动激光CO2高精度、全天时、全球探测,探测精度大幅提升至优于1ppm,达到国际最高水平,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最精准的遥感数据支撑。同时,大气探测激光雷达通过对大气进行分层“CT”扫描,国内首次实现全球气溶胶光学厚度、形状和尺寸等垂直分布信息的获取。PM2.5监测,综合手段创新高。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国际上首次采用了主被动结合、多手段综合的探测体制,通过装载不同类型、不同原理的载荷,将主动发射激光接收的回波信号和被动接收的太阳光反射信号相结合,综合反演多种遥感数据,实现对近地面细颗粒物(PM2.5等)浓度的高精度监测,为大气污染精准防治提供科学数据支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偏振交火,信息融合效率高。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国际首次采用融合反演级偏振交火探测技术,获取气溶胶光学厚度、粒子尺度等多种参数,通过空间、辐射和偏振维度的信息融合,大幅提升细颗粒物探测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紫外高光谱大气成分探测仪及宽幅成像光谱仪也将大幅提升气态污染物以及地表环境监测能力,紫外谱段高光谱大气观测以及宽幅多光谱观测空间分辨率提升一倍。首次创新应用无控制点激光光轴自标定技术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每天可绕地球飞14轨,激光雷达不分白天黑夜全天时工作,可谓是一个兢兢业业的“劳模”。除了敬业之外,它还是一个十足的“强迫症”,时刻不忘摆正自己的姿态,以保证极高的指向测量精度,为此还在国内首次创新应用了无控制点激光光轴自标定技术。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供图这一“神技”顺利施展的前提是要有一把能够实时提供绝对姿态信息的“标尺”,也就是“司机”的“眼睛”——星敏感器。激光雷达自身发射的光源分束后经星敏感器支架上的棱镜反射,建立起激光雷达与星敏感器的在轨标校系统,这样激光雷达就可以借助星敏感器这双“慧眼”实时明确自己“身在何方”。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控制所卫星姿轨控分系统副主任设计师孙尚介绍,为提供高精度在轨三轴惯性测量精度,姿轨控分系统采用了高精度多头星敏感器。“好比用‘三只眼睛’同时定位,利用一个‘大脑’融合处理出更高精度的姿态测量数据。”据悉,“十四五”期间我国还将发射高精度温室气体综合探测卫星,与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组网观测,进一步提升我国天基碳监测能力和水平,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双碳”目标贡献航天力量。
  • 江苏气象探测中心金坛实验站激光雷达完成验收
    发展环境气象业务是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加强大气、水污染防治的迫切要求,江苏作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省,也在率先建设完善环境气象服务体系上痛下功夫。省气象探测中心金坛实验站作为省环境气象业务建设的重点规划之一,已建成一套涵盖了颗粒物、常规气体、气溶胶、垂直高度上分层温度、液态水含量观测的环境气象综合观测站点。在诸多的环境气象影响因子中,云层、气溶胶和边界层属于非常重要但又变化快的因素。气溶胶通过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以及地球的长波辐射影响大气系统的辐射手指,从而影响局地、区域的环境气象变化;云层直接影响大气辐射平衡,从而影响的气象变化;有效地确定边界层高度和准确的监测其变化过程,对空气污染的扩散、传输模式以及污染物预报模式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激光雷达技术对云层、气溶胶和边界层的监测在探测高度、垂直跨度、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测量精度等方面有全面的优势,是其他手段所无法比拟的。省气象探测中心金坛实验站所选用的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由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提供,代表了国内气溶胶激光雷达产业化的最高水平。江苏省气象探测中心于2015年5月27—5月31,在金坛基地对激光雷达进行了现场验收试验。验收组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正研级高工柴秀梅担任组长,组员包括江苏省气象探测中心副主任周红根、江苏省气象探测中心高工王凌震、中国科学院安徽光机机密研究所环境光学中心副主任以及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的专家组成。测试组对金坛基地激光雷达系统的性能参数、功能、产品生产和随机资料等进行了检查、测试,并对系统进行了48小时连续运行的考机检验和参数复测。根据测试结果,测试组一致同意激光雷达系统通过现场验收。 激光雷达验收会现场
  • 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邛崃现代农业的新探索和实践
    邛崃,天府南来第一州,西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种业园区落址地。岷江流经,天台山遮挡,独特的地势水文,造就了邛崃拥有着丰富的种植业生产历史。盛夏时节,在邛崃的田间地头,刚齐竹节高的嫩绿秧苗趁着微风和每一个路过的人致意,地块整齐的水田里除了水稻,还有被隔起来的高科技设备。 也许有人不经要问,田间还放设备,都能有什么作用?更专业地说,这其实是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但它的作用远不止监测耕地。由邛崃市农业农村局和浙江托普云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省级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位于邛崃市高梗街道火星村高标准农田区域内,通过自动监测功能区、耕地质量监测功能区、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的建设,成功实现了田间地情、肥情、环情、墒情的数字监测,对邛崃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农业的生产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广示范作用。 在邛崃的火星村高标准农田里,常年栽种小麦、油菜、水稻等粮食作物。田间地形平坦开阔,气候条件优越,排灌设施齐全,田形方正且交通便利,水稻土层发育深厚,养分均衡。托普云农在此建设的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通过小区隔断、灌水渠、排水渠等的基础设施打造,再加上土壤多参数自动监测设备、物联网和视频监控支撑系统等田间管理监测设备的布设,可以实现自动监测土壤水分、温湿度、紧实度等。 同时农田气象观测仪、移动式作物生长监测站的构建,实时了解农田区域空气温湿度、风速风向、降雨量等气象数据,以及油菜、水稻等农田土壤肥力变化情况和作物长势,为农业施肥、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最重要的是,所有系统记录的数据均可应用于培肥改良试验监测功能区,在保证耕地质量监测的基础功能上,可以结合当地主推技术,开展肥效校正、新型肥料推广等田间试验示范,优化施肥配方,指导改良土壤生态,更好进行农事生产。 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中打造高效节水、绿色农田的重要步骤,据了解,邛崃市从2021年开始,不断强化监测点数据监测、分析与利用,建设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土壤培肥试验,推进耕地质量监测点向自动化、多功能的方向转变,切实促进了邛崃市的高标准农田数字化水平和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 如今,在邛崃的乡野农村里,高标准农田的打造,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点的建设,使得原生态农业与科技文明交相呼应,不断推进着邛崃的美丽乡村更上一层,实现更高意义上的现代农业样板图。
  • 西安光机所球基中紫外光谱仪顺利完成全部探测实验任务
    2022年9月28日凌晨两点,由中国科学院空天技术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临近空间科学实验平台在我国青海省柴旦地区“鸿鹄专项“外场实验基地顺利放飞。由西安光机所空间科学微光探测技术实验室研发的科学载荷——中紫外光谱成像仪(MUV Spectral Imager,简称MUVSI)搭载此平台顺利升空,这也是MUV投入使用后的最后一次探测实验任务。MUVSI连续工作约12小时,系统工况稳定,获得了我国青海柴旦地区上空约30km高度大气紫外辐射背景的数据,当日傍晚顺利回收。MUVSI是西安光机所紫外光学技术团队第一次针对临近空间气球平台开发的光学仪器。为适应临近空间长周期工作和大动态范围目标探测的需求,研发团队先后突破了紫外宽谱段成像光学、高杂光抑制比光机结构设计、高灵敏低噪声紫外敏感ICCD器件等多项核心技术,保障了MUVSI探测谱宽达到210nm,光谱分辨率优于2nm,动态范围10000:1等综合性能指标。MUVSI在确保光学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大胆采用紫外凹面变线距光栅替代传统光谱仪中的准直色散成像模组,将光学元件总数降低至2片,极大地减少光学表面带来的光能损失,同时降低了装调难度,为载荷提前半年交付提供了重要支持。MUVSI还首次尝试了高压电子学在临近空间特殊气压环境下的绝缘密封防护技术,通过反复工艺摸索和地面低气压模拟放电实验,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高压(≥6000V)电子学防护方法,解决了高压电子学长期以来在低气压环境(70-5Hpa)可靠性低、故障率高的难题。另外,MUVSI还通过装载团队自研的太阳敏感器和自动增益控制算法,实现了在无遥测信号时的载荷智能参数调整,进一步保障了高质量数据的获取。增强型探测器模组2022年度放飞期间部分大气背景数据MUVSI自2019年完成正样研制,共计参加鸿鹄专项青海外场放飞实验四次,获得了近百小时有效数据,为该领域科学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直接观测数据,也是西安光机所紫外光学技术在工程应用的一次重要尝试。该载荷技术有望在球基大气紫外辐射特性遥感、近场尾焰特性分析等重要领域得到应用。
  • 量子精密测量研究重要进展:基于NV色心的纳米尺度电探测新方法
    p  据悉,近日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杜江峰、石发展、王亚等人在金刚石单自旋量子精密测量研究方向取得重要进展,提出并通过实验实现了一种以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单自旋为量子传感器(以下简称“金刚石量子传感器”)的电探测方法,并首次通过磁抑制的NV色心实现了金刚石近表面电噪声信息的提取,为金刚石量子传感器在电探测方向的应用提供新的途径。且该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形式发表在近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Nanoscale Electrometry Based on a Magnetic-Field-Resistant Spin Sensor, Phys. Rev. Lett. 124, 247701 (2020)]。/pp  对电、磁等基本物理量高分辨率高灵敏度的探测在物理、材料、生命科学等领域均有重要应用。金刚石中的NV色心以其室温大气环境下优越的相干性质而成为高灵敏的磁量子传感器,在磁性探测与成像方面兼具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综合优势,已用于单分子磁共振和纳米尺度磁成像等领域[杜江峰团队在该方向的代表性论文:Nature Physics 10, 21 (2014) Science 347, 1135 (2015) Nature Methods 15, 697 (2018) Science Advances 5, eaau8038 (2019) Science Advances 6, eaaz8244 (2020)]。同时,NV色心作为电信号量子传感器早在2011年被提出[Nat. Phys. 7, 459 (2011)],且被证明在室温大气环境下具备单个电荷的探测灵敏度,目前已实现对金刚石体内的电荷与电场探测。但NV色心作为量子传感器,最终实用化的目标是将其应用于金刚石体外信号表征。为了将NV色心用于金刚石体外样品的电信号高灵敏度与高分辨率的表征,需要将其制备于10纳米到几十纳米深度位置的金刚石浅表层处。但是金刚石近表面磁噪声环境复杂,NV色心易受到磁信号干扰,限制了其对电场探测的实际应用。/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24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69305224-156a-4a31-a381-c7e6fbc655cd.jpg" title="实验示意图.png" alt="实验示意图.png" width="600" height="247" border="0" vspace="0"//pp  图 1:(a) 实验示意图,金刚石表面覆盖电极施加电场,旁边放上通电流的螺线管施加磁场。(b) NV色心新本征态的能级随电极电压(即电场,红线及圆环所示)与螺线管内电流(即磁场,蓝线及方块所示)的关系,可见其仅对电场变化有响应。/pp  为了解决这一局限性,该研究提出了一种能抑制磁信号和噪声同时对电场敏感的方法。NV色心作为一种自旋体系,其对磁场具有天然的敏感性,相对而言对电场的敏感度较低,因此消除磁场干扰是电探测的前提。研究中设计了一种连续动力学解耦序列,形成特定的缀饰态空间,有效地抑制了NV色心对磁场的响应,同时保留对电场的线性响应(如图1所示),从而构建了一个更加有效的电信号量子传感器。更进一步,研究人员利用这种新的电探测方法,研究了金刚石近表面的电噪声分布。过去认为金刚石近表面NV色心感受到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金刚石上表面分布的未配对电子或自旋引起的电磁噪声。另外,他们还发现除了金刚石上表面的电噪声,距离金刚石表面约10纳米深的内部(NV色心周围)的电噪声也不可忽略。通过建立模型与定量的实验研究这两处电噪声,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这种定量的探测和分析是以往研究方式无法实现的,而新方法对磁噪声呈现出高度抑制的作用,因此可以被用于金刚石近表面纯电噪声信息的提取。这有助于更准确地分析表面噪声的性质和来源,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消除。/pp  该研究成果验证了新的基于金刚石量子传感器的电探测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以往基于NV色心的电探测方式大幅增强了对磁噪声的抑制,从而延长了其相干时间并提高了电探测的灵敏度。该方法非常适用于电磁场共存样品的表征,例如多铁材料。结合NV色心高分辨成像的特性,有望在材料的电磁性质表征领域取得重要应用。除此之外,该方法同样具有室温大气环境下单个电子电荷的探测灵敏度,其可应用于凝聚态以及半导体等材料的电信号表征。/pp  /pp/pp  国仪量子公司发布的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也可应用于该类研究,用于验证实现基于金刚石氮-空位(NV)色心量子传感器的高分辨电磁探测。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是一台基于NV色心的以自旋磁共振为原理的量子实验平台,通过控制光、电、磁等基本物理量,实现对钻石中氮?空位(NV色心)发光缺陷的自旋进行量子操控与读出,与传统顺磁共振、核磁共振相比,具有初态是量子纯态,自旋量子相干时间长,量子操控能力强大,量子塌缩测量实验结果直观等独特优势。/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style="max-width: 100% max-height: 100% width: 600px height: 427px " src="https://img1.17img.cn/17img/images/202007/uepic/ec49a55e-b66b-42c2-b332-a244aa2ed2d2.jpg" title="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png" alt="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png" width="600" height="427" border="0" vspace="0"//pp  量子钻石单自旋谱仪在谱学分析和结构解析等应用中具有独到优势,可实现单蛋白等单分子电子顺磁共振,纳米尺度核磁共振,活体细胞温度、磁场、动作电位探测等。/pp  /ppbr//p
  • 研究人员在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光电探测器的原理是由辐射引起被照射材料电导率发生改变。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光电效应,热探测器基于材料吸收了光辐射能量后温度升高,从而改变了它的电学性能,它区别于光子探测器的最大特点是对光辐射的波长无选择性。   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并且无畸变地变换光电信号,光电探测器不仅要和被测信号、光学系统相匹配,而且要和后续的电子线路在特性和工作参数上相匹配,使每个相互连接的器件都处于最佳的工作状态。   具有宽带探测能力的光电探测器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已广泛应用于成像、光纤通信、夜视等领域。迄今为止,基于传统材料的光电探测器如:GaN 、Si 和 InGaAs占据着从紫外到近红外区域的光电探测器市场。   然而,相关材料复杂的生长过程和高昂的制造成本阻碍了这些探测器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一直在努力开发具有可调带隙、强光-物质相互作用且易于集成的二维材料光电探测器。   如今,许多二维材料如石墨烯、黑磷和碲等已经表现出优异的宽带光探测能力。尽管如此,目前基于二维材料的高性能宽带光电探测器数量仍然有限,特别是许多基于二维材料的光电探测器虽然表现出较高的光响应度和探测率,但响应速度较慢,这可能归因于其较长的载流子寿命,这种较低的响应速度限制了二维光电探测器的实际应用。   最近,石墨烯、黑磷和部分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s)范德华异质结器件已经展现出二维材料在高速宽带光电探测领域的潜力。然而,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材料,黑磷在环境条件下并不稳定,TMDs异质结的制造工艺相对复杂,这些问题同样限制了这些材料在光电探测领域的应用。   鉴于此,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固体所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李广海研究员课题组李亮研究员与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物理系严锋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基于层状三元碲化物InSiTe3的光电探测器,合成出高质量的InSiTe3晶体,并通过拉曼光谱分析了其拉曼振动模式。InSiTe3的间接带隙可以从1.30 eV(单层)调节到0.78 eV(体块)。   此外,基于InSiTe3的光电探测器表现出从紫外到近红外光通信区域(365-1310 nm)的超快光响应(545-576 ns),最高探测率达到7.59×109 Jones。这些出色的性能价值凸显了基于层状InSiTe3的光电探测器在高速宽带光电探测中的潜力。   论文第一作者为纳米材料与器件技术研究部博士生陈家旺。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先进激光技术实验室开放基金和香港理工大学基金的支持。
  • 专注智慧实验室综合服务,聚光科技邀您共聚2018慕尼黑生化展
    由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集团主办的“第九届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将于2018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将携实验室业务平台旗下子公司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天仪器”)、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谱实验”)强势亮相。   作为亚洲大型的分析和生化技术领域的国际性博览会,是业内领军企业全面展示新技术、产品,同时提供完整解决方案的行业最佳专业平台。展会同期举办的analytica China国际研讨会与研习班同样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其聚焦整个行业的发展,是科学技术和行业技术相互传递的理想平台。  本次展会,聚光科技将以“智慧实验室综合服务供应商”为展示主题,从大农业、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三大行业入手,带来涵盖前处理、流动注射、质谱、光谱、试剂耗材及第三方检测服务在内的专业实验室分析领域新产品、新技术及行业综合解决方案。此外,展会期间,聚光科技还将隆重推出一款最新产品—免疫亲和柱,CNW C系列免疫亲和柱是一款具有高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的特异产品,利用抗原、抗体之间高度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选择性结合样品中的待检物,实现目标物的高效净化和浓缩。  展台现场,实验室电商平台优惠活动、“超级大乐投”趣味互动活动已备好,等您揭晓,众多精美礼品等您来拿!我们在聚光科技展台(E3展馆3324展位)恭候您的到来!聚光科技智慧实验室平台  作为智慧实验室综合服务供应商,聚光科技实验室业务平台拥有吉天仪器、聚光科技、安谱实验三大知名品牌,借助“仪器+耗材+服务”的组合优势,为用户提供分析仪器、耗材试剂的选型供应、第三方检测、运营维护、实验室基础工程、行业应用及规划等综合服务;并且通过信息化手段,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大数据/决策咨询。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  北京吉天仪器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智慧实验室业务平台成员,成立于2000年,由一支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最早从事原子荧光仪器研制的技术团队组建,目前无论技术水平还是生产规模,均居我国原子荧光行业的领先地位,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专业从事实验室分析仪器研发、制造、销售的高科技企业。公司拥有包括多名院士组成的顾问团队和强大的技术力量。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安谱实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光科技智慧实验室业务平台成员,于1997年组建成立;是中国领先的实验室耗材供应商和生产商;目前公司已是集研发、生产与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声誉;主要产品包括色谱产品、化学试剂、标准品、实验室用品、分析仪器配件及耗材等;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目前拥有200多位员工,拥有3 家子公司,年销售额连续五年过亿元。
  • 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投用
    日前,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在深圳投用。该实验平台集测试、应用、生产功能于一体,标志着我国天然气掺氢输送管道及综合利用,以及“氢进万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为我国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道掺氢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模式。本版文图由石工建中原设计公司李慧提供。实验平台流程图在深圳市北部,距离市中心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坐落着深圳燃气集团公司求雨岭场站。在该场站的东南侧,一片郁郁葱葱的丘陵下,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正安静运行着。石工建中原设计公司设计的氢能应用综合服务站规划图。“掺氢”是将氢气与天然气进行不同比例混合,再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网进行输送。深圳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集测试、应用、生产功能于一体,掺氢比例为5%~20%,可实现绿电制氢、天然气掺氢、管道输送、管材验证等多维度技术应用和全流程工艺与设备应用示范,实现城镇燃气、氢气“掺-输-用”一体化功能。该平台投用为我国利用现有城镇燃气管道掺氢提供了可推广、可复制模式,标志着“氢进万家”进入全新发展阶段。该平台隶属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是深圳燃气集团公司于2022年联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化、清华大学、中科院、万和等10家单位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项目。其中,中国石化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原设计公司负责构建纯氢/掺氢输配管网模型、示范工程设计及相关标准规范的编制等工作。掺氢输送是氢能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是能源需求大国,能源消费量保持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低碳环保压力。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资源量丰富。作为燃料,具有零碳排放、速度快、效率高等特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是以推动能源革命、建设能源强国等重大需求为牵引,系统布局氢能绿色制取、安全致密储输和高效利用技术,贯通基础前瞻、共性关键、工程应用和评估规范等环节。其中,氢能运输属于研究范围。通常来看,产氢的地区和用氢的地区相距甚远,运输成本高,对管材安全性要求高。氢能运输成为制约氢能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经济性和安全性均有待提高。为解决地区间长距离、大规模氢气资源输运与调配难的问题,掺氢天然气被提议为一种高效、安全输运的优选方案。据统计,2023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约3945亿立方米,按照10%的掺氢比例输运氢气可达350万吨,每标准立方米氢气的输运成本为0.12~0.46元。目前,全球已开展多项关于掺氢天然气的示范。欧洲氢骨架计划利用和改造现有的天然气管道实现氢气管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在英国基尔大学等已建成应用示范。他们将氢气掺入城镇燃气利用,验证了掺氢天然气与燃气管网的适应性。我国天然气管网发展较为成熟,如果用天然气掺氢的形式代替纯天然气,可充分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大大节约投资成本,形成氢气的普及利用,实现“氢进万家”。打通“制氢-掺氢-输氢-用氢”链条如何生产氢、把氢运输出去、让氢进万家?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魏进家认为,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的投用,就能打通氢能从生产到运输再到使用的整个链条。该实验平台主要针对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输系统的本质安全、工艺和完整性管理及终端应用,通过机理探究等手段,消除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应用瓶颈,形成以关键设备和工艺软件为核心的技术体系,并围绕管输工艺、管材、实验方法、应急抢修、燃烧器具编制标准体系。项目研究人员介绍,掺氢燃气管输部分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研究现役城镇燃气输配系统是否适用于掺氢天然气、最合适的掺氢比是多少、关键设备和部件是否需要改造等关键技术问题,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体系,为掺氢天然气在城镇燃气领域进行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进而建设以氢能社区为示范的产业体系。为了让实验数据更贴近实际、更真实,实验平台模拟了城镇燃气的全部应用场景,主要包括掺混模块、减压调压模块、管材相容性评价模块、燃气器具测试模块、终端利用模块。天然气与氢气通过掺混模块,能够得到掺氢体积比为5%~20%、掺氢精度为1%的掺氢燃气。减压调压模块进入管材相容性评价模块进行长周期实验测试后再进入燃气器具测试模块进行验证。测试完成,掺氢燃气进入千家万户。天然气掺氢,安全是重点。项目研究人员在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掺氢天然气管道完整性管理技术,对掺氢天然气管道进行全生命周期安全管控。技术人员在平台各关键节点安装氢气报警器,并采购专业的氢气泄漏探测器,每两小时进行一次巡查。基于BIM建模技术,建立了平台数字化三维模型,并接入远程监控系统,对平台数据进行实时监控。该平台还为氢气泄漏提供了架空、埋地、管廊等不同场景的监测方法验证及事故后果测试。终端还预留热电联供系统、氢气分离纯化装置的测试功能,发挥氢能能源互联媒介和高效耦合的特性,推动氢能与电力、热力等能源的互联互补,实现氢能进入社区楼宇、居民家庭、交通领域乃至工业园区。该平台还预留了光伏+谷电制氢模块,旨在打造包含“制-掺-输-用”全链条的绿氢典范项目。该平台不仅需要承担不同钢级、不同压力、不同口径的管材及阀门、连接件、表具等燃气基础设施的氢环境长周期实验,而且需要对多种燃气器具及终端应用场景开展适应性研究,这对平台整体设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中原设计公司2018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天然气掺氢输送工艺技术研究”,形成了关于天然气掺氢的工艺技术并取得专利,因此承担该项目的平台设计任务。技术人员针对纯氢/掺氢管输应用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结合各课题的研究成果,突破了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安全稳定高效输送及应用中的理论与技术瓶颈,在优化工艺流程设计、满足测试功能、多模块可拆卸工装段安装设计、便于操作、安全防护设施设计等方面下足功夫,设计成果满足了多种实验要求,构建并形成了完整的科技实验平台及标准体系。助力实现“氢进万家”,减少碳排放据相关机构预测,碳中和后,我国氢气年需求量约1亿吨,中低压管输及应用将会成为促进氢能规模化应用的重要手段。国家能源局将纯氢与掺氢管道示范作为“十四五”的重点任务。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等均开展了纯氢与掺氢管道示范规划。氢气规模化应用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我国天然气管网规模可观,年输运天然气量接近4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管道超过100万公里,其中长输天然气管道接近10万公里、城市燃气输配管道超过90万公里。中国城市燃气协会发布《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及终端利用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新增天然气管道掺氢示范项目15~25个,掺氢比例3%~20%,年氢气消纳量15万吨,总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其中,新增长输天然气管道掺氢示范项目2~5个,掺氢比例3%,年氢气消纳量10万吨,总长度在800公里以上;新增城镇燃气掺氢示范项目10~20个,掺氢比例3%~20%,年氢气消纳量5万吨,总长度在200公里以上。据管道掺氢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李玉星介绍,掺氢天然气相比纯天然气,是一种更清洁的低碳燃料。如果掺氢比例为10%~20%,我国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1000万~2000万吨。在天然气中掺入20%体积比的氢气,燃烧后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均可减少20%以上。目前,我国城镇燃气每年的用气量约4000亿立方米,在天然气中掺入20%体积比的氢气,我国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3000万吨。与以氢气、一氧化碳等为主的煤制气、焦炉气等相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掺氢燃气对管材的长周期、宽压力作用还需进一步明确。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的投用,能更准确地对现役燃气基础设施进行适应性评价,并形成标准体系,推进“氢进万家”产业体系发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探索清洁能源未来发展之路■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李玉星 教授依托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发的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在深圳投用,为推广天然气管道掺氢技术提供了有力支持。天然气掺氢不仅代表了清洁能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而且为减少碳排放、推动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我国氢能产业发展潜力逐渐释放考虑到氢能的独特优势,我国多地出台氢能产业支持政策。氢能制备、储运、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氢能产业发展潜力逐渐释放。目前,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环渤海三大区域的氢能产业呈现集群化发展态势。我国掌握了一批电解水制氢装置、储运设备和燃料电池等先进技术,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在华北和西北等地积极推进,电解水制氢成本稳中有降。天然气掺氢并非易事当前,减少碳排放、实现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天然气掺氢作为一种更加清洁低碳的能源替代方案,其必要性日益凸显。将氢气与天然气混合输送,不仅能够提高天然气的能源利用效率,而且能够降低燃烧产生的污染物排放量,有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然而,实施天然气掺氢并非易事。天然气和氢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差异较大,掺入氢气后可能会对燃气管道、阀门、连接件等基础设施产生由氢脆引发的氢致失效及泄漏等安全隐患。此外,掺氢比例的控制、氢气的制备与储存,以及掺氢后的输送与分配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和技术攻关。实现“氢进万家”还需更加努力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的投用,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该平台不仅具备掺氢实验、测试验证和生产功能,而且能够模拟城镇燃气的全部应用场景。通过该平台,可以精准控制掺氢比例,确保掺氢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该平台还能为下游用户提供不同比例的掺氢天然气。从目前运行情况来看,实现掺氢燃气的宽压力、长周期、规模化应用是可行的。未来还需对此进行长周期实验,更准确地对现役燃气基础设施进行适应性评价并形成标准体系。该平台的投用只是大规模推广掺氢天然气的开始,还要各大城燃企业一起努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时间来开展实验测试研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评价体系。从产业链角度而言,天然气长输管道掺氢、氢气来源、下游燃器具适应性等相关问题还需进一步研究。可预见的是,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氢能将成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通过利用光伏、风电等制绿氢,可以为掺氢平台提供稳定、廉价的氢源。随着氢能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技术进步,掺氢比例有望进一步提高。总之,我国首座城镇燃气掺氢综合实验平台的投用,有望推动氢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石油天然气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为实现碳中和目标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 综合热分析仪:探索物质行为的温度之谜
    在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等领域中,热分析技术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综合热分析仪(STA),作为这一技术的重要工具,能够揭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本文将深入探讨综合热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对科研的贡献。上海和晟 HS-STA-002 综合热分析仪综合热分析仪是一种精密的热测量仪器,能够测量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各种热学参数,如温度、热流等。这种仪器通过监测物质在受控温度程序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来研究其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在科研领域,综合热分析仪的应用广泛。例如,它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变行为、分解反应、燃烧特性等。此外,通过测量物质的热学性质,科研人员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一步探究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性能表现。在材料科学中,综合热分析仪被用于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过程。通过监测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科研人员可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总的来说,综合热分析仪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属性,为新材料的开发、新药物的研究以及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综合热分析仪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其在科研中的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 综合热分析仪:探索物质行为的温度之谜
    在材料科学、化学和物理等领域中,热分析技术扮演着关键的角色。综合热分析仪(STA),作为这一技术的重要工具,能够揭示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本文将深入探讨综合热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其对科研的贡献。上海和晟 HS-STA-002 综合热分析仪综合热分析仪是一种精密的热测量仪器,能够测量物质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的各种热学参数,如温度、热流等。这种仪器通过监测物质在受控温度程序下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来研究其与温度的依赖关系。在科研领域,综合热分析仪的应用广泛。例如,它可以用于研究材料的热稳定性、相变行为、分解反应、燃烧特性等。此外,通过测量物质的热学性质,科研人员可以深入了解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物理化学性质,进一步探究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性能表现。在材料科学中,综合热分析仪被用于研究新型材料的合成与制备过程。通过监测材料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科研人员可以优化制备工艺,提高材料的性能。总的来说,综合热分析仪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科研人员深入了解物质的本质属性,为新材料的开发、新药物的研究以及解决复杂的科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综合热分析仪的应用领域将更加广泛,其在科研中的作用也将更加重要。
  • 可调谐红外双波段光电探测器,助力多光谱探测发展
    红外双波段光电探测器是重要的多光谱探测器件,特别是近红外/短波红外区域,相较于可见光有更强的穿透能力,相较于中波红外可以以较低的损耗识别冷背景的物体,因此广泛应用于民用和军事领域。当前红外双波段探测器主要面临光谱不可调谐,器件结构复杂而不易与读出集成电路相结合的挑战。据麦姆斯咨询报道,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先进半导体器件与光电集成团队在光电子器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研发了一种光谱可调谐的近红外/短波红外双波段探测器,相关研究成果以“Bias-Selectable Si Nanowires/PbS Nanocrystalline Film n–n Heterojunction for NIR/SWIR Dual-Band Photodetection”为题,发表于《先进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2023: 2214996.)。第一作者为许晨镐,通讯作者为罗林保教授,主要从事新型高性能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及相关光电集成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该研究使用溶液法制备了硅纳米线/硫化铅异质结光电探测器(如图1(a)),工艺简单,成功将硅基探测器的光谱响应拓宽到2000 nm。基于有限元分析法的COMSOL软件分析表明,一方面,有序的硅纳米线阵列具有较大的器件面积,提升了载流子的输运能力,且纳米线阵列具有较好的周期性,入射光可以在纳米线结构之间连续反射,产生典型的陷光效应。另一方面,小尺寸的纳米线阵列可以看作是微型谐振器,可以形成HE₁ₘ谐振模式,增强特定入射光的光吸收。通过调制外加偏压的极性,器件可以实现近红外/短波红外双波段探测、近红外单波段探测、短波红外单波段探测三种探测模式的切换。器件还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在2000 nm光照下的探测率高达2.4 × 10¹⁰ Jones,高于多数短波红外探测器。图1 双波段红外探测器结构图及相关仿真和实验结果图2 偏压可调的近红外/短波红外双波段探测及探测率随光强的变化曲线此外,该研究还搭建了单像素光电成像系统(如图3(a)),在2000 nm光照下,当施加-0.15 V和0.15 V偏压时,该器件能对一个简单的英文字母实现成像。但是不施加偏压时,缺无法清晰成像。这表明只需要对器件施加一个小的偏置电压时,就可以将成像系统的工作区域从近红外调整到短波红外,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图3 光电成像系统及成像结果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等项目的资助。
  • 中国科大实现综合性能最优的测风激光雷达
    p /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img title="1.jpg" src="http://img1.17img.cn/17img/images/201709/insimg/318b981e-2228-459f-9191-905c9b9c37ec.jpg"//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strongRaw lidar signals over 1 h/strong/pp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窦贤康课题组夏海云与潘建伟课题组张强合作,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的双频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采用最精简的光学结构实现了系统最高稳定性,提高了测风激光雷达的实用性和可靠性,更适合机载、星载平台运行。研究成果发表在《光学学报》上。9月6日,美国光学协会(OSA)、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官方网站以“新闻发布(News Release)”形式,首次对我国激光雷达研究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pp  测风激光雷达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如精确的大气风场数据可应用于大气污染溯源和扩散预报、航空气象保障、气象气候学研究、风电系统的管理和调配等,此外还可应用于军事。/pp  当采用更短激光脉冲提高多普勒激光雷达的距离分辨率时,传统相干探测激光雷达的相干效率就会下降,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均面临挑战。相干激光雷达本质是单模探测,需要大气回波和本振信号波前匹配,增加了制造和运行难度。直接探测激光雷达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由于直接探测测风激光雷达可以利用大气分子、气溶胶的回波信号反演风场,其工作波长可以覆盖紫外到红外。/pp  该直接探测激光雷达工作在1548.1纳米,该红外波长人眼允许曝光功率最高、大气透过率最优、太阳和天空辐射背景低。该工作波长属于光纤通信C波段,光电集成器件成熟。全光纤构造的系统采用了单个双频光纤激光器、单个单通道光学鉴频器、单个单模探测器,不需要重复校准。这种最精简的构造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并可以模块分离式安装。因此,该系统更适合在机载、舰载、星载等大温差、强震动平台上运行。该系统采用双频激光器替代传统的多通道鉴频器,实现了激光器和光学鉴频器的高精度锁频(误差小于0.08米/秒)。该激光雷达采用超导纳米线单光子探测器:其理想的高量子效率和低暗计数噪声保证了最高的探测信噪比;其100兆/秒的最大计数率避免了激光雷达的信号饱和现象。该激光雷达采用时分复用技术,基于集成光电子学器件实现不同方向的径向风探测,无机械扫描器件。/pp  在实验室内,该系统10天重复测量误差小于0.2米/秒。在比对试验中,将激光雷达测量的水平风速数据与超声波风速传感器的数据进行了比对,风速和风向的平均误差分别小于0.1米/秒和1度。在外场试验中,采用弱激光光源(脉冲能量50微焦)、小望远镜(口径80毫米),在10米高度分辨率、10秒时间分辨率条件下,实现了2.7km高度以下大气的风切变探测。/pp原文:Dual-frequency Doppler lidar for wind detection with a superconducting nanowire single-photon detector/pp /p
  • 北理工在红外光电探测器暗电流抑制技术方面取得新进展
    红外光电探测器广泛应用于气体传感、气象遥感以及航天探测等领域。然而目前,传统的红外探测材料主要基于碲化铟、铟镓砷、碲镉汞等,需要分子束外延方法生长,以及倒装键和等复杂工艺与读出电路耦合。虽然探测性能高,但是却受限于成本与产量。胶体量子点(CQD)作为一种新兴的红外探测材料,可以由化学热注射法大规模合成,“墨水式”液相加工可以与硅读出电路直接耦合,大大加快红外焦平面阵列(FPA)的研发进度。目前北京理工大学郝群教授团队已实现320×256、1K×1K百万像素量子点红外焦平面。然而,目前红外胶体量子点暗电流噪声较大的问题限制了成像仪的分辨率和灵敏度。近日,北京理工大学研究团队提出了量子点带尾调控方法,通过量子点成核生长分离的再生长技术,成功得到了形貌可控(如图1)、分散性好、半峰宽窄、带尾态优的红外量子点。图1 不同前驱体合成量子点形貌示意图研究人员基于三种胶体量子点制备了单像素光电导探测器,大幅度降低器件的暗电流和噪声30倍以上,室温下2.5 μm延展短波波段比探测率达到4×10¹¹ Jones,响应时间为0.94 μs(如图2)。图2 光电导探测器结构示意图以及形状控制量子点与两组参考样品的器件性能对比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将HgTe胶体量子点与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CMOS) 读出集成电路 (ROIC) 相集成,制备了640×512像素的焦平面阵列成像芯片,有效像元率高达99.997%。成像过程示意图和成像结果如图3所示。图3 成像过程示意图以及形状控制量子点640×512像素的焦平面成像结果图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开发了量子点带尾调控方法,通过单像素光电探测器及红外焦平面验证了该方法在暗电流和噪声抑制上的可靠性,在高性能胶体量子点红外光探测器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工作于2023年11月发表于中科院1区光学顶刊ACS Photonics。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郝群教授、博士生薛晓梦和罗宇宁,通讯作者为陈梦璐准聘教授和唐鑫教授。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21/acs p hotonics.3c01070
  • 250万!华东师范大学光电综合测试仪采购项目
    项目编号:招案2022-3849项目名称:华东师范大学光电综合测试仪项目预算金额:2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最高限价(如有):250.0000000 万元(人民币)采购需求:采购一套光电综合测试仪,用于材料和器件的物性表征测试,包括拉曼光谱,荧光光谱,稳态/瞬态光电流测试,微区吸收光谱,电致发光测试光谱、荧光寿命、拉曼/荧光/光电流扫描成像等。(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三部分-采购需求)合同履行期限:项目完成时间为合同签订后180天。(具体内容及要求详见招标文件第三部分-采购需求)本项目( 不接受 )联合体投标。
  • 生态综合服务供应商—聚光科技携中科光电即将亮相CIEPEC 2019
    2019年6月12-14日,由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环保展(CIEPEC 2019)”将于北京• 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盛大举办。聚光科技(杭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光科技”)将携旗下子公司无锡中科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光电”)共同参展。作为生态环境领域专业化程度和知名度最高的展会,届时国内外业界优秀展商都将同台亮相。  聚光科技,将以“生态综合服务供应商”为本次展示主题,高度响应“蓝天保卫战、水污染防治五大战役”等专项行动,系统性展示生态环境综合服务,包括环境监测(大气环境质量、气污染源、水环境、水污染源)、环境管理、环境治理及第三方运维服务等最新产品、技术及行业应用整体解决方案,为共建天蓝水清地绿美丽中国提供强有力支持。  此外,聚光科技受中国环保产业协会邀请参加同期会议,并将在“2019环保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上做主题演讲;展会现场“参展商技术报告会”,聚光科技环境资源事业部大气环境子事业部总经理助理罗勇军将做题为《环境空气质量目标管理综合解决方案》的主题报告;同期,第二届“聚光杯”全国环境摄影大赛作品展也将在主场馆拉开帷幕。  聚光科技展台“技术分享活动”,每天上下午固定时间均有现场主题讲演,欢迎各位届时莅临聚光科技展台参观指导(聚光科技展台:1号馆A馆A501-A510)。图标logo处为聚光科技展台位置
  • 海尔欣光电HPPD-M-B探测器性能介绍
    1. 概述MCT 中红外探测器是一种热电冷却光电导 HgCdTe(碲镉汞,MCT)探测器, 这种材料对 2 到 12um 的中红外光谱波段光波敏感。海尔欣的中红外探测器可采用直流或交流耦合输出,直流耦合方便用户实时观测探测器上的光强信号,继而方便系统对光调试;交流耦合输出可以让用户解调微弱的交流小信号,一定程度上避免过高的直流光信号将探测器饱和。探测器与热电冷却器(TEC)相连接, TEC 采用一个热敏电阻反馈电路对探测器元件的温度控制在-30℃甚至更低温度,从而将热噪声和背景辐射对输出信号的影响最小化。为有效地减少电磁噪声对检测输出信号的影响, 探测器外壳采用了铝合金屏蔽壳体制作,同时起到散热的作用。2. 性能• 半导体冷却型碲镉汞红外光电探测器;• 对2~12 um的中红外光谱波段光波敏感;• 内部一体化集成低噪声前置运放+TEC控制单元;• TEC热电冷却稳定 -80℃ 至-30℃ ,极大地降低了热噪声;3. 优势l • 前放+制冷控制一体化,噪声能进一步降低,使用也更为便捷l • 性价比高于同款进口产品,波长覆盖也更宽l • 海尔欣针对红外探测应用自主研发,更适合系统集成,更及时完善的售后服务4 探测器噪声测试l 测试原理待测噪声A,频谱分析仪基底噪声为B,噪声A 接入频谱分析仪后,测得噪声为频谱分析仪总噪声C(探测器放大后噪声A和频谱分析仪基底噪声B)。它们之间关系如下:A2+B2=C2图.1 HPPD-M-B探测器噪声测试系统 由于HPPD-M-B探测器感光单元噪声Ain信号较小,需要对噪声信号Ain进行放大处理,图.1 中间框HPPD-M-B专指探测器前置放大电路,实际探测器芯片已集成到HPPD-M-B探测器产品中。 其中Ain为归一化到探测器输入端的电流噪声密度(单位为pA/√Hz),为我们的待求结果,A0为Ain经探测器HPPD-M-B放大N倍后的信号,Rout为探测器的输出阻抗(Ω),A为频谱分析仪输入端信号,Rin为频谱分析仪的输入阻抗(Ω),B为频谱仪基底噪声(与测量系统基底噪声相同),C为频谱分析仪的频率扫描结果。可以得到系统中存在如下关系:A0=Ain*NA=A0*Rin/(Rin+Rout)A2+B2=C2 注:功率dBm转volts:http://wera.cen.uni-hamburg.de/DBM.shtmlvolts转噪声密度:噪声密度(nV/√Hz)= RMS volts/√RBW故通过频率分析仪测试探测器输出端噪声,便可容易的推算出归一化到探测器输入端的电流噪声密度。l 测试系统参数说明:放大倍数N = 15000V/A,探测器输出阻抗Rout =16Ω,频谱分析仪输入阻抗Rin = 50Ω频率扫描范围0-100 kHz,分辨率带宽RBW = 10Hzl 测试过程:1.短路频谱分析仪的信号输入端口,为频谱仪噪声基底的频率扫描结果得到系统基底噪声B1;2.按图1连接测试系统,将配套SMA转BNC同轴线缆一端连接到探测器的SMA输出端口,另一端连接到频谱分析仪(型号N9320B)的信号输入端口;得到未供电时的测试系统频率扫描结果,为测试系统的噪声基底B,可以发现测试系统的噪声基底B与频谱仪输入端短路时噪声B1相同,如下图2中的曲线V1(该曲线为系统的基底噪声B)。3.系统供电,将配套+5V电源适配器一端插入探测器电源供电口,另一端插入市电插座,拨动电源开关上电,此时风扇将正常工作,探测器开始温度调节,热机约10分钟后,温控指示灯亮,温度稳定于预设值。此时,可得到供电状态下,测试系统的频率扫描结果,如下图2中的曲线V2(该曲线为系统的总噪声C)。注意:测试过程中,探测器感光单元一直为遮光状态。l 计算结果读图:100kHz时,频谱仪基底B =-120dBm,扫频结果C = -117dBm,两者RMS均为10Hz。功率dBm转RMS volts:查表http://wera.cen.uni-hamburg.de/DBM.shtml-120dBm对应RMS volts为223.607nV;-117dBm对应RMS volts为315.853nV。根据RBM volts转噪声密度公式:噪声密度(nV/√Hz)= RMS volts/√RBW计算噪声密度B 为70.71nV/√Hz ,噪声密度C 为99.88nV/√Hz。根据计算公式:A2+B2=C2可以等到A=70.54nV/√Hz根据计算公式 :A=A0*Rin/(Rin+Rout);Rin=50?、Rout=16? 可以得到A0=93.11nV/√Hz 。通过公式:A0=Ain*N其中N为放大倍数15000V/A 可以得到Ain=6.2pA/√Hz。l 附1.探测器芯片的电流噪声密度HPPD-M-B编号:96610,芯片电流噪声 4.7 pA/√Hz5V适配器编号:01191027140测试结果表明,归一化到探测器输入端的电流噪声密度Ain为6.2pA/√Hz,则海尔欣的前置低噪声运放的噪声系数仅为2.4dB。计算方法为:信噪比:信号功率/噪声功率(下述计算提到的功率都以归一化噪声电流同比表示)噪声系数NF = 输入端信噪比/输出端信噪比 噪声系数可由下列式表示:Si为输入信号功率,即为光电流信号;Ni 为输入噪声功率,即为芯片电流噪声 4.7 pA/√HzS0为输出端信号功率,即为S0=Si*NN0为输出噪声功率,即为Ain*N通过上计算可以得到噪声系数NF=Ain/Ni根据上面计算结果可知Ain=6.2 pA/√Hz,Ni=4.7 pA/√Hz则噪声系数NF=1.32,根据噪声系数转换噪声dB公式:dB=20lgNF=2.4可以得到噪声系数为2.4 dB.(关于低噪声前置运放的噪声系数概念,请参考:http://www.ti.com.cn/cn/lit/an/zhca525/zhca525.pdf) l 附2.与进口探测器比较 图.3 VIGO探测器与HPPD-M-B噪声比较V3为HPPD-M-B ,适配器供电(放大15000倍)V2为某进口探测器,本底比HPPD-M-B低是因其放大倍数较低的缘故。 5 结论综合来看,海尔欣的HPPD-M-B型中红外探测器噪声与进口探测器处于同一水平,从功能上来讲没有太大差别。再结合其运放与TEC制冷高度集成的设计,HPPD-M-B型探测器极大地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和系统集成,是一款小巧、出色的制冷型单像素红外探测器。
  • 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宽幅成像光谱仪成功升空
    作者:张双虎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北京时间4月16日2点16分,大气环境监测卫星在我国山西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国科学院上海光机所研制的大气探测激光雷达、中国科学院上海技物所研制的宽幅成像光谱仪随大气环境监测卫星成功升空。大气环境监测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抓总研制,是国际首颗具备二氧化碳激光探测能力的卫星,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大气环境综合监测、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作物估产及农业灾害等应用能力,推进卫星遥感数据在生态环境、气象、农业农村等方面应用,有效解决各行业部门对外国遥感数据的依赖。上海光机所研制的大气探测激光雷达在国际上首次采用激光路径差分吸收方法,可全天时、高精度测量全球范围的二氧化碳浓度分布;首次采用碘分子吸收池激光高光谱分辨探测技术实现全球气溶胶垂直剖面分布的精确测量。激光雷达载荷在轨后获取的全球数据,将服务于国家“碳达峰”和“碳中和”双碳国家战略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高精度监测,同时为全球气候气象研究提供高精度的二氧化碳浓度以及气溶胶、云垂直廓线分布数据。上海技物所研制的宽幅成像光谱仪具备2300公里宽幅可见至热红外波段21通道成像能力,可获取全球、全时段多光谱遥感数据,将有效提升大气气溶胶、细颗粒物、雾霾分布、近海岸带等大气环境的连续检测、预警与评估能力。面对新冠疫情带来的重重困难,中科院上海团队全力以赴、顽强拼搏、协同攻关,充分体现新时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使命担当。
  • 自行式质谱/光谱综合移动实验室填补我国技术空白
    8月28日,移动实验室正式进驻全运村,开始为十二运提供食品安全检测服务。  9月2日17:00,移动实验室开赴沈阳市亿承源公司进行抽样工作,抽取该公司为运动员和会务人员提供的各类蔬菜17个品种,并随即将样品带回全运村,现场进行蔬菜中菌落总数和大肠杆菌总数的检测工作,于23:00前完成所有样品从预处理、培养到检测的全部过程,及时有效地配合了监管工作,切实保证运动员和会务组工作人员食品质量安全。  移动实验室由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研制。8月16日,沈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在沈北检测基地隆重召开研制项目&ldquo 自行式质谱综合移动实验室研究与应用&rdquo 、&ldquo 自行式光谱综合移动实验室研究与应用&rdquo 科技成果鉴定会。来自省内高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分析测试中心等七个部门的专家听取了项目研发的汇报,观看了移动实验室的现场演示。据介绍,此项目历时两年时间,克服重重技术难关,对各种移动实验室仪器设备及载具进行多次适应现场快速检测的调试,通过不断改进,最终达到项目验收指标。  专家组经过讨论,认为该项目意义重大,作为项目成果的自行式光谱综合移动实验室和自行式质谱综合移动实验室设计合理,参照现有国家标准研发制造,仪器设备配备齐全,融合了先进的快速检测技术,可实现对非法添加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等多项指标的快速检测,现场出具检测数据,填补了我国移动实验室领域的技术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满足了我国食品安全移动检测技术方面的社会需求。  项目最终顺利通过验收。专家组在评价移动实验室时认为,移动实验室在检测方面不但具备灵活、快速、实用、有效的优点,而且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高温、低温、颠簸等)。其内部配备了温湿度控制系统、排风系统、供电系统、供排水系统及消毒、低温储存设施,为检测实验提供科学合理的环境,保证其正常运行。实验仪器方面,自行式光谱综合移动实验室以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仪为主,同时配备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等仪器设备,检测过程简单、快捷,可实现多种检测指标的快速检测,尤其在食品非法添加物和危险物的定性检测方面表现突出。自行式质谱综合移动实验室以气相-质谱联用仪为主,同时也配备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仪等仪器设备,使检测过程简单、快速,检测时间也大大减少,由于气相-质谱联用仪分析检测时具备高灵敏度的特点,可实现对微量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残留等指标的定性、定量检测。  由于两台移动实验室具备上述优点,经批准,移动实验室在&ldquo 十二运&rdquo 期间开赴现场,对食品等进行实时检测,保障全运期间食品质量安全。全运会结束后,移动实验室将应用于质监、工商、卫生防疫等领域,应对突发事件,实现实时监管,提供公共服务。
  • “火爆”——聚光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银川站
    4月18日,一场大风后的银川开启升温模式,同样持续升温的还有聚光实验室综合解决方案银川站的交流会现场。来自环保系统、疾控系统、粮油系统、高校及第三方检测等单位和公司的130余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了此次交流会,吉天仪器联合安谱实验在此次交流会上针对实验室常见问题给出了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与会代表们对此赞不绝口。图1吉天仪器交流会现场交流会尚未开始,参会代表们便络绎不绝,将此次交流会的工作人员围住签到、并询问会议相关事宜,工作人员热情认真的回答各位参会代表的每个问题,并指引他们到达会议现场,给参会代表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图2参会代表们在认真听讲上午9点,交流会正式开始。吉天仪器售前工程师高连杰根据参会代表的需求及兴趣,对原子荧光、形态分析仪等吉天优势仪器进行了深入的讲解,并特别针对现场用户介绍了吉天原子荧光系列产品的保养等售后技术;吉天仪器售前工程师陈璟涵针对实验前处理问题做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尤其是针对有机萃取行之有效的APLE系列产品,倍受用户青睐。聚光科技应用工程师李鹰,为参会代表详细介绍了聚光科技ICP、ICP-MS系列产品,得到用户的广泛关注。此次吉天与安谱联合交流会,安谱实验市场部赵源工程师也为参会代表解答了日常实验中遇到的试剂等耗材相关问题,深受用户喜爱。图3 用户与吉天工程师交流APLE相关问题图4聚光工程师李鹰讲解ICP及ICP-MS应用参会代表对此次交流会表现出了十分的热情,对吉天仪器的工作也是十分的认同,感谢所有信任吉天仪器的检测人,吉天仪器必将不负期望,为中国检验分析行业提供最全面的产品及最优质的服务!
Instrument.com.cn Copyright©1999-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页面内容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复制